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新华财经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观点

08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在党的旗帜下奋斗强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述评
在党的旗帜下奋斗强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述评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关键,关系强军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加强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放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思考,放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谋划——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聚焦备战打仗,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为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深刻昭示——全面加强新时代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强国强军的必然要求。
  这也是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关键之举——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人民军队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守住了根和魂


  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个时期,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情况比较突出,如果不彻底解决,不仅影响战斗力,而且事关党指挥枪这一重大政治原则。
  2014年10月,党中央和习主席决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立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带领全军重振政治纲纪、重整行装再出发,牢固立起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为新时代加强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深远擘画。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把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这一制度在党章中确立下来。
  2018年8月,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在北京召开。习主席鲜明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新时代人民军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根本的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围绕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出一系列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为我军实现伟大变革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成为新时代人民军队鲜明特质。
  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上,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在军事政策制度上,体系构建军队党的建设制度规定,将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要求在重要法规中固化下来。
  在推进工作落实上,建立完善请示报告、督促检查、信息服务三项机制,出台批示指示督办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监督问责等方面措施规定,推动军委主席负责制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22年金秋,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推进军委主席负责制贯彻落实的坚定意志。之后,中央军委相继印发《关于深化军委主席负责制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若干规定》,制定实施军委主席负责制学习教育规划,修订印发《军委主席负责制学习读本》,推动全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全军各级把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最高政治要求来遵循、最高政治纪律来严守,坚持从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感悟实践伟力,不断强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
  心中有魂,脚下有根。陆军某部“大功三连”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淬炼忠诚和信仰,成为全军“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连”。
  习主席来到该连看望慰问官兵时,勉励他们发扬优良传统,紧贴时代、紧贴实践、紧贴官兵,做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打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政治根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维护核心、听从指挥”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等;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编印《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问答》等,举办少将以上军(警)官政治理论轮训班,狠抓中校以上军官学风,着力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听党指挥。
  古田再出发,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全军坚持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全面彻底肃清其流毒影响;坚定不移整顿思想、整顿用人、整顿组织、整顿纪律,突出打好思想清理、组织清理两场硬仗,深入开展12个重大是非问题讨论辨析;推进政治整训常态化制度化,坚决查处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人和事……人民军队实现了思想上洗礼、组织上纯洁、政治上团结。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这是新时代广大官兵的共同心声,体现了全军部队坚定纯粹的信仰信念。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融入血脉、植入灵魂,成为高度自觉。
  “军队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来展开,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增强剂和功放器”——
  人民军队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使命职责之所在,也是军队党的建设的根本着眼点。
  “全军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主席率中央军委一班人视察军委联指中心,表明新一届中央军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鲜明态度。
  从朱日和沙场阅兵,到南海海域海上阅兵;从开训动员大会发布训令,到深入部队视察调研……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习主席上军舰、乘战车、登战机,反复强调练兵备战,对备战打仗高度关切、倾注极大心血,以坚定步伐引领全军实战练兵之路。
  ——归正工作重心,立起鲜明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领导召开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等,推动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
  各级党委坚决落实习主席关于备战打仗重要决策指示,坚持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坚决把工作重心归正到备战打仗上来,一切为了提高战斗力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鲜明确立。
  重构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出台《关于在党委领导工作中贯彻落实战斗力标准的意见》,推动各级党委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按战斗力标准统筹资源的运行机制,把人力物力财力向备战打仗聚焦。
  ——纠治和平积弊,聚力练兵备战
  2014年,“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在全军掀起一场场思想风暴,围绕“战斗力标准是什么、战斗力现状怎么看、战斗力建设怎么办”,层层对照检查,人人全程参与,查找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推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起来落下去。
  开展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以整风精神纠治备战打仗中的顽症痼疾;组织全军战备突击检查和部队整建制拉动,检验部队战备水平,暴露和祛除党委机关的和平病灶;加强军事训练监察,推动训风演风考风向战走实;抓好备战打仗专项巡视,重点检查党委议战议训、正副书记履行备战打仗第一责任和首长机关训练、领导干部组训督训落实情况……
  一系列硬招实招精准点穴,各级党委一门心思想打仗、谋打仗、抓打仗,实现了问题积弊的深纠治、主责主业的真回归、打仗能力的新提升,在与强敌过招、应急应战中回答好“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
  ——提升打仗本领,忠诚履行使命
  认真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建立完善战区党委领导联合作战的制度机制,扎实开展实兵对抗演练、跨区基地化训练、使命课题训练、中外联演联训等演训活动,紧贴领导备战打仗实践强化党委战略谋划和指挥能力建设,锻造打仗型党委班子,培养打仗型领导干部。
  各级指挥员进入指挥岗位、走进自己战位、走上练兵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砺气”、“强能”,谋划打仗、指挥打仗、带兵打仗本领显著增强。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大江南北座座练兵场,铁甲奔涌,战舰驰骋,战鹰呼啸,长剑引弓,全军精武强能热潮持续涌动,铺展开备战打仗的壮阔图景。
  回望强军征途,人民军队聚焦主责主业、向战而行——紧紧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根本指向,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纠治和平积弊,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
  回望强军征途,人民军队强固制胜优势、不辱使命——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有效应对外部军事挑衅,震慑“台独”分裂行径,遂行边防斗争、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抗击疫情、维和护航、人道主义救援、国际军事合作等重大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
  人民军队各级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断增强,强军兴军的特有优势持续强固


  江西永新,青山绿水间,一座雄伟的三湾改编纪念碑巍然矗立。碑顶上,一面镰刀锤头的红旗迎风飘展,一只遒劲有力的大手紧握钢枪,枪口直指苍穹。
  96年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这里出发的人民军队,历经三湾改编的洗礼,依靠严密的党组织体系,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
  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严密的党组织体系,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我军克服千难万险、战胜敌人的法宝。
  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各级各类党组织的体系结构、类型设置、职能配置等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持抓好党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和关键,体系聚优、贯通发力强组织、强功能、强队伍,把人民军队凝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信仰共同体和无坚不摧的战斗集体。
  ——优化组织设置焕发新活力
  适应军队体制编制调整,规范各级各类党组织职能定位、组成产生和主要任务,构建起与新的领导指挥体制相衔接、与新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相匹配、与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相融合的党组织体系——
  军委机关部门党委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确保军委机关履行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战区党委对辖区部队日常战备和军事行动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军兵种党委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在推进军兵种建设战略转型中发挥领导作用;战区军种党委加强工作统筹,履行作战指挥和建设管理双重职能;基层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完善法规体系释放新效能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于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部署具体化,深入推进军队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出台《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军队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法规制度,修订《军队政治工作条例》,形成系统配套的党指挥枪制度体系。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21年5月,200名少将以上军官分两批参加军队党的建设法规培训。以此为示范,各级采取上下联动、分级组织方式,系统加强新法规学习培训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跟进抓好督导检查,推动全面进入“新法规时间”。
  ——强化功能作用引领新发展
  从高至云霄的“5592”哨所,到万里之外的亚丁湾护航舰船,再到抗疫一线的火神山医院,人民军队使命任务拓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就加强到哪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各级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适应部队使命任务新拓展、力量编成新变化、工作运行新状态,坚持抓组织强功能、抓高层带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强化,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断增强。
  中央军委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视,深刻查摆剖析,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全军作出表率示范。各级紧紧跟上,从烧旺“熔炉”严起,真拉袖子、红脸出汗,弘扬认真和斗争精神……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明显增强。
  军级以上高层党委在我军党的组织体系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全军突出政治标准和打仗能力选准配强高层党委班子,加强民主集中制经常性学习培训,完善落实党委议事决策规则和决策监督机制,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实际能力。
  2022年3月开始,全军营连党委(支部)书记、科室党支部书记、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书记3类示范培训接续举办,探索形成的“学讲研练考”培训模式为部队提供借鉴。各级按照全面锻造“三个过硬”基层要求,拓展运用全军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成果分级分类抓好管党务党能力强训,构建机关指导基层工作统筹协调制度,用好“双争”、“三大组织”联建联创等抓手释放自建活力,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实基础和支撑。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阔步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中,全军各级党组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迸发出空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广大党员不怕牺牲、实干担当,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党旗在任务一线高高飘扬。
  “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集聚矢志强军打赢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人民军队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堪当强军重任的人才方阵加速崛起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摆在强军事业发展突出位置,重振党管人才政治纲纪,立起为战育人鲜明导向,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布局,深化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推动人才领域开放融合,我军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始终保持我军人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进入新时代,从首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到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确保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支撑”;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到党的二十大部署“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持把人才强军纳入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战略布局一体运筹,鲜明提出军队好干部标准,从政治上培养、考察和使用人才,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
  选人用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指挥棒,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中央军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干部考评委员会,全方位考察识别、大范围交流使用干部,接续深化干部工作大检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纯洁高级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加强对干部忠诚度鉴别和政治考察,刚性执行选人用人“八个坚持”、“十个严禁”、“凡提四必”,坚持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靠本事立身、凭能力进步蔚然成风。
  ——坚持为战育人,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决定》、《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条例(试行)》……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为战育人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持打仗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加速锻造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超前预置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激励扶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复合培养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锚定制胜未来战争的“四类人才”建设按下快进键。
  立足军事斗争准备实际,注重在重大军事行动和重大演训任务中培养和发现人才,走活应急应战紧缺人才培养和调剂补充路子,探索实施“人才+工程”和“人才特区”建设,建好蓄足打赢未来战争的“人才池”。全军官兵在壮阔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一批又一批优秀指战员走进火热的演训场、走向军事斗争准备一线。
  ——坚持改革创新,深层激发人才队伍动力活力
  人员结构布局深度优化。大幅压减全军团级以上机关现役员额,精简服务保障等机构和人员;依托地方高校定向培养军士,订单式招收让专业对口率不断上升;走开文职人员岗位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路子,院士穿上“孔雀蓝”……我军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政策制度改革实现重大突破。以《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为标志的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军士、义务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一体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以及军队看望慰问和救济、军队疗养、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等一大批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汇聚起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激情干劲。
  人民军队昂首阔步,人才强军号角催征,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入脑入心,一项项新思路新举措接续推出,一个个现实矛盾难题逐一破解,一条条爱兵惠兵之策提振军心,人才强军之道越拓越宽,官兵成才之路越走越广。
  “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深入推进我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新风正气不断上扬


