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经济

04版:特稿

05版:文旅

06版:各地

07版:科技

08版:国际

“片片”都出彩,浦东向“新”行
“片片”都出彩,浦东向“新”行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上海4月17日电(记者何欣荣 杨有宗)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片”,用于各种电子信息产品的“芯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布片”……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内容。记者近日走进工厂、实验室和车间,从“药片”“芯片”“布片”中一探浦东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土壤。
“药片”: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环境


  今年3月,上海科州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抗癌新药妥拉美替尼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今年浦东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一类创新药。
  “真是十年磨一剑。”科州制药创始人田红旗感慨地说。2014年,从美国回来的田红旗创立了科州制药,并将企业总部落户在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药谷,历经十年研发,终于在今年开花结果。
  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科州制药为何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张江这个各项成本并不“便宜”的地方?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有完善的创新生态环境。
  “在张江药谷,从研发、制剂到安评,做新药的各个环节一应俱全,不出张江统统能搞定。”田红旗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浦东还积极探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研发用特殊物品便利化通关试点,以制度创新护航新药研发。
  “我们的目标是在浦东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热带雨林式的生态环境。从化学药到生物药再到最新的细胞基因疗法,从源头创新到后期商业化,各种类型的生物医药企业都能在浦东茁壮成长。”浦东新区科经委总工程师凌刚说。
  做新药过程很苦,但收获很甜。田红旗说,预计今年5月企业研发的新药就能开出第一张处方,真正让患者受益。此外,科州制药还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未来将推动国产新药加快出海。
  统计显示,2023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值超过3600亿元,约占上海全市的40%。
“芯片”: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平平无奇的沙子,一步步经过提纯、熔硅、直拉、切割、光刻、封测等工序,变成一枚枚芯片,进而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粮食”——参观过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的人,对集成电路的制造流程印象深刻。
  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坐落在位于浦东新区的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总部里。目前,紫光展锐是国内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2023年,紫光展锐的产品覆盖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
  紫光展锐还在不断拓展新的赛道。瞄准汽车智能驾驶的巨大需求,去年下半年紫光展锐推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平台,通过汽车电子方面的相关认证,全面进入智能汽车前装市场。
  “我们一直扎根浦东,这里的集成电路产业覆盖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这种产业链的完整性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上下游合作机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紫光展锐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成电路是浦东新区六大“硬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新区统计显示,2023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近2500亿元,占上海全市比重超过四分之三,设计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
“布片”:规模化量产引领行业发展


  一面经受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炙烤,另一面却可以徒手触摸,这块神奇的“布”所用的氧化铝连续纤维,由扎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
  氧化铝连续纤维是国际公认的耐高温材料。榕融新材料研发部部长姜欣表示,这类材料可以在1200摄氏度到1500摄氏度的环境中“服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实验室也能做出这种材料,但榕融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榕融新材料市场部经理钱呈颜说,除了传统制造业,榕融还在不断开发新的下游应用。比如,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对电池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正在开发具有阻燃性能的电池壳体。”钱呈颜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必备要素。榕融新材料2021年10月拿地即开工,2022年10月基地落成当天即投产。“从创意到市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公司发展离不开临港和浦东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支持。”榕融新材料负责人表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通过组建浦东创新投资集团、吸引各类创投机构集聚,到2025年底,浦东创投体系各类基金规模预计可达4000亿元。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李慧说,不断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浦东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人潮涌动 物畅其流
从机场车站码头看流动中国生机活力
人潮涌动 物畅其流

从机场车站码头看流动中国生机活力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17日上午8点,首都机场T3航站楼内,旅客往来穿梭,一派熙熙攘攘。
  一身笔挺西装的黄帆步履匆匆,手中电话铃声不时响起,“提醒”着他需要对接的业务。1小时后,他将搭乘飞往广州的航班参加广交会。“最近飞往广州、深圳的航班都很满,每次我都得提前几天选好座位。”黄帆说。
  国内出发大厅繁忙有序,国际及港澳台出发大厅同样人气十足。
  “在手机上刷到泰国泼水节的视频,感觉很有意思,刚好泰国免签,买了票就能出发。”打算乘坐CX347航班转机前往泰国的旅客陈丽说,这是她疫情后第一次出国,没想到机场也发生了不小变化。“连国际航班都可以自助办票托运,真的很方便。”
  “复苏”和“增班”,是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航空业务部航空发展业务经理孔欣最近感受最深刻的两个词,也是当前首都机场繁忙业务的具象展现:
  3月31日起加频北京至雅典、日内瓦、巴塞罗那航线航班;4月1日起,加频北京至维也纳、哥本哈根航线航班;4月2日起,恢复北京至都柏林的航班……近期首都机场国际航线不断增加,反映出经贸往来和文旅消费的全面复苏。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全行业一季度共完成旅客运输量近1.8亿人次,同比增长超37%。
  展望即将迎来的五一假期,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目前五一假期国内机票预订量已超220万,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已超70万,旅游、探亲航线热度持续上涨。
  空中“忙碌”,地面“劳碌”。上午10点半,北京南站迎来客流高峰。
  乘坐G9次列车前往上海虹桥方向的旅客,在11号检票口前排起了长队。到上海出差的旅客肖云扬说,最近京沪高铁的部分车次,即便是工作日车票也很紧张。“不仅车厢‘满’了,附近旅客谈生意、谈工作的电话也多了起来。”
  “往年春运之后,铁路客流进入淡季,但今年客流回升明显加快。”北京南站工作人员说,清明假期以来,大家比往年忙碌了不少。
  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14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1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8.5%。
  “五一、端午假期将迎来客流高峰,铁路部门将密切关注客流变化情况,动态优化客运产品供给,全力做好站车服务,扩大票价优惠范围和幅度,努力让广大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国铁集团客运部相关负责人说。
  客运服务紧张有序,港口码头同样一派繁忙。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3700多米的岸线上,11个泊位一字排开。万吨巨轮靠满泊位,桥吊忙碌装卸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
  光伏设备、机电产品、日用品等货物通过海运往来,助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53亿吨,同比增长6.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14.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7%。
  “今年以来,港口物流畅通有序,随着年后各企业产能持续提升,用箱量逐步增加,反映出外贸向好的积极信号。”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有关负责人说。
  观察出口,港口货运量是一个非常直接的指标。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一季度我国货运量增长5.3%,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1%。
  以交通促发展,以物流促循环。
  货物进出口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这其中,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的“先行官”,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场、车站、码头,是人们出行的起点,也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透过交通枢纽的繁忙景象和节节攀升的客货数据,流动中国彰显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记者王聿昊 叶昊鸣 魏一骏)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中国就业大盘如何稳?
中国就业大盘如何稳?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当前就业形势究竟如何?就业大盘靠什么支撑?记者近日前往广东、山东、云南等地,采访多家知名企业、高校和招聘活动,全方位感知就业市场冷暖、多角度观察人才供需变化。
当前就业形势如何?


  深圳宝安大道旁,很难想象,绿荫环绕的几栋现代化摩天大厦里,“藏”着高新技术企业大族激光的生产车间。
  “我们可以说是制造业的‘晴雨表’,因为客户涉及105个制造行业。”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助理王磊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感觉到部分市场回暖,企业信心有所增强,特别是印刷电路板、半导体等订单增加,带来了这些板块用人需求的增加。
  “今年计划社会招聘1000多人,校园招聘应届生几百名,主要涵盖光学、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人才。”王磊介绍。
  企业的直观感受也在宏观数据中得到印证。1至2月,广东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
  “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力明显回升。一季度,广东省城镇新增就业31.9万人,同比上升7.9%,就业形势总体回稳向好。”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陶思敏说。
  作为就业大省,广东省1.5万家重点监测企业用工数据显示,自2月份起,企业用工规模总体回升,招聘人数明显增加。3月份,企业平均招聘人数环比上涨111.9%,同比上涨40%。
  其他地区情况如何?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最新数据,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就业指标稳中向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智联招聘基于38个重点城市的数据显示,春节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岗位需求释放,企业招聘规模逐周上涨,就业市场显著升温。交通、物流、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行业招聘增速领跑。同时,各地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快速扩张。
  “这些特点和变化,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也折射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部分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经营还在恢复中,而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创历史新高,部分群体就业仍将面临压力。
  4月10日,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的一场高校专场公益招聘会正在举办。83家企业提供了2600余个岗位,吸引了近千名毕业生带着简历穿梭其间、仔细询问。记者注意到,不少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毕业生跨省前来应聘。  
  “感觉找工作还是不容易,用人单位都要求有实习经历或实践经验,一些央企基本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但近期招聘的企业挺多,对口自己专业的岗位并不少,会再多投几家。”西安翻译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李佳成说。
  “压力固然存在,但中国正通过改善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鼓励企业招聘等措施缓解就业问题。中国政府对促进就业的重视令人振奋。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目标,体现了保就业的坚定决心。”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李昌徽说。
今年稳就业靠什么支撑?


  复杂形势下,今年中国就业大盘如何稳?
  “中国的经济还在持续发展,这是支撑就业的首要因素。去年GDP总量126万亿元,按照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GDP将增长6万亿元,将创造1000多万个就业机会。”盛来运表示。
  他说,另一方面,中国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领域从业人员总量会下降,但服务业会吸纳大量劳动力。服务业比重提升增加,将持续增强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
  “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变,促进就业有坚实基础,积极因素还在不断出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说,更好聚焦就业领域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及时推出有力有效政策举措,将为稳定就业大盘提供强力支撑。
  位于昆明的云南白药集团牙膏智慧工厂,数条生产线开足马力。
  “集团共有员工近9000人,去年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就业补贴超130万元,帮助我们减轻了压力。根据今年的新政策,这些补贴只增不减,企业稳岗扩岗的信心持续增强。”集团人力资源与干部管理部招聘经理翁扬告诉记者,今年将在研发、营销、新业务等领域进一步扩大招聘。
  2023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就业创业超3000亿元。“今年,我们将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更好释放政策红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鼓励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极;陕西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吸纳更多重点群体就业;黑龙江推出29条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记者在调研中看到,各地正密集推出一批务实举措,拿出“真金白银”全力以赴稳就业。
  52岁的李鹏是云南楚雄州永仁县的脱贫户,依靠当地人社部门建设的幸福里社区,不久前他和姐姐都在县里的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到了新职,每天收入约150元。“吃住都包了,工作人员会帮我们对接岗位,在这里很满意。”
  “幸福里是我们依托当地产业聚集地建立的就业服务站,云南正在全省推广这种模式,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6条措施’,让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随时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帮助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与农民工工作处处长洪胜说。
  在人口大省山东——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4.2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为推动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3至4月,山东人社部门创新开展“职通央企”高校毕业生央企就业专项活动,对接1169家央企国企前来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2万余个。截至目前,已有超1.5万名毕业生通过专项活动找到岗位,同比增长超150%。
  政府搭建平台,高校也在积极想办法。
  “针对专业间的冷热不均,学校依据就业反馈数据灵活调整专业结构。”青岛大学副校长陈涛介绍,近3年来学校暂停数字媒体技术、教育技术等4个专业招生,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4个专业招生,并逐步增加理工医类专业招生计划。
  在加大供需匹配方面,陈涛说,2023年以来,青岛大学校院两级领导持续在全国各地访企拓岗,走访企业528家,新拓展岗位5426个。截至目前,2024届毕业去向落实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
未来就业有哪些新空间?


