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关注·文化

05版:新华关注·健康

06版:新华财经

07版:新华关注·各地

08版:新华国际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023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注定不平凡——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奋进。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
  科学指引,勇毅担当。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笃定向前。
(一)


  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时作出重要判断:“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回望全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复苏曲线:
  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减弱;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进入四季度,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
  事非经过不知难。驶入2023年,中国经济航船面对新的激流险滩:
  放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性问题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环顾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凸显,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难度加大。
  不同于以往常态化、周期性的复苏,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过程会有波动、时间更漫长。
  “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信心,来自思想的引领——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刻阐述,作出重要部署: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时隔一个多月,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首次地方考察来到广东,对粤港澳大湾区寄予厚望:“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东至长三角、西至新疆、南至广东、北至黑龙江……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跨越大江南北,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考察调研,提出明确要求:
  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0月12日,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国经济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信心,来自上下同欲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重要分析判断。
  针对今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财经委会议,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研究部署经济工作,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
  出台6方面20条具体政策举措恢复和扩大消费、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扎实有效贯彻落实,不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并就此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与此同时,各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合力。
  信心,来自实实在在、得之不易的发展成绩——
  支撑经济大盘的“宏观四角”运行平稳: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
  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提升至94.8%;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
  三季度以来要素流动趋于活跃,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同步回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一批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连续缩减,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加大,改革开放红利不断释放……
  横向对比,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名列前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指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贡献全球增长量的三分之一。
  今年以来,诸多外企高管密集访华,加码在华投资。
  “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超过今年”……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在内的诸多国际机构,近来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11月16日,美国旧金山,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举世瞩目。
  “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当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书面演讲自信而坚定,向世人展现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二)


  “新质生产力”,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首次提出这一重要概念,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巩固复苏基础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内生动力还不强,总需求仍然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创新是关键之举。
  向“新”而行,依靠创新驱动积蓄发展动能——
  11月28日,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
  一走进展厅,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未来感:介孔材料、环形RNA、智能机器人、创新药械,还有“空天陆海能”的一个个大国重器,一张张科创名片熠熠生辉。
  展厅里,面对来自各行各业的科研人员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到地方考察调研的机会,一次次深入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同科技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重大科研进展,研究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释放出始终聚焦科技创新的鲜明导向。
  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提出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聚焦科技工作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以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C919大型客机实现商业运营并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一系列重大工程亮相,成为重点领域不断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生动写照。
  一组亮眼数据振奋人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纵横铺设,上半年合计产业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大中小企业链式协同、融通创新;“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8000个,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字技术加力赋能实体经济。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中国经济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发展壮大。
  向“新”而行,在绿色升级中不断显现新气象——
  “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详细了解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智能工厂、推动节能减污降碳等情况,殷殷嘱托:“要再接再厉,坚持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
  随后召开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这是中国能源结构的重大变化——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预计今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突破14.5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突破10亿千瓦。
  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建成投用,每年可向北京输送14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南方电网与上下游数千家供应商合作创新,拉动上下游近4000亿元的产能需求;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追“风”逐“日”,低碳转型,全国各地绿色发展势头正强。
  向“新”而行,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
  12月的苏州拙政园,黄红相间的树叶和粉墙黛瓦的古建筑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古韵悠悠的江南风景图。
  10多公里外的苏州工业园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牵引,一批批企业正加速开展大模型开发,向着前沿技术迈进。
  传统与现代,一座城市的一体两面,正是人文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7月到江苏考察,总书记道出了他的苏州印象:“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
  江西景德镇,千年窑火正旺。
  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相得益彰,让这座古老的城镇焕发新意:2万多年轻人忙碌在制瓷一线;庞大而完善的陶瓷产业链;2022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665亿元,出口额同比增长147.9%……
  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景德镇,鼓励当地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以人文赋能高质量发展,各地抓好自身传统特色,推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融合互动:北京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武汉依托通达八方的地理优势、开放包容的人文品格奋进拓新;重庆以文化赋能经济,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海外学者认为,“人文经济学”抓住了当今中国最吸引人、最激动人心的特征之一,那就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奋斗求索精神,不断为中国和世界探索新的可能。
(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2023年的民生获得,对四川温江市民王丹来说,是拿到公租房钥匙,有了安稳的“家”;对湖北黄石王家里社区居民李光明来说,是老两口的吃饭难题在家门口的食堂得到解决;对广西南宁的患者李慧来说,是必需药品的价格从每盒约16800元降到789元。
  “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融入中国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主席11月15日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透出浓浓民生情。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聚焦民生关切,兜住兜牢民生基本线。
  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听民声,赴回迁居民社区看变化,到受灾群众家中问冷暖,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察民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年来的考察调研,贯穿着人民至上的主线。
  深切的民生牵挂,体现在一幕幕温暖人心的场景中:
  5月10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回迁群众,从党群服务中心到社区食堂,再到回迁群众的新居,关心老有所养,牵挂百姓衣食住行。
  这一趟,总书记细细叮嘱:“新区回迁群众首先要安下来,安居才能乐业,安下来才能大发展。雄安新区大开发大发展,以后机会是很多的,一定要把回迁人员的安居和乐业衔接好。”
  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河北,看望慰问今夏遭受洪涝灾害的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访居民、见师生、看商铺,入农户、进麦田、上大堤,总书记深情地说:“要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件一件落实好,继续为推动人民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而努力,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
  “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重点阐明了发展的价值旨归。
  深切的民生牵挂,落实在一项项惠民政策举措中: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强化民生保障、优化民生服务,以实绩实效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
  破难题,夯实就业这一民生之基——
  一边是2023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达1158万人;一边是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受到影响。
  从全国两会上明确要求“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到6月内蒙古考察时提出“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将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立足外部环境变化和就业形势需要,多个省份推出优化调整稳就业一揽子政策。截至目前,各级政府直接支持就业创业的资金已超过2000亿元。
  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就业帮扶落实落细,自8月起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2%。
  强弱项,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各地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加快补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
  聚焦新业态。北京等7省市的7家平台企业,试点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截至9月末,已为668万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提供“新型工伤保险”。
  利好新市民。今年全国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完成约150万套(间),各地筹集建设进度不断加快。
  回应新期盼。前三季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约3645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超413亿元;第九批国家组织集采41种药品,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
  提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7月27日在四川考察时明确提出,“检验推动发展成效,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
  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强化旅游供给改善;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丰富百姓衣食住行;确定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鼓励“村BA”“村超”“村排”等基层体育运动广泛安全开展……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新篇章正加快书写。
  “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习近平总书记2月7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指出。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高品质生活,在努力推动共同富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新征程上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四)


  今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核心位置考察调研。
  雄安城际站建设正有序推进,国贸中心等重点配套项目拔地而起,中国中化总部基地项目八角形造型轮廓初显,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总部大楼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看着眼前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现场建设者:“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你们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要努力啊!”
  关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谋划着一盘大棋局。放眼全国,从东北平原到长江沿线,从黄河流域到华南大地,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基固本。
  4月在广东,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5月在河北,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9月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10月在江西,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11月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贯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调研的足迹看去,一系列事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正不断开辟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新空间。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书面演讲,彰显大国的自信和担当。
  中国邀约、万商云集——一个月前闭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齐聚一堂,短短6天,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784.1亿美元,创历届新高,成为中国与世界携手创未来的生动写照。
  “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致信,传递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信号。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今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发展蹄疾步稳。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确部署。
  激发民间投资信心,举办“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出台促进汽车、家居、家电、餐饮等重点消费措施,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一年来,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力扩投资促消费。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效能持续增强。
  14亿多人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稳居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超大规模经济体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立足国内、扩大内需、畅通循环,是中国经济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阔步向前的底气所在。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自此,中国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国不断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初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鲜明强调。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劈波斩浪中前行。
  展望前路,我们不仅要应对西方大国“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的极限施压,还要确保始终端牢粮食饭碗,保障能源安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隐患……
  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我们始终有底气和信心: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奋进在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向全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坚定信心。(记者邹伟 韩洁 姜琳 魏玉坤 潘洁 严赋憬 张辛欣)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锚定制造强国高地 加速产业聚势跃迁
湖北劲吹工业“新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锚定制造强国高地 加速产业聚势跃迁

湖北劲吹工业“新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武汉电(记者李鹏翔 王自宸)今年10月,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5%,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57.0%,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进中提质、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湖北坚持以绿色低碳为新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新动力、以链群协同为新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互赋能、相互成就。
  技改提能 降碳增绿夯实基本盘


  长江岸边,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众多工矿企业加快技改提能。
  来到中色大冶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现场,不见浓烟滚滚,而是科技感满满。
  集控中心大屏上,产线全链条一目了然,依托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人们远程操控就可实现炼铜。同时,采用新技术、新模式,项目废气脱硫效率达99.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8%。
  “生产安全水平和经营效益均大幅提升。”企业负责人万黎明说,占地1000多亩的工厂只有500多名工人,但人均年产能达500吨、人均年产值达5000万元。
  湖北工业门类齐全,其中传统产业占比近80%,是湖北工业的基本盘。
  湖北省经信厅厅长刘海军介绍,推行新型工业化,湖北没有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进行退出,而是支持企业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
  引导钢铁行业向中高端优化升级,加快汽车行业新能源化发展,推动石化行业实施“油转特”及炼化一体化等精细化发展,支持纺织行业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升食品行业精深加工比重……紧抓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传统产业蕴藏的巨大潜能得到有效释放。  
  2022年,湖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以上。今年1月至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1月至9月加快0.2个百分点。
科创引领 前瞻布局跑出加速度


  走进位于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的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一根根透明的光纤预制棒经由高温处理后,正飞速被拉成如发丝般的光纤。
  公司总裁庄丹说,作为全球唯一掌握PCVD、VAD、OVD三大主流预制棒制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光纤企业,目前其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实现营收100.29亿元。
  放眼中国光谷,长飞公司等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持续围绕“光”做文章,加快打造世界级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目前,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
  推动新型工业化迈向更高水平,根基在产业,关键是依靠科技自强、源头突破。
  立足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领域,湖北省提出,以超常之举,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举全省之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今年前三季度,五大优势产业实现营收1.96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营收比重超60%。湖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武汉光电子信息集群和“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聚焦成长性,拓展新赛道。湖北还大力发展算力与大数据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前瞻布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6个未来产业,不断提升工业含“新”率。2022年,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2.1%,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链群协同 循环畅通培育新优势


  11月26日,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竣工投产,华中“日”字形特高压交流环网再添新通道。国家电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崔秋菊说,这一新通道可实现华中电网省间“风光水火”多能互补,为电力可靠供应提供支撑。
  湖北千亿产业达17个,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一批国家级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编制矿石、化工等产业链供应链方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循环;推动成立国控等供应链集团,共建覆盖全行业的供应链新生态;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补齐产业链短板……近年来,湖北加大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再造、循环畅通,切实增强产业安全和韧性。
  推进新型工业化,点上要突破,链上要协同,群上也要跃升。当下,跨越中国光谷、鄂州、黄石、黄冈等地的“光谷科创大走廊”上,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逼近8000亿元,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整体效能不断释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制造强国高地进行部署。明确到2027年,全省制造业产值达到8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湖北省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作为全国工业大省,湖北有基础、有责任、有能力打造制造强国高地,在新型工业化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数字赋能向高攀登 创新驱动向精转型
浙江推动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
数字赋能向高攀登 创新驱动向精转型

浙江推动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杭州电(记者魏一骏 林光耀)“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旗帜鲜明提出“新型工业化”。20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按照“八八战略”的指引,用科技创新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
  数实融合激活实体制造业新动能


  在绍兴的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酿造历史悠久的黄酒“邂逅”新技术,两者正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传统酿造工艺主要依赖老师傅的经验,而‘黄酒产业大脑’则在后台收集数据指导生产,帮助企业增效降本。”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绍兴分公司政企客户部行业总监徐晓说。
  在浙江,“产业大脑”正在更多工业领域推动产业迭代升级,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制造业新动能被不断激活。
  浙江省经信厅技术创新处副处长孙体忠介绍,浙江深化探索“产业大脑”赋能模式,贯通上下游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正有效引领研发模式、生产模式和产业模式变革。
  在激越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为帮助更多有意愿、有需求却缺资金、缺指导的中小企业勇敢迈出步伐,政府部门适时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有效助推企业实施技改。
  温州乐清市经信局投资技装科科长陈小勇介绍,当地开展“千企智能化改造”行动,实施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等措施,撬动企业智能化技改加速。
  目前,浙江已培育53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72.63%的规上工业企业初步完成运营管理基础业务数字化改造,产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认为,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突出体现之一,通过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体系智能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历时两年多研发,位于武义县的浙江金澳兰机床有限公司的新产品伺服压力机已于近期提供给客户,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不断研发核心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走得更远。”该企业董事长吕时广说,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已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据浙江省经信厅统计,包括武义在内的浙江山区26县已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余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尽管面临着周期长、投入大等挑战,但创新研发赋予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条必由之路上勇往直前。同时,绿色低碳成为不少浙江企业的自觉追求。
  “对于车间而言,绿色就是节能环保。”位于三门县的浙江东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麻飞鹏说,车间工业用水实现循环利用,烟气、粉尘均同步回收处理,改变了橡胶行业“装备差、污染重、隐患多”等痼疾。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离不开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浙江在科创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等方面不断前进。
  为加快科技前沿领域的突破,今年10月,浙江提出将支持领军企业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组建创新联合体,布局芯片与汽车电子、新一代人工智能、精准医学等重大专项,以此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集群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新平台


