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聚焦

05版:新华财经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关注·文旅

08版:新华关注·各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
  党中央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要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具有很强的思想引领性、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好工作时度效。广泛汇集各方力量,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有关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2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孙奕)12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我同普京总统两次会晤,两国政府、立法机构、政党、地方开展密切交往,各领域务实合作健康稳定发展。今年前11个月,中俄双边贸易提前实现了我同普京总统共同制定的年贸易额2000亿美元目标,展现出两国互利合作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维护好、发展好中俄关系,是双方基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中方支持俄罗斯人民走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中方愿同俄方以明年中俄建交75周年为新起点,不断放大两国高水平政治关系的积极效应,在全面推进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继续携手前行。
  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发展提供新机遇。双方要充分发挥政治互信、经济互补、设施互联、民心互通优势,不断丰富合作内涵,深化经贸、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双方要办好明后两年中俄文化年,多设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夯实两国世代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米舒斯京表示,今年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两次成功会晤,体现了俄中双方致力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定意愿,俄方愿同中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各项重要共识。昨天双方成功举行俄中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俄方对两国双边务实合作稳健增长感到满意,愿同中方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经贸、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办好文化年,巩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俄方真诚祝贺中国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预祝中国人民龙年快乐!希望新的一年里俄中关系取得新的发展。
  米舒斯京还就甘肃地震向习近平转达俄罗斯政府和人民的慰问,表示俄方愿根据中方需要提供救援帮助。习近平对此表示感谢,指出甘肃和青海发生地震后,普京总统和很多外国领导人都发来慰问电。我们全力组织开展救援,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灾区的救援力量和物资是充足的,当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同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通电话
习近平同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通电话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12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通电话。两国元首宣布中国和尼加拉瓜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两年前,奥尔特加总统和穆里略副总统作出恢复中尼外交关系的政治决断,历史将铭记你们为中尼关系作出的重要贡献。复交两年来,双方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中尼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务实合作全面拓展并取得积极进展。我愿同奥尔特加总统一道,以今天宣布建立中尼战略伙伴关系为新起点,推动中尼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打造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习近平强调,中方高度赞赏尼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多次公开支持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中方愿做尼加拉瓜可以信赖的朋友,将继续坚定支持尼加拉瓜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中方愿同尼方加强治国理政、消除贫困等方面经验交流。我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了中方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欢迎尼方积极对接。中尼自由贸易协定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两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成果,双方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双边贸易规模和水平。中方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尼投资兴业,开展更多尼方需要、助力尼加拉瓜自主发展的合作项目,更多惠及尼加拉瓜人民。中方也愿同尼方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奥尔特加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卓越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成功使数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而且为促进世界和平、特别是帮助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人民共享发展、提高福祉作出重大贡献,给世界带来希望,注入力量。在尼中复交两周年之际,我很荣幸地同习近平主席共同宣布建立尼中战略伙伴关系,这必将成为尼中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尼方衷心感谢中方支持尼加拉瓜维护主权和独立,并为尼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宝贵帮助。尼方高度珍视和伟大的中国兄弟之间的友好关系,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统一大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等全球合作倡议。尼方愿同中方不断深化双边友好关系,加强多边协作,反对外部干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奥尔特加还就甘肃地震向习近平转达尼加拉瓜人民兄弟般的慰问。习近平对此表示感谢并指出,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团结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灾区人民一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重建家园。
  两国元首通话后,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加拉瓜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
在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
 
在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全文如下: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天气,对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同时,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等地发生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现就结合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在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灾地区各级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统筹调度,切实扛起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的领导责任。
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自觉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清醒认识当前防灾减灾救灾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力做好风险排查、预警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处置等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坚决遏制相关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要加强统筹协调、跟踪督办,压实各部门各单位责任,健全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全力做好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电、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要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加强现场指导,及时应对处置突发险情灾情。
  二、受灾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灾地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抢险救灾和第二批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中,做抢险救灾的先锋队、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受灾群众的贴心人。要把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用抢险救灾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地区要细化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做好重点部位除冰除雪和安全管控等,科学安全高效处置险情;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下沉一线,全力做好救援救灾,及时将救助款物和防寒物品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震灾区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及时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积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准备工作。要在受灾一线和转移安置集中点成立临时党组织,在了解群众诉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凝聚群众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受灾群众特别是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要引导灾区群众广泛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积极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灾情严重的地区,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报到,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就地转化为抢险救灾队。
  三、受灾地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主动履职、积极作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担当尽责。要动员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抢险救灾一线挑重担、打头阵、作贡献。要在抢险救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在抢险救灾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指导基层党组织发现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要注意发现在抢险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及时进行表彰和宣传。当前正值岁末年初,临近元旦春节,要特别重视做好受灾地区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的慰问、帮扶工作,将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相关省区市要用好划拨的中管党费,并结合实际从本级管理党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抢险救灾,做到专款专用。
  非受灾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全力帮助和支持灾区开展抢险救灾、灾后重建。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作用情况,请及时报中央组织部。
 
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三农”工作千万条,说到底是办实事这一条。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首先就要让农业主力军的农民可感可及。党中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18亿亩耕地红线,要靠农民一亩一亩守下来;1.3万亿斤以上粮食,要靠农民一斤一斤种出来。对种粮农民而言,种子是“芯片”,好种子、好价格就是头等大事;农资供应得上、价格合理稳定就是头等大事;春种秋收冬藏,自然灾害有保险、病虫害治得住,收获的粮食农产品卖得出、有好价,就是头等大事。
  扎好“米袋子”、拎稳“菜篮子”,归根到底要充实农民“钱夹子”。做好“三农”工作,就得把实实在在的成果摆给农民看。要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确保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要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必须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就要“大河涨水小河满”,落实党的重农强农政策,使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收入“水涨船高”。
  实事要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亿万乡村居民是建设者、拥有者。“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要踏踏实实,从一村一庄、一街一巷、一家一户做起,要特别关注脱贫地区、欠发达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体现为村民饮用的洁净水源、呼吸的新鲜空气、食用的安全食品。这样可感可及的实事,只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就能得到农村群众衷心拥护。(记者王立彬)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2024年“三农”工作战略部署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2024年“三农”工作战略部署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次重要会议研究部署了哪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下一步如何发力?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专家,深入解读会议精神。
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此次会议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和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供应充足,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表示,今年粮食丰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农民群众努力耕耘,支农惠农政策得力,良田良种良法共同发力等。
  “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增强,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钱前说,为此,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粮食稳产保供举措。
  会议提出,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表示,今年以高标准农田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提档升级,有效提升了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粮食实现丰收增产。此次提出的这些举措,将守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2023年,我国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此次会议强调,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钟钰表示,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加主产区财政资金调配能力,提高主产区抓粮的积极性。同时,主产区和主销区在人员、装备、技术方面的合作,也有利于主产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抓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
  会议强调,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毛学峰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继续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更多资金进入欠发达地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地方支柱产业,确保农业收入不出现大规模下降;采取订单式培训方式加大对本地区劳动力培训,确保非农收入不降低。同时,持续推进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覆盖。
  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快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徐志刚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注入外部资源的同时,要多举措并行,持续提升相关人群就业能力。同时,对因自身原因欠缺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加强兜底救助力度。
  会议指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徐志刚认为,要完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在推进标准化和品质化过程中做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多措并举强化农民增收。
  “欠发达地区要在本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把非技能劳动力转变为技能劳动力,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毛学峰表示。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看来,“有力有效”更加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举措和效果。“未来要通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根据各地特色、基础、资源的情况,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提高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此次会议从加大推进力度和更加明确重点两方面对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求。未来各地各部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会议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专家们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认真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走深走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会议还强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必须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围绕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会议作出系列重要部署。
  从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以及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来看,建设农业强国主要从科技创新和农村体制改革深化两大主线展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介绍,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提升粮食单产方面探索出重要经验,将现有的良种、农机、技术、管理等进行系统集成,起到良好的增产降本效果。下一步要按照会议部署,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发挥技术集成的有效经验。要在种业振兴、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持续发力,提倡联合协作,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钱前表示,在种业振兴方面,要加强重大平台共建共享,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与功能互补,共同打造种业国家战略核心科技力量。同时,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快农业现代化,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
  叶兴庆表示,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今年,我国在一些地方开展了土地承包到期后进行延包的试点工作。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将促进农民放心稳定进行土地流转,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创造更加稳定的预期。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为建设农业强国夯实根基。
(记者齐中熙 于文静 高敬 胡璐 郁琼源)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指明方向、凝聚力量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指明方向、凝聚力量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这让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杨庄乡仪封北街村种粮大户赵严杰感同身受。
  今年,赵严杰家1000多亩小麦在收获时节遭遇“烂场雨”,玉米生长期又遇病害。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部署,在“烂场雨”发生时协调收割机、麦收后指导实施单产提升行动、针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最终实现了粮食总体增产。
  “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总书记这么重视农业生产,我更有信心踏踏实实把地种好。”赵严杰说。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我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桦川县横头山镇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土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开展侵蚀沟治理,忙得热火朝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我们感到重任在肩。”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说,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今年黑龙江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40万亩。下一步,全省将全面推进落实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坚持良田、良种、良技、良机等协同发力,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打造更加稳固可靠的“大粮仓”。
  这几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晓明正带领团队,在海南崖州坡田洋水稻试验田里进行水稻插秧工作,努力筛选和发掘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性状的可利用优异种质资源。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郑晓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的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不仅口粮作物育种有了新进展,水果、蔬菜、禽类等也都加速育种突破,为更好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郑晓明说,一定认真落实总书记要求,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脱贫攻坚之初,村里没有像样产业,随着这些年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落地养殖园区、主干道路和人居环境提升等多个项目,村里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年收入达到14000多元。“我们要继续开动脑筋谋发展,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基础,不负总书记的期望。”任军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对此,李孟璇深受鼓舞。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李孟璇放弃留在一线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投身茶叶事业。
  通过低产茶园改造、古茶树保护、有机茶种植、拓展直播销售渠道,万亩低产茶园变成群众增收的“黄金地”。“我们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继续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并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做文章,不断挖掘茶产业发展潜力,带领更多乡亲增收。”李孟璇说。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吉林省长岭县流水镇流水村党支部书记于长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内容深有感触。
  从去年开始,村里成立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集约全村500多公顷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灌溉,粮食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于长建说:“我们将不负总书记嘱托,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明年村里还要继续扩大经营规模、推广科技种田,让村民更多享受推进乡村振兴的红利。”
  “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国网山东平度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庄立生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他表示,将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三农”用电需求,依托“村网共建”电力服务优势,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和县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在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汨罗镇瞭家山社区,道路平坦通畅,民居错落有致,流水潺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说,近年来瞭家山社区不仅整治提升了人居环境,还通过以党建带群建,让群众成为治理主力,探索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美丽乡村。
  朱平波表示,下一步汨罗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示范引领转为整体提质,从“一村和美”变成“全域和美”,建成更多环境宜居、生活幸福、治理有效的和美村庄。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深刻把握“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
深刻把握“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评论员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关键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不断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正确处理质和量的关系。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只有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供给侧和需求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破解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开创发展新局面,唯有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以深化改革开放的有力举措、扎实成效,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既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善于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又善于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才能实现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办好安全这个“头等大事”,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就能筑牢治国安邦的根基、增强攻坚克难的底气,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我们必将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共同铸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述评之三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述评之三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提出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五个必须”,其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这样强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时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再次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必须依靠改革开放


