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国际·中国—中亚峰会

05版:新华财经

06版:新华深读

07版: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08版:新华体育

09版:草地周刊

10版:草地周刊

11版:草地周刊

12版:草地周刊

回信勉励海军潜艇部队某艇员队
习近平:努力锻造全面过硬的水下尖兵 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回信勉励海军潜艇部队某艇员队
 
习近平:努力锻造全面过硬的水下尖兵
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海军潜艇部队某艇员队全体官兵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看到来信,我想起了10年前同你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得知你们勇挑重担、敢为人先,攻克一系列难关,出色完成了担负的各项任务,我感到很高兴。
  习近平强调,潜艇部队战斗在深海大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牢记党和人民重托,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努力锻造全面过硬的水下尖兵,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海军潜艇部队某艇员队是我国某新型潜艇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力量。2013年4月,习近平看望慰问该艇员队官兵,同他们共进午餐、深入交流。10年来,该艇员队忠诚履职尽责,圆满完成战备远航、试验演训等多项重大任务,中央军委先后两次为他们记集体一等功。近日,该艇员队全体官兵满怀深情给习主席写信,表达牢记统帅嘱托、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江海交汇 奋楫扬帆
长三角一体化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江海交汇 奋楫扬帆

长三角一体化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开栏的话】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华社记者走进城市乡村、工厂码头,听民意、看实情,深入了解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5月11日起,新华社开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栏目,充分报道基层一线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亮点成就,呈现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向好发展的美好图景。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片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近年来抓好重点工作,凝聚强大合力,一幅高质量的发展图景正徐徐铺开。
“流动的长三角”: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从外滩到西湖、从黄山到秦淮河畔,长三角区域各大景点游人如织,民众出行热情高涨。人流、车流、物流高峰交织叠加,“流动的长三角”再现。
  今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的长三角经济承压前行,不仅“底盘”稳固,且亮点纷呈,彰显了三省一市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底气。
  一季度,沪苏浙皖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逼近7万亿元大关,GDP增速均保持稳定增长,呈现出经济持续复苏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五购物节”正式启动。
  青吴嘉地域相邻、人文相亲,拥有西塘、同里、朱家角等一批意蕴悠长的江南水乡古镇。“‘五五购物节’期间,我们将发放总额超1000万元的各类消费券,力争5月份吸引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嘉善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钱家承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消费恢复向好的同时,有效投资对我国经济回升发挥关键性作用。
  在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盛虹新材料产业园内,记者看到,工程车辆川流不息、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个新兴厂区已初具规模。
  一季度,江苏大项目投资支撑有力,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80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4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1.4%;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在较高基数上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高于投资整体增速10.4、13.6个百分点。
  除了扩大内需加力提效,新动能加速蓄势正在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上海外高桥海通汽车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之一,拥有可同时停放3万辆汽车的专用堆场。“最繁忙的时候,一下子会来一两百台运输车,近两千辆的出口汽车扎堆。即使这么大的堆场,也有些招架不住。”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舸对记者说,去年从外高桥海通汽车码头出口的汽车超过100万辆,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外贸重镇。今年全国各地一季度外贸数据显示,长三角共有上海、苏州、宁波、杭州、金华、无锡、南京等7座城市挺进全国外贸“20强”榜单。
  其中,上海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出口强劲增长,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8.2%、2.2倍和57.3%;浙江金华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上升11.3%,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浙江全省。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长三角禀赋优越、基础雄厚,依托自身在新消费、新赛道、新产业的优势释放发展潜力,打破行政与区域壁垒,提升资源的高效配置整合,通过产业协同与能级提升做大经济规模,今年后三季度有望保持良好势头,实现持续增长。
长三角一体化:努力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对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今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了这一消息。
  根据计划,新公司将引入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先进技术,提升大众安徽、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合资企业在研发中的协同效应。
  立足一地,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已经成为很多中外企业在三省一市投资布局时的自觉选择。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助力火箭的高压气瓶、帮助救援的外骨骼机器人、呼吸机使用的传感芯片……走进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各种高精尖技术应用令人目不暇接。
  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省产研院不仅服务于江苏产业转型升级,还充分对接长三角区域的需求。近年来,与260余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对接达成企业技术合作400余项;建设72家专业研究所,转移转化技术成果7000余项。
  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
  长三角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三省一市携起手来,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结合,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最近一家上海企业提出精密测量方面的技术需求,我们帮忙对接到苏州一个研究所,双方已形成合同科研项目。”江苏省产研院副院长郜军说,该机构以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架起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桥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5月的宁波舟山港,巨轮进出,一派忙碌景象。
  作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一环,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成为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今年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3.31亿吨,同比增长9.14%。
  “我们将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黄金地理位置,持续扩大开放,为畅通双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做出更多贡献。”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小波说。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一张醒目的宽大屏幕上,企业能耗数据、碳排放信息实时展示,绿电、储能系统、空压机节能情况一目了然……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安徽首个基于工业园区的“能碳双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月已正式上线,如今正昼夜不停“盯”着工业园区的能耗与碳排放。
  森林覆盖率近75%,数十公里的绿道贯穿其中,还有3.5公里的湿地水上线路,可满足全年龄段活动需求……上海市正在规划建设“北蔡楔形绿地”这个浦东新区最大的“城市森林”。寸土寸金的上海共规划10片楔形绿地,嵌入中心城区,打造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
  碧水共蓝天一色。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驶进快车道,绿色美丽的长三角呼之欲出。
厚植民生福祉:建设美好江南


  横跨上海江苏的元荡慢行桥下,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两岸“生态走廊”徐徐展开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画卷。沪苏两地一体治理、共同打造的元荡生态岸线全长23公里,今年将全线贯通。
  步行桥、公路桥、高铁桥……一座座桥梁不断拉近长三角的时空距离。从以往“跨天大巴出行”,到如今“当天公交往返”,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共启用8条区域公交线路,连通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已累计发送旅客超220万人次,居民游客出行更加便捷。
  高铁覆盖沪苏浙皖95%的设区市;33个省际高速公路接口大幅减少通行时间;累计发行第三代社保卡超4000万张,可在长三角全部设区市乘坐公共交通……
  优化后的三省一市“异地同城”,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红烧肉、清炒时蔬、清蒸小黄鱼、麻婆豆腐……临近中午,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的众乐山社区食堂内老人们排起了队。社区食堂负责人表示,自2022年12月营业以来,已有近1500名老人在这里办了会员卡。
  为解决高龄老人“吃饭难”,徐汇区大力建设集养老、医疗、文体等为一体的“生活盒子”,步行15分钟内可达。社区食堂就是“生活盒子”里最受欢迎的服务之一。
  15分钟的时间尺度,体现着城市治理温度和美好生活刻度。当前,长三角各地正大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等,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供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沿蜿蜒盘旋的乡村小道行走,仿若来到一片花的海洋,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小楼掩映丛中。在浙江绍兴棠棣村万亩花木基地,全村98%的劳动力从事花木生产与经营,吃起了“生态饭”。
  “依托花木产业优势,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说,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有力步伐,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发展成果。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襟江带海的长三角奋楫扬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参与记者:齐中熙、邹多为、何欣荣、陈刚、商意盈、马姝瑞)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故事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安蓓、高敬、严赋憬、张涛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6年,2000多个日夜。华北平原上,一座新城破土、萌芽、生长。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谋划选址到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一)决策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抓的一个新区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批准的首都功能拓展区,同上海浦东、广东深圳那样具有全国意义,这个定位一定要把握好。”


  这是一次特殊的考察调研。
  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前往河北省安新县。
  这一天的华北平原,雪后初霁,万物润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王镇小王营村的一片开阔地,现场察看。这里就是规划中雄安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地块。
  在展开的规划图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区位、规划状况,详细了解人口搬迁安置、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等情况。
  “这地方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样?人口密度有多大?拆迁人口有多少?”习近平总书记细细询问。他叮嘱: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天中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新县主持召开了一场小型座谈会。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一个多月后,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雄县”“安新县”各取一字,既尊重历史,又寓意吉祥。
  雄安这座新城,开始孕育生长影响未来的力量。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发展标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核心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蹚出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如何在时代的演进中焕发出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正在快速迈向民族复兴的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破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题从而推动协同发展?一系列时代追问,萦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
  赴天津调研、研究河北发展问题、考察首都北京……在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构想也逐渐浮出水面。
  “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方向愈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在京外设立一座新城的战略构想逐渐成熟。
  “多点一城、老城重组”——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这一思路。“一城”就是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设新城问题。
  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2015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要深入研究论证新城问题,可考虑在河北合适的地方进行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城。”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6月印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深入研究、科学论证,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与疏解地发展环境相当的集中承载地。”
  这个集中承载地选在哪里?以何种定位出现?
  这一历史性选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有关方面,召开专题会议和小范围会议,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环境能力、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经过多轮对比,反复论证新区选址。
  一次次重要讲话、一场场科学论证、一步步深入推进……从思考到谋划,从批示到规划,从要求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设立新区的战略思考不断深入,构想逐渐变为现实。
  选择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区,这个地方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近容易连成一片,达不到疏解目的;太远则难以接受北京的辐射和带动,不能更好地承接和转移非首都功能。
  “雄县-容城-安新”这一方案在几个方案比选中逐步得到确认,最终脱颖而出。这里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充裕……
  2016年5月27日,这是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日子——
  这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审议《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雄安新区”首次出现在汇报稿的标题之中。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抓的一个新区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批准的首都功能拓展区,同上海浦东、广东深圳那样具有全国意义,这个定位一定要把握好。”
  回忆雄安新区从谋划到设立的过程,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千年大计,体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和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对雄安新区的期待,绝不仅仅是京津冀的一个新区,还要看得更远,希望它在新时期全国的发展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千年之城,从此起航。
(二)规划
  “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立夏时节,白洋淀碧波荡漾,水鸟翩跹。从码头坐船出发,半个小时水程就来到赵庄子村——电影原型“小兵张嘎”的故乡。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这是总书记第一次来,他说:“小时候读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对这里十分神往。我曾在河北正定工作,但也一直没有机会来。”
  走过安新县郊野公园的白洋淀大堤,沿着长长的木栈道,习近平总书记步入淀区深处。他登上一座木制观景台,环视开阔的白洋淀,但见波光粼粼,尚未返青的芦苇荡在阳光下金灿耀眼。
  九河下梢,北地西湖。坐拥“华北明珠”白洋淀,雄安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但过去一段时间,白洋淀也曾遭遇“口渴”、污染等威胁。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两年后,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雄安新区考察。谈到新区下大气力处理城和淀的关系时,总书记谈起选址的考虑:“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容城县仇小王村村民仇向国曾是一名护林员,他经常回想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
  2019年1月16日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乘车穿行林区察看林木长势,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林区全貌。
  习近平总书记说,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6年来,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白洋淀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标准,野生鸟类已达252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46种……“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淀区风貌神采绽放。
  6年来,“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7万多亩,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营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秀林的树越长越壮,淀里的水越来越清,大家都盼着总书记能再来看看。”仇向国说。
  建设,规划先行;动工,生态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格外重视,在谋划设立和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数次重要会议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
  6年时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责任,在雄安新区得以生动体现。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昔日革命老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村里的农家乐几乎爆满。“6年前,乡亲们聚在一起畅想家乡的未来,现在大家都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白洋淀淀区深处的赵庄子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文祥说。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最重要的一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殷会良感慨万分。
  先后有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新区规划体系编制;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统领,“1+4+N”规划体系逐步成型,为新区稳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2月22日,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的速度,40年后的今天,我们设立雄安新区要瞄准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目标,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一个样板。
  2018年4月21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全文公布,雄安新区的蓝图正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立足千秋,建设雄安。
  2019年1月,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两年,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现在有了蓝图,雄安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建设阶段,可能今年就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了。”
  蓝图绘就,击鼓催征。
(三)建设
  “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清晨6点50分,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缓缓驶出雄安站,向首都北京一路飞驰。晨曦中,雄安站这座水滴形的银灰色建筑美轮美奂,宛如白洋淀荷叶上的一滴露珠。
  杨斌,曾担任京雄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在他珍藏的一段视频中,“青莲露珠”还是一片建设工地。“当时我们就站在这里,总书记同我们进行了连线。”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16日到雄安新区调研时,前往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在那里通过大屏幕连线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施工现场的建设者。
  视频连通那一刻,建设现场沸腾了。
  “京雄城际铁路2018年2月28日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底全线建成通车。”杨斌头戴安全帽站在脚手架前,高呼一声:“同志们有信心没有?”“有!”嘹亮回答响彻旷野。
  看到这个场景,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现在是数九寒冬、天寒地冻,但我们的铁路建设者仍然辛勤劳动着。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全国人民都期待着你们的捷报!
  一年多后,捷报传来。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广大建设者用双手书写出连接北京和雄安的“中国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寄予殷切期望:“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生动诠释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标杆的丰富内涵。
  协同发展本身就是一场深层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赋予雄安新区发展自主权,只要有利于雄安创新发展的要全力给予支持。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察看服务窗口,了解新区深化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工作情况。
  “你们是第一批来雄安创业的企业家吧?”在政务服务中心,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询问,企业家们围拢上来,争相讲述在雄安的创业梦想。
  总书记勉励大家:“我们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各方面企业共同参与。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北京的企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要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握住历史机遇,做民族复兴、改革创新的弄潮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中国电科集团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雄安分公司总经理常永山激动不已:“总书记说我们是新区第一批弄潮儿,这是莫大的鼓励。”常永山和同事们投入到雄安智能城市规划建设中,参与了雄安新区一网通办、中国雄安集团办公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建设,把干事创业的热情倾注到未来之城的一砖一瓦。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市场主体准入组工作人员文慧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务服务中心考察的情景同样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总书记的句句嘱托,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文慧说,我们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来新区干事创业的企业家留得住、发展好。
  今天的雄安新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年轻人怀揣梦想从远方来雄安新区创业,本地人满怀希望回家乡干事创业。
  雄安站候车厅,一座“千年轮”吸引着往来旅客的目光。它的起始日期被设定为2017年4月1日——“雄安”第一次被公众知晓的日子。“千年轮”的底座上,镌刻着8个金色大字——“千年之计 始于当下”。齿轮不停地转动,记录下历史前进的轨迹。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创造“雄安质量”,中国式现代化将在这里演绎出更多更美好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举办
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举办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杭州5月11日电(记者张晓洁、朱涵)以“对话世界 共创美好”为主题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11日在浙江德清举办。大会由新华通讯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
  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傅华在致辞中表示,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新华社围绕中国品牌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重点报道,传播权威声音,坚定发展信心,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唱响了中国品牌“好声音”。新华社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动中国品牌建设,为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撑。
  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在致辞中表示,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为浙江省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品牌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提供了重要机会。浙江将把品牌建设纳入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总体布局,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深入实施品牌培优计划,推动更多浙江产品、浙江服务实现从“贴牌到创牌、无牌到有牌、有牌到名牌”的精彩蝶变。
  为期两天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设置了2023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2023世界500强品牌发展论坛、2023浙商全球影响力大会等30余场主题活动,来自大型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250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共话品牌建设。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习近平总书记10日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6年多来雄安新区建设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从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到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这些成绩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年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取得的,殊为不易。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各方面工作是扎实有效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深刻领悟党中央决策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历史耐心,处理好雄安新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确保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着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要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单位和人员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项目和政策两手抓,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要优化健全雄安新区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研究出台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要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要解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就业优先,完善就业创业引导政策,加强对新区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千年大计,只争朝夕;国家大事,必作于细。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不断谱写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新篇章,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气象!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丁薛祥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
丁薛祥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确保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11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丁薛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李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扎实做好这项重要工作,确保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
  丁薛祥强调,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有关稳就业政策措施要抓紧实施,讲求精准、讲求实效。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稳住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招聘规模,确保央企国企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低于去年。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稳定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招募规模,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就业的政策保障。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增强就业信心。加强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兜底帮扶,各高校要落实帮扶责任制,毕业生户籍地、常住地、学籍地政府部门要协同配合。依法规范市场招聘秩序,严厉打击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防范、纠正就业歧视。注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引导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丁薛祥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再动员、再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做好宣传引导,确保完成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任务。
  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国家机关和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四川宜宾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以及优秀毕业生代表先后作了发言。
 
抢抓关键期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抢抓关键期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11日在京举行。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随着毕业季临近、毕业生求职进入窗口期,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全力攻坚促进青年就业十分关键。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事关民生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央部署,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举措,以更大力度、从更多方面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刚刚过去的4月,国办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五方面针对性的政策安排;人社部部署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十项行动,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组合拳”有了,关键要汇聚政策合力,精准有效落实。这要求各地切实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落细各项就业支持政策,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作为。要想方设法开拓更多市场化就业渠道,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加快各类招考工作进度,同时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兜底帮扶。
  各高校也要加快推进就业工作进程,通过校领导走访用人单位,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广泛挖掘就业岗位;同时大力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如正在开展的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为毕业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施展才能搭起桥梁。
  就业总量压力之下,更加考验求职者的竞争力。当前,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正在开展。高校毕业生可以发挥学习能力强、可塑空间大的优点,通过见习对职场多了解、多尝试,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身处新时代,各行各业都拥有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广大青年不仅能在大城市、大企业施展才干,也能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乡村医生”等基层服务项目,在基层建功立业、崭露头角。
  (记者姜琳)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陈文清在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表彰大会上强调
在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中走在前作表率 忠诚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陈文清在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表彰大会上强调
 
在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中走在前作表率
忠诚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表彰大会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大力弘扬政法楷模的优秀精神品质,在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中走在前、作表率,忠诚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会上,33个集体和10名个人受到表彰,2位代表作了发言。
  陈文清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委政法委干部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彰显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风采。党委政法委干部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受到表彰的楷模为榜样,学习弘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恪守法治的价值追求、心系人民的公仆情怀,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新篇章,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文清要求,党委政法委要大力加强自身干部队伍政治建设、廉政建设、专业化建设,着力提升队伍凝聚力、干部归属感,在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王小洪主持大会,张军、应勇出席。
 
刘国中在看望慰问一线护理工作者时强调
加强护理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人民健康服务水平
刘国中在看望慰问一线护理工作者时强调
 
加强护理工作者队伍建设
提升人民健康服务水平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2023年“5·12”国际护士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看望慰问一线护理工作者,向全国广大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刘国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关爱广大护理工作者,强调要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护士总量达520多万人,护理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为守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广大护理工作者义无反顾、不负重托,辛勤奋战在第一线,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愧“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刘国中强调,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健全护理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要健全保障激励机制,落实好各项待遇,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增强护理岗位吸引力。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护理工作者、支持护理事业的良好氛围。希望广大护理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践行崇高职业使命,在平凡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业,以优质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5月15日起全面恢复口岸快捷通关
5月15日起全面恢复口岸快捷通关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任沁沁)国家移民管理局11日发布公告,自2023年5月15日起实施全面恢复口岸快捷通关、全面恢复实行内地居民赴港澳团队旅游签注“全国通办”等四项调整优化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保障便利中外出入境人员往来,促进服务对外开放。
  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措施调整优化后,出入境人员办证通关将更加便利。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持续深化移民管理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为广大中外出入境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出入境管理服务。公众如需进一步了解公告内容,可以致电国家移民管理局12367服务平台详询。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强调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将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和决策部署。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要增强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做好着力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工作,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紧密结合实际,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要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开展“靶向治疗”,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防疫等重大关系,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换届后容易出现的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在主题教育中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记者安蓓)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14部门联合发文
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
14部门联合发文