  深圳坪山区,比亚迪集团全球总部。一走进大楼,仰望U8、方程豹豹5、腾势D9、元PLUS等最新款新能源汽车一一映入眼中,科技感、未来感十足。
  “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带来新产品,也带来企业人才需求变化。”比亚迪集团人力资源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加快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未来总用工量将有所下降,但新能源、动力、机械、电池等相关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会不断增加。系统架构师、软件人才、人工智能人才等最紧缺,大家都在争抢具有数字化技能和跨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崛起,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带动了企业人才结构的深刻调整。
  “从机器人到AI大模型,从事重复性操作和简单装配任务的岗位将被大量替代,包括流水线操作工、客服人员、文员、录入员、美工,以及初级的设计师、程序员、财务人员、数据分析师等。但同时变化中也会产生大量就业新机会,打开就业新空间。”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认为。
  从人才供给端看,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急剧变化。“过去十年,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5400多万人,并且每年减少幅度在加大,平均受教育年限却在不断增加。年轻人需要的是更多智力型、技术技能型的高质量就业岗位。”赖德胜说。
  招聘机构数据显示,这两年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激增。可观的薪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前景,大大增强了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AIGC、AI大模型、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成为就业“新风口”。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新宇介绍,公司围绕充电领域搭建了系统集成、电力电子、智能调控等研发团队,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提升。今年计划招聘300多名毕业生。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到2027年,无人驾驶和电动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会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增长率将超过40%;数据分析师及科学家、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网络安全人员等职位需求预计增加30%至35%。
  新技术开辟就业新赛道,蓬勃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也蕴藏诸多岗位新需求。
  一部手机、一盏环形灯、一个电子屏,构成了广州天河区五号服装小镇档口直播间的全部。每晚8点半开始,快手直播带货达人李福佳对着镜头熟练讲解服装细节。镜头外,助播、中控、氛围师、客服、仓储等人员同样忙得火热。
  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10余年,李福佳坦言,直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活力。2019年,李福佳开始做直播,首场在线人数就超过了1000人。尝到甜头的她很快成立了自己的直播团队。如今,十几平方米的直播间,带动了3个大型工厂、10余个小工厂上千人的就业。
  “数字经济为传统服务模式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开启了全新想象,仅快手一家平台就孕育和催生了174个新职业,带动了庞大的就业。它们已经成为未来就业市场的重要部分,并将释放更大潜力。”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企业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范巍说。
  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最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包括互联网营销师、金融科技师、全媒体运营师、电子竞技员等,同时新增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
  4月17日,九部门发布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新增一批数字领域新专业。
  “数字化是压力也是潜力。”深圳技师学院副校长彭莺说,尽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8%以上,但学校始终保持紧迫感和前瞻性。这两年新设智能医疗设备技术、智能光电技术应用等多个专业,受到企业广泛欢迎。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企业来招2024届毕业生已没有了,开始抢订2025届毕业生。明年我们还将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新专业,持续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彭莺说。
  (记者姜琳 汤洁峰 戴小河 王聿昊 姜江 黄韬铭)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北京国际电影节:千年古都流转百年光影
北京国际电影节:千年古都流转百年光影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涂铭 杨淑君)四月的北京,繁花似锦。一场光影交织的盛会,为古都增添了更多绚丽色彩。
  4月18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在雁栖湖畔拉开帷幕。“天坛奖”评选、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北京市场、电影嘉年华、大学生电影节……百余场活动将密集登场。
  荟萃世界电影精品,搭建文明互鉴桥梁。历经十四载光阴,北影节已成长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电影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增进中外电影文化交流互鉴的前沿窗口,是北京送给世界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厚植电影文化发展沃土


  1905年,电影《定军山》亮相北京前门大观楼,千年古都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
  2011年,北影节诞生。14年来,北影节致力于汇聚世界电影文化优秀成果,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推动跨区域、跨文化电影传播,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首都力量。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有着丰厚的影视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北京先后创作出品《长津湖》《流浪地球2》《第二十条》等优秀电影作品,电影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2月,北京市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资助扶持优秀作品创作生产、推动影视产业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完善影视拍摄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12条举措,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北京目前注册影视机构2万余家,约占全国总量的40%;拥有电影院线30条、城市影院313家,银幕2271块,座位29.26万个,单体影院票房、单块银幕票房和人均观影场次、人均贡献票房保持全国最高。今年一季度,北京电影总票房超过7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票房第一。
  “北京是一座有着深厚电影文化积累的城市,这为办好北影节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和底气。”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说,“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提升北影节的品牌影响力,激励电影创新创造、孵化新人新作,助力电影的发展和市场繁荣。”
推动国际影视交流合作


  “春天,来北京看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北影节期间,中外影人齐聚一堂,以“各美其美”的自信姿态展现不同国家的电影艺术。
  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北影节自创办以来,在嘉宾规格、参赛参展影片质量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持续提升。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自设立以来,累计吸引了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部影片报名参赛。
  今年的北影节更加突出国际性,“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由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担任。“天坛奖”收到的报名长片中,国外报名影片达到1318部,比例超过87%。
  2024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本届北影节邀请巴西作为主宾国,还首次增设外交官电影季、“北影节国际会客厅”,以电影为媒促进国际影视交流、推动文化合作。
  此外,本届北影节期间,来自中国、加拿大、波兰、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专业人士将参与4场核心论坛,共同探讨AI技术发展、电影创作多样性、投融资破局、数字技术拍摄等热点前沿话题。
  备受影迷期待的“北京展映”共策划16个展映单元,精选国内外佳作240余部,计划在京津冀地区的27家影院剧院放映约750场次。“既有影史经典,也有最新获奖作品。”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多年参与北影节展映单元的策展工作,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影人成为北影节的“老朋友”。
探索电影产业未来图景


  《重影时刻》《现世方舟》《万物起源》《火箭升空》……北影节期间,观众在前门鸿庆楼旧址可以感受到“XR北京单元”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装置空间、交互场域和全景幻影3个板块,将分别以混合现实、虚拟现实和360影院的形式展演来自十多个国家的19部作品。
  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本届北影节,首次设立的“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将首发电影全产业链AI赋能全流程全景展示;首届AIGC单元围绕AIGC技术及应用进行充分探索,为创作者们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首次打造电影跨界活动,将拓展“电影+”“文化+”“数字+”的新生态,助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优秀年轻电影人才的发掘、培养。今年,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部影片脱颖而出,入围本届“注目未来”单元,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独特风格的青年影人将在北影节崭露头角。北影节评奖体系中首次面向学生群体设立短片竞赛和短片创投单元,进一步完善影人培育、激励机制。此外,还将举办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为中国电影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面向未来,北京正在奋力“书写”中国电影新的篇章。
 
新需求·新风尚·新环境
从消博会看消费变革新趋势
新需求·新风尚·新环境
 
从消博会看消费变革新趋势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海口4月17日电(记者吴茂辉 王存福)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在海南举行。
  “新华视点”记者逛展发现,新质生产力正从创造需求、塑造风尚、打造环境等方面加速“造新”,推动消费深刻变革。
创造新需求,增添消费动能


  走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移动舱体展示的全屋智能场景,仿佛来到智慧、安全、舒适便捷的“未来之家”:主人进入家中,灯光、音响、空调等智能设备便会自动启动;老人一旦跌倒,会立刻发送信号至亲人手机;在车上也可以实时掌控家中的扫地机器人……
  “以全屋智能为代表的空间智能化,是房地产行业探索发展新模式的最优解之一,它能使房子产生显性变化,继而促进新型家居消费。”华为终端BG首席战略官兼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说。目前,华为全屋智能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300多家门店,为消费者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和服务。
  变革新技术,创造新需求,催生新场景。
  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智慧运动设备……消博会上,一系列新质生产力典型业态相关产品和方案集中亮相,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激发更多新型消费需求,引领消费赛道提质升级。
  在科大讯飞展区,智能录音笔、翻译机、办公本、AI扫拖机器人等多款搭载讯飞星火大模型的产品集中展出,引来观众驻足围观,有人更是按“展”索“品”,当场上网订购。
  “在马车时代,用户想要的永远不会是汽车,而是更快的马。”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副总裁战文宇用一个形象比喻,指出创新与需求的辩证关系,“要不断以技术创新来满足真实世界的刚需。”
  近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地方站首站在海南启动,聚焦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持续激发消费潜能。众多参展企业认为,这不仅是针对消费者的设备更新行动,也是一场针对消费品企业的创新行动,可以催生新需求、新产业、新模式,为消费增长带来新动能。
 
塑造新风尚,引领消费潮流


  一路旖旎风光,一路风驰电掣。消博会期间,一场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众测赛在海南环岛展开,17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展开续航和智慧能力的竞逐、测评。
  新能源汽车是绿色经济最具代表性的消费品之一,其赛事和展览成为消博会上新质生产力引领绿色消费风尚的生动例证。作为消博会举办地的海南,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0.8%,这意味着每新增两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位列全国省级第一。
  “市场正面临新型消费大时代,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的提升,会带来消费习惯和方式的巨大改变。未来人类将追求更健康的生活。”在消博会参观的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兴华说。
  自动识别塑料瓶并发放“环保奖励”的智能回收机,量身定制健身方案的智能体测一体机,智能扫码最快3秒“出杯”的喜茶出茶机,帮助运动障碍人群进行有效锻炼的反重力跑台……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消费的场景在消博会处处可见。
  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碰撞,新质生产力还为国潮国货消费插上新翅膀。
  在浙江馆,一款糖画机器人传承糖画非遗技艺,快速融化糖块并喷涂,实现平面糖画制作。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选择食材、造型并支付后,各式造型的甜品便快速“画”了出来。“省时省力,已有很多景区、夜市采购我们的产品。”该产品展商尹于辉说。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货品牌力和竞争力逐渐增强。消博会上,越来越多的精品国货,展现出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的崭新面貌,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目光。
打造新环境,重塑消费体验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一环。观察消博会会场内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推动消费在体验感、安全感和便捷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客服等加速应用,为消费者打造了身临其境、交互丰富的沉浸式购物场景,辅助消费者进行购物决策,提升个性化购物体验。
  “球鞋模型有全方位的展示,还可以用手点击查看每个细节,效果非常逼真。”消博会得物App展台前,不少观众佩戴头显设备,好奇又兴奋地体验3D创新应用“球鞋博物馆”。得物App展商介绍,目前得物的球鞋模型库已囊括超两万双球鞋模型、涵盖众多知名品牌。
  消费市场各环节的数据、信息等通过新技术实现整合和存储,便于监管部门对商品的生产、物流、售后等进行追溯,能更大程度地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免税消费是繁荣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消博会上,众多免税企业参展;会场之外,海南各离岛免税店也客流不断。
  得益于免税商品溯源码这一依托技术创新推出的管理机制,海南离岛免税品质保障备受好评。“此举提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也有利于监管部门高效查处行业违规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安永大中华区零售与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郑铭驹说。
  基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我国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容提速,快递物流等渠道更通畅,让消费更便捷舒适。
  瞄准未来市场,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消博会展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广泛应用于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医疗急救等场景,相关领域消费也将更加高效便捷。
  “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技术的进步,还包含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毕马威中国海南区域首席合伙人张岚岚说,消费企业愈发注重运用新质生产力提升运营能力,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更舒适的服务。
 
李强同第13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
李强同第13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广州4月17日电(记者许可 丁乐)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17日下午在广州同参加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境外采购商代表座谈。英特宜家、沃尔玛、科佩尔、露露国际、美而真、阿尔祖姆、似鸟、欧尚、生牌、凯斯科、长友等境外企业负责人出席。
  境外采购商代表介绍了通过广交会加强对华合作的体会,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广交会为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贸易往来和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方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愿以广交会为平台,继续扩大在华经营,为推进自由贸易、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企业家们还就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优化在华经营环境、加强中外人员交往提出意见和建议。
  李强认真听取大家发言,赞赏大家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广交会、大力开展对华经贸合作。李强表示,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经历风雨、从未间断。许多境外企业因广交会与中国结缘,并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成长壮大。广交会的历史,也是各国企业共享中国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历史,是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缩影。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继续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为全球贸易、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也为各国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李强指出,长期以来,境外企业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经贸合作,联通中国制造与海外市场,促进全球供给与需求高效匹配作出了积极贡献。期望大家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拓展在华业务,更好分享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和开放发展机遇,当好增进中外相互理解与互利合作的友好使者。中国将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在华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国际商务人员往来、外国人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支持便利。
  吴政隆参加座谈会。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海口4月1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15日至17日到海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种业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更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种子科研繁育基地。刘国中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崖州湾实验室、野生稻种质资源圃、育种企业和科研机构、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实地调研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等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地方和专家对种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建议。他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加强筛选挖掘、信息共享和创新利用,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优良品种。要加强种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焦种业创新突出短板,创新联合攻关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攻关效率。要发挥种业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高效联动。要加强种业科技国际交流,提升合作水平。要强化用地等支持保障,加快把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刘国中还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农垦,走进橡胶林,调研天然橡胶科技创新、智能割胶机应用示范以及农垦改革发展等情况。他说,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要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和适用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供应保障能力。要深化农垦改革,因地制宜协同推进垦区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垦地融合。要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品种选育和创新步伐,积极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优势产业。
 
谌贻琴调研巴黎奥运会备战工作时强调
刻苦备战训练 为国参赛争光
谌贻琴调研巴黎奥运会备战工作时强调

刻苦备战训练 为国参赛争光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巴黎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国务委员谌贻琴17日在北京调研奥运会备战工作,看望奋战在一线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勉励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全力投入最后100天冲刺阶段备战工作,力争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祖国赢得新的荣光。
  谌贻琴来到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调研了国家击剑队、射击队训练情况,听取备战参赛工作汇报并与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代表座谈。她强调,要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引导运动员、教练员增强为国而战、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刻苦备战训练,提升技能、提振精神,争取最好成绩。要廉洁备战参赛,做好反兴奋剂工作,维护良好赛风赛纪,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要做好装备设施、膳食营养、伤病防治、心理纾解等服务保障工作,守牢安全底线,积极营造良好的备战参赛舆论氛围。
 
铁路12306开售
五一小长假火车票
铁路12306开售
 
五一小长假火车票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7日起,铁路12306开始发售五一小长假火车票,当日发售5月1日火车票。
  针对网上关于“五一小长假一些车次开售即秒光”的反映,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表示,五一假期旅客出行高度集中,运力和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局部地区和时段车票紧张,尤其在部分热门方向的线路上,一些始发和终到时间更为适宜、全程旅行时间更短的列车,更是许多旅客的首选出行方案。当这些列车车票起售时,由于广大旅客关注度非常高,旅客朋友会选用12306网络购票、手机APP、车站窗口等各种售票渠道快速“抢票”,可能会出现“秒光”现象。为此,建议广大旅客可以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方向余票情况,选择错峰出行,也可选择候补购票、中转换乘等方式购票,增加购票成功率。铁路部门也将动态优化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及时在热门线路、方向和时段增开旅客列车,努力满足旅客假日出行需求。
 
