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关注·国际儿童节

05版:新华聚焦

06版:新华财经

07版:新华关注·各地

08版:新华体育·环塔拉力赛

习近平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
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蔡奇丁薛祥陪同考察
习近平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
 
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蔡奇丁薛祥陪同考察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5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这是习近平在学生农场同正在进行农业种植实践的小学生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5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这是习近平在科学教室同小学生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31日上午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陪同考察。
  北京育英学校1948年创办于河北西柏坡,前身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育英小学校”。75年来,学校在老一辈革命家关心关怀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行学制创新,开展特色办学,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习近平来到学校,首先走进校史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建设发展和近年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情况。习近平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英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每一位育英学校的学生牢记学校的光荣历史,铭记党的关怀,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习近平步行察看校园环境。篮球场上学生们正在打篮球、跳绳,上体育课。习近平指出,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这个阶段,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好了,才能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体育锻炼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最有效的手段。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学校要把体育老师配齐配好,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
  随后,习近平来到学生农场。这里是学生开展农业种植活动的实践场所,阳光下、田垄上,一排排绿油油的菜苗生机勃勃。孩子们拿着水桶、铲子、耙子、毛笔,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习近平强调,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现在一些城里的孩子接触农村、接触大自然少,不光“四体不勤”,而且“五谷不分”,对吃的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更体会不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对同学们说,认识大自然,首先要从认识身边的植物开始。同学们栽培的各种植物,虽然书本上都有介绍,但大家亲手种、亲自培育、跟踪观察,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
  学校思聪楼二层科学教室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习近平走进教室,师生们告诉总书记,他们正在运用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斜面运动等知识,用积木动手设计搭建过山车模型进行验证。习近平指出,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习近平随后来到五年级教师办公室,看望正在研讨备课的老师们,询问课后服务课程结构设置等情况。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好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把自己好的东西坚持好,把国外好的东西借鉴好,与时俱进、开放发展,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放的观念,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勇于创造世界奇迹的国之栋梁。习近平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在学校小广场上,师生们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祝愿孩子们茁壮成长、健康成才,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他说,今天我专程来北京育英学校看望大家,和小朋友们共庆“六一”儿童节。看到同学们天真活泼、朝气蓬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到非常高兴。党中央始终关心关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环境。我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各族儿童一定会越来越幸福,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方面要切实做好与儿童事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工作,关心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让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
  习近平对同学们说,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努力奋斗,未来要靠你们去接续奋斗。
  习近平祝愿广大家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愿广大教师在神圣的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
  尹力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北京市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章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文章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文章指出,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都是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党的二十大更加清晰擘画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目标要求,科学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
  文章指出,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不断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文章指出,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我们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我们党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纪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纪实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穿越历史的烟云,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风雨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在人类文明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放眼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吸吮着悠悠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滋养,赓续深入骨髓的精神血脉,激扬深厚蓬勃的中国力量,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昂首阔步。
高瞻远瞩,指引中华文化前进方向


  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成为人们参观的必到之处。
  展厅内,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中国奋斗发展的辉煌成就交相辉映,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长卷。
  2012年11月,正是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饱含深情提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0年后,在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的序言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深刻阐释“中国梦”的历史脉络,强调“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望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如何赓续千年文脉,弘扬中华文明,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怀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就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前进方向。
  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定位,坚定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
  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到广东潮州广济桥;从山西平遥古城,到河南安阳殷墟;从陕西西安博物院,到广西北海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带着这种深厚的“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明根脉。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历史自信和战略清醒,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
  洞悉文化的重要作用,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通过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独有特质和独特作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标定了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比翼齐飞,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揭示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开辟守正创新、固本开新的文化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何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如何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融汇古今,联通中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发扬光大中华文化,营造了在深厚传统中取精用宏、继往开来的大格局大气象。
  文明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澎湃激荡。
  2021年仲春,福建武夷山,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九曲溪畔的朱熹园。
  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孔子故里,拿起桌上摆放的《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表示“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岳麓书院,凝望“实事求是”匾额,指出“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三苏祠中,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身体力行,无不彰显出对中华文化的深刻思考,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深邃思想的源头活水。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在2022年10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只有植根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两个结合”的提出,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之“根”,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历史根基、文化根基,不断赋予其崭新的生命活力。
  思想之意义,正在于应历史之变、解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以史鉴今资政治国,将中华文化的智慧融会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展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胸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蕴含“自强日新”“道法自然”的智慧;统筹发展与安全,彰显“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的清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培根铸魂,为民族复兴凝聚起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强国的事业,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引领?
  复兴的征途,需要什么样的价值铸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2014年2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主题正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述和集中体现,维系着当代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这一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与师生一起座谈。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阐释。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微言大义,无不渗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吸收和运用:
  “富强、民主”联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质朴理想;
  “爱国、敬业”汲取“丹心报国”“天道酬勤”的精神追求;
  “诚信、友善”传承“仁义礼智信”的古代智慧;
  ……
  “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阐述,让在场的青年学子深受鼓舞。
  源头活水,润泽千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提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陕西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
  在传承中实践,在升华中弘扬。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规范性文件相继印发,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人民生活方方面面,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
  固本开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北京中轴线,恢弘大气,贯通南北,正是连通古今的“文化之脊”——
  中轴线北延长线上,“工”字形建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外观如“凌空藏宝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硕大篆书“史”字悬于其上的中国历史研究院,三座北京文化新地标比邻左右、呈鼎足之势。
  一路向北,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于此,中华文化种子基因“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相继落成,成为展现大国风采的崭新标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习近平总书记有力的话语直抵人心,穿越时空,启迪未来。
  滔滔黄河,万古奔流。位于山西最南端的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运城博物馆。在这里,他又一次将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的崇高使命感,身体力行探寻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之道。
  2021年3月24日下午,正在福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城沸腾了。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言者恳挚,听者动容。
  习近平总书记同这片古老街巷之间,有着一段跨越三十年的守护情缘。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福州三坊七巷,是“里坊制度活化石”,见证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
  上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坐落于三坊七巷北隅的故居即将“一拆了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听闻这一消息,立刻叫停拆迁。时隔半年,故居修缮工程悄然动工……
  从拆到修,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考验的是历史远见。
  重视良渚遗址保护,“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论断;
  来到甘肃嘉峪关关城,“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在陕西秦岭,“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生态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
  关心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强调“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彰显着始终如一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胡同、四合院,作为典型的文化符号见证着北京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玉河旁的雨儿胡同,先后走进29号、30号大杂院。总书记说:“这一片胡同我很熟悉,今天来就是想看看老街坊,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
  老城要发展,居民生活亟待改善。如何既满足老街坊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邃思考。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走进北京胡同,来到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总书记的文化情怀,隽永绵长。
  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理念要求,让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图景变为现实。
  今天,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北京胡同镌刻古都记忆与浓浓乡情,八廓街见证西藏翻天覆地历史巨变,“世遗之城”泉州讲述包容与开放的动人故事……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古之规矩,开今之生面。在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指引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相通,在回应时代命题中焕发蓬勃生机活力。
  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到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文化创造与文化自信相互激荡,彰显时代精神、升腾中国气象。
  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创新局面,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老区发展的活力源泉,到博物馆文创频上热搜、民俗文化游不断升温,国宝、文物、非遗走进国人生活,新的文化自觉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全社会提供丰沛历史文化滋养。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汇澎湃,文明古国阔步迈向文化强国。
  2014年10月15日,指引中国文艺前进方向的座谈会,时隔72年再次召开。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锚定价值航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潜心创作深耕不辍,使文艺创作不仅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有文化传统血脉。中国文艺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人世间》、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谷文昌》、豫剧《焦裕禄》……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作品层出不穷,唱响时代主旋律。
  舞剧《大梦敦煌》、昆剧《临川四梦》、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蕴含中华文化气度风范的作品不断涌现,提振民族精气神。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要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记挂在心。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来到位于兰州市区的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他叮嘱在场的文化工作者,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推动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正铺展开来。
  文化惠民工程暖民心,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3个,文化馆3503个,博物馆6565家。到目前为止,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旅游演艺、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蓬勃兴起,历史文化类景区由2012年的2064个增加到2021年的4111个,人们在旅游中感悟文化味道、增强文化自信。
  数字化赋能,演绎文化生活新精彩。2022年全年我国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新媒体浏览量超过百亿人次。“云阅读”“云视听”“云赏乐”“云旅游”“云演出”……“数字+文化”带来新体验、催生新业态。
  放眼神州,新时代的文化事业生机盎然,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派“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博大气象。
  胸怀天下,铺就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