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董瑞丰、顾天成)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健全完善行风治理体系,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
  这是按照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相关职能调整情况,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后,首次对纠风工作进行部署。
  通知要求,健全完善新时代纠风工作体系,优化纠风机制成员单位,保证纠风管理体系与部门职能调整的实际情况相衔接。重视纪检监察部门在纠风工作中的协调组织与指导作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落实规纪法衔接的部门主体责任,切实推进全行业“受贿行贿一起查”。
  同时,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明确对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在普惠制认证、行政许可、日常监督和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过程中的不正之风问题,行业组织或学(协)会在工作或推进业务主管部门委托事项过程中的不正之风问题,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与之关联的经销商、医药代表“带金销售”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根据通知,将强化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重点惩治利用虚假证明材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或虚计项目次数,串换药品耗材、诊疗项目或服务设施等欺诈骗保问题。从规范省级平台挂网采购,加强集采执行过程精细化管理,持续做好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等方面,健全完善医保价格和招采制度。
  此外,将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严肃处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违法违规牟取个人利益行为,明确行业底线、红线。聚焦医疗美容、口腔、辅助生殖等重点领域,树牢违法违规行为惩治高压线。
  通知还要求,提升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探索完善行业联合惩戒制度。全国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将密切关注各地落实工作情况,对履职不力、执纪松散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将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公安部交管局推进“五大建设”治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公安部交管局推进“五大建设”治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任沁沁)公安部交管局11日召开全国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部署各地深入推进农村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协同共治力量、劝导管理模式、隐患治理机制、交通安全文化“五大建设”,以现代化治理方式破解深层次难题,全力为农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会议提出,公安交管部门要以责任体系为根本点,压实县乡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以力量建设为关键点,推动劝导员与农村护路员、农机服务员、乡村振兴队等力量融合发展;以劝导管理为发力点,在重点交通违法劝导管控上再加力;以隐患治理为切入点,推动交通事故预防向事前转型,针对事故易发多发的路口路段实施优先治理、精细治理;以宣传教育为落脚点,推动普及农村交通安全文化。
 
“千年大计”的定力,“只争朝夕”的干劲
“千年大计”的定力,“只争朝夕”的干劲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6年前,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考察一座新城的规划。彼时,“雄安新区”还是中央内部文件里的新词。
  6年后,2023年5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复兴号高速动车,从北京沿着京雄城际铁路,不到一小时就抵达雄安站。一座“未来之城”,雄姿初现。
  时光如梭,山河新颜。
  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这奇迹的背后,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空的大版图前,以大历史观破解历史性难题的大手笔。
  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设立,揭开北京城发展的崭新一页。
  “这件事确实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谋虑深远,“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
  秉持谋定而后动的原则,曾有一段时间,雄安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
  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以最高的标准规划建设,才能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标杆之城。有了最初的“慢”,才有了后来的“快”。
  习近平总书记此行的第一个考察点是雄安站。从高空俯瞰,这座毗邻白洋淀的高铁站,造型如同微风拂过时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科技范儿和文化味儿十足。
  新站平地起。犹记得4年多前的2019年1月16日,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同雄安站建设者们视频连线。
  看着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面对干劲十足的建设者们,总书记对大家说:“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全国人民都期待着你们的捷报!”
  捷报频频传。雄安站往西约30公里,雄安新区启动区核心地段塔吊林立。
  6年前,这里是一片旷野。那一天的情景历历在目:在大王镇小王营村,总书记走进一片开阔地,在展开的一张规划图前,了解核心区概貌。
  如今,蓝图化作施工图。总书记来到建设现场,登上平台远眺。
  眼前,一栋栋新地标正破土而出:中国中化总部基地直径近百米的基坑内,50多根钢结构柱高高竖起,“金芦苇”八角形的造型轮廓初现。不远处,首家注册落户新区的央企中国星网总部项目已实现封顶,中国华能总部项目正加紧施工……
  面貌日新月异,初心始终不改——紧紧抓住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牛鼻子”不放松。
  “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总书记话语坚定,饱含希冀。
  6年,2000多天,不舍昼夜,细火慢炖得真味,日月雕琢成山河。慢与快相得益彰,雄安留下引人深思的时间哲学。
  谋定之后的雄安,建设发展全面提速。
  如今,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前无古人的事业,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
  我们采访了一名和雄安新区建设共同成长的当地干部。他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下,新区迈过管控关、疏解关、质量关等,关关难过关关过,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这是一种战略格局,也是一种战略决心。
  这一次,总书记叮嘱: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
  建设,规划先行;动工,生态先行。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会展中心雄安厅,结合沙盘、视频短片,听取雄安新区整体规划建设进展介绍,了解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及清淤疏浚、百淀连通等工作进展情况。
  华北明珠白洋淀,烟波浩渺,苇荡起伏,飞鸟翔集。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从劣V类大幅提升至Ⅲ类标准。
  谈起城与淀、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总书记始终明确:“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先植绿、后建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
  如今,这里已累计造林4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大幅提高到34%,“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正逐渐成为现实。
  这是一座高质高标的发展之城,也是一座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新区建设伊始,总书记就叮嘱:“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这次到雄安,总书记专程来到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看望回迁群众。
  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举措、社区食堂的实惠饭菜、回迁群众的安居生活……总书记看得仔细、问得深入。
  总书记动情地说:我一直牵挂着回迁群众,看到大家生活好,我很欣慰。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
  大学毕业后就加入新区的年轻社区工作者自豪的心情;从农村搬迁到新居后享受社保福利的“新市民”激动的眼泪;餐餐顿顿在社区食堂享受可口饭菜的老奶奶灿烂的笑容……一幕幕情景交织着老百姓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感动。
  爱之深,则为之计长远。
  “我们这代人做什么梦的都有,就是没有做过这样的梦。”这是当地群众的真实心声。
  6年前,第一次来,总书记在安新县主持召开了一场小型座谈会,为未来之城描摹起笔。
  这一次,在雄安会展中心三层多功能厅,总书记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在关键时刻为标杆之城进一步指明方向。
  千年大计只争朝夕,国家大事必作于细。
  蓝图已经绘就,必须始终保持“千年大计”的定力,锚定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同时,也要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把已明确的、必须做的事紧紧抓在手上,不等不拖、紧张快干。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谋划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记者朱基钗、黄玥)
  新华社河北雄安新区5月11日电
 
相知相亲逾千年 携手同行启新程
——中亚国家期待与中国在合作之路上行稳致远
相知相亲逾千年 携手同行启新程

——中亚国家期待与中国在合作之路上行稳致远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中国—中亚峰会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应邀与会。
  两千多年来,丝路古道商贾往来,贯通东西,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谱写了相知相亲、互融互通的壮丽诗篇。如今,双方以真诚互信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以平等互利联手打造新型国际关系典范,各领域交流交往不断加深。中亚五国各界人士普遍期待,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与中国携手开创更加美好与辉煌的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之路。
期待文明互鉴再谱新篇


  2022年9月15日,撒马尔罕崭新的国际会议中心迎来贵宾,习近平主席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此举行会谈。在中方赠送给乌方的国礼中,有一件“中乌合作修复的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微缩模型”。
  访前,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特别提及:“我2013年访问撒马尔罕时启动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经圆满竣工,让希瓦这座古城更加绚烂夺目。”
  “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一句中亚古老谚语道出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座千年古城地处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方交汇之地,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城里保存着数十处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部分已年久失修。
  希瓦古城伊钦·卡拉内城博物馆馆长沙基尔·马达米诺夫对记者说,中国团队不畏艰苦,把先进的文化保护理念和技术带到古城,深受乌方专家和民众的认可和尊重,“我们对乌中展开更多合作充满期待”。
  从希瓦古城到乌兹别克斯坦萨扎干遗址、明铁佩古城遗址,从哈萨克斯坦伊赛克拉特古城拉哈特遗址到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中国与中亚考古人员精诚合作,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推动中国文明和中亚文明互学互鉴、交相辉映。
  2022年底,中国在中亚地区建设的首家鲁班工坊在塔吉克斯坦正式启动,成为双方新时代友好关系的又一里程碑。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由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共同建设,工坊建筑面积1138平方米,以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和工程测量技术作为合作共建专业,设有绿色能源实训中心、智能测绘实训中心两个教学区,配备有双语教材、实训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这里我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还能接触到更为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正在实训中心进行测距实践的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大二学生博佐尔佐达说。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塔方校长、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副校长沙赫里约尔·萨杜洛佐达说,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鲁班工坊得以落户塔吉克斯坦,推动了文明交流和教育合作,成为塔中两国友好关系的范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在中国和中亚合作走入新时代的今天,双方人文交流不断迭代创新,焕发出更多活力。对于即将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中亚各界充满期待,希望给双方文明互鉴注入更多动力。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和文化界人士普遍期待峰会取得圆满成功。”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科学发展推广中心副主任阿卜杜拉耶夫说,“我们相信,中国在文化、人文、教育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将直接帮助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
“风与光”延伸绿色丝路


  33岁的马克萨特·阿比尔加济耶夫是土生土长的哈萨克斯坦南部小城札纳塔斯市人。在哈萨克语中,“札纳塔斯”是新石头的意思,这里曾是磷矿石开采和化肥生产中心,人口规模一度达到5.7万。然而,由于产业不够景气,人们纷纷离开这座工业城市,后来全市只剩2.2万人。
  阿比尔加济耶夫曾是当地磷矿场的电力工程师,在三十而立之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跳出舒适圈,拥抱“未来”——在他眼中,风能所代表的清洁能源就是家乡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算,哈萨克斯坦仅风力发电潜能就高达每年9200亿千瓦时,哈南部地区资源尤其丰沛。阿比尔加济耶夫作为电力工程师,敏感地意识到如果家乡的风能得到充分利用,将极大改变这里的电力格局。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框架下,中哈率先开展产能和投资合作,形成涵盖52个项目、总金额逾212亿美元的项目清单。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项目于2021年6月竣工投产,成为当时中亚地区最大风电场。从投产到2022年底,项目已发电量达7.5亿千瓦时,极大缓解了哈萨克斯坦南部缺电现状。与同容量燃煤电厂相比,相当于节约标煤2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7.3万吨。
  2020年阿比尔加济耶夫辞去磷矿场的工作,来到札纳塔斯风电项目,成为一名见习风电检修工,开始跟着中国师傅们学习风电检修技术,如今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高级检修工程师,工资涨了一倍多。“中国朋友为哈方带来设备和投资、技术和经验,还培养了在哈萨克斯坦几乎是空白的清洁能源本土人才。风电项目为札纳塔斯市创造就业、增加税收,城市发展迎来了第二春。”阿比尔加济耶夫说。
  看到中国与中亚的绿色能源合作正日趋增多,阿比尔加济耶夫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一个是去中国企业总部参观学习,另一个则是参与到更多的风电合作项目之中。
  同是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卡普恰盖有一座中哈合作投资建设的100兆瓦光伏电站,中哈双方在项目合作中采用了一种新的模式:“中哈合作设计、中国设备采购、哈方土建施工、中哈合作管理”。得益于这一模式,项目团队合理进行设备选型和技术方案设计,光伏组件等设备可以经受零下40摄氏度低温的严峻考验,能够确保电力设备在极寒天气下正常运行。
  这一光伏电站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单体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之一,被列入“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清单”,其并网投运实现了当地大规模新能源电站从无到有的突破,年发电量为1.6亿千瓦时,为当地减少碳排放16万吨。
  札纳塔斯的风电与卡普恰盖的光电两个项目,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绿色能源转型紧密合作的生动写照。面对气候变化这一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中国与中亚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既有共识,也有行动。
  谈到中国与中亚绿色能源合作,阿比尔加济耶夫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未来图景:天会更蓝,水会更清,人类会居住在一个更加清洁的地球。可以预见,中国-中亚峰会将为深化双方绿色能源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为更美好的未来携手向前


  米干村位于土库曼斯坦列巴普州中南部,卡拉库姆沙漠腹地。这里常年干旱少雨,水中盐碱含量高、水质差,饮水困难一直困扰当地居民。急人所急,雪中送炭。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在此投资建设“米干村水厂”,现代化净水设施为当地民众带来一泓清水,彻底解决了饮水困难。“谢谢中国公司帮我们修建水厂。我们从心底感谢你们。”米干村村民米合莱大妈说。
  同样曾为“水”着急的还有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奥伊村的叶夫根尼·雅科夫列夫。在雅科夫列夫的4公顷土地上,种植着1000棵樱桃树、苹果树和梨树,还有三叶草和大麦,为给作物浇水,他天刚亮就要去排队打水,“此前建造的灌溉系统早已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浇不上水是常事”。
  2021年,中国援吉灌溉系统改造工程竣工,位于伊塞克湖州和巴特肯州的三个灌区灌溉条件大幅改善。卡拉奥伊村所处灌区新建水库容量达47万立方米,水通过改造过的5条水渠流向村民田地。现在,像雅科夫列夫一样的周边农民再也不用担心农作物缺水。
  看着土地得以灌溉,各类作物能够“喝饱”,负责用水分配的阿斯坦别克·朱恩杜巴耶夫由衷感谢来自中国的帮助,“将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当地小姑娘卡西耶特·阿扎玛托夫娜正在为家门口新修的路欢欣鼓舞:“这是我和妹妹每天去学校的必经之路。看这人行道,多么平整!”
  比什凯克有着一百多年建城史,许多道路年久失修、布局欠佳,导致交通拥堵严重,居民出行多有不便。2016年10月,由中国政府资助,中国路桥公司等中企承建的比什凯克市政路网改造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启动。
  坑洼路面铺上平整的沥青、狭窄的道路被拓宽、多年未通车的断头路被打通……一期工程竣工时,共有49条街道、总长95.4公里的路段得到改造,大幅提升居民出行体验,成为当地民众有口皆碑的“中国路”。
  比什凯克市长办公室交通和道路基础设施发展部副主任乌兰·乌兹巴耶夫表示,在高质量建设之外,中方企业还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当地人学到很多先进施工技术和经验,“我希望我们的合作能长久延续”。比什凯克市民伊利亚说:“非常感谢中国,为我们改善城市面貌。最重要的是,项目还在不断推进中,未来的比什凯克将会更加美好。”
  “让我们从六国人民共同福祉出发,赓续友谊,推进合作,共同谱写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22年1月举行的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
  “哈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吉方愿同中方密切协作”“土方支持中方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倡议”“将塔中关系提升至新水平”“必将推动新时代乌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高度,不断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五国元首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倡议,加强同中方合作,合力促进地区稳定繁荣、增进人民福祉。
  心有所向,路必不远。走过漫长的岁月,中国和中亚国家精心灌溉的友谊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双方必将谱写更多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赵嫣,参与记者:张继业、关建武、李奥、韩梁、孙浩、陈寅)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商务部:推动中国|中亚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商务部:推动中国中亚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中国—中亚峰会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潘洁、谢希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1日表示,愿同中亚各国经贸部门一道,以中国-中亚峰会为契机,巩固和发展贸易投资良好势头,推动中国-中亚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束珏婷11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多年来,持续深化务实经贸合作,构建了内涵丰富、充满活力、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成果。
  制度安排日臻完善。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中亚合作机制框架内,六国经贸部长于今年4月18日举办了“中国-中亚五国”经贸部长会议,就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互联互通、多边以及地方间合作交换意见。
  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制定了中长期经贸合作规划,签订投资保护协定,经贸合作机制日趋完备。
  贸易发展量质齐升。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提前实现700亿美元贸易目标,今年1至3月贸易额同比增长22%,发展势头强劲。同时,贸易结构更加优化。2022年,中国自中亚国家进口农产品、能矿产品同比增长超过50%,对中亚国家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42%,中国与中亚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95%,近300家中亚企业入驻中国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中亚优质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投资合作惠及各方。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50亿美元,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639亿美元。
  “我们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油气采矿、加工制造、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助力中亚各国产业升级、互联互通和民生改善。”束珏婷说。
 
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助力中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助力中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中国—中亚峰会
 
  “新北南公路将成为国家间合作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加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外事咨询师舍拉迪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舍拉迪尔说:“道路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之一。中亚国家之间公路运输走廊正在打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与中国正在加深互利合作关系。”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多山的内陆国家。从北部首都比什凯克至南部城市奥什、贾拉拉巴德是该国的重要经济带。然而,连通北南的老公路年久失修,交通不畅。
  新北南公路全长433公里,项目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二期工程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已于2021年竣工。目前,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它将成为连接吉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乃至中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交通要道。
  舍拉迪尔告诉记者,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吉中贸易额在过去10年中一直都在增长。新北南公路比现有比什凯克-奥什公路路程缩短一半,这使得从中国进口货物、从吉北部到南部的运输成本减半成为可能。
  吉尔吉斯斯坦交通运输部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实施小组监督和公关专员塔盖·阿利姆巴耶夫对记者说,建设新北南公路是“一带一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将为建设水电站、开发偏远山区矿藏创造机会,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该国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路桥公司项目经理蔡煜告诉记者,二期工程的两座高架桥横跨该国集水面积最大河流纳伦河,是该项目的节点性和标志性工程,在该国境内首次采用中国设计规范,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和新设备于一身,是吉尔吉斯斯坦公路建设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对公路建设质量表示肯定。在2021年8月两座高架桥建成时,他表示,这是吉尔吉斯斯坦“历史性的一天”。
  阿利姆巴耶夫说,吉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密切合作,还计划建设其他基建项目,例如中吉乌铁路。“我们在‘一带一路’项目框架内的合作取得了具体成果。这些项目将有助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并将创建促进整个中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国际运输走廊。”  (记者关建武、努尔扎提)
   新华社比什凯克5月11日电
 
