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科技

05版:要闻

06版:经济

07版:各地

08版:文化

习近平出席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出席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利马11月16日电(记者倪四义 姜岩)当地时间11月16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抵达会场时,受到博鲁阿尔特总统热情迎接。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几十年来,亚太经合组织带动亚太地区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大融通,助推亚太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亚太合作也面临地缘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等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各国要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习近平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型经济大方向,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着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今天,我们将通过亚太自贸区建设新的指导文件,相信将为推动亚太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愿同有关各方探索商谈数字和绿色领域贸易协定,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二是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交流合作,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创新生态,推动亚太地区实现生产力跃升。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正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同各方绿色创新合作,将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愿同各方共同促进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为亚太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要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共同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蛋糕”,让更多经济体、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中方将在亚太经合组织推进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等倡议,助力亚太经济普惠包容发展。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期待同各方一道深化亚太合作,造福亚太人民。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等各领域作出系统布局。中国发展将为亚太和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中方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努力。
  会议由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主持,主题为“赋能、包容、增长”。
  会议发表《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马丘比丘宣言》《关于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新展望的声明》和《关于推动向正规和全球经济转型的利马路线图》三个成果文件。
  15日晚,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
  王毅参加上述活动。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利马11月16日电(记者韩墨 杨依军)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习近平指出,过去4年,中美关系虽然历经跌宕起伏,但也开展了对话和合作,总体实现了稳定。我们指导双方团队通过磋商确定了中美关系的一些指导原则,共同推动两国对话和合作重回正轨,恢复和新建了20多个沟通机制,在外交、安全、经贸、财政、金融、军队、禁毒、执法、农业、气候变化、人文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
  过去4年的经验值得总结、启示需要记取,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条。
  一是要有正确的战略认知。“修昔底德陷阱”不是历史的宿命,“新冷战”打不得也打不赢,对华遏制不明智、不可取,更不会得逞。
  二是要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中方都是说到做到,但如果美方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对美国的形象很不利,也损害双方互信。
  三是要平等相待。中美两个大国交往,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对方,也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压制对方,更不能为保持本国的领先地位而剥夺对方正当发展权利。
  四是不能挑战红线、底线。中美是两个大国,难免有些矛盾分歧,但不能损害彼此核心利益,更不能搞冲突对抗。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恪守。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4条红线,不容挑战。这些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栏和安全网。
  五是要多搞对话和合作。在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在经贸、农业、禁毒、执法、公共卫生等领域,还是面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挑战,以及在国际热点问题上,都需要中美合作。中美双方应该拉长合作清单,做大合作蛋糕,实现合作共赢。
  六是要回应人民期待。发展中美关系应该始终着眼两国人民福祉,汇聚两国人民力量。中美双方要为两国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架桥铺路,也要排除干扰和障碍,不要人为制造“寒蝉效应”。
  七是要展现大国担当。中美两国应该时刻考量人类前途命运,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为世界团结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开展良性互动、不搞相互消耗、不胁迫别国选边站队。
  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中美建交45年来的经验和启示。如果两国做伙伴,求同存异,中美关系就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如果把对方当对手,恶性竞争,中美关系就会遭遇波折甚至倒退。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冲突频发,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国竞争不应是时代底色,团结协作才能共克时艰。“脱钩断链”不是解决之道,互利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小院高墙”不是大国作为,开放共享才能造福人类。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既关乎两国人民,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中美要继续探寻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实现中美两国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和平共存,多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
  习近平强调,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中方愿同美方继续保持对话、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延续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企稳势头。
  习近平就台湾、经贸科技、网络安全、南海、乌克兰危机和朝鲜半岛等问题阐明中方立场。
  习近平强调,“台独”分裂行径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美方想要维护台海和平,关键是要认清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本性,慎之又慎处理台湾问题,明确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
  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可剥夺、不容无视。各国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不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对别国恶意设限打压。
  所谓中国实施网络攻击,既没有证据,也没有道理。中方本身是国际网络攻击的受害者,一贯反对并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
  中方坚决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当事方对话协商始终是管控南海争议的最佳方式。美国不应介入有关南沙岛礁的双边争议,不应纵容和支持挑衅冲动。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和作为始终光明磊落,就是穿梭斡旋、劝和促谈,为和平而奔走,为推动局势降温而努力。中方不会允许朝鲜半岛生战生乱,不会坐视中国的战略安全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胁。
  拜登表示,美中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仅事关两国人民,也事关世界的未来。确保美中竞争不演变为冲突,这是美中两国政府对于两国人民和世界肩负的责任。过去4年,美中双方共同努力恢复和新建了一些对话和沟通渠道,包括双方外交和安全团队保持经常性战略沟通,开展坦诚深入对话,为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发挥有益作用。特别是我们一年前在旧金山会晤以来,双方在军事、禁毒、执法、人工智能、气候变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美中双方相互支持对方主办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展示了美中合作可以给人民带来的福祉。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寻求同中国发生冲突,不会利用台湾问题同中国竞争。美方也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美方愿在过渡期同中方加强沟通对话,增进彼此相互认知,负责任地管控分歧。
  两国元首重申双方就中美关系指导原则达成的7点共识,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保持沟通、防止冲突、恪守《联合国宪章》、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双方愿秉持这些原则,继续稳定中美关系,实现平稳过渡。
  两国元首积极评价中美战略沟通、外交安全团队经常性接触、两军、经贸、金融等领域对话机制的重要作用,同意继续保持沟通势头,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两国元首回顾了旧金山会晤以来禁毒、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人文交流等领域对话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
  两国元首认为,双方就人工智能治理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对话,在联合国大会相互联署各自关于人工智能的决议,确认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向善普惠,应维持由人类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决定。
  两国元首都认为,这次会晤坦诚深入,是建设性的,愿继续保持沟通联系。
  蔡奇、王毅等参加会见。
 
习近平在巴西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万里交好共命运 携手扬帆正当时
习近平在巴西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万里交好共命运 携手扬帆正当时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17日电当地时间11月17日,在赴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圣保罗页报》发表题为《万里交好共命运 携手扬帆正当时》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万里交好共命运 携手扬帆正当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卢拉总统邀请,我即将对巴西联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
  巴西地大物博、风光旖旎、文化多元,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国度。200多年前,中国的茶、荔枝、香料、瓷器等就远渡重洋来到巴西,架起两国经贸往来的桥梁,成为中巴人民友好交流的纽带。
  1974年8月15日,中国和巴西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0年来,中巴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日臻成熟活跃,有力促进了两国各自发展,也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树立了两个发展中大国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典范。
  双方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理解和支持各自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巴西是首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也是首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两国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前列。中巴政府间对话合作机制完备,两国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已经良好运行20年,在协调规划双方各领域合作、共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方始终坚持互利共赢、优势互补,携手推进各自现代化进程。中国连续15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巴西主要外资来源国之一。据中方统计,过去三年,中国自巴西年进口额均超过千亿美元。在两国共同努力下,双边贸易结构日益优化,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绿色发展、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互利合作亮点纷呈、卓有成效,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
  双方始终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巴西著名诗人和作家塞西莉亚·梅雷莱斯、马查多·德·阿西斯都曾转译过中国的唐诗,体现了双方精神上跨越时空的共鸣。近年来,音乐、舞蹈、美食、体育等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新桥梁,双方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不断加深。巴西可爱的动物水豚、波萨诺瓦音乐、特色舞蹈桑巴和战舞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两国青年、记者、学者互动频繁,地方交往积极活跃。今年,双方举办了一系列庆祝建交50周年活动,为两国人民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几天,我陆续收到来自巴中友好协会、巴西的大学师生、里约热内卢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等百余名巴西各界友好人士的来信,表达了对深化两国友好的热切期盼,令我十分感动。
  双方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公道正义,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两国同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长期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内,就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保持密切配合。不久前,中巴共同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中巴携手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和担当,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了正能量。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挑战、新变化层出不穷。“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作为东西半球两大发展中国家和金砖国家重要成员,中巴两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勇做“破风者”和“逐浪者”,并肩开辟新航道,携手驶向属于两国人民以及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把牢中巴友好大方向。双方要始终坚持互尊互信、互学互鉴,进一步密切政府、政党、立法机关等各层级、各领域交往,加强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不断巩固战略互信,夯实两国关系政治基础。继续充分发挥两国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全面战略对话等合作机制作用,积极构建稳定成熟的大国关系,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我们要培育中巴互利合作新动能。中国和巴西都将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福祉作为重要目标,都正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奋力前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双方应该牢牢把握时代机遇,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不断提升两国互利合作的战略性、全面性、开创性,打造更多顺应时代潮流、持久惠民的示范性项目,促进各自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
  我们要厚植中巴人民友好基础。中巴文化丰富多彩、魅力独特,交相辉映、相互吸引。双方要继续发扬开放包容的优良传统,深化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地方等领域交流合作,使两国在对方人民心中更加真实、立体、鲜活,为赓续中巴传统友谊培育更多民间使者,让两国文明在友好交往中和谐共生、兼容并蓄,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我们要彰显中巴团结互助大国担当。当前,“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但其声音和诉求在当前国际治理体系中尚未得到充分反映。作为世界主要发展中大国,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坚定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作出中巴贡献。
  我这次到访巴西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巴西就任主席国后,确立了“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主题,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各领域合作,为成功举办里约热内卢峰会打下了良好基础。卢拉总统将“抗击饥饿与贫困”作为里约热内卢峰会的主要议题,倡议成立“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中方高度赞赏并将积极支持。
  建设一个公正的世界,需要二十国集团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原则,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实现更大发展。要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合作的核心位置,把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优先工作,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要积极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升“全球南方”代表性和话语权。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
  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星球,需要二十国集团倡导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环境保护、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多支持。32年前,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达成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成果。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相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讨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希望里约热内卢峰会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强信心。
  我相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在二十国集团历史进程中留下鲜明的“巴西印记”。我也期待同卢拉总统一道努力,引领中巴关系进入新的“黄金50年”,构建更加公正和更可持续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信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强调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信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强调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贺 信


  值此“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之际,向各参研参建单位和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
  “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你们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人员的自信自强和使命担当。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用好这一重大科技装置,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4年11月17日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新华社广州11月17日电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17日在广州正式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你们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人员的自信自强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强调,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用好这一重大科技装置,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梦想”号入列活动17日在广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活动,宣读习近平的贺信,宣布“梦想”号正式入列并讲话。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深海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重要贺信精神,加强“梦想”号运营管理,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总结“梦想”号建设宝贵经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弘扬优良作风,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推进深海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总吨约33000,排水量42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最大钻深11000米,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11月16日,利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11月16日,利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尊敬的博鲁阿尔特总统,
各位同事:
  很高兴时隔8年再次来到美丽的“花园之都”利马,同大家共商亚太合作大计。感谢博鲁阿尔特总统和秘鲁政府为这次会议作出的周到安排。
  几十年来,亚太经合组织带动亚太地区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大融通,助推亚太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亚太合作也面临地缘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等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各国肩负更大责任。我们要团结协作,勇于担当,全面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为此,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我们要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型经济大方向,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充分激活亚太经合组织作为全球经贸规则“孵化器”的作用,着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拆除割裂贸易、投资、技术、服务流通的高墙,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循环。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伟愿景,关乎亚太长远发展繁荣。10年前,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作出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历史性决定。今天,我们将通过亚太自贸区建设新的指导文件,相信这将为推动亚太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将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中方坚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签署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愿同有关各方探索商谈数字和绿色领域贸易协定,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二是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我们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交流合作,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创新生态,推动亚太地区实现生产力跃升。要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要着力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正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同各方绿色创新合作。中方将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愿同各方深化合作,共同促进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中方在亚太经合组织提出贸易单证数字化、绿色供应链能力建设、人工智能交流对话、粮食产业数字化等倡议,为亚太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我们要用好亚太经合组织平台,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共同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蛋糕”,让更多经济体、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今年,秘鲁积极推动非正规经济向正规和全球经济转型合作,同中国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中方将在亚太经合组织推进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等倡议,助力亚太经济普惠包容发展。
  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期待同各方一道深化亚太合作,造福亚太人民。
  各位同事!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几个月前,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等各领域作出系统布局。中国发展将为亚太和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
  中国古人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拉美也有句谚语,“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中方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中国经济共同发展,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新华社利马11月16日电
 
为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指明前行方向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为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指明前行方向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刘赞 刘品然 阚静文)当地时间11月16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的重要讲话,呼吁亚太各国要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多国人士表示,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的当下,习近平主席就加强亚太合作提出重要主张,贡献中国智慧,为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指明前行方向,为实现亚太乃至世界的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团结亚太应对挑战的中国担当


  当前,亚太合作面临地缘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等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肩负更大责任。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呼吁亚太各国团结协作,勇于担当。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从战略高度突出了开放创新、国际合作、现代化及经济全球化等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亚太经合组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强凝聚力注入信心和力量,也为亚太发展指明了方向。
  墨西哥经济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雷纳托·巴尔德拉马表示,亚太位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其稳定发展离不开中国带来的强劲动力。“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呼吁亚太各方共担时代责任,而中国正是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切实行动引领亚太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亚太长久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研究员尼奥·莱茨瓦洛认为,中国经济几十年来取得巨大飞跃,已成为推动亚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始终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给地区带来巨大机遇,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亚太未来和世界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当前,中国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2%,带动地区37.6%的货物贸易增长和44.6%的服务贸易增长,助力亚太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全球发展稳定之锚和合作高地。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我对此深表认同。”新西兰商学院院长黄伟雄说,“中国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为地区伙伴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也为亚太和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中国古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拉美谚语“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向世界展示以中国发展促进亚太发展的决心和意志。在加拿大《今日加拿大》主编黄运荣看来,这彰显了中国“携手共行天下大道”的担当,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和多边主义,主张公平和包容性发展,不断推动亚太地区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前进。
推动亚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更好推进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三点建议——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这些建议引发海外人士广泛共鸣。
  “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出极大的开放性。”秘鲁记者协会主席安赫尔·桑切斯·穆尼奥斯说。他特别指出,此次会议期间钱凯港正式开港,为秘鲁以及整个拉美地区打开了新的大门,增强了与亚洲的贸易联通。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要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型经济大方向,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些建议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于世界经济复苏和亚太地区各国发展十分重要。”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说。
  多位海外人士对习近平主席有关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的论述深表赞同,并积极评价中国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穆赫德·法伊兹·阿卜杜拉指出,人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
  新西兰大洋洲数字金融交易集团主席彭杭颖平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期待中国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贡献方案,推动共建开放、包容、非歧视的数字经济环境。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好亚太经合组织平台,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共同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蛋糕’,让更多经济体、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马来西亚智库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执行董事翁忠义说:“中国积极支持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互联互通,提升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包容性,为各国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共同迈向繁荣。”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认为,中国在推动亚太地区发展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提出了一种包容发展的路径,特别注重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这种合作形式可以成为世界的榜样。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


