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文化·教育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阅读的方式,打开这座城
· 残疾妻子用歌声将“植物人”丈夫唤醒
· “小学校也要办大教育”
· 安徽:农村城区同上一节课
· 群众喜欢啥,我们就演啥
· 浙江景宁:“撤”变“改”办好小规模学校

  相关文章: 
浙江景宁:“撤”变“改”办好小规模学校

( 2018-08-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教育
 
  新华社杭州8月21日电(记者余靖静)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自然环境,当地农村学校自然“小班化”。在全县的农村学校中,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占比超过6成;15人以下的微小班级达到全县农村教学班的60%以上。
 
  自2006年开始,在不少地方还热衷于撤并调整教学点的时候,景宁县反其道而行之,推动了一系列小规模学校的专项改革。“把小规模学校办好了,景宁农村教育的地基就扎牢了。”景宁县教育局负责人这样说。
 
  “变撤为改”,是景宁建设小规模学校的总体思路。景宁县教育局认为,按照景宁的地形特点,撤掉一部分学校,势必会造成农村孩子的入学困难;原封不动,老旧的设施条件也不适于现在的教学要求。所以,“改”是最好的选择。
 
  梧桐乡中心学校,全校6个班,学生仅一百三四十人。过去学校曾是危旧房,如今改造后,正对校大门的是中心花园,花红柳绿,流水潺潺;标准的塑胶跑道、草坪球场,还有多媒体教室、直饮水设备……
 
  改造,不仅改出了美丽校园,还改出了特色校园——梧桐乡中心学校建起了“畲药园”,提炼出了“梧桐家训”。学生林红燕说,虽然我在农村学习,但能在这个美丽的学校里学习生活,感到非常开心和快乐。
 
  基于“地方传统”的“文化改造”是小规模学校的必经之路,景宁县教育局从有限的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并成立专家智囊团,给学校出谋划策。“崇孝文化”“三园文化”“多彩文化”“温暖文化”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都体现在了小规模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
 
  在大均乡中心学校,学校编制了葫芦丝校本教材。学生从一年级入学起,就免费领取一支葫芦丝。每天的大课间,师生共同吹奏。大山里的“葫芦娃”们,在畲乡音乐的滋养中,越来越有自信。
 
  为了保证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从2006年起,景宁县先后启动了三轮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改革,充分挖掘这类学校特有的教学优势,制订出了15条教学常规。这15条“农村微班”教学常规包括:充分利用“剩余面积”,将教室分为多个区角;根据学习需要,灵活变动座位安排;个性化布置作业,全体“面批”;尝试探寻跨年级、跨学科的合班教学模式,等等。
 
  “在大班中,教学设计精确到人是不可能的,但这已经是我们的教学常规。”东坑镇小教师毛美娟说。
 
  据介绍,为让15条常规“落地”,县教研室专设教研员“教学服务指导周”,每月下校把脉小班教学实施与推进情况。2017年在丽水市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中,景宁14所小学获市“教学质量效益奖”,其中12所是农村小规模学校。
 
 

浙江景宁:“撤”变“改”办好小规模学校

( 2018-08-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文化·教育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