国内物价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透视四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内物价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透视四月份CPI和PPI数据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魏玉坤、陈炜伟)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国内物价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4月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消费需求逐步恢复,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1%。”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说。
  在我国CPI“篮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较高。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和鲜果大量上市,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1%和0.7%。
  猪肉价格持续下行,4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3.8%。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目前生猪供给充裕而猪肉消费总体仍处于淡季,叠加市场情绪对生猪存栏结构、出栏节奏和猪价短期影响较大,带动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记者了解到,针对近期生猪价格低位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适时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预计二季度全国生猪价格将继续温和反弹,下半年逐渐向好,全年猪价将呈现窄幅震荡态势。”朱增勇说,如果不出现前期压栏肥猪集中出栏情况,6月份生猪养殖有望重回盈利区间。
  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
  董莉娟分析,从环比看,4月份,小长假期间出行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租赁费、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4.6%至8.1%之间;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均下降1.7%;商家降价促销,燃油小汽车、新能源小汽车和家用器具价格分别下降1%、0.9%和0.6%。
  从工业生产者价格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
  具体来看,4月份,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国内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下降1.1%。钢材、水泥等行业供应整体充足,但需求不及预期,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1%,水泥制造价格环比下降0.1%。煤炭产能继续释放,加之进口量仍较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下降4%。
  今年以来,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PPI降幅扩大,物价呈低位运行态势。专家分析,当前国内物价低位运行,主要是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特别是去年同期高基数产生了重要影响,物价低位运行是阶段性、暂时性的。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乏力,国际流动性收紧,国内外市场联动性较强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从国内看,春节过后食品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落,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物价暂时处于低位运行态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表示,从结构看,今年以来鲜菜、汽柴油、燃油小汽车三项商品价格下降较多,拉低了整体CPI涨幅,但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
  专家表示,分析物价不仅要看当月的表现,更要综合看季度和年度的态势。
  “当前中国经济内生动能不断增强,供需双侧恢复趋向均衡,尤其是接触式服务消费明显回升,带动就业与收入增加,经济向上向好态势将逐步在物价上显现。”郭丽岩说,总体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扩大内需一揽子政策进入集中显效期,经营主体活力动力加速释放,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国内商品和服务供应充裕,市场流通秩序良好,物价没有出现大幅异常波动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比较高,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合理水平。
 
从“中国产品”迈向“中国品牌”
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观察
从“中国产品”迈向“中国品牌”
 
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观察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坚持以创新为根”“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发掘品牌独特魅力”……正在浙江德清召开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来自大型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2500余名中外嘉宾共话品牌发展。
  记者采访发现,一批中国企业正通过提升创新能效、聚焦绿色发展、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迈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在超高端线上市场实现销量大幅提升,同比增长了133%。”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在大会现场表示,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从2019年开始,已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在全球构建研发创新体系,建立起6个研究机构和6个研发中心,专注探索前沿科技和商业化落地应用项目。
  “存钱不如存技术。”正泰集团董事、副总裁陈建克说,变革创新始终是品牌发展的第一动力。正泰在电气设备制造主业上持续转型升级,培育绿色能源、智能电气、智慧低碳三大产业板块,搭建科创孵化培育平台和国际化市场创新发展平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会现场,一款康师傅方便面“八角瓦楞纸箱”吸引了参会企业家们的关注。“通过改变外包装纸箱结构,可以每年降低42吨纸品消耗。”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绿色消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自觉选择,企业正努力优化包装材料、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以绿色产品和包装促进减碳。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国品牌的竞争力、美誉度提升,一批中国品牌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以文化为特色拓展海外市场。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说,八马茶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积极推动优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和融合,通过弘扬中华茶文化,提升中国茶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茅台正积极拥抱二十四节气文化、生肖文化、福文化、喜文化。”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卓玛才让表示,品牌发展要与文化深度融合,企业应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积极作为。
  会场不远处,坐落着集珍珠养殖、文化体验、工业观光、美容养生、互动娱乐于一体的欧诗漫珍珠文化园,每年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
  “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要保护起来。”欧诗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沈志荣说,“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于2017年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企业还将进一步挖掘德清珍珠文化系统内涵,探索文化和品牌相互促进发展的新路径。
  “品牌价值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选修课’‘加分项’,而是关系到核心竞争力与行业主导地位的‘生命线’。”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万顺说。  (记者朱涵、张晓洁)新华社杭州5月11日电
 
增强品牌意识 把握发展机遇
中国品牌建设加快“走出去”
增强品牌意识 把握发展机遇
 
中国品牌建设加快“走出去”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当今世界进入了品牌经济时代,品牌建设已成为一个国家及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5月11日,在浙江德清举办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表示,我们要通过国际品牌中心的建设,打造一批世界知名品牌,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5月10日至12日,以“对话世界 共创美好”为主题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上,来自大型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250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并共话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国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把握发展机遇,打造出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强、影响力大的优秀品牌,部分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
  五粮液是最早“走出去”的白酒企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五粮液的国际知名度,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如世界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处于建设品牌强国的最佳时期。”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在开幕式上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是乘势而上的战略选择,又是责无旁贷的实干使命。
  不少企业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品牌建设中。立足光伏新能源与智能电气产业优势,正泰集团在全球产能布局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业务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陈建克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已进入产业物联网、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正泰的目标是“让能源更安全、绿色、便捷、高效”。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长室副总裁王世琦表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消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都在不断提升。因此,企业积极主动向绿色低碳转型,以提升民族品牌的内在价值。”
  同时,“走出去”的企业坚持品质标准,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硬核”实力。“我们不断推出具有科技含量的功能性面料服饰,既抓住了年轻人市场,在海外也获得了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说。
  多位企业家认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要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学习国际优秀品牌经验,借助全球品牌资源要素,才能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历练成长,不断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形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增添新动力、开辟新空间。
(记者张璇、朱涵)新华社杭州5月11日电
 
中国经济是今年全球增长的一大亮点
访IMF第一副总裁
中国经济是今年全球增长的一大亮点
 
访IMF第一副总裁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5%,实现良好开局。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这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围绕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
  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对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超出我们的预期。”谈及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表现,戈皮纳特如是评价。
  她分析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驱动力是个人消费。随着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消费需求逐步恢复,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IMF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成为拉动亚太地区增长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将增长2.8%,较去年进一步放缓。
  戈皮纳特表示,今年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乏力,约90%的发达经济体全年经济增速将低于去年,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将获得更快速的增长,“其中,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2%,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一,这对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她说,“中国经济是今年全球增长的一大亮点。”
  政策持续发力、不断深化改革将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不少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超预期增长,与中国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密不可分。在采访中,戈皮纳特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她观察到,当前一些国家通胀飙升,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整难度,各国政府部门需要在遏制通胀、支持经济增长、维持金融稳定等多重目标之间权衡取舍,而中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维持了较低的通胀水平。
  在戈皮纳特看来,尽管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外部需求下降、一些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不利因素,但中国相关经济政策空间大,能够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
  戈皮纳特还表示,随着中国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和优化营商环境,将能更好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
  警惕地缘经济碎片化,呼吁加强多边合作


  IMF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有研究表明,全球地缘经济碎片化越严重,各国承担的成本就越高,而科技“脱钩”将显著加大贸易限制造成的损失。报告预计,全球经济经过数十年一体化后,如果现在陷入严重碎片化,总体经济产出可能萎缩多达7%。
  “地缘经济碎片化将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戈皮纳特强调,加强多边合作有利于稳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IMF呼吁各国提出务实解决方案,完善多边贸易体系,防止贸易“脱钩”、科技“脱钩”发生。
  她还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前,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25个基点。在戈皮纳特看来,如果美国的通胀水平无法如预期下降,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到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外溢效应或更加显著。
(记者于佳欣、王希、王秀琼)据新华社北京电
 
一至四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稳步增长
一至四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稳步增长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高亢)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今年1至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835.5万辆和82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7.1%。
  据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4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5%和11.9%,同比分别增长76.8%和82.7%。
  “4月,因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影响,汽车市场产销实现同比快速增长。”陈士华表示,3月以来的非理性“促销潮”造成消费者持币观望,汽车消费尚处于缓慢恢复过程中,加之商用车行业复苏速度不及预期,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4月产销量较3月有所下降。
  中汽协数据显示,1至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27%。
  陈士华认为,当前,多重因素叠加,汽车工业稳增长任务依然严峻,需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有效政策持续提振。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有望助推汽车市场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如何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东北三省粮食生产蹲点调研之三
如何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东北三省粮食生产蹲点调研之三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是人们对东北黑土的赞誉。
  在高产、丰产的同时,保肥性能减弱、抗御旱涝灾害能力降低、土壤团粒结构遭破坏日趋板结……东北黑土地一度被高强度垦殖利用,导致水土流失,黑土“变薄、变硬、变瘦”。
  东北春播时节,记者跟随农民走进一处农田。只见农民拿着铁锨,费了好些力气才挖开已经接近板结的土壤,他说:“土质太硬会影响玉米的收成,玉米须根很难扎得下去,根系也不发达。”
  作物生长所带走的土壤有机质没有还到田里,该深松时没有深松,再加上风侵、雨蚀……多年来自然与人为因素交加,最终导致黑土“日渐虚弱”。
  “黑土地不保护好不行,以后的人吃饭还得靠着黑土地。”吉林省梨树县林海镇农民李春满说。
  “耕地中的大熊猫”病了,谁来拯救?如何保护?
  “一些农民对黑土地保护还缺乏认识,认为粮食产量不佳,大不了多上点化肥就解决了。”在田间捧着一把变得发硬的黑土,一位基层农业干部忧心忡忡地表示,县内部分耕地甚至多年未进行过深翻,土壤板结严重,有些地块一垧地化肥用量从800斤升到1200斤。
  久而久之,农民发现:肥料钱没少花,粮食产量和品质却一年不如一年。
  为摆脱“肥越施越多、地越种越薄”的恶性循环,农民们开始摸索着黑土地保护之道。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洪光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内,堆着近3万方的粪肥。“这些粪肥主要由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发酵而来,秋收之后就施用到地里去。”合作社理事长于洪光胸有成竹。
  实践了7年畜禽粪污还田,合作社所耕种的黑土地发生可喜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变得更加黑亮和松软了。”于洪光说,化肥的施用量也从以前的每亩80斤减少到60斤。
  十年九旱的吉林省梨树县,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实践,与多家科研院所一道找出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良方”——“梨树模式”。
  “其核心是‘秸秆覆盖、条带休耕’,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将耕作次数减至最少,达到保墒蓄水、培肥土壤、稳产高产的效果。”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讲解道。
  技术好不好用,农民最有发言权。
  “去年合作社承包的1000余公顷土地,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种植方式,增产效果越来越明显。”吉林省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说。
  以“梨树模式”为依托,2022年吉林省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
  春播之际,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4台大型免耕播种机正整齐划一地播撒下一颗颗玉米种子。
  记者看到,免耕播种机先切断土地中的秸秆、清理种床,再切开大约2厘米宽的苗带,种子经播种管精准地落在苗带上,最后由压实装置将种子覆土压实。
  “免耕播种机播种就像是给土地做微创手术。”合作社理事长李忠华说,老式播种机需开出15厘米宽的苗带,这种机械只开2厘米宽的苗带,对土地的伤害小,耕作更精细了。
  李忠华在地里铲了一铲子下去,翻出来的泥土夹杂着碎秸秆,黑黢黢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种免耕播种模式不仅每亩地能省70多元,而且还能比传统模式增产10%,既养地又增收。”李忠华说。
  科技,是破解黑土地保护难题的钥匙。
  在科研工作者看来,对于黑土地保护不能就土谈土,要放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
  “通过营造农田防护林保护黑土地资源,是保护黑土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看来,黑土地需要放到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系统中进行保护,以阻控和修复黑土地退化,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
  黑土是自然和时间的馈赠,每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400年左右时间。黑土地保护,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说,在保护性耕作大面积推广方面,还需克服与传统耕作之间观念的差异。需要几代科研人员的薪火相传、扎根黑土,持续攻关,也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
  黑土藏粮,沃野生金。保护好黑土地,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记者姜潇、孙晓宇)
   新华社哈尔滨5月11日电
 
一粒种子的分量
一粒种子的分量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记者来信


  春耕采访路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被深深打动:在位于黑龙江省庆安县的一处玉米地,免耕播种机正在田间隆隆作响。作业完毕,有些零散的种子被风吹落在地,红色颗粒点缀在黑土地上,分外显眼。一位农民大姐看见后,立马蹲下身,从地上把种子一粒粒拾起,收回到袋子里,舍不得丢下。
  农民为何如此爱惜种子?大姐攥着一把饱满的种子,对记者说:“这个品种植株健壮,不仅高产还抗倒伏,亩产能达到吨粮了……这就是金子啊!”
  一粒种子,蕴藏丰收的密码、农民的希望,更承载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
  记得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说,“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良种是关键。
  做了20多年农资生意的任艳萍,深知好种子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每年购进、储备种子时,她都不敢含糊,严选合作商:“为了买到好种子,很多农户秋收之后就来交定金了!”
  农民也最怕买到假种子、劣种子,采访中,一些农民说着“担忧”:“有好种子,才能有好收成”“万一遇上假种子,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多少年都缓不过来”……
  育好良种,守护粮“芯”。采访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在基层默默耕耘的育种人:因为儿时常常挨饿,水稻育种专家许雷年轻时立志从事育种工作,他说,“只要我们培育出来的品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再累都值得”;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专家栾晓燕已到退休之年,仍坚持在农田奔波,她说,“一辈子只做育种这一件事,培育出一代优于一代的农业‘芯片’”。
  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如何实现?其中,良种培育对于保障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意义重大。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
  此刻,东北粮仓的黑土地上正奏响耕作交响曲,播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种下高产和丰收的希望。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这,就是一粒种子的分量。
     (记者姜潇、孙晓宇)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今日迎来国际护士节,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
近十年全国护士总量年均增8%,注册护士超520万人
今日迎来国际护士节,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

近十年全国护士总量年均增8%,注册护士超520万人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李恒、顾天成)5月12日迎来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
  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52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国家卫生健康委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表示,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不断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每年加入约30万新护士 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护理工作者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出台护理专项规划、推动护理改革发展、加强护士培养培训等重要举措,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十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每年约有30万新护士加入到护士队伍中,护士队伍的学历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持续增加护士数量、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邢若齐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持续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推动实施《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国护士队伍总量力争达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基层护士数量达到120万人。
  多措并举改善护理服务 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护理服务与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密切相关。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护理问题,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拓展护理领域,促进护理服务贴近社会……邢若齐介绍,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率要达到全院100%。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尽量减少重复性考核竞赛等,让护士有更多时间贴近临床,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
  医院护理服务不仅关系医疗质量安全,也关系到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感受和评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工作围绕“专业”和“温度”两个关键词,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增设“互联网+护理项目”,组建孕产妇一体化管理等13个护理团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方便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患者、孕产妇及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就医,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员队伍数量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十分迫切。
  出台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增加老年护理机构资源、开展老年护理评估等一系列政策;启动全国老年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近年来,各地护理院(站)、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员队伍数量明显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或“呼叫中心”等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有效应对失能、高龄或行动不便老年患者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山东省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15个老年护理服务试点省份之一。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民介绍,近年来,山东省从完善政策支撑、拓展服务内容、加大服务供给等方面入手,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康复、用药指导、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省83%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基层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机构,基本满足当前老年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邢若齐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加快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力争到2025年,各地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不断增进老年人群健康福祉。
 
入汛偏早,应对汛情如何以早制早?
聚焦今年防汛抗洪形势
入汛偏早,应对汛情如何以早制早?

聚焦今年防汛抗洪形势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从3月24日入汛以来,全国从南向北正陆续进入汛期。近期南方多地发生的暴雨洪水,提醒人们防汛已进入实战阶段。接下来哪些河流可能出现较重汛情?今年入汛偏早,应对汛情如何以早制早?记者11日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
  入汛偏早:当前防汛抗旱形势呈现四大特点


  依据水利部《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中的入汛标准,3月24日我国进入汛期,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8天。
  “入汛以来,我国江河汛情总体平稳,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水,局地强降雨造成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等6省区5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近十年同期偏多四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督察专员尚全民说。
  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专员徐宪彪表示,当前全国防汛抗旱形势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暴雨强度大;二是南方多地中小河流超警,全国主要江河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汛情总体平稳,未发生编号洪水;三是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等地尤为突出;四是局地灾害损失重,受灾人次偏多。
  专家指出,目前部分地区主雨季尚未到来,大江大河水位总体偏低,近期极端天气影响下的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安全以及山洪灾害应引起特别关注。
  专家预测,今年西南、华北雨季开始时间将较常年偏早。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表示,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雨季进程方面,预计西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5月27日)偏早,南部雨量较常年偏多,北部接近正常;华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7月18日)偏早,雨量较常年偏多。
汛情演进:汛期多地可能发生暴雨洪水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5月11日至13日,广东、广西、海南岛、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据水利部预报,受此次降雨影响,预计广西西江及支流柳江、郁江、桂江、贺江,广东北江、东江,海南南渡江等主要河流将出现涨水过程,广西、广东等省区暴雨区部分中小河流可能超警,相关地区须做好应对准备。
  针对华南新一轮强降雨过程,国家防总于5月11日18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赴华南相关省份指导防汛工作。
  从较长时段来看,全国雨情、水情和汛情将如何演进?高辉表示,6月至8月,南北方均有多雨区,预计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珠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暴雨过程较多,可能有较重汛情;辽河流域、长江上游和下游东部、太湖流域降水略偏多;长江中游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
  水利部水文首席预报员王金星说,6月至8月,预计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松辽流域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珠江流域北江、东江、韩江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辽河、第二松花江以及浙江、福建、海南、云南等省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新疆东部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夏旱。
以早制早:确保防御措施跑赢水旱灾害发展速度


  面对偏早到来的汛情,相关部门未雨绸缪、关口前移,提早防汛备汛,做好防御准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和自治区气象局5月11日16时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11日20时至12日20时,玉林东部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红色预警),梧州东南部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贺州东部和西南部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蓝色预警)。各受影响区应注意做好监测、巡查、预警和转移避险等山洪灾害防范工作。
  “水利部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将‘防’的关口前移,以赢得防御先机。”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信息技术处处长王为说,防汛备汛方面,水利部门将加强水文监测,滚动更新洪水预报;强化会商研判,及时向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江河洪水预警;对水工程调度过程和洪水演进情况进行动态模拟预演,为洪水防御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根据洪水预演结果,更新防汛预案,预置巡查人员、技术专家、抢险力量,确保防御措施跑赢水旱灾害发展速度。
  记者了解到,国家防总办公室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9个部门开展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桌面推演,进一步完善协同工作机制。水利部已分别组织开展了2023年长江、海河、珠江、松花江和太湖流域防洪调度演练,黄河和淮河流域也将开展防洪调度演练。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综合处处长吕行说,针对今年汛期的预测形势,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将加强监测会商和研判部署,压实汛期防汛责任,督促各地切实强化巡查防守,落实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指导做好转移避险和抢险救援,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记者刘诗平、刘夏村、黄垚)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快递“坐”上公交,农货搭上“便车”
江苏探索“交邮联运”助力乡村振兴
快递“坐”上公交,农货搭上“便车”

江苏探索“交邮联运”助力乡村振兴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公交“带货”进村,农副产品出村进城……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快递网点少、寄取难等问题,江苏多地探索推进“交邮联运”“交邮融合”,促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行业融合发展,用好用活镇村公交,实现运力共享,提高农村寄递物流效率,拓宽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破解“卖难”“买难”。
快递“坐”上公交,特色农产品搭上“便车”


