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
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习近平向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4500家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赓续优良作风 砥砺初心本色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助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违规吃喝不是小事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未来 |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同心筑梦勇毅前行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
李强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共同出席中国—马来西亚工商界午餐会并致辞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谌贻琴在浙江、四川调研时强调 |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依靠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各级工会积极部署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扩面至全国各城市和县城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在延安闭幕 |
张又侠何卫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2024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启动仪式在杭州举办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精品出版物展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两部门:推动降低群众电动自行车充电负担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来中国,“展”现文明对话的魅力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2024年“新时代网络文明公益广告”征集展示活动在浙江义乌启动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新规 严禁电子秤“缺斤短两”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在布鲁塞尔发布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更好赋能中国 携手繁荣世界 |
中欧智库研讨会热议新质生产力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绿色是共同语言 更是共赢引擎 |
欧洲多国人士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助力绿色转型充满期待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4日举行 |
特斯拉、微软、施耐德等500余家企业确认参展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英国能源行业组织报告:去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领先全球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五月份中国经济数据释放了哪些信号?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LPR持续“按兵不动”,利率调控将从何处发力?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长春光博会:一束“光”照见206亿元产业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重庆发布533个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 |
总投资超2000亿元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净化种业市场 保护育种创新 |
“仿种子”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养老金融如何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
来自2024陆家嘴论坛的声音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我国首条跨境无人运输通道在内蒙古全线贯通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
南方汛情加重 水利部门全力应对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
桂粤防汛救灾一线 人民子弟兵持续奋战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
贵州积极组织防汛减灾行动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
挺进“失联村”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
桂林:众志成城护安澜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
用好每处水源 争分夺秒灌溉 |
山东抗旱一线走访记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焦点 |
不“考”升学指标,“考”学生身心健康 |
