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 ——2023年开年全面从严治党一线观察
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
——2023年开年全面从严治党一线观察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紧盯“四风”老问题新表现,严查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廉洁文化培根沃土、成风化人……新年伊始,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

  2023年开年之际,新华社记者进机关、探企业、访社区看到,各地正以真抓实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这次明察暗访的重点,是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8类‘四风’突出问题和变异问题……”

  2023年元旦前,江西省上饶市纪委监委机关的一间会议室内,来自市纪委监委和当地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组同志正讨论如何开展节日期间明察暗访。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

  紧盯节日等关键节点,上饶市市县两级联动整治,采取盯现场、抓现行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形成纠治“四风”常态化监督模式。

  “既抓‘现场’,也查‘后台’。”上饶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冰介绍,上饶市纪委监委推动同公安、财税、审计等监督力量相贯通,通过监管平台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有效提高了问题线索发现率和精准度。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2023年开年,各地区各部门继续减负增效、轻装奋进。

  “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少了,才能有更多时间为老百姓办实事。”刚下社区回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大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颖说。

  郭颖告诉记者,过去大大小小的会短则半小时,长则一两个小时,既占用时间又耗费精力。“如今,各级领导干部头脑里都有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根弦,改作风、提效能的氛围越来越浓了。”郭颖说。

  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强有力的作风和纪律保障。

  “沃柑销售情况怎么样?”“脱贫户务工的工资如何?”……

  近日,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斗口村,民乐镇纪委书记陈忠财走进一户村民的家庭农场,详细了解情况。

  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际情况,针对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各环节,北流市纪委监委组织工作人员扎根一线靠前监督。“我们紧盯政策落实、项目推进、资金使用管理等多个环节,督促通报没有落地落实的问题,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助推乡村振兴。”陈忠财说。

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


  “系统抓取到金额过高、拆分发票等异常信息,本次发现疑似问题320个……”

  近期,一批通过税控发票监督应用系统发现的公款消费异常信息,成为上海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办案的有力线索。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相交织,腐败手段也呈现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趋势,对反腐败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我们必须擦亮眼睛,不断实现‘打法’升级。”上海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依托科技赋能,上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平台,通过大数据筛选比对、痕迹倒查,对顶风违纪、隐形变异问题“露头就打”,及时发现、有效处理腐败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里供暖很好,之前多交的报停费也都退到手了,感谢你们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寒冬里,家住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碧水东城小区的居民李明对前来回访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白城市供热期长达半年,供热情况好坏,直接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

  为此,白城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入开展供热领域腐败及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已对供热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立案1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挽回经济损失660余万元。

  “暖气的温度,直接关系老百姓满意度。”白城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立春表示,接下来还将针对贪污挪用民生资金、滥用执法司法权等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

  厚植廉洁文化,激扬新风正气。

  “今天是领导干部廉洁自省日,集团纪委提醒您: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敢为善为严纪律,务实落实强作风……”

  在江苏徐州,徐工集团每个月10号的“廉洁自省日”,干部们都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记者了解到,通过发送廉洁提醒短信、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教育、剖析腐败典型案例等方式,徐工集团不断推动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此外,还通过发放廉洁文化书籍、制定清廉家训等方式,推动年轻干部家庭廉洁文化建设,帮助年轻干部系好“第一粒扣子”。

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现在每个月都有志愿者上门陪我聊天谈心,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了。”谈起近来居家养老服务的新变化,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高龄老人陆瑞英感慨道。

  服务的提质增效,离不开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此前,通过巡察监督,德清县委巡视办和巡查组以面对面的形式,向分管民政的县领导反馈了“居家养老服务落地不到位”等问题,推动了问题整改和解决。

  “在近年来的巡察工作中,我们探索建立了向分管(联系)县领导‘面对面巡察反馈’的机制,有效提升了巡察质效。”德清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云香介绍,分管(联系)县领导要通过召开协调会、约谈整改责任单位等多种形式,推动整改责任落细落实。截至目前,已进行28次“一对一”反馈,推动16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揽镜自照、时刻警醒”“牢记初心、永葆清廉”……

  走进广州仲裁委员会大楼,廉洁文化、警示教育方面的标语贴满了整整一条长廊,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绷紧“廉政弦”。

  记者了解到,为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广州仲裁委紧盯关键岗位、关键环节进行风险排查,建立健全通报制度,定期公布排查情况。同时围绕核心业务进行监督全覆盖,如内部审计对每年财务支出进行“经济体检”、卷宗评审对案件进行重点抽查等。

  “制度建设是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有力保障。”广州仲裁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广州仲裁委还常态化开展易发虚假仲裁案件审理交流会,形成虚假仲裁案例汇编、通报机制,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养成严实深细作风。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

  “要严格落实市纪委监委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建设相关要求,找差距、查不足、补短板、强弱项。”

  近日,在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天津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组召开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一项项明确要求让在场的纪检监察干部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记者了解到,为强化自身建设,天津市纪委监委出台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九严禁”,从政治纪律、履职用权、工作作风等9个方面列出纪检监察干部严禁事项,并细化为“36个不准”的“负面清单”。

  “严防‘灯下黑’,既要用监督加压,又要用信任加力。”天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出台相关办法,市纪委监委将考察识别、谈心谈话成果同干部“育选管用”结合起来,作为干部教育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的重要参考,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常青之道,贵在自胜。

  新的一年,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必将以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国外贸规模首破40万亿元关口
中国外贸规模首破40万亿元关口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邹多为)中国外贸规模再上新台阶。海关总署13日发布数据: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其中,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总额为2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同比增长4.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上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稳定增长,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为经济稳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增长快、比重升。2022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6.81万亿元,增长11.5%,占进出口总值的63.7%,较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

