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综合

06版:各地

07版:科技

08版:文化

习近平同马克龙在上比利牛斯省举行中法元首小范围会晤
习近平同马克龙在上比利牛斯省举行中法元首小范围会晤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法国塔布5月7日电(记者韩冰 刘芳)当地时间5月7日,应法国总统马克龙特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巴黎赴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访问。
  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提前抵达,率上比利牛斯省省长萨罗门等法国地方政府代表在塔布机场热情迎接,欢迎习近平夫妇访问对他具有特殊意义的上比利牛斯省。
  春夏时节的南法山区,白雪消融,溪水潺潺,山花盛开,绿草茵茵。
  马克龙总统和布丽吉特在图尔马莱山口“牧羊人驿站”迎接习近平和彭丽媛,共同欣赏当地村民表演的具有浓郁南法风情的牧羊人之舞,并同他们亲切合影。
  驿站木屋外,春雪纷飞,云海浩渺。两国元首夫妇凭窗而坐,远眺群山,品当地特色美味,论天下风云际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战略沟通。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绵5000多年而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正因如此,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家国理念,尤其重视和珍视国家统一。许多华侨在海外生活多年,仍怀有深深的爱国情感,对祖国不断发展壮大由衷感到自豪。我出访期间,经常看到很多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自发在沿途等候欢迎。现在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相信经过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中国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和法国虽然分属东西方文明,价值理念、社会制度不同,但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可以和而不同,通过对话合作,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中方愿同法国和欧洲加强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增进相互正确认知,巩固好、传承好中法、中欧人民友好故事。
  马克龙表示,我对去年访华特别是广州松园会晤留下深刻美好印象。通过同主席先生的深入交流,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理念和发展历程,对中国在重要问题上的立场认识加深。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欧洲保持战略自主和团结统一至关重要,欧洲同中国发展良好关系、加强双多边合作也至关重要。法中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期待同习近平主席保持密切沟通,为维护欧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感谢马克龙总统和夫人热情邀请和精心安排,指出,今天我和夫人同马克龙总统和夫人度过了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我期待同马克龙总统经常交往,共同努力,引领中法关系和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欢迎马克龙总统方便时再次访华。
  临别时,当地村民唱起牧羊人之歌,感谢习近平和彭丽媛到访,并热情邀请他们再来。
  习近平说,这里的美丽风光和特色美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欢迎更多法国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百姓家,也欢迎更多友好的法国人民去中国参观访问。
  马克龙和布丽吉特陪同习近平和彭丽媛离开图尔马莱山口返回塔布,并在机场举行正式欢送仪式。两国元首相约在北京再见。
  当晚,习近平乘专机离开法国前往贝尔格莱德,应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邀请开始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在塞尔维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
习近平在塞尔维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7日电5月7日,在赴贝尔格莱德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发表题为《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让铁杆友谊之光
照亮中塞合作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应阿莱克桑达尔·武契奇总统邀请,我即将对塞尔维亚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来第二次踏上塞尔维亚这片美丽传奇的土地。8年前访问塞尔维亚的美好情景仍然历历在目,8年来双方紧密合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我期待,再次同武契奇总统等塞尔维亚领导人和朋友们畅叙友情、共商合作,为中塞铁杆友谊注入新活力。
  中国和塞尔维亚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在上世纪反法西斯战争的浴火岁月和国家建设时期,两国人民培育了跨越时空的深厚友好感情。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双方彼此支持更加坚定,互利合作更加紧密,交流互鉴更加深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塞始终是真朋友、好伙伴。我们的铁杆友谊历久弥坚,树立了国家和人民交往的典范。
  我们坚持互尊互信。我同武契奇总统通过会晤、通话、信函等方式建立起良好工作关系。两国各层级各领域保持密切交往。双方充分理解和尊重各自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协调和合作密切顺畅。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
  我们坚持互惠互利。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自由贸易伙伴。去年,中国是塞尔维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兴未艾,助力两国各自现代化进程。2016年我到访的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已是塞尔维亚三大出口企业之一。塞尔维亚的蜂蜜、红酒、牛羊肉等农食产品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我们坚持互帮互助。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同武契奇总统两次通话,就抗疫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中方向塞方援助并优先提供多批医疗防护物资,还派遣专家组赴塞尔维亚。塞方全力支持中方在疫情期间帮助旅外侨民的“春苗行动”,塞尔维亚民间组织自发向中国人民捐助口罩等物资。这种雪中送炭的兄弟情谊弥足珍贵。
  我们坚持互学互鉴。中塞都致力于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两国积极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政党交往。两国人民对彼此深怀好感,文化、体育、旅游等人文交流热络。塞尔维亚篮球明星约基奇为中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鼓劲加油。两国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为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中国人讲,“朋友以义合”。塞尔维亚人说,“朋友是生命中最好的财富”。中塞长期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充分表明,两国关系不断深化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新时代新征程,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广阔空间。我愿通过这次访问,同塞方一道努力,发扬光大中塞铁杆友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始终做真诚相待的好朋友。中塞将深化和拓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将沿着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助力的道路不断前进,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给予对方坚定支持。中国尊重和支持塞尔维亚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塞尔维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反对任何势力干涉塞尔维亚内政。
  我们要始终做合作共赢的好伙伴。中国正在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塞尔维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中塞要深入挖掘互利合作潜力,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中期行动计划,争取打造更多标志性项目,拓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要始终做促进公平正义的好榜样。中塞两国作为铁杆朋友和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在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近。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加强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协调和配合,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
  我们要始终做民心相通的好知音。中塞铁杆友谊经历过血与火的淬炼,在新时代更加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们要打造立体多元的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格局,用好“免签+直航”效应,发挥好互设文化中心的作用,加大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合作,为青年创造更多机遇,让中塞友好薪火相传。
  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25年前的今天,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中国人民珍视和平,但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中塞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成为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也将激励双方一道阔步前行。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愿同塞尔维亚朋友一道,不忘初心、携手进步,共谱国家发展振兴新篇,共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春华秋实,让我们一起见证和期待中塞友谊之树茁壮成长,结出更多造福两国人民的累累硕果。
 

携手开创中法合作新时代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主席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引发热烈反响

 
携手开创中法合作新时代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主席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引发热烈反响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并发表题为《继往开来,携手开创中法合作新时代》的重要致辞。
  习近平主席致辞引发法国各界和国际人士热烈反响。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为携手开创中法合作新时代指明方向,相信中法将共同推动中欧互利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深化合作 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更高水平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为中法关系的未来勾勒了令人期待的美好蓝图。”在现场聆听致辞后,达能全球首席执行官盛睿安深受感动和鼓舞。他表示,达能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法国企业之一,也是中法友谊的见证者、受益者和推动者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法方密切全方位交流合作,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更高水平,取得更大成绩。我们坚信,蓬勃发展的法中关系将为像达能这样的法国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2023年4月,在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动下,中法打造“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机制,为法国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千家万户按下加速键。在今年将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法国将以主宾国的身份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产品,收获更多发展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再次提到“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令法国颂味佳乳业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维耶·德拉梅亚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创造良好条件。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推出更多符合中国人文化饮食习惯的食品。”
  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致辞。当听到习近平主席说“空客天津A320总装线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成为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时,傅里激动不已。他说,空客珍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继续践行承诺,持续投资中国市场,加强与中国伙伴的创新合作。
  “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苏伊士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冰岚对习近平主席致辞提到的三个“新”印象深刻,认为这传递了两国将大力开展创新合作的积极信号。“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令人鼓舞,法中之间在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
  人文交流与合作在中法交往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两国加速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两国民众互动日益热络。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4年1月1日以来,法国籍人员入境中国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294.71%;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赴法国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215.28%。
  在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决定,将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国际知名旅游度假连锁集团地中海俱乐部总裁亨利·吉斯卡尔·德斯坦说,此举将吸引包括法国游客在内的更多欧洲游客前往中国。“今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也是巴黎奥运年,预计将吸引不少中国游客前来法国。这是增进双方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互信的绝佳机会。”
  60年,在中国传统历法中是一个甲子的轮回,寓意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经60年发展,中法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长了近800倍,达到789亿美元,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260亿美元,2000多家法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法国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在法国贝尔奶制品公司事务主管埃玛纽埃尔·帕耶看来,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传递出很多积极信息,比如对更多合作和商机的开放态度,相信法中两国将携手走得更远。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表示,法中两国友好合作开启崭新篇章,“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决心,为法中两国的协同发展作出贡献”。
优势互补
合力增益中欧互利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说,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双方要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不断增强政治互信,排除各种干扰,共同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
  法国Middlai软件公司总裁诺贝尔·迪克罗在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致辞后,对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共同推动中欧互利合作”这一点深有共鸣。迪克罗认为他所在的人工智能领域正需要法中、欧中密切合作。“中国不是威胁,而是合作伙伴。如果我们能加强交流合作,就能增益彼此,共同发展进步。”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表示,在合作渠道和方式受到地缘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矛盾强烈冲击的当下,欧中更需要加强经贸合作。他说,在欧中企业和投资者都需要政府层面共同发出积极信号时,习近平主席来到法国和欧洲。相信这次访问对于提升欧中合作具有积极效应。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中方将自主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包括法国和欧洲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遇。
  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说,法国电力集团、法国体育用品公司迪卡侬等众多法国企业都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中国市场的强大活力。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欧中企业面临共同机遇。
  他指出,中国市场正日益成为在创新领域投资和发展的中外企业的“乐园”。他期待中国、法国和欧洲通过技术合作促进绿色经济增长、生活质量提升及生物多样性发展。
  “中国仍然是一个令人兴奋且充满发展活力的市场。”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说,德国企业坚信中国市场将继续在全球发挥重要作用,去年德中之间的投资和贸易数据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国际社会需要合作而不是对抗。
  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名誉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欧洲应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分享机遇
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中法同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担负责任和使命,以中法关系稳定性应对世界不确定性,加强在联合国的协调,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法中应继续加强交流,筑牢友谊的桥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法中两国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法国维旺迪集团总裁中国事务特别顾问墨白对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的“以中法关系稳定性应对世界不确定性”深感认同。
  由于工作关系,墨白每年都要在中国待上几个月,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他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活力令人震撼,中国电动汽车的进步令人印象深刻。“中国高铁发展迅速,火车站如今变得和机场一样现代化”。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高度认同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四个“赤字”。“习近平主席的致辞显示出对携手建设共同繁荣的未来的深刻洞见。”林斯表示,中法等大国之间强有力且有效的合作,对于应对全球挑战、让所有国家都有机会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确保世界繁荣与和平的未来至关重要。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当前,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得益于法中两国之间的开放与合作,我们在中国收获了从研发、生产,到数字医疗创新等各方面的长足发展。”在法国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保罗·哈得孙看来,作为改革开放之初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赛诺菲集团40多年的在华发展历程为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添上生动注脚。
  “如果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就能在其他任何市场获得成功。”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秘书长马可-安东尼·雅米对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信心满满。雅米表示,集团未来将持续拓展中国市场业务,增加门店,为中国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说,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法国企业可以在中国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在技术创新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发展将为法国企业带来巨大且不断增长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法中双方的互利共赢合作将继续为两国未来关系发展夯实基础,也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执笔记者:闫洁 俞懋峰 常天童)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中塞铁杆友谊之路越走越宽
中塞铁杆友谊之路越走越宽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7日电(记者宿亮 蒋国鹏 石中玉)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五星红旗和塞尔维亚国旗在城市主要道路上沿街排列,被称为“贝尔格莱德西大门”的建筑格内克斯塔上悬挂起巨幅五星红旗,“习主席,欢迎您”“热烈欢迎尊敬的中国朋友”等标语格外醒目……
  近年来,中塞关系持续高位运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日益丰富,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纽带越来越紧密。作为历经风雨、患难与共的“铁杆朋友”,中塞友谊之路越走越宽广。
快速通达之路


  在中塞两国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双边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无论是已经通车运营的高铁线路,还是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和大桥,两国务实合作为塞尔维亚打造更快速、更便捷的交通网络持续作出贡献。
  2022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时指出,双方要加强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匈塞铁路、诺维萨德—鲁马快速路等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持续发挥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紫金博尔铜矿等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将中塞传统友好转化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春末夏初,在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段(诺苏段)的铺轨现场,工作人员正把五段铁轨焊接成一根总长250米的铁轨。面积不大的焊接房里,火花四溅,几分钟就完成了两段铁轨的焊接。随后,工作人员用相关设备进行仔细打磨,确保连接处平整光滑、无缝对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大型铁路焊轨作业在塞尔维亚并不多见。不少当地企业专程赶到匈塞铁路施工营地参观学习,非常钦佩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对中国的大型专业铺轨机、接触网悬挂系统等设备和技术,当地企业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项目方说,在匈塞铁路建设过程中,技术和装备的“中国元素”经受住了复杂运行环境的考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出行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从首都贝尔格莱德至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的铁路(贝诺段)2022年开始正式运营,全程通行时间30多分钟,推动塞尔维亚进入“高铁时代”。两年多来,这段铁路让不少当地民众过上了幸福的“双城生活”。
  匈塞铁路塞方总工程师米兰·巴诺维奇见证了贝诺段从项目启动到部分通行运营的全过程。巴诺维奇说,此前,由于铁路设施老化,列车不仅速度慢,晚点延误也是常事。如今,匈塞铁路贝诺段把时速从以前最高的每小时40至50公里提升到每小时200公里,实现了质的跨越。
  不只是铁路,中国企业还在塞尔维亚参与建设了E763高速公路路段、泽蒙—博尔察跨多瑙河大桥。它们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和第一座桥梁。“中国建造”助力塞尔维亚建起一条条快速通达之路。
鲜花盛开之路


  “这不是修图!”——在塞尔维亚紫金博尔铜业有限公司(简称“塞紫铜”)冶炼厂,塞籍员工克里斯蒂安回忆说,几年前,前来投资的紫金矿业集团曾向他们展示中国矿山运营图片。当地人对图片中的鲜花和绿树将信将疑,有人甚至认为图片是用软件“修”出来的。
  十几年前,拥有上百年采矿历史的城市博尔陷入困境。当地矿山企业因技术滞后、管理缺位而濒临破产。作为老旧重工业基地,这里空气中甚至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和粉尘。
  2018年,中国企业收购铜矿,引入新技术和管理方式改变当地矿山的面貌,通过引入光伏、风电,恢复生态植被,打造“绿色矿山”。克里斯蒂安和工友们终于明白,原来现代化的矿区的确充满绿色和希望。
  冶炼厂旁,一片绽放的郁金香田,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艳丽。
  一家当地媒体走访冶炼厂后这样报道:冶炼厂核心区域的花田象征着博尔的“再工业化”, 中国企业给博尔带来了世界级标准和现代冶金技术,兑现了建设更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博尔的承诺。在当地人眼中,这些郁金香就是“改变世界的花”。
  今天的博尔,天蓝水清,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了,来自塞尔维亚其他地区甚至周边国家的大学生、工程师、产业工人也来了。这座城市又恢复了活力。
  在塞紫铜环保与生态部工作的伊瓦纳是博尔的“矿三代”,一家人都在矿区工作。“这里曾经到处是垃圾,但现在一切都变了。中国企业让我们梦想成真。”伊瓦纳感慨道。
  在视察博尔铜矿项目后,武契奇总统表示,紫金在塞尔维亚投资以来,矿产资源纳税增加三倍。紫金已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商之一,为塞尔维亚经济和就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被改变的不仅是博尔,在斯梅戴雷沃,拥有百年历史的钢厂也因为中国河钢集团的到来发生变化。随着改造现有设施和建设新设施,曾经空气污染严重的钢厂区域如今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欧盟标准更低。钢厂里常常可以看到盛开的南欧紫荆花,这座历史悠久的重工业基地有了新的模样。
  从博尔的郁金香,到斯梅戴雷沃的南欧紫荆花,中塞务实合作走出一条鲜花盛开的绿色之路,不断为双边关系增添新的色彩。
心心相印之路


