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关注·各地

为中俄关系定向领航 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为中俄关系定向领航 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乌拉尔山巍峨屹立,伏尔加河蜿蜒向前,辽阔的俄罗斯大地将再次迎来尊贵的中国客人。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主席继续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将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引领航向、擘画蓝图,推动双方继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和各领域务实合作,为维护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树立大国关系典范


 
  在冰天雪地里爬高上低、拖着装满水的大桶步伐彪悍、捧着新鲜竹子大快朵颐……今年3月初,生活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的中国大熊猫“如意”火遍全网。中国网民们评价说:“俄罗斯拿出了最高礼遇对待中国国宝”。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共同见证了大熊猫“如意”和“丁丁”落户莫斯科,为两国友谊再添一抹温暖明媚的底色。
 
  那次访问中,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中俄关系正式开启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时隔三年多再次访俄,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自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土地。十年间,中俄最高领导人会面40次,两国元首政治交往始终保持着高水平、高频率、高质量。
 
  元首交往是中俄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两国关系的每一次大踏步前进,都离不开中俄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自擘画——2013年两国元首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4年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015年签署《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2017年签署《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9年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2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以多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从“冬奥之约”“新春之会”到已成传统的年末视频会晤,从电话沟通到互致信函,从“云见证”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到“云出席”对方国家主场外交重要活动……在两国元首的共同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显现。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中俄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面对深刻演变的国际形势,中俄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建设多极化世界的大方向,倡导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说,俄中两国塑造了大国相交的典范,“高效、有责任、有担当、面向未来的大国关系在国际局势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
 
书写友谊合作新篇


 
  中国东北边城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隔黑龙江相望,被称为“中俄双子城”。去年6月10日,中俄首座跨黑龙江公路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通车。
 
  一桥飞架,通达中俄。这座大桥是两国元首共同关心推动的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开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开辟新的国际运输通道,成为中俄跨境互联互通建设的标志。
 
  从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到落实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从稳步推进油气合作大项目到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中俄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量质齐升。
 
  十年来,中俄贸易额划出一道强劲的增长曲线:从2013年的不到900亿美元提升到2022年的超过1900亿美元,如今正加速迈向两国元首确定的2000亿美元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对俄汽车和零配件出口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品牌在俄销量持续攀升。到去年年底,俄罗斯的中国品牌汽车经销商数量已达1041家。
 
  俄罗斯商品同样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来自俄罗斯的巧克力、蜂蜜、面粉、酒水装进了中国百姓的菜篮子、零食箱。俄罗斯出口中心近日宣布,将增加线上市场的俄罗斯网店数量,方便中国消费者购买高品质的俄罗斯商品。
 
  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持续深化的同时,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俄友好社会民意基础愈加稳固。两国元首亲自推动,延续互办国家主题年的友好传统,继“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后,将2022年和2023年确定为“体育交流年”。在此框架内,第二届莫斯科“孔子杯”中国体育与文化艺术项目大赛、中俄体育嘉年华、第三届中俄冬青会等一系列活动陆续举行,两国民众感受体育激情,续写中俄友谊新篇。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在两国元首的引领下,俄中两国在过去十年积极合作,相信未来两国领导人将为双边合作开辟更多新领域。
 
发出公平正义强音


 
  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反映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凝聚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2013年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年来,其现实意义越发凸显。
 
  当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集团对抗,还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践行平等互尊、合作共赢,这两种取向考验大国政治家的智慧,也考验全人类的理性。事实反复证明,围堵打压不得人心,制裁干涉注定失败。
 
  在人类历史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作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普京总统则在瓦尔代论坛上指出“人类正处于大变革时代”。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中俄发挥理念引领和战略规划等各自优势,不断推动多边合作,组织涵盖的领域从初始的安全,逐步拓宽到政治、经济和人文等领域,成为完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和地区发展、维护成员国安全稳定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
 
  中俄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携手建立金砖机制。在这一机制框架下,中俄等国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进程,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有力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性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中俄发挥大国引领作用,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增添动力,为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提供保障。在朝鲜半岛、阿富汗局势、伊朗核问题等全球和地区事务中,中俄两国立场一致,协作密切。
 
  眼下,乌克兰危机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危机升级逾一年,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今年2月,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为解决危机提出全面、综合、可行的方案,得到包括当事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同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
 
