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成风化人

05版:各地

06版:各地

07版:综合

08版:国际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杨依军)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对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人士在春暖花开之际访华表示欢迎。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是合作还是对抗,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只要双方都把对方视为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关系史是一部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过去靠人民书写,未来更要靠人民创造。中国有句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希望两国各界人士多来往、多交流,不断积累共识,增进信任,排除各种干扰,深化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习近平认真听取了美方代表发言,并对他们关心的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是健康、可持续的。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超过30%,这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我们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让中国人民不断过上更好生活,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
  习近平指出,我多次讲过,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面对中美经贸关系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平等协商,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办事,扩大和深化经贸互利合作,尊重彼此的发展权利,追求中美共赢和世界共赢。欢迎美国企业更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
  习近平强调,这几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也遭遇过严峻挑战,其中的教训值得吸取。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去年我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会晤,最大的共识就是中美关系应该稳下来、好起来。过去几个月,双方团队围绕我和拜登总统达成的共识,在政治外交、经贸财金、执法禁毒、气候变化、人文交流等各领域保持沟通,取得了进展。当前形势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是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美应该成为对方发展的助力,而不应该成为阻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美协调合作,展现大国胸怀,拿出大国担当。美方应同中方相向而行,树立正确战略认知,妥善处理敏感问题,保持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势头,积极探索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主席格林伯格、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等美方代表在发言中感谢习近平主席拨冗会见。他们表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实现了非凡经济增长和转型,体现了强大韧性和活力。在习近平主席卓越领导下,中国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应该得到尊重。相信中国将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融合。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是世界的正能量。美中经济关系紧密依存,两国唯有和平共处,才能实现各自发展繁荣。“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美国企业赞赏中方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将坚定不移继续深耕中国,同中国发展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去年11月在旧金山成功会晤,提振了美国各界和世界对美中关系未来的预期和信心。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支持美中双方加强各层级交往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建立稳定、可持续、富有成效的美中关系。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郑明达)3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荷关系稳健快速发展,两国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荷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欧合作“门户”。中方愿同荷方保持各层级交往,坚持沟通对话,坚持互利共赢,推动中荷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方愿扩大荷兰优质商品进口,欢迎荷兰企业来华投资,也希望荷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双方要积极推进农业、水利、能源等传统合作,同时挖掘人工智能、绿色转型、银发经济等领域合作潜力。希望双方继续采取更多便利人员往来措施,鼓励教育、文化和民间交流。中方愿同荷方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挑战。
  习近平强调,经济全球化或许遭遇逆风,但历史大势不会改变,“脱钩断链”没有出路,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中方始终认为,你输我赢、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早已过时,真正安全的世界应该是深度交融、相互依存的世界。人为制造科技壁垒、割裂产业链供应链,只会导致分裂和对立。中国人民也有正当发展的权利,任何势力都无法阻遏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步伐。中国将始终秉持共赢理念,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方共享发展红利。中国对欧政策保持连续稳定,视欧洲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和合作伙伴。希望荷方继续为推动中欧相互了解、发展建设性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吕特表示,2013年我作为首相首次访华,特别是2014年同习近平主席共同宣布建立荷中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贸易额翻了一番,双边合作呈现巨大潜力和前景。“脱钩断链”不是荷兰政府的政策选项,因为任何损害中国发展利益的行动也会伤及自身。感谢中方为荷兰公民赴华提供15天免签待遇。荷方珍视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愿同中方持续深化伙伴关系,便利人员往来,加强经贸、减少碳排放等领域合作,密切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场合以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沟通协调。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会见斯里兰卡总理
习近平会见斯里兰卡总理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郑明达)3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理古纳瓦德纳。
  习近平指出,中斯友好源远流长,两国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巩固好、发展好中斯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期待。中方愿同斯方一道,继续弘扬“独立自强、团结互助”的《米胶协定》精神,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拓展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中斯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习近平强调,中方坚定支持斯里兰卡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尊严,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将继续为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双方要共同努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科伦坡港口城和汉班托塔综合开发两大旗舰项目,深化物流、能源、产业合作,加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海洋经济等领域交流合作。中方愿继续扩大进口斯里兰卡特色优质产品,鼓励中国企业赴斯里兰卡投资兴业,希望斯方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中方愿同斯方加强乡村减贫合作,助力斯里兰卡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双方应该进一步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作,维护好中斯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古纳瓦德纳表示,斯中传统友好。斯方毫不含糊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毫不含糊奉行对华友好合作政策,始终将中国置于对外关系的优先位置。斯方不会忘记中国在斯困难之际总是及时伸出援手,斯中是命运与共的患难之交。科伦坡港口城和汉班托塔综合开发等项目极大提振了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地区整体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和正能量,斯方将积极支持参与。斯方愿继续同中方一道,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化斯中友好关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拓展经贸、教育、旅游、减贫等领域合作,密切国际多边沟通协作,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毅参加会见。
 
美美与共的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美美与共的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十年前的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厅座无虚席。
  “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习近平主席在重要演讲中深刻阐述中国的文明观,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
  十年后的今天,世界呈现新格局、新趋势,也面临新风险、新挑战。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文明观凝聚更多共识、激发更多共鸣,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持续贡献着中国智慧。
  “那是一场历史性的演讲,现实意义在今天更加凸显。”当年在现场聆听演讲的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尽管(各国)文化、宗教、种族等各不相同,但人类命运与共。”
“促进相互了解、和平与友谊”


  在洪都拉斯西北部的玛雅文明古城科潘遗址入口,立着一尊精巧的龙头雕像,高昂的圆头鼻子和卷曲的龙须与“中国龙”神似。雕像旁的解说标识牌上,写着一对考古搭档的名字:李新伟和拉莫斯。
  作为中国与洪都拉斯联合考古项目双方负责人,两人对于文明的理解有着很多共通之处。李新伟认为,研究文明必须拥有国际视野,中国的文明观以平等为基础面向世界。在拉莫斯看来,“洪中文明有差异,双方考古方法不同,但合作中总能达成一致”。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十年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这样阐释文明的意涵。
  十年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寄语中美两国人民要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他们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时,强调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正如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的观察,这样多层次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不仅将促进科学、知识的发展,也将促进相互了解、和平与友谊”。
  这个春天,世界文明百花园中,更多的友谊种子正在播撒。
  在西班牙阿利坎特考古博物馆,兵马俑亮相“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又一扇窗口。据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钱继奎介绍,兵马俑是陕西最受海外欢迎的文物,近年来在秘鲁、英国、泰国等国展出,吸引参观人数累计逾百万,“加深了中国与各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法国凡尔赛宫,70多件艺术珍品刚刚被精心打包运往北京,即将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上展出。这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的一项重磅活动,策展团队对展品精挑细选,旨在呈现双方在科学、外交、艺术创作等领域广泛交流的历史。法方策展人、凡尔赛宫文物部负责人玛丽-洛尔·德罗什布吕讷告诉记者:“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盛举。”
  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出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同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文交流不断丰富,中外伙伴在交流中相知相惜,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
“新丝路”也是一条“文化丝路”


  东非国家乌干达,45岁的培训师马丁·奥科埃德通过远程教育模式传授基础医护知识,填补该国一些地区的医疗服务空白。奥科埃德2018年获得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设立的长城奖学金,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信息和通信技术。他对记者说,这一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的项目“影响未来几代人”。
  肯尼亚基西大学讲师阿塞纳丝·马奥贝也是长城奖学金获得者。2019年在中国学习期间,她在上海参与社区工作,在山东农村见证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学习基层治理经验。她说,与她同一批的长城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就职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等不同领域,大家一致认为,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对他们投身本国发展很有帮助。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宣布,将长城奖学金名额由每年25人扩大为75人。这一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奖学金项目被联合国官员称为支持“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互通互鉴、携手前行,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和成功经验,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发展,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秘书长杜越说,以人为本,通过提供教育、技能和技术提升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这是中国倡导的发展观、文明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念非常契合。
  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中国同中亚、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唐朝时期,长安城里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郑和七下西洋,留下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在十年前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古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同世界文明互动的恢弘历史。
  对习近平主席描绘的古丝绸之路联通东西的繁荣景象,博科娃印象深刻。“那是一条贸易和经济的交流之路,也是一条知识和文化的交流之路。”
  博科娃去年来华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今日中国同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果有了更深入了解。推广杂交水稻、菌草种植技术,修建开通多条铁路和班列,推动鲁班工坊和各类教育培训项目落地……十年间,“一带一路”合作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造福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民生。
  博科娃认为,这条“新丝路”也是一条“文化丝路”。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博科娃看来,这场联合“申遗”是中国对保护文明与协同发展的又一贡献。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达成一系列共识,包括继续巩固文化、旅游等人文合作,中方还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视文化和文明。”博科娃说,“只有不同文明深化交流,人类才可能实现文化、科技和知识的繁荣发展。”  
“每一句话到现在都不过时”


  中法文化旅游年另一场特色活动“遇见拿破仑”展览即将在北京举行。展品中有一张羊毛真丝挂毯,描绘的场景是拿破仑在一场关键战役后,为自己的卫队颁授荣誉佩剑。
  拿破仑一度仗剑称雄,最终落败于滑铁卢。他在同法国诗人丰塔纳的对话中承认:“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十年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引用了拿破仑这句话并指出,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
  当前,世界和平依然笼罩在阴霾之中,乌克兰危机延宕不止,巴以局势骤然升级,恐怖袭击时酿惨剧。向更深层次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死而不僵,挑起新一轮“文明冲突”正成为蓄谋者的幌子和工具。
  “那场演讲中的每一句话到现在都不过时,我们依然面临相同的问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误解、不合作。”博科娃说,“习近平主席推动文明对话、尊重文明多样性的理念,对当下至关重要。”
  文明的力量,是维系和平的力量,至柔至刚。从主场外交到出访国外,从双边晤谈到多边会议,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一次又一次阐释文明交流互鉴的要义:“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认为,习近平主席所阐释的中国文明观,有助于国与国之间消弭矛盾,这种推崇“坐下来平等协商”的文明观与“拳头大就可欺负弱小”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从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到在乌克兰危机中多方奔走穿梭外交,再到为推动巴以停火不懈努力……中国为化解冲突而呼喊,为促进和平而奔走,为推动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持续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塞内加尔通讯社前总编谢赫·恩迪亚耶认为,中国提出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有力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加深彼此认识、减少误解偏见,为不同文化包容共存带来新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力量,为解决人类共同挑战提供智慧启迪。中国将继续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文明力量。
  (记者张远 张代蕾 徐永春;参与记者:吴昊 杨一苗 张百慧 黎华玲 王旭琛 聂祖国)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李强同荷兰首相吕特会谈
李强同荷兰首相吕特会谈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27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荷兰首相吕特举行会谈。
  李强表示,74年前的今天,荷兰宣布承认新中国,在发展对华关系上走在了欧洲国家前列。70多年来,中荷关系实现长足发展。特别是2014年两国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荷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效,切实惠及两国人民。习近平主席今天同首相先生举行会晤,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中方愿同荷方一道,继续发扬开放务实的合作精神,推动双边关系稳健发展,取得更多共赢成果。
  李强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保护主义、冷战思维抬头,对国际关系、国际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中荷都坚持自由贸易,应继续扩大相互开放,加强务实合作,这有利于巩固深化两国关系,符合双方人民根本利益,也能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双方要持续扩大经贸合作规模,挖掘在人工智能、绿色转型、银发经济等领域合作潜力,加强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领域创新合作,为两国发展提供更强动力。中方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欢迎更多荷兰企业赴华投资。我们也鼓励更多中国企业到荷兰投资发展,希望荷方为中方人员赴荷提供更多便利。
  李强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合作应当是中欧关系的主流,伙伴才是双方对彼此最正确的定位。中方欢迎欧方分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机遇,希望欧方审慎出台限制性经贸政策和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中方愿同荷方一道努力,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吕特表示,长期以来,荷中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丰硕成果。荷方珍视荷中友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愿同中方加强互学互鉴,拓展互利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荷中、欧中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吴政隆参加会谈。
 
王沪宁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王沪宁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七次主席会议2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王沪宁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对做好202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全国政协2024年协商计划,组织好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等活动,做好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增进团结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调研,深入协商议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论述,助力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研究和学习培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人民政协走深走实,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选题和督办方式》和《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庆祝活动的总体方案》。王沪宁表示,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有关部署,把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到人民政协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撤销石磊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资格的决定,提请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追认。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周强、邵鸿、高云龙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了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沈跃跃、何厚铧、巴特尔、苏辉、陈武、咸辉、王东峰、姜信治、蒋作君、何报翔、王光谦、秦博勇、杨震出席会议。
 
二十届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蔡奇出席并讲话
二十届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蔡奇出席并讲话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二十届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3月2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规委主任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10年来,首都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首都功能不断优化,空间结构逐步完善,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规划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这些变化,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今后10年是首都规划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首都规划建设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要坚决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抓好首都规划实施。持续提升中央政务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政务环境。统筹完善“四个中心”功能,充分释放“四个中心”能量,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中轴线申遗,推动文化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空间格局,健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牵牢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新两翼”比翼齐飞,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筑牢首都安全防线。
  会议要求,强化央军地共同落实首都规划责任。首规委要强化把好关、管重点、强监督职能作用,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统筹,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北京市要发挥属地优势,在规划范围内加强服务保障。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带头执行首都规划,积极支持帮助。首规委办要加强重点任务协调和督办。
  会议审议通过了《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等文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首规委主任尹力主持会议。首规委副主任、委员等出席会议。
 