  灞河之滨、长安塔下,千年古都迎来一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百花齐放,礼乐和鸣,中亚各国元首在唐风古韵中,感受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说。
  千载流泽生生不息,丝路精神薪火相传。
  “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201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这一植根于历史厚土的中国智慧,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也探索出一条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共同涵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天下情怀。
  带着对“和而不同”的深刻理解,怀抱吸纳不同文明的广博视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在莫斯科向世界阐发了“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一年后,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举办,不仅覆盖亚洲所有国家,还向世界各大洲开放。
  “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1000多名与会代表发表的成果文件,彰显各方对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文明观的广泛共识。
  2019年11月,正在希腊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雅典卫城博物馆,“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吸引了他的目光。
  “她在思考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陪同参观的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点头表示赞同。
  “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的理念。中国绝不会搞国强必霸,也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这种文化基因,也没有这种野心。”习近平总书记说。
  谈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当年出席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帕夫洛普洛斯由衷感慨,“这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智慧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
  于历史深处探寻,中华文明绵延传承,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栩栩如生的彩塑,精美绝伦的壁画,历经千年岁月沧桑,依然焕发着令人神往的传奇之美,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掷地有声的话语,向世人传递出宏阔高远的文明观。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是理念,更是行动。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
  在墨西哥漫步于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领略古老文明间的奇妙“相遇”;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以茶和酒作喻阐述东西方文明异同;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忆及文明交往的源远流长;在印度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畅叙文明互鉴的悠久渊源;在斐济穿上“布拉衫”,倾听原住民的祝福歌谣;在沙特阿拉伯“四方宫”,与当地群众共同起舞……
  一场场“文化外交”,展现出中国对其他文明的尊重欣赏。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为建设美好世界注入深厚持久的力量。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渴望读懂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令人钦佩。”多次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发展有着深刻观察。
  历史定格下这一意味深长的瞬间——
  2023年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漫步岭南园林。千年古琴奏响《高山流水》,两国元首一起欣赏。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纵论古今,强调“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马克龙说。
  深厚的文明底蕴,积淀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智慧,涵养了“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绘就古老大国走向复兴的雄浑底色,也照亮人类文明的未来。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中共二十大召开前不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世界瞩目。翻开书页,镌刻在五千多年华夏文明基因里的天下情怀,在新时代闪耀更加夺目的光彩。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担当。
  今年初,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多个阿拉伯国家陆续播出,中国人民战贫脱贫的顽强意志和生存智慧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广泛共鸣。
  从影视作品和经典著作互播互译到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到共赴星辰大海的发展合作,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正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带来深刻启迪。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迈向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观,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赋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下观”崭新内涵,为时代发展提供正确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顺大势,担大义,行大道,谋大同。
  新时代中国,不断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绘人类文明壮丽画卷!
(记者张旭东、林晖、周玮、史竞男、王鹏、徐壮)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
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
  习近平指出,沁在信中讲述的亲身经历是中孟友好的生动写照。中国和孟加拉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拥有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宝船”两度到访孟加拉,在两国人民中间播撒下友谊的种子。600多年后,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怀仁远航,中国女军医在吉大港帮助沁的母亲渡过险境、顺利生产,沁的父亲用孟语“中国”为其取名,谱写了中孟友好新的感人篇章。
  习近平强调,得知沁立志长大后做中孟友谊的使者,未来希望到中国学医,像“中国妈妈”那样救死扶伤,感到十分高兴。希望沁珍惜韶华、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回馈家庭、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祝沁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学习进步。
  阿里法·沁2010年出生时,其母因患严重心脏病遭遇难产,一度生命垂危。当时正在孟加拉国吉大港访问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接到求助,派出军医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医院,顶着巨大压力进行剖腹产手术,最终母女平安。为表感激,她的父亲为其起名“沁”(Chin),孟语意思为“中国”。
 
中央第五指导组督促指导上海、浙江开展主题教育
严督实导推动主题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中央第五指导组督促指导上海、浙江开展主题教育

严督实导推动主题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央向第一批主题教育单位派出指导组开展督促指导工作。中央第五指导组把准督促指导工作正确方向,突出重点、严督实导,推动上海市、浙江省主题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为做好督促指导工作,中央第五指导组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等学习材料,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专题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理清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担当,为指导沪浙两地做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月5日,中央指导组培训会议召开。当晚,中央第五指导组与沪浙两地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沟通对接,推动两地第一时间启动主题教育。听取两地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专题汇报,提出具体指导建议;与两地主题教育办深入谈话,研究修改主题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中央第五指导组一系列部署紧锣密鼓,确保两地主题教育稳步开局、扎实推进。
  坚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指导理论学习扎实开展——
  参加上海市委、浙江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浙江省委主题教育读书班,了解学习开展情况,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推动浙江在理论学习中做到“三个集中”,即安排相对集中时间办班、严格要求集中精力自学、学习内容集中体现浙江特点……
  中央第五指导组加强现场督促指导,通过个别谈话、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指导,推动两地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要充分结合各自实际,发挥循迹溯源学习的优势,全面归集总书记走过的‘足迹’和擘画的‘印迹’、党员干部矢志奋进的‘事迹’,系统梳理形成‘循迹’导图,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努力做好理论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中央第五指导组负责同志说。
  指导组督促指导上海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推动浙江创新打造理论宣讲基层平台。在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上海在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推出党的创新理论专题学习课程,开展专题理论辅导,推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再提升、理论武装再深化;浙江开展“百名书记带头讲、百名厅长条线讲”“千名专家深入讲、千名记者互动讲”“万名干部入户讲、万名青年流动讲”等宣讲活动,实现精准化差异化学习,着力提升理论学习的吸引力、穿透力。
  坚持“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
  5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座谈会在浙江金华市浦江县月泉中学举行。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曾在这里下访接待群众,“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领导下访自此在浙江成为一项制度。
  座谈会上,围绕如何推动浙江在主题教育中深入运用践行“浦江经验”,中央第五指导组与地方省、市、县级领导进行深入研讨。
  “‘浦江经验’展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味、真理味、实践味,是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动实践。”中央第五指导组负责同志表示,“浦江经验”是开展好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一个模范标杆,在调查研究、工作整改过程中都应与之对标看齐。
  指导组督促指导两地运用好“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干部“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现场办公、直接交办、协同攻坚、跟踪问效”,并强调要进一步对调研题目、时间、地点等加强统筹,避免扎堆调研、重复调研、多头调研。
  在中央第五指导组精心指导下,沪浙两地充分发挥数字化先行优势,积极研究推动以信息系统助力加强调研全过程统筹管理。上海开发推出主题教育信息化平台,在实现课题选题、时间点位统筹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调研信息库、整改问题库、“12345”群众来电库、信访问题库于一体的更高版本;浙江开发建设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数字平台,实时更新各市、县接待调研“热度表”,并设置预判预警模型,在统筹提高调研质效的同时,有效减轻基层负担。
  同题共答,同力共举。指导组还建立并实施沪浙两地主题教育办工作简报相互参阅机制,把各自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交叉通报,更好促进两地常态化沟通交流。同时,及时了解其他省份、单位好做法,提供给两地参考借鉴。
  近日,中央第五指导组主持召开上海市、浙江省主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两地结合各自实际交流主题教育工作经验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表示将在中央第五指导组指导下,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做到理论学习有章法、调查研究有方法,学出新高度、干出新水平,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张国清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强调
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切实筑牢全社会安全生产防线
张国清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强调

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切实筑牢全社会安全生产防线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31日在京出席2023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严从实从细落实责任措施,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张国清指出,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强化安全意识,严格安全管理,提升应急能力,夯实筑牢全社会安全生产基础。他强调,要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活动的首要任务,组织各方面深学细悟,切实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过程。要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聚焦违法转包分包、违规电焊切割、冒险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等重大隐患,强化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要广泛普及安全知识,扎实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大力培育安全文化,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监管队伍、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张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工作5月31日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90名。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本次院士增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首次发布增选指南,进一步明确增选名额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为国防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向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
  为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研究制定了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在院士资格条件、推荐提名、组织审核把关、外部同行专家评选和增选大会选举等环节,进一步强化对候选人多方位评判,并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切实把好院士队伍“入口关”。
 
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成果
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成果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西安5月31日电(记者侯雪静)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31日表示,要把发展帮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聚焦聚力,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让帮扶产业成为促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依托。
  刘焕鑫是在31日在陕西省汉中市举行的全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推进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把握推动帮扶产业发展的路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增强市场经济意识,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农业农村资源禀赋,科学谋划推动帮扶产业发展,把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好、发展好,纵向贯通产加销、横向融合农文旅,不断做大做强脱贫地区帮扶产业。要深刻领会把握推动帮扶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美炒作中方“拒绝”两国防长会晤提议事答记者问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美炒作中方“拒绝”两国防长会晤提议事答记者问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李晓明)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5月31日就美炒作中方“拒绝”两国防长会晤提议事答记者问。他表示,当前两军交流面临的困难,责任完全在美方。
  有记者问,据报道,美国防部称,中方拒绝美方有关在新加坡举行两国防长会晤的提议。此外,美方还称中方近年来多次拒绝美方关于两军各层级交流的请求。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谭克非说,中方重视发展中美两军关系和开展各层级沟通,事实上两军接触交流并未中断。我想强调的是,对话不能没有原则,沟通不能没有底线。当前两军交流面临的困难,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一方面口口声声要加强沟通,另一方面又不顾中方关切人为制造障碍,严重破坏两军互信,这不是致力于沟通的应有态度。当前,美方要以实际行动展示诚意、纠正错误,为双方沟通交流创造必要条件和应有氛围。
 
冯飞当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小明当选海南省长
冯飞当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小明当选海南省长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海口5月31日电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5月31日选举冯飞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刘小明为海南省省长。
 
这份特殊礼物,送给名叫“中国”的孟加拉国女孩
这份特殊礼物,送给名叫“中国”的孟加拉国女孩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国际儿童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孟加拉国12岁女孩阿里法·沁收到了一份极为特殊的节日礼物。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
  “收到习爷爷的复信,我太高兴了!”沁激动地说,“我要把我的故事讲给我的朋友们,和他们分享我的幸福。”
与中国的故事越写越长


  时间回拨到2010年11月9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孟加拉国东南部港口城市吉大港,开始对孟展开为期一周的医疗服务。
  当时,当地一位孕妇分娩在即,却因长期患有心脏病而生命垂危。孟方紧急向“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求助,医院船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赶赴当地医院,中国医生顶着巨大压力为孕妇实施剖腹产手术。孩子出生后,中国医生在病房又守护了两天,直到母女情况平稳才离开。
  “中国医生们救了我的妻子,让我的女儿平安降生,我们十分感激,铭记一辈子。”父亲安瓦尔·霍森说。他给孩子取名为沁(Chin),在孟加拉语中是“中国”的意思,就是希望女儿记住中国。
  自沁出生后,来自中国的关怀从未间断,她与中国的故事也越写越长。
  2013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第二次到访孟加拉国,医生为沁做了全面体检;2017年,当年手术的麻醉医师盛睿方随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对孟加拉国进行友好访问,在码头见到了沁,沁第一次叫盛睿方“中国妈妈”;2019年12月,沁及家人来到中国,登上了靠泊在舟山某军港的“和平方舟”号……
  “多年前,是‘中国妈妈’帮我来到这个世界;多年来,来自中国的叔叔阿姨们关心着我的成长。”沁说,“非常感谢他们!”
  “我爱中国,想做孟中友谊的使者”,在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沁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的特殊缘分,表达自己想到中国学习医学、为传承发扬两国友谊做贡献的愿望。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得知沁立志长大后做中孟友谊的使者,未来希望到中国学医,像“中国妈妈”那样救死扶伤,感到十分高兴。希望沁珍惜韶华、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回馈家庭、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我会按照习爷爷的嘱咐好好学习。”沁说,自己会更加努力,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看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孩子的爸爸霍森同样激动不已,“习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还记挂着沁,我非常开心、特别感激。我们一定为沁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鼓励她努力学习,学好中文,支持她到中国学医。”
中孟友好世代相传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中国和孟加拉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拥有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
  进入新时代,中孟两国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系列务实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作为南亚地区首条水下隧道,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建成后将原本4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运营后,每天可处理近5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建成后,将把孟加拉国南部20多个区同首都达卡连接起来,将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新冠疫情发生后,两国共克时艰,相互帮助。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大批物资,中国此后也向孟加拉国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医疗物资,是最早向孟援助新冠疫苗的国家之一。
  霍森说,如今,当地的商场里有种类繁多的“中国制造”,各地有便民利民的“中国建造”,中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很大的变化和改善。我们很感谢中国”。
  在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沁提到自己2019年曾去中国旅行,“看到了中国的繁荣发展,也再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善”。沁说,如果有机会,自己还想再去中国看看,回来后同老师、同学分享所见所闻。
播撒和平与友爱的远航


