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健康

05版:文化

06版:各地

07版:经济

08版:国际

09版:草地周刊

10版:新华走笔

11版:经典引读

12版:神州风物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华盛顿州中学师生代表回赠新年贺卡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华盛顿州中学师生代表回赠新年贺卡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华盛顿州中学师生代表回赠新年贺卡,致以新年祝福,表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共同为和平和正义而战,两国人民的友谊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历久弥新。希望中美两国青少年继续积极参与“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加强交流互动,增进相互了解,传承传统友谊,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此前,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林肯中学、体育场中学曾参加“5年5万”倡议访华的师生代表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和全中国人民致新年贺卡,100多位老师和同学在贺卡上签名。师生们在贺卡上用中文书写:“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喜迎新年,和平万岁,中美友谊长存!”
 
打造黄金线路 造福中老民众
打造黄金线路 造福中老民众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5000万吨!
  1月2日上午,一列满载新鲜果蔬的国际货物列车从云南昆明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开出,向老挝首都万象加速驶去。中老铁路运输货物总量迈上新台阶。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时指出,中老铁路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双方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
  三年多来,中老铁路“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黄金大通道”效益日益凸显。
“钢铁丝路”运行安全有序


  列车迎着朝阳驶出云南昆明南站,驾驶室里司机李光登熟练操控,“复兴号”动车一路平稳向南,朝着老挝万象飞驰而去。
  李光登仍清晰记得,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中方客运列车C3次在昆明站1道、老方客运列车C82次在万象站1道同时发车。
  “C3次列车的值乘任务是我和同事们一起完成的。总书记嘱咐我们,做好铁路后续运维和安全保障。作为一名火车司机,我将全力以赴,确保驾驶的每一趟列车安全平稳。”李光登说。
  自全线开通运营以来,李光登带领团队苦练“内功”,精准测算每一区段操作手法,实现了“平稳操纵硬币不倒、停车对标正负不超30厘米、安全正点运行正负不超30秒”的行车目标。
  “以前从老挝万象坐长途汽车到昆明,时间长、路途颠簸,现在有了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又稳又快,当天就能抵达。”来自老挝的旅客苏莎万说。
  中老铁路穿越众多山脉水系,国内玉溪至磨憨段508公里,桥隧比高达87.3%,线路受地质与气候因素影响大,温差、降雨或地质灾害都可能威胁行车安全。
  “中老铁路严格依照高铁标准进行养护,每半个月就要对线路进行一次精调,线路维修作业精确到0.1毫米。”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基础设施段磨憨综合维修工区班长边疆介绍,无人机、轨道检测车等智能设备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检修作业的效率和精度,有力保障了列车的平稳与舒适。
  中老铁路沿线还布设诸多护路“智能利器”,强降雨、大风、异物侵限等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提醒,辅助采取防护措施;隧道病害检测机器人则成为检修工人的得力助手,精准探测隧道安全隐患。
  “三年多来,中老铁路经受住112场强降雨、22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安全驶过10万余趟列车,成为普速铁路和中国铁路‘走出去’的运维管理标杆。”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权武说。
“发展动脉”谱写区域新篇


  新年伊始,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超市内,水果销售区的一块价格牌格外引人注目——“老挝香蕉3.99元/500克”。这些“远道而来”的老挝香蕉为中国消费者增添了异国的甜蜜滋味。
  老挝香蕉搭乘中老铁路国际冷链专列“京滇·澜湄线”从老挝万象出发,经云南磨憨口岸入境,冷链运输抵达北京,全程仅需8天。
  “此前,大货车从万象到北京需要半个月,一车香蕉货损率约5%。”北京永信恒昌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义说,中老铁路国际冷链专列时效有保障,鲜果几乎无损耗,运输成本总体降低约6%。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4年10月在喀山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时指出,双方要继续做大做强中老铁路,推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样板。
  如今,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持续释放,跨境运输商品种类从最初500多种,拓展到现在3000多种,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中老铁路,中老泰多式联运“一单制”货运列车开行。泰国榴莲装进集装箱,通过公路运到老挝万象,再经中老铁路运抵昆明,减少了手续办理、货物换装等环节,实现“中途不换箱、全程不开箱”。
  “泰国到云南昆明,全程‘门到门’运输,用时仅3.5天。中国消费者能吃到品质优良的泰国榴莲,泰国的企业、农户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沿线民众生活持续改善。”泰国时必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潘娇玲说。
  中老铁路显著降低了沿线运输成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测算,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30%至50%,老挝境内运输成本降低20%至40%,有力促进了沿线各类产业扩能升级和国际经贸往来,同时“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运输新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心联通”延续友好华章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间教室内,四名老挝籍留学生围在讲台前向老师请教机车制动相关问题。
  “在中老铁路通车前,老挝境内没有标准轨铁路,我对火车的认知几乎都来自电视和网络,课本中提到的各种火车零部件术语之前没听过,也没见过。”老挝留学生柯比说,跟老师宝贵的交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点燃了兴趣,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铁路员工,服务中老铁路。
  除了招收老挝学生赴中国学习,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承接国家重点援外项目,帮助老挝建成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老挝铁路职业教育体系,为老挝制定专业教学标准6个、国家职业标准3个。
  铁轨的“硬联通”密切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心联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方愿为中老友谊之路培育更多栋梁之才。”
  这条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实打实的成就,是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典范。越来越多的老挝留学生搭乘火车入境中国,开启求学之旅;中国也源源不断地派出专业人才,沿着这条铁路奔赴老挝。
  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三年多来,中国铁路部门先后派出1000多名涵盖各个铁路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到老挝,协助开展铁路运维。同时持续加大老挝籍员工培训力度,完成老挝籍员工资格性培训1263人次。其中,10人走上管理岗位,76人取得机车副司机任职资格,14人获得独立值乘资格,13人当上老挝列车长,143人成为班组长。
  用时不到5分钟,24岁的老挝姑娘罗美西便完成对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组火车头主断路器的检测。“在中国师傅的帮助下,我从对火车一无所知,成长为一名机车检修工,能熟练使用检测设备对火车头进行检修。”罗美西高兴地说,她不仅学会新技能,还结识到中国朋友,一起度过了中国春节和老挝宋干节。
  中老铁路见证着两国人民情谊日笃,这座“钢铁巨龙”搭建起两国人民的心灵桥梁,助力两国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友谊地久天长。
    (记者李银 丁怡全 陆君钰)新华社昆明1月2日电
 
“打虎”超50名!反腐败持续高压力度不减
“打虎”超50名!反腐败持续高压力度不减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4年12月28日,随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这条新闻的发布,该网站2024年以来公开发布的“落马”中管干部达58名。
  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
  过去一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治理腐败效能进一步提升。
  ——“严”字当头,反腐败力度不减。
  “打虎”零容忍、“拍蝇”不手软。在2024年4月起开展的集中整治中,全国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6.6万件,处分43.3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4万人,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猎狐”撒天网。2024年1月至11月,“天网2024”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1306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20人、“红通人员”46人,共追回赃款154.44亿元,追逃追赃效能持续提升。
  一组组数据,正是过去一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的缩影。
  ——关键处发力,深化整治重点领域腐败问题。
  如果说腐败是疾病,那么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就是位于要害部位、最严重最凶险的毒瘤。
  过去一年间,从金融、体育、教育,到国企、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一批来自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老虎”被查,释放深化重点领域反腐的强烈信号。
  在陕西,省纪委监委综合分析信访举报、日常监督、巡视巡察等发现问题,在乡村振兴、教育、医疗、住房等4个领域重点开展整治,选准“小切口”项目化推进;
  在四川,成都市纪委监委聚焦国企、住建、人社、卫健、粮食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力查处了一批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
  在山东,济宁市任城区纪委监委聚焦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小学“校园餐”管理等问题,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合办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一手加大重点领域腐败惩治力度,另一手也要强化对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的打击。
  “定制式”招投标、“规避式”委托采购、“供股式”入股分红、“福利式”研讨培训……近年来,一些腐败分子千方百计“潜入地下”,隐蔽性、迷惑性极强。
  面对花样翻新的手段,反腐败如何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提升“影子股东”“影子公司”等新型腐败发现能力,持续加大对“期权腐败”、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查处力度;
  增强审理穿透性,对收受商业机会、股权交易、放贷收息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快速处置;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揪出隐藏很深的腐败分子;
  ……
  一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时俱进丰富反腐败“工具箱”,围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纪法之定”破解“腐败之变”。
  “陆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企业和个人采购设备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贿送的财物……”在浙江省东阳市某基层站所负责人陆某某一案中,陆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处罚金人民币35万元,并退缴赃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件审结时,不仅详细理清陆某某违纪违法的具体情节,还对该案涉及的行贿人逐一提出处理意见,其中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严肃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向多人行贿以及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政治生态的行贿人;
  加大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的追缴和纠正力度,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行贿犯罪典型案例;
  推动完善惩处行贿相关法律法规,统筹推进全国行贿人信息库建设,为精准惩治行贿提供制度依据和基础支撑……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不断加大对行贿行为查处力度,该立案的坚决予以立案,该处理的坚决作出处理,让“围猎者”寸步难行,让潜在的行贿人“望而却步”。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让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记者王明玉)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2024年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展现新气象
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2024年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展现新气象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唯有文化自信自强,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一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开辟新局面、展现新气象。
加强理论建设 夯实思想基础


  2024年11月29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为工程深入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聚焦聚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不断走深走实。
  深化理论研究,推进体系化、学理化建设,是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基本前提。
  走进北京图书大厦,一楼大厅内,读者手捧不久前出版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驻足翻阅。
  这本近7万字的权威辅导读物,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博大文化情怀、鲜明实践品格跃然纸上。
  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重任在肩。
  一年来,习近平同志《论教育》《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等著作出版发行,理论研究佳作频现……
  一系列理论成果从不同视野、不同维度,拓展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供了重要支撑。
  既在学理化阐释上深耕,又在大众化宣讲上着力,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
  一支立麦、一名理论讲解员。在浙江杭州“‘青’你来说·理论开放麦基层理论研讲”活动现场,青年们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主题,开麦畅言,气氛格外热烈。
  “开放麦”形式是2024年浙江理论宣讲省级层面的新探索,通过将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形式运用到理论传播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大众话语,才能架起科学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
  一年来,以百姓视角、百姓语言、百姓情怀推动理论与大众“零距离”“面对面”,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来到群众身边,走进百姓心田。
  中央主要媒体创新打造“微镜头”“第一观察·现场”等融媒体产品,策划《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等电视节目,通过大小屏幕,理论普及的半径持续拓展。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不断扩大理论阵地空间,助力“全员参与、全民学习”;“院坝小讲堂”“社区微课堂”深入乡村街道传唱“新思想”,理论学习载体日渐丰富、形式不断创新。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理论学习直达心间。
  当党员干部更加自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当大思政课上“青年讲给青年听”,当理论学习辅导读物上榜畅销书榜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已然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团结稳定鼓劲 凝聚精神力量


  民族复兴离不开价值引领,漫漫征途尤需精神支撑。
  “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指明方向。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这是愈加充盈的爱国深情——
  2024年9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灯光璀璨。伴随着《向祖国英雄致敬》雄壮激昂的旋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
  一枚枚勋章奖章,铭记着不可磨灭的功勋。通过媒体和网络,英雄们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激发起亿万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对伟大事业的壮志豪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道出中华儿女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重要节点为契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征程的昂扬主旋律:
  一方方舞台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的动人旋律唤起听众对不平凡历程的真切记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展现时代风貌;
  荧屏银幕里,“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电视剧展播汇聚《走向大西南》《山花烂漫时》等优秀作品,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解密》重温峥嵘岁月、延传红色血脉;
  展厅展馆内,“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等激发观众心底最深层、最持久的爱国情感;
  ……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情讲述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爱国主义热情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澎湃。
  这是愈加磅礴的改革之力——
  “如何吸引外来人才,留住本地人才,让更多优秀年轻人返乡创业?”云南省澄江市右所镇党委书记刘云彬问得恳切。
  从全会《决定》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谈起,中央宣讲团成员就如何在引人、育人、留人、用人各环节持续发力等方面予以解答,现场互动频频、掌声阵阵。
  这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深入云南村镇宣讲时的一幕。
  自2024年7月下旬以来,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中央宣讲团,一个多月时间在全国各地共作报告52场,举办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57场,直接听众近98万人,通过电视直播、网络转播等渠道收听收看人数达2000多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
  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有助于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新闻媒体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等栏目、推出《改革开放新篇章》特别报道,广大记者编辑记录下改革一线的火热实践;
  出版界推出《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海南自由贸易港热点释读》等精品书籍,展现改革高地的建设成果,提炼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
  通过深入宣介全会精神、持续报道改革举措、充分讲好改革故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改革共识充分凝聚,智慧力量不断汇集。
  既要为改革鼓与呼,又要全面落实好全会对文化领域提出的改革任务。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方面,加强研究谋划、制定具体方案,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这是愈加坚定的发展信心——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召开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特别是新闻媒体全方位深入解读会议精神,深刻阐释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增强砥砺前行的信心,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信心”二字。
  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合力唱响“强信心”主旋律。
  聚焦思想引导,中央媒体刊发一批理论阐释文章和生动实践案例,深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形成脉络和世界意义,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
  做好政策解读,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经济领域权威部门解读一揽子增量政策、各媒体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出系列报道,讲清楚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度、认同度。
  解析经济形势,系列深度观察稿件结合季度、月度经济数据发布进行辩证理性分析,讲清讲透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指标明显回升的积极态势和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稳定经济发展长期向好预期。
  展现发展成就,记者编辑围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主题,积极参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充分挖掘报道各地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各媒体还以第七届进博会等展会为观察窗口,透视中国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成就。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既从宏观层面讲好经济发展之“势”,也从中观层面把握市场变化之“态”,又从微观层面展现万家灯火之“实”,生动反映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推动社会预期不断改善、信心不断增强。
  这是愈加激昂的时代强音——
  通过AI技术让老照片“动”起来,采用声纹克隆、智能翻译、唇形同步等技术一键翻译制作十余种外语视频……
  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这是主流媒体在信息化条件下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推进系统性变革的必然要求。
  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
  举办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日益壮大,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不断形成。
  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大流量”持续澎湃“正能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弘扬主流价值、践行为民初心。
  公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发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改进创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榜样的示范作用愈发显著;
  电影人关注时代、贴近现实、创新技术和表现方式,推出题材多元、类型丰富的作品,满足观众多样化观影需求,开展2024年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惠及全国观众;
  开设“重温经典”电视频道,“一个遥控器看电视”、专项治理酒店电视操作复杂等举措解决“看电视难”,广播电视领域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项项具体举措扎实有力,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主旋律更加昂扬。
厚植文化自信 激扬创新活力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伫立于镇院之宝何尊前,总书记久久凝思,溯古言今:
  “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厚植文化自信,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华文化“一池春水”生气盎然,神州大地升腾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
  留住根脉,守护精神家园——
  北京中轴线,“文化之脊”历久弥新。这条始建于13世纪、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世界最长城市轴线,彰显着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成为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要求。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
  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
  一年来,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别开生面,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春节”申遗成功、“羌年”等3个遗产项目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系统性保护广受认可;丰邢叔簋等文物回归,武王墩墓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古老文明的面貌更加清晰;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修订文物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守护根脉、传承文明,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一系列重大举措彰显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对文脉的珍视与对未来的远见,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活化利用,引领创新发展——
  “买到了,真的太好看啦!”国家博物馆内,捧着两枚刚买到的“凤冠冰箱贴”,观众小袁难掩兴奋之情。
  这款文创产品以国博馆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设计原型,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现象级“爆款”,引得众多游客竞相收集。
  古老文脉绵延不绝,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
  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生活,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
  新闻战线深入开展“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策划推出“行走美丽中国”“人间好时节”“新文化‘兴’青年”“非遗有新人”“长江之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中华文化圈粉记”“假期看展攻略”“国宝画重点”“丹青中华”等一大批有新意、有美感、强互动的融合报道,240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单,阅读量超117亿,生动展示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成就和文化气象,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新编越剧《新龙门客栈》持续火热,观众直呼“又美又‘飒’”;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调动游客多维感官实现沉浸式体验;沉浸式家庭音乐剧《甪端》驻演版让故宫文物活起来……
  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创新创造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
  文旅融合,贯通传统现代——
  “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擘画“诗和远方”美好图景。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一年来,“诗和远方”铺展开动人新画卷。
  初夏午后,阿尔泰山苍翠欲滴,新疆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人头攒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卡”热播剧《我的阿勒泰》拍摄地,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
  在敦煌,万人星空演唱会“点亮”月牙泉夜景,如梦似幻;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古画”中的“仕女”翩翩起舞,游客感叹“步入历史”……
  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旅游已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同比增长15.3%;2024年1月至11月,2921.8万人次外国人来华,“China Travel”风靡世界。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推动文化“出新”和旅游“出圈”双向奔赴,广大人民群众在游赏大好河山中,品味厚重文明,享受多彩生活。
展现中国形象 推动文明对话


  赤金走龙活灵活现、三彩骑驼奏乐俑惟妙惟肖、嵌松石立凤金饰件工艺精湛……
  步入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地下一层展厅,“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上一件件充满东方古韵的展品,令海外观众赞叹“美妙又壮观”。
  展览开幕之际,中法两国元首分别题写了序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序言中深刻指出,“我们要从历史文化中探寻启迪,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诠释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始终秉持这一文明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推动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以文相交,中华文化闪耀世界舞台——
  “我听说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近期在科摩罗热播。”2024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科摩罗总统阿扎利时欣然说道。
  跨越山海的共鸣,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正与世界“共情共振”。
  全球玩家沉浸在《黑神话:悟空》的游戏世界,神话典故、传统民乐等文化元素也吸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中国文学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别具一格的东方文化在海外持续“圈粉”……一年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不断走向世界,也让中国形象更加亲和、愈发生动。
  增进了解,中国智慧激荡世界——
  “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12月3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在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点明“读懂中国”的重要密码。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全球文明倡议受到广泛欢迎,外国政要表示“这是推动世界实现和平之道”;多语种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受好评,外宾坦言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理解中国道路”丛书英文版等发布,外商感慨“用图书诠释中国智慧,让世界充满期待”。
  把继承中国传统又弘扬时代精神、扎根本土实际又顺应世界潮流的中国理念传播出去,国际社会对“世界之中国”形成愈发深刻的理念认同、情感认同。
  开放包容,美美与共汇聚文明之光——
  2024年11月7日,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迎来八方宾客,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中回溯思想之源、总结历史智慧、发掘文明传统,从古典文明中汲取营养,共寻现代问题的解决之道。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一年来,中国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各国文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以媒为介、以诚相交,全球主流媒体负责人齐聚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共商如何讲好世界现代化建设故事,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以诗会友、共话未来,来自金砖国家的诗人来到国际青春诗会,以文学为纽带,共同探索灵魂深处,关怀人类命运;
  以乐传情、以艺通心,法国爱丽舍宫里弹起中国民歌《茉莉花》、中国国家大剧院里奏响意大利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东西方音乐家奏响经典之声,不同文明的记忆彼此交融;
  ……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遇见、相互成就,写下和合共生的灿烂篇章。
  2025年的大幕徐徐拉开。岁序更替,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华章日新,始终清晰的是前行者的脚步。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把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向深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满怀豪情踏上新的征程。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李强在山东调研时强调
从头抓紧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李强在山东调研时强调

从头抓紧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济南1月2日电(记者邹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2日在山东济南调研。他强调,迈入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只争朝夕、从头抓紧,推动政策早落地、项目快推进、措施见实效,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李强首先来到位于济南市泉城路的京东电器旗舰店,与正在选购商品的顾客及销售人员交流,了解家用电器、手机销售等情况,听取山东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和促进消费工作汇报,对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效予以肯定。他指出,消费品以旧换新对于满足百姓高品质生活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带动产业升级、畅通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今年要继续实施好这一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拓宽适用范围,做好补贴资金接续,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要优化政策操作流程,提供旧产品回收、新产品安装等一条龙服务,便利群众消费。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让群众更清楚地了解政策,享受实惠。
  在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李强察看充换电设备和操作演示,了解其技术特点和使用情况,听取山东省能源转型及重大能源项目、车网互动充换电网络建设等情况汇报。李强指出,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蕴藏着巨大的充换电需求。要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在发展充换电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要着眼更加集约、安全、绿色,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能源转型发展。要积极创新机制,丰富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模式落地提供更多机会,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在黄河体育中心、大寺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李强察看施工进展,听取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山东省、济南市水网规划建设等情况汇报。他强调,体育场馆、现代水网等既是重大基础设施,也是重要民生工程。要加强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在体育场馆建设中要注重提升交通、人员疏散等配套能力,在城市更新中要注重供排水管网的规划布局,同时把严格监管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等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找准扩投资与促消费的结合点,更好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形成共促发展合力。
  李强指出,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挑大梁作用,着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早落实、快见效,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吴政隆陪同调研。
 
关照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
关照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年钟声敲响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发出愿同各国共创美好未来的强音。
  过去一年,世界看到一个奋楫笃行的中国。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和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亿万人民砥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日新月异的发展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着不同凡响的中国力量、中国成就。柬埔寨贝尔泰国际大学资深教授约瑟夫·马修斯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先进技术发展不仅造福中国,也惠及世界。
  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不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风,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中国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带来广阔机遇。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钱凯港成为亚拉陆海新通道最新地标、印尼雅万高铁全线站点投入运营、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中国正在与世界携手谱写更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精彩华章。
  过去一年,世界看到一个和合共生的中国。习近平主席的目光落在历史深处,新年贺词中提到了“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都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和合思想。中国深知,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方能在包容“不同”时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时谋求“大同”。
  春节、北京中轴线等申遗成功,中国提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获国际社会一致支持,在免签政策助力下“中国游”成为国际旅游市场新热潮……中国同世界的人文交流日益丰富,中外伙伴在交流中相知相惜,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过去一年,世界看到一个挺膺担当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确定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中国积极为恢复世界和平奔走,为挽救人类生命努力:同巴西联合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中国在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展现的责任担当赢得了越来越多认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副主席马哈茂德·阿鲁勒说,中国是一道光,中国为巴勒斯坦和解所作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实属罕见。瑞士共产党总书记马西米利亚诺·阿伊认为,中国外交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和平的“新鲜空气”。
  立身以正,立言以信。今日之中国,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里,世界再次真切感知“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的中国格局。
  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事业。新的一年,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记者许苏培)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袁睿)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仪式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为研究中心揭牌并致辞。
  王毅祝贺研究中心在外交学院设立,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课题给出的中国答案,具有宝贵理论价值、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世界影响。
  王毅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展现了科学理论的思想伟力,阐明了百年变局的中国主张。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同中国一道,建设起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多次写入联大决议和多边文件,推动人类社会巨轮驶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王毅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履行好研究、阐释、宣介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光荣职责。
  研究中心由外交学院主建,旨在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研究、资政建言、宣传宣介和人才培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政策、话语和人才支持,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座谈会在京召开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座谈会在京召开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座谈会1月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何立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博大精深,为新时代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领悟其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自然资源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自然资源工作的根本立场,把握好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基本国情是做好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前提,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自然资源工作的职责所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重大战略举措是做好自然资源工作的实践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制度落实是做好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保障。
  何立峰指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论述摘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然资源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其精髓要义,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不断开创自然资源工作新局面。
  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务院办公厅、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会议。
 
