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两会特刊

05版:两会特刊

06版:两会特刊

07版:两会特刊

08版:两会特刊

09版:两会特刊

10版:两会特刊

11版:新华财经

12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全国两会上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全国两会上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   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春的气息,澎湃在全国两会这一中国民主殿堂。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参政议政,铺展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画卷。

  通过全国两会上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触摸到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脉搏,感悟到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


  1月19日上午,江苏南京。

  经过庄严投票,一份144人的江苏省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产生。在江苏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票当选。

  那一天,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既感光荣,更感责任重大,决心把民意、民情带上全国两会。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每到一个地方,魏巧都向当地农民、农技人员、农业经营主体收集意见,还与地方涉农高校多次沟通,不断修改完善准备带到全国两会上的建议。

  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同代表共商国是。包括魏巧在内的6位代表,就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坚定不移向制造业高峰攀登、当好新时代“新农人”、为党育才、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等问题发言。

  魏巧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中,总书记讲起他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

  “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

  魏巧认真地听,感觉说到自己的心坎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魏巧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倾听民意、接触民情中寻找治国理政的一把把“金钥匙”。

  通民心,汇民意,聚民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深入交流、共商国是,生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基础教育,承担着非常光荣艰巨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深刻阐释高质量发展,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新征程上,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国内外形势?如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在政协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引。

  江西省工商联主席谢茹委员格外珍惜难得机会,“想把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奋斗的故事讲给总书记听”。

  万企兴万村,就是她要讲的故事。全国两会前,谢茹带着问题“解剖麻雀”——新余市水北商会138家企业320名会员抱团将致富本领、渠道“输送”给当地农民。还有哪些短板?怎么从“帮”到“兴”?

  迎着总书记关切的目光,她一一道来:乡村物流末梢还需打通、要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培优乡村创业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一行动是“壮举”,也叮嘱到农村做什么、怎么做,要有一些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资本下乡,要把投资投到点上”“有些钱都没有真正用到农民身上”“这一次我们研究机构改革,有的措施就是有针对性的”……

  在共商国是的民主殿堂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主的阳光照耀中华大地。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

  作为“管法的法”,立法法时隔8年再次修改,修正草案提出“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立法法,不仅有助于公平正义更好实现,也丰富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说。

  法治护航人民民主,“全过程”的应有之义得到更好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拿到立法法修正草案,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古北市民中心主任盛弘代表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条款下标注了记号。

  “‘基层立法联系点’入法,将进一步促进联系点提升工作水平,对我来说更是分外亲切。”盛弘说。

  她不会忘记,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的民主”。

  2022年11月,立法法修正草案立法意见征询会在古北市民中心召开,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而上一次立法法修改时,也同样在虹桥街道汲取了民智。

  盛弘说,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社区治理的各方面,就要推动意见征询和民主协商互相促进,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良好民主法治氛围。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2013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孙宪忠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就提出首个关于民法典编纂的议案,之后伴随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纂,他提出70多条议案和大量建议、立法报告。

  “我个人的这段经历,只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小小的片段和侧面,映照的是我们国家走过的辉煌。”孙宪忠代表说。

  立法法修正草案增加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制定监察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3月8日上午,正参加江西团分组审议的孙宪忠,接到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想了解这位资深法律专家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并请教理论方面的支撑。

  “这次修改,为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补充相关内容。”孙宪忠说,希望高度重视立法的科学性和体系性问题。

  来自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贺丹委员,主笔起草了关于我国人口中长期发展态势、完善生育支持及配套政策等调研报告,一些建议得到主管部门的采纳。

  “提案办理、双周协商会、情况通报……”贺丹说,政协委员与部委的互动方式越来越丰富。

  从立法到决策,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都能了解来自基层的情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主故事充分印证,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月8日中午,全国政协特邀界别委员驻地。

  手机铃声响起——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隆克平委员接到了科技部的“视频连线”邀请。

  原来,6日的政协分组讨论中,隆克平结合自己工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加强平台建设、高校企业深度融合推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加强高级职业及中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等三方面建议。

  7日晚饭后,隆克平手机上来了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说:“我是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负责人,您的三个建议,我们看到了……”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回应。”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隆克平颇感意外,他们在电话里简单交流,并约定第二天视频连线。

  虽然隔着屏幕,隆克平见到科技部的同志,还是挺兴奋,建议也更具体了:“要有专业机构、专项制度、专门资金支持”“政府要发挥牵引作用”“江苏、广东等地做得不错,可以借鉴推广”……

  “这是我们下一步科技成果转化要解决的问题。”屏幕另一边的科技部同志边记录,边答复,还不时提问。

  委员有建言,部委有回应,隆克平对这一个小时的沟通非常满意。

  以民主增进共识,以共识汇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月2日,刚刚上线的“2023·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留言”小程序收到了留言。

  来自社会科学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毅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一天后,他的意见就转至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办理。

  今年两会,国办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百人专班,75人到现场旁听代表委员审议讨论,25人在后方接续梳理旁听记录、摘编简报和小程序留言,筛选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意见建议及时转有关部门回应。

  “对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议案、提案,作出高效反馈认真办理,切实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代表说。

  全国两会是畅通民意、凝聚共识的舞台:代表委员通道上,已有12名代表、16名委员在聚光灯下与记者“面对面”,讲述自己的履职经历,提出意见建议,从高质量发展到推进乡村振兴,从科技创新突破到美丽中国建设……

  全国两会是直面关切、接受监督的窗口:“部长通道”上,已有6位部长回答十几个问题,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到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记者到现场采访,与被采访对象近在咫尺,这让泰国《经理人报》记者郑权之颇为兴奋。

  “无论是屏对屏,还是面对面,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郑权之说。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代表说,两会上的民主故事,讲述的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践行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团结起亿万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记者熊争艳、屈婷、任沁沁、叶前、熊丰、罗沙、吴雨、郑明达)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绣”出美好生活
“绣”出美好生活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世界三七之都文山欢迎您”的标语十分醒目……3月6日,在云南代表团分组审议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州刺绣协会副会长王陆芬展示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刺绣画,让人眼前一亮。

  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绣在作品上,把新时代新气象新生活绣在作品上,是王陆芬作为省级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的新追求。

  王陆芬最初的刺绣产品只是衣服、鞋帽、枕头套等,绣面大都是花鸟虫鱼和“花开富贵”“吉祥平安”,后来她陆续开发出手工艺品、挂件,梅兰竹菊、高山流水等元素开始增多。

  随着脱贫攻坚胜利,乡村振兴开启,王陆芬关注到村庄变美、村民变富,刺绣作品又逐渐转变为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农村生活等图景,产品也由十字绣拓展到平绣、打籽绣、数山绣、盘金绣。

  “我们紧贴消费者需求,既注重实用性,也增强艺术感,目前已设计26类126种刺绣产品。”王陆芬说,绣娘们的作品不仅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远销意大利米兰这样的国际时尚之都。

  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王陆芬的创作视野越来越开阔,绣品越来越多元。“我要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特征的刺绣作品,让传统刺绣焕发生命力。”王陆芬说。

  王陆芬所在的文山州砚山县白沙坡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她从小就在大人们的熏陶传授下,学会了刺绣。

  2013年,在外做生意的王陆芬回到村里,带着村里的26个绣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道路。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到注册手工刺绣有限公司,再到进军电商平台,王陆芬探索出“协会+合作社+公司+电商+绣娘”模式,不断做大刺绣产业规模。

  目前,合作社已有2000多名绣娘,人均年收入达1.45万元。王陆芬说,此前很多村民通过刺绣实现脱贫增收,如今又走上“锦绣”致富路。

  肩负责任和重托,王陆芬代表调研发现,文山州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虽然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但发展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像刺绣、三七等土特产“出山”有困难,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她建议加大对文山州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早日让文山州驶入发展快车道。同时,王陆芬希望能加大对刺绣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让农民“唱歌跳舞有钱赚,双手绣出好生活”。

  (本报记者王若辰、字强、杨静)

 
村里“求贤若渴”
村里“求贤若渴”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扎根农村,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加快推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说。

  刘建明所在的棠棣村以花闻名,绝大多数村民也都从事花木生意。从20世纪80年代起,村民们就凭借“一根扁担闯天下”的干劲,将花木销到了海外,棠棣村因花木而脱贫。2022年,棠棣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2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虽说群众富了,但棠棣村的发展还是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刘建明说,2017年漓渚镇“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项目申报成为全国首批15个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棠棣村便是其中的核心村。为了配合打造这一项目,棠棣村打造了千亩花海、兰心民宿等众多农旅项目,还引进先进设备,在原有花卉种植的基础上建立了兰花智能基地。然而,产业升级了,多数经营、从业人员却还是“老面孔”。

  刘建明举例说,“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了“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的建设预期,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但由于花卉组培、数字设备维护、电商销售、乡村运营等方面都缺乏大量专业人才,项目进一步做强做优、创新迭代的后劲不够。”刘建明说。

  刘建明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不少农村对专业人才都“求贤若渴”。“事实上,不是没有人才来,而是来了留不住。”刘建明说,“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的配套还不够齐全,生活、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还有短板,而且从事农业项目比较艰苦、建设回报周期又长,对年轻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对此,他建议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培育、支持更多专业人才特别是大学生到广阔农村创新创业,引导他们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化农业;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用“青山绿水”引才留才打造更多“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薛园)

 
汇聚起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汇聚起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梅常伟


  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军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军委机关各部委、军委各直属机构、军委联指中心,在各战区、各军兵种,在军委各直属单位、武警部队,在出席全国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驻地,大家第一时间进行学习讨论,深刻感到,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立足强国复兴新的历史起点,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全面部署,政治分量、战略承载十分厚重,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聆听重要讲话

统一思想认识



  现场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与会代表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一致认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习主席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一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南部战区政治工作部某局局长陈义鹏说,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顺应时代大势,必将为强国强军伟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全国人大代表、陆军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旅长王文华表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才能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打通国家综合实力向先进战斗力、体系对抗力的转化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部战区空军副参谋长刘文力说:“没有发展作为支撑的安全必然难以长久,没有安全作为保障的发展必然不可持续。新时代十年的实践证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防实力。”

  全国人大代表、东部战区副司令员兼东部战区海军司令员王仲才表示,习主席站在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时代高度,系统阐明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定位、重点问题和方法路径,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根本遵循。我们将坚决从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深刻理解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习主席决策部署上来。

强化使命担当 矢志强军打赢


  全国人大代表、空降兵军政治委员陈德民表示,习主席重要讲话用前瞻思维洞察世界发展大势,用创新思维破解瓶颈和“卡脖子”难题,用辩证思维优化政策制度机制,打通了国家综合实力转化为先进战斗力、体系对抗力的关键路径。我们要坚决把使命扛在肩上,将习主席擘画的“目标图”、下达的“任务书”转化为强军打赢的“军令状”。

  “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标的整体实力,国防动员系统责无旁贷。”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军区司令员张立克说,对省军区而言,就是要发挥协调军地、面向三军的职能作用,贯彻战建备一体理念,统筹军地各方力量,协调推进战争潜力、动员能力、备战实力建设发展,做到平时能服务、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

  全国人大代表、信息工程大学政治委员梁晓婧对于习主席“深化科技协同创新”的指示要求感触很深。她说,要着眼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坚持实战牵引和体系构建,加强原始性基础理论研究,抓好重点实验室集群共建共享,打造高新技术“蓄水池”,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王雷说,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抓实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

  在边海防一线,官兵们深有感触地说,筑牢边海空防管控的铜墙铁壁,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战备力量与辖区资源相统筹,军地一体整体联动,军政一体多向发力,军民一体广域布势,把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推向深入。

狠抓工作落实 确保措施见效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确保军队建设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韦昌进说,要坚决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该执行的规划落地砸实,把该承担的任务高标准完成,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彭婉琴是一名来自火箭军基层部队的政治教导员。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增强官兵打仗本领,同时接续部队传统,积极参与国防教育,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周胜刚认为,贯彻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军事科研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兴领域战略研究、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统筹等方面当好高端“智库”、提供决策咨询。

  “我们将迅速组织全校深入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并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起来理解把握,重点领悟蕴含其中的价值导向、发展引领和时代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胡钢锋说,要深入研究其标准要求、结构要素、运行机理等,让学习成果全面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为培养大国战将注入强劲动力。

  “联勤保障部队与地方关联性强、耦合度高,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中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西宁联勤保障中心主任史树合表示,将加快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紧跟国家新兴领域发展,着力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部队司令员王春宁说,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科技赋能、体系建设、集约高效、创新驱动的理念,健全军地联动、需求对接、规划衔接的制度机制,加强执勤战备、网信体系、军事人才等重点领域建设,推动部队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牢记嘱托,矢志奋斗。广大官兵一致表示,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汇聚起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磅礴力量,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赵乐际主持会议。会议应到192人,出席191人,缺席1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主席团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3月8日下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草案。主席团常务主席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建议将这个办法草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办法草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3月8日下午,各代表团分别推选了1名监票人人选,共推选出35名监票人人选。经主席团常务主席研究,提出了总监票人建议人选。主席团会议表决通过了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草案,决定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总监票人和监票人将在主席团领导下,对投票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发票、投票、计票工作进行监督。

  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关于宪法宣誓的组织办法。

  会议听取了大会副秘书长刘俊臣作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刘俊臣说,到3月7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271件,其中,代表团提出的19件,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的252件。在这些议案中,有关立法方面的268件,包括265件法律案、3件有关决定事项;有关监督方面的3件。内容主要集中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适时启动条件成熟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大会秘书处对代表提出的议案逐件认真分析研究,认为没有需要列入本次会议审议的议案。大会秘书处建议,将代表提出的议案分别交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有关专门委员会对上述议案进行审议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大会秘书处就代表议案审议和相关工作提出建议: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党中央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发挥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3月9日上午,主席团第三次会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人选名单后,各代表团进行了酝酿协商。代表们对各项人选一致表示拥护和赞成。

