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新春走基层

05版:经济

06版:各地

07版:三农

08版:国际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纲要》提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实现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
  《纲要》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部署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纲要》要求,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推动解决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监测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环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
 
增量全国第一的背后
江苏经济新观察
增量全国第一的背后
 
江苏经济新观察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刘亢 陈刚 杨绍功)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这是1月19日开幕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传出的消息。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经济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的江苏,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以优质增量为全局担当。
奋发有为,实干笃行走稳发展步伐


  开年即开工,开工就实干。1月2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江苏举行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议,连续两年开年聚焦重大项目建设。
  会上,无锡芯卓半导体产业化二期项目正式开工。面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项目将建设先进封装、高端模组产能,未来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
  号角吹响,重大项目在江苏13个设区市纷纷上马。亨通新能合金导体项目在苏州吴江开工,博鼎动力天然气发动机项目在徐州经开区开建,卫星智能装备制造与大数据产业应用项目在盐城签约……江苏各地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紧抓大项目,稳住“压舱石”,扩大新增量。2024年江苏安排450个省重大项目,于当年9月底前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超过7300亿元,高于计划13个百分点,新增产值超3500亿元,实现入库税收近百亿元。
  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迈上11万亿、12万亿、13万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重回万亿级规模,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记者了解到,2025年,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江苏还将着力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发挥好挑大梁作用。2025年,江苏安排省级重大项目500个、比上年多50个,年度计划投资6526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
  要达成目标,唯有增强信心、奋发实干。近期,南京、苏州、淮安等多个设区市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旗帜鲜明推进新型工业化。江苏波司登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晓东说,政策方向明确而坚定,让企业预期更稳、信心更足。目前,公司正进行“研产供销服”全生命周期智慧化转型,生产快速反应周期已从21天减少到12天。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信心、决心与干劲,催动江苏各地政府服务跑出加速度。在南京市浦口区,华天南京集成电路先进封测产业基地二期启动前几个月,有关部门就指导企业准备审批。进入审批程序不久,就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四证齐发”。政府服务手把手带着项目“跑”,跑出了“想不到”的新速度。
  元旦前后,昆山街头满载工人的大巴排成长队,不少企业增资扩产掀起开年用工潮;江阴高新区绮山湖科创谷,招商人员奔波之下,人形机器人、火箭卫星及关键零部件项目陆续落户……市县区镇,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夺取开年“开门红”。目前,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成为全国百强市,百强县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已有5个设区市生产总值过万亿元。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江苏将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把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坚实,更好发挥经济大省的带动和支柱作用。
变中寻机,攀高逐新把握发展主动


  元旦前夕,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241所高校携2700多项科技成果参会,达成意向签约351项、合同金额近40亿元。交易会期间,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揭牌。
  世界上首次观测到引力子激发,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下线,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一批重大成果、标志性战略产品加速落地且具备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一系列关系“卡脖子”的前沿应用技术、有重大产业前景的关键技术加速攻关,江苏以科技力量赋能产业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日夜不停的不仅有企业生产线,还有近似月球环境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200多米长的真空管道将纳米级的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装置连成一体,让加拿大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在此得到验证。团队科学家感慨:“找遍全球,只有这里才能满足实验需求。”作为一个全球性科研平台,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服务机时超12万小时,吸引了国内外顶尖团队在这里开展研究、布局未来产业方向。
  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具体路径,也是厚积发展优势、把握发展主动的战略举措。
  据统计,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已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5件。创新力凸显的背后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迸发。目前,江苏85%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企业,70%的有效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科研资源、经济体量的“厚家底”,正产生双向促进的“化学反应”。
  在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研制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已经实现44个自由度的灵活运转,可应用于工业领域危险场景替代人工。该公司获得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直投,科研成果产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打通资金支撑路径,助推科技型企业成长。江苏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放大形成总规模达1600多亿元的基金,用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向高攀登、向新而生。目前,江苏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首次突破50%,助力江苏科技创新实力加快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也助力产业焕发更多高质量的新增量。
勇立潮头,内外双修激活发展动能


  新年伊始,走进苏州锦湖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有序装运即将出口海外的针织衫。“我们已累计办理1200多份RCEP原产地证书,享惠货值达1.5亿元。”公司关务主管黄建方说,企业不仅巩固东亚市场,还积极开拓新西兰、越南等新市场。
  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南京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31万份,签证出口货值987.94亿元,居全国首位。伴随江苏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2024年江苏实现外贸进出口5.6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增幅较全国高2个百分点。
  引进来、走出去、强平台。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江苏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30年间,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100个,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项目174个。过去一年,江苏持续推进外资稳中提质,举办“跨国公司江苏行”系列活动超300场,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国近六分之一。
  1月2日,江苏连云港2025年首趟中欧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驶出,前往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
  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南京、徐州新开至巴库跨里海国际班列,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实现远洋干线、深水海港、国际班列等互联贯通……江苏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2024年开行中欧(亚)班列2286列、同比增长7.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提升至47.5%。
  推进制度型开放和深层次改革双向互促。近日,江苏2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部落地。以开办运输企业为例,15项法定申请材料全部由前端提交转为后台调取,申请人一次申办,道路运输证等“三证”当场可取。
  江苏省数据局副局长张旻介绍,在高质量完成2024年度国务院部署的两批21个重点事项基础上,江苏增加实施8个“一件事”,放大改革成效,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已累计办理956万件。
  率先出台省级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任务清单,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推出85项年度营商环境改革事项……针对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新增长点,江苏稳步推进347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风劲好扬帆,奋斗正当时。江苏将继续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努力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此心安处是吾乡
389万余人何以旅居云南
此心安处是吾乡
 
389万余人何以旅居云南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昆明1月19日电(记者字强)云南,是众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旅居,是一种更加贴近当地风土人情的全新生活方式。2024年,有389.75万人来到云南旅居,同比增长20.7%。
  此心安处是吾乡。“旅居云南”成为新时尚的背后,除了资源禀赋奠定基础,更是云南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进程使然。
  正在召开的云南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围绕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共谋出路。
  “发展旅居产业,云南大有可期、大有可为。”云南省政协委员、伟光汇通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学伟说,云南旅游已从观光到度假再到当下的旅居,游客驻留时间从几天变成几个月甚至更久,这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同时也对产品业态、服务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为推进旅居产业,云南出台相关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梳理400余个旅居项目,分片区组织招商投资活动,引进企业开展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来自广东顺德的谭丽君夫妇,今年来到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土瓜冲村开始旅居生活。他们发现麒麟区潦浒村出产的柴窑陶器很有特色,广东的朋友非常喜欢,就开始在家里进行网络直播销售。“乡土气息浓厚,人文环境和谐,美好生活就在土瓜冲。”谭丽君说。
  在土瓜冲,像谭丽君夫妇这样的新村民很多,有自媒体创作者、画家、作家等,他们的到来催生了书店、咖啡馆、艺术空间等新业态。
  除了土瓜冲,广南县六郎城村、墨江县曼海村、安宁市龙山村等一批旅居新村也渐渐火了起来。
  地处哀牢山区、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地带的元江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优势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近年来,元江县大力发展暖冬旅居经济,叫响“泡温泉、烤太阳、吃水果、过暖冬”为主题的“冬日恋曲·元江等你”品牌。目前,在元江的旅居客近3万人,酒店客房出租率从50%提升至88%,有力推动文旅消费新突破。
  “我们推动城市和城郊、公园和田园融为一体,打造田园公园城市,以诗一般的田园生活吸引旅居客,让大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云南省人大代表、元江县县长白文华说。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云南将培育壮大旅游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跨境旅游、全域旅游,持续打响“旅居云南”新品牌,力争旅居人数达600万,加快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要让游客慢下来、静下来、留下来。”陆学伟说,政府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引入实力雄厚的企业和大量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团队,补足云南在品质、理念、科技等领域的短板。
  云南省人大代表、广南县县长陈伟认为,乡村旅居、康养旅居等业态是“旅居云南”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因地因产抓好规划,夯实农村人居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之基,扶持培育更多市场经营主体,才能助推旅居产业发展,促进旅居经济发展。
 
4年建成1.8个三峡水电站!
新能源“陆上三峡”崛起陇原
4年建成1.8个三峡水电站!
 
新能源“陆上三峡”崛起陇原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王铭禹)年新增并网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破800亿千瓦时大关、全省电力总装机破亿千瓦……“风”“光”无限的甘肃省,1月19日亮出2024年新能源发展最新成绩单。据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介绍,“十四五”以来,甘肃累计新增新能源装机4067万千瓦,相当于新建了1.8个三峡水电站。
  寒冬腊月,戈壁滩上寒风猎猎。走进中节能(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玉门昌马20万千瓦风电场,130多台风电机组迎风而立,将巨大的风能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能源。该风电场于2009年投运至今,一直平稳运行,每年发出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标煤16.2万吨。
  在风电场入口处不远的一块巨石上,“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鲜红大字十分醒目。这便是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启动项目。基地所在地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摇篮。
  地形狭长、酷似“玉如意”的甘肃省,风、光资源富集,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达5.6亿千瓦、95亿千瓦,位居全国第四、第五。其中,占甘肃国土面积65%以上、绵延10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因夹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更是天然的风力通道,拥有“世界风库”瓜州、“世界风口”玉门这样的世界级风力资源地。
  1997年,玉门市从丹麦引进了4台单机功率为300千瓦的小风机,着手组建甘肃风电试验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展新能源。玉门市绿色能源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史学磊说,这4台风力发电机因体形“娇小”,被形象地称为“四小天鹅”。
  2007年,甘肃开始打造“西部陆上三峡”。随后,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进入新时代,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国家“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规划出台,河西走廊新能源发展驶入高质量发展赛道。
  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截至今年1月1日,甘肃新能源装机容量达6446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量的64%以上,2024年全年新能源年发电量达80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16%,首次突破800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35%以上,新能源已成为全省发电量增量替代主体。“十四五”以来,甘肃累计新能源装机新增4067万千瓦,相当于新建了1.8个三峡水电站,年均增长1000万千瓦以上。
  目前,甘肃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张掖、武威、白银、定西、庆阳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6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
  甘肃省能源局介绍,河西走廊地区新能源总装机量突破5000万千瓦,达5081.5万千瓦,占甘肃省新能源装机量接近八成,“陆上三峡”已成现实。
  随着新能源“陆上三峡”崛起,甘肃电力外送规模和范围不断拓展,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2024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加大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服务力度,大力推进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甘肃电力外送超过550亿千瓦时,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我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能源的外送通道±800千伏祁韶直流自2017年投运以来,已累计向湖南输送电力突破18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年均发电量的2倍。目前,武威、金昌再次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陇电入浙的送端地区,陇电入浙工程正加快推进,有望成为河西走廊的第二条大规模电力外送通道。
  走进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机叶片厂、风机组装厂、轮毂厂、光伏组件厂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依次排开。据统计,截至目前,酒泉已累计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上市公司、“三个500强”企业29家,规上企业74家,从酒泉生产的各类风机、光伏组件广泛供应国内外。
  风机轮毂制造商日月重工(甘肃)有限公司是国内风电领域关键设备的头部供应商,企业负责人韩松介绍,全球每四台风机中,就有一台使用日月重工的零部件。
  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马伟说,酒泉具备年产主机2600台、叶片2450套、塔筒2700套的能力,年可装机20吉瓦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当地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一个规模千亿元级的产业链。2022年,“甘肃省酒泉市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被列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
  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到“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的陇原大地,风光苍凉,却并不荒凉。沙漠、戈壁、荒山,正成为新能源投资的热土,勾勒出“风光无限”的景象。
 
