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聚焦

05版: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06版:新华深读

07版:新华观点

08版: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多语种版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多语种版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10月16日,《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多语种版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版5种新书正式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首发式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主办,外文出版社承办,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专家学者以及翻译出版界代表100多人出席活动。
  与会嘉宾认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变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收录了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42篇文稿,详实记录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理念、丰富内涵、目标路径,为国内外读者更好认识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思想渊源和实践价值提供了权威读本。
  首发式上,中外嘉宾代表共同为《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多语种版图书揭幕,中方向外方嘉宾赠送了新书。《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英、法、俄文版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习近平将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将现场直播
习近平将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将现场直播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将进行现场直播。
 
总书记心中的万里长江图
总书记心中的万里长江图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秋日长江,浩荡辽阔。
  站在江西九江岸边放眼望去,只见九江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江面货轮穿梭、汽笛交响,“黄金水道”一派繁忙景象。
  中秋、国庆假期后第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位于长江流域的江西省考察。第一站,就来到襟江带湖的九江市,观文脉传承、察岸线治理、看生态环保。
  “到长江边上亲亲水吧!”绵绵细雨中,总书记从江边步道沿台阶一直走到离江水最近处,在波涛声中伫立良久,眺望凝思。
  万里长江,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此次江西之行,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就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专题座谈会。
  为何再看长江?
  “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承接南北方,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地位重要、使命重大。特别是当今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进一步凸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书记的一席话,道出此行的重大意义。
  从中国版图看,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长江经济带就是那根蓄势待发的锐箭。箭的强度和能量,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这里占有全国“半壁江山”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活力所在。
  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长江经济带,如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幅壮阔的万里长江图,将如何呈现新的历史荣光?
  万里长江图,是保护与发展的交响。
  在九江,总书记专程来到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调研。“看两个方向,一个是保护情况,一个是发展情况。”
  曾几何时,以“化工围江”为典型代表的生态破坏问题,成为长江之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就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经济带因长江而兴。把长江搞坏了,还有什么长江经济带?”
  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一方面高度肯定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的重大成就,一方面语重心长地指出现在的长江只能说是“大病初愈”,“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稍有好转又动起歪念头。”
  他以一份内部材料反映的现象举例,当前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三个“怪象”:绿色建材不绿色、环保工程不环保、生态放流不生态。
  可以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长江经济带上的产业都要按照党中央要求,把长江保护好,把长江经济带发展好,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道路。”总书记叮嘱道。
  不搞大开发,并非不发展。用总书记的话说,“不搞大开发”是不要乱开发、低水平开发、粗放开发、破坏性开发,而是走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路径必将越走越宽广。
  万里长江图,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景德镇,窑火传承千年。当年,能工巧匠们在这座小城烧制的精美瓷器,沿着昌江、鄱阳湖通江达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今天,这里的陶瓷从业者有10余万人,在土与火之歌中保留历史记忆和城市根脉。
  踩泥、揉泥、拉坯、印坯、利坯、画坯、施釉、起釉……总书记认真察看制瓷工艺,对陶瓷非遗传承人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以及千年瓷韵中的文化传承高度赞赏。
  从陶瓷文化,总书记谈起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谈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断流。字还是过去那些字,人也一代代传下来,还有很多的传承,中国的基因在这里。”
  “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这是对景德镇的嘱托,也是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期许。
  总书记考察的南麓遗址,被景德镇人称作数百年前的制瓷“央企车间”。同一座城市里,总书记还调研了现代央企车间——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总装车间。作为我国航空装备重镇,昌飞依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打造出一架架翱翔长空的“大国重器”。
  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现代科技的硬核突破,在这里汇聚成亮丽的风景。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长江经济带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万里长江图,是城市与乡村的交融。
  粉墙黛瓦、翘角飞檐,流水淙淙、小桥人家。这是城里人的乡愁风景,还是农村人的诗意栖居?
  当总书记来到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时,几名正在写生的美术学院师生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亲切地对大家说:“在这里写生有启发吧?选一角,画出来就是艺术品。”
  城与乡的“握手”,在此写下生动一章。近年来,村里依托优美的人文景观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旅游、研学基地等,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都会专程到村子里去看看。广东高州市柏桥村,黑龙江漠河市北极村、尚志市龙王庙村,浙江义乌市李祖村……心心念念的,就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石门自然村的街巷拐角处有一面“笑脸墙”。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上,写满对家乡焕新颜的欢喜,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
  总书记望着“笑脸墙”,微笑着说:“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人们心情愉悦,开心生活。”
  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画卷徐徐铺展。
  江西之行,总书记再次提到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他以“条条大路通罗马”打了个比方:可能有的路是捷径、有的路远一点,但只要坚持走,都会走到底,就怕来回来去改路线,什么时候能走到头?
  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万里长江图,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起而行之、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记者林晖 黄玥)新华社南昌10月16日电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推动内蒙古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切实提升保障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和边疆安全功能,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打造服务保障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意见》明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改革开放、塑造优势,底线思维、保障安全,保障民生、凝聚民心等工作原则,提出到2027年、2035年的发展目标。
  《意见》部署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四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增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供能力。五是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六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七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意见》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在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内蒙古自治区要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施工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根据《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指导协调,出台配套政策,对内蒙古落实“五大任务”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意见》实施的跟踪评估,完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筑就通向美好未来的阳光大道
——写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
筑就通向美好未来的阳光大道
 
——写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
 
  钟华论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个伟大的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架设合作之桥,筑起阳光大道,铺展气象万千的“丝路画卷”。
  这份真诚的邀约,从中国飞向五洲——分享实践经验,谋划未来蓝图,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将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正焕发新的生机。中国与各方携手同行,致力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向着更加美好的世界开始新的出发。
(一)


  伟大的思想,凝结着历史的智慧,启示着未来的方向。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强大动力。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攸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与中国人一贯的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立己达人的处世之道相符合,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相适应,彰显了破解时代难题、引领历史进步的智慧、勇气与担当。
  从擘画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蓝图,到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从倡导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到提出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从拓展健康、绿色、创新、数字等新领域合作,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理念、目标、实践路径等,为各方携手推进这项开创性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10年间,三次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总结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在出国访问和国内考察期间关心推动“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在多边国际场合呼吁各方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动务实合作……
  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倡议、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二)


  绘一方锦绣,展万里宏图。
  伴随“一带一路”海陆两条弧线不断延展,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正在地球表面徐徐铺开。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走过10年,给世界带来引人注目的深刻变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这是共建成果造福世界的10年。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奏响“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开辟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搭建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平台,提升了有关国家的发展能力和民生福祉,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拓展了新实践。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这是合作共识日益深入人心的10年。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商共建共享等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组织及机制的重要文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响应。
  共建“一带一路”,超越以实力抗衡为基础的丛林法则、霸权秩序,摒弃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逻辑,跳出意识形态对立、地缘政治博弈的冷战思维,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永久和平和普遍安全问题;不走剥削掠夺的殖民主义老路,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不搞“中心-边缘”的依附体系,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繁荣;超越国界阻隔、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发展阶段区别、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地缘利益纷争,是开放包容的合作进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助力各方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文明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开拓的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惠民生、得民心、利天下,具有强劲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正是其扎实推进、行稳致远的成功密码。
(三)


  “感觉很平稳、很舒适。”第一次乘坐雅万高铁的印尼总统佐科对乘车体验非常满意。10月初,历时8年建设的雅万高铁正式启用。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也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将为印尼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梦的翅膀”。
  疾驰的高铁为一方发展带来加速度,而激荡世界的共建“一带一路”实践,正在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南北差距、摆脱发展困境,是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挑战。“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与担当,共建“一带一路”紧握发展这把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联系起来,进一步拉紧同非洲、拉美大陆的经济合作网络,推动形成一个欧亚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连接、陆海一体的全球发展新格局,在更广阔的经济地理空间中拓展国际分工的范围和覆盖面,塑造共同发展的新图景。
  险阻不改初心,笃行方见远方。“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中国在发展中得出的有效经验,也道出了设施联通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意义。10年来,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投运,“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
  飞驰的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蒙内铁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人民“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企盼,昔日东印度公司探险家们眼中“崎岖而老旧”的瓜达尔港成为巴基斯坦振兴经济的希望,一度破败不堪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崛起为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口……
  一路一桥,跨越的不仅是山海之远,更是发展阻隔;一廊一港,畅通的不仅是贸易往来,更是经济血脉。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截至2023年8月底,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同4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文件,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已累计批准230多个投资项目,融资总额超45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所达之处,贸易投资壁垒大幅消除,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得以推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纾发展之困,汇合作之力。“这不是简单的一条路或一条经济带,而是让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倡议,为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正如国际社会评价的,共建“一带一路”照亮了“贫困的黑暗”,温暖着“被遗忘的角落”,让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共同发展的阳光……
(四)


  2019年,作为中老友谊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师生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感谢,习近平主席则在回信中欢迎他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
  三年后,登上“澜沧号”动车组的老挝小乘客们如愿以偿:“我们坐上中老铁路列车啦!”
  历史,总是伴随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不断前行。“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实现共同发展,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
  “一带一路”是什么?在各国人民心中,答案很实在,也很温暖。在马达加斯加马哈扎扎镇,它是中国援建、村民们津津乐道的“鸡蛋路”,大大降低了鸡蛋在路途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在马拉维,它是人们眼中的“幸福井”,600眼水井助力15万民众摆脱缺水困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卢旺达、斐济等国,它是帮助民众脱贫致富的“中国菌草”……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帮助当地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进了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各国人民眼中,“一带一路”是越来越好的生活,也是照亮前路的明灯。10年来,深入开展的教育、科技、减贫等领域合作,帮助人们实现一个个具体的梦想,鼓起人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勇气,凝聚成奔向未来的强大合力。
  路与路相通,心与心相连。共建“一带一路”的恢宏篇章中,人永远是最活跃的主角,也是最美丽的风景。“一带一路”建设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沃土之上,根植于共建国家人民心中,收获的则是真挚的友谊以及无数梦想成真的时刻,共同奏响“众乐乐”的动人乐章。
  一名在哈萨克斯坦从事农业贸易多年的中国企业家感慨:“刚去哈萨克斯坦时,当地百姓把‘你们’‘我们’分得很清楚。现在他们说‘咱们’,分别时,大家会久久拥抱。”称呼之变,诠释着深厚的情谊,更在告诉世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蓬勃发展的磅礴力量,源自人心深处,源自各国人民的期盼和奋斗。
(五)


