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综合

04版:国际

人湖共生向未来
来自中部大湖的保护治理故事
人湖共生向未来

来自中部大湖的保护治理故事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记者刘菁 姜刚 水金辰)水清岸绿,候鸟翔集,中国生态版图上的重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巢湖,犹如镶嵌在中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重要湖泊生态保护修复,备受习近平总书记关注。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中部各地各部门深入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整体修复入湖河流水质、拆违退捕助力渔民上岸、建“候鸟医院”迎旗舰物种回归,正在努力绘就人湖共生的和谐画卷。
城湖共荣绘新景


  十八联圩湿地,是合肥市打造的环巢湖十大湿地之一。俯瞰这4.1万亩湿地,芳草萋萋、鱼翔浅底,不时有白鹭飞过。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八百里巢湖要用好,更要保护好、治理好,使之成为合肥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
  巢湖连接长江,曾承受过“生态创伤”,城市污水汇入、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湖水水质一度为劣Ⅴ类。
  20世纪60年代,十八联圩围湖造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8年前,这里曾有一片高密度养殖的渔场,加重湖体水质污染。曾是渔场场长的李家政,如今成为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
  2017年,十八联圩实施水面退养,推进生态修复,通过就地堆岛、在岛上种树等多元水质净化手段,吸收湿地内污染物。
  十八联圩湿地,成为巢湖一级支流南淝河入巢湖前重要的旁路净化系统。
  “进水闸平均每天引入40万立方米的南淝河水入湿地净化,减少河流入巢污染物。”李家政指着手机里的监测指标说,“你们看,进时IV类水,出时Ⅲ类水,水体氨氮和总磷削减效果最明显。”
  今年4月,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案例,这一消息让李家政十分振奋。
  系统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突出工程治理,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近年来,巢湖治理以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为本,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摆在重要位置。
  城湖共荣,百姓受益。如今的环巢湖沿线,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因为亲湖看湖的人越来越多,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社区里,翻新的闲置房屋成了清雅的客房,露营地里搭建起一座座帐篷。
  “以前巢湖时常暴发蓝藻水华,味道大得很,哪有人会来旅游?”从事民宿经营的胡学树说,这几年生态好了,来旅游观光的人也多了。
  目前,巢湖平均水质稳定在IV类。今年1月至8月,东半湖湖区稳定在Ⅲ类。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系统工程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系统,优化配置水生植物群落,在不影响巢湖防洪抗旱能力的前提下,兼顾航运、灌溉和湿地出露,整体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拆围退捕复生机


  站在家门口,看着不远处的洞庭湖湿地,老渔民熊玉兰感慨:“这几年来洞庭湖的候鸟越来越多,洞庭湖的景色越来越美了。”
  洞庭湖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湿地和候鸟保护区,区域内水草繁茂、鱼类资源较丰富,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在此栖息,被誉为“长江之肾”“候鸟天堂”。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做好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长江干支流沿线治污治岸治渔,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和民生保障工作。
  洞庭湖区20世纪90年代达到渔业巅峰,代价是亲鱼群体数量变少、繁殖量下降的势头不断加速。2019年12月,洞庭湖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建档立卡渔船20457艘、渔民28148人全部退捕上岸,大湖迎来休养生息。
  熊玉兰一家从东洞庭湖上岸,把家安在了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上岸了,怎么养活自己?”熊玉兰一家彼时十分担心。        
  “社区共有无田无土的专业渔民36户,他们上岸后,大多选择了开饭店或卖风干鱼。”六门闸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健说。
  六门闸的风干鱼逐渐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好食材。看到这个产业有前景,君山区帮渔民建设了晒鱼长廊,并成功将风干鱼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随着洞庭湖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春能踏青、夏能赏荷、秋能看苇、冬能观鸟”的六门闸,如今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渐渐带火了风干鱼销售。
  “过年前卖得最火,有时一天能卖出2000多斤。”熊玉兰说。君山区还实施“百村千人”直播带货人才培养计划,帮助上岸渔民把风干鱼推得更远、销得更多。
  近年来,湖南在洞庭湖区拆除矮围、关停非法砂石码头、治理黑臭水体。一些过去环境较差的区域,如今芦苇苍苍、候鸟翩跹,曾经的华龙码头成为美丽的4A级景区、网红打卡点,湖区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湖南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加强,洞庭湖麋鹿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珍稀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时隔多年再次现身洞庭湖。在拥有洞庭湖超过50%水域的岳阳市,退捕上岸渔民加快转产转业,六门闸社区去年生产各种风干鱼产量超3000吨,产值超2亿元,带动当地400余人就业。
倾心守护生态美


  眼下,鄱阳湖进入候鸟越冬季,伴随几声轻啼,如星般装点湖面的水鸟时而舞动,时而停歇。
  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其调蓄径流、净化环境、繁衍万物的机能,和洞庭湖一道被誉为“长江双肾”。
  2024年3月,围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和鄱阳湖、洞庭湖等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近年来,江西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鄱阳湖全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治理执法能力。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的鄱阳湖马影湖区,是许多越冬候鸟飞抵鄱阳湖时歇脚的第一站。每年大量候鸟的长途迁徙,难免有“伤兵”。
  拨开岸边繁茂的枝叶,沿着静谧的村道往深处走去,一座“候鸟医院”坐落在多宝乡洞子李村。“T”字形排列的两幢建筑,病房、手术室、康复室等一应俱全。已近耄耋之年的李春如成为“鸟医”已有四十余载。
  “从1982年自发开始护鸟,到2012年有了这个专门的救治场所,目前我经手救治、放飞的候鸟有1万多只。”李春如说。在都昌县,候鸟保护、宣传、救护性民间组织有7个,成员500余人。
  在鄱阳湖区,智慧管理平台的“上新”,正悄然改变着湿地生态保护方式。
  轻点鼠标,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城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孙越就能通过摄像头远程查看湖区的实时动态。“有了AI识别、无人机自动巡护等新手段的助力,我们的工作不再只是‘巡护靠走、执法靠吼’,湿地生态保护变得更加智慧。”她说,今年3月,保护区工作人员就是通过视频监控发现一只被困的幼年白鹤,并帮助它脱险。
  随着鄱阳湖区生物多样性、栖息生境加快恢复,好消息不断传来:根据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5年数量增加23.42%,其中鄱阳湖约492头;鄱阳湖越冬白鹤数量从1985年的1300余只壮大到如今的约5000只……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习近平同普京就中俄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习近平同普京就中俄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10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
  习近平指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同为世界大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建交75年来,双方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推动中俄关系不断提质升级,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成为两国关系最本质的特征。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我同普京总统共同战略引领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方政治互信持续加深,务实合作成果显著,世代友好深入人心,为增进两国人民福祉,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作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我高度重视中俄关系发展,愿同普京总统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牢牢把握双边关系前进的方向,不断拓展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共同促进两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普京表示,值此俄中建交75周年之际,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四分之三个世纪前,我国在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迅速同新中国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俄中紧密、互利的关系成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当前,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等各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高效协作,共同致力于构建公正的多极世界格局。我相信,双方将全面落实我同习近平主席会晤达成的一系列共识,进一步巩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欧亚大陆及全球安全稳定。
 
