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焦点

05版:经济

06版:经济

07版:特稿

08版:文化

09版:草地周刊

10版:草地周刊

11版:人文漫笔

12版:神州风物

习近平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 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习近平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
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回 信


“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
  你们好!来信收悉。多年来,大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重阳佳节即将来临,祝你们和全国老年朋友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习近平
    2024年10月9日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指出,多年来,大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银龄行动”是由全国老龄委于2003年发起的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组织各领域老专家、老教授支援欠发达地区。截至目前,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有700余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银龄行动”已成为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重要平台之一。近日,“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加志愿服务情况,表达继续发挥专长、回报社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决心。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草案共9章77条,坚持把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转化为法律制度,把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下来,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草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情况,既对解决问题涉及的关键性制度和要求作出刚性规定,又为实践探索留有空间。草案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总体要求。强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原则,确保民营经济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家依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二是保障公平竞争。强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依法平等进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行为,促进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三是改善投融资环境。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优化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支持科技创新。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积极发挥作用,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参与标准制定和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五是注重规范引导。对发挥民营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民营经济组织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完善从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体制机制,履行社会责任等作出规定。六是优化服务保障。建立畅通有效政企沟通机制,落实制定与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听取意见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多头执法,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制度。七是加强权益保护。规范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并要求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规范异地执法行为。围绕加强账款支付保障工作,强化预算管理,有针对性细化支付账款规定,设置账款拖欠协商调解处置程序等。八是强化法律责任。针对不同违法主体和情形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强化刚性约束。
  今年2月,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组建了由17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组成的立法起草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工作。工作专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梳理问题,组织专家研究,分赴地方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深入论证,数易其稿,之后送53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工作专班对各方面提出的近千条意见,逐条研究、吸收采纳,再行组织专家论证,与有关方面反复沟通协调,修改形成草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工作专班对标全会精神,对草案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具体体现,是开门立法的又一次重大实践,能够更好地回应关切,凝聚共识,对提高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公众可通过登录网站专栏、发送电子邮件或者寄递纸质信函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8日。
 
承东启西 求实创新
陕西以产业焕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承东启西 求实创新

陕西以产业焕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沈虹冰 石志勇 雷肖霄)从古而来,向新而进。西部大省陕西,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从工厂到车间、从地面到天空、从高校到企业……求新的渴望、创新的探索、追新的步伐,悉数刻映在这块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土地上。
  承东启西,融接南北。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陕西深思谋变,推动新旧动能有效转换、创新生态稳步形成、新兴产业加速涌现,三秦大地“新”潮澎湃。以产业焕新之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是陕西的现实所需、长远所寄,也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使命所在。陕西正以“争做西部示范”为奋斗方向,通过“培新”帮助新产业蓬勃兴起,通过“促新”实现创新生态加速形成,通过“向新”厚植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动能充沛、多点支撑、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之路。
  培新:产业迭代升级按下“快进键”


  地区生产总值从百亿到千亿用了14年,从千亿到万亿用了16年,从1万亿到2万亿用了6年,从2万亿到3万亿仅用时4年。
  透过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一个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陕西清晰可见。这样的“陕西速度”,靠的是改革开放求新求变的“勇气”,靠的是能源工业稳如泰山的“底气”,靠的是产业端不断进取的“锐气”:在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等国内产业赛道上,陕西“弯道超车”,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竞跑者甚至领跑者。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近三年来保持了年均160%的爆发式增长,一跃成为汽车制造大省。
  从“一块煤”“一升油”“一方气”到“一辆车”“一片芯”“一道光”,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图景正加速绘就: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发展。在陕北,煤炭行业告别“黑、笨、粗”,向“高、精、尖”的方向转变,科技助力煤炭“由黑到白”,最终成为可降解的医用骨钉、餐具、购物袋等物品。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陕西聚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布局一批有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的旗舰项目,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
  ——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光子产业领域,全省相关企业超过300家,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等产业集群;“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一批重点企业积极布局相关产业,多个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加速形成。
  一架无人机能干什么?走进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这里多家企业研发的巡查无人机、配送无人机、宽带卫星通信无人机等让人目不暇接。农业喷洒、物流配送、灾害监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空经济的各类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拓展,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新型业态和市场机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其中。
  从破局到领跑,从新生到成熟,从奔跑到腾飞,越来越多的新产业闪耀三秦。
  从溢流砖流下的瞬间,一条玻璃带如瀑布般迅速成型。待切割后,经机械手无痕抓取,再经历切边、打磨等多个环节,这块玻璃最终形成一块长2.5米、宽2.2米的玻璃基板,成为组成液晶显示屏的核心基础材料。
  这是在位于咸阳高新区的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G8.5+基板玻璃生产线上的一幕。“这条生产线项目是彩虹股份坚持科技创新的成果,有效填补了国内产业链上游的空白,首条线去年正式点火投产,目前已有三条线投产。”彩虹股份总经理徐剑说。
  产业向新,发展提质,随着产业结构从“黑”到“绿”的调整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4%,5年来连续稳定在10%以上。
  促新: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时代大潮,惟勇于创新者才能站立潮头争胜图强。作为西部科教大省的陕西,更需要在激发创新活力上彰显担当。
  这是一种“神奇”的新材料,能够根据外力的大小改变自身的软硬状态。这项名为“高分子弹性体”的新材料技术,由西安理工大学教授李峰和他的团队研发。和很多科研成果一样,它也曾经面临“待字闺中”的烦恼,等待伯乐的慧眼识珠。
  幸运的是,这项技术被一家国内知名运动品牌看中。经过进一步的联合研发,这项创新技术被运用到鞋底材料的制备中,进而形成了一个专属鞋类品牌,成为国内运动鞋市场的“爆款”。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却催生了一个现象级消费产品,拉动了数十亿元产值。“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深切感受到了陕西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可喜变化。政府积极引导,学校大胆放行,加上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让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走出了象牙塔,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李峰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拥有110多所高校和1800多家研究机构院所的陕西优势得天独厚。但新质生产力不会凭空产生,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道路总是漫长而艰辛。有人比喻,科技创新犹如“栽树工程”,要让一粒粒创新种子,成长为根深叶茂的产业之“树”,就得给足水分、阳光和土壤。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量,陕西全力打造以“一二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生态,为各类科创主体营造阳光充足、水分丰沛、土壤肥沃的“热带雨林”,让创新创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建好“一座原”。2021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成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在这座“原”的带动引领下,近三年,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9倍和1.6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打造“双中心”。2022年底,西安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四个具有“双中心”定位的区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相互支撑的创新生态更加优化,2023年西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800亿元。
  ——启动“三改革”。针对“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题,陕西省启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出台20条措施,加速释放科技潜能。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除了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离不开耐心资本的市场化参与。
  7月25日,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完成首笔债券发行,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支硬科技科创类债券。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投资领域聚焦于光子材料、芯片、智能制造等领域。
  这是西科控股拓展融资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次大胆尝试。自2012年6月成立以来,西科控股孵化培育的硬科技企业已超过5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
  “当下我们更需要用耐心资本引导金融活水注入科技创新领域,并且要让政府、研究机构、金融资本、企业等都参与其中,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西科控股创始团队核心成员米磊说。
  向新: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积蓄新优势


  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陕西融入和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关键环节。体系之基,来自于聚链成群;发展之力,来自融群为势。
  一根直径只有头发丝二分之一的探针能做什么?位于渭南高新区的渭南木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数十台精密机器正将金属材料“磨”成肉眼几乎看不到的测试探针。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测试探针的深度研发,靠一根‘针’打开了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多家知名跨国企业的供应商,在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客户群体,我们的产品质量完全可以和国际同行‘掰手腕’。”公司总裁马福斌说。
  木王科技发展壮大的背后,是渭南市通过创投基金实施“链式招商”的新模式之功。“我们与渭南市合作,共同创设渭南市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陆续完成了包括木王科技在内的10家企业共计7200万元的投资,引导机构跟进投资金额达7.35亿元。这些企业完善了当地产业链布局,其中5家成为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陕西科控协同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负责人李坤介绍。
  从“寻链”“铸链”再到聚链成群,正成为陕西各地产业布局的共同逻辑。
  走进陕北榆林市的榆横工业区氢能装备制造园,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全自动生产线正加快建设。“公司计划在榆林投资,打造集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生产、整车制造、氢能高端装备检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氢能产业集群。”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说。
  “煤城”变“氢都”,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正在榆林蓄势而起。而在关中平原的咸阳市,当地在以彩虹股份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牵引下,先后引进了40多户上下游配套企业,建成了涵盖上游原材料、中游面板制造、下游终端应用的产业生态体系,千亿级电子显示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链”条愈是明晰,动能愈发澎湃。
  通过短板行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固链、新兴行业强链,当前陕西省重点打造的34条重点产业链加速崛起,部分产业链向集群化发展,正成为工业增长的顶梁柱。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武民表示,陕西省大力培育千亿级硅基太阳能光伏、第三代半导体、时空信息产业等产业创新集群,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上半年,34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6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9%。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陕西正以赶考的心态、奔跑的姿态、实干的状态,勇立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潮头。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发挥余热展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凝聚“银发力量”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发挥余热展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凝聚“银发力量”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记者

  “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
  这封回信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人的深情关怀、对老龄工作的深深期许,让广大老年人和老龄事业工作者倍感温暖、信心倍增。
  2003年,一批老专家、老教授在全国老龄委组织下来到欠发达地区发挥余热,拉开“银龄行动”序幕。此后,“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规模不断扩大,已累计700余万人次。年过八旬仍坚守岗位的“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正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路生梅和其他“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加志愿服务情况,表达继续发挥专长、回报社会的决心。
  收到总书记回信,路生梅非常欣喜,为民奉献的力量更足了:“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没有退休年龄。我是祖国培养起来的,现在虽然体力不如年轻人,但头脑还清晰,只要人民还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退休医生到困难地区开展义诊;银发教师走上新的讲台;各类行业老专家倾囊相授,为受援地培养出一批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银龄行动”已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成为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重要平台之一。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要负责组织“银龄行动”科技志愿服务,近年来已开展近5万场“大手拉小手”科普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既是肯定也是鼓励和鞭策。”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王延祜表示,将继续组织科技界老年志愿者开展决策咨询、科学普及等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厚植科技创新的土壤。
  正是丰收好时节,河北邯郸魏县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数千亩农田,沃野生金。
  “河北农科院的退休专家们不仅帮我们选种,还指导我们开展水肥一体化管理和机械化种植。我们合作社这些年连年增产,少不了‘银龄行动’的功劳。”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李西林说,“总书记在信中称赞老年志愿者们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们不仅是专业上的老师,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榜样。”
  前不久,全国老龄委对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印发指导意见,将“银龄行动”的参与主体由老年知识分子扩大到全体老年人,活动形式新增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主题由援助为主扩展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深刻指出:“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让民政部老龄工作司副司长张晓峰更坚定了进一步完善老有所为平台和渠道的信心决心。
  “从5个省份开展试点到31个省份全面推开,当前‘银龄行动’呈现出参与人数多、受惠地方广、社会效益好、带动效果强的特点。”张晓峰表示,下一步,老龄司将立足发挥各级老龄委、老龄办职责作用,不断健全完善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举措,推动“银龄行动”提质扩面。
  歌声悠扬、掌声不断……10日,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泾欣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社区志愿者李素琴和她的“老伙计”们以一台精彩演出,为20多位社区高龄老人庆祝集体生日。
  “人老心不能老。正如总书记所说的,老年人要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李素琴表示,退休后,志愿服务就是她新的事业,让她感受到了满满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专门讲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这让我们深感重任在肩。”天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赵康建介绍,天津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4%。提高养老服务工作质效迫在眉睫。未来天津将在深耕嵌入式养老、建好老年食堂、实施适老化改造工程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培树“津牌养老”服务品牌。
  “智慧食堂”为前来就餐的老年人打造专属菜谱,“孝心车位”为看望老人的子女提供便利……在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一区,养老服务一直是社区工作重点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项菲菲对今后工作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老年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舒心更快乐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2024年10月是我国第15个“敬老月”。连日来,从走访慰问养老机构到组织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再到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各地敬老活动精彩纷呈。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部署老龄工作时强调‘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是我们未来工作重点之一。”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王绍忠表示,下一步,将以“敬老月”活动为抓手,广泛动员各方资源和力量,多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助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这让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72岁的老人许剑平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从养老金到医保再到高龄补贴,各项保障为我们的晚年生活兜底。老有所养有依靠,老有所为有动力。我们要在社会生活各个舞台上发光发热,展现桑榆担当。”许剑平说。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看,钱塘的“招商密码”!
看,钱塘的“招商密码”!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邬焕庆 马剑 王俊禄)集聚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外资企业,松下、福特、默沙东等78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相继落户;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21年的4.43%增长到2023年的5.16%。
  这里,是杭州钱塘新区(钱塘区),因围垦而生,因开放而兴,亦是中国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拥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钱塘区块等4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当地持续吸引外资的奥秘何在?招商引资有哪些独门功夫?近日,记者走进这片位于杭州东部的江海之城,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密码”。
从“就事论事”到聚沙成塔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把4个转录因子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生命时钟就此倒转,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开始进入人类视野。
  伴随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多个领域逐步发挥出极大价值,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的范靖2017年回国成立iPSC细胞治疗企业——霍德生物。短短7年,这家位于钱塘新区杭州医药港的企业,现已搬进8400平方米的总部研发中心大楼,拥有2000平方米的GMP生产中心以及近百人的团队。
  “通俗点讲,这个技术就像孙悟空说的,‘我拔一根毫毛,可以变出很多个我’。”范靖回忆,当时正在各地谈投资寻找园区落地,是钱塘创投和杭州医药港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也坚定了自己回国创业的信心。
  霍德生物所在的杭州医药港于2017年启动建设,现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700余家,迎来全球10大知名药企中的7家落户,上市及重点拟上市企业23家,“准独角兽”企业31家。钱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杭州医药港党工委书记刘国娟表示,杭州医药港探索“链式+集群”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创新、产业、人才、政策、金融、服务“六链融合”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以前招商就是招商,捡到篮里都是菜,不管整条产业链。现在我们是聚沙成塔,先有顶层设计,考虑主导产业如何壮大,链主企业如何发挥作用。”钱塘新区党工委书记、钱塘区委书记金承涛说,比如,关注新兴产业重点有哪些赛道,再考虑招什么,“有塔的雏形,再考虑沙。”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医药港平台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0%;签约辉瑞等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43个、同比增长近50%,新获批上市药品达11个品种、17个品规,同比增长143%。
  这一切背后,是钱塘新区近年来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紧迫感。
  “今年以来,区领导带队围绕优链强链补链,赴德日意新等8个国家或地区招商。各招商主体一把手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圳等30余个城市敲门招商1600家次。”钱塘区商务局局长高玲玲透露,2021年功能区、行政区“区政合一”以来,共落地亿元以上固投类项目189个,其中制造业154个。
从“单打独斗”到聚势聚力


  2024年6月29日,横滨橡胶钱塘项目投资合作签约。横滨橡胶计划在钱塘新区进一步增资扩产,投资建设新工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亿美元,预计2026年投产,2029年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5亿元。
  横滨橡胶是全球知名的橡胶制品生产商,与杭州“结缘”已久。早在2001年,横滨橡胶就在杭州下沙投资布局中国首家轮胎生产基地。
  “这是近十年来杭州引进的单体规模最大的外商独资制造业项目,也是由子公司撬动母公司扩大投资的典型案例。”金承涛说,传统认识上,招商引资是招商部门的事情,钱塘则通过凝聚合力探索场景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样化路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尝到甜头。
  以场景招商为例,钱塘新区着眼应用场景开放,通过梳理城市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等信息,让企业全面、及时掌握城市发展机遇,在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诸多领域先行先试。
  “合力招商”的理念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随处可见。多年分管招商的钱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峰说,管行业也要管招商,任何项目都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服务和保障。“招商不仅仅靠亲临一线,更要求在谋划过程中,把现有企业的培育和增量导入联动,进行系统全面考虑,在工作推进中形成整个系统的集成。”
  2024年,钱塘新区出台《建立领航钱塘招商引资统筹机制的实施意见》,树立全区招商一盘棋理念,围绕“信息、资源、培训、推进、决策”五个方面加强统筹。集成全域空间保障信息,形成“用地资源一张图”和“用房资源一张图”,推动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选址布局。“我们建立优科豪马等18个项目的专项攻坚群,确保高效协调问题。”高玲玲说。
  钱塘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虞向群说,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面,人才部门和招商部门实现充分联动,“尤其是我们将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来培育,其中海外人才创业的项目占到将近一半”。
  政府的诚意满满得到来自市场的肯定。“加码杭州,既是因为完善的产业链,也是因为优越的营商环境。”优科豪马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明介绍,钱塘项目将实现开工一年后投产,这超过了横滨橡胶此前所有项目的投产速度。
  事实上,像横滨橡胶这样追加投资、扩大产业布局的外资项目案例在钱塘新区并不少见,此前就有辉瑞、可口可乐、松下等世界500强企业持续投资。近三年,钱塘新区累计实到外资24亿美元,每年实到外资规模位居全市前列;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
从“政策招商”到生态招商


  走进位于金沙湖畔的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只见“登门办事”更像是“开门会客”——每个服务板块设置1位首席服务专员,与企业代表“会客式”交流。3600平方米的中心内,重点推出人才服务、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兜底服务等8大增值服务功能板块,可办理281个增值化服务事项。
  作为浙江省首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地区,钱塘于2023年8月成立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这里的增值服务8个板块,是根据企业办事高频事项设定的。”钱塘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韩建明说,从过去的政府“有什么、给什么”转变为企业“要什么、给什么”,钱塘不断推动“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
  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等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
  着力打造的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为企服务新生态,成为钱塘当前逐鹿招商的“关键一招”。企业的需求在哪里,增值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擦亮“投资钱塘”等投资环境金品牌建设稳步推进,江海之城的“磁吸力”得到持续释放。
  为企服务新生态的构建,在“博士入企”创新探索中可见一斑。钱塘区坐拥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集聚14万户市场经营主体、14所高校和25万名师生。前不久,第七期“博士入企”行动如期进行,20家区内企业代表与“博士智囊团”代表完成签约,合作期一年。
  这一“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模式效果如何?钱塘科学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喻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该行动已助力847位博士走进258家企业,政府600余万元的补贴促成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易额超4000万元,形成合作成果300余项;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钱塘校融”已汇聚专家5935位、科创服务63项、大型仪器1532件。
  “我们不拼政策,拼生态。围绕企业落地发展需求提供支持,通过产业链配套、资源配套、增值化服务等稳定预期。”金承涛说,钱塘新区将持续夯实生态之基、完善生态之链,在培育营商环境、服务创新、城市文化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载体。
 
勇担时代重任 书写人道事业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激励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矢志奋斗
勇担时代重任 书写人道事业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激励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矢志奋斗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董博婷 范思翔)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大会,向全国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寄以期待与厚望。
  大家表示,一定不负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在矢志奋斗中书写中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强调‘中国红十字会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为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东表示,“要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把党的建设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共部署,坚持政治效果、惠民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把新征程上党对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提出“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的要求,这让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周澍深受鼓舞。近年来,杭州通过搭建数智平台,让急救从“偶遇”变成“响应”,驱动构建智慧精准、公众参与广泛的新型应急救护体系。
  “我们要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继续以数字化改革推动红十字事业系统性重塑,通过大胆探索实践,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红十字工作发展体制机制,系统提升红十字会履职能力。”周澍说。
  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今我国红十字会基层组织20.4万个,1700多万名会员、293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社区,服务在群众身边。
  “只有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才能发挥好‘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的作用。”重庆市红十字会组织宣传外联部部长秦红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将总书记的嘱托迅速、全面、深入地宣传贯彻到全市各区县的红十字基层组织中去,“要鼓励带动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深入基层,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走稳走实。”
  “公信力是红十字会的生命力和生命线,也是提高人道筹资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筹资与财务部副部长苏焱对习近平总书记信中强调的“加强公信力建设”产生共鸣。她表示,未来工作中将更加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内控监督管理,敢于刀刃向内,主动接受监督,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
  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应急救援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与法定职责。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甘肃省临夏市河州综合救援中心的救援队员徐磊回想起去年冬天奋战在积石山地震救援一线的经历,他说:“提高人道服务能力是实现红十字会宗旨和使命的关键。我会把总书记重要指示同使命职责结合起来,提升能力本领,在危难中托举希望、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红十字精神。”
  为人民生命健康守岗,为人类进步担当。新时代,中国红十字会在国际人道主义事务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中要求‘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人道主义事业’,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更高要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表示,在应对当前全球日益增长和日趋复杂的人道需求中,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和民生项目建设,“以中国经验助力全球人道主义事业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红十字力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护师、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秘书长刘小娟表示:“我们要把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志愿服务中,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健康福祉,助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事业发展,为进一步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为红十字会依法履职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中提出的要求。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宋玫表示:“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精神,坚持党对红十字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红十字阵地建设融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面提升人道服务能力,创优政策环境,更广泛动员辖区的人道资源,帮助解决红十字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为红十字会依法履职创造良好环境。”
  凝聚奋斗力量,绘就新的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许,更加坚定了全国红十字青年网络主席、复旦大学博士生侯东岳继续积极团结青年伙伴,为我国红十字事业砥砺奋进的决心:“将以红十字生命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青年主导的应急救护、健康教育、扶危帮困等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同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一道,牢记初心使命,弘扬传播人道精神,为中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李强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李强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万象10月10日电(记者赵旭 贺飞)当地时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老挝万象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宋赛、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印尼副总统马鲁夫、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泰国总理佩通坦、越南总理范明政、缅甸外交部常秘昂觉莫、东盟观察员东帝汶总理夏纳纳与会。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出席。
  李强指出,过去一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新步伐,实实在在惠及了双方人民。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总需求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市场成为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中国和东盟作为有14亿多和6亿多人口的两大市场,市场资源是我们最突出的优势。我们的市场正在全面升级、不断扩容、扩大开放,加强市场对接是进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这为双方共同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是我们共同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中国愿同东盟在共建共享市场方面更多下功夫、想办法,为双方带来更强劲更长久的发展动力,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共同繁荣提供更坚实支撑。
  李强表示,中国和东盟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深远的亚洲意义和全球影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同地区国家携手构建亚洲家园。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努力,共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一是构建立体联通网络,积极推进基建合作,加快签署和实施3.0版自贸协定。二是扩大新兴产业合作,深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潜力,推动产业加快转型。三是深化人文交流,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地区落实落地。李强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坚定支持东盟战略自主。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与会东盟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东盟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强劲发展势头,表示东盟同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有力增进地区人民福祉。欢迎东盟同中国实质性结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愿同中方以此为契机,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贸易、投资、农业、互联互通、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拓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继续办好人文交流年活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东盟-中国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会议通过《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的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关于深化人文交流合作的联合声明》等成果文件。
 
李强出席第27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李强出席第27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万象10月10日电(记者张崇防 刘畅)当地时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老挝万象出席第27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
  李强表示,过去一年,10+3各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同时发展也还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亚洲国家有共同的家园、利益和机遇,更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面向未来,中方愿同东盟、日韩等亚洲各国一道,树牢亚洲意识,弘扬东方智慧,朝着构建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稳步前行。
  李强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中方愿继续同各方一道努力,充分发挥10+3机制作用,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推动地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为亚洲和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一是持续营造地区良好环境,坚持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夯实10+3合作的社会民意基础。二是持续提升地区发展韧性,提高区域产业体系稳定性和竞争力,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期待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快重启。三是持续激发地区创新活力,推动实施10+3数字、人工智能、绿色、供应链等领域交流合作项目,加快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与会国家领导人表示,当前世界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10+3合作为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地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面临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契机。各方应紧密团结、协调行动,坚持多边主义和亚洲共同价值,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经贸、投资、金融、数字经济、公共卫生、人文、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韧性,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通过《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关于加强区域供应链联通的声明》。
 
