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
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党员10027.1万名 基层党组织525.0万个 |
中共党员队伍稳步壮大 结构持续优化 |
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锻造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
钟华论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读懂“七一”前夕集体学习中的高频词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交响音乐会在京举行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要求学习宣传丁宇翔同志先进事迹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无码不结算! |
7月1日起医保购药须扫“追溯码”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第35届中国新闻奖参评材料开始公示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海军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两部门: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我国法人和其他组织数量突破2亿家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
玉振金声传古今 |
吟唱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
寻龙红山,是以中国 |
上博大展再探中华文明之源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
AI填高考志愿,靠谱吗?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智见 |
加油!“中国芯”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智见 |
这个土生土长的CPU,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等特点,可满足通算、智算、存储、工控、工作站等多场景的计算需求。
“芯”强则国强。处理器是数字时代的“心脏”,芯片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回望来时路,中国芯片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攻坚克难的奋斗史。从“缺芯少魂”的窘迫,到“卡脖子”的痛苦,再到如今龙芯、鲲鹏、海光等一批国产处理器崭露头角,中国科技工作者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方寸之间刻下创新的誓言。龙芯3C6000的亮相,激励我们不仅要突破“从无到有”,更要迈向“从有到优”。
面对国产芯片的崛起,我们也要意识到差距依然存在,更需要保持自信与自省,需要政策持续的护航、市场包容的胸怀,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耐心,勇往直前。
加油,“中国芯”!加油,为中国芯片拼搏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记者胡喆 刘祯)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AI工具只需一次脑扫描即可识别多种痴呆症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智见 |
研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神经学》期刊上报告说,他们使用了3600多份脑扫描图像对这款名为StateViewer的AI工具进行训练和测试,涵盖痴呆症患者与认知正常人群的脑部影像。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可显示大脑葡萄糖代谢状况。痴呆症患者的大脑葡萄糖代谢会出现异常,而不同类型的痴呆症患者大脑中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区域有区别。该工具通过比对已经确诊罹患不同类型的痴呆症患者的大脑葡萄糖代谢区域特征,判断出扫描对象所患痴呆症的类型。
测试显示,凭借单次FDG-PET脑部扫描结果,这款AI工具即可帮助医生识别出88%的患者具体患的是哪种类型的痴呆症。此外,在这款AI工具帮助下,临床医生解读脑部扫描数据的速度提升近两倍。
当前,痴呆症的临床诊疗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就是如何在疾病早期实现精准识别。及时诊断能帮助患者在最佳干预时机获得最匹配的治疗方案。研究人员说,这款AI工具可为那些缺乏神经专科资源的医疗机构提供针对痴呆症的诊断支持。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目前全球痴呆症患者超过5700万,每年新增病例近1000万。痴呆症往往症状交叉、进展隐匿,准确诊断依赖于经验丰富的神经专科医生。现行诊断通常需要认知测试、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临床访谈及专科会诊。即便经过全面检测,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要想准确区分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和额颞叶痴呆等具体类型仍具挑战性。
“合理使用”:美国法官支持用版权书籍训练AI模型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智见 |
法官威廉·阿尔苏普在当天的裁决书中写道,Anthropic公司使用所购买或盗用的书籍用于训练AI大模型未违反美国版权法,属于“合理使用”。裁决书写道,Anthropic公司从网站免费下载数百万本电子书,也购买、扫描纸质书并储存成数字格式,以期建立一个试图囊括全世界所有书籍的“中央图书馆”。阿尔苏普认为,Anthropic公司使用相关书籍来训练其开发的AI模型“克劳德”并生成新文本后,“没有向公众再现某一作品的创作元素,甚至没有再现某一作者的可识别表达风格”,因而并不侵犯原作者版权,属于“合理使用”。但他同时认为,为构建“中央图书馆”而下载盗版书籍的做法构成侵权。
Anthropic公司一名发言人说,公司对这一裁决感到“满意”,其“符合版权激发创造力、促进科学进步的目的”。
据美国《连线》月刊报道,Anthropic公司是首家赢得此类诉讼的AI企业,可能会影响美国其他数十起AI版权诉讼。
(于艾岑 新华社专特稿)
方还是圆?文化环境影响“所见”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智见 |
据报道,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对三类人群展示了几组会产生视错觉的图案,这些人群分别为代表西方工业化环境的英美群体、纳米比亚偏僻村落居民以及纳米比亚半城市化城镇居民。测试发现,纳米比亚偏僻村落居民对图案的认知与英美人群呈现显著差异,而半城市化城镇居民对图案的认知则介于两者之间。
例如,在使用由线条网格构成、可被解读为方形或圆形的视错觉图案进行的“箱柜错觉”测试中,97%的英美受试者先看到方形,而96%的偏僻村落居民先看到圆形。研究者推测,这是因为身处工业社会的人常常被方形建筑环绕;而纳米比亚传统村落多由环绕圆形畜栏的圆顶茅屋构成,当地村民几乎都先看到圆形,约半数人即使被提示也看不到方形。
有趣的是,一名纳米比亚女性所在村落中的建筑兼具方形和圆形,因此她能轻松在上述测试中同时看到两种形状。
研究人员表示,后续将进一步探索视错觉机制与文化差异的关联。这项研究作者之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迈克尔·穆图克里什纳说,此类研究彰显了多样性的价值,“如果你想全面认知世界,在你只能看到方形的时候,你还需要房间里有能看到圆形的人”。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首航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智见 |
氨是当前化学工业一大重要原料,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以及不含碳元素、完全燃烧后仅产生水和氮气的特性,氨燃料应用潜力巨大,被视为航运脱碳的“潜力股”,近年来日本、挪威等国的多家航运公司纷纷投入氨动力船舶的研发。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到2050年氨将占航运能源需求的45%。但氨燃料的应用也面临着点火难、燃烧不稳定等挑战。
