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要闻

06版:经济

07版:各地

08版:文旅

习近平会见肯尼亚总统
习近平会见肯尼亚总统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温馨 李春宇)9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肯尼亚总统鲁托。
  习近平指出,中肯友好源远流长,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发展,在谋求国家振兴的征程中深化。中肯始终携手走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前列,建成一大批互联互通旗舰项目,有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两国人民。
  习近平建议双方朝着“三个伙伴”方向深化中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是传承友好,做相互信任的真诚伙伴,坚定支持彼此维护国家主权和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二是守正创新,做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肯方“2030年远景规划”紧密对接,打造东部非洲互联互通枢纽和发展产业带,加强数字经济、新能源以及经贸、减贫惠农等领域合作。三是坚定信心,做维护公平正义的战略伙伴,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中的沟通和协调,携手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促进地区和平和稳定。
  鲁托表示,感谢中方主办这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非中双方共谋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和机遇。肯中关系基于深厚友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互利共赢。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成功实施蒙内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有力促进了肯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肯中友好互利合作的新名词。肯方希望以此次论坛峰会为契机,推动肯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欢迎中方继续加大对肯投资,扩大各领域双边务实合作,特别是互联互通、新能源、青年等领域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系列重大全球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肯方高度钦佩、积极支持。肯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密切多边协作,坚定相互支持。
  峰会期间,中肯双方将签署融资、基础设施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会见乍得总统
习近平会见乍得总统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温馨 张骁)9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乍得总统穆罕默德。两国元首宣布,将中乍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乍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内积极开展互利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乍得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国,双方务实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中方愿同乍方秉持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中乍关系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强调,中方高度赞赏乍方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给予中方坚定支持,将一如既往支持乍方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双方要加强交往,扩大理念共识,夯实政治互信,坚定相互支持。要坚持互利共赢,深化务实合作。欢迎乍方用好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成果,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共同发展。中方愿同乍方推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
  穆罕默德表示,感谢中方邀请并热情接待我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这充分体现了乍中双方的友好情谊。乍中合作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成果丰硕。感谢中方为乍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宝贵帮助,乍方坚定致力于同中国进一步深化友好互利合作。在习近平主席英明领导下,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乍方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重大理念倡议,乐见中国继续发展壮大,相信中国的持续发展将为乍得、非洲乃至世界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这对于引领世界百年变局演变至关重要。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乍方将继续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峰会期间,中乍双方将签署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花生和芝麻输华、新闻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同津巴布韦总统会谈
习近平同津巴布韦总统会谈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郑明达 袁睿)9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中津两国传统友谊深厚。近年来,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两国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合作成果显著,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的典范。明年,两国将迎来建交45周年。中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铁杆情谊,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期待。双方要秉持友好初心,构建以政治、经贸、安全、人文、国际协作为支柱的“五星铁杆”合作架构,携手构建高水平中津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中津两国两党理念相近、互信坚实,这是中津关系的最大优势。中方支持津方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反对外来干涉和非法制裁,愿同津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继续坚定相互支持。中方愿同津方深入对接发展战略,拓展投资、贸易、基础设施、能源矿产、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互利合作,打造中非互联互通网络,助力津巴布韦和非洲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中方愿继续为津巴布韦优秀学生来华学习提供奖学金,促进民心相通。 中方高度赞赏津方支持中方提出的各类全球倡议和主张,祝贺津巴布韦担任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国,愿同津方加强国际协作,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石,坚定支持非洲国家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支持非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一极。中非合作论坛是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最重要平台和机制,已经成为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中方愿同非方一道,将此次论坛峰会办成中非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式的盛会,明确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
  姆南加古瓦表示,此次访华期间,我参访了湖南、深圳和南京,深受鼓舞和启发。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很多中国技术和企业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出的系列重要改革举措,不仅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人民福祉,也将对全球南方乃至人类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感谢中方为津巴布韦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抗击新冠疫情提供宝贵支持,中方的帮助和合作造福了津巴布韦人民,打造了一个个新时代津中友谊的新名片。津方愿同中方加强治国治党经验交流,深化基础设施、农业、矿产、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助力津巴布韦现代化进程。津方感谢中方在国际场合为津方仗义执言,赞赏中方在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等国际地区事务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全球倡议,愿同中方密切多边协作。津方坚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愿继续做中国在南部非洲的坚定亲密朋友,同中方一道推动津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预祝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促进非中合作的战略性成果。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经贸交流合作、鳄梨输华、新闻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津巴布韦共和国关于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高水平中津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姆南加古瓦举行欢迎仪式。
  王毅参加上述活动。
 
习近平会见马拉维总统
习近平会见马拉维总统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温馨 刘杨)9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两国元首宣布,将中马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马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平稳健康发展,政治互信牢固,互利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以落实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为契机,推动中马友好合作在新起点上走得更深更实,促进两国共同发展,持续造福两国人民。
  习近平强调,中方支持马拉维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马方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助力马拉维国家发展建设。中方愿同马方加强农业、电信、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鼓励中国企业赴马投资。双方要用好马拉维大学孔子学院,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中方支持马拉维驻长沙总领馆顺利运行,鼓励双方开展更多地方交流合作。中方也愿同马方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查克维拉表示,每次来到中国都有回家的感觉,感谢中方的热情友好接待。马拉维将中国作为最真诚的朋友。近年来我有幸同习近平主席保持密切交往,引领两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让数亿中国人摆脱贫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重要机遇。马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马方支持加强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设,期待以此次论坛峰会为契机,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深化马中友好互利合作。
  峰会期间,中马双方将签署花生输华、新闻媒体、发展合作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会见毛里塔尼亚总统
习近平会见毛里塔尼亚总统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马卓言 吉宁)9月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两国元首宣布,将中毛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强调,中毛两国是彼此信赖的好朋友、守望相助的好兄弟。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政治互信牢固,合作成果丰富,人民友谊深入人心。中方赞赏毛方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同中方坚定站在一起,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毛方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方愿同毛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深化渔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发挥援毛农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作用,加快菌草种植技术合作,将中毛关系打造成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合作共赢的典范。
  习近平赞赏加兹瓦尼作为非盟轮值主席为筹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作出积极贡献,表示中方愿同毛方密切协作,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凝聚中非人民力量,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加兹瓦尼表示,毛中友谊牢固深厚,毛方对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深感自豪。感谢中方为毛里塔尼亚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抗击新冠疫情提供宝贵支持。毛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一切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言行。当前世界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同中国深化合作是毛里塔尼亚等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毛中在巴勒斯坦等重大问题上立场高度一致。双方都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呼吁尊重各国独立自主,都反对暴力极端主义。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各国实现共同安全和发展提供了方案,毛方高度赞赏、积极支持,期待同中方密切协作,推动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成功,促进非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同尼日利亚总统会谈
习近平同尼日利亚总统会谈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马卓言 邵艺博)9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尼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尼日利亚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非洲大国,拥有巨大人口规模和发展潜力。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尼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走出一条联合自强、合作共赢之路。近年来,两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共同实施了一大批示范性、战略性合作项目。中国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将为中尼关系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双方要以高质量合作携手实现各自现代化,推动中尼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习近平强调,双方要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新格局,推动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同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的合作增长点。希望尼方保护在尼中方人员和项目安全。要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认知。中方支持尼方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稳定,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愿同尼方加强多边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习近平指出,中非合作论坛不仅是推进中非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也是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中方愿以此次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总结中非友好历史经验,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提努布表示,很高兴访问美丽的中国,感谢中方给予的热情款待。尼中关系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双方合作促进了尼经济发展。我完全赞同习近平主席对尼中关系的评价。尼日利亚拥有庞大年轻人口和巨大发展潜力。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伟大成就,尼方也在推行改革开放,尼中深化经济合作、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于尼日利亚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尼方希望成为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投资合作伙伴,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尼投资,拓展农业、制造业、矿产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互利合作,助力尼日利亚和西部非洲现代化建设,有效摆脱贫困,尼方愿为此提供良好安全条件。感谢中方为尼日利亚年轻人提供重要培训机会,愿同中方深化人文交流。尼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尼方期待同中方密切沟通协作,推动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经济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花生输华、新闻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高水平中尼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提努布举行欢迎仪式。
  王毅参加上述活动。
 
习近平会见非盟委员会主席
习近平会见非盟委员会主席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温馨 吉宁)9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
  习近平指出,非盟是非洲联合自强的旗帜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同非盟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调配合。我高兴地看到,中国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非洲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中方支持非盟在中非友好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愿以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契机,推动中国同非盟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包括中国和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非洲是世界重要一极,是中国外交重要优先方向。中方愿同非方密切政治交往,深化战略互信,加强务实合作,分享发展经验,促进共同发展。密切团结协作,坚定相互支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法基表示,我担任非盟主席8年来,见证了非盟同中国关系的快速发展,感谢中方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为促进非中伙伴关系发展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设发挥的卓越领导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坚定支持非洲反殖民、反帝、反种族歧视斗争,在基础设施、卫生、能源、产业、安全等各领域为非洲国家提供宝贵帮助,还率先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非方对此高度赞赏、衷心感谢。正因如此,非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国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系列重大倡议,致力于让各国人民共享和平和发展机遇,这对于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至关重要。非方期待中国继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为帮助非洲实现现代化、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毅参加会见。
 
开辟中非关系更加壮丽的前景
开辟中非关系更加壮丽的前景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钟华论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金秋时节的北京,迎来中非关系的历史性时刻——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这里举行。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大道众行远,携手启新程。中非友好大家庭欢聚一堂,推动中非友谊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让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必将开辟中非关系更加壮丽的前景。
(一)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幕。2013年3月25日,经久不息的掌声回荡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在这座由中国援建、凝结着中非情谊的高大建筑里,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中非关系发展历史,郑重宣示中国愿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步入“快车道”,开启了中非友好的新时代篇章。
  “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就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主席五次到访非洲,足迹遍及非洲东西南北中,两次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持召开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无论是同各国元首共话合作,还是与各界人士畅叙友谊,都留下一幕幕热情友好的交流画面。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习近平主席以心相交的风范、以诚待人的气度,彰显重情重义的大国胸襟,让中非友好情谊更加深入人心。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坚如磐石的信念,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加熠熠生辉。习近平主席总结提炼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同非洲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中非关系定位又一次飞跃;倡导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明确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发展方向和前进路径;提出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扎实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非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守望相助,中非关系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
(二)


  这是一份情深义重的礼物。2017年5月,时任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枚由红色中国结串起的金色镂空窗花U盘。这枚U盘里,存储着蒙内铁路的画面:辽阔的东非草原上,一条铁路线向前延伸,现代化车站拔地而起,中非建设者并肩绽放笑容……
  路与路相通,心与心相连。从象征中非友好的坦赞铁路,到承载“世纪梦想”的蒙内铁路,新时代中非合作如同升级换代的列车,在时空的隧道中飞驰向前,迎来气象万千的沿途风景,不断驶向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回望同行之路,一张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令人振奋。这是战略协作的不断深化:中非携手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践行和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成为引领“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典范。这是互利合作的不断加强:中非双方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目前,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是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是合作领域的持续拓展:从农业、基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到绿色发展、卫生健康、金融、数字创新等新兴产业,从经贸领域到人文交流,中非合作没有止境,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中非合作的累累硕果,存在于不断跃升的数字之中,生长在中非广袤大地和山水之间,更走进了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助力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疟疾、霍乱等传染病,进一步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在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多国,中非杂交水稻技术合作让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吨提升到7.5吨,大大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在肯尼亚加里萨郡,热带稀树草原上的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中肯合作的加里萨50兆瓦光伏发电站,将太阳能源源不断转化为绿色电能;在非洲大地上,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覆盖众多村庄,直接受益家庭超过19万户;在中国消费市场,贝宁的菠萝、肯尼亚的牛油果、卢旺达的干辣椒等非洲特色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漂洋过海,丰富着人们的“菜篮子”“果盘子”……为人民福祉而推进合作,让合作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发展为民、务实高效的中非合作,回应着双方民众的所思所盼,日益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风雨经年,初心不改。跨越山海,情义更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非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的兄弟情谊不会改变,中非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协作精神不会改变——这就是中非合作牢不可破的成功密码,也是中非友好关系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三)