宋涛发表新年寄语:同心同向 奋楫笃行
宋涛发表新年寄语:同心同向 奋楫笃行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2025年第1期《两岸关系》杂志发表题为《同心同向 奋楫笃行》的新年寄语,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新年祝福和诚挚问候。
  宋涛表示,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新年贺词,向海内外中华儿女致以新年祝福,其中强调,“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亲情,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宋涛表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阔步前行,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方向。
  宋涛指出,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一年来,我们致力扩大两岸交流,促进两岸同胞走近走亲。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交流的主旋律,“我们都是中国人”“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成为台湾同胞内心深处的呼声。两岸同胞以实际行动表明,两岸历史、文化、血缘天然相亲,是休戚与共的一家人。谁也割裂不断、改变不了。我们着力增进同胞福祉,促进共享发展机遇。完善惠及台胞台企政策措施,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广大台胞台企持续看好祖国大陆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采取有力行动守护两岸共同家园,震慑了“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势力,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两岸中国人对“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的信念和决心更加坚定。
  宋涛表示,2025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持续扩大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增进理解认同,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宋涛表示,2025年,我们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同胞要和衷共济,坚守民族大义,担当历史责任,携手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奋斗。只要两岸同胞同心同向、奋楫笃行,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聚焦隐患排查整治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扫描
聚焦隐患排查整治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扫描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周圆 黄垚)配电箱和动力开关柜没有标识、插线板直接连在配电箱、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随意堆放……日前,国务院2024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组进驻宁夏。在位于贺兰县的一间汽车维修车间内,眼前的景象让考核巡查组专家倍感揪心。
  “群众身边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问题隐患,必须要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考核巡查组专家检查车间设施设备、查验电焊工作业证、抽问工作人员操作规程,随后将问题隐患详尽登记,交给当地相关部门,并跟进监督落实整改。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2024年11月初,国务院2024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启动。由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带队的22个考核巡查组,进驻31个省级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明查暗访、督促整改,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我们的‘黑气’是从正规气站出来的,进行了加工。给你算便宜一点。”在海南乐东县,考核巡查组进行暗访时,一名气站工作人员推销起掺假的液化气。
  燃气安全涉及千家万户,考核巡查组立即固定证据,及时将“黑气”相关线索移交海南省安委会,并由海南省公安厅牵头,市场监管、应急、住建等部门参加的专案督导组展开核查。目前,专案组共发现12处“黑窝点”,扣押“黑气瓶”665个,对5起非法经营刑事案立案调查,已刑事拘留5人。
  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往往事故多发易发,是本次考核巡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山西朔州市、忻州市,考核巡查组从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着手,检查梳理出当地瓶装液化气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河南,深入煤矿实地检查矿井安全生产、灾害治理、消防应急等举措;在江苏徐州市,走访抽查消防控制室、液氧站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车棚等重点区域……
  “我们紧盯突出风险隐患,跟着线索走、奔着问题去,突出强烈的问题导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考核巡查工作聚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等11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重大事故隐患和群众身边的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等,精准查找漏洞,督促整改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为进一步增强考核巡查工作的实效性,本次以“必查+选查”的方式,运用重点检查、随机抽查、关联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明查暗访企业。“我们要求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检查当天才告诉地方政府要去检查的企业名单,部分企业单位是沿途随机选择的,还有一些是发现问题隐患后,就近或者选择可能存在类似问题隐患的企业单位进行检查。”一名考核巡查组专家说。
  考核巡查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做好专家指导服务,开展“一企一策”专业帮扶,则是重要手段。
  在湖北武汉市,动态监控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处理台账上,某客运公司一个月内有20条违章记录,其中10条是“看手机”“打电话”,8条是“视线不在正前方”。类似的情况几乎每月都有。
  为何屡犯不改?考核巡查组现场把脉诊断,走访员工、调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后,发现了该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随后,来自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领域的专家提供专业指导,从优化企业结构、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培育安全文化等方面给出中肯建议。
  在福建泉州市某燃气公司,考核巡查组当场指出问题隐患,并给出整改意见:现场要安装燃气报警器,尽快组织对钢瓶做抽残、去功能化处理。
  在湖南常德某学校食堂,考核巡查组现场教学,指导后厨人员了解各岗位的安全风险并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能力……
  目前,22个考核巡查组已按计划完成31个省级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场考核巡查。经初步统计,共延伸考核巡查了64个市级政府,明查暗访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单位1734家,发现问题隐患6567项,其中已核准重大事故隐患176项,移交倒查责任问题线索96项。
  眼下正值岁末年初,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我们以此次考核巡查工作为契机,督促推动各地各相关部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隐患排查整治与专家指导服务相结合,把安全隐患发现在前、解决在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李殿勋任湖北省代省长
李殿勋任湖北省代省长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武汉1月2日电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1月2日决定,接受王忠林辞去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任命李殿勋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
 
公开征集百姓食品安全需求
“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上线
公开征集百姓食品安全需求

“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上线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市场监管总局推出的全国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2日正式上线。这一系统是如何运行的?消费者如何参与?2025年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这一系统既是汇集老百姓食品安全需求的平台,也是市场监管部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窗口。”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食品抽检司司长孙会川说,公开征集老百姓关注的食品抽检建议,就是倡导“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检什么”,使消费者变身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和监督者。
  据介绍,消费者参与“你点我检”民意征集活动,可以进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官网,通过扫描全国统一的“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二维码,即可进入民意征集系统。消费者提交问卷后,市场监管部门可精准把握食品安全热点,有针对性开展抽检监测工作。
  从2024年11月20日起,这一系统已在全国多地试运行了40多天。从试运行的情况来看,各地先后发布问卷276期,参与人次达14.35万,整个民意征集系统运行稳定。
  孙会川介绍,这一系统上线运行的背后,有5年的工作实践。自2020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每年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主题活动。5年来,全国各地共举办活动7200余场次,收集到群众问卷1790多万份,抽检量达98万批次。针对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核查处置,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1200余吨、罚没款1.76亿元,移送公安机关230余件。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副司长吴莉梅介绍,近年来,从全国“你点我检”活动收集到的情况看,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食品品种主要有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粮食加工品、调味品、糕点、饮料、肉制品、酒类、食用油、乳制品等10大类。
  2025年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组织开展“百姓点检日”线下活动,让食品抽检贴近百姓日常,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让消费者感受到食品安全守护就在身边。
  孙会川表示,要聚焦“一老一小”食品、校园食品、大宗食品、节令食品等,通过开展“进校园、进市场、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及时调整食品安全抽检重点。盯住风险隐患集中的经营主体、产品类别,盯紧食品安全风险高发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地域,突出问题导向,找出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
  据介绍,市场监管部门收集到老百姓的建议后,通常会采取“六步工作法”组织开展抽检,即纳入计划、组织抽样、科学检验、信息公布、核查处置、科普宣传。
  抽检结果将由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官网等渠道向社会公布。对于不合格食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核查处置程序,依法开展核查处置工作,并督促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时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开展科普宣传,邀请专家解疑释惑,切实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理性认知和直观感受,让大家吃得更安心,消费更放心。
(记者赵文君)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最高法发布首批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典型案例
最高法发布首批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典型案例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罗沙)外商投资法施行五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2日发布首批5个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典型案例,涉及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公司解散纠纷、公司证照返还纠纷、公司关联交易损害责任纠纷等多个类型。
  典型案例中,人民法院规范外商投资企业高管行为,依法为遭受损害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救济;依法确定准据法,正确查明和适用域外法律解决争议。“上海兰某贸易有限公司与江某等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案”中,法院准确认定高管的行为构成其与公司之间的自我交易,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要求高管将违规交易所得归企业所有的诉讼请求。“韩国T某株式会社与天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曹某铉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中,法院针对不同的涉外民事关系,分别适用韩国法律和中国法律,保护了外国投资者对企业依法享有的知情权。
  同时,人民法院依法运用行为保全令,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及时充分的司法保护。“日本东京A株式会社与松某申请行为保全案”中,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行为保全的规定,及时采取行为保全措施,避免了外商投资企业遭受进一步损害,有效保障了股东合法权利的行使,维护了企业正常经营,增进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此外,人民法院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在法律框架内寻找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德国艾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与北京艾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公司解散纠纷案”中,法院在判决解散公司、破解公司僵局的同时,向当事人释明新的合作形式,为推动中外投资者合作提供更多可能。“山东跃某胶带有限公司与优某橡胶有限公司、日本横某株式会社等公司关联交易损害责任纠纷案”中,经法院调解,中外当事人握手言和、继续合作,中外合资企业得以正常经营。
 
时光列车启程!二〇二五年铁路计划发送旅客超四十二亿人次
时光列车启程!二〇二五年铁路计划发送旅客超四十二亿人次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辞旧迎新,时光列车“G2025”呼啸而来。
  回望2024年,中国铁路路网规模质量稳步提升,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客运量同比增长10.8%,奔赴“诗和远方”愈发通畅。
  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年度工作会上,交通强国建设之铁路主力军,计划2025年发送旅客超42亿人次、建设国铁集团科技创新中心……以自立自强求突破,务实推进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流动中国”画卷壮丽。
  ——看运输
  【2024】客运方面,国家铁路发送旅客40.8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其中,单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144.8万人次,春运、暑运和假日旅客发送量多次刷新历史纪录。
  这一年,优化高铁列车开行结构,增加主要城市间列车开行数量,扩大复兴号智能型动车组开行范围,首次投用复兴号高铁动卧,对部分旅游列车市场经营权实行公开招商,实施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行动,全年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同比增长20%。
  货运方面,2024年,国家铁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同比增长1.9%,连续8年实现增长,日均装车首次突破18万车大关。
  【2025】国家铁路计划完成旅客发送量42.8亿人次,同比增长4.9%;完成货物发送量40.3亿吨,同比增长1.1%。
  ——看建设
  【2024】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铁路项目和“两重”项目,加大推进实施力度。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
  【2025】全国铁路将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力争完成基建投资5900亿元,投产新线2600公里。
  发挥铁路建设投资拉动作用,统筹推进国家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建设,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等重要通道项目加快实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预计到203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8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6万公里左右,全国1、2、3小时铁路出行圈和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
  ——看创新
  【2024】铁路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新突破。“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CR450动车组完成样车设计制造并成功下线,时速400公里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复兴型机车系列化产品加快研制;京沪高铁智能化提升工程顺利推进……
  【2025】国铁集团将加强铁路科技创新战略谋划,编制《铁路科技创新发展(2035)》,强化对铁路科技创新的导向牵引;依托铁科院集团公司,建设国铁集团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铁路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型技术创新,按照技术先进、自主可控、成熟经济、精准实用的原则,加快推进自主化国产化替代、应用型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CR450动车组试验考核,推进基础设施优化提升技术成果示范应用,为CR450动车组商业运营创造条件;布局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着力打造铁路原创技术策源地。
  ——看开放
  【2024】国铁集团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务实推进境外重点项目,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仪式举行,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诺段安全平稳运营。
  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9万列、发送2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9%;中亚班列全年开行1.2万列、发送8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12%;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发送96万标箱,同比增长11%。
  【2025】国铁集团将进一步推动国际物流高质量发展,制定《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措施》,健全沿线国家铁路常态化运输协调机制,扩大全程时刻表班列开行范围,推进跨里海中欧班列南通道建设,实施口岸及后方通道扩能改造,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
  绘蓝图,接茬干。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推进境外铁路项目建设运营,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部门通力合作,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中吉乌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努力把中吉乌铁路打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的示范项目;加强与印尼方对接,推动雅万高铁持续安全稳定运营;管好用好中老铁路,开好国际旅客列车,推动中老泰铁路项目加快建设,不断释放国际黄金大通道潜力;保持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诺段平稳运营,积极做好诺苏段开通工作,努力按期完成匈牙利段建设。
  满载新愿再启程,在时光列车里,“流动中国”风景更美。
(记者樊曦)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集采药大幅降价,如何保证降价不降质?
集采药大幅降价,如何保证降价不降质?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62种药品采购成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多款拟中选药品的超低价格引发社会关注。
  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能吃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会不会变成“一次性评价”?集采中选药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有保证吗?集采药品大幅降价,企业还有钱创新吗?……国家医保局近日召开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邀请国家药监局、中选医药企业、临床和药学专家、媒体、资本市场研究机构代表参加。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各方。
  一问: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能吃吗?


  据统计,本次集采中,有多款注射剂拟中选价格不足1元,最便宜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以每片3.4分钱的价格引发热议。不少人担心,如此低价之下,药品的临床药效能够得到保障吗?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中选企业。“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成熟,成本相对稳定,3.4分钱中标可以保质保量满足集采供应。”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根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水杨酸市场价格区间大约在每吨11000元至13000元,即每公斤11元至13元。国内一些化工服务平台显示,阿司匹林原料药市场价格约为每公斤30元。
  “我们能够做到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以量换价、薄利多销。”京新药业相关负责人说,集采带来的生产批量,使得产品在包衣等关键生产工序上效率提升,降低了损耗和检测成本。较大规格包装也有效控制了包装成本。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胡欣表示,有些药物主要依靠其有效成分发挥药效,对制剂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原料药的含量和质量达标,就基本不会存在药效问题。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给出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使用9批集采中选药品约2600亿片(支),这说明集采药品已经深入百姓生活。
  二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会不会变成“一次性评价”?


  国家药品集采的“前置条件”是药品要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这一制度为仿制药通过集采进入医院设定了门槛,保障了公众的用药安全。但一次达标能否代表永远达标?人们担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会不会变成“一次性评价”?
  对于过评品种的监管,一直是药品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先后发布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导原则,监督指导企业严格按照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工艺处方进行生产,并严格按要求进行变更申报。
  与此同时,国家药监局每年组织各地药监部门完成对集采中选企业的全覆盖检查和对中选品种的全覆盖抽检。自2019年至今,已经覆盖了前九批集采全部国产品种涉及的600余家企业。
  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针对第十批集采的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药监部门将继续组织做好上述两个“全覆盖”检查。同时,将对部分高风险品种(如价格过低品种)加强检查力度,确保药品质量。
  三问:集采中选药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有保证吗?


  据介绍,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针对集采中选药品开展临床疗效跟踪,监测仿制药过评之后的质量表现。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启动了针对第四、五批集采中选药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真实世界评价研究,在不限定临床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关注药物在实际诊疗环境下的治疗效果。
  研究课题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兰介绍,该研究遴选了26个具有代表性、临床应用广泛的药品品种,共纳入全国21个省份59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的6万余例患者临床诊疗数据。
  “结果表明,此次评价的26个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张兰说。
  截至目前,对集采中选药品的几轮真实世界评价研究,已覆盖近百家三甲医院30万名患者的真实临床数据,结果均显示仿制药与原研药药效一致。
  四问:集采药品大幅降价,企业还有钱、有意愿创新吗?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有公众担忧,集采药品“压价过狠”,会减少药企营收,间接影响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和积极性。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与过全部10次国家药品集采,总计中标48个品种。该公司负责人说,参加集采的这些年,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了两倍多,2023年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成药销售的约20%,目前在研创新药项目130余个。
  “集采产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产能贡献稳定的现金流,利润支撑还是要依赖创新药,所以在创新力度上我们还会持续加大。”石药集团负责人说。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常峰说,医保基金需要在预算约束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民健康福利。这就需要合理降低成熟药品在医保药品支出中的比重,以增加对更多更具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的支出比重,为创新药创造空间,提高人民整体健康福利。
  五问:心脏支架等医用耗材“跳水价”,会导致医生过度医疗吗?


  有患者担心,心脏支架的可及性提高,可能导致支架和药物球囊等相关医用耗材的滥用。
  对此,丁一磊作出回应:据统计,目前已有400多万名患者植入了700多万个集采中选心脏支架;集采前后,平均每名患者的支架植入量都在1.5个左右,并不存在由集采引起的心脏支架使用增多问题。
  另一类在纳入集采后大幅降价的医用耗材是人工关节。2021年9月人工关节纳入集采,价格平均降幅约为80%,从动辄三五万元进入“千元时代”。在2024年下半年的集采续签中,价格又进一步降低约6%。
  如果人工关节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会带来翻修手术的增加。一些人担忧:降价后的人工关节质量会否下降?
  “目前来看,这些集采产品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可靠的性能,获得了医患双方的认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李志昌同时指出,人工关节在患者体内的使用效果,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真实世界数据支撑。他建议,积极开展人工关节真实世界研究项目,为集采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在采访中,各方均表示,集采取得的成效毋庸置疑。在降低群众药费负担的同时,要实现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高群众用药安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平衡,仍然需要不断优化规则,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务,更好回应民生关切。
      新华社北京电
 
让科技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第四届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大会观察
让科技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第四届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大会观察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近日在京举行的第四届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大会上,聚焦“智能医学时代:医学信息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主题,与会嘉宾围绕智能医学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共同探讨医学信息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新路径。
  智能医学助力全民健康


  智能医学,融合多种前沿科技,挖掘人类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规律,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表示,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据介绍,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医学研究,以学科发展带动技术创新,促进医学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员董尔丹认为,数智赋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传统的医药卫生模式。
数智化赋能医学信息学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规划评估处三级调研员施韵指出,医学信息学作为信息科技和医学健康相结合的产物,是推动卫生健康科技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王辰表示,这种新质生产力在医学上有着广泛应用前景,能够优化疾病诊断、治疗、管理等各个环节,推动医学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
  董尔丹表示,要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提高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投入,通过医工互补来解决学科交叉问题,推动医学信息学高质量发展。
  多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数智化赋能医学信息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展示智能医学技术的发展潜力。
突破技术瓶颈,共创健康未来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副院长吴健表示,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研究需要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AI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专家们还就智能医学工程课程建设、跨学科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他们认为,加强智能医学教育和实践是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确保智能医学技术的安全、可靠和合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刘辉倡议,进一步聚焦关键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携手推动学科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全面促进智能医学领域研究、教育和实践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李恒)据新华社北京电
 
健康为民服务 2025年将有这八件实事
健康为民服务 2025年将有这八件实事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董瑞丰 李恒)国家卫生健康委12月31日发布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包括:
  1.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
  2.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全国举办超过5000场次国家和省市级专家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3.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4.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5.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6.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务。
  7.推进“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便捷献血者异地办理血费减免。
  8.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20场以上“时令节气与健康”健康知识发布会,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
 
1月1日起“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购药需电子处方
1月1日起“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购药需电子处方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徐鹏航)根据国家医保局此前发布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均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双通道”药品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
  根据通知,各地要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抓紧部署应用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功能,连通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确保电子处方顺畅流转。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纸质处方使用时间的,由统筹地区报省级医保部门同意,并向国家医保局备案,延长时间不超过3个月。
  近日,已有多地医保部门发布相关通知。如河北省邯郸市医保局印发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该市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外配服务全部使用医保电子处方,不再使用手写纸质处方,支持将电子处方打印成纸质处方,方便老年人等有需求的参保人持打印的电子处方前往定点药店购药。
  一些地方的医保局对于特殊情况也进行了明确。如江西省吉安市医保局明确,获取电子处方后,不便到市区购药的参保人应与所选择的“双通道”药店联系好结算及配送药品等事宜,在结算完毕后,“双通道”药店送药给参保人时,参保人需持本人身份证和所购药品拍照并签字收货等。
 
怎样避免老年人因听力衰退陷入交流“孤岛”
怎样避免老年人因听力衰退陷入交流“孤岛”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侠克)“上了年纪耳朵也老了,跟人聊天总闹笑话,索性我也不爱出门了。”近日,74岁的北京市民杨阿姨在一次听力测试活动上跟听力师讲述自己的困扰,重度听力损失已经严重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也让她的心情一度十分低落。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我国约有1.2亿老年人患有听力障碍、听力受损,群体数量巨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听力健康问题愈发凸显。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避免老年人陷入交流“孤岛”,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听力衰退 老年人陷入“无声困境”


  听力下降是隐藏在老年群体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随着年纪增长,耳朵像是蒙上了一层布,听不见、听不清时刻困扰老年人的生活。岁末年初,走亲访友增多,阖家团圆的热闹氛围里,老人的世界可能悄然被“按下了静音键”。
  北京听力协会专家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听力学专家张建一介绍,老年人听力下降人数占比较大,具有普遍性。65-75岁的老年人当中,听力损失发病率大于25%。到了75岁以上,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会大幅上升,通常大于60%。
  “随着年龄增加,听觉系统会发生退化,内耳中的听毛细胞会逐渐减少或受损,这是导致老年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张建一说,高频听毛细胞的减少对语言清晰度影响非常大,“听得见但听不清”是老年听力损失的主要特点。
  听力下降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对危险信号的感知和方位判断也会出现问题。“走在路上有车按喇叭,我想叫老伴儿往边上走走,他却听不见,非常影响安全。”63岁的柳阿姨说,“其实老人自己也很苦恼,他想和人交流,但却听不见,社交时多少也会受到‘排挤’。”
  声稀影孤 耳朵“不灵光”“偷走”老人社交圈


  听力衰退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影响远超言语交流本身。由于耳朵“不灵光”,在社交场合中听不清别人说话,老年人难以参与沟通,容易感到被孤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给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成员关系带来微妙变化。
  65岁的金阿姨说:“听力不好,甚至连子女都不愿意跟老人交流了。说话声音大了觉得凶,声音小了又听不见。”
  北京听力协会与天猫健康联合发布的《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现状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显示,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异常;在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说:“老年人听力健康需要全社会引起重视,积极开展预防科普、引导他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缓解因听力损失而引发的社交障碍和心理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听力健康是保障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的重要基础。维护老年听力健康,能预防和减缓老年听力损失的发生,降低老年痴呆、焦虑抑郁和跌倒等风险。
保卫听力 及早筛查、尽早干预


  记者了解到,老年人听力损失目前常见的干预手段主要是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对于中度及以上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主流的干预方案是验配助听器。《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现状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显示,我国助听器佩戴率不到5%,远低于发达国家。
  北京听力协会会长万敏说:“听力损失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及时、有效的干预能够大幅减缓危害影响。当老人出现听力下降的迹象时,应当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及时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指出,将于2024-2027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老年听力筛查与干预。对筛查结果为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建议其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通过药物治疗、听觉辅助技术、听觉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听觉功能,延缓听力损失的进展。
  专家提示,老年人看电视、听广播的时候,音量不要太大。过大的声音刺激,容易诱发噪声性耳聋。其次要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情绪化,大喜、大怒也容易诱发突发性耳聋。如果发现老人总是打岔、嗓门变大、电视声音开得很大等现象,就要及时就医。“不论是哪种听力损失,一经确定,一定要进行干预。”张建一说。
  受访专家表示,新的一年,要紧扣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老年听力健康核心信息》,积极推动实施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重点是倡导老年人远离噪声环境,科学使用耳机,注意耳部卫生,合理使用药物,定期检测听力,及时看病就医,尽早助听干预等。
 
29省份上线医保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
29省份上线医保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徐鹏航)记者2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陆续推出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可实现药品价格在手机上一键查询、实时比对和位置导航等。
  据悉,国家医保局部署各省份医保局指导统筹地区加快搭建定点药店医保药品公开比价小程序或模块,引导零售药店提升药品定价和服务群众的规范性、经济性。
  2024年7月以来,北京、天津、河北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陆续推出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群众可通过当地医保局APP和小程序等途径获取药品比价。同时,部分省份定点药店比价程序还提供了库存信息展示、异常价格提醒、价格趋势分析等相关功能。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指导各地加快落实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建设任务,不断提高比价小程序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为零售药店行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购药服务,促进药品零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型工伤保险参保已超1000万人
新型工伤保险参保已超1000万人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姜琳)在北京、上海等7省市的美团、饿了么、闪送、货拉拉等7家平台企业试点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两年多来取得阶段性成效,试点群体总体应保尽保。截至2024年11月末,参保人数达1022.64万人。
  这是记者从12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得的消息。
  作为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创设的“新型工伤保险”,职业伤害保障切实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权益,有效发挥了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同时也分散了平台企业经营风险。
  上扬的数据背后,是我国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6亿人、2.46亿人、3.04亿人;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13.88亿人,人口覆盖率达98.5%,其中10.56亿人领用了电子社保卡。
  社保待遇也在稳定提升。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惠及1.4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幅度为近年来最大,中央财政共下拨提标补助资金187亿元。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2024年最后一个夜晚,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内灯光璀璨。
  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与梁晓声、毕淑敏、陈彦、毕飞宇、徐则臣等知名作家相约而至,在书香中共同品读岁月之美,迎接新的一年。
  寒风凛冽,却抵挡不住人们对阅读的热爱。正如这场“2025文学·中国跨年盛典”的主题中所言——“灯光是不会灭的”,阅读之光,点亮心灵,照亮未来。
  在全民“悦读”中,书香中国万象更新。
优质精神食粮不断涌现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日前公布,《在旷野里》《大辽河》《阿娜河畔》《爹》《奔跑的中国草》等15部图书赫然在列,成为新时代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的缩影。
  全民阅读,启慧增智,离不开优秀出版物的丰富供给。
  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每年出版图书1万余种,如今这一数字增长了数十倍。“书荒”到“书海”的跨越,见证了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为书香中国提供了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
  过去一年,“中国好书”权威榜单持续“上新”,《繁花》《我的阿勒泰》等图书经由影视改编走进千家万户,“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亮相良渚文化核心区,《复兴文库》《儒藏》等皇皇巨著在全国书博会上掀起传统文化热潮……
  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出版物不断涌现,满足了人们高品质的阅读需求。
  “为读者出好书”,更要“为好书找读者”。
  如何让“书香不怕巷子深”?丰富多彩的好书推荐和阅读活动助力书香飘向每一个角落。
  日前举行的第十四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上,一幅书香京城的动人画卷徐徐铺展——推出12期170种“京华好书”,创办“旧书新知”活动,中轴线上“读书报国”“钟鼓书韵”成为市民文化交流的亮丽风景……以出版好书、发现好书、推广好书为重点,引领阅读风尚、服务读者群众。
  “聚焦精品创作生产、丰富内容供给是深化全民阅读的基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德罡说,不仅要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还要创新建立推荐机制,让好书真正传开来。
科技赋能升级阅读体验


