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进博会

04版:新华关注·家园

05版:新华体育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关注·文化

08版:新华国际

珍爱湿地凝共识 促进合作迎未来 ——写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办之际
珍爱湿地凝共识 促进合作迎未来
——写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办之际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武汉11月6日电(记者唐卫彬、李鹏翔、廖君、侯文坤、熊琦)漫步东湖,水光潋滟,草木斑斓,飞鸟翔集。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设主会场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本届大会的主题,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作为生态领域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本届大会将为全球湿地保护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擘画新蓝图。

大美如画、锦绣如屏,涵养自然之美


  鹿鸣呦呦,鹭鸟伴飞。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栖息之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多次强调湿地的重要性。

  广袤湿地,多彩多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来自几千年前《诗经》的经典诗句,充满湿地的身影,有古老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浪漫的海滨。

  翻开中国的“山水图”,辽阔的疆域、多样的气候、复杂的自然条件,孕育了5635万公顷湿地和多元的湿地类型。

  从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到高原群山间的青海湖,从北温带湖沼苇草遍布的黑龙江扎龙到热带红树林茂密的海南东寨港……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中国建立起1600余处湿地公园。《湿地公约》认证的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13个城市入选,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绿色湿地,万物芳华——

  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秉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把湿地列为一级地类,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近10年,我国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2017年起,湖南在湘江流域8市启动退耕还林还湿试点,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湿面积3.85万亩。

  活力湿地,生机搏动——

  有力的保护让中国湿地显现出更多活力,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长江沿线,“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渤海之滨,在辽宁盘锦湿地可观测到的黑嘴鸥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千余只增长到目前的上万只;高原湖泊滇池畔,红嘴鸥已连续30余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飞往昆明越冬。

  在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0年来,增加了近700种动植物,成为飞鸟、鱼类、昆虫和草木的天堂。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各处湿地都在发生,一幅幅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润泽和谐之美


  在黑龙江扎龙湿地,多年来,通过采取长效补水机制、生态移民搬迁等方式,这里的丹顶鹤野生种群不断壮大。从“人鸟相争”到“人鸟相亲”,反映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期待。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湿地保护顶层设计不断健全——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湿地保护被纳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文件出台,国家和省级层面累计建立97项湿地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湿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

  今年6月1日,中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施行,全国28个省(区、市)先后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和办法,共同构建起湿地保护管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

  保护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建立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中国共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省级重要湿地1021处,设立国家湿地公园901处。

  这是中国湿地的家底,也是中国持续推进生态保护的成果。作为全球首个完成三次全国湿地调查的国家,中国各地建立了湿地调查监测野外台站、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平台,并将逐步纳入国家林草生态感知系统,实现监测监管一体化,湿地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绿色发展全民共享——

  东湖,叠翠流金。前来赏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沿绿道骑行,看鱼鸥嬉戏,享湖光山水。“以前污染严重时,水是臭的,现在环境好、风景美。”在武汉洪山区东湖风景区街道湖光村生活了40余年的村民钱云说。

  3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102公里的东湖绿道……随着生态改善,东湖化身“城市绿心”,将湿地融入城市生活,去年一年接待游客2150万人次。

  保护湿地在中国已成全社会共识,更多的湿地也由此成为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约90%的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中国智慧、世界贡献,和合共生之美


  “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致辞中指出,“我们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我们要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我们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30年来,中国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加大立法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国际合作等力度,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种需求,有力地支撑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前不久,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谈及中国湿地保护,《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说,在有关立法等推动下,中国已有一半以上湿地受到某种形式的保护,如成为国家公园、社区公园等。当其他缔约方看到中国的这种引领作用时就会明白,为何湿地保护如此重要,因为湿地保护也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建美好家园,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现的大国担当。

  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内,黄嘴白鹭舒展优雅身姿,轻轻栖停于郁郁葱葱的树冠上……周围的居民说,能重新看到这种珍稀鸟儿,得益于当地红树林重现生机。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世界红树林的面积正以年均1%的速度减少。通过持续加强保护和修复,中国现有红树林地面积2.71万公顷,是世界上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少数国家之一。

  作为本届大会的议程之一,大会将积极争取中外各方支持,推动在中国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和科研平台。

  “中国的湿地保护成就在全世界有目共睹,正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教授袁兴中说。

  2018年,中国起草的《小微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决议草案》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顺利通过。这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首次向《湿地公约》提交决议草案并顺利通过。小微湿地独特的生态功能,得到国际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这是中国湿地保护的成果,更是对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的积极贡献:

  ——共享经验,承办发展中国家湿地保护援外培训,与2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湿地管理者分享中国湿地保护修复先进技术和成功模式。

  ——共谋合作,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实施外交部“澜沧江-湄公河专项基金”湿地项目,广泛开展双多边湿地合作与交流。

  ——共促和谐,启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中国候鸟保护网络建设”项目,对约30万公顷国际重要湿地加强管理。

  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本届大会将以制定公约第五期战略规划为契机,推动审议通过《2025后全球湿地保护发展战略框架》,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中央军委印发《意见》要求全军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央军委印发《意见》要求全军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中央军委日前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意见》,对全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部署。

  《意见》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强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责任,精心筹划组织,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有力的组织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意见》明确,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跟进学习习主席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聚焦“五个牢牢把握”要求,深入持久抓好学习教育,分级分批搞好专题学习,精心组织宣传阐释,把全军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意见》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放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上。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建强我军党的组织体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深入研究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改革成果,加快建设现代化后勤,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军打赢的强大力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中。

 
携手并进 合作共赢 ——金秋中国系列外交活动观察
携手并进 合作共赢
——金秋中国系列外交活动观察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许可、马卓言)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多国政要接踵访华,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如期举行……时值金秋,中国外交一系列重要活动吸引世界目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元首外交引领下,新时代的中国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同各方深化交往、携手并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
 
新征程新起点 外交开启新局


 
  10月30日至11月4日,一周之内,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德国四国领导人先后到访北京。欢迎仪式、会见会谈、见证合作文件签署……一系列外事活动密集进行。
 
  这一轮来访,创造多个“首次”——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越共十三大后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德国总理朔尔茨均是就任后首次访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苏晓晖说,在党的二十大胜利举行后,多国领导人密集访华,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密切关注,反映了各国同中国深化交往互动的普遍愿望。
 
  在会见会谈中,习近平总书记向来宾介绍二十大情况,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传递中方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明确信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
 
  外方领导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介绍表示感谢。阮富仲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国一定会实现中共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地区和世界作出新的积极贡献;夏巴兹说,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远见卓识不仅将继续领导中国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也将引领世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哈桑说,坦方视中国为真正的最重要的朋友,愿意做永远值得中国信任的伙伴;朔尔茨说,中方在很多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德方希望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更好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真诚友好的交流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中越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巴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达成广泛共识;中坦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德就双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沟通……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李巍说。
 
深化外交布局 拓展伙伴关系


 
  此轮来访的国家中,有“同志加兄弟”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有“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周边邻国巴基斯坦,有来自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坦桑尼亚,有来自欧洲的西方发达国家德国。
 
  “中国坚持广交朋友、不断拓展‘朋友圈’的做法没有变;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同各国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大方向没有变。”苏晓晖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不断完善。
 
  从同阮富仲会谈时双方一致表示“巩固传统友谊、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到会见夏巴兹时指出“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从同哈桑会谈时指出“发展好中坦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和长远利益,也对推进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到会见朔尔茨时强调中德“在变局、乱局中更应该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为中国同各方关系发展把舵定向。
 
  这波金秋系列外交活动,在密集的双边交往中,蕴含着推进中国同相关地区整体关系发展的考量。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表示,越南、巴基斯坦分别是中国在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邻国,越南是东盟的重要国家,双边互动既为发展中越、中巴关系规划前景,也为推动中国同这两个地区的关系发展、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2013年,在访问坦桑尼亚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合作需要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如今这已经成为指导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基本政策理念。苏晓晖认为,此次中坦高层交流是真实亲诚理念的又一次生动演绎,充分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国家的重视与尊重,彰显了中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诚意。
 
  苏晓晖表示,中德关系的发展将对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德国总理在欧洲国家领导人中率先访华,中德领导人面对面直接沟通对话,既有力回击了“脱钩”谬论,也为欧洲其他国家同中国良性互动作了示范。
 
坚持开放合作 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同相关来访国家就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进博会连续第五年在上海如约而至;《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步举行……透过金秋时节中国的系列外交活动,世界看到了一个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中国,看到了一个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中国。
 
  阮富仲在访华期间表示,推动“两廊一圈”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对接,进一步推动提升两国经济合作效果,在各领域营造新亮点;夏巴兹表示,“深化同中国各领域合作,从而更好实现自身发展”“愿同中方一道,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哈桑表示,全球发展倡议有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愿同中方一道积极落实;朔尔茨访华之际,100多家德国企业提出随访申请,最终12家企业入围……
 
  “显然,无论是政治领导人,还是企业界人士,都对同中国合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郭延军说。
 
  进博会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发出共创开放繁荣美好未来的明确信号。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承诺至关重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开放性具有全球意义;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表示,进博会为世界共享中国巨大市场带来历史性机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解决当前世界发展难题,需要更多进博会这样的平台……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举办,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为各国探索人与自然良性互动之路提供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贡献越来越大的中国力量。“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要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致辞中就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提出中国主张。
 
  李巍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近期一系列重要外事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合作共赢的决心和信心,彰显了中国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的胸怀与担当,将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才能行稳致远。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向世界敞开怀抱,同各国一道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 安徽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见闻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
安徽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见闻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合肥电(记者王菲)森林覆盖率超过30%、各类林业经营主体3万多个、2021年全省林业总产值5092亿元……在我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安徽省,护绿、增绿、管绿、用绿和活绿协同发力,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

  茂林修竹间,一条彩色的旅游公路串起林场、农庄和果园,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青峰岭村,万亩薄壳山核桃已果实累累。这里的丰收美景和田园之乐,让不少城里游客流连忘返。

  “今年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品质都不错!林下养鸡,林间种油菜,春天你再来看,又是一番美景!”作为当地较早返乡创业的新农人,长丰青峰岭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正华亲眼见证了“护绿生金”的变化。

  王正华告诉记者,林长制改革以来,山有人管,林有人治,责有人担。村里优化产业结构,将资源变资产,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城里游客慕名而来,一到周末,农庄里的十几间精品民宿“一房难求”,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成了抢手货。

  守绿换金,添绿增金。在安徽,5.2万名林长守护着400多万公顷森林和100多万公顷湿地。数据显示,近5年,安徽省造林765万亩,农田林网建成率达73.8%,湿地保护率达51%以上。

  森林碳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安徽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蓝天下,一望无际的黄金茶顺着丘陵起伏绵延,健身步道、休闲木亭点缀在茶园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的大佛山养心谷是不少摄影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郎溪县将盘活林业资源与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加快与沪苏浙等地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描绘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我们依托黄金茶标准化种植基地,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将美丽风光变为美丽经济,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生态致富路。”郎溪县大佛山养心谷负责人王立胜说。

  水岸共治、退渔还湖、退养还湿……从予取予求到反哺自然、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安徽按下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快进键”。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安徽加快建设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为区域经济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湿地,百鸟争鸣,草木繁茂。随着环巢湖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巢湖生态湿地重现生机。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这几年生态环境好了,常能看到白琵鹭、豆雁、红嘴鸥等鸟类在这里越冬、栖息,难得一见的东方白鹳也时常飞到巢湖湿地来觅食。

