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广 告

来之不易的0.1
辽宁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观察
来之不易的0.1

辽宁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观察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牛纪伟 白涌泉 郭翔

  今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92.2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10年来同期首次超过全国增速。翻开辽宁省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市场预期不断向好、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政策举措持续显效……这些都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跑赢全国作了有力支撑。
  决战四季度,拼搏“全年红”。目前,辽宁各地正通过促进消费升级、稳工业经济、优营商环境等务实之举,强优势固增势,不断开创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崭新局面。
  GDP增速,10年来同期首超全国水平


  走进沈阳浑南科技城科学家工作坊及科技学校项目施工现场,机械作业轰鸣声此起彼伏,工地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项目部千余名管理及施工人员正抢抓入冬前最后的施工窗口期。”承建方中铁建工集团沈阳浑南科技城三期项目部书记黄鹤鹏说。
  沈阳浑南科技城施工现场火热的景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辽宁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高于全国。”辽宁省统计局副局长侯巍说,近期,辽宁省出台了巩固增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等多项政策措施,随着一系列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全省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
  观察人士认为,辽宁省经济总量占据东北三省经济的“半壁江山”。辽宁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在稳增长政策发力下,该省经济复苏趋势较为明显,这不仅夯实了辽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基础,也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主要经济指标,辽宁前三季度部分经济指标也发生喜人变化,边际改善明显。9月当月,辽宁货物周转量增长6.5%,环比提高0.6个百分点;反映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工业用电量增长1.6%,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5.5%……
  总体看,辽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产需两端持续好转。前三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石化工业增长4.5%,冶金工业增长3.5%。同时,规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接触型出行类行业加速恢复。前三季度,辽宁旅游收入增长1.1倍,接待游客增长95.5%,客运量增长52.7%,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39.9%和28.1%。
  ——消费投资协同发力。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增速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增速连续7个月高于全国水平。
  ——新动能加速集聚。前三季度,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比全国高5.5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9.1%。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全省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各方面工作呈现多年少有的好局面,特别是全省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营商环境的深刻改变,更令人欣喜。
求突破,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


  外界对辽宁的预期已发生根本改变——这是辽宁省委对当前该省宏观经济形势及外部环境的判断。
  翻开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分析这来之不易的0.1,市场预期不断向好、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政策举措持续显效等,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跑赢全国大势作了有力支撑。
  ——市场预期不断向好。前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二季度分别提升0.6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辽宁鞍山火车站前,总投资30亿元的新港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工地上,工人正在进行水泥浇筑。由于拆迁困难等原因,该项目从2007年5月第一个地块摘牌至2022年7月开工,曾经闲置长达15年,项目方几度想过放弃。地方政府层层梳理项目堵点,下决心解决好这个“沉睡”的资源,今年6月3日,该项目施工难度最大的部分已顺利竣工,项目负责人徐增海兴奋地说,地方政府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展现担当精神,企业对在这里经商的信心也大幅提升。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当前经营主体对辽宁的预期正在持续转好。前三季度,辽宁新登记经营主体61.5万户,增长23%,高于全国10.3个百分点,新设户数、同比增速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今年以来,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徐大堡1、2号机组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前三季度,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85.5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3%,上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
  “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储备,正加快构建投资项目谋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李汉新说,截至目前,全省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总量看,入库储备项目超过1.7万个,总投资超8万亿元,其中,2024年计划新建项目超7000个,总投资近3万亿元。总体上,储备项目总投资达到了下一年度计划新建项目总投资的3倍以上。
  辽宁正在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这是记者今年以来在辽宁采访的突出感受。全国知名民企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高端峰会、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辽宁省跨国采购洽谈会、中俄地方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等多场国内外大型活动的举办,正在让“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一过山海关、投资天地宽”成为广泛共识。
  ——政策举措持续显效。2023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今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早在今年1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就提前谋划,印发《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提出加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推动消费复苏回暖、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等九方面共二十七条举措,推动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胜利。
  进入10月份,辽宁省又印发《辽宁省巩固增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内容包括安排省级资金对各市2023年7月至11月期间发放大宗商品和餐饮消费惠民补贴的进行奖励、推进沈阳和大连城中村改造、安排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重点支持小微科技企业等。
  前三季度,辽宁省累计释放就业领域惠企减负政策红利33.6亿元;“免申即享”政策惠及企业780万户次,兑现资金支持超过20亿元;组织开展“乐购辽宁·惠享美好”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及补贴4.3亿元,带动消费170亿元。
全力冲刺,拼搏“全年红”