  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宝船”七次远航,在沿途各国人民中间播撒下友谊的种子。600多年后,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怀仁远航,谱写了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崭新篇章。
  2010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于8月31日起航,前往亚丁湾海域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五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历时88天,总航程17800余海里。这是中国首次组织医院船赴海外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截至2023年4月,“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已先后10次走出国门,航行26万余海里,服务43个国家和地区,为25万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
  2022年11月,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丹戎不碌港。一名重6.24斤的男婴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出生,这是“和谐使命-2022”任务接生的首个婴儿,也是第10次赴海外执行任务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迎来的第7个“和平宝宝”。孩子父母把孩子小名取作“方舟”,以纪念这段珍贵的经历。
  多年来,从“沁”到“方舟”,从孟加拉国到印度尼西亚,随着“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一次次远航,一个个小宝宝健康出生、茁壮成长,和平与友爱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孩子见证着中外友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将把和平友善、团结合作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也将用他们自身独特的经历讲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故事。   (记者孙楠)
    新华社达卡5月31日电
 
用歌声编织梦想
“村里的孩儿”音乐班
用歌声编织梦想

“村里的孩儿”音乐班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国际儿童节
 
  “希望你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不要让乌云遮住你的光芒……”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小学看到,“村里的孩儿”音乐班的孩子们,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身体,旺盛的生命力在夏日午后绽放。
  在每个上学的日子,12时30分,任民镇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室内都会准时传出孩子们纯真的歌声。音乐班中最大的孩子12岁,最小的只有8岁。
  李平、张雨是学校里的两位“90后”音乐老师,他们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以特岗教师的身份加入任民镇中心小学。对音乐和孩子们的喜爱让他们“一拍即合”。2019年,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孩子声音天赋很好,不学习音乐有点可惜,就开始单独培训他们。
  “好多孩子趴在门口看,还有的问我能不能参加,后来我们就干脆成立了一个音乐班,教孩子们合唱。”张雨说,开始时,乐器都是他和李平自费购买的,“每天中午上课,孩子们到得都很早,非常积极,音乐一响他们就激动”。
  开班4年来,从不到10个人到现在的40余人,音乐班吸引着越来越多喜欢唱歌的孩子。
  在乡村小学,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课余时间里,音乐班给喜欢唱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窗。“教他们唱歌更多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信开心地成长。”张雨说,孩子们的变化肉眼可见,有的孩子以前不爱说话,现在活泼开朗,还在音乐班里交到了好朋友。
  李平和张雨常以热爱家乡、家国情怀、中国传统文化等主题内容教唱孩子们歌曲。在短视频平台上,“村里的孩儿”演唱的歌曲获得很多点赞和评论,许多人从孩子们的歌声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越来越多人从网络等途径了解了“村里的孩儿”音乐班,在社会各界帮助下,音乐班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室,配置了吉他、尤克里里、贝斯、非洲鼓等乐器,还发行了一首属于自己的原创歌曲。
  “村里的孩儿”音乐班“粉丝”数已超过115万,获赞超过2300万次。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也在增多:从参加安达市春晚、去哈尔滨录制电视节目,到前往首都北京,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从北京回来后,孩子们的眼中都有光了。”李平骄傲地说。
  动人的歌声中,“村里的孩儿”走出教室,用歌声编织他们的梦想。
  11岁的刘轩最喜欢唱的是《梦想家》。去过北京后,她对自己的梦想更加坚定。“我以后想当一名音乐老师,像李老师和张老师一样,教更多学生学习音乐。”说话间,刘轩闻了闻手中的丁香花。
  作为音乐班里为数不多的男生,高家俊梦想成为一位科学家。“我想发明出高科技产品,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名12岁的小男孩坚定地说。
  出于对孩子们的喜爱和支持,有音乐公司专门给孩子们写歌,并给他们捐赠文具、乐器等物品。据了解,近日学校里新增了一间架子鼓教室,室内13套架子鼓整齐摆放。
  “张老师教我学会了架子鼓和口风琴,我得多练习,以后争取当一名歌唱家。”11岁的冯雨薇在老师指导下打出有节奏的鼓点。
  如今,“村里的孩儿”音乐班已有4批孩子毕业,百余名学生从这里走出。“以后希望能建个录音棚,再为孩子们写几首专属于他们的歌。”张雨说,只要孩子们愿意唱,他和李平就会一直把乡村音乐教育做下去,“让歌声继续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
  李平说,给农村孩子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经历是不变的初心,看到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他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记者戴锦镕、何山、谢剑飞)
    新华社哈尔滨5月31日电
 
三个关键数据“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显示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三个关键数据“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显示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国际儿童节
 
  综合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李恒)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5.7/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8‰;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已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区市,县(区)级的覆盖率超过了90%……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的有关情况。
  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介绍,我国着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妇幼健康促进行动,部署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妇幼健康目标任务,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5.7/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8‰,均降至历史最低,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妇幼健康也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这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着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妇幼健康促进行动,部署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妇幼健康目标任务,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介绍。
  “三提升”“两消除”“两融合”“两促进”……当前,我国正推动一系列妇幼健康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全力推动妇幼健康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
  母婴安全持续保障 “两癌”筛查范围继续扩大


  宋莉介绍,“三提升”,即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两消除”,即以着力消除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母婴传播为目标,实施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行动计划,以及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两融合”,即积极促进妇幼健康和中医药融合发展和妇幼健康领域党建文化深度融合;“两促进”,即积极推进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和生殖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国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检测率均在99%以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也由未干预时的34.8%下降到3%,大幅度减少了儿童的新发感染。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妇女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新提升,力争到203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2/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6‰以下,使妇幼健康事业进一步得到高质量发展。”宋莉说。
  宫颈癌、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两大恶性肿瘤。宋莉介绍,自2009年以来,我国推动实施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目前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已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区市,县(区)级的覆盖率超过90%。已累计开展宫颈癌免费筛查1.8亿人次,乳腺癌免费筛查近1亿人次。
  下一步,我国将通过一级防控努力实现“不得病”,广泛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二级预防努力实现“少得病”,推动更多地方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三级防控策略使患病妇女能够实现“早康复”,加大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的服务能力建设,使患病妇女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推动优质儿童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这些年,我国持续推进儿童就医服务改革,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设立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以及在六大区设立了5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保障不同地区儿科医疗资源能够有效均等化;二是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体系,包括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儿科和儿童医院,形成三级儿童服务网络体系保障;三是重视人才培养。
  据介绍,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不同地区的儿科整体水平提升,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加强儿科保障网络建设,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单位,比如社区,要把儿科医生以及儿科健康保健体系建立完善。同时,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儿科医生有效存留、有效培训、有效为病人提供服务。
  “小眼镜、小胖墩”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倪鑫介绍,当前儿童的近视、肥胖、龋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慢病。针对儿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我国从加大科普宣传、重视早筛、动员全社会参与等方面不断加强儿童慢病整体的筛、防、控,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局地突遭“烂场雨”,麦收如何雨中“抢”粮
局地突遭“烂场雨”,麦收如何雨中“抢”粮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当前,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局地出现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发生“烂场雨”,导致局部麦田倒伏或被淹、部分成熟小麦发芽霉变。
  如何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下一步要采取哪些举措科学应对?记者5月31日采访了农业专家。
当前麦收进展如何?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进度显示,截至5月31日17时,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4300多万亩,四川、湖北麦收已进入收尾阶段,安徽麦收进度一成半,河南、江苏进度过一成。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介绍,当前全国小麦从南到北逐步进入收获期,预计一周后将进入收获高峰期。近期河南南部地区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造成驻马店、南阳、信阳等地小麦收获延迟。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大林镇一家名为民鑫粮业的粮食烘干点,机器轰鸣,4台烘干机开足马力,24小时连续作业,烘干刚收获、水分较大的小麦。
  大林镇镇长皮运红介绍,全镇有12.1万亩小麦,现已收获三成左右。目前,已摸排全镇的收割机需求,并已调度到位560台收割机,分布在全镇17个行政村,履带式收割机已进田作业。“预计再有三四天时间,能完成全镇收割任务。”皮运红说。
应对雨情抓好一个“抢”字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
  农业农村部5月30日再次部署安排“三夏”生产工作,对及时抢排田间积水、科学调度机械抢收、抓好小麦烘干晾晒、做好发芽霉变小麦处置等四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其中,要求加强排查处置,对发现麦粒萌动发芽的小麦田块,帮助农民及时收获、烘干晾晒,组织粮食收购企业根据发芽程度分类收购,防止出现卖难情况;对发生霉变的小麦,要妥善处置后,根据实际用作工业等用途,避免直接流入口粮市场。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团等组织专家赶赴麦收一线,与地方部门共同积极应对。
  一方面,抓住有利天气间隙抢收,能收尽收。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集中力量尽快组织协调区域内履带式收割机及运输、仓储等保障措施,抓住有利的晴天窗口期,尽快组织全力抢收。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烘干仓储设备,能储尽储。积极动员有烘干及仓储条件的收储机构、新型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利用全部烘干设备,加大收储力度。快速增建简易风干仓等有效应急设施,配套烘干塔,降低霉变风险。
  “当前,要突出一个‘抢’字,抢机收、抢烘干、抢晾晒。”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对记者表示,一场雨过后,小麦成熟期会集中,要充分利用农机智能化调度平台,科学有序精准调度收获机械。
  郭天财说,农技人员要深入一线,为农民抢收抢种做好技术指导。麦收后,要充分利用当前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种足种好秋收作物,努力实现以秋补夏,确保全年粮食产能稳定。
下一步如何保种稳生产?