  “我们十分骄傲地看到,在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栽下的友谊种子,正在开花结果。”今年5月,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与远在云南的学校师生代表进行交流。这所以“友谊”命名的小学是2015年奥比昂总统访华期间宣布为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捐建的。“我们会努力学习,成为中非友好交往的小使者”,一名学生用稚嫩的声音,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中非之间,关于“友谊”的故事千千万万,而故事的主角,正是亿万人民。中非友好关系根在人民、源在交流。民心相通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中非友谊的合抱之木,让这棵大树茁壮成长、根深叶茂。
  “人生乐在相知心。”人文交流是中非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从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到打造中非媒体合作网络,从实施数十个文体旅游项目到支持所有非洲建交国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从为非洲培训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师资到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从文化交流的孔子学院到技能培养的鲁班工坊,中非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呈现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益多样。
  跨越万里的双向奔赴,让中非拥有了许多美好的“相遇”,建立起更牢固的情感“链接”。来自阿尔及利亚等10个非洲国家的青少年画作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宫”,在太空播下科学、梦想和友谊的种子;由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组修建的足球场,让这里的非洲人民感受着“村超”的快乐;在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们流连于“兵圣书屋”,探究着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韬略智慧和中国的和平之道;在互联网平台上,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卢旺达青年团队”通过演绎中文歌曲,希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埃及,中埃两国考古学家经过近6年合作发掘,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逐渐重现往日图景,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再添佳话……
  塞拉利昂有一句谚语:“你永远无法用一只手打结”。在双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非打出一个个漂亮的同心结,绘就了一幅幅民心相通的动人画卷。让中非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中非民众的心越走越近,中非友好关系就拥有了无比深厚的基础,就能产生源源不竭的动力,如同大江大河一般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四)


  “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共同繁荣、合作共赢,它已经成为每一个非洲国家都想搭乘的高速列车”。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不少非洲媒体聚焦“现代化”主题发表文章,对盛会充满期待。“携手推进现代化”被列入峰会主题,这是中非双方的普遍共识,也是解码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关键词。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中非双方都能登高望远,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的跨越。当前,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洲也在推进一体化和现代化事业,全力建设和平、团结、繁荣、自强的新非洲。“推进一体化是非洲国家和人民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直予以坚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习近平主席的庄严宣示,道出新时代中非合作的目标和机遇,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携手迈向现代化,寄托着中非人民的共同梦想。中非都肩负发展国家、改善民生的使命。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相遇,中非双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唯有加强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各自的梦想。对发展的向往、对合作的渴求,在非洲领导人的访华行程表中可见一斑。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选择前往深圳,探寻“从一个小村庄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密码;塞拉利昂总统比奥来到武汉的研究所、高校,希望“了解中国实现如此飞速进步的背后有何秘诀”;安哥拉总统洛伦索专程前往制造业大省山东,“要亲身感受中国企业的发展实力,与更多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如今,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从中国发展奇迹中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获得了实现梦想的信心与力量。
  携手迈向现代化,凝结着中非对发展模式的深刻思考。非洲国家正在经历新的觉醒,外部强加的模式并没有带来稳定和繁荣,非洲国家需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把前途和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今年3月举行的中非智库论坛上,双方学者形成了“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强调发展道路的选择应立足本国国情和本土文化特色,共同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破除制约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结构性矛盾。这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选择,发出了“全球南方”的共同心声。
  携手迈向现代化,蕴含着中非互利共赢的广阔机遇。中非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双方互有优势、互有需求、互为机遇。非洲资源禀赋优越、人口红利巨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制造业方兴未艾,中国拥有资金、技术和发展经验优势,中非合作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为中非推进现代化创造了更大发展空间,释放出更大合作潜能。从实践看,中非双方团结协作、相互成就,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
  “攀上一座高山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高山等着你去攀登。”正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说,中非合作就是在攀登中不断抵达新的高度。乘东风而直上,行大道以致远。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密切的利益纽带、相同的发展任务、相合的美好梦想,中非在携手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五)


  “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中国和非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加强团结合作。”8月27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非洲50国学者,鼓励他们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智力支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在发展振兴的征程上互利合作,在纷繁复杂的变局中守望相助……回首中非交往历程,一个事实愈发清晰:中非关系早已超越双方合作范畴,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全球影响。中非合作兴,则南南合作兴。中非双方发展好,世界会更好。展望中非合作前景,一个信念更加坚定:当前,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新时代中非合作是双方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非关系行得稳,世界就有更多稳定性。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形势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就是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上升,冲击国际规则和多边框架。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发言权、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世界注入变革的力量。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搞得好,全球发展就有更多新动能。中国和非洲人口相加,超过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不仅意味着庞大的消费市场,更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作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正如刚果(金)学者安托万·洛孔戈所说,“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真诚帮助,为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不久前,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矢志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必将进一步增强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的力量,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携手同行,共创未来。正如中非合作论坛会徽——“合抱之手”所寓意的,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心手相牵,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开始了新的出发。践大道之行,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道路愈发宽广;谱合作新篇,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必将为双方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光辉典范!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中非合作论坛在京举行第九届部长级会议
王毅等共同主持
中非合作论坛在京举行第九届部长级会议

王毅等共同主持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董雪)中非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3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商务部长王文涛、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以及论坛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非洲一体化和外交部部长法勒、经济规划和合作部部长萨尔共同主持。会议为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作了全面准备。
  王毅说,本次峰会主题确定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历史进步必然要求,体现了中非人民共同愿望。习近平主席将同非方领导人一道擘画中非关系发展新蓝图,引领“全球南方”前进方向。相信在论坛各成员共同努力下,峰会必将成为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又一次历史性盛会,树立起“全球南方”携手迈向现代化新的里程碑。
  王毅表示,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三年来,双方秉持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推动中非关系开启“加速度”、中非合作驶上“快车道”、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28亿中非人民加强团结协作,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新天地。
  法勒、萨尔及非洲各次区域国家代表表示,非中真诚友好、兄弟情谊弥足珍贵。非中共建高水平命运共同体大有可为。非方愿同中方密切协作,开好本次峰会,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会议审议并以热烈掌声通过了峰会议程及成果文件草案。
 
共话合作 共享机遇
中国贸促会介绍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有关情况
共话合作 共享机遇

中国贸促会介绍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有关情况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潘洁 吉宁 谢希瑶)作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将于9月6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企业家大会有何特点?中外嘉宾将探讨哪些议题?中国贸促会9月3日就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有关情况向中外媒体吹风。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介绍,本次大会由中国贸促会和商务部共同主办,将举行开幕式、专题发言和闭幕三个环节。中非领导人将发表致辞,阐述如何增进中非双方友谊、加强合作。
  张少刚说,本届企业家大会中非各方踊跃报名参会,报名人数远超预期。目前,共有中方企业代表382人、非方企业代表408人。与会企业涉及行业多,既有来自能源矿业、基础设施等传统产业企业代表,也有电子科技、通信卫星、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企业代表;既有中非各领域知名的龙头企业,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
  在专题发言环节,中非企业家代表将围绕“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两个议题,分享中非企业家开展合作的成功经验,探讨峰会新举措带来的合作机遇。
  “这两个议题是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调研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设置的。”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说,在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方面,中国是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发展中大国,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中非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中非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等,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深入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中国贸促会联络部部长林红红表示,本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受到非洲各国政府、工商界的高度重视,各方普遍希望就深化中非经贸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把中非经贸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不断提升中非合作的含金量。
  孙晓在吹风会上介绍了中国贸促会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有关情况。2006年,中国贸促会与非洲工商会联盟共同成立了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目前已与非洲36个国家的56个对口机构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展会、互访、培训、商事法律服务等为中非企业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提供便利。
  此外,中国贸促会还编发了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17个非洲国家的企业对外投资国别(地区)营商环境指南,针对非洲投资热点国家举办企业“走出去”系列专题培训,并在南非、埃及设立代表处,更好服务中非企业。
  中非企业家大会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工商界最高级别的经贸盛会。自2003年创办以来,中非企业家大会每三年在中国与非洲国家轮流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
 
“一次承前启后、守正创新的会议”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介绍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相关情况
“一次承前启后、守正创新的会议”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介绍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相关情况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许可 顾天成 张漫子)9月3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举办吹风会,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豫锡面向中外媒体进一步介绍峰会相关情况。
  “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9月5日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刘豫锡表示,这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率团与会,联合国秘书长作为特邀嘉宾、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作为观察员也将出席峰会有关活动。
  峰会计划通过《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份成果文件。刘豫锡介绍,两份成果文件各有侧重:《宣言》重在凝聚释放中非双方在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上的共识,展现双方在全球治理、和平安全、经贸合作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决心和信心;《行动计划》梳理规划中非未来3年高质量合作实施路径,为中非下一步深化合作指明方向。
  “聚焦友好合作,扎实推进论坛建设和各项成果落实”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的一面旗帜。
  刘豫锡介绍,在习近平主席和非方领导人的共同关心推动下,中非双方聚焦友好合作,扎实推进论坛建设和各项成果落实,推动中非关系大踏步前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非领导人将在峰会上再次相聚,共商双方发展大计,引领中非关系不断升级。”刘豫锡说。
  中非双边贸易额去年达到历史性的2821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刘豫锡表示,这彰显了中非合作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非双边经贸往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充满活力,成为国际发展合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外,中非在减贫、教育、卫生、科技、环保、青年、妇女、地方等领域交流日益密切,双方正不断扩大在绿色发展、数字创新方面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更多合作亮点。
  “同非方一道总结经验、凝聚共识、规划未来”


  刘豫锡表示,即将举行的这次峰会是一次承前启后、守正创新的会议。中方希望通过举办峰会,同非方一道总结经验、凝聚共识、规划未来——
  一是迈向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新征程。中非领导人在峰会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合作规划、加强治国理政交流,将为下阶段论坛建设提供重要引领。
  二是汇聚中非深化各领域合作新动能。中非将积极落实峰会成果,让各领域务实合作越走越实,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典范。
  三是续写中非人民相知相亲友谊新篇章。峰会将推出一系列合作新举措,深化中非人民相知相敬相亲,使中非友好薪火相传、永续推进。
 
共叙友情 共商合作 共话未来
非洲多国人士瞩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共叙友情 共商合作 共话未来

非洲多国人士瞩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阿比让9月3日电(记者宋盈 张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领导人再次相聚北京,双方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中非是真实亲诚的友好兄弟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的有效机制。
  峰会将启,非洲多国人士充满期待,寄望中非共绘未来发展蓝图,携手奔赴现代化新征程,推动开启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凝聚“全球南方”力量


  中非兄弟情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中非合作论坛2000年成立以来,中非友好务实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驶入“快车道”。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非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
  谈到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非洲多国人士希望通过此次峰会共同壮大“全球南方”力量,推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再上新台阶,共同发出中非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强音。
  刚果(布)官方媒体《新共和国报》社长阿纳特·威尔弗里德·姆博萨表示,中国给予非洲的支持与帮助从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希望本次峰会进一步推动加强非中政治合作,在尊重非洲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推进非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需要与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紧密团结,加强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塞拉利昂《阿沃克报》主编奥斯汀·托马斯说,期待峰会为共筑高水平非中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能量。喀麦隆雅温得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埃尔维斯·恩戈勒·恩戈勒说,非中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更加牢固的非中命运共同体。他期待此次峰会继续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非中高质量合作。
  南非前资深外交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名誉教授赫特·格罗布勒认为,非中关系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继续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成功典范。“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峰会,非中将增进传统友谊,深化团结合作,开辟加快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谱写构建非中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推进中非务实合作


  谋发展、求合作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追求。中非双方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及非洲多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中非合作不断提质升级。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在随埃及代表团出席此次峰会前对记者说,北京峰会将成为推动非中经贸伙伴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可以跟非洲合作伙伴讨论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也可以讨论中国投资者如何通过埃及更好地为非洲服务。”
  肯尼亚航空公司首席商务与客户官朱利叶斯·萨伊鲁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对峰会同样充满期待。他说:“希望非中领导人共商未来发展合作大计,多走动,让肯航在中国执飞得更勤、更远。”
  苏丹能源和石油部长穆希丁·纳伊姆·穆罕默德·赛义德说,期待非中双方在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农业等传统领域投资和贸易规模的同时,将合作逐渐延伸至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为非中共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非中传统友谊开辟美好愿景。
  近年来,中非人文交流向更广领域拓展,双方文化、媒体、智库交流活动精彩纷呈,民间交往热络频繁。
  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的喀麦隆籍博士罗德里格·泰内·塔林说,非中合作给了他前往中国、实现梦想的机会。他立志成为喀中文化交流大使,期待非中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为非洲青年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加纳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本杰明·阿尼亚格尔说,非中人文交流逐年升温,人民友谊不断加深,助推非中在政治、经贸等领域友好合作。“我期待非中能借此次峰会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推动科技合作,增加双方留学生互派力度,使非中友谊结出更多果实。”
携手奔赴现代化新征程


