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国际

04版: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侧记
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侧记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记者朱基钗、丁小溪)致力千秋伟业的百年大党,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立春刚过,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如期开班。

  这个班开在“关键时刻”,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的开春之时。

  这个班面对“关键少数”,学员是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这个班聚焦“关键课题”,如何“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定办班方案并出席开班式,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春启生机,春雷阵阵,激荡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铿锵足音。

坚定历史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



  位于中央党校校园中央的礼堂,拱形屋顶,黄砖贴面。这座陕北窑洞风格的建筑,彰显着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基因。

  礼堂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的横幅格外醒目,上下两层,座无虚席,高级领导干部,济济一堂。

  7日上午10时,一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盛宴在这里拉开帷幕。

  3个多月前,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局之年第一课”,为何聚焦这个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我认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现代化,这是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

  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改良图强”,再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振兴实业”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拉开时间的长镜头,追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百年风雨跋涉,百年壮歌以行。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现代化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卓越贡献。

  谈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现代化的艰难,总书记感慨:“当时,我国一穷二白,连日用的煤油、火柴、铁钉都称为洋油、洋火、洋钉。”

  一位来自中部地区的学员对此感触尤深:从当年忧虑“我们能造什么?”,到如今建造自己的高铁、大飞机、航母、空间站,成为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百年回眸,百感交集,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求索之路的艰辛与伟大。

  一代又一代的奋斗,一棒又一棒的接力。历史,总是在前人的肩膀上书写。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认识上不断深化——

  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方面中国特色、9条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5个重大原则,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应运而生。

  战略上不断完善——

  确定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铺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实践上不断丰富——

  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镌刻在江山壮丽、人民豪迈的巨变里。

  抚今追昔,学员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新时代十年非凡变革,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我们党不仅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也使中国式现代化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更加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200多年前,拿破仑把沉沦的中国比喻为沉睡的雄狮,“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2014年春天,塞纳河畔,在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拿破仑的说法,并进一步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穿越历史、现实和未来,今天,总书记的话语愈加自信豪迈:“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

深化规律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对思想的领悟,在思索中深化;对规律的认知,在碰撞中升华。

  开班式结束后,300多位学员分为18个小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体会、讲认识、话举措。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各小组,同大家一同交流探讨。

  学员宿舍楼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大家学习总书记讲话原文,思考其中深刻的道理,撰写小组发言提纲。

  料峭晨风中,一场瑞雪铺满大地。窗外寒意阵阵,室内暖意融融。

  “宜:坚持学习、主动思考、深入分析;忌: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一位学员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记下自己的学习心语。

  大家一致表示,总书记的“开局之年第一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怎么走得对、行得通、干得稳、干得好”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是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从本质要求到重大原则,党的领导始终居于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大家点明其中要义,“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在政党对比的视角中,这一显著优势更加凸显:“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一旦确立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纷争、党派偏私,政策前后不一、朝令夕改的弊端。”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

  “奋斗目标循序渐进,政策执行一以贯之。中国式现代化这艘航船之所以能锚定目标、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正是由于有党的领导。”一位来自军队系统的学员表示。

  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方面中国特色,首次提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进行了深入阐释,这次开班式上,又为大家一条条展开分析——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超大规模的人口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光是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

  “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绝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老路”;

  ……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比照、理论与实践相阐发,娓娓道来,鞭辟入里,深入浅出。

  学员们认为,总书记的论述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充满着战略的自信和战略的清醒。

  “大有大的优势,大也有大的难处。正如总书记所强调,要辩证地看待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具体的国情出发,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一位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学员说。

  现代化,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追寻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引起学员们强烈共鸣。

  “由于西方国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一位来自生态环保领域的学员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吸吮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养分,植根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凝聚着14亿多人民的奋斗伟力,一个超久历史文明、超大人口规模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必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凝聚奋进力量——

  “把中国式现代化许多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认识论谈到方法论,语重心长:“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这6对关键词,这6个充满辩证法的重大关系,蕴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

  既要“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又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既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战略的全局性”“战略的稳定性”,又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

  既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又要“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

  “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

  “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

  取舍定夺之际,把握平衡之间,一道道世界性难题,考验的是运用之妙的智慧和勇气。

  学员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6个重大关系的深刻阐述,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要着力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应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软弱退让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软弱退让谋发展则发展衰。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必须发扬斗争精神的道理所在。

  “关键少数”,须有关键担当、关键作为。

  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头脑要特别清醒,始终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切不可麻痹大意、高枕无忧”“高级干部要有很强的风险洞察力、预见力,也就是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脑子里要有一幅全景图,经常分析研判,对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预判,备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10日下午,研讨班结业。来自各个领域的10位学员代表,在结业式上分享了学习体会。