新疆发展成绩单里的全国“第一”
新疆发展成绩单里的全国“第一”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9日电(记者李自良)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储气能力全国第一、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速全国第一……记者19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了解到,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新疆的2024年发展成绩单里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
  这些“第一”包括:粮食播种面积4440万亩,新增202.9万亩,粮食增产42.2亿斤,总产466亿斤,全国排名上升到13位,粮食单产1050斤,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2%;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原煤产量5.41亿吨,增长17.5%,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主要产煤省区首位;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油气产量当量6664万吨,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投运地下储气库3座,储气能力全国第一;全年铁路货物发送量2.37亿吨,增长10.6%,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TIR国际铁路运输集结中心”挂牌,喀什集结中心TIR运输运营票数居全国第一;全年过境中欧(中亚)班列增长14%,达到1.64万列,占全国一半以上。
  除了明确的“第一”外,新疆还有多项发展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全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贸易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8%、10.5%和8.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并网装机4037万千瓦,总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疆电力装机50%以上,“疆电外送”1264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近三分之一;全力推进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产值超2200亿元,规上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长24.8%,吸纳就业100万人;全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百亿元,增长27%,增速居全国第二位;铁路旅客发送量5079.7万人,增长14.1%,增速居全国第二。
  记者注意到,这些“第一”“前列”事项主要集中在新疆重点建设的十大产业集群中。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布局,新疆提出了重点建设十大产业集群的部署。这十大产业集群是:粮食和食品加工,棉花和纺织服务,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绿色矿业及加工,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和旅游,现代物流。
  2024年新疆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经济社会“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动能不断增加,“新”的质效大幅提升。新疆自觉把新疆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谋划,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指尖”之变:重庆“一表通”改革为基层干部减负见闻
“指尖”之变:重庆“一表通”改革为基层干部减负见闻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重庆1月19日电(记者柳昌林 周凯)临近春节,记者在重庆市永川区走访发现,随着“一表通”改革有效减轻了“指尖”上的负担,基层干部走村入户明显增多,和群众更近了。
  “李姐,最近身体还好吧?有啥困难吗?”一大早,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干部罗倩来到孙家口村看望脱贫户李健。
  李健的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女儿在读大学。“政府解决了孩子学费问题,还免费送我鸡苗、鹅苗搞养殖。我有时感到孤单,这一两年干部来看我的次数更多了,陪我‘摆龙门阵’,很感谢他们。”51岁的李健对记者说。
  看望完李健后,罗倩又来到村里一处院落,给村民们宣讲松材线虫病防控知识。“晓得了,晓得了!”村民们见到罗倩就像见到老熟人,听得很认真,很快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深入基层是罗倩现在的工作常态,但在前两年,她却被各种报表所困扰。
  “我在街道负责农村工作,要对接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以前每年处理年报、月报、周报等各种报表200多张。因为报表太多,我超过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是在办公室收集数据、填送报表。不少干部和我一样,曾因填送各种报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罗倩说。
  她告诉记者,此前因部门之间缺少统筹,很多报表是重复的。有的临时性报表要得急,相关部门在群里发通知,上午发下午就要。有的部门还要求报纸质件,需要签字盖章,十分繁琐。
  中山路街道是永川区人口最多的街道,常住人口42万多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佳介绍,以前街道月均处理报表110多张,280多名街道、村(社区)干部中约有80人负责报表工作,平均处理单张报表时间为2小时,成为基层干部很大的负担。
  为改进信息报送工作,让基层干部从各类报表中“解脱”出来,2023年4月永川区启动“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对各部门下发给基层的报表进行全面梳理、合并;同时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相关软件,除必要的纸质件外,报表统一在软件里下发、填写、报送,实现了各类数据互通共享。
  “一表通”改革有力解决了基层报表令出多头、随意重复等问题。在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刘佳指着大屏幕上的“一表通”数据说:“现在我们月均处理报表数减至15张,承担报表工作的干部减至8人。只需按要求在软件上更新相关数据即可,处理单张报表平均时间减至10分钟。”
  “指尖”之变带来了作风和状态之变。中山路街道办事处专门安排22名干部下沉到小区、商户和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孙家口村村干部罗亚以前几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时间处理各种报表,如今在“一表通”软件上查看通知、更新数据只需花几分钟。她说:“村干部有更多时间服务村民了,街道干部也三天两头下村来。去年罗倩下村看到有段道路破损,上报后很快就修好了。”
  数据显示,“一表通”改革以来,中山路街道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1%,永川区群众投诉办理效率提升26.4%。2024年,永川区“一表通”改革在重庆市全面推广。
  据了解,永川区目前正积极升级“一表通”相关技术和管理机制,进一步简化报表操作,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工作考核督察、干部评价等,以数字建设助推基层智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主要内容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实现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二、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确保广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开展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基本培训。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应的学科方向和课程教材,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组织学生体验感悟新时代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支持学生参加红色研学之旅。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等教育,塑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和育人生态。
  (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分学段完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宪法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五)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思政课教材建设。深入总结新时代伟大实践,推出“中国系列”原创教材,打造自主教材体系。开发一批基础教育科学教材,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一批本科和研究生一流核心教材,遴选引进一批理工农医学科前沿优质教材。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健全国家、地方、学校、出版单位分级分类负责机制。完善教材建设相关表彰奖励制度。规范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管理。
  (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养。健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建设新型国家语料库。开展语言国情国力调查。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文字规范引导。深入实施国家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工程。加强与港澳台语言文化交流。
  三、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


  (七)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加强近期和中长期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教育资源供给。支持人口20万以上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
  (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学校优秀领导人员和骨干教师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健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关爱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控辍保学常态化机制。持续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有序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九)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稳步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落实和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
  (十)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数字化、全流程管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压减重复性作业,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加强科学教育,强化核心素养培育。
  四、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


  (十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区分综合性、特色化基本方向,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支持理工农医、人文社科、艺术体育等高校差异化发展。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在办学条件、招生计划、学位点授权、经费投入等方面分类支持。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功能定位、实际贡献、特色优势,建立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十二)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统筹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发展。加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支持部省合建高校加快发展,优化省部共建高校区域布局。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支持高校改善学生宿舍等办学条件。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十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完善质量、特色、贡献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健全动态调整和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推动学科融合发展,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不断提升自主培养、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十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等。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深入实施国家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
  (十五)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以各学科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自主知识体系。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加快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步伐,覆盖哲学社会科学所有一级学科。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五、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十六)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强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资源库建设,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基础学科突破,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再创新。
  (十七)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师资和学术大师。
  (十八)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强与各类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高新园区等的协同,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建强技术转移转化等专业人才队伍。打造高端成果交易会、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品牌。
  (十九)建设高等研究院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面向中西部、东北等地区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促进高水平高校、优势学科与重点行业和头部企业强强联合,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定团队,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样本。
  六、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二十)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深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推动有条件地区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二十一)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衔接培养。加强教考衔接,优化职教高考内容和形式。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
  (二十二)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化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加快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改革,建设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二十三)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加大产业、财政、金融、就业等政策支持,新增教育经费加大对职业教育支持。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录(聘)、职称评聘、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落实“新八级工”制度,以技能水平和创造贡献为依据,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七、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二十四)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完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好国家老年大学。加强学习型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国家数字大学。完善和加强继续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等制度保障,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十五)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应用导向、治理为基,推动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横纵贯通、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体系。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建好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搭建教育专网和算力共享网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学习方式变革。打造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数字教育权威期刊等公共产品,推动优质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走出去。
  (二十六)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设云端学校等。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强化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
  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二十七)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师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
  (二十八)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扩大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提高师范教育办学质量。加强义务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和企业实践制度,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面向全球聘任高水平师资,加强教师培训国际交流合作,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强化教师全员培训,完善国家、省、市、县、校分级研训体系。
  (二十九)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招聘制度。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配比,统筹做好寄宿制学校、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备。优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鼓励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按规定互聘兼职。制定高校工科教师聘用指导性标准。深入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推动博士后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来源。
  (三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合理待遇,优化教师工资结构,落实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高中、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保障制度,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落实社会公共服务教师优先政策,做好教师荣休工作。加大优秀教师选树表彰和宣传力度,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九、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三十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等偏差。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或考核内容体系,重点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深化研究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分类选拔,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推进信息技术赋能考试评价改革。深化高校人才评价改革,破除人才“帽子”制约,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科学认定标志性成果。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三十二)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坚持总体适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探索建立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加强分行业分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和有效对接,定期编制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和人才需求目录。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强化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加强就业质量监测和评价反馈。超前布局、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十三)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健全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研究编纂教育法典。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健全学校章程实施保障机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坚决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及学术腐败,完善师生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教育培训机制。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教育督导体系,健全国家、省、市、县教育督导机构。构建校园智能化安防体系,完善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机制,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教育,完善校园安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安全风险社会化分担机制。
  (三十四)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预算拨款和绩效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完善各级各类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合理确定并适时提高相关拨款标准和投入水平,建立学生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预算内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优化完善教育领域相关转移支付。搭建高校、企业、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经费筹措合作机制。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投入和捐赠教育。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经费监管和绩效评价。
  (三十五)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加强主管部门定期会商,共同做好政策协调、项目统筹、资源配置。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教育布局和改革试点紧密对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三十六)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加强对出国留学人员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完善来华留学入学考试考核。鼓励支持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研修,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实施国际暑期学校等项目。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支持更多国家开展中文教学。
  (三十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大科学装置、主持重大国际科研项目,推动建设高水平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质量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国际合作。
  (三十八)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建立教育创新合作网络,支持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研究所建设发展。支持国内高校设立教育类国际组织、学术联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系列指数和报告。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际教育合作区。实施中国教育品牌培育计划。
十一、加强组织实施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作为评价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内容,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推动解决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监测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本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环境,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
 
陈文清在山东和安徽调研时强调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全力维护春节期间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陈文清在山东和安徽调研时强调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全力维护春节期间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合肥1月1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15日至18日在山东和安徽调研时强调,政法机关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部署,强化政治担当,树牢底线思维,狠抓落实、责任到人,全力维护春节期间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在山东省菏泽市公安局和郓城县南城派出所、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大南门派出所,陈文清深入调研春节维稳安保、应急处置准备、有关群体服务管理等情况。强调大型活动管理要责任到人,严格落实风险评估、活动审批、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安全有序。重点场所防范要责任到人,加强繁华商圈、车站码头、旅游景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防巡控,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治安薄弱部位的治安防控,压实相关单位内部安全保卫责任,严防公共安全风险。相关群体教育管理要责任到人,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抓实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等工作,逐人落实救助帮扶和动态管理,防止发生危害行为。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遇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
  在山东省济南市、菏泽市调研时,陈文清深入高铁站、产业园、乡村,实地了解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情况。强调要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深化“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压实属地责任、主管监管部门责任,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各类矛盾风险,做到排查到位、化解到位。要以县级为重点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实质化解矛盾纠纷。
  在安徽省桐城市,陈文清详细了解“六尺巷工作法”情况。强调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结合政法职能创新性传承赓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调研期间,陈文清看望慰问基层政法干警,鼓励他们发扬优良作风,加强值班值守,竭诚服务人民。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部负责人就《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答记者问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部负责人就《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答记者问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日前,教育部负责人就《纲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纲要》出台有什么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纲要》编制的统筹领导,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编制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学校和专家学者等意见建议,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此次印发的《纲要》,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教育事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对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更好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纲要》编制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总体上坚持以“三大属性”为思想主线、以“六大特质”为主要特征、以“八大体系”为基本结构、以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为关键要求的编制思路,将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体现为重点任务,将改革贯穿全文,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部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
  其中,“三大属性”,指的是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六大特质”,指的是教育强国应该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八大体系”,指的是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指的是必须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
  问:《纲要》在总体目标设定上有哪些考虑?
  答:《纲要》坚持远近结合,分2027、2035年“两步走”。
  “第一步”面向开局起步阶段,重点是全方位打牢教育强国建设基础。《纲要》明确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二步”面向中长期,深化重大战略布局,确保如期建成教育强国。《纲要》明确到2035年,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问:请介绍一下《纲要》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答:《纲要》共11部分,分别对应总体要求、“八大体系”、综合改革和组织实施。
  一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二是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三是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提出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四是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五是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建设高等研究院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
  六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提出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
  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出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八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九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提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
  十是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提出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十一是加强组织实施。要求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
  问:如何抓好《纲要》贯彻落实?
  答:贯彻落实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工作。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培训,把全面实施《纲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为了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高起点高质量开局起步,教育部正抓紧研究启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试点探索,加强监测评价,推动《纲要》重大部署落地落实。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实施好《纲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广泛宣传报道各地各校学习贯彻《纲要》的进展成效,推广经验成果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19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网络氛围,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聚焦春节期间网民常用的平台环节和服务类型,集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
  据悉,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挑起极端对立、炮制不实信息、宣扬低俗恶俗、鼓吹不良文化、违法活动引流、侵害消费者权益等6方面问题。
  其中,炮制不实信息问题方面,重点整治虚构摆拍家庭伦理、情感纠纷等矛盾冲突剧情,传递不良价值观等。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方面,重点整治在旅游出行、电商购物、外卖订餐等春节热门服务领域,利用算法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进行大数据“杀熟”等。
  根据工作要求,专项行动将压实平台责任,督促重点网站平台成立工作专班。管住算法推荐,加大对首页首屏、热搜榜单、热点推荐、PUSH弹窗、信息流、评论等巡查力度,不得利用算法推送违法和不良信息,确保重点环节生态良好。强化处置曝光,严肃查处问题突出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账号及MCN机构,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查处情况和治理成效,形成有力震慑。
 
住建部:加快推进全国城市燃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
住建部:加快推进全国城市燃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17日表示,要加快推进全国城市燃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加强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健全燃气安全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住房城乡建设部17日召开全国城市燃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部署推进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全力打好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攻坚战。同时,重拳整治第三方破坏燃气管道问题。深入排查燃气管道周边的工程建设项目,压实项目建设相关单位、燃气经营企业及有关部门安全责任。强化管道保护措施,严格落实现场交底会商制度。
  会议还要求持续加强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总台春晚将首次进行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
总台春晚将首次进行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9日在京宣布,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将首次进行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北京主会场由任鲁豫、撒贝宁、尼格买提、龙洋、马凡舒主持。
  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中,手语演员将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手语“解说”,竖屏多画面包装同步呈现春晚实况与手语演员画面,辅以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制作字幕,满足听障人士的观看需求;同时,将通过音频对春晚节目进行创作解读与背景拓展,让视障人士更好地“听”春晚。
  据介绍,今年总台春晚将首次采用全国产8K装备完成“8K超高清视频+三维菁彩声音频”制作;首次在春晚演播大厅顶部部署由30台相机组成的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以“演播厅天空环绕视角”摄制,利用立体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对多机位信号进行实时三维点云渲染,并采用智能虚拟运镜手法,呈现通过摄像机难以拍摄的影像。
  据介绍,以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等为灵感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中,视觉设计以梁思成绘制的古建筑手稿为基础,制作成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并运用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通过打造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再现中国古建的神韵。
  另据介绍,今年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由总台主持人张韬和重庆卫视主持人何苗苗主持,湖北武汉分会场由总台主持人杨帆和湖北卫视主持人陈超主持,西藏拉萨分会场由总台主持人朱迅和拉萨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斯塔罗布主持,江苏无锡分会场由总台主持人王音棋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好主持。
 
