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经济

04版:家园

05版:文化

06版:各地

07版:调查观察

08版:国际

这是“落石”的故事,也是落实的故事
这是“落石”的故事,也是落实的故事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长春8月13日电(记者翟伟 宗巍 张博宇)多日暴雨过后,一块松动的巨石,高悬在紧邻下解放村的山坡上头,也压在了众多干部、群众的心头。
  进入7月底以来,吉林省连续出现强降雨,全域多条河流水位超警,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记者近日在吉林省委采访防汛工作时,了解到了一个“落石”故事,随后来到故事发生地——吉林省集安市下解放村采访。
  鸭绿江畔的集安市是此次汛情严重地区之一。当地用4个“7”来形容这轮极端天气:连续7天降雨、总降雨量超700毫米、以往全年70%的雨集中降下、有气象记录70年以来最高降雨量。
  遭遇洪灾的下解放村位于城区以东9公里处。8月2日,吉林省委负责同志以“四不两直”方式到村里检查防汛抗洪工作时,发现村子以北30多米的一处山坡上,一块巨石在连日雨水冲刷下暴露出来,高悬在道路上方,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群众的安危就是天大的事。检查组要求一定要化解这个“落石风险”。
  集安市多个部门及专家组迅速赶到下解放村,开始清除这块存在危险的石头。
  “看起来有一间小平房那么大。”村民王金生说。估算下来,这块石头约24立方米,重56吨左右。使用风钻、劈力器逐步打碎效率太低,爆破安全距离不足,工程组最终采用清理周边土壤,让巨石逐渐脱落,再就地打碎的施工方案。
  “坚决打赢这场长度、难度都超出预想的硬仗,确保今年安全度汛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入主汛期以来,吉林省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复杂。全省连续召开3次防汛工作调度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对迎战洪峰、安全度汛具体部署、督促检查。
  夯实群众至上的“坚强堤坝”。吉林省各地闻汛而动,密切协作,各级党员干部挺膺在前,守护在群众身边。在极值洪峰到来前,下解放村党支部书记田文福组织村干部提前排查风险,果断转移群众,93户246名村民无一伤亡,受到群众称赞。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吉林省要求,面对汛情,时刻绷紧安全弦,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要把情况考虑得再周全一些、困难估计得再充分一些。通化市在汛期来临前,按照当地降雨量历史极值的2倍提前组织重点区域防汛演练,并制定了3套应急方案。当洪水到来时,当地有备无患,掌握了防汛工作主动权。
  只有党员干部“放心不下”,群众才能“心里有底”。吉林省安排汛情发生地人员24小时沿河巡护,密切观测水位,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管涌险情。在辉南县,县委书记坚守堤坝,指挥排险加固,守牢大堤防线,县长带队逐一排查,确保风险区域转移群众一户不落、一人不漏。在松原市哈达山水库防护堤,巡查人员发现渗水险情立刻报警,为抢险赢得了关键时间。
  当前,吉林省正一手抓险情排查治理,一手抓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确保平稳度过防汛关键期。
  8月6日早7点10分左右,下解放村山上的巨石终于缓缓滑落到路面上。危险解除了,压在干部群众心头的“巨石”,也终于落了地!
  这是一个发生在普通村子里的“落石”故事,也是各级干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层层抓落实的故事。
 
“梯”升居民幸福感
“梯”升居民幸福感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加装电梯后,我经常带小孙子下楼遛弯、买菜,再也不用担心夏天爬楼一身汗、回南天爬楼梯摔倒了。”家住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碧湖玫瑰园小区的77岁老人李秀荣说,“以前爬一层楼就要歇一下,腰和膝盖疼得厉害,一般能不下楼就尽量不下楼。”
  炎炎夏日,记者走访龙城街道多个老旧小区,看到许多七八层高的居民楼都加上了电梯,“悬空老人”不再“上下为难”。记者跟随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走进一台加装好的电梯,空调的凉意一下子吹走了浑身冒汗的烦热。轻轻一按,很快就能到达顶层居民的家门口。
  一直以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群众十分关心的利益问题,但也是“老大难”问题。记者从龙城街道办事处了解到,截至目前,该街道已成功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395台,帮助3万多居民坐上了渴盼已久的电梯,电梯加装率名列全市各街道第一。
  “一部小小的电梯,看似简单,实际非常复杂,推动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龙城街道加梯办负责人洪晓枫回顾加梯工作时坦言。
  例如,低楼层与高楼层业主意见不统一,往往在征求意见环节就卡壳了;又如,加装过程中需要电信、移动、有线电视、水务、燃气等多部门配合,迁移各种管线和管道;再如,影响部分居民室内采光需要优化加梯方案,占用小区内部绿化需要迁移乔灌木等,甚至有的加梯项目推进了一半,又因公摊成本、电梯供应商选择等问题陷入争论,导致工作停滞。
  “群众意愿是加装电梯的基础,各方协同是加装电梯的关键。”龙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曹昊云说,每加装一台电梯,都需要深入楼栋找“症结”,各方协同开“处方”。
  据了解,深圳市、区和街道都分别成立了“加梯办”,为群众加梯提供政策指引、业务指导和流程审批等。龙城街道还组建了180多人的专项服务队,在各小区设置“加梯办事窗口”,在家门口为群众解读政策、受理申报材料,快速办理。
  为帮助楼上楼下达成共识,街道牵头搭建了“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联调“会客厅”,协商解决争端。楼龄超30年的长江花园小区,经过多轮协商,形成了“改建园林”的加梯思路,让“楼上得电梯、楼下得花园”,找到了群众利益平衡点,实现了加梯全覆盖,成为深圳市“连片加梯”示范点。
  同时,许多小区党员也主动带头,在自家楼栋打造“样板梯”,并担任“梯长”,带动周边居民从“要我加梯”变为“我要加梯”。
  家住碧湖玫瑰园小区10栋的蒋玲燕就是一名热心“梯长”。起初,她所在的楼栋低楼层业主均不同意加梯,个别业主平常不在该小区居住,对于加梯有抵触情绪。为了推动加梯,她多次到邻居家中做工作,在街道、社区、小区各方推动下,她所在的楼栋终于在今年4月成功装上了电梯。
  该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经理介绍,小区60岁以上老人约占小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小区已有21个单元装上了电梯,有了电梯后,很多过去不能上下楼的“悬空老人”经常带着娃娃出门买菜、遛弯。
  该街道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了“七个一”加梯工作法,即选好一个牵头人、成立一个工作小组、搭建一个会客厅、组建一个工作群、选定一个电梯品牌、严选一支施工队伍、审查一份施工合同,规范加梯流程,确保每一部电梯都“安心建、放心用、省心管”。
  一部电梯就是一项民生工程,其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相宏道出了24字“加梯密码”——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典型示范、充分协商、一梯一策、建管同步。目前,该街道正以加梯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小切口”,以文明共建等举措赋能老旧小区治理“大民生”。
  一部电梯惠及一群人。据了解,深圳于2022年5月印发了《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方案》,每梯可申请财政补贴26万元到35万元。有了“政策东风”,全市各区、各街道积极响应、创新思路,推动工作机制日臻完善,加梯审批流程大大缩短,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按照《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深圳将实现“愿装尽装,可装尽装”的目标。(本报记者周科)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公布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条例》旨在保障国家对军人的抚恤优待,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新修订的《条例》共6章64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军人抚恤优待基本原则。军人抚恤优待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待遇与贡献匹配、精神与物质并重、关爱与服务结合的原则。健全抚恤优待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抚恤优待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相适应。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抚恤优待对象范围和抚恤优待内容。明确管理体制,规定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其他有关机关、军队有关部门的抚恤优待工作职责。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责任。完善评定烈士、发放残疾抚恤金等工作的军地衔接机制。
  三是增加抚恤优待措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规定抚恤优待对象享受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相应的抚恤优待待遇。通过向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的遗属增发抚恤金,邀请抚恤优待对象参加重大庆典活动等措施增强荣誉激励。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加大对特殊困难抚恤优待对象的关爱帮扶力度。
  四是优化抚恤优待程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明确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程序,保障抚恤优待对象合法权益。细化残疾等级评定的程序,增加补办评定残疾等级的情形。
 
点翠焕彩有新篇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故事
点翠焕彩有新篇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故事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丁锡国 白佳丽)“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是美丽中国;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亦是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8月15日,我国迎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回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如画般的生态美景在大地上铺展。新的起点,祖国山河点翠焕彩又有了新的注脚。
“京津绿肺”上空的科技护航


  从事了7年的湿地巡护员工作,王宁有了新“助手”。
  5架小型无人机从机巢出发,飞往那些巡护员曾用脚步丈量了一遍又一遍的巡护路线。只需20分钟,无人机“队友”就能飞完王宁日常要行走近三个小时的巡护路。
  这片位于天津市宁河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不仅是京津唐三角地带最大的天然湿地,碧波下还掩藏着大量古牡蛎等古地质遗迹,是世界三大著名古海岸之一。
  湿地边长大的王宁,最了解这里如何从生机勃发到严重退化,再到缓慢恢复的历程。
  十多年前,七里海丰足的鱼蟹和美景,吸引着承包户围“海”养鱼、“割据”湿地,旅游开发的建筑物也不断伸入湿地核心,无序开发让滩涂逐渐裸露,候鸟也越来越少见。
  保护,是从2017年开始的。王宁也在这一年,正式成为一名生态巡护员。
  历经多年生态保护及理念之变,随着七里海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推进,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和提升,保护环境的手段也愈发多样。
  今年,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决定搭建湿地生态系统的高效、精准监控系统,首先引入无人机,对人力难以巡护管理的水域、河道、苇地进行智能巡检。
  “这些天上的‘巡护员’,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湿地异常,还可以对土壤、空气、温度等进行精准化数据分析。”湿地管委会主任田秀静说。
  立秋前后,七里海迎来最美的时节,新的候鸟季即将到来。“我们会通过无人机巡检数据科学调控水位,让不同鸟类更好地觅食。”田秀静说。
  最新数据显示,七里海湿地区域鸟类从十年前的182种,增加到了258种。“今年,‘老朋友们’会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的落脚地。”王宁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田秀静说,近年来,天津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天津市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天津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60%。       【新闻深一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天津一片湿地的变化,可以窥见我国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扎实步伐。用更科学、更高效、更精准的治理手段,破解美丽中国建设道路上的生态难题,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
雨林守护者的“底气”与智慧


  十多年前,刚到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时,一份资料让工作人员齐旭明感到震惊: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神秘类人猿海南长臂猿,最濒危时期只剩下不到10只。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海南长臂猿曾在这里广泛栖息。随着人类耕伐开发,莽莽雨林变得残缺,海南长臂猿数量越来越少,21世纪初仅能在霸王岭发现踪迹。
  “从那时起,保护海南长臂猿的事就挂在了我的心头。”扎根雨林“追”猿14年,如今担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生态环境科科长的齐旭明回忆,“由于当时缺乏制度保障,保护工作十分不易。”
  过去,海南热带雨林分布在9个市县,涉及20余处自然保护地,许多山“一岭跨多地”,属地不同、九龙治水;法律没有授权,对非法入林猎伐和烧荒行为,护林员只能一边“硬着头皮制止”,一边想办法“赶着”海南长臂猿往雨林更深处逃……
  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雨林的一体化保护有了更科学的准绳和依据。划红线、补树种、搭廊桥,分散的自然保护地被整合,破碎的栖息地开始“缝合”。国家公园管理局还增设执法监督处,使执法监督工作步入正轨。
  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开创了公安机关在园内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先例。
  今年5月的一天,霸王岭雨林监测系统后台突发急促警报,正在值班的齐旭明立即查看:红外相机传回的数据显示疑似盗猎分子进山!
  “盗猎者蒙着脸、走线娴熟,但还是逃不过联合执法。”齐旭明说。在国家公园工作人员协助下,海南省森林公安部门和派出所合力,抓获了企图破坏雨林、干扰海南长臂猿生活的不法分子。
  “这种多方协调处置、精准高效执法的模式,源于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齐旭明说,“现在与非法入侵雨林者斗智斗勇,靠的不只是眼睛和脚板,更是一系列法规制度。”
  制度护航下,海南长臂猿获得前所未有的严格保护,种群数量已达7群42只,成为全球长臂猿家族中唯一实现稳定增长的种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们坚定不移守护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根本遵循。”齐旭明说,近年来,海南将国家公园置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标志性工程之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海南长臂猿也迎来了“新生”。
  【新闻深一度】
  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和回归,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一个缩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构建系统完备、保护有力、运行有效、监管精准的管理体系,成为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向。
传统产业的绿色“蝶变”


  “在卫浴产品生产车间,没有工人、没有亮光,生产设备却能自动运转,放在过去,完全不能想象。”说起卫浴企业的发展变化,九牧集团科牧核心部件厂经理杨志阳直感叹。
  作为“老卫浴人”,杨志阳对陶瓷卫浴过去的制作过程印象深刻:“那时候,产品烧制现场烟尘滚滚,工人们下班准变‘小黑人’。卫浴行业还是出了名的‘水电大户’,测试马桶、淋浴房的用水白白流走,浪费很大。”
  近年来,随着绿色化、数字化新兴技术的应用,九牧集团逐步实现了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
  在九牧集团精密注塑车间,数台自动搬运机器人在车间与仓库间穿梭,注塑机台上的机械臂搭载红外摄像头,自动抓取物料。
  “绿色改造前,每台注塑机的工位都要装LED照明灯,一条生产线至少要装上百盏。”杨志阳说,“现在‘机器人’干活不需要光,仅这一项一天就能节约1000度电。不仅如此,工厂屋顶还安装了4.5兆瓦的光伏面板,厂区白天的用电,基本能自给自足。”
  在厂区水电管道内等隐蔽的地方,能耗传感器正在监测每一道生产工序的耗能。“每个生产环节用了多少水、多少度电清晰可见。”杨志阳指着5G能源管控可视化大屏上的“年度单台能耗”等数据介绍,通过技术改造,工厂每年节约用电超1亿度,碳减排超1.8万吨。
  “在南安,像九牧集团这样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降碳、节能、减排的企业还有许多。”福建省南安市工信局局长黄子牙介绍,全市有700多家水暖厨卫企业、10万名产业工人,水暖卫浴是当地支柱行业之一。
  2021年至今,南安投入惠企资金1.5亿元引导企业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目前,当地已有100多家水暖卫浴企业通过绿色化改造实现了节能减排,曾经“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含绿量”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黄子牙说,南安正着力布局数字化卫浴产业园等11个产业园,打造一条长25公里的水暖卫浴绿色产业带,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闻深一度】
  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从烟尘滚滚到“景区级”厂区,传统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智能化、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已成为行业趋势。
 