  卡车往来,机器轰鸣。10月28日,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区域航空枢纽,该机场按照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规划建设跑道4条、航站楼90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
  决胜四季度,事关“全年红”。辽宁的GDP增速从今年首季度的4.7%到前三季度的5.3%,经济“向上”之势正在夯实。当前,辽宁各地正通过促进消费升级、稳工业经济、优营商环境等务实之举,不断巩固增势、发挥优势,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
  狠抓促进消费升级,点燃发展新引擎。
  不久前,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消费氛围,提振消费市场信心,壮大消费市场规模,沈阳市面向全市发放1亿元消费券和消费补贴。其中包括发放7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和3000万元居民消费券。“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比去年有非常显著的上涨,几乎达到了20%至25%的增长率。”沈阳市某汽车品牌4S店展厅负责人吴刚说。
  当前,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双十二”等消费节点即将到来。辽宁省正充分利用这些消费节点,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全面提振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并加快拓展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
  筑牢工业“压舱石”,塑造产业新生态。
  优势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辽宁始终聚焦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正通过建平台、创场景、优效益,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
  在大连松木岛,一批高端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企业异军突起,总投资23亿元的逸盛大化年产150万吨多功能聚酯切片扩建项目一期已经投产,项目二期计划今年底前投产。
  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彭义表示,辽宁正加快建设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沈阳机床等重点企业建设数控系统(工业软件)测试验证平台;围绕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推动恒力新材料产业园建成投产;围绕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鞍钢重组凌钢。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保障全面振兴“加速度”。
  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海斯坦普汽车组件(沈阳)有限公司新厂房接近收尾。该企业最初担心新改扩建项目立项审批周期长,影响企业经营。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对外合作部副部长万鹏了解情况后,报请成立专班,帮助企业梳理审批流程,并协助企业申请承诺制审批政策,在审批所需主要材料齐全且企业作出书面承诺的基础上,先予受理审批并核发许可,为企业“抢”出工期。
  “一件事一次办”、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当前,辽宁正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换来更多企业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
 
坚持对外开放 实现互利共赢
——写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坚持对外开放 实现互利共赢

——写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王永前 邹伟 谢希瑶 潘洁 周蕊

  金秋之际,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全面线下举办。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主席在一年前的第五届进博会上这样宣示。
  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新一届进博会如期而至,正是中国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的生动写照。
越办越好 践行开放合作坚定承诺


  步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入口处,高达8米、直径1米的8根景观柱,镂空雕刻着30种语言的“您好”。
  开放合作的诚挚邀约,吸引新老朋友纷至沓来。
  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将齐聚展会,超过3400家企业参展和近41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各方参与热情高涨;
  企业展面积约36.7万平方米,特装展台面积占比近95%,展览面积创新高;
  参展的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均为历届之最……
  6天时间里,八方宾朋将在此共谋合作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奏响共促繁荣进步的新乐章。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上指出。
  一诺千金,进博会年年如约而至,越办越好。
  “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2年,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作出关于进博会三大定位的重要论述,传递出中国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致力于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鲜明信号。
  以进博会为支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业内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肖特零度微晶玻璃,是今年9月启用的墨子巡天望远镜的镜面基材,将首次亮相本届进博会。
  今年是德国特种玻璃制造商肖特集团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过往5年其在华总投资超过1.7亿欧元,业绩实现5年连增。
  进博会具有展商、展品双境外的特点,联通国内国际的作用凸显,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搭建起桥梁,也带动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前五届进博会,13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综合展,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20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
  以进博会为平台,推动高水平开放,持续传递开放强音——
  本届进博会国家综合展的中国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为重点,全面展示自贸试验区的探索实践和建设成就,持续释放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上的重要讲话,“开放”主题一以贯之。
  中国在行动。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连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几年来,一系列扩大开放务实举措接连落地,有效实施,不断深化。
  以进博会为契机,打造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上用“三个不会停滞”,宣示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立场;在第四届进博会上,用“三个不会变”,宣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坚定决心。
  德国的智能机器人、韩国的高端家电、秘鲁的羊驼玩偶、阿富汗的毛毯、肯尼亚的咖啡、孟加拉国的手工艺品……几年来,进博会“朋友圈”越来越大,包容性越来越高,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并通过提供部分免费展位等方式,支持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参展。
  一展汇全球,一展惠全球。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认为,在一些国家推行贸易限制、地缘冲突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举办进博会是中国致力于扩大开放的举措,已成为“中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象征”。
拥抱世界 与各国共享中国新机遇


