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经济

04版:体育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要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文章指出,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文章指出,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不改。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文章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点亮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为全球南方
团结自强、共建更加美好未来注入强大动力
点亮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共建更加美好未来注入强大动力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马卓言 朱超)11月中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
  当前,人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时代大势、把脉时代课题,系统提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南方团结自强,点亮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
“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


  “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20峰会前夕,习近平主席向在巴西圣保罗开幕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的时代潮流。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正在深刻改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版图,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
  今年,从中阿、中非、中拉合作亮点纷呈,到扩员后的“大金砖”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相继在俄罗斯、秘鲁召开,再到G20峰会在巴西举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南方力量”正不断汇聚。全球南方成员在G20这一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中占据多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4年是全球南方的高光时刻,全球南方正从全球治理被动参与者转变为重要推动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荣鹰说。
  作为全球南方的当然成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定地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并肩而立、携手同行,为提升全球南方的影响力、话语权和代表性贡献中国力量——
  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同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实施150多个项目……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首先提出支持非盟加入G20,坚持和平对话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与巴西共同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全球南方国家积极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信心、提供了机遇。
  “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为玻利维亚等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指引。”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说。
“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


  “我先后在中国的村、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立志要办成的一件大事。”在此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的重要讲话,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把人们的思绪从里约热内卢峰会现场引到了梁家河塬上、滹沱河畔、宁德乡间,让人想起了“闽宁协作”在宁夏大地结出的丰硕成果,更让人再次震撼于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壮阔史诗。
  发展承载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球南方国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人类社会不变的课题。
  从在G20杭州峰会上首次将发展议题置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心位置,到在巴厘岛提出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再到在里约热内卢分享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指出“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提出的重要主张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对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共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是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
  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包括中方决定加入“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等举措,为推动全球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在习近平主席抵达里约热内卢前夕,《摆脱贫困》葡萄牙文版首发式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书中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获得巴西学者高度认同。
  “中国的脱贫成就彰显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巨大发展,给世界注入信心。”《摆脱贫困》一书的译者、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说。
“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明显滞后于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南北差距、数字鸿沟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完善全球治理的紧迫性更加凸显。
  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系统阐释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从历史长周期和全人类共同发展繁荣的高度,为全球治理把脉开方,从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等方面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张,呼吁建设合作型、稳定型、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主席讲话结束后,许多与会领导人表示希望第一时间拿到讲话稿全文深入研读。“阿方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就全球治理阐述的精辟主张,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作。”在同习近平主席会晤时,阿根廷总统米莱表示。
  受到普遍认同、收获广泛赞誉的中国方案,既有宏观的理念主张,也有具体的实施路径——
  “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作为主要债权方,应该参与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债行动”;“要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代表性,按照各方商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世界银行股权审议,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占比调整”;在生态治理方面,“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
  务实的举措,切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诠释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深刻理解。
  抵达里约热内卢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建设一个公正的世界,需要二十国集团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原则,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实现更大发展。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不忘发展中国家本色,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从全世界、全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中国倡议推动下,二十国集团在宣言中首次作出“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明确承诺,为全球南方更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里约热内卢再出发,胸怀天下的中国勇毅前行,同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并进,必将开辟全人类共同发展繁荣的更美好未来!
 
郑州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郑州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郑州11月30日电(记者李俊 刘怀丕)针对基层治理难题,河南省郑州市从2022年起把党建引领网格化作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总抓手,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和数字技术作用,建立起三级城市运行体系和四级网格体系,实现了指挥处置市域一体、直达网格。这一做法增强了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降低了信访量,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一网”打捞矛盾全覆盖


  从今冬起,郑州市中原区河南工大社区工人路98号院接通暖气。这个院是老旧小区,规划中没有暖气,随着住户中老人和孩子增多,供暖诉求日益强烈。河南工大社区二级网格长张丹丹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诉求,多次组织召开网格议事会,推动暖气加装工程落地。
  “多个网格合一后,网格长的责任压实,每个微网格覆盖50到70户,网格员很快就能完成入户排查,解决老百姓的身边事更加有力。”郑州市中原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素华说。
  为避免基层问题多头管理、多头不管,郑州市把党建、综治、城管、信访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构建全市共治“一张网”。全市共划分为214个街道(乡镇)一级网格、3509个社区(村)二级网格、19437个三级网格、47110个城市社区微网格及4839个专属网格,对每个网格定岗定责定人,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全网联动”。  
  郑州市二七区雅居社区有3684户居民,郭文雅是社区二级网格长。她一方面在社区选聘出500多名热心的党员群众充实网格队伍,参与社区管理;一方面开通“智小雅”小程序,广泛接受社区居民问题反映。她说:“网格体系的完善,让社区治理责任明确,搞服务、化矛盾更有抓手。”
“一屏”统观全域破中阻


  与此同时,郑州市建立起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体系,并把政务网、视联网、物联网等与基层治理网融合。12345便民热线、110非警务事项等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及城市视联、物联系统,全部接入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平台。
  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主任曹勇介绍:“城市治理各类事项,可迅速汇集到城市运行中心,指挥处置实现市域一体、直达网格,市级指令10秒内就能发送到所有网格员。”
  在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指挥大厅的巨屏上,可以随时调出市域治理的重要数据;还可以通过系统外接的视联、物联系统,调看全市关键区域的实时视频和关键信息。
  “我们还对数据汇聚共享、定期研判分析,提前预警处置群众关注度高、出现频次多的问题。”曹勇说,郑州正在推动城市从“经验”治理向“数字”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智慧”决策转型。
  郑州市金水区正弘商圈从业人员2万多人、日均客流量10万人次以上,过去每到中午时屡屡接到物业人员与外卖小哥发生冲突的情况反映。“通过对冲突事件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是因为停车产生矛盾。”郑州市金水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主任路莹介绍,为此在取餐重点区域划定外卖小哥专属停车位400个,在11点至13点用餐高峰期,增设外卖小哥“潮汐车位”,大大减少了冲突发生。
“一线”贯穿党建带群建