  青山为笔,碧水为墨,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城乡共美的青绿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开幕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开幕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上海11月6日电(记者杨有宗、温竞华)主题为“科学向新 共创未来”的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6日在上海开幕。论坛旨在搭建科学国际交流平台,各国顶尖科学家共同探索科技前沿,增进科技合作,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据介绍,本届论坛紧扣基础科学的最新动态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引领广大科技人才不断交流科学新突破,凝聚合作新共识,构建科学新生态,激发科创新力量,共创未来新图景。

  论坛设置“碳大会”“国际联合实验室系列论坛”“粮食与可持续农业发展论坛”“卓越工程师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她论坛”“科学T大会”等21场活动,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顶尖科学家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出席论坛,其中包括27位诺贝尔奖得主。

  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分别被授予奖章、证书和1000万元人民币奖金。

  据介绍,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做出开拓性工作、推动所在学科理论发展、开辟新的重大研究领域或促进科技转化并改善人类生活的研发人员与技术先锋,以期支持全球科技进步,更好地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

 
瞄准信息时代智能时代使命任务 中国空军超前培养新型飞行人才
瞄准信息时代智能时代使命任务
中国空军超前培养新型飞行人才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广州11月6日电(记者刘济美、郭明芝)“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顺应科技创新潮流,加快构建新型教育训练体系,加速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防务能力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各国空军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空军代表6日在“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会议·2022暨珠海论坛”上说,中国空军瞄准信息时代、智能时代使命任务,在加强飞行员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念、思维品质、科技素养等方面的创新,超前培养新型飞行人才。

  来自21个国家的代表以现场到会和视频发言的方式参加了6日在珠海召开的“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会议·2022暨珠海论坛”,28名中外代表以“人才、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交流科技创新引领空军防务建设、训练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理念、途径和办法,为世界各国空军建设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与社会环境、人口结构等深刻调整,给世界各国军队建设发展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开幕式上,中国空军副司令员贾志刚表示,中国空军一贯秉持友好合作的发展理念,愿意与世界各国空军进一步扩大交往、加强合作、增进友谊。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变革蓬勃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战场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已经成为提高战斗力的关键。”中国空军副参谋长尹伟表示,“中国空军紧盯军事科技创新最前沿,紧跟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军事飞行教育训练,飞行人员培养质效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捍卫国家主权和空天安全的能力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发展。”

 
运油-20、歼-16、攻击-2无人机首次振翅中国航展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介绍空军参加中国航展有关情况
运油-20、歼-16、攻击-2无人机首次振翅中国航展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介绍空军参加中国航展有关情况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广州11月6日电(记者刘济美、郭明芝、郭中正)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将于11月8日至13日在广东珠海举办。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6日在介绍空军参加航展有关情况时表示,歼-20、运-20和空警-500、轰-6K、红-9B等50型武器装备将在航展上集中亮相,运油-20、歼-16、攻击-2无人机首次振翅中国航展,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共舞珠海,集中展示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展示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本届航展上,歼-20将以多机编队进行飞行展示,并首次降落珠海机场进行展示,运油-20、歼-16、攻击-2无人机首次振翅中国航展。歼-2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于2016年11月参加中国航展,首次公开飞行展示。近年来,歼-20振翅东海、南海和台海,在新时代练兵备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运油-20是中国新一代空中加油装备,可有效增强航空兵远程机动能力,与歼-20、歼-16、歼-10C等空军歼击机“三剑客”多次开展空中加油训练,增强了空军航空兵远程机动能力。在砺兵台海中,歼-20和运油-20振翅高飞,提升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

  空警-500、轰-6K静态展示,中国空军遴选多型主战装备进行成体系展示,反映了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被誉为“战神”的轰-6K,近年来飞越了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对马海峡和台湾海峡,在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和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中,飞出了强国强军新航迹。

  在本届航展上,空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也有全新展示。首次进行飞行展示的攻击-2无人机,是中国研制的一型中高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是执行边境巡逻、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武器装备。无侦-7、无侦-8、无侦-10等无人机装备,将进行地面静态展示。在新时代练兵备战中,空军无人机部队深度融入实战化训练体系,充分展现了空军在运用先进作战手段、加快提升体系作战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目前,将在航展上同场献技的“八一”和“红鹰”两支飞行表演队正在珠海进行飞行训练。本届航展,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第10次参加中国航展。近年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参加了莫斯科航展、新加坡航展、迪拜航展等国际性航展,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进行歼-10特技飞行表演,绘就“中国名片”,展示“中国力量”。

  作为空军“学院派”飞行表演队的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是第3次参加中国航展。“红鹰”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亚音速喷气式教-8教练机。自2011年成立以来,“红鹰”飞行表演队在深化飞行教学、助力飞行学员成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励着飞行学员励志蓝天、追求卓越,肩负起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重任。

  天空是国家安全的空中防线,是人民出行的安全通道。空管守护万里苍穹,共筑天路通途。在本届航展上,空军首次设立空管展厅,向社会公众介绍“空中交警”,宣讲空管知识,让人民群众头顶的家园更加安宁祥和。

 
商务部发布2022年“诚信兴商典型案例”
商务部发布2022年“诚信兴商典型案例”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上海11月6日电(记者吴宇、谢希瑶)2022年全国“诚信兴商典型案例”发布暨诚信企业银企对接会6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此次活动由商务部主办,旨在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诚信兴商的市场环境。商务部当天发布了20个“诚信兴商典型案例”,内容涉及打造航站楼商业“诚信共同体”,将诚信文化融入“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始终,以信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等。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致辞中强调,要进一步发挥诚信促消费、增活力、稳主体、优环境的重要作用,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据介绍,该活动已连续开展18年,今年的主题是“诚信兴商,你我共筑”。

 
2022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名单发布
2022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名单发布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中国记协6日发布2022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援助名单和金额,来自4家中央新闻单位、26个省(区、市)的73家地方新闻单位共91名新闻工作者,获得援助金401万元。

  这是中国记协连续第九年对因履行新闻工作职责殉职、伤残或重病的新闻工作者进行援助,援助人数和援助金额为历年最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记协要真正建设成为“记者之家”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记协高度重视新闻工作者权益保障工作,积极推进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组织实施,努力彰显新闻援助工作的导向作用和人文关怀,向为党的新闻舆论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代表和多年坚守关键岗位、艰苦岗位的采编骨干给予更多关注和保障。

  今年如新华通讯社普布扎西、福建闽西日报社王耀辉、云南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艾依纳等扎根基层一线、心系百姓冷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杨利军、吉林日报社钱文波、湖北三峡日报社邓士德等在重大主题宣传和战役性报道中兢兢业业、扎实工作;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贺笑天、湖南郴州市广播电视台刘洪、四川日报社衡昌辉等负责卫生、防汛、抗旱等应急口线报道,扛起“急难险重”任务;中国商报社徐舰、山东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丁锋、贵州遵义市广播电视台余萍等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爱岗敬业辛勤付出;还有辽宁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王晓飞、黑龙江鸡西市融媒体中心吴海峰等长期坚守夜班岗位默默奉献的新闻工作者获得援助。

  据介绍,为顺应新时代新闻事业发展和媒体融合趋势,中国记协不断修订完善《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切实增强新闻援助工作的导向性和规范性,有效扩大援助覆盖面。

  今年,中国记协还探索引入社会公益力量,同中国石化、蔚来开展合作,接受爱心捐赠,加大援助力度,更好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纽带作用。

  据了解,中国记协自2014年设立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每年资助和抚慰在履行新闻采访报道职责过程中殉职、重病、受伤、致残的新闻工作者及其家属。

  项目实施9年来,中国记协已对全国259家新闻媒体因履行新闻工作职责殉职、伤残或重病的462名新闻工作者发放援助金累计2083万元。

 
进博会“朋友圈”:共享机遇共创精彩
进博会“朋友圈”:共享机遇共创精彩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进博会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记者谈昦玄、周蕊、有之炘、许晓青、卜多门)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8个国家为首次参与国家展;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参加企业商业展,数量超过上届,回头率近90%;不少企业参展面积逐届扩展,展台特装比例达96.1%,高于上届水平……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稳步开放的中国市场和前景可期的中国经济,吸引着越来越多全球客商参与进博会。新产品亮相的聚集地、新技术展示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进博会“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彩。

您有一条好友申请:进博会见!


  从空中俯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巨大的银色“四叶草”映入眼帘,四叶舒展,八方迎客。

  借力进博会,挪威将本国三文鱼、大西洋鳕鱼、帝王蟹等美味海鲜,端上中国人的餐桌。“十分期待进博首秀,这是我们扩大中国‘朋友圈’的好机会。”挪威海产局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总监童安睿说。

  挪威海产局此次带着8家挪威海产出口企业“组团”前来,“进博会是中国进一步兑现开放承诺的大平台。借助进博会,我们能了解怎样开发新的领域、新的商业伙伴和新的消费者类型。”

  作为以色列制药行业的重要企业,梯瓦首次参加进博会。梯瓦大中华区总经理黄迪仁说,虽然是第一次参展,但5年来一直见证中国医药市场蓬勃发展,期待梯瓦借助“进博效应”助力健康中国。

  带着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白桃乌龙味雪糕,明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进博会上迎来了“甜蜜首秀”,该企业希望通过进博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

  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5年来,进博会溢出效应持续释放。尼加拉瓜、吉布提、毛里塔尼亚、科摩罗、莫桑比克、刚果(金)、伊拉克、冰岛8国首次参与国家展,进博会的“朋友圈”正持续扩大。

热门话题:新装备 新赛道


  小到一粒种子、一颗药片,大到一辆新能源车、一间移动手术室……进博会上的新产品、新技术印证了“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种业专区,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全面展示在种子与性状业务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

  “老朋友”特斯拉为进博会带来了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带来最新“科技套装”,全面展示以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阶跃进的不懈努力。

  在医药行业,创新带来的则是最宝贵的生命力。来自英国的阿斯利康以“举创新、致中国、链全球”为主题亮相进博会,带来了填补罕见病领域空白、改善肿瘤治疗的创新药。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说,要借助进博会,“携手跨界伙伴一起把健康事业越做越好,让中国用上全球创新药的同时,也让中国制造的创新药、中国孵化的创新成果走向世界,惠及全球患者”。

  本届进博会上,六大展区将展出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既有聚焦美好生活的消费品和农产品,也不乏蕴含全球领先科技的各类高精尖医疗器械和装备设备。

  展会上,西门子医疗带来的业内首款车载移动介入手术室——“远征”5G移动急危重症介入救治单元,在进博会上迎来全球首展,备受瞩目。该产品可应用于不同场景下的紧急救援,为实现智能化远程介入治疗提供支持。

  新技术带来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带来“新装备”,希望在全球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与中国共“进”,在新赛道再出发。

书写“老友记”新一页


  本届进博会上,一位特殊的老朋友如约而至。作为第一届进博会首个报名企业,来自日本的那智不二越连续五年“打卡”进博,更将总部设立在国家会展中心,成了“四叶草”的租户。“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是今年到访的缘由。

  数据显示,参展第五届进博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近90%。蔡司、圃美多、欧莱雅、纽仕兰等企业连续参展。