  山西太原,54岁的张计玲这位“高龄大学生”在网络“火”了一把,引发近200万个点赞。她喜欢边做家务边听书:“一天不学习,我就觉得白过了。”
  “听书”,为阅读打开了新的天地。无处不在的阅读,已融入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2024年4月发布的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深入成年国民生活,听书和视频讲书受到越来越多成年国民喜爱,有36.3%的成年国民表示在2023年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
  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随着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全民阅读的浪潮不断奔涌。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更多元、更智慧的阅读方式,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助力“阅读”走向“悦读”。
  2024年9月,在海南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一幕幕科技全方位赋能阅读的画面令参观者大开眼界——
  沿着《黑神话:悟空》中的“悟空”路线,一大批介绍山西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的出版物映入眼帘;大运河VR沉浸式研学空间,为观众带来一场突破时空界限的运河研学之旅;VR版的“马可·波罗奇迹之旅”互动展通过图书IP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虚实融合模式下的中西方文化深度交流……
  “从书中来,到未来去”。全新沉浸式阅读体验场景,让每一位观众从视觉、听觉、触觉乃至更多维度感受阅读“新”魅力。
  “随着科技赋能,交互式、沉浸式、剧场化的文化潮流成为时尚,人们可以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的魅力,更能体会到知识和信息的独有价值。”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庆说。
全民阅读活动遍地开花


  云南昆明,书香宜人。在“世界读书日”举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以一系列主题论坛和展览展示,传递阅读魅力,引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
  “20岁”的上海书展依旧“热辣滚烫”、人气爆棚,令作家曹文轩感叹“读书的自觉与浓厚的氛围深深触动着我”。
  红墙琉璃瓦映衬书香烟火气,“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11天里吸引了50.67万人次,让史铁生笔下的古老地坛焕然新生。
  天府书展销售额超过1亿元,规模与影响力再创新高,前来参展的尼泊尔当代媒体与研究中心、当代出版社总裁凯兰·高塔姆慨叹:“中国的阅读文化非常了不起!”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如今,阅读已不仅仅是承继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家风传统,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24年,“全民阅读”已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各级政府的持续推动和民间力量的协同推进下,“全民阅读”活动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遍地开花。
  从“江苏读书节”“深圳读书月”到“南国书香节”“书香八闽”等,我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都拥有精心打造的阅读品牌,通过常态化活动激活了全民阅读的“一池春水”;从“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深入基层推广阅读,到“红沙发”系列访谈让名家与读者面对面,全民阅读的群众参与度、辐射面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随着阅读推广足迹不断延伸,我们感受到越来越热烈的书香氛围,百姓的阅读热情被充分激发。”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认为,全民阅读已走向日常化、精准化、专业化。
    (记者史竞男)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425.02亿元,2024年我国电影市场向“新”而行
425.02亿元,2024年我国电影市场向“新”而行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国家电影局1日发布数据,我国2024年电影总票房达425.02亿元,观影总人次为10.1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334.39亿元,占比为78.68%。
  从“热辣滚烫”的春节档,到丰富多彩的暑期档,再到凝聚精神的国庆档;从走进影院看奥运、看演唱会,到跟着电影打卡取景地渐成“风尚”……2024年以来,我们看到了视听语言的新探索、电影业态的新尝试。
  “2024年春节档、元旦档、清明档均刷新影史票房纪录。放映端也在持续复苏,总放映场次超1.4亿场,营业银幕数超8万块。”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说。
  回望2024年,我国电影市场始终向“新”而行。
  视听语言不断求新,让观影体验更丰富。
  2024年,现实题材影片可圈可点。从《热辣滚烫》《第二十条》,到《小小的我》《误杀3》,现实题材从年头“热”到年末。
  一直以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都是电影人坚持的创作理念。伴随时代发展变迁,如何把火热的现实生活讲述得更精彩?透过过去一年的大银幕,我们看到现实题材的创新讲述。
  “《热辣滚烫》《抓娃娃》是现实题材和喜剧类型结合,《默杀》呈现悬疑片特征。”影评人李星文认为,越来越多的电影人不断探索现实题材与类型片创作方式结合,“相比于传统现实主义影片,现实题材类型片更容易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抚慰。”
  现实题材影片让我们看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精心打造的“大制作”让我们体验到视听语言的震撼人心。
  《志愿军:存亡之战》场面宏大,生动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悲壮;《解密》采用IMAX特制拍摄,展现精彩的视觉奇观和强烈的色彩冲击……一幕幕光影,折射出我国电影工业发展与进步。
  电影业态探索创新,让银幕光彩更多元。
  在影院见证中国奥运健儿夺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4年夏天,巴黎奥运会举办,“走进影院看奥运”热度不断攀升,呐喊与加油的声音在影院一次次回荡。
  统计数据显示,巴黎奥运会期间,全国超800家影院推出2300余场次观赛活动,吸引5.6万人次,总票房超240万元。
  挥动的荧光棒、热闹的大合唱,不少歌迷也找到属于他们的观影选择。《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上映,为观众带来演唱会电影的美妙体验。在不少观众看来,影院大银幕清晰度高、沉浸感强,可以视为线下演唱会的“平替”。
  “影院+体育”“影院+演唱会”,一系列探索尝试,已成为当前影院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
  融合发展持续更新,让电影旅游双向奔赴。
  《白蛇:浮生》为浙江杭州暑期游增添新视角;《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吸引新婚夫妇随主创来到云南玉龙雪山脚下;伴随《好东西》热映,上海的“City Walk”不断升温……
  2024年7月,中宣部电影局、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共同组织开展的2024年“跟着电影去旅游”活动启动。“电影+旅游”成为覆盖全国的电影文化新现象。
  上海、重庆、湖南、四川……诸多热门取景地加入“电影+旅游”行列。从“热映”到“热游”,人们走出影院、走入景点,感受电影场景故事与旅游景区风土人情的相互交织,实现电影和旅游的双向奔赴。
  告别2024,迈进2025,我们也迎来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即将到来的春节档,已有《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哪吒之魔童闹海》《蛟龙行动》《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等多部影片定档。
  我们期待,新的一年,我国光影艺术更添魅力。  (记者王鹏)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中国硅谷”有座“戏剧谷”
300年深圳老宅与戏剧“长守”
“中国硅谷”有座“戏剧谷”

300年深圳老宅与戏剧“长守”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夜晚的海风,从深圳东部海岸线的大鹏湾翻过马峦山,吹到了山脚下有近300年历史的长守村。江氏客家围屋内,桃花树随风摇动。以它为舞台背景的戏剧《我爱桃花》,自2024年8月以来,吸引了数千名观众从全国各地慕名来到长守村看戏。
  古房因戏而“活”,今人因戏而聚。每逢排演戏剧,长守村总是分外热闹。这里有驱车50公里前来的深圳市民,有从北京飞来的戏剧发烧友,还有专门来“探班”的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明星。
  《我爱桃花》由知名演员张国立执导和主演。从2024年11月1日起上演的版本,在维持剧本原貌和3名主演的基础上,推出了“87红楼梦”版《我爱桃花》,邓婕、欧阳奋强等观众熟知的“梦中人”参演剧目,扩大了这台戏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抬头看到这座围屋正门牌匾上镶刻的‘长守’二字,我知道就是这里了。”张国立说,自2022年8月首次来到坪山演出后,他和团队就被这里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吸引,随后在2023年成立了深圳坪山龙马社长守戏剧公社。
  “经典的作品是穿越时空的。我们和坪山当地部门一起把近乎荒废的古宅修缮改造,推出新的剧目,仿佛为它注入新的生命,这种‘穿越感’妙不可言。”张国立说,深圳经济社会发达,本身就是戏剧题材的沃土,“我们在坪山种下戏剧的种子,让戏剧之花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得更加灿烂。”
  “优秀文化要走入人民群众中去。我们把这里命名为‘长守戏剧谷’,剧场修好后,特地请村民来看第一场演出。这个剧场就是某些村民的祖屋,看到这里的变化,他们久久不愿离去。”张国立说。
  深圳市坪山长守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江锦武介绍,江氏围屋始建于清朝,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村民们陆续迁出,老围屋逐渐荒废沉寂,部分民居甚至坍塌破败。“2019年,坪山区推动围屋修缮工作,全村人百分之百赞成,我们都想保护好这片承载着共同记忆的历史家园。”江锦武说。
  “活”起来的不只是剧场。江氏围屋门前的“守月塘”水池被改造为钢结构绳网覆盖的亲水公共空间,成为村子里孩童玩耍的乐园;江氏围屋内的一些民居被改造成高端民宿、餐厅等,长守村当地的旅馆、饭店、农家乐等原有旅游资源也被盘活。2024年国庆长假,有2.7万名游客慕名而来。
  长守村所在的坪山区,在“中国硅谷”深圳占据重要地位。年销量超300万辆的比亚迪全球总部基地与长守村只有一街之隔,28.5秒下线一台手机的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中芯国际深圳基地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与长守村的直线距离均不到5公里。以“长守戏剧谷”为代表的新型文化基础设施,成为当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生动体现。
  “坪山区以政企共建培育戏剧影视产业,活化利用文化资源,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戏剧剧目的策源地、重要剧目的输出地、优秀剧目的首发地、戏剧人才的聚集地。”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彭腾龙说。
  《我爱桃花》在坪山上演以来,女主演高晓菲在闲暇时会乘坐轨道交通云巴在空中欣赏城市景色,也因戏会友与一些上班族观众成为朋友。“深圳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地方,值得在此长守。”高晓菲说。
  (记者王攀 印朋 梁旭)新华社深圳电
 
二〇二五年比乙巳蛇年少十九天
二〇二五年比乙巳蛇年少十九天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年钟声敲响,2025年的第一天已经到来。细心的公众或许会发现,公历2025年有365天,比即将到来的农历乙巳蛇年全年384天短。而2024年全年366天,比甲辰龙年的354天要长。为什么公历年与农历年的“时差”时长时短?
  “公历、农历年各年‘时差’不同与置闰规则有关。”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解释说,现行公历是一种阳历,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为一回归年,平均长度约为365.2422天。由于一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并非整数,公历年设置了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年中,每一个可以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多出2月29日这一天,但遇到整世纪年必须被400整除才置闰年,遵循“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规则。
  我国传统的历法农历,则兼顾了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和回归年的长度,是一部阴阳合历。王科超说,一个朔望月平均约为29.53天。取整计数,农历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个农历平年有12个月,长度为354天或355天,比一个回归年少大约11天。
  为了让农历年长度接近回归年,并且月份顺序与四季相符,农历历法中以设置闰月的办法来弥补“时间差”。闰月的安排与节气相关,在农历年中,冬至后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朔望月被确定为闰月。中气指从立春开始排序的二十四节气中偶数序列的12个节气(如雨水、春分、谷雨等)。一个农历闰年有13个月,长度384天左右。大约每19个农历年中有7个闰年,因而有“十九年七闰”的说法。
  公历2024年是闰年,全年366天,农历甲辰龙年是平年,全年354天,这一年的公历年比农历年长12天。而公历2025年是平年,全年365天,农历乙巳蛇年是闰年,闰六月,全年384天,反过来比公历年足足多出19天。
  历法不仅是一种制定时序的法则,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人基于日月运行规律、物候变换周期,以及农业生产生活节律,创造了传统历法体系,蕴含着顺应天时、礼敬自然的智慧,也在适应时代变迁中展现出勃勃生机。”王科超说。
     (记者王珏玢 邱冰清)
    新华社南京1月1日电
 
湖北省博物馆:1.6万件文物勾勒荆楚文脉
湖北省博物馆:1.6万件文物勾勒荆楚文脉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一位身躯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立的人,头顶上刻着有23条光芒的太阳……这件1998年出土于湖北秭归的“太阳人”石刻距今约8000年,是长江流域目前发现最早的太阳崇拜图像。它线条流畅,1.15米高的写意造型呆萌又意味深长。
  湖北省博物馆于2024年最后一天全新开幕“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太阳人”石刻“走”出库房,被陈列于独立展柜中,并首次以常设展览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它“伫立”在展览的开篇“史前时期的湖北”,使得慕名而来打卡新展的观众,一进展厅便定睛打量,挪不开脚步。
  长江自西向东穿行,发达的干支流水系造就了荆楚湖北独特的文脉。早在百万年前,即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自新石器时期以来,湖北地域内的人类活动进一步扩大,考古学文化经历了群星闪耀、多元发展到区域统一的过程,最终汇入华夏文明的主流。
  湖北省博物馆十年磨一剑,馆长张晓云介绍,“上新”的这次展览通过43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1.6万件文物完整串联起荆楚文脉传承发展的过程,涵盖湖北古代文明、湖北近代风云、湖北现当代英杰,填补了湖北通史展览的空白。
  “夏商周时期的湖北”单元展示了二里头文化南下江汉平原、商代盘龙城遗址和周代诸侯国——楚国这三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文物精品,格外吸睛。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在开展当天专程前来观展。她说,展览展出了大量盘龙城代表性文物,其中铜鼎、铜觚、铜爵、铜斝等青铜礼器,以及大玉戈、绿松石器等文物,集中展现出青铜文明对商王朝南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强势辐射作用。
  经过网友投票选出来的“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崇阳铜鼓,被观众围得里外三层。这一兽面纹铜鼓为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商代铜鼓,它的造型被制作成各式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欢。
  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黑夫”家信木牍也一并亮相。竹木无声,简牍有语,他们所记载的珍贵文字资料,直接反映秦代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制思想,瞬间将观众带回到楚秦征战、山河一统的岁月。
  “你可以永远相信楚人的审美。”望着展出的睡虎地秦墓出土漆木器,58岁的博物馆志愿者康晨发出感慨。她细细观赏一件彩绘凤鱼纹漆盂,为其充满想象力的纹饰而叹服。
  她对记者说:“楚文化是当时的‘流行坐标’。在秦统一进程中,秦楚文化不断交融,即使楚被秦灭,其强势的文化标识、精湛的制作技艺依然被接纳、被推崇、被传承。”
  楚地在三国时期曾拥有“高光时刻”。展览将隆中对、赤壁之战这两个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融于沉浸式场景中展现。六朝时期的荆扬之争、襄阳的军事重镇地位都在此部分得到展示。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展览现场,特意呈现陆游《入蜀记》动画,展示南宋时期湖北长江水运的繁盛。随着宋代经济重心南移,长江航运崛起,鄂州(今武昌)取代江陵、襄阳成为区域中心。彼时,鄂州商贾繁盛,是陆游笔下的“大都会”,也是如今湖北简称“鄂”的渊源。
  “元明清时期的湖北”通过展现明成祖营建武当、湖广填四川、两湖分闱、湖北建省等事件,重点展示湖北社会经济的繁荣。多件族谱、方志,以及殿试试卷吸引观众驻足欣赏。展览还特别突出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的史实,辅以沉浸式场景再现汉口码头、戏台等热闹景象。
  “展览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希望尽可能完美地呈现湖北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方面面的成就。”张晓云说,湖北省博馆藏文物数量达46万余件,展览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提炼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湖北地域内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突出湖北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及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
  新年伊始,文博热潮涌动。漫步“南北合璧”焕然一新的湖北省博物馆,南馆的专题展与改造升级后的北馆通史展互为补充,娓娓道来一个文化强省的悠长文脉,以及背后无数文博人孜孜以求的贡献。
  曾侯乙编钟余音绕梁,“郧县人”头骨举世瞩目,石家河玉器技艺超群……每一位观众都能在此感受荆风楚韵的深厚魅力,觅得独一无二的文化共鸣与精神归属。   (记者喻珮)
     新华社武汉1月1日电
 
290个优良天!
北京2024年“蓝天保卫战”创有记录以来新高
290个优良天!

北京2024年“蓝天保卫战”创有记录以来新高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田晨旭)新年伊始,北京2024年“蓝天保卫战”交出答卷。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北京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2%,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时,北京在2024年共“收获”290个优良天,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沈秀娥介绍,2024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79.2%,同比增加19天,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114天,为历年最多。重污染天由2013年的58天减少到2024年的2天,降幅达96.6%。
  “除公众熟知的PM2.5,北京的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也迎来下降。”沈秀娥介绍,与2013年相比,2024年北京PM2.5、PM10、NO2、SO2浓度分别下降65.9%、50.0%、57.1%、88.7%,空气质量保持持续改善趋势。北京在完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据介绍,为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2024年,北京通过政策引导,多措并举推动车辆新能源化,机械新能源化率提高8.5个百分点,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制定企业和项目的绿色绩效评价指南,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深度治理等工作。此外,还进一步推广全密闭施工,打造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推广应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谢金开介绍,为推进污染治理的精细化程度,北京还根据季节特征开展了春季扬尘治理、夏季VOCs深度治理和秋冬季污染过程应对工作。“2025年,北京将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系统深挖减排潜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从哈尔滨到亚布力,这条公路会“唱歌”
从哈尔滨到亚布力,这条公路会“唱歌”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元旦前夕,来自河南的魏先生乘车从哈尔滨前往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途中,一块印着“塞北的雪”和洁白雪花的指示牌吸引了他的注意。没一会儿,公路变成红黄蓝绿相间的彩色路面,耳边传来熟悉的钢琴旋律《我爱你,塞北的雪》,令他和同伴感到惊喜:“没想到公路也会‘唱歌’!”
  这条路名叫“亚雪公路”,是G333国道的组成部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尚志市、五常市及牡丹江海林市等地境内,途经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景区,将黑龙江冬季经典旅游线路“哈尔滨-亚布力-雪乡”串联起来。
  人们听到的音乐是从哪里来的?这条公路真的会“唱歌”吗?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交通部门。
  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亚雪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办工程部部长张绍骏说,这段公路被称为“音乐公路”,它的原理分为三步:一是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将选定的乐曲变成音乐公路模拟仿真制作文件;二是根据不同旋律编制出相应的间距尺寸,实现声波的连续变化,达到模拟录音的效果,这就类似于黑胶唱片的制作过程;三是在路面进行刻槽,并涂上醒目色彩和标识。
  “当汽车行驶至每小时50公里到60公里的速度时,轮胎与路面摩擦就会产生共振,美妙的音乐就这样产生了。”张绍骏说。
  一个多月后,第九届亚冬会将在哈尔滨举办。距离市中心约200公里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将是亚冬会雪上项目举办地。为了迎接中外运动员及游客,当地营造出满满“氛围感”。
  据介绍,亚雪公路全线设计了4段“音乐公路”。除上述一段外,还包括其他三段:从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出发,驶入主干线路526公里+500米处,音乐是第九届亚冬会会歌《尔滨的雪》,时长45秒;从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前往哈尔滨市区530公里+500米处,选用黑龙江标志性歌曲《我在黑龙江等你》,时长48秒;从“中国雪乡”景区前往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方向的482公里处,采用耳熟能详的《祝你平安》,时长42秒。
  “我在黑龙江等你,银色的世界绿色的天地……是最美的四季……”元旦当天,哈尔滨市民田先生驾车行驶在亚雪公路上,不由得跟着哼唱起来。“我经常自驾去周边旅游,这段‘音乐公路’连我们本地人都觉得陌生,但代表了黑龙江人对外地游客的欢迎,既有创意又很暖心!”他说。
  一段公路见证“好客东北”,“一方冰雪”点燃冬日热情。延续“尔滨现象”,“中国雪乡”景区自2024年11月17日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60.7万人次,单日最高达2.34万人次。仅2025年元旦当天,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35万人次,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117.6万人次。
  “无论是节假日旅游热,还是日常的消费旺,都是经济活力和消费水平提升的体现,折射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说,推动文化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正是未来扩大消费市场的关键所在。
(记者杨思琪 徐凯鑫)新华社哈尔滨1月2日电
 
合肥:加快安置房建设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晋蒙间新增一高铁大通道
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晋蒙间新增一高铁大通道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31日电(记者朱文哲 许雄)连通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高铁于2024年12月31日开通运营,乌兰察布至大同南站最快40分钟可达,呼和浩特东至太原南站最快3小时12分钟可达,晋蒙两省区间新增一条高铁大通道。
  集大原高铁起自北京至包头高铁乌兰察布站,经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接入大同至西安高铁原平西站,线路全长30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集大原高铁纵贯恒山余脉,跨越桑干河、滹沱河等水系,地质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铁路部门组织各参建单位强化安全、质量、投资和环保控制,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其中,由中铁十九局承建的察哈尔右翼前旗特大桥全长超过20公里,是集大原高铁内蒙古段跨度最长的桥梁,施工中大桥转体梁顺利跨越唐包铁路。
  铁路部门按照日常线、高峰线安排集大原高铁的旅客列车开行,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132列。
  集大原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和浩特至南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乌兰察布站接入北京至包头高铁,在大同南站与张家口至大同高铁相连,路网地位十分重要。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对强化区域互联互通,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开工建设
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开工建设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4年12月31日,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开工建设。
  沿江高铁宜涪段起自在建的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宜昌北站,经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涪陵区,接入涪陵北站。新建正线全长约47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设工期6年。全线共设宜昌北、长阳东、五峰、后河、鹤峰、恩施南、利川、黄水、石柱东、丰都、涪陵北11座车站,其中,利川、黄水、丰都、涪陵北为既有站,其余为新建车站。
  沿江高铁宜涪段在涪陵北站与在建的重庆至万州高铁连接,并通过联络线与郑州至重庆高铁互联互通,路网地位十分重要。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宝中铁路平凉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宝中铁路平凉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4年12月31日,宝鸡至中卫铁路平凉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宝中铁路平中段扩能改造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包括沿既有线增建二线工程和对既有线实施提质改造工程,建设工期4年。其中,增建二线工程起自宝中铁路平凉南站,经甘肃省平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吴忠市、中卫市,接入中卫站,正线全长约289公里。据参建单位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介绍,宝中铁路平中段扩能改造工程完工后,将成为客货共线的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
  宝中铁路平中段在平凉南站与平凉至庆阳铁路、西安至平凉铁路相连,通过联络线与包头至兰州铁路、太原至中卫铁路连接,路网地位十分重要。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该线客货运输能力和效率,进一步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对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手拉小手 温暖伴成长
记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知心奶奶”群体
大手拉小手 温暖伴成长

记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知心奶奶”群体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南京1月1日电(记者柯高阳)“亲爱的孩子们,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话,请告诉‘知心奶奶’。”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一间名叫“知心奶奶”的谈心室里总是充盈着欢声笑语。寒来暑往,“知心奶奶”们在这里倾听孩子们的烦恼,解开一个个心结。
  这些“知心奶奶”并不是孩子们的亲奶奶,而是一群平均年龄70多岁的老人,他们默默坚守20多年,用爱的雨露滋润青少年健康成长。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知心奶奶”群体“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知心奶奶”们的故事,要从2002年讲起。
  这一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离休教师颜怡,在崇川区学田苑小区挂出了信箱。她表示愿意倾听孩子们的悄悄话,帮他们排忧解愁,并保守秘密。不久,信箱就收到十多封求助和倾诉信件。
  年幼的小黄因父母离异,父亲不肯给抚养费,母子二人生活异常艰难。收到求助信的颜怡第一时间找到小黄,不仅帮助他向其父亲追要抚养费,还为母子俩寻找离学校较近的出租房。一次次的关心探望,帮助小黄走出了困境,顺利完成学业。
  颜怡帮扶青少年成长的故事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长带着烦恼困惑,前来寻求帮助。在街道社区的支持下,2003年,当地公开招募了8名热心志愿服务的老人,正式成立“知心奶奶”群体。
  此后,越来越多的离退休老人受到感召,加入关爱孩子的行列。退休工程师冯迪彩特别关注一对来自安徽的龙凤胎兄妹,她像亲奶奶一样帮兄妹俩找到合适的学校,鼓励他们发挥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最终哥哥成为厨师,妹妹成为护士。
  2008年,“知心奶奶”群体正式在崇川区民政局登记注册,党支部、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相继成立,制定了组织章程,完善了各项制度。“知心奶奶”谈心室也从原来6平方米的车库搬到了新建的紫荆花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少儿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儿童之家”陆续建成,更好满足孩子们快乐成长的需要。
  “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让苦闷委屈远离每一个孩子。”抱着这样的想法,“知心奶奶”群体的工作逐渐从心理疏导延伸到全方位帮扶。
  奶奶们创办了“青爱小屋”,定期开展爱心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和卫生知识教育,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10多位“知心奶奶”被聘为崇川区“特邀检察官”“未成年人特邀关护员”,协助司法部门挽救网瘾、失足青少年……
  20多年来,数十本“谈心记录簿”记满了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迹。“知心奶奶”们累计提供爱心服务5万余人次,重点结对帮扶300多名孩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融入社会,其中10多名孩子获评“江苏美德少年”“南通市十佳三好标兵”等荣誉称号。由“知心奶奶”们发起成立的“小太阳成长基金”,多年来募集善款近5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900余人次。
  大爱无声,接力传承。20多年来,“知心奶奶”群体已由最初8人发展壮大到40人,其中还有几位爷爷加入。他们最小的年近六旬,最大的已是耄耋之年,却依然满怀热情地参加活动。
  “虽已退休,还不算老;尚能奉献社会,夕阳正好!”今年80岁的蔡松英是最早一批加入的“知心奶奶”,这句话被她写在了工作日记的扉页上。蔡奶奶说,这是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应有的自觉追求,也是“知心奶奶”的共同心声。
 