  “在推进基层治理中,郑州市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主线。”郑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吕挺琳说,织密建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网格党组织体系,构建起“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组织”的治理格局。
  吕挺琳介绍,以党建带群建,郑州建立网格党组织3.94万个,带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4万多个、群众自组织2.1万个,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过去由于小区无人管理,不仅环境差还经常停水停电,郑州市惠济区金河社区刘随海老人,曾多次召集邻里去区政府讨说法。二级网格长刘敏到位后,频繁找他问计,修灯、补路、装充电桩……见到小区变化,刘随海消了气,也跟着忙起来,还自荐当上微网格长,带动100多名群众加入网格队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郑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平台累计处置各类事件445万余件,事件办结率达98.1%,群众满意率达95.95%。大量社会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当地。
 
告别叶嘉莹
告别叶嘉莹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一首用百年人生书写的长诗,落下最后一个标点——11月30日上午,叶嘉莹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
  遗照上的叶嘉莹,温柔而纯粹。哀乐低回,人们深情告别先生。
“何当了却人间事,从此余生伴海云”


  叶嘉莹面容安详地躺在紫色雏菊和白色百合中。一朵“莲花”在她身上盛开。红玫瑰作为主花,摆成心形。
  11月24日,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
  叶嘉莹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终身事业,始终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上午10点,叶嘉莹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叶嘉莹的女儿、头发花白的赵言慧静静地伫立一旁。
  默哀毕,人们三鞠躬。有人抽泣,俯身叩首。人们依次将手中用紫色丝袋包好的莲子,轻轻放在叶先生身侧。紫色与莲子,都是她生前的所爱。
  华裔女孩张元昕,曾受叶先生诗教精神的感召,13岁报考南开大学文学院,并被破格录取。得知叶先生离世,她匆匆从就读的美国哈佛大学赶来。放好莲子,她与赵言慧相拥。
  许多人是自发前来送别的。在南京工作的王炳洪带了一本叶先生的书,一早坐火车到天津。“是她带我享受了诗词之美。虽然她一直不知道有我这个学生,但我一直认她是我的老师。”
  这些日子,许多中外高校、协会和学者、学生发来感人至深的唁电、唁函。
  中华诗词学会说:“叶嘉莹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文学界的重大损失。”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叶先生是诗词的女儿,她的一生是属于诗词,也奉献于诗词的,是最纯粹的一生。”
  有网友回忆:“2011年,坐了几个小时火车来天津,听了先生两场讲座。先生八十多岁了仍坚持站着演讲,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
  “只为一件事而来。”叶嘉莹生前曾这样描述自己研诗、写诗、传诗的一生。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说:“中国古典诗词的殿堂是她引我进入的。”像他一样,许多人都是随着叶嘉莹的脚步,走进了诗词的世界。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叶先生最后的时光,一直有一种对生命有限的紧迫感。”作为嫡传弟子,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20多年来一直伴在叶嘉莹身边,直至最后时刻。
  “发现什么好学生了吗?”“有谁写出什么好诗词了吗?”这是叶先生在病床上问张静最多的问题。
  叶嘉莹一生当了近80年的老师。既给大学生讲课,也给幼儿园孩子教诗,带中国学生领略诗人的生命心魂,也将诗词之美传播到国外课堂。
  张静说,最近几个月叶先生身体更不如前,但哪怕勉力支撑,也要亲自审校在《新华每日电讯》上连载的诗歌讲稿,“字号到后来越放越大,可她看起来实在吃力,就让照顾她的护工念。护工断句不对的地方,她会等气力好些时,认真地给护工讲解”。
  她最后的课时,给了护工。护工说,她有幸上了许多堂宝贵的课。
  得知叶先生离世的消息,台湾著名导演陈传兴悲痛不已,买了最早的航班从台湾赶来。他拍摄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留下了叶先生90多岁时珍贵的生命片段,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通过3年的拍摄,我们不断地接近叶先生,像是看到一朵花的盛开。”陈传兴说,叶先生住院时仍关心着影片在海外的传播,“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她将影响更多人。”
“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


  叶嘉莹的百年人生,见证了国家从离乱到兴盛的巨变,经历了去国怀乡、中年丧女的苦痛,曾经辗转海外,最终回归故乡。她始终保持向上、往前、寻美的达观。
  “她的生命不仅仅只有诗词。”叶先生的学生、与她结缘半生的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洪说,先生兴趣广泛,从文化到历史,从政治、经济到物理,“她绝不是‘小阁楼上的人’。”
  叶嘉莹的博士生、研究助理闫晓铮也记得,叶先生与他探讨“量子力学”时的认真神情。
  “她富有真心与童心。”陈洪说,叶先生曾唤一群人浩浩荡荡去南开大学校园中赏月,还集齐五位属鼠的师生拍了一张“五鼠照”。
  叶嘉莹生前曾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叶先生留下了2000多盘授课录音带、200多盘录像带和300多盘光碟,以及大量文字稿。我们会不断修复、整理,将先生的精神遗产弘扬好。”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说。
  张静虽满怀悲痛,前些天却仍在上课。“我想这是先生想看到的。”
  许多南开大学的学生,在用另一种方式悼念他们的“灯塔”。他们在各地参与叶先生十分关心的“诗教润乡土”活动,希望探索出一条促进诗词文化在乡村传播的道路。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吟诗甚至要早于识字。叶先生说:“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记者白佳丽 张建新)
    新华社天津11月30日电
 
