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新华关注·各地

06版: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07版:新华关注·健康

08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开新局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开新局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踔厉奋发的时节。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4月18日公布的中国经济2023年首季成绩单,展现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复苏向好的良好态势。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
  奋进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稳健前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指引奋进航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月芳菲,春到岭之南。
  “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4月10日至13日,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寄望深切。
  时间的书页次第翻开,发展的篇章日新又日新。2023年开年之季,中国经济活力涌动:
  超过47亿人次——这是今年春运全社会人员流动量。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3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58.9%;快递业务量96天破300亿件再创纪录。
  超过2019年水平——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反映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向好。
  比上季度上升1.3点——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达89.3,扭转2021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行态势,升幅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
  更具说服力的是一处处人气兴旺的现实场景:
  在海南,旅游业从春节“黄金周”变成“黄金月”“黄金季”,游人如织,离岛免税品销售持续火热;
  在重庆,一列列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拉响汽笛,驶向东盟等区域的国家和地区;
  在贵州,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初具规模,一批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穿越疫情阴霾,经济暖意渐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走过了艰苦卓绝的3年,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增长路径,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企稳回升态势明显,正如当前春暖花开、生机盎然。
  科学理论正确指引,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重要论断。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经济工作“六个坚持”,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必须”,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立足新开局,掌舵新航程,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指引中国经济航船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行稳致远。
  合作共赢,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
  开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会晤多位来访外国领导人、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中方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一系列重大举措举世关注。各国政要、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纷纷来华,真切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脉动,共商互利合作之道。
  坚持以质取胜,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中国经济正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前进路上的不确定性。
  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来自徐工集团的单增海代表给总书记带来一个好消息:“2017年您考察徐工时乘坐的220吨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
  习近平总书记予以肯定,指出“我们还要再提升,向中高端走,我们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这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
  从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通过验收,到长二丁“一箭四星”发射成功、在轨组成国际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再到“吉祥鸟”AC332直升机成功完成全状态首次飞行……今年以来,创新引擎持续加速,助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日迟迟,芦苇摇曳,水波荡漾,一群水鸟飞向天空。得益于生态补水和湿地修复项目,这里成为鸟类的乐园。
  4月1日起施行的黄河保护法对向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补水等作出规定,以法治力量筑就黄河万里生态长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国不断铺就绿色发展底色:一季度,风能、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均保持较高增幅,工业绿色化转型态势持续。
     
  在创新发展中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协调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绿色发展中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共享发展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时代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勃勃生机。
  坚定决心信心,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一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释放出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信号。
  “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并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
  越是开局之年,越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步调一致向前进。
  广东“开年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直达地市县;天津将2023年定为“消费年”,多领域多元化消费促进活动接踵而来;沈阳出台多份文件,打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组合拳”;新疆友好交流访问团出访中亚,向西开放“朋友圈”越来越大……
  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实施,有序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工作;全面降准精准落地,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启动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从优化营商环境、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多方面发力,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近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今年贡献率将会高于去年,为全球经济恢复提供稀缺的市场需求和强劲动力。”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
  信心筑就未来之路。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赢得发展主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4月的宁波舟山港,春潮涌动,一派忙碌景象。
  作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一环,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成为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今年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3.31亿吨,同比增长9.14%。
  2020年春天,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深刻指出,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随后,根据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着眼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迎难而上,化危为机。3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越是关键时点,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一个多月后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重要论断,进一步阐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开局新起步,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
  在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一季度,国家铁路客货运输两旺,累计发送旅客7.53亿人次、同比增长66%,货物9.7亿吨、同比增长2.3%,为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
  4月上旬,在沈阳举行的202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中小企业节期间,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带着最新产品、研究成果集中亮相。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加快落地;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的世界纪录!4月12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取得重大突破。
  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仅航天领域,今年就将有诸多新进展: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预计全年宇航发射次数将再达“60+”并有望创新高……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方向。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
  1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定:“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4月的广东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去年12月以来,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出台;
  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国向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迈进。
  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中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3月16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发布。
  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数据局……这次改革吸引海内外广泛关注。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尤须致广大而尽精微。
  税企双方经二次实名认证核验身份,各自操纵虚拟人物形象“就座”,在视频问答中完成约谈、资料上传和涉税风险告知函送达……
  近期,厦门税务部门推出的“元宇宙”出口退税约谈场景得到企业主好评:“既体现了执法的严肃与规范,同时也节省很多时间,对于我们外贸企业来说非常友好。”
  进入改革深水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攻坚: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致贺信中指出:“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海南之春,椰风阵阵。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加快推进。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加速期。
  面对经济逆全球化浪潮,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2月,完成与厄瓜多尔的自贸协定谈判,这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自贸合作的最新成果。
  特斯拉宣布加码投资,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空中客车公司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跨国企业高管持续掀起“访华潮”。
  第三届消博会,汇聚3300多个优质消费品牌参展;第133届广交会,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参会,用实际行动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进一步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是不会自己把大门关上的,我们开放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扩大。所有世界上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和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牢牢守住底线:“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就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要求。
  着眼高水平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稳健前行。
  ——稳住粮食和能源,确保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大江南北,广袤田畴,正是一幅多彩春耕图。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4月16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4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15.1%,进度同比快0.6个百分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振兴种业,“中国饭碗”才能端得更稳更牢。
  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振兴高度重视。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首站就来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强调“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
  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一系列部署正在落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海洋渔业资源库建成运行,畜禽种质资源库开工建设……
  一系列突破初见成效:我国自主培育的三个白羽肉鸡品种打破种源依赖国外的局面,市场占有率超过15%;“华西牛”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两度刷新世界马铃薯单产纪录,已在全国累计推广近2000万亩……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将有力推动粮食稳产增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精心组织调度,全力做好煤电油气保供稳价工作”。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扭住保供给和提质量两个关键,在加强煤炭先进产能建设、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基础上,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多方面夯实能源安全基础。
  今年一季度,全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2.0%、4.5%,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能源供需总体平稳。
  一系列重大能源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安全保障迈上新台阶: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正式投产,“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形成遥控生产能力,资201井测试获稳定日产气量73.88万立方米……
  据国家能源局研判,今年迎峰度夏预计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将超过13.6亿千瓦,虽然较去年有较大增长,但通过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等,全国电力供应总体会有保障。
  面对“脱钩断链”搅动世界,我国加快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
  ——统筹做好风险防范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各地各部门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稳妥有序化解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到发布实施金融风险防控国家标准,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责任,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维护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我们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厚植民生福祉:“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论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本色。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着眼2023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据病毒变化和防疫形势,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发展为了人民。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中央各项政策,以一系列务实之举,着力夯实民生之基,满足人民之需。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抓好民生头等大事。
  近期,重庆交通大学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川渝多家企业对毕业生敞开怀抱。
  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158万人,均创近年新高。
  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预计今明两年为各类经营主体年均减负约1800亿元;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
  “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
  调整优化助企纾困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倾斜支持;就业大省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广泛开展……各地千方百计拓渠道优服务、保用工稳就业。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牵动亿万家庭的重要民生关切。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
  一个多月后,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一次次重要指示温暖人心,一项项务实之举加速跟进:
  33个——近日,33个城市(区)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整体推进托育服务能力建设。
  1000个——从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便日常出行等方面着手,今年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429个——回应急难愁盼,429个城市已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实现地市级全覆盖。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重点支持地方强化对老龄人口、儿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7亿元,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织密织牢。
  ——顺应群众期盼诉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更多惠民利民之举加速推出:
  4月11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公布。截至目前,国家开展8批333种药品、3批4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价幅度分别超过50%、80%。叠加地方联盟集采,已累计降低药耗费用超过4000亿元。
  今年计划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便利……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亿万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必将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华彩篇章。
(记者邹伟、安蓓、韩洁、谢希瑶、魏玉坤、张辛欣、姜琳)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
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规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今后5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是新起点上引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文件。《规划纲要》的制定实施,对于深入推进依规治党、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依规治党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划纲要》落实落地。要聚焦提高制定质量这个核心,不断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确保制定出台的党内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要扭住贯彻执行这个关键,把党章党规实施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党内法规制度贯彻执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尊规学规守规用规,确保铁规发力、禁令生威。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党内法规立项、起草、审核、审议批准、解释、备案审查、清理、督促落实、宣传教育、理论研究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改进。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规划纲要》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全文如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基础在规。推进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事业兴旺发达和人民幸福安康。迈上新征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依规治党面临巩固拓展提高新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进一步发挥依规治党的政治保障作用,现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坚持以完善“两个维护”制度保证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