打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当前抓改革促发展观察之七
打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当前抓改革促发展观察之七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王立彬 于文静 姜琳)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各地各部门探索创新,积极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抓紧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夏秋之交,骄阳如火。
  安徽凤阳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每天都在家庭农场忙碌。他的家庭农场建有标准化育秧工厂、仓储用房,流转土地700多亩。
  2023年,程夕兵的农场提供育秧服务面积2800亩,插秧服务面积2200亩,水稻、小麦飞防服务面积5000亩,粮食和经营服务纯收入70多万元。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顺应广大农民需求,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以来,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探索实践,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工农、区域协调发展。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今年启动了二轮延包三个整省试点,其他省份也在组织整县、整乡试点,要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下一步,还要继续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牢牢守住的两条底线。
  当前,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必须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确保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按决定部署,一方面,我国将健全产业富民机制,依托农村特色资源,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制度,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一系列政策举措正在加快部署、落实——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有关部门将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今年内在全国全面实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贴息试点,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农业领域;积极支持200个左右县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将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必将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有法可依,盘活“沉睡的资源”,村集体经济资产一年比一年厚实,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各地各有关部门还将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增收。
让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住”“融得进”


  暑期是短期工求职高峰,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的零工市场里,工作人员忙着向一位位求职者推荐岗位。
  与过去只前往发达省份就业不同,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增长27.1%。顺应这一新趋势,黔东南州在外出务工、就近就业两方面同步发力,建了180多个零工市场,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
  实施智能制造、家政服务等吸纳就业支持举措;持续做好“春暖农民工”等行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基层;深入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促进农民工“以技增收”……各地推出一项项措施,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空间更广、质量更优。
  8月,合肥面积最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高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二期项目正火热施工。
  这一项目7月28日开工,预计2027年8月竣工后,可提供1940套住房,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安家立业。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放开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更均等的服务、更完善的保障,将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愿进城、能进城,“留得住”“融得进”。
  近日,国务院出台《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行动计划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统筹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表示:“下一步将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
  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场,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拉动万亿规模新增投资需求。
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距北京城区约50公里外,怀柔区桥梓镇上王峪村常住人口不过100余人,却开了多家乡村咖啡店,一到周末就人来人往。
  闲置老宅为店,拿铁咖啡为媒,城与乡融合、“洋”与“土”碰撞,人流、资金等要素在这里“返乡”。
  县域具有城乡联系紧密、地域范围适中、文化同质性强等特点,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岗巴”是藏语“雪山附近的村庄”的意思。今年上半年,海拔约47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迎来了第一位途家房东。
  县域房东正成为我国民宿行业的新生力量,在途家平台上以每年超20%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138个县民宿房东数量同比增长超50%,西藏岗巴县、新疆铁门关博古其镇、海南儋州木棠镇等实现房东“零”的突破。
  “客流、资金流、数据流从城市向乡村流动,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途家民宿高级副总裁胡阳说。
  决定强调,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就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民在劳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交换上获得平等权益。要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奠定基础。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要畅通城乡人口、资金和技术流动渠道,推动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构建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新格局。要加快推进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同时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引导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和养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要把着力点放在城乡人口迁移、资金流动和土地流转等方面。要尽快破解县域资金外流与农民贷款难的矛盾,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城市资本下乡,建立乡村振兴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决定明确,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这既是消除进城落户农民后顾之忧,也是防止农村要素单向流出进一步加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说,当务之急是从“产业、就业、创业”着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扩大农村人口就近就业,更好为“逆城镇化”投资创业创造条件。
  “要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活力和内生动力。”刘彦随说,城乡融合不是要用“城”把“乡”融掉,要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同时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守住农耕文明、乡村文化的根脉。
 
加强改革督察,强化跟踪问效
加强改革督察,强化跟踪问效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抓好改革督察,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部署改革任务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下更大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各系统各部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务必加强改革督察,强化跟踪问效。
  要明确工作重点、盯住关键环节,不断拓展督察工作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督察问效也要更“进一步”。要做到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既抓重点任务,又抓面上工作;既发现问题,又总结经验;既强化自上而下的刚性要求,又鼓励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形成方案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的强大推动力,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
  要点面结合、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改革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督察自然要奔着问题去。要改进和创新督察方式,防止机械式督察检查考核,探到真问题、找到真方法;要督细改实,列出问题和责任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确定整改时间表,见事又见人、打雷又下雨,并视情适时“回头看”,形成严丝合缝的整改闭环机制,从而推动更大范围内整改,最大程度发挥督察效能。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让督察与改革如影随形、齐头并进,才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将改革的美好蓝图转化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现实。
       (记者向志强)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如何构建?
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如何构建?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姜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其中“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的要求,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如何落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下一步将按照《决定》部署,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但劳动力总量依然庞大,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存在。同时,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技能人才短缺、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情况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
  “必须始终坚持就业优先,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王晓萍表示,要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厚植良好的就业生态。
  《决定》强调,“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破题关键,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
  “我们将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强化供需对接。创新培养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使用的主体作用。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营造良好氛围。”王晓萍说。
  针对重点群体就业,王晓萍表示,将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重中之重,拓宽就业空间,畅通成长路径,强化服务和就业观念引导。坚持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特别是要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等兜底安置。
  按照《决定》提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在部署推进、加快落实。
  建设和用好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畅通维权渠道……相关部门多管齐下优化服务,营造更为公平的就业环境。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至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8万人,同比增加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表示,要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把促进就业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就业工作体系。
  “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着力解决好外部环境变化、人口结构调整等给就业领域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塑造就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进一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系统谋划行动规划,切实解决就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莫荣说。
 
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创新积分制”扩展到全国试行
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创新积分制”扩展到全国试行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13日从科技部获悉,为推动“创新积分制”提质扩面、规范实施,科技部近日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创新积分制”从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试行,助力更多“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
  作为一种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创新积分制”依据创新积分对企业进行创新能力量化评价,打通财税政策、科技资源、产业资源、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创新的直接通道,精准引导技术、资金、人才、数据、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向科技型企业有效集聚。
  科技部自2020年起在国家高新区以试点形式探索建立“创新积分制”。截至2023年底,试点高新区已达133家,覆盖全国25个省份。实践表明,“创新积分制”在引导金融资源、促进精准施策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成为推动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
  此次发布的工作指引主要包括指标权重、数据规范、应用场景等内容,为全国范围内的“创新积分制”实施提供统一指导和规范。
  科学、客观的创新积分评价指标及权重是确保积分制实施成效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指引,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共涵盖技术创新指标、成长经营指标、辅助指标3类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在指标权重设置上,以突出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注重对企业成长经营能力考察为导向,同时划分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企业不同阶段,确定了3类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赋值,并将根据实践情况持续优化。
  指引还提出了应用建议,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创新积分制”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精准施策能力和现代化服务能力;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创新积分作为独立的风险研判与增信授信的依据;创业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可以将企业创新积分作为参考,加大对优秀积分企业股权投资与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等。
 
今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周圆)今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1.9%、9%和18.7%,预计全年旅客运输量达7亿人次,将创历史新高。13日,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第二届亚太航空安全研讨会做出上述表示。
  宋志勇介绍,中国民航运输规模连续19年位居全球第二,对全球航空运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目前,全国有运输飞机4335架,运输机场262个、机场总容量达16亿人次,无人机年飞行达到千万小时量级,新注册无人机总数正在以每月10万架的速度增长。在大体量、高速度的发展态势下,中国民航运输航空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和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平均值分别为0.0016和0.01,分别为全球平均值的三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第二届亚太航空安全研讨会由中国民航局、飞行安全基金会和新加坡民航局共同主办,于8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面向亚太地区高级管理人员和航空安全从业人员,探讨航空安全挑战和倡议,分享安全管理经验和实践。
 
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6亿人次
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6亿人次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樊曦)记者13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暑运启动以来,7月1日至8月12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6.05亿人次,同比增长6.1%,突破6亿人次大关,日均发送旅客1407万人次。
  国铁集团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等出行需求旺盛,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自8月10日起,全国铁路连续3天发送旅客突破1600万人次,其中8月10日发送旅客1675万人次,8月11日发送旅客1611万人次,8月12日发送旅客1654.5万人次。
  据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7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5.22亿人次,旅客周转量9454.53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5.7%、10.6%,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1至7月,铁路部门用好今年新开通的新线能力和京广高铁全线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成果,精心铺画列车运行图,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0434列,同比增加998列、增长10.6%。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加强跨境旅客运输组织,在京港、沪港间开行夕发朝至高铁动卧列车,在中老铁路安排开行中国西双版纳至老挝琅勃拉邦国际旅客列车2列,恢复开行中国呼和浩特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国际旅客列车。1至7月,广深港高铁累计发送跨境旅客1537.7万人次、同比增长54.7%,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跨境旅客13.9万人次。
 
如何理解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
如何理解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市场准入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18年起,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逐步建立,清单历经3次动态修订,事项大幅缩减。“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确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稳步开展,一批人民群众关心、企业关切的典型准入壁垒有效破除。海南、深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南沙等放宽准入政策措施出台落地,市场准入制度体系逐步建立,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要看到,市场准入制度还不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执行存在不足,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规则标准不明确,准入环境有待优化。伴随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构建高标准市场准入制度体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破除各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市场隐性壁垒,推动实现公开公平市场准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高各类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可预期性,充分释放经营主体活力,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为新业态新领域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业态新领域更好更快发展,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要强化宏观统筹协调,持续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体系,推动市场准入制度框架更加完备。一是加强市场准入制度顶层设计,推动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新体系。二是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动态调整,清单事项内容向社会全面公开。严禁在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准入许可和增设准入条件,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三是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宽进严管,放开充分竞争领域准入,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准入限制。对关系国家安全和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的领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法实施准入管理。四是创新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按照标准引领、场景开放、市场推动、产业聚集、体系升级的原则路径,分领域制定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实施方案,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五是加大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力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生产力布局,以法规政策、技术标准、检测认证、数据体系为抓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做好特别措施的落地实施,及时进行政策评估和推广应用。六是加强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和监督管理,加强准入效能评估,实现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全覆盖,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加强评估结果应用。强化准入监管,建立与市场准入相适应的监管模式,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良好格局。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国台办:大陆方面13日依法送返台湾渔船“大进满88号”4名船员
国台办:大陆方面13日依法送返台湾渔船“大进满88号”4名船员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7月2日大陆海警在泉州近海查扣一艘涉嫌非法捕捞的台湾渔船“大进满88号”,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8月13日答记者问表示,大陆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保护渔业资源和维护相关海域正常秩序。海警依法执法,同时保障相关船员的合法权益。对于该船4名违法情节轻微的人员,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于8月13日安排返回;对于1名涉嫌非法捕捞的人员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更快突破1000亿件!中国“小包裹”实现新跨越
更快突破1000亿件!中国“小包裹”实现新跨越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突破1000亿件!比2023年提前71天!“小包裹”跑出“加速度”。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这意味全国人均收到快递71.43个,每一秒钟有5144件快递、每一天有4.4亿件快递在神州大地上流动着。
  快递物流是反映经济活力的“风向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小包裹”跑起来,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数据显示,快递业最高日业务量超5.8亿件,月均业务量超130亿件,月均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小包裹”走得更快了。
  新疆喀什的樱桃、浙江金华的葡萄、广东阳江的菠萝蜜、宁夏中卫的硒砂瓜……入夏以来,全国各地的时令水果,不少实现“隔日达”。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小包裹”优化包装,加大冷链运输,推动原产地与消费市场高效衔接,让更多农特产品更新鲜地走进千家万户。
  更快的背后,是我国物流网络越来越密了。
  快递业着力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寄递服务网络体系。目前,我国快递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截至2023年底,全国拥有快递服务营业网点23.4万处,快递服务网路22.8万条,打通万千串联城乡、抵达阡陌的“毛细血管”。
  更快的背后,是我国快递企业不断创新。
  数据显示,国内快递专用货机达188架,快递服务汽车27万辆。“小包裹”插上数字化和智能化触角,助力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二维码选购物资,10分钟左右,无人机就能将物资投放在指定地点,快递“从天而降”在一些城市已成为现实。
  无人快递车已经上路,在收转运派等环节,大幅度缩减末端派送时长。“寄”“递”之间,人们向“快递自由”更进一步。
  “小包裹”增速,藏着“大经济”。
  链接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连通线上线下,“小包裹”折射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中国人均快件使用量93.7件,快递支撑网络零售额13万亿元。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寄递网络建设,围绕城市群建设优化寄递枢纽布局,持续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国际寄递服务网络。持续深化产业协同,推动服务链条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让快递“小包裹”推动经济“大发展”。
   (记者戴小河)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崛起
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崛起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走进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级净化厂房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台台外延片生产设备整齐排列,身穿洁净服的技术人员,正在认真观察产品各项参数运行情况。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主要生产6到8英寸硅外延片和碳化硅外延片。”公司总经理薛宏伟介绍说,外延片的作用不容小觑,如果把制造芯片形容为盖房子,外延片就是房子的框架。目前,公司自主生产的外延片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天航空等领域,产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石家庄不断创新政策供给、汇聚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韧性,逐步形成以鹿泉区为核心,辐射高新区、正定县等区域,以半导体、现代通信、汽车电子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千亿元规模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石家庄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设立了主导产业发展基金,“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
  一系列创新政策的汇聚,推动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生态圈加快形成。记者从石家庄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石家庄已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135个。石家庄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校地合作”创新创业高地。鹿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付志勇说:“目前,仅鹿泉区已与16所省内外高校签订了校地、校企合作协议,以企业点单、专家解题的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河北神玥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俊告诉记者,得益于石家庄创新发展的营商环境,企业2012年落户后实现跨越式发展。营收从20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个多亿,增加了十几倍。公司员工也从100多人增至1500多人,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
  现在的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已聚集成势,不断串起“链”上活力。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蓄势勃发。2023年,产业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11.3%,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2.8亿元、同比增长9.3%。
    (记者巩志宏 邹尚伯)
     新华社石家庄8月13日电
 
