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综合

跃上新台阶 奋进新航程
透视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跃上新台阶 奋进新航程
 
透视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1月17日,2024年中国经济答卷公布——
  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航船无惧风雨、劈波斩浪,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稳健前行,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48.8万亿元和51.4万亿元,内需主动力作用持续发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9.2万亿元和76.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了新的台阶。”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7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抗风险能力更强,为全球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环顾外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着眼内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
  多重复杂挑战下,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到二、三季度下行压力加大,再到四季度回升势头增强,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稳”是这份成绩单的底蕴——
  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首次站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工业生产增势较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升到16.3%、34.6%,比上年分别提高0.6和1.0个百分点。
  服务业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9%、10.4%、7.0%、6.4%、5.6%、5.5%。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6.7%,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保持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标志。202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很不容易。”康义说,这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真实写照,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卷”来之不易,离不开宏观政策“组合拳”显效发力。
  从去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外发布,到7月加力支持“两新”政策的出台,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不仅激发了消费新动能,也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两重”“两新”,是去年政策“组合拳”助推经济回升向好的生动缩影。面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挑战,党中央沉着应变、科学决策,尤其在二、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降准、降息,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加快违规收费退费进度;亮出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
  随着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的协同发力、更加给力,不少经济指标回升向好,社会信心有效提振。
  2024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比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三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实现正增长;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成交金额分别比三季度增长1.1倍、1.6倍。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发展活力、扩大了市场需求、拉动了企业生产、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增强了发展信心,对四季度经济回升和全年目标顺利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康义说。
经济发展结构向优、动能向新


  细看这份中国经济年报,一组组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结构向优、动能向新的轨迹——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不断刷新中国科技的新高度。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10.5%,占R&D经费比重为6.91%。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积厚成势。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正在逐步形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焕发新生机。2024年,我国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速。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比上年有所下降,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加快。
  在发布会上,康义列举了一组数据:
  2024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比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尽管2024年的数字经济核算结果未出,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31.8%,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9.9%,比2022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24年数字经济的占比还会提高,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康义说。
  “一降一升”,印证我国正处在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2024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
  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持续发展,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11月末,我国的5G基站数达到419万个;“东数西算”的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投入商用,搭起了高速算力通道。
  直面风雨,创新不辍。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科技创新中持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坚定信心 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坚定信心尤为重要。
  以“数”观势,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带动各方面预期信心增强。
  2024年四季度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持续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3%、57.6%,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
  非凡答卷展新页,中国经济站在新起点。
  尽管2025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也没有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
  “我们对中国2025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康义说,随着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一揽子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相关改革举措稳步落地,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有基础、有动能、有支撑、有活力。
  看基础,2024年,我国每天生产8万多辆汽车、340万台智能手机,超过4.7亿件快递在寄送……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大,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依托和基础。
  看动能,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比上年末提高了0.8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看支撑,一揽子政策效果将不断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把脉开方,为2025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看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针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和外部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随着相关改革举措稳步落地,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经济活力。
  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1月7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对外发布,同一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
  新年伊始,一系列重磅政策文件接连出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方面瞄准目标、狠抓落实,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将全面落地见效,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强活力。我国宏观调控经验丰富,企业敢闯敢拼,人民群众勤劳智慧,这些都增强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康义说。
  坚定信心、干字当头,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美好的风景。 (记者潘洁 谢希瑶)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习近平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习近平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1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习近平祝贺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指出我们都高度重视彼此互动,都希望中美关系在美国总统新任期有一个好的开始,愿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展。
  习近平强调,中美两个伟大的国家都在追逐各自的梦想,都致力于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中美两国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习近平指出,作为两个国情不同的大国,中美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务必慎重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对抗冲突不应是我们的选择。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合作,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让中美两艘巨轮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航线不断前行。
  特朗普感谢习近平主席的祝贺,表示很珍视同习主席的伟大关系,希望继续保持对话沟通,期待尽快同习主席见面。美中是当今世界最重要国家,应保持长久友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两国元首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两国元首同意建立战略沟通渠道,就两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保持经常性联系。
 
经济答卷传递高质量发展信心与底气
经济答卷传递高质量发展信心与底气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4.9万亿元,首次突破1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7日公布的2024年中国经济答卷,见证中国发展迈上新台阶。5%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从1952年的679亿元,到1986年破万亿元大关,再到2020年破百万亿元、如今首破130万亿元,不断跃升的数字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与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有力写照。2024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令人鼓舞的成绩来之不易,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夯实高质量发展信心与底气。
  细看答卷,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GDP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至5.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0.2%,外汇储备规模全年维持在3.2万亿美元之上,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状况四大宏观指标总体平稳。“两重”“两新”政策加持下,投资和消费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进入四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较三季度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10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细看答卷,创新活力持续激发。“超级显微镜”上新,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正式入列,从微观世界到星辰大海,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中国创新力排名10年间上升了18位,成为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2%、14.2%,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蓄。
  细看答卷,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下降0.1个百分点。一年来,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9%,明显快于全部投资。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齐,“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民生短板领域逐步加强。
  展望2025年,尽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随着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一揽子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相关改革举措稳步落地,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有基础、有动能、有支撑、有活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航船顶风破浪,稳中有进;新的一年,“十四五”规划收官,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引人瞩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砥砺前行,定能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记者严赋憬)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日出之城”,与“光”同行!
“日出之城”,与“光”同行!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哈尔滨1月17日电(记者王春雨)黑龙江抚远、华夏“东极”,迎来祖国第一缕阳光的地方。
  中国人对东方、对太阳,有着独特的情感。岁末年初,记者探访“日出之城”,记录下这里人与光的故事。
(一)迎光


  清晨6时50分许,当朝阳照亮“东极”抚远,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车务段抚远站值班员田春已工作3个多小时。
  一间不大的值班室,除了床就是操作台,“咫尺方台 千钧重担”的条幅下,田春紧盯显示屏。他负责运输组织调度,是车站“最重要”的岗位。
  抚远站是我国最东端的火车站。尽管接发列车数量不多,但值班员的工作从每天凌晨开始。田春说:“我每天3点10分就坐在操作台前,吃饭、睡觉都在值班室,离开超过15分钟要有人替班。”
  田春家在距离抚远400多公里的佳木斯市。在抚远站工作13年来,他多数春节都在岗位上度过,连续10年被评为车务段先进生产者。“父亲去世我没赶上。”田春说,“为了工作,家人能理解。”
  “每天听到最多的,是操控系统‘请签收阶段计划’的提示音,每天最爱看的,是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田春说。
(二)护光