习近平致电祝贺石破茂当选日本首相
李强向石破茂致贺电
习近平致电祝贺石破茂当选日本首相

李强向石破茂致贺电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10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石破茂,祝贺他当选日本首相。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之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共识,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石破茂致贺电,表示双方应维护两国关系政治基础,加强友好、互信与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天山下戈壁上,他们守护一列列轰鸣而过的列车
天山下戈壁上,他们守护一列列轰鸣而过的列车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天山脚下,绵延千余公里的钢轨将分散在广袤南疆大地上的城镇串联在一起,一列列疾驰的列车在铁路上日夜穿行,载着百姓奔赴远方。
  在阿克苏站和喀什站区间,坐落着一个名为西格尔的小站,虽并不为人所熟知,却是沿线唯一一个不办理客货业务的有人值守站点。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这所小站,探访坚守在这里的铁路人。
  “一道进站信号好了。”车站行车室内,值班员白雅楠正手指屏幕,履行车辆进站指令。一旁的站长魏万强告诉记者,这样一套标准流程,值班员每天要重复三十余次。
  7557次列车缓缓停靠在站台,只看到几人身着工作服匆匆上下车。“我们站不办理客货运输业务,主要承担列车会让、沿线维护管理等职能。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一线职工。”魏站长介绍说,这趟列车穿行于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是新疆一趟公益性“慢火车”,因停靠站点多,票价低廉,深受沿线百姓欢迎,同时也是南疆一线铁路人的“通勤车”。
  一阵忙碌后,趁着“区间空闲”(一段时间内没有列车通过的时段),记者和两人拉起了家常。谈起站名,魏站长告诉记者,当地人说西格尔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甜蜜的湖”,但实际情况却相反——车站附近的土地碱性极高,水苦,无法直接使用。
  “原来吃水都要用水槽车拉,一罐水管一周,大家用水都是精打细算。”忆起过往,前后三次到西格尔站工作、累计驻站超过八年的魏站长打开了话匣子,“西格尔站投入使用25年来,这里的职工们过了十多年‘精打细算’的日子。”
  参加工作四十年,奉献南疆铁路二十年的王春海即将迎来退休。回望坚守在铁道上的岁月,最令王师傅自豪的是使用一对红绿旗打手信号接送列车“零差错”。
  “现在有CTC(调度集中系统)了,不需要再打手信号了。”王师傅感慨道,手信号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课,一打就是一辈子,退休时,没有比用这两把旗子挥别更合适的方式了。说罢,他便拿起已微微泛黄的一对红绿旗走上站台。
  除西格尔站外,站长和他的七名同事还要负责临近的八盘磨、九道河和五间房三个无人值守车站。次日五间房站例行维护,记者一行跟随作业队伍在茫茫夜色中出发。直线距离仅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却因只能沿砂石路行驶而用了一个半小时。
  “咚咚咚!”威克镐撞击道砟的声音震耳欲聋。正在协调同事们作业的喀什基础设施段西格尔综合维修车间的姚卫林告诉记者,工人师傅们手中的威克镐单支就重达70斤,一干就是三个小时。“有的师傅还要拿着电子道尺和弦绳不时趴在铁轨上进行校准。”他接着说,寒冬腊月里的钢轨有多冰、盛夏时节下的钢轨有多烫,他们都用胸膛感受过。
  太阳缓缓升起时才看清,师傅们的脸上已沾满油污,工作服上已布满灰尘。
  返回西格尔站,记者踏上站台,适逢当日的“慢火车”进站。车窗内的喧嚣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坚守在这一刻具象......(本报记者杨皓 靳博文 郝玉)
 
浙江金华:奋楫潮头逐浪高
浙江金华:奋楫潮头逐浪高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金星与婺女星争华,赋予这方土地“金华”之名;“浙江之心、两浙要冲”的地理位置,奠定其枢纽地位。近年来,地处浙江省内陆的金华市以“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持续打好“创新牌”、走好“开放路”,社会经济呈现均衡稳健发展势头。新时期,金华正围绕既定目标,埋头苦干、难中求进,为“崛起浙中”而拼搏努力。
块状经济 升级跃迁


  9月26日,金华市电动工具产业链推介对接大会在永康市举办。
  时光回拨50年前,新中国第一台角向磨光机正是在永康诞生,标志着金华电动工具产业在此萌芽。如今,这一行业已成为金华传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2023年金华市电动工具规上产值达477.6亿元,总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链”上发力,质上提升——这是金华推动县域块状经济升级跃迁的重要路径,也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
  2023年底,金华提出打造十条重点产业链,既有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电子化学品、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链,又有电动工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链。
  金华市经信局局长陈洪表示,近年来,金华以“链长制”和“十个一”为主要工作载体,加快构建“链长+链主”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今年1至8月,十条重点产业链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615.4亿元,占全市比重55.4%;累计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7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东阳影视木雕、义乌小商贸、浦江水晶、永康武义五金等块状经济各展所长。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金华市近年以打造浙中科创走廊为主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提质扩面。数据显示,浙中科创走廊集聚了金华市60%的科技企业、70%的高新技术产业、80%的重点研发项目、90%的高层次人才和100%的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有力推动金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随着光点移动,金属粉末不断堆积,慢慢地,一只鞋模赫然呈现。在金华正朔增材制造有限公司,这样的神奇场景已成为日常。“3D打印技术已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公司总经理滕志伟指着眼前的3D打印鞋模设备说,这个产品是今年的销冠,订单额达5亿元。据悉,该公司自研的DLM-500P四激光金属增材设备,已实现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模具等行业的产业化应用。
  制造业向“新”而行,社会经济稳中有进。数据显示,2024年1至8月,金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连续40个月居浙江省前3位;外贸出口额5156.8亿元,居浙江省第一;2024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946.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4%,分别高于全国(5.0%)、全省(5.6%)平均1.4和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比一季度上升1位。
文化扬帆 出新出彩


  当地时间9月13日晚,“欢聚中秋”婺剧专场演出在巴西圣保罗剧院举行。
  当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开场节目《九节龙》、精心创编的徽胡独奏《徽调》、扣人心弦的经典剧目《三打白骨精》一一上演时,热情的巴西观众掌声雷动。
  面对面的文化交流直抵人心。中国驻巴西圣保罗总领馆副总领事田玉震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婺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为加强中巴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500多年历史的婺剧融合了高腔、昆腔、乱弹、徽调等多种艺术,传承的血脉里跳动着兼容并包的基因。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说,向海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浙婺的使命。目前,浙婺演出足迹遍布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在海外演出场次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地方戏曲院团。
  不只婺剧,影视、文创、儿童文学等金华特色文化,也“不约而同”地用贴合时代精神的创作与更具国际视野的表达扬帆出海、“圈粉”世界。
  《延禧攻略》被翻译成15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播出;《金枝玉叶》以Netflix(奈飞)为首播平台,开启内地剧海外首播先河;今年夏天热播的古装剧《墨雨云间》,登陆Netflix、北美Viki、韩国AsianN等海外平台……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近年来努力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影视+非遗的方式向全世界生动传播中国故事,其创作的60余部剧集在全球发行播出。
  从万年“上山文化”到千年婺学,再到现代影视文化,金华市正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从悠久的文脉中开掘资源、汲取营养,推陈出新,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持续擦亮“稻作之源、浙学之源、信仰之源”三大文化标识,续写新时代金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探路共富 步履坚定


  国庆期间,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满载着各地游客的大巴,一辆接着一辆。
  “一年来,李祖村农创客项目从52家增长到71家;1至8月,游客人数突破65万,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联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大李祖片区业态总销售额超4000万元。”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说。
  一村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金华既有义乌、东阳、永康等经济强市,也有武义、磐安两个山区县,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在浙江较为典型。
  为解决区域发展差距问题,2022年以来,金华市建立“十县区域联动”“百镇共建强基”“千团联千村”等工作机制。
  正是在“百镇共建强基”中,义乌市李祖村与婺城区邵村结对共建,方豪龙因此多了一个身份——邵村的治村导师。
  “在方书记的悉心指导帮助下,村里建起了占地50余亩的青溏湾露营基地,现在露营基地日均游客量达到600余人次。”邵村党支部书记唐放勋说。
  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尧祥表示,“百镇共建强基”创新市域统筹结对帮扶模式,综合考虑党建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因素,组织100个乡镇(街道)结对成立50个共建联盟,有力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截至2023年,全市共实施乡镇共建项目279个,总投资超31亿元,带动结对地区村民增收7128万元。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方面,金华市近年还坚持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优质共享,在教育、医疗、就业、“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上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实施了一大批暖民心、惠民生的提升改造工程,在嘘寒问暖间认真聆听人民群众的民生意愿。
  历经关山飞渡,尚有山长水阔。“下一步,金华市将以敢想敢干敢闯的精气神,不断提速改革的脚步,大力拥抱外面的世界,为建设‘长三角南翼重要增长极,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而不懈奋斗。”金华市委相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李平)
 
长春:一城风华一城春
长春:一城风华一城春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长春电(记者翟伟 郎秋红 赵丹丹)从“吉林一号”卫星俯瞰东北,沃野千里。长春,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中心。
  这里曾经是辽金军事重镇,“闯关东”重要落脚点,新中国汽车工业、电影事业的摇篮。
  近代历史上苦难中的不屈、新中国工业发展中的奋斗,磨砺出长春自强不息的品格;茂密的森林、广袤的黑土,铺展开“北国春城”的底色;东北亚几何中心的优越区位,赋予其融通内外、开放包容的气质。
  立足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老工业基地的优良传统,长春正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实现新突破。
自强不息的城市品格


