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春走基层

05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深读

08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3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3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纪委委员127人,列席207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部署2023年纪检监察工作,审议通过了李希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报告。

  全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一致认为,讲话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无私无我的崇高境界、深切真挚的人民情怀、直面问题的使命担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遵循,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全会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落实落地,转化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奋进力量,转化为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坚定维护党的先进纯洁、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实际成效。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担负“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纪检监察一切工作;学习党章、尊崇党章,坚定不移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不移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发展,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全会强调,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任务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第一,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坚定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各级党组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第二,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促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研究修订党纪处分条例,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不断健全完善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要求,推动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体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和基层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把日常监督做细做实,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加强与审计机关协调配合,用好审计监督成果。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既防止问责乏力,也防止问责泛化。

  第三,有力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突出政治巡视定位,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巡视全过程各环节。修订巡视工作条例,制定中央巡视工作五年规划。统筹安排常规巡视、专项巡视、机动巡视和巡视“回头看”,有序推进中央巡视,扎实做好二十届中央第一轮、第二轮巡视。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第四,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严肃整治损害党的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紧盯反复性顽固性、改头换面、隐蔽隐性问题,加大查处问责力度,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用力,对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片面理解、机械执行、野蛮操作,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问题,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纠治、增强实效。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第五,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心。高度重视年轻领导干部纪律教育。督促指导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的相关单位党委(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举一反三、以案明纪。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第六,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严查重点问题,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防止政商勾连、资本向政治领域渗透等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粮食购销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紧盯重点对象,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坚决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坚决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持续开展“天网行动”,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

  第七,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巩固拓展改革成果,一体深化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健全统筹推进“三项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派驻监督体系机制,推进派驻机构、派出机构全面运用监察权。通过改革推进力量和资源整合,推动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健全党纪国法相互衔接、权威高效的执行机制。

  第八,锻造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强化政治建设,发挥中央纪委常委会表率作用,带动全系统做遵规守纪的模范,打造对党绝对忠诚的纪检监察铁军。强化能力建设,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打造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强化廉洁建设,把一体推进“三不腐”理念贯穿自身建设,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现象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坚决防治“灯下黑”,打造自身正自身硬的纪检监察铁军。

  全会号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不断取得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江西种粮大户又给农民发年终奖了
江西种粮大户又给农民发年终奖了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7队年终奖28万元,8队57万元……”万三毛坐在台下,伸长脖子探向领奖台,看着一个个生产小队队长上台领取年终奖。

  “9队74万元,是2022年的‘种粮状元’!”终于听到9队的名字,作为队长的万三毛笑着走上前,抱起奖金,大伙的欢呼声随之响起。

  1月10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一个大院里,当地种粮大户凌继河又在给农民发年终奖,700多万元现金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桌上,被点到名的生产小队队长喜滋滋地上前领奖。

  作为全国有名的种粮大户,凌继河摸索出一套特有的管理办法:把自己流转的农田切块交给由几对夫妻组成的生产小队管理,确定一个基本亩产,平时按月给每对夫妻发放5000元的工资,到年底则根据超额完成的产量发放年终奖。

  “我们定的早稻基本亩产700斤、晚稻800斤,超产部分的前50斤按0.5元/斤奖励,50斤以上的部分按1元/斤奖励。”凌继河说,比如一个生产小队的早稻亩产达到1000斤,则每亩可奖励275元的年终奖。

  2022年,凌继河流转了4万多亩农田。虽然南方不少地方遭遇旱情,凌继河依然实现大丰收,年终奖总额超过721万元,比上一年还多出200多万元。

  “遭遇旱情,为何奖金还多了200多万元?”记者问。

  “我流转的80%以上都是高标准农田,灌溉、保水条件都比较好。”凌继河说,这是他能克服旱情影响实现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针对一些受旱的田块,政府帮忙打井、送来水泵,还协调从邻县的水库跨区调水,保住了产量。

  “良种良法也很重要。”刚走下领奖台的农民聂仪平接过话头,他负责的田块也遭遇了旱情,却通过一个优良品种“逆袭”,拿到9万多元的年终奖。

  原来,凌继河专门规划了600亩田,每年都会和农科院、种子公司等合作,试种推广各种水稻优良新品种。聂仪平说,2022年,他种植的新品种抗旱能力强、肥力吸收好,每亩地能减少三成用肥、亩产却能增加一成。

  凌继河给记者算了笔账:“减少三成用肥,意味着可以节省40元左右的成本,亩产增加一成意味着产出增加130元,一增一减亩均效益就多了170元。”

  不仅挣得越来越多,种田还变得越来越轻松。

  “现在,在我这种田的农民主要只用干三件事:放水、施肥、除田埂上的草。”凌继河说,他专门组建了社会化服务队,能为各生产小队提供机耕、育秧、机插、飞防、收割等服务,现在一对夫妻轻轻松松能种500至600亩田。

  在各生产小队之后,最后上台领奖的就是社会化服务队。

  “00后”龚成建是社会化服务队的队员。从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不久的他,作为无人机飞手进入社会化服务队。“我今天领了4万多奖金,加上6万元的工资,年收入达1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社会化服务队共有42人,以“90后”“00后”居多,其中大学生占一半以上。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种粮农民有钱赚。”凌继河说,自2009年返乡种田以来,他已累计给农民发了4300多万元年终奖,2023年,他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给农民发更多年终奖。

   (记者郭强、熊家林)

  新华社南昌1月10日电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出版发行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出版发行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全国妇联组织编写的《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近日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注重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领新时代家庭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走进百姓家》通过32篇采访文章,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期间,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问生计冷暖、察民情民愿、讲惠民政策的感人故事,生动刻画了“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感人场景,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有助于激励千家万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强调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清醒看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在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事成于严,业兴于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提供保障、注入动力。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要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要心怀“国之大者”,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部门、行业、领域实际紧密结合,看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部署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看党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贯彻得怎么样;看属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有没有担当起来。要及时准确发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不顾大局、搞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突出问题,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以有力有效日常监督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奋斗未有穷期,赶考永无止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永远吹冲锋号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与会同志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永远吹冲锋号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与会同志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习近平总书记9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体现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的坚定决心、恒久毅力。”中央纪委委员,北京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健认为,前进路上,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必须时刻保持一份清醒与坚定,才能避免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

  中央纪委委员,海南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国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其中第一点就是“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

  “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发现并解决这些难题,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有效破解‘大的难题’,发挥‘大的优势’作出应有贡献。”陈国猛说。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

  中央纪委委员,上海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李仰哲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抓什么、怎么抓的“主攻方向”,从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等方面明确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战略思路、战略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完备,为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纲举则目张,执本而末从。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一项纲举目张的任务。”中央纪委委员,陕西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兴宁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履行协助职责,推动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中,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以落实责任为关键,以问题为导向,坚决履行好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推动层层扛起、扛住使命担当,有力有序推进各项任务。”陈健表示,要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念思路、方法举措、纪律作风等情况,紧紧盯住“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这个重点,持续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要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求我们督促各级党组织自觉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陈国猛表示,下一步,海南将把清廉自贸港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督促党委(党组)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将清廉建设与自贸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不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成效卓著,但仍要清醒看到,工程建设、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王兴宁表示,陕西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模范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清廉陕西建设,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根子上说都源于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丧失,两者互为表里、实为一体。”李仰哲表示,上海市纪委监委将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持“以案看风”“风腐同查”,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新征程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记者张研、孙少龙)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全国统战部长会议1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作用。

  王沪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好,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王沪宁表示,要从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中,从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历史性成就中,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确保统一战线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系统谋划新时代统战工作,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要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上下一齐动手、有关方面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抓好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着力解决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着力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两部门: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两部门: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10日表示,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做好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当日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根据会议要求,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要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全力支持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会议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两部门要求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要落实好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政法机关举行活动庆祝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政法机关举行活动庆祝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警徽闪耀,尽显荣光。在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各地政法机关纷纷举行庆祝活动,回顾入警初心、展现忠诚本色。

  1月10日上午,公安部机关内警歌嘹亮。随着鲜艳的警旗徐徐升起,60余名机关干部代表身着警礼服整齐列队,面向警旗庄严敬礼。

  在国家安全部机关,雄壮的《国家安全战士之歌》回荡在活动现场。红蓝相间的警旗下,110名身着警礼服的国安干警进行了集体宣誓。

  司法部机关组织干警奏唱警歌、宣读入警誓词,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训词。

  从开展升挂警旗、唱警歌活动,到举行警营开放日;从组织全警走访慰问、谈心谈话,到完善全警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普测……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有力营造了尊重民警、关爱民警的社会氛围。

  福建公安机关推出“矢志不渝110,新征程上保安宁”主题活动,在公交、地铁等设置110主题站台、车厢,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110、更能用好110;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遮放边境派出所邀请辖区群众走进警营,近距离感受民警日常工作;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交通管理大队等单位民警走上街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讲解安全常识。

  人民警察队伍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各地政法机关利用警察节的契机,纷纷结合实际开展爱警暖警行动。

  河北、江西、甘肃等地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对烈士、因公牺牲民警家属以及英模、伤残等民警的走访慰问活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云南省普洱监狱组建临时医疗援助队,结合“线上+线下”心理讲座、读书分享、心理舒压等措施,加强困难帮扶,为民警解除后顾之忧;广西国家安全机关组织干警家属走进警营,通过列席荣誉证章颁发仪式等活动,增强干警家属荣誉感。

  高素质的政法队伍,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许多政法机关将警察节庆祝活动与业务大练兵结合起来,在岗位上度过一个别样节日。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召开2022年度司法警察实战化业务技能评比竞赛表彰暨2023年开训动员大会,为获得司法警察标兵荣誉的干警颁发证书,部署新一年训练工作;辽宁辽阳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支队开展“我在岗位上迎接我们的节日”主题党日活动,用履职尽责践行训词精神;新疆托克逊县公安局举行警体运动会,在竞技场上检验干警练兵效果。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青年干警王珏倍感振奋:“从警10年,我从一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懵懂少年,正努力成长为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提升司法温度的司法警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用工作实绩来检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展现首都法院司法警察新担当新作为。”

  参加各地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警察节庆祝活动的广大干警纷纷表示,将以更加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履行职责使命,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再立新功。

 
去年公安机关共有308名民警、179名辅警因公牺牲
去年公安机关共有308名民警、179名辅警因公牺牲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翟翔、熊丰)记者从公安部10日召开的2023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获悉,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08名民警、179名辅警因公牺牲,4334名民警、3470名辅警因公负伤。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蓓表示,他们用生命与热血书写了人民警察守平安、护稳定、促发展的铿锵乐章,铸就了新时代人民公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丰碑,用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公安民警砥砺奋进、再上征程。

  2023年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李蓓介绍,公安部近日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召开从警特定年限纪念、荣誉退休仪式,开展线上线下走访慰问,举办线上线下“110警营开放日”等活动。

 
文旅部:大力加强新时代题材创作
文旅部:大力加强新时代题材创作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徐壮、周玮)大力加强新时代题材创作、坚持在火热生活中汲取艺术创作营养、改进和创新艺术生产方式方法……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9日至10日在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对做好2023年艺术创作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