  走进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邮政收寄点,记者看到快递包裹按编号分类摆放在货架上。工作人员将当天要寄出的包裹统一打包,搬运到公交车上。挂着“快递专线”标志的乡村公交缓缓驶近,村民们在家门口寄件、取件更加便捷。
  在江苏不少地方,快递“坐”上了乡村公交。记者来到泗洪县公交场站看到,公交车调度有序,在“交邮融合”共配中心,房间里不时传来撕拉胶带的声音,揽投员正在分拣打包物品,用透明胶带加固。
  “交邮联运”“交邮融合”,即依托现有城乡公交线路资源,在客流低谷时段利用车辆富余装载空间,将邮政快递交由城乡公交车辆代运代投,把快递包裹从乡镇的邮政所经分拣后放到公交车上指定位置,再按照原先线路和班次将快递包裹送到途经地的每个村(居)或社区服务中心,并经停公交站点,做到送件、载客两不误。
  2021年6月,泗洪县开通并试运营“交邮联运快递专线”,利用镇村公交把邮件配送到各村(居)。如今,泗洪全县已实现“交邮联运”全覆盖。
  不止是泗洪,江苏多地探索“公交带货”,促进“交邮惠民”。近期,徐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开展“交邮融合”线路试点工作,今年4月,在铜山区棠张交通运管所举办了交邮融合线路开通仪式,首批交邮融合3条专线正式上线运营。
  “我们建成了19个乡镇、街道农村物流服务中心,还在全县289个涉农村(居)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村级物流寄递服务点。”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泗洪县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王达海介绍,快递“坐”上公交入村,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也搭上“便车”进城。“村里的种植养殖户通过网络销售农副产品更方便了,寄送量大还有价格优惠。”
  在泗洪县孙园镇洋井村,平时,村民们打包好要寄出去的快递都会放在小超市的货架上,再由公交车送出去。王达海告诉记者,交邮专线开通以来,全县每月累计上行邮件量增至1万多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公交车带出村的快递。
  “更忙了,收入也变多了。”在如皋市磨头镇交邮融合自提点,工作人员钱德圣告诉记者,过去每天只有几十件快递,现在不仅和邮政合作,“四通一达”快递公司也来了,每天快递量达到五六百件。“快递包裹‘坐’上镇村公交,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收快件,真是太方便了!”村民难掩喜悦。
迈向“交邮商政融合+互联网”


  村村建站、户户通邮、快递到村……业内认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要着力在农村流通设施与农村市场优质供应上下功夫。江苏多地充分利用“村村通公交、村村有邮站”资源优势,全面建设农村寄递物流网络,形成农村“交邮商政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方面是农村公交客运车辆实载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农村小件物流快递车辆不足。”徐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乡村离城区较远,邮件数量相对较少,以前使用专车运送成本较高,或者将零散的农村快递业务外包,依托社会车辆代运,花费高还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如今,邮件“坐”上公交,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近年来,江苏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客货运站、村邮站、供销网点等节点不断拓展农村物流服务功能,乡镇物流快递网点、行政村“村邮站”实现全覆盖,加之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镇村公交全覆盖,为“交邮联运”夯实了基础。
  “交邮商政融合+互联网”迸发“聚变”效应。今年3月下旬,泗洪县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商务局、行政审批局、邮政公司、电信公司六方签署“交邮商政融合+互联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交邮商政融合”发展新模式。
  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站点管理可视化。泗洪县通过整合软件平台、监控和音响等信息化手段,建设“云播+监控”平台,实现视频监控、宣传广播和远程喊话等功能融合应用,同时具有回看功能,实现乡镇寄递共配中心及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快递站点现场可见、重要信息可听、指挥调度可控”。
  王达海介绍,为解决部分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邮件“无人值守”“无人揽件”问题,泗洪县在每个村级便民服务点建设“一键寄件”系统,用户只要按响“一键寄件”按钮,乡镇寄递共配中心即可立即接到通知,工作人员进行视频远程通话,指导操作流程,实现快速寄件。
  政务服务进农村,便民服务零距离。记者走访看到,泗洪县依托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将政务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在乡镇寄递共配中心增加“政务服务专区”,窗口摆放“便民服务咨询”牌,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的便民服务。“过去到行政大厅办事往返要大半天时间,如今在村门口就可以办理业务,太方便了。”孙园镇张塘村村民刘大爷说。
  记者看到,江苏根据各地交通运输特点,多种模式推进“客运+邮运”,最大限度匹配县到乡、乡到村客运车辆线路及班次,推动县到乡、乡到村邮件、快件、商品等由客运车辆代运,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合作模式:
  镇村班线联运模式。交通部门、邮政企业在统筹当地商贸、农贸、电商等货源的基础上,结合乡镇级交通场站等站点、邮快件的配送线路、频次和时效的要求,合理规划运输网络,同时视情况利用沿途取送、循环配送等模式,推动农村运力资源共享运用,统筹优化运力资源配置,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探索开展“定时、定点、定线”的客货邮联运服务。
  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快件模式。徐州、镇江邮政依托镇村公交通达网络和快递下乡进村、建制村通邮成果,与农村客运开展合作,根据邮政物流运输和客运班线运行,利用农村客运车辆富余行李舱空间代运邮快件,发挥邮政企业代投作用。推广城乡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组织模式,推进“邮快合作”,提高快递进村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创新跟车联运合作模式。一些地方依托交通场站对应线路,合理规划运输线路,优化运营组织,推动邮政投递员跟线路跟车上班的新模式。如泗洪县交通局免费开通乡村公交“快递专线”,按照邮政村级便民服务站位置重新规划运输路线,在载客人流量较少时间段专门载运邮件下行,不搭载乘客,并根据跟车投递员投递需求随时停靠。
  为乡村振兴注入“交邮融合”活力,还需打通堵点


  农村物流是现代物流体系的末端环节,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一头连着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是重大民生工程。江苏多地加快推广“交邮联运”“交邮融合”“交快合作”,但仍有一些堵点待打通。
  “公交带货”须杜绝安全隐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未就“何种公交车型可带货”等细则进行规定。为了保障安全,一些快递运输企业采用C-BOX容器将快递和乘客间隔开,这种C-BOX容器比较厚实,相对安全。“泗洪邮政推广‘专线专车’,交邮专线尽量不带乘客。我们的专线发车时间比较早,乘客们看到贴有‘快递专线’的车,会主动等下一趟。”王达海说。
  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开发使用客货兼顾的农村客运新车型。当前,一些地方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出行强度较低,有的地方农村公交客运车辆的实载率不到30%。同时,农村小件物流快递车辆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农民快递配送需求。江苏交通运输部门探索镇村公交代运邮件快件的模式,会同工信、邮政等部门,指导汽车生产厂家开发出新车型,实现乘客区、载货区物理隔断,已成功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车型目录并公告。
  原有交通停靠点多,可用作快递站点的少,使用率不高。中国邮政江苏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地方只在首末站设立快递投放点,还需优化布局,利用公交总站做线路设计,先将快递发到乡镇一级的枢纽站,再通过枢纽站到达村(居)一级的小型公交。“发展‘共配’系统也很关键,容纳邮政和‘四通一达’的快件,提高驿站使用率的同时也保证快递人员收入。”
  驿站运营成本仍然较高。王达海介绍,一个驿站,包括人员工资、房租水电等在内,每月成本在4000元到5000元左右。如果是借用村内的小卖部等场地,一个月成本只需要1500元到2000元。“一个村是否需要单独布设驿站,以何种方式进行布设,需要前期大量调研。”
  2022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规范〈公告〉客车类产品准入申报要求的通知》,要求“在相关农村客运车型标准出台前,对车长小于等于7.5m 的其他客车及车长超过7.5m的客车产品,暂不允许在后部设立封闭的载货空间。”业内认为,这一文件下发后,已开发使用的客货融合新车型面临不能上牌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围绕推广使用客货邮融合、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车型现实需求,尽快出台农村客运车型标准并推进实施。
  打通“村通邮”末梢环节,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行走江苏,从南到北,“交邮联运”正成为乡村快递发展的一种新业态,为促进城乡商品流通、拓展农村消费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赵久龙)
 
山东乐陵:“田管家”助粮食增产增效
山东乐陵:“田管家”助粮食增产增效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眼下,鲁西北平原的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行走在田间地头,绿油油的麦田已长出麦穗,一派生机盎然。
  山东省乐陵市孔镇镇簸箕刘村村民陆长民来到自家麦田里,手指掐着一缕缕麦穗细细观察。“现在田间管理的重点是病虫害防治,有了‘田管家’的专业化管理,麦田的条锈病、赤霉病防治得不错。”陆长民说,当前是小麦保穗成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从目前长势看,今年将又是一个丰收年。
  种了15亩地的陆长民坦言,这两年他基本没管过。“耕、种、管、收都交给了附近的乐陵市金农田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麦收秋收用上了无人旋耕机、收割机,‘一喷三防’也用上了无人机,省工省力不说,还增产增收。”
  乐陵市金农田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500多台套,服务周边6万多亩耕地。在陆长民的麦田不远处,合作社的几台无人机正在操作员操控下,“嗡嗡”地沿着事先设置好的路线在离麦苗2米多高的上空来回穿梭,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均匀地喷洒到麦田里。
  “合作社设备很齐全,提供从种到收的统一服务,飞防、施肥等田间管理很及时,产量比自己种还高,一亩地能多收入1000多块钱。”陆长民说,现在有时间还能出去打工,每年又能增收四五万元。
  乐陵拥有耕地面积110万亩。乐陵市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主任汪军说,乐陵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等措施,目前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00多家,为全市七成以上农户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这些‘田管家’在推动良种良肥良药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走进乐陵市金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一块大屏幕格外引人注目。公司总经理韩学斌给记者介绍,屏幕不仅能实时显示农田的养分数据、农作物长势等情况,还能预报局地“小气候”,通过智慧监管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农户坐在家里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地块的浇地打药管理、农作物长势信息。”
  乐陵市金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托管粮田23000多亩,为900多户农户提供服务。韩学斌说,去年他们将订单托管的12000亩粮田换上了优质麦种,市场收购价比普通小麦每公斤高出0.2元,仅此一项农户每亩地就增收140元。
  汪军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实现了托管地块单产增加、群众收入增加和种植管理成本下降。“以全程托管的地块为例,通过‘两增一降’亩均效益能提高20%以上。”
(记者贾云鹏)新华社济南5月11日电
 
保障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介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情况
保障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介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情况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王立彬)在全球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最低收购价政策如何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怎样?在国务院新闻办11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粮食市场运行平稳、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总体形势如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说,目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粮食市场运行平稳。近年来,受疫情延宕、经济下行、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充足供应,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粮食流通高效顺畅。持续加大仓储物流现代化建设,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物流网络更加健全。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粮食储备数量足、质量好,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
  丛亮说,今年将组织实施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依法治理水平,加快推动粮食安全立法进程,力争早日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深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推动收储制度改革、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


  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十分关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市场形势新变化,国家积极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为稳定口粮生产,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国家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其中小麦最低收购价已连续三年提高,早籼稻连续四年提高,之前中晚籼稻也连续三年提高,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种粮利益,坚定农民的种粮信心,促进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供应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有关部门将及时批复在符合条件地区启动托市收购,进一步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构建粮食应急保障、与大国地位相称


  应急粮食保障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丛亮表示,我国基本建立了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到2022年底,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584家、应急储运企业4846家、应急配送中心3542家、应急供应网点56495个。应急加工能力每天可达到164万吨,能满足全国人民2天的需要。
  丛亮说,当前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完备,应急保障资源布局还不平衡,现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有效利用还不够充分。对此将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努力构建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广、管理精、调运快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推动尽快完成《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从各方面补齐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
 
“钢铁摇篮”铸就“奥运殿堂”
“钢铁摇篮”铸就“奥运殿堂”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承担柔道、跆拳道比赛项目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4名中国运动员站上了奥林匹克最高领奖台;15年后,被誉为“钢铁摇篮”的北京科技大学隆重设立“奥运名人堂”,4位奥运冠军重回梦想的舞台,镌刻奋斗的足迹。
  “从建校之初注入的‘体育基因’到北京奥运会留下的‘金色记忆’,再到刚刚设立的‘奥运名人堂’,北京科技大学成立70余年来,始终激荡着激情四射的锻炼热情,萦绕着昂扬向上的体育文化。”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说,在“体育育人”理念的指引下,这所原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高等院校培养了一代代砥砺奋进的“钢小伙”“钢姑娘”。
奥运荣光的新殿堂


  在《北京欢迎你》温暖而熟悉的旋律下,柔道奥运冠军冼东妹、杨秀丽、佟文和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静钰步入北科大体育馆。2008年,她们在这里夺得北京奥运会冠军的巅峰时刻成为奥运赛场的不朽经典,也成为这座体育馆的永恒记忆。
  15年后,北科大在这块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场地,开启“钢筋铁骨·体悟北科”体育文化节开幕式暨“奥运名人堂”活动,4位北京奥运会冠军和北科大校友、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成为首批“奥运名人堂”成员。
  重回夺冠场地,吴静钰既开心又感动。“这次回来不仅重温了奥运时刻,也感受到北科大浓厚的体育氛围。”吴静钰说,北科大把体育和教育融合在一起,用体育教育和奥运梦想来培养和激励大学生们,使学生们在运动中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感受赢的成就感,拥有面对输的勇气。
  巩立姣2007年进入北科大开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她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每次走进北科大体育馆,她都会想到自己的奥运赛场——2008年的鸟巢。她希望“奥运名人堂”能给师弟师妹带来更多激励,把大家锻造成长为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在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国际顾拜旦委员会委员侯琨看来,在高校设立“奥运名人堂”,能够更好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观。“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和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高校里的奥运场馆、经典记忆、荣誉殿堂与学生日常体育教育结合,更有利于推广奥林匹克理念,增加高校学子对奥林匹克理想的理解。”
  得益于奥运梦想的激励和先进场馆的保障,北科大的跆拳道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日常训练就在奥运场馆,这里发生过的一幕幕精彩瞬间在脑海中浮现,每时每刻激励着我在训练、学习和生活中向榜样看齐,追逐自己的梦想。”在“奥运名人堂”活动上发言、与奥运冠军的互动交流,让北科大跆拳道队队长何辰星对人生、对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拼尽全力,结果不会差”!
奥运场馆的新天地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4座新建的高校场馆之一,北科大体育馆如今成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进行高水平代表队训练、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赛事任务后,位于学校中轴线上的体育馆就成为校园里的重要地理标志和体育精神旗帜。”北科大体育部主任张孔军说。
  “到体育馆前拍照打卡成为很多新生入学报到后的必备项目和重要仪式。”学校高水平代表队辅导员王琳茹说,“奥运场馆在科大”也是她作为一名跆拳道运动员选择到这里读书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闭幕不久,葛一瑶成为北科大的一名新生,如今他已是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很多关于青春的记忆都与这座奥运场馆有关,它是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葛一瑶说。
  2009年4月起,北科大体育馆正式对外开放,转向赛后运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学校经过调研,成立体育场馆运营机构。体育馆不仅服务学生和教师,还做到了全面向社会开放。”北科大体育场馆管理中心负责人鞠洋说,“下一步,学校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面对广大师生和社会多样化需求,精心组织调研,进一步优化各项举措,为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目前,北科大共开设21项体育课程,按不同难度、层次分为50门类,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开设公共必修课,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形式多样的公共选修课,还充分利用优质体育场馆资源,开设了传统武术、抖空竹、柔力球等特色体育课程,每学期有超过8万人次参与体育课程学习。
  对于北科大体育部教师贺群而言,北科大体育馆既是他的授课场地,又是他的训练场馆。2021年陕西全运会,贺群代表北京队夺得群众乒乓球男子单打25至39岁组冠军。在赛前备战的半年时间里,他白天在场馆里上课,晚上在场馆里加练。“那段时间很辛苦,但回想起来,心潮澎湃。”
  “北科大体育馆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建在校园里面并对社会开放,这实际上是践行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和与大众亲密接触的理念。”侯琨说,以北科大体育馆为代表的奥运场馆,能够在高质量、高水平办完奥运赛事后,为大学生和普通市民服务,也是奥林匹克的延续。
奥运梦想的新篇章