  5月初正值塞尔维亚劳动节和复活节小长假。假日期间,在贝尔格莱德附近的小镇泽蒙,拉扎尔·萨瓦蒂奇小学五年级学生莱娜和小伙伴来到集市摆摊,完成她们的社会实践课作业。两个女孩子销售的产品是毛线手工编织的小动物,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一只大熊猫。
  莱娜说,她非常喜欢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如果有机会去中国旅游,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大熊猫。她说,在学校里,老师多次讲到塞尔维亚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历史,这让她和同学们对遥远的中国充满好感和好奇。
  “欢迎中国领导人来塞尔维亚,也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这里旅游!”莱娜得知习近平主席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后激动地说。
  “朋友是时间的果实。”正如这句塞尔维亚谚语所说,近年来,中塞两国民众经贸、文化往来密切,不断丰富充实着传统友谊的内涵,大家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米哈伊洛大公街和小镇泽蒙的广场周边,路牌上有中文标识;在历史悠久的贝尔格莱德动物园外墙上,由马赛克拼出的动物图形中也有大熊猫的身影。
  常年在米哈伊洛大公街上卖画的艺术家萨利奇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会选择来贝尔格莱德及周边地区度假。让他惊讶的是,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对塞尔维亚的文化历史并不陌生,还会与他讨论在中国足球俱乐部工作的塞尔维亚教练和球员。
  “塞尔维亚人和中国人有共同的经历和传统友谊,我们心连心、在一起!”萨利奇说。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主任卡塔琳娜·扎基奇说,她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年轻人开始使用来自中国的社交媒体软件、喜欢吃中国菜、买中国货、想要学习中文。塞尔维亚和中国互免签证、互通直航,更是让两国民众间的交流更便捷、了解更深入、成效更显著。
  谈及塞中两国关系的未来,扎基奇充满信心。她说,塞中两国在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两国务实合作将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不断拓展,塞中关系必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与记者:郑开君 张远 林浩)
 
巩固铁杆情谊 共绘合作新篇
——塞尔维亚各界期待习近平主席对塞进行国事访问
巩固铁杆情谊 共绘合作新篇

——塞尔维亚各界期待习近平主席对塞进行国事访问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应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塞尔维亚各界人士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时隔8年再次访问塞尔维亚,认为此访将巩固两国铁杆情谊,成为塞中关系发展新的里程碑,表示相信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双方将持续拓展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在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并进,造福两国人民。
气氛热烈迎候中国贵宾


  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主干道和横跨萨瓦河、多瑙河的桥梁上,塞尔维亚国旗和五星红旗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欢迎的标语在醒目处悬挂:“习主席,欢迎您”“习主席,谢谢您”“热烈欢迎尊敬的中国朋友”。
  “我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武契奇总统日前表示,中国是塞尔维亚的“铁杆朋友”,塞尔维亚与中国的交往是完全坦诚开放的。中国人民的援助,塞尔维亚永远不会忘记。相信习近平主席届时一定会感受到塞尔维亚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铁杆”,一直是中塞关系的关键词。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武契奇总统时说:“塞尔维亚是中国的铁杆朋友,两国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堪称中国同欧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武契奇总统表示,我们对塞中铁杆友谊感到自豪。
  中塞关系的发展充分证明,两国元首的亲自关心和引领是确保中塞关系始终高位运行并且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全面战略伙伴。从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再到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及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武契奇总统多次会晤并保持函电往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塞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武契奇总统指出,习近平主席即将进行的国事访问,不仅是塞尔维亚外交上的大事,同时也是一件值得塞全国人民欢天喜地的大事,相信此访将为塞尔维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塞尔维亚内外贸易部长托米斯拉夫·莫米罗维奇表示,塞方视中国为真正的、忠实的朋友。塞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戈兰·韦西奇说,习近平主席此访将“进一步证明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并为两国深化关系、促进合作树立新的里程碑。
拉近两国民众心灵的距离


  印象西湖、凤尾虾巢、松鼠鳜鱼、东坡笋肉……前不久,由中塞两国学生合作制成的“西湖宴”亮相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让塞尔维亚民众品尝到杭帮菜的美味。
  “中式烹饪为我打开新的世界。”中塞旅游学院塞方学生尼古拉说,“老师不仅教授中文,还介绍中国家庭、传统节日等内容,让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习近平主席2016年访塞期间与时任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共同出席中国文化中心奠基仪式。如今,中国文化中心开设中文、传统乐器、书法、太极等课程,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和体验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中文热”“中国文化热”近年来在塞尔维亚持续升温。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鲁班工坊在塞尔维亚深受欢迎;双方多年合作举办“欢乐春节”活动,以优秀中华文化展演吸引塞民众积极参与;互免签证和互通直航让两国人民常来常往更加方便,互访人数持续增加。塞尔维亚中文教师约瓦娜·杜邦亚茨说,随着双方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国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塞尔维亚人民盼望习近平主席来访,这次访问一定会更加拉近两国民众心灵的距离。”
  近来,中塞人文交流活动精彩纷呈:首届中国和塞尔维亚文化交流论坛探讨中塞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新机遇,第五届中国-中东欧高端智库学者交流论坛聚焦共建“一带一路”与现代化发展,中塞媒体智库研讨会共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少塞尔维亚专家学者表示,习近平主席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的国事访问将深化两国交流交融和互学互鉴,促进双方凝聚更多共识。
  在塞尔维亚亚洲问题研究所所长德拉加娜·米特罗维奇看来,习近平主席此访有助于双方在全球视野下吸纳多元而有益的观点,进一步推动塞中两国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塞尔维亚贝塔通讯社社长拉多米尔·迪克利奇认为,元首外交将激发两国在人文领域的新互动,加深双方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塞中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为高水平合作开启新篇章


  春日暖阳下的多瑙河畔,南欧紫荆花在微风中摇曳,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生机盎然。“从来没有想到钢厂可以这么美。”钢厂首席运营官弗拉丹·米哈伊洛维奇感慨道。他说,钢厂职工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塞尔维亚,“我们希望习近平主席了解到现在的钢厂建设得有多棒”。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收购陷入困境的斯梅戴雷沃钢厂。如今,这座百年钢厂焕发新生,已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
  今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勉励他们为中塞友谊作出新贡献。钢厂材料管理及维护部门负责人波波维奇·博扬说,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对钢厂职工意义重大,大家深受鼓舞、备感荣耀。职工们对钢厂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表示将继续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浇筑塞中铁杆友谊。
  正在建设中的匈塞铁路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塞方总工程师米兰·巴诺维奇介绍,匈塞铁路按照欧洲标准修建,通车后列车运行速度得到显著提升,最高时速从原来的4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为当地民众出行提供极大便利,也为塞尔维亚乃至中东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从产业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在塞尔维亚学者亚历山大·米蒂奇看来,塞中两国间“超预期”“多样化”的合作为投资带来动能,加速塞尔维亚的经济发展。刚从中国参访回国的他非常关注习近平主席即将访塞的消息,期待两国未来能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汽车产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近年来,中塞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中塞双边贸易额由2016年的5.96亿美元跃升至2023年的43.5亿美元。2022年,中国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直接投资来源国。塞尔维亚已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精酿啤酒、特色红酒、农产品等逐渐被中国消费者熟知。2023年10月,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这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塞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韦西奇说,中国的投资在塞尔维亚非常受欢迎,塞方期待同中国继续开展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项目。相信在两国元首引领下,塞中务实合作将迈向更高水平。塞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卡塔琳娜·扎基奇表示,塞中合作存在广阔空间,“期待两国领导人深入探讨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为双方高水平合作开启新篇章”。(执笔记者:刘品然 宋盈 邱夏;参与记者:石中玉 宿亮 郑开君 蒋国鹏)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6日电
 
携手共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引发塞尔维亚各界人士强烈共鸣
携手共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引发塞尔维亚各界人士强烈共鸣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5月7日,在赴贝尔格莱德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发表题为《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的署名文章。
  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引发塞尔维亚各界人士强烈共鸣。他们表示,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时隔八年再访塞尔维亚,相信此访将深化双方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为中塞铁杆友谊注入新活力,期待双方不忘初心、携手进步,共谱国家发展振兴新篇,共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患难与共
铁杆友谊跨越时空


  孟夏之日,草木葱茏。贝尔格莱德的城市干道、主要桥梁早已挂起中塞两国国旗,“习主席,感谢您”“热烈欢迎尊敬的中国朋友”等标语格外醒目。
  7日一早,在贝尔格莱德新区,戈尔达娜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己工作的报亭。得知记者来自中国时,她立刻拿起一份摆放在显著位置的塞尔维亚《政治报》,当天这份报纸头版刊载了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
  “塞尔维亚和中国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真朋友!习近平主席来访在塞尔维亚是举国关注的大事,也是媒体热烈报道的话题。”戈尔达娜热情地告诉记者,刊登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的这期《政治报》当天销量尤其好,估计在中午之前就会销售一空。
  中国和塞尔维亚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在上世纪反法西斯战争的浴火岁月和国家建设时期,两国人民培育了跨越时空的深厚友好感情。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双方彼此支持更加坚定,互利合作更加紧密,交流互鉴更加深入。
  “习近平主席这篇署名文章温暖人心,展现了塞中铁杆友谊的蓬勃发展历程。”塞尔维亚工商会驻华代表处主任耶莱娜·斯特凡诺维奇说。
  对于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对中塞两国友谊的阐释,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高度认同。她指出,塞中关系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两国和两国人民总是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毫不迟疑地伸出援手”。
  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2014年塞尔维亚遭受严重洪灾;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多年来,中塞两国始终守望相助,雪中送炭的兄弟情谊弥足珍贵。
  “两国共同经历的历史已经成为塞中友谊的基石,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更激励着彼此携手继续前进。”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员亚历山大·米蒂奇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所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塞始终是真朋友、好伙伴”,他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为塞中铁杆友谊注入新活力。
深化合作 铁杆友谊历久弥坚


  “朋友是时间的果实”。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塞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保持高水平运行,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塞铁杆情谊结出累累硕果——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全面战略伙伴;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自由贸易伙伴;去年,中国是塞尔维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用坚持互尊互信、坚持互惠互利、坚持互帮互助、坚持互学互鉴来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经验,凸显中国对与塞尔维亚发展友好关系和深化全方位合作的积极态度和重要原则。”塞尔维亚政治学者亚历山大·帕维奇说,塞尔维亚通过与中国合作,获得了发展机遇和真诚友谊。
  从匈塞铁路到E763高速公路路段再到泽蒙—博尔察跨多瑙河大桥,中塞合作助力塞尔维亚交通网络发展;从塞尔维亚紫金博尔铜业有限公司到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中塞合作为塞尔维亚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中塞双边贸易额已由2016年的5.96亿美元跃升至2023年的43.5亿美元。
  “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推动两国深化各领域合作。”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内纳德·斯特基奇对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印象深刻,“斯梅戴雷沃钢厂的发展是塞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成功合作,是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的范例。中国是塞尔维亚人民心中真诚可靠、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他期待塞尔维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塞尔维亚国家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德扬·米莱蒂奇说,习近平主席通过署名文章向塞尔维亚人民传递的信息不仅对塞尔维亚,而且对全世界都至关重要,再次表明“中国是一个有原则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他说:“中国与塞尔维亚的铁杆友谊历久弥坚,在国际层面树立了国家和人民交往的典范、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共同努力的典范。”
面向未来 铁杆友谊发扬光大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中塞要始终做真诚相待的好朋友、合作共赢的好伙伴、促进公平正义的好榜样、民心相通的好知音。对此,塞尔维亚内外贸易部部长顾问德拉甘·耶雷米奇深表赞同:“中国是塞尔维亚久经考验、如黄金般宝贵的朋友,巩固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事关塞尔维亚的未来发展。”
  中国路桥负责的市政污水处理项目“清洁塞尔维亚”是中企在塞签署的合同额最大的环保类项目,涵盖塞境内93个地区市政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合同额28亿欧元,将服务230万居民。当地人期待这一项目可以助力吸引更多投资者,促进旅游业发展。
  “习近平主席对巩固中塞铁杆友谊、深化两国务实合作的主张非常重要,为双方共同发展进步指明了路径。”“清洁塞尔维亚”项目总工程师亚历山大·沃伊沃迪奇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中国是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塞尔维亚是中国在欧洲坚定可靠的伙伴。
  署名文章指出,中塞长期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充分表明,两国关系不断深化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新时代新征程,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广阔空间。
  “习近平主席对发扬光大中塞铁杆友谊提出的主张非常重要,有助于双方深入挖掘互利合作潜力,推动塞中关系进一步发展。”斯特凡诺维奇热切期待中塞自贸协定的积极效应,“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独特的机会,将使塞尔维亚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供应链,朝着平衡和多元化贸易迈出一大步”。
  米蒂奇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共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他认为:“这是非常全面的重要主张,将极大深化双方在多领域、多层面的合作,塞中铁杆友谊将迎来更高水平的发展。”
   (参与记者:石中玉 林浩 邓耀敏 蒋国鹏 何毅 谢琳 刘秀玲)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7日电
 
为中匈友好合作开辟新篇章
——匈牙利各界期待习近平主席对匈进行国事访问
为中匈友好合作开辟新篇章

——匈牙利各界期待习近平主席对匈进行国事访问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应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匈牙利各界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匈意义重大,期待此访能赓续两国传统友谊,深化两国政治互信,为两国友好合作开辟新篇章。
政治互信持续深化


