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财经

04版:新华关注·文旅

05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08版:新华聚焦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到会祝贺 丁薛祥代表党中央致词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到会祝贺 丁薛祥代表党中央致词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0月23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席台向与会代表致意。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2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丁薛祥代表党中央致词。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气氛庄重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标,后幕正中是鲜艳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会徽,10面红旗分列两侧。二楼眺台悬挂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引领各族各界妇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巨型横幅。
  近1800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和90名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邀代表,肩负着亿万妇女的重托出席大会。
  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步入会场,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全国政协副主席、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沈跃跃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丁薛祥代表党中央发表了题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谱写新时代“半边天”的绚丽华章》的致词,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妇女和妇女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良好祝愿。
  丁薛祥在致词中说,中国妇女十二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妇女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拼搏实干,在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在抗疫紧要关头逆行出征,在家庭和社区主动担当,在平安建设一线默默守护,在竞技赛场敢打敢拼,“半边天”作用全方位彰显,妇女发展全方位进步。各级妇联组织着力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建功新时代,创新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用心用情做好维权关爱服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妇联改革,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为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丁薛祥表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广大妇女要与党同心、跟党奋进,在践行新思想中筑牢巾帼信仰之基,在奋进新征程中彰显巾帼担当作为,在引领新风尚中展现巾帼独特作用,在提升新境界中创造巾帼出彩人生,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在新征程上谱写“半边天”更加绚丽的华章。各级妇联组织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认真履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能,为党的事业凝聚巾帼之力、汇集巾帼之智。(致词全文见2版)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徐留平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大会致贺词。贺词指出,新征程上,群团组织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以新的伟大奋斗打开群团事业发展新天地。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黄晓薇代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动员引领广大妇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分为5个部分:矢志不渝跟党奋斗的中国妇女和妇联组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妇女事业新航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勇担巾帼使命;在新的赶考路上推动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锻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妇联组织。
  大会以书面报告形式向代表提交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修正案)》草案,请代表审议。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和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部分在京部级女领导干部和全国妇联老领导,首都各界妇女代表等参加开幕会。
 
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 组织动员
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
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蔡奇出席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下午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偏离。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参加集体谈话。
  习近平首先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工会工作实现全方位进步。过去5年,广大职工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工作中,展现了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时代风采。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深化工会系统改革,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对工人阶级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工会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党中央是充分肯定的。党中央对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寄予殷切期望。
  习近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地、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牢记“国之大者”,找准工会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工会系统落实落地。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习近平指出,要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强调,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首先要体现在亿万劳动者身上。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着力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重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引导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习近平指出,要继续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要健全已有的组织基础,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工会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不断增强服务职工本领,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全国总工会要带头加强自身建设,当标杆、作表率,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政治机关。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工会和工会工作的领导,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热情关心和严格要求工会干部,重视培养和使用工会干部。要注重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及时研究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遇到的重要问题,支持工会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政府要发挥好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作用,积极帮助工会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就中国工会十八大有关情况和未来5年工会工作安排作了汇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徐留平、杨宇栋、高凤林作了发言。
  石泰峰、李干杰、李书磊、陈文清、刘金国、王小洪参加谈话。
 
开启世界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开启世界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在深刻回顾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各国应携起手来,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习近平主席描绘的这一宏伟愿景,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明确了努力方向。
  在当今世界面临着种种危机挑战,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沉渣泛起之际,高峰论坛时隔四年再次举办,吸引了来自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注册总人数超1万人。在这样一个超大交流平台,各方围绕如何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同繁荣充分讨论,发展合作的意愿共识相互激荡,思想碰撞的“涌现效应”层出不穷,给人留下强烈印象: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已不只是力量的崛起,一种倡导合作、聚焦发展的新气象正在“全球南方”国家逐渐形成。正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网站刊文指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令发展话语成为一项关键的全球关切,也让我们得以一窥这样一种新的多数人福利优先于少数人利益的世界秩序。
  在这场聚焦发展的思想盛宴中,习近平主席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呼吁在与会者中产生强烈共鸣。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彻底改写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十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性地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资源要素、市场平台、实践经验和思想理念与全球发展场域对接,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双向促进中实现共同繁荣。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长为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并从中孕育出国际交往合作的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和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自主选择、开放包容等中国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应有权利。上世纪中叶,世界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发展中国家获得主权独立,但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中心-边缘”的依附性经济关系依然顽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仍在横行,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外部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力量呈群体崛起之势,谋求独立自主、反对控制干涉、探索联合自强的意识日渐强烈。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致辞中指出,“当今时代,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率先开拓全球尤其是南方国家大范围自主选择与自主合作、互利共赢的新道路,为推动新型全球化注入了新动力,为推动世界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具体而言,共建“一带一路”着眼于解决当下实现全球普惠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旨在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二是随着全球化让人类彼此依存关系更加紧密,世界现代化需从个别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转变为以谋求全人类共同利益为目标的现代化,将更多发展中国家纳入现代化轨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互联互通将各国联系起来,激发它们的经济发展潜力,带动世界经济实现普惠性增长,同时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突破制度、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等差异界限,推动共建国家共同实现现代化,使世界现代化形态从一元化走向多样化,形成和谐共存的命运共同体。
  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西方基于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及其构建的霸权秩序为世界带来持续动荡,只有以和平发展为导向的共同现代化才能带来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发展动力,以牺牲别国利益、阻滞别国发展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今日巴基斯坦报》网站刊文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创建以各国和谐共处为基础的全面发展新模式,主张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全球繁荣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把“全球南方”从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冷战模式中解放出来。
  世界现代化应该是互利合作的现代化。世界发展赤字难题,同旧国际关系延续的零和对抗、势力范围、强权政治、排他独占等思维和实践密切相关,国际关系也因此一直如丸之走盘,不能升级进入一个更加公正合理且有利于更多国家及其人民共同发展的体系之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摆脱旧的国际体系积弊,努力创造一个均衡、持续、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体系,推动一种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加纳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奥登科尔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获得“全球南方”国家的坚定支持,是因为这一倡议致力于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能源、交通运输、农业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各领域的结构性缺陷,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转型并打造强劲的经济增长。
  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当今世界,公平赤字日益突出,南北鸿沟有待弥合。应该看到,只有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整个世界繁荣稳定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也将从中受益。一个更深刻的经济逻辑是,未来全球人口增长的重心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那里孕育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增量,只有将更多发展中国家纳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共享发展机遇成果,世界现代化进程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一带一路”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入手,逐步推动共建国家提高贸易参与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化,使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经济运行,形成了新的全球发展模式。印尼学者伊姆兰·哈立德就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弥合地区分歧,推动贸易进步,促进亚洲、欧洲、拉美和非洲的可持续发展,是通向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
  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伟大画卷。这次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不仅呼吁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而且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世界现代化,即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这源自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基于对数百年世界现代化跌宕起伏进程的深刻反思,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方案,体现了一位大国领袖对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理解和长远思考。从“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到“携手共同实现世界现代化”,中国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正在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记者叶书宏)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李强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互致贺电
李强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互致贺电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10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互致贺电。
  李强表示,45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作出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战略决断。条约以法律形式为中日这两个邻国确立了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成为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45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日方一道,重温缔约精神,牢牢把握两国关系正确发展方向,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岸田文雄表示,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明确写入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45年来,双方以此为指引,为日中关系发展奠定基础,维护和发展了两国和平友好关系。日中两国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肩负重要责任,在广泛领域拥有合作潜力,双方共同致力于构筑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日方愿同中方重温条约精神,努力推动日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王毅出席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招待会
王毅出席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招待会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10月23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出席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招待会。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和约200名中日各界代表出席。
  王毅指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日关系再次站在关键路口。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一个稳定互惠的中日关系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洲不可或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我们要以纪念缔约45周年为契机,牢记条约初心,恪守条约共识,践行条约原则,推动中日关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王毅强调,对条约最好的纪念,就是坚持互尊互信,筑牢和平共处的政治根基。最好的传承,就是坚持睦邻友好,改善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最好的践行,就是坚持互利互惠,释放务实合作的巨大潜力。
  王毅指出,中日同处亚洲,对亚洲地区的未来负有责任。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开放的区域主义,倡导“和合共生”的东方哲学,反对制造意识形态对立,拒绝挑动“新冷战”的倒行逆施,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更多新动力。
  福田康夫表示,日方愿同中方一道,弘扬条约宗旨,克服面临的困难,为进一步促进日中睦邻友好,深化日中和平、友好、合作而不懈努力。
  招待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共同举办。
  当日,王毅会见了福田康夫率领的日本友好人士访华团。
 
打击环境资源犯罪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的声音
打击环境资源犯罪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的声音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2日上午举行联组会议,就“一府两院”关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执法司法工作情况的三个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对“一府两院”同一主题的三个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执法、审判、检察工作,如何更有效打击环境资源犯罪、如何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做好法律监督工作……面对这些问题,“一府两院”相关负责人予以坦诚回应。
围绕重大战略任务严惩突出违法犯罪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资源犯罪,有力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杰明首先发问:下一步公安机关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加有效地打击和防范环境资源犯罪?
  “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等重大战略任务,持续深入推进‘昆仑’‘平安长江’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破坏耕地、非法采矿、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突出犯罪,守护好绿水青山。”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答复说。
  “把打击矛头对准犯罪链条上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对涉及黑恶势力及‘保护伞’的,打财断血、打伞破网,坚决打深打透打彻底。针对行业‘潜规则’,强化部门联动、行刑衔接。”强调依法严打的同时,王小洪表示,“要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我们将在执法过程中把握好法理情相统一。”
  他表示,目前,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长江、黄河、白洋淀等流域,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地区已经建立打击环境资源犯罪警务协作机制。公安部将指导地方紧紧围绕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突出重要江河湖库、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系统等,进一步健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开展联合打击整治,形成工作合力。
  把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审理方式融合落到实处


  当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高友东委员询问,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说,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根本在于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到实处,领悟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关系,落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结合当前司法审判工作实际,要把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审理方式融合落到实处。
  张军进一步阐释,单纯的刑事审判更加注重个案惩治和打击,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发展。单纯的民事审判更注重平等主体之间利益平衡,容易忽视具体争议背后的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单纯的行政审判,容易更多考虑具体的行政措施是不是合法,整体的宏观的治理可能受到忽视。
  “融合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在机制上更有利于践行把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与个案办理有机相融的初衷。司法审判当中要坚持守正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统筹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效能优势。”张军说。
  张军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指导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建设,把环境资源典型案例统一规范收入案例库,辅助司法审判,方便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案例学法守法用法,更加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挥“四大检察”优势推动综合治理


  检察公益诉讼助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吕忠梅委员对此提问:人民检察院现在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如何综合发挥“四大检察”的职能优势,进一步做好法律监督工作?
  关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分析说,从检察工作自身来看,在工作理念、能力、力量和机制等方面存在不适应、跟不上的问题;从检察履职相关联问题来看,主要是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双向衔接还不够顺畅等。
  对于促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应勇表示,要坚持依法一体履职,发挥体制优势和组织优势来强化检察履职,在纵向上形成全国四级检察机关一体履职的格局,上级检察机关领导和指导下级检察机关充分履职、加强监督。横向上,每一个检察院内部的职能部门,一体履职,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依法综合履职,统筹运用民事、行政、刑事、公益诉讼等多种手段,形成执法司法的合力,提升环境执法司法综合保护水平。
  环境资源破坏容易治理难,修复更难,要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惩治向事前预防转型。“检察机关不能就案办案、就事论事、机械司法,而是要通过个案办理、类案整治来发现普遍性问题,进而促进一类案件甚至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区域共性问题的解决,从源头上减少同类案件的反复发生。”应勇说。
破解鉴定难题保障执法司法工作