  主席团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上述人选作为正式候选人,提请大会全体会议选举。

  主席团常务主席李干杰、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出席会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赵乐际主持会议。会议应到192人,出席189人,缺席3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3月8日下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决定草案进行了审议,提出了决定草案表决稿。主席团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春鹰作的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上述报告和决定草案表决稿,决定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3月8日下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代表们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表示赞同,一致同意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席团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大会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提请各代表团审议。

  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就中共中央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的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建议名单作了说明。

  陈希说,选举和决定任命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特别是国家机构领导人员,是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对推荐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特别是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高度重视。在研究中共二十大人事安排时,已作了通盘考虑。在对中共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进行个别谈话调研的同时,就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有关人选,面对面听取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正省部级、军队战区级正职以上中共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其他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的推荐意见和有关建议。中共中央认为,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的产生,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全国人大的工作,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要积极稳妥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新提名人选,应主要考虑本人的素质和条件,既看人选的德才素质、能力和一贯表现,也看人选的资历、经历和代表性,同时还要考虑工作需要和结构要求;人选中应有各方面的领导骨干,也应有特定方面的代表性人物,还应有女同志和少数民族同志。

  陈希说,中共中央按照上述原则,根据工作和班子结构需要以及个别谈话调研听取意见、组织掌握的情况,经过反复比选、统筹考虑,充分酝酿、多次沟通,兼顾方方面面,提出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对非中共人选,分别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的意见。拟新提名的人选,对中共人选进行了考察,非中共人选在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换届考察基础上又专门进行了考察,有的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听取了意见,同时就党风廉政情况听取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意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提出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等建议名单。2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民主协商会,就人选建议名单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进行了协商。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人选建议名单。提请大会主席团审议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选建议名单,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需要和结构要求,在各地各部门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及其他有关方面推荐的基础上,经党内外反复酝酿、协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提出的。国务院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人选建议名单,是在考察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提出的。

  陈希说,这次全国人大换届,有一些同志由于年龄或工作变动等原因,没有继续提名。长期以来,他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辛勤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又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新老交替作出了新的贡献。让我们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主席团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人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选作为主席团提名,提交各代表团酝酿协商。

  主席团常务主席李干杰、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出席会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三次、第四次会议举行 赵乐际主持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三次、第四次会议举行
赵乐际主持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三次会议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赵乐际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春鹰作的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审议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表决稿。

  会议听取了大会副秘书长刘俊臣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审议情况以及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代拟稿的汇报。

  会议听取了刘俊臣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草案审议情况的汇报。

  会议听取了刘俊臣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各代表团推选监票人情况的汇报,提出了总监票人建议人选。

  会议听取了刘俊臣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关于宪法宣誓的组织办法草案代拟稿的汇报。

  会议同意将有关报告、草案等提请大会主席团会议审议。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李干杰、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四次会议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赵乐际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大会副秘书长刘俊臣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审议情况的汇报、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大会副秘书长姜信治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人选酝酿协商情况的汇报。

  会议同意将有关决定草案表决稿、报告和各项候选人名单草案提请大会主席团第四次会议审议。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李干杰、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出席会议。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 王沪宁出席 13位委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
王沪宁出席 13位委员作大会发言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9日下午举行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王沪宁出席会议。13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发言摘要见6-7版)会议在全国政协机关设主会场,在委员驻地设分会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石泰峰到会听取发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应邀通过网络方式在线参加会议。

  会议由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何厚铧主持。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出席会议。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王沪宁主持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王沪宁主持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王沪宁主持会议。

  会议通过了经全体委员酝酿讨论的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候选人名单,决定将这个候选人名单提交10日下午举行的全体会议进行投票选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石泰峰对候选人名单(草案)讨论情况作了说明。

  会议听取了有关文件草案讨论和修改情况的汇报,通过了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审议通过了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

  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草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草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草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草案),决定将上述草案提请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闭幕会通过。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帕巴拉·格列朗杰、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出席会议。

 
王沪宁参加台湾代表团审议
王沪宁参加台湾代表团审议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9日上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在听取颜珂、邹振球、陈云英等代表发言后,王沪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张,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要坚定不移争取和平统一前景,坚定不移促进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坚定不移团结台湾同胞携手致力民族复兴,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开始酝酿协商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开始酝酿协商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从9日开始,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各代表团,开始酝酿协商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

  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建议名单是由中共中央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的。9日上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上,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就中共中央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的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建议名单作了说明。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人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选,作为主席团提名,提交各代表团酝酿协商。

  9日下午,各代表团酝酿协商了上述人选。

  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总理人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提请大会决定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提请大会决定任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提名,提请大会决定任命。

  根据大会日程,10日下午,各代表团将酝酿国务院总理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酝酿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选。11日下午,各代表团酝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10日至12日,选举和决定任命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2023年3月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2023年3月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

  本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向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根据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决定的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到3月7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271件,其中,代表团提出的19件,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的252件。在这些议案中,有关立法方面的268件,包括265件法律案、3件有关决定事项;有关监督方面的3件。

  代表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议案,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重要形式,是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会前,代表们积极参加初任学习、集中视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提出议案做好准备。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酝酿讨论,修改完善议案,代表团加强指导,共同把好议案政治关、质量关。今年的代表议案,绝大多数为法律案。其中涉及制定法律的147件,修改法律的112件,解释法律的1件,编纂法典的5件。按照法律部门划分,涉及宪法相关法类16件、民法商法类21件、行政法类89件、经济法类51件、社会法类45件、刑法类10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类33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城乡规划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保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金融稳定法、增值税法以及市场准入、民营经济、普惠金融、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社会信用、住房租赁、营商环境、现代物流等方面的法律。二是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出修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制定立法听证、备案审查、决定重大事项等方面的法律。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修改慈善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中医药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制定学前教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医疗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及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生育保险、家政服务等方面的法律。四是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修改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耕地保护法、自然保护地法、国家公园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法律。五是围绕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修改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全民阅读等方面的法律。六是围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出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人民调解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制定能源法、民事强制执行法以及金融安全、检察公益诉讼、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法律。七是适时启动条件成熟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提出编纂劳动法典、环境法典、民事诉讼法典等。

  按照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规定,大会秘书处对代表提出的议案逐件认真分析研究,认为没有需要列入本次会议审议的议案。大会秘书处建议,将代表提出的议案分别交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其中,交由民族委员会审议2件,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审议56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审议37件,财政经济委员会审议51件,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审议44件,华侨委员会审议4件,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21件,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审议16件,社会建设委员会审议40件。有关专门委员会对上述议案进行审议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审议大会主席团交付的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法定职责和重要工作。大会秘书处就代表议案审议和相关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坚持党中央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结合研究编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对议案所提立法项目确属必要、立法条件较为成熟的,研究提出列入立法规划或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建议,做好重要法律案的牵头起草工作,对有关部门负责起草的法律草案提前介入、加强协调,发挥审议环节把关作用,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三、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专门委员会联系代表工作机制和代表参与立法工作机制,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与提出议案代表的联系沟通,积极邀请代表参与立法调研、论证、起草、审议、评估和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认真听取、充分吸纳代表的意见建议,及时向代表反馈议案交付审议情况和意见建议采纳情况,更好发挥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报告,请审议。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秘书处

  2023年3月9日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指明努力方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进一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才有意义;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才有动力。要牢牢把握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及时为群众解难点、疏堵点、除痛点。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造福人民。

  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必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基层治理效能才会高,人民幸福安康才有保障。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巩固和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服务发展大局 保障民生权益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
服务发展大局 保障民生权益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两高报告认真审议讨论。代表委员们认为,两高报告呈现了五年来极不平凡的司法进程,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司法机关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激浊扬清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引领、重塑正当防卫理念……两高报告传递出的一系列信息,让代表委员们感到,司法机关积极投入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从严惩各类犯罪到服务高质量发展,司法机关重拳出击,保卫社会秩序,守护人民群众安宁。

  “一批为害一方的‘村霸’‘街霸’‘矿霸’被绳之以法。”两高报告中关于扫黑除恶的成果,让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副局长贾晓亮代表感触颇深,黑恶犯罪是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持续推进的扫黑除恶斗争力度之大、触及链条之深,体现了党和国家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决心和力度,反映出司法机关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部门扎实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形成对行贿行为的强大震慑。

  安庆师范大学校长彭凤莲代表认为,通过严查行贿犯罪,给“围猎者”以震慑,对斩断“围猎者”与“被围猎者”之间的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实现标本兼治反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间,检察机关指导办理“昆山反杀案”等一批正当防卫案,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人民法院审理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救助老人压断肋骨案等,着力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明是非、有力量、有温度的案例,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委员说,通过以案释法,引导全民增强法治理念,努力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严格司法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人民法院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并持续巩固成果,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领域突出问题,努力兑现群众胜诉权益。

  五年来,受理执行案件4577.3万件,执结4512.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9.4万亿元。

  “‘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已如期实现,但考题并未结束,‘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更高目标已经提出,人民法院还应不懈努力、久久为功。”山东文康(临沂)律师事务所主任程萍代表说,联合惩戒打到了“老赖”的痛处,要继续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促进法治社会和诚信社会建设。

  司法责任制改革,被公认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近年来,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建设,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司法改革成果大大强化了办案人员的责任。

  “司法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纵深推进,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推动了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金银墙代表说。

  两高报告提出,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健全权责清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体系;持续推动司法责任制落实,动态修订检察官权力清单,规范依法履职保障和追责惩戒机制,把“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落到实处。

  “健全司法权力清单,以清单的方式督促司法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完善法官、检察官惩戒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努力使审判权、检察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代表说,通过健全完善司法责任追究体系,从制度上切实防止司法腐败和司法权被滥用。

司法为民 切实保障民生权益


  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从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骨干、全力追赃挽损;对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分子依法宣告从业禁止;针对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妨害安全驾驶等安全问题,出台司法政策……两高报告连着民心,体现了司法的力度和温度。

  “从现实空间到网络空间,司法机关对这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予以严厉打击,在维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方面持续发力。”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爱雪代表说,司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守护好“钱包里”“舌尖上”“头顶上”“脚底下”的民生权益。

  今年两高报告成绩实、亮点多,紧扣社会关注焦点,给代表委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最高法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意见,推动破解劳动关系难认定、工伤无赔偿、社保零缴纳等问题,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从业者有尊严、有保障。

  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李世亮代表认为,依法理清法律关系,让劳动者有尊严,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情怀。

  老弱妇幼残需格外护好,法律特别保护必须落实。

  最高检对权益受损但不敢或不懂起诉的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和受家暴妇女等,支持提起民事诉讼16.7万件,是前五年的11.5倍;起诉恶意欠薪犯罪9431人,比前五年上升18.5%。

  “这是公平正义理念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文情怀’的鲜活展现。”民革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翟志海代表说。

  公益诉讼守护美丽中国。检察机关持续投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动衔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39.5万件。

  “公益诉讼已成为司法机关代表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主要方式之一,取得的成绩显著,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的机制不断完善和成熟,助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为守护‘美丽中国’作出巨大贡献。”农工党青海省委主委王昆委员说。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发展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两高报告中提到的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让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党委书记马化彬代表印象深刻。

  “这能够满足多元化的司法需求,节约司法资源,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马化彬说,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一站式办案场所,意味着司法机关替当事人多想一步,让当事人少跑一次,调解民事纠纷让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让实现公平正义更加高效。

   (记者翟翔、刘奕湛、任沁沁、孙少龙、刘芳洲、杨思琪)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拥抱智能制造 OPPO牢筑高质量发展根基
拥抱智能制造 OPPO牢筑高质量发展根基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制造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传统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塑,进入智能制造。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亟须打牢产业技术基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努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
 
  近些年,智能手机产业已成智能制造的一张金名片。从海外手机品牌霸榜,到OPPO等智能手机厂商强势崛起,国产手机在技术、设计方面不断突破,打破海外品牌占领国内高端机市场的固有格局,加速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更新迭代。
 
擦亮智能制造“金名片”


 
  前不久,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3 MWC)上,OPPO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制造商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展出了折叠旗舰Find N2系列及零功耗标签、Wi-Fi 6路由器、45W液冷散热器、Air Glass 2辅助现实眼镜等多款新产品和技术,引发了各方对中国智能制造的高度关注。
 
  高光背后,是这家企业多年来以坚持科技创新作为自身发展重要战略,以自研技术和全球六大研究所、四大研发中心为依托,围绕新发展格局持续发力,从研发、产品、制造、供应链等各环节,协同推进产业融合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每3部手机中,就有2部是中国制造。大量数字都在向全球展示中国制造的规模与速度。在广东东莞的OPPO数字化智能工厂,平均每10秒就可生产一台手机。配合大量先进自动化设备和数字设备,拥有1万名工人的工厂,每年的目标是生产4000万台手机。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逐步解决了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工艺亟须调整、产品合格率亟待提升等问题。在OPPO数字化智能工厂,部分工人只需看一眼屏幕上的数据,便可观测手机生产的每个细节。
 
  OPPO制造与品质事业部总裁郭小聪表示,从今年开始,OPPO手机将从预测式生产方式转化成订单式生产方式。按订单生产,从准备原料、组装贴片,到总装、测试,再到物流,手机制造周期将从16天降至6天以下。
 
“凤凰计划”助力智能制造升级


 
  在OPPO的“凤凰计划”中,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组成部分。制造升级分为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四个阶段,处于金字塔底层的是标准化,顶层是智能化。
 
  标准化,即把所有业务动作统一标准,形成固定流程。从2020年到2022年,OPPO对工作流程、整体设备以及研发之间产品设计方案等,都重新进行了大幅度的标准化提升。
 