武汉改革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带动形成“五育”并举大格局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开设多样化的运动项目、种植瓜果蔬菜、在学校饲养萌宠、学会劳动技能和生活常识……从去年秋季开始,不仅仅是水果湖一小,武汉市列入试点的100所中小学都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课,而这正是武汉探索基础教育素质评价改革的举措之一。纳入试点范围的100所中小学书记校长履职考评指标体系中,不设考试分数、升学等指标,直接事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权重超过60%。经过一个学期探索,2.5万名试点学校学生中,体质健康优良人数净增2234人,体质健康优良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好想摸摸它们。”“什么是蝾螈,要怎么饲养呢?”5月初的一天,武汉市十一初级中学崇仁校区学生被学校准备的惊喜萌宠“暖到”,在学校门口旧花坛改造成的农业科普小园地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孩子围观新“朋友们”,每个班还组成萌宠守护小队负责看护饲养。
作为武汉市素质教育评价改革的试点学校,武汉市十一初级中学副校长舒德萍介绍,看护萌宠是学校实行森林式生态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除了照顾萌宠,还让学生种植瓜果蔬菜,希望孩子们缓解学习压力,丰富业余爱好,从中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据了解,突出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纠正“唯分数”和“轻体音美劳”偏差是武汉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目标——到2025年底,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由目前的33.62%,提高到50%、力争达到55%,近视率由目前的50%下降到48%、力争下降到47%,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品质、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和劳动能力得到提升。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李超表示,试行“建立考评体系+学校试点探索”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小学书记校长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不设考试分数、升学等指标,直接事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权重超过60%,就是要以提升学生身心素质为突破口,逐步改变教育理念,推动学校在价值排序上由“成绩优先”向“健康优先”回归。
今年新学期的大课间,武汉市武昌区丁字桥小学操场上数百位学生挥动红色舞扇,做课间操——“功夫扇”。像这样的个性课间操,学校编制了12套。
从一年级入学开始,直到毕业,武汉市武昌区解放桥小学的孩子们要学会48种劳动技能及生活常识。让家长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变勤快了。他们从不做家务、五谷不分,到现在能择菜洗菜、洗书包、收纳等生活技能都熟练得很,有的还能炒两个小菜。
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局长李峰说,试点学校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必须安排学生进行户外活动。“野蛮其体魄”的结果是学生体质优良率大幅度上升。他举例说,丁字桥小学每天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23年的28%快速提升到今年的45%,肥胖率从此前的7.6%下降到今年的5.2%。
李超介绍,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武汉市中小学书记校长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体系》在中心城区的11所中小学试点,考虑到试点覆盖面,11月份又新增了9所新城区试点学校,实现了城乡校、大小校、强弱校的合理搭配。武汉市还组建了由高校教师、市区教研员等组成的专家组进校,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指导。与此同时,这些试点学校的考核工作全部由武汉市教育部门直接负责,并给予专门经费为学校先行先试提供保障和支持。
——小切口,考核关键指标和项目。紧盯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和近视控制率等事关学生身心素质的关键性指标,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形成“五育”并举大格局。
——效果导向。改变过去关注少数特长生、特色班学生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提升。考评指标以“率”为评价尺度,以学校对学生素养的整体性培养结果作为衡量依据,防止做“盆景”、搞“花架子”。
——数字赋能。目前已有30%权重指标可实现大数据分析比对赋分。比如依托公安交管部门交通路况监控平台,掌握学生上、放学期间在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闯红灯和横穿马路情况。
今年1月26日,武汉市硚口区民族工业博物馆来了一批“红领巾讲解员”,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学生化身“镇馆之宝”,以童趣的方式让藏品“活”起来。这是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环。
学校实施“以学为中心优作业”和“引水浇园活化社团”两大策略。在家校合作下,传统书面作业被亲子阅读、实践活动等“私订”成长项目取代。在社团活动方面,学校通过“校社联动、家校联动、课内外融通”落实“1+X”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源,开发多样课程。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校长黄利刚说:“课内外融通,提升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参与改革试点的学校从最初的11所,到20所,再到如今100所。这项悄然进行的改革,正为校园带来变化。