十部门开展“巾帼暖人心”深化维护妇女权益专项活动
十部门开展“巾帼暖人心”深化维护妇女权益专项活动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黄玥)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巾帼暖人心”深化维护妇女权益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聚焦重点难点,把维权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据悉,活动加强对困难妇女群体关爱帮扶,重点关注低收入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妇女,针对性开展维权关爱服务,守住妇女权益保障底线。加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重点关注两地分居、婚姻关系变化、扶养关系变动、发生遗产继承等家庭,及时掌握动向,跟进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或引发“民转刑”“刑转命”等案事件。加强反家庭暴力工作,聚焦家庭暴力预防和处置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多部门联动,促进全链条防治家庭暴力。
  同时,加强妇女平等就业权益保障,重点关注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建立健全约谈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为妇女公平就业创造环境。加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重点关注离婚、丧偶等群体和户无男性等家庭,依法解决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两头空”问题。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联动协作,提升工作质效,推动将妇女权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赵乐际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代表并与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赵乐际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代表并与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7日电(记者朱超 罗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27日在海南博鳌集体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部分咨询委员会和战略合作伙伴企业代表,并与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在会见论坛理事会代表时,赵乐际表示,今年论坛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多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凝聚共识,团结合作。中国将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新机遇。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希望论坛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守正创新、办出特色,开放包容、共谋发展,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等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系列全球倡议,表示愿为论坛发展和各方团结合作贡献力量。
  在与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赵乐际感谢各位企业家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表示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人才和创新优势,有显著的制度优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主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愿将自身发展同各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正采取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诚挚欢迎来自各国的合作伙伴。中国全国人大将继续从法律制度层面促进中外互利合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企业家们表示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愿积极拓展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4方面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4方面突出问题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高敬 李昌瑞)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期向5个被督察省份反馈督察意见,主要发现了4方面突出问题。
  在生态环境部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裴晓菲介绍,总体来看,此次督察的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5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督察也发现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部分地区和部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有偏差,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省份仍存在盲目上马“两高”项目问题,一些省份在推进项目发展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化工园区布局问题突出,部分行业转型升级乏力、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二是推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有短板。一些省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四水四定”要求落实不到位,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地区“挖湖造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三是生态保护修复不力。海洋、湖泊、草原、林地及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时有发生,矿山违规开采及生态修复滞后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生态修复项目方案制定不科学、验收降低标准、后期管护不到位。
  四是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明显。被督察省份不同程度存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地方因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等原因造成污水长期直排、漏排和溢流。
  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指导督促被督察省份科学制定督察整改方案,全面落实整改要求,扎实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据悉,2023年11月21日至12月22日,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上述5省开展督察。今年2月26日至28日,各督察组陆续向被督察省份反馈督察意见,并同步移交责任追究问题清单和案卷。
 
增进基层就医获得感:国家卫健委介绍优质医疗服务“下乡”举措
增进基层就医获得感:国家卫健委介绍优质医疗服务“下乡”举措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成都3月27日电(记者陈地 董瑞丰)医疗志愿服务如何深入乡村?如何进一步增进基层群众就医获得感?国家卫生健康委27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优质医疗服务“下乡”举措。
助力基层:医疗志愿服务深入乡村


  2018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号召先进典型开展“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2023年2月,“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在凉山“三下乡”活动上成立。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开展以来,先后成立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和心理健康教育分队,多名“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小分队,带动四川、河南、新疆、宁夏、广东等地先后启动“万名医护下基层”“健康中原行”“边关万里行”“健康山海情”“健康岭南行”等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多支分队在筹备中。
  “让医疗志愿服务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米锋说,志愿服务队队员来自各个学科领域,每次活动安排一出,“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们踊跃报名,不管是70多岁的老医生,还是日程满满的专家,都千方百计挤出时间,为基层群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22场“名医走基层”活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肾内科主任医师周福德参加了13场。每次活动,他与当地医生深入交流,共同解决诊疗难题,还与基层医院建立紧密联系,后续为医生进修、疑难病例转诊提供绿色通道。
  “在志愿服务中,通过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层带去帮助,这让我更加感受到做医生的价值和意义。”周福德说。
精准对接:增进乡村群众就医获得感


  大医院专家支援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找准需求、精准对接?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徐斌介绍,四川以全省欠发达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为重点,每年统筹选派5000余名专家人才开展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每年选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6000余名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
  儿童心理健康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儿童心理健康有更多需要关注的方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表示,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容易被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接受的心理健康科普形式与途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强化多方协同的服务网络。
  如何通过帮扶为基层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谢斌表示,要完善志愿服务结对帮扶机制,瞄准基层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强化处理能力,并建立覆盖基层的信息化系统。
夯实基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3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5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不断强化。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勇介绍,河南印发了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连续两年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强化村卫生室运行经费保障两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江西山区较多,省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较明显。近年来,当地全面落实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保障边远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烈滨介绍,下一步,将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包括开展落实以基层为重点工作评价,发展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开展基层医防融合专项行动等。
 
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
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成都3月27日电(记者张海磊)作为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重要活动,《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3月27日在成都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网民使用率98.3%,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周结发布了12大主要发现,通过多个关键数据,描述了过去一年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成果。
  报告显示,2023年,包括长视频、短视频、直播、音频等领域在内的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达11524.81亿元,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存续企业共有66万余家。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庞大的从业者体量、可观的市场规模,推动网络视听成为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微短剧持续火热。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范+引导”双护航下,微短剧正成为精品创作和主流价值观传播阵地,得到越来越多用户认可。报告显示,经常观看微短剧用户占比达39.9%。
  报告中多个数据显示,网络视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最后一公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周结介绍,近两年,网络视听用户增量主要来自农村。2022年和2023年,我国农村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99亿人、3.20亿人,同比增长分别为12.6%、6.8%,增速远高于同期城镇用户。
 
新报告:中国5G连接数将在2024年底达10亿
新报告:中国5G连接数将在2024年底达10亿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伦敦3月26日电(记者郭爽)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26日发布报告说,到2024年底,中国一半以上移动连接将使用5G,5G连接数将达到10亿。
  这份名为《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4》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5G连接数将增至16亿,这相当于全球总连接数的近三分之一。
  报告指出,2023年移动市场为中国经济贡献约9700亿美元的经济增量。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1万亿美元,其中5G市场将为中国经济贡献近2600亿美元。
  报告说,目前中国独立移动用户总数达12.8亿。此外,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鸿沟近年来已显著缩小。与2015年相比,中国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数增加了2.9亿,将使用鸿沟从43%缩小至16%。
 
在博鳌亚洲论坛感受中国市场“磁吸力”
在博鳌亚洲论坛感受中国市场“磁吸力”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7日电(记者潘洁 任军 吴茂辉)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压舱石”,中国创新发展将不断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新机遇……正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与会中外嘉宾表示,中国的创新活力和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为全球带来新的商机。
实力: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压舱石”


  博鳌亚洲论坛26日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认为,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超大市场规模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红利。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
  尽管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有所下降,但不少与会者认为,中国的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中国仍具备吸引外资的诸多优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引资数据波动背后,既有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整体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外商投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升级的结构性变化。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引资714.4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82.7亿元,同比增长10.1%。
  林毅夫认为,中国仍将是全球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有望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30%左右的贡献。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庞大的人才队伍,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行业表现突出,数字经济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外嘉宾频频提及中国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趋势,认为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稳定器”。
  活力:中国创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科技革命‘奇点’离我们有多远?”“AIGC改变世界”“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未来”“‘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等分论坛在年会期间举行。
  政商学界代表分享在加快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等转型中的经验与思考,一幅充满活力的中国创新发展全景图展现在人们面前。
  现实的论坛场馆,花朵风机、光伏地砖等引发与会者的好奇与兴奋。随着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近日启动运行,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所有场馆实现绿电自给自足,绿电供应预计超过43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5吨。
  “绿意盎然”的年会,折射出中国绿色发展的蓬勃活力。中国不仅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也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为跨国公司不断创造“绿色机遇”。
  包括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估测,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在2050年前的绿色投资将达百万亿元以上规模,这将为全球各行业的绿色解决方案提供商创造更多的机遇。“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主席廖天舒说。
  “在中国,5G已步入中场阶段,正朝着5G Advanced方向发展,以支持更多的工业应用场景;AI也从云端向更加贴近用户的边缘终端下沉。”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说,希望通过领先的技术和产品,继续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也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现有的传统产业。这一转变有利于中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塑造发展新优势。”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说。
潜力: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在26日举行的“投资亚洲未来”分论坛上,多位外资机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谈到,全球资本仍看好中国。
  合众集团合伙人、国际金融协会前理事长查尔斯·达拉雷说,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会进一步加码在华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加力优化营商环境。
  3月21日,苹果公司亚洲最大的门店在中国开门迎客;3月22日,我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渣打证券宣布正式展业……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前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动作不断,跨国公司高管们密集到访中国,在各地考察洽谈、对接合作。
  “这是我在过去15个月里第6次来到中国。”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刚在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就马不停蹄赶赴海南博鳌。3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阿斯利康的重要增长引擎和全球第二大市场,业务涵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和市场营销等。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日,“投资中国”首场标志性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将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着力推动解决外资企业关注的问题,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次发布,国家网信办公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国办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近段时间,一系列加大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举措陆续出台。
  “相信全球企业家们将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把握更多中国发展机遇。”廖天舒说。
 
要习惯过紧日子!财政部多举措强化预算约束
要习惯过紧日子!财政部多举措强化预算约束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申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记者27日获悉,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近年来,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为落实好习惯过紧日子的部署,财政部此次明确多项举措。
  通知强调,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对“三公”经费实施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行政和参公事业单位不得使用非财政拨款安排因公出国(境)费;对公务用车严禁超标准租赁高档豪华车辆,降低车辆运行维护费用;公务接待中严禁以虚报人数、违规增加陪同人数等方式多开支公务接待费。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调中央部门带头大幅压缩论坛、节庆、展会等活动。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要优先使用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等场所,鼓励采取视频、电话、网络等线上方式开展公务活动。
  通知明确,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进一步开展预算评审,遏制项目申报高估冒算、掺杂无关内容等问题;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的行为加大线上监控的力度,对发现的疑点进行日常核查;坚持常态化开展财政资金清理。
  此外,通知还要求严格支出管理,兜牢“三保”底线,强调对基层“三保”健全分级责任体系,要求各地坚持优先使用稳定财力用于“三保”。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强调要对重大政策、项目继续开展事前评估,加强绩效目标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调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持续保持财会监督高压态势。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中央财政带头压实责任,不断完善制度措施,让过紧日子成为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自觉遵循的原则,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形成长期过紧日子的良好氛围。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重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重点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严赋憬 陈炜伟)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日前表示,要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3月26日在北京举行。郑栅洁在会上说,要立足发展改革职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特别是研究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年度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研究出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举措。
  针对要素保障,郑栅洁指出,要做好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将更多资金集中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须的方向和领域。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适当调整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加强各类债券的组合支持力度,形成资金合力。同时,引导民间资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力量。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郑栅洁表示将强化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支持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导地方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合理确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方向。同时,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鼓励地方立足实际,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技术路线相对清晰、增长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领域为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郑栅洁说,将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和协调配合,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特点和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研究出台一批新举措、谋划一批储备政策。
 
今年前2个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
今年前2个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魏玉坤)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分月看,规上工业企业当月利润自上年8月份以来同比持续增长,今年1至2月份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工业企业效益起步平稳。
  统计数据显示,工业企业营收明显改善。1至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高于上年全年营收增速3.4个百分点,企业营收回升态势明显,为利润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超七成行业利润增长,制造业、电气水业增长较快。前2个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0.7%,比上年全年扩大4.8个百分点。分门类看,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分别增长17.4%、63.1%,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采矿业利润下降21.1%。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1至2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4.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6.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5.9%,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1至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8.3%转为增长27.9%,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持续恢复,多数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前2个月,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1.1%转为同比增长12.9%,在13个消费品制造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利润增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总体看,1至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起步平稳。下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回升向好态势,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设市城市城区面积首次测定:11.02万平方千米
我国设市城市城区面积首次测定:11.02万平方千米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王立彬)全国设市城市城区总面积11.02万平方千米,实际建设区域7.80万平方千米——首次测定的全国683个城市城区面积27日正式公布。
  据悉,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自然资源部组织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全面开展城区范围确定工作,形成我国第一版全国城市城区范围矢量数据集,首次实现城市城区范围的空间化、定量化和精准化。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2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城区是指城市实际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覆盖的空间地域,是研究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由于缺乏空间标准和相应监测手段,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长期依靠地方填报,各地统计口径不同,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给科学决策带来一定障碍。
  最近五年来,自然资源部整合国土、规划、地理、测绘和遥感等专业团队,融合多学科优势,组织制订《城区范围确定规程》,选取107个城市先后开展4轮标准试划论证,最终形成两个层面主要成果:一是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城区范围(城市化标准统计区)总面积为11.02万平方千米,二是城市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实际建设区域)总面积为7.80万平方千米。
  据介绍,城区范围确定是“多规合一”改革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与城市相关的统计概念较多,如城区、建成区、中心城区、实体地域等。全国首版城市城区范围成果发布,有助于逐步减少和统一相关概念,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
  我国首版全国城市城区范围成果矢量数据集的形成,实现“从无到有”跨越,也是国土空间遥感技术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的成果,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叠加人口、用地、产权、产业等信息,可以更好地规划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宜业、宜居、宜游、宜乐”城镇,助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不断完善金融安全网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不断完善金融安全网建设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7日电(记者任军 吴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中国正强化金融稳定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金融安全网建设。
  潘功胜表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国内金融安全网的建设始终秉承“事前防范金融风险过度积累,事中、事后快速高效处置风险”的原则。
  潘功胜表示,通过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处置资源保障、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强化金融稳定的法治保障等措施加强国内金融安全网建设。
  潘功胜表示,中国正在制定金融稳定法,着力构建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处置成本分担机制。
  2022年12月,金融稳定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制定金融稳定法。
 