  “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着力激发基层力量,让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奋发有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破除一切障碍,扫除一切拦路虎”“深入一线、扎根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现实”……

  经过为期4天的学习,学员们收获满满、信心满满,走出中央党校礼堂的大门,走过校园中那块镌刻着“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的巨石,走向五湖四海,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路上,坚定不移走下去。

 
奋力走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学员谈认识
奋力走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学员谈认识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学员们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

  学员们一致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大家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各项工作,沿着这条唯一正确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中华民族长期探索和实践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以及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取得的重大成果。这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中央委员、河北省省长王正谱表示,我们一定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全过程,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怎么走得对、行得通、干得稳、干得好,对这些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十分透彻,对我们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意义十分重大。”中央委员、吉林省省长韩俊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广泛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社会革命。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联系实际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设计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路线图、施工图,推动吉林全面振兴不断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

  “这6组关系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是新时代十年治国理政生动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科学可行的强国之策。”候补中央委员、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表示,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继续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合肥应有的贡献。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军事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中央委员、南部战区副政治委员兼南部战区空军政治委员徐西盛表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作为新时代军人,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学员们一致表示,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胆探索、真抓实干,切实抓好当前各项任务落实,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四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四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深入系统阐明实践中需要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为我们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关系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既要做好系统谋划,又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实现整体推进。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要科学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又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效率是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平是效率的有力保证。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既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又善于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又要拓展世界眼光,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在互利共赢中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把握规律、笃行不怠,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发有为,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如一 ——新征程上满怀信心开新局展新貌系列述评之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如一
——新征程上满怀信心开新局展新貌系列述评之六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大江南北迎来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烟火气”“消费热”“忙碌劲”加速回归。春节假期,短短7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春节档电影票房达67.58亿元,位居影史同期第二;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8%……一个个亮眼数据折射出神州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反映出人民群众持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绩取得,殊为不易,这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十年间,全国上下砥砺奋进,经济快速发展,厚植民生福祉: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

  过去三年,面对世纪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2022年,极不平凡。面对诸多挑战,我们全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2.9%,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实践表明,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前进步伐。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朴实的话语,道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回稳向好,但恢复基础仍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越是面对压力挑战,越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宣示:“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开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实招、求实效,规划部署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民生清单”,聚焦民生关切,直击民生痛点。

  着力夯实民生之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新年伊始,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保用工稳就业。

  浙江、福建、江苏等东南用工大省展开跨省招工;广西柳州、甘肃定西、贵州贵阳等地发出返岗复工服务专列;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出台专门政策,为企业招用工发放补贴,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复工满产、加快发展……目前,“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正在全国开展,1至3月活动期间预计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放眼全国,劳动力市场呈现“早”春暖意:外出返岗早,大年初一起务工人员就陆续外出,两成务工人员返岗时间较去年有所提前;用工需求旺,不少企业期盼早开工、早生产,节前到输出地洽谈用工,节后立即启动定向招聘、定向输送。

  聚焦民生所需,努力解决民众急难愁盼问题——

  看医疗,为持续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今年将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扩大地方集采覆盖品种,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450个;

  看教育,今年将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突出“普惠发展”,义务教育突出“优质均衡”,高中阶段学校突出“多样化”;

  看住房,今年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新开工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10万公里以上,改造建设雨水管网1.5万公里以上;

  看养老,今年民政部将联合财政部,支持一批项目地区建设10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20万人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财政部提出,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2023年将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生活——

  浙江三门县海游街道祥和村,一处名为“共富工坊”的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有的串珠、有的缝纫,忙得热火朝天。

  近年来,当地探索搭建“助共体”数字平台,建起150处“共富工坊”,帮助低收入家庭“就近工作、稳定增收”,累计带动400多名低收入群众每月人均增收3500元。

  在江苏,各级部门抓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重中之重,加快健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江西,各地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在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9100万亩,今年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加快产业链升级,推动乡村振兴……

  探索共富机制、做好“土特产”文章、搞好乡村旅游……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各方面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系列民生政策和举措正在扎实贯彻落实。

  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汇聚起14亿多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书写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记者樊曦、王优玲、周圆、周思宇)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开年首月新增信贷4.9万亿元 释放出经济加快复苏强信号
开年首月新增信贷4.9万亿元 释放出经济加快复苏强信号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4.9万亿元!2023年1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单月历史新高,释放出经济加快复苏强信号。

  开年以来,多地吹响开工号角,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文娱、旅游、餐饮等消费市场持续火热……随着我国经济加快复苏步伐,金融部门多措并举助力实体经济,为经济企稳向好贡献金融力量。

信贷供需两旺助力经济企稳向好


  在位于江苏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工地上,车辆往来,机器轮转,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

