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新华关注·各地

06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07版:新华体育

08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侯雪静、黄垚)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合力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金秋时节,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一派丰收景象。
 
  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果农们采摘、装箱、搬运上车,脸上洋溢着增收的喜悦。
 
  村里建起一座座崭新民居,水泥路四通八达,群山之间一排排蘑菇大棚鳞次栉比。
 
  10年间,阜平变了个模样。
 
  阜平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扶贫考察的首站。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打响——
 
  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贫困角落,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大山,从南疆绿洲到林海雪原……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
 
  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召开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下,全国22个省区市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
 
  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全国支援西藏和新疆,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党和国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2012年到2020年,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6万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
 
  8年艰苦卓绝,8年攻坚拔寨。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


 
  刚过去的暑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杨正邦每天都很忙。
 
  “暑假是旅游旺季,平均一天要招待400多个客人,毛收入2000元。”
 
  10年间,全村形成了旅游、山泉水、劳务、种养、苗绣五个产业,去年人均收入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实现从深度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
 
  2013年11月3日,正是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他说,“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这是史无前例的精准到人,明确“帮扶谁”:8年时间,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
 
  这是举世罕见的精准组织,明确“谁来帮”: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
 
  这是实事求是的精准施策,明确“怎么帮”: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这是审慎科学的精准评估,明确“如何退”:明确“时间表”,引入第三方,聚焦内生力和发展力……创新构建最严格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化为各地各部门扎实深入的实践,最终如期成功兑现庄严承诺,实现历史跨越,取得举世瞩目减贫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2020年的83%,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许多乡村,实现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全国72%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70%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人们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人们的梦想因此而实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秋日中午,车辆行驶在通往化屋村的旅游公路上,目光所及一派生机:路两旁多彩的花卉,远处一些低缓的山丘上正在平场施工,老乡刚从地里干完活儿收工回家……
 
  “脱贫了还不能歇脚,在面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贵州黔西市新仁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化屋村目前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等挑战,打算以成立联村党委的形式,与其相邻的村“抱团”发展。
 
  脱贫之后,乡村如何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1年2月3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调研,殷切嘱托当地干部群众:“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早在2020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乡村发展擘画方向,“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新的胜利进发。
 
  政策保障日趋完善——
 
  在西海固,一株株葡萄藤在贺兰山下破土,一朵朵小蘑菇在宁夏大地上绽放,肉牛养殖形成产业链条……山海情不断,福建和宁夏接续共同携手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要“扶上马、送一程”。
 
  各地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18.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工作队员全部选派到位,新老交接有序推进。
 
  中央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强化政策倾斜,加强监测评估。今年前8个月,农发行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放贷款443.49亿元,同比多投放125.64亿元,增加39.5%。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脱贫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脱贫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脱贫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
 
  脱贫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实现贫困人口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发展基础更实、后劲更足。
 
  精神面貌愈发昂扬——
 
  既富“口袋”也富了“脑袋”。脱贫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脱贫地区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勠力同心,继续前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9月13日,在应托卡耶夫总统邀请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题为《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应托卡耶夫总统邀请,我即将对友好的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我时隔5年再次访哈,也是第四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哈萨克斯坦有广袤辽阔的草原、壮美巍峨的山河、热情好客的人民,我对这次访问充满期待。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共同谱写了古丝绸之路贯通东西的壮美诗篇。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明代外交家陈诚等都曾经到访哈萨克斯坦,“东方亚里士多德”阿里·法拉比、“诗圣”阿拜·库南巴耶夫等哈萨克斯坦历史文化名人在中国也为众人知晓,他们的故事至今在两国民间广为传颂。
 
  今年是中哈建交30周年。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携手同行。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合作驰而不息,共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30年来,中哈关系阔步向前,实现了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推进,树立了独一无二的双边关系定位,打造了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双方始终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等核心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始终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乐见对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两国是彼此信赖的朋友和相互倚重的伙伴,两国人民永远肩并肩站在一起。
 
  ——30年来,中哈合作成就斐然。中国近年来一直稳居哈萨克斯坦最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地位。去年,双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双边贸易额重返250亿美元大关,共同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中哈率先开展产能和投资合作,形成涵盖52个项目、总金额逾212亿美元的项目清单,已建成的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江淮汽车生产线、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等大型战略项目,为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实实在在造福了两国人民。
 
  ——30年来,中哈联通畅达四方。两国已成功搭建涵盖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的全方位、立体化联通网络,正在致力于打造横贯欧亚、便捷高效的陆海多式联运“大动脉”。中哈全部5对公路口岸、2对铁路口岸均已恢复货运正常运行,双方正就增设铁路口岸事宜保持密切沟通。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途经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驰骋不息,并不断实现路径多元化,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30年来,中哈友好深入人心。哈萨克斯坦建有5所孔子学院,中国4所高校设立了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2所院校开设了哈萨克语专业,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感人故事被搬上荧幕,哈萨克斯坦眼科专家卡培拉别科夫24年如一日在中国黑龙江大庆眼科医院接诊近20万名中国眼疾患者。中哈即将实现互设文化中心,哈萨克斯坦将建成传统医学中心和鲁班工坊,两国人文合作步子越迈越大,人民友好基础越来越牢。
 
  中哈关系历经风雨考验和岁月积淀,早已坚韧如磐。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踔厉奋发,不断将两国友好事业传承和发扬下去。我此访期间将同托卡耶夫总统就更好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中哈全方位互利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以构建中哈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愿景,就携手推进中哈关系作出部署和规划。
 
  第一,我们要持续发展睦邻友好。高度政治互信是两国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石。中方愿同哈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对双边关系进行顶层设计,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加强政府、立法机构、政党、地方各层级交流合作,发挥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哈合作委员会及各分委会作用,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给予坚定支持,不断夯实中哈关系政治基础。
 
  第二,我们要不断深化互利合作。明年是我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是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中方愿同哈方着眼后疫情时代,继续做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充分释放口岸和跨境运输潜力,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金融、电子商务、绿色能源等领域新增长点,着力再打造一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优质项目,推动双方合作再上一层楼,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走实,为助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中哈贡献。
 
  第三,我们要坚定捍卫共同安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破解安全治理难题。中方愿同哈方深化执法、安全、防务合作,以全球安全倡议为指引,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落实《“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合力打击“三股势力”、贩毒和跨国有组织犯罪,保障两国油气管线等大型合作项目和人员安全。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共同致力于实现本地区持久和平和长期稳定。
 
  第四,我们要全面加强国际协作。双方要密切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中国+中亚五国”等多边机制内的通力协作,及时就国际治理、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地区热点等问题交换意见,反对单边主义和阵营对抗,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高兴地看到,“新哈萨克斯坦”建设已经全面开启,哈萨克斯坦正在朝着“世界发达国家30强”迈进。中方愿继续同哈方共享发展成果,互鉴发展经验,中国对外开放和友好合作的大门永远向哈方敞开。
 
  哈萨克斯坦谚语讲,“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中方相信,只要双方继续秉持睦邻友好原则,深入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中哈关系就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三十年。
 
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9月13日,在应米尔济约耶夫总统邀请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等媒体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这是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玄奘法师笔下描绘的撒马尔罕富饶美景。在这喜迎丰收的仲秋之月,应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邀请,我即将再次来到撒马尔罕这座美丽的城市,同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共商中乌合作大计,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文明古国,伟大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国西汉张骞、唐代玄奘、明代陈诚都到访过乌兹别克斯坦,在塔什干、撒马尔罕、纳沃伊等名城留下了来自东方的足迹。祖籍布哈拉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曾担任中国元代时期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出生于撒马尔罕的天文历法学家伍儒曾于14世纪中期在南京参与修建天文台。他们是中乌友好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他们的故事至今在两国民间传颂。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大国和地缘中心。独立31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领导下,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开启了建设“新乌兹别克斯坦”新征程,各领域改革发展驶入快车道,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作为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伙伴,我们对此感到由衷高兴。
 
  今年是中乌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乌关系的大树愈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各领域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我们是彼此交心的好朋友。2016年以来,我同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保持密切交往,通过会晤、通话、互致信函等方式,建立起良好工作关系和深厚个人友谊。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推进各自发展战略方面相互助力,在扩大改革开放方面互学互鉴,为地区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我们是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2021年,双边贸易额超过8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近50亿美元,正朝着全年100亿美元的目标稳步迈进。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4条管线全部过境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第一长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顺利贯通,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路、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运力潜力不断释放,中吉乌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乌兹别克斯坦正从“陆锁国”转变成“陆联国”。双方还积极开展新能源、农业、金融、现代通信等领域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
 
  ——我们是文明对话的好榜样。双方开展了艺术节、文艺展播、展览、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互派留学生、翻译出版书籍、拍摄电影、译播电视剧、开展地方交往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如火如荼,有效促进两国民心相通。近年来,中方共为乌方培养了6500多名各行业专业人才,他们积极投身乌兹别克斯坦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孔子学院在塔什干、撒马尔罕落地生根,为乌兹别克斯坦培养了大批汉语人才,成为中乌友好的使者。两国旅游合作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踏访乌兹别克斯坦这片美丽的土地。我2013年访问撒马尔罕时启动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经圆满竣工,让希瓦这座古城更加绚烂夺目。
 
  ——我们是相互帮扶的好兄弟。中乌两国唇齿相依、安危与共。双方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和多边层面密切协作,共同反对外部干涉,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贩毒,加强情报交流,扩大人员培训,共筑安全屏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两国守望相助,风雨同行,积极开展抗疫合作。中国疫苗成为乌兹别克斯坦抗疫主力军并实现联合生产,抗新冠药物获批在乌兹别克斯坦临床使用,有效守护了两国人民生命安全。
 
  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和30年的互利合作表明,中乌加强全面合作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对中乌关系的明天充满信心,也满怀期待。
 
  第一,我们要加大相互支持,巩固互信纽带。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擘画新时代中乌关系蓝图,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中方坚定支持乌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任何势力干涉乌兹别克斯坦内政。
 
  第二,我们要深化互利合作,共谋发展繁荣。要加快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规划两国经贸、投资、重点项目等领域合作新路径。中国已步入新发展阶段,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欢迎乌方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共享发展机遇。明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双方要以此为契机,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合力绘就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双方还要扩大减贫扶贫合作,让中乌互利合作更多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中方愿同乌方一道,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采取共同行动,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第三,我们要强化安全合作,化解风险挑战。双方要深化安全领域合作,旗帜鲜明反对任何势力破坏地区稳定局面,为两国发展营造安全外部环境。阿富汗是中乌邻国,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阿富汗,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中方赞赏并支持乌方在解决阿富汗问题中发挥独特作用。我们愿同乌方一道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抵御新威胁新挑战,维护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
 
  第四,我们要密切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中乌世代友好拥有深厚历史积淀,双方开展人文合作基础牢固、前景广阔。我们要扩大媒体、教育、卫生、文化、旅游、新闻、考古、地方交流等领域合作,加快互设文化中心和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鲁班工坊,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让中乌双边关系历久弥坚,让人民世代友好绵延不绝。
 
  我这次在乌兹别克斯坦要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今年适逢《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签署20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本组织在宪章和条约确立的宗旨和原则指引下,践行“上海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推动成员国共维稳定、共谋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成为欧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
 