  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赠给乌方一件中乌合作修复的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微缩模型。这座位于古丝绸之路东西交汇之地的千年古城,在中方团队的帮助下重焕昔日光彩。
  “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比黄金更可宝贵的,是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文明交融是最美好的相遇。“穿行的人们把他们各自的文化,像其带往远方的异国香料种子一样沿途撒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汉森如是感叹。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犹如川流不息的“大动脉”,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数千年弦歌未绝,几万里人心相连。10年来,各方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教育交流、媒体和智库合作、民间交往等,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更好地凝聚思想和价值共识,推动人类文明创新发展。
  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济。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一座座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连心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活动品牌,吸引了大量民众的积极参与;“丝路一家亲”“健康爱心包”“鲁班工坊”等人文交流项目赢得广泛赞誉;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等扎实推进……每一场活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平台,都在加深人们对不同文明的理解与欣赏,促进民心相通,不断增强各国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推动形成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在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习近平主席与中亚五国元首一起挥锹培土,种下六棵寄托着美好期待的石榴树。“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在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时代画卷中,人类文明之树必将结出新的累累硕果。
(六)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在即,共建“一带一路”迎来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竞争加速升级,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复苏道阻且长,冷战思维、零和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续加重,全球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显著增加,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中,各国迫切需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团结反对分裂、以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愈发彰显、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从长远来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没有变,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的势头没有变。“‘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从巩固合作基础、拓展合作领域、做优合作项目,到建设更加紧密的卫生合作、互联互通、绿色发展、开放包容、创新合作、廉洁共建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将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建设所及之处,不仅打通了互联互通之“路”,也彰显着合作共赢之“道”。大道不孤,众行致远。诚如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其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所感言,“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开放让世界更宽广,合作让未来更美好。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更辉煌的篇章留待各方共同书写。只要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前进,我们定能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谱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章。
  路在脚下,梦在前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前途无比光明,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更加美好!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
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制定实施《规划》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作出的重要部署。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提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构建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戒形式主义,勤俭规范办学,努力营造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规划》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全文如下。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提高政治能力为关键,以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领为重点,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强化政治训练,加强履职能力培训,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
  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系统深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意志更加统一、行动步调更加一致,对党的创新理论更加笃信笃行,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政治训练更加扎实有效,广大干部党性更加坚强,作风更加过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履职能力培训更加精准管用,广大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人文综合素养更加完备。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更加科学健全,培训内容更具时代性系统性,培训方法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培训保障更加坚实有力,培训制度更加规范完备,选育管用机制更加协同高效。
  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一)聚焦聚力、久久为功。完善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系统谋划、持续用力,不断把思想铸魂、理论武装工作引向深入。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首要内容,作出具体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课必修课,办好理论进修班、理论研修班;作为干部学习的中心内容,全面系统学、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学。以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主题党课、调查研究、建章立制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使广大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讲深学透、入脑入心。组织理论攻关,加强理论阐释,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讲清楚“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清楚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讲清楚这一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教育引导干部正确认识把握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改进理论教学,开展集体备课,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推行课堂讲授、案例解析、现场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举办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研讨会,组织开展精品课程点评观摩交流活动。组织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原原本本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著作,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述学评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衡量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
  (三)知行合一、推动工作。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干部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为民情怀、高度历史自信、无畏担当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真正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引导教师联系实际教、干部联系实际学,紧密结合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围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训练
  (一)明确政治训练重点内容。加强党的理论教育,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组织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把党性教育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突出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强化民主集中制教育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教育,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开展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等方面培训,提高干部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强化党的宗旨、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培训,坚持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干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坚决反对“四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强化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开展家庭家教家风教育。
  (二)突出“关键少数”政治训练。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使干部的政治素养、政治能力与担负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强化“一把手”政治培训,有计划地选调地方、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参加专题培训。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2至3年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至少接受1次系统的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5年内累计不少于2个月。围绕提高政治能力和领导能力,加强机关司局长、处长任职培训。重视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等的政治培训。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单位每年组织一定数量人才开展国情研修。
  (三)加强年轻干部政治训练。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突出政治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规矩教育,加强优良传统作风和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强化斗争意识,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政策解读、案例教学、现场体验等方式开展系统培训。党委(党组)负责同志要讲好“开班第一课”。安排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探索推行“政治辅导员”、“导师帮带”制度。通过开展党性分析、实践锻炼、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锤炼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

  四、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领
  (一)聚焦“国之大者”。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发展文化事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深化公共安全治理和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专题培训,提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通识教育培训,重点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宪法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培训,开展军事、国防、外交、统战、教育、科技和民族、宗教、财税、金融、统计、信访、保密、应急管理、城市建设、公共卫生、舆情应对、基层治理、反垄断、知识产权及身心健康等知识学习培训,引导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开阔干部视野。
  (二)拓宽培训渠道。根据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和机关公务员、年轻干部、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对象特点,整合优质资源,多渠道多方面开展履职能力培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体作用,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专题培训;发挥部门行业培训机构特色优势,开展专门政策解读、重点任务落实等专题培训;发挥国有企业培训机构作用,开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治企兴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专题培训;发挥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学科专业优势,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等培训;发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特色优势,开展基层干部实务培训;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资源优势,开展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发挥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发挥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等网络学习平台广覆盖、便捷化的优势,抓好履职通识培训;发挥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协作优势,抓好援派帮扶干部人才、挂职干部等教育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干部在职自学。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
  (三)突出实战实效。强化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准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设计,选优配强师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实战化培训。坚持“干而论道”,注重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等授课,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紧贴业务实操,加大案例教学比重,把实践中鲜活生动的案例及时运用到教育培训中;运用情景模拟、桌面推演、工作复盘等方法,让干部在仿真情境中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加强案例开发和实训室建设。
  五、推进培训资源建设,夯实培训保障基础
  (一)培训机构建设。推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建设,以教学督导、师资培养、质量评估为重点,强化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对下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推进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分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学院建设。进一步提升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国有企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指导。开展党校(行政学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办学质量评估。加强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严控新设以党员干部为培训对象的培训机构。支持地方、部门联合开展培训,鼓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区域协作交流,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实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质量提升计划。
  (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名师培养引进力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纳入各级人才政策支持范畴,努力造就一批对党忠诚、精通党的创新理论、授课水平高、在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知名教师。完善专职教师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每年培训2000名地方和部门行业培训机构的骨干教师,省级党校(行政学院)5年内将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培训一遍。鼓励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到基层党校(行政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支教。评聘干部教育名师,推广“名师带徒”等方式,利用“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注重在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中遴选培养师资。分级建设师资库。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
  (三)课程教材建设。研究制定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好教材推荐指标体系,5年内推荐300门左右好课程、50种左右好教材,其中案例课程、案例教材不少于1/3。大力推进案例课程建设,及时把工作实践中的最新成果、新鲜经验运用到教学中。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发通用教材、专业教材、区域教材和“乡土教材”。
  (四)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工作需要。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地方各级党委可以使用留存的党费组织培训基层党员干部。财政困难地方可按规定统筹使用自有财力和上级相关转移支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对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建设的支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六、推动网络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水平
  (一)推进网络培训平台建设。制定干部网络培训指导意见,推行干部网络培训通用标准,健全干部网络培训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以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为引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门行业网络培训平台为支撑、各单位网络培训平台为补充的平台体系,逐步形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网络培训格局。出台干部网络培训学时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平台之间学时互认机制。加强干部网络学习成效考核,规范网络学习行为。组织开展平台建设、运行情况评估。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网络培训安全保障。
  (二)加强网络培训课程建设。鼓励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部门、企业、高校等组织开发精品网络课程。注重把握网络教学特点和规律,改进授课方式,提高制作水平,丰富呈现形式,提升课程质量。严把网络课程政治关、质量关,规范讲授、制作、审核、发布和更新、退出流程。充分发挥网络培训优势,推动优质资源下基层。用好网络直播培训形式,增强现场体验感。实施干部网络培训提质增效计划。


  (三)加快培训管理数字化。分级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干部培训档案,实现信息精准记录、标准化管理。加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用好培训记录、培训需求、参训表现等数据,绘制可量化、可评价的干部“学习图谱”。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
  七、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活力
  (一)完善制度机制。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执行有力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制定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工作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完善需求调研、计划生成会商机制,统筹干部教育培训与公务员培训、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沟通协商。完善组织调训机制,严格执行调训审批、报备等规定,完善点名调训和补训制度,实现科学调训、精准调训,定期通报调训情况。完善双重管理干部培训机制。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培训机制。
  (二)改进方式方法。鼓励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等方法,推行结构化研讨、行动学习等研究式学习,探索翻转课堂等方法,开展教学方法运用示范培训。
  (三)加强考核评估。创新学员考核评价方式,在中长期班次中推行学员表现全程纪实管理、考核,建立全方位评价体系,探索训后跟踪考核机制。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班次、课程的质量评估,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改进工作、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四)严格培训管理。加强培训机构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加强教师管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严肃讲坛纪律。加强学员管理,发挥学员党支部和班委会作用,严肃培训期间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学员管理相关规定。建立学风督查长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按规定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五)注重理论研究。围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举办理论研讨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办好《干部教育研究》。
  八、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整体部署,围绕本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举措;开展巡视巡察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了解规划实施情况。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干部教育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要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党委(党组)领导下抓好规划贯彻实施。
  中央组织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中期和5年总结评估工作,并通报有关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中央军委根据本规划精神制定实施意见。
 
李强分别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埃塞俄比亚
总理阿比、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会谈
李强分别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埃塞俄比亚
 
