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财经

04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05版:新华国际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关注·文化

08版:新华关注·家园

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强调 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强调
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13日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习近平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2008年起,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至今已发布“中国好人榜”150期,共有16228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在黄山风景区分别从事环卫保洁和迎客松守护工作,2012年和2021年先后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近日,李培生、胡晓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表达了为守护美丽黄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回 信
回 信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李培生、胡晓春同志: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习近平

  2022年8月13日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掌握核心技术,这条道路必须走
掌握核心技术,这条道路必须走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的南昌大学,考察了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由江风益教授牵头研究的“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实验室研究成果介绍,察看芯片制作流程,了解实验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情况,并参观了南昌光谷展厅,肯定他们攻科研难题和抓成果转化决心大、目标高、工作实、成效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


  早上8点,到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采访江风益,我们扑了个空。他的学生告诉我们:“你们找错地方了,江老师很少待在办公室。”

  这个研究中心位于南昌高新区,3层楼里有装备制造、材料生长、芯片制备等6个实验室。“哪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就会出现在哪。你们只能打他手机了。”

  手机接通,那一头传来带着江西口音的普通话:“我在一楼的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间这儿,今天忙得紧!”

  走进实验室,7台MOCVD设备整齐排列。它们是半导体照明芯片的关键材料制造设备。最大的设备前面,一个穿着白色防尘服、中等个头的人,正在给大家做指导。

  设备指示灯一闪一闪,操作台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变化。“做实验就得不断去试错。”做讲解的人提高了声音。他就是江风益。

  59岁的江风益是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可他更愿意别人叫他“江老师”——他喜欢这个称呼。

  我们叫了一声“江老师”。他招手示意我们在旁边坐下:“你们等等。这会儿我们黄光LED的实验正遇到一个难题呢。”

  发光二极管,英文简称LED,是一种常用的发光器件。黄光LED,是江风益这几年主攻的关键核心技术。它无需稀土荧光粉、无蓝光危害,被视为可能取代当前“蓝光LED+稀土荧光粉”的人造照明光源。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转遍实验室,我们又跟着江老师走进三楼办公室。

  脱下防尘服的江老师,白衬衫被汗湿透了。“现在科研条件多好啊!”他指指窗外,“我们从南昌大学校园里搬到高新区,这个实验楼有近9000平方米。刚起步时,实验室只有60平方米,借了60万元买设备,就开始研究蓝光LED。”

  拉上窗帘,打开屋里的灯,话匣子就从这满屋的“光”开启。

  “这个天花板吊灯就是我这里研制的,以人眼比较舒适的红、黄光为主。”江老师“开课”了:从煤油灯、白炽灯、荧光灯到蓝光LED,以前一次次照明技术都是由国外定义。

  “比如,煤油灯叫洋油灯,就是因为当时灯油是进口的。LED照明技术也是在国外获得突破,但我们不能一直点洋LED灯!”

  今天广泛应用的蓝光LED,在本世纪初核心专利还被国外垄断。这深深刺痛了江风益。

  他决心另辟蹊径,选择在硅衬底上长材料做芯片。这一过程工序繁多,仅材料结构就有70多层、生长程序有100多步,涉及2000多个参数。

  “每个参数都是一个变量,每次调整都是一次试错,找到最优方案,要经过成千上万次试错。”他说。

  这条“追光”之路,江风益走了19年。他成功研制出硅衬底蓝光LED材料与芯片技术,让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蓝光LED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打开桌上一盏柱形的台灯,柔和的黄光铺洒在桌面上。江老师高兴地拍拍它:“这是金黄光LED,更好也更难的LED照明技术!”

  2011年,江风益在主攻蓝光LED的同时,已把目光投向了黄光LED。但在国内外科研人员面前,有一个“黄光鸿沟”——黄光光效大幅低于蓝光,光效难以突破10%。

  拉开抽屉,江风益拿出厚厚一摞日记本,里面记的是每一天的科研进展。这个习惯,他保持了近30年。

  翻开最上面的日记本,在一页“9.4%”的数字下面,江风益重重画了几道线:“这是一道坎。”

  当时,实验室有4台MOCVD设备。江风益拿出3台做蓝光,1台做黄光。“投入很大、前途未知,我步子不敢迈得太快。”

  但这台机器上做出的黄光光效,就停在了9.4%。

  “我当时有过迟疑,心想这条路能走通吗?”江风益把日记本往后翻。

  日记本里,多是一天一页的科研数据。但2016年2月3日那一天,江风益写了密密麻麻5页。他记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与嘱托。

  “我们决定拿出3台设备做黄光,干起来!”江风益站起来,给我们翻柜子里的文件,“你们看,国家的支持多起来了,省里、市里的扶持政策也有了,赶上这样的好时候,我们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呢?”

  江风益和团队“钉”在了实验室。饿了,在实验室吃盒饭;累了,找地方打个盹。“曾经最长有一星期没出过大楼。”他指着屋里那张床说。

  40天后,光效就突破了“黄光鸿沟”,达到12.2%。但后来,这个数值又不动窝了。

  “就知道,这个鸿沟没那么好跨!”江老师说到这里顿了顿,“我经过思考提出,改设备!拿进口的MOCVD设备‘开刀’,大家听说后都说我胆太大。”

  一个多月里,他带着两名设备专家和一批工程师加班加点,6次大改、10多次小改,硬是让MOCVD的性能大幅提升。

  2016年5月5日,接近百天的攻关后,江风益一早来到实验室。大家都盯着屏幕,新设备制造的芯片和器件测试结果出来了——17.2%!

  有学生大喊起来。一向内敛的江风益也高兴地鼓起掌。

  “12%的时候我心里还没底,到了17%,说明这条路可行。”

  那天的日记是怎么写的?

  “2016-05-05,结果:光效达17%……如果进一步优化,就有希望达到25%以上……”

  猜到我们在想什么,江老师说:“我觉得离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还差得远呢,不能骄傲。”

  2016年10月26日21.4%、2018年7月16日24.3%、2020年11月25日27.9%……黄光光效一次次突破,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江风益的“追光”之路还在延续。这两年,他们不断提升黄光光效,也加快了成果转化。站起来向窗外看,老江指着不远处的艾溪湖公园金黄色景观灯说:“那就是我们的金黄光LED,已经实现了量产。”

  天黑了,我们起身告别。“今天不能留你们吃晚饭了。”江风益歉意地跟我们握手,也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我们在黄光上又有大突破,在特定工作点最高光效达50%以上!”