  十年同行,行而不辍。中国将继续同俄罗斯一道,顺应时代潮流,以团结对冲分裂,以合作取代对抗,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韩墨、赵嫣、朱瑞卿、张远)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政策科技双助力 “甜蜜事业”展新颜 新疆开春林果生产一线扫描
政策科技双助力 “甜蜜事业”展新颜
新疆开春林果生产一线扫描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17日电(记者苟立锋)春回日暖,新疆吐鲁番果农阿布都拉·阿不都热合曼熟练驾驶着开墩机,把埋在地下越冬的葡萄藤挖了出来,搭上葡萄架。这几天,伴随泥土的芬芳,吐鲁番几十万亩葡萄陆续开墩上架。
 
  “原来开墩十几个人忙好几天,今年两台开墩机半天就完成了。”阿布都拉·阿不都热合曼忙活完跳下开墩机,满脸笑意。
 
  为保暖越冬,新疆葡萄种植户每年冬天都会将葡萄藤埋入地下,开春后再挖出搭上葡萄架。得益于政策支持,如今越来越多果农选择用机械方式开墩。“仅葡萄架式改造一项,我们今年就投入了2000余万元补贴支持。”吐鲁番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薛智林说,在政策资金帮扶支持下,新疆葡萄产业链持续完善升级,产值逐年上升。
 
  视野向西,在盛产冰糖心苹果的阿克苏,果树剪枝施肥、培土覆膜等春季管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棵棵果树下,农业科技特派员成了农民致富好帮手。“不仅是学修剪技术,还有其他果园管理方面的问题都能请教。”苹果种植户侯佳说。
 
  在阿克苏,依托新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主产区建设,通过实施林果优质高效行动,当地林果品质不断提升,林果基地标准化建设持续规范。目前,林果种植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增收渠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新疆地域辽阔,林果资源丰富,葡萄、香梨、大枣、甜瓜等一大批特色优质林果产品享誉中外。开春以来,天山南北林果生产一线火热繁忙,既有政策扶持,又有科技助力,林果产业愈发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跨越天山向北,位于祖国西陲的新疆霍尔果斯,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番茄大棚内绿意盎然,硕果累累。行走在温度适宜的“植物工厂”里,一株株番茄叶面硕大鲜绿,果实鲜艳饱满,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分拣、包装。
 
  行走式洒水车、遮阳系统、补光系统、加温系统……充满科技感的产业园内,植物生长所需温度、湿度都实现了精准调控。“我们产出的番茄沙瓤多汁、糖度适宜,采摘期长达9个月,亩产值40万至60万元。”产业园技术主管赵振说。
 
  “近年来,依托政策支持、科技助力,我们积极构建农产品疆内收购和疆外销售‘两张网’,种植效益逐年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林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林星辉说。
 
  行走在天山南北,记者感受到,作为“土特产”的新疆林果,已不再是靠天吃饭、小本经营的“土产”,也不再是只在产地才能品尝到的“特产”,正发展壮大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甜蜜事业”。
 
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 西藏农业现代化掠影
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
西藏农业现代化掠影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拉萨3月17日电(记者格桑边觉、刘洲鹏)16日,西藏多地举行传统的春耕仪式,开犁播种。清晨,56岁的扎西次仁早早来到一处宽阔的农田上,同村民一起参与一年一度的春耕仪式。

  记者在林周县强嘎村看到,33台农用拖拉机面向东方,停放在连片的农田上,侧面停放着由村农机合作社的数台大型耕种机和收割机。“过去耕地都是用‘二牛抬杠’,但是大家现在都用拖拉机了。”站在田埂上,扎西次仁感慨道。

  西藏地区使用“二牛抬杠”犁耕法的历史悠久。据《西藏王统记》记载:上丁二王时(约公元前2世纪),古代藏族人民已“制犁与轭,合二牛轭,垦平原以为田”。作为藏族人民因地制宜采取的犁耕方式,在西藏也有2000多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西藏仍使用木犁,铁制农具尚未普及。

  “旧西藏农业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生产工具总量也不足。”今年97岁的次仁拉姆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时,包括她在内的11户朗生(农奴的一种),生产工具只有2个旧犁铧、3个旧木犁架和3头耕牛。他们自发组织了“朗生互助组”,弥补了生产工具的不足。

  民主改革后,国家无偿向西藏农牧民发放数以百万计的铁制农具,自此铁犁开始代替传统的木犁。在实现铁犁牛耕的重大突破后,西藏又推广各种农业机械。上世纪70年代,拖拉机第一次进入西藏乡村,藏族人民以迎接新娘的隆重仪式迎接“铁牛”。