  乌兹别克斯坦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加强同成员国沟通和协调,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保持了本组织健康稳定发展势头。中方对此高度评价。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撒马尔罕峰会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心有所向,路必不远。中方愿同乌方一道,牢记建交初心,把握历史机遇,在国家发展振兴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朝着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目标共同努力。
 
吉林:抢抓机遇锐意创新
老工业基地发展注入新动能,千万亩良田丰收在望,白山松水间洋溢着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喜庆气氛——

吉林:抢抓机遇锐意创新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长春9月13日电(记者陈俊、孟含琪、马晓成)长春新区,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正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岗位练兵竞赛做准备。通过这项活动,要为新型卫星研发积累更多创新点子。综合电子研究室主任邹吉炜构思了3个创意点,写了满满10页材料。他作为电子系统技术骨干,一直参与“吉林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考察,谋划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新,始终是一个关键词。
 
  吉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指示精神。“吉林一号”已有70颗卫星在轨,组成全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以“吉林一号”卫星星座为抓手,逐步形成卫星研发制造应用的产业集群,聚力打造新装备产业代表。“作为公司成长的见证者,我感触太深了,创新让企业快速成长。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邹吉炜说。
 
  自动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线、构建可配置订单生产模式、搭建数字孪生技术平台,一汽集团红旗工厂处处有新。“红旗老品牌创新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体验深受年轻人喜爱。”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红旗工厂外网维修工人齐嵩宇说,“国家大力支持东北传统产业转型,我们抓住机遇,从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布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咱工人来说就是踏踏实实地干,让红旗品牌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吉林省以“六新产业”为主攻方向,打开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光电子等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老工业基地发展注入新动能硕果累累,千万亩沃土良田亦是丰收在望。
 
  吉林中部的黑土地,玉米进入灌浆期。公主岭市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理事长王成组织村民们聚在一起,唠着今年的新变化。“家门口的地成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天上的卫星都帮着种田了”“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得更好了”“我家尝试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效果挺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        
 
  “这两年党的惠农政策多,玉米增产,大家也增收了。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正是收获的黄金时期。我们都摩拳擦掌为秋收做准备,攒着劲头庆丰收。”王成说。
 
  向西而行,松原市的查干湖上,“鱼把头”张文正在进行夏季捕鱼的收尾工作。“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1300吨的捕捞目标。”张文说,“为了守护好这片湖水,这两年我们把细眼小网改成宽眼大网,再按科学计划投苗,可持续的养殖方式,让我们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年年有鱼’的美好祝福。”他说。
 
  社区里也弥漫着喜气。在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大楼里,72岁的邱文凤与居民们围坐一起,商量筹备喜迎党的二十大文艺演出。“咱们合唱团正在排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歌唱祖国》”“我们舞蹈团也报名,表演《欢聚一堂》”……邱文凤在现场展示了一小段舞蹈,引来阵阵掌声。“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有滋有味,跳起舞来也是浑身带劲儿。”邱文凤高兴地说。
 
  从最初改造基础环境,到聚焦衣食住行打造乐龄食堂、完善银行等配套,再到如今更加关注群众健康和精神需求,提供智能手环、安装智慧燃气报警器,这里的社区服务越来越精细化。
 
  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韩丽萍说:“总书记勉励社区工作者‘进一步搞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这是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大伙儿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外交部发言人: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充分体现中方 对上合组织和中哈、中乌关系的高度重视
外交部发言人: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充分体现中方
对上合组织和中哈、中乌关系的高度重视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朱超)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9月14日至16日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此访是中方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前夕开展的一次最重要的元首外交活动,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哈、中乌关系的高度重视。
 
  毛宁表示,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促进各国发展繁荣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即将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将同其他与会国家领导人一道,重点围绕上合组织框架内全方位合作、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凝聚合作新共识,谱写合作新篇章。“我们相信,上合组织将继续弘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第三个十年发展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为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毛宁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是中国的友好近邻和全面战略伙伴,也是“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中哈、中乌建交30年来,始终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推动彼此关系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标志着中哈、中乌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分别同托卡耶夫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各领域合作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毛宁说,“相信此访将为中哈、中乌关系发展擘画新蓝图、指明新目标、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主席访问将为中哈关系赋予新动能 ——访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
习近平主席访问将为中哈关系赋予新动能
——访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12日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站在中哈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此访必将为中哈关系擘画新蓝图、赋予新动能、开拓新气象,开启两国关系又一个黄金三十年。

  张霄说,今年是中哈建交30周年。30年来,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果,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惠及两国人民。习近平主席此访充分体现中方对中哈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

  张霄说,中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为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展望未来,中哈将继续巩固双边关系政治基础,为双方各领域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在谈到中哈“一带一路”合作时,张霄说,中哈两国山水相连,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交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张霄说,1992年,两国贸易额仅3.68亿美元,2021年达到252.5亿美元。2022年1至7月,中哈贸易额达1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全年有望创下历史新高。两国建立产能和投资对话机制,成立中哈产能合作专项基金,产能合作蓬勃发展,为哈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他说,中哈已开通7对常年对开口岸、5条油气跨境运输管道、2条跨境铁路干线和1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无水港成为连接欧亚大陆两端的桥梁和哈走向大海的出口。2021年,中欧班列运送货物价值749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8%。2022年上半年,经新疆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6195列,创造新纪录。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哈互联互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事实证明,‘一带一路’是中哈互惠互利的友谊之路、繁荣之路、成功之路。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积极探讨中方参与‘新哈萨克斯坦’建设、哈方参与中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具体途径。”张霄说。

  除经贸合作外,中哈在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等领域也深入合作,两国人民日益相知、相识、相近,睦邻友好的民间基础更加夯实。张霄说,目前,中国在哈开设5家孔子学院,举办“汉语桥”“汉语夏令营”“中文歌曲大赛”等活动,在哈社会掀起“中文热”。双方不断深化教育合作,拓展高校交流,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合作。两国多家媒体在对方国内落地,中国影视、书籍、游戏等在哈出版数量不断上升。两国同意推进互设文化中心,进一步提升人文合作水平。

  张霄说,面对新冠疫情,中哈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防疫物资、药物、疫苗等领域积极合作,谱写了抗疫合作的感人篇章。

  就中哈两国在多边组织中的合作,张霄表示,中哈在多边组织中一贯保持密切协作,及时就重大问题协调立场,很好地维护了双方共同利益。中哈都是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两国始终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政治、经贸、互联互通、农业、人文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发展,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张继业)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13日电

 
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的国事访问意义重大 ——访哈萨克斯坦国务顾问叶尔兰·卡林
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的国事访问意义重大
——访哈萨克斯坦国务顾问叶尔兰·卡林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习近平主席在哈中建交30周年之际对哈进行国事访问具有重大意义,将为两国合作开启下一个‘黄金30年’。”哈萨克斯坦国务顾问叶尔兰·卡林1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卡林说,今年是哈中建交30周年,也是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得益于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的睦邻友好关系,30年来哈中合作显著增多,达到新高度。两国成功建立起堪称典范的国家间关系。发展对华关系是哈外交政策中始终不变的优先事项之一。

  卡林表示,元首外交在哈中两国关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正如托卡耶夫总统所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永远的邻居和全天候的朋友。2019年托卡耶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关系翻开新的一页,外交关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新高度。

  卡林说,习近平主席对哈进行国事访问意义重大,这将为两国伙伴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卡林表示,相信本次访问的成果将为加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两国合作开启下一个“黄金30年”。

  卡林说,哈中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哈主要贸易伙伴。中国还是哈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近15年来中国对哈投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此外,两国产能与投资合作发展顺利,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升级等方面。

  卡林说,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为加强地区合作注入新活力。哈萨克斯坦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哈中双方高度重视交通和物流领域合作。

  卡林强调,30年来,哈中两国一直在多边合作机制框架内积极协作。两国国际合作的主要特点是平等互信、强调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尊重国际法准则和互不干涉内政。哈方愿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中亚五国+中国”等多边机制内的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区域和全球性挑战,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保障地区和平安全。

  “毋庸置疑,我们两个友好国家将继续朝着加强双边各领域合作的方向前进。”卡林说。

(记者刘恺、华迪、张继业)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13日电

 
从哈萨克斯坦小麦到陕西“biangbiang面”
从哈萨克斯坦小麦到陕西“biangbiang面”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麦田广袤无垠。农场主努尔兰·拉希姆扎诺夫手捧麦穗,满脸笑容。

  中国西安港务区,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一碗碗用哈萨克斯坦面粉制成的“biangbiang面”被端上餐桌,顾客们品尝着融入“丝路味道”的陕西特色面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中哈农业合作成果正搭乘中欧班列的快车,“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5年,西安爱菊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远赴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次年在北哈萨克斯坦州建起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对当地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如今,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已成为中哈绿色合作的重要项目。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哈萨克斯坦粮油产品10天左右就能抵达西安,运输成本大大降低。”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

  哈萨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农业发展潜力很大。爱菊集团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与当地农场组建新型订单农业合作社,以订单收购的方式指导当地农户进行多样化和定量化种植,带动当地农户就业。

  “同爱菊集团合作后,我们农场播种面积从原来的600多公顷扩大至2万公顷,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也都得到了保证。未来,我们计划增加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特别是油菜籽,因为它的价格和产量都很高。”拉希姆扎诺夫说。

  北哈萨克斯坦州副州长道连·然达尔别克说,爱菊集团在当地开设的油料加工厂为哈油料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促进了当地农业种植多样化。

  “我们每年都会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北哈萨克斯坦州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总会计师阿丽娅·苏莱曼诺娃说。2017年进入爱菊后,苏莱曼诺娃的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9年,作为外籍员工代表,她与另外4名同事还到西安参观学习。

  今年正值中哈建交3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怀揣新的期待,两国人民希望开拓更多合作共赢新天地。(参与记者:张健、陈汀、张继业)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推动上合组织稳步发展 深化中哈、中乌友好合作 ——多国人士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推动上合组织稳步发展 深化中哈、中乌友好合作
——多国人士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9月14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多国人士对此充满期待,认为习近平主席出席本次峰会、访问哈乌两国必将进一步推动上合组织和地区合作再上新台阶。

发挥上合独特作用携手应对挑战


  走过21个年头的上合组织,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多国人士对习近平主席出席此次峰会表示期待,相信峰会将再次体现上合组织的独特作用,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评论员图兰拜·库尔班诺夫指出,上合组织已是最具影响力的新型国际组织之一,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各国应对日益增长的共同威胁与挑战的重要平台。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将对推动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印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前主席库尔卡尼注意到,今年是上合组织宪章签署20周年和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他认为,这对上合组织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上合组织影响力不断增强是全球秩序迅速变化的一个标志。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博拉特·努尔加利耶夫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上合组织的发展与变化。在他看来,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其吸引力就来源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关注此次峰会上的经济议程。他认为,各国对包括能源、交通在内的合作越来越重视。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背景下,欧亚地区迫切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

  巴基斯坦全球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阿赫塔尔·詹久阿期待在本次峰会上各方就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打击恐怖主义等展开讨论。

  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认为,上合组织国家致力于加强经贸等各领域合作,致力于协调相关各国政策,为拓展多边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教授塔吉·穆罕默德·塔拉什说,“中国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之一,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本次峰会对推动上合组织各项议程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更加团结”。

为中哈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今年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建交30周年。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合作驰而不息,共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13日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踔厉奋发,不断将两国友好事业传承和发扬下去。哈萨克斯坦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并热切期待此次访问,相信此访将为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思想深刻,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哈中关系提供重要指引。