  从“头回客”到“回头客”,再到“常驻客”——在首次设立的“展商变投资商”展示区,展商们分享自己的进博故事。

  亿滋大中华区总裁范睿思说:“我们不仅通过进博会把展品变成商品,通过加码投资完成进口商品的国产化,还展示了我们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成果。”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和疫情影响下,第五届进博会如期而至,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说。

  “中国是蔡司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福斯特说,蔡司已提前签约参展第六届进博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第五届进博会展览水平更高、“朋友圈”更大、专业性更强。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说,进博会把世界上最好的创新成果带到中国来,也让来自中国最好的创新智慧启迪世界。

  “只要卖出一张大幅手工羊毛地毯,就可以保障一个普通家庭近一年的生活。中国市场让很多阿富汗人看到希望。”阿富汗参展商、毕拉禄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阿里·法伊兹说。

  人类发展,命运与共。每年,中国都专为“不发达”“有困难”的老朋友提供进博会展位,分享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

  五年来,进博会结交新朋友、聚集新技术、关照老朋友,为全球投资者提振信心,提供机遇。越来越多人刷新进博会“朋友圈”,加载更好的未来。

 
是什么让全球展商如此热衷中式“网言网语”
是什么让全球展商如此热衷中式“网言网语”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进博会
 
  新华社上海11月6日电(记者宿亮、王申、马峥、骆珺、陈瑶)“芯向中国”“悦动你心”“比心的交情,用心的精酿”……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全球展商纷纷用中式“网言网语”吐露心声、推介产品,成为一道别致风景。

  中国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前四届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2700亿美元。中国市场强大魅力和进博会“磁吸效应”,让本届展会展馆不仅成为全球好物跑赢“产品力”的田径场,更成为展商比拼“策划力”“营销力”的擂台。

  全球展商频频打造和使用“网言网语”,为自己在进博会“加分”,看中的是以下三个力量:

  第一,看中中国消费者的力量。

  中国消费者需求是全球消费市场重要风向标。全球展商都在寻找与中国消费者沟通的最佳方式。“美有瓶替”,是向中国消费者夸赞自家美妆;“共伍未来”,寓意在第五届进博会与中国共“舞”。“智绘中国,绿动未来”、“碳”寻者地图、“碳”为观止……低碳环保、绿色节能也在策展中朗朗上口、亲切可爱。

  第二,看中中国数字经济的力量。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拥有无限可能。中国消费者已习惯线上购物,去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近2万亿元。为更好适应中国市场,全球企业积极布局,建线上店、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元宇宙”都是本届展会展馆中的关键词。

  第三,看中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力量。

  过去十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七国集团总和。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球客商都把中国市场作为增长动能来源地。前四届进博会,参展企业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过1500项。进博会已成为全球知名企业“首发”“首秀”产品,打造“中国定制”的主要舞台。

  进博会上的“网言网语”折射出全球客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谋求在华长期发展的决心。正如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博喜文所说,“中国就像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

  进博会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中国市场是全球客商向往的地方。正如一家花卉展商在一张推荐卡片上写下的话:来到这里,“好事发生”!

 
进博会参展商瞄准“银发商机”
进博会参展商瞄准“银发商机”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进博会
 
  新华社上海11月6日电(记者邹多为、吴振东)蓝牙助听器、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康复互联网医院……6日,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一大波更智慧、更人性、更普惠的老年人护理产品和适老化服务映入眼帘。

  “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总规模约5.4万亿元,占全球银发市场比重的5.56%,与中国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20%以上的比重而言,市场发展大有空间。”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老龄化机遇共享”分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给出一组数据。

  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产生了更多需求,呼唤着更多创新。此次进博会,众多参展商瞄准“银发商机”,发布“健康好物”。

  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一款运用芯片技术、老人自控按钮即可操作的德国5G智能护理床可以实现智能辅助翻身,输液全程精准监控,心率、呼吸等体征实时监测。

  漫步汽车展区,丰田展示了与清华大学联合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5G智能移动医院。该车配备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智能手提出诊箱等,并可与医院实时连线,共享检测结果,实现远程诊疗。

  除了关注健康医疗,老年食品也成为参展企业的发力点。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里,达能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中老年奶粉迎合了银发群体的口味和营养需要。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老年产品和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随着老年人消费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消费层次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智慧家居、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等产业将提质扩容,有效拓展国内需求,孕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大马士革玫瑰的五年“进博缘”
大马士革玫瑰的五年“进博缘”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进博会
 
  大马士革玫瑰5月开花,花期只有10天。

  大马士革玫瑰与“四叶草”的情缘,却在5年间生根、发芽、绽放、枝繁叶茂。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叙利亚女商人鲁拉·阿迪卜第一次带着大马士革玫瑰来到有“四叶草”之称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络绎不绝的人流,给企业带来了希望。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另一位玫瑰产品商塔里克·谢贝也加入了进博会“朋友圈”。面对中国市场需求,塔里克调整产品品类,针对中国消费者对美食的热爱,制作玫瑰果酱、玫瑰花糖等“舌尖上的玫瑰系列”。叙利亚玫瑰产品在“四叶草”、上海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进口超市、网络平台等多个场所展示和销售,“展品变商品”,线上线下多条销售渠道并进。

  借助玫瑰产品打入中国市场的经验,越来越多叙利亚特色产品,如橄榄油、橄榄皂、贝壳镶嵌手工艺品等,纷纷亮相中国市场。塔里克说:“更多叙利亚企业加入进博会‘朋友圈’,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了。”

  在塔里克看来,叙利亚不仅有好产品,还有高质量的产品服务。2019年,借由进博会契机,位于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的“叙利亚进口馆”迎来了新朋友——室内装潢设计师巴格达什。他说:“我们为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叙利亚进口商品展示场所提供内部装潢设计,给中国客户营造亲临叙利亚购物的体验。”

  经过几年磨合,巴格达什更加了解中国市场,也看到了服贸领域合作潜力。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他正式注册,进驻进博会服贸展区。虽然未能亲自到场,但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采访时表达了对进博会的期待。“进博会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展示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在巴格达什的电脑上,一支大马士革玫瑰正在进行3D渲染。大马士革玫瑰的色彩形态、象征意向等元素也常常出现在巴格达什团队的设计中。他说:“希望通过更多交流展示叙利亚风貌。”

  从实体玫瑰到数字玫瑰,从消费品到服务贸易——5届进博会见证了中叙贸易的多元发展与文化交融。“期待进博会取得巨大成功。”巴格达什说。

  (记者蔺妍、汪健)新华社北京电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通过“武汉宣言” “武汉宣言”:凝聚各方共识 展示全球意愿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通过“武汉宣言”
“武汉宣言”:凝聚各方共识 展示全球意愿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武汉/日内瓦11月6日电(记者熊琦、陈俊侠)《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6日在湖北武汉闭幕,会议正式通过“武汉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武汉宣言”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宣言指出,自《湿地公约》缔结51年来,尽管已指定2466个国际重要湿地,认定了43个湿地城市,发起了19项区域倡议,各方为实现湿地持续保护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全球自然湿地面积仍减少了35%。

  宣言呼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和执法,并为评估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做出努力;开展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资产评估和核算;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地管理城市和郊区的湿地,酌情建立湿地公园或湿地教育中心;采取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鼓励对泥炭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红树林、高原湿地、地下水系等脆弱生态系统适当采取优先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水污染防治;加强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说,“武汉宣言”是一份凝聚各方共识、展示全球意愿的重要文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责任。(参与记者:喻珮、侯文坤、任珂)

  新华社武汉11月6日电(记者熊琦、喻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的主要成果,“武汉宣言”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春峰介绍,从今年8月初以来,中方牵头就起草的宣言草案在172个缔约方中进行了3轮磋商,认真研读了各方在磋商过程中提出的所有修改建议,对建设性意见予以了采纳,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最终文本得到缔约方普遍认可。

  “‘武汉宣言’是各方共同意愿和行动的汇聚,是向各国发出的号召。体现了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以及对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引领。”王春峰说。

  多位与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高兴看到本次大会通过“武汉宣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加强协同合作,才能有效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中国的湿地保护令人振奋 访《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
中国的湿地保护令人振奋
访《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据新华社日内瓦电(记者刘曲、马丁娜·富克斯)《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3日在瑞士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表示,中国湿地保护的情况“令人振奋”。中国已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在拯救和恢复全球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目前缔约方已发展到172个。本届缔约方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届时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数量居世界第一。新一批入选的中国城市包括合肥、济宁、重庆梁平、南昌、盘锦、武汉和盐城。

  谈及中国湿地保护,蒙巴说,在有关立法等推动下,中国已有一半以上湿地受到某种形式的保护,如成为国家公园、社区公园等。她特别指出,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已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蒙巴说,当其他缔约方看到中国的这种引领作用时就会明白,为何湿地保护如此重要,因为湿地保护也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最具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根据《湿地公约》,广义上的湿地不仅包括所有湖泊和河流、地下蓄水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绿洲、河口、三角洲和滩涂、红树林和其他沿海地区、珊瑚礁等,还包括鱼塘、稻田、水库和盐田等人造地点。然而,《湿地公约》网站数据显示,自1700年以来,全球已有大约85%湿地消失。

  蒙巴以非洲的乍得湖为例介绍,这个与多国接壤的重要湖泊如今已缩小到不足原来的10%。它不仅是鸟类迁徙通道上的关键地点,也是当地人获取食物和药物的重要来源。

  蒙巴说,全球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在城市,而湿地可以起到给城市降温的作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湿地还可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空间。为解决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蒙巴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她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很快也将举行,“这意味着有关湿地的对话是与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相关对话交织进行的,真正向全世界展示所有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

 
闽江河口湿地重焕生机
闽江河口湿地重焕生机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福州11月6日电(记者邓倩倩、魏培全)茂盛的红树林在海风中摇曳,鸟鸣声忽远忽近,闽江河口湿地迎来候鸟迁徙季。观鸟爱好者们举着长焦镜头,静候“天外来客”。突然,一群白羽黑喙的飞鸟从天而降,快门声随之此起彼伏。

  “这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全球濒危物种之一,难得一次性看到这么多,今天收获大了!”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激动地说,“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闽江河口湿地位于闽江入海处,总面积2381.85公顷。

  沿着观景坝向前,江海风光尽收眼底。向入海口远眺,可见密密麻麻的水鸟在滩涂上觅食嬉戏,透过长焦镜头还可看到黑头顶的燕鸥、纯白的小天鹅、全身黑灰的野鸭……

  郑航指着近处野鸭子自由嬉戏的水面说:“先前这里都是大片的鱼塘,湿地核心区域家禽饲养、滩涂挖蛏成为常态,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大面积疯长,导致湿地日渐退化,一度‘垂危’。”

  2003年初,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启动,湿地鳝鱼滩围垦项目随即撤销。随着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行动不断推进。

  近年来,当地全面开展湿地范围内“退养还湿”,实施改造水闸、打通土堰、设置植物隔离带、恢复植被多样性等工程,将3197亩的养殖塘改造成高潮位水鸟栖息地。2018年至今累计除治互花米草4590亩、种植乡土植被2605.5亩。

  湿地环境变好,让观赏到珍稀鸟类的“幸运”越发平常。郑航说:“过去看到黑脸琵鹭实属不易,现在常年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它们,今年的数量再创新高,估计已经超过200只,这片湿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类乐园’。”