在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10月10日,万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在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10月10日,万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尊敬的宋赛总理,
各位同事:
  很高兴在美丽的万象同大家再次相聚。感谢宋赛总理和老挝政府的周到安排。
  过去一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互信、传统友谊、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实实在在惠及了双方人民。同时,世界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动荡等给发展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全球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市场成为当下经济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
  中国和东盟作为有14亿多和6亿多人口的两大市场,总人口规模占全世界的1/4,市场资源是我们最突出的优势。更要看到的是,我们的市场正在全面升级,不论是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还是进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都在创造着新的贸易投资机遇。我们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各领域各层次的需求将持续快速释放。我们的市场仍在扩大开放,近年来一系列双边、多边自贸协定加快推进实施,有效提升了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超大规模市场就是我们促进经济繁荣的最大依托,加强市场对接就是我们进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
  相信中国、东盟两大市场更紧密更有机的融合联通,一定能形成更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发展外溢效应。今天,我很高兴地同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这一重要成果为我们共同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是我们共同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也表明了我们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鲜明态度。中国愿同东盟一道努力,在共建共享市场方面更多下功夫、想办法,为双方带来更强劲更长久的发展动力,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共同繁荣提供更坚实支撑。
  各位同事:
  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到今天,早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深远的亚洲意义和全球影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同地区国家携手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团结奋进、并肩发展,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亚洲。
  一是构建立体联通网络,为未来亚洲打通发展脉络。高效的互联互通、顺畅的经济循环是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愿同东盟积极推进铁路、港口等基建合作,加快签署和实施3.0版自贸协定,加强对接跨境支付系统,扩大本币结算规模。中方愿探讨面向东盟国家实施单边开放等举措,逐步迈向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是扩大新兴产业合作,为未来亚洲增强发展后劲。中国愿同东盟携手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潜力。我们要推动构建可持续、包容性的数字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中国将面向东盟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愿同东盟打造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共建清洁能源合作中心。
  三是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为未来亚洲厚植友好基础。民相亲、心相近是中国东盟合作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办好“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加强文旅、青年、媒体等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地区落实落地。中方支持未来5年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名额翻番,欢迎更多东盟青年赴华学习。中方也将继续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
  相信在中国、东盟共同努力下,双方友好合作将不断行稳致远,为促进亚洲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谢谢大家!
   新华社万象10月10日电
 
在第27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10月10日,万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在第27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10月10日,万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尊敬的宋赛总理,
各位同事: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会议。感谢宋赛总理和主席国老挝为会议所作周到安排。
  过去一年,10+3各领域合作取得新的进展,贸易投资持续活跃,经济新动能日益壮大。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域外势力频繁干涉扰动,甚至试图把阵营对抗、地缘冲突引入亚洲。对此应该怎么看、怎么办,怎样更好把握亚洲的未来,确保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行?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我们能否持续强化“亚洲意识”,更好运用“东方智慧”。
  我们要强化“亚洲意识”。亚洲国家有共同的家园、利益和机遇,更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都注重独立自主,亚洲的事要由亚洲人民商量着办,亚洲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都强调发展为先,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居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首要任务。我们都认同以和为贵,亚洲近代曾有过被殖民被侵略的惨痛遭遇,过去数十年保持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各国以史为鉴,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许多共同之处汇聚成“亚洲意识”,就让我们有了携手引领亚洲未来的正确逻辑原点和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要用好“东方智慧”。亚洲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到的处世思辨。当我们理解了“孤掌难鸣,众擎易举”,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挑战时,就会更加坚定地选择团结协作。当我们理解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能看透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没有出路,开放包容才是大道正途。当我们理解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对待国与国间的分歧、矛盾或争端,就会更多以对话促理解、以友善促和睦。这些东方智慧博大精深,为我们共迎挑战、共促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营养和力量。
  面向未来,中方愿同东盟、日韩等亚洲各国一道,树牢亚洲意识,弘扬东方智慧,朝着构建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稳步前行。
  各位同事:
  10+3是亚洲地区最成熟的合作机制之一。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中方愿继续同各方一道努力,充分发挥10+3机制作用,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推动地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为亚洲和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一是持续营造地区良好环境。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倍加珍惜地区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中方愿同各方坚持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共同维护好地区规则秩序。我们还要夯实10+3合作的社会民意基础,积极推进青年、文旅、智库等领域交流,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二是持续提升地区发展韧性。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挑战,韧性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中方愿同各方落实好本次会议关于加强区域供应链联通的声明,提高区域产业体系稳定性和竞争力。我们欢迎清迈倡议多边化下设立快速融资工具,并同意以可自由使用货币对其出资,支持进一步用好区域信用担保与投资基金,共同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中方愿同各国探讨10+3大米紧急储备机制创新,提升区域粮食安全合作水平。我们还要继续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希望各方支持中国香港尽早加入RCEP。期待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快重启。
  三是持续激发地区创新活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还在深入推进,10+3国家应进一步抓住机遇,继续大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积极探讨建设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推动实施10+3数字、人工智能、绿色、供应链等领域交流合作项目,加快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相信在10+3国家的携手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亚洲共同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为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新华社万象10月10日电
 
李强分别会见日本首相、澳大利亚总理、柬埔寨首相和泰国总理
李强分别会见日本首相、澳大利亚总理、柬埔寨首相和泰国总理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万象10月10日电(记者贺飞 马淮钊)当地时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万象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
  李强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之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希望日方切实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共识,与中方一道相向而行,把牢双边关系的正确方向,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不断加强对话合作,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李强指出,中日两国发展对彼此是重要机遇,而不是挑战。中方愿同日方一道,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发掘更多合作新增长点,用好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双方要以更大力度支持开展地方、文化、体育、青年等交流沟通,不断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方愿同日方加强多边领域协调合作,共促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
  石破茂表示,当前日中正沿着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努力构建建设性、稳定的双边关系的方向前行。日方愿同中方面向未来,加强高层交往,密切各层级对话沟通,协商解决未决问题,持续推进互利合作,推动日中关系行稳致远。日方无意同中国“脱钩断链”,希望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让成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坚持《日中联合声明》所确定的立场没有改变。日方愿同中方加强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应对挑战。
  新华社万象10月10日电(记者朱超 汤沛沛)当地时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万象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李强表示,当前,中澳关系总体继续向好发展,两国各领域对话合作稳步推进,地方和人文交流更加活跃。中方愿同澳方进一步加强相互理解,持续携手前行,打造更加成熟稳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指出,中澳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愿同澳方更多分享发展机遇,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交流,拓展贸易投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为两国共同发展增添更多动力。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欢迎更多澳大利亚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也希望澳方能为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安全、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双方要扩大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夯实两国关系的友好基础。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亚太符合中澳以及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中方愿同澳方一道努力,以实际行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阿尔巴尼斯表示,澳中关系当前发展势头积极稳定,外交、经济等领域对话密集开展。澳方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高层及各级别对话合作,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坦诚沟通,深化经贸、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气候变化、人文等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发展。澳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澳方愿同中方在多边领域加强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新华社万象10月10日电(记者蒋励 伍岳)当地时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万象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
  李强表示,中国和柬埔寨是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铁杆朋友。在习近平主席同柬方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柬命运共同体迈入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柬埔寨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柬埔寨维护国家主权和战略自主,愿同柬方传承世代友好,深化战略互信,推进互利合作,持续充实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取得更多成果。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柬方紧扣发展需求,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柬“五角战略”对接,共同落实新版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发挥两国政府间协调委员会机制作用,打造更多务实合作的精品工程,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双方要加快制定“工业发展走廊”合作规划,加紧开展中柬铁路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鱼米走廊”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合作,推动取得更多可视化成果。中方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柬投资兴业,愿进口柬方更多优质农产品。中方愿同柬方加强多边协调配合,维护好共同战略利益。
  洪玛奈表示,柬中友谊由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柬方领导人引领下,两国关系迈入构建柬中命运共同体的新时期。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宝贵支持。柬方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认为台湾、西藏、新疆、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柬方愿落实柬中“钻石六边”合作架构,推进“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合作,持续深化农业、能源、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文、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执法安全合作,联合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国犯罪活动,共同推进柬中命运共同体建设。
  新华社万象10月10日电(记者刘锴 马卓言)当地时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万象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泰国总理佩通坦。
  李强表示,中国和泰国是山水相连的亲密友邻。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日益热络,“中泰一家亲”更加深入人心。中方愿同泰方一道,以明年中泰建交5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传统友好,加强战略沟通,拓展互利合作,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让中泰关系亲上加亲、好上加好,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李强指出,中方坚定支持泰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始终做泰方可信赖、可倚重的伙伴。中方愿同泰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积极做好政策沟通,加快推进中泰铁路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产业园区、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合作,更好助力各自经济转型升级。双方要共同办好明年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活动,加强媒体、文旅、教育、青年等领域交流,不断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中方愿同泰方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强多边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展。
  佩通坦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表示坚信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将不断发展壮大,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明年是泰中建交50周年,泰方愿同中方共同举办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密切高层往来,促进经贸、农业等领域互利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共同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国犯罪,不断推进泰中命运共同体建设。泰方愿同中方加强在东盟、澜湄合作等多边框架内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谢希瑶)记者10日从商务部获悉,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当天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发表《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介绍,3.0版升级涵盖9个领域,既包含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现有领域,也包括双方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新兴领域,具体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上述成果的达成,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双方一致认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表明双方坚定不移地维护基于规则的贸易环境,致力于在复杂的全球环境中深化经济一体化与务实合作,加快疫情后经济复苏。上述升级成果将全面拓展中国与东盟在新兴领域互利合作,加强双方标准和规制领域互融互通,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双方确认将加快完成法律审核、国内程序等工作,推动2025年签署升级议定书。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王沪宁出席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王沪宁出席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10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
  刘家义、方光华、曹卫星、张裔炯、李龙熙、邓蓉玲、赖明、蒋建国、户思社、朱生岭、杨振斌、周忠和、李群、张复明等14位政协常委作大会发言。
  政协常委们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深刻阐述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上用心发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以高质量履职更好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政协常委们在发言中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全以文物资源为核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报翔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陈武、穆虹、咸辉、王东峰、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出席会议。
 
张国清在甘肃调研时强调
着力保持工业稳定增长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张国清在甘肃调研时强调
 
着力保持工业稳定增长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兰州10月1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近日在甘肃调研工业经济运行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着力保持工业稳定增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8日至10日,张国清在兰州市、嘉峪关市,先后到兰石集团等工业企业和研发机构,详细了解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以及生产经营等情况。他指出,促进工业平稳运行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着力点,要把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快实施增量政策。要发挥好“两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持续支持制造业升级改造,充分挖掘工业品市场需求潜力,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要抓住体量大、关联性强的重点行业,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支持龙头企业稳生产、拓市场、增效益,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要在融资、降本、减负等方面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张国清强调,要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紧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突出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要抓住国家加力支持设备更新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增加先进产能和高端产品供给。要坚持场景牵引、链式协同,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落地应用。要持续推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降碳,加强先进适用绿色技术推广,不断提升制造业绿色含量。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集群发展、迭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谌贻琴在北京调研时强调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谌贻琴在北京调研时强调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国务委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谌贻琴10日在北京市调研老龄工作,向广大老年人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精神,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谌贻琴首先来到西城区月坛街道和海淀区高庄社区,参加敬老月主题活动,看望慰问百岁老人。她指出,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加强适老化改造,发展智慧养老、康复辅具等产业,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在怀柔区杨宋镇,谌贻琴走进农村幸福晚年驿站,调研农村养老服务情况,强调要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她还与“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亲切交流,勉励大家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动力,老骥伏枥、老当益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
聘请韩正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

聘请韩正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10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有关规定,聘请国家副主席韩正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维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选举王可为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推选尚锐为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届监事会监事长。
  闭幕会上,中国红十字会新任会长何维讲话。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十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修正案)》和《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5-2029年)》。
 
国家医保局加强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管理工作
国家医保局加强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管理工作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徐鹏航)为强化社会监督作用,更好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医疗保障基金监督,切实维护基金安全,国家医保局近日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社会监督员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社会监督员管理,促进社会监督员履职,推动医保基金社会监督作用更好发挥。
  指导意见明确,社会监督员主要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定点医药机构代表、有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保群众及其他热心医疗保障事业相关人士中选任。社会监督员应当学习了解医保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医疗保障知识。对定点医药机构及参保人员使用医保基金情况进行监督,发现并及时反馈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对医疗保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履职等情况进行监督,提出完善医保政策、优化医保管理、强化基金监管等建议。
  指导意见要求,健全社会监督员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员工作保障。社会监督员由选任单位进行组织管理,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日常沟通和信息反馈工作。社会监督员提供欺诈骗保违法违规线索,经查证属实的,按照医疗保障部门举报奖励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探索健全社会监督激励机制,有显著成绩的,由医疗保障部门予以表扬。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检查等工作予以经费保障。
 
外交部公布关于对美国军工企业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外交部公布关于对美国军工企业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外交部10日公布关于对美国军工企业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美国近日宣布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大额武器援助,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第十五条规定,中方决定对以下美国军工企业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反制措施:
  一、对边缘自治运营公司、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斯凯迪奥公司等3家后附《反制清单》列明的企业,冻结在我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禁止我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二、对史蒂文·鲁德(摇杆舵公司创始人)、詹姆斯·伊克斯(内华达山脉公司副总裁)、大卫·萨顿(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亚洲区主任)、朴英泰(宇航环境公司副总裁)、帕特里克·扬科夫斯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印太项目主任)、约翰·普维斯(边缘自治运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什·布伦加特(边缘自治运营公司首席运营官)、克里斯托弗·卡斯特纳(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亚当·布赖(斯凯迪奥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汤姆·莫斯(斯凯迪奥公司亚太区总经理)等10名后附《反制清单》列明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冻结在我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禁止我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本人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对其本人不予签发签证、不准入境(包括香港、澳门)。
  本决定自2024年10月10日起施行。
 
南水北调的世纪答卷
世界最大调水工程改变中国供水格局
南水北调的世纪答卷

世界最大调水工程改变中国供水格局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刘诗平 魏弘毅)这是一项跨世纪的调水工程——论证半个世纪,21世纪初开工建设,2014年12月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长达2899公里。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南水北调工程。
  统计显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753亿立方米,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水源。
世界最大调水工程问世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破解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问题的超级工程,缘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从宏伟构想提出,到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动工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论证工作历经半个世纪,最后形成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规模最大的泵站群、超大型渡槽、大口径输水隧洞……数十万建设者持续奋战,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2013年11月和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建成通水。东线从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之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中线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自流抵达北京、天津,向沿线豫、冀、津、京供水。
  作为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在重塑我国水资源分配格局。
1.85亿人直接受益


  “以前的水苦咸,现在的南水甘甜。”来到黑龙港流域的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采访,记者时常听到当地百姓为南水叫好。
  黑龙港流域是黄淮海平原盐渍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下水苦咸、高氟。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支撑地方实施生活水源置换,助力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通水将近10年,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沿线人民从‘有水吃’向‘吃好水’转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禹说。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为1.85亿人提供稳定水源。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河南省10余个省辖市用上南水。南水已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跃升为多个城市的重要水源,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南水北调工程有力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袁其田表示,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助力沿线50多条河流生态复苏,永定河、滹沱河、大清河等实现全线贯通。华北地区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京杭大运河补水,连续3年助力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近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8号平洞施工现场,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开始组装,组装完成后将承担引水隧洞主体工程掘进任务。
  孙志禹表示,2022年7月开工的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至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安乐河口,输水线路总长194.7公里。工程建成后将联通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通道。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2023年5月发布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新时代新征程,国家水网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西线工程、东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高质量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加快实施防洪安全风险隐患处理,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托起幸福“夕阳红”
托起幸福“夕阳红”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重阳节前,记者走访基层看到,“智慧+”养老新场景破解急难愁盼,“行业+”养老新业态满足多元化需求,“志愿+”各级组织为老年人搭建发光发热新舞台……处处涌现的新实践,正在托起幸福“夕阳红”。
急难愁盼有着落


  【群众心声】做饭太麻烦,怎么吃更健康?出门遇到突发情况,家人不在身边怎么办?
  【总书记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基层实践】
  刷脸就能知道午餐适宜吃什么,你信不信?这样“时尚”的场景在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老年食堂早就不是新鲜事。
  中午饭点快到了,老年居民陆续来到这里。刚一进门,就有AI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到老人的身体健康信息,左侧大屏幕立即弹出“个人定制菜单”,包括“不宜食用”和“今日推荐”,图文并茂。
  “陈老师,你今天不宜吃海鲜和豆制品,一会儿别忘了。”“老沈,你少吃点重口味的菜,最近是不是血压又高了?”几位老人对着屏幕上的用餐建议,彼此提醒着。
  点餐窗口每道菜上方,显示着菜品的营养含量。取餐后,收银台自动识别菜品并结算,老人刷脸即可支付。“这是老年食堂的智能‘助手’,特别‘聪慧’。”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项菲菲笑着说。
  老人们的健康数据从何而来?项菲菲说,食堂二楼还设有日间照料中心,也是老年居民的健康小屋,日常会监测大家的身体各项指标。“这些数据会定期传到食堂数字化系统,为老年人健康膳食食谱提供依据。”项菲菲说。
  近年来,杭州还打造“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老年人在手机相关App上搜索,就能看到附近老年助餐点,任选一家“刷脸”即可用餐,无论户籍在哪里,都能享受相应优惠。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老年人就餐、就医、家政等急难愁盼都有了新解。
  吉林长春市81岁的孔祥菊如今出门锻炼身体,逢熟人就介绍自己的“健康管家”——智能手表,“一个人出门就怕出意外,这块手表能随时监测我的身体状况,还能定位跟踪和报警”。
  不久前,孔祥菊在公园锻炼时不小心摔倒,智能手表马上响起电话,提供监测服务的一家医养中心医护人员立即实时问诊。当天,医养中心护工便上门回访,再次为她检查身体状况。“有了这个智能手表,我安心,儿女也更放心。”孔祥菊说。
  近年来,长春市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对医养结合型民办养老机构实施奖补,更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得到推广,惠及越来越多老年人。
  【新闻深一度】
  智能防走失手环、健康监测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比你更懂你”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不断“上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今年8月底,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4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数字化手段将为更多老年人排忧解难。
多彩生活有滋味


  【群众心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健康愉悦的爱好……
  【总书记强调】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基层实践】
  结束了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长达一个半月的“候鸟式”养老,不久前刚回到西安市的64岁退休老人代英,已经开始期待明年夏天的“旅行”了。
  坐落在六盘山的隆德县风景秀美,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8摄氏度。今年,经朋友介绍,代英专门来此避暑,“一下车就爱上了这里,空气好,很安静,满眼都是绿色”。
  代英入住的旅居养老机构,是隆德县老年养护院。这家2021年新建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去年我们将一栋闲置的大楼改造成酒店,接待全国各地旅居老人,没想到很抢手。”养护院院长杨珍珍说,“今年5月起,58张床位全部住满,有来自四川、陕西、山西等地的老人,时间最长的住了3个月。”
  “出来玩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吃和住。”代英说,养护院随处可见扶手、斜坡、防滑砖等适老化设施,食堂饭菜口味清淡,很合胃口。入住期间她感冒了,养护院有专业的医疗服务,不出大院就把病看了,“住得舒心又安心”。
  当前,旅居养老已成为老年人新选择。今年8月,宁夏发布了“旅居养老地图”,标注了全区首批39家旅居养老机构,地理位置、床位情况、联系方式及周边景点等一目了然。宁夏还与福建、广东等12省区签订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让老年人四季均可旅居养老。
  面对老年人日益迫切的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新业态涌现。
  每天清晨,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锦苑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一些满头银发的老年人,由工作人员量血压、戴上心率手环后,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开始“撸铁”。
  “这些健身器材都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研发的,通过科学健身,帮助老年人预防和减缓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还为老人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锦苑社区党委书记程燕说,去年,社区打造了这间老年健身房,从力量训练到平衡练习,一应俱全,按照公益低收费模式向居民开放。
  66岁的社区居民王顺茂每天都来锻炼一个小时。“以前我自己运动,很多动作不规范,现在有专业指导就是不一样!我感觉自己精神多了。”王顺茂说。
  如今,宁波市多个社区都建设了嵌入式健身场所,这里渐渐成为老人们的新乐园。
  【新闻深一度】
  近年来,我国推动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建设国家老年大学”“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丰富老年文体服务”“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等一系列意见,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老骥伏枥有作为


  【群众心声】继续投身热爱的事业,继续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继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总书记强调】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基层实践】
  68岁的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退休教授崔丽,两年多前来到新疆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支教。上课、办讲座、指导大学生创业竞赛……每日步履匆匆,她却精力充沛。
  退休后崔丽在家照看了几年孙子,心里总想着再做点什么。2022年,她报名教育部开展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成为塔里木大学医学院第一位银龄教师。
  当时,塔里木大学医学院刚成立,师资力量薄弱。崔丽带领教师集体备课、指导参加教学比赛……学院缺少病理学资深教师,原本主要讲授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她,主动揽下这门课程。
  支教期满后,面对医学院师生的不舍和挽留,她又留了下来。崔丽说,趁“年轻”,她还想为塔里木大学继续奉献光和热。
  从智力援助、基层治理到志愿服务,一批批银发群体为社会注入满满正能量。
  9月底,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梨花桥村,一片片籽实饱满的青贮玉米挺立田间,大型收割机穿梭其中。66岁的农业技术专家杨生明剥开玉米棒苞叶,检查籽粒成熟情况,收完玉米,马上就要抢种冬小麦,他负责技术指导。
  2018年从吴忠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退休后,杨生明闲不住,先后被内蒙古、甘肃等周边省份返聘,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
  这两年宁夏在引黄灌区探索“冬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熟模式,打破过往种粮一年一熟的局限,以提高种植效益。吴忠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邀请杨生明加入技术攻坚团队,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将一年两熟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杨生明说,虽然退休了,但科技工作没有止境,他期盼见证更大的丰收。
  近年来,吴忠市实施“银才赋能”行动,分行业分领域建立由名医、名师、名家、名匠组成的“银发人才”信息库,为这些自愿加入的银发人才搭建继续发光发热的平台。
  【新闻深一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依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2024年,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将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支持农村地区教育发展。9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相关指导意见,提出将组建全国“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行动将融入东西部协作和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这将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价值创造更宽广的舞台。
  (记者刘紫凌 马丽娟 唐紫宸)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如何推动老年医学科加速发展?
如何推动老年医学科加速发展?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医院的儿科分得那么细,有没有专门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医院科室?”老年医学科,令不少人觉得陌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2019年发文明确,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近年来,多地加快建设这一学科。
  老年医学科缘何重要?如何推动老年医学科快速发展,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医、医有所靠?
老年医学科快速发展


  老年医学科具体是什么科室,可以诊断和治疗哪些疾病?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老年医学科主要收治患老年综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袁益明介绍,老年医学科是集老年临床、老年预防保健、老年康复为一体的特色专科,从心血管疾病到阿尔兹海默症,从睡眠障碍到营养不良……针对多种老年综合征进行临床诊疗护理、预防指导及安全预防。 
  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3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由于人均寿命延长,老年周期也随之拉长,老年医学科需求旺盛。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显示,中国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除自身疾病外,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下降,也会有诸多症状,但易被专科医生、患者、家属误认为是衰老的自然现象,无法及时救治。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原主任刘学军认为,目前许多医院的疾病诊治是以单个器官或系统为中心的专科模式,老年患者辗转多个专科就诊,加剧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老年医学科具有全科型、综合性的特点,可以让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得到全科综合诊治,以及身心一体的照护。”刘学军说。
  近年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利好政策推动下,老年医学科迎来快速增长。“以我们科室为例,我的门诊一个月就诊超过300人次。”袁益明介绍,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老年医学科之一,该院老年医学中心目前有约300张床位,几乎没有空闲时,去年科室住院量约4000人次。
发展面临哪些瓶颈?