  从这篇署名文章中,哈萨克斯坦人民党主席叶尔穆罕默德·叶尔特斯巴耶夫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的热情与真诚。叶尔特斯巴耶夫表示,2013年,正是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为欧亚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时隔5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副馆长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说,相信此访将推动哈中进一步落实此前达成的共识,进一步促进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看来,习近平主席此次访哈是重要的外交活动,体现了中方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将推动两国合作继续走深走实。

  努尔加利耶夫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哈对进一步发展两国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非凡意义,将为两国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携手开创中乌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乌关系的大树愈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各领域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乌兹别克斯坦各界认为,此访将推动加深两国政治互信、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开创乌中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忆起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乌期间的情景,撒马尔罕真丝地毯手工艺传承人富尔卡特·尼亚佐夫感慨万千。“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习近平主席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尼亚佐夫说,习近平主席再次到访乌兹别克斯坦、再次来到撒马尔罕,必将为乌中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带来新气象,也必将为促进两国经贸、旅游等各领域合作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主席1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等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肯扎耶夫为该报刊载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深感自豪。肯扎耶夫说,习近平主席纵览乌中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史,总结3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成就,深入阐述对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方向的愿景。

  乌兹别克斯坦社会政治问题专家阿卜杜瓦利·赛布纳扎罗夫说,他在署名文章中读到了期待的内容。他说,署名文章谈到了双方要扩大减贫扶贫合作,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也多次表示乌方将同中国加强该领域合作。“相信乌中两国在减贫领域合作的水平将不断提升,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得到更大发展。”

  加强乌中两国文化和人文交流是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副教授古尔沙达·乌拉扎利耶娃关注的议题,她期待乌中两国在包括妇女交流等领域继续扩大合作。她认为,乌中两国应重视并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为共建乌中两国人民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访哈萨克斯坦经济学家、中哈“一带一路”项目亲历者丘金
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访哈萨克斯坦经济学家、中哈“一带一路”项目亲历者丘金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13日电(记者张继业)“扎纳塔斯的第二个青春要来了!哈中新能源合作项目给城市带来投资,给当地人带来新工作,这座丝绸之路沿线小城正在复苏。”哈萨克斯坦人民银行(央行)前副行长阿尔马斯·丘金日前向新华社记者谈起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兴奋地讲述了中哈合作建设扎纳塔斯风电项目的故事。

  作为知名经济学家和中哈合作亲历者,丘金认为,扎纳塔斯项目是中国与沿线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写照。

  年逾六旬的丘金目前担任扎纳塔斯风电项目哈方维索尔投资公司的管理合伙人。扎纳塔斯风电项目于2021年竣工投产,成为中亚地区最大风电场,极大缓解哈南部地区缺电现状,也让一度沉寂的工业城镇扎纳塔斯重新焕发生机。

  丘金认为,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是“一带一路”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加速推进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第一时间得到哈萨克斯坦各界热烈响应。

  此后,中哈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项目,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第一台涡轮风力发电机终于到了。”这是2019年5月2日丘金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一条动态。那一天,扎纳塔斯风电项目迎来第一台来自中国的涡轮风力发电机,丘金回想起当天情景至今仍感慨万千。

  他告诉记者,扎纳塔斯曾是磷矿石开采和化肥生产中心,但随着产业没落,人们纷纷离开这座结构单一的工业城市。当地自2011年开始推动建设扎纳塔斯风电项目,他们和无数潜在合作伙伴接洽过,但最终与中国的合作取得成功。

  丘金说,中国为哈方带来设备和投资、技术和经验,还培养了10年前在哈萨克斯坦几乎没有的清洁能源本土人才。项目遵循互利公平的利益共享原则,是双赢合作的典范。新建成的风电项目为扎纳塔斯创造就业、增加税收,为哈萨克斯坦带来清洁能源,更有效促进城市发展。

  在丘金看来,如果用几个词来概述他理解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家利益与共同繁荣”最为恰当。他说,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让世界上更多人深刻认识到彼此命运紧密相连,推动开展互利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做大合作蛋糕,保障所有国家追求繁荣发展的权利。

  “我们不是在参与体育竞赛,只有一块金牌让所有人竞争,我们可以将共同的蛋糕、共同的果实做大。”丘金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国际社会清晰认识到,“通过努力合作,我们将实现共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样是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关于“两山论”的重要阐述,丘金表示非常赞同。

  他介绍,扎纳塔斯风电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这一地区以前一直依赖北方火电厂远距离送电,长达2000公里的电力传输意味着巨大输电成本和电力损失。同时,这一地区拥有草原和峡谷隘口等地貌,风力资源充沛,在这里建设电厂体现多重环保意义。

  丘金说,作为扎纳塔斯风电项目参与者,他在项目建设中深刻体会到哈中绿色合作的特点。相比同等容量的火力发电,风电场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减少大量温室气体和灰渣排放,中国倡议的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建设在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

  丘金认为,中国不断发展环保和绿色能源领域,已成为光伏和风能发电等行业领导者。中国还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和全面有效落实,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促进世界在环保领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在哈萨克语中,“扎纳塔斯”是新石头的意思。这座城市曾因磷矿石而兴盛,如今,风电赋予扎纳塔斯新的生命力,扎纳塔斯风电项目成为中哈共同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一大亮点。

  丘金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深刻体现。全世界分享同一片天空,生活在紧密相连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扎纳塔斯风电项目向人们展现,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清洁美丽世界,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作出切实努力和贡献。

  “看着拔地而起的风机,我相信未来天会更蓝,水会更清,人类会居住在一个更加清洁的地球。”丘金说。

 
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哈合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哈合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这是8月13日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图尔克斯坦拍摄的与哈萨克斯坦金骆驼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的骆驼养殖户的骆驼群。                 新华社发(奥斯帕诺夫摄)
 
 
 
  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13日电(记者张继业、孟菁、蔡国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友好邻邦。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走过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果,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惠及两国人民。
 
  2013年、2015年、2017年,习近平主席已三次成功访问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倡之地。2019年,哈总统托卡耶夫成功访华,双方一致决定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开辟出更加广阔前景。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2月,习近平主席会见了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托卡耶夫总统。
 
  中哈两国山水相连,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992年,两国贸易额仅3.68亿美元,2021年达到252.5亿美元,不到30年增长近70倍。2022年1-7月,中哈贸易额达1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全年有望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在哈各类中资企业超1000家。两国建立产能和投资对话机制,成立中哈产能合作专项基金,产能合作蓬勃发展。
 
  随着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持续推进,一批优质项目在哈萨克斯坦落地生根并结出累累硕果,为中哈合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物流和互联互通领域,两国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过境运输和国际陆海多式联运,建立起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无水港和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通过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逆势上扬,班列开行数量和综合重箱率大幅提升。2022年上半年,经新疆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6195列,创造新纪录。
 
  在农业领域,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2016年起在哈萨克斯坦推广订单农业种植模式,并在北哈萨克斯坦州建成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依托中国市场需求,向哈农户提供保底收购价的种植订单,带动农户利用闲置耕地出口增收。中国企业还在哈南部城市图尔克斯坦投资建成驼乳粉加工企业,哈萨克斯坦金骆驼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骆驼奶粉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在工业和制造领域,中国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哈萨克技术公司合资建设的CKD工厂,于2021年在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萨兰市投产,生产纯电动客车及符合欧V排放标准的环保公交车。位于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包建设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综合体项目,可年产50万吨聚丙烯,在满足哈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出口创汇。
 
  在金融领域,中国建设银行阿斯塔纳分行被阿斯塔纳金融服务监管局指定为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清算行,积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贸易结算清算业务发展。
 
  在科技领域,中亚地区首个基因检测实验室由中国企业阅微科技(哈萨克斯坦)有限责任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联合创建,2019年投入运行,可开展40余项检测,帮助哈提高精准医疗、农业育种和法医检验等领域的科研能力。2021年,中哈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获得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颁发的认可证书,正式开始运行,可帮助消除两国农产品贸易中出现的技术性障碍。
 
  在生态保护领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同哈萨克斯坦林业委员会、塞富林农业技术大学共同实施哈首都圈生态林建设技术示范项目,建立百亩苗圃并开展种植技术和灌溉培训。项目已建设完成20公顷固碳示范防护林,助力构建哈首都圈生态防护屏障,减少草原大风天气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绿色能源领域,扎纳塔斯风电场、图尔古孙水电站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竣工投产,持续改善哈萨克斯坦南北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状况。
 
  据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介绍,中哈两国发挥地缘优势,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在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医药健康、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为绘制中哈产能与经贸合作的宏伟蓝图不断添砖加瓦,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国家间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哈在文化、教育、体育、科技、传媒等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合作,两国人民日益相知、相识、相近,睦邻友好的民间基础更加夯实。中哈共建立19对友好省州和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前,两国互派留学生规模达1.5万人,其中哈在华留学生约1.4万人。目前,中国在哈开设5家孔子学院。双方教育合作不断深化,高校交流不断拓展,同时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教育合作。两国多家媒体在对方国内落地,中国影视、书籍、游戏等在哈出版数量不断上升。
 
  目前,中哈正就进一步便利双方人员往来进行磋商。随着中哈人文交流持续深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增强,将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的民意基础。
 
防御水旱灾害 建设幸福河湖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水利发展成就
防御水旱灾害 建设幸福河湖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水利发展成就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刘诗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水利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水利大事,我国水利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中共中央宣传部13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水利发展成就。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


  “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说,十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成功战胜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和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严重洪涝灾害。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说,十年来,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了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各类水情站点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2021年的12万处,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

  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发生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对此,水利部门积极应对,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保障了1385万群众饮水安全和2856万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


  节水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说,2021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51.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8.2立方米,比2012年分别下降45%和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高至2021年的0.568。

  李国英表示,我国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十年来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了深层次变革。

  十年来,水资源配置格局也实现了全局性优化。统计显示,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了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

  “十年来,我国建设了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等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54处,设计年调水量647.9亿立方米,我国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说,今年以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这些项目都是论证已久、多年想干而没有干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

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


  河湖长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目前,我国省、市、县、乡、村五级共有120万名河长、湖长上岗履职,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基本上都有人管护。

  李国英说,各地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面对河湖存在的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突出问题,重拳治理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河湖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快修复水生态,大力治理水污染,河湖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李国英说,通过采取“节、控、换、补、管”等措施,这几年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2021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较2018年平均回升1.89米、4.65米。同时,白洋淀水生态得到恢复,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的河流恢复全线通水。

  统计显示,十年来,我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

  “这十年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十年。”姚文广说,甘肃定西土豆、江西赣南脐橙、陕北苹果等特色产业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培育发展,全国累计1000多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受益。

  李国英表示,迈入新征程,水利部门将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发射准备时间进一步缩短 成功发射“中星1E”卫星,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实现新突破
发射准备时间进一步缩短
成功发射“中星1E”卫星,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实现新突破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胡喆、宋晨)9月13日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中星1E”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服务。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主力构型,是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子级基础上、通过组合化设计形成的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5至7吨运载能力的空白,可适配直径4.2米和3.7米两种整流罩,具备一箭一星和一箭双主星发射能力。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魏远明介绍,本次执行任务的长征七号改遥五运载火箭,采用整流罩直径4.2米的构型,全箭高度60.1米,与2021年3月12日发射的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高度一致。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作为我国首型采用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技术的捆绑火箭,相比通常先分离助推器、再分离芯一级的方式,减少了一次分离环节,使火箭捆绑连杆结构更加简化。同时,集束式分离也减少了一个助推器落区,整个组合体都在一个落区内,更加有利于控制火箭残骸落区。