越来越多的武汉中小学生走进了科技场馆、企业园区、城市湿地、高校实验室等,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开阔眼界、全面发展。武汉市江岸区七一华源中学是武汉市的热门初中之一,试点一个学期以来,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由不足20%提升到43%,提高了23个百分点。6月初,武汉市教育局抽样7个区16所学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测试,数据显示优良率平均达到52.29%,比2023年秋季的39.48%提升了12.81个百分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武汉市教育部门通过试点也发现有的学校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把素质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特色”和“补充”,在试点中只是对原来的教育教学安排作了一些“修补”,“新瓶装旧酒”。比如大部分小学和初中的期中期末考试,由所属区统一阅卷并进行全区排名;在绩效分配方案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是重要依据,而学生素质达成指标则明显缺位等等。下一步,武汉市将在全面总结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广,并尝试向高中和幼儿园拓展。 (本报记者廖君)
“纪念古人”会议,噱头玩得有点滥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在相关“纪念古人”会议带动下,不少自媒体还炮制出“纪念潘金莲开窗950周年”“纪念孙悟空诞生1000周年”等会议事件。尽管一些会议最终没有举办,但却给公众留下负面印象,影响地方形象。
“纪念古人”会议为何能够举办?其办会效用、资质审批、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2022年,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夔州博物馆发布征稿启事称,拟定于2023年4月至6月在重庆和成都召开“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围绕刘备托孤的文化意涵、现代价值、人才思想等多方向征集论文,会议由奉节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承办。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公开撰文质疑,“刘备托孤”作为历史典故本身有一定讨论价值,但硬要从中挖掘“文化意蕴”“现代价值”,进而上升到“政治格局”“人才思想”,不免牵强附会、过度阐释。经核实,该会议最终没有举办。
事实上,类似会议屡见报端。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刘备之外,诸如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司马懿等历史人物,在各地均举办过相关纪念大会,多次引发公众热议。
据“南阳考古”公众号消息,今年5月11日,河南省南阳市举办了一场“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南阳市社科联、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主办,南阳市卧龙岗文化园(南阳武侯祠博物馆)协办,来自诸葛亮出生地山东临沂、躬耕地河南南阳、长眠地陕西汉中“三省三地”的学者共同参与会议。
公开资料显示,会议主题是“诸葛亮文化的内涵底蕴和时代价值”,共收到40余篇论文,当天下午与会代表们还参观了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武侯祠等景点。不少网民认为,该会议是“巧立名目的奇葩会议”,主办方则表示,座谈会旨在“宣扬和传承诸葛亮的奉献精神”,能够“提升南阳市文旅影响力”。
2023年9月23日,癸卯年社会各界民间团体祭拜关公大典在关公故里山西运城文化旅游景区关圣文化广场隆重举行。150余座关庙机构代表,各地关公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关氏后裔、关公信众及当地民众1000余人参加活动。
2023年9月8日,司马故里河南温县召开“司马懿文化研讨会”,温县县委宣传部、文广局、司马懿研究会、司马故里招贤乡、安乐寨村、三陵村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2021年10月4日,河北涿州三国名将张飞故里迎来三国将军张飞诞辰1855周年,依照惯例举办文化活动。
官方背书的会议多了,自媒体也纷纷“凑热闹”。记者搜索看到,有不少自媒体报道“纪念潘金莲开窗950周年”“纪念孙悟空诞生1000周年”等“研讨会”,尽管这些并非真实召开的会议,还是有不少网民信以为真,认为“财政饭就是这么被浪费的”,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
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地方举办“纪念古人”会议的初衷是为提升地方知名度,但往往弄巧成拙。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纪念古人”会议主题设置宽泛、涉及领域众多,学术研讨“为了纪念而纪念”,严肃性和实效性难以保障。不少人直言,追思历史人物和话题需要深度,仅仅以“纪念仙逝”“纪念托孤”等为由头,形式大于内容,缺乏严肃研讨应有的姿态。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表示,相关会议容易以学术研讨之名行吃喝玩乐之实,不仅亵渎学术研究,更是肤浅解读历史文化。这种“圈子里”的活动无法真正达到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目的,还会对公共资源造成浪费。
此前,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强调党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严格管控论坛活动审批,防止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但上述不少“纪念古人”会议仍然由此类单位开展或承办,引发社会质疑。例如,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夔州博物馆等单位均是事业单位,南阳市社科联是由南阳市委领导的学术性人民团体,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由重庆市社科联主管,挂靠重庆市奉节县文联。
