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健康

06版:经济

07版:各地

08版:综合

习近平同洪森会谈
习近平同洪森会谈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马卓言)1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举行会谈。
  习近平表示,中柬铁杆友谊成色十足,完全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中方始终将柬埔寨作为周边外交重点方向,愿同柬方携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双方一要坚定相互支持,巩固铁杆友谊。中方将坚定支持柬埔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二要深化交流互鉴,共谋发展振兴。中国共产党愿同柬埔寨人民党加强战略沟通和干部培训合作,助力柬埔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三要把握合作机遇,开拓共赢新局。中方愿同柬方以落实新版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为主线,不断充实“钻石六边”合作架构,制定“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合作规划,推动重点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柬埔寨“五角战略”高质量对接。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考验着各国的应对和选择。中柬两国都致力于做世界的和平力量、发展力量、进步力量。中方将继续支持柬埔寨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壮大“全球南方”力量,支持东盟坚持战略自主,维护中心地位,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将冷战思维引入本地区,坚定不移推动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中方愿同柬方坚定道不改、志不变的决心,增强底线思维,加强协作和配合,共同应对各种风险。
  洪森表示,柬中友谊由双方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确立,经受了历史和时间考验,柬中命运共同体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柬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宝贵支持和帮助,中国是柬最信任的朋友。对华友好是柬人民党坚定政治共识,不会因柬领导层代际交接发生任何变化。柬方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愿同中方全面加强党际交往,深化政治互信,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密切青年、人文交流,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柬方愿同中方加强国际地区事务协调配合。
  蔡奇、王毅参加会谈。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马卓言)12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尼泊尔总理奥利。
  习近平赞赏奥利长期坚定致力于中尼友好事业,指出中国和尼泊尔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始终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双边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明年是中尼建交70周年。中方把中尼关系置于周边外交的重要位置,愿同尼方秉持建交初心,巩固传统友谊,推动中尼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习近平强调,中方尊重尼泊尔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尼泊尔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愿同尼方不断巩固战略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中尼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正逐步从设想变为现实。中方愿同尼方持续深化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口岸、交通、电网、通信等互联互通合作,帮助尼泊尔加快从“陆锁国”转向“陆联国”,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支持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鼓励中国企业赴尼泊尔投资兴业。中方支持尼泊尔在华宣布2025年为“尼泊尔旅游年”,欢迎尼泊尔朋友来华经商、旅游、留学。中方也愿同尼方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协调配合,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奥利表示,在习近平主席英明领导下,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堪称人类进步史中的奇迹,作为中国的朋友,尼方深感骄傲,倍受鼓舞,希望学习借鉴中国成功经验,实现自身发展繁荣。尼中之间只有友谊,没有问题,两国关系基于友好、平等和尊重。感谢中方雪中送炭,为尼泊尔提供各种宝贵支持,帮助尼泊尔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尼方愿继续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尼投资,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西藏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尼方坚定不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泊尔领土从事反华活动,损害中国利益,反对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等系列重要倡议,有利于人类共同应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和全球性挑战,尼方愿同中方加强多边协作,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
  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向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习近平向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今天的中国正在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能满足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各国既面临新的风险和考验,同时也拥有新的发展机遇和进步前景。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创造有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3日在广州开幕,主题为“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
 
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
  习近平强调,世界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当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多元 传承 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书,已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纲要》共14章、85条,6.8万字。全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纲要》论述深刻、结构严谨,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
  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原原本本、深入系统学,结合实际、聚焦重点学,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
  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组织党员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认识,全面理解把握。要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坚持原原本本、深入系统学,结合实际、聚焦重点学,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要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经济增速怎么看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
经济增速怎么看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赵超 刘红霞)看中国经济,许多人习惯于先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将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
  中国经济航船始终在稳健前行,有厚实的底气,有充沛的动力,更有不断汇聚的信心,哪怕有风有雨,定能一往无前。
(一)


  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需要速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进程,用速度压缩了时间,创造了发展空间。
  中国以奋进的姿态迈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
  2012年至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人均GDP从39771元增长到89358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长到39218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体量今非昔比。但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然要有持续积累的经济总量作为重要支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明年“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保持一定经济增速至关重要。
  前三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4.7%、4.6%,虽有所起伏,但波动幅度不大,保持在预期目标附近。
  这样的增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带来的冲击,有房地产、地方债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也有内需不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洪涝灾害频发等方面的作用。
  但是,我们顶住了压力,守住了底线,经济稳定运行的总基调没有变。
  纵向看,今年前三季度GDP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7万亿元,三季度GDP总量比去年同期多了近1.3万亿元,环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正增长。
  无论是增量还是增势,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已经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横向看,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8%,欧元区和欧盟均同比增长0.9%,日本环比增长0.2%。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速仍位居前列。
  世界经济需要中国的增长,国际社会表现出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期待。近期,美国彭博社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计算得出结论,未来五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国。
  全面看,支撑经济增速,还有更多可圈可点的亮色。
  前三季度,铁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8%、19.1%,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同比增长5.4%;
  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用电量高速增长;
  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7.9%。
  一项项快而优、小而美的数据,从一个个侧面呈现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广泛性与多元性。这些细分领域的增长,单独来看可能并不显著,但累积起来却可以对整体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总的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大盘“稳”的态势得以延续,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有支撑、有基础、有底气。
(二)


  看经济增速,不仅看当下、看一时,更要辩证看、长远看。
  重视速度、不唯速度,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遵循的辩证法。
  GDP及其增速,通常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水平。但作为一个数量指标,GDP强调的是量的概念,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经济发展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简单重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风险。
  如果我们不破除“速度崇拜”,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会透支未来的增长。
  “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
  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不断被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当前的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简单以GDP论英雄。
  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一直朝这个目标全力以赴。经过努力,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
  相比于速度,评判经济好不好,我们更要看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看创新驱动力是否更强了、发展是否更协调了、绿色底色是否更厚重了、开放水平是否更高了、老百姓是否更幸福安康了。
  几个节点颇具意味。11月15日,X8083次中欧班列从重庆驶向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到10万列。
  2011年,第一列中欧班列为单一IT产品的“中国制造”。如今,第10万列的货单里,包括电子信息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械工业配件等“中国创造”。
  就在不久前,随着一辆新车在武汉下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
  从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表明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出坚实步伐。
  更多指标,透射出中国经济求质而进、换挡升级的轨迹: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
  前三季度,新领域新赛道继续拓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光电子器件、虚拟现实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8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百姓大大小小的身边事、关切事、难办事,不断纳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六方面24项措施。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04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略高于GDP增速。
  加快转型升级,增添高质量发展动力;增进民生福祉,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
  国家统计局作出明确判断:“中国经济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前提下,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大趋势没有变。”
(三)


  2024年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抓经济到了冲刺关键期。
  党中央始终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揽全局、正视困难、科学决策,及时加强宏观调控,加快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空前——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从今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0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25个基点。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持续加力——
  多地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落实到位,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
  提振资本市场多措并举——
  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逐步显效——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省、市、县四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进入金秋后,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人气更旺了,股市、楼市更活跃了,经营主体的预期在改善,全社会的信心在增强。
  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达1.98万亿元,环比增长近150%。
  据商务大数据监测,11月上旬,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信器材、服装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5%、28%和6%,部分老字号产品销售额翻番。
  政策组合效应正在有效释放。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重回景气区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
  一系列“加快”表明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增强,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我们对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信心更足了。
  信心赛过黄金,自信才能自强。
  前进道路上有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巨大市场需求不会改变。
  同时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增大,个别国家对我们的遏制打压可能升级;国内消费增势仍然较弱,稳投资难度加大,有的行业依然下行,一些企业困难加重,很多积极变化只是初步的,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把握好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掌握主动权。
  干字当头。我们要倍加珍惜中国经济来之不易的向上、向优、向好局面,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人心优势,坚决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作出的决策部署,打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提振消费、扩大需求,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深入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稳住楼市、股市两个“风向标”,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应对。
  信心为钥。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全年经济发展成绩单,需要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迎难而上、积极有为、共同奋斗。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翻山越岭,拨云见日,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天地。
 
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凝聚共识指引方向
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凝聚共识指引方向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2日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11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座谈会上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将坚决贯彻落实、增强使命担当,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碧海蓝天,数艘远洋货轮停靠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港,岸边智能化设备正在进行吊装作业。当地时间11月14日开港以来,钱凯港已经完成6艘船舶装卸作业。
  “总书记谈到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作为中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项目,钱凯港就是生动写照。”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波说,钱凯港在建设过程中就为秘鲁乃至整个拉美地区带来积极影响。目前港口已开始试运营,不仅将拉动当地就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打造以钱凯港为起点的亚拉陆海新通道,构建立体、多元、高效互联互通新格局。
  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依托鲁班工坊这一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先进技术跨越山海、落地非洲,搭建起世界技能教育交往交流的“桥梁”。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合作建立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运行3年多来已培养培训师生员工超1700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为增进同共建国家友谊、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让我们深受鼓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郑清春说,“我们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分享中国教育发展创新成果,促进中非职业教育领域互学互鉴,为增进中非师生友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由“一条线”变成“一张网”,通达25个欧洲国家的22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的100多个城市,班列速度、运行效率、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中欧班列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倍感振奋。”国铁集团货运部副主任董晖表示,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挥国内外协调机制作用,积极构建“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境外通道网络格局,深化运输组织、口岸交接、市场营销、安全保障、信息协作等方面合作,统筹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当前,世界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形势更为复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这为我们准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科学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国际社会对和平稳定、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坚定。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新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相结合”“三个统筹”等一系列新要求。
  北部湾港集团董事长周少波表示,北部湾港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抓好夯基础、强联通、促衔接等方面工作,加快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一体化运营,持续扩大服务半径和腹地范围,打造“一带一路”海陆衔接的重要门户。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集团国际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中国能建集团董事长宋海良说,我们将统筹处理好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关系,统筹推进海外新能源重大项目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打造传统能源、新能源、非电业务三大产业集群,为全球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赋能助力。
  要重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的要求,让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钟晓咏深感使命在肩。
  “去年10月,上海获批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一年多来,我们在推进开放举措先行先试、加强‘丝路电商’合作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性、创新性发展案例。”钟晓咏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围绕国家战略,提升国际开放枢纽的服务辐射能级,推广电子提单应用、加强跨境电子支付合作、推动电子口岸互联互通、扩大电子发票示范应用,为“丝路电商”高质量发展试制度、探新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我们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单位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务实举措,全面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体系化机制化建设,持续加强与共建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找准合作契合点、结合点,加快签署更多务实性强的合作文件,统筹传统领域和绿色、数字、创新、健康等新兴领域务实合作,着力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感召力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更好造福共建国家和人民,有力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说。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极大增强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底气和信心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极大增强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底气和信心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日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多国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在关键时期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指引前行方向,增强了共建各方携手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的底气和信心。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必将给共建国家人民带来更多更充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球发展的催化剂”