  从呼吁“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到“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到“坚持命运与共,建设守望相助的亚太”……习近平主席曾多次阐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为亚太地区深化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注入强大动力。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呼吁各方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获得国际人士高度评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术主任闫黎表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亚太地区的具体体现,对文化背景不同、发展程度各异的亚太各国有着独特意义。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伊万·季莫费耶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对亚太地区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为实现亚太地区发展繁荣贡献的智慧与力量有目共睹,这符合世界进步的大势,有利于推动各国实现共同繁荣。”
  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表示,亚太各国经贸往来密切,经济相互关联,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相互关联。“中国提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各方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实现共同发展筑牢根基。”
  “中方欢迎各方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中国经济共同发展,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努力。”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向世界发出诚挚邀请,让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前驻白宫记者威廉·琼斯感触颇深。他认为,中国积极倡导亚太合作,凝聚发展动能,践行共赢理念,为地区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通过一系列主张和行动举起了一面命运与共的旗帜,得到了包括亚太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这让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高级官员会议主席卡洛斯·巴斯克斯充满期待。他说:“期待在中国引领下,亚太合作能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贡献力量。”
 
携手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携手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评论员


  聚首“花园之都”利马,共商亚太合作大计。当地时间11月16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会议中心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亚太和全球发展新形势,就进一步加强亚太合作提出中国主张,为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鉴往事,知来者。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亚太合作也面临地缘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等挑战。世界怎么了、亚太怎么办?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亚太尤需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挑战中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明确未来方向,破解时代命题。
  “智者顺时而谋。”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三项主张: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三项主张立足中国自身发展经验,同本次会议“赋能、包容、增长”的主题高度契合,它贯穿着中国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蕴含着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创新理念,向世界发出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中国强音。
  开放融通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型经济大方向,着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循环。绿色创新是亚太繁荣的动力源,是推动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普惠包容是亚太发展的根本旨归,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要用好亚太经合组织平台,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共同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蛋糕”,让更多经济体、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期待同各方一道深化亚太合作,造福亚太人民。”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的宣示引发各方高度关注,这将是中方第三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犹记2014年雁栖湖畔雁阵高飞,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作出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历史性决定,各方齐心协力,共同书写了亚太合作崭新篇章。10载光阴荏苒,记录下习近平主席为亚太谋发展、促合作的智慧担当,见证了新时代中国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的坚实行动。
  如今,中国已是13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最大贸易伙伴,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2%,带动地区37.6%的货物贸易增长和44.6%的服务贸易增长;中国积极推动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携手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行动为亚太发展持续赋能,不断为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创造新机遇。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亚太合作没有终点,只有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深化互利合作、携手发展之路,我们必将向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不断迈进,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作出新的亚太贡献。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走出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走出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评论员


  这是一次举世瞩目的会晤。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双方回顾过去4年中美关系走过的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启示,围绕在美国政府过渡期推进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两国元首此次会晤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不仅对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意义重大,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提供了正能量。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关系两国人民福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元首外交是中美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同拜登总统交往中就建设中美关系这座“大厦”阐明战略性、方向性、指导性意见。2021年视频会晤时,提出两国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是大厦的穹顶;2022年巴厘岛会晤时,重点谈了中方在台湾问题、道路制度、民主人权、发展权利上的4条红线,这是大厦的基座;2023年旧金山会晤时,建议中美双方共同树立正确认知、有效管控分歧、推进互利合作、承担大国责任、促进人文交流,这是大厦的5根支柱。
  过去4年,中美关系虽然历经跌宕起伏,但在两国元首领航把舵下,开展了对话和合作,总体实现了稳定。此次会晤,习近平主席又高屋建瓴地归纳了7点启示:要有正确的战略认知,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平等相待,不能挑战红线、底线,要多搞对话和合作,要回应人民期待,要展现大国担当。这7点启示,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中美关系发展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为新时期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美建交45年来,两国关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砥砺前行,合作领域之广、利益交融之深、辐射影响之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历史一再昭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果两国做伙伴,求同存异,中美关系就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如果把对方当对手,恶性竞争,中美关系就会遭遇波折甚至倒退。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冲突频发,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国竞争不应是时代底色,团结协作才能共克时艰。“脱钩断链”不是解决之道,互利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小院高墙”不是大国作为,开放共享才能造福人类。新形势下,中美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上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美协调合作,展现大国胸怀,拿出大国担当。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发展中美关系,对美政策保持着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特别强调“四个没有变”,即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中方愿同美新政府继续保持沟通、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努力实现中美关系保持稳定,走出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中美是两个大国,难免有些矛盾分歧,但不能损害彼此核心利益,更不能搞冲突对抗。“修昔底德陷阱”不是历史的宿命,“新冷战”打不得也打不赢,对华遏制不明智、不可取,更不会得逞。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中美关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双方应从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审视谋划双边关系,作出顺应时代大势和民心所向的正确抉择,继续为中美关系大厦添砖加瓦,共同推动中美关系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向前行进。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携手前行的好伙伴
巴西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到访
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携手前行的好伙伴

巴西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到访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应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7日至21日赴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巴西各界人士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在巴中建交50周年之际访问这片南美热土,期待习近平主席同巴西领导人一道,为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擘画蓝图,携手开启巴中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
高度互信的“遥远邻居”


  “友谊就像葡萄酒一样,时间越久越好。”这是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引用的一句巴西谚语。去年4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时同样引用这句谚语,以表达对巴中关系的珍视。
  巴西国会巴中议员阵线主席福斯托·皮纳托对此印象深刻。他说,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巴西与中国致力于通过紧密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此访必将进一步巩固两国政治互信,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促进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蓬勃发展。
  “我们两国是‘遥远的邻居’。”巴西众议院巴中友好小组主席丹尼尔·阿尔梅达说,巴西与中国虽远隔重洋,但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一致的发展目标。他相信,习近平主席同卢拉总统的会晤将凝聚更多重要共识,为拓展和深化两国互利合作指引方向。
  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均为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互为全面战略伙伴。今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巴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携手发展的典范,双边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全球性影响持续提升。今年5月,中国和巴西共同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支持。
  巴西总统府机构关系秘书处部长亚历山大·帕迪利亚认为,巴中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平台就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加强战略协作和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团结与合作,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帕迪利亚期待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深化双方在全球热点问题上的战略沟通和协调,促进两国更好地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10年前,正是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拉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得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广泛积极响应。1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说,共建拉中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不断深化拉中伙伴关系,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为拉中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共同发展的可靠伙伴


  跨越重洋,携手远航。近年来,中国和巴西在务实合作上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巴西主要外资来源国之一。巴西是首个对华出口突破千亿美元的拉美国家,也是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
  “显而易见,两国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巴西外贸商会联合会主席阿达伊尔·卡内罗说,今年以来,联合会已接待数十个来自中国的商业团组,巴西各行业协会也都对拓展对华合作表现出强烈意愿。“这充分说明巴西与中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两国是可靠的伙伴。我们相信,习近平主席对巴西的国事访问将促进两国合作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巴西经济学家、前塞阿拉州政府国际事务秘书内尔松·贝萨表示,在巩固传统合作基础上,巴中务实合作正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方向前进。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巴西多地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从人工智能到数字经济,从智慧农业到生物技术,巴中合作在诸多前沿领域不断拓展。
  “我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的访问进一步推动我们两国在新能源领域深化合作。”巴西电动汽车协会主席里卡多·巴斯托斯说,巴西是轿车、轻型商用车、卡车等各类型车辆的生产国,同时正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转型,巴西需要紧跟这一趋势。如今,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巴西消费者的欢迎。我们希望更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来到巴西兴业,助力巴西绿色经济发展。”
  多年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对提高两国科技水平、服务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双方共同研制6颗地球资源卫星,惠及农业、林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巴西国家太空研究院地球资源卫星项目负责人安东尼奥·卡洛斯·佩雷拉说,该项目的巨大成就体现出发展中国家通过高科技合作实现共同进步的潜力。他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促进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互鉴,为共同发展振兴注入重要动力。
心灵相通的真挚朋友


  “习近平主席是巴西人民的朋友,永远受到我们的热烈欢迎。”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说,巴中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已拓展到社会各领域,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今年年初以来,一系列为庆祝中巴建交50周年而举行的文化活动在巴西各地陆续登场。中巴音乐巡演、中国民族舞表演、两国建交50周年纪念章和纪念邮票发行、“纽带:美丽的巴西,美丽的中国”图片展、多场电影展……丰富多彩的交流互动将两国人民的心拉得更近。
  巴西文化部视听秘书若埃尔玛·贡萨加是两国影视业合作的亲历者。11月上旬,她在里约热内卢参加了2024巴西中国电影节。今年4月,巴西担任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宾国期间,她也赴华参加相关活动。在贡萨加看来,巴西与中国在人文交流领域拥有广阔合作前景。“民心相通是国与国之间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石,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为两国合作汇聚更多友好力量。”
  巴西巴伊亚联邦大学教授小佩尼尔东·席尔瓦10月底参加了“2024上海大学中巴文化节”。两国高校师生在戏剧、美术、文学等领域的交流互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动下,我们今后在文化、艺术、学术方面都会有越来越多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席尔瓦所在的巴伊亚联邦大学开设了巴西第12所孔子学院。目前,除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外,巴西还设有网络中文课堂、中文+农业科教中心等多种中文教学机构。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教育厅战略项目协调员卡梅利亚·阿莫林说,中文教育近年来在巴西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巴西人爱上了中文和中国文化。里约热内卢州已将中文教育纳入文化发展战略。阿莫林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在教育、旅游、青年等领域合作,推动巴中友谊世代传承。  (记者赵焱 陈威华 邱夏)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17日电
 
“有缘千里来相会”
中巴人民相知相亲的故事
“有缘千里来相会”

中巴人民相知相亲的故事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植物园,有一棵古老的茶树。树前石碑上以葡萄牙文和中文写着:“1812年,首批抵达巴西的中国人在此栽下茶树,此为中国-巴西友谊的见证。”
  “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说。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在习近平主席关心和推动下,中巴人民的友谊之树不断成长,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为中巴关系发展注入希望和力量。
“我们不同,却很亲密”


  11月初的一天,里约热内卢细雨蒙蒙。位于蒂茹卡国家公园半山腰的中国亭云雾缭绕,游客如织。
  当地导游布里萨贝拉·库马尔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中国亭的历史渊源。飞角、重檐、雕龙,中国亭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绝佳的观景位置,成为里约地标之一。约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站在中国亭,可俯瞰山下的里约热内卢植物园。这一片区域,此前正是中国茶农辛勤劳作的场所。库马尔告诉记者,越来越多游客在中国亭欣赏美景时,对巴西和中国这段“茶缘往事”充满兴趣。
  在植物园里,解说员皮埃尔·贝拉尔特向记者介绍了一处特别景观:在古茶树的旁边,长着一棵古老的阿萨伊棕榈树。阿萨伊,也叫“巴西莓”,是巴西人最熟悉的“超级水果”,也是外国游客心目中颇具代表性的“巴西味道”。在里约大街小巷,总能看到阿萨伊制成的饮品、甜品。
  “中国和巴西的两棵代表性树木并肩而立,正如两国之间的友谊,我们不同,却很亲密。”贝拉尔特说。
  11月份正是巴西阿萨伊果开始成熟的季节,一旁的古老茶树上也结出了茶籽。“今年是巴西和中国建交50周年。”贝拉尔特说,“我相信,随着更多的交流合作,我们将结识更多中国朋友,两国关系将迎来下一个更加美好的50年。”
  在植物园入口处,一座两层高的历史建筑不久前修复完毕。在它周边,是新种植的优质中国茶苗,走进建筑里,“茶之道”文化展刚刚迎来第一批参观者。这里被命名为“中巴友谊园”。丰富的历史图片、多彩的茶具、互动式茶道体验活动,以及稚嫩的茶苗,向人们展现着中国茶在巴西的历史和现在,为两国人文交流打开一扇新窗口。
  在里约,不少巴西受访民众不约而同地选择以阿萨伊形容巴中关系。年轻姑娘萝伯塔·迪内利说:“就像阿萨伊富含能量一样,巴中友好关系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有一颗向往中国的心”


  在崭新明亮的马累明日之潮交响乐团演奏厅,乐手们正在演奏《大鱼》。婉转动人的中国风旋律回荡在整个大厅。
  “中国与巴西虽然相隔万里,但两国的音乐都在讲述自身的历史和故事,有共通共鸣之处。”乐团指挥菲利佩·科谢姆告诉记者,乐团还排演了《梁祝》《美丽的神话》《我的中国心》等中国曲目。
  马累明日之潮交响乐团成立于2010年,所在地是里约的贫困社区马累区,乐手们也大多来自这里。2011年,乐团濒临解散之际,中国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雪中送炭,提供资助。这份“中国缘”为困境中的年轻人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得以继续追求音乐梦想。
  2014年7月,中巴建交40周年音乐会在巴西利亚举行,当时在巴西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和时任巴西总统罗塞芙共同出席。乐团受邀演出,一曲充满浓郁江南风韵的中国音乐作品《无锡景》演奏完毕,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乐团成员们对记者感慨说,“与中国的联系”犹如“一份天赐的礼物”,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不曾想象过的选择与机遇。
  今年8月,为庆祝中巴建交50周年,乐团前往中国演出交流,在北京特意安排了一场“快闪”活动。人来人往中,乐团奏响中国民歌《茉莉花》,引来不少中国民众驻足、合唱。随后,一曲与中国唢呐艺术家合奏的《沂蒙山小调》上演,嘹亮的唢呐声搭配欢快的巴西鼓,两国民众的心灵在音乐的碰撞交流中愈加贴近。
  “10年前,为两国元首演奏时,我们与中国乐团同台,还只能各自演奏自己的曲目。而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完美合奏。”乐团大提琴手德博拉·多斯桑托斯说。
  多年来,马累明日之潮交响乐团累计为7000多名当地孩子提供了音乐教育和培训,为他们的家庭和所在社区播撒下希望的种子。“马累社区也在一点点变得更好!这一切要感谢中国朋友!”乐团创始人兼校长卡洛斯·爱德华多·普拉泽雷斯说,“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中国的心。”
  成立于2011年的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也由来自贫困社区的年轻人组成。同样得益于中国企业的支持,乐团获得发展机遇,获评里约热内卢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其中就包括这个乐团。
  乐团负责人、巴西山河文化促进中心主任马西娅·梅尔希奥说:“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传递出加强中巴友好的强烈信息,将激励更多孩子走近中国、了解中国,为巴中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贡献更多力量。”
“学中医、学中文,一个不能少”