  非洲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大陆”。推动现代化进程是中国同非洲的共同梦想。如何将巨大的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助力现代化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发展振兴的关键。
  去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出席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时宣布了中方支持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三大举措,涵盖非洲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的领域。中方还发布《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宣布将同非洲继续加强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
  肯尼亚总统鲁托在启程前往北京出席峰会前表示,肯方相信本次峰会将为肯中合作注入新动能,助力肯尼亚及更多非洲国家迈向现代化。他说,肯中双方正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两国人民。
  刚果(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布拉柴维尔快讯报》主编居伊-热尔韦·基蒂纳说,数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惠及非洲,希望此次峰会能够继续帮助非洲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非中科技领域交流,为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在津巴布韦经济学家保罗·穆索扎看来,加快现代化进程是非中人民的共同期待。非洲当前仍面临初级产品出口占比较高、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等问题,中国是帮助非洲应对这些挑战的最佳伙伴。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说,非中合作求真务实,给非中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永远是非洲迈向现代化道路上的最可靠伙伴。
 
共绘“非”凡未来,跨越万里的合作交响曲
共绘“非”凡未来,跨越万里的合作交响曲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在即。论坛成立24年来,中非合作犹如激昂的交响曲,在时代浪潮中奏响,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为中非合作指明方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经贸往来,从产业升级到数字创新,从绿色发展到公共卫生协作……多年来,中非合作的“音符”铿锵有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和声共鸣:共绘繁荣发展新篇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经贸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双边贸易额增长近26倍,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2024年中非贸易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充分显示出中非经贸合作的强大活力和韧性。
  不仅货物贸易增长显著,服务贸易也成为中非经贸合作亮点。自2017年以来,中国自非洲进口服务年均增长20%,每年为非洲创造近40万个就业岗位。
  中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表示,这些项目落地,让非洲人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非合作带来的红利。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目前,已有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奥努纳伊朱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非洲国家的客观需要,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受到广泛欢迎与响应。
  创新变奏:照亮产业升级之路


  在乌干达东部的中乌姆巴莱工业园,每天清晨,当地工人们穿过园区大门,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家电、日化、家纺、建材、医药、汽车制造……这座汇聚了众多行业的园区占地数千亩,由中国民营企业投资运营,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孵化多个本土品牌,成为推动当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典范。
  谈及中非产业合作,乌干达贸易、工业和合作部工业国务部长戴维·巴哈蒂表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助力非中工业化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与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相呼应,通过产业链合作、技术转移与本地化生产、市场准入与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中乌姆巴莱工业园作为中非合作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双方在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转型上的共同努力。目前,中国与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参与规划、建设、运营的各类产业园区超过50个,吸引中国等世界各国企业赴非洲投资。
  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海信南非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等中方参与投资的合作园区快速吸引企业建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优势,进而加速当地工业化进程。
  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深耕非洲市场,取得不俗成绩。例如,传音手机凭借创新技术精准对接非洲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非洲伙伴紧密合作。中国企业在非洲建立的电商平台Kilimall近年来也迅速扩展,见证着许许多多非洲民众生活的变化和很多中小企业的成长。
绿色新曲:铸就可持续未来


  在肯尼亚,中企承建的加里萨光伏电站可满足7万户家庭共计38万多人口的用电需求;在马里,中国援助的马里太阳能示范村项目为数万名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洁可靠的电力……
  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100多个绿色能源项目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津巴布韦经济学家布雷恩斯·穆谢姆瓦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令非洲受益匪浅,因为它显著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产品的价格,使得多个非洲国家买得起、用得起新能源产品。世界自然基金会前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认为,许多非洲国家借助与中国的合作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将开发清洁能源列为优先事项,这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人们期待,中非携手奔赴现代化新征程,为促进世界现代化和人类共同发展汇聚更强劲的动力。
  (记者许嘉桐)新华社内罗毕9月3日电
 
“开学第一课”上的中非友谊对话
“开学第一课”上的中非友谊对话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9月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正在位于云南省金平县的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校园内举行,上课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非洲的炽热情谊。
  “欢迎来赤几!中赤几友谊万岁!”“希望你们长大后,为赤道几内亚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作出贡献!”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非洲学生在视频中以中文送上热情的寄语。教室里随即响起孩子们热烈的掌声。
“像金子河一样奔流不息”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段特别的故事——学校与非洲赤道几内亚之间深厚的友谊,并以‘担当中赤几友谊使者,续写中赤几友好故事’为题,作为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校长冉红艳对孩子们说。
  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建交已逾半个世纪,传统友谊深厚。2015年4月访华期间,怀着对中国人民兄弟般的情谊,奥比昂总统宣布赤道几内亚将在中国云南省金平县捐建一所学校。2016年,新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年5月27日,来华访问的奥比昂总统同这所友谊小学的孩子们举行视频连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孩子们用中国唐诗吟诵对深厚友谊的理解,还为奥比昂总统表演了动听的民歌。
  5月28日,在同奥比昂总统举行会谈时,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赤道几内亚捐资建设这所友谊小学的善举。两国元首宣布,将中赤几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如今,云南的校园里有16个民族2000多名学生。在这里,中赤几友好的元素处处可见。学校标牌上,象征金平的蝴蝶和象征赤道几内亚的红棉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友谊楼内,知识栏内介绍赤道几内亚的地理位置、习俗、物产,展示当地传统服饰、木鼓舞、马拉博国家公园等图片。特色展室里陈列着孩子们关于两国友谊的摄影、手工、绘画等作品。
  “中国和赤道几内亚虽然相隔遥远,友谊却无比深厚。”四年级学生张颢说。彝族小姑娘李禹璇正在为送来新学年祝福的非洲学生创作一幅两国民俗风情画。画上,紫羚羊、非洲巨蛙、草裙等赤道几内亚元素惟妙惟肖。“我们学校以‘友谊’命名,我们要增进了解,才能更好地延续友谊。”她说。
  在书法教室里,11岁的傣族小学生何晨希手执毛笔,笔锋回转间,“两国情谊深厚犹如大江大河”的书法跃然纸上。“希望我们的友谊像金子河一样奔流不息。”何晨希说。
  金子河从金平县穿城而过,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喜爱的一条河流。在多功能教室,孩子们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用一曲动听悠扬的《金子河畔》“回赠”来自非洲的祝福。合唱团成员张睿洋说:“希望能让赤道几内亚的朋友们更了解我们。”
  在给金平县孩子们的开学视频中,三名非洲学生道出心愿:“我们也想去中国、想去金平,看看你们的友谊小学!”
  “红河欢迎您!”孩子们向远方的“大朋友”发出真挚的邀请。
“民众的心会靠得越来越近”


  为了给孩子们录制“开学第一课”视频,几名青年学生提前结束假期,从赤道几内亚各地赶回首都马拉博的校园。
  视频中,他们回顾了赤道几内亚同中国之间的互相支持,谈到中国同赤道几内亚、同非洲的深情厚谊。
  “赤道几内亚同中国建交超过半个世纪,始终患难与共、携手合作。”恩圭马·奥沃诺告诉孩子们,中国帮助赤道几内亚建设吉布洛水电站、巴塔港,向非洲捐赠新冠疫苗,这些都赢得当地民众的称赞。
  “赤道几内亚和中国守望相助,云南金平的友谊小学是赤几政府捐建的,而赤几的恩圭-蒙戈莫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都是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米托戈·埃耶内说。最令他感动的是,中国医疗队在赤道几内亚扎根数十年,救治大量病患。
  自1971年以来,中方已向赤道几内亚派遣33批医疗队,共计600多人次。他们的仁心仁术赢得赤道几内亚人民的信任和赞誉。2021年,奥比昂总统就中国医疗队派遣50周年视频致谢,向习近平主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由中企承建的马拉博大学城预计将于今年10月竣工交付,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的新校区也在其中。“我相信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会越来越宽,民众的心会靠得越来越近。”赤几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费尔南多·帕纳德斯·加西亚说。
  “中国是伟大的东方国家,是赤道几内亚的好兄弟和可靠战略伙伴。”奥比昂总统的话语,道出赤道几内亚同中国的深厚情谊。
  (记者吉哲鹏 王泽 蔡施浩)新华社马拉博/昆明9月3日电
 
埃及何以“中文热”
埃及何以“中文热”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专特稿(姚兵 董修竹)埃及是最早开设中文教育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自1958年就开始培养中文人才。经过多年发展,埃及中文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既有历史基础,也有现实需求,埃及“中文热”正持续升温。
埃及青年青睐中文


  上大学选择中文专业、夺得“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去中国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从事中文教育工作……埃及女孩帕桑特·哈利勒(中文名诗雨)一步一个脚印,将成为一名中文教师的梦想变为现实。
  “选择学习中文是缘分。”诗雨说,“2016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当时爸爸跟我说,中国最近几十年发展得很好,我们要向中国学习。那时我就下决心要学好中文。”
  大三时,诗雨获得了前往山东大学留学的机会。“我体验了中国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中国的发展水平震撼了我!”诗雨说,留学期间她还跟随支教队伍到江西支教,这段经历让她萌生了当老师的想法。如今,诗雨一边从事中文教育工作,一边继续在开罗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我会继续努力,早日成为一名‘中国通’”。
  近年来,像诗雨一样热爱中文的埃及青年越来越多。第2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埃及大区决赛5月在埃及首都开罗举办,活动吸引超400人参加。
  开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大四学生亚丝明·哈米德(中文名茉莉)赢得大区赛特等奖。她在才艺展示环节表演了黄梅戏,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茉莉告诉记者:“未来我想当一名中文教师,教埃及学生学习中文,努力成为埃中友谊的使者。”
  获得本次大区赛一等奖的哈桑·优素福(中文名韩帅)同样来自开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他在比赛中分享了自己的中文逐梦之旅故事。
  “学习中文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韩帅说,平时除了参加中国诗歌朗诵比赛,担任主持人,他还热衷于参加各类人文交流活动,“我不仅能学到语言知识,还能结识中国朋友,收获真诚的友谊”。
  诗雨、茉莉和韩帅只是埃及众多中文学习者的代表。近年来,埃及中文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中文热”持续升温,学习中文的人数与日俱增。
  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埃方院长雷哈卜·马哈茂德(中文名李哈布)告诉新华社记者,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注册学生从一开始每年不足30人到如今近4000人,“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成果丰硕特点显著


  据记者观察,近年来埃及中文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目前,埃及每年学习中文课程的学生达数千人,在埃及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许多学生愿意自费学习中文。“埃及整体的中文学习氛围让我十分感动,一些学生每次上课单程通勤要两三个小时,两小时的课程后,他们又要踏上回程的车,就这样一直坚持。”曾担任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中文志愿者老师的路淼说。
  二是教学质量突出。自开设中文教育以来,埃及涌现出一批杰出汉学家和中文系学科带头人,如曾获得习近平主席颁发“中阿友好杰出贡献奖”的穆赫辛·法尔贾尼教授。近年来,埃及也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青年人才,在历届“汉语桥”大、中学生比赛中多次摘得全球前三的佳绩。
  三是教育机构分布覆盖广泛。目前,埃及28所高校开设中文专业或中文课程,遍布各主要城市,建设4所孔子学院、2所孔子课堂,20余所中学开设中文选修课,中文全面进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从中小学到博士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专业选择多样。近年来,埃及部分高校中文系的专业设置有了新变化,除传统公费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外,开罗大学、艾因沙姆斯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还设置了自费本科中文翻译专业。此外,开罗大学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办双学位自费商务汉语专业,为埃及高校中文系办学多元化开创了新方向。
  五是中小学教育试点顺利。2020年9月,中埃双方签署《关于将汉语纳入埃及中小学作为选修第二外语的谅解备忘录》,2022年9月,首批12所公立中学中文教育试点启动,2023年10月,第二批10所公立中学中文教育试点启动。项目负责人李哈布表示,试点工作推进非常顺利,选择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数量多、热情高,新学年还将新增多所试点中学。
  六是实用特色突出。中埃双方合作建立的埃中应用技术学院隶属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下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埃中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塔梅尔·纳比勒说,学院每年限招150名,已有两届毕业生,不少人都被当地知名企业聘用,薪水可观。
历史现实共促热潮