  当前,老年医学科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
  多地老年医学科医生坦言,一些老年患者的传统就诊观念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老年患者经常是在专科挂号解决不了问题,或不知道挂哪个科时,最后才挂老年医学科。
  “与专科医生相比,一些患者对老年医学科医生信任不足。比如,老年医学科医生一般不建议老年患者同时吃多种药,但患者未必认可,因为这些药是不同专科医生建议服用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黄丽红说。
  有专家表示,一些二级及以上医院并未设置独立建制的老年医学科,存在挂靠于中医科、康复科、心血管科、神经科等科室的现象。
  目前,一些基层医院引进老年医学人才仍存难题。
  一方面,是因为老年医学科的工作较为综合,对医生全科能力要求较高。“老年病有几大特点: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病情隐匿、主诉不明确、症状不典型,对诊断治疗护理都有更高要求。”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李旭红说。但另一方面,老年医学科医生的收入相对较低,发展空间仍存局限。
  记者采访了解到,老年医学科患者普遍年龄较大、病情更复杂、住院天数更长,平均住院一般在10天左右,高于其他科室的平均3至5天。
  有一线医生坦言,以一位有8种疾病的95岁高龄老人为例,如果仅住院三五天就出院,无法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但医院要应对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等多个考核指标,易压床、超指标、超费用、病情疑难复杂的老年患者,可能会让一些医院感到为难。
  “目前医保实施单病种打包付费,但来我们科室住院治疗的老年病人往往有多种疾病。比如一位老人患有三种疾病,而医保只能按一个病种付费,这和老年医学的整体诊疗理念是不匹配的。发展老年医学科,仍需具体政策、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一名业内人士坦言。
完善评价体系,加强人才培养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发展老年医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在袁益明等业内人士看来,单病种管理的常规路径不适用于多病并存的老年人,应建立与老年医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医疗评价体系;同时,鼓励医疗机构打造老年医学多学科协作团队,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
  多位专家呼吁,应贯通老年医学本科、研究生培养和继续教育,将老年医学知识纳入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支持老年医学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增设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更好满足人才培训的实际需要。
  “希望能对照儿科医生的政策,加大对老年医学科医生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完善相应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人留在老年医学科。”吉林一名老年医学科医生说。
 (记者董小红 赵丹丹 马晓媛)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时光益站”:互助养老跨时空交换
“时光益站”:互助养老跨时空交换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重阳节来临,记者采访获悉,在江西省南丰县,互助养老蔚然成风,跨时空交换颇有新意。
  南丰县“时光益站”站长罗绍说,该服务平台旨在将互助养老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鼓励市民为居家养老的困难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平台记录服务时间,并将服务时间转化成时间币进行储蓄。平台每月会为60岁以上老人的相应账号发送4个时光币用于发布需求,而志愿者可通过参与助老服务,来获得时光币供自身年老时使用或转赠亲属中的老人,从而实现“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
  目前,“时光益站”志愿者涵盖了在职公务员、退休老干部、企业职工、教师等,通常三人结为一组。平台会根据每位老人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定向制订应急救助、情感陪护、健康咨询以及生活方面的志愿服务,实现点对点精准帮扶。
  据统计,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南丰县“时光益站”平台注册服务对象已有489人,个人志愿者630人,团体志愿者14个。完成个人志愿服务7512单,团体志愿服务35单,志愿者培训30余场。 (本报记者李美娟)
 
“青春养老人”发挥“新”力量
养老专业本科生培养观察
“青春养老人”发挥“新”力量

养老专业本科生培养观察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面对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夕阳红”事业注入“朝阳”力量。他们拥有一个可爱且响亮的称号——“青春养老人”。
  “只有真切感受,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在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大一新生的第一堂专业课是体验“走不动路”。
  穿着50多斤的铅衣,戴着眼罩、耳罩,学生直不起腰、看不清路、听不清声,他们拄着拐杖,走在校内实训中心的模拟起伏桥上,步子越迈越小,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老年人的身心状态是想象不出来的,只有真切感受,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专业负责人陈姝君说。
  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2020年9月,山东女子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于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
  “彼时,基于实证、可供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而传统的养老人才培养课程又难以满足当下老年人的‘享老’要求,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山东女子学院健康养老学院院长闫小红说。
  闫小红介绍,学院开设了《养老政策分析》等必修课,以及《老年心理维护》《老年权益保护》等特色课,并把《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设为通识必修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与智慧养老新业态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更全面的学习,是为了掌握更多本领。“我们帮助学生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养老机构运营和管理模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负责人罗娟说,该校学生要学习卫生经济学、膳食营养学、慢性病与认知症护理等知识,并具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能力。
  有了知识,更要有爱、有情怀。山东女子学院开设《乐龄游戏》课程,师生已改造、发明适合老年人的玩具、游戏30多款,并定期进入社区、养老院带领老人体验。“学生用一次性纸杯、毛线球等设计出来的游戏很受欢迎,有的老人还主动给游戏起名字。”闫小红说。
400个岗位“抢”64个毕业生


  今年,养老这一本科专业首届毕业生受到市场欢迎。
  3月,30多家养老机构和企业拿出120多个岗位,面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33名对口专业毕业生“招兵买马”。
  5月,30余家企业带着400多个岗位“争抢”山东女子学院的64名对口专业毕业生。“在企业免费提供住宿的情况下,月薪不低于全省平均值。”闫小红说,首届毕业生中,目前有半数进入养老行业,另有2名进入高职院校担任相关专业教师。
  “岗多人少”的背后是对养老人才的渴求。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比15.4%,养老行业的“人才焦虑”越发显现。
  “评判行业好不好,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年轻人、高学历人才多不多。”上海人寿堂养老服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集团对管理岗位的应届毕业生开出近万元的月薪。
  正是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多家养老机构签署了产学研协议,实施校企“人才共育、效果共评”。据了解,包括业务顶岗实习、就业实习和校内实践类课程,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近30%,超过该校大多数专业20%的要求。
  “持续渐进的实习实践,深化了学生对养老行业的认知,培养了长久兴趣,也缩短了他们适应职场的时间。”罗娟说。
  “理解、支持的声音多了,底气就更足了”


  “家人更加支持我的选择了,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来问我工作的感受。”今年7月,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林曼青,入职了青岛某养老机构,回顾这几个月的成长,她颇有感触。
  学会用手指“比心”的爷爷奶奶们脸上笑容越来越多,还会给教会他们的小林写下好评。“他们的豁达、淡然给了我力量,让我更加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林曼青说。
  “朝朝”与“暮暮”真心相伴,生发出温情,不知不觉中,社会对养老专业的看法也慢慢扭转。
  “前几年,家长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专业是不是就是伺候人的’,专业办了3年下来,这样的问题明显减少。大家逐渐了解,养老行业涵盖服务老年人起居、教育、文旅、金融等,年轻人大有发展机会。”齐鲁医药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负责人任晓燕说。
  近年来,山东对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院校提供资金奖补,对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市级及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每处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理解、支持的声音多了,投身养老事业的底气就更足了。”任晓燕说。
  专业发展向新的同时,也在提质。日前,我国民政教育领域第一所本科高校——民政职业大学揭牌成立,该校首批设置的职业本科专业就包括智慧健康养老管理专业。据了解,目前,全国开设养老相关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超30所。
  新时代呼唤新养老,新专业盼新政策。对此,有教师建议,要尽快统一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规范和标准,增设养老服务管理本科学生可参加的专业性技能大赛等。
   (记者张力元 吴振东)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四大看点
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四大看点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罗沙 齐琪 白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10月10日起在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有望进一步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草案征求意见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看点一: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此次公布的草案征求意见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明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专家表示,社会各界普遍希望通过立法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以法治方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界普遍认为,从草案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这将让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看点二:拟规定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草案征求意见稿着力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市场准入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转化为法律制度。
  根据草案征求意见稿,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同时,草案征求意见稿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禁止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中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等作出规定。
  在优化民营经济投资融资环境方面,草案征求意见稿重点对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完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
  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和创业,鼓励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参与现代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专家认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有效化解民营经济发展中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投融资支持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好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看点三: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近年来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3.4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近四分之三。
  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大有可为。草案征求意见稿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积极发挥作用,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草案征求意见稿同时提出,支持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开放共享,为民营经济组织技术创新平等提供服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参与标准制定工作。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开发利用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知识产权的保护。
  专家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助推其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经济活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看点四:强化权益保护,优化服务保障


  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必须有效防范不当立案、选择性执法司法、趋利性执法司法或地方司法保护,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等。
  对此,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实施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等强制措施,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细化办案程序,规范异地执法行为。
  在服务保障方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制定与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或者作出有关重大决策,应当注重听取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各类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建议。同时,草案征求意见稿对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多头执法等作出规定。
  此外,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妨害市场和金融秩序、用贿赂和欺诈等手段牟利、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并对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加强廉洁风险防控、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提出要求。
  专家指出,草案征求意见稿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体现了立法内容的完整性。
 
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培育外贸发展“硬”实力
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培育外贸发展“硬”实力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邹多为 丁乐 胡旭)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今年4月,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13个部门组织部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20个重点城市,集中开展为期5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除了出台国家层面6方面32项改革创新举措,各地、各海关还结合实际推出973项“自选动作”。
  10月10日,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晓红在海关总署例行记者通报会上表示,专项行动已取得积极成效,重点给外贸企业带来三方面感受。
  ——提时效、增动能。今年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海关总署着力抓好压缩检验检疫审批时长、提高鲜活农产品通关效率、深化区域物流一体化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全链条通关效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组合港”“一港通”等改革后,主要港口货物平均堆存期由5至7天缩短至2天;综合运用多项便利化措施,天津海关保障北方地区首条南美“车厘子快线”顺利开通,车厘子运抵口岸后最快5小时内到达京津冀地区主要水果市场。
  ——重融合、强智能。以推进贸易无纸化和相关证书电子化共享、联网核查,跨境贸易数据互联互通等工作为重点,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广州海关实现13个优惠贸易协定及优惠贸易安排项下涉及18个国家(地区)的原产地电子信息交换;北京海关打造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数字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智慧监管体系,支持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多地已在政企数据交互、监管部门互助、政府决策支持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降成本、促便利。“得益于南京海关联合相关部门启动的生物医药研发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我们可以申报进口未注册研发用药品、试剂、化学原料,有力保障了我们既有研发项目的推进。”无锡药明生物公司全球供应链负责人胡芸告诉记者。
  着眼于提升企业获得感,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税费,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激活外贸新动能:对符合条件的中欧跨境班列回程境内段运费、内河运输相关费用,不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创新口岸属地协同监管模式,服务高精尖商品“口岸直通、抵厂查验”……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党晓红说,下一步,海关总署将不断改革创新、持续加力,全面推进口岸“边境”环节和“边境后”环节便利化措施落地实施,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供给质量,通过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和“智慧口岸”建设,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持续培育发展“硬”实力。
 
央行新工具落地!首期5000亿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央行新工具落地!首期5000亿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10月10日,我国首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一早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创设新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并明确表示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创设这项新工具涉及多个基础设施,对政策协同性和工作效率的要求不言而喻。就在宣布创设工具两周后,这项互换便利工具正式推出,给资本市场带来利好。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是一项什么工具?
  据介绍,该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
  也就是说,通过互换便利操作,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替换为国债、央票,便于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融资,这相当于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了流动性支持。
  “此举可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投资能力。”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介绍,国债、央行票据与市场机构手上持有的其他资产相比,具有更高的信用等级和流动性。在互换便利工具支持下,市场机构获取资金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股票进行增持,更好地发挥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这项互换便利工具能为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利好?
  记者了解到,互换便利首期5000亿元,将为资本市场提供增量资金。而且,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也可能视情况扩大。
  “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该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新工具可为资本市场持续带来“活水”,增强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告明确表示,创设新工具旨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可见,这项新创设的工具是一种长期制度性安排,而非仅仅应对短期市场波动。
  “证券公司运用这一工具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韧性,成为市场的‘稳定器’。”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表示,5000亿元的操作规模实际进度取决于相关机构对于股票市场的增持意愿,增持股票资产的方向则取决于机构自身投资决策。
  记者从几家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了解到,目前相关机构积极响应部署、准备申报,争取尽早落地首批互换便利交易。
  互换便利工具此时落地释放了哪些信号?
  当下,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此时,中国人民银行首次为支持资本市场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类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国际上已有先例。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介绍,从操作原理上来看,此次央行创设的互换便利工具与有的国家使用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类似,都是通过“以券换券”的形式实现了流动性支持。互换便利工具不是央行直接给钱,不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于丽峰认为,创设互换便利工具不意味着量化宽松,而是通过政策工具调动市场机构的参与度,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的传导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吴雨 刘慧 任军)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激发供数动力 释放用数活力
解读《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
激发供数动力 释放用数活力

解读《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张晓洁 严赋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日前发布,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其中有哪些新政策新举措?如何推动落地实施?国家数据局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解读。
  规范授权运营活动


  公共数据规模体量大、数据质量好、价值潜能大、带动作用强。意见着力激发供数动力,明确共享、开放、授权运营三种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出鼓励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对那些潜在价值高,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数据,无法直接向社会开放,需要依托更加专业的力量,付出一定的治理和开发成本,形成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社会各方调用。授权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说。
  当前,我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以及人社、气象等部门单位纷纷展开探索,安徽、海南等地制定出台授权运营的专项制度或专项政策,不少省份和地级市上线运营平台或运营专区,在实践中形成整体授权、分领域授权、依场景授权等多种模式。
  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孟庆国表示,探索授权运营对于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总结经验做法,从多方面作出制度安排。资源管理上,要求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授权实施上,要求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纳入重大事项决策范围,明确授权条件、运营模式、退出机制等。
  针对实践中面临的规则程序不够明确、职责边界不够清晰、运营情况不够透明等问题,意见对授权主体、运营机构、监管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建立授权运营情况披露机制、公开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能力清单等。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国家数据局已起草完成《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两个配套政策一周内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建立健全价格形成机制


  用数活力的充分释放,离不开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健全。意见提出,指导推动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有条件无偿使用。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经营性产品和服务,确需收费的,实行政府指导定价管理。
  “建立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本质是要在坚持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公益性和市场化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陈荣辉表示,充分发挥价格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引入市场化力量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更多更好的数据产品和服务,能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用数需求。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张向宏介绍,在开发利用公共数据过程中,不少高价值的公共数据都是敏感数据,不能直接开放,需要引入专业运营机构,脱敏加工成数据产品和服务,这一过程会产生成本,也需要合理利润。
  对此,陈荣辉说,部分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收费,主要是在弥补成本的基础上,支持运营机构等相关方按投入和贡献取得合理的回报。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
  据了解,国家数据局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价格政策文件,近期即将出台。
保障公共数据安全


  公共数据资源中包含不少个人信息。针对广受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意见强调依法依规予以保密的公共数据不予开放,严格管控未依法依规公开的原始公共数据直接进入市场,严禁未经授权超范围使用数据,并作出具体部署。
  制度方面,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分类分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体系,开展公共数据利用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应用业务规范性审查。技术方面,鼓励开发数据模型、数据核验、评价指数等多形式数据产品。此外,意见指出,提升数据汇聚关联风险识别和管控水平。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越深,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就越要强化。”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张望表示,国家数据局将支持数据加密、可信流通、安全治理等技术创新和应用,从提高技术能力的角度让“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
  张向宏认为,隐私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是当下保障公共数据安全可信流通的有效手段,应加大力度支持相关技术创新和应用,更好地解决数据利用中的安全问题。
 
常州经开区:科技引领产城融合向新而行
常州经开区:科技引领产城融合向新而行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近年来以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培育为目标,配套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扎实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吸引八方人才。
激发创新活力壮大新兴产业


  “新能源之都”“万亿之城”是常州的靓丽新名片。常州经开区抢抓产业风口,引导企业竞逐新赛道,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生力军。
  “这两年我们测试了上千种材料,研发出新一代更薄更安全的纳米级隔膜材料,将破膜温度从160℃提升到180℃,大幅提升了锂电池安全性,出货率进入全球前三。”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工艺副总工程师王金波介绍,星源落子经开区后,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企业营收从2021年的14亿元,猛增到2023年的24亿元,年纳税2.7亿元。
  经开区杉元科技有限公司迭代开发第四代石墨烯导电浆料,连续2年被评为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目前,市场上的石墨烯导电浆料大多是第一代、第二代,我们已开发了第四代产品,并首创具有多种功能的石墨烯新材料。”杉元科技董事长孙培育介绍,企业主导起草多项石墨烯行业标准,与比亚迪等开展合作。
  与新能源赛道上应运而生的企业不同,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原本从事智能电力设备制造,随着电能来源从火电水电转向光电风电,这家公司快速响应,针对沙特夏季的超高温和蒙古国冬季的极低温,研发出稳定可靠的新能源电力装备,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实现首次100%新能源离网运行研制核心装备。“去年企业营收47.3亿元,比前年增长20%,今年仍将以两位数增长。”博瑞电力副总经理张广泰说。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锋介绍,公司陆上风电单机功率已达7-10兆瓦,国外还是4-5兆瓦。目前,国内各类地形100多个风场应用了该公司产品,在东南亚也有大量客户。据悉,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后劲十足。中天钢铁产能搬迁后拿出900亩地建设的新能源产业园预计明年建成。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经开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这个区围绕10大产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梯队培育,全区现有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省瞪羚企业6家、市瞪羚企业110家。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值达871亿元,连续4年大幅增长。
数实融合助推传统企业提质增效


  面对电机、家装等区内传统产业,经开区出台行动计划,调动企业积极投入数字化改造。
  步入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自动化车间,只看到几名身着无菌服的工作人员关注着显示屏。“2万多个零部件的仓库,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进出库。如果物料放错位置,警报便会响起。员工只需监控显示屏即可。”公司信息化部部长徐恩惠说。
  作为全国微特电机行业的骨干企业,祥明智能2022年以来建成3.35万平方米的新生产基地。“现在企业的战略、业务、管理、产线、产品全面数字化。”徐恩惠介绍,企业数字化生产平台实时向大客户开放,客户关系更加紧密了。近期就有欧洲客户在观看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后,主动派技术专家上门,与祥明联手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
  经开区长海股份、神力电机等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上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订单,正逐步代替以往规模化、单一化的订单。这种变化对企业快速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一个订单切换到另一个订单,需要准备1小时还是5小时,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影响到利润。数字化就是传统企业提效的有力手段。
  经开区数字化转型不仅有企业的点,还有产业园区的面。位于经开区丁堰街道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凭借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和高效专业服务,打造集研发设计、成果转化、生产制造为一体的智能智造园区。一期2023年初开园,一年多已入驻76家企业,入住率达到96%,目前二期正在招商。园区招商经理赵志鹏介绍,近日有几家跨境电商企业一次性认购6000多平方米写字楼,“高科技产品+互联网推广”为入园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质增效。
  据悉,经开区自2022年开展“智改数转”三年行动以来,为780多家工业企业提供“把脉问诊”服务。目前已创成国家级试点10个,各级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超百家、星级上云企业200多家。
产才城融合打造崭新常州东大门


  来自辽宁省的硕士胡明扬于2022年入职经开区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已获得5万元购房补贴。
  2024年初,经开区推出人才购房补贴升级版:对在本区域内购房的人才,除市级相关补贴外,再额外给予1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补贴。“新政推出后,本科从过去无补贴升级到每人15万元,硕士从5万元增至20万元,博士从10万元增至30万元,再加上市级补贴,博士可达到60万元。”经开区人才办负责人表示。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今年以来,经开区开展系列活动吸引人才,打造人才品牌。全区17家企业提供见习岗位,毕业两年以内或毕业前6个月的高校学生均可申请见习,每人每月可获得生活补贴1494元,仅坤泰车辆系统有限公司留用比例就高达90%。经开区还推动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双岗互聘”,目前已有来自985、211和“双一流”高校的100多位人才加入互选。7月中旬,经开区启动首期青年人才服务赋能行动,区内多部门为600多位新引进人才提供政策讲解服务。
  如今走在经开区街头,一派新城新区气象。各乡镇产业园区焕然一新,还有依水而建的公园和人流不息的商业中心。据介绍,经开区吸取过去片面重视工业发展,不重视城市功能提升的教训,通过卫生文体强区三年行动、导入优质教育资源、做优城市生态环境、打通交通瓶颈和引进现代商业等措施,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更大力度推动产、才、城融合发展。
  常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丁一表示,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还包括营商环境、政府效能、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经开区针对区域空间小、开发强度大、传统产业比重高的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汽车电子、光电材料、新能源装备等“四特三新三潜”重点产业,和新材料、生命健康、安全装备等三大未来产业。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园区更新、政策服务创新,并超前培育零碳产业园。经开区的另一个重点工作是打造崭新的常州东大门,目前宋剑湖生态新城已初具模样,近期还将有一批品牌服务企业落户,为区内经济发展和40多万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报记者邓华宁)
 
昆山:20年蝉联县域经济“第一城”的奥秘
昆山:20年蝉联县域经济“第一城”的奥秘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不久前,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江苏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
  昆山集聚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万个外资项目,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全国1.8%的进出口总额,吸引利用外资占全国1%……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下,今年前8月昆山仍交出漂亮的经济“成绩单”: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7个,总投资800亿元。
  从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国内咖啡“三分之二昆山烘焙”,从夯实电子信息地基到进军元宇宙、低空经济等领域,昆山不仅频频抢抓产业的“风口”,更努力将其变为持久的“风向”。
  从一个普通农业县蝶变成为中国县域经济领跑者,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昆山之路”令人瞩目,更令人深思。
“飞一般”的速度


  全球电梯生产巨头芬兰通力集团坐落在昆山的电梯测试塔高达235.6米,内部电梯每秒上升10米。这被当地人视为“昆山速度”的生动写照:
  一秒钟,2台手机完成生产;一秒钟,1颗芯片完成封测;一分钟,45台笔记本电脑完成组装……
  “飞一般”的昆山,在今年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88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530.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和9.1%。同时,1至8月外贸进出口总值4856.7亿元,同比增长15%。
  以山得名的昆山,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市内最高峰不足百米,被笑称海拔“8848厘米”。但论经济实力,昆山却堪称县域经济的“珠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40.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3亿元,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昆山不仅综合实力“20连冠”,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市化质量也均居榜首。
  区域竞争犹如长跑,领跑者需要强大耐力。20年,昆山打造了全球超大规模、超强韧性的产业链。
  作为全球电梯及自动扶梯产业最大的供应商之一,通力集团深耕昆山28年。“我们99%的供应商在企业附近,这为按时生产交付提供有力保障。”通力大中华区供应线高级副总裁安蒂·帕沃拉盛赞昆山产业链之完整。
  昆山是通力集团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海外最大研发中心,去年通力在华的第150万台设备从昆山工业园发运。
  今年对于昆山而言意味特殊,既是撤县设市35周年,也是自筹资金创办开发区40周年。
  “敢为人先”的进取心如同基因深植昆山。每年秋风起时,大闸蟹上市,以阳澄湖声名最著。生长于湖边的昆山人特别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江苏首个引进外商独资企业,开具全国第一张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增值税发票,近期开通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
  以制造业见长的昆山,曾被誉为“超级代工厂”。但作为一个“不安分的灵魂”,昆山不仅拒绝被定义,更拒绝躺在舒适圈。昆山“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最新案例,是被国际咖啡品鉴者协会认定为“国际咖啡产业之都”。
  不产咖啡豆,也不算咖啡主要消费区,但昆山利用东临上海、西依苏州,南北贯通的独特区位优势,叠加完备的产业体系、便利的贸易流通,通过不断补链延链、完善产业生态,目前已集聚国内外40余家头部企业,拥有全国60%的咖啡生豆烘焙量和超过六成的生豆进口量。
  如今,昆山坐拥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00多家咖啡店。科创风与咖啡香交融,令城市散发出强烈的现代气息。
“小块头”释放“大能量”的底层逻辑