  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是保证党集中统一、坚强有力,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的关键。要通过完善“两个维护”制度机制,推动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健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制度,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同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发挥好“关键少数”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年轻干部、青年党员理论武装制度,教育引导青年一代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研究阐释制度,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真理力量。健全保证党的创新理论全面完整准确贯彻落实的制度,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督促落实机制,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制定推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贯彻落实的配套制度,确保涉及全党全国性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和解释。健全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党政军群和企事业单位重大工作的领导。健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决策制度,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听取意见建议制度,健全党中央在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制度。研究制定《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健全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和运行机制,发挥对重大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党中央领导实施重大战略的体制机制,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健全党中央领导各级各类组织的制度。完善党中央对各级各类组织设立和运行的领导制度,强化对机构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完善中央一级党组织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工作的制度,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中央一级党组织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本机关本系统本领域全面贯彻落实的制度,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四)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制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条例》,强化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的政治责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任务分工、督办落实、定期报告、检查通报、跟踪问效、监督问责等全链条工作机制,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制定完善督查工作相关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党委办公厅(室)牵头抓总、部门分工负责、各方面参与的督查工作格局。制定《规范地方党委政策性文件制定工作规定》,推动地方党委文件精简数量、提高质量、改进文风,切实解决文件配套简单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问题。
  (五)健全保证全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制度。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相关制度,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健全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制度,确保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两个维护”作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政治巡视和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认识和言行,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六)健全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制度。推进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培养制度化长效化,把政治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首要履职能力,把增强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老实人。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急党中央所急、忧党中央所忧,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领导干部提高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险化险的能力,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二、坚持以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有力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在制度轨道上全面实施党的领导活动,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创新领导方式方法,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七)完善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强化党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确保各层级各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健全地方党委对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党组实施领导的体制机制,加强地方党委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进一步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八)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制度。健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重要工作的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健全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全面依法治国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教育工作、科技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制度,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制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和塑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大党际交往力度,健全党际交往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等民间外交的制度。
  (九)完善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的制度。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同支持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统一起来,科学配置党的机关和国家机关职权职责,进一步明晰权限边界,保证党政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把机构职责调整优化同完善制度机制有机统一起来,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深入推进机构编制制度化法定化,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健全党的职能部门统一归口协调管理的制度,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好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转化为法律法规,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使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同时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过程。
  (十)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研究制定《党委(党组)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督促落实,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规依法决策水平。完善协商民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制定《党委(党组)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规定》,把党委(党组)统战工作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研究制定《健全落实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的制度机制,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三、坚持以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十一)完善党的选举制度。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着眼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总结百年大党选贤任能的显著优势和宝贵经验,将党的中央组织产生程序和机制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并加以完善。完善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选举制度。
  (十二)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以制度推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修订《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促进地方党委在本地区更好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职责,更加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积极主动谋划推进本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新区、开发区、高新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定》,规范相关党委派出机关的设立和运行。修订《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体现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修订《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完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探索推进党的组织法规制度法典化。
  (十三)完善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制度。健全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制度,推动党组织认真履行党章党规赋予的职责,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机制,完善乡镇领导班子、村(社区)“两委”能力提升和管理监督制度。健全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完善制度机制,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促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积极完善“互联网+党建”制度机制,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和改进党建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实效性。
  (十四)完善党的干部工作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制度体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修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更好发挥教育培训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画好政治“肖像画”。修订《中管金融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推动建设高素质金融企业家队伍。健全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制度,完善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探索加强对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的监督,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加强公务员法配套制度建设,修订《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制度。
  (十五)完善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围绕建设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健全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制度。修订《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制定《民主评议党员办法》,健全党性锻炼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适应社会环境新变化和党员队伍新情况,探索不同群体党员实行差异化管理的有效办法,健全流动党员、派驻国(境)外机构工作党员、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等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相关规定,提高党费工作规范化水平,增强党费支出的政治效果。
  (十六)完善党的人才工作制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推动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才辈出、后继有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针对各类人才量身定制管理措施和标准,有效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四、坚持以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坚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长远之策、根本之策的治本作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针对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建章立制,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七)完善党的宣传教育制度。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健全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新闻媒体导向管理、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等方面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制定《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准则》,筑牢中国共产党人思想道德高地。制定《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宣传阐释机制,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十八)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着眼保持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和朝气蓬勃,完善保障党员广泛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把党内民主贯彻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过程,切实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进一步深耕党内民主土壤、浓厚党内民主氛围、充盈党内民主空气、提升党内民主效果,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激发党的活力和动力。健全党务公开制度,改进党务公开方式,加大党务公开力度,方便广大党员更好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健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健全党员旁听党委(党组)会议、党内情况通报反映、党内事务咨询、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
  (十九)健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动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长效化常态化,完善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规定,强化党执政为民的制度保障,切实做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和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完善网上群众工作制度,贯彻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健全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工作中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程序轻实效等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上来。
  (二十)健全反对特权制度。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促使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健全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制度,督促领导干部提高党性觉悟、珍惜操守名节,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以自身廉、自身正赢得自身硬。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风,从严从紧健全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制度规定。健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明确领导干部亲属从业限制,严格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辞职后从业限制和从业行为管理监督,切实防止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特殊身份牟取不正当利益。制定《规范高级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国(境)外工作学习生活规定》,规范高级干部及其亲属涉外行为。
  (二十一)健全党的纪律建设制度。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增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修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纪律要求。修订《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促进农村基层干部更好廉洁履职。
  (二十二)健全党的工作防错纠偏机制。完善规范各级各类党组织的领导活动和决策制度,将民主协商、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合规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等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在决策后及时进行跟踪评估问效,筑牢党组织防错纠偏的制度堤坝。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推动征集人民建议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渠道,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严格落实决策责任。加大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完善审查标准,健全裁量基准,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有效发挥备案审查的监督功能和纠错作用。
  (二十三)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健全党领导反腐败斗争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党委(党组)定期分析研判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政治生态状况、研究解决反腐败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制度,完善反腐败工作格局,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持续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不能腐上深化拓展、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推动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健全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腐败案件的制度。完善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制度,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退休干部经商办企业和社会兼职任职,规范相关行业离任人员从业,整治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逃逸式辞职”和政商“旋转门”等问题,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健全风腐同查工作机制,深挖细查风腐同源、风腐一体问题。完善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对海外投资经营等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
  五、坚持以完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持续激发党员干部秉公用权、干事创业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实现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统一、良性互动。要着眼强化责任、规范用权、激励担当,不断健全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二十四)完善监督制度。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把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完善政治监督制度,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中央巡视工作规定》,进一步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修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
  (二十五)健全追责问责制度。坚持权责一致、错责相当,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推动严肃精准追责问责。制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具体政策规定,坚持实事求是、宽严相济、统一规范、公平公正,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修订《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进一步规范党组开展党纪处分的程序和机制。完善涉罪党员刑事处罚与党纪政务处分衔接工作制度,促进执纪执法贯通衔接。
  (二十六)健全党的纪检制度。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健全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体系,坚决防止和纠治“灯下黑”,确保执纪执法权正确行使。健全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派驻监督作用。完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机关纪委工作制度,推动机关纪委动起来、硬起来、强起来。
  (二十七)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健全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谋促发展的实招硬招,力戒博名利的虚招歪招。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工作机制,解除干部探索创新、担当作为的后顾之忧。完善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制度,营造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健全表彰奖励制度,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干部见贤思齐、实干进取。
  (二十八)健全党政机关运行保障制度。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持过“紧日子”,规范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修订《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完善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差旅、会议等其他制度规定。修订《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推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健全电子文件管理、密码管理、保密管理、档案管理、党政专用通信、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制度,提升安全服务保障水平。
  本规划纲要的实施工作,在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下,由中央办公厅牵头负责。中央办公厅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向党中央报告规划纲要的实施进展情况。承担起草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要强化政治担当,制定工作方案,周密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因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项目进行调整的,由牵头起草单位提出调整建议,按程序报党中央审批。
 
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
——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启动
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
 
——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启动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开展此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举措,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作出部署、发出号令。
  连日来,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启动、有序开展。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学习、发挥表率作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
  以上率下,高站位高起点部署推进


  珠江波光粼粼、两岸草木青翠,南粤大地繁花似锦,正是春风和煦好时节。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这是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之后,第一次出京调研。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
  殷殷嘱托,饱含期许;以上率下,起而行之。
  就在十几天前,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工作。
  当天下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为全党作示范、立标杆、带好头。
  4天后,在出席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时,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主体责任,把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
  从“5天时间3次会议”的紧锣密鼓,到考察途中的指导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身体力行,为谋划和开展好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方向明才能思路清,思路清方可谋划准。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的通知,中央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等学习材料,为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提升理论素养、强化思想武装提供了权威教材。
  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下,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第一时间召开培训会议,58个指导组奔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与进驻单位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迅速投入工作。
  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117家单位,15家中管金融企业、57家中管企业、31家中管高校作为第一批开展单位,迅速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推动主题教育开好局起好步。
  高位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彰显责任担当——
  中央办公厅、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全国政协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办公厅等单位,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兼任单位主要领导职务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担任;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兼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分别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出席动员部署会,对抓好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广东省委领导班子带头抓好理论学习等“十带头”;新疆制定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开展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及五个子方案,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自选动作”务实管用。
  齐抓共促,各个领域一体推进、展现浓厚氛围——
  河北、吉林、黑龙江、四川、甘肃、青海等制定第一批主题教育工作方案等配套方案和指导意见,形成严密的工作推进体系。
  国务院国资委对机关和直属单位、委管中央企业、行业协会主题教育作出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烟草局注重垂直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对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中国银行、中国铁路、中国移动、东电集团、中储粮等普遍以视频方式动员部署,统一组织收看学习。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展此次主题教育,有助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而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表示,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上率下、抓纲带目,有助于提升主题教育的质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以学为基,深学细悟把握理论精髓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会在山东大学进行,宣讲中,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敬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详细阐释,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掌声。
  “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前提,是真学真懂真信。”郑敬斌说,必须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善于思考的进取意识,保证学习的系统性、深入性,只有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整体把握,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通、讲活。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理论自觉。
  在主题教育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将“学思想”摆在首位,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党委(党组)会议、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深入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核心要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台办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通过举办培训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认真学习主题教育学习材料,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
  中央政研室(中央改革办)、中联部、审计署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采取举办读书班、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
  工商银行、中船集团、复旦大学突出强调办好读书班,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基础上,第一批开展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4月17日,在福建省委宣传部读书角,一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读书沙龙正热烈开展。党员干部们仔细研读《习近平在福建》《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有关书籍和材料,踊跃发言讨论。连日来,通过举办学习《复兴文库》专题讲座、领导干部带头诵读、系统联学共学、开展现场教学等方式,福建省委宣传部推动主题教育全面开展。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作为宣传干部,更要以理论学习筑牢思想之基。”参加讨论的福建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干部郑燕松表示,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这就要求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放在整个思想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领悟好这一思想所蕴含的真理力量、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
  北京大学提出发扬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传统,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阐释、学术化表达和大众化传播;中铝集团等安排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本行业本领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筑牢思想基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科学设置相应教学课程,对在校(院)学习研究的党员、干部主题教育作出统筹安排。
  浙江省委常委会带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系统谋划“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用好求是论坛、周三大讲堂、发改书吧“思享汇”等平台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大唐、华润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通过网站、党建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及时刊发主题教育有关重要信息和学习资料,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夯实学习内容、创新形式载体,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平台、发掘多种手段开展思想学习,推动更多党员、干部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以实为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主题教育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经验,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实干成就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辽宁沈阳,中国航发项目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承建方中建铁投路桥公司交通分公司党委书记韩义龙一大早就带领班子成员来到工地现场,实地安排“五一”前需要重点落实的施工任务。
  “我们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从思想中汲取力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韩义龙说,要把此次主题教育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力抓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在理论学习和思想洗礼中,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热情。
  北京提出要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
  上海突出“实”字,表示要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将思想伟力化作浦江两岸高质量发展更为绚丽的生动图景;
  天津市委常委班子带头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入实施,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把准行动方向、细化行动路径、提升行动效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表示,在主题教育中进一步传承发扬兵团精神,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
  唯实求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主题教育——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单位结合巡视巡察等梳理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中国矿产、五矿集团聚焦影响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突出问题,提出破解之策。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中石油强调转观念、勇担当、创一流,教育引导党员始终保持“石油工人心向党”的政治本色。
  站稳人民立场,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评判标准——
  “都说养老难,难在哪里?既要广泛采纳基层干部的意见,也要多倾听老年群体及其家属的心声。”在江西省民政厅召开的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民政厅厅长李明生表示,要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制定清单,全方位、多维度开展调查研究。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深刻领悟这一根本立场,就要从政策安排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单位把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庆在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中,建立了调查研究、民生项目、检视整改等清单,实施一系列发展攻坚行动;内蒙古紧扣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
  坚守人民立场,方能行稳致远。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必将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不懈奋斗的动力,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宁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宁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绿色为发展底色,推进新能源综合示范,构建绿色产业系统,促进生态保护质的提升,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紧抓绿色能源转型——
  4月初,在集储能正负极、储能电芯及其系统制造、储能电站等于一体的宝丰储能全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目前项目建设任务已过半,将于今年7月至8月陆续投产。”项目建设负责人孙延斌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进一步提振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带着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彦宝来到项目建设一线。
  “储能全产业链项目构建起了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紧密衔接、协同联动的绿色产业‘生态圈’。”党彦宝说,电池生产所需原材料来自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业企业下游产品及副产品,项目生产所有电力供应和产品储电来自“风光”绿电,年替代网电90亿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0.03吨标煤。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向绿色能源转型行列。“作为宁夏最大的煤电和供热企业,我们有信心在年内实现国能宁东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全容量投产等一系列任务。”国能宁夏电力副总工程师、宁夏清洁能源产业促进会理事长任献民说。
  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今年,宁夏全力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通过实施资金、人才、税收等政策,加快构建“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绿色能源产业格局,计划实施88个绿色能源重点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
  加快绿色产业发展——
  “总书记一再强调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方向。内生动力不足是中卫发展的首要障碍,在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形势下,我们正在加快探索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之路。”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卫市市长马洪海开始细化工作、紧抓落实。
  以沙漠、戈壁、荒地、山地等地貌特征为主的宁夏中卫市,近年来抢抓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机遇,发掘自身潜在优势“换道超车”,正加速推进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继去年调通中卫到北京、深圳交换中心长传互联链路之后,目前正在会同合作伙伴调通中卫—上海两地的互联网交换中心链路。”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负责人马立成说,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落户宁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近期,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郁华前往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正就一系列绿色产业合作事宜进行商谈。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为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正加紧推进“十四五”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的科研项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重点研究在保持绿的数量基础上如何突出绿的质量和效益,力求为全区发展提供更清晰、更具前瞻性的数据。”蒋齐说,该项目涉及宁夏生态较为脆弱的中部干旱带,除了案头工作,他还将深入典型县区开展实验。
  挥锹铲土、搬苗放苗、填土浇水……3月底,在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北梁生态综合治理区,当地干部群众开始义务植树种草。“全县春季1.44万亩营造林任务预计4月中旬全部完成。”盐池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永胜说,根据全县不同区域立地条件,保护生态的关键是坚持“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治理思路,做好乔灌草合理配置,持续推进林草可持续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全面提升。
  从实现荒漠化逆转到被确定为全国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区,宁夏积极探索区域性系统治理和一体化保护修复。今年,宁夏计划完成营造林10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2万亩等,同时大力发展林草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国土绿化、生态产业、生态补偿等政策机制,进一步拓展增收致富途径。
 (记者邹欣媛、杨稳玺)新华社银川4月18日电
 