  阳光洒向冰封的中俄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乌苏镇边境派出所正在巡逻的民警,在冰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来自河北唐山的28岁民警罗琦璠,在这里工作6年了。
  每年冬季,罗琦璠和同事们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下巡界江,重点防范打击违法越界和违规捕捞。夏季,他和同事们要住在江边,每天凌晨1时许,检查到界江捕鱼的船只。
  “用青春戍‘东极’,为警旗增光彩。”罗琦璠说,“边境无小事。让警徽在祖国的第一缕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苦点累点不算啥!”
(三)守光


  阳光掠过黑瞎子岛,在岛上的标志性建筑东极宝塔下,皑皑白雪中有几个移动的黑点,那是国网抚远市供电分公司的工人踏着积雪,对10千伏三营线进行巡检。
  见记者也要跟着巡线,抚远市供电分公司通江供电所负责人程丙炎拿出一卷透明胶带,蹲下身,用胶带把记者的鞋和裤脚粘在一起,“这是为了防止‘灌包’,不让雪灌进鞋里”。
  程丙炎随手拿出笔扎断胶带,又用手压了一遍,点头说“走吧”,然后带头冲进雪地里。
  尽管记者做好了准备,但是第一步就扎进了过膝深的雪中,连滚带爬还是跟不上程丙炎的脚步。在工人们连拉带拽帮助下,记者跟着队伍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地中穿行。工人们查导线、测数据,一丝不苟检查各种设备。
  “为啥不用无人机巡线?”记者问。
  “边境线附近不能用无人机,只能靠人工。”程丙炎答。
  “除了极寒,巡线还有啥困难?”
  “岛上生态好,常有野兽出没,有熊,甚至还有老虎。”
  “害怕吗?”
  “不怕,有应对野兽的经验。再说,岛上取暖做饭照明都离不开电,电力人就要守护光明。”
  程丙炎摘下手套,咬开笔记录着数据。他和抚远市供电分公司的100多名职工默默奉献,只为守护好万家灯火,让每一户人家都能安然迎接次日清晨那缕阳光。
(四)增光


  寒风卷起积雪,前行的汽车被茫茫雪雾裹住。随着车在道路尽头转弯,窗外陡然可见不同口径、形态各异的卫星地面接收设备。
  这是抚远打造的卫星产业基地。这里与海南、新疆形成陆基卫星测控“大三角”,能够较大程度满足卫星测控空间和国土地面接收范围。
  正在佳木斯垣信卫星办公区忙碌的小曹,见证了这片在荒原上拔起的卫星产业园。他和其他10余人去年从上海来到抚远,这群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人,要坚守在抚远过春节。
  “卫星运转不停歇,我们的工作也不能停。”小曹说,从繁华都市到东北边陲,一开始确实不适应,但充实的工作很快淹没了“小情绪”。在陆地,抚远是偏远的“极点”,在宇宙,抚远是接收卫星信号的“支点”,“能尽自己绵薄之力为‘东极’之地筑梦太空增点光热,为国家航天事业添砖加瓦,我感觉无比自豪”。
(五)沐光


  阳光下,袅袅炊烟。在黑瞎子岛镇南岗村的渔家乐饭店,老板娘刘贤梅满面笑容,为游客端上热乎的饭菜。
  作为村里第一家民宿,从开业初每天盈利一二百元,到如今旺季每天盈利一千多元,在刘贤梅带动下,全村已陆续办起17家民宿。
  地处祖国最东端的南岗村被称为“东方第一村”,是距离抚远东极广场最近的村庄,昔日村民靠打鱼为生,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们发现,来东极广场看日出的游客越来越多。
  “看日出要早起,不时有游客到村里问有没有住宿、吃饭的地方。”刘贤梅果断率先在家里开起了民宿。她将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视作亲朋好友,用心用情招待,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乡村的淳朴魅力。
  临近春节,游客的订单又多了起来。指着墙上的中国地图,刘贤梅自豪地说:“我接待过全国各地到广场看日出的游客。” 
  在这里,每个人用责任、勇气、坚守、奉献,迎接着阳光;也用奋斗,追逐着阳光。
  日出东方。抚远,不远。
 
运力、电力、算力跨域联动畅顺经济血脉
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之九
运力、电力、算力跨域联动畅顺经济血脉
 
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之九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王璐 魏玉坤 郭倩)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一条条铁路新线亮相,区域交通一体化不断向纵深迈进;一个个特高压工程投运,“西电东送”脉络不断延伸;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正酣,全国算力“一张网”加速织就……开年以来,我国运力、电力、算力强化跨域联动,畅顺经济血脉,夯实安全之基,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运力:路网织密 畅通经济循环


  1月14日,2025年春运开启。
  西安北至香港西九龙的G828次列车上,西安客运段的列车工作人员在进港列车上,采用中国结等装饰营造浓厚春节氛围。
  这趟直达高铁列车自1月5日正式开行以来,受到不少旅客青睐。“原来坐高铁去香港只能到广州或者深圳转乘,现在有了直达列车,省去了很多时间和手续。”经常往返两地工作的陈先生说。
  岁末年初以来,我国大江南北,新线新站亮相,列车奔驰,车船往来,交织成生机勃勃的区域发展图景:
  沪苏湖高铁打通长三角东西向“大动脉”,上海虹桥站至湖州站运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从乌兰哈达火山、云冈石窟到雁门关,集大原高铁串起美景奇观,文旅发展欣欣向荣;黄茅海跨海通道为大湾区互联互通再添“关键一横”,通车首月高峰日往返车辆2.6万车次……
  群众出行活跃的同时,区域货运也更繁忙。
  从北向南,千里能源“大动脉”乌金滚滚。
  当前正是迎峰度冬保供关键期,浩吉铁路靖边北站附近,华业开泰靖边北集运站内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内蒙古、陕西的煤炭经由重卡运输在此“集结”,然后搭乘万吨大列一路向南,12小时就可直达湖北襄州北站。
  作为国家“北煤南运”战略大通道,浩吉铁路2024年累计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截至目前,沿线地方围绕浩吉铁路规划货场及建成物流园(港)10个、产业园(区)11处。在建的荆门北至子陵联络线计划于2025年二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将大幅提升运输效率。
  由东往西,万里长江“黄金水道”百舸争流。
  春节临近,三峡船闸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之一。1月14日,随着三峡船闸南线六闸首大门缓缓打开,4艘船舶满载钢铁、煤炭等货物,列队驶入长280米、宽34米的闸室,有序过闸。
  据三峡通航日报统计显示,三峡枢纽通过量已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2025年1月1日至13日,三峡船闸运行371闸次,过船1373艘次,过闸货运量556.45万吨。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离不开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加速构建。
  聚焦“联网、补网、强链”,开年来一批重大项目加紧推进: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已进入船闸主体结构全面施工阶段,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团队抢抓旱季施工黄金期,预冷混凝土单日浇筑量达到16409方,创造同类型混凝土日浇筑量世界纪录。
  浙江宁波地下62米,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掘进现场灯火通明,中铁十四局“甬舟号”盾构机即将完成第4次地层转换,进入全断面硬岩地层……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兼综合规划司司长吴春耕表示,交通运输部门谋划实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联通提质工程等,将使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区域交通一体化不断向纵深迈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电力:西电东送 保障能源供应