  目前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状态正在逐步固化,同时为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提前准备。魏远明介绍,型号队伍针对火箭技术设计进行了多项优化改进,在确保测试覆盖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顺序、并行工作、合并测试等方法,将发射技术流程由32天缩减至26天。

  “以前,队员们需等所有部段都准备齐备,再一鼓作气完成垂直总装。但火箭芯三级吊装要先完成火工品安装、氦检漏、喷管延伸段安装等多项工作,比助推器和一二级准备时间长。”魏远明说。

  魏远明介绍,这次任务中团队进一步改进总装模式,优化总装时间,先吊装好助推器和一二级,在等待芯三级的过程中,插空进行助推器和芯二级的伺服机构安装工作,等三级具备条件再进行吊装。再加上仪器设备上箭安装等分系统测试前准备工作优化了1天,算下来,本阶段比以往模式可以节省3天时间。

  增补压测试是分系统动力系统测试的最后一项测试,紧接着就是进行第一次总检查测试。经过研究分析,团队找出两个测试存在的差别,在增补压测试中加强了对测量系统的验证,让测试更全面,实现用更少的时间达到相同测试效果。

  此外,根据高轨卫星整体发展态势,以及高轨卫星配置大尺寸天线的迫切需求,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未来还将研制5.2米整流罩的新构型,进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二〇二二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京启动
二〇二二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京启动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于文静)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13日在北京启动,旨在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优质农产品消费,做强农业品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金秋消费季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品牌活动,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4届,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促销助农活动,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800亿元。

  本次启动活动邀请海南琼山、河南西峡、成都新津等地农民视频连线庆丰收、迎盛会,组织电商企业发布了消费助农倡议书,举办了电商助农直播活动,设置了全国脱贫地区产销对接专区、北京特色农产品展区等,活动举办地密云区推介了以水库鱼、西红柿为代表的“密云八珍”品牌。

  据了解,今年金秋消费季活动将持续3个月,预计带动50万商家参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企业、直播平台以及新发地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物美等商超企业等,将通过打折让利、流量倾斜、减免费用等方式,开展农产品促销,激发市场消费活力,让城乡居民共享丰收喜悦。

 
国家防总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三级
国家防总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三级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严赋憬)记者13日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鉴于台风“梅花”将严重影响我国,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于9月13日12时将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并对台风防御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据气象预测,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将于9月14日下午至夜间在浙江温岭到舟山一带沿海地区登陆。

  国家防总要求沿海相关省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压实防汛防台风责任,按照预案及时启动或调整应急响应,切实做好船只回港避风、人员上岸避险、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区人员转移等防范应对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广西扩大面向东盟开放,抢抓RCEP机遇
广西扩大面向东盟开放,抢抓RCEP机遇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罗博、朱丽莉、郭轶凡


  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以来,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有效推动区域经贸合作。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立足区位优势,广西面向东盟加快开放发展,抢抓RCEP机遇,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加速构建。

面向东盟织密区域物流网络


  航线是贸易往来的重要纽带。广西北部湾港作为面向东盟的门户港,海运航线在RCEP的利好带动下得到进一步拓展。今年以来,广西北部湾港新开多条集装箱航线,大力促进与越南、日本、泰国等多国的集装箱班轮往来,不断扩大“朋友圈”,畅通区域物流网络。

  截至目前,北部湾港内外贸集装箱航线共71条,其中外贸集装箱航线达43条,联通至RCEP成员国港口的航线达33条,基本实现东南亚、东北亚主要港口全覆盖。

  “我们积极加强与外贸集装箱船公司的联动协同,共同拓展至RCEP成员国的班轮航线,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港。”广西钦州港保税港区盛港码头有限公司商务部主管陆承成说。

  货畅其流,经贸频密,有赖于海铁联运的高效对接。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重要枢纽节点——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境内外货物往来不断,电子大屏上的物流运输信息平台展示着中心站今年以来的运量情况和主要货物流向,海铁联运的货物品名、数量等信息滚动显示。

  “今年我们发挥智能智慧化集装箱专业场站优势,吸引国际国内货源,有力地促进了陆海新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的有效衔接,集装箱办理量不断创出新高。”中铁联集广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铁成说。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今年前8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49.86万标箱,同比增长26.8%,助力通道沿线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RCEP带来了区域内贸易成本的降低和通关效率的提升,这进一步凝聚了有关各方的共识,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区域内海陆空多式物流快速发展。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前沿,目前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已开通12条航空货运航线,基本涵盖东盟主要国家。前不久,新开通广西南宁至吉隆坡、雅加达、金边、仰光的4条航空货运航线,进一步促进区域经贸往来。以南宁—雅加达货运航线航班为例,航线初期计划每周运行3班,出口货物主要为跨境电商货物、服装辅料和其他一般贸易货物,进口货物主要为东盟的海鲜和水果,这趟航班成为许多中印尼贸易商的选择。

区域经贸往来日益频密


  中秋节假期期间,南宁市的一家超市内人潮涌动,水果柜台前来选购的顾客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各式水果中,来自泰国的红柚和榴莲备受青睐,掀起一波抢购热潮。

  “泰国金枕榴莲一直是‘抢手货’,现在这个季节鲜果少了些,但冷冻榴莲一年四季都可以不断货。”负责水果销售的佳沃(青岛)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客户主管张丽春告诉记者。

  RCEP生效实施以来,来自东盟国家的农产品、休闲食品、工业用品等货物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我国与RCEP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机遇,冷链、冷库等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助推东盟国家水果、零食、农产品等快速出口到中国。

  有10余年水果销售经验的张丽春见证着以榴莲为代表的东南亚水果由“小众”逐渐走红。“原来公司进口榴莲主要是空运,现在随着冷链物流的完善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进口水果更多走陆运,旺季超市一天榴莲销售额就有10万元。”她说。

  走进位于广西玉林的国际香料交易市场,各式香料的香气扑鼻而来,放眼望去市场内运输香料的车辆往来不停,工人正忙着装卸香料发往全国各地。多年来从事香料交易的广西紫航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舒展说:“东南亚是香料的主产地,去年香料进货量达到了上万吨,其中有50%进口自印尼,RCEP生效后,香料进口享受到更多政策支持,有越来越多东南亚生产商主动来和我们寻求合作。”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较30年前翻了100倍,双方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100亿美元。RCEP生效后,关税减免、原产地累积规则等政策落地更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带来利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14%。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

  在北部湾畔的钦州港码头,东盟的煤炭、矿产品、木浆、水果等,以及我国的液化石油气、成品纸、机电产品等货物往来日益频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钦州港对东盟进出口48.8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对印尼、越南进出口大幅增长。

  “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特别是几个边境城市合作势头良好。”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黄玉荣表示,中国和越南方面的贸易合作保持增长趋势,双方在供应链方面互补性很强,疫情期间在经贸合作中保持良好势头。

产业互动合作不断深化


  货轮从马来西亚关丹港出发,经一周驶抵广西北部湾港后,矿石再运往公司冶炼车间,这是南方锰业集团进口马来西亚锰矿的线路之一。该集团拥有完整锰产业链,锰矿在此制成电解二氧化锰后销往国内和出口日本,最终作为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料,深嵌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上。

  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销部总经理李建军说,RCEP生效实施后,马来西亚的锰矿关税从3%下降到2.4%,使这条连接中国、东盟、日本的产业链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RCEP的实施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由于成本的下降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今年1至4月公司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锰矿同比增长18%。”李建军说。

  不只是降关税,RCEP的生效实施,还给区域内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带来利好。根据“原产地累积规则”,只要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部分属于15个成员国,且累计增值超过40%即可享受相应关税优惠。这给区域内不少企业的跨国产业合作带来了信心。

  RCEP生效之际,作为印尼金光集团APP(中国)林务总部的鑫玖林业有限公司在广西南宁成立,负责集团林业事务运营,业务范围涵盖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和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

  “RCEP生效后,企业可以享受关税及原产地规则优惠,有助于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鑫玖林业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胡梦雅表示,基于对中国和东盟合作发展前景的信心,金光集团APP将以南宁为核心,把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及老挝、柬埔寨等地的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与东盟各国企业间潜在的经济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在印尼金光集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3条化机浆生产线和2条高档白卡纸生产线,24小时运转,仓库出货作业繁忙。白卡纸产品装箱后,由货车快速运往附近的码头、铁路站等。这些白卡纸在东盟市场很受欢迎,广泛用于药品、日用品、化妆品、电子产品等的包装。

  “公司从东盟国家进口原材料如木片、木浆、淀粉等,符合RCEP出口产品增值40%的原产地累积标准,让客户更容易享受到优惠关税,且我公司为经核准出口商可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通关效率更快捷。”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物流部关务负责人周菊说,RCEP生效后流通环节效率显著提升,企业对生产发展信心更足了。今年前7个月,公司白卡纸产量同比增长89%。

  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钦州港临港工业向海图强,产业蓬勃发展。依托大港口,钦州港的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林浆纸等产业集群与东盟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相互融合,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中伟钦州产业基地项目内,产品生产和工地建设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这个主要生产前驱体材料、金属材料和储能材料等产品的项目规划用地约5000亩,2021年4月投资100亿元开工建设项目一期,仅经过255天,一期第一条生产线便于同年顺利建成投产。

  广西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培红介绍,公司所产的三元前驱体材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原材料,今年1月起钦州产业基地项目已实现产品的市场交易,目前项目建成投产7条三元前驱体生产线和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硫酸镍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起,广西先后出台《广西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若干措施》《RCEP项下广西货物贸易潜力商品清单》《RCEP项下广西服务贸易潜力领域清单》等,对广西现有产业进行细致梳理,提出对接东盟和日韩等不同市场的差异化发展政策,充分抓住了RCEP生效实施带来的重大机遇。

跨境电商注入发展新动能


  “这是中国的茉莉花茶,喝起来非常清香;这是螺蛳粉,闻着臭吃着香,一定要尝尝。”在南宁市的Lazada跨境生态创新服务中心,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佩丽雅热情洋溢地向东南亚网友们推介中国特色产品。

  随着RCEP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如火如荼,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越来越多像佩丽雅一样的东盟友人享受到了跨境电商带来的机遇。在中国求学八年的佩丽雅,已将业余时的跨境直播当做生活的重要一环。“我把中国的产品介绍到马来西亚,也把马来西亚的咖啡和榴莲介绍到中国,直播就像连接我和远方家人的纽带,将来也是非常棒的就业选择。”

  依托区位优势,广西成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往来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广西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基地,培育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广西南宁市、崇左市先后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广西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自贸试验区现已陆续引进100多家电商平台及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01.5亿元,增长259%;今年1-7月,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96.45亿元,同比增长96%。

  蚂蚁洋货是一家从事跨境电商贸易多年的广西本土跨境电商平台,近年来,其跨境商品品种不断丰富。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越南咖啡、泰国乳胶寝具……其中,燕窝和榴莲是蚂蚁洋货的热销品类。据介绍,蚂蚁洋货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口燕窝(净燕)4.9吨,货值超6000万元。