  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为增进同共建国家友谊、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多国人士对此感同身受,高度赞同共建“一带一路”带来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推动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印尼-中国伙伴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韦罗妮卡·萨拉斯瓦蒂说。她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三大影响:在带动共建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对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强应对贫困能力;提供包容性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助力当地培养技术人才。“以雅万高铁为例,该项目通车后,大幅缩减雅加达至万隆的旅行时间,极大提升了交通连通性,还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商业和经济发展,为旅游业创造新机遇。”
  “过去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是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劲催化剂。”斯里兰卡“一带一路”组织创始董事、国际问题专家亚西鲁·拉纳拉贾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帮助共建国家建设港口、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加强互联互通,降低贸易成本,推动当地中小型企业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获得发展,吸引更多投资,增加贸易量。这些合作项目助力斯里兰卡成为海上贸易航线重要节点,促进区域贸易网络发展,将当地经济融入全球价值链,为经济全球化作出贡献。”
  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莱米·尼翁盖萨·穆拉库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对接非洲发展议程,通过公路、铁路、信息通信技术、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等方面的合作,助力非洲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他以肯尼亚为例说,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肯尼亚作为东非经济枢纽的地位;肯中企业合作推动肯尼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方提供的培训项目有力支持肯尼亚及其他非洲国家培养人才……“肯尼亚应进一步将‘一带一路’项目深度融入国家发展规划中。”
  多米尼加共和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与亚洲问题分析研究中心主任爱德华多·克林赫尔用“实实在在”和“成效显著”形容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果。“共建‘一带一路’用实践表明,共建国家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物流条件取得发展。”克林赫尔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推动港口、机场、桥梁、管道、铁路和高架桥等关键基础设施落地。“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成为全球发展的催化剂。”
“注重根据各国实际需求量身定制”


  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强调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习近平主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勾画了清晰路径。”匈牙利萨佐德韦格基金会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说,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再次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为共建国家和相关企业提供了规划安全性和可预见性。“通过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一带一路’建设将迈向更高水平,共建国家将在与中方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从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国际问题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通孟戴维细数柬中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项目。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注重发展战略对接和优势互补,同柬埔寨“五角战略”等有机融合,在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共同愿景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方提出将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相关项目将为柬埔寨发展清洁能源、实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数字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遇。
  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勒·拉迈说,中巴经济走廊的支柱项目之一瓜达尔港的整体建设思路,正是“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的生动写照。“在瓜达尔港,既有关键性的自由区、东湾快速路、新国际机场等重大标志性工程,为瓜达尔港乃至整个巴基斯坦经济建设‘强筋健骨’,同时也建设了学校、医院、海水淡化厂、中巴友谊林等‘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为当地民众日常教育、医疗、用水等带来极大帮助。”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认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三个突出特点:合作共赢,注重根据各国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清洁能源、环保基础设施等项目,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广泛参与,通过多边机制和区域协作,吸引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构建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他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提升公共服务,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助力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的深刻阐述引发多国人士共鸣。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务实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全球性危机的时代。”沙特阿拉伯商业智能集团首席执行官埃萨姆·朱拜西说,“共建‘一带一路’对凝聚发展共识、促进包容性增长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共同的项目,各国可以克服分歧,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发展、创新、互联互通,为各国共同应对紧迫的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更加平衡和谐的世界提供机遇。”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指出,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给全球化注入新活力,同时有助于减少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那些反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声音可能源于某些国家或群体希望非洲大陆继续保持不发达状态,因为他们从非洲的不发达状态中受益。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非洲大陆带来了变革,使得非洲国家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自主发展能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多个国家纷纷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不仅推动了区域发展合作,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重塑,强化了多边主义。”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说,“从这个角度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带来了新的动力和视角。”
  南非前资深外交官赫特·格罗布勒今年曾会同非洲多国学者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高度赞赏中非合作论坛历史性成就。格罗布勒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着眼人类未来和整体利益,顺应世界形势变化,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合作倡议,将助力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王雅楠 何梦舒)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代代守护传承精华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习近平主席贺信为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提供思想引领
代代守护传承精华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习近平主席贺信为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提供思想引领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倡导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与会嘉宾和中外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进一步推动传统医药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互学互鉴,凝聚各方共识,进一步深化传统医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这既是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定位与肯定,更是对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鞭策和激励,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发展传统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筹办领导小组副组长秦怀金说,“我们要始终走好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让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传统医药历史悠久,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传统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健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教授阿米尔·胡曼·卡齐米看来,由于一些传统医药副作用小、疗效好,不少人对传统医药很感兴趣。同时,传统医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来自加拿大的马丁·哈斯已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目前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习近平主席贺信中的这句话,马丁·哈斯十分认同:“中医不仅是医术,也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我想继续学习中医,特别是针灸推拿,未来成为一名老师,将中医针灸的知识传授给更多人。”
  来自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113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中医药已成为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力量。多年来,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合作,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努力为全球传统医学发展作出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表示,作为传统医药大国,中国有着许多发展传统医药的好经验可以分享给世界,世卫组织近期也与中国签署了新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便更好地同中国在未来几年进行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当前,人类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世界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坦桑尼亚与中国在传统医学领域能力建设、知识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合作。”坦桑尼亚卫生部传统医药局治疗服务司助理司长维尼弗里达·基蒂玛说,中国相关机构为坦桑尼亚卫生健康工作者提供了中医药培训,帮助他们了解针灸、草药和按摩疗法等,期待在传统医药基础设施发展和研究方面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
  “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令业界对如何推动传统医药进一步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赵静致力于推动中西医学交流互鉴,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医生与科教人员搭建分享研讨中医药科研进展情况的平台。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后,她更加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继续创新交流传播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在交流不同医学最新进展与成果的同时,共同丰富传统医学。”
  有近70年历史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近年来立足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辅以现代化诊疗手段,持续开展中药新药开发、中医智慧医疗等科研探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震说,广安门医院作为中医“国家队”,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主动担当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崇高使命,就中西医协同诊疗等课题开展科研攻关,上下求索、守正创新,让“中华瑰宝”为服务民众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评论员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充分肯定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为下一个金色十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成为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和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近年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唯有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效克服地缘冲突影响、正确处理增强共建国家获得感和坚持于我有利的关系,切实保障我国海外利益安全,方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得人心才能聚合力,利天下才能成伟业。共建“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克服困难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关键就在于其顺潮流、惠民生、利天下,高度契合了沿线国家民众渴望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共同愿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指导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地惠及沿线、造福世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十个指头弹钢琴”。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要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做好统筹的大文章,使各项工作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机制建设这个重点,运用机制保障建设、推进建设。要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完善投融资多元化保障机制,完善风险防控内外协同机制,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机制,完善高水平国际传播机制,完善廉洁丝绸之路合作机制,以更加完善有力的机制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的实践进程中,着力培育一批叫得响、有分量的合作品牌,形成更多示范性、引领性的重大成果,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在京召开
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在京召开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3日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国中强调,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对传统医药和本次大会的高度重视。作为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传统医药为人类繁衍生息、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已经成为世界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治疗、健康促进、传承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
  刘国中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传承精华、与时俱进,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道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和传统医药大国,愿同各方共同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他提出3点倡议:一是坚持自立自信,拓展传统医药发展和应用空间,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守正创新,遵循医学现代化一般规律,推动传统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三是坚持互学互鉴,加强经验分享和政策沟通,促进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作了视频致辞。中外政府官员、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医疗机构代表参加开幕式。
 
李强同尼泊尔总理奥利举行会谈
李强同尼泊尔总理奥利举行会谈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尼泊尔总理奥利举行会谈。
  李强表示,中尼是山水相连的传统友邻。两国建交近70年来,双边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特别是2019年中尼建立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带动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有力拓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习近平主席将同总理先生举行会晤,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作出新的战略规划。中方愿同尼方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持续巩固深化政治互信,推动中尼关系与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尼命运共同体,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李强指出,中方坚定支持尼方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尼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发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两国合作的引领作用,积极扩大双向贸易投资规模,加强口岸、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等联通,为尼泊尔更好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增添动力。中方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尼泊尔投资兴业,愿进口尼更多优质产品。双方要共同办好明年建交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深化旅游、教育、医疗等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推动两国人民更加相知相亲。中方支持尼泊尔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愿同尼方加强多边领域的协调配合。
  奥利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尼中全方位友好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历久弥坚,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大小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尼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的决心不会动摇,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泊尔领土进行反华活动,认为台湾和西藏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涉藏事务是中国内政。尼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尼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始终视中国为可信赖的伙伴,愿以明年两国建交70周年为契机,同中方进一步密切高层往来,巩固传统友谊,促进互联互通、贸易投资、能源、农业、旅游、医疗卫生、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加强多边事务协调,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经济技术、贸易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会谈前,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奥利举行欢迎仪式。
  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国家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国家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梅世雄)记者从退役军人事务部获悉,退役军人事务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明确从2024年8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及时足额将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发放到位。
  据了解,这次提标统筹兼顾国家财力、对象贡献等因素,彰显尊崇尊重和关怀优待,实现国家连续第20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中国向联合国交存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和海图
中国向联合国交存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和海图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联合国12月2日电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2日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代理副秘书长马蒂亚斯交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黄岩岛领海基线的声明》和相关海图。该《声明》及海图将在联合国网站公布。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今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划定并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这是中国政府依法加强海洋管理的正常举措,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应将本国领海基线海图或地理坐标表的副本交存于联合国秘书长。此次交存既是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履行公约义务的国际实践,也是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正当之举。
 
中方赴福岛近海独立采集的海水样本已运抵中国
中方赴福岛近海独立采集的海水样本已运抵中国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董雪 白鑫雨)外交部发言人林剑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专家赴日本福岛近海独立取样采集的海水样本近日已运抵中国,国内专业研究机构正在进行严谨、独立的检测分析,并将及时公布进展。
  林剑表示,根据中日双方达成的共识,日方同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实施长期国际监测,并确保中国等利益攸关国独立取样监测。
  “10月中旬,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专家赴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独立采集海水样本并现场封存。”林剑说,“近日,相关样本已经运抵中国,中国国内专业研究机构正在进行严谨、独立的检测分析,并将及时公布进展。”
 
夯实优长 展拓新机
香港书写由治及兴新篇章
夯实优长 展拓新机

香港书写由治及兴新篇章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香港12月3日电(记者褚萌萌 牛琪)迎着南方初冬暖阳,三架不同航司的飞机近日在香港国际机场南北中三条跑道上起降,完成三跑道系统的首航。这一历时8年的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最大基建项目启用后,机场整体运力将增加50%,每年可处理1.2亿人次客运量和1000万吨货运量。
  航空网络的增扩,背后是香港发展空间的拓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启用典礼上说,期待航空业的发展为香港“注入无比的动力”。
  今日香港,风鹏正举。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传统优势巩固提升、新兴动能培育壮大、巨大创造力不断迸发,由治及兴新篇章正加速写就。
  向“兴”而行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


  在香港国际机场货运区,容量约150吨的贵金属储存库已营运15年,近来渐趋饱和。为构建世界级黄金仓储设施,香港机场管理局正在规划扩建,将分阶段提升库容量至1000吨。
  香港黄金市场长期保持活跃,业内估计当前实金日均交易额约1亿美元。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的构想,将其作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新切入点。
  “长远来看,有助于增强国家在全球黄金市场的影响力。”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他详解相关“路线图”:增加仓储设施,扩大贸易等配套业务;扩充抵押、借用等衍生交易,搭建生态圈;加大与内地市场对接……
  长久以来,香港在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形成了世界领先地位。在由治及兴新征程上,香港各界主动作为,不断擦亮一张张“金字招牌”。
  互联互通十周年之际,金融业持续发挥联通内外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可快速审批;在港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试点范围,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作为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香港加强航运物流,并为业界提供高附加值专业服务。“香港海运周2024”期间,80余家海内外海事机构开展了50余项活动,国际航运公会还首次在港举办高峰会。
  香港的贸易“朋友圈”也加速扩大。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香港与秘鲁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当前,香港共有9份自贸协定,涉及21个经济体。
向“新”求变 培育壮大新兴动能


