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各地

02版:要闻

03版:经济

04版:特稿

05版:文化

06版:各地

07版:评论

08版:成风化人

09版:草地周刊

10版:经典引读

11版:说人解史

12版:神州风物

把握两万亿台阶上的重塑机遇
武汉新春开工锚定科技创新释放强烈信号
把握两万亿台阶上的重塑机遇
 
武汉新春开工锚定科技创新释放强烈信号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本报讯(记者李鹏翔 廖君 熊琦 龚联康)龙年伊始,武汉会议中心。室外,乍暖还寒的冻雨让城市披上冰霜;室内,武汉科技创新大会上,校长、院长、所长落座会场主席台,院士、企业家、科学家成发言主角,科技创新的主题热气腾腾、暖意融融……
  新的发展格局下,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新台阶之际,武汉连续第3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的定力,释放出创新驱动的强烈信号……锚定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武汉全市上下正坚定共识、汇聚合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大武汉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共识带动城市活力迸发


  1个月前,武汉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011.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
  自1万亿启程,重回主赛道、跃上新台阶,时隔9年,武汉2万亿征途尘埃落定,填补了我国中部地区首个两万亿城市的空白。
  2023年,武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正是基于产业升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下,武汉站上了2万亿的新台阶。
  “大潮来了,要当弄潮儿,乘势而上。”武汉市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发展格局推动内陆地区由开放“后队”变为“前锋”,国家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加快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设国家战略腹地,这些都将使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更加凸显,武汉正发展迎来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
  武汉是重镇,重在科教。举全市之力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对标学习沿海地区创新发展经验,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让科教人才优势真正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正成为共识,科创强城成果显现。
  “从学校实验室里的一颗种子,在武汉扎根成长,发展成为中国数据库领域的头部企业。”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皮宇说,“技术是创新的根基,生态是创新的土壤。正是因为武汉有这样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土壤,才能培育出达梦这样的创新企业。”
  会上,一组最新公布的“成绩单”引人瞩目:2023年武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5万家,实现两年翻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到1.45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3家、总数达到309家;近年来每年留汉创业就业大学生达30万人,武汉正成为人才汇聚的创新创业沃土。
创新增量赋能经营主体壮大


  “岚图汽车的发展,与创新驱动密不可分。”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说,作为武汉首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2023年岚图汽车销量为50552辆,同比增长160%;上缴税费5.43亿元,同比增长100%。
  “多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科研攻关,把红外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立介绍,一周前,高德红外公司高性能红外探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已通过了院士专家组评价。
  营造生机盎然的“创新雨林”,呵护创新主体的“生命周期”。
  近年来,武汉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搭建平台、制定激励政策、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让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增量”,为企业自主科研创新提供最大支持。
  2022年4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这家特殊的研究院致力于“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做”的事情,主攻科研成果转化,发挥聚合、引导、撬动作用,已成立了17家专业研究所、将近30家企业创新中心。
  新型显示、特种光纤、航天动力系统……一批制造核心技术正在以“揭榜挂帅”的方式被攻关。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力求让每一“公里”都能接续。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试平台“接力”,只为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动力,让新技术“研有所用”。目前,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达20个、备案中试平台已达156家。
  “电子皮肤触觉等大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让今年公司1月份业绩同比增长1倍。”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辉兴奋地表示。
创新举措绘就未来城市蓝图


  漫步在武汉经开区,不时就能“偶遇”头顶激光雷达、通体白色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市民在App上指尖轻点,无人车辆稳稳靠边,再熟练地输入手机尾号、上车,动作一气呵成。
  从在国内率先发布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到无人驾驶汽车跨区域运行,再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武汉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探索未来出行方式的“武汉速度”,印证着武汉“敢为人先”的城市口号,更体现着武汉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
  在2月20日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现场,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上线服务启动。
  与此同时,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系列政策措施“硬核二十条”正式出台,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业培育“最后一公里”问题:
  ——供给侧:充分释放高校院所创新动能。鼓励在汉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本地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循环投入机制,支持创新平台利用结余经费依法成立项目公司、开展转化投资,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力度。
  ——需求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配置。提升科技企业成果承接能力,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发挥场景应用对成果转化的牵引作用,对成功促成技术交易实施“四个有奖”。(下转3版)
  (上接1版)——服务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化重塑。建设“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构建全市科技创新网格,推进辐射全国的技术交易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成果转化有效载体,加大科技成果股权投资奖补力度,营造宽容失误的科技创新环境。
  “‘三侧’同时发力,为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创新主体做优生态、做好服务,以高效能的成果转化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胡军说。
  “对在汉高校院所服务地方开展贡献度评价,择优给予最高3000万元综合奖补”,“二十条”中的一项政策,让中国高端数控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倍感兴奋。
  “未来,我们希望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深度融合,联合攻关,为国家抢占国际市场、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陈吉红说。
  “作为国家长期布局的科教重镇,武汉既有科研优势又有产业优势,完全能够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彰显重镇的担当。”武汉市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这既是武汉牢记“国之大者”的责任使命,也是武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招聘求职人行早 “用工忙”折射经济开局稳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姜琳 黄浩苑 李凡 余俊杰)龙年开工首周,记者在多地采访看到,企业加快开工复产、劳动者积极返岗求职,呈现出人勤春来早、供需同发力的繁忙景象。
  “用工忙”折射开局稳,释放出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的信心。从跨省招工、专车专列接人返岗,到密集招聘、发布稳企拓岗新政策……各地抢抓劳动者流动及企业复工关键期,全力保用工、稳就业,努力跑好龙年稳经济第一棒。
  企业用工稳步回升,务工人员返岗提早
  一条条机械臂上下挥舞快速运转,一块块液晶屏实时跳动生产运行数据,一名名现场工程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数字化操作……龙年一开工,位于广东东莞的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就非常忙碌。
  “我们有约5000名员工,初八开工当天返岗率已接近90%,到初九这个比例已超过九成。”公司董事长邓春华告诉记者,往年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今年员工提早返岗比较明显。
  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两年生益电子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竞争能力。“目前订单排到4月份,随着后期新生产线爬坡满产,还将持续有新订单。”邓春华说。
  记者了解到,在珠三角地区,一批企业年后开工迅速进入生产状态,用工需求旺盛。政府相关部门抢先一步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带动企业、商会等加大组织对接力度,确保企业稳定生产,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稳”。
  “我们对全市3070家定点监测企业调研显示,春节后需用工16.31万人。”东莞市人社局局长陈智武介绍,“大年初五,我们就带着10余家重点企业、超4000个岗位前往贵州铜仁、黔南开展异地招聘和劳务对接。”
  据调研监测,广东全省约七成企业表示用工规模将持平或略有增加。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谢忠保介绍,截至2月20日,外省籍务工人员入粤返岗已超过1330万人,约占节前返乡总量的71.5%,主要为返回原岗位就业人员。预计元宵节前后将实现九成左右务工人员入粤返岗。
  在长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也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转好提早复苏。
  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国明介绍,2月20日的调查显示,千人以上企业返岗率超过92.6%,服务业返岗率高达98.7%。
  “劳动者盼着早返岗、早增收,节后外出务工步伐加快,大年初二就开始陆续返城。”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
          (下转7版)
  (上接1版)运东来分析,一方面是假期消费市场加快恢复,文化旅游持续火热,人流、物流活跃度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是部分工厂忙生产,重点工程项目赶进度,带来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
  务工专列集中开行,用人需求发生新变化
  2月18日下午,随着D1859次列车缓缓驶入广州南站,包括石品芳在内的640名贵州黔南州务工人员,开启了新一年的奋斗历程。
  50岁的石品芳在广州白云区当厨师并在一家环卫公司兼职,每月能挣6000元左右。“我春节后要回去上班,开始买不到票着急了好几天,村干部帮我联系到这趟免费务工专列,我非常感谢。”
  贵州省人社厅副厅长肖震介绍,2月中旬至3月初,将持续与东部用工省份密切合作,全省计划安排免费返岗专车(列)141趟,向外输送3.5万名务工人员,帮助他们便捷返岗。
  同为劳务输出大省的云南,连日来也在加大“点对点”输出力度。2月21日,地处乌蒙山区的云南昭通,3750名劳动者集中坐上免费返岗务工大巴,前往上海、浙江等地务工。
  “我春节前刚找到一份上海的工作,是政府对接的企业,待遇不错,还包住宿。这次从家门口就能乘车,务工满三个月还有奖补,太安心了。”来自昭通的陈美说。
  截至目前,昭通市假期返乡务工人员已返岗39.8万人,其中通过包机、专列、专车等方式集中输出近6万人。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各地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3000辆(列、架)次,输送劳动者10万人。
  在甘肃定西开往青岛的G2096次列车上,在外务工已20多年的王齐伍告诉记者,要想过上更好的日子,不仅要靠双手,还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
  在青岛务工的第一年,王齐伍通过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会了焊接,随后从事焊接辅助,每月工资涨到了5000元至7000元。“如果有焊工证,月收入能过1万元。”王齐伍说,考下焊工证,是自己今年的努力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劳动者对岗位、薪酬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同时,带着“一技之长”奔赴远方的务工人员比例也越来越大。
  “1个高技能人才至少有2个岗位在等着。”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夏义兵说,2024年广东省企业招聘计划中,技工需求占比较去年提升13.9%。“我们把外省在粤务工人员统一纳入技能提升计划,帮助他们提技能、增收入。”
  招聘活动密集举办,推出高校毕业生专场
  春节后既是企业开工复产关键期,也是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
  记者观察到,开年以来,九部门联合部署的2024年“春风行动”全面铺开,首场线下招聘活动大年初二即举办。各地直播招、零工招、机构招同步发力,想方设法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精准匹配、更快更好就业。
  2月20日,四川仁寿县举办2024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70余家企业带来5000多个岗位,吸引了大批求职者。
  “才几个小时,咨询我们公司的求职者已达到200余人,面试登记人员已有40余名。”企业招聘人员刘宇忙个不停。
  求职者孙建兵说:“以前在外地工作,月工资是四五千,现在回家找到的工作也能到四千元到八千元,还能照顾家里。”
  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激增。想办法留住更多人才,成为今年节后招聘的一大特点。
  河南汤阴县专门建立“就业超市”,每月10日在10个乡镇同时开展招聘会;同时在各乡镇、中心村建立100个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点,采取上门入户、“村村通”大喇叭广播等形式收集用工需求,推介用工岗位。
  江西上栗县出台16条优惠政策,引导返乡人员留下发展;接下来还将在各乡镇举办25场各类招聘会,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服务。
  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月17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8万场,发布岗位1000万个。
  1月下旬到4月上旬,广东省计划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00场以上,累计提供超100万个就业岗位;山东青岛计划举办200余场就业服务活动,发布超12万个岗位……节后招聘即将进入高峰期。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节后集中聚焦农村劳动力不同,今年各地依托“春风行动”热潮,将高校毕业生作为服务重点,广泛募集适合大学生的优质岗位,多方式、多层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
  开年以来,已有江苏昆山、福建福州、海南海口等多地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几乎场场人气爆棚,一些国有企业、重点企业展台前排起长队。
  据了解,自2月24日起,江苏镇江、江西南昌、河南郑州等多地还将陆续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广大青年提供更多就业和实习岗位。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二期工程
“华龙一号”3号机组全面开工   ▲2月22日,中核集团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3号机组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现场。
  当日,中核集团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3号机组开工建设,标志着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序幕全面拉开。
           新华社发(中核集团中核二四公司供图)
京津冀经济总量十年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吉宁 张章)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交上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这是记者22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了解的信息。
  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表示,十年来,北京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雄安新区绘就“未来之城”新画卷。刘伯正表示,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城际和雄安站建成投运。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亮相,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承载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实现落户。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记者了解到,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确定“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
抢进度 赶订单 忙生产
制造业大市苏州生产一线见闻   
  新华社南京2月22日电(记者刘巍巍)新春伊始,制造业大市江苏苏州涌动着百舸争流的发展热浪。记者近日深入当地多家企业生产一线,询订单、聊耕耘、话未来,深切感受到企业抓生产、抢开局、赢先机、强信心的饱满热情。
  正月十二,细雨、微凉,苏州美昱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红火景象:机器轰鸣,流水线高速运转,员工们神情专注,产品快速成型。
  这家位于苏州浒墅关的新材料企业研发、定制环境友好型聚合物改性材料,产品应用在电线电缆、医疗器械、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自正月初六起,浒杨路和永安路两个生产基地的生产线全面开启。”公司行政负责人张伟告诉记者,企业春节前有一部分面向国内医疗、新能源行业的订单尚未完成,春节后新订单纷至沓来,“抓生产、保交期”是当前主旋律。
  苏州集聚着135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43万亿元,增加值增长3.6%。
  时不我待。新春以来,大批企业快马加鞭谋发展。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拥有4条超薄带生产线,年产能约200万吨,是全球重要的薄带铸轧生产基地。车间内,马达飞转,钢花四溅。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超薄带二车间主任陈卫刚对记者说,生产订单已经排到3月中旬,为保证产量,春节期间沙钢有万余名员工坚守岗位,马达鸣响,信心高涨。
  距离沙钢120多公里的奥科宁克(昆山)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大型轧机高速“飞驰”,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配合机器作业,开足马力抢进度、赶订单、忙生产。
  成立于2006年的奥科宁克研发、生产铝基复合热交换器材料,目前订单稳定,运营良好,预计一季度可实现产值3.8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抢产不失速,保供不断档。
          (下转7版)
  (上接1版)春节以来,为保障民生供应,新希望双喜乳业(苏州)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一直在运转。“所有一线人员错峰休假,17条生产线全部开工。”公司副总经理樊利介绍,春节到元宵节期间,企业生产车间每天保障约60人到岗,日产量达200吨。
  新希望双喜乳业前身为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苏州市牛奶公司,其生产的“双喜”牌鲜奶伴随一代代苏州人成长。“春节期间,企业每天有300多名送奶工负责全城鲜奶配送到家,确保所有奶亭足量供应。”樊利说,企业还在同步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预计6月全面投产。
  苏州市水天堂食品生产有限公司主营食品生产与销售、食品技术研发,服务对象是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和相关平台企业。春节期间,水天堂迎来订单高峰。企业正月初六开工,水产、肉类、点心、预制菜4个生产车间“火力”全开。“春节前接了一笔4000多盒的大单,一月销售额再创新高,预计今年一季度成绩单比去年同期更亮眼。”公司总经办主任徐海侠笑着说。
  人勤春来早。眼下,苏州企业自发抢抓“黄金生产期”,努力开好局、筑好基。
  在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吹瓶总装调试车间,工作人员对一台吹灌旋一体机进行出厂前调试。这台机器即将发往可口可乐某国外生产工厂。
  作为全球领先的液体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年来新美星依托高效研发体系及高端测试平台,推进产品迭代与创新,使得2200多条生产线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顺畅运转。公司总经理助理、总调度姜琨说,今年市场竞争压力不小,但企业订单依然可观,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下半年。
  以日保月,以月保年。一幅幅“热辣滚烫”的生产图景、一张张生机勃发的忙碌脸庞,彰显出苏州企业与时俱进、全力奔跑的激情与速度。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亮点解读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孙少龙)2月21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全文公布。修订后的《条例》有哪些变化?此次修订有哪些突出亮点?对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将发挥什么作用?
  突出政治定位 以更高标准深化政治巡视
  巡视是政治巡视,是政治监督的重要方式。
  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突出政治性,更加鲜明确定巡视工作的方向和任务,首次从党内法规的高度对政治巡视定位和巡视工作方针作出规定。
  在总则部分,《条例》第二条开宗明义指出“巡视工作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根本任务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巡视工作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方针”。
  在政治巡视的重点上,新修订的《条例》更加聚焦。在第十八条中明确“巡视工作应当紧盯权力和责任加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并对“四个落实”监督内容进行明确:
  一是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情况,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履行职能责任的情况,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情况;
  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情况,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廉洁自律的情况;
  三是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情况;
  四是落实巡视监督以及审计、财会、统计等其他监督发现问题整改的情况。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新修订的《条例》专列一条,规定“巡视工作应当加强对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并对重点检查的情况进行了明确,同时要求“对反映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形成专题材料”。
  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落实《条例》规定,要把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深化政治巡视的重要内容,体现到巡视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督促“一把手”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完善体制机制 不断提高巡视工作规范化水平
  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针对体制机制等关系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条例》充实完善了相关内容,切实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指导作用。
  《条例》更加鲜明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首次明确巡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第二章“组织领导和机构职责”中单列一条,规定“巡视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党组织分级负责、巡视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   (下转2版)
  (上接1版)在《条例》第六至十五条中,还分别规定了巡视工作主体责任,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组的设置和职责,有关机关、部门的协助、支持责任,以及被巡视党组织的配合责任。
  党委(党组)是开展巡视工作的主体,《条例》更加鲜明强化巡视工作主体责任,单列一条对巡视工作主体责任作出规定,并明确了8项主要职责。
  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条例》突出强调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应当把巡视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的重要抓手,研究部署巡视工作的重大事项,统筹谋划推进巡视全覆盖,定期听取巡视工作汇报,统筹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压实各方责任 更加强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对此作出明确部署。
  新修订的《条例》单列一章,对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作出规定,明确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组织领导;明确被巡视党组织的整改主体责任;明确被巡视党组织集中整改的主要任务;明确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的整改监督责任,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成果运用责任;明确巡视机构的统筹督促责任。
  针对被巡视党组织的整改主体责任,《条例》规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承担巡视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承担‘一岗双责’”。为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条例》规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有调整的,应当做好巡视整改交接工作,持续落实整改责任”。
  记者了解到,针对巡视集中整改期限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和调研中的意见建议,将原《条例》中规定的2个月调整为6个月。同时,对巡察集中整改期限,《条例》没有作出硬性规定,由开展巡察工作的党组织结合实际确定,防止“一刀切”“上下一般粗”。
  贯通监督合力 充分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
  党的二十大作出部署,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作为党委(党组)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的重要抓手,巡视具有贯通协调的实践基础和组织优势。
  为促进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条例》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一条中明确,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结合各自职责定位,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巡视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
  同时,《条例》第十四条还明确,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应当协助同级党组织开展巡视工作,宣传、统战、政法、保密、审计、财政、统计、信访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巡视工作,协同做好人员选派、情况通报、政策咨询、问题研判、措施配合、整改监督、成果运用等工作。
  此外,在《条例》关于巡视准备、了解、报告、反馈、移交、整改等环节的规定中,还把巡视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的要求具体化,推动增强监督整体合力。
  巡察是巡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条例》更加突出上下联动,以巡视带巡察,单列一章对巡察工作作出规定,明确开展巡察工作的主体、市县党委巡察对象、巡察监督内容等。
  以《条例》第四十八条对市县党委巡察对象进行明确为例,《条例》除把市县党委直接管理的党组织作为巡察对象外,还首次把村(社区)党组织纳入县(市、区、旗)党委巡察范围,对于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要切实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推动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落实巡视政治要求,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巡视工作规范化水平。
中央社会工作部: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央社会工作部: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冯家顺)记者从22日在京举行的全国社会工作部部长、信访局局长座谈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均已组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并开始全面履行职责。2024年,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将聚焦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促进社会工作高效统筹协调,有效整合社会工作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工作整体效能,努力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央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提出,全国社会工作系统要坚持不懈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理解到位、落实到位。全国社会工作系统要牢记职责使命,提高专业本领,勇当探路者、甘为铺路石,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要认真履行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职责,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更好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凝聚民心。
  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是中央社会工作部的重要职责。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好“四下基层”制度,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全国社会工作系统将坚持党对行业协会商会的全面领导,加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加强关心关爱,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深化重点领域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升志愿服务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激励科技创新 维护公平竞争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激励科技创新 维护公平竞争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罗沙 邢拓)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2019年1月1日揭牌运行。5年来,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运行情况如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在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成立5年来,共受理案件18924件,其中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8721件,垄断案件203件,共审结15710件。新收案件年均增长27%,审结案件年均增长33.6%。
  “贯彻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坚持严格保护,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用一系列案例,展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充分发挥集中审理优势,有效激励保障科技创新。
  加大侵权赔偿力度——“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中,权利人最终获偿6.58亿元,刷新国内知识产权维权纪录。
  高额判赔案件越来越多——“橡胶防老剂”技术秘密侵权案判赔2.02亿元,“柴油发动机”技术秘密许可案判赔2亿元,涉“WAPI”通信方法发明专利侵权案判赔1.43亿元。
  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卡波”技术秘密侵权案中,法庭首次适用惩罚性赔偿并顶格以5倍判赔3000余万元,“金粳818”水稻植物新品种侵权案判令信息匹配平台组织者支付惩罚性赔偿。
  同时,法庭严格规制垄断行为,五年审结垄断案件146件,在多起案件中认定构成垄断;加大技术秘密保护,五年受理侵害技术秘密案件437件、审结304件。
  数据还显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5年来共受理涉外国当事人案件1678件,约占法庭全部案件的十分之一,审结1198件,形成了一批标杆性裁判并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新收涉外案件数年均增长28.6%。
  “当前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增长性强、专业性强、国际性强、统筹性强等新特征。”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表示,法庭受理案件涉及越来越多前沿技术,新类型纠纷不断涌现,对司法保护带来了新挑战。要坚持严格保护、能动司法、统筹协调的审判理念,完善审判体系,健全审判机制,加快制定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
  知识产权维权存在的“举证难、周期长”问题,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周翔对此表示,法庭充分运用举证责任转移以及举证妨碍等法律制度,切实降低权利人的举证难度,同时依法支持当事人的证据保全和调查取证申请,推动解决“举证难”问题。
  周翔说,对于“周期长”问题,法庭坚持“能改不发”的裁判理念,对于一审认定事实不清的案件,凡是在二审阶段能够自行查清,通过改判得到裁判结果的,就不发回重审,避免程序空转。法庭民事案件发回重审率从2020年的3.4%,下降到2023年的0.3%。
  此外,法庭紧密衔接民事侵权与授权确权行政程序,优化案件一、二审程序衔接,运用科技赋能审判,5年来在线庭审案件9565件。全面推行电子送达,成功率达到96.1%。
  “法庭成立5年来,积极探索和不断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改革,工作成效颇为显著。”陶凯元表示,要继续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采取切实措施优化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
 
中国法学会将积极推动更多法律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
中国法学会将积极推动更多法律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齐琪)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22日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法学会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积极推动更多法律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
  据介绍,2024年中国法学会将建好用好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依托综治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调解中心、会员之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建设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组织全国广大法学会会员在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培训等法律服务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此外,中国法学会将以县级法学会为重点,着力推进省市县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全覆盖。通过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论证、风险防控、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积案化解等,持续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表示,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突出基层服务站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的优势,更好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助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各级法学会要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服务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法治力量。
 