  作风优良才能锻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不放松,带领全军持续正风气、严规矩、惩贪腐,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推动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锻造。
  展现新气象新面貌——全军上下从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整改整肃,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力回归,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立起了人民军队好样子。
  ——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
  “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对军队来说,就要从军委做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央军委制定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贯彻执行,为全军改进作风立起标杆。
  紧紧扭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依法依规履职用权、落实待遇规定、规范社会交往、管住管好家属子女等事项的制约和监督,督促守好思想防线、用权底线、法纪红线、家风界线,以“关键少数”影响带动“绝大多数”。
  深入开展“八个专项清理整治”,深化拓展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工作,深挖严治违规喝酒、请吃吃请、网上收礼送礼等不良风气……推动纠治“四风”由集中整顿向常态化体系治理转变,车轮上的腐败、住房上的特权、舌尖上的浪费得到有效治理,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
  党中央和习主席以坚定的决心意志,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永远吹冲锋号,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守“贪污受贿3万元以上一律移送司法”法纪红线,受贿行贿一起查,“老虎”、“苍蝇”一起打,大力纠治官兵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纵深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整肃治理,深挖重处啃食战斗力的“硕鼠”、“蛀虫”,形成全领域、全方位、全时段高压严治态势。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入开展军队干部反腐败教育,健全完善理论灌输、文化润塑、案例警示相结合的思想教育体系,常态抓好党性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根本性转变。
  ——坚持以体系治理纯正生态
  正风肃纪反腐,从治标到治本,再向治理跨越,靠决心意志、果断举措打攻坚战,更需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打持久战。
  制定修订《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军队实施党内监督的规定》、《军队党的问责工作规定》等党纪条规,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权力制约监管制度体系构建,为权力套上管束之笼。
  督导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行业部门廉政主管责任,牵住党委主体责任“牛鼻子”,探索可查可比的评价指标,上下贯通拧紧责任螺丝、消除梗阻堵点、传导压力压势;纪检、巡视、审计“三把利剑”联动发力,实现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拓展军地融合监督成效,巩固深化军内联合监督,构筑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的监督执纪大网。
  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巡视巡察、派驻监督、作风督查、交叉检查、专项整治等手段,严格执行军规军纪,持续扎实推进部队风纪整改,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
  战鼓激越高昂,步履铿锵坚定,人民军队正风肃纪反腐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标本兼治综合效能不断增强,部队新风正气充盈、面貌一新。
  历史的启迪、时代的昭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人民军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全面加强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精神状态激发出来,把奋进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 解放军报记者费士廷 李兵正)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习近平就中柬建交65周年同柬国王互致贺电
李强同柬埔寨首相互致贺电
习近平就中柬建交65周年同柬国王互致贺电

李强同柬埔寨首相互致贺电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7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柬建交65周年同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互致贺电。
  习近平指出,建交65年来,中柬关系经受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历久弥坚。今年初,我们在北京亲切会见并多次互致函电,共同引领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不断走深走实,“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柬建交65周年暨中柬友好年系列庆祝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我高度重视中柬关系发展,愿同西哈莫尼国王一道努力,推动中柬友谊结出更多硕果,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西哈莫尼表示,柬中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在高度互信、互利共赢基础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打造“铁杆”友谊。新形势下,坚信柬中友好关系和互利合作必将持续巩固,两国“铁杆”友谊必将世代相传。柬方愿同中方携手深化各领域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柬埔寨首相洪森互致贺电。李强表示,今年是中柬建交65周年和中柬友好年,中柬关系站在新的起点。我愿同洪森首相一道,指导两国各部门各地方通力合作,推动中柬全面战略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洪森表示,柬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大倡议,愿同中方推动柬中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等系统记述习近平主席地方工作经历图书繁体版首发式在香港书展举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等系统记述习近平主席地方工作经历图书繁体版首发式在香港书展举办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7月19日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以下简称《纲要(2023年版)》)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主席地方工作经历图书繁体版由联合出版集团旗下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7月19日,香港书展开展首日举办了新书首发式。
  《纲要(2023年版)》全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充分反映了这一思想的最新发展。《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等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主席地方工作经历图书,聚焦习近平主席领导和推动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生动呈现习近平主席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思维方法、品格风范和非凡业绩。五部图书繁体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港澳读者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入了解习近平主席从基层领导干部一步步成长为党的总书记和人民领袖的奋斗历程,更好体悟习近平主席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为港澳社会各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更好推进“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提供了重要学习读本。
  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负责同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和出版界代表出席首发式。香港友好协进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青年联会等有关负责人在首发式上接受赠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2023年7月1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2023年7月14日)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积极贡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
二、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一)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或提供证明等。稳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建立市场准入壁垒投诉和处理回应机制,完善典型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
  (二)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强化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定期推出市场干预行为负面清单,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信用信息记录和共享体系,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将承诺和履约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发挥信用激励机制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企业获得感。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依法依规按照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对责任主体实施惩戒。健全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机制,研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四)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推动修订企业破产法并完善配套制度。优化个体工商户转企业相关政策,降低转换成本。
三、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精准制定实施各类支持政策,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及时回应关切和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五)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银行、保险、担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推广“信易贷”等服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扩大覆盖面、提升增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六)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加大对责任人的问责处罚力度。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建立拖欠账款定期披露、劝告指导、主动执法制度。强化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加强对恶意拖欠账款案例的曝光。完善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督查、巡视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
  (七)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健全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等接续的政策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办法,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完善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标准。搭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用工和劳动者求职信息对接平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民营经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优化职业发展环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发挥平台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
  (八)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加大涉企补贴资金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的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供。
  (九)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依法依规履行涉企政策调整程序,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加强直接面向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发布和解读引导。支持各级政府部门邀请优秀企业家开展咨询,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
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
  (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以及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对不宜查封扣押冻结的经营性涉案财物,在保证侦查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可以允许有关当事人继续合理使用,并采取必要的保值保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侦查办案对正常办公和合法生产经营的影响。完善涉企案件申诉、再审等机制,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
  (十一)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出台司法解释,依法加大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涉案财物追缴处置机制。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强化民营企业腐败源头治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严格的审计监督体系和财会制度。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推动企业加强法治教育,营造诚信廉洁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民营企业腐败治理机制。推动建设法治民营企业、清廉民营企业。
  (十二)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行为保全等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和行政非诉执行快速处理机制,健全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研究完善商业改进、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
  (十三)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加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开展联动执法。按照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推行告知、提醒、劝导等执法方式,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十四)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持续完善政府定价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进行常态化公示,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畅通涉企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渠道,建立规范的问题线索部门共享和转办机制,综合采取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手段实施联合惩戒,公开曝光违规收费典型案例。
  五、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五)引导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实现治理规范、有效制衡、合规经营,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依法推动实现企业法人财产与出资人个人或家族财产分离,明晰企业产权结构。研究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和提示机制,对严重影响企业运营并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情形提前预警。支持民营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引导建立覆盖企业战略、规划、投融资、市场运营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十六)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大政府采购创新产品力度,发挥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创新产品迭代应用。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和成果转化机制,调动其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熟化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成果转化。
  (十七)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参与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推广应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绿色低碳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柔性制造,提升应急扩产转产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十八)鼓励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境外项目,在走出去中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更好指导支持民营企业防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长臂管辖”等外部挑战。强化部门协同配合,针对民营经济人士海外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防范化解风险协作机制。
  (十九)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鼓励民营企业自主自愿通过扩大吸纳就业、完善工资分配制度等,提升员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的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生态产业,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投入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代种养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
  (二十)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健全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为资本设立“红绿灯”,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提高资本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水平。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鼓励民营企业集中精力做强做优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六、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全面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用务实举措稳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
  (二十一)健全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机制。积极稳妥做好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中的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创新民营经济领域党建工作方式。
  (二十二)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敢闯敢干,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按规定加大评选表彰力度,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经验。
  (二十三)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优化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结构,健全选人机制,兼顾不同地区、行业和规模企业,适当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倾斜。规范政治安排,完善相关综合评价体系,稳妥做好推荐优秀民营经济人士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人选工作,发挥工商联在民营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在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十四)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民营经济人士专题培训和学习研讨机制,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民营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梯次培养,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推动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
  (二十五)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要双向建立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守住交往底线,防范廉政风险,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民营企业家要积极主动与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沟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七、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