“赛事+”引领赛事经济热潮
“赛事+”引领赛事经济热潮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太原8月13日电(记者马晓洁)在山西太原一家游泳连锁培训机构,每天有11个小时都排满了游泳培训课。该机构教练主管陈秀说,八月以来,前来咨询和报名游泳的人要比往年多很多。“今年是奥运年,游泳项目又破了世界纪录,大家热情特别高。”陈秀说。
  太原“90后”乒乓球迷李维泽的奥运观赛是在影院度过的。“我来影院看过几次比赛,每次和大家一起为运动员们喝彩,感觉自己就在现场,起立唱国歌也很振奋。”
  今年是国内观众首次在电影院观看奥运会直播,体育赛事与大银幕的融合魅力正在加速释放。“一些比较火热的赛事,单场观影就有100多人。奥运赛事直播为影院带来了新流量。”太原CGV影城公元时代4DXScreen店值班经理武裕凯说。
  “奥运+影院”探索的新观赛方式,也展现出“赛事+”的更多可能。近年来,“赛事+”愈来愈热:“赛事+文旅”“赛事+国货同款”“赛事+培训”“赛事+文创”“赛事+社交”……体育赛事盘活了众多跨界资源,培育出众多新消费场景。
  从不少人跨国看奥运游巴黎来看,“赛事+文旅”大有可为。今年5月底,太原举办了WTT常规挑战赛太原站赛事。作为巴黎奥运会前夕举行的重要国际乒乓球赛事之一,这一赛事吸引不少全国各地的球迷前来观赛。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了“门票持有者可免费预约参观太原市部分核心景区”的优惠举措,让“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出于对运动员的欣赏和崇拜,“运动员同款”成为社交电商平台搜索热词,国货销售迎来新高潮;相关体育培训项目报名如火如荼,小运动员们在运动场馆挥汗驰骋;体育迷因共同爱好相聚,拓展诸多社交场景……屏幕内外,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赛事对决,让人们过足了瘾,也促进赛事经济蓬勃向上。
  “赛事+”拉动赛事经济,究其根本,是全民对体育赛事日益高涨的关注和热爱,体育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厚植。
  当然,大众对体育赛事的深度参与,不会仅仅沉浸在奥运的光环里。作为一种新消费现象,“赛事+”将源源不断为赛事经济注入活力。当“健康中国”理念深入人心,全民运动成为日常习惯,“赛事+”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天地。
 
更洋、更新、更潮:2024年服贸会看点前瞻
更洋、更新、更潮:2024年服贸会看点前瞻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展会平台,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还有1个月就将在北京举行,目前各项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本届服贸会筹备进展如何?各类展览展示、推介洽谈活动有哪些看点?记者实地探访并采访相关负责人了解最新进展。
更洋:国际参展比例高


  2024年服贸会将于9月12日至1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主题为“全球服务,互惠共享”,其间将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展览展示、洽谈推介、成果发布、配套活动。
  记者了解到,本届服贸会广泛邀请境外国家和地区、知名企业机构及专业人士参展参会,加强服务贸易政策、标准、规则等方面的交流研讨,目前综合展和专题展招展面积已完成93%。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确定以国家政府或总部名义线下设展,其中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首次独立线下设展。西门子、谷歌、亚马逊、GE医疗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都将带着体现先进技术和市场影响力的产品亮相服贸会。
  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副主任周玲介绍,今年服贸会上,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级行业协会将举办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2024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第八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等数场主题论坛,拟发布一系列重要报告、倡议。
  挪威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挪威创新署中国区负责人汉宁表示,服贸会是全球服务行业的重要交流平台,期待本届服贸会能进一步推广创新服务、促进国际合作以及促进思想、实践的深入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会议聚焦展客商和参展企业在出入境业务办理方面的实际需求,在服贸会现场(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分别设立出入境服务台,为参展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出入境证件办理便利;与银行合作,在服贸会现场为参会的外籍人士提供便利支付服务等。
更新:展览聚焦“新而专”


  今年服贸会的展览展示突出新质生产力,聚焦“新而专”。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艾音方表示,服贸会将集中展示新质生产力以及与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等,覆盖AI和元宇宙技术、卫星互联网、大数据和算力、金融科技、数字文旅、智慧教育、智能体育、智能建造、节能降碳技术等内容。
  记者了解到,许多专题的展区规划已经完成,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围绕高级别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成果,设置展览展区;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首次设立智能网联、人力资源、跨境电商、安保服务专区。
  在成果发布方面,目前已经有60余家企业和机构将参加成果发布活动,西门子的光子计数CT产品、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形机器人等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将在会上亮相。
  根据计划,主宾国法国将组织10家企业在服贸会期间进行行业交流对话,还将举办多场投资、体育、医疗等专题活动。主宾省四川、海南都将举办主题日推介活动,打造三星堆裸眼VR体验,展示“海陆空”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等。
  展示企业形象、拥抱世界潮流,服贸会日益成为国际级别的展览展示平台。作为一家葡萄酒企业,法国佳醍亚香槟今年准备第一次参加服贸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高莉充满期待地说:“服贸会是一个全球级别的服务贸易交流平台,参会企业可以更好了解市场情况和行业动态,同时进一步展示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加强与服务产业、新兴产业的融合,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更潮:特色场馆群展露真容


  展馆是承接各类展览展示的关键载体,作为工业风貌和奥运元素完美结合的典范,服贸会首钢园区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场馆群。而为了满足需要,首钢园还将进一步扩大空间、提升场馆质量。
  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一炜介绍,今年首钢园区升级成为“新型聚落式”展会空间,拥有14座现代化展馆,将四高炉改造成为集展览、会议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展馆,改造既延续首钢独特的工业风貌,又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高炉空间。升级后的14座现代化展馆呈现出“首钢园服贸会4.0版”,布局更加紧凑,道路更为宽广。
  另外,首钢园还对夜景照明系统进行优化提升,打造“两轴两区两湖多中心”的整体夜景观。
  石景山区副区长尹圆说,政府部门提前谋划场馆改造升级后相关动线设置及餐饮、住宿等供应保障,完善周边公共服务配套供给。着重在城市环境、安保交通、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强化属地保障力度,持续优化首钢园及周边城市功能。
  走进首钢园,服贸会相关施工工作正紧张进行,设施展馆已经展露真容。记者看到,服贸会的会展群与群明湖、滑雪大跳台、钢铁高炉等首钢园标志性景观交相辉映,丰富的工业遗存风貌与现代展会实现完美融合。
 (记者涂铭 吉宁)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金融政策持续用力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
透视七月金融数据
金融政策持续用力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

透视七月金融数据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在金融总量增长整体“减速提质”的背景下,当月金融数据有何亮点?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领域?利率调整还有多大空间?
当月贷款增长稳定
债券融资增长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
  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约2600亿元,同比有所回落。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7月历来是贷款投放的“小月”,加之6月银行季末信贷冲量明显,7月的贷款增长基本稳定。
  记者发现,7月票据融资增长较多。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具有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等特性。随着票据利率下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成本相应降低,激发了票据融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7月末社融规模增速回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其中,债券融资相关数据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7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约1600亿元,同比多约31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约7000亿元,同比多约2900亿元。
  董希淼认为,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城投债务融资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债券融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企业通过发债替代了贷款。近期专项债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使用也在加速落地,政府债券净融资明显增加,有力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在有效信贷需求偏弱的大背景下,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增速保持平稳,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也反映了直接融资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盘活存量资源力度加大


  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企业仍是新增贷款的大头。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21万亿元,占比超七成。
  具体来看新增贷款投向了哪些领域?一组数据或能给出答案。
  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温彬表示,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围绕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保持稳固。这背后不仅得益于金融管理部门加大引导力度,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还离不开金融机构积极盘活存量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金融机构加大盘活存量资源力度和治理资金空转往往不会体现为贷款余额的增长,但金融支持质效是明显提升的。”温彬说,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将低效贷款回收后投放到新动能领域,存量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对经济的支持是实打实的。
  不容忽视的是,当下有效融资需求仍显不足,需要指导金融机构挖掘信贷需求,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的贷款需求。
  董希淼认为,前期一系列政策效果还在逐步显现,将带动有效需求复苏回升。未来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有利于创造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
展现政策定力


  今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保持稳中有降态势,贷款利率仍保持在历史低位。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7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比上月低9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这背后是我国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确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美联储降息时点尚不确定,中美利差仍然较大,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压力持续存在。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净息差收窄压力依然较大。顶住内外部压力继续降息,充分展现了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
  7月25日主要商业银行再次自主下调存款利率,自2022年9月以来已累计下调5次。业内人士测算,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将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将下降0.1个至0.2个百分点。
  曾刚认为,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利于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利率传导将更为顺畅,有助于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质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将进一步提升。   (记者吴雨 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闽北炉下镇的生态转型记
闽北炉下镇的生态转型记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12日一大早,59岁的王崇年就开始为果树修剪坏果和枝叶。距离成熟期还有两个月,果树枝头已挂满拳头大的桔柚和果冻橙,十分惹眼。
  王崇年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的村民。“想把果子种好,就要精细化管理,及时去掉被阳光灼伤的坏果,修剪过密的枝条。”擦了把汗,王崇年拉过一条板凳,招呼记者坐下,“这都是我这几年当‘学生’悟出来的道理。今年我在区里农业专家指导下,投入好几万元给果树增加了防晒网,大大降低了坏果率。”
  王崇年的果园位于福建“母亲河”闽江边。一汪碧绿的江水向东奔流而去,这里空气清新、鸟鸣啁啾,河畔坐落着古树人家,优美的山乡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和研学团队前来,村里的餐馆、民宿在周末经常被预订一空。
  然而,十多年前,眼前的景象却全然不同。作为闽江下游水口库区的移民乡镇,为了解决生计问题,炉下镇20世纪80年代陆续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猪养殖,生猪养殖一度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
  “老百姓腰包鼓了,闽江也变脏了。”王崇年说,当时他养了几十头猪,村里房前屋后几乎都是猪圈,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排闽江,无序养殖让炉下镇付出了生态的代价。“污染严重时,水面上长满了水葫芦,岸边蚊蝇肆虐,‘母亲河’成了群众绕着走的脏水沟。”炉下镇斜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成政说。
  “粗放的生猪养殖回报固然高,但要用断送子孙后代居住环境的代价去换取,这笔账划不来……”干部群众逐渐形成生态保护共识,延平区开始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推动生态转型。自2017年以来,延平区已削减“小、散、乱”的生猪养殖规模216万头,先后拆除4469家养猪场。
  告别了养猪事业后,王崇年开始了“二次创业”。“一开始我也‘两眼一抹黑’,不过农业部门和镇里为我们推荐了不少优良果树品种,还手把手教我们生态种植,我很快找到了新的致富‘门道’。”王崇年说,他承包了如今的这片果园,并在果园中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还使用榨油剩下的菜籽饼和羊粪发酵而成的有机肥给果树施肥,不仅最大程度降低了传统化肥对环境的影响,还提升了果实品质。
  “如今延平辖区30条小流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群众的转产转业率也达到91.3%。”延平区委书记黄桂诚告诉记者。
  依托3.8公里长的闽江江岸线、千年古榕及周边的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斜溪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盘活村内闲置的文化中心楼、粮食仓库、码头等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打造茶洋窑文化创意馆、洲头企业文化博览园等,“农旅+文旅”产业规模初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四年前,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有观鸟爱好者在王崇年的果园中拍到了一种美丽的候鸟——蓝喉蜂虎。自此,每年初夏,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都会来到斜溪村栖息并繁育后代,吸引了天南海北的观鸟爱好者前来观览。王崇年也在延平区摄影协会的指导下,在果园里搭起了一个观鸟棚,成了一位“观鸟导游”,走上了生态文旅致富路。
(记者陈弘毅)新华社福州8月13日电
 
“深海大讲堂”在西太平洋开讲
“深海大讲堂”在西太平洋开讲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12日电(记者王聿昊)12日,正乘坐“深海一号”船航行在西太平洋海域的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队,在船上举行第64期“深海大讲堂”。
  本期大讲堂中,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东声带领队员了解西北太平洋蛇尾生物分类与连通性,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围绕中国南海冷泉区的物种组成、遗传连通性和基因组学进行分享。
  作为“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首个国际航次,本航次搭载了11名境外科学家,大讲堂采用英文授课。
  来自哥伦比亚的科考队员海梅·安德烈斯说:“我的研究方向是海洋生态保护,通过大讲堂能够了解更多跨学科知识和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国科学家的交流合作很有帮助。”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本航次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学科的科考队员,“深海大讲堂”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也让队员们在航渡期间学有所获,进一步为下潜和后续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据悉,本航次预计将于18日抵达西太平洋海域的首个作业区,在作业区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后,“蛟龙号”将首次搭载境外科学家下潜。8月10日,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队从山东青岛起航,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为期45天的调查工作。
 
滇池金线鲃、细鳞裂腹鱼、四川白甲鱼“现身”长江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恢复向好
滇池金线鲃、细鳞裂腹鱼、四川白甲鱼“现身”长江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恢复向好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于文静)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公报指出,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这是记者12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公报显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恢复,2023年长江干流监测点位单位捕捞量均值为2.1千克,比2022年上升16.7%;重要支流监测点位单位捕捞量均值为2.3千克,比2022年上升64.3%。
  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2023年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227种,比2022年增加34种;监测到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比2022年增加3种,新监测到滇池金线鲃、细鳞裂腹鱼和四川白甲鱼。
  栖息生境总体稳定。2023年长江干支流水质评价总体为优,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8.5%,采砂和航道整治等涉渔工程增量开发强度有所下降,但存量规模依然较大。
  受监测到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种类数仍相对较少、部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水生野生动物数量偏少,少数江段水体连通性较差、岸线硬化度较高等因素制约,相关水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偏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各地,压实地方政府禁渔主体责任,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保持执法高压严管态势,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强化重要栖息地修复,加强外来物种防治,多措并举保护修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
 