今年全国投资用地供应有力
今年全国投资用地供应有力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王立彬)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面积同比增长35.16%,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项目先行用地面积同比增长70.99%,全国有效投资用地供应有力、增势强劲。
  自然资源部2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面积37591.6962公顷、同比增长35.16%;其中国务院批准面积11127.7231公顷、同比增长43.37%。1-2月,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项目先行用地面积868.95公顷、同比增长70.99%。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副司长李亮说,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持续强化供给,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确定2024年全国用地计划总量600万亩,继续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全年土地利用计划,着力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
  在配置方式上,对重大项目用地,依据清单“应保尽保”;对未纳入重点保障项目用地,继续实施“增存挂钩”;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倾斜安排基础指标;对保障粮食和生态等其他优势地区,奖励计划指标;继续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戴帽下达每个脱贫县计划指标600亩,并继续单列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用地完成交易量2023公顷,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二、三线城市住宅用地同比分别增长39.5%、增长42.0%、减少36.4%。各地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积极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工作,前两月全国新增划拨供应的保障性住房用地479公顷。
  总体看,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持续优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计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增量配置更精准、更有效,切实增强了土地要素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
 
近期就业市场,这些领域招聘需求走高
近期就业市场,这些领域招聘需求走高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姜琳)当前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就业市场有哪些变化?据权威部门及招聘机构最新数据,今年春节以来,招聘需求稳中有增,部分行业、企业及岗位用人需求明显增长,新技术、新消费、新服务带来的就业机会持续增加。
  “从2月下旬至3月下旬,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岗位需求释放,春招市场企业招聘规模逐周上涨。”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说。
  据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大数据统计,春季招聘市场需求稳中有增,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超3.6万场,发布岗位2900万多个。
  分行业看,制造业仍是吸纳就业大户,招聘需求占全国约三成半,其中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需求较多。服务消费拉动就业效应加快显现。生活性服务业招聘需求快速增长,占比达到全国近三成。
  “节后居家服务订单多但人手紧,商圈消费、文娱休闲等火爆出圈,家政、康养护理、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行业招聘需求相应走高。此外,金融服务、租赁服务、信息技术等行业需求也较多。”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负责人表示。
  智联招聘基于38个重点城市春节后一个月的招聘求职数据也显示,服务消费、高端制造、新能源是三大热招领域。其中,物流仓储、旅游度假、酒店餐饮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位列前三,分别为28.3%、26.8%、9%;工业自动化领域招聘职位数同比增幅为5.9%。
  从地区看,“杭州、武汉、成都、重庆等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异地求职奔赴的高地,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加大,许多‘00后’求职者把简历投向了这些城市。大学生返乡就业趋势明显,三四线城市人才粘性上升。”李强介绍。
  据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调查分析,东部省份仍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招聘需求占全国招聘量五成左右。增量上,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因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河南、广西、云南、黑龙江、吉林等省份受“假日经济”带动,招聘需求随之增多。
  中小企业稳就业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增强。99人以下小型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加,100至999人企业需求平稳释放,招聘占比均已达到全部企业的四成左右。各类文创工坊、民宿餐吧、买手店层出不穷,“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培育,医疗诊所正在兴起,中小企业招聘需求进一步释放。
  技能人才需求涨、康养文旅人员缺,也是春招市场一大特点。
  技术技能岗位需求扩张明显,同普工的需求结构由“三七开”变为“五五开”。技术技能岗位需求中,生产类超五成,电工、焊工、钣金工等传统工种,以及信息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新兴工种需求多。服务类超四成,护理员、育婴师、旅居顾问、美容师、健康咨询师等需求多。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春节后一个月,包装工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29.7%,排名蓝领需求首位;客货运司机乘务、家政维修、普工技工、配送理货、机械设备维修等蓝领岗位招聘同比涨幅均位列前二十职业榜单。
  不过,由于今年求职总人数继续增加,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不减。“春招市场平均每个职位收到28次简历投递,高于去年同期的23次。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潜力被看好,求职竞争较其他领域更为激烈。”李强介绍。
 
《螃蟹歌》火爆网络,普海玲“点亮”童声
云南一个基层学校音乐教师“指挥”孩子们从玉溪小教室唱到大爆款的背后
《螃蟹歌》火爆网络,普海玲“点亮”童声

云南一个基层学校音乐教师“指挥”孩子们从玉溪小教室唱到大爆款的背后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3月22日晚,玉溪聂耳大剧院,聚光灯亮起,照在浅灰色地板上,台下观众席逐渐安静。一群孩子在老师带领下从后台进场。大家走上台阶,站定位置,望向指挥普海玲。
  钢琴声响起,孩子们放声歌唱。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一个螃蟹(hai)么八呀八只脚(jio),两个夹夹往天上戳……”
  不管是传统经典《小雅·鹿鸣》,还是云南方言版《螃蟹歌》,抑或是《西游行》《南泥湾》……在聂耳师生合唱团的演绎下,观众如醉如痴。90分钟后,当孩子们亮出整齐划一的收尾动作,台下掌声雷动。普海玲站在舞台中央,热泪盈眶。她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走对了。
初心:让音乐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不久前,云南的两个童声合唱团走红网络。一个唱火了《小雅·鹿鸣》,一个唱红了《螃蟹歌》,这两个合唱团的创立者正是普海玲。
  普海玲毕业于玉溪师范学院音乐系,第一次接触合唱是在大学。合唱课上,老师给大家排童谣作品《小贝壳》,那是普海玲第一次听到和声,她不自觉落泪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感动,有一种心灵的契合感”。
  2018年9月,普海玲来到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马家庄小学工作。那是一所乡镇小学。因为缺老师,普海玲要同时上数学、科学、音乐。繁重的教学任务让她喘不过气,但一有时间她就会想,怎么才能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带给孩子们快乐。
  2020年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普海玲在家教一双儿女唱歌。她发现,唱歌让两个孩子心情放松,即便多日在家,他们也很平和。“音乐真的很解压,让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焦躁。”
  马家庄小学的孩子单纯质朴、腼腆内向,家人多在周边打工,早出晚归。缺少了父母陪伴,孩子们总显得心事重重、沉默寡言,他们兴趣爱好少,缺乏激情,没有目标,有的甚至沉迷手机。
  普海玲想帮这些孩子,“也许音乐能成为沟通的桥梁”。大学时埋下的种子开始发芽,她有了一个计划:组建一支乡村童声合唱团,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成长。
  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支持。2020年11月23日,马家庄小学“若水”童声合唱团(下称“若水”)成立,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只要喜欢唱歌,都可以参加。
  “若水”的团名取自“上善若水”,普海玲希望孩子能拥有如水般柔韧的品质。报名通知发出,学校一半的孩子都来了,但首堂课就让普海玲的心一凉,孩子们不仅音准有问题,对合唱更是没概念,高声部唱,低声部会跑偏;低声部唱,高声部找不着调。
  刚开始,“若水”只用40分钟排练,但因为基础差,普海玲延长课时至70分钟,再到90分钟。一个月后,有的因为训练枯燥,有的因为无法按时完成作业,陆续有孩子退团。
  普海玲极力挽留,给家长一个个打电话:“孩子们在农村,很少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如果学钢琴或其他乐器,需要一定经济实力,而合唱所需的全部‘乐器’就是孩子的嗓子……我来教他们,不收一分钱,而且合唱对孩子的帮助很大……”
  但59人的合唱团还是只剩下30多个孩子。
  为了给孩子们更专业的指导,普海玲带女儿到昆明报名培训班。每周六,她上午陪女儿学,下午女儿陪她学。得知普海玲和“若水”的故事,指导老师张冰很受感动,把合唱的经验倾囊相授。就这样,普海玲边学、边教、边练……
  普海玲始终觉得态度第一,能力其次,只要孩子们喜欢,自己就要不遗余力。她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若水”上:每个大课间,孩子们要练声;周一、周三放学后是排练;其他碎片时间,她要录伴奏、范唱,再把每个孩子的录音进行播放、比对、纠错;对于音准和节奏有问题的,她还要开小灶。
  学校的钢琴用了10多年,一踩踏板就咯吱响,遇到雨天,琴键按下就起不来,但普海玲依然十分爱惜。她有一本很厚的大号笔记本,记录着每个孩子的音乐作业情况,从发声、音准、打“嘟”,每个孩子的表现一清二楚。她还制定了一个团规:在不影响其他科前提下,合唱作业质量高的可得1分,积满3分,就能兑换一节普老师单独指导的钢琴课。
惊喜:大树下唱出国际银奖


  普海玲总在为孩子们争取机会。
  不管是镇“六一”活动,还是区成人合唱赛,普海玲都想法让“若水”露脸,哪怕是在操场表演。“如果连听众都没有,孩子们会觉得枯燥,他们需要舞台刺激、需要观众认可。”
  直到2021年夏天,一个难得的机会出现。第十一届世界合唱大赛报名启动,这个赛事在全球享有很高声誉,每年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行,彼时因为疫情,比赛改为线上,主办方承诺:如果在9月提交作品,能免5000元报名费。
  普海玲觉得必须一试。她通过翻译软件给“若水”报了名。“赛事指南中有句话很打动我,叫‘参与就是至高无上’,我想让孩子们知道,虽然大家在农村,但一样有机会和世界顶尖团队比试。”
  只有一个月准备,普海玲制定了详细计划。高强度的训练让一些孩子打了退堂鼓,临近比赛,他们退团了。
  一个声部少一个人都会受影响,别说好几个。“得稳住。”普海玲安慰自己。所幸,剩下的33人坚持到了最后。
  提交线上作品要求“一镜到底”,中间不能断,视频不能剪,要一气呵成连唱三首。“唱”不难,“录”却很难,因为没有录音棚,团队要找到一个收声好的“声场”。普海玲试过所有教室,不行,因为墙面滑,回声大;而空地的声音又很飘。普海玲天天在学校转,终于找到一个围墙角,四面是土墙,“声场”绝佳。
  最终,凭借那架老钢琴、一个话筒,“若水”一口气唱完《天空》《萱草花》《夏天》,完成了录制。
  等待成绩的过程很煎熬。普海玲既自信孩子们的声音,又对录制条件自卑,没有专业设备,没有统一的服装,一群山里娃穿着日常的旧衣服,站在大树下歌唱。
  孩子们天天来问结果,普海玲故作镇静:“名次不重要,你看你们多优秀,之前两个月只能排一首,如今一个月就排了三首,其中一首还是高难度的四声部歌。”
  2021年11月,比赛结果出炉,“若水”获得了VP4(民谣)组银奖。对于这支成立仅10个月的合唱团,无疑是惊喜。国际大奖令人振奋,家长们从一开始的观望转为支持。
  从自卑、孤僻、羞怯,到自信、开朗、大方,孩子们的性格因合唱而改变,命运的齿轮似乎也开始转动。
  2022年7月,在聂耳诞辰110周年之际,玉溪市专门为“若水”举办了专场音乐会,清澈的童声打动了很多人。两个月后,作为全国五个优秀的乡村合唱团之一,“若水”走进了上海音乐厅。
  孩子们第一次坐飞机,很是兴奋,特别是王紫涵,终于可以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紫涵的妈妈郭艳在苏州打工,得知孩子要到上海,急忙向厂里请假,打了网约车去看女儿。后台相见,母女俩又抱又亲,有说不完的话。
  看着突然出现的女儿,郭艳发现眼前的小姑娘像是瞬间长大了。“我们给她的陪伴太少,是老师、同学和歌声一直陪着她,孩子现在开朗多了。”
  正式演出前,郭艳在后台看女儿化妆,眼中满是不舍。因为工作原因,她要立刻赶回工厂,无法看女儿登台表演。分别时,郭艳不忍回头,王紫涵却很坚强。看着妈妈上车,她咬着牙,愣是没让眼泪流下来。
  在场的人都哭了。“一个农村孩子,凭努力走到了离妈妈最近的地方,哪怕一天。”普海玲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为这些孩子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那场演出后,王紫涵立下了要考音乐学院的志愿。
  从上海回到马家庄,孩子们变化很大,为了参加排练,他们比谁作业做得快、谁成绩更好,当看到优秀合唱团的视频,他们眼里真的有光。
  “山里孩子有一双不忍辜负的漂亮眼睛!”普海玲知道,自己需要付出更多,才能缩小一点城乡教育的差距——她想让更多孩子学合唱。
  普海玲说服母校安化彝族乡中心小学也建了合唱团。从马家庄开车到那要一个小时,每周一,给“若水”排练完,普海玲就带着女儿驱车前往,再给50多个孩子排练,回到家已是繁星满天,女儿早在车子的颠簸中进入梦乡。
交响:玉溪不能只有一个“若水”