  西南深山,电力工人在百米高空“走钢丝”安装间隔棒,让导线保持安全距离;中部平原,机械设备在占地约360亩的终端换流站忙碌作业,电缆敷设量超过1100公里……眼下,近万名建设者正齐心协力,加快建设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途经西藏、四川、重庆、湖北等省份,全长1901公里的金上至湖北特高压,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汇集金沙江上游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瞬息之间把电力送至数千里之外的湖北,每年可向华中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
  能源电力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电从西部送到东部,横贯数千公里,必须走“高速公路”,这就得靠特高压输电工程。
  放眼全国,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条条“电力高速公路”连接起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为促进区域发展“出力添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39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在特高压工程的加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2012年的3.13亿千瓦增加至2023年的15.16亿千瓦,增长3.8倍。
  “如今,一张以西北、西南区域为送端,华北、华东、华中为受端,以特高压电网为主网架、区域间交直流混联的‘西电东送’电网已成形。”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汤广瑞说。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记者观察到,开年以来,各地新能源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清洁能源在“西电东送”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区域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前不久,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的国能灵绍直流配套200万千瓦复合光伏项目南区100万千瓦并网成功,标志着该项目200万千瓦全容量投产发电,宁夏“西电东送”再增“沙戈荒”绿色电源。项目总占地面积5万多亩,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为浙江地区提供绿能34亿千瓦时。
  千里之外,四川也传来好消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日前建成投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添新“能”。
  工程投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
  随着一个个重大工程的建成启用,电力动脉翻山越岭、畅通无阻,“西电东送”工程的脉络在中国版图上不断延展,区域发展的安全之基不断夯实。
算力:东数西算 释放发展活力


  新年伊始,在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正酣,全国算力“一张网”加速织就。
  “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强大的政策引力和资源集聚效应,我们承接沿海算力需求的网络基础已全面形成。”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庆阳分公司总经理陈长流告诉记者。目前庆阳到长三角地区网络传输时延在12毫秒以内,到粤港澳地区时延在15毫秒以内,到全国重点城市实现“一跳直达”。
  放眼全国,各地主动作为、干劲十足,算力资源布局不断优化,持续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在内蒙古,日前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国家枢纽节点(内蒙古)和林格尔集群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上线运行,为内蒙古、京津冀、长三角、川贵渝地区数据互联互通架起桥梁。
  在广东韶关,总投资50亿元的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韶关)智算中心项目近日开工,目前韶关已成功引进数据中心项目超过20个,为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充沛算力资源……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八大枢纽节点建设提速加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211万架,机架数同比增长超过100%。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东数西算”工程构建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推动东中西部算力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供给与各地区算力需求高效匹配,推动东西部优势互补,释放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乘数效应”。
  面向2025年,我国将大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国家数据局提出,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要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要超过80%。
  东西部地区算力资源分布更趋均衡。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数据产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眼下,青海正围绕数据标注、绿色算力、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不久前,我们在海东市落地了数据标注基地,将开展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加工、标注、训练等业务,利用好当地的冷凉气候先天优势,打造‘海东样板’辐射周边地区。”百度副总裁谢广军说。
  浙江温州发挥数据技术、资源和资金优势,着力打造建设“数安港”,设立100亿规模科创基金和10亿规模的数安基金扶持数据初创企业;宁夏、甘肃等地发挥算力资源优势,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加强与东部省份合作交流……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表示,将推动建立东中西部联动机制,发挥东部地区对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培育具备产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加强相关政策配套和资源倾斜,打造一批协同互补、特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产业集聚区。
 