  从贸易伙伴看,我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更加密切,进出口规模达到6.52万亿元,增长15%,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5%。

  从外贸主体看,民营企业表现不俗。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9.8万家,增加5.6%。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提升2.3个百分点,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

  “总的看,2022年我国外贸实现了新的突破,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绩来之不易。”吕大良说,展望今年,在正视外贸发展面临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要更加坚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信心。

 
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
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周圆、樊曦)“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铁路迎来发展最快、最安全稳定的历史阶段”。13日,在国家铁路局工作会议上,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回顾了新时代10年铁路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费东斌表示,2012年到2022年间,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和普速干线铁路加快建设,川藏铁路全线开工,重点区域城际铁路快速推进,老少边及脱贫地区铁路建设加力提速,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配置高效的铁路网络。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以及运输密度均居世界首位。

 
“元古堆就像‘小兰州’!”
“元古堆就像‘小兰州’!”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向清凯、张钦、王博


  农历小年前,高山下的元古堆喜气洋洋。

  火红的灯笼,将村口青砖衬砌的小桥扮作喜庆的彩门;一串串彩灯挂在树上,把通往村组的硬化路变成“红飘带”。循着歌舞声,记者来到村民广场,村里的土味春晚正在彩排。

  坐落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元古堆,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的小山村,曾经“苦瘠甲天下”。全村469户1890多人,散居在平均海拔2440米、方圆12.4平方公里的山区。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出门两脚泥、特产运不出的烂泥沟,群众吃水困难。2012年,全村贫困发生率57%,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多元。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元古堆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着全村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乡村振兴的接续,元古堆已脱胎换骨。

  从广场环顾四周,村小学、敬老院和村委会三栋白色小楼呈“品”字形排列。昔日荒坡上,中药材加工厂、超市、农家乐依次排列,仿佛山村CBD。

  早上10点多,彩排拉开帷幕,广场人声喧闹。小吃档、烧烤摊也赶来凑热闹。

  21岁的韩丽军是村里春晚的7名大学生主持人之一,一会儿报幕,一会儿领舞,忙得不亦乐乎。她说,自从2014年村民广场建成,村里的文化活动就兴盛起来。春晚的前身是正月文化艺术节,已办好几届,成了新年俗。

  说起新年俗,一旁的人打开话匣。有的说,妇女们学会的第一支舞是孩子们教的小学生健美操。有的说,现在大家会跳的舞可多了,有民族舞、广场舞、街舞,这次村里人报名排演了17个节目。

  “过去村里人没有心思和时间耍。光挑一趟水就得两小时,去迟了只能舀到黄泥汤,喝一口都是土腥味。”韩丽军的爷爷韩生荣接过话茬,“自从引洮工程引水上山,大家的‘心病’治好了,也有精力唱歌跳舞了。”

  韩家就在广场边。走进篱笆小院,拧开水龙头,清亮的水哗哗流出,抄起水瓢喝一口,清冽甘甜。

  水通、路通、网通的巨变,不只带来淋浴器、小汽车、WIFI的普及,更让日子变美。下滩下社的黄郁春养了20多尾鱼,栽了37盆花。家里的月季、桂花都是网购的。

  中午时分,黄郁春和前来彩排的熟人告别,便开上电瓶车回家。他说,这辆车也是网购的。下单不久,一辆满载电瓶车的卡车就送货到山下。

  已当爷爷的黄郁春不仅是致富能人,也是网购达人。打开他的网购清单,从衣服、腊肉、梯子、打气筒,到春联、中国结,五花八门。前几天,家里杀了年猪,他还精挑细选了八斤半肉,快递给远在安徽合肥的二儿子黄吉平。

  身为劳务经纪人,曾把30多名村民变成产业工人的黄吉平,最近又开了一家商务代办公司,忙得回不来。好在互联网把万山阻隔变成了近在咫尺。

  黄家的院子内外都安装了摄像头。通过一款软件,黄吉平可以实时看见家园,望见乡愁。“有一次家里的猪跑出圈了,还是儿子跟我说的。”黄郁春说。

  从黄家出来走上山,一路林木苍苍,偶有野鸡、野兔跑过。转过山梁,进了土城门社,家家户户的院里码着成捆的黄芪、当归。有三五个村民正互相打听药材收购行情。

  曾玉成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但十年前,因为山路难行、家里没钱,他春天没钱下本,秋天没路出货,是一个被一尺泥、一分钱难倒的庄稼汉。

  现在,他家当归摞成了堆,黄芪垒成了墙。院子整体加装“玻璃盖”,成了药材晾晒房。院里还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山地农业机械。

  老曾不愿露富,但黝黑脸庞上的灿烂笑容道出了实情。他流转土地种了30亩百合、10亩当归、6亩党参、4亩黄芪,加上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至少56亩,仅当归就能卖十多万元。

  没有产业兴旺,就没有生活富足。在元古堆,土特产变成金疙瘩,庄稼汉变身职业农民,全村正从农耕向农旅转型。

  从老曾家出来,翻过山梁,一路可见松林鹿苑、萌宠乐园、乡村会客厅,一片陡坡被改造成花海。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新边走边说,等开春了,这儿要种万寿菊,那儿要种大蔓樱……

  过去十年,村里尝试引进过数十种小产业,推广之前,董建新和村委会主任郭连兵带头“尝百草”,终于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令他们欣慰的是,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余元。

  再到广场时,已是下午5点多。排练仍在继续,“花儿”回荡上空。

  “元古堆成旅游景点了,菊花牡丹栽满了。带动经济发展了,小康路上跑美了。”一位歌手唱道。

  另一位唱答:“一把斧头四两钢,元古堆来了逛一趟。环境治理路宽敞,美丽乡村赛苏杭。”