  斗拱飞檐,碧瓦红砖。长春市东风大街上,坐落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旧址,百余栋“红房子”错落有致。68年前,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就在此诞生。今天,这里是许多游客来长春“打卡”的重要一站。
  长春,一座“闯”出来的城市。
  数百年前,为躲避战乱和天灾,一批批流民闯过山海关,到东北谋生。1800年,为管理日趋增多的“闯关东”流民,清政府设置长春厅,就此掀开“长春”城的历史。
  与苦寒争,与蛮荒斗。“闯关东”为这里带来了早年间的经济、文化和商贸繁荣。后列强环伺,这里成为近代东北亚区域政治军事冲突的中心。
  走在今日的长春街头,伪满皇宫旧址、伪满洲国“八大部”旧址……一座座建筑,时刻警醒着人们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落后就要挨打。当历史的车轮再度向前,压抑了太久的热血可融坚冰。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数万劳动大军人拉肩扛,倾力支援一汽荒原建厂;无技术、无图纸,一汽人拼搏33个日夜造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第一部电影、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辆轨道客车……作为“共和国长子”之一的长春,接连“闯”出诸多“新中国第一”;“汽车城”“电影城”“光学城”“科教文化城”……一时声名响彻大江南北。
  “长春人骨子里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闯关东精神,与家国情怀、强国梦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这座城市自强不息、勇于争先的精神气质。”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说。
  精神之火,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
  今日的长春,一如既往,“闯”字当先。
  红旗新能源汽车神州驰骋,长客高铁作为国家装备制造名片出口欧洲,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长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力争“在老赛道上跑出新速度,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才因城聚,城以才兴。“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著名光学科学家蒋筑英、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长春群英荟萃,人才辈出。
  走进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满眼皆是青春面孔。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千名员工平均年龄28岁,硕博生比例超90%。今年8月31日,这个公司庆祝成立十周年,“90后”创新研发团队领队王升激动不已。工作7年来,他一步步成长为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宽幅02B系列卫星副总师。
  “前辈科学家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导师,我必以青春之我,为今日之中国航天梦添砖加瓦。”王升语气坚定。
  一汽老厂区对面,现代化的一汽解放总部大楼巍然矗立。旧与新,传统与现代,在车水马龙的东风大街传承交汇,新老对望间,一代代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薪火相传。
疏朗大气的城市底色


  “杏花雨、丁香雾,绿洞长街春长驻。”长春这座“北国春城”仿佛建在林中。
  黑松挺拔、白杨高大,笔直挺立在贯穿城市南北的人民大街两侧;城东南,几代长春人接力,种出了亚洲最大人工林海净月潭,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输送天然氧气。
  从上世纪30年代的“宽马路、四排树、圆广场、小别墅”设计理念,到80年代率先提出“森林城市”理念,近百年来,长春坚持不懈植绿补绿,如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7平方米,绿道总量700多公里。
  长春始终坚持生态为民。近年来,长春拆掉城市公园的栅栏,让绿意进一步透出来。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公园点缀着城市空间,使人们仰视即有绿、推窗可见绿,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意浸染出来的城市,市民更加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保留一片绿地,宁可舍弃房地产开发;即使道路窄一点,也要留下老街旁边的绿化树……
  几乎与人民大街平行,古老的伊通河如玉带贯穿城市南北,全长300多公里,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如明镜般点缀在城市之中。曾经,枯水期的伊通河遭遇严重污染,丰水期又泛滥成灾,成为城市“伤疤”。8年前,最大的综合治理工程启动,长春的母亲河重焕光彩。
  “在疏朗大气的绿色城市底色之下,长春还具有江南的轻盈柔润,这种刚柔相济之美是长春以人为本、建设幸福长春的生动体现。”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蕾说。
  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春还把昔日老厂房变为生态文化景观。90多年前兴建的长春第一净水厂旧址,如今变身水文化生态园,为往来游客展示城市水文化历史和发展;曾为我国最大轮式拖拉机生产基地的长春拖拉机厂,42万平方米工业厂房被“复活”为长拖1958文创园,融合博物馆、书店、儿童游乐场、综合球馆、餐馆等业态。
  在长春,夏季休闲避暑,可感受22℃的清凉;冬季玩雪,可体验一种颜色万种风情。已在长春定居15年的河南人陈健说,在长春生活很“治愈”,环境优美、浪漫,更让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长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绿美与水润交融、舒朗与精致兼备、人文与自然共生,一幅生态长春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先秦跑猎马,汉魏筑城池。”千百年间,在长春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汉、满、蒙等多个民族不断交往交融,使这里成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渔猎文明的交汇之地。
  长春当地老人中,大都从祖辈那里听过一句俗语:“不用问,不用找,临行抖抖乌拉草”。说的是当年“闯关东”时,饥肠辘辘的关里人到了当地人家里,无论主人是否在家,可就地取用食材,临走时只要抖散挂在墙上的乌拉草,主人回来便知有客人来过了。
  “长春约有90%的人口是闯关东来的,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放包容的基因是刻在长春这个城市骨子里的。”吉林省民俗专家施立学说。
  来自韩国的禹庆济在长春创业开咖啡店,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非常喜欢这座城市。”61岁的他笑容可掬,“逢年过节都有朋友邀请我去家里庆祝。我想在这里把生意一直做下去。”
  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凝结出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情,孕育着创新活力。
  从改革开放不久市中心文化广场立起人体雕塑,到1997年开始连续举办雕塑展,邀请全世界雕塑家前来创作,今天的长春,已建成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雕塑公园,有“雕塑城”的美誉。
  如今,长春世界雕塑园展示着1.2万件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艺术作品,3000多部长影译制影片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种语言,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已举办22届……长春与世界交流的“窗口”,成为城市文化品位的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
  作为东北天然地理中心,早在100多年前,长春就是远近闻名的“旱码头”,一车车大豆等农产品,从这里出口到欧美、日、俄等国家和地区。浩浩荡荡、载满初级农产品的骡马车队早已湮没在历史中,如今,一列列中欧班列装载着汽车及机车配件、电子元器件等高科技产品,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新时代的长春,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
  “一带一路”倡议、东北振兴战略等国家方略在这里交汇,长春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努力建设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高地,成功举办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等一系列盛事,经贸合作“朋友圈”已扩大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
  抢抓向北开放新机遇,加大与俄罗斯经贸交流,同时面向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及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引智,今年计划引进世界500强、央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30家左右,引资额增长30%以上……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古老又年轻、传统又现代的长春,正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八方来客,用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振兴力量。新时代的长春,正青春。
 
海口:瀛海中间别有天
海口:瀛海中间别有天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陈良杰 赵叶苹 陈凯姿)云帆弄影水澄清,画里椰城地炳灵。
  海口,我国最南端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海南岛母亲河南渡江入海口得名。自宋代开埠迄今,已逾千年。
  从“天涯隔绝之险境”到“一里出三贤”,古老文脉浸润传承,滋养出享誉海内外的“琼台福地”;从“常患于水”到“人水相亲”,生态治理箕裘相继,造就一座国际湿地之城;从“商舟所聚处”到“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多元文化激荡交融,滋养独特浓郁的开放气质。
  江海奔腾,新潮迭涌。新时代的人文海口、生态海口、开放海口,正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口篇章。
兼容并蓄文脉长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
  自古以来,海南岛风光旖旎、物产丰富,但又因“绝险南荒”被认为是“九死一生之地”。然而,孤悬海外的地理屏障,并未阻挡中华文化交流交融的脚步。
  走进海南省博物馆,游人如织。多口海南出土的汉代铜釜静卧展柜,诸多游客因其四耳上精致的纹路和瑞兽立像而驻足。
  “将军引弓,伏波开琼。”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过海登岛。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兴吉说:“铜釜是史料证实的中原与海南联系的发轫之始。”
  南北朝“岭南圣母”百越领袖冼夫人开发海南、加速推进汉黎民族融合;“五公”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宰相李纲、赵鼎,南宋名臣李光、胡铨兴办学堂、传播文化、培养人才;明代“海南双璧”丘濬和海瑞以刚正清廉品格和经世致用思想垂范千古……
  如今,冼夫人信俗“军坡节”每逢新春在琼北乡村举行;“海南第一楼”五公祠前,“琼台福地”七井八巷十三街中,市民游人络绎不绝;以丘濬和海瑞命名的丘海大道川流不息;琼台书院弦歌不辍,书声琅琅……
  “海口文化在千百年汉黎融合、移民南迁的交流碰撞中创新发展,形成了既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又极富海岛特色的兼容并蓄的滨海城市人文特色。”海南文化学者蔡葩说。
  多元包容的海口真诚接纳每一位来客。一代代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融入并爱上这片热土。42岁的安徽人何杰华15年前到海口创业,本着对文化的热爱,他从企业职员变为海南历史文化的宣传者,精心制作了300余条短视频,旨在让更多人看见“另一面的海南”——这里不只有旖旎的海岛风光,还有动人的传说、感人的故事和沉甸甸的历史。
  “在海口我从未感觉到自己是外地人,在这个足够包容和豁达的地方,我也变得更加包容了。”何杰华感叹。
  悠悠文脉,“源远”更需“流长”。
  海瑞文化公园2022年底改造一新,成为感怀先贤嘉言懿行的重要场所;重点改造的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4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最美海岸线上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如海口湾演艺中心、“天空之山”驿站等,引进或创演《苏东坡在海南》《黎族家园》等优秀舞台剧,举办文化惠民活动……市民游客的美好生活持续“加码”。
  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厚重与活力并存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在南国海岛闪耀。
百年治水焕新颜


