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焦点

05版:文旅

06版:经济

07版:三农

08版:国际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写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写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卷中,改革开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
  4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
  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又将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历史,必将在新的伟大变革中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
  九万里风鹏正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江大潮


  珠江入海口,是为伶仃洋,潮起潮落,风起云涌。
  6月30日,全长约24公里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跨越伶仃洋、连接东西岸,为当今世界最大湾区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注入发展新动力。
  放眼珠江两岸,正是在这里,炸响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嘹亮号角。
  2012年12月,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首次出京考察,便前往深圳、珠海、佛山、广州,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个宣示振聋发聩:“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4个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历史性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
  历经200个日日夜夜,在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上,习近平总书记都逐字逐句审阅,倾注了大量心血,高瞻远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重大论断。总书记旗帜鲜明表示“如果做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决定,那还不如不做”。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2万多字的篇幅,一揽子推出15个领域、336项改革举措。
  这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中篇幅最长的决定文件,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绘就了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改革蓝图。
  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勇毅与担当。
  “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新时代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形容,“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为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既举旗定向又细致指导,既领衔挂帅又作战出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党中央首次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到中央深改委,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2次会议,研究审议每一项重要改革方案,提出重大改革议题、部署重大改革任务,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2018年,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拉开大幕。
  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统筹进行党中央部门和国务院机构的重大改革,是对国家治理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集中行动。
  短短一年多时间,调整8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核减21个部级机构,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让海外媒体直呼“力度空前”“出乎预料”。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要动奶酪的、是要触动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枪的,是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的。”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决。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改革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愈难愈进、勇往直前。
  军队改革打破长期实行的四总部制,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简三分之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长达24年的国地税分设局面画上句号,3.4万个机构被撤销,2万多名干部由正职转为副职;户籍制度改革冲破城乡壁垒,全面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面对一项项议论多年、久推不动、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破局开路,破藩篱、扫障碍,推动实现历史性变革。
  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谋略与智慧。
  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是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40多年前,正在上大学的习近平曾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当时来我记了一本笔记,我还收藏着”。
  时移世易。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巨变,农村农业生产关系亟需新的调整。
  2013年7月,农历大暑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手续的农民交谈,详细询问产权交易具体流程。
  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个重大论断:“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保障农民承包权益前提下,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开了崭新空间。
  目前,全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大幅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依,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和创新。
  面对党内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切入,大刀阔斧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破解司法改革困境,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把司法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针对产权保护不同等不规范问题,把“有恒产者有恒心”写入中央文件,从顶层设计强化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路径……
  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子落而满盘活。
  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和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瞄准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政治胆略,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图卷,铺展在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上。
  “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春天的故事》熟悉而深情的旋律在人民大会堂响起。
  这是首次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国家级表彰。农村改革的先行者、资本市场的开创者、民营经济的拓荒者、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数十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改革先锋”受邀走上主席台,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
  在少先队员向他们敬献鲜花时,坐在主席台前排的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起立转身,面向受表彰人员代表鼓掌致意。
  掌声,是献给历史的敬意,是接续奋斗的号召。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习近平总书记激情满怀。
  纵横正有凌云笔——科学把握改革规律,以全新的改革思想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指引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2013年7月21日,江城武汉,大雨滂沱。
  习近平总书记卷起裤腿,蹚着积水,打着伞,边走边向工作人员了解有关情况。
  此时距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不到4个月,大会文件起草正值关键阶段。进入深水区的改革,面对更多风雨、更大阻力,如何穿越险滩暗礁、激流巨浪?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拨云见日:“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并提出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五大关系,被外界认为“给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定调”。
  思想的闪电,总是先于巨变的雷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脉定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改革发展的迷雾,以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始终旗帜鲜明,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
  2015年6月,一份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稿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习近平总书记一语定调:
  “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把准改革方向、尺度、节奏,制定“1+N”政策体系,党对国企国资的领导力掌控力大为增强,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活力效率显著提升。
  改革愈进愈深、愈行愈艰,必须熟稔水性、把稳船舵,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思之深,行之笃。
  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善用辩证法,做到改革与法治相统一、改革与开放相促进。
  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对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利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准确把握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以“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为喻,要求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深刻揭示改革和开放的内在统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
  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敏锐而有力的思想杠杆,不断撬动历史车轮,推动时代进程。
  ——注重方法论,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相互促进、协同配合、相得益彰。
  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铁流奔涌、战鹰呼啸。
  “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出征号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军队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撤销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五大战区,正风肃纪反腐力克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现象……变革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格局、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是弄潮儿的历史自觉,也是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72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几乎每次都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大问题。
  瞄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顽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力克“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加大群团改革,破除“印章围墙”乱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疏堵点除痛点,改革不断为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如何防止和克服改革各行其是、相互掣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彻底改变过去“山一块、水一块、林一块、草一块”的碎片化管理,破除“九龙治水”困局。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效应加快显现。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抓到底”,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指挥下,当年勾勒的改革蓝图,已化作大潮奔涌、千帆竞发的壮美实践。
  ——践行价值观,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背后,“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
  2021年3月23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
  在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向市民张丽萍询问陪母亲看病的费用情况。得知1.3万元花费中报销了8000多元,总书记十分欣慰。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这个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间起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发力点、落脚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注重总结推广农村综合改革、“最多跑一次”、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基层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持续向前的磅礴力量。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坚持科学方法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抓“总开关”、啃“硬骨头”、牵“牛鼻子”、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破“中梗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开辟新境界。
  风生水起逐浪高——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范围、规模、力度世所罕见,所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2023年4月21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指出: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十多年砥砺奋进,绘出一个民族向上生长的脉络,见证新时代迈向更广阔天地的伟大变革。
  时间回到2012年。
  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回落至8%以下,环境污染频发、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避无可避。
  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会上,总书记道出改革的紧迫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回京后不到一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从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阶段、提出“新常态”,到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发展之变,以改革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变革。
  “质量变革”——“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效率变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牢牢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为显著;
  “动力变革”——从“破四唯”“立新标”,以“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到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锚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创造新条件,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什么?
  对于家住山东烟台的独居老人杨布昭来说,是一段安心温暖的晚年生活——得益于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建立健全,像他一样的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探访关爱、健康管理等多项基本养老服务;
  对于在广州工作的刘建雄来说,是一张沉甸甸的居住证——得益于在广东率先开始的居住证制度改革,从“暂”到“居”的一字之变,数以千万计像刘建雄一样的流动人员也能享受到住房、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多项公共服务;
  对于西藏雅尼湿地管护员白玛乔来说,是绿绿的草、清清的水——得益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当地的砂石厂关闭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湿地的秀美风光逐渐恢复;
  ……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拳拳赤子之心,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绩单。
  以改革促脱贫攻坚,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创造了8年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伟大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以改革解急难愁盼,取消实行多年的药品和耗材加成,建立集采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以改革护社会公平,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生动诠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以改革汇民智民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群众智慧广泛纳入决策程序,“小院议事厅”“居民智囊团”等议事平台让人民当家作主落地落实;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书写着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
  到2023年11月中旬,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县一级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全面完成。这标志着自2022年起推进的全国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圆满收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从监察法通过施行,到国家和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完成,再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配套法规制定出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实现从监督“狭义政府”到“广义政府”的转变,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抓住“关键点”。文化体制改革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
  避免“碎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摒弃旧有思路,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建立实施中央环保督察、河湖长制,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以一系列系统集成的举措使美丽中国蔚为大观;
  善打“组合拳”。行政体制改革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政府管理服务作用;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13方面制度安排。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023年9月,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迎来10周岁生日。
  一个多月后,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揭牌成立,成为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
  一东一西,从沿海到内陆的两个自贸试验区遥相呼应,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仅2023年一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合计进出口就达7.67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8.4%。
  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
  实施外商投资法,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开放的“磁力”日益增强;
  从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到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组成的“展会矩阵”,中国开放的“舞台”越来越大;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出口全球占比保持约14%的较高水平,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开放的“分量”越来越重;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放新机制加快建设,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公布时,曾有外媒预测:全会让中国向前迈出关键一步,加速推动这个国家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
  十多年后,中国没有令人失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让我们信心满怀:
  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改革进程中实现这样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扬帆破浪再启航——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回望40多年改革开放史,每逢党的三中全会,党中央都会研究改革开放重大问题;每到国家发展关键时期,人们都会对新的改革开放政策寄予厚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全社会翘首以盼,全世界聚焦中国。
  “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
  站在新起点,发展面临新的困难挑战:
  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向内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向未来,新一轮科技浪潮扑面而来,大国博弈和竞争空前激烈……
  站在新起点,改革到了新的重要时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改革让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改革畅通经济循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改革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参与全球竞争,需要以改革促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权……
  新的历史关头,需要新的思考谋划。
  在广东考察提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上海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江西要求“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多个场合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全国两会上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明确“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在多个重要场合,阐明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考量。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紧扣改革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四个方面,就如何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作出战略指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理念一变天地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开阔视野、打开格局。
  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从中国版图看,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长三角正是箭镞,既是发展的排头,也是改革的前沿。
  “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长三角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凝聚改革共识,激发社会活力,将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
  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封关运作攻坚期。今年6月1日,海南自贸港建设全面实施迎来4周年。4年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制度集成创新被摆在突出位置。
  集成,意味着什么?一件专利授权,从过去的600天至1000天缩短到了50天至90天。
  这得益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行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由“散”向“合”。
  改革,不仅要系统集成、协同发力,更要抓住关键、精准发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
  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主攻方向。
  系统集成、突出重点,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改革的实效性。
  春耕备耕时节,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戴宏告诉总书记,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2个多月后的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重要文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三个“更加注重”,蕴含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总书记明确要求,“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
  平稳通过斜坡和楼梯,可以轻快奔跑,遇到磕绊能够敏捷调整……今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亮相。
  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引导中国开启以创新和科技进步赋能经济发展的变革之旅。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在多个场合作出系统阐释和重大部署。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关键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央深改委先后召开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等多项重大改革方案,指向的正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优化调整。
  “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阐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深刻道理。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46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11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而今迈步从头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又一座标注时代的里程碑。
  (记者张晓松 朱基钗 黄玥 姜琳 陈炜伟 孙少龙)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闯关夺隘、纵深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是关键一环。在一系列指导改革的方针和原则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要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求既有大刀阔斧、一往无前的勇气,又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智慧,展现出日拱一卒的果敢和恒心。这是总结我们党40多年改革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更是对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规律性认识和解题抓手。
  胆子要大,就是要有那么一股“闯”的劲头、“冒”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全面深化改革,要敢想、多想,在战略上藐视“拦路虎”。我们的改革前无古人,必须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只要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利的事情,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于一切妨碍高质量发展、阻碍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
  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不该改的坚决不改。再大的胆子,都需要稳健的步子,必须有勇有谋、稳中求进地推进改革,在战术上重视“拦路虎”。深水区的改革更须讲究策略方法,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要走稳。务必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论证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推进改革落实;务必强化底线思维,做到改革有秩序、稳定有支撑、措施有实效。    (记者梁建强)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
任仲平
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

任仲平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一)


  伟大的事业,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号召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展现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历史的江河奔腾向前,有静水深流,亦有波澜壮阔。
  从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到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伟大觉醒”,改革开放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作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是划时代的。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是对昨天的总结,是对今天的启迪,也是对明天的昭示。
  新征程,再扬帆。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富有力量。
(二)


  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着民族复兴澎湃而去,改革开放潮涌东方,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
  “史诗般的进步”,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新时代以来的这些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书写了“两大奇迹”新篇章。
  重庆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一分钟下线两台新能源汽车。这家全球标杆级数字化工厂,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运用质量自动化测试技术,实现100%质量监测追溯。
  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见证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坚实步伐。2023年,我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考察来到广东深圳,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放眼今日之中国,日均诞生企业超过2.7万家、授权发明专利2500多件,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22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生物育种助力粮食安全,新药创制护航“健康中国”,绿色低碳技术托举“美丽中国”……从创新引领到绿色转型,以改革增动力,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跃升。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正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从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五级书记抓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革扬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今天的中国,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良法保障善治,制度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资本、技术、数据等高效配置……从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到激发创业创新创造热情,以改革添活力,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今天的中国,发展活力更为充沛。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
(三)