中国海军将在青岛承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第十九届年会
海军将在多地举行军营开放活动
多型现役舰艇将与公众见面
中国海军将在青岛承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第十九届年会
 
海军将在多地举行军营开放活动
 
多型现役舰艇将与公众见面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李晓明)4月21日至24日,中国海军将在山东青岛承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第19届年会,包括澳大利亚、柬埔寨、智利、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英国等29个国家的海军(海上防务部门)将派代表团参会。
  此次论坛年会将举行“命运与共的海洋”高层研讨会,设“全球安全倡议与海洋和平安宁”“海上安全合作与国际法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共商共建共享与全球海洋治理”3个分议题,邀请部分外国海军领导人围绕议题讨论发言;中国海军领导还将与有关国家代表团举行双边会见。举办此次论坛年会,是中国海军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际行动,旨在与论坛各国加强交流、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为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和挑战、共同守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时,今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4月23日前后,海军将在北京、青岛、宁波、湛江等驻地城市和部队营区组织隆重升国旗仪式、致敬人民海军英雄仪式、军营和舰艇开放、城市户外主题灯光展示等系列活动。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黎云 孙鲁明)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海军将于23日前后在青岛、上海、广州、北海、湛江等城市举行军营开放活动,组织多型海军现役舰艇与公众见面。
  4月20日至24日,海军将在青岛3号码头和奥帆中心码头开放导弹驱逐舰贵阳舰、石家庄舰、开封舰,导弹护卫舰邯郸舰,综合补给舰可可西里湖舰和综合援潜救生船洪泽湖船等供公众登舰参观。开放的舰艇多数参加过亚丁湾护航、出国访问、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届时,公众可以与海军官兵面对面交流,体验海军特色的绳结、灯光、旗语等海军文化。
  除青岛外,海军还将一体组织大连、烟台、宁波、武汉、厦门、广州、海口、三亚等城市的海军军营同步向社会开放,同时组织升旗仪式、军乐展演、美术作品展览、户外灯光主题展、“战舰回家乡”和海防教育等系列活动,帮助和支持公众了解海军、热爱海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现役舰艇面向公众开放,是国际惯例和世界多国海军的文化传统。中国海军舰艇开放活动,通常结合海军成立纪念日、亚丁湾护航、远海远域任务、出国访问等时机展开。舰艇开放活动是公众了解海军的重要窗口,是对民众进行海洋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前,2024年海军成立纪念日舰艇开放活动预约通道已经开启,公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北海舰队”“南海舰队”等渠道,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网上预约登记。
 
中德加强合作对世界是个好消息
中德加强合作对世界是个好消息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仲春时节,万物勃发。德国总理朔尔茨16日结束为期三天的对华正式访问。访华期间,朔尔茨的重庆、上海和北京三城之行各有侧重,展现了德国在绿色科技、经贸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继续推进与中国合作的意愿。中德领导人在重要国际议题上达成共识,对双方进一步拓展中德、中欧合作,加强各领域战略协调意义重大。
  中德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高层交往密切,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连续多年每年都到访中国。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题为《一次很像默克尔时代的旅行》的文章中说,“现任德国总理的对华政策是对前任的延续”。
  朔尔茨总理随访阵容强大,除内阁部长外,还有西门子、梅赛德斯-奔驰、拜耳、宝马等多家德企高管。朔尔茨说,他和德国企业界代表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德中两国企业界的紧密良好合作印象深刻。
  据德国《商报》披露,德国商界对参与此次访问团的席位“竞争非常激烈”。朔尔茨访华带来大型商业代表团,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表明德国乃至欧洲工商界期待与中国进一步拉紧利益纽带,深化务实合作。
  务实合作是中德关系的底色,互利共赢是中德关系的鲜明特色,中德双方都从彼此发展中获益匪浅。德国连续49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8年保持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两国市场高度依存。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风险”,而是双方关系稳定的保障、开创未来的机遇。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岑莱因说:“我们没有看到德国企业‘去风险’的迹象。它们在中国的投资稳定在一个创纪录的水平。”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数据显示,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4.3%,达到119亿欧元。
  中德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两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无论是机械制造、汽车等传统领域,还是绿色转型、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两国都有合作共赢的巨大潜力亟待挖掘。访问期间,朔尔茨参观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了解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考察重庆大学光电学院与德国库特-施瓦伯测量与传感器科技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监测水污染物芯片;参观致力于绿色和可持续技术的德国企业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在创新技术研发、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中德都有务实合作、双向奔赴的意愿和条件。
  三天三城,朔尔茨此访有助于增进中德政治互信,拓展合作空间。中德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对亚欧大陆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保护主义横行的背景下,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共同发出加强合作、提振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这对世界是个好消息。相信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德双方能够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记者邰思聪)新华社柏林4月17日电
 
近期南方部分河流
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近期南方部分河流
 
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水利部17日发布汛情通报,近期我国江南、华南、西南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受降雨影响,长江、珠江等流域暴雨区内的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汛情通报显示,4月15日至16日,江南、西南东部及湖北、广西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预报4月18日至22日,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江淮及湖北、宁夏、甘肃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以大到暴雨为主,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受降雨影响,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珠江流域西江、北江,浙江钱塘江,福建闽江上游等主要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水利部当日组织防汛会商会议,安排部署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要求相关地区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紧盯山洪灾害防御,强化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措施,严防中小河流洪水,切实加强应急值守。
  针对预报4月18日至22日强降雨过程,水利部向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16省(区、市)水利部门和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发出通知,进一步细化部署各项防御工作。
 
开局经济运行怎样?中国产能过剩了吗?
国家发展改革委详解经济热点问题
开局经济运行怎样?中国产能过剩了吗?

国家发展改革委详解经济热点问题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严赋憬 陈炜伟)围绕宏观经济形势、投资情况、产能利用等热点问题,国新办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起步、良好开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实现了平稳起步、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企业效益、就业收入、市场预期平稳改善。“三驾马车”拉动更加协调,内需主动力作用持续显现,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5%;净出口拉动作用增强,外需贡献率从上季的-3.1%转为14.5%。
  展望二季度,袁达说关键是抓落实,突出做好三件事:更高效率推动落实既定政策和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实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部署;更大力度推进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综合运用扩大需求、优化供给、深化改革、调节储备等措施,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水平;更高质量做好重大政策谋划和预研储备,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做好重大政策的预研谋划。
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三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抓紧推动各项投资工作,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截至目前已下达超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30%,将进一步加强计划执行,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监管,持续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
  此外,刘苏社介绍已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他说,按照专项债券工作职责分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地方报来项目的投向领域、前期工作等进行把关,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目前已推送给财政部并反馈给各地方,财政部正在对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工作。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3.6%。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回应称,从历史数据看,中国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动比较大,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低一些,四季度相对高一些,这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相关。初步分析,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金贤东指出,产能问题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金贤东说,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也不能说明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都产能过剩。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的产能小一些,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
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


  袁达介绍,今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重点领域指标走势向好,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民间投资潜力持续释放,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0.5%,民营企业外贸增速明显快于整体水平,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比整体进出口增速快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54.3%。
  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组织召开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下一步将强化法治保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切实解决企业问题,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合力和落实闭环;持续营造良好氛围,落实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
  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升级、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金贤东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总体恢复良好。展望全年,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带动下,各地方各领域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升级、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金贤东说,下一步将重点抓三方面工作:稳就业促增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组织开展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推动居民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扩需求优供给,持续打造消费新增长点,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工作;重权益守底线,着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配合相关部门持续完善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机制,加快形成放心消费制度闭环。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谋“新”重“质”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谋“新”重“质”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实践,但有的地方对“因地制宜”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件大事、新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心里要热切,但头脑要冷静、步子要坚实,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不能潮流化、概念化、标签化,表面功夫带不动生产效率的提升,造不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无法培育出先进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更不会凭空出现,而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各地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避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搞一种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和价值转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诸项任务之首,并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创新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更要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与产业相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新瓶装旧酒。当前,不少地方谈创新必说新质生产力,把新质生产力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盲目求“新”而忽视了“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并不是和创新沾边都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实干为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涉及方面较多,只有提早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兼顾,才能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记者严赋憬)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外交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是伪命题
外交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是伪命题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曹嘉玥)就近期美国、欧盟等方面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是伪命题,希望有关国家秉持开放心态,坚持公平竞争。
  林剑表示,中方多次强调,对产能问题,应秉持市场经济原则看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当中加以分析。“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的优质产能,将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说,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是伪命题,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产供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始终对产业合作秉持开放态度,希望有关国家秉持开放心态,坚持公平竞争,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经贸合作环境,与中国一道,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林剑说。
 
我国明确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领域
我国明确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领域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严赋憬 陈炜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支持领域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刘苏社介绍,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刘苏社说,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坚持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刘苏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金保障,优化投入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尽快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还将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的配套政策,确保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高质量落地见效。
 
小水果,大市场
小水果,大市场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奇异果包船,来啦!
  从南半球的秋天到北半球的春天,“科槐号”散装水果冷藏货船经过12天,超过9600公里航行靠泊上海,满载着来自新西兰的奇异果万里而来。这些漂洋过海的奇异果,陆续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早餐、踏青郊游的小食、小朋友的加餐、咖啡馆里的拼盘……
  来自新西兰佳沛的“小确幸”是:今年运送到中国市场的奇异果预计达到14亿个,平均一个中国人一个。
  “科槐号”货船是新西兰2024年发出的全球首艘水果专船,目的地就是上海。春季大市场,让中国成为这家新西兰知名企业的第一选择。
  和很多外企一样,中国也早已成为佳沛的最大客户。2024年产季,佳沛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量预计增至19.3万吨,占佳沛全球市场供应量的27%,稳居单一国家市场榜首。
  吃,是大事,更是大市场。
  中国大市场装下了全球味道。从酸甜略有涩感的绿果白芯,到后来口感香甜、果肉金黄的金果,此次来到中国的,还有8.4万箱最新的“宝石红奇异果”。这种红果产量不多,有一半就销往了中国。
  “包船”“包机”而来的,何止奇异果。
  1月,2500余吨智利车厘子抵达天津港,“车厘子快线”开辟;榴莲、菠萝蜜、山竹、龙眼、柚子……一列列“水果专列”沿中老铁路而来;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大平台,比利时朱樱红啤梨、秘鲁沙漠蓝莓、厄瓜多尔麒麟果等和中国消费者首次“结缘”——中国,正成为“地球村”的水果集散地。
  小水果,大开放。
  奇异果的储运要求高,时鲜附加值大,对通关速度提出较高要求。
  为了保证“科槐号”货船上的奇异果能够尽快到达消费者手中,洋山海关通过提前申报等举措,提供便利通关措施。货物到港后,海关关员24小时全天候监卸入库,保证果品连续卸运。
  通关便利化程度提升,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新机遇。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文莱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新西兰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
  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舌尖”上的开放联通世界。
  小水果,大市场。
  鲜为人知的是,奇异果的原产国其实是中国。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如今,新西兰也在积极探索在中国种植佳沛奇异果,以更好实现对中国市场无缝衔接的供应。
  去年12月,智利桃、杏等鲜食核果获批向中国出口。这意味着智利出口的所有品类水果都已获批进入中国市场。如今,中国是智利车厘子的第一大买家,是阿根廷羊肉的最主要出口国,也是菲律宾菠萝的第一大出口国。
  中国大市场,有着更快的速度、更合理的价格、更大的合作,与世界共“飨”机遇,共同繁荣全球大市场。   (记者周琳 杨有宗)
新华社上海4月17日电
 
中国经济“一季报”让世界投下更多“信任票”
中国经济“一季报”让世界投下更多“信任票”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市场预期,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交出一份亮眼的“一季报”。
  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景气水平回升……国际观察人士表示,中国政策调控有效,不断激发新增长动能,向好趋势明显,持续增强全球企业在华投资信心,让世界投下更多“信任票”。
政策效果显现
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中国经济开局意外强劲!”《华尔街日报》这样评价中国第一季度经济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明显超过一些海外机构此前预期。
  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戴二彪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高于多数机构预期,为达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实现良好开局。戴二彪特别提到,中国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等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因素贡献均衡,有助于增强各国投资者和企业的信心。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多项经济推动政策发挥作用,制造业呈现向好态势。今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8%、53.0%和52.7%。三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经济景气水平回升。
  “中国第一季度经济表现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说,中国经济向好发展,得益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发挥效用。这些政策将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路易斯·雷内·费尔南德斯也认为,中国经济第一季度的表现显示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的政策能够有效应对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多引擎同步发力,回升向好态势明显。穆迪分析公司经济学家哈里·墨菲·克鲁斯认为,第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今年增长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 激发增长潜力


  “中国正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谈到中国经济“一季报”,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特别关注中国经济提质升级。
  数据显示,中国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1%,表明绿色发展继续取得新成效。
  马斯洛夫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更依赖科技创新驱动,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应该被视作“科技工厂”。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正不断激发,中国经济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稳步前行。
  “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多进展,新质生产力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阿根廷工程和技术支持公司总裁费尔南多·法佐拉里认为,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拉动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产业蓬勃发展,其成果也将逐渐带动中国全社会发展。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表示,中国长期致力于能源转型、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他说,中国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科创企业发展迅速,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机构调高预期 外企信心增强