三亚:新动能助推旅游胜地跻身科创高地
三亚:新动能助推旅游胜地跻身科创高地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赵颖全 严钰景)独具热带滨海风光的老牌旅游城市三亚,跳出观光赏景的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宽游玩空间边界,以更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优质的旅游市场服务,日益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度假胜地。与此同时,三亚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从旅游城市过渡到旅游科创并举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自贸港科创高地和国际旅游胜地的功能建设显著提升,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5年来累计招引企业破万家,加快迈向千亿级产业园区。新动能、新业态、新质生产力为三亚发展提质升级注入不竭的澎湃动力。
  便利、多元、舒适 高质量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热带气候、阳光沙滩、雨林奇观是三亚的金字招牌。2024年,三亚接待游客3400万人次,同比增长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2.7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入境游客总花费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2%。三亚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出入境吞吐量首次跃居全国首位,三亚市登记游艇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大东海海滩上躺满“老外”,让人仿佛置身异域;海面上,水上飞人、动感飞艇等新型项目更受“老外”青睐。韩国游客朴宇哲一家四口,在大东海离海最近的酒店租了一个月的房间。“我们准备在三亚过春节,感受中国不一样的热闹喜庆年味。”朴宇哲说,现在有直飞航班很方便,可以来这里体验跳伞、潜水、高尔夫等丰富的活动。
  三亚市体育旅游协会会长冯超介绍,目前大东海滨海水运动乐园正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潜水主题公园”,提升海洋旅游服务品质,把大东海建设成为“三亚潜水之城会客厅”,带给全球游客更多样化、全方位的玩海体验。
  截至2024年12月,三亚已开通29条境外航线,覆盖包括首尔、新加坡、莫斯科、大阪和塔什干等21个主要国际航点,极大提升了三亚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吸引力。
  “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得益于宽松的入境免签政策和日益增多的国际航线。”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黄兴表示,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并新增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出入境口岸后,与海南59国人员入境免签等政策相互协调、梯次互补,形成叠加效应,增强了三亚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韩国、蒙古国和越南等成为新兴的主要客源国。境外演艺人员、观演旅客等与三亚的交流交往更加便利,助力三亚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走进三亚市中医院,诊室里有许多金发碧眼的“洋面孔”。“经过两次针刀治疗后,身体局部疼痛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俄罗斯游客安德烈·尤里耶维奇已经是第三次专程来体验中医药诊疗,他觉得中医针灸见效快、效果好,推荐了很多家人朋友到三亚康养度假。
  三亚市中医院副院长袁爱林表示,医院设立专门特色诊疗部,配设翻译人员为外国游客提供问诊服务。目前,已有超过10万名境外游客借旅游便利在三亚感受到了中医药维护健康的魅力。
  近年来,三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不断丰富“度滨海假、游主题园、逛免税店、听演唱会、玩音乐节、看品牌展、探首发秀、拍婚纱照”的全季、全时、全域、全龄、全温、全息旅游消费场景,塑造世界级旅游消费力。
  为满足国内外游客多元化需求,三亚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优化旅游体验。从语言沟通、文化理解到服务细节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引才、创新、突破 高标准建设自贸港科创高地


  古郡焕新续繁华,科技创新逐梦飞。三亚崖州区是海南历史最悠久的城郡之一,先秦时设置象郡,崖州古城、崖城学宫、新石器遗址等古建、文物汇聚。如今,在这片三亚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崛起崖州湾科技城,搭建深海科技创新、南繁科研育种、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和全球种质资源中转等四大平台,重点承接新兴产业,成为三亚培育产业转型新业态,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自由贸易港新标杆的重要增长极。
  走进崖州湾科技城,充满“后现代感”的实验室里机械臂自动抓取试验样品,产学研一体化中心里,科研人员一派忙碌景象。目前,崖州湾科技城集聚了众多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企业,截至2024年12月,40个省部级以上科创平台落地,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院士创新平台10个(工作站8个、创新中心2个),博士后平台15个(科研工作站7个,创新实践基地8个),初步形成以国家级科创平台为中心、优质科研资源和多元创新主体加速集聚的高质量发展新布局。
  经过60多年发展,每年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70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近7000名科研人员到海南(主要是三亚)开展南繁工作。我国近70%的农作物品种都经过南繁加代繁育。同时,南海海域是中国面积最大、水域最深的海区,深海海域相对封闭,是全国唯一具备深海科研条件的海域。三亚还是进入南海的桥头堡,三亚南山港已打造成为“以科考为主、货运为补”的综合性特色港区,为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已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368人。”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李丕学介绍,已设立院士创新平台10个、全职引进“两院”院士6名;建设博士后科研平台15个,招收博士后人才300余人。先后启动26个科研平台项目建设,汇聚21家科研院所和19个高校分支机构,落地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和省部级科创平台,科研基础不断提升。
  崖州湾科技城全力构建科研机构、高校、高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的研学产金“四合一”科技创新模式。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40余家科研机构和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生态。
  “2024年,崖州区研发经费投入高达31亿元,同比增长24%;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亿元,专利授权量占全市54.1%,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7家。”三亚市崖州区区长童立艳表示,深海科技产业协会及无人装备产业联盟的成立,推动了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发展。
  三亚市市长陈希表示,自贸港科创高地的功能建设显著提升,三亚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综合实验室等科研项目加快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总部核心科研基地等重大科研平台建成投用。引进一批种业产业链企业,集聚各类种业CRO服务主体70余家。深海科技产业加速集聚,三亚海洋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完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船“探索三号”在三亚入列。深海潜水器、水下机器人等关键设备和部件逐步实现本地化投产。
  开放、改革、活力 引领“两地建设”成形起势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三亚以政策制度保障为基础,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打造“旅游胜地”“科创高地”,在政策服务、资金保障、涉企服务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行政审批提速、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等多个方面,努力提高经营主体满意度,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季端荣表示,改革科技创新立项政策制度,投入专项资金支持科技专项。联合省科技厅设立海南省科技计划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合项目,立项支持198项,获省财政资助4000万元。自主设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菁英人才”科技专项,累计立项支持272项,项目总经费1.27亿元。
  同时,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印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案(试行)》,征集32项园区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有12个优质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组织园区机构参加省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改革;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对崖州湾科技城入驻单位进行自费参加培训的技术经纪人给予50%学费补贴。
  人才聚则产业兴。“率先开展外国人来三亚工作许可实施单向认可措施,多点发力为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牛晶晶表示,截至目前,持三亚市有效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人才已有686人。组织实施《外国人在海南工作指导目录(2024年)》,对聘用在目录范围内岗位的外国人不受限制,为各企业单位引才引智提供便利优惠政策。
  “60岁持外国绿卡人士创办最前沿的生物育种公司,敢不敢投入资金支持?科技城敢!”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生物)创始人语带哽咽,“正是科技城的魄力和胆识,让靠千万借款起步的企业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期,如今融资估值超过40亿元。”
  在崖州湾科技城的全方位支持下,隆平生物“长大”了,如今掌握2个生物安全证书和93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在园区兴建的研发大楼也顺利封顶,全国布局的7家子公司,有4家放在了科技城。
  风劲正扬帆。在近日举行的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陈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前瞻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三亚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为将海南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和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作出三亚贡献。
 