  在毗邻深圳的新界北部约300平方公里土地上,特区政府3年前提出的“北部都会区”设想正在实现:85家企业近日签署支持参与的意向书,交通设施、住宅单位正在全速规划建设,新的创新科技用地即将推出。
  在北部都会区愿景中,这片区域将建成“国际创科新城”,其中河套香港园区还将开辟制度与政策创新试验田,试行更多要素跨境流动便利措施。
  “北部都会区将成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高质量合作的新平台及香港增长的新引擎。”李家超在企业签署仪式上说。
  培育新产业、探索新制度、拓展新空间——北部都会区的规划蓝图,是香港积极在变局中开新局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等相继出台,清晰定位出一系列新增长点。以文创产业为例,相关蓝图推出71项举措,目标是到2034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000亿港元。
  为完善新兴产业生态,特区政府加大“抢人才”“抢企业”力度。不到2年间,香港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先进制造等领域引进67家重点企业,涉及投资额约420亿港元,新的输入人才机制收到超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已抵港。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还推出发展低空经济等多项措施,以期挖掘、积蓄更多发展新动能。报告开宗明义为香港未来发展定下了主基调:“改革求变、由治及兴。”
向“心”聚力 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广东佛山,由香港企业开发的旧城改造项目——岭南天地内,百余栋古色古香的岭南建筑进驻了一家家时尚小店。
  一间醒狮文创馆门口,年轻的香港店主向前来参观的老乡们介绍:“我来了6年多,由这里开始开了200多间铺!”
  这一幕发生在近日香港工商界代表团访问广东期间。短短几日,数十名政商界人士到访5市,考察城市展馆、产业园等,还见证了粤港企业签署126项经贸合作项目。
  “我们积极支持香港企业和人才拥抱大湾区的无限机遇,也鼓励内地企业善用香港的独特优势,发展商机、走向世界。”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行程中表示。
  以深化大湾区融合为切入点,香港在坚持国际化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携手多方成立“泛大湾区外来投资联络小组”,多年来持续在海外举办各色活动,宣介大湾区的投资潜力,讲好湾区故事。
  站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香港全力担当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今年在港举办的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达成25份合作备忘录,创历届新高。首只港股ETF沙特阿拉伯上市等成果,彰显香港“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定位。
  当前,香港积极把握国家发展新的重大机遇,拥抱改革开放新浪潮。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李家超在出席今年国庆酒会时动情地说,愿香港与国家同进步、共繁荣,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做大做强中老铁路 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样板
做大做强中老铁路 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样板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3日上午8时8分,昆明南站。
  迎着朝阳,D87次列车从17站台缓缓驶出,向老挝万象加速奔驰而去。这一天,中老铁路迎来开通运营三周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10月在喀山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时指出,双方要继续做大做强中老铁路,推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样板。
  3年间,“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运输货物4830万吨,国际“黄金大通道”活力奔涌。这条凝聚着中老两国人民智慧与深情厚谊的交通大动脉,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例证,澎湃着促进经济交融、文化交流、区域共进的强劲力量。
客运繁荣,引领国际交流新风尚


  冬日,老挝迎来旅游“黄金季”,一场跨越国界的旅行盛宴正在上演。
  “我一直想去老挝旅游胜地琅勃拉邦,这次终于要实现了,非常开心。”D87次列车4号车厢里,来自昆明的旅客李玥和朋友一起,兴奋地看着平板电脑里的老挝地图,憧憬着即将开始的老挝之旅。
  中国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老挝磨丁、琅勃拉邦、万荣、万象……中老铁路串起了沿线超过560个旅游景点,为游客编织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旅行画卷。
  双向奔赴,中老铁路热度持续提升。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统计显示,中老铁路每月旅客发送量由开通初期的60万人次,增至目前的160万人次。
  飞驰向前,“钢铁巨龙”持续跑出“加速度”。2023年4月13日起,中老铁路开行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今年4月13日起,西双版纳至老挝琅勃拉邦的国际旅客列车也正式开行。
  “我们已累计开行1500多列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6万名跨境旅客,提供了便捷的跨境旅行服务。”国铁昆明局集团公司客服中心主任张蘋介绍,中老铁路成为沿线旅客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我家在老挝万象,孩子在昆明留学,坐动车可以当天抵达,孩子回家方便了,老母亲也实现了去中国看看的心愿。”老挝旅客苏莎万说。
  11月19日,中老铁路城市联盟成立,联盟发起城市为中国昆明市、老挝万象市,首批联盟成员还包括中国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成都市、重庆市、乌鲁木齐市,老挝南塔省、老挝琅勃拉邦市,10名代表共同签署备忘录。
  “中老铁路城市联盟将促进中老两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编织起更为致密的合作网络。在拓展两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核。”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名誉所长马勇说。
  中铁八局职工杨君梅看着手机上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周年活动的直播,思绪飘回2019年。彼时,她正在老挝乌多姆赛省孟阿县会富莱村参与中老铁路的建设工作,与当地村民结下友谊。“今年底,我要乘中老铁路去老挝看望他们。”杨君梅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老挝驻昆明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岛派·占塔纳昕表示,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极大地促进了铁路沿线的文化传播和交流,进一步推动两国友好往来。
货运兴旺,拓展物流运输大版图


  3日中午,一列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老挝入境中国,抵达磨憨站。短短5分钟后,这趟列车便顺利收到了放行的指令。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沿线经贸合作更为密切,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是这条“黄金大通道”的重要枢纽。2022年4月,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镇,率先推出“铁路快通”模式,缩短磨憨铁路口岸的通关时间,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记者在磨憨铁路口岸看到,货场应用了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指挥中心远程操作无人驾驶车辆,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磨憨站党总支书记自力说:“以前靠人力操作十分耗时,现在通过数字化手段,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以来,中老两国间的货运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23年,中老两国双边贸易额达71亿美元,同比增长26.6%。
  “中老铁路让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是非常珍贵的礼物。”老挝琅南塔省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西彭·龚占巴因工作需要经常和中国磨憨方面交流协商,他说,期待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和磨憨发展能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带动双方发展。
  昆明海关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昆明海关监管经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434万吨、货值168.1亿元,两项数据均已超去年全年。
  “中老铁路开通后,老挝的木薯干片在中国销量大幅提升,老挝百姓种植木薯意愿高涨,今年的木薯种苗更是‘一苗难求’。”老挝通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安全技术总监胡胜利说,中老铁路让老挝人民得到了实惠。
  今年9月,首趟中老泰多式联运“一单制”货运列车在云南昆明发车,沿中老铁路直达万象,再通过公路运输至泰国批发市场,实现全程“门到门”运输,用时仅3.5天。“中国的消费者吃到品质更好的榴莲,泰国的企业、农户共享市场机遇,沿线民众的生活持续改善。”泰国时必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潘娇玲说。
产业升级,激发沿线经济新活力


  中老边境,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一片塔吊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项目加速推进,产业快速集聚。
  “有了中老铁路,我们对磨憨的发展充满信心。”中铁云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谊说,2023年以来,公司不断加大在磨憨的投资规模,积极参与数字经济产业园、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产业管理中心和磨憨中铁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助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路通,百业兴。中老铁路日益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金名片”,为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在中国,玉溪市依托中老铁路,充分发挥物流供应链组织、产业链构建与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展复合型城市经济,培育千亿级产业;普洱市持续推进特色生物、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等基地建设,实现了普洱茶、咖啡等产业的显著增长;西双版纳州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等7大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实现了综合产值的大幅提升。
  在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54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超过20亿美元;磨丁经济特区围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进行招商,已签约入园企业891家,累计投资额达到10.4亿美元。
  在万象南站换装场,一个个集装箱从换装场一侧的中国标准轨列车上被吊起,又被稳稳地装在换装场另一侧的米轨列车上。吊装完毕后,米轨列车将向南驶向泰国。
  老中铁路公司运营总监杜志刚告诉记者,万象南站换装场实现常态化运营后,中国昆明经老挝万象到泰国林查班港的运输成本减少20%以上。
  据统计,中老泰铁路紧密互联,累计完成“中老泰”直通运输342列、换装货物15.9万吨,还促进了泰国农副产品、橡胶等跨境货物通过中老铁路运往中国。
  “巨龙”飞驰,活力迸发。
  如今,中老铁路已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黄金物流通道。它不仅实现了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的互联互通,还使得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的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极大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站在新起点,这条与山川同美的“钢铁丝路”将继续造福沿线人民,让人们在贸易的繁荣中收获富足,在文化的交融里增进情谊。
   (记者樊曦 丁怡全 陆君钰)
   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
李书磊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

李书磊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广州12月3日电(记者刘杨 马晓澄)12月2日至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主题是“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作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为开好本次会议提供了重要指引。
  与会嘉宾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新起点系统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采取一系列举措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必将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为各国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出席。
  来自政界、战略界、企业界、学界以及有关智库的600多位中外嘉宾与会。
 
第十二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在泉州举行
李书磊以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
第十二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在泉州举行

李书磊以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福州12月3日电12月3日,第十二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与会嘉宾表示,视频媒体是连接人类情感和文化的纽带。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各国视频媒体的作用十分重要。要积极搭建网上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制作传播更多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地特色的视频作品,构建丰富活跃的跨文化交流生态。要坚守媒体责任,在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推动信息技术以人为本、向善而行。
  与会嘉宾认为,各国视频媒体应加强协调联动和交流合作,聚焦减贫、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广泛传播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理念与实践,讲好各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故事,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
  本届论坛以“智无界 视未来——人文交流中的媒体价值”为主题,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主办,旨在深度研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与治理,以智能传播搭建交流新平台,共创全球南方国家数字文明的美好未来。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7家媒体机构代表约200人与会。活动期间,与会代表共同发布《“全球南方”媒体对话合作机制联合倡议》。
 
中宣部公布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
中宣部公布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授予《齐白石》等15部戏剧作品、《流浪地球2》等12部电影作品、《问苍茫》等16部电视作品、《陶三圆的春夏秋冬》等10部网络文艺作品、《禾下乘凉梦》等10部广播剧、《天山放歌》等12首歌曲、《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等15部图书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等15篇理论文章,共105部作品“优秀作品奖”;授予北京、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宁夏等15个省区市党委宣传部“组织工作奖”。
  据悉,本届“五个一工程”主要评选表彰2022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首次播映、上演、登载、出版、发表的优秀作品,获奖的105部作品是从各参评单位报送的1068部作品中经过层层严格评审程序精选出的,充分反映了近两年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的丰硕成果。评选工作遵循严格的评选规则和评选程序,坚持正确导向和作品质量第一,尊重评审委员会和群众意见。评选结果对社会进行公示,充分听取各界意见,体现了评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
 
班禅完成在西藏学习调研和佛事活动
班禅完成在西藏学习调研和佛事活动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拉萨12月3日电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完成为期5个多月的在藏学习调研和佛事活动。
  在西藏期间,班禅先后前往拉萨市南山公园绿化工程实施地、日喀则经济开发区、里孜口岸等地考察调研,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建设发展情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扎东特委旧址。班禅还走访那曲索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日喀则仲巴县亚热乡、林芝察隅县下察隅镇农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
  班禅还主持召开了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系列工作会议,召开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走访西藏佛学院和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功德林寺、康玛寺、塔巴寺、孝登寺等寺庙,与藏传佛教界进行广泛座谈交流,勉励僧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推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实现我国首个单一型号火箭100次宇航发射
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看点解析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实现我国首个单一型号火箭100次宇航发射

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看点解析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12月3日下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首个单一型号火箭100次宇航发射。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有何亮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未来有何规划?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龙乐豪。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缘何能创“百发”纪录?


  问: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缘何能创“百发”纪录?
  答: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共同构成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于1993年获批立项,从1996年首飞到完成100次发射历时28年,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火箭,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将北斗、嫦娥、风云等“乘客”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一款适应性很强的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可以覆盖世界绝大多数应用卫星的质量,使得它可以兼顾国际商业发射和国家重大工程任务。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实现侧向机动变轨、多次起旋、消旋、定向等,这也是其能成为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火箭的原因。
  本次任务中,型号团队围绕产品流程优化、可靠性提升、产品化等方面对火箭开展了多项技术优化。同时加强质量管控,细化分解形成近50项保成功措施,确保任务顺利实施。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研制进展如何?