  分析人士指出,埃及加强中文教学和中文人才培养既有历史基础,也有现实需求。
  “埃及是最早开设中文教育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早在1958年,艾因沙姆斯大学就成班制培养中文人才,可以说是埃及中文教育的摇篮。”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参卢春生介绍,埃及中文教育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关键得益于中埃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升温。
  进入新时代,在中埃两国元首引领下,两国坚定朝着新时代构建中埃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为埃及青年学习中文创造了积极环境。
  自2013年起,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加之中国企业在埃投资和建设规模不断增长,学习中文使埃及青年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埃及是历史上连接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枢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绵延千年、贯通古今的丝路精神,引领中埃贸易在新时代更加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投身埃及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埃及中文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为企业提供优质本土专业人才,降低沟通和交易成本,服务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
  随着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埃及青年愿意选择学习中文,进而更深入了解丰富多彩、立体全面的中国。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也是促进民众相知相通、达成心灵共鸣、实现发展共赢的重要抓手。以穆赫辛·法尔贾尼为代表的一批埃及汉学家将大量中国典籍、小说等翻译推介到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更有许多埃及青年致力于翻译中国文艺作品、电影电视剧等,在促进双方文化交流、拉近民众距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埃及民众通过学习中文,将会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成为对华友好的重要力量,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
  注:本文作者系新华社驻开罗记者。
 
“艺”牵万里 “情”系中非
喀麦隆舞者的中国情缘
“艺”牵万里 “情”系中非

喀麦隆舞者的中国情缘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走进京郊昌平区的一处画满墙绘的紫色房子,色彩明艳的非洲舞蹈服装、别具一格的道具装饰、大大小小的非洲鼓随处可见。这里是中国舞蹈编导蒋可钰和她的丈夫西蒙·阿蓓的工作室。
  “舞蹈是对生命喜悦的表达。”伴随着音乐鼓点,来自喀麦隆的阿蓓向记者演示舞蹈动作。“重心向下,跟大地去接触,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动力。无论跳哪个舞种,其实都是一种天、地、人之间的关系。”阿蓓说。
  今年41岁的阿蓓从小就与中国结缘,儿时的他对中国功夫“情有独钟”,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到中国学习“盖世武功”。2005年,阿蓓遇到了来自中国贵州的蒋可钰。彼时,中国舞蹈编导娜尔斯与蒋可钰通过中喀文化合作项目来到喀麦隆,负责重建喀麦隆国家舞蹈团,并为此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
  “现代舞强调用身体表达自己的语言,编舞时较易融入非洲元素,保留非洲文化传统。”蒋可钰说,为了让当地舞者更好地感知身体,她们强调舞者需要巧妙地运用呼吸,而中国的太极是很好的训练及调理方式。
  经过选拔,包括阿蓓在内的27名舞者进入喀麦隆国家舞蹈团。通过三年多的精心培养,舞蹈团很多成员都成为有独立编创能力的人才。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约北京”之“非洲之夜”中的舞蹈《黑色是美丽的》《在云的那一端》,就是重建后舞蹈团带来的特别礼物。
  一段情,跨越山海,对艺术的热爱超越了语言与地域的界限。舞蹈“牵线”,阿蓓与蒋可钰在非洲大陆相识、相恋,并最终在北京喜结连理。2012年,阿蓓舞团在北京设立分部。此后,两人又开设了非洲舞蹈工作坊,传播非洲文化。
  “震颤的灵魂,这是我对非洲舞最直接的感受。”蒋可钰说,自己9岁时就开始跳苗族舞、侗族舞、藏族舞等各种舞蹈,在非洲的舞蹈中找到了小时候跳舞的“印记”。
  “中国与非洲相距很远,在文化上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阿蓓看来,非洲“跺脚”舞步从大地上汲取力量,中国佤族、藏族舞蹈中也有类似表达,“去中国云南、新疆等地采风时,看到当地少数民族的舞蹈,会被那种纯粹的情感和喜悦所打动。”
  阿蓓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很着迷,会去阅读《老子》,也会学习中国传统乐器,体验非遗。
  “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他得到了很多中国文化的滋养。”蒋可钰说,每接触一个舞蹈项目,阿蓓都会真正地扎下去研究,再进行创作。
  今年,阿蓓担任了音乐剧《西湖东坡》的编舞工作,他花了大量时间去了解、研究苏轼当年走过的地方,探寻不同地域文化的根源,并从中取材进行创作。
  “我在做这次的编舞时,就好像既在‘山里’又在‘山外’,既在西湖的‘此岸’又在‘彼岸’,有多个视角。”阿蓓告诉记者,苏轼曾经写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他回味无穷。
  通过观察在玻璃杯中舒展、旋转的茶叶,阿蓓受到启发,进而在这部剧中编排了茶舞,借以表达自己对东方哲学的思考。
  多年来,阿蓓舞团活跃在中非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参演了多台大型演出,成为中非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中国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非洲也有很多这样的地方。”阿蓓说,现在他的很多朋友都很想到中国走走看看,“中国有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这将对非洲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我们一直通过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项目,在中国传播非洲文化,运用东方智慧帮助非洲年轻艺术家成长,努力搭建中非文化交流借鉴的桥梁。”蒋可钰说。
  “每个人都是舞者。”在阿蓓眼中,文化是留在人们心灵中的痕迹,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双方的文化真正互相融入,就会建立一种美丽的连接,而这种连接是不容易被打破的。”
  秋日暖阳下,阿蓓敲响非洲鼓,欢快的节奏中,中非文化交流的舞步从未停歇……
(记者杨淑君 高尚)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石泰峰出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石泰峰出席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座谈会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出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座谈会上,中央统战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负责同志和抗战老战士、青年学生代表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充分表达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决心信心和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座谈会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举办。在京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及抗战将领亲属代表、抗战烈士遗属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约200人参加座谈会。
 
张国清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张国清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重庆9月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近日在重庆调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新技术产业“高”和“新”的特征,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更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日至3日,张国清先后来到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和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入生产线和实验室,详细了解科技创新、产业化和检测认证服务等情况。他指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中试验证、检验检测、孵化转化等服务机构,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互利合作、融通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加快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含“新”量、含“智”量。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拓展高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
  张国清强调,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落实好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政策,引导产业基金、创业投资等加大投入,培育更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要增强国家高新区等载体的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功能,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合理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内卷式”恶性竞争。
 
见证地球演化史!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
见证地球演化史!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见证地球演化史,中国又有哪些新发现?
  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日前发布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
  什么是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意味着什么?
  “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对开展地理环境变迁、矿产资源勘查、生命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地质遗产地则是指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介绍。
  据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是经全球17个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专家提名、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评选,并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最终认定,来自53个国家的10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
  “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的地质遗产地,要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价值,并已通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体现。”张建平说,我国3个地质遗产地此次入选,表明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国际学术界一致认可,目前的保护状况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据介绍,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产资源,随着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合作持续深化。至此,我国已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此次入选的3个地质遗产地记录了哪些地球演化信息?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是一片2.98亿年前被火山灰封存的远古森林,被称为“植物庞贝城”。在这里,植物残骸以异常完整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包括石松类、有节类、蕨类等七大类植物,许多化石还记录了昆虫与植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细节,被认为是“窥探晚古生代的地球生态窗口”。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世界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目前已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已鉴定出26属29种,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李氏蜀龙”“董氏大山铺龙”“太白华阳龙”“劳氏灵龙”等一大批“中国龙”在此发现,并走进国际研究者的视野。
  百里漓江,山水画廊。桂林喀斯特以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同时发育有许多洞穴,展现了峰林和峰丛岩溶形态的共存和相互作用。奇特的峰林、峰丛,清澄的水流,嶙峋的崖壁,瑰丽的洞穴,既构造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也是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地质瑰宝。
  地质遗产地不仅有重大科研价值,还有巨大的科普价值和社会价值。以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为例,在遗址基础上建立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已在国内外举办了130余次“自贡恐龙大展”,观众累计超过3000万人次。
  “未来,在保护好地质遗产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进一步向社会做好科普工作。”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说。
     (记者王珏玢 张泉 邱冰清)
     新华社南京9月3日电
 
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闭幕
李书磊出席并讲话
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闭幕

李书磊出席并讲话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9月3日下午,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讲话。
  与会代表认为,本次青创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之际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动员,是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再部署,对于激励青年作家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攀登文学高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与会代表表示,要积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志存高远、担负责任,不负时代召唤和人民期待,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的力量、青春的力量。要聚焦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向经典学习,勇于探索创新,潜心打磨精品,努力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闭幕式。
 
中美气候北京会谈将举行
中美气候北京会谈将举行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生态环境部3日发布消息,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将于9月4日至6日访华,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共同主持召开“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双方将就中美工作组下务实合作、各自国内气候政策行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等深入交换意见。
 
新增4项!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彰显我国治水智慧
新增4项!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彰显我国治水智慧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水利灌溉,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支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则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传来喜讯,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国有4项工程成功入选。
  新增的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分别是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灌溉大国。地域及气候条件的独特性,造就了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类型的丰富性和每个灌溉工程的独特性。
  此次新入选的遗产有何特点?又蕴藏着哪些传承古今的治水智慧?
  特色浓:沙漠地区的古老灌溉智慧——
  坎儿井是新疆各族劳动人民为适应极度干旱和高蒸发量条件而创建的引出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古代水利工程。
  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暗渠用于集水与输水,素有“地下运河”的美誉。现有考古研究证实,吐鲁番坎儿井至少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韵味足:水文化里的融合美学——
  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是从古徽州文化中传承下来的砌石引水堰坝类型的水利工程。徽州全区现存古堨坝500余座,其中500年以上古堨坝5座;婺源县现存坝长5米以上、水位上下高差0.8米以上的石堨共计2052座,其中百年以上的1181座。
  古堨营造的优美水景观与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古道、宗祠等遗址遗存融合一体,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生态美:借自然之力诠释生命共同体——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汉阴县,灌区面积约5.2万亩。历朝历代的汉阴先民顺山地之势,借自然之力,形成了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
  从汉阴的凤凰山水源涵养林、山溪梯田到山塘湿地,分布在一千多米的垂直空间里,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运转,完美诠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设计妙:“立体化”实现效益最大化——
  秀山巨丰堰始建于清代,灌溉工程体系为有坝引水,其“立体化”灌溉工程体系是适应丘陵山区灌溉需求的典型工程规划。
  渠—河立交、渠—渠立交、渠—路立交成为灌溉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工程,三拱桥区域更是出现渠—渠—河三层立交,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仍在使用的砌石渡槽拦河坝,保障了灌区水资源实现“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实现最大灌溉效益。
  我国目前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是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当地民众需求而诞生的。
  如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又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历史悠久、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经济效益突出、自流灌溉面积广等特点享誉中外。
  此次,我国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里再度扩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璀璨的农耕文明、灌溉文明,也为保护传承灌溉工程遗产提供了更大的契机。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解读工程历史演变背后的科学元素,总结可持续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保护、传承与发展,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将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
      (记者胡璐 唐诗凝)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的专门性关爱保护政策文件出台
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的专门性关爱保护政策文件出台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高蕾)民政部等2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方案是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这是记者3日从民政部举办的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流动儿童是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性增大出现的一类儿童群体。流动儿童长期随同外出务工父母异地生活学习,与居住地儿童相比,在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容易遇到障碍,部分儿童面临监护能力不足、心理健康关爱不足、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城市和社区融入困难等问题。
  方案首次建立了《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清单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发展保障等6个方面梳理了19项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具体内容,并要求各地对照基础清单制定并发布本地区流动儿童享有关爱服务清单,明确具体服务对象、项目、内容等,覆盖范围和实现程度不得低于基础清单要求,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及时修订发布。
  此外,方案还首次部署开展流动儿童精准监测摸排工作。方案明确,将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跨县域异地居住或生活6个月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流动儿童监测摸排范围。对监测摸排发现存在家庭生活困难、自身残疾、监护缺失、流浪、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流动儿童,以及主动提出救助帮扶需求的跨乡镇(街道)的流动儿童,建立重点关爱服务对象信息台账,定期走访探视,加强关爱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
  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司长郭玉强介绍,下一步,各地民政部门要建立以市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主阵地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基层工作网络,着力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体化运行,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各地还将加强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谋划布局,在社区增加儿童服务场所和空间,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方案落实见效。
 