  作为首个设在县级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手云集的国家级经开区比拼中,位居第四。
  一个县级城市,持续爆发出高于城市能级的强大能量,昆山究竟强在何处?
  昆山是“长期主义者”,坚信市场的力量,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成长。
  昆山市商务局局长杨波说,昆山切入新赛道绝不盲目跟风,而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近年来,新能源等赛道火热,昆山并未贸然入局,而是仔细比较研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力方向。
  戴上AR(增强现实)眼镜,千里之外的专家团队就能获取“第一视角”,在线解决设备故障。由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这项技术,已被三一重工等企业使用。亮风台所在的昆山元宇宙产业园,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
  “无论是光电显示、新型材料、智能终端制造,还是海量计算的需求,元宇宙与昆山现有产业链高度契合。”杨波说。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频上热搜。而昆山早已在该领域潜心打磨4年,基本形成了“设计研发+核心零部件”“机体结构件+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应用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昆山低空经济链主企业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将研发总部及工业无人机制造中心落户昆山。生产车间内,一支支智能机械臂忙碌工作,组装、测试各式无人机;生产控制中心大屏幕上,设备状态、订单进度等一目了然……据介绍,企业今年订单充足,正开足马力研发和生产。
  “昆山领先打造的低空经济产业园,能为我们提供稳定的产业链支撑。”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昆山“超长续航”,得益于产业选择和政府服务的“双轮驱动”。许多企业家表示,政府“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也是昆山持续走在前列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顺丰将长三角创新中心总部落户昆山,从洽谈到敲定仅历时一个月。其间,昆山政府与顺丰打了一场战况激烈、势均力敌的篮球赛,并迅速拿出专业、精细的“产业图谱”。这一切深深“打动”了企业。
  “政府工作效率高、服务意识强。”作为美国市场以外最大的生产性战略投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子昆山时,公司负责人如此感慨。烘焙咖啡豆需要保持耐心、把握火候,昆山深得其法。
  由清华大学团队创立的清陶能源,曾长达两年时间没有创造任何经济效益,但昆山坚定兑现一亿元项目资助。如今,该企业已跻身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清陶研究院院长何泓材说:“昆山宽松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孵化和成长。”清陶2022年完成第一代固态电池装车试验,最大续航里程达1083公里,创下新高。
面向未来谋“全新一跃”


  历经“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等不同发展阶段后,如何进一步抢占赛道、制胜未来?
  高质量发展号角嘹亮。昆山构筑了“2+6+X”产业布局:7000亿级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和3000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X”即以元宇宙、先进计算、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
  中信博新能源总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高达40亿元,益海嘉里食品深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总投资55亿元的恒美光电(二期)全球首条3000mm超宽幅偏光片项目动工……
  谋定大格局的基础上,昆山直面紧迫的矛盾和风险。
  比如,以创新应对传统产品消费下降的问题。
  昆山引导企业升级改造芯片设计和封装技术,向汽车电子领域拓展。作为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头部企业,友达光电汽车电子产品已占其销售额的近一半,今年首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即凭借车用显示技术获评“最佳创新奖”。
  还比如,作为外向度高的城市,要高度警惕产业链外迁的风险。
  根据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在一个产品从诞生到卖给消费者的过程中,两头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能挣大钱,而中间生产和组装阶段赚得就少多了。昆山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争取与更多跨国公司合作,布局研发销售、贸易结算等。目前,共64家次外企被认定为江苏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最关键因素始终在“人”。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1989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昆山调研考察后所说的8个字,勾勒出昆山人的精神品质。“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一代代昆山人薪火接续。
  “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记者调研期间,感受到当地干部积极奋进的状态,他们说“20连冠”是荣誉,更是压力,丝毫不敢松懈、更不能“躺平”。
  此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永恒的命题。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昆山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对于已签约项目,完善分段接力、联动推进机制,强化前期服务、全链代办;针对项目用地审批、资金保障、环评稳评等容易遇到的难点堵点,“一企一策”“一事一议”量身定制方案,全力打通签约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昆”鹏展翅,飞越群“山”,这样的昆山未来可期。(记者张展鹏 杨丁淼 王恒志)
   新华社南京10月10日电
 
山西文旅何以“上分”
山西文旅何以“上分”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国庆假期首日,来自苏州的赵月璐从太原南站乘坐免费“小红巴”前往忻州佛光寺。“3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坐巴士很方便,不仅有纪念车票,还领到了限量版香灰手串和‘通关文牒’。”赵月璐说,收集有仪式感的官方纪念品是她这趟旅途的惊喜之一。
  山西古建景点分散,让不少游客对高成本的出行不免望而却步。为吸引和方便游客出行,山西联合小红书开设“小红巴”多条专线供游客免费乘坐。为给游客的旅程增添趣味性,山西推出印章、明信片、集章册等极具仪式感的“通关”纪念品,让再长的路也有“奔头”。
  或许,真诚可抵旅途漫长,可解旅途困境。
  临汾市隰县小西天景区是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国庆假期成为全国热门景区“新贵”,9.1万常住人口的隰县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335%,一度出现等候时间长、人流拥挤等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泼天流量”,隰县举全县之力,对游客的诉求积极应对:《再致小西天广大天命人的一封信》措辞真切,服务站为游客赠送特产玉露香梨,景区及时实行分时段限流,并许诺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到小西天游览过的游客可凭购票凭证免门票再次参观,让不少游客从吐槽转为理解,直呼“暖心”“上分”。
  应县木塔景区游客量国庆假期再创峰值。为弥补不能登塔的遗憾,景区利用VR、3D体验馆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还增配50名讲解员、增设可容纳1500余辆汽车的免费临时停车场等服务游客。太原、大同、晋中等多地景区也通过丰富讲解服务、组织志愿者、延长景区开放时间等举措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
  看着家乡爆火,当地群众也在积极为游客营造“家”的感觉。
  “原汁原味,看着得劲!”在晋城市铁佛寺,保安小赵笑盈盈地高吼着,为排队游客激情押韵讲解,引得游客拍掌叫好。在长治市长子县,一炒饼店老板关闭自己店铺,到崇庆寺外为游客现场做长子炒饼,价格比平时还实惠。还有多地市民自愿争当志愿者为游客指路,义务接送游客……
  随着各景区的“宠客”点滴一次次“出圈”,朴实热情的待客之道被越来越多人认可。据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国庆期间,山西全省开放的65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84.46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46.90%;累计门票收入2.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3%。
  发展文旅不仅需要当地形成合力,还需向互联网平台借力。“我们联合高德地图、小红书等平台推出系列活动和福利派送,大大加持了山西旅游热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张晴说,地方在网络平台的声量可以转化为文旅流量,吸引更多网友抵达。
  山西是文旅资源大省的代表。如何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文旅资源富集地区面临的共同课题:一方面,要在真诚待客的基础上,更好统筹社会资源和加强市场配套;另一方面,接住流量后,要更好把握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培育现代旅游业体系。
  事实上,一个个宝藏城市的“出圈”背后,其内核是一致的:除了“硬核”旅游资源外,还有想方设法满足游客需求的软实力。用真心实意,不断推动服务优化、体验升级,才能激发文旅市场的更大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记者马晓洁)
     新华社太原10月10日电
 
湖北出台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湖北出台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武汉10月10日电(记者王自宸)聚焦执法不规范、承诺不兑现、服务不高效、企业负担重等“三不一重”问题,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营主体的若干措施》,提出15条具体举措,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记者注意到相关措施具有较强针对性。例如,围绕执法不规范问题,措施要求深入开展过度检查、过度执法、小错重罚等问题排查整治。将“防止逐利执法”纳入全省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重点工作检查监督事项范围。
  针对服务不高效问题,措施提出严格落实“一证准营”要求,推动实现行业综合许可证在全省范围互认通用。进一步规范统一收件、出件、导办、帮办流程,为企业和群众免费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为化解企业负担重问题,措施要求常态化推进分层、分级、分类企业帮扶,及时回应企业个性化诉求。提升省级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使用效率,2024年底前实现550亿元的转贷业务规模。
  湖北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经济治理能力的关键抓手,是应对当前经济承压、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迫切需要。湖北将动真碰硬勇攻坚,不断开创营商环境建设新局面。
 
北京36.3万余家经营主体信用获修复
北京36.3万余家经营主体信用获修复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阳娜)北京市市场监管局9日发布消息称,北京市场监管部门自实施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政策以来,已累计为36.3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其中通过轻微失信行为“免申请”信用修复,已修复各类经营主体9万余家,进一步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
  近年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持续优化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政策,全面畅通信用修复的线上线下双渠道,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开展“在线申请+数据核查”,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零见面”。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优化信用修复平台,市场监管部门实现了修复情形的智能识别,通过大数据比对,按照年度、变更记录等多重维度,精准匹配未年报列异后补报情况和通过地址无法联系后主动变更地址的经营主体,实现自动修复。如个体工商户完成年报补报并公示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即可智能比对识别,自动取消其经营异常标记,实现即改即修。
  2020年,北京试点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2023年,制发第二版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今年5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对北京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经营主体,改正后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无需提交申请材料,系统即主动将其移出相关名单。北京通过“柔性执法”,为企业自我纠错和成长留足空间。
 
从大湾村、小岗村到利民村:对话“希望的田野”
从大湾村、小岗村到利民村:对话“希望的田野”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本报记者陈诺 水金辰 王菲

  金秋时节,江淮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打开安徽地图,大湾村、小岗村、利民村,分别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江淮分水岭、淮河之滨,经纬不同,禀赋迥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阔步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中,这三个远近闻名受关注的村庄大胆探索、敢闯敢试,不断有新变化发生,有新故事上演。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对这三个各具代表性的典型村庄来说,如何看待自身发展历程?想对其他村庄说些什么?
  今年以来,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时期,记者带着相关话题,多次走进这三个村庄,听乡亲们讲述身边的发展变化,记录了一场因地制宜、走向振兴的“隔空对话”。
话题一:产业振兴的路子怎样选?
因地制宜,各展其长


  “大湾好风景,出门就是岭。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茅草割了颈。”
  “金寨山水秀,大湾村换新装。山高水长千万里,迎来百花香……”
  同样的山水,不同的时间,民谣中见证变迁——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曾经闹心的山乡环境变成了好山好水。
  “谁能想到,过去寂寞的山窝窝,如今这么热闹。”记者在村里见到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这位土生土长的大湾人刚刚送走一波游客,她骄傲地说,今年以来,大湾村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按照“山上种茶,家中迎客”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大湾村近年来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打造“红色文化传承体验基地”“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村民们发现,大山里司空见惯的东西,竟然让山外的游客如获至宝:腾退下来的老房子修旧如旧,被打造成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河道清理后,夏天正好用来漂流;茶园不仅能卖茶,一整套采制工艺还能开发研学游……
  好山好水,不缺旅游场景,更是优质农产品的最佳产地。村口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下,是大湾农产品创新的一方“试验田”,过去这里曾种过灵芝,如今品种不断“上新”。去年4月,大湾村玉木耳基地首次投产,60多个大棚里吊起15万个菌包,当年产出干货1.5万斤,产值近200万元。
  在大湾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朱先富的农产品展销中心,小香薯、山核桃,这些土特产经过加工和包装,“脱胎换骨”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网红产品。“要有‘旅游+’的意识,搞‘后备箱工程’,让游客‘住一晚、吃一顿、玩一天、带一样’。”朱先富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阔步迈上乡村振兴道路。数据显示,大湾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40多万元。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路子。对于大湾这个山区村的探索,平原地区村庄的农民是如何看的呢?
  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党委书记周群之看来,大湾村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的缩影,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村庄发生巨大变化,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值得广大农村地区借鉴。
  “都是发展特色产业,相较于大湾村,我们更侧重一个‘农’字。”周群之告诉记者,这也是因地制宜——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人均耕地较多,全村可耕地面积达1.45万亩……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小岗村近年来不断赋予“农”字更多的时代内涵。多家落户小岗的农业企业通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
  除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种粮、种好粮外,做好粮食加工文章,也是小岗村写好“农”字的体现。小小一粒稻米,在小岗村就有大文章可做。
  走进凤阳县小岗产业园,水稻运进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浸泡、蒸煮、干燥、冷却缓苏等程序后,再脱壳碾制,成为升糖指数低、膳食纤维含量高的“蒸谷米”。“经过我们加工后的稻米产品,相较普通稻米提升了附加值。”蒸谷米公司副总经理原继东说,该厂区26名一线员工全是本地村民,企业去年也实现了1.5亿元的销售额。
  无独有偶。同样在凤阳县小岗产业园的小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也在紧张生产中,这里生产的小面包、米饼等小零食,正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三产融合搞好了,有助于加速乡村产业振兴,村民增收就增加了保障。”周群之说,小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200元增加到去年的34900元。
  如何闯出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也是沿淮农民关心的事。
  “大湾村和小岗村我都去参观过。”63岁的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村民王今桂深有感触地说,大湾村地处山区,旅游和茶产业发展得都不错,小岗村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我们村这几年也在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在农产品和旅游的市场销售开拓等方面,几个村今后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走进位于淮河蒙洼蓄洪区的利民村西田坡庄台,记者看到,新建成的西田坡游客接待中心布置得舒适整洁,特产展示区的货架上,阜南柳编、西田坡芡实、郜台板鸭等土特产琳琅满目。
  “人为水让路,更靠水找出路。”利民村党总支书记崔传浩说。当地依据蒙洼蓄洪区内地势低洼,湿地、滩涂地较多的特点,按照“宜水则水、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原则,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发展适应性农业。
  “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观光农业助增收”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正是利民村所在的沿淮地区闯出的新路。村里还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将“绿色资源”变成了“绿色产业”。
  在三产发展上,利民村利用村内2.3公里淮河大堤、滩涂湿地、庄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展乡村旅游,拓展开发淮岸原乡、康养休闲、智慧农业和农事研学等,过去的水患之地变身增收福地。“去年西田坡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崔传浩说,下一步将丰富拓展旅游业态,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话题二:村强民富的改革往哪里使劲?
打土地牌,吃资源饭


  又是一年秋收时,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金色稻谷千重浪。村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边忙着收割水稻,一边谋划下一季小麦播种。游客们在当年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茅草房里,聆听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
  在北大荒小岗现代化水稻生产基地,500亩水稻再次迎来收获。从2017年开始,北大荒集团与小岗村开展深入合作,流转土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经过土地治理,配备虫情检测灯、田间摄像头等现代化智能物联网设备,将原先小岗人眼中的“荒地、烂地”变成了如今的粮食稳产增产“样板田”。
  小岗村“牵手”北大荒,得益于近年来深入实施的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这项改革即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之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也能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为确保‘三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在上级政府部门支持下,我们采取了多项保障举措,全村基本完成全域高标准农田整治,先后实施‘引水上岗’‘引淮润岗’等水利工程,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群之说。如今,小岗村土地流转占比超过七成。2012年时,这一比例仅约三成。
  对于同样拥有连片土地的利民村,是如何破解流转难题的?
  “在蒙洼蓄洪区,一些大户担心蓄洪风险,没人愿意来利民村包地,到2017年时,我们的土地流转率还不到一成。”崔传浩说。
  随着国家进一步提高蓄洪区农业生产蓄洪补偿标准和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加之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利民村实现耕地全域“高标准”,大户种粮心里托底了,土地流转占比提高至近七成。
  “创业政策好,只要肯吃苦,在乡村发展一样有奔头。”36岁的郭利强是利民村返乡创业的一员。头脑灵活的他创办一家家庭农场,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利用闲置的60多亩水面发展生态养殖,流转200多亩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利用低洼地探索稻虾共养,家庭农场年收入30多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对于山区村同样重要。
  深山农村发展之难,除了地理条件限制之外,耕地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紧缺也是一大根源。在上级政府部门指导下,大湾村大胆尝试,寻找做活土地文章、盘活土地资源的路子。
  在大湾村的搬迁安置点,一栋栋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与村里的老房子隔溪相望。
  “我们将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相结合,把政策叠加效应很好地发挥出来了。”何家枝说,大湾村从2016年开始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先后建成4个易地扶贫安置点,约130户人家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并搬迁到安置点。
  76岁的村民汪能保说,他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和宅基地腾退补贴,搬到了老宅对面的新房。家里通了自来水,还拥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这在以前想都想不到”。
  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宅基地有偿退出增加的耕地指标,大湾村交由上级政府部门统筹使用,获得集体经济收入补贴,同时通过“增减挂钩”为村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这部分建设用地指标主要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目前,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大湾村引进了2个产业项目。”花石乡自然资源中心主任张捷告诉记者,大湾村盘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找到了激活要素资源、夯实集体经济根基的“杠杆支点”。
  如今,“大湾十里漂流”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项目,这正是该村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的成果。2020年8月投入运营以来,该项目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助推器”。
  得益于改革创新,盘活闲置资源的村庄越来越多。在利民村,闲置多年的乡村小学也得到了利用。今年7月,返乡创业的韩林亮看中了这片布满杂草的校舍用地。
  “我们村是方圆50里内有名的木工村,我希望在家乡开一个家具加工厂,让村里的老木匠有活干,把优质的木匠手艺传承下来。”韩林亮说,村里考虑到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校舍租金收得较低,后期根据效益再相应提高。
  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释放红利。
  资金入股、资产租赁、收益分红……记者在大湾村实地走访调查6个村民组看到,“村有产业”正在通过多种方法促进着“户有收益”。近年来,大湾村村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7120元增加到去年的2.2万元。
  由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电气化智能育秧中心今年首次应用,提高育秧效率,降低育秧成本;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连续7年给村民分红;探索农村金融改革,缓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敢为人先的小岗村从未停歇改革创新的步伐,不仅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惠及群众,也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话题三:和美乡村如何协力打造?
宜居宜业,向善向美


  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基础,安徽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由点及线、连线扩面,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小岗村、大湾村、利民村先后跻身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那么,这些村庄是如何打造和美乡村的呢?
  “坡下绿草坡上花,水底鱼儿水中鸭。”在利民村,一首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民谣唱出了庄台人如今的幸福生活。
  改水改厕、完善路网建设、美化庄台环境……利民村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造庄台群众的“幸福家园”,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规划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竹园。
  如今的利民村,一年四季,各种应季瓜果蔬菜不断,扮靓了庄台,也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
  “好环境引来城里的自驾游客,农家的瓜菜、散养的土鸡,不用出门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守着自家开的小超市,闲时整整小菜园,王今桂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都说咱庄台现在像画一样,最受益的是咱老百姓。日子有奔头,人的精气神更足了。”
  乡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以后,如何激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三个村庄都有着自己的探索。
  “庄台曾是利民村抵御洪水的‘安全岛’,也见证着蒙洼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在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看来,乡村建设,不仅要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硬件短板,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和美好乡风的传承和发扬。
  在小岗村,每户家中都有一个特别的“存折”,和普通存折不一样的是,这个存折攒的不是钞票,积攒的是村民平日里垃圾分类、参加公益活动、见义勇为等形成的美德积分。
  与此同时,小岗村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选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连续多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模范评选表彰,激励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淳朴的乡风,是和美乡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否则即使腰包鼓了,群众也缺乏幸福感。”周群之说。
  成立“美德银行”、探索乡村治理积分制、完善村规民约……小岗村、大湾村、利民村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在探索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使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美发展。
  和美乡村怎么打造,村民们拥有话语权。
  领到了“文明新风户”“美丽庭院”的牌子,小岗村村民马加飞兴奋不已,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马加飞看来,村里组织的这些评比,就是要让大家自觉地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现在看这种效果达到了。”他说,以前居住条件差,有的还乱扔垃圾,现在大家搬到新区居住了,条件改善了,垃圾有人清理了,没了污水横流,更多的是干净整洁,“大家主动把庭院搞整洁,让自己住得更加舒服。”
  “最大的感觉是激发了大伙儿的自主性,以前是村民看着村干部干,现在大家都跟着一起干。”让利民村村民郭娟感慨的是,民风更淳、人心更齐,家乡的变化不止于变美。“有干净整洁的公共卫生间,有污水处理设施,有庄台小广场,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惠及着我们每个人。”
  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利民村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美丽庭院”评比表彰、发展乡村旅游等举措,激发村民共建“幸福家园”的积极性。
  “以打造和美乡村为抓手,我们依托庄台的人居环境美化提升,挖掘每个庄台的特色乡土文化,以‘多彩庄台·幸福利民’为主题,每个庄台主打一个特色,有的主打民宿、有的主打美食、有的主打民俗文化……”利民村党总支委员郭国青说,“把环境和基础设施打造好,留住乡愁记忆。”
  与小岗村、利民村相比,用好大别山的好山好水的大湾村,在打造和美乡村方面有何独特之处?
  蓝色塑胶地面的篮球场、户外电影剧场、“地球仓”度假农庄、马鬃岭健身步道……沿着盘山公路驶进深山中的大湾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
  金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起,大湾村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资源,优化村庄布局。
  茶旅融合、红绿结合,大湾村将人居环境建设与基层党建、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完善“村干部+党员+公益性岗位+群众”环境整治机制,从简单的“扫干净,码整齐”到追求“最美庭院”,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美的宜居村庄。
  文明乡风,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在大湾村,有一家名为“振风”的超市。每月月底,村民可凭当月在劳动增收、卫生评比和文明家庭评选中积累的各类积分,到超市兑换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如今,店里厚厚的登记本已换了好几本。
  “无论是大湾村、小岗村还是利民村,打造和美乡村,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最终的目标都是一个:提升大伙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何家枝说。
 
丁肇中寻根记
日照市科技馆建成前后
丁肇中寻根记

日照市科技馆建成前后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在波涛汹涌的黄海岸边,日照大海湾辽阔的平原上,一个造型奇特、日夜灯火辉煌的建筑物,吸引了人们驻足观看。这个建筑物诞生以来,使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追逐科学的梦想变为现实,使真实的科学实验呈现眼前。
  所有这些景象的出现,都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的丁肇中教授有关。这要先从丁肇中的根说起。
“我还要回来的,还要回来的……”


  “日照大海湾,涛雒小江南。”
  涛雒镇又名涛口。由于这个镇地处青岛附近,从海上乘船去上海距离也很近,因而在中国结束帝制前后,也曾有过一段繁荣昌盛的美好时日。
  涛雒镇最大的商号有四家,当时人称四大记。其中,永记为丁观海教授(丁肇中的父亲)的父亲经营。永记有四艘帆船,而且有武装,每逢一年一度的贸易风来临,永记便满载着附近村镇居民生产的土特产品,扬帆出海。这些帆船大都驶往青岛、上海等地,出售了土特产品,再满载着大城市各种各样的舶来品回到镇上。
  人们在这个镇上,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每天黎明最先见到一轮红日,从茫茫大海上升起,在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色中,不禁吟道:“日照大海湾,涛雒小江南!”
  年复一年,丁氏家族在这个濒临大海、物产丰足的小镇上,过着悠然富足的生活。
  不久,灾难降临了,丁肇中年仅38岁的祖父去世了。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13岁便离开故乡,只身一人到青岛求学。1929年,丁观海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后在上海光华大学读书时,他与一位名叫王隽英的女同学相爱,并结为连理。
  因学业优秀,王隽英被公派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丁观海少年壮志,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用母亲卖房子的钱,买了一张船票,也到达美国密歇根。二人结婚后不久,王隽英便有了身孕。
  丁肇中回忆说:“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出生在一个由教授和革命志士组成的家庭里,我的父母都希望我出生在中国,但在他们访问美国时,我提早出世,由于这个意外,我成为美国公民,这个突来的小插曲,却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出生3个月时,丁肇中回到中国。
  有一次,他给年轻人作报告时这样说:“由于当时中国的情况,我一直是一个难民,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那时,我没有可能得到任何正规的教育,仅仅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我们才得以有足够的饭吃,并且总是可以找到适当的住所……从物质条件来说,我的童年也许不像今天北京的儿童们那么幸运。”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有一年夏天,丁肇中和夫人苏珊来到日照市,他瞻仰了故居,看望了亲友,祭扫了祖坟。这次回故乡,他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说:“搞什么事业都需要人才,这几年每次回来都是经过教育部、科学院,在全国重点大学挑选物理专业成绩最好的学生到我那里工作,拿博士学位,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山东的学生。”
  次日,他怀着不舍的心情返程了:“我还要回来的,还要回来的……”
  丁肇中不仅对故乡怀有深情,对故乡、对山东的人才成长也极为关心。在经过年复一年的奋斗后,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他日夜魂牵梦绕的那片古老的土地,以及生活在故土的人们。他深情的寄语,殷切的嘱托,不顾在场美国当局人员的反对,理直气壮地谈了自己的心愿。
  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在接受诺贝尔奖时,先是用中文又用英文发表了他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演讲:“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想借这个机会向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8次寻根之旅


