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关注·各地

习近平致信祝贺经济日报创刊四十周年强调 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 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习近平致信祝贺经济日报创刊四十周年强调
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
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在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报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40年来,经济日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经济政策、报道经济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希望经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日下午,庆祝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宣读习近平的贺信并讲话。他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做深做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突出经济特色,提高报道质量,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队伍,开拓进取,守正创新,把经济日报办得越来越好。
 
  会上,经济日报负责人和老同志、职工代表发言。
 
  经济日报创刊于1983年1月1日,目前拥有下属报刊社网16家,已成为受众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
 
贺 信
贺 信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值此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我向报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祝贺!

  40年来,经济日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经济政策、报道经济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经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3年1月1日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迈上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22年治国理政述评
迈上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22年治国理政述评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022年,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事业扎实推进。
 
  2022年,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的远征。
 
扬帆远航再出发


 
  “百年成就无比辉煌,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习近平


 
  历史,再一次书写伟大的时刻。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新时代新征程,开启新的奋斗篇章——
 
  2022年1月26日,汾河两岸瑞雪纷飞。
 
  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山西省临汾市,进山村、访农户。在村民蔡文明家,总书记抚今追昔,感慨道,“过去我到农村,看到这样那样让人揪心的事儿,心里很是不安、难过。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农村,面貌完全改变了,吃的穿的用的都不一样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们说:“下一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迈上新征程,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高瞻远瞩,领航定向。
 
  2022年初,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鲜明提出起草党的二十大报告要全面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
 
  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阐述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刻揭示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
 
  4月,海南;6月,四川、湖北;7月,新疆;8月,辽宁……
 
  密集的地方考察调研中,从着力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到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再到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面向未来的重要观点和重大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新时代新征程,擘画新的宏伟蓝图——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示。
 
  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问题,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九条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全面部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广西代表团,同大家一起讨论二十大报告。
 
  谈成就、说体会、提建议,从发展茶产业,到保护好桂林山水,再到产业工人成长进步,代表们在讨论中饱含着信任、充满了信心、凝聚起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总书记话语铿锵。
 
  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2022年10月23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万众期盼中,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坚强核心引领壮阔征程。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百年大党必将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叩开历史的厚重大门,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在南沟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果园,了解苹果收成和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情况。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风雨同舟向前进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


 
  2022年2月4日,立春之日。“一朵雪花”照亮“双奥之城”北京。
 
      
 
  作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精彩非凡”的冬残奥会,兑现了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令世界惊叹“这就是奇迹”。
 
  面对疫情反复延宕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领中国交出一份又一份世所瞩目的精彩答卷。
 
  这一份份载入史册的答卷,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担当——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科学决策,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及时作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科学果断,彰显着人民领袖的责任担当。
 
  面对一场场严峻复杂的抗疫大战、经历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我们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赢得了优化防控措施的主动。
 
  “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22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次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
 
  惊涛骇浪中把舵导向,大战大考前运筹帷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斗争,始终牢牢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握在手中,最大程度保障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创造了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发展环境,最大程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一份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闪耀着高超的政治智慧——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如何统筹好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陡然增加。
 
  “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3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用三个“最”字表明我国坚决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的决心和信心。
 
  察大势、把方向,应变局、开新局。
 
  针对市场主体遇到的发展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明确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把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作为必须守好的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
 
  ……
 
  在关键时出手,于要害处发力。从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市场预期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经济循环,各项政策靠前发力,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进一步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将能源安全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强调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科技强军战略,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
 
  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力打击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行径;
 
  ……
 
  牢牢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不断推进。
 
  这一份份载入史册的答卷,彰显着宏阔的战略格局——
 
  越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越要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
 
  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既利当前、又谋长远的战略部署,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贯彻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长远谋划……一个个重大战略、一项项重要谋划,疏通高质量发展的经脉。
 