  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新时代中国人民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住进新房子,圆了“安居梦”;走好绿色路,“生态饭”吃得香;秀出民族风,“农文旅”魅力足……浙江景宁畲乡人民把大变化写进新时代,在“好风景”里奔向“好光景”。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建县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该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对景宁发展提出殷切希望。畲乡群众的生活之变、精神之变,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更加奋发向上的生动写照。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所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以发展强底气,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
  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小康“千年梦想”,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念、以民生为大,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今天,中国道路越来越宽广,中国理论越来越彰显,中国制度越来越成熟,中国精神越来越雄健,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以奋进壮骨气,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立。
  “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到科技创新实施“揭榜挂帅”,从推广林长制、河长制到民法典草案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最大限度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尊重。
  40多年前,美国《时代周刊》曾质疑:让全球1/4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奋斗实践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开辟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答。中国人民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斗争扬志气,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强。
  中华大地上不仅有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已经巍然耸立。抵御极限施压,经受疫情大考,防洪抗震救灾,除霾减污降碳……面对重大风险挑战,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充分彰显“不信邪、不怕压、不避难”的精气神。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出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亿万人民感悟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激发改革的旺盛活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书写下发愤图强的动人篇章。
  从“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以“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四)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接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新时代不断增强。
  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
  河北平山县里庄村。2019年全国开展医联体建设,次年平山建设县域医共体。在村卫生室享受体检、理疗等健康服务的乡亲,10年前不足1000人次,2023年增至近7000人次。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落地,村小学也有了课后服务,从瑜伽、跳绳,到书法、腰鼓,目前已扩充到9类。
  里庄村的变迁,是新时代中国深刻变化的缩影。从政策制定到落地见效,一个个百姓之盼变成民生之利,离不开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备的强大优势。
  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从把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党章和宪法,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党的领导融入各类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有力解决了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推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顾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提出的过程:“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2020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会议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论断首次提出,成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2022年10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新时代以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质,我们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打开了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新空间。以“两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夯实制度的中华文化根基,形成了众多熔铸古今的崭新制度成果。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我们党坚持推进理论创新,续写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成功走出一条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反腐败之路。
  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到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规范,再到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
  “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将始终赢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五)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一片叶子兴绿富民——老挝占巴塞省巴松县,野生古茶树一度面临被砍伐的命运。依托进博会,古树茶以年均20%的增速出口到中国,在生机盎然中带动老挝当地民众增收。
  进博会,被誉为通往中国市场的“金色大门”。迄今已连续举办六届,来自1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精彩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4200亿美元。
  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新时代以来,以对世界经济增长30%左右的年平均贡献率,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不断增长,有力助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国的绿色产能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贡献。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激越浩荡,它产生的影响就有多么广泛深远。
  “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今年6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塔读者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成功举办,与会嘉宾这样表示。
  “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对巴西如此重要?因为中国的成功经验对巴西来说可资借鉴。”2023年3月,在巴西举行的一场“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研讨会上,巴西总统府机构关系部国务秘书佩雷拉总结说。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中国的改革促成了当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甚至也堪称是迄今全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
  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来自中国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光明之路”“正义之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3年10月17日,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一首中印尼双语歌曲唱出当地民众的心声:“手牵手,肩并肩,只要我们团结,没有什么不可能。”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依托这一平台,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涅槃重生,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据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共行天下之大道。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影响深远的变革。
(六)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南海之滨,改革逐浪。今年3月1日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从2015年正式启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到2021年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再到深入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横琴开发开放按下“快进键”。从中,能够读懂“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目标一以贯之,实践要求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就在于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新征程上,锚定总目标,把牢实践要求,写好改革的“实践续篇”,定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面对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只有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才能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新征程上,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定能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改革者的坚定:“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尤需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要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干劲闯劲,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奋力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穿云破海、踏浪伶仃。前不久,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历时7年建设,这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书写了世界桥隧建设史上的新奇迹。
  “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聚力奋进。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促进派、实干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创造发展机遇 促进共同繁荣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牵动世界目光
创造发展机遇 促进共同繁荣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牵动世界目光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7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同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时说。
  今日之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深度融合。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世瞩目,成为世界观察新时代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窗口。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蓝图具有重要深远意义,将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确定性,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更多中国动力。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深度、广度前所未有


  “近年中国最受期待的会议之一。”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其7月下旬一场研讨会预告中,这样谈到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
  彭博社发表题为《为什么中国的三中全会对全球投资者很重要》的文章指出:“在中国定期举行的会议中,三中全会因其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潜在影响而显得格外突出。”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三中全会在中共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聚焦经济改革,往往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三中全会往往承载着制定出台重大经济改革政策的预期。
  随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临近,国际舆论对这次会议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普遍预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展现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三中全会总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规划中国的未来发展。”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中国问题专家米夏埃尔·博尔希曼(中文名:博喜文)说,“当今世界形势并不稳定,中国经济也面临挑战,这次会议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他多次同造访欧洲的中国商务代表团交流,对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积极进取印象深刻。博喜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过去几个世纪的西方现代化进程不同,“中国政府对这个拥有如此多人口、如此巨大的国家发展经济充满责任感,总是在想方设法让国家经济能适应未来挑战”。
  美国金瑞基金公司高级投资策略师鄢鸿博说,中国正在进行重大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数字化、创新、中产阶层规模的壮大等驱动了中国过去十年的发展,相信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为推动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指引。
  鄢鸿博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有助于中国“继续提供世界最佳的增长前景”,释放更多生产力,为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同时“为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机遇,进而强化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关键驱动力的角色”。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长期研究中国发展模式。他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将再一次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决心”。
  金平说,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展现了“国家发展、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独特模式”,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强劲、更有韧性,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不仅事关中国前途命运,也影响世界未来发展”


  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国际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普遍期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带来更多鼓励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好消息,期待中国通过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事关中国前途命运,也影响世界未来发展,因而成为世界瞩目焦点。”斯里兰卡国际问题专家亚西鲁·拉纳拉贾说,他非常关注增强创新能力、改善营商环境以及培育更具包容性和平衡性的经济增长模式等话题。
  “国家和市场虽然有大有小,但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将让世界受益。我相信‘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逻辑,期待中国为世界发展继续作出独特贡献。中国好,世界好,我们才会好。”拉纳拉贾说。
  “要了解中国下一阶段的全面深入经济改革,必须从思考新质生产力入手,理解它如何融入中国经济愿景和未来的宏大背景中。”作为中国问题专家和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密切关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如何规划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库恩认为,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影响整个世界,地球上几乎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经济的影响”,而“三中全会的重要成果将是其展现出的宏大愿景和政策指令的全面性”。
  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经济学家玛塞拉·贝拉期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更多科技领域的新政策新信息,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与世界构建数字化社会创造条件、注入动力。
  “三中全会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政治等领域关键政策的会议,对于中国继续推进现代化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贝拉还注意到,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拉美国家,比亚迪、宇通和福田电动公交车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运行,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低碳、便捷、智能的出行方案。她特别关注中国供给侧改革以及贸易促进政策,认为“这不仅将造福中国消费者,还将确保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充满动力,并向世界提供发展必需的重要产品”。
  “从智能制造、5G、物联网,到可持续低碳农业、清洁能源,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前沿技术的交流与共享。”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说,“世界正在从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受益。”
  “如今全世界都知道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


  “一百年前,甚至五十年前,许多人认为中国需要走与西方相同的道路。但如今全世界都知道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波黑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波黑“一带一路”促进与发展中心主任法鲁克·博里奇说。
  博里奇认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展现中国共产党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充满活力而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全球发展树立榜样,将助力推动构建一个共同发展繁荣的世界。
  “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持续推进,以及我们西方可以从中学到什么,都将非常有启发。”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同样十分期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从14年前访问中国开始,我就在观察中国的现代化,这是一个持续推进、十分成功的进程。”舒曼说,“相信中国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将促进中国自身发展,同时也将激励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最终使全球发展受益。”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影响整个世界。”巴西政治经济学家、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与国际研究所协调人马科斯·皮雷斯说,中国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造福发展中国家,从而进一步塑造‘全球南方’。”皮雷斯说,“更重要的是,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新发展理念,提升、重塑了‘全球南方’国家对于现代化的思想认知。”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是为世界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启迪的北极星。”南非独立传媒集团董事长伊克巴尔·瑟弗过去15年20多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瑟弗说,在探寻自身发展道路方面,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因此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不仅将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对非洲国家也意义重大,值得南非和其他非洲国家学习借鉴。
  安哥拉天主教大学经济学家卡洛斯·卡瓦略指出,“凡是对中国经济有益的改革,对整个世界也是有利的”,相信中国经济将更加开放,非洲国家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工业现代化,实现非中经济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向世界表明,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模式,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国情,强调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内涵与路径,对‘全球南方’国家极具参考价值。”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乌萨玛·达努拉说,“期待三中全会进一步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常天童 杨威)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上海:改革地标新图景
上海:改革地标新图景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记者王永前 杨金志 杨有宗 胡洁菲

  上海,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在上海,一批改革地标极具首创价值和标志性意义:20世纪90年代,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新区,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强劲号角,30多年来,浦东日新月异,未来不可限量;进入新时代,2013年9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横空出世,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也在随后设立,自贸试验区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一个强有力抓手;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中国首个跨省域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随即开展一系列制度创新,成为中国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路先锋……
  一处处改革地标、一张张发展名片、一个个生动故事串联起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成为世界观察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绝佳窗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的大潮澎湃涌动,改革地标呈现着生机勃勃的新图景。
最前沿,做时代的“弄潮儿”


  仲夏时节,夜幕降临,黄浦江畔,流光溢彩。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建筑高耸入云,描绘出壮美的天际线。陆家嘴金融城与百年外滩交相辉映,共同见证浦东的改革变迁和上海的发展历程。
  就在30多年前,陆家嘴还有一条弄堂狭小、电线杂乱的“烂泥渡路”。一首民谣这样唱:“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
  今年80岁的“老浦东”陈六超告诉记者,烂泥渡路也曾是一代人的“闹市区”,让人想不到的是,“不到40年的时间,浦东、陆家嘴竟能发展成今天这般模样。”
  回望199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大潮涌动,党中央作出了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的重大信号。
  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
  从“烂泥漫流”到“财富奔涌”,经过30多年发展,陆家嘴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浦东新区经济总量也由1990年的60.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6715.15亿元,人均GDP达28.9万元。
  今年6月19日开幕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正式启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评价说,该中心的设立有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深入地理解成员国的观点,并促进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喊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时代强音。
  改革释放出强大的内生动力,让上海从沉重的基础设施欠账和历史包袱中成功突围。
  站在国内国际大局、立足历史的经纬线,人们不难发现,每到发展的关键时刻,深化改革都会成为上海持续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2013年9月29日,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国家试验”就此启航。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聚焦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充分放大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和上海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效应。
  10多年光景倏忽而过,首创“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设全国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设立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诞生了若干个“全国第一”,在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
  “10年时间,‘负面清单’经过七次瘦身,条文数越少开放度越大。这在为外商提供更多投资机会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说。
  进一步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乘着中央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2019年11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
  全国首部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出炉,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设立,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5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成立4年多以来,瞄准“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示范区以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为“双轮”驱动,正让过去这片沪苏浙交界的省际薄弱区域展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面貌。
  “历史上,示范区就以其优良的生态基底和便利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繁荣的江南水乡。后来,受行政划分等影响,其一度成为区域发展的‘三不管’地带。”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说,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又为其开辟出一个崭新的、面向未来的、充满想象的改革空间。
  一隅可观全域。从2413平方公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到35.8万平方公里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合力和动能持续增强。2023年,三省一市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
  岁月更替,改革精神一脉相承,上海始终站在改革最前沿。
新动能,时不我待


  今年5月,在上海东南的沿海滩涂上,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成为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建设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临港新片区高端制造业再添一张“金名片”。特斯拉公司高级副总裁朱晓彤说:“对特斯拉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特斯拉新的储能工厂距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仅一街之隔。“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上海超级工厂如今年产能已突破95万辆,成为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
  聚焦改革地标,可以强烈感知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新动能。
  ——瞄准“硬核”,集聚先进产业集群。
  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今年有望突破200亿元产值,同时牵头上海全市宽禁带半导体发展,抢抓下一个集成电路风口;华东师范大学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今年6月18日正式开业,助力临港打造中国软件名城……
  一批“硬核”企业在临港新片区集聚。美敦力迈铵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培涛表示,临港新片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拥有善作善成的产业和人才政策、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这些都成为美敦力选择扎根临港的重要考量。
  以先进制造业为根本支撑,临港新片区初步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等八大前沿产业体系,产业集群效益初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逐年攀升。
  “临港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2023年产值近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千亿元,目前已集聚特斯拉、宁德时代、中芯国际、商飞、上汽等龙头企业。”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说。
  作为上海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临港新片区八大前沿产业聚链成势、集群发展。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新片区设立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引进海内外人才8万多人。
  ——紧盯前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3475亿元,这一数字既彰显了示范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强劲实力,也体现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行走在夏日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满眼皆是绿意。在位于示范区青浦片区的金泽镇北横港附近,水鸟翩飞,绿荫如画,从北横港向北望去,备受瞩目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已拔地而起。
  不久后,这座总投资超百亿元、占地2400多亩的园区将成为华为全球最大研发中心,并于首期迎来3万多名研发人员。
  作为“长三角数字干线”上的重要龙头企业,华为正推动区域产业协同迈向纵深。除了在青浦区落地全球研发中心、上海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还在江苏苏州吴江区成立华为(吴江)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在浙江嘉善县打造智能智造灯塔工厂标杆,建设“中软国际长三角新数据应用创新中心”,点燃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抢抓机遇,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
  “身高185厘米,体重82公斤,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最大关节峰值扭矩400牛米……”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近日发布并开源,这成为国内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公版机产品。
  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先进科技,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抢抓行业新机遇,今年5月,由工信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授牌成立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浦东将持续加大创新资源、智能算力、应用场景和优质空间供给。”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李慧表示,浦东新区将进一步做强核心资源支撑,筑牢先导产业发展的基石底座。
  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浦东新区有28家独角兽企业入围,其中14家是新晋独角兽。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全球最大江海联运型LNG(液化天然气)船、中国首艘全球最大型2.4万TEU(标箱)集装箱船建成交付……一批重磅创新成果从浦东走向世界。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