  分析人士表示,从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各主要指标来看,中国经济今年以来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注入了市场活力。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增强了国际社会投资中国的信心。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近日发布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将中国排名从去年的第7位上调至第3位。
  德国西门子公司首席财务官拉尔夫·托马斯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门子“不能在中国缺席”,无法承受离开中国市场的后果。这家企业此前多次宣布,将持续在中国增资扩产。
  “过去40年,我们每年投资几十亿元人民币。我们希望在中国的投资超过目前水平。”法国电力集团可再生能源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帕特里克·沙里尼翁说。
  不少国际投资机构也纷纷看多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近日宣布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0.6个百分点。这家机构表示,中国第一季度出口强劲、制造业表现良好,中国经济全年有望实现较强增长。此前,高盛、花旗银行等机构均上调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高盛研究部宏观经济团队表示,中国经济数据总体好于预期,特别是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表现亮眼,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强劲。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 执笔记者:于荣)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春天里的“预”见
春天里的“预”见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春天,一切生机勃勃。我们在一组组振奋人心的经济数据中,一个个潜力无限的应用场景中,“预”见未来产业新赛道上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澎湃动能……
从2300万飞行小时预见低空经济


  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安徽的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安徽累计划设54个低空试点空域,开辟43条低空航线,通用飞机飞行近9700小时,无人机飞行144万小时。
  飞行时长是衡量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3月29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实名登记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2023年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合肥骆岗中央公园,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六旋翼无人机平稳地起飞,只需几分钟就把冒着热气的美食“空投”到订餐游客的手中;数公里外,承担运送血液任务的无人机正时刻待命,准备参与医疗救援。在芜湖,为鸠兹湾生活美学馆餐厅送来除夕年夜饭订单食材的,是联合飞机“联飞快送”平台Q20多旋翼无人机,“低空+服务”的场景创新还使无人机能够投入高层建筑消防救援。在黄山,大疆运载无人机已开始成为新“挑山工”,代替人力从空中将物资送上山……
  不经意间,天空越来越“繁忙”,低空经济形态愈发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预测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打造这一“新增长引擎”。
  在安徽,“以通用航空为主”的传统低空经济正在向“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发展”的新低空经济过渡,低空经济赛道上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作为全国三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安徽先后出台民航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通用航空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为通航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上下游企业集聚是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聂爱国介绍,2023年,安徽共招引航空航天制造业项目59个,总投资826亿元。经过两年多的试点,2023年,安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400亿元,集聚通航控股集团、中电科钻石飞机、亿航智能、应流航空、零重力等企业300余家,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安庆、六安、宣城等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2024年,各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顶格推进”低空经济的合肥,将目标瞄准“低空之城”,计划在2024年基本建成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片区;在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芜湖,提出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项目建设,拓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飞机租赁等现代临空服务业;在“无人机之都”深圳,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正式施行,建立起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统筹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
  低空经济将带来交通范式的巨大变革,低空经济“腾飞”离不开更加完善的低空飞行服务。
  自2022年4月通过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符合性检查验收后,安徽通航飞行服务站可提供通用航空飞行计划、飞行监视、航空气象、航空情报、告警和协助救援等服务,截至2023年底,已协助104家通航用户在飞行服务系统内完成账户注册,并录入航空器234架,飞行员89名。
  下一步,更加智能高效的“一网统飞”系统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据悉,安徽已经印发《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合肥市正在建设全国首个面向政务服务的“一网统飞”系统,按市场化模式提供无人机公共治理服务,突破低空智联服务设施和能力限制,满足“立体”运营需求。
  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正被预见。
  进一步盘活低空空域资源、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表示,将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或者试验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计划扩大无人机即时餐饮配送,位于合肥骆岗中央公园的无人机索降点下一步将从17个扩大到75个。
  “低空经济是飞出来的,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开拓,未来低空经济的物流飞行,将会给更多百姓提供生活便利和应急服务。”公司负责人章磊说,未来,低空将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新基础设施,“飞”出下一个经济新增长极。
    (本报记者刘菁 马姝瑞)

从810万标准机架预见算力产业


  4月,位于安徽芜湖“中华数岛”智算中心的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一期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占地面积约253亩,这一数据中心将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提供有力的算力支撑。
  “首期项目将于今年建成运营,另外两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全部建成,这将是一个公有的开放算力平台,通过构建算力集群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更快更优的算力。”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张鹏说。
  3月29日,国家数据局在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上发布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指每秒进行1018次浮点运算),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既是科技角逐的主赛场,更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这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及“一体化算力体系”。
  随着数字化时代对于算力的需求激增,算力体系建设进入“加速期”,算力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底,安徽已经建成并运营的数据中心超过100个,总机架超过10万个,形成合肥、芜湖、宿州等三大智算中心城市。
  作为“东数西算”工程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目前芜湖集群起步区数据中心已有项目17个,设计装机规模64万架,投资额约2588亿元。宿州市建成淮海智算、算力互联、汴水之畔三大算力中心,吸引腾讯、阿里、华为等众多头部企业纷纷落子布局。
  智能算力是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底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全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0EFLOPS,2023年增速超过70%。
  在位于合肥的科大讯飞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基于首个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训练大模型。据介绍,“飞星一号”的打造过程中进行了数百次硬件工具、算子库和算子效率的优化,能够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发。
  “今年1月30日,我们推出了基于‘飞星一号’训练的星火认知大模型V3.5,实现数学、语音理解、语音交互能力超GPT-4 Turbo,我们还在基于这一算力平台持续迭代优化大模型,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说。
  作为算力家族的另外两位“重要成员”,推动超级算力和量子算力的发展及融合也成为未来算力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
  4月初,合肥量超融合计算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将在被誉为“最强大脑”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超级计算机上,部署量子计算机。未来,“巢湖明月”将成为集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量子计算于一体的异构算力统一服务平台,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算力“底座”。
  据介绍,未来这一项目将助力探索量超融合计算在气象预测、金融、生物医药、材料科学、智能汽车、高端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
  着眼算力“新赛道”,全国各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今年北京计划新增公共智能算力8000P,为渴望算力的人工智能企业送去“及时雨”;贵州向72家省内外企业发放首批“算力券”,以用于其购买当地算力服务或数据交易产品时抵扣一定比例费用;安徽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市多路线及多模式建设公共智算中心、开展智能算力国产软硬件协同攻坚和应用等多种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机制逐步完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算力加速集聚。
  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算力需求增速可能高达每年30%以上。
    (本报记者汪海月)
从26次火箭发射预见商业航天


  春日江南,花红似火,草绿如苔。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水平放置着一枚50米长的运载火箭,这是该公司已总装下线的智神星一号液体可重复使用火箭,其低轨运载能力达8吨,未来可实现重复使用30次。
  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试验中心内,研发人员正在进行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综合匹配试验。“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在保证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将火箭上的电气设备减少了50%,火箭的质(重)量减少,电信号进一步简化,使得可靠性更高。”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廉洁说,这也为后续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设计制造奠定了重要基础。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全球商业航天技术竞争的焦点,未来配合“一箭多星”技术,将加快促进航天平价时代加速来临。火箭技术的进步,也意味着中国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更进了一步。
  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施67次发射任务,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创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历史新记录。
  卫星是火箭运输的“货物”之一。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强子看来,商业运载火箭市场呈现高景气背后,是我国卫星发射需求的激增。伴随着卫星互联网进入快速建设阶段,我国低轨卫星也迎来密集发射期,上游制造、中游发射、下游终端及运营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均将受益。
  2023年7月,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式通信卫星银河航天灵犀03星成功发射。“目前,银河航天已成功发射多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组成了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构建起星地融合的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可实现连续30分钟宽带通信。”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说,伴随着商业卫星批产能力大幅提升,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将打开互联网发展的新篇章。
  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成功入轨;力箭一号遥二火箭成功实施“一箭26星”发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中国商业航天加速跑,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再创新高,商业卫星组网喜讯频传,地面运营新场景新模式也层出不穷。
  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安创谷空天信息产业园内,中科星图数字地球的工程师正在处理卫星数据,服务金融机构用户的订单需求。“找出工程施工项目连续三个月内的卫星影像,可以清晰反映施工进度,提升金融机构智能风控能力,杜绝欺诈、降低投资不良率。”
  “星图地球拥有智脑引擎,把天上的卫星资源数据引进来,并嵌入地面的人工智能算力,更精准识别卫星数据中隐藏的信息。”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表示,卫星数据的地面运营正持续拓展丰富应用场景,星星之火正燎原千行百业。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商业航天”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打造这一“新增长引擎”。
  商业航天发展潜力大、市场规模广、增长速度快,也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增长新引擎的典型代表,万亿赛道之上,各地正争相下好“先手棋”。安徽以深空探测实验室为抓手建设深空探测科创高地,推动空天信息产业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量子通信等本地优势产业加速融合;北京则正在打造“火箭大街”建设共享实验平台,为商业航天企业解决试验排产周期长、成本价格高等难点堵点;海南文昌也加快推进火箭产业园、星箭超级工厂建设……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新增企业数量为113272家,同比增长28.95%。预计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
  浩瀚星空,无尽征途,商业航天的蓝海风帆正劲!
   (本报记者张紫赟 吴慧珺)
从150亿美元投资预见量子产业


  4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科大国盾量子科技园内,科研人员正在加紧调试即将发布的新一代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操控系统,其集成度比上一代产品提升约10倍。
  就在上个月,中国电信旗下中电信量子集团公布将斥资19亿元入股科大国盾。从这个选择不难看出,量子产业的黄金赛道正在铺就。
  量子力学诞生已经超过120年,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催生了包括晶体管、激光、核磁共振等一系列的技术,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近来,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又在兴起。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量子信息投资规模达到386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总额达150亿美元。
  继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两处提及量子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中国科学家提出新量子传感范式,量子精密测量定位精度最高达到1.7纳米;首次观测到多体配对赝能隙,被誉为量子模拟研究的里程碑式进展;在量子纠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开年三个月,量子研究捷报频传。距离“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不到半年,不久前科研团队透露,“九章四号”将在今年酝酿推出。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目前量子科技正处于样机研发攻关和应用场景探索的关键期,原始创新将进一步推动成果应用及产业生态构建。在全力打造量子信息科创高地的安徽,目前已集聚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60余家。
  作为量子信息三大研究领域,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相继步入产业化“快车道”,提高应用领域生产力水平。
  和传统通信相比,量子通信保密性更强。走进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五代量子保密通信设备一字排开,从“大柜子”变成“小盒子”,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还可以无缝融入现有传统通信光纤,实现共纤传输,极大降低使用成本。
  “得益于政务场景的开放,国盾开展的合肥城域量子网建设正推动量子保密通信设备技术迭代。”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雷说,今年“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规模将继续扩大。
  量子计算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
  此时此刻,来自全球多地的用户正在远程访问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自2024年1月6日上线运行以来,它已吸引全球超过477万人次访问,完成超过16.8万个运算任务。
  “量子算力可用时代”正在来临。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孔伟成告诉记者,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利用自主研制的量子计算机,开展更为复杂、高效的计算任务,在诸如药物发现、新材料设计、密码破译等领域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潜力。“未来,我们将加速量子计算的原理验证、技术转化和应用开发,向着实现大规模可编程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目标稳步迈进。”
  基于对微观量子体系的调控,可实现超高精度测量。
  在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公司)的检测实验室内,其自主研发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下,一种新型材料表面的磁学特征宛如一幅抽象画作。通过纳米级的精密测量,能精准识别出仅相当于地磁场十几分之一的磁信号。
  “显微之中,预见的是量子产业不可限量的未来。”国仪量子公司副总裁许克标说,量子测量技术已应用至石油勘探、生命科学乃至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去年公司成交订单额超过5亿元。
  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解决方案与交付中心总经理助理朱雁平表示,未来,将加快量子科技产业生态建设,有效促进量子信息创新链、产业链与应用需求的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张紫赟 陈诺)
 
请味蕾做向导,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全国二十四节气(春季)旅游美食及线路发布
请味蕾做向导,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全国二十四节气(春季)旅游美食及线路发布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本报记者刘婧宇

  春始,溪流解冻。春续,云舒风涌。立春的春卷、雨水的龙须饼、清明的青团、谷雨的香椿……一捧野菜,一双巧手,简单加工就能让味蕾雀跃,可谓“一口菜,满嘴春”。
  民以食为天。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处于农耕社会,古人根据四季轮回以及天文气象变化,总结出一整套规律,即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民据此确定农事活动的节点,依时而食,四序皆有所获,山野嫩蔬,江河时鲜,也在每一个节气里轮番出现。有时光为证的人间烟火,在每个时令里,绽放出令人流连的舌尖滋味,吐露着国人对于天地自然的深刻理解。
  4月13日,“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春季)旅游美食及线路发布暨“诗旅江西”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黄庭坚故里景区举办。
  活动现场不仅有来自重庆、辽宁、浙江、湖南、西藏、江西等地的相关代表推介美食以及旅游线路,还发布了春季旅游美食350种、美食旅游线路75条。不同的应时美食,提醒着人们开启返璞归真的寻味之旅。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表示,文旅融合背景下,美食已经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以节气为主线、因美食而动、寻美味而游”的美食旅游,已然成为消费新趋势。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将持续围绕二十四节气推动美食旅游发展,让游客更好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