  作为国内超大直径、超大埋深过江隧道,项目能够按进度序时推进,离不开金融助力。开年首日,农业银行江苏分行发放的1亿元贷款资金及时到账,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开年以来,金融对经济复苏的强力支撑直接反映在金融数据上。中国人民银行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更是增加4.68万亿元,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超七成。

  “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适时靠前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近期表示,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着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在总量上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推动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高水平动态均衡。

  记者了解到,尽管1月份的工作日受到春节假期影响有所减少,但多家国有大行当月信贷投放明显增长,创近年同期新高。

  1月份,工商银行投放公司贷款超9000亿元,净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年同期新高;交通银行当月人民币对公贷款增量、增幅均创近三年最高水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经济加速复苏,带动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明显上升。在一系列金融政策驱动下,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银行信贷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开年以来,制造业、普惠小微、基础设施建设、科创等领域信贷增长较为明显,金融资源主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春节假期前夕,济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中信银行拿到了2070万元的贷款,这让企业财务总监孙丰合颇为高兴。“原计划上线的新项目一度因为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而受到影响,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对提升公司现有产能起到很大助力,支持企业进一步研发新产品、拓展下游激光应用领域。”

  为支持森峰激光这样的制造企业,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在信审、定价、考核等方面出台专项举措,引导和激励信贷资源投向制造业领域。工商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工行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净增超2000亿元,是去年1月增量的2.1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的背后,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了引导作用。在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后,银行加大了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记者了解到,1月份,交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等服务实体重点领域均实现同比多增;农业银行当月新增贷款中六成投向了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领域;邮储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三农”、小微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当前,经济总体回稳向好,但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这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为后续经济加快复苏提供关键动力。

  1月份,我国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较2022年12月多增超800亿元。不过,居民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升。

  宣昌能此前表示,金融部门将进一步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同时,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个人消费贷款投放整体稳步向好。”邮储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行将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特色,加大金融支持居民消费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助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下一步将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深入新市民群体,更加精准把握新市民金融需求,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专家表示,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方面,金融服务大有可为。要保持金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记者吴雨、李延霞、潘晔、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英国各界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英国各界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伦敦2月10日电(记者杜鹃、许凤)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英国中国商会及英中贸易协会日前在伦敦举办“破冰者”2023新春庆祝活动,中英各界450多人出席。多位与会英方人士乐观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呼吁中英两国在经贸、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

  英国前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在主旨讲话中说,中国进一步对外资开放金融服务行业,中国消费者对进口高端消费品和零售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英国企业必须抓住这些机会。

  哈蒙德说,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对包括英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民众生活水平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流向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帮助中国创造了增长奇迹。

  哈蒙德还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英国重要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英中在自由贸易、能源供应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英国WPP集团高管大卫·罗思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过去近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领先,这种情况在2023年也不会改变。“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更多中国游客来到英国,这对中英企业都有好处。”

  力拓集团董事会主席鲍达民说,英中两国今后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他驳斥所谓与中国“全面脱钩”的说法,强调“开放的贸易对所有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

  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与中国开展合作符合英方利益,健康产业、气候变化和金融产业是英中可以加大合作的领域。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制定办法加强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制定办法加强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记者李延霞)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于11日正式对外发布。

  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完善的风险分类制度是有效防控信用风险的前提和基础。据介绍,1998年,人民银行出台《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提出五级分类概念。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五级分类监管要求。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风险分类实践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国内良好标准,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现状及监管实践,制定该办法,有利于银行业有效防范化解信用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办法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明确金融资产五级分类定义,设定零售资产和非零售资产的分类标准,提出重组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健全风险分类治理架构等。

  逾期天数和信用减值是资产质量恶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现行指引对逾期天数与分类等级关系的规定不够清晰的情况,办法规定,金融资产逾期后应至少归为关注类,逾期超过90天、270天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可疑类,逾期超过360天应归为损失类。

  办法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充分考虑对机构和市场的影响,办法设置了过渡期。商业银行自办法正式施行后新发生的业务,应按办法要求进行分类;办法正式施行前已发生的业务,商业银行应制订重新分类计划,于2025年12月31日前按季度有计划、分步骤对所有存量业务全部按办法要求重新分类。

 
多支中国救援力量万里驰援土耳其震区 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首批物资发运
多支中国救援力量万里驰援土耳其震区
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首批物资发运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消息:2月11日清晨六点半,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首批物资4万条毛毯从上海浦东机场启运,将于2月11日和2月12日分批运抵伊斯坦布尔。中方援助的1000套棉帐篷、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医用转运车、手动病床等物资将于近日分批发运。

  新华社土耳其安塔基亚2月11日电(记者王腾飞、王峰、李振北)援助土耳其地震灾区的中国救援队10日继续昼夜奋战,于当天再次与土方合作救出一名幸存者,截至目前共救出4名幸存者。此外,多支中国民间救援队也在地震发生后勇毅逆行,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