  CAR-T细胞疗法是全球最新的肿瘤治疗手段。落户于浦东新区的药明巨诺是一家专注于抗肿瘤领域的细胞治疗公司,其不仅关注国内患者的临床需求,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CAR-T产品首先需要获得境外患者的免疫细胞,且必须在36小时、极限不超过44小时之内送到中国的工厂制备,然后再将产品用液氮罐跨境航空运输给境外患者,如何在特定时效内、特定运输条件下开展出入境双向管理的创新,在此之前没有案例和经验可借鉴,这给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带来了新挑战。”药明巨诺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部负责人孙静说。
  发展必然带来新问题,新问题往往推动形成新机制。浦东新区探索形成了一套适用于CAR-T细胞治疗商业化产品所需的跨境实操方案和流程。“围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多个部门在36小时内完成一场‘接力赛’,既实现了产品液氮罐跨境航空运输,又让产品免于X光检查,保障了药品的质量。”孙静说,“基于此,我们对开发海外市场充满信心。”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创新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
  ——强化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
  今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发布。方案提出23条改革举措,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
  以“生物医药区级高级职称评审试点”为例,浦东新区在生物医药专业开展建立高级职称参评“直通车”,允许非公领域中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挖掘了一批“专业背景优、从业业绩强”的生物医药领域优秀人才。
  “高级职称评审改革对民营企业来说,不仅提升了企业人才个人职业的荣誉感、成就感,也让企业参与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大动力。”上海杰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洪兵说。
  据了解,自“生物医药区级高级职称评审试点”落地以来,浦东新区已有139人获评高级职称,其中外籍人才2名。接下来,浦东新区还将结合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高级职称评审专业,助力区域内产业集群建设。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浦东将持续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支撑上海和浦东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继续勇闯改革“深水区”。
  来自浙江嘉善县的王先生,因工作原因要在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新设立一家货运个体工商户。得益于长三角跨省通办改革领域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加深,他不需要前往吴江区的多个部门,只需要在嘉善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受理窗口递交一次材料,即可当场领取吴江区的营业执照和交通运输许可证。
  “示范区内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不受办事清单限制,只要属地权限范围内的事项都可以受理。通过升级‘通办通取’,示范区内办事基本实现‘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部副部长沈文化说。
  制度红利不断释放、民生获得感不断增强的背后,是积极打破底层数据流通障碍。目前,瞄准跨省域数据流动机制不畅、标准不衔接、格式不统一等问题,示范区已建立公共数据共享机制,为区域生态保护“一把尺”、规划设计“一张图”、项目建设“一个库”等提供重要支撑。
  统计显示,示范区内已实现了法人、信用、交通、环保等28类、321项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互联。近两年来,累计支持跨域数据接口调用540.3万次,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主体的数据安全共享1530.2亿条。
  “一体化发展没有‘低垂的果实’。”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卢刚说,示范区的工作没有模板可供参考,无异于在“无人区”里闯新路。下一步,示范区还将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为长三角全域乃至全国“探路”。
  ——加大压力测试,建立“开放型制度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来临,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需求日益旺盛,临港新片区一直在探索对数据跨境流动进行规范管理。目前,在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公募基金、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已对外发布。
  “通过场景化的方式,明确了不同场景下哪些数据字段可以跨境流动,解决了企业对于数据出境的困惑,为企业在汽车数据跨境流通实操和落地层面,提供了清晰合规路径。”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尹丹说。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临港新片区将进一步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在跨境数据、跨境金融、增值电信、高能级航运等领域,开展更大力度的开放压力测试。
  登上洋山港中控塔楼,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排列,绵延天际;驻足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层,浦东改革发展成就尽收眼底;站在元荡湖畔极目远眺,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坚定信心、奋力一跳,从改革地标放眼上海,一幅更为宏大的改革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参与采写:于帅帅 王默玲)
 
防汛关键期关注哪些风险?如何做好防御?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谈“七下八上”期间防汛抗洪
防汛关键期关注哪些风险?如何做好防御?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谈“七下八上”期间防汛抗洪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刘诗平)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7月16日至8月15日),这是每年防汛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这期间,防汛抗洪重点关注哪些风险?哪些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防御?
  14日,水利部举行“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有关情况新闻通气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防汛关键期重点关注四大风险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总体上洪水多发、频发、重发,致灾性强。
  根据防汛关键期汛情预测,重点关注四大风险:七大江河流域都有可能发生洪水,洪水防御可能面临多线防汛,防御任务十分繁重;局地暴雨极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等,防范应对难度大;中小水库、病险水库、淤地坝点多量大,抗御洪水的能力较低,安全度汛压力大;今年水利工程项目多,部分项目需要跨汛期施工,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风险高。
  姚文广表示,水利部将有针对性地做好防御措施。坚持预防为主,前瞻、及时、准确做好汛情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调度指挥;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所有具备防汛能力、担负防汛任务的水工程全部进入防汛状态,实现流域控制性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充分发挥整体效果;加强堤防巡查防守,特别要加强超警超保河段和薄弱堤段、险工险段、堤防背水侧坑塘等地方的巡查防守,尤其重视夜间巡查防守。
  同时,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切实完善县、乡、村、组、户5级责任制和“叫应”机制;严格落实水库安全度汛责任,在建工程全部落实安全度汛措施,高度重视城市防洪内涝问题;高度重视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一旦出现险情或危险预兆,果断转移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七下八上”期间七大流域都可能发生洪水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钱峰说,今年入汛以来,全国降雨的阶段性明显,过程多、强度大;主要江河洪水早发、多发、并发,4月珠江流域发生6次编号洪水、较常年偏早2个月,全国大江大河已发生20次编号洪水;中小河流超警数量多、洪水涨势猛,全国24省份共有78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是常年同期的2.2倍。
  旱情方面,云南、四川等地部分地区冬春连旱持续时间达6个多月;6月以来,河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河北、江苏、甘肃等地旱情一度发展迅速。
  钱峰说,据预测,“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发、涝重于旱,可能有台风北上,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趋多、趋广、趋频、趋强,致灾影响重。
  汛情方面,长江上游可能发生较大洪水,上游支流嘉陵江、中游支流汉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黄河中下游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支流渭河、汾河、伊洛河、沁河、大汶河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淮河流域沂河、沭河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淮河干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海河流域漳卫河、子牙河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滦河可能发生超警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松花江、辽河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太湖、钱塘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旱情方面,预计广东东北部、福建大部、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大部、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发生干旱。
加强水工程调度积极迎战长江洪水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说,在应对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过程中,长江委联合调度控制性水库群累计拦洪约165亿立方米,大大减轻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沿江沿湖的防洪压力。7月11日18时,2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长江委优化调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三峡水库对洪水的削峰率达32%,避免长江中下游宜昌至武汉约700公里河段超警戒水位。
  “根据预报,三峡水库7月15日将再迎来一次洪峰流量45000立方米每秒量级的洪水过程,三峡水库库区防洪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吴道喜说,长江委将通过联合调度金沙江梯级水库、大渡河瀑布沟水库、嘉陵江亭子口水库等上游干支流水库群,预计可减小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低三峡水库最高调洪水位2米左右。
  吴道喜表示,根据最新预报,未来10天长江上游仍有连续性强降雨过程,强度以大到暴雨为主。为应对长江上游后续可能发生的大洪水,保障荆江河段防洪安全,长江委计划抓住7月中下旬有限的强降雨间歇期,加快降低三峡水库水位,让三峡水库腾出足够的防洪库容,做好迎战“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可能出现的大洪水的准备。
 
应对“七下八上”汛情 水利系统将全面启动防汛关键期工作机制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会商部署防汛救灾工作
应对“七下八上”汛情
水利系统将全面启动防汛关键期工作机制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会商部署防汛救灾工作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刘诗平)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14日表示,从7月16日开始,我国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7月16日至8月15日),水利系统将全面启动防汛关键期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四预”措施,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
  王宝恩当日在水利部举行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有关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说,从历史资料分析,“七下八上”期间,全国洪水多发频发,容易发生流域性洪水。据预测,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趋多、趋广、趋频、趋强,致灾影响重,形势严峻复杂。
  据介绍,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后,水利系统将全面启动防汛关键期工作机制,防御意识、机制、节奏、措施全面与关键期要求相匹配。实行水利部部长“周会商+局地暴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机制,部领导逐日主持会商;水利部相关干部职工全面进入防汛关键期工作状态;加密监测预报、风险研判和靶向预警,强化信息报送、调度指挥、指导支持各项措施。
  今年我国旱涝并发,汛情和旱情呈现发生“早”、量级“大”、时间“长”、发展“快”等特点。入汛以来,珠江、长江、太湖、淮河等流域大江大河大湖发生了20次编号洪水,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情。
  “当前,太湖第2号洪水、淮河第1号洪水正在发展,长江第1号、第2号洪水仍处于演进过程中,湖南华容县团洲垸险情后续应急处置还在持续,防御工作须臾不能放松。”王宝恩说。
  水利部提醒社会公众、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进入“七下八上”意味着今年防汛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要紧绷防汛这根弦,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准备工作。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周圆)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14日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进行防汛专题联合会商,视频调度四川、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等15省份,研究部署“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救灾工作。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防汛关键期将至,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再动员、再部署、再检查,坚决打赢防汛关键期这场硬仗。
  具体而言,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堤防巡查和涝水抢排工作,加强长江干堤和重要圩堤等重点部位巡查防守;重点加强防汛薄弱环节防范,高度关注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内涝,发现险情果断扩面转移;突出做好江河洪水防御和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密切关注中小水库运行状况;做好一线防汛人员和转移安置群众防暑降温、医疗保障等工作,退水地区做好防疫消杀。
  此外,根据当日会商结果,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太湖、淮河相继发生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九江段、鄱阳湖、乌苏里江下游正在缓慢退水。据预测,14日至18日主雨带将北抬,四川盆地、江汉至黄淮等地降雨具有持续性和极端性,相关地区江河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风险较高,防汛形势严峻复杂。
 
重庆13区县遭大暴雨 6条河流水位超警戒
重庆13区县遭大暴雨 6条河流水位超警戒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新华社重庆7月14日电(记者李松)据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监测,从13日8时至14日8时,重庆有13个区县遭遇大暴雨,有6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
  13日8时至14日8时,重庆西部、东北部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沙坪坝、九龙坡、江北、南岸等28个区县出现暴雨,其中沙坪坝、江津等13个区县为大暴雨。
  受降雨影响,重庆中小河流奉节县新民河、江津区璧南河等6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彭水县区阳河、璧山区梅江河两条河流出现超保证水位洪水。截至14日8时,璧南河、区阳河等4条河流仍超警。
  根据水文监测,14日8时长江寸滩站水位176.79米,低于警戒水位3.71米;嘉陵江北碚(三)站水位183.65米,低于警戒水位10.85米。
  从7月8日以来,重庆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大降雨涨水过程。为应对洪水影响,重庆市水利局及时开展会商研判,调度嘉陵江流域草街水库提前腾库1.5亿立方米,缓解重庆合川区、沙坪坝区等区域防洪压力,保障合川城区不超过警戒水位,降低嘉陵江磁器口站洪峰水位并缩短超警时间;联合调度乌江流域重庆彭水水电站、银盘水电站,保障彭水县城不超警戒水位。
 
盯水情 巡堤防 保民生
“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防汛一线直击
盯水情 巡堤防 保民生

“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防汛一线直击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新华社合肥7月14日电(记者潘峰 白斌 黄博涵)7月14日6时30分,洪峰顺利通过王家坝,最高水位达到27.91米后开始缓慢回落。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一线防汛人员度过了紧张的一晚。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被称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和淮河灾情的“风向标”。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形成2024年第1号洪水,王家坝站水位7月13日16时12分涨至警戒水位27.5米,并继续保持了10多个小时的上涨。
  位于王家坝水文站三楼的水情室灯光一夜未熄,王家坝水文站站长李威峰和同事昼夜值守。记者走进水情室,映入眼帘的两块大屏幕实时显示水位、流量等水情信息,以及水尺、河道断面监控录像等。
  “我们是淮河上的‘哨兵’,要实时监测水情信息。”李威峰放下绘制水位曲线图的铅笔告诉记者,自王家坝站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以来,水文站将水情拍报等级提升为最高等级6级,每小时进行一次水情拍报,“水文站10名工作人员已全部到岗,除了在水情室值班的两组4名工作人员,其余工作人员在外开展流量监测、设备故障排查等工作。”
  为了能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王家坝水文站设备仪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李威峰指着一旁的无人机说,他们现在能利用电波测速仪、测流无人机等非接触式设备测量洪水流量,“我们也在利用这次洪水‘练兵’,以便更好面对未来各种挑战。”
  除了王家坝水文站的“哨兵”,堤防上的巡堤查险工作人员是淮河边的另一道防线。记者见到阜南县水利局总工程师李玉龙时,他正和同事检查王家坝镇李郢村淮堤上的李郢站水利设施。“50余公里淮堤共有6处水利设施,全县共有300余处水利设施,为确保它们的安全运行,每一处都要排查到位。”李玉龙说罢,便赶往下一个检查点。
  “我们组织了巡堤查险工作队伍检查辖区内的各处堤防。”王家坝镇镇长谢栋林说,该镇组织了7支共800余人的巡堤查险队,对辖区内近17公里的堤防开展巡堤查险工作。
  王家坝镇王家坝村的村民王庆明便是巡堤查险队的一员。“我们村有30人参与巡堤查险,分好班次,不分昼夜,坚守在防洪一线。”王庆明边用铁锹试探土壤松软情况边告诉记者,他们丝毫不敢大意,通过用眼观察、用脚丈量、用铁锹探路等多种方法,查看堤防是否出现渗水、滑坡、管涌等险情。
  保障民生是防汛工作的重要一环。巡堤工作开展的同时,王家坝村党总支书记王玉鹏正在走村串户宣传防汛减灾知识。“我们不仅要守住淮河堤防,更要保护好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王玉鹏告诉记者,他带领村干部通过走访入户、线上宣传等方式,及时向村民传达雨情、水情、汛情等预警信息,提醒辖区居民做好防范工作。
  “我们已备足备齐木桩、铁锹、救生衣等防汛物资,提前联系了10余台挖掘机等机械设备,镇、村级避灾安置中心可安置3000余人……”谢栋林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即,他们将全力应对,一刻也不松懈。
 