  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课堂上,中医老师讲解、示范,学员听讲、观摩、体验,学习氛围热烈。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是拉美地区第一所中医特色孔子学院。
  “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传播,让二者相辅相成。”中方院长、河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吕均超说,“中医与中文、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智慧、中国哲学思想、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让我好奇。”这所孔子学院48岁的巴西学员道格拉斯·莫尔任塔尔因学习武术与中国文化结缘,现在是一名体育老师和针灸师。在他看来,“学中医、学中文,一个不能少”。
  几十年来,中医药在巴西蓬勃发展,从业者已有20余万人,大小中医诊所分布巴西各地,针灸、草药等疗法被纳入医保系统。越来越多的巴西院校开设中医药学课程,两国在中医临床医疗、中医药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巴西总统卢拉、前总统罗塞芙等都接受过中医治疗。今年6月访华期间,学医出身的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还展示了自己的针灸技术。
  与此同时,中文热不断升温。目前巴西共设立12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是设立孔子学院最多的拉美国家。里约热内卢州已开设两所葡中双语学校,还有三所公立学校提供免费中文教育。
  里约热内卢州教育厅战略项目协调员卡梅利亚·阿莫林说,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加强中文教学被巴西视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
  2014年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巴签署合作设立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今年,该孔院学生阿图尔·雷斯代表巴西赴华参加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获得三等奖。
  “中国有迷人的文字、悠久的中医和灿烂的文明,巴西有动感的桑巴、丰富的色彩和热情的人民。”雷斯说,“加强交往、携手合作,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中国人认为,如果有缘分,再远也能相会,叫作‘有缘千里来相会’。”习近平主席10年前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说。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挡两国人民结缘。如今越来越多的友谊使者跨越山海,续写中巴人民相知相亲的新故事,推动两国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一往无前。
  (记者乔继红 赵焱 朱婉君)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17日电
 

秘鲁总统:钱凯港对秘鲁增强海上互联互通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秘鲁总统:钱凯港对秘鲁增强海上互联互通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利马11月16日电(记者席玥 孟宜霏)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16日表示,钱凯港正式开港对秘鲁增强海上互联互通能力及面向亚太的辐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博鲁阿尔特当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果。她说,在会议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秘鲁进行了国事访问,其间,两国元首一同为钱凯港开港。她还表示,秘中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是在贸易领域取得的“可喜成果”。
  博鲁阿尔特说,由秘鲁担任东道主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果斐然,通过多项宣言。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增强了秘鲁的国际地位及外交影响力。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6日在秘鲁利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发表《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马丘比丘宣言》《关于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新展望的声明》和《关于推动向正规和全球经济转型的利马路线图》三个成果文件。
 
中国秘鲁人文交流活动在利马举行
中国秘鲁人文交流活动在利马举行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利马11月16日电当地时间11月15日,中国秘鲁人文交流活动在利马举行。
  活动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中秘文明互鉴”系列成果,包括纪录片《中秘情缘》《双城记:北京和利马》等。中秘有关机构联合开展的一项秘鲁民众对华好感度民调结果在现场发布。其中,91.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国家,86.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秘鲁的合作伙伴。
  活动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秘鲁总统府战略传播和新闻秘书办公室、秘鲁国家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来自秘鲁各界近两百人参加。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获得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主办权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获得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主办权答记者问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外交部发言人16日就中国获得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主办权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据媒体报道,中方申请担任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已获得各方支持,并在今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核可。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表示,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经济合作机制。中国从促进亚太合作大局出发,主动担当作为,提出申办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获得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欢迎和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核可。
  发言人说,中方一贯重视亚太合作,曾于2001年和2014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26年中方将第三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中方愿就2026年办会事宜同各方加强沟通合作,共同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推进亚太共同体和亚太自贸区建设,打造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纪录片《从长城到马丘比丘》首映式在利马举行
纪录片《从长城到马丘比丘》首映式在利马举行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利马11月15日电当地时间11月15日,纪录片《从长城到马丘比丘》首映式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
  纪录片《从长城到马丘比丘》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秘鲁外贸和旅游部及秘鲁国家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制作,以长城和马丘比丘两大标志性古迹为纽带,通过恢弘的镜头语言展现中秘两国璀璨文明的遥相辉映和同频共振,用影像构架起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该片即日起通过中文、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克丘亚语7种语言面向全球发布。
 
开拓创新 逐梦深海
习近平总书记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贺信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开拓创新 逐梦深海

习近平总书记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贺信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11月17日,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
  “梦想”号参研参建单位成员及海洋界、科技界人士深受鼓舞,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深海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牢记嘱托,再接再厉,用好“梦想”号这一重大科技装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了总书记的贺信,非常激动!”我国第一位国际大洋钻探女性首席科学家孙珍曾搭乘外国钻探船开展研究,“我一直希望可以乘着中国自己造的大船,去探索深海的秘密。如今,‘梦想’号这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入列,中国科学家可以搭乘自己的大国重器,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梦想”号项目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150余家单位密切协同创新,汇聚海洋、地质、船舶等多领域顶尖科技成果,3000多名建设者连续1000多天不停工完成的。“‘梦想’号建造的高效推进,正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体现。”参与“梦想”号建设的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兵说,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任务书、时间表,坚持自立自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更多更好装备。
  新时代,一系列国之重器走向深海。“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古妩表示,“梦想”号是继“蛟龙”号、“奋斗者”号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国之重器。“总书记的贺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深海大洋工作、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梦想’号即将扬帆起航,逐梦深蓝,持续彰显我国和平利用深海、深地资源的大国担当。”
  海南三亚南山港,正在备航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工程技术部主任田川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到‘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正是我们向海图强征途中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落实总书记要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开启深海宝库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深蓝梦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深海大洋是科学研究向极端条件迈进的典型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说,当前我们在深海绿色采矿、传感器、水下通信导航等关键技术上仍需攻关突破。“总书记提到‘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科技人员的自信自强和使命担当,持续攻关关键技术,推进深海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探索深海奥秘、向地球深部进军,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设项目部总指挥雷勇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充分用好这一重大科技装置,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汇聚国内外海洋创新科技力量,深化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合作,更好地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
  “海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李骁麟表示,未来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搭建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间交流合作的桥梁,在更广阔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中取得新突破,与国际社会携手打造一个清洁、健康、安全且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人类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挺进”地球深部!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挺进”地球深部!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广州11月17日电(记者王攀 田建川)“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科学梦想。如今,中国最新入列的科考船有望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17日,拥有最大11000米的钻深能力、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
  海风猎猎,迎接梦想起航。全长179.8米,宽32.8米,排水量42600吨的“梦想”号,整装待发。
  它是我国目前吨位最大的科考船,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载员180人。它的稳性和结构强度按16级超强台风安全要求设计,可在6级海况下正常作业,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作为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这艘大国重器被寄予厚望。“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承担着深海资源勘探、大洋科学钻探和深远海科学考察等多项使命,对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深海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梦想’号获取的地球深部岩心样品,可为全球科学家了解地球板块构造、大洋地壳演化、古代海洋气候和生命演化等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局长许振强说。
  “‘梦想’号汇聚了海洋、地质等多个领域最顶尖的科技成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工程量和工程难度远超普通船舶。”中国船舶黄埔文冲总经理罗兵说。
  全国150余家参研参建单位聚众智、集众力,用三年时间完成建造任务,建造周期较国际同类型船缩短了一年多,主要性能指标全面领先,充分证明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强大优势。
  向地球深部挺进有多难?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与地球约6371千米的半径相比微不足道。有科学家形象地说,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鸡蛋的话,目前人类对地球的研究,仍还在“蛋壳”上。
  穿透地壳,才能接触到地幔——占地球体积的4/5、质量的3/4的地幔,是地球最大的“化学储库”,充满未解之谜。而被称为“莫霍面”的地幔和地壳分界面,在大陆之下约30至40公里,在大洋之下约6至7公里。也就是说,从深海向下钻探,更容易达到和突破“莫霍面”。
  为此,“梦想”号配制了全球首台兼具油气勘探和岩心钻取功能的液压举升钻机,顶驱的举力达到907吨,具备4种钻探模式和3种取心方式,可满足大洋钻探取心和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不同作业需求,综合钻探效率、硬岩钻进能力大幅提升,钻采系统国际领先。
  中国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梦想”号总设计师张海彬说,“梦想”号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攻克多项世界级船舶设计难题,国际首次创新集成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多种功能,构建起我国自主的超深水钻探装备设计建造技术体系。经两轮海试验证,“梦想”号主要性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
  作为全球领先的深海作业平台,“梦想”号堪称海上移动的“国家实验室”,科考实验功能和信息化水平国际领先。全船建有基础地质、古地磁、无机地化、有机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钻探技术等九大功能实验室,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配置有全球首套船载岩心自动传输存储系统,可满足海洋领域全学科研究需求。
  在可预见的未来,承载着全人类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和开发海洋共同梦想的“梦想”号,不仅会在中国海洋科考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也将在全球海洋探索中承担重任。
  “‘梦想’号的入列,将为我国加强基础研究和深海资源勘探提供强有力保障,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不断注入力量。同时,将为全球科学家开展大洋科学钻探研究提供重大平台支撑,对拓展国际地学研究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李金发说。
 
二〇二四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举行
二〇二四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举行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据新华社杭州11月17日电(记者朱涵 魏一骏)在科技创新浪潮中贡献力量,在全球科技交流中增进友谊,在科技文化融合中展现风采……11月17日,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在浙江温州举行,来自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3个国际科技组织的近800名科学家齐聚一堂,交流思想、互学互鉴。
  “青年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会上表示,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不断加速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也让青年能够更加广泛、深入、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这使得青年科学家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传承创新,更好地实现跨越和突破。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大学校长奇利齐·马瓦拉在会上表示,年轻科学家在推动前沿科学发展、创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国际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峰会全体大会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众多在基础研究、工程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这一荣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的四名青年科学家获第二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
  依托峰会平台,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温州世界青年科学家成长基金会、丹麦大学联盟以及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共同发起成立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聚焦“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主题。
 
中美团队开发高精度生命全景时空算法工具
中美团队开发高精度生命全景时空算法工具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杭州电(记者朱涵)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我国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发出高精度生命全景时空算法工具“Spateo”,使空间转录组学技术能够精细地重构器官三维结构,系统地量化基因和细胞的时空动态过程。相关论文11月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白寅琪博士介绍,空间转录组学技术能够准确反映细胞的空间排布和RNA的原位表达,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技术创新,但使用这种技术所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仍需要结合算法工具进行处理、分析,才能找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意义的细胞和基因表达。
  “此前的算法工具大多侧重于空间原位信号的可视化,但缺乏系统性分析数据的方法。这是我们进行新型工具研发的原因。”白寅琪说。
  据介绍,研究团队此次开发出的算法工具采用数学建模方式,具备三维重建、区域数字化、细胞间相互作用推断、宏观组织与微观基因关联以及用于交互式操作的可视化界面等功能。
  为验证性能,研究团队以小鼠胚胎和果蝇发育的研究为例,探索了三维空间中随时间变化的器官生态形成机制,并构建了小鼠胚胎发育的“3D分子全息图”。
  “新工具将显著提高科研人员对发育过程中器官形成的理解,帮助科研人员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认知基因、细胞,为推进胚胎发育、脑科学、疾病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撑。”白寅琪说。
 
广西:科技助喀斯特地区“石山草色青”
广西:科技助喀斯特地区“石山草色青”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据华社南宁11月17日电(记者郭轶凡)在位于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民在自家田里、林下种上了牧草。这些经科研人员改良的优质牧草不仅有助于土壤改良、水土涵养,更成了当地百姓的“致富草”。
  记者近日乘车前往环江县下南乡一处养牛场,路途中道路两旁的牧草不时掠过车顶,发出沙沙声。
  同行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介绍,一般长得较高的牧草底部叶片容易发黄,但这里的改良牧草不管长多高都是通体翠绿,并且表面光滑没有锯齿。
  环江县曾是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中国科学院对口定点帮扶的县份之一。30年前,曾馥平来到这片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石漠化地区,帮助当地寻找适合的发展模式。
  “帮扶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就是产业发展问题。”曾馥平说,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差,石山面积大、可耕地少、水资源利用难,原本田里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红薯为主,但这些作物遇到洪涝等自然灾害就很难成活,“喀斯特地区降雨分配不均,每到5至8月的雨季,玉米地常常被淹,淹三天玉米减产,淹一周绝收,农民损失很大。”
  “20世纪90年代,通往下南乡的路都是极窄的山路,车辆开不进去,村民养猪也运不出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谭支良说,因为牛能慢慢牵着走出山,养牛成为当地不少农户的选择。结合当地养牛传统,经过反复调查实验,科研团队提出替代型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收,也能治理石漠化难题。
  在下南乡波川村环江毛南绿峯种养基地外,田里种满绿油油的牧草。基地负责人谭成语一见到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团队,就熟络地打起招呼,介绍起基地的新变化。
  “我现在种了80亩左右的牧草,一年可以割6次,再收购一些村民的牧草,够我养的200头牛吃了。”谭成语介绍,牧草管护轻松,雨季被水淹半个月也能重新长出来。
  波川村村委会副主任谭远望介绍,村里的合作社带动400多户村民一起养牛,每年共销售约2000头,“原来种玉米一年每亩地能赚500元就不错了,现在种草养牛,养一头牛一年能赚3000元以上,一亩牧草可以养活一两头牛。”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克林捡起牧草地里一块苔藓告诉记者,牧草种植属于保护性种植,可以形成生物结皮,固持碳氮,涵养水分,增加土壤二氧化碳浓度。
  种草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粪作为有机肥还田……王克林介绍,他们计划帮助环江根据香牛营养需求搭配牧草种植结构,打造肉牛区域公用品牌,构建环江香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
  “我现在不仅养牛规模扩大,还在南宁开了快餐店、牛杂店,用牛骨头煮汤,村民养的牛还不够卖。”谭成语说,合作社一起养牛的村民收入都增加了不少,不少人五六年就能在县城买房,日子越来越红火。
 