  “现在,开手扶拖拉机是一个农民的基本技能。”69岁的普布多吉曾是西藏山南乃东区格拉村第一位手扶拖拉机手,他至今对此引以为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后,他家先后三次更新拖拉机。

  据了解,自2005年国家在西藏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来,中央及自治区财政投入补贴资金24.53亿元,补贴农机具产品,补贴标准达市场销售均价的30%左右。

  如今,在西藏农村,拥有拖拉机不再是稀罕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底,西藏农机总动力达731.1万千瓦,农机装备拥有量达54.56万台套,其中拖拉机达28.7万台。

  同时,从2012年开始,西藏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至今累计建成396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近八成,并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方便机械耕作。

  “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这是一场革命。西藏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将大量的劳力从地里解放出来,投入到第三产业或是劳务输出,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张海波说。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就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具体要求,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推动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只有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就能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只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基点,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就能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提供更为牢固的基础和条件。

  安全才能更好发展,发展才能更加安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既办好保证国家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有效化解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宣布: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 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
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7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宣布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和国务院机构设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政府工作作出部署。李强强调,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李强指出,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本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执行者,就是要全面准确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各项要求,同时提高创造性执行的能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行动派,就是要坚持用行动说话,响应党中央号召、贯彻党中央要求,必须雷厉风行、迅速有力,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实干家,就是不仅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而且要善作善成、把事做成,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李强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对今年工作的部署,着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谋划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全力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做好社会事业发展、疫情防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强强调,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落实机构改革任务,坚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创造性执行效能,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国务院及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带头讲政治、守规矩,严律己、不谋私,勤作为、勇担当,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国务院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出席会议。国务院其他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列席会议。

 
新华社受权播发“两高”工作报告
新华社受权播发“两高”工作报告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新华社受权于17日全文播发《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13日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这两个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两个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对2023年工作提出建议: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依法服务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四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五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加强法院队伍建设。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检察工作进行了回顾,对2023年工作提出建议: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四是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五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六是建设堪当重任的检察铁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3月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精神。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金国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通落实全国两会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监督保障。

  刘金国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是对国家和人民至高利益、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最大负责。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李希同志要求,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强力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坚持严格执纪执法与准确运用党的政策和策略相统一,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大力度治理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保障民生福祉、维护公平正义。

 
前2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6.1%
前2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6.1%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谢希瑶)商务部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至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8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折合397.1亿美元,同比增长1%。

  从行业看,前2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0.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68.9%,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3.3%。

  从来源地看,前2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和11.8%(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漫画:新华社发(徐骏作)

 
央行决定于3月27日降准0.25个百分点
央行决定于3月27日降准0.25个百分点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旨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人民银行表示,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对德勤和华融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财政部对德勤和华融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17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自2021年起,财政部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及其审计机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开展了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财政部秉持“过罚相当、公正执法”原则,综合考虑华融、德勤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因素,于2023年3月15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据介绍,财政部成立专项检查组,对华融和德勤分别开展现场检查,问询访谈相关人员,查阅复制相关资料,广泛调查取证,向华融、德勤征求检查意见,对检查发现问题进行了数次集中审理和专家论证。2023年2月24日至3月6日,据当事人申请,财政部依法对德勤组织了听证会,充分听取了陈述和申辩意见,对有关事实进行了辩论和质证,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

  经查,华融2014至2019年度不同程度存在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失效、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德勤未充分关注华融多项经济业务实质,未穿透审计底层资产真实状况,对重大投资事项忽略审批合规性,对已识别的异常交易未恰当发表审计意见,未能客观评价企业资产状况,未能准确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的合理性,在提供审计服务期间,未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未有效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存在严重审计缺陷。

 
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
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评论员


  “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情况,分享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经验做法,阐明中国特色网络法治道路的内涵,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的决心。