  环境资源执法和司法工作对检验鉴定的依赖程度较高。各地普遍反映现有的鉴定机构、鉴定项目等资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影响案件办理。张轩委员提问,有关部门对破解这些难题有什么打算和安排?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针对这些问题,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鉴定机构的建设,推动更多的案件走简易评估程序,在保证鉴定的科学性前提下优化鉴定要求,配合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制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收费标准,把鉴定成本降下来、周期缩短,对急需领域出台相关专项技术指导文件和相关的标准规范,为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司法部部长贺荣表示,将务实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发展壮大优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完善鉴定程序和标准要求,加强监督管理和鉴定人能力的建设。此外,司法部还将持续会同环境资源等领域行政执法机关、刑事司法机关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加强法治宣传工作的力度和针对性,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资源的合力。
  环境资源领域刑事案件鉴定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强,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公安部副部长徐大彤说,公安部将着力打造公安机关检验鉴定“国家队”,推动建立适应实战要求的专业检验鉴定力量,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共享各方面鉴定资源,与现有司法鉴定机构建立检验鉴定“绿色通道”,更好保障刑事案件侦办工作。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意见》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意见》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医保局、中国残联《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意见》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意见》确定了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范围并按困难程度进行分层,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困难人员。
  《意见》提出,各级民政部门要逐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通过多种方式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开展跨部门信息比对,实时监测发现低收入人口的困难风险,分类处置预警信息。
  《意见》明确,要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对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低收入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人员,纳入基本生活救助范围;符合条件的,要给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在急难发生地按规定通过临时救助或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时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同时,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做好其他救助帮扶,鼓励开展慈善帮扶。
  《意见》提出,要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协同配合、齐抓共管,打通数据壁垒、加强信息共享,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共同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谱写新时代“半边天”的绚丽华章
——在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2023年10月23日)
丁薛祥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谱写新时代“半边天”的绚丽华章
 
——在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2023年10月23日)
 
丁薛祥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我受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委托,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妇女和妇女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良好祝愿!
  中国妇女十二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妇女以强烈的责任感投身新时代伟大实践,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拼搏实干,在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在抗疫紧要关头逆行出征,在家庭和社区主动担当,在平安建设一线默默守护,在竞技赛场敢打敢拼,“半边天”作用全方位彰显,妇女发展全方位进步,生动展现了伟大事业建设者、文明风尚倡导者、敢于追梦奋斗者的新时代女性风采。
  5年来,各级妇联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在大局中牢牢把握职能定位,着力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建功新时代,创新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用心用情做好维权关爱服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妇联改革,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为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对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亲自部署推动妇联改革,每逢“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都以不同方式代表党中央致以节日祝福、寄予殷切期望,彰显了人民领袖心系妇女儿童、情牵万家灯火的深厚为民情怀,指引新时代中国妇女儿童事业阔步向前,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中国妇女儿童事业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儿童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中国妇女不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半边天”,新时代的妇联组织不愧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牢固的桥梁纽带。党中央对广大妇女和各级妇联组织充分肯定、寄予厚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中国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的主题和方向。广大妇女要与党同心、跟党奋进,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争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在新征程上谱写“半边天”更加绚丽的华章。
  在践行新思想中筑牢巾帼信仰之基。新征程上,广大妇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和幸福生活,始终沿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在奋进新征程中彰显巾帼担当作为。新征程上,广大妇女要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融入党的奋斗目标,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要以奋斗为美、实干为荣,围绕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社会治理、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发挥聪明才智,争创一流业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在引领新风尚中展现巾帼独特作用。新征程上,广大妇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贡献。要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带动家人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职工、家庭的好成员,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充盈千家万户。
  在提升新境界中创造巾帼出彩人生。新征程上,广大妇女要牢牢把握历史新机遇,紧跟新时代步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锤炼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要秉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勇敢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奋斗创造事业发展新天地。
  妇联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妇女群众组织,肩负着动员引领广大妇女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的历史使命。新征程上,各级妇联组织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认真履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能,为党的事业凝聚巾帼之力、汇集巾帼之智。
  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妇女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创新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深化“巾帼大学习”、“巾帼大宣讲”,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引导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要自觉服务“国之大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妇联工作的主线。各级妇联组织要锚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主动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赋予“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新的内涵,发挥三八红旗手等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提升“最美家庭”宣传引导实效,实施“家庭服务巾帼行动”,为广大家庭美好生活服务,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要抓实抓细维权关爱服务。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各级妇联组织要用好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推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强化妇女儿童法治保障。要把维权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做好常态化走访排查、发现报告等工作,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实施“春蕾计划——梦想未来”、“健康中国 母亲行动”等,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妇女儿童身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妇女儿童。要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长效机制,坚决维护妇女领域政治安全。
  要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永葆生机活力。各级妇联组织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巩固提升“破难行动”成果,持续拓展组织覆盖、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构建网上工作新形态,不断提高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做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得力助手、妇女群众信赖依靠的温暖娘家。
  妇女儿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和妇联工作的领导,支持妇联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营造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关心妇女儿童事业、支持妇女工作的良好环境,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半边天”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信自强、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预祝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重点行业稳步向好 巩固工业恢复势头
重点行业稳步向好 巩固工业恢复势头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速较今年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7月份以来增速逐渐加快……近日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传递出工业稳健恢复的势头。
  值得关注的是,对GDP贡献较高的机械、装备等工业重点行业持续向好,夯实了工业恢复发展的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以重点行业为突破,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巩固企稳向好势头。
  在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生产线上机械臂不断伸缩旋转,一台台自动配送机器人往来穿梭,激光焊接高速运转……
  赛力斯汽车董事长张兴海说,今年以来企业经营有序开展,新品陆续上市,销量持续提升。企业生产的AITO问界新M7自9月12日上市以来,累计订单已超过6万台。“我们正在加速产能提升,严格品控管理,加强供应链保障,全力以赴保障新车的高质量交付。”
  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37.5%,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汽车产业供需向好是工业稳健发展的一个缩影。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前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
  “工业企稳回升,重点行业的拉动作用非常大。”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国家出台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也联合相关部门,对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汽车、原材料等十个工业重点行业分别推出稳增长举措。通过政策合力,坚持供需发力,支撑工业稳增长。
  在政策助推和产业各界的努力下,主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原材料制造业前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化工、有色金属行业需求改善。9月份,电气机械、化工、电子和汽车四个行业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接近六成。
  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重点领域投资增势向好,释放出稳工业大盘,稳创新活力的信号。
  数字技术与重点行业深度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中建三局壹品汉芯公馆项目数字建造中心,工作人员正进行数字设计及合模工作。数字建造中心负责人粟剑波告诉记者,该企业自主研发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打通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数据,实现预制构件有序供应、项目高效建造。
  在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关键设备及工艺上部署600多个传感器,用于精准采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应用浪潮云洲扁鹊设备健康管理系统,配合水泥数字孪生仿真系统,实现生产效率提高5%,设备故障率降低50%。
  今年以来,企业改造升级需求不断释放。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50家,连接设备近9000万台套。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雪认为,不论是推动工业稳增长,还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数字技术的作用愈发重要。“我们要坚持以数据要素为驱动,构建涵盖工业分布式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型工业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努力挖掘新增长点,持续积蓄工业发展势能。
  近日,OPPO发布全新一代折叠屏旗舰手机Find N3,在5.8mm的机身中集成了7.8英寸镜面钻石屏、全新一代精工拟椎铰链等技术。“折叠屏是产业和市场的导向,企业要不断用好产品和新体验去拓展市场。”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说。
  面对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厂商在折叠屏等领域不断挖掘,努力开拓。1至9月,我国手机产量10.9亿台,其中9月同比增长11.8%。从新型显示到智能硬件,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培育新增长点。
  “工业经济虽面临需求不足等困难,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陶青说,要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和产业转型窗口期,在扩大需求、增强动能、守住底线上下更大功夫。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速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推动构建新增长引擎,拓展发展空间,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张辛欣)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让“购物车”更好拉动基本盘
让“购物车”更好拉动基本盘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国内需求稳步扩大。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不断丰富的趋势没有改变。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三季度更是上升至94.8%,消费“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不久前的中秋国庆假期,累计22.04亿人次的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7亿元的电影票房、超7500亿元的国内旅游收入再次彰显消费加速回暖的强劲动能。
  当前和下一阶段,恢复和扩大需求是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关键所在。让“购物车”更好拉动经济基本盘,须多方发力,以切实有效的举措促进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加快推动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是激活消费引擎的重要之举。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家居、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促消费政策,并组织开展“全国消费促进月”“老字号嘉年华”等重点活动,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继续围绕重点领域发力,扩大汽车消费、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持续为消费增添动力。
  积极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将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拓展新空间。当前,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业态模式层出不穷,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扩大了传统商品和服务消费可触达范围,成为消费恢复性增长的新动力和新空间。推动商旅文体健相互赋能、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将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促进新型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稳定促进消费,提振消费信心是关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一老一小”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以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优化商品服务供给……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国内市场供给水平,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有力支撑。继续以激发经营主体动力和活力、稳就业为基础,持续提高社会保障和收入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才能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与此同时,对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缺斤少两等行为,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才能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多措并举巩固好当前需求回升势头,消费“主引擎”必将更加强劲,助推全年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为中国经济运行注入持久动能。
(记者王雨萧)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最高检印发意见: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最高检印发意见: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刘硕)记者23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检近日印发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共23条。意见提出,要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面准确把握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中从严和从宽的政策导向;要坚持高质效检察履职办案,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在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方面,意见重点从持续做优刑事检察、精准开展民事检察监督、强化行政检察监督、深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加强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意见要求,最高检此前发布的涉民营经济保护文件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介绍,意见要求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从经济安全、公共利益、市场秩序等方面全面、准确、合理认定社会危害性,综合考虑政策调整、经营不善、市场风险等市场主体意志以外的因素,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准确把握民营企业涉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生产经营类犯罪的认定标准。同时,针对司法实践中民营企业常见多发的非法集资类、贷款类、涉税类等犯罪,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依法准确定性处理。
  最高检23日还发布了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案例,涉及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惩治、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判别等方面。
  据悉,在印发意见的基础上,检察机关还将在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建立企业涉法涉诉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完善刑民互涉案件执法司法协作制度机制等方面发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
 
大庆油田前三季度油气产量实现双增长
大庆油田前三季度油气产量实现双增长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哈尔滨10月23日电(记者强勇)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大庆油田生产原油2261.07万吨,同比增加18.43万吨;生产天然气42.4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73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实现双增长,生产经营任务取得了好于预期的阶段成果。
  今年以来,大庆油田大力实施勘探增储高峰期工程,油气开发稳中有进。大庆油田有序开展了古龙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随着钻井、压裂、试油等工程技术迭代升级,古龙页岩油钻井周期首次跨进10天以内。
  大庆油田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启动了千万千瓦级“风光气储氢”示范基地建设,与10个省、市、地区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区全面开工建设,一批标志性、示范性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
  从2003到2022年,大庆油田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连续20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创造了领先世界的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技术水平。
 
我国发现千亿方深煤层气田,储量或超1100亿立方米
我国发现千亿方深煤层气田,储量或超1100亿立方米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戴小河雷肖霄)记者23日从中国海油获悉,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000米地层发现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
  中国海油勘探副总师徐长贵说,神府深煤层大气田的发现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广阔前景,对我国类似盆地资源勘探和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神府深煤层大气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主要埋深2000米左右,单层厚度在6.2米至23.3米之间,吨煤平均含气量达15立方米。中国海油目前在该区域共部署了超100口探井,单井最高日产量达26000立方米。
  煤层气是指储存于煤层中的天然气,业内通常将埋深超过1500米的煤层气称为深部煤层气。一直以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大多集中在埋深小于1000米的浅煤层。
  针对深部煤层气增产难题,中国海油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攻关,在常规煤层气勘探开发基础上转变思路,运用超大规模压裂技术,不断优化压裂与排采工艺,总结形成适用于神府区块的深煤层开发技术体系,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成功发现了地质储量超千亿方的深煤层气田。
  神府深煤层大气田是中国海油继山西临兴气田后发现的第二个千亿方大气田。近年来,中国海油在陆上非常规油气领域寻找战略接替资源,大力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和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深化地质气藏认识、优化配产方案,高效推动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
  中国海油首席执行官周心怀表示,该发现为中国海油建设陆上万亿方大气区打下坚实基础,中国海油将持续加大陆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储产量不断实现新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
透视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

透视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近日出炉,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备受关注。秋粮收获情况如何?“菜篮子”产品供给和价格有什么趋势?农民增收形势怎样?在2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全年粮食获得丰收


  今年我国一些地方粮食生产经历台风、洪涝等挑战,粮食收获情况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说,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其中,夏粮早稻丰收到手,夏粮产量比上年略减25.5亿斤,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早稻连续四年增产,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秋粮大头已丰收到手。”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从专家田间测产、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绝大部分省份是增产的,个别省份因灾减产,有增有减,增的明显比减的多。
  潘文博介绍说,今年秋粮面积增加奠定了增产基础,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初显是增产的关键。虽然局部灾害较重,但多数主产区雨水调和、光热充足,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据了解,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3.1亿亩,比上年增加了700多万亩。今年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杂粮杂豆等低产作物面积相应减少。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年重点在200个玉米大县、100个大豆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从耕种管收、地种药肥全环节找差距,采取综合性解决方案。
“菜篮子”重点品种供应充足