闽沪居民赴台团队游恢复为两岸同胞带来暖意
闽沪居民赴台团队游恢复为两岸同胞带来暖意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文化和旅游部17日宣布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料峭寒冬沐春风,这则消息回应了两岸同胞热切期盼加强交流往来的共同愿望,更顺应了台湾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受到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岛内民众和旅游业界的欢迎。
  回顾过往,两岸关系有过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局面,旅游交流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精彩篇章。台湾同胞来到大陆,追寻家族亲情血脉,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感受真实、立体、可爱的大陆;大陆民众前往台湾,亲眼看到幼时课本中便熟知的阿里山、日月潭,感受宝岛风土人情。在双向奔赴的同时,两岸一家人分享所见所闻、真情实感,增进了相互了解和情谊,成为“两岸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然而,自民进党上台以来,两岸旅游交流热度骤降,2020年以来,民进党当局以新冠疫情为借口,禁止大陆居民赴台,叫停岛内旅行社经营赴大陆团队游业务,至今仍未取消对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的各种阻挠禁限。数据显示,台湾岛内近4000家旅游业者中,近九成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大陆往来的业务。民进党当局所作所为让两岸民众往来严重受阻,也让岛内旅游业者的利益福祉深受损害。近年来,岛内业者学者、媒体舆论“喊话”不断,亟盼两岸旅游观光早日恢复常态。
  大陆方面积极回应台湾民众和旅游业界的心声,2023年就已宣布恢复台湾居民来大陆团队游业务,2024年先后对大陆居民赴马祖、金门旅游和赴岛内团队游作出安排,一系列善意举措受到岛内各界普遍欢迎。民进党当局却倒行逆施,不仅不为两岸旅游恢复正常化创造条件,反而继续制造障碍:拒不解除“禁团令”,对台湾旅游业界提出的平潭到台湾包船申请迟迟不回应,对全面恢复两岸客运直航航点航班的呼吁也不予正面回应,还将台湾居民来大陆旅游警示调升至“橙色”。
  民进党当局拿旅游产业作为“政治的祭旗”,为两岸旅游泼上一盆盆冷水,其用心昭然若揭——害怕两岸同胞走近走亲。他们甚至倒打一耙,谬称“两岸观光交流阻碍在陆方”。然而,谎言终究要被戳穿。近几个月来,桃园机场每天飞往大陆的航班都保持高上座率,许多来到大陆旅行的台湾民众持续在社交媒体分享在各地开心游玩的所见所闻,粉碎所谓“旅行风险”谣言,表达对民进党当局制造“绿色恐怖”的反感。
  春节将至,两岸民众往来需求明显增多,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心愿更加强烈。青山依旧,只待客归。民进党当局必须正视岛内主流民意和业界呼声,以实际行动为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唯有顺势而为,才能真正迎来两岸关系春暖花开。
   (记者尚昊)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远方的“亲人” 不变的牵挂
远方的“亲人” 不变的牵挂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新华社西安1月19日电(记者沈虹冰)从西藏回到陕西工作后,一直牵挂一个孩子,因为当年幼小的她,畏惧而怯弱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不知道这些年她过得怎么样。
  2018年元月,我和同事新春走基层去了镇巴县。第一次见到小梦琪时,她只有4岁,刚刚在汉中市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大病初愈。
  镇巴县地处陕西省最南端、大巴山腹地,那里山大沟深,是当时极少没有通高速公路的深度贫困县。
  彼时,脱贫攻坚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小梦琪一家得益于国家政策照顾,不仅报销了医疗费,还随着爷爷奶奶搬出了灾害多发的大山,住到了镇上的新居。
  身体羸弱,父母离异,爷爷耳背,奶奶不善言辞。采访全程,小梦琪一言不发,低着头不敢看人。
  我也在农村成长,从山里走出,十分怜惜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
  采访结束时,我特意抱起她,步行去到社区新建的幼儿园。一边走,一边逗她。
  小梦琪在和老师及小朋友互动中,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7年后,我们重逢时,一个青春洋溢的女孩蹦蹦跳跳跑到了我面前,给了我一记有力的击掌。
  “我1米53,体重77斤。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我的座右铭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梦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人生。”小梦琪的乐观和幽默,让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她甚至朗诵起了古诗。
  变了,一切都变得更好。我仔细打量着,红扑扑的脸蛋写满了快乐与自信,是这个时代同龄孩子应有的模样。
  我们围炉而坐,轻松交谈,心随意动。
  离开时,我许诺5年后再来看她,并再次击掌为她加油。
  “啪!”我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
  车行几十里,再见到卢大刚,已时过6年。
  卢大刚20年前回到镇巴县长岭镇碗厂沟村时,内心迷茫而消沉。虽然带着打工攒下的近60万元积蓄,但身上的伤疾,了无生气的山村,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和前景。
  年轻时的卢大刚,曾是数万名外出打工“讨生活”的镇巴人中的一员,他南下广东的企业,北上山西的铁矿。他说,那一点积蓄,是摸爬摔打、省吃俭用抠出来的,他并不是什么创业“能人”。
  命运的陀螺旋转,变化源自他回村第二年夏天的一场“偶遇”。他在步行回村的山路中,遇到了当时包片帮扶碗厂沟村的乡镇干部简立。
  “你还年轻啊,回来不想干一番事业吗?”简立的一句问话触动了卢大刚。
  “想啊!但我不知道怎么干……”
  “你有外出务工的经历,现在碗厂沟村委会正在改选,何不试一试呢?”
  村民们也想改变。586人投票,卢大刚得了400多票。2006年,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8年,卢大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我永远记得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鞠躬尽瘁’几个字,和入党誓词里‘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的誓言。”卢大刚说。
  握着他满是老茧的手,感受流露出的坚毅眼神,我知道这个巴山汉子经过这20年,换了人生,他对这片土地越发爱得深沉。
  攀谈间,一位年轻的姑娘在会议室的窗口探出头来。
  “过来,来!这是我的‘接班人’,在西安上过大学的侯钦玲。”
  大学就入了党的小侯说,虽然嫁过来时,也像卢书记一样有过迷茫,但有了领路人,她心里很踏实,干劲十足。
  2024年,卢大刚已是省级劳模、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村里也焕然一新。他和小侯带领村民办起了3家企业,将村集体的80多万元投到了镇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村集体经济当年为村民分红14万元。
  临别时,我看着这一老一小研究起高速公路建成后村里的产业规划。
  “我们一定守好这块净土,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领群众过上更美好的日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赶到牟文贵家时,灯光亮起,山间寒意逼人。
  “哇!”当车过屋角,看到“文贵商店”的霓虹灯温暖闪烁时,我惊叫出声。
  这是一个6年前的愿望,它实现了。“他必须还有个孩子!”我大声对车上的同事说。
  迎在门口的牟文贵,在记者下车后,激动地撇开拐杖,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在他脚边,多了个小姑娘。
  “这是你孩子吗?”
  “嗯嗯,我当爸爸了!”3岁的女儿牟晓蕊听到呼唤,纵身扑向父亲怀中。“爸——爸!”甜甜的撒娇声,带起一片幸福的欢笑。
  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家庭,牟文贵年轻时失去右腿,妻子曹晓霞下肢瘫痪。
  33岁之前,牟文贵的生活愁云惨淡。脱贫攻坚让他的人生迎来拐点:在政策支持下做完了手术、装上了义肢,住上了新居,还通过残疾人互助活动结识了现在的妻子。
  “还记得你结婚时许下的愿望吗?”我问道。
  “咋不记得?我想早点退出贫困户,开个小卖部,还想有个娃!”牟文贵憨笑着回答。
  在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县和这个特殊的家庭,这份逐一实现的愿望清单,显得弥足珍贵。
  巴山夜话暖,幸福清单长。
  今年,我和同事新春走基层,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走访了一批多年前采访过的乡亲。李耀松、殷光蓉夫妇战胜病魔后快乐的欢笑声,王冬梅从第一书记成长为镇长的成熟与担当,汪显平一家搬迁后过上的幸福新生活,老支书罗显平交班后仍然响亮的热情讲解声……我们重逢着、感动着,努力记录着。
  “这些美好的变化,有乡亲们勤奋的美德和坚韧的精神,更有时代给予他们的托举和力量。”一路上,我和同事兴奋地议论着。
  “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我问同事。
  “是乐观和自信,新时代惠民政策让乡亲们在生活中挥去愁云、满怀信心。”年轻的同事们回答出奇地一致。
  我们感怀,新闻记者,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看见普通人命运的变迁。
  我想起还在西藏工作的时候,2020年也是这个时节接到的一个电话。
  出差日喀则,刚进房间,电话响了,显示归属地是福建厦门,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是沈记者吗?”
  “是的,你是哪位?”
  “我终于找到你了,你还记得我是谁吗?”电话那头是位女士,浓重的江西口音。
  “你……是不是江西余江的李年红?”我凭记忆回答。
  “哇呜……哇呜……”电话那头传来了放声痛哭。
  “不哭不哭,请平复一下心情,你有什么事吗?”
  “……20年了,20年了,你还记得我……呜呜……”
  我脑海里重现这个不幸的妇女,因为宅基地发生邻里纠纷,家庭变故、失去丈夫,牵着孩子走路上访的情形。
  新华社的报道,给了她公正和生活的希望。
  “沈记者,我找你,是想问你要个卡号,把你当年资助过我的那些钱,还给你。”
  “那点儿钱不算什么,不用还。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我带着期许问。
  “我现在过得很好很幸福,托党的政策的福,家里建了新房,大儿子结婚了,小儿子也在沿海地区打工,他们都很孝顺……”
  “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这比什么都好!我现在在很远的西藏工作,祝福你们全家越来越好!”
  “嗯嗯……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现在经常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这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一席话,让数千里之外的我,热泪盈眶。
  从胆怯到自信,从羸弱到新生,从忧愁到幸福,从忐忑到稳重……这些年,在陕西,在江西,在西藏,走基层,访乡亲,我看到多彩的人生和丰富的情感故事,看到有尊严有变化的新生活,勤劳、淳朴、善良的他们,都在这个新时代拥抱希望和温暖。
  我和同事听民声、看民生,访一路,聊一路,感慨万千。
  离开西藏一年半了,临近年关,我又想念雪域高原的父老乡亲,想起翻身农奴达国杰和土丹坚参率真的笑容,想起满口假牙的老县委书记熊川,想起卓嘎、央宗姐妹和守边的群众,想起了两年前在玉麦乡新春走基层后写下的那一句内心感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乙巳年将至,愿我牵挂的“亲人”一切安好!
 