  胡和平表示,要牢牢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加强新时代题材创作,着力表现新时代史诗般的伟大实践,着力呈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着力展现人民生产生活。要尊重和把握艺术创作规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坚持在火热生活中汲取艺术创作营养,增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将“身入”“心入”“情入”落到实处,健全完善长效机制。要改进和创新艺术生产方式方法,找准选题,讲好故事,发挥集体创作优势,融合现代科技成果。要切实提高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全链条艺术创作体系,培育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生态。

  会议提出,加强选题规划和创作引导,推出更多鼓舞信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好作品。安排好演出计划,推动演播发展,丰富优质供给。抓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和艺术创新发展。加强艺术理论和实践研究,更好指导创作生产。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注重完善创作推进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市场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会议期间还发布了《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和《2023—2025美术创作行动计划》,开展专题培训,著名艺术家结合创作实践讲授经验、分享方法。

 
六集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将播
六集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将播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白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六集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将于11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本片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依托,力求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反映新长征的新成就。

  据总台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征之歌》展现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数字化保护工程、泸定桥铁链制作技艺传承、甘肃会宁红军党员登记表等画面,用各类文物和文化资源讲述长征故事。此外,该片围绕当年红军的庄严承诺,讲述了今天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鲜活故事,展现“长征与我们”的理念。

 
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获得订单超千架
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获得订单超千架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上海1月10日电(记者董雪)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上海加快建设大飞机产业体系,以突破核心、集成创新为重点,推动ARJ21新支线飞机规模化交付、C919大型客机交付首家用户。

  根据上海市科委1月10日发布的《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来自中国商飞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交付首家用户东方航空公司,迈出市场运营“第一步”。截至2022年底,C919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

  ARJ21新支线飞机于2022年12月交付首家海外客户印尼翎亚航空。截至2022年底,ARJ21共获25家客户690架订单,累计交付9家国内外客户、共100架机,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近600万人次,运营航线316条,通航城市118座。

 
农村到2025年全面完成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农村到2025年全面完成
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1部门近日印发《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专项推进方案》,要求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存量农房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农房建设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房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方案提出了七个重点任务,包括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农房建设管理法规制度、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农房建设品质、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育和管理、推进农房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要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更新机制,精准识别农村低收入群体等6类重点对象,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和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及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改造。
 
  在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方面,要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指导各地细化分类整治措施,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引导产权人或使用人在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基础上,通过维修加固、拆除重建等工程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在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方面,要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依托乡镇既有管理机构,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统筹管理。完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落实审批部门监管责任,通过部门联动实现农村房屋建设闭环管理。
 
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 ——从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看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
——从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看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1月9日至10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是强化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的重大举措。

  此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强调,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世界上第一大政党,党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党的队伍的庞大规模和广泛分布,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都决定了只有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持久地而不是短暂地、高标准地而不是一般化地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认为,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我们党对自我革命规律认识更加深化,体现出我们党成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健全这个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

  “三个‘更加突出’使我们明晰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路径和重点。”林建华认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拓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广度和深度,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政治监督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

  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要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看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部署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

  ——看党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贯彻得怎么样;

  ——看属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有没有担当起来。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此次公报在部署2023年纪检监察工作时,将“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放在首位。

  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

  过去一年,从疫情防控到生态环境保护,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管党治党实践充分证明,政治监督为全党凝聚思想共识、行动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保持党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庄德水表示,踏上新征程,要聚焦“两个维护”这一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切实打通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助力将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华夏大地上的火热实践。

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

  此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

  全会作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部署,强调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心。

  “大量案例表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表示,唯有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纪律的前沿、监督的前沿,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纠正,触犯纪律就立即严肃处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方能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更好发挥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治本作用。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的要求。

  “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戴焰军认为,每一名党员都应该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驰而不息推进正风反腐


  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要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要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指明方向。

  全会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表示,此次全会强调要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充分反映出党中央对于反腐败斗争的战略思考和系统部署,体现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政治决心。

  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

  2022年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周年。如今,八项规定已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

  “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在此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讲话释放出作风建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

  全会对新征程上加强作风建设作出再部署,要求“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当前,‘四风’问题隐形变异、花样翻新的情况仍然存在。”宋伟表示,要深刻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充分认识“四风”的规律性和共性问题,不断加固作风建设堤坝,让清风正气在新征程上更加充盈。

  “风腐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过勇认为,对于“四风”问题一定要抓早抓小、露头就打,彻查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问题,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党委(党组)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

  全会提出,推动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体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和基层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各类监督有各自的定位和优势,关键是协调联动、优势互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要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优化各类监督的顶层设计,提高监督效率,促进各类监督力量同题共答,不断提升监督效能。

  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强调,要把巡视利剑磨得更光更亮,勇于亮剑,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2022年,在结束对金融单位、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集中巡视后,十九届中央如期完成党章规定的巡视全覆盖任务。

  谋篇2023年巡视工作,公报要求,突出政治巡视定位,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巡视全过程各环节。

  “每一次巡视都是一次政治体检。”任建明表示,新征程上,要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踔厉奋发开新篇,自我革命再出发。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记者高蕾、范思翔、董博婷)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2023开年增进民生福祉一线观察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2023开年增进民生福祉一线观察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春节临近,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的渔民利用晴好天气,将捕获的海鱼进行切割、腌制、晾晒,加工成鱼干,供应节日市场。   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回顾2022年,面对疫情多发散发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2023年,更多务实举措将为人民幸福持续加力。
 
  新年伊始,记者走访基层一线发现,各地在更多方面、更多领域发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用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解决痛点: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新规实施!全国铁路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为春运增添了暖意。
 
  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可购买儿童优惠票。
 
  “不再以身高作为儿童购买优惠票的标准,真是太人性化了。”1月7日,北京市民刘先生带着10岁的儿子由北京乘坐高铁去往山西,用孩子身份证购买的车票自动变成了优惠票价。以往购票时,身高超过1.5米的儿子只能购买全价车票。
 
  根据测算,国铁集团客规实施后,每年享受儿童优惠票的旅客较此前预计增加1500万人次。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民生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临近中午,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长者食堂里,菜香扑鼻。
 
  “以前煮一顿吃三顿,现在只要10块钱就能吃饱,每天菜色不重样。”86岁的陈文泰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一餐热饭”难求,是不少老人居家养老的痛点。福州市探索以“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模式推进建设长者食堂,有效回应了辖区130余万老年人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1月1日起,福建省首部专门的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施行;同日施行的《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各地在积极行动。
 
  随着疫情防控转段,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各项举措牵动人心。
 
  “敲门行动”送“健康爱心包”、发热门诊应开尽开、核酸采样舱转为“发热诊疗站”、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针对疫情新形势新问题和群众诉求,各地采取一系列便捷惠民的新举措,努力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好回应群众合理诉求。
 
  “阿姨,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不要着急,有需要随时联系我们”……1月4日,由村干部、志愿者、村医组成的专班,敲开了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长坪镇黄潭洲村79岁村民童永兰的家门,为其送上药物、酒精和生活用品等物资。
 
  “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我们将继续做好关爱重点人群‘敲门行动’,建立常态化关爱服务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地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民生痛点的‘最后一公里’。”黄潭洲村党支部书记张朝国说。
 
瞄准重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街道祥和村,一处名为“共富工坊”的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有的串珠、有的缝纫,忙得热火朝天。
 
  这些工人均来自当地低收入家庭。不少人文化层次低、身体残疾或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能够“就近工作、稳定增收”,曾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三门县探索搭建“助共体”数字平台,根据低收入群众家庭情况、身体状况、自身诉求等,精准对接就业机会,建起了150处“共富工坊”,累计带动400多名低收入群众每月人均增收3500元。
 
  “县里将优化升级‘助共体’数字平台,全力扩大帮扶群体的覆盖面,促进更多群众收入增长,过上更好的日子。”三门县联合帮扶工作中心主任韩雄表示。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正在扎实贯彻落实。
 
  提起母亲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经历,长春市民杜鹃连连称赞。
 
  她告诉记者,母亲像往年一样到三亚过冬,因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幸亏出发之前为她在异地就医平台进行了备案并通过审批,在三亚期间的住院费用“一单清”直接结算,总花费18000多元,报销后自费部分仅为3000多元。
 
  “不仅如此,现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等门诊慢特病也可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还可以在定点药店直接刷卡结算。”杜鹃说,便民的医保政策为像妈妈一样的“候鸟老人”解决了看病吃药的大问题,做儿女的也更放心、更安心了。
 
  聚焦“急难愁盼”,以人民至上理念筑牢百姓幸福梦。
 
  四川成都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的和苑小区,道路干净整洁、花园小巧精致,智慧康养中心、理发店水果店等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建成30多年的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工作。”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成都将全力推进老旧院落(小区)改造,全面提升老旧院落适老、适幼、无障碍等功能服务配套,实施老旧院落改造616个,打造20个市级示范项目。
 
  一项项举措、一桩桩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改革发展:新起点上开启幸福新征程


 
  去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在基本养老保险之上再增加一份积累。
 
  北京的“95后”青年欧阳文华刚刚“尝鲜”,按年上限缴纳了12000元并投资了一只公募基金。短期内,这笔资金能够享受税收优惠;长期来看,又相当于给自己存了一笔养老钱。
 
  “制度、政策上的创新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让未来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保障。”欧阳文华说。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呼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操场上有塑胶跑道,楼里还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计算机教室,比以前的学校好多了!”说到自己的新校舍,湖南省江永县潇浦镇芙蓉学校五年级学生周子琪非常激动。
 
  2017年开始,湖南省重点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建设了10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并统一命名为“芙蓉学校”。潇浦镇的这所芙蓉学校2021年完工,标志着101所芙蓉学校全部建成。
 
  芙蓉学校全部投入使用后,已为湖南边远地区提供了14.6万个学位,12.18万名农村孩子因此而受惠。“乡村学校不仅要建好,更要办好。”潇浦镇芙蓉学校校长李美丽表示,新的一年,学校将通过名校选调、骨干教师交流、人才引进、公开选拔招聘、公费师范生定向等方式配齐配强师资,让孩子们获得更优质的教育。
 
  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筑牢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
 
  岁末年初,江苏省江阴市长江村码头上,投资达4500多万元的海砂淘洗烘干设备正在进行安装调试。
 
  “预计2023年上半年将全部投入使用,有望给村里带来2.5亿元产值和3000万元左右的利润。”长江村党委副书记范兴龙表示,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让共同富裕的成色越来越足,才能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新的一年,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人头攒动的热乎劲又回来了 西北县城市场一线观察
人头攒动的热乎劲又回来了
西北县城市场一线观察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春节临近,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枹罕镇的高新花卉特色产业示范园区里暖如三春,园区内的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内,3个6万多平方米全自动智能温室里不同品种的玫瑰花争着盛开。采摘、保鲜、剪切、包装各环节上的几百名女工们忙个不停。

  地处西北的甘肃省临夏州因光照充足,成为鲜花的优质产地。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各地经济迅速恢复,加上春节临近,对鲜花的需求大增,这个鲜花产业园每天出货20万枝,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临近春节,记者在临夏州、陇南市多县城发现,各地复工复产,消费活力迅速恢复。

  临夏州百盛商贸有限公司在当地有17家超市,最大的一家营业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位于临夏市中心天元广场。随着人流进入超市,伴着喜庆的新年歌声,随处可见的促销条幅挂满超市的各个货柜,促销手段多种多样,“买200送200”“会员享受双倍积分”“超值低价”……过年的气氛扑面而来。