  5月2日下午,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著名的维加多音乐厅,伴随着中国民乐演奏,中匈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主题年会拉开帷幕。
  “匈中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匈牙利人民非常期待参与更多‘一带一路’项目。”与会的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部长纳吉·马顿在习近平主席访匈前夕,再次表达匈牙利与中国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他说,习近平主席此访意义重大。匈中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保持着良好传统友谊,政治上相互信任,经贸和人文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匈方愿积极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
  中匈两国拥有深厚友谊。建交7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良好典范。2017年,习近平主席和欧尔班总理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引领两国合作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双边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匈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扎实推进。匈方积极参加中国-中东欧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欧尔班总理连续三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去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会见欧尔班总理时说:“中方愿同匈方继续做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以明年建交75周年为契机,推动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续写中匈友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
  此次舒尤克总统、欧尔班总理共同邀请习近平主席访匈,充分体现匈方对此访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员盖尔盖伊·绍拉特说,两国高层密切交往为双边关系进一步提升注入了动力。匈牙利马蒂亚斯·科尔维努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负责人莫尔迪茨·乔鲍表示,匈中关系非常好,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将为两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经贸合作扎实推进


  在布达佩斯以西20公里的小镇比奥托尔巴吉,蔚来能源欧洲工厂负责人舍赖吉·蒂博尔驾驶的蔚来电动汽车时常引起当地人关注。该工厂是蔚来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座工厂,也是蔚来加电产品的欧洲制造中心、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舍赖吉说,蔚来不仅给欧洲带来了电动汽车,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换电站技术。
  近年来,蔚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纷纷到匈牙利投资设厂,成为中匈经贸关系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匈方统计,202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30亿美元。中国对匈牙利直接投资达76亿欧元,占外国对匈直接投资总额58%,创造就业岗位逾万个,匈牙利连续多年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投资目的国。
  匈牙利各界人士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能够为两国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增添新动力。匈牙利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豪沃希·拜尔陶隆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进一步加强匈中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并将合作拓展到更多新领域。”匈牙利投资促进局负责人约·伊什特万表示,匈牙利经济支柱汽车产业因中国投资而得到显著增强,获得在欧洲汽车行业中脱颖而出的独特机会,“我们期待中国的进一步投资”。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对接,让双方合作迸发强劲活力:匈塞铁路全线建成后将显著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中东欧地区南北走向互联互通;位于布达佩斯的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已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欧企业双向互动平台;中国城市与布达佩斯间货运直航的开通、中欧班列的高效运行,有力提升匈牙利地区交通枢纽地位;中国银行在布达佩斯设立其中东欧总部,助力金融互联互通……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匈方高度认同。匈牙利匈中经济商会主席派特·艾尔诺认为,通过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匈牙利连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和欧盟市场的“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匈牙利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主任霍尔瓦特·列文特表示,匈牙利通过“向东开放”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合作发展,“今后还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得知习近平主席即将访问匈牙利,位于布达佩斯的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师生们满心喜悦,习爷爷能再来匈牙利看看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愿望。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匈中双语学校考察,与这里的师生结下深厚情谊。2023年,习近平主席收到该校学生胡灵月和宋智孝代表全校学生的来信,他复信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曾亲历那次考察的现任校长埃尔代伊·苏珊娜说,习近平主席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一以贯之”,“非常鼓舞人心”。如今已实现到北京读书梦想的胡灵月表示:“我们一定珍惜来华学习的机会,刻苦学习、专心读书,不辜负习主席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做有温度的匈中友好使者。”
  匈牙利中文教学始终走在欧洲国家前列。成立于2004年的匈中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如今,中文已被匈牙利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该国高考科目。匈牙利有5所孔子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匈中友谊的传承者、两国文化的沟通者。两国还开展互换奖学金项目,促进两国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说,越来越多匈牙利学生到中国学习语言文化和先进技术,这是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好事。
  世界扬琴协会主席、匈牙利辛巴龙演奏家赫伦萨·维克托利亚表示,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带动更多匈中人文交流活动,无论是音乐艺术方面的交流还是旅游方面。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贝思文说,通过越来越多的交流对话,两国可以建立起更好的伙伴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匈中友好协会主席纳吉·尤迪特·埃娃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对促进包括人文交流在内的两国各领域合作产生深远影响,“相信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交流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成效不会仅限于匈中建交75周年这一年,而将是长期的”。
(执笔记者:刘赞 吴宝澍 朱瑞卿;参与记者:陈浩 康逸 张远)
     新华社布达佩斯5月7日电
 
加强纪律建设 走好“第一方阵”
中央和国家机关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加强纪律建设 走好“第一方阵”

中央和国家机关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走在前、做表率,抓住学习重点、丰富学习形式、强化警示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4月27日,一场秩序井然、严肃认真的党内法规测试,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县委书记研修班开考。
  在学制一个月以上的班次,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重点考察内容融入党内法规考试,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推动以考促学的具体举措,旨在督促学员全面掌握条例内容、更好领会条例精神。
  与此同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覆盖所有班次,举办学习贯彻条例专题课集体备课会,既做好校内学员课程辅导,也为全党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要抓住学习重点,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连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认真组织条例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掌握好条例的具体要求和实质要义。
  国家民委举办领导班子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采取集中自学、辅导报告、参观展览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党纪学习入脑入心。
  交通运输部党组充分发挥“关键少数”表率作用,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辅导报告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领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以上率下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原原本本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筹办两期司局级干部党纪学习教育暨廉政教育培训班,带动全体党员干部掀起学习热潮。
  全国妇联党组带头示范,各部门单位同步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专题读书班,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领读领学、集中自学、交流研讨等方式相结合,紧扣“六项纪律”开展学习研讨,切实把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紧扣学习重点,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
  中联部在举办专题读书班、专题讲座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直属党组织纪检委员开展“讲纪说法”活动,启动“学《条例》党纪知识竞赛”,编印《“知行合一”——中联部纪法学习手册》等,推动各直属党组织开展“党纪微课堂”“纪法周周学”等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
  民政部推动各司局、直属单位依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广泛开展日常学习,有的单位通过在线学习、知识自测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习,有的单位建立“随身学”机制,通过梳理应知应会知识点、建立“党纪学习资料库”等引导党员干部学在日常、学在经常。
  共青团中央组织中央团校、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专门研发“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条例》解读”相关课程,全覆盖纳入团干部培训主体班次,同时在《中国青年报》开设“学党纪谈思想”专栏,推动各级团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持续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持续加强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中央统战部组织各级党组织以统战系统典型案件为镜鉴,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强化警示教育;对照典型案件以案促改,落实整改方案,全面梳理权力清单,开展设租寻租空间和廉政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推动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
  中央政法委全面梳理剖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领域中管干部被查处情况,编写学习资料,以身边案例和《条例》条款相结合,强化以案说纪、以案说责,完善队伍教育管理、预警预防、监督惩处等制度措施,推动党员干部强化纪律观念、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
  教育部推动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教育部直属系统党的十九大以来违纪违法案例集《戒尺2》等警示教育材料,同时筹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集中通报典型案例,以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公安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研讨10部《警钟》系列警示教育片,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党纪法规的自觉尊崇者、坚定执行者、忠实捍卫者;向全体党员干部家属印发温馨提示书,提醒家属在党员干部饮酒醉酒、外出聚餐、“隔空收礼”等问题高发时节点配合加强教育提醒,严防发生违纪违法问题。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深化思想认识、抓住学习重点、压紧压实责任,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质量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懈努力。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向东开放” 拥抱中国
匈牙利坚定不移发展对华友好合作
“向东开放” 拥抱中国

匈牙利坚定不移发展对华友好合作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布达佩斯电(记者陈浩)1949年10月,匈牙利成为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建交后,两国友好关系全面发展,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近年来,中匈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两国各领域合作扎实推进、成果丰硕。
  “最西边的东方国家”


  匈牙利地处欧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多瑙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将匈牙利分为东西两部分。
  对这个万里之遥的中东欧国家,不少中国人能说出一些“门道”来,比如:金色的布达佩斯之夜、李斯特的曲、裴多菲的诗……而若有人再能提到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国际象棋大师波尔加三姐妹等匈牙利籍/裔名人,知道这里还是魔方、圆珠笔、维生素C、苏打水的“故乡”,那一定会被刮目相看。匈牙利是一个拥有良好教育体系和浓厚学习氛围的“书香国家”,人均读书量全球第二,对世界文明发展和科学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匈牙利人经常自称是“最西边的东方国家”。匈牙利与中国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文化习俗有诸多相似之处,都习惯于姓在前、名在后的称呼,对年月日的表达顺序也完全相同。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匈牙利文化既有西方底色,又有东方元素,而语言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正是联通两国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在中文教学方面,匈牙利始终走在欧洲国家前列。现在,越来越多的匈牙利孩子学习中文,中文在匈牙利已经成为高考外语科目之一。
坚持“向东开放”


  匈牙利在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第一个开设匈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学校的欧洲国家;第一个设立人民币清算行的中东欧国家;中国国家旅游局设立办事处的第一个中东欧国家;第一个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中东欧国家……尤其让中国人民印象深刻的是,匈牙利近年来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一直坚定地支持中国。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匈牙利政府开展务实外交,推出“向东开放”战略,争取实现国际贸易多样化、国际交往多元化,并提升欧盟内部决策影响力。在“向东开放”战略框架下,匈牙利积极发展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欧国家关系。
  匈牙利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主任霍尔瓦特·列文特(中文名乐文特)说,匈牙利的“向东开放”战略,将自身定位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匈牙利希望通过“向东开放”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合作发展。
  匈牙利马蒂亚斯·科尔维努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负责人莫尔迪茨·乔鲍说,匈牙利实施“向东开放”战略后,其外国直接投资的资金比例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大幅上升,已从原先的1%上升至9%,使匈牙利外资投资构成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匈牙利经济安全。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制造及其关联行业价值链规模占匈牙利国内生产总值的15%。要维持这一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需要中国新能源车以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和技术,这将成为匈中未来合作的重要领域。
做好朋友、好伙伴


  今年2月29日,在致匈牙利当选总统舒尤克·道马什的贺电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双边关系发展面临新的重要契机。我高度重视中匈关系发展,愿同舒尤克总统一道努力,赓续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引领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2023年10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第三次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见时,欧尔班表示,匈方深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给世界带来重大改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匈方坚定支持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匈牙利致力于深化匈中友好合作关系的决心坚定不移,将继续做中国在欧盟可以信任的朋友和伙伴。匈方反对任何“脱钩断链”和所谓“去风险”的做法,愿同中方一道加强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深化人文交流。
  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蓬勃发展,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已经成为匈牙利在欧洲以外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匈牙利在投资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按照匈方统计,202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30亿美元。中国对匈牙利直接投资达76亿欧元,占外国对匈直接投资总额58%,创造就业岗位逾万个,匈牙利连续多年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投资目的国。
  匈塞铁路项目是中匈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的首个项目。匈塞铁路全长近350公里,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匈塞铁路匈牙利段2020年7月开工以来进展总体顺利。全线建成后,从布达佩斯到贝尔格莱德时间将从8小时缩短至3小时,将极大便利匈塞两国人员和物流往来,显著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中东欧地区南北走向互联互通。
  中国与匈牙利相互尊重和支持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理解和支持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对接彼此发展战略,两国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通信、化工、物流、电动汽车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有力促进了匈牙利国家发展进程。展望未来,中方表示愿同匈方继续做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续写友好合作新篇章。
 
陈文清在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陈文清在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7日在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并作专题辅导。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陈文清指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保证,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陈文清强调,要扭住政法机关职责,充分发挥司法审判功能,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好主体主管责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加强法治建设,通过科学立法解决新问题,通过严格执法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法律关系的确定维护社会的稳定。
  陈文清要求,政法机关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办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王小洪主持开班式和专题辅导,张军、应勇出席。
 
4条高铁线票价调整 有何依据考量
相关铁路运输企业作出回应
4条高铁线票价调整 有何依据考量

相关铁路运输企业作出回应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樊曦 唐诗凝)日前铁路12306网站发布公告,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段、杭州至宁波高铁和沪昆高铁上海至杭州段、杭州至长沙段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票价将进行优化调整,引发广泛关注。
  围绕此次动车组票价优化调整的内容、依据和目的,5月7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杭甬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铁路运输企业负责人就社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问:此次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票价优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此次动车组列车票价优化调整,主要涉及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段、杭州至宁波高铁和沪昆高铁上海至杭州段、杭州至长沙段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票价,由目前实行的单一票价机制调整为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该机制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综合考虑季节、日期、时段、旅速、席别等因素,实行不同幅度的折扣浮动,合理确定执行票价,充分体现优质优价。
  如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南间二等座公布票价较现行票价调升19%,执行票价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实行灵活折扣,最低5.5折为304元、较现行票价调低34%;杭甬高铁杭州东至宁波间二等座公布票价较现行票价调升20%,执行票价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实行灵活折扣,最低5.5折为47元、较现行票价调低34%;沪昆高铁上海虹桥至长沙南间二等座公布票价较现行票价调升20%,执行票价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实行灵活折扣,最低5.5折为315元、较现行票价调低34%。关于票价优化调整的具体情况,旅客可登录12306网站或通过当地车站公告查询。
  问:票价优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价格法、铁路法等国家相关规定,对于列入《中央定价目录》的商品和服务由政府定价,高铁动车组列车客票定价不在该目录之内,可由铁路运输企业依法自主定价;对于列入国家价格听证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制定和调整时需要举行价格听证,高铁动车组列车客票定价不在该听证目录范围内,不需要举行价格听证。
  问:票价优化调整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动车组列车票价优化调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这些高铁线路于2009年至2014年间开通运营,10余年来线路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动车组列车一直实行单一票价机制,线路维护、车辆购置、设备更新、劳务用工等运营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单一票价机制已经明显不适应市场化经营形势,迫切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票价机制,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经营水平。
  二是这些高铁线路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普遍存在不同季节、日期、时段客流不均衡的情况,在旅客出行高峰时段,即使大量加开动车组列车仍然难以满足旅客集中出行需求,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有利于通过价格杠杆合理匹配运能与需求的关系,促进客流均衡化,使有限的运力资源服务更多旅客,也让一些对列车运行时刻要求相对不高的旅客享受更多优惠票价。
  三是这些高铁平行线路上均有普速旅客列车运行,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将进一步丰富高铁、普铁客运产品体系,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四是这些高铁线路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票价水平与区域内其他高铁线路上运行的同类动车组列车票价明显不平衡,对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推动高铁可持续发展。
  相关铁路运输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票价优化调整涉及的高铁线路所在区域,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竞争充分,动车组列车票价优化调整后,仍较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有较大的性价比优势。铁路运输企业将综合考虑客流变化、市场需求和旅客接受程度,用好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高铁动车组列车票价机制,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6月15日起武广段复兴号列车可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
6月15日起武广段复兴号列车可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樊曦 韩佳诺)记者7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期,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预计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可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
  在试验中,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线路设备各项指标表现良好。
  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介绍,国铁集团充分借鉴近年来京沪高铁、京津城际等实施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京广高铁武广段实施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工程。
  工程实施以来,国铁集团先后组织了线路、桥梁、隧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设备设施及视频监控、灾害监测等系统升级改造和补强工程,建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各项工程已按计划优质完成。
  京广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纵向主通道之一,此次京广高铁武广段建成安全标准示范线后,将进一步释放高铁路网整体效能,密切沿线城市间联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财政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财政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财政部近日下达1582亿元资金,比上年增加23亿元,引导和支持地方进一步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这是记者7日从财政部了解到的。
  据介绍,下达资金着力在三方面使用:一是,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从2024年春季学期起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年生均小学由1000元提高到1250元,初中由1250元提高到1500元;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继续按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的50%核定。预计全国超过2000万学生获得生活补助。
  二是,加大农村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补助力度。从2024年起提高农村学校校舍单位面积补助测算标准,东中部地区由800元/平方米提高到1100元/平方米、西部地区由900元/平方米提高到1200元/平方米,并适当提高高寒高海拔等地区测算标准,更好满足农村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抗震加固需要。
  三是,支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等。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动态调整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外交部:对法等12国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