一季度关键数据出炉,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
一季度关键数据出炉,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2023年我国经济首季报18日出炉: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如何看待这份成绩单?“新华视点”记者对关键数据进行了梳理。
GDP同比增长4.5%:经济企稳回升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2%。
  “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今年以来,世界银行等多个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呈现出积极势头,为全球增长注入有益增量。”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说。
  付凌晖表示,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随着基数升高,三、四季度增速会有所回落。但总体看,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宏观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
消费总额超11万亿元:整体恢复向好


  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上年四季度为下降2.7%;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
  随着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基本生活类消费持续增长。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上年四季度为下降1.7%。
  “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付凌晖表示,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尤其服务性消费改善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光普表示,当前仍应着力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更有底气消费,同时积极增加优质供给,把扩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投资稳增长有望持续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与上年全年持平。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积极发挥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资,扩大民生领域投资,有效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投资稳定增长有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6%。“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利于持续提高我国产业附加值以及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实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说。
  杨光普表示,随着经济持续恢复,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有望加快,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加上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生效,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外贸同比增长4.8%:出口增势高于预期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3月份,进出口总值3.71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3.4%,进口增长6.1%。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生产和需求逐步改善,推动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展现了较强韧性,开局稳中向好,为全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打下了基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庄芮分析说,出口增长较快主要体现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亮眼,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等贸易伙伴出口增势好转。此外,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同比涨幅收窄,进口额增速相对较低。
  CPI同比上涨1.3%:物价保持平稳运行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国内物价持续平稳运行。
  稳物价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付凌晖表示,CPI涨幅持续回落,主要受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春节后市场需求回落,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较多,部分食品价格走低;生猪供应充足,猪肉价格有所下行;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原油市场价格总体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等等。
  尽管CPI涨幅有所回落,但市场供求保持基本稳定态势。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和1至2月份持平。
  “展望全年,我国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应充裕,产销衔接畅通,市场秩序良好,经济整体回升态势也将在物价上逐步显现,预计物价总水平将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PPI同比下降1.6%:有望逐步恢复到合理水平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减弱,供给瓶颈制约缓解,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带动国内石油、有色等相关行业产品价格走低,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导致PPI降幅有所扩大。
  从环比情况来看,PPI基本平稳。1月份PPI环比下降0.4%,2月份和3月份环比均持平。
  付凌晖说,从下阶段情况看,国内需求总体趋于回暖,对PPI有一定上拉作用,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传导犹存,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短期内PPI可能处在下降区间。但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基数效应逐步减退,PPI将逐步恢复到合理水平。
  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实现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一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与上年四季度相比,20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回升。
  小微企业生产改善。一季度,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问卷调查显示,规下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一季度,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回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工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但外需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工业产品价格仍在下降。”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健康发展。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
  3月份,25至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4.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明显下降,农民工群体就业加快改善。
  稳住经营主体是稳就业的关键。人社部等三部门已于3月底印发通知,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预计今明两年年均减负约1800亿元,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将普遍受益。
  付凌晖表示,随着经济恢复,用工需求扩大,就业形势向好态势有望持续。但针对就业结构性矛盾,要继续加大对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记者魏玉坤、邹多为、韩佳诺、张博文)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国家统计局: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国家统计局: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韩佳诺、魏玉坤)针对今年以来物价涨幅持续走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8日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付凌晖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作上述表示的。
  国际上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减少和经济衰退。付凌晖表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从货币供应量来看,3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2.7%,保持较快增长;从经济增长情况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整体上看,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
  付凌晖说,今年一季度CPI涨幅回落主要受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春节后随着市场需求回落,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较多,部分食品价格有所下降;生猪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减少,价格有所下行;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原油市场价格总体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受汽车优惠补贴政策到期和排放标准调整等因素影响,车企降价促销力度较大,汽车价格特别是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等等。
  尽管CPI涨幅有所回落,但市场供求保持基本稳定态势。付凌晖表示,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和1至2月份持平,较去年四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从更广义的价格水平看,一季度GDP缩减指数小幅上涨。
  付凌晖说,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通货紧缩情况。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比较高,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意味着出现了通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合理水平。
 
巩固企稳回升态势 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巩固企稳回升态势 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国内需求逐步扩大,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企业预期总体改善……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要乘势而上,继续巩固企稳回升势头,多措并举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循环逐步改善。一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货运量同比增长5%,客运量增长26.3%……人员“动”起来,物流“忙”起来,流动的中国迸发蓬勃活力。
  一季度,国内需求逐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6%,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快速释放。
  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4%下降至2.8%,较此前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增强忧患意识,兼顾稳与进、立足当前和长远,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开局良好,未来可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完全有能力和条件推动经济持续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潘洁、魏玉坤)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收入态势回稳向上 支出保持较高强度
解读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
收入态势回稳向上 支出保持较高强度

解读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申铖)财政部18日发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数据如何解读?财政收支形势怎么看?在当日财政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41亿元,同比增长0.5%。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表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5%,累计增幅比前2个月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扣除基数等一些特殊因素影响后,一季度增长3%,1月、2月、3月分别增长1%、4%、6%,财政收入呈回稳向上态势。
  从地方收入来看,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4738亿元,同比增长5%。各地收入增幅呈普遍回升态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增幅分别为4.3%、5.8%、5.3%、9%。
  “从收入后期走势看,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基本支撑,财政收入有望继续回稳向上。”薛虓乾表示,展望二季度,因去年同期留抵退税集中退付、基数偏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预计保持较高水平。下半年,随着去年同期留抵退税产生的低基数因素逐步消退,财政收入增幅预计会相应回落。
  财政支出方面,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915亿元,同比增长6.8%。
  “各级财政部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薛虓乾说,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李大伟介绍,今年以来,中央财政保持较高支出强度,持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截至目前,中央部门预算已全部批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正按规定抓紧下达,确保符合下达条件的资金“应下尽下”。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数据显示,一季度,各地在提前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13228亿元,主要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以及保障性安居住房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政策;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今年以来,部分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魏岩说,这些安排保持了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了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既对助企纾困、稳定宏观经济有一定支持力度,又考虑了财政可持续,并与财税体制改革相衔接。下一步,将实施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经营主体。
 
讲不尽的“黄河故事”
山东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走访
讲不尽的“黄河故事”

山东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走访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济南4月18日电(记者张武岳、袁敏)沿黄九省区,一条母亲河。作为黄河入海口所在省份,山东省区位优势显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近年来,山东主动担当、狠抓落实,与沿黄省区同频共振、携手并进。在产业协调发展、生态联防共治、弘扬黄河文化等领域,正涌现出讲不尽的“黄河故事”。
以联通促发展