  “从2022年的12月18日开始,客流量明显回升。”临夏州百盛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莉萍说。

  天刚擦黑,临夏市的人文景区“八坊十三巷”被彩灯、霓虹灯装扮成了梦幻之境。景区内摩肩接踵,狭窄处需侧身让行,嬉闹声、谈笑声、朋友相遇的寒暄声、叫卖声汇成一片。

  该景区由临夏枫临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董事高若楠说,景区内200家店铺有177家已经恢复营业,从元旦假期开始,景区开辟了多个夜游区域吸引游客。

  “景区内人头攒动的热乎劲又回来了。”高若楠说。

  记者在多个西北县城看到,一些档次较高的饭店和农家乐聚集地在饭点车来人往,名气较大的店甚至需要预订或排队,大小酒店也都恢复了七成入住率。

  晚上7时左右,陇南市武都区状元楼饭店车位已满,店里一共20桌,有16桌已坐上了客人。饭店负责人田晓燕说,饭店日营业额已由元旦期间的两三千元恢复到了目前的1万元左右,年夜饭也已经订出了18桌。

  下午3时许,尽管不是饭点,但在陇南市武都区丰正面道连锁店仍可以看到上座率在50%以上。店员正在给几位顾客热情地介绍着菜单上的美食小吃。这里的菜品主要为面食,后厨内锅气蒸腾,五六位师傅正忙前忙后。饭店总负责人李豪一边和熟客打招呼一边介绍说,目前店内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赶上饭点的时候甚至需要排队等待。

  临夏市速8酒店大什字店不断有顾客进进出出,店长常永吉说,80间客房已有近50间入住,这一数字在元旦期间更高。

  “复苏的情况好于预期。”常永吉介绍,这段时间,外地来住宿的旅客明显增多,这也是依托周边旅游业、餐饮业等逐步恢复所带来的效果。

  “目前的经营情况可达到2019年的70%以上。”陇南市金都大酒店的负责人乔玲介绍,一些时段还需排队订房,酒店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临夏州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科副科长陕明敏表示,目前正抓住春节消费旺季,开展让利打折刺激居民消费,促进餐饮住宿行业的复商复市。

  (记者姜伟超、周梦蝶、胡伟杰、马莎、崔嘉琪)   新华社兰州1月10日电

 
藏北草原:特殊教育为学生筑梦
藏北草原:特殊教育为学生筑梦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新华社拉萨1月10日电(记者刘洲鹏)新年伊始,藏北草原正值漫长的冬天。寒假期间,坐落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学生们制定了线上教学计划,指导他们学习,孩子们在自己家中迎来崭新的一年。

  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于2013年,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教龄4年、27岁的古入老师是学校的美工老师,教孩子们用丙烯颜料绘画。出生于日喀则市萨迦县的古入左腿天生残疾,行走不便,感同身受的她理解这群孩子有多不容易。2019年古入坐着火车来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北草原教书。

  “从事特殊教育行业一直是我的理想,而高海拔地区的孩子们更需要我。”古入说,学生们对美工课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在画室里能坐得住,画出的作品很有意境。画画能让他们更好地把内心的世界呈现出来。古入对许多孩子印象深刻,比如学生娘扎多杰。“娘扎多杰有智力障碍,但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他画的画常常带给我惊喜。”

  娘扎多杰说:“古入老师耐心地告诉我‘如鱼得水’‘年年有余’等典故,我很喜欢鱼,就画了一条在海里游泳的金色的鱼,并给它取名‘年年有余’,来迎接新的一年。”

  “许多孩子通过作画迎接2023年,他们的作品让我对他们充满期待,希望2023年孩子们能更自信、自强、自立,有美好的未来。”古入说。

  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西藏自治区7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残疾学生1057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4597人,2600名残疾学生享受到送教上门服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次仁拉姆说,办学10年来,家长从过去抱有疑虑到现在感恩学校教育和国家政策;一批批学生从入校时内向孤僻到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从过去教师翻山越岭找孩子到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到现在家长主动带孩子来报名上学……学校在读人数和招收学生类型不断增加,特殊教育事业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许多孩子掌握了技能,找到了工作,有了新的生活,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次仁拉姆说。

  2013年入学的首届学生、聋哑女孩斯塔白宗,入校时腼腆内向,而舞蹈老师很快发现了她的跳舞才华,让她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参加西藏自治区组织的残障学生文艺汇演,后来又去北京、重庆两地表演。

  回来后,斯塔白宗有了变化,主动担任组长并积极参加班里的文艺活动。如今,10年过去,她已是那曲市广播电视局的一名收发员。近日斯塔白宗给校长次仁拉姆发来信息,说自己正在学习打字和文档处理,会好好生活,把工作做得更好。

  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16岁至59岁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已就业19217人。

 
等你回家
等你回家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有个小男孩/他不愿理发/奶奶喊他/他总说等等吧,等等吧/等到过年/他的头发都可以扎辫子了/其实是心里的思念在发芽/他要等来他的理发师爸爸/亲自帮他理发。”

  这首朴实的小诗,出自一位8岁的山区孩子。

  春运来临,在江西省武宁县上汤乡石溪村,已放寒假的邹若馨每天都期待着、盼望着,远在广东汕头一家理发店打工的爸妈能早点回家。对她来说,这是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时光。

  从小不在父母身边,让邹若馨显得有些“早熟”。她会学着大人模样给1岁半的弟弟喂奶、哄睡,也会帮着爷爷奶奶洗衣服、扫地。

  可不经意间,一阵风、一朵云、一个瞬间总能触动思念的心弦。“我想要一条冬天可以穿的裙子,那有爸爸妈妈的味道。”每次在外看见别的小孩与爸爸妈妈一起逛街,总会勾起邹若馨对父母的思念。

  “在我眼里,她就是比较调皮,没想到她能写出这样的诗。”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汕头打拼7年有余,邹若馨的妈妈付梅娇第一次读到孩子的诗,既惊喜又愧疚。“虽然每天都会和孩子视频,但每次重复问的就那么几句——吃饭了没、作业写了没、白天做了什么……视频终归替代不了陪伴。”

  一个负责洗头,一个负责理发,付梅娇和丈夫邹辉每天从中午一直忙到深夜,虽然辛苦,但每月也能挣1万多元。

  一切的付出与汗水,在看到孩子的刹那都得到慰藉。付梅娇说:“有一年春节坐大巴车回家,凌晨2点才到家,开门的一刹那,若馨直接冲到我怀抱。她一直在等我们,那一刻,真的开心。”

  今年过年,夫妻二人早早地备好了年货,特意挑选了一条好看的裙子给邹若馨。元旦过后,经过高铁转汽车12个多小时的奔波,一家人终得团圆,邹若馨与父母紧紧拥抱。

  “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希望以后回家开理发店,看着他们成长。”从小也是留守儿童的邹辉和付梅娇深知陪伴的重要。作为父母,他们不想再错过孩子的童年。

   (记者余贤红、胡晨欢)新华社南昌电

 
厦门北站的巾帼“水总管”
厦门北站的巾帼“水总管”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新华社厦门1月10日电(记者颜之宏)1月9日凌晨4点多,天还没亮,厦门的微风带着阵阵寒意,尚有倦意的汪美端已经起床。她给一家人做好早饭,就匆匆赶往厦门北站的工作岗位上。除了照顾家庭,汪美端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这座繁忙高铁站的“水总管”。

  什么是“水总管”?通俗地说,无论是普速列车还是高铁动车,在行驶途中都需要向旅客提供饮用和洗漱用水,这些水由给水员在列车停站期间注入列车自带的水箱中。由于给水员要在列车停站的极短时间内人工完成注水操作,同时还要确保自身在股道上的作业安全,因此铁路职工亲切地称他们为“水总管”。

  “G2380列车进站,给水员请加水。”9日5时30分,对讲机里传来指令,厦门北站的首班列车即将发车,汪美端和同事开始在铁路股道上前后忙碌。两个给水员要在15分钟内完成8节车厢的注水任务。汪美端熟练地整理着数十斤重的水管,随后快速插入列车水箱,拧开龙头,随着“哗”的一声响动,自来水喷涌而入,水箱的数显水位表读数开始跃动。

  “G2380加水完毕,水管脱离!”在完成8节车厢的注水任务后,汪美端和同事还要再仔细确认水管是否均已脱离列车。在一阵鸣笛声后,列车缓缓出站。

  春运期间的厦门北站异常繁忙,需要加水的列车数量从此前的一天四五十趟增加至当前的六七十趟。高铁列车一般是8节车厢,重联动车组是16节,而普速列车有18节车厢,这意味着给水员们的工作量将在这几天翻番。“忙点儿好,忙就是我们铁路人的‘年味儿’。”汪美端说,今年是“新十条”实施后的第一个春运,也是她担任给水员以来的第一个春运。

  2022年9月,年近四十的汪美端入职成为一名给水员,而她从事这个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给孩子“树榜样”。原来,汪美端的大女儿去年9月步入高三,作为一名艺考生,每天都要早起练习绘画。对于新的作息规律,处在青春懵懂期的孩子对此有些抵触情绪。“咱们打个赌,你能做到的,妈妈也能做到!”就这样,母女俩定下了一年之约,汪美端也从一名家庭主妇变成“水总管”。

  厦门北站的26名给水员,一半由女性组成,今年已经53岁的王彩龙也是其中的一员。“有退休工资、有房租收入,还乐于做又苦又累的给水员。”这是同事们对王彩龙的评价。

  四年前,已经做奶奶的王彩龙毅然报名成为一名铁路给水员。“男人们能干的活,我们女人一样能干,而且干得比他们好!”

  对给水员来说,晴天时,列车扬起的灰尘让人“灰头土脸”;而在雨天中作业,不一会儿就会浑身湿透。9日下午,王彩龙和她的同事们在大雨中给列车补水,列车开行刮起的风快速带走股道上的热量,寒意袭来,王彩龙和她的同事们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在今年的返乡途中,当您在列车上斟满一杯热茶或泡上一碗泡面时,看看窗外,或许能看到“水总管”们在春运大幕后的辛勤付出。

 
太行“小村医”守护乡亲“闯大关” 行医21年医路可绕地球20圈的张雪峰,此刻正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
太行“小村医”守护乡亲“闯大关”
行医21年医路可绕地球20圈的张雪峰,此刻正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
 
  太行山深处,零下12摄氏度,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尚未越过山脊,“80后”村医张雪峰早已摸黑穿行在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上。

  山陡如削,乱石交错,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南城司乡,乡亲们的家常常藏在“车上不去,摩托上不去,只能步行走过去”的山旮旯里。但张雪峰对自己的出诊路线,实在太熟悉了。当初,他正是沿着这样的羊肠小道,下山求学。

  10元、50元、100元……住在山旮旯里的乡亲,雪中送炭地施以援手,帮这个“80后”山里娃在石家庄一所卫校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张雪峰回乡当村医,守着大山,守护乡亲。这一守就是21年。21年里,他骑坏7辆摩托车,行程80多万公里,年均穿破6双鞋……在足以绕地球20圈的行医路上,用技术、人品和态度赢得了十里八乡乡亲们的信任。

  “把它喝了,这是个排痰用的!”担心72岁的炳来大爷听不清,张雪峰举着药,凑到大爷耳根子底下,用家乡土话大声说:“一回喝15毫升!”