外交部:对法等12国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冯歆然)中国领导人访法期间宣布,将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进一步介绍相关情况。
  林剑表示,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延长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12个国家免签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最高法:各级法院审理案件应当检索参考“人民法院案例库”
最高法:各级法院审理案件应当检索参考“人民法院案例库”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罗沙)最高人民法院7日公布的《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运行工作规程》提出,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应当检索人民法院案例库,严格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并参考入库类似案例作出裁判。
  据悉,人民法院案例库是由最高法统一建设的案例资源库,收录最高法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法审核入库的参考案例,供各级人民法院和社会公众查询、使用、学习、研究。入库案例分为刑事、民事、行政、国家赔偿、执行五种类型。国家机关、法学院校、律师协会等单位,专家学者、律师及其他公民个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案例库推荐参考案例。
  最高法提出,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参考入库类似案例的,可以将类似案例的裁判理由、裁判要旨作为本案裁判考量、理由参引,但不作为裁判依据。公诉机关、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提交入库案例作为控(诉)辩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说理中予以回应。
  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经检索发现人民法院案例库未收录类似案例,而正在审理的案件所涉法律适用问题疑难、复杂的,可以就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提出请示,或者报请提级管辖;由本院继续审理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经检索发现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有类似案例,但认为正在审理的案件具有特殊情况,不宜参考入库案例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
统筹开展流域和省域督察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

统筹开展流域和省域督察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7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个省(市)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
  据悉,督察组将重点督察省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省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和担当作为情况,地市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督察组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共性问题;也注重结合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安全定位,找准各省(市)突出问题。
  督察组将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绿色低碳发展情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情况;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违法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开发建设、破坏岸线,以及耕地生态破坏和长江十年禁渔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尤其是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三磷”污染治理情况;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和重要支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此前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等。
  进驻期间,各督察组分别设立联系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关于被督察对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
  此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专门致函被督察对象,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精准科学依法推进边督边改,禁止搞“一刀切”和“滥问责”,并简化督察接待安排,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中方将赴美开展气候变化会谈
中方将赴美开展气候变化会谈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生态环境部7日宣布,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将于5月7日至16日率团赴美,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进行会谈。
  双方将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围绕《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等双方共识、推进中美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等深入交换意见。刘振民特使此行还将与联合国有关方面,以及美方有关地方政府和智库等就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交流。
 
限购政策优化后,京津蓉楼市访客增多成交回暖
限购政策优化后,京津蓉楼市访客增多成交回暖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成都全面取消限购;天津取消本市户籍居民在市内六区购买120平方米以上新房限制;北京在执行现有住房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允许已有住房达到限购套数的居民家庭或成年单身人士,在五环外新购买1套商品住房……“五一”前夕,三地先后优化调整楼市调控政策。记者“五一”假期走访了解到,随着楼市政策持续优化调整,三地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
  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五环外的某新楼盘,记者4日看到,该楼盘售楼处的大厅沙发上几乎坐满了人。售楼处置业顾问霍先生告诉记者,“五一”期间看房的人很多,尤其是假期头两天,15个销售人员接待不过来。
  “‘五一’前我们刚开盘,假期过后近300套房源已售出过半。”该楼盘销售负责人介绍说,“从购房者类型看,目前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都有。80平方米的小户型和120余平方米的大户型最受欢迎。此次新政策对于释放购房需求有一定作用,最近有不少因为放开了限购政策而来看房的客户。刚需是在周边工作的‘90后’,他们买房不仅考虑地段,对于楼盘品质和配套也有较高要求。”
  北京二手房市场上,看房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五一’咨询量和成交量都多了。我们系统内这几天成交额排在前列的,近一半房源是来自五环外地区。”刚接待完客户的一名经纪人对记者说,相比去年“五一”,今年市场明显回暖,目前他正在积极拓展客户。
  北京市民陈莉对记者说,她家已有两套住房,这次政策出台后可以在五环外多买一套,所以打算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改善型住房。“房价已经调整了一段时间,我们准备适时‘出手’。”
  在天津,记者“五一”假期走访多个楼盘的售楼处发现,访客量有所增长。
  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体北鲁能公馆”,均价每平方米55000元、定位为改善型项目。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楼盘销量下滑明显。新政策推出后,来访量和下单量有所增长。假期第一天他接待了近20位客户。客户主要关注到新政策中取消120平方米以上住宅的限购,信心和预期有所提振。
  天津二手房市场的变化也较为明显。5月1日至5日,天津贝壳二手房合计成交877套,同比增长38.55%,环比增长0.34%。德佑房地产中介一名业务员告诉记者:“假期前4天我经手成交了两单,还有一单正在谈,都是二手房。”
  在成都,新房市场在“五一”期间热了起来。“成都的新楼盘项目多,户型多样,不少开发商都有折扣和优惠,我们正在考虑购买一套养老房到成都与女儿一家团聚。”来自山西省的张美芸得知成都不再审核购房资格,特意在“五一”期间前往多个楼盘了解情况。
  成都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举办了2024“安家成都·安逸生活”成都房产精品展。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等30多家房企、超300个楼盘项目参展。记者看到,“五一”期间成都不少开发商推出了“一口价”特价房源、限时优惠房源、购房大礼包等促销措施。
  “我们采取了‘五一’特价房和成交送家电措施进行促销。”成都越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销负责人魏俊青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五一”期间日均成交套数环比上涨80-150%,累计成交超过3.5亿元。
  记者观察到,以成都家庭首套住房贷款100万元、按30年混合贷等额本息贷款为例,与2019年至2020年成都房贷高点首套房五年期以上6%的利率、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上4.5%的利率相比,目前月供从5252.58元降至4306.27元,还款总支出将减少34万余元。
  链家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43%,成都、天津分别同比增长28%、19%。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层面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持续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充分运用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市场预期正逐步改善。
(记者郑钧天 王优玲 郭宇靖 王宁 李力可)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长三角一体化促共富的示范探索
长三角一体化促共富的示范探索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是党中央赋予长三角的重要使命。
  2021年5月,浙江开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路,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2022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会同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区一县政府,公布跨省域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在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指引下,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民生服务领域有了更多跨区域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良的环境质量……
  面向未来,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将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携手攻坚、共建共享,为全国跨省域推进共同富裕探路。
三个“协同”彰显示范特色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15万元,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以内……对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不少领域的2025年目标已提前或即将实现。
  “从示范区辐射整个长三角,我们努力在产业协同创新、区域城乡融合、居民就业增收等领域,形成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陈海涛说。
  ——推进产业协同创新,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4小时产业圈”是长三角推进产业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
  《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提高到262.48分,2018年后年均增长11.17%。
  “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创造更充分就业,上海也得以腾出更多战略空间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说。
  2023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三省一市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经营主体活力竞发。
  ——探索跨域协同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差距。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内,80%的入驻企业来自江苏南京;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的交界地区,番茄、草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在智能控温大棚里旺盛生长。
  一边是先富省(市)域积极带动后富省(市)域的“组团式发展”,一边是毗邻交界区域创新合作模式的“抱团发展”。
  公共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全域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在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下,长三角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2023年,长三角41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5.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协同推进强村富民,加强困难群体保障。
  走进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横溪村的“共富工坊”,只见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工人正娴熟地制作节日礼品。“一天做300来个,能赚90元钱。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我不用遭受日晒雨淋,还能补贴家用。”村民曹素贞说。
  发展低碳绿色农业、生物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长三角协同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助力困难群体增收。
  “增收”的同时还要“减支”。长三角致力于不断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之间的差距;通过比对筛选出14.4万条在外就读学生数据,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全部实现跨省市资助免审即享。
“一体化”成共富生活“推进剂”


  聚焦民生期盼,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形成的相关经验探索,在更广阔的区域内有了更丰富的应用。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医保异地结算,省心又省钱。”安徽省宣城市市民高伟说,自己需要长期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治疗,2023年住院花了16万多元,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异地直接报销就结算了近12万元。
  随着长三角地区异地结算深入推进,群众异地就医“垫资”和报销“跑腿”的难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如何让项目化学习真正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参加完在安徽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研讨会后,浙江省特级教师孙军波感到受益匪浅。
  孙军波说,长三角已建立起多个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教育部门还联合开启了“长三角地区骨干教师交流研修和访问学者计划”,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共享。
  ——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联合开发江南水乡观光、研学等文旅产品,联合开展马拉松、自行车等体育运动……依托山水相连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长三角各地康养、民宿、文旅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很多游客不再满足于吃好喝好,而是希望参与更加优质的文化活动,满足精神需求。”上海市江南莲湘民宿主人曹月芳说。
  基于统一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长三角各地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着力提升游客的同城待遇。
  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良渚遗址……退休后的施先生发现,自己的江苏社保卡在长三角各处文博展馆打卡畅通无阻。辐射长三角的“敬老通”应用,将医、食、住、行、游等敬老惠老待遇都归集到了一张卡上。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
  春日暖阳下,太湖贡湖沙渚饮用水源地风景秀丽。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奚河说,沿湖地区协同治理,带来的不只是一湖清水,还推动了沿湖地区的产业焕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长三角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明确而迫切。
  近年来,长三角致力于开展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固体废物协同治理,探索推动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为实现共同富裕厚植良好的绿色发展基础。
将“一体化促共富”进行到底


  在沪苏浙交界处的太浦河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标志性跨域项目“方厅水院”正在抓紧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各地居民可就近就地办理业务,还可共享跨域优质的滨水公共空间。
  按照以前的工作流程,跨域项目需要沪苏浙三地各自申报、审批,建设单位要准备三套不一样的材料、跑三个窗口、盖三个章。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由执委会牵头,该项目最终采用跨域一体化审批模式,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示范区挂牌以来,我们形成了136项务实有效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2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让长三角居民享受更多一体化发展成果,是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七都悦心公寓,是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之一。良好的环境、地缘人缘相亲的氛围,吸引了长三角各地70余位老人来此入住。
  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说:“异地福利性养老和异地半福利性养老,需要在养老金的转移结算、养老人员信息互通、养老设施共建上有更多突破,我们将携手长三角兄弟省市,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
  制度创新离不开政策协同。
  跨省公交联运、职教院校统一招生录取、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为共同富裕工作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长三角正努力通过协商、评估,制定更有效的一体化政策。
  “既要打破区域之间不合理的‘政策藩篱’,又要充分尊重各地的客观发展情况与资源分布差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负责人说,锚定增进民生福祉,绘就共同富裕美好图景,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立足长远、久久为功。
  (记者邬焕庆 俞菀 唐弢 参与采写:胡洁菲 朱国亮 胡锐 杨绍功)
    新华社杭州5月7日电
 
孔雀浴火:一块手表里的“时光传奇”
孔雀浴火:一块手表里的“时光传奇”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阳光下,鸭绿江绕着边城缓缓流淌。江水墨绿,清波粼粼,游客们沿江徜徉,感受“东方日内瓦”——辽宁丹东的独特风情。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东方日内瓦”这个别名的由来,得益于这里的一家企业:孔雀表业。这家有着67年历史的老表厂,制造了超过4000万只表芯,它见证了新中国表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自身也经历了由盛到衰、从落寞到振兴的上下求索,一代代制表师们用匠心和传承,打磨出一颗颗跃动的“中国机芯”,锻造着一段段时光传奇……
你听,这是时间的脚步声


  走进丹东孔雀表业集团,近400平方米的精密制造展示中心里摆满了这家企业建厂67年来生产的各种表芯,可谓琳琅满目。
  展厅西南角,一块直径34厘米的双陀飞轮机芯摆在显著位置。表芯上,7点和5点方向两个金色的摆轮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嗒嗒嗒嗒”的声响回荡在展厅中。
  孔雀表业管理部部长王广文介绍说,孔雀表业研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孔雀半镂空陀飞轮机芯,由146个零件构成,内镶19颗宝石,整个陀飞轮机构只有0.42克重,在狭小的空间中镶嵌上76个零件。
  “听,这像不像时间的脚步声?”王广文说。
  陀飞轮是法语,意思是“旋风”,寓意不停旋转。它是瑞士钟表大师宝玑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这一技术代表了当时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直到现在,在世界各国,能够制造陀飞轮手表的企业也并不多见。孔雀表业是中国第一家能够量产陀飞轮表芯的基地。
  在五楼的孔雀表业展示中心的墙面上、展台中,各种钟表、老照片、档案记录着孔雀表业走过的光辉历程:
  1957年,安东表厂在丹东市创立,原厂址位于锦江山西麓的花园街。“最早的时候只有7个制表师,也没有机床这些设备,就是靠手工制作,当年造出了4只前进牌手表。”今年67岁的老制表师武志荣回忆说。
  1963年,企业更名为辽宁手表厂,引进大量进口自动车床和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开始生产“孔雀”“春兰”“美美”“青云”四个系列、上百种款式的手表,因产品造型美观、走时准确,产品远销国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孔雀手表迎来发展高峰期。1982年7月5日的《工人日报》在头版以《孔雀飞来不落脚》为题,报道了孔雀手表在北京、天津、太原、南宁等地受到消费者抢购的盛况。“孔雀手表,一表难求”成为企业当年经营的真实写照。  “我那时候刚上班,结婚时我从厂里买了两块手表,一块我自己戴,一块送给我爱人,婚礼上亲戚朋友都羡慕坏了。”今年63岁的制表师魏钢回忆说,眉眼间溢出温暖而自豪的笑意。他3年前已经退休,目前返聘在岗,是孔雀表业的装配大师。
  1986年,年产机芯达到380万只,企业员工达到1.2万人,盛况空前。加上丹东的纬度、温湿度等与世界制表中心瑞士日内瓦相近,丹东因此被称为“东方日内瓦”。
  “那时候在表厂上班,是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全厂1万多工人,下班后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从厂区出来,场面太震撼了。”魏钢经常在梦里回到那个时代,“跟别人一谈起职业,人家知道你在孔雀表厂工作,都羡慕得不得了。”
离别与重逢,表盘上的岁月轮回