  “菜篮子”产品供给和价格关系千家万户。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牛羊禽肉产量2673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2552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增长7.2%,国内水产品产量增长4.8%。10月上旬全国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增加140多万亩。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介绍说,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以来全国“菜篮子”重点品种供应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当前的价格水平低于去年同期。
  展望后期,刘涵表示,第四季度全国肉蛋奶产能充裕,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增,保供稳价基础扎实。冬春季节设施蔬菜占比较高,加上雨雪冰冻天气多发,生产、物流等成本相应增加,部分品种价格将季节性上涨。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抓好冬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猪肉价格关系百姓餐桌和养殖户收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表示,7月下旬之后,猪肉供需逐渐趋于平衡,生猪价格回升,养殖实现扭亏为盈。中秋国庆以来,猪肉市场供应宽松,价格出现小幅下跌。这主要是因为生猪生产供应稳定增加。
  “近期我们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专题会商。预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后市供应将稳定增加。四季度是消费旺季,猪价可能会回升,但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陈光华提醒,广大养殖场户要做好生产安排,顺时顺势出栏生猪,农业农村部将抓好稳定产能、强化预警、防好疫病,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巩固农民收入增长形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三农’工作任务很多,但有两点很明确:一是稳产保供,这是首要任务;二是促进农民增收,这是中心任务。”曾衍德说,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激活农村内需,促进农民增收更具重要性、紧迫性。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稳步恢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曾衍德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加力,多措并举,巩固农民收入增长的形势:
  ——促进产销衔接畅销增收。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好秋粮收购政策,增加收购网点。秋季水果将大量上市,要做好产销衔接,畅通销售渠道。
  ——发展乡村产业就业增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秋季果品保鲜储藏及加工,促进加工转化以及错峰销售实现增收。推介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
  ——抓好项目建设拓岗增收。秋冬种过后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期,指导各地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以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等项目,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灵活就业。
  ——深化农村改革赋能增收。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记者于文静 王聿昊)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唐风汉韵弦歌不辍 千年古都今朝更盛
唐风汉韵弦歌不辍 千年古都今朝更盛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唐长安城,留下千古绝唱《长恨歌》。不久前,在西安华清宫,塞尔维亚音乐人飞龙观看实景舞剧《长恨歌》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古今中外,悄然连接。
  承载周秦汉唐悠悠文脉,新时代的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长期积累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优势正在持续迸发,文旅带动消费的独特优势正在集聚释放,辉煌历史与活力今朝已然融汇成发展的澎湃动力。
古今交融绽活力


  3100多年建城史、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将历史印记镌刻在西安的鼓楼高墙、街头巷尾。登上古城墙,摸一摸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城墙砖;走进碑林,读一读刻刀雕琢的传统文化经典;穿梭在城市里,循着书院门、朱雀路、琉璃街品一品古今之变……想要访古,在这座城市再容易不过。
  而今,不用人们去寻找,历史便翩跹而来——
  走在大唐不夜城,穿过写满诗词的灯饰,受“李白”之邀吟诗作对;步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换上唐装汉服当回古人,赏一曲霓裳羽衣;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跟随研学导师体验考古,挖掘尘封的历史;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戴上VR眼镜,“地下军团”倏然在眼前复活……
  当深厚文化底蕴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让西安文旅产业迸发新活力。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目的地为西安的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61%,跨省订单占比近七成,增长305%。
  “到西安旅游就是来感受‘穿越’!”来自上海的游客苏明轩兴奋地说。一身唐装的她衣袂飘飘、环佩叮当,对着相机露出自信大方的笑容。
  受沉浸式氛围感染,历史文化鲜活地存在于日常生活。穿着唐装汉服游西安,成为众多年轻人钟爱的旅游方式,为文旅消费带来新热点。
  唐装汉服轻舞,穿着中国传统服饰、行走在现代都市的年轻人,成为飞龙眼中最别致的风景,他忍不住拿起相机,记录下一个个“古今同框”的瞬间。“这些年轻人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穿着古装时的自信、潇洒就是最好的证明。”飞龙说。
  文化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WIPO全球奖”中,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这家文化科技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文物和中华传统文化呈现方式,摘得世界知识产权领域最高奖。放眼全市,西安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350.35亿元,增速13.3%。
  见微知著,创新精神已然融入这座城市发展的血脉。2022年底,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一个个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今年上半年,西安规上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52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3%,同比增长7.8%。
  竞逐新赛道,西安动力强劲。
文化沁润更自信


  梧桐成荫的城区街道里,悠扬的提琴声从街边的阳台传出,路人停下匆匆脚步,凝神欣赏。“家门口”的“阳台音乐会”,尽显西安的浪漫与文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从古至今,音符在这座城市里从未停止流淌。
  秦腔,是西安人听不腻、唱不完的乡音,飘荡在环城公园的绿荫下,回响在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戏台上;交响乐,是东方古城与西方艺术的交融,在大剧院舞台上带给观众高雅享受,在户外演出中奏响亲民乐章;民谣,是当代人唱给自己与生活的“情歌”,哼唱着市井繁华、人间烟火,为城市增添青春活力……
  打造“音乐之城”“书香之城”“博物馆之城”,西安用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场所、活动供给精神滋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城墙脚下,一处废弃多年的厂房如今变成了年轻人钟爱的文化休闲生活聚集地。西安“00后”刘佳通常会在这里待上大半天,喝咖啡、逛市集、做手工、听音乐……
  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的前身是西安市平绒厂,全面停产后被改造为综合农贸市场。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的汤伟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小商贩和居民杂居在一起,由于没有上下水和保洁,夏天蚊虫满天飞,在城墙下遛弯的人到了这一段都绕着走。”
  2019年开始的一场城市更新,在保留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市井风貌的基础上,注入文化因子和消费业态,让这里焕然一新。“生活环境好了,还吸引了这么多年轻人来休闲,我们住在这儿觉得舒坦、自豪。”汤伟说,他开在街面上的洗车店一到周末生意火爆。
  基于城市文化特色,用创意下足“绣花”功夫,西安众多“老面孔”变身“新地标”,活化展示人文魅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西安演艺”“西安影视”等文艺品牌中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乡土气息、家国情怀,用文化风骨带来鼓舞人心的力量。
  获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的话剧《路遥》正在全国巡演。“活着,像牛一样耕作,倒下,像土地一样奉献;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舞台上,路遥的剖白感人至深。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激动地说:“坚守初心的精神,永远焕发生机,一定不能丢!”
  陕西文化学者肖云儒说,一座城市因文化而富有底蕴。在西安,文化资源正在被打造成文化品牌,历史文化积淀正在转化为经久不息的文化自信。
开放合作赢未来


  西安半坡博物馆玻璃展示柜里,一支陶埙沧桑古朴。6000多年前,先民们在半坡遗址写下中华文明序章。距博物馆10余公里外,以陶埙为原型设计建造的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里,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日前拉开帷幕,多国艺术家共同谱写丝路新乐章。
  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戏台上,格鲁吉亚舞蹈演员尽情起舞,台下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以舞蹈为媒,我们希望让中国观众了解格鲁吉亚民族风貌。”首次来到中国的格鲁吉亚青年演员安娜说,艺术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此次艺术节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文化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丝绸之路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一场场对外交流活动成为西安沟通世界的桥梁。
  10月12日,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在阿拉木图市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高水平大学在“一带一路”首倡之地正式开始办学。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说,分校将以人才培养为抓手,推动两国教育模式深度融合;以硕士培养为切口,推动高水平办学;以人才培养为桥梁,推进科研合作协同创新。
  从文化艺术到教育科技,西安对外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10年间,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西安,以奋进、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新机遇,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与33个国家的40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在西安设立总领事馆;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17条国际干线,实现亚欧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386条客货运航线,“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航线网络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古都西安正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品质;把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最大开放机遇,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古都西安,未来可期。
    (本报记者贺占军 蔡馨逸)
 
“借雪生金”,阿尔山“秋忙”为“冬收”
“借雪生金”,阿尔山“秋忙”为“冬收”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这几天,虽然尚值秋季,阿尔山东山顶太伟滑雪场工作人员裴延怡已经开始忙碌地打草,平整滑雪场地,为新一个滑雪季的到来做准备。
  “过两天我还要协助维护调试好滑雪场的缆车,为来滑雪的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裴延怡说,“阿尔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现在这里冬天的冰雪旅游火热起来后,不要说‘猫冬’了,有时候都要忙得团团转了。”
  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有不少人像裴延怡一样,冬日里不再“躲雪猫冬”,而是投入到阿尔山的冰雪旅游中来,感受不一样的冬天。
  “以前冬天经常在家呆着,如今在滑雪场一滑就是一天。”来自阿尔山本地的一名滑雪爱好者包晨光说,周围很多人都在冬天参加到冰雪运动中来,自己也就被大伙带动着尝试滑雪,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5年时间。
  “现在我的冬天充满活力,经常滑雪锻炼,感觉身体更强壮也更有精气神了。”包晨光说,“如今,阿尔山的滑雪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也带动亲戚朋友加入到冰雪运动中来,一起在冬天里强身健体。”
  2012年,阿尔山市迎来了“挂锯停斧”的历史时刻,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国有林场全面停伐,随着以林木资源为依托的主导产业萎缩,阿尔山市面临转型大考。
  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白峰介绍,阿尔山市拥有长达6个月的雪期,雪质好且积雪厚度平均超过350毫米,具有发展冰雪运动与生俱来的自然优势。
  借助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2014年起,阿尔山市探索冰雪变金银的转化之路,风风火火搞起冬季旅游。
  从2015年起,阿尔山市累计投入超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冬季旅游专项补贴,并不断完善基础配套,修建滑雪场,打造冰雪乐园,举办冰雪节,开展越野车拉力赛……一系列组合拳,将“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我们在冰雪节中策划开展了冰雪市集、文创发布、线路发布、篝火音乐、围炉煮茶、旅拍打卡、雪地寻宝、雪村夜游、冬季摄影展等活动。”白峰介绍说,冰雪节还举办了雪地足球赛、冰上趣味运动会、滑雪表演赛、兴安盟旅游招商推介会等赛事活动,涵盖冰雪美食、冰雪娱乐、冰雪运动、冰雪打卡等多种互动形式,为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冰雪记忆。
  如今,随着阿尔山冬季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冰雪变金银的生动答卷正在这座美丽的塞北小城中被书写。
  夜幕降临,阿尔山不少民居就会亮起大大小小的霓虹牌匾——铁锅炖、农家菜、烧烤等,吸引着游客们纷至沓来,大快朵颐。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居民经营起了民宿生意。
  “冬天来阿尔山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游客来这里滑雪,参与冰雪运动,还有的去景区看壮美的林海雪原。”在阿尔山经营民宿的刘冬说,“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这里几乎每天都满房,遇到冰雪节等活动的时候还要提前几天预订房间,从2022年的11月开始到今年3月民宿的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今年我还增加了民宿的规模,可以招待更多客人,准备大干一场。”
  冬天滑雪旺季的时候,包晨光还兼职当起了滑雪教练,帮助更多游客学会滑雪技巧,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包晨光表示,滑雪场人多的时候,教练费一天能有几百元的收入。
  “阿尔山的雪期长、雪质好,我们公司很早就看中了阿尔山有发展冰雪经济的潜质,2004年开始就在这里建设滑雪场。今年我们还将建设高级滑雪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滑雪。”阿尔山太伟运动休闲温泉度假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军辉感叹说,阿尔山真的是冰雪里面淌金银。
  “每年滑雪季,我们都会雇佣不少阿尔山本地人从事雪具出租、场地安全管理等,为带动当地就业尽一份力。”赵军辉介绍说。
  通过深挖自身冰雪潜力,阿尔山冰雪项目发展迅猛。据白峰介绍,近几年,阿尔山市冬季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热度不减,2021年10月至12月共接待各地游客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8亿元,十分难得,成为继夏日旅游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长、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目前旅游从业人员占阿尔山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
  冰天雪地中,运动的热浪持续升腾。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冰雪“冷资源”已经成为多地发展的“热经济”。
  9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华通讯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上,19家滑雪旅游度假地获得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授牌。
  这是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依据《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行业标准,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认定推出的两批共19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此次授牌旨在打造高水平的滑雪运动设施和高品质的旅游度假服务,为游客提供冰雪旅游新选择,满足滑雪度假消费需求;同时推动冰雪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阿尔山市市长王晓欢说,我们将以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化冰雪资源为冰雪文化、冰雪经济,努力把阿尔山打造成世界级的冰雪运动中心、国内一流的温泉康养基地和兴安岭上的休闲避暑家园。
  (本报记者黄书波 侯维轶 邱犇)
 
