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权威发布

06版:权威发布

07版:权威发布

08版:权威发布

09版:喜迎二十大

10版:喜迎二十大

11版:二十大代表风采

12版:权威发布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 2022-10-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中共中央8月31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要加强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把各阶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习近平介绍了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他希望党外人士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发表真知灼见,对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党派人士代表高鸿钧先后发言。他们认为,中共十九大以来的5年和新时代这10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共二十大报告稿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他们还就增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识、构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推动双循环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东北振兴、加强统一战线和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家、完善高校管理体系、建立卫生费用稳定投入机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是中共二十大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起草出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适应党和国家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大会报告,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听取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建议,既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外人士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建言献策的有效方式。
 
  习近平强调,今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专门征求了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有关议题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上半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考察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刚才,大家在发言中进一步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吸纳。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感谢。
 
  习近平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新时代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习近平希望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发挥各自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深化政治交接,突出政治性、传承性、针对性、实效性,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
 
  丁薛祥、王晨、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杨晓渡、陈希、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尤权、王毅、肖捷、张庆黎、夏宝龙、何立峰,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和蒋作君、李钺锋、黄宇光等。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

( 2022-10-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时代课题、擘画宏伟蓝图,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循大道,至万里——
 
  “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用的古语。
 
  2012年11月,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正是在这次参观展览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并以“人间正道”阐释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中国梦”开篇新时代,一条厚植于中华沃土的治国理政大道徐徐铺展。
 
  古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为万“器”之统领,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道”的正确指引。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棒交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作答:
 
  “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治国理政大棋局中,如果说“道”是前行指引和远大目标,“器”则是具体路径和谋划方略。
 
  以道御器,道器合一。
 
  2020年金秋十月,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
 
  全会公报的字词之变,清晰勾勒出未来中国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四梁八柱”。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远大理想和现实工作相结合,在不同阶段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和极具针对性的实现路径,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以器载道,道在器中。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的高度评价。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下,深圳如今又承载着更为重大的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0年来,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背后,都蕴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考量——
 
  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旨在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积极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力竞相迸发;
 
  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
 
  2021年11月,首都北京。
 
  人民大会堂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强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历经新时代10年伟大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大“道”的同时,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成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起点上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循大道,至万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激荡交融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壮阔无垠。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两幕场景,意味深长——
 
  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准备同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合影时,习近平总书记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站在队列里,握住他们的手,微笑问候,将两位老人请到自己身旁就座:“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礼敬贤德、尊老敬老,激发更多崇德向善的力量。
 
  2018年3月17日,人民大会堂大礼堂。
 
  再次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代表宣读誓词。
 
  “德者,本也。”“法者,治之端也。”
 
  历数华夏历史,风雨沧桑、治乱兴衰,一再证明“为政以德”和“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的深刻道理。
 
  2014年金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经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鲜明体现。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自始至终,民法典编纂工作都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德法共治,深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省。
 
  德法共治,要抓“关键少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
 
  以法为教,以德铸魂,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法治与德治同频共振,相融相济——
 
  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社会环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从惩戒老赖,到规制“霸座”;从制定英烈保护法、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弘扬家庭美德树立优良家风……法治和德治共同助推社会风清气正,挺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2021年6月29日,首都北京,一场重要仪式隆重举行。
 
  红毯铺道、红旗漫卷,国宾护卫队护送下,“七一勋章”获得者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
 
  《忠诚赞歌》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们颁授勋章。这一幕随着电波传遍神州,亿万人民为之感动、感怀。
 
  这是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标志着我国五大最高荣誉全部颁齐,统一、规范、权威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面落地。
 
  建章立制,铭刻荣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气势恢弘、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
 
  “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礼仪之邦的时代之礼,以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振奋了精神、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道德的奥义在于践行。
 
  引用卢梭的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指出“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是法治和德治的根本力量。
 
  正是亿万人民的参与、践行和监督,让立法工作更加民主科学,执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持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看今日之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广为弘扬,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以法治为保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公平正义、促进向上向善培植深厚土壤。
 
  奉法者强则国强,崇德者荣则国兴。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出:“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行稳才能致远,有进才能固稳——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国际局势突变等超预期因素造成较大冲击的形势下,一系列最新指标正彰显中国经济持续回稳——
 
  继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后,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纷纷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1%、达到荣枯线以上,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大局大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领航掌舵。
 
  行稳才能致远,有进才能固稳。稳与进的辩证统一,始终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稳中求进”从经济领域的指导方针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进一步拓展丰富了“稳”与“进”的内涵。
 
  稳中求进,是稳固大局、定国安邦之道——
 
  “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诗经》和《道德经》中的古语,向世界阐述治国理政理念。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面对国际局势突变和粮价波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力抓好能源安全,将网络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高度,沉着应对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战,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中国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这样的“大块头”来说,稳住了自身发展,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稳中求进,是开拓创新、向着高质量发展坚定迈进的指南——
 
  “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面对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并辩证指出,“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稳中求进的关键所在。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中国光谷”之称,如今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
 
  今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询问核心技术攻关情况。十年三赴“光谷”,足见科技创新在总书记心头分量之重。
 
  “力,形之所以奋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墨经》的话,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创新置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
 
  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工作主线,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面对保护主义逆风,“勇于开顶风船”,开创性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将高水平开放进行到底;
 
  瞄准提升百姓福祉,脱贫攻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系列历史性战略抉择,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局的深刻洞察,也为踏上新征程的中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稳中求进,是统筹兼顾、打好“组合拳”的方法论——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既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努力保链畅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
 
  十个手指弹钢琴,重在把握时度效。
 
  强调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急不得,也等不得”,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要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坚持稳中求进,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开辟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破立并举,革故鼎新——
 
“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


 
  破与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事物变革创新的一对辩证关系,蕴含着古代先贤破立并举、革故鼎新的智慧之道。
 
  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谈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不简单地以“破”代“立”,也不片面地强调“破字当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局视野布局党和国家发展各项事业,强调“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引领开启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前所未有的改革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336项改革涵盖方方面面,以磅礴之势全面推进,打破利益的藩篱,促进各项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
 
  首次系统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许多新的制度安排,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中国之制”不动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敢破敢立,破立并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我们在座各位做起来,新人新办法。”
 
  2012年12月4日,履新不到一个月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让人心为之一振。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内规矩作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加强纪律建设,构筑起党中央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政治秩序,“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你们已经排在全国第六位,假如过两天到第五位了,就能一俊遮百丑了吗?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
 
  2013年9月,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破除陈旧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
 