努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引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创新局面
努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引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创新局面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11月29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家表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要落实好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努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工程’定性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彰显出对理论建设的高度重视。”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颜晓峰表示,深入推进“马工程”,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具有重要意义。
  20年来,工程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工作机制、巩固党的理论阵地、团结广大理论工作者,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数据显示,工程启动以来,全国马院从不足10家发展到如今超过2000家,700多项重点课题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投身其中。
  “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充分肯定‘马工程’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增强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高水平推进思想理论建设的信心决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现场参会的工程首席专家秦宣深受鼓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守正创新,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秦宣说。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工作者,我将坚定理论自信,努力践行学术使命,把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研工作的第一主题,力争推出更多有创见、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肖伟光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
  “理论研究越深广、越透彻,掌握理论、运用理论才能越自觉。”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表示,总书记重要指示中,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要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体系化决定了研究阐释的广度,学理化彰显着研究阐释的深度。我们将立足自身优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时代价值、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研究深、阐释透,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学派。”韩毓海说。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推进,理论宣传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形式日趋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
  “开放麦”宣讲是今年浙江理论宣讲省级层面的新探索,通过将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形式运用到理论传播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刚刚结束一场高校宣讲,“85后”宣讲员梁龙第一时间学习了总书记重要指示。“理论宣传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性。相较讲大道理,我们更愿意用青年喜欢的方式讲,到青年喜欢的地方讲,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见神采。”梁龙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提出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陈曙光更加明晰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两个结合’既深刻揭示了实践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深刻揭示了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我们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陈曙光说。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重大而光荣的战略任务。
  “按照中央部署和教育部要求,我们组织编写了81种教育部‘马工程’教材,涵盖经济学、法学、新闻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专业的系列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教育部教材局干部降瑞峰表示,将在工作中牢记总书记嘱托,为着力打造“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以原创性教材建设助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事业发展,人才为先。注重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积极探索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永宽说,作为全国重点马院,我们要在理论人才培养上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着力打造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贡献高校力量。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赵乐际对希腊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赵乐际对希腊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雅典11月30日电(记者孙奕 陈刚)应希腊议长塔苏拉斯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11月27日至30日对希腊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雅典分别会见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总理米佐塔基斯,同议长塔苏拉斯举行会谈。
  会见萨克拉罗普卢时,赵乐际首先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赵乐际表示,中希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和总统女士共同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倡导文明传承发展和交流互鉴,展现了两大古老文明的使命担当。中方愿同希方一道,以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弘扬传统友谊,坚定相互支持,做相互信赖、共同发展、文明相亲的好伙伴,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萨克拉罗普卢请赵乐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她表示,希中始终尊重和支持彼此重大关切,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发展双边关系、深化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希中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基础深厚、富有成效,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典范。期待同中方在贸易、投资、人文、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会见米佐塔基斯时,赵乐际表示,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希腊成功进行国事访问,掀开两国关系新篇章。中方感谢希腊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愿同希方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沟通,促进交流合作,高质量推进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合作,辐射带动贸易金融、航运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在多边框架内保持沟通协调,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米佐塔基斯表示,希腊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希腊政府不断优化贸易和投资政策,希望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航运、人工智能、文化等领域合作,欢迎中国企业深耕希腊市场。希腊积极评价比雷埃夫斯港等项目的互利合作,支持欧中加强对话、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同塔苏拉斯会谈时,赵乐际表示,中国全国人大愿同希腊议会一道,结合落实两国重大战略和发展目标,加强立法机构各层级友好交往,交流互鉴社会治理、生态环保、对外开放等方面立法和监督经验,及时批准或制定有利于双边合作的法律文件;密切在各国议会联盟等多边平台的沟通协调。赵乐际介绍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情况,表示愿同希方在发展振兴道路上携手前行,让中希两大文明古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塔苏拉斯表示,希中立法机构保持密切交往,有利于促进双边关系深入发展。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淀。两国立法机构可在立法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助力双方在经贸、航运等领域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会谈前,赵乐际接受了塔苏拉斯授予的希腊议会金质奖章。
  访希期间,赵乐际出席了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揭牌仪式,表示希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人民友好感情;考察了比雷埃夫斯港项目,表示愿共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在克里特省,在省长阿尔纳乌塔基斯陪同下参观了橄榄园和生产车间,表示愿推动地方、农业等领域合作,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医保药品小调整 健康保障大进步
医保药品小调整 健康保障大进步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氯巴占片,难治性癫痫的“救命药”,在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每片从2.43元降至2.11元。
  别小看这几角钱的小调整,背后是医保服务民生的大进步。近日发布的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6种(含4种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种(含2种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种、抗感染用药7种、中成药11种、精神病用药4种,其他领域用药21种,为更多患者家庭带来温暖和保障。
  除了药品价格和目录的调整,还有药品的迭代升级。糖尿病患者通常每天就要“扎一针”,新增药品中,一款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创新药,一周仅需注射一次。国家用“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药,努力营造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的氛围。
  这些变化,都反映出做好医保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赋能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参保人争取最大利益。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背后,是国家对罕见病患者小群体的不漠视、对慢性病患者大群体的不忽视。随着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的一次次目录调整,全民健康得到一步步更好保障。医保目录调整,不会一蹴而就,未来还需有更多填补短板、提升疗效的药品,及时以合理价格纳入医保目录,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
  药品虽小,百姓健康事大。笔笔小账,累积成人民健康的大账。今年谈判或竞价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63%,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2025年,新版目录实施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期待每一次医保药品小变化,都能促进健康保障的大进步,给群众带来更具幸福感的“大礼包”。   (记者董瑞丰 徐鹏航)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李干杰在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李干杰在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29日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李干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每一名党员管起严起。要健全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机制,分级分类抓好学习培训,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健全落实发展党员机制,突出政治标准,严明工作程序和纪律,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要健全落实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健全落实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激励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多做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事,把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姜信治主持会议。
 
国务院任命澳门特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和检察长
国务院任命澳门特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和检察长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的提名,国务院2024年11月30日任命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和检察长。任命情况如下:
  任命张永春为行政法务司司长;
  任命戴建业为经济财政司司长;
  任命黄少泽为保安司司长;
  任命柯岚(女)为社会文化司司长;
  任命谭伟文为运输工务司司长;
  任命欧阳湘(女)为廉政公署廉政专员;
  任命欧阳瑜(女)为审计署审计长;
  任命梁文昌为警察总局局长;
  任命何浩瀚为海关关长;
  任命陈子劲为检察院检察长。
  上述主要官员和检察长将于2024年12月20日就职。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评论员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重点工作,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步步向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20年来,从创新理论深入人心、马院建设局面一新、理论传播形式多样,到文献编译持续推进、教材体系逐渐形成、理论骨干人才辈出……工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丰硕成果,展现蓬勃气象,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只有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才能增强宣传普及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只有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深入回答中国具体实际问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开辟党的理论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需强化理论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住建部:进一步做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治理欠薪冬季行动
住建部:进一步做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治理欠薪冬季行动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有关负责人29日表示,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紧盯重点难点,压紧压实责任,坚决打赢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攻坚战。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9日召开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做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治理欠薪冬季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会议要求,要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全面排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欠薪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要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配合查处各类欠薪案件。
  会议强调,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为出发点和切入点,夯实维护建筑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要不断强化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加快实现在建项目、企业、工人实名制全覆盖,积极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持续打击各类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建筑市场环境。要进一步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切实抓好欠薪源头治理。
 