总理阿比、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会谈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进行正式访问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会谈。
  李强表示,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欧尔班总理战略引领下,中匈互利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树立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中方愿同匈方一道努力,将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不断转化为实际行动,做相互支持的真朋友、发展繁荣的同路人、相知相亲的好伙伴,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匈方筑牢政治互信基础,继续坚定支持彼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方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更紧密对接,共同努力推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提质升级。抓紧推进匈塞铁路项目,拓展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合作,更好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目标。双方要深化教育、旅游、体育等人文交流,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中方愿同匈方加强多边领域沟通协作,维护两国共同利益,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中国的发展对欧洲是机遇不是挑战,是动力不是风险。希望匈方继续为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欧尔班表示,匈中关系有着深厚基础。匈方一贯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将继续奉行对华友好政策,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支持互联互通、开放合作,反对脱钩和封闭。匈方愿同中方一道,以明年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匈中关系和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国家对华合作进一步发展。
  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产业与投资、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海关、供应链、发展政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会谈前,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欧尔班举行欢迎仪式。
  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当日上午,欧尔班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进行正式访问的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会谈。
  李强表示,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指引下,中埃塞关系高水平发展,政治互信日益深化,互利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同埃塞进一步弘扬友好传统,始终做彼此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坚定支持彼此维护国内稳定、实现发展振兴,推动各领域合作走深走实,不断丰富中埃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为中非合作与南南合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埃塞加强发展理念、战略规划对接,进一步扩大经贸等务实合作,把两国利益的纽带拉得更紧。不断深化基础设施、通信互联、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合作,支持埃塞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帮助埃塞提升发展内生动能。中方愿进口更多埃塞优质产品,支持中国企业赴埃塞投资兴业,开拓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双方要加强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两国友好根深叶茂。中方愿同埃塞加强在金砖机制等多边框架内合作,践行多边主义,反对强权霸凌,维护中非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阿比表示,中国是埃塞最可信任的伙伴和朋友。埃塞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埃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持,始终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埃塞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借鉴中国发展经验,深化两国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互利合作。欢迎中方到埃塞投资兴业,埃塞将全力保障中方企业和人员安全。埃塞愿在金砖机制及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加强同中方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南南合作。
  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农业、文化、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会谈前,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阿比举行欢迎仪式。
  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当日下午,阿比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会谈。
  李强表示,中国和巴新建交47年来,两国关系快速发展,走在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发展合作前列。习近平主席将同马拉佩总理举行会晤,共同擘画两国关系发展新蓝图。中国愿继续做巴新的真诚朋友,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双边互惠互利合作,共创美好未来,造福两国人民。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巴新继续夯实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进一步精准对接发展战略,扩大在基础设施、经济特区建设、农林渔加工业等领域合作,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取得更多务实成果,为中国同太平洋岛国“一带一路”合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中方愿同巴新尽早举行新一轮经贸联委会,加快推进双边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深化教育、旅游、地方等人文交流合作。双方要加强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中的协调配合,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助力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共促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马拉佩表示,中国引领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是巴新的重要合作伙伴。巴新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感谢中方为巴新实现国家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持。巴新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两国贸易、投资、农业、人文等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经济、能源、教育、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会谈前,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马拉佩举行欢迎仪式。
  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赵乐际会见智利总统
赵乐际会见智利总统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16日在北京会见智利总统博里奇。
  赵乐际表示,中智虽相距遥远,但两国传统友谊深厚,发展中智友好始终得到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坚定支持,中智关系堪称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典范。智利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立法机构合作机制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国全国人大愿同智利国民议会加强交流合作,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深化各层级友好交往和经验交流,为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法律保障,推动中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博里奇表示,智利钦佩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珍视两国的真挚友谊。智方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同中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密切立法机构交流,推动智中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郝明金参加会见。
 
丁薛祥会见土库曼斯坦高级别代表团
丁薛祥会见土库曼斯坦高级别代表团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16日在北京会见由土库曼斯坦总统顾问别格利耶夫、副总理格尔季梅拉多夫、国务部长巴巴耶夫等组成的高级别代表团。
  丁薛祥表示,中土始终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推进各领域友好合作。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同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中土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篇章。中方愿同土方一道,全面落实两国最高领导人重要共识,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土方表示,在两国最高领导人关心推动下,土中天然气合作成果丰硕。土方愿继续密切双方能源合作,推进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李希会见肯尼亚总统鲁托
李希会见肯尼亚总统鲁托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16日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肯尼亚总统鲁托。
  李希表示,今年是中肯建交60周年。中肯共建“一带一路”走在中非合作前列,中方愿同肯方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将共建“一带一路”同肯尼亚发展战略紧密对接,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多新成果。李希介绍了中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关情况,表示愿继续加强中肯反腐败领域交流合作,推进廉洁丝绸之路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鲁托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肯中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期待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
 
最高法发布涉民营企业、民营
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
最高法发布涉民营企业、民营
 
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齐琪)最高人民法院16日发布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涉及网络自媒体蹭热点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侵害民营企业声誉、基于不当目的注册商标侵害民营企业家人格尊严、无事实依据抹黑企业或者企业产品等问题。
  这6件典型案例是:某科技公司诉某文化公司、某传媒公司名誉权纠纷案;谢某诉陈某人格权纠纷案;某通讯器材公司诉闫某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某文化创意公司诉王某某名誉权纠纷案;某食品有限公司诉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诋毁纠纷案;某网络公司与某生物公司商业诋毁纠纷案。
  据了解,在侵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纠纷案件中,绝大多数侵权行为是通过互联网实施的。对此,人民法院依法规制网络侵权行为,营造健康清朗网络环境。例如,在某文化创意公司诉王某某名誉权纠纷案中,审理法院认定在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聊中发表贬损性、侮辱性的言论信息构成侵权,明确责任承担,对于审理此类案件具有参考意义和指引价值。
  “加强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司法保护,及时制止侵害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名誉权等人格权的违法行为,对于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找准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中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韩正会见英国工党前领袖、前首相布莱尔
韩正会见英国工党前领袖、前首相布莱尔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10月16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英国工党前领袖、前首相布莱尔。
  韩正表示,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是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的维护者、贡献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国际形势背景下,中英加强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各自利益,也有利于整个世界。两国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金融、教育、人文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双方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布莱尔表示,当今世界面临很多挑战,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地位,英中保持友好关系非常重要。英方愿意同中方坦诚对话,在广泛领域开展建设性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张国清在陕西调研时强调
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张国清在陕西调研时强调

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西安10月1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近日在陕西调研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紧扣目标要求,狠抓组织实施,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快推动各项任务举措落实落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14日至16日,张国清在榆林市、延安市和西安市,先后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现场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等情况。他指出,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做好政策和要素保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夯实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支撑。
  张国清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发挥新型工业化引领和支撑作用。要坚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从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双向发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确保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聚焦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筑牢数字基础设施等关键底座,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要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坚持眼睛向下、狠抓基层基础,着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谌贻琴在吉林、辽宁调研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促进就业 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谌贻琴在吉林、辽宁调研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促进就业 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沈阳10月16日电国务委员谌贻琴近日在吉林省、辽宁省调研就业和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促进就业,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谌贻琴先后来到吉林省吉林市、长春市和辽宁省鞍山市、沈阳市,深入企业和就业、民生服务机构,调研了解就业创业、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情况。她指出,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推进稳就业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吸纳就业活力,着力拓展新的就业空间,持续提升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对就业的带动能力。要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吸引留住用好各类人才,更好支撑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谌贻琴强调,保障基本民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提高救助的精准性有效性,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加强对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的救助帮扶,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安全温暖过冬。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做好老年助餐服务,不断增进老年人民生福祉。
 
“北大仓”: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北大仓”: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6日电(记者刘伟 管建涛 黄腾)“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金秋十月,黑土地上稻谷飘香,“北大仓”“丰”景如画。新华社记者在龙江大地采访看到,现代农业走向“智能化”,生态农田产出更多“放心粮”,经历了抗灾、减损、保产的黑龙江省今年丰收在望,正努力端好“中国饭碗”,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科技赋能


  【总书记嘱托】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
  【记者探访】“飞手”种地
  秋高气爽,成熟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起起伏伏,翻滚着金色的稻浪,收获机车往来穿梭,发出隆隆的响声。
  这是当下黑土地上的丰收场景。王雪健站在地头,抓起一把稻穗笑着对记者说:“你看这稻粒多饱满,这穗子多粗大,今年亩产1200斤以上,加上水稻价格好,比去年能多收入十几万元。”
  王雪健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兴和村远近闻名的水稻大户,但就在几年前,他还想着把水田改成旱田。“大多数时候水田都比旱田效益好,但水田农活太精细,500多亩,实在忙不过来。”
  2020年,王雪健开始采用无人机航化植保服务,作业效率比原来大大提升。王雪健说:“现在打药喷肥都省事了,无人机航化作业不仅效率高,雾化效果也更好。”
  为王雪健提供服务的是绥化当地的秋慧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顾嘉健说,无人机进行植保服务之前需要先采集地块数据,采集完成后便可根据规划好的路线自动作业,效率是传统方式的数十倍。
  依托积累的地块数据,这家公司还开发了一款App,里面包含约8万亩地的数据,让农民可以得到“点餐式”农业服务。
  今年8月中旬有一段连续阴雨天,兴和村村民迟鹤下地查看苗情后发现水田里有了稻飞虱的迹象。“我拿出手机提交了喷施生物菌剂的订单,不一会儿就听见头顶有了无人机嗡嗡的响声。”迟鹤说,“需要啥样的服务,喷施农药或是叶面肥,只要在手机上点选就行了。”
  “农民就是‘点餐’的,我们就是‘做饭’的,而‘飞手’就像是送餐的骑手。”秋慧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秀峰说,公司正继续完善数据采集,不断扩大服务面。
  如今,以无人机航化、无人耙地、无人收割等智能化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有序推进。
  今年5月,记者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拿出手机操作,一台无人搅浆平地机便开动起来,在水田里直行、转弯、掉头,动作连续、干净利落,“大家伙”走过之处,黑土和水均匀地掺混在一起,水田变得更加平整。
  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农服中心主管刘建国介绍,这台机车配备了北斗卫星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可以实现一键操控、自动作业,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快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在催芽、播种、田管和收获阶段都有无人技术的应用。2022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9%,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以上。
绿色种植