一粒稻种的十年攻关
一粒稻种的十年攻关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9月17日,湖南株洲龙门镇洪塘村。秋日阳光下,稻浪翻涌。田埂边,科研人员围成一圈,紧盯着检测仪器。外围有人焦急发问:“多少?数值多少?”
  “0.031!”人群中爆发出掌声与欢呼。
  这片稻田是今年5月种下的低镉水稻示范品种“臻两优8612”。专家组在评议意见书上郑重写下:大面积长势均衡、镉低积累特性显著、丰产稳产性好。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镉大米’,将会在我国成为历史。”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一席话掷地有声、底气十足。
  底气源于实打实的数据:2023年,湖南在52个区县推广种植107万亩“臻两优8612”。截至今年10月8日,共取示范田土样94个,稻谷样品182个。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低镉水稻稻谷样品镉含量平均0.0213mg/kg,所有样品镉含量均显著低于0.2mg/kg的国家标准限量值,而对照组普通稻谷的镉含量为0.541mg/kg。
  同时,测产的58个丘块低镉水稻单季平均亩产量,达到701.1公斤。
  柏连阳的思绪回到十年前——
  2013年,一场“镉米”危机席卷洞庭湖畔的鱼米之乡,许多米厂停工停产,不少农民茫然无措,“毒大米之忧”悬在人们心头。
  粮安天下。中央高度重视水稻镉超标问题,十年来,我国实施了包括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在内的多项举措。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等部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整合多方力量,开启了“大兵团作战”式的低镉水稻品种选育攻关。
  作为攻关首席科学家,柏连阳比任何人都清楚,短短几行数据,浓缩着多少个艰辛的日夜,凝结着多少人共同的心血,“跑了十年的马拉松,终于跑到了撞线的一刻。”
向着“伪命题”,集结出发


  “低镉水稻的研究,极有可能是个伪命题。”多年前,就有业内知名的水稻专家下过这样的判断。
  水稻是天生喜镉的植物。过去数十年,破解这一“天性”的科研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没有实质性突破。
  直至2013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农业科研之力、面向全国整合力量,开启低镉水稻品种选育的体系化攻关。柏连阳被任命为攻关的首席科学家。
  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基础、形势却十分紧迫的任务。它成败攸关,却前路茫茫。柏连阳愁得整夜睡不着觉。
  没有头绪,只能先着眼于救急。务实的科研工作者们决定,在当时已有的水稻品种里找,哪怕是找到“不太吸镉”“稍微好点”的应急性品种。
  这是个大海捞针的办法,却也是当时最能摸着门道的方向。湖南省农科院向全国各地科研单位、农业部门发出征集稻种的请求,3万多个表型、基因型不同的品种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那段日子,农科院的科研楼实验室就像邮寄包裹的储存间,地上、桌子上、柜子顶上都堆放着贴上标记、装满稻谷样本的麻袋。
  筛选低镉品种,不像观察高产、抗性等特征,它无法在种植过程中通过肉眼判断,每一颗种子都必须经过100多天生长,成熟后再通过精密仪器检测其镉含量。
  白天,科研人员在分布广泛的不同田块里做试验、观察水稻,夜晚才有时间回到农科院整理数据、开会讨论。
  柏连阳记得,他和同事们顶着日头一块田一块田去观察、取样不同品种的水稻,然而,每一次测完镉含量,都令人垂头丧气。
  “巴掌大一块田,种在东头和西头的同一个品种,镉含量很有可能不同。一脚在田里踩出一个坑,坑里和坑外种同一个品种,可能有的镉含量低,有的就很高。”柏连阳介绍,种植土壤、灌溉用水等都可能成为水稻吸镉的来源,而其镉吸收特性极不稳定,即使是一些偶尔测出镉含量较低的品种,也可能只是个欺骗性的结果——一旦种植环境、条件稍作改变,立马打回原形。
  科研人员们只好一边苦苦寻找“镉低吸附”表现相对稳定的品种,一边从土壤调理剂、阻隔剂、灌溉水源等农技和配套措施上想办法应急。日以继夜地筛选了3万多个品种,也历经了上万次失望,他们得出基本判断:这不是一条能通往胜利的治本之路。
  路不通,但意志不能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始终坚定信念,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要靠种子。”回望最初的艰难历程,柏连阳这样说。
  有统计显示,全球水稻种植面积有20余亿亩。由于纬度接近,世界上大部分水稻主产国的种植环境和土壤条件都与我国稻区类似,“镉米”并非湖南一域之困,也并不仅是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在全球范围内,不少国家也面临严峻形势,国际科研领域一直在研究。
  在中国科学家埋首寻找低镉稻种的同时,日本科学家在水稻中发现了决定镉元素吸收的主效基因OsNRAMP5。然而,他们改变这一基因后培育出的一个品种,产量仅为此前的11%,这意味着不具备推广种植的价值。简而言之,就是“找到了病灶,却治不好病”。
  柏连阳团队在获知日本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后,一方面严谨地验证其发现,另一方面也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法来进行品种培育。2016年,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创制出了低镉又高产的基因编辑低镉水稻品种。中国科学家发表的“不减产同时低镉的杂交水稻”科研论文,成为动植物研究领域引用频次极高的文章。
  然而,由于基因编辑品种被纳入我国转基因品种管理,这一品种暂时还不能大面积推广种植,更无法端上餐桌。至今,它仍被收藏在湖南省农科院的储物柜中。
  征途漫漫,终点仍然遥远,但科研工作者们由此看见了宝贵的曙光——“我们一定能通过其他的办法,培育出稳定低镉且高产的品种!”
  于是,多个科研团队、多条技术路线,继续朝着同一个“伪命题”,并行攻关。
“背靠背”探索,也能相遇


  “新知识+笨办法”,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莉总结的秘诀。这位“80后”是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低镉水稻品种选育岗位专家。
  加入低镉水稻选育的“大兵团作战”之前,她所在的团队长期从事水稻不育系研究。
  湖南是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每年为全国提供杂交水稻种子8000多万公斤。在杂交水稻亲本材料中,恢复系是负责传花粉的父本,而不育系是母本。
  “之前筛了那么多品种,都是杂交稻组合和恢复系材料。那如果从不育系入手找,行不行呢?”李莉的“灵光一闪”,帮助她的团队探出了一条新路。
  科研工作者们基于多年研究、试验结果分析判断,母本上结的谷子是否吸镉,只和母本自己有关,与父本花粉基因型无关,所以,用大量不同的父本来向母本授粉,通过对母本上的籽粒镉含量分析,就可以找到具有低镉特性的母本。这成为李莉团队的核心攻关口。
  找资料、搜资源库、联络各地研究机构……尽管手上已有数百份不育系母本材料,李莉团队还是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全球。
  广泛搜罗来的母本材料,被种在了镉污染田里。不同品种的不育系开花时间不同,他们就在周边种上花期不同的多个恢复系父本材料。
  每年八九月,科研人员守在田间,把恢复系材料的花粉小心翼翼地抖洒在不育系的花柱上。“几百种不育系母本材料,每一株都是这么手工‘抖’下来的。”李莉说。
  “李老师,找到了,有一株!”2019年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团队里“85后”博士王天抗激动地告诉李莉,在湖南岳阳湘阴县发现了一份表型低镉的不育系材料。
  听到消息的李莉却很冷静,因为变量因素太多,失望也经历过不少。“先做重复试验,一定要严谨,还能得出同样的结果,再说下一步。”
  “水稻生长时节已经过了,等明年再试种一次吗?”王天抗有些不甘心地问。
  “时间不等人,就现在,我们去三亚再种一次。”当时,湖南的时令已不再适宜水稻生长,李莉和团队共同决定,立即前往更加温暖、阳光充裕的海南进行试验。
  为了确保土壤镉含量条件不变,团队从湘阴县打包了50盆土壤,运到三亚师部农场。
  4个月后,从海南传来了好消息,重复种植的水稻材料,表型依然是低镉的!
  然而,下一个难关来了——
  要通过这份稳定低镉的资源获得低镉新品种,需要6到8个世代,这意味着,在一年种两季的湖南需要3到4年,而在海南,也需要2到3年。必须把周期再缩短。
  为此,团队部分科研人员长期驻留海南,每天守在田间。为了在有限的种植空间里尽可能多地得到种子,在水稻还未完全成熟时,大家就会一茬茬地手工“分蔸”,通过“一分十、十分百、百分千”的办法获取更多种子。
  李莉自豪地说,基于这一低镉资源培育出的“西子3号”低镉品种,获得“湖南省首届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称号,并在今年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初审定的低镉水稻品种。
  几乎在同时,另一个团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长期从事水稻基因组研究。他带领团队花了两年,仔细分析了全球范围内6000多份亲本材料的基因数据,却没有找到一份是缺失OsNRAMP5镉吸收主效基因的。
  2018年,团队又搜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个稻区的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科研人员吕启明介绍,他们对1143份材料进行全基因测序,终于在2019年夏天找到了缺失OsNRAMP5镉吸收主效基因的唯一一份。
  而这份亲本材料,和李莉团队找到的,正是同一份:武汉大学早先培育的不育系“珞红3A”及其衍生系“珞红4A”。事实上,“珞红3A”“4A”不是天然缺失OsNRAMP5,而是武汉大学团队人工培育的结果。只是当时武汉大学另有科研目标,并没有注意到它们有低镉特性。
  李莉团队用“笨办法”海选母本材料和袁定阳团队“从内到外”海量基因测序,出发点不同,却在终点处相遇。
  柏连阳说,在多个团队共同参与的这场科研大攻关中,为了确保过程中立、客观、严谨,也为了得到最经得起检验的稳固成果,不同的技术路径之间往往是“背靠背”做研究。
  谈及成功的关键,他们不约而同提到了攻关最初对3万多个品种的大海捞针。“错误的路已全都探了一遍,我们才没有走更多弯路。”
  在人类探索自然的进程上,是无数探路者遭遇的挫折,让后来者的思考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在关于一粒稻种的这个故事里,一条“走不通”的路,帮助攻关者们走向了胜利。
只有“下田去”,才有好种子