  悠悠江海水,是流淌着43条主要河流的“水城”海口的命脉;治水,亦是这傍海依河之地古往今来的必修功课。
  百年蛇桥千亩田,绿浪涟漪好风光。
  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国仓村美味河上,一座500多年前为治水而建的古老石桥,长约200米,如伏卧灵蛇,水涨则隐,水退而现。如今这里是市民游玩休憩的网红打卡地。
  据记载,明代时任翰林院编修丘濬回故里为母守孝,当地壅水成川,民不得耕,童叟来前,泣泪以告。丘濬即带领百姓就地取火山岩垒成石桥,并疏通河道,挖掘渡口,以解决水系暴枯之患。“一旦水落,禾苗有年”,农民得以恢复生产、安居乐业。
  蛇桥一公里外,始修年代更早的岩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被誉为“海南都江堰”。唐代宰相韦执谊被贬海口后,见居所附近田野地势高,旱时无法灌溉,涝时排泄无所,农民苦不堪言,便雇工开凿岩石,砌成堤岸。病逝前,他嘱咐后代续修塘陂。到明代,两座塘陂才修建完成,直至今日仍可“引水长流,灌万顷而渺然”。
  修水利、护生态、利民生。一部艰辛的治水史,铭刻着海口人孜孜以求改善水环境的愿景,更彰显出海口知古鉴今的城市品格。
  鱼虾漫游浅底,红树遍布岸滩。站在海口市鸭尾溪湿地公园栈道上,年逾70的市民黄永荣感叹:“这里有闹市久违的清新感。”而早些年,鸭尾溪是一块“城市伤疤”:水体黑臭,行人捂着鼻子过。
  治水之要,“宜推其理而酌之以人情”。海口把治污工程作为民生、民心工程打造,通过截污控源和疏通水系,鸭尾溪重焕活力。如今,绵延160余公里的瑰丽海岸线映着朝阳晚夕,近3万公顷湿地点亮城市“绿心”……作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海口就是一座“不设围墙的湿地公园”。
  敬畏自然,方能生生不息。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清代的“奉官立禁”碑和民约村志仍熠熠夺目,记载了从乾隆至道光年间,当地村民种红树、禁刀斧,“以扶村长久”的生态保护约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2022年,海口启动“六水共治”项目,以水污染全域综合治理还绿于民、还水于民、还海于民;2023年,海口近岸海域和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一些珍稀动植物重现自然保护区。
  当下,海口正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继续向绿而行,让水清岸绿、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景象触手可及。
交流互鉴谱新篇


  琼州海峡南岸,碧海蓝天如画。
  空中俯瞰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形如鲲鹏展翅,蔚为壮观。当前,海南自贸港加速封关运作准备,重点口岸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这里沿海岸向东20余公里,正是“白沙津”。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宋代的白沙津已是“商舟所聚处也”,此后商旅云集,海舶辐辏。
  北枕海安,南近交趾,东连七洲,西通合浦。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着开放基因。明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途避风港和补给站,近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南洋文化与海南文化在此交融,商业文明与传统文化相互交织,演绎着百年多来海口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独特的风韵。”蔡葩说。
  漫步在海口钟楼一带,中西合璧、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街区映入眼帘。曾入选首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为民国时期南洋侨商回乡兴办实业所建。如今,百年老字号的门匾、雕花的窗棂,大大小小的干菜晾晒在阳台,邻里之间隔着阳台聊天喝茶……600多栋大小建筑,600多年历史,12条街道,构成了国内目前保存面积最大、原住居民生活气息最浓郁的骑楼街区。
  千百年来,开放、包容、进取的基因,始终流淌于海口的“血液”中。
  “白斩鸡、斋菜煲、地瓜叶……”道地琼菜,吸引着四海游客前来品尝。琼菜源于中原,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融汇闽粤烹艺,吸收黎苗食习,引进东南亚风味,在调和传统五味时自成章法,菜系年轻又特色鲜明。
  “我们打造琼菜品牌美食IP,举办各类美食交流活动,已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亮丽名片。今后,我们将深度挖掘琼菜‘开放’‘博杂’的文化内涵,推动琼菜不断出新出彩。”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刚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新时代的海口,开放特质更加鲜明,开放步伐更加坚定。
  作为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地,每年迎接来自全球的消费精品参展,外企纷纷“加码”投资中国;全球最大的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购物热潮不减;成为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的首批中方城市……海口的国际范和开放度愈发凸显。
  与此同时,海口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海口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4%,新设外资企业年均增长70%;空港海港航线不断加密,去年以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已开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航线20多条,未来将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
  海口观澜,潮翻浪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口正奋力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开放合作的中国携手世界共发展
开放合作的中国携手世界共发展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金秋时节,山河锦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
  75年砥砺奋进,75年沧桑巨变。中国创造无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75年携手同行,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金钥匙”,开启携手世界共同发展的“机遇之门”。
  今日之中国,正携手世界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携手合作 书写发展新篇


  “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75年来,世界上有很多与中国人民志同道合、风雨同舟的老朋友、好朋友。在中外人民友好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眼中,从硝烟中走出的新中国,以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道路,以日新月异的发展奇迹,不断书写同世界合作共赢、相知相交的新篇章。
  “今天的中国昂首阔步走在发展道路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国的前进步伐。”89岁的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这样说。
  2019年,库利科娃获得习近平主席亲手颁发的“友谊勋章”。多年来,她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亲眼见证这片土地的发展成就和同世界的紧密联系。
  库利科娃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彰显出,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发展,更携手各国共同发展,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10月2日是中俄建交75周年纪念日。“我看到俄罗斯年轻人对中国和发展俄中关系的澎湃热情,也经常鼓励他们多学中文、了解中国。”库利科娃期待着,俄中两国更多年轻人传承友谊,积极投身两国务实合作,共同促进两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今日之中国,经济总量逾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成就赢得广泛赞誉,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聚焦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鼎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胸怀天下,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我向繁荣、和平的中国致以衷心的祝贺,中国有理由为自己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为自己对世界和平与合作所作贡献而骄傲。”来自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的盖瑞·德沃切克告诉记者。正是习近平主席同马斯卡廷人民的亲切交往,开启了盖瑞的中国情缘。
  “中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盖瑞如今已在中国居住11年。从电子支付到智能出行,他直观感受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变化。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人始终以开放的眼光和胸襟积极拥抱世界。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举办的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形成主场展会矩阵,持续擦亮“惠全球”的金字招牌;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扬帆出海,大大丰富国际市场供给;中国推出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大批外国旅客踊跃来华,亲眼见证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追求各国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古稀之年的英国老人丹尼丝·维尼前不久结束了首次中国之行。
  二战期间,押运英国战俘的日军战俘船“里斯本丸”号被美军潜艇击中,中国渔民英勇施救。作为“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之女,维尼于2022年致信习近平主席,并获习近平主席复信勉励。
  在访华途中,维尼感叹中国社会的欣欣向荣,感受着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最难忘、最珍贵的收获是,她与其他幸存者后人一道,同中国渔民的后代相见、相聚,共同缅怀先人,又结下新的友谊。“我们和中国朋友的友谊是终身的!”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我们要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再次发出携手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时代强音。
凝聚力量 同行振兴之路