李强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深入推进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丁薛祥主持 李希等出席
李强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深入推进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丁薛祥主持 李希等出席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1月17日,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把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主持会议。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张国清、刘国中,国务委员王小洪、吴政隆、谌贻琴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应邀出席会议。
  李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深刻把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针方略,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李强强调,要坚持严防严惩相结合,着力推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多措并举全面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以钉钉子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推动政风持续好转。要严肃财经纪律,管好用好公共资金,切实防止资金跑冒滴漏。要防范和严惩金融、国资国企、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腐败,完善权力配置与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最大限度压缩腐败寻租空间。要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肃查处借行政执法之名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等行为。
  李强强调,各级政府党组和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贯到底、落实到位。要以深化改革促廉洁,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加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获得感。要把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勤政担当、创造性地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攻坚克难中打开改革发展的新天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福建省政府、四川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研究促进就业有关政策措施
听取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情况的汇报
研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就业有关政策措施,听取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情况的汇报,研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就业优先,加强政策支持、培训赋能、服务助力,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加力就业岗位挖潜扩容,聚焦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进实施岗位开发计划,提升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研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企业参与等方面加大支持,分行业领域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层次和补助水平,培养更多发展所需人才。
  会议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要统筹当前和长远,综合考虑城乡融合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完善建设布局,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更大便利。要着力提升基层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医疗设备配备,扩大基层用药种类,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升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能力。要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挥医保支付、价格等调控作用,运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会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统筹推进高校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等方面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要把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作为改革重点,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对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调整,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指挥棒作用,为高校特色发展、教师潜心教学致研营造良好环境。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大陆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
国台办:积极支持、乐见其成
大陆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

国台办:积极支持、乐见其成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徐壮)记者17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和各领域交流常态化,回应台湾基层民众和旅游业界热切期盼,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大陆方面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
  文化和旅游部有关公告表示,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希望两岸旅游业界加强沟通对接,为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文化和旅游部17日宣布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当天应询表示,大陆方面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一贯支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和各领域交流常态化,为台湾同胞谋利造福。大陆旅游主管部门宣布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是回应两岸同胞热切期盼加强交流往来的切实举措,顺应了台湾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我们对此积极支持,乐见其成。
  他表示,希望民进党当局正视岛内主流民意和业界呼声,尽早解除“禁团令”,取消岛内民众到大陆的旅游警示,全面恢复两岸客运直航航点航班,为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外交部谈对世界经济论坛二〇二五年年会期待
外交部谈对世界经济论坛二〇二五年年会期待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冯歆然 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期待通过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活动,同各方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郭嘉昆说,世界经济论坛被誉为“世界经济风向标”,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非官方经济论坛之一。习近平主席曾三次出席论坛活动并发表重要演讲,发出了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共创美好世界的最强音。本届论坛年会以“智能时代的合作”为主题,邀请各方探讨加强合作之道,共同把握智能时代的发展机遇。丁薛祥副总理将在年会开幕全会中国专场发表特别致辞。
  “中方期待通过出席论坛年会活动,同各方加强交流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凝聚合作共识,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正能量。”郭嘉昆说。
 
公安机关全力解救在泰缅边境失联被困中国公民 开展相关案件侦查调查
公安机关全力解救在泰缅边境失联被困中国公民
 
开展相关案件侦查调查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熊丰)近期,演员王某、灯光师孙某强等多名中国公民被骗至泰缅边境后失联、被困,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记者17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相关地方公安机关全面梳理摸排境外失联、被困人员情况,积极协调驻外使领馆等相关部门,全力开展人员解救和案件侦查调查。目前,王某、孙某强、杨某琪、吴某琪、林某玲、许某宁等人已获救脱困、安全回国。
  经查,2024年12月29日,王某在微信群中看到一则赴泰国曼谷拍摄影片的通告,遂根据通告内容添加副导演“颜十六”微信,沟通赴泰国曼谷拍戏事宜。2025年1月3日凌晨,王某抵达泰国曼谷机场后,乘坐“颜十六”安排的车辆经泰缅边境被送入缅甸妙瓦底“阿波罗”园区,随后又被贩卖至“环亚”“凯旋”等多个电诈园区。
  公安机关在全力查找解救失联、被困人员的同时,同步推进案件侦查调查工作,循线深挖出一个藏匿于缅甸妙瓦底、专门从事跨境人口贩运的犯罪集团。2024年12月以来,该犯罪集团在大量微信群中发布招聘演员、模特、剧组工作人员等虚假信息,通过为有意向人员购买机票、预订酒店、安排车辆等方式,将其诱骗至泰国境内后,再转运至缅甸妙瓦底,贩卖至各电诈园区。近期网上的多起相关人员境外失联、被困案件均与该犯罪集团有关。目前,中泰警方已联手抓获12名境内外犯罪嫌疑人,相关案件侦办及其他犯罪嫌疑人缉捕工作正在进行中。
  针对近期境外失联、被困人员家属发布的求助信息,公安部已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全面摸排梳理线索,及时开展侦查调查工作,全力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查找解救失联、被困人员。
  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紧盯不放、穷追不舍,深入推进专项打击行动,加大国际执法合作力度,全力捣毁境外电诈窝点,全力缉捕犯罪集团“金主”、骨干,全力协调解救被困人员。公安机关提醒,境外诈骗集团以“高薪工作、包吃包住、报销机票、专人接送”为诱饵,或以商务考察、免费旅游等名义,将境内人员诱骗至境外非法拘禁,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请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范,切勿轻信境外高薪招聘、务工信息,避免落入违法犯罪陷阱。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蔡奇出席并讲话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蔡奇出席并讲话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全国组织部长会议1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落实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蔡奇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健全和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汇聚抓改革促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突出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领导班子建设,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激励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勇争先。要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抓好为基层减负赋能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推进改革发展、加强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营造潜心钻研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守正创新,带头加强作风建设,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表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加快培养集聚急需紧缺人才,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组织部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重要要求,深入推进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坚决当好“两个维护”的排头兵。
  姜信治出席会议。
 