  北京奥运会,北科大体育馆见证了4位中国运动员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激情瞬间;东京奥运会,北科大杰出校友、铅球名将巩立姣收获中国队在奥运赛场田赛项目上的首枚金牌;北京冬奥会,北科大李晓刚教授团队为冬奥会场馆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400余名师生参与服务保障工作,成为“双奥之城”的亮眼名片……
  “北科大有着深深的奥林匹克情缘。”孙景宏说,建校之初,体育就是学校办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国家的工业基础落后,新组建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将体育锻炼与救国、强国、建设国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近年来,北科大推动校园体育传统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深度融合,成功举办了体育文化节、“奥运名人堂”“星计划·伴成长”体育公开课等活动,赋予新时代北科大体育精神的新特质。
  北科大深厚的体育传统吸引着一批批专业体育人才来校任教。北科大体育部教师、男子400米栏全国冠军李志珑介绍,北科大体育教师队伍里的“全国冠军”覆盖柔道、跆拳道、男子中长跑、跳远、乒乓球、游泳、篮球等多项运动,这些项目也成为体育生报考、普通生选课的热门。
  目前,北科大拥有26个学生单项体育协会,由体育部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每年组织开展校级和院级运动会、新生体育比赛、“三好杯”系列体育赛事等70余场校园体育活动。
  北科大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明珠是一名长跑爱好者,她除了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的知识,还在课堂外带动学生跑起来。“我会把马拉松运动写在课件里,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管理,养成运动习惯。”
  北科大首位高水平代表队辅导员赵雪现在虽然已不在学校工作,但是这份“体育情”深深感染并始终伴随着她。“体育会让人热泪盈眶,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美好记忆也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场上总能发现大一新生黄洲阳的身影。“2008年,4岁的我还看不懂奥运比赛。”黄洲阳说:“能来到北科大读书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与奥运的相逢和相聚。”
  2021级本科生、校足球队队员秦天所在的球队每周在学校训练两三次。“大家团结协作、并肩作战,无论遇到怎样的对手,都敢拼敢闯,这是大学生活里最难忘的时光。”
  ……
  一所拥有体育基因的高校,一座满载奥运梦想的场馆、一个充满运动激情的校园,让北科大的师生和校友尽情享受荣光、挥洒汗水、拥抱未来,诠释奥林匹克的新内涵,开启奥运梦想的新篇章。
     (记者孔祥鑫、李春宇、王普)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俞觉敏和四位校长的排球“接力”
俞觉敏和四位校长的排球“接力”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在4月26日进行的浙江省青少年男子排球冠军赛中,由中国女排前主教练俞觉敏担任总教练的绍兴市排球队在男子甲组和男子乙组比赛中双双夺冠,再传捷报。可是,2018年5月,当他刚刚受聘回乡的时候,俞觉敏的心里其实没底。
  “那么多年我一直带职业队,突然要去带小学生、中学生,还要拿省运会金牌,而且现成的队员寥寥无几,我感觉有点‘恐怖’。”62岁的俞觉敏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
  听到俞导的话,参与促成这段合作的绍兴市体育局副局长王炅哈哈大笑。他说:“我们是真敢想,俞导是真敢接!”
  怀着回报家乡的想法,俞觉敏开始了这段体教融合的“探险之旅”。他起步时一个重要的合作者是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慧琴。
  王慧琴自嘲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徘徊在及格线附近的体育“困难生”,但当校长时却将“以体立人”的理念一以贯之。她在培新小学和鲁迅小学工作时,学校都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听说名帅俞觉敏要以市队校办的方式发展校园排球,王慧琴欣然接过了绍兴市教育局、体育局和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抛出的橄榄枝,挑选学校里体质出色的孩子参加训练。
  从事专业体育多年的俞觉敏深知,在学校开展排球不能只重专业技术、不重文化学习。他主动向王校长提出,校队的训练在下午3点半或4点学生完成全部学业之后开始,每天两小时,不影响孩子们的正常学习。
  王慧琴与俞觉敏有着高度共识。她说:“我们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同盟军。如果孩子的学习受影响,家长肯定不答应。”
  为在保证孩子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尽快提高排球水平,俞觉敏和他的教练团队就在训练质量和效率方面下功夫。
  “省里有的青少年队伍每天练3个半小时,比我们多1个半小时,那我们就想办法,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俞觉敏说,“我们所有的训练项目突出强度,适宜的强度和密度是提高训练效率的关键。我们向中国女排学习,重视技术全面,抓好发球和接发球环节。虽然我们没有专业队的战术体系,但是讲究整体。另外,我们的体能和力量训练抓得比较好,通过科学的安排避免伤病。”
  俞觉敏和他的教练团队在鲁迅小学带的第一批队员是从三、四年级开始练球的。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有些家长因为各种顾虑想打退堂鼓。遇到这种情况,王慧琴会帮俞觉敏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王慧琴说:“有位同学刚上六年级,她妈妈来找我,说‘我们不训练了’,怕影响学习,太苦了,他们家的条件也不错。我说,第一,孩子是真喜欢排球;第二,她学习也很用心,不会有影响;第三,打排球不纯粹是体育,在排球和其他体育运动中可以收获最好的成长,培养很多意志品质,比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不管读书还是工作,必须有强壮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不然很多东西可能成为压倒孩子的稻草。让孩子有一项爱好,当他们的人生面对挫折、失败、风风雨雨的时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排解不了的事情,大汗淋漓就挥发掉了。”
  王慧琴的劝解并未马上奏效。后来,球队参加绍兴市的重要比赛时,学校组织了家长团观赛。在一次女子组的决赛中,鲁迅小学女队在大比分落后的局面下反败为胜,获胜之后孩子们抱头痛哭,家长们热泪盈眶。那位妈妈终于改变了想法,支持女儿继续打球。这名队员升入绍兴第一初级中学之后,学习成绩保持得不错,学校还专门请她给同学们做讲座,给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好时间管理的,这让王慧琴颇感骄傲。
  跟王慧琴一样,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绍初集团)总校长谢飞也是在2018年因为排球与俞觉敏结缘,学校成为绍兴市排球队市队校办的初中校。从这一年开始,绍初集团的龙山校区开始接收排球、游泳、击剑等项目的体育特长生就读。
  “他们的学籍在其他学校,上课在我们学校,跟其他孩子一样都在普通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谢飞说。
  绍初集团的教学质量在当地名列前茅。据谢飞介绍,包括排球生在内的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成绩大部分处于中游水平。因为每天要在训练上花费两个多小时,他们的学习时间比其他同学少一些,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会抽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与入校前相比,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普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也有个别同学能够做到“体学兼优”。最近几年,有一位体育特长生考上了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的学科素养联合培养生,还有12位升入省级重点高中。
  阳明中学校长周新建跟俞觉敏认识的时间最晚。这所高级中学前年才开始进行高水平运动队的探索,前年和去年分别通过中考选拔招收了8名和14名排球特长生。
  与鲁迅小学和绍初集团一样,阳明中学的队员也是由俞觉敏领衔的教练团队负责安排训练,而学校负责队员的文化课学习和管理。不同的是,阳明中学的排球特长生单独编班上课,单独安排课程和师资。而且,这些学生上午上课,下午进行排球训练,训练时间比小学和初中的队员长。
  记者在阳明中学看到,高一的排球队员们所在的高一(13)班就位于学校体育馆的楼上。教室里摆放着十几套课桌椅,比平常的班级小得多。周新建告诉记者,阳明中学中考的录取分数线在670分左右,22位排球特长生的中考成绩在350至400分,他们都已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其中11位已经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在高中阶段,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只安排语文、数学、英语、政治4门课程,辅以音乐、美术、心理、信息技术等科目,他们的目标是通过体育单招考试上大学。
  周新建亲自给孩子们上政治课。他说,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基础跟普通学生有差异,老师们也在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进度。
  在俞觉敏与鲁迅小学、绍初集团和阳明中学的合作中,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起着枢纽作用。自2018年俞觉敏担任绍兴市排球队总教练开始,绍兴市体校就是这场体教融合实践中的重要一环。俞觉敏团队现有的8位教练都来自绍兴市下属6个县、区、市的体校,基本上都是省队退役的运动员。他们的编制和人事关系在当地,但是平常由俞觉敏统一管理,绍兴市体校提供集中食宿。此外,绍兴市体校为以上3所学校的市排球队队员提供训练和比赛服装、场地、外出集训和参赛经费等后勤保障,参加浙江省运动会时他们代表绍兴市参赛。
  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孟建祥告诉记者,俞觉敏不仅在业务上对这些教练员进行传、帮、带,还在队内推行竞争上岗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教练们的积极性。
  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俞觉敏和他的校长伙伴们让绍兴排球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鲁迅小学的排球队已经有六七十人的规模,孩子们参加排球训练的热情高涨,校队在2022年获得浙江省运动会排球比赛男、女丙组冠军,而26日夺冠的绍兴市男排甲组和乙组队伍分别来自阳明中学和绍初集团。阳明中学还将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一座排球羽毛球馆,除了排球项目之外,还将开启羽毛球项目市队校办的探索。绍兴市排球队男、女子的甲、乙、丙组共6支队伍都是依托这3所学校建立的,而普及的触角还在继续向幼儿园延伸。
  俞觉敏说,原来不敢想的事情真的做成了。在2020年浙江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绍兴队在男、女丙组双双夺冠,实现了省级赛事排球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在2022年浙江省运动会上,绍兴市排球队战绩辉煌,获得排球项目团体第一的成绩。在俞觉敏看来,体教融合的成功离不开政府、校长以及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市队的孩子们在高质量的小学、初中、高中上学,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俞觉敏坦言,作为应聘的总教练,拿金牌是他的任务。作为中国女排前主教练,他会努力为省队乃至国家队输送好苗子。但是,这些小队员中的百分之八九十最终还是要上大学,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运动天赋和学业成绩为他们拓展升学和未来发展的出路。
  “家长把孩子送来练排球,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不能说只把好的苗子选走、拿了冠军就不管了。”俞觉敏说。
  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丁初效说,绍兴市教育局和体育局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逐渐形成了排球这个重点项目的小、初、高一条龙升学机制,确保项目的人才不断。这些学校基本上是本区域最好的学校,这条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好处。
  王炅说,绍兴的做法和尝试是想为体育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在这个过程中,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认识一致、做法默契。今后还要继续探索,让绍兴模式成为一个可以复制的样板。
 (记者王镜宇、夏亮、胡佳丽)新华社北京电
 
廊桥传人:匠心坚守与文化自觉
廊桥传人:匠心坚守与文化自觉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林德韧、陈旺、李昊泽

  闽浙交界,山高水急,林木繁盛。
  绵延的群山和湍急的溪流之间,横跨着110余座木拱廊桥。桥通路,路通村,在这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廊桥方便了交通,也孕育出独特的“廊桥文化”。
  木拱廊桥,俗称“厝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桥上建有廊屋。“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木拱廊桥不仅联通了山路,更承担了乡民集聚、民俗活动、休憩娱乐等功能。
  寒来暑往,一代代匠人们因地制宜,不断用精巧的技艺造出样态各异的廊桥。是传统,也是匠心。集资建桥、通力造桥、用心护桥,一座座廊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造桥世家技艺九代传承


  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一座拱形桥梁宛如飞虹横跨汴水河,这座浓缩北宋市井繁华的桥梁便是著名的“汴水虹桥”。
  把长度有限的木材通过搭接方式构成支架,不用铁钉,而是用榫卯连接,这样的造桥技法充分利用自然材料,桥梁结构精巧、受力匀称,体现了古人无穷的智慧。然而,这样的编木拱桥在宋室南迁后在中原似乎逐渐失传。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界惊喜地在闽浙一带找到了众多具有和汴水虹桥类似编木拱架结构的木拱桥,而且造桥工艺有所创新,这就是闽浙木拱廊桥。
  近年来,闽浙木拱廊桥颇受建筑界、文物界专家学者的青睐,被誉为“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具有“活化石的价值”。
  刚届不惑之年的郑辉明是福建宁德寿宁县坑底乡徐、郑造桥世家技艺传承人。据郑辉明介绍,家族的造桥技艺已经传到第九代,传承历程长达200余年。
  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六年(1801年),小东村造桥工匠徐兆裕造小东上桥,这是徐、郑造桥世家关于造桥的最早记载。徐家的造桥技艺传至第五代徐泽长之后,已无后人从事造桥行当,于是将技艺传给表弟郑惠福。郑惠福传给儿子郑多金,郑多金传艺胞弟郑多雄,郑多雄传给儿子郑辉明。
  在这200余年中,徐、郑世家造桥无数,其中包括十余座跨度超过30米的木拱廊桥。这一世家的历代匠人中,留下最多历史痕迹的当数郑惠福和郑多金父子,在1939年到1967年,父子两人足迹遍布闽浙交界。寿宁县的红军桥、单桥、溪南桥、刘坪桥、鸾峰桥,浙江泰顺的双神桥等廊桥,都留下了关于郑氏父子的记载。福建宁德福安市潭头镇潭溪桥桥梁上,至今还存有墨书“寿邑东山楼村木匠郑惠福、郑多金”。
  郑多金19岁开始跟父亲一起造桥,父子两人一起修建了11座廊桥。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木拱廊桥的交通功能逐渐被更加结实耐用、成本更低的其他桥梁取代,无桥可做的郑多金也在1967年以后封墨,直到本世纪初闽浙木拱廊桥的保护与研究“大热”之后,他才再度出山,与郑多雄一起拾起了老本行。
  2021年,郑家的遭遇令人痛心。那年5月,92岁的郑多金老人去世。同年8月,正在工地参与施工的郑多雄遭遇意外,受伤去世。一年之内连续失去大伯和父亲,郑辉明陷入悲痛。徐、郑世家造桥技艺的传承责任,也交到了他的手上。
“80后”桥匠继承衣钵


  1982年出生的郑辉明一直被人唤作“小郑师傅”。木拱廊桥造桥师傅群体年龄偏大,50岁以下的桥匠都不常见,郑辉明算得上是最年轻的桥匠之一。
  2023年上半年,郑辉明最重要的任务是带着匠人们一起,完成浙江泰顺的泗溪横坑德贤桥的建造。这座桥对于郑辉明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他作为“主墨师傅”所建造的第一座廊桥。
  “主墨”又称“绳墨”“正墨”“墨匠”等,是造桥师傅团队中的负责人,掌握着最重要的拱架核心技术。在造桥团队中,还有“副墨”“锯匠”“木料师”“拱亭师”等辅助岗位。
  造桥工作辛苦,郑辉明也并非从小开始就造桥。年轻时,他开过塔吊,办过超市,也到外地打过工。随着木拱廊桥重新受到重视,造桥工程也多了起来。25岁那年,郑辉明开始跟大伯和父亲学习造桥技艺,自此成为一名桥匠。
  郑辉明中等身材,穿着朴素,因为常年的造桥工作,皮肤已经晒得黝黑,右臂上三道长长的疤痕是因为劈木头不慎留下的。木工学艺很苦,需要磨炼扎实的基本功,在大伯和父亲的指导下,郑辉明从削树皮、劈木头、刨木头这些基本功练起,逐渐掌握了木拱廊桥建造的整套技艺。
  郑辉明的家在坑底乡小东村,房子并不起眼。虽说是木匠,但家里的陈设很简单,院子里堆着木料和木匠工具,还摆放着他亲手做的廊桥模型。
  木拱廊桥构造独特,工艺精巧,整个工程不用铁钉,完全靠榫卯结构穿插搭建而成,结构简单而坚固,其中建桥台、造拱架、架桥屋等工序都十分考究。郑辉明介绍,因为木工的特殊性,现在大量的造桥工序依然需要手工完成。
  造桥考验的是技术,也是人心。郑辉明说:“大伯跟父亲曾对我说,做桥一定要心好,不能为了尽快完工就糊弄。人家建一座桥不容易,自己苦一点没有事,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质量。”
  造桥需要东奔西走,吃住都在施工现场,所以郑辉明一年当中有10个月都不在家。上高中的女儿和上小学的儿子,一年也见不了父亲几次面。
  木拱廊桥建造和使用的地域性很强,专职于建造木拱廊桥的桥匠群体十分有限。在当地,造桥也并不属于高收入行业。郑辉明介绍,家族技艺传承的几代人,生活都是紧巴巴的,如今的桥匠们也强不了多少。郑辉明想过改行,换个行当很可能可以挣更多工钱。可是,真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他又犹豫了。
  廊桥于他,有着太特殊的意义。
  来到位于坑底乡水绕洋村的秀水桥,郑辉明感慨万千,因为这是他与父亲合作修建的最后一座桥。
  “每当来这座桥的时候,我还能回想起父亲的身影,回想起跟他一起干活时的一幕幕,每个细节都很清晰,好像就在昨天。”郑辉明非常怀念跟父亲一同在造桥工地上忙碌的日子。
  “走到桥上就能想起很多往事,看见我们摸过的每块木板、每根柱子,里面有我们的汗水,有我们的心血。从山上的木头,到成品,到安装,每个环节都历历在目。”郑辉明说,“造桥已经变成了人生的一部分。”
  从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到不惑之年的中年匠人,郑辉明在造桥中获得了很多人生感悟。有时候村民看造桥辛苦,会给师傅们买饮料、西瓜,有时候买菜不方便,村民就把自己种的菜拿给师傅们吃。村民们夸桥建得好,他的心里也有一种安慰。
  父亲这辈的造桥师傅群体给郑辉明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的“工匠精神”。“虽然他们年纪很大,但是很卖力,每个师傅的责任心都很强,有稍微不满意的细微之处,他们都觉得不放心,都要第二次去重新把它做好。”郑辉明说。
  现如今,经济条件好了,为了发展旅游,延续传统文化,附近的村落也开始陆续建起新的廊桥,对郑辉明来说,这也意味着工程订单慢慢多了起来。目前,有几位师傅正在跟郑辉明学习造桥技艺,他也很想把祖传的技艺继续传下去。
从家族“单传”到开枝散叶


  作为一门谋生手艺,木拱廊桥的核心造桥技术过去往往只在家族内部传承,而在郑多金、郑多雄之后,徐、郑造桥世家技艺的传承已不再限于内部,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开枝散叶,传给了更多的工匠。
  作为寿宁人,“90后”李振从小就对廊桥感兴趣。2017年,他从福建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的住建部门工作。
  李振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研究方向是桥梁与结构工程。2018年,寿宁县首次举办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与志愿者培训班,李振报名参加。在那之后,他结识了郑多雄,经常到郑多雄的工地上,从最基础的技艺开始学起。
  李振观摩学习的廊桥位于寿宁县犀溪镇,这座桥的施工耗时半年,在与造桥师傅们同吃同住同工作之后,李振对于造桥这门手艺和桥匠这个群体也有了更多的认识。近年来,李振也跟多位木拱廊桥建造的老手艺人学艺,最终成了宁德市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李振介绍,闽地多山,廊桥往往建在交通的咽喉要道上,当地又多雨,因此木拱廊桥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为来来往往的行人或客商提供休息和临时住宿的场所。此外,廊屋还可以保护桥架不受风雨侵蚀,让桥更加耐用。
  李振认为,木拱廊桥在千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非常完备的架构体系,里面不仅有科学的受力系统,而且每座廊桥上都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里面包含着“天人合一”“相生相克”等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也包含着来自民间的生活智慧。“木拱廊桥结构里有‘三节苗’‘五节苗’‘剪刀苗’‘青蛙腿’等说法,很形象也很贴切,就是造桥师傅们用简单易懂的生活经验来命名的。”李振说。
  李振介绍,造桥师傅的工作生活依然是传统模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吃完早饭就上工,晚上七点多就睡了。
  随着时代变迁,能够通行车辆、更为便宜结实的现代桥梁逐渐取代了木拱廊桥的交通功能。相应的,廊桥的观赏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愈发凸显。
  2021年,李振在自己老家杨柳秀村设计并主持修建了一座新的廊桥,取名永祯桥。与以往的廊桥相比,这座桥的设计更加突出美感,廊屋、台阶等构件的设计也都考虑到了当地居民休憩与社交的需求。如今,建廊桥已不单为解决村里的交通问题,更多是一种文化和技艺的延续,一种精神寄托。
  “现在做桥,桥上的雕刻多了,防护材料用得也更讲究了,一些村落还把村里的名人和历史等展示在桥上,景观功能变成了比较主要的功能,桥梁结构和建筑风格也相应会发生一定改变。”李振说。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李振对闽浙地区木拱桥技艺的传承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他透露,目前桥匠的整体年龄偏大,“80后”“90后”甚至“70后”的桥匠都不常见。作为业内人,李振正在做系列口述访谈,采访老工匠们,把相关技艺通过各种方式整理和记录下来,以备未来的传承。
  年逾七十的吴宗善老人也是木拱桥技艺市级传承人之一。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主持建造寿宁县大安乡泮洋村的龟湖桥。吴宗善干了一辈子木工,2012年开始跟郑多雄学习造廊桥,到现在已经主墨了7座廊桥。
  吴宗善介绍,目前造廊桥,选日子、选地址等程序基本上还遵循着原来的老规矩,但在桥的构造上有了一些改进,比如廊屋,原来比较注重实用性,只要能遮风挡雨即可,现在需要建得更加美观。
新时代,廊桥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寿宁县现存木拱廊桥19座,均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序列当中。
  在廊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寿宁县博物馆两任馆长龚迪发和龚健发挥了关键作用。1995年起,龚迪发开始对寿宁境内的木拱廊桥进行实地考察。他与致力于廊桥保护的学者们一起,对闽浙交界地区的木拱廊桥进行了系统研究。2013年,他编撰的《福建木拱桥调查报告》出版,通过大量史料,从技艺传承、文化习俗、保护管理、人文内涵等维度对福建省木拱廊桥概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龚健则把精力主要放在寿宁县内,他拍摄了数万张寿宁境内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的廊桥风姿。
  寿宁地区山陡水急,客观上造成了地方闭塞,廊桥为当地人打通了与外界的通路。廊桥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坚韧、豁达和创造性。龚健介绍,自己从小就在廊桥边长大,印象中桥就跟房子一样,在廊桥上,人们可以休息、喝茶、打牌,有的桥上甚至还有集市。
  虽然已经退休,龚健依然活跃在寿宁的山水之间,用镜头继续探索和记录廊桥文化。“可以想象一下,五六十年前,行人们挑着担,走过艰险的山路,又渴又饿的时候,看见廊桥,会是怎样的心情?我是寿宁人,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所以对廊桥有着特殊的感情。”龚健说。
  寿宁县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卢彩娱同样成长在廊桥边,对于县城里的4座廊桥,她有着特别的感情。卢彩娱的父亲是一名篆刻家,县城仙宫桥旁边的碑文就是她父亲刻的。在卢彩娱看来,木拱廊桥的美不仅体现在外观,更体现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卢彩娱说:“廊桥不仅有外观的美,还有力学架构的美。廊桥架在山水之间,经年累月为行人提供方便,这是一种守望的精神。另外,大部分廊桥都是村民集资修建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建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至善的情感和精神。从《清明上河图》上的木拱桥,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廊桥,里面都蕴含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卢彩娱和同事们一直致力于廊桥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寿宁县编制了相关教材,以廊桥为载体,融入科学、美术、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在学生中普及和推广木拱廊桥相关知识。
  为了提高社会对木拱廊桥及其营造技艺的认知度,近年来,闽浙两省多个市县开展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寿宁县举办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与志愿者培训班,建立了寿宁廊桥博物馆,用多种方式对廊桥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古老廊桥的造桥技艺和文化,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重新焕发了青春。
  架通山河,飞虹如画。廊桥静卧山水之间,融通了传统与现代,展现了厚重的文化和珍贵的匠心。郑辉明说:“我的祖祖辈辈都造桥,我自己对廊桥的感情也特别深,希望能够把造桥师傅们的工匠精神以及造桥技艺传承下去。”
 