  闽江河口湿地有“三宝”——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和勺嘴鹬,都是珍稀濒危鸟类。福州资深鸟类摄影爱好者王乃珠说,较为罕见的中华凤头燕鸥近年来频频在闽江河口湿地出现,每年4月至9月,它们都会在这里栖息、繁衍。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该湿地多种珍稀濒危水鸟个体数量超过全球种群1%,记录到的野生动植物及水生生物增至1311种,常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超5万只,被认为是北半球同纬度近海海洋物种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傍晚时分,飞鸟逐渐落回滩涂上栖息。湿地公园步道上,时有民众在跑步健身、骑行往来。湿地生态修复的成果,也让广大老百姓从中受益。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近两年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观鸟生态景观,成为市民和省内外游客生态旅游、研学教育的“网红打卡点”,年接待游客量超50万人次。

  郑航说,为了让湿地更好地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科研部门持续跟踪这里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变化,用更长远的规划、更科学的手段加强湿地保护。

 
西溪湿地:万类霜天竞自由
西溪湿地:万类霜天竞自由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杭州11月6日电(记者方益波、马剑)秋日的杭州,穿过车水马龙、熙攘人流,来到城市西北部,港汊纵横,芦花飞雪,火红的柿子好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绿头鸭和苍鹭飞过水面,普陀鹅耳枥等珍稀植物静静舒展枝叶,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

  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0年来,西溪湿地动植物增加了近700种,成为飞鸟、鱼类、昆虫和草木的天堂。

原生态之美


  日前,西溪湿地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时惊喜地发现,一年前种下的中华水韭已悄然蔓延。这是一种对环境要求很高的濒危物种,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

  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区,这片约11.5平方公里的湿地不仅涵养水文、调节气候,成为“城市之肾”,而且带动周边产业和社会发展,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形态。

  西溪湿地发现于东晋,和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以“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自然美景著称,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隐逸文化的代表。到20世纪90年代,受城市扩张影响,西溪湿地逐渐失去了原生景观。2003年,以“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为原则,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两年后,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开放。

  西溪湿地以“冷、野、淡、雅”著称,多年环境优化结硕果,生态功能持续加强,近年来吸引了不少珍稀“明星鸟”飞来落户,引种的珍稀濒危植物也“适彼乐土”。漫步湿地,你可能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白尾海雕擦肩而过,也可能偶遇“鸟界国宝”东方白鹳和“东方宝石”朱鹮。

  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想介绍说,湿地有柿基、桑基、竹基“三基鱼塘”构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10年来湿地动植物增加了696种,其中维管束植物增加了474种,现有1040种;鸟类增加了43种,现有196种;鱼类增加了6种,现为56种。

  水是湿地的灵魂。杭州市近两年开展了珊瑚沙引水清水入城和西溪湿地水环境治理等工程,监测显示,西溪水质从2012年在三类、四类水之间徘徊,到如今常年总体达到三类,核心区域稳定在二类。

“金镶玉”模式带动社会发展


  西溪湿地保护被称作“金镶玉”模式,湿地为“玉”,周边发展为“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湿地和城市一体化发展。

  “西溪湿地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包家埭和合建港五大生态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在莲花滩等区域设有观鸟楼、观鸟亭等多处掩体,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鸟类又不打扰它们。”在西溪湿地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张巧玲说,湿地自然监测调查已持续10余年,积累了大量科研数据,服务于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决策。

  从“湿地公园”走向“湿地公园型城市组团”,西溪湿地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成了吸引人才和资金的聚宝盆。目前周边已形成一批高教密集区、休闲旅游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打响了“游在西溪、学在西溪、住在西溪、创业在西溪”品牌。

  如今,西溪湿地免票区域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倍,当地开展了“花朝节”等民俗活动,传承千年的农耕渔事传统化身文旅产品,周边居民就业从一产走向三产,成为湿地保护讲解员、船工等,鼓了钱袋也富了脑袋。

  西溪湿地今年投资525万元启动数字化建设,依托物联网传感、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湿地大脑”,整合分析各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资源,构建生态“驾驶舱”,既服务环境保护,又实时在线呈现湿地之美,科研和科普融合并进。

滋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


  万物有灵,共生共荣。西溪湿地这个大自然的课堂每年都吸引大批学生上科学课,大量企事业单位开展研学旅行。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到西溪湿地担任“自然导师”,满腔热情提供讲解和导游。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在认识、理解湿地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滋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

  去年毕业到西溪湿地从事科普工作的助理工程师唐琼说,她经常去给中小学生讲课,“孩子们爱上花鸟鱼虫,爱上湿地,幼小的心灵感知到自然之美,自然而然埋下了善待环境、保护地球的种子。”

  西溪湿地多年参与举办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全省每年有3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湿地,观察、体悟造化神奇。有人由此立志投身生命科学,有人由此成为拍摄、描画大自然的艺术爱好者,还有人由此走出心理疾患的阴影。

  2021年的大赛获奖作品中,一篇来自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学生的《蝴蝶观察日记》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蝴蝶破茧成蝶的全过程。小作者发出感叹:“广阔的天空下,没有一只蝴蝶是相同的。它们都拥有不同的花纹,在阳光照耀下,闪着迷人的光芒。”

 
守护“地球之肾”湿地有多重要?
守护“地球之肾”湿地有多重要?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受农业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湿地缩减和退化形势严峻,守护湿地亟需各方携手同行。

  根据《湿地公约》,广义上的湿地不仅包括所有湖泊和河流、地下蓄水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绿洲、河口、三角洲和滩涂、红树林和其他沿海地区、珊瑚礁等,还包括鱼塘、稻田、水库和盐田等。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调查和研究,将《湿地公约》湿地分类体系进行了整合与归并,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34型。

  《湿地公约》秘书处2021年12月发布《全球湿地展望》特别版报告指出,湿地在减排、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扭转生物多样性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最为有效的碳汇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例如,在以滨海湿地为代表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中,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可达热带雨林的55倍。仅占地球表面积3%的泥炭地,储存了全球30%的陆地碳。“蓝碳”即蓝色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全球湿地展望》报告还强调,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可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可带来健康、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红利。据估算,全球湿地每年提供的健康、福祉和安全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47.4万亿美元,可见守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本身。

  然而全球湿地保护现状并不乐观。该报告警告,自1970年起全球湿地面积减少了35%,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3倍,超过四分之一的湿地物种遭到了灭绝威胁。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开发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超过半数的“国际重要湿地”遭农业用地破坏。而扭转这一趋势亟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未来可持续的食物生产应依靠健康湿地及其合理利用。

  此外,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高于预期,极地湿地和山区湿地尤其处于危险之中,而海洋升温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珊瑚白化严重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生计和海岸保护等服务。

  保护湿地亟需强化跨农业、城市发展与湿地管理部门的融合与协调,将湿地纳入城市规划可为城市居民带来健康与福祉机遇,为此《湿地公约》采取了“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机制,对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湿地的城市和地区予以认可。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5日至13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同步举办。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还将向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届时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数量居各国第一。

     (记者张淼、熊琦、刘曲)

    新华社武汉11月6日电

 
奔跑,绘就城市靓丽的风景 从北京马拉松看全民健身热潮
奔跑,绘就城市靓丽的风景
从北京马拉松看全民健身热潮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孔祥鑫、李春宇、马晓冬)11月6日7点30分,2022北京马拉松鸣枪起跑,参赛者将天安门广场装点成欢乐的海洋。与41年前创办之初86人的参赛规模相比,如今的北马已经成为跑者的盛大节日。

  跨越数十载,诞生于1981年的北马见证了时代变迁,涌动着新时代全民健身的热潮,镌刻下人们不断向前奔跑的理想;踏上新征程,跑步绘就城市的风景,融入人们的生活,大众越发浓烈的“跑马”热情,更是成为我国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见证时代变迁


  曾经的长跑专业运动员孙英杰是北京马拉松变化的见证者之一。从2003年到2005年,她都是女子组冠军。当年能够完成全马赛事的大众跑者还不多,参赛者多数是专业运动员。而这次北马,她自己开设的跑步俱乐部有近20名学员报名参赛。“相比于作为专业运动员时的专注,现在的我体会到带领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孙英杰说。

  在有近2000名成员的房山跑团中,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北马。“我从2014年开始进行跑步锻炼,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互相督促、彼此鼓励。”房山跑团团长王琳说,当时只是想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锻炼,没想到跑团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参加马拉松赛对于跑者来说是一种仪式,生活需要仪式感,跑步也是如此。”

  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高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如今已经从专业选手竞技的赛场拓展成大众跑者绽放的舞台。北京马拉松组委会执行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于洪臣说,1981年86名参赛选手的星星之火,在过去的几十年、特别是近十余年来,渐成燎原之势,北马引领着中国马拉松运动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

  今年春天,北京冬奥会让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的新气象。在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看来,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后,今年的北马更加不同凡响。

  “退役后,我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每周都会跑个四五次。在我们这些大众跑者眼中,北马像一场盛宴,令人期待也令人着迷。”吴静钰说,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是重在参与和挑战自我,马拉松运动就能体现这样的精神和品格。“在‘双奥之城’北京‘跑马’,更能深刻感受到奥林匹克的魅力,更能脚踏实地去感悟奥林匹克格言,践行北京冬奥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说,在以北京马拉松为代表的经典体育赛事的牵引下,北京市的全民健身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民健身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绘就城市风景


  “奔跑,为了远方”“因为自律,所以自信”……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龙潭中湖公园塑胶跑道上,一句句这样的话语激励着在此锻炼的市民不断向前奔跑。这座由原北京游乐园改建的区域性综合公园刚落成一年多,便成为北京市民喜爱的打卡地。

  作为中关村一家公司跑团的团长,李沄霏一直想把跑步文化和马拉松精神带给跑团的成员。带领大家到北京各大公园和城市地标打卡成为李沄霏组织跑步活动最大的乐趣之一。“我们在奔跑中领略城市的风光,奔跑也成为城市中靓丽的风景。”

  李沄霏最常去的地方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故宫和景山周边也是他和团友们经常活动的场地。每次探索出新的跑步路线,他总是第一时间跟团友分享。“奔跑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李沄霏说,“跑步让我们对生活的城市有了更多好感。”

  在故宫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故宫角楼。这家咖啡馆的老板杨子玉是一位资深跑者,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北马至今,已跑过百余场全程马拉松。杨子玉说,她的生活融合了享受长跑的“动”与品尝咖啡的“静”。

  “平时经常绕着故宫外的围墙跑,一圈差不多4.2公里,跑10圈就刚好是一个全马。”杨子玉说,起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想法,直到2020年,自己绕故宫跑了第一个“紫禁城马拉松”;跑圈的很多小伙伴知道后特别感兴趣,此后便慢慢形成了一项民间赛事。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一朵“月季花”,在天坛公园来一场“吉象跑”,在朝阳公园打卡“小怪兽”……人们在这座城市努力奔跑,也在品味这座城市的文化。跑步场地不断增多、跑步设施不断完善,也给跑者带来越来越舒适的跑步体验。

  2022年8月,奥森科技智慧跑道正式启用,通过运动监测、运动指导等技术,为跑友提供更具陪伴感和趣味性的运动体验。园区设置了多个电子屏幕用于展示园区日常动态,跑者可通过人机交互装置获取运动热身提示等专业指导。