  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破除特权意识和“官本位”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大刀阔斧的“破”,展现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魄力;
 
  统筹谋划的“立”,彰显“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的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把握时与势,因时顺势、主动谋势,是中国古代先贤定国安邦的精髓要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标识。
 
  时常引用《孟子》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鬼谷子》中“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西汉桓宽《盐铁论》的“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明朝张居正的“审度时宜,虑定而动”;
 
  强调科技创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要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强调文明发展“顺时应势”……
 
  新时代10年间,观大势、谋大事、定大局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彰显中国智慧。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金钥匙”。
 
  敏锐洞察世情、国情、党情之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察时观势,需看中华民族前进之“经”,也看世界力量对比之“纬”。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但国际格局“东升西降”的趋势更加显著,大势不可逆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用大战略谋划发展大棋局,不断化优势为胜势、应变局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聚势而强,以区域布局之变谋协调发展新优势。
 
  2018年中秋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用4天时间赴黑吉辽调研,谋划新时代东北振兴;
 
  1个月后,集中4天赴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3个月后,再用3天集中调研京津冀,布局协同发展。
 
  以千秋大计的气魄设立雄安新区、着眼世界级城市群目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历史新使命;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构建新增长极和动力源;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区谋求发展新方向。
 
  覆盖东中西、协调南北方。
 
  发展空间在战略谋划中不断延伸,发展势头在协同联动中持续巩固,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拔节而上、积厚成势,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蓄势而发,让中华民族在绿水青山中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擘画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一系列重大部署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钢铁和煤炭分别压减淘汰落后产能1.7亿多吨和10亿吨,煤电淘汰关停落后机组7000万千瓦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用历史的长镜头去端详,习近平总书记看得深刻:“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
 
  谋势而动,以发展格局之变谋主动发展胜势。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浙江考察,冒雨来到舟山港。彼时,受严峻疫情冲击,国外原材料进不来、国内货物出不去,这个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一度成为“空港”。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调研,一边思考。“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握大势、着眼未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继推出、加速落地。
 
  新的征程上,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长远、指明方向,构建起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新战略、新布局。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坚定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坚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流传下与不同文明友好往来的一段段佳话。
 
  进入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以怎样的格局和胸怀拥抱世界?
 
  2013年3月,作为国家主席首次出访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以中国古人“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表达期许:
 
  “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
 
  几天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在寻求“和”的同时尊重“不同”,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径——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和”文化。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也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2014年4月,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习近平总书记以“茶”和“酒”比喻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40多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国,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接待来华访问的国际政要数百位……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相知相惜。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不同,观世界的方式也就不同。
 
  在国家间互动愈发频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国际关系向何处去”给出中国答案。
 
  “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如今,中国已同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2017年初,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同世界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传承中华文化的理想追求,赓续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光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2022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上合组织未来建设指引方向:要勇于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牢牢把握时代潮流,不断加强团结合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1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引领各方形成共识。
 
  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引领时代进步潮流:
 
  传承文明成果,运用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搭建合作平台。9年来,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全球发展遭遇逆风逆流之际,牢牢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为的是“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智慧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善其身者,更应兼善天下。
 
  今日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逻辑。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思想光耀征程,共襄千秋伟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新的征途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记者张旭东、邹伟、林晖、于佳欣、孙少龙、王立彬、姜琳、郑明达)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栗战书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10月26日至30日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百二十六次委员长会议1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会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10月26日至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
  委员长会议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的议程是: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继续审议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黄河保护法草案、畜牧法修订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预备役人员法草案的议案。
  委员长会议建议的议程还有: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肯尼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摩洛哥王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厄瓜多尔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涉外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检查外商投资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分别提出的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审议栗战书委员长访问俄罗斯、蒙古国、尼泊尔、韩国并在俄出席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情况的书面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有关任免案等。
  委员长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就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安排作了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副秘书长,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和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人就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议题等作了汇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出席会议。
王岐山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并出席亚信第六次峰会   新华社阿斯塔纳10月13日电(记者刘彬、张继业)10月13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纳会见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
  王岐山转达习近平主席对托卡耶夫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习近平主席上个月成功访问哈萨克斯坦,两国元首商定推动构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的中哈命运共同体,为新形势下中哈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托卡耶夫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哈友好始终坚如磐石,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方愿同哈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继续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分享发展机遇,维护好共同的战略安全和发展利益。
  王岐山强调,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本次大会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目标任务作出部署。中国全党全国人民已经深刻认识到,过去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围绕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我们将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奋斗、继往开来,将中共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托卡耶夫请王岐山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高度赞赏中国在亚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中共二十大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将在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开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发展对华关系始终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外交优先方向,习主席的历史性访问已成为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哈方将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同中方一道不断巩固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3日,王岐山出席了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六次峰会并发表致辞。他表示,亚信应加强团结协作,妥善应对挑战,致力于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互尊互信,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要坚持互惠互利,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见效,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亚洲国家发展繁荣;要坚持互学互鉴,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倡导亚洲文明和谐共生;要坚持公平正义,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亚洲国家正当权益。
  王岐山强调,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亚信发展,将发挥好相关领域协调国作用,办好农业、绿色发展、金融、智库等领域交流活动,同各方一道推动亚信合作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即将刊发出版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即将刊发出版。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大事记》通过一件件大事、一个个史实、一组组数据,详细记载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实践和提出的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展现了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集中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光辉历程,勇敢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进行的伟大斗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大事记》的编发,对于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盛会历史时刻 感受中国开放自信 来自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的观察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潘洁、刘奕湛)“热烈欢迎中外记者朋友采访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醒目的标语,悬挂的中国结,鲜红的背景板,布置一新的采访间……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和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随处可以感受到盛会将至的热烈气氛。
  跟随盛会的脚步,这几天,境内外媒体记者陆续入住北京梅地亚中心和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世界的聚光灯再一次对准中国。
  “时隔五年再次来到中国,报道中共二十大这一盛会,真是太激动了!”五年前来华报道中共十九大的埃塞俄比亚通讯社记者贝雷克特·西赛说,要了解中国就要先了解中国共产党,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场盛会,自己能参与报道深感荣幸。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几天时间,中外记者们已经忙碌起来。12日至14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为记者们安排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品韵古都风华、感受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丰富多彩的走访和以“科技赋能”、“金融创新”为主题的采访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报道中共党代会,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生动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发展的辉煌历程,揭示了中国是如何取得现在的巨大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感知中国、报道中国。”来自菲律宾的记者特里斯坦·诺达洛说。
  在诺达洛看来,中共二十大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也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我非常期待聆听中共二十大报告如何为下一个阶段中国发展擘画蓝图。中国的发展也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
  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新闻中心记者工作区外一角,整齐摆放着多语种的书籍资料,吸引了很多媒体记者前来取阅。
  “看!这本是介绍中国共产党如何决策的,这本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这本是关于北京古都文化的。”来自意大利安莎社的记者法蒂古索·安东尼奥手中抱着一大摞书,兴奋地向周围同事分享自己的“宝贝”。
  尽管在中国生活了六年,但安东尼奥坦言对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够。“总是想再多了解一点,中共二十大正是我们加深认识中国的绝佳窗口。”
  “站在这个不足几平方米的虚拟演播厅,可以实现任何场景的自由切换,并能实时与屏幕上的采访对象对话。”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新闻中心的融媒体体验区,几位中央和地方媒体记者在智能化演播室感受沉浸式融屏访谈如何为报道创新赋能,期待在大会报道中能更多运用新技术手段让报道更鲜活。
  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新闻中心三层的世纪厅,工作人员正在测试网络信号。15日下午,这里将成为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的分会场,中外媒体记者可以在这里隔屏向党的二十大新闻发言人提问。
  据了解,今年新闻中心专门搭建了网络视频采访系统,境内外记者通过网络视频专线实现与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世纪厅以及各代表团驻地视频采访室的连线采访。
  除了多场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新闻中心还将组织两场“党代表通道”活动,邀请来自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各行业的党代表接受采访。记者可以在新闻中心官网上报名并提交采访问题。
  为了便于外国记者和港澳台记者采访大会代表,新闻中心12日专门开通了“境外记者采访代表申请系统”,每位记者每天可提交3份采访申请,采访将通过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进行。
  “这次来中国,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开放自信的国家,一个在各方面都取得非凡成就的国家。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来自巴西的记者莱昂纳多·索布雷里亚说,路途再远也要来,因为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
二十大新闻中心组织境内外记者参访北京中轴线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罗鑫)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12日组织境内外记者沿北京中轴线开展“揽胜中轴气象 品韵古都风华”参观采访活动。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钟鼓楼里坐落着计时仪器、定更之鼓、报时之钟,凭借高大的建筑形体和特殊的扩音构造,向当时的人们报送时间,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走进古色古香的鼓楼,正在展出的是数字互动体验展“时间的故事”。2019年11月,北京鼓楼保护展示工程启动,目前已完工。此次展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带领观众聆听“暮鼓晨钟”的历史回响,感受钟鼓楼的历史变迁。
  在鼓楼一层的中心券洞,当动态投影在四周墙壁上随节奏变换,循着钟鼓声,二十四节气、古文诗句等传统文化元素一一呈现,带领观众感受北京中轴线的时光流逝。
  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北京中轴线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历史风貌的恢复与十多年来的申遗保护工作密不可分。从仿制文物更鼓、开展更鼓表演,到运用数字化手段、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建筑空间,北京鼓楼是北京文物保护发展历程的缩影。
  记者们在参观采访后纷纷表示,近些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历史风貌得到重塑,古都风韵凸显,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 就《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编写情况答记者问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
就《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编写情况答记者问