踏上“苏福”之旅,感受春运上新
踏上“苏福”之旅,感受春运上新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春运,这个中国特有的年度人口大迁徙,不仅是中国铁路运输能力的一次大检阅,更是中国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缩影。
  从“一山二水七分田”的东部平原,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海之地,记者跟随由江苏开往福建的G1605次列车,在春运人潮中感受铁路服务新思维,激活海丝文化新畅想,探寻跨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读懂流动中国的活力之源。
服务新思维


  早上近7点,南京南站候车室,“158”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熟练地帮一名视障乘客拿起行李,让乘客把手搭放在自己肩上,一步步慢慢走向检票口。几分钟后,这名视障乘客到达G1605次列车2号车厢外。与送站工作人员交接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客运段列车长张洁把这名乘客送到座位上。
  “一个人坐车本来有点紧张,但是有人送到车上,有人接我下车,很放心。”这名视障乘客说。
  列车疾驰。从东部平原到山海之间,G1605次列车途经江苏、浙江、福建三省,全程超过7小时、沿线停靠21个站点。
  上午9时许,列车到达杭州东站,又一批乘客上车,车厢瞬间被“填满”了。“您好,衣帽钩、小桌板承重能力有限,请勿放置重物。”“您好,需要帮您把行李放到行李架上吗?”年轻的列车员陈瑞用杭州话发出的提醒让人印象深刻。她随身携带一张便签,上面用拼音标出了杭州话、闽南语、客家话等不同方言的重点提示语。
  11时许,5号车厢的乘客邵先生通过12306手机App订购午饭。不一会儿,传统杭帮面点——嵊州小笼包就送到了他面前。“面皮松软、鲜肉喷香,坐高铁吃着热气腾腾的包子真是惬意!”邵先生感慨。
  新年新气象,今年春运回家路上的“一碗好饭”菜单焕新升级。上海华铁旅客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李穆俊介绍说,途经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140多趟高铁列车新增加了15款平价优质套餐,价格从15元到80元不等。通过手机App、扫座位扶手二维码、服务员下车厢等形式,乘客不用离开座位即可享用地方风味特色美食。
  忙碌了一上午,列车长张洁在餐车停下来,开始查验餐饮服务情况。今年春运既是她参加工作以来的第28次春运,也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春运。她见证了列车不断智能化、环境更加舒适的变化,也经历着乘客对服务需求的逐步升级。
  “考验的不再只是体力,更是一种服务思维、服务能力的转变与提升。”张洁说。
文旅新畅想


  “我的家乡在南京,六朝古都是金陵,城中处处是美景,人文荟萃扬美名……”列车行驶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许茹等人的表演,让车厢里热闹起来,乘客们拍手叫好,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今年将迎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春运旅途也是非遗味十足。G1605次列车上,除了南京白局表演,还有杖头木偶互动。来自南京的书法家现场写福字、送福字,也引得乘客驻足。
  从南京出发,途经宜兴、杭州、福州、厦门等地,G1605列车串起多座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一条热门旅游线路。
  一对医务工作者在江苏宜兴站上车,他们的目的地是福建平潭站。夫妻俩借夜班调休的短假出行,原计划在福州玩三天,买票时发现列车直达平潭,临时决定在平潭住上一晚再回福州。“我们也没什么计划,没准备必打卡点,就想去没去过的地方Citywalk(城市漫步)一下。”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高铁串珠成线,不断推出更多新的出行线路供旅客选择,也让春运旅途延伸得更远。江苏宜兴、浙江苍南、福建霞浦,高铁不仅让更多小城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也让“奔县游”更加火热,成为小城逆袭的新赛道。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春运,长三角地区乘客出行意愿较往年更为强烈,高铁流量正加速转化为文旅增量,或将带来春运客流历史新高。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规划师阎欣,近期多次乘坐高铁往返于南京和福州之间。他对记者说:“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长乐(福州)是郑和下西洋的舟师驻泊地和启航点,沿着海丝地图上的两个地标,我们正推进海丝文化公园规划工作。”
  据了解,目前福建正全力推进海丝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工作,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则承担了《海丝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海丝申遗工作正在推进,未来这条文旅路线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海丝文化独有的历史韵味与时代魅力,山海之间还有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阎欣说。
经济新动能


  下午1时许,G1605次列车即将到达福州,快要下车的刘子越还在忙着向人们介绍盾构机。刘子越是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1月15日,该公司与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一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厦金号”在江苏南通下线,刘子越要到福建对接下一步运输和应用的工作。
  “这台盾构机是目前江苏制造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总长165米,相当于6节高铁车厢那么长,开挖直径16.15米,相当于6层楼高,将应用于厦金大桥(厦门段)主线隧道工程施工,也将是福建省在建的最大直径公路盾构隧道工程。”刘子越说,这台由两省联合制造的“国之重器”将用于打通一条超级隧道。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骈文景仔细看着刘子越随身携带的盾构机模型,对两地合作发展的物质成果感慨不已。他说,从江苏到浙江再到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如同不断壮大的“雁阵”,不断探索创新,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苏闽两地之间不仅文化相关,产业亦有互补。”骈文景说,以深海养殖为例,这是福建几大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但深海养殖对海底网箱等制造工艺要求极高,江苏的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如果能与福建强强联合,必将打开新的产业空间,赋予产业新的动能。
  “前方到站,长乐东站。”车厢内,播报声响起,这个古今辉映的地名让阎欣心中一动。“坐上这趟列车很有意义。”阎欣说,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1605年的夏天,郑和船队从江苏南京出发,在太仓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当年11月,船队启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风飒飒,如今,我们从南京出发到长乐,只要六七个小时。
  昔日梯航万国,如今仍是广通天下,中国的陆海通道动能不断焕新。跟随G1605次列车由长江之滨到东海之畔,记者看到这一趟趟开往春天的列车不仅为沿线乘客提供便捷服务、为生产要素流动打开通道,也在为不断走向世界的中国传承着开放共赢、拼搏进取的海丝文脉。
 
听到她们的声音,家就在眼前了
听到她们的声音,家就在眼前了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背上行囊,攥紧车票,穿过人海,踏上火车,一句句“前方到站”响起……家,越来越近。
  今年春运,在全国高铁动车单程开行时长最久的D2242次列车上,定制方言版广播的推出,让每一站到家的游子倍感亲切。
  这温暖熟悉的广播声“穿越时空”,从昔日拥挤的绿皮车飘荡而来,在智能技术时代重回“人间烟火”,勾起了几代中国人的听觉记忆。
  它记载着春运的变迁,承载着不变的乡愁。
  内燃机车:守在话筒前的人声广播


  “发车前,我一手拎好几个喇叭,挂在车厢两头。”今年65岁的顾贵宁是福州客运段的一名退休列车广播员,谈及内燃机车时代的广播工作,她如数家珍,“要接线,经常串台。”
  两三平方米的迷你“格子间”里,一个裹着布的有线话筒、一台黑白唱片机、一沓厚厚的自制剪报,共同组成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一辈列车广播员的工作室。由于技术条件落后,一趟慢车40多个小时,没有录播,需要列车广播员全程实时口播。
  为了保证广播质量,列车广播员必须提前手写一本厚厚的广播计划,确定每个时间段的播报内容,这就需要休班后翻阅大量报纸、书籍,增加知识储备。顾贵宁说,内燃机车总是“哐当哐当”响,为了尽可能减少广播杂音,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列车广播员也要把车窗关紧,电扇关停,播音结束后常常满头大汗。
  播报的内容也颇具年代感。
  彼时,火车经过的每个站都需要介绍风土人情。经过福州,顾贵宁会播“三山两塔一条江,福州山好水好人民更好,欢迎到福州来”;经过安徽蚌埠,会推荐烧鸡;经过浙江嘉兴,会推荐粽子。
  那时,火车上人挤人,有的大人已经下车,小孩还在车上,周围的旅客帮忙通过车窗将孩子“递下车”。她便播报:“请您照顾好老人和自己的孩子,邻座的旅客请您给予帮助。”
  顾贵宁说,音乐也是关键一环,像《乌苏里船歌》《马儿啊,你慢些走》都是当时的热门歌曲。
  安全旅行注意事项、流行歌曲、相声小品、沿途的风土人情及土特产、新闻和报纸摘要……在列车广播里轮番上阵,在那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娱生活匮乏的年代,成了人们春运漫长旅途中最重要的娱乐方式。
空调车:逐渐兴起的磁带CD机


  进入21世纪后,空调列车逐渐普及,广播设备由唱片机变成磁带机、CD机,自制剪报逐渐退出舞台。内容较多、时间较长的广播节目都是提前在线下录制完成,上车后再按时播放。
  “我爱放综艺节目,有音乐有小品有新闻,还会穿插一些旅行常识。”福州客运段列车广播员涂红梅2000年上岗,她清晰记得那段播报广播节目的岁月。
  那时,为丰富旅客的旅途时光,广播员需要利用休息时间,广泛搜集新闻资讯、曲艺相声、生活小贴士等素材,分门别类记录并反复练习,然后自编自排录成磁带。
  “不同时期,列车广播内容变化大,比如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沿途美景、美食介绍就更加丰富。”在涂红梅看来,车厢里播报内容的变化和车厢外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都是时代发展的痕迹。
  随着手机、MP3等电子产品出现,旅客对广播娱乐的需求渐渐降低,但列车广播员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一年春运,临近除夕,列车因故障晚点,一路走走停停,车厢气氛凝重。为缓解旅客情绪,涂红梅把自己“钉”在广播间,一遍又一遍地播报列车运行和用餐用水等情况,直至终点站。
  “虽然晚点了十几个小时,但在我们的引导下,旅客理解、配合,团结一心克服了困难。”涂红梅记得,当列车即将抵达时,她播放了一首《常回家看看》,表达了对旅客回家团圆的祝福,自己也湿了眼眶。
高铁时代:“无干扰”广播服务全面铺开


  伴随中国经济腾飞,高铁时代来临,“说走就走”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兴起,旅客的娱乐方式日渐多元,“无干扰”广播服务全面铺开。
  动车不再专设广播员岗位,广播语音提前录制,卫星定位播报,包括到站信息、安全提示等。“不用嘴巴报,不用手去点,广播全自动。”D2242次列车兼职广播员李明星说。
  在福州客运段,负责列车广播的邱桃娟是闽赣旅客“最熟悉的陌生人”。“列车广播信息都是我提前录制的。”邱桃娟说,列车广播方式和内容会不断调整,核心就是高效、准确、清晰,尽量避免打扰乘客。
  没有了音乐,没有了风土人情介绍,广播设备也由繁到简,成了一个挂在墙上的电话机。遇到晚点或者突发情况,列车员只需要“打电话”,就能把声音传遍车厢的每一个角落。
  跨越世纪,历经岁月洗礼,从人声广播到AI智能技术广泛运用,列车广播见证春运发展,也为时代留声。
  然而,技术换代,也存在弊端。常年值乘“川渝列车”的李明星发现,不少返乡农民工不识字,有些不会讲普通话,甚至听不懂到站信息。“为什么不因地制宜,用四川话广播?”李明星反思。
  “巴适”“雄起”“麻溜儿”……于是,李明星与老乡们打成一片。作为一名东北姑娘,如今的她正操着“辣妹子”的口音,为旅客播报安全注意事项,提供方言服务。
  “前方到站,成都东站,祝您旅途愉快,新春佳节快乐。”春节前夕,D2242次动车组列车上,李明星用一段广播词,为终点站的老乡献上一份美好的新春祝福。
  她说,时代在变,内容在变,感情不变。
  (本报记者周义 陈琰泽)
 
“烟火气”里的大国经济消费潜力
“烟火气”里的大国经济消费潜力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王雨萧 唐诗凝)新年伊始,全国多地线下商圈、景点人气汇聚,大江南北“烟火气”越来越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一组线下商圈热度指标,折射消费“暖意”——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基于全国主要城市代表性商圈人流量数据构建的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7%;基于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用户消费订单数据构建的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7.7%。
  过去一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大宗消费增长迅速,文旅等消费市场活力十足,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开年以来,每到晚上,在嘉陵江北岸的重庆江北区北滨路上聚满大大小小的摊铺,人们围坐在餐桌前,享受着热辣滚烫的火锅。两岸灯火通明,吆喝声此起彼伏,“烟火气”不断升腾。
  在中国,“夜经济”的消费市场有多大?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窥见一斑——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约60%的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报告称,我国夜间旅游需求持续上涨,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预计达到约1.91万亿元。
  杭州西湖开放画舫登岛夜游,西安推出“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夜演,上海开设“摩登夜巴士”……文化、商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演出经济、沉浸式文旅等新“夜”态,成为激发消费活力的新力量。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线上购物迅速发展,近年来一些实体商业线下客流受到冲击。压力挑战之下,传统商圈积极拥抱新业态,在调整求变中焕发新的生机。
  平均每天举办1场品牌发布等活动;北京首店或概念店占85%;建成北京首个巨型冰屏和空中光影篮球场,让商场成为新型社交场……瞄准“Z世代”群体消费需求,北京朝阳区的传统老百货商场变身THE BOX潮流新地标,成为北京首个特色城市活力创新中心。
  数字浪潮奔涌而来,越来越多线下商圈选择乘“数”而上——杭州湖滨街道搭建元宇宙消费场景“滨次元”,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沉浸式交互型消费体验;北京西单多家商场“云”上开店,将辐射范围从“一域”延伸至全国;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通过智慧商圈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商业生态……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扩大服务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多项部署。
  开年以来,多项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持续发力——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部署落实《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一店一策”推动存量商业设施改造提升;“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联动线上线下举办一系列配套活动……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快出台推进首发经济的政策文件,发展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将把扩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出更多务实举措,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零售额破万亿元,意义几何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零售额破万亿元,意义几何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谢希瑶 潘洁)10307亿元——这是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这一数据比上年增长12.3%,超过2017年9454亿元峰值并突破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什么是“限额以上单位”?为何要用这样的口径做统计?
  “限额以上单位”是指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个体户)。具体而言,就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数量众多,难以在常规统计中对全部单位开展调查。因此按照通行的做法,对规模较大、统计基础较好的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统计的指标较为详细;对规模较小、统计基础较差的限额以下单位实施抽样调查,调查的指标减少。限额以上单位统计了较为详细的商品类值数据,可以得到这部分单位主要商品类值的零售额数据。
  通过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得到的数据,可以说对行业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
  “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破万亿元,特别是通过对比2017年的峰值数据,充分体现了以旧换新政策的积极效果。”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家电行业零售额的“增量”,离不开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变量”。
  电视市场的变化就很明显。洛图科技(RUNTO)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4%,创下10年来新低。2024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电视市场回暖明显,10月至12月连续3个月实现出货量同比增长,特别是12月同比增长9.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至12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月度增长分别为20.5%、39.2%、22.2%和39.3%,连续4个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显示出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旺盛需求。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加力支持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产品实现销售量62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近2700亿元。
 