  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良好形象,更好与舆论互动,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十六)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正确看待民营经济人士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财富。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及时回应关切、打消顾虑。
  (二十七)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宣传报道,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时代氛围,对民营经济人士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理解、宽容、帮助。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行为,健全相关举报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二十八)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民营企业自觉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鼓励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做发展的实干家和新时代的奉献者,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个人价值,向全社会展现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参与应急救灾,支持国防建设。
八、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九)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明确和压实部门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支持工商联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更好发挥作用。
  (三十)完善落实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已出台政策的督促落实,重点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政策落实落细,完善评估督导体系。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投诉维权平台,完善投诉举报保密制度、处理程序和督办考核机制。
  (三十一)及时做好总结评估。在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对涉民营经济政策开展专项评估审查。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健全政策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民营经济统计监测评估,必要时可研究编制统一规范的民营经济发展指数。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要信心百倍、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


  翻开河北省大气环境质量“气质日历”,页面颜色由代表污染的深色逐渐过渡到代表优良的浅色,记录了由“雾霾重重”到“蓝天常驻”的巨变:2022年的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了121天。
  “河北大气环境的蝶变,正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钱鹏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这让我们每一位环保人感到自豪。”
  盛夏时节,浙江安吉,漫山翠竹。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背景板”,露营基地、文创产业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富了当地村民的口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重大转变”,其中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这一点令广大安吉群众感受深刻。
  安吉余村村民潘春林说,安吉是“两山”理念发源地,当地干部群众积极主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余村在内的乡村实现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全村皆景区,开门是花园”的蜕变。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成了当地百姓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对此深有感触。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万军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深刻领会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


  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表示:“作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者,我们很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王磊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的重要论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分类施策,确保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被誉为广州“绿心”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特大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央湿地。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目前,与湿地毗邻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吸引50多家互联网、数字经济企业入驻。
  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陈伟锋说:“总书记指出,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海珠湿地的保护和发展,生动说明我们能够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道路。”
  7月的查干湖,碧波荡漾。湖畔,马鞭草、百合、芍药等植物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花海,吸引游客驻足拍照。
  吉林查干湖生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王岩说,查干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前来栖息的鸟类也越来越多。下一步,公司在开展珍稀濒危鸟类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同时,也要着力打造鸟类科普园等生态旅游产品,让更多人感受自然生态之美,就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大家一起呵护查干湖。
  以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近日,河南新乡市生态环境局传来好消息,今年上半年新乡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又增加了6天。
  新乡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洪珍说:“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倍感振奋,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她表示,要以“绣花”功夫加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共同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夏日炎炎,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乔木西拜保护站巡护员阿达比亚特和伙伴们每天往返数百公里,为辖区内的野生动物补水点输送清水。夏季给野生动物“补水”,冬季为它们投送饲草,野生动物数量近年来明显增多。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决心。”阿达比亚特说,下一步,他们将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开展国家公园管护站所及道路建设和修缮,用好新技术,为开展科学管护和研究提供支撑,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洱海之畔,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汤博文忙着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出门去采集农田尾水样本。
  汤博文介绍,他们已在村子及周边约4.8平方公里范围内构建起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正努力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指导当地村民使用绿色智能肥料,减少对洱海的污染,破解洱海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难题。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安徽省区域公司负责人黄荣敏表示,新征程上,要按照总书记部署,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突出科技支撑,以城市智慧水管家为总抓手,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贡献力量。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多国官员、环保等领域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认为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相信中国将继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为世界各国绿色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从大城市到农村,我看到巨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强调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认为,讲话体现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如何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过去10年,中国相关部门携手合作,致力于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目标,并为此采取了切实行动。
  “从大城市到农村,我看到中国生态环境的巨大转变。天空越来越干净,街道上电动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巴西ABC联邦大学“外交政策观察站”研究员费利佩·波尔图对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这离不开政策支持和人民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变为现实。
  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说,生态文明建设是有重大价值的奋斗目标。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中国在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等方面。”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讲话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相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将以更广阔视野和更强力度规划推进这项工作。
  土耳其促进土中文化交流人士伊凡·卡斯勒访华时发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科技也令人印象深刻。”他特别提到,中国企业把先进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技术带到土耳其,助力土耳其的绿色发展。
  不久前访问中国的沙特阿拉伯国际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说,中国宁夏西海固地区发生巨变的故事让他印象尤为深刻。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让中国越来越美丽,也为世界各国在防治荒漠化、减少碳排放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斯里兰卡环保人士萨吉瓦·恰米卡拉说,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逐步构建了适合不同地域特点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国正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中国的坚定承诺。
 
“从根本上造福人民,也启发许多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多次到中国参观考察,深刻感受到讲话中强调的“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意义。索尔海姆对讲话中强调的“要加强科技支撑”“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等理念深表认同。他说,中国在不少地区实施无人机精准飞播造林,还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用于保护濒危动物,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非常关注讲话中有关“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的论述。“在内蒙古自治区,我目睹了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方援建的蒙内铁路等项目也非常注重保护当地生态,中国的生态保护理念在肯尼亚也得到了实践。”
  非政府组织卢旺达绿色建筑组织研究员让·穆希尔瓦对讲话中有关“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论述印象深刻。他说:“中国已将绿色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这将从根本上造福人民,也启发许多国家。”
  曾参与埃中环保合作项目的埃及环境部生态专家阿德尔·苏莱曼说:“垃圾问题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更高效回收利用垃圾,中国大大减少了垃圾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还与其他国家分享相关技术,对全球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分析人士库尔班诺夫说,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和丰富经验,有助于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科尔茹姆巴耶夫从讲话中读出了中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从强化法治保障到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到加强科技支撑……讲话勾勒出中国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路线图。”
  
“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实实在在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多国人士对此深表认同,称赞中国为促进全球环境治理所作贡献。
  柬埔寨政府发言人帕西潘注意到,中方在柬承建金港高速公路、国家体育场等项目时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也推动了柬方的绿色发展。他说,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以自身努力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从萨尔普勒省的石油项目等不少阿中合作项目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和企业非常重视保护当地自然环境。”阿富汗科学院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伊姆兰·扎卡里亚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与相关国家及环保组织的联系,在设计和开展项目时注重遵守相关国际环保规范。
  几内亚环境监测中心专家阿尔法·巴说,他访华时看到了中国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所作努力。“中国致力于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全球生态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一直在探索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这为世界带来重要启示。”卢旺达环境保护专家格雷格·巴昆齐指出,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提出“双碳”目标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和经验成就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约旦舒巴克风电站现场经理马哈茂德·阿勒哈马迪耶切身感受到中企参与项目运营后发生的积极变化:“中国企业参与运营后,项目整体发电效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项目预计每年可满足约3万户家庭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5万吨、节水约13万立方米。”“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积极与世界分享相关技术和经验,对各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让-皮埃尔·帕日以中国成为全球增加森林资源最多的国家为例说,“只有坚决、切实的行动才能带来生态环境的美化。中国在促进全球环境治理、携手各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何梦舒 汤洁峰 王雅楠)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中国的绿色发展,扩大了全球绿色版图,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中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一连串的“世界之最”体现出中国推进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也向世界证明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可以并行不悖。
  塞罕坝沙地变林海、苍山洱海恢复本色、九曲黄河重现清流……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的绿色实践结出累累硕果,也用一个个事实告诉世界,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蒙古国记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乌干巴雅尔说:“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借鉴。”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发挥大国引领和表率作用,不断凝聚国际共识。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紧迫时刻,中国积极参与打造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全球生态治理格局。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快速生效做出历史性贡献;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通过发挥引领作用;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中国勇于担当,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评价:“中国在环保国际合作层面展现出领导力。”巴西外交部可持续发展司司长莱昂纳多·德阿泰德表示,中国正成为世界重要的环境守护者。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启动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实施200多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外项目;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为120多个共建国家培训3000人次绿色发展人才;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联合国有关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工业、农业、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援助、能力建设和试点项目……中国以积极姿态推动开展绿色国际合作,携手世界各国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绿色地球家园,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记者谢彬彬)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评论员


  “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就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坚持达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动权,更好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健全保障体系。要强化法治保障,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就能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答记者问
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答记者问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19日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部署了哪些重要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意见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税收上,2012年至2021年,民企占比从48%提升至59.6%。在就业上,2012年至2022年,规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在数量上,2012年至2022年,民企数量占比从79.4%增长到93.3%。在外贸上,民企从2019年起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占比达50.9%。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但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针对新情况,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重大文件,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方面围绕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民营经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本次出台的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我们要把中央精神领会好,把发展方向把握好,把务实举措落实好,推动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发展舞台和光明发展前景。
  问:意见部署了哪些主要任务?
  答:意见围绕6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
  一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强化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机制,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
  二是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依法依规加大对责任人的问责处罚力度。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
  三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完善监管执法体系,杜绝选择性执法。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四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
  五是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六是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行为。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良好形象。
  问:意见出台后如何抓好落实?
  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央地联动水平。必要时可根据意见进一步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各自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地方政府要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和细化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安排,推动各项措施落地。
  二是密切跟踪、优化配套。加强对文件落实情况的动态跟踪,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全国工商联定期开展意见实施情况调研,听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的意见,在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提出完善政策的后续配套措施,防止政策举措在实施中变形走样。
  三是广泛宣传、做好解读。做好文件解读和宣传,讲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提升民营企业谋发展、谋改革、谋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四是及时研究、科学评估。及时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对重大问题组织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委托相关机构对政策实施开展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持续优化政策落实方式。
    (记者陈炜伟 严赋憬)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用网络汇聚文明力量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用网络汇聚文明力量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奔涌不息。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人,古老东方大国如何在互联网浪潮中继续书写“网络文明”新篇章,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7月18日至19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厦门举行,全方位展现了我国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展示了网络空间治理的新格局。
新成效:网络诚信建设不断推进