  不远处,村民们三五成群,在十年变迁摄影展板前找自己、认熟人、忆旧事。在元古堆村打工的西沟村村民朱爱芳说,这十年,元古堆老百姓经历的变化,大家不同程度都经历了。

  “村里过去十年大变样,胜过以往几十年,元古堆就像‘小兰州’!”八旬老人朱桂英说。

   新华社兰州1月13日电

 
我国加大力度为农村医卫机构免费配备制氧机血氧仪
我国加大力度为农村医卫机构免费配备制氧机血氧仪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于文静)为解决农村地区医疗物资紧缺问题、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硬仗,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协调对接多个部门,推动为农村地区每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2台指夹式血氧仪,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台制氧机。

  这是记者13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

  春节临近,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群众用药和就医保障问题牵动人心。农村地区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人口数量多,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口前移”是当前我国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当前,受疫情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对血氧仪、制氧机等医疗设备需求较大。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协调推动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台制氧机,协调国家乡村振兴局汇总832个脱贫县11534个乡镇卫生院信息,协调工信部落实资金来源、采购渠道,目前首批产品已经发出;同时会同全国工商联,为脱贫县以外约2.5万个乡镇卫生院配送制氧机。

 
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入阐述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方向。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风建设关乎事业成败、人心向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要继续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纪律建设是治本之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使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要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要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前移反腐关口,深化源头治理,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健全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

  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忠诚于党、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善于斗争,在攻坚战持久战中始终冲锋在最前面。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完善内控机制,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坚决防治“灯下黑”。只有切实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严明法纪,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才能以铁的纪律打造自身正自身硬的纪检监察铁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不断取得管党治党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去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省部级干部53名
去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省部级干部53名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孙少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3日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9.6万件,处分59.2万人,其中包括省部级干部53人。

  通报显示,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344.4万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104.4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54万件,谈话函询32.5万件次,立案59.6万件,处分59.2万人(其中党纪处分48.9万人、政务处分14.9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53人,厅局级干部2450人,县处级干部2.1万人,乡科级干部7.4万人,一般干部8.3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41.3万人。

  根据通报,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183.8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123.2万人次,占总人次的67%;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47.8万人次,占26%;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6.4万人次,占3.5%;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6.4万人次,占3.5%。

 
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有何变化?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如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有何变化?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如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刘夏村、许可、任沁沁)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卫生检疫、进口货物口岸疫情防控、边境口岸恢复开通等措施进一步优化。

  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有何变化?政策实施效果如何?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


  自1月8日起,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实施。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介绍,新的防控措施相较以前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来华手续简便了,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二是取消了对航班数量、航线以及客座率的限制,逐步有序开放更多水路、公路口岸;三是取消入境集中隔离,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1月8日以来,从监测情况看,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有序恢复的态势。”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说。

  刘海涛介绍,1月8日到12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49万人次,较“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前上升了48.9%;日均入境25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了54.7%,日均出境24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了43.3%。

  针对出入境人数大幅增长,吴玺表示,外交部已部署各个驻外使领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结合驻在国相关情况,制定具体的落实细则,帮助来华人员了解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

  “我们也尽最大努力提供更好的领事服务、领事协助与领事保护,优化升级12308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让所有在海外的公民,能够随时与祖国联通,随时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吴玺说,“中国领事”App也将推出更多业务,实现护照、签证、养老金资格认证等“掌上办”。

  提高查验效率确保人员、车辆顺畅通关


  自1月8日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实施以后,135.1万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证件,较政策实施前增长了129.4%。

  “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及时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的服务。”刘海涛表示,春节将至,内地居民赴境外旅游、探亲等需求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口岸将迎来人员出入境高峰。国家移民管理局已部署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加强通关查验组织保障,提高查验效率,确保人员、车辆顺畅通关,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1月8日起,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已及时恢复受理审批外国人申请普通签证延期、换发、补发,停留证件签发、换发、补发,居留证件的签发、延期、换发、补发等。但同时,中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优化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以后,少数国家针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过度和歧视性的限制措施。

  “我们坚决反对并已采取对等措施。”刘海涛介绍,国家移民管理机构自1月11日起,暂停签发韩国、日本公民来华口岸签证,暂停实行72/144小时过境免签。

  “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欢迎外国朋友来华学习、工作,从事商贸、科研、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等活动。”刘海涛表示,国家移民管理局将适应出入境人员新期待新需求,为外国人来华在华、入出境及停居留提供必要的便利,保障中外人员正常往来,更好服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批恢复开通的边境口岸和毗邻港澳口岸运行平稳有序


  1月8日以来,海关总署积极指导口岸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程序有序稳妥恢复开通边境口岸和毗邻港澳口岸客、货运功能。

  “首批恢复开通的边境口岸和毗邻港澳口岸运行平稳有序,为人员往来和贸易发展提供了安全便利的口岸通关服务。”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说。

  当前背景下,要稳妥有序、科学规范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口岸检疫防线。

  李政良介绍,海关通过优化口岸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措施、根据健康申报结果进行分类处置、优化入境货物检疫措施等做好相关工作。

  李政良提醒广大来华人员,在口岸入境时,要按要求如实逐项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如有隐瞒或虚假填报,海关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如有检疫方面的异常,请配合海关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后续处置工作。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国际航班呈现增长态势。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孔繁伟表示,将按照“循序渐进、稳中求进”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国际航班计划,满足中外旅客国际出行需求。同时,把握好行业恢复发展的节奏,确保安全第一,确保航班量的增长速度同行业的综合保障能力相匹配,严守民航行业的安全底线。