“中国游”持续走热,无障碍消费需跟进
“中国游”持续走热,无障碍消费需跟进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从北京地铁、成都街头到杭州湖边,近期,国内一些旅游城市内,来参观游览、品尝美食、与熊猫合影、体验广场舞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
  社交媒体上,“China Travel”(“中国游”)标签也成为众多博主的“流量密码”,不少人分享旅游体验,成为中国旅游的“最强嘴替”。
“中国游”持续走热


  “沿着河边走,我发现这里超级干净,有很多人在公园里运动,满满的松弛感……”在城墙上远眺钟楼,在城墙脚下沿护城河散步,来自英国的克里斯一家五口在西安玩了一周,把旅游经历拍成视频与海外观众分享,收获大量关注点赞。
  像克里斯这样选择来中国旅行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
  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2%;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6倍。“与2019年相比,入境中国前20大客源国几乎没有变化,但国际航班恢复率较高或者享受免签政策的国家,订单增速更高,排位上升比较明显。”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说。
  携程日前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暑期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倍,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是入境游热门城市。
  记者采访发现,外国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有不同偏好:北上广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往往是外国人游中国的“新手村”;成都、张家界、新疆、重庆等地则成为“二刷”“三刷”中国的进阶选项。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
  美国人布莱恩·林登在中国生活了20年,他在云南经营的酒店与美国多所学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也是不同国家人们交流交往、增进了解的重要渠道。”布莱恩·林登说,美国学生来到中国后,往往会被中华文化深深吸引,并对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印象深刻。
  意大利旅行商恩里科·拉德里扎尼从事旅游行业已有40余年,他告诉记者,意大利游客喜欢花时间参观古遗址与博物馆,体验中国的民俗风情,“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照片,还有朋友”。
  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入境游业务负责人方方介绍,一些来自欧美的学生团对华为、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以及无人汽车、无人机等行业很感兴趣,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游”走热的背后


  外国人“中国游”高涨的热情背后,离不开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一次次扩容——
  2023年12月1日起,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2024年3月14日起,将免签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持普通护照人员;
  2024年7月1日起,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3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此外,位于18个省区市的38个对外开放口岸目前对54个国家人员实施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7月4日下午,波兰籍旅客斯维塔瓦从杭州过境转机前往新西兰。他说,得知有免签政策就开始计划来中国旅游了,“办手续花时间又花钱,免签政策让我们不再受各种手续之累,好极了!现在只要一张机票,就能来体验不同的自然、文化和生活。”
  提升支付便利性,优化景区预约购票程序,提供多语种文旅服务……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先后出台多项举措,推动外国游客入境游便利化。
  德国游客肯高飞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去年来中国时,他找朋友帮忙才能进行电子支付。这次到广州后发现,用银行卡绑定手机支付软件,就能顺利订火车票、在地铁刷码进站。“太方便了!”他在自己拍摄的旅行视频中兴奋地说。
  还有城市拿出吸引游客驻足游览的“独门秘籍”。
  今年6月底起,广州向国际中转旅客提供免费一日游服务项目,包括免费旅游巴士、英文导游、景点参观、点心午餐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国际中转旅客在有限时间内增加对广州的了解,也让旅客们实地感受广州人的热情好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刘晓明说。
  英国温迪吴旅游公司英语领队孙涛说,近年来,公司在安排入境游行程时特别注意让游客多方面领略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比如今年推出的“坐高铁游中国”就是希望外国游客能领略“中国速度”和沿路风景。
如何持续提升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如何在中国“无障碍”消费,却成为许多习惯使用现金、信用卡的外国游客的一大难题。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石泽毅表示,目前,许多饭店都已经重新升级改造了POS机,多地的机场、景点、购物场所也都布设了外卡POS机,方便外国游客支付。
  还有自由行游客和旅行社工作人员反映,景区门票预约对外国游客不太友好。“必须在出行前7天预订,我们事先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只能在外面绕着走走。”一名未能预约门票的外国游客在景区外告诉记者。
  对此,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吴科锋表示,大部分景区目前都保留了人工售票窗口,为入境游客提供线下购票服务;重点旅游景区线上预约程序提供英文界面、将外国护照等纳入认可使用的身份证件范围等举措正逐步推进。
  随着外国游客日渐增多,部分酒店、景区外语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不足。对此,一些旅行社正在加大外语导游招募、培训力度;不少景区进一步完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外语服务水平。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西北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梁学成认为,入境游已进入“分众化”时代,未来,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线路和营销思路将更受欢迎。
  奥地利旅行商沃尔特劳德·伊丽莎白建议,可以把丝绸之路的历史融入旅游产品中,增强与欧洲游客的贴近性。“慢旅游”、自行车旅游等方式也备受欧洲游客青睐,可开发更多相关资源。
  “没有什么比旅游更能让各国人民直观感受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表示,将通过发展沉浸式文旅体验、旅游演艺、冰雪旅游、夜间文旅、避寒避暑、城市漫步等旅游新业态,用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饱览中国的锦绣山河和灿烂文明。
(记者杨湛菲 邓瑞璇 蔡馨逸
张瑜 张璇 徐壮)
新华社北京电
 
重庆黔江:“民族风”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重庆黔江:“民族风”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据新华社重庆7月13日电(记者赵小帅)沿着阿蓬江溯流而上,就会与守候千年的濯水古镇相遇。
  千年商埠、百年老街、万家灯火……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的古镇,密密层层、错落有致。时逢雨季,江上的水汽氤氲在古镇周围,仿佛要把它“拥”向云端。
  正值暑期,在古镇主街的万天宫内,游客身着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服饰,正在沉浸式体验寻宝游戏。“在这里可以吊威亚,扮演武林高手‘御剑飞行’,从高空中俯瞰古镇景色,令人印象深刻。”游客王君兴奋地说。
  今年5月,这款结合剧本游、密室等新玩法的户外实景游戏正式运营。“依托古镇风貌,我们引入经典IP,让游客从角色中沉浸式感受这座城寨,让游戏赋能文旅融合。”重庆市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庞一胜说。
  濯水古镇所在的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土家族人口占比超过55%。当地民族文化浓郁,其中,被称作“土家之花”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远近闻名。今年5月,西兰卡普制作技艺进入首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黑配白、红配绿、黄配蓝,通经断纬、反面挑花……走进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采用西兰卡普制作技艺的胸针、吊坠、手镯等饰品琳琅满目。
  35岁的区级非遗传承人鲁艾华满面笑容:“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选购,民族元素饰品正在变成时尚单品。”眼下,她正研究将传统刺绣和西兰卡普相结合,打造具有个人特色的新文创。
  夏天的晚上,刚过七点,在小南海镇新建村土家十三寨的歌剧院,伴随着新生儿一声啼哭,大幕正式拉开。舞台上,土家幺妹儿从一个稚子成长为大姑娘,哭嫁、舞牛、对山而歌……演员们边唱边跳,向观众演绎土家人的生活。台下不时响起掌声和喝彩声。
  “原住民,慢生活,这是我们原汁原味的东西。”重庆峡谷城旅游景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娜薇告诉记者,“我们不断打磨表演内容,希望能让游客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近年来,黔江区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建成阿蓬江流域、小南海土家族村寨2个重点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带,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情景体验为一体。
  “十三寨是一处典型的土家族传统民居群落,是民俗文化带的重要组部分,共有13个原始古朴的土家寨子,每个寨子都有一位‘寨主’,他们会定期入户走访巡寨,并负责对外宣传推广。”庞一胜介绍。
  蓝锋雪是何家寨寨主,2018年,曾在广东从事外贸工作的她随丈夫回到十三寨。从操着一口商务英语,到学说地方方言、唱土家山歌,蓝锋雪逐渐爱上这个淳朴的地方。自2020年当选寨主以来,她用心经营,把何家寨打造成土家族传统工艺展示体验区,游客纷至沓来。
  除了何家寨,还有上演土家竞技秀的熊家寨、展示歌舞演艺的摆手寨、全木民房的老熊寨……一寨一品,每一个寨子都有一个主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黔江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2023年,全区A级旅游景区购票人次、景区门票及二次消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53%、82.17%。
 
两岸夏季旅展“搭桥”,赴大陆旅游热潮涌动
据台交通主管部门统计,今年以来台湾赴大陆旅游观光人数已超百万
两岸夏季旅展“搭桥”,赴大陆旅游热潮涌动

据台交通主管部门统计,今年以来台湾赴大陆旅游观光人数已超百万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大暑节气即将到来,台湾近日持续高温,但不影响民众寻找暑假旅游目的地的热情。尽管民进党当局对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施以“禁团令”、“橙色”警示等限制阻扰,2024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12日开幕以来,仍在岛内掀起一股赴大陆旅游热潮。
  在旅展主宾省安徽展位,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等精彩片段表演完后,台北市民排队和演员合影;在山东展位,剪纸艺术家周克胜手拿一把剪刀一张纸,半分钟就诞生一张栩栩如生的剪影作品,围观民众啧啧称奇;福建展位则展示高甲戏经典剧目选段和提线木偶技艺,还把当地“蟳埔女”的衣服、头饰搬来现场……
  本届旅展,大陆共有12个省份的文化和旅游部门及企业共155人参展,为疫后大陆赴台最大规模的交流团组。大陆展区共设75个展位,各省份依地方优势旅游资源进行特色推介。
  据主办方介绍,旅展开幕两天参观者日均达7万人次左右。大陆各省份展位前,观看表演、体验特产、询问景点、索取旅游手册的台湾民众络绎不绝。其中,电子支付是咨询热点。为此,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和各展台准备了展板,分步骤演示微信、支付宝绑定境外信用卡的流程。
  寻找自己的祖籍地,成为台湾民众参观旅展的一大乐趣。一句句动情的“我是安徽人”“我是河南人”,聊聊家乡风物,让大陆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在汉服体验区,24套各式传统服饰,让体验者徜徉于“兰亭雅集”的文人气韵之中。
  台北市民林女士带着丈夫和儿子一同体验汉服,拍照留念后在展区转了一大圈,对自己的全新造型表示满意。她告诉记者,在网络上看见别人穿汉服,觉得漂亮又新鲜,很高兴能在这里体验。
  “在大陆展区看见了各地的特色,想去当地走走看看。”林女士表示,很遗憾一直没能去大陆旅游,在自己的旅游清单中,苏州的美食、黄山的美景是首选。“还有新疆阿勒泰,常看到小红书上有人分享《我的阿勒泰》的剧照和当地风光,那里的美景很吸引我。”
  由于台湾当局禁止组团赴大陆旅游的“禁团令”尚未解除,个人游成为岛内民众的主要选择。在浙江温州展位,一群年轻人围住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个人游方案,现场商讨旅游攻略。台湾青年欧定远对记者表示,来旅展看看大陆还有哪些不知道的风景,刚刚看到温州有适合拍摄古装的地方,还有百丈漈瀑布,都很想去。
  “我去过大陆四五次,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都很喜欢。大陆人民很热情,语言又相通,所以每次旅游都是我很期待的。”欧定远喜欢吃辣,他听说大陆每个省的辣都是不同的,很想体验一下。
  旅展舞台大屏幕上,各省份的旅游宣传片滚动播放,舞台下坐满了观看的民众。年近八旬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来旅展也是想了解合适老年人的个人游方案。他第一次去大陆旅游是40多年前。“大陆发展太快了,每一次去感觉都不一样。我去江南有三四次,上个月又去一次,跟以前看到的又不一样。”
  “大陆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都有古镇或老街。通过导游的介绍,我可以吸收很多当地知识。两岸都传承中华文化,就该多往来。”吴先生说。
  据台交通主管部门统计,今年1月迄今,台湾赴大陆旅游观光的人数已超过100万。去年全年,台湾赴大陆旅游总人数只有176万。
  台湾中华优质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奇岳表示,近期,《繁花》《我的阿勒泰》等大陆影视剧带来的高流量,影响到台湾民众的旅游喜好。跟着“繁花”“阿勒泰”的脚步去旅行,成为一股风潮,这是两岸影视文化交流带动了观光交流,是文化和旅游的很好融合。
  “疫后难得有这么大规模的旅展交流,让台湾民众掌握大陆各地最新的旅游资讯,这对更好促进台湾民众到大陆旅游有很大帮助。”李奇岳表示,尽管台湾当局近日提升民众赴大陆旅游警示至“橙色”灯号,但桃园机场、松山机场每天飞大陆的航班还是客满状态。
(记者章利新 王承昊)
新华社台北7月14日电
 
需求更理性,场景再“上新”
暑期研学游市场走访观察
需求更理性,场景再“上新”

暑期研学游市场走访观察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郑天虹 王莹 廖君)暑期来临,研学游升温,成为一些青少年开启假期模式的热门之选。记者近日在广东、湖北、辽宁等地采访发现,研学游需求趋向多元和理性,更多市场主体聚焦“学”和“研”,推出一些小而美、小而专的项目,研学场景不断“上新”。与此同时,从业门槛有所提升,行业品牌化趋势开始显现。
  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需求更趋理性