网民规模超11亿!数字中国活力奔涌
网民规模超11亿!数字中国活力奔涌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王思北)超11亿!我国网民规模再度刷新。
  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9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网上零售额、移动支付普及率稳居全球第一。
  亮眼的数字,成为数字中国活力奔涌的生动注脚。
  1994年,伴随着一条64K国际专线的开通,我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当时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中国。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30年间,我国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构建起全球最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中国也改变着互联网。在中华文明的浸润下,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日益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向“新”而行。
  筑牢基础,信息化普惠覆盖更广——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419.1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到2.09亿户,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人、机、物泛在智联有序推进,为更多用户接入互联网服务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助推数字活力释放。
  “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宽带边疆”建设、“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聚力数字普惠,一系列切实举措让百姓享受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技术赋能,产业焕新动力更强——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领航数字生产力跃升蝶变。
  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通过对生产制造全流程、各环节的赋能改造,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在服务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客服系统以实时响应提升服务效率;在网络文学领域,人工智能为作者提供更多创作灵感,还能优化翻译流程,让“一键出海”“全球追更”成为可能。
  创新场景,智慧生活“新”意更足——
  输入密码坐上车辆后排,点击屏幕确认行程,方向盘随即自行转动,车辆稳稳汇入车流之中……在武汉,无人车出行正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报告显示,互联网在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应用日趋深入,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
  手机“碰一下”,无需出示付款码便可完成支付;无人机送外卖,满足消费者时效性需求;沉浸式游览,以多元体验重塑旅游感知……
  “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民生消费领域助消费、促便利的惠民利器,让民生幸福成色更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刘郁林说。
  置身数字化时代浪潮中,在关注新进展的同时,我们还应把目光聚焦到非网民群体上。
  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01亿人。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和年龄因素成为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弥合数字鸿沟,需要多一份关爱。提升非网民群体的文化教育水平,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适老产品,提升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帮助他们共享数字时代的红利。
  面向未来,我们期待,生活因互联网更丰富,世界因互联网更精彩。
 
年味渐浓!总台2025年春晚完成第三次彩排
年味渐浓!总台2025年春晚完成第三次彩排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1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顺利完成第三次彩排,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四地分会场首次亮相,与北京主会场节目完成合排。歌舞、魔术、武术、创意融合节目创新呈现,整台晚会节目编排、环节衔接更加自然流畅。
分会场气韵贯通各具特色


  从青藏高原到江南水乡,首次亮相的四地分会场节目充满新时代的发展气息,蕴含各具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尽展山河锦绣的美好年景和万千气象。
  重庆分会场带来巴渝特色鲜明的歌舞、年俗表演,热辣滚烫、时尚新潮;武汉分会场融入新派戏曲、杂技、楚乐和经典影视IP,昂扬姿态尽显“英雄城市,还看今朝”;无锡分会场将传统曲调、情景演绎有机串联,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太湖明珠”更加璀璨;拉萨分会场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表演和精心设置的特别环节,展现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紧相依、守望相助的动人情谊,传递出齐心协力共建美丽新家园的坚定信心。
心在一起 爱在一起


  真情最抚人心。唱着对“小家”的牵挂、对“大家”的挚爱,歌曲《住在心里的人》表达“有一种爱叫隔辈亲”,让祖辈与孙辈之间深厚细腻、无私温暖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旋律中流转,直抵内心深处的柔软。
  合唱歌曲《我的家》中,四十多位生态文明建设者代表共唱“我的家,到处都是绿的”,展现20年来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铺展开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来自新疆的两姐妹带着在家乡沙漠种出的玫瑰花走上舞台,为节目报幕。今年总台春晚首次邀请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普通人为春晚节目报幕,体现大联欢的特点。
全球一起China Fun


  四海迎春,总台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发起“蛇年FUN舞挑战”新媒体互动活动,已收获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热情参与。全球网友的打卡视频将登上春晚,并共同完成的一曲《一起China Fun》,向四海宾朋发出“快来一起玩”的真诚邀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推出“春晚序曲 全球看春晚”活动,通过多样态的文艺表演、非遗体验、节目展播等方式,让海外受众感受到热烈的春节氛围和中华文化的隽永魅力。系列活动首站美国专场于当地时间1月16日在纽约成功举办,后续还将陆续亮相肯尼亚、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多个国家,让春晚成为世界走近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名片。
  欢乐吉祥,喜气洋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将精益求精打磨每一个节目、每一处细节,为海内外受众呈上一道饱含深情、韵味十足的中华文化年夜饭。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与你我有关,请查收这份二〇二五年“民生清单”
与你我有关,请查收这份二〇二五年“民生清单”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年新气象。2025年,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将迎来哪些新变化?
  近期,中央部委密集召开工作会,确立一系列民生工作目标。请跟随“新华视点”记者,来看这份“民生清单”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支持


  2024年1至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98万人,平均调查失业率5.1%,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增加,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96万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召开的会议指出,2025年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强化就业政策落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支持。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表示,2025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将坚持岗位开发和政策激励并重,能力提升和服务优化并行,更好支持就业成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积极稳定公共部门岗位,拓宽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不间断举办“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等活动,促进人岗高效匹配。
  住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近期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着力释放需求,将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坚决落实到位,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力改善供给,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着力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推动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提高住宅建设标准,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
  医疗:健康服务“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减少辗转,能及时看上病、看好病,是群众所需。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带来新消息: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
  卫生健康系统的为民服务实事清单公布,2025年将从多个方面交出答卷:
  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务;推进“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
  会议还部署,在新的一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维护公益性的运行保障机制,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以公益性为导向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医疗服务价格、薪酬等动态调整;研究促进生育政策,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落实好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
养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


  近期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民政部将制定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政策措施,探索老年人意定监护实施机制,深入组织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建立老年人口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统计调查制度。
  民政部还将优化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推进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突出失能照护刚需,增强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服务形态的照护服务功能。
  近期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体系化制度设计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意见明确,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到2035年,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教育: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有哪些着力点?
  教育部负责同志表示,要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把“县中振兴”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关键枢纽点,有序探索中考改革,统筹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和校外治理水平。
  同时,教育部门将有序保障好特殊群体,加强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办好“教育入学一件事”。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推进有条件的地方先行探索。
  2025年,教育部将持续抓好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长提升、艺术实践活动普及等重点环节,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各项行动计划。
  消费: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消费场景创新多元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手机、家电、汽车、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领域的实施细则自1月15日起陆续发布,明确具体补贴标准、操作流程。
  会议还提出,着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发展数字消费,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零售商超兴起“调改”热、家政服务市场持续火热……随着春节临近,线上线下消费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消费者从“买商品”向“买服务”转变。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商务部将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实落细;举办商旅文体健融合的各类活动;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多措并举改善消费条件,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与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
  “菜篮子”“米袋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024年我国“三农”成绩单令人欣喜——在连续9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全年粮食产量首次达到1.413万亿斤,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
  近期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就做好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部署:大力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千方百计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外,农业农村部还提出将认真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从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持续跟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等方面发力。
  兜底保障: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2025年,我国将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门将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
  为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2025年,我国将推进研究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推动完善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产业帮扶等发展型政策举措。
  在儿童福利和权益保障方面,民政部门将持续巩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加快建立数据台账,推进分类精准帮扶。同时,开展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儿童福利机构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加强和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能力。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从中国到世界,“红钻先锋”开拓“出海”新版图
从中国到世界,“红钻先锋”开拓“出海”新版图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只买到250床棉被和50箱方便面!”因不能及时买到救灾物资,西藏海富通负责人有些懊恼。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北汽福田党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与北京市援藏指挥部紧密合作,立即采取支援行动。
  西藏海富通是北汽福田奥铃的拉萨一级经销商。将物资快速装车后,几名司机带着干粮和氧气瓶就上路了。人歇车不歇,横穿2000多公里抵达灾区。后续采买的物资,也源源不断分批次送达。
  “北汽福田多年来持续参与救灾救援,坚持投身各类公益事业。”北汽福田奥铃事业部营销业务人员说。
  除了用行动诠释社会责任,更有亮眼数据体现国企担当:销量1100万辆,20年来海外出口超100万辆,连续14年中国商用车出口第一……数据背后,是北汽福田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扬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北汽福田党委领导说,未来五年,是北汽福田全面走向新能源、国际化的关键五年,北汽福田党委坚定“掌得了舵、把得了关、担得了责、干得了事”的内涵实践,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赓续奋进之姿,把党交给北汽福田的事业经营好、发展好、传承好。
盛世盛典,红钻先锋


