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家园

05版:经济

06版:各地

07版:综合

08版:体育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文章指出,自信才能自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章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0%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潘洁 韩佳诺)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我国经济表现依然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结合二季度国内外形势,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0.7%。
  “从短期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有极端天气、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但从基本面看、从中长期看,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
  夏粮再获丰收,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服务业继续恢复。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8万吨,比上年增加363万吨,增长2.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
  市场销售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1688亿元,同比增长6.1%。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0%。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展望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困难挑战依然不少。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江河奔流,不舍昼夜。改革开放事业浩浩荡荡,书写着当代世界的中国奇迹。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此厚实,能否成为停步休憩的“靠垫”、安睡的“枕头”?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振聋发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就是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改革开放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不能固步自封、食古不化。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没有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就不会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必须始终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为利益固化藩篱所阻,不受思想观念障碍所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对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历史自觉。面对“两个大局”,时代这个“出卷人”不断把新问题、新挑战摆到我们面前,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对人民立场的牢牢坚守。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全面深化改革,要跟得上人民的殷切期待,要与转型期的风险赛跑、与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赛跑,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发展进步。
(记者冯源)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浦东引领区建设交三周年“答卷”
加快改革试点“苗圃变森林”
浦东引领区建设交三周年“答卷”
 
加快改革试点“苗圃变森林”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上海7月14日电(记者何欣荣 杨有宗)上海市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迎来三周年。浦东新区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年来,引领区建设有力推进,在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为浦东引领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首创性改革,浦东新区依托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试点成果。截至今年6月中旬,《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的139条改革任务中已落地67条,占比近50%。
  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浦东首创的“一业一证”改革已发放1万余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企业凭一张许可证即可走遍全国。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浦东累计出台“融资租赁”“标准化创新发展”等浦东新区法规18部,为引领区建设“保驾护航”。
  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浦东引领区建设的重要使命。过去三年,浦东率先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成功开展此项试点的企业。发挥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势,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券商、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等一批外资项目先后在浦东落户。航运服务领域,中国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在上海洋山港实施。
  前不久,太平船务(中国)有限公司“永城号”货轮搭载20个集装箱的柏木原木,从洋山港以“沿海捎带”模式中转至青岛港。太平船务成为继马士基、达飞之后第三家开展该业务的外资班轮公司。太平船务采购部总经理张永杰说:“采用‘沿海捎带’模式,货物在途时间平均减少7天至20天,为企业优化航线网络布局、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供更多便利。”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浦东引领区建设的必由之路。三年来,浦东加快集聚战略科技力量,张江实验室研发大楼、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李政道研究所投入启用。硬核科创成果不断涌现,C919大飞机正式开启商业载客,全球最大江海联运型液化天然气船签字交付,浦东企业研发的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并实现量产。
  今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浦东药企倍而达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类创新药甲磺酸瑞齐替尼胶囊上市。“依托浦东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我们可以说是‘多快好省’地做成了一款创新药,下一步将积极推动新药进入医院,惠及更多患者。”倍而达药业副总裁胡学勤说。
  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对照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引领区、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战略,加快推动一批重大政策和制度创新落地落细,推动改革试点“苗圃变森林”。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从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读懂习近平的改革之道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从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读懂习近平的改革之道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2次重要会议,引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改革航程。
  这是改革的催征鼓点。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和不断发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
  掌舵定向:“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


  夏日的中国,涌动改革的热潮。
  2024年6月11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直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改革精准发力、落地生效。
  10年多来,这样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2次。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中国改革航船沿着正确航线向更深水域、更广天地前进。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
  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勾勒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明确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
  此时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跨越新的重要关口: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的国际竞争形势逼人,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可想而知。
  致广大而尽精微。越是庞大复杂的工程,越是需要精确定向、周密部署、扎实落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一个多月,201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组长。
  对于这一机构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阐明要旨:“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仍亲任主任。这一机构职能更加全面、组织更加健全、运行更加稳定,形成统揽改革开放的坚强中枢,汇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
  船载千钧,掌舵一人。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重任扛在肩上:
  深远谋划,为改革纵深推进提供科学指引;系统部署,研究制定重大改革议题;亲力亲为,认真审阅修改重大改革方案,引领督促每一项改革落地见效……
  回望来时路,中国改革开放从来都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
  进入新时代,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
  2014年1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三个“不能变”标定改革方向:“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2023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思想在伟大变革中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的中国拓开改革的大格局、厘清改革的大逻辑——
  关于改革和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关于改革和发展:“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关于改革和法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
  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尤其难在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难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72次会议不仅指明进军的方向,更是擂响出征的战鼓——
  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着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
  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担当,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
  10年多来,72次会议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推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改革不断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凝练总结,再一次印证了这一重大论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精准指引:“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改革实践,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到“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再到“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历次会议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并在实践中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
  坚持问题导向,以调研开路,用改革破题——
  “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在是否解决了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制定实施方案直奔问题去”……会议多次强调这一重要方法。
  “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也正是以问题为抓手,让改革有的放矢、纵深推进:
  针对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事关亿万学生前途的问题,研究审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各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改进工作机制、加强责任追究,推动“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为老百姓打开一条通往公平正义的便捷之门;
  剑指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围绕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改出了政务服务的温度,改到了群众心坎上……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方法论更加鲜明。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是破题之道。
  2020年4月21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老县镇卫生院。
  在《安康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一览表》前,总书记驻足察看,详细询问了报销政策等很多细节问题。
  6天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一定要管好用好”。
  尊重首创精神,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2019年7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次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部署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5年来,对标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先行示范区建设正在深圳这片改革热土上加快推进。
  2024年6月,深圳市发布2024年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拿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新的年度“施工图”。
  改革必须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
  部署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推行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一块块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播下良种、精耕细作,将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推向全国。
  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
  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愈加强调把握各项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在目标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效果上相得益彰。
  对此,会议有着许多精辟阐述:“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要准确把握改革内在联系,提高改革系统集成能力”“推进改革要树立系统思想,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就不能“九龙治水、各管一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相结合;促使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相衔接;抓好改革方案协同、改革落实协同、改革效果协同……正是由于坚持全局筹划、统筹兼顾,各项改革发生“化学反应”,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人民至上:“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曾经,一纸户籍,在城乡间划出一道“鸿沟”。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摆上了中南海的议事案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
  自此,户籍制度改革按下“加速键”:破难题、蹚新路,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3%,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对立,让更多奋斗者找到温暖归属。
  “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改革价值取向始终鲜明。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72次会议的公开报道中,“人民”和“群众”分别出现了200多次和100多次。一件件关乎百姓的大小事,被列入会议议程,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集采前要68元一支,降价后一支只要20元。”对于患糖尿病多年的湖南患者谭赛喜而言,胰岛素是日常必需的药物。如今通过专项集采,胰岛素价格降了下来,还可以通过特殊门诊报销70%,为他减轻很大负担。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
  多次会议将深化医卫改革的议题列入议程。其所触及的,不仅有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样的整体性改革,也有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具体安排,还有福建三明医改等经验示范。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养老托育、教育减负……一份份改革文件获得通过,一项项制度安排渐次落地,事关民生福祉的改革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书写改革新篇章。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一席话,深刻揭示亿万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
  壮阔的改革进程中,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实践中的每一个创造和积累,无不源于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
  2016年底,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开始了政务服务改革历程。从理念化为实践,“最多跑一次”成为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讨论的典型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创新发展。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要求“尊重基层群众实践”“发动群众参与改革,引导社会支持改革”,指出“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一次次会议释放明确信号,引领改革找准开启人民伟力的金钥匙。
  ——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2015年2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改革的“获得感”问题。
  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此后的多次会议对此作出深入的阐释:“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要把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来抓”……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三五”以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28.6%,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八连升”至89.4%,全国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成绩单背后,是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显示,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90%。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用心回应人民的期盼。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担当实干:“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2016年2月23日,农历元宵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没有安排审议新的改革方案,而是听取10项改革推进落实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一连讲了三个“抓”:“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总书记斩钉截铁地说。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
  72次会议中,“落实”一词贯穿始终,在公开报道里共出现300多次。会议多次专题听取重大改革落实情况汇报,重点了解改革举措落实情况,部署改革推进的步骤和次序。
  回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历程,抓落实是要求,是行动,更是改革制胜之道。
  挺膺担当、迎难而上——“真刀真枪、大刀阔斧,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
  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农村改革,就是“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安徽小岗村。在“当年农家”院落,他俯身察看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感慨不已。
  4个月后,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直指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适应的难题。
  不只农村改革,司法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一项项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在历次会议推动下持续突破。
  既挂帅又出征,以精准扶贫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一场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掀起祁连山等多地生态问题整治风暴,并亲自考察验收整治效果;针对政法领域权力制约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抓紧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践行“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使各项改革都能落地生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跟踪问效、推动落实——“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2020年7月,浙江金华,一场“改革督察员”聘请会议引人关注。
  由企业主、群众代表、基层代办员、新闻工作者等组成的第一期35位改革督察员正式“上岗”。他们将发挥专业所长,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精准发现问题,推动改革不断深化。
  中央改革办专门成立督察局,专司改革方案督检之责;浙江探索建立特约改革督察员(观察员)制度,山东建立重点改革任务挂牌督办机制,湖南不断健全改革督察统筹联动机制……
  10年多来,督察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紧密协同,始终是党中央狠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手段。
  2014年9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召开。
  “要调配充实专门督察力量,开展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严把改革督察关”。
  提出“要抓督察落实,强化督察职能,健全督察机制”,明确“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强调“下更大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一次次会议围绕改革督察作出明确要求,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将改革落到实处。
  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了这个好消息。
  此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该意见。
  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
  从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将河湖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到企业、校园、社区涌现一批“民间河长”……2018年6月底,我国全面建立河长制;半年后,湖长制全面建立;2022年,在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河长制”带来“河长治”,正是压实各级责任、形成各方合力、建立落实机制的生动例证。
  多次会议强调: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机制;要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
  压实责任明确“人”、动态监测精准“督”、追责问效科学“评”,从中央到地方,全链条改革落实闭环机制逐步建立完善。
  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如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已总体完成。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经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
  永不止步:“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不会停步。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2023年4月,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定调。
  开启新的征程,中国如何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举世关注,中央深改委会议无疑是一扇重要的观察窗口。
  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明确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中央深改委会议不断传递出新的改革强音,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中央深改委会议接连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面向未来运筹帷幄,在重点领域布局落子。
  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一系列改革新举措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大幕开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澎湃。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一以贯之,彰显中国无比坚定的改革决心和信心。
  今天的中国,奋进的脚步愈发铿锵。发展与改革融合激荡,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勇立改革潮头,弘扬改革精神,将党的意愿与人民意愿相统一,将党的行动和广大人民心声相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记者邹伟 韩洁 谢希瑶 丁小溪 严赋憬)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任沁沁)国家移民管理局15日发布公告,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至此,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
  根据公告,15日起,在河南郑州航空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为河南省行政区域;将云南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由昆明市扩大至昆明、丽江、玉溪、普洱、楚雄、大理、西双版纳、红河、文山等9个市(州)行政区域。
  截至目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秦皇岛,辽宁沈阳、大连,上海,江苏南京、连云港,浙江杭州、宁波、温州、舟山,河南郑州,广东广州、深圳、揭阳,山东青岛,重庆,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福建厦门,湖北武汉,云南昆明、丽江、西双版纳等地的37个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根据相关政策,美国、加拿大、英国等54国公民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及座位的联程客票从上述口岸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可免办签证在规定区域内停留不超过144小时,停留期间可从事旅游、商务、访问、探亲等短期活动(符合与我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或我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可从其规定)。
  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自2013年1月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过境免签政策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在两省扩大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商贸提供了更多选择。下一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不断改进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深入推进移民管理制度型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外籍人员来华,全力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近3亿老年人!中国“养老”加速变“享老”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李恒)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
  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针对新形势下养老产业的新趋势、新挑战,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从养老服务模式、数字养老、银发经济等多方面,探索中国式养老新理念、新举措、新画卷,以更好适应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
  ——新理念:编织养老服务幸福“网”。
  人口老龄化发展有多快?专家预测,2035年前后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健康老龄化的内涵是动态发展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机融合,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现。
  蓝皮书提出,要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从生命观的优化、老年健康新内涵等方面,兼顾“为老”和“备老”,对中国式养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如何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解决好老年人健康的急难愁盼,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洪彪说,加快编织养老服务幸福“网”,让老年人用智慧、经验、劳动拥抱新生活,增加社会活力、社会创造力、社会亲和力,收获更多老年人口健康红利。
  健康老龄化发展,如何进一步健全体系?专家建议从三个维度把握: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养老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养老服务体系,解决由谁提供养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等问题;三是健康支撑体系,解决老有所医、老年康养、医养结合的问题。
  ——新举措:助力构建支撑保障体系。
  “9073”——这是中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即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
  照顾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日常需求是重中之重。
  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老年食堂……蓝皮书建议,让老年人在“家门口”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近150万户,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3.5万张,逐步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些地方在探索:北京市加快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江苏省聚焦体医养融合社区慢病老人运动干预新模式,黑龙江省打造中医药康养发展方案……
  ——新画卷:满足养老服务新诉求。
  一面是老年人越来越长寿,一面是“多病共存”,护理需求、长期照护需求等日渐加大。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有不同诉求,困难老年人困难也各不相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建议,要直面问题,在发展中补短板,在解决老年群体期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大学“健康中国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组表示,面对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亟待探索多样化养老新业态。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
  推动“智享养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之变,养老也要创新。蓝皮书提出,应特别注意解决养老产品、服务“不适老”问题。“‘黑科技’要关爱老年用品,让‘为老’服务更显‘科技范儿’,使用更便捷。”范利说。
  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一些“坎”。北京大学教授王红漫建议,为农村老年人编织一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幸福“网”,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互助互惠特点,力争让老年人实现不出村、不离乡就能吃上热乎饭、看个小病等。
  “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式办法就是要调动每一个社会细胞力量,尽可能用小投入解决大问题,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韩启德表示,守护好今天的“夕阳红”,也是善待我们的明天。
我国防汛战线将由南向北延伸
我国防汛战线将由南向北延伸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周圆)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记者15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经多方会商研究,未来几天,我国防汛战线由南向北延伸,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国家防总当日针对河南省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15日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进行防汛专题联合会商,视频调度四川、河南、山东等14省份。根据会商结果,未来几天,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主雨带逐步移动至四川盆地到黄淮一带,甘肃陇南、陕西汉中等地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长江干流中游部分江段止落回涨,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排涝工作任务仍很繁重。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北方地区要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充分做好应对极端强降雨的各项准备;南方地区要持之以恒继续强化巡查防守。相关省份要加强滚动会商研判,聚焦流域性洪水和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出险、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薄弱环节强化防范应对。要始终把落实预警“叫应”机制和转移避险工作挺在前面,切实做好转移安置群众管理。
 