  今年的暑假研学产品预订启动更早。“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说,研学产品的预订从5月中旬就开始起量。截至目前,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成左右,价格比去年略有下降。
  记者观察到,研学市场需求旺盛的同时,理性成分也在增加。广州一名中学生家长王女士说,以前喜欢“跟风”“蹭热度”,今年开始考虑孩子到底要在研学中收获什么。
  家长也不再是“只选贵的”,开始关注研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武汉市民李女士的儿子下半年将升初中,刚参加了北京6天5晚文化研学活动。她说,每人5800多元的团费虽不便宜,但研学内容不再只是在名校打个卡,而是走进京东亚洲一号仓,体验一件商品的奇幻漂流历程;参访科大讯飞,建立对人工智能的全方位认知。这是孩子平日里接触不到的新科技,知识和视野都有所拓展。
  伴随需求的不断升级,研学赛道的竞争也更趋激烈。承办研学游的主体从早期的旅行社、教培机构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初创企业、上市公司甚至托管机构、网红主播也纷纷入市。
  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0000多家,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行业不断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面对社会需求的理性和多元,研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呈现出三大新趋势:
  ——市场细分更为专业。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传统人文自然景观类研学项目外,一些小而专的项目受到追捧。比如“海龟大象保育营”“少儿中医夏令营”“山海经文化营”“火箭研学营”等。
  在洛阳三彩小镇制作唐三彩,在三星堆遗址“重铸青铜”,在水下博物馆欣赏水下碑林……辽宁鞍山市青葵研学营负责人冯莹介绍,研学游中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等特色课程更加丰富,与过去侧重于“游”相比,更多机构在“研”“学”上进行更多探索,努力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出来。
  ——从业门槛有所提升。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将“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名称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确保他们具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研学实践服务的能力。
  记者采访中看到,部分出行的中小学生研学团队,不仅配备了研学旅游指导师、导游、讲解员、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几位家长代表同行。这些研学旅游指导师持证上岗,是文旅行业从业人员或对文旅有兴趣的人,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也在上岗前经过了短期培训。
  ——行业品牌化开始显现。河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亚洲说,研学行业大浪淘沙,品牌度、集中度不断提升。现在给孩子选研学项目,很多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跨区域、大品牌机构。
  各地文旅部门也在大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学品牌活动。沈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开展推介沈阳旅游资源的主题研学活动“小使者万里行”;西安旅游集团推出“动物园奇妙夜——围炉故事会”秦岭野生动物园夜游等多条夏季研学路线;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组织全市非遗传习场所开展“泉润非遗——暑假研学月”活动……
市场仍存乱象,需要多方联动加强监管


  记者调研发现,在市场火爆的同时,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价格不透明、实际服务与广告承诺不符等乱象也随之产生。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旅游企业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而新兴的研学机构又难以完全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研学游产品的需求,导致供需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沈阳市青少年农学研实践基地负责人高振河表示,教育部、文旅部要求研学机构必须同时具备教育公司属性和旅行社资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旅行社并没有研发相应研学课程,只是导游上岗;而有些教育机构只有带队老师,却没有旅行社资质。还有补课班、幼儿园、私立学校也纷纷涌入研学市场,虽然有生源优势,但在组织能力、安全把控、课程品质方面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存在一些隐患。
  “研学产品要区别于常规旅游产品,研学旅游指导师要兼具教师与导游的双重职能,研学课程的标准化开发要进一步规范。”小囧在途负责人小米说。
  “在文旅加速融合的新形势下,研学项目涉及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等多个政府部门,无论在规则完善还是在监管发力上,都需要多方联动、统筹协作,并明确责任和边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相关机构要想在研学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在课程研发、研学体验、服务品质、执行标准上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企业外宣、新媒体运营也逐渐成为品质研学机构的标配。学生体验、家长反馈也会在自媒体平台给出评判。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研学旅行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激烈竞争、规范引导会促进研学行业良性发展。
 
芜湖,传统制造业强市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芜湖,传统制造业强市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合肥7月14日电(记者张紫赟 汪海月 马欣然)在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安徽省芜湖市,制造业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凭借创新思维,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近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产业实力强劲,不断开拓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芜湖市日前公布的新一批重大开工项目中,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349.3亿元,占比约86%。
  改旧焕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奇瑞是芜湖市本土汽车品牌,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10万余辆,再创半年度销量新高。
  “从20多年前创业初期死磕发动机技术,到如今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我们一直摸着石头过河,靠的就是创新。”奇瑞集团新闻发言人金弋波说。
  奇瑞的“创新密码”,是芜湖传统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的一个例证。放眼芜湖,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等,源于制造、成于智造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在芜湖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一架无人机盘旋上空,数台检测设备同步高效运行,通过5G网络向“智慧大脑”实时反馈各产区生产场景。
  “各个环节都在与提质增效较劲儿。”该产业园数字化负责人郭克雄说,生产制造数字孪生、5G+、智慧能源管理等场景应用,使运维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目前产业园已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有为政府”的引导和加持。芜湖市市长徐志介绍,不同于一些大城市,芜湖本地缺乏高水平大院大所,便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创新赋能服务,一方面向内加强政策引导,以“研发投入评比”等活动营造创新氛围,一方面向外引入中国科大、北航、哈工大等院校共建研究平台,以“千企大走访”“百校大对接”等活动为依托,为企业定向匹配科研成果、人才供给。
  数据显示,芜湖市2023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181亿元,在GDP中占比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7272亿元,利润总额达449亿元。
  超前布局: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自动生成喷涂轨迹、高精度自动识别复杂焊缝、灵巧加工部件……走进位于芜湖市鸠江区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的各式机器人正向参观者展示着“十八般武艺”。
  在埃夫特周边,一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发展,从2013年四五家企业、不足4亿元产值,发展到集聚上下游企业220余家,2023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形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特种装备全生态体系。
  “芜湖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基础,给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及市场空间,同时机器人产业发展也持续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说,他自1998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芜湖工作,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制造业从“造船”“造车”向“造机器人”“造飞机”扩展。
  正如湾沚区居民十余年前未曾想过,自家门口的荒地上竟然能“长出”一座航空新城。
  芜湖市用十年时间,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从单个项目,到单条产业链,再到集聚产业群,逐渐形成“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影响力。2023年,该市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同比增长26.6%。
  不仅如此,这座滨江城市还超前布局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等一批“新赛道”,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描绘未来:澎湃动能加速集聚


  6月14日,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正式开服,标志着“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正式上线。该集群已签约上中下游产业链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在建机架超10万架。这是芜湖面向更远未来的创新布局。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算力运营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谈及此,芜湖市大数据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蓉兴奋不已。她和团队在全力打造“算力界的淘宝”,通过链接算力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按需随取”的一站式算力服务,以算力赋能科创,加速数实融合,撬动更大规模的数字经济。
  除了培育“算力”这一数字时代新动能,一个包含17个创新园区的鸠兹科创湾正在孕育壮大,将成为集聚创新主体、链接外部资源的新“创新场”,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此“开疆辟土”,推动安徽构建起“北谷(科大硅谷)南湾”科创格局。
  “这些创新园区分布在芜湖市交通、资源等配套最好的位置,我们将通过精准政策支持、全方位服务以及开放大量应用场景等措施,塑造‘芜湖科创’品牌。”芜湖市科技局局长曹洁说。
 
广西积极探索车网互动新模式
广西积极探索车网互动新模式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近日,广西首个光储超充放综合能源站——南宁五象综合能源站建成投运。这个集光伏发电、储能、液冷超充、V2G(车网互动)充电桩、公交车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源站,可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具有“一秒一公里”的超充体验。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能“变身”移动新能源储能站。记者了解到,通过车网互动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不运行时,通过可双向充放电的充电桩与电网联接,利用车载动力电池闲置的储能功能,为电网削峰填谷。当电网负荷过高时,由车载动力电池向电网馈电;当电网负荷过低时,新能源汽车进入充电模式,存储电网过剩的电量,起到辅助调峰作用。
  经测试,7台新能源汽车通过南宁五象综合能源站配置的7台15千瓦V2G充电桩反向放电2小时,可向电网反送电量100千瓦时,满足12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这是广西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新模式的实践之一。
  近年来,广西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截至2023年底,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2662万千瓦,同比增长55.1%,新能源消纳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广西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底,广西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达64.76万辆。大量新能源汽车可以充当起大号的“移动充电宝”。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新兴业务与产业金融部副总经理林锐说,通过车网互动技术,可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可控负荷、移动储能的灵活调节能力,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调整充放电的时间和功率,缓解新能源出力随机性、波动性给电网消纳带来的压力,是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有效手段之一。
  为吸引更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商和用户参与到车网互动中,广西电力部门加快建立健全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参与市场交易机制,今年首次将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商纳入电力市场化交易,目前共有6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商参与低谷电力消纳交易,获得增量用电补偿,并以充电实惠方式引导新能源汽车用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奇说:“我们根据交易规则参加低谷电力消纳交易,谷期时段将补贴传导到车主充电价格,通过营销活动形式让车主参加到电力低谷消纳中,引流充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截至6月底,广西新能源汽车低谷时段充电共交易电量34.2万千瓦时。
  与此同时,广西电力部门不断提升充换电设施互动水平,推广车网互动技术,大力推动城、乡试点智能有序充电场景应用,积极搭建数据接入平台。
  南方电网广西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服务部副总经理陈志说,除了建成南方电网南宁五象综合能源站外,公司还在河池市东兰县花香乡投运了全区首个乡村区域智慧能源站——东兰综合能源站,不仅可供26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还能满足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车网互动业务需求,为农村地区推广车网互动提供示范。
  集中式充电站做好车网互动准备的同时,居民小区充电设施智能化改造也在加速进行。柳州市杨柳郡紫荆苑小区建成投运全区首个社区集群智能“有序充电+V2G充放电”场站示范工程,可满足小区居民用户新能源双向充放电的需求。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市场科高级经理郑文彬说,目前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已建成省级边缘集群系统,将南方电网广西柳州鹿山综合能源站接入调度运行监控,并搭建了南方电网(广西)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打通与边缘集群的数据通道,支持综合能源站、充换电资源的接入。
  对于新能源汽车用户而言,充电是刚需,而放电并非如此。下一步需要各方共同探索,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和合理的价格体系,有效调动用户侧参与车网互动的积极性。
  “峰谷电价机制改革是车网互动大规模推广的关键之一。”林锐说,新能源汽车用户作为车网互动的参与主体,峰谷电价让用户低谷时段充电能省钱,在用电高峰向电网放电能挣钱,才有动力参与到车网互动当中,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
      (本报记者陈一帆)
 
宁夏冷凉蔬菜乘“飞的”去迪拜
宁夏冷凉蔬菜乘“飞的”去迪拜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银川电(记者李钧德 刘海)7月11日18时25分,8.6吨产自宁夏贺兰县的冷凉蔬菜搭乘3U3781航班,从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起飞,于当地时间22时12分抵达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自今年5月至今,宁夏已有10批次、70多吨冷凉蔬菜乘“飞的”销往迪拜市场。
  “这些蔬菜包括菜心、芥蓝、菠菜、上海青等19个品种,都是宁夏本地高品质的冷凉蔬菜,经过采收、预冷、分拣、包装后,打‘飞的’去迪拜。”宁夏兴耘田农业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新民说,到达迪拜清关后,蔬菜将被立即分拣运送到商场、超市、酒店、餐厅等消费终端。“从银川到迪拜消费者手中,最短只需要半天时间。”
  宁夏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冷凉蔬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成为农业农村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
  宁夏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处长肖永刚介绍,阿联酋是我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2015年开通的银川至迪拜直飞航线,不仅畅通了银川与迪拜的空间通道,也为加强我国西北省份与中东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今年以来,宁夏有关方面瞄准银川与迪拜直飞航线,积极拓展中东市场。“迪拜的瓜果蔬菜相对稀缺,这让我们看到了商机。沙特、阿曼等7个中东国家也在和我们洽谈进口蔬菜业务。”魏新民说,宁夏蔬菜在迪拜市场供不应求。
  阿联酋温超集团是迪拜最大的华人连锁超市,也是宁夏冷凉蔬菜在迪拜的重要销售终端。
  “我们超市的蔬菜大多从中国进口,6家门店每天的新鲜蔬菜销售量约为50吨,宁夏冷凉蔬菜最受欢迎,菜心、上海青等经典品种是俏销货,经常不够卖。”集团董事长孙建省说,期待未来能够加大宁夏冷凉蔬菜的供应力度,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宁夏菜的需求。
  近年来,宁夏通过实施“百万亩设施农业、百万亩露地冷凉蔬菜”工程,已形成设施蔬菜、冷凉蔬菜、供港蔬菜等五大产业格局,日光温室、拱棚、露地蔬菜实现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产品70%销往区外各地。预计到2025年,宁夏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将达350万亩,总产量达75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邯郸:承诺制审批模式助企业早开工早投产
邯郸:承诺制审批模式助企业早开工早投产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石家庄7月13日电(记者赵鸿宇)“真没想到项目还没完全建成就具备了预验试产条件。”河北燕赵三千年酿酒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师帅说,企业计划投建10个生产车间,2023年6月在邯郸复兴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上半年建成,目前首个车间先期建设完毕。
  这个公司能提前进行试生产得益于邯郸市今年来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实行“承诺+试产”审批模式,当企业工程局部满足生产安全标准和试生产运行条件时,行政审批部门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对项目开展分段、分栋、分层预验收,验收通过后,由企业做出试生产安全质量承诺,并与相关监管部门签署约定书,就可进行试运行、试生产。
  师帅说,试生产虽然产量不大,但对企业形象展示、开拓市场、抢占市场很有帮助,同时试生产为企业培养成熟的产业工人提供了宝贵时间,确保企业具备投产条件后能立即满负荷生产。
  同时,今年以来,邯郸市行政审批局推行“容缺+承诺”审批,助力信用良好的企业实现“承诺即开工”,企业只需承诺规定限期内补齐相关证件即可先期开工。
  “行政审批的创新为不少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邯郸市顺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总经理王康说,房地产企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置程序较多,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人民群众需求、新技术新材料融入等,平均需要3个多月时间。现在办证期间就能开工,节约了企业开发建设成本,有利于企业加快回款,增强投资信心。
  邯郸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为确保企业承诺之后按照规定时间办理证件,他们对企业承诺履约情况定期进行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企业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继续施工、不得继续试生产,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达不到要求的,将依法撤销行政许可,甚至将企业行为记入信用档案。
  邯郸市仁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建林说,承诺制助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也让企业更加珍惜自身的信用,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诚信履约,让信用成为企业隐形资产。
 