“超级光盘”诞生:存储容量是普通光盘上万倍
“超级光盘”诞生:存储容量是普通光盘上万倍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上海2月22日电(记者张建松 孙青)存储容量是普通光盘上万倍、普通硬盘上百倍的“超级光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这对于我国在信息存储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超级光盘”是上海光机所与上海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2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据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上海光机所阮昊研究员介绍,存储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之一,光存储技术具有绿色节能、安全可靠、寿命长的独特优势,非常适合长期低成本存储海量数据。然而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商用光盘的最大容量仅在百GB量级。
  发展可同步实现超分辨写、超分辨读、三维存储及长寿命介质,是近10多年来光存储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2012年,本论文另一位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提出了双光束超分辨光存储原理的设想。
  经过长达7年坚持不懈的攻坚克难,“超级光盘”研究团队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实验上首次在信息写入和读出均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了点尺寸为54nm、道间距为70nm的超分辨数据存储,并完成了100层的多层记录,单盘等效容量达Pb量级。经老化加速测试,光盘介质寿命大于40年。
  上海光机所是我国重要的存储材料与技术研究基地。上海光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超级光盘”的诞生,完成了双光束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未来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团队将加快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超大容量光存储的集成化和产业化进程,并拓展其在光显微成像、光显示、光信息处理等领域的交叉应用。
 
推动农村水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推动农村水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高敬)“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和有关部门印发了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这份文件中,我们去年提出的科学统筹规划、强化资金投入等建议,都有所体现。”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党支部书记胡晓玲告诉记者。
  “推进乡村振兴,要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胡晓玲说。当地农村地区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家庭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个难题。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出了关于有效发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功能的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如何推动农村水环境持续改善,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非常关心的问题。仅在2023年,代表委员提出的有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建议提案就达到35件。
  有代表提出健全标准规范,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分级分类标准的建议;来自青海省的代表提出加大对青海省农牧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支持、通过科技专项研发高原适用技术的建议;有政协委员提出加快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设施管理数字化水平等。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建议和提案反映了基层一线的情况,对解决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收到建议提案后,生态环境部组织相关司局进行专题研究,结合政策制定予以研究吸纳,与代表委员反复沟通办理情况,之后再予正式回函答复。
  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动全国2700余个县(市、区)编制印发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611个畜牧大县编制印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指导各省份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并推广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案例,资源化、生态化的治理路径更加清晰;组织开展覆盖各省份的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现场调研评估,开展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坚持“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要求,不断巩固治理成效。
  据了解,去年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完成,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实施了800余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为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前不久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在总结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部署提出新时代污水治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说,文件印发后,地方同志充分认可,认为符合农村实际,“特别是针对前一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基本上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此外,针对黑臭水体这个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2023年底组织修订了工作指南,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逐步解决农村突出的水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任务。2024年,生态环境部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扎实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民政部发布2.2亿元彩票中奖一事通报
民政部发布2.2亿元彩票中奖一事通报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日前福利彩票快乐8游戏第2023322期“选七”玩法中出2.2亿多元大奖,引发广泛关注。民政部22日发布通报,确认该期快乐8游戏各项工作均合规。
  通报表示,民政部派出工作组赴江西省南昌市和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进行了认真核查,并与有关部门沟通核查结果、彩票涉税政策等事宜。经查,确认该期快乐8游戏销售数据封存、摇奖、现场公证、开奖公告发布等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销售系统和摇奖设备正常运行,奖池资金不存在被挪用情形。
  据了解,快乐8游戏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单注投注金额2元,每天销售一期、开奖一次,由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负责开奖。
  针对快乐8游戏奖金管理情况,通报指出,根据彩票管理法规政策的规定,彩票奖金由彩票机构存放到在银行开设的彩票资金归集账户,区分彩票品种及游戏名称分别核算。快乐8游戏奖金由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按照规定存放,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存在被挪用情形。
  针对此次大奖得主是否需要缴税,通报明确,此次2.2亿多元大奖,每注奖金1万元,因触发限赔,每注奖金降为4475元。按照《中国福利彩票“快乐8”游戏规则》第三十三条“单注中奖金额在一万元(不含)以上的中奖者须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中奖者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结合彩票行业特点和彩票市场发展情况,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规则,更好适应彩票事业发展需要。
 
我国明确“农民主导”
实施村庄规划
我国明确“农民主导”
 
实施村庄规划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王立彬)在守住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和历史文化保护线基础上,我国明确村庄规划实施的“农民主导”特征并坚持“多规合一”改革方向。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22日在媒体座谈会上说,为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县域层面统筹、提升编制成果质量、加强土地政策融合,引导农民广泛参与,解决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的片面追求“全覆盖”、成果质量不高、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更好地支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张兵说,村庄规划有别于城市规划的地方在于,村庄规划的实施是农民主导,城市规划的实施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导,村民的意愿对于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我国城乡规划法也规定了引导农民参与规划的具体要求,凸显引导农民参与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自然资源部也多次强调,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强化村民主体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主导作用,要积极想办法引导农民参与。
  按照“发动农民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赋能+在地规划人才培养”思路,自然资源部、中央农办要求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清“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与乡村产业规划、旅游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文创产品规划等的区别;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动员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献计献策;建立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积极培养在地规划人才。
  两部门强调,村庄规划要守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底线、守历史保护底线、守节约集约用地底线,实事求是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实干催动春潮涌
新疆自贸试验区百天观察
实干催动春潮涌

新疆自贸试验区百天观察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从“走出去”对标一流向先进“取经”,到“请进来”密集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揭牌3个多月来,新疆自贸试验区迈开实干步伐,取得良好开局,焕发强劲活力。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打造创新高地


  2023年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乌鲁木齐揭牌成立,进入全面启动建设阶段。
  面对“怎么建”,新疆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在干中学、在学中创新,不断细化具体任务,加快推动跨境贸易便利、金融创新、物流枢纽建设、人才发展等重点领域改革试点任务实施。
  短时间内,各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创新热度迅速传导,在3个片区多个领域,一系列“新鲜事”印证良好开局。
  2023年11月3日,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后首家落户的境外银行——哈萨克斯坦中央信贷银行,落户在霍尔果斯片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11月16日,新疆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通过虚拟地址注册入驻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高新功能区块的第一家企业;11月23日,由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司法局推动建设的新疆自贸试验区丝绸之路民商事调解中心成立;国家税务总局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税务局组成“税贸蓝”自贸区税收工作专业团队,实施“咨询专线+流动团队+远程帮办”专项服务模式,建立了税务与出口企业重点服务工作机制,实现出口退税全流程无纸化……
  “高水平建设新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是核心,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宏丽说。
  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新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铺开自贸试验区建设,成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在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成立片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下放是原则,不下放是例外”的要求,将自治区级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依法下放给自贸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李轩说,制度创新的目的,是要满足企业需求,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积极探索。
  “自贸试验区成立前,公司每天出口车辆为30至50辆。随着通关流程从原来的13项逐渐压缩到3项,现在我们每天出口车辆达到100至150辆。”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成忠说,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自贸试验区各项政策落实带来的成果。
  企业不断从政策红利释放中获益,同时,制度创新也不断引来资金和项目。截至目前,新疆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新增企业超3000家。
以区位特点为引领
放大综合优势


  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寒冬虽仍,位于新疆霍尔果斯的中金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园内却是一片忙碌景象。
  “从项目洽谈到最终落地投产,当地政府全程安排专人对接服务。1月27日,公司首台摩托车正式下线,目前已经接到2万辆摩托车订单,很快就将交付一部分到哈萨克斯坦。”中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友说,霍尔果斯有区位、政策、开放等多重优势,产品“出厂即出国”,前景广阔。
  政策覆盖面积达179.66平方公里,包括3个片区,是除海南省外实施范围最大的自贸区;总体方案包括8个方面25条129项改革试点任务,是任务最多的行动方案……成立伊始,新疆自贸试验区在我国22个自贸试验区中就显得与众不同。
  “作为西北沿边首个自贸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具有新疆特点,包括政策覆盖面大、总体方案详细、突出沿边合作等。”申万宏源研究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
  抓住“特色”,新疆贯通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要素优势,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推动自贸试验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能级开放。
  正值数九寒天,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繁忙依旧,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依次从口岸出境,再沿阿赖山谷蜿蜒前行,驶往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去年口岸过货量首次突破120万吨,同比增长99%以上。”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管委会口岸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治新说,当前口岸阶段性试行“7天14小时工作制”通关模式,以满足过货量快速增长的需求。
  在推进新疆自贸区建设与口岸经济带建设相衔接方面,乌鲁木齐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李清华说,新疆全面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助力扩大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副产品进口,推进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有力提高了矿产品通行效率。
  2024年一开年,阿黛尔别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姜智东就切身感受到了这种高效。去年全年,公司通过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煤炭4300多吨,而今年仅第一个月,进口煤炭已超过4000吨。
  姜智东表示,随着“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的落地,他们将进一步扩大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煤炭的规模。未来公司将在喀什片区投资建厂,通过对进口煤炭进行洗选加工,延伸煤炭的产业链。
  同时,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新疆八大特色产业相结合,不断创造新机遇。一批重点商协会、企业等纷纷来疆寻找商机;对口援疆省市积极完善合作机制,通过智力援疆、平台援疆、活动援疆等,加大对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支持力度。
  乌鲁木齐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5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9%,高于全国总体增速45.7个百分点。
  “新疆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发展脉动愈发强劲。”近日赴新疆参加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李庆霜说,新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把新疆的区位优势和自贸试验区的治理创新优势叠加放大,进一步激发了新疆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以三个片区为抓手
突破“小区”思维


  腊月二十七,天空飘着小雪,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站台上,不时有运送集装箱的列车拉响汽笛进进出出,程亚旭和同事们顾不得严寒,忙前忙后,一一把关。
  自2023年11月中欧(中亚)“天山号”班列试发运以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铁路物流中心乌西营业部货装值班员程亚旭见证了这趟班列不断加快常态化发运的过程。“现在每天至少有两列班列要发运,而且作业时段都比较集中,我们的日常工作也跟着明显繁忙起来,长的话24个小时连轴转。”她说。
  “天山号”班列日益繁忙折射出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特色和优势日益凸显。今年是新疆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认为,新疆自贸试验区中,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各有特点,应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实施错位发展战略。
  不久前,今年新疆“两会”上提出,要高起点建设自贸试验区,制定出台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和管理条例,突出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开放,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出一批标志性、突破性制度创新举措,努力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目前,三个片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在乌鲁木齐片区,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先后落地,中欧(中亚)“天山号”实现常态化发运。在喀什片区,引进储能电池等电子产品组装企业,现有6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和中吉乌公铁联运效能进一步提升。在霍尔果斯片区,年产10GWh储能锂电池等产业链龙头企业项目落地建设,霍尔果斯市—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数字经济研究院成立。
  “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赵青松认为,新疆自贸试验区要主动放在全国“大区”范围考虑,充分借鉴及推广其他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创新及改革经验。
  “今年计划推出30项以上自治区级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在全区复制推广,发挥自贸试验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李轩说,下一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惯性思维,根据需要把自治区级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贸试验区。加大力度推进集成性改革和制度性开放,积极打造新疆自贸试验区特色和优势。
  (本报记者潘莹 杨皓 刘红霞 蔡国栋)
 
江西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江西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南昌2月22日电(记者刘佳敏)“江西银河表计有限公司招普工50名,薪资大约4200至4800元。这个公司离立新很近,你有空可以去参观一下。”近日,在九江市永修县立新乡黄婆井村的招聘会现场,村干部和志愿者详细介绍当地32家企业用工需求,助力群众实现本地就业。
  江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有超过1300万名农民工在省内外务工。今年以来,江西各地人社部门通过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地就近就业,以努力实现“人找岗位便捷、岗位找人精准”为目标,结合“5+2就业之家”线上平台和线下网点精准送岗服务,营造“春风行动就在身边,就业之家服务万家”的氛围。目前,江西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780场,1.3万余家企业提供岗位信息50.23万条,62.53万人次参与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江西充分发挥驻外劳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多渠道了解外省企业复工情况,掌握企业招聘信息、岗位用工条件、薪酬待遇水平等基本信息,指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托基层平台、就业专员与乡镇、村对接,根据就业需求提供岗位信息,实现人岗匹配。
  “把花茎放入水中,用剪刀斜着剪下一截。”在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镇龚店村“就业之家”里,村民正在接受插花培训。
  龚店村位于龙虎山景区内,民宿产业发达,当地对周边农村劳动力开展民宿产业特色技能培训,精选民宿管家、花艺插花、茶艺师等项目,通过“村居招工”“点对点送工”等多种方式组织返乡农民工在民宿行业灵活就业。
  “稳定和扩大就业,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也是巩固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斌表示,江西将坚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岗扩岗,努力让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在京启动
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在京启动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2月22日,“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启动活动在北京市举行。
  商务部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在推动出台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的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
  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是春节后启动的首场全国性重点活动,将聚焦“国货潮品”主题,推出喜闹元宵、春分小食、绿色消费、智能家居、春游踏青等消费场景,指导各地突出节庆时令和民俗特色等,因地制宜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商旅文体健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延续春节旺季消费热潮,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商务部:预计一季度消费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商务部:预计一季度消费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魏弘毅 唐诗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商务部22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新春消费旺季和各项政策措施带动下,预计一季度消费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何亚东介绍,龙年春节期间消费市场年味浓、活力足、人气旺,销售较快增长,呈现出活动丰富多彩、商品销售亮点纷呈、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新型消费动能释放、农村消费活力迸发等特点。
  具体来看,春节期间多项消费数据亮眼。其中,电影票房80.16亿元,创春节档票房历史新高;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分别增长32.9%和36.1%;商务部重点监测电商平台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32.2%,一些大型连锁超市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近20%,部分电商平台骑行装备、滑雪装备销售额增长五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为期一个月的“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于2月17日圆满收官。活动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约1.2万亿元,较去年日均增长近9%,相比往年活动体现出参与度更高、年节味更浓、焕新力更强等特点。
 
春风送岗促就业
云南昆明招聘活动一线见闻
春风送岗促就业

云南昆明招聘活动一线见闻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春风送暖,阳光和煦。
  2月21日上午,昆明市2024年“春风行动”暨“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专场招聘会在南坝人力资源市场举行。记者在现场走访观察到: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涉及领域广,涵盖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域;招聘岗位类别丰富,包括了普工、技工、销售、文员等多种岗位;现场求职者求职热情高,在各企业招聘的工作台前,前来咨询的人较多。
  来自云南曲靖的李寿岗得知昆明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后,专程从曲靖赶来,想在省内找份电工方面的工作。很快他就在现场与一家昆明的物业管理公司达成意向,留下联系方式。“年后是找工作的好时机,想快点找到工作。”李寿岗说。
  除了云南省内的岗位,省外务工的岗位也颇受关注。段海英是昆明本地人,曾在四川、浙江等地务工。“外面机会多,想出去闯荡一下。”今年她想继续找一份外省的工作,期望薪资为5000元。经过现场一个多小时的咨询,段海英最终与3家外省的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将在招聘会后继续沟通薪资待遇、生活保障等相关事宜。
  记者从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本次招聘会吸引了来自云南及广东等地的用工企业共180余家,现场提供各类岗位8000余个。据统计,招聘会当天现场进场求职人数超过400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500余人。
  “春节后用工的需求增大,每年从云南来我们工厂务工的人也很多,所以我们企业来参加了这次的招聘会。”魏芳是广东省汕头一家玩具生产厂家招聘负责人,她所在的企业提供包吃包住、就业补贴等保障,吸引了许多求职者前来咨询。
  魏芳表示,昆明和汕头的人社部门开展了劳务对接合作,针对前来务工的人员,采取提供交通补助、“点对点”输送服务等措施,确保外出务工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云南省就业局负责人介绍,云南与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了“点对点”协作机制,与省内外大、中、小企业签订“直报直供”合作协议,将争取更多稳定性强、收入高的就业岗位。针对本地务工人员,云南省着力健全就地就近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就业需求摸排、岗位筹集、供需匹配等服务,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下一步,云南省人社部门将紧抓春节后企业用工关键期,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为广大求职者和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暖心的公共就业服务。
(记者熊轩昂)新华社昆明2月22日电
 
在“冰城”感受中国经济的火热活力
在“冰城”感受中国经济的火热活力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通红的鼻尖和脸蛋,呼气冻出的冰茬挂满帽檐,我挤在游客队伍中,排队两小时,只为抢到离舞台最近的位置。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挡不住游客们的热情,冰天雪地里响彻欢声笑语。
  龙年春节前夕,我这个来自热带的“加勒比洋芋”加入“南方小土豆”,来到了我从小就梦想的地方:中国“冰城”哈尔滨。中国北方的美丽和热情远超我的预期,更让我惊异的是这里集聚的人气与商机。
  风景如画的松花江畔,一场盛大的雪地派对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上演,几万名游客随着电音节拍快乐舞动。这里因此成为这个冬天中国最流行的旅游打卡地之一。
  在这里,我结识了这个冬天当地最火的DJ——38岁的“左右哥”。在冰雪大世界当了12年主持人的他对我说:“几年前,观看演出的游客每天只有几个人,今年增长到几万人。”
  2月15日24时,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闭园,运营61天累计接待游客271万人次。两个月的运营季,“左右哥”的短视频账号粉丝数从刚开园的57万,增长到350万。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重镇,哈尔滨是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之一。多年来,这座城市通过举办冬季运动会和冰雪娱乐活动等活动,持续开发和运营冰雪资源,努力让“冷资源”成为“热经济”。
  我在旅途中深刻感受到这份热度:哪怕夜幕已深,中央大街的游客依旧熙熙攘攘;主要景点的门票数周前就已售罄;在早市要花上一小时排队才能尝到香脆的油炸糕;想要滑一次长达500米的冰滑梯,需要排队至少4小时……
  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曾创下3天304.79万人次游客量、59.14亿元旅游总收入的历史记录。春节期间,2月10日至17日,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235.4%。
  一位在红专街早市销售冻水果的摊主告诉我:“今年销售额增长了十倍,一些南方来的游客会购买一两百斤冻水果邮寄回家。”
  来自中国南方省份广东的张福礼和全家一起来哈尔滨欢度新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外地旅行过年。他说:“在广东基本没机会见到雪,我们被这里的冰雪美景深深吸引,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
  在中央大街,我碰到了来自巴基斯坦的小伙阿里。他曾在东北农业大学留学,这次是和朋友重游哈尔滨。“我非常想念这里的冬季美景。我爱中国,很高兴能再次回到我的第二故乡哈尔滨。”阿里兴奋地告诉我。
  哈尔滨旅游的火爆只是中国“冰雪热”的一个缩影。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举办冬奥会时提出的愿景已照进现实。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拥有近2000个冰场、雪场,预计2025年中国冰雪运动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冰雪运动已成为不少中国人的休闲方式。哈尔滨市民梁伟婕选择在亚布力滑雪场度过龙年第一天。她说:“大年初一来滑雪,为新的一年‘剪彩’,酣畅淋漓、非常痛快。”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预测,2023至2024年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人数有望首次超过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报告显示,2022至2023年冰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均消费为1119元,是2022年中国旅游人均消费的1.39倍。
  除冰雪运动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全产业链也正在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从事与冰雪旅游相关的企业数量达1.2万余家。
  过去,东北长时间的低温期被当地居民视为负担,如今却成为发展旅游的新动能。精美绝伦的冰雕艺术、欢乐刺激的冰雪项目、热气腾腾的铁锅炖大鹅……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被这里丰富的冰雪文化和独特的冬季体验吸引而来。
  在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冰雪旅游里,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火热活力。
  (作者为新华社古巴籍记者塞尔希奥·戈麦斯)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重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调研路
重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调研路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艺术塑像目光坚毅望向远方,眉头微微皱起。
  97年前,33岁的毛泽东尽管“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却发现自己对农民运动的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
  于是,他冒着深冬的严寒回到家乡湖南,辗转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寻找答案。历时32天,行程700余公里,一万七千余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调查研究的经典。
  回望百年奋斗史,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刚刚过去的2023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对于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当代青年,调查研究是陌生的。为什么要重视调研?去哪里调研?怎么做好调研?
  这个冬天,新华社湖南分社“90后记者调研行”的3名青年记者,踏上了青年毛泽东走过的调研之路。他们寻访旧址、叩开农家,走进历史又回到当下,在时光交错中找到了青春的答案——
  本报记者余春生 阮周围 谢奔

  我们以一段特殊的行程,为2023年画上了句号。
  湘潭县、湘乡市、衡山县、醴陵市、长沙县……我们花了近一个月,走完了一段镌刻在历史深处的调研路。
  一路前行,一路思考,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屋场,不断寻找历史的印迹,试图解开心中关于“调查研究”的困惑。我们一次次“遇见”了97年前的那位“同龄人”——33岁的青年毛泽东,帮助我们找到了答案。
走到“树下” 遇见群众


  出发的第一天,我们遇见了一棵700多年的白果树。
  1927年1月5日,正是湖南最寒冷的时节,毛泽东在湘潭县城考察后步行来到韶山银田寺。
  在这棵白果树下,他向社会各界200多名代表做了形势分析和动员演讲,随后在银田寺白庙的正厅里主持召开了30多人参加的调查会。
  几天后,在衡山县福田铺乡,我们又遇到了一棵200多年的古樟树。
  1927年1月17日,毛泽东在这棵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当地农协干部和农协会员共600余人到场参加,他站在树下发表了激情豪迈的讲话。
  相隔近百年,如今当地百姓已无法向我们清晰讲述当年的细节。不过,毛泽东在树下“开大会、斗地主”,几乎人人知道。
  为什么总是选择在树下开会?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话题。
  毛泽东曾说,一到下面去跟群众接触,就能感到有生命。过去,“村头一棵树”往往是老百姓闲时聚集聊天的第一去处,走到树下,便能遇见群众。
  根植沃土,其叶方茂。行程中,我们反复翻阅毛泽东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常常被其中鲜活生动的语言吸引,至今读来仍有力量——这是深扎土地迸发出的活力。
  “到群众中去”同样是新华社记者的职业信条,但与青年毛泽东相比,年轻的我们深感自身存在差距——
  如今的银田镇政府,与银田寺的白果树只相隔一条马路。我们不禁设想,如果是今天的我们来到这里做调研,就算要召开村民座谈会,大概率也会选择在镇政府的会议室里。
  我们总说,到了乡镇、进了农村,就是打通了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殊不知,从会议室到树下的距离,就是“最后一公里”里的“最后一百米”。
  当然,也要避免调研的形式主义。行走中,我们也听到一些干部群众吐槽,一些部门热衷于形式上的调研——队伍轰轰烈烈,行程走马观花,报告他人代写,图漂亮、图热闹,最终却调而不研,对实际工作无益,引发基层反感。
  有基层干部反映,组织“屋场夜话”,出发点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真实民意,但“只搞了两期就没有再办”,原因是内容枯燥呆板,老百姓提不起兴趣,而老百姓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又难以通过形式上的“夜话”解决。
  调查研究不是为了摆摆样子、拍拍照片,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才是最终目的。
  急难愁盼在哪里呢?答案在群众中间。
  “重走调研路”的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把目光直接投向群众,而是转头寻找专家,获得的信息很多,但并不鲜活。还有一些调研中,为了解整体情况,我们有时习惯于先找政府部门“要材料”,有时却反而造成“报道跟着材料走”,落入窠臼,失去了新发现。
  回想过去的调研,有时我们会过于“依赖”专家的观点、官方的总结,追求报道“从权威出发”,解剖麻雀、以小见大的案例式分析研究能力却逐渐弱化。
  2023年,我们连续四个季度在《新华每日电讯》写下在三湘四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回想起来,最难忘的恰是与春耕备耕的勤劳农户、开办民宿的留守老人、普及科教的村小老师等长谈的那些片段……他们每个人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谈出很多鲜活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从会议室的座谈会里来,也不从政府部门的材料、专家的研究报告里来。
  到群众中去,倾听最基层的声音、记录最真实的诉求、直面火力最集中的“吐槽”,无论在当下还是过去,仍是深入、读懂基层的最佳方式。
  在一次次调研中,纵观每一片农田的四季变化,每一棵古树的繁盛生机,我们加深对湖南农村的认知了解,也更深刻感受到很多基层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
  在村口的大树下,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调查研究的一块基石。
叩开农家 直抵现场