  胸怀大局大势,把握有利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筑牢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石;21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蹄疾步稳……改革持续深化,积蓄发展动能、激活发展优势、释放发展潜力。
 
  这一份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饱含着深厚的民生情怀——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
 
  “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改善始终念兹在兹。
 
  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赴四川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要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克服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做好就业、社会保障、贫困群众帮扶等方面的工作”。
 
  在湖北武汉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想办法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少受影响”。
 
  老有所养和幼有所育,关系千家万户。
 
  7月13日,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习近平总书记看望银发耄耋老人,祝福他们“幸福生活日久天长”。一个多月后,到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点询问老人孩子的情况,强调“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
 
  在四川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宜宾学院,向教师、学生、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招工的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梳理了这极不平凡一年所取得的成就。
 
  2022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45万人,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在全球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温和上涨2%;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就业稳、物价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壮丽神州大地:国产大飞机C919振翅蓝天,超9000米石油深井鸣笛开钻,中国空间站闪耀太空……
 
  最暖人间烟火: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工厂车间加快复工复产,港口码头吞吐不断,超市商场物丰价稳……岁末年初的中国,社会复苏,希望萌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憧憬。
 
淬火成钢赶考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习近平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同志旧居墙上,悬挂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照片。那是1945年夏,毛泽东到机场迎接前来考察的黄炎培一行。
 
  2022年10月27日,正在这里瞻仰革命圣地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窑洞,细致端详照片,思考着“窑洞对”提出的历史之问。
 
  延安时期,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2022年1月18日,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第一个答案”和“第二个答案”的内在统一:“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永葆初心、接续奋斗。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
 
  2022年1月1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礼堂。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举行。
 
  面对党内的“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党的百年历史,深入阐述了五个问题,其中第一个,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9个多月后,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我们党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从“两个结合”到“六个坚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锻造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
 
  2022年8月30日,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
 
  热烈的掌声中,总书记走到代表们中间,同大家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勉励他们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
 
  这是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激励广大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修订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着力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抓好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党中央以高标准严要求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党的领导干部更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2022年4月11日,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面对围在身边的乡亲们,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
 
  “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22年6月17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容不得丝毫退让妥协”。
 
  同一天,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金融单位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这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听取巡视整改情况汇报。
 
  一个多月后,随着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完成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等单位的反馈,十九届中央巡视全覆盖任务圆满收官。
 
  “凸显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体现了党内监督无例外的坚定立场”。2022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202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迎来十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正风肃纪,推进全党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党的二十大闭幕仅3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一年来,广大党员严守纪律红线,带头践行新风正气,带动全社会敦风化俗。
 
  “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立心铸魂、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22年初秋时节,辽沈大地千里沃野,一派锦绣风光。
 
  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调研期间,专门走进牡丹社区,“看看老小区有什么新模样”。
 
  展板上一幅幅照片,展现着这里的旧貌新颜。近年来,经过改造,这个居住着3000多户居民的典型老旧小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党。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是共产党人的共同心愿。”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饱含深情,“社区党组织要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要让老百姓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
 
  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
 
  在新疆考察期间,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望共青团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号召大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正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天下为公行大道


 
  “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当选连任后首次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论断,既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的郑重宣示。
 
  四季交替中,总有一种洞见穿越时空。时光,镌刻下现代化征程上东方大国的奋进步伐,也见证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绘就波澜壮阔的前行图景。
 
  初春,蕴育穿云破雾的生生希望——
 
  2022年2月初,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里,习近平主席迎来一位又一位国际贵宾。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习近平主席以“船”为喻,分享对世界大势的看法:
 
  “面对各种紧迫全球性挑战,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船”之喻,在这两位老朋友11月于印尼巴厘岛的会面中再次提及。谈到上次见面后世界上“又发生了不少事情”,习近平主席的话意味深长:
 