一批民生新规12月起施行
一批民生新规12月起施行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白阳)12月,一批与民生相关的新规开始施行。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的联合惩戒,保护你我切身利益;多项房地产税收政策调整,住房交易享受更多优惠……法治的完善,为冬日增添更多暖意。
  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加强联合惩戒


  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自12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了惩戒对象,包括: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经认定具有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固定电话、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号、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互联网账号等行为的单位、个人或相关组织者。
  办法综合运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等惩戒措施,同时保留被惩戒对象基本的金融、通信服务,确保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办法对不同惩戒对象分别设置2年或3年的惩戒时限,对惩戒期限内多次纳入惩戒名单的,连续执行惩戒期限不得超过5年。
  住房交易享受更多税收优惠政策红利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公告,多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自12月1日起执行。
  契税方面,将现行享受1%低税率优惠的面积标准由90平方米提高到140平方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统一适用家庭第二套住房契税优惠政策。即调整后,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和家庭第二套住房,只要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统一按1%的税率缴纳契税。
  增值税方面,在有关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后,对个人销售已购买2年以上(含2年)住房一律免征增值税,原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个人销售已购买2年以上(含2年)非普通住房征收增值税的规定相应停止执行。
全国推广应用数电发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自12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推广应用数电发票。
  数电发票包括电子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发票(普通发票)、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电子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电子发票(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等。根据公告,税务机关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的数电发票开票、用票服务。
  已开具的数电发票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自动交付。开票方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二维码、下载打印等方式交付数电发票。单位和个人可以登录自有的税务数字账户、个人所得税App,免费查询、下载、打印、导出已开具或接受的数电发票。
  判决裁定生效前隐藏转移财产可构成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12月1日起施行。
  司法解释规定,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以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案外人明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其通谋,协助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论处。
  拒不执行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依法保障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国务院公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自12月1日起施行。
  条例坚持公益属性,规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合理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公共交通场站等设施,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要求大型建设项目统筹考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条例进一步优化运营服务,要求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及时公开运营服务信息,加强运营调度管理,建立服务质量投诉处理机制,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和效率。
  条例明确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保障运营安全的主体责任,要求乘客遵守乘车规范,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监管。
 
坚持在经济发展中扶贫
“解码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系列评论之三
坚持在经济发展中扶贫

“解码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系列评论之三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前不久,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与世界分享中国减贫奇迹背后的秘诀,其中蕴含的求真务实、不畏艰难、坚持在经济发展中扶贫的经验做法,赢得与会人员由衷赞叹。
  贫困说到底是发展问题。中国拥有超14亿人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包括贫困在内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既对减贫形成了强大的带动效应,也为大规模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坚持精准扶贫”“坚持在经济发展中扶贫”“坚持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中扶贫”“坚持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扶贫”——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世界分享中国反贫困的成功经验,令中国减贫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巴西总统卢拉说,“中国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榜样”,中国的脱贫经验弥足珍贵,对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启发意义。
  “坚持精准扶贫”是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中国脱贫的制胜法宝。2018年,时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深入湖南十八洞村,探寻“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自十八洞村开始,从做到“六个精准”,到实施“五个一批”,再到解决好“五个问题”,中国的扶贫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得益于“精准扶贫”,中国也涌现出众多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成功案例: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走进陕西梁家河村,了解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脱贫做法;11国驻华外交官走进贵州花茂村,学习农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摆脱贫困》乌兹别克文版的序言中写道,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激发乡村发展潜力,“贫困地区更要挖掘自身长处和优势”。
  求真务实始终是中国减贫实践的不变底色。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贫困人口规模、分布、结构等的变化,科学制定减贫标准、目标、方略,不断创新减贫理念、方法、手段,循序渐进、持续用力、滴水穿石。中国不断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充实“政策包”“工具箱”,创新“组合拳”,切实提高贫困治理效能。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会见科摩罗总统阿扎利时,谈到中国电视剧《山海情》在科热播。电视剧展现的中国一系列扶贫做法和经验,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揭示了中国脱贫攻坚战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扶贫,“要想富先修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扶智又扶志的教育扶贫,先富帮后富的“结对子”互助……从宏观经济布局到微观产业举措,中国始终着眼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多层面综合施策解决贫困问题。《摆脱贫困》葡萄牙文版译者、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说,脱贫事业需要政府和人民一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付诸行动,“这对全球读者都具有很强启发性”。
  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是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中国的减贫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抓住贫困发生演变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就能找到发展突破口,释放减贫动力。中国愿同各方一道行动起来,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让贫困成为过去!      (记者乔继红)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1月份PMI扩张加快 积极变化继续积聚
11月份PMI扩张加快 积极变化继续积聚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潘洁 韩佳诺)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协同发力,1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景气区间上行,扩张步伐有所加快,积极变化继续积聚。
  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且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
  主要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4%和50.8%,比上月上升0.4和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2%和50.8%,比上月上升1.1和1.3个百分点,景气度均有回升;装备制造业PMI为51.3%,与上月持平;高耗能行业PMI为49.2%,略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
  “11月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对新动能和消费品制造业带动效果较为突出。”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说,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纺织服装服饰、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细分行业较上月加快上升,是新动能和消费品制造业较快上升的主要支撑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0%和49.1%,比上月上升0.6和1.6个百分点。
  “随着助企帮扶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运行均有所改善。”文韬说,中型企业PMI在连续6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荣枯线,且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至52%以上,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至50%以上,显示中型企业的市场需求有所回升,生产活动加快;小型企业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3.9个百分点至51%以上,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至48%以上,显示小型企业需求降势明显收窄,生产活动较好回升。
  非制造业方面,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7%。
  从服务业主要行业看,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受国庆假期效应消退等因素影响,与居民出行消费相关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不同程度回落。
  从服务业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5个月以来高点。其中,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高于65.0%,相关行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较强。
  受天气转冷户外施工逐渐进入淡季等因素影响,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当前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市场信心有所增强,金融、基建和新动能相关活动运行良好。但也要看到,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有所下降,市场有效需求仍需进一步提振。”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说。
  统计数据还显示,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8%,与上月持平。“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4%和50.0%,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赵庆河说。
 