  厄瓜多尔的麒麟果、贝宁的菠萝等农食产品将通过本届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新款氢燃料电池换热器、全球首款主动提供动力的假肢膝关节、基于分子影像技术的胰腺癌精准诊治解决方案等高科技产品将精彩亮相……本届进博会还未开幕,一批即将亮相的新产品新技术已引发关注。
  聚焦高质量发展——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农作物种业、集成电路等专区面积较上届增长30%;升级扩容创新孵化专区,吸引约300个项目参展。
  紧扣高品质生活——优化升级健康养老专区,饮料酒类、时尚潮流、保健食品、商贸物流等板块展览面积较上届扩大三成。
  展览面积创新高,展览品质再超越,彰显中国大市场的魅力和吸引力。
  “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
  引领新趋势,首发首展新品众多——
  一系列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让进博会化身创新创造大舞台。今年预计有超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
  美国芯片龙头企业亚德诺是今年进博会的“新朋友”,一口气拿下300平方米的展位,将带来数字工厂、汽车、数字医疗等领域最新技术和产品。
  “来对了。”亚德诺中国区工业市场总监蔡振宇这样感慨,进博会让企业有机会展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为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聚焦新热点,题材创新紧扣发展所需——
  欧莱雅以“双展台”方式,展出近270款展品,数量创新高,首次亮相创新孵化专区;高通将呈现5G和人工智能为智能手机、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各类终端带来的新体验;GE医疗围绕精准医疗、基层关爱、妇幼健康等方面,推出近30款创新智造产品……
  本届进博会齐聚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三大矿业巨头、四大粮商、五大船运公司等头部企业。境外组展机构组织约1500家中小企业参展,数量和面积较上届增长近四成。围绕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农作物种业、集成电路、时尚潮流、康养保健等热点领域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坚持高标准推进,精心组织22场分论坛,议题覆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科技等全球热点。
  汇聚新动能,以会促合作效应明显——
  是进博参展商,也是中国投资商。今年,进博局组织322家进博会展商走进地方,有力促进“展商变投资商”。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说,松下在往届进博会展示的“智感健康生活”适老化住宅方案已在江苏宜兴等地落地。今年2月,“明星展品”纯氢燃料电池也已经在无锡工厂启动实证实验。
  “持续不断加码在华投资的不只松下。”作为新任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介绍,商会近期就1200家日资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企业表示“将不会减少在中国投资的力度”或者“要进一步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力度”。
共促开放 为全球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球领先的水科技公司美国赛莱默,是第二届进博会的“头回客”,此后成为年年参展的“回头客”。
  首次亮相进博会,赛莱默就收获大笔订单。疫情期间,其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工作人员举着“进博会,我们来了”中文条幅,以视频方式祝贺新品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今年3月,赛莱默在上海设立的亚洲最大研发中心正式揭幕运营。
  赛莱默的进博故事,正是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与各国共克时艰、共享机遇的生动缩影。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进博会上指出:“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以开放纾发展之困——
  只有让资金和技术自由流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才能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
  西班牙火腿、新西兰牛奶等“全球好物”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新品首发首展……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促进创新到优化布局,进博会为贸易升级持续注入新动能。
  未来5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进博会持续释放开放红利,成为外国企业深挖中国广阔市场潜力的绝佳平台。”
  以开放汇合作之力——
  在进博会这个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大平台,来自全球的企业推广新产品、展现新形象、结识新朋友。
  “进博会的意义已超出商业领域,是中国政府展示开放决心的重要体现。”陶氏公司全球副总裁柯乐文说,当下地缘政治环境复杂,进博会不仅为全球企业合作提供平台,也为来自不同地区的领导人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
  更多共识在汇聚: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在合作中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
  以开放聚创新之势——
  创立于2021年的进博会创新孵化专区,两年来共有来自美国、芬兰、德国等国家的200多家初创企业参展。
  “进博会为我们带来的不只是订单,还有未来和希望。”清越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志华说,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化学技术全场景应用的科技型创新企业,此前从未想过和畜牧业合作,正是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企业在产品创新研发方面找到了新方向。
  从创新孵化专区到新品首发首展,从举办多场开放创新板块分论坛,到积极开展政策创新,进博会积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
  以开放谋共享之福——
  在这里,中国持续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斯里兰卡—中国贸易促进协会主席普拉萨达是个“中国通”,他有个中文名字:李德龙。他的企业通过进博会,实现了“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
  “今年是我第六年参加进博会,每参加一次,我对‘中国梦’的认同就更深一层。”李德龙说,他心里有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感谢进博会,感谢这个伟大的国家!
  开放促发展,开放赢未来。
  以进博会为纽带,中国携手各国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不断做大全球发展的蛋糕,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
我国造船业集齐“三颗明珠”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