  随着济郑高铁长清黄河特大桥斜拉索调索工作完成,正在加速建设的济郑高铁山东段,将打通由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一字形”东西向大通道,为黄河流域的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构建起快速客运通道。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齐鲁号)累计开行506列,同比增长9.5%,与陕西省“长安号”、河南省“中豫号”等中欧班列形成了协同联动、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共同构筑起辐射黄河流域、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山东坚持协调联动,把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2022年谋划实施了3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94亿元。
  而借力自贸试验区,沿黄“朋友圈”有了新的合作平台。2022年8月,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在济南正式启动,山东等4省自贸试验区的12个片区管委会和山西等5省(区)15个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加入联盟,构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以联防护生态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不久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监测平台,在大汶流湿地恢复区一处东方白鹳人工巢中发现一枚鸟卵,这是2023年东方白鹳繁殖期监测到的第一枚卵。东方白鹳2005年首次在黄河三角洲繁殖,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截至2022年,它们共在此繁殖幼鸟2700余只。
  山东强化系统治理,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省特别是黄河流域主要环境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
  2021年山东与河南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自协议签署以来,黄河入鲁水质持续保持在二类以上。“我们实现了黄河干流入鲁水质安全有效保障、省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口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不断提升。”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郭琦介绍。
  如今,黄河流域山东段绿化总面积达21.6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生态绿色廊道。一批改造提升工程建成,不仅实现防洪安全,还成为游客感受黄河生态、体验黄河文化的打卡地。
以联动扬文化


  春和景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的黄河楼迎来客流高峰。“我们设置了非遗、手造体验等活动,开发了30多种文创产品,让游客在游览之际,触摸黄河文化、领略黄河魅力。”滨盛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治国说。
  4月18日开幕的黄河文化论坛上,系列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国际传播协作体的成立,让沿黄九省区连接更加紧密、力量更加凝聚。2023年,签约各方将在合作协议框架下启动实施10个合作项目,涉及文化艺术、文博展览、品牌传播等多个领域,共同奏响“黄河大合唱”。
  同期举行的春季黄河大集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浚县泥咕咕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摊位上展示的十二生肖主题泥咕咕色彩斑斓,惟妙惟肖。“这次带来的200多个泥咕咕就剩3个了,其他全都卖完了。”摊位负责人张俊阁告诉记者。
  黄河大集期间,来自沿黄九省区、山东沿黄九市的传统美术、技艺类非遗手造项目及文创精品80余项集中亮相,依托黄河大集展示、宣传、销售,共同展示黄河流域文化传承及文创产品成果。
 
杭州立法保障外卖员劳动权益
杭州立法保障外卖员劳动权益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杭州4月18日电(记者张璇、屈凌燕)记者18日从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共二十八条,包括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的适用范围、概念定义、主体责任、监管职责等,同时明确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指导餐饮行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网络餐饮外卖配送行业的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工作;公安机关负责网络餐饮外卖配送活动的治安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网信、城市管理、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络餐饮外卖配送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办法规定了网约配送员在签约、培训、保险、报酬、补偿、查询、重大事项知情权、防疲劳、算法规制、申诉、关怀基金等方面的各项权益,强调建立适用新就业形态的工会组织,鼓励成立行业自治组织,形成全面保障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关注了网络餐饮外卖行业派单机制过度依赖平台算法的现象。针对“算法之困”,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和送餐经营者,应当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完善订单分派机制,优化配送往返路线,合理设定取餐和送餐时限,关注网约配送员持续工作时长,必要时进行防疲劳提示。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川开展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川开展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成都4月18日电(记者尚文意、吴光于)4月14日至18日,由医生、教师、主持人、运动员等专业人士组成的“永远跟党走”志愿服务团在四川省开展了为期5天的“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志愿服务。
  活动于14日在成都启动,当天举行了善款捐赠、公益项目启动、体育用品捐赠等活动。活动期间,志愿服务队走进成都市、宜宾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深入基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场所,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体育健身、医疗卫生、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在凉山州,医疗志愿服务队的专家深入凉山州多所医院,“手把手”地为当地医护人员讲解专业医疗知识。在喜德县瓦尔学校及李子乡中心学校,体育志愿服务队向师生们进行滑冰项目推介,并捐赠了滑轮鞋、冬奥画报、足球等物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奥运精神宣讲、参加体育摄影教学讲座。
  在宜宾市,志愿服务团会同当地志愿服务队,组成医疗、非遗、助农、文艺、体育健身等59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体检义诊、非遗传承、助农售卖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及物资捐赠。17日在翠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上开展的非遗传承·宜宾面塑、“金色田野”“医路顺心”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由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去年以来,已实施“文化筑梦”“中华文物我来讲”“新时代文艺宣讲”“民族团结筑梦想”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安徽安庆养老助餐
从“暖肠胃”到“暖心窝”
安徽安庆养老助餐

从“暖肠胃”到“暖心窝”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来了,老宋!”
  “是呀,你也是每天按时来,胃口怎么样?”
  “哈哈!跟今天的菜一样,挺好的……”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石化路街道大湖社区的老年食堂内,70多岁的宋烈勋一边和老友打招呼,一边打好了饭菜。
  窗明几净的环境、熟悉的社区老友、热腾腾的饭菜……中午不到12时,这里便坐满了就餐的老年人,大家边吃边聊。
  宋烈勋是这里的常客。由于老伴长时间在外地给儿子带小孩,“在哪吃”“吃什么”曾是困扰他的“小事大难题”。自从社区有了老年食堂,现在老宋每天从家步行两分钟,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食堂挂出的当日菜谱上,有肉汁锅巴、冬瓜烧肉、虾米豆腐、红烧带鱼、桂花年糕等荤素菜品。吃完饭交回餐盘,宋烈勋站在院子里和老友们继续聊天。
  “中午有10道至12道菜品可选,干净卫生,吃着放心,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有就餐补贴。”大湖社区党委书记陈长珍说。
  据陈长珍介绍,该社区常住居民有8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3000人。这个老年食堂依托社区“为老服务驿站”设立,由专业养老机构运营,深受老年人欢迎。
  安庆市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这里常住老年人口达92.7万人,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和安徽省,助餐等养老服务需求旺盛。
  “吃饭问题关系到老年群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牵动着在外子女的心。”安庆市民政局局长汪久清说,安庆借助老年助餐被列入安徽省十大“暖民心”行动的契机,近两年陆续建成或改建成500多家老年食堂、助餐点。
  有的地方还探索了固定点助餐与流动助餐相结合的路径。在安庆市宿松县九姑乡,记者看到,当地依托中心敬老院建设了中央厨房,集中制餐,并安排车辆为地处偏远、出行困难的老年人送餐。
  从核心城区到偏远山区,安庆的老年食堂、助餐点实现了对所有乡镇街道的全覆盖,累计开展助餐服务近50万人次。
  据安庆市财政局副局长朱宝根介绍,老年助餐经费的来源包括财政投入、企业投资、社会慈善捐助等,其中各级财政投入约4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5000万元。
  记者在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汪洋社区的老年食堂看到,餐厅宽敞明亮,中央空调、消毒柜等一应俱全,可容纳80人就餐。“这里由闲置场所改造而成,降低了成本。”该社区党总支书记方正说。
  方正说,汪洋社区的老年食堂最初只向老年人开放,后发现周边工业区的务工人员就餐需求大,便开始对外营业,拓宽了收入来源,实现了可持续运营。
  记者看到,许多老年食堂同时配备了文体娱乐设施,非就餐时间还安排了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公益电影放映、社交互动等活动。
  “我们不仅提供助餐服务,也提供精神食粮,餐桌也是书桌、茶桌、议事桌,让大家既‘暖肠胃’,又‘暖心窝’!”汪久清说。
(记者李亚彪、张紫赟)新华社合肥4月18日电
 
江苏通州居家养老
助老员上门“九助”服务
江苏通州居家养老

助老员上门“九助”服务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记者日前见到喻祝群时,她正在为80岁的何慧清洗灶具,何慧老人则在身后笑眯眯地看着。此前,喻祝群已经帮老人洗好被单并晾晒起来。
  53岁的喻祝群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养老服务站的一位助老员,提供助洁、助浴、助餐、助医等“九助”服务。喻祝群和她的同事们,是当地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2019年8月,通州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正式实施。目前,全区已由第三方公司招录380名助老员,多为40岁到65岁之间的女性。助老员服务全区5.6万多人,其中,80周岁及以上服务对象5.1万多人;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7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重点优抚对象等8类老人5400多人。
  通州区东社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务局工作人员王云龙介绍,助老员对80周岁及以上服务对象每月服务1次,对8类老人每月服务2次,每次都是1.5小时。“助老员的费用由通州区财政局支付,工资水平与服务情况挂钩,服务人次越多、时间越长、满意度越高,工资就越高。”
  “我昨天就打电话给何阿姨,请她提前安排好今天我要做的活计。”喻祝群说,何慧的丈夫卧病在床,老两口都是“五保”老人。当天,喻祝群要在何慧家忙足3小时,“陪老人散步,跟他们聊天,都是我们的服务内容。做这项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由于自己身体不好、丈夫卧床,何慧在门前的菜地种了大蒜、豌豆,平时很少出门。“她经常帮我们买药,到银行取钱,挺好的。”对喻祝群的服务,何慧很满意,“我们现在还不想去敬老院,那边管吃管住,但在家里更自由。”
  61岁的纪红娟是通州区十总镇养老服务站的助老员,每天要为六七位“五保户”、失能老人服务。记者见到她时,她刚结束对一名87岁重度失能老人的服务,骑着电瓶车赶到附近的“五保户”陶云家。
  进门之前,纪红娟用手机与陶云合影,将照片上传服务云“签入”;服务结束,她同样要上传照片“签出”。这是公司的考核需要。纪红娟和陶云彼此已经相熟,服务中二人谈天说地。“助老员手上要勤快,眼里要有活,还要有爱心,才能让老人满意。”纪红娟说。
  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落实到位,通州区民政局还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每月抽取1%的服务对象进行回访、评估,评估结果与费用结算直接挂钩。纪红娟每月服务约170人次,月收入四五千元。
  “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老人。如果我们的付出确实能给老人带来帮助,还是很值得的。”纪红娟说。   (记者朱旭东)
     新华社南京4月18日电
 