  之后的40多年间,丁肇中教授有着8次寻根之旅。
  在山东省日照市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西岸,城市中央活力区的核心片区,占地192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2万平方米的日照市科技馆,拔地而起。笔者曾多次采访日照市科技馆馆长李志毅,他经历了从提出建设科技馆建议到规划设计、展陈策划设计、模型制作布展,以及开馆管理运行等全过程。李志毅介绍说,科技馆于2017年7月21日开工奠基,2019年10月部分对外开放,2020年6月1日全面开放试运行。丁教授8次回老家,其中有4次亲临了日照市科技馆的建设现场。
  1985年6月28日,丁肇中同夫人苏珊博士回到阔别47年的故乡——山东日照寻根祭祖,并接受了市政府请他担任日照海洋渔业学校名誉校长的职务。
  丁肇中写道:“欣见故乡进步,深觉快慰,感念各位辛劳,书此谨表敬意。”
  这次回故乡,他参观了煤货码头、自己的故居并祭祖。
  2002年,他再次回到故乡。祭扫祖墓之后,他说:“真应该带儿子回来,让他看看,让他知道他的根在这里。”
  参观考察以后,他与乡亲们亲切攀谈。
  2005年6月17日,返乡后,丁肇中同妻子和儿子,先后到日照东港区涛雒镇祖居逗留,并出席了祖居科技展馆的揭牌仪式,在祖居“种德堂”和科技展馆参观。拜谒祖墓时,他对儿子丁明童说:“Your root is here!你的根在这里!”
  2012年7月14日,丁肇中带领全家再次回到祖居。在各处走动以后,他进入了儿时的书房,坐在木凳子上,感受古老的民族文化,并与家乡的学生们亲切攀谈。
  2014年10月9日,丁肇中再次回到日照,参加了日照市科技馆的设计方案讨论会,带儿子丁明童回乡省亲,并与儿子在“丁肇中祖居”的路牌下留影。
  2017年7月21日,丁肇中回到日照。这次回来,他参加了日照科技馆的开工奠基仪式,颁发了“丁肇中奖学金”,并祭祖。
  2018年7月19日和10月1日,他又来到日照,参加了日照科技馆展出陈列方案的评审会和建筑主体竣工仪式。在这期间,又回到祖居,并拜谒祖坟。
  李志毅介绍说,日照科技馆以“探索、发现、实验、求真”为理念,常设展厅以丁肇中教授探索物质世界的科学实验与发现,特别是对世界物理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6个著名实验为主要内容,大部分按1:1尺寸精准复原,具有较强的现场体验感。馆内还设有特展厅、临展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特效影院等功能区。科技馆建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领衔设计,造型上体现了丁肇中教授探索宇宙本源的“阿尔法磁谱仪(AMS)”概念,AMS展厅同时兼具天象厅和数字球幕影院功能。
  自开放运行以来,日照市科技馆着力搭建特色科普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创新打造了“科技馆里的科学课”“日照科学大讲堂”“日照科学运动会”“科学文物科普化”等多个品牌项目。荣获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山东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百余项。日照馆除具有常规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外,还具有收藏、研究、文博和学术交流等功能,是国内独树一帜的科学博物馆。     (顾迈男)
 
汪品先:寻找创新的文化源头
汪品先:寻找创新的文化源头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步入米寿之年的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推出的最新力作《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9月23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的新书发布会,吸引了线上线下数万人参与和观看。
  正与病魔做艰苦斗争的汪老,特地从医院“请假”前来。步入会场的时候,全场起立致敬,响起热烈掌声。他的脸削瘦而苍白,身体也略显单薄羸弱,但明亮坚定的眼神依然如故。
  “如何破解我们源头创新的不足?”是这位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科学大家一直深思的问题。他说:“科学创新的土壤在文化,科学创新的潜力要到文化源头去发掘和释放。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创造海陆兼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科学创新的基础在于创新文化


  “创新的土壤是文化,土壤对头,创新的苗才会更茁壮成长。”汪品先说。
  为了构筑科学与文化的桥梁,2021年,汪品先在同济大学开设了一门通识课“科学与文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他整理成《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一书。全书共分为科学的产生、科学与视野、人类与海洋、科学与好奇、创新与教育、东西方文化、科学通用语、地球的未来8个篇章。
  “如果把这本洋洋20多万字的书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科学创新的基础在于创新文化。”汪品先说,“正确认识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各自的优势和缺点,打造东西结合、海陆兼顾的文化。这是21世纪科学发展所需要的土壤,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
  在新书分享会上,汪品先的观点引起了许多专家共鸣。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认为,该书立意高远、视野广阔,以科学家的视角看文化,跨越文理学科界限,解读东西方科学与文化差异,提出创造海陆兼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陷阱,精辟指出科技创新的潜力要到文化源头去发掘和释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院士说,创造性需要环境的培育,尤其是具有创造基因的文化培育;文化对于创造性的推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整体的文化状态和氛围对于创造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认为,科技和人文必须融为一体,科技与人文就像人的左右手,哪个都不可或缺。科技工作者要懂点人文,能理解和欣赏人文;同时人文工作者要懂点科技,理解科技发展规律和所承载的精神。
  著名天文科普作家卞毓麟认真阅读了《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后认为,此书是经过作者长期探究后,沉淀下来的深度思考,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见解独到,是一本让人“多想想”的书。经典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读者一读再读,这是一本有望成为经典的著作。
  中国文化在科学发展“范式转变”中有优势


  1936年出生的汪品先院士,是我国古海洋学奠基人、南海深海科学研究的开拓者,曾在82岁高龄3次在南海深潜,以无穷的好奇心探索海洋科学奥秘。他长期致力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他是一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科普视频博主,是网友口中亲切的“科普老顽童”汪爷爷。近年来,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深海浅说》和《科坛趣话》,先后都入选“中国好书”。
  尽管已88岁高龄,汪品先从未停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关注与思考。他认为,近几十年来的科学进展,都揭示出生命系统和地球系统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并不是越来越大的计算机模拟所能对付,新的科学问题召唤着科学方法新的革命。展望未来,经济全球化正带来了科学全球化,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推动下,科学发展正面临着“范式转变”。
  “如果说现代科学产生后的长期趋势,曾经是分科越来越细,那么近几十年来研究复杂系统的新趋势,是各种科学的集成和大数据的整合,需要有新的范式转换实现方法学的突破。”汪品先说,“自古以来,东方哲理的特色就是从整体着眼,无论国画、中医都有这种特色。我们的科学家能不能从传统文化里吸取养料,在研究越来越大的复杂系统中发挥作用,改换思路、另辟蹊径?”
  “现代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给中国的科学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可以借助新技术大幅度地为科学发展换思路。当前,我国科学界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黄金时期,但也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从追求论文数量到解决科学问题的转型,从追随发达国家当科学‘外包工’到推进形成‘中国学派’的转型。”汪品先说。
突破“人类中心观”


  作为一位打通文理、知晓古今、知识渊博的科学大家,汪品先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地球的未来向何处去?人类的发展向何处去?也是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问题。在书中,汪品先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进行探讨和思考,并阐述了通透而豁达的“生死观”。
  他说:“物有其始,必有其终。人的寿命有限,看不到眼前所有事物的‘终’。习惯了‘人类中心观’的人,通常注意的是多细胞动物的‘死’,注意不到10分钟繁殖一次的海洋细菌,看不到地球系统长周期的演变。一切都有开始、有结束,甚至宇宙大爆炸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我们目前无从知晓。以这种观点看待事物、看待自己,‘生死’就成为逻辑中的事。”
  人类受生理上的限制、认知能力的限制、寿命的限制,往往只考虑当下的事情、家庭的事情,而忽略周围事物不同的时间尺度,不能考虑长一点。这在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汪品先认为,我们已经演变成了地球的“啃老族”。现在人类用的能源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几亿年来生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学作用“储蓄”起来的有机碳。现在人类把几亿年来生物通过化学作用固定下来的能量,又都放回到大气里去了。
  “文化发展铸造了当代人类,现代科学的产生改变了社会发展轨迹。现在,人类发展向何处去?这就是‘科学与文化’所面对的问题。”面对这宏大而又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问题,汪品先希望更多的人多想想。他说:“如果这本书能够对培育科学创新文化有所启发,引发社会一些思考,特别是让青年学生多想想,就是对这本书最大的奖赏。”    (本报记者张建松)
 
曲艺助力乡村振兴
曲艺助力乡村振兴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近日,浙江省文化特派员联动优秀文化资源,成功助推“大地流彩——‘曲艺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暨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 到基层’”活动走进绍兴。图为绍剧猴戏《齐天大圣孙悟空》。(骆海淼摄)
 
漫瀚调调脆个铮铮音,蒙汉兄弟越唱越惹亲
准格尔旗漫瀚调见证近200年“蒙汉情”
漫瀚调调脆个铮铮音,蒙汉兄弟越唱越惹亲

准格尔旗漫瀚调见证近200年“蒙汉情”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易艳刚 刘婧宇

  “总算……寻见你们家了!就寻见这么一只,还是被狼掏了的……”
  大雨过后的草原湿漉漉的,晨光中,气喘吁吁的汉族小伙李清河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扶着肩头的羊,羊肚子血淋淋的。刚从蒙古包撩门帘出来的都丽玛被吓了一大跳,手里水盆咣啷一声掉在地上。
  一天前,来内蒙古找父亲的李清河把蒙古族姑娘都丽玛放的羊群“吓炸”了,满心愧疚的他披星戴月翻越一座又一座沙丘去追,最终只找回一只被狼咬死的羊。
  这是电影《漫瀚调》的开头一幕,讲述了100多年前,一对蒙汉青年男女因歌结缘的爱情故事。蒙汉结亲在今天已经十分普遍,但在封建社会是被禁止的。
  “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五十里的路上打呀么打来回,半个月我跑了十五回呀十五回,就因为眊妹妹跑成一个罗圈腿……”
  “你变成狐子嘛我变成狼,山坡野洼相呀么相跟上……”
  诚恳朴实的“外来人”,美丽勇敢的“阿图玛(蒙语:美丽的女子)”,悠扬的漫瀚调飞越一座座沙丘,将两颗年轻的心缠绕在一起。
  漫瀚调,这个根植于准格尔大地的独特歌种,传唱于乡野山间、飞扬在眼角眉梢,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唱出了近200年来蒙汉民族相互扶持、相互融合的深情厚谊。
融 情
  蒙古族人的草地汉族人的工,同吃一股股泉水好交情


  历史上,鄂尔多斯一直是各民族争夺的地区,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并留下了自己的文化印记。
  从15世纪中叶至新中国成立前,鄂尔多斯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恶劣、牧民居住分散。蓝天白云下,辽阔草原上,孤独的牧羊人为排解寂寞,时不时高唱低吟。
  鄂尔多斯民歌中,长调节奏自由、气息悠长、情绪深沉、速度舒缓,多在放牧时吟唱;短调情绪欢快、节奏明朗、结构短小、句法整齐,多在室内待客或邻里聚会时演唱。
  地广人稀的大草原里,牧民偶遇客人到来,自然十分稀罕亲切,总要热情招待。“言之不足以歌之,歌之不足以舞之”,人人如此,家家如此,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歌海舞乡,鄂尔多斯蒙古族人也养成了豪放、淳朴的性格和喜歌善舞的生活习性。
  清代前期,晋陕地区的汉族农民开始进入鄂尔多斯租耕“伙盘地”,民间称“跑青牛犋”。春天,晋陕汉族农民带着种子、耕牛、农具,来到鄂尔多斯租赁一片土地,并在附近搭临时灶房起火做饭;秋天,再带着收获的粮食回到晋陕老家。
  清朝中期,一些晋陕农民、商人通过长期租用或购买土地,获得了耕地的长久使用权,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在鄂尔多斯定居。至光绪年间大规模、“合法化”的放垦,让鄂尔多斯的汉户几乎和蒙户数量相等,形成了移民高潮。
  人的迁徙好似水的流动,哪里情深哪里就能挽留过客的身影。
  大量汉族农民迁入,人口成倍增加,许多草场、树林也被开垦为农田,蒙汉居民比例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地方由牧区变成半农半牧区,甚至有的地方纯粹成为农业区。据统计,至1947年,鄂尔多斯人口数为38.2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就有33.46万人,占总人口数87%以上。
  耕种是漫长的,更是枯燥的,在田垄间挺起腰杆的间隙,对家的思念不经意间从嘴角滑出,爬山调、信天游、二人台、晋剧等晋陕地区流行的小曲小调,就这样在准格尔旗传唱蔓延。
  长年累月的文化碰撞中,在准格尔旗逐渐形成了以短调为母曲,吸收晋西北爬山调和陕北信天游的旋法、润腔而形成的民歌——漫瀚调。
  为什么叫“漫瀚调”?
  准格尔漫瀚调研究所所长王美臻解释道,漫瀚调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称谓,“可以看做‘乳名’和‘学名’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前,这种艺术形式并未引起文艺界和学术界重视,没有正式的“学名”。王美臻是汉族人,老家在山西河曲,她小时候也唱漫瀚调,只不过那时大家都称其为“山曲儿”,蒙古语则发音为“man han diao”。
  直至20世纪70年代,鉴于这一歌种是蒙古族、汉族两种民间音乐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一些学者根据民间称呼的发音将其名称书写为“蒙汉调”。
  到了20世纪80年代,学者经过论证,调整为“漫瀚调”。“漫瀚”二字的发音同民间原本称呼“man han”相符,另一方面蒙语“芒赫”意为“沙丘、沙梁”,而“漫瀚”可以理解为蒙语“芒赫”的音译。漫瀚调的发祥地准格尔旗遍布沙丘、沙梁,原旗政府所在地就叫沙圪堵,这一名称也与其发源地的风貌相符。
  “字面意思看就是从沙丘、沙梁梁上飞来的歌。还有个更美的意境,因为漫瀚调一曲多词、一词多曲、现唱现编,就像沙丘、沙梁一样无穷无尽。”王美臻这样理解。漫瀚调的许多曲名就是准格尔旗的地名、人名或者是发生在准旗的故事,如《双山梁》《黑岱沟》《二少爷招兵》等。
  从此,漫瀚调不仅有了学术称谓,而且在百姓一声声的“漫瀚”中,仿佛又看到了一辈辈汉族人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他们背着种子、背着工具,慢慢地从沙梁上冒出了头,给茫茫草原带来了农耕文明、带来了发展新希望。
深 入
  吃惯了羊肉喝惯了醋,各族人民相好一搭搭住


  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经常在劳作之余、喜庆之日、待客之时演唱民歌。演唱时,由乐队伴奏,家人男女老少都参与,同时也邀请客人、招引邻居,场面红火热闹,常常通宵达旦。这种形式叫“坐唱”。
  晋陕民间也有类似的民间文艺活动,叫“打坐腔”,由民间乐队伴奏,演唱“二人台”“山曲儿”。
  “坐唱”和“打坐腔”形式十分相似,连使用的乐器也基本相同。
  每逢喜事,主人邀请附近能歌善舞的艺人到场,丝弦摆在炕上或大帐篷的地上,大家围坐周围,摆上手把肉、奶茶、炒米、馓子、烧酒,没有固定的歌手,没有固定曲目,琴弦一响,不分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唱,唱完一首接一首,哪怕唱到天亮,都没有重复的。
  王美臻曾听准旗一位民间老艺人郭立民讲述唱漫瀚调的盛况。有一年,沙圪堵镇安定壕村的一户人家请郭老先生在村里的一间教室办红火,他们唱了一个通宵,附近村庄的群众来了不少,教室被围得水泄不通。
  大约唱到凌晨4点钟,一位坐在窗台上的蒙古族老太太突然掉下来晕了过去。众人七手八脚把她救醒后,纷纷劝她回去休息,但老太太还是舍不得走,坚持要留下来继续看红火。
  有歌为证:
  “三月三的茵陈同鼻鼻香,六月六的山曲儿顺心凉;一阵阵素来一阵阵荤,山曲儿唱得人迷了魂;前半句嫩来后半句脆,听上三黑夜呀不瞌睡。”
  一同劳作、一同唱歌,蒙汉两族文化在你来我往的歌声中融合交流。
  漫瀚调的产生是渐进的。随着汉语影响的深入,漫瀚调中出现了蒙语夹杂汉语的“风搅雪”。在准格尔旗的布尔陶亥乡,就有一首祖辈流传下来的漫瀚调:日牙乌奎(马儿不走)拿上鞭子打,胡努口依日奎(朋友不来)捎给一句话。
  “风搅雪”表现形式多样,有时蒙汉语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有时唱一句汉语紧跟着翻译一句蒙语,情绪直白外放的汉语与含蓄委婉的蒙语,合成完整的情绪表达。
  比如:水红花花开在乌素当特日洼(水里边),想亲亲想在莎那当特日洼(心里边)。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便当时两族居民语言不完全相同,也阻碍不了两族人民亲近友好、以歌抒怀的热情。双语混用的“风搅雪”正是准格尔大地上,蒙汉民族相互融合不分你我的真实写照。
  作为准旗的“土特产”,漫瀚调不仅是民歌,更是社交的“基本工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唱上几句。每逢亲朋聚会、贵宾来访,必有漫瀚调演唱,甚至搬个小马扎、坐在路边吸溜凉皮的工夫,都能听见邻桌大哥一展歌喉,用漫瀚调和同行的好兄弟开玩笑。
  婚俗最能集中呈现一个地方的文化。漫瀚调的演唱同样是婚礼重头戏,虽然现代婚礼仪式一直在变化,但用漫瀚调表达祝福的习俗在准格尔旗始终未改。
  女方亲属:双山梁高来纳林川低,亲亲该咋介称呼你?要去的地方在哪里?要会的亲人叫啥名?
  男方亲属:卜尔特亥的沙蒿赛乌素的水,一个阳婆晒大谁不认得个谁。用那熟制佳肴作为求婚礼,遵循迎亲大礼来你家门上。
  迎亲队伍用漫瀚调唇枪舌剑,能完美对答上,才被准许放行,尽显诙谐幽默和机智巧妙,答得越妙越有面子,热闹的婚礼也愈加趣味横生。
扎 根
  沙梁梁上亮音沙沟沟听,漫瀚调调扬下一股股名


  清代赵翼有这样一首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蒙汉文化融合的璀璨之花,从明清时代开始,凭借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形式,漫瀚调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
  过去的准格尔旗,丘陵起伏、沟壑纵横,见面不易拉话难,借曲儿传音,辽阔悠扬,更直接更浪漫。“准格尔旗山架大,唱山曲儿就是拉拉家常话。准格尔旗山架高,漫瀚调调实在是好。”高亢嘹亮的高八度唱腔,与地理环境关系很大,山地较多,距离较远,两个山头上的人对话,声音必须高亢。
  漫瀚调音阶跳跃幅度大,用得最多的是九度、十度、十一度的大跳,有时还会出现十二度的大跳,既可以表达奔放激烈的炽热情感,也可以塑造舒展洒脱、深沉委婉的音乐形象。比如,《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将黄河的雄浑、逶迤一展无遗。
  “必须用方言才有表现力。”被称为“小百灵”的漫瀚调传承人王慧萍说。
  准格尔旗的方言不分前后鼻音,或者说几乎没有前鼻音,若让准格尔旗朋友说一句“村上春树在滚滚红尘的伦敦混得风起云涌”,一定会得到他一句“亲切”的“拱!”独特的口音让网友直呼“爱死这浓重的‘贵族’口音了”。
  “乡亲们!”
  “哎!”
  “坐腔打起来,漫瀚调调唱起来!”
  “好!”
  准格尔旗人民生性开朗豪爽,丰富的情感和高亢的嗓音赋予了漫瀚调独特魅力。热情洋溢的艺人一声招呼百声应,脆生生的配乐随之响起,歌声洋洋洒洒地飘满了“梁梁峁峁沟沟洼洼”。
  从清朝晚期秋收,汉族麦客和蒙古族长工的小憩拉歌,到新中国成立后即兴讴歌山乡巨变,再到面对日新月异的生活,唱时事,唱梦想,一词多曲,一曲多词,现编现唱的漫瀚调因开放和包容的形式,自由地吸收着各种新元素,记录着社会变迁,传递着时代声音。这就是漫瀚调强大的生命力。
  蒙汉好兄弟碰到一起,可以唱,“为朋友就要为那汉族人,嘴勤手勤腿巴巴勤;为朋友就要为那蒙古族人,可肚子里长得一个心。”
  情哥哥情妹妹碰到一起,可以唱,“精铮铮的豆面软溜溜的糕,哥哥我一辈子不忘妹妹的好;百灵灵叫来野鹋鹋喳,咱二人拉不完的悄悄话。”
  喜怒哀乐、生活情趣尽在其中,真正称得上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因此,大量漫瀚调歌词流传在民间,经过收集整理编印的就有3000多首,还有无数漫瀚歌手和爱好者随时随地即兴编创着新词,让漫瀚调真正成为扎根于人民的艺术。
辐 射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流成一曲漫瀚调情悠悠