为“冰雪热”他们献上心头暖
为“冰雪热”他们献上心头暖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长春1月1日电(记者段续 李典 唐成卓)新年快乐!时针指向1月1日0点那一刻,日历翻到崭新一页。这个跨年的夜晚,记者走近“冰雪热”背后那些在寒风中彻夜坚守的劳动者,他们让璀璨冰灯长明,让宽阔雪道平整,让更多人能欣赏到雾凇美景。忙碌的身影,定格了寒夜里的温暖瞬间。
  闪耀冰灯下,巡线身影穿梭


  东北的冬天,黑得早。下午5点多,位于长春市郊的长春冰雪新天地,万千冰雕忽地点亮,彩光璀璨,照亮寒冷的夜。
  “明天就是新年了。”长春双阳区供电公司电力工人刘峻男说着,呼出的哈气氤氲一片。景区入口处,大巴不停驶过,天南海北的游客鱼贯而入,人潮涌动。
  对于刘峻男和同事们来说,跨年夜更加忙碌,舞台、照明等用电设备增多,电力负荷陡增,保障压力更大。
  输电线、环网柜、变电站……拿着红外成像仪和手电,保电队伍从供电所一路巡查到园区,神情专注,手指冻得通红。“戴手套操作设备不方便,习惯了。”刘峻男说。
  冰雪新天地2019年末首次亮相,几年间,这个冰雪乐园就像是长春和海内外游客的冬日约定,冰雕越来越美,观光体验越来越丰富,游人越来越多。
  刘峻男和同事们是变化的亲历者。上个雪季,园区用电量同比增长53%,这个雪季还在增长。他们给园区新增加了一条供电线路,还增设了应急电源车。“很多游客都来了,东北越来越好了。”刘峻男说。
  璀璨灯光下,冰雪乐园里,欢呼声四起。
深夜雪道上,雪车轰鸣阵阵


  2024年12月31日晚10点,位于吉林市的松花湖滑雪度假区,灯光熄灭,雪场褪去热闹与喧嚣,月光下的大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压雪技师许岩的工作时间到了。“开工,注意安全”——对讲机里传来今天的任务计划,发动机轰鸣。
  经过压雪机平整处理的“面条雪”,是雪友们最青睐的雪道状态。许岩和同事们,就是“面条雪”的缔造者。他专注地操控方向盘,调整方向,顺雪道上山。
  打碎冰壳、压碎雪块……随着压雪车行进,原本凹凸不平的雪道,变得平整顺滑。
  许岩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雪道坡度、走向各异,十几吨的压雪车要不停调整参数、变换姿态,让雪犁的转速和深度更贴合雪道,还要防止车辆打滑陷入困境。
  在雪场工作的十年间,许岩切身感受到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客流持续攀升,青少年占比增加,冬日的雪场,愈发热闹起来。
  时针跨越零点,压雪车停在山间,远眺城区上空,零星烟花闪烁。一条条平整的雪道,等待着新年第一批雪友到来。
凌晨江水边,播报声洪亮


  松花江穿吉林市城区而过。冬日里,终年不冻的江面上雾气蒸腾,遇到清晨极寒天气,雾气在江边树枝上凝华成雾凇,美不胜收。
  然而,这景色并非天天有,只有在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都适宜时,雾凇才会出现。“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凌晨把当日的雾凇情况,用手机直播给大家。”雾凇播报员姜海军说。
  凌晨4点,晨光未至,夜色犹浓,松花江畔,寒风刺骨。雾凇观景带的道路旁,姜海军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借着路灯光亮,开始了2025年第一场播报。
  虽然雾凇并未出现,但这没影响到姜海军的热情。“冬天的吉林市是一个树上可以‘开花’的城市,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戴着棉帽,举着手机,姜海军向大家介绍着家乡。
  “有雾凇时,通过直播让天南海北的观众欣赏,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抓紧到现场。没雾凇时,我也会和大家聊聊天,讲讲吉林的美、东北的好。”姜海军说。
  雾凇播报员没有报酬,但姜海军收获了更多人对雾凇的赞叹、对东北的喜爱。
  手机屏幕上,新年快乐的字幕刷屏。“新年快乐!咱东北的冬天‘热’起来了,祝大家日子越来越好!”姜海军说。
  岁末年初,天寒地冻,正是冰雪旅游的好时节。站台上,熙熙攘攘;机场里,起降轰鸣;冰雪中,嬉笑纷纷……那些看不见的角落里,总有许多坚守在寒风中的劳动者,为游客带来浓浓暖意。
 
叙简科技:锻造“火眼金睛”让城市更安全
叙简科技:锻造“火眼金睛”让城市更安全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作为城市安全智能体服务商,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叙简科技)2012年以来不断融合高科技前沿技术,致力于锻造一双“火眼金睛”透视城市地下空间,目前已成功打造CT级安全物联网、城市安全大模型、应急指挥三位一体的技术架构,正大胆驶入构建“地下数字孪生世界”的“无人区”。
稻田里成长的“安全卫士”


  “天才总是成群结队地出现”——杭州城西,梦想小镇创业大街上洋溢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金色的梦想长廊东侧是一汪池水,西侧是一片稻田,这个名为“梦想”的小镇正致力于让追梦者水“稻”渠成。
  与梦想小镇咫尺之遥的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是浙江省、杭州市为深入实施国家人才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而专门打造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定位为科技资源充分聚集、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公共服务便利优质、创业创新高度活跃的人才特区和科技新城。
  杭州未来科技城也是叙简科技起步的地方。“公司2012年9月注册成立,2013年5月正式入驻。当时,周边还都是农田。”叙简科技董事长金国庆回忆往事不胜感慨,“余杭有创业的条件,我们就过来了。叙简科技是头几家搬入海创园的企业,十多年来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安徽桐城人金国庆2001年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后曾手握华为、工商银行、中银国际等多份offer,差点成为金融上班族的一员,但最终选择杭州,入职一家通信行业央企。“我父亲觉得我更适合做技术。”金国庆说,杭州离老家安徽比较近,而且“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杭州”。
  这个安徽普通家庭“开会”做出的决定,为叙简科技的诞生埋下伏笔。2012年,在业内深耕多年的金国庆开始创业。“想做的是融合通信,解决智慧城市里面的信息孤岛问题。”他回忆。
  现如今,经过12年的发展,得益于杭州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叙简科技不断融合高科技前沿技术,已逐渐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城市安全智能体服务商。立足“安全”和“应急”两个核心点,这家企业秉承聚焦、专业、价值的经营理念,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一个省级研究院和两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同时与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城市安全“十八般兵器”


  30%——这是叙简科技的研发强度,代表了一家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态度。
  “我们在做一件慢而难的事情,科技做快其实很容易,但叙简科技选择专注研发。”金国庆说,叙简科技十分重视研发投入,已累计投入3亿元,“这是发展的重要基石,虽然公司的体量还小,我们毫不吝惜重金投入研发,拖曳车的投入就超过5000万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空间日益饱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城市压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地表之下,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的各类隧道穿插而行,不同部门、不同时期铺设的管道错综交织,重大工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挖掘的基坑涵洞间杂分布,叠加本就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城市运行的整体安全水平造成严重威胁。
  “这一领域的风险隐患应以预防为主,技防必须跟上,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的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是重要手段。”金国庆说,我国部分城市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影响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建设速度快、规模大、工期紧也使得施工安全隐患增加。
  针对城市安全风险,叙简科技专注打造CT级安全物联网、城市安全大模型、应急指挥三位一体的技术架构,“武器库”里“十八般兵器”俱全。
  ——CT级安全物联网。地下空间拖曳式瞬变电磁系统采用地下空间拖曳式瞬变电磁自动探测装置及工作方式,能够对地下0至-60米区域地质进行连续快速无损探测,实时采集快速成像,解决现有探测方法探测深度不足、测量准确度低等问题,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病害提供有效探测手段。道路塌陷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则可实现对道路地下空洞塌陷的有效识别监测及预警。
  ——城市安全大模型。城市安全大模型汇聚行业数据、政府端监测数据、企业专业数据等,为模型的训练提供海量样本。以基础设施和基础平台为基座,通过训练平台进行知识获取、知识管理、知识加工,为大模型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大模型聚焦化工、应急、矿山、疾控等领域,着重进行垂直领域大模型的深耕和开发。
  ——应急指挥。智慧城市联动指挥平台是面向城市的“最高指挥长”,针对城市重特大事件、多部门融跨事件的一体化联动指挥平台,系统集风险监测、分析预警、联动处置、灾后评估于一体,基于指挥标准应用,创建多个城市安全专题,打造丰富的业务应用场景。同时,基于融合通信核心技术和智能数字预案指挥能力,实现跨部门、多终端指挥。
“数字孪生”近未来


  “地下空间风险监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位地球科学专家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各异,现阶段很有必要在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监测软硬件更新,持之以恒开展研究,一些基建较多的城市更应及时采取措施。
  城市安全产业链未来向哪里推进?叙简科技的答案是“地下数字孪生”。
  “叙简科技准备建设一个‘地下数字孪生世界’。我们的设备探测完,一公里一车道可以采集5GB数据,起码可以建立起0至-30米的‘地下数字孪生世界’。”金国庆说。
  在金国庆的描绘中,“地下数字孪生世界”的形成,将使城市地下治理变得“可见”,实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道路风险监测通过设备“最多跑一次”,跑完后将结果给到燃气、水务、通信、城管等多个部门,避免重复监测、资源浪费。
  “到时各部门拿到的不是报告,而是一个基于数字孪生世界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是数字化的呈现内容,是一个应用场景。”金国庆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东西,是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需要进一步的研发。”
  城市安全智能体是这场探索的阶段性产物。在叙简科技的世界中,城市安全智能体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系统,旨在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智能体能感知环境、进行决策、执行动作,从而实现对城市安全状况的监控、预警和应急响应。叙简城市安全智能体平台包括CT级安全物联网、城市安全大模型、应急指挥三个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施工也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需要善用市场和政府力量,加强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学技术应用,增强建筑施工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便于后期安全监管实现及时预警风险、准确研判形势、精准制定政策,提升地下空间安全的动态管理水平。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活跃,各地开发需求强烈,面临的风险挑战也较为相似,部分城市的局部探索和零散创新有待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推广、验证和优化。
  “城市安全智能体是城市安全管理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城市安全信息化发展到第二阶段的城市安全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又整合了CT级安全物联网技术和城市安全大模型技术形成的一个真正能预警、智处置、会评价的平台。”金国庆说,希望为城市安全作出更多贡献,这是叙简科技的初心所在。
     (本报记者马剑 岳德亮)
 
吞“废”吐“金” 追“新”逐“绿”
天津发展循环经济一线观察
吞“废”吐“金” 追“新”逐“绿”

天津发展循环经济一线观察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天津1月1日电(记者杨文 白佳丽)在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辆辆垃圾车正在倾倒垃圾。“我们一天可以烧800多吨垃圾。”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双港项目副总经理刘学靖告诉记者,焚烧产生的废弃物炉渣经渣场处理后,还可与水泥搅拌,被制成水泥砖,实现循环利用。
  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天津,每天生产生活会产生大量垃圾。通过焚烧既解决了垃圾填埋占用土地的问题,也为居民提供了生活用电。
  天津是我国较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天津搭建起一系列发展平台,例如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交易制度体系。此外,2024年印发实施的《天津市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行动,包括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推进社会源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等。
  截至目前,天津登记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的经营主体达3600余家,还有30多家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纳入工信部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天津不少企业突破“舒适区”,主动进行转型升级,走上“绿色路”。
  报废汽车的变速器、发动机、轮毂、车灯等汽车零件被工人一一细心拆解,车辆钢材料经破碎后被送至钢厂再利用;旧车身进入智能化流水线,15分钟后被粉碎,残渣自动分类回收铜、铝、塑料等材料……位于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津新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每天可回收100多辆报废车,当天就能全部拆解完毕。
  “一辆报废汽车能回收废钢铁0.7吨,发动机经精细化拆解,可用来回收的物料有近50种。”该公司总经理张桂钰告诉记者,他们与全国资源回收下游企业在铜、铝方面合作,近3年累计回收各类再生资源400多万吨。
  子牙经开区下属的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30多年前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家庭作坊式的废电器、电线拆解企业聚集地,如今集聚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55家。
  “要算‘经济账’,更要算长久的‘生态账’。我们发展专业化的废弃物资拆解产业,大家铆足劲儿向‘绿’奔跑。”天津子牙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彦江说,再生资源在园区物尽其用,2023年实现产值125.4亿元。
  随着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天津,这里的循环经济迎来新发展机遇。“天津市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及其二三级子公司的落地,有利于天津更多地承担国家循环经济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军锋说。
 
多地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批量下调存量贷款利率
多地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批量下调存量贷款利率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吴雨)近日全国多地密集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下调贷款利率、提升贷款额度、放宽提取条件等。2025年1月1日起,存量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已批量下调,无需贷款人申请操作。
  此次存量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降是此前政策的落地。2024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根据规定,此前已发放的存量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利率。
  利率调降后,购房者每月能少还多少钱?
  根据通知,自2024年5月18日起,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35%和2.8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775%和3.325%。
  据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测算,以贷款金额100万元、30年等额本息还款的首套房为例,借款人可每月少还134.59元。
  2024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降,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相应下行,部分城市甚至一度出现“2字头”房贷利率。这导致新发放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利差明显缩小。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为避免市场无序竞争,各地监管部门一方面维持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之间的合理利差,另一方面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推出新政策加大对购房者的支持力度。
  在北京,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年龄上限从最高不得超过65周岁调整为不得超过68周岁;在福建,厦门将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至20%,龙岩提取住房公积金取消省内户籍地和工作地限制;在江苏,公积金贷款办理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实现高效办理……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随着个人住房公积金使用的灵活性和普惠性不断提升,购房者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有助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稳定。
 
山西:“跨年经济”激活消费市场新活力
山西:“跨年经济”激活消费市场新活力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太原1月2日电(记者马晓洁)2024年12月31日,在大家的倒数声中,新年钟声敲响,心愿气球放飞,烟花绚烂绽放。随着商圈跨年、文化跨年、旅游跨年等跨年仪式不断“上新”,“跨年经济”热潮愈加显现。
商圈跨年热度足


  在电影院跨年是传统项目,近来也玩出了新花样。为增强跨年仪式感,一些影院设置特殊场次,用泡泡烟花营造氛围,送上新年小礼物。太原市民王晨语说,电影制片方也会在这方面设计小巧思,“我买了跨年当日晚上10点9分的电影票,这样就能在新年第一天的零点收到电影里的新年祝福,看到满屏烟花。”
  太原万象影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至2025跨年档电影的一些场次上座率达到100%,当天观影人次比全年日均观影人次翻了近4倍。
  临近跨年零点,山缓缓餐厅山西首店还有一些顾客在排队候餐,期待尝鲜“山野风”火锅。山缓缓品牌北区运营总监王志刚说:“跨年当日我们店的营收额突破8万元。”餐饮在新风格和新体验上迭代升级,区域首店也更能激发消费者热情。
  “五、四、三、二、一!”晋中天美杉杉奥特莱斯购物广场的88台高空礼炮喷射彩带,将跨年夜的氛围引至高潮。
  作为山西客流量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该商场从2018年开始举办跨年夜歌舞晚会,2018年至2023年跨年夜客流量涨幅为166%。2024年跨年当天,30余家女装品牌销售额突破20万元,50余家运动品牌旗舰店业绩迎来新高。“随着商场吃购娱业态越来越丰富,服务体验也不断提升,很多人都青睐在商场跨年。”该商场企划部负责人李盼说。
文化跨年韵味深


  两大开年展东西辉映,国风演奏悠扬动听,文创新品走秀赏心悦目……山西博物院首次举办跨年夜活动,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夜游”体验。当晚全网直播观看人次近330万。不少文博爱好者表示,在文化的熏陶中悠然迈进新的一年,是别样的人生记忆。
  在享受晚会和展览的同时,很多观众也在文创店买下极具蛇年特色的新年礼物。“此次上新了50余款文创产品,蛇朤朤钧瓷摆件深受观众喜爱,这款蛇年文创新品创意来自我们馆藏的春秋蟠蛇纹镂空鼎。”山西博物院文创区工作人员黄琬东说。
  赏花灯是传统的新春仪式,已成功举办九届的大同古都灯会也首次将灯会提前到跨年档。本届灯会设有“悟空嘉年华”“魅力大同区”等八大主题灯区,古城里花灯与人海相映生辉,灯影间闪现着一幕幕生动画卷。
  大同市文旅投资集团总经理刘玉巍说,此次灯会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跨年庆祝方式。在灯会展演期间,还有一些结合大同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主题演艺、国潮元素、IP互动巡游等,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旅游跨年新意多


  来自上海的程晓婷将跨年夜安排在了太原钟楼步行街。跨年夜晚11点,钟楼步行街仍人头攒动,市集烟火气十足,多个文创店生意火爆。
  “山西文旅爆火后一直想来玩,特意在跨年档安排了山西游。”程晓婷说,在为期5天的山西游中看了一些古建筑,很喜欢鸱吻元素,买了10个鸱吻徽章送朋友。西堂晋礼文创店经理助理孔祥权告诉记者,随着山西文旅火爆出圈,2024年跨年夜文创产品销量比2023年同期翻了一番。
  烟花秀、城墙投影秀、焰火瀑布、民俗表演……乘着山西文旅爆火之势,山西多地成为热门跨年旅游目的地,精彩纷呈的欢庆活动让游客们一饱眼福,成为文旅市场的新窗口。
  跨年夜的新潮涌动,折射出大众越来越注重情绪价值和仪式感的消费新习惯。挖掘新潮玩法,促进提振消费,相信“跨年经济”还会有更多惊喜。
 
科技“红娘”走俏的启示
科技“红娘”走俏的启示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近日,记者在调研时了解到一个正在走俏的职业:技术经理人。
  他们在企业家和科学家之间对话,从事科技成果挖掘、培育、孵化、推广等工作,为科创和产业“牵线搭桥”,被业界形象地称为科技“红娘”。
  这个“红娘”有多重要?宁波科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用切身经历给出例证:
  用于尖端永磁电机的新一代钐钴永磁材料,是产业升级方向,也是技术难题。企业历经多年时间、尝试多种路径,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研发团队;2个多月前,通过技术经理人“牵线”,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敲定了合作,2025年上半年将实现相关工艺的优化。预计新研发的钐钴永磁材料综合性能提升30%以上。
  “技术语言”与“产业语言”之间,往往存在着盲区。
  技术专利“藏在深闺无人识”,这让很多科研工作者感到苦恼;急需科技加持的企业,却“众里寻他千百度”,发愁找不到团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堵点、卡点,是科技“红娘”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破题点。
  正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牵引消费升级一样,企业创新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正在牵引着市场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持续扩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恰恰需要完善的服务链。
  当前,不少省市已将技术经理人才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北京、陕西、成都等省市出台了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的相应支持政策。科技“红娘”火热的背后,是科技服务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风口。
  这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有效的创新需要系统的支持。解决钱的问题,需要投融资机构;解决专利转化问题,需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解决要素匹配的问题,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交易体系;解决市场应用的问题,要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应用示范……
  以美国硅谷为例,硅谷拥有包括创业资本公司、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资源,大量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基金都聚集在硅谷。正是发达的科技服务业,支撑了硅谷成为全球知名的科创中心。
  中国经济向“新”而行,做大做强做优科技服务业愈发关键。
  一方面,要有更多的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在提供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和成果转化平台等基础设施服务上要更加有为,汇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的合力。
  就拿人形机器人来说,从“智慧大脑”的深度学习、“敏捷小脑”的精准控制,到“肢体情感”的互动表达,很多技术都处在前沿开发阶段,大量企业正在成长期,需要政府扮演好产业发展的培育者、落地应用的推动者。
  另一方面,也要形成完整、高效的服务体系。“产业园区要成为创新的集聚区,先要成为服务的集聚区。”在记者采访中,多位产业园区负责人都谈及“生态”的概念,大到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鉴定、科技金融,细到创业孵化、算力服务、智慧物流,这背后是一整套创新生态体系和适宜企业创新发展的营商环境。
  归根结底,还是要激发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速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数据要素等深度融合,实现创新资源的更好匹配。
  做好服务的软环境,才能激发出发展的硬核动力。
  科技“红娘”的走俏启示我们,建好创新平台“枢纽点”,织好成果转化“服务网”,用好科技金融“活水源”,将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为中国经济增添更多新意。(记者张辛欣 林光耀)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动荡分化 破浪前行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动荡分化 破浪前行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2024年,世界经济在缓慢复苏中呈现动能不足、增长失衡、碎片化加剧的特征。地缘冲突升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蔓延等风险挑战,给全球增长前景蒙上阴影。与此同时,变革与机遇令人瞩目:全球科技创新方兴未艾,催生更多新经济形态;绿色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有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比重提升,深刻改写世界经济版图……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风破浪,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实,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创造更多机遇。
复苏放缓 增长失衡


  “弱而不均”是2024年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整体而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地区、国别之间增长分化明显。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低于2023年的3.3%,也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多年平均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预计增长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4.2%。
  发达经济体中,只有美国经济增速相对较快,但其结构性顽疾未除,仍面临劳动力短缺、通胀回升、债务问题恶化等风险。IMF预计,美国经济2024年增长2.8%。欧洲经济在经历长时间停滞之后有所复苏,但地缘政治紧张、贸易摩擦等给增长前景带来下行压力。据欧盟委员会预测,2024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分别仅增长0.9%和0.8%。
  从地区来看,亚太地区经济展现巨大活力,成为引领全球增长的重要力量。IMF近日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4.6%,高于此前预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左右。
  同时,非洲经济保持稳健增长。非洲开发银行预测,2024年非洲经济增速为3.7%。拉美地区经济展现一定韧性,但高通胀、自然灾害等仍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地区主要经济体增速分化明显。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1.9%。
  受巴以冲突延宕外溢影响,中东多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2024年第二、三季度,土耳其经济分别同比萎缩2.4%、2.1%,为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以色列中央银行预测,2024年该国GDP增长0.5%,显著低于先前预测的3%。
  展望2025年,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警告,尽管全球通胀正在缓解,世界经济并未进入衰退,但下行风险显著增加,未来可能陷入低增长、高债务的困境。
逆风加剧 变中寻机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保护主义进一步上升、全球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
  过去一年,地缘冲突不断升级,地缘竞争愈加激烈,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一些国家将商品、投资、科技、金融等武器化,令制裁与反制裁扰动全球贸易;一些国家通过降低对国际市场依赖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贸易全球化遭遇逆流。
  美西方不断升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举措,筑起“小院高墙”,推动所谓“脱钩断链”“去风险”,导致全球生产和消费成本抬高、国际贸易受阻,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此前提出,上任后将对多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野村日本首席经济学家森田京平认为,这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分裂、国际贸易下滑和世界经济放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援引IMF的预测报道,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关税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将使2025年全球经济产出减少0.8%,2026年减少1.3%。
  风险还来自不断膨胀的全球债务。一些国家采取大幅财政扩张措施制造“繁荣表象”,加剧主权债务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其中,美国国债规模2024年11月已突破36万亿美元。IMF预计,2024年年底,全球公共债务达到1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3%。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00%。
  此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巨大外溢效应。2024年9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幅降息50个基点,随后又降息两次。由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致使全球利率环境改变,影响资产估值和风险偏好,重塑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给各国经济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风险与危机也带来变革、催生机遇。在全球经济动荡变革中,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孕育,新亮点、新格局初现端倪。
  一方面,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经济形态,尤其是各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有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生产效率,加快全球绿色转型步伐,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南方国家经济规模卓然壮大、经济治理理念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同,对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为世界经济提供超过一半的动力。
顶风破浪 承载期待