透视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
透视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潘洁 魏玉坤 申铖)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
  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今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0%;其中二季度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从短期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有极端天气、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影响,但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季度经济体量超3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都超10万亿元,总量指标规模依然十分可观。
  细看这份“半年报”,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外部需求有所改善。
  向内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其中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虽然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但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4%和9.5%,显示复苏暖意。
  向外看,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其中,二季度外贸同比增长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提高2.5个和5.7个百分点,季度走势持续向好。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保持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标志。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保持温和上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健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这些指标印证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大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我国经济表现依然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结合二季度国内外形势,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政策效应不断显现释放增长暖意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各地各部门靠前发力落实各项宏观政策,成绩取得殊为不易。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扩内需政策持续加力。3月份,我国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不久前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可以拉动当前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基础。截至7月5日,财政部已发行7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合计3080亿元。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比全部投资快1.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从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下调首付款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扩面至全国各城市和县城,房地产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
  随着政策效应逐渐释放,近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降幅比1至5月份收窄1.3、2.9个百分点,房地产“三大工程”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0.9个百分点。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前期发放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强化政策统筹、综合施策将持续形成政策合力,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利政策条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
实现全年目标有底气有基础


  中国经济下半年走势如何?能否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5%左右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国”……从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到6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声音不断。
  近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前景投下信任票。
  信心,来自经济转型升级迸发的新动能——
  机械臂替换传统工人,纺织业装上“智慧大脑”,无人机配送带来消费新体验……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达46.3万家,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将催生更多新的增长点。
  信心,来自改革激发的新活力——
  首部关于公平竞争审查的行政法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施行。
  更大力度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完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基础性制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蹄疾步稳,市场活力将持续释放。
  信心,来自开放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本月初,迪卡侬北京五棵松店以全新品牌形象向公众亮相。“未来两年,迪卡侬计划每年新开20至30家门店。”迪卡侬中国副总裁张淳迪说。
  山姆会员商店落户广东中山,开市客(Costco)大陆首家带加油站的会员店亮相江苏南京,GE医疗增投3.8亿元用于上海基地建设……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正在加码投资、加速布局。
  首次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出台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彰显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坚定决心。
  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我们有信心和底气实现今年发展目标,推动中国经济航船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继续前进。
 
中国就诉美《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提出设立专家组
中国就诉美《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提出设立专家组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谢希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5日表示,为维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权益,3月26日,中方将美国《通胀削减法》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措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由于美方未能与中方通过磋商达成解决方案,7月15日,中方向世贸组织提出设立专家组请求。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位发言人说,美国《通胀削减法》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补贴前提,排斥中国等世贸组织成员产品,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高能源绿色转型成本,无论如何包装美化,都无法改变涉案补贴歧视性、保护主义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本质。中方坚决推进诉讼程序,是以实际行动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
  这位发言人表示,中方认同世贸组织成员以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方式实施产业补贴,支持能源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方再次敦促美方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停止滥用产业政策损害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
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潘洁 韩佳诺)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49646亿元,同比增长4.6%。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更加突出,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
  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9.8%,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为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业新兴领域增势向好。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快速增长,持续赋能创新驱动发展。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同比增长11.7%,占全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4.1%、17.4%和14.4%。
  服务消费潜能释放。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高4.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2%,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5.6%,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激发旅游消费新潜力。上半年,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3.4%。
  “上半年,服务业持续恢复,发展内生动力继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发展壮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主任彭永涛说,也要看到,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等制约服务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要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进一步壮大发展动能,巩固和增强服务业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潘洁 韩佳诺)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商品零售额209726亿元,增长3.2%;餐饮收入26243亿元,增长7.9%。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乡村市场销售快于城镇。上半年,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04559亿元、314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5%,乡村市场销售增速快于城镇0.9个百分点。县乡消费潜力有效释放,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稳步提升,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随着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电商新模式的快速发展,网络零售占比持续提高。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3%,比一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占比持续提升。线下新业态较快增长。上半年,即时消费需求较为集中的便利店零售额同比增长5.8%,比1至5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品质服务好、消费体验佳的仓储会员店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随着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绿色环保意识增强,以运动健身产品、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升级类商品成为消费新增长点。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2%、11.3%;高能效等级家电、智能家电销售实现较快增长。
  服务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4.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于建勋表示,尽管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要看到,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居民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大宗消费波动不稳。下阶段,要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能,着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扩大,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同比增长”中感受中欧班列的活力
“同比增长”中感受中欧班列的活力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西安浐灞国际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货场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等待装运;不远处,中欧班列在汽笛声中驶向远方。每100分钟,就有一列班列从这个陆港发车。
  开行于2013年11月的中欧班列(西安),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
  仅仅10年,从最初年开行量46列到2023年突破5300列,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全国领先。而开行班列的货运车站,也已从“四等小站”成长为国际化的物流枢纽中心。
  国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达2372列,同比增长13.1%;发送箱25万标箱,同比增长10.4%。
  记者采访发现,同比持续增长的背后,是这条亚欧“黄金通道”持续释放的活力,也使我国内陆地区站到了改革开放前沿。
  西安海关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对陕西向西开放的牵引、带动作用愈发明显。海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欧班列出口货值排名前三的是陕西、浙江和江苏,进口排名前三是陕西、辽宁和福建。
  “前几年,排在前几名的都是东部沿海省份,陕西只排在七八位。”西安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崔颖说,近年来,中欧班列(西安)与陕西本地产业、企业结合度越来越高,释放的红利对当地开放型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以比亚迪、隆基乐叶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地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出口“新三样”成绩亮眼,充分显示了市场对班列的认可。
  不仅是本地企业,越来越多来自东中部的汽车、鞋帽、无线路由器等中国制造也选择到西安集结,然后搭乘班列出口。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多名外地企业负责人说,开行频次高、运输时间稳定,加上通关日渐便利、综合效益高,这是他们选择从西安集结出口的主要原因。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随着中欧班列(西安)云舱系统上线运营,与国内海关、铁路实现数据联通,采用智能报关、集装箱循环运输等方式,班列的运行效率能提高1/3以上,综合成本下降15%以上。
  随着驰骋的班列持续释放外贸潜力,这条“黄金通道”不但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强力支点,也正加快带动陕西拓宽通达全球的发展空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90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
  中欧班列“集结”效益持续显现,不少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内陆国家开始主动对接合作,推动中欧班列(西安)加快迈向“枢纽对枢纽”的新阶段。
  今年2月,中哈双方合作共建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入运营,是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随着码头投运,哈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副总经理奥扎斯·阿类别洛夫日常工作更为繁忙。
  “有了这个码头,我们哈萨克斯坦的商品集聚在西安后,还可进一步搭乘班列南下广西,进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对我们而言又多了一条经贸‘大动脉’。”奥扎斯·阿类别洛夫说。
  看到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奥扎斯·阿类别洛夫去年9月决定定居西安,3个孩子也都在此上学。“沿着中欧班列拓展的这条‘大动脉’,我们相信企业前景会更好。”他说。
  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已常态化开行17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西欧”集结线路达到22条。
    (记者张斌 安展)新华社西安电
 
中国加快推动诉美《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诉讼进程
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纪文华
中国加快推动诉美《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诉讼进程

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纪文华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谢希瑶)2024年7月15日,中国致函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主席,要求DSB就美国《通胀削减法》某些税收抵免案设立专家组。为何要求设立专家组?此举意义何在?记者就此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法学院教授纪文华。
  “这是中方加快推动美国《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诉讼进程的重要行动,值得高度关注。”纪文华说。
  2022年8月16日,《通胀削减法》通过立法成为美国法律。在《通胀削减法》项下,美国将提供近4000亿美元的气候相关补贴。“但是,部分补贴以某种方式要求使用国内而非进口商品或者以其他方式歧视中国原产商品。”纪文华说。
  2024年3月26日,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要求与美国就《通胀削减法》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措施进行磋商,以维护中方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益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环境。案件针对的《通胀削减法》项下补贴包括清洁车辆补贴、能源财产投资税收抵免、清洁电力投资税收抵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生产税收抵免以及清洁电力生产税收抵免等。
  他介绍,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规则,在起诉后,中美双方有至少60天磋商期。60天后,如果协商未能解决争议,起诉方可随时要求DSB设立专家组。在专家组建立并组成后,将按照诉讼程序开展工作,对案件涉及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在纪文华看来,中方在本案中提出设立专家组请求,具有三方面意义:
  一是表明中国诉美《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正式进入诉讼阶段。这是中国依照WTO争端解决程序行使权利的正常举措,也展现了中国政府积极运用国际法治手段,依法维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权益的坚定决心。
  二是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态度。美方出台《通胀削减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补贴前提,针对新能源汽车等制定歧视性补贴政策,将中国等世贸组织成员产品排除在外,是歧视性、保护主义的,既损人也不利己,不仅严重扰乱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还抬高了能源绿色转型成本,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更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带来挑战。
  “中国在本案推进对美诉讼程序,不仅表明了自身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态度,也为其他成员在相关问题上对美表达关切、共同捍卫国际经贸法治提供了契机。”纪文华说。
  三是展现了中方对于案件所涉法律问题上的信心。美方涉案措施实质是“进口替代”补贴。中方诉点聚焦美涉案措施中最具歧视性、最体现保护主义特征、违反世贸规则最明显的禁止性补贴等内容,有理有据、合法正当。
  外界担忧,美方可能为证明其措施的“合规性”,在专家组程序中抗辩其措施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环保”,以通过世贸组织规则中有关环境保护等方面例外条款寻求豁免。
  纪文华表示,不管是世贸组织规则本身还是先前众多WTO争端解决判例,都对环境保护等例外适用设定了相对严格的要求,例如要求相关措施应有必要性、不得武断等方面,而不能仅是提出主张和声称。就目前信息看,即使美方有意强调其是“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也难以符合世贸组织有关例外规则,不能改变其对世贸规则漠视和破坏的本质。
 
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让羊城更靓
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让羊城更靓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本报记者陈凯星 马晓澄 王瑞平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2021年10月12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挂牌。两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各方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努力把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成为“种质资源库、科普实践地、生态展示园”,物种保护、城园融合、生态惠民取得新进展。
物种保护开启新篇章


  毛柄木樨是广东省特有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自1932年首次被植物学家曾怀德采集之后,消失了近百年。2023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引种保育团队在广东省梅州市植物考察时找到了毛柄木樨,发现其野生个体11株。
  “毛柄木樨种群数量稀少,结实率极低,林下缺乏幼苗和小树,种群不稳定且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未来有衰退趋势。发现后,我们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华南国家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宁祖林说。
  这是挂牌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加速物种保护的缩影。2022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引种植物7596号,新增引种物种2449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35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70种。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兰花收集、保育与研发的科研机构之一,许多珍稀兰花品种能够得以繁育并呈现在公众眼前,也离不开华南国家植物园科学家的努力。以野生兜兰为例,这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类群之一,正是由曾宋君研究员牵头的团队攻克了兜兰的迁地保护和繁殖栽培技术。
  在野外回归方面,华南国家植物园针对3种广东特有的濒危报春苣苔属植物怀集报春苣苔、红花报春苣苔和封开报春苣苔,利用人工扩繁种苗,完成其原生境和异位野外回归,使3种濒危报春苣苔属植物重新回归家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说,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在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本土特有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经济植物等物种数提升到2万种左右,其中经济植物达到6000多种。
  科研也在取得新进展。在刚刚过去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闫俊华牵头完成的“陆表固碳生物与非生物过程及环境响应机制”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研究对重新认知区域碳平衡乃至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了科研助力。
  2022年至2023年,该园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其中高水平研究论文109篇。按照科研论文来衡量,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植物园行列。
  据华南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吴兴介绍,在推进科研工作的同时,入园游客人数也大幅增长。2023年度入园游客数较2022年增幅近50%,达241万人次。特色科普活动也随之欣欣向荣,揭牌两年来科普导览场次达3900余场,线上线下科普受众超2000万人次。“夏日观萤”等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动,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
城园融合打造新样板


  国家植物园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城市的生态名片。地处南亚热带的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自然禀赋造就了植物繁茂、四季葱茏的城市生态本底;绵延千年的历史沉淀,孕育出广州人爱花护绿的城市文化品格。
  广州市副市长王焕清说,作为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共建方,广州市致力于让科研成果、植物展示、生态科普走出植物园大门,走出一条“城园融合”之路,让葱葱绿意融入市民生活,将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入民心。
  7月12日,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展示科普活动启动,展览以“珍稀植物走出园、融入城”的小切口,展示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和绿美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成效。亮相植物外形奇特,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也有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松、望天树等珍稀品种。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新培育的绿美兜兰和新发现的白花盾叶苣苔首次与公众见面。其中,白花盾叶苣苔是这两年科研人员在引种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中发现的新物种,为多年生草本,盾状叶互生,花色洁白,花期长,适合盆栽观赏。
  历时10余年选育的适应华南气候的耐湿热草花品种矮牵牛“婷粉”(“广州1号”)、矮牵牛“园科粉”和长春花“紫霞仙子”,也在本次展会亮相。
  “这些新品种具有植株健壮,观赏性强,观赏期长,抗病性、耐湿热能力、耐雨性较强等特点,助力解决了广州夏季湿热少花的现实问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程仁武说。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院院长代色平介绍,这些珍稀新优植物品种的亮相是广州植物迁地保护能力提升、种质资源创新跑出“加速度”的体现。通过共建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技术推广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广州正在推动新优、珍稀植物走出园、融入城。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广州正在实施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的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推出国内首个“1+3+N”城园融合体系(“1”是指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3”是指推进北-中-南3片迁地保护示范区建设,“N”指的是建设10个以上专类植物展示园和200个以上生态科普宣教点),全面构建从国家植物园到街头社区,涵盖植物保护、科研科普功能的植物园体系网。
生态惠民建设新家园