  从2019年国庆庆典,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APEC峰会,到G20峰会;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都有一个幕后英雄,用国典品质护航。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一辆辆彩车向共和国献礼的画面让人心潮澎湃。在鲜花与掌声中,少有人关注到承载这些绚烂画卷的车辆底盘。
  “彩车都是重卡,而且时速必须保持在4.2公里,才能更好地配合群众步行速度。”技术人员解释道,有的车不能长期低速行驶,要么起不了步,要么刹不住车,会出现顿挫;定制礼宾车是双层巴士,去掉了车顶供嘉宾乘坐,下层有跟随医务人员以及抢救设备。
  要保证车辆平稳运行,对改装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北汽福田安排专人专线生产大会用车,用“1330人专项保障,153位专家服务,10次以上国家级盛典服务经验”的保障团队配置,实现零距离保障、达成零故障运营——主题彩车均采用北汽福田重卡底盘,“致敬”方阵礼宾车全部由北汽福田欧辉提供……总计2486辆车辆的保障任务,创下了新中国国庆庆典保障用车数量之最。
  在重大节日典礼,放飞和平鸽是一项传统,也是美好祝福。鸽子适宜生活的温度是27℃至32℃,在盛夏彩排时,若没有良好的换风和温度调节系统,车辆就是个移动的“大烤箱”。而且,鸽子从装车到最后放飞,需要一整天时间,要保证不出一点差错,对运输车辆的要求极为苛刻。为此,北汽福田欧马可加装保温隔热板,研发出精准的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和循环通风系统,多次圆满完成和平鸽运输任务。
  一次次的奋勇争先,背后是一张张憨厚朴实的笑脸、一个个默默奉献的团队。“受表彰时,我们也说不出什么华丽的语言,心里只想着一定要对得起‘红钻先锋’的品牌。”北汽福田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说。
  北汽福田党委组织部负责人解释“红钻先锋、中国力量”的内涵表示:“钻”,代表钻石品质;“红钻”寓意党的领导是车辆钻石品质的底色;“红钻先锋、中国力量”体现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体现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的奋进姿态。
二次创业,绿色实践


  当下,国内商用车市场由增量竞争转入存量竞争阶段,传统主流商用车企业全面发力新能源。1月15日下午,北汽福田客户工程部业务人员忙着接待了几位客人,“他们都是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我们作为链主,要提升产业链群的聚合力和竞争力,更好推动氢能产业跃升发展。”
  在商用车领域,国产自主品牌已牢牢占有国内市场96%的份额,北汽福田位列行业销量第一。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北汽福田刀刃向内、大力改革,以“清零精神”和“空杯心态”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二次创业”提出八大战略,新能源战略排在首位,保证企业在新能源主赛道上饱和投入,围绕投资、研发、供应链、商业模式和营销生态等全价值链提速发展新能源,确保在“十四五”末期实现商用车行业争先地位。
  坚定战略目标,深化网络布局,北汽福田攻坚克难,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共建“整车+核心零部件+后市场服务+碳资产管理”的全新产业生态,以优质产品为全球交通贡献“北汽福田降碳方案”。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北汽福田不断扩大新能源领域研发投入,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发布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北汽福田研发的515辆氢燃料电池车经受住了严寒的考验,成功实现了在极端低温下的启动和运行,并创下有史以来氢燃料客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规模最大、车型数量最多的纪录,也是中国制造强势崛起的有力证明。
  作为中国企业产业和首都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北汽福田制定了下一个五年战略目标:实现年销量跃升百万辆台阶,利润目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7年实现利润目标20亿元、2030年挑战“百亿”利润目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际化占比、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吹响出海号角,北汽福田作为出海“先行军”,沿着“一带一路”布局重点市场,多款新能源产品依托竞争优势抢占市场。紧紧抓住海外业务快速增长的窗口期,北汽福田提出“GREEN 3030”国际化战略,即到2030年,海外销量达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30%。这个目标激励着“敢闯、敢试、敢赢”的北汽福田人分秒必争。
  “红钻先锋、中国力量”,北汽福田将始终坚持“造福亿万百姓”的如磐初心,践行北汽福田的责任和担当,在变革与探索中争创“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北汽福田动能”。(本报记者刘婧宇)
 