  自动化,即把固定下来的流程形成信息化系统,并用IT系统统一起来。比如,OPPO在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落地的首个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组装、测试、包装等生产环节,自动化率由16%提升至现在的50%,每人每小时的产出提升400%。
 
  数字化,让信息化出来的“死数据”活起来,让所有人能较为清晰、迅速地拿到一些业务评价指标。2020年,OPPO成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构建统一的大数据体系与技术中台,自上而下全范围参与数字化转型计划,实现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将人的一些判断逻辑与思想形成算法,让系统做自主判断。比如,生产设备实时状态管理系统SCADA,能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生产线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设备实时状态的监控和管理以及设备问题的预警和分析。采用SCADA后,设备问题导致的生产效率损失降低了15%。
 
  目前,OPPO的智能制造升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OPPO的SMT自动化生产达到85%,自动化测试达到90%。截至2022年9月底,OPPO的SMT(表面贴装技术)全自动生产线处于全行业领先,总装生产效率也处于行业领先,每条生产线平均每10秒生产一台手机,UPH/UPPH(单小时产出与单小时人均产出)领先。对比2020年,一台机器制造成本下降接近40%。
 
“自有制造”赢得战略主动


 
  协同推进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亟需数字化赋能,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目前,手机的生产制造已有非常成熟的模式,一是建设工厂自己生产,二是交给服务商代工。很多手机厂商选择将生产制造交给消费电子代工企业,这虽然能进一步压缩成本,降低生产风险,但也面临更多产品质量保证方面的考验。在手机的生产环节,OPPO走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绝大部分依靠自有工厂和自己的工人,即坚持“自有制造”。
 
  放在中国制造大环境下看,“自有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一些品牌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特色道路。郭小聪认为,OPPO“自有制造”最大的优势就是跟研发深度协同,产线可以从产品制造的角度给研发提需求。比如,对于中低阶产品,在研发层面就推动去做比较深入的易制造性、可制造性、易自动化性设计,降低制造成本。
 
  不断深入的国际化,也要求OPPO提升自有制造的能力。如今,OPPO不仅自产率超过80%,还拥有极强的产业协同能力。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OPPO通过对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最终实现了高质量生产。尤其是在向中高端品牌突围中,更科学的部署、更极速的响应可以实现研发和制造、市场整个链条的深度协同。
 
  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的时代背景下,OPPO从坚持自有制造到升级智能制造,带来了全球化稳定交付,缩减制造成本,品牌高精尖转型,以及营造更好的用工环境等成果。在这场中国制造的创新浪潮之中,OPPO无疑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企业。
 
谋发展、惠民生、聚众智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大会发言特写
谋发展、惠民生、聚众智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大会发言特写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郑明达、刘开雄、魏玉坤)“推动企业建立原发性创新‘护城河’”“鼓励企业家‘把1米宽的市场做到100米深’”……

  9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13位委员作大会发言。来自民建界的李世杰委员围绕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和创新力建言献策。

  政协大会发言,被称为中国“协商民主的讲坛”。在这里,委员们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拿出扎实的研究和调查成果,提出精准可行的意见建议。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步恢复、持续回暖态势;

  近些年,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深耕细分领域、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优秀企业,一部分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

  讲台上,委员们细数一项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倍感振奋。

  蛟龙入海、天眼巡空、墨子传信、嫦娥探月……谈起这些引以为豪的科技成就,来自九三学社的刘忠范委员感慨地说,一件件国之重器,凝聚着一批批顶尖科学家的卓越智慧,也倾注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

  “如果说顶尖科学家是大脑,那么卓越工程师就是双手。”他建议,打造一支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构建世界一流工程科技战略人才培养体系。

  艺术源于生活。来自文艺界别的傅若清委员以《流浪地球2》为例——电影中硬科幻重工业美学的呈现,同近年来中国现实中诸多大国重器的问世相呼应,引发观众共鸣和好评。

  “观众的反馈与各界的回应,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自强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身为文艺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傅若清委员感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

  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端牢“金饭碗”、充实“钱袋子”、用好“助推器”、织密“防护网”、当好“娘家人”……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江广平委员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为全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出建议。

  围绕着“以科普现代化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的高鸿钧委员提出,通过科学普及,提升人的科学素质,转变人的思想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

  ……

  委员先后登台,一个个真知灼见,通过视频信号传向各分会场,凝聚起大家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识与力量。

  最后走上讲台的是来自台盟的孔令智委员。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孔令智委员话语坚定。他说,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必须完成的一份沉甸甸的历史答卷。

  孔令智在大会发言中呼吁台湾岛内的广大乡亲,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明辨大势,把握机遇,与大陆同胞一道,担负起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重任,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伟业!

 
在国家进步中拥抱更好的自己
在国家进步中拥抱更好的自己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当“95后”的吉列子日代表把乡亲们的关切带到全国两会,无数年轻人也在国家发展新蓝图中谋划着更美好的明天。

  青春,在这个春天激扬澎湃。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医保社保、养老托幼、住房保障……社交平台上,年轻人积极参与两会话题,坦率表达观点。热气腾腾的讨论中,有现实诉求,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两会上,代表委员以议案提案建议的方式,探讨、关注着年轻的梦想。青年的期盼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那些关于成长的难点痛点,两会上一系列部署给出了答案:“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发展蓝图里有青年,国家进步更是离不开青年。青年是光,是电,是力量,是国家发展之所系。青年怎样,未来中国就怎样。青年流多少汗,未来中国就多好看。挥洒青春的朝气、锐气、志气、才气,用脚步丈量大地,高擎青春火炬,在时代洪流中拼出最好的自己。

  前行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一帆风顺的,真正的强者总是在磨砺中昂扬奋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山巅的风、海里的浪、彼岸的云,征途上最美的风景,只属于不畏艰辛的人。

  青春的梦想格外绚丽,怀揣梦想一起去拼搏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之手。握紧它,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

(记者任沁沁)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部委回应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现场直击
部委回应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现场直击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8日中午,一场连线三地的“云上交流”在科技部的一间会议室如约进行。

  全国政协委员汪鹏飞和全国政协委员隆克平分别在驻地参加连线,连线的另一端是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和他的两位同事。

  这几天,在政协分组讨论中,汪鹏飞、隆克平等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话题,提出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建议。

  “真是没想到,我提出建议的第二天晚上就接到科技部的电话,说从国办收到了我的建议,还要视频连线进行回应。”汪鹏飞说。

  简单的寒暄之后,这场“云上交流”很快切入正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一个成果从实验室走到产品,链条很长,怎么高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于经济主战场,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汪鹏飞开门见山。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现象,一头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成果多,一头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技术产品的需求大,但中间的对接还不够通畅。我建议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中间平台,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真正把高校院所和企业匹配连接起来,有效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隆克平接着说。

  对于委员们关心的问题,陈宏生一一回应:

  “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在制度改革、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也还存在需要加快解决的关键问题。你们的意见建议切中要害,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科技部将聚焦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工作,促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转化……”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大家都意犹未尽。陈宏生说:“今天交流的几点内容都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大课题,我们将围绕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继续深入研究,做好相关工作,也希望和两位委员保持联系。”

  “这次连线我的收获也很大。科技部介绍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一些进展,我感到很振奋。”汪鹏飞说,相信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探索完善,越来越多高价值的科技成果将得到实实在在的转化应用。

  汪鹏飞等委员的意见建议得到部委快速回应,正是得益于国务院办公厅每年组织开展的旁听全国两会工作。

  3月5日到6日,75名国办工作人员现场听会,25名国办工作人员梳理汇总当天所有现场旁听会议记录,并摘编两会简报和网络小程序留言,确保“当天记、连夜汇、一早报、及时转”。

  “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好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转办,确保及时得到有效回应。”国办工作人员孙远斌说。

  通过国办工作人员现场旁听和梳理转办,全国两会期间,不少提出意见建议的代表委员都收到了来自有关部门的回应。

  8日上午,在代表小组会议间隙,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代表参加了一场视频连线。

  农业农村部302会议室内,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监测统计处处长邓飞及同事认真倾听。

  “中西部地区对于科技、信息化和人才的需求强烈,我们希望这方面政策能进一步倾斜。”郭凤莲一直关注农业农村发展。

  在山西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中,郭凤莲提出关于提高农村产业数字化水平、加大农业大数据成果转化应用力度等建议。第二天,这条建议即被国办转至部委办理回应。

  “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大数据、物联网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变革、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节本增效作用非常大。”邓飞说,“下一步,我们会把代表委员的建议充分反映在政策制定中,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的应用,让更多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

  ……

  “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收到建议答复,这是第一次。我觉得很好,反馈很快。部委介绍了这些年在互联网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未来农业农村信息化数字化的打算,我会带回去,告诉乡亲们。”郭凤莲说。

 
从来华行李箱“变瘦”看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意义
从来华行李箱“变瘦”看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意义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这一年度盛会,不仅关系中国自身的发展,对其他国家也有重要意义。
 
  “我们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翻开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决心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个在华生活多年的埃及人,我目睹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个开放的中国对饱受冲击的全球经济复苏意义非凡。
 
行李箱“变瘦”背后的故事


 
  我身边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这几年大家有个共同感受:到中国来时行李箱“变瘦”了。十多年前,每次在埃及结束休假、返回中国之前,家人总是把我的行李箱塞得鼓鼓囊囊。奶酪、椰枣、调料……我总要带回很多家乡特产。
 
  如今,通过进博会等平台,更多的全球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埃及的橙子、阿联酋的椰枣、叙利亚的精油等阿拉伯国家特产出现在中国超市货架,我的行李箱越来越“瘦”了。在这里的线下和线上商店很容易买到各种阿拉伯国家食材,价格也实惠。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最近五年中国加大了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新设15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发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作用,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减67%和92%,关税总水平从9.8%降至7.4%。
 
  在一些发达国家热衷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所谓“脱钩断链”搅动世界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以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无疑是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关键枢纽,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红利让全球受益。
 
投资中国成为优选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是中国政府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
 
  在中国十几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来华投资。大部分企业刚进入中国时,把这里视为“世界工厂”,随后很多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不断提升在华产业链的附加值。
 
  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1.2万亿元,引资规模再创新高,居世界前列,显示出中国经济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
 
  阿拉伯国家中,以海湾国家在华投资尤其引人瞩目。沙特阿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等能源巨头,都与中国许多省份和企业展开深度投资合作。正如沙特《利雅得报》所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坚持互利共赢,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了双方相互投资和经贸合作的成倍增长。”
 
  长期以来,海湾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主要投向欧美发达市场。近年来,因为中阿关系持续向好,经济纽带日益紧密,中国市场和资产越来越受到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青睐。2018年,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务监管局中国办公室在北京成立,成为其首个海外代表处。
 
  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是沙特在华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在中国经商已超过20年。随着中沙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该集团2017年以来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设立4个投资办公室。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也从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中找到商机,公司宣布了碳中和战略,将积极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合作。
 
  “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中国领导人的形象阐释令我印象深刻。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句话充分表达了中国对吸引更多外资的信心: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一定能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朋友多了路好走”


 
  阿拉伯谚语说,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一倡议已吸引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让民众过上好日子”。多年来,中国领导人始终强调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十年来,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
 
  “一带一路”为埃及现代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埃及新行政首都就是典型案例。
 
  在开罗以东的沙漠中,一座现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在中国企业承建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中,矗立着385.8米高的非洲第一高楼,它标记着埃中友谊的新高度。项目仅用时四年多就接近完工,埃及《金字塔报》称“中国速度让埃及梦想成真”。
 
  从选材到技术,这个项目处处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将帮助开罗有效应对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已成为埃及的网红景点,人流熙攘。每次我回国探亲时,必去打卡。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遍布非洲大地。2018年,我在肯尼亚乘坐了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距铁路(蒙内铁路),这是由中国承建的铁路。从车站到列车,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派现代化景象;从自助购票到乘务人员的服务,乘客们体验着便捷和高效。
 
  埃及阿德尔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卡里姆·阿德尔认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成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赢得了众多国家支持和响应。
 
  去年,我有幸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阿拉伯文版的翻译和审校工作。字斟句酌之中,我更深刻理解了中国领导人的所思所倡。“我们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段话深深打动了我。
 
  阿拉伯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讲“朋友多了路好走”。中国,一个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国家,带给世界的将是更多实实在在的机遇。
 
(作者为新华社埃及籍记者阿里·萨贝特)
 
梅亦代表:文旅“火”起来,乡村“活”起来
梅亦代表:文旅“火”起来,乡村“活”起来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产业不可或缺。文化在活化乡村的同时,乡村也因文化的涵养变得更有质感,形成独特的文旅名片,助推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文旅厅厅长梅亦表示。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体验乡村旅游、爱上乡村旅游。数据显示,2019年乡村旅游达到30.9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一半以上,总收入1.81万亿元。

  “在江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居民休闲消费新的兴奋点、旅游发展新的引爆点。”梅亦说,乡村旅游已经实现了从旅游业“配角”到“主角”、从“零星分布”到“全域发展”、从“单一模式”到“多元业态”、从扶贫“边缘区”到致富“主战场”的“四大转变”,日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

  目前,江西省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1个、重点镇(乡)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7个、重点镇(乡)6个,省5A级乡村旅游点37个、4A级乡村旅游点210个,省旅游风情小镇66个。其中,婺源篁岭、大余丫山、龙南虔心小镇、井冈山神山村、靖安中源乡等5地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育乡村文化旅游IP。”梅亦说。近年来,江西围绕赣之“味”、赣之“潮”、赣之“韵”、赣之“美”,培育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休闲康养等一批辨识度高、市场前景好、游客评价高的乡村文化旅游IP,实现了乡村文旅的破局“出圈”。