智慧 绿色 深蓝
二〇二四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展现海洋科技创新活力
智慧 绿色 深蓝

二〇二四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展现海洋科技创新活力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福州11月17日电(记者周义 庞梦霞)水下机器人、极地科考船……一件件“硬核”海洋科技产品集中亮相。11月15日至18日,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举行。同期举办的2024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超7000件海洋科技装备与创新成果带领观众逐梦深蓝,展示了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新动能、新活力。
  科技赋能海洋装备轻松驭海


  海下数十米,如何清洗长满贝类及海藻的船?记者在本届博览会数智科技装备展区找到了答案。
  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只需一个纸箱大小的水下机器人,便可以灵活浮游、下潜,到达海洋生物附着的区域开启高压水柱清洗船体。水下机器人还配有智能巡航定位、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研发人员通过搭建算法,可实时矫正机器人运动轨迹,并规划最优的清洁路径。
  水下机器人在水下救援、水下考古、水下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记者在院校及科研成果展区看到多款酷似海洋鱼类的水下仿生无人潜航器。由福建理工大学研发的“仿生波士顿大龙虾”民用潜航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据了解,这款潜航器仿照龙虾的身体构造,前侧装有左右机械臂夹爪、尾部配备了多级柔性推进器,在水下科研、文化遗产保护、安全与救援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既能海里游,又能天上飞。在上海交通大学展位,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科技感十足。“飞潜合一,负载能力7公斤,能够完成水下100米潜深的航行任务,能在海洋探测、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大放异彩。”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吕晨昕说。
绿色动力助力蓝色发展


  号称“不沉没”的船是如何实现的?博览会上的一艘灰色新能源聚乙烯船舶成为亮眼产品。
  泛海海工董事长潘岩介绍,这艘船使用的新材料强度与钢相同,但韧性却是钢的12倍,使得船只在碰撞时既能不受破坏又具备优异韧性,能够像气球一样弹回,再加上独特的船体结构,进一步确保了船只“不沉没”的特性。船舶还体现了研发者对环保的深刻理解。由于使用了新材料,船舶无需使用油漆进行船体喷涂,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废渣、废水、废气的零排放,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展区内,多种多样的新能源船舶令人目不暇接。长航集团展出的“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模型巨大,“这艘游轮全长100米,有4层楼高,6个小时可充满电,一次充电可续航100公里,每年可替代燃油53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600多吨。”长航集团现场负责人说。
  “运输+起重”一体化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船“乌东德号”、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越来越多新设备、新技术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绿色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正深刻重构航海装备产业,重塑着海上交通体系。航海装备、海上交通乃至全球航运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绿色化和数字化日益呈现融合发展趋势。”招商局集团董事、总经理石岱说。
更深更远驶向深蓝


  11月14日上午,“科学”号科考船、“中国海监8001”执法船缓缓停靠马尾船政文化城船政码头,为参展嘉宾带来了一场深远海“大国重器”视觉盛宴。
  “‘科学’号科考船总吨位4711吨,集成七大船载科学探测与实验系统,是我国首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科考船船长陈修峰说。
  向海图强,筑梦深蓝。走向深海,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走进连江深海养殖馆展厅,“闽投1号”“振鲍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引起观众好奇:为何要在“海上的钢铁之城”里养鱼?
  “振鲍1号”平台负责人吴永寿介绍,把鲍鱼搬到深远海养殖,深远海的海水交换量大,水温稳定,水质更好。在这样的环境里,鲍鱼的成活率上升,产量也能增加两成。这种养殖方式还能节约人工,人工数量可以减少60%。平台上设置了水质监测系统,相当于鲍鱼的“智能家居”,养殖户可以监测海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等数据,实现“手机养鱼”。
  “深远海有着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多位与会嘉宾认为,我国航海装备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进,“蓝色生产力”稳步提升。
 
天舟七号已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已受控再入大气层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李国利 邓孟)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预定安全海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2024年1月17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11月10日,天舟七号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并于独立飞行期间,成功释放一颗青少年科普卫星。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落幕 签约额超2800亿元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落幕 签约额超2800亿元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广州11月17日电(记者王浩明 顾天成)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7日在广东珠海落幕,本次航展共签订总值约2856亿元人民币合作协议,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
  据组委会统计,在为期六天的展览中,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参展飞机261架、地面装备248型,举办会议论坛、签约仪式、商务洽谈等活动247场,吸引近59万人参观。
  本届航展,“大国重器”集中亮相——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惊艳亮相,人民海军战机歼-15T首次出现在航展,嫦娥六号取回的月球“土特产”月背月壤样品首次向国内公众展出,运-20首次向公众开放展示货舱,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等尖端武器装备首次展出。
  无人系统装备也成为本届航展的另一焦点,无人机化身“天空骑士”,无人船上演“水上芭蕾”,大型无人作战艇“虎鲸”精彩亮相。
  本届航展还展示了低空经济的前沿产品,样式各异的“飞行汽车”和垂直起降飞行器让观展者目不暇接。
  据组委会介绍,第十六届中国航展将于2026年11月10日至15日在广东珠海举行。
 
“本届航展勾勒出世界一流空军的未来轮廓”
新华社记者专访军事专家
“本届航展勾勒出世界一流空军的未来轮廓”

新华社记者专访军事专家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广州11月16日电(记者刘济美 黄一宸)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将于17日落下帷幕,空军36型武器装备集中亮相,成体系展示了空军现代化建设阶段性成果。“本届参展装备呈现出‘远程化、隐身化、智能化’的特点,既有体现战略空军能力的标志性装备,更有代表空天领域建设水平的前沿性装备。”军事专家张学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先进武器装备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基础,本届航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民空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远程化: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人民空军的航迹就会拓展到哪里


  “远程化,是这届航展上空军展出武器装备的突出特点。”张学峰说。
  开幕式当天,运-20首次向公众开放展示货舱。在静态展示区的战略投送与空投空降板块,数千名观众排起长队,依次进入运-20宽敞的货舱,与“战略重器”零距离接触。与此同时,一架运油-20从上空飞过,带来精彩的飞行展示。
  张学峰表示,运-20和运油-20两种机型先后列装,标志着人民空军空中战略投送力量建设已经跨入新阶段。
  近年来,从抢险救灾到接运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从用铁翼丈量祖国的领土到走出国门为世界送去和平和希望,运-20的每一条航迹都让国人自豪和骄傲。今年1月底,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赴海外执行任务时首次实现了“一站直飞”,即依靠运油-20伴随保障进行空中加油。
  在空军近期发布的一段画面中,运油-20为空警-500A进行空中加油。对此,张学峰介绍:“这使空中预警指挥机留空时间更长,活动范围更广,预警指挥控制更为稳定持续,作战效能倍增。”
  远程化除了体现在飞机航程上,还体现在弹药射程上。本届航展,空军展示了多型远程打击弹药,尤其是轰-6K挂载的鹰击-21空射型高超音速导弹,引起多方关注。“鹰击-21是我国首型机载高超音速空地导弹,用于远程、快速打击战略战役纵深的高价值目标,进一步提高了轰-6K打击范围。”张学峰说,“这是一型制衡强敌、慑控对手的利器。”
  此外,防御性装备也日益呈现出远程化特征。此次航展,空军首次展出了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用于对弹道导弹类目标实施区域拦截,是我国国土防空反导作战的骨干装备。“区域拦截,是该系统的重要特征,意味着该系统的反导射程更远,可以和红-9等防空系统形成多层拦截网,打造更过硬的防空铁拳、更可靠的反导坚盾。”张学峰说。
  “这些航程、射程不断增加的武器装备,延伸了人民空军的作战范围,增加了空军远程作战的底气。”张学峰说,“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人民空军的航迹就会拓展到哪里。”
隐身化:“隐身空军”雏形初显


  开幕式上,伴随着撕裂空气的声浪,一架歼-35A呼啸而过,充分展示出其优异的作战性能,使现场观众清晰感受到人民空军武器装备升级迭代的速度。
  张学峰表示,拥有隐身战斗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对手进行单向透明打击,从强国空军发展趋势来看,各国都很重视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和装备。
  继歼-20之后,歼-35A的惊艳亮相,使我国同时拥有了两型隐身战斗机。“这将为中国空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提供新质力量。”张学峰说。
  “在试飞歼-35A的过程中,试飞员感觉这型飞机操纵性能很好,驾驶起来机动灵活,人机交互非常友好,便于飞行员实现人机合一,充分发挥作战效能。”空军某基地李兰星表示。
  “装备了国产发动机的歼-35A在本届航展亮相,预示着人民空军‘三剑客’即将升级为‘四剑客’。”张学峰表示,未来,由歼-20、歼-35A、歼-16、歼-10C组成的四把“利剑”,将成为空军航空兵新质战斗力的组合,代表了隐身与非隐身战机配合、火力打击与信息作战一体、多机型组网协同制空精打的新型空战样式,是中国空军走在空战方式方法演变前列的缩影。
  除了实现飞机的隐身化之外,空射弹药也呈现隐身化的趋势。此次展出的鹰击-98布撒器,是一型亚音速隐身面杀伤武器,可挂载于空军主战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用于在防区外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毫不夸张地说,这次航展表明,一支‘隐身空军’雏形初显。”张学峰说。
智能化:空军战斗力的“力量倍增器”


  无人作战力量崛起是战争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特征,本届中国航展又一次展示了空军面向无人化、智能化发展的步伐。
  继无侦-7、无侦-8、无侦-10、攻击-2等型无人机相继亮相后,在这届航展上,空军又展示一种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该型无人机是平时常态化、战时中低威胁环境下执行战术侦察监视和打击等任务的空中无人骨干装备,与现役无人机共同构成战略战役一体的无人侦察装备体系和无人打击装备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张学峰说,自主搜索、自主识别、自主起降、自主飞行等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无人系统中,进一步解放飞行员的大脑、双手,提高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技术创新引发链式变革,给世界各国军队建设发展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空军代表10日在“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会议·2024”上说,“中国空军积极推进数智化空军建设,紧盯航空装备新技术和空战新样式,前置先进作战概念等新域新质内容,有效支撑战斗力生成。”
  建设世界一流空军,就要有一流的装备做支撑。进入新时代以来,空军不断推进新型装备研发和更新换代。随着一批批先进装备列装空军部队,以无人作战、特种力量为代表的新质战斗力加速生成,人民空军的“拳更硬”“剑更利”,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提升。
  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集中涌现,催生了战斗力生成新模式。“可以预见,人工智能也必然成为空军战斗力的‘力量倍增器’。”张学峰说。
  “本届航展勾勒出世界一流空军的未来轮廓,这将是一支集战略预警、远程投送、空地打击、空天防御、战略威慑等能力于一体的‘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张学峰说。
 
中国“飞鲨”已长大
歼-15舰载机战力生成记
中国“飞鲨”已长大

歼-15舰载机战力生成记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广州电(黎云 李秉宣 吕志浩)11月13日,海军装备部蔡永涛上校在中国航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就首次参展的歼-15系列舰载机相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本次展出的歼-15系列战机,优化升级了航电、武器等系统,改进了机体结构,具有更优的作战能力。
  歼-15舰载机是我国首型舰载固定翼战斗机,被誉为“飞鲨”。从试验试飞到定型交付,从陆基训练到舰基起落,从近海飞行到练兵大洋,歼-15舰载机战力发展经历了无数个“首次”和“突破”。
  2009年8月31日,歼-15舰载机成功首飞,实现了我国舰载固定翼战斗机从“0”到“1”的突破。然而,拥有装备还不等于形成战斗力。
  舰载机与岸基战机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在号称“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的航母甲板上起降。2012年11月23日,飞行员戴明盟驾驶歼-15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首次实现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标志着中国海军掌握了舰载机着舰飞行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海军战斗机从岸基到舰基的突破。
  2015年9月3日,5架海军歼-15战机组成楔形编队,掠过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检阅,这是我国阅兵史上第一次出现舰载机受阅梯队。“零米零秒零误差”,“飞鲨”首次受阅表现堪称完美,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这群“刀尖上的舞者”的风采。
  雨燕要经历风浪的洗礼才能成为划破海天的黑色闪电。在完成基础训练后,中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驾驶歼-15的身影开始一次次出现在远海大洋上。
  2016年12月,歼-15随辽宁舰航母编队出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
  2017年1月,歼-15第一次随辽宁舰抵达南海海域,完成了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的起降训练。
  2018年4月12日,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歼-15编队精彩亮相;之后不久,歼-15完成夜间起降,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初步形成。
  2019年3月,歼-15战机伙伴加油首次曝光。2020年7月,歼-15首秀夜间伙伴加油,进一步提升了部队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实战化训练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学员在招收范围、选拔手段、培养模式上不断拓展优化,逐步形成舰载机飞行学员招收选拔特色模式,飞行学员的培养手段也更加多元,具有我军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探索形成。
  2020年11月,海军首批从高中招收的飞行学员驾驶歼-15取得昼间航母资质认证,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路径培养链路全面贯通,“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培养路径全面走开。
  2023年,海军首次在大学应届毕业生中选拔舰载机飞行学员,首次选拔舰载机女飞行学员。2024年,海军首次面向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选拔舰载机飞行学员。
  从岸基到舰基,从单机到编队,从近海到远海,从昼间到全时,从单一培养到双轨并行,舰载机飞行人才队伍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传递着“火炬”。
  2024年10月,辽宁舰、山东舰编队在南海某海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歼-15组成楔形编队飞过双航母编队上空。
  从首次着舰到昼夜起降,从海空突击再到伙伴加油,歼-15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规模战斗力已经形成。从最初艰难起步,到如今多型号、系列化发展,歼-15系列战机已经成为我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核心力量。它见证了我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的历史性转变,承载着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本届航展上,2架歼-15T战机与1架歼-15D电子战飞机组成编队进行飞行表演,展示了伙伴加油、反区着舰等具有海军特色的飞行课目,展现了歼-15系列舰载机的新风采与强大作战潜力。
  在航展静态展示区,来自重庆的军迷杨洋在歼-15T舰载战斗机前驻足良久,他说:“期待它在首艘国产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上成功起降的消息。”
 