  “RCEP对我们公司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关税减让和通关时效变快,让我们进口东盟商品日益便利和多样。”广西蚂蚁洋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彭雪艳说,公司正积极与东盟国家多家商品品牌联络,帮助更多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便捷、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在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方面,广西通过大幅压缩通关环节,推动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提质增效。南宁邮局海关创新集跨境电商、国际邮件、国际快件“三合一”集约化监管模式,实现进出口监管业务“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将总体出口通关时长从8小时以上压缩到1小时左右,目前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平均通关能力达100万件/日。

  文莱首相府部长兼财政与经济部第二部长刘光明介绍,当前东盟正和中国共同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构建立体物流网络。相比于传统的全程水运,新通道的多式联运使货运效率更高,更方便东盟商品深入中国西部市场。

 
海南:以制度集成创新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实落细
海南:以制度集成创新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实落细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海口9月13日电(记者吴茂辉)近日,海口美兰机场停机坪上,一架崭新的波音777-200LRF型货运飞机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架刚刚通关放行的飞机,是首架享受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的大型飞机,货值1亿美元,减免税款9589万元人民币,创下海南“零关税”政策单票产品享惠数额新高。

  “‘零关税’政策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我们对在海南发展充满信心。”进口该飞机的中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飞机将被投入到国际货运业务中。

  “零关税”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离不开含有效监管在内的具体制度支撑。海南通过动态清单管理、跨部门协调监管和风控、依托数据共享的“自动审核+一企一账”海关管理等集成创新做法,建立“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助力政策实现早期收获。截至目前,海关累计监管“零关税”进口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为企业减免税款超21亿元人民币。

  深挖改革潜力,释放政策红利。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推出13批共123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等8项制度创新案例面向全国复制推广。2020年,海南围绕自贸港建设重点领域,提出在3年内完成60项制度集成创新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和基本完成任务55项,完成率92%。随着创新能级不断提升,自贸港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和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巨轮靠泊,岸桥伸缩,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忙碌有序。8月,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码头生产运营如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0万标箱,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是自贸港运输自由便利化重要政策,为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海南围绕航运领域的法规制度创设、通行规则优化、作业流程精简和风险防控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制度集成创新,积极促进航运要素集聚。截至目前,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已达33艘,海南国际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创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必然要求。类案是指争议点和关键事实相似的一类案件。海南省委政法委、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打破部门壁垒,创设省级司法机关统一类案裁判指引制度,在税收、生态、航运、破产、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出台10类类案裁判指引及191个典型案例。

  “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司法效率,也提升了司法公正水平,更好指导法官执行统一的裁判尺度,规范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苏志辉说。今年5月,该院在审理一起涉企业字号不正当竞争侵权二审案件时,就运用了这一创新制度。

  自贸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问题与挑战,必须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来解决。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改革和制度创新处处长许博说,当前海南自贸港已研提“临空产业发展”“保税加工转离岛免税销售”“降低通关口岸成本”“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等创新课题,推动解决制约自贸港政策落地和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

  “下一步,海南将围绕自贸港封关运作目标,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持续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落实落细。”许博说。

 
这个中部小城为何能与东部大城“轮流坐庄”办大赛没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没有名校扎堆的江西共青城,靠改革成为“双创热土”
这个中部小城为何能与东部大城“轮流坐庄”办大赛没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没有名校扎堆的江西共青城,靠改革成为“双创热土”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江西共青城私募基金小镇一期鸟瞰。
 
  一个中部地区的小城市,不是自贸区,也不是保税区,却吸引了6200多家基金企业、5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近700家跨境电商企业落户。
 
  这里没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没有名校扎堆,从2018年开始,却和杭州轮流举办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互联网组)大赛。
 
  这里是江西共青城。
 
  城市“年龄”67岁,人口平均年龄30岁


 
  8月22日,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数字经济专项)颁奖仪式在共青城市举行。今年4月大赛启动以来,全国近3000个数字经济领域青年创新创业团队、万余名创业青年报名参赛。
 
  这里没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没有名校扎堆,但从2018年开始,共青城和有着“双创”热土之称的杭州“轮流坐庄”举办这一大赛。
 
  一个城市的活力,关键在于吸引年轻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共青城市22万人口,平均年龄仅30岁,8万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共青城举办的一次人才专场招聘考试,128个没有编制的岗位却吸引全国超1300人报考,超七成为共青城户籍以外考生。类似的场景是共青城的常态。
 
  “住的是免费的人才公寓,一起工作的都是年龄相近的青年。更为关键的是,在这里不必纠结编制,单位给了足够的空间。”家在安徽安庆的孙欣,两年前硕士毕业一直处于待业状态,不久前通过考试进入共青城人才发展集团,找到了满意的法务工作岗位。像她这样学历的硕士人才,共青城人才发展集团今年一次性招了5名。
 
  走进共青科教城,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3所职校沿鄱阳湖畔错落分布。
 
  8万余名高校师生是共青城最为珍视的资源。聚焦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困难,共青城始终不遗余力为青年搭建成就梦想的舞台——
 
  近3年里,共青城陆续建成300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以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青年吃、住、学、医等需求。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机制,按照专业对口等办法,连续4年选拔大学生进机关实践锻炼,平均有25%的大学实习生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
 
  共青城人才发展集团大厅,电子大屏上光圈闪烁,地图上以共青城为基点,连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光束汇成一幅耀眼的“人才版图”。
 
  共青城市委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均国指着地图介绍,我们搭建了全市人才数据库,所有在共青城工作学习的青年人才、有意向来共青城发展的高端人才都登记入库,同时汇集全市1.7万条市场主体人才需求,企业需要什么人,我们就提供什么人。
 
  大屏上实时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共青城市人才发展集团数据库注册的人数达8.6万余人,较上月增加3456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95.12%。
 
一项改革带来500多家人力企业落户


 
  走进共青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栋楼聚集了5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户,其中很多还是企业总部。
 
  这里不是人口大县,也非“用工大户”,为何能吸引众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户?
 
  企业落户经营看重的是成本。共青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罗浩介绍,在很多地方,企业注册必须一址一照,这对业务范围动辄辐射数个省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来讲,如果只为了注册,很多场地是闲置浪费的。但在这里,5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注册在一个地址上,大多数企业并无经营场地,也能顺利注册。
 
  一址一照,主要是为了避免空壳公司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等风险。这么多企业注册在同一个地址,企业成本是降低了,风险咋控?
 
  但如果找一个责任主体呢?
 
  共青城探索在园区设立一家“商务秘书企业”,允许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以签订“托管协议”的方式入驻。共青城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文娜介绍,企业不仅省下场地租金,还可以共享会计、财务等服务,同时,监管部门、税务部门也能通过“商务秘书”随时联系到企业。
 
  立足实际先行探索,共青城市还主动向省直部门专题汇报,争取政策支持,最终省里认可并发文支持。
 
  “一观望,就会错过。回过头来看,也正是因为有先行一步的勇气让共青城抢得了先机。”文娜说。当一些地方还在通过给干部压招工指标的方式解决用工难问题,共青城已经有了市场化渠道。
 
  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食疗行业头部企业,落户共青城以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销售额近10亿元。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刚剑说,之所以选择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多,生产旺季随时能招到想要的工人,企业用工200人左右,平均年龄只有30来岁。
 
  中部小县集聚6200多家基金公司


 
  共青城南湖新城,一个占地仅42.5亩的小镇,却聚集了6200多家基金公司,数量仅次于宁波、深圳等地,影响社会资本上万亿元。
 
  基金小镇现在业内占有一席之地,然而,11年前共青城却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家在共青城有开发项目的金融控股企业,对当时的市领导建议创建基金园,双方一拍即合,创建了全国首个县级私募基金产业园——共青城对冲基金产业园。
 
  基金小镇概念源自美国格林尼治小镇,当地以174平方公里的面积,集中了500多家对冲基金,其中一家公司就掌管着1500亿美元的规模。
 
  “共青城既不是自贸区,也不是保税区。想法很前卫,现实很骨感。”共青城基金小镇负责人金德平说,更何况,彼时私募基金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要到3年后。这一做法在当时的中部县城来说,堪称破天荒。
 
  67年前,98位上海青年在滩涂地上搭起帐篷拓荒,荒地起新城,靠的就是胆大敢闯。
 
  “路是逼出来的,就是用手刨、用头拱,我们也要闯出一条路来。”这是原共青垦殖场党委书记、场长蒋仲平的“名言”,说的就是共青城一贯以来的精气神。
 
  仅有胆魄还不够,在全国范围内“抢资本”还得有硬招。
 
  瞄准基金企业注册时间长、程序复杂等行业痛点,共青城率先实行并联审批、率先免面签、率先分页签署合伙协议、率先探索企业注册认缴制。企业登记注册的16个环节所有事项,入驻企业只需参与其中的2步,注册一家基金企业最快仅需4个小时。
 
  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鄂海娇说,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在其他地方注册资金需实缴一步到位。但在共青城因为实行认缴制,先行拿出1000万元即可先发营业执照,后续补上认缴额度即可,这大大提升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前几年,一些私募股权类企业涉非法集资等案件频发,引起监管层关注。一些地方望而却步。
 
  但共青城没有停下脚步,一方面对前来注册的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并在北上广深等地设立办事处,不定时实地探访,另一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24小时监测企业市场动态,第一时间排查隐患。
 
  数千家基金企业落户共青城,为当地带来不菲的税收。“但税收并不是基金小镇设立的唯一目的,我们还是想发挥基金企业资本的敏锐性,创新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实体产业项目。”共青城市市长刘阳青说。
 
  中科院无人机中心产业平台——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在共青城注册落地,公司总经理王法磊说,科研人员创业最缺资金,两年前靠着共青城市青创集团提供1500万元的启动资金起步,就在不久前,公司主打的无人机搭载车已销出第一单。
 
  到2021年底,基金小镇落户的企业已累计投资共青城实体项目达111个,投资共青城实体金额(直接融资)占共青城市总融资额的24.3%。
 
煮熟的“鸭鸭”飞回来了


 
  一年卖出80亿元!国民老品牌“鸭鸭”2021年销售额刷新公司历史纪录。
 
  1972年,中国第一个羽绒品牌、国内第一件销往外国的羽绒衣——“鸭鸭”在共青城诞生。高峰期“鸭鸭”曾创造日销10万件羽绒服的销售奇迹,畅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度被选为国礼。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鸭鸭”不仅被后来者宁波“波司登”反超,而且被外地企业收购,在多元经营中被边缘化,以至于在过去羽绒行业飞速发展的十余年间成为怀旧的代名词。不少人曾调侃,煮熟的“鸭鸭”飞了。
 
  这两年,“鸭鸭”有了新变化。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仅5亿元,一年后猛增到约35亿元,2021年近80亿元。
 
  火箭速度,却频招质疑:年销量两千万件,在共青城生产的羽绒服仅二十万件,有人说,这只“鸭鸭”和共青城还有多大的关系?也有人认为,生产、销售两头在外,还是原来的“鸭鸭”吗?
 