  过去到婺源,春季看油菜花,秋季看“晒秋”,如今婺源篁岭天街上四季游人如织,甲路油纸伞、婺源龙灯、龙尾歙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制作表演吸引游客驻足,街里巷间密布的茶坊、酒肆、书场、砚庄,充满“人间烟火气”。“通过不断挖掘新的文化元素,婺源的文旅IP越来越丰富。”梅亦说。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在文旅方面都在发力,通过出台新政策推动新探索,引导产业发展。很多在今年春节出行的游客,在他乡不乏与民俗非遗偶遇的经历,给旅途平添美好记忆。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也借助非遗民俗活动的复苏,看到了开拓文旅产业发展新方向的可能。

  “江西高度重视乡村文旅发展。作为江西文旅行业的主管部门,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实现品牌化、聚集化发展。”梅亦说,近年来,江西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江西省文旅厅也相继编制了《江西省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指南》等地方标准。

  安义古村、乐安流坑古村、吉州钓源古村、万安田北农民画村……在各项政策支持下,江西各地充分依托“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禀赋,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

  “从江西各地的实践来看,社会力量以及群众的参与,也是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梅亦说,景德镇市浮梁县把艺术引入乡村,通过“艺术在浮梁”项目,实现艺术家和村民的深度互动。“当地村民不仅成为这场‘大地艺术’的实践主体,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受益人。”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要坚持文化引领和产业带动。”梅亦说,近年来,全国各地结合资源、产业特色,纷纷举办各种乡村文化旅游节,以节兴旅,以旅助农。比如,江西的赣南脐橙节、井冈蜜柚节、婺源油菜花节等已形成品牌,带动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兴旺。

  “但是,目前乡村旅游还缺乏全国性、引领性的品牌节事活动。”梅亦建议,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新品牌,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合理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乡村文化旅游无论是人次还是收入,均已占据文化旅游半壁江山,设立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的条件已经成熟。”梅亦说。

   (本报记者黄书波、薛园)

 
王洪斌代表:文旅“链条”长,拉动就业强
王洪斌代表:文旅“链条”长,拉动就业强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文旅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群众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市长王洪斌说,大力发展文旅,能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老百姓可以“田间地头做产业,唱着山歌搞旅游”。

  文旅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也预测,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4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80%。

  “这些利好消息让我们倍受鼓舞。”王洪斌说,张家界以旅游立市兴市,旅游业不仅是支柱产业,也是促进群众就业的主渠道之一,“群众有了事情做,收入才会稳步提高”。

  2022年底,张家界以承办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围绕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民宿旅游、夜经济等业态,从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持续激发经营主体营销活力,多措并举鼓励群众创业就业,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提质、融合发展。

  张家界创新“龙头企业+基地+乡村旅游开发+村民文化”“景区+配套产业+农户”“景区项目+旅游村+农户”等模式,打造优质旅游景区,带动周边群众返乡就业。张家界新开发的24条生态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辐射22个乡镇、205个村,直接和间接带动6万余人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如今在张家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山水,还可以重走红军路,或体验徒步穿越茅岩河等户外活动,文旅产品越来越丰富。

  发展多元经营主体是促进就业的又一探索。张家界鼓励支持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游、农家游等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积极探索建立让当地群众合理分享文旅产业发展的收益机制,建成星级休闲农庄、乡村旅游区点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56个、家庭农场1334家、星级民宿39家,吸纳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

  “游客来到张家界,可以把桑植白茶、土家织锦等上千种特色旅游农产品带回家。”王洪斌说,通过一手抓文创产品的创新创造,一手抓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培育特色旅游商品,又有效带动2万多群众就业。张家界湘阿妹农业科技产业园与武陵源区协合乡建立就业帮扶机制,每年给附近务工群众发放工资6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2000户群众受益。

  此外,让文旅产业更好带动就业,张家界市还十分注重提升从业者的就业技能。全市建立了旅游、人社、财政等部门合力推进的旅游就业机制,创新举办网络创业培训班,开展旅游服务、实用人才技术等系列培训,使2348名旅游从业人员实现了技能提升。

  今年以来,张家界文旅产业迎来“开门红”,仅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茅岩河四大景区就接待游客135.3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8.13%,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272.43%,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旅游从业人员不仅基本恢复就业,而且还出现了人才缺口。

  3月6日,张家界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向市人社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出请求称,“目前张家界300家旅游相关企业人才缺口约1万余人”,希望通过人社部门与市内几所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联系,以实习、校园招聘、网络岗位发布等方式解决人员缺口问题。

  “今年张家界计划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育旅游、工业旅游、民宿旅游、水上旅游、低空飞行等新型旅游产品,还将大力拓展恢复入境旅游市场,引进世界旅游组织机构和项目、国际著名旅游企业落户,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就业岗位。”王洪斌说。

  “从张家界的实践来看,文旅是促进就业的大产业。”王洪斌表示,发展好文旅产业,能够拓展就业空间、增加群众收入,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着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张典标、刘芳洲)

 
张卫东代表:文旅一业兴,消费百业旺
张卫东代表:文旅一业兴,消费百业旺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随着公众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文旅产业也要换挡升级,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发挥独特的消费拉动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张卫东表示。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9年,国内旅游人次从26.41亿增至60.06亿,旅游收入从1.93万亿元增至5.73万亿元,2019年出境旅游人数达1.55亿人次。

  近期,前程无忧发布的《2023旅游业从业预期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的受访从业者已处于就业状态,前厅接待、餐饮等岗位需求量较大,短期内薪酬上升,还催生了个性化、精细化业务相关岗位。

  迪庆州属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当地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构建新型旅游产品体系,吸引国内外游客深度体验游,形成文旅消费热潮,并带动群众增收。全州38.7万人中,有16.8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文旅产业。2019年,迪庆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200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收入超过265亿元,旅游创汇约5亿美元。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曾是一种惯常的旅行方式。如今,游客们更注重旅行体验感。张卫东说,在满足旅客打卡美景需求的同时,如何激活文旅业带来的美好享受以及“疗愈”功能,是各地探索的重要方向。

  文旅业是迪庆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引擎产业。迪庆州依托“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茶马古道”四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招牌,拓展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行体验。

  位于香格里拉市的巴拉格宗景区是一家4A级景区,在这里除了感受独特的自然风光外,当地导游还会讲述“藏族愚公”斯那定珠的传奇故事。斯那定珠是景区负责人,他从身家数千万,变成“亿万负翁”,只为修一条路,连接起封闭的家乡和精彩的外部世界,也才有了带动大家致富的景区。

  “要不断优化产品供给,让游客在同样风光里获得不同体验。”张卫东说,美景是稀缺资源,但美景背后的故事更为稀缺,要注重深挖本地人物故事,让风光变风景,更让大家知道风景背后的故事。

  为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迪庆州不断开发文旅产品、拓展旅游业态,体验感强、参与度高的文旅产品受到追捧。在今年藏历新年期间,政府部门与文旅企业联动配合,开发出藏家歌舞表演、藏式篝火晚会等文旅产品,仅独克宗古城接待的游客便超过8万人次。

  “我们积极做好资源适配,撬动文旅消费。”张卫东说。以当地开拓的“酒店+”“民宿+”旅行产品为例,过去酒店、民宿只是睡觉的地方,经过系列尝试后,依托酒店、高端民宿将周边少数民族农事、民俗等项目融合进来,开发出“生态游”“研学游”“民宿体验游”等定制化旅行产品,激活少数民族文化的体验功能和“三江并流”的生态功能。

  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是纳西族、藏族、白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还拥有滇金丝猴公园等生态动植物景观。当地通过打造精品民宿群落带动深度游,并开发了文化体验、自然风光、度假养生、体育运动、科研科考5条旅游线路,实现从“卖客房”向“卖服务”的转变。

  如今,在普达措公园露营、徒步,在汤满村体验藏式黑陶制作,在滇金丝猴公园深度研学……来迪庆的旅行内容更加丰富,旅行时间也得到延长。

  开年以来,迪庆全州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已超过2019年同期。其中,接待游客总量超过280万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160.32%;旅游收入约29亿元,为2019年同期的175.54%。

  “文旅产业已释放出‘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张卫东说,迪庆州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推出“文旅+”和“+文旅”的新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世界的香格里拉”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本报记者黄书波、杨静、赵彩琳)

 
施文美代表:企业高质量发展,先得有高素质人才
施文美代表:企业高质量发展,先得有高素质人才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把产品做到最好,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工作者要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微特”)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说。

  施文美一头短发,显得十分干练。去年,她领衔的研发团队共完成146项新产品研发。“现在还有很多项目在推进,尽管千头万绪,但进度不能耽搁!”

  让人意外的是,在特种电机行业耕耘30年的施文美,却只有初中学历。她做过保姆,当过纺织工人,初入行时也只是车间技术含量最低的嵌线工,从未想过会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而太平微特,那时也只是一家承接代工业务的村办小厂。

  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来袭,太平微特失去了来料加工订单,濒临倒闭。潜心创造、不甘平凡的施文美,与试图摆脱危机、自力更生的企业,走到了相似的“十字路口”。

  刚刚开始自学电机研发技术的施文美,忐忑地站了出来,提出搞研发,让同样忐忑的企业负责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当施文美把自己最满意的电机图纸传给业内人士看时,得到的却是“你这是依样画葫芦,根本不得要领”的反馈。

  困难,压不倒奋斗的人。施文美一头扎进电机图纸的研究,找老师傅请教、跑图书馆学习、到院校深造……每天熬到晚上十一二点,逐渐成长为电机领域专家。

  1998年,施文美承担的企业首个自主研发产品——110SZ直流伺服电机成为当时最先进的电梯开门系统,让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内行业龙头。

  成为技术带头人后,施文美仍坚持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补课”。“工匠精神,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产品做到最好。”施文美说,“‘补课’就是为了掌握更多技能。”

  10年前,西门子找到太平微特,要求定制一种可用于地铁屏蔽门系统的超薄电机。尽管研发难度极大,但施文美咬咬牙说:“要做,而且要做好!”

  “使用空间和尺寸严格受限,电机的功率又不能小,可靠性怎么保证?”最初的试验品一上设备,只转了三四十万次,就因承受不了负荷而开裂。失败电机的噪音,深深刺痛施文美的心。

  重新再来!施文美与团队成员反复计算、论证,通过改进激光焊接工艺,交付了体积只有餐盘大小的超薄型永磁同步电机,不仅效率远超传统电机,使用寿命更是达到西门子要求的3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们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打破外国技术垄断、降低研发成本做出了一些贡献,还带动了下游产业链发展。”施文美自豪地说,企业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实现创新驱动,创新的前提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包括高素质的技工人才。

(本报记者黄书波、张典标、薛园)

 
杨金龙代表:喷枪是他最生动的教案
杨金龙代表:喷枪是他最生动的教案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工匠精神的培育弘扬,离不开社会环境、政策制度的保障支持,要加快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培养更多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90后”教师杨金龙说。

  15岁开始学习汽车喷漆的杨金龙,21岁就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拿下了汽车喷漆项目金牌,成为赛场上的一匹黑马。

  这个外行人很难评判高下的比赛项目其实并不简单: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掌握未知涂料的属性——标准喷涂厚度0.13毫米,允许上下浮动的误差只有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喷涂过程中手抖一下都会超过0.01毫米。

  杨金龙每天要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重复这0.01毫米。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秉持的职业操守、精品意识和卓越追求。

  “我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像体育健儿一样在世界级的舞台上为国家而战,为国争光。”回国之后,杨金龙获得了浙江省“0001”号特级技师证书。

  现在,他传授给学生的也是汽车喷漆技能。从涂料特性到喷涂技法,一把喷枪就是他最生动的教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技能人才培育迎来了春天。”杨金龙建议,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形成社会共识,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去年以来,杨金龙不断走进职业院校、工厂、车间、汽修店等一线了解企业技能人才需求、青年技术工人职业发展情况。

  “高学历技术人才短缺,又会操作又懂编程的人才尤其难觅。”杨金龙说,许多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技能尤其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缺口依旧不小,企业“喊渴”需要相应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

  对此,杨金龙建议,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力度。例如从国有企业做起,对通过相应技能等级认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在职业晋升中给予技师、高级工毕业生享受本科、大专生同等待遇。

  在培养路径上,杨金龙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加大规模、加快速度,推进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同时加大对技工院校办学的支持力度。

  杨金龙说,我国技工院校已经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有技工院校2400余所,在校生400多万人,每年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0余万人次。

  此外,杨金龙还建议加快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思路,建立终身职业培训机制,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也激励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本报记者薛园、吴帅帅)

 
王海代表:一道焊缝就是一个“签名”
王海代表:一道焊缝就是一个“签名”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身穿青灰色工装,头戴亮蓝色安全帽,拿着手电筒站在货车出厂线前,对即将出口的货车进行焊接质量检查——在王海的手机里,珍藏着这样一张工作照。这是他日常工作中最普通不过的场景,却时刻提醒着他“极致”二字。

  52岁的王海是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下称“中车齐车公司”)的高级技师,也是国家级王海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1987年,王海进入中车齐车公司工作,经过30多年的历练,逐渐成长为公司焊接领域的领军人物。

  2010年,中车齐车公司接下了澳大利亚一家大型矿业公司的不锈钢矿石车订单,这也是公司打入国际高端产品市场的重要一“战”。王海回忆说,这款矿石车不仅车型结构复杂,而且在不锈钢焊接、异种钢焊接等技术层面难度非常大。

  从焊机、焊材的选用到工艺参数的制定,从温控到焊接方法,王海带领工人们反复试验。但没想到,刚开始生产时,整辆车几乎都被外方监造人员用记号笔画上了白线,弧坑、气孔、成型不良等问题被一一揪了出来。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是不是没事找事”……不少老工人有些“脸上挂不住”,嘴里嘟嘟囔囔。这时候,王海站了出来,和大家一起对每个环节进行“再把关”,对达不到要求的工人现场再培训,“誓把那些白线一条条擦掉”。