此次首航的“氨晖号”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与旗下的深圳海旭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搭载一台200kW的高速气体内燃发电机组、2台100kW推进电机及双桨推进系统,满载50吨,额定航速为10节。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氢能源和氨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殿武介绍,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团队攻克了纯氨燃料等离子点火技术、纯氨燃料持续燃烧技术、氨气高效催化裂解产氢技术、氢氨混合气体燃料在气体内燃机高效燃烧及控制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制了纯氨燃料燃烧器、多型号氨气高效催化裂解产氢装置等系统装备。此次下水试验实现了纯氨燃料的稳定充分燃烧、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和氮氧化物的有效控制等预期目标,充分验证了氨氢融合燃料未来可推广应用到海洋运输、陆上交通、工业和生活锅炉以及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表示,纯氨动力示范船的成功运行,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水上交通能源体系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未来纯氨内燃机发电机组如果能达到兆瓦级,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意义重大。
让原子能和平利用成为共识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智见 |
6月22日至27日,来自加纳、巴西、纳米比亚等8个国家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的大使、使节实地参访了中国核科研生产单位。
加纳常驻维也纳大使阿格耶曼说,此行看到了中国在和平利用核技术方面的成果,后续会把所见所闻带回自己的国家。
自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自主、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核能安全与发展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工业领域,全国范围已建成超120家辐照站,约70%的高品质线缆、轮胎等高分子材料通过辐照技术进行优化改性;在农业领域,农业核素示踪、稳定同位素溯源等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在医疗领域,医用同位素开发、放射性药物研制、核医疗装备研发等技术能力显著提升……
“核技术可以在不同领域和平利用。”巴西常驻维也纳大使桑托斯说,中国在这方面成就显著,在利用核能进行农业研究、替代化石能源、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去年,中核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国同辐与巴西核与能源研究院签署核技术应用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放射性药物和辐照领域加强长期合作。
“这对我们非常重要,期待这项技术可以造福更多癌症患者。”桑托斯说。
目前,中国的核技术应用产品与服务已广泛覆盖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
“各国都面临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粮食安全等共同挑战。”黄平说,中国正积极向全球南方国家分享核能发展成功经验、推广核技术造福社会民生。
孟加拉国常驻维也纳大使哈桑说,我们在利用核技术上还是“新人”,期待更多学生到中国留学攻读学位,参与更多未来合作。
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核电工程管理国际人才培养硕士等项目,已为30余个发展中国家培养400余名核专业硕博士研究生。
“希望我们携手推动核技术创新发展,共同促进全球核能普惠包容发展。”
黄平的话回响在记者耳畔,“核合之旅”在路上,让原子能和平利用成为共识,核技术方能更好惠及世界各国。 (记者刘祯)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外交部: |
愿同各国一道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全球发展和世界现代化赋能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智见 |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在近几天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展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科技感十足的新产品,让“创新发展”持续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高频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认为,中博会能帮助发展中国家企业对接国际市场、链接创新成果。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如何看待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全球共享的前景?
毛宁表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智能眼镜、脑机接口诊疗设备等前沿领域新产品不断通过广交会、消博会、链博会等平台完成首发首秀。这些展会既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全景展示窗口,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桥梁,生动诠释了中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科技创新理念。
“中国的创新发展不仅服务自身也将造福世界。我们愿同各国一道,以开放合作促进科技进步,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全球发展和世界现代化赋能。”毛宁说。
以问题为导向 敞开大门搞学习教育 |
浙江、宁夏、四川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
那曲:“一窗多办”便民解民忧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
贵州榕江县灾后恢复工作有序展开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
致敬荣光 赓续前行 |
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
北京:截至2024年底实有经营主体近270万户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
北京:文艺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无需消防部门审批或备案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
十年驻守米飘香 |
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的乡村印记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
日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呼吁日本以史为鉴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
从贸易战到轰炸伊朗:美国声誉加速崩塌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
商务部回应加政府关闭海康威视在加业务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
反对“大而美”法案惹怒特朗普 共和党一参议员放弃竞选连任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
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美国信任度降至新低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
美国截获通信认为伊朗核设施受损较预料轻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
北半球多国遭遇高温天气 |
全球变暖影响日趋凸显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
一张“草票”开启的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
守护“石栏”里的一片青山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
中国锁边奇迹再现 |
腾格里沙漠153公里镶上“绿链”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
法槌落处我枝头一震 |
皖南一棵1200岁古树的自述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
花儿,在沙漠中盛开 |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治沙见闻 |
|
( 2025-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