  磁性材料、电源系统、电驱动系统、车身结构件……宁波市北仑区分布着数百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北仑相距不远,宁波前湾新区同样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新能源整车8.5万辆,核心产业链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81.3%。
  领克汽车余姚工厂是当地汽车龙头企业,其产业链配套大部分聚集在宁波。工厂副总经理罗勤军介绍,目前工厂供应链企业大约七成集中在200公里以内,这为企业生产带来了便利。
  集中度高、专业化强是浙江“块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如今,站在新起点上,浙江聚力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扎实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2020年以来,浙江连续4年高规格召开全省制造业大会,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蹄疾步稳。根据规划,到2025年,由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群、15个“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高成长性“新星”产业群等构成的“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将基本形成。
  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过程中,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作用,联通企业串起产业链,统筹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通过头雁带群雁,‘协同智造’带动了产业链上400多家核心供应商、600多条生产线数字化改造。”成长于乐清市的行业领军企业正泰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浙江将以更高站位把握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意义,加快在战略性、全局性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中勇挑大梁、勇当先锋。
 
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为应对突击检查大搞“一夜成林”“一夜成景”,为打造新形象侵占耕地挖湖造景、盲目举债造古城……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和纠正“四风”成效显著,但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一些地方仍有出现。
  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绩观的重要性。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9月在浙江,总书记强调“要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不要有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放卫星’、作秀出彩的思想”;10月在江西,总书记强调“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要求,指引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今年以来,从耗资700多万的“地标”雕塑到投入9亿多元背负20年债务的奢华公园……仍有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大搞“面子工程”。这些违背发展规律、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最终既丢了“面子”又失去“里子”。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崇尚的品格。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注重实效、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一个干部的政绩好不好,不仅要看其在任时的成绩,更要看他离任后的群众口碑。焦裕禄、谷文昌、廖俊波……一个个光辉的名字,永远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但也要看到,在错误政绩观指引下,一些官员只注重见效快、容易显露的“显绩”,不愿在不易显露、见效周期长的“潜绩”上下功夫。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包装不重实效,表态多、调门高、落实少,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正是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的“拦路虎”“绊脚石”。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把有利于群众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积土成山、汇流为海,党的执政之基就会坚如磐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就能拥有磅礴不竭的动力。    (记者韩洁)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给技工“C位”,让技能“流行”
浙江台州“十八招法”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新路
给技工“C位”,让技能“流行”

浙江台州“十八招法”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新路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浙江台州是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作为拥有128万名技术工人的民营制造业大市,台州聚焦构建技能培育体系、技能创富体系、技能生态体系三大支撑,率先编制《技能型社会建设规划(2022-2025)》,探索了多元办学、工学一体、职技融通等“十八招法”,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台州样本”,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闯关探路。
产教融合,实现校门厂门就业“零距离”


  两年前,怀揣技师证和函授大专毕业证书,台州技师学院2021届毕业生陈灵辉跨入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不到一年,就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台州拥有128万名技术工人,技能人才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0%,占从业人员的33%。与众多制造业大市一样,台州也面临因供需结构性矛盾导致的技工荒。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台州以打造国家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和省一流技工教育为契机,大力推行“专业+产业”培养模式,打通技能人才培养链。
  相比于一些本科院校,台州当地技工院校就业率一直较高。“只要想就业,基本都能找到工作。”台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金国说,自2016年办学以来,该校前四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93%。
  这得益于政府牵头、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贯穿全程的高素质人才定制培养模式。台州打通培养链,充分发挥“两手”作用,健全全生命周期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汽车、模具、医化……台州支柱行业的1500余家企业与30所职业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打造了70余个校企合作共同体,每年培养技能人才3.3万人。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金凡锋,今年一毕业就入职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高精模具设计部。“产线与教学充分融合,学的就是要用的,一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与模具工程学院院长何昌德说,这个班的44名学生,全部实现“零距离”就业。
  出于锻造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台州的吉利汽车、华海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也兴办了职业院校。“这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能掌握一线最新生产技术,对企业文化认同度也高,毕业留岗率和企业满意度都比较高。”华海药业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张丽说。
  专业对接产业,育人对接用人。台州通过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每年输送约1万名学历技能“双证”人才。
  今年9月,台州技师学院试行职技融通长学制培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和药物制剂3个专业、135个名额,一经推出即报满。
  “学院制定了岗位画像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订单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这些学生或将成为上市公司的班(组)长、线(工段)长、车间主任等高素质人才和储备干部,实现高质量就业。”李金国说。

技能成才,打破技工职业上升“天花板”


  在位于台州的杰克控股集团,“85后”黄艳辉来自河南周口,19岁时以工人身份进厂,如今已是公司负责生产的部门经理,年薪40多万元,还有股权等激励。
  “我从农村出来,高中起步,没有任何身份背景,从工人做到管理层,离不开企业为各类技能人才设置的职业发展通道。”黄艳辉说。
  杰克集团根据企业管理、销售、技术等工作职责,将职业发展通道分为3大序列70余个职级,其中技工类分为7个职级、技术类分为10个职级,每半年或一年进行评级。技工可以向高级工、技师、工程师、首席专家不断晋级,还可跨平台向管理岗转型。
  在台州,技能与职业发展“挂钩”,畅通了技工成长链。截至目前,台州全市有800余家企业参照指引制定了管理序列、专技序列、技能序列贯通的“H型”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
  去年,台州率先出台《台州市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设置指引》,从技能提升体系、技能评价体系、薪酬激励制度、企业工匠文化等四方面,引导企业建立纵向畅通、横向贯通的H型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破解技术工人职业成长难题。
  “90后”小陈是台州温岭新界泵业的一名铣工,去年,他通过了企业内部高级工技能认定,迎来了工资上涨,小陈喜滋滋地说:“每个月收入多了几百元,如果我继续‘闯关升级’,每升一级工资都会涨。”
  本着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的原则,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从工人-班组长-工段长-生产经理-厂长乃至更高岗位的有效职位等级上升通道,让人才脱颖而出。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叶春英介绍,该公司29.5%的高管、厂长、子公司总经理由基层技术工人晋升而来。
  “我们要让崇尚技能、学习技能蔚然成风,让技能‘切入’产业、‘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台州市代市长沈铭权说。
场景化应用,构建技能型社会良好生态


  王建平扎根轴承行业30余年,现在是台州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领军人。他带领的团队累计解决技术难题60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上千条,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我们设立了‘年薪制’‘提成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额外技能薪酬激励。”八环科技人力资源总监金哲明说,公司对参与关键技术项目开发人员最高奖励20万元。
  台州引导企业从员工培养、生涯设计、薪酬激励和能力评价等方面建立起一套更规范完整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以技提薪”落到实处。
  不可否认,当前一些地方和领域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依然存在。构建“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成为迫切之举。2022年7月,台州市在实施技术工人“扩中”改革的基础上,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全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
  如何激发各方积极性,尤其是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台州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台《技能创富型企业激励办法》,把技术工人比例和薪资待遇情况与企业用地、能耗、亩均评价、技改补贴、工匠培育等相挂钩,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供给制度,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工人比重、提升技术工人待遇。
  “政策的出台,折射出‘技能创富’的发展新逻辑,就是理顺技术工人群体与企业市场主体的关系,让‘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正向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台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柯婉瑛说。
  据介绍,随着台州试点深化推进,当地人力社保部门组建专班,依托各类生产生活场景,创建了一批技能型乡村、技能型社区、技能型学校、技能型小镇等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并适时开展标准化研究,推动技能型社会从蓝图倡议变得触手可及。
  人民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在台州,一大批技术工人从“打工者”变身“合伙人”。信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向39名优秀技术工人授予股票期权,配股152万份。由于公司业绩增长达到了考核目标,顺利进入第一年行权期,按目前股价计算1万份股票期权市值约为14万元。
  近年来,台州还面向全市制造业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出台星级“台州技工”激励政策,如一次性奖励、景区免门票优惠、流动人口积分等;推出技能共富贷,为技能人才、技能创富型企业、技能共富产业等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探索技术工人“扩中”立法,以地方性立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观念,强化“技高者多得”导向。
  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表示,台州将在巩固既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依托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技能创富”模式持续走深走实,扩大群体覆盖面,提升改革获得感,推动工作标准化,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
     (本报记者王俊禄 唐弢)
 
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在杭州举行
李书磊以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
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在杭州举行

李书磊以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杭州12月10日电12月10日,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在杭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与会嘉宾认为,去年底召开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双方共同擘画中阿关系未来发展蓝图,习近平主席宣布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标志着中阿关系步入新时代。中阿媒体应当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弘扬丝路精神,夯实合作互信根基,践行中阿友好,推动文明传承创新,为推动双方共同发展、促进国际与地区和平稳定贡献更大力量。
  与会嘉宾表示,将共同推动“文明对话共同行动”的落实,共同实施50部视听节目合作工程,深化政策沟通、内容合作、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广电视听行业创新发展。
  论坛以“传承中阿友谊·共享视听发展”为主题,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共同主办。共有来自中国和15个阿拉伯国家的广电主管部门、媒体机构、视听企业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的300余名代表参会。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共同通过《第六届中阿广电合作论坛宣言》。
 
“同志加兄弟”:中越友谊历久弥新
“同志加兄弟”:中越友谊历久弥新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河内12月10日电(记者孙浩 李勍 陶军)时隔六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再次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到邻居家串门、到同志家作客”是两党两国传统友谊的生动写照。
  在越南首都河内,记者重访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到访之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中越友好故事,聆听越南朋友的反响和共鸣,更加深刻感受到总书记为中越人民友好增添的温度和深度。
赓续老一辈领导人缔结的传统友谊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越南老一辈领导人胡志明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同越南领导人和中越青年代表亲密互动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讲述“同志加兄弟”特殊友好的故事。
  在河内地标巴亭广场一侧,坐落着胡志明陵和胡志明故居。记者抵达广场时,守卫胡志明陵的仪仗兵正在举行换岗仪式,众多民众和游客高举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这庄严肃穆的一刻。胡志明陵北侧的胡志明故居内,各国游客排起长队,在他曾长期居住和工作的高脚屋下驻足留影。
  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越南,第一场活动就是瞻仰胡志明陵并敬献花圈,参观胡志明故居。2015年,习近平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向胡志明陵敬献花圈,寄托缅怀。2017年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共赴胡志明故居。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追忆老一辈领导人一心为民的贡献和彼此结下的深厚传统友谊:“见贤思齐,我们应当向毛主席、周总理和胡志明主席学习看齐,把中越友好传承好、发展好,造福两国人民。”
  对于这一幕,胡志明故居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至今记忆犹新:“中国领导人同我们的总书记说,要像胡伯伯一样巩固和传承中越友谊。”
  习近平总书记曾向中越青年代表讲起“胡伯伯”这个称谓背后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心中,胡志明主席是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叫他‘胡伯伯’。他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时间加起来长达12年,革命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同志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战斗情谊。”
  在2017年访越前夕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胡志明形容越南同中国关系的比喻——“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随后用一句中国古话道出中越友谊的要义——“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两国将军”后人为中越友好奔忙


  中越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留下许多佳话。2015年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访问越南前夕,都在署名文章中提到了“两国将军”的故事。
  “越南著名将领洪水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外籍将军和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
  “和外公当年一样,我现在的工作也是为了促进越中友好合作。”洪水将军的外孙女、越通社《越南画报》副总编何氏祥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何氏祥秋曾在北京系统学习中文,多年来从事的工作“一直没离开中文专业”。“我用中文将越南各方面的资讯介绍给中国读者。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加强越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添砖加瓦,我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
  何氏祥秋目前担任越中友好协会执委会委员。她说,展望未来,越中友协期待举办更多活动,为促进两国人民交流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此访正值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何氏祥秋表示,15年来在两党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越中关系发展富有成果。
  “阮富仲总书记去年对中国的访问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即将对越南的访问能够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她说。
友谊勋章友谊树蕴含深情厚谊


  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值得铭记和珍惜,应该继承好、维护好、发扬好。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同阮富仲总书记通过多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就引领中越关系发展达成许多重要共识,这些共识得到全面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和2017年,中越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实现了年内互访,为两党两国关系发展指引方向,擘画蓝图。
  2022年,阮富仲率领越方领导人作为中共二十大后第一个元首级代表团访华。在这次访问中,习近平总书记为阮富仲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习近平总书记说,“友谊勋章”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阮富仲总书记和越南人民的友好感情,象征着中越“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蕴含着两党和两国人民共同追求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阮富仲在致答辞时说,祝“同志加兄弟”的越中关系世世代代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
  今年8月,阮富仲视察越中边境友谊-友谊关口岸——中国叫友谊关口岸、越南叫友谊口岸,命名本身就体现着双方对传统友谊的珍视。阮富仲专门栽种一棵“友谊树”。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棵榕树。在“山相连、水相连”的边境两侧,常常见到绿荫如盖的大榕树,历经风雨,仍枝繁叶茂。
为中越友好注入“青春力量”


  在距友谊关几十公里外的广西崇左龙州县,有一座胡志明展馆,记录了胡志明和越南革命志士的在华岁月和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也见证着中越年轻一代对友谊的传承。
  从增设“中越青少年友好交流主题馆”到成立“中越青少年友好教育基地”,展馆为两国年轻一代的交流创造机会。教育基地挂牌之日,在“永做中越世代友好的接班人”的横幅上,中越青年代表郑重签名留念。
  “当地许多学校、青少年组织把展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方也会组织青年前往展馆参观接受教育,很多越南游客会来到展馆缅怀他们敬爱的胡志明主席。”曾担任胡志明展馆馆长近8年的李敏告诉记者。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
  “听到习近平爷爷就要访问越南的消息,我们非常期待!”河内中学生黎月琼告诉记者。这个越南姑娘学习中文已有6年,今年赴华参加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喜获二等奖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友谊。
  黎月琼说,越中两国文化相通,民心相近。“作为越南年轻一代,我愿成为越中友谊的桥梁。”她说。
  传统友谊是中越两党两国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必将跨越历史长河,历久弥深,历久弥新。
   (参与记者:孙一 黄耀滕 胡佳丽)
 