  “除了奥森,很多地方也各具特色:通州的大运河森林公园设置了自行车道、跑道和步道,朝阳公园的夜跑照明非常不错……”杨子玉说,无论你住在哪里,只要想运动了,家门口总有合适的地方可以跑一跑。

  “马拉松是城市的名片,对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百姓衣食住行都有带动作用。如今,跑步场地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表示,历经40余年的发展,北马不仅成为一项知名的体育赛事,更是点亮了城市的地标,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全民健身的队伍。

编织人生理想


  在今年的北马比赛中,从2013年起开始参加该项赛事的毛大庆再次担任官方的“关门兔”。6小时15分是北马完赛的最低要求,在这一时间完赛的跑者大多是初次尝试马拉松。作为“关门”工作者,毛大庆总是鼓励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勇敢向前冲,他也陪伴很多人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无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还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经常问他们为什么要尝试马拉松,他们的回答都是‘热爱’。”毛大庆说,这不仅是对跑步的热爱,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的毛大庆已经完成了144场马拉松,跑步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家共享办公企业的创始人,他总是把事业上的成绩归功于跑步的启示:“创业就像跑一场马拉松,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有所收获。在困难面前,只要找准方向,咬牙坚持,就能成功。”

  对于跑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悟,但都可以从中获得激励。

  在吴静钰看来,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完整的人生。“有一项自己热爱的体育运动,其实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能够让你的生命更加完整。我们今天推动全民健身,为的是个人心智的成长、民族精神的振奋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退役之后,吴静钰经常走进校园和社区,在青少年中推广跆拳道运动。作为奥运冠军,她想让孩子们学会的并不单单是一项运动技能。

  “体育也是一门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她说,“通过体育运动消除挫折(带来)的烦恼,体验坚持的力量。我想,这是对青少年群体的重要一课,也是人生成长最踏实、最正确的道路。”

 
吴静钰:跑步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完整的人生
吴静钰:跑步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完整的人生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孔祥鑫、马晓冬、李春宇)连续四届参加奥运会,获得两枚跆拳道项目金牌……吴静钰的运动生涯足够惊艳;退役后她依然长期从事跑步锻炼,大力推广奥林匹克运动。

  在2022北京马拉松举办之际,记者专访了作为长跑运动爱好者的吴静钰。吴静钰说,奥林匹克运动重在参与,鼓励挑战自我,马拉松更能体现这些精神和品格。

  吴静钰认为,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成为“双奥之城”,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并爱上奥林匹克运动。人们通过北马了解“双奥之城”,也对北马有了更多新的期待。

  “在‘双奥之城’‘跑马’,更能了解这座千年古都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更能深刻感受奥林匹克的魅力、感悟奥林匹克格言,践行北京冬奥精神。”

  对吴静钰而言,奥林匹克运动重在参与,鼓励挑战自我、超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有一项自己热爱的体育运动,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能够让生命更加完整。跑步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完整的人生。

  “我和跑步很有缘分。退役之前,我在运动队的时候就经常跑步,长跑是我们的训练项目之一。在东京奥运会之后,我有更多时间参与长跑这项运动,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中。”

  “我认为体育是一门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打造孩子们完整的人格。我经常带女儿一起跑步,有一次,5岁的女儿连续跑了5公里,让我非常惊讶。通过跑步,孩子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她会知道‘我有目标,我要坚持,我能够战胜困难、完成目标’。在体育运动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能够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让孩子懂得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成绩、获得奖牌、获得成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吴静钰获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2008年之后,她经常走进学校和社区演讲,尽全力推广这项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她把跆拳道的精神,结合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和大家进行交流,让他们能够突破自己,挑战自我,变得更加优秀。

  “我连续参加了四届奥运会,不仅要有坚持‘赢’的信念,还要有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使命感,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入理解。在从事了20多年的竞技体育之后,我更加理解了奥林匹克精神,也开始研究奥林匹克文化。”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只有全民健康了,全民强大了,祖国未来才会有更多的栋梁之材。未来,我也将继续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努力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苏州河上竞技场,黄浦江畔“健身房”
苏州河上竞技场,黄浦江畔“健身房”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许东远)一声声有节奏的呐喊,强劲的肌肉带动船桨,在水面上拍起层层水花,往日“文静”的苏州河顿时变得活力满满。10月29日,2022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开桨。未来,“上艇”将继续推动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助力上海提升世界影响力。

  艇力“重燃” 母亲河再续“百年之约”


  上海开展赛艇运动已有百年历史。如今,“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和品质提升,为“上艇”的举办提供了一个良好载体。“上艇”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城市发展与河道治理成绩的一个绝佳展示窗口。

  此次两天的比赛设置了4.2公里追逐赛和500米城市冲刺赛。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专业组、高校组和俱乐部组的40余支八人艇队伍,以及来自俱乐部组别的10余名单人艇运动员参赛。

  “看着年轻人在划,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上海市民吕青国表示,自己经常在苏州河边散步。“现在苏州河干净了,加上赛艇运动,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

  “上海赛艇公开赛不仅彰显了苏州河两岸的新面貌,也让赛艇这项运动更加接近广大市民。”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公司总经理朱骏炜表示,未来将对标世界著名的赛艇赛事,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变化与魅力。

  “一江一河”旁有“城市会客厅”更有市民“健身房”


  黄浦江、苏州河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到如今的“生活秀带”“发展秀带”,“一江一河”黄浦段滨水空间发生了巨变。上海市黄浦区是同时拥有“一江一河”的城区,黄浦滨江岸线和苏州河南岸滨河黄浦段岸线,呈现两翼齐飞之势。分布其间的众多城市公共客厅,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个个休憩场景,成了上海耳目一新的新地标。

  在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滨水公共空间的综合开发建设中,上海正逐步打造“一江一河”健康公共空间,探索大城市景观空间与健康元素相融合新模式。近年来,“上海杯”诺卡拉帆船赛、苏州河龙舟赛、苏州河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苏州河赛艇公开赛等一批精品赛事依托“一江一河”成功举办,不断彰显着上海的发展活力。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黄浦江苏州河发展协调处处长赵炅表示,借助赛艇公开赛的举办,上海将持续完善“一江一河”健康公共空间,优化布局慢行系统和各类健康健身设施,让市民体验家门口的“生活秀带”,彰显“健康上海行动”引领新风尚的价值。

线上线下结合,高校赛艇有点“火”


  赛艇运动与高校有着不解之缘。清晨5点30分,当校园还在睡梦中,就有赛艇人穿上了运动服,在校园的河道内掀起滔滔尾浪。得益于同济大学完善的训练基础条件,同济世联行赛艇会在多方共同支持下于2017年成立,目前已有150名左右的成员。

  “这是一项集体项目,每个人状态的变化都会影响一条艇的速度和稳定性。”同济大学世联行赛艇队教练周意男介绍,学生一开始不习惯早晨五点半的训练,但慢慢地,大家开始喜欢上这样的生活方式,早起训练后,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都很好。“学生们也在赛艇运动中渐渐学会了如何一起克服所遇到的问题,参加比赛也培养了他们的拼搏精神。”周意男说。

  2021年,高校赛艇队参加“上艇”比赛,很好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团结进取、同舟共济的精神。今年赛事设置了一套多元的高校比赛机制。高校比赛总成绩将由线上赛艇预赛成绩、赛艇文化推广成绩和线下比赛成绩组成。

  线上赛艇预赛将虚拟场景技术融入赛艇运动中,而在赛艇文化推广活动中,高校学子通过发布本校备战宣言及加油视频,讲述队伍备赛的故事以及对赛艇运动的热爱,为自己学校的队伍助力。

  在获得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高校组)4.2公里追逐赛冠军后,上海海洋大学赛艇队队长胡惠铭表示,“拿到冠军,我们大家都很受鼓舞,在家门口,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比赛,非常兴奋,也很幸福。”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表示,希望通过承办更多的顶级赛事,能够让更多身边的群众关注到类似赛艇这样的项目,并能够亲身参与,在享受运动的同时增强体质,享受生活。

 
“新工体”首次点亮内场灯光,未来灯光秀值得期待
“新工体”首次点亮内场灯光,未来灯光秀值得期待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夏子麟)11月2日,随着夜幕降临,改造复建中的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内场彩色灯光首次点亮。随着多种颜色的灯光切换,“新工体”呈现一派流光溢彩的宏伟样貌,点亮首都北京的夜空。

  据介绍,“新工体”竣工后,将配合重要庆典活动,用灯光秀的形式为城市增添靓丽风景。

  此次“新工体”内场灯光测试,除了传统的白色灯光,还有更艳丽夺目的红色、绿色、蓝色灯光交错展现。中赫工体公司副总经理宋鹏介绍,“新工体”作为北京第一座达到国际标准的专业足球场,在改造复建过程中对标欧洲主流球场的配置及成熟经验,在电视转播、音响声学技术、灯光照明等方面将众多顶尖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整合。

  根据设计,“新工体”的灯光照明设计结合了建筑特征、流线分析、亮度规划、色温规划等因素,设计了罩棚外观照明、内部照明及立面外檐照明、立柱照明、泛光照明等不同照明方式,并应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可以根据需求带来鲜艳的色彩及流畅的动态变化。

  按照计划,“新工体”将于今年12月竣工交付,场馆的灯光系统将继续加紧调试。同时,“新工体”作为北京国安俱乐部的长期主场,特别增加了北京和国安元素,场内6.8万个“国槐绿”配色座椅安装工作已接近尾声,将为球迷和市民带来更好的观赛体验。

 
为乡村振兴输送金融“活水” 安徽凤阳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见闻
为乡村振兴输送金融“活水”
安徽凤阳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见闻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合肥11月5日电(记者姜刚、朱青、黄博涵)4日中午,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刘府镇苍张村,中国农业银行凤阳县支行的党员先锋队队员黄家荣和两名同事在村里忙碌着,为11名有贷款意向的村民办理信息登记,并发放农户金融服务联系卡。这些村民很快就将拿到惠农贷款。

  “我们委托村干部先摸底,征集农户的贷款需求,再走村入户进家门,挨家面谈梳理登记贷款申请信息。”黄家荣说,“咱们把惠农金融政策给农户送上门,再用惠农金融服务让‘想干事’的农户‘能干事’。这就是我们为乡村振兴输送的金融‘活水’!”

  苍张村党总支书记张其林也为这些村民们高兴:“我们对村民的信用进行评价评级,全面摸排,梳理出20多户‘想干事’‘能干事’的农户,包括种粮大户、养殖户等。有了资金支持,他们就能把事业做起来!”