黑龙江:冰雪产业冬日“热”力全开
黑龙江:冰雪产业冬日“热”力全开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哈尔滨1月18日电(记者刘赫垚 杨思琪)冰雪美景吸引游人,冰雪产业拔节生长……这个冬天,借冰雪“火热”态势,黑龙江持续深挖冰雪资源优势,依托深厚工业底蕴积极创新,推动冰雪产业升级,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新设备安装、调试,老设备检修、维护……冰雪季到来,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庄宇十分忙碌,足迹遍布西安、武汉、乌鲁木齐、石家庄等地。冰雪运动不断升温,不少地方兴建大型滑雪场,公司生产的滑雪输送机、滑索等冰雪装备畅销。
  “‘冰雪热’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市场需求激增,企业规模和生产效益有所提升。”庄宇说,企业不断探索新材料、新技术,注重以科技提升产品质量,赋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0%左右。
  冰雪消费火热,庞大的市场规模带来对冰雪装备的新需求。黑龙江冰雪装备产业根基深厚,以冰刀、索道、滑雪板等为代表的冰雪装备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上不断提升。
  近期印发的《黑龙江省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经济引领区。
  在“奥运冠军之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百凝盾运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全力以赴推进生产、改进工艺。
  “我们提前一年就开始为亚冬会做准备,对产品进行全面升级,确保满足世界级比赛标准要求。”七台河百凝盾运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帅说,百凝盾将更多精力放在定制化服务上,根据运动员脚型专门定做,提升材料的包裹性和透气性,帮助运动员提升滑行速度。
  “尔滨”火爆出圈效应,为黑龙江打开招商引资新大门。当地积极开创跨界合作新模式,为冰雪产业注入新活力。
  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冰雪时装秀”在哈尔滨上演。夜幕下,模特身着带有“尔滨”元素的羽绒服在浪漫的索菲亚广场走秀,吸引不少目光。设计师从哈尔滨人文与历史中汲取灵感,打造出“城市系列”羽绒服饰,彰显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特质和冰雪文化内涵。
  “作为首款城市联名羽绒服,产品在外观设计上别出心裁,引入了松花江、中央大街等地域文化元素。”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总监李闯介绍。
  2025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冰雪经济引领区,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总部基地、冰雪装备产业园、数字冰雪体育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眼下,冰雪大省黑龙江正在强链、补链、延链上持续攻坚,助力“尔滨效应”持续转化为冰雪经济发展新动能。
 
促银发经济发展,各地将如何发力
促银发经济发展,各地将如何发力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周颖 吴振东 李紫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守护夕阳事业,打造朝阳产业。在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记者了解到,各地从多方面着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
聚焦需求,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提高养老服务品质,新建30个社区长者食堂,这是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工作作出的具体部署。
  上海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近四成。在调研了几千份样本后,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理事长白莉发现,近半数受访老人希望更多市场化餐饮力量投身助餐服务。
  “老年人用餐普遍比年轻人早。商务、民政部门可以鼓励社会餐饮企业与社区合作,错峰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既能更好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也能带动相关消费和市场发展。”白莉说。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多地将养老服务列为2025年省级民生实事。湖南提出建设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2000张;广东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超5万人次;山西提出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太原市南官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山西省落实民生实事的具体项目之一,3000平方米的场地每年服务三、四万人次。山西省政协常委、太原市三晋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新梅认为,民生服务的需求正是行业发展的机遇。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增加配备康复辅助等适老化用品,还可以发展租赁服务试点。
  老年助餐、居家助老、养老照护等,都是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的服务项目。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孙慧认为,目前养老服务专业度和质量还有待提升。以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为例,目前已有的改造项目个性化不足,建议分门别类设立基础安全保障、生活功能提升、健康关怀辅助等多个模块,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扩大供给,让老年人选择更多元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银发经济不仅包括传统的“衣食住行用”等实物消费,还包括医疗保健、护理康复、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从各地政府2025年工作安排来看,扩大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是重点。广东提出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黑龙江提出扩大数字、养老、托育等服务型消费,重点发展中医康养、智慧养老等银发经济;上海提出深化智慧养老院等养老科技场景应用。
  “老年用品创新,是扩大供给重要一环,但目前面临人才短板。”广东省人大代表、深业健康产业投资运营(深圳)有限公司福田区负责人黄慧梅建议,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培养一批懂养老的研发人才,助力产品创新。
  近年来,智慧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广受欢迎。依托线上的“幸福汇”养老平台,太原市晋源区新城社区的近800名老人,线上下单便能享受上门助餐、护理、康复理疗等服务。“智慧化、数字化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重要助力。”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市幸福汇品牌连锁创始人李爱玲建议,进一步推进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实现机构能力与老人需求精准匹配。
  银发经济还催生一批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银发人群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追求健康与时尚,抗衰老产业潜力巨大。”上海市人大代表、自然堂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娟玲建议,鼓励企业深入银发人群细分市场,开发抗衰美白类护肤品,打造满足银发族的高端国货潮牌。
  扩大养老产品供给,离不开对产业的培育与支持。“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苏婵建议,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银发经济龙头企业,健全银发经济产业链体系。
完善配套,优化银发经济发展环境


  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以来,多地出台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提出加大银发经济领域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加强银发经济企业用工服务保障等;上海专门出台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培育拓展银发消费、加强行业监管……
  “支持职业院校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尚志市委书记张超说。此外,为强化要素保障,他建议在规划用地、建设审批、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对养老产业予以重点倾斜,以降低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成本。
  银发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保险护航。广东省人大代表、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锐波建议,一方面要扩大长期护理险的覆盖范围,丰富保障服务内容;另一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关键领域的保险品种,尤其是推出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特定病症的失能失智保险产品。
  民建广东省委会还建议净化银发市场环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保健品、电信网络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
 
提振信心 破浪前行
海外人士热议中国顺利实现二〇二四年经济增长目标
提振信心 破浪前行

海外人士热议中国顺利实现二〇二四年经济增长目标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邓茜 周思雨)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国际观察人士表示,中国经济顶住压力,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世界经济前行注入动力并提振信心。
稳定增长提振全球信心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米夏埃尔·博尔希曼坦言,这一增速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已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持续取得这样的增速难能可贵。这不仅说明中国经济具有极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也反映出内需稳步增长和产业转型成果;不仅在贸易、投资、能源和技术合作等方面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提振信心。
  在地缘政治紧张、外部需求收缩、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等不利因素交织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外贸展现韧性,货物贸易连续跨过42、43两个万亿级大关,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从市场看,对欧美等传统市场保持增势的同时,中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进出口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
  阿根廷经济学家哈维尔·阿德尔方表示,中国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拉美国家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对于拉美国家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有助于拉动拉美国家经济增长。
  肯尼亚经济学家詹姆斯·希克瓦蒂表示,中非合作在基础设施、科技交流、职业培训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对非洲经济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经济稳定和金砖国家加强合作等都为全球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惠及世界。”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斯蒂芬·恩代格瓦说,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途径,中国为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翻看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稳健成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
  2024年底,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奔跑在中国道路上,这得益于电池、电机、电控等硬核技术突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亨德里施克说,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的一大特色,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形成一种有机增长的坚实优势,预计这种优势还将持续。
  土耳其实业银行金融分析师桑特·马努基扬表示,随着中国继续引领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绿色技术和数字领域,中国将在塑造全球经济环境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中国有能力成为全球绿色技术的领导者,利用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可持续和数字化的未来。”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提高到32.6%,接近三分之一……马来西亚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执行董事蔡伟杰指出,2024年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从“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任务首位,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再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政策护航下,中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高级研究员布萨尼·恩格卡韦尼用“先进”来形容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恩格卡韦尼表示,通过促进创新和效率驱动的增长,中国意在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潜力,确保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都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对中国在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实现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
破浪前行未来可期


  亲临熙来攘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斯洛伐克《网络》新闻网创办人彼得·文斯看到了中国经济活力的缩影。去年10月他到中国参会,一下飞机就见到一派繁忙景象,国内外航班数量众多,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紧张忙碌。他说,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活力满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7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展望2025年经济发展前景,尽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我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布伦德认为,中国具有突出的政策优势、人才优势,为中国经济带来发展优势。每年高校毕业人数超千万,培养的工程师有数百万,这在智能时代是极其重要的人力资本优势。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箱,来应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尽管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多格-乌伊看来,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希望。她在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在贸易、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马来西亚国立大学马来西亚与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甘佳谊说,在中国积极影响下,“全球南方”加强合作,这为许多国家提供更充裕政策空间,创造更多对话交流的机会,为各国相互学习借鉴如何创造经济繁荣、如何减少不平等治理提供平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相关决策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审慎态度、长远规划和前瞻视角,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锚定“走在前” 更好“挑大梁”
访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锚定“走在前” 更好“挑大梁”

访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济南1月19日电(记者王念 王阳)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东的使命担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山东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山东有哪些总体谋划和思路目标?
  答:2024年,山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速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等诸多亮点。
  2025年,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努力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工作中,我们将突出关键抓手,着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陆海统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着力优化环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聚焦重点任务,突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优育强经营主体等十个方面聚焦用力,持续推动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切实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塑强现代化产业新优势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将如何推进?
  答:我们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不断塑强现代化产业新优势。
  一是聚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山东的深厚“家底”,纳入国家统计的54个重点化工产品中有23个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我们将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着力优化布局,加快实施沿海精品钢基地、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重大引领型项目,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着力提升标准,促进产业提标提质提效,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品;着力加快技改,用高新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向高端跃升。
  二是聚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近两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比提高约4.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约4.5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构建总链长与产业链长、链主协同推进模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在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领域有序开展试点示范,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
  三是聚力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国家所需、山东所能,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突出生物制造、具身智能、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领域布局,高标准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集成改革


  问:山东是国资大省也是民营经济大省,将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要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答:当前,山东经济整体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但有的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亟待强化支持、提振发展信心。我们将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集成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抓战略重组。引导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通过公司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加大整合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抓对标提升。引导各类企业寻标对标提标,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梯次培育行动,加快培育更多领航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
  抓内部管理。推动企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重在加强和改进薪酬管理,实施违规投资扩张、低效无效资产、境外业务风险等问题集中整治;民营企业重在加快年轻一代企业家培养,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
  抓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具体助企帮扶措施,切实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健全常态化服务机制,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放大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效应,集中整治乱罚款、乱检查和跨区域趋利性执法。
  抓要素保障。搭建全省统一的综合性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将全省关停、整合、压减产能腾出的指标纳入平台,进行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建立民间投资用地、资金、环境、能耗煤耗等需求“四张清单”,精准保障各类资源要素。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山东将如何落实?
  答: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我们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城乡建设方式绿色转型,全面建设美丽山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先行区建设。
  在供给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山东能源转型成效显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15亿千瓦、占比达48.3%,历史性超过煤电。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突出加快布局建设核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等项目,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突出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开展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建设一批绿电产业园,构建新能源消纳体系。突出加快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关停退出低效小煤电机组,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2027年底全部替代退出。
  在企业端,以标准提升倒逼绿色转型。我们将加快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重点抓“源头”控碳,加快建立行业碳管控、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机制,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抓“过程”减碳,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能耗、污染物控制,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加大绿色加工、清洁生产等共性技术装备的推广力度。抓“末端”降碳,加强低能耗碳捕集技术开发,实现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产业化设计、建设与运营,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在生活端,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倡导“节俭绿色”美德健康新生活。
  同时,我们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蓝天、碧水、净土”,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水质保障专项行动、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高原牧场勘灾记
高原牧场勘灾记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拉昂村是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的一个自然村。近日,定日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珠桑带队,前往该村,勘察灾情。
  “平时有一条山间村道,从古荣村直接通往拉昂。这几天受地震影响,村道中断,只能从尼辖乡绕道前往。”珠桑说。
  上午11时许,记者跟着珠桑一行人,从县城出发,绕道尼辖乡。驶过陡峭的盘山路,中午1时许抵达拉昂村。该自然村村委会副主任扎西,就和村民在这里居住放牧。
  拉昂村只有7户人家,坐落在拉昂山半山腰,村边的冰湖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7日地震发生时,村民都在屋外干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然而,羊圈倒塌压死了一些绵羊,还有几间房屋倒塌。
  “初步核实损失情况后,我马上跑到有信号的地方,给村里汇报了情况。”扎西说。
  8日,地震后的第二天,县、乡政府的救灾人员来到村里,分发了救灾帐篷和物资。记者看到,三顶蓝色帐篷搭建在一处开阔地处。
  这次是政府工作人员第二次来到该村,核实灾情。珠桑一行人一到村里,开始查看房屋和羊圈倒塌废墟,询问牲畜伤亡和物资受灾情况。
  “全村3户房屋倒塌,压死了24只绵羊。”扎西说。
  “一定要统计清楚损失,不能让村民吃亏。”在勘察现场,珠桑叮嘱扎西。
  “我们家死了17只绵羊,还有7只受伤。”村民平措在一旁补充说道。
  “别担心,伤亡的牛羊都有保险,过几天就能处理好赔付。”珠桑说。
  在牧民眼中,牲畜是最大的财富。珠桑说,截至1月14日,全县先后有两笔牲畜伤亡理赔金到账,总金额达260多万元。
  为了避免疫情传播,珠桑一行人还带来了生石灰、消毒液等药物和防护服。在离村不远的地方,他们带着村民挖好土坑,将牲畜尸体丢进坑里,撒上带来的药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最重要的是要选好尸体掩埋地,不能靠近泉水、湖泊,不然污染水源会带来疾病。”珠桑向村民解释说。
  临走前,村民邀请珠桑一行人到帐篷里休息。帐篷里,烧着牛粪的铁炉散发热气,暖意满满。
  “有什么需要的及时告诉我,过几天我还要再来村里,我给你们带上。”珠桑盘腿席地而坐,对帐篷里的村民说。
  勘察完拉昂村的灾情,记者跟着珠桑一行人离开村庄。珠桑还要继续驱车两小时,去查看另一处水源地。
  (记者白少波 格桑边觉 邱星翔)
     新华社拉萨1月18日电
 