在不少类似会议的名册上,都能看到与官方“沾亲带故”的办会单位。如在河南省温县举办的纪念司马懿文化座谈会上,就不乏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司马氏委员会的身影。该委员会会长司马众志就温县司马氏祖茔问题发表了研究意见,建议温县在实施司马故里项目的建设中,通过恢复河南省文保单位——司马氏祖茔,突出司马氏家族家风家教的文化内涵。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对类似会议的审批标准和流程不够明晰,对有关主体成立后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也难以评价和监管,一些官方单位主办承办的会议与《通知》精神相悖。同时,一些机构缺乏实质性运转内容,不仅引发社会争议,还可能对行业和地方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不少网民还对此类会议的经费来源提出了质疑。“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由南阳市社科联、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主办,有网民质疑活动是否动用了公共经费。对此,南阳市社科联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说,会议经费来自另一主办方,其性质为民间社会团体。
于文轩表示,不少“纪念古人”会议为迎合某些政治或文化利益而举办,名义上是为打造地方品牌、推动文旅发展,实际上价值不大。王鹏表示,一些会议可能动用公共资金或由国企赞助,资金花销需要严格规范审批流程,避免监管报批出现漏洞,滋生腐败。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能够文旅出圈,想方设法打造文旅IP,多地围绕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司马懿等历史人物召开相关研讨会。王天定表示,当下文旅市场竞争激烈,依托本地历史和文化举办学术会议或开发文旅项目无可厚非,但过度挖掘、牵强解读,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涵的挖掘,可能会使活动效果打折扣,把学术会议变成捆绑营销的噱头,反而会对地方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王鹏认为,一些地方或单位没有对会议活动的学术性和实际性进行评估,不仅无益于弘扬传统文化,还容易让公众“心中留痕”,给地方文旅发展造成伤害。
专家建议,“纪念古人”会议层出不穷,需进一步加强审批,提高监管透明度。
树立正确政绩观,完善审批机制。“为了提高影响力去抓人眼球,政绩观出了偏差。”王鹏等专家建议,杜绝办会形式主义,会议筹办前提交详尽的会议议程、预算报告、参与人员名单等材料,由专门的委员会或专家组评估会议社会效用,抓严审批机制。
加强财务监督,提高监管透明度。于文轩建议,有关部门可在办会时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或审计机构,对经费的申请、审批、使用、报销等全流程严格把关。同时,相关部门可主动公开活动策划组织执行和预算支出等具体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增强公众信任感。
持续擦亮特色,培育高质量文旅产品。宣扬地方文化需要打造多元、特色的体验场景,不断丰富创新文旅产品。确需办会的,应注重特色培育,避免“只有噱头没有看头”。
(本报记者郭可树 蒋成 付敏)
部分机构2026年咨询名额已售罄,市场规模近10亿元 |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乱象调查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部分高中老师、教育专家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火热,反衬高中生涯教育短板。不少高中生和家长、老师聚焦学业成绩,对专业方向、就业前景缺少了解,仅在高考放榜前后数日突击决定。
受访老师及专家建议标本兼治,眼下宜着力提供公益普惠的咨询指导服务,长期看仍需加强高中生涯教育制度化建设,系统、科学地引导高中生走出教室、认知社会,促进高中学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三业”衔接。
高考成绩即将公布,志愿填报付费咨询服务日趋升温。据媒体报道,一些上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刚上线就被抢购一空,甚至2026年的咨询名额也已售罄。
不仅在线上,一些线下咨询机构就开在当地重点高中周边。记者暗访了华东一家国家级示范高中附近的两家咨询机构,其中一家的工作人员余果介绍,如果从高一开始规划,包括综合评价、志愿填报、“强基计划”在内的服务价格大概1万元,单独志愿填报的价格约7000元。他还催促记者抓紧报名:“现在来报已经有点晚了……已经报了好几百人了。”
记者看到,该机构的报价还有9800元、12800元等档次。余果介绍,“12800元的老师是我们公司副总、金牌讲师,他是专家级的。
高中附近咨询机构扎堆的现象屡见不鲜。东北一所高中附近的咨询机构工作人员王艳告诉记者,她每年放出30个咨询名额,不少“准高三”家长已经报名,今年仅剩3个名额,“原价15000元,现价8800元,如果孩子高考后才来报名,价格是13000元。”
高考生家长汪女士为孩子的综合评价、填报志愿等项目总共消费了近4万元。“我感觉不值这个价格,整个综评是我自己填的,每次带孩子找咨询师谈话也是收费的,2000元一次,每次一小时。”
“这三四年,一二线城市也好,我们这样的五线城市也好,类似咨询机构明显增多。”高三班主任史嘉说,他的班上近半数学生咨询过机构。
据行业报告,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
高企的咨询费用催生出各类规划师、咨询师和指导师。6月13日,记者进入一个“高考报考指导师训练营”微信群,群主表示,只需4980元报名费,在考取“高考报考指导师”证书后,就能入驻某咨询平台,接受平台派单。“一纸方案的收入就有800元至1500元,今年考生1342万……至少服务30个学员是不成问题的。”
为增加可信度,该群主还拿出据称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研究课题组授予的两份证书。但记者发现,这两份证书的落款日期都是2018年10月1日,查询官方资料得知,相关课题2017年7月就已审核结项。多位高校文科学者认为,此类证书并不正规。
6月18日,教育部官方网站专门发文,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高价辅导”陷阱,明确表示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
记者梳理线上、线下多家咨询机构话术发现,相关从业人员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填报流程不熟悉、对大学专业及就业前景不了解的“信息差”,借滑档、退档、高分复读等失败个案输出焦虑,辅以暗示“保录取”等宣传手法引导付费。但有付费咨询经历的家长表示,一些机构为降风险,给出的填报方案偏保守,会导致孩子的分数“被浪费”。