我国造船业集齐“三颗明珠”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王永前 贾远琨)11月4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爱达邮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相关交船文件,运营准备工作全面启动,“爱达·魔都号”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
  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完成试航验证后,“爱达·魔都号”正式进入市场。一组数据可解析这一巨系统工程: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爱达·魔都号”犹如一座“海上现代化城市”。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我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集齐造船工业“三颗明珠”。
  国产大型邮轮建造缘起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又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夕交付。2018年11月6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13.5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合作设计建造合同正式签订。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表示,五年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动和管理361家全球供应商、1105家二级配套企业,汇集全球30多个国家超过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协作,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持续构建邮轮业的中国标准体系。
  “爱达·魔都号”计划于2024年1月1日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正式开始商业运营。首航船票自2023年9月20日起发售,不少旅客第一时间预约了“爱达·魔都号”的首航之旅。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介绍,“爱达·魔都号”将开启从上海出发的东北亚航线,未来,还将开辟中国至东南亚国家的邮轮航线,并适时推出“海上丝绸之路”等中长航线,打造长、中、短相结合的多样旅行度假方案。
 
进博会,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进博会,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又是一年进博会时间。形似“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装点一新,拥抱八方来客。这将是新冠疫情后进博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参展商数量已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也超过历届。
  汇天下之物产,促商贸之流通,创科技之新潮,从中国创办到世界共享,从一展汇世界到一展惠全球,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创造新机遇的进博会,正串起双向奔赴的发展合力、奏响合作共赢的华彩乐章。
  这里是中国与世界共谋发展机遇的舞台。商品、企业、资源在这里汇聚,出口和进口,生产和消费,投资和招商……距离在这里拉近,相通则共进,从上下游产业衔接到贸易投资布局,进博会日益成为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重要窗口,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增强,发展的全球脉络更加通畅。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领衔研究员罗扎利娅·瓦尔法洛夫斯卡娅说,对外贸易交往如同全球经济体内流动的血液,进博会加快了这一血液的流动速度,进而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这里是中国与世界共寻发展动能的展台。“首发”“首展”作为标配,让进博会成为创新创造的大秀场。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各国都在寻找新动能,创新的意义不言而喻。参展商不以山海为远,在这里观察、交流、探索,感知市场变化,预见行业趋势,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由此汇聚。在这里,有瞄准时下“痛点”的创新,也有关乎技术变革和长远发展的探讨。“进博会让我们看到了市场新机遇”,是很多参展企业共同的心声。今年的进博会上,超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集中亮相。在奥林巴斯中国区医疗事业统括总裁王晓勇看来,进博会不仅是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大舞台”,也是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的“加速器”,还是观察行业趋势的“望远镜”。“四叶草”里蕴含着无数机遇,激励着企业续写与中国的长久约定。
  这里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的平台。过去几届进博会上,埃塞俄比亚咖啡、几内亚比绍腰果、赞比亚蜂蜜等特色商品得以和世界500强及其他龙头企业的优质产品同台亮相。在今年国家展中,69个国家里面有16个是最不发达国家。进博会的平台效应为这些国家嵌入全球价值链搭建了重要桥梁,为其产品出口、推动减贫进程以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执行董事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评价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推动最不发达国家出口持续增长,“进博会实际上是该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见证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中国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进博会的三大板块——国家展、企业展、虹桥论坛,每一项都有鲜明的开放特色。国家展邀请世界各国进行国家形象综合展示、倡导全球开放合作;企业展向全球展示市场的开放魅力;虹桥论坛为经济全球化、全球开放合作凝聚更多共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进博会还将设立“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展”,全面展示自贸试验区的探索实践和建设成就。
  从首届进博会开始,不断推进的开放合作具体举措,展示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开放胸怀。进博会年年如约而至,中国以不变的初心、务实的行动捍卫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消博会、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一个个展会记录着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一以贯之的开放承诺,让中国成为不确定性时代的最大确定性。从扩大出口到优化进口,从引进外资到对外合作,从升级制造业到引领科技创新,中国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对全球商品要素的引力场日渐凸显,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
  在进博会,感受开放大潮,谋求合作大势,憧憬发展前程,这场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的“东方之约”将书写命运与共的新篇章。  (记者樊宇)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
 
续写基层治理创新篇章
浙江绍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观察
续写基层治理创新篇章

浙江绍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观察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方问禹