  【总书记嘱托】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
  【记者探访】有机“出圈”
  秋收时节,在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的有机专属基地,绿油油的菜垄一眼望不到边,一颗颗刚收获的白菜被装进网袋,整齐地码放在运输车辆上,准备送往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原料部经理贲志臣说,这些白菜每颗净菜都有七八斤重,外绿内白,菜心黄嫩,将用于生产有机酸菜销往全国各地。有机酸菜的市场价格要比普通酸菜高一截,但在市场上却十分畅销。
  这家公司今年还与上海一家企业签订了18万颗有机白菜销售订单。“不到20万颗就能卖上百万元,种得好是关键一步。”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霞说。
  “这里种植农作物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种植过程得接受有机认证机构监管。”红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张红亮介绍,今年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种了2300亩有机白菜,还种植了有机小麦、有机大豆、有机玉米等作物。
  由于不能使用农药,有机基地里的作物除草只能采用物理手段。张红亮说,农场从2021年开始,累计投资800多万元购进全方位除草机器人和行间除草机器人,它们利用视觉识别技术,可以分清蔬菜和杂草,利用旋转犁铲对株间杂草进行铲除,再配以常规犁铲对行间杂草进行剔除,除草率达98%。
  张红亮说,一块普通耕地转换为有机耕地需要三年,不使用化肥农药,肯定要减产,但收成还不能按有机产品卖。
  如何培养种植户绿色生产的积极性?建设有机专属基地初期,红星农场对种植有机作物的每亩土地承包费减半、转换期内每亩地补助40元,亏损严重的每亩地还另外补贴30元至100元。
  随着有机产业不断发展,2007年,红星农场有限公司成立了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亲民食品”商标,此后围绕所种植的有机农产品陆续建设了有机酸菜、豆酱、面粉和挂面加工厂,逐渐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支撑。
  红星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林介绍,农场耕地有机认证面积已由最初的6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1.4万亩,到2025年将实现30万亩全域有机认证。今年农场使用5760吨有机肥替代化肥1750吨,计划减施农药、除草剂23吨。
  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北大荒集团实施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行动,曾因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板结现象越来越少,土壤中农药残留风险也明显降低。
  据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介绍,截至2022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过9100万亩,居全国第一。
  绿色种植已成为一种风尚。在黑龙江巴彦县红光乡建新村,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秸秆覆盖免耕保护黑土地已有10余年。“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起到保墒的作用,秸秆腐烂后土壤肥力增加,化肥使用量不断减少,种出的粮食更绿色。”合作社负责人冯国伟说。
  农业部门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农药用量连续11年下降,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
抗灾保产


  【总书记嘱托】要抓紧修复受损房屋,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减少农业因灾损失,确保受灾群众安心安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记者探访】“高能”减损
  镰刀飞舞,机车轰鸣,收割机滚滚向前,金色的稻穗被收割机“吃进肚子”,粉碎后的秸秆被均匀地抛洒进稻田里。在黑龙江省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村民们在庭院里围起谷仓,地头堆放着刚刚收获的粮食,不时有粮商乘车前来与村民商量价格。
  “200多亩地过水20多亩,减产不多,影响有限。”村民李殿友站在地头,望着正在作业的收割机说,虽然过水地块减产,但未过水地块长势优于去年,产量比常年会增加一些,加上今年水稻价格较去年同期偏高,预计完全收割后,今年种粮整体收益不会减少。
  8月初,黑龙江五常、尚志等地出现连续强降雨,一些农田和房屋在洪涝灾害中受损。洪水退后,黑龙江省全力落实农业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措施,力争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在受灾较为严重的尚志市老街基乡基丰村,村民刘环茂10月初搬进了新房,新房整洁明亮,安装有煤电两用锅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老街基乡党委书记刘瑞鑫介绍,洪水中全乡有676栋房屋受损,其中有60栋成为危房被拆,受灾村民可以根据房屋受损程度得到相应资金支持修复、重建。“目前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能保证受灾村民入冬前入住,让农民正常生活和粮食生产没有后顾之忧。”刘瑞鑫说。
  “大水来临时水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处理不好会影响产量。”李殿友说,洪水刚退那段时间,大家集中为低洼地块排水,走在田间地头,到处是日夜不停工作的抽水机,机器响声总在耳边萦绕。
  洪涝灾害发生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围绕抗灾减损、防治病虫害专门印发了指导意见,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受灾农民降低损失。
  “当时稻穗都被水淹没了,我心里想着这下全完了。”黑龙江省延寿县延河镇平安村村民王宗文没想到的是,洪水很快退去,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喷施叶面肥,那些曾被洪水淹没的稻穗又开始了二次授粉。
  经过测算,今年他种的水稻减产2至3成,保住了大部分产量。“今年种稻效益肯定不如常年,但这个损失比例还是可以接受的。”王宗文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些减损措施都是环环相扣的。”尚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魏锦胜说,及时进行农田排水可以最大程度缩短过水时间,减少水淹对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洪水发生后田间湿度增加,一些农田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随之变大,及时喷施相应杀虫剂杀菌剂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作物被水泡后,喷施叶面肥为作物补充营养,有助于恢复长势。
  在抗灾减损工作中,农业保险也发挥着稳定民心的积极作用。五常市红旗满族乡东林村村民胡彦学今年种了50多亩水稻,洪水最严重时他家耕地和几公里外的牤牛河已连成一片。
  让他感到庆幸的是,洪水过后没几日他就拿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那段时间就发愁来年种地的本钱从哪里来,现在好了,赔款到手,心里有底了。”胡彦学说。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这次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11个县区,受灾面积占全省农作物实播面积比例小。尽管前期局地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但农作物整体长势好于常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二十连丰”。
 
中国足球“新长征”,只要路对不怕路远
中国足球“新长征”,只要路对不怕路远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困境中的中国足球,又一次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16日,中国足协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选举产生新的执委会和领导班子。中国足球是从谷底反弹,亦或是继续一路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一届中国足协今后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成效。
  回顾过去,中国足球走了太多弯路。个中原因纷繁复杂,究其根本,无外乎总有人想“走捷径”“抄近道”,盯着短期目标豪赌国家队成绩,陷入从思想到行动上的急功近利,不惜违背足球发展客观规律,在政策上朝令夕改“翻烧饼”;而面对关乎足球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往往又望而却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老问题没能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一堆;“足球从娃娃抓起”喊了多少年,但青训工作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最终或流于形式,或杯水车薪。
  弯路上越走越远,悲剧一次又一次重演——决策者在反腐风暴中身陷囹圄,职业联赛“假球”“赌球”丑闻频发,多家俱乐部面临欠薪和解散危机,国家队遭遇惨痛失利,中国足球发展陷入低潮……历史的教训不断证明,越想追求“跨越式”发展,中国足球就越无法得到“跨越式”结果。
  今天,当选择再次摆在面前,中国足球要走怎样的路?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足球发展之路,注定是一项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想改变中国足球如今面临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绝不仅仅是走几条山路、过几道坎那么简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足球,需要开启一场新的长征。
  开启“新长征”,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已八年,业内普遍认为方案指导方向正确,内容系统全面,在很多维度上起到积极作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一方面源于对改革认识不到位,有人工作中言必称足球改革,实际做法却与改革精神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源于对改革措施的机械化落实,在协会脱钩等工作中急于求成、搞一刀切,既缺乏相应配套措施,也没有因时而变,使得改革无法真正落地见效。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遥远。每当改革遇到阻碍,就有人说中国足球应该重回过去的“体工队”模式。这既不符合当今中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悖于越来越开放的世界足球发展潮流。中国足球界必须统一思想,保持耐心和定力,扎实推进足球改革。
  开启“新长征”,要将“久久为功”和“只争朝夕”相结合,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利益的关系。中国足球既不能再犯过去“唯成绩论”的老毛病,也不能片面强调长远发展,而忽略亟需改变的客观现状。
  长期和短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完全能够相辅相成。我们的邻国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足球“百年计划”,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影响国家队竞技水平的提高,日本队从1993年无缘世界杯的“多哈悲剧”,到2022年世界杯连胜欧洲强队上演“多哈奇迹”,这一经验值得借鉴。中国足球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也要积极把握现阶段能够见效的工作——引进高水平教练员提升青训、加强联赛竞争力、提高国家队训练质量……
  开启“新长征”,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记者了解到,职业联赛一些“假赌黑”乱象其实几年前就已显现端倪,但最终都在各方的“和稀泥”中不了了之。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管理机构往往选择“鸵鸟策略”,导致矛盾愈演愈烈,进而损害中国足协的公信力和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
  现如今,中国足球面临诸多棘手难题:如何在全行业内建立有效的反腐败机制,杜绝“塌方式腐败”悲剧重演?中国足协有哪些举措来重塑社会公信力和风清气正的足球发展环境?业内已呼吁多年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究竟何时成立?俱乐部股权改革要不要继续推进?归化球员政策是否沿用?引援调节费该怎样处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决策者需要拿出智慧与决心,把问题放到阳光下解决,回应大众关切。
  开启“新长征”,需要团结的中国足球人。中国足协、俱乐部和球员本该是共生关系,但三者时常互不理解,彼此间矛盾丛生,又各有苦衷,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现象突出。
  这场“新长征”,不独属于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这是全体中国足球人的长征。这就要求每项政策的制定,都要最大程度考虑和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实实在在以人为本。中国足协也要建立起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再出现“一言堂”“瞎折腾”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足球界乃至全社会的积极性,找到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这条长征路注定是任重而道远。新任中国足协主席宋凯表示:“中国足协计划先用一年左右时间,充分调研相关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履行民主决策程序,来逐步处理足球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中国足协的每项决策,都要符合社会大众的预期。先守正,再创新。”
  “新一届中国足协,一定要更团结、更努力、更开放、更纯洁、更具勇气。”宋凯说。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中国要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体育要在全球赢得更广泛的影响力,足球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今年球市火爆的中超联赛,还是频频出圈的贵州“村超”,都证明了足球在中国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最对的路也许是最难的路,最远的路亦或是最近的路。但只要校准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中国足球终将迎来崛起的曙光。 
    (记者肖世尧 公兵 张逸飞)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间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农民端稳饭碗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间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农民端稳饭碗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从杂交水稻到玉米大豆,从热带农业技术到旱作农业技术,从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到减贫示范村……10年来,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上不断深化农业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跨越山海,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把沃土变良田。一座座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打通田间到市场的通道,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是中非最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双方合作的优先方向。今年8月中非领导人对话会后,中方发布《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为中非农业务实合作再添新动能。
从更高产到更营养