  问: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工作进展如何?
  答:目前,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工作正有序推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为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着陆器而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载人运载火箭,未来能将我国奔月轨道运载能力由8.2吨提升至27吨,填补我国载人登月能力空白。
  这一火箭具有安全可靠、性能先进、流程创新、扩展灵活等特点,并且以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为基础,可以发展近地空间站载人和载货等系列化衍生构型,推进我国载人运载火箭升级换代,满足空间站运营任务及各种应用卫星发射需求。
  我国将通过新一代载人火箭研制,攻克发动机多机并联、低频弹性控制、故障诊断及容错重构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火箭可靠性。
  当前,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等大型试验,按照研制计划后续还将持续开展一系列试验项目,对各系统设计进行全面验证。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答:面向未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方向为“大、快、高、低”——即大运载能力、快速反应、高可靠性和低成本。这四点将是未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展的关键词。
  根据我国运载火箭型谱化发展规划,重型运载火箭是下一代运载火箭的核心标志,将支撑我国奔月轨道运载能力达50吨,填补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0吨级空白,实现跨越发展,满足深空探测和近地空间大规模运输等中长期发展需求。
  同时,重型火箭研制具有极强带动性,可充分带动先进设计、高端制造、原材料、元器件等相关基础工业的发展,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发展,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通过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可攻克超大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大推力高性能发动机设计制造、连接器自动对接、大功率伺服机构等关键技术,将显著提升我国航天科技水平,有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
  此外,研制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将大幅降低进出空间的成本,提高产品周转效率,支撑主流载荷高频次发射和全球极速运输服务。
  新型火箭研制是否会结合人工智能技术?


  问:新型火箭研制是否会结合人工智能技术?
  答:智能飞行技术与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结合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技术发展历程和趋势,可将智能飞行技术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自动控制阶段、有限智能飞行阶段、增强智能飞行阶段、全面智能飞行阶段。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正通过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迈向第四阶段。这一阶段航天运输系统将有效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全系统的智能健康检测系统,实现火箭本体自主修复。
  同时,还将具备交互式学习能力,可通过多智能体天地协同学习、多智能体的协同重构,自主适应环境和本体状态变化,具备不确定性故障适应能力。  (记者宋晨)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中国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实践与启示智库报告发布
中国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实践与启示智库报告发布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3日联合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中国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的实践与启示——从“光明影院”公益项目谈起》。
  报告以中国传媒大学组织实施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为切入点,用大量事例数据生动展现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举措和成就,深入阐述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人权条约义务,践行“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以及提升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水平的经验和启示。
  报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广大残疾人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发展权得以更好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视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感知丰富世界、追求美好人生,是视力残疾人的重要现实需求。“光明影院”公益项目通过制作推广无障碍影视作品、优化完善无障碍文化服务、加强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与合作等,致力于为视力残疾人铺设“文化盲道”,成为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生动案例。
  报告认为,文化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近年来,为保障视力残疾人平等享有文化权利,中国不断健全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丰富多元的无障碍产品和服务,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多视力残疾人在共享社会文化成果的同时,也积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报告阐明,中国保障视力残疾人文化权利的实践,坚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坚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实际、坚持技术驱动赋能、坚持强化主体意识,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报告全文约1.2万字,通过相关网站、期刊、社交媒体等平台以中英文面向全球发布。
 
“AI医院”来了吗?医疗创新“快”中要有“稳”
“AI医院”来了吗?医疗创新“快”中要有“稳”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
  人工智能当家的“AI医院”是不是真的来了?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在一些新闻中亮相的“AI医院”,实际是AI辅助诊疗技术的应用。医疗创新在提速,但安全监管的“闸门”仍在人类医生手上。
看病更便捷?“医疗+AI”是趋势


  近日,一家研发机构称,即将上线一款“AI医院”人工智能大模型:AI医生通过“阅读”医学文献、“诊疗”虚拟病人,不断自我进化,未来有望介入真实的医疗应用场景,辅助人类医生完成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这一大模型目前并未投入医院实际应用。不过,AI技术在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浙江,乌镇智能医院自去年开放以来,不到10名医生与一批智能导诊机器人,已经接待了数千名患者。通过AI技术,这家医院还可以快速分析人体健康大数据,形成个性化的智能健康评估结果。
  在上海,一支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输入患者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等,AI就可给出诊断和下一步处理的辅助建议。
  大模型可以“吃进”数千本医学教材,AI可以更精准地比对CT影像,集成视觉、触觉等传感器的智能监测床可以及时发出预警,快捷的病例搜索功能可以有效辅助医生作出判断……越来越多医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医疗+AI”成为趋势。
  专家表示,“医疗+AI”前景广阔,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将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受益。
AI直接看病?还得医生“拍板”


  一位医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患儿两次住院,前后历时近一年,专家确诊其患有十分罕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人工智能几分钟就给出了同样的诊断。
  不过,即便AI能大大提升看片、审方、诊断等医疗工作的效率,最后“拍板”的仍是身穿白大褂的医生。
  今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涵盖了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和医学教学科研4大类84种具体场景,力求全方位发挥AI的优势。
  其中,从辅助诊断、辅助决策,到辅助治疗、辅助规划手术,“辅助”是AI医疗的一个关键词。
  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医院负责人介绍,这个大模型的特色是来源于医生、服务医生,将成为与医生共同在医学领域深度探索的有力工具。
“AI医院”会来吗?监管将更完善


  尽管人工智能看病水平越来越高,但AI医疗还面临不少挑战,真正意义的“AI医院”更需迈过多重门槛。医疗安全风险如何防范?医疗数据如何确保安全?需要制定一系列监管标准以避免技术滥用。
  此前,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管理属性和管理类别的判定依据。专家表示,这有助于保障AI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表示,目前我国AI医疗器械的大多数研究产出都集中在医学影像类,技术发展有同质化倾向,“决策规则”领域研究几乎空白。此外,高质量数据仍然较为缺乏,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实现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
  游茂认为,医学AI需要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动态评估体系,覆盖质控等标准体系、临床准入体系、临床应用评估体系和真实世界数据。这些将为AI医疗器械的科学监管提供框架和决策依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刘辉表示,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的过程中,需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法规政策与技术体系,加强对算法准确性、公平性、透明度、可解释性、隐私保护等关键维度的评估与监管力度,确保AI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医患双方提供更优质的应用体验和医疗服务。
(记者董瑞丰 李恒 袁全)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金秋医院的“菊香爱心团队”
金秋医院的“菊香爱心团队”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辽宁省金秋医院“菊香爱心团队”成立于2014年。十年来,近200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医务工作者足迹遍布辽宁的乡村、街道社区等地。专家上门把脉问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炕头上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他们先后开展大型义诊活动近百次,诊治百姓6万余人次;举办健康科普讲座60余场,受益群众4万余人;培训乡村基层医务人员1300余人。先后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
 
  ▲11月26日,在铁岭市西丰县明德满族乡,眼科医生为就诊患者诊治。
 
  ▲11月26日,金秋医院名誉院长、“菊香爱心团队”领队、87岁的张菊香(左一)冒雪来到行动不便的患者殷桂春家里,为患者诊治。
 
 
  ▲11月26日,在铁岭市西丰县明德满族乡,金秋医院名誉院长、“菊香爱心团队”领队、87岁的张菊香(右)为就诊患者诊治。
 
  ▲11月26日,在铁岭市西丰县明德满族乡,于韬院长查看患者的X光片。
 

   本组图片均为新华社发(兰红光摄)
 
政策鼓励“无痛”分娩进医保,技术推广还存哪些难题
政策鼓励“无痛”分娩进医保,技术推广还存哪些难题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健康
 
  人们常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被称为分娩镇痛。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有利于进一步推广这一技术,让更多产妇免受生产之痛。“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分娩镇痛普及率在逐步提高,但部分地区应用比例依然偏低。
多地加大力度推广“无痛”分娩


  “用了‘无痛’分娩后,虽然还是能感受到一点疼痛,但生产过程中确实轻松多了。”不久前刚生完二胎的成都市民秦女士告诉记者,8年前生头胎时没用“无痛”分娩,疼了一天一夜。“这次感觉好多了,没那么受罪。”
  “分娩镇痛是通过麻醉医师在产妇腰椎脊髓的硬膜外注射麻药,缓解其生产疼痛,相当于起到神经阻滞的作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陈丽说,“这项技术十分成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经过大量实践验证。”
  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多个文件推广分娩镇痛。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后确定了900多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分娩镇痛试点,规范相关诊疗行为,提升分娩镇痛水平”。
  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产科医生夏伟说,从所在医院来看,通过大力宣传、完善配套,分娩镇痛接受度较高。“目前医院每年自然生产的孕妇平均约1万例,其中8000多例采用了分娩镇痛。”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与2015年相比,2022年900多家试点医院分娩镇痛率从27.5%提升到60.2%。
  但我国不同地区分娩镇痛的开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分娩镇痛率较低。记者在中部地区某地级市采访发现,2023年,当地不同医疗机构的分娩镇痛率从12%到47%不等,平均在30%左右。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原会长姚尚龙说,今年6月,根据湖北省33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统计,湖北省分娩镇痛率达60.4%;根据各地统计数据估算,目前全国分娩镇痛率约为50%。
推广仍面临三大难题


  业内专家表示,分娩镇痛推广还面临认知不足、麻醉医生短缺、费用门槛高三个难题。
  不久前,武汉市民李女士预产期在即,她决定选择“无痛”分娩,却遭到家里老人的反对,担心往身体里注射麻药会伤到孩子。“还好老公坚定地站在我这边,支持我的决定,不然还不知道得多受多少苦。”李女士说。
  对分娩镇痛心存疑虑的人不在少数。“会不会对宝宝智力有影响”“会不会引发产后腰痛”“会不会增加产程”“用了真的一点都不疼吗”……多位医生表示,临床中经常有人询问此类问题。
  “有些人习惯在网上找攻略,但网上有不少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容易误导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周志强说,我国分娩镇痛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最常用、最安全的是椎管内镇痛中的硬膜外麻醉,能够帮助大多数产妇减轻60%至90%的疼痛。大量案例证实,使用的药物对产妇和新生儿几乎没有影响。
  “通常分娩镇痛使用的药物浓度及剂量,是剖宫产麻醉的1/10到1/5,产妇生产后也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主任许天敏说。
  多位基层妇产科医生表示,有的产妇害怕“自己生”;有的担心如果顺产不顺利,中途改剖腹产更麻烦;有的考虑孩子上学时间,刻意要求胎儿出生日期。这些因素导致目前医院剖宫产比例较高,分娩镇痛总体普及率较低。
  除了主观因素外,还有部分产妇虽想“无痛”却遭遇现实难题。一名网友说,去年国庆期间生产,由于值班麻醉医生去了急诊室,没有其他麻醉医生为她实施分娩镇痛,她疼了18个小时。
  不少医护人员坦言,分娩镇痛的麻醉过程需要麻醉师陪伴,但我国麻醉师人数偏少,尤其是综合医院手术量很大,麻醉师往往分身乏术。有的县级医院因为麻醉医生数量少,也较少向产妇推广分娩镇痛。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陈妍告诉记者,孕妇生产的时间很难固定,经常是半夜突然要生产,医院需要配备专门麻醉师进行保障,基层医院确实存在困难。在一些孕产专科医院,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量相对较大,麻醉师常常只能在两台手术的间隙为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的麻醉操作。
  另外,费用也是阻碍一些家庭选择分娩镇痛的原因。选择分娩镇痛相比普通自然生产多出上千元麻醉费用。“在一些偏远的县市、乡镇,产妇是否选择分娩镇痛,费用也是主要考量因素,不少人不舍得。”湖北省荆门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罗志平说。
加快政策落地 加大推广力度