  孔繁伟提示旅客,出行前要主动了解目的地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做好个人健康管理,乘机期间佩戴口罩,途中加强个人防护。

 
因时因势做出科学抉择 我国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二
因时因势做出科学抉择
我国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二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先后制定十版防控方案,出台“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面对新冠疫情,我国始终强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每一次优化调整都依据客观情况,因时因势、审慎抉择。

  正是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我国三年来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学稳健,筑起疫情“防波堤”


  2023年1月初,北京,发热门诊和诊室总数达到1263家,ICU开放床位数增至7000余张。

  据北京市卫健委通报,全市发热门诊接诊量从2022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2023年1月4日1.2万人次;急诊接诊量从2022年12月30日最高峰5.2万人次,逐渐回落至4.2万人次。

  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我国始终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

  三年来,我国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挑战,积极有序调整防疫政策,不断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回望2020年初,新冠病毒突袭。

  4万余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星夜驰援;抢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方舱、重症床位不断扩容;调集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我国以坚决果断的勇气和决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病毒狡猾,快速变异后卷土重来。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毒性没有明显减弱,传播力和隐匿性却变得更强。全球经受了数波疫情冲击,多国反复经历“放开—封控”的循环,并为此付出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代价。

  在我国,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预警,快速进行流调,第一时间精准落实管控措施……不追求零感染,但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常态化防控的特点。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核心,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我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找准合适的平衡点。

  三年来,凭借14亿多人共同筑起的疫情“防波堤”,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抵御住了一波波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冲击,极大减少了重症和病亡人数。

  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稳步向前。2020年我国是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基于国情,我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积极加快药物研发、疫苗接种、能力培训、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明显提升了抗疫的能力和系统的韧性,为我国进一步优化调整策略和措施创造了条件。

稳中求进,不断优化防控措施


  2022年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

  自2020年3月上线以来,“通信行程卡”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超890亿次,最高单日查询量近4亿次,为流调人员及时定位病毒传播链提供坚强助力。

  三年来,我国秉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抗疫实践中不断优化防控措施。

  从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到实施“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再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始终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

  新冠病毒致病力下降,是我国优化防控措施的重要前提。

  迎战奥密克戎,中国对病毒变异株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传播指数R0值最高攀升至21,这意味着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1传21”,感染人数呈几何指数增加,奥密克戎的防控难度已非之前几代新冠病毒变异株可比。

  然而,病毒变异大方向在传染力更高、潜伏期更短的同时,其致病力在减弱,也更趋向于感染人体上呼吸道。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相较于原始毒株和随后出现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的致病力趋于温和,病毒变异总体朝着季节性传染病方向发展。

  病毒的危害性、人群免疫水平和卫生健康系统承压能力、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始终密切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平衡。

  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1月上旬,我国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90%;推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我国在抗疫实践中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

  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系统应对,保障转段平稳有序


  2023年1月3日,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来有10个补液位的补液区,“扩容”到27个补液位,一天内可满足约100名患者的补液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

  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增设发热门诊,扩容医院重症床位;入户为高龄老人接种疫苗、上门发放健康防疫“爱心包”;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监测,以绿、黄、红不同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日产能达到2.02亿片,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达到1.1亿人份……面临疫情防控新形势,一系列保障措施接连落地。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密集出台的系列文件,为新阶段迎战疫情提供指引,增添信心。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在综合分析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

  随着春运到来,人口大规模流动将对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考验,需要系统应对,完善准备。

  太行山深处,天刚蒙蒙亮,村医就开始准备送医送药。河北省保定市组建了5000多支家庭巡诊小分队,为群众提供上门送医送药、研判病情、协助转诊等医疗服务保障,并为辖区65岁以上重点人群建档立卡。

  通过发动乡村医生与志愿者,保障群众就医用药,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提供居家健康服务、做好转诊服务等,多地正根据疫情防控新任务,全力构筑基层新防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把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

 
胡春华在广西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和“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
胡春华在广西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和“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南宁1月13日电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11日至13日在广西督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加快促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切实落实农村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广西脱贫人口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数量多。胡春华来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的昭平县等脱贫县,深入脱贫村、脱贫农户、扶贫车间和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等考察督导。他指出,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要加大对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帮扶,切实加强兜底保障,确保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广西是全国“菜篮子”产品重要产区。胡春华在桂林市、贺州市、贵港市、玉林市实地察看了蔬菜、水果、生猪、水产等生产和市场流通情况。他强调,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畜产品产出水平。要做好节日期间保供工作,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胡春华在督导中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落实属地责任,扎实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秩序。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冯歆然、成欣)针对近日有西方媒体称中国产疫苗效果不佳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实践证明,中国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汪文斌指出,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多种技术路线新冠疫苗产品的国家,为民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提供了多种选择。目前,中国有13款新冠疫苗批准使用,涵盖4条技术路线,疫苗和医疗物资总体供应充足,能够满足“应接尽接”的需要。

  汪文斌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中国的疫苗接种率非常高,无论是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还是mRNA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相当。相关研究也显示,对于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3剂灭活疫苗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与接种3针辉瑞mRNA疫苗后的保护效果基本一致。中国全病毒灭活疫苗能够激发较好的细胞免疫和免疫记忆,在预防发病、重症和死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放在首位,我国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当前,中国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达92.9%,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90%,我们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实践证明,中国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我们愿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合作,更好应对疫情挑战,更好保护人民生命健康。”