  漫瀚调的诞生地准格尔旗,与晋陕蒙同属黄土高原文化圈。与山西省的偏关、河曲,陕西省的府谷一河之隔,准格尔旗下辖的马栅台子堰一带的村民每天可以听到“鸡鸣三省”。
  地理位置相近促进了文化的相亲相融。三地百姓都爱吃面食,爱吃酸饭,爱吃羊肉,尤其是秋末的一碗“烂腌菜”,更是饭桌上不可或缺的点睛之作。
  准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晋语系”,如毛花眼眼(双眼皮大眼睛)、圪堵(梁)、圪搅(搅拌)、红火(热闹)、阳婆(太阳)、圪蹴(蹲)等,类似的语言在三地是通用的。三地的许多民间艺术都是姊妹艺术,民间乐器和民歌种类、体裁、唱腔甚至歌词内容,都有诸多相似。
  被奔腾黄河滋养,被巍巍长城守护,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的碰撞成就了荡气回肠的交融。
  王慧萍在准格尔是家喻户晓的歌手,被赞为“小百灵”。她是汉族人,父母干农活时哼唱的山曲儿、小调,是她童年里最美的旋律。耳濡目染、三岁入门,她在四五岁时,就能唱很多完整的小曲和二人台曲调。
  当时家里并不富裕,鸡下了蛋自己家舍不得吃,去集市卖得一点钱,也要买录音机和漫瀚调的磁带。
  不忍埋没女儿的艺术天赋,王慧萍的父亲找到了当时已经远近闻名的“漫瀚歌王”、蒙古族民歌手奇附林,让十几岁的女儿拜师学艺。从此,奇附林走哪都带着这个汉族小姑娘,找各种机会让她上台。准格尔旗开办漫瀚调艺术班后,王慧萍也积极报名学习。
  几年的刻苦努力,王慧萍“淬火新生”,一路过关斩将,唱到了全国的大舞台。
  她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去中央电视台参加2004年西部民歌大赛的情景。家里的钱不够父亲陪同去参赛,只能送她到火车站,十几岁的王慧萍人生第一次坐火车,“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好在一路都有好心人帮忙。”
  到北京后,同她一个宿舍的参赛选手都比她大,看着这个瘦瘦的小姑娘,大家也不把她当竞争对手,只当一个小妹妹特别地照顾。那次比赛,她获得了“优秀民歌手”奖。
  2010年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她斩获“精粹奖”,这一年里,她同老师奇附林一起,把漫瀚调唱出了国门,唱到了非洲;2011年,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黄河情韵》大型民歌演唱会;在2012年的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中,她荣获了优秀传承奖。
  值得一提的是,入围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的电影《漫瀚调》,女主角的配唱就是王慧萍。
  漫瀚调让王慧萍一家的生活大变样。10月初,刚生完二胎的她正在坐月子,怀抱着新生命特别幸福。
  因漫瀚调结缘的蒙汉人民,不仅有“师生”,更有数不胜数的“爱人”。
  漫瀚调自治区级传承人王凤英是汉族人,20世纪90年代,同蒙古族小伙黄山因工作相识,因漫瀚调相知,并携手共度余生。类似的缘分数不胜数。
  王凤英在准格尔可谓桃李满天下,活跃在一线的漫瀚调歌手,几乎都是她的学生。
  一首歌“带火一个人”,在准格尔旗已经司空见惯,“带飞一座城”也正在成为现实。依托“漫引力”,准格尔旗打造“漫瀚调艺术”“漫瀚文创”等文化品牌体系,开发漫瀚文化体验、艺术感知旅游精品线路,在黄河大峡谷景区建设“漫瀚调”驻场实景演艺场,海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沉浸式体验来自黄河的浪漫。
传 承
  大人唱曲儿娃娃学,漫瀚调好比那宿根草


  奇附林先生家门口,一副对联引人注目——黄河文化漫瀚音,民族文脉世代传。他的成名作《天下黄河》,同样是准格尔旗漫瀚调的成就之曲。从10岁到如今70多岁,唱了60多年的老人将大半辈子奉献给了漫瀚调。
  看到漫瀚调如今的火热,奇老先生直言“过去想都不敢想”。
  作为扎根于泥土当中的艺术花朵,最初漫瀚调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民间也用一个“酸”字形容。由于两族群众的热爱,漫瀚调逐渐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
  1964年全国文艺汇演,准格尔旗汉族青年女歌手张美荣以一曲优美的漫瀚调《西山活要命》,进京参加全国文艺表演,博得了首都各界听众和音乐界专家们的好评。这是漫瀚调第一次登上国家级艺术殿堂,开始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2年春,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全盟民歌会演在沙圪堵镇举行,演出盛况空前,漫瀚调与其他鄂尔多斯民歌一同大放异彩,这是漫瀚调第一次名正言顺、大规模地登上文艺舞台。
  1996年10月,文化部命名准格尔旗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
  1997年,准格尔旗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准格尔旗文工团”改名“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团”。从1997年到2022年,准格尔旗举办了9届漫瀚调艺术节,还举办了沿黄九省区民歌群英汇演,成为准格尔旗的品牌节庆文化活动。歌手、乐手人才辈出,作品格局愈发开阔、音乐风格愈发磅礴。
  “准格尔的大车小车汽车火车农用车哎圪哟哟连成串,地下的炜煤精煤笨炭焦炭二层炭哎个哟哟拉不完。”
  “吃不完的海棠苹果毛桃结桃金杏葡萄哎圪哟哟晒瓣瓣,给你装满大包小包旅游包包临走时你再提上两串串。”
  口传心授早已不是漫瀚调的唯一传承方式。早在2001年,位于沙圪堵镇准格尔旗教师进修学校,就开设了“漫瀚调”演唱班。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训练,以及音乐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不仅初步掌握了漫瀚调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许多人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有些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国家级、自治区级的艺术大赛中获得好成绩,让漫瀚调被更多人听到。
  随着准格尔旗不断加大对漫瀚调的保护和传承,漫瀚调不再是民间的小打小闹,而成为一种极具地区代表性的艺术登上大雅之堂。
  在准格尔旗职业中学,每周的社团课上,有20多名学生选择了漫瀚调演唱,有40多名学生选择了四胡、扬琴、枚(笛子)等乐器的演奏。王凤英的学生、漫瀚调市级传承人岳文祥每周三都会来授课。
  准旗现有6个传习所,分布在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不少爱好者有着二三十年的功底。这些传习所在每周的三、五、六、日都会有活动,居民们有的穿上民族服饰,有的准备好各类乐器,聚在一起一展歌喉。
  准格尔乌兰牧骑把来自民间的小调与交响乐结合,创作了6部大型剧目,《同心记》以漫瀚调音乐为创作素材,在蒙汉民族共荣共生背景下讲述蒙汉两兄弟奋斗与蜕变的励志故事。
  有热闹、有传承、有创新,既能唱“群鸟欢歌芦苇荡,黄河鲤鱼美名扬”的迷人景色,又能唱“动车高架连京港,沿黄高速通四方”的新发展、新未来,一曲漫瀚调,尽显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魅力。
  “时间安排满满的。”59岁的王凤英还在不断培养新生力量,漫瀚调艺术研究所、漫瀚调社区传习所、漫瀚调艺术培训班、小学校园里的漫瀚调音乐课……都活跃着她的身影。
  “我们希望对一些歌手、歌曲进行保护性挖掘,现在好多唱漫瀚调的老艺人记忆里还有一些曲目、歌词,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王美臻说。
  如今,漫瀚调已成为准格尔旗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和音乐爱好者前来探寻。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蒙汉两族文化碰撞交融的魅力,领略到音乐与生活的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背景下,漫瀚调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准格尔旗,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旗,不仅在民族团结方面做出了表率,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走在了前列。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科研与传播实践基地在准格尔旗的挂牌,也进一步彰显了这里在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播方面的重要地位。
  “漫瀚调调脆个铮铮音,蒙汉兄弟越唱越惹亲。漫瀚调是那盘根根柳,笑声声唱出个手拉手。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旗流,流进蒙汉人民心里头。天又长来地又久,蒙汉人民的情谊万辈留……”
  孩子们唱的这首传统曲目,已经从历史的长河走到现代的舞台,如何流传至下一个百年甚至更久,准格尔旗持续在探索。
 
“不如怜取眼前人”,更拓词中意境新
晏殊词中的理性之美
“不如怜取眼前人”,更拓词中意境新

晏殊词中的理性之美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叶嘉莹讲授
陆有富整理 于家慧审校

晏殊词有慰藉的办法


  晏殊的《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很多人考到50多岁才考中进士,比如韦庄;而晏殊是幸运的,14岁就被赐同进士出身,后来官至秘书省正字。不管是仕途上幸运的人,还是仕途上不幸的人,不管是理性的诗人,还是纯情的诗人,都有我们人类所共有的无常的悲哀。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即使你富贵显达,贵为天子,也不能够避免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还有一种离别的悲哀,也是天下人都必须经历的。生离死别的悲哀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最基本的感情。《古诗十九首》之所以奇妙,是因为它所写的都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无常的悲哀、离别的悲哀、追求不得满足的悲哀。
  可是对待这种无常和离别,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李后主写“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无常,“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是离别,他得出的结论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其实晏殊所写的基本感情是一样的,“一向年光有限身”,这是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等闲离别易销魂”,这是离别。他所写的主题跟李后主一样。“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是时间短暂的意思,“有限”是更短暂的意思,“有限身”也是无常的悲哀。李后主说“胭脂泪,相留醉”是离别,晏殊专门提出“等闲离别易销魂”,两个人的结论是不同的,即“人生长恨水长东”与“酒筵歌席莫辞频”。在无常和离别的悲慨之中,晏殊找到一个慰藉的方法,李后主完全找不到,所以才说“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总是会遭遇很多不幸,当不幸来临时,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它,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它?晏殊隐然有一种慰藉的办法,所以他写“酒筵歌席”。有聚会既可以饮酒,也可以听歌,在这种无常离别的人生之中,你要怎么样来安慰自己,怎么样来排解、解除这种悲哀?晏殊是“酒筵歌席莫辞频”。
  杜甫的诗“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说的是“莫”。韦庄的词“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用的也是“莫”字。“莫”是说你不要,本身就是一种劝解之词。你不要推辞说酒喝得太多,“酒筵歌席莫辞频”,“莫辞”就是不要推辞。不辞频,不怕金杯的满,不怕酒喝得多,“频”是多、满。所以晏殊是跟杜甫、韦庄一样,隐然有一种劝解的意思。可是,晏殊跟韦庄、杜甫是不同的,韦庄最后的归结是“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还是回到相思怀念的悲哀。可是晏殊不是,晏殊说:“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可以知道,晏殊比他们这些人要理性,有慰藉的办法。而他之所以得到这种慰藉办法,是有一种理性的反省和思索在里边。
理性词人与纯情词人之对比


  将晏殊跟李后主做一个比较,李后主开头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写的是眼前、当下的现象带来了感触,引起了我的悲哀,完全是直觉的感受。可是晏殊说“一向年光有限身”,不是一个现象,是一个概念,是经过反省思索后的结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也许刚听起来觉得很奇怪,诗词需要一种感情上的感动或触发,怎么会有理性呢?可晏殊恰好把他的感性和理性结合得很好。“一向年光有限身”是他的感情,他对无常的悲哀有很真实、很深刻的感受。可是,晏殊由此归纳出对于人生的了解,就是一个理性的认识。
  李后主跟晏殊两个人,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对比。同样一种无常的感情,这两个人反应怎样的不同呢?李后主说,“独自莫凭栏”,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靠近那个栏杆。一般楼上有栏杆,可以望远,而望远常常引起人的怀思。所以李后主说,不要去凭栏,尤其你独自一人的时候。凭栏的时候看到“无限江山”,看到有山有水的故国,就是李后主的南唐故国。可是现在丢掉了那个江山,是“别时容易”,那么容易就把它失去了,要想回去看故国的江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后主的结论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天上人间”四个字非常奇妙。这四个字一个“天上”,一个“人间”,没有主语、谓语、宾语。“天上人间”是什么意思?这可以有很多解释。俞平伯先生在《读词偶得》中的解释是,从前是天上,现在是人间,是今昔强烈的对比。他还有一个解释,说“流水落花春去也”,春到哪里去了,到天上了,还是到人间了?是问话的一种口气。还有一种可能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写的是“别时容易”,“天上人间”写的是“见时难”。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天上人间”就是两句哭天之词。
  总而言之,这四个字有很多种可能,诗词可以引起多义的解释。为什么一句诗或者一句词可以引起我们很多解释?一个原因是语法的模棱。模棱,就是模棱两可,文法不完备,就像“天上人间”,它的语法模棱两可,可以讲成感叹或者疑问。还有一个原因是,诗词里边所举的形象可以引起人的多种联想,如李商隐有一句诗“断无消息石榴红”,石榴的“红”是什么,可能是石榴花的红,或是石榴裙的红,或是石榴酒的红,同样的形象引起人的联想不一样。
  李后主所说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水流花落,春归去,什么都消失了,天上人间的隔绝,是不能够挽回的悲哀。晏殊同样看到无限的江山,他是理性的诗人,但并不是麻木不仁,并不是没有无常的悲慨,他的“满目山河”是“空念远”,这岂不是“理性的反省和思索”?因为他理性,知道不能够马上就到远方去,远方的人也不能马上就到我这里来,这种阻隔不是人力能够补救和挽回的。所以,这个“空”字就跟李后主完全不同了,这是晏殊理性的反省和思索的结果。“满目山河”是“空念远”,“落花风雨”是不是“更伤春”?李后主写“流水落花春去也”,他看到落花是伤春的,这是一种春天消逝的感伤,所以伤春就是“春去也”。晏殊看到花落、春去,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更伤春”,这个语法呼应是有一种理性里的感情、感情里的理性,两个是互相联络、结合在一起的。“更”是加深,第一层悲哀是离别的念远的悲哀,再加上花落春去伤春的悲哀,所以用到“更”字。“落花风雨”是“更伤春”,“更”字是加深之词,第二句把两个都加重了,有念远,更有伤春。可是他以前面的一个“空”字,可以连下来把两个都否定,这是晏殊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诗词里的理性思索,晏殊表现得很好。以一个“更”字把两个同时加重,一个“空”字把两个同时否定,上一句的“空”,跟下一句的“更”,互相结合、反衬得非常好。
  晏殊将感情与理性结合得非常好,最后隐然有一个安排和解决的办法,“不如怜取眼前人”。念远是空的,因为这个远人不在这里,是白白念远,对你是没有好处的,一点在现实的补救都没有,所以是“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个“更伤春”同时接着上一句的“空”字下来,也是空伤春,所以现实的解决办法是“不如怜取眼前人”。真是非常理性,你所能掌握的只有现在,念远是你不能得到的,伤春是你不能挽留的,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怜”是爱怜的意思。眼前的人,是能够呼唤起你一种感情的。
  韦庄的词中有“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如果今天眼前也有花枝的话,就“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定还要注意,晏殊是达观、理性,可是同时也有感情。感情的达观、理性之中,同时还有一个陶渊明常用的“姑且、聊且”的意思,比如“且共欢此饮”“聊为陇亩民”。陶渊明曾经也有过壮志——“抚剑独行游”。可是他出来做官,发现官场上的腐败黑暗,不能够忍受,就决定“躬耕”了,但“躬耕”不是他的本意,所以他说“聊”。既然“抚剑独行游”不可得,比较之下我就宁可、聊且、姑且做一个归隐田园的老百姓。“且共欢此饮”,陶渊明隐居之后,有人约他一起出去做官。可是他出去做官,就是改变自己的道路,他不愿改变。虽然你跟我走的道路不同,我并不愿意把你看成敌人,仍然可以跟你“且共欢此饮”,姑且我们共同欢乐地在这里一同饮酒。他说“吾驾不可回”,可是我驾车所走的道路是不能够挽回的,你让我走你的那条路是不行的,你不是跟我走共同道路的人,不是我真正的知己,可是没有关系,既然相遇在一起,就共同欢乐地饮这一杯酒。所以这个“聊”跟“且”都是那种不走极端的。可是有些人是走极端的,杜甫有“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竹叶是竹叶酒,我今天如果没有竹叶酒喝,这人间的菊花我都不教它开了,没有这个,宁可什么都没有。
  《浣溪沙》这首词,是我们要证明晏殊这个理性的词人,在感情之中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思致,最好的代表作品。这首词跟李后主做了对比,可以看到纯情的词人跟理性的词人对于宇宙之间的现象,同样有感情,同样有一种感动——无常的悲哀、伤春的悲哀、离别的悲哀。可是晏殊的反应、结果跟李后主不同,这是理性的词人跟纯情的词人的很大分别。
对大自然的敏锐


  晏殊是理性的一个词人,虽然具有理性,可仍然是一个非常敏感、锐感的词人。他对于宇宙之间的一切现象,感受是非常敏锐的,现在我们来体会他敏感、锐感的这方面。
  辛弃疾曾经写过《踏莎行》,《踏莎行》是晚唐五代、北宋词人常常写的一个调子。可是辛弃疾所写的《踏莎行》里所表现的风格,跟晚唐五代、北宋词人的《踏莎行》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词在开始的时候,所写的大都是闺阁园亭、男女之间的相思离别,都是很温柔、很纤细、很委曲的感情。所以辛弃疾以英雄豪杰,将词变为豪放,不但在一些长调——本来就适合于写豪放风格的词里边表现豪放,还把晚唐五代北宋纤细委曲的婉约词改变成豪放。
  辛弃疾的《踏莎行》,跟晏殊的完全不同。晏殊所写的,是敏感跟锐感,感觉的纤细、叙述的委曲,将那种缠绵婉转的情意叙述得非常好。冯正中的《鹊踏枝》,写了十几首;温庭筠的《菩萨蛮》也写了十几首。要掌握一个词调的风格,或者要掌握一个词人的风格,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同样的调子一直念下去。下面来看晏殊的《踏莎行》:
  第一首: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第二首: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第三首: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第四首: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词里缠绵婉转低回的感情,从它的声调就可以感觉出来。晏殊是一个理性的诗人,他虽然理性,可是他的感受、感情非常纤细、非常锐敏,“小径红稀,芳郊绿遍”,真是写得美!一般人写到春归、春去、花落,都是悲哀。杜甫曾写道“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李后主也曾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晏殊写的景色也是暮春的景色。
  北宋周邦彦写过一首词:“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写的是暮春。“楼上晴天碧四垂”,楼上碧蓝的天一直是垂到四垂的,因为他在高楼之上,四面一看都是地平线,都是天地相接,好像蓝天一直垂到地平线上去。“楼前芳草接天涯”,绿草已经长满了一大片。“劝君莫上最高梯”,我劝你不要登到最高楼的楼梯上去望远,当你看到“楼上晴天碧四垂”,看到“楼前芳草接天涯”,就会有一种伤感,就会有一种伤春的心情,因为那楼前的芳草已经完全绿了,春天已经走了,夏天开始来了,初春已经过去了,这已经是暮春的景色了。所以他说“新笋已成堂下竹”,刚长出来的嫩的笋尖,已经都长成那么高的竹子。“落花都上燕巢泥”,花不但落了,花落在尘土之中,尘土就是泥土,燕子把带着花的泥土衔到屋梁上去做巢。春天真的走了,连落花都变成燕巢上的泥了!所以他说“忍听林表杜鹃啼”,“忍听”是一种“岂忍听”的意思,怎么能够忍耐、忍心听到。“林表”,树林的外边。杜鹃鸟是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它的叫声,一般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你在“天涯”做客,暮春时节听到杜鹃鸟的叫声,你是很悲哀的,所以是“忍听林表杜鹃啼”,而且据说杜鹃鸟的“啼”是一直“啼”到血从口中流出来。所以这个“芳草接天涯”代表的是暮春,是伤春。
  周邦彦用两句词写出悲哀:“劝君莫上最高梯”,“忍听林表杜鹃啼”。晏殊的这首词没有明白表示他的悲哀,“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他写的是一种非常纤细的、对于外界景物的感受,可是他没有明白表现他的哀悼和伤感,而且还隐然表现了一种欣赏的意味。他所写的,都是对于景物的感受和欣赏,晏殊对于大自然景物的变化有很敏锐的感受,词里表现了一种非常有诗意的、欣赏的、赏玩的感情。这是晏殊词的另外一个特色。
  晏殊的词跟李后主的词有很大的不同,晏殊是一个理性的词人,他的词里并不是没有感情、感受,而是有了感情、感受以后,不像李后主那样很单纯、很直接地反映,而是把打动人的感受转化。一个理智的词人,他能够把所看见的很多个别的事物进化成一个观念,比如说“一向年光有限身”就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对象,这是晏殊的一个特色。还有,理性的词人表现得有节制、有反省,所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后面,接一句“不如怜取眼前人”。他不是像李后主那样没有节制地大段发泄,而是有节制、有反省,有一个处理的办法。
  许多读者觉得词所反映的都是伤春怨别、儿女情长,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每一个词人都有不同的特色,晏殊有非常连续、幽微、婉转、敏锐的感受,而且是充满了诗意的一种感受,这是大晏重要的特色,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理性,还要看到他另一方面的感情。
曲折幽微,含蓄而有节制