  作为现实世界的映射,网络空间文明程度是网民“幸福指数”的基本参照。信息时代如何更好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共享美好数字生活,成为与会人士关注的话题。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3》显示,网民对2022年网络诚信建设状况满意率为84.24%。73%的网民认为2022年网络诚信状况比上年有所提升。
  满意率的提升,来自各方工作的不断推进。
  网络诚信建设必须以法治护航。根据《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3》,2022年我国制定或修改、出台有关网络诚信的法律2部、综合性规划3个、司法解释10部、涉及网络诚信的行政法规15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网络诚信基础进一步夯实。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涛在网络法治论坛上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全国检察机关研发建用并取得成效的法律监督模型达3000多个,挖掘线索40多万条,监督成案12.3万余件,初步形成数字检察规模效应。
  记者从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上获悉,去年以来,全国网信系统共约谈网站平台1.4万家,对9000多家网站平台予以警告,指导处置各类网站账号29万个,移送司法机关相关案件线索1.7万件。加强依法治网,遏制网络乱象,惩处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网络诚信建设成为网络执法的一项重要任务。
  多方协同凝聚网络诚信之力。在与会人士看来,网络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网络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网民共同努力,凝聚起网络诚信建设的强大力量。
  提高公众素养,增强防谣能力;聚焦群众关切,联动权威辟谣;践行社会责任,打造清朗阵地;齐力共治谣言,筑牢防谣屏障……网络辟谣论坛上,“携手抵制网络谣言”倡议的发布,为全社会携手抵制、各方面共同治理网络谣言筑牢共识、夯实基础。
新趋势:新兴技术汇聚“向善”力量


  大会期间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估报告2023》指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不断向好,企业治理、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治理、公平运营、环境保护、社会促进等七项指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
  “数字化技术已经为我国公益慈善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数字公益慈善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已经处在全面数字化转型阶段,参与者的大众化、支付方式的便捷化以及各类形式的灵活化,使实施公益慈善具有无限潜力,为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郑功成说,一些互联网企业将核心技术向各类慈善组织开放,并且不断深耕适用于公益慈善的数字化技术,使网络技术进一步具备了人文关怀与公益慈善的理念。
  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上,“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的发布,从不同维度展示了12家平台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创新探索。
  “去年8月,淘宝推出了首个电商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模式,通过平台技术创新,实现‘不主动推荐,搜索不可见,可见不可买’的分层保护机制,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健康的网上消费环境。”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总裁闻佳分享了企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实践。
  “我们将持续携手商家合作伙伴用户,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建设良好网络生态贡献力量,继续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闻佳说。
  “腾讯将在‘科技向善’的路标下,不断守正创新,持续聚焦突出问题,加大技术研发、产品优化和服务运维等力度,为健康网络生态建设提供丰富的工具箱。”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在网络生态建设论坛上说。
新风尚:优质内容充盈网络空间


  “我们平台上有一位青年内容创作者制作了名为《超级外卖员》的短视频,其中一集讲述他给一位守护海上孤岛的灯塔工人送去家人亲手做的饭菜的故事,引来了大流量。”在大会主论坛上,哔哩哔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的分享,让与会人士感受到积极向善的优质网络内容与广大网民精神需求之间的“双向奔赴”。
  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文明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网络空间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网络文化精品持续涌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异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人世间》,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近年来,一批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示中华文化审美内涵的优秀文艺作品,通过网络的二次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有效提振民族精气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汲取创作源泉,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互联网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与会人士的普遍共识。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文明。”网络内容建设论坛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说,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相互激荡、相互浸润下,中华文明不断吐故纳新、赓续延绵,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以苏绣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明的印记,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则是人类创新发展的智慧结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在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上说,“我们将继续立足优秀文化根脉,借力互联网持续扩大传播规模,以数字化技术促进苏绣的系统性保护和发展。”
  文明中国,未来可期。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落下帷幕,网络文明建设的恢弘画卷徐徐铺展。
  (记者康淼 颜之宏 吴剑锋 王思北)
    新华社厦门7月19日电
 
1735家主流常用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1735家主流常用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张辛欣 王聿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指导1735家主流常用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加快推进App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累计通报188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
  赵志国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小程序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等19项标准。同时,加强App重点问题监管,深化垃圾信息和诈骗电话治理。上半年,共拦截垃圾信息超90亿次,拦截涉诈电话14.2亿次和涉诈短信15.1亿条,营造更安全的信息服务环境。
  信息通信业不仅事关百姓生活,也赋能产业发展。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截至6月底,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7.1%。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6.76亿户,5G应用融入国民经济各领域,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
  赵志国说,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适度超前,加快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重点场景5G网络质量。持续优化农村和边疆地区网络的覆盖水平。加强5G增强技术研发,积极探索6G潜在的关键技术研发。
  此外,在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整治用户反映突出的欺骗误导下载、强制自动续费等痛点问题,推广“骚扰电话拒接”服务,全面推进常用电信服务线上办、异地办,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信息通信服务。
 
《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出台
养老机构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出台

养老机构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高蕾)记者19日从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近日联合印发《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养老机构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养老机构,应当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符合地方性法规要求的可单人值班),且值班人员应当持有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熟悉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其正常运行。
  记者了解到,规定从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场所安全设置、严格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等7方面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作出全面规定。
  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方面,规定指出,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员及职责,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根据情况及时修订完善。
  在规范场所安全设置方面,规定要求,养老机构应设置在合法建筑内,不应设置在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厂房和仓库、大型商场市场等建筑内,不应设置生产场所或其他库房,不应与工业建筑组合建造。
  在严格消防安全日常管理方面,规定明确,养老机构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轮椅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安装符合用电安全要求的充电设施,严禁在室内、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停放和充电。养老机构室内活动区域、廊道禁止吸烟、烧香。禁止使用明火照明、取暖。
  规定还强调,养老机构应当至少每半年开展1次对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对新上岗员工或者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当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对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队员、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特种岗位人员等,应当组织经常性消防安全业务学习。应面向入住老年人宣传消防安全常识,重点提示火灾危险性、安全疏散路线、用火用电常识、灭火器材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最高检:以“四大检察”构建法律监督新格局
最高检:以“四大检察”构建法律监督新格局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冯家顺)记者从19日在京举行的全国大检察官研讨班开班式上获悉,检察机关从法律监督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等方面系统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以“四大检察”构建法律监督新格局。
  据介绍,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主体框架,也是检察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基本格局。
  刑事检察重在推动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要聚焦证据收集审查运用,主动融入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审前过滤把关、指控证明犯罪等作用,担负起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主要责任。
  民事检察重在加大监督力度,实现有效监督。要加强对民事生效裁判、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全流程监督,同步加强虚假诉讼监督,不断拓宽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在行政检察方面,要加强对行政生效裁判以及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的监督,要积极探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对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依法督促其纠正,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公益诉讼检察重在突出“精准性”“规范性”。2018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75.6万件,年均上升14.6%。要依法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找准损害公益的突出问题,对于一些诉前检察建议解决不了的问题、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案件,要敢于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推动类案治理、诉源治理,促进社会进步。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数字化升级提速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解读上半年工业发展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数字化升级提速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解读上半年工业发展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张辛欣 王聿昊)行至年中,工业经济走势备受关注。面对压力挑战和多重不确定因素,工业经济发展如何?稳住工业发展,下一步将出台哪些举措?在19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应对风险挑战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今年以来,一批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密集推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举措。在政策助推和产业各界的努力下,工业经济保持恢复发展的势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5、6月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说,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重点行业稳步恢复,为稳住工业大盘起到支撑作用。5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5.2%,连续两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出口提质升级,为工业经济恢复注入活力。上半年,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61.6%。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还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但从趋势上看,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赵志国认为,稳工业要更加重视扩大有效需求、抓好重点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实促进汽车和家居消费等政策,加紧制定实施汽车、电子、钢铁等十个重点行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在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方面,深入开展消费品、原材料“三品”行动,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将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实施专项贷款,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
通过质量引领 赋能中小企业


  加快助企纾困,为稳工业运行注入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助企政策,广大中小企业迎难而上、努力前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其中,“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长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当前中小企业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发布会上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聚焦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帮扶中小企业。
  陶青表示,将坚持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建设,不断推动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力。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引导企业防控质量风险;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好“独门绝技”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引导中小企业提升品牌意识,推动品牌标准贯标,增强企业品牌建设能力。
加快数字化升级 推动提质增效


  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人关注: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面对来自成本和市场等压力挑战,工业企业正通过数字化升级提升效益降低成本,拓展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制造业企业改造升级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保持良好态势。”陶青介绍,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
  绿色化转型,同样为工业发展积蓄新动能。陶青说,钢铁行业干熄焦、烧结余热发电等技术逐渐普及,石化行业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大型化装备应用水平持续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对超5万家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增强。
  陶青说,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成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万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出台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制造业、信息通信业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产业合作体系。”赵志国说。
 