 
商务部部长:希望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商务部部长:希望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13日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12日视频会见美中贸委会会长艾伦。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中国扩大开放等议题交换了意见。王文涛指出,希望美方正确看待中国发展给美国、给世界带来的机遇,按照两国元首指明的方向,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王文涛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巴厘岛与拜登总统举行会晤,为双边经贸关系确定基调、指明方向。中国商务部愿与美方相关部门一道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求同存异,进行理性、务实、专业的沟通,推动合作,为双边关系注入积极动力。

  王文涛指出,中美双方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中美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人民福祉,对全球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政府以“战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对华采取一系列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和保护主义做法,损害了两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希望美方正确看待中国发展给美国、给世界带来的机遇,按照两国元首指明的方向,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王文涛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亿多人口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对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意味着巨大机遇。中方愿常态化听取包括美资在内的外资企业意见,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艾伦表示,美中元首巴厘岛会晤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两国元首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沟通,令美工商界倍感振奋。希望双方从一些具体问题入手,加强沟通合作,增强互信。美中贸委会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两国工商界交流,愿继续支持两国企业开展合作,为双方务实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以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访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
以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访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南京1月13日电(记者刘亢、凌军辉、陈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肩负“勇挑大梁”重大责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江苏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上多作贡献


  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江苏如何谋划2023年经济工作?

  答: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落到实处,把“优势区域要走在前,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各地区都要多作贡献”的重大要求落到实处。

  2022年,江苏顶住前所未有的压力挑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运行持续回稳向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二是外贸外资保持良好势头,三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四是民生保障不断改善。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责无旁贷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和长三角,把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赢得战略主动。2023年,不论是GDP,还是其他各项关键指标,我们都将在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结果。

  不仅要把江苏自己的事办好,更要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重要一翼、长江经济带重要板块、“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将进一步发挥战略叠加优势,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上多作贡献;致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更好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多作贡献;加强与中西部省份对口支援协作,携手推进共同富裕,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上多作贡献。

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江苏落实的重点举措有哪些?

  答:我们将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推出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更为解渴的一揽子举措,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一是在扩大内需上走在前。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营造便利消费的环境条件,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加快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重大项目,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二是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更大力度支持“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快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

  三是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上走在前。江苏各类人才总量超1400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我们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协同并进,以高素质教育涵养源头活水,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以高素质人才夯实基础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四是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走在前。立足人口密度大、能源消耗大、排放强度大、生态家底薄的现状,江苏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提升生态“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

  五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用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成果为经济发展赋能增力;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聚焦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方面,擦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六是在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走在前。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四项机制”,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见叶知秋”超前发现风险,“当机立断”有效处置风险,察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在牢牢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近期,从江苏各地纷纷签约开工重大项目、竞相包机“出海”抢订单、街头巷尾升腾烟火气等情况来看,全省上下预期更稳、动力更足,更有信心决心稳中求进、以进固稳。

让全体人民更好地享受高品质生活


  问:新的一年,江苏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提升民生高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针对当前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现实问题,重点抓好三个方面,概括来讲,就是“1、2、3”。

  “1”,就是抓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重中之重。加快健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大力度推动财力向民生和基层倾斜,扎实办好13类55件民生实事,切实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群众生活安康托好底。

  “2”,就是突出稳就业、稳物价两项基础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确保2023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守稳护牢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力争把202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3”,就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大力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加快实现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让全体人民更好地享受高品质生活。

 
金融部门开年推出新方案,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
金融部门开年推出新方案,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吴雨)当前,努力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是金融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记者日前了解到,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拟重点推进21项工作任务,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推动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着力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现金流


  坚决阻断风险传染,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为防止风险从出险房企向优质房企扩散,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有关部门起草了行动方案,并将于近期推动尽快落地。

  记者了解到,该方案按照稳当前也利长远的思路,通过短期针对性措施和中长期制度性安排,围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个方面,重点推进21项工作任务。

  在“资产激活”行动中,通过优化政策激活合理需求,加大保交楼力度,稳定房地产销售,压实企业瘦身自救责任,支持优质房企通过并购提升资产质量,着力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保交楼是金融部门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新增1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投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加大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力度、强化保交楼司法保障……一系列围绕“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安排将在近期加速推进。

  工作任务中还包括设立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项再贷款,支持其市场化参与行业重组并购,加快风险出清。在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方面,金融部门近期也将出台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相关文件,并设立1000亿元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支持部分城市试点市场化批量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住房供给。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实施,优质房企现金流得到更强保障,保交楼稳步推进,风险将趋于收敛。经过风险出清,行业将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多渠道稳定优质房企融资


  记者了解到,在风险可控和保障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金融部门将从存量和增量入手,加大贷款、债券、资管等多渠道融资支持力度,保持优质房企融资性现金流稳定。

  根据行动方案,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鼓励金融机构与优质房企自主协商,推动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加大信贷、债券等新增融资支持力度;研究银行向优质房企集团提供贷款,合理满足集团层面流动资金需求;支持境外债务依法偿付,提供外汇管理等政策支持。

  要进一步降低优质房企财务杠杆、提升抗风险能力,需引导房企运用好股权融资。行动方案特别提出了“权益补充行动”,支持优质房企充实资本。一方面,支持股权融资,调整优化并购重组、再融资等5项房企股权融资措施;另一方面,发展公司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培育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主体,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建设。

  专家表示,进一步稳定和拓宽优质房企融资渠道,促进房企信用修复,有利于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