火灾事故敲警钟
防火安全需注意
火灾事故敲警钟

防火安全需注意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近期,一些地方发生森林火灾,此外,浙江武义一厂房发生火灾已致11人遇难。这些火灾事故再次敲响警钟。当前防火形势如何?如何避免火灾发生?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
  我国已进入森林和草原火灾春防紧要期。国家林草局防火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据气象部门预测,春季前期西南、华北、东南林区火险等级高,春季至初夏高火险区域总体呈现由南向北叠加分布,东北、内蒙古林区火险等级逐步抬升,总体防火形势比较严峻。
  消防部门介绍,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风干物燥,杨柳絮等可燃物堆积,加之春游踏青等野外用火活动增加,户外及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高。此外,从往年规律看,二季度商业场所、餐饮娱乐等场所火灾往往会明显增加。
  消防部门进一步介绍,今年以来,各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宾馆饭店等场所经营活跃,加之五一、端午等假期接踵而至,走亲访友、旅游出行、聚餐娱乐集中,诱发火灾因素显著增多,火灾防控压力进一步增大。
  记者了解到,针对今年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国家林草局将从及时动员部署、压实各级责任、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加大资金投入、值班值守到位等6方面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消防部门提示,各社会单位应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火灾防范措施。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全面掌握本地区林情、社情和火情动态,做到情况清楚、调度及时,确保火情信息畅通、火灾处置及时高效。”国家林草局防火司有关负责人说。
  消防部门提示,各社会单位应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火灾防范措施;社区、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应加强对城中村、偏远农村乡镇、“三合一”等场所区域的检查排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经营单位应加强营业期间的巡查检查,落实场所消防安全提示,严防锁闭出口、堵塞通道、营业期间违规动火作业等;在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尤其要加强电源、火源管理,严防火灾发生;进入林区牧区,要严格遵守森林草原防火管理规定,不吸烟,不用火,发现森林草原火情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记者刘夏村、严赋憬)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贵州石阡:村办企业让仡佬族传统食品“出山”
贵州石阡:村办企业让仡佬族传统食品“出山”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进入四月,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佛顶山村黄水粑加工厂持续满负荷运转。揉糯米、裹粽叶、高压灭菌、包装成品,生产车间内,30多位村民忙个不停;厂区门口,运输原料的车辆频繁出入……
  火热的生产场景,成为这个大山深处脱贫村的靓丽风景。“每天加工1.6万个黄水粑,下了生产线就被销售商运走,零库存!”佛顶山村党支部书记黄秀金说。
  黄水粑是石阡县仡佬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以糯米和红糖为主要原料,蒸熟后揉成手掌大小的长方块,再以粽叶包裹,用稻草捆扎。
  让黄水粑走出大山,一直是村民们的梦想。十多年前,村干部就开始组织村民用背篓背着黄水粑,到周边的镇远县、施秉县等地叫卖。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大家希望有个“龙头”来带动。
  2022年初,佛顶山村拉上邻近的原深度贫困村大坪村,开始共谋发展大计。两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以分别占股的形式成立了“黔乡姊妹黄水粑加工厂”。这对曾经为脱贫而奋斗的“兄弟村”,开始携手闯入大市场。
  对这个新生企业,坪山乡乡长祝丹既期待又担忧。她说,担心加工厂患上村办企业的“通病”:作坊式生产,品质难保障;管理不精细,一笔糊涂账;市场等靠要,销路难打开。
  “当头一棒”很快到来。2022年端午节前夕,加工厂生产的首批3万个黄水粑,因粽叶长霉被大量退货。“刚开工就停产,大家都很难过。”黄秀金说,他们用了一个月,做了各种测试,“传统工艺就是这样做的,实在找不出原因”。
  正当他焦头烂额时,事情迎来转机。经定点帮扶单位的协调,一家生产粽子的知名食品企业组织专家开展“线上会诊”,分析了加工厂整个生产流程的视频,找到了原因——产品真空包装后没有进行高压灭菌。
  加工厂立即采购了一台高压灭菌设备,并根据专家的建议,规范了生产流程。类似粽叶长霉等问题,加工厂再未遇见,目前黄水粑产品的保质期可达6个月。
  产品品质得到保证后,其他一系列问题又接踵而至。
  定价多少?这是大批量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坤是高级会计师,他为加工厂量身打造了“本量利分析”和“成本、基础定价测算”两个专业方案。村干部不明白“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分摊”等术语,但按照方案定价后发现,尽管销量时多时少,但利润始终有保证。
  怎么售卖?加工厂成立之初,就坚持线上和线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展“黄水粑经纪人”,持续巩固周边传统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团队打造以展示农村生活为主题的抖音号“黔乡姊妹”。不到一年时间,抖音号即拥有粉丝近50万,在直播带货时曾创下一天销售4万单黄水粑的纪录。
  祝丹认为,政府除了政策、资金等支持,更重要的是帮助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其中文化赋能是重要形式。今年2月,佛顶山村隆重举办了仡佬族传统节日“敬雀节”,期间重点推介黄水粑。一时间,黄水粑受到热捧,周边县的超市、甚至省外客商都上门寻求合作。
  “2月底到现在,加工厂一直满负荷生产。”黄秀金说,相对固定务工的30多位村民,多的一天能挣约200元。一些老人在家分拣捆绑黄水粑用的稻草,每天也能收入约50元。
  “现在主要工作就是做黄水粑,每个月能挣差不多4000元。”63岁的村民李世琼说。58岁的村民岑万芬说,她去年10月开始到加工厂上班,“收入比种地要高许多,也没有之前那么累”。
  据统计,2022年7月以来,加工厂已售出黄水粑110余万个,给82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分红5.1万元。全村60多户村民,开始在加工厂带动下销售自家制作的黄水粑。   (记者胡星、郑明鸿)
     新华社贵阳4月18日电
 
江苏兴化:农文旅融合铺就“花样”富民路
江苏兴化:农文旅融合铺就“花样”富民路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临近谷雨,在江苏省兴化市千垛景区,从观光台俯瞰,近4600亩垛田油菜基本进入结籽期,不见金灿灿的花海,更像是一片草原。
  兴化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海华告诉记者,自3月16日景区开园以来,游客量超过3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近20%。
  虽然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旅游节接近尾声,中午饭点,与景区一路之隔的东旺村雅芳农家乐仍有食客进门落座。老板娘杨娟和婆婆并肩掌勺,你炖大鹅,我烧黄鳝。不一会的工夫,两道农家土菜便端上了餐桌。
  “游客吃饭没有固定时间,前一阵子经常上午十点多就有人点菜,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休息。”杨娟说,她家有两层小楼,加上院子能摆20多桌,今年旅游节期间,营业额达20多万元。
  东旺村党总支书记李茂介绍,全村1260户,十多年来已有63户从事民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业。今年,为了让更多村民享受到旅游业红利,景区又拿出200个“惠农摊位”,免费提供给东旺乡亲。
  “我从3月16日开始摆摊,卖茶叶蛋、萝卜丝饼,到4月16日结束,赚了近1万元。”34岁村民魏秋云告诉记者,“景区还请我母亲做船娘,前两天结账,她也挣了近4000元。”
  高海华给记者算了笔账,旅游节期间,千垛景区日均客流量达上万人次,平均每个摊位每天营业额近800元。
  开农家乐、摆摊、当船娘……兴化油菜花海的“赏花经济”,给百姓铺就了“花样”致富路。
(记者陈席元)据新华社南京4月18日电
 
数字货运助力“黔牛”出山
数字货运助力“黔牛”出山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哞哞……伴随着一声声牛叫,连日来,八百余头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繁育的犊牛陆续启运,目的地是三千多公里外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记者发现,这笔货值近千万元的跨省订单能够产生,与贵州产业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
  近年来,为打破“样样都有却不成规模”的尴尬,贵州提出做大做强包括生态畜牧在内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围绕科学养牛、养羊,一批市场经营主体想方设法降本增效。
  在地势平坦的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芦车坝,一个占地300多亩、设计存栏量可达一万头肉牛的养殖厂已然成型。11栋现代化的牛舍内,饲养着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世界名牛”。自动投料车、固定式TMR饲料搅拌机、处理粪污的厌氧发酵罐……在牛场转一转,许多机械装置映入眼帘。
  “我们想用科技重新定义肉牛养殖模式。”运营方贵州大肥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庞艺婷说,公司通过应用智能装备、开发线上交易平台,推动养牛及交易向标准化、流程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
  区别于传统“自繁自养”模式,养殖基地推行更高效高产的“分段养殖”,最近八个多月的犊牛相继出栏,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洽谈。
  “这里繁育的牛品种好、纯度高,防疫措施也做得很到位。”来自内蒙古的客商王刚说,相比于过去从港口购买进口牛,贵州这个养殖基地优势明显,所以才不远千里而来。
  市场有了需求,如何把牛完好地运出去则是不小的考验。原来,肉牛长途运输需要14米以上的专业车辆,同时还得有方便监管的“牧运通”备案,而在贵州区域,符合上述条件的车辆很少。
  正当庞艺婷犯愁时,贵州本土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的运力调度帮上了大忙。作为一家“互联网+物流”平台型企业,该企业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帮助货主高效找车、司机快速找货,减少货车空驶及配货等待时间,提升公路运输效率。
  李凯铭是承担此次运输任务的货车司机之一。他介绍,开畜禽运输半挂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犊牛运输过程中,空间比较狭小,密度比较大,开车要平稳,防止牛只踩踏伤亡。此外,要注意饮食饮水情况,防止牛出现应激反应,所以跑几百公里就得“撵一撵”,检查一下。
  “养殖基地兽医比较齐全,工人也很给力,15分钟就装满了一整车,总共100头。”拿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准备出发的李凯铭说,装车、过磅等一系列过程都很顺利,预计三天后就能安全抵达。
  “今年以来,贵州各行业加快复苏,市场经济回暖势头明显,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各行各业对物流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满帮集团政府事务总经理胡洋表示,接下来,企业将定制长效服务机制,用专项物流资源支持特色农副产品原产地、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发展,更好助力“黔货出山”。      (本报记者向定杰)
 