中外嘉宾齐聚温州共商海丝城市发展
中外嘉宾齐聚温州共商海丝城市发展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杭州11月30日电(记者王俊禄 魏一骏)11月30日,2024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在浙江温州举行。围绕“相知相近 合作共赢——创新,让城市更美好”主题,400余位国内外嘉宾共商合作发展。
  当日大会上,新华社副社长刘健,浙江省副省长胡伟,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以及巴基斯坦前总理安瓦尔·哈克·卡卡尔,东盟秘书长高金洪等领导嘉宾发表了致辞,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大会通过交流探讨,为海丝沿线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与会领导嘉宾表示,将继续坚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定支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持。作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新华社愿与各方一道,通过更高质量的智库研究、资源共享和国际交流,为海丝城市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会期间发布了“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综合影响力指数报告(2024)——中国城市篇”,揭晓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影响力城市年度榜单(2024)”。
  本次大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社浙江分社、浙江省文物局、温州市人民政府、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办公室联合主办。
 
首飞首发告捷!中国商业航天“三大件”齐了
首飞首发告捷!中国商业航天“三大件”齐了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新的里程碑!
  11月30日晚间,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告捷,中国商业航天“三大件”齐了!
  如果将商业火箭比作“飞机”,商业卫星比作“乘客”,那么商业航天发射场就是供“乘客”登机、“飞机”起飞的“机场”。当“乘客”和“飞机”越来越多,就不能没有“专属机场”,“三大件”缺一不可。
  回首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2015年印发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鼓励社会资本步入航天领域。随后,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含拼车和搭载),占全年发射的39%。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打造“专属机场”,不仅能高频次、高效率执行发射任务,还可为商业火箭和卫星提供稳定可靠的发射平台,促进我国航天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因此,建成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凑齐商业航天“三大件”的需求愈发迫切。
  从2022年批准建设到今天首发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都有哪些新突破?
  首先是发射平台“更包容”。当前,我国火箭公司众多,火箭型号也可谓是各式各样,如果发射一枚火箭就要造一个工位,既不具备商业航天的经济性,更谈不上时间效益。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二号工位,在设计上突破创新出“三化”——通用化,采用“通用型”接口设计,多种型号火箭都能使用;模块化,发射的前端和后端设备“模块式”,方便对口更换;组合化,针对不同火箭的发射需求,对设备加减组合,实现符合发射标准的条件。这些设计可以让包括长征十二号在内的19个型号火箭都能使用。
  其次是火箭发射“更高效”。商业航天的优势在于效率高、成本低,作为商业航天发射场,如何“降本增效”?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创新采用“三平”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垂直作业,该模式下火箭的组装、测试、转运三个环节均在水平状态下进行。火箭在技术厂房里“躺着”组装和测试,随后载着卫星“躺着”转运到发射工位后整体起竖,只需再做简单测试,加注燃料后即可发射。
  因海南文昌有降雨、雷暴等不利气象因素,火箭从技术厂房里组装测试后到发射阵地时间越短,越能助力其顺利发射,防止“夜长梦多”。
  值得注意的是,该发射场技术区建成智慧发射场系统,通过数字化信息、智能化应用,将双工位等多个子系统整合,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面对大量设施设备、特殊燃料等并行交叉采购难题,管理人员将传统配套保障供应模式改为市场化竞价采购,提升了采购效益。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专家范瑞祥所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真正形成了执行发射的完整能力,补齐了商业航天的缺口。
  随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建设航天强国的步履愈发铿锵。
    (记者宋晨 陈凯姿)
  新华社海南文昌11月30日电
 
乘势奋进干劲足
11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乘势奋进干劲足

11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多场国际性展会接连举行,彰显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持续见效叠加“双11”活动,激发消费新活力;运输通畅、市场活跃,外贸保持质升量稳势头;新技术、新场景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转型……11月以来,全国各地抓住有利契机乘势奋进,鼓足干劲向完成全年目标发起冲刺。
  观察之一:展会密集举行展现高水平开放


  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圆满收官。6天里,近3500家参展商、约800个采购团体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按年计,本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
  11月以来,第136届广交会、2024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等国际性会议举行,开放的中国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展会吸引力强——
  第二届链博会,境外参展商占比从去年的26%上升到32%,参展国别近70个;2024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国际参展商及近600位海外旅行商参展参会,同时开展600多场线下买卖家专业洽谈。
  展会成果丰硕——
  第136届广交会展出新品115万件,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第七届进博会亮相45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包括100多项全球首发、40项亚洲首展、200多项中国首秀。
  多场展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活力。
  【记者观察】展会是观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独特窗口。以展会友、以展汇商、以展促贸、以展引资,联动中外的展会,架起产业互融、创新互促、市场互通的桥梁,见证中国正与世界挥写更多合作共赢新篇章。
  观察之二: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激发消费活力


  走进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老城厢”的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各类智能家居、家电产品琳琅满目,科技感、潮流范的消费氛围迎面而来。
  “店铺本月的总营业额已突破亿元大关。”京东五星电器(天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梦康介绍,进入11月,京东联合各大厂商增加促销投入力度,围绕新房套餐、整装定制、老房改造、厨房微改等全套服务场景,额外再补贴2%至10%。
  除了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市场潜力,各地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近期,广州举办“广交有礼入境消费节”推出广交会专属促销优惠;天津组织22个重点商圈超100家大型商业载体推出200余场优惠促销和品牌折扣活动;重庆举办第四届“解放碑国际消费节”,组织国际名品、国潮精品、重庆优品等开展促销活动……
  11月,商务部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联动举办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活动,充分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作用,丰富首发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广新型消费业态。
  “双11”是11月消费市场一大热点。天猫发布的“双11”收官数据显示,天猫“双11”全周期成交总额强劲增长,购买用户规模创新高;京东数据显示,同期的“双11”促销周期中,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
  11月,立冬、小雪节气接踵而来。
  伴随着纷纷扬扬的降雪,哈尔滨冰雪大世界11月26日开始启用存冰,用于新一个冰雪季的园区建设工作;内蒙古发布25条特色冰雪旅游线路,分三批次推出特色冬季旅游产品;吉林长春将推出300余项冰雪主题活动……冰雪消费尽显活力与潜力。
  【记者观察】11月以来,各地促消费活动层出不穷,消费市场“暖”意渐浓、消费业态加速向“新”、消费场景愈发多元。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观察之三:外贸质升量稳势头良好


