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脱贫攻坚

05版:调查观察

06版:调查观察

07版:调查观察

08版:调查观察

返回 2019年10月14日

挂职干部一家三代“漂流”记

新华每日电讯      2019年10月14日     
挂职干部一家三代“漂流”记

( 2019-10-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寇海龙。本报记者张典标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一岁多的寇中经历了一场“漂流”,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直到8月底的一个电话,这场“漂流”才算到头。电话那头的媳妇杨锟告诉寇海龙,终于为儿子寇中找到了一家愿意接收他的托儿所。

  46岁的寇海龙是广州市天河区财政局财监科的科长。去年年底,寇海龙报名参加天河区帮扶贵州大方县的干部选派。当天晚上,寇海龙向媳妇和73岁的老母亲史翠花“请假”。

  “能不能不去?”杨锟一开始面露难色,最后还是支持了寇海龙。

  “我身体也不大好,你走了,家里就只剩孤儿寡母了。”母亲的话让寇海龙整夜辗转反侧。

  史翠花确实不容易,儿媳妇每天得上班,12岁的孙女刚上初一,孙子寇中才14个月,要不是自己帮忙带着,这个家全乱套了。

  毕竟是母亲。第二天早上,史翠花主动对儿子说,“你要心里想去就去吧,我们能把家里照顾好。”

  上世纪60年代,史翠花和丈夫从河南洛阳拖拉机厂支援青海乐都锻造厂,一待就是三十年。虽然苦,可后来通过高考从青海走出来的寇海龙一直把父母当成榜样。

  寇海龙没两天就去了大方。缺了“顶梁柱”,最开始受影响的是女儿的功课。以前寇海龙能辅导女儿的数理化,到了大方后,再遇到难题,女儿只能拍了照片,发微信给爸爸。

  可后来发生的事,渐渐超出了他的预想。

  春节之后没多久,广州起了“回南天”,空气湿漉漉的,史翠花腿疾又犯了,扛到四月底终于熬不住回了山东老家。

  当时大女儿住校,寇中年纪太小,托管所不敢收。称心的保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杨锟只能把寇中送到陕西汉中的父母家。

  没成想,寇中在汉中待了近一个月的时候,姥姥、姥爷骑摩托车摔了,伤得不轻,没法儿带小外孙。

  今年5月,寇中又被送到山东的奶奶家去。73岁的老太太,哪能照顾得过来半夜哭闹的小娃娃?史翠花做饭的时候总是提心掉胆的,“万一孙子磕了碰了,出了意外可怎么办。”为此,她请来邻居和亲戚得空时过来帮忙照看。

  史翠花偶尔也向儿子吐苦水:“有时候,小孩跑来跑去,也没父母扶着,好像没家一样。”妻子也会在电话里抱怨几句:“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了,怎么做父母的。”

  寇海龙听着扎心。他能理解媳妇和母亲的苦,毕竟自己亏欠她们太多。

  寇海龙只能在偶尔回广州时干更多的家务活来表达自己的愧疚。“有人约我吃饭,能不去的我肯定不去,我宁愿在家守着老婆孩子。”

  可事实上,寇海龙老“食言”。回广州,他更多时候是“把家当旅馆”,早出晚归,要么忙着和大方的干部、商户一起在花市上吆喝卖土特产,要么忙着对接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州企业。

  8月底,寇中离两岁还差几天,杨锟和史翠花好不容易在广州找了家愿意接收他的托儿所。接到媳妇的电话,寇海龙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出去了好一会儿,回来的时候松了一口大气,可最后又担心起来,“这么小的孩子能适应得了托儿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