  2020年,“鸭鸭”重组,“新掌门人”樊继波说,2019年是个暖冬,但对羽绒行业却是一个“寒冬”,多少企业死在了库存上。在接手“鸭鸭”之前,樊继波曾在另一个羽绒品牌上创造了三年时间年销售额增至30亿元的业绩,用的就是现在的模式。
 
  走进“鸭鸭”厂区,办公楼大平面办公设备几乎搬之一空,只有少数核心管理人员,人员总数从2000多人精简至200多人。看出了记者的迷惑和不解,樊继波说,“鸭鸭”的战略重点转移到线上,变过去的自产自销为供应商生产、分销商销售,企业专注于品牌推广和核心技术研发。
 
  在长城举办走秀,登上海拔6000米的珠峰直播卖货……“有品牌不去宣传,那是落后的,也是最大的浪费。”樊继波说。
 
  人有去也有来,这两年,厂区新来了一些年轻的新面孔,那是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研究院的师生们。
 
  15位研究生、4名老师常驻,三个学生一组创意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500多套电脑上的设计图变成一件件新潮时尚的羽绒服挂上衣架、走上T台秀。“鸭鸭”的技术总监就在台下,一旦看中就有可能成为“鸭鸭”新一季的款式。
 
  樊继波的目标是今年把销售额做到100亿元,下一步还将引导核心供应商到共青城来设厂,通过订单回流把共青城的羽绒产业做起来。在共青城人看来,这是“煮熟的鸭子飞回来了”。
 
  “鸭鸭”在创新中突围,一如共青城在变革中充满活力。这座年轻的城市,一直在路上。(本报记者高皓亮、余贤红)
 
  
 
更智能更专业,上海城管部门优化建筑工地综合治理
更智能更专业,上海城管部门优化建筑工地综合治理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9月2日,上海市奉贤区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大屏幕。  (受访者供图)
 

 
  “沪DH****重型自卸货车,系统显示无处置证,涉嫌擅自处置工程渣土。”在上海市奉贤区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有人涉嫌违规处置渣土的行为被抓拍下来,这条线索同时派送到了执法人员的手机终端上……今年以来,上海奉贤创新远程监管模式,推行“非现场”执法,促进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和市民群众满意度的提升。9月2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在奉贤区召开建筑工地综合治理现场推进会,推广该区建筑工地执法监管新模式。
 
“云巡查”让工地乱象无处遁形


 
  记者在上海市奉贤区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辖区内在建工地开展线上视频“云巡查”。此时,辖区内70余个工地的施工进展、作业状态、围栏设置、裸土覆盖等情况正在屏幕上实时滚动着……
 
  “传统的执法模式是‘人巡’,但像夜间施工、扬尘污染等违法行为证据,靠人巡是不易掌握的,‘云巡查’就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上海市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吴强介绍,通过利用“一网统管”、建管部门、建筑工地三方技术资源的共享应用,实现了对建筑工地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监控。此外,针对工地噪音扰民的问题,城管执法部门还在工地安装了噪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方便在手机后端实时监测数据。
 
  在智慧监管的基础上,上海奉贤城管还推出了一套“渣土违法处置行为”分析研判系统,通过运用社会面视频系统,结合处置证关键信息实现对无证运输、线路异常等渣土车辆违法行为大数据24小时在线智能研判功能。
 
  数据显示,上海奉贤城管今年通过“云巡查”接收处理建筑垃圾运输、工地施工管理等信息4400余条,通过技术甄别、线路比对、运输行为分析等手段,线上线下排查车辆1800余辆次,对违规运输单位立案查处32起,对工地建设、施工单位立案查处77起,问题自主发现率不断提高。
 
  “特别行动队”实现管执联动闭环管理


 
  “智慧+”是治理的手段,而最终能让管理形成闭环还得靠“人”。记者获悉,为了对各类建设工地实行“源头—过程—终端”闭环管理,上海奉贤城管专门成立了一支渣土整治“特别行动队”,加大对出土工地的执法监管力度。
 
  今年7月中旬,“渣土违法处置行为”分析研判系统实时发现一辆行驶的工程车无处置证,后台工作人员确认该车装有建筑垃圾后,及时派单给“特别行动队”。按照办案流程,执法队员对该车所属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对车辆实施暂扣,根据违法情节,最终做出罚款3万元的决定。
 
  2020年至今,渣土整治“特别行动队”查处了“上海之鱼”7辆渣土车私自处置毛垃圾等一大批重点案件,并会同奉贤区内各城管中队累计办理渣土类案件614起。
 
  管执联动在建筑工地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奉贤区城管执法局与该区建管委联合出台了《奉贤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要求》,建立起建筑工地综合治理的标准化体系。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从施工防护设置、扬尘防治、噪声控制等方面,逐一明确详细的标准,这等于是为文明工地考核评选提供了一份‘考纲’,从管理上来说也更有抓手。”双方还在信息共享、快速反应、案件移送等方面建立双向告知和执法协助、文明工地星级联合评定等多项机制。
 
  “一工地一队员”形成工地城管联络点


 
  受城管社区工作室制度启发,上海奉贤城管创新设立了工地联络员制度,每个工地固定一名城管联络员,目前辖区内79个建筑工地已实现“一工地一队员”“一工地一台账”,并在有条件的工地内建立城管工作联络点。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城管执法中队队员王峰就是对口南桥新城地块项目的工地联络员,从2021年2月施工至今,王峰见证了这个工地从脚手架一步步搭起到如今高楼平地起的点滴变化。“这里是一个住宅项目,项目隔壁就是奉贤中学,如果工地出现不文明施工现象,会影响到学生。”王峰说,一方面会做好日常执法检查,做好工地信息动态维护;另一方面会及时处置夜间施工、扬尘污染等市民投诉,督促文明施工。“成为联络员后,我们在工地的出现率、管事率和处置率都有明显提升。”
 
  工地联络员还会定期提供“送课进工地”等个性化指导服务,以普法促执法,更好督促建设工地做好文明施工。对准备开工的,指导工地按规范设置围挡、公益广告等;对已经开工的,指导工地做好防尘降尘以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对即将完工的,指导工地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收尾工作。
 
  据悉,今年以来,上海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9万余人次,巡查工地6.4万余次,共查处工地类案件347件。下一步,上海城管部门将全面推进建筑工地综合治理,推广工地城管联络员制度,优化工地分级分类管理。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推进“智慧城管”提升治理水平,推动数据共享打好执法协作组合拳,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强化与管理系统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加强对工程审批、施工许可、渣土处置等信息应用,提升工地文明施工智慧治理水平。
 
(本报记者王辰阳、狄春)
 
骑行热带动自行车消费升级
骑行热带动自行车消费升级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朋友圈晒头盔紧身运动服骑行照片成时尚”“几十人组团骑轻松骑百公里”……近来,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运动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重回公众视野,引发新一轮消费热潮。“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兼具交通代步与户外运动功能的自行车销量一路走高,中高档自行车线上线下“一车难求”。

  自行车凭借运动、时尚、科技元素回归


  在北京长安街上,全身装备酷炫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一些骑友已经不满足于周末“刷长安街”“刷二环”,而是骑行日常通勤。

  “这两年明显感到骑行升温。我住在海淀、工作在国贸,15公里的路程经常骑车上下班。”北京市民刘先生说。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自行车年骑行量由2017年的0.5亿次提升至2021年的9.5亿次。

  随着城市绿道的建成,骑行成为热门户外休闲方式之一。有的城市周末最热门的骑行路段还会“堵车”。

  骑行热带火了自行车销售和租赁,中高端山地车、公路车“一车难求”成常态。

  天津武清区一家单车生活体验馆负责人李秋菊说,今年以来,所有品牌销量大涨,比去年同期增长50%。

  记者走访多家自行车专卖店发现,今年以来,很多公路车出现缺货。北京西城区一家自行车品牌旗舰店店主张先生说,最近两个月,万元级专业比赛用的公路车全国缺货,预订需要等待3个月。

  一家自行车租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五一”至今,公司的自行车租赁业务十分火爆。除了天气最炎热的时段,公司车辆供不应求,周末用车必须提前多日预约。

  此外,自行车相关产品的线上销售也非常火爆。记者从京东商城了解到,“618”期间,自行车零配件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00%,骑行穿戴装备的成交额同比增长80%。多个品牌的码表、头盔成交额同比增长300%以上。

骑行热缘何兴起?


  多位专家指出,受疫情影响,人们的远途出行减少,更多是在市区及周边郊区开展户外活动,自行车成了最好的选择。

  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孙海滨说,骑行热并非突发现象,这些年一直在逐步升温。很多城市规划理念发生转变,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满足了更多骑行需求;不少城市搞全域体育旅游,举办专业级骑行赛事,带动更多人加入骑行。

  这两年,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骑行队伍,一家三代数口人共同骑行很常见。北京市朝阳区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王长昆说,骑行爱好者数量快速增长,从专业级运动员、骑行俱乐部成员、退休职工等群体为主变成了全年龄段市民。骑行爱好者“群体扩容”“人均数辆”共同带动了自行车销量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骑行还从健身运动变成社交活动。孙海滨说,年轻人加入骑行所展现出的阳光、时尚,也带来骑行运动属性的悄然变化,部分年轻人骑行不仅为了健身运动,更是社交“打卡”塑造个人形象的心理需求。专业级自行车本身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小众市场,业余爱好者蜂拥而至,导致中高端自行车供不应求。

国产自行车质量提高品牌崛起


  多位专家表示,“3个月等一辆车”,部分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国外品牌的中高端自行车产能不足。

  “国产品牌因供应链完整,正在迅速扩大产能赢得市场。”珠海一家自行车配件企业负责人刘春生说,公司生产的国产变速器弥补了进口的缺口,客户企业采购后打造了安全稳定的国内产业链,今年以来销量同比增长60%以上。

  多位受访者认为,近年来,山东、江苏以及深圳等地本土企业的国产山地车、公路车渐渐在骑行圈活跃起来,国内企业的创新活力也被激发出来。

  刘春生说,机械变速器绝大部分市场长期被海外品牌垄断。目前,企业进行核心零部件创新,研发和生产下一代变速器。

  天津一家自行车生产企业总经理杨玉峰用手机向记者演示一款App,骑手既可以结交附近车友、实时聊天、组建骑行团队,还可以在虚拟赛道上比赛,兼具运动和社交功能。通过车载传感器,App实时监测身体状态,对故障车辆远程维修提供技术支持。“这可有效保障骑行人员的健康。”杨玉峰说。

  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文玉说,行业将抓住消费升级新机遇,扩大市场,继续扩大中高端运动自行车供给,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郭文玉说,目前,我国自行车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自行车产业显示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较强韧性和较大潜力。未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必将推动自行车产业生态加快创新、产业体系加速重构。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体育+”发展模式如何惠民生促消费 天津哪吒体育嘉年华观察
“体育+”发展模式如何惠民生促消费
天津哪吒体育嘉年华观察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胡佳丽)把运动会搬到家门口是种什么体验?三大球、炫酷滑板、动感电竞、暴汗飞盘……畅快运动后和三五好友逛夜市、品美食,这样优哉游哉的夜生活景象已连续四年在天津市河西区上演。

  作为河西区政府联合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商务局及渤海体育重点打造的品牌项目,2019年起,哪吒体育嘉年华聚集多方资源,以全民健身为载体,挖掘体育消费潜力和新模式,致力打造顶尖“夜经济”品牌。

  今年7月到8月的一个半月时间里,这里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22项共计90余场。四年来摸着石头过河,“体育+”发展模式如何实实在在地惠民生、促消费?哪吒体育嘉年华给出了一种解答。