重庆建成3500余个“无废城市细胞”
重庆建成3500余个“无废城市细胞”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重庆1月19日电(记者周思宇 周闻韬)记者从正在召开的重庆市两会上获悉,重庆已建成3500余个“无废城市细胞”,2024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
  “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细胞”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基本组成单元,涵盖“无废医院”“无废工厂”“无废社区”等多个领域。
  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近年来,重庆建成一批“无废城市细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联合四川率先开展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两地首创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机制已在全国推广。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重庆开展水、大气、建筑垃圾等专项治理,投用电力行业固废循环利用中心,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6个、绿色工厂17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
  重庆市提出,2025年将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发布无废指数,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强化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深化锰污染整治。同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健全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构建绿色制造、绿色服务和转型金融体系。
 
青岛:“海洋大集”赶起来
青岛:“海洋大集”赶起来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农历腊月十九,有300多年历史的山东青岛泊里大集热闹非凡。
  “咱家海蛎子肉肥!5块钱一斤!来3斤?好嘞!”在泊里大集海鲜区,厉娜一边介绍,一边迅速称好海蛎子拿给顾客。她早上7点钟就开始摆摊,海蛎子、海虹、扇贝、黄花鱼、鲳鱼等10多种海鲜正在摊位上售卖。
  “你想问啥就赶紧问,实在忙不开了。”不远处的大集主干道上,王海娥在她的花卉摊上忙着。杜鹃、仙客来、报春花……摊位上一片姹紫嫣红,吸引了不少顾客。“卖了不少,红色的花卖得最好,大家都想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王海娥说。
  拥有泊里大集等多个历史悠久大集的青岛市,组织开展“海洋大集”新春季主题活动。这一活动自2025年1月持续到3月初。
  农历“逢三”“逢八”举办,是青岛城阳大集400多年来沿袭的传统。
  红彤彤的对联、灯笼、年画,海蛎子、黄花鱼、大虾……腊月十八的城阳大集上,叫卖声、砍价声此起彼伏,美食香味随风飘荡。
  城阳大集的举办地,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海鲜交易集散中心——城阳水产海鲜批发市场所在地。这里的海鲜种类丰富,来赶集购买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王海慧已经从事海鲜批发十七八年了。她告诉记者,“海洋大集”举办之后,当地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赶集,也为店铺带来了更多客流。“马上过年了,这几天鱼、虾卖得都很好。”王海慧说。
  记者从青岛市委宣传部了解到,青岛“海洋大集”新春季主题活动主要包括“六个大集”,即:“文化大集”“非遗大集”“美食大集”“文明实践大集”“‘潮’‘趣’大集”“‘云’上大集”。
  为进一步保障好“海洋大集”新春季主题活动,青岛市立足实际,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参与企业让利、金融机构助力等方式,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活动,让群众在烟火气中切实得到消费实惠。   (记者王凯)
     新华社青岛1月19日电
 
湖北公安:纵横联动破壁垒,一体作战铸平安
湖北公安:纵横联动破壁垒,一体作战铸平安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一起盗窃案件发生后,十堰市、东岳区两级公安局现案队实时指挥调度,属地南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开展研判,案件办理队跟进追踪,在案发1小时后将嫌疑人陈某抓获。
  这是1月6日湖北省十堰公安机关合成作战、快破民生案件的典型一例。2024年,十堰通过现案队牵引各警种一体作战,推动全市“盗抢骗”刑事案件破案率居湖北省第一。
  这样的一体化作战团队,湖北公安机关已有150多个。
  近年来,为提升对电诈等新型犯罪综合打击能力,湖北公安机关以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主线,打破警种壁垒,横向推动部门警种合体办公,纵向推行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联动作战,推动打击违法犯罪量级和质效双提升。
  聚合力量攻坚:既给警力,也给资源


  2024年12月初,湖北省公安厅抽调刑侦、网安等警种骨干力量组成10人研判小组,研判全省近6个月现发电诈案件规律。研判小组通过其中97起案件,摸清境外电诈窝点254个、嫌疑人1600余名。
  1月6日,相关嫌疑人已全部被抓。在湖北省公安厅一体化打击整治作战中心,研判打击组组长李堃正带领民警黄垒垒、邹瑜等人深挖到案犯罪嫌疑人的其他线索。
  “以前,各警种各自为战、信息不畅,导致我们对嫌疑人‘画像’不够精准,妨碍办案质效。”李堃介绍,“各警种带资源、手段一体办公,人一起干、数一起算、案一起办,集中力量、资源攻坚,能够高效侦破电诈等难啃的新型违法犯罪。”
  2020年9月,湖北省公安厅在孝感、仙桃、黄陂探索组建合成作战专班,打击整治涉诈、毒违法犯罪。4个月攻坚期间,全省涉毒、诈犯罪破案数同比均成倍增长。
  2022年,湖北省公安厅组建跨层级、跨警种的一体化作战中心。该中心近3年来带动全省公安机关破案3万余起。
  享受到一体化作战的“红利”后,2023年开始,湖北公安机关将一体化作战模式植入全省各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侦查中心,刑侦、经侦、法制等警种派员进驻中心办公。
  “日益迭代成熟的一体化作战机制,已经成为我们得心应手的‘杀手锏’。”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中南战区负责人郭锐介绍,2024年6月,他们根据一起砸车窗盗金案,组织多个警种抽丝剥茧,带破黄、毒、盗案件380余起。
  通过一体化机制赋能,2023年,湖北禁毒缉毒执法、涉毒人员禁吸戒治两项工作排名全国第一。2024年,全省逮捕、起诉电诈及关联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4.17%、11.62%,“盗抢骗”等传统侵财现案破案率同比增加25.74个百分点。
机关服务基层:既交任务,也交线索


  2024年12月9日,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发起“冬季行动”第一次集中收网行动,向全省公安机关下发1605名拟抓捕嫌疑目标对象。
  与派单任务一同下发的,还有嫌疑人的“画像”和诈骗窝点组织架构信息。
  “我们研判出高质量情报产品精准制导,为的是提高基层民警的打击效能。”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民警黄垒垒介绍。
  线索下发当晚,宜昌市公安局就根据“画像”扩线深挖,抓获嫌疑人78名。“这样的线索要多发!”收网后,当地民警反馈说。
  2024年12月24日,为期15天的会战结束,不仅1605名目标对象全部被抓获,湖北警方还扩线抓获嫌疑人90名。
  湖北省公安厅构建“全面研、精准交、高效办、跟进督、圆满结”工作闭环,组建研判队研究犯罪规律,寻找破案“钥匙”,精准服务基层破案。
  “我们主要做三个支撑:对案件线索进行首次挖掘,为基层办案‘画像’;案件侦办过程中给各地提供资源、数据支撑,为破案找突破口;基层办不了的大要案,我们直接办,直到啃下‘硬骨头’。”李堃介绍。
  2024年10月,针对买黄金“洗钱”、取现金寄递等新型诈骗,湖北省公安厅研判团队及时研判作案规律,找到“派单”这个犯罪“七寸”,对取现团队接单的一系列流程进行针对性打防。3个多月来,帮助基层成功拦截诈骗751起,为群众挽损3152万余元。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湖北省公安厅共发起7轮“剥茧”集中会战,累计向基层公安机关下发线索1.16万余条,助力各地破案2.1万余起。
传授制胜“法宝”: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你说你在外务工,你看看自己的手,哪里像个在工地干活的人?”1月6日,在襄阳市公安局侦查中心讯问室,面对嫌疑人李某,襄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侵财案件侦查大队大队长王秀峰不断抛出关键证据,让李某不得不交代了从事电诈的犯罪事实。
  王秀峰曾在湖北省公安厅打击整治一体化专班学习半年。给嫌疑人“画像”,再逆向思维找到破绽,击破嫌疑人心理防线——王秀峰在跟班期间学到这一招,在实战中屡试不爽。回原单位后,王秀峰很快成为侦查打击骨干,今年1月,他获评“荆楚最美基层民警”。
  面对违法犯罪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湖北公安机关坚持“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以“情指行”、一体化打击整治等专班和各类作战队为抓手,培养网络犯罪侦查、电子数据取证、资金穿透等方面行家里手6000余人。
  2024年,在公安部部署支持下,湖北公安机关先后三批次安全接收缅北移交人员1700余名。湖北省公安厅抽调资金穿透分析师、反诈专家一体作战,建模分析涉案大数据,不仅将诈骗集团一网打尽,还扩线抓获嫌疑人832名。
  “相比传统的合成作战,湖北一体化作战以‘专业打职业、团队打团伙’为原则,在实战中,机关不再是侦查打击的‘二传手’,由省公安厅带头,在更高层面上推动各警种、部门‘深度融合’。一起案件发生后,前端和幕后同步工作的还有多层级的多个警种和多方支撑力量;遇到重大疑难案件,湖北省公安厅直接指挥,带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最大限度整合警力、数据和手段资源,确保研判到位、打击得力。”湖北警官学院教授曹礼海点评说。       (本报记者陈琰泽)
 
探寻广东“两山”背后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密码
探寻广东“两山”背后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密码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摊开广东地图,北回归线附近的两颗“明珠”格外显眼。它们就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南粤大氧吧”南昆山和“岭南第一山”罗浮山。
  2024年,广东省委决定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将其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着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城乡共同繁荣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做好生态文旅大文章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包括广州的从化、增城和惠州的博罗、龙门,这些区域均是大湾区的“生态绿心”,拥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
  南昆山片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逐渐成了惠民富县的“黄金泉”“幸福泉”。聚焦“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这一定位,龙门龙华镇在148家酒店民宿的基础上,聚力打造高端民宿聚集区,甚至高速服务区内也有望泡温泉。新博高速服务区提质升级工程于2024年11月底开工,龙门服务区将打造温泉特色空间,设置户外观景泡池、温泉私享包间、温泉儿童乐园、亲亲鱼疗等多种体验场景。
  在从化,“生态+体育”发展模式兴起。当地2024年举办106项体育赛事活动,超过200万人次参与文旅消费,带动住宿、餐饮、康养、娱乐等消费20亿元。接下来,当地还将推动建设一批“体育+”特色村,将具有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村落培育成体育旅游特色村,举办登山、露营、水上运动等赛事活动,串联景区、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登山步道等元素。
  罗浮山景观众多,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的特征,是寻幽探秘的胜地。如今入夜,“梦幻水秀”3D灯光秀上演,“仙境罗浮”的璀璨画卷缓缓展开。景区丰富旅游供给,开展多元文旅活动,为开拓夜游经济打开新局面。
  罗浮山下分布了各具特色的村落,保有大量古建筑、古民居。在长宁镇澜石村,农家乐、民宿、生态农业项目步入发展快车道。村内约百家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经常一房难求。“暮云·归”美学庄园财务主管张翠琼介绍,鉴于引领区发展潜力,公司计划再投入1.5亿元,通过村企合作的模式建设30栋高端民宿。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表示,南昆山和罗浮山蕴含气候、地理、人文与生命科学的巨大宝库。“两山”即为大湾区“靠山”,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是。
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加速


  紧随“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步伐,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在罗浮山和南昆山下,美丽乡村画卷展开,产业发展迸发动力。
  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在华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二期企业集中签约入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落户企业329家……博罗县的新项目建设佳讯频传。
  作为全国百强县,博罗提出打造现代农业(食品)、生命健康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这四大主导产业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目前已近1300亿元,占比80%以上。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钟亮介绍,2024年,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在建项目160余宗、新签约项目100余宗,总投资约600亿元,成为大湾区最具活力的投资热土之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表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邻近广深港莞等超大特大城市,受到来自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可以更积极地承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以及在消费市场扩张、人口流动等方面的辐射带动。
  从化大力发展“温泉+”“康养+”等产业,以“热”资源撬动“暖”经济。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从都国际论坛、生态设计小镇、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多个项目接连落子。从化区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全区2024年共签约项目59个,落户(落地)项目71个,协议投资总额达331亿元,协议产值或营收达364亿元。“项目规模体量大、质量结构优、带动效应强,将有力促进从化优势产业延链强链、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为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化区委书记董可说。
  前不久,广州增城赴港推介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现场,增城区分别与香港旅游业议会、粤港澳康养产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增城与香港在旅游、康养等领域的合作迈出重要步伐。接下来,增城区将进一步抢抓广州东部中心和引领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加深与香港互联互通、创新协同、产业协作、民生交流。
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城乡融合