  中国救援队10日持续在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伊诺努街区进行搜救,经过对多个搜救点的勘察,通过搜救人员听觉以及搜救设备的双重确认,定位了一名废墟下的幸存者,最终与土方救援力量一同救出一名中老年女性幸存者。这名幸存者手臂受伤,但整体身体状态良好,能与搜救人员交流对话。

  这是中国救援队救出的第四名幸存者,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超过96小时。当地时间8日凌晨,中国救援队一行82人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几经辗转于8日下午抵达重灾区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他们与土耳其救援队通力合作,从9日凌晨到傍晚,先救出一名孕妇,又在救援“黄金72小时”过后,救出另外两名女性幸存者。

  与此同时,多支来自中国民间的救援队克服重重困难驰援灾区,并很快投入搜救工作。来自浙江杭州的公羊救援队先遣队一行8人于当地时间8日下午抵达土耳其,并迅速携带救援装备赶赴灾区,连夜在震中地区投入救援行动。当天夜里,公羊救援队在伊斯肯德伦地区成功救出一名男子和一名儿童。9日下午,公羊救援队联合土耳其搜救力量,又在土耳其哈塔伊贝伦镇的一处民房成功救出一家五口。队长何军说,两名成人不同程度受伤,已送医治疗,三个孩子看起来安然无恙。现场图片显示,躺在担架上的母亲向救援队竖起大拇指。

  中国蓝天救援队一行127人于当地时间9日凌晨抵达土耳其,随即赶赴震中附近城市马拉蒂亚展开救援。在土方安排下,蓝天救援队分为7个搜救小组,在当地向导带领下分赴各现场搜救。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昼夜奋战,蓝天救援队成功救出一名女性。

  此外,中联重科救援队、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绿舟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均已在当地开展救援。截至10日上午9时,抵达土耳其地震灾区的中国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共计15支288人。上海电力、中化天辰、三一重工集团、国家电投上海能科等中资企业在土耳其分支机构为救援队送来油料、重型设备、饮水、食材等物资。同时,当地华人团体自发前往灾区向当地人提供帮助。

  据土耳其卫生部数据,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的强震已造成该国超过2万人死亡;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署发布数据显示,地震发生后累计余震1500余次,超过7.5万人从土耳其南部震区疏散,超过12万人参与土境内震后救援行动。

  截至当地时间10日深夜,距离强震发生已经超过100小时,且当地气温较低,搜救出幸存者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但中国救援人员将继续和各方救援力量通力合作,与时间赛跑,生命不息,救援不止。

 
土耳其小伙阿斯穆和我们并肩战斗
土耳其小伙阿斯穆和我们并肩战斗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24岁的土耳其小伙阿斯穆·埃尔多是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地震发生后,他立即报名参加志愿者救援工作。

  中国救援队8日抵达土耳其地震重灾区哈塔伊省,阿斯穆成为了我们的随队志愿者司机,跟着救援队跑前跑后,任劳任怨。

  忙碌的救援工作间隙,阿斯穆向我分享了他的感受。

  “每天都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大学生从伊斯坦布尔赶来。我与163名志愿者来到这里,有的年长,有的年轻,大家都来提供帮助。”阿斯穆说。

  作为中国救援队的司机,阿斯穆这些天一直陪着我们。他每天开车载着中国救援队队员从营地出发,前往现场执行搜救任务,并一同参与救援。借助语音翻译软件,阿斯穆和中国救援队队员克服了语言交流的障碍。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周四(9日),中国救援队、土耳其救援队等在这里一同拯救生命。”阿斯穆有些激动地说:“我看到了这一幕,我很难描述这种感受。”

  多国救援队员齐心协力、并肩战斗,一起从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成功营救出幸存者,这使阿斯穆深受感动。在他看来,救援现场的所有人,不分国籍,都在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同“死神”赛跑,为生命而战。

  9日,中国救援队与土耳其救援队通力合作,救出包括一名孕妇在内的三名女性幸存者。截至当地时间11日中午,正在安塔基亚市实施搜救的中国救援队共成功营救出四名被困人员。

  阿斯穆会和我们继续并肩战斗。

       (记者武思宇)

  新华社土耳其安塔基亚2月11日电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 震后叙利亚人道局势面临巨大挑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
震后叙利亚人道局势面临巨大挑战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大马士革2月11日电(记者汪健、胡马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米里亚娜·什波利亚里奇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强烈地震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向叙利亚受地震影响地区提供紧急援助,但当地人道局势仍面临巨大挑战。
 