  江风益送我们下楼,只见研究中心大厅墙上写着六个红色大字:多发光,少发热。

  他特意停下了脚步说:“这句话有三重含义:一是在LED领域,要多发光就要少发热;二是为人处世要潜心做事,少头脑发热;三是在科研中要耐得住寂寞,少凑热闹。”

  挥手告别,江风益转身又走进了实验室。

  (记者郭强、余贤红) 新华社南昌8月14日电

 
为了雪域百姓的健康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七年观察
为了雪域百姓的健康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七年观察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拉萨8月14日电(记者李键)“宣医生,医院有个输尿管结石患者急需手术,您能过来主刀吗?”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电话,宣寒青赶到医院很快完成了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一台手术,拉开了他援藏工作的序幕。

  这是日前发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故事。作为上海市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宣寒青,在上一任泌尿科援藏专家的基础上,对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泌尿科开始新一轮的“包科对口支援”。这种“以院包科”和人才“组团式”选派模式一改过去医疗援藏短期分散的情况,通过持续不断的医疗人才接力,形成团队优势、发挥整体效应,为雪域高原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培育一批实力强劲的医院,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医疗服务。

  3年援藏期间,北京友谊医院援藏干部、北京市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孙树学协调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增加骨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5个“以院包科”科室,让拉萨市人民医院“以院包科”科室增至9个。

  新模式带来了新变化。基于学科建设和医疗人才支撑,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了很多新技术和新项目,其中儿童髋关节畸形矫治、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等30多项技术填补了自治区技术空白。一大批本地医生在援藏专家“传帮带”作用下开始独当一面,已独立开展急性心梗支架植入术等大量三四级手术。

  通过陕西省援藏医生的“传帮带”,阿里地区普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尼玛次仁基本掌握了阑尾切除术、乳房良性肿瘤切除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常见外科手术。

  “以前医疗援藏比较零散,每个医院也就四五个援藏医生,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难以形成合力。”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对口支援办主任匡雪莲表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疏通了援藏省市与西藏的医疗联系,通过周期性的持续援助,保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不间断,提高了医疗队伍素质和科研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来自祖国各地的7批次、1300余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模式,为西藏培养了不同层次医疗骨干2400余名。与此同时,西藏各级医院选派1800名本地医务人员赴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学习进修。“引进来育种”和“走出去取经”两种模式双管齐下,助力雪域高原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截至2021年底,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疗,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68.2岁提高至72.19岁。

  数字化浪潮下,远程医疗成为一种新业态,让西藏患者可同步获取内地省市优质医疗服务。2020年5月,在援藏医疗专家的努力下,拉萨市人民医院与西藏联通公司成立西藏首个5G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2020年12月11日便进行了全区首例5G智慧医疗远程会诊。拉萨市人民医院医生通过5G视频系统,向北京友谊医院专家介绍一名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会诊过程及诊断难点和疑惑,根据指导意见制定了下一步治疗方案。

  7年不懈努力,“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和资源从最初在“1+7”医院派驻,发展到如今向13家县级人民医院延伸。内地省市优质资源逐级下沉到西藏基层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句话里见信心 “国际纺都”浙江柯桥一线走访
三句话里见信心
“国际纺都”浙江柯桥一线走访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何玲玲、方问禹、殷晓圣


  年纺织品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贸易覆盖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轻纺城年交易额达到3000亿元、占比全球四分之一……在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国际纺都”行情怎么样?

  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记者走访有“国际纺都”之称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感受到另一种坚韧不拔、逆势而上的“热气腾腾”。

“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9年外贸出口规模12.6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锐减至8亿元,2021年强势恢复到12.8亿元,今年上半年8.8亿元、全年预计达到16亿元……数据刻画着外贸市场起伏,绍兴凯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海明却显得从容。

  从纺织内销企业会计起步,到担任外贸公司总经理,再到创业16年,经历过不少风浪,他学会了无论在顺境逆境,都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一刻都不敢放松,每年休息日不到10天。”罗海明告诉记者,外贸接单、质量把控、流程优化、市场调研、带徒弟,这些事他都亲力亲为、一清二楚。有了这份踏实,遇到再大困难,也能挺过去。

  “办法总比困难多”——带着记者在面料、设备与货车之间穿梭,这是柯桥纺织业“老板们”说得最多的话。专注行业数十年,他们清楚困难是常态,与其“长吁短叹”,不如把精力花在“想办法”上面。

  1992年,“绍兴轻纺市场”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个冠之以“中国”的轻纺专业市场。30年来,从摇着船橹的“水上布市”,到大胆开辟“马路市场”,再到建设现代化“国际纺都”,柯桥纺织拔地而起,靠的就是这种“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心与坚韧。

  浙江力笙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时间不长的纺织贸易企业,创业团队多是柯桥外地人,彼此是同学、同乡。采访座谈时,清一色的“80后”管理团队说,企业总是在困难中加快成长。

  “我们生意要做五六十年,一两年不赚钱或者亏钱,这有多正常。”谈到信心,企业董事长刘永勤说,他是浙西南山区青田人,“山里人”不会轻易低头,能吃苦、能吃亏、人厚道,因此链接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共御风浪。

  这家企业以前做低货值面料出口,“跑量”为主很吃力,附加值还不高。在疫情倒逼下,企业去年初转型做中高档面料贸易,没想到业务量不减反增。这次经历让企业破除了“心理障碍”:勇敢走出“舒适圈”,会发现外面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创立34年来,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全球疫情等。企业董事长杨来荣、总经理杨卫是“父子档”,专注于窗帘布艺,在打造品牌、内外销并重、拓展电商等方面各展所长。

  “形势比较难,但依旧有信心。”67岁的杨来荣告诉记者,正是被困难倒逼,企业更早布局电商,今年以来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增速达到50%。

“优势在转型中扩大”


  绍兴莱茵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疫情之前每年业务规模约4000万美元,而近两年已经降至2000多万美元。企业主要面对西非、南美、东南亚市场,感知到当地消费力有一定下滑。

  记者在柯桥走访发现,以往更多依靠价格优势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抗风险能力较弱,在疫情下压力较大,其中一些退出市场。

  在墨尔本大学毕业后,绍兴创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龙选择回乡创业。在他看来,柯桥数以万计的“蚂蚁雄兵”从事绣花、烫金、压皱、贸易等环节,既竞争又协作,伴随市场荣枯有所起伏,但总能在低潮过后“春风吹又生”。

  柯桥区商务局介绍,今年柯桥退出的市场主体有5000多家,而新设达到1.5万家,净增近万家,这表明柯桥纺织业依旧充满生机活力。

  受访企业认为,柯桥纺织业的优势,一定是在转型升级、有机更新中不断夯实。经历一轮又一轮的产业洗牌,柯桥纺织的国际地位、比较优势一直保持提升。

  一是集聚数以万计、触角灵敏的“门市部”。它们立足国内应用场景,在人来人往中精准捕捉消费市场动态,这是柯桥面料、印花研发优势的源泉。目前,全球纺织业新产品开发70%以上来自中国,其中约70%来自柯桥。