  在孔雀表业的生产车间里,一面面落地玻璃幕墙后面,一台台机器正在生产。这里面,既有最新式的自动化机床,也有一部分20世纪70年代保留下来,经过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后仍在使用的制表机械,车间里只有几个工人在控制机床。
  69岁的高奎仁正在夹板厂的车间里检验零部件。从1979年到现在,他在工厂里度过了大半生,见证过表厂的辉煌,也经历过它的落寞,退休后被返聘的他,也亲历了它再度辉煌的过程。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时候,厂子就走下坡路了。那时候电子表开始兴起,价格又便宜,走时又准,好像一夜之间机械表就不吃香了。”高奎仁回忆说。
  到90年代时,机器停摆,产品、零部件大量积压,工厂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一开始是一个月的工资分成两个月发,后来是拖欠,最多的时候两年多没发过工资。”
  工人开始放长假,“谁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开工,没办法,就得出去打零工。”曾任孔雀表厂下属模具厂厂长的武志荣说,1999年,他和几个老制表师一起到周边的私营小厂打零工。
  “当时厂里非常困难,生产的零部件没有销路,就论斤称卖给私营的小手表厂,小表厂生产的手表质量差,就靠低价拼市场。”武志荣说,一开始表厂卖积压的零部件,后来开始卖机床等生产设备,眼见着企业一点点衰落下去,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无能为力。
  “我记得有一个女工友,也是在一个私人企业做手表,有一回她看到贴着孔雀表厂标签的机床被卖到了她打零工的小企业,搂着机床号啕大哭……”武志荣回忆着,眼角泪光闪烁。
  在武志荣心底,有一件特别让他伤心的事:彼时孔雀表厂已经停产,几家小表厂却做得风生水起,有一天,孔雀表厂的厂长等领导到这家小厂来“取经”,看到几个当年表厂的业务骨干在小表厂里讨生活,厂领导们很尴尬,武志荣也觉得羞愧:“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那时候生活太难了,我爱人在金笔厂上班,也下岗在家,女儿正上高中,我不出去打这份工,一家人怎么活呢?”
  厂领导很不自然地对小厂的老板说了句:“我们培养的业务骨干,都被你挖来啦!”便匆匆离开了。厂领导走后,武志荣找到老板,抱怨了一句:“我们厂里的领导来,你好歹跟我们说一声……”
  没想到对方毫不客气:“你们拿我的工资,我给你们碗饭吃就不错了,我还得跟你们打招呼?”
  2008年7月,辽宁天赐集团收购辽宁手表厂,成立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孔雀表业从天津引进了专业的表业设计、管理团队,此时,这只曾经折翼的孔雀,开始了新的腾飞之旅。
  企业开始大量招募原来的老员工,听说企业改制后重新生产,武志荣立刻从那家私人表厂辞职,“还差我半个多月工资,我也不要了。我就一个念头:我得回家了!”
  当年,含泪离开;如今,温暖重逢。
  不少头发花白的老制表师们,找出珍藏的旧工装,怀揣着一腔热忱,回到梦里多次回来的车间,悸动的心,一如少年时第一次入厂般兴奋而自豪。
用匠心打磨“中国机芯”


  中午时分,走在孔雀表业公司的厂区里,安静、整洁,身边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走过,有的回宿舍休息,有的去餐厅就餐,还有人在篮球场上拼抢,仿佛行走在一所大学校园。
  2009年,改制后的孔雀表业从老厂区搬到了丹东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园,投资10亿元建设了现在的厂房,购置了新的设备,从天津、北京等地招来了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
  今年75岁的孔雀表业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侯桂林是中国制表行业的专家,大半生的时光都在手表行业里摸爬滚打,从学徒、工人到技术员,再到国营表厂的总经理、党委书记,既懂制表,也懂经营管理,孔雀表业改制后,他受聘从天津来到丹东,带领专业团队,和众多制表师们一道开启了新的逐梦之旅。
  “手表,是一个精密制造行业,既需要专业技术,也需要爱好和专注。我们这么多优秀的制表师,一代代传承下来,这是孔雀表业无形的财富。”侯桂林说。
  侯桂林加盟孔雀表业后,立下一个规矩:每年公司新招聘的人员,不管是高管还是普通工人,每人发一块机芯,让大家回去拆解,并定期组织比赛。“干一行要爱一行,管理层只懂管理,不懂制表,你跟这些制表师还有工人怎么对话呢?”
  当年的老孔雀表厂面对电子表的冲击遭遇了“滑铁卢”,如今的孔雀表业,面对智能手表,却应付裕如。侯桂林阐述了他走过大半生对机械表的理解。
  “智能手表以功能性为主,它的很多功能机械手表不具备。但机械表除了功能性,它还是工业设计、精密仪器制造、匠心传承等多重工艺、元素合一的工业产品,是工业美学的集大成者。”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如今的孔雀表业确立了“精密制造”的核心理念,实施“柔性、定制、品牌化”发展战略,向机械手表高端化方向进军。
  侯桂林的观念和老制表师武志荣的想法不谋而合。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武志荣去德国表企学习时,德国朋友曾送给他一块电子表,当时他觉得非常新奇,小心翼翼地带回国,但过了不长时间,这块电子表坏了。
  “我就把它拆开,看能不能修,结果打开一看,里面是很简单的一块线路板,太空洞了。”揭开了神秘面纱,武志荣有些失望。
  当年去瑞士学习,当地的专家对武志荣说,我们卖给你们的设备,都是我们淘汰掉的,不会是最新的设备,我们到了第四代,才可能把第二代的产品卖给你们,最先进的东西,我们不会卖。
  从那时起,众多像武志荣一样的制表师都有一个朴素的梦想:赶超先进,造出领先世界的“中国机芯”!
  凭借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武志荣和他的徒弟们致力于手表模具加工,突破了一项又一项被国外制表业同行看来不可能实现的关键零部件。2018年,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首届轻工“大国工匠”评选中,武志荣摘得桂冠。
  在武志荣的大师工作室里,工具箱中还保留着他入厂时就一直使用的螺丝刀、锤子等,这些木手柄泛着幽光、甚至被磨得变形的工具陪他走过了49年的职业生涯,他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制表这个行业,入了门,就盯着这一个行当不断钻研,把它做到最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事。我觉得,这就是工匠精神。”回望大半生的制表生涯,武志荣感触良多。
让“孔雀”成为国货之光


  年过古稀的侯桂林依然奔走在世界各地的表业舞台上,参加世界名表展会、到世界各地走访客户、洽谈生意,像一只上满发条的机芯,活力满满。
  “我去瑞士,我就带一两个公司的年轻设计师,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制表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也开阔他们的视野。”除了带年轻人“周游列国”,侯桂林还有一个绝招——75岁的他玩转互联网,和国内表圈的一帮“铁粉”保持着密切互动,许多人得知他在丹东,就从全国各地来拜访,久而久之,粉丝们形成一个定期会面的习惯,聚在一起,共同品评不同品牌、不同国家的机械手表在设计、走时、功能等方面的得失。
  每当这时,侯桂林就会带上他的年轻设计师一起参与,让大家见识世界各地的名表,倾听资深“表迷”们对手表设计得失的品评。
  在孔雀表业充满后现代风格的办公楼里,35岁的设计室主任高子祥正在设计一款新的手表机芯。家在内蒙古的他2011年进入孔雀表业工作,已经独立设计出多款手表机芯。
  “一块机械手表机芯,少的有100多个零部件,多的有400多个零部件,让它们密切配合,精准走时,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高子祥说。
  从他入职开始,拆卸表芯、学习机械手表的设计原理就成为一门“必修课”。从起初的被动拆解到逐渐“上瘾”,他被方寸之间的机芯世界的魅力所征服。
  “拆解手表,就是了解前辈、同行的设计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启发。”入职到现在,他拆解了40多个机芯,从拆解到重新组装,既开阔了眼界,也磨炼了耐性。
  “和我一批到孔雀表业的同学有20多人,如今只剩下8个,很多人耐不住寂寞,就离开了。干这一行,如果单纯为了养家糊口,很难留得下,更难做出成绩。”高子祥说。
  老师傅们也有同样的困惑:不少年轻人耐不住寂寞,来了又走,许多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枯坐”在制表车间里过活。
  作为青年人,高子祥也会有烦躁的时候,这时他就喜欢去展示中心看那台双陀飞轮表,听听它充满机械感的走时声,心情就平静下来。
  “作为设计师,从设计图纸到样机出产再到手表面市,我们要负责整个过程。一块手表是有生命的,我希望有一天我没了,我设计的手表还在精准跃动,这种成就感,是赚多少钱都难以替代的。”高子祥说。
  2012年,孔雀表业的机芯产量首次突破10万只,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过亿元,结束了企业长达20年的亏损,2018年,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被中国钟表协会评为中国陀飞轮手表(丹东)制造基地。2023年,孔雀表业集团“百万只高端机械表机芯智能研发制造平台”全面启动。该平台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涵盖40余个专业化车间、多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是中国北方钟表行业唯一的全产业链项目。
  “孔雀手表,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老丹东人永远割舍不下的情怀。我们都有一个理想,就是把这个品牌擦得更亮,把它做成一个百年品牌,让更多的中国人,拥有自己制造的高端手表,让‘孔雀’成为国货之光。”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卫东说。
     (本报记者孙仁斌 高爽)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申铖 侯文坤)“这些年,湖北勇担使命、笃行实干,支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担起支点重任,展现更大作为。”在国新办7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说。
  王忠林介绍,湖北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应变局、稳增长、提能级,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这几年,在遭受疫情重创的情况下,湖北发展一路顶压前行、一路回升向好。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经济运行起步有力、开局良好。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王忠林说,湖北已就“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以及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五个功能定位,就是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这是战略支点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要努力的重点方向。”他表示,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加快能级跃升,不断增强支点的战略支撑力。要巩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未来5年经济总量再跨越两个万亿台阶。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支点的硬核竞争力。坚持以“用”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做强做优“51020”现代产业集群(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5000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三是坚定扩大开放,不断增强支点的要素集聚力。用好花湖国际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欧班列等开放通道,建强湖北自由贸易区等开放平台和中德、中法、中日等国际产业园区,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四是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增强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实施长江大保护10大提质增效行动,构建循环经济等10大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美丽湖北、加快绿色崛起。
  五是促进协同融通,不断增强支点的辐射带动力。做强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加强与中部兄弟省份协作联动,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湖北更大贡献。
 
深圳出台政策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
深圳出台政策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深圳5月7日电(记者赵瑞希)记者7日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了解到,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城中村改造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类方式有序推进,统筹处理各方利益诉求,做好征求意见、产业先行搬迁、人员妥善安置、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落实征收补偿安置资金等前期工作。
  实施意见明确,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先谋后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实施,科学编制改造规划计划,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根据实施意见,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对象为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及原村民实际占有使用的现状居住用地为主的区域。城中村改造将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类方式有序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在拆除新建类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阶段,需经物业权利人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并经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依据集体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及公司章程决策同意后方可启动实施。改造过程中,需保障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及物业权利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实施意见明确,城中村改造要统筹处理各方利益诉求,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根据城中村原居住人口结构和住房需求,合理配置一定规模的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
 
连续25年,“插秧专列”开进三江平原
连续25年,“插秧专列”开进三江平原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哈尔滨5月7日电(记者徐凯鑫)5月7日,“插秧专列”K5161次列车从绥化站驶出,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等地的300余名“插秧客”乘坐该专列奔赴三江平原进行春耕生产。
  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连续第25年开行的“插秧专列”,从2000年开始开行首趟“插秧专列”,至今已有近190万人次搭乘专列前往三江平原。
  在站前广场,车站工作人员手持指示牌,引导农民在遮阳篷下有序候车。伴随一声声列车进站的提示音响起,农民们纷纷拿起行李,踏上驶往垦区的列车。
  “这趟列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参与25年“插秧专列”服务工作的绥化火车站客运值班主任赵业胜说,“早些年乘客都穿着旧布衣、扛着编织袋乘车;如今很多人拖着拉杆箱、戴着太阳镜。”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普及,年轻的“插秧客”们在沃野中大展身手,从穿雨靴站水里弯腰插秧,到补苗、操作机械等“幕后”工作,春耕作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燃煤绿皮车到空调车,从纸质客票到电子客票,25年来,“插秧专列”在每年短暂的旅途中,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从“北大荒”驶向了“北大仓”。
  “插秧专列”不变的,是几十年来,逢春耕必开行的时间节点;变化的,是越来越便捷、实用、贴心的出行服务。
  来到车站,记者远远便看到由铁路部门组织的志愿者身着鲜艳的红马甲,为候车农民发放“水稻栽培技术简明手册”,并耐心地讲解相关内容。“插秧专列”上,还有农技专家知识讲座,帮助“插秧客”们更专业。
  不少旅客还根据专列提供的信息,找到了更多机会。用工种类、农场信息、联系方式……记者看到,由铁路部门对接制作的用工信息表详细标明了沿途各个农场的招工情况,不少农民看到后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下了车我就准备打电话问问,别错过了好机会。”农民郑春红说,这次出来只有七天活,有了这个招工表,兴许能多干几天,多赚些钱。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每年春耕季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水稻备耕、插秧。K5161次“插秧专列”从齐齐哈尔始发,途经绥化等地,终至抚远,发行时间预计从5月7日持续至6月中旬。据统计,今年预计有4万名农民乘火车赴三江平原进行春耕工作。
 
江苏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
江苏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南京5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记者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获悉,自5月7日起,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正式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以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体验。
  患者到江苏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挂普通门诊号就诊时,因检验、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不能获取报告而未完成诊疗的,三天内(含首诊当天)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医院的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复诊,无需再次挂号,享受免缴普通门诊诊察费(挂号费)政策。
  复诊患者可凭首诊挂号单、就诊卡、医保卡等,直接到原就诊科室候诊区或门诊大厅等医院指定区域,通过自助机或人工分诊台获取就诊序列号后,在相应候诊区等候,依次就诊。
  第一次诊疗已经完成,三日内需继续治疗的,需重新挂号。患者在复诊时,发现需到其他科室就诊的,要重新挂号。
  江苏全省许多医院已开设“无假日门诊”,周末、节假日如医院正常开诊,可按“一次挂号管三天”流程进行复诊;如未开诊,则顺延。
 