紧系经贸纽带:在河内感受中越关系热度
紧系经贸纽带:在河内感受中越关系热度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河内12月10日电(记者宿亮 赵嫣 陶军)今年是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从蓬勃发展的双边经贸合作,到打基础、利长远的两国战略对接,再到东盟框架内的多领域深化合作,近年来中越经贸合作热度不断上升,成果持续涌现,增益两国人民福祉,成为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新亮点。
经贸合作获得新动力


  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二大出口市场。推进贸易往来是两党两国领导人持续关心、着力推动的大事。
  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总理范明政时发出真诚邀约,表示中方愿进口更多适销对路的越南产品,欢迎越方积极参加今年下半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榴莲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消费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今年9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连续20次参会的越南参展商童光海带来越南榴莲,希望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2022年9月,首票越南榴莲获准入华。自此开始,越南相关企业和榴莲产区收入大为提高,惠及数十万果农。越南榴莲输华路程短、成本低,让中国消费者饱口福、得实惠。
  两国的市场,向彼此开放。各自的发展机遇,与彼此分享。近年来,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进博会等平台和渠道,榴莲、山竹、百香果等越来越多越南优质农产品摆上中国民众餐桌。与此同时,中国广西的蔬菜和葡萄、柑橘等水果也受到越南市场欢迎,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火热。
  热络的经贸互通不仅带来实在“风味”,更有他乡“风情”。一杯招牌滴漏咖啡搭配一碗汤头鲜美的火车头河粉,在上海南京西路地铁站附近,一家独特的咖啡店自去年开业以来,吸引大批咖啡和美食爱好者“打卡”。这是咖啡品牌越南中原传奇集团的首家海外旗舰店。用企业负责人的话说,选择在上海的繁华商圈开设首家旗舰店,显示出自己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充足信心。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中越边境不少城市都建立了跨境电商运营中心或直播基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持续增长。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越南籍电商主播梁氏红香在直播间里用越南语向消费者直播推介挎包、项链等中国产品。她告诉记者,随着贸易环境越来越便捷和发达的物流体系支撑,通过电商购买的中国商品性价比也在不断提高,“越南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购买中国商品”。
战略对接迎来新机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两党共同的发展理念,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中越两国扩大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双方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对接,重点推进互联互通等战略领域合作,加强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中方愿继续扩大进口越南优质产品。”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会见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时为两国合作战略对接描绘清晰蓝图。
  搭乘轻轨“空中看首都”、在车站拍婚纱照,如今成为不少越南年轻人的“时尚”。他们搭乘的轻轨,正是由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越南首条城市轻轨。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备忘录》。河内轻轨二号线正是这一战略对接的标志性项目,不仅带动河内经济发展,更让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赢得口碑和信任。
  这条轻轨线路2021年11月通车,全程约13公里,设有12个站点,列车行驶全程仅需23分钟,大大节省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时间,极大缓解了沿线交通拥堵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越通社报道说,今年前9个月,这条线路运送旅客达700万人次。
  除了轻轨项目,越来越多的中越合作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项目近年来在越南落地。中国企业投资的越南朔山垃圾发电厂2022年正式并网发电,采用先进、环保的技术处理生活垃圾。中企承建越南永新燃煤电厂一期项目累计发电量超过410亿千瓦时。越南第一个中国独资的工业园区龙江工业园,已为当地提供超过3万个劳动就业岗位……
  “中越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双方要保持战略沟通,互学互鉴,推进适合本国国情的兴国之策和强国之路。”习近平主席会见武文赏主席时说。武文赏主席表示,越南始终把中国的发展视作机遇,支持社会主义中国继续发展壮大,如期实现强国目标,相信中国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区域经济再添新活力


  越南是中国在东盟内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领域互利合作持续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蓬勃动力。
  9月5日下午,随着海关放行卡杆抬起,一票重达6吨多的涤棉混纺纱顺利从中越边境的东兴口岸通关进口至中国,享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零关税待遇。这票混纺纱是天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越南生产线的产品,入境后将用于生产针织面料。
  一直以来,这家企业大部分产品都使用中国-东盟优惠原产地证进行报关,享受中国-东盟自贸区关税优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像天虹集团这样的众多企业享受到了优惠关税甚至零关税。随着更多政策实施落地,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及产业链构建利好不断。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时说,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重视越南在东盟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待同越方携手加快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建设,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越南工商会常务副主席阮光荣表示,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去年生效以来,越中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希望双方能继续把握历史机遇,持续深化经贸合作。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中越将携手并肩,共挖合作潜力,厚植友好情谊,打造两国共同的美好未来。
  (参与记者:胡佳丽 孙一 黄耀滕 孙敏 曾维 陈一帆 雷嘉兴)
 
公安机关公开通缉10名缅北电诈集团重要头目
公安机关公开通缉10名缅北电诈集团重要头目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熊丰)记者10日从公安部获悉,针对当前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峻形势,近日,在掌握相关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辽宁、福建、重庆等地公安机关决定对白所成、魏怀仁、刘正祥等10名缅北果敢自治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进行公开悬赏通缉。
  长期以来,缅北果敢自治区多个家族犯罪集团大肆组织开设诈骗窝点,针对中国公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公开武装护诈,危害极其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今年11月,我公安机关对以明学昌为首的家族犯罪集团重要头目进行公开悬赏通缉。在缅甸各方的大力配合下,首犯明学昌畏罪自杀,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3人被缉拿归案,公安机关正彻查其犯罪事实,将依法予以严惩。与此同时,辽宁、福建、重庆等地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以白所成、魏怀仁、刘正祥为首的3个家族犯罪集团和以徐老发为首的犯罪集团,长期实施针对中国公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诈骗数额巨大。在公安机关严打高压态势下,仍不收敛、不收手,同时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多种严重暴力犯罪,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
  为依法严厉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决定对白所成、白应苍(又名李云晨)、白应兰(又名李梦娜)进行公开悬赏通缉;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决定对魏怀仁、魏榕(又名陈榕)、魏青松(又名杨松)进行公开悬赏通缉;福建省龙岩市公安局决定对刘正祥、刘积光(又名李华光)、刘正茂进行公开悬赏通缉;重庆市公安局决定对徐老发(又名徐发启)进行公开悬赏通缉。
  公安机关敦促犯罪嫌疑人白所成、魏怀仁、刘正祥、徐老发等10人认清形势,悬崖勒马,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对提供有效线索和协助抓捕的有功人员,公安机关将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人民币奖励。
 
香港举行第七届区议会一般选举
李家超呼吁市民踊跃投票共建美好香港
香港举行第七届区议会一般选举

李家超呼吁市民踊跃投票共建美好香港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香港12月10日电(记者褚萌萌)香港特区第七届区议会一般选举于10日8时30分开始投票,将从399名候选人中选出176名地区委员会界别议员及88名区议会地方选区议员。这是香港特区完善地区治理体系、重塑区议会制度后的首次区议会选举。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投票后表示,重塑后的区议会将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确保香港整个治理体系都符合“一国两制”要求,希望市民珍惜权利,踊跃投票。
  冬日的香港,遍布巴士车身、大厦外立面等各处的海报呼吁市民“区选齐投票,共建美好社区”。当日香港主要报纸都刊登整版广告,号召“齐投票,齐建设,齐聚美好香江”。
  投票开始前,在全港数百个投票站,3万余名工作人员准备就绪,一些票站前已有选民排队等候。8时半,随着各票站启动运作,选民在工作人员的细致引导下陆续走到票箱前投票。众多票站外设有显示大概轮候时间的告示牌,站内还为有需要人士设有特别队伍及座椅,秩序井然。
  李家超上午来到位于港岛罗便臣道的投票站投票。投票后他表示,完善选举制度后,选出来的区议员都是爱国者,都将维护地区利益、香港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与安全,让市民安居乐业,确保香港繁荣稳定。新确立的监察制度将确保新一届区议员保持廉洁,确保他们的日常工作符合市民期望。
  他说:“每一位选民关心的社区交通、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区议员反映给特区政府。”
  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安排,全港共设立超过600个地方选区一般投票站,供登记选民投票,投票时间到当日22时30分结束。18区各设一个地区委员会界别投票站,供地区委员会界别选民投票,投票时间到当日14时30分结束。为方便居于内地或当日需往返内地的选民,上水港铁站附近特设4个投票站。
  根据今年7月10日刊宪生效的《202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新一届区议会由委任议员、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产生的议员和区议会地方选区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数目比例约为4:4:2,另有27名当然议员。区议员总数将有470名,任期四年,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履职。
 
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四
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四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越是经济面临严峻复杂形势,越要聚焦民生关切、兜牢民生基本线。
  岁末年终,新华社记者在一线调研采访中观察到,各地各部门在全力稳增长的同时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扎实推出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过技能培训实现更好就业的务工人员难掩自豪表情;获得高比例医保报销和救助的困难家庭如释重负;在社区食堂解决吃饭难题的老人露出满意笑容……这一幕幕,交织着温暖和喜悦,彰显着人们最真切的民生获得。
“真金白银”投入,提升民生温度


  在位于湖北武汉市硚口区越秀财富中心25楼的武汉市德发电子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碰到入职不久的沈航。
  “经过2个月见习后,我9月已通过公司考核并转正。”回想此前错过不少招聘机会,工作一直未落实,沈航坦言当时心中很是忐忑,“来到德发见习,发现前景和待遇都不错,经过双向选择,我们一批应届生许多都留下了。”
  为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武汉市人社部门在607家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企业享受见习补贴,成功留用的学生及其企业还额外享受就业补贴。2023年以来,武汉市仅见习补贴发放就超1128万元。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稳就业放到更突出位置。各地拿出“真金白银”,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通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降低社保费率、发放就业补贴、扩岗补助等,多措并举稳企业用工、保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12月,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依然游人不断。“在政府支持帮助下,我们渡过疫情三年难关,并一直保持500多名员工规模。今年又获得了人社部门发的14万多元稳岗返还资金。”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爽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经营快速恢复,用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今年以来,全国仅各级政府直接支持就业创业的资金就已超过2000亿元。随着经济回稳向好和政策红利释放,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住房问题,也是牵动人心的民生大事。
  “总算能有个稳定的家,不用到处找房住了。”11月23日,四川温江2023年新增公共租赁住房选房大会上,拿到一套两居室入住通知的市民王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女儿放学我就带她去新家看看。”
  为破解城镇困难群众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四川省多头发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截至10月末,全省共筹集公租房63.7万套。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各项投入不断加大。近两年来各地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资超过5200亿元;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正在推进,目前全国城中村改造入库项目406个,预计总投资1.8万亿元。
  在新疆喀什,东湖街道、迎宾大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座刚建成的新楼宽敞明亮,工作人员穿梭其间进行最后的调试安装。这个总投资3000万元的重点民生项目,投用后能惠及周边8万居民。
  “家门口有卫生院,还能使用医保,以后方便多了。”喀什市民热孜叶·尤力达西期待地说。
  投入力度,彰显民生温度。
  相比2022年,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42166亿元,增长6.9%;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7.6亿元、增加50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这份书写百姓福祉的民生答卷,在绵绵用力中向前舒展。
聚焦“急难愁盼”,回应民生关切


  中午时分,福建福州市鼓楼区庆城社区长者食堂熙熙攘攘,一份份营养搭配合理的午餐热气腾腾,老人们仅需花9.9元就能享用。
  像这样的长者食堂,目前福州已建成528家,惠及61万老年人。
  “一顿热乎饭是民生小事,却是很多家庭的大事。通过创新制度、改革供给,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惠及千家万户。”庆城社区党委副书记林小玫说。
  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扎实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36地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围绕“老有所养”,从中央到地方以改革破难题、解民忧。
  家住广西南宁的肝癌患者李慧,近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进行常规复查、开药。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曾智明在电脑系统里输入通用名“仑伐替尼”后,显示单盒价格为789元。
  “这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线靶向药,2018年在国内获批后上市时,每盒价格约16800元。”曾智明介绍,一般患者用药量为一个月3盒,集采降价后,更多患者能用得起药了。
  截至目前,国家组织集采9批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连同地方联盟采购,累计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约5000亿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将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450个。
  聚焦“病有所医”,促进人民健康的改革举措逐步推进。5城市试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首轮调价方案已全部落地实施;长护险制度试点扩大至49个城市,切实为失能人员家庭减轻负担。
  北京西城区的一处出租房里,49岁的张先生正在家人照顾下休养。
  今年年初,外卖骑手张先生在送单过程中碰到道路护栏摔倒,导致左腿粉碎性骨折,做手术等花了4.6万元医药费。
  “没想到这笔医药费由职业伤害保障全报销了,而且在休养期间,企业按照新规定给我发了1.4万元生活保障费,心里可踏实多了。”张先生感慨地说,“这要放在过去可不敢想。”
  为张先生解决大麻烦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已在7省市的7家平台企业试点。截至9月末,已有668万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被纳入这项“新型工伤保险”保障。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逐步放开落户限制,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缩短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阶层负担……一项项改革渐次推进,顺应百姓期盼,厚植民生福祉。
强化民生救助,兜住民生底线