当年赤壁“借东风” 如今“渔光互补”产业兴
当年赤壁“借东风” 如今“渔光互补”产业兴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一方方水域波光粼粼,连绵成片;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划一,向阳而列;一个个高密度养殖桶,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走进位于湖北赤壁市的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随处可见的“渔光互补”元素,向外界展示着这座滨江古城的振兴动力。
  “向天‘借’阳光,靠湖求发展,我们要在这里谱出一首新的‘渔光曲’。”华润赤壁日曜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张弦豪情满怀。2022年底,设计容量350兆瓦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首批光伏组件在赤壁市并网发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以提供近4.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当地供电部门从网架规划、流程优化、并网服务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稳步提升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赤壁,这片因赤壁之战而扬名的县域,自古与“天时”“地利”渊源已久。
  来到位于赤壁市赤壁镇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处处是三国文化印记。凤雏庵下,银杏参天,庞统隐居时巧献连环计的故事广为流传;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指点如画江山;拜风台上,羽扇轻摇,浩荡东风沿江而起……摩崖石刻的“赤壁”二字清晰可辨。临江远眺,江面上笼着淡淡雾霭,仿佛穿越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赤壁有句谚语,‘十月泥鳅翻肚皮,不等鸡叫东风起’。传言说,诸葛亮当年就是专门请教本地百姓,通过观察泥鳅的变化,才‘借’来了‘东风’。”拜风台前,讲解员周媛绘声绘色地给游客们讲述着历史故事。
  在赤壁,“借东风”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时下,发展的“东风”正在这座历史名城劲吹。和“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样,新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记者来到位于赤壁高新区的武汉高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薄膜自动化生产车间,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一张又一张汽车漆面保护膜随着卷轴打捆下线。
  “小小一张膜,科技含量可不少。”该公司总经理谢晓忆介绍,汽车漆面保护膜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又称隐形车衣,延展性好,还能防化学腐蚀和锐器划伤。“新材料迭代快,科研创新是关键。”该公司以一支包含5名博士在内的研发团队为核心,自主研发生产出的太阳能光伏背板用氟膜,在全国市场颇有名气。
  “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底气。”谢晓忆说,2018年在赤壁投产以来,公司平均每年增收约1亿元。得益于赤壁高新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高正新材料的三期项目已在赤壁顺利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5亿元。
  动动鼠标,人造光、人工降雨等智能种植技术在中国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的大数据驾驶舱里得到直观呈现。古时可遇不可求的阳光雨露,正乘着数字技术的“东风”,汇集在赤壁的茶园里。
  走进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大数据平台项目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对茶园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平台上,茶园里每棵茶树的生长情况都一目了然。
  “监控发现叶片长势不行,就需要施肥;发现叶片发黄或虫害,就需要采取生物手段防治。”赤壁茶发集团项目工作室技术员武嘉骏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园内已建成数字化茶园500多亩,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了气象监测站、智能灌溉系统,配备了土壤墒情监测仪,可对茶园环境、土壤、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多年前,赤壁青砖茶从这里运上万里茶道。如今有现代科技的助力,青砖茶在品质上更有保证。”武嘉骏说。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赤壁市茶园面积达到16.5万亩,茶叶年产量达7.1万吨。
  赤壁市还规划建设15.5平方公里高新产业园区,瞄准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大健康三大赛道,已落户工业企业243家,其中规上企业116家。2022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69.6亿元,实现税收11.95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
  往事越千年,从“借东风”的故事到“渔光互补”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赤壁正持续引入“能源清风”,做大“科技旋风”,做强“数字新风”,书写产业发展由弱到强、由传统走向创新、由历史奔赴未来的新篇章。
   (记者惠小勇、潘志伟、梁建强)
     新华社武汉4月18日电
 
相对生存率提高 监测系统覆盖全国
我国持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
相对生存率提高 监测系统覆盖全国

我国持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自疾控机构和临床一线的数据显示,我国持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癌症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癌症生存率显著提高 但城乡存在差异


  “近年来,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介绍,医学上常采用“5年生存率”来评价癌症的防治效果,目前我国癌症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达40.5%,这一关键数据较十年前的30.9%大幅提高。
  中国疾控中心全国死因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上升至88.46%,其中恶性肿瘤所占构成比为27.23%,位居第一。
  专家认为,应重点关注我国农村地区癌症发病增幅较快的问题。当前,我国癌症发病情况城乡差异较大,地区分布不均衡。在部分农村地区,包括胃癌、食管癌在内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是城市地区的数倍。
  注重预防早筛 开展防癌体检与肿瘤登记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根治。
  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将癌症防治行动列为健康中国重大专项行动之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
  定期开展全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建设覆盖全国的肿瘤登记项目点和死因监测系统、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广与癌症防治明确相关的疫苗接种……秉承“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原则,我国疾控系统从肿瘤数据监测、防癌抗癌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等方面开展工作,推进医防融合、防治结合。
  目前,我国防治的重点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
  专家提醒,个人应高度重视防癌体检的早发现作用。防癌体检特指由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例如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癌症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努力,更要靠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 探索新型治疗模式


  规范化治疗是基于长期临床治疗工作的科学总结,与肿瘤患者获得的医疗服务质量息息相关。“接受规范化诊疗”是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十大癌症防治建议之一。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提出以肿瘤规范化诊疗作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使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特定癌种的治疗达到同质化。国家癌症中心针对我国部分高发癌症制定了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系列指南和标准,继续扩大癌症规范化诊疗覆盖面。
  随着肿瘤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一些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型方式通常无需预处理,输液时间更短。部分医疗机构在提升肿瘤诊疗水平的同时,探索实施日间化疗模式。
  “之前接受化疗,必须要住院,有时候床位紧张,就特别担心住不上院,治疗就得后延。现在躺在椅子上,输液3小时就能够完成。”6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刘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日间化疗区告诉记者,能够实现当天输液当天回家的新型日间化疗模式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极大方便。
  日间化疗是一种人性化肿瘤医疗服务模式,在确保规范性的前提下,凸显“短、平、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肺部肿瘤专家王俊表示,肿瘤患者往往治疗周期长、体质较弱,医院建立日间化疗区,就是要设身处地解决患者的就医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安全的救治。
(记者顾天成、李恒)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体检查出的“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
体检查出的“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正值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相关话题成为关注焦点。近些年,不少人在体检中被查出“结节”,一些人还为此提心吊胆,担心有癌变风险。到底什么是结节?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如何防治结节?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结节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山西太原市民白先生最近做了一次体检,体检报告显示甲状腺有结节。“一下就懵了,不知道结节是个啥。”白先生找周围人问了一圈,有人说结节没大事儿,十个人里八个有结节,也有人说结节一不小心就是癌,得赶快做手术切了。“好几天心里都不踏实,准备去医院挂号问一问。”
  近年来,像白先生这样查出有结节的人不少。近日,美年健康集团发布了其2022年度体检大数据蓝皮书,其中显示,肺结节检出率达54%、甲状腺结节检出率47%、女性乳腺结节检出率为31.5%。爱康集团一份关于武汉市体检人群的健康报告显示,从2019版到2023版报告,乳腺结节的检出率增加了12.77%。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了解到,体检报告上的“结节”并不是疾病名称,而是一种影像学的描述性术语,仅仅代表通过影像检查在身体上看到了“小团块”,而组织增生、炎症、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是造成“小团块”的原因,近年来结节的检出率确实呈现上升趋势,但这一现象存在多方面原因。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一些人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晚睡晚起、暴饮暴食、运动不足、睡眠不好等,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使得一些结节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齐立强说。
  大众体检意识增强也是结节检出率提升的重要原因。齐立强说,过去人们大多有了明显症状才去就医,现在随着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体检和癌症早筛,也就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在早期被发现。
  此外,检出率提升也与检测水平提高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胸外科主任廉建红说,近年来CT、B超等检测仪器的精密度日渐提高,医生的经验也不断增长,使得更小的结节也能被检出。
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


  很多人体检发现结节后,会联想到癌症,那么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只有极少数结节会被确诊为癌症,绝大多数时候都无需过于忧虑。一种说法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结节和癌症之间的距离,就像是小学生考虑“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这么远。
  记者了解到,包括肾、肝脏、卵巢、子宫在内的各个器官都有可能会发现结节,但实际检查中,有三大结节最为常见,分别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头颈外科主任李德志说,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B超检查下来可能有20%-30%的人会检出大大小小的甲状腺结节,而在这些检出结节的人群中,最终确诊为癌的概率可能在2%-4%,“如果刚开始确诊是良性结节,最后变成恶性的概率是极低的,一般都不用太担心。”
  齐立强表示,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2020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约42万例,而乳腺结节的检出无法实现完全的统计,但实际来看检出结节的患者最后确诊为癌的比例非常小,可能100个人里有1个或者不到1个。“虽然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但是发病率仍然只有十万分之几十,总体上概率并不高,不需要过于恐慌。”
  廉建红表示,随着检查精度的提升,越来越多肺结节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发现,都是比较早期的,没有必要特别紧张,一般在8毫米以下的结节都以随访观察为主,如果大小或者成分有变化再做处理。“现在门诊上,我劝病人不做手术的时间比劝病人做手术的时间还多,其实从结节发展到癌的比例还是很低的,不必要谈结节色变。”
结节不可怕 正确预防和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因其多发性、年轻化,结节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榜,很多人关注到情绪对结节的影响,一些网友留言调侃:“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结节无人替。”
  记者了解到,对于结节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很多结节和恶性肿瘤的发生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激素水平、饮食、生活习惯等。多位专家都谈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疾病十分重要。“生活规律、注重睡眠、科学饮食、戒烟戒酒、多多锻炼,让身体和心理都维持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廉建红说。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早期潜在疾病,便于尽早采取措施。专家们建议,45岁以上成年人应当每年做一次肺部CT检查,最好是薄层CT扫描;40岁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每两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普通人群最好每年检查一次甲状腺。
  结节和肿瘤的治疗应当交给专业人士。李德志等专家表示,一旦体检查出结节,应当首先找一位专业的医生,让医生来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应当如何处理,“该观察的观察,该手术的手术”,在专业指导下开展相应治疗。
 (记者马晓媛)新华社太原4月18日电
 