( 2022-10-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喜迎二十大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日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接受采访,就编写《大事记》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大事记》。请问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编写《大事记》是党中央赋予我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我院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党和国家事业在应对变局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编写《大事记》就是要记录和反映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记录和反映党领导人民以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光辉历程,记录和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问:请您谈谈编写《大事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答:《大事记》的编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编写过程中,牢牢把握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特别是新时代党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历次中央全会文件以及其他重要文献资料为基本遵循,特别是对标对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确保在基本结论和重要评价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所记条目符合史实,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二是坚持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贯通。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方位,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充分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与理论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三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在格式、体例、风格、规模等方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保持一致,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事记编写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吸收新时代党的历史和党的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力求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组织编写《大事记》的相关情况。

  答:党的十九大以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先后编写出版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等,为《大事记》的编写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奠定了基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年初我们把编写《大事记》确定为一项重点工作,由院务会统一领导并组织力量编写,成立编写组。在编写过程中,院务会和院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编写问题;初稿完成后,又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对500多个条目逐条逐字推敲修改,反复打磨,数易其稿。为确保《大事记》的质量和准确性,还征求了54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可以说,《大事记》是在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下,党史和文献工作部门全力以赴、有关部门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借此机会,我们对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问: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请问《大事记》是怎样从总体上把握这5年的?

  答: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大事记》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5年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牢牢把握香港大局。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有力证明,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是踔厉奋发、迎难而上的5年,是勇毅前行、开创新局的5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5年。

  问:请问《大事记》是如何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的?

  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既对《大事记》编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大事记》记载和反映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党的十九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此,《大事记》从三个方面作了充分反映。

  一是记载了新的重大思想观点的提出深化过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事记》系统记录了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深化过程,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二是记载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大事记》记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各自领域指导地位的历史进程,记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最新概括,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的新境界、实现的新飞跃。

  三是记载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大事记》反映了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时代魅力。

  问:您认为《大事记》在内容和编写上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大事记》在内容上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全面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大事记》精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领域的关键事件,运用权威数据,记载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

  二是充分展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大事记》在条目选取和内容表述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按照历史发展脉络、通过丰富史实,展现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形成实践过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大事记》通过关键历史坐标,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理论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历史过程。《大事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权威准确、实事求是。注重使用第一手资料,内容、表述和口径都对照档案文献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报道,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力求每个条目在内容、史实、观点等方面准确无误。

  二是反映全面、突出重点。全面反映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和光辉历程,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突出反映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成果新进展,做到大事不漏、要事说透。

  三是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确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反映相关事项的全貌,注意各方面的平衡。

  四是文字洗练、表述精当。注意惜墨如金、归并整合,用最少的文字表述更多的内容,用凝练语言全面概括地记述大事。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

  问:请您谈谈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编发《大事记》,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大事记》是党史和文献工作者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上的一份厚礼,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大事记》记录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不懈奋斗的历程、理论创新的成果、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可以帮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第二,有利于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事记》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第三,有利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大事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总结新经验,开辟新思路,提供新动力,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为科学分析形势和任务、有力应对风险和挑战提供历史借鉴。

  成就彪炳史册,经验映照未来。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从基层治理创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从基层治理创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 2022-10-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喜迎二十大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刘奕湛、熊琦、李伟)“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实践证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