  普海玲的故事不胫而走,吸引来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德育科科长杨进宏得知“若水”的故事,悄悄到马家庄小学看排练,他形容自己“被狠狠温暖了,这个团队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杨进宏决定帮“若水”。当看到普老师既要指挥又要弹琴,他找来了演奏家朋友做志愿者;当得知学校的老钢琴年久失修,他找来了琴行的朋友帮调音;他还筹集到一笔公益赞助,为合唱团添置了电钢琴、T恤衫,以及参加世界合唱大赛的报名费。
  渐渐地,杨进宏成了“若水”大管家,他开始思考,玉溪不能只有一个“若水”,如果能有几十个、几百个“若水”,能有一批像普老师那样有情怀、懂合唱、能指挥的老师该多好。“能不能成立一支教师合唱团?”
  说干就干,杨进宏和普海玲发布了组建“聂耳教师合唱团”的“英雄帖”,入团的条件是必须在各自学校组建合唱团。
  没想到,报名者众多。面试的过程让普海玲感动:“哪怕教师团没有钱,哪怕要牺牲周末,哪怕食宿交通得自理,但每个人都表示没问题。”
  2022年8月6日,聂耳教师合唱团成立。团里的老师大多来自玉溪各地的基层学校,最小的23岁,最大的51岁。这支队伍里,甚至还有普海玲从前的老师。
  作为指挥,如何服众、如何让大家有收获,成为摆在普海玲面前的难题。“第一次集中排练我紧张到不会说话,怀疑自己能不能把大家带好。”
  最终,普海玲选择用“不断学习”来消除焦虑。用杨进宏的话说:“普老师永远比我们领先半步。”
  “自己不提升,就没办法让大家成长。”只要时间允许,普海玲总会报名各种培训,她知道,只有团队老师水平提高,孩子们的合唱水平才能提升。
  “永远领先半步”并非易事。从国际前沿的合唱教学法,到指挥时大小臂肌肉力量的运用,普海玲像海绵一样汲取着知识。每次培训,她的手机总是装满了课件、照片、曲谱,然后毫无保留地分享。
  普海玲的努力感染了很多人,“保持热爱、彼此点亮”的气氛在合唱团弥漫,一种强大的力量将老师们聚在一起。“几天不见就想大家”“跋山涉水也要来唱歌”成为共识。
  刀军夫妇是新平县音乐老师,每到周末,他们总在奔波。从漠沙镇到玉溪市要3个小时,他们将路程一分为二,周五晚到县城过夜,周六一早再赶路。“清晨我们把孩子放在后座,给她一个被子,让她继续睡,再顺道接上其他成员一起去排练。”刀军说。
  李国航和新婚妻子分别在两所乡村小学任教,周末之外很难见面。“我们就觉得,反正都是相聚,不如去合唱团,不仅见了,还能做喜欢的事。”
  在李菊馨29年教师生涯中,仅有9年教音乐,合唱团不仅让她与音乐重逢,更让她重拾梦想:“我大半生的两次成功考试,一次是考上大学,另一次就是考进教师合唱团。”
  朱兴鹏的感触更深:“我以前理解的音乐是独唱,可等合唱声响起,我突然明白了,个人不是主角,合唱乐曲才是,大家一起打造一件美好的事,感觉很美妙。”
燎原: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教育仿佛一朵云,化雨润泽一片嫩芽。普海玲和教师团在做的正是,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2023年9月,普海玲调到玉溪师范学院附小担任音乐老师。
  拿到通知的她两头为难: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顾,合唱的经验需要推广,但“若水”离不开她。“我一直在想,城里不缺我一个音乐老师,但我却是农村孩子的全部。”
  普海玲找普海兰商量,想请姐姐接手“若水”,没想到普海兰爽快答应。姐妹俩去江川区教育体育局,听闻来意,局长非常感动。
  不久后,同样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普海兰,从一所城区公立幼儿园调到了马家庄小学,继续执教“若水”。
  普海玲也很快成立了玉溪师范学院附小童声合唱团。今年1月14日,她在音乐教室排练《小雅·鹿鸣》的片段走红网络,孩子们还受邀登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
  一个月后,普海兰带领“若水”在当地村晚演唱的《螃蟹歌》也火了,童声配方言,念白配唱曲,让无数网友梦回童年。
  “这些歌曲之所以会火,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期待。”教师合唱团成员常潇月引用一位网友的观点:“当《小雅·鹿鸣》从一间小学教室流出,师生们着便装,伴随着琴声与鼓点,灵动、自然、投入地唱和,让人瞬间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样子。”
  对于这两首歌的走红,编曲李晓东并不意外。“这反映出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不管是古诗词还是民谣,它们都非常美,只是隐藏在了角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传播,让更多人知道。”
  李晓东与普海玲很早相识,作为团里顾问,只要有新作,总是先给普海玲听。而对于选歌苛刻的普海玲来说,打动人心最关键,“好的作品能感召人,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普通人的梦想与坚持,特别是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结合时,最动人”。
  此言不虚。合唱曾打动过高中生的心。一次,“若水”受邀到玉溪一中演出。表演结束,台下的高中生自发写起留言。一张纸条这样写道:“‘若水’小朋友在坚持梦想,他们的老师在坚持教唱歌,大家都在践行自己的热爱,作为台下观众,我也获得了力量。就算我是‘小镇做题家’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走到更远的地方。”
  合唱也曾治愈过老师的心。牛秀刚工作时,面对音乐是“副科”的现实,产生了落差。“我弹了那么多年琴,要怎样发挥才能?”人生灰暗时,她加入了教师合唱团,普海玲常拉她聊天,介绍团员给她认识。牛秀很快走出颓丧,并在玉溪一中组建了校园合唱团。“作为高中音乐老师,不管别人怎么定义,我不会再把自己边缘化,我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享受音乐。”
  目前,聂耳教师合唱团的星火腾起燎原之势。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玉溪市的学生合唱团发展到了118支。“我们是一群普通老师,我们的城市很小,但我们目标很大。我们会坚持唱下去,无论无人问津,还是人声鼎沸。”面对爆火,教师团每个人都很清醒。
  普海玲说自己是井底之蛙,是她与山区的孩子一起,用合唱窥见了一小片天,更多孩子也透过她的折射,看到了那片天,而这,也为他们打开了更大世界的门。
  普海玲和伙伴们明白,美育无形却有绵长的力量。“音乐或许会帮助孩子们遇见更辽阔的自己,走向更远的地方。”
(本报记者岳冉冉 高萌
陈欣波 王安浩维)
 
浙江: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浙江: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浙江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任务,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国新办27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表示。
  王浩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浙江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综合实力更强、活力更足、城乡区域更协调、人民生活更殷实,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信心。
  据介绍,浙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坚决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82553亿元、增长6%。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5%。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省市场经营主体达1040万户,相当于平均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4997元、40311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6。
  王浩表示,当前,浙江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要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重点是“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加快破解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的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标志性成果。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和机制,大力实施新时代“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让共同富裕更加惠民利民、真实可感,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三是着力探索体制机制深层次创新路径。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质效改革先行省。鼓励企业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之省。
  四是着力激活文化浙江的深层动力。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加强良渚、西湖、大运河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
(记者李延霞 魏一骏)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北京发布五十项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北京发布五十项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郭宇靖)记者27日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北京市近日印发《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4年工作要点》,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50项重点任务,向“新”而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根据工作要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将携手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上重点突破,发挥链长制作用,做实京津冀产业链图谱,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基金+项目”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三地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推动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建设,北京将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攻坚突破前沿颠覆性和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量子信息、生命科学、高端仪器设备及通用型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北京将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巩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筛选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创新团队,推动更多垂类模型在政务、医疗、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服务等领域落地,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北京还将充分发挥首都大市场优势,支持商业消费空间公共区域品质提升,打造一批商文旅体融合的消费新地标,高质量举办演出、赛事、展会等大型活动。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研究制定相关行动方案,促进投资和消费不断涌现新亮点。
  此外,在加大改革攻坚和扩大开放方面,北京将积极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金融、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出台配套措施,全力塑造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深化“一业一证”和“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破除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2000多年前的秦吏“喜”长啥样?
湖北首次公布其3D复原像
2000多年前的秦吏“喜”长啥样?

湖北首次公布其3D复原像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相貌端正、身材匀称、有点“职业病”……湖北省博物馆日前正式公布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3D复原像,及睡虎地出土人骨综合研究成果,还原出一位秦代基层官吏勤勉的鲜活形象。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揭开了秦朝法律的神秘面纱,后曾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2019年开始,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云梦睡虎地M11墓主人“喜”的骨骼进行体质人类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介绍,“喜”各部分骨骼保存较完好,综合对颅骨、下颌骨、骨盆等形态特征的观察,证明该墓主为男性。根据股骨最大长推算,他身高为161.5厘米。根据对左侧股骨头最大径的测量,推测其体质量为59.9公斤。从耻骨联合面、臼齿磨耗度等方面综合考量,他的年龄应为45至50岁。
  “‘喜’生前存在高低肩,有颈椎病,经常跪坐对下肢造成了损伤,这些与他长期从事文史记载、伏案工作有关。”王先福说,“喜”的骨骼各处存在病理现象,椎骨、上肢骨有骨性关节炎。
  为了加深对“喜”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讲好中华简牍故事,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复原“喜”的面貌——依据“喜”的头骨,通过二维线性测量和三维全景照相技术采集到精确数据,重建高精度颅骨三维模型,精确地分析其颅面部特征;模拟面部肌肉模型、添加面部软组织,并综合运用虚拟素材比对技术、数字雕刻技术等生成面部白膜,再添加五官、皮肤纹理和毛发;然后结合该化石的生物人类学信息和考古学遗址的环境背景因素,对其肤色、发色、瞳色等特征进行复原。
  近半个世纪前出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其墓主人“喜”一直以来备受业内关注。云梦睡虎地M11墓出土了1155枚竹简,共有4万余字,这些竹简都是“喜”的陪葬品,由其生前摘抄、记录,内容包括当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和医学著作等,以及自秦昭襄王元年至秦始皇30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之大事。
  “国事家事被‘喜’以编年纪的方式一一记下,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往往未见于史书,却能展现背后宏大、激荡的历史。”湖北省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杨理胜说,希望通过复原“喜”展现给大家一个普通历史人物的生活状况,勾勒出秦代历史的关键一环。
  据悉,今年内,“喜”的3D复原像将在湖北省博物馆通史展厅展出。
(记者吴植 喻珮)新华社武汉3月27日电
 
北京市不再执行离婚限购政策
北京市不再执行离婚限购政策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郭宇靖)记者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3月27日起北京市不再执行“夫妻离异任何一方3年内不得在京购房”的规定政策。这也意味着,今后离婚后购房将不再受离婚年限限制。
  2021年8月,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公告规定,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北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目前,这一规定在官网的有效性为“已废止”。
 
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0.2件
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0.2件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据新华社上海3月27日电(袁全 余敏之)记者27日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2件,较上年度增长9.3件,发明专利和商标拥有量显著上升,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
  据悉,截至2023年底,上海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14万件,同比增长19.53%;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261.35万件,同比增长7.66%;作品版权登记数突破41万件,同比增长8%。
 
全力以赴保供水
云南抗旱一线走访见闻
全力以赴保供水

云南抗旱一线走访见闻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今年以来,云南全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气象干旱发展较快。记者连日来在旱情较重地区实地走访看到,各地正采取“地下找水、山泉引水、应急调水”等举措,最大限度减轻旱灾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喀斯特地貌地区,当地已改造多个抗旱应急供水点。在长湖镇一个供水点,石林县东部地区供水工程管理处副处长金有志介绍,这个供水点从附近水库调水,有10个放水口,可有效保障全镇10个村的生产生活用水。
  石林县还积极抽调暗河水缓解旱情。记者在圭山镇石夹洞抗旱应急工程提水泵站看到,从地下暗河抽上来的水流入蓄水池,再通过管道调节分流到3个片区进行供水。金有志说:“这里每天抽水4000方,分时段、分片区供水。”
  “我们科学调度水资源,实施间歇性供水,已印发11座重点水库供水调度计划。”石林县水务局党委书记王琦说,石林积极提水入库、提水并网,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抽样检测,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同属喀斯特地貌地区。洼垤乡老茶己村多年前建成一个提水工程,记者见到老茶己村党总支书记龙正义时,他正领着群众维护水管。他说:“村里有6个村民小组旱情较重,提水工程抽水可以保障900多名群众用水。”
  记者在老茶己村龙孔村民小组看到,当地调度元江消防大队洼垤专职消防队送来一车水,村民们挑着水桶有序接水。消防员李毅说:“一车水有3.57方,是从10多公里外的水源点拉过来的。”据当地干部测算,一车水可惠及上百户群众。
  前来取水的71岁村民李明发告诉记者,当地积极组织消防力量送水到村里,水接回去主要用来做饭。50岁的村民白玉能说:“很久没下雨了,还好有送水的,帮了大忙。”
  在洼垤乡多个自然村,群众自发在屋顶安装接取雨水设备,把水接到小水窖、水缸、水桶中存储,作为生产用水。“群众不想浪费一滴水,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拉水储水。”洼垤乡乡长黄灵说,通过采取从集镇调水送水、提水工程送水、发动群众储水等措施,保障基本民生。
  元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目前,全县共派出10个工作组120余人分别到洼垤乡等旱情严重乡镇(街道)指导抗旱工作,组织抽水9.51万吨、拉水6591吨、送水1200吨,投入抗旱资金130余万元,有效缓解农村人饮用水困难。
  玉溪市华宁县立足实际,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原则,多措并举保供水、保民生。
  在华宁县青龙镇革勒村,一股股清水从水管里哗哗流进水井湾坝塘。作为烤烟主产区,青龙镇利用已建设施,采取抽、提、引等措施增加库塘蓄水。革勒村党总支书记梁文建说,抽到坝塘的水能有效保障村民今年的生活生产用水。
  云南省水利厅介绍,去冬今春以来,云南着力强化研判会商、动态摸排、科学调度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开辟水源、实施管网延伸、拉水送水等方式,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确保每名群众都有水喝。
  “我家储了一些水,够用一段时间。”50岁的老茶己村村民龙玉春说,政府采取的措施得力,村民们的节水意识也很强,村里老人没办法拉水,亲友们都会去帮忙,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共渡难关。
(记者林碧锋)新华社昆明3月27日电
 