开设“少儿妇科”门诊,“求医有门”仅仅是开始
开设“少儿妇科”门诊,“求医有门”仅仅是开始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手握几张化验单,走出诊室,雷鸣瞬时轻松了不少。
  “这次终于能查清我家孩子是什么情况了。尹主任很专业,我之前没想到她会给我不到3岁的女儿做那么细的妇科检查。”雷鸣自身也是一名医生,对这次带女儿看病的经历,他的感受是:总算找到了科室、找对了医生。
  2022年6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开设了少儿妇科门诊,这是北京首个由三甲综合医院开设的面向小儿和青少年的妇科门诊。开诊半年多,项目发起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尹玲每周六上午带队接诊20到30名患者,每次门诊都一号难求。
  少儿妇科,学名为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PAG),作为妇科亚学科和分支,在国际上已有80多年历史,发展迅速,但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
  目前,全国开设少儿妇科门诊的医院数量有限,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等少数医院能坚持全天开诊。这明显与患者不断增加的需求并不匹配。
  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多年,尹玲发现,来看病的儿童和青少年不断增加,疾病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多变。
  “发展儿童和青少年妇科已是当务之急,设立少儿妇科门诊和病房仅仅是开始。”尹玲希望少儿妇科门诊,能解决未成年妇科疾病患者的就医难题。“看着这些小患者,我们希望多年后与她们再见,可能是在产科,而不是在生殖中心。”
被忽视的需求:求医无门的孩子们


  孩子遇到“少儿妇科”问题,连很多医生家长都求医无门!
  一直以来,像雷鸣这样的家长带孩子看病,往往是儿童专科医院建议“找妇科”,部分妇科医生说“孩子太小,看不了,找儿科”,或者面对小患者不知如何检查用药。一些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反复、加重,甚至难以治愈。
  2019年的一个病例让尹玲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4岁半的小患者,有严重的脑炎,出现了一系列危重症状。住院筛查时,医生发现患者左边卵巢上长有一个畸胎瘤。在某些诱因下,病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种特殊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即抗NMDAR抗体,从而导致脑炎。尹玲给小患者做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摘除了畸胎瘤。
  “小宝宝后来恢复得特别好。这次科室间的联合会诊,也让我有了开设‘少儿妇科’的设想,因为小宝宝遇到妇科方面的疾病真的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这几年,尹玲明显感受到,被妇科疾病困扰的患儿在增加。“以前,看40多个妇科门诊,可能遇到一两个未成年患者。最近几年,这个数量翻了好几倍。有时候,一上午就能接诊五六个患儿。”
  尹玲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有专门解决未成年儿童看妇科病问题的少儿妇科呢?
  一旦深入,尹玲发现自己迈进了另一个领域。了解了少儿妇科学在全球发展的历史和现况,她感叹:“国外1939年就建立了少儿妇科学,后来又组建专业学会,每年召开临床和研究年会,出版学术杂志,推动学科发展。我们应该尽快跟上!”
  2022年6月,尹玲提交了成立“少儿妇科学组”和开设门诊的申请,不到20天就获得医院批复。6月25日,少儿妇科门诊开诊。第一天就接诊了26位患者。
  开诊至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少儿妇科门诊已接诊千余人次。尹玲收到过不少感谢信。其中一位医生家长写道:“每每回顾女儿的就诊过程,想到最初不知该就诊于哪个科室的茫然和矛盾,我都深感‘小儿妇科’这个亚专业的重要性。”
  需要厘清的观念:科普宣教和诊疗,一个都不能少


  “尹大夫,今天能到这里来看病,能跟您正常交流,我已经克服了特别大的困难。我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能早点到您这里,别再走到我今天这一步了。”
  尹玲一直记得说这话的那个“姑娘”。
  2022年9月,尹玲接诊了一名患有“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患者。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患者从小被当女孩养,因为一直没来月经去看医生,才发现自己的染色体检查结果为男性。
  来少儿妇科门诊找尹玲时,“她”已经做过两次失败的手术,进行过不太规范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我们能早点给这个孩子看病,‘她’本来可以有更幸福的人生。”尹玲说。
  少儿妇科有其特殊性,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成人妇科的“缩小版”。
  尹玲解释,儿童及青少年的生殖器官和内分泌水平处于不断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疾病谱、治疗与长期管理方案都不同于成人。这对医生的诊断、用药和手术治疗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与生殖健康。
  像女童生殖器官肿瘤这类手术,以往多由小儿外科进行。因专业所限,有时难以兼顾到对卵巢功能的保护,甚至曾有错把输卵管当阑尾切除了的案例。
  一些传统观念也急需纠正。例如,得妇科病是可耻的,结了婚才需要做妇科检查……问诊时,不少家长都会问尹玲,小孩也能做妇科检查吗?“这就是个误区。女性从小就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尹玲说。
  少儿妇科门诊成立后,除了诊疗,尹玲做得最多的事其实是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宝宝,记住啦,长大之前这个地方除了妈妈和医生谁也不许碰啊!”
  “宝贝,体检很重要,不是只有妈妈才体检的!”
  ……
  “给一个孩子看病,得花掉成人看病数倍的时间。”尹玲说。孩子讲述病史需要更多时间,还需要家长补充;很多青春期患者有了隐私意识,会强烈要求家长出去,对检查也很抵触;有家长对给孩子做妇科检查存在各种疑惑……
  据介绍,少儿妇科门诊涵盖患者从出生到18岁之间所有与妇科相关的问题,解决孩子在幼女、女童、少女等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也提供两性畸形、生殖腺发育异常等染色体疾病的诊疗。生殖系统肿瘤、内分泌疾病、HPV疫苗接种、少女妊娠及性侵害等问题,也都在少儿妇科的覆盖范围内。
  据统计,近1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因各种妇科肿瘤做手术的患儿有近300例。尹玲说,“未成年人发生意外怀孕或非意愿妊娠,会造成很多影响身心健康的后遗症。少儿妇科肿瘤的发生与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等密切相关。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拓荒的医生们:一切仅仅是开始


  尹玲擅长诊治多种妇科疾病,但说起少儿妇科,却坦言自己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从想要开设少儿妇科门诊起,尹玲陆续买了上千块钱的学科专著,每天除了看病就是阅读文献,还要定期组织团队成员一起学习讨论。
  少儿妇科门诊开诊第一天,尹玲把专业书带到了诊室。有家长带着8岁的孩子来查性早熟,做完检查,跟家长详细讲解了情况,她又翻开书,让对方把相关内容拍下来,回家对照观察。
  “少儿妇科的诊疗涉及多个领域,有一定的专业门槛。怎么让这门亚学科独立发展下去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尹玲说。
  目前,尹玲与团队里的医生以每周六接诊的方式,兼职开展少儿妇科门诊工作。她曾问过一些年轻医生愿不愿全职做这件事,大多都很犹豫。
  尹玲表示理解:“年轻医生面对的是一个起步晚、前景未知的专科领域。大家脑子里没有概念,看不见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
  尽管困难重重,在这一领域拓荒的医生们仍在一步步推进。
  尹玲提起参与过的一次会诊。一个出生刚21天、先天性脑垂体发育不良的小宝宝,从外院转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了儿科ICU。
  “出生才21天,这怎么看呀?卵巢太小了!赶紧翻书,照着书查。我们检查了小宝宝的卵巢和激素水平。”因为病例罕见,尹玲请来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巩纯秀主任,通过院内外多学科会诊,顺利解决了患儿的问题。
  “巩主任之后把他们团队发表的18篇相关论文全都发给我了。”尹玲说。
  一路走来,她不断收获,也不断给予着这样的慷慨与温暖。
  不久前,尹玲接到一个电话:“尹主任,您能不能到我们这里做个项目,让我们也跟您一起做起来?”
  电话是曾跟随尹玲进修的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打来的。对方说,他们工作中也时常遇到少儿妇科病患者,对很多问题都感到棘手,正需要学习相关知识。
  同样,尹玲20多年前在青海帮扶时结识的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医生芦莉,得知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牵头做起少儿妇科也打来电话,兴奋地说:“我也在做这个,咱们一起干吧!”
  通过芦莉,尹玲又与已成立20多年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青少年妇科”专科门诊的孙莉颖主任取得联系。
  尹玲团队中的年轻博士黄禾说:“我的导师田秦杰教授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著名妇科内分泌专家,他知道我在做这个方向也非常开心。”
  国内少儿妇科早期倡导者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原院长石一复,多年来数次发文,反复阐释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的特殊性与社会价值。去年3月,石一复在相关学术期刊刊文再次呼吁,我国必须重视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的发展。
     (文中雷鸣为化名)
    (本报记者强晓玲、王京雪)
 
“镇改市”龙港“大部制”改革,如何写好“后半篇文章”
“镇改市”龙港“大部制”改革,如何写好“后半篇文章”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鳌江之畔的龙港镇,曾因农民自费造城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2019年8月,这个镇获批直接升格为县级市,成为全国首个“镇改市”。
  三年多来,龙港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为我国特大镇有序设市,发展新生城市,不断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龙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对多”“职能重叠”“人少事多”等现实困境,仍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写好“后半篇文章”。
为什么是龙港?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批特色鲜明的特大镇逐渐形成,它们虽然是“镇”,却常常拥有着“县级”的人口总量和“市级”的经济体量,形成了独特的“特大镇现象”。
  这些特大镇综合实力突出,部分已经超过中等城市的发展水平,龙港镇便是其中之一。
  1994年,建镇10年的龙港,从5个小渔村发展成有13.5万户籍人口的特大镇,当时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亿元镇中排名第17位。但是,“小马拉大车”的体制机制问题也凸显出来。
  在用地指标、信贷规模和项目审批等方面,龙港都受到“乡镇衣帽”的限制。镇政府的权责配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束缚了龙港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1995年,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文,首次在全国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以龙港为首的57个城镇被列入试点,龙港不仅在多个领域被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还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镇级金库。
  然而,面对不断聚集的人口和扩张的城镇规模,通过授权和委托方式推进的“强镇扩权”改革,不断出现权力“放了又被收回”的现象。
  一些专家认为,这种以“授权”和“委托”方式实现县级权力下放,来摆脱体制羁绊的做法,与规范的立法授权相比,往往容易陷入权力收放循环的怪圈。特大镇要获得更大自主权,仅靠县级政府放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变革将放权固化下来。
  转机发生在2014年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2014年底,龙港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推进特大镇有序设市,探索路径、模式,破解我国特大镇“小马拉大车”困局。
  此时,已拥有38万常住人口的龙港,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要求,开始探索不走升格、翻牌、大幅度增加管理人员之路的特大镇设市改革,再写创新史,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8月,龙港撤镇设县级市获得国务院批准,同年9月,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
“镇改市”在承压中前行