  11月15日,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驶出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从开行之初货物单一为IT产品,到如今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已涵盖53大类5万余种,高附加值货品占比逐年提升。”国铁集团货运部副主任董晖说。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外采购商络绎不绝,有近1.5万家市场经营户使用中欧班列经营外贸业务。
  “近年来,我们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去年以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36种外语的视频和产品图,将产品卖到100个国家。”义乌市力天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美君说。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总体保持了质升量稳的良好发展势头。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同比增长5.2%。
  为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各地积极施策。四川省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杭州海关持续优化服务支持举措,构建更加安全、便利、高效的跨境电商新业态智慧监管体系……
  《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11月21日对外发布,从信用保险承保、融资、跨境贸易结算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外贸稳增长添动能,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记者观察】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外贸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各地要千方百计抓好政策落实,加速培育外贸新动能,以外贸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观察之四:新质生产力求“新”向“智”


  11月19日至22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桐乡如约而至。AI辅助驾驶、AI画面生成、AI算法模型……人工智能无疑是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热词。
  11月以来,各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产品和应用场景加快涌现。
  广东珠海,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创新低空航空器成为亮点;浙江深入推进改革,群众办事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数字应用惠及千家万户……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局限于“高精尖”,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纸(卫)塑包装是湖北孝感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典型的传统产业。金凤凰纸业孝南基地总经理助理刘亚刚说,近年来,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升级项目,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订单处理更加高效,未来还将投资2亿元,实施提质增效综合节能降碳改造项目。
  【记者观察】各地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要科学布局,久久为功。唯有如此,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才能抓住机遇,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和乐共融向未来
和乐共融向未来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是夜,海面如镜、月光如水。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闭幕式上,璀璨星光洒满全场。来自全国各族的人们济济一堂,注视着一簇圣火的熄灭。
  九天来,这熊熊燃烧的火焰见证了一场缤纷盛会。人们从五湖四海相聚于此,留下欢笑,传播友谊。
  运动会赛场之外,有一场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家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入口处,有一枚春秋早期的文物——虎鸟纹青铜阳燧,“取火于日,故名阳燧”。它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最早的照日取火工具。
  在中华文明时间长河的上游,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运用智慧与力量,为生存与生产赋予辽阔意义,并将其演化成体育、艺术、文字……写入我们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明之火不灭,辉光穿越千年。
  源流相续、薪火相传,民族传统体育从历史中走来。
  岩石,是时间的画布。人类最早的体育运动痕迹,早已被岩石记录。
  在新疆阿勒泰,墩德布拉克岩画记录了人类滑雪追赶动物的画面,这被认为是世界上已知的有关滑雪的最早记载;在西藏阿里,鲁日朗卡岩画上狩猎人手持弓与箭,或骑马狩猎、或徒步围猎;在云南沧源与金沙江沿线,人们狩猎、舞蹈的生活情形被红色的矿石颜料留在石壁上。
  我国广袤的自然地理孕育多元的文化习俗,运动会的许多项目,就来自山河湖海。押加,青藏高原上的“大象拔河”;搏克,内蒙古草原的摔跤盛事;花炮,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寨中重戏;独竹漂,贵州赤水河畔的一苇渡江;荡秋千,东北、中南、西南的悠远习俗……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带着明丽色彩,承载着我国各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态元素,汇聚于一场盛会。运动员们通过肢体活动,传承文化、展现自我。
  通过这场运动会,就见证了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见证了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多元相亲,和乐共融,民族传统体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光彩夺目。
  历史的根脉,在交融中被滋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因为运动会,许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再“独乐乐”。
  作为押加运动的“霸主”,西藏队却在本届运动会上没能进入一项决赛。领队白玛尊珠既意外又欣慰:“押加运动整体发展了。以前别人学习我们,现在我们也要学习他们,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来自台湾的曾银生和周万春此前从未接触过射弩,为了顺利参赛,他们提前一天在现场向技术人员及其他队伍学习。
  “参与比成绩更重要。关键是我们各民族的同胞能够凑到一起,团结、交流、交融,才是最重要的。”该项目副裁判长马仲华说。
  参加板鞋竞速项目的哈萨克族女孩布尔兰·努尔加娜提家在新疆北屯市,那是我国离海洋最远的区域之一。
  因为参加运动会,她第一次离开新疆,第一次触摸到了真实的海浪。更因为参加运动会,她见识到了“很多在新疆没见过的民族”。
  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如同繁星点缀夜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到“白浪茫茫与海连”的海岸,各族儿女在运动会的舞台上展示体育风采,更在交流交往与交融中加深了解和友谊。
  和合相偕、心手相牵,向未来出发。
  运动会带起的“民族风”,从海南岛吹向了更远。
  民族马术中的跑马射箭项目一度走红网络,运动员们驰骋草原、雄姿英发;广东队的表演项目《同心共“竹”中国梦》惊险刺激、功力深厚,在社交媒体收获数百万点赞……有网友评论道:“民族的,世界的。看了之后觉得既激动又自豪。”
  以运动会为纽带,以体育为桥梁,以文化为媒介,各族人民在共同的体验中找到了心与心的共鸣。
  未来在何处?在人心向往之处。
  共同的奋斗中凝聚共同的力量。这种力量,如同石榴籽紧密相连,不仅滋养着历史的根脉,更推动着时代的发展,让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在交融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每一次的相聚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次的交流都是新的征程。跨越山川河流,跨越时空界限,各族人民携手同行,共同追逐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
  天涯海角,挥手相见。
 (记者高萌 刘邓)
新华社三亚11月30日电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圆满结束
谌贻琴宣布闭幕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圆满结束

谌贻琴宣布闭幕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新华社三亚11月30日电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闭幕。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闭幕式并宣布运动会闭幕。
  20点,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在三亚市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共同祝贺本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闭幕式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潘岳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致闭幕辞。
  各代表团入场后,大会宣读了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代表团名单。56个民族的代表向为运动会辛勤服务的志愿者代表献上了鲜花。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旗交接仪式。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7年在湖南省举办。随后举行了以“共筑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文体展演。
  本届运动会共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和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的6960名运动员,参加了18个竞赛项目和3类表演项目(其中马上项目于7月8日至13日在新疆昭苏举办),在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中首次实现各地区代表团大团圆。
  运动会期间,还进行了参观考察,开展了民族大联欢活动,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展等。
 