  在东非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中国风味的豆浆凭借浓郁口感和丰富营养悄然流行。农户奥马里·哈约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靠种大豆、做豆浆的收入成功开起了一家小餐厅,“豆浆是餐厅招牌饮品,我和家人也每日必喝”。
  哈约是“小豆子、大营养”项目的示范户之一。该项目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莫罗戈罗省政府继“小技术、大丰收”玉米密植增产项目后于2021年启动的玉米套种大豆项目。在非洲多国,中国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显著提升了当地水稻、谷子、玉米等农作物产量,帮助非洲民众在农业发展中端稳饭碗。
  “我们提出的玉米合理密植技术成功将玉米产量提高三倍以上,现在推广的玉米套种大豆可以让农民获得额外收入。与此同时,用大豆制作豆浆能够帮助当地人加强蛋白质摄入,提升营养健康水平。”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项目总负责人李小云介绍说。
  “大丰收”“大营养”的背后,是中国方案助力非洲农业释放潜力,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在刚果(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积极探索当地热带作物资源,已在当地筛选出56个蔬菜品种、3个水果玉米品种和3个木薯品种,举办各类培训班分享热带农业实践经验;在肯尼亚,来自兰州大学的专家们耐心指导当地农民用中国研发的垄沟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推动旱作农业技术走向非洲国家……
  刚果(布)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保罗·瓦朗坦·恩戈博由衷感慨道:“物质总会灭失,培训得来的知识却会永远流传。”
从收成到收入


  9月初,产自肯尼亚的52吨鳀鱼干运抵湖南,在这里被深加工成湖湘风味的海鲜零食投向市场。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实现该项产品常态化进口。
  肯尼亚水产品资源丰富,但长期受到产业链建设相对薄弱的制约,水产品无法走向世界。中企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肯尼亚东部沿海地区夸莱郡希莫尼镇投资建厂,组织当地渔民捕捞并集中采购,再加工成小鱼干出口到中国。
  当地渔民杜拉与这家企业合作后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工厂开工后渔民都非常开心,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鱼卖不出去了”。
  收成如何变成收入?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和提升产品附加值是关键环节。从莫桑比克的万宝莫桑农业园到西非科特迪瓦橡胶厂,中企在非洲多国建立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打通田间市场,赋能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搭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好物网购节等平台,中国积极为非洲农产品提供展示窗口。而随着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等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非洲农产品正“插翅”进入中国市场,为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贝宁中非问题专家赫里伯特-拉贝尔·阿乔维高度评价中方实施的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认为“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对非洲国家政府和农民来说意义重大”。
从技术学员到行业带头人


  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吉汉加县,田垄间常年看到中国农业专家和当地稻农共同劳作的身影。2018年,中国农业专家组在此设立首个水稻减贫示范村,迄今该村已成功种植8季杂交水稻,累计种植380.64公顷,总产量4104吨,户均增收达9840美元。
  让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骄傲的,不仅是当地政府提出的“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储蓄”愿景正在这里变为现实,还包括其中一大批学员已成长为水稻种植技术专家,成为布隆迪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埃夫拉德·恩达伊凯杰就是其中一员。
  2016年,恩达伊凯杰还是一名待业青年,在家乡田间偶遇中国专家,接受培训后开始种植杂交水稻,“一年后就盖上了新房,彻底改变了生活面貌”。因为种植技术突出,他还指导慕名前来取经学习的其他村村民,并获得去中国考察学习的机会。
  如今,恩达伊凯杰已成为布隆迪国家合作社促进和管理局局长。“中国专家的帮助改变了人们对农户的刻板印象,以前种田的都被认为是穷人,而现在我的经历证明种田可以致富,可以改变命运。”
  从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到减贫示范村建设,中非农业合作始终致力于培养农技人才,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以布隆迪为例,经过培训的数十名青年骨干运用所学技术,带领当地民众走上致富路,还被聘请带队前往邻国传授经验。
  布隆迪环境与农畜业部常务秘书普罗斯珀·多迪科表示,与中国农业专家组的合作提升了本地技术人员能力。“布中合作是双赢的。我们愿意与中国继续加强合作,在农业领域取得更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执笔记者:张曼 司源 杨骏,参与记者:谢昊 罗江 陈绍华 刘佑民 周楚昀 张玉洁 吉莉)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一带一路”十年,这些亮点令外媒瞩目
“一带一路”十年,这些亮点令外媒瞩目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其成就与亮点受到越来越多外国媒体关注。
开放包容广受欢迎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激发各国实现互联互通的热情。
  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形成5大类、279项务实成果;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等40位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超过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代表参会,形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
  “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引发不少外国媒体关注。墨西哥《千年报》网站题为《中国与“一带一路”》的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来自欧亚大陆、非洲、中东和亚洲的很多国家加入倡议。
  文章强调,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强加意志于相关国家,不在投融资合作中附加政治条件,不谋取政治私利等。
  乌干达《新景报》网站今年1月刊文说,与其他地区相比,非洲国家更需要外国直接投资,而中国对推动当地基础设施改善发挥重大作用。在中国看来,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世界千姿百态,各国都有自己的习俗和社会经济体系。中国向世界开放,贸易就会随之而来,从古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都说明了这一点。
  法国“中东之钥”网站日前刊文报道中东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热情。文章援引一项在中东地区4.5万名18至24岁年轻人中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说,80%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他们国家的朋友。文章指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双边伙伴关系至关重要且非常全面,这些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加强经济合作。
守望相助共谋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共建“一带一路”在理念、举措、目标等方面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也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方案。
  从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到区域互联互通“大动脉”蒙内铁路,从使老挝由“陆锁国”变“陆联国”的中老铁路,到实现东南亚“最快速度”的雅万高铁……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铺筑发展振兴路,促进增长、传播技术、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追求共同发展与繁荣。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去年底刊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引力”和“潜力”,有助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投资、消除贫困、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创造就业、促进经济转型等方式形成新的发展路径。
  文章以埃塞俄比亚为例,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塞俄比亚机场、公路、铁路、天然气管道、风力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认为该倡议在融资、基础设施发展和地区一体化方面为非洲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带来贸易和投资机会。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非洲大陆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一体化。如今,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卢旺达的辣椒酱、肯尼亚的红茶……各种非洲产品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德国《资本》月刊网站今年初发表文章,特别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世界经济提质升级的积极作用。文章指出,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经济发展,港口、铁路和集装箱转运点是有目共睹的成果。数字“丝绸之路”也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基础设施使路线上的节点更加高效。
绿色发展形成共识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各方追求绿色发展的权利,响应各方可持续发展需求,形成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共识。
  十年来,中国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中又一吸引外国媒体关注的亮点。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曾发表文章指出,全球变暖正在造成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问题,绿色政策和技术或有助于缓解变暖趋势,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说,中巴经济走廊被视为以人为中心,具有社会包容性、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的特点。
  美国石油价格网站今年7月刊文关注中国正在迅速扩大的绿色能源生产和增长潜力,指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密集投资已初见成效。在拉丁美洲,大约90%的风能和太阳能技术产品由中国公司生产。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在一篇题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文章中也指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将占全球总发电量的一半,中国将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清洁能源合作与投资,将有力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行业发展。
    (记者尚栩 雷明宇 杨骏)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分别举办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和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分别举办
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和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王希 李春宇)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安涛16日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将于18日下午在北京举行,这是在高峰论坛框架下首次举办以海洋合作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海洋合作的高度重视。
  他是在16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首场吹风会上介绍上述情况的。
  王安涛表示,此次海洋合作专题论坛以“共促蓝色合作 共奏丝路海韵”为主题,旨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入交流在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成功实践、发展机遇,探讨务实合作途径。
  此次专题论坛将分为开幕式、专题交流和成果发布三个环节。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智库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将围绕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科技创新等三个专题进行交流。论坛最后还将发布合作项目成果清单和“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叶昊鸣 倪元锦)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16日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8日共同举办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聚焦“共建绿色丝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助力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这是记者从当日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吹风会上获得的消息。
  据周国梅介绍,论坛拟发布三项成果,分别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倡导各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治理、污染防治、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探索开展绿色投融资与绿色项目评价工作,创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标准体系,为解决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投融资瓶颈问题,打造沟通合作平台并提供务实解决方案。
  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利用中国和中亚各国在生态治理、高效节水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经验和技术,搭建对话机制,通过一系列绿色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为中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据了解,我国已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广泛搭建了绿色交流与合作平台。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举办3场高级别论坛,围绕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并结合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等议题平行举办6场专题论坛。
 
“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吸引1200余位中外代表参会
“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吸引
1200余位中外代表参会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王希 张骁)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中国贸促会、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将于17日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本次大会有1200余位代表参会,中外代表约各占一半。
  这是记者16日从中国贸促会了解到的信息。
  据了解,参加此次“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的外方代表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0多位外方部长级官员、30多家外国商协会负责人和近60家世界500强企业代表。
  工商界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贡献者、生力军。本次企业家大会包括全体会议、签约仪式两个环节。多位中外工商界代表将在全体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
  会议将重点从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互联互通、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合作、坚持合规经营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凝聚工商界互利合作共识,发布“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北京宣言。
  据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大批中外务实合作项目将在大会期间签约。不论是项目数、涉及国别,还是签约金额,都有望超过上届“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
 