  在广袤的田野上,在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升级支持下,村民们的“小目标”不断实现,干事业的信心也不断增强。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流转了690亩土地,前不久收完水稻,他又和女婿一起开着新买的农机,抢抓农时种上了冬小麦。

  “今年7月,我又贷了30万元,资金没了难题,种粮更有奔头了。”程夕兵站在田埂上望向远处轰鸣的大马力农机,眼中满是希望。

  “买农机、买农资、支付流转费用,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农行的党员先锋队上门送服务、给资金,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支持。”程夕兵说。

  在安徽,像程夕兵一样,有许多农户受益于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在全省75个县(区)支行组建的近1000支流动党员先锋队。每支队伍由3名至5名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组成。常态化进村、分包到户“挂图作战”、统一形象、统一规划、统一服务流程……流动党员先锋队近距离了解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情况,把惠农政策和惠农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有效解决了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党员先锋队流动服务模式之外,还有直接进驻村里的乡村振兴银行。2021年5月,凤阳农村商业银行小岗乡村振兴支行就开在了小岗村里,为农村金融服务更好地“灌溉”乡村振兴开拓了一片“试验田”。

  “为了推出更加符合乡村振兴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乡村振兴领域的各种需求,根据客户群体和产业特点,为客户量身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凤阳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唐秀成介绍。

  只有了解乡村振兴的所急所需,才能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

  “围绕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推出‘乡村振兴贷’;围绕乡村产销融合,推出‘订单贷’;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富农贷’;结合小岗村旅游资源特色,推出‘红色旅游贷’……”凤阳农村商业银行小岗乡村振兴支行行长王帅感慨,金融服务的创新是应需而生。截至今年10月末,该支行各项存款余额1.0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7亿元。

  记者在小岗村蹲点采访发现,在这些金融“活水”输送下,小岗村的新民宿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新农机正在高标准农田中耕出沃土“波浪”,播下更多希望。

 
玉米“入库”“上楼”,农民储粮不愁 黑土地上粮食收储新气象
玉米“入库”“上楼”,农民储粮不愁
黑土地上粮食收储新气象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长春11月6日电(记者宗巍、薛钦峰)东北秋收已近尾声。走进一个个村屯,农民院子里成堆的玉米,金黄一片,又到了储粮卖粮的时节。

  在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种粮大户赵洋今年迎来了丰收。近200亩土地足足收获了30多万斤玉米。院子里,赵洋开动传送带,一穗穗硕大的玉米棒子被送进高高的储粮仓里。

  在东北,农民的储粮仓俗称“玉米楼子”,由钢管和铁丝网制成。今年,赵洋新建了4个“玉米楼子”,把收获的玉米全部装了进去。“预计减少粮食损耗上万斤,相当于增产增收了。”他说。

  过去,东北地区很多村民没有科学储粮习惯,直接将玉米放在地面上,俗称“地趴粮”。简陋的储粮条件造成不少玉米因霉变等原因而损耗。

  近年来,吉林省开展“地趴粮”整治,各地根据农民种植规模、储粮条件等分类施策,鼓励农民安全储粮,储粮仓得到普遍应用。吉林省已累计帮助农户建设科学储粮仓40多万套,制作简易储粮设施150万套。很多农民逐渐告别过去粮食收完即卖的习惯。

  在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土城子村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院里,刚刚收获的玉米堆积如小山。玉米堆一侧,一排排“玉米楼子”如一面高墙,里面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今年收获200多万斤玉米,除年底前卖一部分,其余全部装进楼子里,等价格高再出手。”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志和说。

  这几年,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全程机械化耕作,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合作社经营着全村70%的土地,300多户村民成为社员。

  为了把更多的粮食储存好,合作社还建起了粮库,每年可存储村里600万斤玉米。“不仅粮食损耗减少,大家伙也不用急着卖粮,等到明年价格更好。”刘志和说。

  在吉林各地,像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样进行粮食存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粮食减损增效正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些粮食贸易、加工企业也顺应农民卖粮节奏变化,开展粮食收储业务转型。公主岭市乐农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不仅收储了农民销售的粮食,还为加工企业提供粮食代储业务。该公司总经理高金刚说,农民的粮食储存和议价能力更强,我们也积极从单纯做粮食贸易向做粮食收储服务转型。

  在吉林一些产粮大县,不少农民与粮食收购企业合作开展“粮食银行”业务。“我们为农民提供粮食存储服务,农民根据粮价随时与我们交易,方便了卖粮也提高了企业收粮效率。”梨树县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吉林省出台政策支持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吉林省已实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产粮大县全覆盖。未来两年,吉林省还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乡村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

 
针对秋冬季事故特点 北京严查酒后驾驶违法行为
针对秋冬季事故特点
北京严查酒后驾驶违法行为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据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鲁畅)记者从北京市交管局获悉,针对秋冬季事故特点,北京交警近日持续加大对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10月份查获涉嫌饮酒驾车驾驶员477人,醉酒驾车驾驶员355人。

  11月1日,交管部门组织开展全市集中夜查统一行动,设立岗位101处,围绕餐饮娱乐场所、城乡接合部周边、主要联络线和主要交通节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执法。

  21时许,在京港澳高速京良收费站长阳出口处,一辆黑色轿车缓慢驶入民警视线,酒精初筛仪刚刚伸入驾驶室内便立刻发出警报。司机称因为单位有急事通知自己去处理,一着急忽略了喝酒的事实。后经呼气式酒精检测,该驾驶员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30毫克,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交管部门还查获了摩托车驾驶员酒驾行为。10月15日21时许,民警在朝阳区红军营南路对一名摩托车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过程中发现其饮酒,还在车辆前部踏板搭载自己4岁的女儿。后经呼气式酒精检测,驾驶员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110毫克。该男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其搭乘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等多项违法行为,交管部门一并予以处罚。

 
海南洋浦被列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海南洋浦被列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这是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无人机照片,11月6日摄)。
 
  商务部近日对外公布,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决定,在全国增设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进口示范区已达43个。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也是海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洋浦主要承担自贸港建设“先行区”的重任,为全岛自贸港建设积累实践经验。  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福建连江:“巡纪联动”织密“监督网”
福建连江:“巡纪联动”织密“监督网”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今年7月,福建省连江县工信局原四级调研员杨某在巡察“回头看”两个月后,因涉嫌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好处费等问题,被县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该案的查处,得益于连江县不断深化巡纪联动工作机制。

  连江县委巡察组今年4月对工信局党组开展巡察“回头看”,巡察组进驻前,县纪委监委就与县委巡察办对接,介绍工信局信访举报、廉政风险点和日常监督情况,对被巡察单位初步“画像”,列出个性化监督清单,明确本次巡察重点关注人员、重点事项、重点领域,助力巡察组有的放矢、直击目标。

  巡察组进驻后,很快发现杨某违规违纪线索。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巡纪联动协调机制,县纪委监委定期召开线索分析研判会,相关纪检监察室开展联动审查,将日常监督掌握的情况与巡察情况相互印证,形成监督合力,有效提高办案质效。

  “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融合,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有效避免了监督检查重复、监督资源浪费、监督成果闲置等问题。”连江县委巡察办主任吴少强说。

  近年来,连江县建立健全巡察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巡察工作联动支持、问题线索分类移交和优先办理、巡察整改监督等联动内容,形成衔接顺畅、配合高效的监督格局。

  连江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高用清介绍,每轮巡察启动前,县纪委监委向巡察办提出工作建议,并将被巡察单位的问题线索、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点题整治”开展情况等重点信息汇总后提供给巡察办,“通过信息联通,纪检监察日常监督为巡察监督提供参考借鉴,而巡察监督进一步印证了纪检监察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截至今年10月底,连江县纪委监委共向县委巡察办提供问题信息336份,县委巡察办向县纪委监委移交相关问题线索472条。

  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线索,巡察办第一时间移送纪委监委,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快查快结。

  在一起典型案件中,连江县委巡察组对县民宗局开展巡察时,发现该局一位退休干部雷某某涉嫌违纪的问题线索,涉案金额大。该线索立即被移交县纪委监委,并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很快就查实了雷某某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侵吞补助款等问题,雷某某被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在巡察整改阶段,“巡纪”联动推动巡察问题整改,强化系统综合治理,促进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审查的深度融合。

  连江县委巡察组在巡察县供销社后,向县纪委监委移交该系统日常监督不到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线索10条,深挖、查证这些线索后,县纪委监委对县供销社立案审查调查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此后,县监委向县供销社下发2份监察建议,推动在人事、财务、资产管理方面建立健全8项制度机制,有效堵塞制度“漏洞”。

  “我们将持续构建‘巡前把脉、巡中互动、巡后深化’的监督体系,全力打通巡察机构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信息壁垒’,有效提高移交问题线索的成案率和案件的查办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连江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余良发说。

      (本报记者王成)

 
山东:强化源头治理 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
山东:强化源头治理 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邵鲁文)由于所承建项目中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落实良好,山东淄博市建筑施工企业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获得了当地人社部门给予的一项“政策红利”——对其新开工的淄博市市级人才公寓集中建设项目,工资保证金存储比例减免0.5%。

  “这0.5个百分点虽然看上去不多,但实际减免金额有156万元。”天齐置业淄博区域管理中心财务经理刘超说,这笔费用不仅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缓解资金压力,而且坚定了企业继续保障好农民工工资权益的决心。

  记者了解到,山东今年出台《山东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实施办法》,推行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方式,从源头上约束和激励建设项目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项目连续2年未发生工资拖欠的,可以降低工资保证金存储比例;反之,工资保证金存储比例相应提高。

  动态调整工资保证金,是山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举措之一。“治理欠薪的重心在于预防欠薪,关键是转变观念、关口前移。”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说,为强化日常监管,山东搭建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目前累计纳入监管的工程建设项目已达23680个,实名制农民工488.65万人,银行代发工资达1612.96亿元。

  “我从今年4月份到项目上干钢筋工,每月15号前后工资都会及时打到银行卡上,这让我不再为工资发愁。”在山东泰山普惠建工有限公司的一处施工项目务工的聂圣强说。山东泰山普惠建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厚告诉记者,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的信息化监管,不仅让农民工叫好,也让用工企业更省心。尤其是公司承建项目每天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人数、进出时间以及工作天数,在平台上都一目了然。

  为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口前移,山东还全面推行街道(镇)农民工“工长”制,各街镇明确1名分管负责人作为辖区农民工“工长”,根据辖区在建工程项目数量配备网格员,每名网格员负责3个至5个施工项目中拖欠工资问题的排查。

  “每月16日至月底,‘工长’组织我们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工资发放、欠薪问题隐患等情况进行排查登记,确保每月对辖区内项目排查一遍。”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网格员周洪宝说,每月底相关部门还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划分为欠薪隐患、即将欠薪、已经欠薪三类实施分类监管,督促项目整改落实,及时化解欠薪矛盾。

  “根治农民工欠薪是一项民生工程、系统工程。下一步,山东人社系统将继续扛牢根治欠薪牵头职责,多方联动防欠薪,优化技术强监管,多元化解治欠薪,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梅建华说。

 
古老戏曲与“舶来”电影,如何续写“美美与共”?
古老戏曲与“舶来”电影,如何续写“美美与共”?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著名京剧演员王佩瑜近日亮相水乡古城浙江绍兴,带来了她的两部戏曲电影《捉放曹》和《京剧搜孤救孤》,参加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戏曲电影展。

  提到戏曲与电影间的融合,这位余派女老生坦言,解决好两种艺术间的不兼容,是一大挑战。“《捉放曹》是一部容易‘温’的戏,京剧观众往往只关注精彩的唱段,但是电影需要时时有精彩镜头吸引观众。这些都需要我们多接触、多思考、多实践。”

  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戏曲电影展于本月2日至4日在浙江绍兴举行。这是两年来中国戏曲电影创作成果的一次“大检阅”,由中国影协、浙江省文联和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有35部戏曲电影参展。绍兴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明代绍兴人徐渭是一代戏曲理论大师,而越剧就诞生在绍兴嵊州。接下来,这一影展将在绍兴长期举办。