  “背靠背”突围的还有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团队。其创制低镉水稻示范品种“臻两优8612”的过程,同样体现了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践。
  科学家发现,OsNRAMP5不仅决定镉吸收,也影响锰吸收,而后者是影响水稻叶绿素形成的关键元素。此外,OsNRAMP5存在于几乎所有水稻的母本和父本里,天然缺失该基因的水稻材料迄今未被发现。
  2016年,赵炳然指导团队成员唐丽等,通过基因编辑研创出低镉高产水稻品种。尽管不能推广,但这为瞄准OsNRAMP5基因进行后续研究,打开了关键突破口。
  除了基因编辑,还有没有别的路?
  2018年,赵炳然团队开始尝试通过物理、化学手段诱使优质常规稻、杂交水稻父本和母本的OsNRAMP5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实现低镉高产。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尤其难在“定向”。赵炳然说,诱发基因突变的手段有很多,但基因往哪个方向变,变了之后会表现出什么性状,却难以捉摸,只能不断地试,失败了再试。
  “能试的办法都试了一遍。”赵炳然说,团队采用化学试剂、伽马射线、电子加速器等各种方式,“甚至把种子送上了太空”,但近30万株亲本材料,一株成功的都没有。
  “每一次都是几万株种在田里,等四五个月,却等不来好的结果。那几年,我们就做这一件事。”科研人员韶也生于1988年,从30岁开始加入低镉水稻理化诱变的攻关。
  三十几岁,正是出成果的当打之年。与韶也同龄的许多青年科研人员,通过一些研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手里有了不少论文、项目,他却全身心投入了一场成果只分“有”和“没有”的探险。
  老师赵炳然告诉他,研究杂交水稻就要甘于坐冷板凳、舍得下笨功夫。“没有发那么多文章,也是在实实在在作贡献,我们从事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问题。”
  数十万株的尝试失败了,最后一线希望系于重离子诱变技术——
  2018年底,通过安徽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引荐,赵炳然带着韶也前往合肥参加了一场重离子诱变技术的学术会议。会议现场,他们毛遂自荐,不仅介绍了低镉水稻的攻关目标,还认识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过沟通争取,2019年双方签署了重离子加速器的使用合同。
  位于甘肃兰州的重离子加速器,是宝贵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其束流时间是极其稀缺的资源。赵炳然回忆,按常规要求,一个研究团队每年使用重离子加速器的束流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且需要排队。他们原本要排到2020年下半年。
  可低镉水稻研究是时间紧迫的任务。为此,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李文建老师主动让出了自己团队的2小时,赵炳然团队得以在2019年3月进行了第一次重离子诱变实验。
  “我们创制的低镉品种,一定要与杂交水稻的高产优势结合。要带最好的亲本材料去诱变,才能让农民用得好。”下定决心的赵炳然,立即联系了隆平高科副总裁杨远柱。
  什么是最实用、最高产、最稳定的亲本材料,处于产业链前沿的企业最清楚,而隆平高科就是这样一家龙头企业。
  尽管优秀的亲本材料是制种产业领域的竞争性资源,但杨远柱毫无保留,向赵炳然提供了综合表现最优的父本材料和母本材料各一份。
  赵炳然团队带着它们奔向兰州!功夫不负苦心人,实验成功了。经过反复检测和验证,他们得到了具有低镉特性的母本“莲1S”。
  也是在2019年,赵炳然团队受到肿瘤检测靶向技术的启发,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1TDS技术,其核心价值在于能通过靶向技术从海量的基因诱变品种中,迅速、高效地鉴定筛选出发生了定向突变的品种。
  可杂交水稻的种质创制,不仅需要基因突变的低镉母本,也需要基因突变的低镉父本。这意味着,他们还需要更多束流时间。
  但2个小时已经用完了,怎么办?
  2019年12月1号,赵炳然和韶也带着一封向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申请束流时间的信件,来到了老师袁隆平院士家中。彼时,袁隆平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他拿着放大镜,一字一句仔细读了信,又细细询问了研究进展与突破,很是欢喜。
  随后,袁隆平在信件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复信,将尽最大可能优先安排束流时间,全力支持低镉水稻科研。
  2020年,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用于处理植物的所有束流时间,全部用于低镉水稻研究,共计20余个小时。
  这一年腊月,正是南方农历小年,赵炳然终于拿到了经过检测验证的结果:送往兰州处理的10万多颗种子长出了7万株秧苗,团队一片片取样、编号、测序、分析,找到了那株宝贵的低镉父本。
  由此,全球第一个真正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低镉杂交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诞生了!
  “这个成果背后,有许多机构和个人的付出,比如隆平高科毫无保留地给我们提供了两份最好的原始材料。”赵炳然说,因为有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原创技术才得以和优良“底盘品种”结合,从研发迅速走向推广。
  “低镉水稻选育,是湖南农业科技创新的旗帜性成果。”湖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尹文辉介绍,围绕低镉水稻品种培育,湖南连续布局实施了多个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
  柏连阳说:“一粒稻种的十年攻关,背后有湖南杂交水稻科研扎实的基础、接续的队伍,也与体系化的科研组织方式、举全省乃至全国之力支持等密切相关。”
  “我们农民就是最大受益人!”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堂街镇三堂街村种粮大户胡群,一直积极配合当地的低镉品种推广试验。他告诉记者,当地土壤镉含量在0.5mg/kg到1.5mg/kg不等,多年来,自己300多亩耕地产出的数十万斤稻谷,每年只能以每百斤125元左右的国家最低收购价交给政府专门处理,长期处于亏损边缘。
  “现在,种低镉品种跟种其他品种一样,完全不用额外投入,比我过去种的‘超标粮’,每百斤至少多卖10块钱,每年能增收几万块钱。”胡群高兴地说。
  “书本和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这是袁隆平生前时常对后辈们念叨的一句话。
  从“60后”柏连阳、赵炳然,到“70后”袁定阳,再到“80后”李莉、韶也,一代代湖南水稻人通过不同的道路,奔向了同一个终点。
  赵炳然说,他们共同的诀窍就是“不停地下田”。“有时候在田埂上我就会想,如果袁老在,他一定会站在田里大声喊:‘小赵,你给我下来!’”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攻克了杂交水稻难关。
  2023年10月,“臻两优8612”试种全面成功、“西子3号”率先通过国家初审定。“这是对袁隆平老师最好的告慰。”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
   (本报记者谭剑 袁汝婷 周勉 谢奔)
 
南粤潮涌 北疆风劲
“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携手“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共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南粤潮涌 北疆风劲

“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携手“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共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东方风来,潮起珠江;勇立潮头,北疆风劲。金秋十月,南粤与北疆双向奔赴,内蒙古与大湾区深情握手。
  3天,3个城市,7个考察点;一场高质量的招商引资推介会,123个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额3106亿元;一次面向未来的合作交流座谈会;签署若干合作协议……跨越2400多公里,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代表团于10月19日到21日赴广东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共话合作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携手“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共立时代潮头,与时间赛跑,与历史共进。
蒙粤牵手,奔跑!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内蒙古有富集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两地产业关联度高、发展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10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举行。推介会现场,签约的项目涉及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文旅、冶金、数字经济、服务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节能环保等11个领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为7位商会负责人颁发“招商大使”牌匾,“内蒙古发展正处在迈进中游的攻坚期、闯出新路的关键期,我们欢迎更多大湾区企业到内蒙古布局项目,共同开拓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现代农牧业、东数西算等领域的广阔蓝海”。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内蒙古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朝着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奋勇前行。
  “我们现场签约了五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作为自治区首家大型整机和叶片同步生产的企业,明阳始终将内蒙古作为北方总部,正在通过新能源的规模化集约开发和应用场景创新,在内蒙古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广东企业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说。
  内蒙古牛奶、羊肉、牛肉、羊绒、饲草产量居全国第一,“名特优新”农畜产品总数居全国第一。在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经贸合作对接会上,不少大湾区企业瞄准的是现代化农牧业大市场,致力于把更多“蒙字号”绿色农畜产品做成好品牌、推向大市场。
  “下一步,我们计划从简单的活牛贸易发展到肉类深加工,把工厂和技术都放在内蒙古,将产品出口扩展到东南亚。”香港丝路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达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借力最开放的平台,瞄准最顶尖的科技,对标最一流的服务。聚焦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引进重点产业链优质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三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开年第一会主题,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方案,从招商、落地、建设到投产,全周期、全过程改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内蒙古聚集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围绕特色资源优势,瞄准重点目标区域,搭建起高能级“走出去”招商平台,先后举办了京津冀、长三角和本次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三次活动总计签约311个项目,协议总投资额8297亿元。
  潜力无限内蒙古,朝气蓬勃大湾区。蒙粤携手,想象无限。
蒙粤携手,升级!


  “我感觉两地最大的差异是观念和人才,这次来深圳学习了很多,回去我们会结合实际情况,在税收优惠、人居环境、创新创业平台打造方面进一步探索,争取把更多的人才招引回来。”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柳仙德感慨地说。
  学习“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奋斗精神;学习“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智慧勇毅;学习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办法举措,内蒙古目标明确。
  服务“双循环”,联通“内与外”。内蒙古正推进全方位向北开放,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通道经济和落地经济,提升经开区、综保区、合作区、互贸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功能,培育壮大物流和加工制造等产业。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多式联运综合交通网络,为进出口企业物流落地、贸易落地、产业落地提供最佳服务。
  本次粤蒙对接,不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正是瞄准了内蒙古在畅通双循环中的节点作用。
  一辆辆汽车排在传送带上等待安装零部件,机器手臂上下转动,工人检测忙碌……这是广汽埃安工厂总装车间的繁忙景象。2023年9月,广汽埃安月销突破5万辆大关。
  今年9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第四届中蒙博览会上,广汽埃安旗下中高端品牌昊铂的首款新能源汽车昊铂GT就曾在主宾省广东馆闪耀亮相。“我们很看好蒙古国乃至整个中北亚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准备先以Z03和V09两款产品切入市场,进入蒙古国和中北亚,再延伸向更广阔的‘一带一路’市场,可谓商机无限。”在广汽埃安旗下的合创汽车公司联席总裁杨颖的计划中,首批新车将于明年初进入蒙古国和中北亚市场。
  新能源汽车,正是内蒙古目前构建的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我们要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让内蒙古新能源为大湾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内蒙古的招商引资推介务实而笃定。
  不止新能源,还有依煤而兴的产业也在全新升级。“期待大湾区与我们共同推动煤基产业转型,建立‘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条,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内蒙古放眼产业链全新升级作产业推介。
  推动稀土产业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打造“世界硅都”;建设中国重要的氟化工产业基地……内蒙古正在实现从“一煤独大”到“群星璀璨”的历史性跨越,许多工业产品成为大湾区企业的配套产品。
  “结合两地优势,撬动产业升级,畅通内外循环,双方都会得到超级回报。”在“链”上暖城鄂尔多斯—2023鄂尔多斯(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推介会上,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促进局产业促进科科长刘凯难掩喜悦。
  产业联动再升级,改革开放窗口再升级,制度创新理念再升级。蒙粤携手,南北贯通。
蒙粤并肩,追梦!


  站在深圳前海石公园写着“前海”两个大字的前海石边,眺望对岸,便是香港。
  前海石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地方,就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要求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殷切嘱托,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回望45年改革开放历史波澜壮阔,新的改革征程已经再次开启。在这个过程中,内蒙古迫切希望加强与广东的深度合作,并肩创造新未来。
  如果说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那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是这个中心的重要极点。这里有“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正在这里打造。10月19日,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在这里考察。
  10月20日,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华为溪流背坡村园区考察。内蒙古与华为的缘分深厚,华为目前已与自治区政府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通辽、乌兰察布、呼伦贝尔、乌海8个盟市签署数字化相关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了数据中心产业的大规模投资。“选择内蒙古,是基于内蒙古的链路优势、成本优势、自然优势、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未来,华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内蒙古在数字经济领域携手前行。”华为中国区副总裁肖振东说。
  跨越山水,强化两地发展战略对接,加强空铁港口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企业双向投资和优质产品产销对接,共享开放平台,共拓海外市场,不断增强两省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两地强强联手必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播撒更多合作的种子,开创更多发展的机会。蒙粤并肩,共同追梦!
(内蒙古日报记者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浙江:动态监测未贫先防,综合帮扶助力共富
浙江:动态监测未贫先防,综合帮扶助力共富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扩中提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浙江省以推动低收入群体迈入共同富裕行列为目标,以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创新开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字应用,聚焦低收入群体,对潜在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分类帮扶,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本人还没去申请救助,政府就提前知道我家有困难,并帮我儿子介绍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以后我们家就更有盼头了。”说起儿子陆伟力刚入职的新岗位,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鱼圻塘村的低保户陆其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街社区74岁的蒋忠义和他的老伴曾是低保对象,按优惠政策补缴社保领取退休金后退出了低保。
  不久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发出预警,街道工作人员随即到蒋忠义家开展入户核查。经了解,蒋忠义因病导致经济困难,需要救助帮扶。“一瓶药1700多块钱,我每月退休金才2300多块!”蒋忠义说。
  “为减轻高额医药费对这家人生活的影响,我们根据政策将其纳入了街道和社区级困难家庭,并启动‘助联体’帮扶。”上城区帮扶中心主任陈双胜说,“如果他的医药费超过2万元,超过部分区里会给予20%的救助,此外还有慈善救助、爱心慰问、社会组织结对关爱帮扶等,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保障一家人生活。”
  据浙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曹渊介绍,依托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浙江已将在册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群及非在册的近三年退出民政救助、近两年新申请救助未通过、近一年临时救助等九类人员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为让救助更精准,动态监测系统从家庭结构、收入、财产、支出、救助、线下探访等六个维度,对低收入家庭进行线上“画像”,工作人员通过“家庭画像”线下对困难家庭及时开展分类帮扶。
  “为做好精准识别后的救助帮扶工作,我们线下建立了统筹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救助资源的县级‘助联体’综合帮扶平台,及时给予困难群众个性化救助帮扶。”曹渊说,浙江县级“助联体”已联动社会组织2326家,撬动3100多家爱心企业参与救助帮扶。
  据了解,自“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应用上线以来,系统主动发现11582名新生儿、32672名劳动力死亡的家庭符合低保、低边救助条件,帮助6045人享受就业、医疗等政府救助,为18.5万人提供临时救助,转介“助联体”开展综合帮扶33万余件,需求兑现率达71%,累计惠及群众249万人次,较好提升了救助对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报记者李平)
 