  萌发于浙江绍兴诸暨枫溪江畔的“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绽放时代生命力。近年来,绍兴扛起发源地的使命担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成效。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基层治理


  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村道两侧墙壁上,28条村规民约赫然深刻,村里每家每户还存有纸质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程序,这里以规约方式涵养文明乡风,其中蕴含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成长的巨大空间。
  “以前村里很多事办成需要靠人,现在得依‘法’。”枫源村党总支书记骆根土介绍,村里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严格按照程序公开办理,由村里的法律顾问参与,这样村里的矛盾少了,村民的满意度高了。
  注重深化村级自治,绍兴发布《村规民约制修订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形成如越城“五邻社”联合会、诸暨“三上三下三公开”“三事分议”等实践成果。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程中,绍兴近年来加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记者了解到,绍兴全面总结当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功经验、特色亮点,将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群众认可、操作性强的做法上升为法规条文予以固化,于去年11月1日正式出台实施《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
  作为传统产业经济大市,近年来绍兴推动产业从老“三缸”到新“三片”的转型升级,涉企涉商涉外矛盾纠纷日益突显。当地政法单位以“法护营商”为主题,以改革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纺织品远销至192个国家和地区。为开辟商业纠纷化解“专业跑道”,中国轻纺城法庭于2020年11月挂牌运行,成立了“知产、涉外、市场”专业化审判团队,为市场3万户经营户提供下沉式服务。
坚持依靠群众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2008年,诸暨市枫桥派出所民警杨光照带头组建“老杨调解工作室”,投身于矛盾纠纷的防范化解工作中。2010年退休后,他以人民调解员的身份继续投身调解工作,工作室升级为“老杨调解中心”,逐渐成为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的知名品牌调解室。
  从一个“老杨”,到一批“老杨”。2020年9月,诸暨市法院、诸暨市司法局联合组建“天平调解工作室”并入驻诸暨市社会治理中心。30位调解员中,17位“老将”是从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行政等人员中择优选聘,13位“新兵”来自各行各业、具有扎实法律基础。
  “枫桥经验”来源于群众,传承发展依靠群众。绍兴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让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社会治理中唱主角,坚持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坚定支持者。
  构建多元共治体系,拓展多元共治路径。以让群众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绍兴依托县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站点),建强矛盾化解“一站式”平台,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要求,织密建强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整合相关解纷平台和力量,形成“10%化解在县、30%化解在乡、60%化解在村”的解纷格局。
  为了切实强化村社站点治理能力,绍兴推动在原村级综治中心和人民调委会基础上,吸纳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乡贤、志愿者等力量充实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
  记者了解到,依托103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绍兴广泛建立基层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站,将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搬到一线村社,将617件行政诉讼纠纷化解在诉前。
擦亮基层治理创新三张“金名片”


  金佳虹是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党政办主任,也是宋家店村驻村指导员。两年多以来,这位城里姑娘村里跑得多、村事管得牢,为村里带来新气象,比如拍摄了一组山村写真为村子带来流量和效益,还牵头组建党员服务队、村级物业强村公司等。
  20年来,绍兴全市累计选派19批、3.6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1771个村担任驻村指导员,助力乡村“千万工程”、现代社区建设等。这项制度还不断丰富内涵和外延,从乡村走进城市社区、进厂入企,演化为“三驻三服务”制度。
  记者了解到,驻村指导员制度、民情日记及社区共建,是绍兴在传承发展“枫桥经验”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将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的三项有力举措。
  走进绍兴市越城区洞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棵“共建树”上面已经结出了30多个“果子”。这是该社区30多家共建单位先后派出68名兼职网格员参与网格治理的服务成果。
  “希望这棵共建树越来越‘茂盛’!”洞桥社区党委书记陈芳芳介绍,社区每年精心推出服务居民的十件家事中,多数是由网格党组织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党建联建完成。
  目前,绍兴市越城区村社签订共建项目2.8万余个,落实共建资金3.9亿多元;5万多名党员到村社、网格报到,党员报到率和活动覆盖率达98%以上;党员干部参与服务活动50余万人次,解决群众各类问题5.2万余件。
  绍兴市委组织部介绍,通过深化现代社区建设打造城市版“枫桥经验”,破题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模式,当地试点红色业委会推进三方协同共治,实现物业纠纷同比下降40.3%。
 