  我们来看这首《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小径红稀”,“红”是指什么?是指花落。李后主所写的是“谢了春红”,是落花零落的生命的凄凉和凋伤的感受。晏殊所写的落花,写的也是“红”,是“小径红稀”。我们说“林花谢了春红”是感受,太直接,不巧妙,而这个“小径红稀”则是一种美感的欣赏。他不直接写生命的凋伤,而是写景色,里边可能有花落春悲的伤感,但是他不是直接写的,而是采取了一种美感的欣赏。很多人讲诗词里要有一种形象,这个形象在你的诗作情景中产生了作用,才是好的。比如“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就没有感动,在诗句里不造成作用,这个形象是浪费的,所以形象如何呈现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情,而情要借景来表示。中国的文学批评中说“情景相生”,这个“情”字要看成非常广义的“情”字,未必是喜怒悲欢这种强烈的感情。看大晏的词,“径”字是名词,“红”虽然是颜色,可他却用这个代表花,是用一个暗指来代替一个明指的信息,他感觉很敏锐,而且写得非常婉转。《浣溪沙》中“小园香径独徘徊”,他在开满了花的小径之中,一个人在那里徘徊。这个“小”字,诉尽了他的这种感受,一种小径曲折、幽微,花落以后的很敏锐的感受。
  “芳郊绿遍”,芳郊是长满了芳草的郊野,到处是芳草,“绿遍”天涯。“绿遍”,一片青青的绿色。中国诗词里有一种传统,在用到某一些词和句子的时候,能唤起民族意识里千百年来所留存的某种共同的反应。北大教授林庚曾经写过一篇论文,专门谈论唐诗的语言问题。中国一说到芳草,常有怀人的意味。汉朝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第一句就是“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可以看到那绿遍天涯的芳草,“绵绵”不断绝的样子。《楚辞》里也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有一首送别的诗里曾经写过“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六朝时江淹写过一篇《别赋》,开头两句是“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断肠芳草地”,使我断肠的是那个芳草的一片绿颜色。
  芳草可以给人这么多感情上的感受,可是晏殊与他们不一样,他没有用很强烈、生硬的句子,只是“芳郊绿遍”,只是表面上写一个景色,是“小径”的“红稀”,“芳郊”的“绿遍”,在“小径红稀”之中,“芳郊绿遍”之中,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大晏很微妙的一点是他写得很闲适,写得很小心,他注意到红的慢慢稀少,花园里的花开始零落。
  写花慢慢地落下来,秦少游有一首词的开头是“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英”是花的花瓣,“梅英疏淡”,梅花的花瓣,“疏”是晏殊所写的“稀”,稀少的“稀”,“梅英”的“疏”,就是稀少的意思。“淡”是它的颜色变浅了。花含苞的时候颜色比较红,等它慢慢绽开的时候,颜色就比较浅了。梅花的花瓣,从多到少,花瓣的颜色,从深到浅。“冰澌溶泄”,水上的冰慢慢地薄了、融化了,慢慢顺着水流走了,一步一步地进行,就是“东风暗换年华”。东风在暗中,把这一年的芳华看淡了,诗人对景色有敏锐的感觉。所以晏殊的“小径红稀,芳郊绿遍”,不仅是写景色的美,还写感受的细致,看到那个情景小小的变化,一步一步地进行,从“小径红稀”到“芳郊绿遍”,然后是“高台树色阴阴见”,花落了,草绿了,树荫就铺满了一片。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有人说杜牧年轻时钟情一个女孩子,本答应过几年回来迎娶,却因为做官失言,再次相见对方已结婚生子,所以就写了这么一首诗。当年很新鲜的花朵,现在已经被狂风完全地吹落,长了满树的绿叶。很多花开花的时候不长叶,等到花落了,叶子才长出来。这个绿叶成阴是“狂风落尽深红色”后的第二步,花落以后才长出叶子,等到绿叶成阴,就花落很久了。杜牧的这两句诗写得比较明白,可是大晏的词没有明白写出来狂风吹尽,没有明白写出来光阴的消逝,他只是写景色,“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高台”,你站在一个高台上,“阴阴”就是浓密的样子,“见”是突然看到高台上树木的浓阴一天比一天密,春天一天比一天消逝得远。这三句他表面上写的景物,没有像刚才所举的诗人词人抒写感情。
  下面写道“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等到花落春归、绿叶成阴的时候,“春风不解禁杨花”。“杨花”就是柳絮,在春天的时候,有很大片的柳絮。一棵柳树在春天来临时,柳条是慢慢地变成嫩黄、嫩绿,慢慢地长出叶子。这句话很写真的一点就是,当柳枝变绿的时候,就开始有杨花,杨花飞起来的时候,就是满天飞舞,非常浓密。《红楼梦》里,林黛玉跟薛宝钗她们聚会的时候填词,就是填的柳絮词,“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粉堕百花洲”,柳絮飞得好像是百花洲上的花飘落了,粉代表花。“香残燕子楼”,是说燕子楼上住的那位女孩子死了,美丽的柳絮的飞舞,像是花落、像是美人的死亡。“一团团逐对成球”,这样逐对逐对一团团的,“成球”就是滚成球的样子。北京有很多柳树,春天当你走过的时候,很多柳絮飞舞,就像晏殊写的,北方暮春时节,满天飞舞的柳絮,“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柳絮是非常轻飘的,迷迷蒙蒙的,所以是“濛濛乱扑行人面”。
  这首词整个上半阕,晏殊没有写一个透露感情的字眼,而是用形容词写情景的转变。他没有说伤春、怀人,只是写景物,写得那么含蓄。他是把读者带入景色之中去感受,不是让“我”说出来:“我”在伤春,“我”在怀人。当你走在春天的小径上,柳絮濛濛的一片,扑到你的脸上,当你看到“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当你看到满天柳絮飞舞,飞到你的眼前,你是什么感受?他只用三个字稍微透露了一点点感情,“春风不解禁杨花”,所有的表现情绪的字句都在“不解禁”三个字里。“不解禁”,就是不知道阻止。春风,你为什么不知道阻止杨花,竟然就让杨花这么迷蒙的一片,直扑到我们行人脸上来,你为什么把这种零落、飘零,暮春的悲哀、凄凉,径直打到我的脸上来,“濛濛乱扑行人面”。他的感受都很直接地说出来,用诗人的敏锐、诗意、纤细,把所感受到的那种细腻幽微带到你的眼前、心底,让你去亲自感受。
  这首词上半阙是以外面的景色为主,晏殊之所以写得不杂乱,因为他在写外面景色的时候,有一种时间消逝的感觉,他是在行进之中,从“小径红稀,芳郊绿遍”到“高台树色阴阴见”,到“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春天一天比一天消逝,它的结构是时间的消逝。这首词下半阙有一个大的转变,是由外而内,“翠叶藏莺,朱帘隔燕”,他还是写得很细腻,春天的时候有黄莺鸟,只听到黄莺鸟的叫声,可是看不到,所以说“翠叶藏莺”。“翠叶藏莺”当然是接着前面的景色来写的。我们来分析这首词的结构,前面都是景色,一直到上半阕的最后一句,有人出来了,是“濛濛乱扑行人面”。接下来“翠叶藏莺”,“莺”是藏在阴阴的树色里,而你知道有莺,因为听见了莺啼。暮春的时候,黄莺鸟的叫声人能听见。后面“朱帘隔燕”,这是写得很妙的一句词,好处有几点,一个是结构上的,“燕”是燕子,是属于大自然的,可“朱帘”是房子,所以从外边转到里边来。“朱帘隔燕”,人在帘内看到朱帘外的燕子在飞,从外而内,从景到人。不只如此,晏殊没有把这首词的整个情调破坏,还是都用形容词来写。“隔”字虽然是动词,可是它所呈现的是一种景象,是说燕子在帘外飞,所以还是从景象来写的。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他写的是房间里的人,房间外的景色。“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得很美丽。宋朝最讲究燃香,南宋词人王沂孙有一首词,词调名叫做《天香》,咏一个龙涎香。龙涎香是宋朝人常常点的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香,制造、燃烧都有固定的方法。龙涎香最大的特色是它的香烟,是碧绿的,而且凝聚不散,一直在那里盘旋袅动,是凝聚而不散的香气。晏殊的这首词虽然不是正式写香,可是宋朝当时的社会风气是讲究燃香的,所以他说“炉香静逐游丝转”,“转”是香烟缭绕,一缕香气在盘旋缭绕,凝聚不散。香炉里的烟是“静逐游丝转”。什么是游丝呢?春天当花树生长的时候,有一些细小的昆虫,也在春天生长,这些昆虫有一种分泌物,吐出来的丝是长长的一条丝,可以看到天上飘着一条很长的丝,却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这个叫做游丝。如果春天天气暖和了,把窗跟门打开,柳絮游丝可以飘到屋里来,晏殊写的是这种情景。外边空中的游丝,屋里边炉烟的香气,就是“炉香静逐游丝转”。
  最后就是在这样外在的景象跟内在的景象之中,“一场愁梦酒醒时”。他曾经饮酒而醉卧,梦是“愁梦”,是梦中所追寻的没有得到。“斜阳却照深深院”,到下午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斜阳照在深深的院落之中。大晏词不像杜甫的诗有那么博大的感情,表达忠君爱国、关怀国计民生的理想。可是他写出了非常纤细、幽微、婉转的一种诗人的感受,这是大晏词的另外一个特色。
  大晏写感情不是很放纵,不是写得很强烈、激昂慷慨,他写得很含蓄、很有节制,可是有一首词他写得激昂慷慨的,就是《山亭柳》。这首词的风格,在晏殊的词里边是比较特殊的一首。每个作者都有独特的风格,如同天下没有两个完全相似的人一样,诗跟词等文学作品也不应该有完全相同的风格,无论是温、韦、冯、李,还是大晏,我们所说的特色,不是说他作品里有一首词或者两首词是这样。这个风格不但足以代表他作品的风格,而且足以代表他自己做人的风格,是个人跟作品合一的一种最能够代表他的特色。可是有的时候,他的作品里有偶然的例外,跟他一般风格不相同的情形出现。
 
冀中烈士陵园里的守望
冀中烈士陵园里的守望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文漫笔
 
  郭华

  初秋,我来到位于河北省河间市的冀中烈士陵园。与市区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宁静。
  冀中烈士陵园管委会主任于金盼在门口等我。
  这是我三年当中第四次来陵园。第一次是因为陵园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陵园的稿子,我由此结识了于金盼。虽然他比我年轻,但我仍然习惯叫他老于。那一次我们首先来到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他亲自为我讲解。看得出他非常熟悉展览陈列的内容,而且每一句话都传递着深深的感情。后来才知道,当时他已经为前来祭奠、瞻仰的干部群众讲解1700余次。
  老于当兵出身,1996年转业到河间市民政局,2003年到烈士陵园管委会工作,已经在陵园坚守了20多年。
  来陵园工作的第一天,下班时同事们都走了,老于一个人来到陵园东部的墓区。3月初的冀中平原依旧春寒料峭,夕阳把西边的天空染成了血一样的颜色。他脚步缓慢凝重地从一座座烈士墓旁走过,最后干脆坐在了墓区的路沿上,凝望着墓碑出神。冀中烈士陵园是在原河间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的,老于想起当初河北省民政厅向民政部呈报的《关于将河间烈士陵园扩建为“冀中烈士陵园”的请示》,请示中说:“近几年来,程子华、杨成武多次提出要求建设冀中烈士陵园问题,并提议在河间兴建,最近杨成武同志又催促此事。”这些在冀中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名字,老于从小耳熟能详,他感觉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努力了解冀中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和陵园中安葬的每一位烈士的情况。八路军南进支队三十二团政委赵通三烈士是深泽县人,有一次深泽县有关部门的领导来陵园瞻仰,看到赵通三事迹的介绍,随口说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进冀中时,赵通三就是贺龙和吕正操见面的联络员。于金盼记在心里,经过核实无误后,在讲述赵通三烈士的事迹时,又增加了这一重要内容,让烈士的形象更加丰满。2016年9月,曾经在冀中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们来到河间缅怀先辈,老于将他们在不同场合讲述的父辈事迹认真记录下来,并通过这个机会收集到有关冀中抗战的事件、人物、历史沿革等方面的文章300余篇。
  一年清明节,老于为中小学生作讲解,当讲到卢沟桥事变时,一个小女孩举手问:“老师,卢沟桥既不在边疆,又不是国界,还不跟日本相邻,为什么他们会在这儿挑起中日战争呢?”面对这一提问,老于当时没有回答出来,心中惭愧无比。讲解结束后,他立即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准确地还原了历史背景,并将相关内容增加到讲解中。这件事也使老于得到深刻启示,要想把先烈精神宣传好,传承好,自己首先要学习好。不能仅仅满足于熟悉陵园中所有烈士的事迹,还要熟悉冀中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如今的老于,阅读了多少相关图书资料,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他和河间市另一位热心研究冀中地区红色文化的孙正开老师,共同挖掘、整理,完成《冀中抗日斗争史料文集》初稿,共120万字。
  为了让冀中烈士陵园陈列的内容更加丰富,老于处处留心。陵园为了方便群众祭奠,决定把无名烈士们合葬到一起,并为此精心设计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在迁移烈士墓的过程中,老于怀着崇敬的心情,关注每一个细节,发现了许多被黄土掩埋的故事。在其中一个无名烈士的墓穴里,居然有两具遗骸,一具没有头骨,一具没有双腿。最令人哽咽的是,墓穴中有一块青砖,砖上刻着三个字:亲兄弟!为什么兄弟两人同时牺牲,又为什么一个没有头骨,一个没有双腿?虽然原委至今未能考察清楚,但这对亲兄弟肯定经历了残酷的战斗,牺牲得十分悲壮。老于在震撼之余,牢牢地记住了这件事。每当有人来瞻仰无名烈士墓,他都动情地讲述246座墓中埋葬了247名烈士的故事,许多瞻仰者听得热泪盈眶。
  我这次来冀中烈士陵园,是因为有一篇文章涉及两位烈士,来找老于核对他们牺牲时的准确职务。在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老于说烈士纪念馆重新布展了,你一定要去看看。我们并肩走进展室,我发现内容确实丰富了许多。其中第一部分增加最多的是冀中地区党组织发展的内容,包括诞生于安平县的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保定“二师学潮”,都有了详细介绍。老于说,冀中能够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在全民族抗战中做出卓越贡献,根本的原因,还是共产党在冀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河间历史悠久,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王安石的诗《河间》,开头便是“北行出河间,千岁想贤王”。这里说的贤王就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那个因为在河间复兴儒家文化而被《汉书》称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人。在这厚重的历史文化堆积之上,作为彰显红色文化的冀中烈士陵园,既与传统文化相互辉映,又独具光彩。自陵园开放以来,已接待社会各界群众超过百万人次。他们来陵园瞻仰、祭奠,感受什么是血与火的年代,什么是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老于的资历和能力,在河间有口皆碑。他完全可以调换一个更加舒适的单位,但是他甘于年复一年在烈士陵园守望着那一座座墓碑。20多个除夕夜,老于都是在陵园度过的。每一次他都告诉家人是到陵园值班,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他要陪着烈士们过年。
  当年栽下的柏树已经蔚然成林,郁郁葱葱,白杨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20多年来,陵园的设施不断完善,陈列内容不断丰富。烈士纪念馆的说明文字由原来的不足3万字增加到近10万字,展线由原来的不足百米延长到近300米,图片由原来的200张增加到500余张。冀中抗战的壮烈场面和冀中军民为民族解放英勇牺牲的精神,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展示。老于也在一次次搜集整理革命史料和为群众讲解的过程中,汲取着先烈们的浩然正气,净化和升华着自己的灵魂。第一次见到老于的时候,他刚刚荣获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我说:“得到这个称号不容易。”他指了指院子里那一排排墓碑说:“比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容易多了。”后来见到老于,他已经是“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我说:“你又有新的荣誉了。”他依旧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我只不过是尽职尽责地工作,长眠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关于时间的一切
梁鸿鹰《对天真的结局严阵以待》读札
关于时间的一切

梁鸿鹰《对天真的结局严阵以待》读札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文漫笔
 
  郭良干

  相比于一个器皿,或一条河流,时间更像是一种贯通我们的“力”,一种环绕我们的“氛围”——我们生活着时间、感知着时间、亲历着时间,我们藉由时间,长久保持着自身的敞开与动态,并在时间之中感受情感之弦的震颤。在诗集《对天真的结局严阵以待》里,诗人梁鸿鹰是如何用微妙的诗歌语言将“时间体验”这一“不可言说之物”编译为文字密码,供我们揣摩、玩味,若有所得,也若有所失的呢?
  不妨从这几句诗谈起:
  记得那年夏夜在野地里无意被惊起
  一株流星划过头顶
  思绪竟没来得及认真微笑
  ——《想念一次流星》
  这是生活影像中的奇妙一帧:不期然间,诗人目睹流星划过夜空,任何特定的、已被命名的情绪都还未将他占据,面部表情也没来得及变化,可情感的“强度”已经被激起了。一只猫腾空而起,四肢离地,将落未落;一柄利刃斩过竹子,竹子纹丝不动,将折未折——相比于“已完成”,这些“将而未”的瞬间往往令人更加着迷。优秀的摄影家善于把握事物的转折点,优秀的诗人亦然。就在情感强度-情感具体之间那个稍纵即逝的时间差中,诗人毫不犹豫地举起诗歌的镜头,将它精准捕获。
  人们抬起头
  期待着绚丽
  ……
  使暂时的麻痹遁于无形
  难以捡拾
  末了或者
  遗失得更多
  ——《烟花无尽》
  我想,看过烟花的人对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多少有些体会——当花火消失在夜空中,情感迅速降温,被短暂悬搁的烦恼纷至沓来,末了,甚至“遗失得更多”。
  人永远需要一些“霎那”,去治疗我们周期性复发的“快感缺失症”,尽管末了,我们或许什么也留不住,乃至“遗失得更多”。
  倘若我们对时间的流动麻木不仁,或蔑视直觉的价值,单一地从科学的向度理解时间,就难以觉察到个体生命中大大小小的“转折点”,而正是这些转折点,让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截然不同,也让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生活有多大啊
  干嘛像蝼蚁
  迷失于时钟宫殿
  已摸不着老书店门脸
  在一次闪失后
  明白了慢的紧要
  决定放弃最后关头的争取
  ——《慢与缓》
  却记不住一点有用的
  步子都对
  ……
  劫
  找不到,不能找,也不找了
  ——《岔子》
  时间也有它的贯通性,像一柄利刃,一束强光,一声爆响。同样是生活中的微妙“转折点”,《想念一次流星》《烟花无尽》捕获情感之弦的震颤,《慢与缓》《岔子》则聚焦观念豁然贯穿的一霎。人在时间中不断抉择、行动,在抉择和行动中不断认识自身、塑造自身。曾经蝼蚁般“迷失于时钟宫殿”的诗人,此刻找到了出路,从自己“所是”变为自己“所不是”,抑或反之。诗人日后是否会再度“迷失”,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至少在这一刻,他从“来都来了”的庸俗哲学中脱身而出,就在“放弃”“不找”之间,找回了精神的平衡与自洽。这令我们不由联想到《世说新语》中的一则轶事——晋人王子猷雪夜访友,在小舟中颠簸一夜,到了友人门前,却又转身返回了。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午时三刻
  一个长久的停顿
  ……
  小犬的吠叫
  即将遁入虚无
  你的火焰熄灭
  未留下叹息
  ——《叹息》
  相比于前面几首,这首《叹息》无疑显得更加纯粹:时间定格在午时三刻,秒针走动的短暂间隙,犬吠声恰巧介于可闻与不可闻之间,而面前的爱人,正以冷冷清清的眼光看着诗人。爱的反义并非恨,而是冷漠——此话老套,却也精辟。倘若顺着诗人静物素描般的笔调继续发散下去,或许还可以有衣衫的褶皱,阳光射入房间的角度,悬停在空中的灰尘,墙纸裂隙的纹路,手心和腿窝里的积汗,因焦灼而微微发苦的口腔,等等。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已经丧失了“灵韵”。但当我们放下相机,试图用文字捕获一个霎那时,那种感觉,或许又回来了。
  现代社会倡导勤俭克制,主张长远投资,对及时行乐始终抱持很深的敌意。若以时间的角度观之,这无疑是一种“现在”与“未来”的失衡。诗人能够用诗歌发现霎那、捕获霎那,再注入情感强度的变化,令其成为有纵深的、可揣摩玩味的,无论如何都是有价值的。诗人梁鸿鹰在前言中明确表示,自己无意成为“代言者”,他也的确如此。不过,对于某些事情而言,越是私人的,就越是公共的,越是“不及物”,就越是意味深长——读了,就会明白。
  让我们以这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旷野凝视半岛
  风雨凝视雷电
  我立在奇迹背后
  如同经历未来的叩问
  ——《凝视》
 
八咏清风好相继 碧云流水是诗家
诗教传承启示录
八咏清风好相继 碧云流水是诗家

诗教传承启示录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文漫笔
 
  郑宇民

  在“小邹鲁”浙江金华,遇见名人后裔是大概率事件:一不小心,在盘安城里会见到“知穷有命,知通有时”的孔子南迁一族的后裔;在兰溪街上会碰见“功盖三分国”的诸葛亮的传人;在武义明招山下,会遇上“为官之法唯有清、慎、勤”的吕祖谦的传人;在义乌市场,会邂逅“剑气冲而南斗平”的骆宾王的同宗。
  今年,“诗路有约中国行”活动首站放在金华,就是因为“小邹鲁”。
  “小邹鲁”处处是书香门第。看红色的书,有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看古色的书,有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研究戏曲有《婺剧新编》《李渔全集》;学习画画有黄宾虹的积墨、吴茀之的写意;学习诗词有沈约的“四声”“三易”、李清照的“一舟”“双溪”;喜欢歌唱的,请艾青“打开所有的门”、听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金华遇见沈才土先生,他说要去家乡沈宅山头下,我突然想起他是辞宗沈约之后。沈约在刘宋时期当了三年东阳郡守,是金华的父母官。沈约对中华诗词的贡献是倡“四声”、去“八病”,是一次规则约束,又是一次普及释放,没有永明体就没有近体诗、没有唐宋诗词,他推动了文化性与人民性的融合传承。他说“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合流需要规则,台高方能展望,是沈约筑起了中华诗词的“台高”。清风楼水利三江,八咏楼文播四海。
  我与沈才土一道去山头下村,来招呼的是一位中年人,沈约第四十六代孙,沈才土称他为太公。他告诉我,以前每年回一次家乡,召开家族代表座谈会,说家训,道传承。他组织编写百代家谱,组织族人念诵家训:“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禁游惰,革奢侈,惜孤寡,养贤才,尊师道,戒仆从,务耕读……”他说沈氏家训管用,是全省的廉政教材,村里出去做事的没有一个犯过大错误。我在想,是家训内容起作用,还是家训的念诵形式起作用呢?沈约对诗词实行节律,是社会性、人民性的普及,同时也是社会性、家族性的自律。家训一般都诗词化,形式与内容都有节制,是对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规范,也是对一个家族的内部治理的规范。从表达方式的节律到行为内容的节制,再到家族成员情绪脉动的自我调节,形成了文化治理的潜移默化,这正是孔子所倡行的诗教。
  在菜地里,我看见有一位老农用筷子夹青虫,为啥不用农药?他说这个生长阶段不能用农药,大家有公约。古屋檐下,一位老人为另一位更老的老人摇扇子。一交谈,得知摇扇子的老人是杭州西湖区的退休教师,家母年事高,他回老家陪伴老娘亲。这些人都是沈约之后,他们没有名人概念,只有常人生态,有公约有自觉,有规则有秩序,是有烟火的传薪,是很寻常的高尚。名人其实是常人培育的,是常人成就了名人。沈约有诗句:“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沈约有约在金华。一同前往金华的有许多文人墨客。浙江大学的林家骊教授,从36岁开始研究沈约,至今已经36年。他与沈才土一道登上八咏楼。他说沈约是辞宗,八咏楼是国宝,三江口是诗缘。同行中有国家图书馆前馆长詹福瑞,专研南北朝文学,他说沈约不仅在金华留下一座楼,还在史学研究方面立了一块碑,那就是《宋书·谢灵运传》及《传论》,是沈约奠定了谢灵运中国山水诗词开山宗师的地位。
  一位是四声辞宗,“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一位是山水诗宗,“山水清晖,滤澹物轻,兴会标举,隐逸腾声”。沈约有约在金华,青山绿水谢灵运。谢灵运到金华,从东阳江顺流而下,在现今的东阳江、武义江、金华江三江口写下了著名的山水诗《东阳溪中赠答》。沈约赴任东阳郡守,从钱塘江口溯流而上,过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口,又上溯至东阳江、武义江、金华江三江口,与先期而至的谢灵运灵魂碰撞。
  二宗三江相遇,激活了《东阳溪赠答诗二首》:“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女子在溪流边赤着双脚洗衣浣纱,男子在江中乘着简易竹筏顺流而下。水中缘,月下情,云间风。山水自然,生命偶然。有人问,谢灵运既不是金华人,也没有在金华做过官,因何对金华山水有如此生动的感发?我认为,这首山水诗的重点,不是传情,而是“缘流”,中国文化并非地域性,而是流域性,是大流域的文化,山水文化更是如此,是流淌的、浸润的、缘流的。沈约与谢灵运在东阳江的神交就是“缘流”。素足素舟,呈现了山水明月的生活理念和素朴归真的文明形态。纯洁、沉浸、徜徉、向往,表达理想的生活取向。沉浸与虚拟结合,云水与山月一体,素写与意象并起,是缘流的追寻、隔代的偶遇,也是似曾相识的穿越、山水诗意人生感发的共情。
  缘流三江口,更上清风楼。极目远眺,水映金华。南开大学张静教授兴奋难抑,脱口而出:“江山也要诗篇扶,双溪三江入画图。八咏清风好相继,人间始重金华途。”金华的八咏楼、清风楼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名楼,相信这片热土将为中华诗教的当代传承提供样板。
  张静说李白有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就是谢灵运在江南一带游历时穿的登山鞋,李白梦游天姥自然想到谢公屐,这就是山水足迹,是游山玩水的发明。其实,这个“屐”就是当年金华山民劳作时的雨季防滑鞋,用老的毛竹根,竹节细密韧度强,一剖为二,底部呈斜面,两侧锯上齿痕。我小时候穿过这样的防水鞋,山里的孩子穿竹屐,山外的孩子穿木屐,脚掌形的木板钉上皮带,套进脚,满街跑。放学时小学生的木屐在石子路上发出呱呱声响,当地人把木屐叫“木屐呱”,先闻木屐响,才见小学郎。现在去日本还能见到的木屐或许就是谢公屐。
  下午我们专程去了安地小同村,这里是金华江的源流。过安地水库,入梅溪山涧,山水娱人,气候宜人,细雨喜人,晚风撩人。仁者、智者、寿者,乐山、乐水、乐清风。有女子汲水,有男子撑筏,此时此刻,所有专家学者都成了素足女和素舸男,他们在水湾抓小鱼,抓了放进瓶子里,看一会儿又放掉;还争着去踩竹筏,左牵绳,右放桨,老夫聊发少年狂。可见,山水诗词可以唤醒童趣,可以疗愈忧郁,可以洗涤风尘。沈约说:“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滚滚红尘,喧嚣新城,需要山水,需要山水诗词。
  张静惊艳于眼前的绿水青山,朗声吟出“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这或许就是山水诗词与现代文明的交响,也是谢灵运的“同调”与小同村的“同乐”的耦合。
  专家们反复询问为什么这里的地名是安地。中国政法大学的郭继承教授认为山水娱人是一种心灵安顿。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安地安心安家,在小同村过大同的生活,一起为乡村振兴助力。曾几何时,农村与城市有了隔离,农业与新兴产业有了距离,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有了分离。乡村振兴靠文化,靠绿化,靠山水生态与现代文明形态的转化,把山水放大,把生态做优。中国画里的天地山水在画面中占比很大,人物楼阁在画面中占比很小,寓意人在天地间,天大地大,人小物小。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要靠转化、融化、变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就是转化和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是山水比金银,要十分珍惜;二是唯有转化,才能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
  返回时,启示多多:山水清晖,山水娱人;诗教赓续,诗教现代,这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优势。“八咏清风好相继,碧云流水是诗家”,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尽在青山绿水、诗教绵绵中。
 