“花朝节”炫国风 春日消费焕新景
“花朝节”炫国风 春日消费焕新景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漫步上海市崇明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600余种、近300万株花卉竞相绽放。伴着朗朗诗声于林间,头戴簪花、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踏春而来,赏花、拍照。工作人员扮演的“十二花神”,裙裾飞舞花海间……这是2024年崇明“花朝节”的一处靓丽风景。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古代文人多浪漫,把百花赋予人格,并把花朝记作百花生辰,于是有了“花朝节”。从赏花赋诗的文人雅趣,到百姓踏青赏红、逛春日集市,“花朝节”逐渐成为民间的春日盛大节庆。
  “江南好,热闹过花朝”等词句记录了民间庆贺百花生辰的景象。随着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升温,“花朝节”这一充满诗意的传统节庆活动焕新回归。3月以来,上海、杭州、济南、福州、武汉等地陆续举行“花朝节”活动,铺展开一场场春日“繁花”盛宴。携程数据显示,3月以来,平台上旅拍订单量环比增长超三成,全国各赏花景区的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
  春花处处,国风炫起。“花朝节”上各种国潮元素成为赏花季的景致,汉服等新中式服装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赏花“战袍”。
  从刚开始的特殊场合穿着拍照打卡,到日常出行也经常选择改良版汉服,25岁的陈梦婷说:“身边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汉服里藏着的传统之美,穿着汉服赏花更是别有韵味。”
  抖音电商3月发布的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女性用户消费的“新中式”服饰订单量同比提升195%,其中马面裙的订单量同比增长841%。淘宝服饰的销售数据显示,3月以来,平台上的汉服销量同比增长115%,平均每天有超100万人在淘宝搜索汉服。几家销量排名靠前的淘宝店铺里,簪花月销量均超过2000件。
  汉服游园的火热还带动了服装租赁、化妆、摄影等。上海宝山顾村公园内一家汉服写真馆的老板孙卫平告诉记者,每年三四月的樱花季都是最忙的时候,3月底前的拍摄档期已基本订满。因为白天人太多,不少顾客还会预约拍摄夜樱场景。“以前拍得最多的是大学生,现在亲子汉服也很受欢迎,最近还拍了几组‘银发’闺蜜,还有来自马来西亚、越南的游客拍摄汉服写真。”他说。
  春日“花朝节”的氛围在上海崇明弥漫开来。全区18个乡镇分别选取水仙、樱花、鸢尾花、玫瑰花、油菜花、海棠花等不同特色花卉举办花事活动,骑游、露营、游园、市集等活动轮番上演,近百家乡村民宿“抱团”推出专属优惠,营造镇镇有特色、周周有热点、处处有惊喜的节庆氛围。
  “花朝节”,也成为中国传统民俗展示的好时节——
  花糕花茶制作、干花团扇DIY、香道文化体验等,带领人们感受繁花似锦的美好生活;传统的踢毽、蹴鞠、投壶、木射、捶丸等古风游乐项目,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古人的春日生活;乡村特色农产品、非遗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等通过国风集市打通产销,还有各种以赏花活动为载体的农事体验、观光旅游……各地的“花朝节”上,挖掘文化内涵、地方特色,联动周边农文体旅资源,构成一幅幅美景、美食、美宿的春日画卷。
  春意闹,人如潮。“花朝节”这一传统节庆焕新回归的背后,是都市人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与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文旅融合的双向奔赴,也是民众在审美取向、消费偏好上呈现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认同。
  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表示,“新中式生活”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影响年轻人旅游消费。“提供采茶体验的民宿推荐”“盛产白茶的旅游目的地有哪些”……马蜂窝攻略群中,类似咨询量近期增长显著,逛茶园、品春茶成为春季旅行市场的“黑马”,平台搜索同比热度高涨110%。
  冯饶认为,抓住年轻人“跟着兴趣去旅行”的强大行动力,不断推陈出新,拓展消费场景,延长消费链条,把生活美学转化为文化消费,将为更多像“花朝节”这样的传统文化IP和一些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记者张梦洁)新华社上海3月27日电
 
我国最大煤层气田日产气量突破700万立方米
我国最大煤层气田日产气量突破700万立方米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太原3月27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从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分公司获悉,作为我国最大煤层气田——华北油田山西沁水煤层气田,26日井口日产气量突破7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沁水煤层气田地处山西省东南部,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估算煤层气资源量6000亿立方米。2006年,华北油田取得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矿权,随后建成了国内首个年地面抽采能力超过2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
  煤层气又称煤矿瓦斯,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煤层气,对于促进煤矿安全、扩大天然气供给、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华北油田依托沁水盆地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连续进行技术创新攻关,创建了高煤阶煤层气疏导开发方式,使新建水平井单井日产量大幅提高,高产井比例达到48%以上,产能到位率达到95%以上,持续保持增储上产势头。
  据悉,2023年下半年,华北油田山西沁水煤层气田至国家骨干管网的第二条管线成功贯通,每年可增加15亿立方米的管道外输能力,形成煤层气“双通道”外输新格局。至此,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管道外输能力达到每年35亿立方米,为京津冀以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区冬季保供增添了新保障。
 
高原儿女阔步新时代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高原儿女阔步新时代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3月春风,吹开新绿,雪域高原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克松社区,一幢幢漂亮的藏式独院映入眼帘,而这里曾经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旺钦格勒的庄园。现年82岁的洛桑卓玛老人曾经是庄园里的“朗生”(西藏农奴的一种)。“农奴主把吃剩的骨头扔给狗,为了能尝一口荤气,我不得不和狗去抢。”她的童年充斥着无尽的黑暗和痛苦。
  一滴水里观沧海。洛桑卓玛悲惨的经历是广大农奴被剥削被压迫的缩影。
  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65年前的195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为核心的民主改革在西藏全面展开,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迁,也开启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安乐且普享权利的历史新纪元。
  65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摆脱苦难枷锁的西藏人民,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伟业,昂首阔步新时代,正在创造西藏历史最辉煌的篇章。
  “能够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我这一生没有遗憾了。”洛桑卓玛布满皱纹的嘴角露出欣然的微笑。
享受平等与自由
——民主改革让高原儿女真正享有各项人权


  坐落在日喀则市江孜县境内的帕拉庄园,是目前西藏保存较完整的农奴主贵族庄园,也是近距离观摩旧西藏贵族日常生活的最佳场所。
  走进这个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庄园,映入眼帘的是三层的楼房,从下到上分别是牲畜圈、农奴干活场所、庄园主生活起居的住所。象牙筷子、银质餐具、劳力士手表、兽皮大衣……展柜存放的上百件庄园主的生活用品,彰显着这个庄园主人曾经的地位和权势。
  在奴隶制几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大的农奴制却还存留在青藏高原。
  资料显示,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生死线上。
  今年82岁的拉巴仓决,来自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65年前,她曾是帕拉庄园的农奴,每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干活稍有懈怠就遭毒打,生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
  与拉巴仓决境遇相同的农奴,在帕拉庄园还有3000多人。他们渴望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人生。“我们是领主家的生产工具,连大声说话的资格都没有。苦日子看不到尽头,每天想着天降菩萨拯救我们。”拉巴仓决说。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给腐朽的农奴制敲响丧钟,百万农奴获得解放。
  长江学者、西藏大学教授次旦扎西表示,民主改革最根本的进步是人的发展进步,西藏人民真正享有了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
  流传至今的一张珍贵照片,定格了当时的历史瞬间:熊熊烈火烧掉契约和债据,翻身农奴载歌载舞,庆祝翻身解放。
  “被农奴主当作‘会说话的牛马’的我们,从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山南市扎囊县哲木社区现年80岁的达瓦至今清晰记得民主改革时期的风云岁月。
  随着民主改革在农村、牧区、寺庙、城镇等陆续展开,侵犯农奴生存、婚嫁、流动、居住、劳动、人格尊严、接受教育等权利的制度枷锁被砸碎。
  从此,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屹立世界屋脊。
投身建设与发展
——高原儿女谱写壮丽奋斗诗篇


  春风轻拂,雅砻河谷迎来了春耕季。一大早,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哈鲁岗村的村民便忙碌在田间地头。昔日的“乞丐村”旧貌换新颜,辛勤劳作的身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哈鲁岗村只有24户,民主改革中,政府把附近的20多户乞丐和无家可归人员安置在这里,“乞丐村”之名由此而来。
  村民多吉欧珠的父辈曾沿街乞讨至颇章乡,民主改革后便在哈鲁岗村定居下来。“一根朽木做拐,一个破麻布口袋装粮,衣衫褴褛地沿街乞讨,这是旧西藏时期乞丐潦倒穷酸的形象。父亲告诉我,他们这些乞丐生活非常惨,能吃上一口糌粑就很满足了。”多吉欧珠说。
  西藏民主改革,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多吉欧珠一家。他家分得了房子和田地,还有很多牛羊,家人也穿上了能遮体的衣服。
  如今,多吉欧珠一家人曾经居住的土坯房已变成藏式二层小楼。在多吉欧珠的家里,墙壁上张贴的一排排奖状格外引人注目。
  多吉欧珠高兴地介绍起孙女阿珍的一项项荣誉,“阿珍学习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很好,将来她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教育之变,是西藏之变的重要体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11019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3.1年;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09所,在校学生94.4万人。
  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门巴族小伙次旺江措,2018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回到家乡后,我开过养鸡场和花生油加工厂。”他说,看到家乡的人气越来越旺,2023年初在墨脱县德兴乡德兴村开办了一家以石锅鸡为特色的餐馆,仅在一年内收入就达十几万元。
  西藏墨脱县,被喜马拉雅山三面环抱,山高林密,路途险峻,物资运输曾经只能靠人背马驮。“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墨脱的人们,才知道对路的渴望有多么强烈。”今年40岁的白玛曲珍对家乡墨脱的路有着独特的情结。
  白玛曲珍扳着手指头算着11年前去北京的艰难行程:“从村到县,到市,再到北京,一路步行、乘汽车、再坐飞机,3000多公里的路足足走了6天!”
  2013年10月31日,“高原孤岛”墨脱实现第一条公路全线通车。十余年来,通往墨脱的道路持续改造升级,墨脱群众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便捷。“路通了,人多了,产业兴旺了。墨脱现在可是热门旅游打卡地了。”白玛曲珍自豪地说。
  墨脱之变,折射出西藏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2019年底,西藏累计实现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2023年,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和2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如今,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32万公里,“复兴号”列车驰骋高原,国际国内航线达154条;西藏电网清洁能源总体占比超90%,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2023年,西藏转移农牧民就业64.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5.6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
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高原儿女阔步新时代康庄大道


  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回族商人马尕东和他的藏族妻子扎西央宗的服装店里,进出的顾客不断增多。能说一口流利藏语的马尕东,1988年从甘肃来到日喀则,1991年与扎西央宗组成家庭并育有两个孩子。
  该社区现有547户1547人,经商者众多,是一个藏、汉、回、蒙古等13个民族聚居的“大家庭”。近年来,随着服装生意越做越好,马尕东还对周边县区的部分农牧民开展服装制造技术培训,带动他们学习技能、增收致富。“现在日常从事加工服装的人员,做得好的一年能赚10万元左右。”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已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共识。“只要团结奋斗,就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江洛康萨社区党支部书记次旦央吉说。
  3月的林芝,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绵延百里超过300万株的桃花次第开放,成为林芝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成为林芝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桃花经济’让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成为网红打卡点,也让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说。
  西藏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李桑说:“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我们将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继续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城市庭院绿化行动,切实守护好这一方净土。”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高度重视西藏发展,亲切关怀西藏人民,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从2019年到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实现百亿级增长,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5年增速全国第一。
  ——西藏人口由民主改革时的122.8万增长到2023年的364万,人均预期寿命由民主改革时的35.5岁提高到如今的72.19岁。
  ——西藏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历史文化名村4个;已登记各类文物点4468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373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6项。
  ——2023年,西藏边境乡、村硬化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7%和87%,建制村用电覆盖率、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6.5%。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大学教授拉琼说:“这些历史性成就取得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踔厉奋发,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65年来,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各族儿女正昂首阔步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勇毅笃行。
  (记者边巴次仁 白明山 王泽昊 陈尚才 李键 杨帆) 新华社拉萨3月27日电
 
金沙江畔,英雄的安麦西
金沙江畔,英雄的安麦西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东行1200多公里,抵达川藏交界处的竹巴龙大桥;过桥后再沿215国道南行40公里,便是位于金沙江畔的安麦西村安麦西组。
  一栋栋色彩亮丽的藏式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石榴树正泛出嫩芽,桃树、李树赶趟似地开满了花。农田里,青稞苗绿得娇艳,油菜花黄得耀眼。人们在地里劳作、在街头小憩,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又迎来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
  怒放的生命蓬勃盎然,然而萌动的“绿芽”,却孕育在65年前的黑暗中。
  1959年,为了获得解放和自由,安麦西的14名藏汉群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安麦西人传承英雄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不懈奋斗,谱写着新的传奇。
  “你们打我们、杀我们,‘红汉人’来了只留下脚印,不祸害别人”