  在全力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中,广州将植物建园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生态服务需求,确立“树葱茏、道千里、惠万民”的愿景目标,制定绿美广州五年行动计划。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蔡胜介绍,广州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全面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等“八大工程”,2023年到2027年,计划森林提质增绿100万亩,建设森林步道1000公里,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绿色空间的需求,以良好生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区一策一特色”,广州活化利用森林资源、自然景观、文化禀赋,建设14个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重点打造北、中、南3个市级综合示范片区和11个区级示范点建设,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带动”的生态建设新格局。
  比如,黄埔区结合迳下村义务植树点和“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以科创引领、产业融合为特色,打造迳下村省级绿美示范点;增城区以“增江变画廊、荔韵变明珠”为目标,打造荔韵公园示范点;花都区九龙湖示范点重点建设芳香植物专类园,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广州市全市完成森林提质增绿44.66万亩,建设森林步道395.08公里;建成古树公园10个;认定国际、省、市重要湿地9处,建成小微湿地9个,林城一体、林水相依、生态优美、绿色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逐绿前行,步履不停。广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广州市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让良好生态成为建设现代化广州的最美底色,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广州力量。
 
河长制守护“黄河首曲”清波
河长制守护“黄河首曲”清波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新华社兰州7月12日电(记者崔翰超 张智敏)夏日时节,“黄河首曲”玛曲县正是好风光。水草丰茂,牦牛成群。每一“帧”的美景,都少不了大小河流碧水清波的滋养。
  藏语玛曲意为黄河,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有着“天下黄河第一弯”的美称,在这里,黄河形成了长达433公里的“大转弯”,之后一路奔流不息,向东而去。
  玛曲县境内黄河流域面积10190平方公里,占甘肃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59%,境内有黄河一级支流38条,二三级支流多达300多条。
  玛曲的每条河流都有“守护者”。
  道琦丹珠是当地127名河长之一,他负责的塘曲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河流不宽但河水清澈,经常有牛群在此饮水,他每天都要在河边巡查,及时清理河道中的垃圾。
  “这条河靠近公路,每到夏季,来‘浪山’的游客一多,有时会有车窗垃圾需要我们及时清理。”道琦丹珠说。
  河长的工作并不轻松。二级支流迪波尔吉曲在草原深处,车辆难以进入,河长才让东主每次巡河只能靠马匹或双脚,来回一趟至少得2个小时。
  “都叫河长了,肯定要对环境负起责任。”才让东主说。
  玛曲县水务局水政监察大队队长道吉塔介绍,近年来,当地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力强化河湖水域监管工作。坚持监督巡查常态化,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大涉水违法事件查处力度,确保黄河母亲的每一根“血管”都通畅无阻。
  保护母亲河生态的工作并不是只有河长在做,群众也是主力军,山头上、草原里、河边经常能看见穿着红色背心的志愿者。
  阿万仓镇党委副书记金道才让表示,近年来,自然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在各级河长的带领下清理黄河流域的垃圾。
  “我们经常会给群众做宣讲,大家也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我们的家。现在大家见着垃圾随手就收拾了。”金道才让说。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黄河第一弯草原青青,河水清清。甘南州生态环境局玛曲分局副局长毛云飞介绍,2023年,玛曲境内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1到9月份水质达到考核目标,平均水质达到I类。
 
三峡的“生态宝贝”熟了
三峡的“生态宝贝”熟了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脆李熟了,今年的品质更好!”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村民彭斌边说边从树上摘下几颗巫山脆李递给记者。
  时下的长江三峡两岸,脆李等“生态宝贝”迎来成熟的季节。
  “巫峡两岸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宜脆李生长。”巫山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峡库区土质多为砂土,水土易流失,发展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种植业,曾是一个难题。经不断摸索,巫山找到了脆李这个“生态宝贝”。
  驱车长江两岸,果香弥漫,沿途可以看到有村民们坐在路边,精心分选刚采摘的脆李,熟练地打包。
  彭斌和弟弟搭伙干活,一个负责种植管理,一个负责销售,今年他们早早在微信上接下了几百个订单。“除了自己村里这30亩脆李,我还在隔壁镇流转了100多亩地种脆李,明年就可以进入丰收期。”彭斌说。
  今年,巫山全县脆李投产面积14万亩,预计产量14万吨,综合产值达21亿元。
  相比脆李的硕大醒目,库区高山村落中则是另一番景象:挖出一捧土细细找寻,两三颗珍珠般的白色小球方可“露面”,这是巫溪县的“生态宝贝”太白贝母。
  小小的种子在冬天撒入土里,经过4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收获。作为用途广泛的中药材,太白贝母一旦进入收获期,每亩收益能超过20万元。
  进入丰收季,巫溪县双阳乡双阳村村民周明星日日忙碌,“今年天气好,贝母种子价格从去年的三块一个涨到四块一个,今年可以收10万个左右,能卖到约40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药材品质的保证,巫溪县多数乡镇都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但一直以来没有发展出成规模的中药材种植业。近年来,巫溪县不断培育壮大太白贝母产业,搞起规范化管理模式,标准化建设太白贝母种植示范基地1200余亩,产能提升20%。
  几重山外,东方既白,巫溪县尖山镇百步村的村民们便匆忙起身劳作,他们得赶在太阳完全出来前将他们的“生态宝贝”金花葵采摘完毕。“凌晨采完,夜里又长出新的花朵,采摘期持续两个月。”尖山镇农服中心主任全健说,金花葵中提取的黄酮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全镇3500余亩金花葵,预计可提取黄酮素40吨,价值1.6亿元。
  走进百步村工业园区的重庆瑞火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内,金花葵烘干、研磨、提取等产线一应俱全,今年企业还将新增一条健康茶饮精深加工产线。
  “我们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农技和保险,企业不断推出金花葵创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企业管理人员黄远正说。
  生于三峡,却不止于三峡。海拔1700多米的重庆巫山机场,“邮运通”极速鲜邮航专机飞入云中,24小时内可将巫山脆李送达国内主要城市。今年专机预计飞行15班次、载货量225吨,载着巫山脆李、柑橘、榨菜等三峡特色生态产品走向世界。
  巫山脆李成了“中华名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巫溪太白贝母被用于润肺止咳糖浆等家庭常备药中,金花葵提取物制成的面膜受到消费者喜爱……
  如今的三峡库区充分依托和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围绕青山绿水发展生态产业,产出“生态宝贝”,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利用便捷物流和销售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走出一条三峡特色乡村振兴路。
(记者李晓婷 何宗渝)
新华社重庆7月14日电
 
在库布其沙漠,有一群治沙的年轻人
在库布其沙漠,有一群治沙的年轻人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夏日的库布其沙漠,黄沙里钻出的绿意甚是喜人。
  沙漠深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牧民敖日格乐蹲下身子,抓起一把黄沙,用大拇指滑过手心,了解沙子的湿润程度。
  “这些天雨水较多,有助于栽种的植物成活,我们要利用好气候条件,抢抓时间种杨柴、插沙柳。”话音未落,敖日格乐敏捷地跨进运水卡车,准备前往水源点拉水。
  今年34岁的敖日格乐2012年大学毕业后返乡,投身库布其沙漠治理,如今已是一位“治沙老手”,成为嘎查治沙带头人。“改善沙漠生态环境,需要几代人不懈努力。我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接力棒,继续向沙漠要绿色。”他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敖日格乐一样,活跃在黄河“几字弯”南岸的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一线。他们有热情、有想法、有干劲,是治沙群体中的“新青年”。眼下,他们和前辈一道,要切实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看着长出绿叶的沙柳,敖日格乐感慨在沙漠种树植绿的不易。“起初,刚种下的树苗隔天就被一阵黄沙掩埋的情况很常见。”对此,敖日格乐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方法,降低风沙对树苗的影响。细心的敖日格乐还发现,他家老房子附近的柠条长势好于其他地方。原来是老房子上有个蜂巢,蜜蜂改善了柠条授粉情况。“今年我引进5箱蜜蜂,进一步扩大蜜蜂活动范围,提高离我家较远处的柠条授粉率。”敖日格乐说。
  格更召嘎查80多公里外,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如一片蓝色的海洋。光伏板下,34岁的李挺一边走,一边查看生长在沙质土壤里的蔬菜苗。
  2014年大学毕业后返回杭锦旗,李挺加入当地一家治沙企业,专注于库布其沙漠治理。10年间,他不断学习沙生植物类别、种子等知识,还积极参与治沙技术研发,和团队推广应用光伏立体治沙方式。
  李挺介绍,随着治沙技术升级迭代,他和同事们创新地将大跨度柔性支架立体光伏治沙方式规模化应用到库布其沙漠治理,这种治沙方式具备光伏板跨度大、净空高等特点,可有效释放光伏板下空间,方便农业机械作业,还能促进板下植物生长。
  “眼前这片‘蓝海’就是我们在库布其沙漠治沙的项目之一,通过实施光伏立体治沙,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沙漠的光热、土地资源,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既修复沙漠生态,又获得经济效益。”走在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李挺兴致勃勃地说。
  如今,在沙海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挺,已成长为治沙团队负责人,带领十几位年轻人奔走在治沙路上,将库布其沙漠治沙经验推广到新疆等地的治沙实践中,助力当地荒漠化防治。
  “我们在沙漠里种的是‘蓝色’,与种树的绿色一样,这两种颜色都是沙漠生态的‘保护色’,也是让治沙人心动的颜色。”李挺说,下一步他和团队要推动光伏治沙向多元产业延伸,逐步扩大沙漠养殖、种植产业规模。
  今年以来,内蒙古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杭锦旗统筹荒漠化治理和新能源开发,通过建设一批光伏项目巩固治沙成效。“杭锦旗多措并举、综合发力,争取到2030年完成生态治沙1092万余亩,光伏治沙200万亩。”杭锦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晓荣说。
  向沙中添绿,从沙里掘金。治沙年轻人锚定目标,用智慧和汗水为库布其沙漠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李志鹏)
 
“造机新势力”能否复制新能源汽车的成功
“造机新势力”能否复制新能源汽车的成功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外滩需要多久?在交通通畅的情况下,驾车需要1小时;在不久的将来,坐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可能只需要10分钟。
  作为在全国率先布局未来产业的城市,上海正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从技术到应用、从国内到国外,不断迎来项目新进展、试飞新纪录。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研发现,以eVTOL为代表的新型航空器,正在成为全球低空经济角逐的焦点,有望成为万亿级产业新赛道。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我国“造机新势力”无论是技术能级还是产业应用,在全球均处于第一方阵,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实现航空产业的换道超越。
短途出行、观光旅游,“飞行汽车”有看头


  什么是eVTOL?它是一种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空中交通工具。但是,与直升机最大的区别是,它可使用电力而非燃油,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具有无需跑道、低噪音、低成本以及可提供近似“到门出行服务”的特征。这一便利性,也使其收获了“飞行汽车”的昵称。
  eVTOL的出现,预示着在1000米以下的低空领域,城市通勤、文化旅游、货物配送等,都将迎来全新的可能。
  前不久,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2吨级eVTOL“凯瑞鸥”完成特许飞行。此前,峰飞进行了深圳至珠海的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公开演示飞行,将单程2.5至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业内人士表示,eVTOL的制造和运营成本在规模化后,仅需直升机成本的15%,能解决城际之间以及机场、高铁站点与目的地的“最后50公里”,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都市圈“大有可为”。
  除了短途出行迎来“升级版”,花5分钟、60元坐着“飞行汽车”去“翻山越海”等美好畅想,也将一步步走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据头豹研究院按照中国适合低空游览的A级景区市场空间测算,2026年eVTOL可投入低空游览领域运营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8.1亿元,2035年有望增长至1367亿元。
  此外,精准识别火源信息,自动计算高度,投下灭火弹;在抢险救灾中架起空中通信基站“保障桥”,为指挥中心传回画面、帮助附近乡亲与家人取得联系……在一些特殊领域,新型航空器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从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产品VE25-100是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受理的首个客运载人eVTOL项目,目前已与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及意向订单700余架,覆盖低空观光、培训、短途运输等六大类应用场景。
  “eVTOL正成为低空经济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也被视为‘解锁低空经济最大增量中的关键变量’。”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说,公司在2024年前三个月获得三笔亿元级融资,有望在2026年取得适航证。
  作为国内首家突破eVTOL倾转旋翼技术的科技企业,上海时的科技近日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提升其E20 eVTOL的研发和适航进程,使其更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E20 eVTOL未来的商业化路径,第一阶段将服务低空旅游市场,比如郊外、景区;第二阶段将应用到短途运输,初步定位30公里至150公里;第三阶段提供从市区到郊区或城际间的出行服务等。”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雍威说。
  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越”的成功