  二是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从原料、面料到花型设计、研发,再到针织、染整等加工环节,柯桥有数量庞大、技艺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叠加周边区县及长三角地区配套,产业链优势在疫情下更加明显。

  2019年至2021年,柯桥外贸出口增幅超过30%。今年上半年,柯桥实现出口619.53亿元,同比增长31.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浙江全省、绍兴全市18.2、11.1、1.3个百分点,出口总量创历年同期新高。

  在意大利生活10年后,浙江伊夫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鑫回到柯桥创业,企业营收近年保持快速增长,去年达到5亿元,今年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柯桥面料新品开发,处在全球前沿。”周鑫举例说,以布料为主、成本下降30%的羊毛纱,有发光效果的圣诞装等新品,成为今年外贸“爆款”。

  “夏日炎炎、行情下行,但信心不减,努力做个合格的外贸人”——绍兴木林森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段文字,配图是厂区内正在排队的集装箱货车。

  这家外贸企业创立以来一路高歌猛进,营业收入连续13年保持增长15%~20%,去年出口规模达到2.5亿美元,成为柯桥纺织外贸领军企业之一。

  “接下来,要把更多力气放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增效上。”企业董事长黄勇说,从政府“要你创新”到“我要创新”,企业逐渐意识到高质量发展,未来必须在“效益比拼”中提高竞争力、附加值。

  受国际局势影响,绍兴希源纺织品有限公司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等地贸易出现萎缩。企业董事长邬兰锋分析说,近年来韩国、日本纺织业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出去,立足服务优势,做贸易中间商,赚取较高利润,这也是柯桥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政策帮在点子上”


  8月6日,由柯桥区政府建设的柯桥区开行中欧(义新欧)班列项目开工。在杭州海关支持下,该项目将配套建设铁路类海关监管点。

  柯桥中国轻纺城作为全球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场,随着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物流增效需求凸显。记者了解到,该海关监管点建成之后,柯桥出口货物能直接通过铁路口岸报关,可以走义新欧的中欧、中亚班列向西,也可以通过海铁联运向东出海。

  柯桥区委书记陈豪表示,近年来柯桥推出系列举措,短期精准化解企业难点痛点,中长期通过设施建设、制度改革、服务提升等,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驱动纺织外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二季度,柯桥两次出现疫情,当地快速反应,均在一周内化解风险。期间,绍兴创彩针纺科技有限公司一些原料入库、成品出库受阻,驻企服务员余颖璐了解情况后,帮助联系周边加工厂重新采购加工,并与有关部门沟通衔接高速路口、港口,确保外贸通道流畅。

  柯桥区委组织部表示,通过推进“三驻三服务”机制,即驻村指导员、驻社指导员、驻企指导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能在疫情下点对点帮助群众解决个性化难题。

  为了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财务成本,柯桥推出“留抵退税直达快享”政策,受到企业普遍点赞。

  “对企业来说,现金流就是生命线。”绍兴东伸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宇鸣说,疫情下企业财务回款速度慢、资金链收紧,有关政策“帮在点子上”,企业当天收到留抵退税490多万元。

  今年以来,柯桥区财政、税务、经信等部门构建跨部门滚动式会商研判机制,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并对重点企业采取名单式管理,定向辅导、分门别类推送优惠政策,及时核准“退、缓、减、免”。上半年,柯桥区为企业降本减负总额达到48.2亿元。

  此外记者走访发现,得益于政府提前引导,柯桥规模企业大多在厂房楼顶装配光伏发电设备。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企业光伏发电规模占比达到15%,提前缓解用能压力。

 
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写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表之际⑤
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写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表之际⑤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顺应历史大势,勇担时代责任。《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清晰阐明按照“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后的光明前景,为广大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光荣伟业注入信心和力量。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祖国大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更有条件、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让两岸同胞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驾驭复杂局面、战胜风险挑战的综合实力和必胜信心,完全有能力推动祖国统一大业阔步前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实现和平统一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一个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赢的方案。我们将继续团结台湾同胞,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解决两岸政治分歧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继续推动由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的代表性人士开展民主协商,共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大计。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必须遵循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这一重要途径。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要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依法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要不断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密切两岸交流合作,进一步拉紧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利益联结,才能不断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厚植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必须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进程的图谋和行径,都将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必须团结台湾同胞共谋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天亲,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愿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创造条件加强两岸交流交往,不断加深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逐步减少他们的误解和疑虑,进而走出受“台独”煽惑的历史误区。广大台湾同胞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深明大义、奉义而行,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将给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新的基础,将给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机遇,将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后,台湾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之福,也是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之福。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但只要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第六届丝博会在西安开幕 杨洁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六届丝博会在西安开幕
杨洁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西安8月14日电(记者杨一苗)8月14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杨洁篪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9年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展现出愈加旺盛的生命力、愈加强劲的吸引力。中方倡议各方要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共同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共同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共同打造标志性民生工程,坚定不移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增长,努力将“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杨洁篪强调,中国愿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同所有国家发展良好合作关系,将一如既往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中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任何势力无法阻挡的。

  主宾国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兼投资和外贸部长霍扎耶夫以视频方式致辞。

  新华社西安8月14日电(记者雷肖霄、张思洁)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来自韩国、泰国、新加坡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嘉宾和客商以及国内20多个省份的客商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国际合作新机遇。

  出席开幕式的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李飞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9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迈上新台阶,投资合作取得新进展,多双边及区域合作实现新突破。2013至2021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累计货物贸易额近1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近7300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24个沿线国家建设7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4.6万个就业岗位。今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辐射“一带一路”的自贸区网络加速构建。

  本届丝博会创新设置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专题展区,并将举办2022中国(陕西)——RCEP区域经贸合作圆桌会,进一步拓宽RCEP各成员国间的合作空间。丝博会举行期间,与会人士还将围绕智能制造、知识产权保护、商事法律合作等多领域展开深入洽谈和交流。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兼投资和对外贸易部部长扎姆希德·霍扎耶夫在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表示,本届丝博会对于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有重要意义,两国在经贸投资、金融、工业、人文领域合作有巨大潜力。

  丝博会已成功举办五届。泰国、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等11个国家先后担任主宾国,共有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境外前政要、政要和9000多名境外客商参展参会,展销特色商品3万多种,观众人数超过60万人次。

 
新党举行大会表达和平统一呼声 国台办:新党成立以来为两岸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新党举行大会表达和平统一呼声
国台办:新党成立以来为两岸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4日答记者问时表示,新党成立29年来,旗帜鲜明主张两岸和平统一,坚定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相信新党也必将在今后的两岸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继续同包括新党在内的岛内各界有识之士一道,共创祖国统一历史伟业,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