  “我老婆一直说我是‘老婆嘴’,话多得很,其实这都是职业病,生怕病人忘了什么细节,所以总是唠叨来唠叨去。”近来,张雪峰“唠叨”最多的就是上门送医之后,留下的那句“多喝水、多排痰、随时打电话”。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也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保定市市区遭遇感染高峰较早,结合此前经验,保定突出发挥好基层医疗第一道防线作用,从药品储备、重点人群建档、协助转诊等方面,提前形成了一套预案。

  作为基层村医,把预案落实到村里的人,张雪峰为了让乡亲们在村里、在家里用上药、看上医、治好病,几乎是马不停蹄,手机铃声也响个不停。

  自2022年12月以来,张雪峰奔波于6个村之间为上千名村民提供了上门诊疗服务。他是保定市5000多个家庭巡诊小分队中的一员,这些乡村医生背着药箱的身影穿行于乡间小路,织就广袤农村第一道“健康屏障”。

  “生病难受时不方便去卫生室拿药,小龙总是自己跑腿送上门,我们心里都过意不去。最近他在微信群里发了好多新冠感染后的注意事项,有他在我们都很心安。”南台村54岁的村民霍红梅说。上了年纪的村民习惯叫张雪峰的乳名“小龙”,大家把这位“老婆嘴”的村医,看作自己的亲人。

  近来,张雪峰最忙的时候隔24小时才吃上一口热饭。晚上睡下后,一个电话打来再爬起来上门送诊也是家常便饭。

  张雪峰对乡亲们的身体情况都“门儿清”,还重点关注有基础病、慢性病的老人。为防止新冠感染导致老年人基础病加重,张雪峰给不便出门卧床在家的老人送药送医时,除了耐心介绍药效,总不忘了科普防治新冠感染的知识。

  看着“小龙”忙前忙后,半年没下过山,没回过他安在易县县城的家,村里的老人都心里头不落忍。

  “附近这几个村的老百姓都百分百信任他,他有事儿随叫随到,我们也特别心疼他,经常来回奔波吃不上一口热饭。最近因为疫情他就守着我们,光顾着照顾乡亲们了。”南城司乡白麻村69岁的黄九山老人说。

  大山里的冬天昼夜温差极大,积雪很难融化,病人也住得极为分散。走在上门送诊路上,寒气逼人,张雪峰的帽子和衣角常被大风肆意“摆弄”。“经常晚上到家已经冻透了,开着空调和电热毯两个小时才缓过劲儿来。”张雪峰回忆起过去天气恶劣的时候,大中午摩托车都启动不了,实在不行就用开水浇。

  “村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乡亲,能改变多少我也不确定,但能改变一点是一点。”张雪峰说,他感觉这么多年来他最亏欠的还是家人,家里大小事全是爱人操持,陪女儿去市区看场3D电影,想给孩子买个冰激凌尝尝都没时间。

  在太行山路上跑了21年,张雪峰遇到过很多大难关。天黑路滑,车翻进山沟,疼到失去知觉,没耽误他雪夜出诊;身在700公里外的锡林郭勒盟,哮喘患者一通电话求助,他连夜驱车返回山村;还有诸如参加不成两个女儿的家长会,除夕夜吃不上家里的团圆饭之类细琐而具体的小难处……

  支撑张雪峰闯过大小关口的,正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期待,以及一个简单又实在的愿望——“我希望未来回顾自己的一生,没因为自己的原因把谁的病情延误了,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春节一天天临近,防控疫情是村医张雪峰面临的又一项重任。最近张雪峰特定把手机设置成来电闪光模式,以免错过任何一个求助电话,晚上有急事起夜也方便。

  “没有哪座高山不能翻越,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应对新冠疫情的路上,张雪峰始终坚信,“我们往前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本报记者杜一方、高博)

 
钢琴家刘诗昆:我和《我的祖国》紧紧相连
钢琴家刘诗昆:我和《我的祖国》紧紧相连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新华社香港电(记者陆敏)香港铜锣湾贝乐思钢琴学院,83岁的钢琴家刘诗昆坐在一架黑色钢琴前,弹奏起钢琴独奏曲《我的祖国》。

  他的双手在琴键上跳跃,熟悉的旋律随之流淌,低回处如泉水叮咚,高潮时似巨浪喷涌。一曲将了,他的手指几乎是砸向琴键,撞响最后一个音符,闻者动容。

  从20岁第一次登台演奏,他的艺术人生就与《我的祖国》紧紧相连。“这一弹就弹了60多年,越弹越爱。”刘诗昆说,“这首曲子有优美动听的旋律,更有顶天立地的情怀。”

铭刻在脑海中的钢琴曲


  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文艺晚会在刚刚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岁的刘诗昆彼时在几个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大奖,声名鹊起。他应邀参加演出,特意根据当时风靡全国的歌曲《我的祖国》改编创作了钢琴独奏曲,并首次登台演奏。

  “电影《上甘岭》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非常感动。而女护士在坑道里为战士们演唱《我的祖国》的场景,正是影片最感人的片段之一。它歌唱了祖国的山河美丽,唱出了人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也歌唱了为祖国舍生取义去战斗的英雄精神。无论歌词还是旋律,我都特别喜欢。”刘诗昆说。

  在改编创作钢琴独奏曲《我的祖国》时,刘诗昆根据钢琴的特点,有意突出这首抒情歌曲的力量感。

  “这恰是器乐特别是钢琴的长处,可以营造出壮怀激烈的氛围和情绪。”刘诗昆说,“我们中华民族就是有这么巨大的力量,有勇敢向前、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

  鲜为人知的是,这首钢琴曲他演奏了数十年,却从来没有写过曲谱。所以,每次弹奏都不尽相同,总有即兴发挥的部分。“没有谱子,都刻在脑子里了。”他说。

  “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歌,不管内地人还是香港人,‘我的祖国’是共同的称呼。”他说,想让更多的香港听众特别是青少年听众了解并喜爱它。

用音乐陪伴下一代成长


  在琴房前,有赶来上课的小琴童,见到刘诗昆亲热地叫刘爷爷,刘诗昆慈爱地摸摸他们的小脑袋。

  “我特别喜欢孩子,尤其喜欢看孩子弹钢琴。”刘诗昆说。

  香港是全国琴童最多的大都市之一。1990年初移居香港的刘诗昆开始教孩子学琴,慕名者络绎不绝。钢琴教学的特点是一对一,从早到晚地教,凭一己之力也教不了几个。在朋友的建议下,他萌发了开办钢琴学校的想法。

  1992年3月,刘诗昆在香港创办了第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钢琴艺术中心,此后陆续拓展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几十个城市,还在多地开办了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系统化开展音乐教育。

  刘诗昆深感素质教育中美育一直相对薄弱。“做好美育,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非常有意义,而音乐教育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刘诗昆说,“从年龄和经验来讲,我从事音乐教育可能比我完全从事演奏更能发挥所长。”

  2021年,他在香港新创立了贝乐思钢琴学院。“我想为孩子们打开音乐之门,发掘艺术潜能,而不是应付证书和短期目标。”刘诗昆说。

  刘诗昆目前正带领团队在做一个智能线上音乐产品,点开就可以听到正规的钢琴技巧点拨,接受音乐熏陶。“可以让更多学琴者受惠,这个事有意义。”刘诗昆说。

探索东西方音乐交融


  居港30多年,刘诗昆视香港为第二故乡。他喜欢香港的生活便利,欣赏这里的包容多元。

  在艺术上,他喜欢探索,不停尝试拓展甚至跨越边界。“在我心里,从没有‘弹钢琴的,就只能做传统西洋音乐的事’的认知禁区。”他说。

  刘诗昆一直很喜欢民乐。早在1959年,他就创作了一首钢琴与民乐小乐队合奏的作品《青年钢琴协奏曲》。这是他最早的“跨界”之作。

  “钢琴的可塑性非常大,跟什么艺术门类都能合作。”刘诗昆说。琴如其人,对于其他艺术门类,他从不抱偏见也不设限,多次与二胡、古筝等民乐手合作,也曾跟香港流行歌手合作演出,为观众带来惊喜。

  近年来,他与身为琵琶演奏员的夫人孙颖常常合作登台,用“钢琴+琵琶”的组合方式演绎《茉莉花》《送你一支玫瑰花》等经典民歌。东西方音乐的交融之美让人耳目一新。

  “香港正在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一些观众特别是不少青少年不大了解民乐,用他们熟悉和喜爱的钢琴引他们入门,可激发对民乐和民歌的兴趣。他们说,‘哇,原来传统民乐和民歌这么美!’”刘诗昆说,“中华文化有大美,只有了解才会热爱。”

  艺海无涯。一路行来,刘诗昆既是勇敢的探路者,也乐做辛勤的导赏员。“用艺术沟通,让世界和谐,我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刘诗昆说。

 
他的节日,代他领奖的却是妻子……
他的节日,代他领奖的却是妻子……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10日清晨,警嫂谢开碧带着孩子来到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公安局,为丈夫——万源市公安局河口派出所前所长吴猛代领他的奖章和荣誉证书。

  由于在一项重要工作中表现突出,丈夫被达州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然而,一个多月前,他在连续高强度工作多日后倒在了办公室里。一沓写到一半的案卷静静地放在案头,成为他生命最后时刻的陪伴。

  谢开碧强忍着眼泪,既是警嫂又是辅警的她从得知丈夫离开的那一刻起就告诉自己,必须坚强。虽然这一个多月来,她从梦中哭醒过许多次……

猛哥走了


  “我没问题,大家早点去休息吧。”河口派出所辅警曹学林万万没有想到,去年12月6日晚,吴猛那句曾经说过无数次的叮嘱,竟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交流。

  当天中午,河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有人在大田坝村马槽寨山区非法狩猎野猪。事发地环境复杂,车辆无法通行,吴猛只能带着7名民辅警冒着接近0℃的气温徒步上山搜寻。

  河口派出所地处大巴山南麓,是万源市最偏远的派出所之一。自2022年3月来到这里工作以来,这样的工作状态已是吴猛的家常便饭。

  那天,他们手抱肩扛,将现场缴获的150余公斤的涉案物品徒步带回。返回路上,同事们注意到他状态不好,问他去不去医院,他一直拒绝,一心想着先把案子办完。当晚9点多,他们终于回到派出所。匆匆扒了两口凉饭,吴猛立即召集大家讨论案件。直到同事注意到他脸色有些发白,神色疲惫,反复询问他是否需要就医,他却一直说“没问题”。

  那晚,吴猛照常睡在办公室。近两个多月以来,派出所任务繁重,他几乎都睡所里。

  2022年12月7日上午,人们发现一向起得很早的吴猛缺席了,直到上午10点,同事唐磊多次敲门,没有回应,情急之下推开了房门。吴猛身体都凉了。事后医生诊断,系工作期间诱发心脏类疾病导致。

  他的工作记录里,生命最后的三天被工作填得满满当当。

  12月4日:9时至12时,带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检查;13时至17时,对接医疗机构信息采集覆盖率等;18时至20时,参加河口镇政府党委会和带队到大沙镇出警。

  12月5日:10时至15时,带队到鹰背镇鹰背村出警;15时至18时,参加视频会议;18时至19时,组织开会研究一项冲刺任务;20时至24时,带领民辅警进行基础工作数据整理录入。