  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我国多家头部企业的产品陆续完成各类场景首飞,在全球处于第一方阵,与美国龙头企业一同竞跑。
  4月7日,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向总部位于广州的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表明该公司产品亿航EH216-S已具备量产资质,为下一步商业化运营提供重要保障。加上去年取得的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EH216-S成为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
  不仅如此,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加入“造机新势力”赛道,小鹏汽车旗下小鹏汇天两座飞行汽车航旅者X2于2023年获国内特许飞行许可证,去年10月发布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沃飞长空2023年底完成eVTOL AE200适航技术验证机一阶段试飞,今年6月下旬完成了全倾转过渡飞行相关科目的首次对外公开展示飞行。这两家企业近期均已收获数百架订单。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eVTOL头部企业从一开始就高度国际化,第一时间抢占国际市场。比如,峰飞航空科技2吨级eVTOL在阿联酋完成首飞。中东地区是峰飞航空科技布局海外的重要市场之一,该企业已先后与多家当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就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技术落地和市场运营展开一系列合作。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等专家认为,当下的电动航空类似三五年前的电动汽车,这是中国航空业实现换道超越的有利时机:一方面,我国完善而领先的电动车产业基础,为eVTOL提供高能量密度电池,高可靠电机、电控和自动驾驶技术等;另一方面,国产大飞机的自主研发为eVTOL提供了飞机工程设计、安全性和适航相关技术和人才储备。
  此外,5G、北斗技术给低空空域管理带来革命性管理手段,加上我国拥有全球最密集的城市群、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均为这一新领域孕育了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空间。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1.2万架eVTOL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服务,eVTOL市场规模达550亿美元。保时捷管理咨询预测显示,2030年中国eVTOL市场容量将占到全球25%至30%的份额。
竞逐低空经济,亟待突破“天花板”


  瞄准低空经济,全国多地正纷纷发力。比如,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合肥市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苏州市提出到2026年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芜湖市提出到2025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
  就在5月20日这一天,在北方,沈阳举行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宣布成立低空经济创新研究中心,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基金,签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链共建协议;在南方,台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析《台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8年)》,宣布到2028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并计划设1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开通2条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等。
  未来,天上或许有多种、多架eVTOL同时飞行,而低空领域一旦“车水马龙”,也势必需要如地面交通一样,设置“信号灯”“导航系统”,以实现安全有序。这背后的关键,是建设一张全国统一的低空高精度立体交通图,以及支撑航空器有效运行的分布式起降点、低空感知与通信、空域航路、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等一系列看不见的“网”。
  “相较美国,我国对城市空中交通概念缺少系统性研究,期待能尽快出台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引导行业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建议,尽快搭建起“天上飞行器、地上数据链”“天上一张网、地面一盘棋”的低空经济概念架构。因为低空经济涉及部门繁多,离不开各方形成合力,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空域管理、民航管理、工业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认为,低空经济发展,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新型飞行器无论是规模量级还是产业发展逻辑,均不适用于传统民航运输管理模式,因此,在政策法规、标准制定、运营管理、人才配套等方面,都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加减法”,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变革调整。
  毕竟,只有先“飞起来、用起来”,才能积累数据和经验,对适航取证、航线规划、空域管理直至商用载人飞行提供大量有效参考,加快形成相关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此外,一些专家指出,由于eVTOL是科技含量极高和资金投入巨大的行业,变现周期长、风险大,除了人才与土壤培育,还需要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耐心支持,建议放宽相关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周期,以及避免地方政府盲目投资、盲目补贴导致负债大幅增加等。   (本报记者姚玉洁 龚雯 王鹤)
 
“拼店经营”,上海小店“拼”出生存之道
“拼店经营”,上海小店“拼”出生存之道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漫步在上海街头,你时常会遇到一类热衷于“拼”的小店。它们中既有夜幕降临时变身都市酒吧的街头咖啡馆,也有在炎炎夏日售卖时令瓜果的羊绒专卖店,还可能是一边搭售体彩一边经营早餐煎饼的烟酒杂货铺。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想要长久经营,灵活和变通很重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洪流中,一些小店以“拼”应变,既实现了降本增效,也搏出了一条生存之道。
小店“拼”出新花样


  步入夏天,位于上海黄浦区黄家阙路的“小施羊绒”店开始迅速“变身”。
  老板施丽芳将店内各色羊绒服饰仔细收起,为西瓜小贩腾出店铺。一夜之间,挂着“小施羊绒”招牌的店铺,已然成了一家西瓜专卖店。
  在上海,像“小施羊绒”这种善“变”的小店并不少见。
  它们用“拼”的灵活与智慧,应对着千变万化的市场考验。简单一个“拼”字,方法却很多样——既有按照季节或早晚分的“时间拼”,也有将店铺一分为多的“空间拼”。
  “小施羊绒”就是典型按季节划分的“时间拼”。每年夏季是羊绒产品销售淡季,对于“小施羊绒”来说,夏天开店别说盈利,收支平衡都难以维持。同样,对于只做夏季生意的西瓜小贩也是同理。考虑过自身业态季节性特征后,施丽芳与西瓜小贩“一拍即合”。每年5月至8月,西瓜小贩会租下“小施羊绒”的店铺售卖西瓜,待夏天结束,施丽芳再重新接手“小施羊绒”,继续做羊绒生意。
  附近的“小琴羊绒”也深谙“拼搭”之道。不过,“小琴羊绒”在夏季做的是凉席、凉拖的买卖。身处居民社区,多年来做的都是熟客生意,老板只需在原店招上贴一张“加工凉席”的字条,羊绒店就可“一秒变身”。
  “时间拼”的另一种模式是“早晚拼”。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将“早C(Coffee)晚A(Alcohol)”融汇于一身的饮品店们。
  2019年4月,知名咖啡连锁星巴克在上海外滩源开了首家“星巴克臻选咖啡·酒坊”。随后,越来越多的咖啡店加入其中,开启咖啡与酒吧一体新模式。作为全球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上海的不少咖啡店也在转型,为都市人的饮品供应提供覆盖全时段的多样选择。
  除“时间拼”外,有些小店会选择“空间拼”。
  这些店往往共享一个路牌号,或两三家分摊同一间店铺。这种模式,常见于对空间要求不高的经营业态,比如泰康路上的小蔡修理店和隔壁网红饮品店。目标客户相似、需求互补的店铺,也常会成为“拼”搭子,比如连锁咖啡品牌与房产中介公司共享线下店铺。
  曾在上海威海路上“拼”过店的徐子张,对此颇有心得。2023年夏天,徐子张看中了黄浦区威海路上的一个门面,因为想尝试经营线下包子铺和线下咖啡馆,权衡过经营成本后,索性将两家店“合二为一”。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我做的都是加盟商的生意,需要先和两个加盟商提前商议妥当,再和房东说明我想一个地址开两个店,之后还要和监管部门咨询如何将两家店挂在一张营业执照上。等到这些手续弄完,差不多花了一个月时间。”徐子张说。
  为了摊薄成本,徐子张把三分之一的房租算在咖啡店上,剩下的算在包子铺上。店铺开张后,附近的上班族往往会在工作日的早上来店里买一杯咖啡和一份包子,用中西合璧的“早餐CP”点燃一天的工作状态。
“拼搭”的背后是“拼搏”


  身处闹市街区的小蔡修理店看着不起眼,生意却一直不错。常常一位顾客前脚刚走,又有新客走进店铺,5平米左右的铺子被挤得满满当当。
  7年前,小蔡修理店有了“拼搭”的邻居。短短几年,隔壁邻居从咖啡店、服装店、奶茶店到现在的酸奶店,换了一家又一家,而小蔡依然是小蔡。
  “市场变化太快了,想要在大城市生存,不动脑筋是不行的。”老板小蔡说,小蔡修理店是他父亲1988年左右开的,为了赶上市场变化,他们一直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最开始修打火机、配钥匙,到自学修理电水壶电视机等家电,再到后来学修手表时钟,市场有需求,我们就尽量跟上。这几年,我又给店铺拓展了钟表寄卖的业务。”小蔡一边介绍店内满墙的钟表展示柜一边说,“做生意就是要懂得变通,如果只会修打火机,我们早就被淘汰了。”
  近些年,线上购物的快速发展、连年上涨的房租以及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现实因素,给街边小店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小店开始拓展新业务,尝试跨界合作,用“拼”的创新经营实现降本增效,努力在大城市的商业版图中“拼”出一席之地。
  上海黄浦区黄家阙路上的心怡杂货店,就是这样一家小店。虽然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却同时经营着杂粮煎饼、花卉、体育彩票、牛奶、烟酒饮料等多种业务,可谓“拼搭界”的集大成者。
  “最开始,我们只卖烟酒和花卉,周边居民说要买牛奶,我们就把牛奶棚加了进来。”心怡杂货店老板娘说,原先店门口的早餐煎饼摊是由一对外地夫妻经营,“前几年人家回老家带孙子,但周围居民总是来问‘有煎饼卖吗?’,我就自己学着做,接手了早餐摊的生意。”
  虽然店里“拼”的种类多,但能照顾店铺的却只有两个人。每天早上5点,心怡杂货店老板娘和老伴便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早上5点不到,我老伴会起床准备早餐食材。我一般5点钟起来负责早餐生意,老伴负责其他生意。午饭后,我和老伴轮流休息吃饭,到晚上10点关门回家。附近居民都知道,我们这家店基本全年无休。”
  在追赶市场变化的道路上,之所以如此“拼”,既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外因,也有维持全家生计的考虑。小店的经营者们深知,唯有不断创新打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家里有三个孩子要养,最小的还在上初中。房租从最开始的4000块钱涨到现在的万把块,如果只做烟酒生意是不够的。”老板娘说,“现在活虽然多,但能保障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
为更多小店创造“拼”空间


  作为市场端和消费端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小店不仅是众多个体工商户、小微经营者实现创业梦想的起点,其稳定发展更是维持亿万家庭生计的关键,关乎着我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24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67.4%,支撑近3亿人就业。2023年,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2258.2万户,同比增长11.4%。
  “为了让小店在大城市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政策层面扶持小店经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专员郭婷婷说。
  为解决小微经营者租房难问题,2022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相关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探索实施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模式”。通过联动各街镇的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等社区功能性载体作为集中登记点,帮助社区内从事居民生活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获取营业执照。
  今年5月10日,《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也落地施行。“我们将原有19项食品经营项目简化为热食类食品制售、冷食类食品制售等4个大类。”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王玮娟说,“这意味着小店可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自家产品,在经营上拥有更大的灵活度和试错空间,便利了小店多种业态混合经营的市场需求。”
  不仅如此,上海还释放了部分公益性空间,为有创业梦的人们敞开大门。
  在上海网红街区愚园路上,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将一家沿街铺面打造成一间给年轻人“拎包入住”实践自己线下创业想法的“故事商店”。“开店必然会涉及房租、水电、人工等各项成本,前期贸然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负担过重,‘故事商店’就是希望能够给年轻人线下创业提供一个‘轻巧’起步的试错空间。”长宁区社趣更馨营造中心主理人许引兰说。
  作为我国消费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上海的小店不仅是城市烟火气的生动写照,也正在成长为新业态、新经济的“试验场”。一系列经营新规的落地,不仅为小微经营者提供了政策便利,更为经营主体探索多种业态混合经营、尝试新消费模式提供了底气。
  前不久,因合约到期,徐子张打算关掉在威海路的包子咖啡店。“第一次创业没什么经验,走了些弯路。”徐子张笑道,“不过拼业态的尝试还是成功的,有了这次经历,我应该会在下次创业时做得更好。”
  施丽芳则在今年初又开了一家小吃店,经营锅贴和面条,离“小施羊绒”只有百来米距离。“一方面想让自己充实一些。”施丽芳说,“另一方面也想开家新店试试其他领域。”
  作为城市经济中最草根也最生动的活力源泉,小店经济既是城市就业的“蓄水池”,也构成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对于爱“拼”的小店来说,“拼”不仅是寻求新的营收增长点,更是无数小微经营者在应对市场变化时不懈的拼搏韧劲。因为小店们明白,爱“拼”才会赢。
   (本报记者程思琪 王默玲)
 
海外“千仓万库”,“外贸驿站”支撑中国制造“组团出海”
海外“千仓万库”,“外贸驿站”支撑中国制造“组团出海”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作为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海外仓“千仓万库”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浙江拥有全国三分之一数量的海外仓,面积占总建设规模四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期蹲点采访了解到,伴随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加之近年来企业以提升供应链效能、降低物流成本等为出发点积极应对海外货物“爆仓”情形,海外仓建设进入“快车道”,助力中国卖家打通出海“最后一公里”。
“开枝散叶”,海外仓建设初具规模


  在宁波发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部,多个屏幕实时显示其在海外长租仓库实况。
  “今年我们准备投入更多资金实现仓储智能化,并把商品展示、售后、维修、组装包装等服务嵌入仓内。”发现国际物流总裁许光辉说,当前大量外贸从To B(向货物企业销售)向To C(向消费者销售)快速转变,物流履约时效要求更高,对海外仓的需求也节节攀升。
  “没有海外仓,跨境电商物流是‘断层’的。”嘉兴环洋电商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沈梁斌说,有了海外仓,跨境电商的仓储、分拣、包装、退返、发货、派送就可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环洋电商物流在2022年开始布局、2023年年初开始投资海外仓,在美国、越南等地进行系统性布局。
  伴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海外仓建设,其中也有制造业企业。
  “以前租用亚马逊FBA仓费用很高,出货旺季还会‘爆仓’。而乐歌产品出口占总量九成,十分依赖海外仓。2019年,我们投资了1亿美金购买仓库,大规模扩仓,开始发展公共海外仓。”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乐宏说,截至2024年一季度,乐歌在全球已部署13个自营海外仓,其中美国9个,年发货量近10万个包裹,已服务超700家跨境电商企业出海。
  浙江企业海外仓建设初具规模。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有319家企业在全球53个国家布局了839个海外仓,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北美、西欧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广泛;占地面积1210万平方米,相当于约1700个足球场的面积,占比达全国四成。“海外仓数量和面积近年来上升很快。”浙江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副处长王舒立说。
  不过,在业界看来,目前海外仓发展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许光辉说,行业很年轻,目前竞争较为激烈,预计再过三五年会出现头部企业,未来海外仓对外贸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海外仓助力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浙江采访发现,海外仓建设不仅使企业有了“存货”能力,而且创造了中国品牌合力出海的机会,中国制造竞争力更强。
  首先是更快的时效。物流平台菜鸟在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运营超80万平方米的海外仓,仓群主要分布在欧洲、亚太地区及北美。菜鸟集团海外仓供应链总经理孙婷说,海外仓的存在不仅为中国商家出海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提高了包裹投递时效。
  好的物流服务是加快品牌出海的关键。举例来看,菜鸟美国新泽西海外仓是专门为家居、汽配等大件商品定制的海外仓,今年一月份以来,已入库超2万立方米的货物,主要来自广东佛山、浙江安吉等地。该仓的配送范围覆盖美国15个州。中国商家将大件家具备货至该仓,美国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最快可以在当天或第二天收到商品。
  其次是更全面的服务。记者了解到,海外仓还能为出海企业提供展览、售后、维修等多重服务。例如,义乌商城集团在迪拜、墨西哥等地建立海外仓,采取“海外仓+展厅+地推”的“前店后仓”运营模式;华立集团在泰国和墨西哥建立国家级经贸合作园,园区内海外仓具备了维修和加工功能,提升了业务效率。
  第三是更强的竞争力。一方面,对于国内出海企业来说,有了更多的海外仓,连点成片,可以撬动更多跨境生意。另一方面,多点布局以后,物流边际成本快速下降,从仓储到目的国的尾端物流,都有了更高的议价能力。“就好比,以前谈尾端物流是零售价,现在大家合起来谈,谈的是批发价。”项乐宏说,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也意味着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浙江打造海外智慧物流平台,集成海关物流、境外线上线下营销、海外代办、金融保险等4大类19种业务,构建从供仓到管仓的闭环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共吸引407个海外仓入驻,累计订单达1500多万笔。
海外仓建设仍存难点堵点