  戏曲与电影的融合由来已久。中国人拍摄的首部电影《定军山》,其内容就是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戏曲电影,由两位越剧大师范瑞娟和袁雪芬主演。此外,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越剧电影《红楼梦》、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等也都是戏曲电影中的精品。

  “越剧电影《红楼梦》当年曾吸引了2亿多人次的观众,这个数量如果单靠舞台演出是无法达到的。如果没有电影《定军山》,我们现在就看不到谭大师的风采。如果没有电影《坐楼杀惜》,我们也看不到周信芳先生饰演宋江时,表情多么传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举例说,戏曲电影为戏曲艺术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为戏曲艺术的活态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是,两者之间的融合也面临着不小障碍。国家一级导演、编剧韩志君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戏曲电影要将戏曲作品搬上银幕,拍摄期间会存在“剧团不愿改、演员不肯改、导演不敢改”的状况。“我们关键还是要做好继承和创新。戏曲电影源于舞台,也要高于舞台。”

  “制作戏曲电影要有‘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精神。”《捉放曹》导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滕俊杰说,要看到剧场和影院在观看体验上的区别,影院能让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能坐上“C位”。“舞台给观众180度的视野,而电影则要提供360度的视野,戏曲电影并不是简单地将舞台演出录制下来,既不能离开戏曲主题,也要遵循电影逻辑。”

  戏曲电影在当前仍面临着市场的严峻考验。一位戏曲电影的资深导演坦言,拍摄戏曲电影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天天和制片主任为算账发愁,想着怎么“拆东墙补西墙”,“应该说是戏曲演员传承国粹的情怀,感染了我。”多位戏曲界、电影界人士表示,戏曲电影需要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举办西方艺术电影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戏曲电影展演应该也会吸引到它的观众。”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等单位最近在杭州的一家影院里放映了两场昆剧电影《牡丹亭》,协会秘书长叶锋介绍说,上座率居然超过了一部热门影片。而他从某电影网站上获取的专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映的一部戏曲电影,观众中有近九成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动‘戏曲进校园’,戏曲的年轻受众群正在扩大。”叶锋介绍说,他正在策划一个戏曲电影展映平台,为戏曲电影找影院,为影院找戏曲电影。“戏曲电影的发行方式不应去模仿商业电影的模式,需要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径。”

  从2017年起,中国戏曲电影展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累计展出123部作品,涉及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秦腔、川剧和粤剧等30多个剧种,涵盖了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等三方面的戏曲作品。这些电影拥有强大的演出阵容,像京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由叶少兰、尚长荣等多位京剧名宿担纲,而越剧电影《钗头凤》则集结了越剧界8位“梅花奖”得主。

  本次影展经过两届各8位专家评委的记名投票,最终产生了两届各10部优秀戏曲影片。影展还举办了戏曲电影与市场交流洽谈会、中国戏曲电影展红毯秀、优秀戏曲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张宏表示,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戏曲电影的审美方式,用心、用功、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戏曲和电影“美美与共”。

       (本报记者冯源)

 
第三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揭晓 《觉醒年代》获最佳电视剧
第三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揭晓
《觉醒年代》获最佳电视剧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新华社长沙11月6日电(记者张玉洁)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个奖项6日晚揭晓。其中,《觉醒年代》获最佳电视剧,雷佳音和殷桃凭借《人世间》分获最佳男、女主角,吕中、周振天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

  以上奖项是在当晚于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的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暨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晚会上揭晓的。

  中国电视金鹰奖今年5月正式启动,组委会共收到近百家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报送的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电视综艺(文艺)节目、电视动画片四个类别,共610部参评作品报名参加12个子项20个奖项的角逐。有36部电视剧、15部电视纪录片、8部电视综艺(文艺)节目、8部电视动画片获得提名。

  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中秋晚会》获得最佳电视综艺(文艺)节目;《冰球旋风》获得最佳电视动画片;任鲁豫凭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中秋晚会》获得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摆脱贫困》和《中国》获得最佳电视纪录片。

  马丽凭借在电视剧《超越》中饰演的教练“吴庆红”一角获得最佳女配角;凭借《觉醒年代》中饰演的“蔡元培”一角,马少骅获得最佳男配角。

  主旋律大剧《觉醒年代》获得最佳电视剧;《百炼成钢》《对手》《功勋》《绝密使命》《跨过鸭绿江》《人世间》《山海情》《装台》获得优秀电视剧。

  龙平平凭借《觉醒年代》获得最佳电视剧编剧;李路凭借《人世间》获得最佳电视剧导演。

  6日上午,举行了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荣誉暨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论文论著颁授典礼。现场共颁授了11个提名奖项,含优秀电视剧提名36部、最佳编剧提名6人、最佳导演提名6人、最佳男主角提名6人、最佳女主角提名6人、最佳男配角提名6人、最佳女配角提名6人、最佳电视纪录片提名15部、最佳电视综艺(文艺)节目提名8部、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名6人、最佳电视动画片提名8部。

  为加强电视艺术理论建设,推动电视艺术理论评论健康发展,培养新时代电视艺术理论评论人才,本次金鹰节新增了“论文论著表彰”板块,20篇优秀理论文章、20篇优秀评论文章、2部优秀学术著作的作者获此殊荣。

 
中式裙褂老字号:一针一线皆美意
中式裙褂老字号:一针一线皆美意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新华社香港11月6日电(记者陆敏)剪刀在绸缎上划开,发出嘶嘶碎响,脖子上挂着皮尺的刘师傅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沿着粉线剪裁。红色的绸缎中央绣着一对金色龙凤,在祥云中呼之欲出。

  这是一件正在赶制中的传统中式裙褂式样的新娘嫁衣,“褂”是指上身的对襟外套,“裙”则是指下身长裙。手工制作这样一件描龙绣凤的嫁衣,要历经数十道工序,最简单的款式也要耗时四五个月才能完成。

  在香港,像这样坚持用传统手艺制作中式嫁衣的店铺如今不超过5家。岁月如潮,百年中式礼服老店冠南华,依然在用看似最“笨”的方式向传统致敬。

刺绣最难最费时


  走进老店位于九龙街头的店铺,宛如走进一个小型婚庆用品博物馆。衣架上挂着各式新娘裙褂、新郎马褂、旗袍等,橱窗里有绣花鞋、龙凤挂件、新娘伞等配饰,还有枕头、坐垫等婚嫁用品陈列,墙上贴着大红的喜字。

  “中国人讲究好意头,结婚是人生大喜,更是讲究。女子出嫁以裙褂为主要礼服,‘裙’与‘群’谐音,寓意儿女成群。裙褂上多绣有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在广东话中‘呈祥’与‘情长’谐音,代表着龙凤呈祥、永结同心的祝福。”老店第三代传人林卓怡说。

  “嫁衣上绣的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林卓怡指点着说,“这件新娘褂在襟前中央部分绣有两条彩带,这叫‘子孙带’,象征着子孙满堂。”

  制作裙褂需要经过设计图案、剪裁、刺绣、缝制等数十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刘师傅从事制衣这一行当超过50年,问起中式裙褂与西式服装制作上的不同,他笑言,“完全是两个科目”。

  他指指桌上正在剪裁的两块布料说:“拿裙褂来说,每一块都有绣上去的立体图案,只能一块一块地裁剪,费时费事。如果是西式服装,只要大小相同,可以一次完成。”

  新娘裙褂有褂皇、褂后、大五福、小五福等多种款式。走近一件褂皇细看,金银丝线绣出的图案细密扎实,饱满生动,在灯光下璀璨夺目。制成这样一件嫁衣,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其中最难也最费时的是刺绣。

  林卓怡说,为确保每一件裙褂的图案对称流畅,光泽持久,“刺绣必须由同一位师傅完成,且手上不能有汗,否则会让金银线氧化变色”。他们聘请的刺绣师傅都是从业几十年的老师傅,目前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州。

中式裙褂的潮流变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式裙褂业最兴盛的时期,当时冠南华有5家店铺,员工常常加班加点,忙到深夜。时移世易,此后传统裙褂逐渐被年轻人视为“落伍”,一度式微。

  潮流变迁的背后是观念和审美的变化。“裙褂早期的款式主要是宽袍大袖,那时候的人希望新娘健壮能生养。而现代新娘则喜欢款式修身,展现苗条身材。”林卓怡说,他们尝试通过颜色、搭配、剪裁等,加入斜肩窄腰的时装元素,对传统裙褂加以改良,以契合年轻人的喜好。

  近些年,国潮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中式裙褂。“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少西式婚纱店都开始兼营中式裙褂了。”林卓怡说。

中式婚庆文化代代相传


  随着时代的变迁,香港传统定亲迎亲的习俗已简化,婚礼着装也是中西合璧。但在新娘过门当日,新人身着传统中式礼服双双向长辈斟茶,仍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而在一旁帮助新娘更衣、指导新人敬茶的就是大妗姐。在岭南一带婚嫁习俗中,大妗姐是女方请来操持结婚礼仪的主要人物。她们为新娘梳洗打扮,指导新人传统礼节及禁忌等。老店多年来坚持提供大妗姐服务,颇受欢迎。

  “大妗姐要具备礼仪知识,考取相关证书才能上岗,还要长相和善、家庭和美。这也是一种祝福,让新人可以沾沾她们的福气。”林卓怡说。

  老店在自己的店铺网页上辟出专栏,介绍中式婚礼礼仪和中式礼服历史。在林卓怡看来,这些礼仪包括礼服的各种“讲究”都蕴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承载着满满的情意。这样的传统会代代相传。

  金秋时节是传统的婚庆旺季,店里最近接了一个订单,一位加拿大的华人女顾客一口气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妇订了四套中式礼服。

  “中式裙褂最早就是母亲为女儿亲手缝制的嫁衣,一针一线都是长辈对儿女的美好祝福。”林卓怡说,中式礼服美在精工细作,更美在情深意长。

  林卓怡希望把百年老店做大做强,“把中国传统婚庆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江西上饶: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江西上饶: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步行15分钟,来到城市书房享受阅读时光;周末,去博物馆、美术馆欣赏精彩展览;点开手机,随时感受“云课堂”……在江西省上饶市,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家门口能欣赏到这样高质量的展览,值得点赞。”上饶市美术馆的“柔色以温—温祖望版画捐赠展”展厅里,市民李成细细品味作品。今年7月1日,位于上饶市中心城区信州区的上饶市美术馆试开馆,一时间,这座全新的造型艺术场馆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距离上饶市美术馆步行不到10分钟的上饶市博物馆,国庆期间开启夜间模式,推出“博物馆之夜庆国庆,游园会里来闯关”等特别活动,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夜游博物馆,在游园会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文化服务就在家门口”在上饶落地落实。据上饶市文广新旅局相关人员介绍,上饶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累计已建2500多个,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大力推进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特色文化空间建设,构筑了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夜幕下,上饶市文化馆的活动厅内依然灯火通明,许多群众晚饭后相约而至,在这里参加合唱、舞蹈等培训活动,乐享文化艺术培训“大餐”。

  年近60岁的市民陈女士,是文化馆的“忠粉”,她参加了走秀、国标舞、越剧等项目的学习,退休过上“新”生活。“只要愿意,在这里,可以从早学到晚,生活很多彩。” 陈女士说。

  文化空间开夜场、文化活动更丰富、文化服务创新升级……当下,上饶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不断强化惠民属性,增强群众体验性,掀起“蹭馆热”。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近”一步?上饶借“数字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云讲座、云展览等成为新热点,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无阻传输,城乡群众同步分享专题讲座、艺术慕课等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均等性、便利性更加凸显。

  在玉山县博物馆直播间内,工作人员正在绘声绘色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启博物馆“新表达”,不仅让历史文物“活”了起来,也拉近了文物与民众的距离。不久前,凭借与观众良好的互动,玉山县博物馆获2022年江西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直播比赛“优秀场馆”称号,让博物馆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出圈。

  对于信州区一些市民来说,打开手机,在“微夜校”听课已然是一种新习惯。据了解,信州区利用微信群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夜校”,按照每周两到三次的频率,晚上8点在微信群进行各类大讲堂活动,运用语音、图文、视频等形式普及知识,文化服务进入“指尖”。

  上饶不断加码“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文化下乡”“百姓大舞台”……多样的惠民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

  “身板要直”“眼神要到位”……万年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正手把手指导学生们的手势和步伐。每周四,万年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都会如期来万年县第二中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传承教学”文化活动。

  “今年,我们重组了万年县赣剧团,已排练了十多部戏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将加大力度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万年县文广新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持续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线上线下双轨联动,“种文化”和“送文化”相结合……上饶加速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获得感正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闫鹏)

 
多重挑战下,联合国气候大会有何看点
多重挑战下,联合国气候大会有何看点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6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过去一年,世界尚未走出新冠疫情阴霾,又遭遇乌克兰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全球通胀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本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聚焦哪些议题?