  有记者问:近日,新党举办创党29周年庆祝大会,请问对此有何评论?马晓光作上述表示。

  新华社台北8月14日电(记者岳夕彤、齐湘辉)新党13日晚在台北大安区森林公园举行29周年党庆暨反战团结大会,发出“和平交流,和平谈判,和平统一”的呼声,表达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支持。

  大会以击鼓和传统歌舞表演拉开序幕,新党主要领导人、党员代表和民众约百人参加。新党主席吴成典在大会致辞中再次表达了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支持和信心。

  他说,两岸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不统一,台湾不会有前途。他提出“培养和平交流氛围、进入和平谈判进程、进而实现和平统一”的主张。

  “两岸必定统一,也一定可以统一。”吴成典表示,两岸统一后可以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吴成典还表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后果将是战争风险一触即发。新党反对战争,坚定追求和平。新党副主席李胜峰则表示,“美国要我们打巷战,要把台湾人送上战场”,新党坚决反对。

 
农业农村部紧急加强部署,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 同时派出25个工作组和12个小分队赴秋粮重点省份和受高温干旱影响重点地区
农业农村部紧急加强部署,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
同时派出25个工作组和12个小分队赴秋粮重点省份和受高温干旱影响重点地区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于文静)7月以来,南方大部地区持续高温、降水偏少,未来两周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农业农村部紧急下发通知加强部署,同时派出25个包省包片联系工作组和12个科技小分队赴秋粮重点省份和受高温干旱影响重点地区,指导关键措施落实。

  这是记者14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要把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把责任落实到市县乡、落实到人,把救灾物资和技术措施落实到户到田,积极储备抗旱水源。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高温天气变化,联合发布预警信息。

  农业农村部强调,推进科学防灾。当前南方中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要组织专家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水稻重点落实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等措施。玉米重点落实灌溉补墒、叶面喷水喷肥和辅助授粉等措施。加强病虫监测防控。同时,继续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动员旱区群众广辟水源,开展抗旱浇灌,做到能浇尽浇。

 
海南加速推进滞留旅客离岛返程工作
海南加速推进滞留旅客离岛返程工作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8月14日,返程旅客在海口美兰机场候机楼内排队准备接受安检。新华社记者张丽芸摄
 
 
 
  新华社海口8月14日电(记者刘邓)记者14日从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严防外溢的前提下,海南正加强与接收省份和港航企业的沟通协调,统筹建立各市县间的联动机制,加速推进滞留旅客离岛返程工作。截至14日6时,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安排出港航班92架次,已保障滞留旅客14247人返程。
 
  据了解,8月13日0时至24时,海南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9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46例。8月1日0时至13日24时,海南本轮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7736例。三亚市疫情仍处于高位平台波动期,但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儋州、陵水、东方、临高、万宁、乐东6个市县处于疫情发展期,出现社区传播。海口、五指山、澄迈、琼海、定安、昌江6个市县处于疫情散发期,有零星散发病例。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汪黎明介绍,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已组织6个工作组,先后赶赴三亚、万宁、陵水、琼海、海口、儋州、临高、东方等市县指导当地开展旅客返程工作。目前,海口和三亚正按照既定方案扎实推进旅客返程工作。万宁、陵水已对滞留旅客进行再摸底、再筛查,形成分类分批次返程名单,并通过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形式及时解答旅客问题。
 
  汪黎明说,琼海市第一批滞留旅客已闭环转运至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文昌市已公布25个健康管理驿站基本信息。其他市县政府也正按照相关要求,全力做好旅客返程的服务保障工作。
 
加强方舱医院储备,三部门公布设计导则
加强方舱医院储备,三部门公布设计导则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电平时可做日常设施使用,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结构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一级,抗震设防分类不得低于重点设防类……8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三部门公布《方舱医院设计导则(试行)》,要求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做好新冠肺炎感染者分类救治,加强方舱医院储备。

  导则从选址、总体布局、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医用气体等方面,对方舱医院项目设计工作做出全面指引。

  在使用及运行方面,导则明确,方舱医院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医疗资源、建设条件、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改造建设方案,确保快速使用,高效运行。

  为使方舱医院建设更好实现“平疫结合”,导则还提出方舱医院应综合考虑平时及应急时的功能,建筑、结构、机电、消防、环保、节能、无障碍等各专业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建设标准、规范、文件要求。

  导则的许多条目体现出设计的人性化、智能化。

  导则明确,方舱医院各功能房间、区域室内设计温度冬季宜为18至22摄氏度,夏季宜为26至28摄氏度。有条件的方舱医院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实现“无接触式”体温监测及人脸识别、心理疏导、场所消毒、物资配送、重点人群体征监测和污物跟踪管理等安全防疫功能。

 
台湾“阿嬷”的悲歌:历史伤痕谁来抚慰?
台湾“阿嬷”的悲歌:历史伤痕谁来抚慰?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台北8月14日电(记者齐湘辉、岳夕彤)在台北老城区一处不起眼的旧宅,走上五楼,台湾的“慰安妇”纪念馆“阿嬷家”映入眼帘。这座小小的纪念馆,是台湾首座也是唯一的“慰安妇”纪念馆,保留了台湾已知59名“慰安妇”的历史资料。

  展馆不大,分区展出了台湾“慰安妇”口述资料、照片、影像及书籍等资料5042件,“慰安妇”相关权益运动、“慰安妇”个人物件、身心工作坊作品等相关文物共730件。

  运营这个纪念馆的台北妇女救援基金会(以下简称“妇援会”)长期从事“慰安妇”受害人救助。以“阿嬷”来称呼台湾幸存的“慰安妇”,一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关于台湾“慰安妇”史实曝光时,这些幸存者已经是六七十岁的长者,台湾社会称这个年龄层的女性为“阿嬷”;另一方面,妇援会也想提醒大众,她们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普通的台湾“阿嬷”,具有早年台湾女性既温柔又坚强的特质。

  据妇援会估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有将近2000名“慰安妇”受害者,最后愿意出面指证的仅59位。2020年12月,“阿嬷家”发布消息,一位近百岁高龄的“慰安妇”在当年11月初因病离世。至此,台湾已知“慰安妇”仅存最后一人。

  摄影师黄子明从2000年起开始拍摄台湾“慰安妇”。他用镜头记录了当年台湾“慰安妇”赴东京参加多个“慰安妇”支援团体举办的“女性国际战犯法庭”,以及她们日常生活的照片。他和其他两位摄影师的作品集结成“台湾‘慰安妇’幸存者影像纪录”摄影集,成为重要历史资料,也摆放在纪念馆供人翻阅。