司法部工信部联合部署专项行动服务实体经济
司法部工信部联合部署专项行动服务实体经济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白阳)记者19日从司法部获悉,司法部、工信部日前联合印发《“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方案》,从今年7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律师行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专项行动。
  据悉,方案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和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搭建律企协作平台,推动律师法律服务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专项行动将在司法部、工信部统筹指导下,由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和律师协会共同组织实施。
  方案要求,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和律师协会要共同组织优秀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相关企业提供全业务、全时空、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活动中,要摸清各类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建强法律服务队伍,创新法律服务方式,通过开展法律政策宣讲、深化“法治体检”活动等形式,推动律师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服务的专业性、精准性、便捷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解决法律问题,维护合法权益,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福州7月19日电(记者董建国 林善传)19日,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
  19日14时30分,随着三支长达123米的叶片缓缓转动,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这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达152米,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根据该海域的多年测风数据计算,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每年可输出超过66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能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
  据了解,此次并网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风机主轴承、叶片和传动链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具有国产化率高、数字化程度高的特点。
  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表示,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成功应用,推动了海上风电产业升级和整体能力的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申铖 韩佳诺)财政部19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
  分中央和地方看,今年上半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884亿元,同比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5319亿元,同比增长13.5%。
  从主要税收收入项目看,今年上半年,国内增值税37503亿元,同比增长96%,主要是去年同期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国内消费税8272亿元,同比下降13.4%;企业所得税26859亿元,同比下降5.4%;个人所得税7800亿元,同比下降0.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9234亿元,同比下降9.5%;关税1251亿元,同比下降13.6%。
 
台商座谈会在广东东莞举行
台商座谈会在广东东莞举行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广州7月19日电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19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台资企业协会举办东莞台商座谈会。全国台企联荣誉会长郭山辉、东莞台商协会会长陈宏钦等台商代表参加。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座谈会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我们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落实并不断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政策措施,支持台商台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拓展大陆内销市场,为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便利。大陆经济发展势头好、空间大,广大台商台企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积极应变,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希望广大台胞台商坚定支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东莞是大陆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莞台商台企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脉动相连,谱写了风雨同舟、融合发展的亮丽篇章。与会台商表示,祖国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出台系列惠及台胞台企政策措施,广大台商在大陆获得快速发展。尽管受外部不利因素影响,部分台企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广大台商始终看好大陆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对继续扎根大陆发展充满信心。未来将抓住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历史机遇,不断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家表示,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两岸同胞要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学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帮助。大家认为,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才能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广大台商愿意继续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与会台商还就台企在大陆持续发展、帮助台青来大陆就业创业、便利两岸人员往来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消费较快恢复、外贸保持增长……
聚焦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
消费较快恢复、外贸保持增长……

聚焦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王雨萧 谢希瑶)今年上半年,我国商务运行总体态势如何?下一步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将如何发力?在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国内消费较快恢复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今年以来,商务部组织开展“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出台促进家居消费等政策措施,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
  “其中,接触型消费明显回升,餐饮收入增长21.4%。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4.1%。网络购物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0.8%,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6.6%。”郭婷婷说。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介绍,围绕大宗消费,商务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如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大力支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等。此外,还持续开展迎春消费季、全国消费促进月等活动,举办了消博会等重大展会以及老字号嘉年华等重点活动。
  徐兴锋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着力推动已出台的政策切实见到实效。同时,持续办好促消费活动,完善商业体系,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着眼商旅文体健相互赋能,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说,上半年外贸规模总体稳定的同时,贸易质量持续提升。新兴市场占进出口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63.5%。此外,出口产品提质升级,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强劲。
  李兴乾表示,展望下半年,外贸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和难预料的因素,但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有强大韧性,中国的外贸企业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具有内在的创新能力。
  “最近我们对重点外贸行业和企业跟踪调研,注意到一些积极变化,比如跨境往来在进一步畅通,国际航班数量也在稳步恢复;新签订单持平或增长的企业占比在回升;电子信息这些压力较大的行业,中间品进口在上扬,这也意味着下半年可能会迎来转机。”李兴乾说。
  他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一系列重要展会,支持企业境外参展营销,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同时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持续提档升级,全力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吸收外资基本稳定


  郭婷婷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5.7%;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同比下降2.7%。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恢复放缓,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叠加2022年同期高基数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出现小幅下降,但整体规模保持稳定。
  “短期数据波动并不影响外商持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扩大对华投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近期,我们也注意到跨国公司高管出现持续‘访华潮’,全面深入考察中国营商环境,寻求投资合作新机遇。”朱冰说,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商务部今年还首次举办“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各地营商环境和投资机遇,截至目前已举办重点活动14场。
  他表示,商务部将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同时,聚焦外资企业重点反映的共性诉求,推动出台新一批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继续办好“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继续发挥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作用。
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 多双边合作不断深化


  郭婷婷介绍,今年以来,我国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上半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316.1亿元,同比增长22.7%。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此外,多双边合作不断深化。郭婷婷说,上半年中国与厄瓜多尔签署自贸协定,实质性完成与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与尼加拉瓜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生效实施。此外,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引领《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成功结束,完成《渔业补贴协定》国内批约,在贸易与环境等领域提出14份中国提案。持续深化双边经贸合作,举办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德企业家圆桌会等。
  郭婷婷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一号通办”一年间
深圳持续创新群众法律诉求服务机制
“一号通办”一年间

深圳持续创新群众法律诉求服务机制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每天即时办结的诉求数量大幅提升、办理时长从71小时缩短到21小时,群众诉求的反映和解决更加便利……这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群众诉求服务处一年来交出的“成绩单”。
  作为全国率先设立群众诉求服务专门机构的地方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行群众诉求“一号通办”工作机制,以专门机构、专业人员、专项通道,对外解决群众诉求,对内服务法院改革。
  闭环管理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家住广州花都的徐女士最近有个烦心事,她的儿子是一宗诈骗案件的受害人,该案正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最近,徐女士最新掌握了一些涉案线索,可能影响判决结果,她急于联系主审法官。
  在拨打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后,深圳中院群众诉求服务处话务员耐心倾听、详细记录了徐女士的诉求。随后,工作人员将该诉求转办给主审法官,主审法官认真核实了徐女士提供的线索,最终将该案发回重审。
  “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打了电话,没想到真的管用,法官非常重视我们提供的新线索,对案件审理很重要。”徐女士说。
  当前,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法院人力资源有限,两级法院仅有法官1134人,每人年均结案442件,精细化诉讼服务压力很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群众诉求服务处的价值就是当好群众与法院之间的桥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群众诉求服务处处长涂超群说。
  一年来,深圳中院形成了“接诉即办、当天转办、限期反馈、提醒督办、回访评价”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群众的痛点就是改革创新的重点


  在服务好群众的基础上,高效解决群众诉求还为法院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鲜活的一手依据。
  2022年9月,“12368”热线多次收到群众反映,法院诉讼费退费申请提交的材料多、手续复杂、程序繁琐、退费周期太长。对此,群众诉求服务处分析研判,对诉讼费退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及时上报,有力推动了法院对诉讼费退费流程、办理所需资料及退费的时间节点等办事环节的优化。
  2022年10月19日,深圳中院出台了《关于案件诉讼费用退还及追缴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该规定,诉讼费退费的启动无需当事人申请,由法院在判决生效后依职权主动退付,并对诉讼费退费及追缴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追责,形成闭环管理机制,确保诉讼费做到应退尽退、早退快退。
  多位法律界人士表示,“一号通办”工作的制度设计,不仅能够联系群众、解决诉求,起到畅通沟通渠道和搜集民意的作用,还能通过对群众集中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研判分析,为决策和建章立制提供数据支撑。
“一号通办”迈向智能化


  按照“一号通办”的机制,深圳中院将搜集到的群众诉求分为咨询、查询、催办、联络法官、投诉信访、意见建议等六类,全部形成工单。
  据统计,咨询、查询类诉求工单占97%左右,均由“12368”接线员即时解决。其他类型的诉求工单由审核专员于1小时内交办相应的责任部门。催办类、联络法官类、意见建议类诉求工单,要求责任部门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信访类诉求工单,要求责任部门在3日内办结,相关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诉求服务处反馈。同时向来电人推送短信,告知事项转办情况,实现群众诉求回应率100%。
  目前,深圳中院正在大力推广智能化手段,提升群众诉求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完善“12368”热线接听模式,提高AI办理效能,通过语音引导、分类服务、AI对接平台知识库智能识别等智慧化建设,促进“12368”热线服务提速提质;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群众诉求工作可视化建设,打通“12368”热线与网上申诉、现场接访、来信办理等应用系统信息数据互认通道,建设群众诉求服务可视化平台。
  深圳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叶青表示,下一步,该院将在现有成绩基础上,以更严格的标准、更高效的管理、更优质的服务,推动法院群众诉求服务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本报记者周科 陈宇轩 参与采写:徐江力)
 