  前海综合保税区内,京东、拼多多、SHEIN等大企业布局正酣,从这里“链”动全球;大铲湾港区,腾讯新总部“企鹅岛”雏形显现;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高端金融机构与人才云集……隆冬时节,前海这一“特区中的特区”,一派生机勃勃。
  时光飞逝,深圳的故事日新月异。始终不变的,是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
  从党的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起点,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更加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更要向改革要动力。
  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全球第二,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多年来超过30%……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不仅加快了自身发展,也惠及全球。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更要以开放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
  当前,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为既扩大开放之门、又走稳改革之路提供明确指引。
  “培育内生动力必须依靠改革开放,‘统筹’二字强调相辅相成,突出相互促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说,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有利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向改革要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之一。会议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的细胞,细胞充满活力,经济就生机勃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八部门推出25条具体举措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加快落地,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市场的回应是对改革成效最直观的反馈。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1亿户,较2022年底增长6.7%。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只有打破制度掣肘、疏通断点堵点,才能让经济要素充分涌流,激发出澎湃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1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要求“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
  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稳妥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政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构建统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各方面持续加力,一批实质性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短期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的基本保障,也是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赵福军说,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推动对稳预期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加快落地,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向开放要活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承压前行,一组数据却很亮眼——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1.7%,出口值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跨境电商进出口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拉动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超1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跨境贸易投资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规模保持稳定,新模式、新业态、新引擎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表示,外贸外资是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纽带,对于稳增长、稳就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要进一步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顺应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推动高水平开放,有利于深层次改革,打通“断头路”,疏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出“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加快制度型开放的信号鲜明。
  历经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轨者,逐步成长为重要参与者。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利于促进内外市场和规则融通,提升我国对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以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提振外贸外资发展信心。
  杨光普说,扩大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在广度和深度上更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中国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
  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保持“闯”的劲头、激发“创”的智慧、砥砺“干”的作风,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就一定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记者谢希瑶 潘洁 邹多为 潘德鑫)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第一辑、第二辑出版发行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第一辑、第二辑出版发行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近日,由瞭望周刊社编著的《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第一辑、第二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2021年2月,《瞭望》新闻周刊开设高端时政报道专栏“治国理政纪事”,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大主题及地方实践,及时记录、深度阐释,突出权威性、思想性、独家性、纵深性,打开了解析“国之大者”的高端时政报道新窗口。专栏涌现出一大批镇版刷屏的精品报道,数十篇报道在全网置顶推送,浏览量过亿,最高单篇浏览量超过3.6亿次,被1100多家媒体转发,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第一辑收录“治国理政纪事”专栏自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的文章40多篇及随文配图,共约50万字;第二辑收录“治国理政纪事”专栏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的文章60多篇及随文配图,共约70万字,对于广大读者系统全面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五次专题学习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五次专题学习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12月20日上午,国务院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主题,进行第五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专题学习。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罗培新作了讲解。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国务委员王小洪、吴政隆作交流发言。
  李强在听取讲座和交流发言后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李强指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要围绕更好维护公平竞争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水平,一视同仁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大力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切实保障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竞争。要围绕更好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持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要围绕更好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等平台压力测试作用,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
  李强指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提升效能的应有之义。要顺应群众和企业对政务服务不断升级的需求,推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好做法,让群众和企业年年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健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法学专家学者共话法治发展新格局
“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法学专家学者共话法治发展新格局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2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法学会、广东省委政法委、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法治论坛(2023)暨第十六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的法学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认为,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要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
  “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来看,凡是顺利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解决了经济发展面临的法治问题。”论坛上,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以改革开放为例,阐述了以法治思维和方式领导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数字经济领域迸发出强大活力,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法治探索,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宋亚辉表示,应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在法治框架下将动态规制的灵活性元素融入具体的规制体制和规制工具中,助推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涉外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人员表示,要坚持党领导法治工作,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完善涉外法治体制机制和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等。
  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两个部分。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黄进认为,就涉外立法而言,要坚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青年法学人才的培养涉及法学学科梯队建设和中国法学的未来。本次论坛上,青年法学家们围绕积极投身实践、构建培养机制等话题展开讨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谢增毅看来,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是当前法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人成长于新时代,更要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贡献青年力量。
  “青年法学家不应闭门造车,而应投身法律实践,以建设者的姿态,为相关立法、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支持。”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说。
  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雷磊探讨了科研评价和学术名誉评价两方面对青年法学人才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良好的法学学术评价机制有利于法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激发青年人才创新的动力。   (记者齐琪 白阳 陈宇轩)
 
陈文清在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强调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检察铁军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文清在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强调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检察铁军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20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在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检察铁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文清指出,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必须要有“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陈文清强调,检察干警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做优做强法律监督主业,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推动检察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做到纪律严明、作风优良。
  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官(检察干部)”、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记一等功的决定。
  应勇主持会议。
 
王沪宁在云南调研时强调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王沪宁在云南调研时强调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昆明12月2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17日至19日在云南调研。他表示,民族宗教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必须做好的重大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和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
  在西双版纳和玉溪,王沪宁来到景洪市曼景罕居民小组、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西双版纳总佛寺、西双版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和有关企业,了解民族团结、宗教工作、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传承、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他表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在昆明,王沪宁到西山区百草村、云南省博物馆、滇池宝丰湿地调研。他表示,云南各民族长期以来交往交流交融,要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调研期间,王沪宁表示,云南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民族宗教领域总体和谐稳定。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王沪宁还看望了在昆明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云南省政协机关干部。
  石泰峰一同调研。
 
中宣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中宣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宣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出版是文化建设的基础阵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出版学科专业建设,是出版领域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工作。2022年7月以来,中宣部、教育部推动两批共8所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行业协会开展共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对加强出版学科专业共建作出专门部署。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出版”单列,可培养出版博士专业学位人才。为进一步加强对共建工作的统筹指导,提高出版学科专业的发展水平,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该意见。
  问: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亮点?
  答: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包括总体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教育培养水平、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强化组织保障5个部分,涵盖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相关重点领域。如,实施出版学术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出版学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引导支持有关高校调整优化出版学科专业招生结构,扩大出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共建高校积极设立出版硕士和出版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提高建设质量,支持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的共建高校试点建设出版学一级学科;增加出版学科专业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中的选题规划和立项分量,支持共建高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问:意见提出的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意见明确,出版学科专业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布局,分批次、多层级推进共建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重点从三个层面谋划推进:一是中宣部、教育部指导推动一批重点高校,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建一批高水平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二是各地党委宣传部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属地相关高校共建一批各具特色的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三是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和数字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
  问:意见聚焦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共建”特色有哪些体现?
  答:意见不少内容都反映出“共建”的特色。如,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进一步密切高校、研究机构、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和相关协会学会的联系配合,促进出版学科专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新突破;支持共建高校之间建立师资互聘机制,积极引进出版方面和跨学科优秀教师;吸纳有关重点出版社、出版集团和数字技术企业负责人、知名编辑、承担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资深专家等担任导师;支持青年教师到出版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知名高校挂职学习、实践锻炼、交流访学;推动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等扩大出版学科专业毕业生招聘规模,增加出版学科专业优秀毕业生招聘比例。
  问:人才培养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意见就人才培养有哪些专门设计和安排?
  答:意见关于出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关于教师培养,意见支持共建高校面向优秀博士毕业生招收师资博士后;共建高校在研究经费、学术资源、项目申报、办公场所、科研设备等方面,给予出版学科专业教师有力保障;完善符合出版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在有关高层次人才工程实施中,对出版教学科研人才给予支持;在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出版融合发展优秀人才遴选培养计划等评奖遴选中,对出版学术人才给予支持。
  关于学生培养,实施意见提出共建高校加强出版相关本科专业建设,完善出版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高校建立针对出版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体系,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支持。
  问:学科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研究成果质量,这方面有哪些促进举措?
  答:意见提出3方面支持举措。一是加强重点科研选题引导,推动地方社科办、社科联、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等,紧扣关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面向共建高校设置相关研究课题。二是建强科研服务平台,支持共建高校申报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等项目,加大对共建高校所办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三是强化成果传播应用,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关注出版学科专业研究成果,引导各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支持出版学科专业研究成果申报。
  问:下一步如何推动意见有效落实?
  答:中宣部、教育部发挥牵头组织和统筹指导作用,对成效良好的共建高校,在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共建单位,在评价、考核、推优等方面予以激励。各地党委宣传部、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共建工作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经费保障出版学科专业建设。共建高校和相关共建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有效汇集校内外优质资源力量。组建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联络处和专家组。
 
中国记协与国际体育记协签署“体育记者之家”共建备忘录
中国记协与国际体育记协签署“体育记者之家”共建备忘录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罗马12月20日电20日,中国记协与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在罗马签署“体育记者之家”共建备忘录。
  据介绍,“体育记者之家”是由中国记协和国际体育记协共同建立的中外体育记者交流合作机制,双方将联合开展契合中外体育新闻界需要的座谈交流、联合采访、研修培训、作品展示等活动,共同增进中外体育新闻界的交流与合作。此次与国际体育记协签约是中国记协加强与国际多边记者组织和专业记者组织交流合作的一次有益拓展,也是建设“中外记者之家”网络的具体举措。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体育记者之家”机制的建立将增进中外体育新闻界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互鉴,进一步加强中外体育新闻领域的务实合作。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詹尼·梅洛希望双方未来在该机制下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共同促进体育记者在维护体育价值、增进理解与友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公使郑璇出席了当天的签约仪式。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择机实施首次出舱活动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择机实施首次出舱活动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李国利 邓孟)记者20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
  自10月2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54天,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扎实稳步推进。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
 
此次地震为何破坏性强?防灾减灾有哪些关注点?
地震救灾专家详析积石山地震相关情况
此次地震为何破坏性强?防灾减灾有哪些关注点?