  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互联网发展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共识。自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坚持依法治网,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坚持促进互联网发展,将依法治网作为基础性手段,引领、规范、保障数字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立足国情,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找出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中国答案;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把握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推进网络法治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全方位创新;坚持开放合作,既坚持网络主权,同时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网络法治先进经验,形成了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勇于探索,守正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砥砺前行,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前进,为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坚持依法治国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不断推进网络法治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网络空间的实践,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在网络空间深入实施;不断探索依法治网的科学途径和方案,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一体推进中形成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践证明,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网治网之路,为网络强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党在信息化条件下治国理政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大力推进网络法律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要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全面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更好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司法,完善网络司法规则,革新网络司法模式,依法解决新型网络纠纷,打击网络犯罪,更有力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要不断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网络空间得到全面彰显;要积极加强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发展之路永无止境,网络世界精彩纷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网的理念,推动互联网依法有序健康运行,以法治力量护航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必将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中国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法治化进程,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定能让数字文明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 将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外交部发言人:
 
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
将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马卓言、许可)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将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汪文斌说,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往来,擘画引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树立了国际关系的新范式。
 
  他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将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重要大国,中俄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范畴。”汪文斌说,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将是一次友谊之旅,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
 
  汪文斌表示,习近平主席访俄将是一次合作之旅,推进双边各领域互利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
 
  “习近平主席访俄将是一次和平之旅。双方将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完善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他说,中方将秉持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汪文斌说,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汪文斌说,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重申了习近平主席此前提出的“四个共同”“四个应该”和“三点思考”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中方的主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
 
  “我们始终认为,政治对话是解决冲突争端的唯一出路,拱火递刀、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只会激化矛盾、加剧紧张,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期待。”汪文斌表示,中方将秉持在乌克兰危机等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继续为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近期,部分媒体报道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援”及军民两用物项,并助俄系统性规避制裁。在回答“中俄元首会晤是否会涉及中方向俄方提供各类援助问题”的提问时,汪文斌表示,中方历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中俄之间的合作正大光明,坦坦荡荡,为的是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发展,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扰和胁迫。”
 
  汪文斌重申,在军品出口方面,中方一向采取慎重、负责态度,一贯依法依规对两用物项出口进行管制。“同时,我们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方的立场和做法一以贯之,同一些国家在军售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在乌克兰危机中拱火浇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
 
  “中俄作为最大邻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两国合作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大。”汪文斌表示,中俄一贯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深化和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相信这将给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的机遇。”汪文斌说。
 
  汪文斌表示,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将围绕共同关心的务实合作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将继续按照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强双方各层级交流,夯实两国关系的友好民意基础,共同推动中俄合作行稳致远,不断造福两国人民,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综述之三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综述之三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作出部署。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各地迅速行动起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把握发展主动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继续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成效。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促进国内大循环加快畅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看来,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准确把握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结合点。

  漫步在长沙五一商圈,街头商铺品类丰富。在长沙市天心区的王府井百货青年中心,“随机舞蹈”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商场客流量和销售额近期大幅增长。“今年湖南将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完善财税引导措施,激发社会消费潜能,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刘文杰说。

  “辽宁三折消费月”活动方案正式发布;新疆举办国际车展促进汽车消费,并提供临时牌照发放等一站式服务;重庆出台14条措施支持消费恢复……近期,多地推出真招实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的重要工具。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在山东省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建设景象。“专项债有力支持了园区建设,今年4月份起将陆续交付使用。”项目负责人田金国介绍。

  上海排定2023年重大工程项目,计划投资2150亿元;重庆市加快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各地真抓实干,努力将“规划图”变成“实景画”,利当前、惠长远。

  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需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仲春时节,走进重庆市开州区竹溪生态乐园,百亩蔬菜地被打理成“百蔬园”“图蔬馆”等景区,数万游客趁着春光前来游玩。今年重庆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瞄准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中,多项举措聚焦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这对科技界和教育界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从北京返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就带着学生投入实验。他表示,作为在大学从事教育和科研的工作者,将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基础研究,并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

  在广东,从事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研究的深圳湾实验室,已向近2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仪器开放共享服务。这得益于深圳市前不久出台的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

  深圳湾实验室平台部负责人郑波认为,仪器设备共享让创新型中小企业既节省了成本,又能借助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加速研发,进而催生更多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让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俊倍感振奋。

  光子技术是现代产业的基础性支撑性技术。“今年2月,长光华芯在业内首次推出最大功率超过66W的单管芯片。”王俊介绍,下一步,将一手抓自身突破,一手带集群发展,与联合体成员协同创新,攻克关键技术关卡,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国内庞大的消费需求、完善的供应链配套体系以及较多的软件人才,支撑我们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进入3月,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回升至3年来的最高水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企业‘甩开包袱’大步前行。”从事面料生意的商户杜杰鑫说。