 
春天里的那一口鲜


  四季之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在这个时节,选择一条融合了美食、旅游与文化的线路,无疑是一种享受生活、感受浪漫的绝佳方式。
  绿心修水,一脚踏三省;文脉修水,一脉绵千年。秀美的幕阜山层峦叠嶂,如画的修河碧波荡漾,诗书双绝黄庭坚、国学大师陈寅恪,两座文化高峰屹立在这个滨江小城,自然山水特色与历史人文内涵完美融合。
  4月14日中午,修水宁州古城入口处的哨子店内,透明胶带的拉扯声一刻不停,老板娘王小红一直在忙着打包。周边居民熊先生一路小跑进店,一边和老板寒暄,一边熟练地扫码付款,然后提着两箱包装好的哨子离开。他边走边回头告诉记者,“送九江的朋友,不是茶就是哨子,他们只认这两样”。还有一位56岁的阿姨,提着两小袋哨子,边笑边说“买了50个,准备拿给闺蜜”。短短十几分钟,小店里好几拨人进进出出。
  在修水,哨子不仅是过年必备的美食,更是款待贵宾的首选。而这里美食众多,比如金枪棍子鱼、罐煨番鸭、禾杆扣碗肉等等,为何看似平平无奇的哨子却能够“独占鳌头”?
  哨子,芋泥加红薯粉做皮,或用腊肉、冬笋、香菇等食材做馅,为菜哨子;或用花生仁、芝麻、白砂糖做馅,为糖哨子。造型上尖下圆,食之外皮软糯Q弹,内馅鲜香爽口。
  春季的哨子因为鲜艾叶的加持,更有了独特的清香。
  作家贾平凹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常言道,人在他乡,胃在故乡,这话不假,归根到底,美食是一个人最深的乡愁。
  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哨子,承载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浑圆的外形,油汪汪的肉馅,整齐划一的摆放,热气升腾中氤氲着对团圆的美好向往。
  修水县副县长樊雪刚至今记得一位朋友返乡,一口气连吃三个大哨子。这种大哨子,对于饭量不大的人,可是一个就顶饱的量。
  梦入江西美味堆,一路诗书一路游。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周建文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除了修水哨子,在春天的江西还可以品春茶、食春味、享春趣,在藜蒿炒腊肉、修水哨子、莲花血鸭等名菜中体会赣菜独有的“鲜辣香醇”。
  为什么一定要到当地去品尝美食?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样才能尝到最纯正的本味。虽然科技的发展让不少美食在各个时节都容易获得,但标准化生产打破了自然规律,使得菜肴失去了地域特色和个性化风味。要想找到记忆中的老味道,一定要“顺时而食”。
  比如吃糌粑、奶包子、藏香猪,就一定要到西藏。西藏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在春天的西藏,有一种长得很像薄荷叶的植物。如果有人被它的鲜嫩模样骗了,上手一摸,皮肤过一会儿就火辣辣地疼。当地人叫它火麻,也叫荨麻。
  “把火麻焯了水,就是一道妙极了的春天味道。这,就是荨麻汤。”西藏旅游专项协会秘书长张晓薇身着藏装,向众人介绍。
  这种可口的时令菜蔬,既可凉拌,又可熬汤、调汁、煮粥,食之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因此,农牧民们视之为宝。
  开春的时候去西藏,还能吃到最新鲜的藏香猪。工布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杀猪。这种猪散养在海拔4000多米之上,特别挑食,每天在野外溜达着寻找适口的植物。张晓薇介绍,有游客把味蕾的感受具象化了,说第一次尝藏香猪,吃出了“奔跑的味道”。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藏式酸奶蛋糕。张晓薇告诉记者,这种蛋糕制作工艺复杂,而且上边的图案都是由专业唐卡画师绘制,很有民族特色。
  除了这些时令美食,独特煸焰技艺的辽宁老边饺子、汤甜肉烂的辽宁本溪羊汤、色香味俱全的重庆合川肉片、皮薄爽口的湖南洞口雪峰脆皮鸡,无一不勾起食客肚子里的馋虫,恨不得即刻启程,去亲尝那一口独属春日的鲜香。
 
有惊喜的那一条路


  热闹的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不少人已经开始提前规划假期,去看日月星辰、山川湖海,去品世间万象、人生百态。
  合理的规划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兼顾了安全和便利,让旅行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体验。发布会上,多条美食旅游线路让人耳目一新。
  温州的知名度很高,但温州的底气远不止于会赚钱做生意的温州老板。这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向海而生的温州,城脉与文脉生生不息,饱含浙南山海交融的无限魅力。在会场,“百县千碗·瓯味百碗”推荐官胡巧斌带大家感受了温州美食的细腻与浪漫。
  在春季的温州,可以漫步于青石小巷,感受历史沉淀;可以登上山巅,俯瞰云海翻腾;可以漫步海滩,聆听潮起潮落;可以深入市井,品尝地道的瓯味菜肴,领略食物的本真。
  春游温州,不妨把永嘉县的陶公洞当作第一站。这里是浙南最大的天然石室,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漫漫历史长河,这里不仅是修行者的圣地,更是文人墨客寻求灵感的宝地。
  来到永嘉,自然要“啃啃麦饼,爬爬山岭”。永嘉麦饼用料考究,工艺独特,其制作技艺还入选了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烘烤成熟的永嘉麦饼金黄酥脆、油而不腻、鲜香可口,承载了浓郁的乡土风情。
  沿着蜿蜒的楠溪江,来到第二站楠溪江滩地音乐公园,这里以音乐文化休闲为主题,精彩纷呈的活动轮番上演。
  游毕楠溪江,前往第三站瓯海,品尝地道的泽雅山笋火腿炖老鸭。新鲜的山笋与火腿,搭配肉质鲜美的老鸭,经过精心炖煮,汤醇味浓,鲜而不腻,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温州人对食材的尊重和烹饪技艺的精湛。
  若想感受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感受古人智慧和艺术韵味,青灯石刻博物馆不失为一个好去处。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记忆,每一盏青灯都有故事,徜徉在此,仿佛在与古人交流,与历史对话。
  最后一站,抵达鹿城区的五马历史文化街区。这是温州的文化中心。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能听见石板路上的马蹄声诉说着温州的过往。
  微乏之际,品一道名字优雅、形态美观的地道瓯菜——芙蓉蝤蠓,让跳动的味蕾给身体注入新的动力。蝤蠓是一种青蟹,个大肉厚的蝤蠓与蛋液同蒸,蠓壳色红油润,蠓肉洁白鲜嫩,衬以淡黄色的鸡蛋羹和绿色的青菜,整道菜肴仿佛美人闲庭信步于花径之上,色味俱佳。
  不同于温州的细腻温婉,湖南邵阳的推介热辣豪迈。邵阳地处湘西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被称为“铁打的宝庆”。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邵阳人才辈出,诞生了魏源、蔡锷等众多名人。来自湖南邵阳的旅游推介官黄鹂向现场嘉宾推介“自在邵阳美好食光”湖南美食旅游线路。
  在蔡锷故里,重温将军再造共和的风云岁月;品味香窖佳酿,感受三千年湘酒“敢为天下香”的豪迈;徜徉新邵白水洞,看百丈流银;走进南方抗大,给心灵一次红色洗礼;在崀山,品味脐橙宴、瑶王宴、血酱鸭、蕨粑粉等特色菜品,不负美食,不负美景。
  漫步千年王城武冈,古城墙依势而建,护城河穿城而过,古街老巷纵横交错,武冈云山风姿绰约,素有“道教第六十九福地”之称。这里是中国卤菜之都,传统技艺卤制的各式卤味遍布大街小巷,顾氏米花、银记空饼、武冈铜鹅宴、南门口米粉等美味同样让人垂涎三尺。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首曲风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早安隆回》,让隆回广为人知。在隆回边界隐藏着一个神秘的部族——约有2万人左右的花瑶。因服饰色彩艳丽,故称“花瑶”。
  此地常常云在半山,人在云间,妙若仙境。云上花瑶不仅风光秀丽,花瑶姑娘也很热情,来瑶乡做客,一碗金银花茶,传递着花瑶人浓浓的情意和祝福。

 
因一种味去一座城


  美食家蔡澜先生在《随心随意去生活》中写道:“活着,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当寻味成为更多人享受生活的钥匙,大数据已精准地将最新文旅体验推送给愿意付出时间精力的人。高铁上的“文旅特种兵”从不认为自己的行为“疯狂”,更多的是“值得”。有网友留言:“除了这一生,我们又没有别的时间,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简单的率性,点燃了旅途。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透露,最新研究显示,现在的消费者做决策的时间越来越短,即兴出发的旅行越来越多。对于美食,国人有着刻在DNA里的热爱,抓住美食这个接受度最广的逻辑起点,是文旅出圈的秘诀之一。以二十四节气为划分,各时各地的差异会充分显现,通过推介,让一些有丰富文旅资源,但缺乏营销能力的地方被大家看到,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从热情喊“麦”到疯狂“摇人”,文旅热潮中,年轻人纷纷以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助力。
  “江山笑,风景这边好,赣鄱大地物华天宝。赣江流淌,天赐宝藏,红色精神永传扬。”发布会现场,一首气势恢宏的说唱,让修水县文化馆副馆长兼艺术总监卢盛难掩内心的激动。
  这位“80后”为了吸引中老年和年轻人这两大旅游主力群体,精心设计了以黄庭坚穿越到现代江西为背景的舞蹈。激情澎湃的现代歌者配合衣袂飘飘的古装舞者,将对祖国江山的热爱深藏于青山绿水中,仿佛一幅现实版《千里江山图》。
  “人活一世很短暂,我们要用有限的时间去传递江西无限的美!众人拾柴火焰高,要为家乡争口气!”卢盛说。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年国内旅游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表现亮眼的文旅市场成为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的生动体现。
  中国烹饪协会文旅特色美食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陈强认为,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餐饮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地位也越发凸显。美食已经纳入地方旅游发展的战略视野,成为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从淄博的“淄淄有味”、哈尔滨的“滨滨有礼”,到天水的“天天向上”,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升级到“3.0时代”,即通过内容创意优势,实现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的融合,不仅迎合了大众的社交需要,更扩大了文旅内容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对此,陈强认为,美食打开地方旅游市场既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独特魅力的必然展现。中国地大物博,可用于烹饪的食材有上万种,它们因独特的地域、时节与烹饪理念,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和食用价值,从而形成有着巨大差异的地方特色美食,这是当代年轻人对一城一地开始认知和探索的源动力。
  车站人流如织,餐馆大排长龙,期盼中的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各地都在暗暗发力。
  修水县文旅局局长胡阳期待地说:“修水一脚踏三省、一山观两湖、一山藏两教、一水流三江,有诗书双绝黄庭坚、国学大师陈寅恪,实打实的山川锦绣引人入胜、风物特产俯拾皆是。欢迎大家来修水‘坐哈当,戏哈当,恰碗茶当’(坐一下,歇一下,喝杯茶)!”
  周建文对记者说,2023年,江西全省文旅市场“高开稳走、逐季回暖、持续向好”,主要指标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风景独好”的江西,正在努力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未来,江西还将实施五大计划,即旅游业态焕新计划、旅游产业倍增计划、旅游品质提升计划、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文旅消费扩容计划,激发消费潜力,优化市场环境,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跨省看病不再“繁”
长三角群众就医便利化新观察
跨省看病不再“繁”

长三角群众就医便利化新观察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我们的医保卡可以在上海的医院直接刷卡结算,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浙江舟山嵊泗县的沈先生陪同爱人,在上海五官科医院完成白内障手术,出院时他不用像过去那样,打印整理核对清点各类发票了。
  “以前来上海看病,需要先垫付所有的医疗费,再整理收集发票回去报销,生怕漏了掉了,不然后续会非常麻烦。现在好了,我们可以直接拎包回家。”沈先生欣喜地说。
  得益于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长三角三省一市群众可以享受异地就医“同城服务”。2020年8月20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位于浙江的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位于上海的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同步实现了首单门诊结算免备案。2021年5月28日,示范区在门诊异地就医免备案基础上,将免备案的范围扩大到了住院、互联网+异地就医结算等部分。
  据了解,沪苏浙皖医保部门不断完善住院、门诊慢特病和药店购药异地直接结算,以及异地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支付等机制。目前,三省一市的医保结算系统均已接入国家层面的统一信息平台,并在区域内实现联通,涉及41个城市1.8万家医疗机构。
  截至目前,三省一市区域内住院异地直接结算约520万人次,费用约1400亿元;异地购药直接结算约35万人次,费用约7600万元。
  在长三角百姓“走出去”看病更便利的同时,通过区域医疗资源对接,也有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名医“走进来”就近服务百姓。前不久,21名浙江嘉兴籍上海医疗专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回到嘉兴,走进嘉兴市第二医院为家乡群众送健康。
  嘉善县的丁女士在一次检查中发现肝脏上长了个东西,正愁去哪儿找个专家“把把脉”,便看到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胆肿瘤科的程树群教授回嘉兴义诊,她立刻进行了预约。
  程树群认真看了丁女士所有的检查报告,详细了解病程后,告诉她肝脏的占位是良性的,不用太担心,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近年来,伴随着嘉兴医疗深入接轨上海,上海名医到“嘉”门口会诊人次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嘉兴全市已与70家长三角知名医院共建329个合作项目,合作专家达563人。
  上海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医疗机构信用就医人群范围将拓展到长三角区域参保人群,完成签约后便可享受在上海的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等医保服务;长护险结算也开始在长三角区域“跨省延伸”,上海市老年人入住长三角区域连锁养老机构,所发生的长护险费用可以直接结算,目前共32家连锁品牌养老机构纳入试点。     (记者黄筱 龚雯)
     新华社杭州4月17日电
 