李强分别会见古巴总理马雷罗、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和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
李强分别会见古巴总理马雷罗、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和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王永前 许可)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4日下午在上海会见来华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古巴总理马雷罗。
  李强表示,中古同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双方的特殊友好关系牢不可破,历久弥坚。习近平主席同迪亚斯-卡内尔主席一致同意共建中古命运共同体,这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中方愿同古方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加强政治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将中古高水平关系转化为更多实际成果,推动中古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李强指出,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古巴维护主权、反对干涉的正义斗争,愿继续同古方加强多边领域沟通协作,共同捍卫公平正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中方坚定支持古巴社会主义建设,愿同古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发挥经济互补优势,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引领,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在新能源、生物医药、农业、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打造更多合作亮点,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
  马雷罗表示,古中两国都坚定不移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方位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古方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全球倡议,坚定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愿同中方一道落实两国最高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两党两国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古方将为推进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不懈努力。
  会见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陈吉宁、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姜微 许可)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4日下午在上海会见来华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
  李强表示,中塞是“铁杆朋友”。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武契奇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塞关系日益紧密,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树立了中国同欧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中方愿同塞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拓展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把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新的高度。
  李强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方愿同塞方继续坚定支持彼此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坚定捍卫共同利益。中方愿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塞方再工业化和“塞尔维亚2025愿景”国家战略对接,共同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中期行动计划,建设运营好匈塞铁路,推动中塞自由贸易协定尽快落地,积极发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新增长点,让中塞互利合作结出更多共赢硕果。双方要全面加强文旅、教育、体育等人文合作,把两国传统友谊传承好、弘扬好。
  布尔纳比奇表示,塞方十分珍视塞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度赞赏中方尊重塞方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塞中签署自贸协定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篇章。塞方愿以此为契机,加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把塞中关系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提升到新水平。
  陈吉宁、吴政隆参加会见。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杨金志 许可)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4日下午在上海会见来华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
  李强表示,中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构建中哈命运共同体是两国元首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也是中哈关系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中方愿同哈方以此为引领,将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的理念贯穿于两国合作的各个方面,在推进现代化的道路上相互支持、携手前行,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哈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好《中哈政府间经贸合作规划》,不断做大贸易规模,深入推进产能与投资合作,加快商签新版投资保护协定,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合作,挖掘新能源领域合作潜力,优化边境口岸、跨境运输、陆海空多式联运等互联互通格局,拓展旅游、青年、地方等人文交流。中方支持哈方办好下届中国-中亚峰会、做好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愿共同推动中国-中亚机制和上合组织合作取得新成果。
  斯迈洛夫表示,哈方高度评价两国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哈中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哈方愿同中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深化中国-中亚机制和上合组织合作,共建哈中命运共同体。
  陈吉宁、吴政隆参加会见。
 
中组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二〇二三年全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
中组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二〇二三年全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10月30日至11月3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2023年全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设主课堂,在省、市、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及相关培训机构设3015个分课堂,采取集中视频授课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开展。全国各级机关27.9万名新录用公务员参加培训。
  培训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政治训练、廉政建设、安全保密教育等安排专题课程,教育引导广大新录用公务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树牢人民公仆意识,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依法治国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全国党建研究会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授课。全体新录用公务员进行集体宪法宣誓。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学员普遍反映,这是一次高强度、高水平的政治训练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对于自己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坚定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走好公务员职业生涯第一步,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关领导出席开班式和结业式并讲话。省、市、县级党委组织部、党校(行政学院)和有关中央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在相应课堂参加开班式。
 
我科学家研制出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
我科学家研制出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魏梦佳)经长期联合攻关,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突破传统芯片的物理瓶颈,创造性提出光电融合的全新计算框架,并研制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简称ACCEL)。经实测,该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可达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为超高性能芯片的研发开辟全新路径。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近年来,如何构建新的计算架构,发展新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是国际关注的前沿热点。利用光波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的光计算,因高速度、低功耗等优点成为科学界研究热点。然而,计算载体从电变为光,还要替代现有电子器件实现系统级应用,面临诸多难题。
  为此,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院士、自动化系助理教授吴嘉敏,以及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方璐、副研究员乔飞,结合光计算、纯模拟电子计算等技术,突破传统芯片架构中数据转换速度、精度与功耗相互制约的物理瓶颈,提出一种全新的计算框架,有望解决大规模计算单元集成、光计算与电子信号计算的高效接口等国际性难题。
  “我们是在全模拟信号下发挥光和电的优势,避免了模拟-数字转换问题,突破了功耗和速度的瓶颈。”方璐表示,除算力优势外,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和无人系统(如自动驾驶)场景计算中,ACCEL的系统级能效(单位能量可进行的运算数)经实测是现有高性能芯片的400万余倍,“这一超低功耗的优势将有助于改善限制芯片集成的芯片发热问题,有望为未来芯片设计带来突破。”
  此外,ACCEL光学部分的加工最小线宽为百纳米级。“实验结果表明,仅采用百纳米级工艺精度,就可取得比先进制程芯片大幅提升的性能。”方璐说。
  戴琼海表示,ACCEL未来有望在无人系统、工业检测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方面实现应用。目前团队仅研制出特定计算功能的光电融合原理样片,亟需进一步开展具备通用功能的智能视觉计算芯片研发,以便在实际中大范围应用。
 