  稳住粮食生产,保种尤为关键。
  刘录祥表示,要优先保障种子田收获烘干,确保秋播用种。穗发芽风险区域优先协调和保障小麦繁种田的收割和烘干机械,尽最大可能降低对秋播用种的影响;对已经受“烂场雨”影响导致穗发芽较重的地区,政府部门尽早与相近生态区协调种源,确保秋播用种。
  “对于种子田,除了常规的去杂去劣,保证种子纯度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没有穗发芽、没有霉变的籽粒,并及时晾干,确保种子的发芽率,保证种子质量,为秋播备好良种。”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赵广才说。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未来10天夏收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淮、西北地区东南部和华北南部等地,整体来看大部地区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对小麦及时收获晾晒较为有利。但陕西南部在6月上旬还是多降雨天气,小麦成熟地区要注意抓住降雨间歇抢收抢晒。
  “目前河南连阴雨天气过程已基本结束。今年的小麦收获期与常年相似,遭遇‘烂场雨’的地区,收获时间会略有推迟,如果天气一旦放晴,麦农会抓紧时间抢收,预计小麦总体收获的结束时间会与常年接近。”赵广才说。
  刘录祥等专家建议,在多措并举降低阴雨天气对夏收影响的同时,下一步应逐步完善农业保险及补贴政策,稳定种粮积极性。春季小麦价格持续走低,叠加持续降雨不利因素影响,可能影响农户后续生产积极性。建议拓展农业生产险种,拓宽保险覆盖及服务范围,降低农户生产风险,稳定农户种粮积极性。
 (记者于文静、陈冬书、孙清清、马意翀)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河南要求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 减少农户损失
河南要求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 减少农户损失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针对近期河南麦收期间遭遇的大范围连阴雨天气灾害,5月30日,河南省委农办、河南省财政厅和河南银保监局等多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工作,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
  河南省委农办要求,农业农村、粮食、气象等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部门和小麦保险承保机构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小麦受灾区域、受灾程度等灾情信息,帮助承保机构获取小麦受灾信息,为加快承保机构查勘理赔、帮助农户减损创造条件。
  河南银保监局要求,全省各农险承办机构要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做好灾情摸排,提高理赔效率。各农险承办机构要最大限度畅通报案、立案渠道,建立夏粮理赔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夏粮理赔报案,充分运用无人机、遥感等科技手段,优化查勘定损方式,简化理赔流程,严禁拖延赔付、降额赔付和无正当理由拒绝赔付。
  鉴于小麦普通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并存、赔付标准不尽相同,河南省委农办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小麦保险工作开展情况,在保障农民利益基础上,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确保小麦保险理赔有序进行。同时,对小麦投保、查勘理赔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报告。
  5月31日,记者从河南本土的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悉,截止到5月30日24时,该公司已派出130个业务指导组、1548名查勘与保障人员和23137名协保人员开展夏粮保险摸排查勘工作,已完成案件查勘18674件。  (记者李鹏)
     新华社郑州5月31日电
 
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
透视科普“网红”现象
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

透视科普“网红”现象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用大铁锅演示中国天眼原理、带孩子们用塑料瓶造“火箭”冲上百米高空……近年来,越来越多科普短视频成为网络爆款,不少专家、教授、院士拥有百万粉丝,高端、艰深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有趣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
科普“网红”吸引百万粉丝


  手握一根塑料管,轻松地“驱赶”一束塑料丝,塑料丝神奇地飘浮起来,如同一只章鱼在空中游走。这是令退休物理教师唐守平走红网络的一段短视频。作为科普“网红”,唐守平在抖音平台拥有近百万粉丝,先后发布300多个科普视频,多条短视频播放量达2000多万次。
  “商品名叫七彩神仙,正式名叫盘丽鱼属,长得跟个盘子似的……”这条幽默的生物鉴定视频播放量超460万,制作者为B站的“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在B站上,以“实时讲解+原创动画短片+专家出镜解说”为特点的大量科普短视频播放量很高,一批科普从业者也由此“出圈”走红。
  在此之前,人们对“网红”的印象标签主要为“颜值漂亮”“善于带货”。而时下,不少短视频平台推出的科普“网红”,不“以貌取胜”、以传播知识为目的,也同样吸引大量粉丝。
  他们或是退休的教授、院士,或是在医卫、自然、考古等领域颇有心得的专业人士,又或是专门从事科普教育的知识达人,粉丝量从几十万到数千万不等。他们的视频不仅点击量高,且与网民互动热烈,常常引来大量点赞、留言,评论区里更有很多人在不停地刨根问底。
  《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知识类内容呈持续增长态势,知识类作品发布数量增长35.4%。截至2022年10月,抖音万粉知识创作者数量超50万,同比增长69.6%,其中科普类创作者数量增长达80.4%,认证的教授数量有近400位,涵盖医学、物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集体走红的“流量密码”


  不少科普“网红”表示,踏入互联网的目的是激发年轻一代的科学兴趣。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在抖音拥有逾470万粉丝的科普“网红”吴於人说:“我们和科学打一辈子交道了,有责任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等专家认为,科普“网红”集体走红并非偶然,背后包含社会需求增加、传播渠道更迭、内容形式创新等多重原因。
  ——科学素养提高、受众群体增加。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5%。随着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群体迅速增加,在“90后”“00后”集聚的社交媒体上,知识需求带动一大波新流量。比如,此前一些科普“网红”多角度解读热点话题“量子纠缠”,引发年轻观众频频在线“催更”。
  ——网络教育和信息打假等需求激增。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昶表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青少年通过加深对非体系化知识的理解,也有效提升了线下深度学习的意愿。“为什么年轻人爱上用B站学习”的话题,一度引发热烈讨论。此外,互联网中不乏打着科学旗号的虚假信息,一些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专业人士通过鞭辟入里的讲解,引导公众去伪存真,真实了解前沿新知,因而备受欢迎。
  ——传播方式提升科普效果。
  陈昌凤认为,短视频科普走红,部分原因在于用户能以极低时间、空间、经济成本学到不同类型知识。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表示,短视频互动性强,摆脱了传统科普的单向传授模式,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同时,短视频平台可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受众区分科普价值,精准推送给有需求的用户,让科普内容更易被广泛接受。
  ——内容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科普短视频走红离不开精心创作的内容。许多科普作者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在回应公众关切同时提炼科学知识,创作视角也较为平民化。受访人士表示,科普短视频走红与作者的个性化风格密不可分。“把科学知识巧妙融入好玩的段子里更易被人们接受。”外科医生、科普“网红”程才说。“要像聊天一样传播知识,讲的内容要使对方产生兴趣、听得下去。”科普“网红”补艾松说。
助力科学家承担新时代社会责任


  高质量科普有助于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指出,科学家要让社会公众更加理解和支持科学,肩负着向社会更好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也明确提出,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大力开发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作品,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受访专家表示,科普工作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之一。目前,一些科技工作者仍存在一定认识误区,认为科普是“小儿科”,对参与科普活动有较多顾虑,也欠缺以通俗易懂视听语言表达的能力。
  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在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科普短视频领域存在专业化不足、同质化严重、商业化过度等问题。如有科普博主发布“高铁上的蚊子为何不会被甩到车尾”的短视频,其结论被物理学专家“打脸”;还有科普视频作者假冒专家贩卖焦虑,甚至推销劣质产品。
  业内专家表示,科普短视频创作、发布应建立完善审核把关机制,对于内容、形式、导向等做好审查把关。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治理“伪科学”乱象。
  此外,有专家指出,科普短视频作为一种“知识快餐”,无法取代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应更好促进线上科普与线下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年轻观众不仅喜爱科普“网红”,更因此爱上科学,进而充满热情投身科技创新。   (记者何磊静、古一平)
     新华社南京5月31日电
 
六月到,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
涉及婚姻登记、交通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
六月到,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

涉及婚姻登记、交通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6月,一批新规开始施行。21个省份婚姻登记可“跨省通办”、扩大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试点、加强个人信息跨境安全保障……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21个省份婚姻登记可“跨省通办”


  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按照国务院授权,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陕西、宁夏21个省(区、市),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试点地区婚姻登记机关统一自2023年6月1日起受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事项。
  据悉,2021年6月1日起,民政部在辽宁、山东、广东、重庆、四川5省(市)开展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河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开展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本次扩大试点后的21个省份将覆盖我国总人口的78.5%,能够基本满足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
  更多私家车新车可享受上牌免查验


  10项公安交管便利措施自6月1日起实施,涵盖车驾管办牌办证、城市交通秩序、事故和违法处理等。
  新措施进一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其中,扩大国产小客车注册登记生产企业预查验试点,试点城市从10个增至31个、试点企业从11家增至29家。生产企业与公安交管部门共享车辆信息,申请人办理注册登记时免予交验机动车,更加便利群众办理新车登记。
  新措施还包括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实行二手小客车转让登记“一证通办”、推广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等。
规范个人信息出境活动


  《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自6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活动。
  办法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前,应当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重点评估个人信息处理者和境外接收方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范围、方式等的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出境个人信息的规模、范围、种类、敏感程度,个人信息出境可能对个人信息权益带来的风险;个人信息出境后遭到篡改、破坏、泄露、丢失、非法利用等的风险,个人信息权益维护的渠道是否通畅等内容。
强化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管理


  《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自6月20日起施行,对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展览等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行为作出规定。
  办法鼓励商品零售经营者通过设置替代产品自助售卖装置,提供购物筐、购物车租赁服务等方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含外卖平台)企业与快递企业、环卫单位、回收企业等开展合作,在写字楼、学校、大型社区等重点区域投放一次性塑料制品回收设施。鼓励住宿经营者通过激励措施引导消费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等。
明确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程序