曹县汉服“火出圈”的背后
曹县汉服“火出圈”的背后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曹县马面裙供不应求”“大学生回曹县卖汉服”“曹县汉服走向全球”……一段时间以来,曹县汉服持续受到关注。
  记者近日来到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与这里的干部、企业家、返乡创业青年、农民深入交流,对汉服流量井喷的缘由有了新的认识。
  电商经济让农村产业触网远销。
  走进曹县大集镇,道路两旁的门面房鲜有空置,布料销售、服装制版、剪裁缝制、数码印花、快递物流等商铺密密麻麻,绵延数公里。得益于十多年的演出服产业发展,曹县以中小企业为单元,形成了精细完备的市场分工。
  “曹县常住人口超过135万,是山东人口最多的县之一,曾是山东劳务输出第一大县。十几年前,村民带着生产的影楼服、表演服等四处奔走推销,虽然有一定销路,但市场份额不高,直到不经意间打开电商的大门,服装产业迅速崛起。”大集镇孙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学平介绍。
  农村墙面上,“网上开店卖天下,电商服饰富万家”等标语,替代了过去的“不恋家乡三分田、外出打工挣大钱”“一人外出打工、全家脱贫致富”。在电商作用下,曹县服装销售发生转折性变化,不仅建成服装加工完整产业链,还在近年来快速占据国内汉服市场四成份额。据统计,2023年曹县汉服总销售额超百亿元,今年以来汉服网上销售额已达19.8亿元,同比增长90.8%。
  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说,产业集聚乡镇,成就曹县汉服成本低、出货快优势;青年返乡则快速补强了销售、设计、运营等环节,助推品牌化、品质化发展。”在有爱共同创业基地,留学返乡的基地负责人李字雷说,在这里,参与共同创业的主播、运营等人员300余名,有展销、物流、设计中心和近百个直播间,还引进了卡奥斯智能制造汉服生产线,以数据与技术推动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
  “85后”的黄晓燕曾在南方打拼十余年,如今成为曹县穿越大唐汉服云仓经理。“虽然是在乡镇工作,但贴近市场,节奏非常快,每天顾客络绎不绝。”她在展厅里边走边介绍,公司自主设计的汉服涵盖唐、宋、明、清等品类,并根据人们日常着装特点加以改良。在这里,不仅能够私人订制服装,还有AI直播改善线上消费体验。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把返乡创业就业作为首选。目前,曹县从事电商的高学历人才有3名博士、近百名硕士、近万名大学生。近年来,曹县已累计吸引5万人返乡创业,带动35万人从事电商行业。
  营商环境改善护航县域经济发展。
  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落地的“落地办”、引导电商产业发展的“电商办”、改善营商环境的“营转办”……针对电商经济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曹县近年来创新推出了多个新机构、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打通“绿色通道”。此外,曹县还规划建设了e裳小镇·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大集镇为中心的农村电商产业示范片区和e裳之都·中国(曹县)华服智创城,曹县电商“一园”“一区”“一城”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曹县汉服协会会长胡春青说,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曹县成立汉服协会,帮助汉服制造企业与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等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为保护自主创新,曹县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将专利申请办理时间从传统的180天缩短至10天。
  “我们打造营商环境的目标是:办事不求人、未来可预期、方便又高效。”曹县县委书记赵福龙说。如今,曹县民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经营主体达15.5万户,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相当于大约10个人中就有一个经营主体,30个人中就有一家企业,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记者王阳 张钟仁)
新华社济南4月17日电
 
建设创新“策源地”,锻造转化“倍增器”
绍兴: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提升新质生产力
建设创新“策源地”,锻造转化“倍增器”

绍兴: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提升新质生产力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的中试创新基地,基地车间内机器轰鸣,正在生产着新产品。
  大屏幕显示,呋喃类单体材料、聚烯烃树脂、聚酰亚胺模塑粉……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浙江传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塑盟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等7个中试项目正在进行中。
  “这里是放大的实验室、缩小的生产线。中试是打通实验室创新成果与技术产业化之间的桥梁,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中试创新基地负责人、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说。
  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绍兴市通过合作共建研究院,研究院与创新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企业出题、研究院解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研发产出率、技术转化率、成果落地率,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截至目前,绍兴市区、县(市)共有共建研究院35家。
  绍兴市科技局副局长马彩君表示,绍兴深化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高校院所合作,签订校地全面合作协议,集中力量打造高能级标杆性研究院,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如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等4家研究院获批浙江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依托单位。
  有了高能级的平台,人才引育工作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市研究院共引进全职人才1435人,其中2023年新引进全职核心研发人员492人、高层次人才43人。”绍兴市科技局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薛智贞说。
  引才育才,产才融合。来自绍兴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绍兴立足全市产业需求,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截至目前全市的共建研究院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29项,主持(参与)省级项目79项,其中2023年主持(参与)省级以上项目47项。科技奖励多点开花,2023年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4项,相较2022年增长240%。
  “研究院着重打造新型科技创新研发和产学研合作转化平台,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化工等方向开展科技研究,以科技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院长乔建军说,研究院已有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专家领衔科研团队15个,科研队伍有170多人。
  多位受访对象认为,这些共建研究院不仅是高校院所自身科技成果“策源地”,也成了绍兴市打造产学研用“新标杆”、锻造成果转化“倍增器”的平台,还是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好帮手”。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已经有效推动了双方多项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与探索,已投入资金600多万元。
  相关技术的研发转化应用,解决了当前农药生产的多项技术难题。“比如农药安全剂NC43结晶新技术和新设备研发成果应用,促进相关产品产量同比提高了1%至2%,离心和烘干工序效率同比提升了30%。”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小东说,合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同时降低了生产过程中转料的操作难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记者岳德亮)
     新华社杭州4月16日电
 
2024年北京市积分落户今日启动申报
2024年北京市积分落户今日启动申报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陈旭)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7日发布消息,2024年北京市积分落户申报工作将于4月18日8时正式启动,申报期限为30个自然日,落户规模保持不变为6000人,并实行同分同落。
  申请人可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积分落户服务专栏填写申报信息,7月15日起将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公示年度落户人员信息。
  年度积分落户主体工作共5个阶段、96个自然日,具体时间安排为:申报阶段为4月18日8时至5月17日20时,共计30个自然日;部门审核结果汇总阶段为5月18日至6月6日,共计20个自然日;审核结果查询阶段为6月7日8时至6月14日20时,共计8个自然日;部门复核及积分排名阶段为6月15日至7月14日,共计30个自然日;公示和落户办理阶段自7月15日起,公示8个自然日,经公示取得落户资格的申请人可办理落户手续。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示,积分落户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接受任何中介服务,请申请人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杜绝弄虚作假。建议申请人及时关注权威发布信息,可在申报前做好房屋租赁合同备案信息、自有住所信息、学历学位备案信息或认证信息等查询工作,核实无误后再填报。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青岛: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打造教书育人发展高地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青岛: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打造教书育人发展高地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2022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启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两年多来,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协同保障 提升入学入园品质


  近年来,青岛市强化协同保障,不断提升区域内学位供给和普惠优质度,同时实施新校高位发展,持续提高教育发展品质。
  走进青岛市市北区宝城幼儿园保利百合分园,孩子们正在干净整洁的院子里游戏。宝城幼儿园园长陈昭介绍,两年多以前,这个分园还是一个民办园。2022年5月,市北区宝城幼儿园发挥“青岛市十佳幼儿园”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园,接管该民办园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周边群众让孩子“上好园”的期望。
  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学前处了解到,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优质园占比达到80%,更多幼儿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在青岛宁德路小学,小班额、新校舍、大空间、高质量成为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校长王妮妮介绍,宁德路小学作为一所新建两年的学校,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均实现了突破。学校立足“基础+个性”构建《小种子向阳长》课程体系,每学期举办全员参与、全学科覆盖的“基础+特色”社团展示。学校2022年组建小天童民族打击乐社团和独轮车社团,多次在区市相关活动中亮相并获奖。
  据了解,青岛坚持校舍建设、设施配备、师资配置等一体化推进,优化办学条件标准。同时,采取优秀校长“一长多校”等措施,推动新校在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下高起点、高水平办学,办成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强校提质 推动区域教育均衡


  青岛市推进初中强校提质行动,全面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青岛启元学校经过十多年创新发展,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教育名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我们对学校组织结构进行了‘扁平化’改革,减少了行政工作‘半径’,提高教学工作运转效率。”校长周韫轶说,经过系列改革“组合拳”,学校综合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持续保持前列。
  据了解,青岛市还推进初中学校与优质普通高中、高校合作办学等措施,打造出一批初中强校。
  作为优质普通高中与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典型,青岛一中教育集团市南分校在全市率先探索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路径。集团化办学一年多来,成效斐然,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突破性提升。
  “我们是一所‘融合型’集团校,深入探索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培养,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优提质,努力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青岛一中教育集团市南分校校长郭文雯说。
  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王莹表示,推进初中强校提质行动将带动周边小学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初中学校逐步成为“好学校”,切实缓解择校难题,提升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内涵发展 打造优质育人高地


  青岛市坚持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原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实施力,全面提高内涵发展水平。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以“融和共生”理念为引领,以“课程联建”策略为核心,通过“融合创新实践,生发课程形态;融通深度思维,生长教学智慧”,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负责人王岩林表示,集团整合成员校课程优质资源,放大地域文化优势,联合打造基于“集团化+特色”系列校本课程,创设《软式书刻》《古琴斫制》等特色课程,其中《慧心家校》等10项课程荣获青岛市精品课程,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市北区以‘头号工程’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历经12年的发展、两次升级,蹚出一条内涵式、品质化的教育集团发展道路,形成‘东西南北中,片片都精彩’全域优质均衡办学格局。”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东说。
  德育是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首要环节。为此,青岛市全方位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高质量实施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淑军表示,市南区以“思政教育”建设为总抓手,“家校社心网”同发力,全面打造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为核心的学校思政课程体系。构筑“大思政课”生态圈,依托网络媒体推进“思政教育”建设,创新打造“星火电台”云课堂、“青春电影”微课堂、“声音思政”新课堂及“影视思政课”。
  青岛市教育局思政处处长赵俊杰介绍,目前青岛市、区均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备课机制,探索研究10个创新课题。举办“强国复兴有我——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推进会及成果展示活动,全方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本报记者王凯)
 
北京延长购买老旧小区住房公积金贷款年限
北京延长购买老旧小区住房公积金贷款年限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郭宇靖)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17日发布《关于优化老旧小区改造后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核定标准的通知》,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住房的支持力度,通过优化贷款期限核定标准,延长购买老旧小区住房的公积金贷款年限,进一步减轻借款人购房及还款压力。
  此前,北京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核定标准是根据房屋剩余使用年限计算贷款期限,其中砖混结构初始年限按50年核定,钢混结构初始年限按60年核定。但在实践中,随着房屋使用年限越长,导致可申请的贷款年限越短,可申请的贷款额度越低。
  统计显示,当前北京市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住房,挂牌量占21%左右,由于对老旧小区住房贷款的支持不足,间接对二手房交易链条产生了影响,也对职工住有所居产生影响。
  此次发布的通知规定,对于购买老旧小区住房且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节能综合改造”“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单项改造和环境整治”“危旧楼改建”等4类改造项目的,贷款期限的核定标准从贷款期限低于房屋剩余使用年限减3年,优化为低于剩余土地使用年限减3年。也就是说,与原核定标准相比,相当于增加了10年或20年贷款时间。
  据了解,自北京市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以来,目前已有800余个老旧小区完成上述4类改造项目,涉及40多万套住房。
  新政策于4月17日起执行。
 
“韩母墓”被盗青铜编钟追回
“韩母墓”被盗青铜编钟追回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南京4月17日电(记者朱国亮)一直被认为是汉初军事家韩信母亲衣冠冢的“韩母墓”,去年年底被盗,警方在对此案侦查中发现两年前隐案,于今年初追回隐案9个被盗青铜编钟和9个青铜辅首衔环。
  这是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的。淮安公安机关目前已将两起盗墓案共计11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移交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韩母墓”是淮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封土高约8米,底部直径约20米,周长90多米,周边为密林,处于一个墓葬群之中。
  2023年12月17日,淮安公安机关接群众报警,称“韩母墓”可能被盗。警方随即赶赴现场调查,发现约5米深盗洞,根据现场遗留物,很快将8名涉嫌盗墓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韬介绍,因盗洞出现渗水、塌方,这8人并未实际盗窃到墓内文物。不过,警方根据涉案嫌疑人供述,发现并成功破获2021年一起盗窃“韩母墓”隐案,并于今年初将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同时追回隐案9个被盗青铜编钟和9个青铜辅首衔环。经专家鉴定,这些编钟、辅首衔环均为战国时期文物,其中9个编钟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警方追缴的青铜编钟表明,过往的考证或有误,“韩母墓”并非韩信母亲衣冠冢,而是一座战国时期列侯墓葬,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极目星空 步履不停
“中国天眼”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
极目星空 步履不停