“口袋公园”里的推窗见绿
“口袋公园”里的推窗见绿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清晨时分,几只小鸟落在窗台,伴随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江西省永新县市民胡小红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蜿蜒曲折的游步道、绿意盎然的林木花草……家门口的一个由荒坡改建而成的“口袋公园”,让胡小红的幸福指数提升了不少。胡小红说,过去这里杂草丛生,有的地块还被“见缝插针”辟出几片菜地。一到下雨天,黄泥混着雨水冲刷而下,出门时鞋底总会沾满泥巴,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023年10月,这片荒坡的改建工作正式启动,除杂草、平土地、种绿植,随之而来的便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晨光熹微时,老人们散步锻炼,相聊甚欢;夜幕降临后,居民们热情舞动,孩子们嬉笑打闹,笑容洋溢在一张张脸庞上。
  “最近网上流行‘公园二十分钟效应’,我和家人茶余饭后经常来到‘口袋公园’散步,感到身心愉悦。”胡小红说,过去附近散步的去处不多,如今家门口就是公园,行走其中十分惬意。
  “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主要是利用城市更新、道路改造的空隙地,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拓展居民娱乐空间。”永新县城镇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贺江介绍,近年来永新县将打造“口袋公园”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充分盘活零星场地、闲置地、边角地,通过“见缝插绿”“开荒拓绿”等方式建设“口袋公园”,配套停车场、篮球场、健身器材、景观照明等设施,更好满足居民休闲需求。
  开门迎绿意,转角觅佳景。漫步在永新县的大街小巷,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各具特色:有的布局亭台桌椅,满足居民休憩需求;有的设置儿童乐园,便于儿童娱乐玩耍;有的摆放健身器材,群众在家门口便可锻炼身体……
  按照规划,永新县今年还将新建5个“口袋公园”。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福利”在家门口“上新”,市民们的“幸福半径”继续扩大。  (记者范帆)新华社南昌电
 
来景德镇,逛热闹“春集”
来景德镇,逛热闹“春集”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今年“五一”假期,在江西景德镇,2024陶溪川“春秋大集”春集热闹开集。在为期6天的春集中,11场艺术展览、5场艺术讲座、7场民族文化演出轮番呈现,来自国内外近千位艺术家和手工艺人携作品精彩亮相。以“瓷”为名,因“瓷”而聚,这场艺术嘉年华成为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注脚。
在景德镇,看见艺术传承与创新


  古典和新潮、传统与现代……漫步“春秋大集”国内外艺术家交流区,不同民族风格、造型各异的艺术作品琳琅满目,一步一摊,一摊一景。在这里,人们可以看见陶瓷文化主题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之美,也更能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艺术之道。
  趁着集市人不多,来自美国的艺术家、摊主贝特西边走边逛,不时停下与其他摊主交谈,“把这些艺术家们聚集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大事。”这几天,在陶溪川随时随地就能与其他艺术家交流的经历,让她既感到惊喜,更收获颇丰。
  以“为了相聚”为主题,今年的“春秋大集”春集邀请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艺术家、手艺人参展,策划了艺术集市、论坛讲座、民族歌舞、街头艺术等丰富文化活动,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遇、碰撞,共赴一场“民族的 世界的”盛大聚会,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都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的,每个作品造型都不一样。”每当有人上前,来自捷克的陶瓷专业学生们总会热情地介绍自己的陶瓷作品。
  这样的跨文化交流场景在“春秋大集”的各个角落、场馆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春秋大集”以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传播、再造为起点,将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化资源及国际艺术家资源汇总展示,打造一个融合不同民族和多元艺术的文化IP。
在陶溪川,见证文化开放与包容


  “五一”假期第二天,在陶溪川球磨美术馆,一场由中国和保加利亚陶瓷专业艺术家合作呈现的展览——“泥火嬗变——中保陶瓷当代艺术交流展”开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展。
  去年9月,保加利亚特罗阳市举办的一场中国陶瓷艺术交流展,是促成此次陶溪川交流展的重要背景。本次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介绍,展览总共展出47件作品,有9位保加利亚艺术家来到陶溪川后,他们尝试用当地材料,创作了此次展览的部分作品。
  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掘无限的艺术可能,在开放与包容的艺术氛围中碰撞出璀璨的艺术火花,这是“春秋大集”策展的初衷,也是陶溪川的艺术追求,更是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的精神内核。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表示,立足景德镇“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内核,陶溪川着力打造文化创新空间和国际交流平台,让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让艺术走进大众日常,“希望不只是陶瓷,未来还有金工、木工、玻璃、纤维等不同领域的更多艺术工作者来陶溪川创作与交流。”
在“春秋大集”,产生更多创新与创造


  在“春秋大集”上,来自马来西亚的“摊主”罗志义正忙着向逛集的游客们介绍自己的陶瓷作品。这是他第一次来景德镇,刚到瓷都,他就被这里的浓厚的艺术氛围深深感染。摆摊间隙,他还去听了两场艺术讲座。
  在罗志义看来,景德镇是世界陶瓷艺术家们都向往的地方,接下来将抓住这次难得机会,和更多国家的陶瓷艺术家们交流学习。
  从历史走来,景德镇厚重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陶溪川浓厚的艺术氛围,赋予了“春秋大集”深厚的艺术内涵。“春秋大集”不仅是展示各国陶瓷艺术作品的广阔平台,更成为景德镇牵手世界、世界走近景德镇的重要载体。
  有人说,在很多时刻,景德镇更像一束光,吸引世界各国艺术家不断涌来,并且随之带来新的可能。
         (本报记者闵尊涛)
 
重庆:地下综合管廊让城市“里子”更充实
重庆:地下综合管廊让城市“里子”更充实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地下约10米深、由钢筋混凝土构建,3个独立舱体可满足电力、燃气、通信等不同管线铺设需求,部分舱体能实现车辆通行并兼顾人民防空功能……去年底正式投用的重庆市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可满足周边12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数十年地下管网建设需要。
  “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全长10.12公里,将大幅减少地下管网铺设成本、周期和施工难度,延长管网使用寿命。”重庆市渝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华说。巴南区原计划修建一条应急供水管网,需占用80亩林地,工程建设周期约1年。巴南区水利局干部刘宏告诉记者:“有了这条综合管廊,建设单位仅用不到4个月就完成供水管网铺设,不占用林地,节约建设成本超700万元。”
  管廊中的燃气舱、电力舱维护管理安全要求较高,巴南区专门设立地下综合管廊控制中心。记者在中心电子大屏上看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系统可凭借红外热成像设备、巡检机器人、数字地图等对管网进行高效管理,一旦发现高温等异常情况就会发出警报,有力弥补了人工巡检的不足。
  空中电线如同“蜘蛛网”、反复开挖出现“拉链马路”、道路施工挖断地下管网……针对管网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庆市近年来结合城市更新,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革试点,充实地下“里子”,让城市更有“面子”。
  重庆高新区科学大道,路面上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地下是10.6公里长的一期综合管廊。记者看到,管廊最宽的综合舱宽4.6米、高3.3米,墙上是整齐排列的线缆架,工人可开车铺设、巡检管线。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建设局干部陈秀英介绍,高新区规划地下综合管廊118.2公里,在建管廊约30公里,并与主干道路同步规划,降低了综合建设成本,“拉链马路”、空中电线杂乱等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得到缓解。
  电力、通讯、水厂等管线权属单位多,导致一些工程建设常常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单位,影响工程工期,还会因数据、档案有误挖断管线,干扰市民正常生活,为此重庆市积极探索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管理。
  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点开“重庆市地下市政设施综合管理平台”,城市三维地图上显示着密密麻麻的各类地下管线。点击需要查阅的管线,管线类型、埋深、走向等信息一目了然。
  中心负责人说,通过地下设施精细化普查,平台汇集了10.2万公里地下管线、303公里地下轨道交通、6.8万余个市政消防栓等9类矢量化数据,可为工程建设、日常管理、应急消防等工作提供数据查询功能,让地下管线信息“一图统览”。
  此外,重庆市住建委还推出“e呼通”应用程序。建设单位在“e呼通”上发布工程项目信息,系统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自动把项目信息推送给相关管线权属单位,管线权属单位提供地下管网数据,让建设单位、管线权属单位、管线主管部门有效沟通,防止管线被挖断。以渝北区为例,使用“e呼通”后,第三方破坏管线事故从平均5起/月降至平均1.44起/月。
  记者从重庆市住建委获悉,目前重庆市累计开工建设干、支、缆线等各类地下管廊368.3公里,形成廊体324.5公里,同时扩大地下管网数字化管理覆盖面,助力城市更新和韧性城市建设。   (记者周凯)
    新华社重庆5月7日电
 
云南省通报3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
云南省通报3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昆明5月7日电5月7日,云南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云南省纪委办公厅通报3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
  曲靖市、会泽县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缺乏统筹。2023年,会泽县及其乡镇接受的“督检考”中,市县两级占93.1%,不少“督检考”阵仗大、人数多。市、县两级“督检考”统筹不力,计划执行不严格,备案管理“挂空挡”,近90%的“督检考”没有纳入计划管理,部门计划填报与实际执行“两张皮”,随意开展、集中扎堆情况较突出,存在同一事项反复督查的情况,给基层造成了较大负担。比如,2023年9月6日,同时有4个市级部门到会泽开展“督检考”。某市级部门全年19次到会泽县督查,某县级部门2个月内7次对同一乡镇进行督导。
  玉溪市澄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层层加码,部分经济指标失真。2023年,玉溪市向澄江市下达固定资产投资目标100亿元,澄江市发改局将目标调整为160亿元,分解下达到街道(乡镇)、部门,并要求街道(乡镇)、部门把建设规模和内容扩大,倒逼基层以纸面落实、“数字”落实来应付。统计督察抽查发现,一些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指标失实率高。
  大理州剑川县向乡镇下放行政职权过多过急,导致基层接不住管不好。2023年11月,剑川县向各乡镇下放有关行政职权,全县8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承接212项事项,其余5个乡镇承接210项。由于行政职权放得快、放得多,但资源没有同步下沉,责权能不配套,导致乡镇接不住。县级有关部门对下放事项研究不深入,没有结合不同类型乡镇实际分类评估承接能力,向所有乡镇“一刀切”下放职权,减部门的责任,甩工作给基层;衔接指导不到位,职权下放前没有开展培训,下放后没有对接指导,简单一放了之。县级对乡镇综合执法队伍配备不到位,人员结构不合理,执法监管跟不上。放权赋能没有取得应有的实际效果,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加重了基层负担。
 
“自动驾驶”“标配加选配”……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看点解析
“自动驾驶”“标配加选配”……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看点解析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宋晨)5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标志着长征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
  本次发射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面向未来商业发射市场的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采用单芯级两级构型,一子级直径为3.35米,采用两台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子级直径为2.9米,采用一台推力18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全箭总长约43米,全箭起飞重量约21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4吨,可根据不同任务适配多规格的卫星整流罩。
  面对日益旺盛的卫星发射需求,选择一款“高可靠、高性价比、适应性强、响应快速”的运载火箭,是用户对商业发射服务的共性要求。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运载火箭领域首次创新采用AAC(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实现对运载火箭姿态的精准控制,推动火箭控制系统不断迈向自主化、智能化。
  “可以把火箭的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简单理解为智能驾驶,通过判断道路状态、乘客的舒适体验等因素自动调整方向盘和油门,实现速度和方向的自动控制,确保安全稳定行驶,同时兼顾乘客乘车体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箭专家胡存明说。
  此外,研制团队还新研发了轻质化贮箱为火箭“瘦身”。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2.9米大温差泡沫夹层共底贮箱,通过减少两个贮箱之间的多余空间,在携带尽可能多的燃料情况下,实现减轻火箭“自重”,进一步提高火箭的结构效率,提升火箭运载能力。
  与以往执行国家发射任务不同,商业市场多样化的发射需求背后也常常带来更多变数,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在最大化满足用户的同时实现快速履约?“去任务化”,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研制团队给出的答案。
  所谓“去任务化”,就是最大化统一产品的状态,先打造出一枚可适配多任务要求、可滚动组批投产的“标准火箭”,在后期发射任务明确后,可按照卫星配套要求,在“标准火箭”上开展适应性的“加装和改进”。“就像是我们购买电子产品时的标配和选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箭专家余延生说,通过“去任务化”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商业航天市场高频次、高密度发射的需求。
  本次任务发射的4颗卫星,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通过商业化竞拍方式实施的一次“拼车”发射任务,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首次公开竞拍。
 