  惠民生:追求互动性与体验感


  “从2019年至今,我们力求每一届活动都给大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越来越多的人期盼着每年的活动,不断询问开始时间,让我感受到了一路走来做这项活动的意义所在,整个团队工作起来也乐在其中。”活动总策划吴宇宸说。

  以市民对体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哪吒体育嘉年华的初衷便是让市民“零距离”体验各类体育运动,将平时少有机会接触的项目搬到市民家门口,为百姓了解和参与其中提供便利。

  据介绍,本届哪吒体育嘉年华的比赛项目由第一届的五大项增加到20大项。除专业赛事外,还增加了更多互动性内容,将既有的足、篮、排场地进行改造,满足多种功能,由此衍生出了沙滩上的飞盘比赛、篮球场上的全民体能赛等等。此外,通过专业灯光、音响及视频设备,市民能够沉浸式体验运动的魅力。

  通过让市民观看和亲身参与比赛,哪吒体育嘉年华希望传播和共享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现在,每年参与嘉年华已成为不少市民的习惯。

  大众沙滩排球系列赛是哪吒体育嘉年华最具特色的赛事之一。作为天津市建设“排球之城”的重要活动,本届赛事通过融合比赛、教学、娱乐、线上直播等活动,培养大众对排球的了解和喜爱。

  连续参加四届沙排比赛的选手刘萍感慨道:“作为四届元老,亲眼见证了哪吒体育嘉年华每一年的变化,从第一年我还是个学生,到今天已经步入社会工作,一年一次的比赛让热爱排球的小伙伴们聚集在这里,也给了离开校园许久的人们再次上场热血比拼的机会。”

促普及:让新兴小众项目走向大众


  哪吒体育嘉年华始终秉承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大众运动与小众运动相融合的办赛理念,四驱车、街舞、滑板、飞盘等新兴运动都在本届活动中与市民见面。

  滑板作为街头运动的代表广受青少年喜爱,近几年逐步走进竞技体育领域,成为奥运会、全运会、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哪吒体育嘉年华也早在2020年就将其纳入活动。

  王喆是Home Town滑板街区的主理人,连续参加了三届嘉年华。他表示,在哪吒体育嘉年华创办前,天津市滑板大型赛事活动很少,三年前嘉年华增设了滑板项目,那是自己首次承办较大规模的滑板活动。

  “哪吒体育嘉年华是一个绝佳的平台,我们在这三年中借助平台宣传滑板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并接受滑板这个项目。除了青少年,下至3岁、上至50多岁的市民都曾报名学习。天津滑手的综合能力也在稳步提升,最开始我们需要请外地滑手来带动氛围,如今本地滑手也有能力登上全运会的赛场了。”王喆说。

促消费:用综合性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经过四年的摸索,哪吒体育嘉年华的运营愈发成熟,打造出“体育+文化+经济”的综合消费模式,进一步激发出市场活力。

  据渤海体育总经理耿义晟介绍:“本届活动包含开幕式、曲艺之夜、老年消费之夜、全民健身之夜、潮流之夜、体能挑战之夜、决战之夜七大主题。其间,体育、市集、文娱、餐饮四大板块的40余家商户进驻活动会场。”

  创意市集、街机争霸赛、体能挑战赛等文娱互动环节同步上线,演艺集团演出、脱口秀竞演、亲子戏剧工作坊、戏曲体育跨界演艺秀等活动也轮番登场。

  四年来,哪吒体育嘉年华在初始以足篮排传统项目为主打的基础上迅速孵化,衍生成集体育、文化、商业、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体育主题夜经济街区。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7月17日至8月31日的活动期间,项目销售额总计高达3000余万元,客流量总计达110万人次,不仅促进了消费,更带动了商业街区的整体发展,使得商区收益每年均有跨越式增长。

  据悉,主办方已着手筹备第五届嘉年华,并表示将继续以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为出发点,让市民在竞技中享受快乐,由此吸引更多人参与运动健身。

 
2022摔跤世锦赛中国首块奖牌诞生记
2022摔跤世锦赛中国首块奖牌诞生记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9月12日电(记者张修智)12日晚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的2022摔跤世锦赛男子古典式63公斤级铜牌争夺战的结果,是对技巧、勇气及策略的奖励。

  六分钟的鏖战后,当终场哨声响起,29岁的中国选手托尔巴图高举双臂庆祝时,电子记分牌上的比分定格于4:1,来自伊朗的内贾蒂颓然蹲在场地边上,托尔巴图赢得了一场没有争议的胜利。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轻松的胜利。

  在八分之一决赛中,托尔巴图遭遇格鲁吉亚选手莱里·阿布拉泽,以1:4失利。因为阿布拉泽晋级决赛,托尔巴图获得参加复活赛机会。

  在随后的复活赛中,托尔巴图以6:0击败2022年亚锦赛冠军、吉尔吉斯斯坦选手沙尔申别科夫,获得争夺铜牌的入场券。

  当晚的铜牌争夺战在开赛的哨声响起之前就已开始。

  斯塔克竞技场内响起激昂的音乐,西北角海蓝色的选手进场处,闪现出托尔巴图的身影。身高1米6的他,双手掐腰,目光炯炯,展现出强大气场。随后,他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向竞技台。

  赛后教练组透露,托尔巴图登场前展现的自信满满的身体语言,也是比赛策略的一部分,而事实证明,托尔巴图的自信统治了整场比赛。

  上半场进行到1分32秒时,因为托尔巴图的积极主动进攻,对方被判罚跪撑。托尔巴图把握住了机会,制造滚桥得分,以3:0领先。

  然而晋级到半决赛的内贾蒂毕竟实力不俗。下半场开场不到一分钟,托尔巴图被判罚跪撑。

  令人惊奇的是,托尔巴图仅仅用了10秒钟,躬身、崛起、左旋、右旋,从跪撑中成功解脱、站立起来。随后裁判叫停,高出托尔巴图半头的内贾蒂,双手抱头,难掩沮丧。

  “这次跪撑的解脱是胜利的关键点,没让对方得分。”赛后托尔巴图对记者说。

  教练盛江说,身高本来是托尔巴图的劣势,但托尔巴图把这一点变成了优势。“赛前我们制定的策略就是,如果被判跪撑,不能消极防守,而要争取站起来,托尔巴图利用身体灵巧的优势实现了这一点。他完整实现了赛前的每一个策略。”

  据盛江观察,本届世锦赛所有古典式摔跤比赛中,很少有选手能从跪撑中解脱、站起来的。托尔巴图这次成功解脱弥足珍贵。

  这也让中国男子古典式摔跤从开赛三天来的沉闷中“站立”起来,让中国队收获本届世锦赛的第一块奖牌。因疫情原因,中国摔跤队已经阔别世锦赛三年,这块奖牌的意义不言自明。

  颁奖仪式上,摄影记者抓拍到手捧奖牌的托尔巴图沉醉的神情,也捕捉到他望向冠军的羡慕眼神。

  这大约也是中国摔跤队的整体写照:立足既有,渴望超越。

 
采访奥运会30年的澳大利亚主播在赛场了解中国
采访奥运会30年的澳大利亚主播在赛场了解中国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堪培拉9月13日电(记者白旭、岳东兴)澳大利亚资深体育记者特蕾西·霍尔姆斯对很多中国运动员的了解可能超过不少中国民众。

  霍尔姆斯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知名主播,曾在悉尼奥组委担任媒体官员。从1992年开始,她参与过14届奥运会的报道,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大约10年。

  在她看来,体育赛事能够帮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理解与信任,帮助消除误解和猜疑。

  霍尔姆斯同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她的曾曾祖父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医生,19世纪50年代从中国福建来到澳大利亚,“淘金热”期间为一些矿工治病,后来定居下来。

  十多年前,这位体育主播曾到中国香港工作,其间她第一次到访北京。

  “我丈夫曾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工作,当时公司希望派驻他到北京。”霍尔姆斯回忆说。

  她现在仍然清楚记得刚到北京时的心情。“从我走下飞机时的那一刻,我有一种很奇妙的回家的感觉。”她说,“那是一个热闹、有活力的城市。”

  她称那次到访为“探索之旅”。他们当时为了租房、给孩子找学校而忙碌,同时也参观了不少风景名胜,比如长城、故宫,还到冬天结冰了的后海去滑冰。

  “这些地方不仅仅是旅游景点,它们有着厚重的历史。”霍尔姆斯说,“它们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在中国,你可能穷尽一生也无法了解所有这些故事,因此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在中国,霍尔姆斯曾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工作数年,交了不少朋友。

  她采访过很多中国运动员,包括刘翔、李娜、郎平等。其中对姚明的采访让她印象深刻。“我一直仰着头,他实在太高了。”她笑着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霍尔姆斯担任节目主播,她说:“当时全世界(运动员)第一次来到这里,感受北京的一切。”她称赞奥运会的开幕式“非常出色”。“尤其是那名运动员(李宁)手拿火炬奔跑,最后点燃圣火,实在太震撼了。”

  谈到她在中国工作的经历,霍尔姆斯说:“我一直觉得很舒服,我有很多朋友,我觉得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分享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分享了好吃的饭菜,分享了欢笑,那段经历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一个很特殊的位置。”

  14年后,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那也是霍尔姆斯最近一次来中国——采访冬奥会,她看到了北京的发展变化。“但是我还可以看到熟悉的地标,这让我感到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降落,想要走到街头巷尾,跟朋友相约去吃饭。”

  尽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她表示运动员们在冬奥会期间普遍感到“非常安全”。

  “事实上,新冠肆虐的两年里,在世界各地的赛事中,这里是他们觉得最安全的。”她说。

  从1989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至今,霍尔姆斯说她已采访14届奥运会。回顾那些难忘的经历,她表示,奥运会所蕴含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文化体育交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为以体育为载体的人与人的交流在她看来非常重要。“当全球的运动员走到一起,这有助于相互理解,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她说。

  今年是中澳建交50周年。霍尔姆斯表示,中澳关系“像所有其他关系一样有时道路会崎岖不平”,但她对两国关系充满信心。

  “尽管我们存在分歧,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保证它有一个和平的未来符合我们双方的利益。”她说,“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体育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英雄城市 守护英雄
英雄城市 守护英雄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

  这是邱少云、黄继光分别写给兄弟、妈妈的信中的片段。朗读者饱含深情的声音,带着人们的思念穿越时空,回荡在烈士墓前,回响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

  9月13日,一场主题为“致敬最可爱的人”的朗诵会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4天后,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在这里安葬。

  这座陵园,长眠着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这座陵园,浸透着英雄们的鲜血,标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高程,是一枚抗美援朝历史的记忆坐标,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英雄的沈阳城,因为这座陵园,平添了许多英雄魂,涌动着浩然英雄气。英雄的骨血与城市的泥土融为一体,英雄的精神也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品格。

归来吧,英雄!


  秋日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松柏苍翠,绿草如茵。

  步入陵园,一面长达百米的英名墙引人注目:19.7万余名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镌刻其上——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之路!

