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102.8米海底挖“宝”,成功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9日举行的采访活动中获悉,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日前完成海试,首次突破国内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4000米大关,在国内首创5项新技术。
大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应用价值极高。但海底地形崎岖,海况条件复杂,要想在深海探采取“宝”,离不开高端的海底采矿装备。
长6米、宽3米、高2.5米、重14吨。记者在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看到,“开拓二号”是一台“大家伙”,设计作业水深6000米。它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强有力的掘进齿能在海底“削矿如泥”,二是4条平稳结实的金属履带可以在深海矿区“如履平地”。
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开拓二号”首席科学家杨建民介绍,这次海试从6月19日启航,6月28日返航,航程1840多公里。团队在西太平洋多金属结壳与结核海区开展海底行进、矿物开采、布放回收等全系统联调联试。
连续5天,“开拓二号”海底探“宝”动作不断:每天完成1个潜次,分别达到1802.4米、1929.9米、1955.8米、2048.5米和4102.8米的深度,并成功获得200多公斤多金属结壳、多金属结核等各类深海矿产样品。
4102.8米意味着什么?杨建民告诉记者,此次海试水深突破4000米大关,意味着基本可以达到海底采矿需要的深度,深海矿产资源一般赋存在2000米至6000米深海海底,其中多金属结壳与硫化物主要分布在4000米水深以内。
海底“宝”有何价值?结壳和结核是两种深海矿产,前者是生长在海底岩石上的矿物质覆盖层,后者主要以半埋藏的状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之上。根据分析,此次海试获得的结壳和结核铁、锰含量均介于10%至20%之间,且富含钛、镍、铈、铜等关键金属。
海底挖“宝”要有硬核技术。成果背后,是5个深海采矿领域的首创技术,分别是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技术、深海多矿类复合钻采技术、深水重载作业智能精细控制技术、非金属缆深海重载布放回收技术和深海环境扰动监测评估技术。
得益于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技术,无论是坡度达30多度的陡峭、崎岖海山,还是由高粘性稀软沉积物堆积的海底“滩涂”,“开拓二号”都能顺利行进、爬坡和原地回转,其四条履带能实时调整方向和状态,适应海底复杂地形行走的需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茂林等专家评价,“开拓二号”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环保等方面将拥有更强的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
“从十年前的一个设想,到2021年‘开拓一号’实现1305米深海试验,再到如今‘开拓二号’突破4000米大关,‘开拓’系列还将继续迭代,在深蓝征途上探索不停步。”杨建民说。
(记者董雪 吴振东)新华社上海7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