地震救灾专家详析积石山地震相关情况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魏弘毅)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针对本次地震特点和救援的相关情况,记者采访了相关地震救灾专家。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高级工程师韩颜颜介绍,本次地震发生在甘东南活动构造区。该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地震,如1654年天水8.0级地震、1879年武都8.0级地震等特大地震。
  韩颜颜表示,大多数地震都是由于地壳岩层运动造成的,运动的方式不同,导致的地震情况也不同。而针对积石山地震的初步震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
  据介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挤压导致青藏高原隆起,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逆冲断层体系。逆冲断层两侧长期相互挤压,当挤压力超过岩石强度发生破裂错动,就会引发逆冲型地震。逆冲型地震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地面震动,导致房屋倒塌和严重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并对人类生活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影响。
  同时,此次地震虽属6.2级,但震源深度仅有10公里,属浅源地震,进一步加剧了地震的破坏性。
  “综合以上因素,在同等级地震下,本次地震造成的破坏性相对较强。”韩颜颜说。
  除了地震本身破坏性强外,天气与人口密度也是导致人员伤亡大的客观因素。
  “地震时恰好是隆冬时节。”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孟潭表示,全国范围内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加剧了冬季的寒冷。对于救援来说,严寒天气无论是对于被困人员的存活率、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都是较大的威胁。此外,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地震发生在凌晨,客观上拉长了居民对于地震的避险反应时间,加重了伤亡。
  对于灾后应对,韩颜颜表示,此次地震的发生地点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区域,区域内多属侵蚀堆积河谷地貌,两岸岩石性质多为松散堆积,多活动断层发育,后续一定要密切关注潜在的滑坡、坍塌等风险。
  面对这起地震灾害,各部门全力支持抗灾抢险。截至20日20时,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甘肃、青海地震灾区累计调拨13.5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12.66万件,在途0.89万件。根据应急管理部数据,截至19日晚,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救援人员2042人、救援车381辆、搜救犬37只赶赴灾区救援。
  当前,积石山6.2级地震甘肃救援工作基本结束。高孟潭提示,在群众生活安置方面,要鉴定可使用的安全建筑物,对居民是否易地安置进行合理评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同时,要继续警惕潜在的冻伤、火灾等灾害的发生,并为可能发生的余震做好准备。
  在灾害预防方面,高孟潭建议,应基于此次救灾的经验教训,提升对隆冬时节高寒地区地震的应对水平。根据本次地震老旧农村建筑遭破坏相对严重的情况,着力提升农村房屋和城市老旧建筑的抗震性能,并严格根据国家规定的抗震标准进行受灾地区住宅楼重建。
  相关专家提示,抗震教育要功夫下在平时,培养公众牢牢掌握紧急逃生本领,不断提升相关部门地震预报能力和抢险救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9日9时46分,距离积石山地震不到10小时,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发生5.5级地震。针对两次地震,韩颜颜表示,两次地震距离较远,分属不同的构造带,两者并无必然联系。
 
沸腾的汤面,升腾的希望
沸腾的汤面,升腾的希望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晨光熹微,朝阳初升。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临时安置点里,一排排搭建好的蓝色帐篷排列有序,炊烟袅袅升起。
  今年60岁的大河村村民马仲明裹着厚厚的棉衣,碰上了同村的朋友,相互问候了震后的生活状况,便结伴向安置点西边的牛肉面发放点走去。
  “我习惯早上吃碗牛肉面,听说这里今天会发牛肉面,我就赶过来了。”马仲明说。
  西北人爱吃面,甘肃人更爱牛肉面。有嚼劲的面条,搭配上鲜美的牛肉汤和肉块、萝卜,撒上香菜蒜苗,淋上一勺用辣椒碎和辣椒油做的辣子,这是甘肃人早餐的经典搭配。严寒的冬季,吃完一碗牛肉面后浑身发汗,身心俱暖。即使发生了地震,不少像马仲明一样的当地人依然念着牛肉面这份“心头好”。
  在发放点,不少村民早早排起了队伍。
  队伍的正前方摆着一张桌子,鲜红的辣子、嫩绿的香菜碎、微微冒着热气的牛肉块被一一分装在碗里,烧红的煤炉上架着几口大锅,锅中的汤汁“咕咚咕咚”冒着泡。
  “这么冷的天,让大家吃碗热汤面,暖和舒服一点。”发放牛肉面的组织人马班吉和同来的伙伴们一边忙碌着,一边热情地对大家说。
  今年31岁的马班吉已在兰州开了7家面馆。地震第二天,他在新闻中看到家乡遭遇地震,作为土生土长的临夏人,那一地的砖块瓦砾、裂开口子的墙壁揪痛了马班吉的内心。担心着乡亲们是否能够吃上热汤面,他毫不犹豫地关了2家面馆,带着分店店长、伙计等近30人,载上一箱箱面粉、煮熟的牛肉和其他食材,开车从兰州赶了回来。
  这次地震后,各部门通力合作,很快抢通了道路,恢复了供电。原本以为要很久才能进入灾区的马班吉,一路几乎没有碰到太多的阻碍,便跟着救援队伍和物资支援的车队进入了震区。
  “我们是震后第二天晚上到的,当地的武警和消防战士帮我们搭好帐篷后,我们就赶紧准备食材,一直忙到早上4点。”马班吉说。
  稍事休整,早上6点多,炉子烧起来,大锅架起来,面饼和起来。不大的帐篷里,大家为即将到来的乡亲们忙碌着。天色漆黑,冰冷严寒,帐篷里却是一片火热。
  8点多,太阳升起,伴着暖洋洋的阳光,“头锅”开了。马班吉的伙计娴熟地舀起一碗面汤,撒下一把面条,牛肉块、香菜碎,再加上一勺辣子,第一碗冒着热气和香气的牛肉面递到村民面前。
  “我们准备了15000多份牛肉面,足够发到晚上的。”马班吉说。
  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填饱了大家的胃口,也驱散了一夜的寒气。
  今年12岁的周毅豪排到了3碗牛肉面,抱着塑料碗赶紧回到帐篷,与家人围坐在暖炉旁,大口吃着牛肉面,平时羞涩的他跟家人兴奋地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牛肉面!”
  大灾之下,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就能鼓舞人心。
  “大家让出一条队伍,让还要去工作的人先拿面,他们吃完了还要继续工作。不要拥挤,咱们的面管够。”马班吉拿着扩音喇叭,安抚着排队的村民。
  “吃了面,喝了汤,浑身暖乎乎的,干活更有力气了,恢复重建的信心更足了。”大河村村民陕玉清说,他已经开始在琢磨怎么重新把农家乐的生意搞起来。
  沸腾的是汤面,升腾的是希望。
  一辆辆装满物资的货车开进安置点附近,将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送进来。由村民自发组建的志愿者放下手中的碗筷,奔向货车卸货,给大家发放物资。
  吃完早饭的武警战士、消防救援队员列队齐整、目光坚毅,正在听从新的安排,着手今天的村民安置和倒塌房屋清理工作。
  生活在继续。有希望温暖过冬,有信心重建家园。  (记者叶昊鸣 王聿昊 多蕾 胡伟杰)
   新华社甘肃积石山12月20日电
 
闻令而动 勇挑重担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闻令而动 勇挑重担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8日23时59分,强震袭来。武警甘肃总队临夏支队官兵被震感惊醒,很快察觉到情况异常,迅速按照抢险救援预案集结准备。震后不到1小时,小队长霍星宇带领由10余名特战队员组成的先遣分队向灾区进发。这支队伍里,一半以上是党员。
  几乎同时,西部战区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官兵也集结完毕。某连连长孙德松说:“抢险救灾物资不是临时收集的,而是平时就装备在车上以作战备。接到战区出动指令后,我们便第一时间出发了。”
  西部战区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西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各席位紧张有序,综合研判灾情、对接地方需求、统筹协调兵力,第一时间建立抢险救灾指挥体系、连夜编成前进指挥组。
  一道道指令直达部队,一支支力量奔赴灾区——
  甘肃省军区、青海省军区依令组织官兵、民兵向灾区集结,根据任务划分分组赶赴各点位投入抢险救灾。特别是在通往灾区的各个交通要道,可以看到官兵、民兵昼夜坚守,确保过往物资人员顺利通行。
  西部战区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约300名官兵冒着余震,通过落石地段、克服积雪打滑,挺入震中。“地震黄金救援时间一般为72小时,但此次地震位于高原高寒地区,压缩了生命救援时间。我们必须快些、再快些。”现场指挥员对官兵们说。
  武警甘肃总队570余名官兵、60余台车辆抵达积石山县8个村后,担负搜救、转运伤员、疏通道路和搭建帐篷等任务。寒冷的夜晚,从废墟中被救出的孩子披着军大衣,安稳地趴在战士的背上。
  西部战区空军闻令而动,出动1架运-20飞机搭载人员、车辆物资共计14吨飞赴灾区,派出无人机、直升机进行空中侦察,提取多条高价值信息,为抢险救灾科学指挥决策提供支撑。
  20日12时30分,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所属卫勤及运输应急备勤力量130余名官兵奔赴灾区,执行饮食、医疗及宿营、取暖、淋浴等保障任务,保障前线官兵和受灾群众吃饱穿暖。
  这个冬天,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又一次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言:一切为了人民。
  西部战区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卫生连张江带领官兵在积石山县陈家村入户搜寻伤员时,发现在一顶村民自建的简陋帐篷里,躺着一位产妇和她没有足月的孩子。眼见他们状态不好,官兵们立刻展开转运。途中,为争取时间,卫生员谭建华跳下救护车,跑到车前开路,不停地喊着“请让一让”,及时将产妇和婴儿转运到3公里外的安置点。
  在肖红坪村、宋家沟村安置点,官兵们连续奋战至20日凌晨3点,搭好50余顶帐篷,并将取暖炉、行军床、被褥等配备齐全,还细心地将烟筒与暖炉连接处用泥封好、在帐篷内安装一氧化碳警报器,确保供暖安全。受灾群众陆续住了进去。
  20日一早,西部战区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官兵准备了热腾腾的早餐。上午10时许,随着第二批羊肉、萝卜、青菜等物资陆续运到位,官兵们在野战炊事车中迅速备餐,助理员马浩然说:“考虑到天气寒冷和民族习惯,我们精心准备了羊肉烩菜、清真烤饼、姜汤等食物,目前日均保障能力达到700人次。”
  截至20日19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出动3200余人,累计转移安置群众7700余人,救治伤员71人,疏通道路12.6公里,搭建帐篷1218顶,转运物资2600余吨,清理堆积物157余方。
  (参与采写:刘艺 郭明芝 彭小明 邓栋之 马振 牛钟伟)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中组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1亿元用于支持甘肃、青海2省抗震救灾
中组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1亿元用于支持甘肃、青海2省抗震救灾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为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关怀,近日,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向甘肃、青海2省划拨1亿元,用于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中央组织部要求,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灾区党员、干部要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做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动员和保障作用,注意在抗震救灾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注意发现、宣传先进典型,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央组织部强调,这笔党费要及时拨付到灾区基层,做到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慰问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慰问因受灾严重而遇到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补助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全力保障温暖过冬
记者直击积石山地震救灾物资转运分发全程
全力保障温暖过冬

记者直击积石山地震救灾物资转运分发全程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甘肃积石山12月20日电(记者叶昊鸣 王聿昊 多蕾 胡伟杰)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中位于高海拔山区,时值严冬,最低气温达零下17摄氏度。如何保障受灾群众抵御严寒、温暖过冬,成为救援后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
  20日,记者走访受灾严重的大河家镇、刘集乡的多个安置点及积石山县民政局物资转运点,了解救灾物资中最紧缺的帐篷、棉被、煤炉等物资转运情况。
  在积石山县民政局大门口,两顶临时搭建的小帐篷构成此次物资转运的重要节点,工信、发改、民政等部门抽调70余名干部开门办公,组成AB岗24小时值守,对来自各地的救灾物资进行分发。
  “物资到达积石山,不用进仓库卸货,左边帐篷专门登记,右边帐篷负责调配,第一时间运往受灾严重乡镇。”积石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马学文说。
  驱车3个多小时,司机袁加雄终于将400多个煤炉从西宁运抵灾区,车程仅比平时多半个小时。“一路上都是跟我一样满载物资的卡车。”
  车子停稳,村民和甘肃蓝天救援队队员齐心协力,仅用1个多小时就将煤炉卸载运往大河家镇康吊村各社。记者了解到,在临夏通往大河家镇的高速公路,所有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免收过路费。
  康吊村党支部书记马黎雄正向各社分配物资。“我们最急需的就是取暖设备,这些煤炉解了燃眉之急。”话音刚落,另一辆满载1000条棉被的卡车抵达。这批棉被由爱心企业从甘肃其他市州采购运输而来。
  兰州市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丁虎19日下午带着60床棉被抵达积石山。经民政局分配后,60床棉被顺利送达康吊村。“我们抵达村子后,发现同类型物资紧缺,又联系其他慈善基金会支援。”目前,康吊村受灾群众的取暖需求已逐步得到满足,丁虎又开始联系儿童棉衣、纸尿裤等物资。
  在康吊村各社安置点上,来自成都的公羊救援队队员正在搭建帐篷。帐篷搭好后,刚刚运抵的煤炉、棉被将保障村民们温暖过冬。
  积石山县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一些偏远安置点物资运输不易。为了让群众温暖过冬,救灾物资转运各个环节的人们正通力协作,让救援物资更快送到群众手中。
  据了解,截至20日20时,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甘肃、青海地震灾区累计调拨13.5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12.66万件,在途0.89万件。
 