千年古隘驼铃再响
千年古隘驼铃再响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听说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地区,依托京西古道和古建群落,保护性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因为老物件多、文化味足,且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气息,被纷至沓来的访客捧成了“网红打卡地”,记者带着好奇,前去探访。
  10月的傍晚,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华灯初上。一头银色的雕塑骆驼从东入口的墙壁中穿行而出,昂首跟着前面的“驼队”。木质廊架上的驼铃灯随风响起,仿佛将人带回千年前的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纵横于北京西部群山之中,曾是京城与周边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古时,京西山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煤炭为薪,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烧制闻名京城,运输全靠山中道路。拉煤运货的驼马日夜不息,拜佛还愿的人群往来穿梭,出征回师的队伍调度换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竟在坚硬的石面上挤出深深的蹄窝,向今人诉说着这里的繁华过往。
  模式口是京西古道进京的重要隘口,原名“磨石口”,因山中青石可做磨刀石而闻名,其历史可追溯至西周。京西古道商贸繁荣,带动了模式口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街上逐渐兴起大车店、杂货店、铁匠铺、药店、酒馆等。
  傍晚凉风习习,三三两两的老人正聚在街头聊天。“小时候都是听着驼铃声醒来。”67岁的居民殷福生听说记者来采访,热情地要陪记者走一段。他说,自己小时候就住这条街,天刚亮驼队就进村了,李家出来卖面茶,冯家吆喝“烂蚕豆”,磨石口的一天开始了。
  驼铃声声,在老舍先生笔下,祥子也从这里走过。
  殷福生自豪地说,1500米长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建非常“扎堆”。有法海寺和承恩寺2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田义墓和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2处市级文保单位,另有3个区级文保单位和普查登记文物12处,有价值的院落37处。
  民国时期的“恒德成布店”,临街店面依然保留着一个世纪前的模样,内部却改造成了艺术文化体验空间;第一过街楼旧址现在是“网红”书店——京西书局;第二过街楼遗址晚上会投影出驼队载满货物走过街道的场景;核心地段的一处危房改造成传扬茶文化的“乘之堂”;古时驼队休憩、饮水的水井,现在变成了龙王庙小广场,可供居民纳凉、聊天。
  青石路与投影灯交相辉映,灰瓦红漆与玻璃橱窗配搭和谐,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充满“古旧”与“新生”的时空碰撞,透着商业与“留白”的艺术选择。“13景、23院、93铺”每一处都力求精心打造、别出心裁、意味深长,每一处都不越位,使商业氛围与居住功能共生,让历史传承与民俗习惯共存。
  “我小时候磨石口可没这么漂亮。”殷福生说,民国时期要给北京通电,线路必须从磨石口通过,时任村长李雅轩力主先把村子“点亮”,便有了北京第一个通电村。1923年,时任宛平县长汤小秋批准村子更名为“模式口”,取“各村通电模式”之意。
  京西老学堂西侧,至今矗立着这位村长的雕像。在他的努力下,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不仅为模式口村通上了电,还给村里捐建了一所小学,让“光明”带来文明。如今,龙王庙广场东侧仍旧屹立着当时用过的木质电线杆,见证着模式口的变迁。
  在挂着大红灯笼的民宿“六如小筑”门口,店主赵中元正和几位街区管理人员说话。赵中元是一名设计师,原本被请来设计这个民宿小院,得知街区提前招商,因为看好模式口的发展,决定自己租下小院当老板。
  “我们在模式口创新了‘招商前置’,商户在设计阶段就能介入,避免了先建设后招商可能带来的改造成本。整体开发也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压缩成本。”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的第三方管理者——泰福恒公司模式口项目招商策划部副经理聂瑛说。
  “为了尽可能留住街区的历史风貌,我们按照‘一院一方案’的理念,每个点位都用心沟通、精心设计、齐心推进。”泰福恒公司模式口项目更新改造事业部总经理郑福海说,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由政府主导、国企运作、专业化团队运营,三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互相配合、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让文物保护、居民生活、商业氛围都尽可能落实落优。
  “之前以为客流主要是游客,没想到常有周边园区工作的白领在我这里长租,这能带来一部分稳定收入。今年以来,小院入住率能达60%左右,一个月收入一两万元。”赵中元说,如今自己在这里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喜欢这里的慢节奏。
  凉爽惬意的晚风中,阵阵驼铃荡去,熙熙看客逍遥……
  在模式口社区居民委员会门前,60岁的居民志愿者吴树英正在为游客讲解社区发展的历史。
  她说,几千年的商贾要道,在模式口沉淀了特殊的商业文化,本地居民见多识广,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大多自己做起了买卖。
  然而,占道经营、私搭乱建、污水横流、垃圾成山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010年前后,小偷小摸、溜门撬锁、煤气中毒等事情时有发生,“如果着火,消防车都进不来”,模式口村走入了发展“瓶颈”。
  因为交通堵塞和运输方式变革,驼铃声也从模式口消失了。
  2010年前后,石景山区同样面临着一次转型。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首钢集团涉钢产业整体搬迁,几乎“带走”石景山一半的GDP,老的发展模式走不通了。
  模式口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但怎么改却一直没有定论。一是区里产业空心化、财政压力大,虽然中央和北京市对文物保护有明确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是像模式口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改造,政策上还有很多空白,要干就得靠自己,靠改革创新,走出一条新路。另一方面,专家的意见建议、居民的诉求心愿,都要进行统筹考虑,让改造的每一步都经得起时间考验,对得起历史。
  2017年,一份重要文件改变了石景山和模式口的命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石景山区纳入首都中心城区,将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还特别提出“站在完善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高度去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而模式口地区正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
  “为了落实老城保护相关要求,我们逐渐明确了不走拆迁重建‘老路’,确定了保护性开发的思路。”石景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先侠说。
  按照“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的理念,石景山区各级成立工作专班,将街区改造作为培养干部、识别干部的重要载体。金顶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马斌说,通过搭建“老街坊”议事厅、恳谈会等平台倾听民意、解决诉求,老百姓成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推动者。拆除违建、疏解人口、修停车场、污水进管、“飞线”入地、煤改电等工作顺利展开……
  模式口村社区党委书记杜健民告诉记者,社区梳理了垃圾站、配电箱、停车场等民生痛点100多个;市、区、街道多级联动,创新解决了2000余个大小难题,很多是过去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
  垃圾堆改成了小广场,无序发展的早市变成了整洁有序的街区、景致怡人的院落……
  开发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平房确权。金顶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兵说,由于历史原因,2002年石景山区整体实施“农民转居民”后,平房确权成了大难题。房屋不能确权,居民进行房屋修缮或重建不能办理审批手续,也无法通过产权引来资本,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无路可走只有寻找新路。此前,《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保护性修缮和恢复性修建工作的意见》创新性提出,私房产权人自愿参与保护性修缮和恢复性修建的,建设完成后按规定办理不动产登记。石景山区创新使用这条政策,给模式口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今,沿街的民房外立面全部免费改造,门脸房被统一趸租或者征收重建。殷福生家的房子交给平台公司出租,收入会根据市场行情适度增长。吴树英家的房子纳入了整体规划,正等待下一步改造提升。
  过度喧嚣的烟火气褪去,历史的样子变得更加清晰。
  由模式口北街上山,距今近600年的法海寺安静地矗立在半山腰。这座曾经的皇家寺院,藏着宫廷中最高级别画师所作的明代壁画,与敦煌壁画具有同等高的价值。为了让更多人领略这些精美的壁画,石景山区把山下一座茶棚改成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用数字技术等比还原壁画,让观众看得更清、看得更细、看得更深。
  “法海寺壁画当中最有名的人物形象是水月观音像,她从头到脚披了一件薄如蝉翼的白纱衣,观众既可以清晰地看到薄纱,还能看到白纱下面的肌肤、飘带、璎珞、纹饰等,画工超群。”讲解员庄瑞颜说,艺术馆用数字化手段对壁画进行了局部放大,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节:这件白纱衣由无数的六棱花瓣组成,每朵六棱花瓣中绘有48根细线,这才呈现出似有若无的效果。
  “我们老居民最在意的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别给整没了。”吴树英对游客说,法海寺门前有一座小石桥,桥下长着四棵百岁古柏。近几年,政府花钱整修了小桥,同时计划辟出新路让车辆绕行,以便更好地保护古树。这些事,让自己对社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成立了老街坊巡逻队、劝导队,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护航。”吴树英爽朗地笑着说,2022年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荣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成了“网红打卡地”,自己因为介绍模式口,也上了电视成了“网红”。
  入夜,游客渐渐散去,木质廊架上驼铃灯的响声变得更加清晰。
  留住驼铃,某种意义上就留住了京西的乡愁,也守住了首都北京永续发展的一条文化根脉。
  (本报记者涂铭 丁静 阳娜)
 
这张“网”,强劲赋能老工业基地千行百业
这张“网”,强劲赋能老工业基地千行百业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金秋时节,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举行。作为连续5届大会的承办地,有着“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沈阳市以数字化网络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智能化制造的新技术、新场景、新空间应用,正让千行百业走出传统模式,焕发全新光彩。
  一批数字设施夯实基础,一批智能工厂建成运营,一批服务企业表现活跃,一批未来产业悄然布局……翻开沈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成绩单,不仅有实体经济的提质升级,还有新兴动能的聚集成势。
传统制造赋能增效