  作为特大镇转型设市的“国家试验田”,龙港改革注定引人注目。
  设市以来,龙港在机构编制数比全省县市区明显偏少的情况下,实现有效承接100%的县级权限事项,走出了一条“大部制、扁平化”运转的新路子。
  “机构最精、层级最少、职能最优、成本最低、效能最高、责权利相统一”是龙港追求的改革目标。记者调查发现,龙港设市以来改革的主要成效体现在机构最大限度精简,通过制度重塑、机制创新和数字赋能,实现党政机关行政编制不增加,县级部门力量直接下沉到村居,形成了扁平化的管理架构。
  在制度重塑上,龙港按照“党政机构合一、职能相近部门合并、打破上下对口”的原则,从城市管理、企业发展、市民服务三方面寻找改革突破点。原来12个镇内设机构、11个事业单位、18个县派驻机构共41个部门,被整合为15个党政大部门。同时,综合设置6个直属事业机构,不设乡镇、街道,推进“小政府大服务”体系构建。
  设立的龙港市经济发展局,把发改委、经信、科技、金融、商务、统计等8个部门的97个处室的职能与任务,进行分解与归类,构建龙港的综合规划模块、重大投资模块、产业服务与人才发展模块、研发创新模块等11个科室模块。
  事实上,这个局只有20名行政编制和32名事业编制,但通过“模块化”架构重塑、职责重塑,承担起具有“大经济”概念的工作职能。
  为了构建“小政府大服务”工作格局,龙港通过创新机制、数字赋能,打造了全域性“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促进了“市管社区”的扁平化改革。
  龙港大部制新型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尽管在磨合后运转较为平顺,但在“条条对口”“左右对齐”的现行政府管理体制下,还是碰到不少问题,例如机构设置与履职要求还难以有效匹配,多元共治面临挑战,权力与运行如何监督等问题。
  龙港15个党政大部门虽然涵盖了城市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在“下改上未动”的情况下,一个大部门要对应上级多个部门的各种职能,承担的压力倍增,新旧体制衔接矛盾较为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龙港撤镇设市是个全新的事物,肩负着为全国改革探路重大使命。龙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仍需深化改革。
如何写好“后半篇文章”


  记者注意到,浙江省富阳市早些年探索的“专委会”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探路基层大部制改革。
  2007年,富阳市(现为杭州市富阳区)“专委会”大部制试验引发关注。这项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党政工作创新典范”的管理模式,是在“上未动”的情况下,审视县域发展的内在规律,把各部门中的相同相近职能整合归类,设立决策、执行、监督三类共13个“专委会”。各“专委会”由副市长担任主任,都有一个牵头责任部门,并明确职能相关的组成部门。
  “专委会”模式着力破解县级机构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权力部门化等问题,打破了传统的市长间的分工归属,起到了统揽协调形成合力的作用。
  以富阳城乡统筹委员会为例,农业、林业、水利、建设、国土等20个涉农职能部门的惠农政策、重大项目统归“专委会”管理。一名分管农口的副市长担任“专委会”主任,实行统揽协调“大三农”的系列问题。
  当时在富阳洞桥镇小坞村,72户村民居住在山边一条小溪两旁,因小流域常有地质灾害,需要整村搬迁移民新村。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归国土局管,小流域治理归水利局管,下山移民归农办管,农户移民住房补助又归建设局管。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一个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需要跨分管部门协调和督促,难度可想而知。
  城乡统筹委员会成立后,分管副市长统揽此事,不仅牵头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顺手,而且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也能整合使用,使得整村搬迁落实新村建设很快得到解决。
  记者调查发现,龙港与富阳两地大部制改革各有异同。龙港是以相近职能部门合并的方式实现大部制改革,如龙港市社会事业局,是由9个与民生相关部门组合而成,承接来自温州市9个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富阳的大部制特点是“不动体制动机制,不变职能强功能”,按照职能有机统一的路径,把县域内各部门的相同相近职能梳理出来,整合归类,创设具有指挥协调力量的各“专委会”。富阳“专委会”模式,对破解目前困扰龙港的“一对多”“职能重叠”“人少事多”等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专家认为,龙港撤镇设市既是新型城镇化改革的重要探索,也是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对破解我国“特大镇现象”困局、构建“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新生城市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龙港设市以来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制度摩擦和转型阵痛,需要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制度来破解。比如,建议支持在龙港市先行探索省级综合授权改革,以及在上级政府对龙港的考核问题上,怎样落实“非必要不考核”等,需要得到更好的重视和解决。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龙港,一路发展壮大,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一直支持龙港大胆创新。目前,龙港“后半篇文章”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境,还需要继续支持鼓励龙港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为我国特大镇有序设市,发展新生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本报记者谢云挺)
 
民营企业怎么防“内贼”?盯紧“关键岗”,筑牢“防火墙”
民营企业怎么防“内贼”?盯紧“关键岗”,筑牢“防火墙”

( 2023-04-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出纳主管,利用职务便利,侵占2000多万元用于网络赌博,公司因此濒临破产;公司高管、销售、采购等重点岗位负责人,伪造材料、虚构合同甚至内外勾结,侵占、挪用公司财产,收受贿赂甚至索贿……
  内部腐败问题日益成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痛点,相关案件多发。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民企内部腐败涉案人员利用掌握财务、采购、销售、品牌管理、分配订单等权力大肆牟利,持续时间长、隐蔽性强,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深陷困境。
  近年来,在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部门帮助下,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逐步加大内控机制建设,对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加强监督,着力破解“内贼难防”之困。
  出纳主管侵占2000多万元用于网络赌博


  “内贼”多发!福建泉州多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谈到企业发展的痛点。
  泉州一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出纳主管,长期沉迷于网络赌博,债台高筑。输红眼的黄某为了“搏一把”,将黑手伸向其负责保管的公司资金,采取私自转账、委托他人转账、取现等手段,侵占公司2000多万元用于网络赌博。短短半年时间,黄某血本无归,导致公司濒临破产。
  记者从泉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获悉,2020年以来,当地公安机关破获涉民企职务犯罪案件346起,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236人,挽回经济损失10亿余元。
  泉州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内部人员侵吞财产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风险,辛苦赚来的钱可能被“蛀虫”掏空;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腐败的存在,有时为了进入大公司供应链或寻求更好的商业合作,还得向对方内部人“行贿”。
  “一些公司高管明目张胆向下游的中小企业索贿、要求安排吃喝玩乐,甚至出现公司老板辛苦工作,高管常年在高档餐饮娱乐场所大肆挥霍的怪象。”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坦言。
  去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一批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民营企业职务侵占犯罪典型案例,涉及银行保险、电商、连锁饮品、轮胎制造等多领域民营企业,犯罪人员利用专业知识、相关业务程序、管理漏洞等,侵占、挪用公司资金。
  今年1月,腾讯发布的“反舞弊通报”称,2022年,集团发现并查处商业贿赂、职务侵占等触犯企业“高压线”事件70余起,100余人被辞退,10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美团发布的“生态反腐公告”称,2022年,企业查出重大案件41起,移送司法机关107人,其中涉及内部员工47人,生态合作商等外部人员60人,因廉洁合作问题清退且永不合作的合作商41家。
民企“内贼”缘何多发?为何难防?


  尽管涉民企职务犯罪问题多发,但进入法律程序的只是少部分,大多数时候是通过私下协商处理,犯罪成本低、收益大,导致屡打不绝。
  公安、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表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少还是采用家族式和作坊化管理经营模式,企业重要岗位员工多为企业主亲朋好友,即使发现存在涉嫌职务犯罪情形,但碍于情面也多选择私了。个别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拿回扣”“收好处”等属于市场潜规则,不认为构成犯罪。
  发现难、取证难也是导致此类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泉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黄志勇介绍,从涉案情况看,民企腐败案涉案人员绝大多数是公司高管、关键岗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等,行为人对自己主管的业务熟悉,对存在的漏洞、可以“寻租”的环节非常清楚。职务行为与犯罪行为交叉,隐蔽性强,不少是内外勾结,通过表面合法的关联交易进行。有的打着促销、发展客户、广告费用等名目进行;有的则是现金交易,犯罪持续时间长,不少证据在案发时已经灭失。
  有些涉案人员甚至在侵占行为暴露后,以所掌握的公司客户、技术、市场等机密要挟企业主,最后达成妥协。
  此外,从企业内部来看,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财务会计制度不规范、专业审计督察力量不健全、合同审核不严格等,都给民企职务犯罪可乘之机。
共同构筑内部反腐“防火墙”


  近年来,民企内部腐败个案涉案金额不断加大,受害企业受损利益达上千万元以上的案件时有发生,亟待加大惩治力度,提升违法成本。泉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建新说,近年来公安机关持续加大打击力度,破获一大批民企腐败案件,一批高管、部门负责人等被判刑,起到了惩治、震慑作用。
  部分民企负责人建议打造职业信用平台,加强员工腐败的源头预防。将员工涉及侵占、挪用公司资金,收受贿赂、行贿等纳入信用记录,在行业共享,让失信人员付出更高违法犯罪成本。
  此外,配强审计监督部门也是构筑内部反腐防火墙的有效手段。建立审计监督部门,或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对重点岗位、业务环节开展常态化审计监督,有助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逐渐建立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明晰、各司其职、“穿透”治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记者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在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部门帮助下,泉州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内控机制建设,对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加强监督,剑指内部腐败。
  2020年,泉州一家鞋服企业根据公安机关走访时的建议,成立法务内控部门,并与供应链厂商签订廉洁承诺书,约定如果供应商向企业员工行贿将承担违约责任。2022年,公安机关查处了该企业部门负责人收受供应商贿赂100余万元案件,除了公安机关办案追缴的贿赂款外,该企业通过上述供应商廉政承诺书中的违约责任一项,从行贿的供应商手中收取违约款达2000余万元。
  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表示,集团不仅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建立重点岗位负责人轮岗制,还要求供应商签承诺书不向公司任何人提供回扣、行贿,如果遇到索贿的,向公司举报可以获得奖励。
  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介绍,去年以来,恒安新设风险控制部,紧盯公司廉洁风险点,梳理出多项数据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就要深入调查,“这个部门相当于公司‘纪委’,无论是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设立以来已查处发现多起问题线索,有的还移交公安机关。”
  泉州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经侦等部门,均建立了挂钩联系企业,常态化走访企业制度,及时发现异常动向,提升企业防范、打击职务犯罪水平。
  晋江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文龙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联合25家职能部门成立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服务联盟,根据企业申请,走进企业对财务管理、职务廉洁、合同签订、商业秘密保护等16个环节进行“合规体检”,强化监督,堵塞漏洞。
       (本报记者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