河北:所有地市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
河北:所有地市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3日电(记者杨帆 郭雅茹)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布通告称,经研究决定自2023年10月23日起,在廊坊市全域范围内解除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日前也发布通告称,从10月23日起暂停限号。这意味着河北省仅剩的两个限号城市,此次全部“解限”。
  根据此前政策,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廊坊、邢台、保定、衡水等多个地市实行限号、限行或曾经实行限号、限行措施。如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因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保有量猛增等相关原因,2014年在市区范围内就实行过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相关部门负责人受访时表示,近一个阶段群众在地方政务平台呼吁“希望取消限号”的建议和意见较多,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和征求意见后,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形势和交通管理能力,为方便群众出行,决定暂停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
  此外,相关通报中称,限号重新启动时间,会根据情况提前发布通告。
 
江西丰城:涵养良好家风,拂润文明之花
江西丰城:涵养良好家风,拂润文明之花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简陋古朴的老房子,当年革命队伍留下的老物件……近日,在江西丰城市蕉坑乡的彭德怀旧居红色教育基地,一群红领巾们及其家长,参加了一堂以“颂党恩 传家风 树文明”为主题的生动而有意义的教育课。在志愿者的引导和讲解下,大家仔细观看着旧居内陈列的文物和展板,仿佛触摸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近年来,丰城市以“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弘扬好家风”为主线,多措并举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做响剑邑“家”字品牌,全面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为整合资源,引入专业力量,构建服务网络,丰城市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形成“1个中心+1个协会+N个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服务网,采用“妇联组织牵头+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授课+志愿者参与服务”机制,开展家风家教宣讲、亲子沙龙等活动300余场。
  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文明家风建设”“最美家风事迹展播”等宣传;在丰城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设立家风实践基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妇女儿童之家和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开展红色家风宣讲……让好家风走进千家万户,丰城市持续打造家风家教宣传教育阵地,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当地先后涌现出省、市、县“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等各类家庭典型近500户。以“小家”带动“大家”,家庭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参与面越来越广,中华优秀家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孙广见)
 
沈丘:“一点通”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沈丘:“一点通”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郑州电(崔洁 王俊伟)“X019乡道北杨集镇东一公里处,路基塌方一米多深,无部门过问,无单位维护,群众多次反映,也无人理会。”近日,河南省沈丘县纪委监委“一点通”投诉反映平台一条实名反映问题线索,引起了沈丘县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工作专班的重视。
  问题线索经纪检监察干部到实地查看,发现X019乡道北杨集镇东一公里处,路中间塌方大坑又深又大,来往车辆非常不便,几乎成了附近居民、过往群众的心结。
  “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纪检监察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监督执纪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沈丘县纪委监委联席分析研判会上,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侯聘建说。经过多部门联动,毁坏道路很快得到修复,当地群众纷纷为“一点通”平台点赞。
  事情办结后,沈丘县纪委监委以案为鉴、以案促治工作一刻没有停下,县纪委监委向县交通运输局下发建议书,监督其进行全面自查整改。目前,县交通运输局对X013线、X005线和X019线的道路养护工作已全部完成。
  沈丘县纪委监委把督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纪检监察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紧盯“一点通”投诉反映平台,推动群众诉求及时高效解决。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一点通”投诉反映平台作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百余起,当地群众纷纷为“一点通”投诉反映平台点赞。
 
鹰潭:让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零距离”
鹰潭:让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零距离”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每天下午4点半,江西鹰潭市信江新区居民刘加春总是带着小孙子一起走进流洪社区城市书房,享受一段安静的阅读时光。
  这间建在社区的城市书房,窗明几净、环境宜人,有各类藏书1.1万余册,服务范围覆盖附近8000余名居民。除了阅读,更让刘加春满意的,是这里定期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太极拳、经典诵读、全民阅读……建得好也用得好,现在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氛围也很好。”刘加春笑着说。
  市民步行15分钟就能够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得益于鹰潭市以城乡融合工作为契机,重点推进“四馆一中心”项目建设,大力补齐公共文化基础短板。
  “手腕放松,注意运笔,上挑眼角……”周六下午,在信江新区夏埠乡文化驿站,一群越剧爱好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戏曲上妆,妆面完成,插戴头饰,更换行头,“手眼身法步”尽显功力。
  “我们上妆这块比较弱,所以‘点单’请专业老师来指点一下。”学员汪小平退休后开始学习越剧,先是在市文化馆参加了“群星课堂”公益培训,后来更是在家门口的文化驿站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票友。“有市文化馆的老师来‘开小灶’,我们进步很快,现在已经排演了几出大戏。”
  近年来,鹰潭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菜单式”“订单式”发展,向群众“发单”征集需求,精准推送文化服务。
  夜幕降临,鹰潭市区滨江公园灯光球场,一群年轻人追逐奔跑,不时传来叫好声。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建什么?怎么建?当地政府请老百姓出主意。在充分征询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投入100多万元进行了改造,让这里摇身一变成为极具人气的运动公园。
  月湖童家镇体育设施缺乏,群众有意见,群众的呼声就是政府服务的方向,2021年,当地政府建成了面积达2400余平方米的全民健身气膜运动中心,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不论刮风下雨都能较好地满足群众运动需求。
  龙虎山镇游客服务中心通过开辟文化空间、设立阅读休憩书吧、扩宽户外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增加鹰潭非遗特色展示、文艺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动文化和旅游功能相融。贵溪市塘湾镇综合文化站在完善阅读、艺术培训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游客服务功能,为游客和当地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咨询等旅游功能,实现设施统筹建设,功能充分融合,服务主客共享。
  “让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零距离’,真正走进市民日常生活,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文化需求。”鹰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副局长黄文辉介绍,鹰潭市建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分馆共88个,各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范帆)
 
行医60年,珍藏5347篇医疗日记
和患者“肝胆相照”的“小医生”吴金术
行医60年,珍藏5347篇医疗日记
 
和患者“肝胆相照”的“小医生”吴金术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他潜心研究、攻克肝胆疑难病症,为降低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开创“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破解“肝内手术肝外做”的症结,使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下降至7%;
  他带领团队发明“牛角式灌洗器”等8项国家专利,找出14条入肝手术途径,走出了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肝胆疾病治疗之路;
  73岁时,为了给一名胆道损伤严重患者手术,他在手术台边连续工作24小时47分钟,患者重获新生,他的双腿出血点连成一片,至今未愈。
  如今,83岁的他仍战斗在无影灯下,最多时一天做4台手术,虽然辛苦,却甘之如饴……
  他是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专家吴金术。60年从医生涯,他做了4万多台手术,其中很多是高难度手术,治愈了数以万计的患者,留下了5347篇医疗笔记。在很多患者眼中,吴金术是与其“肝胆相照”的人,值得一辈子信赖。
  肝胆相照:5347篇医疗笔记背后的生死相依


  很多医生和患者都知道,吴金术家中有“宝藏”。那是他半个多世纪行医的医疗笔记,是他从医生涯的病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这些笔记占据了吴金术书房的大半空间,对他而言,它们比金银财宝更宝贵。
  “5347,这是最新的一篇笔记编号,记录着前天手术时患者谭某某的手术情况。他胆管狭窄,不到8毫米,一直等待着手术时机。”说起收治的患者,吴金术可以准确地报出典型案例患者的姓名、手术时间、手术路径和术后状态。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他会把每个经典案例记录下来,并手绘“肝胆手术图”。
  所有患者中,吴金术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南安乡县的一名患者。她曾经7次辗转就医,到吴金术接手时,已是命悬一线。
  “胡某某,女,肝胆医院二病区29床患者,43岁,2013年5月20日入院,黄疸,伴呕血4年,辗转多地进行了7次手术……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医源性胆道损伤、门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收住入院……”记者翻开吴金术关于胡女士的医疗日记,整整4页纸。
  这是吴金术记录最详细的一名患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说“这是最冒险的一次救治”。患者胡女士是一名农村中年女性,当她被丈夫和当地医院院长送到省人民医院救治时,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胆道损伤,高烧,肝硬化,多年呕血让身体极其虚弱,生命危在旦夕。
  “跑了很多地方,都不敢接。也有医生答应冒一次险,但是我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又放弃了,我担心老婆死在手术台……”面对胡女士丈夫的求助,吴金术没有犹豫,直接收下了胡女士。他知道,如果自己拒绝,这名患者将失去最后一线生机。
  吴金术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查,结合检查结果,反复完善手术方案。
  优秀的外科医生都有立体思维,他们脑海里能够构思出一个个精良的手术方案。吴金术习惯把头脑里的方案画下来,并一次次进行完善。
  手术当天,吴金术带领5名手术组主力成员,只用了半小时,就为患者进行了脾脏切除和脾肾分流。接下来是漫长的胆道探查、右半肝切除、肝内胆管取石,实施胆肠内引流术……这台手术用于缝合的普通丝线就用了40包,特殊的无损伤小针丝线用了近50包,用止血钳夹血管这样的动作至少上万次。
  这台手术进行了24小时47分钟,73岁的吴金术没有离开手术间半步。直到手术结束,他才下台休息。
  此时,他的手术服湿透了,双腿肿胀,眼睛严重充血。
  手术成功,吴金术终于舒了一口气。他瘫坐在手术室,嚼着护士递过来的一块饼干,却“尝不出味道”,只觉得又累又欣慰。
  患者重获新生。胡女士的丈夫回忆漫长的求医路,泪水再也止不住,“吴医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因为这次手术站立时间太久,吴金术双腿出现多个出血点,连成一片,整个小腿呈深红色,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吴金术却不以为然。
  “您后悔吗?”记者问,吴金术淡淡一笑,“两个月前,患者还和我联系过,10年过去了,她活得好好的,这是最大的回报。”
  像胡女士这样的案例,吴金术记录了5347个,其中大多数都是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很多经典案例和手术绘图被他编成了外科书,很多外科书中的图示都是他亲自绘制。
  在同事眼中,吴金术敢于为病人冒险,也善于和病人及家属交流。他总是坦诚相告手术风险,却因为无私之心,得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除了繁重的医疗工作之外,吴金术每天坚持写作3000字医疗日记,已出版20部、共计1450多万字的专著。他还拍摄了5万多张手术照片,制作了1000多部手术影像资料。
  吴金术把这些资料毫无保留传授给同行和后辈,“我是医生,也是老师。要做好老师,就必须先做好一名医生”。
妙手仁心一甲子:左手临床,右手发明