  沈阳铁西,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上,不见工人挥汗如雨、忙碌异常,而是多台机器人各司其职、配合有序。一台长10多米、宽近3米的车辆底盘旁,两台装配机器人抓取轮胎,机械臂“工友”精准拧紧螺丝,很快就完成了轮胎安装。
  “这样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各生产单元共有300多台。通过广泛应用人机协同技术,公司产能提升了11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了27%。”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总裁办负责人孙曌介绍。
  这是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张“网”在沈阳市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大面积铺开,并且纵贯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物流销售等环节,在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上大显身手。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延锋(沈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线上,随着机械手臂的传感器不停闪烁,座椅需要的小零件自动入库、出库。“车间能实现50%以上的生产作业指令自动下达到数字化设备,大大提高了效率。”公司总经理李哲说。
  “沈阳市作为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工业互联网在改造升级‘老字号’上有着明显功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工业互联网服务专委会主任王国重说,如果说5年前的工业互联网还是“研产供销服”的单点应用,那么如今已向综合集成式延伸,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应用模式,“沈阳在这方面发力颇深,也收获颇多”。
  目前,沈阳市5G基站实现全市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全覆盖,全市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达到13个,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全市已拥有9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能源、输配电、食品等多个领域。
  去年,沈阳市聚焦“老原新”重点产业,引导制造业企业广泛开展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积极组织推荐企业上报国家级、省级各类产业数字化项目150余个。以大东区为例,当地通过政策扶持,已推动57家企业上云用云,打造了21个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有效促进了实体经济降本、提质、绿色和安全稳定发展。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沈阳梵天,一家为沈阳市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工业设计公司,近年来创造性地在设计方案中加入提取机器数据的功能,就像把住了工厂的“脉搏”一样,对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对于此项业务转变,公司总经理李春伟说:“这是因为我们发现了工业制造数字互联的商机。”
  从搭建制造业数据平台,撮合产能供需双方快速匹配和交易,到与华为海思合作,共同为传统装备企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服务,沈阳梵天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探索不断深化。不久前,公司为沈阳一家装备企业生产的大型磨煤机进行智能化升级,让机器拥有了先进的“感知”和计算能力,大大降低了运转故障率。
  工业互联不仅让“老字号”焕新,也让“新字号”生长。沈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为传统产业做好数字化配套服务过程中,沈阳市带动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成为全市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的一支“生力军”。
  防假冒,防窜货,是不少设备生产商的技术难题。在沈阳市于洪区,由永安迈迪工业互联网平台创立的国标通用物联码产品信息交互识别系统,实现了工业品“一物一码”的绑定溯源,实行原料到成品全程赋码,扫码可知产品“前世今生”,这让产业链上的假冒劣质无处遁形。
  参与创建永安迈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王国重认为,工业互联网基于数据驱动的全连接推动企业搭起一张“大网”,要想充分释放这张网络的经济效益,需要立足垂直细分行业,加强网络化协同、推广个性化定制、实施数字化管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
  走进沈阳市浑南区的沈阳国际软件园,停车一位难求,所见多为年轻面孔,展示着这里的活力。这座集聚了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虚拟现实、信息安全等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企业的园区,目前已投入使用办公楼宇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园区企业员工总数超4万人,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约550亿元,园区内企业产值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制造业数字化浪潮给我们带来了机会。”沈阳国际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说,公司2022年已启动园区二期——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截至今年9月已交付使用产业办公面积14.18万平方米,在建11.35万平方米,已有岳能科技、神州新桥、亮道智能等44家企业入驻,还有10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
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AI就能自动生成你想要的插画和图片。在位于沈阳高新区的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示厅里,各种人工智能产品和模型陈列有序,涉及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
  “要想让人工智能进一步产业化,变得更‘聪明’,要看算力的表现。”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经理刘明表示,我们专门为客户提供普惠算力和技术服务,能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节省一半以上的AI研发成本,以此助力数字产业锚定高精尖技术,孵化培育出更多未来产业。
  沈阳制造由传统走向未来,在辽宁产业转型升级中颇具代表性。近年来,辽宁省大力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累计开通5G基站9万个,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6个,培育5G全连接工厂40个,重点培育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87个,服务工业企业近5万户。目前,21项两化融合指标中,辽宁省有5项指标、18项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0.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8.4%,比去年年底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
  本次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以“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将吸引华为、航天云网等近120家企业参展,展示工业互联网领域顶尖技术和创新成果,另外还有50家国家级双跨平台等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代表参会,共话AI大模型、工业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
  本次大会不仅重点展示区块链技术、仿生机器人、弈棋机器人等新技术、新应用,而且聚焦当下热点议题,围绕石化、钢铁、装备、电力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安全生产、精益生产、5G工厂等议题,举办18场专题论坛。专家表示,通过“网”罗产、学、研链条,“会”聚政、企、商主体,有利于让前沿技术落地生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
  沈阳铁西,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启用2年,以其特别的建筑造型和承载的转型希望,成为沈阳市的新地标。
  借助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东风,沈阳正加快布局新赛道:工业重镇铁西区闯出“数字天地”,借中德园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带动“数智”转型;“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网络通信枢纽节点,沈阳与北上广共同成为“数字高铁”新枢纽;更多领域正由“建基站”向“用场景”转变,数字化应用正在向医疗、教育、交通、市政等领域拓展。
  “作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和承办单位,我们将广泛利用数字技术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峰说。
   (本报记者牛纪伟 王炳坤 于也童 刘艺淳)
 
把学思想作为首位任务贯穿始终
把学思想作为首位任务贯穿始终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其他基层党组织开展。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切实把“学思想”作为首位任务贯穿始终,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学思想是主题教育总要求的首位要求,也是首位任务,必须贯穿主题教育的始终,牢牢把握、扎实推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地位,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就必须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凝心铸魂、指导工作,这是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目的所在。学思想,要使全党同志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不断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第二批主题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层级下移,参加单位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可以说是直面基层一线。面对新任务,把学思想作为首位任务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就要深入总结、系统用好第一批主题教育的好经验、好学法,在学习的“走心”“走深”“走实”上下功夫,做到学习贯穿全过程、覆盖全领域;要将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工作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对标对表,深刻检视问题,及时校正偏差;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新学习方法、严肃学习风气,切忌只讲过程不讲结果,只重形式不重效果,防止出现把理论学习作为阶段性任务,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要吃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以思想力量激扬奋进力量,以理论主动把握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途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记者徐扬)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践行大食物观须做好加减法
践行大食物观须做好加减法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年世界粮食日及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强调“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主题,符合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要求。老百姓食物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各方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速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践行大食物观,要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农田就是农田,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一些地方大量的良田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这种“非粮化”必须遏制。
  大食物观、大农业观要与大资源观、大生态观相协调。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都要坚守,决不能拆东墙补西墙。要立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适应食物结构升级、消费多样化需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要蛋白,归根到底要靠绿水青山、江河湖海,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从每一分耕地、每一块林草、每一片湖海保护利用开始,多做绣花功夫的“加法”,少搞“大开发”“大开荒”。
  践行大食物观离不开“小种子”。我国主要作物种子自给自足,是粮食安全底气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我们要为扭转生物多样性加剧丧失趋势而努力,建设好中国的“种子银行”,存储物种遗传密码,守卫人类粮食安全底线和生物资源开发根基。还要在确保生物安全基础上,开展基因功能及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开发,在生态系统、物种、基因等层次开展种子科技攻关,实现藏粮于技。
  践行大食物观,要做好“减法”。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样样生之不易,全社会要大兴节约食物、反对浪费的风气,相关部门要从健康、节约角度引导公众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把森林草原、江河湖海馈赠的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提供的热量、蛋白用足用好用精,尊重绿水青山,珍惜劳动果实。      (记者王立彬)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拥抱科幻,创造明天
拥抱科幻,创造明天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10月18日开幕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是这个有八十多年历史、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嘉年华,第一次走进中国。成都也继日本横滨后,成为亚洲第二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有想象力的人的大聚会”,也有人说,这是“向今天透露未来信息的高光时刻”。五大洲的科幻人首度如此集中地汇聚在中国,讲述对未来的憧憬,交流对科技的展望,关注人类的走向,乃至地球在宇宙的续存。
  的确,我们正处于通向未来的门槛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到来、可控核聚变的进展、量子计算及通讯的突破、生命科学的进步、宇宙深空的发现……都让人类的探索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同时,新冠疫情的影响还没有过去,气候变化在加剧,造成全球罕见的高温、火灾、暴雨、洪水,还有新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以及饥荒、暴乱、恐怖袭击,都在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何去何从、如何在剧变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有“明日预言”之称的科幻艺术,在此时格外引人瞩目,这届大会的主题也被确定为“共生纪元”。
  现代科幻诞生在1818年的英国,是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产物,这种年轻的文艺形式在二十世纪初被鲁迅等人介绍进了中国,它聚焦科学与幻想,思考科技进展带来的时代变化,并探讨人类及世界未来的种种可能。1939年第一届世界科幻大会在美国纽约举行,映射出在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奠定基础的二十世纪,人类演化进入了新阶段,迎来无尽机遇,也面对巨大挑战。
  在中国举办第八十一届世界科幻大会,是2021年在美国华盛顿的七十九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决定的,成都作为申办城市,经过各国科幻人的投票表决,在与法国尼斯、美国孟菲斯、加拿大温尼伯的竞争中胜出。能够申办成功,与中国科幻的蓬勃发展有关。成都是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所在地,也是一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创新之城;中国科幻产业去年产值达到877.5亿元,并产生了票房达几十亿元的《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科幻尤其受到亿万青少年的喜爱,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科幻粉丝群。
  这后面,是中国的发展巨变。被称作“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不仅有力助推了中国经济社会进步,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动力,它还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日渐形成一种流行文化。中国被认为是最有“未来感”的国家之一,人类的一种新型未来正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科幻艺术更加繁荣昌盛起来,把对明日世界的展望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带入千家万户。
  人们越来越赞同爱因斯坦的观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意识到创新需要让想象力奔涌不息。的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从飞机到宇宙飞船,从计算机到互联网,从人工智能到元宇宙,最初都来自科学幻想。现在人们正在进入一个科幻成真的时代,而科幻也在帮助人们的思维进一步解放,去创造更神奇的未来。
  中国科幻在世界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今,国外不少大学讲授中国科幻课程,许多学生以中国科幻为题写硕博士论文,每年都有几百件中国科幻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传播到海外。科幻正在成为熊猫、功夫、美食等之外的一张中国文明的新名片。
  这次大会将聚焦各国科幻作家和科幻迷关心的全球性共同话题,而中国科幻人对人类的未来提供的独特思索和解答,更引发广泛兴趣。大会也被称作是一次文明的对话,人们通过思想实验和头脑风暴,从不同角度求解在未来共生共存的答案。
  2007年横滨的第六十五届世界科幻大会上,中国仅派出一个四人代表团参会。而今年,有数千中国人来到成都的主会场,尤其是大批中国青少年正面对世界,分享他们对新科技的认知,讲述他们对新世界的构想,这本身便是塑造未来的一部分。拥抱科幻,即创造美好明天。
       (记者韩松)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谨防“侧卧式”干部
谨防“侧卧式”干部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一段时间以来,“躺平式”干部广受社会诟病,成了过街老鼠,渐渐没了市场。
  当“躺平式”干部遭受批评并有所收敛时,又有一种所谓的“侧卧式”干部冒了出来。这些“侧卧式”干部常常表现出想躺则躺、想站则站,而且时躺时站、忽躺忽站,平常更多时候是在看热闹、当看客、作壁上观。他们碰到有名有利的事或场合则“站”出来、露个脸;碰到无名无利,特别是有可能担责、有风险的事或场合则退避三舍、销声匿迹、不见人影,或躲起来或躺下去。“侧卧式”干部最大的特点就是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规避风险、趋利避害。他们往往不是从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出发,没有大局观,而是随时观察和评估着每件事对自己会有好处还是会有坏处。于是现实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相,有的干部干事情要见到领导批件才肯干,遇事情要看到“会议纪要”才敢干,这种极端表现让人匪夷所思。“侧卧式”干部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也更有市场,更要从一开始就要刹住它、防止它。
  “侧卧式”干部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是事业发展的天敌,也是干部作风建设的死敌。机会主义者最大的本事就是善变,善于见风使舵、见机行事、投机取巧、投机钻营。有的人,领导在与不在,或看见与没看见,其表现就是大不一样,有时甚至判若两人。有的人就是习惯在领导眼前晃悠,喜欢在领导的眼皮底下做事,工作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让领导满意,“把领导点头当劲头,把领导表情当心情”,而对于群众的脸色、同事的风评可以全然不顾。“侧卧式”干部“侧”的是责任和使命,可谓对责任侧目而视、对使命侧身而过;“卧”的是担当和作为,让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奋斗精神和敢闯、敢冒、敢试的精气神“卧床不起”。
  “侧卧式”干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者时时处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打小算盘、明哲保身。“侧卧式”干部如同墙头草,可以随风两边倒,当遇到问责或个人利益或安全受到威胁和挑战时,可以立即倒向有利自己的一边,然后随时抽身,来个“金蝉脱壳”。精致利己主义是“侧卧式”干部滋长蔓延的心理温床。
  “侧卧式”干部是装模作样的戏精。“侧卧式”干部的“干”说到底不是真干而是假干,台上装模作样、台下装腔作势、见矛盾和困难装聋作哑、出了问题和责任还装疯卖傻。这些人把工作平台当成了表演舞台,喜欢作秀,干事成败全靠演技。“侧卧”成了戏精们的拿手好戏。
  “侧卧式”干部是一种新动向,应该抓早抓小,注意防苗头、防倾向。客观地说,“侧卧式”干部如果及时提醒引导,一些是可以变看为干的。多数人内心深处还是想干事、愿干事,也能干事的,只是有的人或许对形势与任务看不太明白,对政策规定看不太清楚,或者还有不少困惑、迷茫和担忧,于是缩手缩脚、不太敢放开手脚去干。只要讲清利害、因势利导,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轻装上阵,就能变看为干、变“侧卧”为“站立”,真正行动起来。在教育引导的同时,制度措施要跟上。“侧卧式”干部往往说他没干他也干了,说他干了他又没真干,有时拿他还真没办法,怎么办?让制度来说话。制度措施、考核标准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制度措施要硬起来,不可以成“稻草人”,让“侧卧式”干部在制度的约束下过得不舒服,尽早尽快走出舒适区。
         (徐文秀)
 