  今年,国家医保局印发《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单独立项,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分娩镇痛等服务。部分地区已将分娩镇痛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国办发文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对于推广分娩镇痛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希望各地能加快落地、细化完善、宣传推广。”陈丽说。
  姚尚龙说,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分娩镇痛收费标准。“医生陪伴在产妇身边实施镇痛并保障其安全,往往需要数小时。若收费标准过低,付出与回报难以匹配,会影响麻醉医生的积极性。”姚尚龙呼吁,应该使麻醉医生的工作得到相应的价值体现,推动分娩镇痛的进一步普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常务副主任乌剑利等人建议,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麻醉医生技术水平,如组织一些医院进行麻醉经验分享,重点讲解急难危重情况的处理,打消基层医院对开展分娩镇痛的顾虑和胆怯。
  陈丽建议,除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官方的宣传手段外,可以在适龄人群中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特别是在孕检人群中增加相关科普内容的推送讲解,提升知晓度。
  多位基层医生建议,国家要加大麻醉医师培养力度,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更多的麻醉医师,同时加强对医院现有医生的培训,让更多医生了解麻醉常识。
(记者廖君 赵丹丹 闫睿)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事关田头餐桌、批发零售,9部门发布行动计划
事关田头餐桌、批发零售,9部门发布行动计划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谢希瑶)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的《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3日对外发布。
  计划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更加完备,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果蔬和肉类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5%和45%。批发零售业加快转型,培育100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品牌连锁、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流通组织能力持续增强。数智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一批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托盘标准化率提高至40%左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更加健全。国内国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发展,在流通领域培育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计划围绕5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在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方面,提出补齐农村商贸流通短板、健全农产品供应链、提升城市商业效能3条具体举措;在推动商贸流通创新转型方面,提出推动批发业平台化发展、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2条具体举措;在优化商贸流通发展方式方面,提出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加快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3条具体举措;在加快商贸流通开放融合发展方面,提出培育流通领域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2条具体举措;在强化组织实施方面,提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税收金融支持、开展试点探索、强化规划引导4条具体举措。
 
行动计划:推动批发零售业发展,改造提升“千集万店”
行动计划:推动批发零售业发展,改造提升“千集万店”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将如何影响批发零售、田头餐桌、商贸流通?商务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在3日举行的专题发布会上介绍有关情况。
  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强调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介绍,建立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有利于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行动计划,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作出部署。
  行动计划围绕实现到2027年的总目标,确定了4方面任务和8项重点工程。
  一是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在城市,实施城市商业提质工程,改造提升步行街、商圈,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布局;在农村,实施农村市场升级工程,并提出果蔬和肉类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5%和45%的分项目标。
  二是推动商贸流通创新转型。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加快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品牌连锁、即时零售;实施批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商品市场改造升级,打造集成、开放的平台生态,培育100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是优化商贸流通发展方式。实施供应链创新提升工程,发展订单生产、集采集配。实施商贸物流数智赋能工程,推动全国托盘标准化率提高至40%左右。
  四是加快商贸流通开放融合发展。实施内外贸一体化工程和流通领域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工程,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融合发展,拓展全球营销和物流网络。
  为何要把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主线和抓手?
  “抓住了批发和零售业,就抓住了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牛鼻子’。”李佳路说,批发和零售业是商贸流通的核心行业,是组织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是影响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益的重要环节。
  据介绍,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3万亿元,占GDP的近1/10,吸纳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1/5,经营主体占全国的近1/2,也是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李佳路说,加快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平台化为切入口,推动批发业转型升级。重点布局一批与产业分布和国家物流大通道相匹配的商品集散中心,支持传统商品市场改造,拓展电子商务、创新展示、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二是以数字化为动能,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特许经营、数字赋能等方式,改造传统零售门店。支持零售企业整合线上平台、线下商超和物流站点,发展品牌连锁、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
  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突出短板在农村。行动计划以“千集万店”改造提升为抓手,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推广共同配送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杜晓伟说,将会同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通过中央财政建设一批、推动地方财政建设一批、引导社会资本自建一批等方式,继续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加大产地市场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培育现代农产品经销队伍,健全完善农产品监测预警机制,推动产地市场加快转型发展。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马继红说,将强化流通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升级改造县乡村流通设施;推广“智慧农产品市场”运营模式,推进农产品市场向数字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推进供销合作社冷链物流区域网、省域网与国家冷链物流骨干网有效对接;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带货、直供直销、即时配送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
   (记者谢希瑶)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河南郑州:“海铁直运”助力降本增效
河南郑州:“海铁直运”助力降本增效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郑州12月2日电(记者牛少杰 孙清清)伴随一声长长的汽笛,搭载99辆混合动力轿车的26090次“海铁直运”专列近日从郑州车站海关启程奔赴青岛港,随后换装货轮运往希腊。这是河南首次通过“海铁直运”的方式出口货物到希腊。据郑州海关所属郑州车站海关初步估算,与传统的“公路+海运”模式相比,全程用时至少缩短24小时,每个集装箱节省物流成本约1000元。
  自今年4月“海铁直运”在郑州正式运行以来,截至目前,河南本地企业已通过“海铁直运”发运货物284个标箱,货重634吨。
  “海铁直运”,即铁路港和海港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实施出口货物的自动化转关和无感通关。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结海关通关查验手续,货物在郑州铁路口岸清关,到达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发运,实现“装上班列即出海”。
  郑州车站海关物流监控科科长邵振文告诉记者:“过去,货物运抵青岛港后要暂存货站,待向海关申报放行后才能装船起运;现在,我们提前为企业办妥通关手续,货物不用等待直接装船出海,至少能缩短一天等待时间。”
  省时间就是降成本。郑州车站海关推出“海铁直运”新模式,把查验关口从沿海港口延伸到内陆郑州,有效缩短通关时间。目前,不少通过公路运货到港的企业采用了这种出口新模式,运输成本随之降低。
  邵振文又给记者算了一笔运输“成本账”:“一个大集装箱通过公路运输至青岛港,运输成本约4200元;通过铁路运输,每个集装箱运输成本约3200元,降低1000元。”
  除了“省时省钱”,新模式也让企业更省心。本批次发往希腊的汽车均来自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公司外贸负责人刘岩说,公司每年向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墨西哥等60多个国家出口乘用车10多万辆,如今有了对公司信誉、业务规律知根知底的本地海关的贴心服务,更加省心省力。今年10月以来,公司已累计通过“海铁直运”出口乘用车400多辆。
  随着“海铁直运”等贸易便利化手段不断“上新”,郑州的交通枢纽优势得到进一步激活,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从郑州出海。
  郑州车站海关副关长赵宁介绍,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是全国5大集结中心之一,目前有超过七成的货源来自省外,近年来货运总量持续增加,辐射带动区域有望进一步扩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健全多式联运体系,发展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加快推进一单制、一箱制,创新打造稳定运行、品牌化的多式联运产品,增加国家物流枢纽间铁路联运班列开行数量。
  郑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业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继续推广“海铁直运”,同时开展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试点,推进“智能分流、顺势验放”模式改革,进一步压缩物流成本、节约流转时长。
 
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聚焦“改革新蓝图 发展新动能”
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聚焦“改革新蓝图 发展新动能”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海南博鳌12月3日电(记者王存福 吴茂辉)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主论坛3日在海南博鳌东屿岛举行。本届论坛系列活动以“改革新蓝图 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包括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在内的各界嘉宾共话改革新机遇,共谋发展新未来。
  本届论坛系列活动为期三天。除主论坛之外,论坛还设置了数字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低碳循环经济论坛、新消费发展大会、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新国货品牌创新大会、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高端闭门会等活动。
 
我国西北地区首座储气库群开启今冬供气
我国西北地区首座储气库群开启今冬供气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3日电(记者顾煜)随着中国石油吐哈油田温储8井等12口注采井阀门2日陆续开启,储存在地下的天然气涌入西气东输管网,标志着我国西北地区首座储气库群——温吉桑储气库群正式开启今冬供气,为周边及西气东输沿线城市输送天然气。
  储气库就像天然气的“地下粮仓”。吐哈油田温吉桑储气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是国家重点能源建设项目,气源以中亚天然气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为主。库群由四座储气库构成,位置相邻,均由枯竭气藏改建。
  吐哈油田储气库公司运行保障中心主任高新明介绍,温吉桑储气库群绿电替代率达100%,是一座实现一站主控、多库联动的储气库群,即一座集中处理站可同时调配多个不同压力储气库。该储气库群目前已经历“三注一采”,累计注气13.5亿立方米,累计采气0.7亿立方米。
 
助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国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助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国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叶昊鸣)交通物流是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领域,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日前,交通运输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记者3日从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将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支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全力支撑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表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运输结构调整、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将取得新的突破,交通物流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在刚刚闭幕的链博会上,智能汽车链展区全方位展示了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技术和产品,从核心原材料到关键零部件,再到智能网联整车产品和服务,展示了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交融,也为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提供了一个开放合作的窗口。
  “聚焦‘促融合’,推进交通物流与上下游各环节一体化发展。”刘鹏飞说,交通运输部将支持交通物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衔接融合;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现代化产业的运输服务保障措施;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物流企业。
  冬日,伴随一声长长的汽笛,搭载99辆混合动力轿车的26090次“海铁直运”专列从郑州车站海关启程奔赴青岛港,随后换装货轮运往希腊。这是河南首次通过“海铁直运”的方式出口货物到希腊。与传统的“公路+海运”模式相比,全程用时至少缩短24小时,每个集装箱节省物流成本约1000元。
  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要聚焦“调结构”,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刘鹏飞表示,将组织实施优化运输结构攻坚工程,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推进多式联运数据交换共享,加快培育新型物流集成商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货运量达到556.8亿吨,邮政寄递业务量完成1625亿件。交通物流运行质效稳步提升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持续努力,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和世界级港口群,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刘鹏飞说,在加快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方面,将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铁路货运网络工程,完善普速铁路网络和重载铁路,推进实施国家内河水系联通工程,持续优化“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运”等多式联运系统;加快补齐城乡物流末端短板。
  “聚焦‘促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物流大市场。”刘鹏飞说,将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促进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加大对航空货运空域时刻资源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推进交通物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成立于2015年的福佑卡车,是我国一家大型全链路数字化货运履约平台。近年来,福佑卡车通过与腾讯云进行合作,打造OCR智能识别大模型能力,针对物流证件识别、回单识别等场景,实现智能识别与自动处理,将证照回单审核时间压缩至秒级,助力解决证照单据审核繁琐问题。数据显示,大模型对图片字段识别准确率超过99%,图片信息综合识别匹配准确率超过95%,提升了货运交易效率,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投入。
  交通物流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对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有着重要作用。刘鹏飞表示,将加快交通物流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序推动自动驾驶、无人车、无人机在重点区域示范应用;创新高铁快运、共同配送、农村客货邮融合等物流组织新模式;加快推动标准化、轻量化、厢式化、智能化物流装备应用。
 