“中国天眼”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4月17日,记者从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获悉,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
  在快速射电暴起源、引力波探测等领域产出一系列世界级成果;自主研发的接收机核心零部件有望走出国门;FAST核心阵建设蓄势待发……
  极目星空,步履不停。“中国天眼”正不断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国技术。
成果频出


  “中国天眼”是耳熟能详的国之重器。为“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中国科学家不断“挑战认知和技术极限”,用“中国创造”擦亮深邃“天眼”。
  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其中至少包括170余颗毫秒脉冲星、120余颗双星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
  “我们正在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极限。”国家天文台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负责人韩金林说。从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FAST发现首颗脉冲星的50年里,全世界发现的脉冲星不到3000颗。
  2017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宣布发现6颗新脉冲星,实现“零的突破”。这是中国首次利用自己独立研制的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
  目前,“中国天眼”发现的900余颗新脉冲星,是国际上同时期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
  其中,发现的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与正常脉冲星相比,辐射流量密度还要低一个量级,最低的已经达到了亚微央量级。
  在韩金林看来,对这些偶发脉冲星的研究对于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死亡后形成多少致密中子星残骸及揭示未知的脉冲辐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韩金林告诉记者,如果把搜寻脉冲星比作摘果子,之前发现的脉冲星都离地面比较近、容易“摘”,“中国天眼”发现的900余颗新脉冲星则是更远或者采摘难度更大的。
  因为每一颗脉冲星都有其特殊脉冲及稳定的转动频率,它们相当于宇宙中具有特有信号标记的“灯塔”。如果人类在未来能够实现“星际穿越”的话,这些脉冲星将为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旅行提供“导航”。
  “我们精确测量出脉冲星在宇宙空间中的坐标,在旅途中时刻监测多个脉冲星信号的相位及对应的位置关系,人类在星际旅行中就不会走丢了。”韩金林说。
  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探测并构建世界最大中性氢星系样本……近年来,“中国天眼”为探索宇宙奥秘作出中国贡献。
  未知和未来面前,人类命运与共。“中国天眼”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肩负使命。
  “中国天眼”测量与控制工程师孙纯介绍,自2021年3月3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以来,“中国天眼”已帮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研究团队开展观测近900小时,涉及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多个领域。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天眼”将为国际天文界持续探索宇宙、尝试寻找未知事物带来更多新视角,为引领人类突破认知新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不止


  “原以为要修改七八遍,没想到第一版性能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柴晓明向记者介绍着眼前一个外壳镀银、只有口风琴大小的低噪声放大器,言语中难掩兴奋。
  低噪声放大器是“中国天眼”接收机的核心零部件,此前都靠进口。
  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柴晓明所在的团队用了近2年时间自主研发出了这款高性能的国产低噪声放大器。
  样机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国际天文界关注,位于巴西的BINGO项目第一时间向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提出批量购买的合作意愿。
  “中国天眼”作为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激发了很多特殊的技术需求,需要中国科学家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不断“挑战认知和技术极限”、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优化升级。
  创新无捷径,唯有敢攀登。
  “没人告诉你可以怎么做,谁也没有把握自己的方法一定行。”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说,“反复试验、多次失败、越挫越勇”的艰难攻关几乎贯穿了FAST建设阶段的每一个环节。
  为解决索疲劳问题,姜鹏带领一帮年轻人历经近百次失败,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为开发新的控制系统,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无数次挑灯夜战至东方既白,几乎重写了全部核心算法代码。
  为解决变电站电磁干扰问题,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经过近2年的摸索与试验,发明了与“中国天眼”匹配的高压滤波器……
  仅在建设阶段,“中国天眼”获得了钢结构、自动化产业、机械工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电磁兼容研发等十余个领域的重要科技奖项。
  “天眼”问天,没有终点。姜鹏坦言,如果只把FAST当成一个望远镜、一台监测设备,现在已经达标了。但要维持FAST世界领先的地位,我们的创新就不能停下来,我们会倾尽全力让FAST稳定性更好、运行效率更高。
  目前,FAST年度观测时间稳定在5300小时左右,为持续产出科研成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竞逐未来


  巡天探宇,解密星空。“中国天眼”没有停止过创新的脚步。
  “天文学极其浪漫,因为它研究的是人类的星辰大海。天文学也极其残酷,因为国际竞争极其激烈,一旦松懈,就会失去领跑地位。”姜鹏说。
  放眼全球,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等多个射电望远镜阵列均在建设之中。
  “一旦这些望远镜投入运行,‘中国天眼’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姜鹏说,“我们稍有松懈,中国天文学家就可能‘失守’射电波段视野的最前沿。”
  记者近日走进“中国天眼”核心区,在一处离“中国天眼”不到3公里的山头上看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原本杂木丛生、怪石嶙峋的山顶已被推平、夯实。
  “我们计划未来5年利用FAST周围5公里范围内优异的电磁波环境,建设20至30台口径40米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与FAST组成综合孔径阵,即FAST核心阵。”姜鹏告诉记者,正在作业的山头在年内就会建成一台40米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
  “单靠‘中国天眼’观测宇宙,就像是用‘粗头铅笔’给天体画像,而核心阵建成投用的话,相当于用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拍摄遥远的星空。”姜鹏介绍,核心阵一旦建成,将大幅提高“中国天眼”的视力,让“‘中国天眼’不仅能看得远,还能看得清”。
  在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李辉看来,FAST核心阵将拓展现有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引力波事件、快速射电暴、伽马射线暴、超新星、黑洞潮汐瓦解事件等极端暂现源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除天体物理学研究,FAST核心阵还有望在深空探测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近地天体预警、空间微小目标探测、深空卫星通讯及控制、电离层特性测量、脉冲星时间基准等,可以为我国空天领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姜鹏说:“为了让中国的射电天文力量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我们将在新的起点加速攀登,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新的科学前沿。”
  (记者赵新兵 欧东衢 潘德鑫)     新华社贵阳4月17日电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在湖北武汉举办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在湖北武汉举办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宋晨 胡喆)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将于4月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主题为“极目楚天,共襄星汉”。本次主场活动包括启动仪式、中国航天大会、航天文化艺术论坛、航天科普系列展览等活动。同期将举办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发布《武汉宣言》。
  这是记者17日在国家航天局召开的2024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介绍,启动仪式上将首播今年航天日主题宣传片,发布嫦娥七号任务国际载荷搭载项目等航天重大信息,公布2024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颁发2023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最高成就奖等。
  同时,全国也将开展“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据统计,国内相关部门、高校、社团等将在4月24日及前后举办近500场系列活动,航天院士专家、航天员将走进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相关航天展馆、航天设施将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航天题材影视作品、系列科普电视节目等也将在航天日期间陆续播出。
  过去一年中国航天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行稳致远。展望未来,中国航天的任务将更为繁重。吕波表示,2024年,中国航天工程任务密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将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并采样返回;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打造新增长引擎。
 
二〇二四中关村论坛突出前沿探索、成果共享和开放合作
2024中关村论坛突出前沿探索、成果共享和开放合作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张泉 胡喆)经国务院批准,2024中关村论坛将于4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办。记者从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论坛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突出前沿探索、成果共享和开放合作。
  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介绍,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交流平台。今年论坛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将举办近120场活动。
  陈家昌说,今年论坛将突出前沿探索,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举办系列会议活动,发布一批最新重大科技成果;突出成果共享,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项科技成果搭建交易共享平台;突出开放合作,链接全球智慧,搭建交流平台,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介绍,在技术交易板块,今年进一步突出全球性、前沿性、实效性,将举办30场活动,包括6个重点国别对接会、4场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首秀”会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陈克龙说,本届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标准办好平行论坛,高水平展示产业科技创新成果,高效率推动科技成果对接落地。
  2024中关村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共同主办。
 
方案来了!中国数字人才培育行动启航
方案来了!中国数字人才培育行动启航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数字化浪潮加速演进,人口大国将如何拥抱机遇?
  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AI数字人24小时直播带货,远程大数据寻医问诊,数字博物馆引人入胜……数字化技术已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
  截至2022年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背后,关键靠人才支撑。
  此次方案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如何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集聚效应?
  方案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等六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将从产业、企业、高校等层面入手,规划未来数字人才的“成长地图”和培育体系,持续优化人才要素结构和发展环境,夯实数字经济“加速跑”的人才“底座”。
  近年来,数字人才不足、人才素质与产业相关岗位需求不匹配、关键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是每年高校毕业生超千万,不少年轻人面临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企业数字化发展产生大量新岗位,却难以招到合适人才。
  要让机器人“听得懂”“干得对”,离不开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自动化生产线布局建设,必须靠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把庞大厂矿变成“虚拟工厂”,需要数字孪生工程师……
  据测算,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而且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激增。
  猎聘大数据显示,今年新春开工首周,AIGC领域人才需求激增,新发布职位数量同比增长612.5%。在不少招聘平台,图像算法工程师和架构师薪资排名领先,数字人才成为职场“香饽饽”。
  也正因为如此,方案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放在六个重点项目首位,提出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构建科学规范培训体系,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计划,每年将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
  培养数字人才,教育是基础,也是重头。
  方案提出,将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作用,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事实上,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材料智能技术、智能视觉工程等一批新专业已经成为高校的新选择,不仅得到学生的青睐,更在就业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
  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强化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到成立国家数据局提高数字经济治理水平,再到强化数字人才培育与支撑……不远的将来,数字人才将竞相涌现,数字经济将更具活力。 (记者姜琳 黄垚)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美航天局寻求
更经济方案
送回火星样本
美航天局寻求更经济方案送回火星样本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
 
  新华社洛杉矶电美国航天局15日表示,将寻求更快速、更经济的方案将从火星采集的样本送回地球。在找到合适方案前,火星样本返回项目暂时搁置。
  自2021年2月在火星赤道以北的耶泽罗陨石坑着陆以来,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已采集24份关键样本。将已采集的火星岩石和土壤样本送回地球,是美国航天局的重要任务。该机构表示,将火星样本送回地球不仅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还可以为人类未来登陆和探索火星做准备,并帮助寻找火星远古时期可能存在过的生命迹象。
  美国航天局原计划于2028年发射“样本取回着陆器”,并于本世纪30年代初将火星样本送回地球。但去年9月发布的一项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报告显示,火星样本返回项目总体预算可能高达110亿美元,并且要到2040年才能将样本送回。
  美国航天局局长比尔·纳尔逊在1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说,火星样本返回项目将是该局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任务之一,但“110亿美元的预算太高昂,2040年的回归时间太遥远”。“我们需要跳出框框,找到一种既负担得起又能在合理时间范围内送回样本的方法。”
  为了以更低成本更早将关键样本送回地球,美国航天局要求其下属各机构共同努力,制定一项利用创新和成熟技术的修订方案。此外,美国航天局还将向产业界征集样本送回建议。该机构希望在本世纪30年代至少将收集到的部分样本送回地球,并将成本控制在70亿美元以内。
 
巴黎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冲刺,在期待与挑战中
巴黎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冲刺,在期待与挑战中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巴黎4月17日电(记者肖亚卓)奥运火种16日在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希腊的古奥林匹亚遗址采集成功,一天后,巴黎奥运会迎来了倒计时100天的重要时刻。
  整整一个世纪后,奥运会重回巴黎,法国首都将成为继伦敦之后第二座三次举办夏奥会的城市。在这里,现实与历史的联结无处不在,奥运历史的传承也不再是口号,而是近在眼前的生动画面。
  “奥运更开放(Games Wide Open)”是巴黎许下的承诺——计划于塞纳河上的开幕式、著名景点化身成为竞技场、面向公众的奥运马拉松赛道,让世人充满期待。
  而在背负期待的同时,组委会当然也面临不少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安保、交通等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话题。从法国总统马克龙到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盖,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并不避讳,承诺将抓住奥运筹办最后的冲刺阶段,尽一切努力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奥运传统 百年传承