  从起初的不满、质疑,到检验结果100%合格,外方监造人员终于为王海和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就这样有了“从0到1”的蜕变,中车齐车公司拿下了这家外企多款不锈钢矿石车的大单,也赢得了来自海外的认可。

  为进一步提升矿石车的综合性能,外方客户提出,焊接要从原来的实心焊丝改成难度更高的药芯焊丝。

  王海连夜赶制PPT课件,以文字、图片、动画的形式将药芯焊丝的工艺特点、技术难点“掰开揉碎”,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全部传授给焊工。经过半个多月的培训,180名焊工全部合格上岗。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糊弄”“一道焊缝就是一个‘签名’”……这是王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王海技能大师工作室有26名成员,他培训过的技术工人多达数千人,大家都谨记着他的“极致”要求。

  多年来,王海先后有30多项成果荣获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6项,帮助公司累计生产7100多辆出口海外的矿石车。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年全国两会,王海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的建议,希望引导更多技能人才发扬工匠精神,为建设制造强国、擦亮中国制造“金名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黄书波、杨思琪)

 
贾亮代表:青年成就自我,“学技能”是新途径
贾亮代表:青年成就自我,“学技能”是新途径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多学、多看、多练、多思考”,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贾亮常挂在嘴上的话。

  无论是绝活傍身的“技术咖”,还是传道授业的安徽省技术和学术带头人,或是创新一线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从业20年,经历两次职业赛道转换,虽然贾亮身上有着多重标识,最醒目的还是“工匠”二字。

  2004年,16岁的贾亮进入阜阳市一家汽车贸易公司当学徒工,学习汽车喷漆技术。“那时,老师傅不轻易传授技术,只能抢着干苦活、重活,借帮师傅打下手的机会‘蹭’点技术要领,再趁夜里偷偷练习。”贾亮回忆说。

  凭着求知若渴的初心和追求精进的匠心,贾亮成了业内有名的“技术咖”。也正是这段“偷师”经历,让贾亮深感传统师带徒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技工教育除了教授学徒技能,还应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育。

  2014年9月,贾亮转行成为一名汽修专业老师。他以培养人才为使命,毫无保留地把“独门秘籍”传授给徒弟们,并将培养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设置中。

  2017年,为了参加一场大型职业技能比赛,贾亮白天教学,晚上训练,手臂负重5公斤练稳定,用砂轮机打磨气球、灯泡练技巧,蒙眼喷漆练肢体感知力,最终一举夺得“汽车维修”项目冠军。

  “我就想给学生‘打个样儿’。走哪条路都没有捷径,唯有勤学苦练、敢为人先。”在贾亮的带动下,一批“00后”新工匠在各类技能大赛中竞相涌现,20多名学生分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9年,以贾亮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从这里走出的1800余名高级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这些年,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绿色“换挡”、智能提速,贾亮又转型当起了智能汽修行业的“新创客”,专利技术创新屡结硕果。现如今“新能源+智能网联”正在重构汽车产业新生态,贾亮和团队又将目光转向“汽车+IT+通信”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贾亮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壮大、质量持续提升,但劳动力市场结构仍不均衡,中高级技师缺口很大。“大国工匠需要青年力量,要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青年群体生根发芽。”他说。

  今年全国两会上,贾亮建议将劳模、工匠精神纳入普通教育不同阶段课程,定期开展劳模工匠教育体验活动,完善高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分类考试制度,引导学生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建立工匠科技体验中心,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交流,让“学技能”成为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途径。

(本报记者王若辰、刘美子)

 
徐立平代表:要储备小众工种高技能人才
徐立平代表:要储备小众工种高技能人才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谨慎、坚持、成就感”,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总结自己30余年工作的关键词。

  他一直坚守在火箭推进剂整形(即药面整形)这一特殊岗位上,人们给了他一个浪漫的称呼——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凭着一颗匠心和数十年的钻研,徐立平练就了一身绝活。整形要求是公差±0.5毫米,徐立平能做到±0.1毫米,铲下的药面均匀纤薄,拎起来能透光。

  长期伴着火箭燃料,徐立平有过很多惊心动魄的经历。比如,钻进发动机,在高能炸药的“包围圈”里挖药整形;把手探进推进剂,仅靠手感“盲操作”。而这种“小说般”的经历,今后将越来越少。

  “固体推进剂已能部分实现模具生产,整形压力小;我们厂也在研究基于动作捕捉、动作模拟技术的‘遥操作’系统,助力早日实现危险岗位的机器换人。”徐立平说。

  航天领域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一代代航天人“积跬步”的结果。“我们的岗位虽有风险,但通过药面整形能发现技术和工艺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探求有效解决措施,推动我国航天动力技术不断进步。”徐立平说,“这是我们一线技能工人秉持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

  工作中的一丝不苟,早已浸透徐立平的各个角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徐立平给自己的定位是基层的代表、一线技能工人的代表。履职以来,徐立平投入很多精力做调研,呼吁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某一工种从业人员少,但不代表不重要。也正因为人员少,常常要靠熬工龄,一步步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缺乏凭借能力快速成长的机会。”徐立平建议,加大激励力度,通过开展技能比武等方式,激发从业人员苦练技能,储备起一支特殊、小众工种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位30多岁的小众工种技工,因为在陕西省的技能比武中获胜,已经成为高级技师了。这件事激励带动了不少人。”徐立平感叹道。

(本报记者王若辰)

 
“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跨越都将产生世界性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跨越都将产生世界性影响”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初春三月,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召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中国式现代化,是这次两会上的高频热词,也是国际社会的聚焦重点。透过两会这个重要窗口,国际社会看到,中国人民正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共同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新的征程,也为世界带来新启迪、新机遇、新福祉。

“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发展模式”


  “中国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变化”“农民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务农环境”“高铁拥有令人惊讶的速度,给人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今年两会期间,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对记者讲述他对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印象。

  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通过今年两会,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佩里注意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现代化,同时也重视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价值。中国政府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制定长期规划,听取百姓声音,注重和谐发展。

  通过对中国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乌亚纳耶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坚强领导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这对于中国应对挑战、实现长远发展非常重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发展方略。”乌亚纳耶夫说。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给各国观察人士留下深刻印象。在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前国会主席、前副总理颇钦·蓬拉军看来,关注人民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显著特征。“中国在减贫、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方面取得卓越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颇钦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发展模式,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多次到访中国的约旦作家萨米尔·艾哈迈德近年来一直用手中的笔记录中国发展的脚步。透过今年中国全国两会,艾哈迈德加深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这是全面的现代化,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方式推动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考虑了自身国情和发展经验,没有照搬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这位中国问题专家由衷感叹。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

  “2019年访问中国期间,我前往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考察。30年前,这里的植被覆盖率非常低。遇到强风后,沙子可以一夜之间被刮到很远的地方。如今,得益于植树造林计划,这片荒芜之地已变得郁郁葱葱,为沙尘暴的大幅减少作出很大贡献。这里发展起绿色产业,建起了太阳能发电厂。”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太阳报》前驻华记者阿马杜·迪奥普以自己的所见所闻,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近年来中国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倡导的高质量发展将不断为世界各国带来启迪和借鉴。”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学者爱德华多·雷加拉多同样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科技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使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生活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今年两会让他更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回应、满足人民需求,现代化建设成果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对世界现代化发展具有开创意义”


  “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给很多国家带去积极影响,这些国家非常钦佩中国发展成就。”从事电商业的墨西哥青年安德烈斯·迪亚斯讲起自己的故事。

  2019年,迪亚斯到中国参加全球数字经济人才项目,来到“电商示范村”浙江临安白牛村。过去,当地村民背着核桃走山路到城里售卖,如今,白牛村凭借电商平台精细服务、大数据技术支持和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迪亚斯已将在白牛村学习的电商经验带回万里外的家乡,在墨西哥开展“数字城镇”项目,他帮老鞋匠网上售卖传统工艺皮鞋,搭建养蜂人技术交流的数字平台,为石匠带货火山石材质的研磨碗……迪亚斯正在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墨西哥多地。

  中国立足本国国情和文化,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积累的成功经验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为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启示。

  “去年在上海进博会上,我看到中国的机器人、新型汽车,智能化程度之高令人赞叹。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即时通信应用、移动支付非常发达。”两次访华的智利合作广播电台制作人法比安·皮萨罗对中国的技术应用水平印象深刻。

  皮萨罗说,中国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带来“人与人之间的超级链接”,使中国人生活更便利,中国科技发展经验值得各国深入学习。“智利应该从日益深化的智中合作中学习经验。”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发展体现优势和韧性。发展中国家应该学习如何像中国那样依靠自身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阿尔及利亚《独立青年报》新闻主任卡迈勒·曼萨里说。

  委内瑞拉新兴经济体发展高等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主任路易斯·德尔加罗指出,近年来委内瑞拉政府正学习借鉴中国高质量发展经验。在消除贫困、发展工业和科技、向低碳经济转型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都非常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开创意义,”多次访华的文莱资深媒体人、时政观察家贝仁龙说,“中国推进现代化的举措和成就,让发展中国家意识到,现代化标准不是只能由西方国家制定。中国已向世界证明,立足自身国情和文化传统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确实行得通。”

  “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为自身发展不惜牺牲弱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专注研究中国25年的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亲眼见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出这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促进文明相互理解和交融。

  爱德华多·雷加拉多同样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现代化,它既基于本国国情,又与外部世界关联,包容性突出。近年来,拉中关系发展迅速,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让许多拉美国家受益。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新途径。

“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促进全球发展”


  “正逢中国两会,我们的项目也有喜事。3月4日,老中铁路老挝段迎来客流高峰,单日发送旅客突破1万人次,创下铁路老挝段开通运营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回答记者关于为何关注中国两会的问题时,来自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的冯通·苏潘通脸上满溢笑容。

  中老铁路于2021年12月开通运营,是“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中老铁路老挝段客货运输量质齐升、超出预期,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发送旅客超180万人、货物近290万吨,货物品名从开通初期的100余种拓展到2000余种,有力支持老挝经济社会和中老合作发展。

  作为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冯通见证了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切身感受这一项目为老挝发展注入的澎湃动能。“今年两会,中国政府提出将按照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将为各国创造新的合作机会,也会给我个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今日之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发展自己也惠及世界。

  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当地学者查希尔·贝赫扎德几乎每次经过中国援建的喀布尔大学综合教学楼和礼堂时,都会驻足凝望这栋外观典雅的白色连体建筑,感念阿富汗与中国的深情厚谊。“中国愿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机遇,让其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这栋在阿富汗算得上独树一帜的现代化建筑,就是中国推动国际合作共赢的范例。”

  “中国为世界带来很多机会。在非洲,很多国家都从中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受益。”卢旺达能源集团工程师泰奥内斯特·希加尼罗指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干涉别国内政。在一些西方国家对他国指手画脚时,中国正帮助我们建设工厂、酒店、超市。这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促进全球发展的真实写照。”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的壮大,为百年变局下各国破解社会发展难题注入信心力量。

  在波兰议会波中友好小组前主席彼得·加齐诺夫斯基看来,中国式现代化吸引国际社会目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捍卫国际公平与正义,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得益于中国企业承建的公路项目,许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加纳民众如今可以快速便捷地运输农产品,收入因此增加,生活得到改善,‘中国力量’功不可没。”加纳新闻网总编辑罗杰·阿加纳称赞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效应让当地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阿加纳说,中国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始终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合作伙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期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在未来迈向更高水平,相信非洲民众将继续从中获益。”

  新西兰商学院院长黄伟雄认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创举,为更多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增添了信心。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跨越都将产生世界性影响,将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发挥积极作用,为包括新西兰在内的世界带来更多新机遇。”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何梦舒、刘学、汤洁峰、张远、丁莹)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制造业在行动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制造业在行动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以前人们提起格力,都会想到空调;但如今,格力已完成从“好空调·格力造”到“好电器·格力造”的转变,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美好生活向往的消费电器产品。更重要的是,工业装备等产业已成格力的新亮点、新动能。
 
  走进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就可以看到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充分融入生产的场景:产线上,烙刻着格力的品牌标志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高质量完成各项质检工序;车间通道上,AGV导航车与智能电子仓实现智能调度、精准配送……高度自动化已成格力工厂的常态,这也是格力追求“智造”的成果。
 
  目前,格力不仅为内部工厂生产提供装备支撑,还形成了颇具竞争力的装备产业矩阵,应用到家电、新能源汽车、医疗、食品等多个领域。特别是2022年,格力的高端数控机床进入北美、欧洲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服务全球知名龙头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入其中,而格力在预制菜相关设备特别是智能高端装备和冷冻冷藏冷链等方面的布局,均已超过十年,沉淀了坚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2022年,格力成立预制菜装备公司,同时发起成立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首批成员单位有40多家,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类型的全覆盖。
 
  除了预制菜公司,格力还全资成立了电子元器件公司。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在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水平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电子系统和整机产品的性能。格力下定决心不仅要勇当统筹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链主,还要发挥技术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在电子元器件这一产业上争取突破性创新。
 
  通常来说,突破性创新是一条最难走的路。但格力很有信心。近年来,格力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创新新型能源科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基于多年来针对空调、光伏、储能技术的研究,格力持续突破,研发出零碳源空调等关键技术,相比传统空调,光储空零碳源空调可降低碳排放85.7%。在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中,这一技术从94个国家21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0多个项目,满足了各类公建、工厂、学校、商场的绿色消费需求。
 
  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格力电器向教育城体育场、974体育场、阿图玛玛体育场、麦蒂娜娜球迷村等多个场馆提供中央空调等制冷设备,总数量高达4万多台套,这些空调机组全部拥有格力自主创新的核心科技的压缩机。在平均气温高达30多度的卡塔尔,格力让参与世界杯的球队、球迷感受清凉的同时,也给中国产品的科技热度“加温”。
 
  目前,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10万余件,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家电企业,拥有37项“国际领先”技术。格力既有自立自强的骨气,也有坐冷板凳、练硬功夫的毅力,用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格力所有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靠的不是从外面引进,而是自主培养。格力建立了一整套“选、育、用、留”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给平台、给机会、给待遇,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解决智能装备、新能源、储能、材料、医疗科技等新产业领域存在的人才结构失衡问题,格力成立了格力职业学院,通过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产业群所需的核心人才。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条实干兴邦的奋进之路。从一个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制造集团,并跻身“财富”“福布斯”双世界五百强企业,格力的成绩单证明,当下正是制造业建功立业的大好时代。锚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格力正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有信心干得更好!
 