内蒙古启动林草湿地荒漠化普查,全面摸清资源底数
内蒙古启动林草湿地荒漠化普查,全面摸清资源底数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3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获悉,8月12日,内蒙古启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将全面摸清资源底数,助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内蒙古是全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三北”工程攻坚战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其中“两个半”的战役在内蒙古,60%以上的工作量在内蒙古。
  据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局长王肇晟介绍,此次普查工作涉及全区103个旗县(市、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9个森工公司,覆盖1.17万个地块,精准精确摸清底数,并针对普查出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据了解,该普查工作由内蒙古林草、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开展,实现“一套数”“一张图”,确保在2025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冰川萎缩、水沙增加,暖湿化考验长江源
冰川萎缩、水沙增加,暖湿化考验长江源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新华社西宁8月13日电(记者史卫燕 陈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持续暖湿化将带来冰川萎缩、水沙增加等多重挑战,需加大研究和应对力度。这是近日记者跟随2024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在长江源头区域实地调查时了解到的。
  长江源区位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与长江流域整体相比,长江源区气候变化更加显著。《青海省水资源公报》显示,过去5年长江源地区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达到261.7亿立方米,较1956至2016年多年平均值偏多40%以上。在给下游带来丰富水资源的同时,暖湿化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冰川被称为“固态水库”,研究显示全球山地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长江源区是全球水资源最为丰富区域之一,拥有大量冰川资源。
  记者近期与科考队一同来到长江源区的冬克玛底冰川脚下,水自高处向下倾泻,似千军万马,不停地撞击着碎石,发出巨大的轰隆声。科考队员从一侧向冰川攀爬时,发现去年冰川下完好的冰湖,今年已发生溃决,因此不得不重新从另一侧爬上冰川。
  “这是上去之前没有想到的情况。”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师范越告诉记者,气候变暖导致江源地区冰川加速退缩,近年来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冬克玛底冰川等长江源区的标志性冰川都有逐步萎缩的趋势。
  除冰川融水外,长江上游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也在增加。
  监测显示,今年7月1日至7月22日,长江源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53.5%,为近10年同期最多。7月下旬,记者与科考队驱车行驶在江源腹地,猝不及防的暴风骤雨让人无法看清前路,车辆在无人区里风雨飘摇,随时有陷入沼泽的危险。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副所长周银军和同事关注到,长江源区河流沿岸一些道路桥梁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河段出现河岸垮塌或崩蚀。
  “与中下游普通河流相比,高原河流比降大,相同粒径泥沙沉降速度更慢,冲刷能力更强。”周银军认为,基础设施等受损与水沙量增加、极端降水的关系亟待进一步研究,掌握气候变化下江源河流的水文过程变化规律及机制,有助于科学判断未来水沙量变化和灾害风险。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秦鹏程介绍,未来长江源区暖湿化趋势仍将持续,预计21世纪末,在中等排放情景下,长江源区平均气温较当前仍将升高2至4摄氏度,降水量可能增加10%至30%。
  科考队专家表示,近年来通过长江大保护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长江源区的生物多样性等显著提升。长期来看,应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进一步加大对长江源区暖湿化的关注和研究力度,深入研究江源生态演变规律,夯实长江保护的科研基础。
 
32城巡演一票难求
民族舞剧《红楼梦》新说“红楼”又“爆”了
32城巡演一票难求

民族舞剧《红楼梦》新说“红楼”又“爆”了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更滋养了美术、音乐、戏曲、话剧、舞蹈等艺术门类。
  金陵,造“梦”缘起之地。南京既是作家曹雪芹的故乡,亦是《红楼梦》的摇篮。如今,南京仍是入“梦”佳处。江苏大剧院出品的民族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9月试演出以来,巡演32座城市、240余场演出、38万余名观众,在抒情和写意之中找到文学的延展空间,在古典叙事的缝隙中融入当代的审美倾向,让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再次焕发新的光彩。今年9月,民族舞剧《红楼梦》还将首次“出海”,前往新加坡演出,讲好中华文化、中国故事。
一票难求,红楼梦“又爆了”


  太虚幻境,纱幕低垂,白光通透。十二金钗轻摇身姿,从景深处款款走到台前,精致、克制、唯美,气象全开。演出落幕,伴随着演员们的谢幕,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持续了十几分钟。
  8月,民族舞剧《红楼梦》回到出发地南京,拉开为期16天、共计15场的展演。三年前,这部民族舞剧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三年后,再一次以开场售罄为始,掌声如潮收尾,上演了戏剧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抢不到,根本抢不到”“开票即售罄,太难抢了”“到底是谁抢到了红楼梦的票”,抢到票的“欣喜若狂”,没抢到的观众“心碎一地”……一个“抢”字凸显了民族舞剧《红楼梦》的一票难求。
  开票、售罄,加场、售罄,即便已售罄仍有不少观众到剧院排队碰运气——等退票的人。拼手速的主力军是年轻人,据统计,该剧的观众平均年龄约27岁。不少剧迷带着仪式感去看这部舞剧:每次演出,都有不少年轻观众身着汉服、化上古风妆容、手执罗扇前来,还有的干脆装扮成剧中形象,获得沉浸式体验。“00后”观众张嘉锡说:“穿上汉服来看《红楼梦》,就是一次沉浸式‘入梦’。”
  虽然一票难求,但仍有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奋力“二刷”“三刷”,甚至有观众跟着剧团巡演跑了十几座城市。
  不会腻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南京观众于江给出了她的理由,她说:“卡司不同,表演方式自然不一样。”另一位看了20场的观众墨墨分享了她的“刷法”:看了剧、再看原著、回过头来再看剧,十二钗都有自己的故事线,跟着人物看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她说:“我很享受不断地从内容、细节上挖掘出新东西,就像我看《红楼梦》这本书一样,不同年龄、心境翻开都可能有新体会。”
  观众们沉浸式刷剧,主创则沉迷于刷评论。去年6月,一位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了自己花三小时写的6000字观后感,分立意篇、剧情篇、其他篇三大板块,表达了自己的观剧感受、理解,并且还用下划线、蓝色字体来标明自己的观剧建议与疑问。其中,浓墨重彩的剧情篇部分,这位观众结合自己对《红楼梦》原著的理解,将民族舞剧《红楼梦》的十二个篇章逐一进行了解析。
  民族舞剧《红楼梦》导演李超说:“除了业内的评论,我们分外珍惜观众们的‘自来水’。在社交平台上找剧评,真的有种怎么刷都刷不完的感觉。观众对这部舞剧的喜爱就体现在了一篇又一篇的点评中。”
  不仅如此,该剧也带火了南京的舞剧演出市场,2023年南京一跃成为中国舞剧演出票房排名前五名的城市。
新说红楼,美在何处?


  改编经典著作,自带光环,亦有束缚。民族舞剧《红楼梦》究竟有何魅力一再请君入梦?
  第一重美:青春视角新说红楼。意蕴者,舞之魂也。将一部有120回的章回体小说浓缩为约2小时的舞台演出,视角与叙事尤其重要。民族舞剧《红楼梦》胜在意蕴表达对接时代、观照现实,黎星、李超两位青年导演没有拘泥于常规路数,以现代审美和格调演绎“年轻人心中的红楼”。
  “一条宝黛感情纠葛主线,一条贾府家族兴衰辅线,用传统章回体形式对经典进行解构,两线并进串联全剧12个章目,这是改编创排过程中最大的创新。”民族舞剧《红楼梦》导演、主演黎星说。
  整部舞剧叙事上采取传统章回体小说结构,分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十二章目,既各自独立又可串联成篇。其中,不乏宝钗扑蝶、惜春作画、刘姥姥逛大观园、黛玉焚稿断痴情等名场面,还创造性地加入十二钗合体、探讨女性独立的新场面,忠于原著的同时,也重新解析原著,构建具有当代艺术青年观点的舞剧语汇。
  “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创作者在对经典文学现代化转译的时候,希望让观众得到的一点满足感。”民族舞剧《红楼梦》编剧崔磊说。
  第二重美:中式美学赋魅金钗。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转化为舞剧则需要赋形于视觉。暖场开幕,轻撩帷幔、静推屏风,十二钗手持代表自己的花束,伴随声声磬音走至台前,她们或静默伫立,或斜倚长案,红楼之景如油画般徐徐展开;谢幕时分,灯光亮起,宝玉一身火红站在白色花海中,遥遥注视十二钗静静坐于高背椅中;随即,他们奔向彼此,却擦肩而过;最终,他们携手奔向观众。“舞剧版红楼梦秉承‘为真正创作,而非其他旧小说之沿袭’,是我们年少轻狂、胆大妄为的一次尝试。”民族舞剧《红楼梦》编剧李宜橙说。
  入梦暖场和超长谢幕,是该剧鲜明展示中式传统美学文化的惊鸿一瞥:看服装,以《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和京昆戏曲为灵感,找到云肩元素作为特点,融入原著寓意人物性格的花语,赋予十二钗强辨识度,也体现美人如花摇曳、如风似柳;看舞美,巧用中国水墨画虚实相生的创作理念,多处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古典符号,将帷幕、屏风、桌椅和灯光巧妙搭配,写意勾勒章回情境,营造留白想象空间;看灯光,将层层帘幕作为载体,光影设计上选取流光浮云、珠帘金屏、树影迷烟、落花滴雨等视觉元素,营造出大梦一场、虚实之间的大观园气质……
  “民族舞剧《红楼梦》的美学是传统美学,它的审美、气息,包括舞美、服装细节等的设计上,我们都用了中国传统的语汇去进行包装、解构、整合。”在黎星看来,《红楼梦》就像是“转接口”,一边连着传统文化,一边连着现代审美,极大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第三重美:翩鸿一舞引人入梦。用舞蹈动作表达出人物内心情绪,颇具挑战。排练时,李超与黎星达成了共识,每位演员不仅要熟读原著,还要为角色写人物小传,一个小眼神、小动作的拿捏,都需要与人物“严丝合缝”。
  精明强干的王熙凤在剧中有一个非常符合她性格的设计——“指”。通过王熙凤的“指”呈现人物的不同面向:有惩戒下人的“指”,有打小算盘的“指”,有表示赞许的“指”……“舞剧相对抽象,主要靠动作的编排以及演员对动作力度和节奏的处理来凸显人物性格。这就需要对人物的理解。”王熙凤的扮演者李倩说。
  去年8月,民族舞剧《红楼梦》如愿摘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业内专家评价,该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予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品与现代顶级舞美的对话,彰显了“第二个结合”的实践伟力。
  “获奖之后更不敢懈怠,奔着一种更高、更严谨的要求和艺术标准,以‘百场如一’的标准排练打磨,努力呈现出更高表演质感的诚意之作。”该剧出品人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廖屹说。
守正创新,舞剧迎来新生


  暑期来临,《红楼梦》《只此青绿》等多部原创舞剧在各地火热上演,“Z世代”年轻人成为舞剧消费市场的活跃人群,这与十多年前台上演员比观众多、请人填场子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舞剧频频“出圈”,做对了什么?
  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打造时代精品。梳理近年来大火的一些舞剧,不难发现,它们多与诞生地的文化紧密相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产自上海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真实事迹为素材,为上海解放前在隐蔽战线上奋战的无名英雄谱写一曲赞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则以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由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的《咏春》,塑造了以广东武学宗师为代表的“中国英雄”形象;而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以其悠久的历史为《红楼梦》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廖屹分析,这些“爆款”舞剧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主创团队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又不被传统束缚,抓住传统文化中最能打动人心的精神文化内核,与当代个体的价值理念相映照,通过创新性表达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超越时代区隔唤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
  “我们站在了《红楼梦》这部巨作的肩膀上,我们的根永远深系着传统,但是我们面向的观众和创作的方向是未来。”李超说,我们往前走了一步,用我们的方式去解读了它;但我们也退了一步,还原了原著里的一些场景描述、时代背景和一些特色文化符号。
  以灵活的创排机制解放艺术生产力。2019年,经江苏大剧院年轻文化工作者集体投票,《红楼梦》被票选出来,成为该剧院要制作的下一部演出IP。没有班底的江苏大剧院大胆提出“以顶尖舞蹈家引领共创、集优秀院校舞者支撑共建”的创排思路,邀请了青年舞蹈艺术家、导演黎星和李超共同执导,集结了堪称占中国舞蹈界半壁江山的新生代舞者和创作者,并最大程度把创演主导权赋予导演、编剧、作曲、舞者。
  而纵观近年来爆款舞剧的背后,都有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支撑。出品《只此青绿》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不断加强与地方机构合作,形成了“主创+主演+合作院团”的模式,提炼出多地代表性主题。《咏春》则形成给支持—给创作空间—出品后扶持传播的闭环,相关专家将这种生产创作模式概括为“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剧院运营+剧团+外脑)”。
  廖屹表示,民族舞剧《红楼梦》的成功实践,让江苏大剧院探索了一条联合多个制作方为主创模式、以打造生产型表演艺术中心为主要目标的原创剧目生产制作路径。“体制机制应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人出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始终是我们创作的重要方向。”
    (本报记者蒋芳 邱冰清)
 
