电子报旧版 2018年1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4/16 13 14 1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致敬,扶贫干部的生命丰碑
· 给扶贫干部多些关怀多些平安
· 别让形式主义压垮基层干部
· “热闹”过后,勿忘“白发书记”背后的山乡
· 政务APP打卡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相关文章: 
致敬,扶贫干部的生命丰碑

( 2018-11-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安徽省桐城市柏年村原党总支书记胡忠全生前的扶贫日记。新华社记者 屈彦摄
 
  新华社记者王圣志、杨玉华、刘美子、水金辰

 
  5年,558.9万人,挥别贫困阴霾,开启美好生活!
 
  5年,28人,倒在脱贫战场,告别冲锋陷阵的热土!
 
  自2013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安徽1.2万名优秀机关干部重点奔赴3000个贫困村,9万余名村干部扎根基层,向贫困发起总攻!
 
  有奋斗,就有牺牲。
 
  5年间,28名干部殉职扶贫一线,其中有一半是最基层的村干部。这些土生土长的“草根”干部,待遇不高却奉献最多,甘愿为乡亲们脱贫致富付出一切。
 
  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他们用生命和信仰树立扶贫战场上的精神丰碑,铸就攻坚火线上的坚实脊梁。
 
“草根”英雄热血担当


 
  “我会尽快帮大家摘掉贫困的帽子”,这是黄忠诚留在世上最后的话语。
 
  黄山市黟县塘田村,深度贫困如同延绵的大山,世代横亘在塘田人面前。
 
  走出过大山的老兵黄忠诚,退伍后曾从事木材生意,就在事业高峰期,他却毅然放弃丰厚的收入,回到家乡任职村委会主任,“我要帮乡亲们一起致富!”
 
  5年时间,他带着乡亲们开山修路、通水通电。460亩荒山种上了香榧,135亩抛荒地建起了标准化机采示范茶园,村民收入翻了一番,村集体收入每年10万元,沉寂已久的荒山重焕生机。
 
  “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是黄忠诚探索的造血扶贫路。为了防止贫困户“呛水”,他将家中的积蓄全部投入,带领他们成立茶叶合作社。
 
  2016年9月5日,合作社迎来首次分红。黄忠诚却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仪式现场。
 
  手捧分红款,贫困户余双全哭了,“感觉几辈子的苦都结束了,黄主任却看不见了。”
 
  一个月后,塘田村全村出列。
 
  和黄忠诚一样,界首市茶棚村党总支委员柳西周走的也很突然。在村里一干就是32年的他,从患病请假到离世,不过9天,他把时间都留给了群众,用在了脱贫攻坚的事业上。
 
  茶棚村共有贫困户271户,柳西周负责6个村民组和32户贫困户,脱贫攻坚分秒必争。
 
  贫困户于伟想创业,没有启动资金,柳西周就自掏腰包,帮他发展红薯种植,鼓励他“穷不怕,咱得靠自己想办法”。
 
  柳云峰家因病致贫,得知他会“粉墙”,柳西周跑前跑后帮他申请下扶贫贷款,张罗起装修生意,还不忘叮嘱“你富了,一定要带动其他人”。亲戚骂他“憨”,自己家徒四壁,老父亲想办个低保却被他无情地顶回去:“只要我还当这个村干部,您就别想。”病重期间,他一再嘱托妻子再看看那些困难乡亲。
 
  扶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
 
  错落有致的白墙红瓦掩映在金黄的油菜花海中,蜿蜒的秋浦河流淌于皖南群山间。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旧溪村,每年四五月,都会有大批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把这里打造成最美的摄影基地是她最大的心愿,就像现在这样”,俯瞰如今的旧溪,念叨着程爱玉的名字,殷汇镇党委书记陈燕的双眼湿润了。
 
  就在6年前,这里还是“山高滩险,人穷心散,媳妇不上门,光棍成了群”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程爱玉力排众议,修通出村的唯一大桥,她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旧溪人很快摆脱了贫困的阴霾。而51岁的她却永远离开了这片深爱的土地。
 