这里没有“名”星,全是“民”星
这里没有“名”星,全是“民”星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据新华社三亚11月30日电(记者王春燕 黄耀漫 夏天)几乎没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运动员,牧民、消防员、老师等业余选手比比皆是,但比赛的精彩程度丝毫不受影响,现场观众的热情程度有时甚至更胜一筹……即将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证明:这是一场属于各民族群众的盛会,人们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些来自民间、根植于民的“民”星。
  因为获得本届运动会攀椰竞速男子冠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消防员罗军一下子走到了聚光灯下。作为三亚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罗军的工作日常就是专业训练和爬楼救险,业余爱好之一是爬树。
  小时候爬椰树是为了喝到一口清凉的椰子水,长大后,罗军不仅在运动会这个大舞台上爬椰树拿到一等奖,还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这个海南传统体育项目,了解海南的文化。
  随队获得民族健身操项目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徒手)总成绩三等奖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合麦提·艾尼,既是忙着写论文、找工作的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大四学生,也是短视频平台上的民族舞“网红”。
  无论是普及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要领,还是在乌鲁木齐市著名景点来一段即兴舞蹈,在艾合麦提的视频中,总能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热情,还有年轻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面貌。
  练习民族健身操的经历,让艾合麦提对体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直面困难,要有坚持和专注的态度,才能有所收获。就像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最终来到三亚,看到如此美丽的大海。”
  头球、倒钩、脚底扣球绝杀……毽球,这一技术动作之精彩不亚于花式足球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一位人人都尊敬的前辈——广西毽球队教练陆学仁。75岁的陆学仁已致力于推广毽球运动40多年,有趣的是,他并不会踢毽球,但会教别人怎么踢。
  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参与本届运动会毽球比赛的很多人一见陆学仁都要热情地寒暄一二。“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我带过的学生。各支队伍之间都相处得很融洽,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让场馆变得更加热闹了。”陆学仁说。
  “阿迪力!阿迪力!”热情的观众们高喊着他的名字,围拢过来请他签名、与他合影……
  如果非要在运动会上找一位有名的明星,那非“高空王”阿迪力莫属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达瓦孜代表性传承人,阿迪力早在1997年就凭借这项古老的技艺跨越长江天险,创造了吉尼斯纪录,让达瓦孜这个民族体育文化的瑰宝走出天山,名噪神州大地。
  “是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达瓦孜艺术,把我带到了全国的舞台。我作为家族的第六代传人,有责任让达瓦孜艺术的生命力延续。”阿迪力说。
  42年前,年仅11岁的阿迪力第一次参加运动会,默默看着师傅和前辈表演达瓦孜。今年他带着团队共同演绎的穿高跟鞋走钢丝、蒙眼走钢丝、钢丝上跳舞、钢丝上骑独轮车等等成为全场焦点。阿迪力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可以培养更多人才。
  “民”星既是人民的星,也是民族的星。一届又一届运动会见证着一位位“民”星带着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向我们走来,又将这些项目普及、传递给更多人,恰如那一朵朵晶莹的浪花,奔涌而来,又回归大海。
 
在赛场之外,窥见中华体育最初的样子
在赛场之外,窥见中华体育最初的样子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新华社三亚11月30日电(记者夏天 赵叶苹)在展厅正中,一枚“虎鸟纹青铜阳燧”聚集的光线突然从历史禁锢的时空中破壁而出,像一支箭弩从“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时代一路袭射而来,正中赛场靶心。
  透过这枚表面斑驳翠绿的阳燧,观者仿佛望见各族同胞先辈们从历史星河中走来,传统技艺招招式式、重叠幻化,一幅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百戏”徐徐展开。
  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的赛场之外,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这场“家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叙述着中华体育最初的样子。
  而在运动会现场,各民族选手各施“绝招”,让观众沉醉其中。这不仅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灿烂民族文化的展示,更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
  源流相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射艺的轨迹在历史时空中接力传承。
  射艺是极具“千古一脉”传承特征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它始于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赓续与创新于战场之上。
  如今承载“非遗”的文化记忆,“射弩”作为射艺的典型代表,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育竞技形式,成为各民族体育文化见证之一。
  相对于作为“精准利器”的射艺,源于草原狩猎活动的“打布鲁”则更勇猛,象征着各民族对勇敢与力量的崇敬,后来逐渐演化成为投远掷准的竞技活动,出现在那达慕等重要节庆上。
  海纳百川,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胸襟造就了体育文化之繁华。
  “龙是中原的一种文化图腾,舟常见于我国南方,从古至今,龙舟活动逐渐在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开来。”中国民族博物馆一名藏族馆员丹珍央金讲解道。她引导看向展厅里“古画里的龙舟”,一艘巨大的龙舟正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烟波浩渺中劈波斩浪而来。
  龙舟竞渡的历史起源是多点的、独立的,各地的龙舟样式与竞赛规则虽有不同,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潮中,龙舟项目也在相互借鉴发展,逐渐成为多民族共同拥有的一项体育活动。赛龙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标识和精神之舟。
  运动会上,民族式摔跤比赛设置了六个项目,分别是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回族式摔跤)、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
  作为一对一的角斗模式,基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中原地区的“角抵”和相扑,有出自草原、高原、山地等不同区域的不同类型的摔跤。在中华文明向内凝聚的力量驱使下,它们不断互动借鉴,融合升华,成为中国力量与技巧巧妙融合的代表,也成为中国智慧兼容并包的体现。
  和睦同心,中华体育文化彰显着协和万邦的中华文明处世之道。
  《唐语林》载,开元年间,长安城曾出现过千人拔河的盛大场面,有文官为此作《拔河赋》,描绘“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将协力拔河的集体力量上升为对国家力量的承载。
  拔河最初用以训练兵卒在作战时的集体合作的能力,后来被水乡渔民仿效,成为一项民间体育娱乐活动。拔河因其独具特色的运动形式和团体协作的精神,深受各民族喜爱,并演化出中华大地上数不胜数、千姿百态的运动形态。
  红色头绳束发,一袭黑衣上凤凰飞舞,在女子传统一类拳决赛中,云南队选手段静一套八卦掌动静之间刚柔急缓式式相连,中华儿女的精神气韵可见一斑。
  止戈为武,以和邦国。武术起源于中国,具有鲜明的攻防技击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化干戈为玉帛”、崇尚和合之道的传统武术思想精髓见于众多不同风格的武术流派中。即便在最激烈的武术比赛中,也强调礼让为先,点到为止,体现出中华文明强而不霸、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
  “寓武于舞”,是一种延续尚武传统的理想方式,现代武术表演与舞龙舞狮结合,更具观赏性。本届运动会开幕式上,香港代表团憨态可掬的舞狮表演、澳门代表团生龙活虎的舞狮舞龙表演让现场掌声雷动。
  从竹篾金龙到草把龙,从北狮到南狮,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的展现。如今,传统的舞龙舞狮融合现代元素与创意,走上国际舞台,形成了现今的龙狮锦标赛。
  民族团结的盛会,也是群众体育的盛会。走过71年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享共建的体育文化“百花园”。
  展廊尽头,一棵采用九层榫卯连接、由56个相互支撑的枝杈搭建而成的“華”字民族团结树栩栩如生,象征着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各民族运动员们如同榫卯,彼此连接、交融,让中华体育文化生机勃勃、昂扬向上。
 