我国新增四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我国新增四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刘诗平 陈冬书)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日成功入选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34处。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在印度维萨卡帕特南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公布的。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主席、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说,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位于安徽省舒城县境内,最早创建于西汉,利用湿地形态,“串荡成渠,连塘为蓄”,两千多年来发挥着重要的灌溉、防洪、防旱作用,目前灌溉农田达20万亩。
  洪泽古灌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境内,为蓄水型灌区,由蓄水、取水、输水和排水工程组成。自东汉开始,古人引水灌溉耕作,历代建设水利设施,灌区延续至今。目前,灌区控制灌溉面积48.13万亩。
  霍泉灌溉工程位于山西省洪洞县,自唐贞观年间开始便有明确记载,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供水、生态、旅游等功能。目前,工程灌溉总面积为10.1万亩。
  白霓古堰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境内,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文献记载,古堰最早建于五代后唐时期,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功能,灌溉面积约3.5万亩。
  据了解,与我国4项遗产同时列入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日本、泰国、土耳其等国的15个项目。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159项。
 
首次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举行
首次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举行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11月4日,首次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举行,全国各新闻单位3.9万多名新闻从业人员参加考试。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实施细则》规定,从今年7月1日开始,新闻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应当参加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合格并依法取得新闻记者证。该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设立《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编实务》2个科目。
 
海军首次面向硕士研究生选拔飞行学员
海军首次面向硕士研究生选拔飞行学员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黎云 孙鲁明)海军近日全面展开2024年度招飞选拔工作,在高中毕业生和高校应届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中选拔舰载机飞行学员。这是海军首次面向硕士研究生选拔飞行学员。
  与以往相比,2024年度海军招飞选拔范围有所调整,除普通高中毕业生,按照本科一批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理学、工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外,还把在本科或硕士研究生阶段按期取得全日制理学、工学专业学历学位的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纳入招飞对象。2024年度海军招飞工作没有招收女飞行学员的计划。
  招飞选拔按照初检预选、全检定选、筛选飞行、审批录取的流程进行。在选拔手段上,继续突出飞行能力筛选。除体格检查、心理选拔和政治考核外,还将依托地方通用航空机构进行15小时实装筛选飞行,由军地飞行专家对考生飞行潜质进行甄别。
  被录取的飞行学员主要在海军航空大学接受培养,高中毕业生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培养模式上有所不同。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入校后前3年进行本科基础教育,第4年起进行为期3至4年的航空理论学习和飞行训练。被录取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入校后参加2个月入伍训练和当兵锻炼,再进行为期3至4年的航空理论学习和飞行训练。
  据海军招飞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舰载机飞行员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力量,招飞选拔是高素质飞行军官队伍建设的第一道关口。目前,海军面向高中毕业生的设站初检预选工作已基本完成,高校应届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可登录中国海军招飞网(www.hjzf.mil.cn)查看2024年度海军招飞的详细情况,网上报名正在进行。
 