我国铁路已主持制定高铁领域十三项系统级国际标准
我国铁路已主持制定高铁领域十三项系统级国际标准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樊曦)记者15日从第十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第二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目前,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高铁领域,国际铁路联盟的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都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铁路已累计主持和参与UIC(国际铁路联盟)、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制定修订项目300余项。
  “中国铁路主持制定的这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涵盖高速铁路的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这意味着中国铁路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都在不断增加。”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信部装备处处长李永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是铁路行业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权威科技奖项。本届颁发了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3名最高奖、41名成就奖、90名青年奖和10个创新团队奖。
  这些科技成果成功破解了铁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领域一系列科技难题,形成了谱系化复兴号动车组、CTCS-3级自主化列控系统、“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技术、超大盾构机主轴承、12306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轨道交通气动效应及减震降噪基础研究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铁路科技世界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中美政党对话举行
2024中美政党对话举行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深圳11月17日电11月17日,2024中美政党对话在深圳举行。双方围绕“合作与挑战:新形势下中美关系的前行之路”的主题进行坦诚、深入、建设性交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出席对话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中方部委、地方政府、高校、智库代表以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战略界、企业界人士等50余人参加。
  双方认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中美双方应保持接触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深化互利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承担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责任。中美关系是多维度、多层面的,两国关系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同时具有坚强的韧性。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政治对话。
 
又有网络主播偷税被处罚!税务部门公布3起相关案件
又有网络主播偷税被处罚!税务部门公布3起相关案件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王雨萧)近年来,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对网络直播从业人员的税费服务和税收监管,但仍有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偷逃税款,扰乱正常税收秩序,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税务部门15日依法查处并公布了3起网络主播偷税案件。
  ——四川省泸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对网络主播余洋偷税案件进行处理。经查,网络主播余洋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以个人及其成立的个体工商户名义从事网络直播带货,通过个人账户收款等方式隐匿销售收入,未依法申报纳税,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805万元。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余洋依法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431万元。
  ——税务总局驻沈阳特派办组织辽宁省营口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对网络主播田小龙偷税案件进行处理。经查,网络主播田小龙2020年至2022年期间,以个人及其成立的个体服装销售中心名义从事网络直播带货,通过个人账户收取网店销售收入等方式隐匿销售收入,未依法申报纳税,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735万元。国家税务总局营口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田小龙依法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8万元。
  ——浙江省台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对网络主播金茜茜偷税案件进行处理。经查,网络主播金茜茜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从事直播表演取得收入,通过将网络直播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经营所得进行虚假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125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台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金茜茜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47万元。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的同时,对偷逃税款等涉税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规坚决予以打击,持续为守法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营商环境。
 
澳大利亚政商界人士希望加强对华经贸关系
澳大利亚政商界人士希望加强对华经贸关系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悉尼11月17日电(记者齐紫剑 张淑惠)中澳高质量发展经济合作论坛日前在悉尼举行,澳大利亚政界和工商界人士希望加强对华经贸关系。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在开幕式上作视频致辞说,贸易是澳中两国关系基石,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随着双方贸易多样化,双边贸易额还会进一步增长。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全国主席戴维·奥尔森在视频致辞中说,澳大利亚工商界人士在澳中经济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合作、文化交流等拉紧两国经济关系,并为未来奠定基础。我们将探讨新的贸易投资合作领域,不断创造经济合作机会。
  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亚洲区负责人迈克尔·赫莱曼在开幕式上表示,中澳经济互补性强,为继续发展双边贸易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两国人民之间多年来的深厚关系也在双边经济关系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发表视频致辞说,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释放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中国将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与红利。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说,中澳经济高度互补,可以探讨双方如何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加强合作,不断发展双边关系,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此次论坛由澳中工商业委员会和澳大利亚中国总商会联合举办,约220名中澳工商界代表出席,就“中澳传统领域合作”和“中澳新兴领域合作”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从“论吨卖”到“论克卖”
兴发集团蝶变秘诀何在?
从“论吨卖”到“论克卖”

兴发集团蝶变秘诀何在?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武汉11月17日电(记者惠小勇 梁建强 李思远)提起磷化工,或许有人会觉得离日常生活有些遥远。事实上,人们喝的饮料、吃的零食、用的电器等,不少都使用了精细磷化工产品。
  在鄂西山区,有这样一家县属国有企业——湖北兴发集团,产品从起初的“论吨卖”到“论克卖”,从工业级到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主业从单一磷化工,到磷、硅、硫、氟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一步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
  蝶变的背后,兴发集团蹚出了一条绿色化、精细化、国际化的创新发展路子,为更好践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企业样本。
“十字路口”的绿色转型


  时隔6年多,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调度中心主任许兆瑞对一声爆破记忆犹新。
  那是2018年9月9日下午,长江畔,兴瑞第一热电厂的烟囱被爆破拆除。
  “看着烟囱‘轰’的一声倒下,有点不舍,毕竟是陪伴了我们十几年的功勋设备。但大家都觉得有必要,企业是该转型了。”他说。
  转型的号角,从当年的4月吹响。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察看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以及码头复绿情况。
  此行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
  那时的宜昌,是全国著名的磷化工产业基地,化工产值曾占到当地工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不过,作出贡献的同时,化工产业也带来生态环境恶化、水质超标等问题。“群众意见很大。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当地干部说。
  “当时,兴发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仅点明了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关键,也为像兴发集团这样的化工企业的发展拨开了迷雾。
  集团的专题会上,高管们讨论热烈,一起谋划转型方式——
  “首先要夯实环保工作,不达标,以后也会被市场淘汰。”
  “要淘汰落后产能,不能再以资源大量消耗的方式换增长……”
  说干就干,旗下兴瑞第一热电厂设备已经老化,拆除工作提上日程。
  江边的这场爆破,成为长江大保护力破“化工围江”的标志性一幕。
  除了热电厂,化工原材料储存罐区、煤库、亚磷酸二甲酯装置……兴发集团累计拆除价值13.58亿元的临江生产装置32套。昔日化工厂房,变身绿地公园。
  “这也为改进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提供了契机。”兴发集团监事会主席易行国说。
  生产环节,也要绿色转型。
  行走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一条各类原料首尾衔接、循环往复的产业链令人印象深刻——
  园区离子膜烧碱的主产品烧碱用来生产草甘膦和特种磷酸盐,副产的氯气成为草甘膦生产原料;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用于生产有机硅,副产的母液用于生产氯化钠,氯化钠又返回用于生产离子膜烧碱……
  上游产品的副产物,成了下游产品的原料。兴发集团开展技术攻关,让环环相扣的全链条清洁生产成为可能。
  “不仅有效降低成本,每年还新增效益3亿元以上,年综合能耗下降11.5%。”李国璋说。
  一番调整,兴发集团的“包袱”更轻了,也为“含绿量”“含新量”更高的产业发展带来新空间。
从“6个9”到“9个9”的攻关


  精细化、高端化,是兴发集团绿色转型的“进阶版”。
  来到兴发集团牵头组建的湖北三峡实验室,展台上,摆放着超高纯电子级磷酸、芯片蚀刻液等新材料。
  这些材料背后,有着一个先将工业黄磷提纯为纯度99.9999%的“6个9”高纯磷酸,再提升为99.9999999%的“9个9”超高纯电子级磷酸的科研攻关故事。
  电子级磷酸,被称作磷化工产业链“皇冠上的明珠”,在芯片生产环节必不可缺。过去,一些关键材料基本依赖进口,是制约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别人能干的,我们一定也能干。”动员会上,时任兴发集团的副总工程师李少平为大家加油打气,话语铿锵、目光坚毅。
  未曾想,新团队在起步阶段,就遇上“拦路虎”。
  提纯“卡”在了去除金属离子环节,虽经反复实验,但始终无法达到纯度要求。
  研究遇到挫折,士气低落。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少平时常彻夜难眠,人整整瘦了一圈。
  “经过反复论证,大家突然意识到,可能是燃磷炉内部出了问题。”李少平说。
  正值三伏天,李少平在酷热天气中爬上20多米高塔,进入有着强烈黄磷腐蚀性烟气、还没有完全冷却的燃磷炉内部,对每一个焊道进行逐一排查。终于,找到问题所在:黄磷具有腐蚀性,高温高压致使金属炉脱落产生了杂质。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改进,提纯工作迎来转机。
  自建生产线,升级改造设备、创新工艺、持续迭代……“每一个技术环节往往都需要成百上千次验证,团队数不清做了多少次实验、熬了多少夜、克服了多少困难。”李少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18年以来,科研工作接连取得新突破,李少平时常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让团队格外振奋的还有一个喜讯:兴发集团旗下兴福电子与有关单位联合申报的电子级磷酸技术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4月24日,兴发集团挂牌设立中部地区首个电子化学品专区。
  新的技术突破,不仅让磷酸纯度从“6个9”提升到“9个9”,也让兴发集团的产品从磷矿石时代的“论吨卖”,转变为高端产品“论克卖”。兴福电子生产的电子级磷酸,迅速拿下超8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三峡实验室一楼,一排大字格外醒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持续创新,科研团队又将目光投向黑磷。这是有望替代硅材料,成为半导体工业核心材料的新产品。
  “我们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把科研抓好,联合深圳有关机构一起攻关,取得一批专利;二是探索下游应用,结合黑磷可控制备技术和定向修饰技术等,研发新产品。”说起黑磷,李少平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他从展台上拿起一小瓶黑磷晶体:“不要小看这一小瓶,市场价值超过40万元,按克卖的价格超过黄金。”
  创新的成果,不断延展——目前,兴发集团已拥有各类专利1292件,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等170余项。
  “持续创新,兴发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2018年度销售收入只有380亿元,2023年度已超过607亿元。”李国璋说。
“124条整改项目”背后的“出海经”


  绿色转型的成色怎么样,还得到全球市场闯一闯。
  李少平对一次“124条整改项目”的经历印象深刻。
  那是2019年7月,刚刚“出海”的兴福电子就被一家全球知名企业给了一个“下马威”。
  在实地审核环节,这家企业直接抛出结论——兴福电子无法满足供货要求,除非全部按要求整改。整改项目,多达124条。
  正是炎夏,李少平却感觉如同“掉进了冰窟里”。
  团队成员面色凝重,逐一分析整改事项。“虽然一些项目显得有些苛刻,但国际竞争就得抓细节、补‘短板’,一定要拿下!”大家立下“军令状”。
  更新设备,提升产线自动化控制水平,加强温度、压力的自动化识别;更换灌装机台,新购置一批无尘装置,进一步提升车间的洁净度……对照整改项目,兴福电子一一整改。
  5个月时间,兴福电子铆着一股劲,与时间赛跑。
  忙碌着在车间内外调试设备,团队成员们的额头上时常布满汗珠,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再次审核时,看到所有整改都已完成,甚至连未提及的扶梯扶手都进行了更换,这家企业终于审核通过。
  当看着公司的产品陆续打包发往国外,心中的喜悦和多年的辛酸交织,李少平和许多技术人员忍不住热泪盈眶。
  揣着这样一股拼劲与闯劲,与国际要求不断“接轨”,兴发的“出海”之路越走越宽。
  在德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加纳等地,兴发集团接连设立营销平台,并同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116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合作,就是要多交朋友,寻求共赢。”兴发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吴平说,“因地制宜,兴发也及时推动经营模式和渠道创新。”
  今年10月中旬,一场海外营销贸易人员培训在宜昌开班。来自加纳、科特迪瓦等地的外籍员工,开启为期3个月的培训交流。
  “培训让我对公司有了更多了解,工作思路更清楚了。”学员约尔·琼斯说。
  在全球布局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兴发的产品已涵盖磷硫精细化学品、有机硅新材料、新能源等9个门类26个系列674个品种,满足了多样化的国际市场需求。
  “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在全球竞争中奋力冲刺‘千亿兴发、世界一流’目标。”李国璋说。
 
在“风”“光”无限中“算”出西部新机遇
甘青宁打造绿色能源算力保障基地观察
在“风”“光”无限中“算”出西部新机遇

甘青宁打造绿色能源算力保障基地观察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程楠 梁军 任玮)机房蜂鸣声此起彼伏,连排机柜灯光闪动,实时数据联通东西……在富集的新能源强劲支撑下,一块块数据链高速运算的赛博“拼图”,正在西北内陆渐次“点亮”。
  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大潮中,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内陆地区以“东数西算”工程为契机,积极参与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算”出无限机遇。
“东数西算”赋能千行百业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姜荣兴打开电脑上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导入病患CT影像资料后,轻点鼠标,系统瞬间完成初筛——24根肋骨逐一呈现在屏幕上,骨折和疑似骨折的部位一目了然。医生再对初筛结果作出诊断处理,全程用时不到4分钟。
  “使用传统人工阅片方式,医生要对肋骨逐一仔细检查,不仅耗时费力,也容易漏诊。”姜荣兴说,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后,计算机可以快速精准完成自动筛查,医生只需要再检查确认一遍即可,诊断效率大大提高,漏诊率也明显降低。
  心脏冠状动脉检查、脑卒中检查、肺结节筛查……这些原本十分复杂、耗时费力的医疗检查项目,在“数字心”“数字脑”等人工智能辅助下,变得更加精确、便捷、高效。
  在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区域显示屏上,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数据正快速滚动。在这里诞生的“希言”大模型,于今年通过审批备案,与广大受众见面。
  这个大模型已实现首批15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全自动化办理。登录宁夏政务服务网,进入“AI智能审批助手”界面,输入想要咨询办理的政务服务问题,如“变更药店药师信息需要哪些材料”“可以帮我预约明天上午政务大厅的号码吗”,用户都可得到AI的及时反馈。
  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昊说,这款大模型应用可通过引导式问答,精准识别企业、群众办事诉求,快速检索在哪办、怎么办、带什么,做到有问必答、准确有效和通俗易懂,应用前景广阔。
  算力持续广泛应用,离不开“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2021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4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东数西算”工程提速。甘肃、宁夏成为枢纽节点,承建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在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机柜整齐排列,逾万架标准机架高效运行。智慧屏不断闪烁,数据实时更新,这里的算力服务陆续输往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正以算力需求为驱动,加快建园区、落项目、扩算力、聚集群、促融合。
  一秒钟内,上海的海量数据可抵达黄土高原,完成复杂分析运算;一秒钟内,广东的创意设计团队利用庆阳的算力资源,能极速完成渲染超精细的3D模型。
  庆阳市“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董宗谋说,当地基础算力已可支撑AI超级应用的模型训练及推理,自动驾驶、智能数字设计与建造、语音识别等应用场景未来将被轻松驾驭。
绿色能源渐成算力发展强劲支撑