外交部:已就美再次更新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提出严正交涉
外交部:已就美再次更新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提出严正交涉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董雪 成欣)外交部发言人林剑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已就美国再次更新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制裁中国企业、恶意打压中国科技进步提出严正交涉。
  林剑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这种做法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损害所有国家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并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
  据报道,美方于12月2日发布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该措施包括进一步加严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物项的对华出口管制,并将136家中国实体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
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商务部3日发布公告,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公告,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
  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提供给美国的组织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对此回应称,近年来,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滥用出口管制措施,无端限制有关产品对华出口,并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进行打压遏制,严重破坏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企业正当合法权益,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建设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建设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赵文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用体系建设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正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开发建设,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线,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
  这是记者3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的。统一平台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公示方面的优势,为经营主体提供违法失信信息查询、信用修复申请服务。
  经营主体只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首页的电子营业执照登录统一平台,即可一键获取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违法失信信息,全方位了解自身信用状况。
  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公示的各类违法失信信息,经营主体均可一键申请信用修复,通过跨省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异地信用修复,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信用修复效率。其他部门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的行政处罚等违法失信信息,也会在统一平台设置弹窗提醒,一键告知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的渠道,助力经营主体信用修复。
  据介绍,统一平台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机制,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将对鼓励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重庆垫江:“客货邮”融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重庆垫江:“客货邮”融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初冬时节,晨曦微露,重庆垫江县大石乡邮政物流配送中心已是繁忙一片,不少工作人员正在分拣来自全国各地的邮件包裹,并有条不紊地转运到即将进村入户的配送车上。而这些配送车也是平日里大伙儿很熟悉的农村客运车。
  为了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垫江县持续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通过整合交通运输和邮政资源,探索出“农村客运+邮政”服务新模式,依托农村客运线路密集、便捷等优势,既方便农村群众交通出行,也补齐了乡镇到村末端物流配送服务的短板。
  在大石乡邮政物流配送中心,王勇驾驶的客运车正忙着装载一些邮件包裹,“我现在既是客运车辆的驾驶员,也是快递寄配员。”王勇告诉记者,外地寄送来的邮件包裹,在乡镇一级配送中心分拣打包后,交由农村客运车辆接力运输,配送到各个村社,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轻松取快递了。
  据统计,目前垫江县已开行5条“农村客运+邮政”融合进村班线,基本实现城区至乡镇配送时间缩短至1小时,城区至行政村送达时间缩短至1天。相比过去,配送效率提升了50%。
  此外,“客货邮”在承担“工业品下乡”任务的同时,还要助推“农产品进城”。
  在大石乡花寨村,村里的电商经营户张海生在将村里的土特产统一打包、称重后,交由农村客运车辆送到县城进行分发。张海生说,过去,村里的农产品要快递到各地,渠道少、成本也很高,现在依托于“客货邮”这个平台,物流订单处理很高效,客户的满意度也很高。
  通过整合邮政业务和农村客运资源,推动“农客驾驶员+邮递员”身份复用及车辆共用,实现功能协同增效。下一步,垫江县还将持续完善“客货邮”融合发展机制,通过物流改革降本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李松)
 
浙江立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浙江立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杭州12月3日电(记者岳德亮)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我国“千万工程”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
  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浙江至今已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条例首次把“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上升为制度成果,助推全力打开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
全面固化理念方法机制


  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总结固化组织落实、城乡融合、资金土地保障、人才保障、数字赋能、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
  在12月2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表示,经过近一年的攻坚完成了“千万工程”立法任务,这一专项法规突出方法论,在地方立法层面首次概括方法机制,系统集成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体现了理念、方法、机制的集成,体现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延续,体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构建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法治保障体系。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兴夫认为,条例总结全省20多年来实践经验,是“千万工程”的法治保障。
聚焦改革所急基层所盼


  聚焦“千万工程”实施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是这部地方性法规的时代特点。
  浙江省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杜康表示,条例突出农民主体,建立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机制,明确作用发挥途径,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推动完善村庄自治,明确村级组织工作职责,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激发实施“千万工程”的内生动力。
  条例强调城乡统筹,优化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城镇供水、天然气配气管网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健全城乡公路网络体系,规定深化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强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服务供给,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提高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
  “相关部门要借条例通过之机对全省农村情况做一次‘回头看’,对薄弱村要补齐短板。”浙江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陈浩说。
强化村庄运营文明善治


  创新乡村运营正在浙江乡村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运营典型。
  条例不仅是对浙江过往20多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的制度化总结,也为浙江持续推进深化“千万工程”发展指明了方向,比如在强化村庄运营方面,规定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经营主体、职业经理人共同参与经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强实施“千万工程”的市场活力;对乡村资源进行系统化运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法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方能相得益彰。条例规定加强乡村文化供给,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乡村文化;鼓励发挥村规民约在规范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强化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作用,强调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钟其表示,“千万工程”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的,如今正在向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系统迭代,条例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千万工程”实现长远的深化迭代升级。
 
重庆垫江:推广再生稻稳粮促增收
重庆垫江:推广再生稻稳粮促增收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唐奕 张子彧)立冬时节已过,在重庆市垫江县普顺镇红岩村再生稻示范基地,田间仍是一片金黄,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轰鸣的打谷机将稻穗变成饱满的稻粒,三轮车满载着成袋的稻谷在田间飞驰……
  地处重庆东北部的垫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耕地面积10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8.96万亩,产量41万吨。近年来,当地逐步推广再生稻10万亩。眼下,其中6.5万亩再生稻陆续进入成熟期。
  再生稻是种一季收两茬的水稻,头茬水稻收割之后,二茬随即开展管理工作,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稻谷。最近几天,趁着难得的晴好天气,普顺镇红岩村种粮大户雷中方招呼村民忙着抢收第二茬水稻。
  “再生稻第二茬卖得起价,两元钱一斤,今年能卖36万元!”站在打谷机旁,雷中方给记者算账,加上第一茬水稻亩产值1680元,今年他家的300亩水稻有86万元总产值。
  黄涛是垫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副站长,几天前,他与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人员在雷中方的再生稻示范基地内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示范基地再生稻平均亩产302公斤。“7月中旬对同一片头茬水稻实测的平均亩产640公斤,两季亩产合计942公斤。产量已接近实现‘吨粮田’目标。”看着丰收的稻田,黄涛笑容满面。
  垫江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山间的平原耕地资源珍贵。“没有办法增加耕地面积,我们就只有在亩产上想办法。”黄涛介绍,2020年垫江县开始引进试种再生稻,过去4年里,经过对稻种的筛选、培育和改良,以及对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再生稻亩产量接近1000公斤,平均每亩能为种粮户增收1000元。
  有了效益,种粮户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再生稻种粮大户我们镇上已经有30多户,全镇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普顺镇党委宣传委员殷明华说,再生稻少了种子、耕地、育苗、插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成本,又具备风险指数低、销售价格高等优势。经过不断地试验和推广,发展再生稻已成为普顺镇种粮户提高单产和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在普顺镇凤林村再生稻田旁,有一间大型厂房。殷明华告诉记者,这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推广再生稻种植配套建设的烘干房,5台烘干机可以同时烘干30吨稻谷。“今年11月份雨水多,烘干房为再生稻的种粮户解决了后顾之忧。”殷明华说。
  “发展再生稻,品种选择是关键、全程机械化是基础、水源保障和促苗肥是保障。”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尹明说,近年来,垫江县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针,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和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生产条件。
  尹明表示,垫江县下一步还将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如再生稻这样的水稻种植新技术和优质新品种,不断提升水稻种植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种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发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支撑作用。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海河流域实现地下水管控指标体系全覆盖
海河流域实现地下水管控指标体系全覆盖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魏弘毅)记者2日从水利部获悉,北京市近日出台《北京市地下水管控指标》,标志着海河流域地下水管控指标体系实现全覆盖,流域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是贯彻《地下水管理条例》要求、健全地下水管控制度的关键基础性工作,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抓手。自水利部启动该项工作以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按照责任分工,完成流域各省份管控指标复核协调,推动管控指标成果修改完善及印发,并及时将管控指标纳入监管体系,保障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此次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覆盖海河流域京津冀晋豫鲁蒙辽8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埋深)2项控制指标和地下水取用水计量率、监测井密度等管理指标,将为长效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增加地下水储备以及逐步实现“还水于河”进一步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据介绍,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海委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严格地下水管理,确保管控指标落实落细落地,持续巩固地下水治理成效。
 
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让菌菇释放致富“蘑”力
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让菌菇释放致富“蘑”力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羊肚菌、猴头菇、大球盖菇……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子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乳白色光源的照射下,各种各样的菌菇从培养基中“探出脑袋”。合作社理事长李子平说,在生产旺季,他们每天要往市场运送20多吨各类菌菇。早上采收的菌菇,下午就能发往全省各地的超市和农贸市场。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大力实施特色蔬菜“大品种”战略,利用生态优势谋求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菌菇种植产业,完善菌种制作、规模种植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释放致富“蘑”力。
  “我曾因为生产技术落后、环境消毒不彻底,导致成批菌菇绝收,经营连续亏损。”李子平说,当地出台了《青原区推动黑木耳等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产业扶持措施,他还争取了200余万元政府补贴用于升级设备,这才逐渐走出困境。如今走进李子平的菌菇生产车间,自动装袋机、灭菌设施、自动排灌等机械化设备一应俱全。合作社还带动了周边108名村民参与菌菇行业。
  青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邓专家介绍,青原区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对种植菌棒数量、菌棒废菌袋处理、黑木耳销售等进行奖补,累计奖补金额超800万元。当地还成功培育村级菌菇基地43个,带动1500余名农户参与菌菇养殖,年产值超3000万元。
  “这段时间气温偏高,要增加雾喷频次,改善基地的小气候,帮助黑木耳生长。”在新圩镇江头村菌菇基地,青原区农技中心研究员吕福林手把手指导农户种植技术。农户阮秋生说,目前是木耳采摘旺季,在专家技术指导下,他们科学管理、多茬采摘,平均亩产干木耳在800斤以上。
  近年来,青原区还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探索“菌稻循环轮作”新模式。青原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刘昌便说,这实现了一田两用、水旱轮作,菌渣直接回田,成为种植优质稻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每亩优质稻种植可节省药肥成本200元以上。
  此外,在线上销售的助力下,青原区的菌菇搭乘上通往全国消费者餐桌的“快车道”。东固畲族乡村民肖玉红说,如今农村电商物流很方便,她的店虽然开在农村,但菌菇产品卖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邓专家介绍,目前全区已建设两个标准食用菌繁育基地,产业经营主体达60余个。下一步,青原区将继续实施特色蔬菜“大品种”战略,发展各类食用菌产业,助力农户致富增收。
      (本报记者熊家林)
 