受访教育界人士认为,志愿填报咨询市场呈现非理性过热,既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前移”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折射出高中三年生涯教育未能达效。
“为什么现在高中周围这么多志愿填报咨询机构?这反映出学校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存在短板。”史嘉直言。
多名高中生说,很少主动找老师谈理想的院校、专业,主要通过回校宣讲的学长学姐以及同学朋辈获取这些信息。
“盲从、功利,是高考生志愿填报的两大突出特征。”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发基地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顾雪英,从1993年开始研究高中生涯教育,她认为,高中生涯教育短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知“为什么要搞生涯教育”。高中教育目标高度单一,与生涯教育鼓励个性化、多元化的导向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不少高中落实生涯教育的积极性不强,学生、家长接受生涯教育的主动性也不足。
二是不知“生涯教育教什么”。顾雪英说,随着时代发展,一些高中校长也在转变观念积极引进生涯教育,希望丰富学生成才途径,但缺乏高质量且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教育手段也趋于单调——多数高中每年例行邀请机构或学者举办若干场讲座,“大水漫灌”效果有限;老师的个别指导虽是“精细滴灌”,但只能帮助少数学生,覆盖面不广。
三是不知“谁来教生涯教育”。“2007年开始,教育部开始重视高校大学生的生涯教育,至今已积累一批优秀的指导老师。但在高中,生涯教育指导老师多由心理老师兼任,数量与专业素养均不足。”顾雪英说,全国培养高中生涯教育专业人才的院校不到20所。
受访人士建议,高考成绩公布在即,志愿填报相关咨询将迎来高峰,有关部门需主动作为,加强引导;家长、学生应像重视高考备考一样重视生涯规划,将功夫做到平时,避免“考后突击”,导致“乱投医”落入高价付费咨询的“坑”。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李拥军提醒考生和家长,慎重对待高价咨询服务,教育考试部门和高校都在开展专业、免费的咨询服务。“我院15日上线了模拟填报系统,目前已有21.7万名考生登录体验。”他表示,该院已组织20多人的志愿填报服务小分队,正陆续发布系列辅导视频,并邀请59所高校的招办主任出镜,通过网络直播等平台提供咨询服务。
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也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王骏表示,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实行“宽口径”的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以南京大学‘三三制’人才培养体系为例,新生入校后有多次专业选择和调整的机会。家长和考生不必过于纠结志愿填报这‘临门一脚’。”
江苏省青年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蕴哲还建议,治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宜分层施策,研究出台从业规范,建立健全投诉应处机制,甄别、清理资质欠佳的规划师、咨询师、指导师,对一些打着有关部门名义发放证书的机构、人员,需及时依规处理,引导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和高考备考一样,生涯教育‘功夫在平时’,志愿填报应避免‘考后突击’了解相关信息,要将生涯规划放到孩子生命中更长的阶段去审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学生处主任冯辉认为,做好这一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需同向发力。
“加强高中生涯教育的制度化建设需久久为功,以促进高中学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三业’有效衔接。”顾雪英表示,高中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可一体化融合开展,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设计出台面向高中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解决“什么时候教”“谁来教”“教什么”等问题,有条件的高校可探索设置生涯教育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部分受访对象为化名)
(本报记者陈席元 刘宇轩 李典;
参与采写:王艺琳)
十载蝶变 再塑繁华 |
千年运河书写时代新篇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
首次大运河全流域考古成果展在扬州展出 |
运载千秋 “铲”释文明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
寻迹“沪派江南”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
巍巍高原古寺 浓浓中华情融 |
西宁宏觉寺镌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印记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这条轴线,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壮大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
谈韦庄《菩萨蛮》五首(下)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典引读 |
忠厚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 |
行走党家村,探寻“民居瑰宝”里的家风故事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空走廊 |
一水运河 一城扬州 |
|
( 2024-06-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