踏访木编的桥,寻找理解人类建筑文明的钥匙
踏访木编的桥,寻找理解人类建筑文明的钥匙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李晓玲

  编木拱桥是一种用木材交织起拱的结构形式“编织”而成的桥。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奇特、罕见的桥梁形式,编木拱桥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中都非常少见。尽管特异,它还是被广泛地记载,出现在不同的建筑文明和历史时期:古罗马时期的恺撒大帝修建过,《清明上河图》里绘制过,达·芬奇也留下了类似的设计手稿,偷渡美国的日本船匠建造过,德国的园林和挪威的山中也曾出现过……结构巧妙独特的编木拱桥,在各个文化语境中都被视为独创或特例,更以“普适的独特性”一鸣惊人,成为一把理解人类建筑文明的钥匙。
  建筑历史学者刘妍历时十二载,涉猎多语种文献古籍,入深山渡重洋、挥斧子扛木头,踏访中外不同文化腹地遗存现场,穷极多种学术手段,去寻找编木拱桥的历史和故事。他的建筑史学专著《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从小切口深入到不同文明与文明的不同时期,勾勒出了“以构造思维为核心的人类历史地图”。这部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让这罕见而非凡的桥梁建筑从历史中浮现出来,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建造历史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
“可以编织的桥梁”


  展卷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北宋东京汴梁城外汴水河上的一座拱形桥梁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它与常见的石拱桥不一样,是用木材制作的,巨大的方木通过交织关系“编织”结合在一起,化直为曲,互相支撑,互相制约,形成一道飞虹架设在汴水河上。桥上人来人往,车马喧嚣,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景象。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妍介绍,编木拱桥是我国传统木架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整个设计与构造极为特殊和精巧。所谓编木拱桥,就是用木头,而不是砖石,来构建拱形结构。它将木材横纵交织,好像编竹筐的经纬交织,来形成拱形,既受弯,又部分遵循砖石拱中的传力机制。除了力学原理上特殊,编木拱桥的构造也很特殊:平直的木材,通过编织、交叉、叠压、互相咬合等方式形成拱形,并且在特别的节点联结,施工上颇有一番技巧。
  在世界不同文明中,编木拱桥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刘妍介绍说,在有些文明中,我们只在史料里看到它来过世上的痕迹,现实中却不见其影。甚至连《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也是消失近千年的技艺,普通观者未必能注意到它的特殊之处。
  事实上,《清明上河图》也有不同版本存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明清版本中,虹桥是石拱桥;而北京故宫藏的宋代版本中,细心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这座桥是用“编织”木材的方式形成的拱桥。我国民间流传着一种“筷子搭桥”游戏,和它的结构非常相似。但在宋代之后,无论是在文字还是图像中,这种桥梁似乎都不见了踪影,甚至在学术史上,也被当作历史的孤例。
  编木拱桥如此奇特,以至于许多人以为它只是画师自己虚幻的构想。但编木拱桥确曾在北宋出现过。刘妍说:“我们其实可以在历史文献中找到很多对它的描述。比如《东京梦华录》讲的就是东京汴梁城外的事,它说‘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宋会要》中说‘编木为之,钉贯其中’,描述的就是它的结构逻辑。”
  刘妍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有学者在宋人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里也发现了另外一座小桥,虽然小巧,但是建造结构与汴水河上的这座编木拱桥是相似的。
  虽然编木拱桥在世界文明史中“昙花一现”,但我国浙南闽北山区至今仍保存有大量、完整的编木拱桥桥梁群,自明末以来的各式木拱古廊桥就有100多座,主要留存在福建省寿宁、屏南、周宁、政和、建瓯和浙江省庆元、景宁、泰顺等县市,分布在闽浙两省交界山区从南到北大约200公里范围内的深山老林里。这些山区县乡至今还保留着匠作的传统,其中两个传承最久的“编织”造桥家族,至今已传承七八代,历时200多年。
  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22座“闽浙木拱廊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闽浙两省七县(浙江泰顺、庆元、景宁,福建寿宁、周宁、屏南、政和)正积极抱团共同申遗。
“普适的独特性”


  事实上,编木拱桥作为一种奇特、罕见的桥梁形式,在世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明中都留下了平行且独立的“奇异共振”:除了北宋东京汴河上的国家工程和明清山民的创造,还有征讨日耳曼人的古罗马皇帝、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巨匠阿尔伯蒂、天才设计师达·芬奇以及19世纪的日本、德国和挪威木匠,他们在人类文明长河的不同角落,都或多或少创造出相似但又有着明显差异的编木拱桥。虽然我国的案例最为成熟和令人瞩目,但编木拱桥却并非我国独创或特有。
  “我硕士毕业后通过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接触到闽浙木拱桥,后来又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建筑考古学,将这种桥梁作为博士研究课题。当时学者们普遍将这种桥梁视作一种‘中国类型’,除了中国案例外,只知道达·芬奇做过类似的设计。但我在博士研究过程中,挖掘到更多文明的案例,让我开始了一段妙趣横生的寻宝之旅。”也因此,刘妍将博士论文选题调整为编木拱桥的世界史。
  中国案例之外,最有名的编木拱桥设计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设计师达·芬奇。达·芬奇的存世手稿显示他甚至做过一批编木拱桥的设计图样。西方一些学者会用“达·芬奇桥”来指称这种桥梁设计,而达·芬奇的设计图比《清明上河图》晚了300多年,所以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学者,都倾向于认为他是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影响。
  刘妍为了弄明白达·芬奇的设计理念从何而来,专门“啃”了一阵拉丁语和意大利语,收集了达·芬奇的手稿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献。“结果我发现,达·芬奇其实是在研究罗马的历史后受到了启发。古罗马时期,尤利乌斯·恺撒在征讨高卢地区时建造了一种军事桥梁,采用了一种类似编木的节点机制。达·芬奇就是从恺撒的莱茵桥得到启发,才发明了编木拱桥,与中国和东方的同类桥梁其实没有关系。”
  刘妍告诉记者,他在读博期间就力图在世界各地、各种文化中寻找收集类似的桥梁结构遗迹。他注意到美国学术机构亨廷顿图书馆(Huntington Library)的日本园林中,有一座建造于上世纪初,由一位偷渡到美国的日本木匠建造的小桥,与《清明上河图》中的编木拱桥非常相似。“当时《清明上河图》还深藏在紫禁城中,绘画细节还不被外界所见,所以这座桥跟《清明上河图》肯定没有关系。它的技术源头就值得挖掘了。”
  刘妍还在德国学习了木构匠作,他在一本出版于1895年的德语木工手册中找到了一座小桥,它出现于书中的园林建筑章节,桥跨度只有4米,叫作“所谓的高加索桥”。作为园林景观,这座桥有猎奇性质,但结构上也采用了编木拱桥的设计。2017年,在博士毕业后的北欧旅行中,刘妍又在当地文献中发现了一座挪威编木拱桥案例,它建于地广人稀的挪威中部山区,是十八十九世纪矿产开发热潮时的产物,目前仅以老照片形式存在于博物馆中。这几个案例都找不到任何和中国的直接联系,它们的出现都与本土传统和时代需求密切呼应,是在本地构造和发展起来的。
  刘妍认为,编木拱桥作为一种在人类历史上罕见而非凡的桥梁结构形式,无论它们出现在何方,都被认为是不寻常的创造,甚至被当作独创。“它们以适切的姿态,平行且独立地出现在多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可以确定它是从自己的文化土壤当中长出来的。它既是普遍的又是独特的。在这些不同的文化与文明中,编木拱桥以‘独特性’和‘普遍性’的共性,成为建筑历史上一种无与伦比的现象。”
中国编木拱桥的技术逻辑与社会土壤


  刘妍在对十多个国家的踏访和资料搜集中发现,编木拱桥曾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建筑文明和历史时期,并不是中国的独创。但另一方面,这种桥梁又有着非常强烈的中国性,因为他国的个案,其实都是灵光一现的“实验”甚至“游戏”,作为设计者的思维游戏或园林小品,在历史当中短暂地出现,然后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只有在中国,尤其是闽浙山区,编木拱桥才发展成为一种真正成熟的技术,并留下了数百年传承。
  为什么唯有闽浙山区可以产生成熟的编木拱桥营造传统呢?刘妍从2009年就开始进入闽浙山区做田野调研。作为一位建筑系毕业生,他决定把这100多座历史遗存全部测绘一遍。而在十余年的勤勉调研和测绘之后,他发现要想真正理解建筑,必须深深扎根于当地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中。
  通常认为编木拱桥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技术产物。确实,在亚洲,编木拱桥是桥梁技术的一个顶峰。但这种技术高峰,却扎根于落后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都不发达的闽浙偏远山区,在崇山峻岭的艰险环境中,山民们没有条件去营造“常规”的桥梁,才有动力去探索这种新奇形式的可能性。
  刘妍解释说,闽浙交界山区的桥梁建设,常常会遇到类似悬崖上或深潭上建桥的险要环境。若想建造石拱桥,施工中需要宏大、完善的脚手架,人工和经济上的压力负担很大。而在这里发展出来的编木拱桥,可以巧妙地使用简单乃至简陋的脚手架来施工,节约了相当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而木拱桥的发展不仅是在材料上将小石块变成了长长的木梁,而是配套了一整套榫卯结构设计。施工中,脚手架的布置也非常关键,高空作业更是惊险,是桥匠家族的核心技能。这些技能能够被山民们创造出来,又得益于当地在历史上动乱年代留下的习武传统及水上作业能力。这些不同的历史因素,像齿轮一样咬合作用,推动了闽浙木拱桥走向技术成熟。“所以,中国山区的编木拱桥,是在社会条件、技术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夹缝中,被‘逼’出来的技术。”刘妍说。
  从历史视角来看,某种技术或制式的流行或衰落,往往与当地社会的经济分工及匠人家族的命运起伏深刻勾连。在闽浙地区,编木拱桥在特殊的社会需求土壤中被孕育,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交通“刚需”之下,演化成一整套高效有序、构造与施工相配合的技术体系,形成了超过400年的匠作传承。而建造编木拱桥的“匠人家族”,他们的技术与社会地位呈现出一种“跷跷板”式的特性:地域发展得越好,家族条件越好,造桥技术反而不太容易产生;恰恰是位置更偏远、经济条件更差的地方,地位边缘低下的匠人中,才“逼”出了更娴熟的造桥技术。
  在技术与科学已然大发展的新时代,“编木拱桥”进入“非遗”名录,保存和挖掘古代技术并将之流传下去,到底有怎样的价值?这种价值在于怀旧精神还是科学技术?刘妍的专著《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出版后,也引发了这样的讨论。
  刘妍认为这两者并不冲突,科学精神背后蕴含着的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通往宇宙星河。我们要走上这条“高速公路”,但也不应贬低和抛弃那些“山间小路”,它们同样蕴含着许多美妙的风景和奇妙的经历,丰富着人类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即使站在“科学中心主义”的视角,那些所谓过去的、落后的甚至“低级”的技术文化,同样也可能是我们今天技术文明的“生态”保障或“基因池”。就像编木拱桥的技术形式也出现在“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建筑大师王澍的作品中,为我们的民族科技贡献了异彩。
 
紫斑牡丹小史
紫斑牡丹小史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张钦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诗,道出了牡丹花开,国色天香。
  谁承想,在地气高寒、曾经“苦甲天下”的甘肃,牡丹不仅深深扎根在这里的山山屲屲中、沟沟岔岔里,而且独树一帜,演绎出独特的牡丹文化,孕育着乡村振兴的“花样”事业。
牡丹香自苦寒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陇原牡丹始盛开。陇原大地上的牡丹,有着秋菊、寒梅一样的风骨与品格。每到四五月,当洛阳牡丹、菏泽牡丹在“百般红紫斗芳菲”后“红消香残”,甘肃的紫斑牡丹才开始傲然绽放。
  甘肃牡丹又称紫斑牡丹,因花瓣上有独特的紫斑而闻名,与中原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一起并称中华四大牡丹。因花色不同,紫斑牡丹分为二三十个品种,其野生品种至今分布在甘肃南部的深山密林之中,人工栽培品种分布更为广泛。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曾出土一对唐代灰陶罐,陶罐上的紫斑牡丹花纹清晰可见。其栽种历史之悠久,由此可见一斑。
  紫斑牡丹,可不一般。在牡丹家族中,它拥有众多的第一。
  它是长得最高、最修长的牡丹。与其他品种的牡丹相比,紫斑牡丹身材高挑,动辄2米高,有些高达3米多。
  它是最长寿的牡丹,人工栽培的紫斑牡丹平均寿命可达80多岁,有的甚至高达百岁。
  紫斑牡丹分布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黄土高原上。从黄河之滨到长江源头,从喧闹都市到静谧山村,随处可见紫斑牡丹。它是最耐寒、最耐旱的牡丹。它站得高、长得高,却雅俗共赏,是很有亲和力的牡丹,一点也不“高冷”。
“花儿”高唱“牡丹令”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在甘肃,画紫斑牡丹、唱紫斑牡丹、写紫斑牡丹蔚然成风,其中不乏才华横溢的名士,更有引吭高歌的百姓。
  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籍知名画家莫建成画了一辈子各种各样的山水、花鸟工笔画,而他一生最为珍爱、挂在家中厅堂的画作,是一幅精美的工笔牡丹。而在“洮岷花儿”“河湟花儿”中,“牡丹令”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词牌”。
  “五月里么就到了着五月端阳(端午节),妹妹的白牡丹呀;要呀喝一个雄呀黄的酒(雄黄酒),像花儿一样的个酒呀。”至今,西北人仍保留着《诗经》“赋、比、兴”的创作传统,歌唱自己的相思与哀怨。
  在大西北,紫斑牡丹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它从不孤芳自赏,自视为富贵的象征,如今更能帮助人们发展“甜蜜事业”,奔向共同富裕。这两年,西北牡丹游初具规模。在临夏州,一个长达60公里的牡丹长廊吸引了天南海北的赏花人。在“貂蝉故里”临洮,百姓移栽各式各样的长寿紫斑牡丹,自建牡丹花坊,成为特色浓郁的花卉博览园。
  临洮县曹家坪村牡丹园面积百余亩,栽培历史悠久。每到花开时节,走进花园,移步换景,远近高低各不同。行走其中,人们可以领略牡丹花开遍山野,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美景。
  曹家的牡丹园是曹希望老人历经多年建成的,如今老人已过世。年轻时,曹希望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他和众多临洮人一样,都有一颗深爱牡丹的心,并从牡丹中享受到别样的诗情,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刻,他也遍走山洼,移栽来许许多多的野生紫斑牡丹。
“花样”事业助振兴


  曾经人养牡丹,如今牡丹养人。每逢花开时节,曹家尽是赏花人。如今的“花庄”曹家坪,人富景美,充满希望。
  曹希望的孙子曹佰平,大量种植牡丹、芍药,开创了一番令人艳羡的“花样事业”。牡丹花美,但目前还无法制成大宗商品鲜切花。曹佰平却利用种植牡丹的经验,成功开发出了“小牡丹”——芍药的鲜切花产品。
  在招徕四方游客前来观赏牡丹的同时,盆栽小株牡丹和芍药鲜切花,正走出田野、花园,走进城市、楼宇、民居,令人沉醉,让人惊艳。
  “含英咀华”的产业振兴也被提上日程。牡丹浑身是宝,根皮能入药做“丹皮”,紫斑牡丹也是很好的木本油料作物。此外,牡丹花蕊、花瓣、叶芽都可以做茶。在临夏州,“牡丹大王”何生宏开发出牡丹系列茶品和牡丹酒。其中,花蕊茶按克卖,每斤差不多可卖1万元。
  文献记载,唐宋时期,“天下富庶,莫过陇右”。但到了清朝中叶,陇中已是“苦瘠甲天下”。如今,春风吹度玉门关,甘肃已实现历史性脱贫。
  这一切,就像紫斑牡丹,花开虽晚,但绽放可期。
 