  “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如此说道。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龙岩至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
  今日之中国,已将百年前的希冀和梦想变成现代化交通建设的累累硕果,铺就中国人民的“幸福路”,也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能在自己的国家乘坐高铁,感觉真是不一样。”印度尼西亚国家通讯社安塔拉通讯社总编辑伊尔凡·朱奈迪告诉记者。
  一年前的金秋十月,中国和印尼两国元首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近一年来,雅万高铁已运送旅客500万人次,为来自157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人次旅客提供服务。
  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是印尼和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一年来,中印尼双方团队共同进行高铁运营管理,持续推动人才培养、技术转让。截至今年8月,中方团队已经完成对印尼第一批高铁动车组司机等岗位共160余名学员的资格培训,为印尼今后实现高铁自主运维奠定了基础。
  “雅万高铁改变了印尼人的生活方式。”在中印尼高铁公司发言人埃娃·海鲁尼萨看来,中国的开放不仅体现在帮助其他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更体现在同合作伙伴分享技术、为其他国家培养高水平建设人才。
  今日之中国,聚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亚洲到非洲,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专业人才培养,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更多国家和更多人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和实惠。
  正在北京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肯尼亚女孩默茜·姆布鲁(中文名沐蕊),就是中国与肯尼亚携手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2017年建成的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承建方中国路桥公司同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开展项目,为肯尼亚培养交通领域专业人才,沐蕊正是其中一员。她2022年完成在北京交通大学的本科学习,到蒙内铁路工作,两年后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又返回中国深造。
  她曾与其他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一道致信习近平主席,表示非常高兴来到中国学习铁路运营管理知识,希望当好肯中友好的桥梁,为提升两国友谊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写道,“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
  沐蕊说:“我的梦想就是,把在中国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把肯尼亚建设得更美好。”
  今日之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并以开放之姿、奋进之态与世界各国在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道路上携手向前。
  今年9月,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在北京见证了中国玻璃、山东滨化等6个项目签约入驻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预计项目投产后将为埃及当地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埃及正从同中国共享发展成果中获益,”马德布利说,“埃及渴望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期待与中国合作实施更多合作项目。”
  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看来,中国给埃及带来建设发展工业区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装备,吸引大批中国企业,填补产业空白,助力埃及工业化发展。
  中国的世界故事,“发展”是永恒主题。从蒙内铁路、雅万高铁到中老铁路,一条条“幸福路”助力地区互联互通。从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到连云港-霍尔果斯新亚欧陆海联运,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持续拓展。一座座光伏电站、风电站,为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提供清洁能源……
  世界的中国故事,“机遇”是关键词。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塞尔维亚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在同中方的合作中重获“新生”。中国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鲁班工坊为多国培养现代化人才,中国智慧、中国技术将赋能个人成长同携手各国发展紧密相连……
  今日之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同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在互利共赢中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激发发展动能,并肩逐梦民族振兴。
联合自强 推动全球南方现代化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送上最诚挚的祝贺。”埃及第一大报《金字塔报》总编辑马吉德·穆尼尔说,“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大国。”
  他由衷赞叹中国将自身现代化经验同全球南方国家分享,认为“这正是中国特色”。
  今年8月,在给非洲50国学者的复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矢志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必将进一步增强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的力量,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实现现代化是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目标,中国则是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实业报》主编科茹姆巴耶夫说。
  在马达加斯加的纸币上,印有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图案。17年前,袁隆平院士的团队来到马达加斯加,指导发展杂交水稻,帮助该国成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非洲国家以及第一个实现杂交水稻全产业链发展的非洲国家,帮助该国向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迈出一大步。
  今年9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专程到湖南考察杂交水稻种植,希望“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和拉乔利纳一样,众多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导人,借此机会深入中国各地参观访问: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前往深圳参观,感知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到访湖南村庄,考察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塞内加尔总统法耶访问山东,了解农业技术、农机装备等方面先进经验……他们期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案中,探寻推进本国发展的经验。
  “中国为很多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启迪,成为全球南方国家一个重要的现代化样板。”俄罗斯《劳动报》副总编辑米哈伊尔·莫罗佐夫说。
  莫罗佐夫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观察和研究中国,从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科技等多领域发展,他认为,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值得全球南方国家借鉴,“这将为全球南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重要动力”。
  利比里亚司法部行政助理琳达·塔里恩正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发展与治理专业硕士学位。一年多来,她系统学习了中国在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对利比里亚的经济和社会治理大有裨益。”塔里恩说,中国分享发展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的接力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人类进步事业在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中一程接着一程向前迈进。在今年6月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再次阐明中国的答案、时代的答案:“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大道众行远,携手启新程。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继续为和平发展尽力,为团结进步担当,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合作共赢的精神,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赵嫣 乔继红)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积分银行”让文明新风“增值”
“积分银行”让文明新风“增值”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在重庆市奉节县莲花社区“积分银行”,排货架上摆满了牙膏、洗发水、洗衣粉等各种生活用品,每种物品下面标注了“取出”所需的积分。这家“积分银行”要“存入”的不是金钱,而是村民的文明行为。
  近年来,奉节县创设了文明实践“积分银行”,并聚焦“如何让小积分发挥大作用”这一课题,实事求是,应民所需,将小积分融入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乡村治理长期缺乏抓手,就像一双拳头打在棉花团上,不少村务活动无法开展,让基层干部头疼不已。怎样解决文明乡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奉节探索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和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将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作为积分的重要内容,鼓励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治理。
  “一开始,大家并不买账,觉得积分没用。”奉节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在党员干部带领下,部分村民参与村内公益活动,兑换到了生活用品,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目前,积分银行已在奉节县392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累计开户达15万户,积分超4000万分。
  随着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积分越来越多,大家的兑换需求也更加多元化。2023年,为满足群众需求,奉节县在15个乡镇进行积分银行的迭代升级。比如,康乐镇探索实施“积分+商家”方式,在全镇选定超市、药店、农资店等居民常去的9家商户作为积分银行兑换点。
  奉节县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奉节县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472.5万元扶持积分银行建设。随着群众参与的积分活动越多,当地摸索出“积分+货币”的兑换新模式:积分可以当钱使,在多种消费场景下抵扣人民币。
  为了凸显积分的价值,奉节县按照统一的1、2、5、10、20等分值标准印制积分券,将群众挣得的积分以券的形式发放。新的兑换模式下,积分不仅可以购物、理发、吃饭,还可以兑换景区门票,作用越来越大。
  如今在奉节,小小积分正为基层治理蓄动能,村民在这一过程中角色逐渐从“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随着家家户户比文明、看积分的氛围日益浓厚,大家看重的不光是积分能换商品,更是其带来的荣誉感和价值感。”奉节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记者赵佳乐)
 
快递进村 特产出门
河南光山:“小包裹”激发“大循环”
快递进村 特产出门

河南光山:“小包裹”激发“大循环”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邮政所出发,绿色邮车开过崎岖的山路,中国邮政揽投员杨军背起邮包再步行走过一段土路,将一罐奶粉和几盒药品送到了80岁的胡楼村村民甘崇全家里,这是他在北京务工的大儿子给他寄来的。
  从1997年入职,杨军便承担这一片的投递工作,以前骑着自行车、摩托车送信,现在开着车送快递。
  胡楼村位于大别山区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全村2800多口人,分散在约10平方公里的山间,目前还在村里住的大多是老人。甘崇全即使到村委会的便民服务站拿快递,也要走四公里山路。为了让这些老人能收到家人寄来的东西,河南邮政坚决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快递送到他们家中。
  “我来胡楼村送一趟快递需要2个多小时,如果算经济账,公司是赔钱的,但村里的老人有需求,我们得坚守住这份社会责任。”杨军说。
  光山县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中央办公厅的定点帮扶县,2019年5月,河南省政府宣布光山县脱贫摘帽。目前,光山县邮政分公司在所有行政村均设有快递自提点,对像胡楼村这样的偏远山区村也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实现“快递进村”。
  河南省邮政分公司聚焦农村物流难问题,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建成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87个,乡镇共配中心340个,打造村级站点4.6万个,自提点4.97万个,优质邮乐购站点1.5万个,助力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
  现在,在政府多个部门大力支持下,河南省邮政分公司正在推进“邮快合作”,加快打造县乡村三级共配中心,其他公司的快递可以放在邮政的县、乡配送中心,借助邮政覆盖乡村的寄递网络送到各个村,实现资源共享、降本增效,破解快递到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除了把快递送进村,邮政企业还在帮村民把家里的土特产卖出去,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中秋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四方景家庭农场负责人杨长太通过邮政的线上线下平台售出了3000多箱咸麻鸭蛋。杨长太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他联合了50多个农户,组成“合作联盟”,销售咸麻鸭蛋等土特产。
  2023年7月,光山县邮政分公司在东岳村设立了直播间,帮助村民卖土特产,杨长太成为直播间的常客,他的产品也入驻了光山县的“邮乐购”线下站点,销量不断提升。
  目前,光山县邮政分公司依托全县312个邮乐购站点、社区团购、抖音直播间上架当地特色农产品20款。“我们充分利用邮政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优势,持续提升为农民解决资金难、销售难、物流难等问题的能力,打通农村商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光山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周任远说。
  据介绍,河南省邮政分公司今年已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农产品交易额12.3亿元,累计为樱桃、茶叶、大枣、山药、石榴、苹果等百余种生鲜农产品提供“源头田间冷仓+专业冷鲜包装+田头收寄+产地专线直发+冷链专线运输”一条龙寄递服务。          (记者刘金辉)据新华社郑州电
 