  安麦西组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索多西乡,金沙江缓缓流过,江对岸是四川省巴塘县苏哇龙乡。江边分布着藏式民居,两岸灰褐色的山脉间,草木萌发出浓浓春意。
  坐在自家的三楼暖廊里,看着院子里枝繁叶茂的石榴树,向秋拉姆的思绪再次回到65年前那个流浪的春天:“那时做梦都想不到,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要是哥哥能活到现在,该有多好!”
  1959年初,位于安麦西后山崖上的果荣·土登尼夏林寺(旧)发生了一起惨案。当时,住在寺庙附近的有13户差巴(为寺庙支差的人),向秋拉姆家也在其中。
  藏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黄昏时分,一群叛匪突然将寺庙和13户差巴家包围起来,匪首强巴群增曾是这个寺庙的管家。
  “我们要拿走寺里的东西,你们给我老实待着!”强巴群增威胁说。与江对岸解放军一直有联系的阿珠和向秋断然拒绝:“你们搬的话,我们要向解放军报告。”
  之前,13户差巴的代表曾到对岸参加解放军、工作队组织的会议,阿珠和向秋分别被任命为正、副组长,负责守护寺庙的财物。
  曾经俯首帖耳的穷差巴,竟然跟了“红汉人”,顶撞“管家”,这样下去还怎么得了?气急败坏的叛匪将40多名男女老幼全部抓到寺庙关起来,其中13名青壮年被单独关押。
  强巴群增扬言:“虽然‘屋顶’解放了,但‘屋檐下’的亲汉派必须杀掉!”
  宁静的山村,陷入一片恐慌。
  此时,西藏和平解放7年多了,但社会制度仍然是封建农奴制。而江对岸的巴塘县,已经完成了民主改革。
  据《巴塘县志》记载,1956年3月,巴塘县发生武装叛乱,党和政府一边平叛、一边开展民主改革,到1958年底基本结束。果荣·土登尼夏林寺(旧)里属于农奴主和代理人的僧人被带回了巴塘,普通僧众被解散,隶属寺院的13户差巴不再受剥削。
  在此期间,解放军、工作队在苏哇龙组织大会,邀请13户的代表参加。随同父亲参加活动的向秋拉姆回忆说:“解放军让我们这些最底层的人坐在最前面,还给我们献哈达,发放了衣服、食物,大家特别激动。”
  会上,工作队干部告诉他们:“寺庙财物是集体的,你们要守护好。将来会给你们分田地、牛羊和房子,你们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从此,13户群众多次划着牛皮船,帮助工作队运送物资,接送人员过江等。他们期盼共产党、解放军早日到来,过上新生活。
  灾难来得猝不及防。
  关押了两天三夜后,被放出来的人们发现,已有5位亲人倒在寺庙附近的血泊中。83岁的阿朱老人记得,丈夫多邓被绑在一棵树上,头上插着一把斧头,“那时我像傻了、疯了一样,也不想活了”。
  “当时还有3人被叛匪带到山后枪杀了,另有5人被推到了金沙江里。”81岁的邓都是向秋的儿子,当时只有16岁,躲过了一劫,“我父亲被推到了悬崖下。听人们讲,两个组长说,打死就打死,反正不给(寺庙里的财物)”。
  益西拉姆记得,父亲阿珠是光着脚被带走的,“他让我帮他拿双鞋。我正要伸手去拿,叛匪一枪托就把我打倒了”。和阿珠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扎西多邓和登都。讲到这一幕时,老人眼眶里满是泪水。
  听村里人说,阿珠是被绑在后山的核桃树上枪杀的。面对凶残的叛匪,他一点也不害怕:“今天你们赢了,但解放军来了,你们一个也跑不掉。”
  向秋拉姆的哥哥尼玛吉村,遇害时只有19岁。“我和父母、妹妹到处寻找哥哥,找了一天也没找到。过了几天才知道,他被推到江边的悬崖下,当时还没死,挣扎着想爬上来,又被人用石头砸死,推到了江里。”说到这里,向秋拉姆泣不成声。
  向秋拉姆和家人赶到江边,江水呜咽,只有石头上还残留着斑斑血迹。
  据老人们回忆,那次一同遇害的,还有阿嘎、阿增、洛追加永、格松加措、曲登绕吉、米仓阿多和比新阿多。
  邓都老人回忆,惨案发生后的那段时间,强巴群增等叛匪始终在安麦西一带流窜。在索多西,强巴群增殴打一位老人:“你们怕我们,还是怕‘红汉人’?”老人回答:“怕你们!你们打我们、杀我们。‘红汉人’不打我们,他们来了只留下脚印,不祸害别人。”
  “是虫子可以钻进土里,是鸟儿可以飞上天空,像我们这样到处流浪,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安麦西后山坡梯田中,有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伸出地面的部分,形成一小块遮风挡雨的空间。向秋拉姆说,她和家人曾前后在那里住了一年多。
  1959年的藏历新年,对安麦西13户差巴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劫后余生的人们来不及给亲人收尸、安葬,又被叛匪驱离家园,四处流浪。附近村庄的人们怕受连累,谁都不敢收留他们。
  “白天不敢乞讨,晚上才可能讨到一点吃的。”向秋拉姆一家经常住山洞、牛圈,挖野菜、吃野果,在流浪中过了两个新年,“到处被人称作‘塔都’(底层人),那是最艰难的时候”。
  “那时我常想,是虫子可以钻进土里,是鸟儿可以飞上天空,像我们这样,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还不如和哥哥一起死在金沙江里。”向秋拉姆说,“那时我做梦都在想,解放军到底什么时候才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流浪的人群中,还有邓都和母亲、妹妹及阿珠的小儿子平措。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让两个男孩睡到松林里隐蔽的地方,告诉他们发现叛匪来了就赶快跑。
  因为帮助解放军,安麦西附近还有多个家庭付出了沉重代价。
  “父亲为躲避战乱,逃难到安麦西定居。当时他本来为解放军带路去剿匪,因惦记我,回家途中被叛匪杀害了。”唐桑的儿子、73岁的弟白回忆,父亲被叛匪杀害一年后,母亲因忧虑郁结也去世了,“听说土匪要杀汉族小孩,母亲就把我藏到了萨日西的亲戚家里”。
  位于安麦西组下游5公里的萨日西组,79岁的益西曲珍哭诉着她的惨痛记忆。1959年藏历四月十五,她父亲向安、母亲旺姆和二哥多登被叛匪杀害,就因为大哥阿增一直在给解放军带路。她本来也被叛匪抓去了,是村里人求情才免了一死。
  就在人们四处流浪时,他们并不知道,西藏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西藏人民的愿望,迅速平定了叛乱,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万里高原开启了新纪元。
  而远在金沙江边的芒康县,也是历史旋涡的一个中心。据《芒康县志》记载,早在1956年11月,当地就发生了以普巴本·泽成加措为首的武装叛乱,并在1959年3月形成全面武装叛乱。党和政府顺应时代潮流,开展平息叛乱、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的工作,最终于1961年5月结束平叛斗争,完成民主改革。
  1959年底,听说解放军、工作队来到了安麦西,邓都和家人返回家乡。他积极协助工作队,扛起枪和解放军一起上山剿匪。第二年,他们家分到一间房子、一些粮食、半亩地、一头犏牛、一棵核桃树、一口铜锅、一只银碗和一个水瓢。
  向秋拉姆和家人在1960年初返回安麦西,同样分得了土地、房屋和犏牛等生产生活资料,开始了新生活。她还成为村里首批女共青团员,协助工作队到各村宣讲党的政策。
  平措随家人回村后,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遗志,为守护新家园尽心竭力。他后来担任民兵队长、团支部书记,白天巡山,晚上在村里巡逻。1969年有次进山巡逻时,平措不幸去世,年仅21岁。
  1960年秋,匪首强巴群增被解放军击毙。协助解放军在山里搜索叛匪半年后,安麦西一带的战斗基本结束,邓都回到了村里。
  经历任人宰割、四处流浪的苦,先后回到村里的安麦西人倍加珍惜当家作主的甜。获得新生的人们,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响应党的号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为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
  “共产党承诺的让我们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的诺言,早就实现了”


  春天来临,一树李花开满了邓都家的半个院落,微风拂过,白色花瓣纷纷扬扬,散落一地。
  “今春雨水好,估计又是个好年景。”站在牛棚顶上,老人看着附近田里的庄稼,回想起当年带着群众发展生产的激情岁月。
  民主改革后,年轻有为的邓都在党的培养下,先后当过民兵和仓库保管员,后来担任莽岭区副区长、区长,索多西乡党委书记,成为国家干部。
  “在人生最美好的几十年里,我带领群众平田整地1000多亩,推广良种,提高产量,义务劳动修建水渠20多公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安享晚年的邓都老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老一辈的牺牲是值得的,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改革开放初期,因地处偏远,安麦西人的生活依然比较艰难。向秋拉姆的儿子、1974年出生的桑登记得,他只上了一两年学就去放牛了,“连鞋子都没有,只能找块牛皮绑在脚上”。
  桑登的父亲阿白脑子灵活,最先找到了“商机”:到邻近的云南等地买回铜锅铜瓢售卖;买了一头骡子,把从城里买回来的生活日用品带到牧场上去,换回酥油奶渣再运到城里去卖;或者把当地盛产的葡萄、石榴运到芒康、昌都去卖,请来内地木匠做核桃木藏式茶几再卖到城里。
  在阿白的带动下,村里人也不断加入到多种经营的行列中。因为当时路不通,他们一般都要把当地的特产通过牛皮船运到江对岸,再搭车运进城。尽管很费周折,但勤劳的安麦西人总能找到致富的门路。
  “我们家应该是村里最早的一批‘万元户’。”桑登说,“前前后后已经修建了4次房子,从一层的土坯房到两层房,再到三层楼房,家里的生活设施也不断更新,总之是越来越好了。”
  命运,在奋斗中改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安麦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阿白、多吉和桑登先后担任组长,他们组织村民新修、改建住房,实行人畜分离,整治村容村貌,义务扩建村道,修建小型电站,外出务工、跑运输,售卖辣椒、石榴等特产,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2021年,桑登再次当选组长。3年来,借助实施乡村振兴项目的契机,安麦西组的63户群众住房外墙进行了粉刷美化,新铺设2公里入户硬化道路,在房前屋后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把自来水接入家家户户,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漂亮,人们的生活也更方便了。
  安麦西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平措介绍,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近4800万元,受益的还有索多西、比吉西和萨日西3个组。
  据了解,安麦西组现有87户458人,村民自用的小汽车有十几台,跑运输的大车近20台。全组在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1.65万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安麦西人越来越重视教育。目前组里有在校中小学生82人,在校大学生19人,已毕业大学生62名。
  谈起这几年的新变化,向秋拉姆最高兴的是两个孙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生活就更不用说了,“共产党承诺的让我们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的诺言,早就实现了”。
  为了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是安麦西人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从安麦西走出去的干部、职工有48人。他们在不同岗位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其中洛松尼玛、觉安拉姆、曲登和扎西拉宗等人,努力传承“芒康弦子舞”非遗技艺,让家乡的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英雄的故事能传承下来,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3月27日晚,安麦西村民活动中心大院里,彩旗飘飘,鼓声阵阵,长桌上摆着石榴、蜜桔、奶渣以及各种饮料。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跳起弦子舞,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为了翻身解放,安麦西先辈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英雄的血脉,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流淌;英雄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安麦西人。
  “在这里,我的父辈流过血汗;在这里,共产党教会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都在30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发展生产,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英雄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村民。
  曾多年担任组长、队长的阿松丁增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悬崖边修路要放炮,一般都是我去。有时候要系根绳子从山上吊下来,连跑的地方都没有。”谈起“当年勇”,阿松丁增难掩心中的激动,“我是党员,群众要过河,我得先把脚踩到水里。”
  2013年,致富带头人阿白被选为组长。他带领群众修建村民活动中心,用榔头开石时,因用力过猛导致背部受伤,由骨裂缝引起骨肉瘤,在2019年不幸辞世。他儿子桑登接力担任组长,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今天的安麦西人,抓住当地修建水电站的机遇,购买大车跑运输,参与工程建设,同时发展石榴、核桃种植业和藏猪藏鸡养殖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先辈们为了解放,不惜流血牺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作为英雄的后人,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英雄精神。”桑登说。
  安麦西村民集体活动中心院子的北边原来是看台,2021年改建成了纪念馆。墙壁上展示有当年牺牲的各位勇士的肖像画和事迹,以及媒体对安麦西英雄事迹的报道,展厅里陈列着50多件当年的生产生活用具、20多种革命回忆录等书刊资料。
  看到这些,邓都和向秋拉姆老人感到很欣慰:“作为英雄的后人,什么都不需要,故事能传承下来,是最大的心愿。”2023年离世的益西拉姆老人,生前也看到了丈夫的画像摆在纪念馆里。
  村干部介绍,当地党委、政府、学校和驻地企业,以及附近各村、县直机关等,每年都会组织干部、学生、职工和群众到这里来参观学习,缅怀前辈。2023年,纪念馆被昌都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岁的次成卓玛是邓都的曾孙女,老师曾带着她和同学们去过纪念馆,她也听曾祖父讲过向秋牺牲的故事,“他告诉我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好人”。
(本报记者薛文献 坚赞 陈尚才 孙非)
 