  数字经济的底座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毛锦凰表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和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和应用的需求将大幅提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占其运营总成本的60%至70%。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左右,且数据量仍在快速增长。中金公司研报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过4000亿千瓦时。
  算力用电量如此巨大,不仅需要富集的能源做后盾,更需要做好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探索一套绿色发展之路。
  我国东中部地区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难以支撑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而西部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可再生能源也十分丰富,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巨大。在此背景下,“东数西算”产业布局快速形成,绿色电力正加速转化为绿色算力。
  这几年,甘肃庆阳以“油煤气风光电火储氢”多能互补能源格局,吸引了一大批与清洁能源、数字经济领域紧密结合的企业落地。环县的华能翼珍C2风光综合电站,规划总装机600万千瓦,目前已投产100万千瓦风光项目,并在去年底并网发电。
  “庆阳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直线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这里独特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保障,是支持庆阳高质量满足东部算力需求的关键。”庆阳市数据局副局长米世涛说。
  在青海,戈壁滩变身“光伏海”,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正加快形成。在宁夏,中卫市建设的2吉瓦绿电园区,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可建成投用,届时可通过绿电直供等方式满足数据中心绿色能源保障需求。
  绿色理念,不仅体现在算力的前端供能,也贯穿于数据中心集群运行的全过程之中。在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数据中心产生的能量没有一排了之,而是精打细算地用于回收利用:热能用于城市居民用热,冷能则被输送到冷库,用于苹果等农副产品贮存。
  走进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一块巨大的显示屏显示实时数字,精准记录着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这里可对中心使用的清洁能源进行溯源。
  青海气候冷凉,这里的数据中心采用冷冻水加间接蒸发冷却的技术后,机房一年里有314天可不开启空调压缩机,能耗显著下降。到了冬天,系统可将机房内的热量进行余热回收,为办公室及走廊供暖。据介绍,该数据中心已实现“零碳”目标,年减碳量30万吨,而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PUE)已降至1.2以下,距离“1”的理想水平越来越近。
算力释放吸引产业聚链成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近5年年均增速近30%。而算力每投入1元钱,就将带动3至4元的GDP增长。
  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我国算力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算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应用正在西部地区加速涌现。
  毛锦凰认为,随着算力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各领域渗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应用、新业态和新产业链正迸发出蓬勃生机,推动甘青宁在数字领域新赛道上奋力奔跑。
  在甘肃、宁夏等地,算力产业正逐步由传统的储存、聚集向大规模计算和应用转型。“算力作为AI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西北地区如甘肃等地,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构建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说。
  在甘肃庆阳,依托强大算力带动,一批中下游企业形成集群。庆阳市正宁县引进中钠储能石墨烯钠离子固态电池生产线。近期,企业又决定追加投资建设共享储能电站,为“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企业电力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这条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利税80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1000余人。”正宁县商务局负责人巩晓争说,此类高科技企业落地不仅会助推当地新型工业化,还将帮助陇东革命老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这样的带动效应在庆阳比比皆是。华为渲染云提供超3万核的云渲染算力,实现“万核渲一图”,有效助推了西北地区渲染产业发展;阿里农业云建设的钉钉数字小镇和甘肃农业产业云,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和乡村治理及服务数字化发展……
  从“西电东送”到“东数西算”,绿色能源连接东西,带动数据跨越千山万水,也让广袤的甘青宁大地高质量发展更有胜“算”。
 
“几杯清茶”挽回企业数千万元损失
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筑产业链司法护航中心为企解忧二三事
“几杯清茶”挽回企业数千万元损失

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筑产业链司法护航中心为企解忧二三事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几杯清茶,淡雅房间,几百万甚至上亿元的经济纠纷,在这里逐一化解。
  这里,是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筑产业链商会里的几间寻常工作场地,2022年,建筑产业链商会正式成立,并在商会成立司法护航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让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此“红着脸进、握着手出”。
  “南昌青云谱区建筑产业链司法护航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化解企业矛盾纠纷15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4300余万元,节省诉讼成本200余万元,优化了营商环境。”双德实业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商会会长丁云虎,是司法护航中心的“金牌调解员”,他用几个数据道出这一探索的点滴成果。
  “1+1+1>3”为企解纷的新“解法”


  多家建筑行业领军央企、国企、大小民企,多家省内大规模建筑建材市场……位于南昌市中心地带的青云谱区,拥有较为完整的建筑产业链,其产业规模与优势在全省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建筑行业总包、分包关系复杂,随着近两年行业整体下行,拖欠工程款量大面广、商事纠纷较为集中出现。”青云谱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吴晓冈说,如何破解商事纠纷多、诉讼周期长、诉讼成本高等难题,成为畅通产业循环的关键。
  建筑产业链司法护航中心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该中心由青云谱区法院、区工商联、建筑产业链商会三方联动解纷。从资深律师、退休法官、专家学者、仲裁员、建筑行业资深鉴定人员中聘请21人担任特约调解员。“每一场调解,法院、政府的工作人员、商会代表、调解员等坐在一起,从法律、行业行规、情理等多方面,合力为化解矛盾找到最优解。”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卢致德说。
  “很多商事纠纷的背后,是合作中程序、合同不规范,企业管理预防法律风险意识淡薄,几百万元的生意,却以口头约定办事,找不到有力的证据。”青云谱区法院民庭庭长胡件平说,司法护航中心成立后,以多种形式“普法”“以案说法”,一些企业自觉排查风险,从而强化诉源治理。
“十年矛盾百天化解”


  一桩牵涉十余年前的经济纠纷,是中心成立后碰到的第一例调解的案件,也是目前涉案金额最大、牵涉企业与人员最多的一个。
  “双方长达十余年开发房地产的合伙账目就拉了十几箱过来,而且牵涉到的企业众多、极为复杂。”胡件平说,如果走司法诉讼程序,这样的案子至少要2-3年时间才能解决好,且审计费等费用也非常高。
  调解团队利用休息日查阅账目、讲法律条文、说合作过往、谈处置方案……历经3个多月,最终化解合伙人之间的积怨,由于该案成功调解,剩余十余个合伙人的合伙合同纠纷参照该案例做法也得到妥善解决。
  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一个个矛盾在司法护航中心化解。“这得益于我们组建线上多元化解e平台、人民调解工作室和司法服务三大平台。”丁云虎说,达成的调解协议书直接上传至区法院,最快当天调解完当天就能拿到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书。
  “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书的功能与法院判决书同等效力,这也是调解能快速推进、得到企业信任的原因之一。”胡件平分析认为,政府、法院、商会,各自发挥职责与能量,才能让每一个走进调解室的人们,感受到公平、专业与关怀。
“全了面子厚了里子”


  “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一纸诉状闹僵。”江西北山匠艺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商会副会长郭腊根说,不少商事纠纷涉及的企业有多年的合作基础,未来还要继续对外开展合作,都希望能以调解的方式妥善商量解决纠纷。
  “不仅全了面子,也厚了里子。”丁云虎说,调解案例涉及资金从5万元到几百万上千万元不等,无论多复杂、多大的案例,调解却不收一分钱,大大减少了企业负担,企业及时拿到补偿,生产经营也得以更好开展。
  今年9月,江西某钢材公司向一家包工企业追讨800多万元材料款长时间未果,双方走进调解室。了解到包工企业确实经营困难,经过多方盘算,最终让企业以房产抵款、分月还款等方式归还欠款。
  “一些商事纠纷案子,即使法院判决了,也因为被告方没有经济执行能力而无力履行。”胡件平碰到过不少这样的案子。“以调解的方式,我们能找到资产抵换、延长支付等双方能执行下去的法子,甚至有时帮助找资源、拓市场。”丁云虎介绍。
  “当前,青云谱区正在更大范围推广这一做法,把行业、协会、政府多方资源联合起来,以司法护航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青云谱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熊赟海表示。   (本报记者孙广见)
 
成都双流:航空产业振翅飞 临空经济引未来
成都双流:航空产业振翅飞 临空经济引未来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在11月12日至17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成都市双流区与双流国际机场携手亮相,作为首家加入中国民航局展团的区县,备受业界瞩目。航展首日,双流区便成功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额突破72亿元人民币,为区域航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签约仪式现场,来自上海、浙江、天津、四川等地的企业和高校代表齐聚一堂,签约项目涵盖商业航天、绿色航空燃料、飞机机载设备、中小型无人机发射与回收系统等多个前沿领域。
  星际荣耀公司董事长彭小波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与双流区的签约投资项目,涉及建设火箭总装及试验基地,签约投资金额高达32亿元。该公司专注于商业运载火箭的研发与制造,并提供系统性的发射解决方案,服务全球商业航天客户。
  步入航展双流展区,“现代化高品质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标识格外醒目。大熊猫、太阳神鸟、飞机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浓厚的航空氛围。双流展区位于中国民航展团“C位”,是现场唯一的由“机场与区政府”政企携手打造的展区。
  展区内,可持续航空燃料(SAF)、CFM56发动机模型、单晶涡轮叶片等23件重要航空航天特色展品整齐陈列,引人注目。
  “这是四川天舟炼化出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以日常餐饮废油为原料,经过高科技处理提炼而成。”四川天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在展位前拿着两个玻璃瓶向众人展示,一瓶装着黏稠的红棕色“地沟油”,另一瓶则是透明洁净的航油。
  9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在北京举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试点启动仪式,正式将成都双流机场列为首批试点机场。双流区正全力推动SAF燃油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在绿色航空领域积极探索。
  双流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近年来在推动双流区航空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悉,目前双流机场具备近6000万人次旅客、100万吨货邮吞吐量的保障能力。2024年以来,新开通至波兰华沙、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法国巴黎、比利时列日的货运航线,目前在飞国际货运航线增至25条,稳居全国前列。
  此外,双流区还拥有5大空运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和2大进境指定口岸,具备7×24小时通关服务能力,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双流区航空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依托机场的“航线+口岸”资源,双流区建设了集“产品+加工+直播带货”于一体的西部生鲜港,旨在打造辐射全国的生鲜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分拨中心。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流区的物流效率和贸易水平,也为内陆地区的开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双流国际机场的强劲带动下,双流区航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西部航空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去年,双流区航空产业规模达到1170.9亿元人民币,其中,航空运营服务、航空物流、航空维修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刻,在位于成都双流的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机库大厅内,一架空客A330飞机的拆解工作正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这是该项目拆解的首架飞机,目前已经进行到了拆解机翼的阶段。
  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作为空客在欧洲之外布局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总投资高达60亿元人民币,涵盖飞机停放、维修、拆解、租赁等多个环节,将为全球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一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为双流航空制造维修产业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更展现了双流区在航空产业领域的深厚底蕴与无限潜力。
  在5.26平方公里的重点片区内,双流区精心规划了三大主导产业链:以中国商飞为链主的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以空客为链主的航空循环产业链、以民航审定中心为链主的机载航电产业链。
  成都市双流航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雷蕾表示:“双流正以此为基础,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航空产业新的增长点,为双流航空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近年来,双流区成功引进多家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了航空产业集群。同时,双流区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此次航展,双流区与双流国际机场紧密协作,以“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现代化的空港双流”为品牌,诚邀全球伙伴共谋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之路,共同描绘航空产业的美好未来。
  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航空产业“建圈强链”,在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再制造、航空培训等领域深耕细作,强化产业链、补齐短板,推动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探索航空+生态、航空+教育、航空+文旅等新模式,在深化改革中打造临空经济创新高地,为双流航空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这里,航空产业的梦想正在展翅高飞,临空经济的未来正在无限延伸。   (本报记者袁秋岳)
 
再渡赤水访传奇
云贵川赤水河流域保护发展故事新探
再渡赤水访传奇

云贵川赤水河流域保护发展故事新探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一条赤水河,流经云贵川,汇入万里长江。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敌军围追堵截中四渡赤水,谱写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
  89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的赤水河流域,赓续红色血脉,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沿着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镇老街,穿过女红军街的小巷继续前行,便到了红军一渡赤水河的土城渡口。雨后的赤水河,微微泛着红光。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爷爷的故事。”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志愿者讲解员何莉对着一群游客说。何莉的爷爷何木林是红军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何木林在习水县宣讲红军的故事,一讲就是25年。何莉说:“作为红军后代,我有责任传承红色基因,把红军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土城渡口100多公里外的遵义城,前来瞻仰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的游客络绎不绝。9年多来,陈列馆新馆年均接待观众超过400万人次,成为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
  新时代新征程上,红色文化滋养出赤水河流域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云南威信县是中央红军二渡赤水的决策地。坐落在这里的云南扎西干部学院,开办以来承接各类培训班1343期,培训党员干部7.5万人次,促进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锤炼党性修养。
  近年来,威信打造红军长征过云南情景体验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展陈馆等红色历史展馆,让旧址遗迹成为“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
  “依托红色历史展馆,威信在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员追忆长征峥嵘岁月,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威信县委书记、云南扎西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李沅勇说。
  威信县还稳步推进“扎西红色小镇”扩容提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今年1至10月,全县接待游客325.73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33.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和51%。
  四川叙永县是石厢子会议召开的地方。如今,当地积极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红色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长征中军民团结一心、勇于开拓的精神,永远刻在革命老区的文化血脉里。”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会长黄先荣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如今革命老区大力推动赓续红色血脉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三省协同治理,共护一江清水