  天津,静海区台头镇和平村,村民郝汉民家里温暖如春。家中温度计显示:24摄氏度。
  今夏,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时,郝汉民所在的台头镇受灾严重,是全市唯一一个整建制转移的镇。
  “刚回家时担心冬天供暖有没有保障,不久政府就协调了燃气公司进村逐一排查,确保天然气供暖不受洪水影响。”郝汉民指着家里的壁挂炉笑着说。
  为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确保安全温暖过冬,近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达48.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
  据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财政部、应急管理部要求相关地区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做实做细冬春救助工作,并将资金纳入直达机制,强化资金监管,严禁截留挪用,确保资金及时按政策规定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切实发挥资金效益。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安危冷暖和柴米油盐,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截至6月末,全国城市、农村低保标准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8%、8.5%。上半年全国累计支出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资金1265亿元,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支撑。
  托底保障,既要有细致的政策安排,也要有便捷的触达渠道;既要有物质帮助,也要有精神关怀。
  在上海市长宁区,街道主动上门,让困难家庭的孩子成为上海艺术品博物馆“艺术护照”项目学员,免费学习艺术课程。
  孩子们“表都没填一张”,在“艺术护照”课堂里看见人生另一番景色。从素描到油画,从西方“印象派”到写意国画……长宁区多位低保、低收入等困难家庭的孩子,周末走进艺博馆感受美育浸润、提高人文素养。
  小小艺术课,折射了我国在社会救助制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目前,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已经归集了6600多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近日多部门联合印发文件,进一步部署多渠道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民生这张答卷一定会越来越精彩。(记者姜琳 王优玲 樊曦 郁琼源 宋立崑 翟濯)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齐风鲁韵汇江海
山东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纪实
齐风鲁韵汇江海

山东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纪实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本报记者王念 孙晓辉 萧海川 张昕怡

  美丽的齐鲁大地,山海相拥,文脉绵延。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美誉的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齐鲁风韵浩荡悠长。
  近年来,山东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加强顶层设计,深耕人文沃土,探索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以守正创新、固本培元焕发中华文化时代光彩,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不断迸发新活力。
鉴往知来,深化研究阐释延续文脉


  皇皇巨著,浩如烟海。
  今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齐鲁文库·典籍编》第一辑100册等正式发布。
  作为“山东文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文库》共分典籍、研究、史志、人物、文物、文学艺术、山水、科技、红色文献九编,成书规模约13亿字,4000多册。
  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齐鲁文库》学术委员会成员杜泽逊介绍:“按照计划,我们将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逐步扩展至山东现代文化研究出版,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优势。”
  齐鲁大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凝结着古圣先贤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斯文在兹,弦歌不辍。山东立足文化资源禀赋,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等为一体的研究阐释体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2017年4月,一项旨在系统调查海外汉籍,并借助缩微、扫描复制等方式,实现珍本汉籍再生性回归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在山东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900多名学者开启了一场对海外珍稀汉籍的寻觅。
  工程首席专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郑杰文说:“将逸散海外的中华典籍重新归拢、开展研究,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已调查境外1988家藏书机构,基本掌握了境外汉籍存藏情况,团队从中发现了1900多种中国大陆缺藏的珍稀汉籍,并复制回归1600种。
  集腋成裘,融会贯通。山东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力量和资源,先后搭建多个研究阐释平台,推出一批优秀成果。
  2019年8月成立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以建设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儒学国际交流传播高地等为目标,持续推进《论语》译介工程,推动出版《儒典》《儒学百科全书》等丛书,与北京大学等16所院校合作办学,联合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已有1000余名。
春韵润心,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铸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为人诚信是孔子教导学生的重要内容。”在济宁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100多名民宿、餐饮经营者聆听了一场诚信主题的宣讲。
  “诚信立本,做买卖靠的就是信誉,有了诚信文化支撑,生意才能越来越红火。”儒乡餐馆店主张奉军说,宣讲倡导的美德与日常经营息息相关。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介绍,作为尼山脚下的“文旅村”,今年以来鲁源新村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良好的村风民俗打响了招牌。
  近年来,山东围绕文化“两创”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美德健康新生活。
  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东大学图书馆里,学生们能观看古籍装帧印刷演变、体验古籍修复技术,沉浸式体验古籍魅力,感受传承千年的文化内涵。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桑晓旻介绍,山东大学建起图书馆、学校、社会三层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同心圆,利用古籍特藏文献打造“文化沉浸式”育人环境,既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也增加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创新意识。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之美润泽心田。山东依托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融通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心态等育人环境,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黄河奔腾,运河流淌,“两河喜鹊”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山东聊城的街头巷尾,他们入户与老人话家常,主动服务困难群体,成为群众眼里的“贴心人”。聊城市以“两河喜鹊”志愿服务品牌为引领,实现全市文明实践规范化配备率达100%。
  齐鲁大地好人多,山东各地倡树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全省2450多万名志愿者引领文明新风尚。
博观约取,跨越山海烛照文明未来


  文明,因互鉴而鲜活;文化,因传承而不朽。
  十年来,文化“两创”在齐鲁大地哺育出一片五彩缤纷的园圃,互鉴传承之花如一盏火烛,照亮前路。
  今年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来自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
  “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仍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刘廷善这样说。
  “对话”“交流”“共同”“多元”……梳理历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些关键词一次次进行思想碰撞,并逐渐达成共识:尊重、交流、平等、互鉴,是不同文明和平共存、共同发展的方式。
  今年5月,以“尼山传千载 岱海连世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故事”为主题,2023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城启幕,开幕式上推出了以“字、景、史、画”等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展陈了山东风光与丝绸之路风景的手绘长卷。山东“韶之韵”民乐团,现场演奏了《沂蒙山小调》等中国传统民乐曲目。
  业内人士认为,山东近年来打造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等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面展示齐鲁大地深厚文化、锦绣山河和悠久历史,生动讲述中华文明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故事的重要载体。
 
“四廊一线”助文旅
“四廊一线”助文旅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本报记者栗建昌 张武岳 张昕怡

  来胶东半岛看海,去淄博吃烧烤,到泰山看日出……今年以来,山东建设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助力。
  “奇山春秋事,之罘海上烟。”起源于600多年前的奇山守御千户所,是烟台城市雏形,经过城市更新和修缮打造后,这片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热门景点。沿街民居青砖黑瓦,木制门窗古色古香,墙上的拴马石,门前的镇宅瑞兽,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烟台市民黄静生活在所城里附近,她对当地大力保护城市文脉赞叹有加。“消失近百年的宣化门原景重现,处处体现所城元素。”
  记者走访了解到,“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将相对抽象的文化进行具化实化,突出文化体验,让传统的人文地理要素以更适应时代需求的面貌焕发出新活力,为文旅融合作出新贡献。
  从单个城市、景区的“单打独斗”,到五条文化轴线上的区域协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带动各地吸引并留住游客。为更好整合文旅资源,山东还推出“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融合全省16市文旅资源,目前已有1700余家景区进驻平台,全省4A级景区和省内沿黄流域主要景区基本进驻。
  “以前没人要的红香椿,现在每斤能卖到4元;以前留不住人,现在修建了民宿,外地游客常来住上好几天。”济南莱芜区卧云铺村党支部书记刘欣奎对记者说。
  莱芜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重要的商道,现存黄石关、风门道关等齐长城关口,这段随山势呈东西走向的齐长城南侧依次分布着卧云铺等5个古老山村。当地围绕齐长城沿线村庄开发旅游产业项目,一条9.7公里的山路串起5个村庄,让曾经封闭的山村热闹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老百姓增收,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文化体验廊道的重要目的。”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建勇说。
  京杭大运河在济宁市境内穿过,从古时便是南北通衢、商贾云集的水上大动脉。大运河现如今往来货船不断,济宁将运河文化转为发展动能,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借由现代港航产业等,成功实现非煤营收占比超过80%。
  “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纵横交错,贯穿东西,覆盖山东16个市的7000多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70%以上。“四廊一线”正日益成为富民惠民的民心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走进位于孔子故里曲阜的鲁源新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随处可见文化元素。几年前,鲁源新村还是一个道路坑洼的偏远山村,2019年,鲁源新村经统一规划,2800多位村民搬进了新房。村里成立了旅游经济合作社,开发民宿项目。腰包鼓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越发“文气”。举行新中式婚礼、在儒学讲堂听课等,成为当地村民的生活新风尚。
  “这几年,我们不断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家也享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幸福感。”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说。
 
一片匠心在“手造”
一片匠心在“手造”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本报记者杨守勇 陈国峰

  一根细长铁管,从上千度的炉火中挑出一团软若糖稀的琉璃原料,赶在凝固前,炉匠用吹、转、展、拉、磨等技法为之塑形。几十道工序后,一件精美的琉璃作品便呈现出来。
  一炉窑火,熊熊燃烧千年。在山东淄博,琉璃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日益生辉。匠人们伴着高温的炙烤,赋予每件作品“琉光璃彩”之美,堪称火中取“丽”。
  作为传统文化大省,山东工艺品类齐全,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总量居全国前列。济南皮影戏、淄博陶琉、潍坊风筝、孔府印阁、曹县汉服、临沭柳编……一陶一瓦、一枝一木、一针一线都蕴藏着令人沉醉的文化之美。
  但长期以来,传统手工艺难以生活化、时尚化,产业挖掘和市场开拓不足。去年3月,山东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创新,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打造“山东手造”传统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
  承载历史,融合现代,老手艺正焕发新活力。潍坊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明清时期便以“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泥塑、诸城古琴等一众手造工艺品,历经岁月洗礼而更添风韵。
  74岁的张效东是潍坊风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岁起便随着祖父扎风筝。一辈子与风筝为伴的他,经常为创作一件作品饭不思、觉不睡,每当一件新作品放飞成功,心情也跟着飞起来。“近几年越发注重创新,我用声、光、电等科技元素,让风筝在空中既能动也能叫,风筝好似‘活’了起来。”
  现代科技为传统工艺注入“新鲜血液”。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袁敏说,目前山东工艺美术行业已有100余个品种实现数字化转型,涌现出汉青陶瓷、康乾琉璃、周广胜木雕、华艺雕塑等一批数字化研发强、智能化生产精、互联网销售好的企业代表。“新生”的手造产品也博得年轻人青睐,吸引他们投身传承传统技艺的事业。
  为扩大“山东手造”品牌效应,山东建立全域营销网络,力推“山东手造”进高速服务区、进景区、进商超、进酒店、进书店、进学校、进非遗工坊。全省已建成1处省级手造展示体验中心、21处市级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和640处手造展销专区。
  “山东手造”让小手艺博得大市场、创造大财富,不少还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潍坊王家庄子村大大小小风筝扎制厂有100多家,年产风筝8000余万只;临沭柳编撑起全县370多家企业主营业务,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肥城桃木雕4000多个品种畅销海内外,当地全年桃木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
  “山东手造”工程实施以来,传统工艺华丽转身,规模以上“手造”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区域产业集聚成势,日渐成为富裕群众生活、展示山东形象的闪亮新名片。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说:“山东手造变的是创新,不变的是匠心。匠心守艺、活态传承,让传统手工艺永葆活力。”
 
小戏小剧“唱”振兴
小戏小剧“唱”振兴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本报记者袁军宝 杨文

  “老少爷们儿!今天这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就敬为救咱朱村牺牲的战士们……”舞台上,“老支书”郑重地端着一碗水饺,神色庄严;随着音乐声起,台上众人齐喊“祭英烈,奠忠魂!”
  这是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村民自导自演的情景剧《第一碗饺子》里的一幕。每年大年初一,朱村村民都会到村里抗日战斗纪念碑前,献上新年第一碗饺子,纪念为保护村子而牺牲的24名八路军战士。《第一碗饺子》据此创作,时长20多分钟,已成为当地颇有特色的文旅节目。
  这样的小戏小剧,如今在山东各地农村和社区舞台上轮番上演,广受欢迎。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近年来山东通过组织“大擂台”活动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支持各地加大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演出力度,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山东小戏小剧的重要特点。小戏小剧讲述的大多是群众身边的故事,让观众在感受故事人物喜怒哀乐的同时获得文化熏陶。
  如《那时花开》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题材,讲述了山东省派“第一书记”夏荷来到莲花村,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的故事;《社区里的“云”法庭》将目光聚焦社区矛盾调解,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守黄人》诉说着父子接力守护黄河、世代传承黄河精神的感人事迹……
  群众自导自演,演出时间短、内容接地气、表演形式灵活,让小戏小剧更具亲和力。
  “俺也要上前线抗战,给俺柱子哥报仇!”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福祥社区的小广场上,红色小剧《雄鸡高唱》上演。十字路街道文化站站长徐红说:“这部小戏取材于发生在莒南的真实事件,演员大多是村民,演起来更有感情。”
  小戏不“小”,润物无声。在滨州市惠民县何坊街道史马村健身广场,吕剧《美丽庭院》讲述了当地提升村民生活环境的故事。史马村庄户剧团负责人石立峰说:“通过小戏,可以更好地把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小戏小剧在打造群众“大舞台”的同时,也成为文旅融合的新亮点。到《妇救会》小院体验“全民抗战,舍小家为国家”,在《战地医院》小院感受“生死离别的革命同志情”……在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红嫂家乡旅游区,每天都有红嫂故事沉浸交互展演。自2021年首演至今,沉浸式小院演绎已演出4000多场,近百万人次通过这种形式接受了红色教育,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随着各地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一场场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小戏小剧奏响了乡村文化振兴“大合唱”。“今年山东正式启动群众性小戏小剧全省巡演活动,全年将演出2万场次以上,推动小戏小剧成为山东文旅产业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的‘金名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冯庆东说。
 
“黄河大集”品活力
“黄河大集”品活力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本报记者吴书光 袁敏