“推进乡村振兴,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夏华代表带来的山乡“绣梦”故事
“推进乡村振兴,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夏华代表带来的山乡“绣梦”故事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你看,这就是刺梨花纹样。”

  “好看吧?这是黔西南州布依族绣娘绣的。”

  9日中午,贵州代表团分组审议刚刚结束,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代表手里的蓝色刺绣笔记本吸引了几位代表的目光,言语间,她满是自豪。

  这样的笔记本,一位熟练的绣娘一天就可以绣10本,卖出去能获得四五百元收入。对于大山深处的农家妇女而言,既可以打工赚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小孩。

  能帮助贵州山乡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对夏华来说是个“意外的收获”。这一切要从20年前的一次采风之行说起。

  2003年,为了让公司生产的服装更具“中国风”,夏华和同事们来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山寨采风。绣娘们手中的精美绣品让她眼前一亮,她敏锐地觉察到,苗绣不仅能为服装产业赋能,其本身就具有产业化价值。

  1200多家工坊、2万多名绣娘、8000个纹样的数据库、1000多名来自全球的设计师……经过多年探索,夏华和同事们搭建起数字化苗绣产业平台,推动手工技能实现标准化,促成传统技艺融入国际时尚潮流。这些努力,较好解决了苗绣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遭遇的工坊小散、产品单一、创新乏力等问题。

  笔记本、手提包、帆布鞋……这些年来,各式各样的特色绣品变身“国潮好物”,带给上万名绣娘可观收入,经营得法的家庭工坊年收入能达百万元。

  工坊,是数字化苗绣产业平台的生产单元,夏华为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绣梦工坊”。

  “绣梦,以绣圆梦。”如今,已有近500名绣娘扩大生产规模、组建起自己的刺绣团队,带动更多山乡女性就业。

  夏华说,绣娘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实现梦想。产业与市场之力,让资金、人才、技术走进山乡村寨,传统手工艺变成商品走向都市。

  惊蛰刚过,贵州代表团驻地的玉兰花竞放正盛。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民营企业怎样更好发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先富带后富,民营企业家如何找准定位,更好担当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夏华积极献策: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

  “要引导和支持更多龙头企业投身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推动乡村地区传统手工艺振兴,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振兴产业模式。”

  “民营企业市场反应快、创新能力强,推进乡村振兴,只要投资投到点上,就一定能造福农村、富裕农民。”

  ……

  夏华说,这次两会明确了一系列围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招硬招,这让她信心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清晰。

  “今年,我要努力让平台上的绣娘达到10万人,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就近就业,推动中国的手工艺产业更好走向世界。”夏华说。

 (记者刘夏村)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顾祥悦代表:支持企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顾祥悦代表:支持企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全国两会,科技自立自强成为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祥悦建议,从国家层面鼓励和支持实体经济企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也是社会发展的“家底”。顾祥悦表示,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必须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用平台汇集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为创新夯基筑台,用科技创新支撑和赋能实体经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顾祥悦表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以今世缘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例,通过构建智能化、数字化基础平台和能力体系,建立“从种子到酒杯”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构建人工智能“酿酒大脑”,今世缘已实现核心业务流程全部在线、核心数据全面采集、所有系统全面集成,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顾祥悦说,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需要政府做好资金支持、资源对接和服务。他建议,加大支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的力度,在有条件的实体经济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为企业提质增效装上推进器,助推企业进一步对接高端资源,使企业创新禀赋得到更高层次、更大幅度发挥,真正以高端平台汇聚高端人才,以一流水准创造一流成果,把“关键变量”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本报记者王若辰、薛园)

 
王坚委员:中小微企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主体
王坚委员:中小微企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主体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我们国家有4800万家中小微企业,要鼓励中小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这将是重要的创新主体。”全国政协委员、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

  近日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王坚认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解决简单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而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应该、也可以勇担重任”。

  “100多年前我们进入电气化时代,人类的创新能力被大大激发。”王坚说,科技人员不是有了电视机才去发明电,而是在有了电以后,才发明出电影、空调、电视等,这是全面电气化带来的创新结果。

  “我们已经步入了数字化时代,算力如同100年前的电力,大大激发着我们的创新能力。”王坚说,多年前他就在著作《在线》中提到:算力一定会成为一个企业和国家的核心能力。如今,他依然坚持这个观点,“目前提供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云计算,这将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2009年,王坚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这一研究实现了中国云计算从0到1的突破,推动中国IT产业从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向云计算转变。

  “得益于我国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数字化与城市、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及国家率先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定位,我相信数字化最好的时代一定会在中国出现。”王坚说。   (本报记者薛园、王若辰)

 
张天任代表:壮大“链主”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张天任代表:壮大“链主”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下称天能)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

  在张天任看来,“链主”企业是行业质量、技术、标准和品牌的引领者,是产业链创新链的“领头雁”,抓住了“链主”企业就抓住了创新发展的“牛鼻子”。“链主”成为热词,离不开多地同步推行的“链长制”。作为推动产业链升级的有力手段,各地“链长制”中,大多设置了“链长”和“链主”两个关键角色。“链长”多由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链主”往往是产业链龙头企业,“链长+链主”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领跑者,天能也是一家“链主”企业。“作为一家民营新能源企业,我们希望和产业链上下游一起,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强技术攻关,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张天任表示。

  在张天任看来,培育壮大“链主”企业,是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的有效手段。今年全国两会,他建议围绕培育打造“链主”企业,以链式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黄书波、张典标)

 
陈育群代表:培育“粤菜师傅”,留住乡情乡味
陈育群代表:培育“粤菜师傅”,留住乡情乡味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陈育群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走出厨房走进人民大会堂,手头拿的“家伙”不是锅碗瓢盆,而是一份份带着乡亲们热切期盼的建议。

  陈育群是广东省普宁市潮菜厨师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省级“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当听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表述时,这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振奋不已。

  多年来,她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农民、家庭妇女和想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低学历、缺技能,该怎么帮他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我提的培养特色‘乡厨’的建议恰好符合这个方向。”陈育群说。

  2012年,陈育群创办普宁市潮菜厨师职业培训学校,在传承潮菜文化的同时,也让低技能劳动者学到一门手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员来她这儿学厨艺,毕业后在当地知名酒楼找到工作;家庭主妇多一项烹饪技巧,在家政服务市场就更“吃香”……

  然而,面对庞大的学员群体,陈育群经常感觉力不从心。

  2018年,广东省全面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面向低文化、缺技能的普通劳动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粤菜师傅’实行的是政府买单、机构做菜、学员用餐的模式。在普宁,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都可以接受免费的‘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学校不吃亏、学员得实惠。”陈育群说。

  11年来,在地方的帮助下,陈育群的厨师职业培训学校培养了3000多名粤菜师傅,许多人在这里学会了一技之长,走向工作岗位,其中有60多人实现了自主创业。

  “11年的经历告诉我,以‘粤菜师傅’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就业途径,还事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承载着中国乡土文化,所以我建议,培养乡村厨师,引导扶持乡村厨师开办地方特色餐馆,开发特色乡土菜,探索‘粤菜师傅+旅游’模式,带动乡村发展。”带着基层的心声,陈育群在广东代表团分组会上建言,让人眼前一亮,甚至都带着“味觉”。  (本报记者张典标、周颖)

 
许鸿飞委员: 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许鸿飞委员:
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
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文艺工作者,我将坚持文艺创作要为人民服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在今年的提案中,就“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提出建议。
 
  “文化是国际交流的载体,艺术是文化传播的桥梁。”许鸿飞说,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越来越多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艺术作品走出国门,得到了世界各国不同人群的喜爱,充分展现了今日中国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好声音”。
 
  许鸿飞认为,艺术作品“走出去”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经费有限、影响力难以持续等。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主动作为,以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同世界各国开展多层式、有深度的对话交流活动。”许鸿飞建议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展、世界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让艺术作品担当起对外交流的使命,让世界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此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创作出更多艺术佳作,产生有益的社会影响。”许鸿飞说。
 
  “当前,不少美术学院学生美术功底和文化基础都较为薄弱。”为此,许鸿飞建议加快建设高质量美术教育体系,吸引更多真正热爱美术的人才接受专业教育、进行艺术追求,促进中国美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
 
        (本报记者王若辰、薛园)
 
“纺织之都”在应变中蜕变 “制造之都”探信心之三
“纺织之都”在应变中蜕变
“制造之都”探信心之三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本报记者顾小立、王俊禄、郑梦雨


  若拿出一份最新出版的中国地图稍作搜寻,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一座处在丘陵与平原交会地带、行政区划呈独特“C”字形的小城,很容易映入观者眼帘。

  这座小城,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因“书圣”的到来而占据中国文化史发展的“C位”:东晋穆帝年间,王羲之在此处一场群贤毕至的盛会上挥毫写下《兰亭集序》,其人其事流传千年,至今仍为绝妙佳话。

  1600多年过去,当时被称为“兰亭”的地方,现在的名字叫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1992年,当地建立了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个冠以“中国”的轻纺专业市场。经过30多年发展,柯桥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布匹专业市场所在地、世界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柯桥,再次以它在面料轻纺领域雄厚的实力,进入中国纺织产业的“C位”阵列。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的考验,如今的柯桥站在了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如何回望过去的路?如何走好当下的路?如何看待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柯桥蹲点采访,一探究竟。

眼更亮,鼻更灵


  回过头看,疫情这三年,对柯桥纺织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采访中,企业家和中小商户说得最多的两个词语,是“蛰伏”和“风险”。

  “蛰伏”,本义指动物冬眠。从2020年初开始,疫情让纺织行业经历了一场此前从未预料过的“寒冬”:市场需求总体不振、原料价格轮番上涨、物流渠道时断时续,这三大难题始终困扰着所有纺织从业者。

  最难的时间点,大致出现在2022年上半年。

  当时,往柯桥运货的卡车司机经常面临各种“下车难”“进城难”“卸货难”的尴尬,货车明明下了高速到了“家门口”,可就是“进不来”,发货商和接收商只能干瞪眼。

  绍兴良权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嘉说,那种差点“一夜白头”的滋味,终身难忘。

  在柯桥,不少布料加工商属于生产型出口企业。按照惯例,生产型出口企业为保证春节后顺利复产,节前均作一定的备料安排。然而,2022年末的疫情冲击让织厂停摆、染厂停岗的情况接踵而至,加之春节时间较早,备料一时成了大问题。

  库存剩余告急!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又得经历一次一边勇往直前、一边“手忙脚乱”的闯关。

  幸运的是,如今这些都渐渐成为过去。2023年3月,当记者来到中国轻纺城时,这里的日均客流量已超过10万人次,快速回升至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一切,似乎都在逐步走向“正轨”。然而,“风险”是否就此消除了呢?

  “我觉得不会。”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李传海说,“但是,现在有风险,过去难道就没有吗?我们柯桥纺织人,就是在一次次与风险的搏击中走过来的。”

  李传海回忆说,2002年,他们的企业想打开一个西方国家的市场,但对这个国家的环保标准没弄清楚,弄错了印染染料,一笔100万美元的款项收不回来。这次风险事件给他们上了“生动一课”——“生产标准不能‘坐井观天’,要弄清国际贸易规律,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做生意不怕‘事’,就看你怎么应对。”绍兴皮尔波澜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力尚于说,一位商界前辈曾告诉他,老一辈纺织人经商挑扁担、推小车,新一代纺织人经商盖厂房、起高楼,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关键是勇敢向前的信心不能变,无惧风浪的信念不能变。

  如何从一次次风险的侵袭中不断增强自身“抵抗力”“免疫力”,是摆在所有柯桥纺织人面前的“必答之问”。

  有企业家说,疫情之后,现在“眼睛”比以前更亮了:

  以前,外国的事关心得比较少,哪哪儿港口堵了,哪哪儿战火烧起来了,觉得都跟自己远得很。但这三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很“小”,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做生意,更应该把国内和国外的情况联系起来看,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看看国际新闻。

  还有企业家说,现在“鼻子”比以前更灵了:

  什么叫抗风险本领?能提前预判风险就是抗风险。怎样才能提前预判风险?就是预先闻到别人闻不到的味道。以前同样的“气味”在自己面前飘过,可能会不以为意,但现在就会停下来多想几分钟,这股“气味”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会不会是危机的前兆?

  即使是“危机”,也同样充满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如果能克服“危”,“机”就能不期而遇。

  在李传海看来,在当前形势下,柯桥纺织业面临三项压力:一是上游原辅材料和染料价格不断上涨,二是企业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匮乏,三是产能过剩,市场价格环境总体上并不友善。

  “但是,我们同样有三项优势。”李传海话锋一转,向记者列举出了三个“好一些”:第一,内销有所增长,产业市场相对“好一些”;第二,柯桥印染行业门类比较全,产业纵深相对“好一些”;第三,支撑产业与规模的设备是一流的,技术相对“好一些”。

  “有了这三个‘好一些’,面对今年的发展,我们没有太多好‘怕’的。大家都会撸起袖子,一起加油干。”李传海说。

能“跑”的腿,能“说”的嘴


  进一步看,是什么给了柯桥纺织人三个“好一些”的底气?