压实责任,细化防范措施
各地积极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见闻
压实责任,细化防范措施

各地积极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见闻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天气,对电力供应、群众生产生活等带来较大影响。记者在贵州、安徽、山西等地了解到,当地压实责任,细化防范措施,重点加强电力巡查、关爱困难群体、加强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尽最大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压责任 关注困难群众生活


  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寒气逼人。
  记者来到岳西县石关乡石关村,村民邹强正穿着村里刚送来的棉服烤着火盆看电视。邹强2021年患上脑梗,他家被村里列为监测户。“村里一大早就把县里新配发的毛毯和棉服送了过来,还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和需求。”邹强母亲董术存说。
  石关乡党委书记王业节告诉记者,寒潮来临前,乡里已经要求各村落实网格化管理,重点关注散居五保户、监测户等重点人群,为他们提供必要生活物资。
  为应对近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安徽省部署安排调拨3万件省级救灾物资,从安徽省救灾减灾中心和7个省级救灾物资代储库陆续启运,各地区将救灾物资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尽早发放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是贵州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点。这几天,社区干部、志愿者们正忙着走访3300余名搬迁点特殊困难群众。
  19日一早,柏杨林街道奋进社区干部孙凤英和社区志愿者来到独居老人王甫珍家中,查看水电气使用情况,并送去大米等生活物资。王甫珍今年69岁,患有轻度帕金森综合征。“社区干部们常来家里了解情况,为我解决了低保,还有志愿者每个月都来几次帮忙打扫屋子、给我捶背按摩,过得很安心。”王甫珍说。
保通畅 能源物资有保障


  受冻雨天气影响,近期,向山西省垣曲县供电的4条高压输电线路全部发生故障停运,造成全县大面积停电。截至19日12时53分,已有3条输电线路成功送电。
  “同事们轮流上,24小时进度不止。”国网运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文娜说,这是她从业12年来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一次作业,得知居民家里通电时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记者了解到,各地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抢通保畅,全力做好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物资保障。
  19日,在“湘西州屋脊”大灵山,负责该片区的国网湘西供电公司茨岩供电所的4名员工,在所长郑海波的带领下开展冰情监测,对涉及900多名村民供电的“生命线”开展特巡。这是寒潮袭击近一周来,他们第4次上山。“今年对这段线路进行了抗冰设计改造,整个线路安然无恙,老百姓用电没有问题。”郑海波说。
  吉林省舒兰市今夏遭遇持续降雨引发灾情。18日,在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的灾后重建现场,国网吉林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对电力线路和设备进行维护。“村民陆续搬进新家,我们加强了对新建电力线路及设备的维护,逐村逐线开展特巡,定期上门排查居民家中电采暖隐患。”国网舒兰市供电公司开原供电所所长刘明说。
  寒潮天气给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带来挑战。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中心饲草储备库,一捆捆饲草整齐堆放。“我们储备了650吨饲草,条件困难的牧民遇到极端天气可申请应急救助牧草。”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和科技局综合保障中心主任孟和巴雅尔说,当地还储备了价值3万元的牲畜应急防护药品等,保障牲畜安全越冬。在赤峰市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沙布嘎嘎查党支部书记包玉龙介绍,今年全旗饲草产量达到319万吨,应对寒潮心里有底。
保供应 做好民生商品产销


  为应对近期强雨雪寒潮天气,记者从多地了解到,当地紧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火炉子”等民生消费重点领域,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相关部门提前预警、统筹部署,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做好生活必需品产销对接、拓宽货源渠道。
  20日一大早,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的彩椒购销市场已经忙碌起来,凌晨刚刚采摘的新鲜彩椒正在装箱,随后装车发往全国各地。“我们给运输车加了两层棉被、两层塑料纸,还多加了一层泡沫板和草帘,能很好地起到防冻保鲜作用,运到气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地方也没问题。”寿光市斟鑫蔬菜专业合作社经理李文江说。
  除依托农产品物流园、果菜批发市场等国家级大市场外,寿光还组织遍布蔬菜生产重点村的1600处合作社和众多蔬菜购销处,通过线上销售、平价购销、商超对接等方式,全力保障蔬菜运得出、销得好。
  毕节市通过212个市场保供主体和141个惠民生鲜超市运营门店,加大粮油、禽蛋、蔬菜等重点生活必需品购销存力度。
  “大米库存4293吨、食用油910吨、鸡蛋208吨,在不进货情况下可维持7天以上……”毕节市商务局19日调度全市8个批发市场、22个农贸市场、26家大型超市等经营主体数据显示,毕节市生活必需品供应正常,目前无脱销、断供等异常情况。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保障谁?怎么保?谁来建?
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保障谁?怎么保?谁来建?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强调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为什么启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保障对象是谁?谁来建?如何管理?记者就此采访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
  为什么启动: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一项重大改革


  国家开发银行近日在福州落地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启动。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启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是因为此前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双轮驱动”存在一长一短的情况,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滞后,在住房供给中占比偏低,不能满足需求,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在一二线大城市,由于房价高,部分工薪收入群体买不起商品住房。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在新形势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一项重大改革。
  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与此前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有何不同?该负责人说,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是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而现在则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保障性住房,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按照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从解决困难工薪人群住房问题入手,根据供给能力,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准入条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工薪收入群体。
保障谁:当前重点要保障好“两类群体”


  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并非照搬国外某种模式,而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模式改革,要加快建立一种“保障+市场”的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那么,哪些人可以申请、怎么申请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呢?
  该负责人表示,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家庭为单位,保障对象只能购买一套保障性住房,其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引进的科技人员、教师、医护人员等这“两类群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覆盖其他群体。
  同时,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拓展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新路子。目前,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购的具体条件,还要看地方政府下一步的规划和要求。标准是根据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住房、财产等因素按顺序配售,从最困难的群体做起,逐步拓展范围。
怎么建:城市党委、政府负有主体责任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那么这类房子怎么建?由谁来建设呢?该负责人表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根本目的是满足住房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按照要求,城市党委、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负有主体责任。
  据介绍,目前大部分城市已按要求报送了明年的建设计划和建设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将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建设地块,同时做好后续项目储备。其中上海、济南、青岛、福州、长沙等不少城市已经开工了一批项目。
  目前建设保障性住房面临的困难较多,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着力解决好建多少、怎么建、资金怎么平衡、怎么配售、怎么管理等一系列重点问题。为此,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将由城市政府“以需定建”,科学合理确定供给规模。
  该负责人表示,部分城市个别区域已经出现供给过剩,可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司法处置的住房和土地等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避免闲置浪费。与此同时,涉及土地、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已在陆续出台。
如何管理: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


  这次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
  该负责人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明确要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违规将新建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流入市场。
  保障性住房不得上市交易、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将是区分保障性住房和市场化住房一个重要的举措,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要求,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过程中,将采用“新房新政策,老房老办法”的原则,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前已配售的共有产权住房、人才房等,将继续执行原有政策。   (记者王优玲)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三部门发文:力争到二〇二七年
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三部门发文:力争到2027年
 
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王悦阳 张辛欣)记者20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产品高端化取得明显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卓越质量是高端制造的标准,推动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是新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追求卓越质量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其中,卓越质量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全面、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质量数字转型更加成熟、质量绩效表现更加优异。
  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取得积极进展,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高,质量绩效稳步增长,中高端产品的比例快速增大。到2027年,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10万家,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10000家、保证级企业1000家、预防级企业100家、卓越级企业10家,质量提升对制造业整体效益的贡献更加突出,推动制造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意见明确了增强企业质量意识、提升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等四项重点任务。
 
12部门出台意见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
12部门出台意见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谢希瑶)记者20日从商务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意见围绕丰富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补齐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短板、激发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动能、夯实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基础、强化支持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19项具体任务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提升商贸服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数字化水平,加强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生活服务社区和街区,建立生活服务数字化标准体系,培育生活服务数字化平台、品牌,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金融支撑和数字化人才培育,以数字化驱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抓好文件落实和政策落地,推动生活服务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生活服务业在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高价婴幼儿产品背后有哪些“消费陷阱”?
高价婴幼儿产品背后有哪些“消费陷阱”?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50元一斤的宝宝挂面、三四百元一套的餐具……不少商品打上“婴幼儿、儿童专用”标签便身价倍增,一些产品价格远超合理范围,却并未体现出“专用”的特殊性,还加剧了育儿焦虑。
  是什么让“婴幼儿专用”摇身一变身价翻倍?高价产品背后有哪些“消费陷阱”?“新华视点”记者展开调查。
贴上“专用”标签就卖高价


  “孩子马上要吃辅食了,我特意选购了显示温度的餐具,显温勺50多元,保温碗299元。”家住广州市番禺区的吴女士为7个月的宝宝购买了各类辅食用品,在她看来,买给孩子就要选“专用”的,“分辨不了优劣,买贵的总没错。”
  然而没过多久她发现,所谓的“显温勺”并不如宣传那样好用,勺子电池容量小,孩子吃饭慢,经常一顿饭没吃完勺子就没电了,充电还要把手柄卸下来。吴女士表示,“现在市面上婴幼儿用品花样多、价格贵,广告宣传得很好,实际花了钱才发现并不值。”
  记者注意到,一些婴幼儿产品瞄准新手父母想为孩子提供最好产品的心态,价格远超普通产品,但实际功效却并无太大差异。
  “普通的洗脸盆也就十来块钱,印上‘婴儿’两个字,价格就贵了不少。”在深圳某高校工作的周先生说。
  记者在某购物网站看到,一款婴幼儿吹风机显示有“吹头发、吹屁屁”的功能,宣传页面显示“该款吹风机可以帮助宝宝改善湿疹、痱子等症状”,但有用户实测后发现,不同档位模式仅有温度区别。
  除各类婴幼儿用品外,食品也是家长舍得花费重金投入的领域之一。
  随着婴幼儿食品市场日益细分化,出现一些打着“婴幼儿”标签的高价食品。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看到一款“宝宝挂面”,产品名称标注为“蔬菜小面”,制作工艺为小麦粉添加3%的蔬菜粉,21元200克,约50元1斤。
  婴幼儿用品价格的水涨船高加剧了育儿焦虑。“看着别人家晒的宝宝被养得像小公主、小王子,再看自己的宝宝,就会产生攀比心理,觉得不能对娃有愧。大人省吃俭用,也要尽最大努力给宝宝最好的。”长春宝妈刘楠说。
  广州的白领李女士说,“身边很多朋友生孩子都比较晚,也舍得给孩子花钱,他们给小孩吃400多元一罐的奶粉,仿佛这才是标准,买低于这个价格的就是对不起孩子。”
  有数据显示,“95后”家长母婴产品月支出占家庭月收入比例高达30%,倾向于为精细育儿观念买单。吉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严俊认为,一些商家为父母营造出产品“无可替代”的概念,年轻父母一不小心就会被各种广告宣传“收割”。
  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王晓峰表示,当前社会“精致育儿”理念在年轻人中盛行,高标准、高价位的母婴装备成为“刚需”,进一步增加育儿成本,推高“育儿贵”的舆论氛围,加剧部分年轻人不敢生育、不想生育的心理。
价格“水涨船高”的背后