  调研中,受访企业反映,海外仓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多位企业负责人反映,现在不乏“操场搭大棚、车库做仓库”的“海外仓”。这些企业没有正规的仓库,也没有和海外物流企业合作的快递账号,运营起来往往变成“向企业A借仓库,向企业B借快递账号”,打价格战。出了问题则“与我无关”,做不下去就“卷款跑路”。
  此外,记者了解到,部分不法的跨境物流公司抓住“时间差”漏洞——一方面国内租用海外仓的工贸企业需要“先付款才能出货”,另一方面运营海外仓的企业和国外物流企业结款是周结、月结。国内一些工贸企业支付物流费用后,发现运营海外仓的公司在给物流企业付款前“跑路”,造成经济纠纷和损失,“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业内人士介绍,建立海外仓资金投入较高,需要投入租赁、人工、信息化建设等费用,回报周期较长。以美国海外仓为例,购买一个一万平方米的海外仓,均价在1000万美元以上(不含设备及软硬件投入),如租赁一个一万平方米的海外仓,年租金平均在120万美元以上,再加上仓租和人工成本不同程度的上涨,对海外仓服务企业来说,年平均使用或出租率达到80%以上才能保本盈利,企业在资金成本和专业运营能力上均面临较大压力。因此需要一些更灵活的融资方式支持海外仓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壮大。
  对此,不少企业呼吁尽快制定海外仓行业规范和标准建设。受访的浙江企业表示,浙江省定期评定并每年审核“省级公共海外仓”对企业帮助很大,通过官方定期对企业进行评估,优胜劣汰的同时进行补贴,避免“撒胡椒面”,让外贸企业能迅速找到合法合规且具备实力的海外仓企业,避免“出海”风险。      (本报记者张璇 林光耀)
 
哈尔滨新区:让企业在“无感”中体验“有感”服务
哈尔滨新区:让企业在“无感”中体验“有感”服务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不久前,位于哈尔滨新区的中石油黑龙江哈尔滨销售分公司恒达加油加气站负责人调整,需变更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三个许可证,以往安排专人至少跑三次大约半个月才能办完。如今,只对接新区行政审批局一个服务专员,由服务专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最佳办理方案,企业只需提交一次申请,审批程序内部流转串联办理,只用一天时间即实现“三证”同发。
  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通过数据筛选,发现普宁医院食品经营许可证适用“无感续证”办理,该局工作人员及时通过电话与普宁医院联系,并将“无感续证”的办理方式告知医院负责人潘先生。“谢谢新区行政审批局,服务太周到了,既方便又快捷。”潘先生对新区行政审批局的周到服务深表感谢,同意按照“无感续证”方式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哈尔滨新区在全国率先试行“无感续证”新模式。以过程可控、风险可控为原则,由审批部门主动服务,无需企业“主动申请、提交材料、来回跑腿”,让企业群众在“无感”中体验政府“有感”服务,可惠及相关企业180余家。同时,哈尔滨新区还试行“闻询即审-无感变证”审批新模式。通过登记系统自动导出企业信息、变更内容、筛选出符合“闻询即审-无感变证”条件的企业名单,由审批部门主动告知企业可通过“无感审批”方式办理许可证信息变更,已服务相关企业58家。
  实施多行业跨部门“一业一证”改革。按照行业分类建立“一套材料、一次填报、一档管理、多方使用”的新机制,哈尔滨新区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个事项多流程”整合为“一业一流程”,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改革综合效能和整体效应,已服务相关企业88家。哈尔滨金河湾龙生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金威万豪酒店通过“一业一证”方式办理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食品经营许可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
  哈尔滨新区立足“无感+审批”,推出“无感变证”等2项改革,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实现“零申请、零材料、零跑腿”。立足“集成+审批”,推出“一业一证”等3项改革,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各项改革举措惠及企业1600余家。
  据了解,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区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试点单位。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分别以政府令的形式向哈尔滨新区和自贸片区赋予了千余项行政权力,哈尔滨新区和自贸片区管委会将其中占比达97%的行政许可事权都划转给新区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事项集中度全国领先。“无感续证”荣获2023年国家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几年来,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从“复制推广”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到多项改革举措实现全国首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哈尔滨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彬说,下一步,新区将继续探索优化服务与严格把关的协调统一,聚焦企业、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事项,实施智能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让企业沉浸式体验各项优质服务带来的便利。       (本报记者朱悦)
 
鲁中四地:跨区联动激发党员教育合力
鲁中四地:跨区联动激发党员教育合力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科级干部能力提升专题班开到了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红色记忆馆现场。学员们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指挥机关旧址认真聆听西墙峪村村民救治伤员、掩护运送军需物资的故事。一名年轻干部说:“这些照片和实物生动展示了抗战时期的艰难困苦,让我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了我一心为民、踏实干事的更大热情。”
  今年,济南市牵头,联合淄博市、临沂市共同举行“红色领航 毗邻共育”鲁中党员教育区域融合发展合作交流会。济南市钢城区、莱芜区,淄博市沂源县和临沂市沂水县4个区县签订了《鲁中党员教育区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济南、淄博、临沂三市有着共同的“红色鲁中”历史记忆,但在党员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上面临资源分散等问题。对此,济南市强化改革思维,着眼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济南市指导钢城区,立足鲁中地区发展历史,主动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跨域整合党员教育资源,实现党员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
  在党员教育上,四地共享党员教育优质资源,精选40个现场教学点,串点成线,绘制“五彩”跨市域党员教育精品路线,为四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现场教学提供指导;整合师资力量,从基层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致富能手等群体中优选60名优秀老师,构建“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区域性党员教育师资库,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统筹利用、共同分享;集中开展资政课题研究,联合拍摄《黄河岸边》等党员教育电视片,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和党员教育感染力。
  去年以来,四地深入探索融合发展工作,基层党组织落实共富项目17个,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3次,协调解决社会治理问题20余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效明显提升。
  此外,四地还在产业、项目、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济南市钢城区联合沂水县举办“‘钢’好缘来‘沂’见倾心”青年联谊会;四地共同举办就业招聘会,促进人才流动、聚集;签署《跨域通办合作协议》等协议10余项……这些活动将四地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产业发展优势互补。
  “鲁中地区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以党员教育跨区融合发展的‘强磁场’,增强要素集聚的‘向心力’,开拓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共建优势转化为共富胜势。”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阳说。     (本报记者丛佳鑫)
 
四川出台多项举措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四川出台多项举措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吴光于)记者12日从四川省委政法委获悉,四川近日出台《全省政法系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方案》,方案中的多项具体措施直击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
  据了解,方案共制定了24项重点任务53条举措,以实施“市场法治环境提优、执法司法环境提质、政法公共服务环境提能”三大行动为牵引,系统破解经营主体遇到的法治痛点。
  在市场法治环境提升方面,方案提出,将针对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造谣抹黑企业家、虚假诉讼、拒不执行判决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方案提出,要推动建设企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建立与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衔接联动机制,为园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精准服务。
  此外,方案还明确,要通过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拓展天府中央法务区涉企增值服务等举措,为经营主体营造更加可感可及的政法公共服务环境。
 
成都启动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专项行动
成都启动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专项行动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成都7月15日电(记者李倩薇)记者从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日前,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成都市财政局等部门印发《成都市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计划从今年起,每年更新(含换新、改造、大修)住宅小区投入使用年限满15年及以上,或投入使用年限未满15年(质保期已满)、故障率高、群众更新意愿强烈的电梯1000部左右,4年共计4000部左右。
  根据方案内容,电梯更新需满足“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建设用地上已建成投入使用、具有合法权属的住宅小区”的实施条件。在具有电梯检验检测资质的安全评估机构安全评估后,出具结论明确为建议电梯换新、改造或大修的安全评估报告。
  从资金筹集上,方案明确,按照“业主出资一点、财政补助一点、残值补充一点、电梯企业让利一点”的原则进行资金筹集。业主出资部分可依法依规使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解决。
  同时,按照事后补助的原则,安全评估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结论为建议换新、改造,且原则上在收到安全评估报告之日起1年内完成换新、改造电梯的,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对每台电梯给予总费用50%的资金补助,换新最高不超过10万元/部、改造最高不超过5万元/部。
  此外,若在安全评估、施工环节存在弄虚作假的,政府不予补助,相应安全评估机构、施工单位将被依法列入电梯更新“黑名单”,禁止再从事电梯更新相关业务。
 
重庆秀山:蜡染传情,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重庆秀山:蜡染传情,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重庆7月13日电(记者李富玉 唐奕)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的非遗文化实践基地看到,37岁的蜡染技艺秀山县县级非遗传承人刘春林正在耐心地指导学生们制作蜡染作品。桌面上,小电炉、蜡液、蜡刀、土碗、铅笔等工具一应俱全,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操作着,一幅幅精美的蜡染画作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形。
  “现在图案里上蜡的地方,脱蜡后会变成白色,这和我们平时画画的方式不太一样。”刘春林一边示范,一边解说。随着他的指引,学生们手中的蜡刀开始在布料上跳跃,勾勒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蝴蝶、鱼、龙、小鹿、荷花……
  蜡染是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苗族蜡染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蜡染技艺大体分为五个步骤,构图、上蜡、染色、脱蜡、固色漂洗,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即使是最简单的图案,从绘图到制作完成也需要四五个小时。“手工艺品就是需要用心打造,速度慢也足见其用心。”刘春林说。
  近日,秀山县青少年之家非遗暑期公益培训开班,20余名青少年来到非遗文化实践基地体验蜡染技艺。在刘春林的指导下,青少年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蜡染制作的完整过程,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深入了解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我是苗族人,但先前没有了解过蜡染这项传统技艺,这次体验课让我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初次体验蜡染课程的高中生曾语晴说。
  秀山凤翔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恒毅说:“这种用蜡作画的方式和我平时画画不一样,不仅要注意蜡液的温度,还要注意用力轻重,我觉得很有趣。”
  近年来,秀山县依托非遗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将非遗技艺融入青少年校外课堂、青年夜校等活动中,推出秀山花灯、蜡染、龙凤花烛等非遗公益培训。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愿意教。有人一起做这件事,我很开心。”刘春林说,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和努力,希望通过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蜡染技艺。
 
打造守望相助的大家庭,这个社区“有招”
打造守望相助的大家庭,这个社区“有招”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记者侯帮兴 哈丽娜 梁婉珊)“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不分彼此,和谐共处,团结互助。”73岁的金福姬是朝鲜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生活了21年。
  “过去,我家生活有困难。社区得知后,帮助我们在小区开了一家餐厅。现在我们收入稳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金福姬笑着说,在这里,邻居多属不同民族,“一到节假日,我总会做些拿手的朝鲜族美食给‘各族’邻居们品尝”。
  在清泉街社区,像这样各族群众相亲相爱的故事不胜枚举。
  78岁的居民李新华是汉族。“父亲去世那年,我心情低落,身体也不好,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姐妹们一直照顾我、开导我,有什么好事总想着我,帮我走出了悲痛。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我觉得很幸福。”李新华侃侃而谈。
  “我们社区是多民族聚居社区。”清泉街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武荷香说,社区共有18个小区,居民2732户、5400多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11个民族,曾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多民族社区是各民族和谐聚居的生动缩影,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如何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武荷香说,清泉街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网格、综治网格、服务网格、自治网格“四网融合”形式,着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我们开展座谈会、读书会、民族知识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惠民政策。”清泉街社区工作人员杨洁向记者介绍。
  杨洁说,社区有“荷香唠嗑室”“好邻居议事厅”等平台,会定期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长廊、小广场、红石榴凉亭等场所和居民“唠嗑”“拉家常”,实现“大事小情”建立台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有一次,两户居民因管道漏水产生矛盾。武荷香了解情况后,把两家人叫到“荷香唠嗑室”,心平气和地进行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两家人握手言和。
  此外,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也是增进邻里感情、加强民族团结的“法宝”。据介绍,社区每年举办200余场各类活动,居民还成立额吉舞蹈队、合唱团、模特队、晋剧团、二人台、秧歌队等文体组织。每逢节日,社区各族居民欢聚在一起,品美食、赏节目、话家常……在仪式感十足的庆祝活动中,各族居民充分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采访期间,音乐声在清泉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外响起,原来是社区老年文艺队开始表演舞蹈了,紧接着,欢声笑语不断,回荡在社区。“各族居民在我们这个社区大家庭生活,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武荷香说。
 