  《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自6月1日起施行。
  根据规定,举报主要由被举报违法行为发生地通信管理局负责处理。电信主管部门在受理举报后应当对举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可以认定符合行政处罚立案标准的,及时立案;可以认定被举报人涉嫌违反电信管理规定但缺乏立案所需证据的,进一步调查;举报的问题已经有处理定论或者可以判定不存在相关违法行为的,直接向实名举报人进行答复。
  电信主管部门自收到举报之日起60日内,应当根据调查情况作出分类处理。
加强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自6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运营者应当加强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将在我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存储在境内。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数据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办法还明确了运营者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数据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和规范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惩治预防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自6月1日起施行。
  意见规定,办案机关发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中提到其他犯罪线索的,均应调查核实。对于具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便利条件的人员涉嫌性侵害犯罪的,要摸排犯罪嫌疑人可能接触到的其他未成年人。对于发生在犯罪嫌疑人住所周边或者相同、类似场所且犯罪手法雷同的性侵害案件,应当及时并案侦查。
  接报或发现性侵害未成年人线索后,无论是否属于本单位管辖,均要在第一时间采取制止侵害行为、保护被害人等紧急措施。   (记者白阳)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奋发有为 为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更大动力
5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奋发有为 为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更大动力

5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5月份,正是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全国各地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更大动力。
恢复和扩大需求
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今年“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首个5天假期。车票售罄、门票约满、高速堵车、游人如织……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假期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辽宁,沈白高铁辽宁段百花河大桥现浇梁全部浇筑完成;在江西,我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一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昌九高铁首座隧道顺利贯通……
  一批批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助力推动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同时,也对优化供给结构发挥积极作用,利当前、惠长远。
  家住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巨网村的村民郭新安,得益于隔壁村新安装的充电桩,不再有里程焦虑,自家新能源汽车的出行半径明显扩大。“半小时可以充一半电量,用车成本也低,每月充电费用只要100多元。”郭新安说。
  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下乡“铺路”;积极推动家政进社区,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各地多措并举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持续向暖。
以实体经济为支撑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5月28日12时31分,经历1小时59分钟飞行,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我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单机最大功率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水电转轮在四川德阳成功下线;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明一种进化透镜技术,有望缩短马铃薯育种周期;重庆高新区金凤实验室刘新东科研团队发现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新靶点……近段时间,各地科研攻关捷报频传。
  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必将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筑牢根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说。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在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淀粉生产车间,一条条智能化聚乳酸生产线高效运转。金丹乳酸每年可生产乳酸系列产品近18万吨。
  “公司利用郸城县丰富的玉米资源,打造‘玉米-淀粉-糖-乳酸-丙交酯-聚乳酸-聚乳酸制品’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农业地区的新型工业化积累了经验。”公司总经理石从亮说。
  贵州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江苏加大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湖北着力发展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及北斗等优势产业……各地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优势。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在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2023中关村论坛……5月,一场场国际盛会在各地接连举办,彰显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各地在扩大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打开发展新天地——
  5月9日,20吨四川产鳗鱼加工制品搭乘中欧班列出口俄罗斯,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十余天后到达俄罗斯谢利亚季诺。今年以来,在中欧班列支撑下,成都进出口鲜活品、加工食品等冷链业务快速发展。“中欧班列具有较成熟的冷链运输技术,且开行稳定、性价比高,企业物流成本可降低50%。”发货方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明国说。
  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逐步成为开放的前沿,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升。
  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宁波瑞曼克斯门窗配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上马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赶制订单、加紧出货。
  “公司两次参加浙江商务包机赴欧拓市场,下半年还要前往埃及、迪拜等地,客户市场进一步拓宽。”公司总经理丁言东说。
  今年以来,面对外需的不确定性,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助力企业稳订单。
  浙江围绕挖增量、稳存量、强保障提出33条举措;广州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运用“集拼智管”等科技手段助力口岸通关现代化、便利化;上海浦东围绕出政策、聚创新、强平台、优环境四方面出台16条措施……
  5月24日,西门子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在苏州太湖科学城正式启用。这是西门子打造未来全球核心科技网络的重要节点。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谁都不想错过中国市场。”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说,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4月单月进出口3.43万亿元,增长8.9%。
  湖南发布218个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福建提出2023至2025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各地加大力度支持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促进吸收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聚焦百姓关切点
办好民生实事


  在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一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年过六旬的唐阿姨和伙伴们正有说有笑地玩着互动小游戏。“这里有游戏屋、长者书屋,还经常开展太极等适合我们的活动。”唐阿姨说。
  如今,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超过46%的真如镇街道建起7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还设立了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养老院等为老服务机构。
  在经济稳健复苏中,不断增强百姓民生福祉。
  内蒙古、江苏、浙江等地细化和明确了老年人补贴、服务队伍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黑龙江、安徽、江西等地在政府层面建立健全了养老服务工作推进机制……各地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推动实现“老有所养”。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期。5月26日,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暨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辽宁开展“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内蒙古启动“逐梦北疆 职引未来——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各方汇聚政策合力,有效落实稳就业“组合拳”,助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小满过后,丰收在即。5月25日,在安徽寿县小甸镇杨圩村,36台联合收割机齐下田,随着齿轮转动,2万多亩麦田正式开镰收割。“今年,我们麦田实行网格化管理,种子、化肥等农资统一供应,麦子成熟时公司统一安排机械收割并对外挂网销售。”小麦托管经营者张宇说。
  小麦主产区正从南到北迎来收获,全国春播粮食也接近尾声。农业农村部5月26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已春播粮食8.5亿亩、完成90.1%,进度同比快0.7个百分点。
  在充满生机的5月,全国上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信心、顽强拼搏,以实干笃定前行,着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五月:制造业PMI小幅回落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五月:制造业PMI小幅回落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31日发布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8.8%、54.5%和52.9%,低于上月0.4、1.9和1.5个百分点,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发展基础仍需巩固。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从制造业发展情况看,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仍较突出。5月份,新订单指数为48.3%,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8.8%。
  “市场需求不足带动企业生产活动放缓,企业原材料采购量相应减少。”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5月份,生产指数为49.6%,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下降,显示经济恢复动能不足,但综合分项指数变化来看,新动能趋稳回升,企业预期相对乐观,具有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
  ——部分重点行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5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0.4%、50.5%和50.8%,高于上月0.3、1.2和1个百分点,比上月有不同程度扩张。
  “从今年以来的指数走势来看,传统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处于持续下行势头,而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保持稳定上升态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文韬说。
  ——企业成本压力继续缓解,市场信心总体稳定。
  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市场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5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0.8%,比上月下降5.6个百分点,落至近期低点。此外,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比重继续下降。
  5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保持在54%以上。从行业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扩张区间。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以及稳投资、促消费和稳就业相关政策持续发力,非制造业尤其是服务业加快恢复发展。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虽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但指数水平仍在相对高位。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今年2月份至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5月份指数虽回调1.3个百分点至53.8%,但仍高于上年同期6.7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在“五一”节日效应带动下,旅游出行、线下消费等较为活跃,5月份,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新动能行业发展向好,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服务业企业对市场恢复发展持续看好。5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且调查的全部行业均位于扩张区间。
  建筑业高位回调。5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低于上月5.7个百分点,但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1%,持续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5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虽然有所下降,但继续保持在景气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下一步应着力落实好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工作,显著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持续提高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依靠需求全面回暖带动经济全面回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记者魏玉坤、魏弘毅)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5月3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双方就中美经贸合作、特斯拉在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王文涛指出,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指引下加强经贸对话与合作,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需要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马斯克赞扬中国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愿继续深化互利合作。
 
多国20家境外水产品企业恢复对华出口
多国20家境外水产品企业恢复对华出口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邹多为、严赋憬)据海关总署5月30日发布的消息,为丰富国内水产品供应,促进水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经科学评估,海关总署于5月26日起允许巴基斯坦、巴西、马来西亚、西班牙、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家20家境外水产品企业恢复对华出口。
 
深圳打造千亿元人工智能基金群
深圳打造千亿元人工智能基金群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深圳5月31日电(记者陈宇轩)深圳市5月31日发布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的行动方案,提出统筹整合基金资源,形成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在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时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和人才要素供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公安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打击防范证券犯罪工作
公安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打击防范证券犯罪工作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熊丰)近日,公安部印发通知,要求全国公安机关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加强打击防范证券犯罪工作,全力保障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顺利实施,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有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公安部要求,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证券犯罪活动。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证券犯罪出现的新特点,及时调整打击策略和重点。对欺诈发行证券犯罪,坚持毫不姑息、一查到底,特别是要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涉嫌犯罪的打击力度。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要坚持“零容忍”从严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对中介机构配合实施财务造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等违法犯罪,要加强线索发现、移送和侦办,做到既“惩首恶”,也“追帮凶”。
  公安部要求,对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犯罪,要坚持快查快侦快处,依法保护上市公司利益。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犯罪,要依法打击组织者及相关中介。要结合注册制下新情况,依法打击诈骗国家资金和科技专项资金、侵犯商业秘密等犯罪。对利用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虚拟盘”等诈骗犯罪,要在重拳打击的同时,不断提升预警拦截能力,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体系,切实增强投资者防骗意识和反诈能力。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配合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风险,有效维护资本市场安全稳定。
  公安部要求,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更好依法保护市场参与主体合法权益。要围绕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要依法严格执行案件管辖相关规定,依法准确适用刑事强制措施,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立足各类资本市场主体上市、融资实际需求,进一步改进公安行政管理服务工作,不断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发动机关党员自愿认领认种,调动一些农户复垦种粮的积极性
福建:“东稻主”助力撂荒地变回“希望田”
发动机关党员自愿认领认种,调动一些农户复垦种粮的积极性

福建:“东稻主”助力撂荒地变回“希望田”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由于耕种成本高、山区农村人口外出等原因,福建部分山区耕地存在撂荒现象。去年起,福建省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机关党员志愿活动,发动全省各级机关党员自愿认领认种撂荒农田耕地。记者近期在福建多地采访发现,随着活动深入开展,部分撂荒地恢复生机、一些特色农产品开始“走”出深山,既推动乡村振兴,也让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撂荒地在复垦精耕中逐渐“苏醒”