  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建设数字浙江、打造数字变革高地……今年以来,浙江省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着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扩大开放做出多项部署。

  3月16日上午,伴随汽笛鸣响,从北京发出的首列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缓缓开出,满载建材、家电、服装等,驶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中欧班列为畅通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乌鲁木齐海关所属阿拉山口海关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兰说,截至目前,今年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突破1200列。

  在上海,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行动将于今年实施:落实国家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持续提升总部型经济能级;加强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投资权益保护力度,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外资企业扎根上海、不断做大做强。”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说。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说,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能进一步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我们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 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 ——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 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
——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莫斯科3月17日电(记者赵冰)“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日前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前进。

  张汉晖说,中俄元首保持密切交往,就双边合作和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指南针和定盘星。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就推动中俄关系提质升级、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成一系列重要战略共识。十年来,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双边合作取得新成果,战略协作达到新水平。

  张汉晖介绍,面对新冠疫情延宕、国际形势复杂演变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多重考验,中俄经贸合作逆势前行。2022年,中俄货物贸易实现了1902.7亿美元的历史突破。能源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均取得较大幅度增长。本币结算比重持续增长,俄银行广泛开展人民币业务。中俄地方合作不断深化,有关地方机构和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东方经济论坛、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等,深入对接合作需求,充分释放合作潜力。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等界河桥相继通车,跨境物流运输通道进一步拓宽。中方优化调整防疫措施以来,两国口岸通关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模式,有力保障了双方人员和货物往来畅通。

  “今年前两个月中俄贸易增长势头依然迅猛,双边贸易额达3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9%,成功实现‘开门红’。”张汉晖认为,这再次表明中俄经贸合作的基本盘依然稳固。中俄作为两大邻国,政治互信强,经济互补性高,合作潜力足,越来越多俄方企业对开展对华合作展现出强烈意愿。“我们相信,2023年中俄贸易必将再创新高,力争年内实现两国元首确立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张汉晖指出,在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文合作始终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中俄两国元首实现了“冬奥之约”,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北京冬奥会时宣布启动2022—2023年中俄体育交流年,同时也发出了反对体育政治化的呼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张汉晖介绍,在中俄体育交流年框架下,两国体育界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中国国家冰球队、手球队、单板滑雪等运动队来俄参加训练,一批高水平的俄籍教练赴华任教,第三届中俄冬季青少年运动会在中国长春成功举办。在文化领域,驻俄使馆举办的中国大使杯围棋赛、“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庙会”等活动广受好评,俄方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文化节”也获得中国民众广泛关注。

  “今年年初,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中俄两国各项人文交流活动蓄势待发。”张汉晖表示,根据中俄两国文化部门签署的协议,今年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将在俄举办展览,派演出团体来俄交流等。此外,今年在中俄体育交流年框架内还将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的体育交流活动。

  2023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张汉晖指出,俄罗斯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的重要伙伴,中俄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和特殊价值不断显现。

  “十年来,历经国际风云考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成熟坚韧。”他认为,中俄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两国关系从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更不接受第三方的胁迫。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对新时代中俄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为中俄关系注入强大的推动力,推动两国关系在高水平上持续向前发展。”

 
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春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福建春耕一线见闻
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春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福建春耕一线见闻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福州3月17日电(记者涂洪长、庞梦霞、周义)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记者在福建多地的田间地头采访看到,随着一批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运用,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在田野上升腾。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田间劳作向来是苦活累活。山地农业如何告别肩挑手提?修“铁路”为农户们提供了新选项。随着发动机轰鸣声响起,一辆装载有400斤肥料的“山地小火车”沿着轨道缓缓地爬上陡坡,驶进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大坪村的山头。长约2000米的轨道蜿蜒盘旋直通山顶。

  “如果去年这时候你给我打电话,一定占线打不通,因为我正忙着到处找工人运肥。”大坪村永春家家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戴杰强说,自己承包的700多亩芦柑树密集生长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地上,“路隘林深苔滑”,摩托车难以抵达,得完全依赖脚力。

  春天运肥上山,秋天采果下山,大量的劳力需求让戴杰强犯了难。去年,当地农业部门给他推荐了轨道运输机。“‘小火车’随走随停,能把肥料分卸到山地的各个角落,运输效率大大提升,农忙时也可大幅节约人工成本。”戴杰强说。

  农业科技的运用打开了种田人的新空间。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中和农场的上百亩田地里,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依照设定好的轨迹徐徐前行,驶过之处,田垄平直、间距均匀。