  婴幼儿产品价格虚高现象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
  广东省食品安全质量协会执行会长蔡高斯介绍,目前我国在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儿纸尿裤、婴儿奶嘴等领域出台多项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办法,有助于提升婴幼儿产品质量、规避安全风险。然而,一些产品并非婴幼儿专用,却以“适宜婴幼儿”为卖点,制造出不少“伪需求”,实则宣传大于内容。
  近日,号称“活性炭吸附异味、七层锁味盖、大容量一星期不用扔尿布”的尿布桶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备受追捧,电商平台价格约300元。购买了该产品的宝妈林丽认为,“婴儿尿布桶”并不如宣传的那么好用,隔味效果一般,且购买专门的垃圾袋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她说,市面上很多婴幼儿用品宣传得“高大上”,听上去是“科技改变生活”,实际却多此一举,“家里每天都要倒垃圾,没必要把用过的尿不湿塞在垃圾桶里放一个星期。”
  还有一些电商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和关键词植入的方式,营造产品为“婴幼儿专用”的假象。
  记者在一家“母婴食品网店”看到,某品牌宝宝挂面号称“不加盐”“含多种微量元素”“容易吞咽”,但网络销售页面底端不显眼位置却标注了“本店产品是全年龄段皆可食用的普通食品,不是婴幼儿配方辅食”,客服也表示“该款挂面不是婴标”。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柳春红表示,一些标注“儿童”甚至是“宝宝”的食物,包装看上去很可爱,价格比较高,但未必就是宝宝专用。建议家长看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不要被包装所迷惑。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婴幼儿用品领域的某个产品突然成为“网红”,被众多母婴博主集体夸赞,背后可能与资本操作和媒介运营有关。
  拥有10万粉丝的母婴博主“秦秦”告诉记者,经常有尿不湿、婴儿玩具商家主动联系自己,邀请推广产品。“他们会主动把产品寄来,要求拍摄一条软广告短视频,要有宝宝出镜使用,还要用口语化的表达说产品好用,发出来后会给500至1000元的报酬。”“秦秦”表示,有的产品自己从来没用过,但要根据品牌商要求夸赞其产品好用才能获取报酬。
  事实上,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以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规范婴童消费 理性科学育儿


  随着育儿理念的提升,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婴幼儿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受访专家呼吁,推动婴幼儿产品市场规范化发展,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商家行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惠平表示,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提高婴幼儿用品和服务价格来获取更高利润,消费者应理性辨别,做好预算和规划、对比价格和质量,量力而行、无需攀比。
  深圳市消费纠纷评审专家、北京市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邓永提醒,市面上一些婴幼儿用品并非造型可爱、颜色鲜艳就是适合的,消费者在选购婴幼儿用品时,要关注产品或其包装上是否明示其执行相应产品标准,是否有规范的警示标识、标志和说明书等。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表示,当前网络“种草”呈现多样化、隐匿化的特点,建议平台加大对婴幼儿产品“虚假种草”“虚假测评”短视频笔记的管理。
  “要严打商家虚假宣传,加强源头监管。”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要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重点查处线上和线下的无证照经营、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组织开展对无厂名厂址、无执行标准、无合格证的“三无”产品的专项检查行动。
  多位受访家长表示,购买婴幼儿专用食品用品体现了科学育儿的需求,建议通过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抽查抽检力度、定期更新企业“红黑榜”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市场培育和质量提升,加强市场消费供给,让消费者有更多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可选。
     (记者胡林果 赵丹丹)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红旗飘飘
云南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促进繁荣稳定纪事
红旗飘飘

云南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促进繁荣稳定纪事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关键在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近年来,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持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统筹力、服务力,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强边固防,不断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在云岭大地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旋律。
强组织 固堡垒


  在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村民家家户户挂国旗,红旗飘飘成为一道靓丽风景。村组党员活动场所设在村口最显眼的地方,“强基层党建、固千里边疆”的标语让人眼前一亮,村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上公示的内容一目了然。
  2018年,打洛村党总支被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在州、县组织部门的指导下,打洛村全力整改,13个村民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达标。2021年,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打洛村把12名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培养成党员,选拔成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6岁,干部队伍焕发出新的活力。“村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打洛村党总支书记岩扁燕说,2022年,打洛村党总支被评为“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
  云南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市、110个抵边乡镇、374个抵边行政村。针对一些沿边行政村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云南开展“扩先、提中、治软”专项行动,推动所有沿边村寨党的组织全覆盖,全面消除党员空白村。
  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说,云南在县乡村三级全面建成集党务、政务、服务于一体的“云岭先锋”党群服务中心,投入65亿元建成2.7万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云南还持续开展“红旗飘飘”行动,在抵边一线农户家中、集镇口岸、公路沿线悬挂国旗,在党员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先锋岗等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悬挂党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组织强起来,边境更稳固。眼下,公安部门、边防部队、村党组织紧密协作、联防联治,党员领导干部分段包干,带领群众常态化巡边护边,有效打击电信诈骗、走私贩毒等跨境违法活动。
  “打牢基层基础,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云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随着边境地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得到有效扩大,一个个村党组织成为坚强堡垒、发展引擎、钢铁长城。
筑忠诚 促团结


  昔时带领群众修公路、挖水沟、开梯田、搞种植养殖业,疫情期间主动请缨参加边境防控点的执勤巡逻,现在每周向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十名老支书退岗不褪色,离任不离责,在守边睦边兴边中默默奉献。
  十名老支书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67岁,平均年龄73.5岁,有的在党50多年。他们从小受到先辈“为国守边、维护团结”的文化熏陶,始终秉持“佤汉傣是一家人,九老九代不丢伴”的族训,促进边疆各民族团结友好、和睦共处。
  “佤族群众一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进步。”73岁的老支书岩翁说。1983年,岩翁开始担任班洪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着群众修路、通水、种橡胶;脱贫攻坚中,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阿佤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持续发光发热。”岩翁说。
  “筑牢政治忠诚,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个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云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云南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强化“身在边疆、心向中央”政治自觉,凝聚“为国守边、为国戍边”思想共识,深化“请党放心、强边有我”学习实践,让忠诚始终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据了解,云南健全学习长效机制,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看云岭发展巨变,悟光辉思想伟力。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组建“国门宣讲团”“少数民族语宣讲小分队”,采取“云岭先锋”夜校、火塘会、大喇叭等形式,做好宣讲,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说,云南依托110个“国门党校”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面向边民群众广泛宣传边境边防法律法规,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思想自觉。
  据介绍,云南常态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活动,每逢重要节日、重点时节在村组活动场所举行升国旗仪式,提升保卫边疆、奉献边疆、建设边疆的责任感。推行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五用工作法”,推动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8个边境州市全面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
兴产业 富边民


  亮丽的民居别墅、古老的铁路、碧蓝的无边泳池……走进地处中越边境南溪河畔的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镇城郊村八条半村民小组,各地游客在这里感受热带风光,领略边关风情。
  自今年3月18日开业至11月底,八条半村民小组已接待游客6.2万人,其中越南游客3.8万人。“我感觉这里的风景挺好看的。我希望越中友谊越来越好。”越南老街旅行社负责人阮光伟说。
  八条半村民小组边境线长1.5公里,居住着汉、傣、苗等5个民族。近年来,八条半村民小组采取“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项目资金,投入1820余万元建成以百年滇越米轨文化为主题,集无边泳池、观光栈道、游客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全村31户109人吃上了“旅游饭”。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自2021年11月以来,云南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省级统筹资金138亿元,在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推动边境村寨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过程中,云南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动员公职人员回乡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为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献策献力。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省级累计投入15.1亿元扶持各地发展茶叶、坚果、咖啡等优势重点产业,推动村均经营性收入增至24万元。20个边境陆路口岸和边(跨)合区全面开展党建、发展“双强口岸”建设,与抵边村党组织共抓党建工作、共保便捷通关、共享发展资源,以一体化格局推动壮大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带动边民群众持续增收。2022年,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82元。
  “推动兴边富民,一个村寨就是一张名片。”云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沿边村寨从“面子”到“里子”都提升了,边疆各族人民过上了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本报记者王长山 字强)
 
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党委:
学理论破难题促发展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党委:

学理论破难题促发展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和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把运用好“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全过程,推动理论学习、干事创业、检视整改等各项重点措施落实落地。
  精心部署,上下联动抓实理论学习。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下党乡党委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培训会、座谈会等10多场次,并印发《主题教育应知应会》手册;推动党员干部“入村导学”,30多名包村领导、包村干部等进村入户,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发挥领学促学、督促指导作用;在微信公众号“故事下党”每天向党员推送3到5篇主题教育“有声书”;用好乡村课堂、邻里夜谈、企业“车间课堂”等载体,以务实管用的方式推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推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2019年8月,总书记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下党乡党委坚持以学促干,持续推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茶产业是下党乡的主导产业,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秀介绍说,乡党委不断推进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发展壮大。目前,全乡已有近4000亩定制茶园,吸纳616户农户加入,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认租,认租方在手机App上通过视频直播随时查看茶山和茶厂。每亩茶园年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
  通过出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奖补办法等政策,下党乡持续推动康养旅游和高山茶叶、优质水果、食用菌、林下经济“1+4”特色产业发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已完成产业发展项目3个。
  产业活起来吸引不少“新村民”和在外村民返乡创业。下党乡党委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创业初期的困难,因地制宜地提供暖心帮扶。“新村民”夏美雄在下党乡做起网络直播,销售当地高山茶、土特产。他说,相关部门不但免去直播间场地一年租金和水电费,每月还给予每个创业者800元生活补贴,“创业有了更多底气”。
  下党乡党委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定期进村接访等多种方式,让群众打开“大门”,敞开“心扉”;围绕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等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检视。全面梳理汇总乡级热点难点问题9个,专项整治项目1个,村级问题33个。针对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责任班子、责任人。截至目前,乡级问题已整治销号9个,村级问题已整治销号26个。
  寿宁县委宣传部部长、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说,下一步,乡党委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力以赴解难题促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董建国)新华社福州12月20日电
 