  醴陵市东富镇,东富寺。青砖红墙的庙宇矗立田间,墙面被时光篆刻下斑驳印记,见证着这片热土的激荡变化。
  这是当时的醴陵南一区第一乡农民协会所在地。1927年2月1日,农历除夕,毛泽东从醴陵县城出发,迎风冒雪徒步十余公里,来到东富寺,继续农民运动考察。
  在这里,他召集农协干部座谈直到深夜,在群众大会上向700多名农民群众慷慨演讲,广泛访谈各阶层人士……通过直接深入老百姓生活中间的实地考察,他获得许多在省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第一手资料。直击全国农民运动第一线,用大量具有“现场感”的细节生动还原了这场农村变革。
  沿着青年毛泽东的调研足迹,探寻他在调研过程中的细节故事,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到现场去,去掌握最核心的新闻事实,应该作为年轻记者开展调查研究、做好新闻报道的“第一等要事”。
  现场在哪里?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
  这次“重走调研路”,我们在出行前就计划关注“三农”领域的重点话题。受到青年毛泽东的启发,我们直接去到田野中,寻找农民聊当前粮食生产的喜与忧;去到村党支部与村干部聊基层减负的实施情况;走进村卫生所向村医了解基层医疗保障状况;叩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家门,看脱贫群众的生活……
  不仅要听,更要看,要实地深入到生活中去看——这让我们对当前“三农”的热点、痛点问题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回想起我们此前做过的新闻报道,一些稿件得益于“现场直击”“记者亲历”才打动人,也有不少时候犯了“材料依赖症”,嚼了“别人吃过的馍”,导致所写索然无味,所思片面粗浅。
  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是调查研究的“活样本”——
  行程中,我们听到了青年毛泽东与佃农张连初促膝长谈的故事。
  1926年,毛泽东回到家乡湖南,通过与张连初的交流,深度了解佃农的生产与生活情况,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调查材料。如今,翻开这本12页的报告,我们清晰看到张连初一家三口全年生产生活的全部收支、结余状况。
  这份报告带给我们很大启发。从走近群众到走进群众,再到走进群众真实的生活,是一步步靠近真理的过程。
  在衡山县福田铺乡,我们来到48岁的村民李大姐家中,坐在灶台旁,与她聊了一整个下午,只为了算一笔细账。
  她与丈夫经营一家米粉作坊,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整理货物,流动赶集,一斤米粉只能挣上8毛左右的利润。我们详细询问了她一家的收入、开销,了解她衣服的价格、燃气的费用、小货车的油耗……对部分农民来说,医疗保险、猪肉价格、车辆油费等细碎的生活成本也是影响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从李大姐家出来后,我们感到,双脚终于“踩”实了,真正站稳在农村大地上!
  97年前,青年毛泽东通过这种方式,叩开一户户农家的门,记录农民群众最真实的生活。现在,我们效仿他的办法,也为“再挖一锹”深入报道做了认知积累。
  沿着农民运动考察的历史现场,观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现场”,我们在“90后记者基层行”的行走过程中,逐渐建构起对农村的认知,更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学习到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的宝贵方法。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到现场去”,去扎根到最真实最生动最热气腾腾的大地。
善用巧劲 找到关键


  遇见李大姐前,路途中的我们经历过一段纠结。
  在衡山县福田铺乡,毛泽东当年的调研旧址只剩下那一棵香樟树。
  “怎么办?刚来十分钟,难道现在就打道回府?”我们三人一脸茫然。经过商量,我们决定“既然来了,那就去村里找农户聊聊吧!”
  在这趟调研路上,“这个选题要怎么做?”“我们要采访谁?”“稿子怎么写?”的迷茫感不时向我们扑面而来。
  但我们一次次发现,只要找人聊起来,很多焦虑就消解了大半。关键是——找谁聊?
  随机入户,与不同群众交流,可能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广撒网的“笨办法”。但对于不太熟悉农村的我们而言,这是帮助我们构建基本认知的重要手段。
  这也是青年毛泽东做调研时常用的方法。在福田铺的两天一夜,毛泽东既和干部群众了解了福田铺农运斗争及农民禁赌、禁鸦片、开展诸禁活动的情况,也走访了当地几家南货、绸布店,详细调查了商店的营业额捐税、供销行情等经营及开支情况,收获了丰富的一手材料。
  不可否认,这种办法是比较费力的。我们在有些调研中常常采了“一箩筐”的素材,结果被素材所困,找不到报道的方向。
  毛泽东也认为,在调研过程中,如果我们观察问题是走马观花的,各样都弄一点,这只是空费了时间,一事无成,“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
  沿着他的足迹前行,我们发现,青年毛泽东在“广撒网”的同时,也讲究技巧。他不仅是到群众中去、到现场去广泛地收集材料,更善于找典型样本,抓住关键对象。
  1926年,青年毛泽东选择佃农张连初并非偶然。当时张连初正值壮年,家庭生活条件尚可,但他在全年无休、风调雨顺、家中无人生病的情况下每年仍入不敷出,可以想见中国大部分佃农的生活实际是更苦的,“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
  正是通过对张连初这个典型样本分析,毛泽东才了解到中国大部分佃农的实际生活状况。
  我们寻访发现,青年毛泽东的足迹常常停留在祠堂、庙宇等地,他在这些场所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开调查会。
  在他看来,“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调查会上,毛泽东并不用“广撒网”的方式搞座谈,他认为,“到会的人,应是真正有经验的中级和下级的干部,或老百姓”。
  在醴陵市沈潭镇沈潭社区卫生室里,一张薄薄的表格,系统地展示了村里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与村医刘新武的对话中,我们快速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收入水平,讨论出许多潜在题目。
  如何才能找到关键?答案就藏在毛泽东出发之初。
  在一个个历史陈列展馆中,我们看到,毛泽东始终保持着对“如何看待与如何对待农民运动”的思索与追问,要回答清楚农民运动到底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这种问题意识,让他在调研中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回想起以往某一次“90后记者调研行”,我们出发前的问题意识少了些,调研聚焦的能力就弱了些,导致调研更多停留在“调”的层面,“研”的力度则不足,导致与具有典型性的情况“擦肩而过”。
  深入群众、抵达现场是找到关键对象、关键现场的前提,而带着问题去“抓关键”便于我们更高效地从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的规律,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核心。
  行程结束,写下这篇文章时,我们尚不敢说已然领悟到青年毛泽东做调查研究的精髓。
  我们深知,调查研究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常练常深,我们大概只窥见了冰山一角。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力量穿越时空,焕发光彩。调查研究的力量,在新时代依然直抵人心。这条路,我们将一直走下去。
 
十年再寻“三界碑”
十年再寻“三界碑”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京津冀“三界碑”是划分北京、天津、河北的界桩。11年前的2013年7月,记者跟随天津电力工人上山巡线时,“发现”了一座当时鲜有人知的“三界碑”——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镇、天津蓟州区下营镇、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在此接壤,但三地发展水平却大为不同。
  那时,交通不便利、通信成本高、生活差距大……一些地区的百姓提起“三界碑”多少有点“隔阂感”。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新华社记者在新闻媒体上率先报道了这座“三界碑”的故事。一篇篇稿件见证,“三界碑百姓”的生活差距逐渐消弭,“三界碑”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今年春节前,记者第5次到访这座“三界碑”时,山下的北京红石门村、天津前干涧村、河北前干涧村刚刚签署了“三村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计划一起打造“三界碑旅游联盟”。
  从因为“三界碑”区分,到依托“三界碑”聚合!十年来,在京津冀的其他交界处,是否也有着同样的变迁?怀着期待,记者开启了对其他几座“三界碑”的寻访。
  京津冀共有4个三省市边界线交会点,按照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这里自北向南分别设有编号为111213Ⅰ、111213Ⅱ、111213Ⅲ、111213Ⅳ的4座三面型界桩,俗称“三界碑”。
  就在记者5次到访的京津冀Ⅰ号“三界碑”西南约25公里处,Ⅱ号“三界碑”同样在山顶矗立。山下的北京大岭后村、天津大岭后村、河北东八里沟村原来是一个村,都叫“大岭后”。天津大岭后村党支部书记张武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村连接北京的公路不仅得到了平整拓宽,去年底还安装了60盏路灯,“照亮了出山的路”。
  京津冀Ⅳ号“三界碑”,位于北京通州区永乐店镇、天津武清区大王古庄镇、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处。坐落在大王古庄镇的京滨工业园,近年来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相继入驻,带动就业20000余人。
  寻找京津冀Ⅲ号“三界碑”颇费了一番功夫。根据地图,这座界碑位于北京通州区漷县镇、天津武清区河西务镇、河北廊坊市香河县交界处。然而,记者实地询问发现,当地百姓普遍“不知道”。
  今年55岁的天津河西务镇瓦屋村村民谢仕东回忆,见过一座界碑,但他记得碑上只写了天津、河北“两界”。“其实有没有界碑,也不影响我们三地各自管理和密切交流,我几乎天天去北京、河北!”
  谢仕东的记忆没有错。春节刚过,瓦屋村口车辆进进出出,驶过Ⅲ号“三界碑”。这是一座“同号双立”的界桩,A碑标注了北京,B碑标注了天津、河北。
  瓦屋村党支部书记韩学超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不仅继续做大蔬菜种植辐射京津冀市场,更依托三地资源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改建民宿,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
  结束了历时一个月的再寻“三界碑”,天津河西务镇镇长孙宏伟的一句话反复萦绕在记者脑海中。曾先后在京津冀Ⅱ号、Ⅲ号“三界碑”下工作的他说,十年间,三地发展层次不断拉平,在通畅的交通和信息交互中,京津冀正作为一个整体迎来更大机遇。
    (记者李鲲)新华社天津2月22日电
 
探寻“何以中国”,照鉴“未来何处”
中国考古发展新趋势观察
探寻“何以中国”,照鉴“未来何处”

中国考古发展新趋势观察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本报记者翟翔 蔡馨逸 童芳

  中国考古,在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看来,一度非常神秘。近日记者在与中国考古学家的交流中了解到,从考古技术发展、到公众考古创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国正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推动力。
  科技考古揭开了许多传统考古难以发现的秘密,保护了许多原本难以保存的文物;随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的创新运营,公众对考古学的接触和理解正在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考古学者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交流合作,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了解彼此文明的独特性与共通性。
  从史前遗址到海底遗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加持中国考古


  陕西榆林,4300年前营建的石峁遗址雄踞在黄土高原。
  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气势恢宏的宫室建筑、复杂的城防设施、精美的石雕与玉器。“这些高等级遗存标志着晋陕高原在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阶段。”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说。
  三皇五帝、共工、大禹……石峁的过往引发了诸多猜测。
  作为石峁发掘的主持人,孙周勇表示,考古学注重实物资料的积累与分析,不倾向于过早将之与上古历史人物对照匹配。
  “但是,通过科技手段,我们确定石峁文明由久居于此的土著人创造,并吸收了同时期相邻区域的部分文化因素,揭示了石峁居民商业经济的演变等。”孙周勇介绍,这些研究成果表明石峁的先民与周边人群在不断交流碰撞中共同推进了中华文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科技考古在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揭开了许多传统考古难以发现的秘密,保护了许多原本难以保存的文物。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址。
  “中原地区先民广泛吸收、融合周边文明先进因素,首次真正意义上将中原核心区整合为统一的文明体,初步形成注重等级和融合的青铜礼乐文明,与商周文明一道确立了华夏礼乐文明的基本特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说,二里头先民创造的牙璋、绿松石铜牌饰等礼器及制度,影响到岭南至东北的广大地区。
  “科技考古能够提取传统方法无法获取的信息,揭示与之相关的人类活动和古代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陈相龙介绍,二里头遗址的科技考古研究发现,该遗址不仅有高比例的外来人群,也有大量外来家畜,可能还汇入了小米等谷物、野葡萄等果品。
  陈相龙介绍,二里头陶器残留物研究还发现了酿酒和饮酒的证据,推测当时的酿酒原料主要是稻米、小麦、粟、黍,还混合了薏苡等,用红曲霉和稻米制曲并添加草曲。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上新”的文物造型奇特,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增加了新的实物证据。
  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掘时,人们用竹竿搭建围栏,挖出来的文物多用纸包住,放进木制箱子运出去……而今,这些方法已被更加精细、安全的科技感十足的操作取代。2019年后的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的发掘中,搭建了4个透明的考古方舱,舱体内部均可调控温湿度,给予出土有机质文物最佳保护环境,是全球首个“多功能考古综合发掘平台”。
  “此次科技考古实践探索将预防性保护与考古发掘相结合、将实验室考古与田野考古相结合、将高科技手段与考古规范相结合。”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介绍,四川考古工作者先期搭建大棚,监测地下水位及温度并进行评估,继而搭建方舱,并在大棚内配备应急检测分析室、应急保护室等平台,有机质文物被提取后,运送至低温保湿的库房进一步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保护象牙等有机质文物。
  文化遗产不仅在陆地,还在广袤海域。科技创新和设备改良使中国水下考古迈入新阶段。“我们将短基线定位系统应用于水下考古,确定潜水考古人员在水下的具体位置,并通过水下喇叭进行指挥,提高安全性和效率。”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冯雷说,目前中国一线水下考古队员大多具有技术潜水资格,还使用三维声呐扫描等技术呈现沉船在水下的状况,深潜器技术的发展也让中国水下考古从近岸走向远海。
  历史触手可及,中国考古与公众的距离不断变近


  群山起伏,沟壑交错。位于河北阳原的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远古人类秘密的宝库。这里百年来的旧石器考古发现,已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人类起源时间推前至约170万年前。
  一群中学生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发掘,按照地层和堆积情况寻找古人类在百万年前留在这片土地上的痕迹。
  “我们的石器都是参考旧石器时期古人类的生产方式自行制作的,一年前就被埋入土中。我们在不同的地层使用并夯实不同质地的土,尽可能地让场景接近真实的考古现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介绍,专家还会现场教学生制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让学生找到更多乐趣,更深理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器的意义和价值。
  “考古不能仅局限于学术本身,更需要面向广大公众,让大家了解考古、喜欢考古、爱护文物、认识历史。”张文瑞说,许多考古现场都是将现场围起来,公众无法参与甚至接触,近年来根据情况,也会安排学生进入真实现场,参与一线的考古工作。
  近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邀请附近村民走进公园参观,深入探寻他们脚下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历史底蕴。
  “这切实拉近了当地村民与古代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由衷地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对文化遗产的发现、保护等都有积极意义。”张文瑞说。
  绿水环绕,远山如黛。酒店、露营地散布各处。在这里,人们可以走进博物馆,亲手触摸春秋时期的陶瓷残片;可以走进图书馆,翻看图文并茂的考古图录;可以走进模拟考古探方,感受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现场的日常;甚至还可以在汉灶体验区,生火做饭,感受近2000年前人们如何下厨。
  这不仅仅是一座公园,不仅仅是一处研学营,不仅仅是一个度假村,而是一个历史长河触手可及的地方。
  浙江安吉古城遗址始建于春秋,是越国早期重要都邑。以卧薪尝胆知名的越王勾践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
  “立项于2017年的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游客在参观历史遗迹、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探索中国历史和文化。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安吉县古城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柯安顺介绍,这不仅探索了怎样把考古遗址公园运营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好,也实践了如何让公众更好找到与考古的连结,感受到考古的温度。
  2023年,中国经历了博物馆热,尤其在假期,许多博物馆门前排起了长队,甚至一票难求。陕西考古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等考古专题博物馆,在博物馆热中尤为显眼。
  “与其他博物馆相比,我们希望通过展示考古工作的过程和各类标本,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考古的魅力和价值。”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山西考古博物馆副馆长郑媛介绍,全国目前已挂牌五六处由考古科研机构筹建并管理的专题考古博物馆,近年中国产生了大量的考古成果,加之公众对考古的关注,各地考古博物馆的涌现是必然形成的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介绍,近年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断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课题逐步实施,考古“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坚实稳健,科技考古、水下考古高速发展,一批精品考古节目制作播出,扩大了考古学的社会影响力。
  郑媛说,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每次新的考古发现都在不断激发人们对历史根脉和文化遗产的好奇心与自豪感。博物馆更新的展陈手段、公众考古教育的普及,公众越发认识到考古工作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大江东去,楚风悠长。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在2021年底开放,全新的设计展陈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参观体验。
  通过文字、视听资料等多元方式,游客在探索中不断加深对越王勾践剑何以入楚、何以千年不锈的理解,还可通过互动触摸屏从各个角度端凝这件传奇文物的王者风范;“楚国八百年”专题展览着重反映楚人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不断引发共鸣……
  “我们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大众考古讲座等活动;定期举办年度考古成果展和重要考古发现成果展等展览,逐步完成所有馆藏文物的数字化管理,搭建考古发掘—文物修复—数字化藏品管理—成果展示一体化平台,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真正走进大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说。
  跨文明的历史对话,中国考古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变大


  商代王后妇好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许很快就会发生。
  “我是商代王后妇好,告诉你们几个小秘密:我喜欢化妆、喜欢烹饪、喜欢收藏。”“我曾协助夫君接收各地送达的铜锭、考察收成、主持大商国的祭祀、率军征伐羌、夷、巴。”……202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原站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发布了细致考究后为妇好设计的数字人,让她将历史娓娓道来。
  “全世界的人们一提古埃及,就会想到拉美西斯二世;提到古希腊会想到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在传说中,他的弟媳海伦被拐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妇好与他们基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我们要提升她的知名度,这样才能让全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古代文明。”唐际根说。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国的考古成果不仅丰硕,而且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广范围的认可,中国考古学国际话语权不仅得到增强,也更好向世界阐释了中国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湖北十堰出土距今约100万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为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提供了关键信息和证据;发现北京猿人控制用火的坚实证据,有力回应西方学者质疑;西藏那曲尼阿底遗址发现了距今3到4万年的旧石器遗址,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改写全球学术界对远古人类征服极端环境的认识……史前人类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存历史不断变得清晰。
  “东方大地有特殊的人群、独特的文化,百万年前就有祖先在繁衍生息,连续演化,孕育文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考古提供了更强大的经费、人力物力的支持和保障,新兴科技设备仪器使考古如虎添翼,能把一些问题研究得更详实并作出更可信的结论,并不断增进中国考古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地位。
  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被认为极可能是尧时代的都城所在。在那里发现的一座大型夯土基址是兼具观象授时与祭祀功能的建筑。
  “观象台的发现让我们意识到探索宇宙、问天问道一直都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时代主题和梦想,其呈现的历法是当时世界已知比较系统的太阳历法,也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源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介绍,已有多位国外学者对此撰文关注。
  “中国考古学已经构建了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时空框架,基本梳理了中原、东北、西北和东部沿海等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脉络。”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建秋介绍。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领域中做出了卓越工作,不仅揭示了黄河和长江流域在新石器时期的高度文明发展,也展现了中国突飞猛进的考古实力。”在辽宁、湖北、四川参加过考古发掘的日本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表示。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需要更宏阔的国际视野。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贾笑冰介绍,中外合作考古发掘研究起步比较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主要是请进来,欧美、日本学者参与到中国考古学的发掘研究工作中;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赴外考古逐渐频繁起来,包括亚欧大陆文化交流、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中心考古等,比如2011年至2014年柬埔寨的吴哥古迹发掘,2015年的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的发掘与研究,2018年的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遗址群发掘。
  “以前我们很少在别的文明古国开展考古工作,难以进行更为深入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彭小军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考古学者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进行交流合作,在互鉴中了解彼此文明的独特性与共通性。
  “考古工作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必然会通过考古不断去得到揭示、阐释。真正的气派是立足中国的考古研究,是探索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意识。我们站在中国,要放眼世界,实现更高的水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说。
  “这些年,中国在科技考古、公共考古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赴外考古发掘也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由考古大国向考古强国转变。这推动中国考古学理论和技术能力的创新,构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考古智慧和力量。”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刘国祥说。
 
湖北:应急响应升级 保畅保电提速
湖北:应急响应升级 保畅保电提速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受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至22日5时,湖北省绝大部分市县出现1至9厘米积雪。湖北省应急部门于22日10时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由四级提升至三级。湖北各地各部门争分夺秒除雪保畅,尽可能减少寒潮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随州是受此次寒潮天气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记者22日在许广高速随州段看到,高速交警、路政联合养护企业正在开展24小时不间断除雪作业。在容易结冰的长上坡路段或桥梁路段,养护人员用铲子将融冰盐铺在路上,一袋袋一吨重的融冰盐开封不久就见了底。
  “我们尽量满足所有车辆出行需要,仅在气温较低的夜间限制小车上路。”湖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警察总队四支队随县大队副大队长陈昊说,为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救助受困司乘,该大队将21名民警分为两班上岗,确保一直有民警在路上值守。
  要实现“下雪即除、雪停即净”,及时、快速、科学、有效地铲冰除雪是关键。湖北省紧急调配航空涡扇热吹雪车、燃油贯流蒸汽道路除雪融冰车等“硬核”设备投入一线。发挥属地政府作用,及时部署铲冰除雪突击队驰援,多措并举提高除雪保畅效率,保证路网运行畅通。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初步统计,21日0时至22日14时,湖北省高速公路已投入融雪剂(含工业盐)1.25万吨,调配除雪车、巡查车辆等各类机械设备4700台次,上路应急人员1.35万人次。
  “刀闸温度30摄氏度、变压器桩头温度15摄氏度,运行正常。”22日清晨,冻雨越下越大,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员工李凯和同事来到负荷较大的220千伏华容变电站开展特巡。他们一人举着红外测温仪进行测温,一人做好数据记录和分析。
  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湖北电力部门在重点风险区段每天开展2次以上特巡,每2小时报送一次重要信息,并派专人驻守重点防控杆塔。同时,应用“可视化+固定翼无人机+巡视人员”立体巡检方式,精准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为提高隐患排查和故障处置效率,许多高科技手段得到应用。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覆冰在线监测平台大屏上,布满蓝、黄、橙、红四种色块的湖北地图实时变化,点击地图色块可看到输电线路覆冰实景。
  这是电力部门实现千里之外电网覆冰监测功能的一款利器。技术人员黄俊杰介绍,利用气象因素和数据建模,该平台可对湖北电网180余个易覆冰区域进行实时覆冰监测、冰灾预测和融除冰管控。
  湖北电网承担着三峡电力外送和跨省、跨区电力转供的责任,是保障全国电力安全供应的重要一环。
  寒潮来临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对所辖58处跨越高铁、245处跨越高速线路进行红外测温、弧垂测量,杆塔螺栓紧固,确保设备健康运行。截至22日18时,湖北省未发生因极端天气导致的大面积群众用电中断。
  (记者王自宸 宋立崑 侯文坤)新华社武汉2月22日电
 