白玛尊珠的郁闷与“圆满”
白玛尊珠的郁闷与“圆满”

( 2024-12-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我刚才在思考,为什么这次西藏押加队一项决赛都没进?”
  体育馆门外,67岁的白玛尊珠,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望着前方。他身后不远,体育馆里急促的加油呐喊声几乎快掀翻顶棚。
  白玛尊珠是郁闷的。押加盛行于西藏,这样的成绩让作为西藏队领队的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白玛尊珠又是欣慰的。因为押加这个西藏特色项目,已经走出西藏,走向全国,似莲花般朵朵绽放,一如他的故乡“莲花秘境”——墨脱。
  白玛尊珠是来自西藏墨脱的门巴族。他的人生中,见证了押加这项运动的普及发展,更见证了西藏人民建设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
  墨脱曾是一座“高原孤岛”。连绵险峻的喜马拉雅山、汹涌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将墨脱“圈禁”在高山峡谷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但也极大地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
  直到2013年10月31日,波墨公路正式通车,墨脱人告别了只能靠双脚走出大山的历史!为打通这条天路,自1961年起,党和政府数次重启建设,终于在2013年10月31日实现全线通车。
  白玛尊珠清晰地记得,1973年,不满16周岁的他第一次走出墨脱的情景。靠着双脚,从墨脱县背崩乡出发,穿过布满蚂蟥的雨林,翻过海拔四千多米的多雄拉山到达派镇;之后乘船到林芝市巴宜区,再乘车前往拉萨。当他最终抵达拉萨时,已辗转了十多天。
  这趟行程也是他和体育结缘的起点。
  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居住在墨脱的门巴族,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白玛尊珠小时候的家,是木头茅草搭的房子。要填饱肚子,一家人除了种地,还得打猎。
  1959年,在白玛尊珠出生两年后,西藏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雪域高原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白玛尊珠的人生也有了新的机遇。1973年,因为出色的身体素质,他被西藏大学前身西藏师范学校选拔到拉萨培养。他不用再像前人那样:小时候帮家里做农活,长大就外出谋生。
  起初,他的家人并不同意他去拉萨。
  “当时墨脱没有老师,更没有学校,选拔我们就是要当老师培养的,将来要建设西藏,建设墨脱。”白玛尊珠回忆说,“是我自己坚持要出来,我想出去看看。”
  就这样,年轻的白玛尊珠,跟着招生人员,朝着拉萨出发了。
  一天学都没上过、只会说门巴语的白玛尊珠,开始学习汉语、藏语等各种文化知识,也接触到了各种体育项目。
  因为学习成绩好,学校想派他去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因为篮球打得好,西藏自治区体育局想选拔他进入篮球队。
  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白玛尊珠选择了体育。
  “当年,选择体育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白玛尊珠说,家人朋友既不理解也不同意,耳边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学体育的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他们不懂,体育真的需要很多智慧和技巧。”白玛尊珠说。
  20世纪80年代的西藏,各方面人才紧缺,体育行业也不例外。白玛尊珠从篮球队退役后,兼任着多个项目的教练。马术、摔跤、押加,一切从零开始,他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不仅学习体育专业知识,他也学习文化知识。“没有文化不行的。那个时候出去很受刺激,我带队出去别人说什么都听不懂,所以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学。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一定要把它学透。”白玛尊珠说。
  当运动员时,白玛尊珠最爱的是篮球;当教练时,白玛尊珠醉心于押加。
  押加是一项在西藏地区广为流传的运动,也被称为“大象拔河”。在比赛中,选手需四肢着地,背对背彼此发力,直到一方将中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
  在西藏的田野里、牧场上,人们常在休息时把腰带或哈达打个结往脖子上一套,随时随地玩起押加。
  “押加在西藏非常受欢迎,老百姓都很喜欢,”白玛尊珠说,“但当时都是我们自己玩。”
  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押加成为了竞赛项目,西藏队在五个项目中拿到三枚金牌(当时设有金牌)。
  尽管成绩斐然,但白玛尊珠意识到,“只有我们自己玩肯定不行,一个项目要有生命力,就得让更多的人一起玩”。
  据他回忆,刚开始,只有西藏、四川、新疆等地选手参赛,但从2015年开始,参加押加比赛的人数大幅度增加。
  “现在全国各省区市都有,今年台湾选手也来参赛了。”白玛尊珠说。
  “我们国家经济生活水平好了,各民族都更加注重健康与娱乐。押加这个项目很有吸引力,老百姓也容易接受。大家对押加的认识越来越深,才会都来参与这项运动。”他解释道。
  自从1986年首次带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几十年来,白玛尊珠亲眼见证着民族体育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就比如说我们西藏,你看表演项目越来越丰富,舞蹈越跳越好看”。
  这一次,他带领西藏押加队从雪域高原来到“椰林海岛”,不料遭遇了“滑铁卢”。这让他很是意外,但郁闷之后,他发现了好的一面:“押加运动整体发展了。以前别人学习我们,现在我们也要学习他们,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白玛尊珠说,自己的名字中,“白玛”意为“莲花”,“尊珠”意寓“圆满”。或许,无论对押加这项运动,还是对如今的白玛尊珠而言,“赢”并非全部;由体育带来的、与更广阔世界的交流交往与交融,何尝不是另一种圆满?
  就这样,一项盛行于西藏群众之间的传统游戏,如今作为传统体育运动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一个生长于“莲花秘境”的汉子,如今带着传统、文化与更多年轻人,走出群山,与外界比拼,与世界相拥。
(记者黄耀漫 王春燕 许仕豪)
新华社三亚11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