内蒙古阿尔山:基层党建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内蒙古阿尔山:基层党建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向基层百姓增收致富聚焦发力,当地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赤松茸可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它长势越喜人,我们的钱袋子就越鼓。”正在忙着采摘赤松茸的白狼镇脱贫户孔德财高兴地说,采摘赤松茸日工资为200元,每月收入达到好几千元,要是常年在这务工的话,年收入接近6万元,真是家门口的一份“美差”。
  白狼镇党委近年采取“政府+公司+种植户”模式,投资600万元实施白狼镇赤松茸生产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新建钢架冷棚50座,改建冷库厂房,购置速冻库、冷藏库及保鲜库设备,解决了40户居民的就业问题,年销售额实现80万元,群众增收达60万元。白狼镇副镇长张志说,赤松茸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这50栋白色大棚里丰产的赤松茸,承载着老百姓增收的希望,是大家的“绿色银行”。
  白狼镇发展赤松茸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阿尔山市各乡镇党委大力发展冷水鱼、黑木耳、大果沙棘等绿色产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增收300余万元。此外,为拉动产业兴旺,基层党员干部也纷纷加入其中,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
  夜幕降临,伊尔施街“金莲花街”夜市就成为了阿尔山市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欣赏演出、品尝美食、举杯畅饮,现场十分热闹……“村民们争着抢着前来摆摊,我和同事们都买了不少!”刚提着一大包山货从人堆里挤出来的阿尔山市委组织部人才组干部付溢说。“那家做的‘山野菜小丸子’味道不错,我带姑娘来过一趟后,她今天又带同学来吃了。”林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滨跟同事们推荐着。
  在“金莲花街”夜市上,每晚都有党员干部们带着亲人朋友来消费,有的还帮村民们吆喝着售卖手工编织的毛线靴子、根雕摆件等产品,村民们腰包鼓起来,得到了实惠,“金莲花街”夜市共带动了镇村1000余人创业增收。
  这种党员干部纷纷“逛夜市”“买农产”、拉动夜经济的行为不是偶然。阿尔山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心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四季行动”,除了夜经济外,还鼓励党员干部到乡购买木耳、蘑菇等林下产品,多渠道推荐和拉动农产品销售,阿尔山市的名优特农副产品不断走向市外。同时,党员干部今年还走访慰问群众6083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031个。
  “过去到阿尔山市旅游的人以东北地区游客居多,现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在阿尔山市经商多年的由俊丽说。
  近年,阿尔山市以党员干部三级包联完成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举办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杜鹃节、冰雪节等爆款节庆赛会活动,同时抢抓《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机遇,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工作纵深发展。今年以来,阿尔山市接待游客572万人次,同比增长199.84%,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99.89%,实现了“旅游火起来”的目标。
  由俊丽一家借着旅游这股“东风”,生意越做越红火。2017年,由俊丽在阿尔山村买下了280平方米的商铺,将自己的小面馆升级为山野菜特色餐厅。接下来的几年,每到旅游旺季,日接待顾客多达500余人、月收入超10万元。老员工钟淑艳说:“现在旺季基本要从早上8点忙到半夜12点,我的工资也水涨船高,差不多是以前的10倍。”
  说起现在的好日子,由俊丽踏实而满足。她笑着说:“多亏了阿尔山市的党员干部们,让当地的旅游业蒸蒸日上。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山清水秀,村强民乐,宾客纷至,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甜蜜,一幅幅画卷演绎着时代发展……兴安岭上、林海深处的阿尔山市,正在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本报记者王靖 参与采写:秦文强)
 
患者在“家门口”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重庆黔江“区聘镇用”医务人员下沉基层见闻
患者在“家门口”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重庆黔江“区聘镇用”医务人员下沉基层见闻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在重庆黔江区沙坝镇,最近一年来,黔江区中医院风湿疼痛科主任陈向阳和沙坝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一起,组成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时常走村入户,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沙坝镇木良村一名70多岁的老婆婆双膝疼痛,走路困难。陈向阳上门走访时,发现老人患上了骨关节炎,随即带她到沙坝镇卫生院做了进一步检查。“我为这名患者开了一些抗炎止痛的口服药,并对她做了针灸等治疗,患者疼痛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陈向阳告诉记者。
  作为区级医院医疗骨干的陈向阳下沉到一家镇卫生院为患者服务,这是黔江区推动实施“区聘镇用”医务人员下沉基层改革政策的结果。为了推动医疗“强基层”,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黔江区实施“区聘镇用”改革,明确要求区级医院新聘医务人员、需晋升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医疗服务共同体牵头医院的医务人员这3类人员,须到基层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服务1年。
  如何让区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基层“沉得下、干得好”?黔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冲说,“区聘镇用”医务人员下沉基层有待遇、有激励,由派出单位负责“区聘镇用”医务人员待遇且不低于原单位同类人员收入标准。“区聘镇用”医务人员扎根基层成效突出的,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享受优先政策。
  “同时约束机制也配套到位,‘区聘镇用’医务人员在下沉基层期间要暂停其在原单位的处方权。”刘冲说,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期间,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等诊疗任务,开展临床带教、查房、会诊等情况纳入日常考核。
  在黔江区,通过“区聘镇用”,不少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还能节省医疗费用。在黔江区金溪镇卫生院,黔江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周涛前不久为54岁的患者李圣贤做了腹股沟疝气手术,费用结算下来,扣去医保报销,患者自费不到1000元。
  “遇到复杂性肛瘘的患者,首先要询问其是否有过手术史,其次要通过各种检查,准确判断其肛瘘内口的高度、肛瘘炎症情况,之后才能实施根治性手术……”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周涛也会把治疗技术细致地传授给在一旁学习的卫生院同事们。
  周涛告诉记者,下沉到镇卫生院之后,既要为患者看病治疗,也要把治疗技术留下来,为卫生院培养一些诊疗人才,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据黔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2022年以来,黔江区已累计选派两批次近100名“区聘镇用”医务人员下沉基层,诊疗患者1.3万多人次,为基层医疗机构新建了2个专科,设立了2个“全专融合”门诊,建设了4个慢病管理项目。
(记者李松)新华社重庆12月20日电
 
江苏海门:
“民生小事小黑板”为群众办“实事”
江苏海门:

“民生小事小黑板”为群众办“实事”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以前回小区晚了,很难找到车位,只能停到马路边。现在小区想方设法新增了多个车位,停车方便多了,‘民生小事小黑板’还真管用。”提起小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丝绸路社区居民沈荣成难掩兴奋。
  小区停车位改造,是丝绸路社区“民生小事小黑板”上居民的重点诉求之一,社区积极回应群众所需,通过合理布局,翻新原有破损停车位74个,并在改造原有绿地的基础上新增植草砖停车位91个,新增划线车位68个,有效化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把居民的“心事”办成“实事”。
  “民生小事小黑板”,是海门区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窗口。在海门区29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均挂有一块“民生小事小黑板”,记录群众在生活保障、人居环境、便民服务、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区镇(部门)、村(社区)干部汇总梳理形成“立刻办”“限期办”“分期分批办”三张清单,第一时间在“民生小事小黑板”上更新补充群众诉求,公示整改措施、责任人、办理时限,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
  新东街社区居民曹女士说,她就是“民生小事小黑板”的受益者。曹女士居住的房子有30多年房龄,楼道内没有灯光照明,夜间出行十分不便。“楼道口太暗了,晚上进出楼道都看不清台阶,好几次差点摔倒。”新东街社区接到居民求助后,经过居委会和居民的商讨,在该楼栋内安装了5盏感应照明灯,解决了群众的“糟心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通过“民生小事小黑板”晒“小事”办理进展动态,海门区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区“民生小事小黑板”反映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3000余个,办结率达85%以上,群众满意度超过90%。
(本报记者张晓雨)
 
烟火温度·文创内涵·雪场活力
三个视角看吉林省文旅高质量发展
烟火温度·文创内涵·雪场活力

三个视角看吉林省文旅高质量发展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近年来,吉林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通过点亮“夜经济”激活消费新活力,支持影视创作延伸文旅新故事,发展冰雪旅游促绿色转型,不断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并向万亿级旅游产业加速迈进。
夜已临,嗨起来


  当夜幕降临,一座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的冰雪乐园——长春冰雪新天地仿佛被施了魔法,洁白的冰雕雪塑瞬间五光十色。在全长1260米的雪滑梯上,轮胎做成的“雪圈”带着一众游客快速“飞腾”,一声声尖叫划破寒冷的夜空,一张张笑脸被映衬得愈发多彩……夜,这就热闹了起来。
  据了解,长春冰雪新天地冰雪总用量73.8万立方米,冰雪建筑120组,67万平方米冰雪娱乐空间,30余项冰雪游乐项目,500余场演艺、巡游和烟花秀等贯穿雪季……“这就是东北孩子的快乐,哪怕气温再低,也必须嗨起来!”长春游客闫红欣说。
  位于延边大学对面的“网红弹幕墙”霓虹闪烁,严寒难抵热情。手持印有“延吉”LOGO的咖啡杯,以弹幕墙为背景拍照分享,已成为人们来此打卡的“标配”。
  “弹幕墙的出圈提升了店里人气,我们还为此延长了夜晚营业时间。”附近一家咖啡店的店主李香英说,旅游高峰期,店铺单日最多能卖1000多杯。
  近年来,为实现扩内需稳增长战略目标,吉林省积极鼓励各地培育新型消费、繁荣城市夜经济。今年,吉林各地不断打造新场景新“夜”态,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经过发展,长春红旗街这有山、吉林万科松花湖景区、梅河口东北不夜城、长春栖乐荟综合体先后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文与旅,融起来


  手捧一杯奶茶,在红色电车驶来的瞬间,伴随着飞扬的雪花定格美好……若问长春哪里人气最旺,铺满秋叶和冬雪的54路、55路有轨电车沿线一定名列前茅,每天前来“打卡”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一座城市的专属记忆,两条有轨电车专线自1941年保留至今,并按公交线路运营,不仅得到游客喜爱,还吸引了不少剧组。在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和《父辈的荣耀》中,有轨电车的场景让更多人知道了长春这一独特景观。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支持影视剧在吉林进行创作、取景拍摄。晶莹的雾凇、漫天的飞雪,房檐上挂着的“冰溜子”、房顶上厚厚的积雪……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气候让更多人心向往之。
  拍摄电影《狙击手》时,剧组全程实地拍摄于长白山寒冷的冰天雪地,最大限度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强劲力量。两三年间,把白山作为拍摄外景地的影视作品接连热播,不仅在业内形成了白山创作环境“出作品、出精品”的良好口碑,还形成了独特的“白山影视现象”。
  电视剧《人世间》让长春的铁北二路火了;电视剧《父辈的荣耀》勾起了人们浓浓的怀旧潮;影迷对照热播电影《茶啊二中》的标志建筑,在长春的大街小巷穿行打卡……“电影城”的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丰富,文化和旅游在一次次“城市漫步”中不断融合、发展。
雪已至,玩起来


  “哇!哇!你看,外面全是雪!”飞机降落白山长白山机场的一瞬间,机舱内“哇”声一片。上海游客刘洋已经做足了攻略——看雾凇、滑雪、吃铁锅炖、泡温泉……
  在距长白山滑雪场1公里外的东岗镇果松村,近年来陆续开了20多家餐馆,主打铁锅炖、粘豆包、锅包肉等原汁原味的东北特色菜,滑雪后前来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一家铁锅炖餐馆的老板徐娟说:“营业额比去年涨了40%,一天能卖出将近50锅。”
  11月,服务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关于吉林省“滑雪”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增长113%,“滑雪”相关门票的团购订单量同比2019年增长了598%。另据旅游电商平台的数据,预订12月目的地为吉林省的冰雪酒店订单同比增长78%,冰雪团队游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近10倍。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吉林省秉承冰雪体育、冰雪旅游与冰雪经济融合共赢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为全国冰雪产业发展打造了“吉林样板”。
(记者赵丹丹 王帆 李典)
新华社长春电
 