  12月6日:10时至21时,组织研究未办结的案件、带队赴大沙镇处理警情和研究案情;中午带队前往大田坝村马槽寨山区出警……

  他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只是因为劳累,陷入了深沉的睡眠。办公桌上,那份写了一半的案卷仿佛还在等待着他醒来。

“无所不猛”


  2009年,怀着对公安工作的向往,青年代课老师吴猛通过公开招警加入了公安队伍。

  万源市东城派出所是他入警的第一站。在他曾经的同事、万源市局森警大队民警朱钌印象里,面对繁琐的接处警和案件办理工作,吴猛总是毫无怨言,每天总是最后离开办公室。当时的吴猛是治安组的办案主力,每天都面对大量的治安警情流转。“他有个习惯,遇到案件能办结的,绝不过夜。”朱钌说。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面对群众最基层的单位,矛盾纠纷复杂多样。2022年初,河口派出所辖区的鹰背镇大垭口村启动高标准农田规范化建设,施工影响到一些农户家的农作物种植,时常引发纠纷。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吴猛带着派出所民辅警扎在田间地头一个月多,三天两头开“坝坝会”普法、排查隐患,保障高标准农田改造顺利实施。他务实的作风、接地气的工作方式给村民和镇党委政府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他来到河口派出所的9个多月里,他带领大家走遍了辖区内每一个村组,承办案件110起,其中主办28件、协办82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

  “无论什么工作,他总是带头冲锋。抓捕犯罪嫌疑人,他总是站在最前。开展基础工作数据清理,任务紧、数据量大,他总是带着我们连夜加班加点完成。他的要求就是分任务的时候必须给自己留一份。”河口派出所民警郑翔文说。

  在吴猛的带领下,河口派出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基础、破案打击、行政查处、社区安全感、群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均位居同类派出所前列。

无尽追思


  “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吴猛生前常对同事们说的话。

  2014年11月,万源市一幢居民楼突发大火。当时在东城派出所工作的吴猛接到报警后,迅速带领三名辅警赶往现场,眼看着大火已蔓延至客厅,他第一个冲进火场,背起一位被困老人就冲下楼,将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又折返回去救出另一位被困老人。

  他去世后,曾经帮扶的贫困户、石塘镇大田坡村村民孙开润好几天吃不下饭。老人至今仍念念不忘,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那几年,吴猛经常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来到她家嘘寒问暖。

  “无论是打谷子还是干其他农活,他手脚都麻利得很,一看就是吃过苦的人。”她说。有一次,吴猛加完班回家刚躺在床上,便接到老人突然生病的消息。得知石塘镇缺药,他立刻起身在万源县城买好药开车送去她家,之后又一直守在老人身边,直到她症状缓解才离开,回到家里已是凌晨3点。

  同样怀念吴猛的还有鹰背镇鹰背村一位罹患脑瘫的女孩一家。鹰背镇地处偏远,女孩父亲早亡,母亲改嫁,村委会委托女孩伯父照顾她。由于早年没有办理身份证,导致女孩生活中种种不便。2022年3月,吴猛带着民警专程上门,为一家人解决了多年的困难,一家人连声道谢。

  吴猛的从警生涯中,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同事们都说,他刚猛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柔软、细腻的心。

  “猛哥,节日快乐。”人民警察节这天,派出所同事在他生前的办公桌上放上了一束鲜花。话音刚落,已泪如雨下。

  曾经,他总是为出警未归的战友们“留灯”,不管多晚,只要有民辅警未回,他办公室的灯就绝对不会熄灭。他去世后,同事们也为他点亮了一盏长亮的平安灯。

  兄弟们希望,若吴猛在天有灵,这盏灯能照亮他回警队的路,也希望它能继续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本报记者吴光于)

 
立足首都战略定位,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 访北京市代市长殷勇
立足首都战略定位,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
访北京市代市长殷勇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王明浩、郭宇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好首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迈上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北京以怎样的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加快科技创新自强自立?如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北京市代市长殷勇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将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答: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六个“更好统筹”,切实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各项工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我们认为,推动北京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要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这是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安排。

  第一“子”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眼于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高标准建设在京国家实验室,持续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

  第二“子”是“两区”建设,深化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牢牢抓住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2.0方案,推进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桥头堡。

  第三“子”是数字经济,用好数据这个最新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抓手,更大力度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边缘计算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区块链算力平台、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第四“子”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把握好供给和需求这对宏观关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超大城市市场容量优势,2023年力争实现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接触性消费行业恢复到2019年水平,全市总消费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以上。

  第五“子”是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更大视角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和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统筹用好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资源增补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

  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问: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如何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答:2023年,北京将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塑造首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加快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取得更多基础原创成果和底层技术突破。

  二是深入开展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推动改革政策扩大到示范区全域,在金融、人才等领域滚动推出新的改革举措。着力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三是持续巩固高精尖产业发展优势,聚焦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着力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是面向全球招贤引才,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人才之都。

  努力实现全年总消费额增长5.5%左右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部署,北京如何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答:北京将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

  一方面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把商圈和平台作为促消费的重要载体,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努力实现全年总消费额增长5.5%左右、社零总额增长5%左右、批零销售额增长6%左右的目标。

  另一方面,全力打造有效投资新热点。围绕支撑“五子”联动成局成势、塑造发展优势和补齐公共服务、城市运行等领域短板,集中开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保持重要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势头。在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8000亿元台阶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努力实现增长4%以上。

  推动“两区”建设再升级 更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


  问:近年来北京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面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开展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答:“两区”建设是中央支持北京开放发展的重大政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北京的重大机遇。

  北京将继续以“两区”建设为抓手,一是积极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先行先试,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再升级。二是立足更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擦亮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和金融街论坛三个平台的金字招牌。三是持续提升重点园区组团承载能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补齐民生短板 促进就业增收


  问:近年来,北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今后北京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北京将从市民最关切的问题着手。一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提升医疗设施配备和救护能力,拓展互联网医疗应用。2023年扩大幼儿园托班试点规模、新增托位6000个。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

  二是持续破解民生难题。深入开展交通综合治理,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地面公交的换乘衔接,深入推进火车站、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交通整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深化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机制,办好民生实事。

  三是着力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加强青年就业援助,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3年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帮助10万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巩固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成果,将4万名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

  四是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严格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首都安全摆在首位,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警察节探营:全国第一声110警铃在这里响起
警察节探营:全国第一声110警铃在这里响起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广州1月10日电(记者毛鑫)在广州起义路200号,筹备了数月的广州警史馆在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这天开馆了,一大早就迎来了不少参观者。

  在三楼展厅南墙正中,有一张黑白照片,不少人驻足围观,堪称“镇馆之宝”。照片里,着旧式警服的两位女警坐在一台满是按钮的设备前,一手拿起电话,一手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这张照片,定格了中国第一个110报警台最初的样子。

  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开通110报警服务台,“110”从这里走向全国。30多年后,1月10日这个日子,被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这是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人民警察队伍设立的节日。

  杨蕴华是110报警台最初的6名接警员之一。37年过去,从一线接警员成长为110报警大厅的管理员,她笑着说:“我可能是全国在岗时间最久的110接警员了。”

  杨蕴华回忆说,当时警铃声响起,要一手拿起电话,另一只手按下录音机录音键,磁带开始转动,再拿起笔在接处警登记表上记录报警内容。所以每个接警员都要眼疾手快、头脑灵活,还要熟记城市的大街小巷,以便能最快速度通知派出所警力到场。那时候交通工具还不发达,民警出警经常是步行或骑自行车。

  她手里至今珍藏着一本《业务工作大事记》,翻开第一页,上面记录着广州110的第一宗报警电话内容。这也是新中国响起的第一声110报警电话铃声。

  1986年1月10日凌晨3时15分,广州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报警,说店内财物被盗。值班员记录后马上通知辖区的派出所出警处理。民警很快到场,嫌疑人闻风抛弃赃物逃跑。

  那一天,6名接警员守着“一部电话一支笔”,一共接到24宗报警,这是我国110报警台的起点。

  1987年3月,公安部派出工作组赴广州进行实地调查,之后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大中城市公安局在一两年内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并尽快投入使用。1996年7月,公安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在1997年年底之前,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建立、开通110报警服务台。

  在公安部的力推之下,110报警服务台遍地开花,公安机关接警量逐年增加,到1996年达到522万起(次)。

  “您好,广州110,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如今,在广州市公安局110接警大厅,这样的接警问候声此起彼伏,几十名接警员紧盯着电脑屏幕,边询问边记录边处置。即使夜深人静之时,接警大厅依然灯火通明,24小时工作的接警员们轮班守候在接警台前,用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牵起群众求援求助的希望,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一张110警情表,记录着一段持续23分钟34秒的生命通话。

  2020年6月4日晚上8时48分18秒,接警员黄情芬接通一个报警电话。连续问候了三声,那头才传来一句无力的声音“我好累啊,我想离开这里了……”,黄情芬瞬间明白了对方的境况。这个19岁的男青年因被公司辞退,又不敢回家,难以承受压力,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黄情芬凭借丰富的接警经验和娴熟的沟通技巧,一边不断鼓励和引导他敞开心扉,倾诉压力,一边安排辖区派出所民警跟进处理,最终成功劝慰其打消轻生念头。

  这张警情表上,处置流程以秒为单位不断更新,市局、分局、派出所的警力接力处警。这段持续23分钟的生命通话,用真挚的情感融化绝望的心。

  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110全年接警量达575.34万起,平均每分钟有近11个电话打进。如果将每宗警情都打印在一张普通A4纸上,叠放的厚度将超过525米;1名接警员1年生成的警情记录字数约2148300个。

  杨蕴华的感受更直观:“我们这里一个键盘两年多一点就敲烂了。”

  从“一部电话一支笔”,到“一台电脑一根线”,发展到现在“一串数据一个大脑”,37年来,公安现代化改革逐步推进,广州公安建成以110指挥中心为中枢的“情报、指挥、巡逻、视频、卡口、网络”六位一体的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机制。

  电话报警、短信报警、网络报警……如今,警务技术不断更新,只为接警“再快一秒”,安全“再快一秒”,让报警人随时得到帮助,也让犯罪嫌疑人无处可逃。

  公安部数据显示,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口的命案是0.5起。我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这背后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民警察不辞辛苦的付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7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3700余人被评为烈士,30多万名民警因公负伤。党的十八大以来,有3900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200余人被评为烈士。

  37年来,链接起人民警察和老百姓之间普通的三个数字“110”,常被百姓诠释为“一心一意零距离”的守护,如今也有了更深刻的更丰富的诠释——中国人民警察节。请相信,当你拨出这三个数字时,很快会有人民警察把安全带到你身边。

 
湖北公安:着力排除隐患,构建大安全格局
湖北公安:着力排除隐患,构建大安全格局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湖北石首公安民警在辖区开展“找堵防”走访。       受访者供图
 
 
  “村里有很多人在一个屋子里,神神秘秘的,好像是在搞诈骗。”2022年6月28日,正在基层走访的湖北襄阳老河口市薛集派出所民警接到村民反映。
 
  随后,该民警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公安局。两天后,老河口市公安局出动20余名警力,成功端掉一个以投注虚拟货币实施诈骗的跨国电诈团伙,现场抓获涉案嫌疑人23人,扣押手机100多部。
 