  “以前人工驾驶时,得不时回头看有没有走直,一不留神就偏了,还要掉头回来返工。”泉州市惠安县金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钟辉说。如今,有了无人驾驶拖拉机,农户们彻底“解放”了双手,“下田种地”升级为“袖手管地”,劳动强度显著降低。

  陈钟辉说,合作社在晋江、莆田等地跨区代耕,服务面积5000多亩,仅一台无人拖拉机每年就服务约1500亩,可创造利润7万至8万元。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农户们正在告别“弯腰”之累。“曾经连续几个小时弯着腰、低着头往田里撒种子。播撒速度还有讲究,慢慢撒才能保证种子间距均匀、深浅正好。播好种还要撒土覆盖,时间久了,腰就像断了似的,干完活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回忆过往,福建省南安市顺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吕锦全满脸苦涩。

  有了全自动育秧流水线,吕锦全成了“甩手掌柜”。记者看到,在全自动育秧流水线上,铺土、喷水、播种、覆土等步骤一气呵成,省时省力。流水线一个小时能均匀播撒600盘以上种子,足够30亩地的用秧量。

  近年来,针对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条件,福建加大农机示范推广力度,持续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2022年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约2.76亿元,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农户达6.86万户。预计今年投入春耕备耕的设备约110万台套,作业面积210万亩。

  龙岩市长汀县的种粮大户傅木清种粮20多年,现拥有播种机、插秧机、旋耕机等各类农机320台。“机器种粮标准化生产,品质稳定、持续性好,粮食订单价格能达到每吨3700元,比人工种植的价格高出两成。”傅木清算了一笔账,加上产量提升和人力成本下降,机耕整体效益提高了约三成。许多小规模种粮户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将土地托管给他,现在傅木清每年为4万多亩土地提供社会化耕作服务。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开着小车去种田”,傅木清感慨道,以前种田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把年轻人都“吓”跑了。现在政策好加上科技助力,种田有盼头、有甜头,自己“90后”的儿子大学毕业以后也成了一名“新农人”。

 
首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港工作站揭牌
首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港工作站揭牌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香港3月17日电(记者陆芸、梁旭)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香港建立的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7日在香港正式揭牌。

  该院士工作站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合作成立,将为香港建筑业引入国家级前沿科研成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为大湾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在揭牌仪式上表示,院士工作站在香港建立,与香港创科未来发展方向相辅相成,对于促进香港与内地在工程、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

  陈湘生在致辞时表示,在香港建立院士工作站是响应国家号召,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为香港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向好贡献智慧,为香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学选致辞时表示,院士工作站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托香港的独特优势,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攻坚基础设施、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香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致辞时表示,相信陈湘生院士工作站会成为内地与香港建筑业界十分关键的连接点,必将加强内地与香港建筑业界的深度合作,为香港长期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工作站将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及智慧建造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快重大工程技术攻坚,促进深港融合、科技兴港,引领建筑行业科技变革。未来工作站将与香港学术界和建筑业界继续保持交流合作,在绿色和低碳建筑等课题上积极推动香港建筑业迈向工业化和智慧化,支持香港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尹宗华出席活动并为院士工作站揭牌。

 
创新审批设“路标” 上海浦东为民宿规范发展“加油”
创新审批设“路标”
上海浦东为民宿规范发展“加油”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杨有宗、史依灵)3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举行乡村民宿综合许可集中颁证仪式,50家民宿获颁乡村民宿行业综合许可证。通过在放、管、服等环节发力,今年年内,浦东新区将力争新增持证民宿200家。

  高先生和凤小姐民宿位于浦东新区周浦镇,距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约10分钟车程。“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行业综合许可证,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高先生和凤小姐民宿业主高神告诉记者,“之前经营有起色,算是得到了市场认可,现在得到政府认可,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客源。”

  浦东新区周浦镇党委书记闵庆峰说,周浦镇将创新打造“民宿+餐饮”“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融合型经济新业态,为精品民宿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民宿经济效益,让更多农民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在满足市民游客需求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以浦东新区为例,在此次集中颁发民宿行业综合许可证前,浦东新区持证乡村民宿仅有25家。一些企业反映,乡村民宿准入门槛较高,对民宿新业态的监管参照宾旅馆行业来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