“行走冰川”的志愿者:守护“长江第一滴水”
“行走冰川”的志愿者:守护“长江第一滴水”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高原三月,万物复苏,但在海拔6621米的姜根迪如冰川脚下,如来村仍会风雪肆虐。
  如来村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玛曲乡,在这里,记者见到了48岁的牧民南扎。
  南扎的家距姜根迪如冰川不到3公里,被称为“长江源第一户”。
  这里自然环境艰苦,但南扎舍不得搬家。因为如来村有个让南扎无比自豪的标签——“长江第一滴水”发源地。姜根迪如冰川的融水,在这里形成沱沱河后,途经通天河、金沙江,一路向东最终汇入长江。
  与牛羊相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南扎一家和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辈们一样,安稳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不同的是,如今南扎还有一个身份——玛曲乡长江源环保志愿队的队员。
  这个新身份要求南扎每个月把一大半的时间,都用在长江源头的生态保护上。“这里生态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加强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南扎说。
  长江源环保志愿队是由一群普通的牧民组成的,他们土生土长在长江源头,因为对家乡的热爱而走到一起。
  自2016年加入长江源志愿服务队以来,7年多的时间里,南扎和队员们一起,自发组织清理河道垃圾、救助受困的野生动物、劝导破坏环境的行为,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丈量长江源头的冰川和河流。
  “志愿服务队每个月都要进行5到6次巡逻,每次巡逻40多公里。”南扎说。
  玛曲乡面积有2.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上海市。由于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志愿队员们冬季要在风雪中跋涉,夏季要在沼泽中挣扎。
  在长江源头,大多数巡逻区没有网络信号,志愿者只能使用对讲机彼此保持联系。
  “如果发现不速之客,队员会通过对讲机一层一层向上报告。”玛曲乡党委书记次旺卓玛说,这种简单又实用的沟通方式将分散在牧区的牧民联系起来,形成了长江源头生态的“保护网”。
  次旺卓玛说,从长江源环保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共制止和劝返擅闯长江源保护区的外来人员137人次,开展救援14起。
  仁青加措是长江源环保志愿队队长。他说,每当巡护长江源精疲力尽时,总是想起先辈们所说的话:“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圣的土地,要竭尽全力当好这片土地的守护者。”
  行走在长江源头,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不时闯入眼帘。仁青加措说,如今这里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
  对仁青加措来说,唐古拉、长江源,这些响亮的名字,只不过是家门口的那座山、那条河。“我们只不过是在做一件普普通通、所有人都应当做的事情——守护自己的家园。”
  姜根迪如冰川下,大地一片苍茫。居住在长江源头的牧民,深受长江源头第一泓清水的滋养,也在尽力守护着这片土地。
(记者储国强 翟永冠 田金文)
新华社拉萨3月25日电
 
送别黄永松
送别黄永松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27日中午,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至真厅,一场简短而温馨的告别式正在举行。亲朋好友相聚,一同送别台湾知名出版人、《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
  黄永松1943年生于台湾桃园,1966年毕业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1971年创办英文版杂志《ECHO》,记录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1978年,《汉声》中文版创刊,至今已出版200多期,很多内容成为业内田野调研与文化整理的样本。
  过去半个多世纪,黄永松与《汉声》团队奔走两岸,抢救、挖掘、整理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老师主张‘小题大做’。每个专题都要经过长久准备,扎下很深的根。”汉声出版社总经理温碧光说,这也成为“汉声人”坚持的工作作风。
  “山西面食”“贵州蜡染”“福建土楼”“老北京的四合院”“苏南水乡妇女服饰”“西北高原的花儿会”……主题式的调查报道、精美的图文讲解,形成《汉声》独树一帜的风格。
  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推出“亚洲之最”专题报道,将《汉声》杂志选为“行家的出版品”。2013年,黄永松获得由中华文化促进会颁授的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3月4日清晨,黄永松辞世,享年81岁。
  伴随着轻柔的钢琴曲,告别式有条不紊进行着。近200名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挤满了灵堂。人们观看记录黄永松生平的短片,依次上前鞠躬致意,向这位可敬的老人做最后道别。
  黄永松生前好友庄灵、陈夏生夫妇,相互搀扶着来到告别式现场。谈起对黄永松的思念,两位老人的眼角泛起泪光。
  30多年前,陈夏生与《汉声》合作出版《中国结》,成为第一本讲解中国传统结饰技法的专书,也推动“中国结”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2011年,通过黄永松“牵线”,宁波慈城设立“中国结”专馆,实现了陈夏生在大陆办展览的心愿。
  “黄先生为人友善大度,只要是对传承文化有帮助的事,他都乐意去做。”陈夏生说,黄永松从不要求所教授的年轻编辑只为《汉声》服务,而是鼓励他们去往各处发光发热。
  这份人格魅力,成就了《汉声》的美誉,也影响了一批有志于从事文化工作的年轻人。
  台湾音乐人许常德曾于20世纪80年代在《汉声》工作。追求完美是他对黄永松最深刻的印象。每本书至少校对6遍,第一行和最后一行不能有标点符号,连续三行有标点符号“切断阅读”的感觉就必须调整,“他甚至不在乎成本,常让总编辑急得跳脚”。
  许常德说,后来自己转到唱片业,歌词印刷不允许出错,视觉包装要请最优秀的美术编辑。“这些都是《汉声》给我的养分。”
  黄永松曾在《汉声》第19期推出“台湾的泉州人”,后来又做“台湾的漳州人”“台湾的客家人”,完成了岛内主要群体的寻根系列报道。
  数十年来,他协助大陆高校开办乡土建筑与民间艺术研究所;将古城聚落规划成博物馆群,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垂直整合基地;在北京等地建立《汉声》办公室,培养青年人才……为文化传承,他步履不停。
  黄永松辞世,来自大陆友人和文化同业的花篮,摆满了至真厅外的过道。挽词切切,道尽这些不能来到现场的大陆友人的思念与缅怀。
  “黄老师的离去,不会改变《汉声》杂志的工作形态。”温碧光说,眼下正与江西方面合作庐陵文化专题。就像黄永松在世时那样,《汉声》团队将细细寻访梳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这期报道,以及未来的更多报道,“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记者赵博 齐菲)
新华社台北3月27日电
 
让“娘家味道”飘香“宝岛婆家”
让“娘家味道”飘香“宝岛婆家”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高雄市前镇区,有家远近闻名的“靖湾云南凉面”。招牌的椒麻鸡胸肉米线,以手工云南米线和鸡肉做底,拌以黄瓜丝、胡萝卜丝、白芝麻、花生颗粒,再浇上特制辣椒油,麻辣鲜香俱全,正宗的“云南味道”吸引四方食客。
  小店主人是来自云南曲靖的湛秀英。和许多陆配姐妹一样,选择两岸婚姻让湛秀英经历人生苦辣酸甜。如今,她认真经营这家小店,期待越来越多“宝岛婆家”的乡亲,通过饮食文化认识和了解“大陆娘家”。
  “身为大陆配偶,娘家婆家一家亲一样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湛秀英的话,道尽这个群体的心声。
  2000年,23岁的湛秀英嫁来台湾。航班时间晚,通关手续又繁琐,抵达时已是凌晨。没想到家门口却热闹非凡,邻居们熬夜等待,只为看一眼“大陆新娘”。
  说起这段往事,湛秀英忍俊不禁。一晃多年,当初的人生地不熟,早已不复。“街坊们很热心,常常看我忙不过来,就帮忙丢垃圾,还帮店里客人安排停车。”她说,他们对于大陆人的陌生感,也在日常相处间慢慢消解。
  南台湾民风淳朴,性格开朗的湛秀英很快融入当地社会。她发现,身边去过大陆的人很少,对大陆多有误解。这让她萌生推动两岸交流的念头。湛秀英参与成立中华两岸一家亲交流协会,积极投入云台两地文教交流活动。
  2017年,湛秀英在兼职任教的和春技术学院举办“云南文化月”活动。“反响很好。”她说,师生对“彩云之南”的风物民俗产生浓厚兴趣,让自己倍受鼓舞。
  后来,湛秀英想到开一家店,来展示美丽家乡,既是餐馆,也是茶室、咖啡店。顾客畅享米线、腊肉、咸豆花之余,还能品尝普洱茶、小粒咖啡。望向博古架,刺绣手袋、蜡染布艺、翡翠摆件、民族服饰……云南风情扑面而来。
  午餐时分,一对来自屏东的中年夫妇慕名到访。妻子李女士是抗日远征军后人。她说,从小家里就吃云南米线,没想到多年后,在高雄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又找到“这个味道”。
  尽管乡音不再,李女士还是开心地与湛秀英拉起家常。遥远的“云南老家”,在这一刻,仿佛近在眼前。
  “开店后遇见台湾各地客人,常会有这样的惊喜和感动。”湛秀英说,这就是她坚持将小店经营下去的原因,“我是大陆人也是台湾人,通过饮食文化促进更多两岸之间的相知相识,是我应该做的”。
  在台北,也有这样一位认真经营“娘家味道”的大陆配偶。
  她叫冯纯利,30岁时嫁给同在广东打拼的台湾丈夫,2016年来台定居。3年多前,冯纯利在台北市中山区租下小小的档口,起名“feng good”,主营粉面。
  她的拿手美食是武汉热干面。焯面、拌料、出餐……不到5分钟,一碗地道的热干面就端到食客面前。面条爽滑劲道,芝麻酱醇厚,辣油香浓,和着恰到好处的卤水,正是来自长江边记忆里的味道。
  “我在武汉东西湖长大,年纪轻轻就离开家,当过鞋厂质检员,做过服装生意。虽然‘到处岔’,内心深处总忘不掉家乡的模样。”冯纯利说。
  为“复刻”家乡味道,冯纯利没少花心思。光是面条,就跑东跑西找了好久,终于在台北万华一家传统市场找到心仪之选。“不能太细,又不能太硬,要韧得刚刚好。”
  冯纯利说,辣椒油和卤水必须亲手制作,才保证口味。发现台湾百姓有吃肉燥的习惯,她又加入炒制好的肉末提鲜。
  一碗热干面,定价60元(新台币,下同)。在“铜板美食”(意为100元以下、用硬币购买的食物)日渐稀少的台北,堪称低廉。“我期待‘回头客’。”冯纯利笑着说。
  台北房租高,她只好住在新北林口大姑家,每天搭公交、捷运往返30多公里;档口没有空调,炉子一开,温度直线上升,入夏后更是难熬……谈及种种辛苦,冯纯利说,只要生意好,再苦也值得。
  “feng good”渐入佳境,工作日的午市,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年轻人大排长龙。除热干面以外,肠粉、酸辣粉、螺蛳粉同样热销。“分量足、用料好”“味道平常却不平淡”“在地推荐”……他们把好评公允地写在网络上。
  还有食客吃过热干面后,跑到武汉旅游。再来光顾时,翻出手机相册给冯纯利看“下雪的武汉”,分享愉快的游览经历。
  点滴积存的友善,让冯纯利逐渐融入“宝岛婆家”。看到街头巷尾的“串串香”“剁椒鱼头”“酸菜白肉锅”招牌,她也会对“娘家同行”感到亲切。
  “我们把最珍视的家乡美食带到台湾,自然是用最真诚的心意来经营。”冯纯利说,这份心意得到回应,是最开心的事情。
(记者赵博 齐菲)
新华社台北3月25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吊唁达苏恐袭遇难中国公民
外交部:任何企图破坏中巴合作的行径都不会得逞
巴基斯坦总统吊唁达苏恐袭遇难中国公民

外交部:任何企图破坏中巴合作的行径都不会得逞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27日电(记者蒋超)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27日赴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吊唁在达苏水电站项目车辆遭遇恐袭事件中遇难的中国公民。
  扎尔达里表示,他谨代表巴基斯坦人民对5名中国公民在恐袭中不幸遇难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致以诚挚慰问。此次恐袭令人震惊,他“就像失去自己的孩子一样感到悲痛”。巴方承诺将坚决采取措施,尽快将凶手绳之以法,绝不允许恐怖分子破坏巴中友谊,影响两国实现和平、繁荣、安全的共同目标。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表示,达苏项目及其他中巴合作项目的建设者为巴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恐怖分子对他们实施罪恶袭击天理不容。中方注意到,巴基斯坦全社会形成了谴责恐怖主义的强大声势,希望并相信这种声势将转化为强化中方在巴人员安保工作的有力措施。中方要求巴方加快调查、严惩凶手,让恐怖分子付出应有代价,敦促巴方尽快实施反恐行动,对恐怖势力形成有力震慑。中方愿同巴方继续推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巴友好社会基础,挤压恐怖势力生存空间。
  同日,巴总理府发表声明说,总理夏巴兹当天主持召开高级别紧急会议,巴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以及内阁部长、各省首席部长、警察总监等高级别官员参会。会议决定,动用巴国家全部资源对此次恐袭事件进行彻底的联合调查,誓将罪犯迅速绳之以法。
  当地时间3月26日,中方企业承建的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达苏水电站项目车辆在行驶途中遭遇恐怖袭击,造成5名中方人员、1名巴方人员遇难。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邵艺博)就巴基斯坦开普省26日发生恐怖袭击造成中方人员伤亡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后续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任何企图破坏中巴合作的行径都不会得逞。
  “我们强烈谴责这一恐怖主义行径,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遇难者亲属致以诚挚慰问。中方已就此次事件阐明了严正立场。”林剑表示,中方注意到,已经有一些国家对此次恐怖袭击予以谴责,对中方遇难人员表示哀悼和慰问,中方对此表示感谢。
  他表示,事件发生后,外交部和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在北京和伊斯兰堡同巴方密切联系,要求巴方加快缉凶,严惩凶手,告慰逝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在巴中方人员生命安全。巴方承诺将全面彻查案件,及时向中方通报调查进展,并采取进一步措施,全面加强对在巴中国人员、项目和机构的安保工作,确保中国公民在巴安全。
  林剑说,中方重申,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打击恐怖主义、避免悲剧重演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方坚定支持巴方反恐努力,坚决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机构和项目安全。中巴双方有决心、有能力让恐怖分子付出应有代价。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铁杆友谊深入两国人心,任何企图破坏中巴合作的行径都不会得逞。”林剑说,中方将继续支持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坚定开展中巴各领域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美歧视性补贴政策严重干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
美歧视性补贴政策严重干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谢希瑶)近日,中国就美国《通胀削减法》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这是一个怎样的法案?为何会引发中国向WTO提起诉讼?记者就此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
  “美国《通胀削减法》的歧视性补贴政策已经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造成严重干扰,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中国企业,也包括欧日韩甚至美国企业。”屠新泉表示,中国政府在WTO框架下提出争端解决申诉,于理应当、于法有据,一定要坚定捍卫WTO规则和中国相关产业的合法权益。
  屠新泉分析认为,《通胀削减法》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政府补贴、减免税等措施促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从而降低清洁能源的使用成本以达到能源绿色转型的目标。但是,在给予补贴的条件中,美国政府将“美国含量”设置为一个重要前提,即只有达到一定“美国含量”的产品才能获得政府补贴。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要想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美国联邦税收抵免,电动汽车必须在北美组装生产,且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中的关键矿物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美国或与美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
  二是对于新能源发电设施、新能源设备生产等,如果想要获得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必须符合“美国产品含量”的要求。
  而第三个则专门指向中国,即如果一个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矿物”来自中国等少数几个关注国家,则该汽车的生产无法获得其他类似新能源汽车可以获得的税收优惠。
  “毫无疑问,这些歧视性补贴政策目的不是为了尽快实现低碳减排、绿色转型,而是要把在美国以外尤其是中国生产、组装、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屠新泉说,从后续实施措施来看,美国政府还在继续加严获得补贴的标准,使得符合其标准的车型数量不断减少。
  据了解,根据美国能源部、财政部和国税局相关指导意见,从2024年开始,从中国等外国实体生产的电池组件出口美国应用到清洁能源汽车(包括电动车和清洁燃料汽车)上将无法获得消费者购买补贴;而从2025年开始,中国等外国实体生产的锂、镍、钴、石墨等关键矿物出口美国应用到清洁能源汽车上将无法获得消费者购买补贴。
  屠新泉注意到,相较于2023年,由于此次生效的标准更严格,符合美国补贴条件的电动车型数量(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由2023年的25款减少到13款,其中符合补贴要求的纯电动汽车从原来的17款减少到8款,减少了一半。
  “由于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中特别是电池产业中占据优势,许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都大量使用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池,而美国的排他性政策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调整其供应链。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目前价格整体高于传统能源汽车,政府补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屠新泉说。
  从WTO规则角度来看,虽然WTO并不禁止成员实施产业政策,但WTO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非歧视。屠新泉介绍,WTO的国民待遇原则要求各国的国内税不得在国产品和进口品之间实施差别待遇。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公然将美国含量或本地组装作为授予条件,势必造成进口产品面临更高的税收,从而违反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此外,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禁止使用“进口替代补贴”,即以使用本国产品而非进口产品为条件的补贴。而美国的补贴政策显然是以国产替代为先决条件的,是明显的禁止性补贴措施。
  “美国政府一再声称无意与中国脱钩,而仅仅是要去风险,但《通胀削减法》中明确指向中国的歧视性政策,显然违背了美国政府的公开承诺,更是会加大美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失败的风险。”屠新泉说。
  屠新泉认为,无论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利益出发,还是从遵循WTO规则的角度来看,以及从维护中美关系稳定的大局着眼,美国政府都应当及时纠正歧视性产业政策,维护新能源汽车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工作让我变得更强大”
黎巴嫩难民营女性用刺绣缝补战争伤痕
“工作让我变得更强大”