草原建起牧民学校,博士走进蒙古包
草原建起牧民学校,博士走进蒙古包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盛夏7月,是锡林郭勒草原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湛蓝色的天幕下,绿草如茵、毡包如扣、牛羊如云,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会被这幅动人画卷深深吸引。
  “丁博士呦,您看我家草场这盖度咋样?”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牧民敖特根边说边掀开蒙古包的门帘,急切地想请专家给自己的草场“把把脉”。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博士丁勇望着泛起绿意的草原说:“返青的情况还不错,但是太稀疏,目测盖度仅20%,枯落物太少了。”
  “您说的枯落物是什么?”敖特根不解地追问道。
  “立着的和躺落在地上的枯草就是枯落物,通过它能看出你们家草场放牧是不是过度。”丁勇弯下腰拿起一棵枯草说,别小看这些枯草,有了枯落物裸露的沙土就不会轻易被风吹走;枯落物还会给土壤归还养分,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平衡,所以,从枯落物的多少来看,也能基本检验出草原的健康状况。
  博士深入草原,走进蒙古包中,宣讲党的政策、科普草原知识、实地走访调研、现场答疑解惑,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尚属首次。
  前不久,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博士服务站”在锡林浩特市正式揭牌成立,现有40周岁左右的年轻骨干成员10人,丁勇博士担任服务站负责人。成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草原生态保护、草牧业发展、草原遥感监测、区域气候变化和牧区经济政策等多个学科领域。
  早在2013年起,丁勇便和团队一起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立试验基地。为破解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丁勇将目光聚焦到草原保护和利用的前沿阵地——牧民群体上,逐渐萌生了在草原上成立“博士服务站”的念头,并借助锡林浩特市委组织部建立的牧民学校这一平台,让广大牧民更为深入地了解保护生态草原的重要性,帮助牧民调谐草原生态与生产的均衡关系。
  天然草地是陆地重要自然生态系统。锡林郭勒草原类型复杂、保存较为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在温带草原中极具代表性,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保护建设工作尤显重要。
  “博士服务站”成立之后,丁勇总是要挤出一定的时间和团队成员一道走嘎查(村)、访牧民,帮牧民朋友出谋划策,和牧民共同研究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的办法。
  在前不久的一次集中讲解中,丁勇博士以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我国重要草原牧区不同年代的牲畜数量为例,通过丰富、翔实的数据支撑查找草原退化、沙化的原因,并给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方案建议。“草原生态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从每一个人做起,共同努力保护好草原生态,建设好美丽家园。”牧民钢呼和说,听了丁博士的课,明白了许多草原生态保护的科学道理。
  为了进一步扩大“博士服务站”的影响力,锡林浩特市委组织部将专家们的授课内容全程录制,并通过牧民学校的“空中课堂”,实现在手机端随时随地可以观看。牧民学校是专门面向牧区基层干部、牧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公益性教育综合体。截至目前,牧民学校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牧民达2万人次。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博士服务站’的作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走进牧区,充分利用好牧民学校这一平台,为牧民讲授党的政策和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锡林浩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石峰说。     (本报记者彭源)
 
北京再破今夏以来“高温日”纪录 解暑雨21日登场
北京再破今夏以来“高温日”纪录 解暑雨21日登场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倪元锦)19日,截至16时,北京南郊观象台日最高气温达到37.1℃,外加南风吹拂,体感干热。这是北京今夏以来的第28个“高温日”,再破此前纪录。北京市气象台当日傍晚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20日最高气温将达36℃左右。
  中国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的日子称为“高温日”。此前,南郊观象台高温日数最多的一年为2000年,全年共出现26个“高温日”。
  根据目前预报,解暑降雨21日即将登场。预计20日夜间,北京天气转阴,大部地区有雷阵雨天气,降雨逐渐扩展至全市,21日为本轮强降雨的主要影响时段,将给交通出行带来不利影响。
  气温走势方面,未来四天(7月20日至23日),北京气温将出现明显波动,呈现“由高及低再攀升”的趋势。20日高温持续,21日至22日,受阴雨影响,北京日最高气温将下降至30℃以下,23日天气转晴,气温明显回升,最高气温将再次达到34℃。
 
北京警方严厉打击高校和景点旁“黄牛”“黑导”
北京警方严厉打击高校和景点旁“黄牛”“黑导”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鲁畅)记者19日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获悉,针对近期辖区相关高校开放校园参观出现的“有偿”带客入校,颐和园、圆明园等热门景点周边黑车揽客、无证导游、无照游商等问题,警方会同多部门严厉打击,依法行政拘留“黄牛”“黑导游”、无照游商等相关违法人员32名。
  今年7月8日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一些“黄牛”露头,有的甚至打着“有偿”带客入校的旗号非法牟利。对此,海淀公安分局成立工作专班,在高校保卫部门配合下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工作。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由于预约门票数量有限,北京部分知名景点“一票难求”,“黄牛”加价倒卖门票情况严重影响游客体验。日前,北京警方还通过深入摸排,打掉国家博物馆周边一批倒票“黄牛”,依法刑事拘留6人、行政处罚3人。
  警方提醒,游客来京旅游时,建议提前了解相关场所的政策规定,通过正规渠道预约、购票。如遇到“黄牛”“黑导游”等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上海发布十八条措施 力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海发布十八条措施 力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7月19日电(周蕊 陆冠宇)上海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最新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海提出要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政策支持,将重点工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等纳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范围,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计划,加强社区创业帮扶指导,开展创业培训,推行“创业担保批次贷”模式。要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研究发布新技能培训项目和重点支持培训项目目录,优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经费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评价。
  上海明确将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在沪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要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同时,提升就业见习质量,落实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引导上海红色资源申报就业见习基地,落实见习补贴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组织开展“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十个一”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上海还明确将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延续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扩岗补助政策,并优化就业惠企政策“点单式申请”平台,加强“企业招用员工(稳就业)一件事”系统和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建设。
 
宁波“科技强警”守卫东方大港
宁波“科技强警”守卫东方大港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夜幕笼罩着海面。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甬江口,一艘不明国籍的可疑船舶靠泊卸货。
  根据情报线索和科技手段,凌晨,抓捕行动实施,现场查扣走私集装箱18个、运输车辆8辆,抓获涉案人员31人,案值上亿元。这是2020年10月17日破获的特大海上走私案。
  宁波舟山港已连续14年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一。宁波市正在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高水平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从1951年在镇海成立新中国第一批移民管理机构之一那天起,宁波边检队伍历经时代风云,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守卫东方大港。在打击犯罪、服务经济民生事业中,宁波边检尤其注重“科技强警”,装备和自主研发高科技软件应用及硬件设施,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智能化。
  在与违法犯罪斗智斗勇中,宁波边检向科技要管理质效,投入使用一批重要装备,极大震慑企图“浑水摸鱼”的不法分子。
  “水文条件良好,机器人下水,清晰度良好,运行稳定,开始传输图像。”民警和技术人员操作水下机器人对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公司9号泊位的“地中海伊斯”轮进行水下船体检查。
  引进水下机器人,实现了管控视野“由陆地向海上、由海面向水下”的拓展,大大提升了口岸查缉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边检查缉使用高科技,一点都不影响船舶进港靠泊作业,一艘400米长的海上巨轮,1个小时就实现船底部位一览无余!”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公司操作部经理肖屹说。
  宁波边检首创“中国边检登轮码”,被纳入国家有关部门港口防疫指南。为更好服务企业,还推出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服务,开展“一站式”通关作业,取消相关表单的纸质提交,倡导电子化、全共享,基本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今年4月,梯口核验终端在宁波全市海港口岸装配,该设备采用“软件平台+核验终端”的方式与“中国边检登轮码”进行互通,通过高精度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人员并通过4G信号自动上载到“中国边检登轮码”服务器,从而实现码头作业人员登轮流程便捷化、高效化。
  镇海港是集海港和江港于一体的“潮汐港”,每天只有两次涨潮时段适合船舶进出港。宁波外代散杂货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施忆东说:“以前外轮出境入境一次,我们代理至少需要在宁波和镇海之间来回跑两趟,每趟一个半小时、约60公里。如果滞留,一小时至少产生2000美元损失。而现在点点手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申报,堪称三个‘省’:省时、省钱、省心。”
  据统计,宁波边检站近一年来通过“一次性”办结出入境手续和“移泊免办”船舶手续2项服务举措,共为国际航行船舶累计缩短通关时间约2.6万小时,节约直接经济成本约3.19亿元,开通生产作业绿色通道80余次,高效完成约7.2万辆整车出口勤务。
  该站自主研发全省首个“海港边检业务数据智能复核辅助系统”,创新建立“诚信+”监管体系,着力构建口岸治理“枫桥网格警务”模式。今年3月,宁波边检站正式启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网格警务,部署开展“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服务发展”活动。
    (本报记者方益波 参与采写:孔建华 舒波 许桃)
 
到实践中打卡,在业绩里流汗
到实践中打卡,在业绩里流汗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观点
 