风雪中传来的百年回响
探寻胡集书会的文化韵味
风雪中传来的百年回响

探寻胡集书会的文化韵味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虽然下起了雪,但挡不住曲艺爱好者的热情。一大早,裹着各色头巾、穿着厚厚羽绒服的各地群众,就赶往惠民县胡集镇政和路。今天,是2024年胡集书会的第一天。
  “俗话说‘无戏不成年’,赶会比赶集更令人兴奋!”在书会现场,胡集镇村民邵玉贵告诉记者,“这几年,去看胡集书会已经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下雨就打伞、下雪就戴帽,风雨无阻,为的就是感受这股‘年味儿’。”
  胡集书会是兴起、扎根于当地的曲艺集市盛会。历史上,胡集毗邻黄河渡口,是鲁北地区的交通重镇和经贸重镇。活跃的经济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宋末元初,民间艺人逐渐集中到胡集,书会得以形成。
  西河大鼓、木板大鼓、山东快书……在书会现场,各类曲艺节目纷呈。据统计,今年共有20余个地市的400余名曲艺演员参加书会,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艺坛前辈,也有风华正茂的后起之秀。“这里就是曲艺人的根和家。”河北石家庄的曲艺人翟立欣说,这是她第11年参加胡集书会。
  候场过程中,几位曲艺人告诉记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胡集书会发展最为鼎盛。当时,台上艺人击鼓弄弦、弹拉说唱,台下群众击掌叫好、鼓劲加油,道路上、墙角旁、院子里都站满了人,可谓“一日能听千台戏、户户遥闻说书声”。
  20世纪九十年代后,歌舞表演、演唱晚会等冲击了传统书会,原有的说书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群众多元的需求。“书会最冷清的那几年,老人零零星星地唱,观众三三两两地听。有的老艺人无奈纷纷退场,传统曲艺被束之高阁。”当地老曲艺人白曰华说。
  转机发生在2006年。这一年,胡集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保护政策的推出、施行、细化,让艺人们“守得云开见月明”。此后,当地实施“群众听书、政府买单”,邀请艺人们进村演出、送书下乡,促进了书会的繁荣发展。
  与主会场的曲艺表演同步进行的,是胡集镇书会路上的“小书场”展演。胡集镇第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贾靖茹左手持两片铜板,右手以鼓键子击鼓,表演韵味独特、唱腔字正腔圆。“一戳一站,架势一摆,小艺人很有范儿。”在一旁观看的李增倩从怀里掏出手机,录起了视频。
  2015年起,胡集镇组织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2017年,胡集书会擂台赛增设“曲艺童星奖”;2020年,当地开发了“胡集书会”校本教材,聘请曲艺名家开设曲艺表演校本课程……近年来,当地培养了百余名少儿曲艺新人。
  “胡集书会是我国民间曲艺发展的一个窗口。行走在胡集镇,无论是曲艺文化公园、胡集书会文化展厅,还是各类非遗展和民俗展,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韵味。”惠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丽说。
  曲艺是群众朴素真挚的生活创造,百余年来,人们通过曲艺记录百态、抒发情感。站在胡集书会的舞台前,仿佛能听到穿越百年风雪沧桑传来的文化回响。
  (记者高天)新华社济南2月22日电
 
湖北公安:“警”锣密鼓助企“开门红”
湖北公安:“警”锣密鼓助企“开门红”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春节假期结束,湖北各地铆足干劲冲刺“开门红”。湖北公安机关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全力织密安全防线、打击涉企犯罪、优化营商环境,当好经济发展“护航员”。
  2月18日,在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开工首日,刘集派出所民警余道洪早早来到厂区,对春节期间“一事专办”业务办理情况进行回访。
  “警方专门给我们开设了相关业务‘一事专办’通道,限时办结、跟踪回访,为我们提供了最大方便。”该公司安保负责人张国新介绍。
  年前,襄阳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立足产业园发展需要,完善综合警务服务中心和警企联防点建设,实现辖区专精特新、新能源领域重点企业警企联络员、项目警官派驻全覆盖。警方还为企业定制新能源电池安全使用以及新能源车辆安全驾驶教学视频,强化驾驶人安全教育。
  民警俯下身子、撸起袖子走进企业车间,真心实意护企助企。围绕辖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发展需要,湖北省全面推行“一企一警”“项目警长”“护企小秘书”等机制。护企民警对包联企业一周一联系、一月一走访,量身定制服务清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针对春节后企业开工、用工等新情况,湖北公安机关组织民警辅警提前掌握企业状况,在开工现场、招聘会现场为企业员工开具证明、办理证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为助力高精尖企业人才落户,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公安机关设立人才服务专区,推进大学生落户、外籍人才引进关联事项“一站式”办结;出入境部门开设出国(境)服务“绿色通道”,助力辖区企业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东湖高新区在光谷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全省唯一一个县(区)级公安机关外国人签证制证室。
  针对春节后办证、办事人群集中的特点,湖北公安机关还推出“预约办”“上门办”“延时办”“便捷办”等方式,午间不断档、周六不打烊,由“准点下班”变为“办完下班”,让办事群众、企业享受高效、便捷的公安政务服务。据了解,春节期间,全省1173个户籍窗口开门办公,2589名户籍民警辅警坚守岗位,共办理户籍业务10502件、身份证15267张、上门服务13481人。     (本报记者陈琰泽)
 
京津冀将升级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京津冀将升级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据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陈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京津冀人力社保领域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22日,在“京津冀人社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活动”上,三地人社部门发布,将共同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2.0版,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三地人才交流合作共享。
  2018年,京津冀发布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更高质量服务,打造京津冀人才流动枢纽。截至目前,京津冀获评1A级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达1400家。
  据悉,三地将加强政策服务协同、供需信息协同、平台载体协同,持续深化“五省六方”劳务协作联盟机制,推进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建共享。
  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领域,推动区域人社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让京津冀地区群众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贵州221起森林火情目前已全部扑灭
贵州221起森林火情目前已全部扑灭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贵阳2月22日电(记者郑明鸿 蒋成)贵州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指挥部22日发布情况通报称,今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全省共发生森林火情221起,目前已全部扑灭。其中,已核实为森林火灾的11起,造成人员伤亡2人,详细受灾损失正在调查统计中。
  根据通报,贵州共出动武警、消防、森防、专业救援队伍及社会救援力量730队次,累计投入9200余人、近4万台(套、件)装备参与森林火灾扑救,发动基层党员干部、民兵、群众及志愿者1.5万余人,全省加油站、变电站、输电线路、油气管道、高铁等重要设施设备未发生重大次生灾害事故。
  通报指出,目前,贵州省干旱大风天气仍在持续,森林火险等级仍然较高,森林防火形势仍然严峻,各级各部门正在全力做好科学研判形势、强化责任落实,狠抓源头防范、严查违规用火,科学实施救援、严格信息报送和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回应关切等几方面工作。
 
秦岭山间铁路情
秦岭山间铁路情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一场冻雨过后,秦岭南麓春寒料峭。有“秦陇咽喉、秦蜀要塞”之称的陕西凤县灵官峡,青松傲霜,江水中流,不时有火车呼啸着穿峡而过。
  峡谷山崖石壁上,印刻着的文字把游客带回60多年前宝成铁路建设的现场:
  “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荡山谷。”
  “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
  这是作家杜鹏程在《夜走灵官峡》中写到的片段。这篇写于60多年前的作品,凝固下宝成铁路建设工人的奋斗故事,也让灵官峡闻名遐迩。
  连接陕西宝鸡与四川成都的宝成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打通秦岭的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至今仍是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全长6.6公里的灵官峡,是嘉陵江上第一道大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关键难关之一。穿行其间,只见山崖耸立,峭壁巍峨。
  灵官峡景区负责人薛海艳介绍,1981年,因遭遇特大洪灾,灵官峡段铁路被冲毁,宝成线被迫改线。近年来,为弘扬当年铁路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精神,当地利用废弃的隧道路线,建成了集工业遗址、铁路文化、自然风光体验于一体的灵官峡景区。
  穿过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走进隧洞内的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铁路工人所住的“山洞”、悬崖峭壁上的开山工、指挥交通的铁路员的工作场景跃然入目,不禁让人回到那个冰天雪地的深夜,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岁月。
  “打通秦岭是世代山区人民的愿望。”年已八旬的凤县居民岳迪航回忆道。当年,他母亲为宝成铁路工人缝纫垫肩和手套,幼年的他目睹了铁路建设场景。
  “男的推着独轮车拉材料,女的用荆条编筐担石渣。为了保护肩膀和双手,需要戴手套,穿带垫肩的衣服。”岳迪航说,“工人们形容抡起的大摆锤像凤凰展翅,敲打的小摆锤像凤凰点头,太艰苦了,但大家觉得铁路建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山高挡不住太阳,困难挡不住英雄。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工人们还唱着自己编的歌曲:鸟飞不过的地方我们能走,猿猴爬不上的高山我们能攀登;只要有钢钎和炸药,在天上火车也照行。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工人们提出“走路不空手”的口号,上班时也要捎带上水泥。
  一锹一镐,一段回忆。曾参加宝成铁路建设的商顺仁说:“那时候机械设备落后,修筑如此规模的‘大动脉’,靠的是人海战,更靠的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循着铁轨,在景区运营观光小火车的李双军开始检修设备,为天气转暖后的运行做准备。
  多年来,李双军开着这辆小火车,向游客反复讲述宝成铁路的故事,共同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今日灵官峡,仍车轮滚滚,回荡着时代前进的轰鸣。
   (记者张京品 邹竞一 赵英博)新华社西安2月22日电
 
广州南沙“船撞桥”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广州南沙“船撞桥”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广州2月22日电(记者田建川 周颖)记者从22日举行的广州沥心沙大桥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事故原因初步查明为“船员操作失当”,造成船身和船头先后触碰沥心沙大桥的桥墩,导致通航孔上的桥面断裂。
  2月22日5时30分左右,一艘集装箱船“良辉688”空载从佛山南海开往广州南沙途中,航经洪奇沥水道时,触碰沥心沙大桥桥墩,致该桥桥面断裂。
  广州海事局副局长尹强介绍,因船员操作失当,“良辉688”轮左舷船身触碰沥心沙大桥下行通航孔18号桥墩,随后船头再次触碰下行通航孔19号桥墩,致使该通航孔上的桥面断裂。
  经核实,事故造成4辆车和1辆电动摩托车从断裂处坠落,其中1辆空载中巴车、1辆货车和1辆电动摩托车坠落到船舱内,2辆小货车掉落水中。
  该事故造成5人死亡,包括空载中巴车驾驶员1人、电动摩托车驾驶员1人、落水小货车3人。
  记者获悉,有3名受伤人员被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接受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副主任郑灿镔介绍,目前收治的伤员中有2名为高空坠落伤,包括不同程度的骨折、软组织挫伤等,目前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尹强说,广东海事局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取证,海事部门也已会同公安部门对肇事船责任人进行控制。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邹小江介绍,被撞受损的沥心沙大桥19号桥墩倾斜严重,存在进一步失稳风险。为避免发生次生灾害,需进一步拆除19号至20号桥墩跨梁,消除安全隐患。
  沥心沙大桥是南沙区三民岛对外连通的主要通道。该岛占地面积14908亩,户籍及外来人口约9100人。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欧阳刘兵介绍,事故发生后,南沙全力做好三民岛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在出行方面,立即协调两条轮渡船保障居民和货物运输,并将增加渡轮班次、调配公交车接驳,加快修建临时码头,全力确保村民出行。
  事故发生后,通往三民岛的供水管道断裂。22日上午,南沙区已组织10台送水车提供岛内居民用水,并加快修复供水设施,同时分批次将矿泉水、米、油、水果蔬菜等物资供应上岛。
  欧阳刘兵介绍,鉴于此次事故,南沙将对辖区内桥梁开展全面安全排查。
 
“尔滨现象”启示区域协同“文旅共赢”
“尔滨现象”启示区域协同“文旅共赢”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
 
  文旅部门发布的测算数据,直观展示了哈尔滨旅游的“热辣滚烫”:8天春节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两项指标均达历史峰值。这座“把游客宠上天”的城市,赢得了口碑与效益的双丰收。
  过去两个多月,一度被很多人遗忘的哈尔滨重新迎来高光时刻,创造了举国关注的“尔滨现象”。然而,复盘这一波冰雪旅游热潮,最让人感慨的,除了一座东北老牌工业城市的“翻红”,还有哈尔滨面临发展机遇时展现的大度。有“红”同享,让人们看到了以区域协同发展振兴东北的更多可能。
  从一开始,哈尔滨就以十分开放的姿态欢迎各地文旅前来“共襄盛举”:客流密集的中央大街,成为各地文旅局长推介资源和揽客的秀场;辽宁的“金凤凰”不仅扮靓了“冰城”的夜空,更擦亮自己的城市名片;兄弟省份的媒体向游客喊话,“去哈尔滨的车票难订,可以顺便到沈阳、长春歇一晚、转一圈”;“索伦三部”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从内蒙古来到哈尔滨,持续登上热搜;来自吉林的考察团到黑龙江实地走访热门景区、文旅企业,探寻“出圈”的密码……
  黑龙江省政府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展现出“共和国长子”的气度,黑龙江这次站在“C位”,从舞台中央不断向外分发流量,没有犹豫、没有吝惜,“如果没有全国的支持,怎么有东北的大流量?也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分到更大”。这样的理念与站位,值得点赞。
  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并不是“零和游戏”。冰雪是东北的共同优势,仔细说来“四兄弟”各有所长。黑龙江以冰雪艺术为招牌,吉林有雪的独家优势,辽宁坐拥沈阳故宫等文化名片,内蒙古正乘着“十四冬”的热浪书写冰雪运动的新篇章……推而广之,拒绝内耗,实现共享;放弃内卷,创造共赢;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竞争——新时代的东北全面振兴,这逐渐成为四省区协同发展开新局的共识和路径。
  本周在黑龙江召开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4届年会”上,不少企业家为一个崭新的东北感到欣喜、致敬并点赞。从吃资源、啃老底,到比质量、拼服务;从思维固化、体制僵化,到更新发展理念、打造服务型政府;从“交叉地带没人管”到“有了责任共同担”……上到政府职能部门,下到企业商户、普通市民,一场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每个人都是东北的推荐官和代言人。足以见得,“尔滨”带火的不仅是文旅消费,更在重塑东北地区的形象,重树投资创业的信心。
  振兴东北,中央已经提了二十多年。“尔滨现象”突然让人们意识到,文旅可能是全面振兴东北的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如今再提及东北,人们脑海里涌现的不只是生锈的厂房、成群的工人和高耸的烟囱,更有随处可见的欧陆建筑、满足童年幻想的冰雪世界、满大街善良友好的“东北老铁”,以及东北“四兄弟”协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今冬的冰雪热,成为东北振兴战略迈进第三个十年的精彩开局。人气带来经济的景气,创造发展的机遇,而机遇将成就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东北地区进一步推进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优势互补,当洁白的冰雪褪去,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将有越来越多绿色的希望萌芽、拔节、茁壮生长。
         (本报评论员杨思琪)
 
创新在产业,发展有质量
创新在产业,发展有质量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
 
  龙年开工第一天,广东省提出,今年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方式,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只有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夯实产业创新的基石,中国式现代化这艘大船才能行稳致远。
  过去一年,我国科技创新产业“热辣滚烫”、欣欣向荣。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纷纷涌现,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新能源汽车率先打破技术壁垒,产销量已连续9年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60%,形成了极具韧性和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事实证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前途广阔。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科技领域成功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往往会带来一个工作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搭好筑梦台,逐梦人自来。要有更多的人才,就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推动人才发展和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大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产业创新落到实处,关键在企业。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主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今年将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并将着力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鼓励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通过推动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中“唱主角”,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企业会在“如鱼得水”的创新创业环境下“鱼跃龙门”。
         (记者叶前 马晓澄)
         新华社广州2月22日电
 
美国独家否决,孤立了自己
美国独家否决,孤立了自己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
 
  联合国安理会近日就阿尔及利亚代表阿拉伯国家提出的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实现人道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表决因美国的独家否决未获通过。美国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一己之力阻拦和平的脚步,引发包括其盟友在内众多国家的强烈不满,不仅把加沙局势推到了更危险的境地,也让自身陷入越来越孤立的境地。
  美国一边把保护妇女儿童、保护人权挂在嘴边,一边却漠视加沙民众的生命,一意孤行放任冲突延宕,其口是心非、自欺欺人、双重标准的虚伪面目暴露无遗。眼下,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导致近3万人丧生,加沙地带平民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人道灾难。然而,在全世界关注下,美国再次玩弄霸权手法,置和平呼声于不顾。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多次阻挠安理会通过要求停火的决议草案,4次在加沙停火问题上行使否决权。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阿马尔·本贾马说:“给决议草案投赞成票,就是给数十万儿童带去希望,让他们重返学校并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相反,投反对票,实际上是在助纣为虐,扼杀孩子们对更美好生活的憧憬。”
  安理会此次表决的决议草案,要求在加沙立即实现停火、立即释放全部人质、保障人道物资准入、反对强制迁移,这是形势的紧迫需要,也是基于人道最起码的要求,得到了安理会绝大多数成员的支持。表决结果清楚说明,在加沙停火止战问题上,不是安理会没有压倒性共识,而是美国行使否决权扼杀了安理会共识,不惜站在国际社会的对立面。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德拉里维埃说:“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在安理会看到行使否决权。我们和秘书长发出的信息一直是加沙人道主义停火。”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刊文指出,美国再次动用否决权阻挠安理会决议草案,凸显出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在巴以冲突中,美国自行其是,毫不掩饰地“拉偏架”,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藐视。巴勒斯坦问题延续数十年没有得到解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数月以来大量无辜生命逝去,人道主义灾难不断上演。美国再次阻挠安理会通过要求加沙停火的决议草案,人们已经看清,在美国自身利益面前,和平、安全、公平、正义这些全人类的共识都可以被抛弃,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只是美国政客权衡利弊的数字,而不是道德原则。叙利亚政治问题专家阿什卡尔说,美国一贯偏袒以色列不符合公正原则,令冲突不断发生,阻碍达成公正、持久的和平。阿盟秘书长盖特发表声明说,美国对在加沙地带持续的战争负有政治和道德责任。
  加沙地区战火仍在燃烧,人道灾难仍在加剧,美方应该摒弃政治算计,倾听国际社会和平呼声,真正秉持公正和负责任态度,为推动加沙停火作出正确选择。
          (记者谢彬彬)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让“流量骗子”无处遁形
让“流量骗子”无处遁形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
 
  近几天,“上海女教师疑与16岁学生不正当交往”事件引发争议。事件还在调查中,博眼球者却已粉墨登场。据媒体报道,疑似有多位博主“碰瓷”新闻当事人,从衣着、妆容上模仿涉事女教师开直播、赚打赏;此外,还有部分账号刻意使用新闻当事人的照片当头像,涉嫌混淆视听。
  从法律角度看,冒充他人身份的行为已构成侵权。在法律之外,主播冒充涉事女教师开直播赚流量,也会对社会价值观带来冲击——面对直播间里大量年轻受众,“碰瓷”直播向他们传递着“为了红可以不惜弄虚作假、可以罔顾公序良俗”的扭曲价值观,粉丝量越大,危害便越甚。目前,一批账号已被平台封禁,但对依附流量而生的网络乱象不能止于一封了之,应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整改整治。
  无独有偶,几乎与“碰瓷直播”同时,“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有博主自称,一个名叫“秦朗”的孩子疑似将寒假作业遗落在国外,被工作人员交给自己后替他带回了国。这个戏剧性故事登上热搜,相关视频评论区冒出一堆自称“秦朗的老师”“秦朗的同学”的人,更有人以“秦朗舅舅”的名义开启直播并接受打赏。直到相关账号被平台封禁,部分网友才发觉自己遭到了戏弄。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互联网上的虚假营销,许多人都不会陌生:母婴博主的婴儿,可能是租来的;情侣博主的甜言蜜语,或是精心设计的脚本;生活中的温馨瞬间,也可以被“制造”……种种乱象背后,都是对流量的无底线追求,都是对流量变现的无原则渴望。而“秦朗舅舅”们最后破坏的,是网络空间的公信力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互联网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什么流量都可以蹭。近年来,整治以营销目的博眼球、借极端事件蹭热点等行为,相关平台和监管部门一直在行动,一批又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得到应有处置,但随着新技术、新变种不断出现,仍需与时俱进创新治理手段。例如,有专家指出,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平台除采取注销账号、禁言、取消互动功能等措施外,还应加快完善账号粉丝数量管理、营利行为监管等制度,将作品内容与营利收益深度绑定,增强对不法行为的处罚“痛感”,倒逼从业者缩回违规之手。
  互联网不缺流量,但如果眼里只有跟风炒作的逻辑,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流量所反噬。无论是平台还是主播,迎合流量不如提高质量,唯有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塑造健康品牌形象,才能真正把握“流量窗口”,赢得“流量馈赠”。
         (本报评论员吴振东)
 
平台不能成为“蹭流量同谋”
平台不能成为“蹭流量同谋”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
 
  春节期间,福建长乐游神祈福活动火爆出圈。这项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持续多日登上热搜,抖音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百亿。为蹭流量与热度,一位网红竟装扮成游神“赵世子”的模样,走在祈福队伍最前面。引发争议后,该网红签约的MCN公司宣称是受当地文旅部门邀请,但很快被文旅部门“打脸”。
  在福建、广东等地,游神祈福是一种庄重而神圣的仪式。数百年间,人们通过这种仪式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在当地人眼中,这样的仪式具有特殊含义,不容亵渎;而那位赶来摆拍的网红,显然尊重敬畏之心不足、博眼球赚流量之心有余,必然会遭嫌弃、引众怒。
  近些年,短视频平台成为“造梦”和“造富”机器,不少原本籍籍无名之辈摇身一变成为百万粉丝的大网红,也有不少人抓住“风口”单场直播销售额过亿。在“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逆流裹挟下,各种有争议的“问题网红”屡屡出现。为了吸粉与引流,他们不惜用各种出格言论和奇葩行为博出位。
  那些“问题网红”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缺少敬畏心。他们或是缺少对公序良俗的尊重,或是缺少道德的约束,或是缺少对法律的敬畏,唯一在意的就是获得更多的曝光。无敬畏就无底线,为走红剑走偏锋,为流量不择手段。
  如何治理“问题网红”无底线蹭流量乱象?很重要的一点是,各大互联网平台不能为了利益而成为“蹭流量同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推波助澜。
  说到底,无底线博眼球、擦边球,或许能骗到一时的流量,但最终会被反噬。关掉无底线蹭流量的“旁门左道”,走尊重公序良俗、给社会创造更多积极价值的“阳光大道”,网红才能走得更远。
         (本报评论员董建国)
 