  针对行业痛点,浦东新区在放、管、服等环节全面发力。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部长黄玮说,以许可审批为例,监管部门对必选项设“路标”,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申办实行告知承诺式审批,当场承诺、当场拿证;对食品经营、酒类专卖等可选项,由申办人根据需要申办,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并联审批。

  在宽进的同时,浦东新区还跟进了严管。例如,对在营乡村民宿按照“白名单”“鼓励名单”“淘汰名单”分级纳管,对存在建筑安全隐患等情形的,除依法进行处罚外,依规注销乡村民宿行业综合许可证、责令关门停业。

  行业进一步规范,也让从业者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浦东新区乡村民宿从业者陈语默说,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愿意选择民宿,再加上迪士尼度假区带来的稳定客源,浦东新区的乡村民宿将不再仅仅依靠周末客流,她所经营的民宿全年平均入住率有望达到90%以上。

 
公  示
公  示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2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的通知》(国新出发电〔2023〕6号)要求,我社对持有新闻记者证人员情况进行了逐一核验,拟通过年度核验人员名单如下:

  方立新 谢锐佳 刘学奎 杨 耘

  张 超 姜锦铭 刘 荒 黄书波

  卢 刚 唐 牛 李洪磊 强晓玲

  黄海波 李坤晟 黄国清 刘加佳

  孙 侠 张 慧 蒋 彤 李牧鸣

  刘晶瑶 王京雪 刘梦妮 雷 琨

  吉 玲 刘小草 刘婧宇 王若辰

  张典标 陈琰泽 薛 园 张博令

  如果发现有违规情况,请拨打举报电话:63072146,63072101。

       《新华每日电讯》社

       2023年3月18日

 
宁夏西海固:粮田一“整”变良田
宁夏西海固:粮田一“整”变良田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银川电(记者孙奕、吴强、马思嘉)大地回春,宁夏西海固山区旱塬上依然乍暖还寒。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苏沟村,山间梯田如同大地的“指纹”,15台大型机械正加紧作业,多台推土机轰鸣并进,将几道较窄梯田合并推成更宽、更长的梯田。

  “我们按给定标准施工,七八米宽的地拓宽后成了十五六米。我们每天干将近十个小时,就是为了赶在四月底老百姓种玉米前把地整完。”承接苏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宁夏衡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杨昌义说。

  不同于水系发达的南方,宁夏西海固山区长年干旱、水源地少,大部分农田都依赖自然降雨。当地人在荒山秃岭上开垦出的梯田大多较窄,高度也不够,稀薄的土壤存不住本就稀少的雨水,广种薄收是常态。此外,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种地的多是中老年人,生产效率不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百姓收入,宁夏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向西海固地区倾斜。“高标准农田更加保水、保墒,雨水能够充分渗透到土里、减少流失,便于大型农耕机械工作,每亩地还能增产10%以上。”西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马虎林说。

  截至2022年底,宁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70万亩,超过全区耕地面积的一半,今年还将持续推进建设。其中,西吉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3.13万亩,今年规划建设15.34万亩。

  “我宁可种10亩高标准农田,也不愿种20亩原先的地,因为产量上来了,方便上机械,不用那么累了。原来一亩地‘流转‘二三十元钱没人要,现在务工的人抢着回来种地呢。”苏沟村村民王存福说。

  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搭配高标准农田,让曾经“没人要”的山间旱地变得抢手。据苏沟村村支书苏志虎介绍,今年村里计划从水坝引水上山,将720亩农田变成水浇地,在特别干旱的五六月份采用滴灌方式错峰灌溉,起到补灌作用。

  “每亩旱地流转费是50元,推成高标准农田后是100元,加上灌溉设施后每亩地流转费能达到500元。”苏志虎说。

  宁夏正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珍惜每一滴黄河水、大力推行高效节水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标准农田保水、保土率比过去的田地增加了百分之三十,配合节水灌溉设施,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西吉县水务局局长冯建洲说,西吉县已有13.8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了节水灌溉设施,“十四五”期间计划发展到30万亩。

 
“廖奶奶咸鸭蛋”“华嬷嬷”泡菜…… 这里的乡村土特产成为致富大产业
“廖奶奶咸鸭蛋”“华嬷嬷”泡菜……
这里的乡村土特产成为致富大产业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昌3月17日电(记者闵尊涛)“选取本地土鸭蛋,裹上富硒黄泥土,放入透气陶制缸,古法腌制两个月,一枚咸鸭蛋就腌好了。”在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农民电商服务中心恒温腌制间,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负责人张杨如数家珍般介绍“廖奶奶咸鸭蛋”腌制技艺,去年光这款咸鸭蛋就卖出上百万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瑞金市因地制宜培育了“廖奶奶咸鸭蛋”等一批“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