卡昝河谷守边记
四代营房见证大半个世纪的传承
卡昝河谷守边记

四代营房见证大半个世纪的传承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六月春天到,八月雪花飘;一年四季风,天天穿棉袄。”卡昝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在这个边防管理段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山谷中,卡昝河从耸峙的雪山间流出。即使在夏天,河水温度也不到10度。河水两侧是以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为主的放牧草场。每年10月到次年5月,除了戍边的民警、军人和护边员,这里几乎无人居住。
  接近河谷底部,有四处相距不远的营房。岁月流转,四代房子,见证了大半个世纪间人们守护边疆的不变决心。
  第一代营房出现在196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这里建起边防哨所。被称作“地窝子”的营房,就是在戈壁上挖出来供人居住的深坑,仅有一人多高,上面覆盖着草、秸秆和泥土。床铺用羊粪堆积而成,在冬天保暖、隔湿。
  沿着“地窝子”下行数十米,就是第二代营房,一排石头营房。1985年,民兵就地取材,用河中石头建起了房子。石头营房提供了更好的居住条件,也成为牧民在极端天气中的避难所,甚至在夏天成为牧民子女的游玩和学习场所。
  穿过卡昝河不远,便是第三代营房。2008年,这里建成80平方米的单层平房。2015年,随着边境管控任务的加重,哨所实现多部门合署办公,成立卡昝河边境警务站,这座营房在两年后扩建为160平米的两层楼。尽管设施有所改善,这里依然不通水和电。
  “85后”阿思里别克来自哈萨克族,曾经在卡昝河边境警务站担任站长。现任道浪特边境派出所副所长的他,仍然坚守在卡昝河边防一线。
  阿思里别克出生在博州的牧区,他说上学、平时在家,和边防武警打交道接触很多。“他们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多,而且身边的人当兵都是戴着红花,大家把这看作特别光荣的事。”阿思里别克回忆成长经历,说那时心里就埋下了一粒种子。
  2009年,和父母与两个妹妹商量后,阿思里别克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武警,先在阿勒泰地区服役,又去上了军校,2014年毕业后被分配回博州。第二年,他被分配到卡昝河戍边。
  “越往前走越荒凉,四周都是山,人显得特别渺小,这是我对卡昝河的第一印象。”阿思里别克说,在哈萨克族的语言里,卡昝就是锅底的意思。
  阿思里别克说,那时还是第三代营房,没有电,用蜡烛照明;为了保证通讯畅通,他准备了充电宝,除了工作汇报和家人联系,手机都是关机状态;水则是从旁边的卡昝河取,后来打了30米深的井,水质清洁算是有了保障;厕所是旱厕,洗澡需要去几公里外的解放军边防连;没有冰箱,他和战友们在户外掏了个雪洞,把肉放进去储存,结果却被野生动物叼走了。
  “冬天,十几个人挤在木板搭设的大通铺上,外面刮大风,室内刮小风。后半夜室温时常是零下几度。”即便阿思里别克在牧区长大并在阿勒泰戍过边,卡昝河的艰苦条件仍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见到第一代和第二代营房之后,阿思里别克深受触动,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退缩的理由,也更深刻理解了自己的职责使命。
  2019年元旦,阿思里别克脱下军装,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也是在这一年,在第三代营房旁建成面积达875平米的第四代现代化营房,通上了电,也有了可以洗澡的地方,两位民警一间宿舍,还新增了健身房、医务室……
  阿思里别克当初和十几名战友挤在一起睡大通铺的地方,而今是明亮温暖的餐厅。
  近十年的时间里,阿思里别克扎根这片土地,除了几个月因腿伤下山休养,从未长期离开过这里。每月,他和战友对卡昝河区域进行不少于5次的巡逻踏查,翻高山、过陡坡、跨冰河,一段不到13公里的路,来回至少要十几个小时。
  这里的牧民变成了他的亲人——他有300多个辖区牧民的电话号码,附近群众有急事、难事时,他和警务站的同事就是他们的依靠。他曾经不顾个人安危驱赶狼群,深夜冒着严寒为生病牧民送医送药,带领战友跳进冰冷刺骨的卡昝河救回落水的羊群,开车带临产的孕妇下山就医。
  2022年5月,他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从北京归来时,获悉消息的牧民们骑着马,在很远的地方接上他,一路欢笑,送到营房。
  卡昝河警务站也有了新力量加入。“95后”刘航来自石家庄,2019年加入卡昝河警务站,如今已是警务站站长,也是阿思里别克的“徒弟”。在阿思里别克的指导下,刘航学习了当地的民俗,熟悉了边境上每一个山口,掌握了骑马巡逻的技巧。
  老营房早已停止使用,这几年,老营房不时会迎来中小学生、刚参加边防工作的人们参观、学习。不知何时,一窝燕子衔来泥草,在老营房里筑起了巢。今年8月,人们发现,巢里有三枚卵正待孵化。在这遥远的角落,这些小生命,也展现出坚韧与恒心,和戍边民警、护边员一道,透出卡昝河谷中的深厚情感纽带与生生不息的活力。
      (本报记者翟翔 张瑜)
 
工大卫星:脚踏实地逐梦浩瀚深空
工大卫星:脚踏实地逐梦浩瀚深空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在国内商业卫星领域,有这样一家企业厚积薄发,他们追求的方向,是浩瀚深空。
  脱胎高校、聚焦主业、苦练内功、精耕细作……成立仅三年多时间,他们制造的一颗颗卫星被送上太空,不断解锁新的宇宙空间。
  这便是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微小卫星制造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如何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工大卫星的成长之路,带来新的启示。
创新发展,怎能懈怠?


  9月中旬,工大卫星入选全国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工大卫星总经理曲成刚在公司工作群简短回复祝贺信息后,便继续参与卫星发射工作。
  3000多公里外,位于哈尔滨新区的工大卫星总部,窗外泛黄的树叶沙沙作响,员工埋头在设备和仪器之间,专注每一个细节。今年以来,公司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订单早早排到了年底。
  对一家2020年12月成立的初创企业来说,这是一张不错的成绩单。“当年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卫星技术成果转化,团队快速成长,才会有今天。”曲成刚这样感慨。
  科研资源丰富是东北的优势。但科研成果转化长期面临缺政策、缺激励等难题,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迫切。
  新时代的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一个又一个旨在激发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活力的举措落地,释放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哈工大秉承‘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着力发挥科技成果富集优势,向‘可落地’转化。”哈工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垠说。
  2020年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收益奖励机制等,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同时,学校整合资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赋能,持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汇聚校友力量,帮助企业拓宽产业资源和融资渠道。
  “心里托底了!”
  这一年,在校期间曾参与卫星研制的曲成刚担任了工大卫星总经理。工大卫星以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团队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卫星研制全过程解决方案。
  科技征途有如登山,越高越陡,越久越难。
  国内商业卫星应用领域的市场空间较大、机会更多,吸引了很多资源进入;相对而言,卫星设计和卫星制造不够热门,而且技术门槛更高。在企业起步、快速发展的关键当口,该如何抉择。
  继承哈工大卫星技术团队近30年的理论积淀、创新思维和型号工程经验,工大卫星坚定不移选择小卫星研制这一赛道,一是产业发展上游率先受益,二是通过持续创新,突破传统卫星制造技术和路径,更加适应下游应用的需求。
  “我们以‘研值’论英雄,要把科技创新的长板锻得更长。”曲成刚说,以去年为例,公司研发支出占比15%,技术人员占比超过了70%。
  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工大卫星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海涛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6月“龙江三号”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颗平板式新体制通信试验卫星。
  “任务难、周期短、新人多,在测试环节不断发生问题,仅测控分系统就发现数十个异常。”刘海涛说。
  挑战前所未有。如果输了这场硬仗,不只是经济损失,更会损害公司品牌形象,根本没有“退缩”这个选项。
  “特别焦虑,但必须振作。”刘海涛说,一遍遍尝试,一次次破题,为保障研制进度,团队成员几个月日夜值守,甚至直接住在厂房。
  在卫星发射前夕,问题再次出现——星箭接口传感器发出异常提示。团队负责人果断研判,决定返厂测试:“必须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又是数月反复测试,清单上的问题被一一排除,“龙江三号”得以顺利升空。“在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候,团队成员相互鼓励,合力攻坚。”说起那段经历,“90后”张冀鹞仍然眼里有光。
  今年初,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处于风口的卫星产业迎来更激烈角逐。
  “企业发展要学会借势,这个势,就是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曲成刚描绘出企业发展脉络,工大卫星努力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瞄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太空新基建领域,打造拥有更高门槛、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
  截至目前,工大卫星已承担10余个型号、百余颗商业卫星批量生产任务。这个后起之秀,正在开启加速模式。
拥抱市场,惟有转变