生态修复切莫“好心办坏事”
生态修复切莫“好心办坏事”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
 
  据媒体报道,最近江苏连云港一项投资预算超18亿元的生态修复项目,因生态损害风险被法院叫停,引发广泛关注。该判决是环境侵权案件和环境公益民事案件裁判的一大进步,同时给各地生态修复项目敲响了警钟:“好心办坏事”,要不得。
  近些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地纷纷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本案中,项目所在地附近滩涂是迁徙水鸟的觅食地和停歇地,至少有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和15种全球受威胁或近危物种,在迁徙途中会来此觅食。对如此重要的生态区域,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从案件细节看,实施项目的被告方一直强调,这是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判决书显示,项目中,在岸边种上植被、清理外来物种、收购渔民的人工鱼塘等做法,的确在为水鸟营造栖息地。但是,正如环保组织所述,这个项目相当于将水鸟不可多得的天然“食堂”改造成并不稀缺的“卧室”。此举导致水鸟觅食地减少,事实上不利于各种群的发展。
  这提醒我们,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能“跑偏”,更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好心办坏事”的后果,往往是生态旧账未还又添新账,既浪费大笔资金,又难以实现生态修复的初衷,结果势必令人惋惜。
  即便初衷是好的,也不应操之过急。生态修复必须尊重科学,尊重生态规律。这起案例提醒各地,不能轻易将生态修复项目等同于“免检产品”,放松标准和要求。好心并不一定意味着好事。项目实施前,相关部门需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多换位思考,仔细求证并做好公示,确保项目科学可行。与此同时,还要在完善环境评价标准、规范环评组织行为上花力气、下功夫,避免因证据出问题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带偏决策。
       (本报评论员毛振华 郭方达)
 
他们的“成人礼”
他们的“成人礼”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郑梦雨

  玻璃房内的大厅温暖明亮,孩子们不太标准的演唱和朗诵混杂着面包房的香气,在老师和家长心里声声被敲打。
  台上表演的孩子,被唤作“糖宝”——这个看似甜蜜的称呼,背后却有着苦涩的含义,指代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孩子们当中,还有脑瘫、孤独症、发育迟缓等心智障碍者,此刻,他们是舞台上的“表演者”。
  宁波市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是这些孩子们共同的“家”。“家长”周伟琴的儿子也是一名“糖宝”。她把这里叫作“柠檬树阳光家园”。
  从心智障碍的孩童,到能够自食其力的“成人”,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品尝着柠檬般的酸涩,品味着回甘时的香甜。
  在这棵用爱浇灌的大树下,许多颗“柠檬”汇聚,获得荫蔽,汲取力量,共同生长。
不一样的孩子


  同同出生时和别人长得不太一样。眼距宽,鼻梁低平,外耳小……面对这样一个孩子,起初,周伟琴难以接受。
  人生剧本的改写往往只因为一个基因的错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她感到“世界突然崩溃了,看太阳都是灰色的”,她说,“但我始终觉得儿子看这个世界应该是七彩的。”
  稚子无辜。周伟琴虽然心情抑郁,但面对儿子,她尽全力去爱他。每天面对同同,她都尽力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带同同去公园,她用喜悦的语气跟孩子说:太阳光照在树叶上,小鸟叽叽喳喳在跟你问好呢!到了晚上,把儿子哄睡,她感到很委屈,无助地流泪,“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我和他的联结很深,我从来没想过放弃他,如果我放弃他,我不知道我以后怎么活。但我接受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需要一点时间。”周伟琴说。
  她和兄嫂带着同同去北京康复机构治疗了两年。通过早期干预,同同能够在语言、认知、协调等方面获得进步。但唐氏患儿习得技能是个缓慢的过程,周伟琴说,孩子慢一点没关系,就怕停下来。
  同同十个月大时学会了走路,一个手指勾着妈妈迈步子;用了一年多时间,学会扣扣子的动作;22个月大的时候,同同突然学会独立走路,叫着“妈妈”朝周伟琴跑过来。
  周伟琴听说,对唐氏综合征儿童最早的干预就是母乳喂养。她坚持用母乳喂养,奶水不够就吃中药,乳腺发炎、发烧、打吊针,她频繁往返于中医院和妇儿医院,坚持了13个月——这是一个母亲最直接的爱和拯救。
  同同六岁那年,周伟琴得了乳腺癌。
  尽管周伟琴正逐渐学习接受自己有个特殊的儿子,身体上的委屈却具象成了病灶。患乳腺癌后,她做了四次化疗,习惯了忙碌的她在化疗期间甚至还写了20多份项目书。
  “我的求生欲比别人都强,不然儿子怎么办。”周伟琴说。
  同同很快学会了认字,也喜欢画画,角落里常常不会忘记写上“妈妈我爱你”。
  “大家好,我叫同同,我是个勇敢的小男生,希望大家能喜欢我,谢谢。”——如今,13岁的同同,大方地在台上做自我介绍。
“共同体”


  “我们老去后,孩子怎么办?我们在世时,能改变什么?”
  周伟琴和其他相似处境的家长们,决定抱团“自救”。
  她找到心理咨询师,寻找心理疗愈,学习生命场景疗愈课程,如今,自己也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咨询师。
  2013年,她回到宁波,将自己的存款作为支持资金,创办了“首善有爱”,一家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服务的专业机构,并牵头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唐氏儿家长互助中心。
  周伟琴形容自己一路的经历“跌跌撞撞”。她想象着,或许未来,孩子们有可以去的地方,有一群自己的朋友,最好能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首善有爱”就像一个小的学校,两层加起来大约三千平方米的面积,里面有感统训练室、健身房、日常照料间、非遗工匠坊、心理沙盘室、音乐教室……
  这里的96位“学员”,每天上学、放学,免费进行康复护理、技能学习和职业培训,逐渐实现自主生活,甚至能够服务他人。
  “首善有爱”的一位班主任冯雪凤老师说,教会他们一个行动,要不断重复上百次,把每个步骤切分成一个个细小的动作。有时候孩子们暴躁起来,她就放一些愉快的音乐,耐心地跟他们说,“不急,明天还可以做”。
  如今,三分之二的学员能够实现自理,学会了坐公交车、购物、付钱等基本生活技能。
  用更多的爱去包容更多有缺憾的人,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精力和时间。对周伟琴而言,照顾一个孩子,照顾一群孩子、一个组织,驱动力是“被需要的感觉”。
  周伟琴和这里30多位老师的共性是:耐心、爱心、责任心。她说,“我们是有信念的同行者”。
  老师们在陪伴这群特殊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他们爱的回馈。“孩子们善良而单纯,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看见我会求抱抱,也会给我拍照。”冯雪凤说。
成人


  不久前,内向的男孩小鲍迎来了自己的18岁“成人礼”。在“首善有爱”为他举办的成年仪式上,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在快递驿站工作的劳动合同。这意味着他将开启自食其力的成年生活。
  “小鲍是第三个成为我的员工的学员。”周伟琴不无自豪地说,她不仅给他们签合同,还给他们发工资、交社保。
  21岁男孩包秦恺也已经成为这里的正式员工。每天早晨他独自坐地铁来“上班”,工作内容是做咖啡、做面包,也会在课堂中和同学一起跳舞、唱歌、打非洲鼓。他说,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周伟琴曾尝试过带他们去企业就业。孩子们没有安全感,对市场化工作的氛围和节奏很难适应。
  如何让孩子们从“机构人”变成“社会人”,周伟琴开始了新的探索。
  2023年开始,她尝试集体“就业”,跟市级轨道交通合作,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地铁线5个临近站点设置助残就业流动摊位,孩子们推着“小黄车”,售卖自己生产的烘焙、文创等产品。
  “我也没做过,我就想试试。”周伟琴说,孩子们日常学习的烘焙、咖啡制作和包装技能得到了真正的实践,因为产品价格公道,且有食品安全认证,甚至在地铁站培养了不少“回头客”。
  周伟琴说,这些孩子们常常围绕着她说,“什么时候可以给我签劳动合同啊?”事实上,他们很渴望成为能挣工资的人,也很想证明自己。
  设置职业考核、创造文艺舞台,周伟琴试图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孩子们的信心。
  “看着他们在舞台上,笑起来真好看,打非洲鼓的时候,鼓点都打在我心里。我想让家长们看到,我们的孩子是可以的,不比别人差。我想让孩子们感受到,很多人是可以为你而鼓掌的。”周伟琴说。
  周伟琴最初的想象是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如今,她能看到未来的样子了。
  她最喜欢走进烘焙坊。那里的香气让人感到温暖,大家忙碌的样子让她有成就感。
  她说,甜的东西让人开心。这些孩子的世界也可以是甜美的。
  从前,她认为爱是无条件的付出,而今,她觉得爱是接纳和等待。
  在陪伴一个和一群特殊孩子缓慢成长的过程中,周伟琴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坚强、更坚定,也更淡然、更从容、更有智慧了。在她看来,绵长的、恒久的、稳定的爱,也滋养着她。
  她说,我的儿子非常幸福,我觉得他是很“健康”的,他也很善良。
  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诵读席慕蓉的诗《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成不了海洋中的大梭鱼,那就做一条鲈鱼,但一定要做湖里那条最有活力的鲈鱼——”
  他们的声音持续回荡着,
  “——我们不可能都做船长,必须要有人做船员,总会有适合我们做的一些事情……”
 
蜘蛛哺乳、螳螂滑翔……
他的雨林发现颠覆你我认知
蜘蛛哺乳、螳螂滑翔……
 
他的雨林发现颠覆你我认知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岳冉冉

  站上讲台,陈占起一脸疲态,头天晚上,他只睡了四个小时,急着从昆明赶回西双版纳的原因就一个:为一群喜欢动植物的小朋友讲课。在陈占起心中,科普是大事,他要给孩子们讲讲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家,以及自己的科研故事。
  陈占起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下称“版纳植物园”)研究员,从事动物行为学研究。他有两个颠覆认知、震惊学界的成果:一个是发现了会哺乳的蜘蛛;另一个是发现了会滑翔的螳螂。
发现世界上首例蜘蛛哺乳


  陈占起发现喂奶的蜘蛛纯属偶然。
  这种会哺乳的蜘蛛名叫大蚁蛛,是种长得像蚂蚁的蜘蛛,身体只有蚂蚁大。在一次野外采集时,陈占起发现了一个蚁蛛巢,用手一扒,立刻从里面爬出5只成年蚁蛛。普通人看不出门道,陈占起却觉得不可思议——
  “蜘蛛这样的节肢动物,一般只会喂养孩子很短的时间,当宝宝有了捕食能力,家长就会让它们出巢,独自闯世界,怎么可能一个巢中有5只成年个体?难道大蚁蛛会把孩子养到成年?”
  陈占起脑袋里两个“认知小人”开始“打架”,一连串的问号激起他强烈的好奇。他把大蚁蛛采集回实验室,开始养殖,并用三个月的时间记录下了大蚁蛛生活全貌。
  陈占起发现,大蚁蛛从产卵到孵化需15天,孵出的小蜘蛛到性成熟需53天,直到第75天,已经成年的蜘蛛依旧生活在母亲身边。“可以说,大蚁蛛确实跟我们人类一样、跟大象一样,会把孩子养成年。”
  这个发现让陈占起欣喜,与此同时,他又冒出了新问题:“前20天,我没看到一只小蜘蛛出巢觅食,但它们的身体却在噌噌长,小家伙究竟吃什么?”
  陈占起和团队推测,幼蛛的食物来源有四种可能:第一种,跟鸟类一样,母亲从外面捕食回来喂;第二种,跟鸽子或野狗一样,母亲先吃进去,然后反刍喂;第三种,像一些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用未完全消化的排泄物喂;第四种,像蛙类,宝宝吃掉没有孵化功能的营养卵。
  “很遗憾,四种猜测都是错的,那个时候我很崩溃。”陈占起大大方方跟孩子们分享工作中的沮丧。
  挫折激发斗志。“我倒要看看你们到底吃什么!”陈占起决定蹲守实验室。到饭点,他请人送饭;睡觉时,他架起摄像机……终于,在一个夜晚,陈占起观察到蚁蛛宝宝爬到母亲的腹部,就像哺乳动物幼崽在吃奶一样。
  这一幕让他震惊,“难道大蚁蛛真是吃奶长大?”这个想法让他既兴奋又紧张,理性告诉他,不能轻易下结论。
  “哺乳动物有乳腺,有专门的器官分泌乳汁给孩子吃,大蚁蛛也有么?”陈占起清楚,要证实大蚁蛛会哺乳,此后的求证要更细致、更全面。
蜘蛛是“哺乳动物”了?


  团队想到了一个行为学实验:当宝宝刚孵化出来后,将蚁蛛妈妈疑似产奶的地方堵住,阻断其分泌乳汁。不出所料,10天后,没有“口粮”的宝宝都饿死了。
  陈占起觉得这个证据的分量还不够,他想亲眼看到蚁蛛的乳汁。他把刚进入哺乳期的蚁蛛麻醉,拿到手上,轻压其腹部,果然渗出了滴滴液体。“这些液体与牛奶接近,呈乳白色,而且头一天挤了,第二天还有。”陈占起观察到,乳汁源自雌性大蚁蛛腹部的一条生殖沟,幼蛛就是通过吸食这一产奶器官长大。
  可当陈占起把文章投到《科学》杂志,审稿人却提出了疑问:“如果真是乳汁,它的成分是什么?你们测定了么?”陈占起觉得这个建议在理,要坐实蚁蛛哺乳,证据链一环也不能少。
  但要检测蚁蛛奶的成分又成了难题。一只雌性大蚁蛛体长仅6.5毫米,产奶的量以微升计。
  “我去测成分时,检测员告诉我,不用很多,50毫升奶就够。我当时哭笑不得,那可是蜘蛛奶,5毫升都难弄,更别说50毫升。”
  之后,团队想办法提取到了20微升奶。鉴定结果非常理想:大蚁蛛乳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与牛奶相比,蚁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其4倍,但脂肪和糖含量却很低。
  大蚁蛛吃奶已是板上钉钉,但陈占起还是不甘心,他要把最初的问题搞明白——具备了捕食能力的大蚁蛛为什么要每天回巢?
  团队做了两组实验:一组是把大蚁蛛的母亲移走,一组是把母亲的乳腺堵住。“我就是想看看,成年大蚁蛛回家的动力是什么,是为了妈,还是为了奶?”
  通过观察,团队发现——只要妈妈在家,即便没有奶,孩子们也会每天回来,而且它们的生存状况、成长速度、存活率都远高于没妈在家的那一组。但如果妈妈离巢了,孩子们很快就不回家了。
  “都说蜘蛛是低等动物,我不这样认为,通过观察大蚁蛛哺乳,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万物有灵,大蚁蛛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呢?是不是该多回家看看妈妈呢?”陈占起很是感慨。
  最终,“大蚁蛛会哺乳”在2018年登上《科学》杂志,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世人对于无脊椎动物的传统印象,更引发了人们对哺乳动物行为的重新思考。
兰花螳螂会滑翔


  讲完蜘蛛哺乳的故事,陈占起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两个塑料箱,里面有两只粉色的兰花螳螂,孩子们的眼睛立马亮了。
  “伪装,是物种演化中产生的一种躲避捕食者或吸引猎物的策略。自1792年兰花螳螂被发现以来,它貌似花朵的外形一直被认为是伪装,但我们的研究给出了一个新解释。”
  2023年11月29日,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发表了陈占起团队的新成果——兰花螳螂具有滑翔能力,它的花状腿瓣对滑翔至关重要。
  兰花螳螂因为长得美,被叫作“昆虫皇后”。它的后部足,有一对花瓣状的外延结构,叫作“花状腿瓣”。在野外,兰花螳螂爱趴在花或叶上,高抬腹部,利用花一样的外形,吸引“眼拙”的昆虫来传粉或采蜜,再伺机捕获。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花状腿瓣是兰花螳螂拟花的结构,但澳大利亚生态学家詹姆斯·汉隆证明,即便去除花状腿瓣,也丝毫不影响兰花螳螂捕蝉。
  “既然不是拟花,那么花状腿瓣的功能是什么?”陈占起的好奇心又亮了起来。
  2020年夏天,陈占起在办公室与同事闲聊,偶然间,一只兰花螳螂幼虫竟从柜子上蹦到了他身上,距离超过1米,“蹦跶不可能有那么远,难道是滑翔过来的?”
  此前,从来没有学者证实过螳螂会滑翔。陈占起大胆推测,滑翔很可能与花状腿瓣相关。为验证猜测,团队设计3组对照实验:一组是正常的兰花螳螂;二组被去除了花状腿瓣;三组被麻醉。
  结果没有令人失望。三组兰花螳螂从10米高的挖机上掉落,正常状态下,它们的水平滑翔距离平均为6.1米,最远可达14.7米;去除花状腿瓣后,其水平滑翔距离平均为4米;而被麻醉后,兰花螳螂全都垂直下落。
  这不仅说明花状腿瓣对滑翔至关重要,也说明在清醒状态下,兰花螳螂才能自主掌控滑翔。
  为做到论证万无一失,陈占起还邀请了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合作者,从形态结构上去分析,所得结论是,兰花螳螂的花状腿瓣呈现的弧形,与鸟类的翅膀弧度高度吻合。
  “节肢动物同样具有滑翔结构”的发现再次颠覆了传统认知,这一发现也激起了材料工程师的浓厚兴趣。
动物园开“昆虫馆”


  讲完了大蚁蛛和兰花螳螂的故事,孩子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他们不愿走,围住两只兰花螳螂,再次打开提问模式。陈占起把兰花螳螂放到每个孩子手背上,让他们去感知和观察。
  在他心中,好奇心无比珍贵,自己那些颠覆认知的发现,都是源自对大自然强烈的好奇心和“一定要找到答案”的内驱力。“做科研就像玩游戏,必须充满兴趣和好奇,只有这样,探知的过程才会让人兴奋,令人愉悦。”
  陈占起对“坚持”有另一种解释:与其“痛苦地坚持”,不如“快乐地热爱”。他认为,人一旦有了热爱,必然会激发潜能、产生心流、形成内驱,最终让人保持专注、熬过寂寞、战胜恐惧。“做自己热爱的,热爱自己所做的,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陈占起有一个半夜起床做笔记的习惯,他说半梦半醒时会想通很多事,有时他也会画画,把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画出来,这个习惯从他上研究生开始就保持至今。
  陈占起是跨专业学的生物,之前是体育生,初高中练排球,本科在重庆师范大学体育系。大学毕业后,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陈占起考到了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毕业后又考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读博士,2016年他来到版纳植物园,从博士后做到了研究员。
  这段经历让陈占起对体育有了别样情愫。“我常对学生讲,如果之前已经有喜欢的体育运动了,要继续保持;如果没有,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培养一项终身爱好的运动项目。”
  陈占起会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在罗梭江畔、百果园内滑轮滑。“如果你需要长期、深度地做科研,必须具备强大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运动能带来激情与热情,让人性格开朗、抗压力强,哪怕有负面情绪,也会转瞬即逝。”
  陈占起的学科组有一个小院,里面养着蜘蛛、螳螂,种着瓜果蔬菜,大串大串的炮仗花沿着小楼外墙垂下。“搞科研需要静下来、慢下来,否则无法思考,无法感知。”陈占起常说,不要做知识的存储器,要做知识的创造者,“只要找出与常识相悖的结果,就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陈占起喜欢版纳植物园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行走在热带雨林,倾听着鸟鸣蛙叫,他觉得处处都有自然的智慧。“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灵魂和感情,哪怕昆虫,也有生存的艰难与乐趣。”
  陈占起说自己如果不搞科研了,会考虑去动物园开“昆虫馆”,摆放上大大的玻璃柜,收集饲养各种昆虫,展示它们的神奇,点亮孩子们心中那丝光。
 
十年,她在京津冀追“星”
十年,她在京津冀追“星”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新华社天津2月22日电(记者邵香云 白佳丽)选好位置、架好相机、调整参数,静候最美天象的到来,然后一次次按下快门……10年来,这样的动作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但每一次仰望璀璨的星辰、捕捉遥远的光影,杨婧还是会感受到极大的兴奋与愉悦。
  杨婧是地道的天津人。10年前,她开始接触天文科普知识,并陆续认识了不少天文专家和天文爱好者,由此对天文观测和拍摄产生浓厚兴趣,逐渐走上追“星”之旅。
  杨婧的观星活动,主要集中在天津、北京与河北三地进行。10年间,她不仅记录了很多天象奇观,例如双子座流星雨、金星与木星轨迹“相遇”、中国空间站掠过家乡上空等等,也见证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之变。
  杨婧说,10年前,京津冀天文爱好者的照片中,常常能够看到上半部分的星空与下半部分的雾霾形成鲜明对比。不少重要天象,因为严重的雾霾而失去了宝贵的观测机会。为此,不少京津冀地区的天文爱好者往往要远赴青海、内蒙古等天朗气清的地方观星。
  “京津冀的空气质量曾经常年很差。”杨婧说,雾霾会严重干扰天文观测和拍摄。在很多个夜晚,她与朋友们驾着车,努力远离污染严重的城市,找寻最佳的天文观测和拍摄地点,常常历尽艰辛也只能拍到一些并不完美的照片。
  为了拍一张美丽的星空照,他们不得不苦苦地“等风来”。“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等大风刮过后晴天的晚上,抓紧时间奔赴远郊区,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杨婧说。
  2013年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106微克/立方米。秋冬季节,京津冀及周边多个省份空气重污染橙色、红色预警频繁。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成为了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
  杨婧记得,因为雾霾严重,当年她的家里还专门购置了两台空气净化器。
  改变是一点一点发生的。“2016年,我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信达小黑,那时候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已经有了转变,能看到星星的夜晚在变多。”杨婧说。
  天文爱好者们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天文望远镜首次启用,要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夜晚,举行一个小小的首次观测仪式。那天晚上,微风拂面、星光闪烁,杨婧与伙伴们站在天津海河边,通过天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月球的地貌。“大家当时都很激动,希望这样的好天气越来越多。”
  杨婧感受的美妙时刻的背后,一场京津冀地区蓝天保卫战在持续深入推进。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环保成为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三地开始携手,下大力气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北京市率先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PM2.5纳入监测和治理的重点,并发布实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2017年开始,天津市分类整治了2万多家“散乱污”企业。河北省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在全国率先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保定、廊坊、张家口等地的钢铁产能退出……
  历经多年治理,京津冀的天空开始回归纯净。数据显示,2022年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我们明显感觉到,这几年,能够在更多时间、更多地点看到繁星闪烁。”杨婧说。
  杨婧记得,2022年,许多有趣的天象轮番登场。那一年,她总共观测和拍摄了上百次天象,不知多少次地按下快门。“大气透明度高了,大大提升了我们能看到这些奇妙天象的概率。”
  优良的空气质量,还为天文爱好者送来了新的“礼物”。2023年夏天,杨婧在一场雨后来到蓟州区,在黑夜中拍摄到了隐约可见的银河。“当时太兴奋了!在天津这种超大城市,看到银河实属罕见。”
  2021年,她用了三个多月,借助望远镜拍摄了完整的月相变化,从蛾眉月、上弦月、满月,到下弦月、残月。杨婧起早贪黑地拍摄、记录,不知疲倦地把这些宝贵照片分享给更多人。
  除了空气愈发清新、星河愈发耀眼外,这些年,杨婧在外出观星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不少京津冀环境的新变化。
  “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拍摄星野照片需要同时拍摄星空和地面的景色,明显发现地上景色变美了。”杨婧说。
  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区,也是天津的天文爱好者们观测天象的“宝地”之一。杨婧记得,过去追“星”时,她和同伴们常常驾车行驶在崎岖的小道上,拍摄晚了也难找到住宿的地方。
  但随着近年来蓟州区关停山区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并启动“矿山复绿”行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当地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发现蓟州的道路越修越好,还出现一些星空主题营地、民宿,打造暗夜环境。天文爱好者不用再冒着严寒走那么远的路,就可以在景色优美、温暖舒适的民宿中看到璀璨星空。”杨婧说,这些年,观测和拍摄环境改善了,天津天文爱好者队伍也在壮大。
  去年以来,杨婧开始探寻更加广袤的宇宙。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为我们观测和拍摄深空天体打下了基础。”杨婧说,深空天体中有漂亮的星云、星系,但大多肉眼不可见。眼下,她正利用天文望远镜、深空冷冻相机等设备学习天文摄影。
  “愿更多人看到浪漫的繁星。”杨婧说。
 