  
■新华时评


  规范各类政务App、减少不必要的打卡、整治工作群过度留痕……随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扎实开展,各地各单位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基层干部到实践中打卡、在业绩里流汗,受到干部和群众欢迎。
  打卡、留痕形式化流弊已久。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一度从“办公桌”走向“指尖”,从“纸质化”迈向“数字化”,出现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等新倾向。一些地方政务App过多过滥,以打卡等形式考核登录率,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满屏都是App”“专人负责刷积分、填数据”等吐槽声不绝入耳;一些单位要求事事留痕,工作地点定位、工作过程拍照、会议过程记录、事后上报材料等过度留痕问题让基层苦不堪言;有的单位存在“机械式整改”“应付式整改”等问题,改来改去问题变种、花样翻新,政务App打卡、留痕少了,微信、钉钉等工作群里“爬楼”式的公告、回复、转发却多了……一段时间以来,形式主义“指尖化”“数字化”成为基层新负担。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部署、持续推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更加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能本是一件好事,但好事办不好甚至加重基层负担,就需要认真反思。App打卡、工作群留痕,问题不在于App和工作群本身,而在于使用这些工具开展管理工作的人。从“好形式”到“形式化”,反映了一些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懒政、怠政思维,从根子上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紧迫感和政治自觉,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中,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好转,以整治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要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纠正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偏差,坚持求真务实、不骛虚声,坚决杜绝“流量政绩”“数字作秀”,多一些“面对面”、少一些“屏对屏”,要坚持效果导向、结果导向,真正用扎实的工作成绩和老百姓的良好口碑来审视、检验自己的工作成效。
(记者晏国政)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去风险”去的是中国机遇
——警惕“去风险”的话术陷阱系列评论之四
“去风险”去的是中国机遇

——警惕“去风险”的话术陷阱系列评论之四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观点
 
  近期,美国一些政客把“脱钩断链”改头换面,炮制出“去风险”论调。这样的“去风险”拗不过市场规律,割不断产业经脉,更撼动不了中国昂扬奔涌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不了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的发展格局。
  对华“去风险”的伪命题,阻滞不了中国自主发展、开拓进取的步伐。压力和挑战面前,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一季度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高技术制造业持续较快增长,有力支撑着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成为各大外媒关注焦点。《日本经济新闻》注意到,5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分产品来看,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3%,其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增长超过四成,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培育森林。”外媒这样形容中国的创新生态。
  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后,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经济向上之“形”持续巩固,向好之“势”有了更多支撑。中国以结构改善、动能优化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中外互利合作新空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不久前闭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约1500名人士参会,其中半数来自海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对此表示,外方嘉宾参会积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比较稳健、强劲的增速。很显然,对华“去风险”论调撼动不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势。
  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之实,割不断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形成的深度联结。“去风险论”把正常的经贸往来夸大为对中国“过度依赖”,并把相互依存与不安全画等号。殊不知,全球产业链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世界处于变化之中,产业链加速调整,但中国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就在美方政客鼓噪对华“去风险”之际,外国企业高管掀起了访华热潮。密集的投资动作,彰显出大型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今年1至5月,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同比显著增长,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85万家,同比增长38.3%。对于企业来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庞大且活跃的市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以及不断增强的研发创新能力,不仅是生产基地、巨大市场,更是战略要地和创新源泉。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撰文指出,西方企业利益与政府利益的冲突,减少对中国依赖的难度和成本,这都是“去风险”论面临的突出问题。
  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之实,遮蔽不了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巨大发展引力。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稳定之锚、国际金融安全避风港、跨国投资的优选地,不断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有力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改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将有助于更多国家分享增长的红利。
  是风险还是机遇,世人自有公断。中国已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参展商数量较上届增长70%。数以千计的中非企业通过博览会这道“连心桥”,实现“双向奔赴”。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报道说,对于寻找新出口市场的非洲政府和企业来说,中国似乎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经济无惧风浪袭扰,始终是世界经济重要稳定力量。企图把中国同“风险”画上等号,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这样的“去风险”才是最大风险。
  (记者樊宇)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疏”而非“堵”,将流动摊贩纳入“定时定点”统一管理
厦门:“摊规点”让城市文明与烟火气一起“升腾”
“疏”而非“堵”,将流动摊贩纳入“定时定点”统一管理

厦门:“摊规点”让城市文明与烟火气一起“升腾”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午夜12点,结束工作的“加班族”要了一瓶啤酒和一个凉菜席地而坐;深夜2点,顶着黑眼圈的程序员点了一碗咸粥充当夜宵;清晨6点,换班的出租车司机给孩子带回一个饭团……
  在福建厦门,街边的小商小贩不仅是城市夜生活的见证者,还是暖心的参与者。他们很少被关注,即便是老主顾也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但他们推动城市升腾烟火气,成为构建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力量。
“摊规点”里的苦辣酸甜


  “焖面要吗?10块钱管饱。”5月中旬的一天,在厦门市海沧区鼎山路通达集团厦门生产基地附近,来自三明市的李丽红总会在傍晚支起小餐车,向过路的工人们售卖“河南焖面”。
  像李丽红推的这种小餐车,工厂门外聚集了20多辆,经营的餐食覆盖天南海北各种口味。一到下班时间,“老主顾们”鱼贯而出,涌向各自熟悉的摊位。围着一张小方桌,几个工友坐着马扎吃饭,这是他们一天里最闲暇的时光。
  这条路是当地城管部门专门为小商小贩划设的临时“摊规点”,不收摊位费,每到饭点,不少流动摊贩群聚于此,“合法合理”地在此摆摊。在这些摊点上,几块到十几块钱都能吃饱,性价比非常高。
  李丽红从15岁开始经商,后因生意失败欠下了债务,便和丈夫试着摆摊来还债。“厦门的亲戚说这里摆摊十分规范,就想来碰碰运气。”去年10月,李丽红与丈夫一起来到厦门海沧,瞅准了这块工厂聚集区,他们除了“焖面”摊位,还有一个“自选快餐”摊位,夫妻俩每天从早忙到晚。
  “现在收入还行,还完债应该是迟早的事。”在拼尽全力忙碌的背后,是李丽红夫妻俩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等还完债,想在厦门买套房子,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一些。”
  在离李丽红摊位不远的地方,一辆“自选卤料”的餐车也聚了不少人气。“老板!老样子来一份!”“够了够了!吃那么多待会儿走不动路了!”在此起彼伏的叫嚷声中,一个满头大汗的小伙忙个不停。他叫曾继海,来自龙岩上杭,所有的卤料都是他自己研制的“秘方”。卤料一下锅,一开火,香气四溢,他的餐车也成为“摊规点”上的“明星摊位”。
  36岁的曾继海从掌勺厨师做起,五次创业,曾是厦门客家菜圈子里小有名气的“老板”,生意有沉浮,这辆小餐车是他的第六次创业。
  “摆摊是体力活,像我们做餐饮的,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曾继海说。
  类似这样的“摊规点”还有很多。在厦门市湖里区BRT县后站点附近,一排统一涂装的小餐车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天清晨5点,20多位摊主就陆续“上工”。
  “你这个煎饼破了!”“对不起对不起,这个算送您的,我再给您做一个好的。”来自湖南岳阳的摊主江艳学做山东煎饼才半个多月,时常把饼摊破。她一边道歉,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破掉的煎饼。
  “现在挣得不算多,但起码能给家里分担一些。”厦门的5月早已高温席卷,刚从装修转行的江艳脸热得通红,但眼神充满了为生活打拼的决心。
打造更温馨的“营商环境”


  作为滨海花园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厦门不仅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城市管理、美在和谐氛围。
  “像我们这种做大排档的,不在室外摆桌椅,客人根本不会来光顾。”2012年,来自泉州安溪的林志良在湖里区华光西路上租了一个门脸,在这个有着“酱油水一条街”之称的地区做起了海鲜大排档。
  彼时,一到深夜,后厨的传菜声、顾客的划拳声和楼上居民的叫骂声混杂在一起,给城市管理者出了一道两难的选择题——放任自流,周边居民安宁的生活无法保障;大力整治,这条吸引众多游客的“酱油水一条街”或将不复存在……
  反复尝试过多种整改方案后,“跨店经营”成为厦门城市管理者决策的“归宿”。2022年8月,《厦门市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管理实施导则》对外发布,其中约定:凡处在背街小巷、次干道和交通流量适宜地区的餐饮、服装、鲜花水果、生鲜食品等店面,只要提出申请,属地职能部门就会根据实际上门划定“经营外摆”的时间和区域范围,方便店主更好招徕顾客。
  “现在从下午5点到晚上11点,我们可以在店门口的画线区域内摆放桌椅,喜欢坐在室外的顾客也能多一种用餐体验。”林志良指着店门口的黄线说。画线之后,一条街的摊位经营更规整了,楼上楼下的矛盾也少了,同时这条“酱油水一条街”的风貌也基本保留了下来。
  在采访期间,记者还遇到了在华光西路执勤的城管队员,他们和商家交流时更像是来串门的“邻居”。
  “我2013年就在这个片区工作,每个商家都熟悉,大家就像朋友一样。”湖里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湖里中队协管员曾阳告诉记者,为了保住“跨店经营权”,商家对城管工作十分配合,有时候到时间了食客不愿意进店用餐,商家还会主动劝说食客,“林老板他们还给顾客送小菜,顾客自己就进去了。”
  在对小商小贩这一群体的规范上,厦门一直使用“疏”而非“堵”的方法。2019年上半年,厦门市城管部门印发《开展无照流动摊贩专项治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流动摊贩纳入“定时、定点”的统一管理,并对食品经营者建立卫生溯源体系,“摊规点”应运而生。
  规范一座城市小商小贩的经营,既要勇气,也要智慧。
  “有一次看到三四个城管跟着一个干部模样的男子走过来,我当时以为是不是又不让摆摊了。”回想起几个月前的一次经历,来自南平顺昌的摊贩梁秋香说。
  “那天我进了满满一车食材,还以为要砸手里了。”在多个城市做过摊贩的梁秋香经验丰富,当时她的脚已经踩在餐车踏板上。
  “是不是不让摆摊了?”梁秋香壮着胆子远远地喊了一声。
  “为什么不让摆?我们不但要让大家摆,你们还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城管尽力服务好大家!”这样的一句答复,一下把现场的气氛带“火”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建言献策。
  这个男子就是海沧区城管局局长王树强。为了让辖区内流动摊贩都能在“摊规点”“安定”下来,王树强经常“偷摸”到各个“摊规点”和集市暗访调研。“出来摆摊的人一定是迫于生计,你服务做到位了,人家饭碗端牢了,反过来自然就会配合你的工作。”对于城管和摊贩之间的关系,王树强早早地想清楚了。
  “不论是个体经营户还是流动摊贩,都是城市升腾烟火气的推动者。”厦门市委文明办主任钟伟东说,相较于过去小商小贩与城管部门之间的“猫鼠游戏”,主动为小商小贩规范经营创造条件,就能让这一群体成为城市文明的“金名片”。
城市文明与烟火气并行不悖