  加强对隐患的摸排,把风险消灭于萌芽。2022年以来,湖北公安组织摸排化解各类风险隐患17.3万余个,调处矛盾纠纷3万余起,有效防止一批“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转思路:从打击犯罪到预防犯罪


 
  2022年初,正值大年初二,四处张灯结彩。随州广水市公安局吴店派出所值班民警张皓冉得到消息:塘畈村村民郈某的家人约上几个亲戚准备一起来报复陈某兄弟。
 
  得知情况后,他先后五次徒步进山调解,往返160余公里,终于使双方息怨言和。
 
  “过年亲友聚集,如果处警不及时,极易引起群体斗殴,继而成为‘民转刑’案事件。”张皓冉说。
 
  近年来,湖北公安转变工作思路,落实预防警务,着力夯实平安湖北根基。
 
  “我们聚焦预知预警预防,不让潜在的隐患变成现实的风险,不让现实的风险变成现实的危害。”湖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说。
 
  把预防落到实处,必须科学布警、精准用警、显性用警,将巡逻警力向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区域倾斜。
 
  “无论严冬酷暑,每到人多的时候,总能看见警察带领志愿者在身边巡逻,我心里感觉特别踏实。”家住枣阳市汉城广场附近的王女士说。
 
  2022年以来,湖北公安清查行业场所3.6万家(次),整改治安隐患1.1万余处;收缴枪支148支、子弹5756发、炸药330.25公斤、管制器具70件;查获犯罪嫌疑人2143名,有效遏制了重大恶性案事件发生。
 
汇资源:科技与人力向预防警务倾斜


 
  2022年11月9日一大早,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龚大志来到孝昌县公安局季店派出所。
 
  他先是登录新警综平台,查阅派出所接处警、受立案情况,之后又来到信访接访窗口、派出所接处警窗口和社区民辅警工作点,了解工作情况,找寻现存问题。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推着问题改,已成为湖北公安机关1534名包联民警的工作常态。
 
  “所谓包联,一是自上而下的督导,修正政策执行偏差;二是自下而上的调研,把工作的不足带上来。”湖北省公安厅“235”机制办负责人说,“重点是为基层解难题,为群众排隐患。”
 
  近年来,湖北公安将警力和资源向预防警务和基层一线倾斜,落实机关领导干部包联派出所工作机制,按照省厅20%、市州30%、县市50%比例,对全省1504个派出所包联全覆盖,按每月、每半月、每周频率到包联派出所开展工作。此外,强大科技支撑给了民警快速摸排和消灭隐患的底气。
 
  2022年6月26日20时许,巴东县水布垭镇八斗坪村村民邓某因感情纠纷,制作了3个“土炸弹”意图报复他人。巴东县公安局通过“情指勤舆”机制,于28日10时将邓某抓获,成功化解了命案风险。
 
  2022年以来,湖北公安大数据资源池由过去232类、435亿条扩增为现在517类、19345亿条,有力服务了公安实战。特别是,2022年“百日行动”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整合情报资源,先后预警2654条线索,成功处置案事件苗头346起,整治安全隐患3605处,最大限度地压缩了违法犯罪空间。
 
聚合力:系统构建大安全格局


 
  2022年12月9日,有群众反映武汉市武昌区有人大量非法销售抗原检测试剂。
 
  湖北省公安厅迅速会同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联合市场监管、药监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查获3万人份抗原检测试剂。经查,该公司涉嫌欺骗消费者、虚假宣传、妨害药品管理。12月20日,武昌分局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其立案侦查。
 
  近年来,湖北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平安办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大安全格局,4927个社区、21941个行政村实现“一居一警、一村一辅警”全覆盖,103万名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平安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
 
  “老黎啊,我们村今天来了一个卖药的女子,搞不好是个骗子。”2022年6月29日,正在跟村民聊天的南漳县巡检镇高河清村驻村辅警黎成国听到这句话,立即警觉起来。
 
  经研判,这很可能是一起养老诈骗案件,但此时嫌疑人已离开高河清村。巡检派出所立即在群里“派单”,组织各驻村辅警展开排查。
 
  不到1小时,金镶坪村、白鹤船村驻村辅警相继反映,有人在村里卖药。巡查民辅警立即赶到现场,将3名冒充中医,专门瞄准中老年人下手的外省流窜嫌疑人抓获,收缴各类“药材”200余斤。
 
  党委当指挥,公安做主唱,社会平安大合唱正在奏响。近年来,全省已发展群防群治力量53万余人,有品牌的平安类组织230个,治保会3.8万余个,治保小组4.4万余个,治安联防组织9万余人。
 
  “我们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和包保责任,做到工作协同配合、责任捆绑、联动共治。”湖北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宋立崑)
 
“出手”有力 “放手”有益 从一个浙中小县产业集聚升级看政府职能归位
“出手”有力 “放手”有益
从一个浙中小县产业集聚升级看政府职能归位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本报记者刘荒

  

  在中国制造业版图上,浙江省浦江县尚有一席之地——水晶、挂锁和绗缝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均占全国同类产品六成以上市场份额。

  但囿于市场规模、产业层次和管理水平,又毗邻“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它们并未给当地带来更响亮的名声。

  10年前,一场发轫于浦阳江污染治理的环保风暴,将浦江推到全省“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战略最前沿。污染严重的水晶产业首当其冲,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仅三年半时间,全县水晶企业(含家庭作坊)由2.2万家骤减至526家。除近百家厂房手续齐全外,其余全部入驻由政府投资的浦江县水晶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水晶园区)。

  紧接着,浦江县转换角色再破题,引进民间资本开发挂锁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挂锁园区),并将园区招商、运营和管理都交给对方,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升级。

  10年破局之旅,重在政府职能归位:从出手整治污染到放手开发园区,可见“有形之手”进取有力、退让有益,对重塑生态与业态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具有独特的实践作用和启示意义。

  本报记者曾两赴浦江,一探究竟。

既丢“面子”又输“里子”的水晶


  浦江因境内浦阳江而得名,置县史逾1800年,独具“万年上山、千年郑义门、百年书画兴盛地”的人文底蕴。

  1984年秋,虞宅乡马岭脚村的几位村民,在四位辗转而来的上海师傅指导下,创办了浦江首家水晶玻璃装饰品厂。

  一时间,虞宅乡及周边农民闻风而动,家庭小作坊遍地开花。这些靠切磨、抛光玻璃珠起家的农民,竟打造出一个产值数十亿元的产业,还摘得“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的桂冠。

  “扛一麻袋玻璃珠去广州,就能换回一麻袋人民币!”这个流传甚广的“硬核”致富故事,按当年流通货币的面额算并不夸张。

  随着人气和财富的聚集,这个野蛮生长的草根产业,衍生出盘根错节的利益链,变成“尾大不掉”的治理难题。

  高峰时期,浦江38万本地人口与水晶业相关者过半,外来从业人口高达20万人。一些水晶专业村的加工大户,每年收入数百万元已不在话下,连夫妻店都能赚上一二十万元。

  虞宅乡新光村200多户人家,一下子冒出316个水晶加工户——村民大多进城或外出做生意,把空房子租给外来户加工灯饰挂件、饰品配件……全村房租年收入上千万元,外来人口一度达1800多人,超过留守村民9倍还多。

  曾几何时,这个浦江最大的富民产业,竟沦为头号污染源——每天直排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加上印染、造纸等污染,导致县域85%的河流变成“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几乎将浦江的自然生态推向绝境。

  居民深受其害,怨声载道:“别说下去游泳,连洗脚都嫌脏!”还有人把一桶桶污水泼到政府机关门口抗议。

  “当年浦江的癌症发病率,在金华地区是最高的。”2021年6月,时任水晶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坚兵向记者回忆说。

  这种“坐在垃圾堆上数钱,躺在病床上花钱”的悲剧,凸显当地水晶产业畸形发展之殇。浦江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曾连续6年全省倒数第一,上访率连年居高不下。

  浦阳江是钱塘江上游一级支流,浦江段出境水质长期污染超标,屡遭下游市县诟病。

  2009年7月,浙江省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浦江因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被列为全省“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县,并处罚金200万元。

  2011年,浦江连续承办6届的中国水晶及玻璃制品博览会,也被不声不响地停掉了。由于水晶产业效益大幅下滑,企业欠薪案件频发,已占全县同类案件一半以上。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既丢“面子”又输“里子”的浦江,痛下决心铁腕拆违治污,倒逼水晶产业转型升级……

治污最大的战法是依法


  浦江水晶污染由来已久,历届政府都想有所作为。

  这个外界看来并不起眼的产业,对浦江而言则举足轻重——既关系几十万人的生计,也牵动县域经济增长。

  在治污呼声与水晶利益之间,当地官员难免踌躇不前。而最难缠的是隐蔽的关系网,还有“唯GDP政绩观”。

  早在2006年和2011年,浦江两度整治水晶污染,均遭到水晶产业群体激烈反弹,尤其是外来加工户的集体围攻。迫于社会稳定等压力,当地只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记者查阅浦江污染行业整治规划,2006年当地水晶企业约两三千家,2012年底再统计已达2.2万家。这两次治污失利,反而刺激失序的水晶产业急剧扩张。

  2013年5月,浙江“五水共治”在浦阳江打响第一枪。

  浦江首战即决战,再无退路可言。他们祭出“全民治水,不让一人缺位,不让任何一个非法排污者逍遥法外”的大旗。

  在全县万人大会上,县委书记、县长公开承诺:“绝不为一个违建户说情,绝不为一个污染企业开脱!”要求县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冲在前头,每人要啃掉一根拆违治污的“硬骨头”。

  从全县409个行政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参加的千人动员大会,到千余名县乡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巡查队、突击队,迅速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治水格局。

  同时,县委要求1189户党员干部违章建筑先拆,并实施每日公开销号制度,倒逼他们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污染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源头是产业,根子是法治。时任县委书记施振强说,最大的战法是依法。

  治水伊始,县里梳理出22条法律法规,选准综合执法突破口:“哪条法规硬就用哪条法规套,哪个部门处理快就叫哪个部门来。”

  他们依据环保法规,组织2624次“清水零点行动”;运用工商法规,开展4672次“金色阳光行动”,关停兼并水晶加工户21520家,拆除违建670余万平方米。

  从拆除违建加工场所、关停非法排污企业到取缔无证经营业户,涉违主体规模之大、时间之久,暴露出政府职能部门长期监管缺位、法度松弛,实乃浦江水晶污染困局的主因。

  2013年7月17日,浦江县检察院以污染环境罪批捕水晶加工户邓某某,此时距“两高”公布司法解释刚满一个月,成为浙江首例因污染环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5个月后,因非法排放污水中重金属镍超标47倍以上,邓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司法解释,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为有毒物质。涉案重金属镍是否包括在“等”字内,当地环境执法人员及司法机关亦曾多方深入探究,直到三年后法释修订才彻底放心。

  他们还盯牢有权有势的“名人和富人”,对一些横行乡里的“南霸天”集中打击,让群众真正看到法律公平和正义——

  杭坪镇一家水晶加工厂偷排污水,被环保执法人员抓住现行,厂长虽是县人大代表,照样被关停;仅用5天时间,就拆除了饮用水源区背景复杂的“最牛别墅”。

  据浙江在线2014年9月报道,浦江对94名党员干部采取强制措施,对284名企业主实施行政拘留,9名县人大代表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法治污力度,可见一斑。