云深处诗意栖居
一个山区县活化传承的乡村实践
云深处诗意栖居

一个山区县活化传承的乡村实践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何玲玲 方问禹 黄筱

  海拔850米的寨头岭上,60岁的村妇鲍菊球推开窗子向外眺望,眼里透着光亮:云蒸霞蔚的山间美景,三三两两的游客闲适漫步,整个村子都生动了起来。
  农家一扇窗,时代一扇门。2018年5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曾到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调研,看见一场“拯救老屋行动”,传统村落渐次“复活”。近日,记者重访这里,眼前徐徐铺展着的,是一幅主客共建共享的乡村美好生活画卷。
  这个山区县持续推进活化传承的乡村实践,不断生发出新的变化:传统村落被点亮了,焕发独特魅力;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鲍菊球们”也被“点亮”,在与外部世界的热情拥抱中迎来新的生活。
入山村,见美好


  深山村里年味浓。龙年新春,松阳乡村的角角落落都热闹起来了,传统年俗绽放出缤纷色彩。
  在竹源乡小竹溪村,大大小小的社殿、香火堂内,祭祖仪式接连不断。大到整个家族,小到三口之家,一起传承着延续千年的“仪式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大东坝镇石仓村,山边马灯行头在这个春节风光无二。以竹篾编织的马头马尾、花花绿绿的戏服……10多岁的孩童演员们寒假里最大的期待,就是加入这场非遗马灯活动,走街串巷送祝福。
  “老祖宗留下的民俗传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党支部书记鲍朝火说。
  松阳地处浙西南山区,有1800多年建县史,是华东地区传统村落最多、风格最丰富的县域,被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山野葱茏,云卷云舒。2016年,一场“拯救老屋行动”开启了这个山区县活化传承的乡村实践,也拉开了这里的传统村落走出颓势、迎接美好生活的序幕。
  “十年前,常住村里的只有20多个老人,房子也倒得七七八八了。”鲍朝火从手机里翻出一张老照片,老屋的木制房梁被雨水腐蚀仅剩一半,夯土黄泥墙也坍塌散落在地,空置多年的屋内都长出了杂草,透出萧瑟之感。
  这里如今是名为“今有光”的文创品小院。外立面是修缮翻新过的木梁夯土墙,延续着整个古村的色系与质感,承载的却是现代气息。
  前些年春节,叶村乡横坑村叶登源、周美英二老都会被子女接到丽水城里过年。
  “但这几年,我们全家老少都喜欢在村里过年。”叶登源的儿子叶朝义说,现在老家的村子里更有生活的味道。
  截至目前,松阳“拯救老屋行动”中实现挂牌保护的传统建筑超过1200幢,整个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人的乡愁记忆,多有相似的轮廓。如今松阳传统村落的美好乡村生活,引来万千城里人来此修心、养心,积蓄新能量。
  一家四口,一车,一狗。从上海驱车而来的卢女士带着家人和爱犬,在陈家铺村度过了悠闲的三天。
  “每天就在民宿门口看日升月落,在转角遇到的书店、咖啡馆里一坐就是半天。”卢女士说,村里的时间过得慢,让人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大山里“长”出美术馆


  先锋书店是“南京的文化名片”。2018年6月,先锋书店的第14家乌托邦平民书局选择了以山峰和坚固之所为家,在陈家铺村的悬崖上开出了一间“网红书店”,外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鲍根余是村里的老支书,每天吃完早饭,他都会去村口的快递点领取新到的书籍,分成两摞,用担子挑回店里。
  “村里的书店不是摆设。”鲍根余说,现在回村和进村的年轻人、小孩子多了,看书的人多了,书店就是村里应该有的。
  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而言,保留原汁原味与接受新鲜事物,取与舍之间需要有清晰的原则边界。所谓活态传承,如何界定?
  “保护传承并非大拆大建,而是在古村落历史风貌的土壤上自然生长。”鲍朝火说,从他2013年决心回村发展时起,就对村里的历史风貌与传统保有一颗敬畏之心。
  完全依照山顶老屋的排列起伏曲线,沿用夯土黄墙、原木房顶的主色调,一座美术馆倚山而生。
  “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横坑村玖层美术馆发起人杨洋说,她选择从北京到松阳,正是看中了这里的独特风貌,在此设计建设的现代建筑也必须沿着乡村的风貌肌理自然伸展。
  玖层美术馆与周边农屋,馆中人与村民,也从彼此遥望到自然相融,构成了一幅现代古村落的画卷。
  以石仓古契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契约精神”为灵感,以当地石材为主材,契约博物馆成为石仓村的新地标,引导人们对规则、信用产生尊重和敬畏。
  还有山头村的白老酒工坊,蔡宅村的豆腐工坊,平田村的农耕展示馆,力溪村的连环画乡村艺术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散落在松阳各个传统村落的图书馆、美术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空间,数量超过30个。
  在充分尊重当地传统、文化、产业和空间肌理的基础上,这些建筑形成了一系列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文化空间,在松阳的传统村落扎下深根。它们是当地人文特色、生产生活形态的展示空间,是提升当地人与外来客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也是传统村落活态传承的良好载体。
  从田间地头劳作而归的村民会在博物馆花坛边的长凳上小憩片刻,天真的孩童穿梭在厚重的石墙间嬉闹……
  “家门口的博物馆,就像是我家的客厅。”大东坝镇石仓村村民雷艳红自豪地说,外面的客人来了,都要带他们到博物馆转一转。
  松阳县委书记莫靓说,松阳在“国家传统村落家园”建设进程中,通过点位上的适度刺激,慢慢恢复古村落生命力,力求在最大限度保留原风貌特色的基础上有机更新,让人们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又体验到舒适的公共服务。
“三乡人”种出“三原色”


  三都乡松庄村79岁的叶金娟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做除了家务、农活以外的事情。在一群年轻人的策划下,她的手印、脚印不仅变成一幅幅画,还被做成冰箱贴、磁力贴等文创商品,受到游客们的喜爱,她也因此有了农产品以外的收入。
  在“村口的涂鸦”画展上,所有作品都由松庄村的老人创作。城里来的年轻人做指导,爷爷奶奶们将双手、土豆、菜心和茶叶等蘸上颜料,在纸和画布上印下属于他们的乡野风韵。
  画展的创意来自村里的“新乡人”——上海民宿投资人孙培。2018年,她看到传统村落所蕴含的生机,便带着她的首家民宿综合体规划设计入驻松庄,签下18栋老屋。
  自此古村开始涅槃般的“新生”,陆续有了客房、咖啡厅、餐厅、书吧、会议室等。
  “原乡人”叶胜忠在松庄村种植水蜜桃多年,过去卖桃子都要挑着担子去城里,现在村里游客多,他和乡亲们的桃子不出村就卖断了货。
  “线上线下联动,松庄村的桃子从每斤3元卖到了6元。”松庄村党支部书记叶根忠介绍,2023年乡域公共品牌“秘境仙桃”发布,进一步带动了当地桃子销售。
  市场化思路带来普遍效益。松庄村的土特产端午茶、茶叶、桃胶、白老酒等近些年都“火”了起来,销售到全国十几个省份,村民每年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
  原乡人“种”产业,新乡人“种”创意,归乡人“种”文化。
  在松阳,一批归乡人带着望乡的情愫和闯荡世界后的眼界,成为古村落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
  “80后”叶科2022年回到酉田村,将原五心小学旧址进行改造,新建“五心书房”,打造集研学、非遗手工体验、乡村文创等业态为一体的共富工坊。
  “00后”汉服设计师刘雯悦,回到三都乡里庄村建立了工作室,把从古村落中汲取的设计灵感应用到汉服上,积极宣传传统文化。
  主客共建共享乡村美好生活。三都乡党委书记孙梦俏说,“三乡人”是乡村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建设者,三重力量共同“种”出了“三原色”,才会有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发展的相得益彰、五彩斑斓。
他们都是骄傲的


  陈家铺村里一家民宿餐厅前些天开业,第一件事是邀请全村村民一起吃饭。餐厅的工作人员手写了80多份请帖,挨家挨户送上门,还在村口喊起“大喇叭”吆喝大家伙儿。为了配合老人们的作息,村宴时间特意提前到下午四点开始。
  “这里是原住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家园。”山果落餐厅负责人杨慧娟说。
  外来工商资本经营的民宿里,打扫卫生、修剪植物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村人。不少民宿老板每年会带着全部员工一起外出旅游团建,村里的老人们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山外的事物。
  如今孙培一年有超过300天的时间,待在松阳的乡村里,工作和生活早已深度融入村庄。她与村民像家人般相处,是松庄村的“荣誉村民”,参与村庄治理与发展谋划。
  杨洋则为村里老人们谋出了新活计。过去老人们把漫山遍野枯萎掉的竹子拿来做竹扫帚,逢乡镇大集时拿去售卖;而杨洋用艺术家的眼光,发现干枯的竹枝制作出来的茶垫,平整又别致,便手把手教村民们自制茶垫。
  “无论制作的手艺好坏、后续能不能卖出去,我都以10元一张的价格收来。”杨洋说,老人们不仅每个月能增收千余元,还积极与她讨论如何把竹枝编得更精美、如何加入新创意。
  外乡人看过来、走进来,原乡人望出去、走出去,一进一出间,小山村“火”起来,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乡亲“活”起来。
  6年前,记者在此采访,接触的村民们大多拘谨,与外来人有着天然的距离。如今,笑意写在他们脸上。
  “过去谈到自己的山村,他们很害羞,不善表达,现在他们都是骄傲、主动地介绍村里的风土人情。”孙培把这些点滴变化记在心里。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巍说,乡与城、形与神的双向奔赴,由外及内、由村及人,让传统村落沐浴着现代文明。
  松阳对传统村落活态传承的乡村实践,走进了国际社会视野,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
  在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松阳将中国浙西南地区大山里的乡村发展故事传递到国际舞台,还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了“可持续乡村创新发展”合作意向书。
  从村落建筑风貌的修缮,到乡村人文肌理的复苏,再到村民精神生活的充盈,松阳大山云深处的诗意栖居,散发出中国传统村落历久弥新,氤氲现代文明的无限魅力,展示了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从《忆秦娥》看词的“比兴寄托”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从《忆秦娥》看词的“比兴寄托”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典引读
 
  叶嘉莹讲授
陆有富整理 于家慧审校

  我们现在讲李白的一首词《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的作者不能确定,但不管是不是李白作的,它都是非常好的一首词。如果确实知道作者,知道他生平的经过、感情,就切切实实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故事,为什么有这样一种感情。不知道作者也有好的一面,因为不知道作者就可以自由联想。这首词也是如此。虽然有人说是李太白所作,可是没有切实证明,而且跟李太白的风格也不是完全相似的。
“秦娥梦断秦楼月”中的诗词传统


  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秦楼上的一个女子“秦娥”。美丽的女孩子就叫“娥”,《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娥娥”是女子娇美的样子。“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她(他)所悲伤的是离别。词里常常写的是男女之间对所爱之人的怀念。这个女子可以怀念所爱的男子,也可以是男子所怀念的对象,所以词里的女子可以是怀念的主体,也可以是被怀念的客体。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要欣赏诗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注意到诗词里面的传统。秦楼和秦娥给人的联想是什么?从前在秦国的时候,秦穆公有一个女儿叫弄玉,她的丈夫叫箫史,据说是一个仙人,两个人在一起的最好的娱乐就是吹箫。有一天,箫史和弄玉吹箫时引来了一只凤凰鸟,两个人就乘着凤凰鸟同时成仙了。这个古代传说是美好的。你如果平生能得到一个真正所喜爱的人,能有共同的欣赏和爱好,这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可是现在这首词所写的是美好的事情破碎了。“箫声咽”,两个人当年在一起的时候,那个箫声是快乐的箫声,可现在是离别,所以吹出来的都是呜咽、哭泣的声音。苏东坡的《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在我的客人里有一个吹洞箫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洞箫的声调是这样悲伤,表示一种哀怨的感情、一种相思爱慕,好像在哭泣,好像在诉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哀怨的声音,可以使那深幽山谷里潜藏的蛟龙都来到水面上跳舞,可以使得在孤单的船上被抛弃的女子哭泣。那呜咽的箫声是哭泣的声音,是引起了孤单的人悲哀感情的一种声音,所以是“箫声咽”。什么人听到的“箫声咽”?又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听到的?他说是“秦娥梦断秦楼月”,假使“秦娥”就指的是当年的弄玉,那么就是她所爱的那个人,跟她一起吹奏洞箫的人,现在不在了,他们分离了,破碎了,所以是“梦断秦楼月”。
  人常常在梦中追寻现实中不能得到的东西,在梦中相见怀念爱慕而不能见到的人,所以“秦娥梦断”就是美好的梦破碎了,惊醒了。唐末五代词人韦庄有一首词,“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昨天晚上,更深夜半,我在枕上分明梦见了所爱的那个人。后面描写梦中的那个人是什么样。最后“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梦里这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了,等到我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真让我有不可忍受的悲哀。梦中越好,醒来才更加悲哀,所以“梦断”,正是“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时候。
  不仅如此,正在“不胜悲”的时候,举头一看,目中所见的是高高照在秦楼上的明月。李白写过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也曾写过《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希望共同看天上的月亮,当我看到明月,就开始怀念远方的人,所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这就增加了相思怀念的感情。所以写到这里,写到很深刻的相思“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我只是今天的夜晚才怀念你吗?不是。我每天每年都在怀念你,是“年年柳色”。
“柳色”蕴含的两种感情


  “柳色”已经变成中国的传统了。第一个用“柳色”的人是非常有文学的美感和欣赏能力的。春天草木初生的时候,柳条从冬天的枯干僵硬,变得柔软,变成黄的、嫩绿的、深绿的颜色,到长得茂密起来,变化是非常鲜明的。所以“年年柳色”,是每一年当杨柳变绿的时候,由鹅黄嫩绿转变过来的时候,那是最新鲜的感受。而新鲜的感受之中唤起人感动的,一个是季节的美好,一个是时间的消逝。“良辰美景奈何天”,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怀念你所怀念的人。唐朝有一个诗人曾写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个闺中的少妇本来没有很悲哀的感情,当春天来的时候,她偶然来到楼上,忽然间看到那路边杨柳的颜色改变了,这样美好的季节猝然而至,可是没有人一起欣赏,她后悔让她的丈夫离开那么远去打仗,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爵位,牺牲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感情。
  不只是唐朝有这样的传统,关于“柳”的象喻,可以追寻得更远。《古诗十九首》第二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实际上写的就是这个楼上的女子的相思怀念。总而言之,中国诗词说看到“柳色”的转变,一个就是季节的美好,却不能与所怀念的人共度;再一个就是时间的消逝,每一年杨柳绿,就代表一年光阴的消逝。《红楼梦》中也曾经提到《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良辰美景”是季节的美好,对比的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古诗十九首》:“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所以最使人心慌的是,如果我们都永远如此,再也不改变,千年百世我也可以再等下去,可人生不是如此。你就算有千年百世等待的感情和心意,你没有千年百世等待的生命。这就是时间的残酷,我愿意等待,可能等待多久呢?
  “灞陵伤别”,因为他所写的背景是秦,秦在陕西长安城,附近有个地方叫作霸陵,也可以写作“灞陵”。灞陵附近有一条水,叫灞水,灞水的岸叫灞岸,种的都是柳树。在唐朝,长安是首都,来来往往的很多人,每一年在长安城外的灞桥上都有人送别。还有一个传统,就是送别时常常折下一枝柳条,送给那个要走的人。“折柳”有两种联想的意思。一个是从声音引起的联想,柳跟留声音很相似,柳是从木卯声,留下面是个田,上面卯字也是声,所以这两个字的声符是一样的。这个声音的联想意味着我舍不得让你走,想把你留下来。还有一个联想是从形象引起的,因为柳树是万缕千条,这样细腻柔软,我们比喻人的情感,不是也常说情丝万缕吗?这就是折柳相赠之所以成为送别之风俗的由来。所以诗人说,当秦娥梦醒看到秦楼月的时候,她也并不是只有今天这个晚上怀念,而是年年每逢春好,经过灞桥,看到千丝万缕的杨柳,就会哀伤于你和我遥远的距离。
从“乐游原上望昭陵”到“回首望长安”