  一场大雨后,初夏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车口村笼罩在一片云雾中,迎来了新一年的耕作时节。一片片梯田中盈满了水,村民们手把秧苗,在一兜一兜地插秧。
  “这片梯田位于山垅,由于交通不便、水利设施缺少维护、村里劳动力外出等原因,曾是一片失管撂荒多年的耕地。自去年6月开始,随着一批‘城里亲戚’的认领认种,这片撂荒地又开始焕发了生机。”大洋乡党委副书记郑焜敏告诉记者。
  郑焜敏所说的“城里亲戚”,指的是莆田市直、涵江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自去年下半年起,在福建省委省直、莆田市直机关工委的倡议下,已有56个团队(单位)共1000多人在大洋乡认领了400多亩撂荒耕地。他们被形象地称为“东稻主”,每亩地每年缴纳认领金3000元,收获季节每亩地为“东稻主”提供500斤大米,可以按月加工并邮寄到家。
  记者从福建省农业农村部门获悉,福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连片耕地少,山区耕地面积小且多为坡地,是全国粮食主销区。由于近年来山区和农村人口外出较多,大面积机械化耕作较难等原因,一些山区存在耕地撂荒现象。
  为了盘活耕地资源,维护粮食安全,带动乡村振兴,2022年5月,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倡议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党员志愿活动,发动全省各级机关单位自愿认领认种撂荒农田耕地,重点支持撂荒山垅田复垦复耕或近3年复垦复耕的山垅田种粮,以种植水稻为主,鼓励规模开发,认领订单可重点向复垦复耕种粮面积较大的主体集中,优先享受各项扶农惠粮政策。
  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文明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福建全省各级机关党员干部职工认种撂荒地2.89万亩,其中省直机关认领认种近3000亩。一片片撂荒地在复垦精耕中逐渐“苏醒”,变为种满水稻、蔬菜等作物的“希望田”。
加强引导助力特色农产品“出山”


  记者采访中发现,认领认种调动了一些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种粮大户黄郑发今年种了45亩水稻,其中三分之一是新开辟的撂荒耕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农业农村部门鼓励种粮大户复耕撂荒地,每亩撂荒地复耕需要投入1500元左右,享受各种补贴后个人只需投入500元。由于有了认领认种,每亩地每年保底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为认领者提供500斤加工好的大米后,复耕地可以再种植一季经济作物,算下来每亩地每年净收入在4000元以上。”
  为了推进“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深入开展,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和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强化技术服务,积极推行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控、加工、包装“五统一”管理,对认领认种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规范指导,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
  在认领认种活动的带动下,一些地方也开始探索让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创造更多附加值。在赤溪镇经营一家家庭农场的林张宝告诉记者,赤溪镇龟山片海拔高,污染少,产出的大米微量元素多、口感软糯,但过去一直没能形成品牌,价格也一直上不去。自去年认领认种活动开展以来,他注册了品牌,添置加工设备并设计包装,每袋5斤的真空包装大米深受认领者欢迎,“龟山米”知名度越来越大。不少宁德在外乡贤找到林张宝订购“龟山米”,订单已经发到了10多个省份。
  在漳州市平和县,随着认领认种规模扩大,县里成立了平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相关认领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探索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已探索建立山格镇“稻菜菜”轮作、芦溪镇“稻蛙菜”轮作、五寨乡“稻豆薯”轮作等多个种植观光示范片。
干部下沉探出助农新路


  平和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叶敬用参与认领认种活动后,多次利用周末时间下地,既亲身体验农事,更与种植户聊天,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他说:“作为农业农村部门干部,通过认领认种活动,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倾听他们对农业政策的看法,并且及时把助农政策告诉他们,既与基层群众增进了感情,也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
  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参与认领认种的单位比去年更多,认筹面积也更大。我们希望通过机关党员认领认种,不光起到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更希望进一步引导全省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建引领,践行‘四下基层’,真正俯下身子解难题、促发展、办实事。”
  一些部门“组团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东宅村,厦门市委统战部、市政水务集团在认领的一批农田上开展“撂荒地复耕”项目。由村党支部书记任荒地复耕工作组组长,科技特派员全程指导,探索农户种植考核机制,形成“党建+科技+制度”的模式,打好撂荒地复耕的组合拳。有关部门测算,复耕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6万元,有效助力东宅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性的“造血”。
  此外,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多地开始探索社会化运作的认领认种新方式。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位于茫茫大山中,近年来因风貌完整的古村活化利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随着一块块撂荒地重新开垦,一些游客也参与到认领认种活动中来,除了按月收到本地产优质大米以外,他们还利用周末闲暇前来参与插秧、秋收等亲子农事体验,不仅看到美景,还增长阅历,让乡村游变得更有意义。  (本报记者陈弘毅)
 
东胜:“四单四问四筹”,党建聚力惠民生
东胜:“四单四问四筹”,党建聚力惠民生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下班回家的路通畅了,忙碌一天的心情也顺畅了。”说起家门口交通“由堵到通”的变化,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玫瑰家园小区的业主赵存打开了“话匣子”。“以前下班回家巷道拥堵特别严重,到了小区门口却回不了家的情况经常出现。现在道路畅通了,居民烦心事解决了。”
  民生实事办什么、怎么办、如何办好?东胜区总结出一套“四单四问四筹”解决方案。基层的有效做法转变为务实管用的制度,推动专项行动“迭代升级”。
  “通过群众‘点’单、集体‘议’单、组织‘派’单和全员‘评’单,实现问需于民知冷暖、问计于民聚民意、问情于民下真功、问效于民鉴得失的工作目标,办好每一件群众的身边事。”东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春光说。
  据介绍,东胜区通过干部了解、群众反映、信息化手段采集三条途径掌握民需民情;通过居民分析提议、社区初审研究、街道会审把关三道程序开展民主协商议事;以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情感认同为落脚点,通过“区委亮项目、单位亮承诺、社区亮服务”三个层面的“亮晒比”,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自2022年4月“党建聚力,服务民生”专项行动以来,东胜区共实施区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6项,累计投入资金337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8.7%。
  “随着专项行动不断深入,我们将继续以驻区企业赞助、包联单位支持、居民自筹、镇街道项目资金补充的经费保障方式,调动多方积极性,特别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把凝聚共识与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刘春光说。     (本报记者朱文哲)
 
“红马甲”田间忙,智慧春耕有保障
“红马甲”田间忙,智慧春耕有保障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黑龙江省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靠河村,清水从渠中流向稻田,村路两侧一块块稻田池已被灌满,水面倒映出蓝天白云,天朗气清,插秧在即。
  靠河村党支部书记佛永利说,近几年村里用上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减少了水资源用量,也减轻了农民种植成本负担,但高效节水灌溉离不开电力保障。
  今年春季以来,产粮大省黑龙江各地电力部门全力发挥支撑保障作用,纷纷成立春耕服务小分队靠前服务春耕备耕,他们穿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来到田间地头,在用电上帮助农民排忧解难。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盛昌种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的育苗大棚里,穿着红马甲的国网绥化供电公司员工项振宇边检查用电设备边告诉育苗农民,用电设备一旦有问题出现,必须马上给他打电话,他会第一时间来处理。
  盛昌种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会告诉记者,去年电力部门为公司架设了一条1500米的供电专线,今年公司新建了一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智能水稻育苗温室大棚。“‘家伙什儿’越先进,对电力供应的要求就越高,供电保障就越重要。”王会说。
  截至目前,国网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的851支春耕春灌保供电服务队累计走访农业客户15996户,把供电服务下沉到田间地头,全力保障春耕。  (记者黄腾)
 
共识·共为·共享
人文经济相融共生的苏州启示
共识·共为·共享

人文经济相融共生的苏州启示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被置顶千年的苏州犹如苏绣至品“双面绣”:一面人文鼎盛,一面经济繁荣。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成就了今天的苏州。岁月更迭流转,不变的是苏州一直住在国人心中,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的想象。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苏州厉精更始,奋楫笃行。
  历史文化是源,城市发展为流,唯有源远方能流长。在苏州,温润江南水乡汇入火热发展洪流,南方的灵动与北方的厚重交融,汲古润今、与古为新,为“最强地级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唯美姑苏与富庶苏州双向奔赴,融汇成生生不息的城市脉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苏工之美、苏菜之精,到园林之秀、昆曲之雅……人文和经济“两条腿”走路,让苏州一路走向世人向往的典范之城。
  文化自信的共识,生发以文化城的共为。“复活”几近失传的宋锦技艺,打造“中国宋锦文化园”,企业家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艺”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创新为鲜活的苏州符号,古典有了当代表达。在苏州,以文化城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行政之力,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千年古城苏州,从对历史文脉的勾陈梳理中唤醒文化自觉,从对壮阔时代的深入体察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走向文化自强。
  合力共为,人文与经济双措并举。苏州努力开掘历史文化潜力,不断丰富经济发展内涵,将人文优势转化为城市动能:以经济活动“活化”千年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经济产品赋予人文价值,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经济、升级消费;打造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平台,推动产业变革、城市更新。
  勠力同心,重塑新时代城市精神。开放包容,“老苏州”“新苏州”齐心合力,打开服务全国、竞逐全球的格局;精工细作,“把一根丝劈成128股”的极致追求,彰显坚守实业、“智造世界”的雄心;用好“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三大法宝,以“干部敢为”示范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淬炼出时时争第一、处处创唯一的城市品格。
  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为的是成果全民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苏州,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初见雏形。文化供给日益丰富,自建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芭蕾舞团,提供对标世界一流水准的文化大餐;高质量发展促进高品质生活,公共服务迈向更高水平“民生七有”,推窗能见绿,转角遇到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并进,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文明成为举手投足间的风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走进苏州,水韵灵动的城市风貌、吴风悠扬的城市氛围、经济勃发的城市活力、雅致惬意的城市生活……新时代《姑苏繁华图》正徐徐绘就。
  坚持像营造苏州园林一样精雕细琢一座城市。苏州以文脉凝聚共识、以共识激发共为、以共为实现共享,努力实现人文与经济互促共进,全力探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
  凝聚共识,以文化城;合力共为,城以文兴;全民共享,人为标尺。这是姑苏“双面绣”璀璨千载、开启未来的密码。
     (记者刘亢、陈刚、杨绍功)
     新华社南京5月31日电
 