中国民歌记录乡野与时代之变
中国民歌记录乡野与时代之变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春风吹过村庄,麦子扬起层层波浪。牛羊那个壮,高粱种在坡坡上。”
  时已立秋,地处中国西北的陕西省榆林市微风习习,为期5天的2024全国民歌展演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回到故土,再次唱起熟悉的陕北民歌,心潮澎湃之余更有一种踏实感。”榆林籍歌手王二妮说,儿时随祖辈哼唱的旋律,成为如今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这首《黄土地上》就是一个例证。
  扎根于人民群众,脱胎于火热生活,中国民歌历经数代劳动者口口传唱,饱含历史记忆、情感变迁与生活心声,已经成为一项底蕴深厚的民间艺术。
  “以我们传统的藏族民歌为例,它包括史诗、牧歌等丰富的体裁,既有高亢激昂的呼声,也有婉转抒情的曲调。”在藏族民歌歌手容中尔甲看来,藏族人民向来习惯即兴创作,用歌声记录生活,与自然对话,“可以说,唱歌跳舞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音乐制作人、2024全国民歌展演活动音乐总监孟文豪表示,如今不少中国民歌依旧以传统方言为载体,地域特色鲜明。“江南水乡吴侬软语,诞生了以说唱细腻见长的评弹;而在开阔苍茫的黄土高原上,方言粗犷率真,因此有了豪中带野、嘹亮豁达的号子、信天游等。”
  在民乐伴奏中加入西洋乐器,把传统的对称重复旋律从中间“展开”进行二度创作,运用流行、美声唱法……王二妮说,中国民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在“潮流化”。这种古老与新奇的碰撞,不仅满足了更多中国年轻群体追求个性审美的艺术需求,也让民歌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王二妮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几年前自己在新加坡举行的个人独唱音乐会。“第一次在国外进行大型演出,收获了出乎意料的关注,这也充分证明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她说。
  向外看,也要回头看。每年夏天,王二妮总会到陕北、内蒙古等地采风,通过改编创新融入对新时代生活的所闻所感。比如,她在自己演唱的新民歌《榆林美》中用“未来斟满幸福酒,黄土高坡变绿洲”,讲述这座沙漠之城经过多年植树压沙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巨大变迁。
  “守正、创新,缺一不可。如今的陕北民歌,不仅保持着土气、大气、美气的地域特色,还融入更多家国情感,更好地传承陕北民歌背后激励人们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王二妮说。
  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非遗“花儿”传承人撒丽娜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作为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原生态民歌,“花儿”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撒丽娜介绍说,“花儿本是心上话”,最早的“花儿”唱的主要是单一的情感主题。如今,“花儿”中用比兴的手法歌唱家乡美景,并与音乐剧、歌剧、舞剧跨界组合,成为促进文旅融合的载体,让更多人听得到、听得懂。
  演出之余,许多民歌歌手的精力放在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上。在当地政府、学术机构和民间力量的支持下,撒丽娜开展了“花儿”进校园、进社区公益讲座活动,还专门开设传承基地,不少孩子和成人学员定期来上课。
  去年,撒丽娜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花儿”教学视频“出圈”,不少粉丝在留言区定期“催更”。传统在复兴,审美在变化。撒丽娜认为,社会对文化遗产、历史风俗的传承保护,加强了大众的文化自信,也让民歌得以传唱得更广。
  “未来,要继续把时代元素融入传统音乐,让中国民歌的根基更加深厚。”撒丽娜说。  
    (记者张思洁 雷肖霄)新华社西安电
 
唱片博物馆:追寻音乐原始之美
唱片博物馆:追寻音乐原始之美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香港电(记者谢妞)当留声机的唱针划过一圈圈密纹,旋律流淌,时光静谧。欣赏音乐的方式很多,播放黑胶唱片颇有仪式感。
  在香港铜锣湾的一栋写字楼,约50平米的房间内,有一座由约2万件唱片、磁带、留声机等物件堆叠而成的“堡垒”。这是音乐发烧友邓汉深耗时7年时间打造的音乐“桃源”。他摁下播放键,在黑胶唱片和留声机共同编织的音乐空间里,时间仿佛静止,只留下声音在空中轻轻飘荡。
与音乐为伴


  邓汉深生于20世纪60年代,他的两位哥哥酷爱摇滚音乐,堆满房间的音乐器材、唱片等,成为伴随邓汉深成长的玩具。12岁时,邓汉深买下人生第一张黑胶唱片,他依然记得当时唱片播放时的感觉:“黑胶唱片充满质感且温暖的声音,是任何卡带无法替代的,这是它的灵魂。”
  1987年,在家人的帮助下,邓汉深在湾仔开设了一间小型唱片店,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邓汉深对记者笑言,开始做这门生意时自己什么都不懂,只是希望日夜都能听音乐,听到自己不想听为止。在卖唱片的同时,邓汉深也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唱片迷”,不时聚在店里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收藏心得。
  在邓汉深眼中,一张好的黑胶唱片值得被更多人欣赏。店铺租约到期后,邓汉深关闭了经营多年的唱片铺,在2015年成立唱片博物馆。在这方天地里,他潜心研究音乐的来龙去脉,与来自全球的“唱片迷”分享他的收藏。
  博物馆内大部分黑胶唱片藏品都是歌曲母带,即歌手在创作、选歌并练习完毕后,正式在录音棚原始录制的、经过编辑完毕的磁带或光盘,用于复制、生产制作音像制品。
  为了找到这些独家唱片,邓汉深曾每月往返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当时还没有翻译软件,他只能利用字典逐字逐句翻译。“语言不通,但热爱音乐的心意相通,只要能够找到独一无二的唱片,付出是值得的。”邓汉深说。
  为了让访客了解黑胶唱片文化,邓汉深也自学不少关于黑胶唱片的知识。“希望访客通过我的讲述,了解黑胶唱片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在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意义,不虚此行。”
音乐是通用语言


  “你现在听的是第一版母带,给你对比一下市面的MP3版,再听磁带版,就能分辨音色和音质的不同。”人们来到唱片博物馆时,会先坐到沙发上静静聆听完一首由唱片机播放的歌曲,随后再进行交流。
  这是邓汉深对待每一位博物馆访客的固定动作。自博物馆开业以来,他接待过来自超过100个城市的访客。“来到这里寻找音乐之美的人似乎达成一种共识:艺术对于心灵的慰藉、音乐对于人心的振奋,是无可替代的。”
  几年前,一位荷兰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返港探亲期间到访博物馆,得知对方身份后,邓汉深为他找出1959年苏联小提琴家列奥尼德·科冈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母带。
  对方听完后感慨道:“这么多年自己一直演奏错了,也教错了学生,原来这段乐章的头和尾段应使用不同的演奏方法。”
  邓汉深渐渐发现,一间唱片博物馆的成立,不仅是为喜爱黑胶唱片的人提供一个分享的空间,原来还有教化的意义,防止音乐在世代相传里被稀释和误解。
盼音乐之美代代流传


  为留住音乐的原始之美,邓汉深利用应用程序收录了整间博物馆的母带、母碟内容。“多年以后,当有人想听原版母带时,可以真正听到这首歌的旋律,而不是通过文字资料了解。”
  近年来,黑胶唱片呈现越来越热的回潮现象,成为既复古又时髦的潮流。邓汉深看来,黑胶唱片在数字时代的逆袭,使人们对音乐产品的需求层次变得越来越丰富。大家对黑胶唱片的喜爱,实质还是对音乐的喜爱,黑胶唱片是重要载体。
  博物馆开通了海内外社交平台账号,分享黑胶唱片知识,促进黑胶文化的交流与推广。此外,这里还开设了黑胶唱片鉴赏课,讲授分辨音质和保养唱片机等知识。邓汉深介绍,许多黑胶唱片爱好者慕名而来学习这门课,最小的学员只有九岁。“音乐是没有年龄之分的,希望黑胶唱片文化代代流传。”
  了解黑胶文化的人越多,才能把时代记忆延续下去。私人唱片博物馆与本地媒体合作,每周在电视上播放约30分钟的头版黑胶唱片,让黑胶唱片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
  和邓汉深交谈的过程中,“传承”一词被频频提及。“我愿意把这些收藏捐出去,把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留给后代,让大家可以找回曾经开启最喜爱的音乐时那份崇敬感和仪式感,与音乐艺术深度交流,感受黑胶唱片的独特魅力。”
 
《纵览云飞——中央驻鄂新闻单位简史》出版发行
《纵览云飞——中央驻鄂新闻单位简史》出版发行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纵览云飞——中央驻鄂新闻单位简史》日前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史料介绍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常驻湖北的分支机构的成长史和主要业绩,近80万字。
  湖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向培凤点评,从本书中看到,驻鄂新闻机构和记者具有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民情怀是他们的底色。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吴廷俊教授说,新华社高级记者方政军博士和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编的《纵览云飞——中央驻鄂新闻单位简史》,填补了湖北地区新闻史关于中央驻鄂新闻单位领域的空白,难能可贵,弥足珍贵。相信这部简史能够为湖北新闻史乃至中国新闻史编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洪杰文教授说,该书编写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史料丰富、评价客观。其次是对中央驻鄂新闻单位的发展历程和宣传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面貌进行了归纳,对优秀记者和优秀作品进行了深度解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三是内容多样、覆盖面广,既有对媒体管理、事业发展的叙述,又有重大事件报道,全方位地呈现了中央驻鄂新闻单位的湖北报道画卷。
  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朱本正认为,驻地记者的报道历史构成一种独特的叙事,让人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史。      (肖曜 汪智勇)
 
绍兴柯桥:“六点半窗口”让患者更有“医”靠
绍兴柯桥:“六点半窗口”让患者更有“医”靠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趁着凉快特意赶早来医院排队挂号,没想到人工窗口竟已提前开放,不用再排队干等了。”8月11日早上7点不到,78岁的陈小花来到绍兴第二医院。让她惊讶的是,以往需要等到7点15分才能在人工窗口预约挂号的服务,提前到了6点30分。
  原来,为解决群众尤其是老年人不会上网预约挂号、夏日赶早但挂号服务尚未开启的问题,绍兴第二医院近日正式推出了门诊挂号“六点半窗口”服务,从早上6点30分开始办理,减少患者在挂号、缴费等环节上的等待时间。这个窗口自开启以来,每天7点15分前就已为60余名患者提供挂号服务,其中多数是不会使用手机挂号的老人。
  民生无小事。“六点半窗口”是绍兴第二医院在优化诊前服务过程中推出的“微创新”举措,也是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缩影。近来,柯桥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急患者所急,应患者所需,聚焦看病“小细节”,实施一系列看似“小手术”的精细化服务,让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通过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即可线上预约柯桥区妇幼保健院的3.0T磁共振、四维彩超检查;柯桥区中医医院推出中医养生自助开单服务,市民购买中药茶饮、香囊、足浴包等可实现免门诊排队,并在自助机现配现取……一件件触手可及的“微变化”,让就医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有患者突发心梗,正从医共体马鞍分院急速转诊到总院,病历情况已送达,请医生提前就位!”近日,绍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再现生死竞速。一患者心跳呼吸骤停需紧急转院,为便于医生快速评估急救,患者还没到总院,相关病历已通过柯桥区卫生信息平台传至总院,急诊科医生立即组建心肺复苏团队,明确急救角色与分工,患者一到就展开救治。经过两院医护人员的高效协作,终于让患者转危为安。
  一个个让就医群众交口称赞的案例,得益于柯桥区在就医诊中服务领域的“微调整”。为打通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柯桥区以县域医共体紧密型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为支撑,3家医共体总院牵手16家医共体分院,不断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夏履镇双叶村,柯桥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夏履分院的医护人员肩挑医疗设备,徒步跨过1046级台阶,为山顶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随访服务。这是柯桥区为破解老弱病群体就医不便难题,落实落细“互联网+护理”、家庭医生上门、家庭病床服务的系列诊后医疗工作。各医疗单位还可借助诊后管理互联网云平台知识库,为出院患者制定个体化诊后管理方案。3年来,柯桥区医共体院后疾病管理中心已精细化管理诊后患者5万余人次。
  医疗服务多下“绣花功夫”,群众健康才会更有“医”靠。“我们将继续围绕群众健康新需求、新期待,着眼患者急难愁盼的医疗难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进一步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柯桥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张晓雨)
 
浙江淳安:引得人才“活水”,浇灌发展“沃土”
浙江淳安:引得人才“活水”,浇灌发展“沃土”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白茶60斤发江苏、农家酱礼盒10份发上海、鱼干40斤发河南……”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里商乡塔山村的淳姑娘共富工坊,主理人余俊刚结束一天的直播,正在核对装车订单。
  “90后”余俊和丈夫曾就职于阿里巴巴,6年前选择回乡创业,投资扩张父母的农产品加工点,并成立共富工坊。如今,该共富工坊年均销售农产品200余万元,带动周边8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淳安,人才回乡携村民共富的故事随处可见。另一个“90后”民宿主理人任婷正在为她的“茂山青田野”精品民宿二期选址做准备。她从上海、杭州学习了丰富的民宿管理经验,回到淳安富文乡,对村里的农家乐进行升级。一期民宿开业一年来,接待客人超过5000人。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创客”返回乡村,淳安县出台了“新农人12条”,构建了“新农人”梯队引育成长体系,为各类返乡“新农人”提供激励保障。对认定为市级一、二、三类的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对应认定县级D类、E类、F类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住房、医疗等各类政策支持。在政策激励下,淳安全县目前已培育“农创客”1096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3万余名。
  有人在乡村的土地上挥洒着创业激情,在另一个赛道,“淳式”技能人才也在为淳安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章霞是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的一名物流师。从事物流工作20余年,从物流规划到流程再造,她在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等业务环节不断创新,使公司物流成本下降20%以上。今年,章霞被评为杭州市C类人才,同时也成了淳安高技能人才的一员。
  今年上半年,淳安新增技能人才181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01人,技能人才自主认定企业也扩大到37家,技术人才与淳安产业的匹配度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产业人才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此外,淳安的青年人才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围绕服务青年需求、保障青年发展,淳安积极开展青年活力社区建设,推出青年人才低免租金公寓、建设保障性住房、设立“青年发展专项基金”、设置“青创工位”等。同时,淳安整合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新创业、青年会客厅等功能空间,实现青年住房有保障、创业就业有岗位、青年权益有优惠。
  淳安还常态化开展青年人才活动,目前累计组织举办青友学院、青友日、社群社团等活动32场,青年型县域建设正稳步向前迈进。
     (本报记者蒋彤)
 