  “黄河滩的土地黄河的水,香喷喷的豆面攒成的丸,出锅喽!”冬日的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辛镇大集上,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边,商户谭建国一边捞绿豆丸子出锅,一边用东营方言推介,还不忘取竹签叉一个外焦里嫩的丸子,递给路过的游客品尝。
  黄河萝卜鲜脆爽口,黄河沙土地瓜软糯香甜,还有剪纸、草编、草秸画……大集上黄河元素满满,民俗特色突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黄河大集”是山东今年创新推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名片。它在全省选取文化味、乡土味浓厚的传统乡村大集,以“文化先行、旅游推进、好品带货、网络传播”为内容,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打造民俗新品牌。
  日前,在莒南县坊前镇徐家相邸村,临沂市“冬季黄河大集”火热启动。高榆木梳工艺精湛,大店黑陶独具匠心,板泉柳编畅销海内外……许多摊位背后都藏着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黄河大集”提供了更接地气、更加生动的展示平台。
  “20多岁起,我就跟着父辈学雕刻。原来只是养家糊口的‘小手艺’,后来成了发家致富的‘大本领’。”从事石雕石刻29年的汤永彪说。
  坊前镇镇长刘宝秀介绍,镇里有相关加工厂7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均产值近1.8亿元。“产业活了,乡亲们收入多了,人居环境、村风民风都越来越好。”王家坊前村党支部书记王凤选说。
  今年以来,山东省市县三级同频共振,已举办线上活动、线下市集4万余场,销售额超160亿元。“黄河大集”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集散地”、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在日照市,“黄河大集”手造非遗夜市已累计开展20期,每期选取日照黑陶、五莲割花等30个左右非遗项目进行展示,累计销售额22万元;
  在德州市,禹城的大集将快板、舞蹈、传统戏剧变成乡村文明宣讲新载体,还举办送义诊、送文艺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将“惠民大礼包”送到百姓身边;
  在济宁市,老僧堂镇将“黄河大集”与趣味运动会相结合,走进村庄、学校、企业等地方,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参与其中……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黄河大集”受欢迎,体现了群众物质生活富足和消费品位提升,是齐鲁大地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展现。同时,作为文化传播载体,“黄河大集”将助力非遗文化民间传承、乡村文明新风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不断融合。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回应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关切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回应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关切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冬季来临,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民政部、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以及疾控专家、部分医疗机构负责人,就冬季呼吸道疾病从诊疗、防控等方面解答疑问、回应关切。
  让分诊分流在减轻医院负担上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提升预检分诊能力、发挥‘三诊合一’作用、集中全院优质医疗资源优先倾向危重症患者等措施分诊分流。”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生态城医院院长高翔在发布会上介绍,该院对急诊、发热门诊、呼吸门诊科室进行资源统筹,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动态调整,及时分诊分流,保证诊疗秩序稳定,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连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加强监测研判,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指导各地对医疗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医疗资源统筹调配。
  “要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互联网医疗作用,建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协作、专家下沉和患者转诊机制,分层分级分流,方便患者合理选择就医。”米锋说。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院长李鸿泓介绍,该院从加大中西医药品储备、增设煎药机、根据患者数量延长医师服务时间、对全院医师进行呼吸道疾病诊治培训等方面打好“组合拳”。
  “我院中医儿科仅有两名中医医师,在日门诊量超过80人次后,学龄儿童由中医内科和中医专家门诊进行分担。从目前诊疗数据观测,分流量已超20%,有效减轻中医儿科诊疗压力。”李鸿泓说。
积极、主动、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病、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呼吁,积极、主动、尽早地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身边的人。
  据了解,从今年7月开始,各地接种单位已陆续启动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早于流感流行季。今年流感疫苗生产供应量比去年有了明显增加,现阶段可以满足群众接种需求。
  如果已经出现流感样的症状,在没有确诊自行痊愈的情况下,是否应继续接种流感疫苗?对此,夏刚表示建议继续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可能都会出现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的症状。同时,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和亚型可以引起流行。流感疫苗覆盖了多种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多价疫苗。此外,在同一个流行季,通常是由不同的型别和亚型共同流行的。
  国家疾控局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流感等疫苗接种需求评估,优化疫苗的合理分配,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疫苗供需衔接,确保流感疫苗供应不断链;通过做好预约登记、开展分时接种、延长接种周期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民、优质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做好重点人群和机构防治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提示,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强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健康监测,建议学生、教职员工不带病上岗上课;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建议佩戴口罩,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针对婴幼儿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彭质斌强调要尽早开展疫苗接种,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相对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好口罩。此外,要加强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尽早就医。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民政部积极做好防控机制的平急转换准备,保持养老机构就医绿色通道畅通;开展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相关专业培训;指导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做好分区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养老机构内部防控,工作人员不带病上岗,入住老年人每天开展健康监测,发现感染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及时送医就诊。
(记者李恒 徐鹏航)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国家疾控局:规范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国家疾控局:规范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顾天成)科学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如何科学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日前,国家疾控局制定印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指导公众科学规范佩戴口罩,防控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有效保护公众健康。
  冬季来临,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根据指引,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有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哪些情形或场景应佩戴口罩?
  指引明确,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有以下四类,包括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情形,如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米)时应佩戴口罩;处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形或场景,例如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时;防止外来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如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佩戴口罩;防止公共服务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公共服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保护重点人群免受感染。
  哪些情形或场景建议不佩戴口罩?
  指引明确,建议不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有以下三类,包括进行体育锻炼时;处于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形或场景时,例如在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部分不适合佩戴口罩的人群,例如3岁及以下婴幼儿。
  如何选择佩戴合适类型的口罩?
  指引明确,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无呼吸阀)或医用防护口罩,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儿童建议选用儿童卫生防护口罩。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波动下降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波动下降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徐鹏航 李恒)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10日表示,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部分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增加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当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米锋说,从发热门诊、急诊整体情况来看,近段时间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分流了部分患者。全国整体正常医疗服务没有受到影响。
  米锋表示,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加强监测研判,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指导各地对医疗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医疗资源统筹调配,根据患者数量增开相关诊室和治疗区域,扩充病房资源,指导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应开尽开”,延长接诊时间,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保障儿科诊疗需求。
  要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互联网医疗作用,建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协作、专家下沉和患者转诊机制,分层分级分流,方便患者合理选择就医。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提升防治效果。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要落实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健康科普和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传播,降低感染风险。要继续做好疫苗接种,不断优化接种服务。
 
减少新发残疾 心脑血管疾病这样防治
来自二〇二三年中国脑卒中大会的观察
减少新发残疾 心脑血管疾病这样防治

来自二〇二三年中国脑卒中大会的观察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起病急、危害大、易致残……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300余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
  记者从10日在京举行的2023年中国脑卒中大会获悉,我国正不断完善心脑血管疾病救治体系,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地见效。
成效斐然 仍存差距


  “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2022年的15.2%,下降率接近18%。”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我国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这样的成绩对于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非常不易。
  从编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实施《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到联合多部门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脑卒中防治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表示,近年来,我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卒中中心及防治基地医院建设、关键适宜技术规范及推广等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未来脑卒中防治体系的日趋完善,仍需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但是,当前部分指标与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目标仍存差距,特别是高血压知晓率、规范管理率等。”郭燕红指出,近期印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目的就是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防治行动落地生效,争取到2030年能够达到规定的目标要求。
早诊早治 减少新发


  山东省宁阳县,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突发意识不清。120救护车将其运送至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卒中门诊。颅脑CT检查、心电图检查、血糖检测……抵达医院25分钟内,这名脑卒中患者完成溶栓后桥接。
  这是我国基层卒中中心建设的成果案例。
  “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已建成三级医院卒中中心604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1253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03个地级市、1339个区与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我国卒中中心建设在提升诊疗能力、推进多学科融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升区县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并完善卒中中心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脑卒中登记管理系统。
  2016年12月,《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印发;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实施“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2023年7月,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等共同发起“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并在12个省份及地区进行试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认为,一系列举措,不断实现卒中患者早诊早治,降低致残率。
关口前移 降低风险


  “脑卒中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但也是一个悄悄而来的疾病,可以在睡梦中发生。”吉训明表示,更需要公众主动识别、有效处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肥胖、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近期印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健康环境、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健身运动、健康查体、控烟等方面予以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认识;重点监测高危人群血压、血脂、血糖,形成人人关注脑血管健康的良好氛围。
  吉训明强调,卒中患者有复发概率,还必须加强民众的全生命周期危险因素管理,让“悄悄而来”真正变成“有迹可循”。
    (记者顾天成)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多国呼吸道疾病高发 专家有这些保护建议
多国呼吸道疾病高发 专家有这些保护建议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多国出现呼吸道疾病高发情况,面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呼吸道病原体的多重夹击,相关国家的卫生机构和专家建议通过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方式保护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事处高威胁病原体小组组长马可-阿兰·威多森曾在今年9月每周例行的网络问答环节中指出,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可能会共同传播,这种情况引人担忧,因为这会增加脆弱人群罹患疾病的风险,并对卫生服务造成进一步压力。
  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并帮助减轻卫生系统的压力,世卫组织建议接种针对流感等疾病的疫苗,特别是高危人群,因为疫苗仍是预防重症或死亡的最有效办法。
  威多森说,除了接种疫苗外,人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减少病毒传播,比如经常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等,在室内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地方戴口罩等。
  法国公共卫生局日前在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11月19日的一周内,法国15岁以下儿童急诊和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病因主要是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消化道疾病等。
  为降低传染风险,法国公共卫生局建议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出现发烧、喉咙痛或咳嗽等症状时戴口罩,经常用水、肥皂或洗手凝胶洗手,定期为居住场所通风等。
  英国卫生安全局近期发布的多种呼吸道疾病监测报告显示,在截至11月19日的一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急诊就诊人数在英国全国范围内增加,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和患者住院率也在增加。此外,诺如病毒感染人数近期也有所增加。
  英国卫生安全局顾问、流行病学家康纳尔·沃森说,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季节性病毒,儿童病例数通常在11月底或12月达到高峰。沃森建议,可通过经常洗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擦拭然后洗手,保持安全距离。
  英国卫生安全局诺如病毒流行病学家艾米·道格拉斯则提醒说,在防范诺如病毒方面,洗手凝胶不能杀死这种病毒,所以用肥皂和温水洗手是最好的。此外,还要大量饮水,以避免脱水,特别是脆弱人群。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11月19日的一周内,该国共报告流感病例10万多例,再次刷新本流行季单周报告病例数纪录。
  日本专家认为,随着天气渐冷,外界环境逐渐接近病毒流行最适合的低温和低湿度环境,今后一段时间应密切关注患者数量的变化。在幼儿园和学校等场所,更要贯彻勤洗手等预防措施。与此同时,接种疫苗也是应对流感的有效手段。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12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德国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该研究所建议,在室内人们可以通过经常通风或戴口罩来降低感染风险。如已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待在家里3至5天,直到症状显著改善,并且应尽可能避免与高危人群直接接触。但若症状恶化,应及时就医。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介绍,在美国,支原体感染是住院儿童中最常见的引起肺炎的疾病,也是住院成人中导致肺炎的第二大常见疾病。
  美国疾控中心说,与支原体感染者短时间接触一般不会造成传染。然而,这种病原体容易在一起生活的人之间发生传播,因此支原体感染多出现在拥挤场所,如学校、医院等。
  美国疾控中心表示,虽然目前没有相关疫苗来预防支原体感染,但人们仍可以做一些事情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或者使用含酒精洗手液等。
(记者冯玉婧 钱铮 徐永春)
新华社北京电
 