  上半阕从今夜的相思,说到年年的相思。下半阕说我不只是今天晚上怀念你,而是年年怀念你;我不只是春天怀念你,秋天也怀念你。从春天到秋天,“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乐游原是长安附近一个比较高的山坡。唐朝很多诗人都写过乐游原,李商隐有一首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向晚,是天快要黑了,我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很不高兴,就赶着一辆车登上“古原”,就是乐游原。我在乐游原上看到西下的斜阳,那么美丽。夕阳艳丽的颜色比日照当空更美,只是可惜啊,现在已经接近黄昏。他写的只是黄昏的表面的景象吗?不是。
  写乐游原是一个传统,李商隐同时代的诗人杜牧也写过一首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这是杜牧被贬官将离开长安时,来到乐游原写的一首诗。“清时有味是无能”,他在发牢骚,说这样一个清明的时代,最有滋味的生活就是一种无能的人的生活。无能就可以没有忧愁,得到悠闲,获得像天上飞动的孤云、山里静寂的和尚那样一种闲静的生活。“欲把一麾江海去”,古代凡是出使的人,拿一个带着穗子的杆子是“麾”,就是苏武牧羊时拿的“使节”。杜牧临走前,要登上长安附近的乐游原,远远地看一看昭陵。昭陵是唐太宗的坟墓。我去旅行的时候也望了昭陵,我很兴奋,因为我对它很有感情,在诗里对它很熟悉。杜牧、李商隐都是晚唐时代的人,他们的诗都不是只写表面上登乐游原的故事,而是比兴寄托,他说“乐游原上望昭陵”和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都有衰亡的感慨和悲哀的联想。
  我曾经谈到过,词有一个特色,就是容易引起读者象喻的联想,从表面的第一层意思以外,可以联想扩展它的意思。诗和词这种美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一种感动和触发的力量,它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生命。
  诗跟词需要一种感动和触发,诗人只是把自己受感动的情景表现在你的眼前。杜牧在乐游原上看到唐太宗的昭陵,是什么样的感情?他只是说“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他关心朝廷,关心国家,所以离开的时候,就忍不住回头看一看昭陵,表示他对国家朝廷的关心。
  中国诗词之所以难讲,就是因为诗词里有几千年的传统。中国文化之美好之丰富是因为有悠久的传统。怎么保持好的一方面,避免坏的一方面,这是最应该反省的问题。杜牧说“乐游原上望昭陵”表示对朝廷国家的一种怀念。杜甫曾说过,“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这是杜甫最后一次被贬官,在离开长安之前写的。他说自己不是一个有才干的人,而且一天比一天衰老了。哪一天再回到长安?他说,我虽然没有才,可是还不老,我来日方长,总有一天会再回到长安;或者虽然衰老,可是有才,那么以我的才干,朝廷总会叫我回来的。我既无才又衰老,哪一天能再回到朝廷?我不知道,可是我关心国家,不忍心离开。所以杜甫在临行时,停下马来,回头看一看千门(千门万户指长安城的宫殿)。
  从杜牧要离开长安到乐游原看昭陵,到杜甫要离开长安回看长安的宫殿,可以再追溯到一个更早的诗人——三国时代的王粲。“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写这两句诗是因为三国时代董卓变乱,长安经过很多次战乱,已经是一片残破了,所以当王粲要离开长安的时候是“南登灞陵岸”,而不是说“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登上长安南边灞水的河岸,回头看一看他关心的朝廷所在的长安。
  词人灞陵伤别本来可以指个人的离别,可既然灞陵跟长安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当他说到“乐游原上清秋节”,他所写的这一份凄凉的感觉就像王粲的“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已经在个人的感受之中加入了历史的联想和感慨。有多少人曾经登上乐游原,曾经感慨过唐朝的盛衰兴亡,这就是杜牧说的“乐游原上望昭陵”。
咸阳古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长安是西汉跟唐朝的都城所在地,咸阳是秦朝的都城所在,两地距离非常近,所以说到长安的时候,常常也会写到咸阳。长安和咸阳之间有一条古老的道路,就是咸阳古道。如果以我个人的理解说,我所怀念的那个人,他离开了长安,从咸阳的路上走了以后就再无音信,是“咸阳古道音尘绝”。“音”是信息、声音,就是他的消息;那时候没有柏油路,走过的都是尘土,是黄土,所以“尘”代表人的踪迹。这个人消息也没有,足迹也没有,就是“咸阳古道音尘绝”。
  上半阕词是“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现在他从春天的相思怀念,写到乐游原上的清秋节。到秋天这个人还没回来,而且没有音信,只有我登上乐游原面对这样凄凉的秋天。从春到秋,一首词里面写了春天,也写了秋天。如果我们推远这种传统、这种写法的话,宋代词人周邦彦,别号清真,他也这样写过。“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春天的时候,我们两个人有约会,是“相候”,有的时候你等我,有的时候我等你,相候在那红色栏杆的桥边。栏杆是红色的,是春天的,是美好的,颜色是鲜明的。可是今天当我怀念你的时候,“今日独寻黄叶路”。黄叶是凄凉的,是秋天的。你走的时候还是春天,还有杨柳,所以每当春天看到杨柳,我就想到和你离别的那一天,但是到了秋天这样凄凉的季节,信息和踪迹都断绝了,所以说是“咸阳古道音尘绝”。
  咸阳古道有一个联想,唐朝诗人李贺曾经写过《金铜仙人辞汉歌》,写的是在汉代的时候,宫殿里用铜——铜是金色的,所以说是金铜——建了一个金铜仙人,它有一只手向天上举起来,手里托着承露盘,是接露水的。从前汉武帝迷信神仙,他用金铜仙人的盘子接天上的露水,混合一些东西吞服下去,认为可以长生。《金铜仙人辞汉歌》说的是汉朝灭亡了,曹魏的人就把金铜仙人从长安的宫城里迁移走了。李贺感慨这件事,所以就写了一首《金铜仙人辞汉歌》。他说假如这个金铜仙人真的有知觉有感情的话,当它被从汉朝的宫殿移走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悲哀感慨的,所以李贺在这首诗里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个“客”就是金铜仙人,当它被从咸阳古道上拉走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兰草都凋零了。当朝代兴衰更换,不但金铜仙人会悲哀,假若上天有知觉,像人类一样是有感情的,也会衰老的。因此,咸阳古道也有一种朝代盛衰兴亡的感觉。
  所以说这首词,你可以从表面的一层意思说是个人的情感,真的有这样一对男女,男子所怀念的人从咸阳道上走了。他站在乐游原上,面对凄凉的秋天,还遥望着咸阳古道,他所怀念的那个人信息和踪迹都断绝了。他在“音尘绝”之后再重复了“音尘绝”。在诗词里面,有的时候会故意用重复的字。只用一个“音尘绝”,感情传达得还不够,说两个“音尘绝”那就是让人心死。我眼前所看到的是什么?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所以这首词实在是非常有历史感的。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诗有“赋、比、兴”三种说法。“兴”是借物起兴。晋朝的诗人陆机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劲”,是强的,有力量的。他所说的那种力量,是摧残的、毁坏的、凋零的力量。秋天寒冷的风、寒冷的雨把叶子都变黄了,都吹落下来了,带有非常强大的摧伤的力量。令人悲哀的秋天,叶子都零落了。当看到“芳春”,就是美好的春天,那柔软的发芽的枝条舒展的时候,你就欢喜,看到外面的景物就引起你的感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因为他内心之中的那种感动比别人敏锐。看到外物而引起你的感动,这是作诗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一般说起来中国的诗,常常是先写景物,后写感情,“兴”常常在诗的发端。可是天下没有死板的事情,尤其是诗歌,诗歌的“感动”像一个活泼的生命,不是画一个规范的模型,所以“兴”的感发可以在诗的发端,也可以在诗的结尾。
  唐朝王昌龄的诗,“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他写在边疆戍守的战士们,怀念故乡的家人、妻子。“高高秋月照长城”,看见高高的秋月照在那绵延不断的长城上。这又是一个历史的感觉,还是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天上的这一轮明月,从古至今如此,每个朝代都有明月,每个朝代都在长城边发生战争,而“万里长征人未还”,每朝每代都有战士没能回来。这个景物的存在,正好触动作者的感情。所以“兴”,可以是由景物生成感发,也可以把你的感情带到景物之中,与之融为一体。《忆秦娥》也是如此。
  “咸阳古道音尘绝”写的是人世,写的是感情,已经到了心思断绝的时候,还有什么可说的?这时抬头一看,是“西风残照”,是黄昏时候的太阳。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看到斜阳,就知道太阳就要沉落了,是一种消逝的盛衰无常的感慨。
  写盛衰无常的感慨时常常写到斜阳,苏东坡的词《八声甘州》也是如此。我们以前讲到过词调,我介绍你们去看一本书《词调溯源》。每一个词的音乐的牌调是什么意思,在这本书上都有说明。就《八声甘州》而言,“甘州”是一首歌曲,《八声甘州》是一个曲调的名字。苏东坡在这首词里说“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问一问在钱塘江的江水上,在西兴渡的渡口边,有多少次夕阳沉落?当我看到斜阳的时候“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当你每天面对沉没的斜阳的时候,你不用去用心思量古今的感慨,就在你一低头一仰头(俯仰是指从俯首到仰首间,代表很短的时间)之间,有多少人起来,又有多少人倒下去了。
  “悲落叶于劲秋”,斜阳是沉落的,西风是凋零的。所以我现在抬头看,是“乐游原上清秋节”,看到的是“西风残照”,是萧瑟的秋风之中一轮将要沉落的斜阳。秋天的风为什么说是西风呢?是因为中国的地理形势,所以中国诗词的传统,凡是说东风就代表春天,西风就代表秋天,南风代表夏天,北风代表冬天。在萧瑟的秋风中,在落日的斜晖下,眼前看到的是“汉家陵阙”。
  我常常说,中国没有办法没有历史感。我曾经去过长安,写过这样两句诗,“诗中见惯古长安,万里来游鄠杜间”。“鄠杜”,唐朝诗文里常常提到。“杜”是杜曲,是当年唐代贵族所住的地方。(编者注:鄠音户,指鄠县,鄠杜是长安附近的胜地。)我看到长安很多东西——我经过乐游原,看到灞水、灞桥附近的杨柳;我看过慈恩寺塔;我看过很多汉朝和唐朝的历史和遗迹——汉朝帝王的坟墓,唐朝帝王的坟墓。所以我可以理解,在随便别的地方男女相思的离别怀念和在长安的不一样。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离合悲欢聚散,是古往今来的多少兴亡盛衰。在今天的秋风和残照之中,我满眼看去都是历史上千百年留下来的山河,所以说是“汉家陵阙”。中国常常说汉唐是两个最兴盛的朝代,所以常常用汉来代表整个国家、民族的一种感情。“陵”本来是陵墓,是皇帝的坟墓,长安是那么古老的一座城,汉朝、唐朝这些帝王的坟墓大多在长安。“阙”的意思应该是城门楼或宫门楼。今天的人看到明清的城墙,依然有一种历史感,而当时唐五代词人所看到的是汉朝的陵阙。即使我们说他写的只是个人的相思离别,可背景是那么久远的历史,何况他所用的这几个词,“乐游原”“咸阳道”“汉家陵阙”都不只是带着历史的色彩,还都有国家的意思。所以,这里面不但有历史感,还有国家感。因此,就有人说这首词可能是李白写的,而且可能是“玄宗幸蜀禄山陷长安时所作”——可能是安禄山叛乱攻占长安,玄宗逃亡四川(皇帝逃走也叫幸)时所作。所以,是借男女的相思怀念写对朝廷的怀念。但我想这可能是晚唐人感慨唐朝衰亡而作的一首词。唐朝的历史上,长安经过几次陷落:安禄山攻陷长安,后来吐蕃又把长安攻陷了,黄巢也把长安城攻陷了。所以在唐朝历史上长安是经过几次沦陷的,而且最后唐昭帝被朱温逼迫,也是赶出了长安,被带到洛阳。所以这首词,也许是晚唐人感慨唐朝灭亡所作的词。
  词向来因为内容狭窄,多是写男女情感而被大家轻视,并目为“小词”。但它也同样有它的意义和价值,词比诗带有更多抒情的性质。诗可以说理,可以记事,可以比较理性,但因为词有更多抒情的性质,所以可以同时带给读者更多的感发和联想。这首词之所以能引起我们这么多的联想,是因为它的用字。这些字给我们历史和地理的背景,从而引起我们这么多的联想。所以词有时表面看起来内容狭窄,可是它能引起我们很深的感动。    (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与研究”(项目编号:NMGGIRT2224)、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当代传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TJWHSX2301)的成果之一。
 
老“游神”迎来“00后”拥趸
老“游神”迎来“00后”拥趸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本报记者邓倩倩

  “没想到我们的民俗活动火了!以前游神就是我们村自己热闹热闹,现在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甚至来到现场观看。”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克凤村党委书记林祥果激动地说,在村里可以看到来自京、沪、粤等全国各地的车牌,空前热闹。
  正月里,各地年俗百花齐放。游神是福建地区春节期间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日益受到全国民众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注。大家很是好奇,“游神”在闽地为何如此风靡?
  游神文化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以闽、粤最盛。到了游神的日子,村里村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人空巷。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拥中走街串巷,队伍里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有评论称之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游神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祈福活动,它集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于一身,祈求神明庇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地文史专家说,游神活动流传至今,当代人延续祈福仪式,借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如今,这项别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游神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传递到年轻人手中,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福建游神文化也通过侨乡游子带去海外、走出国门。
古老的乡村年俗闯进大众视野


  在潭头镇的厚福片区,大年初十这天迎来一年中最隆重的游神活动。当天,主神前后数以百计的各类神将浩浩荡荡,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舞龙、舞狮、板鼓等队伍各显身手,抬轿子的小伙子们铆足了劲,三步一停五步一冲。
  神将是游神中颇为醒目的存在,气宇轩昂、仪表堂堂、意气风发的“张世子”“张二世子”“赵世子”等凭借“高颜值”在网络上走红。扛着神将的人迈着特有的步伐,忽左忽右,将塔骨的双臂有技巧地甩动,或灵活或庄重,将巡视村庄的“神明”演绎得栩栩如生。
  “哇,好壮观!”“这里过年氛围真浓!”慕名前来的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一路跟随人潮前行。厚福游神队伍长度达到4公里,巡游18个自然村,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据当地人介绍,长乐厚福游神民俗活动已有400多年历史。“长乐靠海,是知名侨乡,从前当地人以出海捕鱼为生,也有很多人远渡重洋讨生活,游神活动的兴盛,为求保境安民,也为外出谋生的乡民祈求平安。”潭头镇耆老林国杰说。
  追溯游神文化源头,要从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说起。据统计,福建有上千种神明。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研究认为,福建民间信仰发达与历史、自然、社会因素有关,福建人的祖先从中原躲避战乱南渡,带来先进技术和文化信仰,有力推动福建民间信仰发展,加上自然灾害、疫病及战争械斗等社会矛盾,促使民众寻求神明庇佑。
  延续至今的民间信俗有何内生动力?福州民俗专家郑子瑞认为,归根结底是人们将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明的身上,神明信仰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妈祖文化蕴含的是海洋精神,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蕴含的是关爱妇孺的品德,而关老爷则是忠义的象征。
  游神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祈福,也是当地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游神活动中蕴含着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非遗元素,且类型越来越丰富。厚福林氏宗祠总理事会负责人介绍,鼓板、舞狮、舞龙等表演是当地游神的传统搭配,今年首次邀请潮汕英歌舞队加入,促成地区之间乡土文化互相交流。
  记者采访时遇到从北京自驾前来的张女士一家,她说,这趟春节旅程就是为寻找年味而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传播很广的福建游神文化,循着地址找来了,这里的民俗和北方很不一样,值得体验一番。社交平台上也有众多网友评价:“民俗的魅力,很震撼”“福州传统文化的复苏,很精彩”“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
  在福州地区,每个村子的游神时间各不相同,从正月初一延续到整个正月。潭头镇副镇长郑军告诉记者,游神民俗活动都是由村民自发组织,自愿捐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扛轿辇的壮年,到手捧香炉的长者,到提灯执扇的女性,再到挺神将的年轻人,无不体现着基层农村团结有序的社会关系和分工,而绕境游神则推动着村与村之间的和谐往来。
“90后”“00后”扛起大梁


  虽然这是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但也越来越“年轻化”。有人打趣说:“现在的游神是‘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
  在圈粉无数的神将背后,就有许多年轻人的参与。“00后”林滨是新版神将形象的设计者之一。“从小对村里的游神文化耳濡目染,可以说是‘刻进骨子里’的文化传承使命感,让我一直想创新设计一尊神将形象。”
  设计神将形象并非易事。神将的像在福州地区俗称“塔骨”,这是一种大型空心竹骨神像,由人在塔骨里面扛起神像,俗称“挺塔骨”。而神将的脸谱、头冠、服饰都颇有讲究,旧版的神将脸谱是采用工笔风格,较为威严庄重。
  “创新的前提,是对传统民俗文化深入学习和了解,保持敬畏之心。”林滨坦言,在设计新形象时也遇到不小的阻力,要耐心说服老一辈人接受这种创新,找手艺人雕刻脸谱、加工服饰上的刺绣图案等,从设计到成品大约花了两年时间。
  当新版神将在游神中露面后,很快便在视频平台上走红,因形象俊美颇受欢迎,也得到老一辈人的认可。“与旧版相比,新版会更立体化,更趋向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有的人称它为‘动漫脸’。很荣幸能把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林滨说。
  村子里像林滨这样热衷于游神民俗的年轻人比比皆是。游神中,挺神将者多为青少年,由于神将塔骨重的可达七八十斤,需要年富力强者才能扛着巡游。他们当中有的是过年回乡的青年,有的是还在上学的学生。一般每尊神将由四五个人轮换扛,并且有专业的一套脚步和手部动作。
  “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但从小跟着游神队伍看,久而久之就会了,身边的同龄人也纷纷加入这个队伍,感觉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今年20岁的林彦鑫参与挺神将三年了,目前在重庆上大学,每年春节回乡都会参与游神民俗活动。
  在长乐游神队伍中,打鼓板也是历史悠久的一项民俗表演。“90后”女生林雅婷是厚福游神的鼓板队领头鼓手,她小小的身躯在打鼓时判若两人,在直径近3米的鼓板面前,挥动鼓槌,英姿飒爽,气势如虹。“以前老人家说女生不能打鼓,但我们年轻人就要敢于打破一些陈规,喜欢民俗文化就踊跃参与其中。”她说。
  林雅婷在两年前将喜欢传统民俗文化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发起成立青年人的社团“兴龙社”,跟随老一辈的步伐,将打鼓板、挺神将等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春节期间,兴龙社的活动场地门庭若市,有许多慕名来学习打鼓、体验挺神将的年轻人。“我们在过年前后十多天免费向大众开放,教愿意学的年轻人打鼓,有的从泉州前来,年纪最小的只有4岁。”兴龙社负责人之一林勇宏说。
  对于游神民俗活动,年轻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不迷信,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游神祈福是一种精神寄托,挺神将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全民皆可参与的民俗文化。”厚东村青年林木材说,不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在我们手中断层,也不能墨守成规。可喜的是,现在年轻人对民俗活动热情越来越高。
海外游子割不断的故土情结


  近两年,福建的游神民俗活动不仅逐渐被全国民众所知晓,而且“火”到了海外,受到许多海外游子热切关注。龙年春节,侨乡长乐迎回大量的海外乡亲回国过大年、看游神。
  “时隔33年,第一次在春节期间回到家乡,从小我就喜欢跟着家人一起去看游神民俗活动,这次再看到游神,勾起了童年的记忆,感慨万千。”美国福建同乡会副会长林良平说。
  除林良平一家人外,还有200余位旅美乡亲先后返乡。“很多人是在网络上看到家乡游神的视频后,纷纷说今年要争取回到家乡过年,我们回乡后把视频发在旅美乡亲群里,有的人看到后又特地赶回来,游神的感染力太强了。”林良平说,这是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的乡土情结。
  “80后”旅美华人林楚和妻子黄舒婷多年没回国了,这次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一起回长乐老家感受春节的年俗。“虽然在美国也会给孩子们过春节,告诉他们春节的习俗,但是感受不到真正的年味。与其在视频中看,不如带孩子们回到家乡亲身感受,让他们更加了解传统民俗文化。”黄舒婷说。
  他们不仅看游神,也上手体验了一把挺神将。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小儿子林维恩在父亲的指导下钻入塔骨,挺起神将、摆动身体,试着走了一段。他说:“很幸运能够尝试,希望明年再回来。”两个女儿也表示,非常激动能够参与游神民俗活动,这将激发她们去进一步了解家乡民俗文化。
  被游神文化吸引回乡的他们,也惊叹于家乡的变化。“以前的游神没有这么好的装备和环境,现在村子的道路宽阔平整,游神规模浩大。”黄舒婷说,“锣鼓声声敲在我的心头,慰藉了我的乡愁。”
  “95后”旅美青年林志敏出国14年了,对家乡的游神民俗仍尤为热心,春节回国加入挺神将的队伍。“在海外的同龄人每年都关注家乡游神,即使有时差,也会熬夜看家乡的游神直播。”他说,原本计划初十游神后回美国,但现在特别舍不得离开,打算在家乡再多待一阵子。
  近年来,游神文化也被华人华侨带到海外。长乐区猴屿乡的乡亲曾在美国费城唐人街举办游神民俗活动,游行队伍的成员们手持花篮、横幅,有的装扮成神将形象,有的抬着载有神尊神像的轿子,伴随着民乐队和舞狮队,向海外展现别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林良平说,他们目前正在洽谈邀请家乡锣鼓队赴美国表演。“如果有机会,未来可能会在美国看到‘厚福游神’的场景,希望借此活动,让海外游子也能亲身感受到传统游神民俗,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
 
美国人林登:从老外到老乡
美国人林登:从老外到老乡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35年前,我无法在世界地图上辨认出中国。而现在,我的身份已经与这个国家难以分割。我可以预见我的灵魂将永远漫步在喜洲的小路上。这里现在已经是我的家,我灵魂的归宿。”这是美国人布莱恩·林登中文回忆录《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里的独白。
  1984年,林登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印象深刻,尤其对中国农村有着特别的情感,他称之为“家”。
  后来,林登来到云南大理经营民宿,搭建起了一个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在这里,他与来来往往的住客一起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
“中国也是我的家”


  在中国度过了多少个春节?林登已不能准确地说出答案。“20个,或者更多。”林登回忆说。
  今年春节,林登依旧待在中国,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的喜林苑与家人、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起欢度佳节。喜林苑是座老宅院。2008年,林登和他的团队修葺了这座古宅,建起喜林苑客栈。
  “建喜林苑的初心,是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林登说,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而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也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
  写春联、做花灯、舞龙……今年春节期间,喜林苑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40年前,我对中国一无所知,现在我已经能写毛笔字了。”林登自豪地说,“中国也是我的家”。
  “家人团聚是春节最重要的部分,是给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礼物。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过去与未来间的重要连接。”林登说。
与中国“相遇”的奇妙缘起


  1984年,林登来到中国,在北京研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到中国留学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提起这次机遇,他仍觉得神奇。
  来中国前,林登是个兼职洗地毯的夜校大学生。一天,他到一位大学教授家中洗地毯,教授请他帮忙把一个标记插在世界地图上中国的位置。他一脸茫然:“我不知道中国在哪儿。”
  但很快,林登就被教授讲述的中国故事迷住了。没过多久,他在夜校看到了中国资助留学的海报,他鼓起勇气申请,没想到被录取了。
  到中国几个月以后,林登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春节。当时,他还不太会说中文,对中国的好奇心促使他开启了“冒险”之旅,他乘坐火车到了河南开封,在那里看到人们写对联、放鞭炮。
  “我还在当地人家吃了年夜饭。虽然交流起来有困难,但中国人总是用最大的善意对待我。”林登说,“有朋自远方来”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得益于中国的留学经历,1990年,林登受聘于一家瑞典公司,从事跨国教育工作。工作期间,林登曾去过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让林登很吃惊。
  怀揣着向世界分享他对中国热爱的愿望,林登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多尔县创办了一间画廊,希望用中国的艺术品,展现中国丰富多元的文化。
  随着时间推移,林登发现画廊能展示的内容有限。为了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他决定回到中国,寻找新的开始。
“中国就是我的职业”


  “我的人生就是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林登真挚地说,中国是他的另一个故乡,同时也是他的“职业”。
  2004年,林登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重返中国。他们希望找一座中国传统老宅,修缮保护起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基地。怀着这个目标,一家人在中国游历了两年,最后在云南大理喜洲停下了脚步。
  林登说,选择喜洲有3个原因:一是这里有很有价值的老房需要修复;二是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包容;三是当地政府对他们的设想予以支持。
  喜林苑建设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依托白族老院“杨品相宅”打造的客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白族民居风貌:“三坊一照壁”格局依旧,精致木雕、壁画完整如昔。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农村开客栈,这是喜林苑最好的广告。营业以来,外国访客络绎不绝,他们以喜林苑为起点走进周边村庄。
  乡土文化体验活动是喜林苑的一个特色。带旅客逛喜洲古镇早市,品尝白族三道茶或者亲手做一幅扎染作品……这些都是林登喜欢做的事情。
  2021年,距喜洲100公里外的剑川县沙溪镇,又一家喜林苑客栈投入运营。
  “通过林登搭建的文化交流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地向外国游客传播家乡文化。”沙溪喜林苑客栈管家、白族小伙杨稆说,他时常作为导游带着外国游客到村子里感受剑川白曲、白族舞蹈“霸王鞭”、木雕等,让他们更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到访沙溪喜林苑的苏格兰人恩达徒步参观了客栈附近的沙溪古镇和石钟山石窟。古色古香的小镇、惟妙惟肖的石雕让恩达眼前一亮。“我看到了‘我不熟悉的中国’,在这里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恩达说。
共同的未来


  坐在喜林苑的观景台上,喜洲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林登相信,世界需要更加努力地了解开放的中国。
  林登喜欢称自己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却不是个空想家,他沟通中外的理想已经被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刻在了中国的乡村大地上。
  2022年,林登出版了中文回忆录《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他在书中回忆自己与中国的故事,这本书成为了他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他想让中国人民知道,世界上有一些美国人真诚地敬爱着中国。
  目前,林登正计划在美国出版英文回忆录,并打算回到美国亲自宣传他的著作。“我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他说,“我想让美国人通过一个同胞的眼睛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今年春节,林登的小儿子布莱斯也回到中国。今后,他将花更多时间协助父母运营喜林苑。“虽然离开中国多年,布莱斯仍然觉得中国是他未来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期待着他会像我一样,成为喜林苑的一部分。”林登说。
  “中国的文化精神融入了我的血脉,是中国滋养了我,成就了我,”林登说,“我们会继续努力,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丁怡全 赵智钦 王安浩维)
 