  “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来自龙岩永定的刘富才是BRT县后公交站“摊规点”入驻的第一位商贩。2013年至今,刘富才从“流动”到“固定”,见证了厦门十年来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了让自己的两个孩子生活得更好一些,除摆摊外,刘富才还利用中午用餐高峰期跑外卖,每个月能多挣1000多元,“多挣一块钱,孩子的生活质量就能提高一分,少睡点就少睡点吧。”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也撑把伞。在刘富才的摊位前,偶尔能看见一些人前来用餐,“从他们的眼神里能看到对生活的渴望,有的人就要一个白粥,我还是会免费给他们加点菜。”刘富才说,“要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美好,咬咬牙就扛过去了。”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民间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的风险,对有“手艺”的小商小贩来说,他们期待能够将传统传承下去。今年55岁的陈滨在同安区陆丰“摊规点”销售豆腐等豆制品,这些产品都是陈滨夫妻俩用闽南当地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
  “每天凌晨就起床开始磨豆子,上午做好了出摊,我们主要也是做熟客生意。”陈滨说,现在每天营业额大约两三百元,但是相较于从祖辈承袭下来的手艺,“挣钱”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希望能让我们长期摆下去,这样才能让大家继续吃到闽南的‘老味道’。”
  为了帮助小商小贩实现这一梦想,同安区城管部门也着手做了不少工作。据同安区城管局城管办负责人张平弟介绍,自2022年初以来,同安各镇(街)累计施划“跨店经营”管理线9.97万米,设置“摊规点”21个,摊位数321个,同安不少正在消失的“老味道”被保留了下来。
  还有一些小商小贩把扩大“朋友圈”作为自己的“小目标”,希望厦门的管理模式能够在更多城市得到推广。“现在我跟老乡说起厦门,很骄傲,想把他们也一起叫来摆摊开店。”“之前在老家摆摊被扣过车,厦门的这套管理方法真的应该去我老家推广一下。”采访过程中,不少摊贩和店主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烟火气并行不悖,这是他们从内心深处喜欢厦门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颜之宏)
 
聚焦景点“一票难求”的破解之道
聚焦景点“一票难求”的破解之道

( 2023-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在刚刚到来的暑期,旅游业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然而,当一些游客怀着期待踏上旅途时,却遭遇了景区和博物馆预约难、抢票难问题。如何破解,令人关注。
  “一票难求”的背后,折射出行业加速回暖、市场热度提升的良好态势,也对进入高质量发展车道的旅游业如何更好满足需求、匹配优质服务提出新要求。
“不缺游客缺门票”


  进入7月,暑期旅游市场伴随着炎热的天气一起“火”了。
  记者近日在北京地安门西大街附近,看到来自浙江、湖北、海南等地的多个旅游团。北京一名地接导游告诉记者,从今年春节起就开始忙了,暑期开始后更是一天都没休息。“7月以来我已经带了来自广东、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地的十几个团。每天不停走路,脚也磨破了。”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日,国内旅游消费订单(含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相较2019年同期翻倍增长,其中,亲子相关的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150%;携程旅行上有关“暑期旅游”话题的笔记内容达1万篇以上。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暑期旅游市场火爆,一是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常态化后需求得到集中释放;二是今年研学旅行市场强劲增长。“大众旅游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民众已开始从领略山河的壮美,慢慢走向领悟文化之美。”
  然而,人们的出行热情似乎被预约难、抢票难“泼了一盆冷水”。“看了好多知名景点预约平台,几乎都是门票售罄,卡着点去抢也是‘秒光’。”来自浙江杭州的方先生告诉记者,原本已做好北京的所有行程规划,却因买不到门票而被打乱。
  记者近期在杭州、南京等多地热门旅游景点看到,虽然高温难耐,一些文博场所及园林景区游客排队数量仍迎来激增。社交平台上,网友对门票难预约也吐槽不断。前不久,一名到西安旅游的游客说,他出发前就开始预约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门票,一直没约到,就想去博物馆门口试试看能不能买到当天的票,可惜还是不行。“后天就要走了,只能等下次有机会抢到票了再来西安玩。”
  预约难、抢票难缘何暑期集中爆发?


  预约难、抢票难的问题缘何在暑期集中爆发?受访人士认为,除了市场需求火爆,旅游市场进入预约常态化后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
  ——程序繁琐筑起“数字围墙”。记者发现,预约门票不仅要登录各类小程序或微信号,抢票时间还不尽相同:有的提前一周、有的提前三五天;有的上午放票、有的则是下午或傍晚,“深夜抢票”甚至在社交网络上形成热点话题。
  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吉认为,智能化、移动化是现代景区的发展趋势,但不能以此就筑起“数字围墙”。“无论是景区还是文博场所都是社会公共资源,仍需考虑为不擅长使用数字设备的社会群体预留‘特殊通道’。”
  ——门票代抢挤占票源空间。记者连续多日、多时间段分别登录南京博物院官方的参观预约渠道,发现该周内的参观门票都已显示“已约完”,“未开放”的票基本凭“手速”很难抢到。
  而通过一家号称“官方票源、天天有票”、能提供全国200个博物馆门票代预约服务的平台,即使是第二天的票,剩余票数也高达“99+”张,但必须花费89元。一名客服告诉记者,购票显示需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且该票购完不可退款。
  “原本是大众的普惠福利,却成了某些人的生财之道。”杨吉表示,如何堵上门票代抢的漏洞,对景区、博物馆也提出更高要求,如需进一步升级购票平台系统,提升识别预警能力。
  ——需求大幅增长凸显供需矛盾。戴斌分析,疫情期间,民众对限流、预约、错峰等措施都很理解,但随着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一些景区没有掌握社会需求、及时评估市场变化,在出游需求大幅增长的旅游旺季仍过于刻板地沿用此前管理办法,让游客体验大打折扣。
  还有人士指出,一些景区预约难与破题的认识和决心有关。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认为,大多数景区在保证安全和游客体验不降低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路线节点以及不同管理方式,从人流、时间、空间三个角度扩容,都有很大的调整弹性。但实际操作中如何落实,不仅考验着相关方面的智慧和能力,更考验着供给侧改革的决心。“这种决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须加强政策创新,才能真正解决旅游服务供需矛盾。”
整合优质供给、创新管理服务


  受访专家表示,有效缓解预约难、抢票难,关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需综合施策,更需以更宽阔的视野整合优质供给、创新管理服务。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可及时发布具有引导性、高频次的数据,通过数据来引导市场,并有效发挥预警作用。景区和文博场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是否延续预约管理模式进行科学评估,对游客的旅游路线进行科学规划,对于项目间的衔接效率、交通组织进行持续优化。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7月14日发布通知,提出各地博物馆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合理实施预约、限流、错峰等机制,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切忌“一刀切”。记者了解到,为应对“一票难求”,不少地方已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做出政策调整,通过延时开放、增加预约等方式,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布公告称,7月16日起,每周周日开放时间由8:30至18:00延长为8:30至20:00(18:30停止检票)。有游客表示,“有幸预约到了门票,一家人参观了陕历博”“可以夜游博物馆啦”。杭州新晋网红打卡地德寿宫表示,已根据当前游览需求大增的状况,适当增加预约名额;上海博物馆则发布通知称,除参观高峰期仍采取预约机制外,工作日实行免预约参观。
  执法部门持续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可发挥重要作用。据悉,北京警方已针对国家博物馆周边存在的加价倒卖免费门票情况,深入摸排、重拳出击。同时,一些地方也加大购票平台治理力度,动态分析购票量趋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洁平表示,文旅消费的升级在不断倒逼景区供给升级,好的景区会发展得更多元化,部分景区也可能会逐步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景区是旅游行业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的核心,这些景区亟需提档升级,不能再被动等待游客光顾。”
  戴斌认为,各地政府特别是文旅部门应着力培养更多“温点”(相对热点而言)景区,从空间上增加这些景区对社会开放,持续推动旅游产业生态的整体恢复,巩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记者段菁菁 杨淑君 何磊静)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