  南昆山下,龙门县永汉镇的“寻猫之旅”主题街区,一只只憨态可掬的猫形雕塑融入街景,为游客们带来新奇的体验。
  永汉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林容粤介绍,“寻猫之旅”这一主题灵感来自南昆山现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通过捕捉其动作形态,定制主题IP。“通过特色街道的品质改造升级,永汉镇不仅实现了沿街管理有序、立面整新,还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不仅在于面貌焕然一新,还在于大交通实现大发展。在南昆山以及罗浮山间,山峦叠翠,崭新平整的沥青路蜿蜒其中。当下,总里程超过200公里的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进入快速施工期。建成后,沿途山水风光、民族风情、文化资源串珠成链、联网成片。
  同时,博罗县重点谋划“两环四联十四射”环罗浮山交通网络,计划实施8个新建道路项目和18个改扩建道路项目,加强绿道、碧道、亲子步道、骑行道建设;从化打造“天人山水、百里流溪”为主题的乡村风景道与乡村旅游线路,拟规划打造14个有着不同特色功能的乡村风景道体验区。
  “乡村风景道不是单一的交通功能,而是向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风景道拉近广州乡村地区与市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时空距离,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带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引湾区活水,增两山活力。以小城市标准完善城镇功能,惠州聚集“一老一小”,努力引进大湾区的高水平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创新实施多项涉民生改革举措,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据不久前发布的《广州市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引领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得到根本性提升,未来乡村初现雏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现代化样板。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建设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金山银山”、人民致富的“幸福靠山”。  (本报记者丁乐 陆浩)
 
川渝“村晚”的“巴适”年味儿
川渝“村晚”的“巴适”年味儿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村晚”候场中,60岁的何林带着9岁的外孙张禾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排练,张禾手执金钱板,边走边打,碰击节拍,“哒哒哒”,小小的排练室里“飞”出了花色声响。
  由快板等曲艺形式演变而成的金钱板,是川渝两地民间传统说唱曲艺品种之一。16日,在重庆永川川渝“村晚”的舞台上,两地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喜庆开演。
  上台后的张禾很快就进入了节奏,他3岁学金钱板,参加了多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是舞台上的“老戏骨”。在祖孙俩表演的节目里,何林扮演的婆婆种菜喂鸡、刷视频、打麻将,表现了川渝人“乐活”的“松弛感”。
  “手随身动,眼随手走,来这里演出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从一名建筑工人到金钱板演员,何林直言“就是热爱”。
  “村晚”精彩纷呈,更多乡村文化遗产被看见。
  大学生胡超几次前往武陵山区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进行采风,根据彭水本地特色,重新编创狮舞,将原本表演中的八仙桌换成了长条凳,“条凳可以拼接成龙,龙舞狮舞互相缠斗,表演更加灵活形象。”胡超说。
  舞台上,10名狮舞演员飞跃、腾空、翻滚,胡超和队友们既保留了原本的舞狮文化,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时尚符号,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节目既要让观众体会到新鲜感,又要有现代人的表述方式,他们做到了。”“村晚”导演刘倩告诉记者。
  “村晚”是老百姓的大舞台。在四川达州的板凳龙表演方阵里,有人是种植养殖大户,有人是当地零工,还有村干部加入其中。板凳龙以板凳作为龙身,五种本地农作物作装饰,表演过程中,翻、滚、腾、跃,不断变换队形和姿势,表演结束,队员们满头大汗。
  “我们的表演还显得比较粗糙,动作还不够精细。”指导老师谭显均介绍,队员们在土坝子上练习动作,为了强化体能,每次练习完都自发做俯卧撑。队员们在劳动之余集中排练,没有专业知识,更没有舞蹈基础。“他们非常不容易,凭着热爱,足够努力。”
  13个文艺节目相继登台献演。在现场,打光时不时没跟上节奏,方言唱腔字幕偶尔卡顿失灵,表演者忘词掉字,这都不影响观众们的热情。“老百姓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川渝一家亲,年味儿最‘巴适’。”刘倩说。    (记者赵小帅)
      新华社重庆1月17日电

  ▼1月16日,演员在川渝首届和美乡村才艺展演暨2025年川渝村晚活动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这个四川小城靠打造“诗意”村庄破圈
这个四川小城靠打造“诗意”村庄破圈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董小红 杨进)冬日暖阳和煦,马尾松林郁郁葱葱。坐在乡村阅读室窗前,手捧一本《明月集》,读诗、品咖啡、望雪山……这样恬淡的日子,在四川蒲江县的明月村已是寻常。村里不仅有网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更有手工草木染体验坊、咖啡店等50余家新业态,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蒲江县地处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汇处,生态禀赋优良,林木覆盖率高达70.68%,负氧离子充沛,具备农旅融合发展的天然优秀基因。近年来,蒲江县努力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位居四川省前列。
新乡村拥有“诗和远方”


  艺术点亮乡村生活,让日子有滋有味。“不要以为到了农村,只有采摘、钓鱼和烧烤,我们村有明月窑、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艺术酒店等,农村人也喝咖啡,也欣赏诗歌、陶器。”提起村里的文艺氛围,明月村党委副书记吴俊江侃侃而谈。
  明月村是蒲江县“诗意”乡村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蒲江县将田园风光与城市生活“链接”,让乡村人气爆棚。
  上游是“生态本底”,中游是“产业培育”,下游则是“富民强县”,透过这三个维度,蒲江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十分清晰。
  来自蒲江县气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县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最高值突破50000个,近三年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达5191个,是世卫组织“空气清新”最高标准的3.46倍。
  全县林木覆盖率达70.68%,居成都市第一,空气质量长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绿色生态成为蒲江县的“最大财富”。
  布局“小而美”的村庄遍地开花。
  集旅游、观光、农业科普等为一体的麟凤村,营造了“共享农庄”等乡村特色消费场景,形成特色川西林盘景区;将乡村场景与节庆体验创意融合,箭塔村“年猪宴”邀请城里人来村过年,每年吸引近5000人参与……
  目前,蒲江县引进云顶水乡、达根斯等10个重大文旅项目实现投资40亿元,已创新打造乡村旅游新场景46处,培育农旅体验、文创体验等新业态100余家,开发寻脉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8条,全面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成功入选2024年度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
  打造美丽乡村蹚出强村富民新路。
  55岁的铁牛村村民赵云种植了8亩生态耙耙柑,尝到了农旅融合的“甜头”。“有外地商户上门收购,每年仅耙耙柑就能卖10多万元,一家人安安心心留在村里。”赵云说。
  “依托村里的田野风光,我们充分对接城市资源,组织了诗歌音乐节、摄影展等活动,乡村生活也能多姿多彩,相信明月村深处的一缕咖啡香会越飘越远。”“远家”文化空间2015年入驻明月村,主理人吴开建说,民宿有28间客房,周末及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不少是北京、上海慕名而来的游客。
  2024年,蒲江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798万人次,总收入48.7亿元。
从落后闭塞到文明开放


  与许多人印象中闭塞落后的乡村不同,蒲江县的农村干净整洁,村村通气,户户通水、通电,就连5G基站布局都是连片规划。
  2024年新建美丽乡村路60公里,城乡公交实现县域“一票制2元通”,新增5G基站173个……蒲江县的城乡配套更加完善,县域交通更加便利。
  同时,蒲江县还持续开展“百千万工程”,评选“最美”村庄20个、庭院2845个,创建四川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农污设施统一运维管理、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走在四川省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蒲江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将自身田园风光与繁华都市的优势互补,享城市之便利,得乡村之悠然,顺应了大城市周边县城对接城市需求、融入城市发展的城镇化新趋势。
  按照规范化、规模化、集成化原则,蒲江县正在全域全力推进“两个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广泛推广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我们试点的‘两个替代’耙耙柑种植基地里,可以看到诱蝇球、灭虫灯等绿色防控手段,既环保又有效。”蒲江县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唐翠芳说,目前,这样的生态种植基地全县已有103个,已带动发展面积超20万亩,还在不断扩大。
  聚拢资源,带动形成人才“雁阵”是重要经验。
  36岁的“新村民”叶科2017年来到铁牛村,种植生态耙耙柑。“我们定期组织生态种植讲座、沙龙等,吸引更多本地村民参与。”叶科说。
  在“新村民”带动下,不少本地村民“回流”,村集体经济蒸蒸日上。42岁的何孝成是铁牛村村民,以前在外务工,了解到村子的变化后,2016年,他回村从事鳜鱼养殖,2018年成立了村里首个乡村旅游合作社。现在,他养殖的鳜鱼年产量达4万余斤,年产值超过160万元,种植生态耙耙柑10多亩,年产值20余万元。
  目前,蒲江县已从北上广深引进500余位“新村民”,涉及规划建造、金融投资、文旅开发等专业。
抓住战略机遇打造生态品牌


  春节将至,水果销售迎来旺季。近期,一场“万果博览荟”在蒲江县举行,吸引国内外300余名业内人士参会,也进一步推动蒲江水果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万果博览荟’的持续举办,蒲江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将在国际水果市场上展现其巨大的潜力与影响力。”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说。
  生态农业发展起来了,不少生态农业基地也成为旅游打卡点。走进蒲江县铁牛村柑橘生态果园,橘树上悬挂的“柑宝宝”标识牌引人注目。一棵树一天一元钱,认养人就可以成为“柑爸柑妈”。生动有趣的认养模式,吸引不少城里人参与。
  “认养柑橘树、亲自采摘……围绕生态农业的旅游发展链条日益丰富,我们还在打造樱桃采摘季、松林音乐会、橘香马拉松等特色活动。”唐翠芳说。
  为了让更多“新村民”安心留下来,当前,由蒲江县委组织部牵头,总投资约4000万元的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正在抓紧建设中,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建成后将具备人才办公、博览论坛等功能。
  当前,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战略赋能,为蒲江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未来,蒲江县将在产业发展、宜居环境、集体经济、乡风文明等领域持续发力,努力走出一条独具天府文化气韵的现代化乡村建设新路径。”蒲江县相关负责人说。
 
2.7%!粮食单产提高背后的“龙江密码”
2.7%!粮食单产提高背后的“龙江密码”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2.7%!
  在16日落幕的黑龙江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个不大的数字,令人振奋。这是过去一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的比例。
  作为我国产粮第一大省,全国每九碗饭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这里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夏季温热、湿润,秋季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和品质提升,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大面积单产提升是如何实现的?记者采访了多名与会代表和委员。
  据农业部门统计,2024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粮食播种面积约2.2亿亩,粮食平均亩产超过723斤,比上年提高19斤。
  “大面积单产提高2.7%,带动全省增产42亿斤。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年的口粮约500斤,这42亿斤粮食可供840万人吃一年,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体量。”这一成就令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工商联农业商会会长张芳颇为自豪。
  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2024年,黑龙江深入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让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更加坚实。
  向土地要产量——
  “从三江平原到松嫩平原,多长一个豆荚、多收一株玉米、多打一穗稻谷,都来之不易。”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北大荒农垦集团董事长王兆成说,全省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利用率。
  他举例说,通过“小池变大池”,也就是将相对零散、碎片化的水田池进行改造,有的一个池子原来只占一分地,改造后面积翻倍,不仅方便机械作业,还能增加种植面积、节约用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项目的支持下,黑龙江持续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显著提升土壤产出能力。据统计,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从2020年底的8000余万亩,增长到1.2亿亩。
  向科技要产量——
  机械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023年5月,国家四部委发布通知,黑龙江省被确定承担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任务。
  以建设这一先导区为牵动,黑龙江省广泛开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在适宜区域重点推广70余项农业增产技术。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9.07%,植保无人机保有量3.3万架,作业面积超过5亿亩次,均居全国首位。
  “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嫩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月辉说,有了大农机,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确保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各项农业技术精准操作。依托大数据分析、智能装备信息采集、环境因素监测等农业技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得以更好推广。
  向人才要产量——
  近年来,黑龙江省注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吸引并留住农业技术人才,全面挖掘增产潜力。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省已建设区域农机服务中心152家,建立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282支,为农业防汛救灾提供有力保障。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1450斤,增幅8.3%;水稻、玉米、大豆单产分别提升6.6%、9.9%、14.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亿斤……2024年,作为松花江流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佳木斯市桦川县成绩喜人。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广山说,在当地种粮大户、农技人才带动下,田间管理更加精细化,带动全县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整体提高,农户增产又增收。
  黑土地上的丰收,是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多名代表委员表示,面向未来,农业科技潜力巨大。张芳建议,推动更多农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降本增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更完善的标准、更严格的监管推进质量兴农取得实效。
  “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街道新富村党支部书记张振立期待,通过政策扶持、职称评定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广袤乡村焕发蓬勃发展的新生机。
   (记者杨思琪 沈易瑾 戴锦镕)
     新华社哈尔滨1月17日电
 