  2022年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照例又热闹了起来。

  近处,裙袖翻飞,居民随着音乐欢快起舞;远处,欢声笑语,孩子们在社区广场嬉戏玩耍。小区的居民三五成群,或闲谈散步,或锻炼身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服务社区制度给社区各项治理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社区治理力量进一步加强,现在社区面貌日新月异,居民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网格员杨铭新说。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时间回拨到2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时指出,“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2020年抗疫期间,武汉市组织全市5.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下沉支援社区,增援正在进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排查“街垒战”。通过加强小区党建,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守严守牢疫情防控的关键阵地。

  “通过党员来引领基层群众,在围绕社区服务、社会治理方面,大家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社区治理的踊跃度有很大提升。”东湖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说。

  两年多来,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161名党员常态化下沉东湖新城社区,老东湖巡逻队、“谢小玉”志愿服务队、阳光屋综合服务中心、抗疫先锋队等一系列志愿团体相继涌现,灾害应急、消防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公共卫生应急等多支小分队接连成立,服务居民的力量更强。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武汉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创新逐步推广,形成基层治理的有效实践。

  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相继出台,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成为共识,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建好“桥头堡”,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扩大。

  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处处可见千花竞艳、百草葳蕤;步入小区、商铺,一派窗明几净、欢声笑语……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康城社区,一根“红纽带”织就一张“为民网”。

  ——纵向上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共产党员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

  ——横向上以社区党总支为统领,建立“联合党委”,吸纳区域内外13家党组织抱团共建。

  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堡垒”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在千头万绪中下好“绣花功夫”?

  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使政治方向不偏离,资源能力有保障,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共建共治共享,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


  2005年12月成立的湖南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龙马社区具有区域大、片区多、单位多、企业多等特点。

  “小社区”如何撬动“大单位”?近年来,龙马社区发动辖区单位联合成立“党建联盟”,建立了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共建清单等“三张清单”,实施“群众点单、支部制单、党建联盟成员接单、群众评单”的互动服务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买菜难”的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龙马社区的居民。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龙马社区党支部发挥“党建联盟”作用,联合湖南省农科院共同商议改造方案,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社区内老旧农贸市场的提质改造。

  走进位于社区内的农科院生鲜市场,通透敞亮、干净整洁的市场内,店铺整齐排列,格外热闹,与之前年久失修、设施条件差、顾客稀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

  共同参与、群策群力,“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让社会治理的活力竞相迸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荷花街道新荷社区,处处井然有序:小区主通道上张贴着内容全面的“红色物业明白墙”;每个楼道口都能看到各具特色的“网格公约”……

  作为老旧房扎堆的社区,新荷社区曾经也饱受“垃圾没人清理、绿地成了菜园子”等问题困扰。“社区、物业、业委会和业主四方,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诉求。”社区住户章女士说。

  如今,通过建立“红色物业联盟”,新荷社区把业委会、物业公司、小区业主等多元主体统领起来,利用联席会议等载体,合力解决小区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2020年1月7日,北京大兴居民李先生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门口高峰时段经常堵车,希望在此处增设一处红绿灯。

  1月9日,他得到大兴交通支队回复:“经研究,将此处纳入人行横道信号灯安装计划,预计5月31日前安装完毕。”

  人民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就是民生大事,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为老百姓干实事。北京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接诉即办”与“吹哨报到”联合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政府服务在互联网时代提速,凸显新时代新气象。

  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这项建议的采纳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所在的生动写照。

  当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已经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彰显“中国之治”新优势。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


  “这次的治理方案,我们的诉求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也真正起到了作用,现在我们小区停车有序,环境变得更好了,居民之间也和谐了许多,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心了。”看着小区的变化,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左岸春天小区居民高海军兴奋不已。

  近日,在左岸春天小区,业主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共同商议解决了小区长久以来困扰居民的乱停车和停车难的问题。

  “通过协商议事这种形式,让群众沟通有渠道、参与有平台,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社区治理更符合居民的诉求,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真正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邢台市顺德北社区党委书记李小倩说。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如今,普遍建立的“有事好商量”机制,让百姓将心声“一吐为快”,助民生“关键小事”好商量、快解决。

  “不到3小时,就解决了居民的4件烦心事儿。”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居民党景芝说,“通过小小社情民意联络站,开展沟通恳谈会,老百姓对社区治理各方面的诉求,有了解决平台。”

  成为一家人,共下一盘棋。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立足群众生产生活现实需要,突出抓好社区治理,带领广大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从各地“有事好商量”机制的建立,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借助互联网搭建起干群交流平台,再到各地争相涌现的民情直通车、居民论坛、民主听证会、民主议政会……一项项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治理的最大共识,形成了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

  “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由基层社会治理的范本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基本经验。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深入推进民主治村,创新发展“三上三下三公开”机制,从收集议题到方案制定,再到最后落实措施,充分尊重民意、吸收民意、表达民意,真正做到让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决策。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看似一件件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秉持“矛盾不上交”理念,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巷子可以窄,治理的路子要宽。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黄瓦街派出所的辖区内,有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宽窄巷子。然而,噪音、油烟扰民,曾是周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派出所一天因这类问题接警十几次。

  对此,由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社区、商家及居民代表发起成立“商居联盟”。大家通过建微信群、开每月例会、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实现自觉管理监督,这类警情大幅下降至每月3起左右。

 
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从“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从“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 2022-10-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喜迎二十大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王立彬、胡璐、田晨旭)从万里长江到莽莽秦岭,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人进沙退”的塞外到重新通航的大运河……行走于在北京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各单元,如同翻阅一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在云南展区最显著位置,一面高5米多、宽6米多的弧形多媒体屏幕墙正在播放裸眼3D视频“大象迎宾”。
 
  视频讲述了2021年云南亚洲象北迁南归的故事。亚洲象一家三口从热带雨林中缓缓走出,开启了一场奇妙旅途,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画卷。
 
  “归来”主题,在各地不断上演,在各展区频繁出现。
 
  在实施十年禁渔的长江,“微笑天使”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物种“归来”了。
 
  在“生态优先天津蔚”单元,通过裸眼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七里海、团泊、大黄堡、北大港四大湿地,白鹭、东方白鹳等鸟类“归来”了。
 
  在华北平原淡水湖泊白洋淀,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归来”了,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华北明珠”重放异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张贵祥对北京展区显示的超大城市减量瘦身高质量协调发展印象深刻,“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水源密云水库及入库支流潮河、白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我坚信,未来会在过去十年的基础上继续欣欣向荣,绘出万里锦绣河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我们身边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百姓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
 