完善金融政策提振信心


  当前,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压力依然较大,迫切需要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金融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政策,按照稳当前也利长远的思路,做好短期针对性措施和中长期制度性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先后推出重点房企“三线四档”规则试点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制度。行动方案明确,合理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过渡期,同时完善针对30家试点房企的“三线四档”规则,在保持规则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完善部分参数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主要针对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的优质房企,重点是其中经营规模较大、覆盖区域较广,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方案只设定了优质房企条件,没有具体名单,金融机构可自主把握。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日前联合召开的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潘功胜表示,下一步,金融部门要深入领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镇化格局等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优化完善住房金融服务,逐步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多措并举促消费,市场活跃渐复苏 二〇二三年开年市场消费观察
多措并举促消费,市场活跃渐复苏
2023年开年市场消费观察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街边餐饮排队就餐、文旅行业逐步复苏……记者近日在各地一线走访看到,消费进一步回暖,市场活力显现。
 
  夜幕降临,在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里,500米超长滑梯前游人排着长队,耳边尖叫声、欢笑声融在一起。“日光下晶莹如玉,月光下万紫千红,这里真的太好看了,想来很久了,这次终于和朋友来了,要好好玩一番!”来自江西的游客魏梦琪说。
 
  “冰城”哈尔滨迎来冰雪旅游季,见证旅游消费日渐复苏。各类商家、平台抢抓时机推出多样化的促销活动,各地政府因势利导打造特色消费业态和场景。
 
  ——街巷人气旺,复苏暖意浓。
 
  挂着兔子灯的杭州西湖游船吸引游客竞相打卡;上海外滩、豫园、南京路等知名商圈出现“大排长龙”现象;广州永庆坊打造非遗主题街区,成为国潮消费新场景……通过营造浓浓的新年氛围和过年仪式感,各地沉浸式消费体验吸引了大量客流。
 
  上海将在春节等重要节日时点,通过折扣促销、发布新春潮品、举办剧目展览等形式,推出百余场重点活动;浙江2023年将以“浙里来消费”为主线,贯穿全年举办多项主题促消费活动;广东重启潮流夜市、文创集市、主题嘉年华等活动。
 
  ——政策“组合拳”,消费提信心。
 
  10日上午,位于杭州南山路的极氪中心店里,不少消费者正在咨询。“上周起,我们店内人流量开始快速提升,销售量同比上升30%。”在极氪杭州城市经理冯敬菡看来,此次杭州城区内的汽车消费补贴对车企来说是一剂“强心针”。
 
  除了汽车消费补贴外,各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提供有力支撑。天津市陆续发放第二期1.15亿元的“津乐购”消费券,涵盖百货零售、餐饮文旅等消费;在本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北京将陆续向市民发放不少于3万张冰雪消费券;浙江省计划在年货节期间举办250场以上特色促销和招商引资活动,预计发放消费券超16亿元。
 
  ——消费年味足,业态齐发力。
 
  位于上海的“中华老字号”新雅粤菜馆针对今年走俏的“围炉消费”新场景,重点推出2023年烧烤礼盒,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围炉烤肉、烹茶等新消费需求。
 
  “今年楼外楼总店的年夜饭包厢订座率达到100%,整体预订率达到八成。”杭州楼外楼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必正介绍,为适应新消费需求,楼外楼推出包括东坡肉、叫花童鸡等特色半成品预制菜年货礼盒。
 
  线上“购物车”年味足。年货节期间,淘宝天猫的数据显示,含“兔”商品增长明显,对联、红包、灯笼、中国结等成为春节消费“标配”;拼多多的数据显示,柑橘橙、苹果、车厘子、草莓等水果最为畅销,销量同比增长120%。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分析,今年元旦、春节“两节”消费市场呈现加速回暖趋势,特别是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预计将在“两节”期间迎来较快增长。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明确政策、稳定预期,市场主体信心更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潜能,不断增加多样化多元化的服务供给,加快释放服务消费升级孕育的巨大增长潜力。同时各地要加快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新商圈、新平台、新场景,以县域消费为抓手促进多层次消费市场协调互促发展,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张璇、丁乐、杨思琪、周蕊)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2023年春运迎“大考”
2023年春运迎“大考”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叶昊鸣、樊曦、周圆、李晓婷)兔年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已经开启。这个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运,迎战多年未见的高峰客流,大部地区相继出现雨雪寒潮天气,正面临“大考”。

客流快速攀升,出行忙中有序


  12日16时,云南省大理市快速汽车客运站人声鼎沸,提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在车站内穿梭不停。

  “中短途客运是飞机、动车的有益补充。春运开始后,大理州汽车客运量环比提升约10%,客流以大理州内中短途旅客为主。”大理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周会见说。

  随着“乙类乙管”措施加快落地,跨区域人员流动加速,加之疫情3年来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今年春运客流从以往低位运行转向快速攀升。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客流总量预计约为20.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春运近一周以来(7日至12日),全国共发送旅客约2.21亿人次。

  从客流构成看,今年春运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分别约占10%;自驾车、城际拼车、定制客运等出行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随着春运客流快速恢复攀升,交通运输已从低负荷运行迅速转变为满负荷运行。

  11日上午8时,在赣州做生意的曹丰早早来到赣州西站,准备乘坐G486次列车回郑州老家过年。三年没回家的他带着大包小裹,装满了赣南特产和给小孙女准备的新春礼物。

  “今年,异乡的旅客纷纷踏上了返乡的旅程,熟悉的春运又回来了。”赣州西站客运值班员陈萍说。

  全国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强化运力调度保障,备战“大考”。

  在中原腹地,铁路郑州北站提前制定运输组织方案,紧密各工种作业衔接,提升调度指挥、调车作业等关键作业效率;东部沿海地区,铁路杭州站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37对,根据客流情况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加大客运能力投放……

  交通物流连着百姓民生。临近春节,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河南省鹿邑县化妆刷生产企业正一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秦芳华每天都要组织加班生产。订单太多的“甜蜜烦恼”让她忙碌并快乐着。