  “我们必须以人类前途命运为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仍然不可阻挡,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冠疫情反复延宕,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经济复苏困顿乏力,粮食、能源等多重危机凸显……回望变乱交织的这一年,“人类向何处去”的未来之问,从未如此迫切。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高高举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为动荡变革的世界不断注入信心与力量——
 
  领导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向各国人民发出“一起向未来”的热情呼唤;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弥补安全赤字贡献国际公共产品,得到70多个国家赞赏支持;着眼人类永续发展,呼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取得里程碑式成果……
 
  仲夏,见证互利合作的热潮涌起——
 
  6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主持首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吸引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一系列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大举措,受到与会各方热情称赞。
 
  不到5个月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密集的快门声中,全球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揭牌。推动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统筹资源、协调行动,有了一个重要平台。
 
  面对全球发展事业遭遇前所未有的逆风,习近平主席推动将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为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汇聚更多共识、凝聚更大合力。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在习近平主席亲自引领推动下,中国坚定传递“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诚意决心——
 
  连续多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一场场中国搭台的“东方之约”,践行“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的坚定诺言;
 
  从推动持续放宽外资准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到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做好自身发展“答卷”的同时,激活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从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到匈塞铁路、克罗地亚跨海大桥有效改善当地交通,源自中国、惠及世界的“一带一路”合作捷报频传,为实现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注入强大动力;
 
  ……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宏阔坐标系中,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金秋,收获深耕细作的累累硕果——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10月30日至11月4日,一周之内,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德国四国领导人接踵访华。欢迎仪式、会见会谈、见证合作文件签署……一系列外事活动密集进行。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听到了久违的21响礼炮声。
 
  而在二十大开幕前一个月,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出访取得圆满成功。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在二十大报告中,人们读懂了新征程上中国外交谋篇布局的现实逻辑。
 
  这一年,中美元首实现三年来首次线下会晤;中俄元首以多种方式保持沟通;中欧领导人频密通话和会晤;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发展中国家真实亲诚的团结合作扎实推进……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愈发成熟完善。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亚太经合组织曼谷会议等多场重要多边外交活动,3次出访国外,与各国朋友以电话、视频、信函等方式密切联系……一次次微笑握手、一番番坦诚交流,彰显新时代中国自信从容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也让世界深刻感知:中国是胸怀天下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进步力量。
 
  广交天下朋友、共行天下大道。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赢得越来越多理解、尊重与支持。
 
  冬日,记录开拓进取的坚实步伐——
 
  12月初,沙漠绿洲利雅得,迎来期盼已久的喜雨。习近平主席抵达这里,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东道国最高礼遇欢迎。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观察人士评论称,面对国际风云变幻,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团结协作、携手同行,根本就在于中国对待阿拉伯国家“真心实意、客观公正”,在于中国外交“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
 
  这样的遵循,始终如一;这样的行动,扎实坚定:
 