贵州牂牁镇擦亮“滑翔伞小镇”名片
贵州牂牁镇擦亮“滑翔伞小镇”名片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清晨,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的牂牁江景区内,老王山云雾缭绕。向下俯瞰,牂牁江上数艘游艇不时驶过江面。
  贵州省老王山国家生态型多梯度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就坐落于老王山山脚。其规划用地面积32160平方米,建筑面积8827.27平方米,于2018年1月正式开始运营。
  老王山陡峭的山地地形、牂牁江宽阔的水面、舒适温暖的气候,多样化的高原训练条件为训练基地赋能,其独特的山地自然资源禀赋更是吸引不少中国国家队队员来此集训。
  “老王山最高海拔在2127米左右,牂牁江水面海拔约745米,二者落差超过1380米。兼具低海拔和高海拔的训练条件,山地越野、滑翔伞、皮划艇等多种运动在这里都可以进行。”六盘水牂牁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工程师施维说,“运动员在这里可以进行水上和陆上拉练,让身体适应不同海拔、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依托训练基地建设,六枝特区大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滑翔伞、皮划艇、攀岩以及山地越野等多种山地户外运动在牂牁镇蓬勃发展。“自2013年起,牂牁镇举办了多届‘翱翔贵州’牂牁江国际滑翔伞邀请赛,今年年末还将举办第九届国际滑翔伞赛事。”牂牁镇党委副书记周雪梨介绍。
  牂牁镇通过举办“翱翔贵州”牂牁江国际滑翔伞邀请赛以及其他国内、国际赛事,吸引了来自土耳其、英国、瑞士、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尼泊尔、塞尔维亚、委内瑞拉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来此角逐。
  谈及近年来景区发展情况,牂牁江景区运营负责人尚超说:“滑翔伞在旺季时尤为火爆,需提前一周预约,过夜游客也逐年增多。近些年来,体育赛事让牂牁江景区拥有更多知名度,旅游业态欣欣向荣。”
  “未来,我们将依托训练基地建设,将景区打造为国际滑翔伞赛事的热门举办地,为国内及国际专业运动员提供更多优质的赛事服务。”尚超对景区未来发展充满希冀。
  “成功举办诸多国内及国际滑翔伞赛事,对地方旅游业态的发展起到品牌带动作用,也让牂牁镇擦亮了‘滑翔伞小镇’的名片。”周雪梨说,“今后,我们将继续通过文体旅融合的方式,推广这项运动,吸引世界各地、各个年龄层次的游客来到牂牁江景区,体验滑翔伞这项运动的特殊魅力。”
(记者周宣妮)新华社贵阳12月19日电
 
周口川汇区:文旅融合让老城出圈更出彩
周口川汇区:文旅融合让老城出圈更出彩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陈州往事》《哲圣老子》《女娲补天》……夜色中的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内,一幕幕实景演出在各个特色地域文化园中轮番上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让来此游玩的游客全方位感受着千年周家口的文化魅力。
  周口是“中国杂技之乡”,“北有吴桥,南有周口”是流传在杂技界的一句老话,足以说明周口杂技在业界的地位。为充分挖掘和传承杂技文化资源,周口市川汇区招引河南金贵演艺集团返乡创业,建成了集动物观赏、杂技演艺、机械游乐、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力促杂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带着孩子来度假的郑州游客邵先生对产业园内的各种杂技项目印象深刻。“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动物,还能观赏到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演出,真是不虚此行。”邵先生说。
  目前,园区备受外地游客青睐,已成为周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之一。“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推出实景演出、音乐节、烟火秀、烧烤露营等消费新场景,催生了夜游园区的新方式。”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副总经理张建怀说。
  而在该区的周口关帝庙文化旅游区内,清一色的仿明清古民居建筑群错落有致,各种文创店铺、特色酒吧鳞次栉比,明制婚礼巡演、绣球招亲、关公祈福、汉服展演等传统文化的演绎让游客穿古越今,实地体验一场唯美的国风盛宴。
  作为周口的历史文化坐标之一,关帝庙承载着一代代周口人的乡愁记忆,见证着昔日周口商贸的繁荣与城市的兴盛。开街不到一年的关帝老街项目,充分挖掘周口漕运文化、城寨文化、会馆文化等,融入场景打造,正在重塑周口崭新的城市形象。
  “截至目前,签约商户110家,开业105家;计划入驻的10家周口首店、河南首店,已开业5家;河南省首届青年文化月暨周口市首届新青年消夏文化节期间,举办活动90余场次,活动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关帝老街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老街日客流量超万人,夜间消费活跃时间可持续到凌晨,已成为中心城区的网红打卡地。
  老景区改造提升,老商圈转型升级。漫步周口川汇区荷花渡商业街区,霓虹灯墙、漕运码头雕像、灰雕新式建筑上的“闹市轮蹄”文化墙,已成为周口城市景观的特别定制,不仅让街区有了“文化范儿”的新意境,还勾起了不少周口人的美好回忆。
  商业街区一期亮化、美化改造工程竣工,新增商户160余家,门店租金收益上涨40%,2万平方米智能停车场投入运营……随着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文旅消费产品、文化展示等体验性业态加速进驻,剧本杀、轰趴馆、电竞馆等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荷花渡街区正焕发勃勃生机,一个隐匿于闹市区的消费新地标正快速成长。
  “我们将以申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以38个文旅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有机更新等工作,打造消费新载体、创新消费新模式、发展消费新业态,以文旅融合让城市更出彩。”川汇区委书记刘德君表示。
  (本报记者翟濯 参与采写:韩志刚)
 
划动文旅结合的“梦想之舟”
划动文旅结合的“梦想之舟”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初冬时节,走进江西抚州南城县,亲身感受这里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感慨良多。南城地处古豫章郡之南,作为江西十八个古县之一,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县,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这里屹立着充满神话传说色彩的麻姑山,颜真卿亲笔撰写的“天下第一楷书”《麻姑仙坛记》名闻遐迩,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在寻访聚星塔、万年桥,参观麻姑山、仙道观,瞻仰鲁公碑,游览洪门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市民和游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的怡然自得,享受着青山秀水所赐予一切时的沉浸与自豪,特别是生机焕发的当地旅游经济业态,不禁生发了探究的好奇,想通过自己的寻访,一窥南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划动“文化抚州·梦想之舟”,带火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发展的“秘笈”。
  南城划动文旅“梦想之舟”注重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一种整体布局、全域带动、协同推进的宏观思维,具体工作中统筹策划旅游开发,实现了景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制定推出《南城县聚人气促消费文化旅游扶持奖励办法》,对品牌建设、重点文旅项目、引客入城等进行奖励扶持。这种总体谋划和协同推进,使南城文化旅游形成了以盱江河、黎滩河为主轴,以麻姑山、洪门湖为两翼,以聚星塔、万年桥、名镇古村、古村古迹为重要补充的架构,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景区、城区、集镇、乡村相互借力,推动景区品质有提升,中心城区再提质,景区、城区、集镇、乡村协调发展,形成资源融合盘活利用、品牌效益显现、旅游收入增加良好态势。
  节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紧抓节庆环节,可以使文旅“梦想之舟”行稳致远。农历三月初三是南城传统的“麻姑献寿日”,南城县明确今年的第三届南城麻姑文化旅游节主题为“游麻姑仙境 品长寿文化 赏天下第一楷书”,麻姑文化文艺展演、麻姑山全国颜体书法大展赛、麻姑山旅游推介会、世界读书日之“诵读建昌赋 畅游麻姑山”诵读,以及传统文化民俗展演、麻姑文化美食节、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展销等。
  中秋国庆双节是旅游的最大旺季之一,南城在麻姑山成功举办“南城校具之夜”音乐节和电音节,歌星乌兰图雅携专业演唱团队倾情演出,麻姑山、麻岭下、唐园等景区、商圈人气爆棚,文旅盛宴目不暇接,吸引着旅游达人、大小网红来此打卡引流,文旅融合的威力再次得到彰显。
  远亲不如近邻,既引进来,也走出去,南城文旅“梦想之舟”在主动出击中行进得更好更远。南城与本省南昌、抚州,以及福建泉州、晋江等本来就地缘相近,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效益显现,比如,南城县今年与周边县游客互送,走出去引进来的同时深化了与各地的文化交流。春节期间,与邻县区开展春节文化活动互送交流演出,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和传统非遗文化魅力。与周边县区互送游,资源互惠、客源互送、宣传同步、市场共享。通过参加省、市组织的四场旅游宣传推介会,赴南昌、厦门、漳州、泉州等地,为南城旅游畅通“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通道,展示展销了麻姑米粉、麻姑酒、建昌帮香囊、建昌帮炆黄精、乌鸡膏、盱江陈皮等文旅商品,促进更多人了解“中国麻姑文化之乡”。
  发展旅游的同时,南城还注重打文化牌招商引资,引进深圳艾肯开发建设全域旅游,武汉云创旅开发建设麻岭下生态写生基地,星驰电子、城市漫步、VR和AR产业园等,以及江西恒必达实业有限公司、抚州万盛实业有限公司、江西星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宇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文化制造企业加盟,助力南城经济发展。
  走进南城,领略美景与活力,离开南城,祝愿南城“梦想之舟”更加行稳致远。 (梁鸿鹰)
 
重识“通天下之州”
重识“通天下之州”

( 2023-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160多年前,清代诗人王维珍泛舟入京,感叹千年运河北首之胜景,写下《古塔凌云》以抒胸臆。
  斗转星移,一眼千年。“一枝塔影认通州”仍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名句,但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画卷徐展,千年古城日新月异。“塔影”之外,通州亦有新“标识”。
历史之眼


  北京市中心向东约30公里处,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部,作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如今形成一处博物馆。
  馆内,有一口被考古人视为“时间胶囊”的古井。掉进井内的陶罐、木简牍等文物原封不动保存,留下大国文明演进的印记。
  探寻发展底蕴“从何处来”,方知新城建设“向何处去”。
  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之初,考古踏勘工作悄然启动。数千名考古人共同揭开路县故城沉睡千年的面纱,将通州建城史至少提前到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
  房舍、窑厂、水井、道路……汉代人生活工作场景逐一浮现,植物考古中发现的水稻,再次证实通州古时已经济繁盛、水网纵横。在千年古城上建好“千年之城”,新一代通州人担起历史重任。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建筑,之于通州古城,就是燃灯塔。这座始建于北周的现存北京最高古塔,不仅是古来漕运客商识认京城的灯火地标,更是守望一方水土的精神寄托。
  时至今日,王维珍笔下的塔影仍是夜幕通州最靓的风景。无论徜徉在运河两岸,抑或经行在车水马龙的穿城公路。古塔,始终是沉淀千年历史,见证通州继往开来的存在。
  然而,当20多年前,小学教师张吉祯慕名寻访北大博雅塔的“原型”燃灯塔时,景象却大有不同。这里矮房密布,虽烟火气盛,但杂乱的环境与古塔文保身份很是不符。
  留下城市文脉,就是留下文明发展的“根和魂”。经过5年努力,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片区整体提升,文物古迹全面修缮,园林设计整体美化……燃灯塔之变,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的生动缩影。
  数月前,张吉祯再次来访,发现“三庙一塔”主建筑群整体又有提升,古塔与楼宇交相辉映。目之所及,变化惊艳,老张感慨至深,专门拍下照片作为手机屏保。
  如果说,燃灯塔是历史通州的文化标识,那么如今组团规划、即将开放的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不仅是城市副中心新的文化地标,更是北京全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的载体。
  设计方案全部经过国际征集,建设标准国内领先,每处建筑由内而外浸润文化历史。俯瞰剧院“北京艺术中心”,建筑造型礼敬“漕运粮仓”。走近剧院,4314块三角形幕墙单元营造“大幕拉开”之感,作为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中的一址,待全球艺术家云集之时,文化盛宴即将惠及四方。
  古建重生,人文活现。乡愁留下归属,归属凝聚自信。
  身着国潮汉服马面裙,给游客讲述运河故事的“00后”讲解员张璇,自己就是文化街区里的靓丽风景;夜幕降临,运河畔“一桥皆一景”,运河上的游船师傅总爱开玩笑说,他的工作“是全通州最幸福的岗位”。
  “建设人文城市,持续擦亮大运河这张‘金名片’。”通州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盖畅说,通州正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宋庄、台湖等特色区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构建多元包容的大文化产业体系,打造首都新的文化高地。
城市之心