  “相较往年春运期间‘客增货减’,今年春运疫情流行高峰陆续到来,各类医疗防疫物资、节日生活物资和今冬明春的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需求均会有较大增长。”徐成光说。

  他表示,目前全国交通“大动脉”和物流“微循环”总体畅通,重点物流枢纽运行平稳,主要物流运行指标稳中向好,各类重点物资运输安全有序。

设备全面“体检”,确保路网通畅


  10日,新疆伊犁果子沟,风雪骤降。

  在能见度不足10米的急弯陡坡上,一台台除雪保障车辆依次顶风行进。伴随寒潮来袭,穿越此地的赛果高速公路路面累计积雪厚度达30厘米。

  “受风吹雪天气影响,我们清雪的速度赶不上下雪的速度。”新疆新路公路养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伊犁分公司副经理梁晓鹏说。连日来,梁晓鹏与10余名同事采用“人停机不停”循环作业方式,对果子沟路段进行了五轮清雪作业,确保路网运行安全通畅。

  2020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冲击,交通运输行业长时间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载运工具长期停运或低位运行,从业人员技能出现生疏,加上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事故高发期,春运期间低温、寒潮、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易发多发,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较大挑战。

  7日凌晨,上海虹桥火车站西侧,10多名铁路探伤工正对虹桥站周边钢轨道岔等重点部位进行“加班体检”。

  为了规避道岔在低温状态时的伤损风险,精准检测道岔区段钢轨表面的细小裂纹,在原有的超声探伤、双轨探伤仪的基础上,上海铁路部门引入涡流探伤“机器人”,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实现对道岔特殊部位的全方位探伤。

  走进南昌铁路局福州东车辆段检修综合库,可以看见一面巨大的显示屏。屏幕上用不同颜色标识呈现着转向架、车体、车钩、制动、质检交验等15个台位的检修作业进度。这个检修生产质量实时监控系统,是该段依托大数据分析建设数字化智慧检修的一部分,可以全天候对检修现场作业进度进行分析,实现作业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负责人表示,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认真落实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同时统筹用好2022年开通的新线、新站资源,以及新投用的复兴号动车组等先进装备,增强路网整体功能,提升客运能力。

  此外,春运期间,道路运输部门对拟投入春运的设施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维护,加强“两客一危”车辆等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管理。对长大桥隧、连续长下坡等路段加强风险排查,动态发布天气情况和交通管控信息。

健康出行,平安返乡


  8日0时17分许,南方航空CZ312多伦多至广州航班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这是“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民航局入境新政实施后全国首班落地的国际航班。

  航班落地后,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旅客相继从到达大厅走出。刚和家人团聚的龚女士说:“听到不用隔离的消息后,我马上订了回国的机票,太开心了。”

  “做好今年的春运工作,疫情防控很关键。”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介绍,今年春运工作专班印发了春运疫情防控指南,发布了春运出行服务指引,强化全链条管理,督促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引导社会公众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健康返乡无疑是带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医生,我经常咳痰咳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我咳嗽七八天了,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在宁波开往广州的K212次列车上,一场特别的健康科普正在进行。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为旅客现场普及新冠病毒个人防护知识和感染后的应对方法,解答旅客们的现场咨询。

  “春运期间,旅客们关心的莫过于个人防护问题。所以我们专门请医生上车,在旅途中为旅客进行健康讲座和现场咨询,让旅客的返乡之路放心舒心。”杭州客运段甬广车队党总支书记陈美芳说。

  不再对乘客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积极推广应用线上购票、电子客票、自助验票等服务,扩大无纸化、无接触的服务范围;适当加密清洁消毒、通风换气频次……把好防疫关,平安回家,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看公路,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670多家交通管理机构开通的交通号每天都会发布涉及重大交通管制、公众出行政策等出行信息和道路封闭、施工等动态交通事件的信息。这些重要信息,高德地图App以消息推送、行前提示、语音播报等形式,及时向回家的乘客进行提示;

  看铁路,各地铁路部门在全国3200余组动车组列车上推行“铁路畅行”扫码服务,旅客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可查询列车正晚点、运行位置、接续车次、交通接驳等出行服务信息;

  看航空,南宁机场启用“易安检”通道,大幅缩减旅客安检时间;北京大兴机场推出“乡音伴行”适老化服务,精通各地方言的工作人员为旅客送去“老乡的温暖”。

  “大考”之下的2023年春运,将有超过20亿人次实现大迁徙。热闹温馨的中国年回来了,热腾腾的烟火气回来了。

 
加强能源保供 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国新办发布会回应当前能源保供热点问题
加强能源保供 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国新办发布会回应当前能源保供热点问题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潘洁)去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严峻复杂。我国能源安全稳定可靠供应是否有所保障?新一轮冷空气来袭,春节临近,如何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当前能源保供热点问题。

能源保供稳价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针对去年以来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价格大幅波动的挑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序的应对措施,能源保供稳价取得明显成效。总的看,全国能源供应有保障,价格平稳。

  能源增产增供方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煤炭稳产保供,供暖季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充分挖掘油气增产潜力,全年天然气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持续提升电力供给能力,各类发电装机增加2亿千瓦以上。

  我国原油、天然气进口会不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现货部分会受到影响,但是长协部分相对稳定。我们进口的天然气大部分通过长协来保障,有效管控和防范供需短缺和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连维良说。

  能源储备方面,目前全国储气能力超过320亿立方米,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5000万吨左右,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5亿吨左右的高位,可以有效保障调峰顶峰的需要。

  去年1至11月,美国、欧元区CPI中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约27%和38%,而我国CPI中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了约3%,汽柴油价格涨幅也明显低于欧美,尤其是居民电价、气价总体保持稳定。