  不畏霸权霸道霸凌,在台湾、涉疆、涉港、涉藏等问题上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秉持公道正义,为推动乌克兰危机和阿富汗、巴勒斯坦等热点问题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在“文明冲突”的喧嚣鼓噪中,倡导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在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奋斗史诗中,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形象愈发鲜明。人们从中国声音、更从中国行动中真切感悟: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更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利好世界的正道。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展现着一个阔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大国的担当与情怀,“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旭日东升,新年第一缕曙光普照神州。新的伟大征程,从脚下向未来延伸。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进发,必将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记者霍小光、张旭东、张晓松、赵超、杨依军、胡浩、安蓓、张辛欣、丁小溪、王宾)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为更美好的中国团结奋斗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带来深刻启示
为更美好的中国团结奋斗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带来深刻启示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深情回顾党和人民走过的极不平凡征程,鲜明宣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未来。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从抗击疫情到应对旱情等各种自然灾害,从经济稳健发展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攻克一个个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光辉业绩。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从新时代十年回望百年奋斗历史,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奋进新征程,成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唯有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奇迹从来都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国泰民安;没有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就不会有全面小康的梦想成真;没有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敬业奉献,就不会有各项事业发展的扎实成就。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砥砺愚公移山的志气,保持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我们就一定能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从革命时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改革开放之初号召“团结一致向前看”,再到新时代强调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我们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充分说明,越是攻坚克难,越要团结统一;越是爬坡过坎,越需步调一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最强的力量。新征程上,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复兴梦想正在召唤,广阔舞台已经搭建,新时代中国青年挺膺担当,必定大有可为。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逐梦新征程,奋斗再出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起点上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呼唤着亿万追梦人再接再厉、开拓进取。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砥砺复兴之志、凝聚团结之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大块头有大担当 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广东勇挑大梁观察
大块头有大担当
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广东勇挑大梁观察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广州1月1日电(记者陈凯星、周强、孙飞)岁末年初,万物已是蛰伏冬藏,岭南大地却是生机勃勃。包机组团参展“抢订单”,立足大项目发力“大招商”,“逆向招工”确保春节生产不打烊,一系列“组合拳”让广东按下“拼经济”“快进键”,驶向复苏“快车道”。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作为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的广东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坚持制造业当家,挺起产业脊梁,走在前列做出示范,为全国经济稳中求进做出新贡献。

“抢单”“招商”“留人”三部曲赢得主动权


  前几日,一架南航包机,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将270位企业负责人送往阿联酋迪拜。他们此行目的并非观光旅游,而是参展寻商机。

  本是收官之季,却成进击之时。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持续承压。随着我国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广东因时因势而动,率先推出“粤贸全球”计划,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将订单拉回“世界工厂”。

  受全球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影响,广东正处在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关口。作为“十万亿GDP俱乐部”一员,广东经济体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十分之一,外贸占比约五分之一,稳广东对稳全国经济大盘意义重大。

  包机海外参展正是广东打出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的“组合拳”。

  珠江两岸,一场场招商大会接续举办。2022年12月9日,深圳全球招商大会,315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8790亿元。2022年12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

  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加码再投资。嘉士伯集团将在佛山建设一个年产50万吨啤酒的工厂。“大招商显示出地方政府的决心,给了企业信心。”嘉士伯集团中国区总裁李志刚说。

  “订”单变“定”单,项目成实物,关键在人力。为应对外来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广东从2022年12月19日发起“百日千场助万家”招聘对接专项行动,助力企业“留工招工”,提前应对“招工难”。

  “无论是‘出海抢单’,还是‘跨省招人’,抢的是责任担当,赢的是发展主动。”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说,“让2300多万外省农民工在广东就业保持稳定,为全国稳就业做贡献。”

做大做强制造业家底 挺起现代产业脊梁


  在省会广州,因湃电池、增芯传感器等一批投资“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近期开工。      

  在粤西湛江,投资百亿欧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已经投产。

  在粤东揭阳,中石油投资的千万吨级炼化项目,正让一座炼化之城崛起在南海之滨。

  从集成电路,到绿色石化,再到新材料,一个个落子开工的重大项目,呈现出鲜明的“制造优先”特征。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世界工厂”是广东的底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制造门类健全,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40个工业大类。

  开放前沿地也是斗争交锋地。在中美博弈背景下,从“中兴事件”到“断供华为”,广东面临的国际竞争和不平打压空前激烈。观察人士认为,制造业是国之命脉所系。突出制造业当家正是广东引领中国制造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让广东制造基业长青。从鹏城实验室到广州实验室,从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到东莞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这些“科技王牌军”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新优势,发力原始创新,推动区域支柱产业强链补链固链。

  当前,广东正大力建设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既涵盖智能家电、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又高起点培育壮大集成电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大产业需要大平台。在珠海唐家湾,3000多名工人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推进项目建设。

  “园区还没建成就基本完成招商,很多企业在催着交付。”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汉明说,珠海2022年工业投资增速超60%,为给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标准厂房,政府代建租赁打造“5.0产业新空间”,帮助企业降成本促发展。