  “城市之心”是什么颜色?通州的答案是,绿色。
  在首都引森林入城,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寸土寸金”地段,并未规划大型商业区或住宅,而是打造出面积约3.8个颐和园大小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漫步其间,游人更会惊讶发现:这一知名的“城市绿肺”,竟是自华北有名的化工厂上建成。
  1978年,北京东方化工厂在通州落地投产,结束了我国丙烯酸及其脂类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2012年,在重工业退出首都的背景下,东方化工厂正式关停,更大的变化在这里发生。“千年之城”需要建设顶级“生态枢纽”,这是拉开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时最先锚定的一件事。
  “建设公园要先修复环境,我们采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北投集团规划管理部主管宋春雨回忆,建设者通过引入适应性强的树种、灌木草种和慢生植物,打造出减少人为扰动、草长莺飞的“生态保育核”。开园第一年,约50种野生鸟兽回归……
  在此之外,通过大尺度增绿,创新工业遗存改造,城市绿心公园逐步成为有趣、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68万人次……
  登上城市绿心公园“叠翠轩”,森林郁郁葱葱、小径鸟语花香、景观层次分明。视野所及,草木葱茏,呼吸之间,神清气爽。
  极目远眺,北京市级行政办公中心、运河商务区、住宅、码头、文化场馆、小镇组团,层次错落。生长中的城市天际线、轮廓线,疏密有致,舒缓有序。
  兼具现代城市的便利通达和生态田园的乡间野趣,这是通州之于北京的独有魅力。“我们一棵树一棵树地‘种’出了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让老百姓推窗见绿、起步闻香。”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徐晓云说。截至今年7月,通州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78%,建成万亩以上森林组团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处。
  今日通州,既有绿色生态的“面子”,更有绿色发展的“里子”。
  “绿色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更是副中心生机勃发的最好标志。”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说,我们围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文化六个方面,狠抓重点领域减污降碳,一幅生机勃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美丽画卷正在大运河畔徐徐展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融入“千年之城”的“生命基因”。
发展之道


  企业总部鳞次栉比,白领手持咖啡步履匆匆……这一幕不是北京金融街、国贸CBD特有的风景,也是通州运河商务区的日常。
  半天下之财赋,悉经此路而进。五河交汇处,近200米高的新光大中心大厦格外引人注目。“中国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已整栋购买,正在装修收尾,即将入驻。”新光大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崔迪说。
  行迹运河商务区,除了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均在此入驻。农银金科、工银科技等金融科技公司,普华永道等知名外企也在这里“安家”。
  在运河商务区落户的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我们选择这里,看中的是未来。”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黄洪说,通州着力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这和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是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成果,也是通州“壮士断腕”转换发展模式,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除了上田八木,多个“首家”加速落地大运河畔:北京市首家市属银行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国内最大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北银理财、首家中外合资资管公司招商信诺资管……
  通州区运河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一批高端优质企业的落地,通州区税源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现代金融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全区已注册430余家金融及关联机构,超七成为区域总部或法人机构,各类金融资产交易、管理规模已超20万亿元。”通州区金融办主任李俊霞表示,通州金融业发展实现“质”“量”双升,金融支柱产业地位愈加巩固。
  经济活力提升,通州展现出更加时尚、有趣的一面。
  “十年前,通州还是北京郊区,只有几家规模大的商场,卖的都是传统百货,晚上很早就歇业了。”32岁的曹靖华说,可随着城市副中心在通州启动规划建设,“现在,西单、王府井有的,咱大通州也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了。”曹靖华言语中透露着自豪,现在的北京,大家正“向东看”。
  这几年,除环球城市大道外,万达广场、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新光大融城、远洋乐堤港等消费新地标在通州陆续投入运营。
  “首店经济”是消费市场活跃的力证。数据显示,仅近两年来就有3家亚洲首店、6家中国(内地)首店、50家北京首店(旗舰店)落地通州,远超此前十年总和。
  “目前,通州富力广场、华润万象汇等商业综合体正加快建设,‘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的奥莱MALL启动全面招商,宋庄小堡印象街已实现开工,山姆会员店已签约落户通州宋庄镇。”通州区商务局副局长祁航说。
  记者采访时,北京气温骤降,但通州“烟火气”热度不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的艺术市集中国宋庄艺术市集的音乐广场上,大运河音乐节燃情开唱;在美食夜市,人们谈笑风生,推杯换盏;在艺术集市,人们逛集市、购买艺术品,与艺术家交流探讨;在星空露营地,人们在花海边围炉煮茶、仰望璀璨星空,畅谈未来……
  “驴友”李南波来京旅游时,专程来通州看看“城市副中心建得怎么样”。让他感慨的是,“千年之城”动静相宜,望得见绿树,摸得到活力、听得到歌声,品得到美食,闻得到书香。
未来之变


  大运河畔的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冬日里仍一派火热建设景象。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塔吊林立,这里平均每天有七千多人进场,高峰时有上万人。
  站在枢纽展厅三楼眺望,向南是运河商务区,向东是北京市级行政办公区。建成后,通过轨道交通可15分钟直达北京主城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可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唐山市,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津滨开发区。
  “未来,这里不只是城市副中心的中转站、还是北京服务全国的十大客运枢纽之一。高效辐射京津冀,快速衔接中心城,便捷服务副中心,这座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呈现‘地下枢纽地上城’建设模式,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城市综合体。”枢纽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李红勋一番话点出了这一重大工程“重”在何处、“大”在哪里。
  交通地标是城市发展格局的映射。历史上,通州因大运河而兴,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也被称为“通天下之州”。
  从河北通县,到北京通州,再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进入新时代,通州发展基因再次被激活。仅综合交通枢纽,这里就汇聚了5条轨道交通、2条城际铁路,同时包含15条公交接驳线路,并预留城市航站楼功能。
  有感于通州交通区位之变,一位出租车司机说:“过去我们说到市区是‘去市里’,言下之意,通州曾是农村、是郊区,但现在老百姓都把副中心挂在嘴边。”
  每年保持千亿元投资规模,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迅速拉开。随着人流、资金流、产业流涌入,体制机制创新持续为发展赋能。
  步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政务服务智能终端机。
  现场的智能化程度让记者颇为震撼:市民5分钟内可以在自助机上更换驾照;10分钟内通过视频会审完成道路运输从业资格有效期届满换证业务;企业可以通过线上会议召集多个委办部门进行联合会审、在线审批……
  极致的智能化体验背后,是智慧技术的加持。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以“智能终端自助办理”服务模式为主,结合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得益于“跨省通办”机制,这里可以实现北京市和通州区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262项便民服务事项,以及河北555项、天津501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异地跨区域办理。
  线上“极智”,线下“极致”。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第三批次市级赋权184项,累计承接市级赋权达到308项。“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为城市各方面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速。
  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城市副中心,使区域经济更加均衡发展。建设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过程中,城市副中心建设成果持续辐射覆盖周边地区。
  如今,京唐城际铁路已实现通车运营,北京首条跨省市地铁平谷线已开工建设;区域内已建成跨界道路10条、跨潮白河桥梁5座,开通跨界公交、通勤定制快巴等20余条……
  与北三县协同联动、一体发展,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成为通州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跳出小我,追求大我,这是通州大格局、大追求的所在。
民心之暖


  走进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东里社区,踏入楼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合照,照片上的居民笑容灿烂。楼梯左边墙上,挂着“楼门公约”。
  往里走,楼道里还挂有不少字画。早年间,玉桥东里社区可不是这样。楼道堆的都是垃圾、杂物,产权也复杂,管理难度大。
  70多岁的毛绍业是玉桥东里社区“温暖楼门、和谐邻里”楼门文化建设的见证者。“原来我们基本上是一个楼门一个楼门单独作战,现在各个楼门联合行动,一起把自己的楼前、楼区、小区共同治理好。”毛绍业说。
  楼门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对于改善社区人际关系、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州,社会治理之和谐,不单表现在建章立制的软硬规制中,其民生获得感,更散落在小微场景处。
  刚退休的孙满成是云景里小区“墨缘阁”工作室的“主持人”。100多平米的房间,摆满了文房四宝、诗画、文物,文气十足。
  “以前住在十几层的高楼里,很繁华,但也非常拥挤。对老年人来讲,活动空间还是不足。”基于这一朴素想法,67岁的国企退休职工张煜决定把西城区的房子出租,搬回通州的云景里小区。
  作为老旧小区,云景里小区居住着630户居民,中建二局团队介入改造以来,楼里推进上下水改造,变井水为市政水;拆除防护栏,加装外墙保温层;推进小区线缆入地,美化小区公共空间……老百姓享受到城市副中心实打实的建设红利。
  “从外面看,跟洋房一样,旧貌变新颜,心情很舒畅,以后就在这养老了。”张煜说。
  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推进老城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体系,营造绿色交通环境;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是一家落户通州的三甲医院,日均门诊量4000人左右。规划建设之初,这里充分考虑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能力。
  在这里,医院宽敞明亮,排队的窗口处还细心地准备了座位,外部环境同样干净整洁像小公园,就医秩序井然。记者在医院急诊室碰到了正在排队就诊的通州居民沈韩洋,在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建成之前,她生病总是去潞河医院,或者城市核心区的北京医院,路程动辄要半个小时以上,现在到这里只需要5到10分钟。
  透过一个个民生地标,在通州可以看到,城市副中心建设不仅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打开了空间,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打开了空间。
  靳羽含是通州一位小学科学老师,平时喜好观鸟。她介绍说,过去住东城区,一个月才能参加一次观鸟活动。今年和丈夫王昊宸住回通州的新小区后,不仅周末有很多选择,而且每天上下班都可以在路上观察自然,小区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空间。
  “每天从家出发,晚上回到家,与自然亲近,舒适从容,不慌不忙。”在王昊宸看来,这是理想的生活状态,现在的家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新地标。
  城市骨架迅速拉开,为市民提供了更开阔的生活空间,享受“慢生活”的节奏。家门口的公园里,自娱自乐的表演引得围观市民连连叫好;千荷泻露桥上,爱好音乐的市民自信坦然地唱歌、演奏;街边的路灯下,老年合唱团正拿着曲谱,认真地唱着《一首醉人的歌》……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快节奏与慢生活,映射出通州发展的两面。民生舒缓的乐章中,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贯彻。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
  从宏大处着眼,于细微处落笔。以城市副中心之名,崭新的通州向世人走来。
(新华社第一期青年采编骨干调研特训班通州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