  说起“廖奶奶咸鸭蛋”的诞生,张杨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张杨的奶奶廖秀英从年轻时起,就凭腌制的一手好咸鸭蛋在壬田镇凤岗村出了名,还在村里开起小卖部贴补家用。但因外出交通不便,那时最远也只能将咸鸭蛋拿到集镇上叫卖。

  2015年,江西电商扶贫工程“邮乐购”进了村,让乡村土特产插上电商翅膀飞出了赣南深山。因蛋白细嫩、蛋黄油亮,“廖奶奶咸鸭蛋”在电商平台一上线,就“圈粉”众多食客。

  同年,村里成立了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共31户贫困户加入。“奶奶也是吃过苦的人,就想让更多的人也过上好日子。”张杨说,自2015年到2020年,合作社共带动200余名贫困户脱贫增收。

  2017年,合作社搬进镇里一座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咸鸭蛋生产从低效率手工生产变成机器化批量生产,产量和品质实现了有效提升。

  从开设村里小卖部到创办专业合作社,从卖咸鸭蛋养家到发展土特产品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廖奶奶咸鸭蛋”特色产业的兴起是当地培育土特产、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距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20公里外的瑞金市经开区产业园区,“华嬷嬷”泡菜工坊里的工人们正忙着清洗蔬菜、制作泡菜。

  “这是我们刚从地里采摘上来的乳黄瓜,别看这种黄瓜个头小,却是制作泡菜的上等食材,每年光这一款泡菜产品就能卖出近20万罐。”今年57岁的工坊创始人华小英说。

  华小英领记者来到产品展示厅,百香酸黄瓜、酸甜萝卜、酸刀豆……十来款颜色鲜艳、不同包装的泡菜产品整齐摆放,土生土长的本地蔬菜成为畅销多地的网红产品。

  在瑞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泡菜的传统,小时候妈妈做的泡菜成了华小英难忘的味道。七年前,华小英在叶坪镇华屋村开了一家农家乐,热情好客的她总会在餐前给客人送上一碟四样泡菜,客人吃得津津有味,很多人还打包带走。

  这些餐前小菜给华小英迎来一波又一波回头客,小泡菜里有大生意,华小英决定将目光和精力转向销售泡菜。在家人支持下,她开设了一家泡菜工坊,改良泡菜技术,在传统浸泡工艺外,她还加入脐橙等当地特色水果,成功推出广受欢迎的“水果泡菜”。

  借助电商和物流网络,“华嬷嬷”泡菜销售额连年攀升,去年全年销售额超过700万元,直接带动泡菜产业链上的10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廖奶奶咸鸭蛋”“华嬷嬷”泡菜,近年来,瑞金市找准本地乡村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的结合点,还培育出瑞金牛肉汤、脐橙等乡村特色产业。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一头连着群众增收致富,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为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我们将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让更多乡村土特产成为致富大产业。”瑞金市委书记尹忠说。

 
江苏持续推进 “水韵苏米”品牌建设 促农民增收超60亿元
江苏持续推进
“水韵苏米”品牌建设
促农民增收超60亿元

( 2023-03-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赵久龙)记者3月15日从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今年,江苏将开展“水韵苏米”品牌建设提升行动,改造升级“苏米”核心企业加工工艺,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基地,增加订单收购规模。在此基础上,江苏将修订“苏米”团体标准,优化各项质量指标,推动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扩面积、增产量,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提高粮农、粮企收入。

  据介绍,江苏自2018年启动“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建设以来,率先制定了省域全产业链性质“苏米”团体标准,涵盖稻谷生产技术规程、大米加工技术规程、质量追溯基础信息规范等方面,逐步建成一批“好稻种+好生态”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省“水韵苏米”核心企业生产基地约220万亩,带动全省优良食味水稻种植面积超1800万亩,促进农民增收超60亿元,“水韵苏米”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记者了解到,2022年江苏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750亿斤,已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江苏今年将全力守好“米袋子”,深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力以赴稳面积、提单产,及早下达粮食生产扶持资金,确保每个县(市、涉农区)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当前,江苏已进入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多地粮油作物苗情持续向好,丰产丰收基础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