黎巴嫩难民营女性用刺绣缝补战争伤痕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的夏蒂拉难民营,许多来自叙利亚的妇女在一栋建筑里围坐在一起制作手工刺绣。她们神情专注,手法熟练,一番飞针走线,精美图案跃然织物之上。
  44岁的扎伊娜卜·莫克达德向新华社记者展示她和伙伴们已经完工的刺绣制品:书签、布袋、玩偶、服装、枕头……“刺绣是叙利亚的传统艺术。这里的刺绣图案基本都是绣娘自己设计的。”莫克达德自豪地说。
  夏蒂拉难民营设立于1949年,为了收容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最初,难民营只是由一个个简易帐篷组成。如今,这片仅仅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建起栋栋楼房,容纳近万名巴勒斯坦难民。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逾百万叙利亚人涌入邻国黎巴嫩躲避战火。莫克达德带着三个孩子,与逾万叙利亚人来到贝鲁特的“城中城”夏蒂拉难民营落脚,这里原本就异常拥挤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紧张。
  在黎巴嫩,寄人篱下的叙利亚人工作机会受到很多限制,不少人只能靠打零工谋生。对女性而言,工作机会更为稀缺。莫克达德很长时间里只能从事家务,在陌生的环境中默默地承受战争带给自己和家庭的冲击。
  2021年,莫克达德接触到一家为女性难民提供工作机会的机构。这家名为“天空”的机构帮助女性难民通过刺绣获得收入。让莫克达德感到高兴的是,这份工作让她得以走出家门,结识更多面临类似处境的女性。
  “绣娘们在工作的同时,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生活,大家在亲密的交流中抚慰彼此的伤痕。”她说。
  很快,莫克达德杰出的刺绣技艺和协调能力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由此成为这个团队的管理者。在她的鼓励下,有超过20名女性加入团队,其中大部分来自叙利亚。未来,她打算在夏蒂拉难民营召集50名女性。
  30岁的阿哈德·霍兰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在她眼中,自己并不是这个刺绣小组的雇员,而是这个相亲相爱大家庭的一员。让她尤感欣慰的是,当拿着到手的薪水回到家中时,她发现自己的家庭地位有了明显上升。
  霍兰说,她有了更多家庭事务的决策权,长辈会在她出门工作时主动帮忙带孩子。“工作让我变得更强大。”她告诉记者,她梦想成为设计师,设计出受人喜欢的刺绣作品,改善绣娘们的生活处境,让更多人了解叙利亚的传统文化。
  15岁的埃斯拉·卡斯穆是这里最小的成员,也是团队唯一的英文翻译。当年,卡斯穆随家人从叙利亚阿勒颇来到黎巴嫩时只有4岁。自小在难民营长大的她非常害羞,少言寡语。然而,自从成为绣娘们的翻译后,她接触到更大的世界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持续的肯定让她越发自信。
  卡斯穆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到这里工作。虽然收入不算很多,但已让她很有成就感。“以前家里人很担心我的心理状态,现在他们都为我感到骄傲。”卡斯穆有三个姐姐,都在很小的年纪嫁人了。她说,如果没来这里工作,她恐怕也已嫁人,很难再有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卡斯穆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和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习刺绣,卡斯穆发现自己对设计和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同时,她在课堂上也显露出数学方面的天分。她的理想是成为工程师,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结合起来。
  “希望未来有一天,我能够回到叙利亚,依靠自己的能力重建家园。”卡斯穆说。
  (记者谢昊)新华社贝鲁特3月27日电
 
巴尔的摩撞桥事故调查启动 美国基础设施老化引关注
巴尔的摩撞桥事故调查启动 美国基础设施老化引关注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新华社专特稿(沈敏)美国东海岸重要港口巴尔的摩一座大桥26日凌晨被一艘集装箱船撞塌后,美国交通部门27日启动相关调查。与此同时,美国舆论也开始聚焦于这座一向肩负重担的“老桥”悲剧何以发生。海事专家提醒,美国许多基础设施老化,不少“老桥”难以适应现代航运需求,存在类似安全隐患。
等待“黑匣子”信息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7日报道,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主席珍妮弗·霍门迪说,委员会派出的调查人员在事发后连夜登上肇事船只“达利”号,取走航行数据记录仪,并送回实验室评估,以便分析出“导致撞桥的一系列事件的时间线”,预计27日晚些时候可获取并公布船只“黑匣子”信息。
  她说,一个24人调查组准备27日上午回到船上,搜集一些“易变质证据”拍照保存,并准备当天晚些时候开始与“达利”号船员面谈,也会询问“消防和救援人员,以及事发时在桥上的人”,以便了解事件全貌。
  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已承诺,假如调查发现任何私营企业对这起塌桥事件负有责任,“就一定会追究其责任”。
  布蒂吉格27日接受CNN采访时说,他估计被撞塌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以及巴尔的摩港将经历“漫长的恢复期”,承诺本届联邦政府会把修复大桥、重新开放港口当作优先任务。
  布蒂吉格无法预测受影响的帕塔普斯科河河道何时恢复通航,只说会与海岸警卫队等相关部门协调以求“尽早”重开,而这也取决于港口码头的状况。“我们不仅要让那些船进港,还有些船(事发前)已经在那里,现在出不来。”
  巴尔的摩港是外国货船进出最频繁的美国港口之一。这起事故阻碍当地水运,当局担心事故可能损害当地经济、造成美国东海岸物流阻滞和供应链紧张。
“老桥”修缮很迫切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1977年通车,长约2.6公里,主体为钢结构,以美国国歌的词作者命名。
  事发地所属的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第四区政府官员马克·康韦说,目前船只和人员仍可以进出巴尔的摩港,但较大型货物运输暂时无法实现,要等到大桥和受影响区域被清理干净才行,“眼下很难说需要多久”。
  当地警方先前说,搜救幸存者的工作已经结束,推定6名落水失踪者已身亡,他们都是事发时在桥上进行作业的同一家建筑公司工人,多来自拉美国家。目前,救援工作重点转移到寻找遇难者遗体上。
  巴尔的摩市长布兰登·斯科特27日告诉CNN,潜水员已再次下水开始搜寻遇难者。“这个工作本来就很危险,今天更危险,因为预报会下雨,河里波涛汹涌,而且大家知道他们还得应付残骸碎片之类的东西。”
  海事专家萨尔·梅尔科利亚诺说,被撞塌的桥建于50年前,当年通行的船只个头远小于“达利”号,“‘达利’号甚至都不算大型集装箱船,远比它大的船有的是。所以,从很多方面看,我们现有的基础设施是为另一个时代建造的”。有专家说,这起最新事故以及近年其他类似事故提醒人们,做好对“老桥”的修缮加固等工作以确保现代大型船只顺利通过的需求是何等紧迫。
 
日本解禁战斗机出口,这一步要迈向哪儿?
日本解禁战斗机出口,这一步要迈向哪儿?

( 2024-03-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日本政府26日召开内阁会议,决定解禁日本与英国、意大利共同研发的下一代战斗机向第三国出口。日本政府声称这次解禁有诸多条件,如仅限下一代战斗机,出口对象限15国等。
  然而他们口中的“一小步”,在更多明眼人看来却是推开直接向第三国出口武器的大门、迈出日本防卫政策重大转变的“一大步”。日本防卫政策转变的背后有哪些推手?这为何值得地区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如何放宽限制?


  除宣布解禁决定,日本政府26日上午还举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修改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其实施方针。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日本首次将杀伤性成品武器出口到第三国,这一做法只会让日本自动卷入战争和冲突,是公然践踏和平宪法的暴行。如此重大的决定,不经国会讨论,仅凭内阁审议就强行拍板,为以后政府再次强行修改相关文件、扩大杀伤性武器出口留出了空间,埋下巨大隐患。
  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批评,当下的和平宪法正在一点点崩塌。“这是在靠卖武器赚钱,而且完全不会就此收手”。即使他们现在声称不会出口到战争国家,但只要把战斗机卖给美国,美国就会向以色列提供武器,结果还是一样的。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右翼从未放弃“政治大国梦”和“军事大国梦”,但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中有关“放弃战争、放弃行使武力、不保有陆海空及其他战力”的条款,成为日本右翼“圆梦”的障碍。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卫预算,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紧箍咒”。
  2006年,小泉纯一郎政府首次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以打击恐怖活动为名,向印度尼西亚提供武装巡逻艇。
  2014年,安倍政府将“武器出口三原则”修改为“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解禁集体自卫权,通过多个安保相关法案,较大程度上弱化了日本和平宪法对军事活动的限制。
  2022年,岸田政府开始多管齐下架空和平宪法,为军事松绑铺路:首先,在2022年底强行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安保政策文件,谋求获得“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突破和平宪法的“专守防卫”承诺;其次,大幅增加防卫预算,为大力发展防卫产业做准备;再次,从2023年底开始,短短3个月内两次大幅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其实施方针,使日本生产的杀伤性成品武器不仅可以直接出口至给予日本“生产许可”的授权国,还可以附带条件地出口至世界15个国家。自此日本向全球大幅出口杀伤性武器的大门已被彻底推开。
谁是幕后推手?


  日本飞速解绑对外出口武器限制,除了日本政府长期以来解禁武器出口的强烈内驱力之外,是否还有外部重要推手?
  答案是肯定的。纐缬厚认为,这两次重大修改的背后,均有来自日本国内外的两方推手。
  先说外部推手。第一次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当天,日本立即决定向美国出口在日本生产的陆基拦截导弹“爱国者-3”,外部推手是谁不言自明;而此次允许将与英、意“联合开发”的下一代战斗机直接出口至15国,背后则是英、意要求削减开发成本等相关压力。
  再说内部推手。纐缬厚指出,日本国内除政府之外,来自防卫产业界的助推力量不容忽视。日本防卫产业界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利用日本不断扩充的防卫费,极力发展日本防卫产业,生产更多武器,扩大对外出口。
为何值得警惕?


  除再次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将于4月10日访问美国。媒体报道说,双方将对《日美安保条约》进行签署6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升级。
  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构建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拉帮结派组“小圈子”,还鼓励日本扩大武器出口以谋求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岸田政府自上台以来便一门心思追随美国,一方面积极争当美国“印太战略”的“二把手”,一方面希望谋求美国对日本“正常国家”的认可,加速完成其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转变。
  然而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动作并未获得大多数日本民众支持。日本广播协会2月公布的舆论调查显示,超过半数民众反对向第三国出口杀伤性武器,支持者仅占35%。
  一些日本民众26日冒雨聚集在首相官邸前举行抗议活动,抗议政府解禁战斗机向第三国出口。不少人高声呼喊着“反对武器出口!”“坚决反对成为战争国家!”“请倾听民意!”“不要成为贩卖死亡的商人!”
  分析人士指出,岸田政府大肆迈开军事扩张步伐的做法不仅让日本民众陷入不安,更将给地区和平带来不稳定因素,加剧亚洲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对日本未来发展方向的警惕和担忧。
  (记者郭丹)新华社东京3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