  这是一群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草根”扶贫带头人,这是一个用生命写下的脱贫攻坚注脚。从郁郁葱葱的皖南山区,到辽阔壮观的淮北平原,哪里有脱贫攻坚的号角,哪里就有这些忘我的身影。
 
  安徽省扶贫办提供的一份统计显示,从2013年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截至今年8月,在脱贫攻坚中因公殉职的干部有28人,其中有一半是扎根农村几十年的“草根村干”,他们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做出了不起的牺牲。
 
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怒放


 
  2018年8月18日,台风肆虐,29岁的驻村干部曾翙翔在转移群众抢险中触电牺牲。当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3个月。
 
  曾翙翔是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2017年主动请缨到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路湖村任扶贫专干。
 
  一进村,曾翙翔就把皮鞋、西装锁进柜子,换上布鞋、汗衫,用短短半个月,走访全村185户贫困户,把每户情况摸得门清。
 
  “他每次到农户家去,都自己带着面包、火腿肠,拿瓶水。”路湖村党总支委员武建华回忆说。
 
  改建村卫生室,为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帮助老人跑腿入股分红……贫困户谢俊芳说“小曾比我亲儿子还亲”。
 
  300余天的扶贫生涯,短暂却至诚。曾翙翔去世后,人们在他住的村部传达室看见,床边摆着一双满是泥土的布鞋,桌上还有半瓶没吃完的咸菜……
 
  岳西,曾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面积最大、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今年8月正式摘帽。溪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扬彧却没能看到他日夜盼望的这一天。
 
  刘扬彧出身贫寒,对贫困有着切肤的感受。“按说大学毕业后可以在城里过上安稳日子,结果他又考回县国土资源局。”这个1988年出生的年轻人,对乡亲们有着特殊的感情。
 
  贫困户要办低保,刘扬彧没让他们跑过一趟腿;老百姓不愿异地搬迁,刘扬彧一趟一趟去做思想工作;妻子正在待产,他却在暴雨中转移群众……
 
  2017年12月3日,刘扬彧在走访贫困户途中遭遇车祸。胡兴佳解开刘扬彧血染的外衣时,看见他内衣破旧,忍不住放声大哭,“孩子啊,你这是图啥?”
 
  这些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在最艰苦的农村,捧出一颗红心,践行党的宗旨,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忠诚!
 
甘于清贫奉献百姓


 
  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中国以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速度,书写着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的壮举。
 
  黄忠诚走了,柳西周走了,程爱玉走了……但他们留下的脱贫足迹正指引着更多人迈向富裕生活的康庄大道。
 
  他们视群众利益高于个人得失。
 
  桐城市柏年村原村党总支书记胡忠全曾是全市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儿女的学费要靠亲戚东拼西凑,他却一口回绝了年薪十几万元的工作邀请,一定要带领村里乡亲过上好日子。
 
  绿色的林荫道,在乡野间纵横延伸,打通了柏年人的致富之路。柏年村在全市第一个修成了村级水泥路,第一个有全村循环贯穿的路网,第一个搞起土地流转,人均纯收入率先过万元。
 
  “没有胡书记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能拿我的命换回胡书记的命就好了!”72岁的村民胡凤香蹲在刚刚贯通全村的道路上,久久不愿离去。
 
  23年来,不知多少次披星戴月,胡忠全患上严重的甲亢和腰椎疾病。有人说,修路是胡忠全的执念。胡忠全却说,只有路通了,好日子才进得来。
 
  柳西周的家是20多年前的老房子,一台老式电视机孤零零地摆在床头,雨天泥水顺着墙面流,堂屋一直挂着入党誓词。妻子劝他出去打工,柳西周却说:“我是共产党员,23岁入党就宣过誓,我得说话算话,得对得起老百姓。”
 
  斯人已逝,他们用生命铺就的康庄路却在山林间、沟涧旁延伸,民富景美的愿景日渐清晰。背影消逝处,无数党员干部仍在最艰苦的地方不懈奋斗着......
 
  决战正酣,战鼓雷鸣!
 
        新华社合肥11月22日电
 
 

致敬,扶贫干部的生命丰碑

( 2018-11-2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