  2024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紧张、外部需求收缩等风险挑战,中国经济顶风破浪,稳中有进,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力和确定性。在众多国际机构和专家学者看来,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增长4.8%,同主要经济体相比增速位居前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特别是过去几个月采取的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显效,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最新报告,上调2024年和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中国经济正维持强劲增长势头,而宏观政策发力将进一步提振经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玛吉特·莫尔纳日前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快于经合组织经济体和二十国集团平均水平。从中期来看,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2023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在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看来,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投入,超过许多国家。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科技企业崭露头角,中国未来将在人工智能、高科技、数字化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过去一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一项项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中,中国始终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更加坚定,“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趋势更加清晰。
  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表示,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背景下,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举措使跨国企业得以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高质量发展,其外溢效应更将带动中国的经济伙伴实现增长。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阐述得愈加明晰。多家外资机构近期发布2025年全球投资展望,整体对中国市场积极乐观,不少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经济正走上健康且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展望未来,中国将持续以自身发展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全球分享更多中国机遇,不断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和可持续增长之路。
    (记者欧阳为 于荣 闫洁)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巴拿马运河主权回归是拉美独立自强的缩影
巴拿马运河主权回归是拉美独立自强的缩影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对巴拿马运河的主权。这一标志性事件是巴拿马人民不懈抗争的结果。如今,这条曾被视为美国在拉美霸权象征、饱含拉美加勒比人民屈辱的血泪之河,已经变成振兴国家、连接世界的繁荣之路。巴拿马运河主权回归的历史,反映了巴拿马人民追求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更是广大拉美国家探索独立发展道路的缩影。
  为了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巴拿马人民付出了数代人的血泪。1903年,美国以极低代价取得开凿巴拿马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其后近百年间,美国榨干了巴拿马运河带来的财富,成为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受益者。为了把巴拿马变为永久“摇钱树”和推行“门罗主义”的前沿基地,美国不惜动用武力,制造流血事件,给巴拿马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巴拿马人民长期不懈的抗争下,最终经过多轮谈判,巴美在1977年签署新条约,规定1999年巴拿马完全收回运河。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拉美国家追求独立自强的重要事件。自“门罗主义”提出两个世纪以来,美国不断从拉美掠夺资源、攫取利益、掌控命脉,一步步让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从巴拿马到智利,从古巴到尼加拉瓜,美国一次次对拉美发动入侵、策动政变、强加制裁、实施渗透。巴拿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克利德斯·塔皮亚指出,“门罗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美国对美洲大陆的控制,将整个美洲大陆划入美国势力范围。“尽管‘门罗主义’的表现形式因时因势变化多端,但美国干涉拉美的本质却始终未变。”
  有压迫就有反抗。长期以来,拉美国家一直努力挣脱外部强权的操控,压迫与反压迫、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在拉美从未停止。近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加速群体崛起,拉美成为重要板块。今日之拉美,经济上更加自主,政治上更加独立,联合自强的意识更加强烈。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敢于向“门罗主义”说不,共同发出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强音。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201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不得不承认,“门罗主义”时代“已终结”。
  1999年12月31日,美国被迫将霸占了近百年的巴拿马运河归还巴拿马政府。如今在巴拿马人民的管理下,运河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干道”。在收回运河后的25年里,巴拿马从运河获得了至少近300亿美元直接收入,大幅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反观美国控制运河的近一个世纪中,巴拿马获得的总收入仅为不到19亿美元。每年通过运河的船只数量也从收回前每年4000艘左右激增至如今超1.4万艘,其中大部分货船都经由巴拿马主导扩建的新航道驶过运河。巴拿马运河事务部长伊卡萨说,如今的运河不仅是现代工程的奇迹,更是巴拿马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团结奋进的鲜活见证。
  25年来,巴拿马运河在巴拿马人民管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说明拉美人民完全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奔向更光明的前途。在全球南方国家的觉醒浪潮中,拉美各国在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振兴之路上持续迈进,“新门罗主义”违背广大拉美国家要和平、求发展的心声,注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记者陈昊佺)新华社巴拿马城电
 
GPS失灵下,以色列民众的“生活迷航”
GPS失灵下,以色列民众的“生活迷航”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耶路撒冷1月2日电(记者冯国芮)在以色列特拉维夫,17岁的以色列青年马什与记者相见时,比约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多小时。“实在抱歉,因为GPS信号受到干扰,我常坐的公交线路无法调度车辆,临时停运了。我不得不多次换乘赶来。”马什无奈地解释道。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不时干扰GPS信号,以削弱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失去方向”的,不仅仅是外来的精确制导武器。对以色列人来说,GPS信号受干扰也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地图导航失灵、公交车停运、外卖暂停……所有依靠定位的手机应用软件都无法正常工作。
  不久前,记者驾车赴以色列北部地区采访,在距目的地仅十几公里时,GPS信号开始受到干扰,手机定位显示当时位置竟在距离遥远的约旦。记者只好靠边停车,尝试用普通地图确认路线,结果一路开入以军设定的军事禁区遭拦截才作罢。
  以色列青年阿龙生活在以北部城市海法。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不久,阿龙所在街区遭火箭弹袭击,而他的手机预警软件并未预警。阿龙发现,预警软件是根据定位发出警告,而他所在的街区遭袭击时,他手机显示的定位位置竟是地中海。“干扰GPS信号非但没有保护我的安全,反而增加了我的风险。”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以军干扰GPS信号还影响到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甚至塞浦路斯部分地区。欧洲航空安全组织认为,干扰GPS信号加重了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负担,对航空安全构成很大潜在风险。
  冲突和战争给以色列人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许多以色列人的生活乃至心灵也因此失去方向。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以色列一家学术中心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和焦虑患病率几乎翻倍。
  2023年10月,阿龙被征召入伍。在以军搜救部队服役的3个月里,他几乎每天都要前往遭袭击的房屋搜救伤者,这对他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影响。“直到现在,有时候我仍会梦到废墟和伤者,会从梦中惊醒。我感觉自己已无法继续正常地生活。”
  以色列民众没有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当记者与当地人交谈时,“和平”是热点话题。
  在耶路撒冷的一次抗议活动上,记者遇到担任急救保障志愿者的医生亚伊尔和达夫娜。“现在的战争不是在拯救人质,而是置人于危险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希望停火早日达成,战争立即停止。
  17岁的泰达住在戈兰高地一个紧挨黎巴嫩边境的村子里,他所在的村子经常遭到火箭弹和导弹袭击,而且往往不会有任何预警。“每个人都因为战争感到焦虑,”泰达望着黎巴嫩境内升起的爆炸黑烟说,“我有同学家里被火箭弹击中,还有老师因为跳弹受伤住院,我已经超过半年没见过大家了。只希望这一切能早日结束。”
 
拉美图自强稳中求兴 中拉谋合作走深走实
拉美图自强稳中求兴 中拉谋合作走深走实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墨西哥城电(记者姜岩)2024年,拉美政治版图呈现“左右互搏”,地区局势稳中有进也有乱。这一年,全球治理的“拉美时刻”举世瞩目,拉美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发出全球南方强音。这一年,拉美掀起“中国热”,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蓬勃发展。
政坛“左右互搏”


  2024年,拉美政坛总体保持稳定。萨尔瓦多、巴拿马、多米尼加、墨西哥、委内瑞拉和乌拉圭6国举行大选,其中4国执政党取胜,巴拿马和乌拉圭发生执政党派更迭。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左翼政党连续执政,萨尔瓦多和多米尼加右翼政党继续掌权。
  在选举结果的背后,拉美政治版图“左右竞争”持续升温。其中,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左翼政党优势明显,而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右翼政党影响力上升。在左右政治之争等影响下,2024年部分拉美国家间龃龉频现。4月,厄瓜多尔安全部队进入墨西哥驻厄使馆,逮捕身处使馆的厄前副总统、左翼人士格拉斯,随后墨厄两国宣布断交;巴西、古巴、玻利维亚等国左翼政府谴责厄违反国际法,尼加拉瓜也与厄断交;来自右翼阵营的阿根廷总统米莱多次攻击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等国来自左翼阵营的领导人。乌拉圭总统拉卡列说,拉美出现“意识形态朋友的俱乐部”,将严重损害区域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拉美政坛“左右互搏”加剧,既有对前些年左翼力量几乎获得全面胜利的局面进行回调的因素,也有遭受外部干涉的因素,更深层次原因是拉美仍在探索一条可获公认、行之有效的振兴之路。
和平发展占据主流


  2024年,总体稳定的局势为拉美一体化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巴西总统卢拉说,“南美洲最不需要的就是战争”,道出拉美和平发展的主流意愿。
  2024年7月,玻利维亚完成正式加入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程序;12月,巴拿马成为南共市联系国,南共市国家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拉美国家间的一体化和地区整体对外合作进程稳步向前。
  2024年,拉美经济虽仍面临增长乏力和失业率高企等问题,但展现出一定韧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多个拉美国家通货膨胀水平呈下降趋势,国内消费保持向好势头,外贸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不明显。世界银行10月报告指出,拉美地区在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地区国家小乱不断


  2024年年初以来,厄瓜多尔多地恶性犯罪高发,政府通过“国内武装冲突”政令并在多地实施紧急状态;6月底,玻利维亚发生未遂政变,军人和装甲车冲击总统府,前陆军司令苏尼加因未遂政变被捕;海地全年动荡不安,帮派势力控制多地,首都太子港12月大规模暴力事件造成逾100人死亡。
  “小乱不断”揭示部分拉美国家的治理困境,而外部干涉是拉美地区乱象的深层次根源。美国继续奉行干涉主义,把拉美当作自家后院,插手拉美事务,持续制裁部分拉美国家,以“美国优先”为导向处理移民问题,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尚未执政便宣称要对墨西哥加征关税、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
  2024年8月,洪都拉斯政府因美方干涉洪内政,宣布终止与美方签署的引渡条约。10月,联合国大会再次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敦促美国结束对古巴封锁,而美国仍投出反对票。古巴外交部长罗德里格斯痛斥,美国数十年的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导致古巴累计损失超过1641亿美元。玻利维亚前外长瓦纳库尼说,美国从未放弃“门罗主义”,持续干涉拉美事务,给地区人民带来痛苦和伤害。
中拉关系走深走实


  跨越山海,会老友、交新朋。2024年是中拉“双向奔赴”的一年。11月,习近平主席开启党的二十大后首次拉美之行,应邀赴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赴巴西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这一年,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苏里南、秘鲁等拉美多国领导人相继访华,元首外交引领中拉关系与中拉合作扩容、提质、增效。
  这一年,中拉合作共赢走深走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成就。12月18日,秘鲁钱凯港至上海港航线首船“新上海”轮驶入上海港,标志着“钱凯—上海”海运航次首次双向贯通。钱凯港项目不仅为秘鲁带来丰厚经济收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还将有力巩固秘鲁衔接陆海、联通亚洲和拉美的门户地位,带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整体发展和一体化建设。秘鲁圣马科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者玛丽亚·奥斯特罗认为,钱凯港将让南美洲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物流链,有望成为南美洲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催化剂”。
  这一年,中拉人文交流亮点纷呈。11月,首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专门向论坛发来贺信。中拉文明交流互鉴活动次第展开,中秘国宝“跨洋对话”、“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在秘鲁举行,数十部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在拉美展播,“中巴青年故事会”拉近心与心距离。中国与巴西、墨西哥、古巴等国新增或恢复多条直航航班,为中拉“跨半球”交往架起新桥梁。
  这一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十周年。11月的拉美之行中,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领导人时强调,中方愿同拉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不断丰富中拉命运共同体内涵和实践。
“南方时刻”正在点亮


  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时指出,“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一年,中国和巴西联合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会同立场相近的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为局势降温汇聚合力。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从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张,并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巴西将“抗击饥饿与贫困”作为主要议题,倡议成立“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中方高度赞赏并率先加入。这些切实举措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新一年,拉美“超级选举周期”中“左右互搏”仍将继续。新一届美国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将对拉美产生重要影响。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拉美从未放弃独立自主的追求,期待公平正义的呼声日益高涨,全球南方理念深入人心。
  新一年,是中拉论坛正式运行10周年。10年来,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拉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各领域合作驶入发展快车道,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将继续利好中拉、造福世界。
 
跨越海峡的“灵魂摆渡人”
跨越海峡的“灵魂摆渡人”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谈昦玄 陈君

  成尘之后,一个人的生命有多重?
  台胞刘德文有自己的答案——12公斤。
  21年时间里,他背着300多位老兵的骨灰坛,从台湾飞向大陆,护送老兵魂归故里,走遍大陆20多个省份,摆渡重约3000公斤的乡愁。
  “伯伯,跟紧我,我们出发回家了!”
  2025年伊始第3天,58岁的刘德文从高雄出发,飞往江苏南京,护送两位老兵的骨灰回家。两只12公斤重的骨灰坛,他一前一后背在身上。
  1949年,大批军人入岛。在两岸隔绝对峙的数十年里,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结婚、没有儿女,无法对远在大陆的父母尽孝,不能和亲人同享天伦之乐,一生苦涩。岁月流逝,岛内老兵凋零,逐渐被遗忘在社会角落。
  刘德文把老兵们的故事装进了自己的人生里,倾尽所有,为他们寻亲,送他们回家。对刘德文心怀感念的人们称他为“灵魂摆渡人”。
“等我走了,能不能带我回家?”


  把骨灰坛放在包里,贴着胸口,背在身前,让长者先行,也让老兵们看清楚回家的路。只要条件允许,他甚至会为老人们的骨灰坛买下一个座位或床位,就像对待生者一样……送老兵回家,刘德文有自己的规矩。
  “我护送的是老兵们的灵魂,不能把他们当行李一样对待。”他说。
  作为在台湾屏东县高树乡长大的“本省人”,刘德文曾经并不了解“外省老兵”。直到1997年,他搬到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
  半屏山下的祥和里,树木葱郁,掩映着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民宅。这是一处大陆老兵聚居的“眷村”,最多时有4000多人,其中长期单身的有3000多人。1997年刘德文搬来时,这里还有1800多位大陆老兵,现在只剩十几位,最年轻的也已是97岁高龄。
  刘德文儿女降生时,老兵们的帮忙、问候令他十分感动,也让他逐渐和老兵群体有了更多交流,后来更是经老兵们的推荐当上里长并连任多届。
  “里长好!”早些年,老兵们身体尚健,在路上看见刘德文就和他打招呼。他们的口音南腔北调,刘德文听来却不觉得困难,在电话里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是哪一位。他常陪老兵们聊天,听他们细数儿时的记忆和家乡的样貌,深切感受到几十年骨肉分离带给他们的痛楚。
  “我们这里的伯伯们多是海军退伍的,大多数在台湾没有结婚,一辈子独身。”刘德文说。
  春节期间,老兵们会在院子里朝家乡的方向远眺,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清明节,老兵们买来供品,朝家乡的方向祭拜,想对已不在人间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幕幕场景,震撼着刘德文的心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道出了多少在台大陆老兵内心的哀痛。
  这些老兵十几二十岁时离开故乡,跟着部队到了台湾,几十年和大陆家乡阻隔。1987年,众多思乡心切的大陆老兵走上台湾街头,掀起返乡探亲运动。10月,台当局宣布开放部分台胞回大陆探亲,两岸隔绝藩篱终被打破,老兵们才能回家看看,遗憾的是,很多人的父母都不在了。更有老兵因年事已高或身患疾病,无法踏上返乡路,临终前将“活已做游子,死拒做游魂”的遗愿相托。
  2003年,一位湖南籍的文姓老兵把刘德文请到家里吃饭,打开了一直不舍得喝的高粱酒。
  “我87岁了,可不可以在我死后,帮我把骨灰送回老家,葬在我父母坟边,让我跟他们团圆。我这一辈子,没给父母尽过孝,如果可以,起码以后在九泉之下,可以服侍他们。”说着说着,老人哭得像个孩子。
  几个月后,老人离世,刘德文自费买机票,去兑现自己的承诺。出发前,他抱着骨灰坛说:“伯伯,终于要回家了,你跟紧我,回到家乡,落叶归根。”那趟旅程,他先从高雄飞香港,再转赴长沙,然后坐绿皮火车到常德,乘中巴到桃源县。
  后来,刘德文接到的请托越来越多。从最初护送朝夕相处的老兵,到后来寻找、护送素未谋面的老兵,他开启了长达21年为老兵摆渡灵魂的旅途,一次次背上沉重的骨灰坛,自费前往大陆各地,将漂泊的乡愁送回生命原点。
  “老兵们一辈子都在想家,将心比心,他们的一生太痛苦了!”刘德文说,“能送他们回家,我是开心、满足的。”
  老兵们思念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也思念着他们。
  浙江一位老人,直到古稀之年都在寻找父亲,2024年清明节,已89岁的老人在刘德文陪伴下,终于看着父亲入土为安,不禁落泪,说自己再无遗憾。
  云南一位老人是遗腹子,一生没有见过父亲。当刘德文带着他父亲的骨灰回到家里,他颤抖着声音说:“刘里长,能不能打开骨灰坛,让我摸摸我父亲。”伸手抚摸父亲骨灰的瞬间,他失声痛哭:“我终于有爸爸了!”最终,他将父母合葬,完成了母亲一生想与父亲团圆的夙愿。
  山东一位90岁的老人,终于等回了自己的哥哥。他站在村口,看到刘德文的一刻跪下了,行三叩拜之礼。他说:“这三跪,一是感谢你接回了我的哥哥,二是跪我哥哥,三是代表我父母感谢你完成了他们一生的心愿。”
  河南一位老人,自幼便每天和奶奶在村口等父亲回家,奶奶83岁离世,嘱咐她一定要找到骨肉至亲。刘德文走到奶奶等候的地方,跪下说:“奶奶你不要等了,我把你儿子带回来了,走吧,我们回家团圆了。”
  历史跌宕起伏,两岸离合聚散,大环境影响着小人物的岁岁年年、今生今世。作为儿子、兄弟、父亲、祖父,老兵们和大陆的亲人终其一生互相追寻。
  刘德文说,自己脚步还要加快,因为许多老兵的儿女年岁已高,怕他们等不到团聚的那一天。
  2024年,他护送47位老兵的骨灰回家,是数量最多的一年。往年一般一趟护送1位,这一年平均每趟送2位,有7趟送了3位。
  即便是护送3位,他依旧坚持把骨灰坛全部背在身上,两个肩膀各担1个在身前,身后再背1个。
  骨灰并没有多重,重的是骨灰坛。刘德文执意要用质量好的骨灰坛,在他看来,老兵们在世时颠沛流离,去世后应该得到安稳的归宿。
寻找,护送,魂兮归来


  要找到一位已离世多年的老兵,并非易事。多年分离,老兵亲属大多只能提供姓名等简单信息,岛内军人公墓里没有的话,就要一次次前往无人照管的墓地荒冢、收纳骨灰的大小寺庙寻找,如同大海捞针。
  老兵陈必寿,江苏人,曾在1982年至1984年间短暂与家人取得联系,但随后又杳无音信,在他寄回大陆的家书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想回家。
  2018年6月,他在大陆的亲人发布了一则寻亲消息,请求刘德文协助查找。刘德文按照名字在岛内民政系统查询,逐个排查,找遍公墓,到荒坟踏寻,终于找到这位已离世25年的老兵。
  在刘德文的帮助下,陈必寿终于回到了故土,被安葬在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永坛公墓。
  台湾天气炎热,刘德文在墓地寻找过程中,中暑是家常便饭,还常常连吃饭都忘了。一次搜寻中,他不慎跌入两米深的坑洞,爬出后顾不上疼痛,又继续寻找。找到老兵墓碑后,他准备下山离开,才感到身上令人窒息的剧痛。他强忍着来到医院,医生告诉他:“你真命大,摔断了两根肋骨,断骨擦过脾脏,如果刺穿就没命了。”
  “摔下坑洞时,我怕有蛇,慌忙中跌了第二跤……”如果不是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几乎没有人会知道,这位常年行走于荒山野岭中的汉子居然怕蛇。
  刘德文将自己“福大命大”归结为做善事的回报。“老兵们会保佑我,他们也想回家。”他说。
  为帮助更多人找到亲人,刘德文开始为老兵墓地建档。他用手机记录下找到的老兵墓地,回家整理出墓主、位置等信息,下次收到委托人请求时,就先从已建档的信息中筛选,依靠他的资料库找到的老兵就有20多位。
  “没有网络寻人前,即使我将老兵资料整理好,也不知道怎么把这些信息传播出去。现在,互联网科技让两岸寻亲更加高效。”刘德文说。
  寻找一个人需要的时间很难确定,有时是一周,有时是一年,有时是更久。“我不放弃,老兵的家人就不会放弃!”他说。
  21年来,帮老兵回家的路上,刘德文脚步不辍。
  2021年5月,刘德文收到老兵田发祥的大陆亲属委托,开始了近一年的寻找之旅。他频繁往返高雄市和嘉义县,累计行程数千公里。2022年3月底,他终于在嘉义县中埔乡找到了这位老兵的墓地。他将田发祥的骨灰郑重交给老兵家人,老人的儿媳和孙子见到骨灰坛,情绪激动,下跪祭拜,令人动容。
  2024年3月,刘德文的父亲不幸离世,他处理完后事,第二天便继续前往墓地寻骨。头七过后,他再次出发,踏上了护送老兵回家的旅程。
  这些年,为了送骨灰,刘德文不仅要搭飞机、换火车,常常还得再坐长途汽车。途中住宿,因订不到房间,他睡过宾馆大堂和候车大厅。曾因人生地不熟,走错过路,买错过票,感受过山间的“一转弯就到”原来还要再多走上20公里路。
  2016年,记者探访刘德文,在他办公室书架上看到一本大陆版的新华字典。他的妻子告诉记者:“他很用功,努力学习简体字,每次去大陆都买很多地图,为下一次行程设计路线。大陆太大,很多地方不熟,老人留下的地址有些名称也变了,并不是很好找。”
  2024年末,记者再访刘德文,他展示了手机中许多大陆常用的App,订票的、付款的、社交的、打车的、点外卖的,一应俱全。
  “大陆这些年变化太大了,以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坐绿皮火车要十几个小时,现在乘高铁只要一两个小时,想坐绿皮火车都不容易了呢。”刘德文说。
  从第一次带老兵回家时的忐忑、不知道骨灰能否顺利出关,到如今的轻车熟路、与一些机场工作人员成了熟人,刘德文已到过大陆20多个省份,最远是新疆喀什,去得最多的是山东。摊开大陆地图,他只有西藏、青海、宁夏还没去过。
  把骨灰送到大陆后,刘德文几乎每次都要陪家属完成安葬事宜,才安心离开。他的足迹遍布大陆,却很少顺路旅游。一次去陕西,老人家乡离秦始皇兵马俑遗址只有3公里,家属想带刘德文去参观,他婉拒了。他说,自己是专程来送老兵回家的,只想纯粹地做好这件事,而且时间紧迫,还有其他老兵等待着回家。
送老兵回家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来到祥和里社区,走过“屏山新村”的牌楼,就到了刘德文的里长办公室,那是由集装箱改建的一个铁皮屋,简陋破旧。远远走来,就能看到屋子下面垫着的砖瓦,屋顶没有密封住,还留有缝隙。一块木板搭在门口,弥补了房屋和地面接触不平的问题。
  铁皮屋外墙上贴着六个大字:“存好心做好事”。这是刘德文特意花钱找人制作的。他说,这是自己在送老兵回家过程中学到的做人之本。
  2016年盛夏,记者采访刘德文时,他位于顶楼的家里和铁皮屋办公室里没有装空调。2024年,再访刘德文,他的家里、办公室里依然没装空调。
  “多节省一点,可以早点多送一些老兵回家。”他还把烟戒了,一双鞋子穿到开胶才换。
  刘德文的祖辈、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族从福建迁居台湾已六代,从小受的家庭教育就是“中国人看中血浓于水,讲究孝道善行”。送大陆老兵回家这件事,刘德文全家都参与了。父母曾资助他几十万元新台币,补贴旅费。父亲去世前一天还问刘德文:“你还有钱吗?够不够买机票?”
  刘德文的妻子说,最初不理解丈夫,毕竟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刘德文常跑大陆,家里有需要时不能在她的身边。后来,她慢慢认识到这件事的意义。
  生活节俭,刘德文唯独感觉亏欠儿女,“我和孩子讲,做这件事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里头是做人应该有的情”。
  如今子女的想法也与他相同。儿子曾陪他到重庆护送骨灰,还跟人说“我爸爸很伟大”。女儿工作后为刘德文换了内存更大的新手机,好让爸爸记录更多寻找、护送老兵的影像资料。
  2024年最后一天,刘德文仍在为老兵们的事忙碌。接受记者采访的4个小时里,有老兵眷属上门为他送点心,有陌生人打来电话询问老兵迁坟回大陆的事,也有老兵后代来祝他新年好。
  “过去,社区里住得满满的,现在人越来越少。”刘德文指着“祥和山庄”楼栋说,曾经这里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每一层、每扇窗,灯都是亮的。院子里总有老人围桌打麻将,很热闹。有一次,老人们抢着说刘德文是自己的干儿子,争论起来把桌子都掀了,等刘德文赶来好言劝慰,大家才又重归于好。
  随着岁月流逝,一户户、一层层的灯不再亮起,欢声笑语已成往日云烟,“祥和山庄”变得愈加寂静。
  刘德文回忆起曾经一年365天风雨无阻给老兵送饭的日子。因为看到一位老兵在雨中拄着拐杖去买午饭。“只有500米的距离,2个钟头后我回来时,他还在一步一步往回走。”因此,他决定贴补经费为独居老兵送餐。
  这些年,等待刘德文去送饭的老兵越来越少。几块写满老兵姓名的楼栋明细板,被他视为珍宝。他对记者说,上边每个名字生前与身后的故事,自己都知道,也都参与其中。
  现居祥和里的11位老兵,一半有家人,一半寡居到老,后者大多住院,在病床上依赖鼻饲管度过最后的时光。刘德文常去看老兵,有的老兵眼睛已睁不开,但听到刘德文的声音,仍会流泪。护工私下劝他少来,因为他探望之后,老人会在床上辗转反侧许久。
  “大概是老兵们想让我带他们回社区、回家。”刘德文说,“这些伯伯视我为儿子,我也把他们当作父亲。”
两岸一家亲,永远不能分隔