  什波利亚里奇表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供的紧急援助包括食物、饮用水、医疗物资等,但包括供水、供热等基础公共服务在内的人道救援工作仍面临困难。她说,阿勒颇等叙利亚受灾地区已经历多年危机,基础设施和当地民众生活本就脆弱,此次地震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什波利亚里奇说,战争期间当地民用基础设施就已经大规模损毁,地震又造成许多刚刚重建的房屋垮塌,目前身处临时避难设施里的民众尚不知何时能够回家。她强调,当地民众需要取暖物资、食物、饮用水等,尤其是医疗救助。
 
  什波利亚里奇表示,目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需要渠道以援助所有受影响的人群,无论他们身在叙利亚何处。
 
  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强烈地震,给土叙两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叙利亚政府和救援机构方面消息,地震在叙境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3500人。(报道员:蒙塞夫)
 
关于非洲债务,美国故意歪曲的三大真相
关于非洲债务,美国故意歪曲的三大真相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美国高官日前连续访问非洲多国,其间继续将非洲国家债务负担与中国挂钩。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方炒作的中国对非“债务陷阱”等陈词滥调早已广受质疑,被美方刻意歪曲的事实与真相,恰恰证明西方国家在非洲债务问题上颠倒黑白。

真相一:谁是非洲债务主要持有者


  来自国际机构和专业研究领域的多项报告显示,非洲国家外债来源主要是西方私人债权人持有的债券。

  世界银行去年数据显示,在49个有数据可查的非洲国家共计6960亿美元外债中,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所持债务占比近四分之三,是非洲债务大头。

  英国非政府组织“债务正义”去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非洲国家35%的外债来自西方私人贷款机构,其总额几乎是中国对非贷款的三倍。

  “西方领导人将非洲债务问题归咎于中国,是在转移注意力。事实上,他们国家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石油交易商负有更大责任,但七国集团却视而不见。”该组织政策部门负责人蒂姆·琼斯指出,西方私人贷款机构并未参与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G20缓债倡议)。根据非洲国家目前的债务结构,如果没有西方私人贷款机构参与,就不可能拿出非洲债务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法国《世界报》日前报道,瑞士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持有乍得约三分之一外债;耶伦在赞比亚炒作中国对非“债务陷阱”,而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才是该国主要债权方。

  持有赞比亚大部分外债的同样是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根据该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多边金融机构拥有该国24%的外债,商业债权人占46%,后者主要来自西方国家。

  “长期以来,西方贷款人没有成为债务减免的焦点,因为他们成功地欺骗了世界,让人们以为是中国贷款人对非洲构成了威胁。”乌干达愿景集团记者穆巴拉克·穆加博说。

真相二:非洲债务问题原因何在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非洲债务问题有疫情、地缘冲突、机构过度借贷等多方面成因。美联储去年持续激进加息,更给非洲债务问题火上浇油。因此,将债务问题归咎中国,是在混淆视听、推卸责任。

  非洲开发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持续的通货膨胀、全球财政长期紧缩、高昂的资本成本、本国货币贬值以及资金流入减少等因素,都可能增加一些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

  这份报告特别强调,美联储去年多次加息与美元汇率不断走强,大大增加了非洲国家的偿债负担,如加纳货币塞地2022年对美元贬值了33%。新兴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债务主要以美元等外币偿付,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显然使这些国家的债务问题升级。

  相比之下,中国一直积极参与G20缓债倡议,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是G20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中方还积极参与G20共同框架对乍得、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的个案债务处理。

  “他们把中国描绘成掠夺性的贷款人,这种指责没有事实依据。”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直言。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奥努纳伊朱认为,称中国制造“债务陷阱”是一种“政治污蔑”,被用来转移注意力,以免除西方理应承担的所有责任。“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到非洲债务更多来自西方国家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

真相三:谁对非洲发展贡献更多


  耶伦等美国官员到访非洲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们可能正身处一个由中国企业建造的机场,他们的车队可能行驶在由中国企业建造的道路或桥梁上……在非洲国家,几乎随处可见中国企业建造的现代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外部债务有助于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并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可以被称为良性债务。因此,债务增长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如何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自主和有质量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为非洲新建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还有大量医院和学校,累计创造超过450万个就业岗位。

  2021年,中国同非洲地区贸易总额突破2500亿美元。而根据美国官方统计数据,2021年美国对非货物出口总额为267亿美元,从非货物进口总额为376亿美元,较2011年均显著下降。

  去年6月,南非黑尔堡大学一项研究定量分析了中国贷款对15个非洲国家发展的影响,认为中国帮助非洲发展基础设施的努力切实促进了非洲经济增长,中国一直是帮助非洲发展的重要力量。

  肯尼亚智库“跨地区经济网络”去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对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决策及工程项目按期完工等方面获得非洲人士高度认可。数据和事实证明,中国凭借高质高效的实际行动,为非洲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非洲国家)对中非合作满怀信心。”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伊扎特·萨阿德由衷感慨道。