切实行动减缓升温


  2022年,全球接连发生高温、暴雨、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欧洲遭遇创纪录的高温和热浪以及随之引发的干旱和森林火灾,巴基斯坦暴雨成灾导致三分之一国土变成泽国,飓风让美国成千上万户家庭损失惨重……

  世界气象组织应用气候服务主管罗伯特·斯特凡斯基警告说,如果全世界再不采取紧急行动,类似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未来或成为常态。分析人士指出,如何凝聚政府、企业和公众力量,将承诺落实为行动,尽快减缓升温速度,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是沙姆沙伊赫气候大会讨论的重点。

  埃及气候与环境专家、阿拉伯环境专家联合会秘书长马格迪·阿拉姆说,全球气候变化一旦造成了实质性破坏再采取行动就为时已晚,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不是“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本次气候大会主办国埃及提出“共同实施”的口号,呼吁各国将此前对气候变化所做的承诺从口头落实到行动上。

  资金问题既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也是制约发展中国家采取相应行动的最大障碍。阿拉姆说,全世界共同应对气候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应基金”,现在对该基金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然而,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未能完全兑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在本届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再次为此展开激烈博弈。

关注非洲气候安全


  许多人将本届大会定义为“非洲的气候大会”。非洲国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远不及发达国家,而受到的影响却远高于发达国家。埃及环境部长亚丝明·福阿德说,非洲国家排放量仅占全球的4%。非洲至今仍是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大陆,也是在气候变化面前最脆弱的大陆。

  联合国报告显示,如果全球气温到2100年比现在上升3摄氏度,农作物歉收与干旱所导致的经济代价将比现在高5倍。由于干旱和荒漠化导致农田流失,叠加其他因素,不少非洲国家今年以来粮食供应紧张甚至面临中断的风险。“埃及位于地中海和红海之间,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海岸被侵蚀、干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埃及的粮食安全,一些农作物无法结出果实。”阿拉姆说。

  埃及总统塞西在大会筹备期间多次表示,埃及希望发挥东道主的作用,在大会期间为非洲大陆的利益发声,助力非洲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质的飞跃。

  埃及外交部环境、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司司长穆罕默德·纳斯尔介绍说,农业和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今年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也是本届大会高度重视的议题。本届大会将举行有关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圆桌会议,提出关于农业、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的倡议,并在多边谈判中优先考虑农业方面的应对举措。

加速推动绿色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危机升级,美国、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实施制裁,不少欧洲国家被迫转而使用煤炭等传统能源,给全球减排带来损害。“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也增加了温室效应。

  阿拉姆说,一系列事实证明,人们应当加快寻找替代能源,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虽然苦于资金和技术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绿色发展的渴望仍非常强烈。埃及开罗大学教授瓦利德·贾巴拉说,绿色发展并不是一个替补选项,而是全世界限制碳排放、保护环境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道路。

  本届气候大会上,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切实做到节能减排,并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求绿色发展之路,将是一个重要话题。

  (参与记者:陈梦阳、沈丹琳、姚兵、段敏夫)  新华社开罗11月6日电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区别” 访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区别”
访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伦敦11月4日电(记者杜鹃、许凤)“对我而言,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它介绍了中国十年来的变化、中国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的世界地位以及中国将为世界作出什么贡献,具有重大意义。”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日前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贝内特日前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加“中国新征程,世界新机遇”座谈会。他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共二十大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政治事件,二十大报告是“非常伟大的、科学的”,将指导中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工作,其指导意义将延续到2035年、甚至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贝内特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脱口而出。他说:“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反映了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的智慧、文明和历史,也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谈及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不同之处时,贝内特说,历史上,一些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对他国剥削、压迫和殖民的基础上。中国的发展不是通过剥削他国,中国通过发展自己实现现代化,同时帮助他国发展。“这是本质区别。”

  他还认为,与西方国家现代化加大贫富差距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共同富裕;西方国家现代化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中国想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贝内特相信,中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办法,将为其他国家带来宝贵经验,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从中受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出现了心理健康危机和反社会行为等。”贝内特表示,与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既注重物质文明,也注重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福祉。

  贝内特还对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有感触。他认为,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中并在此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助于针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更现代的解决方案。

  贝内特注意到,二十大报告中提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他表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发展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国的文明和文化体现了如此多的人类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内容非常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者应该相互融合。

  贝内特表示,当今世界远非安宁,世界面临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和大流行病的威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合作。在他看来,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认真应对全球问题和挑战的大国。无论是发展、减贫还是气候变化,中国都在认真应对,提出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想法和实际的建议。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就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鼓舞广大发展中国家 访泰国国会主席川·立派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鼓舞广大发展中国家
访泰国国会主席川·立派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曼谷电(记者宋宇、林昊、郭鑫惠)泰国国会主席兼下议院议长川·立派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举,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鼓舞。

  川·立派说,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国情,“没有人比中国人更了解自己的国家,中国走出了一条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举”。

  川·立派现年84岁,曾于1992年至1995年、1997年至2001年两度担任泰国总理。他多次访问中国,既去过城市也到过乡村,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川·立派说,过去十年间,中国持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建立了现代化交通系统等,“毫无疑问,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川·立派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表示,中共二十大为中国未来发展制定了新蓝图,期待不断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具体措施,这会给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川·立派对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示赞赏。在他看来,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生存,各国必须以公平、公正为基础来展开合作,以创造更好的未来。

  今年是中泰建交47周年,也是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川·立派非常高兴看到两国关系不断深化,他表示,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向泰国提供了疫苗和抗疫物资,危难时刻中国人民为泰国人民提供真诚帮助,泰国人民始终铭记在心。(参与记者:任芊)

 
气候大会中国角举行“绿色生活,共建共享”主题边会
气候大会中国角举行“绿色生活,共建共享”主题边会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6日电(记者陈梦阳、姚兵、沈丹琳)一场题为“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的主题边会6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中国角举行。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边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为边会致辞。

  解振华指出,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量,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领导机构,建立了“1+N”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经初步核算,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

  解振华表示,中国长期积极营造绿色低碳氛围,激励全社会参与碳减排,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探索建立多元社会化参与机制;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部署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城市交流活动进社区、进高校,增强社会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公众践行节能低碳生活方式。

  他说,公众参与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每个国家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指标。中国将与各方一道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缔约方驱动的原则,共同推动COP27取得成功,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华环保联合会等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代表共同探讨、交流了公众参与低碳行动的优秀案例、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COP27定于6日至18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办。

 
中企社会项目为巴西“逃奴”村女性带来新生活
中企社会项目为巴西“逃奴”村女性带来新生活

( 2022-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巴西马利亚迪尼亚11月5日电(记者赵焱、陈威华)在巴西北部托坎廷斯州,有一个名为马利亚迪尼亚的小乡村,它是一个由奴隶制时期出逃奴隶(基隆布人)定居而成的村落,现在的村民都是当年“逃奴”们的后人。类似的村庄通常位于交通不便的密林或荒野中,人们生活相当贫困。

  然而自去年以来,随着一座水果加工厂正式运营,马利亚迪尼亚村里女性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马莱娜日前坐在家里新添置的沙发上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自己生活的转变。

  “工作前后的生活改变可以用从白水到红酒来形容。”马莱娜说,“以前我是个家庭主妇,但从去年起我有了工作,现在,我用自己挣的钱买了沙发、冰箱,不需要分期付款就可以买手机,我家房子外墙也开始刷水泥,可以说梦想都一一实现了。家里还通了网络,我学会了上网联系业务、采购和推销。”马莱娜一边带着记者参观自己的家,一边说个不停。

  马莱娜工作的水果加工厂是中国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国网巴控)赞助兴建的,属于公司基础环保计划的一个项目,目前有10名工人,其中9人是女性。

  国网巴控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协调人安妮·德阿莫林告诉记者,在巴西第二大水电站美丽山水电站二期输变电项目建设期间,由于输电线路经过该村庄附近,建设人员与村民座谈,了解到当地有大量果树,村民们想建水果加工厂,但是当地水质不好。于是,国网巴控决定帮助该村打两口井,既可提供优质水源,也可以把水果加工厂建起来。

  德阿莫林说:“经过努力,我们得到建设工厂的环保许可,并纳入公司基础环保计划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让村庄获得可持续发展。”

  2018年11月,国网巴控帮助该村完成了工厂厂房建设,从2019年开始对村民进行从采摘水果到使用机器等培训。2021年初,工厂获得营业许可,同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工厂生产的果浆来自针叶樱桃、芒果、菠萝、百香果等当地出产的水果。

  食品工程学家格拉谢拉·帕卢多是国网巴控签约聘请的专家,负责教授当地村民制作果浆。她对村民进行新鲜水果保存、水果加工、标准化包装、保质期控制等培训,也帮助他们联系采购商。

  “虽然来这里的路不好走,要花费很长时间,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帕卢多说,“因为我看到她们不再依赖丈夫,能用劳动养家,她们是女性、黑人、基隆布人,远离城市,几乎是被社会遗忘的一群人,但现在都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我为她们感到自豪。”

  水果加工厂出产“基隆布果园”牌果浆。巴西国家供给公司已与工厂签约,使该品牌果浆可以供公立学校的小学生加餐时饮用。此外,工厂还与一些酒店和私立机构签约供货。水果加工厂工人的年均收入可达8000雷亚尔(约合1.1万元人民币)左右。

  由于马利亚迪尼亚村所处的多树草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贮藏,果浆的味道好,产品销路很快打开,订货量大时还需到附近市场购买水果进行补充,因此,马莱娜想在自家地里再种一些果树。

  “我对中国企业只有感谢!我们希望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产品销得越来越远,我相信只要有愿望,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实现。”马莱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