青岛:“行风”20年“在线”,为民办事“不下线”
青岛:“行风”20年“在线”,为民办事“不下线”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2004年,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和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广播热线监督节目《行风在线》。近日,《行风在线》迎来开播20周年。作为国内最早开办的监督类广播节目之一,20年来,《行风在线》累计播出4199期,参与节目的政府部门及行业负责人3636人次,受理问题10.2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超96%。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职能,也是推进社会治理、推动政府部门工作的有力工具。群众事,无小事,落实的关键体现在“事要解决”的实效上。面对问题,如何解决?《行风在线》给出了解题方法。
  节目开办伊始,就确定了“市民热线提问+部门现场答题+一把手线下督办+节目组追踪落实”的运行模式。通过群众热线“出题”,“一把手”每天早上在直播间“答题”,人大、政协、纪委、专家、媒体“协同监督”,20年来,《行风在线》搭建起政民沟通桥梁,让政府职能部门“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办法、找方法,很多“烦心事”快速解决。
  “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补贴能不能在供暖季来临前发放?”2018年10月,青岛市财政局上线《行风在线》时,市民秦先生反映,山东省内多地发放的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补贴,已由12月提前到10月。秦先生表示,企业退休人员中,每年一两千元的供暖费需要在10月份缴纳,不少家庭经济压力陡增,希望青岛市也能在供暖季前发放取暖补贴。随后一周,青岛市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紧急研究相关政策,报请同意后,自2018年10月起,全市87万企业退休人员就提前领到了取暖补贴。此项调整涉及资金15亿元。
  20年来,《行风在线》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留言区等,建立了畅通的诉求表达通道。“房产证办证难”“村庄吃水难”“收费不合理”“待遇难落实”……一件件“急难愁盼”之事通过节目反映出来,多方联动督促职能部门提上日程、雷厉风行,第一时间落实为行动。
  群众不仅是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也是智慧之海。通过《行风在线》,群众还提出了很多事关城市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2019年以来,有市民向《行风在线》反映,青岛市很多路段没有门牌号,出行经常“找不到北”。通过节目关注,2022年11月,青岛市启动门楼牌换装工作。结合市民建议,首批带有电子码的门楼牌陆续安装,通过扫码即可显示地址、便民服务链接等信息。出门办事变得更加便利。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行风在线》变“政府独奏”为“社会合唱”。20年来,通过节目关注,“残疾人免费乘车”“出入境证件网上预约办理”“修订出台《临时困难救助制度》”“机动车检验‘一站式’服务”等事关“让城市更美好”的建言献策和民生举措持续落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收获了坚强的民意认同和智力支撑。
  青岛市委党校教授李光全表示,人民城市人民建,《行风在线》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构建了协商治理的新模式,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与效力,夯实了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青岛市政府相关领导对《行风在线》多次作出批示,认为《行风在线》聚焦解决群众反映集中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政风行风问题,坚持媒体监督与正向引导相结合,有力推动了问题解决。
  经过20年探索,目前,《行风在线》已经形成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播出全覆盖,坚持移动优先策略,不断推出融媒体创新产品。与此同时,节目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协同合作机制,通过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建议,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以媒体力量深入城市肌理,共同建设城市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张超)
 
江西黎川:百亿“陶瓷煲”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江西黎川:百亿“陶瓷煲”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风雪归夜寒,一碗热汤暖。全国家家户户煲汤的陶瓷煲中,有超过一半产自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这座位于闽赣交界的小城,以耐热陶瓷煲闻名全国,占有国内市场65%以上的份额。
  黎川陶瓷产业的兴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黎川人民对高岭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当时,黎川以生产日用瓷和雕塑瓷为主,产品种类丰富却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到了20世纪90年代,黎川审时度势,将重心转向研发耐热陶瓷煲,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合作引进专利技术,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如康舒陶瓷落地。
  从原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再到市场销售,百余家陶瓷及配套企业在当地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黎川陶瓷从此在国内市场脱颖而出,打造了年产值百亿的产业集群,成为中国厨房里的“隐形冠军”。
  在产业规模化的同时,黎川陶瓷行业积极拥抱绿色发展。江西省环球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废料循环利用、窑炉智能化改造,每年节省天然气34万立方米,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实现了清洁化生产。江西帮企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投入3.1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线,不仅节约了10%的天然气,还减少了80%的用水量。帮企陶瓷董事长李启帮说:“这一技术革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也为企业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先机。”
  与此同时,黎川县与景德镇陶瓷检测中心合作设立检测分析中心,统一原材料标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黎川县工信局负责人介绍,绿色发展不仅是应对市场挑战的重要手段,更是黎川开拓新市场空间的关键。
  在黎川,技术革新是每一家陶瓷企业的“必修课”。走进江西省九州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直径长达1.5米的陶瓷锅引人瞩目。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公司总经理周俊生介绍,黎川位于武夷山下,福建、江西两地均产茶,传统的铁锅炒茶,容易出现铁腥味影响茶叶口感,于是企业瞄准这一需求,研发生产出不易与茶叶发生化学反应、温度控制更为精准的陶瓷炒茶锅,为陶瓷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
  生产陶瓷煲很重要的原料是锂辉石。近两年来,锂辉石价格从最低时的1万元/吨涨到3万元/吨。针对锂辉石价格波动对行业的掣肘,黎川县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陶瓷产业研究院,研发出无锂耐热陶瓷配方。这一突破性技术将生产成本降低了10%到15%,同时减少了资源依赖,为陶瓷产业注入了新动能。黎川县陶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易晶表示,无锂配方的成功研发,不仅是行业的技术突破,也标志着黎川陶瓷迈向高端化。
  如今,黎川的陶瓷煲已不仅限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随着市场的拓展,越来越多的“黎川制造”走向了国际市场。黎川县委书记郑锦锋说,一口陶瓷煲历经三十余年,发展成一个上百亿规模的产业,实属不易,要闯好创新关、把好质量关,实现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黎川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陶瓷产业链,让“黎川陶瓷煲”这一名片更加闪亮。 (本报记者刘佳敏)
 

绍兴越城区:积极开展安宁疗护“居家伴”行动

绍兴越城区:积极开展安宁疗护“居家伴”行动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积极开展安宁疗护“居家伴”行动,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培育专业服务团队,提高家庭病床医疗水平,改善临终患者生命质量。
  安宁疗护服务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每个家庭、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越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年来不断优化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努力提升生命体征监测、一键呼叫、远程诊疗等服务水平,同时辅以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照护。
  据了解,越城区针对安宁疗护床位推出了特色服务模式,即1名家庭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中医医生、1个三甲医院医护志愿队组成“家庭病床诊疗团队”,线上线下结合,为家庭病床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程诊疗服务。在这个组合中,专家团队提供远程会诊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基层医护人员负责医疗方案的实施。通过集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专家团队、志愿者等力量,为患者提供家庭环境下良好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越城区安宁疗护“居家伴”行动已累计服务患者700余人,服务质量得到普遍认可。(刘阳 余露卿)
 
无锡高新区:解码产业园发展“方法论”
无锡高新区:解码产业园发展“方法论”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停车难!”无锡高新区微纳园的业主最近常向园区反映这个问题。走进一旁的软件园,地上地下的车位都停得满满当当。无锡高新区的产业园里的火热,可见一斑。
  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随后各地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高新区正式启航。
  30多年来,无锡高新区从城郊荒地到高楼林立,从人烟稀少到如今停车位都已然供不应求,在数以百计的国家高新区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如今,无锡高新区勇立潮头,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专精特新”园区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一般的投资者必然遵循市场规律: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然而,无锡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一个赛道走到底,或许才是产业园成功的关键。
  2019年,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以下简称微纳园)内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在这家公司无力支撑下去的时候,它迎来了华为哈勃的投资和订单,起死回生。
  当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国际竞争正越来越激烈,像华为这样的行业头部逐渐开始EDA软件的国产化替代,与无锡这家飞谱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华为的一次有效尝试。
  “在我国芯片产业中,光刻机是硬件工具中目前最难攻克的部分,而软件工具中的关键正是EDA软件。”飞谱电子副总裁周琦勇告诉记者。
  目前,飞谱电子完全自主开发的EDA软件对标国际头部软件已经能够实现95%以上的功能。以2019年为拐点,飞谱电子开始获得更多资本支持和订单,进入了发展的爬升期。
  飞谱电子是幸运的,市场起起伏伏,虽然自身的科研硬实力是最大的底气,但也离不开其背后微纳园的助力。
  “市场一直在变,但我们产业园不能随波逐流。”微纳园运营管理单位无锡微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渊斌认为,产业园的发展逻辑跟专精特新企业一样,必须坚持一条赛道走到底。
  无锡是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是物联网产业“领航之城”。微纳园作为全国首家物联网主题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及中科院微电子所等龙头机构的产业号召力,以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为重点方向,孵化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并在培育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属于科技园区的“专精特新”打法。
  “‘专’就是专注一个赛道,‘精’就是对企业的精准培育,‘特’是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生态,‘新’就是要面向未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持续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杨渊斌说。如今,微纳园聚集了以盛景微电子、飞谱电子为代表的IC设计企业,以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华景传感、英菲感知为代表的传感器企业,以中科光电、中科西北星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在物联网最艰难的那几年,很多产业园都转型了,而微纳园奋力坚持。“所以后来行情好了,创业公司又多起来的时候,大家也愿意选择微纳园。甚至有企业专门为了我们的产业生态从别的产业园区搬过来。”杨渊斌说,这个时候坚持长期赛道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周琦勇也提到了这点,当时创业团队之所以选择无锡,就是因为微纳园招商人员的专业。“2014年那会儿,EDA软件的重要性还没有特别突出,但微纳园当时就有这个远见,所以我们选择了在这里创业。”
  完整的产业生态,使得微纳园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度很高。目前,园区内共有48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省级22家,国家级10家,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长期合伙人


  产业园与企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房东与租客的关系。企业在园区内发展壮大,产业园依靠企业生存,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在无锡,产业园不仅仅提供场地和物业服务,更关键的是成为企业发展的长期合伙人。
  除了微纳园,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内的无锡(国家)软件园和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出租率也都长期维持在80%以上。要维持这个数字,产业园除了招商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园区企业服务。
  其中,无锡(国家)软件园(以下简称软件园)是无锡历史上成立最早且目前体量最大的科技园区,在企业服务方面有成熟经验。
  “对于在园区内发展的企业来说,政策上的支持都大差不差,最能让人有体感的还是园区服务做得到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对软件园全方位的企业服务深有感触。
  2009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开启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河。刘海涛至今还记得当年在中科院实验室里无锡政府领导“三顾茅庐”的诚意,所以他最终选择到无锡创业。
  诚意是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核心武器。入驻软件园后,刘海涛的办公室被拜访得更勤了。“比如说很多项目、奖项申请,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园区对接的工作人员就能帮我们想到,申请材料、流程给我们介绍得清清楚楚,甚至替我们跑腿交材料。”刘海涛说,在这些小事中自己深刻体会到园区所说的“保姆式的服务”。
  “产业园能做到像保姆一样贴心为企业服务,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紧紧抓住企业的核心需求。”软件园运营管理单位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江伟告诉记者,每次与企业开座谈会,问企业有什么困难,提出的核心需求就三个——找钱、找人、找市场。从这三点出发,产业园就要站在企业长期合伙人的视角去做服务工作。
  企业要钱,需要找投资基金、银行贷款,软件园就需要了解资金接洽、贷款抵押、贴息申请等各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企业的实际资金问题;企业要人,软件园在无锡本身高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招引周边一线城市高校人才,还与人力资源第三方合作为企业按需精准招人;企业要市场,软件园就要思考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去跟产品需求方对接,以及在园区生态内寻找上下游合作伙伴。
  因此,园区许多工作人员对自己对接企业的熟悉程度比许多企业内部的员工还高。“高新区的招商工作一直有一个‘终生制’的传统,就是这个项目谁招来的,它永远的第一责任人都是这个人。这个人对企业最知根知底,而且企业有什么困难,也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个人。”郑江伟提起,20年前软件园刚起步阶段的好几位工作人员,在陪伴企业发展壮大以后,成为了企业的核心骨干员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高新区产业园服务企业的专业程度和细致程度。
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放眼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从自发形成产业聚集到形成产城融合的和谐人居环境,园区发展的关注点始终不仅仅在“产业”上,更多地在“人”的身上。留住一个企业的本质在于怎样留住这个企业的人。
  目前,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共有20个产业园区,已建成各类科创载体超300万平方米,亩均营收4000万元、税收135万元。各产业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形成以物联网、集成电路、生命科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5大产业为主导,中电海康、朗新集团等龙头企业引领的特色产业集群矩阵。
  为了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高新区十分注重打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
  来自至讯创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的虞珂,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也很感叹高新区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现在街道干净又有秩序,衣食住行生活所需都能满足”。
  不少园区企业职工向记者表示,软件园内有无锡市条件最好的室内篮球馆,还有各种餐厅、人才公寓、文体设施,以及每年都举办的各式各样活动,“园区不仅是园区,还应该是家园、乐园、花园、校园”。
  “太湖湾科创城将以‘创新驱动核心区、现代国际新城区、绿色低碳样板区、民生幸福首善区’为核心目标,加快建成以生态、创新、活力为特质的世界级湖湾创新都会。”无锡高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阙尧尧表示。
   (本报记者蒋彤)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可去除水中99.8%微塑料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可去除水中99.8%微塑料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新华社武汉12月2日电(记者熊翔鹤 侯文坤)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周雪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其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科学进展》上。
  “由于环境中存在大量塑料垃圾,在数百年内进入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将持续增加。”论文通讯作者邓红兵介绍,该团队研制的一种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由废弃乌贼骨提取的甲壳素和棉花制成,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可以吸附来自食品包装、纺织品和其他工业产品中的多种常见微塑料。
  研究团队利用灌溉水、湖水、海水和池塘水四种实际水源的样本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评估,发现这种材料的吸附能力基本上不受水中无机颗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确定了其在实际水域中的稳定性。研究显示,这种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在第一次吸附循环中可以去除水中99.8%的微塑料,五个循环后,仍保持了超过95%的去除率,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生物质材料是解决水中微塑料污染这一复杂问题有效、经济的方案,这种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制备方式简单,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大规模水处理或家用净水器内。”邓红兵说。
 