   (记者刘佑民、杨骏、朱绍斌、周楚昀)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优环境·通堵点·抓落地 河北各地项目建设一线见闻
优环境·通堵点·抓落地
河北各地项目建设一线见闻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新华社石家庄2月11日电(记者王文华、范世辉、齐雷杰)新春伊始,河北各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省上下突出“早”字抓谋划,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疏通项目建设堵点、狠抓项目落地生根,努力实现2023年项目建设开门红,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开新局。

  优化环境,打造投资创业“热土”


  春节假期后的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释放了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服务各类企业再加力的鲜明信号。

  “石家庄市推行区域评估加速产业落地,全市21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9类区域评估。今年,我们将着力推进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应用。”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孙聚兴说。

  正定县不少企业负责人点赞这项举措,他们举例说,原来企业找第三方单位编制环评报告,没有基础数据和专家意见,耗时花钱又费力。有了区域环评,直接提取数据,审批提速,为企业投产达效赢得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邯郸市永年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勇介绍,2023年,他们对110个常办审批服务事项推行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的“三减”改革举措,切实有效压减审批总时长,加快项目落地。

  “现在办理项目备案手续比过去快多了,不到2天就能完成。”在邯郸市永年区行政审批局服务大厅,邯郸市永年区高新区高大紧固件厂负责人赵高德说。

  近日,威县召开以“敢闯敢干敢首创,争一争先争项目”为主题的三级干部大会。当天,总投资80.8亿元的3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说,在项目建设上,他们强化“六位一体”帮办代办等相关措施,确保项目快建快投快达效。

疏通堵点,“一对一”助企纾困


  春节过后,位于河北涉县的河北方苗家电有限公司计划新上项目,亟须解决8000平方米厂房,负责人刘强一筹莫展:“周边的厂房要么太小,要么价高,要么结构不合理,都不合适。”

  涉县经济开发区驻企业的“网格员”郭文静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分包项目负责人,他们启动了“网格化+全代办”服务企业机制,2天时间,便协调开发区1万平方米新建厂房供企业使用。

  新春伊始,各企业融资需求加大,流动资金紧张成为企业亟须解决的难题。在河间市,河间市瀛安置业有限公司急需资金5500万元。建设银行河间支行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调查授信和评审,及时向企业“输血”5500万元。

  河间市金融办主任尚宇峰介绍,河间市多方协调搭建“政金企”融资对接平台,建立了“金融超市”,各银行、保险等金融单位轮流坐班现场办公,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我们的工商代理正在服务大厅8号窗口,前期没有‘核名’,但是想明天拿到营业执照。”近日,石家庄市高新区投资服务局项目落地中心负责人王健接到了前海股权投资基金负责人的求助,对方比较着急。

  王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和相关窗口的负责人商量办法,让企业补充材料后,请求相关人员连夜加班审核。第二天,他又一早赶过去询问审批进展,确保当天能够出证。中午,代理人员拿到执照后高兴地给他打电话,一再表示感谢。

狠抓落实,推动项目“落地生根”


  4分钟,拿到营业执照;36分钟,5000万元注册资金到账……2月7日,在正定招商大会现场,与会人员亲眼见证了一家企业“签约即落地”全过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几个月来,正定县多次召开协调会。公安部门设置审批提示,即审即批;银行配备移动柜台,一站式办理开户手续;“串联审批”变“并联审批”,大大提高审批效率。当天,正定招商大会2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共163.87亿元。

  春节刚过,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张家楼文化旅游提升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便开始了院落修缮,打造集陶瓷文创体验区、特色餐饮小吃区和高端民宿体验区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地。

  “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从规划设计到商户招引,再到要素保障、项目施工,开展全流程跟踪服务。”峰峰矿区区委书记孙亚鹍说。

  河北省发改委消息,2023年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07个,总投资1.32万亿元,年度预计总投资2600.1亿元。河北将以大体量、高质量的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跑出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

 
量质齐升调结构,建设火热信心足 甘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线直击
量质齐升调结构,建设火热信心足
甘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线直击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新华社兰州2月11日电(记者李杰)2月11日,陇原大地迎来开工热潮。

  900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年度计划投资217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省列重大项目75个,年度计划投资535亿元,这是甘肃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发布的消息。

  主会场兰州新区开工的是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由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比亚迪合作投资建设,该项目于2022年10月底签约,如今正式开工。“项目能在较短时间内落地开工,离不开兰州新区的全要素保障和全方位支持。”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新说。

  甘肃新能源资源富集,镍、钴、铜、铝等有色金属加工业基础雄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作为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的兰州新区,近年来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大引强”,湖南中科电气投资开工的项目,将促进其新能源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成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超过40亿元。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康军说,甘肃将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清单,确保区域经济量质齐升。2023年,甘肃推进287个省列重大项目,项目数量、年度计划投资均创新高。其中,交通物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等领域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达84%。