“光伏+生态治理”让戈壁沙漠增绿增能又增收
“光伏+生态治理”让戈壁沙漠增绿增能又增收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3日电(记者魏婧宇 张晓龙 王雪冰)在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涟漪”,板下的黄沙中,沙生植物冒出绿色的嫩芽。远远望去,沙漠中交织出一幅蓝绿相间的画卷,“光伏+生态治理”项目正在改变着乌兰布和沙漠的旧貌。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这里极度缺水,植物生长艰难。
  “连片的光伏组件能够吸收大量阳光,减少板下沙地的蒸发量,为梭梭等沙生植物提供一片适宜的生长空间,从而起到减少风沙流动的作用。”正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开展“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建设的生态公司负责人郑谦介绍说,铺设光伏板时也考虑了生态修复的需求,扩大了板的间距和高度,为板下植被生长留足空间。
  据了解,磴口县这个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在全容量并网投运后,年均上网发电量可达16.5亿千瓦时,年均产值可达4.67亿元,年减排二氧化碳172.1万吨,节约标准煤67.27万吨,完成生态治理面积约2.6万亩,建设期内还能带动4000多人就业。
  近年来,北方多省区正在以“光伏+生态治理”这种创新模式进行生态治理,把生态修复与光伏发电两大功能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什么样的植物适合在光伏板下种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副主任张景波带领团队在磴口县研究多年,对众多沙生植物品种进行筛选和选育后,选出梭梭、柠条、四翅滨藜等植物品种。张景波说,选择的标准第一是低耗水,第二要低成本,因为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外还要可持续、有效益。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磴口县只有5万多株小树,沙漠面积高达77%。70余年来,当地通过多种方式治沙,现在210万亩荒漠披上了绿装,而“光伏+梭梭”“光伏+柠条”等创新模式则打开了磴口县治沙的新局面。
  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内蒙古推动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加快“沙戈荒”地区集中式光伏项目和电网主网架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立体化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增绿、增能、增收的多赢。
  今年,内蒙古的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将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30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
  不只在内蒙古,因为“光伏+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一座座因地制宜而建的“绿电厂”出现在中国西北的戈壁沙漠中。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一家光伏企业正尝试利用光伏发电取水,这样既能清洁光伏板,又能抚育耐碱、耐旱的沙生植物。
  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沙雅县的光伏在上网发电之前,首先要解决光伏自身的生存问题。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沙漠架设光伏板,需要定期清理光伏板上厚达数厘米的浮尘,这需要用水,光伏板下面的沙地要种植植被,同样需要用水。“新疆南部的沙漠是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到哪里寻找水呢?”
  根据科研人员的调查,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面埋藏着大量地下水资源,可这些水多属于微咸水。
  “虽然含盐量较高,但可以灌溉一些沙生、盐生植物。”光伏企业因此决定用光伏发电打井取水,“一眼光伏发电机井可以灌溉2000亩地,建设成本在21.5万元。和动力电机井相比,同样灌溉2000亩地,光伏发电机井第一年能节省13.3万元,第二年起,每年节省16万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光伏发电引用微咸水造林选用的物种主要是梭梭、红柳。许多企业正谋求和光伏企业合作,在这些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种植中药材,并将其加工成保健品和白酒。根据新疆阿克苏地区计划,今年全地区不仅将尝试光伏发电引用微咸水梭梭造林,还将扩大2万亩肉苁蓉接种规模,建设肉苁蓉种子生产基地。
  在科技与创新的加持下,光伏治沙正在照亮荒漠化防治新路径。
 
小兴安岭又响起森林号子
小兴安岭又响起森林号子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喊着“顺山倒”的森林号子、伐木工人手握斧锯、贮木场满是木材……这曾是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生产场景。当年为了加油、鼓劲,森林号子成为伐木工人抬木头时唱的一种歌,便于抬木行走时迈步整齐、分担压力。2014年4月,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昔日的伐木场景早已远去,林区独有的森林号子也逐渐淡出。
  不同于当年为工人鼓劲的“吆喝”,十年之后,小兴安岭林区又响起久违的森林号子,林间的回响成为林区人对外讲述森林故事、展示林区新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面停伐后,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林都”伊春依托林下广阔空间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特色森林旅游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眼下正是伊春的旅游旺季,各景区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这里避暑纳凉。
  “顺山倒喽,顺山倒喽……”在位于伊春市丰林县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崔健华在为游客表演森林号子。“进入暑假以来,游客激增,游客越多我喊得越有劲。”崔健华说,很多游客不懂也没有听过,但很好奇,喜欢听古朴的森林号子。
  今年42岁的崔健华是一名“林三代”,担任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经理助理。“爷爷当时在林场啥活都干过,伐木、抬木头等,到了我爸爸这,他是森林公安,负责保护红松,那时候红松开始禁伐,保护成为主责。”崔健华说,到林场工作以后,他和父辈们一起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也在景区做过观光车司机、文化宣传队队长、导游部部长等,多年来见证了林区的发展。
  凭借森林号子以及对林区故事的熟悉,崔健华已是景区的“金牌导游”。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在景区只是巡护森林,后来接触森林号子并开始钻研。
  “森林号子记录了森林采伐时林区充满力量的生产场景,每个词都代表着当时的艰苦环境。它是森林文化的一种传承,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崔健华说,通过表演森林号子,拉近了游客与森林的距离。
  “森林游让全家人亲近大自然,舒适、心旷神怡。”来自河北的游客王楠说,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森林号子读懂小兴安岭。
  放下斧锯的小兴安岭林区人,依靠好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退休职工刘养顺也是其中之一。干了几十年伐木工的他开办了农家院,依靠美味食材吸引游客,生意越来越火。在刘养顺的带动下,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溪水农家院一条街逐渐红火,每到旅游旺季,游客满座,菜香四溢。
  据统计,伊春市森林覆盖率已达83.8%,当地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如今,小兴安岭又响起森林号子,林区全面停伐成果正持续巩固扩大。
(记者董宝森)新华社哈尔滨8月13日电
 
江西全南攀岩小镇“热”起来
江西全南攀岩小镇“热”起来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今年夏天,来自巴黎的“奥运旋风”掀起一阵阵“体育热”,激发了大众的健身热情,尤其是攀岩、小轮车、冲浪等小众项目借助奥运会的平台受到更多关注,成为大众“新宠”。
  8月,走进江西省全南县攀岩小镇,攀岩研学夏令营开展得如火如荼,来自各地的青少年攀岩爱好者在这里体验岩壁上的“速度与激情”。这个地处江西最南端,只有21万人口的小县城,是如何与新潮的攀岩运动“结缘”的?最初的“火种”,来自速度攀岩世界冠军、中国攀岩队速度组主教练钟齐鑫。
  今年35岁的他是江西全南人。作为运动员,他是世界攀岩冠军。今年,他以教练的身份出现在巴黎奥运会。站在“中国壁虎”的肩膀上,中国攀岩队同样书写了历史,邓丽娟、伍鹏先后在女子、男子项目中摘银,为中国攀岩实现奥运奖牌突破。
  借助“攀岩世界冠军钟齐鑫家乡”这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全南县不断向上“攀登”。2020年,政府牵头高品质打造全南攀岩小镇。小镇内建有标准化的室外攀岩场地和各种难度的室内攀岩体验墙,4条标准速度赛道,配套有星级酒店、餐厅、攀岩者之家等设施,成为全国一流的攀岩比赛、训练、体验基地。
  巴黎奥运会期间,关于攀岩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攀岩运动也与奥运“同频共振”,火热“出圈”。8月8日上午,在全南县攀岩小镇室内攀岩墙前,几十个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依次上前练习,攀、蹬、抓、挂,几轮尝试下来,大家的动作变得连贯,并逐渐掌握了攀岩的要领。
  “我觉得攀岩很刺激,是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也是勇气与坚韧的试炼。”夏令营学员刘丁宇在教练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攀岩的要点,在一次又一次的攀登中,逐渐找到了攀岩的乐趣。
  “攀岩这项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他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勇往直前的品质,这也是许多家长愿意让孩子接触攀岩的原因。”攀岩教练张磊表示,暑期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攀岩小镇游玩,体验攀岩乐趣。
  近年来,全南县积极推动体育“携手”景区,以攀岩为主题,大力推行“攀岩+旅游”模式,将攀岩小镇打造成为集健身休闲、户外运动、亲子陪伴、励志教学、乡村旅游、企业团建等功能于一体的沉浸式运动潮玩地。
(本报记者陈毓珊)
 
山西朔州:红山荞麦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山西朔州:红山荞麦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眼下,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阻虎乡大干沟村的田地上,一片片的荞麦长势良好。“以前,我们靠天吃饭,现在供电服务好了,旱地改良成了水浇地,荞麦产量有了稳定保障。”大干沟村村民王强说。
  朔州市平鲁区地处晋西北,是“中国红山荞麦之乡”。作为山西省红山荞麦的主产区,平鲁红山荞麦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粒大、皮薄、口感细腻、滑爽等特点,也是平鲁区重点打造的市场规模化、全产业链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由于气候冷凉、降水量少,以前这里农民种植荞麦主要靠天吃饭,亩产量不高。近年来,国网朔州供电公司先后对大干沟村、迎恩堡村、阎家窑村等91个村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2.6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89.7公里,同步进行台区改造,总计投资3319.13万元,大幅提升各区域荞麦种植、灌溉及加工全产业链用电需求。此外,国家电网山西电力(朔州)太行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实施旱地浇灌提升站建设,有效提升了阻虎乡、高石庄乡两个乡镇村民的旱地浇灌率。
  除了提高灌溉效率,打造高质量农田,当地还积极培育高产品种,促进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品牌,助力农民增收。
  “红山荞麦品质好,但产量不高,现在通过育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穆智说。这家位于平鲁区阻虎乡大干沟村的企业,主要从事红山荞麦良种繁育、万亩原粮种植和农产品加工,近年来已经培育出具有抗旱、抗寒、生育期延长的第四代红山荞麦品种。据介绍,随着荞麦良种工作的不断推进,荞麦产量稳步提高。
  荞麦加工关系着广大种植户的切身利益。进入夏季用电高峰以来,为保障荞麦加工的大负荷用电需求,国网朔州供电公司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线路检修、设备运行和机动抢修等多支服务队,逐户到访多家荞麦加工企业,开展设备安全隐患巡查、容量测试,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据了解,今年平鲁区共推广种植红山荞麦7万多亩。作为平鲁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在传统的分散种植转变为规模化种植的同时,当地逐渐形成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荞麦全产业链,带动了农民增收。
(记者王飞航)新华社太原8月13日电
 
山东威海:“社企联办”创新社区运营新模式
山东威海:“社企联办”创新社区运营新模式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暑假期间,8岁的李梓豪每天会步行到家门口的全龄友好市民学校,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在这里参加“国粹中医 药食‘童’源”暑期夏令营,跟周边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五步拳、《黄帝内经》,制作养生梳……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长期以来,一些老旧小区因为公共空间不足、资源少,服务提升面临困难。在山东威海的中心城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区是老旧小区,如何提升这些小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当地近年发力的重点。
  2023年,威海市环翠区专题调研发现:一方面,老旧小区普遍公共空间不足,另一方面,已有的一些活动场地利用率有限,如街道和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都设置了活动室等公共空间,但利用率参差不齐。经过摸排,全区200处社区活动场所被初步认定为有提升空间。
  “开放式老旧小区执行较低的物业收费标准,但这种基础性、兜底式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物业公司积极性不高、居民体验感欠佳。”环翠区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志说。
  环翠区决定盘活低效空间。很快,党委组织部门牵头,联合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环翠区属国有公司成立环翠区社区运营中心。社区运行中心面向社会发布“合伙招募令”,招引“合伙人”,并指导社区空间规划运营。
  “招募令”发布1年以来,累计有106家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揭榜”,参与社区运营。得益于此,环翠楼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几间活动室,在2023年底改造为全龄友好市民学校,从低效利用变为“人来人往”。
  “课程价格大约是市场价的一半,目前来看能基本实现收支平衡,我们还会继续开设更多课程。”该市民学校的运营负责人王金说,过去公益课程主要集中在区级公共文化场馆,如今下沉社区,覆盖面更广了。
  除了创建家门口的市民学校,当地还打造“书房+共享咖啡”“书房+亲子阅读”等新场景,通过“社企联办”的形式,探索社区运营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所得款项再以“微基金”形式反哺社区。
  紧邻威海市大世界商圈的城市书房(樱花分馆),是当地政府支持的公共阅读场所,馆藏书籍8000余册。此前,每年房租、人工服务、设施维护需要大量公共投入,而随着市场主体的引入,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多年从事教培工作的李秋玲,去年9月成为这一城市书房的“合伙人”。她在城市书房内划出了儿童阅览区,增加吧台座位,保持每周一次的公益课堂,至今已有600余人次参加公益课堂。今年暑期,她还推出包含编程、围棋在内的儿童托管精品课程。“我认为这是一种‘双赢’,为城市书房植入更丰富业态的同时,也为我们机构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她说。
  “通过国企‘打样’,很多市场化物业公司感受到了压力。”环翠楼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杏花村社区、峰泉社区等多个社区都在开放式小区复制了这种模式。
  经过1年多的实践,环翠区党组织统筹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共建、解决治理难题的探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87个老旧居民小区试行新机制,节约房租、人工等支出320余万元,公共服务种类增长20%,惠及居民7.5万人。    (记者李志浩)新华社济南8月13日电
 
运营商、渠道商、代理商?
来自“官方”的骚扰电话推销乱象调查
运营商、渠道商、代理商?

来自“官方”的骚扰电话推销乱象调查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回馈老客户,套餐金额不变,赠送流量”“套餐到期,推荐更优惠的套餐”“保证不转网继续使用就赠送话费”……很多人都曾接到类似的推销手机套餐的电话,其中有些“优惠”还需提供手机验证码。近日,广州周女士就接到了一个固话打来的手机套餐推销电话,听起来好像是“天上掉馅饼”,结果差点掉进陷阱。
都是“官方”说法为何不一致?