天冷了,怎么开窗通风比较好?
天冷了,怎么开窗通风比较好?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近期,全国多地降温,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都喜欢紧闭门窗,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长期密闭不通风会造成室内空气不流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危害。日常开窗通风要选择好时机,上班后开窗通风,下班回家后再关上窗户,既不会耽误取暖,还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致病微生物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化学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辅助杀菌的作用。
  专家介绍,天气变冷,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通风,避免着凉。早晨室内空气含氧量降低,而且整理床铺时,尘螨皮屑等乱飞,居室急需通风换气;做饭时最好把厨房的窗户打开,方便炒菜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及时排到户外,避免污染室内空气;中午气温升高,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逐渐散去,此时开窗换气效果较好。
  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不短于15分钟,20至30分钟为宜。如果只将窗户开个小缝,通风时间需增至30至60分钟,每天开窗通风3至4次。通风方式以形成对流为佳,例如打开家中距离最远的窗户和门,让流动的空气穿过整个房间。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在雾霾和沙尘天气,室外大气污染较重,应关闭门窗。大风可造成扬尘,且易使空气中污染物扩散,风力5级以上时应关闭窗户,等风力较小时,将窗户开一条缝即可。另外,冬季切忌衣着单薄吹风或出汗时吹风,以防诱发感冒,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寒冷刺激尤为敏感,在开窗时要尤其注意保暖。
(记者侠克)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看西部小城璧山如何破局数字产业化
看西部小城璧山如何破局数字产业化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重庆璧山区作为渝西工业重镇,一直在蹄疾步稳地推进产业数字化,但作为一座西部小城,却长期苦于找不到数字产业化的突破口。如今,经过一年多努力,璧山的数字产业化终于“破土而生”,元宇宙、电竞动漫、网络与数据安全等数字产业逐渐兴起,多家头部企业在此聚集扎根。
  璧山是如何破局数字产业化的?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当地依托已建成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等优势算力资源,注重招引知名互联网企业及项目。“我们围绕电竞动漫、元宇宙、数字文旅等六大赛道展开布局,集聚阿里元境、中科曙光、国科量子等头部企业,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璧山区委副书记严兵说。
  走进玉泉湖畔的梦界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只见植被繁茂、景致怡人;漫步湖畔,不时可见别致而现代的办公楼宇,已经签约的众多元宇宙、电竞动漫、网络安全等企业不久后将集聚于此。10余公里外,先进数据中心正持续输出算力,提供坚实算力支撑。以这个产业园为中心,璧山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算力优势、美丽生态和不懈努力,是璧山发展数字经济取得初步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发展电竞项目上,璧山可谓煞费苦心。经过多番努力,在王者荣耀各项赛事上屡获冠军的重庆狼队最近落户璧山,将这里作为比赛主场。“这里靠近重庆大学城,年轻人多,政府部门对电竞也很支持,我们很有信心在这里发展。”重庆武卿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段潇宇说,以重庆狼队为牵引,璧山将建设专业电竞场馆,预计今后每年将举办超百场电竞赛事,还将打造电竞酒吧、电竞直播等业态,持续为数字经济发展引流。
  “龙头牵引,激活整条产业链。”梦界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运营负责人晏琨说,在重庆狼队的带动下,迄今璧山已和15家动漫及电竞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初步构建起完整的电竞产业链。
  选准细分赛道、差异化错位发展,是璧山发展数字经济的一大“秘诀”。在电竞产业之外,当地还摸清部分元宇宙企业开展产业应用的现实需求,选定文旅元宇宙细分赛道,通过线下园区打造、线上平台建设,引进阿里元境等龙头企业;依托东数西算工程,集聚国科量子“量子可信云全国运营中心”及奇安信“全国软件供应链安全监测中心”等项目,蓄力打造网络安全产业集群。
  既要招引龙头企业,还要发挥其链主带动作用。璧山区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秀娟介绍,以元宇宙产业为例,璧山已集聚13家元宇宙企业,并在营造元宇宙产业生态上精耕细作:在硬件端,布局智算中心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提供智能算力支撑及AI赋能;在软件端,建设元宇宙内容产业公共服务工具平台,降低元宇宙内容生产的准入门槛;在场景方面,打造“梦幻森林”“太空天梯”等元宇宙应用场景;还设立元宇宙产业研究院和首只元宇宙产业基金。
  近日,国内一项重要的元宇宙数字内容创作大赛落户璧山,成为璧山元宇宙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未来,数字内容需求会持续增加,生成式AI等技术也不断降低内容创作门槛。大赛永久落户璧山,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人才进入这一领域,创作出丰富的元宇宙内容,驱动数字化转型成果在各领域落地,带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赛事主办方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们正锚定数字经济不放松,深耕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严兵说。
    (记者王金涛 黄兴 刘梓桐)
新华社重庆12月10日电
 
“小切口”推动“大发展”
江西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企实事
“小切口”推动“大发展”

江西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企实事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用小变化、小改善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以赴为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优良环境,在不断解决发展难题中推进和实现新发展……今年以来,江西各地通过办好民生“微实事”、解决企业“新难题”、推进地方“快发展”,实实在在为企业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赣”好民生微实事


  立冬过后,气温持续降低,许多户外劳动者仍在坚守岗位。上饶市鄱阳县因地制宜,在县城建立5个暖心驿站,为环卫工人、交通民警、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暖气、热水、充电等服务。
  “驿站既方便又暖心,有时送外卖忘了充电,电瓶车还可以在这里充下电。”外卖骑手毕胜平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江西各地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落到实处,用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杭州李女士在婺源县游玩时不慎将手机遗失,并发现手机定位在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于是她拨打当地派出所电话寻求帮助,数小时后手机被找到。
  “全市公安机关紧盯群众期盼,在群众报警求助、小案侦破、追赃挽损等方面发力,把惠民利民的实事办好办出彩。”江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南昌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陈鹏辉说。
  随着下课铃响,孩子们蜂拥而入,排队吃“免费午餐”……抚州市南丰县组织部门在开展“三进三问三解”主题党日活动时,发现紫霄镇农村中小学位置偏远、村庄分散,很多学生只能在早上来校时带上午饭。为让学生吃上“热乎饭”,南丰县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开展对接合作,免费为紫霄镇832名在校师生提供营养午餐。
  夜色渐浓,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罗亭镇罗亭村,一场没有办公桌、没有话筒、没有发言稿的“干群夜话”在村民李传梅家中展开——“红源村的路太窄了,会车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名山村文化广场路灯年久失修,群众意见大”……截至目前,罗亭镇通过“干群夜话”解决群众难题192个,满意度达98%。
  走进九江市永修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赛事”“文明实践+书法”等服务品牌令人耳目一新,来自县书法协会、美术协会的志愿者正给学生们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永修县探索“文明实践+”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县文联下属协会开放,目前已有33家协会团体、近300名志愿者入驻,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400场次,覆盖群众约4.2万人次。
“调”动经济稳增长


  调查研究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江西各地把调查研究的成效体现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深入园区、走进田间,急企业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厚植营商环境“沃土”,赋能经济增效。
  “不调查不发言,不研究不议政”。赣州市石城县政协在考察100余家鞋服企业后,针对当地鞋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17条意见建议,并召开“委员·县长面对面”专题协商会,促进调研成果转化,加快推进中国通用鞋服纺织科技园、自主品牌佐敦飞人等项目建设,使鞋服产业规模和效益得到一定提升。
  在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项目现场,一条条长达“80米+”的叶片产线升级到“90米+”,风电叶片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创新和应用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然而增产扩销之后,支撑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难题接踵而至。“叶片加长后,因园区道路狭窄,无法顺利运出。”公司负责人说。
  芦溪县在深入调研了解到企业这个困扰后,主动上门对接企业需求,以最快速度对园区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彻底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浮梁县人民法院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发现,法律咨询难、矛盾解决难是大多数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此,浮梁县人民法院联合两家律师事务所在诉讼服务大厅成立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站,及时帮助小微企业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入夜,九江市都昌县项目大会战指挥部灯火通明,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协调项目建设工作。今年以来,都昌县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用项目建设“主引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据初步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县已开工项目共计191个,其中竣工项目101个。
  南昌市青山湖区深入企业召开“亲清茶话会”,详细了解各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需求,组织区内电商企业借助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得物等大型电商平台开展活动,并邀请知名主播直播售货,扩大销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双十一”期间,青山湖区电商销售额近1亿元。
  赣州市安远县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脐橙生产和出口示范基地县。近期,全县27余万亩脐橙陆续成熟上市。“受市场、天气等因素影响,我家往年一上市就销售一空的脐橙,至今仍留有近50000斤。”车头镇果农叶世英愁容满面。
  为有效帮助果农解决卖果难,安远县探索建立“党员助采”“直播助销”“物流助运”等电商助农机制,通过“党支部+电商服务中心+互联网+果农”销售模式,帮助果农线上销售脐橙5000余万斤。
“解”出地方新发展


  “你不就是那个纪录片里面的青年陶艺家么?”“你做的这些娃娃太有趣了!”……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摆摊的青年陶艺家陈赛杰总是被游客认出,让其感受了一把当“明星”的感觉。
  “这要感谢‘景漂’流动党员党委的推荐。”陈赛杰介绍说,为了让“景漂”能够更好地创作、生活,融入瓷都,景德镇市成立了“景漂”流动党员党委,提供校地企合作、师徒技艺传承、创业帮扶等服务,用担当实干为“景漂”照亮追梦路,为古老的陶瓷文化赋予了更多年轻生命力。
  江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在不断解决发展难题中,推动和实现区域经济新发展。
  近日,在抚州市东乡区,东临环城高速对接站前大道涉铁高架桥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工人们正全力打通这一连接东临环城高速公路与抚州东站的交通要道。东乡区对“开工项目未入库、在建项目未竣工、竣工项目未投产、投产项目未入规、入规项目未过产”实行分类调度、倒排工期、逐环推进,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分类推进跟踪机制,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试投产。截至目前,东乡区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个,“首位+主导”项目占比83.3%。
  德兴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出镇村两级物流专线,并建成运行59个行政村快递点,解决了快递企业进村成本高、群众取件难等问题,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和快递进村之路;南昌市红谷滩区将审批知识库、AI技术、证照库、事项系统、自助机等软硬件进行融合,打造了一台能够24小时自由交互并自助调取相关电子证照的“数字人小赣事”一体机,打通了智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调查研究要突出摸实情出实招,整改整治要突出真查实改,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和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把问题查到症结上、整改落到关键处。”江西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江西广大党员干部正锚定“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目标,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偏远乡村,着力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闵尊涛)
 
重庆荣昌区城镇老旧小区换新颜
重庆荣昌区城镇老旧小区换新颜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持续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白象社区骡马巷等老旧小区换了新颜。 (刘建国摄)
 
做实一小片带动一整片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四年“国考”答卷
做实一小片带动一整片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四年“国考”答卷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推进145个重点项目建设,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四年来,正由过去省际交界的薄弱区域,展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面貌,“做实一小片、协调一大片、引领一整片”的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


  穿越沪苏浙的太浦河上,两省一市交界处标志性建筑——方厅水院正在抓紧建设中。从空中俯瞰,方厅水院恰好位于沪苏浙交界“原点”。
  该项目采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别设置了沪苏浙皖四个主题展示空间。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副部长刘群星看来,方厅水院的规划建设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结合,“尽管项目跨越三地,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实现了一体化的审批,建设单位只需要准备一套资料,跑一个部门,盖一个章。”
  在江苏吴江三白荡旁,去年还只有几处展板、一片工地,如今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已拔地而起,一期生产线已经投产,基地全面运营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
  “从日化中的指甲油,到光伏发电板背后的保护膜,聚酯薄膜的应用十分广泛。”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鞠金虎说,未来该基地将继续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开发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与产品。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顾军介绍,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四年来示范区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共推进145个重点项目建设,“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已启动实质性开发;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已集聚64家主体,为示范区建设赋能。
量质提升,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间


  数据显示,四年来示范区推进生态环保重点项目20个。2019年到2022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上升到96.2%,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从78.4%上升到83.3%,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年来示范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上海青浦金泽镇,一连串的河湖组成了“蓝色珠链”。优良生态吸引了华为青浦研发中心落户,园区8个组团、100多栋楼封顶,正在装修中。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总投资100多亿元,预计将于2024年竣工交付。该园区交付后,可容纳约3.5万名研发人员办公。
  青浦区经委副主任董敏说,这些头部企业将带动数据服务、芯片、封装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宝业集团通过近零能耗技术体系,使住宅相对节能率达80%以上。”在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二期,宝业集团上海建筑工业化研究院院长恽燕春说,公司正持续利用数字化手段探索新路径,为长三角建筑碳中和“打样”。
  “四梁八柱”初步形成 加快向功能开发跃升


  一体化发展情况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对于示范区居民来说,愈加畅达的交通、越来越集聚的公共服务资源正在描摹一幅幸福生活画卷。
  首幅地下连续墙正式施工,满载建筑材料的车辆穿梭……初冬时节,沪苏嘉城际铁路水乡客厅站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水乡客厅站是沪苏嘉城际铁路的重要一环,也是连接两省一市的枢纽节点。
  如今在示范区内,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已覆盖283万居民,实现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同城待遇”;8条示范区跨省公交线路累计发送乘客超307万人次;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872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跨省异地医保直接结算,惠及246万参保人员。
  “经过四年持续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四梁八柱’初步形成,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断提升。”顾军说,示范区将持续深化一体化制度创新,推动落实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规;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跨省域高新区建设;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制定实施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现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的跃升。
(记者胡洁菲)新华社上海12月10日电
 
跨越“山河”开新途
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见闻
跨越“山河”开新途

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见闻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随着G4830次列车缓缓启动,在山东求学的郑州小伙许智涵第一次坐上了从家乡直达山东的高铁,难掩兴奋:“以前从郑州到济南要绕道徐州或石家庄,现在去学校的时间节省了近一个半小时。上车前喝碗胡辣汤,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到济南吃上把子肉。”
  12月8日,全长4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自此,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省会实现高铁直连直通。
  目送列车加速离开,国铁济南局济西工务段铁路工作人员李精飞心情激动。他说,自己老家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直达家乡的高铁让他返乡旅途缩短了两个多小时,“今年过春节,我一定要带家人感受感受新线路。”
  父母长居河南的旅客王枝颖也对这条线路的开通期盼已久:“我在济南安家了,但每次父母想来看看外孙都比较费劲。现在新高铁开通,以后我们一家就能实现‘探亲自由’了。”
  随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济南、郑州两座万亿元级省会城市实现铁路直通。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孙国伟说,济郑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和沿黄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拉近”济南、郑州的距离,也使晋冀鲁豫“山河四省”的省会城市形成高铁路网的闭环,相邻城市之间形成“1.5小时生活圈”。
  济郑高铁开通,加快沿线人流与物流的往来。
  不久前,聊城(郑州)城市文旅推介会在郑州举行,让郑州市民了解了聊城的自然资源、旅游产品、历史文化等。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江涛说,济郑高铁开通让聊城首次接入国家高铁网络、迈入“高铁时代”,游客往来更加便利,“江北水城”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说,一条高铁线,开辟一个新市场。济郑高铁的开通,会对鲁豫两地旅游市场的互动和旅游资源的共享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铁轨蔓延,促进一批投资项目在沿线城市加速落地。“因高铁即将开通,投资方很快就确定了合作意向,敲定了投资细节,近期已正式签约。”山东聊城市臻鑫购物广场项目负责人路婷婷说。
  山东与河南地理相邻,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沿黄经济的重要集聚区。受访专家认为,济郑高铁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密切黄河流域城市之间的联系,拓展深化合作的空间。
  “高铁联通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将推动各类要素加速流通,有效支撑沿线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说。
  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认为,山东拥有良好的海港资源,海洋经济发达。济郑高铁联通后,能更好串联起沿黄省份的多个核心城市,促进沿黄“一字型”高铁廊道加速形成。
  2021年10月,山东、河南两省发改委签署《关于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同努力打造全国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样板示范。
  “两省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时就提出,充分发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省份和河南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全国铁路枢纽的引领作用,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彭俊杰说,济郑高铁让鲁豫通道取直,能更加高效地联通沿黄主要经济区,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张钟仁 翟濯 邵鲁文)
新华社济南12月8日电
 
英雄之城唱响英雄赞歌
公安英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湖北专场侧记
英雄之城唱响英雄赞歌

公安英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湖北专场侧记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辛亥首义打响之地,八七会议召开之地……武汉这片热土上,一直孕育着英雄的人民,激荡着英雄的故事。
  12月8日,英雄之歌又一次在这里唱响,“弘扬英烈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公安英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湖北专场在英雄之城武汉举行。16名公安英烈的感人故事穿越时空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以英雄之问激励全警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
“什么是英雄?”