  2022年7月,浦江连续八年荣获“五水共治”优秀县,再夺“大禹鼎”金鼎。这个2019年荣膺中华环境优秀奖的小县城,被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盛赞“是未来中国甚至世界的模样”。

  同年深秋,记者在永康市郊一间简朴的书房里,见到刚从浙江省“五水共治”办公室副主任岗位退休回乡省亲的施振强。

  追忆“无论多么惨烈,这一仗必须完胜”的浦江治水历程,尤其那些细节难以言说的故事背后,诸多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压力与担当,听起来依然壮怀激烈,令人动容。

  这位崇尚“事了拂衣去”的退休官员,书桌上仍摆放着厚厚的几大本书稿清样——他刚刚整理出来的工作日记,包括浦江十年的点点滴滴,难掩其内心深处的浦江情结。

  谈到依法治水,施振强的体会更深,“要敢于用法、善于用法,依靠法治的正气加硬气整治污染,不光干部有底气,群众也服气。”

产业集聚并不等于升级


  浦江治水之初,人们对“水晶之都”何去何从心存疑虑,担心水晶产业就此一蹶不振,甚至偃旗息鼓。

  其实,即使不搞大规模污染整治,长期停留在低水平阶段的浦江水晶,也到了产业升级的最后关头。

  “技术含量低,产品同质化,相互压价没完没了,搞得整个行业都没利润。”浦江县发改局副局长陈光明回忆说。

  一些水晶加工户还记得,早先磨一颗八角水晶珠赚1毛多,后来卖一颗才六七分,扁珠也从每颗卖1元掉到1毛了。

  由于市场秩序混乱,原料以次充好、质量鱼目混珠等乱象丛生。任其发展下去,浦江水晶难逃死路一条。

  只有升级才有转机。2012年9月,浦江摘掉“区域限批”的帽子,从省里争取到500亩用地指标,按照“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的思路,启动水晶产业生态集聚区工程。

  与涅槃重生的生态环境相比,水晶产业断臂之痛的代价也很惨重:半年间,外来加工户流失7.7万人,用电量同比下降15.6%,日均水晶发货量减少近500柜……

  “很多企业跑到外地去了,有能力跑的又都是大的。”张坚兵深有感触地说,回过头来看,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然而,最令人称道的是,这个事关当地几十万人利益的铁腕治污,却未引发一起出县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足见公道自在人心。

  2017年,浦江水晶迎来高光时刻:总投资19.3亿元的水晶园区投入运营,428家水晶企业,分别入驻东部、南部、西部和中部等四个“扩编”的集聚园区。

  这些外观“高大上”的园区,彻底改变“低小散”的产业格局,也使浦江县水晶产业提升目标更加雄心勃勃——

  当年春天,浦江县与中国华信签订投资协议,投资53亿元打造水晶小镇,建成后水晶制品业收入可达百亿元;同年12月,浦江水晶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出台,预计到2020年水晶业总产值逾150亿元,力争上市企业2家(含主板1家)。

  岂料事与愿违。一年后,中国华信爆发千亿债务危机濒临破产,无人接盘的水晶小镇一地鸡毛:因投资和产业不达标,在浙江省级特色小镇考核中接连被警告、降格。

  2019年,水晶小镇划归水晶园区托管,因分文无收已成累赘。据水晶园区服务管理公司董事长黄江文反映,小镇拖欠维护运营费用2亿元以上,仍坐吃山空恐无望偿还。

  “2020年,园区总产值60亿元,租金收入1.5亿元,扣除贷款利息、运营成本及小镇费用,全年亏损五六千万元。只有一家企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张坚兵说。

  对照当年的提升方案目标,至今仍难以实现。由此可见,产业提升理想很丰满,市场发育过程更骨感,尊重经济规律尤其重要。

  浦江县经济商务局副局长郑俊俊解释说,我们的水晶产值是指开票收入。见记者一脸困惑,索性挑明还有一部分收入不开票也未纳税,数额虽难掌握亦不可忽视。

  在陈光明看来,这种由政府包揽园区的模式,导致“吃饭财政”的浦江负担过重,园区很难持续运作。但就产业集聚升级而言,他认为已取得成功——

  整治前,全县水晶业纳税3000万元,现在税收早已过亿;集聚时,四个园区没有一家规上企业,如今规上企业达65家,仅2021年就增加41家。

  目前,园区水晶企业已由426家减至286家。但规上企业快速增长,多是园区小企业兼并的结果,并非企业自身成长使然。

  张坚兵直言,国资平台管理行政化,很难达到精细化管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东部园区打算卖厂房,现在正在走手续。”时隔不久,他调任县里其他单位了。

  2022年9月,记者再度来到浦江水晶园区。没想到,除中部园区剩下4幢楼外,四个园区以总价21亿多元的价格,先后卖给县国有资本投资集团下属企业了。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燎原说,南部园区2021年底就卖掉了,其他园区2022年春天出售。买方虽拿不出这么大投资,但融资成本更低,双方按国资转让要求闪转腾挪一番。

  “县里要求2022年9月底前完成。现在管委会职能还没定,才没有办理交接手续。”黄燎原坦承,买方也想尽早进入角色。

  据黄江文透露,县里急于出售水晶园区资产,系此前县领导离任审计涉及园区12亿元项目贷款,被省里列入地方隐性债务管理,只能靠变卖资产化解才能如期退出。

  与留守园区的管理人员心态不同,一些园区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虽说疫情影响不同,记者走访的几家企业生产经营趋于稳定,且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明确。

  为了对冲原材料上涨,凯瑞车镜有限公司新租两层场地,初步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2021年实现产值2300万元,在国内同行中排第4名。”公司董事长朱文星说。

  主要出口欧美的小桥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去年8月底完成外贸订单2100万元,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总经理洪娇反映,“去年海运出货难,利润下降6%左右。”

挂锁产业找到“新钥匙”


  上世纪70年代,浦江挂锁产业从国营唐灯锁厂起步。

  改革开放后,在锁厂学到手艺的工人,纷纷办起挂锁加工作坊——以郑宅镇和中余乡为中心,建成拥有800多家企业、年产值约50亿元的“中国挂锁产业基地”。

  挂锁生产的噪音和粉尘,也使当地人饱受困扰。细碎的铁屑飘落在农房屋顶上,远看白花花一片。

  “车子上面一层黄色铁锈,一看就知道从中余来的。全乡254家锁具小作坊,几乎家家门口都是黄锈。”中余乡党委书记项柏青受访时称。

  2016年,浦江曾提出两种挂锁园区模式:郑宅镇参照水晶园区由政府建设标准厂房,再出租或卖给企业;中余乡按5亩或10亩地块挂牌出让,企业带着方案拍地建房。

  对于财力不济的浦江而言,从水晶污染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负债渐高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一位当地官员坦言,“浦江负债全省都上数,不是一般的困难。”

  浦江县领导到温州平阳县考察后,决定突破政府主导园区模式,引进“垂直工厂、分割出售、按揭付款”的万洋众创城模式,放手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升级。

  彼时,依靠建筑与房地产起家的万洋集团(以下简称万洋),在平阳探索小微园区建设新模式,向制造业聚集平台运营商转型。

  从表面上看,万洋模式即承诺园区招商及运营管理,低价从地方政府获取工业用地,建造标准厂房限价出售给企业。其底层逻辑则是打造“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产业平台,创新园区产业链招商模式,运用市场机制为产业集聚升级赋能。

  他们通过打造规范化园区,将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化、风险标准化,吸引银行参与园区融资,由万洋提供厂房按揭贷款担保,轻资产撬动整个模式的运转。

  由于找准了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痛点,万洋迅速在长三角、珠三角“攻城拔寨”,也验证了这种类似“工业棚改”模式的生命力。2021年万洋新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1位,2022年排名上升至310位。

  当时省里批下来500亩工业用地,郑宅镇占地455亩的东部挂锁园区,由万洋投资开发;中余乡占地45亩的西部挂锁园区,则分块拍卖给47家企业自建厂房。

  据郑宅镇经济发展和统计办公室主任张文清回忆,由于国内挂锁市场饱和,县里曾要求厂房1500平方米起卖,想抬高门槛淘汰掉一批不达标的小企业。

  然而,金字塔型的挂锁产业链,涉及零零散散的配套企业,规模大小各异,无法单纯按企业体量招商。厂房出售标准被迫降低,最后核定为300至600多平方米。

  浦江县土虎静电喷涂有限公司创始人郑花苟反映,全县有20多家挂锁喷涂企业,政府决定实行总量控制,让企业主自由组合,最终留下纳税额前6名的企业。

  郑花苟对200多万元的公司年纳税额信心满满,决定独自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了万洋众创城的三层厂房。

  曾任浦江万洋众创城营销总监的王浩强说,招商虽有政府产业集聚政策推动,但把全县挂锁企业整合成100多家,却并非易事。

  “前期有观念和财务问题,以后还有股权架构问题,企业合并及招商过程非常痛苦。”他深有感触地说。

  万洋集团副总裁吴秉宇回忆说,根据约定,在2016年9月前,有意购买万洋厂房的企业,向政府交纳10万元保证金,可享受每平方米2100元的限价政策。

  “若既不拍地又不交保证金,企业就要关停。”吴秉宇说,不像有的地方只堵不疏,当地挂锁企业尚有可选空间。

  浦江县丹翔锁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贤杰以每亩84万元的价格,拍到西部挂锁园区一块土地,共投资1200多万元建厂。

  此前,他也考虑过买万洋厂房,还跑到建设工地考察,后来“感觉比较贵,还很拥挤,怎么都不划算”。

  与之相反,浦江县东昌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翁东明在西部挂锁园区拍地时,也交了几十万押金。后来又觉得地价过高,就联合20多家中余企业,购买了万洋的厂房。

  “当初万洋投入5个多亿,做完一期项目后,财务收支基本就打平了。”王浩强对记者补充道。

政府有为是让市场更有效


  显而易见,与政府包揽的水晶园区模式相比,万洋挂锁园区运营成本低、效率高,释放出更强的市场经济活力。

  基于经验也限于财力,浦江小微园区更加开放。短短几年,民间资本纷纷入局其中。

  浙江吉成实业有限公司进驻白马镇,投资画框产业为主的吉成产业园;万固实业集团立足黄宅镇,兴建主营文体用品的恒固创艺园。

  “以前招商是项目选我们,如今我们用小微园选项目。”白马镇党委宣传委员郑彬峰说。

  “现在把厂房转手,每平方米能赚1000元。”翁东明颇为得意当初的选择。

  不过,靠投资厂房获利,既不是扎根实业者的目标,更不是地方政府期望的结果,但厂房热足以说明实体经济富有韧性。

  “若想转手厂房,买方要符合主导产业要求。”浦江县经济商务局技术改造科科长杨叔鹏解释道。

  随着挂锁逐渐被国内市场淘汰,不少挂锁企业转向非洲和中东市场,缺乏向智能门锁转型升级的能力。加之产品利润微薄,挂锁园区业态多元已成定局。

  当地多位受访官员证实,水晶园区也考虑过卖给民营企业,彻底化解隐形债务,但县里有不同声音。因担心民间资本进入改变业态,这个方案最终未获通过。

  “把企业集聚到园区并不是目的,要通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发展壮大的企业到园区外落地。”陈光明说。