  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曹依帆说,展馆按省份依次展开,让人感受到祖国的绿水青山和繁荣富强,感受到党为了人民幸福而作出的巨大努力。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在中央展区第四单元,整齐摆放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完善的多部法律文书。
 
  “这是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讲解声让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一张照片上:一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全国人大代表站立在票箱前,双手投下庄严一票……
 
  继“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正式写入党章之后,贯彻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等内容写入宪法,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展览墙上一张大幅照片,定格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2020年5月28日下午3时许,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表决通过了民法典。
 
  “绿色原则”为民法典注入“绿色基因”,为世界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告别“九龙治水”,实现“多规合一”,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空间规划,从来都是热门话题。
 
  从中央展区第二单元到第七单元,再到各省份单元,“多规合一”以不同方式形成“变奏”。
 
  第二单元图表显示,我国将主题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第七单元图表指出,“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
 
  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聚焦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聚焦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修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生物安全法、湿地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长江保护法;我国首创河湖长制度,首创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人民法院审理的以污染环境罪定罪的案件年均超过了2000件,而2013年之前每年也就是几十件。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沿着展区移步向前,两张独特的“首发”证书映入眼帘:
 
  2017年3月13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向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发放我国第一张排污许可证;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向参与全国碳市场上线首日交易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门颁发纪念证书。
 
  两件展品,见证着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建设的扎实步伐。
 
  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34.4%,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河北单元,河钢集团智能“无人化”料场图片吸引不少参观者。这是全球首座智能“无人化”全封闭料场。落实“去调转”的河钢集团,已成为我国家电板和汽车用钢重要供应商。
 
  十年来,河北破解“一钢独大”困局、摒弃“黑色增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去’出新空间、‘调’出高质量、‘转’出新动能”,图片和模型展示出河北省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在新疆单元,一个卡通风格的中速永磁智能风力发电机组模型,让不少观众忍不住想触摸一下。这个萌萌的模型,体现着新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眼看过去,像是一面巨大的同心圆镜,壮观!”不止一名参观者说,中央综合展区一张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照片吸引了很多人。
 
  这是我国目前建成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电站内的设计年发电量达3.9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
 
  长6米、宽4米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沙盘,以铜浮雕形式展示了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线路,格外引人瞩目。
 
  十年来,南水北调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在惠及1.5亿人之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
 
  在重庆展区,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亮相,它可应用于平均水深65米的深海海域,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空白,成为我国进军深远海能源开发领域的一大“利器”。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势头强劲,2021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倍,累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参观展览的北京高校老师潘冬子说,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的保护和物种的延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十年来人们感受最深的发展理念。”
 