  举大不遗细,一批中小制造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广东众志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新设备,2022年营收增长约50%。公司总经理黄初期说:“小企业是大产业中的一环,在挺起产业脊梁中既要做主体也要做主力。”

大体量大担当 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财政,国家治理的经济基础。

  2022年1-11月,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840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0.8%,高位趋稳殊为不易。作为财政大省,广东已连续31年位居全国首位,是中央财政最大的收入来源地,也是全国上缴额最多的省份。

  “总量大、贡献大、结构优,广东为全国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全省税收收入占比保持在八成左右,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债务风险保持在最安全的等级。”

  财政质量好是经济发展“含金量”的重要指标,更是广东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当下,聚焦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广东的强烈共识和重要方法论。新征程上,广东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除了高质量发展别无他途。走在前列,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作为粤北生态功能区,云浮市经济体量长期位于队尾,但依靠做强镇域经济等抓手,其发展速度正转向排头。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表示,此前乡镇有事权无财权,经济功能虚化。云浮直面关键痛点,向乡镇放权,特别赋予乡镇年度新增财税自主支配权,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实际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最大短板。云浮在探索,广东在行动。为破解“富省穷县”现象,广东近期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推进强县富镇兴村,县域活则全省活。

  蓝图已经绘就。无论是“绿美广东”建设,还是做好“民生十大工程”,关键还在于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三期叠加”“三重压力”,南粤大地已吹响“千方百计抓经济”“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冲锋号。

  2022年底冲刺,也为2023年初夯基蓄势。白云机场三期、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轨道等重大工程正加快建设。时不我待,广东又已提前发力,强化政策准备、项目准备、资源准备。

  大块头伴随大担当。广东省委负责人表示,广东走在前列做出示范,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引来满园春色,必须跳出一省一隅,以大视野打造产业、布局项目,在服务大局中赢得新空间,积极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篇章。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传递希望和信心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在国际社会引发热烈反响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传递希望和信心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在国际社会引发热烈反响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展现中国过去一年取得的瞩目成就,也向世界传递希望和信心。他们期待中国在未来持续发展进步,相信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成就瞩目 为全球发展带来信心启迪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2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

  世界看到,过去一年,中国万众一心、收获巨大成就,也为全球发展注入信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更多国家实现发展提供借鉴启迪。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温暖有力,充满希望,鼓舞人心。”新加坡时政评论员翁德生说,新年贺词阐述了中国取得的瞩目成就,再次展现通过自身努力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为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

  在《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看来,中国2022年的关键词是“克服困难”与“取得成就”。他在收听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后表示,2022年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同时在疫情背景下,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坚持人民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起来共克难关的优秀品质。

  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指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对团结和激励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带来信心与红利,中国发展经验必将继续提供重要启示借鉴。

  在法国《新团结》报主编克里斯蒂娜·比埃看来,中国发展注重创新,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政府不断带领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她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更多国家思考研究。

  “过去一年中国取得的诸多成就令世界瞩目。”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俄中研究中心主任叶甫盖尼·扎伊采夫认为,中国正稳步推动各领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稳定因素,为国际社会解决现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信心和希望。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传递了新的希望。过去几年,中国在各方面都展现出自信和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也必将成功克服挑战,为推动全球发展带来信心。

稳中求进 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机遇动能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过去一年,变革与动荡持续演进,团结与分裂相互激荡,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亟待复苏。世界期待,中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对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和“紧密联系世界”印象深刻,认为过去一年,无论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还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都让世界看到中国始终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我相信中国将继续为各国发展带来机遇”。

  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科尔茹姆巴耶夫看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新希望。“中国是共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相信新的一年,中国会继续以实际行动加大开放力度,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提供机遇和动能。”