  刘德文说,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同宗同源,同一个文化。春节,两岸同胞都要家庭团圆;清明节,两岸都要祭祖,扫墓上坟。这是文化上的传承,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
  他希望,两岸亲人离散的悲剧不要重演,后代子孙不要再受动荡飘零的人生苦楚。
  如今,刘德文在大陆有了许多“亲人”。他和老兵的大陆家属原本素昧平生,后来却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至亲”,他去大陆送骨灰,如果顺路就会去看望“亲人”。
  “我现在在大陆的‘亲人’可多了!一次去湖北,几家人抢着接待我。还有一次去山东,一位家属为了再见到我,在机场等了5个多小时。”说这话时,这位憨厚汉子的脸上写满幸福与感动。
  一回高雄遭逢地震,刘德文一早就接到几十位大陆“亲人”的电话或是微信。“他们叫我伯伯、叔叔、舅舅或者大哥,问我家人都平安吧。真是一家人的感觉!”
  “两岸有共同的血脉,永远不能分开!这是我为什么要坚持下去的原因。”刘德文说,在送徐州老兵回家过程中,他无意中找到了自家的族谱,还被父亲带到祖坟告慰来台先人。“两岸同根一家亲,我们不能忘本。”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为帮助众多大陆去台老兵完成落叶归根的愿望,2003年以来,刘德文先生不辞辛劳、奔走两岸。他做这些事,生动诠释了两岸同胞不分省籍、不分地域,都是一家人。正是这样的亲情义举,抚慰了老兵的离乱之痛,让他们如愿魂归故里。
  刘德文已为2025年排好了行程,有20多位老兵的骨灰正等着送回大陆。
  送老兵回家,是一条艰辛漫长的旅途。刘德文说,只要老兵的亲属在寻亲,自己就会坚持走下去。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护送途中,刘德文不止一次听到这首《故乡的云》。每一次,他都会低下头,对着背在胸前的骨灰坛说:“伯伯,你的家乡在欢迎你回来。”
 
发现另一个刘德文
发现另一个刘德文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近日,我们从台北南下高雄,走进了一间铁皮屋,那是刘德文的办公室。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个刘德文。
愧疚的父亲


  刘德文办公室墙上,贴满两岸媒体对他的报道,屋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椅子,却没有特别像样的办公桌。
  就这样局促地坐下,简单聊了几句,我们提议去屋外,准备开始拍摄。他拿出一把椅子给我们放置设备,说“这是老兵留给我的”。
  提出去屋外拍摄,一是因为屋外光线好,二是因为在屋里待久了确实有些憋闷。很难想象,在炎夏酷热的高雄,刘德文在这间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度过了十几年。而他位于顶楼的家,同样没有空调。
  儿女年幼时很难理解他,只看到爸爸一次次出远门。妻子也曾对这个顾不上家的丈夫颇有怨言,一度到了不说话、只写纸条的程度。
  后来,刘德文带上妻子一起送老兵回家,去他到访最多的地方——山东。那趟行程,妻子看到了老兵年迈的弟弟跪在村口,感谢刘德文了却父母遗愿,看到两人跪在老兵思念一生的故土上交接骨灰坛,齐齐泪下。她也流泪了。回程的大巴车上,妻子说:“你继续做这件事吧。”
  和儿女关系的重大转变,则源于一次事故。
  一次搜寻老兵墓碑过程中,他不慎跌入两米深的坑洞。因为骨折,他背不动重达12公斤的骨灰坛,儿子便陪他踏上送老兵回家的旅途,回来后逢人便说:“我爸爸很伟大。”讲到这里,刘德文脸上满是自豪。
  聊得更久之后,他重提这次事故,才讲出故事的另一个篇章。女儿在学校里得知他出事故后,大哭着向老师请假:“我要去看爸爸,我要没有爸爸了……”讲到这里,他涨红了脸,用力搓着双手,极力克制情绪。
  在他眼中,我们看到,一位父亲愧疚的泪水。
寂寞的里长


  刘德文是在老兵们的鼓励下当上里长的。
  一次,为领取社区的盆栽花,一个居民证件能领取5盆,他用喇叭一广播,马上就有300多位老兵把证件送到铁皮屋办公室。“我把证件往工作人员面前一放,他们看呆了,因为没想到我这么快收齐这么多人的证件。”说起老人们对自己的信任,刘德文格外骄傲。
  岁月流逝,老兵凋零。曾经灯火通明的“祥和山庄”变得愈加寂静。刘德文常常去看住院的老兵,有的老人眼睛已睁不开,但听到刘德文的声音,仍会流泪。“大概是老兵们想让我带他们回社区。”刘德文说,“这些伯伯视我为儿子,我也把他们当作父亲。”
  人的能力终归有限。他无法带住院老兵回到社区,只能承诺,等待身后,带他们回到家乡。
  在铁皮屋里,刘德文说要给我们看件宝贝。那是几块写满老兵姓名的楼栋明细板,有年头了,塑料板已经泛黄,上面贴着一个个老兵的名字,刘德文指着一个个名字,如数家珍讲起他们的故事。
  生前,他和他们共度了一段人生。身后,他送他们走完了最后的归途。
成为“我们”


  “我们找到了老兵”“我们把老兵送回家”……采访刚开始时,刘德文一直在说“我们”。由于在拍摄的缘故,我们没有打断他,问“我们”除了他还有谁。
  几段讲述下来,我们明白,实际上没有“我们”,从来只有他一个人。只不过,他习惯了将“我”讲述成“我们”。
  “我们”这个口头禅,成了我们后期剪辑片子时的痛点。整理视频素材,我们将上百个“我们”的表述,改为“我”,直至深夜。
  夜静了,“我们”的回响,却在心头挥之不去。
  “你说,为什么刘德文要称自己为‘我们’?”
  “一个人做事情。说‘我们’能显得不孤单?”
  “我也觉得是。”
  21年来,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刘德文走进台湾的山岭。5点上山,一个人行走着,直到日出,直到太阳高照,直到找到一个个老兵的坟墓。
  21年来,到过大陆20多省份。很多次,买错票,乘错车,走错路,睡过车站大厅,坐过十几个小时大巴车,陪伴着他的,只有放在包里、背在胸前的老兵骨灰坛。
  21年来,把骨灰送到大陆,刘德文几乎每次都要陪老人家属完成安葬事宜,才安心离开。他的期盼是,“希望这不是仅有一次的联系”。逢年过节,大陆“亲人”的电话、微信问候令他感觉很幸福。因为保持联系,是一种长久的理解。
  或许就是在这样曲折辗转、周而复始的旅途中,他从“我”变成了“我们”。
(本报记者谈昦玄 陈君)
 
乡愁六记   陈玉明

  岁末年关,乡愁弥漫。
(一)永远的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乡愁。
  诗人一生浪迹天涯,书剑飘零,但故乡始终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里。“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静夜思》是很多人学的第一首古诗。儿时,我们傍在父母身边,念这首诗,有口无心,只是觉得音韵铿锵。
  及至我们年岁已长,身在他乡,古道西风,枯藤老树,《静夜思》就不再是一首普通的童谣,而成了时时叩击心灵的绝唱。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我们逃离故乡,因为故乡偏僻,舞台小、机会少,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可是,虽然我们漂泊天涯,心却从未真正离开过故乡。有故乡作为背景,理想的实现才有了丰满的意义。
  我们常常抱怨故乡的种种不是。可是,如果听到别人指斥自己的故乡,我们会一万个不高兴。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无论我们在远方是成功还是失败,故乡都是心灵的港湾。
  我们得意的时候,想回故乡,与家乡父老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失意的时候,想回故乡,用亲人的温暖慰藉心灵。
(二)最美回忆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这是晋人张翰的乡愁。张翰思念家乡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逃离乱糟糟的洛阳,辞官返乡。
  故乡,有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故乡的月色最美,故乡的饭菜最香,故乡的方音最甜,故乡的年味最正。
  鲁迅先生收入中学课本的文章中,我最喜欢《故乡》和《社戏》。鲁迅的许多文章,基调都是暗黑的悲凉;但这两篇,却有一抹难得的亮色。
  即便素来冷峻如刀,鲁迅在写到少年闰土和猹,写到双喜、阿发和罗汉豆时,笔底也不免荡出罕见的柔情。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谁没有故乡,没有他心中的闰土和阿发?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子规,又名杜鹃、杜宇,本是一种寻常的鸟儿,却因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乡愁的象征。
  乡愁,是对童年时光的追怀,是对脉脉温情的留恋。
  我很喜欢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电影末尾,在《送别》的乐声中,英子坐着马车离开熟悉的北平,驶向未知的远方。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故乡,渐行渐远,慢慢变成惝恍迷离的梦,如同《社戏》中的戏台,似远似近,若有若无。
(三)欲归难归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是汉朝公主刘细君的乡愁。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侄孙女刘细君嫁给年迈的乌孙国王;数年后,25岁的公主玉殒香消,葬于今新疆伊犁州昭苏县乌孙山夏特大峡谷谷口。
  细君出塞72年后,绝代佳人王昭君,又重复着刘细君的故事。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多少人,如同刘细君、王昭君一样,望家乡,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有的人,使命在肩。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身膺朝命的疆寄重臣,系国家安危于一身,哪能想回去就回去?
  有的人,壮志未酬。
  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可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最后四面楚歌,一败涂地,无颜见江东父老。
  一局收枰胜属谁。作为博弈赢家,刘邦唱着《大风歌》,气昂昂,“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近乡情更怯。我们想对亲友诉说心事,我们想洗洗旅途的风尘。
(四)情随事迁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这是唐朝诗人戎昱的乡愁。
  戎昱宦游漂泊,回到故乡荆州,望云梦故城,物是人非,触景伤怀。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回到故乡,一切都那么熟悉;但有时又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我们想寻觅旧迹,却发现已面目全非。
  鲁迅在《社戏》末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们常有同感,也说不清究竟是东西变了,还是我们自己变了。
  思念故乡,往往是因为思念故人。
  然而,世事沧桑,情随事迁。有人回到故乡,儿童相见不相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即便故人尚在,也只怕心境已换。
(五)此心安处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这是苏东坡的乡愁。
  苏东坡一生漂泊,如不系之舟。在杭州见到妻弟王缄,他不禁悲从中来,乡思绵绵。“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在那个年代,他想回一趟眉山老家,太难了。
  幸好,东坡居士生性豁达,随遇而安。别深相思减,到了杭州,他陶醉于西湖美景,很满足地说:“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只可惜,他终究无法在杭州久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哪里是他的家?哪里都不是。他自我安慰——“此心安处是吾乡”。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习惯了,这里也就成了新的家乡。“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他乡也未必不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有时候,我们可能更喜欢客居之地。
  韦庄晚年回忆起当年游历江南的日子,依然无比怀念:“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啊,此时的江南,比战乱频仍的长安好太多了。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然而,他乡虽好,我们真的就能忘却故乡吗?
(六)报我乡邦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是文天祥的乡愁。这是最深最浓的乡愁,是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眷恋,是对民族同胞的爱之如伤,是对中华文化的情深不渝。
  北宋末年,诗人吴激出使金朝,被强留不遣。看到一幅《潇湘图》上画的江南风景,吴激顿时生起浓烈的乡愁:“江南春水碧如酒,客子往来船是家。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鞍马老风沙。”
  历代仁人志士,同有这一份家国乡愁。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这是王褒的乡愁。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这是杜甫的乡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乡愁。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这是顾炎武的乡愁。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丘逢甲的乡愁。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这是于右任的乡愁。
  ……
  1937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东北、华北大地,东三省的青年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音乐家马思聪行脚绥远,谱下著名的《思乡曲》,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狐死首丘。2007年12月,马思聪的骨灰归葬广州。2012年5月7日,马思聪百年诞辰,马思聪十妹、88岁高龄的马思芸,从香港回到故乡广东海丰,感慨万千:“对我来说,故乡的印象都是在脑袋里,想象不到。现在我知道故乡是这样的……”
  爱家乡的人,才可能爱祖国。“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乡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乡愁。
  乡愁,既有空间性,也有时间性;每一缕乡愁,都铭刻着我们来时的路。
  尽管如今交通发达、通信便捷,“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诗人的夸张,地理的乡愁渐渐淡了,但历史的乡愁——文化乡愁,依然历久弥新。
  不久前去世的百岁老人叶嘉莹、“80后”意公子、“90后”李子柒……她们都凝结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乡愁。
  不忘来路,才能走向远方。
  “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
在关中大地,寻迹《诗经》
在关中大地,寻迹《诗经》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走笔
 
  胡梦雪
(一)


  打开中国地图——秦岭以北、北山以南、陇山以东、黄河以西,围拢起一片被称作关中的地方。
  渭河、泾河、北洛河交错孳乳,交通孔道扼四塞往来、险阻天成。这里是古老璀璨文明的产房,强汉盛唐的心脏,被山带河,沃野千里。
  从北京出发向西,一路经龙门、至灵宝、穿黄河,高铁列车由曾经“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的咽喉锁钥之地驶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转入实地调查阶段,2024年11月,跟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当一天普查员”基层行活动来到陕西宝鸡、咸阳。是采访,也是寻迹。
  初见关中,空气比想象中更湿润凉爽。打开全副感官嗅尝,一下子就被油辣子的热情征服——各色各样的“碳水炸弹”活色生香,软糯的、劲道的、酥脆的、缠绵的,岐山臊子面浓郁而不起腻烦,让人吃了一碗想第二碗。一时间,我感到被一份莫名的热情注视,叮嘱着“多吃点”,好像远行回家的游子。
  老话讲,“出门饺子到家面”。从“中原有菽,小民采之”“朋酒斯飨,日杀羔羊”到此间,食物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乡愁,而回家,则是刻在人们血脉中的史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氤氲的烟火和初寒的夜色中,我想起《诗经》,那些写下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离别”与“团圆”母题的作者——他们怎么样了?因为哪一场抵抗或征服开始远行,最终落脚何方?虺隤的马匹、奔行的卒役、叹于其室的妇女,是否最终得到命运满意的答复呢?
  历史寥寥数笔没有下文,却在千年以后一个偶来此地的年轻人心中,勾起微妙的回响。
(二)


  位于咸阳彬州市城关镇的大佛寺石窟,是此次“四普”基层行的重要一站。
  大佛寺原名应福寺,最早为唐太宗纪念浅水原大战阵亡将士所建。论知名度,它的光芒较四大石窟似乎远为黯淡。但西出长安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追想唐代长安造像风格的最主要依据。华丽伟岸的大坐佛,曼妙健美的菩萨,盛、中、晚唐诸造像雕刻,凝固着从繁盛走向沧桑的历史。
  赶到大佛寺,正是傍午微雨。周览石室,黝无日光,经人指点在千佛洞中读到一方祈雨铭,作者系唐豳州长史武太乙。
  我特别注意到“豳”这个字的写法。据史书,唐开元十三年以前,彬州还保留其古称“豳”。而“豳”最早见于典册可追溯到《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的“豳风”,当中诗凡七篇,多描写农事生活,如人们熟知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何以豳风?古豳之地对周人而言意义尤为特殊。始祖后稷之后,一位叫公刘的部族首领带领周人避乱南迁,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到豳地落脚定居,开疆创业。周由此肇始,一步步走向岐山、丰邑、镐京,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笃公刘,于豳斯馆”,《诗经·大雅·公刘》也有对这段历史饱含深情的回溯。“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是讲勘察谋划,“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则其田垦经营。1000多年后,唐朝地方长官武太乙撰铭,“自夏涉秋,密云不雨,思稼稻之”,仍关切的是农本,仍要从幽州“周秦霸王之原,皇帝经纶之野”的过往起笔。
  又是1000多年过去,而今,那部族往事连同大佛寺的故闻一并消歇了。放眼望去,高耸屹立、比平常之山更孤寂而宽怀的山下,是关中的农村。黄褐土地上,冬小麦种下去,白薯的叶子翻出绿色。黄蒙蒙的房子,梁上地下点点摇曳杂草,也是大地色的。沟壑纵横的塬梁峁川仿佛没有尽头。“好着吗?”“好着呢!”仿佛有人这么说,有牛羊这么叫。
  路上买了老乡家的苹果,多汁清甜得紧。至于《豳风·七月》中提到的“八月剥枣”,在今天彬州一带,枣仍然是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能想象吗?这片苍茫的土地上竟结出这么些甘美的果实——好似用大地的乳汁滋养的。
  普查队员冒着微雨,对石窟寺的建筑结构、洞窟形制及造像的风化或剥落程度等进行了详细测量、记录及照片采集。洞窟幽邃,唐太宗至安史之乱后的雕塑不知凡几,灰尘之中偶有一点天光流露,照见如动似静交缠的衣袂。气息蔼然,令人不能或辨天工人巧。
  如果非用语言形容,那么这些雕塑系出自时间之手,是“时间”本身那种流动而静止的质感的体现。它们让来者在关注石窟保护工作之余,又涌起一份怀古的情思。记起一位汉学家评论,对很多晚唐诗人来说,过去的回响和踪迹具有特别的光晕。站在过去辉煌的阴影里,他们的“晚”来自一种文化上的迟到感。
  很难说清为什么,在风振庭柯、泾水扬波的古豳之地,我也生起类似的历史的“晚来感”,一种心情的落寞。
(三)


  “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太王亶父,亶父亡走于岐下,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
  《汉书·匈奴传》对周人迁播有这样的记述。戎狄滋扰,公刘之后周族又一领袖古公亶父率众离开豳地,迁往岐山之南的周原。在那里,蕞尔小邦走向成熟,开启“居岐之阳,实始翦商”的历史序篇。
  转天,当我随普查队员来到位于宝鸡岐山县京当镇的岐阳遗址,见商周陶片遍布地表,岐山尽在北望。联系到《史记》《汉书》及《诗经·大雅·绵》所描绘的迁岐壮举,不禁思量,这难不成就是“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地方?
  事实竟确然如此。岐阳遗址外不到一公里处,就是祭祀古公亶父的三王庙及其陵墓——周太王陵。三王庙存正殿一间,陵仅存墓冢,前立清代学者毕沅所书碑题。此次“四普”调查,需要对这些文物点进行实地复核,形成详细的档案资料。
  周族迁徙,相传是从豳出发,渡过泾水向西南行,越梁山、过杜水、又沿漆水南下,循今渭河西行,直到周原地区。这一带土地肥沃,适宜于发展农业,岐山山脉又是天然的防御屏障。从今彬州、旬邑到岐山县,这条路,用了公刘至古公亶父前后十代人,我们坐汽车却只消不到半天。
  下午,记者跟着普查队员从岐阳遗址东南角出发,用脚步丈量遗址边界范围。如果不谈文物普查,这就是一片沉睡着冬小麦的田野。新雨过后,鞋子越踩越沉,不知名的植物勃勃生长,让人想到《诗经》里写的定居垦辟的欣喜——“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目力所及,看不到多少现代建筑的踪迹,只有薄雾笼罩下,一个接一个走在田埂上的普查队员、专家和记者。寂静之中,孤零零的一棵柿树矗立在原野中央,宛如狭长文物区的原点。谁曾经在此生活?当地介绍,33万平方米的遗址调查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老官台文化的陶钵、仰韶文化的陶罐等文物,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及商周人类活动与分布有重要价值,“把这一带人类的居住史提前了1000年”。
  那是人类文明刚走出地平线的时节,先民结绳记事、击壤而歌,过采集渔猎的生活。“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周人史诗则如是,到现在,生活庶几延续于此。或者,只有在“活着”这件事面前,文明的天空、竹帛的刻画才显得短暂和稚嫩。而站在更广袤的维度,生命对于亘古的宇宙长夜来说,又不过瞬息之光明、细胞有丝分裂之偶然。
(四)


  这天最后,我听到了秦腔。
  “叹人间多荆棘世途艰险,难得你贤德妻节义双全……”三王庙前20几个村民操弦执管,奏起《周仁回府》的经典韵律,中有一人大方定立,面对我们这寥寥观众唱得认真、凄楚、欢喜。众人身后,大殿门楣上刻着《诗经·大雅·绵》开头的四字——绵绵瓜瓞。
  步至周太王陵前空场处,我注意到一位叫“虎”的村民做的标记,普查队员见怪不怪,“那是农忙晒粮食的地方”。“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经》时代的农夫生活未为遥远。
  数十年前,一位关中作家曾感喟,“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同样的一抔黄土——2000多年前,周室东迁时仓皇辞庙的贵族将青铜器埋藏在这片黄土之下。千百年来,多少帝王的坟冢如山包一样隆起在这片黄土之上,连绵不绝,或现或隐。两相呼应,一边是珍贵而脆弱的实物遗存,一边是不绝如缕的沧桑历史。
  而秦腔,这声从地平线上发出的喟叹,则似天外之音,如兀立在原野上的那棵柿树,穿透了心灵,穿越了时间,深深扎住根系,如饥似渴地喝着地母的血水,因此壮实、粗粝。透过它,今天的人们能看到古老的“十五国风”的影子,从而想象在封建王朝伊始,诗歌文学的触觉是怎样伸向那些“胼手胝足的小民”,镌刻了他们的悲与喜。
  车开在陕地,赶路时我总下意识地开着手机地图,想了解所在的确切位置,经过的河流、村庄、道路都叫什么名字。总感觉一个不小心,就会错过历史上一个王朝的背影,一个重要的都邑,一些值得拜望的人和事,或者曾在书里遭逢但终究苍茫了的记忆。
  从召公镇、天王镇、礼村、吕宅村,到散落在周原上的宫室、墓葬遗址,古老的桑、黍、栗、棘、麦、葛……潜行在历史地表,一切如常,只是又好像听到3000年前那个敲木铎的人在破晓时宣告——诗三百“活着”。
  简古的横竖撇捺,悠远的文脉潜流,还有古往今来相从而歌的劳者……原来如此紧密地依偎在这片大地上,于苍然回首处,渴望一份更深刻的抵达。
 