新研究:火星陨石坑或曾拥有类地宜居环境
科学家探索利用间作技术提高在火星上种菜的产量
新研究:火星陨石坑或曾拥有类地宜居环境

科学家探索利用间作技术提高在火星上种菜的产量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据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车获得的探测数据发现,火星盖尔陨石坑内的砂岩富含锰元素,鉴于锰元素沉积物的特性,研究人员推测这个古老的陨石坑可能曾拥有类似地球的宜居环境。
  这项由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完成的研究近日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卷》杂志上。
  研究团队研发了“好奇”号火星车搭载的“化学相机”,并利用该设备发现,火星盖尔陨石坑的砂岩中锰元素含量远高于正常水平。这个陨石坑估计有35亿到38亿年历史,可能是干涸湖泊的一部分。
  矿物质中的锰元素是以锰的氧化物形式存在,其形成需要持续的水源和高度氧化的环境,而满足这样条件的环境正是宜居环境。在地球上,大气中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富含锰元素的沉积物能够形成,而微生物的存在会帮助催化锰的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条件的湖泊是常见的锰元素沉积地点。
  研究团队分析了盖尔陨石坑内的砂岩中富含锰元素的可能原因,以及哪种氧化剂可能导致锰在岩石中沉积。研究认为,这些沉积物是在河流、三角洲或古代湖岸附近形成的。“化学相机”首席研究员尼娜·兰扎解释说,锰矿在地球湖岸浅水区很常见,但在火星上“找到这样可识别的特征非常难得”。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表明,火星大气或地表水中可能发生过大规模的氧化进程。人类尚未掌握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确切证据,也不清楚火星上锰的氧化物形成的具体机制,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理解火星上的氧化机制。
  新华社北京电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为此,科研人员正研究如何提高在火星上种菜的产量。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日前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利用模拟的火星土壤在温室中种植豌豆、胡萝卜和番茄,探究间作种植技术能否提高这些作物的产量。
  间作是在同一地块同时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在模拟火星土壤中添加了有益细菌和营养物质,还调控温室内的气体、温度和湿度,使其符合预期的火星温室条件。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明显降低,豌豆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研究人员说,这表明间作可能会对火星土壤中的作物生长产生明显影响,今后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研究,通过改善土壤条件等方式找到更优的种植方式,提高作物产量。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团队:用青春丈量冰封之地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团队:用青春丈量冰封之地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武汉5月6日电(记者李鹏翔 侯文坤)1.74米的身高、110斤的体重,戴着一副大框眼镜……初见25岁的褚馨德,很难将眼前身形单薄的年轻人与条件艰苦的极地科考联系起来。只有那因晒伤而至今发红的鼻尖在提醒,他刚在南极经历了约3个月的雨雪风霜。
  褚馨德是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去年,作为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一员,他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负责执行格罗夫山无人机航测及陨石分布航空调查任务。
  打钻、切冰芯、采样、找陨石、飞无人机……在南极,褚馨德面对的是最低零下30℃的低温和最高10级大风的恶劣环境,作业难度陡增。因要通过屏幕来观察和操作无人机,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戴手套操作又不够灵敏,他有时不得不把手和口、鼻等部位暴露在低温、强风、强紫外线环境下,几乎失去知觉。
  褚馨德是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的“新成员”。该团队成立于1984年,是以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为主体组建的多学科科学考察团队。自1984年鄂栋臣教授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团队先后有近200人次参与了39次南极科考和17次北极科考,是我国参加极地考察最早、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团队。
  40年来,团队参与了每一个中国南极考察站的创建工作,绘制我国第一张南极地形图,命名第一个中国南极地名,出版我国第一部南北极地图集,建立中国境外第一个北斗监测站……
  荣耀背后,并非坦途。
  南极壮美,却凶险。鄂栋臣教授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时曾签下“生死状”;杨元德教授曾半个身子掉进冰缝,幸亏救援及时;周春霞教授乘坐的橡皮艇遇大风浪,差点翻覆……距上一次极地科考已过去10余年,但周春霞回想起一次次完成观测任务的惊险仍记忆犹新。“严酷环境下,科研作业险象环生,不少队员是从南极野外捡回了一条命,也有人落下冻伤等毛病。”她说。
  极地科考充满挑战,也孕育机遇。533天,麻源源的三年博士生生涯一半在南极,发表了两篇SCI论文;克服极寒、缺氧,张胜凯副教授和队友28天挺进1200多公里,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并测定其精确位置和高程;历经16次极地考察,艾松涛教授和团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极地考察管理信息系统……
  极地研究周期长、难度大,与一些热门学科相比,冷门且小众。这个团队却有一代又一代师生接力奔赴险地。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张小红第一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时23岁,如今已年近五旬。在他看来,年轻人接棒用青春丈量冰封之地的背后是传承。
  “去过极地的老师和前辈总和我们分享那里的故事,也让我莫名有了憧憬。”耳濡目染下,一批批武大师生投身极地科考事业,27岁的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耿通便是其中之一,并在去年底踏上南极。
  根据科研任务,耿通和队友在南极昆仑站附近区域布设了100个地震仪。长时间在极寒环境下作业,他的右手被冻伤。医生要求他立刻停止作业,否则严重的话要截肢。“当时非常犹豫,怕耽误任务。医生多次劝阻下,我休息了几天就赶紧又投入工作。”耿通说,虽然很苦很累很难,可当自己在昆仑站前亲手升起国旗,感觉一切都值得。
  在冰封之地接续砥砺奋斗40载,团队从建立东西南极测绘基准开始,测绘出覆盖近30万平方千米的地图,命名了359个中国南极地名。同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极地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为我国极地科考提供保障。
  这40年,团队也见证了我国极地科考基础设施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前执行任务基本靠走,打电话、上网都很难。如今,通讯便捷了,用于科考的船、飞机、基地等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国产化、智能化装备投入使用。
  “胸怀‘国之大者’,我们将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的真本领,为我国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而接续奋斗。”张小红说。
 
人工智能:从流行词到生产力
人工智能:从流行词到生产力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许多美国企业技术和经营创新的重要支撑。先行一步者不仅把人工智能当作流行热词,而且在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都尝试采用相关技术以提高生产力。未来人工智能能否像个人电脑和互联网那样“改变游戏规则”引人关注。
  越早尝试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业务有机结合,就越可能迅速找到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方法。
  美国著名百货连锁店梅西百货表示,正在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定制营销策略,通过算法向顾客推荐商品。美国休闲服饰品牌阿伯克伦比-菲奇公司的设计师则使用人工智能应用帮助他们设计产品,生成服装创意图像,其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帮助编写产品简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价格与需求实时动态匹配已成为一些公司通用的做法。比如优步公司会根据想要乘车的人数多少来浮动定价;快餐连锁品牌Wendy’s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在生意清淡的时段对网上菜单商品打折促销。
  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库存。联合利华公司旗下著名冰淇淋品牌Ben&Jerry’s在商店冰柜中安装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摄像头,在存货不足时会评估剩余商品数量,及时向公司总部发出警示。这一技术已应用在8000台冰柜中,后续还将大幅增加安装数量。因为能及时补充受欢迎口味的冰淇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冰柜销量平均增加了13%。
  尽管企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探索,但目前这些应用的成效有目共睹,让人们对新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高德纳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全球90%的公司将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这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受访公司计划采用人工智能,其中50%的公司预计人工智能将带来就业增长。
  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的许多应用只是改进了既有软件可以做的事情,虽然更有效果,但不一定会像个人电脑和互联网那样“改变游戏规则”。另外,目前企业人工智能方案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流程的效率上,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企业前期的科学决策过程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和潜力。
  有专家指出,企业若要提高采用人工智能的效果,需要深入跟踪研究相关技术的功能和潜力,结合公司具体业务,探索人工智能提高绩效的范例。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护栏”等制衡机制来管理安全风险,减少人工智能编造信息的“幻觉”倾向,规避训练数据中出现的偏见、知识产权等问题。
  人工智能在给企业赋能的同时,还会加速工作岗位和工人技能要求的变化。让工作者有能力适应变化也是企业的重要责任。
    (记者吴晓凌)新华社旧金山电
 
大规模基因研究绘制开花植物“生命树”
大规模基因研究绘制开花植物“生命树”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伦敦电开花植物对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计有重要作用。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9500多种植物的基因组数据,绘制了反映开花植物进化历史的“生命树”。
  据介绍,开花植物又称被子植物,在大约1.4亿年前出现后迅速崛起,现已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然而,人们对其进化历史的了解仍不充分。
  作为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生命树计划”的一部分,来自全球138个机构的279名研究人员借助最新基因测序技术,对9500多种开花植物展开分析,它们代表了已知开花植物中的大部分。通过比较每种植物基因序列的相似性,研究人员分别确定了它们在“生命树”上的位置。
  现有技术已能够从干燥的植物标本中提取遗传物质,从而帮助研究一些已经灭绝的物种。本次研究中还包括200多块植物化石,这使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了解开花植物的进化历史。
  研究人员说,绘制开花植物“生命树”不仅是回顾过去,也是展望未来。就像可根据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的位置来判断其性质,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生命树”上物种的位置来推测某些植物的特性。准确绘制“生命树”有助于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预测不同植物类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或病虫害等。
 
太阳耀斑爆发,将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
太阳耀斑爆发,将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高敬 黄垚 李昌瑞)北京时间2024年5月6日14时35分,太阳爆发了一次X4.5级的强耀斑。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7日预报,预计未来三天,太阳活动水平中等到高,可能爆发M级甚至X级耀斑。
  什么是太阳耀斑?太阳耀斑爆发是正常的吗?
  记者了解到,太阳耀斑是太阳上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它是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突然变亮的活动现象,常伴随有各种能段电磁辐射和粒子发射的增强。太阳耀斑可以分为A、B、C、M、X五个级别,其中A为能量最小级别,X为能量最大级别。
  太阳“发脾气”也是有周期的。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任王劲松介绍,一个太阳活动周平均长度为11.2年。国际规定,以1755年作为第一个太阳活动周的开始时间。当前,太阳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
  2024年伊始,太阳活动较为活跃,元旦、除夕以及元宵节前夕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耀斑事件,这表明太阳活动正在变强。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首席预报员陈安芹说,每个太阳活动周大约有100多个X级耀斑,而在太阳活动峰年,X级耀斑爆发更为频繁,每年大约有10至20个。目前正处于太阳活动周的峰年,太阳表面的活动区比较多且复杂,因此频繁爆发X级强太阳耀斑是正常现象。
  太阳耀斑会对地球、对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陈安芹表示,太阳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向阳面地球电离层的扰动,从而影响导航定位系统、航空通信、短波通讯以及其他应急通讯等。太阳耀斑爆发时还可能伴随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附近,可能会毁坏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威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日冕物质抛射到达地球附近时,会引起地球磁场扰动甚至地磁暴,影响长距离输电网和输油管线,还会影响卫星发射活动,尤其对低轨卫星的影响更大。
  “虽然太阳耀斑爆发会携带大量的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但实际上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到达地球附近,加上地球有自身磁场的保护,因此即使是强耀斑爆发,对人类健康也几乎没有影响,公众不必担心,也不需要做特殊防护。”陈安芹说。
  王劲松表示,面对强太阳活动等所引发的空间天气事件,中国气象局成立的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已基本建成监测、预报和服务三位一体的业务系统,基本具备了针对空间天气因果链中关键节点、关键要素的监测能力,能够系统并准确地预报预警地磁暴等重要空间天气过程。
  在民航领域,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作为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第四个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和其他三个全球中心轮流值班,24小时不间断提供精细化的空间天气预报咨询服务,为全球航空安全保驾护航。
  专家提醒,今年到明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年,这意味着后续还会有一些太阳耀斑、地磁暴等空间天气事件发生,公众可科学看待空间天气事件的影响。
 
特斯拉电动车的“大脑”FSD
特斯拉电动车的“大脑”FSD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北京电近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官方微博发文称,将加速清洁能源与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这引发了市场对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的关注。那什么是FSD?它与传统的辅助驾驶系统有何不同?
  近年来,很多汽车厂商都在研发自动化的辅助驾驶系统,让车载电脑分担更多驾驶任务,特斯拉也是其中之一。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表示:“自动驾驶仪在飞机上是个好东西,我们也应该在汽车上配备它。”
  FSD就是特斯拉研发的自动化辅助驾驶系统的简称,其测试版于2020年推出。该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车辆可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识别路况、规划路线、控制速度和方向,完成从起点到终点的行驶。
  但也有人对“完全自动驾驶”这个命名提出疑问,因为按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目前该系统下运行的车辆大致处于2级(L2),即部分自动化,但仍需要驾驶员主动监控道路状况,随时准备接管。而真正无需驾驶员介入的完全自动驾驶是5级(L5),只能说是未来发展的目标。
  据悉,当前FSD系统可实现的功能包括自动紧急刹车(AEB)、自动变道和交通导航,还增加了在城市街道的半自主导航以及对交通灯或停车标志做出反应的能力。
  组成FSD的很多子系统如自动紧急刹车等均已成熟,甚至已成为汽车的普遍配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其成为新车标配。其他厂商的辅助驾驶系统构成也类似,但与传统汽车厂商开发系统不同的是,特斯拉的FSD是基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大量训练来模仿人类开车,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操作。其自动驾驶算法根据传感器感知的信息直接输出控制结果,模仿人类驾驶员的操作,将“规则驱动”的算法转变为“数据驱动”的算法,从而简化模型训练。
  特斯拉今年3月向北美车主推送了最新的FSD V12.3.1版本。马斯克在此前的试驾直播中表示,FSD V12版本已能实现“端到端”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方案。简单地说,该方案把摄像头获取的图像数据输入到算法后,能直接输出例如转向、加速、制动等车辆控制指令,更像是一个人类的大脑,不需要高精地图以及激光雷达,仅依靠图像数据输入就能分析并输出控制策略。此前,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依赖基于规则的判断,依靠汽车摄像头识别车道、行人、车辆、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等,然后通过工程师们编写代码来应对各种情况。
  不过,特斯拉的FSD系统目前仍在不断迭代,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部分欧洲国家提供。未来FSD若要不断进步,其安全、数据隐私、监管等多方面挑战也亟需解决。
 
忠县:一条老街留住巴渝乡愁
忠县:一条老街留住巴渝乡愁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有一座以“忠”字命名的县城——重庆忠县。汉武帝时期置临江县,唐太宗感念巴国将军巴蔓子“刎首留城”壮举义怀忠信,赐名忠州。严颜、甘宁等忠臣良将涌现于此,白居易、陆贽等唐代名人曾在此为官……
  春日,记者走进忠县的一条老街——忠州巷子,感受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
  于长江之滨,行走在巷子里,青石板路流淌着岁月痕迹,原样保存的老城门、大府邸等和明清建筑错落排列……游人徜徉其中,体验着一份慢时光的惬意。
  忠州巷子古朴典雅,曾是老忠县最繁华的街区,承载着“千年名邑”忠州的厚重文化,是忠州人的家乡记忆和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2020年,忠县通过“微改造”,对老街进行保护性更新,最大限度还原历史肌理、展现城市个性,并合理引入文旅新业态,让原住民在此安居乐业。
  修缮后的忠州巷子延续城市文脉,留住了乡愁记忆:在老街东门,遥想巴蔓子的英勇壮举;在汉阙广场,领略汉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孙家祠堂,欣赏巴渝建筑的古色古香;在任家巷子,体验市井生活的千姿百态……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曾任忠州刺史的白居易。当年,客居此地的白居易勤政爱民,写下触动人心的文字,温润着忠州城。为了纪念白居易,忠州后人以其《东坡种花二首》等诗歌为依据在此修筑了东坡花园。登上东亭,游客可以感受“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的意境;漫步园中,放怀东坡,领略“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之情怀。
  千年忠州,百年忠县。历史与文明,浓缩在一条老街上。如今的十字街、弓箭街等街巷纵横排列,老城功能、附属设施得到完善而又不失历史韵味,颇具年代感的数十家商铺鳞次栉比,令人体味到白居易笔下“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的境界。
  忠州老街是忠县人对生活的珍藏,对岁月的致敬。在这里,可以与古人来一次深情对望,可以与自己来一场触及灵魂的对话。今年“五一”假期,第二届城市生活艺术季在忠州巷子拉开帷幕,游客还可现场参与忠州扎染体验、老街故事会等项目,体验长江边老街区的赶集、非遗共创等特色活动。
  “老街环境大变样了,来参观的人不少,一到节假日游客更多,我们家的生意比改造之前翻了倍。”谈起老街的变化,在街头经营副食店的老居民肖本玉笑着说。
  近年来,忠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今,忠州巷子已接待游客50万人次。“我们将继续统筹生态与人文、保护与利用,让这条老街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地方。”忠县文旅委副主任向伟说。  (记者周闻韬)新华社重庆电
 