  “六十年践行一件事,就是做个好医生。”吴金术说。
  时间拨回60年前,1963年6月,23岁的吴金术以优异成绩从湖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本可以选择留在长沙当医生,但他和女朋友刘曼君(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在填写就业意向时,毅然选择去湘西州做医生。
  “在医学院时,我和同学们经常到湘西劳动,住在农民家里,给他们治流感,普及健康知识。我看到那里很多人缺医少药,心里一直记挂,所以决定去偏远地区历练。”吴金术说。
  作为家中独子,吴金术告别母亲,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湘西州人民医院,一扎根就是13年。在湘西期间,他兼顾教学与临床工作,凭着扎实的外科功底和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湘西外科第一把刀”。
  上世纪80年代,胆结石是多发病,却不能得到根治。看到很多基层胆结石病人反复就医,重复手术,还不能解决问题,吴金术十分心痛。“当时,国内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高达72%,病人最多手术次数多达19次。外科手术没办法进肝脏内部,结石取不干净,重复手术率高,病人痛苦。”
  1976年,吴金术调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外科工作。他白天在临床做手术,晚上翻阅文献资料。为掌握国外肝胆外科诊疗的最新动态,他查阅了30多万字的国外文献,翻译了3万字的英文资料。
  他深知胆结石病人重复手术的症结在于“肝内手术肝外做”,如果把肝脏比作屋子,结石比作屋子里的“垃圾”,就像打扫屋子内的垃圾,待在门外总是没办法彻底打扫干净。
  “我决定找到进屋子的方法。”1983年,吴金术成为医院肝胆小组的一员,决定挑战手术禁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他却从不服输。他带头做动物实验,骑自行车到乡下当“屠夫”,一蹲就是10多个小时,先后宰杀了32头猪,通过解剖猪肝,终于找到了入肝的8种途径。1983年5月,为了拿到一组重要数据,吴金术和同事整整守在猪栏边一个星期。
  名震全球的“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就这样在猪栏边诞生了。
  “我们把猪肝内的肝管切开,解除它的狭窄情况,形成一个扩大的胆管腔。这个胆管腔像一个脸盆一样,方便结石掉下来、排出去,也防止结石反复发作。”吴金术告诉记者。
  这种技术公布后,质疑不断传来,但执着的吴金术没有退缩。1983年6月,他采用右肋缘下切口,成功为3次胆道手术失败的患者叶小四施行了全国首例“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顺利闯过血管密布的肝门禁区。这一崭新的手术方法,彻底改变了传统肝外取石的手术方式,让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下降至17%。
  上世纪90年代,“吴氏手术式”在全国各地被推广,并逐渐形成了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原则:清除胆石、解除狭窄、切除病肝、矫治畸形、通畅引流、保肝保胆。如今,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下降至7%。
  在吴金术的带领下,1988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成立肝胆外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已经发展为湖南省肝胆医院,拥有8个病区、500多张病床,年手术量1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肝胆外科中心之一。
  “吴老所做的科学研究都是以临床为中心,以解除患者病痛为宗旨。”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向华告诉记者,2019年,吴金术获得“中国胆道外科终身成就奖”。迄今为止,他先后获得多囊胆道气囊导管、泵式腹腔引流管、牛角式胆道灌洗器等8项国家专利发明,以及胆道气囊导管在肝肠内引流术后应用、微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研究与应用等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他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多个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医”诺千金:做一个纯粹的医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回忆当年走上医学之路,吴金术感慨万千:“学医是遵从母亲的意愿。我年少时患上消化道疾病,经过一个医生的救治,才获得健康,母亲对医生感恩不已,一心想让我学医救人。”
  为了让吴金术安心学医,并不富裕的母亲勤俭节约,每月省下几块钱作为吴金术的生活费。她叮嘱吴金术“以后当一个好医生,不可想着赚患者的钱”。
  吴金术牢记母亲的嘱托,60年来一直践行着对母亲的承诺——做一个纯粹的好医生。
  他的家距离医院只有8分钟的距离,为的是“病人有需要能尽快赶到医院”。
  年过八旬的吴金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天需服用降压药。由于长期长时间站立手术,他的膝关节积水严重,站久了腿就疼得厉害。
  “趁现在还跑得动,多到基层走走,为患者解决病痛。”吴金术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
  曾经为了救治宁乡一名患巨大卵巢瘤腹胀的患者唐女士,吴金术在高温天气跑了4次县医院,为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咨询,他指导宁乡县人民医院医生,不到1个小时便成功切除了20公斤的肿瘤。
  “很多疑难杂症患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需要医生和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吴金术从来不推诿病人,他的手术病人中,大多数都是经历过多次手术的患者。在这些患者眼中,吴金术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和蔼可亲的长者。
  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唐女士拉着吴金术的手,要给他塞红包。吴金术笑着将红包塞回她手中,并叮嘱她拿这些钱买营养品吃。
  秋日的午后,吴金术和记者告别,他又带着学生匆匆赶往手术室,等着他的还有3台手术。年轻医生高泰龙说,几十年来,吴老的中餐几乎都是在手术室吃。做完手术回来,办公室外面还排着长队,都是慕名而来的病人,他都会一一接待。
  吴金术经常谦虚地称自己为“小医生”。因为他觉得,现代医学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谦卑之心。
  至于医生的价值,吴金术说,人生漫漫,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他而言,能够探索肝胆外科的新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就是最大的意义。
  在很多同行的眼中,吴金术的人生轨迹很简单,几乎定格在医院和家“两点一线”。他没有手机,但在手术室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不参加应酬,几乎没有休闲活动,病人和学生却随时可以找到他。
  从医60年,吴金术最大的爱好就是手术和记录手术,被患者需要是他最大的满足,“未来十年,希望能够继续在临床一线,救更多人”。
  翻阅吴金术的一本本医疗日记,有一句留在扉页的话,让人印象深刻——“要把每一个外科手术当艺术珍品来对待”。落款人是吴金术。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病人的承诺。
(本报记者帅才 范军威;参与采写:周瑾容)
 
“皮划艇对我来说意味着重生”
记亚残运会首金得主谢毛三
“皮划艇对我来说意味着重生”

记亚残运会首金得主谢毛三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23日上午,碧波如镜的富春江上,中国选手谢毛三上演着水上“速度与激情”,她以55秒478的成绩夺得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皮划艇女子KL1级冠军,这也是本届亚残运会的首枚金牌。
  不到一分钟的比赛,谢毛三“驾驶”着红色的皮划艇“一骑绝尘”。夺金之战看似轻松、毫无悬念,但这条赛道,谢毛三已经划了8年。
“只要教练认可我,我肯定能吃这份苦!”


  从2015年接触皮划艇、加入国家皮划艇训练队,到在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入队即“高龄”的谢毛三从未想过放弃。
  从学习裁缝手艺到前往上海求学,再到成为一名职业皮划艇运动员,每一步对于她来说都充满未知和挑战。“我小时候直到七八岁都无法站立,只能爬着走,去哪都要让妈妈背着。”谢毛三说,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她很努力地站起来并学习走路。
  这件对健全人轻而易举的事在谢毛三这里是无数次的跌倒、浑身摔得乌青,但数不清的眼泪背后是谢毛三永不服输的要强。十岁那年,她终于学会了走路。在命运的洪流中,她跌跌撞撞,但最终学会了逆流而上。
  后来,母亲托人在县城里给谢毛三找了个裁缝师傅,让她跟着学习裁缝,想让女儿有一门能吃饭的手艺,“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从缝线到裁剪,谢毛三在小小的缝纫机上拼接着自己的未来。
  但从小有一股拼劲的她并不安于现状,在上海、宁波、杭州等地辗转奔波,学习新技能,迎接新挑战。在杭州,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结婚生子,并到浙江泰顺定居。原以为生活会这样平淡地幸福下去,但这次,命运的齿轮在2015年悄然转动,为她带来人生的新机遇。
  谢毛三清楚地记得,那天她在宁波的省体训中心偶然听说国家队在选拔皮划艇运动员,她主动上前表示自己想加入。教练故意吓唬她说:“训练很辛苦的,你坚持得下去吗?”谢毛三坚定地答道:“只要教练认可我,我肯定能吃这份苦。”
  就这样,谢毛三开始在青山绿水中逆流而上。
“皮划艇对我来说意味着重生”


  在《水让我重生》的纪录片中,谢毛三这样说道:“如果不是皮划艇项目,我觉得我现在还是在厂里上班、一个月拿两三千工资的人,是运动改变了我的命运。”
  进入皮划艇队之后,没有运动基础的她“刚开始真是痛苦”。“好几次训练时不慎翻船掉进水里,不会游泳的我被水呛得几乎昏厥。好几次想过放弃,但是我都挺了过来。我想为国争光,苦着累着也是充满希望的。”
  谢毛三的教练李戴源评价她:“她很要强,不怕苦不怕累,训练的时候即使腰不舒服,也会坚持完成训练任务,比健全人付出的多太多了。”他说,有时候自己说了些“狠话”,谢毛三会哭鼻子,但擦干眼泪后继续训练,从不轻言放弃。
  努力加上天赋,让她很快在皮划艇项目中崭露头角。2016年,她在世界残疾人皮划艇锦标赛女子单人皮艇200米KL1级比赛中获得第五名;2019年世锦赛,她获得该项目第四名;两年后在东京残奥会上,她名列该项目第五。
  “到底是造物者的粗心,还是命运的吻痕太深,如果需要破碎才能成就完美,我只要一颗勇敢的心。”谢毛三的比赛项目结束后,赛场里传来了《水让我重生》的片尾曲——《与谁共生》。
  “我以前挺自卑的,皮划艇对于我来说,意味着重生,也让我找到了自信,给了我全新的生命。”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谢毛三讲述着自己的过往经历,同场竞技获得银牌的日本选手瀬立莫妮卡也抹了抹眼泪。
  两人离场时自发地握手,互相安慰,像两朵泥沼中开出的花,即便被命运以痛亲吻,依然报之以歌。
“在巴黎残奥会上为中国升国旗”


  夺冠后,谢毛三的儿子飞奔过来,与她紧紧相拥,11岁的儿子抱着妈妈“呜呜”地哭起来。他们已经两个月没有见面了,这是儿子第一次来现场看妈妈比赛。“家人来看我比赛,动力十足,我很开心!”
  亚残运会、残奥会、世锦赛……每次大型赛事前,谢毛三都要进行封闭式训练,和家人聚少离多。
  备战东京残奥会时,她和儿子一年没有见面,每天都要进行6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在超负荷的运动下,她的腰伤加剧,曾一度连在床上翻身都无法做到,一边训练一边做针灸和理疗。“有的时候说实话我也想放弃,但我也就是想想,我不能放弃,我希望能成为儿子的榜样。”谢毛三说。
  “昨天我问她有没有信心,她说‘绝对能拿下’。她为什么这么自信?你们看看她的手,都是老茧,没有付出哪有成绩。”赛后,有工作人员拉起谢毛三说。
  “我原来挺白的,练这项运动都晒黑了。”谢毛三笑着,她的手腕上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胳膊白皙,手却被晒得黢黑,上面布满老茧,摸上去硬硬的。“比赛前我特意去做了美甲,都没敢告诉教练。”谢毛三孩子般地展示着她的红色美甲,“红色能带来好运。”
  这个爱笑爱美的姑娘在训练中晒黑了,变壮了,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现在教练还有队友都叫我‘三毛’,大家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
  2016年,谢毛三在世界残疾人皮划艇锦标赛KL1女子200米比赛中获得第5名。可惜的是,由于彼时的她只有一次国际大赛的经历,导致无法定级,最终与里约残奥会失之交臂。尽管无法出征残奥会,但她依然留在队里,为两位参赛队友当陪练。
  “我当时的心情跟天塌下来似的,但是,教练和队友一直在我身边鼓励我。‘这届我看奥运会,下届奥运会看我’。”谢毛三说,“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参加奥运会!”
  拿到亚残运会金牌后,谢毛三已有了新的目标,“接下来我会更努力地训练,争取站在巴黎残奥会的领奖台上,为中国升国旗!”
(本报记者戴锦镕 崔力)
 
谁来养老,去哪养老
江苏省南通市养老现状观察之一
谁来养老,去哪养老

江苏省南通市养老现状观察之一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朋友是独子,聚餐前不久,父母先后因为摔跤,做手术换了股骨头,走路要靠助行器。“屋里空间狭小,俩老人端着助行器经常相撞。家里面要装红绿灯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他们就不会‘撞车’了。”朋友说完,满座皆笑,随后是一片沉默……
  国家统计局发布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仍在加深,养老压力激增。谁来养老?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多人还在思考,很多人已面临抉择。
不靠子女靠自己


  江苏南通是著名的长寿之乡,1982年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7年、比江苏提早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南通市60周岁以上人口23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01%,这一比例目前上升为32.75%。南通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养老的第一责任还在家庭。但子女在城市落户后,多数老人选择留在农村,除非子女希望他们进城。靠子女还是靠自己?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是建筑之乡,大量青壮年常年跟着建筑公司在外打工,区域内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45%。多数老人的子女都已在城市安家立业,老人却故土难离,也不愿离开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
  十总镇党委书记龚志军曾经把母亲接到城里住过一段时间,但老人在家每天除了看电视,偶尔才会下楼转一转。“等我把农村的房子翻新后,她就再不愿意去城里住了。”
  通州区先锋街道70多岁的蔡龙,一直在打理自己的色织厂,即使女儿女婿再三邀请他进城安享晚年。“我不想到女儿那边生活,不习惯。隔壁老张跟儿子进城没几年,人变得木讷了。一上楼,没活动空间,时间一长,不傻才怪。城里哪有农村自在呢!”
  如果说,过了60岁就算老人,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是闲不住的。崇川区幸福街道管园村66岁的徐德林,每天忙着送货取件接订单,其名下的汇卓密封件有限公司,聘用的也是村里的“小老人”,每天都来上班。在他们眼里,六七十岁还是当打之年,远没到“退休”的年龄。
  海安市海安街道三塘村75岁的高永平几乎每天都到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打牌。他安心养老了,老伴却闲不住,坚持到建筑工地找活干。“那么瘦的身子骨,还要拎着泥浆桶爬上爬下,工钱每天80多元……嗨,我拗不过她,她忙她的,我玩我的。她总要回来的。”高永平每月有2800多元退休金,两个女儿都嫁在外地。
  农村人自在惯了,即使子女再孝顺,很多老人不愿意跟着子女被动地成为“城里人”,因为一旦进了城,就“不接地气”,浑身不自在。一些老人在农村身体好好的,进了城,就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等回到农村,这些症状又“神奇”地消失了。
  当然,能自主选择去哪里养老或生活的,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活力老人。但等他们实在忙不动了,总要选一个归宿的。会是哪里呢?
莫道桑榆晚