柯晓宾:守护中国高铁“神经元”   清晨,换上整洁的灰色工服,穿过“风淋房”除尘,来到工位拿起扁嘴钳,调整继电器上每个微小零件……这是继电器调试员柯晓宾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
  39岁的柯晓宾,是有着19年继电器调试经验的“工匠”,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她调试的继电器,是中国高铁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
  一手拿着继电器,一手握着扁嘴钳,工作起来一坐就是一天。柯晓宾拿起继电器对记者说:“这继电器上一共8组接点,24个触片,我们工作中很多接点间距的误差需要控制在0.05至0.1毫米之间;调整触片力度在200毫牛左右。”柯晓宾打了一个比方,“扯断一根头发丝力度大约是1800毫牛。”
  回忆起刚接触继电器时,柯晓宾说没少吃苦。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忍受着一次次检测被退回的打击。刚工作时,一次内部考试,得了倒数第二。“一台都没检测通过,手被钳子磨出了水泡,调着调着就哭了。”柯晓宾说,“那时心里也打过退堂鼓,但没有放弃,一路坚持走了过来。”
  练就本领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坐冷板凳、下苦功夫。
  按照当年的生产任务,每人通常调试二三十台,柯晓宾给自己定了高标准完成40台的目标。每天一早提前到岗,晚上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走。经过长时间训练和工作,她的食指比另外几个手指要粗很多,手指有些变形。经过日复一日的积累,仅半年时间,柯晓宾就成为同期第一个上线、独立生产的信号调整工,岗位上数一数二的能手。
  近几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并在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今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柯晓宾工作的这些年,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她所在的沈信公司生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以每年60万台的产量,保障了大量中国铁路市场需求。
  “一想到我调试的继电器,能用到中国高铁的控制系统上,就感到很兴奋。”柯晓宾说,正是中国高铁的发展,才给她的职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柯晓宾深知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和培育,她也将练就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带动大家共同成长。近年来,她先后带出50名徒弟,培养的青年职工中已经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3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7人。
  2017年,柯晓宾带领16名职工组成了柯晓宾创新工作室。到目前,工作室攻克生产疑难问题项目29个,取得创新成果43项,申请国家专利8项。
  “赶上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高铁尽一份力,我感到特别荣幸。我不光要把自己的本领练得更加娴熟,还要传递给更多人,用汗水和努力建功新时代。”柯晓宾说。
       (记者邹明仲)
   据新华社沈阳10月13日电
方勤:用心用情献身考古事业   1990年初,石家河遗址中的125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被确认,成为该遗址考古学意义上的飞跃,也进一步丰富了考古学家严文明所提出的文明进程“重瓣花朵”论。也正是那一年,一名20岁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学生暗暗下定决心,要为中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奉献一生。
  他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一位常年活跃在田野的考古工作者,一位武汉战“疫”期间的国宝“守门人”,一位介绍中国礼乐文明的文化使者。
  回忆起当年实习的一幕幕,方勤依然记忆深刻:“在谭家岭进行发掘的时候,严文明先生带领赵辉、张弛先生一起确认了125万平方米的城址和大型聚落。我非常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时刻,也坚定了我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初心。”
  20世纪70年代,“国宝”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发现引发了业界对于“曾国之谜”的探寻。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上,10余年来,方勤组织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等系列考古,接续“挖”出一个曾国。去年底,“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常设主题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与观众见面,近500件文物串珠成线,娓娓道出未被史书所记载的曾国700余年历史文化。
  在方勤的带领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博物馆在考古发掘研究、展览展示、传承弘扬等方面硕果累累。方勤带队远赴俄罗斯、意大利等地举办展览,介绍中国礼乐文明;持续挖掘荆楚文化内涵;10年间,湖北9个项目获得“十大”或“六大”全国考古界最高奖项。
  回望2020年初,武汉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国宝的“守门人”,方勤和75名“战友”一起,在湖北省博物馆封闭值守80余天,24小时轮班,最终保护了全馆文物万无一失。
  两年来,全球疫情带来出行和游览方式的改变,让文博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深度探索“博物馆+”的未来方向。“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我们应深挖馆藏文物内涵,让博物馆+文创、+旅游、+教育,把博物馆热融入当代生活。”方勤说。
  多次亮相《国家宝藏》《考古公开课》等科普性节目,方勤频频走进公众视野。“如果把我们看作是文化推广的一个符号或使者,在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发挥一定作用,这样的‘网红’值得去做。”方勤说。
  近年来,方勤先后获评2020年“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得知自己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博物馆和考古工作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化自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身处这个好时代,我倍加珍惜,理应履职尽责,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记者喻珮)据新华社武汉电
梅玫:守护未成年人向阳而生   “姐姐,我知道错了,我会好好改。以后想买台挖掘机,赚钱养弟弟……”“我听姐姐您的话,每天都坚持锻炼和看书,每周都会给爸妈打电话报平安,我现在一直都遵规守纪,还有很多打算……”
  这是一些曾经“迷途”的未成年人写给一位检察官的信。她,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梅玫。
  2003年,梅玫考入大渡口区检察院,开始接触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场庭审深深触动了梅玫。涉嫌抢劫的未成年人小何在庭审中失声痛哭:“我不知道这是犯罪,如果知道,我肯定不会去干的。”
  在坚持公平正义办案的基础上,能否为未成年人“多做一点”?梅玫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仅仅“就案办案”远远不够,需要做更多的事前预防工作,避免孩子走上犯罪道路,也帮助走错路的孩子回归社会。
  为此,从2004年开始,梅玫和同事一起创立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探索办案、帮教、预防、保护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机制,编绘图文并茂的《莎姐讲故事》普法宣传读本,设立“莎姐”热线、“莎姐”信箱、“莎姐”谈心室等,让“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成为服务未成年人的“心灵港湾”。
  2012年,未成年人小文为朋友“出头”刺伤他人。小文为自己冲动的行为悔恨不已,背上了心理负担,担心以后难以在社会立足。梅玫牵头组建了专门的帮教小组,请心理咨询师为小文进行心理疏导。小文逐渐放下了包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现在,他还不时与梅玫交流自己的近况。
  一些未成年人喜欢给梅玫写信,梅玫仔细回复每一封信,她还把这些信当作“宝贝”收集起来。“从来信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未成年人成长蜕变的过程。”
  随着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的深入,梅玫意识到,“莎姐”的工作触角可以延伸至受害的未成年人,以及普通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子女。
  梅玫还记得,10岁女孩小丽来到“莎姐”谈心室寻求帮助。因为受到犯罪分子不法侵害,这个原本开朗活泼的女孩出现幻觉,并有轻微自闭。梅玫心疼不已,请来心理咨询专家为她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每次治疗时,梅玫都会给小丽一个鼓励的拥抱。“姐姐,我好喜欢你,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没人像你这样抱过我,我感到很温暖。”最后一次谈心结束,小丽主动抱住了梅玫。
  梅玫说,从爱出发,认真办好每一起案件,让“莎姐”成为关爱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解决法律问题的知心品牌,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
  如今,“莎姐”青少年维权岗从最初的7人小组,扩展到重庆市三级检察院共同参与,416名“莎姐”检察官、1678名来自社会各界的“莎姐”志愿者充实到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队伍中。
  “我愿一直都做少年们心中值得信任的‘莎姐’检察官,守护他们向阳而生……”梅玫说。
   (记者周文冲)据新华社重庆电
刘秀祥:激励山乡学子追逐梦想   最近几年,每逢新生开学,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秀祥都要给学生讲述自己背着母亲求学的故事,还会带他们去看自己小时候住的老屋。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要“相信奋斗的力量”。
  4岁那年,刘秀祥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为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疾病。“为了照顾母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刘秀祥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山东省的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
  上大学期间,尽管刘秀祥的手头并不宽裕,但他也没停止帮助他人。他将部分兼职收入寄回贵州,来资助初中时捡废品认识的三个孩子上学。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一开始并不打算回来。”刘秀祥说,当时想着自己和母亲过得好就行了。但有一天,他接到了自己资助的孩子打来的电话,说不想读书了,他反复劝解也没有效果。
  这通电话,深深触动了刘秀祥的心。他意识到,像这样初中就辍学的孩子,家乡应该还有不少。于是,2012年刘秀祥辞职回到家乡望谟任教,他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为了劝学,刘秀祥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他常常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寨劝学。此后,刘秀祥跑遍望谟县的各个乡镇,骑坏了七八辆摩托车,1800余名学生因他重返校园。
  从教十年来,刘秀祥除了做好日常教学等工作外,还到全国各地开展励志演讲。截至目前,刘秀祥已开展公益演讲2000多场次,用自己的事迹激励更多人追逐梦想。
  “上学时我遇到困难,会向他求助,他的故事鼓舞着我前行。”曾经得到刘秀祥帮助的王代分说,她上高三时,刘秀祥来到她所在的学校任教,特别关注贫困学生。
  在王代分的眼里,刘秀祥是一个很阳光、温暖的人,跟他交流往往能给人正能量。在刘秀祥的精神感召下,她毕业后也选择回老家望谟县工作。
  刘秀祥也继续在物质上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20年,刘秀祥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包括励志演讲、教师培训、学生德育教育和贫困学生资助。
  近日,记者来到望谟县实验高中时,刚好碰到刘秀祥工作室在组织学生发放最新一期的社会帮扶资金。目前,刘秀祥工作室累计牵线对接资助学生4000多人,资助资金超过1000万元。
  精准施策,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智志双扶”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近年来,许多像刘秀祥一样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山乡学子背后的坚强支撑。
  “现在的学生,比我上学的时候要幸福得多。”刘秀祥说,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从义务教育到大学的系列教育保障措施,社会帮扶也越来越完善。
(记者施钱贵、周宣妮)新华社贵阳电
王海旭:用忠诚护卫香江蓝天   “目标贴近海面向我飞行,接近抗击最低点……”盛夏的一个深夜,一场多军兵种检验性对抗演练拉开战幕,目标雷达捕捉到袭来的“敌机”。“3发导弹,连续抗击!”随着王海旭一声令下,导弹精准击中目标。
  用忠诚护卫香江蓝天,这是党的二十大代表、驻香港部队某团防空营营长王海旭最大的心愿。从西北边陲,到白山黑水,再到香江之畔,18年军旅之路,王海旭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好男儿,来当兵!”回忆当年,王海旭告诉记者,正是征兵海报上的这6个字激励正在大学读书的他携笔从戎,在部队入党并考入空军工程大学。
  从排长到副连长,又从连长到某室主任,参加了“蓝盾”“金飞镖”等系列重大演训任务,王海旭在空军某地空导弹旅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成为全旅谋战研战的骨干力量。
  2019年底,经过层层选拔考核,王海旭被选调到驻香港部队某团任防空营营长。防空营教导员王栋梁非常理解这位新搭档的处境——长期在西北、东北等地执行防空任务,来到香港后,曾经引以为傲的“拿手活”遭遇陌生地域环境的“拦路虎”。
  “作为营长,我的职责就是带领全营提高遂行任务本领,确保一有任务,能够迅即行动、弹无虚发,守护香港空防安全。”王海旭说。为了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他白天钻进兵器车反复试验操作,晚上一帧一帧地复盘历年对抗视频,宿舍墙上挂着一张张模拟抗击流程,以便随时学习和模拟战术训练。
  3个月后,王海旭对全营数十种专业如数家珍,数十台装备性能参数都能达到“一摸准”“一口清”。
  2020年秋,王海旭首次带队赴某海域执行演习任务就碰到难题——在海杂波干扰下,搜索雷达开机后屏幕上满是雪花。在王海旭带领下,他们成立技术攻关组,天天铆在海边阵地上搜集数据、分析波形、研判规律。
  终于,在大量数据对比分析中,原本杂乱无章的雷达噪点图变得有章可循,海杂波对弹炮系统的影响也被一个个排除。地空模拟对抗时,王海旭带领官兵精准识别出责任区内的空中目标,综合评分位列9个任务分队第一名。
  “近年来,我们不仅利用重大演训活动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验证,有效解决了一批重难点问题,还积极发挥驻军编成优势,整合防空装备资源、加强联合防空训练,在体系作战、整体制胜上迈出了一大步。”王海旭告诉记者。
  王海旭领衔创新的一系列战法得到上级表彰,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所在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作为一名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亲历者,王海旭深刻感受到部队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引下,我一定履行好代表职责,扎根练兵备战一线,当好党和人民放心、香港同胞信赖的‘香江卫士’。”王海旭说。