日照:“阳光聚才”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日照:“阳光聚才”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地处黄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聚焦人才有好平台、高待遇、真尊重、全保障、优环境,实施“阳光聚才”行动,打好人才引、育、用“组合拳”,以人才带动创新,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听了现场推介之后,日照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人才政策深深吸引了我,这次招聘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济南高校专场招聘会上,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牟国婷说。
  今年以来,日照市分别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举办了“逐日追梦·照亮未来”招才引智城市行活动,以惜才爱才、求贤若渴的诚意,邀请八方英才选择日照、创业日照。
  将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日照市围绕先进钢铁制造、汽车、生命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园区布局,着力构建“一廊、两园”临港涉海产业人才集聚带,实施“阳光聚才”行动,连续两年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并选择高校集聚、人才汇聚的城市作为“靶向”引才。与此同时,日照市整合组织、人社、团委、科技等部门资源,为人才持续不断“送岗上门”,连续举办招才引智城市行、青年人才云聘月、青年优选计划等引才活动150余场次,搭建起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平台。据统计,2022年日照市新引进青年人才2.5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比分别增长70%和9%。
  梧桐叶茂,凤凰来栖。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博士后周晓东2021年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来到日照。围绕专业特长,日照市交通运输局安排了最适合其个人发展的岗位,并根据能力和专业水平,直接聘用到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周晓东说:“我工作面向的是全市交通运输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既能参与重大项目谋划,也能深入到具体项目建设。这样干事创业,既充实又踏实。”
  为了让人才真正能安心、安身、安业,日照市发出了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动员令”。闻令而动,日照市委组织部围绕青年人才发展需求,牵头制定出台支持青年人才集聚发展的九条措施,推出“成长助力”“聚才优选”等9项扶持计划,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的青年人才政策保障体系;日照市人社局推进“人才驿站”建设,依托市场资源为青年人才提供法律、金融、科技、休闲等服务;日照市住建局围绕人才住房需求,出台人才发展基金购房措施,符合条件的专科以上青年人才首次购房可享受3万元-20万元购房补贴,以解决人才的购房之忧;日照市财政局牵头创建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创设人才保、人才贷,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保障;日照市五莲县通过给予资金、住房、审批等各项支持和优惠政策整合,实施五个“百名”进五莲行动,助力人才引进……
  如今,在日照,招才共下“一盘棋”,引智拧成“一股绳”,凝心发力“爱才日照”,正着力将日照打造成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方热土。 (本报记者郭绪雷)
 
“中国红”点燃法国骑手梦
“中国红”点燃法国骑手梦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环塔拉力赛
 
  摩托车手内尔斯·泰里克出生在法国马赛。
  地中海畔,风光宜人。年少时,泰里克在家乡见到过不少中国游客的身影。那时的他,从未想到自己的拉力梦会同一支东方车队紧密联结。
  作为重庆凯越越野车队的签约车手,泰里克在5月首次随队来到中国新疆,参加2023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的角逐。
  “这里的人文环境和法国非常不同。”泰里克说,“相同的是,当地人对越野拉力赛事的热爱。”
  与很多车手一样,泰里克的热爱与传承有关。
  他的父亲丹尼尔·泰里克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启车手生涯,职业生涯参加超过150场拉力赛,其中就包括全球最为著名的“勇敢者的游戏”——达喀尔拉力赛。
  每逢完赛回到家中,老泰里克总会绘声绘色地向儿子讲述不寻常的经历。撒哈拉沙漠、秘鲁……一个个遥远又陌生的地名,在法国少年的心中种下种子。
  “我从小喜欢挑战,喜欢冒险,喜欢超越自我。”泰里克说,“我总会在电视上收看拉力比赛,梦想有一天能像父亲一样,驰骋在沙漠以及一切壮丽的风景中。”
  一如曾经的父亲,从14岁开始,泰里克跨上摩托车,开始参加世界各地举办的耐力赛事。2022年,在突尼斯拉力赛和摩洛哥拉力赛相继取得佳绩后,第45届达喀尔拉力赛的大门向他敞开。
  沙特广阔沙漠之上,泰里克肆意飞驰。首次参赛的他即斩获总成绩第18名。
  然而,越野拉力赛是一项昂贵的运动,需要庞大的技术和后勤支持。和多数车手一样,泰里克在赛场外需要通过工作维系梦想。本职是厨具销售的他努力工作,依旧杯水车薪。
  在展现出具备一名顶级骑手潜力后,遥远东方的一纸邀约,让泰里克的梦想变得愈发清晰。今年初,凯越越野车队同泰里克正式达成合作。
  作为中国本土摩托车品牌,凯越机车近年来迅速崛起。在今年的达喀尔拉力赛上,凯越以中国厂商、中国车队、中国车手为名义出战并完赛。
  高水平国际赛事是赛车最好的检验场,“暴露的不足越多,收获就越多”。近年来,车队努力对车辆进行改良,以便更好地提升机械素质,适应国际比赛环境。4月,泰里克驾驶凯越出战索诺拉拉力赛,斩获本组别第四名的佳绩。
  经过不断磨合,他对座驾十分满意。
  “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总体来说我非常喜欢这辆摩托车。”他评价说,“当然我们需要参加更多比赛,对车辆进行更为细致地优化与调教。”
  正进行的环塔拉力赛中,泰里克和中国队友们表现亮眼,他有望站上最终的领奖台。同车队一样,泰里克总会及时正视有待提升之处。
  “和车队一样,我的年龄也不大,我还需要着重提高阅读路书和在沙漠赛段的寻径能力。”他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年,泰里克还将随车队征战一系列国际拉力赛事,并将再次登上达喀尔舞台,让世界见识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崛起。
  放眼未来,25岁的法国人雄心满满。他决心与中国车队走向世界,书写新的历史。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骑着中国制造的摩托车,拿到达喀尔的冠军。”泰里克说。
(记者孙哲、马锴)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老方犹未老,小方已长成
“父子兵”逐梦环塔拉力赛
老方犹未老,小方已长成

“父子兵”逐梦环塔拉力赛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环塔拉力赛
 
  2023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上,37名摩托车手参赛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就有老方和小方这对广西父子。赛事半程过后,小方暂列摩托车组总成绩榜前十,领先曾四夺该赛事冠军的老方。
  老方名叫方明集,是中国摩托车越野圈里的传奇人物。他曾是名巡警,为了“多抓几个飞车党”才开始骑摩托。半路出家的他一入越野圈就“逢赛必拿名次”,2010年首次参加环塔就斩获冠军,跻身国内顶级摩托车越野赛手行列。
  19岁的小方名叫方响量,是本届环塔赛年龄最小的骑手,可他做摩托车手已有十多年。小方5岁那年,老方花800元淘换来一台旧摩托,送给儿子做入门坐骑。人小车大,小方想把车扶稳都难,但一骑上去还是有模有样。
  “子承父业”的念头不少父亲都会有,可让儿子打小就练摩托车的人真不多。因为在多数人眼中,这项运动“太刺激、不安全、容易受伤”。对此,老方不以为然,“男孩子怕摔怕碰,长大了遇着事可怎么办?”
  单人独骑于荒漠,唯见天地山川,摩托车越野是内心强韧者的运动。“终点很远、赛道很险、困难很多,要想闯出去只能靠自己。”老方说,“能经得住越野拉力的考验,他就会有韧劲儿过好一辈子。”
  环塔多年,新疆的戈壁、沙漠里留着老方不少的经历和回忆,他深知赛道里处处暗藏风险。但老方却没有选择与子同行,而是让第一次跑环塔的儿子“按自己的感觉和节奏跑”。在位于天山峡谷的首赛段,靠前发车的老方一路飞驰到终点,没把心思放在后发车的小方身上。
  “练了这么多年,他的技术动作比我还好,有什么好担心的?”老方说。练好硬地操控基本功后,老方就带着小方跑林道、跑河床,尽可能多地体验不同地形。得益于此,方响量在10岁时就拿到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场地越野赛冠军(13岁以下组)。
  如老方所想,小方不仅能适应环塔赛道,还跑得“很享受”。“当我亲眼看到雪山、戈壁、沙漠时,真正有了那种越野带来的享受。”他说,特别是前两赛段多为戈壁砂石路,“跑得很畅快,心情也很开阔”。
  所有车手都知道,真正的挑战来自“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近200公里的第三赛段深入沙漠腹地,沙墙高、沙坡陡、沙坑密,参照物少且相似度高,骑手稍有不慎就可能摔车、迷路。2019年环塔拉力赛上,这一赛段就曾将数十台赛车和车手困在沙漠里过夜。
  “体能和技术不是问题,重点是路书,它是越野拉力赛的灵魂。”小方说。路书,是赛道设计者提供给车手的航迹指引。几年前,老方就开始教小方读路书、画路书,培养他在荒漠中辨别方向的能力。
  “前几个赛段看下来,他找路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老方说。尽管如此,在进入纯沙漠赛段前,对小方“狠心”惯了的老方还是说了句软话,“明天尽量让他跑前面,我就慢慢跑着,万一他遇到状况,我还能在后面给他兜个底”。
  老方犹未老,今年初他在达喀尔拉力赛顺利完赛,圆了自己越野生涯的梦想。现在,他的重点更多放在赛道外。在和重庆凯越越野车队签约后,老方开始转型管理,负责保障车队赛事期间正常运行的工作。
  小方已长成,首战环塔的表现证明了他“有能力、有机会登上达喀尔发车台”。
  未来不可预见,但有一点能够确定:越野赛道内,方响量只能依靠自己,而在赛道外,父亲方明集始终会站在他身旁。
(记者马锴、孙哲)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打开新地图,巾帼亦英雄
女骑手李艺斐的环塔初体验
打开新地图,巾帼亦英雄