  与闲不住的农村老人不同,城市里的老人要论自由度和成就感,可能不如有些农村老人,但城市老人有自己的活法。
  每天早上,街上除了上班的人流,还有行色匆匆的老人,他们大多是去买菜的。哪里的菜便宜,哪里的菜品种多,他们门儿清。
  锻炼身体,是很多老人“不得已”的选择。一来,权当找件事做做。二来,保持健康,还能为子女减轻一些负担。广场舞在中国盛行,“广场舞大妈”也成了特别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中间不乏老年人。
  棋牌室,则是最容易聚集男性老人的场所。在海安市海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颇为“壮观”的打牌场面——100多平方米的棋牌室,10多张牌桌上全是老人。
  这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免费提供棋牌室,还有观影室、阅览室、书画室、舞蹈培训场所等,但棋牌室最受欢迎。周边的老人像候鸟一样,早晨潮水般来,棋牌室难寻空座,中午潮水般去,中心门可罗雀。下午再次潮水涌来,三四点后,再次潮水般退去。时间节点一到,老人们要么去学校接孙子孙女,要么回家准备晚饭,拦都拦不住。
  很多农村老人想打牌,不仅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还缺乏“合作伙伴”。通州区十总镇爱民村党总支副书记邢超有一次想帮老人打黄豆,老人却说,“我不要你打黄豆,要不你陪我打牌吧。”邢超很为难,上班时间,他可以助老干活,却不能陪老人打牌。
  “别人会说,不就是个棋牌室吗?但公办的、免费的棋牌室,最受老人欢迎。”海安市民政局局长于俊卿笑着说。
  不同群体的老人,有不同的追求。通州区金沙街道朝阳社区有个银杏合唱团,每周二、周五下午,50多位老人都会集中排练,场地就在社区办公楼的二楼。他们经常参加社区、街道的文艺汇演,很有成就感,他们还自筹经费,聘请一位退休音乐老师给他们培训。社区协调了小区一处位于一楼的空置房,50平方米,准备改造成老年人活动室。届时,银杏合唱团日常的排练、培训,都可以搬过来,免得再爬楼。
  城市的“小老人”,有的还在发挥余热。2020年,朝阳社区成立了“时代朝阳志愿服务队”,平均年龄超过65岁。他们为年长、体弱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比如,上门看望社区内的5名孤寡老人,协助开展日常网格巡查,帮助做好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的宣传引导等。
  南通市崇川区还成立居家和社区养老联合会,争取各级财政资金400多万,引导“老来乐睦邻兴趣社”“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等500多个老年互助服务组织,开展爱心敲门、日常送餐、精神慰藉等服务,努力帮助那些独居、空巢、失独老人告别“在家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冷清。
  不管是老有所乐还是老有所为,他们安好,便是子女的晴天。
谁来养老?


  “小老人”总有一天会变成“老老人”,忙不动了,需要人照顾,到时候会选择去哪里养老呢?记者调查发现,南通市目前六七十岁的人大多还习惯家庭养老,四五十岁的人,已经基本接受将来去养老机构了。
  通州区十总镇爱民村的葛汉均年轻时走南闯北赚了点钱,78岁的他现在还在做保洁。“敬老院肯定是不会去的。老两口只要有一人能忙得动,就会相互扶持。如果只剩下一人了,再去投靠子女。”儿子在附近社区买了200平方米的商品房,那是葛汉均未来的住所:“如果我去了敬老院,别人会笑话我,也会笑话我儿子的。我不是没钱,但不能瞎花钱。”
  爱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燕说:“很多老人说不愿意去敬老院,舍不得花钱,主要是观念没转过来,还有就是面子问题。平心而论,谁不愿意轻松点?辛苦了一辈子,谁不想开开心心安度晚年,非得还要忙忙碌碌?他们的思想还是偏保守,未必是完全真实的想法。”
  很多老人对金钱的需求并不高,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尤其是独居老人。“白天他们还可以出去散散步串串门、钓钓鱼打打牌,到了晚上,真的就孤身一人了。去了养老院,起码还能多几个说话的人。”张晓燕说,说服老人去养老机构,是很现实的选择。
  将来去不去养老机构,很多人还在纠结,纠结的原因不只是钱,还有对养老机构的莫名担忧。
  “敬老院怎么可能有在家里自由?那里需要接受管理,缺少亲情和温暖,就是一个冷冰冰的流程。定时吃饭,你吃也好,不吃也好,人家才不会管你。”通州区东社镇唐洪村邱建说,他们这一辈,将来突然走了,反而是好事,就怕不死不活地拖累儿女。他跟亲家商量好了,将来住在一起,相互照顾。“谁身体好,谁就辛苦点,最后一个死。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去敬老院。”
  对于农村“五保户”和城里“三无”人员,各级政府是托底的——乡镇有敬老院,县城有福利院。曾经有一段时间,个别敬老院和福利院出现打骂老人、虐待老人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至今还是不少老人的心理阴影。
  邱建今年60岁,即将退休。“我这一代人,兄弟姐妹挺多,相互间还能照应一下。我们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我的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要面对4个老人,将来养老压力很大。如果没有合适的养老场所,他们根本忙不过来。”
  既害怕去敬老院,又担心居家给子女负担,邱建的纠结,是很多人的真实心态。因为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要为4位甚至更多的老人养老。
  大量的农村老人,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坚持留在农村。等到那一天,他们总得做出选择。敬老院,未必不是选项之一。
“9073”养老现状


  “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眼见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十总镇党委书记龚志军经常问自己,只是很多问题,仅靠一个乡镇根本无法解决。
  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努力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人,尤其是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南通市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将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家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链式养老”模式,形成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帮助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养”。
  崇川区民政局副局长姚国泉说,中国目前普遍是“9073”养老现状,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只有3%的老人会选择去养老机构。“全区有38家养老机构,近7000张床位,老人入住率近60%。这个比例,已经算高的,还有提升空间。由此也可看出,提高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姚国泉表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三个主要难题。一是有效供给不足,结构不平衡,存在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城市强、农村弱,机构养老服务能力较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弱等问题。二是服务质量不高,医养结合深度融合不够,养老专业服务力量不足,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不高。三是产业发展滞后,养老服务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社会投资养老机构小而分散,产业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为确保每个社区有一个养老“阵地”,2020年,南通市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新建小区必须配备养老用房,老旧小区则通过回购的方式配备,确保每百户居民有20平方米的养老用房,产权属于政府。
  “有了养老用房,却无法提供养老服务,社区的养老服务一度空心化。”南通市民政局养老处处长俞灏介绍,南通市曾经委托物业公司或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运行养老用房,因为服务不专业,没有好的盈利点,没多久就名存实亡。“后来考虑由专业机构来承担社区养老服务,首先在崇川区试点,实现社区、机构、居民协调发展。目前,崇川区所有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都是由专业机构来承接运营的。”
  另据了解,南通市近300家专业养老机构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后,以执业护士和持证护理员为主的专业照护团队,已基本覆盖所有失能、长期卧床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比如,位于城郊接合部的申丞小海护理院是家小型养老机构,小海护理院及下设的两家长者驿家共40名工作人员,在照顾好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外,还为周边4000位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以及精神慰藉等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这表明,南通市的“链式养老”正在有效运行,护理专业机构已经兼顾到另外的97%。
(本报记者朱旭东)
 
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 2023-10-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93岁的穆爷爷,因有眼部疾病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他电话预定“养老管家”陪同就医服务后,服务人员到穆爷爷家帮助老人打车、下楼、挂号、取药、打印单据,解决了老人无人陪伴就医的问题。
  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如何才能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北京、湖南、浙江、甘肃等地采访发现,各地探索采取各种措施,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


  据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2020年我国乡村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23.81%,比城镇高出近8个百分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35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在农村人口中的比例将升至37.7%。
  记者采访发现,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巢化问题,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
  ——弘扬农村互助文化,发展互助养老。
  “王阿姨,我来看您啦,今天身体还好吧?”54岁的李玉清是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庄禾屯村的邻里互助员,她经常到村里80岁的独居老人王秀兰家中探望。“每次上门,我都会帮王阿姨量量血压、血糖,问问她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李玉清说,邻里互助员都配备了“邻里互助百宝箱”,里面有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及一些常用药品。
  密云区民政局社会儿童福利与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昊介绍,为保障独居空巢高龄老人的居家安全,密云区大力推进邻里互助点试点建设,将本地热心公益的“4050”村民聘任为邻里互助员,将其住所作为邻里互助点,1个点位服务周边10个独居老人,为老人提供卫生打扫、洗衣缝纫、代买代缴、代开药品等服务。  
  ——做好农村养老“关键小事”,守护空巢独居老人安全。
  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卫生间是老人跌倒的重灾区。
  为破解部分农村住房“不适老”问题,浙江省丽水市2021年以来对2300余户农村老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让老人起夜有夜灯、走路有辅具、洗澡有座椅。
  ——照护服务进家门,让老人老有安养。
  家住湖南省长沙县青山铺镇广福村的低保对象彭汉全双下肢行动不便,平时生活只能靠老伴照顾。当地政府为他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需求,当地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每月提供8次以上的居家上门服务,包括理发、助餐、康复指导等。
  在浙江省嘉善县,当地通过探索试点长期护理险制度,精准排摸失能失智老年人需求,累计为9500多名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较好保障失能失智老人的晚年生活。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也面临不少现实困难。一些基层民政干部反映,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偏低,开展助餐、助医等服务成本较高。农村康养服务供给不足,一些重度失能失智老人易出现照护难、生活质量差的状况。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2021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城市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让社区服务与居家养老相互嵌套、融合。
  在杭州市拱墅区,有8个嵌入式养老机构和580余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可有效满足社区老人个性化需求。
  拱墅区大关街道德胜社区77岁的濮阳华老人,由于记忆力衰退,子女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将她放在社区养老机构托养。每天早上8点左右,工作人员将她接到机构;下午子女下班后,再将她接回家,一天托养费用为80元。
  在湖南长沙,“养老+家政”的服务模式初见成效。记者在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看到,护理员不仅可以提供营养餐制作、助洁、助浴等基础服务,还可以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如健康监测、康复运动、辅助用药等;既可以长期住家服务,也可以由老人或子女“点单”,提供上门服务。
  在北京,由“养老管家”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一些社区流行起来。北京市民政局将试点街道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组建一个“2+N+X”的管理单元,配备2名高素质首席养老服务管家、N名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和若干名志愿者,负责2至3个社区的养老服务。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尚存在一些短板,服务保障能力不足。不少老旧社区公共场地少,难以建设养老食堂、照护中心等;社区养老驿站大多为“小作坊”经营模式,缺乏有行业影响力的经营主体;养老护理人才依然短缺等。
  多方共担,让老人在“家门口”安度晚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  
  “老年人哪里多,我们就把养老服务机构办在哪。”民政部等部门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构建城市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更丰富、更便捷、更有质量。 
  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认为,农村养老服务重点应放在失能失智人群社会服务供给上。要加强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挥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网络优势,鼓励乡村医生为高龄、重病、失能等老年群体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基本服务。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建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目前,北京已探索搭建养老服务统一信息平台,畅通资源对接、供需匹配,支持和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养老服务。
  针对养老护理人才短缺等问题,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民政局局长丁福军建议,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提升大众对护理人员认可度。同时,引导广大社会公益组织、慈善机构、青年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工作。
  此外,要大力推进智能设备的应用和数字化管理,赋能养老服务。目前一些地方已在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如杭州市开展安居守护工程,对适老化改造对象按需安装烟雾报警器、紧急呼叫器等智能监测设备;长沙市有针对性地开展适老化改造,为部分老人配备“防走失”科技服、睡眠检测仪等智能设备,并实时将健康数据同步到云端。
(记者李平 刘芳洲 邰思聪 王紫轩)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