  一手拎着桶、一手拿着夹子,沿着赤水河捡拾垃圾……初冬时节,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一名老人戴着草帽如往常一样忙着巡河。
  他是75岁的巡河员常吕共。从清理垃圾到劝导人们不在河边放牛羊,他十多年如一日守护着赤水河。
  作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赤水河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然而,污染和过度捕捞曾导致赤水河一些鱼类消失。
  镇雄县委书记肖顺兴说,近年来,当地推行“河长制”,明确赤水河流域县、乡、村三级河长109人,组建179人的巡河员和河道保洁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全流域巡河。同时,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等工作。
  守护好赤水河,离不开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努力。
  如今,云贵川三省为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立法,首创“共同决定+条例”的立法模式,实现区域立法从“联动”到“共立”的跃升,昭通、毕节、遵义、泸州建立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开启三省共护赤水河的新局面。
  率先实施“十年禁渔”,探索实行横向生态补偿,全面拆除小水电站,联合开展保护宣讲活动……三省共护赤水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发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日前,科研机构又在赤水河昭通段监测到消失多年的伦氏孟加拉鲮和花?两种珍稀鱼类,其中伦氏孟加拉鲮为近20年来首次发现。
  近年来,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为Ⅱ类,流域保护治理成效明显。监测显示,鳗鲡等消失多年的鱼类在赤水河重现,胭脂鱼、红唇薄鳅等鱼类发现频率持续提高。
  漫步赤水河畔,只见青山连绵、绿树成荫,河水蜿蜒流向远方。水鸟出没、鱼翔浅底,浑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产业振兴


  贵州遵义市茅台镇,赤水河畔美酒飘香。
  悠扬的乐曲响起,今年10月11日,茅台集团举行“茅台酒节”,茅台工艺互动体验和非遗集市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消费者。
  近年来,遵义市着力将赤水河谷打造成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和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赤水河沿岸分布着茅台、郎酒等白酒龙头企业,形成了庞大的白酒产业集群。
  不仅白酒产业,赤水河流域其他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
  杀青、破篾、编织……在遵义赤水市大同镇,一根普通的竹子,在“赤水竹编”传承人、产业带头人杨昌芹手中,经过20多道工序变成花瓶、茶壶等精美的竹编艺术品,价值可达几百元甚至上万元。
  赤水市拥有连片竹林13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5%。当地围绕竹子做“文章”,产品远销海内外,2023年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81.3亿元。“赤水人的衣、食、住、行,处处有‘竹’迹。”杨昌芹说,“现在,‘小竹子’已经变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四川叙永县围绕赤水河流域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目前甜橙、桃子、凤凰李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年产量超8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
  在云南威信县水田镇龙洞村湾头村民小组,独特的自然峡谷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个曾经贫穷闭塞的小山村,在脱贫攻坚中着力打造“崖上石寨”旅游项目,改变了山村的命运。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全靠人背马驮。现在路通了,我们把闲置的房屋做成民宿、酒吧、咖啡厅,吃上了‘旅游饭’。”村民郑祖忠说。
  水田镇党委书记王灵介绍,以前影响群众出行的“大山”变成了群众稳定增收的“靠山”。去年龙洞村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近两年村集体收入逾50万元,全村分红34万余元。
  如今的赤水河畔,产业崛起、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伍晓阳 林碧锋 李惊亚)
新华社昆明11月16日电
 
“柚”是一年好“丰”景
广西容县沙田柚产业发展见闻
“柚”是一年好“丰”景

广西容县沙田柚产业发展见闻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立冬时节,广西玉林市容县沙田柚采摘已接近尾声。走进容县自良镇自良村村民成强家中,他正在炒制柚皮糖,随着上下翻炒、抖散,柚皮慢慢失去水分,包裹上一层薄薄的糖霜,柚皮的清香弥漫开来。
  成强种植沙田柚已经20余年,靠着近30亩沙田柚地,他成功脱贫致富并将3个儿女抚养长大。“平均每年能产3万斤柚子,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成强说。
  大女儿成雨婷现在是父亲的“销售总监”,她利用互联网渠道帮助家里拓展了沙田柚销路。“每年沙田柚收获季,都有很多外地客商联系我购买。”成雨婷说。
  种好沙田柚,种苗是关键。柑桔黄龙病等病害曾是困扰柚农的难题,在广西容县情怀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沙田柚无病种苗基地,科研人员采取嫁接方式培育优质无病种苗,为沙田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种苗基地面积达50多亩,年出圃无病种苗10万株以上。”公司负责人肖有文说,基地自研的防虫育苗床、育苗大棚等农业设施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沙田柚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记者走进广西容县田柚甄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见车间内的沙田柚鲜果经过清洗、烘干、分拣、包装,正等待出库运往各大商超和消费者手中。“公司沙田柚种植面积达2000亩,年产1000万斤。另外,每年还从柚农手中收购沙田柚1000万斤,助力柚农解决销售难题。”公司副总经理马飞燕说,“我们还聘请农业专家,组建了10人的技术团队,推动沙田柚有机种植管理,促进果品质量稳步提升。”
  产业链不断延伸,沙田柚精深加工在容县“落地开花”。沙田柚果酱、月饼、果汁、精油……在容县柚缘壮香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沙田柚衍生产品琳琅满目。公司行政经理李桂兰介绍,公司每年采收的沙田柚会有一定比例的非商品果,其个小、皮厚不适合售卖,发展精深加工可以将其充分利用,有效提高果品附加值。
  以“柚”为媒,农旅融合的画卷也在容县徐徐展开。容县自良镇龙镇村村民肖婷原来在玉林市上班,2020年她辞职回到家乡,利用村里的老房子办起民宿,并陆续建设了“小木屋”“星空屋”,给予游客别样的住宿体验。肖婷说:“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柚子采摘,办烧烤派对和篝火晚会。在柚子花授粉期,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前来研学。”
  据统计,2024年容县沙田柚种植面积达24万亩,年产量40万吨,综合产值超42亿元。容县县委书记罗莉说,作为全国乡村振兴首批数据产品之一,容县沙田柚近日在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上市。未来,容县将在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种植技术、创新产销模式、促进农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本地沙田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记者王楚然)新华社南宁11月16日电
 
“油”里藏着“致富经”
湖南邵阳县绿色产业发展观察
“油”里藏着“致富经”

湖南邵阳县绿色产业发展观察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清晨,湖南省邵阳县蔡桥乡水口油茶基地香气四溢,油茶种植大户周根生带领尹友生等10多名村民正忙着翻晒采摘的鲜油茶果。“在基地做工,一天能挣80块钱,年收入最少能增加两万块。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钱。”尹友生笑着说。
  邵阳县是“中国茶油之都”,拥有2500多年的茶油生产历史,全县油茶林面积达75.3万亩。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今年的油茶果格外饱满,预计鲜果总产量可达26万吨,产值约30亿元。
  在湖南省东方油茶全产业链服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条现代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现在一小时能处理两吨鲜果,破损率控制在0.7%以内。”公司创始人李菊说。
  近年来,邵阳县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茶油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已培育4家茶油规模加工企业,其中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从前家家户户都是通过古法制油,费时又费力。”湖南日恋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姣说。作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她用了11年时间,把家里的小作坊发展成规模化工厂。如今,公司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科技创新上。
  在湖南中彬茶油科技有限公司,“物尽其用”的创新实践同样令人瞩目。“茶油仅占油茶果价值的6%,剩下的94%都藏在其他营养元素中。”公司总经理李宁说,通过深加工,他们开发出洗护用品等系列产品,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最大化。“食用油之外的业务已占公司年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我们还在研究将油茶壳开发成新产品。”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邵阳县创新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其中,湖南辉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100余亩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全产业链带动2000多名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今年基地1000多亩油茶挂果,预计产鲜果90万斤,能带动8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到2万元。”公司负责人夏琳说。
  目前,邵阳县已培育油茶种植大户382户、专业合作社116家、公司24家。邵阳县油茶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周小群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油茶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和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油茶产业已成为邵阳县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邵阳县县长周玉祥表示,全县将继续加快油茶产业“种植标准化、采摘自动化、储存保鲜化、加工高端化、产品多样化、营销品牌化”转型升级,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记者姚羽)新华社长沙11月16日电
 
重庆石柱:乡村振兴“蜂”景独好
重庆石柱:乡村振兴“蜂”景独好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走进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王场镇蛟鱼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林间,伴随着蜜蜂“嗡嗡”的振翅声,蜂农们开始了一天的取蜜工作。
  “今天我们要抓紧,争取在10点前把这几十桶蜂蜜取完。”一大早,蜂农胡宜杰就进山了。他戴上手套,拿起采蜜工具,小心翼翼地取出蜂巢。抖蜂、采蜜、割蜜……一系列娴熟的动作下来,晶莹剔透的蜂蜜便随着块状蜂蜡从蜂巢内流出,很快装满了一桶。
  作为当地养蜂大户,胡宜杰养殖了200多群中华蜜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蜂”。中蜂主要采集山中野花,采出的蜂蜜纯正、色泽金黄。“今年高山的野花开得茂盛,蜂蜜产量很不错,这一桶大概就有15斤。”胡宜杰高兴地说。
  广袤的山林间,群蜂翩跹、蜂农忙碌的喜人景象随处可见。蛟鱼村党支部书记冉孟华告诉记者,全村有近50户蜂农在海拔800米左右的山上养蜂,蜂群总数近5000群。这段时间,村里的蜂农正忙着大量取蜜,预计今年全村采蜜量将达17吨。
  地处武陵山区的石柱县,拥有70多万亩高海拔山间林地,发展中蜂产业具有独特资源优势。近年来,石柱以建设养蜂大县和蜂业强县为目标,加大蜜源培植和技术指导,强化标准示范场建设,不断推进完善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产业全面提档升级。
  石柱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蜂产业已覆盖石柱33个乡镇(街道),8600余户蜂农养殖中蜂的规模达13.8万群,年蜂蜜产量达770吨,年综合产值达6.70亿元,成为当地继莼菜、黄连后的又一农业支柱产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周思宇)
 
江西玉山:让夜经济火起来
江西玉山:让夜经济火起来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暮色四合,万家灯火。在江西省玉山县将军庙商圈步行街,两侧临街商铺吆喝声、嬉笑声,声声入耳,人群穿梭于街巷中,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玉山县推动夜市经济发展,持续打造“灯火玉山”夜经济品牌,街区、景区应声而动,夜游项目推陈出新,文旅消费场景升级,城市焕发活力。
  在社交媒体刷到的《将军庙夜市》里,镜头从夜色山城转到喧嚣人群,最后回聚于风味美食,玉山的“夜宴图”散发出诱人魅力。来自南昌的“95后”游客刘玉琛“按图索骥”,希望品尝到玉山的独特风味。
  将军庙商圈步行街一直以来是玉山县重要的商贸集聚区,承载着玉山都市文化发展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步行街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2024年,玉山县因地制宜,修旧如旧改造将军庙步行街,打造一座富有历史韵味、商业活力的文化街区。
  如今漫步将军庙步行街,数辆流动餐车缓缓前移,上面放置了三粉饺、清明粿、芋头饺玉山美食“三件套”供游客品尝;两旁港式风格的建筑在千盏霓虹灯映照下熠熠生辉;几十条灯带组成一条耀眼“星河”亮白如昼。络绎不绝的游客来这里“寻味”“打卡”。刘玉琛也不例外,尝了清明粿、芋头饺等美食后,她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九宫格动态:“在玉山,唯美食与灯火不可负!”
  越来越多的人气为城市带来活力,也为景区“夜经济”注入新生命力。
  站在怀玉山风景区山顶放眼望去,山下的璀璨灯火与山上的静谧相得益彰,入夜后甚为浪漫。
  在怀玉山的怀玉书院,一场赣东采茶戏《卖花线》精彩上演,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怀玉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怀玉山重要景点之一。
  为让游客有更好的夜游体验,怀玉山风景区发展山地骑行、露营观星、文艺观赏等夜游项目。“没人会拒绝在山顶上枕星辰入梦,听虫鸣入眠。”一位住在山上民宿的游客方女士说。
  怀玉乡玉峰村的罗豹华和家人们正为客人用餐、住宿忙碌不停,他们开办的民宿最多时一天要接待100余名客人。“随着夜游项目越来越多,旅客也多了起来,他们喜欢在山上连住好几天!”罗豹华指着怀玉书院的方向说:“广场那边,赣剧团的演出很受游客欢迎。”
  近年来,玉山县聚力推动夜经济纵深发展,夜经济已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玉山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称,玉山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保障“夜经济”活力,将“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量”,打造独具特色的“灯火玉山”,让夜经济火起来。
(本报记者崔璐)
 
越剧史诗剧《胆剑千秋》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越剧史诗剧《胆剑千秋》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秋风送来江南韵,千古风流动京城。11月14日晚,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出品的大型史诗剧《胆剑千秋》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部运用11个越剧唱腔流派的原创越剧,是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与绍兴市柯桥区“央地合作”的重点项目和全新探索。
  《胆剑千秋》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制作,以发轫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典故的“胆剑精神”为主线,纵横绍兴千年时空,以范仲淹、徐渭、王阳明、鲁迅等一批越地千古风流人物为群像,展示了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业创新的胆剑气韵。
  该剧突破传统越剧表现形式,巧妙地将越剧戏剧性与史诗特点相结合,增强了全剧的结构性与艺术感染力。剧中创造性地设置了4位“绍兴师爷”,用他们看社戏的情境设定,将5个跨越时空的绍兴名人故事串联起来。
  跟随“绍兴师爷”的视角,范仲淹、徐渭、谢道韫、姚启圣、王阳明、鲁迅、秋瑾等一众千古风流人物轮番登场。范仲淹执剑守清廉,徐渭弃剑求本心,谢道韫提剑傲骨不屈,姚启圣挥剑收复台湾,最后鲁迅《铸剑》为民族怒吼,与王阳明跨越时空“问剑”,同秋瑾为国家兴亡“寻剑”。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现场观众与披肝沥胆、提剑奋击的“胆剑精神”共振。
  演出现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4位梅花奖获得者吴凤花、陈飞、吴素英和张琳全员上阵,与9位国家一级演员、剧团六代演员同台演绎,引得观众频频鼓掌。“《胆剑千秋》的形式非常新颖,跟之前传统越剧不太一样。”不少观众表示该剧令人眼前一亮,让人收获了一次难忘的观剧体验。
  据了解,《胆剑千秋》以越剧表演为基础,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完美融合,并运用灯光、数字背景等现代舞台表达,对越剧进行了一次新的诠释。“在东方审美之中,加以现代剧场的审美概念,让传统写意与现代表达更好地结合。”该剧灯光设计周正平认为,《胆剑千秋》不仅是对越剧110余年历史的史诗性创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随着《胆剑千秋》进京展演,绍兴市柯桥区政府还在钟鼓楼广场开展了以“江南看社戏、柯桥过大年”为主题的2024柯桥(北京)城市文旅推介系列活动,在演出开始之前,让群众提前领略江南文化韵味。
  仪式现场,柯桥籍短跑运动员谢震业为柯桥城市文旅代言;故宫博物馆研究馆员、故宫文物南迁研究所所长徐婉玲,全国优秀导游员李德煜推介了柯桥文旅资源;5位来自北京的商会、体育界、媒体、在京高校学生、旅游KOL达人代表受聘为柯桥“城市文旅推介官”。
  除了《胆剑千秋》,现场还推介了国风动画剧《后汉金刀》、电视剧《太平年》等展现柯桥文化的艺术创作项目。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鉴湖旅游度假区、金柯桥文旅集团也分别对柯桥的代表性景点作了推介。服装秀、地方戏等现场演出,旅游产品市集、非遗展示互动区、黄酒文化体验区等场景化展示区,更是吸引了众多现场群众参与其中,让大家直观、深刻地感受到了柯桥文旅的独特魅力。
  柯桥区委书记陈豪表示:“柯桥文脉悠长,是古越文化重要发源地,在近代更是涌现出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罗家伦等一大批名人大家。他们在北京留下的深深印迹,不仅是越地‘胆剑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柯桥与北京深厚渊源的印证。”
    (本报记者蒋彤 杨淑君)
 