  “轰”的一声巨响,“人民英雄”艾热提·马木提应声倒地,再也没有站起来。
  那是2016年9月10日,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公安局副局长艾热提·马木提在抓捕制爆团伙头目时,遭遇自杀式袭击,英勇牺牲。
  靠近爆炸物的瞬间,艾热提岂不知危险就在眼前。身为警察,明知艰险,依然要一往无前。
  “在反恐一线,每一次抓捕都是致命的,但是,我们不害怕!”报告会现场,艾热提生前战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支队长木拉提·西日甫江说。
  以鲜血荡涤罪恶,以身躯奠基和平。没有生来勇敢,只是选择无畏!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很多的“艾热提们”。
  1995年3月11日,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民警崔大庆在被犯罪分子开枪击中头部的情况下,仍用力攥着歹徒的手,为战友擒获歹徒赢得了宝贵时间;
  2010年1月,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和志虹被埋在废墟下英勇牺牲。“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和志虹说到做到;
  2022年5月7日,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民警刘亚斌,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因公牺牲,结束了自己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的战斗。
  “什么是英雄?”当大屏字幕发出这灵魂一问时,现场观众陷入沉思。
  黄石民警吴程程分享了自己的理解:“1992年4月,我的爸爸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时遭冲锋枪射击牺牲。追随父亲踏上从警之路后,我明白了:英雄就是当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危受到威胁时,冲在最前面的人!”
  “英雄就是为了人民洒热血,守热土!”
  “英雄就是平凡之人,用平凡之躯,成就非凡之事!”
  枪林弹雨中,英雄的脚步一路向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有1.7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3700余人被评为烈士。在各地烈士陵园、警史馆,英雄的名字鲜活隽永,英雄的事迹熠熠生辉,注定被烙印在历史的长卷中。
  “公安英烈的故事感人至深、动人心魄,是新时代催人奋进的英雄史诗。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向他们致敬!”
“为什么成为英雄的会是您?”


  “爸爸生前常说,当警察就要抓坏人、保护群众,就会有流血、牺牲。”
  “他为救群众跳过河,为抓捕嫌疑人跳过天桥、跳过粪坑。我觉得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照样会跳!”
  湖北警官学院学警向涵予的讲述,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警察爸爸向雪飞。
  一段视频将时光带回到7年前:2016年7月13日,时任来凤县公安局漫水派出所所长向雪飞在抓捕涉毒犯罪嫌疑人时遭遇暴力拒捕。他两次受伤倒下,又站起来扑向犯罪分子。最后一次扑上去时,犯罪分子手中的尖刀刺穿了他的肺部。
  尖刀利刃下,人民警察从不退缩。2018年2月18日,时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杨雪峰在腹部、颈部多处被刺伤、血流不止的危急关头,与歹徒殊死搏斗,壮烈牺牲。
  一家四警,忠烈满门。1994年,云南临沧民警张从顺在侦破一起贩毒案时壮烈牺牲。三个儿子张子成、张子兵、张子权在父亲牺牲后选择从警。不幸的是,26年后,张子权也牺牲在岗位上。
  到底是怎样的勇气担当,让他们在危难之际选择挺身而出?
  到底是怎样的精神信仰,让他们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不能不去吗?”
  “不能不去!”
  “怕死,不可能干警察!”
  报告会大屏中,全国各地老中青公安英烈跨越时空的对话,清晰又坚定地告诉世人:为什么成为英雄的是他们。
  坚持思想洗礼,铸牢忠诚警魂。人民公安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将忠诚二字深深镌刻进血脉、熔铸于信仰。
  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哪有人民的幸福安宁?
  历史会记得,山河会记得,人民会记得!
  他们,赤胆忠心,一身正气。
  他们,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挺身而出、无所畏惧。
  他们,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从小就喜欢《英雄赞歌》。英烈们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公安史篇,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孝感市公安局民警李海涯表示,将认真汲取奋进力量,立足岗位苦练研判技能,助力打防犯罪。
“我能成为英雄吗?”


  “012642”“073158”,报告会现场,两个被重启的警号引人关注。
  “他好像没有走,始终在与我并肩战斗……”佩戴“012642”警号的女民警声音透着刚毅。
  迢迢日月间,生死与君同。她叫索连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分局刑警大队因公牺牲民警宝力格是她的丈夫,“012642”正是宝力格生前的警号。
  在湖北,京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一中队原队长刘贵斌救人牺牲后,警号“073158”由其子刘成传承。
  “当我走上父亲曾经战斗的岗位,他奔涌的热血、担当的豪情我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的心愿就是‘承英雄父亲遗志,做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人民警察’。”刘成说。
  传承,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英雄的故事讲不完,英雄的精神代代传。
  在北京,民警高宝来牺牲后,北京市公安局启动520个“高宝来爱民服务岗”,护卫全市中小学生平安入校。
  在河北,“时代楷模”吕建江的战友们已经接过他的接力棒,在“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践行着“服务群众永不下线”誓言。
  在湖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襄阳民警郑勇倒在防疫一线后,全市组建90支“郑勇突击队”勇毅前行。
  英雄的生命或许短暂,但精神之光永存。父辈走了,子女穿上警服,终将长成他们的样子。
  31年前,时任武汉市公安局防暴队副队长肖立斌在围捕歹徒的战斗中,为保护群众,壮烈牺牲。“爸爸,我要活成你那样的人,努力练就担当作为的真本事,好好走完你未走完的路。”肖立斌之子、民警肖诗鹏庄严承诺。
  参加完报告会,向涵予更加理解了英烈们所说的“人民群众的安危更重要”这句话,“我将用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续写父辈们一心为民、不怕牺牲的时代新篇。”
  沿着英烈的足迹,湖北公安民警前赴后继、奋勇争先。近三年来,全省有31名民辅警因公牺牲,433名民辅警因公负伤,461个集体、1111名民警荣立一、二等功。
  那些奋不顾身的身影,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我该如何选择?”
  “我能成为英雄吗?”
  听,警营里,青春的歌声正在唱响,“伟大的祖国赋予我使命,复兴的民族给予我力量。忠诚的道路浴血荣光,英雄的足迹越走越长……”
(本报记者宋立崑;参与采写:赖栋才 杨保华)
 
杭州萧山:“八大行动”助困难人群温暖前行
杭州萧山:“八大行动”助困难人群温暖前行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现在我们靠种芹菜,买了车子,造了房子,生活越来越好了。”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三围村陈大伯面对记者笑得合不拢嘴,身患残疾的陈大伯正是“芹”暖致富路扶困助残共富基地的受益者。
  基地纾困增收项目是杭州市萧山区慈善总会助力共同富裕行动“八大”计划之一。2017年该基地成立至今,帮扶农户种植芹菜的总收入为331.8万元,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8万元。在萧山区慈善总会的助力下,靖江街道萧山残疾人科创园帮扶共富基地、楼塔豆苗帮扶共富基地、河上稻田养虾慈善共富基地相继成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萧山慈善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救助模式,从输血型救助向造血型救助并重转变,带领更多当地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2022年,《萧山区慈善总会助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出台,推出固本强基行动、深耕拓展募捐行动、普惠项目保障行动、创新创优项目行动、基地纾困增收行动、数智赋能行动、义工服务提质行动、榜样激励行动等“八大行动”。
  围绕民生保障,萧山区慈善总会精心策划实施品牌慈善项目,推出普惠型、创新创优型、基地纾困增收型项目为共同富裕助力加码。“善行萧然·情暖万家”慈善项目是区慈善总会和各分会联动实施的大型普惠型慈善品牌项目,该项目每年慰问一万多户家庭,自2003年起至今,解了一批又一批困境家庭的“燃眉之急”;在党湾镇王先生新改造好的家里,一眼望去,卧室干净、整洁,厨房的煤气灶和抽油烟机焕然一新……这是区慈善总会创新创优型项目——“焕新家”带给困难群众的改变,该项目实施4年来,共投入慈善资金500余万元,惠及903户低保家庭。
  在“八大行动”实施过程中,萧山区慈善总会固本强基,数字赋能,充分发挥“小站”大作用,打通救助“最后一公里”。进入“萧山区慈善总会”官方微信号的“线上捐款”栏目,可查到江寺社区慈善工作站已筹29568元,衙前镇明华村慈善工作站已筹175万元……一个一个慈善工作站筹得的善款一目了然。
  2021年9月,浙江省首个智慧慈善工作站在瓜沥镇梅林村成立。仅仅两年后,萧山不仅基本实现了村社慈善工作站全覆盖,还实现了“一村(社)一码”、村(社)募村(社)用。每一个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捐赠码;扫码捐赠后,善款通过区慈善总会进入该村社慈善工作站,不出家门即可进行捐赠、开票、下载证书等业务。2022年,全区500多个村社慈善工作站共募集善款115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村(社)慈善工作站的救助能力。
  “通过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双向奔赴,萧山人行善逐步形成一种习惯。”萧山区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助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萧山慈善将逐步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从“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转变。 (本报记者屈凌燕)
 
大巴山区新鲜事:昔日盗猎者成了护林员
大巴山区新鲜事:昔日盗猎者成了护林员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天刚蒙蒙亮,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曾经的“老猎户”赵某某又进山了。近4个月来,他进山不再为了打猎,而是为了巡山护林。
  除了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清除林下可燃物,他还肩负保护野生动物的职责。凭着过去丰富的“业务”经验,他能精准发现隐蔽的猎套,快速清除危险。是什么让他发生如此变化?这要从一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讲起。
  今年2月,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百节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百节镇居民赵某某从事非法狩猎活动。随后民警在他家的冰箱里搜查出灰胸竹鸡、小麂、夜鹭等野生动物尸体共31具,发现了103张捕鸟网和97捆套羊绳。民警还在后院发现7只被圈养的灰胸竹鸡和雉鸡。经鉴定,以上野生动物均为国家和四川省的“三有”野生动物。
  百节镇位于大巴山区南麓,过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老百姓认为“靠山吃山”天经地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缺乏法律意识,赵某某便是其中的典型。
  案件移送达川区人民检察院后,检察官发现赵某某已经70岁,家境清贫,妻子和女儿都患有疾病,加之是个“法盲”,犯下了大错。
  赵某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还面临生态修复的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达川区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刑事部分提起公诉,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但问题来了: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关计算标准,赵某某造成的生态损失为17700元,但要让这个经济困难的家庭拿出这笔钱几乎不可能。
  如何让赵某某履行义务?6月6日,达川区人民检察院在百节镇召开公开听证会,围绕赵某某是否符合替代性修复方式、检察机关建议采用劳务代偿的替代性修复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问题进行论证。
  最终,听证员对赵某某的主观认识、悔过情况、家庭困难情况、身体健康情况、适用法律等问题发表意见并进行了综合评议,一致同意他以劳务代偿替代性修复方式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7月6日,案件在达川区人民法院开庭。当天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赵某某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民事公益诉讼部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全部得到支持:判决赵某某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7700元,根据百节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劳务代偿履行方案,以巡山护林的劳务代偿方式履行。
  如今,行走在熟悉的山林里,赵某某的心情完全不同。“这一课上得深刻,上得值得。以后不光自己要守法,还要宣传好法,今后不会再打猎了,要为子孙后代守好青山绿水。”他说。
 (记者吴光于)新华社成都12月10日电
 
内蒙古乌拉盖:“传红守绿”提升党员教育成效
内蒙古乌拉盖:“传红守绿”提升党员教育成效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绿色草原代代守护。1969年1月,崔勇华任兵团第六师师长,崔师长1939年参加抗日队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乌拉盖红色教育基地,解说员满怀激情的讲解,让在场的党员感受到“红色脉搏”与这片绿色草原的同频共振,这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党员教育培训“传红守绿”的一个缩影。
  “红”是主旋律、“绿”是主打色。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和保护绿水青山紧密融合,积极建好用好内蒙古党校绿色发展教学调研科研基地和乌拉盖红色教育基地,探索形成以“传红守绿”为主题的特色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乌拉盖利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遗留的红色资源,把兵团时期保留下的礼堂、知青招待所、老邮所、司令部、知青宿舍等旧址按原貌进行修复,建设兵团记忆馆和红色故事汇、知青生活体验园等的“1+5”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当时军人屯垦戍边、艰苦奋斗的场景,使之成为党员干部体验艰苦生活,接受革命教育,砥砺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载体。
  乌拉盖管理区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美丽草原、森林、湖泊等生态资源,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率先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乌拉盖管理区国家森林草原公园等为实训点,开发形成红色教育和绿色体验的特色培训模式,制定了党的政策理论、革命传统、生态环保等6大培训主课,打造情景式、沉浸式、互动式、拓展式精品课程,让党员干部“听进去、看进去、学进去、用进去”。
  “走进红色基地感受兵团文化的震撼,深入草原深处体验绿水青山的珍贵,这样的培训教育代入感强,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要坚守红色初心,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身边美丽的草原生态。”巴彦胡硕镇乌兰哈达嘎查党员木其尔说。       (本报记者彭源)
 