中国对加拿大采取反制措施,释放哪些信号?
中国对加拿大采取反制措施,释放哪些信号?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谢希瑶 唐诗凝)9月3日,针对此前加拿大政府宣布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钢铝产品采取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宣布了多项反制措施——将对加拿大采取的相关限制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对自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依国内产业申请,对加拿大相关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拟将加方有关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为何发起这些措施?释放哪些信号?
  据悉,这是中国首次发起“反歧视调查”,也是全球首例。指向性明确,反制态度鲜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表示,中方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七条、第三十六条规定,对加拿大采取的相关限制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后续根据实际情况对加采取相应措施。
  加拿大政府8月26日发布公告称,计划自今年10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附加税,自今年10月15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的附加税。加方称,此举目的之一是防止加拿大贸易伙伴近期采取行动而导致贸易转移。
  “在附加税税率方面,加拿大盲目跟风美国,自己根本没有做调查研究,极其主观,极其恶意,肆无忌惮,是明显的歧视性禁止和限制措施,我们发起‘反歧视调查’就是要采取合规合法的措施来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说。
  从国际规则来看,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可归纳为“非歧视性”“公平贸易”和“透明度”三个基本原则。加方此举严重违反世贸组织三个基本原则,公然挑衅国际贸易秩序。
  从国内法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七条规定,“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贸易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该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
  梁明说,根据授权,中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拿大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个相应措施概念较为宽泛,不限于加方对中方采取措施的领域。”
  两项反倾销调查,为何是油菜籽和化工产品领域?
  据中国国内产业近期反映,加拿大对华出口油菜籽大幅增加并涉嫌倾销,2023年达34.7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170%,价格持续下降。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的出口国,也是其化工产品重要出口国。
  梁明说,受加方不公平竞争影响,中国国内油菜籽相关产业持续亏损。中方将根据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世贸组织规则,依法对自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中方还将依国内产业申请,对加拿大相关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中国此次对加拿大采取的相关措施,彰显中方明确态度,就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梁明说,中国是加拿大电动汽车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钢铁和铝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加方此举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单边主义措施,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加拿大的行为不会影响中国外贸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性质极为恶劣,可能会导致部分不明真相的国家效仿,也会给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带来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虽然加方行为极其恶劣,但中方所有的措施都会遵循国际法和世贸组织规则,在合规合法的范围内展开。
  全球化浪潮浩浩汤汤,势不可当。全球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此次对加拿大采取措施,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决捍卫,亦是对世贸组织规则的坚定守护。
 
健康乡村建设“路线图”公布
健康乡村建设“路线图”公布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董瑞丰 李恒)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3日公布,明确提出健康乡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根据指导意见,健康乡村建设要聚焦全方位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从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功能布局优化、人才队伍发展、运行机制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聚焦持续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的底线。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构建乡村健康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健康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乡村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居民能够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个人医疗卫生负担可承受;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重大疾病危害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到2035年,建成健康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差距和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各地加码支持以旧换新,消费者享惠如何升级?
各地加码支持以旧换新,消费者享惠如何升级?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记者谢希瑶 李晓婷 龚联康)近期,中央层面拉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升级版”政策相继出台。记者近日在北京、湖北、重庆、福建等多地市场走访了解到,各地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落地细则,补贴产品覆盖面扩大,补贴力度升级,申领流程更便利,消费者换购意愿增加。
  政府补贴叠加企业让利,新增汽车置换更新补贴


  8月27日晚,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吉利银河·武汉星际体验中心,店内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语随处可见,不少市民到店看车及咨询优惠政策。
  销售人员以店内热销车型吉利银河E8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
  原价16.58万元的新车,如果客户的旧车满足报废条件,最高可获得国家补贴2万元;或者转让名下汽车,可获得1.2万元置换补贴。这期间,还可同时申领武汉市以旧换新消费券最高2000元,再加上厂家和4S店的折扣1万多元,购买这款新车的叠加优惠最高可达到3万多元。
  根据国家政策,对符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规定,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除了报废更新之外,这次政策还将置换更新也纳入补贴范围,支持地方自主开展置换更新。
  眼下,跟随国家政策节奏,各地方政府相继推出着眼于本地汽车市场的以旧换新方案。
  国家切块和湖北省配套资金是加力措施前资金规模的6倍多,汽车报废更新最高补贴2万元,置换更新最高补1.6万元;
  北京明确置换后新购新能源车不仅包含纯电动汽车,还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京内、京外转让,均可享受置换补贴;
  上海将二手车置于以旧换新政策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发展二手车经销业务,明确到2027年二手车交易平均车龄降低1年……
  政府补贴叠加企业让利,新增置换更新补贴,消费者换购新车意愿增加。
  截至目前,湖北消费品以旧换新已惠及消费者超40万人次,带动新车和家电销售120亿元,武汉提前完成全年汽车以旧换新目标;截至7月中旬,湖南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8600份,置换更新补贴申请超2.3万份,累计带动汽车销售超55亿元;从国家新政发布至9月1日,重庆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报量达9748个,累计拉动汽车销售额超18.37亿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上午10时,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81万份。1至7月,全国汽车零售1155.6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498.8万辆,同比增长33.7%;二手车交易1099.2万辆,同比增长6.3%。
  家电换新补贴扩围,现场申请立马减钱


  重庆市南川区的周先生近日购买了一台2499元的海尔1级能效空调,享受到499.8元的以旧换新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很划算,而且现场申请立马省钱,非常方便。”周先生说。
  8月26日,重庆市“升级版”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落地。政策落地首日,全市发放政府补贴816.5万元,直接带动家电销售4263.35万元。
  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了解到,目前国家支持以旧换新的预拨资金已下达重庆,地方将按比例配套资金,共同用于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国家明确了8类家电享受销售价格15%到20%的补贴标准,单件最高补贴2000元。同时,支持地方自主确定补贴“8+N”类家电品种。截至目前,多地相继发布实施家电以旧换新等实施细则。
  重庆明确,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11类家电产品,将享受每类产品销售价格15%至20%的补贴;企业叠加补贴方面,消费者交售9大类旧家电,并购买任意一类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的产品,可再享受2%的以旧换新补贴。
  北京消费者可通过支付宝、微信、百度、美团等多个渠道进入“京通”小程序,领取8大类共1万余款家电商品的补贴资格码,在支付环节立减补贴享受优惠。
  广东在8类家电产品基础上,增加了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3类产品,以及各地市结合实际纳入补贴范围的其他N类产品,形成“8+3+N”产品类别。
  从中央到地方,补贴政策均明确能效标准,仅对2级及以上能效产品给予补贴。“以旧换新不是简单的同类产品置换,而是趋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更个性化的需求,通过以旧换新支持居民消费转型升级。”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陈耀庭说。
持续打通换新堵点,畅通资源循环链条


  回收,一直是影响以旧换新消费的堵点,更是畅通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
  位于福建漳州开发区的福建全通资源再生工业园,一车车废旧家电进入厂区,过磅、卸货、验收、贴条码、入库,便进入拆解流程。每天,大约有2000台废旧家电在这里进行规范处理。
  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全通与美的集团旗下的回收企业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战略合作,实现产品从销售、回收再到规范拆解处理的资源循环再生体系。
  国家政策明确,各地要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互相借鉴经验,加强数据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家电交旧、购新、拆解全流程信息。记者走访了解到,在以旧换新政策引领下,多元化的废旧家电回收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旧家电不限品牌、年限,都能提供免费上门拆除旧机、免费运输等一站式以旧换新服务。”海尔漳州经销商龙海区大明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元麟说,公司正在和具有相关资质的拆解企业对接,建立规范的废旧家电回收系统,同时推动开展家电以旧换新进社区服务。
  9月2日,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在青岛莱西建成投产,年拆解能力可达300万台;石家庄市以“政府+物业+第三方”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体系;湖南将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格力、长虹等家电企业积极采用“互联网+回收”方式提供专业旧机回收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各地加码推动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将带动政府、企业、平台等多方力量入局投身回收领域,合力完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建设,让消费者“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
 
浙江:130家企业和8395户小店达成帮扶结对
浙江:130家企业和8395户小店达成帮扶结对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杭州9月3日电(记者张璇)3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17个省级部门共同启动全省第三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暨“大企帮小店”活动,会上宣布,首批有130家企业与8395户个体工商户结对帮扶。
  据悉,此次“大企帮小店”专项行动是“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的重要服务项目之一,是推动小店经济活起来、兴起来的创新实践,涵盖了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仓储运输业、电子商务等重要行业,“大企”将在技术、资金、金融、法律、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开展帮扶。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帮扶包含平台帮扶,针对个体工商户缺乏专业化线上平台经营经验、平台企业收费高企、店铺流量低等困境,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企业通过降低入驻费与服务费、提供专属流量补贴、提供优惠直播场所、用AI技术帮助店铺营销扩大流量等方式,提升个体工商户的数字化经营能力,提高市场占有额;资金帮扶方面,针对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市场原材料成本增长较快、用工难用工贵等经营成本较高的问题,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减免房租、物业费、水电气费等一系列资金类扶持措施,切实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减轻经营负担。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共有个体工商户694万户,占浙江省经营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就业1400万人。
 
山西:“惠商保”实施1年为个体工商户赔付2亿元
山西:“惠商保”实施1年为个体工商户赔付2亿元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太原9月3日电(记者王飞航)近日,个体工商户刘保军收到了山西省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一起送上门的1000元“惠商保”保险赔款。
  刘保军是运城市盐湖区一家餐饮店的老板。由于门前道路封闭改造,他的餐饮店经营受到了影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摸排,启动“惠商保”赔付程序,为刘保军等70余家商户进行了理赔。
  刘保军说的“惠商保”是山西省以财政出资形式引入市场化商业保险机制,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的普惠性保险保障项目。该项目设置了持续经营险、经营财产损失险、从业人员人身伤亡险、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险4个险种,去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目前山西省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300余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近70%,带动了800万名左右的人员就业。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商保”项目的保费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全额出资,个体工商户无需办理任何投保手续,免费参保、免申即享,在不增加个体工商户经营负担的基础上,有效解除了个体工商户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惠商保”项目实施1年累计赔付约2亿元,惠及山西省32378户个体工商户。“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对‘惠商保’项目进行增点扩面,打造标准化服务模式,为全国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经验’。”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鞠振说。
 
我国最大油气田累产油气当量突破10亿吨
我国最大油气田累产油气当量突破10亿吨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戴小河)中国石油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旗下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10亿吨。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油气田。
  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储藏着国际上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资源,致密程度堪比“磨刀石”,勘探开发之难世界罕见。长庆油田勘探事业部总地质师张涛说,长庆油田从低渗透起步,突破特低渗、再战超低渗、解放致密气、攻坚页岩油,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更深层系转移,目前已成功发现50个油气田,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要增长极。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水涨船高”,长庆油田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页岩油、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全力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2013年突破5000万吨,如期建成“西部大庆”;2020年跨越6000万吨,树起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23年达到6600万吨,刷新我国油气田产量纪录。
  长庆油田把加快天然气上产作为重要使命,建成国内首个年产500亿立方米规模大气区,天然气年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1/4。西气东输、陕京管道等12条国家天然气主干线在长庆交汇,成为我国陆上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国内重要支点。
 
我国海上最大油田原油日产创历史新高
我国海上最大油田原油日产创历史新高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天津9月3日电(记者梁姊)记者3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最大油田渤海油田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大关,创油田开发建设近6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现已建成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200余座生产设施,累产油气当量超5亿吨。
  渤海油田创新勘探理论,五年内连续发现了渤中19-6、垦利10-2等6个亿吨级油气田,为我国渤海油气产量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2023年,渤海油田原油增量近23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约50%。
 
重庆綦江:老工业基地向绿而行低碳发展
重庆綦江:老工业基地向绿而行低碳发展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自从家里安上了光伏板,我们每年都能收到一笔租金。”近日,重庆市綦江区隆盛镇村民何永祥看着家里新安装的光伏发电板,坐享“阳光收入”,心里美滋滋的。这是綦江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位于重庆“南大门”的綦江,煤炭开采和齿轮制造原本是其两大支柱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让有着深厚工业底蕴的綦江向“新”而行。
  今年5月,位于綦江的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该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实现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消耗15.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87万吨。”国网新源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中心副主任邓正海介绍。
  与此同时,綦江探明页岩气资源总量约1.19万亿立方米,在重庆市排名第二,部署页岩气井口56口,其中21口已投产,具备100万立方米/天的日产气能力。
  “我们正与中石化等深化合作,在能源生产、化工新材料方向上进一步延伸页岩气产业链条,着力培育清洁能源逐步发展为主导产业。”綦江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依托大娄山脉向北延伸山脊风能良好资源条件,稳步推进6个风电项目,全面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在綦江南部四镇,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绿色产业转型EOD项目落地于此。该项目通过引进新型建筑智能建造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老矿区转型。
  近年来,綦江还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指导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鼓励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技术向绿、产品向绿。
  近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公布2024年市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近三年来,綦江已经累计创建绿色工厂10家,其中文正玻璃、泰山石膏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本报记者赵佳乐)
 