  埃及阿德尔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卡里姆·阿德尔认真阅读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后感触很深。他说,回顾过往,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成功,建成面向全球、高效益、高增长的自由贸易网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赢得了众多国家支持和响应……展望未来,阿德尔期待中国为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成功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应对未来挑战奠定了基础。”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为未来发展制定如此清晰重要的蓝图。“我尤其认同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所说的‘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中国始终是实现梦想的地方,未来仍将如此。”

  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阿根廷罗萨里奥大学中国阿根廷研究小组协调人卡拉·奥利瓦看到了拉中贸易进一步向好的希望和机遇。“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拉中经贸活动已成为拉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奥利瓦说,“我坚信一个更加现代化的中国能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命运与共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新的一年,变乱交织的世界会走向何方,是冲突、对抗、遏制、脱钩,还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世界相信,中国将发挥重要作用,汇聚强大合力,促进共同繁荣进步。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对习近平主席强调“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有感触。“在维护和平方面,中国总是言出必行。”贝内特说,“倡导摒弃保护主义、禁运和单边制裁,倡导通过全面、包容的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中国总是能提出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和机制。”

  回顾过去一年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努力,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卡塔琳娜·扎基奇颇为感动。扎基奇说,变化和动荡没有阻挡中国推动建立友好、合作国际关系的决心和行动。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有力推动者,更多国家需要行动起来,共同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创造机遇。

  在卢旺达大学政治学系高级讲师伊斯梅尔·布坎南看来,中国是国际社会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真诚伙伴。他说,中国为卢旺达减贫提供了巨大帮助,涉及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农业等领域。中国设计、建造的公路促进卢旺达的贸易往来,中国援建的马萨卡医院为卢旺达人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赞赏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人享有发展机会所作的努力”。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主任埃万德罗·卡瓦略每年都会关注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他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再次为国际社会注入信心,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盏明灯。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推动共建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指出,过去一年,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取得瞩目成就。当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决心,世界期待中国在和平、发展、创新等重要议题上作出新的贡献。

  美国巴德学院前高级研究员彭润年表示,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中国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期待中国继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国旗飘扬 心潮澎湃 北京天安门广场元旦升国旗仪式侧记
国旗飘扬 心潮澎湃
北京天安门广场元旦升国旗仪式侧记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月1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群众眼中暖意融融,翘首以盼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期待着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

  过去的2022年,有激动人心的时刻,有温暖人心的故事,更有鼓舞人心的话语。这一刻,共同祝福祖国,互道新年快乐。

  寒夜抵挡不住热情。吉林体育学院毕业生李亚娇零点刚过就赶到了天安门广场,2022年初春,“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和“精彩非凡”的冬残奥会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亚娇说:“在校期间主修运动康复课程,未来想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冬奥会展现了国家实力和民族精神,‘00后’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屡创佳绩,激励着年轻一代奋勇拼搏、昂扬向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赵宜舒说:“新的一年,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天色渐亮,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响彻天安门广场,踏过金水桥,迈过长安街,在全场群众的注目下,走到天安门广场升旗台前。人们屏息凝神,等待着国旗升起的庄严时刻。

  “向国旗——敬礼!”7时36分,《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现场观众的眼神坚定自信,目视国旗缓缓升起……当国旗升至旗杆顶部,人群欢呼如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是我新年的第一个愿望!”今年7岁的乔诩雯戴着红领巾、拿着国旗,在人群中格外亮眼,“新的一年,希望我能获得‘三好学生’。”

  高三艺考生孙诗雪在备考之余也来到国旗前许下新年愿望,她说:“高三的生活很辛苦、很充实,同时也很开心。2023年,希望可以如愿考入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梦想,无论结果如何,努力拼搏的旅程都是难忘的、值得的。”

  在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孔令泉12月31日下午从上海赶到北京,1月1日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他说,2022年,我们国家和人民都非常不容易,大家万众一心渡过难关;新的一年,尤其是看到2023年的第一面国旗升起,我对祖国更加充满信心,相信我们在新的一年一定能够走得更加平稳。