百岁飞虎队老兵的一首《友谊地久天长》
百岁飞虎队老兵的一首《友谊地久天长》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在看完讲述飞虎队开辟驼峰航线故事的音乐剧《翠堤长虹》后,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同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师生唱起《友谊地久天长》,这位平日里爱开玩笑、风趣幽默的百岁老人潸然泪下。
  “即便经历过二战的艰难时刻我都没有哭,但当重温那段历史、看到孩子们为我们做的这一切,我忍不住流泪。”莫耶边拭去眼角的泪水边说:“这份友谊来之不易,我非常感动。”
  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飞虎队老兵及后代一行30多人近日来华。11月2日至3日,代表团一行来到驼峰航线的起点昆明,并在3日上午参观了“中美驼峰空运纪念学校”——昆明市外国语学校。
  当莫耶步入学校礼堂,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曾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刚过完103岁生日的莫耶,头戴绣有飞虎队图案的帽子,精神饱满地走向学生中间,脱帽挥手致意。
  灯光渐暗、帷幕拉开,音乐剧《翠堤长虹》将莫耶带回到8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1941年,一大批美国青年飞行员在陈纳德将军的率领下,组成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华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人民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飞虎队”。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中国最后一条对外联系的国际通道。飞虎队员们冒险开辟了新的航线——驼峰航线。航线穿越喜马拉雅山,飞行难度极大,又有“死亡航线”之称,失事的飞机甚至形成了一道“铝谷”。
  剧中,每当飞虎队员凯旋,当地人用方言“顶好”称赞飞虎队员的英勇时,莫耶也情不自禁地双手竖起大拇指向演员回敬“顶好”。
  回忆起自己成为飞行员的初衷,莫耶说:“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人民承受巨大灾难。那年我上大二,当美国政府招募飞行员时,我毫不犹豫报名,随后被部署到地中海战区,加入到反法西斯斗争中。”
  1944年该战区作战任务结束,莫耶面临选择:回家还是去遥远的中国?
  “我选择了中国,因为我知道中国人民仍在遭受日本的轰炸,遭受同美国人民一样的灾难。”莫耶始终坚信,这是“正确的选择”。
  他说,飞虎队精神是美中两国共同克服巨大挑战的象征。“尽管美中之间仍有分歧,但是这并不影响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事实上,人民多来往、多走动,能增进彼此了解、避免误会。”
  演出接近尾声,莫耶一行受邀登上舞台,同现场师生共同唱起《友谊地久天长》。此情此景,令代表团成员深深感动,很多人热泪盈眶。
  莫耶的孙女莎拉·莫耶红着眼眶对记者说:“当我们用不同语言共唱友谊之歌,我明白这种友谊是超越国界的。我一定会将这份友谊传递下去。”
  当日的昆明,阳光分外灿烂。在学校“驼峰精神永存”纪念碑旁,莫耶同学生代表共同种下一棵柏树,相信这棵友谊之树,定能茁壮成长。
(记者邵艺博 赵彩琳)新华社昆明11月4日电
 
筑牢“压舱石”锻造新优势,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
筑牢“压舱石”锻造新优势,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

( 2023-1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今年以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我国工业总体延续稳步恢复态势。实体经济展现出的韧性与潜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如何巩固恢复向好态势?怎样培育持久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稳工业增长:有信心、有条件促进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问: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形势,稳工业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
  答: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落细系列稳增长政策“组合拳”,着力优化供给、扩大需求、增强动能、帮扶企业,工业经济稳步恢复。
  从量来看,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7.8万家,比2022年底增加2.6万家。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月同比增长4.5%。
  从质来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3%、32.9%。上半年,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合计超过10万亿元。1至9月,178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万亿元。
  从势来看,积极因素不断累积。9月份,六成以上工业行业保持增长,10个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制造业企业的信心和预期逐步增强。
  总的看,工业经济处于恢复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产业韧性强,升级发展潜力大,一系列稳增长“组合拳”正加力显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为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四季度,我们有信心促进工业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
抓重点产业:10个行业因业施策夯实向好基础


  问:今年出台的10个重点工业行业稳增长方案,目前进展如何?推动工业稳增长还有哪些考虑?
  答:今年以来,我们突出抓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这10个行业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对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实施了稳增长方案,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在政策助推和各界努力下,汽车、钢铁、电力装备、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恢复向上态势,轻工业生产恢复向好。在重点行业带动下,工业稳健恢复。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支持工业大省“勇挑大梁”,各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实现增长目标;多措并举扩大需求,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系列规划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工业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着力稳住大宗消费,促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助中小企业:帮扶和发展并举推动加快复苏


  问:当前中小企业运行态势如何?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企业发展?
  答: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帮扶和发展并举,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复苏。前8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15万亿元,中小企业是主要受益群体。目前,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
  总体看,中小企业运行多项关键指标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实现由降转增。9月,小微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4%;中小企业采购指数为50.6%,连续2个月回升。但也要看到,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有不少困难,订单不足、成本上升、回款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全面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集中化解一批拖欠企业账款,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生效。
  二是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研究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和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带动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三是强化精准高效服务。出台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一起益企”行动,搭建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帮助企业找订单、降成本、育人才、解难题。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双多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锻造新优势:紧扣高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问: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怎样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们将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突出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继续适度超前建设5G、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打造一批5G工厂和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推动工业大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生态。
  我们要牢牢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工程,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制定出台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在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已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领域继续强链补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高水平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5G、先进计算、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加强重点行业生产能力、投资等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瞄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6G等领域,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五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优化国家高新区布局,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提升先进制造能力。
  我们将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支持更多优势企业“走出去”,更大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收获更多发展成果。
(记者张辛欣 王悦阳)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