吴冠中:心中有座彩虹桥
吴冠中:心中有座彩虹桥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闵捷

  最近,我在北京潘家园旧书市场,偶遇一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术》杂志。在这些旧杂志里,我发现了不少吴冠中的文章,如《要重视油画问题》(1979年2月号)、《绘画的形式美》(1979年5月号)、《虚谷所见》(1984年5月号)等。他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艺术前沿,大声疾呼“现代的西方美术要开放”“油画的民族化一定要研究”。他不仅呼吁“融合中西”,也将这一理念深植于他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风格独特的创新之路。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早年留学法国的吴冠中,一直致力于在中西文化间架桥,他曾说:“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我的整个艺术生涯都奉献给中西文化的交融工作。”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他“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时,时任法国塞纽奇艺术博物馆馆长玛莉-戴莱士·波波在他的画展开幕式上说:“他成功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
  自称“艺术的混血儿”的吴冠中,在《致观众》中写道:“我爱我国的传统,但不愿当一味保管传统的孝子;我爱西方现代的审美意识,但不愿当盲目崇拜的浪子,是回头浪子吧,我永远往返于东西方之间,回到东方是归来,再到西方又像是归去,归去来兮!”1993年,当时的巴黎市长、后任法国总统的杰克·希拉克亲手将“巴黎市金勋章”授予吴冠中。
记忆深处的留法岁月


  我曾于1994年采访过刚从巴黎举办个人新作展归来的吴冠中,他介绍了巴黎个展的盛况。采访中,吴冠中说,在他青年时代就读的杭州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学生们觉得法国是他们的“姥姥家”,因为很多老师都是留法归来的,包括校长林风眠、教务长林文铮、西画系主任吴大羽这三位杭州艺专创校时代的“铁三角”。他们影响了吴冠中一生的艺术理念和创作生涯。所以,去法国留学,是他青年时代的梦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和师生们经历千里大迁徙,迁校过程艰苦卓绝,吴冠中依然坚持学习法语。1946年,28岁的吴冠中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以中法交换生的身份赴法留学。在他日后60多年的人生岁月中,他始终未忘情于巴黎的青年时代,他说:“巴黎不是生养我的故乡,但确是我艺海生涯中学习的故乡。”
  那次采访之后,我写了《吴冠中三度巴黎行》的新闻稿,播发后,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全文刊登。从此,我开始了与这位艺术大师的交往。
为东西方文化架桥


  上世纪90年代,吴冠中的同窗好友、旅法华裔画家朱德群和赵无极先后回国办展。吴冠中将他们介绍给我,我到中国美术馆的画展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
  1997年5月,朱德群50年来首次回国办个人画展,所以相当隆重,吴冠中热情地为老朋友张罗画展事宜。吴冠中把画展的消息告诉我,我在画展开展之前分别采访了吴冠中和朱德群。那是我第二次到吴冠中先生家,这次我走进了他的画室,并为他拍了照片。
  吴冠中的画室在他公寓的深处,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显得空空荡荡,深灰色的地毯上墨迹斑斑点点。吴冠中解释,画大幅水墨画时,他常常直接在地上作画。画室的正面墙上,并列悬挂着一幅取名《水田》的油画和一幅叫作《色色空空》的大幅水墨画。美术评论家称,这幅《色色空空》是吴冠中画风走向抽象的新作中最成功的一幅。
  吴冠中的学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在一篇题为《寻美的苦行者吴冠中》中说:“吴冠中用形式美的解剖刀,全面地剖析了中国绘画,找到了中国绘画形式美的根脉:‘韵’。为此,万物在他心里都化为深情的诗和抽象的韵,他说那韵其实是‘虚’,中国文化讲虚以待物,才会有艺术之大美。他悟到了东西方艺术的精髓,深信美是自由的形式。”
  1999年秋天,文化部为年届八十的吴冠中隆重举行了“吴冠中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画展开幕式上,他依然穿着那件随意的夹克,在一片西装革履中格外引人注目。在他身后,那一幅幅凝聚着他心血的画作,写就的是他一生的辉煌。
  吴冠中晚年致力于在东西方艺术之间架桥。他认为,“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的飞跃,它像树木,只能在土壤中汲取营养,一天天成长,标新立异不是艺术,拔苗助长无异于自取灭亡,但那种独创精神和毫无框框的思路,对我们则是极好的借鉴。”2002年,吴冠中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南北两个诞辰百年回顾展


  “一个人在青春期所企望的在老年便得到丰收。”这是一则古老的欧洲格言。吴冠中用他一生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印证了这句话。从少年时杭州艺专从艺,到青年时巴黎美院求学;从“文革”中背着画箱走江湖,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画作在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地频频展出,吴冠中以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心描绘着他生命的画卷。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平静地走完了他献身艺术的一生,享年91岁。
  2019年8月,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香港艺术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先后隆重举办了吴冠中诞辰百年艺术大展。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吴冠中像在两个展览上都曾展出。雕塑中的吴冠中正在作画,他微蹙眉头,凝神屏息,目光炯炯。吴冠中之子吴可雨在香港艺术馆吴冠中诞辰百年展上见到这尊雕塑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香港艺术馆吴冠中百年诞辰展策展人司徒元杰说,这尊雕塑表现的是2002年吴冠中先生在香港艺术馆楼顶平台上为观众现场示范户外写生的故事。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用写意、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一座真实、纪念式的铜像,再现了吴冠中先生的创作风格,也表达了他与香港艺术馆的情缘。
  吴为山在《吴冠中的艺术生命之线》一文中写道:“这尊铜像选取他凝神专注写生、以刮刀涂抹油彩的瞬间……他是一位真的猛士、雅士,是一位不断向世界寻求美的敏锐者。他在东西方文化融汇激荡中,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艺术。”
  在中法建交60年之际,回望吴冠中生前孜孜不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所做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看到了他心中的那座彩虹桥。
 
丝路屯城越古今
丝路屯城越古今

( 2024-0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本报记者何军 赵晨捷 周晔

  在新疆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茫茫沙漠和戈壁上,崛起一座路网四通八达、楼房拔地而起、绿树成荫的城市。而城中心以北约十多公里处,是一座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甚至更早的古城遗址,城墙依山雄峙,烽火台屹立在山顶,佛龛凿刻在悬崖峭壁上……
  新城和古城,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一部分。图木舒克的千年文脉蕴藏于丝路屯城的历史线索里,又贯穿在绿洲新城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中。
  图木舒克是新疆最早开始屯垦的地区之一。辖区内不仅发现了古河道、引水渠等遗迹,还发掘出古代小麦、果核等遗存。自古以来,以农产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为媒,中原与新疆交往交流交融十分密切。
  图木舒克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其东接龟兹,西连疏勒,南临于阗,西南与莎车相接,地处当今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的中心地带。汉代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龟兹大钱、粟特文文书等遗物,仿佛诉说着古丝绸之路繁盛的商贸往事。
  图木舒克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之地。在这里出土的部分造像壁画人物面部圆润饱满,与唐代中原审美相似,而在发髻造型、雕塑技法方面,又受兼具印度和希腊风格的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丝路往事越千年,图木舒克的故事依然在延续。从新中国成立时铸剑为犁的老军垦,到当下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的兵团人,他们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使荒原碱滩涌现耕地绿洲,让路网连通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城镇,用资源和文化禀赋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如今的图木舒克生机勃勃。
千年屯城


  屯垦兴则边疆兴,屯垦废则边疆乱。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屯田积谷以应对边事。《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
  李恺曾任喀什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在新疆从事近50年的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曾多次考察图木舒克及其周边,并发现部分汉唐屯田遗址。在沙漠地带,屯垦遗址群沿古河道从西南向东北延伸,沙丘之中存在着古代的田畦、灌溉系统、小型居民点痕迹等。陶片、陶器乃至陶窑在不少遗址中被发现。结合卫星图像,屯垦区的遗址更加清晰。
  李恺认为这片古代屯垦区便是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西边的屯垦区北胥鞬。
  图木舒克意为“鹰面部突出的地方”,市区以北那座古城遗迹规模宏大,范围经考古专家初步测绘超70万平方米,含小城、内城、外城、大外城四层区域。古城依崎岖陡峭的图木舒克山而建,山峰形似鹰嘴。山顶有烽燧,山坡有城墙,山下有土梁,山周有古河道、田埂等遗迹。
  这便是托库孜萨来遗址,意为“九座宫殿”。该遗址又称唐王城遗址,《新疆图志·古迹志》记载:“图木舒克九台北山,牧人于土中掘得开元钱,因呼唐王城。”
  2021年,西域历史语言学家段晴通过研究唐王城遗址一带出土的两份文书,认定该遗址便是《新唐书》中所记载的“据史德城”。
  据史德又称握瑟德、郁头州。《旧唐书》记载,唐朝将领高仙芝曾从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握瑟德”,翻越帕米尔高原平叛。
  唐王城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谢家贵说:“‘握瑟德’这一名称被保留在史书中,足以证明其在唐代西域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学者庆昭蓉、荣新江曾就托库孜萨来遗址一带出土的文书开展研究,根据他们的一篇论文,当地农户以缴纳税粮的方式,为唐朝治理西域提供了支持。
  宋代,唐王城逐渐被废弃,淡出历史舞台。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馆长李宗乾说:“唐王城地处叶尔羌河下游,自然条件恶化,河水断流,或不再适合人们耕作居住。”
  在清代,林则徐曾在南疆勘地。据他的《乙巳日记》记载,1845年,林则徐来到图木舒克及其周边时,曾遇大风,“黄尘迷目,几不见人”。循叶尔羌河畔而行,他面对的是“枯苇犹高于人,沿途皆野兽出没之所”“飞蚊、跳蚤纷扰异常”等状况。
  尽管那时唐王城的辉煌已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之中,林则徐仍就这一带的屯田建言:“若酾渠导流,大兴屯政,实以耕种之民为边徼藩卫,则防守之兵可减,度支省而边防益固。”他企盼“绣垄成千顷”。
  1884年新疆建省后,刘锦棠担任首位甘肃新疆巡抚,曾派人招募农民,安置退役军人,发给籽种、牛具,以恢复南疆屯田,部分官员曾率领军民在图木舒克周边修建水库。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战士们脱下戎装开启新一轮的屯垦戍边。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地处图木舒克城区,一张展览照片记录下1950年春的一个清晨,战士们在今图木舒克草湖镇首次犁地的画面:前面的人肩套绳索、低头弓腰,拉着一张古老的木犁开荒,后面扶犁的人脱去了棉衣,挽起了棉裤,棉裤后面甚至有两个破洞。
  为加快沿边地区发展,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军垦人用青春和汗水,平整土地、开渠引水、建设房屋、修建道路、植树造林,让农垦团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图木舒克及其周边渺无人烟的荒原上“发芽”。
  “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1963年,诗人郭小川在今图木舒克永兴镇等地采风时,如此形容塔克拉玛干沙漠恶劣的自然条件。
  “我跟着父亲来到这个遥远的地方,当时满眼荒漠,物资匮乏。”图木舒克居民陈明如此描绘当年的场景。“然而一群人凭借着为数不多的简陋工具开垦,一干就是一辈子。”
  兵团人搞建设条件艰苦,睡地窝子、喝盐碱水,节衣缩食,白手起家。诗人吴凯写下:“用几个亮晶晶的汗珠子,斢了戈壁好多棉和粮!”
丝路要城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西汉张骞从长安出发“凿空”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图木舒克在丝路交流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给出了他的观点:托库孜萨来遗址就是盘橐城。
  相比于盘橐城,成语“投笔从戎”和西域都护班超更为家喻户晓。班超经略西域30多年,其中的17年便是以盘橐城为据点。
  《后汉书·班梁列传》记载:“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超守槃橐城,与忠为首尾。”
  林梅村由“首尾”推测,班超防守的盘橐城在东侧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和西侧由忠管理的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的中间,而图木舒克的地理位置吻合史书对盘橐城的记载。熟稔西域文字的林梅村,还通过研究图木舒克出土的文书、文物,并结合史料,论证其推断。
  林梅村曾表示:“盘橐城应是能够据守的堡垒。唐王城一带地势险要,先前土地肥沃、水草丰盈,建盘橐城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公元76年汉章帝即位后,驻守盘橐城的班超收到召回命令,然而疏勒、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地的王公百姓苦苦挽留,“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于是班超决定留下,安定丝路、联络心向汉朝的西域诸地。
  不同学者对托库孜萨来遗址的历史渊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这一带出土的汉五铢钱、铸造五铢钱的模具、汉文木简,无疑是穿梭在丝路的古人留给图木舒克的痕迹,印证着《后汉书·西域传》所描绘的“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丝路绵亘万里,京畿和西域的往来非一日之功,迢迢旅途中,使者、商旅等在哪里休憩呢?
  从文学家柳宗元所撰写的《馆驿使壁记》,可一窥唐代驿馆、传驿制度。来来往往的中国人、外国人“授馆”后,即入住馆驿后,工作人员便会“阅其数”“书其物”,即清点人数、盘点物品。
  在唐代,图木舒克一带也曾有“宾馆”。
  20世纪80年代,国家、新疆相关文物机构组成考古队,在托库孜萨来遗址北部,发现了烽燧和城堡。考古队结合“又六十里至据史德城”等史料,以及当地出土的古钱币、饰物、陶片等文物资料,确认了这片现被称为穷吞木遗址的地方,便是新唐书中的“谒者馆”。
  谢家贵认为,政府把官方驿馆置办在图木舒克一带,和唐朝影响力扩大、经济发展有关,也受这里手工业兴盛、农业发达等影响。他说:“有座驿馆,会让使者、商贾消除旅途中体力与精神上的疲劳,也能为他们畅通物流提供保障。”
  “善商贾”的粟特人是丝路贸易中活跃的民族。
  《旧唐书》记载,粟特人生下孩子后,会给男孩嘴上涂抹蜜汁,手掌涂抹胶水,期盼孩子能“口常甘言”“掌持钱如胶之黏物”,而粟特男子也会在二十岁后外出经商。据历史学家考证,粟特人曾把狮子、玻璃器、金银器等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而中国生产的丝绸、香料等物品,经粟特人转手卖给波斯人、印度人等,得以行销世界各地。
  荣新江研究了在图木舒克及其周边出土的唐代法律文书,通过比较新疆其他地方出土的关于粟特人的文书,发现纳税、担保等方面内容具有一致性。他推测图木舒克一带可能存在粟特聚落。
  丝路商旅让“阵阵驼铃”在图木舒克飘荡,这既是流传千年的往事,也是当下方兴未艾的事业。
  唐王城机场是兵团南疆首个民用机场。自2018年12月通航以来,唐王城机场已开通乌鲁木齐、伊宁、阿克苏等疆内城市的航线,并以直飞或中转的方式连通北京、上海、郑州、兰州、成都、广州等疆外城市,航空网络不断丰富。2023年唐王城机场旅客吞吐量超30万人次。
  2023年12月1日,新疆第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图昆公路正式通车投用,连接起沙漠西北缘的图木舒克和南边的昆玉市。
  “公路沿途有大大小小的沙包、沙坑几百个,其中最高的沙包近20米高,最低的沙坑深16米,建设难度大。”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重点公路工程项目代建指挥部指挥长梁文彬介绍,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并进,通过铺设防风治沙的草方格,并在一片原始胡杨林上方架设长约3公里的大桥,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通车后,两地间的距离由500多公里缩短至约300公里,出行时间由近6个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左右。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处处长杨科说:“项目的建成为沿线民众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两地间的经济交流,让农产品运输通道更加畅通,并能推动沿线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人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
  2023年11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揭牌,包含第三师域内的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揭牌仪式上,兵团分区与5家企业集中签约,签约总额达12.53亿元。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是兵团唯一与南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全部相交相接的师市,临近红其拉甫、伊尔克什坦、喀什徕宁国际机场口岸等五个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口岸,“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显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文化名城


  “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
  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刻画出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
  作为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图木舒克积淀了丰厚的历史遗产。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唐王城及其周边的遗址,吸引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调查队。调查队发掘、掠走了一批图木舒克文物,并将其考察成果以报告、图录、游记的形式发布。
  1906年,法国探险家保罗·伯希和带领调查队在图木舒克发掘一个多月,找到了希腊雕塑风格的佛像残块等,后在托库孜萨来古城西侧悬崖下挖出现托库孜萨来佛寺遗址。
  伯希和在考察笔记里写下:“我现在可以肯定,佛教在这里存在过,因为随处可以找到很多塑像残片。”
  伯希和在图木舒克发掘到的艺术品文物包括浮雕、塑像、壁画、陶器,汉、唐、北宋时期的钱币等。如今,他的发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等机构。伯希和去世后,法国学者组织整理他的调查资料,并刊布了两份图木舒克的研究报告。
  曾就职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日本学者篠原典生,结合报告中的托库孜萨来佛寺平面图开展过研究。
  他认为,佛教早期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传入新疆地区时,“僧侣们按照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阿富汗部分区域)传统类型建造寺院”;接下来西域龟兹等地佛教兴盛,托库孜萨来佛寺遗址的寺院又受这些地方的影响,壁画、僧房等有着相似性;后随着中原佛教的发展,佛寺遗址所建寺院的结构,出土的方砖样式、造像的盔甲形象等,显现中原风格。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中华文明更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探险家的活动引起了世界对新疆古代文化和丝绸之路文明的关注,与此同时中国学术界正在觉醒。1927年至1930年,黄文弼随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赴新疆开展考古工作,他的调查和发掘工作,为蹒跚起步的新疆考古奠定了基础。
  在图木舒克考察期间,黄文弼发掘出的文物、文书和记录下的文字资料,为后世研究图木舒克提供了材料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李遇春等专家在托库孜萨来古城发掘,不少学者就图木舒克开展研究,一代代考古人前行不息,笔耕不辍。2001年,托库孜萨来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新疆专业机构就唐王城遗址开展了两期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
  穿孔孔径不足1毫米的玻璃串珠、铜镜、陶佛面、红陶猴形佛像、乾元重宝、喀喇汗钱币……2023年5月,托库孜萨来遗址一期考古发掘出土40多件文物,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首次展出。第一期考古发掘出土铜器、玉器、佛像、陶器、兽骨等各类文物500余件,基本明确城址、佛寺址、古河道等遗迹的构成。
  “唐王城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综合性遗址,为我们探讨该区域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托库孜萨来遗址考古领队杨睿说。
  丝路含情,岁月知味。唐王城文韵经岁月沉淀,也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普通民众。
  在图木舒克长大的闫盼宁,从小就对唐王城等遗址耳濡目染。她大学修习汉语言文学,去年毕业后又选择到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她认为工作加深了自己对图木舒克厚重历史的理解。
  “了解一个地方要先从博物馆开始,这里展陈的供养人佛头、色彩鲜艳的壁画等文物都是图木舒克的名片。”闫盼宁说,“希望把唐王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图木舒克不仅研究、保护文物,也在挖掘文化瑰宝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木舒克及其周边红黏土资源丰富,为制陶制砖提供了原料,这一带出土的陶文物、陶窑遗址便是例证。2008年,由兵团申报、图木舒克保护的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古代,土陶罐用于储水、净水,属于生活必需品,当下则以非遗的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2021年,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对外开放。在土陶馆体验区,通过完成拉坯、塑形、晾晒、上釉、烧制等工序,游客可以亲手制作茶壶、花盆、花瓶等土陶制品。
  “我们向江苏宜兴的师傅学习制作紫砂壶,并在产品中融入唐王城、胡杨等本地特色元素。”“90后”陶艺师张国立说。他毕业于哈尔滨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022年来到土陶馆工作,负责产品研发、制作,并面向社会人员展开培训。
  据介绍,2023年前11月,土陶馆共接待游客近5.5万人次,培训研学学员200余人次,制作陶艺制品1.3万余件,超过六成已对外销售。
  “手工看似简单,实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需要全神贯注。”张国立说。谈及对这份工作的理解,他表示:“我们把自己‘揉’到泥土里,‘烧’进陶器中。”
绿洲新城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图木舒克是古老的,赓续千年文脉,其仍在奏响生生不息的丝路屯垦长歌,继续书写各民族团结、发展、融合、繁荣的锦绣文章。建市20周年的图木舒克也是年轻的,其闪耀着日新月异的进步,在现代化道路上踔厉奋发阔步前行。
  在图木舒克的锦绣公园,小桥流水潺潺、湖面波光粼粼、树林鸟鸣清脆,不少市民在此漫步、跳舞、健身。然而在数十年前,这里风沙肆虐。
  市民买合木提·吐逊回忆,在过去,沙尘暴犹如狂风呼啸般袭来,遮天蔽日,脸被沙子打疼,眼睛被风沙吹得睁不开。
  “正因为如此,我们愿意多种树,树能对抗黄沙。”买合木提·吐逊和众多第三师干部职工一同开荒修渠、植树造林、修路架桥,见证了从戈壁滩到如今绿色新城的“蝶变”。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图木舒克秉持“园林靓市”的理念,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约50%,是兵团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
  生态改善的溢出效应持续显现。永安湖属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域内小海子水库的组成部分。去年9月底,2023图木舒克马拉松在永安湖生态旅游区打响,1600多名参赛选手你追我赶,赛道两旁的芦苇随风荡漾,天空中禽鸟翱翔。
  “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参加了70多次比赛,‘图马’令人难忘。这里风光秀美,有湖泊、胡杨林、棉田、沙漠,全程都在不同的景色中奔跑,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来自河南省南阳市的马拉松参赛者周涛说。
  向沙漠要土地,向沙漠要产业,向沙漠要效益。2023年秋天在图木舒克兴安镇,1.6万亩金灿灿的油莎豆喜迎丰收。油莎豆集粮、油、饲为一体,该镇在2017年引入这种耐旱、抗盐碱、可用于改良土壤的农作物,并种植在经平整的沙地上。兴安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银琼介绍,去年油莎豆种植带动当地900名职工群众就业,为种植户带来每亩近2000元的纯收入。
  2023年前三季度,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
  近年来,伴随着承接东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东风,图木舒克群众也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
  8年前,图木舒克唐驿镇群众阿依达(化名)在家中盖房时,不慎从屋顶摔落,落下终身残疾,曾一度抑郁。如今,她坐着轮椅,在家中熟练地使用织袜缝头机、织袜定型机,依靠双手,月收入约3000元。阿依达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与这家名叫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有关。
  唐锦负责人张文茂2020年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投资建设袜业产业园,现聘用1200多名固定职工,并通过“总部+家庭工坊+农户”的模式发展了800余户“家庭工坊”,让一些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致富增收。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现有企业7600多家,其中私营企业超6600家。2023年前10月,师市招商引资项目达350个,总投资约657亿元,完成实物量超117亿元。
  图木舒克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强调物质文明,也强调精神文明。
  新疆政法学院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首个本科高校。这所成立于2021年的学校正探索同疆内单位建立合作,让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新疆发展的人才需求“双向奔赴”。任浩就读于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名来自吉林省四平市的学生,他说:“新疆就业前景广阔,希望未来能扎根于此,做一名人民教师。”
  这名学生的想法和谢家贵年轻时类似。从湖南沅陵老家来新疆时,谢家贵不到30岁,他在农三师(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前身)种过地,也干过记者,后曾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如今虽年逾花甲,他依然从事着唐王城历史文化研究和文艺创作。
  谢家贵见证并陪伴图木舒克“出生”“长大”,又用笔墨书写、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追溯图木舒克历史,就是了解这块土地上曾经居住、生活过的人们和所发生事物的来龙去脉,并探索现代社会发展和过去的联系,以古鉴今。”谢家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