攀上“地球裂缝”上的桥,感受“横竖都是第一”
攀上“地球裂缝”上的桥,感受“横竖都是第一”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新华社贵阳1月17日电(记者向定杰)1月17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大桥建在被称作“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上,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是实打实的“横竖都是第一”。
  当天,记者顺着建设者搭建的“猫道”攀上距水面将近800米的大桥最高点。大风呼啸,“猫道”摇晃,踩在镂空的钢丝网上,双腿止不住颤抖,记者实地感受为民生架桥铺路的果决、建设者不避艰险追求卓越的勇毅。
  贵州有3万多座桥梁雄踞崇山峻岭中,可谓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实现了悬索、斜拉、拱式、梁式各类桥型全覆盖,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
  自2022年1月开工建设,花江峡谷大桥的每一次进展都备受瞩目。
  最高可达14级的瞬时风、超过40万立方米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总重量逾2万吨的钢桁梁吊装……在一连串前所未有的难题前,悬崖峭壁上打桩基,已经显得不足为奇。
  在约4米宽的“猫道”中间,是单人伸出双手也环抱不住的主缆,由19747根直径5.7毫米的特制钢丝组成。剩下的两侧和下部则是用钢丝网作为护栏和底板。
  看到记者小心翼翼、只敢轻轻挪步,路过的高空作业人员连跺几脚,打趣地说:“你看,绝对安全,别紧张!”
  高空作业人员王中健说,架设主缆时,他们就像“蜘蛛侠”,每天要在“猫道”上往返十几个来回,有时甚至是一路小跑。后面走多了,也就不恐高了。
  “我们抗风做得好,放心大胆走!”承建单位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安高速8标项目副经理王淞钰说,早在建设前,团队就与高校联合开展风洞实验,找到了最优的结构形式和抗风措施。
  建设的是桥,淬炼的是技术。主缆中植入智慧索股、吊装中引入北斗系统……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运用,让这座大桥完全由国人自主设计、自主施工,并使用国产建材。
  “在山区桥梁建造方面,应该说中国在世界上属于领先的地位。”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分公司总工程师吴朝明说。
  当前,花江峡谷大桥总体建设进度达94%,预计今年下半年就将建成通车。
  在花江峡谷大桥下方的河谷,贵州省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67岁的村民梁绍清几乎每天都要抬头看看大桥建设进展。
  他开的“小花江农家乐”期待着靠世界第一高桥的“地标效应”再次爆火。“桥修好了,人流量自然多。等有生意了,在外打工的孩子们自然会回来。”梁绍清盘算着。
  桥是跨越障碍、连接希望的象征,这已经不再是一座简单满足通行的桥!
  天堑架飞虹,了不起的中国桥。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访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访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

( 2025-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福建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也是民营经济大省。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要求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新的一年,福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奋勇争先、再上台阶”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为全国经济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问:当前形势下,如何以福建经济之“进”更好支撑全国经济之“稳”?
  答:福建有坚实的实体经济,有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承担着先行先试的多重使命。福建人素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面对困难挑战,我们将发扬海燕精神,以“风雨无阻”的心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风有雨”的常态,以信心和决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力争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至5.5%,经济总量跃上6万亿元新台阶,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大力提振消费。持续开展“全闽乐购”、福品博览会等活动,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受惠面。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加快发展文旅、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培育新型融合消费业态。实施“放心消费在福建”行动,打造更多便民、智慧、特色消费场景,让消费火起来、旺起来。
  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项目谋划,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谋划补强一批重大交通网、能源网、水利网、信息网、物流网体系项目,力争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超2万亿元。抓紧项目建设,用好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加快1550个省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7150亿元。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打造“投资福建”品牌,力争省重大活动签约项目150个以上、新引进落地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50个以上。
  提高外贸质量。做大做强石化、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以大工业促进大外贸、以大外贸服务大工业。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深化“福品销全球”活动,深度挖掘“全球南方”国家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有计划有组织地支持引导企业开拓东盟、中东、东欧、非洲、拉美等市场,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开一条新出路。同时,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好标准认证、流通渠道、销售回款等问题,确保内外销衔接顺畅。
  践行高质量发展 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问:面对新的形势任务,福建如何进一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答:未来的竞争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未来的优势要靠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相比速度,我们更看重经济结构是否更合理、创新驱动是否更强劲、城乡区域是否更协调、绿色底色是否更厚重、百姓生活是否更幸福。我们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抓创新、促转型、强保障、优环境,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狠抓科技创新。继续从平台、机制、人才入手,打造福厦泉创新走廊,建好8家省创新实验室,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万家。同时,优化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等激励机制,打通项目选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推动转型升级。统筹好传统、新兴、未来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体现福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传统产业,以“智改数转”为方向,加快实施1500个技改项目,确保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比例保持全国前列。对新兴产业,以提速增量为方向,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全产业链优势,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促进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对未来产业,以超前布局为方向,积极培育氢能、新型电池、未来显示、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建好福州、厦门、泉州3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加强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既要布局好产业,也要夯实好支撑,这样才能实现系统性推进。加强县域重点产业链建设,从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统筹发力,开展县域综合评价,抓好10个县域试点,确保形成10个营收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全周期培育体系,突出资金托举,用好200亿元专项贷,设立20亿元省级母基金和系列子基金,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330家以上。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对63个省级重点园区开展分类评价,在降租金、建平台、强配套等方面给予更大激励、差异化支持,确保新改扩建投用产业项目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上。
  提升数字赋能。办好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先知先觉的敏锐性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数字赋能千行百业,让智能融入各个领域,让智慧成果贡献更多的惊喜,全力打造数字福建升级版。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清理废除显失公平的壁垒障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诚信政府。畅通联系渠道不叫不到、沟通解决问题随叫随到、疏通政策传导说到做到、打通部门壁垒服务周到,让各类企业在福建大胆创业、安心发展,近悦远来,茁壮成长。
  让老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问:新的一年,福建在民生领域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答:我们将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抓好民生领域改革,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老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千方百计稳就业。优化稳岗扩岗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等问题,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加大对新就业群体关注力度,让他们职有所属、劳有所获、心有所安。
  积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拿出资金,拿出政策,拿出诚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持续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落实属地责任,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尽最大能力加快清偿进度,让更多中小微企业活下去、好起来。
  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在提高质量,提升进城人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今年将开工筹集城中村改造项目5000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5万户,重点实施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让农业人口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实现真正的市民化。乡村振兴重在全面,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滚动推进100个以上乡村振兴“十大行动”重点项目,建设16个“两通工程”项目,完成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投资260亿元以上,让农村像农村,保持田园风光。新时代山海协作重在活力,健全市、县对口协作机制,完善“飞地园区”合作模式,着力破解统计核算、成本分摊、利益共享等问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今年我们将继续把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办好30件民生实事,建设2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改造提升350个希望小屋,新建改扩建10个全民健身共享中心、100个校园足球场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5%以上,通过民生改善打开内需增长新空间。  (记者涂洪长)
   新华社福州1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