  他们拍摄了“阿嬷”们的伤痛和愤怒,记录了一场又一场“阿嬷”的告别。黄子明说,2000年开始拍摄“阿嬷”时,台湾还有30多位“慰安妇”在世,这些年看着她们一个个离世“很感慨”。他和许多“阿嬷”的感情都很好,包括已经过世的林沈中、满妹和莲花等。

  纪念馆用照片、录音和当时的衣着等还原了林沈中、满妹、莲花等勇敢公开身份的历史。一段段被日军哄骗欺凌、侮辱伤害的血泪控诉,让人不忍卒听;一张张身体上布满伤痕的照片,令人不寒而栗。

  不光身体上伤痕累累,“慰安妇”们心灵上更备受创伤。日本政府至今没有就“慰安妇”问题向世界和受害者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谢罪,不承认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国家责任,始终否认“强迫性”,企图抹杀历史真相,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

  台湾只剩下最后一名已知“慰安妇”,黄子明认为,日本政府仍想“以拖待变”,“拖个几年等当事人都死了,再过几代,或许这问题就没人讨论了”。

  每年的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妇援会近日举办记者会,呼吁台湾各界重视“慰安妇”的伤痛记忆,将这段历史放入历史馆、课纲以及大众书籍。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台湾民众没印象,或是从未在课堂上接触到“慰安妇”历史;同时,高达九成民众支持将这段历史纳入历史馆与教科书。

  妇援会董事长叶德兰说,希望这些台湾“阿嬷”的集体记忆与伤痛能够写入教科书,让世人永远铭记。

 
两部门:坚决防止局地强降雨造成伤亡
两部门:坚决防止局地强降雨造成伤亡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14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针对局地强降雨成灾快、危害大,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要求采取坚决措施防止人员伤亡。

  据介绍,近期,局地强降雨引发山洪成灾快、危害大,四川、甘肃等地出现严重山洪造成人员伤亡事件;辽河支流绕阳河下游持续超警,新疆塔里木河受高温融雪影响出现超保洪水和超历史洪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仍在发展,全国防汛抗旱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要求,突出抓好人员转移避险,当前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期,要着重抓好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特别针对山丘区施工人员、旅游人员,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落实安全责任,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撤离的坚决撤离,坚决避免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导致的群死群伤。同时,要密切监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落实好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督促包保责任人下沉一线,组织群众转移避险,采取力量预置、景区关闭、交通管控等坚决果断措施,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继续做好西北融雪洪水应对,针对新疆、青海等地融雪洪水暴涨暴落特点,提醒当地群众、外来旅游人员、工程施工人员及时避险。

  两部门还要求,继续做好绕阳河超警河段巡查防守和涝水抢排工作,统筹做好消杀防疫和淹没区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继续做好抗旱工作,采取应急拉水调水等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彭州“8·13”山洪 造成7死8轻伤
彭州“8·13”山洪
造成7死8轻伤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成都8月14日电(记者李力可)记者14日从成都彭州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槽沟“8·13”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截至14日13时,经消防、公安等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后,无新增失联、伤亡人员;在院治疗轻伤1人,目前伤情稳定。
 
  据了解,自8月14日零时起,龙门山镇共出动260余人对事发地周边农家乐、住户进行人员排查。当日早上6时起,彭州市再次集结15支救援队伍308人,以及民兵80人、特警50人,对龙槽沟至湔江河道丹景山河段开展三轮拉网式搜索。截至目前,搜救排查工作已接近尾声。遇难者家属善后工作有序开展。
 
全球跨国企业:与中国脱钩行不通
全球跨国企业:与中国脱钩行不通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记者


  近日,英国某行业组织负责人声称“英国公司正大规模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然而,中国英国商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清楚地显示,英国企业普遍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员杰里米·沃纳警告,与中国脱钩要付出惨重代价。

  在全球范围,众多跨国企业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供应链优势显著,扩大开放步伐坚定,是经济全球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中国脱钩行不通。

贴近中国市场是大势所趋


  多家欧洲跨国公司近期发布上半年财报。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华业绩不俗,英国快消品公司利洁时、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法国美妆巨头欧莱雅也有良好表现。

  在世界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反复、供应链梗阻、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跨国企业在中国销售涨势强劲、投资稳步推进、业务迅速拓展。

  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的中国,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是众多跨国企业的兴业沃土。贴近中国市场,是它们经营策略的主线。

  以汽车产业为例,伴随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品牌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代表汽车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在中国迅速发展,吸引国际汽车业巨头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中国正成为全球汽车业创新中心。

  “如果你不在中国,如果你跟不上中国的速度,我很怀疑你在未来5至10年能否成为一个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前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说,当前中国是“引领下一代汽车发展趋势的动力之源”。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充满活力,“与中国脱钩”的观念“可悲”且“具有误导性”,只会在世界上越来越孤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认为,一些“脱钩”趋势将使全球增长付出巨大代价。她指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一个开放的中国对全球贸易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前景意义非凡。

深耕中国产业是人心所向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举世瞩目。在数字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技术潮流助推下,中国正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聚合地,其产业优势吸引着世界目光。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指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和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与中国合作是世界经济前进的方向。

  在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等固有优势基础上,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中外企业深度合作,同台竞技,生产要素聚集协同优势显露无遗。

  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涵盖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动力电池供应;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采埃孚集团在中国布局近40家制造工厂,在华第四家研发中心今年上半年破土动工;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落户上海市静安区,将深度参与全球新药研发……这些跨国企业加码在华投入,不约而同把中国作为战略重心,意在充分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国际车企在车型规划阶段就希望我们介入,双方共同规划产品,技术集成效率大大提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中国企业和国际车企通过合作互学互鉴,有利于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

分享中国红利是全球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放宽外资准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不断释放开放红利,促进中外市场相通、产业交融。

  通过搭建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中国市场活力得以全面展现,有力推动国内外商品、服务对接,为中外企业提供难得合作机遇。

  今年上半年,跨国公司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加码投资中国的消息不断传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举办奠基仪式,大众安徽MEB工厂已基本准备就绪,预量产车将于下半年下线。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德国商会近期报告显示,超六成美资企业和超七成德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诺华集团(中国)总裁贝德年盛赞中国市场的开放、潜力和商机,称中国是诺华集团在全球最具战略意义的市场之一。