  位于巴黎西北方向近郊的伊夫·迪马努瓦尔体育场将在本次奥运会上作为曲棍球场地投入使用。在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这座场馆具有重要意义——100年前的1924年奥运会,这座体育场作为主会场承办了开幕式以及田径、足球、体操甚至是部分马术项目的比赛。
  随后100年里,这座体育场成为多家当地足球与橄榄球俱乐部的主场。直到本届奥运会,经过重新设计与翻修,这里再次成为可容纳14000人(奥运会时将扩大为15000人)的现代化体育场,并将承办曲棍球比赛。
  举办过两届奥运会赛事的体育场馆有不少,但这一跨度拉大到一个世纪,是独属于巴黎的一份浪漫,也是这座城市悠久的奥林匹克传统带来的底气。这里是无可争议的时尚之城、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作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故乡,称其为体育之城,也显得恰如其分。
  1892年,顾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学大礼堂发表演讲,首次公开提出恢复奥运会。1894年6月23日,同样在这座礼堂内,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掀开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序章。
  1900年,第二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举行。这一年的世界博览会也正好在巴黎举办,相比于在当时早已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世博会,奥运会还只能算是呱呱坠地的“婴儿”,因此这届奥运会也被作为世界博览会的一部分举行。为了那一年的世博会,法国修建了著名的大皇宫,虽然名称里带有“皇宫”,但并非是皇家宫殿,而是一座展览馆。
  124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轨迹再次重合——
  奥运会早已成为全人类的一场体育盛会,奥林匹克精神也已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而当年作为展览馆的大皇宫也将在本届奥运会上被改造成为一座体育馆,承办击剑与跆拳道的比赛。
  奥运历史在巴黎被完美地传承。
奥运之美 城市之美


  就在上个月,巴黎奥组委正式发布了本届奥运会的官方海报。相关纪念品一经上市,几近脱销,成为到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巴黎奥运单品”。
  这幅作品由法国著名摄影师加托尼耗时2000小时完成,描绘了一个多元且繁华的微观世界——一座巨大的城市体育场,将巴黎的地标性建筑在其中重新排列组合。埃菲尔铁塔贯穿在法兰西体育场中间,塞纳河、凯旋门、协和广场等都在画中,而除了这些巴黎以及法国的标志性元素,本届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运动项目也散落在海报的各处角落。
  这是对巴黎奥运会愿景最直观、最形象的呈现——一场融入城市的体育嘉年华。
  毫无疑问,计划7月26日晚在塞纳河上举办开幕式是组委会最大胆、也最天马行空的一次创举——在夕阳余晖下,一场流动的盛宴在塞纳河缓缓拉开大幕,运动员们乘坐游船从奥斯特里茨桥由东向西出发,航行6公里至埃菲尔铁塔对岸的特罗卡德罗广场,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庆祝仪式。
  从凡尔赛宫到荣军院,从协和广场到埃菲尔铁塔,这些著名地标将在比赛期间变为临时运动场,迎接全球观众。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铁塔下沙滩排球场地的观众看台正在搭建,协和广场上的城市运动公园也初见雏形。
  “我们有幸拥有世界最美丽的一座城市,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计划尽量把奥运会融入城市。巴黎是我们的舞台,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埃斯坦盖说。
最后冲刺 直面挑战


  进入2024年以来,巴黎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驶上快车道。
  场馆建设方面,奥运村、拉夏贝尔体育馆、水上运动中心先后交付。3月,拉夏贝尔体育馆还举行了羽毛球奥运测试赛,运动员们纷纷点赞。
  志愿者方面,约45000名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也几近完成,这些志愿者从大约30万申请者中选出,其中有20%来自海外,来自中国的志愿者达到数百名。
  此外,海报、邮票等奥运相关纪念品的发布掀起了民众一波又一波的抢购热潮。随着奥运火种采集成功以及火炬传递的开始,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也迎来冲刺阶段。
  “我每天的工作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就像是一个日程表,填满了一条条待办事项,每完成一条就在框框里打勾,然后赶紧关注下一个日程,”埃斯坦盖如此形容近来的状态。
  本周,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再次提到大家最为关切的安保以及交通问题。他向公众表示,奥运会尤其是开幕式的安保级别将是最高等级。
  “如果要问那天法国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我会说就是在开幕式现场,”马克龙如此表示。
  但有信心做好充分准备,并不意味着无视风险。马克龙也坦诚告诉公众,如果届时面临的安全风险过高,不排除改变地点举办开幕式的可能。
  “还剩100天,我们无比期待,但我们要更谨慎。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举办一项如此重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有挑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面对这些挑战,并想办法解决它们,”埃斯坦盖说。
  埃菲尔铁塔下的奥运倒计时牌已指向了100天。马上,奥运五环也将被安装在铁塔之上。这个盛夏,巴黎将交出一张怎样的答卷,全世界拭目以待。
 
中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
中国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事业
中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

中国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事业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联合国4月16日电中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傅聪16日说,中国始终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贡献者。
  当天,傅聪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递交全权证书时表示,中方一贯主张,越是国际形势严峻,越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支持联合国及秘书长工作,愿同联合国机构加强合作,促进多边主义和世界多极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傅聪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高度一致。我将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理念倡议为指引,深入参与联合国各领域工作,推动各国在联合国平台加强团结协作,应对共同挑战,打造共同未来。
  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十分珍视同中国关系。中国是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重要支柱。联合国同中国在广泛领域内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我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联合国重视中国在和平安全、减贫与发展、维和、气候变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联合国财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愿同中国保持密切协调与合作。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发起301调查发表谈话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发起301调查发表谈话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7日表示,美国时间4月17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发起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美方申请书中充斥大量不实指责,将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曲解为损害美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将自身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有悖经济常识。美多份研究报告显示,美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在多年前就已失去竞争优势。美方为本国产业提供数以千亿计美元的歧视性补贴,却指责中方采取所谓“非市场做法”。事实上,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美方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美国上届政府启动对华301调查并对华加征关税,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世贸规则,受到众多世贸成员的反对。美方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发起新的301调查,是一错再错。
  我们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做法,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来。中方将密切关注调查进展,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
 
印度马拉松式选举即将开锣,几多看点
印度马拉松式选举即将开锣,几多看点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印度大选定于4月19日开始分阶段投票,近10亿选民将在一个多月内决定现任总理莫迪能否三度登上总理宝座。
  在这次选举中,莫迪的主要对手、曾长期执政的老牌大党国民大会党,正在摩拳擦掌。此次莫迪冲击第三个任期能否再次赢得选民?国大党牵头的反对党选举联盟将如何应对选战?
印度大选有多“大”?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联邦院和人民院。印度大选指的是人民院、即议会下院选举。
  印度人民院有545个议席,除两个席位由总统任命以外,其余543个席位通过选举产生。人民院选举每5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
  不少媒体用“体量庞大”来形容印度大选。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印度登记选民达9.68亿,人数超过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人口总和。选举从4月19日持续至6月1日,分七个阶段,6月4日公布结果。
  另外,印度大选花费也超高。印度媒体研究中心说,2019年印度大选“烧掉”86亿美元,今年花费预计更高。
  据悉,印度大选投票方式为电子投票,全国设立100多万个投票站,安排约1500万工作人员。印度约四分之一人口是文盲,为了方便选民投票,选举委员会给每个政党分配“吊扇、梳子和芒果”等常见物品作为标志加以区分。
莫迪经济牌够“亮”吗?


  莫迪2014年、2019年两度出任总理。在前两次大选中,印度人民党均获胜,拿下席位分别为282席和303席。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友这次大选目标是拿下400多个席位。
  莫迪最大的“招牌”是经济发展成果。然而,有媒体和专家指出,莫迪政府的经济成绩并非如宣传般亮眼,发展成果也未真正惠及底层民众。
  莫迪政府2014年上台后提出“印度制造”战略,但制造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莫迪政府原本设想的目标是,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到2022年能从2015年的16%提升至25%。然而,这一比重在2022年是13%。
  制造业的实质衰退导致印度失业率居高不下。据《印度教徒报》报道,印度“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日前通过对印度1万名选民进行调查,发现27%的受访者最关心失业问题;其次是物价上涨,占23%。
  上述调查中,62%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五年,找工作变得更困难。当前印度服务业普遍存在“过量雇佣”,即两到三人从事原本只需要一个人的工作。
  底层农民更是因为未能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获益,发起“进军德里”的抗议,要求政府明确农作物的最低价格,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并免除农民的债务。
  印度著名历史学家拉姆昌德拉·古哈预测,为了胜选,莫迪政府将不得不更加依靠“印度教民族主义”。美国有分析人士指出,冲击第三个任期,莫迪的纲领明显带有“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
反对党联盟有多强?


  莫迪的主要对手是曾经长期执政的国大党。在2014年选举中,以拉胡尔·甘地为总理候选人的国大党以较大劣势不敌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失去政权。
  为阻止莫迪再度连任,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选举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去年7月成立,英文首字母缩写为“INDIA”,与“印度”的英文拼写相同。这一联盟组建后,印度上演了一场“改国名”的戏码。
  印度人民党内部一些官员呼吁把国名从“印度”改为“巴拉特”。印度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主张使用“巴拉特”这一名称,认为它更符合印度历史,而“印度”一词带有深深的殖民主义烙印。
  印度政治分析师佐娅·哈桑认为,反对派联盟的新名称凸显民族主义元素,印度人民党试图走相同路线,改国名为“巴拉特”,以保持该党在民族主义方面的优势地位。
  今年以来,印度执法局以洗钱、受贿等罪名先后逮捕了多名反对党领导及地方首席部长。此外,政府机构还冻结国大党的竞选资金。反对派多次指责这是印度人民党利用行政优势削弱对手。
  尽管这些打压使反对党联盟“空前团结”,但反对党联盟大部分成员为地区性政党,至今未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执政理念,也缺乏人气能与莫迪相提并论的核心领导人。舆论普遍认为,反对派尽管“组团”出战,“阻击”莫迪的难度仍然较大。
   (参与记者:冯启迪 伍岳 刘江 姜珊)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在苏丹,为团聚千万遍祈祷
在苏丹,为团聚千万遍祈祷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时间过得真快!苏丹武装冲突已持续整整一年了。作为一名52岁的苏丹人,我不知何日才能与家人团聚。
  2023年4月15日,喀土穆南郊突然燃起战火。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一开始的冲突地点,距离我家只有不到两公里。快速支援部队指挥部就在我家所在的爱资哈里地区附近,我家周围便成为战场,短短数日便满目疮痍。出于记者的职责,我曾悄悄潜入附近街道拍摄,未及掩埋的尸骸散落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尸臭。
  炮击、空袭不断,学校、商店、工厂关闭,停水停电停网成为常态,食物供应短缺,医疗系统几乎崩溃。武装团伙还趁乱打砸抢。生活难以为继,生命没有保障,许多家庭被迫离开喀土穆。苦熬一个多月后,我的媒体同行莫希丁·吉布里勒举家逃离。临行前他问我:“你们没想过要走吗?长时间停水停电,缺乏食物,喀土穆我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事实上,随着冲突愈演愈烈并逐渐向其他地区蔓延,我也不确定苏丹哪里是安全的,无法预测逃难途中会遇到怎样的危险。由于食物极度匮乏,我和家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这样下去迟早会支撑不住的。很快,我的家人也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妻子带着4个孩子投奔白尼罗河州库斯提市的亲戚。喀土穆每年6月平均气温超过40摄氏度,湿热包裹下的天气令人窒息,但我的家人不得不出发。
  那是6月13日,我彻夜未眠,天未亮便冒险探路、找车。库斯提市距喀土穆约320公里,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一辆车,车主答应送我的家人逃离喀土穆。我自己选择留下来,坚守新闻一线。31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一共经历过3次战乱,而这次可以说是“全面战争”。目送汽车载着家人渐渐远去,不舍、失落、痛苦,以及无尽的担忧,都萦绕心头,但我们别无选择。
  独自返家的路上,我目睹军机一架接一架从头顶上呼啸飞过,枪炮声和爆炸声不绝于耳,不远处升起滚滚浓烟。路上有大量士兵,也有不少拖家带口逃离的平民。
  冲突双方严格限制人们的行动自由,通信条件有限,获取信息更是难上加难。记者的使命感驱动我不时冒险外出采访。每次我都要掩饰记者身份,说自己是普通百姓。
  由于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今年2月初,苏丹几乎全境都陷入断网状态。写信这种传统联络方式,再次成了苏丹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无奈选择,以至于人们经常在亲人去世两周后才收到噩耗。曾有至少一个月,我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络,只得无数次安慰自己:没有消息,或许就是最好的消息。
  武装冲突已延宕一年,造成近1.5万人丧生,逾86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近180万人逃往乍得、埃及、南苏丹等邻国。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3月警告说,苏丹约有1800万人面临严重食物短缺,这个东非国家可能陷入“全球最大饥饿危机”。
  苏丹人看不到冲突结束的希望。何日能与家人团聚?对于这个问题,依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内心千万遍祈祷:但愿这一天不要拖得太久。(记者法耶兹·扎基)
    新华社喀土穆4月17日电
 
内塔尼亚胡称以“保留自卫权利”
内塔尼亚胡称以“保留自卫权利”

( 2024-04-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17日电(记者吕迎旭 王卓伦)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7日发布的新闻公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表示,以色列对伊朗方面的袭击“保留自卫权利”。
  新闻公报说,内塔尼亚胡当天在耶路撒冷会见到访的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时表示,以色列“保留自卫权利”。
  据以色列媒体17日报道,卡梅伦当天说,以色列已决定对伊朗的报复行动作出回应,“我们希望他们(以色列人)采取尽可能避免(局势)升级的方式”。
  另据英国媒体报道,访以结束后,卡梅伦将前往意大利参加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并在会上推动对伊朗实施制裁。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14日凌晨发表声明说,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和无人机,此举是针对以色列1日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等行为。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15日表示,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史无前例”,将“遭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