女骑手李艺斐的环塔初体验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环塔拉力赛
 
  环塔拉力赛开跑第一天,远离公路的李艺斐就摔在了泥坑里,身上压着她的摩托车。
  正在新疆进行的2023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上,37名摩托车手参赛创历史新高,其中3名女骑手均为首次参赛。32岁的李艺斐就是女骑手之一。
  那是赛道内的一个U型坡,若在平时,骑手猛拧油门不难冲过去。可偏巧当时突降大雨和冰雹,地上的泥又厚又滑,“一踩下去,脚就往里陷、往下滑”。推着比自己还高的摩托车,李艺斐爬了三次摔了三次,最后一次“被摩托车压在下面,压根动不了”。
  好在经过的178号汽车组赛车停了下来,领航员田宇帮她扶起了摩托车。此后的几十公里,李艺斐走走摔摔、摔摔走走,不停地对摩托车说“大宝贝加油”。等到抵达终点时,她浑身裹满了泥,连赛服上的背号都看不清。
  尽管“被折腾到一度要崩溃”,但到了终点的李艺斐却意外地平静。抚平她心绪的,是脑中回放的画面:大雨袭来前,乌压压的云层盖住大地,远处钻破云层的雪山被衬得亮白。
  “感觉天地间只有我和雪山,就像是它在等我。”她说,为这一刻的享受,“其他困难就当是加麻加辣了”。直勾勾地向雪山骑了几公里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忘记看路书、跑错了方向,只能掉头返回。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在旷野中失神。李艺斐曾是一名背包客,徒步山河间也常感慨大自然的雄奇。直到几年前不慎伤到了脚踝处的韧带,才决定让摩托车载她去更多、更远的地方。
  远离公路,是李艺斐在环塔所属车队的名字,也是她所在摩托车俱乐部的名字。看到这个写进自己心里的名字,她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这间俱乐部。几年时间里,她和车友几乎跑遍了所有北京周边能跑越野的路线,“还是感觉欠一点”。
  “除了自由,骑行能带给我一种浪漫主义的感觉。”李艺斐说,和所有既定的生活不同,自然中总有些不确定性,“在释放自己和控制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体验让我很上瘾”。
  从刚跑摩托车起,李艺斐就有个特点——敢给油,不管啥样的路面就敢往前开。这股“有点愣”的劲头,在她的右小臂上留下一道10多厘米长的疤,也给她在“摩友圈”里挣了个“斐姐”的名号。
  在新疆哈密的一场摩托车越野拉力活动中,李艺斐见到了扎克尔·牙克甫、赵宏毅、张敏等征战过达喀尔、环塔赛事的国内优秀骑手。听他们讲述种种环塔经历后,她毫不意外地上了头,当即把“环塔完赛”列上了自己的目标清单。
  整整15天骑行荒漠戈壁,还能认识一群完全不同的人,“会是一种怎样特别的体验?”这念头驱使着她考赛车驾驶证,学着看路书画路书,挤出为数不多的假期飞到新疆、内蒙古的沙漠练车,直到如愿来到今年的环塔拉力赛。
  然而,作为国内难度最高、距离最长的顶级赛事,环塔并未因她的执着偏爱她一分。浑身裹泥后的第三天,李艺斐又被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十多个小时。当天170多公里的赛道里沙墙高、沙梁陡、沙窝软,骑手控车很费体力,稍有不慎就易摔车。
  体形瘦小的李艺斐不太怕摔车,却很怕扶车,因为“每次都得使全身的劲儿,扶个几次体能就吃不消了”。距离终点约40公里的地方,她的油箱跑空了,赛车就地趴窝。短暂沮丧、焦急后,她干脆躺在沙山上睡了一觉,“着急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用习惯的方式把糟糕的情绪散掉”。
  当天比赛,几十辆赛车因陷车、故障被困沙漠。得益于赛事通讯和安全保障措施,遇困人员和车辆无一失联失援,李艺斐也在夜里被负责救援的工作车辆安全送回营地。赛程还没过半就几度受挫,可初跑环塔的她没想过就此停下,而是“能多骑一公里,就多骑一公里”。
  26日清晨,经过两天休整的李艺斐驾车再次向未知的环塔赛道驰去。不管她最终能抵达何处,凡是车轮驶过的旷野,都将是她为自由人生打开的新地图。
(记者马锴、孙哲)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花甲到古稀,与环塔同行
“不老车手”梁钰祥在环塔挑战自我
花甲到古稀,与环塔同行

“不老车手”梁钰祥在环塔挑战自我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环塔拉力赛
 
  抵达环塔拉力赛最后一个赛段的终点后,护腰被梁钰祥摘下,裹成一卷扔在驾驶座旁,完成了它护航2000多公里的使命。
  2023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的参赛选手中,69岁的梁钰祥年龄最长,却是大家公认的“不老车手”。
  戴护腰赛车,主要原因不是他年纪大了,而是在赛前玩滑板摔伤了腰。常人眼里,他这伤有点新鲜,“滑板是年轻人的运动”;熟人眼里,他这伤并不意外,“他就是个闲不住的‘老顽童’,人老心不老”。健身、赛车、滑板,只要喜欢,梁钰祥就会去尝试,“年龄限制不了我”。
  梁钰祥初跑环塔拉力赛是在2008年,“要准备些什么都还不是很清楚,就是想去感受越野的刺激”。一辆三菱越野车,一位临时从乌鲁木齐市街边汽修店雇来的维修师,沿途买下的几根避震和其他配件,就撑起了他的环塔首秀。
  最初几年里,尽管能坚持参赛,但受限于体能、技术和经验不足,梁钰祥的成绩并不理想。环塔摄影师宋永川曾拿他打趣:“拍完梁伯的车,差不多就能撤出赛道了,因为后面基本上也没有几辆车了。”
  对朋友的玩笑,梁钰祥并不在意。但平日里,他保持着规律的器械运动和有氧训练,为环塔储备体能。每届环塔结束后,他也会和相熟的车手讨论,总结赛道里不同地形的驾驶经验。他说:“既然赛车就得追求进步,要不然算什么挑战自我?”
  近几届环塔拉力赛,梁钰祥这部“老爷车”越跑越好,基本都能以中上成绩完赛。“一方面是心态好,不刻意追求成绩反而能减少犯错,稳稳跑完排位就不会太低。”梁钰祥说。另一方面就是自己驾驶的赛车,以及比赛期间的保养服务都有升级。
  和创办初期不同,如今的环塔拉力赛上,达喀尔级别的赛车已是常客。“从见不到到经常见,再到合作生产、自主研发,环塔赛车的升级证明中国赛车产业在发展。”梁钰祥说,本届环塔,他驾驶的两驱赛车就是由环塔冠军车手韩魏提供的,“一些技术专利是从法国收购的,生产组装则基本在国内”。
  因比赛需要,环塔拉力赛的营地常需转换地点,距离动辄数百公里。与环塔同行的十五年里,梁钰祥几乎跑遍整个新疆,天山以南的大小县城也都到过数次。“路的变化太大了,说是天翻地覆一点不夸张。”他说,“十多年前,转营的路又窄又颠,现在到每个县都是高速路直达。”
  从2005年首届比赛算起,环塔拉力赛已走到了第19个年头,与它同行多年的梁钰祥深知“环塔不易”。前些年,国内也曾有过其他长距离越野拉力赛,但都没能持续太久。“坚持,是环塔对中国汽摩越野运动最大的贡献。”梁钰祥说,如今达喀尔拉力赛上成绩最好的中国汽摩车手,“都是在环塔练出来的”。
  再过数月,梁钰祥就将年满七十岁。对于未来是否继续参加环塔拉力赛,他的态度是“身体条件和时间允许就继续,但不会强求”。在他心里,环塔不仅仅是一场比赛,“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就算不跑车也会来转转,看看一起跑环塔的兄弟们”。
(记者马锴、孙哲)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31日电
 
林德伟掌控人生“方向盘”
林德伟掌控人生“方向盘”

( 2023-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环塔拉力赛
 
  5月,太平洋的海风拂过宝岛小城。
  赛车手林德伟收拾好行囊,期待向数千公里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发。在那里,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之旅。
  林德伟成长在台湾省花莲市。浩瀚的大海边,似乎难以萌生浓厚的汽车文化。
  然而,他的父亲曾是一名赛车手。耳濡目染下,林德伟从小就迷上了汽车。13岁时,他就开始参加台湾当地大大小小的赛车比赛。“很多父母会更在意子女的学业,但我的父亲非常支持我,我认为自己很幸福。”
  疾驰赛场背后,个中心血付出只有自己知道。
  年少时,每当朋友们结伴出游,林德伟总是无法同行,因为训练占据了他全部的空闲时间。他说,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自己甚至没有赶上一次毕业典礼。
  “从13岁起,我就决心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车手。”林德伟说,“我的童年没有漫画和动画片,一有时间,我就会去训练。”
  在林德伟看来,家乡特有的慢节奏与包容,造就了他沉稳的性格。遇事不慌、勤于思考的个人特质与赛车运动完美适配。
  林德伟牢牢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盘”。他在相对多元的训练比赛环境中,最终将拉力赛作为主项发展。
  2007年,林德伟将目光投向大陆,在兼顾学业之余开始频繁往返两岸,在上海、广东等地接受更为系统专业的训练,并着手准备场地赛、拉力赛等一系列赛事。
  如今,林德伟已在江苏省无锡市定居。在他看来,尽管西方汽车工业历史悠久,但大陆的发展已后来居上,这是他长期在大陆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陆拥有世界顶尖的赛车资源,这是一处更大的舞台。”林德伟说,“我们的赛车、车手实力,目前来看在亚洲都是数一数二的。”
  从千里冰封的东北漠河,到风沙漫天的西北大漠,林德伟的驰骋轨迹遍布全国。
  中国首位亚太拉力锦标赛年度总冠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年度冠军……十余年间,林德伟最美好的时光与赛车相伴。他亲身见证了国内赛车行业的崛起,也随之攀上属于自己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赛场之外,林德伟也十分在意拓宽人生经历,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时隔11年重返新疆参加环塔拉力赛,林德伟依旧兴奋。自称是十足“吃货”的他,每天都会向朋友分享当地馕坑肉、拌面等美食。
  在完成第二个特殊赛段(SS2)角逐后,他在终点戴上了当地柯尔克孜族特有的白毡帽,与大伙儿拍照留念。“大陆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人文和自然特色,在当地遇到的所有人都很乐于帮助我。”他说,“如果我只是在台湾省生活,就不可能有这么多见识。”
  已过而立之年,林德伟对赛车运动有了更深的领悟。他想要跳出赛车手的单一角色,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推广这项运动。
  即使正在进行的环塔拉力赛格外艰苦,他依旧坚持在社交平台每日更新视频,向更多赛车爱好者普及知识和所见所闻。他认为,国内未来势必会涌现出更多顶尖车手,自己为此肩负着一份责任。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拥有赛车梦的所有人有更多渠道了解这项运动。”他说,“因为越早接触,你未来的潜力就越大,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这道桥梁。”
(记者孙哲、马锴)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