  一个充满机遇的新兴市场大国,一个发展动能澎湃的创新大国,一个向世界敞开襟怀的开放大国,带给世界各国的是无穷的机遇。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8月12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科技部信息显示,经过30多年发展,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探索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从推动科技产业化到更加注重创新策源的转变,从融入经济主战场到更加主动支撑国家发展与安全的转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家高新区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增长势头。同时,面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稳增长保就业等任务要求,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会议要求,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主动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形势,要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保就业促创业的主力军。一是着力增强综合实力,充分发挥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作用。要抓好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确保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二是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强化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引领示范作用。要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原创能力,打造人才高地。要有创新定力,靠科技创新强基固本,着眼长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三是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四是着力构建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强化东西合作、南北互动,发挥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是着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培育体系,加大资源支持力度,推进惠企业政策落地。六是着力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在保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首个煤炭行业对标管理平台上线
国内首个煤炭行业对标管理平台上线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本报记者张博文


  8月12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线上发布会,宣布国内首个煤炭行业对标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包括煤矿综合评价系统、行业标杆中心网站、会员交互服务中心三部分,将为煤炭行业对标诊断、寻标、学标、创标、标杆发布与推广提供“一条龙”公益服务。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解宏绪在12日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智能化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与之相应的智慧化管理则是关键软实力,数字化对标管理平台上线,有利于技术、管理等核心要素在行业内快速流转,更好地服务行业实体。

  今年3月,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院士等10位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项目评审时,评价该系统“围绕行业共性需求,实现了行业对标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填补了行业对标管理数字化平台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介绍,对标管理就是以行业内外领先的、有影响力的企业为标杆,追求企业硬实力、软实力双提升的良性循环过程。对标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现代企业三大管理方法”。

 
中国5G红利惠及全球
中国5G红利惠及全球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哈尔滨8月12日电(杨思琪、强勇、徐凯鑫)在泰国普吉岛一家餐厅,一款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5G室内多功能云端机器人,“怀抱”三层大容量托盘,集领位员、传菜员、服务员、营销员于一体,拥有人脸识别、人脸跟随等模式,为餐厅工作人员和游客提供服务。

  “针对海外市场需求,我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先进技术,助力当地旅游智慧转型。”在哈尔滨举办的2022世界5G大会上,这款机器人的制造者、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晓庆介绍。

  2019年,这家位于中国上海的科技公司与泰国的电信和数字服务供应商达成合作。三年来,这些机器人已在安保巡逻、酒店接待、医院陪护、线下零售、测温消毒等场景中投入使用,并逐步进入东亚、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

  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核心,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

  中国5G正式商用已经三年。中国5G网络基站数量达185.4万个,终端用户超过4.5亿户,均占全球60%以上,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2万个。专家分析认为,让5G技术惠及全球,中国既是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践行者。

  “2019年,中国移动给我展示5G在稀土采矿上的应用,控制室和矿井相隔一千多公里,却极大保证了矿工的安全。”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视频发言时表示,数字技术将对促进中美两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有200多家智慧矿山、100多家智慧工厂、180个智慧电网、89个数字港口以及600多家三甲医院应用5G技术。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这些进展彰显了5G价值链在提高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的引擎作用,有助于推动促进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共机构和数字政府司司长朱巨望在2022世界5G大会全球5G科技合作论坛上致辞时说。

  “如果不同区域内标准不一,移动技术无法达到所影响的范围和规模,还会提高运营商和消费者的设备成本。”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健说,中国企业正在参与全球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与各国开展由数字未来引领的科技合作。

  美国高通公司已经与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合作30多年。“我们连续三年每年保持20%的员工人数增加,我们看到中国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加深了与中国伙伴进一步的合作。”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2022世界5G大会全球5G科技合作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介绍。

  5G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面临更加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网络安全‘零事故’是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共性网络安全需求,为全球5G应用快速发展提供方案。”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就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作出战略部署。

  “推动全球5G技术和产业化,全球产学研用合作密不可分。中国技术不断壮大的过程,也是不断融入世界、扩大开放的过程。”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说。

 
“我和雷锋叔叔照过相” 暖流穿越六十年 寻访照片上的“孩子”
“我和雷锋叔叔照过相”
暖流穿越六十年 寻访照片上的“孩子”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2022年8月5日,孙桂琴(中)、刘文革(左)、韩颂东(右)在抚顺雷锋小学合影留念。本报记者杨青摄
 
 
 
本报记者徐扬、邹明仲、 白涌泉、李宇佳、武江民
 
  “雷锋叔叔”,是几代中国少年儿童心中最温暖的偶像。走进抚顺的雷锋学院和雷锋纪念馆,一张张黑白老照片留下了雷锋和孩子们的合影,定格了一个个温暖的瞬间。照片中,雷锋和孩子们笑得是那么开心、灿烂,洋溢着那个火红年代的幸福与纯朴。
 
  雷锋于1960年10月10日受聘为抚顺市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校外辅导员。干一行、爱一行,雷锋是一名优秀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学校看望孩子们,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合影。
 
  照片中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他们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在雷锋牺牲60周年之际,记者找到了照片中的三个“孩子”,听他们讲“我和雷锋叔叔照相”背后的暖心故事。
 
  当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是古稀老人。时光飞逝,雷锋的模样永远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雷锋的教诲成了他们永恒的美好回忆。
 
  从下乡干活不怕吃苦,到缝补袜子勤俭节约……和雷锋相处的日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种子。离开雷锋的日子,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平凡工作和生活中。
 
  雷锋和孩子们合影的背后,是一名深深热爱着祖国和人民的士兵的纯真情感。60多年过去,当我们再看到这些照片时,仍然能被其中的温暖、质朴与幸福所打动、感染。这也许就是雷锋精神的魅力。
 

 
孙桂琴:雷锋为我系上红领巾
孙桂琴:雷锋为我系上红领巾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2700余场——孙桂琴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几乎踏遍了祖国每一个角落,向人们讲述雷锋事迹。从北部边陲到西沙群岛,从西部边疆到东部海岛,从山村打工子弟小学到北京大学……即使疫情期间,她仍然坚持在线上与大家分享那些动人故事。

  这些故事,源自一张照片、一条红领巾。

  1962年4月,正在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读书的孙桂琴接到老师通知:“今天可以到校阅览室读书。”这一刻,孙桂琴已期盼许久。

  “那时,学校刚建了一间阅览室,因空间有限,同学们只能轮流去。我当时非常高兴,但并不知道雷锋也要来。”到了阅览室,她找了一本讲述黄继光战斗故事的小人书翻看,刚坐下不久,担任校外辅导员的雷锋就走进了阅览室。