长风破浪潮头立
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行动深刻作答时代之问
长风破浪潮头立
 
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行动深刻作答时代之问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当全球政要和商界、学界、媒体领袖再次集聚瑞士达沃斯,参加将于1月20日开始的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这一时代的叩问,愈发强烈和急迫。
  地缘冲突延宕,多国政局动荡,经济复苏乏力。人类命运与共的大船,将如何走出危机和困惑,驶向前方?
  长风破浪,勇立潮头。自2017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三次出席达沃斯论坛活动并发表重要演讲,既从历史长周期分析把握规律,又从细微处洞察事物变化,把准时代脉搏,作答时代之问,为人类发展进步指明航向。
  “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提出的主张,对当今世界意义重大。”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低增长、高债务、高通胀困扰世界,全球极端贫困率20年来首次上升。展望未来,人们不禁要问:全球发展的出路在哪里?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面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诸多挑战,给出这样的中国答案。
  “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再次作出重要论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经济全球化再度加速蓄积了强劲动能”“我们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要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避免其成为‘富国和富人的游戏’”……
  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呼吁促进创新驱动、完善全球治理、加强全球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的主张,也是中国的行动。
  2025年伊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和联合国系统倡议推进工作组首次政策对话会举行,40多个国家和近20个联合国机构的代表高度赞赏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伙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入“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与阿拉伯国家构建“五大合作格局”,同非洲国家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倡导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人文金砖……中国基于合作共赢理念,为渴望发展的全球南方国家创造机遇,不断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活力、拓展空间。
  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说,在当前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抬头之时,中国始终秉持共赢理念,推动全球合作,持续倡导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确实令人赞赏”。
“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加沙地带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一处难民营里,凛冽的寒风夹杂冬雨,拍打着简陋的帐篷。
  加沙冲突爆发以来,巴勒斯坦人萨伊代姆带着全家人辗转于多个难民营。儿子阿尔坎早已失去笑容,女儿乔里因害怕爆炸声整夜蜷缩在帐篷角落不敢入眠。当得知巴以达成停火协议,萨伊代姆心情复杂:“为什么和平来得这么迟?”
  环顾世界,战乱冲突让加沙成为人间炼狱,乌克兰危机延宕千日未见曙光,恐怖主义肆虐非洲萨赫勒地区……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2024年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全球流离失所人数连续12年增长,截至2024年5月已达1.2亿。无数人像萨伊代姆一家一样,迫切渴望和平的阳光。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战乱、冲突、地区动荡。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谋求和平、推动和解、恢复稳定。”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演讲中为彼时就困扰世界的难民潮、民众颠沛流离问题指明症结、开出药方。
  “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特别致辞中,为弥合日益加剧的和平赤字、信任赤字指明方向。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各国都安全,才有真安全”……近年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一次次发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强音,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
  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向加沙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进程取得突破;同巴西联合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派特使开展三轮穿梭斡旋,会同有关全球南方国家发起“和平之友”小组……中国以行动展现担当,坚定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巴基斯坦首任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协调员巴巴尔·阿明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一脉相承。“中国基于全球安全倡议理念开展行动,为世界和平切实贡献力量。”
“同球共济”,团结合作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运通道,被称作“世界之桥”。
  现年61岁的阿亚克斯·穆里略是运河事务部水文经理。最近10多年来让他愈发担忧的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运河周边降雨少了,运河水量也随之减少,已经严重影响航运。因为干旱,运河2023年一度被迫限制通行船只数量,削减货轮载货量。
  巴拿马运河地理位置特殊,其“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国际物流成本,关乎能源、农产品、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它面临的困境,是气候变化全球影响的一个缩影。
  穆里略告诉记者,为应对气候挑战,运河事务部与周边社区达成森林保护协议,引入电动车以促进减排,但气候变化问题远非运河管理局、巴拿马一国甚至周边几国所能应对。“为什么我们不一起解决全球性挑战?”
  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核安全、恐怖主义等问题上,人们日益认识到,面对共同挑战,人类不分国家和种族,利益相关、命运相连,唯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深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特别致辞中再次发出诚挚呼吁:“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
  在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看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向世界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更多人从思考“我的未来”到“我们的未来”。
  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同,多次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和多边文件,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卫生健康等各领域命运共同体目标陆续确立;三大全球倡议深入人心,目前已有82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1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安全倡议,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方提出的决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各方秉持“同球共济”精神,凝聚起更广泛共识。
  2024年,中国同巴西宣布“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同塞尔维亚启动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同非洲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放眼全球,中国同中亚、东盟、澜湄流域各国、阿拉伯国家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等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建设相继展开,凸显各国人民携手同行的共同心愿。
  2025年1月,格林纳达总理迪康·米切尔在访华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提出的众多理念及其实践表明,中国有能力且正在引领和推动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应对时代的共同挑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时代风云激荡,中国将持续展现大格局大担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携手同行,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乔继红 张远 朱瑞卿)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美国闹“蛋荒”
美国闹“蛋荒”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缺货、限购、高价……美国当下的“蛋荒”,让不少美国家庭“心慌”。
  记者近日持续观察了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一家超市的鸡蛋货架。12日,货架上出现不少空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盒鸡蛋;14日,货架彻底清空。据了解,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多地方出现,一些地区超市里买不到鸡蛋,能买到鸡蛋的地方价格也大幅上涨。对不少美国家庭来说,吃鸡蛋的成本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蛋价大涨还上了“热搜”。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贴出自家母鸡下蛋的视频,调侃“我家的鸡蛋短缺已经结束了”。还有网友抱怨“今天花了11美元才买了18个鸡蛋,太荒谬!”
  出现“蛋荒”,主要是因为美国当下的禽流感疫情形势严峻,且没有好转迹象。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去年最后两个月,1720万只产蛋鸡感染禽流感死亡,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死亡家禽数量的一半,显示疫情近期仍在加剧。观察人士预计,已经处于高位的鸡蛋价格可能还会继续攀升,预计食品通胀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困扰美国民众。
  美国劳工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由于禽流感导致“蛋荒”,2024年12月鸡蛋价格相比2023年同期飙升36.8%。
  禽流感因素外,近期能源价格上涨也推动蛋价飙升,因为油价上涨推高了食品运输价格,增加了包括鸡蛋在内农产品从农场到货架的成本。
  美国蛋业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埃米莉·梅茨告诉媒体,当前间歇性和局部性的“蛋荒”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预计要6到9个月时间才能恢复。
  “蛋荒”及蛋价飙升让美国通胀形势再度蒙上阴影。这也成为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面临的挑战之一。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告诉新华社记者,通胀高企是特朗普竞选期间攻击对手的一大话题,但如果他上任后食品价格依旧居高不下,也将给他带来“反噬”。
  (记者熊茂伶)
  新华社华盛顿1月16日电
 
“史上最具破坏性的规定之一”
欧美业界“差评”美国芯片出口新规
“史上最具破坏性的规定之一”

欧美业界“差评”美国芯片出口新规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布鲁塞尔电(记者熊茂伶 康逸 单玮怡)“有史以来对美国科技行业最具破坏性的规定之一!”谈及美国拜登政府人工智能(AI)相关出口管制措施,美国甲骨文公司执行副总裁肯·格卢克难掩不满。他在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这些规定不仅会扼杀创新,还会抑制新兴商业模式发展,将使美国失去在关键技术中的领先地位。
  拜登政府近日发布一项旨在限制先进AI芯片等出口的新规,引发美国及全球业界不满。
  英伟达负责政府事务的副总裁内德·芬克尔认为,拜登政府出台新规并没有经过适当程序,试图对美国当下领先全球的半导体等领域的运营“施加官僚主义控制”,这只会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破坏美国的创新能力。
  不少美国行业协会也对新规表达了不满。美国信息技术工业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杰森·奥克斯曼表示,新规分裂全球供应链、抑制美国技术广泛应用。在没有充分征求业界意见的情况下仓促出台新规,可能对美国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此前多次反对政府采取更多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措施。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诺伊弗对拜登政府新规“深表失望”。他表示,新规没有听取“有意义的行业意见”,可能将战略市场让给竞争对手,给美国经济和相关领域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长期损害”。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告诉新华社记者,在人工智能等潜力巨大的先进技术领域,各国应该加强合作,而不是把世界划分为“朋友”和“敌人”。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表声明,同样对拜登政府新规表达担忧,特别是规定影响到一些欧盟成员国企业获取先进AI芯片。声明说,欧盟方面从美国购买芯片符合美国利益。“这对美国来说是机遇,而非安全风险。”
  欧洲政策分析中心研究人员马修·艾特尔认为,美国频频采取强硬手段维护本国科技企业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加剧欧洲国家对美国科技企业垄断地位和美国政府“长臂管辖”的反感,推动它们谋求技术自主和“数字主权”。艾特尔说,拜登政府新规会导致欧盟方面反弹,特别是这些措施不公平地使美国云服务供应商获益,打破了欧洲企业参与竞争的希望。
  德国《经济周刊》驻华记者约恩·佩特林日前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出台先进芯片出口限制新规,将影响美国芯片企业的海外布局,也让除美国“最亲密盟友”之外的国家受到限制,迫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提升技术独立性、减少对美国产品的依赖。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此前表示,拜登政府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严重阻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严重损害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利益。
 
加沙停火换俘协议在波折中生效
加沙停火换俘协议在波折中生效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多哈1月19日电(记者汪强)19日,加沙地带停火换俘协议生效,3名以色列人被释放。不过,协议生效并非一帆风顺,以色列一度称未收到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提供计划于当天释放的被扣押人员名单,令生效时间推迟数小时。
  停火换俘协议原定于加沙当地时间19日8时30分生效。然而,以军方发言人哈加里在这一时间发表视频声明说,由于以方未收到哈马斯提供的3名将在当天被释放的扣押人员名单,以军将继续作战。以军炮兵和战机随后袭击了加沙地带北部和中部的多个目标。
  哈马斯随后发表声明说,哈马斯将遵守停火协议有关条款,推迟提交人员名单只是“技术问题”。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9日报道,由于以色列军机仍在轰炸,哈马斯只能派人实地确认被扣押人员的姓名和位置,因此花费了额外时间。
  当天晚些时候,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说,已收到哈马斯提供的3名被押人员名单,加沙停火换俘协议于当地时间19日11时15分开始生效。
  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同日也在社交媒体发文确认协议生效。安萨里说,被释放的3人均为以色列公民,其中一人同时拥有罗马尼亚国籍,另一人同时拥有英国国籍。
  以色列媒体在当天晚些时候报道说,3人已被哈马斯释放。据卡塔尔媒体报道,3人将被移交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然后被带到以色列军事设施进行初步健康检查,再被送往医院,与家人团聚。
  以色列未来预计将释放约9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其中主要是未成年人和女性。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15日晚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已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协议第一阶段将于19日开始实施,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交换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
 
保护主义伤己又损人
访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
保护主义伤己又损人

访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熊茂伶 郑开君 胡友松)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表示,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额外关税将导致价格上涨,加重美国消费者负担,不利于美国经济,同时还将影响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阻碍全球经济发展。
  这位知名经济学家呼吁美国新一届政府避免采取进一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他指出,对贸易伙伴加征额外关税“不是一个好主意”。如果贸易壁垒开始在全球蔓延,将给全球供应链和生产效率带来很大冲击,全球经济将遭到削弱。
  萨克斯分析,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且持续升级的动机有两个。其一是保护主义,因中国在电动汽车、绿色技术和5G技术等领域领先,美国试图通过实施保护主义政策为本国企业在竞争中提供更好条件。其二是削弱中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萨克斯认为,中国已与全球其他地区建立了深厚的贸易联系,可以通过强化这些联系来对冲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渴望与中国维持友好、稳健且开放的贸易与金融往来。”
  萨克斯注意到,美国政界存在一种观点,即美国应当为中美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准备。他认为这是一个“可怕、危险的想法”,因为“在我43年访华经历中,从未感受到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
  这位经济学家指出,中国所希望的是参与全球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向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转型,并促进技术进步。萨克斯说,中国企业追求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并实现自身繁荣,这一点与美国企业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些过度渲染威胁的论调都是错误的,也是极具风险的。
 
乌英签署百年伙伴关系协议,军事合作内容亮眼
乌英签署百年伙伴关系协议,军事合作内容亮眼

( 2025-01-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基辅1月16日电(记者李东旭)据乌克兰总统网站16日报道,乌总统泽连斯基与到访基辅的英国首相斯塔默签署了为期100年的全面伙伴关系协议,协议规定“只要有需要,英国将一直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
  协议规定,在2030年或2031年之前,英国每年将向乌克兰提供至少30亿英镑(约合36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双方将深化在国防、海上安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伙伴关系。此外,英国承诺将通过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支持乌克兰改革及其加入北约的愿景。
  协议规定,两国将考虑在乌克兰部署军事基地、后勤仓库、军事装备储备等国防基础设施,并将组建联合部队(或舰队),以加强对两国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的航行安全和贸易保护。
  协议还规定,英国将帮助乌克兰训练战斗机飞行员和技术人员,为乌方获得北约国家战斗机援助提供帮助,并增加对乌国防工业投资。
  泽连斯基在会晤后的记者会上说,通过该协议及利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今年英国将向乌克兰提供66亿美元援助。斯塔默表示,英国计划加大对乌火炮和防空系统援助并将继续帮助训练乌军人员。
  英国首相斯塔默16日上午突访基辅,这是其担任英国首相后首次对乌克兰进行正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