老树换新芽 重塑新格局
重庆綦江产业全面转型见闻
老树换新芽 重塑新格局

重庆綦江产业全面转型见闻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数控车床高速运转,机器人手臂不停地挥动作业……走进重庆市綦江区北渡产业园重庆友利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内,各条数字化生产线异常繁忙。这里生产的汽车保险杠、全铝车身、新能源汽车电池框等汽车零部件,将送往蔚来、沃尔沃、长安、广汽等多家知名车企。
  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友利森从2020年开始,全面转型生产高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年产量达300万套,年产值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友利森的转型故事是綦江区产业全面转型的一个缩影。
  綦江曾是川渝储量最大、产能最高的煤炭基地,“三线建设”重要的工业基地,创造了新中国第一辆重型自卸汽车、第一辆军用越野车等“八个第一”。近年来,面对资源日益枯竭、淘汰落后产能、市场持续低迷等多重难题,曾以煤炭开采和齿轮制造为主的綦江走上了全面转型之路。
  完成73家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数据采集,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100家,引导15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2家企业成功获批市级数字化车间……这是去年綦江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的成绩单。綦江抢抓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机遇,加快推进传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了传统产业“老树换新芽”。
  与此同时,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以产业高水平重塑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位于綦江区高新区桥河产业园的重庆新视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数字化千级无尘净化生产车间,新投用的COB封装生产线上,数十台六头平面式高速固晶机高速运转,随着箱体内红蓝光交替映射,一颗颗细小的晶圆被“嵌”到高分子复合材料PCB基板上。
  “新产线所用COB封装技术最小可生产P值0.6的产品,这就意味着每块产品最高可达64万颗晶元,在安装面积达到的情况下可以支持8k的分辨率,能为观众提供更细腻的画质,无辐射对眼睛更友好。”该公司企业综合管理中心外联经理张善欣介绍。
  比邻该公司的重庆开拓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屈指可数的低轨卫星能源系统部组件生产企业,在綦江研发建成了全国首条卫星能源系统组件全自动化生产线。自2021年投产以来,已为40余颗低轨商业卫星提供了太阳能电池板,助力卫星在太空中翱翔。“这是綦江产业从‘刨齿轮’到‘造卫星’,从‘下矿井’到‘升太空’的真实写照。”綦江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蹄疾步稳的转型,换来了累累硕果。目前,綦江获得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等50多项“国字号”招牌,拥有重庆最大规模电解铝产能,重庆唯一专业食品工业园等平台。2023年,完成工业投资35.5亿元、增长2.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6%,高于重庆市2个百分点。
  “綦江将紧扣服务和融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落细落小‘2+4+N’细分赛道,推动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能优化重整、产品结构调整,食品加工、装配式建筑、信息安全、天然气化工四大特色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N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育、积势见效。”綦江区委书记尹国喜说。
       (本报记者李晓婷)
 
装备制造老基地里的新故事
装备制造老基地里的新故事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炎炎夏日,生产正忙。在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的华工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园葛店园区,一台长30米、重45吨的“大家伙”正被吊起打包出口海外。
  这是一台由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重型管材激光切割加工智能装备。它不仅可在十几米的大型钢材上以0.1毫米的精度“雕花”,还可完成从材料到成品的所有加工流程,一台设备就是一个工厂。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我们的激光加工设备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尤其近几年在德国销售量大增,并带动欧洲市场销售额近两年增长超80%。”
  近些年,在中部地区,以激光切割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利器”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青睐,在海外擦亮“中国智造”名片。
  过去并非如此。在激光领域,国外凭借领先技术长期掌握市场话语权。马新强回忆称,当年不仅是核心技术要靠买,甚至连紫外激光器加固用的螺丝钉都要从国外以3美元一颗进口。
  “正是这颗螺丝钉警醒了我们,要摈除依赖,走自强奋斗的道路。”马新强说,两年多来,企业投入近20亿元开展研发,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半导体晶圆激光切割机等一批高端设备实现核心部件全国产化,并开发了多款首台套产品,在国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生产的重型挖掘机,也是在历经艰难曲折后,最终取得海外市场的认可。
  挖掘机高度相当于8层楼高、总重量近2000吨,一铲斗的容量相当于一节多火车车厢的容量……如今,太重集团生产的重型挖掘机各项性能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但2004年以前,太重集团和一家国外公司合作生产2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挖掘机,在长达20年的合作期内,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一度处于为外国企业“打工”的产业链价值链低端。
  为改变这一格局,太重集团专注技术创新,历经24年,实现从10立方米挖掘机到20立方米挖掘机的突破。在掌握超大型挖掘机的核心技术后,经过7年攻关,太重集团又实现从20立方米挖掘机到75立方米挖掘机的跨越。太重集团技术中心矿山所电气专业技术负责人范喜斌说,如今,作为全球大型挖掘机制造商之一的太重集团,凭借设备皮实、抗造、出力大的特点,得到国内外用户的称赞。
  超大直径盾构机也是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先进的技术,在国内外市场赢得广泛赞誉。
  记者近日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车间看到,应用了5G技术的“孪生”盾构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坐在中控室即可洞察掘进施工的每一处细节,数台工程样机和关键零部件正在紧张测试中。
  “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这是制造向创造转变最显著的变化,但创新无止境。”中铁装备掘进机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宁向可介绍说,截至目前,中铁装备已获得专利2000多项,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27项。产品已出口至包括传统掘进装备生产强国德国、法国在内的32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徐海波 王自宸 王劲玉 牛少杰)
       新华社武汉电
 
让乡村和美“可感”更“可及”
湖北十堰乡村“六件事”搭上和美“直通车”
让乡村和美“可感”更“可及”

湖北十堰乡村“六件事”搭上和美“直通车”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地处秦巴山区的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年底实现456个贫困村出列、8个贫困县(市、区)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如何发力?
  让出行更方便,让环境更美好,让留守老人、儿童得到照料。十堰市以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养老中心、托幼服务、农村公路等“六件事”为抓手,让和美乡村建设可感又可及。
急难愁盼,是槛也是门


  “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方便!”房县上龛乡范家垭村800多名村民,首次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村民刘祥鹏说,政府打通了3.5公里的断头路,村里的岩蜂蜜、黄酒、豆豉等土特产销往神农架景区仅走30多公里,过去得绕道120公里。
  “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认为,“闯出一条新路”在某种意义上比“杀出一条血路”更难。
  他透露一个细节,当地在制定乡村振兴的发展方案时,32名市“四大家”领导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大调研、大走访,以盘清农村振兴的堵点在哪。收集上来的6.8万件问题线索,80%都是养老、托幼、农村公路、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六件事”。
  这些急难愁盼,理不顺就是振兴的槛,办好了就是和美的门。变“槛”为“门”,一系列革旧创新、突破自我的变革,在十堰农村展开。
  为破出行藩篱,十堰投资15亿元,打通“断头路”89条286公里;新建扩建农村公路1300公里、公用充电设施6350个,建成村级邮政快递服务站点1746个,实现路网互联、产业路网互通、村组路网互接。为解留守焦虑,全市建成农村养老互助照料中心1200多处,托幼中心232个。为净村居环境,投资2.97亿元,新建改建农厕15580户,配备垃圾分类桶35000余组;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077座,污水处理率达到52%。
  修路、改厕、养老、托幼、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六件事”解决农民愁盼,让乡村和美可感可及。十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彭艳介绍,当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扩面,巩固提升寄递物流体系、充电桩进村、公益性生态公墓等乡村建设“六件事+”,进一步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要“颜值”,还是要“产值”?


  十堰急需“产值”:这里聚老少边穷库于一体,80多万贫困群众刚刚脱贫摘帽,因灾、因病、因产业、因市场等返贫风险犹存。不发展,群众无法根除贫困。十堰更要“颜值”: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汉江水滋润着沿线京津冀豫26座大中城市,影响着1.08亿北方人口生活品质,保护生态压倒一切。
  “颜值和产值,说到底就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减污。”处理好这对矛盾,十堰舍得投入,更舍得下力。
  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如何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库区?今年,十堰按照因地制宜、节约集约原则,在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同时,持续推进乡村“污水零直排”行动。
  走进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狮子岩村,村居错落有致,河道澄澈明净,优良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村民魏庆华正在村里新建的便民洗衣房清洗衣物。“以前洗衣服都是在河里洗,夏天热得很、冬天冻得很。现在洗衣服不用到河里去了。”魏庆华说,“洗完衣服的水直接排入了收集池,水通过沉淀池之后排入人工湿地,处理后循环利用。”
  便民洗衣房为村民们提供了方便,更保护了水质。丹江口市还探索了农村生活污水“两黑三灰”治理模式,进行“五水共治”,即厕所、粪便为黑水,洗澡、淘菜、洗衣服的水为灰水,把村民家中的污水细分过滤后集中处理。
  政府出钱,农民投劳。乡村建设“六件事”,十堰将一半的精力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要有全国视野,全局观念,行业高度。”十堰市市长王永辉认为,十堰的乡村振兴必须融入国家南水北调战略,“现代农村”与“生态乡村”必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沙沟,一个十堰最偏远的山村,正是这种“大局观”的生动注脚。沙沟村推行垃圾分类,开始农民很抵触。“农村嘛,搞个啥垃圾分类?”从陕西嫁到郧西县沙沟村的陈颜云,起先不理解,认为村里“闲得慌”。村里购买了近800个垃圾桶,每户分发绿色、灰色各一个,分别装“会烂”“不会烂”垃圾。会烂的成为有机肥还田,“不会烂的”细分为“能卖的”“有害的”“能烧的”交给专业机构处理。
  垃圾统一处理后,村容村貌大为改善。沙沟村每年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先后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沙沟之变的内核,在于减污和增收的兼顾。依托水文环境和风土人情,当地打造生态田园体验项目,生态种养基地扩大到100余亩,亩产值突破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7万元。沙沟村支书卢从信说,沙沟的振兴是符合十堰实际的振兴,是接“水源区”地气的振兴。
  以“六件事”为抓手,开局乡村振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增长方式接连出现漂亮转身。
  讲“颜值”:十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2%,大大高于全国30%的平均线,传统旱厕占比已下降到2%以下,农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3.4%,每年向华北输送I类水70多亿立方。论产值:去年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增长8.2%,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47亿元,增长23%。
  解决“颜值与产值”焦虑,乡村建设“六件事”成为最大民心工程。
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菜”


  可感可及的乡村建设“六件事”,如何实现可持续?十堰给出的答案是与村民共建共享。
  竹山县擂鼓镇擂鼓村的养老院改造,就是在村民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中统一的意见。政府想建养老院,方案交由村民讨论后,群众提了30多条修改意见。群众的建议有没有人听?记者来到擂鼓村,看到养老院老人都戴有养老手环,可随时向村医、网格员以及家属发送求救信号。院长周克兵说,村民的意见一一吸收。
  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十堰把乡村建设“六件事”的主动权交给群众,来一次治理模式的变革。
  “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加5分;垃圾分类积极参与,加5分;每月房屋环境卫生评比,优秀者加10分……”近日,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开展积分制评比活动,为每一位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等活动的村民计算积分。在村“共享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村民仅需利用积攒的分值就能兑换相应金额的物品。
  厕所怎么改?公路怎么修?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拉家常、问建议。十堰市农业农村局提供资料,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累计收集交通、托幼、养老、住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6.8万多个、解决6.3万个。不单纯计较GDP,多琢磨社会的和谐指数、幸福指数,体现农民的参与权、表达权。共建共享理念推动乡村建设“六件事”,带来农村诸多变化。
  人居环境之变:“三乱两脏”变“文明乡村”。农村过去因垃圾乱丢、污水乱排、杂物乱堆而被嫌弃。如今,村容村貌提升,十堰全市有7个乡镇、13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3个乡镇、56个村获评省文明村镇。
  群众思想之变:“你做我看”变“我们来干”。以前,“干部干,群众看”,群众不愿意参与。现在群众当主角,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今年上半年十堰当地群众投资投劳参与的公益项目1.2万件,“项目建不建,农民说了算”,“项目行不行,农民出来评”。
(本报记者李伟)
 