江苏南通:身临其境学党纪 践之于行融日常
江苏南通:身临其境学党纪 践之于行融日常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针对医用耗材采购、申领、使用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用纪律规矩来规范履职尽责。”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卫健委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班子成员和重点科室负责人集中开展廉政提醒谈话,县中医院党委副书记徐平平在谈话中表示,将自觉把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落实到日常管理中。
  把党纪学习教育的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和优良作风。南通市分批组织党员干部走进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史专题展、红十四军纪念馆、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如东第一支部纪念馆等,运用丰富的本土红色资源,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教学,党员干部拿党章党纪给自己“扫描”,与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在精神上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净化,坚定筑牢把纪律挺在前面的防线。
  对照正反典型促学,让党员领导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南通分批组织观看《党史上的纪律教育》专题片、部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忏悔录、《不容僭越的红线》等警示教育片,举办“案例我来讲”“感悟同分享”等活动,建立“庭审开放日”制度,常态化庭审观摩,组织机关、农村、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走进法庭,用“案中人”“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推动党员干部将“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里的敬畏”。
  把原原本本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六学服务”实现党员全覆盖。南通是革命老区,农村老党员多,外出经商的党员多,如东县委推出区域联学、结对带学、志愿助学、上门送学、云端共学、跟踪帮学的举措,依托“如东组工”公众号和247个流动党员微信群开设了“党纪云课堂”,每日推送辅导音频教材。市县联动选派130余名党建指导员深入园区、商圈,指导全市“两企三新”领域9803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江海小蜜蜂”驿站等阵地设置378个“学习角”,让党员随到随学。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运用共产党员网、“江海先锋”等平台,组织开展线上学习,实现71282名党员“离家不离训、流动不流学”。
  党纪植根于心,践之于行。7月4日,南通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增长”主题新闻发布会,持续擦亮叫响“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以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打造全省“办事最便捷”城市。正值防汛救灾抢险紧要关头,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党员、干部加大国省道、桥涵等重点路段的巡查力度,检查点位591处,检查国省道1035公里,发现处置问题隐患101个,以铁的纪律积极参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这是南通坚持知行合一、融入日常,把党纪学习教育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结合起来的缩影。
  南通开展“六对照六检视”,组织违纪风险点、制度薄弱点、监管空白点排查,查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基层组织“滥挂牌”等11个方面突出问题。将党纪学习教育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工作结合起来,南通开展任务层层加码、考核创评项目清理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校园餐”管理、镇村工程项目建设、惠民资金使用、采购管理、第三方外包服务等“小切口”专项整治。把党纪学习教育纳入日常督查、巡察、考察重点内容,在落实“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服务业发展攻坚年”“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提升深化年”等工作中,加强对贯彻执行力度、担当作为状态、纪律作风表现等检视识别,推动党员干部守规矩、担责尽责。      (黄永祥)
 
内蒙古托克托县:困难群众有了民生事务“代办员”
内蒙古托克托县:困难群众有了民生事务“代办员”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记者任会斌 王雪冰)“为了我的事,他来了好几趟,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也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说起帮办代办员彭磊,张福全连声感谢。
  张福全是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伍什家镇狄士窑村的村民,2023年,他因患肺部肿瘤住院,医疗费花了6万多元,后续的靶向治疗费每月还需近2万元,这让靠种地和打工谋生的张福全一家陷入了困境。
  “了解到张福全的情况后,我们一方面给他打气,一方面为他申请低保。”托克托县伍什家镇的帮办代办员彭磊说,在准备全材料后,他们代张福全到镇政府和县民政局等部门递交材料,经多次沟通协调,成功帮张福全申请到低保金和每年2万元的大病救助金,而且还把低保报销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相当于每月减少约1000元的医药费花销。
  彭磊说,老弱病残孕等困难群众,有些行动不便,有些文化水平不高,办理民生事务多有不便,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替他们动动手、跑跑腿,村民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近年来,托克托县聚焦基层民生服务“痛点”,全面推行“党建+政务”服务模式,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探索以党员帮办代办的方式,服务乡村、社区困难群众。目前,全县已在136个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站,明确帮办代办服务事项66项,并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志愿者、审批部门党员骨干组成专兼职服务队,重点关注社保、医保、民政等群众办理频率高的民生事项。
  “我年龄大,不会在手机上办事情,他们来家里帮我办理低保申请手续,还给我讲了低保政策。”托克托县五申镇的张心考老人说。
  张心考身患多种疾病,子女也不在身边,五申镇的帮办代办员杜志惠了解到张心考符合低保对象条件后,帮老人在手机上提交了申请材料。
  据介绍,2024年以来,托克托县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已完成老弱病残孕等群众上门帮办代办事项511件,完成难办和兜底帮办事项109件。
  “多数帮办代办员常年在基层工作,困难群众不能办、不会办的事,我们搭把手就办了,党的民生政策落了地,老百姓也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杜志惠说。
 
3枚弹片在身,隐功埋名大半生
追忆特等功臣、湖北鄂州离休老兵高性宽的“本色人生”
3枚弹片在身,隐功埋名大半生

追忆特等功臣、湖北鄂州离休老兵高性宽的“本色人生”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3枚弹片,一枚在左膝盖,变天就疼,另一枚在左掌,右肩上这枚,之前家里人都不知道。”今年4月底,93岁的湖北鄂州离休老兵高性宽去世。老人遗体火化后,当工作人员捧出深深嵌入老人骨头里的弹片时,长女高水莲惊讶地发现,弹片数量比她预想中的还多出一枚,一时间泣不成声。
  高性宽骨灰中发现3枚弹片的消息引发关注,他那深藏功勋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也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
身经战斗68次 立功15次


  在鄂州市鄂城区老兵红色记忆馆,从高性宽骨灰中清理出的3枚弹片,被盛放在铺着红色丝绸的展柜中。
  “弹片已经和老英雄的骨肉融为一体了。”提起高老的赫赫战功,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丁建肃然起敬。
  高性宽有3个女儿,高水莲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却从未听他说过入伍征战的细节。老人去世后,在当地老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详细梳理下,高性宽戎马倥偬、战功卓著的前半生才逐渐清晰起来。
  1931年,高性宽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幼时家中条件优渥,念过私塾。抗战爆发后,高家家产毁于战火,一家6口仅靠3亩佃田维持生计。1944年,13岁的高性宽加入八路军,成了太行军区四分区的一名小通讯员。
  记者在高性宽家中客厅,见到了他晚年写下的打油诗句“烽火岁月年十三,深感国难决从军”,这是老人从军的初衷。
  在党领导的队伍里,高性宽快速成长,屡立战功。
  1947年5月,16岁的高性宽带领全班血拼败敌一个营,荣立一等功;同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跟随部队深入大西南剿匪,高性宽带领战士活捉匪首孔学凡,被15军政治部批准荣立特等功一次。
  关于这次战斗,时任15军44师师长的开国少将向守志曾在回忆录中写道:“10月25日,第130团9连3排副排长高兴(性)宽率战士6人连续追赶三昼夜,在大坪坝活捉了‘别动军第二路军总司令’匪首孔学凡。”
  1951年,高性宽随军跨过鸭绿江,此时的他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侦察排排长。1952年3月的一天,高性宽所在侦察排接到了对西方山(上甘岭西)、斗流峰实行战术侦察的命令。当晚,高性宽在带领侦察班分头侦察时,与敌人发生遭遇战,敌军当场被打死6人,活捉4人。
  在这场战斗中,高性宽膝盖中弹,他拖着受伤的腿坚持战斗。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左膝的弹片无法取出,此后折磨了他70余年。
  档案显示,高性宽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西南剿匪、抗美援朝,身经大小战斗68次,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1次,负伤4次,定为三等乙级残疾。
隐功埋名 投身建设


  “高老一生生动诠释了‘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在各自岗位上扎根奉献,争做实干者和担当者。”鄂州市鄂城区委书记夏鑫说。
  1964年5月,高性宽转业分配到湖北省鄂城县,先后在县供销社、县矿山公司、县农办、县水利局工作。在鄂城工作的21年里,他隐功埋名,以一名南下干部的身份,积极投身建设,将后半生奉献给了鄂州这个第二故乡。
  高水莲记得,父亲被分到鄂城县供销社工作后,家里就很少见到他的身影。“比在部队还忙,不是在乡下,就是在下乡的路上。”高水莲说,那时的供销社保障着城乡物资供应渠道,工作极其繁重,父亲却任劳任怨。
  高性宽唯一一次向组织提请求是在1973年,当时母亲已经年迈,远在河南需要照料,高性宽作为长子,希望调回老家工作,但当得知组织跨省调动存在困难时,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1976年8月,高性宽进入鄂城县水利局工作。鄂城地处长江南岸,域内河湖纵横,防汛压力大。1977年,鄂城兴建磨刀矶节制闸,这是一项集水闸、船闸、公路桥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高性宽请缨担任工程副指挥长。
  原鄂城县水利局退休职工刘定生曾参与节制闸建设,他清楚记得,彼时高性宽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搅拌混凝土,扛砂石料,每月只休息2天。
  “节制闸所在地岩层硬,从制药、打眼、装药到爆破,军人出身的高性宽总是待在一线。哪里有哑炮,他先上去看,把导火索拉掉以后,再让放炮人员排炮。”刘定生说,当时爆破完全靠人工,高性宽主动负责了这项最危险的工作。
  1979年10月,磨刀矶节制闸提前一年完成建设,至今仍是湖北第二大湖泊梁子湖的“总开关”,守护着下游36万亩耕地、40多万人口的安全。
  “也是在老高的努力下,鄂城建立了湖北省第一个堤防派出所,从此堤上搭棚放牛等闹剧越来越少。”廖德耀是原鄂城县水利局堤防处主任,为了巩固堤防,时任副局长的高性宽带着廖德耀上下奔走,专门筹建了堤防派出所。
  “对待公家的事,他从不拖泥带水。”廖德耀还记得,有一次鄂城县民信闸被一辆超载货车轧出了5厘米的裂缝,追责赔偿一时难定。但大闸不可“带病”使用,高性宽索性拉着廖德耀跑到省里找当时分管水利工作的领导,最终争取到50多万元的维修资金,并为水利设施保护立了“规矩”。
朴实清廉 奉献一生


  高性宽家中陈设简朴,略显潮湿的房间里仅有几个老旧的柜子和箱子,有些漆皮已经剥落。高水莲告诉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父亲就住在这里。
  “父亲给我们三个取名‘水莲、水香、水清’,既是他的个人志向,也是对我们的要求。”高水莲说,父亲转业来鄂城之初,供销社准备把母亲安置到下属幼儿园工作,当父亲得知单位另一名职工家中有6个孩子时,主动让出了机会。自此,母亲就再未安排工作。
  “那时家里粮票不够,常常吃不饱,爸爸就到处去买红薯渣和南瓜给我们填肚子。”高水香说,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只能去工地上和泥提浆做小工。直到后来姊妹三人参加了工作,家中窘境才得到缓解。
  “父亲心里装着大家,对自己和亲人总是很严格。”高水香常觉得委屈,却深深钦佩父亲。高性宽生前常对三个女儿说:“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伸手,要干一行爱一行。”姊妹三人最后都在普通工人岗位上退休。
  从水利局离休后,高性宽积极投身小区公益活动。西山街道寒溪社区党委书记肖叶介绍,水利局小区始建于1978年,由于没有物业,小区保洁、治安等大事小情几乎全靠业主自理。在高性宽的带领下,7名退休老人包揽了小区的保洁工作。
  “他耳朵打仗时被震得有点背,嗓门又大,还爱打抱不平,我们都叫他‘高大炮’。”老邻居吴合年印象中的高性宽,不平事敢说,不平事敢管。
  2016年,水利局小区准备通天然气,住户的安装费收齐后,却因一道手续搁置下来。高性宽当时已经85岁,了解事情经过后,他带着吴合年等几名退休老人,坐着公交车去跑手续,最终让64户居民的用气问题得到解决。
  听闻“高大炮”过世,20多位老邻居赶到殡仪馆为他送行。
  连日来,从集中悼念到网络热议,再到先进事迹宣讲,老人生前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被忆起和讲述,在一声声“致敬英雄”中,更多人了解了这位隐功埋名大半生的英雄。
     (本报记者李鹏翔 龚联康)
 
从“被动减排”到“主动治污”
宁夏排污权改革“撬动”绿色发展
从“被动减排”到“主动治污”

宁夏排污权改革“撬动”绿色发展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据新华社银川电(记者马丽娟 唐紫宸)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能被二次利用吗?近日,记者在位于宁夏石嘴山市的宁夏大明活性炭有限公司看到,活性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烟气,顺着一组管道被收集起来,经焚烧产生热能,为余热锅炉供能,生产活性炭加工所需的高温水蒸气,实现了“变废为宝”。
  “过去公司一直用煤炭烧锅炉生产水蒸气,每年要消耗1万吨左右的煤炭。近年来我们通过技术革新,把活性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回收再利用,替代了烧煤,总共减少了7.51吨氮氧化物和7.51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公司副总经理王文说。
  这家公司主动开展技术革新,源自宁夏排污权改革的推动。
  2021年,宁夏启动排污权改革,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由政府无偿划拨改为市场公开交易,新改扩建项目则要到市场上买排污权,而企业通过提标改造、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后,节余的排污权即可入市交易。
  去年,宁夏大明活性炭有限公司将节约出来的排污权挂在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很快被抢购一空,共获得19万余元的收益。“我们又将这笔资金投入到了脱硫塔建设和生活污水处理上,进一步提升工艺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排污权改革以来,宁夏坚持‘环境有价’的理念,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倒逼相关产业向低消耗、低污染方式转型。”宁夏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工作人员纳静说。
  如今,“谁排污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的机制已使环保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宁夏已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529笔,成交总额达4081万元,支持了200余个新改扩建项目的建设,形成了“减排量支持新增量”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宁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绿色转型。
  今年以来,宁夏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5月,宁夏重新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储备排污权指标调剂审查管理办法》,进一步畅通自治区与地级市之间、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储备排污权流通渠道,更好地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
  此外,宁夏将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纳入交易范围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银川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交易试点,为污染防治和绿色转型增添动力。
 
