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6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当玩乐的辽皇宋帝遭遇玩命的完颜阿骨打
· 乡村教师生活
· 童年的礼物

  相关文章: 
乡村教师生活

( 2018-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张丰


  我父亲是乡村教师。大概20年前,父亲所在的学校欠薪了。全镇老师有半年都没有发工资,尽管每个月只有400多元,对我家仍然是极大的影响。我和弟弟都在读大学,父亲只好断供。从那时开始,我们就主要依靠助学贷款和打零工了,用父亲的话说,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在那之前,老家乡镇和村级老师的工资,主要由乡镇自己负责。为了给老师和公务员发工资,乡镇只有不断加大对农民征收“提留款”的力度。很不巧的是,我母亲是农业户口,我们这些小孩子也都是,所以都有自己的耕地。来征收提留款的人,理由就是为老师筹钱发工资,这让我们家陷入矛盾之中。

  那时的农村要比现在苦得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农民负担过重,拒绝交提留款,老师的工资也就没有着落。后来,父亲他们的工资改由县财政统一支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到时间自动打款过来。老师们再也不用每个月翘首盼薪了。从新世纪开始,乡镇老师越来越受人尊敬了,这和他们收入与幸福感的提高都有很大关系。

  在此之前,父亲是“国家人员”,没有自己的耕地,我们全家五口人,只有4个人有地,和邻居相比,收入就少了一块。所以,每年冬天,我家的粮食都会比较紧张。这时父亲的“国家人员”身份就发挥作用了,他每个月会有一些粮票,可以购买面粉。我们总是这样工农结合,度过冬天最难熬的时光。

  学校里的老师大多和我父亲一样,一个“国家人员”带领一家农业人口。校长也是这样,历届校长大都居住在镇上,显得比较高级。但是即便是校长家,也有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只有女教师才有可能是双职工家庭,但那时的女教师实在太少了。大部分老师都像我父亲一样,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在田里。他们的日常语言,也和农民差不多,如果谁文绉绉的,多半会受到大家的嘲笑。

  女教师就不一样了。她们大多年轻,受过中师(中专师范)教育。她们会经常到县城里去,衣服穿得也比较时髦。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语言风格:她们会说一些书面语,比如,有人帮忙,会说“谢谢”;表示歉意,会道一声“对不起”。如今,这当然是每个人都会的基本礼貌用语,但是在20多年前的农村,还很少有人这样讲话。农民们不管是感谢还是愧疚,都是表现在脸上和行动上,当他们开口,就木讷起来。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都还没有听父亲说过“对不起”这三个字。

  还有更“神奇”的,女老师们会说普通话,而像我父亲这样的老师,即便是在课堂上都是河南话。父亲是快到退休的时候,才赶上普通话测试。他到县城参加培训,同学都是像他这样的中老年教师,大家的成绩当然都惨不忍睹。那些女教师就不一样了,她们的普通话相当标准(至少当时听来如此),听她们讲话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啊。哪像我们,连背诵唐诗宋词,都用河南话。

  小学五年级时候的音乐教师就是这样一位女孩。那时我最开心的事,就是能被抽中去她办公室抬电子琴到教室里。她会弹琴,并且带领我们唱歌,尽管我五音不全,但是每一次音乐课却都是一种享受。到了初中,就没有音乐美术课了,但幸运的是数学老师是一位女孩。她是老校长的女儿,周围的老师都不怎么喜欢她,认为她是靠关系,但我却觉得单单是悦耳的声音,就已经足够有魔力了。我们那时候会装作请教问题,到她办公室玩耍,有一天她男朋友从县城过来看她,让我们无比失落。

  现在看来,这些女教师代表了“外面的世界”,而父亲他们身上,则是十足的“本地日常生活”。我们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逃离,渴望融入到那个普通话的现代世界中。20多年前的乡村中小学,就是这样的生活图景。它在整体上还是矇昧的、本地性的,但是已经有一些种子在发芽,已经开始有人唱那些好听的歌,开始用普通话来讲数学公式。

  这就是教育的奇妙作用,好的教育,总是激发我们对一个更大世界的向往。孩子们在老师身上,看到的是整个世界,这也是我们总强调老师要有爱心的原因。

 

乡村教师生活

( 2018-06-0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