中国对全球人权治理又一重要贡献
中国对全球人权治理又一重要贡献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刚刚闭幕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中国和玻利维亚、埃及、巴基斯坦、南非等国共同提交的“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决议。这项中国主提的决议草案得到发展中国家广泛支持,80个国家加入共同提案国,无需进入投票环节即获一致通过,充分表明中国在全球人权治理的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出的重要贡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同。
  这次决议着眼于人权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各方围绕不平等和经社文权利达成共识;着眼于赋权与赋能的平衡,呼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能力建设等促进经社文权利;着眼于具体的国际合作机制,提出设立经社文权利知识中心,为各国就有关问题开展平等交流提供平台,分别从怎么看、怎么办以及具体措施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方案,有力回应了要求加大经社文权利投入、构建公正包容国际秩序的强烈呼声,顺应了多边人权体系再平衡再出发的历史潮流,必将有利于国际人权事业健康长远发展。
  中国主提决议草案获得一致通过,反映了全面平衡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国际共识。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经社文权利包括享有足够食物、适足住房、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参与文化生活、获得饮用水和卫生设施以及工作等权利,与幸福感密切相关,而这些权利的保障必须基于发展权的实现。中方专门提到要“通过能力建设等促进经社文权利”,这体现了中国人权观的一个重要认知:人权的实现需要赋权,即通过法律保障人的权利;也要赋能,即要增强实现人权的能力。放眼全球,一些国家内部,政治权利的平等并未带来经社文权利的平等实现,社会不平等现象不断加剧,国际上不公正不合理的秩序阻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在此背景下,中国推动各方围绕不平等和经社文权利达成共识并强调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际上与之前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一脉相承。
  中国主提决议草案获得通过后,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第一时间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作为全球人权治理变革“重要推动者”的角色日渐深入人心。多年来,中国立足自身人权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时代潮流、呼应国际社会关切的建设性理念和倡议,被广为接受。例如,针对全球人权保障水平提升困境、人权合作困境、疫后复苏中经社文权利保障面临困难等现实挑战,中国多次推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多次推动通过“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推动通过“疫情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消除不平等”决议;自2017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十余次纳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身发展又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国理念,正投射到更广阔的全球治理领域,对人类进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建立在中国全面平衡推进人权事业的基础上,也是历史对于中国长期致力于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积极反馈。中国着力破除贫困这一“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权利需求,走出一条渐进的、协调的、全面的人权发展道路。10月10日,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再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这是中国第六次担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是当选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相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随着世界正义力量的不断聚集壮大,中国必将为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演进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叶书宏)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中巴经济走廊给我的家乡带来巨大发展与希望
访巴基斯坦看守政府总理卡卡尔
中巴经济走廊给我的家乡带来巨大发展与希望

访巴基斯坦看守政府总理卡卡尔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巴基斯坦看守政府总理安瓦尔·哈克·卡卡尔日前在位于首都伊斯兰堡的总理府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给他的家乡俾路支省带来巨大发展与希望。
  卡卡尔表示,十年来,俾路支省的能源供应、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瓜达尔港建设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水平极大提升,发展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卡卡尔受邀将赴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他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通过发展实现繁荣,巴各界高度赞赏这一倡议。巴方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出席高峰论坛,其中包括巴方负责经济、工业、安全事务的官员。除双边高层会谈外,巴方还期待在访问期间与中国智库、媒体交流互动。
  卡卡尔表示,巴基斯坦高度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本国的发展榜样,愿努力学习中国发展经验。
  他说,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巴方将加强同中方的政策沟通协调,在粮食安全、农渔畜等领域引进新技术,鼓励两国企业加大贸易往来,激发双方合作潜力。巴方将进一步完善特别投资促进委员会机制,鼓励中企在巴基斯坦采矿业、农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投资兴业,为中企在巴基斯坦开展业务创造便利条件。
  卡卡尔还说,希望巴中两国人民加大对彼此语言文化的学习了解,进一步增进两国民间友好感情。他强调,巴方高度重视在巴中国公民安全,愿进一步完善对中国公民的安保机制,尽最大努力保护在巴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
  卡卡尔表示,巴方珍视同中方的“铁杆”友谊,愿同中方进一步深化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习中国在减贫、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农业等方面的经验。巴方从两国关系发展中获益良多。
      (记者蒋超 唐斌辉 王欢)
       新华社伊斯兰堡10月16日电
 
“我将作为‘推销员’,向中国推介肯尼亚”
访肯尼亚总统鲁托
“我将作为‘推销员’,向中国推介肯尼亚”

访肯尼亚总统鲁托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我将作为‘推销员’,向中国推介肯尼亚。”赴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在首都内罗毕接受了中国媒体联合采访。
  鲁托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肯尼亚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深度对接,有助于肯尼亚发展,肯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深化各领域合作。
  谈到即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鲁托说,期待在北京同各方分享共建“一带一路”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开启新篇章,为肯中乃至非中合作注入更多活力,“希望更多中国企业看到肯尼亚的活力和投资前景,我们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到肯尼亚投资建厂”。
  这是鲁托首次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鲁托高度评价肯中关系。他说,近年来,肯中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政治互信达到新的高度。肯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两国合作走在非中合作前列。
  统计显示,如今肯尼亚是中国在东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肯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鲁托说,两国经贸合作势头强劲,教育和文化等人文交流深入发展,“‘一带一路’是名副其实的繁荣之路”。
  谈及所谓“债务陷阱”论调,鲁托说:“肯尼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肯尼亚知道谁是自己的朋友,肯尼亚选择了自己的合作伙伴。”他表示,肯中关系务实、稳固、互惠。
  鲁托认为,肯中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优势互补,在绿色领域合作将实现双赢。“肯尼亚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等资源,中国拥有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和经验,我期待两国在这一领域拓展更多合作。”
  近年来,中国企业频频参与肯尼亚绿色发展进程。肯尼亚东北部由中企承建的加里萨光伏发电站目前是东非最大光伏电站。中企建设的索西安地热电站于今年6月底投产送电,成为非洲首个从设计、产品生产到建设、调试完全由中国企业独立完成的地热发电站。
  今年9月,中国和肯尼亚国家间大型科研合作项目《肯尼亚植物志》首部分册在肯尼亚发布。这是肯尼亚首部国家植物志,填补了该国植物资源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时攻读动植物学专业的鲁托表示,两国科学合作前景广阔,期待更多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交流,让人文科技合作为非洲增添发展内生动力。
  鲁托说,非洲是年轻的大陆,充满活力,非洲国家可从中国的发展道路中汲取经验。十年来,非中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各项成就表明,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是成功的十年。”他说,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包括肯尼亚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在中国帮助下呈现新貌,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鲁托指出,非洲国家高度赞赏中方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表明中国着力推动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肯方支持并积极参与中方提出的重要倡议。
   (记者黎华玲 金正)新华社内罗毕10月16日电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马尔代夫繁荣发展
访马尔代夫当选总统穆伊兹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马尔代夫繁荣发展

访马尔代夫当选总统穆伊兹

( 2023-10-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马尔代夫当选总统穆伊兹日前在首都马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马友谊大桥是马尔代夫迄今实施的最具标志性和变革性的发展项目,相信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马中友好合作将推动马尔代夫长期繁荣发展。
  穆伊兹说,中马友谊大桥连接首都马累和胡鲁马累岛,令数十万人的生活发生积极改变,不仅惠及马尔代夫民众,还惠及赴马尔代夫旅行的游客。
  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2018年8月通车,是马尔代夫首座跨海大桥,结束了马累与新兴城市、第二大岛胡鲁马累之间只能通过轮渡往来的历史。
  穆伊兹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马中两国还实施了住房项目建设、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等。“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家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尔代夫已规划诸多基础设施项目,相信马中合作将有力推进这些项目。
  穆伊兹指出,作为由上千个小岛组成的国家,马尔代夫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中国帮助马尔代夫建设亟需的基础设施项目,使马尔代夫获得更加安全的生态环境,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穆伊兹表示,马中有着传统友好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多年来保持密切合作。他领导的新一届政府将继续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
  对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穆伊兹说,本届高峰论坛具有重要意义,对包括马尔代夫在内的共建国家非常重要,他已委派特使代表其参加高峰论坛,期待高峰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穆伊兹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他说,马尔代夫欢迎“三大全球倡议”,认为倡议有利于马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稳定。所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马尔代夫这样的岛国,都从中国方案中获得帮助,马尔代夫将积极参与其中。
         (记者车宏亮)
      新华社马累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