  “我国在同样面对国际市场冲击、极端天气考验情况下,依靠制度优势和保供稳价组合拳,实现了能源价格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连维良说。

群众温暖过冬的能源保障安全可靠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1日至15日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将相继出现大范围雨雪、大风、降温天气。

  连维良说,冷空气来袭将提升采暖用能需求,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煤炭生产和运输,继而影响电力输送,但是根据往年的经验,春节前后的能源总需求将有所下降,满足因降温增加的采暖需求有可靠的资源保障。

  “即使极端情况下,出现超预期的居民用能需要,我们可以启动‘压非保民’预案,确保民生用能不受影响。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年的能源保障是安全可靠的。”连维良说。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入冬以来,能源供应经受住多轮寒潮天气的考验。目前,全国煤炭、电力和天然气消费均在尖峰水平上有所回落,供需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当前采暖季能源保供在资源总量、区域平衡上是有保障的。

排查风险隐患 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


  针对有煤改气地区出现居民天然气限购、断供以及供热企业反映面临亏损甚至宣称要停止供暖等情况,连维良表示,这些个案问题均已纠正解决,将进一步进行供暖企业的风险隐患排查,防微杜渐,绝不放过任何影响保暖保供的个案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任何地方和企业对民生用气都不得限购减供,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将严肃追责问责。如果是由于气源合同不足,国家将协调增供,如果是其他个性问题,由属地政府一事一议帮助解决。总之,涉及民生用能,绝对不能限购停供。”他说。

  连维良说,一方面要落实属地政府的帮扶、监管和兜底责任,地方政府要加强对经营困难的民生用能企业针对性帮扶,必要时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帮助解决企业具体困难;另一方面,企业要担负起能源保供的主体责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不折不扣落实能源保供稳价各项要求。

 
枝叶关情年更浓 各地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年
枝叶关情年更浓
各地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年

( 2023-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最是岁寒情暖时。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当地出台用好多项政策,广开救助渠道,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确保春节期间困难群众温暖过年。

暖心迎佳节 枝叶关情年更浓


  连日来,阴雨连绵气温骤降,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妇联和大朗镇女企业家协会的相关负责人正开展“把爱带回家 暖童心护成长”困境家庭及儿童春节慰问活动。

  大朗镇妇联副主席叶敏芳说,希望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能让他们度过一个暖心的春节。

  记者从东莞市总工会了解到,当地“情暖劳动者·乐享莞味年”活动正在开展,向在莞过年劳动者赠送健康礼包、走访慰问企业暨困难职工等,为他们献上新年祝福。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陆家镇新农村七水井子屯村民未凤君,最近心里愈发舒坦,今年,全家将在亮堂暖和的新房子里辞旧迎新。

  2022年的夏天,辽宁省绕阳河一堤坝发生溃口,未凤君所在的村屯被淹,天灾让700余名村民面临着“积难返贫”的境遇。经过不到3个月的灾后重建,未凤君和房屋受损严重的村民在入冬前迁入原址建起的新房。

  “听说区里已经联动金融机构,对开春的水稻插秧、放养蟹苗给予无息或低息贷款。”七水井子屯村民侯万春说,“灾后生活有保障,等开春生产恢复,好日子有奔头!”

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 畅渠道解民忧


  在当地民政部门牵头,团委、残联、慈善等单位帮助下,经过一年的治疗,“天价救命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降价后的全国首例受益人,山东省枣庄市5岁男孩李佳树从当初患病时坐不稳,到如今已能站起来。

  过去的一年,李佳树全家人各类低保、补贴等每月四千多元,加上接受慈善救助和临时救助近4万元,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山东加大社会救助对象主动精准发现力度,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与医保、卫健等部门开展数据交叉比对,及时掌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群众情况。同时,发挥网格员、社会救助协理员等“探头”作用,做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为困难群众办实事难事。

  43岁的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荣乐社区低保户盛英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等疾病,这几年家中事靠社区帮衬。逢年过节,社区总提前到家里“看看”,询问是否有困难。她说:“前不久社区工作人员特意送健康防疫包,最近又到家里看望,送来了米、面、油、牛奶和鸡蛋,心里倍感温暖。”

  记者了解到,辽宁各级民政部门当前还正精准强化临时救助。“春节期间,市民如因重病、火灾、交通事故等造成临时生活困难,可以向当地街道、乡镇民政部门申请,各级民政部门均设有24小时值班人员为他们解困。”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马丽梅说。

多措兜底困难群众 各类救助资金及时足额


  “真是及时雨,帮了大忙!”2023年1月10日,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清流镇六桥村村民王德良握着前来慰问的村干部的手,激动地说。

  王德良夫妻均是残疾人、脱贫户。2022年12月一场火灾导致王德良家中的储物间被烧毁,红薯、玉米等部分粮食被烧,夫妻俩心急如焚。六桥村村委会了解到情况,立即上报申请特困特助,县级3000元的临时救助金在不到一周的时间打到王德良的卡上。

  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开铺街道桥头社区的居民陈女士收到2.6万余元的大病医疗救助,她激动不已:“没想到通过社区能申请到补助,我的医药费有着落了。”

  “有困难的居民只要达到相关标准就可以提出申请,申请通过,救助金会直接转到居民卡上。”桥头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民政专干党贾说。

  记者了解到,为解困难群众燃眉之急,长沙市民政局启动急难临时救助程序,先行救助后再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确保困难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在广东,多地加大春节期间低保等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将低保金、特困金等各类救助资金发放到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手中。

  东莞市推出对困难群众价格补贴举措,预计为8200余名困难群体发放990.48万元双节价格补贴,同时,密切关注物价变动,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规定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切实兜牢困难群众的“菜篮子”等基本民生保障。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