千年荣昌陶的文化新神韵
千年荣昌陶的文化新神韵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橘花摇曳四月风,绿波丛中露玉容。春风拂过重庆市荣昌区盛产陶土的鸦屿山,穿过白花盛开的柑橘林,推开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大门。年轻的陶艺师管永双在自己和妻子李云杉设立的“西山雨”陶艺工作室,开始准备新一窑荣昌陶的烧制。
  “影响柴烧窑变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原料、木材、温度、湿度等。要找出其中的规律,需要反复尝试,很考验耐心。”33岁的管永双笑着告诉记者,“虽然荣昌的土壤适宜制陶,但每次烧窑依旧要非常小心。”
  荣昌制陶业起于汉代,兴于唐宋。“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首流传至今的民谣,讲述着荣昌陶数千年的兴盛。有着“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美誉的重庆荣昌陶,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齐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荣昌陶是真正源自生活的艺术品。”年过7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先才说,作为我国主要的民窑产地之一,荣昌陶形成了拥有选泥、晒泥、碾泥等24道工艺流程的独特烧制艺术。仅刻花就被分为化妆土刻花、点画花、剪纸贴花、雕填、釉画等,此外还有镂空、黑釉描金、喷釉和素烧等一系列装饰手法。
  进入20世纪末,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让荣昌陶的传承面临挑战,自古以来只用于制作泡菜坛、水缸、酱缸的荣昌陶陷入鲜有人问津、技艺传承难的窘境。
  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新生。一批批热爱陶艺的年轻人来到鸦屿山下,与前辈们一起钻研制作技艺,并结合现代工艺进行一系列创新设计,将荣昌陶艺术发扬光大。千年传承不息的窑火,迸发出新的神韵。
  管永双、李云杉夫妇对源于汉代的灰釉进行创新,研发出松针、芭蕉叶、银杏叶、板栗壳等20余种植物灰釉,开发了一系列植物灰釉作品,给传统的荣昌陶注入新活力。他们收集大量数据,找到荣昌陶柴烧窑变的秘诀,总结为柴烧“五类成色烧制技法”。
  201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李志鹏、宋巍夫妇则在当地“粑花”制陶技艺的基础上,把新的雕塑手法融入荣昌陶的造型设计中。“我把这些新技法融入到荣昌陶制作中,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荣昌陶。经过几年研究,成品率从最初的20%提升到了现在的90%。”宋巍说。
  为让更多的人认识荣昌陶,喜欢荣昌陶,陶器新匠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以免费直播、自费参展等方式推介荣昌陶制作技艺和文化,免费为村民和游客教授荣昌陶制作技艺。仅管永双夫妇就开展教学志愿服务超过600场次,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
  如今在荣昌,陶器烧制技艺各级非遗传承人数量达到196名,文创陶艺工作室100多家,从业人员7500余人。2019年,梁先才的《山河如意瓶》、管永双的《无象》等7件荣昌陶作品更成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千年荣昌陶新的美学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对荣昌陶的喜爱让我们来到了这里,我们会继续把荣昌陶制作技艺研究得更加透彻,吸引更多人了解荣昌陶、爱上荣昌陶、传承荣昌陶、发扬荣昌陶。”管永双说。
(记者伍鲲鹏)新华社重庆电
 
内蒙古:“非遗”美食焕新记
内蒙古:“非遗”美食焕新记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街头,一个装修考究的点心铺在众多知名连锁店中格外抢眼。适逢小长假,店铺内游客络绎不绝。
  该店铺主销的是一种没有馅料的月饼,用小麦粉、胡麻油、食糖、蜂蜜等混合烤制,名为“丰镇月饼”。200多年前,万里茶道上来往的旅商们曾把丰镇月饼作为耐寒充饥的干粮。而如今,丰镇月饼店已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点心铺。
  走进一家丰镇月饼店,口味多样、包装新潮的丰镇月饼摆放在最显眼的货架上,其他货架上还摆放着刚刚出炉的华夫饼、泡芙、蛋挞等点心。
  “我们有100多种产品,有传统的丰镇月饼、西式点心,还有蒙古族特色食品,很受消费者喜欢。”丰镇月饼协会会长、丰镇市海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中说,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企业对传统的丰镇月饼做了很多改良,但原料、制作技艺仍严格按照老传统。
  丰镇月饼起源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2009年,丰镇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丰镇市把月饼产业作为当地富民强企主导产业,多措并举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2014年,当地建成丰镇市食品产业园,吸引20余家月饼生产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
  魏中说,如今,各企业还积极探索现代生产销售模式,乘着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东风”,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开销路,很多产品已远销北上广深等城市。
  乌兰察布市另一道“非遗”美食——卓资熏鸡,也做出了新“味道”。
  走进卓资县熏鸡博物馆,一幅百鸡图映入眼帘。博物馆以鸡为主题展开布置,从“第一只熏鸡的问世”讲到“熏鸡一条街”,从京绥铁路到“桌子山镇”……一系列展览彰显这道传统美味的历史文化底蕴。
  卓资熏鸡制作技艺已有上百年历史,选用当地的土鸡为原料,经过卤煮、沥汁、熏蒸等20多道工序精心制作。2016年,该熏鸡制作技艺成功申请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卓资县深入挖掘卓资熏鸡历史文化元素,将特色美食与民俗风情相融合,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其成为鲜亮的地域文化符号和地域品牌特色。同时,卓资县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引进蛋鸡养殖企业,年养殖规模达240万只。
  2023年,卓资县建设熏卤食品产业园区,打造集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加工产业链,运营后熏鸡生产能力预计由现在的400万只提升至1300万只以上,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
  “卓资熏鸡是我们的传统美食,也是让群众致富的产业,更是卓资县吸引全国目光的金字招牌。”卓资熏鸡协会会长李吉慧说。
(记者哈丽娜 刘岚涛)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法国青年与贵州“村超”“双向奔赴”
法国青年与贵州“村超”“双向奔赴”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尽管回到法国已有两个多月,但22岁的法国青年皮埃尔·艾克斯白赫依然难以忘记他与法国青年代表一行于今年2月开展的榕江之旅。
  2023年盛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因举办由20支村队发起的贵州“村超”而火出国门。皮埃尔等法国青年来过榕江后,将拍摄的照片和带回的物品在法国巴黎进行了展出。
  “我们在位于巴黎的法国人民援助会总部举办了一个展览,前来观看的法国人络绎不绝。”皮埃尔说,展品中有手机壳、玩偶等“村超”衍生品,还有关于榕江的少数民族村落以及两地青年在“村超”球场开展足球友谊赛的照片。
  “巴黎的展览从4月26日开启,之后计划转移到里尔、普瓦捷、格勒诺布尔等法国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城市。”皮埃尔介绍,这是他们精心组织的一次“中国印象展”,目的是帮助更多法国人了解中国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2024年2月25日,皮埃尔等34名法国青年抵达榕江,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文化、体育和乡村振兴考察交流。一行人正是由法国人民援助会招募和组织,多是法国本地学生和法国人民援助会的干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曾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国际交换生学习6个月的皮埃尔说,榕江之旅是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中国行。“我在榕江见到了朴实善良的少数民族群众,见识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边回想边用激动的声音说。
  法国青年抵达榕江的第一站,是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的大利侗寨。拥有超过240年历史的大利侗寨有村民300户、1382人,寨中有保存完好的侗族文化习俗和数百栋干栏式建筑。
  他们饱览村寨建筑风光、体验拦门酒等民俗风情,之后步入寨中的鼓楼内,围坐篝火,与村民展开你来我往的歌唱交流。最后,在鼓楼前的空地上与村民牵手同跳多耶舞,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峰。
  “令人惊叹!”在村寨参观的时候,法国青年弗洛朗·玛德罗勒惊讶地说,大利侗寨的木质房屋很有特色,寨中的村民能歌善舞,让人大开眼界。
  弗洛朗是一名翻译,这是他的首次中国行。“此前,我只通过媒体渠道了解过中国。”他说,没想到中国的村寨这么美丽,孕育的文化如此丰富,村民们吹、拉、弹、唱、舞的生活多姿多彩。
  皮埃尔说,回到法国后,他们这帮法国青年还不时谈论起大利侗寨,并向前往法国人民援助会总部观展的法国民众讲解和推荐大利侗寨。
  “当然,最令我们感到激动和欢乐的,还是第二天的足球比赛。”他说,那场比赛是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同时开展中法文旅年等活动而上演的友谊赛,现场非常热闹。
  26日早上,在“村超”球场,法国青年代表队对阵贵州“村超”联队的比赛打响。比赛分三节进行,最终贵州“村超”联队技高一筹,以5:4取胜。
  在比赛的休息时间,球队双方进行了文化表演交流。“村超”联队带来了苗族、侗族歌舞,赢得法国青年代表队的热烈欢呼。法国青年代表队则以《玫瑰人生》《香榭丽舍大街》两首法国歌曲予以呼应,收获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比赛结束后,两队队员及其亲友团和现场大批观众涌入球场中心,手拉手跳起侗族舞蹈,以一番热闹、欢乐的联欢结束了当天所有活动。
  “村超”联队队长董永恒十分感慨法国青年代表队为“村超”带来的国际范儿。“这是两地足球爱好者的‘双向奔赴’。”他说,双方都需要通过交流增进了解、结下友谊。
  以球员身份出场的皮埃尔第一次感受到了榕江市民发自内心的极大热情。“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面,观众不停地为两队欢呼,气氛十分热烈。”他说,那是一次让人终身难忘的回忆。
  感到难以忘怀的还有皮埃尔的队友、在比赛中上演了“帽子戏法”的阿姆扎·白勒巴希赫,他激动地说,这是他首次在如此众多的观众面前踢比赛,火爆的观赛场面令他震撼!
  以球为媒,深化友谊。
  皮埃尔说,这场足球比赛,让彼此的激情和真情得到了释放,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大家和睦相处,十分美好。“巴黎即将举办奥运会,希望榕江市民能够到巴黎观赛并体验法国文化。”皮埃尔说,未来双方也可以开展更多的足球交流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两国友谊。
  皮埃尔的希望亦是“村超”目标所在。“伴随赛事的持续火热,‘村超’在海外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不仅与英超牵了手,还在非洲贝宁、南非等地被复制。”负责“村超”对外联络的贵州“村超”运营管理负责人彭西西说,榕江也期望组织球队奔赴海外,以球交友、以球会友。
  喜欢中国文化的皮埃尔还告诉记者,他将于今年下半年前往同济大学留学。“我正在努力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皮埃尔说,希望以后能够留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为中法两国友谊做贡献。 (记者罗羽)新华社贵阳5月7日电
 
安徽寿县:最后的楚都,道不尽楚韵悠长
安徽寿县:最后的楚都,道不尽楚韵悠长

( 2024-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楚人东渐江淮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中华大地上一次伟大的民族交融与文化碰撞。淮水汤汤,八公山下,寿春古城,城垣犹在。楚国八百年,从蛮夷到文明,从霸主到衰亡,王朝余晖,在此落幕。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古称寿春,是楚国最后一座都城。走在这座千年古城,楚风遗韵随处可见。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此。展馆内,700余件(套)涉楚文物向今人述说着楚国最后的辉煌与衰落。
  近日,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揭开面纱。这座西距寿春城遗址约15公里的大墓,被认定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也点燃了人们来此探究楚文化的热情。
  沿着进馆的玻璃栈道,40米长的战国建筑瓦砾层尽收眼底,仿佛一步千年。春秋中期,楚国从江汉之间北上争霸之路一再受挫,转而东渐。战国后期,楚国疏于改革,屡被秦国击败。公元前241年,为避秦兵,楚考烈王把国都迁往寿春,在此历经最后四代楚王。
  “鼎”自古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步入展厅,眼前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的楚大鼎无疑是彰显楚人“问鼎中原”野心的最好印证。楚大鼎体量巨大,魁伟霸气,鼎耳及沿口下部铸饰菱形云纹,三足硕大寓示着“鼎立天下”,腹底部、足膝部、沿口处刻有“安邦”“铸客”等铭文,故又称铸客大鼎,长期位居中国第二大古代铜鼎,仅次于商代后母戊鼎。
  “鼎在当时是国之重器,更是墓主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许建强介绍,20世纪30年代,当时安徽寿县的李三孤堆被盗掘,出土的器物铭文直指墓主是楚幽王,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楚大鼎。尽管如今原件被保存在安徽博物院,但楚大鼎的发现还是将这座晚期楚都的轮廓描摹得更加清晰。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的号角声声不绝。展厅正中,镇馆之宝“越王者旨于赐剑”就是这一时期合纵连横的见证。
  细细观察,这把1996年出土于寿县蔡国贵族3号墓葬的越王剑,剑柄上有两道凸箍,用绿松石镶嵌出精美的勾连云纹,在剑格的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极富美感的空心鸟篆八字铭文:“王(越)王(越)者旨于赐”。根据铭文,这把剑是越王勾践之子在位时所铸造。
  越国铸剑师们高超的铸剑工艺令人惊叹,而一把越王剑为何会出现在蔡国墓葬中呢?许建强介绍,公元前506年蔡国随吴国伐楚,击败了向淮河流域扩张的楚军。据史料记载,越国灭吴后,曾“越兵横行于江、淮东”,成了蔡抗楚的“新靠山”,这把剑就是蔡越两国交好的信物,佐证了战国时期吴、越、楚、蔡四国在江淮地区博弈的历史。
  《管子·轻重甲》载:“楚有汝、汉之黄金”。楚地盛产黄金,货币制度发达。158枚楚金币布成的“金山”如同暗夜繁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楚金币是博物馆特色藏品之一,有龟版形、楔形和圆形,并印有“郢爰”“陈爰”等印记。
  楚人东渐的步伐,孕育了商贸的交流、文化的融合。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出土的楚金币多达195块,数量为全国之最。“金币多用于贵族间的大宗商贸和跨国商贸活动,大量楚金币的发现充分说明了楚国治下江淮地区高度发达的经济贸易水平。”许建强说。
  沿着楚文化发展脉络行进,展厅一侧的投影上,楚人的船队正浩浩荡荡从“鄂”出发,分西线、东南线、西南线三路行进。楚国商贸兴盛,水陆交通发达,由此诞生了最具特色的符节制度。出土于安徽寿县邱家花园的“鄂君启金节”是我国所见最早的“免税通行证”。
  “鄂君启金节”用青铜制成,分为车节和舟节,是楚怀王六年颁发给鄂君启的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通行证。金节铭文记载了鄂君启的商队行经的路线范围、过关卡时免征的数额、免税的时效以及禁用的物资等条文。
  “舟节规定鄂君启使用的船只为150艘,车节运输限额是50辆,一年往返一次,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游客施一凡一边细读舟节上的文字,一边感叹2000多年前楚人完备的符节制度和经济智慧。
  窃曲纹鹿首铜鼎造型独特、彩绘鸟纹漆盘画工精细、蟠虺纹兽流铜匜纹饰生动、战国青铜车马器制作精密……透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江淮文化、吴越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余韵不绝。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2020年起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挖掘馆藏文物和地域文化内涵,开始进行数字化探索。“截至目前,我们共完成900件(套)文物三维数据和2000余件(套)文物高清二维数据采集与制作,建立了完善的数字档案和数字化呈现。”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说。
  可以预见,当古老的文物被科技“唤醒”,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二者叠加带来的惊喜或许远超想象,而楚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也将被更好地释放。文化之蕴,历久弥新。
(记者刘美子 陈诺 屈彦)
新华社合肥5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