寻迹黄州悟“功业”
寻迹黄州悟“功业”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走笔
 
  惠小勇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先生逝世前两月总结自己平生功业,不提他任知州、做了很多实事的密州、徐州、杭州等地,而只摆了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又以黄州为首。
  看过三苏祠的少年聪慧,访过三游洞的青年快意,跟着峨眉雪水顺江而下,来到苏轼中年升华为东坡的黄州宋城,我希望在寻迹中找到“东坡功业首推黄州”的答案。
  长江揽臂相拥,巴水逶迤泽润,在大别山南麓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城市,这就是鄂东黄冈市黄州区。据考古勘察,黄州宋城的城墙基本保留在今天赤壁街道青砖湖社区的街巷民居之下。
  距东坡离开黄州940多年了,定惠院、临皋亭、东坡、雪堂、安国寺、承天寺,这些多次出现在东坡词赋信札中的地方安在哉?
  刚退休两个多月的青砖湖社区原党委书记舒文江是个标准的“苏粉”。他带我们先来到“怀民亦未寝”的承天寺,就在一汪碧水的青砖湖边。这是一座有些古意的红墙青瓦房,上悬“承天寺”三字匾额,旁边石碑正面写着“黄州承天寺遗址”,背面刻着《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虽然寺庙古建早已荡然无存,但湖边翩翩起舞的休闲市民倒契合了东坡当年的赏月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东坡到黄州后的第四年,其时他住在临皋亭,乐耕于农田,安心于当下,与初贬黄州寓居定惠院时的幽苦大不相同。
  告别承天寺,循黄州宋城的夯土城垣,向西北步行不到一公里,就来到一个居民密集的老街区,每户门头都标着定惠院XX号的门牌。走入一条窄巷,勒石刻记的“定惠院遗址”位于巷道中间的居民区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时的苏轼自称“幽人”,“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偶尔也在月下散步,但“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与乱花丛中的海棠、缥缈而过的孤鸿相顾自怜。
  寓居定惠院4个月后,苏轼全家搬入作为驿站的临皋亭。在朋友的指导下,他开荒种地于东坡,虽遭春旱,但辛勤劳作,到了秋天还是丰收了。这期间他广交民间好友,种地置业,先后盖起了雪堂和南堂,心态渐变,体会到了陶渊明的归去之乐,迎来文学创作的高峰。
  特别是1082年,他到黄州的第三年,创作形成井喷之势。这年2月写下《黄州寒食诗帖》,3月写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月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10月写下《后赤壁赋》。其中的“二赋一词”分别被誉为“赋是双珠可夜明”“宋词第一名篇”,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承天寺南不到一公里处的宋城南门外,曾经的黄冈中学、现在的启黄中学校园内,我们踩着木梯爬上一个小山包。衰草覆盖的三层石阶上,矗立着一个六角飞檐的亭子,上书“临皋亭”。站在亭下西眺,长江故道边的夏澳码头近在眼前。启黄中学校长丰必文介绍,亭下路边曾挖出过古井,从地势来看,这里更像旧址。而在学校附近的文峰宝邸小区内,亦立有“临皋亭遗址”的石碑。碑后记载,这里曾有山冈,后在开田时辟为平地。
  大体来说,临皋亭应该处于这一带。我们接着自南向北走过青砖湖路,在宋城外,现在的十三坡街区,找到了明清时期辟出的东坡躬耕纪念地。虽然名唤十三坡,但现在的坡度相当平缓。
  似乎看出我找坡不得略有失望,当地史志专家史智鹏领着我们穿过一座废弃的办公楼,爬上一个高度足有三四米的斜坡。斜坡之下是一处健身小广场,雪堂早已不存。
  黄冈市东坡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林介绍,现在赤壁公园山后小河边的雪堂,是10多年前举行东坡诞辰纪念活动时建的,里边没有还原性的展陈。
  “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题诗处”,在东坡逝世70余年后,陆游两次途经黄州寻访,见东坡旧迹已大多不存,不由发出感叹。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这些旧迹的位置均大体可觅,并且有一代代的普通百姓陪伴着它们。而东坡赤壁和安国寺则是两处传承至今的活化原址。
  走进东坡赤壁公园,沿竹林拾级而上,二赋堂、坡仙亭、酹江亭、留仙阁等10多座亭台楼阁,连缀镶嵌在石矶之上,颇有规模和气韵。这些建筑始建于东晋,在历代战火中屡毁屡建,从明代开始都以纪念东坡为主题,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年间或之后重修。
  由于长江改道,赤壁下面只剩一泓池水,既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江流浩荡,也不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的巨岩兀立,只有赭红色的岩壁连绵排列,雄阔依稀。李林介绍,经专家勘察,现在的地面比起长江故道抬高了9米,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东坡泛舟赤壁时岩壁高耸之壮。
  根据东坡作品统计,他在黄州期间至少12次踏访赤壁,也曾和好友们在赤壁之上宴饮雅集,由此让黄州赤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赤壁”。其中最显文脉厚重的,是108块有“近世集苏书之冠”之称的《景苏园帖》碑阁。这些由清末黄冈知县杨寿昌出资、近代著名书画家杨守敬辑录的东坡手书石刻在1925年险些流失海外,其背后的回购、保护故事凝聚了后人对东坡的深爱。
  东坡谪居黄州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共写下750多篇诗词赋札,是他一生创作数量和质量的高峰。在后人看来,他的黄州功业首推光彩夺目的文学成就。但他评价自己,应该主要不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那会是什么角度呢?
  带着未想明白的问题,我们来到约3公里之南的安国寺。安国寺也是几经毁建,至今在原址上保持了“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的状态。寺内殿宇一角立着一块石碑,上书“苏东坡禅悟初地”。现任安国寺住持崇谛法师是一位哲学博士,前一天刚从法国开展文化交流回来,谈起东坡功业的话题,他说可从“禅悟初地”入手理解。
  东坡到黄州初期,间一二日辄往安国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此后他也是这里的常客,至少每月在寺内沐浴一次,其后静坐凝思,挥毫泼墨,与住持继连法师谈心交流,这里成了他身心俱洗的所在。而当时的安国寺,也秉承着黄梅四祖寺、五祖寺提倡的“农禅并举”的生活禅,与东坡的躬耕不谋而合。
  我突然有一种传奇寓于平常之中的感慨。东坡在黄州,既寄情山水,又广泛交友;既勤奋写作,又踏实种地;既参悟儒道释,又寻味美食、品味酒茶。在回归平凡烟火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就此从生活困顿、精神苦闷中突围,破除了执着心、分别心,实现了明心见性,自我疗愈、自我和解、自我超越。
  从“人生如梦”的顺势而为,到“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安心当下,再到“不见其处”的物我两忘,黄州的四年,东坡在追寻内心平衡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历史、对事业、对进退、对人生、对修行的主体性觉悟,就此实现了脱胎换骨。黄州成为东坡精神意义上的诞生之地。黄州之后,起起落落,他都能够进退自如,不再影响内心的安宁。
  因此,东坡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他立己达人的心灵磨砺。看透不看破,超脱不消极。在人生的低谷,当一个勤奋自立、有趣有爱的农夫。即使生活拮据,依然尽己所能济世救民。听闻鄂东溺婴恶俗,他呼吁奔走,致书武昌太守朱寿昌,在自己没了俸禄的情况下,每年捐出十缗钱,发起成立救儿会。
  我们终于理解,东坡是把自己心路的蝉蜕、人生的境界作为功业。他写《自题金山画像》是在向后人作一个提示,就像释迦牟尼说法于阿难、老子传道于尹喜、孔子述理于弟子,东坡是用自己的心态启迪后人的心态,这才是他历尽千帆、光耀千古的功业。
 
“长安何日是归期”
“长安何日是归期”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走笔
 
  王子江

  东京国立博物馆2024年秋季举行了“中国书画精华——宋元时代的名品”展,号称“天下赵碑第一”的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中楷长卷和米芾晚年作品《虹县诗卷》都惊艳亮相。但给人印象更深的,是几位宋元僧人墨迹背后并不为普通人所知的中日交流史,是大唐落幕后中国文人对那个时代挥之不去的回忆,是日本人此前几百年中形成的对大唐的向往。
  进入展览,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行书条幅:“长安何日是归期”!这是南宋僧人淮海原肇的作品,内容来自李白的诗《送陆判官往琵琶峡》:“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淮海原肇是江苏南通人,19岁出家,是杭州名刹径山寺高僧如琰禅师的弟子,后来曾担任很多寺庙的住持,在南宋禅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安在淮海原肇生活的年代,已经被金人占领,如同辛弃疾的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所描述,长安是南宋人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淮海原肇甚至是带着这种心情进入佛门的。
  据记载,淮海原肇与老师如琰禅师的机缘,就与“长安”有关。如琰禅师对弟子要求严格,经过多次对话后,淮海原肇终于醒悟,后呈偈颂给如琰禅师,一句云:“空教回首望长安”。尽管普通人无法知道这句话背后的玄机,但正是因为这次对话,如琰禅师知道淮海原肇已悟,于是收他为入室弟子。如琰禅师圆寂后,淮海原肇继承他的衣钵,将径山寺修复一新。
  这幅作品中没有落款,只有三枚印章,博物馆的说明中也没有介绍淮海原肇的这件作品是如何来到日本的。但根据一起展览的其他宋元僧人作品的来历,可以推测是当时到南宋学习的日本僧人带回国的,并且很有可能是淮海原肇作为送别礼物写给日本弟子的。
  淮海原肇有多部著作留世,其中诗歌就有300多首。作为僧人的他并非看破红尘,不问世事,在很多的诗作中,他都流露出对大唐的留恋,唐朝诗人经常成为他诗作的主题。
  “把酒敬亭呼李白,高吟静练压玄晖。不须举手遮西日,花待刘郎对紫微。”
  “蹇驴破帽少陵寒,吐出歌辞字字酸。渭水骊山肠断日,诸公肯待醒时看。”
  这两首诗中,淮海原肇明里提到李白和杜甫,暗里提到了刘禹锡和白居易,因为刘禹锡写过“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而白居易也留下了“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的名句。再加上渭水、骊山,写的就是大唐。
  淮海原肇的诗中,提到杜甫的次数最多,一首《杜少陵像》让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许国丹心苦,唐天春日低。蹇驴应借得,吟过瀼溪西。”
  下面几首,仍然可以看到杜甫、李白、白居易和崔颢的影子。“齐鲁犹堪望,江淮渺莫分。平生湖海气,独倚到斜曛。”“去岁无辜出帝乡,石头城下水云长。凤凰台上多今古,李白题诗恐断肠。”“黄鹤楼前鹦鹉洲,高持麾节去悠悠。功名自古无双地,人物当今第一流。句里可逢崔颢者,樽前还得祢生不。思君日夜廑西望,欲买浔阳江上舟。”
  然而,大唐已经远去了,如同他写的那样,“回首谢公楼上去,池塘春草昔人非”。南宋只剩下半壁江山,作为一个出家人,他只能“闲来对岩石,坐到夕阳红”,“明年莫看中秋月,曾是当时照别愁”,“枯枝自叹生来北,纵得春风也不开”。
  淮海原肇出生于1189年。当时,日本僧人大量前来求法,经过多年努力,很多僧人获传宋朝高僧的法嗣而归。回日本后,他们在京都和镰仓等地开山建刹,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淮海原肇门下也有好多前来学习的日本僧人,他的弟子藏山顺空回国后,在佐贺高城寺担任住持。但是,这幅“长安何日是归期”由谁带到日本、什么时候带到日本的,已经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淮海原肇将梦中的长安写在了纸上,弟子将梦中的长安带回了日本。
  唐朝灭亡前不久,日本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随后的几百年里,僧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这种交流在南宋和元代达到高峰。据统计,南宋时,仅史料上明确记载的入宋僧就有百余人。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川合康三曾感慨说:“长安就是一颗历史的种子,早已种在了日本人的文化基因里。可以说,每个日本人都有一个长安梦。”
 
察“颜”观“色”墨西哥
察“颜”观“色”墨西哥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走笔
 
  王进业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有座著名的“蓝房子”,因院落的外墙全部是宝石蓝而得名。这是墨西哥上世纪杰出画家弗里达·卡洛的故居,也是游客的重要打卡地。
  这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建筑色彩,并不是这位艺术家的“标新立异”。这恰恰就是墨西哥人的“用色”风格:大红大绿大蓝大紫,热烈张扬,争奇斗艳。
  走在墨西哥的大城小镇、大街小巷,都会因墨西哥人刷在墙壁上的颜色而震撼。
  山城瓜纳华托,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建筑斑斓明亮,火红的、深绿的、浅黄的,等等。行走其间,就如置身色彩博物馆。按当地人自豪的说法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不单在建筑上,在日常生活中,墨西哥人也都是“色彩控”。
  民以食为天。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墨西哥菜肴是与中国、法国、印度、意大利菜齐名的世界五大菜系之一,口味浓厚、色彩绚丽。墨西哥人在农作物的种植环节就很注重色彩的多样化。如辣椒,墨西哥囊括全球约一半的辣椒品种,拥有数百种红、黄、青、绿等色彩的辣椒。墨西哥人在菜肴的烹调制作过程中,又舍得在配色上下功夫,不少菜特意以墨西哥国旗上的红、白、绿三色为基调。墨西哥菜肴一上桌,那真是五光十色,赏心悦目。
  穿在身上的颜色当然更不会逊色。墨西哥传统服饰多以红、绿、黄等鲜艳的色彩为主,加上刺绣和流苏等装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墨西哥现代服装在传统服装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时尚元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即使是缅怀逝者的亡灵节,墨西哥人也穿着鲜艳的服装,载歌载舞。在这样一个充满色彩的节日,浓烈地表达着对已故亲人的爱与尊重。
  大自然是色彩的本源。墨西哥人对大自然的万紫千红珍爱有加,呵护备至。
  在墨西哥城街道上,随处可见干壮叶茂的古树,有的挺拔高耸,有的冠盖如云。有的大树上攀附着茂盛的藤类,缀满花朵。笔者工作单位周围街巷,是一片私人宅院,户户有大树,家家植鲜花。一些宅院的树较大,枝条垂到院墙外的人行道上,行人需低头走过。很多人家的窗台上摆着花或绿树盆景,外墙攀爬着绿色植物。在墨西哥城,不仅树不能随便砍,就是修剪树枝也要报城市主管机构批准,并由他们派人上门修剪。房屋特别是比较大的建筑四周一般都围有树、花坛。门前但凡有点儿空地,肯定会植树种草。
  对于一些死掉的树,他们也会用心留着树桩,重新装扮一番。笔者看到一个居民区的交叉路口立着一个大树桩,里面挖空后栽养上了鲜花。还有一个路口的小半截树桩,有半米高,被缠绕上电线、小灯泡,用于晚上“灯光秀”。
  墨西哥与其他国家一样,也一直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挑战。墨西哥把国土面积的约11%划为自然保护区,目前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五个国家之一。
  颜色折射着墨西哥人的性格。他们普遍比较乐观、热情、奔放,也有些沉郁,还有点孤芳自赏。
  颜色更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与信仰。墨西哥是“玉米的故乡”。玉米养育了墨西哥人。他们自古把玉米视为圣物。一代代墨西哥人都虔诚地祭拜玉米神。墨西哥人常自豪地说:“玉米的颜色就是墨西哥的颜色。”而墨西哥的玉米是色彩缤纷的,有黄色、红色、蓝色、橘色、黑色、紫色、粉色、奶白色等。
  在墨西哥人看来,颜色还有着独特的寓意。如深红色代表太阳的升起、生命的诞生,黄色代表谷物、生命、太阳的照耀,蓝色意味着肥沃,白色预示着变化。
  由此可以理解墨西哥人为什么对色彩这样喜爱和执着,这些色彩是渗入他们骨髓和血脉中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尤其是历史底蕴深厚的民族和国家,都积淀和提炼了自己标志性的色彩,这色彩根植于国民的文化基因,融贯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得起岁月的冲洗,保持着独特的亮丽。
 
萧寥凄远,朴实真切
范仲淹词的艺术特色
萧寥凄远,朴实真切
 
范仲淹词的艺术特色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典引读
 
叶嘉莹讲授
陆有富整理 于家慧审校

  我们讲欧阳修的时候提到过,范仲淹曾经亲自带兵去大西北戍边。范仲淹这个人是看重国家安危与利害的,而不是苟且偷安享受的人。
  范仲淹真正流传下来的只有五首词。我想这一定是因为北宋的时候,歌筵酒席之间喜欢传唱晏小山的词。范仲淹有一首词是写西北边疆的,写得非常好。我们对于范仲淹的词是略读,主要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词太少了,所以历来选词的人都不把他当作一个大家。
宋代罕见的边塞词


  范仲淹跟柳永不一样,柳永在词的发展、形式、内容上有所开拓。范仲淹的词很少,并且在词的发展史上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每一个词人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范仲淹的词虽然没有在词的发展史上产生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内容上开启了写边塞词的新风。因为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或是听歌看舞,或是伤离怨别,或是闺阁园亭。我们常说,柳永的词在内容跟形式上有所发展,可是浏览柳永的词你就会发现,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大范围,写得还是比较含蓄。
  我们以前讲过相思离别的词,相思离别的传统太悠久了,因为这种感情是与生俱来的。可是边塞词的传统呢?如果只以写战争的诗来看的话,是从《诗经》里就有的,因为战争也是自古而来就有的。比如说《诗经》里有《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是说敲着战鼓上战场了,“镗”是铛铛响的战鼓的声音,“踊跃”是这些兵士们勇敢向前奔走的样子,所以说《诗经》里很早就写战争了。楚辞里的《国殇》不是写正在打仗的情形,而是写“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写的都是关于战争的,而不是关于边塞的。后来到了汉魏乐府,也有写战争的诗篇。比如《战城南》说:“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这些士兵们“战城南,死郭北”,古人说的“城”跟“郭”是指内城的墙和外城的墙。这是在作诗的时候,用了一种参差错综的对举,但不论是内城还是外郭,都是有战争和死亡的。那些死亡的人是“野死不葬乌可食”,死在野地里没有人埋葬,只有天上的乌鸦下来吃尸体上的肉。所以说“战城南,死郭北”就是写战争的惨痛,不过这些都不是正式的边塞诗,只能算是写战争的诗。
  真正写边塞和戍守边塞的那些人,他们的感情和心意大量出现在诗歌里,是从唐诗才开始有的。很多人讲唐诗的时候,把其中一类诗叫做“边塞诗”。唐朝之所以出现边塞诗,是因为唐朝的时候与外国的来往是非常多的,所以在边塞设置了很多都护府,就是在边疆上镇守的军事组织。当时唐朝的风气是作诗,因为唐朝以诗赋来取士,所以读书人尤其是在诗赋上有更高的要求。在唐朝,诗歌是最盛行的,因而那些到安西都护府去做官的人,有不少都是诗人,自然而然留下了很多写边塞风光的诗歌。其中有的边塞诗写得非常雄武,比如像王昌龄的“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朝还有一些边塞诗,反映了边塞带领军队的将帅的腐败,如高适曾在《燕歌行》中写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表明打仗的战士已经死亡了一半,可是这个带兵的将领,却还陶醉于美人歌舞中。唐朝反映更多的,还是离别的诗歌,像我们以前举过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和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朝有这么多方面的边塞诗,可是在两宋的词人之中,除了范仲淹就没有人写过边塞词。就拿以英雄豪杰著称的辛稼轩来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住在北方,他是山东人,但那时候山东已经沦陷了,北宋也灭亡了,所以辛稼轩是生在沦陷区的山东。他年轻的时候在沦陷区是打过游击的,可那不是边塞。所以他有时候怀念从前打游击的生活就说“壮岁旌旗拥万夫”,尽管他写得很雄武、很豪放,可这些都不是对于边塞的描写。范仲淹在边塞生活过,像欧阳修、晏殊,连苏东坡都算上,他们都没有真的到边塞去戍守过,这也是只有范仲淹才流传下来真正边塞词的缘故。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这种内容是罕见的,所以我说虽然写得少,但是值得我们注意。
萧寥凄远的景象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是一个曲调,是能用来歌唱的,其中好几首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曾经写过十几首《采桑子》,头一句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所以你可以发现,在宋朝歌词确实是流行的,他们在听歌看舞的时候喜欢写歌词,范仲淹在戍守边疆的时候也同样喜欢写歌词,所以他的这几首词都是以“塞下秋来”为首句。
  范仲淹的《苏幕遮》是写远行之人的,但没有说明他们的分别是不是由于到边疆去戍守造成的,不过是行人的词、思妇的词。同样是写相思离别,你如果仔细比较就会知道,范仲淹所写的相思离别的情意,跟晚唐五代词人和柳永所写的相思离别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诗词的欣赏,我屡次说,不同的好处,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温庭筠的词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如果你以为这样精美的才是好的,那你怎么能够欣赏杜甫的“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呢?所以诗词不只是精美才算好,有时丑拙也是好的。范仲淹这首词的开头是“塞下秋来风景异”,看起来他好像是什么都没有说。我们以前也讲过,诗词最好是用形象来表现,所以你要把这个形象写得非常具体,不要只写概念,因为概念的说明不能够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和感动。
  范仲淹这一首词的前半首就是达到了这个标准,“塞下秋来风景异”这本来是一个概念,却什么都没有说。你要看他所写的地点是“塞下”,时间是“秋来”。你如果不肯设身处地去想“塞下”跟“秋来”的话,这首词的开头这一句对你来说肯定没有什么印象。可是如果你真的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就会发现“塞下秋来”的地点跟时间的设计都非常好。无论身处哪里,秋天都会来的,就像唐朝的诗人所写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塞外的草木就是这样,它可以一下子长得很茂密,很高很厚,转眼之间就凋零了。北方的很多地方都会经历风沙,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风沙是如何从地上卷起来的。当风一阵阵卷过来的时候,你没办法呼吸,因为风的力量非常强,这就是“北风卷地”。“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地的天气在八月份就飘雪了,所以北方边塞秋景的变化是很鲜明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一句说明了地点、时间及对于风景变化的那种强烈的感受。
  “衡阳雁去无留意”,为什么说是衡阳的“雁去”呢?因为衡阳有一个山峰,叫做“回雁峰”。大雁每年都是从北方飞到南方,又从南方飞到北方,主要是因为每年秋天来的时候,北方的天气就会变冷,鸿雁就只能飞往南方的衡阳了,所以他才说向衡阳飞的雁,是“无留意”的。“无留意”三个字表明,大雁因为北方秋天的寒冷而无可留恋地回到了南方。其实“无留意”三个简单的字,比较具体地叙述了“风景异”的概念。怎么“风景异”?天上的雁飞走了,这是对概念做了具体叙述,而且也加强了塞上荒凉的感觉。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雁”与“人”的对比,“雁”毫无留恋地飞走了,可见北方的荒凉是难以忍耐的。可是人呢?不得不留在这里,所以跟“人”发生了一个对比。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是塞外的声音。什么是塞外的声音?除了战马的嘶鸣、风声的怒吼之外,还有军队里边刁斗的敲击声。“刁斗”是在军队里巡逻用的一种铁器,也可以用来做饭,像铁锅一样。与晏小山听歌看舞是完全不同的,这里充满了四面的边声和接连不断的号角声。当号角的声音吹起的时候,四面的边声会陪衬号角的声音。所以“衡阳雁去无留意”是他目中所见,“四面边声连角起”是他耳中所闻。
  他后边接着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千嶂里”这一句,我可以引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来说明。他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在中国的西北方,黄河的源头从高高的山上发源下来,望不到平原的边际,因为水都是接着天的,因此说“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没有人民百姓,只有为防守敌人而设立的军队,所以说是“一片孤城”。承担戍守的城是很长的一片城墙,而在“一片孤城”的城墙外面是“万仞山”。这才是塞上真正的风光,没有大街小巷居民聚居的情景,只有“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情形,所以是“千嶂里”,给人一种隔绝和孤立的感觉。不仅四面的声音是“边声”,而且围绕四面的还是“千嶂”的山。王之涣说“一片孤城万仞山”,他只说了一个“山”字,而范仲淹所说的不是“千山里”,是“千嶂里”。这个“嶂”字是一种“阻遮”,跟“障”是一样的意思。
  其实,范仲淹的词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他所写的景象,常常是一种萧寥凄远的景象。中国传统的批评方法,常常会用几个抽象的、表示感受的字,可是很难说确实是如此的,因为如果你看中国的诗词,他们写大自然的景物、山水花草,都是差不多的。可是如果你读中国诗词读得多了,就会发现,每个人所写的山水花草、所写的景物,以及他所表现的精神、感受,不管取材是什么,他们在诗词里所表现的那种精神跟感受的境界是不一样的。范仲淹很奇怪的一点就是,有的人写高远的时候,会表现得很雄壮、很高浑,可是范仲淹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一种萧寥凄远的景象。
朴实真切的情意