  南侧的松柏林下,123座英雄墓碑静静矗立。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家喻户晓的英雄长眠于此。墓碑前,鲜花四季不断。

  1953年,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三位烈士的遗体运抵沈阳。沈阳为他们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公祭和安葬仪式。从公祭地点到烈士陵园,绵延7公里多的路上,数十万市民冒着寒风,肃立大街两旁。

  “每逢清明,市民们和天南海北的人们都自发来到这里,给英雄们扫墓、献花。”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肖淑芬说,“来这里扫墓,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光荣。”

  建于1951年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门安葬和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烈士的陵园。70多年来,到此参观、祭扫的各界人士超千万。每逢清明,党员干部、各界职工、学生纷纷到陵园祭拜烈士。

  从2014年起,从韩国归来的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安葬在这里。至今,国家已连续8年迎回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这些曾埋骨异国他乡的英雄,终于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长眠在战友们的身边。

  为了迎接“最可爱的人”回家,国家每年都举行隆重的仪式。2021年9月2日,当护送烈士遗骸的飞机进入我国领空后,两架战机腾空而起,伴飞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专机降落,沈阳桃仙机场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

  从沈阳机场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30多公里的长街,每年都有大量市民自发来到街头迎接英雄,沿街的电子屏上全部打出“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的感人标语。

  沈阳市民李江波是自发到街头迎接英雄中的一员。他说:“当我看到载着烈士遗骸的车队缓缓驶过的时候,不自觉地流泪;我看看周围,大家都在流泪。有人喃喃地说:你们终于回来了!”

“战场的后方,后方的前线”


  沈阳,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淬炼成长起来的重工业城市。战争期间,沈阳一批批热血青年报名参军,一座座工厂把机器当武器,源源不断支援着前方将士。

  沈阳市东部,一座名叫“老龙口”的百年酒厂,飘散着阵阵酒香。走进古色古香的厂区,一幅照片引人注目——冰天雪地中,几名身着棉衣的战士挎着钢枪,吃着炒面。

  “很多战士就是吃着这里的炒面充饥,喝着这里产的白酒御寒。”沈阳八王寺老龙口集团董事长李秀实指着照片说,“抗美援朝期间,作为大后方,沈阳有人出人,有物出物。”

  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这就是沈阳,抗美援朝的后方,支援战场的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枢纽,沈阳市带领全市人民立即行动,举全市之力支援前线。

  据统计,沈阳有近4万满载人员和物资的车皮在沈阳编组、中转开赴朝鲜;7400多名热血青年参军,3000多名技术人员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修复桥梁、运送物资;全市有数万人参加输血队……

  “多生产一支药品,就等于多消灭一个美国鬼子”——87岁的东北制药离休干部赵桂芝,清晰记得药厂为支援前线开展生产竞赛的口号。她在竞赛中获得了“灌注大王”的称号。

  老人回忆说:“我灌注20毫升的安瓶,一只手拿6支,日产量接近翻倍,创造出药厂的最高纪录。”

  不仅如此,全厂上下,不分男女,上班抓生产,下班抓炒面。人们坚信,“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

  90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马世勋,出生于沈阳新民,1950年响应号召参军入朝。他至今还记得在换上军装前,营长一再向他确认的话——

  “你考虑好了吗?换上这身衣服,命就不是自己的!”

  当时年仅18岁的马世勋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报告!考虑好了,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天地英雄气 浩然城市魂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一代代沈阳人在守护英雄中争做英雄,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的时代壮歌。

  前几天,为迎接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国,航空工业沈飞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亲手将公司研制的新型鹘鹰战机模型放在一级战斗英雄孙生禄墓前。

  面对着这位空军烈士的墓碑,方文墨说:“祖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强大,请先辈放心,我们这代人一定跑好接力棒!”

  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传。作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沈飞,涌现了无数英模,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诚。

  2021年10月,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播,烈士杨根思墓前同样出现了一架“歼-15”模型。这一幕在互联网上刷屏,引得无数人泪目。

  2012年11月,在看着亲手打造的歼-15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罗阳,这位沈飞集团公司的一代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把生命写在了祖国的海天之间。

  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曾痛心地说:曾经的战场,因为没有制空权,多少年轻的战士血洒疆场。如今,我一架架新型战机横空出世,告慰先烈。

  从罗阳到方文墨,一代又一代沈飞人,正是这座城市品格的缩影。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这座伴着抗美援朝炮火崛起的工业重镇,不间断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共和国工业史上的第一。

  从航母舰载机批量列装到“蛟龙号”深潜,从15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重型燃机,从解决从无到有,到实现从有到强……新时代的沈阳依然挺立着中国工业的脊梁。

  涵养着英雄气,汲取着不竭力量,沈阳这座英雄辈出的城市,向着未来继续进发! 

(本报记者徐扬、汪伟)

 
等候60多年,只为再看兄弟们一眼 志愿军老兵李维波追忆“再也回不来”的战友
等候60多年,只为再看兄弟们一眼
志愿军老兵李维波追忆“再也回不来”的战友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9月13日,志愿军老兵李维波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参加活动。本报记者潘昱龙摄
 
 

 
 
  每年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迎接的队伍中总有一位身着军装、两鬓苍白的老人。他挺直腰杆,目视前方,抬起右臂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只要听说兄弟们回来了,我都要去接他们。想再看看战友,告诉兄弟们‘他们的血没有白流’!”90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说。
 
  几天前,李维波再次拿出那套珍藏已久的老式军装,小心翼翼地挂上军功章,整平后放进衣柜,等着迎接今年的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时穿上它。
 
  “昨天的事情我都忘了,但是70多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李维波说。
 
  1950年10月,李维波从东北军政大学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志愿军高射炮兵第504团学习苏式高射炮。后又被分配到驻吉林省辑安县(现集安)解放村志愿军高射炮兵第501团二连,负责保卫中朝通道辑安鸭绿江桥和朝鲜满浦。
 
  为了保卫辑安鸭绿江桥,李维波从分到高射炮兵第501团二连的那天起,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将近三年时间里,他几乎没离开过自己的炮位。“无论冬夏,晚上都睡在炮位旁边。最远就是到炊事班打饭、打菜,距离炮位也不过200米。”
 
  战场艰苦,陪李维波挨过那段日子的,是一个个难忘的战友。“冻脚不?凉不凉?”当时冬天气温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班长经常这样小声问李维波,怕他冻坏了。班长看李维波在炮位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就跑去苞米地里,用捡来的苞米皮做了一个小坐垫给他。
 
  今天,已是耄耋老人的李维波回忆起班长用苞米皮做的小坐垫时仍满脸幸福。
 
  可是,自从回国之后,李维波就再也没有见过班长。“我回来了,可我的战友,有的再也回不来了……”每每想起这些,李维波的眼圈就红了。
 
  2014年,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得知这一消息的李维波激动不已。“60多年过去了,战友们终于回家了。”
 
  那天早上5点,天刚微亮,李维波就穿好军装,独自一人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静静等待。
 
  当载着棺椁的车队驶近陵园门口时,李维波摘掉军帽,挺直腰杆,对着车队缓缓抬起右臂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直到最后一辆礼车远去。那一刻,他仿佛又看见一个个熟悉的面庞:他们戴着红花,穿着军装……
 
  “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知道,你们都是我的战友、亲人,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李维波嗓音嘶哑,喃喃说道。
 
  从那时起,李维波每年都会穿上那件珍藏的军装,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接那些阔别祖国多年的战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祖国的怀念,亲人的怀念,终于实现了。”李维波一字一顿,哽咽地说。
 
  “我忘不了那段烽烟岁月,更忘不了献出生命的战友。”李维波说,他要替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尽责,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每年清明节前后,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总是身穿整洁军装,胸前戴满纪念章,不辞辛苦地为前来参观的人们做免费讲解,讲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讲述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如何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奋勇杀敌……
 
  “到这儿来讲解,既是想告诉大家志愿军战友的英勇事迹,也是想陪一陪那些还没有找到家人的无名烈士,告诉他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永远想念他们。”李维波说。
 
(本报记者赵洪南、翟啸山、武江民)
 
 
守候18载,只为更多烈士与亲人“重逢”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王春婕坚守替英雄寻亲的“执念”
守候18载,只为更多烈士与亲人“重逢”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王春婕坚守替英雄寻亲的“执念”

( 2022-09-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2019年,王春婕(左)到湖北省利川市龙兴村冉方章家中征集冉绪碧烈士遗物。    资料照片
 
 
 
  今年将第九次参加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工作的王春婕,期待着有更多遗物随遗骸回国,帮助烈士确认身份,寻找到亲人。
 
  43岁的王春婕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讲解接待科科长,在陵园工作了18年。她在一次翻阅“烈士亲属来访登记簿”时发现,123位烈士中53位烈士的名字下,一直是空白。他们是没有亲人,还是亲人不知道烈士葬在哪里?替英雄寻亲就此成了王春婕和同事心中的执念。
 
  2008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联合当地媒体发起了“期待重逢·寻找烈士亲人”活动,在媒体发布信息和各界人士努力下,这些烈士的亲属相继有了音信。
 
  “哥呀,可找到你了,50多年啊……”2008年4月2日,烈士林广山的弟弟林光海扑通一声跪在哥哥墓前的场景让王春婕终生难忘。
 
  “林光海是寻亲活动启动后,第一个来陵园的烈士亲属。还有一些烈士亲属抱着墓碑号啕大哭,看到的人,没有不落泪的。”王春婕说,还记得年过六旬的王先侠第一次来陵园时,在父亲王守正的墓前长跪不起。“她哭着说,爸,我找了你57年,今天给你磕57个头……”
 
  每每看到这些“重逢”,王春婕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如今,53位烈士已全部找到亲人,但王春婕的工作并未结束。
 
  穿过123座烈士墓,是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下面的地宫中安葬着连续八批归国的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他们,大多无名。
 
  王春婕说,2014年,首批烈士遗骸灵柩抵达前,许多志愿军老兵和烈士家属就守在陵园门口。“当载着棺椁的大巴车驶近时,一位阿姨边哭边喊‘爸爸、爸爸,你回家了!’”每每忆及这一幕,王春婕都泪眼婆娑。
 
  “其实,她并不知道回来的有没有她父亲,但她也要喊一喊,哪怕有一线的希望。”王春婕说。
 
  面对一具具骸骨,无名或许是宿命。然而,随烈士遗骸一同回国的遗物中,一些刻着名字的印章起到了关键作用。
 
  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通过印章确认,DNA比对等方式,至今已帮助10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见见烈士的亲人,听听更多的故事,成了王春婕又一个愿望。
 
  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距离沈阳2300余公里。下了火车,换大巴,没了客车搭便车,下了便车走山路。就这样,在2019年,王春婕和同事用了一天半时间,来到了烈士冉绪碧的家乡,见到他的侄子冉方章。
 
  王春婕记得,当时正在房前挖红薯的冉方章看到她们时,赶紧把手洗一洗,小心翼翼地把三件遗物捧出来——一把木制算盘、一盏油灯和一个木制书箱。
 
  “是书生,也是战士”,王春婕的脑子里勾勒出冉绪碧的模样。
 
  最终,冉方章决定把遗物交给王春婕。他说,烈士陵园是“幺爸”安息的地方,这些物品应该放在离他最近的地方。
 
  今年清明节,陵园再次邀请这些烈士亲属来祭拜,烈士吴雄奎亲属带来家乡福建的青橄榄,烈士展志忠亲属带来家乡河南的烧饼……
 
  哀思绵绵,英魂不朽。
 
  “在陵园工作了18年,我期待见到更多‘重逢’。”王春婕说,“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曾无数次翻阅史料,一次次学习,一次次讲解,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感动。每当我面对墓碑时,总能感受到一种力量推动着我,要为烈士做些什么。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找到亲人。”
 
(本报记者汪伟、于也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