  当天,在有着“中国镍都”之称的金昌市分会场,金车储能18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也正式开工,施工现场土地已平整,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整体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企业负责人宋飞林说,金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电池产业所需原材料绝大多数可本地生产供应,镍钴锰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电池产业基础良好。

  在庆阳市,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中国能建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庆阳市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一期项目被列入今年甘肃省列重大项目。

  在“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内,不少项目已陆续封顶完工。道路、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庆阳云创智慧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奎说,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的庆阳,要抓住“东数西算”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能够助力地区优化经济结构。

  现场的黄土地上仍有部分积雪未消,一排排挖掘机正屹立于寒风之中,整装待发。虽然春寒料峭,但仍让人感受到主会场及视频连线的各市州分会场项目奋进的暖意。

 
强信心,抢机遇 江苏台企开足马力忙生产
强信心,抢机遇
江苏台企开足马力忙生产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新华社南京2月10日电(记者刘巍巍)元宵节刚过,江苏台资企业快马加鞭,抢订单、赶进度、扩产能,呈现繁忙景象,展现强烈的发展信心。

  昆山扬皓光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印刷机、锡膏检测机、高速贴片机快速运转,线边仓、备料仓、SMT车间内的员工忙碌而有序。

  2022年,这家从事数字投影仪加工制造的台企克服多重压力,全年生产数字投影仪120万台,营收超60亿元,同比增长35%。企业光电制造整合中心协理曾仁佑说:“今年企业市场表现令人振奋,订单已排到年中,预计产量同比再涨20%。”

  一些台企抢抓新兴市场和新兴产业发展契机,乘势而上。烨辉(中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是常熟市重点台企,主要研发生产镀制钢板、彩涂钢板等。由于年前订单量激增,企业大年初四就已开工,目前1300多名员工全部到岗。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新兴市场订单充足,产销量保持较高增势。目前大部分订单集中在镀锌、彩涂钢板等建设材料方面,公司还在拓展光伏材料等领域,很有信心达成既定目标。

  江苏省台办主任练月琴介绍,近年来,江苏持续用好各级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台商台企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台资产业集聚、扩大对台交流、优化涉台服务,与台商台企共享新机遇。

  为助力台企复工复产,春节后江苏多地推出“点对点”返岗复工专车,解台企缺工之“渴”。“

  政府的真招实举充实了企业一线生产员工、车间生产干部和工程师等岗位,快速弥补了用工缺口。我们信心更足、动力更足,一定加油干,争取再上新台阶。”淳华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助张弘明说。

  贸联电子(昆山)有限公司高速线组装车间里,各生产环节有条不紊运行。在智能运输车及其他自动化设备加持下,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日产高速线缆3000多根。

  公司协理戴文于说,企业产品主要服务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及数据中心,并在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基于多年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及市场布局,企业去年营收达到创新高的25亿元,今年有望实现新突破。

  随着市场复苏和订单回流,台企开始布局增资扩产,积蓄发展动能。

  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许惠钧表示,今年将继续增资,打造全方位精密金属制造研发平台,预计2025年可实现纳税2亿元。

  在累计引进了约5800个台资项目的昆山,644家规模以上台企目前全部复工。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德聪说:“大陆市场广阔,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台企发展机遇多多,尤其‘设立全球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问需于企’等惠台政策的实施,坚定了台企深耕的信心和决心,台企正加速奔跑冲刺。”

 
保供应赶订单,传递“春天”信号 闽南企业生产一线见闻
保供应赶订单,传递“春天”信号
闽南企业生产一线见闻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新华社福州2月11日电(记者董建国、李慧颖)春到闽南。记者连日来在民营经济重镇福建泉州走访发现,为了保供应、赶订单,许多企业依靠转型、创新、提质,精准定位,铆足干劲,打开一个个市场空间,传递出经济稳中有进的春天信号。

  “明显感受到市场在回暖。”九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孝发说,去年集团营收逆势增长20%以上,在今年一季度订货会上,公司超额完成订货目标,订单大幅增长。

  企业之所以能实现逆势增长,离不开创新驱动带来的领先优势。走进九牧集团位于南安的5G智能马桶工厂,车间内,各种物料智能传递,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车间运行情况,机器人与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各司其职、精准作业。

  “一条年产30万套智能马桶的生产线,只需要11名工人,综合生产效率提高了37%。”九牧集团科牧智慧制造研发院院长林开雄说,通过升级改造,该厂年产智能马桶数量可达450万套。

  在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晋江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厂区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各车间正开足马力赶订单。而在厂房外,整装待发的车队正排队装货,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市场。“从1月开始就开足马力,现在集团在全国的七大造纸基地全部达到满产,还是供不应求。”恒安(中国)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平说,“今年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生产跟不上销售,现在正准备扩产弥补产能缺口。”