大众首次考虑本土关厂 德国汽车工业面临转型困境
大众首次考虑本土关厂 德国汽车工业面临转型困境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柏林9月3日电(记者李函林)大众汽车集团2日发布声明说,公司正考虑首次关闭其在德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和一家零部件厂。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将是大众汽车历史上首次在德国关闭工厂。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许多整车制造商因受电动汽车销量明显放缓影响纷纷放缓电动化进程。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德国汽车工业转型之路正遭遇“逆风”,汽车行业应及时避免“去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商危机困扰车企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的业绩表现为“增收不增利”:尽管营收达到1588亿欧元,同比增长1.6%,但营业利润约为101亿欧元,同比下降11.4%。同时,全球销量约435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的437万辆。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大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德国在竞争力方面逐渐落后。“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力度,以创造长期成功的条件。”
  大众汽车考虑关闭德国工厂,折射出德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困境。作为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德国近期面临零部件供应商“破产潮”与“裁员潮”。例如,采埃孚计划到2028年在德国裁员1.1万人至1.4万人;大陆集团已启动7150人的裁员计划;博世计划在软件和电子部门裁员1200人。
  德国咨询企业法尔肯施特格控股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共有20家年收入超过1000万欧元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破产,同比激增超60%。
  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风向标”的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商业景气指数显示,德国8月商业景气指数降至86.6点,为6个月以来最低水平。慕尼黑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表示,在德企业情绪低迷,不仅对行业现状满意度下降,对未来预期也更加悲观。
电动化转型遭遇“逆风”


  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德国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大跌36.8%,上半年德国新注册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5.8%降至12.5%。
  自去年12月德国政府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后,消费者观望情绪加剧,导致电动汽车销量持续走低,许多整车制造商纷纷放缓电动化进程。梅赛德斯-奔驰今年年初宣布,将其50%的电动汽车销售占比目标实现时间从2025年推迟到2030年。保时捷宣布放弃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80%的目标。大众集团也在考虑关闭其位于比利时的奥迪Q8 e-tron电动汽车生产工厂。
  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阿尔诺·安特利茨表示:“汽车产业的未来是电动化。但在欧洲市场,传统燃油仍保持主导地位,大众集团将持续投入传统燃油领域的研发、生产,以此稳固当下的立足点。”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主席托马斯·佩克龙指出,市场需求呈放缓趋势,电动汽车研发投入大,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极大挑战。正因如此,多家跨国车企均调整电动化战略,重新倚重内燃机,采取“油电双行”的策略。
  汽车行业专家认为,尽管德国车企在电动化方面暂时放缓步伐,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逐渐成熟,这些车企很可能在未来重新加码投资电动汽车业务,并找到新切入点。
“去工业化”效应持续显现


  当前,德国经济正面临高通胀、高利率以及出口需求疲软等多重挑战。菲斯特曾表示,德国面临“去工业化”风险,部分行业如化工和汽车工业正经历萎缩,汽车产量已连续多年下滑。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天然气实施禁运等措施,导致能源供应紧张和通胀压力加剧。美国借机向欧洲出口高价天然气,进一步推高欧洲能源成本,进而对德国能源密集型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的单边主义产业政策也是加剧德国制造业困境的重要因素。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推出了包括高额补贴在内的多项措施,以推动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产业在美国本土发展。此举导致不少欧洲企业将投资计划转向美国。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表示,“去工业化”效应不容忽视。德国是制造业立国,如果“去工业化”进程持续,德国经济长远发展将面临巨大冲击。尽管德国已出台支持政策,试图增强德国工业区位竞争力,但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此外,德国还受到经济衰退和出口需求疲软的双重冲击。同时,专业劳动力短缺成为长期挑战。
 
八桂大地展新颜
广西在高水平发展中提升民族凝聚力
八桂大地展新颜

广西在高水平发展中提升民族凝聚力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南宁9月3日电(记者郭轶凡 李欢)广西柳工是全球销量领先的装载机生产商,它的一位业务负责人把产业的成功原因之一归功于该公司数十个民族员工的团结努力。
  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制造总监姚东旭说:“我们的生产线上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侗族等民族的工人。他们有不同风俗习惯,但都能和睦相处、努力工作,支持着公司的正常运营发展。”
  工厂尊重员工们的风俗习惯,开展各类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所有员工都遵守工厂的统一管理制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也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这里居住着几十个民族,其中有12个世居民族。广西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今年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各民族都把心思放在发展上


  由于历史原因,广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它仍是战争前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地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2020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三江侗族自治县委书记贺莹认为,发展快的原因之一在于各民族都把心思放在发展上,“百姓财富的增加和收入差距的缩小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
  三江是一个生动案例。当地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并借力粤桂协作,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位于三江的程阳八寨景区成功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纷至沓来。
  丁莲声是来自广西来宾的汉族姑娘,她嫁给程阳八寨的一名侗族小伙,并在村里开了一个店铺做服装租赁和摄影生意,夫妻俩在旅游旺季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1点。
  “旅游的开发,也推动了不同民族的交往。我们可以学习对方的经验,更好地发展。”出生于侗族刺绣世家的覃桂珍说,她把传统的刺绣应用到了现代时装上,并在程阳八寨景区开了自己的第二家侗绣店铺。
  瑶族人郭友晖自驾带着全家人从金秀瑶族自治县来到程阳八寨旅游,他认为侗族文化给他带来了惊喜。他曾在深圳打工,看到家乡金秀发展了,回来创业开了快递公司,现在有30多名工人。
  金秀的发展也很快。它“复活”了传统的瑶医药产业,并让它走出大山,在广西之外不少城市开设了医疗站。“我为瑶医药被全国更多人接受而自豪。”金秀瑶医医院的工作人员梁喜梅说,她家祖祖辈辈都用瑶医药养生治病。目前,北京、广东、四川都有人“打飞的”来到广西接受治疗。
互联互通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事实上,近年来,公路和铁路网的不断完善,为不同民族间的互访和经商提供了机会。像防城港市东兴市这样的边境小城也通了高铁。
  一条全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也在加速延伸。“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从重庆起始,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广西各民族生产的产品——从柳工机械、五菱汽车到柳州螺蛳粉,出口到了五大洲。
  柳工在三江参与修建了20条产业路,使大山中的村庄与外界相连。村民苏维松说:“现在货车可以开到山上,把我养的鸡鸭鹅和蛋类运出去。我的养殖场一年产值达到了160万元。”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百姓收入的增加,广西各民族儿童辍学率、婴儿死亡率和传染病发病率等都显著下降。
  近年来,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规模逐年增加,“十四五”时期,广西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已获得3488万元发展资金,用于道路、饮水及其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严庆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归因于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他说,在中国,所有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民族地区可以制定自己的法规来保护民族文化和振兴当地产业。近年来,龙胜出台多项措施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村寨。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保护条例》,也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共同为美好的未来而歌唱


  在三江,政府将居住在偏远大山里的数千名各族贫困村民迁移到位于县城的新小区。以前大山里各民族群众分开居住,现在不同民族群众可能住在同一栋楼,大家常常串门唠家常。
  在新小区,村民们住上了楼房,孩子上学、看病都更方便了,社区附近还有油茶加工、藤编等产业,就业也很方便。
  “我们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指导他们如何申请医疗和社会保障。”在一个政务工作站,古宜镇南站社区工作人员石苏秀正在用瑶语回答瑶族婆婆奶玉锋有关高龄补贴的咨询。
  片区派出所民警杨柳的一项工作是协调居民关系。由于风俗习惯不同,新小区居民之间难免有小摩擦。“我告诉大家,既然我们现在住在一起了,就应该接受并尊重彼此间的差异。”
  在南宁市蟠龙社区,15个民族居住在同一个社区。社区居民自发组成一个合唱团,每周都会聚在一起,带上自己民族的乐器,进行合唱练习。
  居民潘金英说:“当我们互相学习,共同为美好的未来而歌唱时,我感到非常高兴。”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走进之江大地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走进之江大地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杭州9月3日电(记者俞菀 王明玉)“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3日正式启动。3日至5日,浙江衢州、丽水等地将举办沉浸式演出、艺术下乡、邻里集市、主题宣讲、公益电影放映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任务,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健全完善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制度机制,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据介绍,浙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本次活动中,各方将就浙江的相关经验做法进行充分交流。
  本次活动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浙江省委宣传部、统战部,省教育厅、民宗委、文旅厅、体育局共同主办,衢州市、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承办。
 
南方多地持续高温 多措并举开“凉”方
南方多地持续高温 多措并举开“凉”方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记者

  8月下旬以来,南方多地持续高温,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多个市、县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中央气象台9月3日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3日11时20分,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今日35个区县日最高气温将升至40摄氏度以上。这是8月21日以来,重庆市气象台连续14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3日,受台风“摩羯”下沉气流影响,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高温炎热持续。
  中央气象台3日发布天气提示,2日陕西南部、四川盆地、贵州东部及江汉南部、江南、华南大部等地出现35至39摄氏度高温天气,四川东北部、重庆、湖南北部及湖北宜昌、咸宁等地局地40至42.4摄氏度。预计未来一周,川渝地区高温持续,最高气温可达40至42摄氏度。
  各地多措并举开“凉”方——
  湖南省华容县本周温度持续走高。3日上午,记者来到华容县团洲垸灾后重建安置房一期项目施工现场。“当前天气炎热,我们征求大家意见后,调整了工作时间,将开工时间提前至早上五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张硕说,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半这段最热的时间,工人统一休息,不允许上工地,避免出现中暑等情况。施工方还配置防暑药品,供工人取用。
  近期,江西上饶市广信区最高温达38摄氏度。区里三个环卫驿站工作期间空调持续打开,供环卫工人保洁间隙休息。广信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主任周建铭说:“最近‘秋老虎’持续发威,我们为每位环卫工人发放了藿香正气水、风油精、人丹等防暑用品。”
  为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重庆所有区县均发布了延迟开学通知,将2024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学时间调整至9月9日。此外,重庆还发布了“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信号”和“高温中暑一级预警”。
  高温下,老年人用餐、买药不方便,怎么办?在重庆市渝中区大坪街道,推行线上网格点单、线下社区配送模式,提供送餐、送药、送菜等上门服务累计100余人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针对高温天气老年人易出现的血压偏高、血糖偏低等健康问题,开展上门体检、用药指导等医疗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200余人。
  专家建议,公众需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尽量避免午后气温较高时段出行;高温条件下作业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加强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据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法润齐鲁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法润齐鲁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济南9月3日电(记者杨文 刘铮)以“法治+德治”助推乡村治理,以良法善治护航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随司法部“2024法治乡村基层行”采访团的脚步,走进山东省临沂市、威海市、济南市的村居,深入基层乡村一线,记录下这里的法治乡村建设经验和见闻。
  在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茶沟村,一条被村民私自填占的排水沟导致园地常常内涝,几户人家为此争执不休,一度要对簿公堂。
  得知此事后,从事基层民事调解30多年的法律顾问刘端金及时找上了门。
  “大家一起来评评理。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到底是谁填了排水沟,但已经阻碍了泄洪。”不久前,刘端金和村“两委”干部、老党员、乡镇有关工作人员,在当事人园地里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证会。
  “按照法律规定,土地是公共的,谁也不能随便平整,所以要恢复原状。”刘端金说。
  “不如先确定排水沟原来的位置,然后两边人家各自退地,解决园子内涝。”茶沟村党支部书记伊永祥说。老会计秦承良也插了一嘴:“村委档案里面,有土地确权的位置。”
  听证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最终,几户人家同意了各自退地的解决方案,并约定庄稼收成后一起退地修整排水沟。
  “上来就给老百姓讲法律条文,他们会觉得这是大道理,不好开展工作。要先说情理,再讲法律,群众才会听得进去。”刘端金告诉记者。
  为合作社审查修改分红方案并提供现场咨询,参与常路村村集体债权债务清理,解决茶沟村排水沟不通问题……翻开刘端金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日常,展示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黄海之滨,法治清风吹拂和谐乡村生活美好图景。
  威海文登区界石镇梧桐庵村,村居法律顾问召开现场座谈会,为村民一一调解纠纷,普及法律知识;荣成市夏庄镇甲夼马家村的“夸夸亭”里,村代表们分享“信用+普法”基层治理模式,讲述着把曾经的“上访村”建设成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进步历程;在环翠区孙家疃街道安海社区,渔村居民探索出“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的“海上枫桥工作法”。
  在泉城济南,基层乡村用数字赋能法治,护航更美好生活。
  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法治文化广场、乡村振兴展馆、数字服务中心建设完备。当地通过实施“网格+法治”精细化管理,推动民警、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各方法治力量进网格,助力法治乡村建设不断提升。
  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介绍说,他们通过组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法治进乡村”“法进家庭、法进村户”等活动,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
  讲好法治乡村故事,传承法治文化。记者了解到,山东省目前有1.4万余名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担任6.6万个村(居)的法律顾问,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基层一线,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努力绘就齐鲁乡村的法治新画卷。
 