  “我们是移动的官方客服,现在给您赠送流量,不收费,现在请把验证码发给我。”虽然对方自称“官方客服”“赠送流量”,但考虑到并非10086打来的电话,并且索要验证码,周女士略有犹豫,说想先看看验证码短信的文字内容。没想到,话没说完,推销员竟主动挂断了电话。
  对方挂断电话后,周女士仔细阅读这条短信内容,显示确实是10086发来的——“验证码为××××××,您正在通过广州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平沙分公司办理业务,泄露验证码会影响号码安全”。
  周女士才意识到,短信是随推销电话同步发来的,但短信内的公司名称看起来与中国移动并无任何关联,公司怎么能使用10086系统发送验证码?
  带着疑问,周女士拨打了10086的官方客服进行咨询。接通后,中国移动的官方客服称,“不要相信任何非10086打来的电话,如要办理业务请到移动营业厅。”随后周女士尝试回拨此前打来的固定电话,但语音提示显示“您所拨打的是空号”。
  打完投诉电话后,周女士更是感到事情复杂——官方客服说不要相信非10086打来的电话,但推销电话确实发送了10086的官方短信,“问题出在了哪里?”
  事实上,有不少人将此类验证码告诉推销员后,遭遇到了手机套餐的消费陷阱。深圳的消费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也于近期接到此类推销电话,一看是座机打来的以为是工作电话就接了,电话那边说“138元以上套餐免费在网12个月赠送36G流量,只需要告知验证码”,张先生说当时自己还在工作没仔细思考,手机收到验证码后就告知了,结果没多久就收到10086发来的业务办理提示,每月需扣20元,“说是赠送,其实就是暗中为用户增订套餐。”
  张先生表示,遇到此类情况想要投诉都很难——对方语音通话,用户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录音取证;“到最后问题变成我主动接了骚扰电话,所以要我自己承担后果吗?”仅黑猫投诉平台上,和三大运营商套餐相关投诉量已有上万条。
  随着通信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务更加多元,2022年起通信投诉飙升,投诉量达25375件,同比上升106.00%,2023年维持高位,有25980件;而2024年仅上半年就有投诉24290件。
  从近年消费投诉情况分析,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有:电话推销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部分通信运营商致电次数过于频繁,一定程度侵犯了消费者的生活安宁权,加上电话推销人员身份真假难辨,也给消费安全带来风险。另外,部分推销人员为促成交易,夸大套餐的优惠力度或实际效果,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引发消费纠纷。
  广东省消委会表示,部分通信运营商刻意宣传突出套餐优惠部分,对使用限制、附加费用等关键信息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辞,加之扣费提醒不及时等,从而引起纠纷。
运营商为何频频骚扰用户?


  记者从运营商内部人士获悉,现在通信运营商一般有三种运营模式:直销渠道,即营业厅和官方网站;代理渠道,合作营业厅、代理商、经销商等,这类线下店还可以卖手机、装宽带;电子渠道,第三方电商平台等。
  据悉,目前常见的打“外呼电话”的大多属于第二类代理渠道。记者在广州市越秀区一家线下“通讯公司”门店咨询更换套餐,该门店负责人表示,自己门店也可以代办套餐、还可以发卡放号,与周女士短信中的“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业务模式一样,属于运营商的“代理渠道”。
  “能不能办套餐业务?当然可以,我们和运营商签了合同的;但你说我是运营商吗?也不完全是。”该门店负责人表示。
  那为什么这么多渠道商热衷于“外呼推销”呢,为何不能“安安静静”地卖手机卖套餐呢?该门店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过去渠道代理商有新增用户补贴、手机机顶盒终端补贴等,现在运营商给到渠道代理商的补贴越来越少,消费者更愿意去手机直营店买手机,手机+流量套餐的模式也不吃香了;另一方面,随着WiFi的分布越来越广,手机用户现在购买流量套餐的意愿也逐步降低。渠道商实体店的开支成本增加,不得不通过外呼系统“主动出击”。
  一名曾经在运营商的渠道代理处工作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运营商为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向渠道商传递压力,压力的传递最终都到营业员头上,“这就是为什么我外呼电话的时候都懒得跟客户多解释,浪费时间,不相信我就换一个客户。”
  安徽一家云呼叫系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外呼系统是一种自动拨号技术,外呼系统首先从数据库等方式导入客户联系方式列表,根据设定的策略自动拨打电话。目前外呼系统可通过170号段的11位手机虚拟号向用户自动拨打,“客户看到的也是这个号码,但是客户没有办法拨打回来。”
  该负责人还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外呼限制,如“同一被叫一天最多拨打3次,一个月拨打次数不能超过10次”“三大运营商设置的黑名单无法通过系统拨打”“运营商限制的靓号无法通过系统拨打”“不得从事贷款催收证券金融等业务”等。
  该呼叫系统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只提供呼叫系统服务,不提供“获客”,而一般营销获客方式复杂多样,各类营销活动的线下推广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个人信息。此外,部分App、网络平台等将个人信息买卖做成黑灰产业链,难以查到个人信息的泄露源。
  此外,广东省消委会表示,通信运营商泄露用户个人信息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部分运营商客服素质不佳,业务操作不熟练,缺乏日常监管和培训,未按规范流程办理业务等,尤其是与第三方合作时,未对合作方进行充分审查或未签订严格的信息保密协议,为个人信息泄露埋下隐患。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介绍说,骚扰电话存在的原因在于商业推销需求长期存在。频繁地骚扰用户、推销电话中不具体提及套餐全部内容、以追求业务量为主要目标能快就快……这一系列“求快求量”的操作下,运营商的经营压力传导至广大用户,于是产生了一系列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的不合理行为。
期待从供给源头发力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通信服务行业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屡禁不止,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痛点难点,不仅影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增长。
  对于如何防范运营商推销套餐的营销电话?受访专家认为,应从治理骚扰电话、保护个人信息、调整运营商资费策略等方面联合治理。
  广东省消委会建议,有关部门应与时俱进健全完善法规体系,就资费标准、服务质量、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出台更为严格的规定,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措施进行有效规管,探索建立企业诚信评价机制,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通信企业和相关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手段治理骚扰电话。工信部还推广“骚扰电话拒接”服务,强化电信网络诈骗一体化技防手段。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等人建议,相关电信服务提供商应强化运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监管能力,比如,及早发现并阻断利用人工智能呼出骚扰电话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拟号段资源使用用户加强资质审查等。
  记者调查发现,运营商也会处罚投诉量大的渠道合作商。
  多数渠道代理商也有苦说不出,坦言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只有推销更贵的套餐和开通新业务才有利润,运营商应该考虑更多元的服务供给模式,我们也就不用搞那么多‘话术’了。”广州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胡林果)
 
3D打印如何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3D打印如何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打印玩具、打印食品、打印汽车……随着智能制造技术更新换代,3D打印正加速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51.6%。
  “新华视点”记者日前走访陕西、广东、江苏等地发现,3D打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深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高质量融合,已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重要推动力。
潮玩、食品、颅骨模型等皆可打印


  7月15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张恺翔同学收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份通知书整体以“书”的外形呈现,装有一把用太空金属材料3D打印、抛光的“金”钥匙。
  3D打印,给录取通知书增添了科技感,备受学子们的喜爱。这种最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其工作原理主要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使用可粘合材料如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通过逐层打印来构造物体。
  “如果把一件物品剖成极多薄层,3D打印就是一层一层将这些薄层打印出来,上一层覆盖在下一层上并与之结合,直到整个物件打印成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说。
  在陕西,记者走进西安康拓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十余台3D打印设备整齐排布,有序作业。通过逐层扫描、累加成形,一个定制化的颅骨模型不到5小时即可制作完成。
  “每台设备可以同时生成6个颅骨模型。”公司研发工程师赵峰说,每个模型都是量身定制,能准确展现用户头颅结构,有效协助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如今,丰富多样的潮流玩具受到不少年轻人热捧,玩具制造这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焕发新的商机。在“中国潮玩之都”广东东莞,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潮玩产品研发设计之中。
  “在设计阶段,主要运用3D打印技术验证外形、结构等方面的可行性。比如公司推出的潮玩IP‘胖哒’,经过数十次3D打印技术验证后,才设计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形态。”东莞市顺林模型礼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学深说。
  在河南,信阳博物馆用3D打印技术按照1∶3比例虚拟复原的“袖珍版”《文昭皇后礼佛图》,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在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月饼,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在江苏,南京首批混凝土3D打印车棚在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落地……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分会总干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涤尘表示,我国3D打印已在医疗、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截至2023年底,国产3D打印装备拥有量占全球装备的11.5%,处于全球第二;消费级非金属3D打印装备市场占比位居全球首位。
更好赋能传统制造


  在亿滋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湖东工厂,每小时有数以万计的夹心饼干新鲜出炉,通过自动包装分发送往各地。如此高效的生产方式,离不开3D打印技术的助力。
  “购入3D打印机后,以前需要6万元购买的食品加工机器配件,现在几百元就可以打印出来,食品加工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亿滋湖东工厂制造总监李云龙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对于传统制造技术,3D打印的突出优势是不需要模板,可以直接打印,节省了材料消耗和人工成本。其次,3D打印具有快速成型、实现任意复杂结构制造的技术优势,更好赋能传统制造。
  在浙江,记者在杭州时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台食品3D打印机可以做出20多种不同类型的食品。“传统烘焙类产品都是用手工制作,现在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呈现。”公司CEO李景元说,食品3D打印机可以打印出不同形态产品,更好满足市场定制化需求。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3D打印技术为诸多高技术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辟了新的竞争优势。
  “由于医疗机器人体积小,需要的电池体积更小,目前只有3D打印技术能够解决这种三维尺寸小于4毫米的电池一体化制造及封装难题。”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令旗说,借助3D打印技术,公司研发出的“玲珑”系列超微型电池,已成功运用到植入式医疗机器人领域,广受市场欢迎。
  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我国将增材制造(3D打印)作为未来规划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地方层面,记者梳理发现,广东、江苏、重庆、浙江等多地在政策文件中明确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比如广东印发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将打造营收超1800亿元的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D打印具有广泛的制造业覆盖面,尤其是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应用潜力较大,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李涤尘说。
一些发展瓶颈仍需突破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是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3D打印规模化制造稳定性和经济适用性仍有差距,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和产业支撑政策体系。
  从技术层面看,李涤尘建议,加快布局3D打印全链条协同创新实验室、中试平台和创新中心,构建以自主技术为主的3D打印生态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强化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在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中单列3D打印类别,多层次引育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军人才。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3D打印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家,但其中多为中小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牵引,做强大型3D打印骨干企业,扶持中小3D打印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李钢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欧美已用3D打印整体火箭、发动机等标志性产品,带动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从国内看,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加快打造3D打印标志性产品和典型应用场景,推动3D打印进一步应用到汽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李涤尘建议。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3D打印有望应用于大部分制造领域,更好造福人们的生产生活。
  “预计未来3至5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与欧美总体相当,增长率将高于全球8至10个百分点。”李涤尘说,未来,3D打印将全面支撑先进飞机、机器人、器官药物筛选模型等行业,有望催生万亿元市场规模增量。
     (记者魏玉坤 张博文 吴涛)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还在摸萌萌的“憨敦敦”?小心感染鼠疫!
还在摸萌萌的“憨敦敦”?小心感染鼠疫!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盛夏时节,高原草原一碧万顷,四五名游客围在三只旱獭身边,轮流伸手喂食饼干、西瓜等食物。有游客上手抚摸,旱獭也不抗拒,甚至“一脸享受”……
  近年来,这种与旱獭亲密接触的画面,在自媒体平台屡登热门,评论区频现“真可爱”“想摸摸它”等言论。对不少游客而言,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可在专业人士看来,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居然成为“流量密码”,这样的邂逅充满了危险。
可爱“萌宠”暗藏鼠疫风险


  喜马拉雅旱獭,又称土拨鼠,因其四肢短粗、憨态可掬的形象,成为网络新晋“萌宠”,被部分网民贴上“圆滚滚”“憨敦敦”的标签。
  然而,作为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旱獭身上潜藏着我国甲类传染病——鼠疫。据了解,鼠疫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毒力强、传染快、病死率高。
  随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包括旱獭在内的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多。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旱獭的分布区是最为活跃的鼠疫疫源地,也是我国动物和人间鼠疫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至2023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显示,鼠疫在个别地区呈散发或突发状态。多起鼠疫疫情与人类接触、食用旱獭有关。
  2009年7月30日,青海省某地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造成3人死亡,共有患者12人,疫源是一只野生旱獭;2012年9月,四川省某地村民食用一只旱獭后感染鼠疫死亡;2014年7月,甘肃省某地牧民误入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放牧后确诊鼠疫;2023年8月7日,内蒙古某地报告1例鼠疫确诊病例,相关部门称该病例接触野生动物导致感染……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鼠疫预防控制科研究员马英表示,旱獭、鼠兔等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虫都携带了很多细菌和病毒,如果人类不去主动接触它们,病毒只在动物之间传播,如果主动接触,那么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概率会大增。
  马英表示,在青海,旱獭和鼠兔栖息在同一生境当中,鼠兔为了躲避天敌,经常会钻入旱獭洞内躲避,鼠兔就很容易沾染上旱獭洞内的游离蚤,所以接触旱獭、鼠兔是非常危险的举动,会让人类暴露在传染危险中。
鼠疫宿主化身“流量密码”不可取


  尽管接触旱獭会面临感染鼠疫的风险,但在部分自媒体平台上,旱獭相关的内容仍屡登热门。
  一些游客分享的视频中,游客抚摸旱獭并投喂饼干,甚至嘴对嘴投喂食物。此类内容往往因其内容猎奇、画面“可爱”,获得较高的浏览、点赞,甚至成为一些博主的“流量密码”。
  记者在互联网平台检索“呆萌土拨鼠”“超可爱土拨鼠”等关键词,可以看到大量有关旱獭的内容,有人近距离投喂,还有人用手抚摸。不少网友评论称“旱獭好可爱,我也要摸”“去哪里找,我也想去看看”“我以前抓过,毛茸茸的”“据说肉质很美味”。更有网友认为,和旱獭亲密接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
  多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告称,旱獭所携带的菌株是我国已发现的菌株中致病力最强、最容易导致死亡的菌株。接近、投喂、触摸旱獭非常危险,也不能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人间鼠疫疫情,近年来,青海省多地对旱獭密度调查超过国标的地区开展保护性灭杀。
  此外,过多的人为干扰,会改变旱獭、鼠兔的生活习性,存在影响鼠疫防控的风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草原站站长仁青卓玛说,人为经常性接触动物,它们自然而然就不再怕人,对鼠疫防治效果也有负面影响。
严格管理疫源,规范网络传播


