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8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6/16 15 16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没有围墙更没有心墙
· 乡镇扶贫干部是“铁人+”
· 恳求退出低保的大学生
· 这么难的路修了别的难题还算啥
· 苞谷寄托着情感他们要种就种吧

  相关文章: 
这么难的路修了,别的难题还算啥

( 2018-08-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田朝晖
 
  近两年,我帮扶地区最大的变化是路。在我挂职期间,硬化路四处延伸,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按照相关标准修建,像一个巨大的网,把贫困户和外边的世界连接起来。
 
  初到贵州石阡的扶贫点,我印象最深的是狭窄的山路。还记得挂职前,多位领导叮嘱到了山区不要自己开车。到扶贫点后,我很快对这句叮嘱有了直观的认识。报到第三天,我和即将离开的同事沈乾坤到大坪村调研。大坪村位于佛顶山深处,属于深度贫困村(当时叫一类贫困村),去村子的路有两条,那次我们走的是旧路。
 
  路的一边是山体,另一边是陡坡。路很窄,有坡度,不时需要急转弯。坐在车里向前望去,时不时会感觉车要冲向天空。我有时后怕:如果对面走过来一头牛,我们的车根本来不及躲避,也没处躲避。这种山路,只有老司机敢走。如果是晚上,恐怕连老司机也不敢开。
 
  后来下乡调研,发现很多村子都是这种路。有次到一个村子采访,车没开到目的地就停了,前方只能靠摩托车或步行通过。路的问题,增加了下乡的时间成本,也让我们对当地的基础条件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但路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我一边下乡,一边感受着变化。有次到大坪村所在的坪山乡调研,看到乡政府院子里贴着一张巨大的进度表,每个村子的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修建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硬化路一条条修起来,背后的艰辛超出想象。因为在山区修路不比平原地区,除了直接成本高,还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增加间接成本。
 
  受限于地形,山里修路只能顺势而建,有时一根电线杆就能挡住一条路。有次参加脱贫调度会,有个乡镇干部就遇到了类似难题。经过协调,供电部门同意移动电线杆,问题看似解决了,但下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来:其他乡镇也遇到类似问题,粗略算了算账,因为修路而移动电线杆的资金投入需要几百万元,如果统筹全县所有乡镇,所需资金可能会更多。
 
  资金的难题还好解决,有时修路的难题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有一些钱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水泥紧缺。
 
  扶贫点没有水泥厂,需要到外地购买水泥,但各地都在修路,都在搞“五改一维一化”,都需要大量的水泥,本地供应都不够,哪里有多余的水泥往外地卖。过去一吨水泥送到工地180元,现在250元都买不到。买不到水泥,很多路都完成了路基硬化,空置几个月铺不上水泥。
 
  困难归困难,路还是要修,时不我待,要快速推进。以前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凝结着无数一线扶贫干部汗水和智慧的硬化路,代表的不只是希望,还有脱贫的底气——连硬化路都能按时修通,其他难题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这么难的路修了别的难题还算啥

( 2018-08-0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