“咱们村里见”,让“悠然见南山”从诗中来到身边
秦岭脚下诗意田园成为青年创业乐园
“咱们村里见”,让“悠然见南山”从诗中来到身边

秦岭脚下诗意田园成为青年创业乐园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新华社西安7月15日电(记者陈晨 邵瑞)伴着慢节奏的音乐,“瓶子花”咖啡民宿的主理人王妮娜熟练地研磨出一杯咖啡,双手为游客奉上清香。富有年代感的吧台前,三两个年轻人在闲聊,间或摆弄几下面前的工艺品。几株绿植点缀身旁,一抬头,巍巍秦岭便映入眼帘。
  正逢暑期,这家位于秦岭脚下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黄良新村的乡村咖啡馆迎来如织游客。距离西安市中心20余公里、深藏在静谧村落,并未阻挡住游客的热情。
  “端一杯咖啡坐在窗边,欣赏着田园景致,风从秦岭山间吹到脸上,工作的疲惫感立即烟消云散。”从西安市区驱车而来的市民拓月很享受这放空的一刻,“‘悠然见南山’从诗中来到了身边。”
  同样是被这份松弛感所吸引,2年前,在西安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王妮娜辞职来此创业。文艺范儿的桌椅、精心淘来的摆件、野趣十足的文创……她将专业所学融入装修设计,与众不同的村咖馆很快走红,前来探店的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的农村生活方便,又有远离喧嚣的惬意。”王妮娜说,村咖馆的卖点不只有咖啡,更有诗意田园的生活。
  “咱们村里见”,这是王妮娜为小店打出的口号,也正在成为秦岭脚下许多青年人生活的写照。
  北接西安主城区、南依秦岭,长安区被称为“西安人的后花园”。近年来,依托秦岭北麓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地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一些村庄以时尚活力的新面貌示人,既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前来观光,也让许多青年来到农村创业就业。
  走进长安唐村景区,古香古色、修旧如旧的村寨与旖旎的秦岭景色相映成趣。绿树掩映的几间民宿前,薄薄的苔藓从青石板缝里钻出,写有唐诗名句的装饰随处可见。有游客感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句,活脱脱地变成了眼前的风景。
  景区内一家名为“濛溪有诗”的咖啡店里,诗词集、文学名著等书籍摆满了几面墙,店员王娟妮正在电脑前整理一场读诗分享会的资料。
  “常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朗诵,分享喜欢的诗歌,度过‘被诗词滋养的一天’。”从一所大专院校毕业后,王娟妮已在此工作4年多,参与策划的各类读书会渐渐打出了名头。“有人文气息的美丽乡村,是年轻人施展才华的舞台。”她说。
  在黄良新村,村集体盘活村民闲置的宅基地资源打造了文化创意街区,已吸引到100多位青年前来创业就业,形成了村咖、民宿、手作、绿植、手工陶瓷等38家各业态商户。每到假期,村里日接待游客超过千人。
  “现在,来农村喝咖啡、吃甜品、住民宿,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从瑞士卢加诺大学国际旅游专业硕士毕业的西安青年邓宁去年将甜品店开在黄良新村,如今店面小有名气,每月营业额超过两万元。
  借助互联网平台,小店虽开在村里,也与大市场连为一体。“我的父亲从农村走向城市,我又从城市回到农村。这是一片广阔天地,足以承载我的梦想。”邓宁说。
  “诗与远方”的画卷在山间铺展,也让当地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仅以民宿产业为例,长安区现有农家乐及民宿418家,产业链带动数万人就业。西安市长安区副区长谢斌说,通过打造“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民俗”等多层次、差异化的业态,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
  “年轻身影的涌现,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和新思维。”西安市长安区文旅局副局长王青说,如今在秦岭脚下,旅游方式正经历着从单纯游山玩水到“看风景、赏风情、观风物、探风俗、品风味”的转变。
 
大湾区“北上南下”人才流动书写“双向奔赴”新篇章
大湾区“北上南下”人才流动书写“双向奔赴”新篇章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新华社香港/广州电(记者禹丽贞 梁嘉骏 李思佳)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从“北上”创业的香港青年到“南下”寻梦的内地英才,无数人在大湾区这片热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们带着梦想与激情,跨越城市与区域的界限,共同书写着人才流动“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香港青年逐梦前海


  前海,一块约120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一头连着香港,一头连着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从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平台,到不断扩容的基础设施新通道,再到不断深化的机制、规则衔接进程,5年来,前海日益成为吸引广大青年创业就业的沃土。
  “85后”香港青年刘佳是大湾区“北上”创业浪潮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名香港青年,我在深圳发展有10多年的时间,已经把家安在了深圳。我们来到这里,既有创业和就业等方面政策的支持,住宿等相关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刘佳海外留学归来时,就决定到深圳发展。从贸易公司的一名打工人,到创办跨境电商平台,他的第一桶金就来自跨境贸易。如今,他在前海运营创业孵化器星创中心,为更多港澳青年在内地实现梦想助力。
  新质生产力持续迸发,为前海港资企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统计数据显示,前海目前有港资科技企业2433家,今年1月至4月港资科技企业在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领域实现营收223.64亿元,同比增长95.7%,一批高成长性的港资企业在人工智能、科技金融、大健康等领域发展迅速。
  “我见证了前海的发展,它也陪伴着我的成长。”刘佳说,“现在大湾区已经实现一小时生活圈,而且24小时畅通无阻,希望更多年轻人来到这一片科技高地和创业沃土。”
“新港人”的新起点


  与刘佳的“北上”创业不同,郭林选择“南下”香港,开启他的人生新篇章。作为一位在深圳工作8年的内地人士,郭林今年决定来到香港,将公司的业务推向国际化。
  “和我的不少客户一样,我选择来到香港,也是看到香港作为内地与世界接轨重要通道的优势。而且这两年香港的政策对大湾区的支持非常给力。”郭林说。
  郭林创办的佰辰国际投资咨询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为不少中小企业主提供咨询。近些年,他亲眼见证越来越多的客户将业务由内地拓展到香港,从而实现营收突破。
  “香港特区政府为新来港人士做的配套服务特别好,它设置了专门的人才服务办公室,还帮助解决子女教育问题。”郭林说,“香港这几年涌现出很多机会,我们努力拼搏,以赢取更多的可能性。”
  据统计,近5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成功吸引超过10万名新来港人才,他们为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才流动新趋势折射经济活力和城市互补优势


  从业20年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郑楠,对于大湾区人才流动趋势有着深入观察。她表示,近年来大湾区人才流动“北上南下”“双向奔赴”趋势背后,是大湾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区域内城市的互补优势。
  “在人才流动上,早期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行业热点驱动,比如移动互联网、金融、游戏等,随着大湾区独特地理位置优势的凸显,经济发展向外求索,新一代出海潮正以粤港澳为中心向外拓展。”郑楠说。
  她认为,大湾区内的企业和机构更加注重人才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为人才的双向流动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通过人才的交流和碰撞,带来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一个月前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参加一场人力资源峰会时,郑楠观察到一个令她兴奋的现象:“很多北美华人精英得知我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都非常积极主动、充满好奇,他们很想知道‘大湾区有哪些政策和机会’‘如果回来,去哪个城市比较好’。我认为他们已经感受到大湾区的吸引力。”
  她认为,大湾区人才流动的活跃离不开更高层的政策引导和资源加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的这5年,我确实感到人才之间、企业之间的流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有成果,我对大湾区的人才流动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随着交通的便利、技术的互通,还有一些产学研之间的互动,这种趋势一定会更加明显。”
大湾区人才共融之路越走越宽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新来港人才快速融入香港事宜小组委员会副主席严刚表示,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大湾区的人才交流和合作。为促进人才的双向流动和深度融合,特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大湾区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跨境流通,对于更好地推进湾区建设都是非常有益的元素。特区政府这几年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出台支援青年大湾区就业的计划,同时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等。”他说。
  严刚强调,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也吸引更多内地人才来香港工作和生活。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大湾区的人才共融之路正越走越宽。
  “从深圳和香港在共建河套高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上来看,也势必会有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严刚说,“我对湾区以科技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非常有信心。”
 
奥运火种抵巴黎,三名中国火炬手参与传递
奥运火种抵巴黎,三名中国火炬手参与传递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新华社巴黎7月14日电(记者肖亚卓 王安浩维 孙鑫晶)14日正值法国国庆节,巴黎奥运会火种在这一天抵达巴黎,开启在首都为期两天的传递。首个传递日出现了三名中国火炬手的面孔,分别是钢琴家郎朗、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以及青年演员王一博。
  在国庆日传统的阅兵式结束后,奥运火炬传递于当天午后在香榭丽舍大街正式开始。首位火炬手是法国足坛传奇球星、现任法国国奥队主教练亨利。
  按照计划,奥运火炬先后经过大皇宫、小皇宫、国民议会、先贤祠、索邦大学大礼堂、雨果故居、巴士底广场、旺多姆广场、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巴黎景点,最后抵达巴黎市政厅,并在此开启当天的庆典活动。
  郎朗是当天第一位接过火炬的中国火炬手,他的起跑地点是巴黎地标性建筑先贤祠的前面。
  “今天这个地方特别有意义,先贤祠前面,索邦大学的大礼堂也在旁边,这是与奥运有直接联系的一个地方,我感到非常荣幸。”郎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此前他曾先后担任过北京2008、伦敦2012以及里约2016三届奥运会的火炬手,巴黎是他的第四次奥运火炬手之旅。索邦大学大礼堂则正是顾拜旦在一百多年前发表演讲、首次公开提出恢复奥运会的地方,也是国际奥委会成立的地方。
  “每一次都感觉不一样,2008年的时候第一次跑,那时完全没有经验,以为让我们像运动员一样跑,我还成天练。今天跑下来感觉特别好。”郎朗说,“真的是每一次担任火炬手都感觉特别荣幸,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所处的世界更加需要团结,这也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陈忠伟与王一博的传递均在当天最后一个路段——卢浮宫至市政厅。
  恒源祥从2019年起,成为国际奥委会工作人员官方正装的供应商。作为这家“老字号”的现任掌门人,陈忠伟也有着多次担任奥运火炬手的经历。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火炬接力,前两次都是在国内,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次在法国巴黎,又是浪漫之都,我们这一段的起点还是在卢浮宫,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法国的文化底蕴以及巴黎人民对于奥运会的热情。”陈忠伟对新华社记者说。
  “今年是奥运年,也是中法建交60年,恒源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长期伙伴,一直以各种方式参与和支持奥运会。我们也希望未来看到中法两国进一步加深友谊和合作,希望中国在奥运会的大平台上,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关系。”陈忠伟说。
  王一博是圈内有名的体育“发烧友”,此前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他就曾担任推广大使。他的传递被安排在接近市政厅的路段,此时已接近夜里11点。
  “感觉是很特别的经历,能在夜晚担任火炬手,同时看到我这一棒的起跑点85号拆开正好是我的生日,感觉很荣幸、开心。”王一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中国选手能够享受奥运舞台,加油取得好成绩。”
  王一博本次担任火炬手是由国际奥委会TOP计划合作伙伴蒙牛推荐,他也是蒙牛在本届奥运会火炬传递中推荐的第13位火炬手。
  15日,奥运火炬传递将继续在巴黎进行,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将在当日下午参与传递。
 
再见,德国之夏
再见,德国之夏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四年一次的欧锦赛,在2024年德国这个夏天,回归了一国举办的传统。西班牙队以惊人的七连胜和创纪录的第四冠,为赛事画上句号。
  一个月来,世界各地球迷相聚于此,不需奔波于多国之间,而是“深度游”般感受东道主的文化,了解德国人的生活,品尝色泽如蜂蜜的啤酒、外脆里嫩的香肠、撒有盐粒的面包。当然,还有那火热而迷人的足球。
  欧足联主席塞弗林说,这才是欧锦赛的“正确模式”。那么,德国欧锦赛,给我们留下些什么?
  说到足球,还是得聊些纯粹的。一场比赛,刷个短视频1分钟就能看完集锦,那是看球么?答案是否定的。90分钟乃至120分钟的绿茵大戏,还有点球点前的心理大战,每一分一秒,都承载着24强球队的集体智慧、团队精神、民族特点,呈现人类在各种极端情绪变化下的行为选择。这才是真正的足球。
  在技战术层面,各队主帅和评论员们不断强调的“转换”,成为高频热词。归根结底,怎么踢更有效率,大家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去踢。
  说完转换,再说传控。它过时了?真没有,只是它在改进,变得更为高效和直接。以英超豪门曼城和名帅瓜迪奥拉引进高中锋哈兰德为例,传控和控球率已是公认的不能决定比赛结果的要素,而只能说是强队立足的基础。要想把优势转化为进球和赢球,还需要高效。
  本届欧锦赛的西班牙队就是如此。“斗牛士军团”几乎人人都有细腻的停球技术、灵动的跑位意识、过人的摆脱能力,这是西班牙足球“DNA”的传承,也是他们敢于场场以强队自居、只打攻势足球的底气所在。
  在此基础上,西班牙的青训又培养出了亚马尔、威廉姆斯这样具备突袭能力的边锋,让人想起巅峰时的华金、维森特。所以,这支西班牙队是劳尔时代的“两翼齐飞”与哈维时代传控技术的结合,将传控统治力、前场压迫力、边路侵略性以及中锋牵制和抢点的能力有机结合,兼具效率和华丽。以本届欧锦赛为标杆,西班牙队堪称领先欧洲足坛“独一档”的存在。
  除了技战术,足球带来的,还有触动你心弦的情怀。
  亚马尔、威廉姆斯、萨卡、福登、贝林厄姆……虽然距离克·罗纳尔多(C罗)和梅西的成就还有差距,但他们就是他们,“00后”已成为国际足坛的“顶流”,也将是未来十年的主角。如果对比马尔蒂尼、齐达内、劳尔、“外星人”罗纳尔多、贝克汉姆等过往球星,你可能觉得新一代球星缺少一些人格魅力,但岁月的年轮、足坛的史册,就这样一页翻过一页,不会停止。
  有人一球成名,也有人挥别而去。
  C罗、莫德里奇、克罗斯等陪伴很多人走过青春岁月的老将们,已经或者就要说再见了。从曾经在峰顶俯视其他竞争者的霸气和信心,到如今有些力不从心的无奈,他们依然用自律、职业和热爱,对抗现实和年龄的残酷。
  他们告诉人们,无论青春多么遥远,儿时那个梦想,那份炙热的初心,永远在心底,闪闪发光。
  正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夏天,当熬夜看球的你坐在屏幕前,拿起手机与许久不曾联系的同学、朋友聊得忘记了距离和时间,这时才发现,你们原来曾是那么热爱足球的人,曾是那么亲密的朋友。
  两年后的世界杯,四年后的欧锦赛,还约吗?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足球,有时被岁月按下的勇气和信念,会在某一刻翻涌上来,激励你去为梦想再拼一次。
  足球正如人生,不是吗?一路走来,虽有疲倦和泪水,但绿茵场上带来的那种直面人生的力量,让你我执迷不悔。
  7月14日晚,当璀璨烟花落下,归于静寂的柏林夜空,还有德国这个难忘的夏天,再见了。 (记者岳东兴 公兵 肖世尧 刘旸)
     新华社柏林7月14日电
 