  每周一上午9时,是工大卫星高管与市场部门的例会时间,专题讨论市场拓展问题。
  “有好的科研成果,也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二者相辅相成。”曲成刚说。
  对高校院所出来的创业团队,“市场不适症”往往是一大挑战。
  “技术好,还愁没市场?”工大卫星创业之初,有人对此不以为意。
  但一项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和市场是长长的链条,对一些创业团队来说,熟悉的只是其中一段。
  “身体走进了市场,就怕观念还停留在校园模式。”曲成刚坦言,从学者向创业者转型,关键是把思维从科学研究转向商业航天市场。
  曲成刚说,过去主要考虑做什么创新更前沿、能获奖。步入商业航天后,工大卫星更看中产品的高质量、适配性、低成本和短周期。
  工大卫星推出可持续迭代的柔性化卫星平台技术体系,意味着卫星可在火箭中层层堆叠,未来可实现“一箭20星”、甚至“一箭60星”发射,极大节约了成本。
  和曲成刚一样,几位公司主要负责人还有另一个身份——“一线销售员”,他们经常深入客户进行交流和调研。
  2023年乘飞机出行95个航段,今年截至9月中旬飞行76个航段。曲成刚点开手机软件,调侃自己是“空中飞人”,很多旅程他都在拜访客户、做市场推广。
  付出总会有收获。通过不断深入交流,很多客户发现工大卫星对其市场需求颇为了解,方案论证非常严谨细致,便在新产品设想阶段,邀请工大卫星共同优化方案。由此,双方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工大卫星组建专业市场团队,完善市场分析反馈机制,聚焦客户需求导向,不断完善研发方向。
  针对分米(厘米)级导航定位,工大卫星S4试验卫星进一步拓展市场;针对卫星互联网建设,“龙江三号”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目前,工大卫星自主研发50多项核心专利,大部分实现了转化,在微小卫星细分市场走在前列。
  在市场浪潮中搏击,必须改变的既有意识观念,也有体制机制。引才用人,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让年轻人担任总设计师,这在以前不敢想。”工大卫星总设计师、“90后”夏开心说,这样的发展氛围让他愿意为之一试。
  夏开心2016年从哈工大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毕业,曾到北京一家航天院所工作。2023年5月,他选择入职工大卫星,接受一份新的挑战。
  细化人才评估标准,更突出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指标。去年工大卫星实施了人才能力等级评价新机制,薪酬分配向实际业绩突出的人员倾斜。
  工大卫星写字间,窗外霓虹闪现,屋内清脆的“哒哒哒”声不时响起,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还在敲击着键盘。
  “手里的活多了,但心里越来越踏实,干劲更足了。”夏开心说。
  给人才以舞台,追求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从初创团队仅几人到如今200多人,工大卫星形成完整的卫星设计团队和工程技术队伍,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保持清醒,专注深耕


  9月24日,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公司研制的全球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珞珈四号01星成功发射。
  9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公司研制的首个型号SAR卫星——中科卫星01星、02星成功发射。
  2天内,工大卫星连续发射3颗卫星,继续刷新着公司的纪录。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工大卫星的发展势头让人刮目相看,但公司决策团队保持着清醒。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是哈工大的校训。经受这样的精神洗礼,工大卫星自成立起就坚持以技术驱动,每一步都稳扎稳打、踏踏实实。
  成立初期,工大卫星也面临着一些多元化发展和快速扩张的机会。虽有过考虑,但最后还是守住了初心。
  “追求卓越、造好卫星”,这是工大卫星的企业文化。在曲成刚看来,工大卫星的优势就是制造卫星,当务之急是打牢基础,埋头做好自己认定的事情。
  戴上头套、穿上白色大褂、消除静电,走进工大卫星研发中心,写着“精益研发、透明协同、稳妥可靠、细致务实”的红色条幅十分醒目,绝大部分型号的卫星都在这里完成总装、测试和出厂。
  照片墙前,曲成刚停下脚步,手指处,是今年3月成功发射的“天都二号”探月卫星。这颗星,推动了低成本小卫星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加快应用。
  “整星重量仅15千克,直接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面对零下200多摄氏度的深冷空间。”他说。
  “汇集资源,全力把小卫星做好。”在曲成刚看来,把“小”做到极致,也是一种做“大”。细细揣摩,正是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和定力,让工大卫星不断巩固竞争优势、获得行业认可。
  企业深耕领域,政府的“陪跑”也很关键。
  在哈尔滨新区的帮助下,工大卫星参加了全省“揭榜挂帅”,获得成果转化落地项目资金1200万元,新区再配比资金240万元;
  新区以工大卫星作为链主企业,集中招引上下游企业落户,增强卫星产业链的黏性和韧度;
  ……
  “企业发展是漫漫长路,未来工大卫星还要面临很多考验,还需要更多的知识、经验沉淀。”曲成刚说。
  道固远,笃行可至。
  耐心做好一个品牌、进而打造“金字招牌”;努力在从业领域做到极致;瞄准“百年企业”筑基……这是工大卫星的奋斗目标,相信也是中国更多企业的成长愿景。
(记者强勇 杨思琪)新华社哈尔滨10月2日电
 
“在中国,我们看到信心”
海外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在中国,我们看到信心”

海外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记者马悦然 邓茜)近期,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中国市场信心持续提振,海外投资者纷纷表示正在或将加码投资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关系紧张、地缘冲突加剧等诸多风险挑战并存的背景下,中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济韧性不断增强,受到投资者普遍认可。国际金融、产业界人士表示,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看多中国” 投资机遇凸显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中国政府正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一系列举措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并令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华尔街对冲基金创始人戴维·泰珀表示,准备追加购买与中国相关的股票。“我们持有的时间更长,中国股票也更多。”他表示,中国股市估值仍然较低。
  彭博社报道,以在美上市中国股票为主要样本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9月26日在纽约交易时段一度上涨13%,创下两年半以来最大涨幅。这一指数在26日当周的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过20%。
  国际投行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均认为,横向比较,中国股市在全球市场仍属于价值洼地,中国股票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权重将逐步上升。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表示,中国股市市盈率偏低,具有投资价值。瑞士SPI资产管理公司高管斯蒂芬·英尼斯表示,中国正在加大力度支持经济增长,这有效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投资中国” 市场潜力彰显


  不少跨国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充满韧性,市场潜力巨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投资者投下更多“信心票”。
  德国拜耳集团首席执行官比尔·安德森表示,集团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政府正进一步推动释放市场潜力,包括吸引外资、扩大消费和推动绿色发展等相关措施。
  “毫无疑问,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但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德国博西家电集团董事会成员兼首席销售与服务官鲁道夫·克勒切尔说,中国是创新的驱动者,在中国学习到的经验也为外国企业在其他市场发展带来巨大竞争优势。
  博西家电已深耕中国市场30年。回顾过往,克勒切尔表示,中国向来注重长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他深信中国市场的潜力,相信企业未来还将继续在中国取得更大发展。
  “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法国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芭芭拉·弗赖表示,“中国以更为开放的态度鼓励创新,这为我们的业务中带来新的驱动力,创造了很多机会。”
  跨国企业投资中国,还看重投资落地的效率。
  “中国在投资落实和扩大生产能力方面行动迅速。”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表示,“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正紧锣密鼓筹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工厂,预计近期将投入使用,这是过去几个月投资成果的体现。”
“创新中国” 仍是投资热土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活跃在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曾在中国有8年经商经验的前英国度假公寓短租网站HouseTrip创始人阿尔诺·贝特朗表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正努力成为创新和科技方面的强国,向价值链上游迈进。
  土耳其实业银行金融分析师桑特·马努基扬表示,初创企业发展过程普遍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这是全世界都会遇到的挑战。“中国仍是全球投资的热土,中国初创企业依托国内市场活力展现出非凡韧性。”
  美国硅谷知名孵化器“创始人空间”公司首席执行官、天使投资人史蒂夫·霍夫曼表示,创业公司的融资是周期性的,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在目前全球风投偏向收缩周期的情况下,在中国仍然可以看到投资者的信心,“创业公司不断获得资金支持”。
 
石破茂新内阁有何特点和挑战
石破茂新内阁有何特点和挑战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东京10月2日电(记者郭丹)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10月1日晚成立由20名阁僚组成的新内阁。
  石破茂内阁有何特点?新内阁在内政外交上有何主张?未来将面临哪些挑战?
新内阁有何特点?


  新内阁20名成员中有13名是首次入阁。从内阁成员政治背景来看,无派系者居多。与“政治黑金”丑闻相关的安倍派成员无一人入阁。日本媒体分析说,整个内阁阵容体现了石破茂要抛开旧派阀势力、大力“革新”的用意。
  新内阁另一重要特点是重视“防卫”。石破茂本人曾担任防卫厅长官、防卫大臣;此次任命的外务大臣岩屋毅曾担任防卫大臣;新上任的防卫大臣中谷元也曾历任防卫厅长官、防卫大臣、安全保障法制大臣。除内阁成员外,石破茂新任命的自民党政策调查会长小野寺五典、官房副长官长岛昭久以及石破茂身边最重要的政务秘书官槌道明宏,都有防卫背景。日本媒体评论说,石破茂内阁给人“重视防卫”“偏爱防卫”之感。
内政外交上有何主张?