  “我在实习期间看到很多医务工作者不辞辛劳,尽全力救治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蒋桂英说,未来她想选择药学方向继续深造,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征程上需要每一位追梦人团结一心、砥砺前行。

  “希望今年毕业季一切顺利”“祝愿大家都能平安健康”“想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2023年会越来越好的”……每个人心底的梦想汇聚成奋发前行的中国力量,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祖国》的旋律在天安门广场久久回响,万羽和平鸽迎着朝阳飞向天空,人们向着国旗,满怀憧憬,相信明天的中国一定会更好!(记者李春宇)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圆满落幕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圆满落幕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2022年12月31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京圆满闭幕。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联合主办,9月27日开幕以来,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观,新闻媒体集中报道,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展览紧扣“奋进新时代”这个主题,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这条主线,共设置6个展区,总面积32000多平方米,展出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展览要素6000多项,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展览展出期间,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党员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首都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京高校师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各国驻华使节、驻华使馆商务机构负责人和外国专家代表等纷纷到场参观。许多群众举家赶赴北京展览馆,祖孙三代共同参观展览。人们在展览现场回望十年非凡奋斗,感受十年伟大变革,传承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极大增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志气底气和信心决心。

  据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网上展馆将继续运行,打造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主题成就展,定格历史瞬间,筑牢时代记忆。

 
你好!2023 各地迎新年扫描
你好!2023
各地迎新年扫描

( 2023-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记者


  “新年快乐!”“元旦快乐!”1月1日0时,湖北武汉江汉关大楼下,人们在璀璨的夜景下齐声倒数,迎接2023年的到来。

  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缓缓升起,万羽和平鸽飞向天空;“五岳之首”山东泰山山顶游人如织,新年第一缕阳光照耀下,游客们向着太阳招手,并许下新年愿望……

  告别极不寻常的2022年,人们在阳光中、在欢笑中、在坚守中迎接2023年,期盼更加美好的未来。

各种活动祝福祖国 许愿好的开始


  “我爱你中国”“祖国万岁”“新年快乐”……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上,祝福声此起彼伏,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向着国旗,热闹欢腾的景象让人忘却寒冷。

  上海的孔令泉2022年12月31日下午专门从上海赶到北京观看升国旗仪式。“看到2023年的第一面国旗升起,心潮澎湃,我对祖国更加充满信心,相信我们在新的一年一定能够走得更加平稳。”

  “国家越来越强大,我感到无比自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郑卓良说。

  武汉长江畔江汉关大楼,从跨年到清晨,人们同数倒计时,放飞气球,放飞对新一年的期盼。

  “人比去年跨年时要多很多,大家用一种温暖的方式许愿2023年越来越好。”在现场执勤的民警刘光琛从人潮中感受到了城市涌动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向好,城市的烟火气慢慢回来了,相信新的一年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清晨,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门前的“一大广场”上,旗手们迈着有力的步伐,从中共一大会址走来,护送国旗走向旗杆。自发而来的市民游客迎着新年的曙光,注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在“中国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迎着照进抚远的新年第一缕阳光,人们在村文化广场升起五星红旗。“赫哲人虽少,但这些年,党和国家始终关怀着我们。新的一年来了,我们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赫哲人迟影影说。

踏上旅途 感受美好生活


  1月1日,哈尔滨。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点燃新一年的欢腾。明媚的阳光照射在晶莹剔透的冰雕上,整座梦幻冰雪王国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人们在这里拍照、玩乐、观赏松花江两岸冰雪风光……不少南方游客和朋友视频连线,分享惊喜时刻。

  “很久没有出来玩了,这次和朋友一起在这里迎接新年,虽然冷,但畅快玩耍的感觉太开心了太满足了。”游客冯女士说。

  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海南三亚,新年第一天,在2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游客们在海滩边嬉戏拍照,在“水世界”体验惊险刺激的游艺项目,在水族馆带孩子了解海洋生物……