连克意德法英,西班牙队欧锦赛全胜夺冠
连克意德法英,西班牙队欧锦赛全胜夺冠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14日晚,西班牙队创纪录地第四次夺得欧锦赛冠军,成为欧锦赛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回顾本届欧锦赛西班牙队赛程,这个冠军可谓含金量十足,实至名归。
  从“死亡之组”开启征程,西班牙队强势突围,令人眼前一亮。3:0完胜世界杯亚军克罗地亚队取得“开门红”,“斗牛士军团”只用了半场时间,就让比赛失去悬念。面对卫冕冠军意大利队,西班牙队力保城门不失,依靠对手送出的乌龙球取胜。在与实力相对较弱的阿尔巴尼亚队和欧锦赛新军格鲁吉亚队对抗时,西班牙队没有掉以轻心,力避意外,拒绝“黑马”剧情。
  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中,西班牙队接连扳倒两支世界杯冠军球队、也是本届欧锦赛夺冠呼声极高的东道主德国队和“众星繁华”的法国队。决赛中,在全场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英格兰球迷“足球回家了”的歌声中,西班牙队没有放德劳内杯回英格兰,而是将它拥入自己怀中。倒在西班牙队脚下的强队,德、法、意加在一起获得的欧锦赛冠军有7个之多,足以证明西班牙队夺冠绝非偶然或运气。
  在63岁主教练德拉富恩特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西班牙队富有强盛的作战力和高效的战术执行能力,在僵局中懂得如何破解,领先时知道如何掌控,在落后时不急不躁,在被追平时能重整旗鼓、二度蓄力、实现反扑。他们既要结果,也要美丽。
  弱旅很难利用他们的破绽,强队很难一招让其毙命。西班牙队韧性十足,尤其是以亚马尔和尼科·威廉姆斯为代表的天才少年,有着与他们年纪不相符的身体条件、战术素养和成熟稳定的心态。
  13日刚过17岁生日的亚马尔获评本届欧锦赛最佳年轻球员。本届欧锦赛并列射手榜首位(3球)的奥尔莫盛赞队里这位小兄弟:“他是了不起的运动员,16岁时就展现出极其罕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意志力、思考方式在这个年龄段显得难能可贵。他冷静,有团队观念。现在来看,无论对他来说,还是对西班牙队来说,一切都那么完美。”
  许多球迷和媒体将亚马尔与梅西做比较,亚马尔对此不以为然。在接受西班牙《马卡报》采访时他说:“这其实没什么意义。我只是拉明(亚马尔),将我和世界上、历史上最好的球员相提并论并不会帮助我,因为没有人可以像他(梅西)一样。”
  12日刚过22岁生日的威廉姆斯决赛后说:“每个足球运动员都梦想着这样的时刻。冠军献给所有从一开始就相信我的人。我总是尽我所能帮助球队。现在人们开始了解我、尊重我,我心存感激。我每天都在努力成为我所在位置上最优秀的球员之一。”
  曾带领西班牙青年队赢得U19、U21欧锦赛冠军的德拉富恩特也许是最了解西班牙年轻一代球员的人。他对国家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以皇马、巴萨两大派系为班底的国家队阵容进行深度调整,大胆启用新人,取得非常有说服力的成效。
  获评本届欧锦赛最佳球员的罗德里决赛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球队中很多是U19、U21欧锦赛冠军成员,主教练非常清楚他在做什么,一步一步地征服欧洲。身为西班牙人,这是倍感骄傲的一天。”
  本届欧锦赛上经常被对手球迷送上嘘声的西班牙左后卫库库雷利亚说:“不可思议,我们从一开始就配得上冠军,但当时很少有人谈论我们。全队一直默默努力,直到得到冠军。我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一起经历困难,这是非常奇妙的旅程。球队会留在历史中。”
    (记者刘旸 公兵 肖世尧)
     新华社柏林7月14日电
 
“小孩哥”亚马尔
“小孩哥”亚马尔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7月9日,西班牙队与法国队的欧锦赛半决赛第21分钟,亚马尔右路内切突破,禁区外左脚突然起脚射门,皮球直挂死角。亚马尔也以16岁362天的年龄成为欧锦赛历史上最年轻的进球球员。
  14日,与英格兰队的决赛第47分钟,亚马尔送上直塞,威廉姆斯左脚推射,西班牙队1:0领先。一次精彩的“青春连线”过后,亚马尔以4次助攻成为本届欧锦赛“助攻王”,同时荣膺赛事最佳年轻球员。这一天,他才17岁零1天。
  领奖时,按惯例是主教练先上台,但亚马尔如同“愣头青”一般跑了上去,在队友的紧急召唤下,他不好意思地溜下台,主教练德拉富恩特才上得台去。
  他还是个孩子!
  夺冠后,亚马尔“简直像做梦一样”,冠军是他迄今最好的生日礼物,他期待回到西班牙与所有球迷一起庆祝。
  当选本场最佳球员的威廉姆斯更是对亚马尔称赞有加:“拉明(亚马尔)太不可思议了,天空才是他的极限。”
  欧锦赛一战成名,但亚马尔的成长经历似乎已经预示了此番完美绽放。
  亚马尔的父亲是摩洛哥人,母亲是赤道几内亚人,他成长于西班牙海港城镇马塔罗。6岁时,他的名字出现在一份送到巴塞罗那青训部门的球探报告中,时任主管乔迪·鲁拉至今还记得,报告的结论很简单:这个孩子太特别了,必须关注他。入选拉玛西亚青训营后,亚马尔很快用超高的进球率换来梯队“跳级”待遇。即便面对比自己大两三岁的对手,他也很少遇到麻烦,甚至踢得越来越轻松。
  曾经执教亚马尔的普伊格说,让他最惊讶的不是亚马尔比同年龄段队友强很多,而是随着时间推移,他并没有变得平庸,而是更加突出。
  又经过巴萨U16队、U19队的锤炼,2022年9月,亚马尔被时任巴萨主帅哈维上调至一队。此后,亚马尔成了西甲首秀最年轻球员、21世纪西甲首发最年轻球员、西班牙队史最年轻出场球员和最年轻进球球员等一系列纪录的缔造者。直至本届欧锦赛,亚马尔在四场淘汰赛中都直接参与了进球,“后浪”奔涌,前途无量。
  不久前,西班牙足协发布了亚马尔欧锦赛的日常视频,他在训练、比赛之余,还要上网课、做作业。
  这是拉玛西亚青训营的硬性规定,球员必须完成与其年龄段相对应的学业,即使天赋异禀也不能落下文化课程,这确保了球员在足球之外也能获得全面教育。据西班牙媒体科贝电台报道,亚马尔已经通过了ESO考试(相当于中国的中考)。对亚马尔而言,可谓是欧锦赛夺冠之外的又一个好消息。
  亚马尔的火速蹿红,加之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晒出的梅西怀抱襁褓中的自己的照片,让许多人把他和梅西作比较。
  亚马尔对此表现得淡然和成熟:“有一天媒体会称赞你为‘新梅西’,第二天可能就会说‘你还是别踢球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专注于眼下的事情和工作。”
  “将我和世界上、历史上最好的球员相提并论并不会帮助我,因为没有人可以像他(梅西)一样。我努力做自己,让人们记住拉明·亚马尔这个名字就好。”
  西班牙队主教练德拉富恩特说,亚马尔的出色表现,预示着他有潜力成为一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接下来,全队和教练组也会帮助他,让他脚踏实地,以最好的方式去成长。
  一名球员能走多远,并不仅仅关乎技战术与天赋,更关乎他对于世界的体验与认知,关乎他心底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高度自律。
  期待亚马尔在快速成长中自我沉淀,加深对足球运动的认知,以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记者公兵 岳东兴 刘旸)
    新华社柏林7月14日电
 
百年前这位巴黎奥运会冠军,把一生献给了中国
百年前这位巴黎奥运会冠军,把一生献给了中国

( 2024-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再过十来天,巴黎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这是奥运会时隔100年后再次回到巴黎。
  1924年巴黎奥运会,有很多开创性的做法,如首次引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首次引入奥运村的概念……同时,这届奥运会也涌现了多位传奇巨星,如芬兰田径运动员努尔米,当时他史无前例地在单届奥运会夺得五枚金牌。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届奥运会最大的明星,或许是一位英国奥运冠军——不仅因为他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冠军、他的奥运故事改编的电影《烈火战车》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更因为他生于中国、逝于中国,把一生献给了中国。
  他叫埃里克·利迪尔,中文名李爱锐。如今,在天津市体育博物馆里,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李爱锐的生平和传奇。
  1902年,李爱锐出生于中国天津,其父母均为苏格兰人。5岁的时候,李爱锐回到苏格兰接受教育,他自小便展现出良好的体育天赋,在学校的跑步比赛中总是名列前茅。他还先后成为学校橄榄球队队长、板球队队长。1920年,李爱锐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他的体育天赋更加凸显,多次在苏格兰甚至全英国的田径比赛中获得短跑冠军。
  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李爱锐是100米跑金牌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然而提前公布的奥运赛程显示,男子100米和4X100米接力的比赛日期与他的宗教信仰活动相冲突,因此他决定放弃这两项比赛,转而参加男子200米和400米。这一决定当时招致不少非议,毕竟他并不擅长这两项比赛,而且留给他的备战时间只有几个月。
  但李爱锐最终成功了,他不仅获得了男子200米铜牌,更是以47秒0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的世界纪录。
  鲜花、掌声、荣誉随之而来。然而李爱锐又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在拿到爱丁堡大学的理学学位后,他在23岁这一运动生涯的巅峰时刻,回到出生地天津并定居在这里。
  直到今天,很多人对李爱锐的这一选择依然百思不得其解。天津市体育博物馆馆员赵彦分析认为,李爱锐回到天津,一方面是家庭原因,他的父母一直在天津,他希望家人团聚;另一个原因则是他的价值选择,他觉得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只有在中国才会更有价值。正如李爱锐曾说过的一段话: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虽然好像都站在同一条跑道上,但每个人所做的事又是不同的,因此,生命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回到天津的李爱锐在一所中学当起了理科和体育教师。他教授化学、数学,更培养体育人才,传播奥运火种。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组建了足球队、篮球队、棒球队、乒乓球队、网球队、排球队等,成为当时天津体育运动最普及、水平最高的中学。
  在天津,李爱锐还被誉为“民园之父”。作为当时天津最知名的体育场,民园体育场在1925年翻修改造时,李爱锐参照英国斯坦福桥球场的设计图纸,对其跑道结构、灯光设备、看台层次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最终使得改造后的民园体育场成为当时亚洲最好的体育场之一。
  1929年,民园体育场举行了一场颇受关注的“万国田径赛”,李爱锐在男子500米决赛中击败了德国田径名将奥托·费尔萨,夺得了平生的最后一块金牌。
  1934年,32岁的李爱锐在天津与加拿大姑娘弗·麦肯齐结为伉俪,之后生下两个女儿。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破坏了世界上无数美好的家庭。亲历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李爱锐在1941年将怀孕的妻子和孩子们送回加拿大,自己则继续留在天津,参与救治伤兵和接济难民。1943年,李爱锐被日军拘捕,囚禁在潍县(今潍坊)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李爱锐为年轻人教授科学、组织体育活动,以乐观的心态感染难友。然而长期的囚禁生活和营养不良,还是让他的健康大为受损。1945年初,李爱锐因脑瘤不治走完了他43载短暂的人生旅程。
  1988年,李爱锐墓地纪念碑在潍坊揭幕,纪念碑由产自他的家乡苏格兰的马尔岛花岗石制成,镌刻有中英文碑文,正面是:“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劳。”
  李爱锐的故事和传奇一直被世人传颂,世界各地的人慕名来到天津,追寻李爱锐的足迹。今年,在他巴黎奥运会夺金100周年之际,多地举办了李爱锐纪念展。
  苏格兰政府驻华代表柯春娜说,李爱锐是苏格兰人民的英雄和偶像,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之所以被铭记,除了他是奥运冠军、有杰出的体育成就之外,还在于他的激情、正直、同理心,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社会的爱。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馆长刘建斌认为,李爱锐无论身份和环境怎么变化,他的内心一以贯之——坚持和实践着他朴素的信仰,追求生命的意义。这种精神和力量穿越时空,给人启迪。
     (记者张泽伟 宋瑞)
    新华社天津7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