  10月1日晚,石破茂在就任首相后的首场记者会上说,他将打造“谦虚诚实温和的政治”。为此,他从经济、政治、防灾、外交等多个领域提出政策主张,勾勒执政愿景。
  经济方面,石破茂表示将延续前首相岸田文雄的政策,通过“提高工资和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成长性经济”。石破茂强调,将力推地方振兴,称“要把地方振兴当作日本经济成长的引爆剂”等。
  政治方面,针对民众关心的自民党“政治黑金”丑闻,石破茂表示将设立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同时,石破茂重申将于10月9日解散众议院,并于27日进行众议院选举投票。日本媒体说,上台8天就解散众议院是日本宪法范围内的最短时间。
  社会民生方面,为应对日本国内频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做好灾后救助工作,石破茂决定增设防灾省,并表示将提高灾民“防灾补贴”。但有议员对日媒表示,当前的救灾体制足以应对,此举有些“画蛇添足”。石破茂2日表示将于5日赴能登半岛视察灾情。
  外交方面,石破茂表示将修改《日美安保条约》,强调“盟友”之间的“对等关系”。比如,为提高日本自卫队的整体能力,在美国建立自卫队训练基地,日本不对美国承担防卫义务等。
新内阁挑战重重


  石破茂在自民党内根基较薄弱,且当前要面对的外交、经济等问题复杂棘手。因此,新内阁面临的挑战众多。
  日本《读卖新闻》2日发表评论说,由于石破茂在党内根基薄弱,未来可能有一段时间将由整个自民党来主导政策制定或整个政局。文章同时指出,石破茂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的主张太过理想化,未来可能不得不屈服于日美同盟关系的现实。
  针对石破茂提出的经济政策,有日本专家表示,无论提高低收入人群薪资、促进地方创收,还是增设防灾省、为女性增加就业机会等,石破茂提出的种种提振经济举措,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这意味着未来可能再次提高税收。此外,财政上的资金分配只能解决一时问题,要想提振日本经济,还需制定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政策。
 
外交部发言人就黎以、伊以局势升级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就黎以、伊以局势升级答记者问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2日就黎以、伊以局势升级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北京时间10月1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开展地面军事行动。2日凌晨,伊朗对以色列本土进行军事打击。中方有何评论?
  发言人表示,中方对中东局势动荡深感忧虑,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中方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国切实发挥建设性作用,避免局势进一步动荡。中方认为,加沙停火止战一直未能实现是中东局势本轮动荡的根源,各方应尽快实现加沙全面、持久停火。
 
“祖国的关心是我们的底气”
黎巴嫩中国撤侨抵达塞浦路斯
“祖国的关心是我们的底气”

黎巴嫩中国撤侨抵达塞浦路斯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贝鲁特10月1日电(记者谢昊 程帅朋 李军)随着黎以冲突升级,为保护在黎中国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中国政府组织先后两批撤侨。新华社记者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目睹了整个撤离过程,此次撤侨行动整体安全、有序。
  本次撤侨分为两批,第一批69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11名外籍家属乘船前往塞浦路斯,第二批146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乘坐包机返回北京。由中方承建的援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作为此次撤离临时集结点。据不完全统计,在黎中国公民超过200人,其中150余人为该项目人员。
  来黎已有十年的陈文芳带着女儿乘船撤离。“大家都很感谢中国政府组织撤侨。”陈文芳告诉记者,“大家明白撤侨是紧急措施,尤其是昨晚战况非常激烈,能安全撤离让人感到心安。”
  据她介绍,9月29日收到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发来的撤离意愿书,第二天就到项目点集合出发,在贝鲁特港登船。
  目前,陈文芳已安全抵达塞浦路斯。她说,船上员工把他们的房间让给了有孩子的家庭,大家得以在船上稍作休息,抵达塞浦路斯后可自行前往其他国家。
  已在黎巴嫩生活20年的侨领赵颖表示,中国迅速展开撤侨行动,整个过程安全有序。据她介绍,目前仍有一些人选择留在黎巴嫩,其中大部分已在黎组建家庭,留下的人已经储备好物资。
  新华社塞浦路斯利马索尔10月1日电(记者陈刚)十月一日是新中国国庆日。塞浦路斯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在该国利马索尔港等候大厅北侧悬挂的中国国旗格外醒目。
  在中国政府的统一安排下,首批从黎巴嫩撤离的中国公民及外籍家属9月30日午夜搭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新厦门号”轮,历经近13个小时的航行,终于平安抵达利马索尔港。当他们下船看到熟悉的五星红旗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郭佳是中建八局的工程师,在中国政府援建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工作。随着黎巴嫩安全局势恶化,他和同事承担起护送工人平安回国的责任。此次撤侨中,他们带领23名建筑工人抵达塞浦路斯。
  回想撤离前的经历,郭佳心有余悸:“这几天撤离黎巴嫩的交通基本中断,绝大多数航空公司已停飞进出黎巴嫩的航班,黎巴嫩与叙利亚的陆地边境也被关闭。如果不是中国大使馆及时提供帮助,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保证工人们平安回国。”
  旅居黎巴嫩多年的广东华侨林女士作为志愿者见证了撤侨工作的紧张和艰辛。她告诉记者:“我凌晨3点收到撤侨通知,早晨6点接到可以出发的消息,这中间只有3个小时,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需要做大量的信息搜集、核对和证件办理等工作。过去3天,使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休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特别感动。”
  在这次撤离黎巴嫩的人员中,还有一些外籍家属。在利马索尔港的等候大厅,一直在黎巴嫩生活的外籍家属哈桑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非常感谢中国政府能够将他们从战火肆虐的黎巴嫩疏散到塞浦路斯,他下一步计划跟家人去中国生活一段时间。
  “今天是国庆,对于我们来讲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次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的靠山,祖国的关心是我们的底气。”一对年轻的情侣颇有感触地说。
  明媚的阳光穿过落地窗洒进等候大厅,小朋友们拿着玩具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在使馆工作人员的细心协助下,首批抵塞公民很快办理好入境手续和相关信息登记,担惊受怕和疲惫的神色渐渐褪去。
 
新华社记者多点直击伊朗导弹打击以色列
新华社记者多点直击伊朗导弹打击以色列

( 2024-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德黑兰10月1日电(记者冀泽 王卓伦 沙达提)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1日发表声明说,伊朗当晚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以报复以色列近期的一系列行为。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同日发表声明说,伊朗从其领土向以色列共发射超过180枚弹道导弹。
  ——德黑兰
  当地时间1日夜间,记者来到伊朗首都德黑兰巴勒斯坦广场,这里正在举行集会声援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灯火通明,汽车和摩托车持续鸣笛。人们高举代表巴勒斯坦、黎巴嫩和伊朗的旗帜,应和着激扬的民族乐曲,不时高喊口号。广场周围可看到日前在以色列空袭中死亡的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的巨幅海报,海报下是层层叠叠的花海。不少参加活动的人说,以色列侵犯伊朗等国主权的行为理应受到惩罚。
  ——耶路撒冷
  当地时间1日19时30分至20时许,记者在耶路撒冷多次听到防空警报和爆炸声。记者手机安装的预警系统显示,耶路撒冷及以色列多地防空警报频繁拉响。手机还收到“紧急警报”弹窗短信,警告人们尽快前往避难所。
  在耶路撒冷市中心最繁华的雅法路一带,记者看到,防空警报响起时,民众或迅速跑向附近避难所,或就近贴靠墙根临时躲避。警车在街道上来回巡逻,扩音器不断播放“不要外出”“前往安全避难所”的提示。一家仍在营业的鞋店里挤满了躲避的群众,鞋店老板带领人们一起祷告。
  ——拉姆安拉
  当地时间1日晚,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记者先是听到清晰的防空警报声,随后在驻所阳台上看到数枚导弹划过夜空。导弹大致都往耶路撒冷方向飞去,爆炸声随后传来。街道上响起密集的汽车鸣笛声。一位身处加沙地带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的巴勒斯坦人告诉记者,他能清晰地看到约20枚导弹伴随着亮光同时射向地面。
  ——安曼
  当地时间1日19时40分许,约旦上空传来密集巨响,记者在驻地看到“火球”划过夜空。约旦内政部说,有两名约旦人因导弹碎片坠落受伤。约旦民航管理委员会1日宣布暂时关闭约旦领空。约旦武装部队一位负责人表示,约旦武装部队司令部已要求所有部队处于戒备状态。约旦公共安全部门呼吁民众居家避险。
  ——大马士革
  当地时间1日19时43分许,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上空传来爆炸声,夜空中不断有“火球”划过。
  当晚,大马士革街头车辆明显少于往常。当地居民奥马尔对记者说:“谁都无法预料下一次袭击什么时候发生,就像我们不知道和平还要多久才可以降临。”
  当天凌晨2时许,记者在大马士革也接连听到巨大爆炸声。叙军方随后发表声明说,大马士革多处遭以色列导弹袭击,造成3名平民死亡、9人受伤。
  ——巴格达
  伊拉克交通部1日晚宣布,为确保航空安全,伊拉克暂时关闭领空,巴格达国际机场进出港航班均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