内蒙古乌海有一座“植物庞贝城”
内蒙古乌海有一座“植物庞贝城”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3日电(记者贾立君)中国科学院9月3日宣布的消息显示,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名列其中,这一被称为“植物庞贝城”的化石群保存着近3亿年前的热带雨林。
  “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介绍,内蒙古乌海市乌达煤田中,发现在约0.66米厚的火山凝灰岩里埋藏着一片茂密森林,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个成煤森林的年龄为距今298.34±0.09百万年。当时,火山喷发产生的巨量火山灰突然降落,将森林中草本植物及几十米高的乔木压倒、封印其中,后经过漫长的石化过程,火山灰变成两层煤之间的火山凝灰岩,成煤森林变成了植物化石,最初发现化石的面积约35平方公里。乌海“植物庞贝城”直观地让人类窥见近3亿年前森林的实际模样。
  目前,乌海“植物庞贝城”已发现石松类、有节类、瓢叶目(前裸子植物)、蕨类、种子蕨类、苏铁类、科达类等七大门类植物化石。标本质地精细,有的标本在扫描电镜下便可观察到细胞结构甚至细胞核,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化石还记录了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探索晚古生代地球群落生态的珍稀窗口。
  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发现于1998年,2003年被识别为火山成因。随后,由来自英国、美国、捷克、德国和中国的约30名专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表了60多篇关于其植物系统分类学、群落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专家表示,乌海“植物庞贝城”所处环境,正是地球气候从冰室向温室过渡的时期,与地球目前所处的气候环境十分相似。这些化石证据,真实地展示了植物成煤过程,以及成煤森林的样子,对探究气候变换下植被变化的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课间一刻钟,贵在真延长
课间一刻钟,贵在真延长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学期伊始,在北京和贵州织金县等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间十分钟延长5分钟,变成课间一刻钟。此前,青岛等地也有类似尝试。对处于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期的中小学生而言,这是个有益的尝试,让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
  课间十分钟变成课间一刻钟,是个好政策。政策一出,一些担忧随之而来——课间虽然更长了,但孩子能否走出教室自由活动,完全享有这一刻钟?如何防止“课间延长5分钟”变成“让孩子在教室多坐5分钟”?好政策要产生好效果,关键在落实。课间十分钟变一刻钟,贵在真延长。
  课间的延长,要在软硬件上下功夫。课间延长了,学生可以有更多选择,要保障他们完全享有课间时光,需要学校拓展活动空间,增设合适的运动项目,因地制宜规划课间活动,让孩子们的课间一刻钟更加充实、有趣、有益。
  课间的延长,要把安全顶在头里。课间延长了,孩子们在操场活动发生磕碰的几率可能增大。保障学生安全、有序、完全享有课间时光,首先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其次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他们知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源头上降低学生课间外出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
  课间的延长,要有更多的理解包容。孩子跑跑跳跳,难免磕磕碰碰。相关部门应细化校内安全事故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生家长需要给予学校更多包容,实现家校良性互动,让学校卸下“包袱”、放开手脚。学校则要杜绝以安全为由不让学生离开教室、教师提前上课或拖堂挤占学生课间等事情发生,把课间一刻钟原原本本交给孩子,交给操场,让孩子拥抱阳光,收获汗水。
  课间时间虽然不长,却浓缩了孩子求学生涯中的七彩阳光。把课间一刻钟交给孩子,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本身就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记者郑明鸿)新华社贵阳9月3日电
 
浙江富阳:
共富工坊 带富一方
浙江富阳:

共富工坊 带富一方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一大早,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上官乡大盛村的村民盛利文送完孩子,就来到了“合心合拍·宏科”共富工坊,用时不到十分钟,穿戴好手套、围裙,熟练地进行球拍穿线工作,手法非常利落。“现在乡里和企业办起了共富工坊,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早上就过来做做手工活,一天还能赚个两百块!”盛利文对此颇为满意。
  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近年来,浙江发挥民营企业多、活力强的优势,大力建设共富工坊,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基层,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上官乡结合本地球拍产业优势,依托51家球拍企业带动200余户农户成立共富工坊,不仅将“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新动能”,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使得球拍配件成本下降约五分之一。
  助农就业增收进程中,富阳区委组织部坚持党建联建,探索打造“6+X”共富工坊建设模式,目前已建成运转来料加工、定向招工等各类共富工坊120余家,累计吸纳就业85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近900人。
  “3、2、1,上链接!接下来是我们直播间的明星产品——和风高菜。这款高菜生长在盐碱地带……”“漫永昌”共富工坊直播间内,坊主王凌芳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助农直播。“漫永昌”共富工坊直播间销售产品不仅有富阳区永昌镇范围内的永昌臭豆腐、高菜、手剥笋等,也囊括了周边乡镇的特色农产品,还通过“富疆”党建联建辐射带动销售新疆红枣、黑木耳等产品。仅去年一年,工坊销售农产品超1000万元,助力52家农产品企业产值超2亿元,帮助30余户低收入农户销售产品,创造工作岗位50余个。
  富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探索“共富工坊”形态,聚焦党建链赋能产业链优势,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耦合性,真正将“共富工坊”打造成为发展之坊、富民之坊、创新之坊、强基之坊、暖心之坊。
      (本报记者张博令)
 
当游客变创客、“黄四姐”与“刘三姐”会歌
从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班看各地旅游促“三交”的新实践
当游客变创客、“黄四姐”与“刘三姐”会歌

从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班看各地旅游促“三交”的新实践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吃住行游购娱,如何能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一件文物展品,如何蕴含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能促进各民族从地理空间到个体心理的“全方位互嵌”?“诗和远方”,又如何编织着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的纽带?
  今夏,由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资源开发司主办的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班在新疆喀什举行。围绕旅游促“三交”这篇大文章,研讨班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享、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为相关专家和来自各地的文旅工作者搭起了互学互鉴的平台。
  通过研讨交流,通过在喀什的所见所闻,研讨班学员强化了这样的共识:旅游促“三交”,在实践中,在日常中,在路上,在心与心相交。
当游客变创客


  “亚克西姆西斯?”来自北京的游客小王行走在喀什街头,不管是对着商贩还是一起排队的人,只要说出这句新学来的维语“你好吗”,总能收获一张漾满友善和亲切的笑脸。
  这虽是小王第一次来喀什,但眼前所见,让她不觉陌生:融合汉唐韵味和新疆风格的建筑,和电视里见到的一模一样;错落有致的高台民居,让她想起曾在这里取景的电影《追风筝的人》;在社交平台种了草的网红店,被她按图索骥一一打了卡;看汉语招牌、说普通话,全程交流无障碍……
  喀什古城是国家5A级景区,3.6平方公里面积内游人如织,商铺云集。眼前的繁华,让人很难想起改造前的古城面貌——街巷逼仄,房舍拥塞,“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水管墙上挂,解手房顶爬”。
  改造后的喀什古城,华丽变身为著名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不少老居民就地就业,吃上旅游饭;手艺人聚集起来,开起铁匠巴扎、木器巴扎、手工艺品巴扎、药茶巴扎等,英吉沙小刀、土陶罐、铁锅等当地沿用千年的器物,从普通的生产资料变成游客眼中有趣的工艺品;随着旅拍、婚拍的潮流风起,古城又形成了摄影、化妆、服装定制、首饰制作等产业链,目前旅拍店已达172家。
  “喀什古城的改造过程,也是移风易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一步。”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互嵌发展处副处长门豪说,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人口、产业、文化、市场大统一,进而促进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形成。
  对此,喀什古城景区管委会科长阿迪拉·阿德力江深有感触。“过去,这里的女性走在路上都不敢抬眼看人,与外界接触少,没自信。但现在,人人都是昂首挺胸的,跟天南海北的游客都能聊到一块儿。”她说。今年1月至6月,喀什地区累计接待游客2305.97万人次,同比增长44.19%;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94.06亿元,同比增长57.3%。
  现在的喀什古城,大巴扎里,除了叫卖新疆美食酸奶粽子、玛仁糖,也有其他省份常见的“夜市通用款小吃”烤鱿鱼、烤冷面;建筑外墙,既可见到取材于当地特产的巴旦木花纹,又能看见适于湿润地区栽培的郁金香图案、江南园林元素。
  这种多元素混合、东中西荟萃的特色,恰恰赋予了喀什独一无二的浓郁风味。在这里,不仅有“独特”也有“熟悉”,“西域风情”不仅有“不一样的”,也有“一样的”——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他们”,更能看到“我们”。
  云南女孩陈彦霖,出于对新疆“一眼万年”的眷恋,千里迢迢跑到喀什,成为香妃园景区目前唯一一位汉族舞蹈演员,荣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河南姑娘王玮,来喀什旅游一趟,爱上了,便留下来创业,开了民宿和咖啡馆,和许多游客处成了朋友,和当地邻居处成了亲人,隔壁的喀什老妈妈常来为她的花花草草修枝、浇水;因店名而出圈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一家几代人操着祖传手艺,做甜咸辣不同口味、皮牙子玫瑰花不同馅料的馕,不少游客穿着民族服装,专程到店铺前来品馕、拍照……
  “旅游促‘三交’,不可忽视促进经济交流的优势。旅游业是扩大各族群众就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能直接使各族群众在旅游经济供需交流中受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学锋认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找到帮助民族地区致富、符合文化传统、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途径,“旅游业当仁不让”。
  戴学锋每到一地,总喜欢去“背街小院”“寻常巷陌”,跟普通的、景区以外的当地人交流。“旅游是自发的、民间的、个人的,最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童叟无欺、宽以待人等精神价值会逐渐为每个个体所接受。”
  旅游触发的是人与人的连接——这也蕴藏着旅游促“三交”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相继爆火:四川四姑娘山景区喊出“登上你人生第一座雪山”的口号,一下子就喊到了年轻人的心坎上;河南文旅近两年在“唐宫夜宴”“端午奇妙夜”等爆款节目的带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移动端传播、年轻化消费”的组合拳战绩显赫;湖北省博物馆围绕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办展、设计文创产品,受到热捧;江苏南京红山动物园因为对动物的关怀,而跻身“一线动物园”……
  细究它们的成功密码,能给我们更多启发——“文旅+”的想象空间很大,找到一个引爆点是关键。旅游促“三交”也不仅仅意味着打造“一个旅游产品”,而是要融入各种旅游产品中,融入旅游全过程中。
当“黄四姐”与“刘三姐”千里会歌