     (记者于晓泉、刘一诺)
   据新华社香港10月13日电
王书茂:带领乡亲保护好“祖宗海”   他是大海里谋生计的普通渔民,一辈子行走在南海的风里浪里;他是渔民里的佼佼者,带领渔民共同富裕;他是为国护海的模范,踊跃投身于南海维权斗争和南沙岛礁建设。他,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海南省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
  潭门镇,位于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潭门渔民自古以来就在南海上耕海牧渔,生活全靠大海的馈赠,南海是他们心中亲切的“祖宗海”。
  王书茂18岁就跟随父辈闯海。1985年南沙渔业生产恢复,王书茂是最早一批到那里捕鱼的渔民,并主动加入海上民兵组织。 
  作为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对维护国家领海主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对我国南沙岛礁的形状、结构以及水文、气象等情况十分熟悉,他不断增强民兵连应急处突能力,时刻准备冲在南海维权第一线。
  在南沙相关岛礁建设中,王书茂主动请缨参与政府组织的开发,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
  为国护海,他可以豁出命。1998年1月的一天,王书茂带领民兵连运送物资途中突遇9级狂风,4米高的海浪击打木船,他沉着指挥。渔船在海上漂了4天4夜,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说:“个人安危事小,建设岛礁事大。就是把命丢了,也要把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海上、岸上,他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职责。出海时,王书茂会毫无保留地指导青年人学开船、潜水、抓鱼,带领渔民兄弟共同致富。每遇渔民遇险,王书茂也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人。据不完全统计,王书茂组织渔民抗击台风、开展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600多人次。
  2013年,政府号召潭门渔民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在渔民们担心投入资金太大顾虑重重之时,王书茂第一个站出来承包了一艘850余吨的钢质渔船。近年南海渔业资源衰减,保护海洋生态意识增强,潭门上百艘木质渔船需转产转业,王书茂又带头将自己的两艘渔船租赁出去,发展休闲渔业,带领群众探索致富新思路。
  如今,潭门镇的休闲渔业蓬勃兴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特色民宿远近闻名,海鲜餐饮店发展达167家。曾经默默无闻的潭门镇已成为南海渔业文化旅游名镇,年均接待游客量160万人次。
  2021年,王书茂被推选为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60多岁的王书茂再一次带头为渔村群众探寻出一条海水养殖业的新路,如今已带动40多个渔民投资建设了33个工厂化养殖场,养殖的东星斑、东风螺行销国内多个省市。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王书茂广泛收集群众呼声和建议。他说:“没有党、没有南海就没有我今天,我将继续带领乡亲们保护好我们的‘祖宗海’,发展产业,共同致富。”
  (记者赵叶苹)据新华社海口电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病毒变异的趋势如何?现有防控方案能否应对?各地怎样更好落实“九不准”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系统做出回应。
  全国多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风险总体可控
  “近期,我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但总体可控。”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司长雷正龙介绍,新疆疫情出现反复,但总体可控,内蒙古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病例数显著下降,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宁夏、西藏疫情稳定向好。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加强统筹调度,指导各地落实国庆节前后疫情防控措施,派出工作组强化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山西、西藏等地疫情防控力量。
  “各地要压实‘四方责任’,实事求是,及时客观报告、公布疫情数据,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雷正龙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动态清零”总方针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决定
  “中国政府所实行的‘动态清零’是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这个总方针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断,而不是消灭病毒。”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我国人口总数大,老年人口比例高,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同时,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
  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制度优势、信息化优势,中国卫生健康系统防控救治能力,物资保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的能力……梁万年表示,我国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和能力,应该坚持“动态清零”,用最少的生命损失和代价换取最终胜利。
  落实“九不准”要求,防止层层加码
  针对群众关心的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雷正龙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群众投诉工作,由多部门组成的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目前每天及时转办、督办地方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接收到群众反映的相关情况。对此,雷正龙说,要加快做好精准流调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雷正龙表示,下一阶段,专班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发现地方违反“九不准”等疫情防控要求的,坚决督促整改到位,既要抓好疫情防控,更要服务好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变异株致病力没有明显改变,第九版防控方案依然有效
  近期,我国内地首次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分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研究发现,自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以来,新冠病毒的变异速率明显加快。
  据介绍,奥密克戎BF.7亚分支本质上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该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明显改变或增强,是否会成为下一阶段全球优势毒株还需要进行观察。
  董小平说,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在不出现病毒致病力明显改变、现有疫苗保护效力明显下降的前提下,现行的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可以满足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求。
  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感染
  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4亿剂次,覆盖人数超13.34亿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超2.39亿人。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继续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依然十分关键。
  针对各国普遍关注的新冠后遗症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发生在轻症病例。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一般来说,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远远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的人。
美式抗疫的“鸵鸟心态”贻害无穷   新冠疫情仍在美国蔓延。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数据,目前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9600万例,死亡逾106万人,超过了美国在南北战争和二战中死亡人数之和,而且数字还在继续上升。美国目前每天仍有数万人感染,数千人入院,数百人死亡,而美国政府却无视疫情持续蔓延、刻意淡化疫情,这种“鸵鸟心态”和做法对民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美国媒体和专家担心,美国政府淡化疫情,可能会导致许多州及地方政府、商家和教育机构等放弃所有防疫措施,放任病毒传播。美国新冠疫情蔓延,不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还给民众健康带来长期隐患。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近五分之一新冠感染者痊愈后仍有后遗症,包括疲惫、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认知困难、慢性疼痛、感官功能异常、肌肉无力等。《洛杉矶时报》日前刊登医学教授埃里克·托波尔的评论文章说,如果假装疫情已经结束,“我们将很脆弱”。
  淡化疫情,还会加剧新冠病毒变异风险。新冠病毒变异和进化存在不确定性,感染病例越多,变异机会就越大。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近日警告美国人不要放松警惕。冬季本就是病毒多发期,目前欧洲的新冠确诊病例正在快速增加,而根据美国2021年的经验,卫生专家预计美国新冠疫情可能再次出现新一轮大范围传播。“断然认为我们已经完全渡过难关会显得过于傲慢。”福奇警告说。
  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防疫乱象丛生。抗疫被党争操弄,“救人”让位于“救市”,“最大抗疫失败国”名副其实。究其背后,美国政府在公共卫生治理上的严重失能是重要原因,更深层则是美国许多政客从骨子里漠视民众健康,甚至信奉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放任老弱群体被疫情夺去生命。白宫新冠病毒应对工作组前协调员德博拉·伯克斯在《无声入侵》一书中爆料,为了逃避责任,“白宫西翼一些人认为,我们做得越少,那么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们要负的责任就越少”。
  美国如此抗疫,贻害无穷。抗疫失败已严重危及美国民众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新冠连续两年成为美国第三大死因。美国平均预期寿命两年降了近3岁,到2021年已降至25年最低水平。抗疫失败还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远危害。医疗成本上升、劳动力减少、贫富差距拉大等新冠疫情带来的众多社会“后遗症”,正在严重拖累美国经济、撕裂美国社会。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约1600万处于工作年龄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有新冠后遗症,其中200万至400万因此失业。
  不久前,大批美国抗议者聚集在白宫北侧举行示威活动,谴责政府忽视新冠疫情。然而,就像叫不醒装睡的人,再多呼吁恐怕也难以改变美国政府抱着“鸵鸟心态”、搞“躺平”式抗疫。防疫不力显示出美国的制度性弊病已入膏肓,美国政府再难以掩饰其失能。
            (记者乔继红、李蓉)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均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二十强   新华社伦敦10月13日电(记者杜鹃、许凤)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12日公布2023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均位列排行榜前20名。
  跻身前1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其中清华大学位列第16,北京大学位列第17。
  除上述7所高校外,还有4所中国内地高校跻身前200,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
  本年度共有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799所大学上榜。英国牛津大学蝉联榜首,美国哈佛大学位列第二,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三。
  英国《旗帜晚报》援引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菲尔·巴蒂的话说,尽管西方大学仍然在排名中占主导地位,但东亚和中东地区的大学排名正日益取得进展。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质量正在日趋平均。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以教学、研究、知识传授和国际化视野等多项指标衡量大学综合实力,被视为比较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
1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年平均增幅达12%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赵文君)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1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年平均增幅达12%;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九成;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幅超过50%。
  这是记者13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的。2020年以来,通过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保市场主体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展现更大韧性。持续增长的个体工商户为稳增长稳就业提供重要支撑。2022年1至8月,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359.1万户,保持同比6%的增长。同时,个体工商户也是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截至2022年8月底,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第三产业占比近9成。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新个体经济”降低了创业就业成本,带动了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更好地发挥了个体技能优势,成为个体经营者融入经济网络的功能节点。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伴随市场主体总量的持续增长,结构和质量的同步优化升级,成为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四新”经济企业增速高于同期企业总体增长水平,成为市场经济的新增长点。
今天,我们入队了
今天,我们入队了