  从数据里找“答案”,或许更加直观:

  1992年,中国轻纺城市场年成交额16.6亿元,营业用房2213间,注册经营户1879家。2021年,这个数据已分别增长到3040.56亿元、2.9万间和3.4万家。

  这些数据,都是柯桥纺织人“跑”出来的。柯桥纺织人的能“跑”、会“跑”、善“跑”,在业界也是出了名的——

  跑“车间”,他们亲力亲为。不少企业家每天晚上在九十点钟下班,每天下车间2次以上,每周定时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深入、及时掌握公司生产、销售、市场动态情况;

  跑“业务”,他们不亦乐乎。在《中国轻纺城发展口述史》一书中,李传海讲述了多年前他的一次推销经历:

  我骑着自行车,到(时为绍兴县)钱清区下辖的6个乡镇,一家家走访纺织企业和印染企业,推销营业房。我一共跑了3天,把16间营业房都推销出去了。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营业房房租就开始涨价了,刚开始市场一间一楼的营业房每一年的房租是6000元,第二年就涨了二三十倍,后来甚至涨到了200万元一年。

  跑遍了乡镇、跑遍了绍兴,柯桥纺织人开始跑遍中国、跑遍世界。

  今天的柯桥,集聚了3.2万家市场经营户以及完备的纺织产业链,年纺织品出口额超过千亿元,贸易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100多家境外企业代表处在此常驻。

  近年来,不少企业不仅“跑”了出去,还“扎”下了根。绍兴木林森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2017年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了一个印染企业,发展当地自己市场,招募当地工人发展生产,企业近年来毛利润都在30%以上。

  跑得兴起的时候,企业家们可以把很多外人看来很“重要”的东西都放到一边。比如过年回家,比如评优表彰。

  中国轻纺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兔年新春,不少企业家都是在海外与客商洽谈的日子中度过。一些评上了当地自营出口标杆荣誉称号的企业,连热热闹闹的表彰会都放了相关部门“鸽子”,安排不出时间回来参加。

  如果初识柯桥纺织人,在一些场合,大概率会让人觉得他们多数并不擅长“说”:不会铺张渲染,不懂语惊四座,甚至在饭桌上酒过三巡,也难得听到一句类似“老子在哪挣了大钱”的吹嘘之语。

  继续深入了解又会发现,在另一些场合,他们其实也很擅长“说”:

  ——“一块布”里到底有着怎样的洞天?说起这个,一些企业家就来了劲:布的成分是什么、产地是哪里、类型有何不同、质感有何区别,印染工艺分几道、如何走,他们掰开了揉碎了可以讲上半天。

  ——“一块布”究竟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谈到这个,一些企业家也有了兴致:坯布的分类、批号、出仓如何进行科学管理,销售、车间、个人三级成本如何科学核算,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他们一开口便常常停不下来。

  不过,让柯桥纺织人最有耐心做好的一件事,还是陪客户“磨嘴皮子”。浙江兴发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江说,善于开口沟通、了解客户诉求,是搞好产品全周期服务的关键:

  在前期开发过程中,我们会细致询问合作方的诉求,他们需要什么功能,主要应用在哪里,每一个环节都要沟通到位。开发以后也可以先试做样品,根据批量要求不断对接优化,来来回回不厌其烦细致交流。等产品销售完成以后,我们会派一个团队过去对接,最终效果怎么样,我们要做好跟踪。如果效果不理想,我们就继续沟通解决问题,一直沟通到客户满意为止。

  在不少企业家的观念里,“海底捞”式的服务模式不仅可以存在于餐饮界,也能给纺织界很多启示。把服务搞上去,是让任何类型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之一。

“脸面”与“肌肉”


  向未来看,柯桥纺织人又当如何行稳致远?

  2023年1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浙江省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浙江化纤、印染、服装等重点领域国内领先地位更加巩固,高端羊毛(绒)、丝绸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提质增效,产业用纺织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突破引领,在全球纺织产业网络中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

  目标既定,关键是如何让蓝图在本地走向现实。亨世行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建祥,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体面”的故事:

  我在柯桥从事了30年女装面料生意,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十几岁进工厂学做衣服的日子。我们小时候每到新年,家里都会请裁缝来给大家做新衣服。那时候我就在想,哪天我把制衣的本领学会了,让别人穿上我做的新衣服,让大家记住我做的新衣服,那该是一件多么“体面”的事。

  不少人用“一根丝”“一匹布”“一件衣”概括柯桥的纺织业务格局:“一根丝”指聚酯纤维、化纤原料,“一匹布”指面料织造及印染,“一件衣”即指服装产业。一方面,柯桥的纺织产业链和市场产销体系相对完整,但另一方面,目前柯桥在“一件衣”上存在缺少知名自主品牌的烦恼。

  如今,唐建祥已开始为儿时觉得最“长脸”的事奋斗奔波:他已准备创立属于自己的男装品牌,并打算在五年内把它做得初具规模。“许多柯桥面料商心里总有一种‘情结’,那就是要努力把自己手上的‘一匹布’,织成享誉全球的‘中国衣’。”唐建祥说。

  另一件被柯桥纺织人视为关乎“脸面”的事,就是在外人眼里,印染行业到底“脏不脏”。从母亲手中接过企业管理工作的盛兴染整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华良,至今仍记得20多年前他进入厂房工作时的情景:

  厂房地上一滩水,空气里烟雾缭绕的,混合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当时这样的景象在乡里也很常见,一般人见着印染厂都得躲着走。当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印染厂能变得干干净净的呢。

  2010年前后,柯桥区政府开始推动印染集聚、设备换代、产品升级,散落在各地的印染企业通过整合,搬迁到了滨海工业园区,进行了多轮绿色技术改造。现在不少企业环保在线监控全部做到了联网,印染到底“脏不脏”,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一条条数据就能实时揭晓答案。

  “我们现在的染料工艺全部是自动化的,都由机器人完成。”徐华良说,他们自己每个厂都会安装污水检测系统,车间废气都要经过处理,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到定向回收、梯级利用和规范化处理危废资源的队伍当中。

  李传海说,今后的纺织行业应当实现两个“高”:“高”时尚,要努力做到“柯桥的面料一出去,就能成为世界市场的弄潮儿”;“高”技术,基础研发不能缺,工艺改进要持续,既要让“脸面”有光,也要把“肌肉”练强。

  2023年1月8日,在柯桥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柯桥区区长袁建提出,在改造突破传统产业方面,柯桥将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大纺织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智能化技术是传统纺织产业未来获得‘爆发力’的关键所在。”绍兴恒元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茅元根,回忆起了自己在技术上进行“横向拓展”的经历:

  十多年前,面料成衣后的缩水问题曾让我们很“头疼”。由于没有什么好的面料后整理设备,我们的面料有时要专门“漂洋过海”送到国外去做后整理。为什么外国人能做好的技术和设备,中国人就不能做好呢?我就不信这个“邪”,一定要想办法闯一闯。

  抱着“一定要逼一逼自己”的心态,茅元根专门去国外考察了很多次,从一开始引进一台预缩设备进行全方位针织品后处理试验,到与外方一起合作创建机械制造公司,生产各类印染后整理机械设备,运用环烘水洗技术,茅元根在保证面料品质的前提下,成功降低了后整理环节中的缩水率。

  “一台全自动烘干机运转起来,可以抵得上30台普通烘干机,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能。”茅元根说,要让新技术“站稳”脚跟实现大面积推广,主要就靠两步:一靠“学”,引进外国原班研发团队虚心求教;二靠“钻”,要自己深入地研究清楚人家的长项在哪里,有的放矢弥补不足。

  在未来的几年里,恒元公司计划融合相关技术,打造一支以本土团队为主的技术研发团队,同时加大定型机及废气处理装置节能方向技术投入,进一步开展减排成本分析研究,对标先进榜样为“碳达峰”工作助力。

  在聚焦突破新兴产业方面,袁建说,柯桥将大力实施“4131”先进制造业强区行动,积极培育千亿“新星”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材料、碳纤维等重大项目,打造先进纤维和复合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在柯桥挂牌成立的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正用一项项扎实的基础创新研究,勾勒出纺织业明天的动人图景。创新中心副主任戚栋明说:

  今后,“一根丝”的价值绝不仅仅意味着织布成衣。我们的工业丝,“可上九天”作为国产“大飞机”的优质航空玻璃纤维棉毡材料,“可下五洋”作为深海系泊缆绳守护“深海一号”的油气作业安全,还可以深入人体用于软组织损伤修复,最终还能被人体完全吸收。“一根丝”的前景,可以说无限广阔。

  面向未来,柯桥纺织人重任在肩。

 
大山深处另一支羽毛球“娘子军”
大山深处另一支羽毛球“娘子军”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弯拱、风洞监测、重量监测、飞行、落点、入库、出货……走进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的贵州亚狮龙产业园,乍看一栋栋生产厂房上贴着的不同的专业名词,还以为是闯入了某种飞行器的制造园地,但其实,这只是一只羽毛球所需的部分生产工序。

  “羽毛球的生产工序共有38道,每一道都需要严格把控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园区企业——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胡兵告诉记者,生产这些羽毛球的主力军,是一支主要由当地苗侗妇女组成的“娘子军”。

  锦屏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人口近24万,其中侗、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近90%。2017年,锦屏通过招商引资把羽毛球制造商贵州亚狮龙引进落地后,该企业成为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我们公司从开始的羽毛球年生产量五六十万打,成长至去年的羽毛球年生产量330万打、销售额2.3亿元,女性贡献了绝对力量。”胡兵表示,公司员工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500多人,女性员工占了逾九成。

  穿行在园区厂房各个生产车间内,到处都是身着红蓝工装的女性面孔以及她们的忙碌身影。在分选弯拱车间,42岁的向木代正在配合机器对制作羽毛球的羽毛片弯度和拱度进行图形分析和数据处理。

  一年前,从广东打工回家后,考虑到要照顾尚在年幼的孩子和已经年迈的公婆,向木代决定留在家中不再外出。“能够下决心留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在贵州亚狮龙上班。”她说,照看家人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月到手3000多元,虽然比外面打工收入低一些,但这在以前绝对是不敢想的事。

  同向木代一样,钩线车间47岁的苗族大姐陆永珍,早在10多年前就因为家人原因,与爱人一起选择了留在家中。“当时我婆婆生病,为了照顾她,我跟爱人放弃了打工。”她说,留在家中的二人没有其他挣钱门道,只能继续种田和打零工。

  2017年,贵州亚狮龙在锦屏落地生产后,陆永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进入这家企业。工作多年的她,如今凭借熟练的技术,每月工资已增长到4000多元,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尽管爱人也成长为当地的“种粮能手”,但在工作之余,陆永珍依然会放弃休息而“伸出援手”。

  平时除了照顾家人、上班挣钱,闲时还要种田,在胡兵看来,公司的这些留守妇女就像“女超人”一样,在当好羽毛球生产主力军的同时,还维持着全家的“运转”,非常不容易,也非常伟大。

  也正是在这样一股女性力量的推动下,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贵州亚狮龙产业园逐步发展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集毛片加工、羽毛球生产和羽毛球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羽毛球产业园之一。

  “洗毛、晒毛、分级、插球……还有很多工序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像照看孩子一样,需要耐心、细心、专心,工作时必须全身心投入。”成品全检车间内40岁的龙竹香就住在园区附近,为照看儿子而留在家中的她,自2017年进入贵州亚狮龙以来,已经成长为公司的优秀员工。

  “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羽毛球,现在我用眼睛就能看出羽毛球的好坏。”龙竹香说,通过羽毛球制作,她不仅学会很多生产技能,也渐渐悟出了如何调整人生姿态。

  “人生就是要努力奋斗,不断学习,用心学习。”她说,以前外出务工,四处奔波,干的工作经常变化,没有静下心来学习技术。现在工作稳定了,就要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到精,为家庭和公司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记者罗羽)新华社贵阳3月8日电

 
“智”城市“慧”生活:一座超大城市的智慧化治理
“智”城市“慧”生活:一座超大城市的智慧化治理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在成都市12345热线接听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听热线电话。    受访者供图

  路灯安装了感应系统,能根据行人的数量及时调节亮度,实用又低碳;桥梁上安装了监测系统,一旦数据异常就自动报警;居民的大件垃圾不再“搬运难”,点击“一键回收”可实现上门收件……生活在成都,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城市更“聪明”,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变化背后,是成都积极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2100万、GDP超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成都智慧蓉城建设打破了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顽疾,全局优化、集约统筹、长效运营,部门协同联动,数据纵横畅流,切实筑牢城市运行管理架构,从内到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重塑城市发展大格局。

从“一个电话”到“一个数据库”


  成都市民遇到问题时,拨通这个号码,就会得到及时回应解决。这就是成都12345热线平台。

  如今,随着智慧蓉城加快建设,12345已打造成全市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业务办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行政效能投诉平台,正在实现集多元化受理、分层级办理、全过程监督、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12345“一号通”。

  今年1月,四川九维大树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的伍女士在办理企业股权变更时,因为经营范围和企业名称不一致,业务系统提示变更失败。伍女士通过12345热线的“高新通”亲清在线平台反映了诉求,4小时内就通过成都高新区的服务专员得到了解决。“上午提交的诉求,下午就有专人联系。”伍女士说。

  “高新通”是成都市不断优化12345平台,根据实际需求扩充其功能的一个缩影。1月28日,为了更好服务企业,成都市启动了12345亲清在线平台建设,聚集了超36万家企业的成都高新区也推出“高新通”亲清在线平台,将该平台作为全区集中受理和分派企业诉求的线上服务端口,并开发建设了“诉求通”“政策通”“金融通”等六大专业服务板块,让服务企业更“智慧”。