“田保姆”护田有方
“田保姆”护田有方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近日,清晨微亮,江西省瑞昌市洪一乡党委副书记、乡级“田长”高兴柏开始了新一天的巡田工作。
  “吴家村四面环山,旱地多而且地块分散,过去耕种效益低。”高兴柏站在田垄上指着几处田地说,“曾经的那几块‘巴掌田’,现在都连成片了!”
  2023年,瑞昌市探索深化“田长制”改革,将洪一乡吴家村、王司畈村作为先行试点,构建高效管田模式,变“碎片治理”为“全域覆盖”。随后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田长制”。
  不仅如此,瑞昌市还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建立“人田对应”关系,将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分为168个网格,统筹各乡镇村(社区)综治网格员、护林员、自然资源协管员等人力资源,配备943名网格巡田员,让田块有了“管家”。
  作为村级“田长”,吴家村党支部书记谈会咏每周都要将整个村网格区内的耕地巡查一遍。每次巡田,他都会通过“田长制”App记录巡田路线和巡查情况,如发现破坏耕地的情况可以及时上报处理。据统计,洪一乡已累计识别疑似耕地类问题线索2600余条,发现并处置耕地问题线索近2000条。
  为把“田长制”落到实处,瑞昌市启用“田长制”App智能监管系统,将相关信息精准发给各级“田长”,他们定期开展巡田工作,及时处置发现的问题。“田长”们借助这一平台,不断打通耕地保护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智慧管田、护田。
  在瑞昌,像高兴柏、谈会咏一样的“田长”还有很多。截至目前,瑞昌已建立市、乡、村三级“田长”体系,全市共设立各级“田长”215名。“田长”们活跃在广袤的田野上,严守耕地红线,精心呵护田园,成为耕地“田保姆”。   (本报记者陈柱佐)
 
助困难群体扬起“金翅膀”
深圳社工李泽红的暖心路
助困难群体扬起“金翅膀”

深圳社工李泽红的暖心路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冬日里工作日的清晨,繁忙是深圳龙岗的主旋律。春暖社工服务中心,手机铃声响个不停,社工们脚步匆匆,随时准备奔赴各个社区……
  与大家一样快节奏的李泽红,目光温暖而坚定,一如她决定要从事这份职业之初。作为龙岗区人大代表,春暖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春暖社工”)的创始人,她已经在这座城市里默默耕耘社工事业16年,努力为困难群体架起“希望桥梁”。
从赚高薪到做社工


  2003年,李泽红带着青春与梦想只身来到深圳打拼,步入房地产行业后,凭着踏实的干劲和不懈的努力,短短几年就晋升为企业高管,收入不菲。
  “那些年龙岗的房地产业非常火爆,每个月都能拿三四万元薪水,但我始终觉得生活缺点什么。”李泽红回想着那时的心态。
  几经思索,她决定辞职,于2005年创办了金翅膀教育,由此开启创业之路。也是在那几年,李泽红加入了龙岗区义工联的“红马甲”队伍,一有空就去做义工。几年后,她索性创办了春暖社工。
  机构初创时,团队只有9人,资源有限,资金紧张。李泽红四处寻求合作支持。“我不怕困难,难的是如何能够持续、有效地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李泽红始终坚信,社工的专业能力可以为许多群体带去希望。
  通过不懈努力,春暖社工逐渐走出困境,赢得社会认可。如今,春暖社工已拥有超过500名成员,服务对象遍及全市,帮助了超过10万人次的困难群体,并成功筹集超1亿元救助资金。
“星星守望”助人自助


  李泽红认为,社工的理念在于“助人自助”,不仅仅是给予困难群体以物质上的援助,更在于带动他们自我发展,获得自信和独立。2022年,春暖社工启动了“星星守望”项目,关注心智障碍群体的康复、发展与社会融入。
  “这些群体常被忽视,其实通过教育和自身发展,他们也能过得很好。”李泽红开始讲述“龙哥”的故事。
  “龙哥”是一位自闭症青年,在“星星守望”项目的支持下,“龙哥”多方面的音乐才能渐显,钢琴、架子鼓、非洲鼓、葫芦丝等多种乐器都能演奏,成为“52Hz特普融合乐队”的键盘手。此外,“龙哥”经过春暖社工职业体验营的系统培训后,如愿通过一家超市的面试,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星星守望”项目以“企业岗位定制+就业指导培训+职业体验+实习就业”的模式,助力心智障碍青年实现自我发展。三年来,项目积极联动华润万家、兄弟公司、港华能源集团、TCL集团、亚辉龙等多家企业,并与龙城街道合作开展就业帮扶,已成功帮助十余位青年获得工作岗位。
企业价值的向善之心


  “企业经营应不忘公益,尤其是做教育行业,更要将公益之心融入企业的价值观。”李泽红说。
  金翅膀教育如今已是一家集婴幼儿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成人职业技能教育、国际教育、家庭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等于一体的教育集团,能为多个年龄段群体提供教育培训、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个性化服务。
  “教育是最好的公益,公益也是最好的教育。”李泽红如是说。20年来,李泽红带领金翅膀教育师生持续开展各种困难人群关爱活动,捐资折合人民币近100万元,免费为特殊儿童和家庭开展培训和活动200多场。
  此外,李泽红还特别关注对女性发展的培养与赋能。2021年以来,她在龙岗区开展了58场女性就业创业公益讲座和技能培训,帮助女性群体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创业信心。
  李泽红的故事,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缩影——一座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城市,容纳着无数追梦人的梦想,也散射着照亮心灵的阳光。
      (本报记者莫鑫)
 
改出活力 拼出市场
江盐集团向新出发韧性足
改出活力 拼出市场
 
江盐集团向新出发韧性足

( 2024-12-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调和万千滋味,事关国计民生,食盐在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随着2017年全国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落地,盐产品价格全面放开,允许跨区域经营,盐业竞争格局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坐商到直面市场,江西省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盐集团)主动拥抱变化,向内改革激发活力,向新前行打造品牌,向外开拓全球市场,以创新实干的领跑姿态,成为省属盐业国企中的先行者。
老国企改出新活力


  咸鲜香辣的赣菜,少不了盐来调和底味。可能很多江西本地人都不知道,江西曾经是个“贫盐”省,食盐全靠从周边沿海省份引入。直到1970年江西发现大盐矿,才结束了“贫盐”的历史。
  江盐集团前身为江西省盐业总公司。2005年1月,江西省盐业总公司与江西盐矿有限责任公司产销合一,组建江盐集团。
  以前,区域食盐企业实行独家经营,企业无法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活力不够,存在经营效率低下、产品创新积极性不高、市场调研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面临市场直接冲击,又存在产业痼疾,如何“迎战”?盐改新政落地前,江盐集团就下出了“先手棋”。2015年9月,江盐集团通过在省产交所公开挂牌的方式,成功引进中国信达、厦门国贸等4家战略投资者,并同步实施核心骨干员工持股,引进近7亿元资金,整体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也是全国省级盐业集团混改“第一家”。
  作为省属盐行业龙头企业,江盐集团继续马不停蹄地向市场吹响“冲锋号”。2018年,恰逢江西省出台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映山红行动”,江盐集团被列入省重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2023年4月10日,江盐集团作为全面注册制主板首批上市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映山红行动”实施以来省属国企整体上市“第一家”。
  两个“第一家”,彰显了江盐集团改革的决心和速度。企业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决策机制更加科学高效,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走过半个世纪的老国企从根源上焕发出新活力。
老品牌“变”出新气象


  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数千年历史。一个传统“老行当”如何释放发展新动能,是各级盐企的发展重心所在。
  2017年,盐改新政落地后,食盐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困扰。品牌力不够,产品相对单一,只能靠低价竞销“抢”市场……尽管已在体制上“轻装上阵”,但变革初期的阵痛,江盐集团也没有“躲过”。
  “食盐是盐业集团的发展根本,要提升市场竞争力,落脚点还要放在提升创新力和品牌力上。”江盐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杨小军说。
  江盐集团加大研发力度,与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丰富产品矩阵。江盐集团以清江盆地天然地下深层岩盐为原料,开发了低钠盐、海藻碘盐、晶粒盐等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健康用盐需求;同时,扩大泛盐产品品类,研发推出果蔬洗涤盐、洗浴盐等产品,通过产品创新和产业优化,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同频共振。
  有了“硬实力”,品牌建设也要跟上。江盐集团在母品牌作为背书的前提下,打造了井冈、清江古海、百仙三大系列品牌,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开发产品,既有价廉物美的实惠之选,也有绿色健康的创新产品。“吃好盐,选江盐”的产品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在稳住线下的销售网络之外,我们还成立了电商部,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力。”江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雁飞介绍,2021年集团成立电商部以来,制定多平台铺设策略,在头部电商平台均开设品牌官方旗舰店,线上销售额快速增长,多个单款盐品登上京东、淘宝等平台销售榜首。
  直面市场竞争,方显江盐本色。2023年江盐集团的小包装盐销售同比增幅14.1%,省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老味道闯出大市场


  走过了初期阵痛,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正向江盐集团张开怀抱。今年以来,江盐集团动作频频。
  立足江西谋全域。今年8月30日,江盐集团酝酿已久的“横向一体化”改革正式落地,宣布成立盐品事业部,打通食盐及泛盐产品的研、产、销各环节,建立健全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机制。江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世平表示:“要加快建设盐产品一流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中心,推动江盐品牌成为中国盐产品十大品牌。”
  有了盐品事业部的支撑,江盐集团将通过调研当地人口状况、消费环境,以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区分,提高市场针对性和竞争力。
  跳出江西看全球。从出口份额来看,江盐集团的食盐出口量连续多年占全国食盐总出口量的30%以上,在全国盐企中居领先地位。2023年,江盐集团出口产品36.88万吨,出口创汇约4519万美元。放眼海外,江盐集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香港食盐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今年,江盐集团受邀参加了回归庆祝活动。以此次亮相为契机,江盐集团利用香港“桥头堡”的优势,向全球展现企业实力和品牌形象。借助香港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优势,与来自全球的采购商、零售商进行深入交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领跑盐业发展,智创滋味生活”是江盐集团的发展愿景。今年前三季度,江盐集团克服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品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承压奋进、奋勇争先,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目标,正加速向“新”迈进。
  (本报记者崔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