  食品行业订单同样持续攀升。“对今年的形势比较有信心,春节期间到现在销售额同比增长30%。”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宋长镇说,市场回暖,公司生产订单已排至4月份。

  “盼盼食品在创新品类、创意营销、新渠道等方面同时发力。今年我们二期厂房将投入使用,计划引入两条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全面提高产能、扩大生产,并对公司产品进行优化提升。”宋长镇说,盼盼食品还将以“国际事业部”为抓手,专注海外市场,利用跨境展会、海外经销商资源等积极拓展品牌增量渠道。

  一些新兴行业赛道也是订单充足,前景向好。一片片电池经过工人、机器人的高效配合后,很快从原材料转为成品,实现快速下线……在福建省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每天24小时运转,太阳能电池日产量高达80万片。公司生产负责人卢发树说,新能源发展前景很好,工厂产能最近两年增长6倍,今年销售额预计可再翻一番。

  卢发树说,公司深知企业的生存空间就在于把产品做精做细,持续向创新要生产力,公司近3年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拥有发明专利30多项。

  在此起彼伏的机器声里、争分夺秒的生产线上,不少闽南企业表示对发展有信心。“坚守实业是闽南企业家的一贯追求,但传统实业需要借力于新思路、新管理、新营销,向互联网+、智能化等新领域扩展。”林孝发说,除了传统的卫浴产业,公司正全力推动发展家用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家用机器人洗澡机、机器人马桶、机器人清洁机等。

 
华灯映山水 人潮涌暖意 重庆“夜间经济”走笔
华灯映山水 人潮涌暖意
重庆“夜间经济”走笔

( 2023-02-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夜幕低垂,长江与嘉陵江交汇而成的渝中半岛灯火璀璨,游人如织。两岸高楼和大桥上的灯光洒向江面,倒映出极具立体感的城市景观,随着一艘艘两江游轮驶过,粼粼波光变幻出万千色彩。

  重庆依山而建、因水而兴,独特的地貌特征成为文旅名片,向来以繁华的“夜间经济”闻名,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开年以来,文旅市场持续回暖,沿江街巷人潮涌动,带动“夜间经济”强劲发展。

  在戴家巷崖壁步道的观景平台,来自安徽阜阳的游客李娜正和朋友观赏山城夜色。“我一直想来看看重庆的美丽夜景,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走过临崖而建的步道,眺望远处的江景和灯火,感觉比照片上的更震撼!”她说。

  移步至2公里外的山城巷,近500米长的红灯笼如“火龙”般沿山势向上攀缘,照亮了老街的青石甬道与古建筑的青砖黛瓦。“我们被山城步道辉煌的灯火吸引而来,发现这里不仅保留了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还打造了很多适合年轻人打卡拍照的场景,令人流连忘返。”来自新疆的游客秦艺说。

  路旁,火锅店传出的香味在巷陌间飘散,为山城之夜平添一份烟火气。晚上8点,数十位游客仍在排队等候就餐,江苏游客小顾刚拿到菜单开始点菜。她告诉记者,为了吃上一顿正宗的重庆老火锅,她已经等待了3个小时。

  “这段时间游客增多,生意特别火爆,晚上8点多还有人不断来排队等号。”丁孃孃火锅店负责人说,春节假期食客络绎不绝,从上午11点排队到深夜,高峰期要排200多桌,已经超过了店里最大接待量。

  穿过重庆长江大桥,沿着南滨路向西行,一个美食飘香、歌声悠扬的夜市引得游人驻足。一缕升腾的烟气中,摊位老板李卫峰一边包生煎包、一边招呼客人,忙得不可开交。

  “重庆的‘夜间经济’给了我珍贵的创业机会,我从2022年中秋节就开始在这里摆摊,这种经营模式风险小,又有着充足的自然客流量,春节假期以来日均销售额达1000元。”李卫峰表示,几个月以来小店积攒了一大批回头客,加上政府经常发放优惠券刺激消费,生意一直挺红火。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嘉婧介绍,近年来,区政府聚力发展夜间文化旅游经济,不断强化“夜游”“夜景”“夜市”等“夜间经济”要素,成功打造解放碑-洪崖洞街区、贰厂文创街区、“十八梯·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等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为了实现文旅经济‘一季度开门红’,我们要进一步打造‘夜游’目的地、增强‘夜购’消费力,积极提升山城巷、白象街等历史风貌区‘夜间经济’的档次,策划组织一批主题鲜明的‘夜山城’文化休闲活动,持续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支持‘夜间经济’产品消费。”李嘉婧说。

    (记者周思宇、赵佳乐)

     新华社重庆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