  业内人士指出,产业转型升级成败与否,要靠市场竞争来决定。小微园区作为产业升级的孵化器,无法充当企业兴旺的保险箱。若将一些衡量区域或产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生搬硬套到每一家企业头上,无异于将激励变为束缚,也不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而一些基层官员坦言,一旦被困在这些刚性指标系统之中,放手就等于失去抓手,具体工作难以推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需要相应的职能定位和评价体系来保障。

  郑宅镇常务副镇长魏亮认为,由政府主导园区掌控更全面,办事效率更高;民企主导服务职能更多,平台整合能力更强。现在园区产业集中了,企业亩均效益还没体现出来。

  “对规上企业奖励力度比较大,要素保障充分,不会拉闸限电,政策有连续性。”他还列举出小微企业合并入规的诸多好处。

  郑俊俊也向记者表示,如果政府有钱还会继续投资园区,但要核算成本收益,会考虑把一些产权卖给企业。

  在杨叔鹏看来,按照县里平均每10亩土地1家规上企业的供地标准,东部挂锁园区得有40家规上企业,“只能说是一个富民园区,对财政税收没有太多贡献”。

  一些官员担心,开发商园区招商只追求效率,忽略企业质量,若几年后甩手走了,会给政府留下一摊烂事。

  目前,浦江县已逐步提高开发商的厂房自持比例,将开发商与小微园区深度绑定,用以保证后续经营管理。

  以万洋、吉成为代表的开发商,则更愿意把园区当作一门长远生意。“开发阶段稍微有些盈利,主要靠后期运营管理赚钱。”浦江吉成产业园项目总经理翁明亮说,不仅需要提供金融与企业服务,还需要引导园区内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赋能。

  无论转型升级还是做大做强,都不会一蹴而就。地方政府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有为之举,关键在于促进和保障市场有效,并不是对市场主体设置更多的绩效指标。

  去年12月16日,浦江县首家A股上市企业——浙江丰安齿轮股份有限公司登陆北交所。这个专注齿轮制造的农机企业“破圈”而出,恰恰说明市场作用至关重要。

  (完颜文豪对本文亦有贡献)

 
不容易的小店,了不起地归来
不容易的小店,了不起地归来

( 2023-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周琳、丁汀


  “我们还活着!”有人说,能坚守到现在的小店,都是闯入决赛圈的选手。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店,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也是城市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承载。

  岁末年初,记者走进上海十几家不同业态的小店,有的刚开业半年就受到疫情影响,有的做了几十年线下实体却赶上市场遇冷,这些决赛圈的选手,依然在跑着不一样的比赛。

  “白天清完货,晚上就买票回家过年”


  晚上七点,新七浦市场的门一个接一个关了,市场里的灯却一盏接着一盏更亮了。

  一天中最人声鼎沸的时间开始了。“今天‘炸不炸’西装?‘炸’的,全部给宝子们炸完”“家人们看好了就把颜色大小打在公屏上”“给粉丝留十秒钟犹豫啊,不转账就踢单了”……此起彼伏的直播声,在店铺里响了起来。

  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是上海最大的服饰批发地,数以千计的小店扎根于此。过去,这里是不少实体服装店货源的集散地,巨大的黑塑料袋是买手们的标配;而如今,人流减少让批发的生意淡了,直播成为小店自救的最好选择。

  这段时间,正是清库存回家过年的日子。

  “以前哪需要开直播,实体店的生意都做不过来;2022年,一年只做了小半年的生意。”牛牛服饰店主周小白是个“新手主播”,1月5日是她正式开直播的第三天。她深知:左邻右舍都开了直播号,不能只是等客人上门。

  直播刚两小时,周小白就因为违禁多次被平台提醒。“不知道套路、也不会话术,着急啊!那些大主播十分钟就能卖几十件。”她展示着自己的手机:开播一下午,只卖出去47件。

  周小白并非最难的。唐女士卖力地在镜头前试着羽绒服,直播间里却只有两个观众,其中一位还在公屏上说,“退了退了”;另一家也好不到哪里去,“卖一件亏20块,但不卖就是全亏掉”。

  快递小哥可能是市场里最受欢迎的人。他们拉着大拖车,一层一层收包裹。“我承包的这一层,一天几百件吧,天天就扎根在这。”服饰批发市场的车库入口,就是顺丰速运的中转站;小哥们也非常清楚哪些家是“大户”,总是优先包装。

  周小白很羡慕自己楼上的店铺,主播吴小姐是个“老手”,上播游刃有余。5日早上八点开始,她已经连续直播了7个小时,收成不错,卖掉了大几百单,一场观众也有五位数。店里每个人分工非常明确:两位主播出镜,一位店员负责拣货,一位负责上链接和盯紧平台规则,甚至还有一位店员负责“捧哏”,“不转账就踢单了啊”“踢宝子做什么呀,再给她五秒钟,来倒计时”……

  下播第一件事,吴小姐就拿起她的“吨吨杯”。“你得真诚,既要把产品做好,还要不断上新货,又要做好售后服务,更要回复公屏上每一个人的问题,否则粉丝们就不爱看了,2023年要冲击六位数的人数。”而就在吴小姐家隔壁,“六号”店铺一场直播的场观人次已经达到十几万人。

  “你把东西做好吃了,做30年都有得做”


  凌晨三点,老伴儿孙都还在休息,王成计已经起床。他要和面、调馅、熬酱、切菜,为自家葱油饼准备各种配料。“30多年了,这个事不能让别人干。别人调,味道就不对,老主顾一吃就吃出来了。”

  王成计在上海做葱油饼已经30多年,很早就在长宁区北新泾开店的他,一直坚守着北渔路的门脸。每天,他的店要消耗掉600多个鸡蛋、40斤面粉、10斤葱。

  “好咪道”(即“好味道”的上海话发音)是街边老店“拴住”食客的法宝,但人情味更是不可替代的引力。早上六点,天还没亮,老主顾就陆续上门。几乎每个老主顾王成计都认识:这位家里是开店的、那位养的柯基叫“贝贝”,有客人一定要吃“双蛋韭菜”的口味……“他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看就是又来加班了。”来了一位老主顾,王老板对记者介绍道。

  锅烧热了就不能停下。七点还没到,快递单又“滴滴滴”地响了起来,王成计把门口的大锅交给小儿子王晓东,自己在屋内又支起了一口新锅,儿媳妇在门口负责打包收钱。

  这样的忙碌从早晨开始,一直要持续到晚上十点半。午后订单少的时候,一家人会忙里偷闲休息一下,迎接“晚高峰”。“全年无休,第二天三点多又要起来,不过做了这么多年,也习惯了。打算做到15日,就回家过年。”王成计说。

  擀面、涂油酥、抹猪油、垒上一大堆葱花,压制成饼,先煎后烘,才能做成一个焦脆的葱油饼。这手艺王成计教会了很多人,最让他自豪的是,“王记葱油饼”这个品牌是他带到上海的,如今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

  上海一共有五六家“王记”,分别是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甚至亲家、老表开的,做的都是这“滋滋冒油”的生意。即便是个需要起早贪黑的老手艺,也没什么大的科技含量,儿孙们还是愿意跟着他,踏实、肯干,勤勤恳恳。

  每一家“王记”,都有个调酱师傅,伙计可以换,这个“灵魂人物”不能走。在宁波路“王记”,王桥就是这个“灵魂”。她请了几个员工,自己也不能甩手,每天亲自调酱,“现在路上也没有游客,更不能让老主顾因为味道走掉了”。

  在王桥的印象里,之前高峰时不排队半小时,都吃不到新鲜烤制的饼,狭窄的人行道上排着几米长的队伍,一天可以卖掉2000多个,60斤葱一天都能用完,现在一天只能卖掉1000多个。

  做到1月5日,王桥暂时停了下来。她要开始一项新的大计划:装修。“花个六七万、装个‘网红店’。饼不会涨价,但口味还是要做到更好,争取让更多人来买。”王桥说,你只要把味道做好了,做30年也有得做。

  “自己多一个选择,就多一条路走”


  在杨浦区大学路上的谷川杂物店,你可以看到钢铁侠手办旁边,就是日本的狸猫玩偶;中古的摆件来自英国的调剂商店、日本的小村,数下来竟有100多个地方的产物。

  店主王俊并非天天都在,“回头客”来之前,有时需要在微信上提前和他问一下。他一个人做着三份生意:既是新西兰多个牛羊肉品牌的贸易商,同时还做了几十年的服装贸易。

  2021年下半年,王俊开了“谷川”,谷是丰收、川是不息,都是“好词”。他把只有十来个平方米的小店分成了三个区域:一部分卖进口碗碟;一部分卖手办;还有一部分卖中古摆件,是根据大学路年轻消费群体多的特色,量身定制的产品。“这件是戴安娜王妃结婚时的杯子,这个装威士忌的瓶子其实是个八音盒,那个是有着好几十年历史的摇线圈的机器……”王俊说。

  穿过仅有五六十厘米宽的楼梯,杂物店下方是一个简单的会客室,可以喝茶、聊天、品酒、吃肉。这里是王老板做贸易、谈大单的“后院”,杂货店没有客人的时候,他经常约朋友过来谈单子。

  杂货店2022年没赚钱,要靠其他两份生意来“补一补”。但王俊不认为这是常态,他找人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要在2023年把“O2O(线上到线下)”生意做起来,还在和朋友谈直播,也在物色自己的下一个生意——找个线下的地方,卖中古家具,“你得升级,否则人家都在变化,你就被淘汰掉了”。

  和王俊一样,大学路上花店“魅·Charine”店员王正午也是个斜杠青年。周四和周五,他是一个直播团队老板的助理,其他时候他是这家花店的花艺师。学计算机的他,认为理工男做花艺有优势,“更多元、没条框,客户需要什么我就能做什么”。

  1月4日,是花店开业的第四天。王正午正卖力吆喝:“现在是年底,老板得买花送员工吧!后面就是春节、元宵节、情人节、女神节……哪个节不都得买花吗?加个店微信,后续都能送上门。”

  王正午初中的时候就跟着妈妈做花艺,后来他卖过中古商品,搞过直播,干过很多行当。“你比别人多一个技能,就多一份保障,就是你选择别人,不是别人选择你。”王正午说。

  这天的客户是从网上订购了鲜花送到了花店,让王正午包好,但是花没有提前几天醒、比较小,包起来很难蓬松;好不容易完成了,客户又嫌花没被吹开,不够大气,只能拆掉重包。忙活了一两个小时,王正午没有收人工费,就只收了个包装钱,不到一百元。

  王正午还是愿意留在上海。他觉得大城市的环境像大海,年轻人可以到海底捞到更多的宝藏,所以他要多打几份工,也给老家待产的妻子更多安全感。他的梦想是成为自己师父那样“天花板”级别的花艺师,“你想想孙悟空,会七十二变,那才是真正的‘斜杠’”。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1.11亿户,解决了近3亿人的就业问题。以最大力度支持“小店经济”、畅通经济毛细血管,政府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在浦东新区,从事维修、配钥匙、裁缝等行当的个体工商户,没有实体店面也能申请证照;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允许划定一定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税务部门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缓缴社保、精细扶持……

  江湖水犹寒,天地有春风。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元旦节日期间上海线下消费超过120亿元,环比增长5.6%,外滩、豫园、南京路等知名商圈再次出现“大排长龙”的现象。2022年,小店也有坚持和梦想,和不断回归的城市活力一起,迈向2023年的滚滚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