  河北的汪女士带着刚放寒假的女儿来到三亚过新年,“好几年没有出来玩了,这次就想带女儿过个不一样的新年。”

  据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介绍,酒店在元旦当周预订量较前一周增长超3倍,入住率明显提升,目前入住率已超过9成。

  1日一大早,北京市香山公园游人如织,人们在新年第一天登高祈福。“今天一定要登顶香炉峰,祝愿国泰民安,也祝福自己和家人朋友平安健康。”游客余秋梅说。

  1日9时,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95后”宣教专员张粟带领参观者走进“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

  “80后”赵旭林带着8岁的儿子从北京来到上海,感受党的诞生地的新年气氛。小朋友在留言签上一笔一划地写下:“我爱我的祖国”,并在旁边画上了一颗小爱心。

坚守岗位 奋斗中迎接2023


  1日凌晨2时50分,零下22摄氏度,一辆满载电煤的列车缓缓驶离新疆煤炭运输主通道乌将铁路运输的重要站点——将东站。车下,海斌和同事们正在刺骨寒风中穿行在列车间,为每辆即将远行的“大块头”做装车检查。

  海斌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货运中心将东营业部值班主任,“这是我新年装的第一趟煤炭运输列车,很高兴我的工作能为各地群众送去温暖。”

  目前,新疆铁路部门每天有53列煤炭整列货物列车从28个疆煤外运煤炭装车点开往甘肃、四川、重庆、云南、青海等地。

  “准备起吊,注意调整横担上升姿态。”1月1日清晨7时许,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永佳河镇的驻马店至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该工程是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的配套工程。眼前的这一座铁塔高137米,位于山坡上,作业难度较大。“今天的工作任务是铁塔的横担吊装。”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杨永健告诉记者,“经过了连续12天作业,这座铁塔将于今天组装完毕。”

  1日上午,在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现场,23岁的中铁四局钢筋工崔乔森正与3个工友一起作业。“为了在春节前把进度赶一赶,无忧过年,新年第一天大家都坚守在岗位上。”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由中建八局承建的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项目现场热火朝天,800余名工人及管理人员坚守岗位,20多个班组齐头并进。“作为上海市的重大工程项目,在抢抓时点的同时,管理人员和工人们更注重安全履职、质量履职。”项目副经理刘博说。

忙碌中期许2023更美好


  1月1日7时30分,湖北神农架车站客运值班员李武和同事们在新年的朝阳中,迎接旅客们的到来。“这几天车站每天到发旅客数量在600人左右,随着雪季到来,预计乘坐高铁来神农架滑雪的游客会越来越多。”李武说。

  2022年6月,穿过湖北神农架的郑渝高铁全线通车,将过去没有铁路的神农架带进了全国高速铁路网。

  1月1日9时30分,祖国西北角,新疆乌鲁木齐南山脚下的水西沟镇,白雪皑皑,不同雪道在山腰依次排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从山上翩然滑下。

  新疆地处冰雪黄金纬度带,拥有世界一流冰雪资源,近年来形成“冰雪运动+冰雪观光+民俗体验+特色街区+温泉水疗”等复合多元冰雪旅游产品。

  “以前看那雪山,就是个雪山,现在来看,那是‘金山银山’。”作为滑雪教练的王革成,连续四个雪季来到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滑雪场“淘金”。“多的时候每天有三四个游客跟我学滑雪,一天能挣好几百块钱。”他说,“真希望雪季能长一点。”

  2022年12月31日晚,在黑龙江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的莫日根广场,身穿民族盛装的赫哲族群众载歌载舞,围着篝火同游客们一起辞旧岁迎新年。

  “这些年,抚远生态不断变好,吸引来大批游客。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好守护生态。”赫哲人曹丽伟说。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