山东宁津:“雏鹰引航”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山东宁津:“雏鹰引航”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近年来,山东宁津县实施年轻干部培育“雏鹰引航”工程,在源头储备、跟踪培养、管理激励、考核使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推动年轻干部经风雨、长才干。
  宁津县通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组织审查、实绩比拼等方式,在全县选出首批50名“雏鹰”干部,同时筛选15类急难险重岗位,精心打造“经济金融、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双招双引、城乡建设、工业科技、环保应急、政策研究、企业管理、医养教育”10条赛道,安排“雏鹰”干部进行墩苗历练。
  “我们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和重要工作部署,把急难险重和一线吃劲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练兵场。”宁津县委组织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杨书强说,锻炼期间,“雏鹰”干部与原工作单位脱钩,组织部门和一线锻炼单位共同管理,让年轻干部在参与全县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实践中锻炼提升。
  为推动“雏鹰”干部尽快融入岗位、提升能力,宁津县推行“导师帮带”制度,在各锻炼单位筛选德才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担任“育鹰”导师,对年轻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引导年轻干部干中学、学中干。
  “雏鹰”干部荆州到宁津县经济合作中心锻炼后,县经济合作中心主任李向路作为“育鹰”导师,“手把手”传授招商引资政策、项目筛选办法和洽谈沟通技巧等。“有时一个项目介绍材料也要修改好几遍,这让我受益匪浅。”荆州说。
  对表现突出的“雏鹰”干部,宁津县综合考虑培养方向、经历资历、特点特长及工作需要等,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实行递进式历练。目前,已有4名“雏鹰”干部因在锻炼岗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成长性,被正式调到该岗位工作,实现了人岗相适。
  宁津县建立写实制度,由县委组织部及时收集“雏鹰”干部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日常工作表现、学习能力提升、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表现等情况,让“考得怎样”真实反映“干得如何”,形成“赛马比拼”的良好氛围。
  在考准考实基础上,宁津县打破“隐形台阶”,对经过实践考验、各方面条件成熟的“雏鹰”干部,做到班子调整中优先使用,岗位空缺时优先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宁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光林说:“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全县首批‘雏鹰’干部中,已有近半得到提拔重用,树立起重实干看实绩的导向,也激发了全县干部队伍活力。”
      (本报记者贾云鹏)
 
绍兴柯桥:“肖姐姐”化身基层治理“她力量”
绍兴柯桥:“肖姐姐”化身基层治理“她力量”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今年初,刚从湖北老家到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一家企业打工的李大姐和丈夫因家庭琐事起了争执,双方针尖对麦芒,一路吵到了生产车间。得知消息的马鞍街道“肖姐姐”陈皑第一时间赶来,利用婚姻家庭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促使夫妻俩和好如初。
  在柯桥,夫妻邻里闹了矛盾,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找“肖姐姐”成为不少家庭的首选。4000余名“肖姐姐”分布在楼宇商圈、田间地头,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她力量”,她们中有律师、法官、科技工作者,也有巾帼志愿者、广场舞大妈。
  “肖姐姐”起初只是柯桥区妇联权益部的一名干部,因为做调解工作耐心周到而声名远播。2019年,柯桥区妇联正式确立“肖姐姐”品牌,历时4年打造形成“肖姐姐”律师团、“肖姐姐”有话说、“肖姐姐”在身边三大体系,覆盖维权调解、家庭教育、弱势关爱等领域。
  家住稽东山区的刘大姐因不堪家暴寻求咨询离婚,“肖姐姐”律师团第一时间提供了公益服务。“我家到城区坐车要两个多小时,村妇联主席叫我找‘肖姐姐’线上妇儿驿站。结果手机上刚提交情况,律师的电话马上就打过来了。”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刘大姐颇为感慨。
  这一线上驿站是依托“浙里办”打造的子应用。结合12338专线维权电话及全区353个实体化妇儿维权站,柯桥区妇联2023年以来已提供法律咨询、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188件。
  2023年来,柯桥区启动青少年“生命成长”工程,家庭教育讲师团、家风家教宣讲团等力量进一步充实到“肖姐姐”队伍中。“我们将继续提升服务深度,拓展服务领域,将‘肖姐姐’打造成全区妇女儿童想得到、靠得住、信得过的全方位服务品牌。”柯桥区妇联主席于琪说。
      (本报记者马剑)
 
中方正全力推动“最困难的”一届气候大会取得成功
中方正全力推动“最困难的”一届气候大会取得成功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迪拜12月10日电(记者郭爽 邰背平)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9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举办的记者会上说,本届大会是近年来“最困难”的一届,中方正与各方积极磋商,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推动本届大会取得成功。
  “我参加过16年气候谈判……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本届大会。”解振华介绍,所有议题在大会第一周已全部展开,第一版案文已出炉,一共27页,有206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方“正在与各主要缔约方密集磋商,以找到一个符合《巴黎协定》精神,反映能源转型大趋势,一个正确的、能指明未来努力正确方向,反映正能量,体现最大包容性,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解振华说,“我们目前已经有了积极进展……我们对此很有信心”。
  解振华指出,《巴黎协定》的最大贡献是指明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也明确了转型路径。但“能源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各国国情不一样,能源结构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需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进行”。各国“应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取长补短,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最后实现我们整体目标,这是最有效的出路”。
  在谈到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目标的行动时,解振华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迄今为止,风力发电的成本已经降低了80%,光伏发电成本降低了90%,为全球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方面,解振华指出,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了形式多种多样的支持、帮助与合作,今后中国将继续增进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等合作。
  解振华说,中方愿意和各个国家一起努力,争取今年的大会也像过去一样,经过艰难的谈判,找到共同点,求取最大公约数,最终获得成功。
 
《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为何意义重大
《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为何意义重大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进行《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评估协定实施进展以及实现协定目标的整体差距。国际社会高度期待盘点成果。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全球盘点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是一个需要花时间仔细审视我们星球状态,并绘制更好未来的时刻。”《公约》秘书处指出,此次全球盘点意义重大,各方应采取果断行动,对全球盘点作出强有力回应。
推动落实的重要机制


  2015年12月,《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21)通过的《巴黎协定》提出,国际社会应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依照《巴黎协定》,《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2023年进行第一次全球盘点,此后每5年进行一次,以评估实现《巴黎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
  全球盘点是推动落实《巴黎协定》的重要机制,通过全面盘点评估全球整体在减缓、适应、实施手段和支持等方面的履约进展,识别障碍、缺口、需求和机会,交流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帮助缔约方基于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以自主决定方式采取行动、加强支持,并强化国际合作。
  首次全球盘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收集和准备全球盘点的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是技术评估,包括一系列包容性对话;第三部分是在COP28期间达成政治成果。全球盘点结束后,各缔约方将参考盘点成果,以自主决定的方式制定2035年气候行动目标。
“必须成为转折点”


  首次全球盘点是落实《巴黎协定》的关键步骤,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具有重要阶段性意义。《公约》秘书处指出,全球盘点是一个修正航向的时刻,有助各国加速气候行动。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在当前排放量的基础上,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减少28%,才能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要减少42%才能实现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在COP28召开前发布的有关第一次全球盘点技术对话的综合报告也指出,减排窗口正在关闭,目前全球气候行动仍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公约》秘书处强调,此次全球盘点“必须成为转折点”,各方应采取果断行动,在2030年前弥补关键差距,对全球盘点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应以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促使人们认真审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效,提醒人们空谈无法实现目标,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落实到行动。
  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指出,全球盘点应以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平衡评估全球落实《巴黎协定》的进展与差距,交流各方行动成效和最佳实践,特别是要尊重各国不同起点和国情,切实盘点发达国家2020年前履约缺口,落实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和提供资金、技术及能力建设支持义务,解决落实行动的雄心在支持和国际合作方面面临的重大障碍,实现《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
  中方认为,全球盘点应对标《巴黎协定》目标,遵循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不同国情,基于历史、客观、科学、系统和多边义务视角,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实现公正转型的权利。同时,全球盘点还应全面平衡盘点各领域进展;聚焦集体进展,遵循促进性、非侵入性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反对单边措施;遵循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缔约方驱动原则。
(记者郭爽 王燕 邰背平)
新华社迪拜12月10日电
 
一个美国家庭的武术情缘
一个美国家庭的武术情缘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美国沃思堡电(记者徐剑梅 周宜兰)在美国中南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居住着一个热爱中国武术的家庭。假若不是武术的牵线搭桥,大卫·绍塞多和妻子安吉拉的人生或许是另一番模样,不会相识、相恋、结婚,也不会拥有两个迷上功夫的酷酷小男孩。
  全家一起在后院的草坪上练武,爸爸用中文从1到10喊口令却有意跳过数字9,6岁的大儿子斯凯立即用中文纠正。在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时,斯凯回答:“加入美国武术队!”
  37岁的安吉拉是杂技绸吊教练。年长一岁的绍塞多是一名飞机技师,他不满12岁学武,高中毕业后曾在嵩山少林寺待了大半年。
  “那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绍塞多回忆说,他要求师父用对待中国徒弟的方式“真正地训练他”,那很辛苦但也很有效。
  回到美国后不久,绍塞多搬到夏威夷,他的身手在朋友和熟人中传开。2010年的一个月圆之夜,在夏威夷的一座山里,武术为一对年轻人牵上了红线。
  安吉拉回忆说,她和绍塞多那天聊到深夜。“我得知他不久前还在中国生活和练功夫,我很有兴趣了解他更多的经历。”
  “的确!这是我让她感兴趣的第一件事。”绍塞多说,“她想了解我在中国的经历以及我在中国学到的一切。”
  2014年,这对情侣一起来到中国,在山东省一所武校学习少林功夫。他们去普通人家吃饭,参观风景名胜。“那是很美好的体验。”安吉拉回忆道。
  同是练武,夫妻各有所好。绍塞多喜欢散打的力量和对抗;安吉拉更迷恋武术套路的形式之美。但他们一致认为:习武,学的不仅是“技”,还有“神”,可以让人拥有更健康的心态。
  “要获得非凡的武技,我认为必须在精神上非常坚强,并且有真正的信念……”安吉拉说,“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我想获得这些技能,培养这种自律和耐力,这些对生活非常有帮助。”
  在绍塞多看来,学武需要内外兼修,所学不仅是外在有形的一面,还有内在的精神一面,这令武术“比想象中更美”,也是他钦慕武术的一个重要原因。“练武不仅让我平静,而且以不同的、更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能量,让我处于一种更平衡的状态。”
  如今,夫妻俩在家中时常利用网络视频练习武术,他们的两个孩子也耳濡目染成为小武术迷。每个周末,全家会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拉斯市郊一家功夫学校习武。
  练武,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客厅墙上悬挂着大幅水墨山水画;餐桌上摆放着中文识字积木,还有中国地图拼图和儿童中文教材。两夫妻正在教孩子学中文,计划等3岁的小儿子里弗长大些,“再到中国去,全家一起练功夫”。
  “我真的希望他们成为(武术)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绍塞多说,“练武时,你永远不会孤单。”
 
智利“锂想生”中国游学记
智利“锂想生”中国游学记

( 2023-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圣地亚哥12月9日电(记者朱雨博)智利在读硕士生托马斯·法夫雷加结束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游学之旅后,在个人主页上写下结语:只要世界各国下定决心共同努力,就有希望有效应对气候危机。中国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让我们更加确信这一可能。
  不久前,包括法夫雷加在内的20名智利在读研究生参与中国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智利非营利机构未来议会基金会等组织的“锂想生中智游学项目”,飞往距智利约2万公里外的中国,围绕锂产业链各环节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之道。项目闭营仪式于6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
  游学期间,法夫雷加与同伴们以四川成都为中心游历多地,参访锂科学馆、电动车“黑灯工厂”、光伏产品车间等,学习新能源、大数据应用、环境治理等课程,实地体验中国科技发展成果与多样文化。
  法夫雷加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据他观察,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辩论常常带着“悲观色彩”。不过,中国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的成功经验使他意识到,发展与环保并不总处在对立面,发展模式的抉择不是一道“单选题”。
  “技术不是目标,而是解决随着发展而诞生的问题的工具。”同行的在读硕士华金·赛斯与法夫雷加产生共鸣。
  赛斯认为,中国的先进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体现在高端制造领域,也融入日常生活,带来手机支付、共享出行等便捷、低碳的生活方式。“我能感受到中国的科技发展皆旨在造福人民,我喜欢走在中国街头那种自在感。”
  在他看来,锂对于智利来说,不仅是铜之外又一种重要矿产,还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
  智利是世界重要锂矿资源地,与中国在锂产业、新能源领域合作密切。智利与中国互为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双方互相增进了解十分必要,这已成为赛斯、法夫雷加及同期游学生们的共识。
  “许多智利孩子对中国充满好奇。小时候去海滩玩耍时我们总是说,只要挖一个足够深的地洞,就能抵达中国。”法夫雷加说。
  在他看来,虽然中国是智利的最大贸易伙伴,但由于两国相距遥远,智利民众对于中国的了解程度与两国商贸、政治往来的紧密水平间还存在差异,在两国间发挥沟通交流作用的“使者”也还不够多。他们这些智利年轻人的中国游学经历将帮助两国相互加深认识。
  “(虽然)我们只有20个人,但我们会向家人、朋友分享这段经历。”赛斯说。为此,他买了不少熊猫玩偶、书籍、扇子等中国纪念品,中国朋友的热情赠礼更是占满了行李箱最后的剩余空间。
  赛斯表示,他期待未来参与更多的智中两国社会层面交流。“我们希望成为推动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漫长道路上的一步,但它为我们创造了这次分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