浙江淳安:让“新农人”在“兴农路”上大展拳脚
浙江淳安:让“新农人”在“兴农路”上大展拳脚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这个杨梅是拿了全省农业吉尼斯比赛金奖的,大家不要错过!”夏日,在浙江省淳安县左口乡奎星桥果园里,省数字新农人、本土乡村主播李玉琴正在和“农创客”洪伟强一起,耐心地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千岛湖农产品。
  这是淳安县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农人”队伍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当地通过构建“农创客”之家,举办农技圆桌会、农夫分享会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农创客”、职业经理人、科技特派员三支队伍的创新活力。
  同时,淳安县通过强化返乡创业支持,成功吸引560名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在培训体系上,当地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田间学校”等形式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前几年,基地上最好的地块,亩产量最高也只有100公斤左右,去年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来指导以后,亩产量超过了600公斤。”刚参加完香榧种植技术培训的廖龙建看着漫山遍野挂满果子的香榧树,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作为当地的香榧种植大户,廖龙建是“农创客”典型代表。如今,他的香榧种植基地面积已达700余亩。廖龙建还通过香榧基地示范和技术传播,带动了当地更多的百姓一同致富。
  为加快培育“新农人”队伍,淳安县还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乡村合伙人“县聘村用”模式。当地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人才支援站”,整合专家人才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项目,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全面激发科技特派员活力,带动培育本土人才,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淳安县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服务,强化人才招引,打通创业梗阻,为“农创客”在乡村创业、创新、创富,营造更优、更美、更惠的环境,让他们在乡村沃野大展拳脚,助力乡村振兴共富。     (本报记者邱犇)
 
内蒙古科右前旗:11个村“抱团”求发展
内蒙古科右前旗:11个村“抱团”求发展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村里变化真是大,鸡鸭鹅,稻花香,产业兴旺人人夸。”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村民们用嘹亮的村歌唱出村里的新变化。
  过去,科右前旗各嘎查村“单打独斗”发展产业,遇到了优质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农产品加工缺乏原材料、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束缚住了各嘎查村的产业发展。
  面对产业“小散弱”带来的发展问题,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党支部书记崔宝权想到了“攥指成拳”,依靠党组织发挥示范引领、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联合民泉村、三合村、哈拉黑村等其他10个村的党支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打造“党建引领·融合共建”党建品牌,11个村的村民共同参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破解了过去各自发展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2019年底,11个村联合成立了“红巴乡绿庭院”农牧业联合社。联合社依照“打造点、串成线、连成片”统筹规划思路,以各村党支部为引领,发挥各村产业优势,开启了“村民融合、村村联合、村企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如果没有依靠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健全农牧业的产业链,我们这个交通相对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子,仅靠种植养殖业的农副产品,很难驶入致富‘快车道’。”崔宝权说。
  联合社不仅为村民提供鸡鸭雏、秧苗,还向村民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在联合社的带领下,各村围绕“大棚种植、果树栽植、庭院溜达鸡养殖、庭院蔬菜种植”四种增收模式,采取订单式的产销模式,帮助村民解决生产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去年,仅有760人的水库村的集体收入就达到95万元,“庭院特产”订单超过1200单,户均增收1500元。
  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特门塔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自从加入“红巴乡绿庭院”农牧业联合社后,辣椒的原材料供应量大大增加。该合作社从最初带动39户农户种植,到如今与252户农户签订辣椒回收订单,带动了周边地区庭院经济发展,也为联合社的产业规模壮大升级提供了基础保障。
  “光靠我们嘎查种的辣椒根本不够用,辣椒品质也不如其他嘎查村,现在与水库村联合后,辣椒的供应有了保障,去年联合社就为我们供应了4万斤辣椒。”特门塔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春介绍说。
  壮大集体经济,找准产业是关键。科右前旗将11个村党组织和2700余户群众“链”在产业链上,打造了民泉村大米、三合村家禽、兴安村蔬菜等“叫好又叫座”的农副产品,通过联合社成立的两山农副产品销售公司为这些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联合社的建立,不仅打破了水库村发展的空间壁垒,也使11个村的发展拧成了“一股绳”。
  科右前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放说:“科右前旗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支部联建’‘村企联建’‘村村联建’等多种形式的抱团发展新模式,形成了优化资源配置、优势产业互补的良好发展局面。”
  在各级党组织推动下,科右前旗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使党建和产业发展达到“1+1>2”的效果。如今的科右前旗正以富民强村为抓手,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绘就产业发展的“同心圆”。
(本报记者魏婧宇)
 
“四好农村路” 串起新希望
农村公路建设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四好农村路” 串起新希望

农村公路建设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发展的助力。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串起千家万户,连接起广阔乡村的新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一个日臻完善的农村公路网正在大江南北铺展开来,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托起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希望。
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


  一条公路何以改变一个村庄、带富一方百姓?牧民扎西旺堆对此深有感触。
  扎西旺堆的家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措布西乡。这是一个高海拔牧区,距离所属的谢通门县县城120多公里。翻越莽莽大山、穿行蜿蜒小道,顶烈日、冒风雪的长途跋涉,曾是当地牧民难忘的生活记忆。
  “以前没有公路,我家的牛羊肉从村里驮到县里要走六天,肉都不新鲜了,经常卖不出去。”扎西旺堆说。
  历经3年建设,穿越措布西乡夏木村的农村公路2019年正式开通。平坦的公路不仅缩短了村民们出行的距离和时间,也有力推动了当地的牛羊肉产业发展。
  “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家里买了车,牛羊肉两小时就能运到县里,半天就到市里,当天就能送到拉萨。”扎西旺堆说,得益于农村公路建设,他家的牛羊肉销量大幅增加,收入显著提高,去年还盖上了新房。
  措布西乡党委书记洛桑格旦说,当地依托农村公路打造牛羊肉、野生贝母茶与羊毛加工等“措布西三绝”产业品牌,快速形成产业规模,群众增收致富的劲儿更足了。
  农村公路,贯通城乡,连接市场,撬动活力。交通运输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组织新改建农村公路253万公里,解决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新增5万余个建制村通客车,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进一步消除。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长角坝镇田坝村,位于秦巴山区深处。过去每当雨季来临,山路蜿蜒泥泞,村民出行艰难,农产品运输和销售成为一大难题。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水泥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大大减少了农产品走出大山的运输成本。
  截至2023年末,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在更多乡村成为现实。
新农村的连心路、振兴路


  6月中旬,“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的油菜花进入盛花期。一到周末,驾车到此的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村里的路修得很好,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游客越来越多。”强吉村村民索朗曲珍说,“我家的一部分房间专门装修成了民宿,一年光接待游客住宿收入就有3万多元。”
  通畅无阻的农村公路让更多“世外桃源”走出“深闺”,随着乡村游的火热,一个个偏僻村落成为热门旅游地。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华阳镇以前道路不畅,游人进不来,村民守着美丽生态“金饭碗”却没饭吃。近年来,当地抢抓机遇、修建旅游环线,明显增添了人气与财气。“旅游环线既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便捷,又吸引了更多自驾游旅客,促进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华阳镇镇长李大计说。
  “路在山腰绕,车在林中穿”。从空中俯瞰,广袤乡村风光美不胜收,掩映其中的乡村公路串起了一幅幅美丽画卷。一些公路还凭借“高颜值”,成为当地发展文体产业的独特资源。
  夏日里,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起于桃溪村止于下界首村的桃下线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联起沿途16个村庄,吸引了不少骑行和跑步爱好者前来“打卡”。
  全长29公里的桃下线,充分利用沿途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等要素,在道路沿线打造各类景观节点,曾入选浙江省十大最美自驾公路。其中一段长约1公里的路段,数百棵高达十几米的挺拔水杉夹道而立,是远近闻名的风景线路。从马拉松到铁人三项赛,桃下线还举办了多项体育赛事,探索走出了一条“美丽公路+体育赛事”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增长重心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国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均年增1100多万。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郭胜表示,我国将加快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的“新三通”建设,大力实施老旧公路改造、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
老百姓的放心路、希望路


  农村公路分布广、线路长、管理难度大,多元发力、长效管护是关键。十多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养护机制,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6.3万余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超130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级路长共计67.6万人,有农村公路管理任务的县级行政单位已实现农村公路“路长制”全覆盖。
  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村,公路干净整洁,两旁的行道绿植挺拔苍翠。路边“路长制”公示牌上,醒目地标注着线路名称、养护责任人和联系电话。
  汉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兼任本村路长,他的日常工作包括巡路、护路,铲除路面杂草,清理边沟垃圾,查看路域内基础设施完好情况等。
  “道路如同村里人的脸面,也事关农村行车安全,必须管护好。”张伟说。
  在山区、在高原、在峡谷,农村公路的养护难度更大。
  西藏自治区错那市地处偏远峡谷,因前些年没有专业的养护力量,道路通行常常受雨雪天气影响。
  2021年,当地成立了专业养护公司——错那通达工程有限公司,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向市场化迈进。“公司管理养护876公里农村公路,设立了6个养护站点,每个点安排有5人驻守,负责巡路、养路和抢险保通等工作,经常性养护率达100%。”公司负责人普布扎西说。
  护路、养路的成效,司机最有发言权。“以前都是土路,雨雪天经常坑坑洼洼,颠得很,也不安全。”常年驾驶大货车行驶在这一路段的扎西索朗说,“现在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养护工人随时都会过来修路、补路,我们开车出行变得更加安全了。”
  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养护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让农村公路养护更高效、更有“科技范儿”。
  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有了清洗车的助力,两个人一天就可以清洗10公里道路的护栏;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农村公路专管员打开手机就能实时上传路况并形成“有轨迹巡检”记录;在湖北省潜江市,农村公路及桥梁数据被全部融入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为建设及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路而行、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通达四方的发展路、连接城乡的致富路、跨越山河的安全路……越铺越密、越建越好的“四好农村路”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成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记者张京品 刘洪明 叶昊鸣 刘彤 许舜达)新华社北京电
 
美交流团185名师生“沉浸式”感受中国魅力
美交流团185名师生“沉浸式”感受中国魅力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在北京红墙黄瓦间追寻历史足迹,在石家庄校园里共绘百米画卷,在福州鼓岭聆听中美民间交往故事,在杭州西子湖畔畅游诗画江南,在上海黄浦江畔感受现代中国活力……盛夏,一群来自美国的青少年,在中国度过了两周难忘的“青春同行”之旅。
  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由美国7个州、14所中学、185名师生组成的“青春同行”交流团,于7月1日开启中国之行。习近平主席为交流团发来亲切的寄语,希望他们通过此次访问,感知中国、体会中国、了解中国,与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互动,成为好伙伴、好朋友。
  这些青少年中的大部分是首次踏足中国。当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亲身体验书本和网络上描述的恢宏建筑、传统技艺以及现代化发展时,多彩中国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
  来自华盛顿州塔科马公立学校的安娜·施拉姆原本对中国了解不多。在参访的首站北京,她就有了新发现——“故宫红”比网上照片颜色更深;自己正在追的《三体》电视剧的原著作者是一位中国作家……
  “到访的每个地方都有新鲜体验。”施拉姆说,“我让中国小伙伴推荐了一些中国的电影和小说。我想我会继续了解中国,我期待更多惊喜发生。”
  随着旅程的推进,美国青少年们以不同方式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夏夜,杭州西湖。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一场名为《最忆是杭州》的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上演。水中舞台、全息影像、气味播放器等技术,使得一个个音乐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充分展现了中国的美学气质,让观众沉浸其中,得到“动静皆入画”的体验。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贵格会菁英学校的埃弗里·罗森学习过中文,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因此这一路原本显得比较“淡定”。然而,当看到在全息影像的作用下,水面上的芭蕾舞者瞬间从一个变成了一排时,他瞪大了双眼,露出惊讶而兴奋的神情。
  “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演出方式棒极了!”罗森激动地说。
  逛北京大栅栏、参观河北博物院、探访上海高科技企业……美国青少年初识中国之博大;写福字、做漆扇、画国画、习功夫……在文化体验中了解魅力中国;与5座城市20余所中学的千余名中国同龄人交流,更深深织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之网。
  拎着一个小竹筐,福州第一中学学生王嘉琪登上了载着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师生的大巴。竹筐里是她为美国同学准备的特别礼物——茉莉花手串。
  “我一直想着送给他们具有福州特色的礼物。”王嘉琪说,茉莉花是福州市花,花香可以静心养神,做成手串也很漂亮,送给舟车劳顿的交流团师生再合适不过。
  王嘉琪的老师介绍,这55串茉莉花手串,是小嘉琪在课余时间花了好几个小时串起来的。听到这儿,美国师生们都看向小姑娘。王嘉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将筐里的手串送给下一名同学。
  交流团这次“青春同行”之旅,一路上一直被温暖和友好包围。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并肩骑行,石家庄“共话未来”对话活动时的思想碰撞,福州橄榄球友谊赛的欢笑,杭州天文课上的遐想,夜游上海黄浦江时的齐声高歌……一个个瞬间,连成一幅动人的友谊画卷。
  行程第一天,来自怀俄明州拉勒米高中的女孩周天恩在北京认识了一名“陈同学”,两人聊得很投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得知陈同学的生日是本月8日,周天恩特意发微信祝她生日快乐。
  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中国学生张心怡和她的街舞社团同伴为来访的美国青少年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表演结束后,同样热爱跳舞的伊利诺伊州西奈尔斯高中学生赞雅·康托斯主动找到张心怡,交流舞蹈训练经验,还谈到各自对未来的规划,并即兴合跳了一支舞。
  学生们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欣赏深深感动了随团的两国教育工作者。华盛顿州塔科马公立学校随团教师凯诺阿·希金斯与学生们一同访问了中国多所高中。得知华盛顿州塔科马市和福州市是姐妹城市,他决定回去后推进同福州的高中建立姐妹校关系。
  “如果孩子们能从小就建立联系,并通过这种伙伴关系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日常生活和家庭传统,我相信学生们长大后会更好地理解对方。”希金斯说。
  当行李箱里漂洋过海带来的给中国同学的见面礼,逐渐被中国学生送的小礼物所替代,美国青少年为期两周的“青春同行”之旅也接近了尾声。带着难忘的记忆和美好的祝愿踏上归途,友谊,将长存他们心中。
    (记者袁睿 刘杨)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伊朗当选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
期待与中国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伊朗当选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