  看到雷锋,同学们立刻跑过去把他围了起来。“雷锋问我们在干什么,我们齐声回答读故事。”孙桂琴说,雷锋就带大家一起读故事,他给学生们讲了毛主席热爱劳动、刻苦学习的故事。更令她高兴的是,那天她和同学们跟雷锋叔叔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1960年10月,雷锋受聘为抚顺市建设街小学校外辅导员,时年7岁的孙桂琴就在这所小学读一年级。有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边跑边把红领巾拿在手里耍,走进校门时,发现雷锋正在和同学们一起活动。看到孙桂琴,雷锋走了过来,接过她手中的红领巾戴在她脖子上,并郑重地告诉她:“以后上学要系好红领巾,要爱护红领巾,因为那是国旗的一角。”回到家,孙桂琴和父亲讲了这件事,父亲告诉她要牢记雷锋的话,并保存好这条红领巾,时刻勉励自己。直至今天,这条红领巾还珍藏在孙桂琴家中。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17日,孙桂琴去参加雷锋追悼会。走出礼堂,她看见外面站满了人,“我感觉能有10里路,路旁全是为雷锋送行的市民。大约1个月后,我和同学们都特别想他,就去了雷锋墓前。我们看见墓前都是花圈,自己却什么都没带,我低头看着脖子上洒满泪水的红领巾,就把它摘了下来,我们12名同学把12条红领巾系成一圈,献给了我们的雷锋叔叔。”孙桂琴说。

  那张照片,那条红领巾,时时激励着孙桂琴,雷锋精神影响了她的一生。

  她1970年参军入伍,1976年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临床,1980年开始在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工作直至退休。当兵40多年,孙桂琴一直在学雷锋、做雷锋、宣传雷锋。其间,孙桂琴曾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14次被军以上单位授予先进个人和标兵。

  孙桂琴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令人动容。

  1985年的一天,孙桂琴下夜班路过病房时,听见一名患者对同屋的病友说,“今天特别难受,就想吃梨”。孙桂琴转头一看,是一位罹患恶性淋巴瘤的小战士。

  听闻此言,孙桂琴很难过,跑下楼就骑车去买梨,走了好多地方,好不容易在沈阳北市场买到5斤梨。没想到她回到医院时,这位小战士已出现下颌呼吸,生命岌岌可危。孙桂琴走到他身边,打算给他喂一口梨,小战士一下子抓住了她的手说:“孙医生,我托你件事,我走后,你转告我爸爸妈妈,不要伤心。”

  孙桂琴的眼泪止不住。这位小战士还安慰她:“你也是我的好妈妈。”那年,孙桂琴才32岁。当天,这位年仅19岁的贵州籍小战士就离开了人世。

  1987年的一天,孙桂琴的爱人到医院找她,路过门诊时看见一个老人坐在地上哭,询问得知老人买药的钱不够了,回家的路费也没有。孙桂琴和爱人把兜里所有的钱都给了他。过了好多年,夫妻二人早就把这件事忘了,有一天医院收到一个包裹,上面写着“孙贵人(收)”,打开后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伴病好了,全家去山上摘了点山货给你。”落款是:黑龙江大兴安岭。

  直到现在,孙桂琴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老人把孙桂琴听成了孙贵人,还是老人将孙桂琴比作他的“贵人”。

  孙桂琴也一路追随着雷锋的精神。她从十几岁就开始给大家讲雷锋,至今仍未停止。她曾给上万人作雷锋事迹报告,也曾单独为一位小学生讲雷锋故事。前不久,她在回家路上突然接到一个外地小学老师的视频电话,想让她给学生们讲讲雷锋故事。孙桂琴在路边的大树旁站定,当场讲了起来,讲着讲着路边的市民也围了过来,最后现场和手机那端同时响起了掌声。

  总有人问孙桂琴:“你都讲了一辈子,还要讲多久?”

  她总是笑着回答:“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讲下去。”

  最开始,孙桂琴每次上场前,别人总会介绍说:“欢迎姐姐给我们讲雷锋的故事。”50多年过去,姐姐变成了阿姨,阿姨变成了奶奶,听众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与时代同行的雷锋精神永远年轻。

  每次讲解前,经常有人问她演讲的题目是什么。一开始,孙桂琴也答不上来,后来人们问得多了,她索性将题目定为:“雷锋,我人生的路标”。

 
韩颂东:雷锋和同学们“掰腕子”
韩颂东:雷锋和同学们“掰腕子”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雷锋长着一张娃娃脸,总是笑盈盈的。每次一进门,同学们就围上去抢着跟他说话,像和自家哥哥唠嗑一样。兴致来了,雷锋还会和男同学‘掰腕子’,坐在班级中间,操着一口湖南话问,谁来和我比一比?”

  盛夏时节,73岁韩颂东在抚顺家中,向记者讲起一段跨越62年的往事。在她身后,摆放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那是20岁的雷锋和孩子们的合照,包括韩颂东在内的十多个孩子围拢在他身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那是1960年的冬天,下课铃一响,雷锋叔叔就来了。”大家都很高兴,簇拥到雷锋身边。韩颂东回忆:“虽然中午大伙肚子饿得咕咕叫,可雷锋叔叔来了,也就把饿抛到脑后了。”

  那年,雷锋在韩颂东所读小学——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任校外辅导员。62年过去了,当年懵懂的女孩,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但雷锋亲切、热情的模样,依旧深深刻印在韩颂东的脑海里。

  她说,雷锋在部队刻苦训练,胳膊经常练得肿起来。有时和孩子们“掰腕子”,禁不住“车轮战”,也会败下阵来。雷锋也不生气,而是问同学们:“你们是咋想的?”一个男同学抢着说:“要想赢你,就得咬着牙拼到底。”雷锋笑着说:“就是要有这样的精神。”

  “他肯吃苦,不服输,总教我们乐观面对困难。”这样的雷锋,深深印在韩颂东的脑海里,也成为她日后的行为榜样。

  “有一次下乡割麦,手上被划开十几道口子,一瞬间鲜血就把手染红了。可我咬牙坚持,也不喊疼,农民大妈心疼我,撕下布条帮我把手包上。第二天继续坚持干活。大家都不敢相信我还能坚持下地。我说,雷锋叔叔告诉过我,不要向困难低头,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坚持下去。”韩颂东说。

  雷锋喜欢孩子,出差也惦念着他们。出差超过三天,他就会写信,询问同学们“学了些什么,有没有进步”。快到期末,他还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铅笔,送给同学们做奖励……

  与雷锋接触多了,韩颂东心里也埋下一颗种子:长大后要成为一名老师。一天中午,韩颂东把这个愿望告诉雷锋,雷锋一个劲儿地说好。

  1970年,韩颂东成为抚顺师范学校第一批学生,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老师。

  应该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韩颂东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么多年思来想去,还是雷锋叔叔给我的启发最大,是他教会我怎样当一名好教师,那就是要爱学生。他总是关心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想尽办法帮助他们。”