山东赋
山东赋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文漫笔
 
  韩邦亭

  钟灵海右,好客山东。溟涨环三方之利,邻曲接四省以通。邈邈千春,诗礼铭乎坟典;悠悠五水,平原抱以丘陵。货殖也超拔江北,形胜兮遥对盛京。最是多圣多贤,以奠民族之道脉;一山一水,以传社稷之长风。故谓利兼水陆、控带海山之大省也。
  若夫披史册,溯沂源。宜行八千里,可追数万年。曰后李,曰北辛;曰大汶,曰龙山。东夷逐日,后羿控弦。早塑古陶之美,已领汉字之先。禹定八遐而青州始著,名播四海而赤县同瞻。封吕尚于齐,已领鱼盐之富;封周公于鲁,宏开礼义之言。兼以邹、滕古雅,莱、莒昌繁。标齐鲁已歌于舜日,论名邦无惭于尧天。
  追夫兵家百世师,亦已巍乎;华夏第一相,何其壮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修六经,传六艺。施千秋德教,启后则歌沂水之游;留万仞宫墙,阐经则仰杏坛之利。可贵者达不自骄,穷不自弃。亚圣承孔父之学,属孟孙之裔。列国陈智,明哲之论当传;桑梓著书,民本之说最益。晏婴倡俭约之气,成百代风;墨翟明兼爱之心,为九州计。算圣则擅以天文,农圣则察乎地气。壮矣哉!能继以情,能革以迹。显学乃文化之基原,儒术乃国人之标记。
  且夫艺成厥业,文仰其宗。柳岸寻乎后圣,兰陵重乎荀卿。凿壁而来,匡衡洞察诗意;还家而后,郑玄遍注群经。入诗林之博大,开赋苑其深宏。读曼倩之文,名传魏阙;左思之赋,纸贵洛城。摛文铺采之宏篇,声蜚鲍照;气盛意遒之妙作,才重孔融。且夫声纯则正,调雅则工。诸葛亮书阵前之表,戚继光作马上之行。词坛则婉约起,豪放兴。李清照衔杯,入重阳而梁透;辛稼轩望远,吞万里而气雄。张养浩为人为政之德,蒲松龄刺贪刺虐之功。今则臧公诗美,季老学丰。观其翰墨云蒸兮尽妙,丹青霞蔚兮俱精。试看一序传奇,见标格于王逸少;群碑铭史,怀正气于颜鲁公。张正道挥毫,上河兮图开百业;李营丘惜墨,平野兮云卷千重。李鱓之蝶花隐隐,板桥之竹影层层。老苔桂馥,浓墨刘墉。诚可谓观之有幸,传以无穷者也。
  其景也,明湖浩渺,趵突荡漾。城郭纳山水之幽,闹市得林泉之状。探文明之缩影,五岳独尊;观云海之玉盘,千岩弥壮。海上崂山,峰雄峡险而灵奇;瀑中奥府,水秀云奇以浩荡。一家显乎九州,三孔罗乎万象。复有清香盈道,参天之槐影悠悠;胜日观潮,入海之长河漭漭。观其一剧传名,八仙破浪。飞异境而空濛,上高阁之宏敞。美哉龙口增福,马群致爽。晋唐遗迹,醉禅韵以栖迟;山水流音,乐天堂而颐养。访青州于古地,堪弄挫琴;分翠色于云门,岂无佳酿?观其随处名都,无非善壤。忠魂不远,驻刘公岛以清幽;铁骨自坚,入沂蒙山而深广。秋染浮来山之银杏,已醉诗家;春归曹州府之牡丹,堪留画匠。至于山岛传奇,微湖荡桨。迎人者荷气,斯民之胜业常新;冠世者榴颜,领袖之深情莫忘。诚宜登高以舞毫锥,揽胜而发浩唱。
  于是临热土,探基因。喜作丹心之旅,来寻红色之根。声震青山,胜利源乎聚力;情浓红嫂,党群重乎同心。解放之阁之巨栋,泉城惨案之悲吟。起烽火于胶东,地雷歼寇;筑密营于海畔,巨浪扬音。铁道游击之壮,抱犊辗转之深。原山记维艰之业,荣成仰奋斗之身。再访机关,老区之旧址一脉;同兴革命,渤海之丰碑千寻。转雄师于齐鲁,开虎步于高岑。畅交通,破封锁;游湿地,过湖滨。礼赞黄河而化物,歌飞水利而树恩。入古城,大战则怀乎赤子;飞帆影,水道则胜于黄金。敬时传祥,怀孔繁森。建乡村以添彩,树样板以脱贫。民之军博,守土之心万里;国之重器,耕海之力千钧。洵不愧革命老区、红色热土也!
  此业恢宣,其心大振。都市携支点齐飞,双圈共百强并进。迈向深蓝,兴大战略以开篇;扩容绿色,促新动能而鼓劲。三个经济之融合,头号工程之坚韧。兴数字,推精促特以领其高端;强制造,提质培优以绘其版图;壮民营,富民强省以牢其根本。海尔争优,鲁能尚信。穿隧道于海底,绝似水中神龙;誉菜都于东方,恰如雨后春笋。十强产业,蝶变凤来;十大创新,蹄疾步稳。强其质量,驰名者最重地标;显以高端,上榜者皆为好品。且看强其交通,优其货运。康养惠民,文博流韵。以丰渔牧之殖,以养农林之蕴。先行区启而勃兴,“黄河链”显其轻迅。优而重组,国企改革历三年收官;保以公平,营商环境标第一方阵。大订单凸显商机,新产业再传捷讯。挂图作战,数十年矣美景当歌;补短拉长,九万亿兮春风再趁!
  斯是家给人足之地,乐和礼备之邦。建以新,高速穿而条畅;怀乎古,齐城述以沧桑。到此也鲁菜怡人,标八大兮居其首;青啤迓客,来万国兮醉此乡。乐夫士风美,民物昌。紫陌筵中,扒鸡传味;柳泉笔下,煎饼生香。入园圃,桃鲜兮葱嫩;坠枝条,果红兮梨黄。名茶烹日照之水,药典载东阿之方。至于纸鸢凌宇,毛画流光。湖上之琵琶盈耳,沂蒙之小调绕梁。方有柳琴起韵,又闻吕剧开腔。遥想李供奉挥毫,把盏则歌乎琥珀;吴季札观乐,抚弦则辨以宫商。尽善哉!游于肆则甘滋共品;尽美矣!过其城则雅韵必扬。
  昔闯关东,今壮北海。山东号兮铁壁铜墙,青岛港兮扬帆奏凯。海岳之襟怀必敞,宏纳尤多;孔颜之至乐长传,清刚未改。可谓儒业塑其魂,仁心备而增辉;泰山铸其骨,义路开而浮彩。当知动力如河,刚强如岱。大道高驰,雄关远迈。按加速键以腾飞,注新动能而迅快。知其来而见其往,至理须明;达于礼而秉于诚,群情不怠。心尤向党,观大卷以恢宏;志可挑山,纵豪心以澎湃。成色足而致远,底色亮而刷新;本色厚而善成,特色扬而对外。何其乐也!德泽已润乎兆民;不亦远乎?懋业必兴乎万代!
 
“光种地没意思,漫画让我有追求、有理想”
40多年,这个县“长”出上千名农民漫画家
“光种地没意思,漫画让我有追求、有理想”

40多年,这个县“长”出上千名农民漫画家

( 2024-10-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本报记者范世辉 赵鸿宇 董笑坤

  在破釜沉舟典故发生地河北邱县,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农民为主,在耕种劳作的同时,还一边揣摩乡土生活中的漫画题材;在饭后睡前闲余之际,用笔勾勒出感悟生活的漫画……
  这就是河北邱县农民漫画家的别样生活。他们说,有了漫画,他们的人生不再是单调的重复劳作,而是充满了童话,多了色彩和味道。
  农民漫画家大多来自当地的青蛙漫画协会,协会前身为青蛙漫画组,成立于1983年,陈玉理、李青艾是主要创始人,也因漫画结缘成为伉俪。李青艾说,取名青蛙,是借鉴国外很多漫画组织以动物名称命名的做法。青蛙在田里吃害虫、唱丰收,漫画组成员大多是农民,都希望漫画像青蛙一样,既可针砭时弊,也可歌颂时代。
  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方成、英韬等人,曾多次来到邱县面对面为青蛙漫画的成员授课,手把手指导,还通过书信等方式与他们长期保持联系,成为帮助这支农民漫画队伍成长的重要力量。
  40多年来,青蛙漫画的成员由之前的几个人发展到了上千人,创作各类题材漫画作品5万余幅,1万多件作品荣获各级展览、赛事大奖。
从“陈玉理”到“陈与李”


  午后,风和日丽,煦暖的阳光照在“青蛙之家”安静的小院。绿树红花掩映下,红顶白墙的二层小楼多了几分艺术气质。
  满是画笔、涂料、纸张的两张旧画案旁,85岁的李青艾谈起过往仍然思路清晰,90岁的陈玉理也被家人搀扶着坐到一旁静听,时而嘴角露出微笑。
  陈玉理外号“陈跛子”,出生于贫苦农家,幼时因病落下终身残疾。行走虽然困难,但他痴迷漫画,笔耕不辍。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陆续在全国知名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一幅名为《大丰收》的漫画,因创意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赞许,不仅在河北省获奖,还被刊登在不少重要的报纸和杂志上。这让陈玉理更加坚定要走上漫画之路。
  渐渐地,陈玉理发现,想要创作出不一般的作品,就要有不一样的生活。为此,他先后4次辞去相对稳定的工作,回家边务农边创作。不少乡亲说,这个“陈跛子”不仅腿有问题,脑子也有问题。
  当众人对陈玉理不看好时,有一个人,眼里看到的只有他的才华与坚持,内心满是对他的崇拜。她,就是李青艾。
  李青艾自幼喜欢美术,中学毕业后来到当时的邱县文化馆帮忙搞美术创作,经常在县城街道上画墙报,由此认识了陈玉理。他们配合县直各机关、乡村,办流动展览,画壁画,经常白天一起下地干活,晚上一起探讨漫画构思。
  1958年,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陈玉理和李青艾喊着“把街头变成画廊”的口号,成立了邱县农民漫画组,这便是邱县青蛙漫画组的前身。
  1960年,陈玉理考入河北美术学院,李青艾也被送到这个学校学习,两人不期而遇。两人用一幅幅无声的漫画替代心中的话语,在漫画的世界里相知、相恋。
  这段时间,二人创作的《天上也是星》《金海变金山》《穿过我们的林荫大道》《拾穗归来》等作品相继在一些杂志发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两位农民出身的漫画创作人。
  1963年,陈玉理和李青艾结为伴侣,至此,他们合作的一些漫画作品,署名由原来的“陈跛子”“李青艾”逐步更改为“陈与李”。“从‘陈玉理’到‘陈与李’,这个谐音也许就是上天注定的姻缘吧。”李青艾说。
  婚后他们继续务农,艰苦的生活没有打消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反而不断给予他们灵感。他们给村里画壁画,给邻居画家史,谁家娶媳妇、嫁姑娘就去帮忙在风帘、柜箱、油布上画画。有段时间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都来找他们画。
  1979年,因工作需要,陈玉理和李青艾调到当时的邱县文化馆工作,他们更多的作品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这引起了当时邱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专门拨款派他俩到北京、长沙等地拜师学艺。
  有了漫画家的指导,两人如虎添翼,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山乡巨变》《井底蛙》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相继问世,《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等各大报纸杂志常常见到他们的作品。
  名气大涨的“陈与李”,受到漫画名家华君武、方成、英韬、韩羽等人的关注。有漫画名家指导他们说,你们在农村有生活,要侧重画农业漫画,不但自己画,还要带一帮徒弟,你们要做专画农业的漫画专业户。
  在名师的建议和支持下,1983年1月17日,全国首个农民漫画组织——邱县青蛙漫画组成立了。华君武还为漫画组亲笔题词:“天下画漫画的人不少,农民作漫画的却不多,农民成立漫画小组的前所未闻。今中国河北省邱县农民成立青蛙漫画小组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的新事物,应大书特书,大贺特贺。”
在漫画名家指导下成长


  邱县的农民漫画能够逐步壮大、发展,离不开漫画名师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不少漫画名师与青蛙漫画的成员们保持着书信、邮件往来。
  1987年10月,华君武第一次专程来邱县讲学。他讲漫画的发展和他从事漫画创作的过程;讲怎样学政治、学文化,怎样深入生活、搜集漫画素材,怎样把原材料加工成漫画;讲如何构思、构图、用笔、用墨,并亲手表演,边画边讲,使众多青蛙漫画的成员受益匪浅。“在课堂上,华老边讲边画,尤其是案例教学,拿出一幅画,讲构思、起草到完成全过程,并讲不同的漫画题材用什么笔、什么纸更容易表现。”李青艾说。
  1989年11月,华君武第二次来邱县讲学,这一次他带来了特为青蛙漫画组制作的一套作品幻灯片,用幻灯教学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把他漫画创作过程、时代背景一一展现给大家,令人耳目一新。
  英韬曾先后五次来到邱县讲学。1991年,英韬为提高青蛙漫画组的创作水平,把《讽刺与幽默》杂志年会搬到邱县召开,让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来给青蛙漫画组诊脉,出谋划策,帮助邱县的农民漫画再上新台阶。
  英韬对农民漫画比较看好,曾说,“青蛙们”自知基础差、经验少,唯有老老实实虚心学习,才能保持创作进步,胜不骄败不馁,朴实无华,相互勉励,彼此帮助,这种精神境界理所当然地保证了他们在创作上不断取得成绩;“青蛙们”遇有退稿,大家分析原因,求得改进;“青蛙们”的创作紧贴农村生活现实,画农村,为农村画,表扬先进,批评落后,让创作为农业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这些漫画名师不仅给我们提供思路的引导、创作的指导,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李青艾回忆,20世纪90年代,方成老师来这里讲了一周课,我们想给他200元讲课费,被婉拒。当时气温骤降,我们给了他一件毛衣保暖,没想到他回京之后,又把毛衣寄了回来。
  漫画名家对农民漫画的支持,不仅仅局限于授课讲学。李青艾说,华君武将他的部分个人作品、生活用品、服装、信件等专门捐给了当时的青蛙漫画组。为此,他们在邱县青蛙漫画博物馆内建设了华君武纪念厅。此后,他们也将英韬的一些照片、信件等进行了整理,建设了英韬纪念厅。
  有了漫画名家的帮助,青蛙漫画成员们创作热情高涨,成长迅速。为了一个创意,他们可以通宵达旦地讨论,甚至争吵;为了寻找一个灵感,他们做梦都在画画;为了一幅满意的作品,一篇稿子可以修改近半年……
  青蛙漫画成员的漫画歌颂丰收、赞美生活,也针砭时弊、劝恶向善,尤以廉政为主题的作品影响力大。2013年9月,中纪委网站为邱县廉政漫画开辟了专栏《河北邱县廉政漫画展》;2018年网站又开通《漫说党纪》专栏,相继刊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漫画143幅;2020年,网站再次开通《廉政微课》专栏,刊播了“廉政微课”动漫视频22讲。
  幽默讽刺的漫画,悄然地沁入人的思想,改变着当地的风气。青蛙漫画骨干成员张凤霞看到街道旁不少邮筒里的信件长期未取,创作了漫画《邮筒“怀孕”了》。画中,邮筒如孕妇的肚子形状,邮筒口还有探出脑袋的信件,形象地表达了邮筒多日无人取信邮递的现状。看到这幅漫画后,当地邮局很快进行了整改。
  不少正能量的漫画连获好评。2013年7月1日,陈与李的《中国梦 牛精神》,成为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作品,在不少报刊、电视台、网站等频频亮相,还在全国100多个城市的机场、饭店、高铁、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常年展示。
漫画照亮他们的人生


  “没有漫画,我们可能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李青艾说,陈玉理腿瘸,年轻时有胃病、肺病,经常住院,她自己也是体弱多病。然而,因为漫画,不知不觉中身体变得健康了起来。“漫画本身就幽默,画漫画的过程很享受,会让人在开怀一笑中释然,心情好,身体就好,有时画完一幅满意的画,会高兴好几天。”她说。
  “光种地没意思,漫画让我有追求、有理想,感觉人生有了意义。”年近60岁的郝增茂是“陈与李”的徒弟,长年在农村生活。此前,10亩地的收成和平时在县城务工是全家主要收入来源。
  接触漫画之后,郝增茂的精神世界变得非常丰富,他开始习惯于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看到的事物认真观察,产生自己的认识,再通过作品进行表达,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想。
  郝增茂的第一幅漫画作品就源自日常生活。当时他的母亲在称粮食,他的兄弟跑出去帮忙“往上托”,结果瞬间秤砣掉地、秤杆朝天。他感觉很有趣,就以《帮忙》为题创作了漫画,用来反映儿童的天真,稿件经过“陈与李”多次指导后成功发表。
  “此后我白天下地干活,兜里头总装着笔、揣个小本子,有灵感了记在小本子上,晚上回到家后画出来。”郝增茂说,不少好作品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如今,郝增茂家中专门辟出了一个书柜,放满了各种有关漫画艺术的书籍和所获的奖项。
  今年66岁的任广强是第一批加入青蛙漫画组的成员。“并非所有人都能坚持画一辈子漫画,一些之前学漫画的人渐渐改为画国画了,一个主要原因是,漫画比国画要‘费脑筋’。”任广强说,画漫画之前,要先立意和构思,否则画功再好也不会感动人,创作时还得注意不能“撞车”,要和别人的作品有明显区别。
  任广强认为,画漫画的人平时得多读书,还要把许多社会问题研究透,各方面知识都得学。“也得益于此,我看着一点都不显老。”他说。
  年过50岁的张爱学也是最初跟随“陈与李”两位老师学画漫画的人之一。他至今还怀念以前即使农忙时也要骑上自行车每周抽空去学画画的日子。“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活本跟艺术没有交集,是‘陈与李’两位老师给我们心灵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的世界有了远方。”张爱学说。
  20世纪90年代初,张爱学花光自己5000多元的积蓄从外地买了一台电脑,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学漫画、研究漫画。后来,张爱学又买来手绘板,学着使用各种电脑绘画软件。几年间,他用坏了4个手绘板。
  不过,近些年张爱学不常在电脑前作画了,他开始使用毛笔。因为“毛笔落在宣纸上,有节奏感、有生命力、有中国传统韵味,更能表现作品内涵”。渐渐地,张爱学的作品被“丰子恺艺术纪念馆”“张乐平纪念馆”“蒲华美术馆”“荆州博物馆”等多家展馆收藏。
  如今张爱学已经将农田流转出去,到石家庄的一所学校教书。他说:“漫画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一个农民也可以成为老师。农村是我创作的最大源泉,每到节假日,我都要回到农村,看农作物生长,和亲戚朋友聊家常,以此激发灵感。”
  78岁的胡延亭风趣活泼,经常被同行开玩笑叫“小胡”。胡延亭回忆,他此前曾在电影公司负责绘制电影海报和幻灯片,青蛙漫画组成立后,他踊跃报名,成了漫画组的第一批成员。“刚成立时大家热情高涨,经常许多人围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点评、各抒己见,在那一刻,感觉到了生命的不寻常。”回忆当年,他至今仍有些激动。
  胡延亭的妻子当时属于农业户口,他俩经常下地干农活。胡延亭常常一边干活,一边构思漫画。有一次,他扛着锄头去农田,锄了一段时间后,脑子里的漫画雏形逐渐形成,欣喜之时,他才发现刚刚锄的不是自己家的地。
  胡延亭说,虽然闹出过不少笑话,但他通过画漫画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还评了高级职称,现在不少人都来向他学习漫画,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经常有人来邱县青蛙漫画博物馆参观,那些美妙的漫画创意和夸张的笔法,经常引得人们啧啧称赞或哈哈大笑,不少人拍照发朋友圈,抒发感慨。“大家的肯定和鼓励,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李青艾说。
漫画开枝散叶踏新途


  邱县先后四次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画)之乡”,漫画已经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青蛙漫画协会的成员们通过漫画投稿、订单创作、乡村墙绘、课堂教学等方式,端上了新“饭碗”。
  “去年漫画投稿、墙绘赚了3万多元。”郝增茂说,农活闲下来时,他也不闲着,经常创作漫画投稿,一旦获奖或被采用,都有一笔收入。同时,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他还多了一些“订单”,不少村庄入口、沿街墙面上的水墨漫画都出自他手。这些画作根据每个村庄的特点专门进行创作,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近些年,纪检、检察、环保、税务等不少机关单位主动和青蛙漫画协会成员约稿,利用漫画进行政策宣讲、法律解读、环保倡导等。任广强说,这要求他们创作的漫画既要有思想性,还要保持幽默感,让人能记住。这对他们是新的挑战,也促进漫画在新时代有新的发展。
  “想画出好的内容,就需要原原本本学条文、研究条文,吃透文件精神。”任广强说,接到类似任务后,大家就聚到青蛙漫画协会,共同学习讨论创作。
  青蛙漫画成员的一些漫画作品,还被出版成册。新近出版的《小漫画 大时代》等丛书,展示了青蛙漫画协会1000幅左右作品,第一年销量就超过1万册。
  2023年以来,邱县青蛙漫画协会的骨干成员走进全县中小学,当起了思政教育老师,用“思政+漫画”为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同时,邱县各学校以课后服务为载体,成立思政漫画社团,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漫画,并将思政漫画融入课堂情景剧、快板社团、诵读社团等活动中,形成“漫画育人”的教学新模式。
  邱县还依托廉政漫画作品丰富这一优势,打造了廉政漫画馆,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展现了1000多幅廉政漫画及数十个廉政动漫。目前这个馆被河北省认定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已经有全国各地近3万人次走进展馆接受教育。
  漫画,在以特殊的形式影响着政风民俗,也在社会的需求中不断升华,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
  漫画不仅作于纸上、墙上、展板上,还悄然通过“漫画+”成为个性衬衫、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邱县一家服装厂将《中国梦 牛精神》漫画图案印到了衬衫和文化衫上,受到全国各地客户的喜爱,给企业带来营收200多万元。企业负责人赵少英说,农民漫画元素让他们找到了新的销售增长点,计划以后开发更多类似产品。
  目前,青蛙漫画协会的成员们还把漫画变成了文创产品,创作了葫芦画、漆画、鹅蛋画,他们还计划针对景区进行定制开发,让漫画开拓出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一大批动漫、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也都加入了青蛙漫画协会,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绘画技术,让漫画在现实和网络上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今年30岁的张亚磊是张爱学的儿子,学习美术专业的他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一所中学教美术。在他的课堂上,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漫画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近期,张亚磊正利用课余时间,在电脑和平板上创作成语典故漫画作品。“坐享其成”“不遗余力”……一个个成语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漫画课件,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父辈们做的漫画都是静态的,作为‘蛙三代’,我们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尝试把静态的漫画做成动漫,利用新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年轻人体验漫画的魅力。”张亚磊说,为了把漫画做成产业,青蛙漫画协会还组建了农民动漫公司,尝试“动漫+旅游”的方式宣传推广家乡。
  邱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用漫画做成的动漫思想性强、更吸引人,他们未来将引入动漫人才,争取让漫画产业进一步市场化。
  如今,邱县各行各业都有不少喜欢漫画的人,漫画在当地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生活态度,它在润物无声中激励着人们向善向美、通透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