  我国鼠疫防控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系统,具备了快速的鼠疫诊断技术,获得了成熟的鼠疫救治手段。人间鼠疫目前虽然属于散发状态,但依然应当及时提升应对能力,消除潜在隐患。
  目前,青海、甘肃已制定实施《青海省鼠疫防控条例》《甘肃省鼠疫预防和控制条例》,以立法形式规范鼠疫防控工作。专家认为,鼠疫防控既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工作,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现实的民生项目,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防控条例》规定,进一步加强猎捕、饲养、交易旱獭等鼠疫疫源动物的打击力度。旅游部门及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营单位要加强对游客的科普宣传,阐明其中风险,
  对于游客而言,不接触旱獭或者其洞穴,更不参与投食、喂食,也不捡拾或者食用其尸体,是避免感染鼠疫的前提。人与野生动物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不打扰它们,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主动接触野生动物,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保持安全距离。
  此外,受访专家认为,由于社交平台具有广泛传播、交互性强等特点,接触旱獭、鼠兔等行为极易形成示范效应,社交平台自身也应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定期进行内容核查,确保平台减少传播此类危险行为误导公众的内容,避免接触旱獭、鼠兔等行为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误导公众。
     (本报记者李占轶 张龙 王艳)
 
清水英男在“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前忏悔
外交部:赞赏清水英男揭露和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
清水英男在“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前忏悔

外交部:赞赏清水英男揭露和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原队员、94岁的清水英男一行13日来到位于哈尔滨的731部队罪证陈列馆、731部队旧址指认731部队罪行。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当日表示,中方赞赏清水英男揭露和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日方应认真倾听国内外的正义呼声,正确认识并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
  林剑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
  “我们赞赏清水英男先生揭露和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日方应认真倾听国内外的正义呼声,正确认识并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切实尊重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以史为鉴,消除遗毒,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林剑说。
  “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指认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


  新华社哈尔滨8月13日电(记者杨思琪 杨轩)13日8时40分许,94岁高龄的清水英男时隔79年后重返哈尔滨,在他曾服役的第七三一部队旧址指认侵华日军罪行。
  侵华日军“731部队”是一支秘密部队,是二战期间日本策划、组织和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1945年3月,清水英男作为少年兵应征入伍,8月14日,他随战败部队逃离回国。
  按照计划,清水英男来到“731部队”本部大楼旧址的部队长办公室、标本陈列室,以及冻伤实验室旧址等指认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罪行。
  清水英男回忆,当年在“731部队”总部的标本室里,他曾看见各种各样被解剖的人体器官浸泡在装有福尔马林的瓶子里,还奉命捡过被当做实验对象的俘虏尸骨。
  “突破重重困难,再次回到中国,是希望日本当局正视历史、守护和平,不重蹈战争的覆辙。”清水英男说。
  新华社哈尔滨8月13日电(记者杨思琪 杨轩)13日10时30分许,94岁高龄的清水英男时隔79年后,来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在“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前忏悔谢罪。
  这座碑位于“731部队”遗址群第二保护区,由日本民间友好人士于2011年集资建立,黑底白字。碑文中写道:“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犯下了世界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国家级罪行。”
  此次哈尔滨之行是清水英男战后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返回中国。站在碑前,他双手合十,深深鞠躬。“向中国的受害者表示真诚的道歉、谢罪。”他说。
  “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新华社哈尔滨8月13日电(记者杨思琪 杨轩)13日18时许,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原队员、94岁的清水英男一行,来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
  本部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731部队”被称为“恶魔部队”,是日本侵华期间实施细菌战、研制细菌武器、开展人体实验的大本营。“731部队”遗址群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
  2015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建成,外形如同“黑匣子”。这里保存并展示了大量日军侵华的档案、遗物和物证,包括馆长金成民等中国专家20余年跨国调查获取的罪证。
  “日本确确实实做了残酷的加害行为,事实就是事实。正视历史,祈愿和平,是最该汲取的教训。”清水英男说。
 
从两个“新突破”看中国绿色转型的世界意义
从两个“新突破”看中国绿色转型的世界意义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最近,中国两个能源新数据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一个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去年历史性超越火电之后,今年前六个月持续攀升至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另一个是7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超传统燃油乘用车,成为市场新主流。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这两个“新突破”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跑者的地位更加凸显。
  当今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是必由之路,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因资源约束、技术条件、产业配套、政策能力以及利益牵绊不同,其推进的速度力度、绿色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各异,有的还出现了倒退。中国在多年前就从战略、政策、技术、产业、消费等层面谋篇布局,持之以恒推进绿色转型,终形成今天的良好态势——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供给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长,绿色能源技术在整个产业体系中普及度稳步提高,绿色能源消费终端产品形态更加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全面绿色转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不断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相继出台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一系列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近期又新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制度设计助力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向世界展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切实行动,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注入中国动力。
  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生态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在战略制定、政策设计、技术研发、资源调配、社会动员等方面所进行的超大规模实践,为其他国家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此外,人类的化石能源储备不可再生,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围绕资源争夺的地缘纷争此起彼伏,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则相对更加均衡,通过技术手段和制造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可及性、普及度是解决能源短缺、消弭能源鸿沟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如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刊文所说,中国“绿色制造能力”是全球能源转型的福音。
  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作出的重大抉择。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和消费能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发达国家以所谓“产能过剩”为由抹黑打压遏制中国新能源产品和技术,其目光之短浅、心胸之狭隘令人遗憾。尽管如此,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脚步不会停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战略决心坚定不移。随着全面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中国必将为世界绿色发展注入持续强劲的新动力。  (记者叶书宏)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在“荷兰威尼斯”小村感受中荷交流
在“荷兰威尼斯”小村感受中荷交流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一座座木桥将整个村庄连在一起,餐厅、酒店、露营地星罗棋布,交通主要靠电动静音船,最吵闹的声音可能来自周围嬉戏的鸭子……在有着“荷兰威尼斯”之称的羊角村,人们常常会发出“住在羊角村,人在画中游”的赞叹。
  羊角村位于荷兰西北部的自然保护区内,其最大的建筑特色是茅草屋的芦苇屋顶。这种材料不仅符合人们对于环保的要求,还能让房子保持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之一,当地政府鼓励居民保持特色风貌。
  几年前,到羊角村的主要还是欧洲游客,如今羊角村每年的中国游客正越来越多。作为将荷兰羊角村带入中国人视野的人,荷兰旅游局形象大使盖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与疫情前相比,来羊角村的中国游客呈现出更多新变化和新趋势。与之前三四个小时的打卡游览不同,更多年轻人愿意在这里逗留更长时间,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享受当地田园风光和慢生活。
  为满足游客需求,羊角村专门开设了小课堂,介绍当地传统农业以及荷兰未来农业发展等情况。“我们还会介绍荷兰人擅长的水资源管理。”盖比告诉记者。
  盖比说,很多游客认为,在羊角村有不少东西值得学习,比如传统耕作方式、美食烹饪,甚至在建筑灵感等方面也有不少启发。
  由于这些年频繁前往中国,盖比也对中国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印象深刻。盖比说,除了大城市,她还去过中国的许多乡村,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未来规划。“我发现大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借鉴。”
  盖比说,在这个有很多桥梁的荷兰小村庄,桥将各个茅草屋与主干道连接起来,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这些桥,我们走向外面的世界学习,外界也由此了解了我们。这给了我很多启发:桥梁正是我们彼此都需要的。”
  盖比的父亲威廉至今还没去过中国。他说,因为女儿工作的原因,他们一家人都很热爱中国,自己也读了不少中国历史著作,被中国璀璨的历史和文明所深深吸引。现在中国对荷兰实行免签政策,他们全家打算今年12月一起到中国去,亲身感受中国的魅力。
  今年是意大利著名商人和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马可·波罗游记》成为很多欧洲人了解中国的桥梁和窗口。“不了解中国的人对这个国家存在许多偏见、误解和嫉妒,我们需要更多当代的马可·波罗,把眼下最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威廉说。
  目前在荷兰工作的中国农业学者朱希对记者表示,她多年前在荷兰留学时,第一次来到羊角村游玩,便被这里悠闲自在的荷兰乡村风光深深吸引。她笑言,如今她已经记不清究竟来过羊角村多少次了。
  近年来,中国游客以其庞大的数量和强劲的消费能力,成为荷兰的主要客源市场之一。荷兰旅游局指出,在所有到访荷兰的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的消费水平名列前茅。中国游客不仅喜爱旅游和购物,还越来越重视当地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和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践行绿色出行。
  2023年,中国成为荷兰增长最快的客源市场之一。荷兰旅游局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荷兰酒店共接待了17.7万名来自中国的游客,较2022年增长一倍多。该机构预测,随着荷中之间增开航班,预计2024年到访荷兰的中国游客数量将继续增加。     (记者康逸 王湘江)
    新华社海牙8月11日电
 
跨越山海,中非贸易往来更趋紧密
跨越山海,中非贸易往来更趋紧密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非洲产的牛油果、咖啡、橡胶,中国造的手机、电动车、起重机……近年来,越来越多中非好物漂洋过海,“飞入寻常百姓家”。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5%。
  “当前中非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富有成效、充满活力。”埃及国家回声网如是评价:“你可以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非洲新鲜水果,而当非洲消费者决定购买电动汽车时,中国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多种经济实惠的选择。”
  经贸合作是中非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上的峰值2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展现中非贸易强劲韧性。其中,中国自非进口坚果、蔬菜、花卉、水果同比分别增长130%、32%、14%、7%;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对非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91%、109%、5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中非贸易合作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是基于共同利益、寻求互利共赢的结果。“这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有力证明,对带动非洲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海关总署首次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该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值100点,2022年达到990.55点,彰显中非贸易快速向好的发展趋势。
  中非贸易往来何以长期保持良好势头?
  “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桑百川表示,中国有着成熟适用的技术和装备、相对充足的资金;而非洲国家人力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双方加强贸易往来有助于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非经贸合作求“质”向“新”,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漫步非洲街头,TECNO灯箱广告牌频繁可见。从独有的深肤色影像算法,到非洲小语种的识别与应用,作为最早进入非洲的中国手机厂商之一,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赢得竞争优势。
  变单一买卖为生态营造,传音把握住非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正是中非贸易探寻增长新动能和发展新路径的缩影。
  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举办电商直播式的非洲好物网购节、实施非洲“百店千品上平台”行动、开展清洁能源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在劳动密集、初级加工等传统领域行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非双方将合作不断延伸至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航空航天、金融服务等新兴领域,为中非经贸合作持续注入新活力。
  非洲联盟委员会前副主席伊拉斯塔斯·姆文查表示,中国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互联互通,改变了非洲面貌,也改善了非洲普通百姓的生活。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中国大市场正在成为世界新机遇。
  对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为非洲农产品输华设立“绿色通道”,降低贸易成本;吸引更多非洲企业加入到中国所建立的跨境电商平台,让非洲产品搭上国际物流的便车……中国积极与非洲共享对外开放机遇,助力非洲优质特色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更快更顺畅地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人口相加,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两片发展热土,远隔万里却休戚相关,合作空间广阔。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发布《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拓展中非中间品贸易……随着中非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不断深化,新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中国与非洲经济发展活跃,中国需要更多的“非洲产”,非洲也需要更多的“中国造”,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广阔。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双方经贸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
   (记者邹多为 潘洁 丁乐)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全球南方”扩大发展合作是历史必然
“全球南方”扩大发展合作是历史必然


( 2024-08-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近期,“全球南方”国家接连传来希望加强合作的新消息:泰国和马来西亚相继宣布申请加入“金砖大家庭”,巴西表示正在研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的新意向,延续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朋友圈磁力不断增强的大趋势,折射出南南合作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沉渣泛起、个别国家大搞“脱钩断链”的背景下,“全球南方”正日益成为推动全球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1月,随着新成员的加入,金砖成员数量升至10国,同时申请加入的“等候名单”还在继续扩展。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占全球人口近一半、全球贸易五分之一,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共建“一带一路”也展现出强大的聚合力和发展前景,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签署的项目协议拉动了超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无论金砖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无不展现出“同行者日众”的发展势头,其背后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觉醒和联合自强。金砖机制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正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所说,开拓新的合作关系对马来西亚有好处,特别是在“全球南方”的议程上。泰国总理府发言人猜·瓦差隆表示,加入金砖将帮助提升泰国的国际地位,为泰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同样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聚焦发展、深化合作的广泛共识。巴西总统卢拉说,“我愿与中国讨论‘一带一路’,我想知道巴西能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不想坐在‘替补席’上”。中方对此积极回应:欢迎巴方尽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踢出精彩的“世界波”。
  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大势所趋。在这股历史潮流中,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相近的国际事务立场,促使“全球南方”国家在合作中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以开放心态和合作精神看待彼此的不同,平等相待,携手共进。为南南合作搭建重要平台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雅万高铁到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项目助力南方国家连接世界,走上脱贫致富“快速路”。金砖合作机制蓬勃发展,金砖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金砖国家还在拓展“金砖+”模式,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联合自强迈出新步伐。
  当前,国际形势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想“踢开梯子”,试图固化“中心-外围”的全球分工格局,以各种手段将“全球南方”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近年来,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发达国家更是以自我利益为优先,频繁挥舞制裁大棒,或把经济问题武器化,在合作中附加政治条款,胁迫南方国家选边站队,或在经贸科技等领域打压南方国家,破坏全球开放合作的发展环境,引发南方国家强烈不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其他“全球南方”国家间活跃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创新,可以说是对这种不公正不平等不合理交往模式的纠正或反制。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全球南方”正日益成为世界版图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驱动南南合作为全球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球南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规模持续升级,金砖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所彰显的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团结互助的南南合作精神将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进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让全球发展合作结出更多硕果。(记者董越 叶书宏)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