  除了写大自然,有的时候,范仲淹也写人情,你会发现范仲淹写的人情,其实很朴实、很真切,是非常精切的感受。
  我们看他另外的两首词,第一首《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同样写一种萧寥凄远的感觉。“碧云天,黄叶地”写得真是很美,又这么朴实、这么真切。“碧云天”是蓝色的晴空;秋天的时候地上都是黄叶,颜色是非常鲜明的,而且是秋天的颜色。为什么说“碧云天”是秋天?中国北方尤其是西北,我们常常说“秋高气爽”,秋天的时候空气可能是湿度比较少,所以看起来天特别高,而且特别蓝,这是非常鲜明的一种感觉。其实我自己的诗词,写到从前北平的天空也常常这样写。诗人常常说“碧云”,我们说天上有白云,有彩云,有赤霞,那什么叫做“碧云”呢?
  天空常常是有云的,“云”就是云霄之意,“碧云”是“碧霄”,其实就是“碧天”的意思,所以说“碧云天”。“碧云天,黄叶地”,天是蓝色的,地上铺了满地的黄叶,这当然是秋色。“天”“地”“水”,不但是天上碧云、地上黄叶,“秋色”一直衔接到水上,“秋色连波”。水上是什么秋色?是“波上寒烟翠”,秋天的时候,因为晚上已经相当冷了,等到早晨出了太阳,天气又暖起来的时候,水上就出现一层烟霭,而这层烟霭有时候你远远看去,就是蓝色,所以“波上寒烟翠”,“翠”是烟霭的颜色,是蓝色缭绕的。不但是水上,我有一次在美国旅行,到了科罗拉多大峡谷,黄昏日暮的时候,山谷之间就是一片蓝色的烟霭。
  他在景物之间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说山上的落日余晖,“山映斜阳”,而秋天的“碧云天”接着“秋色连波”的秋水。所以他先是一段一段写,然后一笔把它们都笼罩起来了,是“山映斜阳天接水”,所以从天到水到山都在一片秋色之中。就是在这样凄凉的秋天,他所写的是一个旅客。苏东坡的词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萋萋的芳草绿遍了天涯,就是这个旅客在天涯漂泊的感觉。“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说的“芳草无情”,其实是说旅客的漂泊没有终止。到处都是天涯,漂泊到天涯更远的地方,是“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看起来比日落的斜阳还要远,而这都是我行不尽的旅途。
  我们再看《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渔家傲》写边塞,《苏幕遮》写行客远行,《御街行》写思妇,是三个不同的主题。他说“纷纷坠叶飘香砌”,“纷纷”是很多的意思,秋天,叶子落了、坠了,从树上飘落在闺中思妇的台阶上,因为是“闺中”,所以他说“香砌”,“砌”就是“阶”,即台阶的“阶砌”。“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用字非常恰当。范仲淹是很朴实的一个人,他不逞才、不使气、不好奇,而且他能够写得非常精切,把重点都掌握住了。“纷纷坠叶飘香砌”,“坠”字就是叶子正在从上空飘落的感觉。所以他后面说“夜寂静,寒声碎”,深夜人已经都睡了,很安静了,而闺中的思妇无眠,所以她听到台阶上一片片落叶飘落的声音。“夜寂静”,夜越来越安静了,是“寒声碎”,“寒声”就是“秋声”。《渔家傲》写“四面边声连角起”,塞外马嘶的声音、刁斗的声音、战角的声音、北风卷地的声音,是塞外的秋声、四面的边声。他现在所写的是闺中的秋声,秋声是什么?就是落叶飘在阶砌上的声音,所以是“寒声”,秋天寒冷的季节落叶飘落的声音。“碎”字,一片一片地飘落,你听到一点点的声音,等一下又是一点点的声音,所以“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真珠帘卷玉楼空”,闺中思妇挂的是珍珠帘,她今天晚上不能够成眠,所以珍珠帘是卷起来的。“玉楼”是空的,因为她所怀念的那个人不在,当然不是真的空,她自己在里边,可是只有她自己一个人,这个楼显得这样空旷和寂寞,所以“真珠帘卷玉楼空”。思妇无眠就起来凭栏,看到楼外的景色,是“天淡银河垂地”。“天淡”,是秋天那么高远的天空,而且有月明的夜晚。天上的云霄,在月光照耀下,一片空明的样子,所以是一个“淡”,简直是非常淡薄的、透明的样子,是“天淡银河垂地”。你们也许现在不注意天上星斗的转移,但古代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电灯、这么多楼房,所以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星斗都是很注意的。秋天的时候,天上的银河特别鲜明,而且你要是在高楼上望远,这一片银河是一直垂到地下去的,所以是“天淡银河垂地”,这是大自然的景象,那么高远,那么萧寥,那么凄远的一种感觉。
  不只如此,银河代表什么?银河代表的是“隔绝”。曹丕的《燕歌行》也是写思妇的怀念的。看到天上的牛郎跟织女,他说“尔独何辜限河梁”,人世之间这种悲哀的不圆满的事情,我们不能够避免。“何辜”者,是什么罪过,牛郎跟织女你们为什么缘故,也怨恨着河梁的离别。唐朝诗人李商隐,说“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我知道人世间的悲哀苦难没有办法避免,我愿意心甘情愿地承认人间的苦难,任凭它东流到海。“从”者,“任”也。而河水的东流到海代表着什么?河之到海是人生之长恨,像水之长东,李煜说“人生长恨水长东”,是任凭它东流到海,滔滔滚滚的长恨;李商隐说“天上莫为河”,天上就不应该再有一条河梁的阻隔了。所以范仲淹说:“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你看他开头都是写景色,并没有写情,所写的大自然的景色萧寥凄远,可是他慢慢写到“天淡银河垂地”的隔绝,这句表面上还是大自然的景色,可是暗示的已经是隔绝了,已经是离别了。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每一年中秋都是团圆的季节,可是征夫思妇年年仅仅有“月华如练”,天上的月亮的光华,像一匹白练。范仲淹的词存世不多,可都是传诵众口的。而且他的词容易让人记得,因为他的感受那么精切,把最精华的写出来了。你念了范仲淹的词,不用很费力去背它,将来有一天的月明之夜,你怀念人的时候,就会想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情景都写得那么切合,这是范仲淹的好处,萧寥凄远之中那一份感发的力量。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回到范仲淹的边塞词。范仲淹写边塞,是非常切身的感受。唐朝很流行边塞诗,所以很多人写边塞,并不见得真到过边塞,可是他们都写边塞诗,连杜甫都是如此的。杜甫曾经写过《前出塞》《后出塞》,他没有到塞上带过兵打过仗,没有这个经验,所以都是想象之词。其实诗人词人所写的诗词,有的是真正自己的体会,有的是想象,天才想象的能力比别人丰富,还有一种非常广大的同情心,不但是与人类同甘共苦,甚至与花草鸟兽同甘共苦,以万物之心为心,以万民之心为心。杜甫做到这一点了,所以尽管不是写真正亲身体验的东西,他同样能写得感情深挚动人,因为他真是设身处地替别人设想的。我们之前曾讲过杜甫的一首诗,说他怀念他的妻子,他不写他自己怀念妻子,而是先设想他的妻子怎么样怀念他。杜甫另外有一首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饥寒交迫之中,“幼子饥已卒”,他家里最小的儿子在饥饿之中死去了,可是他后来说“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在中国诗歌的传统中,杜甫是以丑拙为美的第一个人,而且有最成功的、最有反省的觉悟。从《诗经》《楚辞》开始,一般说起来诗都是写美的。写丑拙,能够把丑拙写得美,而且有反省,认识到丑拙的美的最了不起的诗人就是杜甫。他说自己的儿子在饥饿之中死去了,他说我不是农夫,不纳租也不纳税,不当兵不服兵役,我的名字不属于征伐的、战争的征兵名册之中,我所遭遇的仍然是这样酸辛悲苦的不幸。“平人固骚屑”,那些平民,唐朝的人那时候说“平人”,因为避唐太宗的讳;“固”是说“一定,当然”;“骚”者,是说“骚乱,不安”;“屑”是说很多,有很多忧愁患难,是“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这就是杜甫之所以了不起的地方,想象之词也不是说全都不好。我常常说诗一定要有真诚的感发的生命,诗歌是主“诚”的,就是说你自己一定有真诚的感发才可以。你说真诚的感发就只能写自己的遭遇,那你的诗岂不是太狭窄了吗?所以诗人,绝不能把他的想象拿走了,一定是主“诚”的。
  我要再回来说范仲淹,一般人写《前出塞》《后出塞》,写《从军行》,这是唐朝很流行的一个题目,他们不见得真的到了边塞,当然像杜甫这样好的诗人,可以写出来很好的诗,因为他真的能够以别人之心为心,真的能够设身处地替别人去设想。可是有的人就是故为造作出来的,故为豪放之词;有的人,是故为哀伤之词。有的人为表现他同情战争,所以就把战争写得非常悲惨,有的人觉得我应该鼓舞士气,所以就把战事写得非常雄壮。范仲淹这个人的好处是他非常朴实、非常真切地写他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渔家傲》的后半阕,他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他说“浊酒”,李白有一首诗题目叫做《行路难》,他说“金樽清酒斗十千”,黄金的酒杯里装的是“清酒”。这里范仲淹所写的是“浊酒”,在唐宋诗词里边“清酒”跟“浊酒”是一个对举,“清酒”是比较高级的酒,“浊酒”是比较低级的酒,而军中所饮的都是浊酒,所以他说“浊酒一杯家万里”,他从军在塞外,所饮的是军中的浊酒。
  “燕然未勒归无计”,他也不故为雄壮,他也不故为哀伤,他所写的是他自己真正的心情。“燕然”是一个山的名字,是“燕然山”。东汉窦宪同匈奴作战胜利后,曾经在燕然山立碑,且刻了一个“铭”,“铭”表示“记述”的意思。而且这个“铭”是写《汉书》的班固作的。所以“燕然勒铭”,代表的是胜利,是窦宪跟匈奴作战胜利了,班师回朝,在燕然山给他记功。范仲淹当时在西北边疆跟西夏对峙,哪一天胜利呢?哪一天回去呢?没有一个真正胜利、班师回朝的日子。这七个字之所以好,就好在表现了范仲淹内心的真实感情。他非常想要回到故乡去,“浊酒一杯家万里”,我怎么能够不思乡,怎么能够不思家?而现在我没有办法回去,“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胡琴、羌管都是当年从外族传到中国来的,所以加“羌”字、“胡”字。在边疆的时候,他们所用到的很多乐器也是胡人常用的,所以他听到有人吹羌管的声音,眼睛所看的是满地秋天的严霜,“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在这样的声音、情景之中,老将军不能够成眠。将军满头白发,功名未立,所以“将军白发征夫泪”。可以看到他个人的品格,非常朴实、非常真切,而他能够掌握重点,而他所写的景色的萧寥、凄远,你都可以看到这个人不从俗的耿介、认真的态度。
  文学,特别是诗歌,最重要的一定是你内心的感发的力量,既然是从你内心中感发出来的力量,所以一定是与你的精神感情结合非常密切的。有人说陶渊明的诗“每观其文,想其人德”,看到他的文学作品、他的诗,就想到这个人的品德,特别是那个诗人真的把他内心的感发写出来,写的是他内心最深处的自己,就更能够代表他的“人德”。真正好的诗人,一般都是有这种特色的。
 
闽都唤醒三条簪
闽都唤醒三条簪

( 2025-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本报记者李昊泽

  说起刀与发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福州却有一种叫“三条簪”的打扮,偏偏要以刀作簪,近来颇受姑娘们青睐。
  即使选一个游人稀少的雨天,在三坊七巷某条悠长的巷弄中,也不难寻到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子正在拍照,黑发盘成髻,髻上三把刀刃般的银簪,淡淡映着桐油纸伞面泛黄的光;或是在某座古厝里遇见几位姑娘,身着汉服、旗袍,各自头上簪着质地不同的“三把刀”,结伴走过滴雨的游廊。
  近一年来,各大网络社交平台、新闻客户端上关于三条簪的文章、短视频猛增,抖音上相关视频的播放量超过3.5亿次,引得不少外地游客专程“打飞的”到福州一探究竟。
  福州三条簪究竟有何独特的魅力?
三簪之梦不知所起


  上世纪初,少女冰心回故乡福州省亲,在经闽江进城的途中,曾自轿中向外一瞥,见到了这样一幕:“……满街上来来往往的尽是些健美的农妇!她们皮肤白皙,乌黑的头发上插着左右三条刀刃般雪亮的银簪子,穿着青色的衣裤,赤着脚……”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冰心游历甚广,看过许多国家女性的妆扮,却仍在《故乡的风采》一文中将少时所见的这幕记录下来,并称赞如此打扮下福州女子透出的俊俏、勇健是“天下之最”。
  三条银簪扁平如刀剑,上刻花纹,用时在头上挽一髻,主簪刀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刀刃向外……这便是令冰心念念不忘的福州女性传统头饰——三条簪(又称“三把刀”)。
  这样独特的打扮,到底从何而来?相关地方志及文献中并无专门记载,以至三条簪的“身世”扑朔迷离。
  “惠帝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当簪。”《晋书·五行志》中,记录了晋时妇女一种以兵器作簪的“五兵佩”习俗。
  已故福州文史专家郑丽生由此考证,三条簪的渊源可以追溯至170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在“晋永嘉之乱,八姓入闽”时,“五兵佩”也随着中原士族向南迁徙来到福建地区,又逐渐由斧、钺、戈、戟演化为刀、剑形制,最后在福州得以保留,成为晋人旧俗在全国绝无仅有的遗存。
  关于三条簪由来的另一种说法更广为流传。在距今400多年的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作乱,滨海的福州地区不时遭到袭扰,妇女们便以长发作鞘,簪刀而行,以便遇到贼寇随时抽刀刺敌抵抗,为三条簪添上“保家卫国”的传奇色彩。
  随着时代变迁,妇女们头上的三把利刃转而成为更纯粹的装饰物,保留下刀剑的形状,由铁制改为银制或铜制,更偏远贫穷地区的妇女也用做成刀型的木、竹作簪。
  百年前,福州女子的陪嫁除了藤漆皮枕、髹漆全牛皮箱、桶石(便桶)、镜箱、花灯“五件套”外,还会请巧匠打造三条簪。娘家为将出阁的女儿准备一套三条簪,如同为新生儿打造长命锁一样寻常,彼时三条簪在整个福州地区的流行由此可窥见一斑。
  上个世纪初的某个清晨,民国新派人士张遵旭走过福州城门,望见如此一番场景:“……由城门远望‘三把刀’灿灿之首饰,恰如罗马时代之军队行列……”
  一直到民国时期,福州城郊劳动妇女依旧是三条簪这种妆扮的主体。不难想象,当时福州城中街巷、城外渡口,以及妇女们每日清晨用扁担挑着米菜交易、购买日用品的日常场景中,都不乏三条簪的“刀光剑影”。
  但张遵旭可能不曾料到,这样满城簪刀的梦幻景象,不久便遭“幻灭”。
  1930年,三条簪被国民政府福建省代主席方声涛以“蛮俗”“有伤风化”等理由严令禁止,警察们把守住城门,凡是有妇女簪三条簪进城,会被当街扒下头簪,扭曲丢弃。福州及周边城镇的妇女,在这般严令下,最终无奈妥协。
  1936年,福建《民政概要》记载:“省会附郭,旧日多插银簪三条,如刺刀,名曰三簪;现经劝导,不复再插。”
  彼时福州尚无高楼,满城古厝,但马鞍墙下却再没了三条簪的影子,冰心眼中的“天下之最”就此沉寂。
“福州的三条簪在哪里?”


  时间来到2023年,闽南泉州的“簪花围”火了。
  簪上花,换上汉服寻访古街古巷,成为火遍全国的文旅体验项目。福州街头簪花游玩拍照的靓影频现,妆造体验商家们也纷纷在社交平台宣传起相关服务。
  一条分享福州簪花体验的帖子下,有网友留言:“泉州簪花在福州火了,福州的三条簪又在哪里?”引起一片唏嘘。
  深受触动的还有福州市鼓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贺卫。2018年,贺卫在福建省档案馆学习时偶然翻到一张福州妇女头簪三条簪的老照片,只一瞥,就被照片中的妆容吸引。
  “福州建城已有2200多年历史,三条簪和相关造型如能重现,将能成为展现福州近代历史文化的活符号之一。”贺卫当即物色起复原三条簪妆造的人选,但因实物、历史资料难寻,所有人都婉拒了这个既费钱费力、又不见得有市场回报的邀请。
  接下来的日子,贺卫几乎跑遍了鼓楼所有汉服妆造店,苦苦寻觅无果。
  2024年初的一天,一群姑娘走进了鼓楼区文化馆大门,为首的怀里抱着一个木匣子,拉住工作人员便问:“我们复刻了三条簪和妆束,能不能申请非遗?”贺卫闻讯匆匆赶到一看,三支崭新的刀型银簪刻着精美花纹,静静躺在匣子里。
  来人正是汉服妆造师黄秋辉,她和整个妆造团队的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福州姑娘。几年前,她带着伙伴们在娘家聚会,闲聊间偶然有人提起了三条簪的美丽与独特,大家正感叹想一睹“芳容”而不得,旁边70多岁的母亲竟捧出了一支泛黑的老银簪。
  “那是一支插在发髻正中的主簪,本来是外婆的,后来传给我妈妈,现在又传给了我。”黄秋辉说,有实物在手,所有人都来了兴趣,大伙一起凑了十多万元,到古玩店淘换来两支副簪与主簪配对,又请银匠依样打了套新簪。但是,“如果只复刻了簪子本身,那也只是有形无实,最关键也最难的其实是复原三条簪的妆束。”
  刀簪的形制尚可从前人留下的片纸只字中寻找,也有巧手银匠相助复刻,但簪刀的习俗湮灭已久,头发怎么盘?发髻如何固定?既无老师相授,又无专门史料记述,黄秋辉等人只能找来晚清及民国时期模糊的黑白照片,一张张研究比对,不断实验。饶是从事妆造的专业人士,整个团队也足足花费了4年多时间,才将所有细节一一复原呈现。
  三条簪“醒了”,很快就展现出十足的魅力。
  2024年4月,在福州美丽乡村旅游季主会场上,模特们首次以头簪三条簪的造型亮相,艳惊四座。
  6月,在鼓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帮助下,被复原的三条簪妆束以“福州传统妆束技艺”入选鼓楼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9月,福州籍女星陈昊宇、万妮达返乡体验三条簪妆束,推出的《三条簪》宣传片播放量超1200万次,相关微博话题浏览量超1.1亿次。
  11月,“福州传统梳妆技艺(三条簪)”入选福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忽如一夜春风,各大社交平台上,年轻人们“打卡”三条簪的帖子越发多了起来。有人晒出自己体验三条簪妆束的照片,诠释女性的温柔、坚毅与力量;有人来到乡间,以三条簪形象拍摄视频,还原出百年前田间地头的景象,唤醒不少老一辈人儿时的记忆;也有视频博主将三条簪带到欧洲,英国伦敦的大本钟、伦敦之眼旁,神秘的东方妆造引得往来行人频频回望相询……
  北京、重庆、沈阳、大理……三条簪迅速出现在全国各地遍布的变装旅拍店里。而福州街边各个妆造体验店门口的广告牌上,簪花、苗服等项目后纷纷新添了三条簪的字眼。在三坊七巷、上下杭、梁厝等历史文化街区中,随处可见头簪三条簪逛街拍照的游客。白色的马鞍墙下、石板铺就的巷弄中、古意十足的游廊畔,都是三条簪常现的“出片”之所。
  近百年时光里,身旁走过的面孔换了又换,古厝旧巷却再度与三条簪“老友”相逢。
  三条簪火了,福州南公园万寿桥边的妆造店里,黄秋辉也忙了起来。不少人慕名体验三条簪妆束,甚至有外省游客专程“打飞的”前来探访。
  某天,一位年轻人带着奶奶和外婆登门,希望让两位老人也尝试下复原的三条簪妆造。一阵忙碌后,两位老太太换上大襟蓝色布衣,头上银发裹住三条银簪,对镜望去,一位老人突然湿了眼眶,“我好像看到了我的外婆”。
  黄秋辉说:“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成功了。”祖辈、父辈口中簪刀的传说,就此真正成了现实。
三条簪打开一扇窗


  在保护性推动相关传统妆束技艺复原和申遗之余,唤醒三条簪更具时代意义。
  “三条簪是一个联结古人与今人的情感共鸣点,找准它在当代的表达方式,能同时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文旅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在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寿良看来,为三条簪创新开发更多适应当下的应用场景,使其在人们身边客观可感,方才是对这项非遗技艺最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三条簪从一个个历史场景中走来,很快找到了丰富的展现方式。
  在文旅部门的助推下,三条簪的形象登上舞台、戏台,也走向街头。中国船政文化城《最忆船政》多维体验剧中,女演员们头簪三条簪演绎晚清船政人发展先进技术自强求富的故事,坚韧、求知、进步的巾帼形象更加具象;创新编排的沉浸式闽剧里,生活场景中的三条簪在观众身边还原,三条簪的形象、故事更加触手可及;各个历史文化街区里,三条簪主题快闪活动不时进行,演员们抽簪作刀而舞,飒爽英姿引起人群阵阵惊叹……
  无论是作为晋时妇女头饰的历史遗存,还是作为明朝时卫国抗倭的演化,三条簪已经成为包含着女性刚柔并济、独立勤劳、心怀家国等精神品质的一种符号,与福州的城市气质融为一体。在古今故事演绎中加入三条簪形象,并不浓墨重彩,却在人们品味福州这座城市时,为它的自画像补上精彩一笔。
  本为姑娘们梳妆日用之物,三条簪的“家常”气质与生俱来,以极高的包容度迅速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
  幸会文化空间位于朱紫坊中一栋古色古香的临河小楼,是不少姑娘与闺蜜约会常去的地方。近来,有不少客人成了三条簪爱好者,楼中聚会、喝茶的姑娘们髻上常见各式三条簪。
  “我们也提供三条簪妆造拍摄的服务,很多客人都亲身体验过,出了不少好看的照片。”幸会文化空间主理人胡蕾说,三条簪的造型、内涵圈粉不少,一些客人有了烦恼:三条簪日常里该怎么搭?“拍照的妆造基本是三把金属刀簪搭配汉服,在平时就显得有点太‘隆重’了。”
  现代生活场景中,传统金属簪颇显厚重。“得从材质、色泽、花纹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让三条簪更好兼容现代服饰。”胡蕾尝试着用牛角梳制作技艺、大漆工艺创新做出的三条簪,为不同生活场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凭着独特的质地和精美的花纹,新制的三条簪成了许多游客追捧收集的文创产品。“每次有新簪制成,都是店里最热闹的时候,很快就被挑光了。”胡蕾说。
  漆艺工作者方晓辉的工作室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大漆工艺品。屋子正中的工作台上,数十支大漆工艺制作的三条簪刚刚完成阴干,在流水下轻轻打磨去表层的漆壳,簪身逐渐透出银箔薄料、彩绘、晕金梦幻般的光泽。
  “三条簪的刃身是不小的‘画卷’,漆艺的百余种技法都能施展其上。”方晓辉说,无论是牛角三条簪背后的福州角梳制作技艺,还是大漆三条簪背后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都是非遗老技艺两相结合碰撞出的火花,随着三条簪逐渐回归日常生活,这些老技艺深邃、变幻无穷的魅力也将被更多人看见。
  妆造体验、文艺演出、文创开发……不长的时间里,三条簪聚起的一条文化产业链已具雏形。但在朱寿良眼中,三条簪妆容之下,还埋藏着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正待挖掘和呈现。
  利兵为簪,长发作鞘,三把银刀一把为国,一把为家,一把为己……透过三条簪刚毅与柔美并存的妆容,看得到一群福州姑娘的传奇。
  晚清时期,王眉寿躬身办学,1906年起在如今三坊七巷光禄坊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女子职业学堂”,又推动二校合并成立“女子师范学堂”,亲任监督。她既周旋办学杂务,又倾心授课,汇聚各方资源,凿开女子求知的门缝。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林徽因在硝烟烽火中走过15个省份,考察近3000处古建筑,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一面照料一双儿女,一面应对繁重的学术工作,抱病与丈夫梁思成一同完成我国建筑学奠基之作《中国建筑史》。
  一生近百年岁月中,冰心以笔为舟,文学上,《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开“问题小说”之山,《繁星》《春水》等创“小诗”先河,又投身翻译引介佳作,亦热衷社会公益,为中外文化交流、妇女儿童事业倾献力量……
  面对国家民族、事业、家庭,福州的女儿们无不展现出钢刀般坚定的担当和勇敢。“以三条簪为载体,我们或许能更好地讲述福州城与人的故事,更清晰地描述女性美丽的妆容与内在的魅力。”朱寿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