期待与中国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德黑兰7月14日电(记者沙达提)伊朗当选总统佩泽希齐扬日前表示,伊朗非常珍视与中国的友谊,在他领导下的伊朗新政府期待与中国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佩泽希齐扬12日在《德黑兰时报》发表文章,全面阐释了其外交政策。佩泽希齐扬在文章中指出,在伊朗困难时期,中国始终和伊朗站在一起,伊朗珍视与中国的友谊。2023年,中国为推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示了其建设性的愿景和对国际事务的前瞻性态度。
  佩泽希齐扬表示,伊中25年全面合作计划是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伊朗期待与中国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7月6日,伊朗前卫生部长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在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中获胜。
 
外交部发言人就特朗普遭遇枪击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就特朗普遭遇枪击答记者问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外交部发言人14日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遭遇枪击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参加竞选集会期间遭遇枪击,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表示,中方关注特朗普前总统遭遇枪击事件,习近平主席已向特朗普前总统表达慰问。
 
法国举行国庆节阅兵式
法国举行国庆节阅兵式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巴黎7月14日电(记者唐霁)法国一年一度的国庆阅兵式14日在巴黎举行。
  据组织者介绍,由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尽头的协和广场等往年举行阅兵的必经之地都已经搭建了巴黎奥运会临时比赛看台,今年国庆节阅兵式地点由香榭丽舍大街改为旁边的福煦大街。阅兵队伍当天上午从凯旋门出发,沿福煦大街走向主席台所在的拉特尔·德·塔西尼元帅广场,飞机掠过巴黎上空。
  今年国庆节阅兵式的第一个主题是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阅兵队伍举着参加过解放法国战争的国家的国旗走向主席台。4000余名法国军人、162匹战马及67架飞机参加了阅兵式。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同年,法国军民与盟军从纳粹手中夺回巴黎,解放全法国。
  阅兵式的第二个主题是迎接巴黎奥运会。里约奥运会马术三项赛金牌获得者蒂博·瓦莱特骑着骏马,手持奥运火炬,在其他骑手护送下沿福煦大街前行,到主席台前将火炬传给一名年轻运动员。
  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克了象征法国封建统治的堡垒巴士底狱。1880年7月6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颁布法令,将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节。
 
特朗普遭“未遂刺杀”震动美国
特朗普遭“未遂刺杀”震动美国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推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13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竞选集会现场发生枪击事件。初步信息显示,一名枪手被当场击毙,一名集会参与者中弹身亡,两人重伤,特朗普本人“安全”。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自述“右耳上部被子弹击穿”。
  安全部门正按照“刺杀未遂”案展开调查。
特朗普:“感到子弹刺穿皮肤”


  当地时间13日18时刚过,特朗普在宾州西部城市巴特勒的竞选集会上开始演讲,现场有几千人。刚讲几分钟,出现第一声枪响。据美联社等媒体报道,特朗普当时抬起右手摸向右耳,他后方看台的观众看上去表情震惊;随即又有两声闷响,特朗普猫腰下蹲。一些现场图片显示,他的右耳和脸颊上有血迹。
  现场麦克风能听到有人连声喊“蹲下!蹲下!”,数名特勤人员组成“肉盾”围住特朗普,将其护送下台。其他特勤人员在讲台上就位,搜寻袭击者。特朗普的车队不久后离开集会场地。
  巴特勒县地区检察长理查德·戈尔丁格透露,行凶嫌疑人被击毙,参加集会人员中有一人死亡,两人伤情危重。
  按照特勤人员描述,一名枪手在100多米外的一处屋顶向讲台开了数枪。特勤局已启动调查,有进一步消息时将对外公布。
  特朗普竞选团队发表声明,确认特朗普“状况良好,在当地一家医疗机构接受检查”,同时转达特朗普对“执法部门和应急人员行动迅速”的感谢。
  特朗普随后在其“真实社交”平台上发文,自述事发经过:“我被一枚子弹击中,它射穿了我右耳上半部。我听到飕飕声和枪声,立马知道不对劲,随即感到子弹刺穿皮肤。许多血流出来,于是我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
  “难以相信这种事发生在我们国家。”他写道。
  按照美联社说法,这起袭击是1981年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遭枪击事件以来,针对美国总统或总统候选人的最严重刺杀图谋,美国政治“深度极化”导致政治暴力加剧的现象再次受到关注。
拜登:“不能让此事重演”


  枪击事件震动美国政界。白宫说,特勤局等安全部门主管已向总统约瑟夫·拜登汇报此事。拜登首先发布一份声明,表示对特朗普“安全且状况良好”的消息感到欣慰,称“这类暴力在美国无处容身,全国上下必须团结一致同声谴责”。
  大约两小时后,拜登在老家特拉华州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不能让此事重演”,并明言这起袭击是针对特朗普的一次刺杀未遂事件。他随后提前结束周末休假,回到白宫,关注事态进展。白宫说,拜登后来与特朗普通了话。
  国会两院的民主、共和两党高层均有类似表态。民主党籍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也谴责“政治暴力”,祝特朗普早日康复。
  第一批发声慰问特朗普的共和党人包括北达科他州州长道格·伯格姆、佛罗里达州联邦参议员马尔科·鲁比奥和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詹姆斯·戴维·万斯。这三人都是传闻中特朗普竞选总统搭档中排名靠前的人选。
  联邦调查局14日凌晨指认嫌疑人为20岁的宾州居民托马斯·马修·克鲁克斯,尚不清楚其行凶动机,该局呼吁公众提供线索。
  不少共和党人则很快将批评矛头指向民主党,称拜登及其盟友持续攻击特朗普“威胁美国民主”,营造了一种“有害氛围”。
  拜登竞选团队说,鉴于刚发生枪击事件,团队将暂停向所有支持者发送竞选相关信息,暂时停播所有电视竞选广告。
选战:时机敏感


  枪击事件发生时机敏感。事发地巴特勒市人口约1.3万,地处随传统制造业式微而落寞的“锈带”乡村地区。这类地区通常被认为是特朗普的“地盘”;在2016年和2020年两届总统选举时,巴特勒县选区均支持特朗普。
  宾州则是今年11月美国大选民主、共和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州”之一。事发翌日就是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日。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召开的这场大会上,特朗普将被正式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第三次代表共和党冲击总统一职。
  8年前,特朗普首次获共和党提名并当选总统,被认为是当年的“黑天鹅”事件,其执政风格也在共和党内受到不小争议;8年后,共和党高层对“特朗普是击败民主党对手最佳人选”基本达成共识,提名只是程序,哪怕特朗普身负多项刑事指控。
  民调显示,竞选启动以来,特朗普的支持率要么领先于民主党推定候选人拜登,要么势均力敌。
  枪击事件在美国各界引起震动。美国技术企业大亨埃隆·马斯克在其名下的社交平台X上明确“站队”:“我完全支持特朗普总统,希望他早日康复。”  (沈敏 新华社专特稿)
 
宇航员滞留太空,波音“星际客机”何时返航
宇航员滞留太空,波音“星际客机”何时返航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距离原定返航时间已过去整整一个月,搭乘美国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的两名美国宇航员却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地球。他们为何会滞留太空?又将如何返回?
飞船故障


  6月5日,首次载人试飞的“星际客机”飞船搭乘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型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将美国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送往国际空间站。飞船6月6日飞抵国际空间站,原定6月14日脱离空间站返回地球,但由于出现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返航时间一再推迟。
  据美国太空网站6月18日报道,“星际客机”首次尝试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时,部分推进器一度失灵。飞船在执行任务期间还多次出现氦气泄漏问题。搭乘“星际客机”升空的两名宇航员一直在轨道上测试飞船的各种系统,地面团队也在继续分析数据,以更好地处理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问题。
  美国航天局商业载人项目经理史蒂夫·斯蒂克在6月28日召开的媒体电话会上说,工程师团队最早于7月2日开始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对“星际客机”的推进器技术进行一系列地面检查和测试,这可能耗时数周,在这些测试完成之前,无法给出具体的返航日期。
如何返回


  斯蒂克在美国航天局7月10日举行的媒体电话会上表示,地面测试数据仍在分析中,虽然返航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最佳方案仍是由“星际客机”把两名宇航员送回地球。乐观估计,他们可在7月底返航,但也可能是8月中旬。
  两名宇航员在当天的电话会上连线时表示,相信波音飞船能将他们安全送回地球。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威廉姆斯在连线时说:“我有一种很好的感觉,这艘飞船会带我们回家。”威尔莫尔说:“我们绝对有信心……失败不是一个选项。”
  目前,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飞船除了波音“星际客机”,还有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斯蒂克承认,这些载人飞船中,至少有一个可以作为“替代方案”将宇航员送回地球。
  据美国航天局此前公布的信息,“星际客机”最多可在空间站对接45天,即对接到7月21日;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依靠备份系统等延长对接至90天。目前国际空间站内共有9名宇航员。
首次载人


  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大力发展商业载人航天。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14年从美国航天局获得载人飞船项目合同,分别建造“星际客机”载人飞船和载人版“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美国宇航员。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发的“龙”飞船2020年完成首次载人试飞,此后多次执行常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2019年12月,“星际客机”首次不载人试飞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被迫取消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2022年5月,“星际客机”第二次不载人试飞时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经多次推迟,“星际客机”于2024年6月首次载人试飞。这次任务结束后,美国航天局将对该飞船执行常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定期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进行最后认证。
  6月6日抵达国际空间站后,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除了承担空间站日常维护和科学实验任务,还要检查“星际客机”相关系统和异常情况。斯蒂克说,在国际空间站的长时间停留有助于团队为未来的“星际客机”载人航天任务做好准备。
 
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枪击特朗普嫌疑人
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枪击特朗普嫌疑人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7月14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联邦调查局14日公布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20岁男子为枪击美前总统特朗普的嫌疑人。这名男子已在竞选集会现场被击毙。
  美国联邦调查局当天发表声明说,该男子名叫托马斯·马修·克鲁克斯,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贝塞尔帕克,其作案动机尚未确定。目前尚未发现嫌疑人与外国恐怖主义组织有关联,他之前也未出现在执法机构的监控名单上。联邦调查局仍在进一步调查他的背景,并已封锁其住所。
  特朗普竞选团队表示,特朗普身体没有大碍,精神状态良好。据悉,他的竞选活动安排没有变化,将按计划参加下周在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届时他会被正式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白宫13日晚间表示,总统拜登已与特朗普通电话。
  美国前总统、共和党人特朗普13日傍晚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未遂刺杀”。枪手被特勤局人员打死,现场一名观众死亡,另外两名观众重伤。美国舆论认为,在美国大选年背景下,这起“糟糕事件”表明美国政治极化加剧。
 
“猎鹰9”发射出故障 SpaceX火箭暂时停飞
“猎鹰9”发射出故障 SpaceX火箭暂时停飞


( 2024-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专特稿(王鑫方)由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近日发射时出现故障、未能将卫星成功送入轨道,美国联邦航空局12日暂时叫停这家私人航天企业的所有火箭发射活动。受此影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委托的发射任务和该企业开发的“太空旅游”商业项目都可能会被推迟。
  美国联邦航空局12日在其官网上通报,已下令调查发射故障,待SpaceX公司查明原因、修复故障,获联邦航空局“认定故障所关联的任何系统、流程或程序不会影响公共安全”,才可恢复其火箭发射活动。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
  当地时间11日夜间,“猎鹰9”号火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大约一小时后,二级助推器未能重新点火,导致其搭载的20颗“星链”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由于实际轨道偏低,这些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将重新坠入地球大气层燃烧销毁。
  SpaceX没有说明这些卫星预计何时重返大气层,仅说它们进入大气层后不会对公众构成威胁。
  2018年以来,SpaceX已发射约7000颗“星链”项目卫星,用于其全球宽带互联网业务。业内分析人士估计,11日发射的卫星总价值至少1000万美元。
  12日晚些时候,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火箭二级助推器发生“液氧泄漏”。液氧用作“猎鹰9”号燃料的氧化剂。
  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同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说,二级助推器不仅仅是点火失败,还经历了“快速非计划解体”。该公司常用这一说法指代爆炸。
  据路透社说法,这是“猎鹰9”号火箭时隔7年多再次因发射失败遭停飞。上一次是在2016年9月1日,一枚“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行发射前例行静态点火测试时发生爆炸,火箭上搭载的一枚通信卫星和发射台损毁。后续调查显示,爆炸原因是二级火箭液氧燃料箱内一个氦罐发生爆炸。公司承诺未来会改进相关设计。次年2月,公司恢复“猎鹰9”号火箭发射活动。2015年6月,一枚“猎鹰9”号在升空后爆炸解体,起因是一个氦罐脱落,“猎鹰9”号火箭事后也被停飞大约半年。
  据路透社报道,停飞令可能影响SpaceX后续多项发射活动,包括原定本月底开展的私人太空游以及8月送宇航员赴国际空间站。
  据SpaceX介绍,“猎鹰9”号是全球首款轨道级可重复使用火箭,也是目前美国唯一能定期执行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任务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