激活新业态 赋能新体验
二〇二四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观察
激活新业态 赋能新体验

二〇二四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观察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南宁电(记者黄浩铭 黄凯莹 李欢)桂林山水美景、梧州岭南文化、民族特色风俗……作为沿海沿江沿边的多民族聚居地,广西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壮美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来探寻。
  11月12日至14日,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广西梧州市举行。广西乘文旅大会之风,聚焦融合发展新动能,展示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前夕,梧州骑楼城经过综合提升修缮后迎接各地游客。华灯初上,街区沉浸式互动演出拉开帷幕,通过杂技、快板、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等形式,生动呈现多个时期当地群众日常生活场景和百年商埠风华,并将粤剧、六堡茶等融入其中,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骑楼文化生活的魅力和梧州的岭南风情。
  商户杨振华的粤菜店也迎来骑楼城综合提升修缮后的第一批顾客。“我是本地人,做粤菜已经40多年。”杨振华说,骑楼城现在的变化很大,环境更好、游客多了,自己做生意也有更大的信心。
  梧州骑楼城的改善提升是广西新一轮“景区焕新”工程行动的一个缩影。当前,广西正实施升级旅游产品和供给模式,鼓励景区通过数字创意、展览展示、演艺生产等多领域合作发力,创新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文旅融合新场景。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多抖少闷,动作连贯,一锅到底,一气呵成。”在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的非遗体验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正耐心指导游客炒茶。
  集“茶旅+民宿+康养+研学”于一体的文旅新业态,促进茶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黑石山茶厂不仅是茶叶种植制作基地,也是梧州市六堡茶非遗活态传承的新景观。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期间,茶厂的民宿满房,许多外地游客来到此地品茶、体验茶文化。
  今年3月份,梧州市苍梧县还举办六堡茶开茶节,通过采茶制茶体验、茶叶产销对接、少数民族竞技、民俗文化展演等形式,以茶会友,共品茶香。品茶成为游客来到广西体验“老梧州”式慢生活的热门项目。
  入境游热度持续升温,也是近年来广西文旅发展的一大亮点。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期间举办的2024国际旅行商大会,吸引来自国际旅游组织代表、主要客源国(地区)旅游局代表和俄、法、英等16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0多家酒店集团、航空公司、旅游企业等的200多名代表参会。部分代表还考察桂东与桂北的文旅线路,亲身感受广西特色入境游资源。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广西接待入境过夜游客81.72万人次,同比增长267.1%,实现国际旅游收入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广西文旅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入境游发展空间巨大。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因地制宜培育多元业态、打造精品项目、完善旅游要素、丰富产品供给,为游客提供更多沉浸式、融入式体验,全面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把大会的人气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南宁11月16日电11月16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活动。
  2022年起,中国作协推出以“四大文学奖”颁奖活动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创造性地将颁奖典礼与获奖作品的宣传推广、文学内容的多渠道传播相融合,向全社会展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就。
  此次盛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优秀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文艺形态、更新颖的传播方式与大众相遇,营造读者广泛参与的“文学节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文学力量。
 
“文明互鉴在这里生动体现”
外籍古典学家在川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文明互鉴在这里生动体现”

外籍古典学家在川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袁秋岳)“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没有什么比得上在中国的博物馆里观赏,一切都太特别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帕特里克·芬格拉斯对中华文明充满好奇与向往,他置身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亲眼见到了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
  日前,作为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重要活动,来自16个国家的30余位古典学专家学者走进四川,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探寻古蜀文明的神秘,在三星堆博物馆惊叹古代文明的辉煌,还参观了四川博物院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让他们惊叹。
惊叹神秘古蜀文化


  一件厚度仅为0.02厘米的近圆形金箔,内层分布有12道顺时针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是4只首尾相接、逆时针飞翔的神鸟。这一令芬格拉斯直呼“惊奇”的文物,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展示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和鸟的崇拜。
  四川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金沙遗址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等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独特的金器、玉器、青铜器等让芬格拉斯惊叹。“它们展现的不仅是古蜀文明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工艺精湛,还透露出一种神秘的力量。”巴塞罗那大学教授塔梅尔·纳瓦尔被三星堆博物馆中巨大的青铜面具所震撼,“这种对仪式和宗教的强调,在古希腊文明中也有所体现。”
  金杖、青铜人像、青铜神树……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展现了数千年前的文明成果。外籍古典学家们在这里感受到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以及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4000多年前的人们就有了建造装饰和美丽作品的想法。”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哲学教授尤雷·佐夫科啧啧称赞。
  伦敦哲学与经济科学学院文艺复兴研究负责人瓦莱丽·里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一边参观一边认真记录。“古蜀文明中对‘天’的表达对于我正在做的研究有很大启发。”
古老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三星堆青铜面具化身成都东站立柱,“太阳神鸟”在天府立交桥塔顶振翅欲飞。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个不经意,就能与千年文明美妙相遇。
  此次文化之旅,外籍学者们不仅赞叹灿烂多彩的古蜀文明,更为中国在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之间搭建桥梁的努力感动。
  打开芬格拉斯的手机相册,除了一件件精美文物,还有许多这几天在成都拍到的栏杆、广告牌和路灯灯柱等公共设施。它们无一例外带有金面具、太阳神鸟等古蜀文明遗迹元素。
  “我非常喜欢这种将古代文化融入现代城市的方式,它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芬格拉斯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有助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
  纳瓦尔观察到并为之欣喜的是,中国的博物馆试图向人们还原、展示古人生活方式与场景的做法。
  当他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第一展厅,一幅3000多年前的古蜀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广袤的成都平原绿意盎然,猎人肩扛猎物归来,等在一旁的母子温情相依。陶瓮、木耜等出土文物被巧妙地陈列在生活场景中,仿佛诉说着那些遥远的故事。
  在纳瓦尔看来,这些精心还原的展陈可以拉近现代人与神秘古代的距离,带给观众有趣且宝贵的体验。
文明互鉴不以山海为远


  今年7月,三星堆国际展示传播平台正式上线,其中“文明对话”主题展廊实现三星堆金面具与阿伽门农金面具的同框出镜,中国古蜀文明与希腊迈锡尼文明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行,雅典科学院院士、雅典大学古代史荣休教授科斯塔斯·布拉塞利斯对人类文明的普遍性和共通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虽然相距遥远,但古蜀文明和希腊文明对人类尊严和美感的追求是如此相似。”布拉塞利斯说,非常期待在此次世界古典学大会上更深入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于很多外籍学者而言,“走读中国”之行不仅是一次领略文明之美的旅程,更是一次参与、促进文明对话的契机。
  “中国积极致力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让我们感到钦佩。”佐夫科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持续交流。
  “我看到了文明互鉴在这里生动体现,希望有更多机会来到中国,深入了解这个国家和其悠久灿烂的文化。”芬格拉斯说。
 
潜心创作 创新技术 洞察需求
业界共话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潜心创作 创新技术 洞察需求

业界共话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厦门11月16日电(记者胡梦雪 颜之宏)从讲述励志故事的《飞驰人生2》,到彰显正义力量的《第二十条》,再到刻画峥嵘岁月的《志愿军:雄兵出击》……近年来,我国电影从业者推出题材多元、类型丰富的作品,不断满足差异化的观影需求。
  面向未来,怎样从现实社会中汲取滋养,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趋势当前,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1月13日至16日,在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举办的多场文化活动上,活跃在一线的电影从业人员及专家学者相聚在一起,共话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立足生活 讲好故事


  “只要没放弃,再难都会挺过去!”“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奋斗的自己!”透视本届金鸡奖,以收获8项提名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为代表,一批关注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电影获大众认可,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中的台词在线上线下引发共鸣。
  业内人士认为,扎根生活、拥抱时代,真实的人间烟火和适配的故事类型,推动创作突破了原有的票房空间。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观察到,人间温情已成为国产现实影片的重要底色,在揭示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同时,强调人性和希望的力量。这种“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怀、正能量”的叙事,带给观众更多心灵慰藉。
  尝试多元表达,让人间微光更可感。今年的金鸡电影创投大会上,来自浙江的青年导演张弛带来作品《好好说再见》,聚焦生命主题,温情中有治愈。金鸡国产电影展的13部国产影片中,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悬疑片《戴假发的人》作为闭幕片,亦折射出对社会的多维思考。
  《戴假发的人》导演董越在分享中说,电影创作没有捷径,唯有像那些优秀作家一样“在漫长的思考、审视和写作中保有独立、自由、新鲜和无畏的状态”,用好故事描绘时代肌理、反映现实处境,为世界提供有价值的精神养分。
  “在保持向上、向善的前提下,青年电影人可以尝试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深入挖掘社会现实故事,展现人物命运的多样性,让作品更具厚度和质感。”英皇影业电影制作及项目发展总经理梁琳建议。
创新技术 以人为本


  从复原历史场景,到构建面部表情,近年来,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为电影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本次电影节期间,专家学者围绕“电影:人工智能与人本智能”主题开展学术研讨,认为应利用好相关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思考电影中蕴藏的人本主义精神。
  “AI技术具有很好的发散性和创造空间。”电影《异人之下》AI总监宋宁介绍,以镜头预览为例,在上传相关素材后,AI可以生成包含运镜和真人表演状态的简短视频,让导演在正式拍摄前对镜头机位、表演情绪有更直观的认识。
  当前,在电影的创作方式、制片流程等方面,技术持续带来变革和便利。例如,《异人之下》还采用AI真人摹片动画技术,呈现出“真人动画”的独特视觉效果。此外,AI技术用于脚本制作、角色“减龄”等已有不少实例。
  对此,导演刘晓世认为,一方面,要积极适应环境变化,推动先进技术手段赋能电影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个性化,拒绝平庸、排斥最大公约数,需要创作者获取最直接的生命感悟,以己之长补智能工具的短板。
  “什么是电影中最占上风的元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创作者。”导演陈凯歌在本次电影节的艺术对谈环节中表示,表达“人”是电影创作的不二法门,人的创造具备着从生活和生命中涌现的、仅依靠技术实现不了的真实。
  “无论技术门槛如何,对现实的认知、对人性的洞察、对价值的信任,始终构成电影的核心要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影视创作赋予新的空间,某种程度上也带来束缚,需要我们在把握艺术和发展技术之间找到平衡。
洞察需求 丰富供给


  近年来,观众对中国文化、中国式情感的关注度提升,对作品内涵质量的要求提高,成为国产电影发挥主场优势的新机遇。“观众是永恒的坐标。被需要、被认可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底气和动力,如何更好满足观众需求则是我们要答好的‘人民之问’。”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说。
  金鸡·鼓浪屿论坛上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当观众提前购票时,票价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当临时购票时,影片的口碑类型、故事题材的重要性高于票价。培养观影粘性,多元化的内容供给是关键解法。
  一方面,观众更在意电影从不同角度输出“情绪价值”。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指出,从市场反应看,观众不只关注影片的叙事发展,也关心喜剧、悬疑、科幻等不同类型电影带来的大众共情。
  另一方面,正如电影《飞驰人生2》出品人郑志昊讲到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今天的观众更追求观影的“性时比”和“影院属性”,即两个小时内能否捕获更多内容、获得密度更高的价值输入,走进电影院是否带来与刷短视频截然不同的增量体验。
  “现在电影需要更大的信息量、更快的节奏,这与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欣赏习惯有关。”《年会不能停!》导演董润年分享创作体会时表示,这要求电影人既对生活有真实感悟,又能深入网络了解受众心理,最终根据真实的市场和情感需求作出调整。
 
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 《第二十条》获最佳故事片奖
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 《第二十条》获最佳故事片奖

( 2024-1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厦门11月16日电(记者颜之宏 胡梦雪)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6日晚在福建厦门揭晓。《第二十条》获最佳故事片奖,雷佳音、李庚希分别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
  除斩获最佳女主角奖外,李庚希主演的《我们一起摇太阳》还同时收获最佳编剧奖。王骁凭借《三大队》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刘丹凭借《乘船而去》获得最佳女配角奖,陈凯歌凭借《志愿军:雄兵出击》获最佳导演奖,同时,该片还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孤注一掷》收获最佳剪辑奖。
  《守龙者》收获最佳美术片奖。张裕笛导演的《倒仓》获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获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里斯本丸沉没》获最佳纪录/科教片奖,《屋顶足球》获最佳儿童片奖,《安国夫人》获最佳戏曲片奖,《奥本海默》获最佳外语片奖。
  此外,《飞驰人生2》同时包揽最佳录音奖和最佳美术奖,《三大队》获最佳音乐奖,《热烈》获最佳摄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