木槿花开
木槿花开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王军

  暖暖的阳光照在门前的树梢上,我突然想起了屋后小道旁那几棵木槿树。于是,便从家里欣喜地跑了过去。木槿树在风中微微摇摆着枝叶,还开着淡紫色喇叭状的花。
  木槿在我老家叫“木佳叶”,祖祖辈辈这么叫,字典中都难查到。儿时,因受父辈的影响,每每见到它,也常跟着长辈们一样念着。久而久之,“木佳叶”便深深地烙进心里,没再纠正。在往后的生活中,我总以为北方的木槿与儿时所见的树木不一样,不属同一个物种,还曾凭空臆断木槿不是家乡的木佳叶。
  我的老家在大别山地区,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特别适宜木槿生长。不时见它在沟沟坎坎边安静地生长着,旺盛地冒出叶子,开着粉紫的花瓣。但我多数只是瞟上几眼,就匆匆离开了。
  那时,木槿花是不能摘下来拿在手里玩的。母亲说:“那花有毒,闻着鼻子长疮。”是不是真的长疮,我没有闻过,也在母亲的提示后不敢再碰木槿花。有时偶尔见到满树花开,粉粉的、紫紫的,在树上无忧无虑地敞开着喇叭口,很想凑近看一看,却怕花粉钻进鼻子里,长出母亲说的那种疮。
  事实上,木槿花并没有毒性。许是父辈们将它误认作有毒的夹竹桃,才告诫我莫要捡拾它的花瓣。
  然而,就是这个被人们视为“杂树”的木槿,在我贫瘠的童年却成了“香饽饽”。
  它会在开春冒出细小的嫩叶。湾里人见到,总要提着菜篓子到田边地头、河坎沟坡旁,把嫩叶采摘下来,拿回家与事先磨好的米粉一起蒸着吃。
  米粉是用村头的石磨磨出来的,不像白面那么细腻,抓在手里感觉有些粗糙。母亲把它和洗净的木槿叶掺在一起,放进灶锅里蒸着。蒸熟的木槿叶沾上一层厚厚的米粉,每次揭起锅盖,一股清香味儿瞬间便钻进了心里。
  那时,每到春天我们家就常去山边采回木槿叶,蒸着当饭吃。母亲说:“忆苦思甜,家里没饭时就吃它。”我望着母亲,想着她的话,端着香喷喷的木槿饭,心里觉得母亲说的不一定是真的。那么香的木槿饭,不像是苦日子的饭菜。
  没吃完的木槿饭,会被母亲小心翼翼地装进竹篓子里,高高挂在厨屋门边。我与弟弟总趁着她下地干活,偷偷地搬着板凳站上去,伸手去够。母亲发现时,竹篓子里的木槿饭已所剩无几。
  每次我们望着放工回来的母亲伸手提下竹篓子时,心里总是怦怦乱跳,害怕母亲责备。
  母亲脸上却露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次,清晨太阳刚出来,我瞧见她一瘸一拐地挎着篓子跨进门坎,心里一惊,便跑了过去。
  母亲放下篓子,满不在意地说:“不碍事,脚踩空崴了一下。”
  说完,她径直去了厨屋,从水缸里舀起水洗着木槿叶,依然把蒸好的木槿饭盛在竹篓里,挂在厨屋门边。那天,我们兄弟没再搬起板凳倚着门边伸手去够。直到母亲从地里忙完回家,竹篓子里的木槿饭仍挂在那里。
  母亲平静地将饭盛进碗里。打那之后,我们兄弟再没闹着抢竹篓子,也再没偷吃厨屋里剩下的饭菜。
  随着年岁渐长,采“木佳叶”蒸竹篓饭的日子也渐渐远去。偶尔在外地见着木槿树,望着那树上淡紫色的花朵,便想起那喷香喷香的木槿饭。这么多年,再没能吃上一次。每次回到家乡,那田埂沟边的木槿树嫩叶依旧,却没什么人采来吃了,但那股“忆苦思甜”的味儿,如乡愁,似母爱,时时从记忆深处飘起,萦绕在心间……
 
走进宋画,看历史的风景
走进宋画,看历史的风景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李冬君
文艺复兴新论


  “文艺复兴”原本有其特定的含义,一般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运动,因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又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得有个前提,“复兴”什么?意大利文艺复兴已经给出答案,就是复兴人类文明的“轴心期”,即古希腊哲人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到了一个“轴心期”的历史分期法。他发现,人类历史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经历了一次理性的觉醒,觉醒的文明,都曾有过一次质的飞跃,且影响至今,故以之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期”。
  那是人类理性的高光时刻。人类精神,闪耀出理性光芒,穿透神话思维的屏障,东西方文明都从神话传说中走出来,开始讲人自己的故事,开辟了人类精神生活的理性样式。而“轴心期”,不是每个民族都会有的,也不是每一种文化都能到达的,能被“轴心期”的历史光芒照耀的民族是幸运的。
  同样,有了欧洲文艺复兴这面镜子,我们才发现,不是所有文明,都有文艺复兴,只有经历过“轴心期”的文明才有。人类历史上,文艺复兴也并非只有一次,在一个连续性的文明里,文艺复兴会表现出阶段性,反复出现,多次出现,比如中国文明。
  用欧洲文艺复兴这面镜子,我们发现,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过类似意大利并早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而且作为一个连续性的文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出现过多次文艺复兴。
  欧洲文艺复兴是回到古希腊,而中国从孔子至宋代,每一次文艺复兴,皆以“中国的轴心期”为回归点和出发点。
  轴心期,是个文明的概念,而非国家观念。
  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期”,不是只有一条历史道路,希腊有希腊的道路,中国有中国的道路,印度有印度的道路,由不同的历史道路,进入同一个“轴心期”,沿途会形成不同的文明景观,哲学的,诗化的,宗教的……但奔向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人文主义。
  中国的“轴心期”大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的周公时代,止于公元前200年前后的秦国统一。以“周孔之教”为代表,孔子“吾从周”,开始了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在这8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还可以分出两个阶段,一个是周公时期的理性觉醒,一个是先秦诸子时期的百家争鸣。
  古希腊有哲人,中国有先秦诸子,印度有释迦牟尼。先秦诸子,是中国轴心时代一道理性的思想风景,只有回到先秦诸子那里,理性才显示出勃勃生机,才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诚如雅斯贝斯所言,那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期”!理性的太阳,同时照亮东西方,希腊哲人和先秦诸子并世而立,恢宏壮丽。
  有了“轴心期”的理性目标,还要有文艺复兴运动的标配,那就是要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产生巨人,不仅要产生思想解放的巨人,还要在艺术与科学的领域,产生艺术创作与科学发明的巨人。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轴心期”之后,我们看到了汉代诸子复兴先秦典籍以及儒学,魏晋文艺复兴,从清议转向清谈,魏晋人崇尚老庄,从政治优先的经学转入审美优先的玄学,从名教回归自然,儒家道德英雄主义式微,乱世美学开启;隋唐以诗赋取士,赋予政治以诗性,是复兴《诗经》时代“不学诗无以言”的政治文化;尤其五代十国以及两宋,开创性画家群星丽天。宋时代的人越过唐人直奔魏晋,在复兴魏晋风度的个体人格之美中产生了山水画,从山水画到人物画,再到花鸟画,都作了一种“宁做我”的独立之精神的表达。
  13世纪末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是重启人类理性的一面镜子。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成了艺术、文化以及社会品味的基准。用这面具有人类理性的镜子,去鉴定12世纪的中国宋代,我们发现,此时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竟然比佛罗伦萨还早了一个多世纪。
  五代十国以及北宋始于10世纪末,南宋终于13世纪末,算起来有300多年,元代兴起,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以此来看宋代近世文艺复兴,或可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
宋代文艺复兴的绘画艺术表现


  放眼历史,进化之迹,随处可见,然而,一个民族创造历史之综合能力,并非顺应王朝盛衰而消长,有时甚至相反。
  如王朝史观,即以汉唐为强,以宋为弱,然终宋一朝,直至元时,王朝虽然失败,但若从文明史的角度论之,详考此时代“文物”就会发现,五代十国、两宋,文艺复兴和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灿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似不为过。
  无论以功利尺度,还是以非功利尺度,两宋都是一个文教国家而非战争国家,是市场社会而非战场社会。当美第奇家族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在佛罗伦萨推行城市自治,建立市民社会时,此前的中国,早已通过科举制,让平民有机会进入仕途。
  用定格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眼光,瞭望早前一个世纪的中国宋代,同样看到了绘画艺术贯穿于精神生活中的景象。从汴京到临安,从10世纪末到13世纪末,艺术带来的人性解放,首先始于“士人群体”独立人格的形成,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主力。
  宋代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的蓬勃生长。有宋一代,艺术上最闪耀的,便是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宋代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而市井风情画,则描绘了宋代文艺复兴的民间社会的新样式。
  绘画艺术,是北宋人文指标的一个审美增长点。山水画巨子有李、郭、范、米四大家,赵佶善花鸟,并为宋代文艺复兴提供了一个国家样式。宋代在全盘接收五代绘画的基础上,形成了院体工笔与士人写意这两大艺术流派,成为北宋人文精神的天际线。
  从文艺复兴的尺度抑或从思想与哲学这扇门进入中国绘画,首先看到的是五代十国以及两宋的绘画,开始有了艺术的独立姿态,绘画可以脱离功利的羁绊而自存。也就是说,从五代十国、两宋开始,中国的绘画才真正迈进艺术的门槛。
  中国绘画在这两个时代的艺术家笔下,开始有了独立的表情。它开始表现人的精神生活,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引导人性升华,给人性一个美的“形式”。就这样,在公元10世纪以后,它以绘画的方式传播了人文精神。
  其中,新兴的山水画,是最鲜明的一道艺术精神的风景线,它为这一时代的绘画艺术开创了独立风气。从后梁画家荆浩进山之始,一个人的观念转型,带来了一场进山运动。家国情怀不再是士人唯一的崇高体现,在自然中表现自我,在山水画中重新定义士人的精神生活,很快得到了时代的拥趸,从而使山水画超越花鸟和人物,成为绘画的主流。
  人物画也开始从传统的圣化宣教语境中摆脱出来,走向士人、绮罗仕女以及历史叙事等世俗的生活场景。花鸟画则因装饰作用,更加接近纯粹的审美属性,同时与山水画一样,恪守了向自然学习、格物认知的精神。一大批绘画诸子,如荆浩之后,有学生关仝,南唐有董源、巨然、徐熙、顾闳中、周文矩,后蜀有黄筌、黄居寀父子等。荆、关擅长北方山河之势,董、巨善用水墨浓淡写实江南景色。黄筌工于珍禽异卉,徐熙长于江湖山野的水鸟汀花。此外,顾闳中、周文矩的笔底人物,除了向往世俗之乐,还有人性的底蕴。
  他们的艺术精神之光,璀璨了五代和十国各自的天空。在赵匡胤结束割据后,跟随新的大一统走进北宋,成为北宋艺术界的基本班底,影响了整个中国绘画史。
  从五代、北宋到南宋,绘画艺术因渐入文人趣味的佳境而终于走向了文人画,中国绘画主流终于完成了从宫廷院体走向文人画的转变。
  宋、辽、金画家有姓名可考的不下800余人,但具有开创性、独立性的画家,基本生活在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画界不仅由这些原班巨匠居首,而且与他们有着无法分开的内在艺术血缘关系。流派传承,脉系清晰;自五代十国,技法源流涓汩,顺理成章造就北宋、南宋的水墨江河。
  如果说五代十国、两宋的艺术家们为绘画艺术建构范式是中国绘画的“经典时代”,那么元明以后的画家们则更多在“经典时代”的光芒中享受趣味的探寻,这也是我强调绘画史分期的重要意义所在。
宋代新文艺中的两位绘画巨匠


  并非所有的文艺复兴都能带来一场颠覆性的社会转型,但会带来一场观念转型,而促成观念转型的,往往是一批先知先觉的前卫艺术家,有大师才有大时代。
  宋代文艺复兴,苏轼是文学艺术的代表,王安石是政治思想的代表,而美的代表,则非米芾莫属。那美是未经科举制拷问过的,是只有天真烂漫才能散发出来的自由又幽默的“癫”趣。
  与苏东坡比,米芾不是巨人,无法分享巨人的苦难,但他是幸运的,他活在北宋文艺复兴的全盛期,而且只活在艺术里。他只守住自我的个体性,待在艺术的独木舟上,任艺术的灵性划桨摇橹,这是他对自我的定位。
  1087年,元祐二年,苏东坡在京城会聚文坛16人雅集,地点是驸马王诜的宅邸西园。李公麟绘《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画面以苏东坡为核心。
  “图记”将雅集的盛况传递出来:“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雄豪绝俗之姿……后之览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一番华辞沁肺腑。
  对于独立人格,米芾是有自觉的,“仿佛其人耳”是他留给历史的“叮嘱”。其中包含着对自我选择的肯定,以及对后来者继续他们审美理念的期望;而“草木自馨”,则是很米芾的自我宣喻。
  《西园雅集图记》表达了“西园十六士”的共识,是以雅集的形式,发表的士人人格宣言,这应该是北宋文艺复兴一次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北宋科举制向寒门开放以后,士人作为一个独立阶层逐渐明晰起来,他们开始需要表达自己的意志,这一需要催熟了北宋士人山水画的发展。
  西园雅集后,米芾出京,往湖州、扬州任职。正暑热之际,他却写了一首“寒诗”:“小疾翻令吏日间,明窗尽展古书看。何须新句能消暑,满腹风云六月寒。”满纸世态炎凉,连炎热的六月都变得阴寒,一语写尽党争对人性的伤害,以及苏轼在党争中的辛酸。身边这位老者的经历,似乎成了处江湖之远的诗人的晴雨表,他宁愿在艺术里寻觅暖意。
  在艺术的“暖意”里,他的灵感喷薄而出,他提出的“逸笔草草”“信笔作之,意似便已”,引发了绘画上的“写意运动”。写意,不仅仅是对晋唐以来皴染绘画技法的探索,更为深层的意义,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意志和自我意识的表现。由此,士人之山水画,从工笔转向“逸笔草草”。从自然写实转向自我写意,开始了从客观性回归主体性的美学探索之旅。
  写意是写什么?“意”为何物?“意趣”跟情绪情感有关,“意思”跟思想有关,“意愿”跟愿望有关,“意志”跟行动有关,写意就是把画家的思想、愿望、情绪、情感和行动等写出来。其中一以贯之者是“自由”,“写意”写什么?写的是自由的“意趣”、自由的“意思”、自由的“意愿”和自由的“意志”。如此“写意”,并非“草草”二字就能概括的,相反,“写意”最难,要写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还有比这更难的吗?“写意”是写内在的自我。因此,用水墨画出“意”,是山水画向“人”迈进极为重要的一大步。
  在中国绘画史上,梁楷与米芾,皆属于开创性画家,他们为“写意”创造的笔墨表现,刷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视觉,给主流画坛泼来一股激情,在反抗院体过于精致的描述性写实中,来一场表达个体意志的“印象性”“写意”实验。放下传统的工笔勾线法则,凭借速度带给水墨的无限变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现,堪称公元12世纪的“先锋”绘画艺术。
  经过北宋以苏东坡、米芾为核心的士人群体的自觉倡导,士人写意画洪波涌起,至南宋,写意画的文人逸趣已经饱经风霜了。
  梁楷似乎完全沉浸在写意里无以自拔,以至于“挂金带”出宫,那是宁宗恩赐的“金带”,可他拂袖而去了。这是他为写意艺术保真的自然本性的延展,并非表演性的行为艺术。笔墨写意的激情充盈于他天真的本我中,敦促他放大写意的艺术快感,远离宫廷画师被命题的处境。而走进禅林,可以看作是他践履大写意的行为艺术。
  告罄人世之累后,他的“泼墨仙人”便诞生了。
  “泼墨仙人”是梁楷写意人物的代表作品,它为我们欣赏南宋人物画提供了一个闪亮的线索。“泼墨”,既是一种新技法,也是一种新艺术表现,而且它的自由气质,似乎更适合开启禅宗话头。
  几笔刷出的襟袍,就像刚从泼墨里拎出来,披上就走,一路淋漓,任性晕染。
  “顿悟”是禅宗特有的思维训练方式。“仙人”,一身洋溢着“顿悟”的爆发力,一路飚生“顿悟”的喜悦和热情,突破传统人物造像常识,塑形也不再依赖精准的线条,更没有为身段划分黄金比例,仅寥寥数笔便刷出一个“快意”人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这句诗触动了梁楷“挂金带而去”?至少他画李白造像似乎可以给这一猜测以极大支持。南宋人没有留下这方面的采访记录,不过,这并不重要,从“泼墨仙人”的狂禅气质中,我们已然看到他诸多“艺术行为”的动力,与李白的“行为艺术”出处相同。
  艺术在他们的内心埋下了一颗同样的种子,萌芽出自我意识的苗头。艺术家一旦被自我意识激荡,就会像被囚笼中的鸟儿或狮子,在浮世的牢笼里东撞一头西碰一脚,将痛苦挥霍一空后,幸运的话,便会进入唯“我”独尊的狂禅境界。
  《太白行吟图》,在梁楷的一撇一捺中诞生了,而且还是折了两根晚秋的枯芦苇,一撇一捺勉强作两笔,看似懒散的笔法,却内蕴了枯草的顽强和坚劲。发髻如秋割后的秸秆根,被梁楷重重地扣在李白的头上,胡须亦如枯草。
  古往今来谁最李白,唯此李白最李白。画李白,梁楷偏不画酒仙诗仙的狂傲不羁,偏把诗酒收敛在他的一撇一捺两笔折芦描内,唐玄宗的荣誉利禄拢不住的李白,却被梁楷收拾住了。
  艺术起源于冲突,当内心冲突耗尽现实时,艺术人格的位格,不是悲观和绝望,而是在悲剧中获得崇高,从崇高中找到至乐。至乐并非喜剧,而是悲剧的抖擞范儿,对崇高的东方式正解,正是梁楷在《太白行吟图》中的表达。
  因此,在梁楷的简笔写意作品里,总能看到禅宗公案的快意豁然,或禅机顿悟,别出一支禅林简笔写意人物画。
 
幸福的三个维度
幸福的三个维度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孙鑫

  幸福是什么呢?孔子说:“修己以安人”;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一种善”;17岁时的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雷锋说:“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可以说,幸福是一种持续性的快乐心理体验,是一种对生活状态的肯定性评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幸福有着不同层次的解读与感受。个人以为,幸福至少应是三个维度的统一。
  其一是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同他的劳动过程是异化的,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共产党人所致力于的就是对“人的异化”进行积极扬弃和推动“人的本质”实现真正回归;就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具体生活中,一些孩子被父母呵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疼爱,享受良好的教育,吃穿不愁,出行无忧,却发出“空虚、无聊、不幸福”的感叹,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的痛苦和欲望得到满足后的空虚中来回摇摆,家长不理解孩子要的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不应是一种外界强加的既定存在,不应是消费主义时代的“拜物教”,而应是个体在实践中设定目标、强化能力、体验过程、享受结果的努力,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和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实现。一个人即使什么都没有,只要他拥有知识、技能、智慧等创造幸福的能力,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就能克服困难,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然,幸福不是一劳永逸的结果,创造幸福的过程也不一定非得困苦不堪,幸福源自坚定的信仰,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奋斗,尝试心灵的感悟,学会体验生活,才能在动态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幸福。
  其二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纵览古往今来的幸福观,多是把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相割裂而走向极端,一如“禁欲主义”,克制物欲,追求精神的快乐;一如杨朱的“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的极端纵欲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则是以人为本,肯定人的自然需求和正当利益,把人的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相统一。
  客观地说,我们当前的生活是幸福的。之所以会产生一些不幸福的体验,很大程度是因为过分追逐物质幸福而忽略了精神幸福,在物欲洪流的裹挟下迷失了方向,分不清欲望与理想,并在横向比较的焦虑下,承担过多的现实压力。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应学会思辨地看待人生,在享受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和心理上的寄托,要在真挚的友情、纯粹的爱情、温暖的亲情和健康丰富的文娱活动中培养情操、陶冶性情,深度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其三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孟子说:“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任何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关系,因此幸福意味着理解、包容、奉献与责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方面,丰裕、安定、包容、闲适的社会幸福建设,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只有社会幸福得到道德和法律的确定,个体才能感受自身价值、体会个人幸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只有把个人幸福和普遍幸福结合起来,个体才能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或许是幸福的终极归宿吧。
 