  在12345热线接听中心,每天近200人在岗,7×24小时在线,日均2万余通电话接入。

  从横向看,12345已打通了商务局、住建局等100多个职能部门;从纵向看,12345已形成了市、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市民来电来信,所反映的问题可直达职能部门。市民还可以通过12345新媒体平台,自助查询反映诉求内容的办理过程、办理结果。

  不仅如此,12345背后的海量数据还逐渐汇聚成“一个数据库”。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平台大数据分析,成都市相关部门可以每日汇总各类基础信息,对突出问题进行预警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每天都会对12345热线中的来电数据进行梳理、归类,特别会对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促使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快速回应和解决。”该负责人说。

智慧交通让城市更“聪明”


  作为国内首批启动智慧交通建设的城市之一,成都市的智慧交通体系,也让城市交通运行更“聪明”。

  1月24日,大年初三,成都12345市长热线接到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石象村村民胡先生的来电,反映从该村蓝莓基地到蒲江县城没有直达客运班车,导致他种植的蓝莓不能及时运出售卖。

  接到电话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发现这条线路是村民赶集、蓝莓运输、城市周边游的主要线路。当天下午,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组织蒲江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研究,第二天便开通了从石象村蓝莓基地到蒲江县的直达客运班线,按照一天两班实行常态化运行。目前,这一线路已成为群众通勤和乡村旅游的重要运力。

  除了通过12345等平台了解市民出行诉求,成都市交通运输部门也通过公共交通运营监测平台等智慧化系统,汇集轨道、公交、共享单车等数据,主动分析发现问题,向公共交通运营企业提出优化建议。

  “2022年,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实地踏勘结果,成都市新开及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25条,新增及调整了106座地铁出入口的公交接驳站点,全市地铁站50米范围公交站配置比例由此前的74%提升至90%。”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周亚军说。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多个共享单车点位的早晚高峰供需矛盾也得以缓解。据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统计,自2022年11月数据共享试点以来,单车日周转从2.3次提升至3.5次,企业降本增效效果明显,市民的骑行需求也更好地得到了满足。

  通过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2022年,成都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69%,较2021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为建好智慧交通的基础底座,成都市正以“应接尽接”的原则,推动建设交通运输数据共享“一张网”。目前,已汇集全市民航、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公交、出租、网约车等15大类领域数据超9200亿条次,视频数据28万路,日均新增数据6亿条次。同时,向成都市城运中心等92家单位实时共享24小时动态数据,为城市各部门协调联动提供数据支撑。

  交通数据共享“一张网”不仅在平时助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也在春运、大型节假日等特殊时期,为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都市春运办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40天内,成都市对外交通客流总量达3219万人次,成为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在此期间,成都整合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等数据打造的成都市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动响应。

  1月15日20时,该平台监测到在23时后有15趟列车晚点到达成都东站,总人数约8160人。平台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晚点信息推送至成都轨道集团、市公交集团和出租车GPS营运服务商,交通部门及时采取地铁延时收车、抽调公交应急运力、增派空载出租车(网约车)等措施,做好旅客到站后的接驳工作。次日凌晨1时前,成都东站所有到站旅客全部疏散完毕。

  “2023年春运期间,智慧化平台共助力交通运输部门处置类似大小事件50余次,为保障群众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周亚军说。

当城市“生命体征”有了“监测大脑”


  走进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智慧蓉城城管城运分中心,一块大屏幕上呈现出整个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照明系统、桥梁安全监测系统……这里发挥着综合指挥调度、城市管理体征监测、城市管理数据汇聚等功能,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生命体征”的“监测大脑”。

  成都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管理中心主任叶志俊告诉记者,该中心目前已经接入城管行业16个业务管理系统,汇聚9大类393.4亿条数据,成为城市管理的运转中枢。

  尤其是,该中心探索出了一种基于城市生命体的联动管理模式,提出了城市管理体征指数,以不同的分数和颜色反映城市的体征状态。当城市“身体”出现一些问题,这个“体温计”就会显示报警。

  而这背后,是一整套城市“生命体征”标准指数的不断打磨确立。记者了解到,城市“生命体征”由安全、整洁、有序、便民四个维度共387项指标构成,通过一块大屏幕,可以实时查看整个城市的整体管理运行情况。“比如,今天的城市体征指数显示为91分,说明城市管理体征处于标准状态,整体运行正常。但是,具体的‘有序维度’指数为84分,扣分较多,点开可以追溯原因,发现‘城市街面有序’‘临街建筑有序’等指标均有扣分,尤其是‘共享单车乱停放’扣分最多,方便我们及时加强相关方面的治理和改进。”叶志俊说。

  路灯感应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照明亮度,智慧化平台可以及时收集回应群众诉求……作为智慧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管的建设不仅有效增强了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还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主动发现、快速响应。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系统监测到地震波到达时,成都市内一座桥梁结构响应数据异常。成都市城管委立即结合系统监测数据及现场应急排查情况综合研判,最终判断地震未对桥梁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确保了桥梁运行安全。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通过智慧化手段实时监测城市的健康,不仅明显提升了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还能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般的城市治理。”叶志俊说。

破解社区治理“最后一米”


  “滴滴滴……”大屏幕上显示枣子巷15号小区独居老人刘爷爷家的监测用电量在24小时内明显减少,可能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关注。

  报警声音发出后,正在值班的枣子巷社区党委书记陈世蓉立即拨通了小区网格员的电话,网格员在十几分钟后赶到老人家,原来老人身体不适,一直躺在床上。网格员赶紧将老人送到医院,避免了意外发生。

  这是去年7月成都市金牛区西安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为独居老人办实事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为独居老人“兜底”,在老人同意的情况下,街道通过监测日常用电预警、安装烟感报警器、智能手环等多种智能化方式,为独居老人“保驾护航”。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细胞,智慧蓉城建设离不开智慧社区的打造。成都市启动智慧蓉城建设以来,一批智慧应用也在社区积极探索中。

  走进西安路街道城市运行中心,迎面可见一块巨大的LED屏幕,街道河流、小区院落、餐饮门店等在电子屏幕上清晰呈现出来。

  金牛区智慧治理中心主任吴明成介绍,金牛区有机融入成都全市的数据资源体系,打造支撑全区、赋能基层的城运数据底座,汇聚了人口、事件、物联、视图、社会行业等全区数据资源近3亿条,实现数据在区内的高效流动。全区998个网格、2481个小区院落、120.31万人口上网入图,实现多维度人口画像,治理力量对应匹配,做到对“院落有谁、谁管院落”心中有数。

  西安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郭止怡告诉记者,街道还结合实际情况,在智慧蓉城社区通用版本上“定制”了符合街道社区需求的应用,打造了智慧社区小平台,将社区由传统的“管理”变为“治理”,更打通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

  郭止怡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西南路街道地处成都老城区,不仅老旧院落多,烟火气浓厚,还聚集了多条“美食街”“好吃街”,有60多家各类小餐馆。以前,餐馆油烟扰民问题经常被投诉,为了从源头化解矛盾,街道和社区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对投诉较多的49家餐饮店实施了油烟在线监测,一旦商户油烟超过标准,社区智慧平台就能实时报警。

  “社区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商户也能及时知道油烟排放污染,通过在线监测,目前街道的餐饮店油烟扰民投诉断崖式下降。油烟监测系统上线以来,仅有1家餐饮店被投诉,情况明显改善。”郭止怡说。

  以“智”促治,智慧城市为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变革性的新路径,也给基层工作人员减轻了负担。

  以前,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填表格”“交材料”等重复性工作;如今,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推出了社区“报表通”功能模块,整合报表106张、采集字段1013个。“社区工作人员不再需要重复填表,一次填写的内容可以自动分发形成各类表格,我们有更多时间精力进社区为群众服务了。”金牛区白果林社区党委书记彭小燕说。

  在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通过数字孪生社区建设,社区工作人员面对一个25平方米的高清大屏,就能对辖区1.2平方公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并快速处理相关事件。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事务繁多,以前网格员都是通过双脚来丈量社区,有了数字孪生社区之后,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机制夯实‘微网实格’体系,探索出了更高效、更为智能化的工作方式。”杉板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崔梅娟说。

    (本报记者董小红、李倩薇、唐文豪)

 
数字经济催生“私域增长师”
数字经济催生“私域增长师”

( 2023-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什么是‘私域增长师’?”

  骤然听到这个问题,广东佛山的几位门窗企业老板面面相觑,似乎没人能准确说清楚。但他们都已觉察到,这个新职业在近几年很热门。

  今年1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私域增长师”已成为五大热门数字新职业之一。

瞄准客户留存,新领域更有“发力点”


  3年前,就职于合肥一家乳业公司的倪露,在自己负责的电商部门开始尝试做“私域增长”。

  她每次跟本地同行交流时,对方都是满脸疑惑,很多人压根不知道“私域”这个词。

  她不得不经常做“科普”——公域运营,就像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把商品摆满一个个“货架”,顾客在平台买完即走;私域运营,则是企业找到一个个顾客,通过企业微信,为顾客直接提供服务和货品,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现在说起我在做私域,很多人都投来羡慕的表情。”倪露说,随着社会认知度的提升,企业对“私域增长师”的需求激增,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多。

  此前,有招聘猎头找到她,开出1.5万元至4万元的月薪。在合肥本地,这算是一份高薪职业。如果在一线大城市,稀缺的“私域增长”负责人,还能拿到10万元月薪。

  这个新职业的火爆,不是一天炼成的。从2020年开始,中小企业纷纷投入私域布局,坊间将2020年定义为“私域元年”。

  倪露接触到“私域增长”这个新鲜事,却颇有些误打误撞的意味。

  那年6月,她所在的公司经营着一项“订奶到家”的传统业务,家庭客户往往只跟送奶工联系,一旦送奶工跳槽,就会带走一大批客户。

  “他们都是长期优质客户,客单价和复购率都很高,流失一个都是损失。”倪露说,刚好企业微信提供了“离职继承”功能,如果把客户都转移到这个平台上,即便员工离职了,公司也能把客户留存下来。

  实际上,客户流失是各行各业的普遍焦虑。尤其这几年,电商平台、信息流广告等公域流量逐渐见顶,一些中小企业获客成本高涨、销量增长乏力,且多见“一锤子买卖”,客户留存变得日益艰难。

  站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很多中小企业瞄准“私域增长”空间,尝试挖掘存量市场的潜力。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有效连接客户,进而留住客户、服务客户,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摸清增长门道,新人才更加“有底气”


  2022年初,企业微信工作人员在做客户调研时,发现中小企业普遍渴望借助“私域增长”来破局,却面临市场上专业人才短缺,而让原有团队转向私域业务时遭遇“水土不服”。

  当年8月开始,腾讯平台在“学习园地”推出“私域增长师”课程与认证体系,致力于培养中小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出生于1969年的张明武,瞅准了私域业务的新机遇,通过学习成为第一批“私域增长师”。这位山东威海明榕数字科技公司创始人,有着多年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经验,这两年果断选择业务转型,推出私域咨询的新服务。

  “有了平台的权威认可,我们提供私域服务更有底气,企业也更加信任我们。”张明武说。

  通过系统培训,倪露也拿到了“私域增长师”的认证,慢慢摸清了“私域增长”的门道。比如,通过把客户引入企业微信,使用一些数字化工具,4名员工就能为7万多名客户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服务;站在客户角度做“温和的触达”,避免频繁发消息造成打扰;做好客户服务的同时,适时提供更多的福利或专属权益。

数字技能“傍身”,新职业更具“含金量”


  去年10月,倪露通过私域运营业务,已为上家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但她还是决定换一份新工作,在其他行业验证自己的经验。

  一位眼镜店老板曾找到她,诉说店里日常流动客户很多,但对长期用户运营一筹莫展。倪露觉得,客户一般几年才换一次眼镜,这家店看起来在做低频生意,但私域运营仍能带来镜片清洁、视力检测与太阳镜等高频服务和销售。

  在她看来,“私域增长”更像“慢工出细活”。虽然不是“大主播一场带货上百万”的模式,但企业可根据行业和客户特点,做服务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通过细水长流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创造更长期的价值。

  “耕耘私域是一件特别考验定力的事,需要一位又一位的用户沉淀,一天天的时间推移,一次次的交互触达,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不是某个单点爆发所带来的结果。”张明武也深有同感。

  最终,倪露选择入职合肥一家高端烘焙品牌公司。她更像一个谨慎的职场人,虽然跨了行业,却没有迈出更大的步子——新公司以女性为主、追求品质生活的客户画像,与老东家的客户群体相近。

  今年2月,她向记者摆出一组数据:2022年1月至9月,新公司的社群私域销售额为1万元,她接手后3个月内,销售额达到20万元;此前一年,仅有8000多位私域客户下单,她入职不到半年,这个数据便增长到18000人。

  成本的下降同样显而易见。倪露举出公域销售的例子说,如果找知名大主播带货,公司不仅要出“坑位费”,每卖一笔还得支付一定佣金,产品也免不了打折卖,最后综合算下来很难有赚头,“私域运营除去人工成本,几乎没有其他费用。”

  除了直观的效益增长,“私域增长师”还能直接了解到客户反馈,通过快速反应,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以前想了解客户需求,都要花不少钱请外部公司做调研出报告。”倪露说,“相比之下,现在的效率和质量都高了不少。”

  有一次,这家烘焙公司研发了一个新品蛋糕,客户反馈口感有点油腻。倪露把信息传递到生产部门,公司马上把新品下架,重新改进蛋糕做法再上线。

  作为经验丰富的“私域增长师”,倪露很看好这个新职业的前景,同时坦言入行门槛虽不太高,但成为行内专业人才也并非易事——他们不光要实战能力过硬,还需不断提升数字技能,适应企业打造“全域运营”能力的趋势。

   (本报记者张博令、薛园、王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