  在喀什古城,搭载游客的电瓶车上印着“深圳支援”字样,讲四川话的夫妻在大巴扎前问路,头戴维吾尔族朵帕(即花帽)、化着“西域公主”妆容的湖南女孩穿梭在土黄色的老街,拍摄旅行写真……中华民族天南地北的各种元素,不经意间共同组成一幅文化百花园的和谐画面。
  今年元旦,湖北土家歌后“黄四姐”与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同台演绎土家族和壮族的山歌,两个“姐姐”一台戏,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各族兄弟姐妹紧紧相拥的欢乐祥和,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黄四姐”是湖北省建始县地域文化品牌,“刘三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地域文化品牌,同属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人物。今年,两地积极开展以“黄四姐牵手刘三姐”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推广交流活动,挖掘两地历史底蕴、自然风光、传统文化特点,以“山歌”为灵魂串起“故事线”,打造系列主题鲜明、内容创新、民众参与感强的精品活动,通过两地旅游门票互惠、景区互荐,开展山歌全民挑战赛、邀请两地歌手千里会歌,并结合音乐节、主题集市、民俗纪念品、特色美食等释放两地文旅消费力,推动建始县与宜州市两地文化互动、游客互流、信息互享。两地还鼓励和支持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就业创业、投资兴业,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交融。
  依托旅游业的发展,两地也有了许多白天务农、晚上在景区当演员的群众。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再重复“日落而息”的日子,身份多元化的背后,也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更加丰盈。
  多彩斑斓而无可复制的民族文化,无疑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独特宝藏。民族文化也有可能借由旅游也勃兴而“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些“小众”民族也会被聚光灯照亮,走进大众视野的“C位”。
  上个冬季,“尔滨”出圈,成为旅游界当仁不让的流量担当。为欢迎天南地北的游客,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等东北少数民族来到哈尔滨中央大街,带着乌苏里江江鱼、牵着驯鹿,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与现场游客深入互动。一位鄂伦春族小伙,将长辈留下来的珍贵狍角帽,送给了唱起民歌《勇敢的鄂伦春》的外地小女孩。这动人的一幕被短视频记录并广泛传播,鄂伦春族“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北半球渔猎民族的活化石”的独特文化随之为人们所熟悉。
  今年五月,一部热播剧《我的阿勒泰》,让新疆旅游热度“高温不退”。剧中展现的雪山草原、哈萨克族牧民的转场生活、随着冬不拉起舞的木偶岩羊、“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的精气神,都成了四方游客“此生必去”的强劲引力波。今年5月1日至8月27日,阿勒泰地区累计接待游客1906.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95%,实现旅游收入174.40亿元,同比增长34.16%。
  “阿勒泰不再是‘边疆’,不再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而成了旅游胜地,成了广大内地群众都向往的地方。”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孟凡丽说,“交往交流交融,能让各民族更加平等,更加开放包容。”
  在她看来,旅游不仅开发了当地的资源,更开发了当地民族文化的价值,能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拿阿勒泰来说,游客多了之后,当地民众能看到草原以外的人、装备和生活方式,他们的视野打开了,知识素养和交往能力提升了,也更加自信了。”孟凡丽认为,旅游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与其他民族展开文化交流与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血脉相连的各民族群众在旅游的带动下,经济相依、文化相融、守望相助、和睦共存。
  贵州榕江“村超”赛场上,啦啦队吹芦笙、跳多耶舞、唱侗族大歌,中场休息时上演川剧变脸、民族服装秀,场边能买到结合刺绣、蜡染等非遗手工艺的纪念章、吉祥物,如今,在还没有5A级景区的榕江,“村超”赛场上的生龙活虎和赛场外的活色生香都火爆异常,已经很难说清是谁在给谁引流;
  浙江持续打造“我爱浙疆”文旅援疆品牌,不仅推介“丝路古龟兹”等旅游线路,邀请新疆阿克苏宣讲员走进杭州,还举办两地农民画巡回展;
  56个民族成分齐全、设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7个少数民族乡的广东,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要纠正一个误区——旅游促‘三交’并不只是民族地区自己的事,它还促进了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的双向交流。”与会者在研讨班上讨论,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泉州簪花等等,让民族交流具象化、载体化,也让各地群众以“吃货”“驴友”“爱美”之姿,成为各民族相互理解、喜爱、交融的使者。
当千年前的文物让我们热泪盈眶


  2021年,王钰在短视频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从此,越来越多网友通过直播和短视频,跟着这位“西安导游芥末”云游古都名胜。从“书同文、车同轨”孕育出的文化自信、民族归属感,讲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脱贫攻坚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兵马俑鞋底的针脚纹路”,讲到传承千年的大国工匠精神;从“兵马俑为什么千人千面、千姿百态”,讲到统一的中华民族从不曾血脉中断……常有网友在短视频下留言:看得我热泪盈眶。
  “王钰的讲解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从线下火遍网络,说到底就是她‘大一统’讲得好,通过文物古迹,让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唤起了游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门豪认为。如今,王珏的短视频账号已积累了450万粉丝,获赞超过1300万次。
  云冈石窟中24个洞窟雕刻有乐舞图像,其中既有中原汉式琴筝箫笙、鲜卑大角,也有龟兹细腰鼓、五弦,胡风汉韵,兼容并蓄。山西的云冈石窟景区深入挖掘石窟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通过导游讲解,潜移默化地增强游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云冈石窟的游客量不断攀升,去年已达300多万人次,今年很有可能再创新高。
  “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班超促使西域与中原友好往来,是复兴、拓展丝路,经略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卓越人物。”在位于喀什的盘橐城遗址公园班超纪念馆内,维吾尔族导游用普通话声情并茂地介绍。该公园是“喀什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一件件文物、一处处历史遗迹,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见证者。
  ……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孟凡丽认为,日益融入旅游的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在促“三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博物馆的呈现要“留人见物有生活”。
  旅游,由于“身体在场”,带给人心灵感受,是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极佳载体。如何通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班上,各位文旅人基于实践和思考,形成诸多共识:
  为旅游注入新内涵,打造更多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深入挖掘旅游的育人功能,不让游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到家啥也不知道”;
  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逐步解决“如厕难”“住宿难”等基础设施痛点;
  发展新型旅游发展业态,引导当地群众广泛深入参与,让更多本地人受惠于旅游业发展,同时促进游客深度融入当地,体验到当地更本真、更全面的风土人情;
  培育新的旅游市场主体,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演艺、文化遗产、医药资源、特色节庆展会等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
  为突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让各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深厚历史文化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地也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55.8%的云南丽江,近年来加强对东巴文化、边屯文化、摩梭风情等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弘扬和保护,打造民俗文化展示项目建设,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金,如今丽江古城景区省外户籍商户比例已达65%;
  宁夏推出《北疆天歌》《黄河婚礼》等一批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旅游演艺精品,用艺术美的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烙刻于游客心底;
  湖北以长江三峡、恩施大峡谷等旅游走廊为依托,打造昭君出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旅产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名闻遐迩的山西平遥古城,近年来出现了外国导游带着外国游客来领略古城风韵的旅行团,外国游客对三晋大地的建筑文化、雕塑书法特别感兴趣……
  旅游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各方参与者能从彼此身上看到共同点,也体会差异性,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新疆博湖县的博斯腾湖景区每年举办捕鱼节,开湖仪式是蒙古族萨满风格,捕鱼是汉族技艺,甚至会用到龙舟,而烹饪鱼又用的是典型的维吾尔族方式。”戴学锋说,“随着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也会在新时代形成新民俗。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得到巩固。而旅游,在其中发挥了无形的作用。”
  在喀什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国内最大清真寺之一艾提尕尔清真寺内,不少游客驻足在一张纯手工羊毛挂毯前。这张挂毯中心绘有56枝花,花花相连,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心连着心。挂毯中央绽放着一朵石榴花,往后退几步再凝望,会豁然发现56枝花的排列还巧妙地勾勒出6朵更大的石榴花。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
   (本报记者王若辰 张晓雨)
 
“江西风景独好”
文旅推介会在港举行
“江西风景独好”文旅推介会在港举行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新华社香港9月3日电(记者谢妞)2024“江西风景独好”港澳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月活动启动仪式暨香港文旅推介会于3日在港举行。这也是时隔四年后江西文旅再赴港澳宣传推介,标志着江西文旅在港澳地区开启常态化宣传推广新篇章。
  推介会以“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为主题,推出“如画江西诗意浓”“宝藏江西韵无穷”“追风江西正青春”等精品路线,涵盖自然风光、陶瓷文化、客家文化等多元化内容,现场还带来了江西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全景式展现赣风鄱韵的独特魅力。推介会上推出了江西文旅港澳专属“优惠大礼包”,其中包含“龙行龘龘 乐游江西”惠民福利,以及江西110家景区的近140条优惠政策和17家五星级饭店的33个优惠套餐。
  活动现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致辞表示,江西与港澳日益成为彼此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在文化交流、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交流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江西风景独好”港澳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月活动,将提升江西文旅在港澳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港澳民众认识江西、了解江西的桥梁纽带,促进赣港澳旅游企业资源互享、客源互送、渠道互通,进一步推动三地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表示,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赣港两地的联系愈发紧密,各领域交流愈发频繁。许多香港游客顺着东江北上,在赣鄱大地欣赏千般风景,领略万种风情。相信通过这次专场推介会的宣传推广,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地文旅交流合作,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活动中,“江西风景独好”江西文旅(香港、澳门)推广中心成立,江西重点旅行社与香港中国旅行社门店签署了合作协议。
  香港旅游业议会副主席吴熹安表示,香港旅游界十分重视与江西文旅部门的合作。随着赣港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业界明显感到两地交流合作空间在不断拓展,为两地文旅产业高品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会见江西省委书记尹弘。李家超表示,香港是江西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和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江西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资本市场。欢迎江西省善用香港独特的“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平台,推动经济发展踏上更高台阶。
 
安徽歙县:六水回澜地 古韵徽州间
安徽歙县:六水回澜地 古韵徽州间

( 2024-09-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南宋诗人赵师秀笔下的徽州,钟灵毓秀,文风昌盛。
  千百年来,徽州以其独具魅力的山川地貌、历史人文,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徽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徽州古城,坐落于安徽黄山市歙县,五峰拱秀,六水回澜,构筑出独特的山水之势。
  徽州古城曾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首邑,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结构肌理极为完好。
  置身古城中,古桥如虹,古塔秀劲,民居、祠堂、牌坊“古建三绝”交相辉映,仿佛在清丽的山水画廊中漫步。位于古城中心的徽州府衙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沿革变迁的象征,也是融合山水园林、古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徽州古建代表之作。
  徽州府衙始建于隋义宁年间,宋绍熙年间毁于大火。明洪武三年复建府治,后经多次重修,原“二堂”部分建筑仍保存至今。2009年,当地政府按照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的建筑规制,对徽州府衙进行了重建和部分修复。
  今天的府衙依旧可见当年的恢宏与典雅,内部是廊院式,建筑布局以中轴对称、左尊右卑和前衙后邸为基本原则,分为南谯楼、仪门、正堂、二堂、知府廨等,保存着大量具有明代特征的木结构建筑实物,且带有宋代建筑风格,如月梁、梭柱、平盘斗、丁头拱、覆盆基、编苇夹泥墙等,堪称徽派建筑的典范。
  8月下旬,记者来到徽州府衙采访时看见,城墙上、谯楼下、牌楼边,到处是涌动的人潮。人们穿行于青砖黛瓦间,聆听到历史的低语,欣赏徽派建筑之美。
  月初上,灯影动,乐轻起。府衙内,游客们仿佛穿越了古老的徽州大地。歙县文旅部门以徽州历史和民间故事为背景打造的沉浸式实景演出《徽州府有喜》,依托徽州府衙建筑群,将徽州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行进式演出,让观众跟随剧情移步换景,感受古徽州的起落变迁。
  “这种实景演出形式为古老徽州解锁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我们不仅仅是走走看看、打卡拍照,对徽州的历史由来、生活习俗等都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来自浙江的游客陈建对此赞不绝口。
  行走古城,一座座耸立的牌坊宛若数点星辰,镌刻着古徽州人的骄傲与荣光。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而徽州三雕中的石雕技艺则在牌坊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用刀与石的碰撞刻画出徽州文化的唯美符号。
  徽州府衙东面阳和门外的许国石坊,历经500余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岿然屹立,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坊”。与通常牌坊的四柱不同,许国石坊由八柱形成四面围合。细细看去,石坊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柱脚处12只狮子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体现着极高的石坊建造技艺。
  “从儒家思想到程朱理学,从地域文化到艺术形态,徽州牌坊是一道地域独特的人文景观,象征徽州人对旌表功勋、科甲及第、德政廉明、忠孝节义、传家有道的崇尚和赞颂。”歙县文物事务中心副主任周虎介绍说。
  距歙县城南一公里处,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渔梁坝横卧其支流练江,守护一方安澜千余年,也见证了无数徽商梦的开始。古徽州人由此出发,破重山阻隔,顺江而下,打开了兴盛数百年的徽商传奇。
  渔梁古村,因渔梁坝而闻名,古村依山傍水,中间高两头低,如同一条灵动摇曳的鲤鱼。古村内,渔梁老街蜿蜒一公里,商铺老宅重楼挑檐、鳞次栉比,300多处传统古建筑古貌犹存。“这里作为新安江流域重要的水运码头,带来了昔日的商埠繁荣,是徽商兴盛的重要见证。”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长王卫东说。
  从曾经的行政区划,到璀璨的文化符号,徽州古城如同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吸引越来越多向往徽州的人们,走进这幅山水画卷里。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州三雕是古建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内,书画、陶瓷、砚台、徽墨、三雕作品等30000余件文物展品带游客领略徽州文化的灿烂之光。
  “我们依托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契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徽州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28.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洪宇浩说。徽州大地,正在古与今的碰撞中向新出发。(记者刘美子 贾稀荃 郭晨)新华社合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