( 2022-10-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0月13日,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高年级的少先队员在入队仪式上为新入队的同学系红领巾。当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3周年纪念日,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497名小学生系上红领巾,光荣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金牌老将”长二丙成功发射5米S-SAR01星
“金牌老将”长二丙成功发射5米S-SAR01星

( 2022-10-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0月13日6时5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5米S-SAR01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许春雷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宋晨)10月13日上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5米S-SAR01星(又名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首飞40周年纪念日后执行的首次任务。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高家一介绍,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服役时间最长的运载火箭。作为一名“金牌老将”,其技术状态已经稳定成熟,在此基础上,研制人员结合这次任务进行了一些优化改进。
 
  “今年是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之年。”高家一说,面对人员紧张以及疫情影响等难题,研制团队搭建起了前后方联通沟通平台,部分人员留守后方,为前方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兼顾该型号后续发射任务的大量设计工作,实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更好保障高密度任务如期推进。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43次发射。后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仍将开启高密度发射旅程。
 
  本次发射的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东方红卫星公司负责研制。国家航天局负责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工程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发射许可审批,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负责工程大总体工作,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等用户部门负责各自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
 
  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业务卫星。该卫星运行于高度500公里、倾角97.4度的太阳同步轨道,采用CAST2000平台,主要配置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有效载荷,可获取全球5米分辨率S波段雷达图像数据,将广泛服务于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地震等行业,进一步满足相关领域中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供给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该卫星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创新体制,载荷核心性能指标得到大幅提升,星上数据传输、图像精度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星上配备的应急数据处理系统可实时生成指定区域的图像、水域监测数据和溢油检测数据,极大提高了防灾救灾和环境保护的应急数据时效性。
 
  据悉,本次发射任务,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按分工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场及测控系统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