叩问一座山的非凡特质(下)
叩问一座山的非凡特质(下)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张林华

莫干山的豪气
  豪气,是莫干山历经百年风云激荡的历史积淀


  毛泽东的莫干山之行,下榻在皇后饭店。伟人的短暂光临,使这座老旧别墅声名大震,从此慕名来访者不绝于途。毫不夸张地说,皇后饭店成了来莫干山的必游之地。
  皇后饭店原由浙江兴业银行金融家蒋抑卮先生所建。这幢别墅虽然体量不算宏大,但墙体简洁、突出直线条,显得特别挺拔,蔚为壮观。门内侧旋转楼梯和宽敞的内阳台更具特色,为不少前来考察的建筑学家所称道。我感觉最为别致的是窗户的设计,整体造型颇似延安“靠山窑”窑洞的形状。窗框上部设计为拱圆形,呈放射状的木窗格,使得窗框整体造型犹如太阳放光芒一般,如果贴上鹊登梅枝的窗花,让人恍惚间似乎来到了黄土陕北。
  如此造型的建筑在山上绝无仅有,偏偏毛泽东来这里短暂驻留,是有关方面刻意安排,还是无心插柳?无从考证。也不知毛泽东有无注意到别墅的这些细节,但相信这样的安排,毛泽东应该中意。历史总会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着一些机缘巧合。
  毛泽东仅于1954年3月的某个中午来此小憩,回到杭州不久,忆及短暂的莫干山之行,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莫干山记游诗一首:
  翻身复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这首《七绝·莫干山》,并没有直接从山中美景落笔,而是跳出大山再看山,取曲折回首、流连忘返之势,写莫干山色之美,却未涉一处实景、一件掌故或一个地名,从而更加含蓄,更有大意境。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革命浪漫主义气息,又巧妙地蕴含着某种哲理,因而脍炙人口。虽然莫干山之行十分短暂,毛泽东仍看山有思、“品山”有悟。此后在上海召开的党内某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谈到做好革命工作绝非易事,难免会有曲折困难的话题时,以革命家也是诗人哲学家的本色,例举莫干山,阐述哲学观点:“莫干山你们走过没有?上下都是四十八盘。社会的运动总是采取螺旋形方式前进的。”生动形象的比喻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令与会的高级干部们记忆尤深。
  一座山,借助毛泽东的生动诠释印证了一个辩证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莫干山堪称是一座豪气的“哲山”。
  秀气的莫干山,也是慷慨侠气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犯中华。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正就读于黄埔军校的土生土长的莫干山子弟褚定侯,毅然奔赴战场。1941年冬,褚定侯牺牲于第三次长沙保卫战的战场,年仅二十三岁。褚定侯牺牲的前夜,湘江边军营里气氛异常凝重紧张,青年军官褚定侯就着帐篷中昏暗的油灯,写下给家乡亲人的人生最后一封家书:
  “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告部士兵,‘不要他渡河!’一句话,敌此次不来则已,一来当拼一拼。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古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亲勿悲。”
  关山阻隔,褚定侯的母亲洪翠玲在数月后,才收到了褚定侯寄自战场的家书,不禁悲痛欲绝。然而,莫干山见证了这位母亲的坚强,她毅然决然地又将另两个儿子送去当兵。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深明大义的母亲,又将儿子牺牲的抚恤金慷慨献出,用于购买战斗机打击美帝侵略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莫干山地区的父老乡亲从没有忘记褚定侯,没有忘记伟大母亲洪翠玲的那个心愿。就在褚定侯为国捐躯整整八十年后的2021年,由当地政协机构发起组织,三百位各界人士共同协力,筹建起一座六角凉亭,定名为“襄亭”,取意“共襄义举”,与褚定侯牺牲地“湘”谐音,既能了却褚母的夙愿,也因此告慰烈士英魂。襄亭坐落于莫干山上下山的步道间,周围苍松翠竹环绕,取自当年长沙战场的一把泥土掩埋在亭下,再无他物装饰,亭边立有一块石碑,碑文简短记载了建亭缘由——
  《襄亭记》
  辛巳年(1941)冬,抗战胶着,国运危在旦夕。长沙血战,众志成城。莫干少年褚定侯,不幸为国捐躯。褚母洪翠玲,忍丧子之痛,吞缝衣之悲,起意动用抚恤金,于崎岖山道,修风雨凉亭,造福乡民,然烽火神州又起,耽搁义事。幸太平赤县重生,俟新中国建立,褚母又慷慨捐款,抗美援朝。建亭执念,虽数十载而未竟,然情义如斯,河山并寿,云月同矗。
  辛丑年(2021)夏,政协九届德清县委员会,感佩洪翠玲大义,倡议政协同仁捐款,并得县镇两级政府及社会力量支持,共襄义举,于褚定侯殉国八十周年之际,协力建成此亭。忆往昔岁月峥嵘,璧月宵悬,壮业巍巍。襄亭幸立,尤感时代变革,非同寻常,其非一人之功。后辈临亭,每忆乡贤豪杰,历千万年,崇基不毁,既成杰构,更表丰碑,今古争辉。
  是为亭记。
  二零二一年九月立
  春天来临时,莫干山新竹茁壮,浓翠可喜,尤其映山红盛开,漫山遍野,尽入眼底,抚慰着一代忠烈的义无反顾与壮怀激烈。因为有了慷慨赴死的先烈褚定侯,有了褚母这样深明大义的平民,有了后代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推崇,原本清丽秀气略显柔弱的莫干山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满,平添了一种可贵的风骨。在它清丽柔美的外表下,蕴含了一种侠骨柔肠的内在气质,从而令莫干山变得高贵异常!
  就整体而言,莫干山的豪气,其内涵是丰富充盈的,其表现又是含蓄隐忍的,有节制,有节奏,有张力,既深藏于它的骨血之中,又在不经意间外露于一石一木间。
莫干山的牛气
牛气,是莫干山的开风气之先


  1890年初,一名喜欢游猎和探险的美国人佛利甲,游历杭嘉湖,被云雾笼罩的莫干山所吸引,站在莫干山主峰塔山,久久不忍离去。待回到上海,佛利甲用极尽赞美的语言,把他在莫干山的见闻向朋友梅生、霍斯敦·史博德作了生动游说。当年夏天,他们一行三人带着帐篷和食物步行上了莫干山。不久后,由梅生和霍斯敦·史博德主笔的“莫干山游记”出现在了英文报刊上,莫干山就这样开始进入外国人的视野。
  1896年开始,莫干山拉开了近代化序幕,从1896年到1936年,莫干山的近代化表现为别墅建筑增加、基础设施改善、服务功能齐全。不到半个世纪,别墅洋房纷纷立起,莫干山华丽转身,成为功能完备的避暑胜地,声名大震于海内外。二百余幢各色各样风格的西式建筑,星罗棋布地掩身于莫干山层层叠叠的茂密竹林中,显得异常神秘而有神韵。莫干山因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
  莫干山的建筑多用毛石砌墙,一般为毛胚花岗石。这种石材,取自莫干山山下武康区域,名曰“武康石”,石体呈赫红色,材质坚硬牢固,享誉建筑界,改革开放后上海建设南浦大桥、浦东机场,以及世博馆等,都曾选用“武康石”。屋顶盖瓦楞铁皮,彩色饰涂,鲜艳的红红绿绿,在一片苍翠的竹海中对比鲜明,尤显得妖娆异常。采用多立面、多门窗、大阳台的建筑设计风格和厚实的石墙,可满足通风、隔热、采光等多种舒适生活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莫干山建筑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例证。
  莫干山,处处透露出那么一丝时尚与浪漫的气息来。无论是邮局电报房、露天舞池与泳池的建立,还是咖啡、旗袍与Party等社交礼仪的流行,所有这些今天看来似乎习以为常的东西,倘若时光倒流,回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你还能不由衷惊叹莫干山的神奇时髦?
  不能不强调的是,我们更应该关注莫干山发时代之先声,在倡导教育、慈善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1932年,赋闲在莫干山休养的民国人士黄郛先生,目睹山区农村儿童“终日两眼看天地”,全无受教育的机会,遂起意以一己之力,在莫干山地区创办私立小学,采用六年义务制,专收莫干山地区贫穷人家子弟入学,对品学兼优者还提供升学奖学金。当年6月1日,“莫干小学”暂借民房,如期开学,黄郛与夫人亲自出席开学仪式,还致辞表态道:“我夫妇二人将来即以学校为家,愿乡村父老予以合作,使莫干小学成为我们农村改进的先声,莫干小学的(教书)先生各个为地方上有用的人才。”黄郛没有食言,翌年元旦,新校舍在莫干山麓落成,有两层楼房并大礼堂各一幢。黄郛亲书“勤俭忠慎”,以此作为校训。《校歌》里有唱:“莫干之灵,钟我诸生,勤俭忠慎,我校之箴。耕不废读,读不废耕,生聚教训,利国福民。”校徽是一个等边倒三角形设计,画面干净,只画有一柄农用铁耙置于书本之上,极其清晰地申明了校方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即上课读书与耕作劳动皆不可偏废。青年学者朱炜由此感慨道:“如此以‘耕读并重’为乡村特色学校,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乃至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大城市之郊,也是不多见的。”
  莫干山这样的乡村小镇办教育,不仅对早年中国现代教育最终形成气候,产生推波助澜的影响,更关键的还在于,在那样一个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人们怀着救国图强的愿望,把眼光朝向少年儿童。在莫干山脚下的莫干山文史馆里,我曾经见到一张简朴的莫干山小学1932年创办时即使用的“好学生选举票”,可视作办学者对学生的一种评估标准。简明的十二条评价条文,诸如“守时刻;守次序;今日事,今日毕;爱群爱美”等条目,均具体、实在、客观,无脱离生活实际的虚幻,无大而无当的空洞。
  声名遐迩、笃笃定定的莫干山,山势其实并不高大巍峨,更谈不上险峻奇崛,区区八百来米的海拔高度,绝对是以高原、山地为主体的大中国连绵群山中的小弟弟。然而诚如古人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莫干山像一个实诚而有灵气的孩子,实实在在,含蓄自信得很,已然成为这句名言的最好注脚。
  写不尽道不完的莫干山,是一座历史与人文的富矿。初来乍到的造访者俯拾与搜寻到的,永远只能是历史长河里某些最小的碎屑,然而不妨碍他们虔诚地希望,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借助这片片碎屑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城池与故园。写不尽道不完的莫干山,像是一个人,气质与调性无疑是鲜明的,饱满的,独特的,是玉树临风般的一种存在。
  这些年,我越来越频繁地一遍遍行游莫干山,尽可能地探访它每一个似乎不为人注意的角角落落,深究每一个故事趣闻背后的细枝末节,记录和品味它或完整或碎片、或具象或无形、或浓烈或恬淡的所有哲理启发、生活情趣。作为山的形象,莫干山存在已数百万年,以人文立身于世不过百年。过往沧桑,浑如莫干山的秋色,有褪尽铅华的本真,有层林尽染的浑厚。
  《庄子·外篇·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任何时候,别忘了找地儿安放洁净平和的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莫干山有大美而“不言”,分明在以独特的方式给人暗示许多道理。影响人的力量有多种,心平气和那一种最有力!王维诗曰:“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来莫干山的青山绿水间信马由缰,实实在在地感受自然之美,远离浮躁,让我们有限的人生多一些鲜活和真实。
  “惊看擘画凭劳力,造就乐园在世间。”郭沫若先生的诗句,贴切地表达了人们对莫干山的终极感受。我有幸生长在莫干山麓,多少得到莫干山的山水人文滋养,并且见识见证了莫干山的沧桑岁月片段,为此深感荣耀自豪。我打定主意,未来的日子里,将尽可能多地拜会莫干山,亲近莫干山。山高水长,平凡如竹,莫干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弥足珍贵的一个挚友,是割舍不了的情感之托。
 
孟克特古道,邂逅相遇
孟克特古道,邂逅相遇

( 2023-05-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叶兆言

  孟克特古道位于新疆北部的尼勒克县。新疆太大,非常辽阔,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什么地方最漂亮,各种说法和议论,各种排名,众说纷纭。也是耳闻孟克特古道特别值得一看,几个机缘凑在了一起,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其境。
  说起来都是缘分,新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初稿后,身心疲惫,很想出远门走走,四处看一看,散散心。于是便有了与孟克特古道的不期而遇。这是我第四次到新疆,对于内地游客来说,现如今新疆有很多流行的网红景点。譬如前段时间自驾游大堵塞的独库公路,又譬如游客爆满的那拉提草原,孟克特古道离这两个时髦的景点很近,与身边爱玩的朋友聊天,大家都到过北疆,都说不知道还有这个美妙的地方,当时怎么没想到顺道去看看,实在是太遗憾了。
  毫无疑问,旅行者可能都有过类似的遗憾,我们不知道的好地方太多,也许就在身边,错过就错过了。不过,既然是错过,再弥补也还来得及。桑榆非晚,柠月如风,后悔是没用的,心动不如行动,与其心向往之,不如说去就去。俗话说,耳闻不如目染,眼见才能为实,一个地方究竟好不好,必须要亲眼看到才能算。孟克特古道被誉为一条不应该错过的小众入门级秘境,重点是小众,重点是秘境,重点是不应该错过。这些字眼预示着会有良好的旅游前景。
  孟克特是蒙语,意为“永不融化的雪峰”,是历史上乌孙人西迁时走出来的。乌孙人原本生活在河西走廊,两千多年前,由于匈奴的逼迫,乌孙人不得不举家西迁,沿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进入了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他们赶走了同样被匈奴驱逐迁移过来的大月氏人,占据了这里肥沃的土地,在这美丽的河谷草原上繁衍生息,成为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大的乌孙国。
  孟克特古道的存在,证实了鲁迅先生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惜也是后来走的人越来越少,当年乌孙人西迁所走的这条古通道,伴随着众多的历史原因,便隐藏在美丽的天山之中。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孟克特古道像神秘消失的乌孙国一样,大家只能在书本上见到它们。时至今日,仍然有太多的不知道,还是有许多的不明白。我们甚至弄不清楚乌孙人究竟是谁,持什么样观点的中外专家都有,都有些道理,又都难以让人彻底信服。
  我不是人类学家,不敢参与那些严肃深奥的讨论,对有关的研究资料,也是浅尝辄止。然而这丝毫不妨碍我对孟克特古道的兴趣,人类探索永远都是无止境的,失去的真相往往会让后人入迷,对孟克特古道历史的追寻也是如此。不管怎么说,这个世界上再优美的自然景观,如果完全脱离了人类文明,没有了文化的痕迹,没有了人的脚印,必定会大打折扣。乌孙国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它的消失,我们就忽视了它的存在。
  孟克特古道的起点,在独库公路625公里的道路附近,终点是有着“百里画廊”美称的唐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也就是315省道的别勒布拉克村附近的岔口处,整个古道长度约为70公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远怀失去的历史,乌孙国显然是遭遇了亡国灭种之恨。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孙国曾是汉朝西域诸国中的一个大国,可是到了不久以后的南北朝,已见不到乌孙国的踪影。唐代的颜师古对《汉书·西域传》作注,说“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弥猴者,本其种也”。按照这个观点,乌孙人很可能是赤发碧眼的欧洲人种。到了明朝人所著的《西游记》,乌孙国已经被歪曲成了乌鸡国。
  沿着孟克特古道,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曾修建过一段战备公路。当时是作为独库公路伊犁段的前身,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由于自然条件过于恶劣,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最后被迫放弃,现在古道上仍然存有明显的施工痕迹。大家都知道,那个年代的修路能力,显然没办法与今天相比,换句话说,也只有在今天,我们才有可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开通和保护这条神秘古道,让今天好奇的旅游者,重新领略到埋没了几千年的古道风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孟克特,似乎是选择了一个最不应该来到唐布拉景区的季节。当地人对我的出现感到很奇怪,十分吃惊地提问,为什么你不早点来,为什么不再迟上一个月。就旅行的时间而论,确实有些不尴不尬,早一个月可以充分领略孟克特古道的冬景,晚一个月则能够遭遇野花遍地的春季。东道主的想法很简单,唐布拉景区风光无限,他们当然希望能把当地最美好的景色,展现给我这个匆匆而来的游客欣赏。
  都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大家以后到了伊犁,除了去最美最熟悉的那几个景点,像新源的拉那提草原,像特克斯八卦城的喀拉峻草原,像巩留库尔德宁的雪岭云杉,位于尼勒克唐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孟克特古道,也应该和必须成为打卡之地。在伊犁地区,尼勒克的经济实力,一度相对落后。落后了,旅游建设就会起步较晚。然而恰恰是因为落后和起步晚,它的起点反而会更高,更容易出新。尼勒克的唐布拉风景秀美,与以上提到的几个景点相比毫不逊色,有过之而无不及。
  尼勒克有113条沟,沟沟都有景,景景能相连,森林,草原,飞流,温泉,奇山怪石,该有的,应有尽有。名不虚传,真所谓百里长卷,纯天然的画廊。它的旅游黄金季节是夏季,唐布拉景区能够著名,最让人称绝的,是到了火热的夏季,竟然可以在这里同时欣赏到四季的景色。远处是雪山,你穿着夏日的汗衫,女士们穿着薄裙子,孩子们穿着短裤,在开满鲜花的草原上奔跑露营。那时候,你会被藏在唐布拉的深山峡谷所震撼,你会不禁感叹,为什么大自然中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奇妙的景色,都会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
  未来的孟克特古道,注定会成为一个新亮点。孟克特古道属于伊犁地区的后起之秀,它只是美丽的唐布拉风景区中的一条沟,若被称之为王冠上的明珠,起码在我看来,并不为过。出门旅游永远都会留有些许遗憾,东道主觉得我的这次出行有些匆忙,还没有看到最美的尼勒克风光,还有太多的精彩,要等雪山开始融化,才能让人陶醉其中,才能让人流连忘返。毕竟百花还没盛开,万物还没完全苏醒,这些遗憾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得不承认,电视风光片中那些美景,我并没有看到,最美的孟克特古道风光,是在东道主介绍的视频中看到的。
  但是已心满意足,因为脚踏实地身临其境,我还是在这欣赏到了足够的美好。四时各异成事在天,出门旅行不要考虑太多,想走便走,什么时候都可以,打起背包就出发,千万不要耽搁。时间到了尼勒克的初春,杏花迫不及待地绽开了,不久前刚下过一场大雪,雪晴云淡日光寒,我在尼勒克与孟克特古道相遇邂逅,有缘看到了此生最美丽的雪景。东道主笑着说,这场雪是专门为你下的,你们在别处不可能看到这样的雪景。
  确实如此,这样的雪景别处看不到,不只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它很有层次,有丰富的变化。雪山茫茫,干枯的树影婆娑,潺潺溪水在路边流淌,雪地上到处都是水墨画一样的美景。蓝天和白云,老鹰在空中飞翔,土拨鼠在雪地上撒欢,牛羊在山坡上艰难觅食,有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人迹罕至的孟克特古道,更增添几分古老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