  从教36年,她不怕吃苦,坚持给学生讲雷锋故事,让雷锋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

  韩颂东还有一次和雷锋去家访的珍贵经历。

  “怎么家访,也是雷锋教给我的。”韩颂东回忆,有一次,她和雷锋去吴同学家进行“家访”。这位吴同学爱逃课,家庭也不和谐,校里校外总挨骂。

  刚进门,吴同学的继母就一直嚷嚷着孩子的不是。雷锋见状,先是夸他善良,懂得体谅人,又说:“您也不容易,咱们一起帮助他,培养他成才。”吴同学觉得雷锋能和他心贴心,打心眼里为他着想,因此也愿和雷锋交心,听“雷锋叔叔的话”。

  这样的家访路,当了老师后的韩颂东走了上千遍。她利用假日进学生宿舍,访学生家庭,几乎每一名学生的家里,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是雷锋教给我的,带学生不能怕苦,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教学生涯中,韩颂东当过教务处干事、班主任、党支部书记、招生办负责人、德育教研室主任等。韩颂东说:“不管我做哪个岗位,都不改变我的宗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永远传承雷锋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作风不变,本色不变。”

  如今,教了半辈子书的韩颂东,依然坚守在雷锋精神的讲台上,践行着“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的诺言。

  从抚顺技师学院退休后,韩颂东依然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活动,随时到抚顺市各社区讲党课。她坚持每年回到雷锋小学为孩子们讲述雷锋故事,还定期到雷锋纪念馆当志愿者。为了准备讲稿,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经常要熬到夜里一两点。每次讲到“掰腕子”的故事时,老人会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就好像回到当年比赛的教室一样。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雷锋教给我的,我也想这么做。”韩颂东说,从成为雷锋的学生那天起,自己的人生就“钉”在这条路上——一条永远热情、永远奉献的路。

 
刘文革:雷锋教我劳动和做人
刘文革:雷锋教我劳动和做人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70岁的刘文革有一张珍藏在身边的老照片。

  照片中,七八个小朋友高兴地将雷锋围在中间,其中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身穿碎花外套的小女孩,更是咧着嘴笑嘻嘻地趴在雷锋的左肩。

  这个小女孩,就是小学生刘文革。

  60多年过去,作为雷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刘文革既幸运,又自豪。

  “雷锋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激励我去追求高尚的人生,这是我一生的方向。”刘文革说,“我永远怀念他”。

  1960年,8岁的刘文革进入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今雷锋小学)读书。就在这一年,刚刚入伍不久的雷锋承担起建设街小学校外大队辅导员的工作。

  在同雷锋近两年的接触中,令刘文革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件小事。

  幼时的刘文革生活比较拮据,一家8口人全靠父亲上班维持生计。一次雷锋来学校组织活动,爱美的刘文革想打扮得漂亮一些,特意穿上了母亲做的花衣裳。正当她美滋滋地要出门时,才发现脚上的袜子破了洞。

  刘文革转身便央求母亲给她换双新袜子,可母亲不仅没给她换,反而唠叨她好几句。“最后我穿着破袜子,噘着嘴就去了学校。”

  一进教室,身为辅导员的雷锋就发现了不高兴的刘文革。“他看到我就主动走了过来,问我因为什么不开心。”了解事情缘由后,雷锋便耐心地开导她。

  “他说袜子破了补一补就好,解放军叔叔们也是自己补袜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还告诉我要学会艰苦朴素,学会劳动,会劳动就不会再穿露脚趾的袜子了。”刘文革说。

  “会劳动就不会再穿露脚趾的袜子”——雷锋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对年幼的刘文革触动很大。那天回到家,刘文革主动拿起针线,学着补袜子。母亲看到很是诧异,刘文革便把雷锋教她的话原原本本地给母亲讲了一遍。

  “后来我母亲还把这件事讲给邻居听,说我不听她的话,但雷锋叔叔说啥就做啥。”忆及此处,刘文革眉眼间都带着笑意,“现在说起来,都是幸福的回忆”。她说,是雷锋教她如何做人,这是她一生的幸运。

  在她的眼中,雷锋是一个温和、亲切、活泼的人。

  “他个头不高,但眼睛特别有神,讲话很温柔,带着湖南口音,而且笑容特别亲切。”刘文革回忆,“那时候我还很小,许多细节都记不太清,但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特别可亲可爱”。

  为人和善的雷锋很快就成为孩子们关注的对象。“当时老师让我们喊他‘雷锋叔叔’,但实际上他更像是我们的大哥哥,给我们讲故事,关心我们的生活,有时候还会跟我们开玩笑,大家相处很融洽。”刘文革说。

  正因为这样,学校里的孩子们都盼着雷锋常来。每次雷锋一来,孩子们都像小燕子一样叽叽喳喳围在他身边。有一次听说要跟雷锋合影,孩子们更是都争着抢着上前。

  然而,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第一次出现在刘文革手上,已是十多年之后。“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在那张照片上,而且我后来还改过名字,同学们都没能找到我。”直到一次她参加团代会,被现场的老同学认出,这张照片才辗转到她的手里。

  “一看到照片,我的心情就特别激动,那两年与雷锋相处的点滴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从此,刘文革便将这张照片视若珍宝,夹在老旧的浅蓝色笔记本里,放在挎包中,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

  这张照片对她是提醒也是鞭策,“我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我不能给他丢人!”

  得知记者上午要来采访,早上不到5点刘文革就起床了,戴上老花镜,在稿纸上一笔一画写下当年雷锋来当辅导员的点点滴滴。“现在岁数大了,很多东西不写出来就都忘了,但我始终记得雷锋教我们要做好人,做好事,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她回忆,那时雷锋几乎每隔一两周就会来学校一次,给大家带一些学习用品,做忆苦思甜报告,还提倡在学校搞“三件宝”活动,在每个班级设立节约箱、储蓄箱、针线包。

  “像平时上下学路上拾到的铁钉、牙膏皮等废弃物,大家都会主动放到节约箱里,然后换钱作为班费。日常积攒的零花钱也会存到储蓄箱里,用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买书买本。”刘文革说,雷锋精神一直陪伴着同学们的成长。

  尽管雷锋做校外辅导员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但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种子,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工作30年来,刘文革陆续被评为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厂区先进个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抚顺市优秀共产党员,还给厂区的子弟小学当过校外辅导员。“这一切都归功于雷锋。”刘文革说:“因为我时刻记着自己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学习雷锋,不能给他脸上抹黑。”

  为了纪念雷锋,刘文革在儿子和孙女上小学之前,每年清明节都领着他们给雷锋扫墓。祖孙三代一起了解雷锋、学习雷锋,刘文革一家都和雷锋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我儿子曾经当过雷锋储蓄所的所长,我孙女就读过雷锋小学,所以雷锋精神在我家代代相传。”刘文革说:“我要把我知道的雷锋讲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学习他。”

 
中国援助给阿富汗贫民窟的人们带来希望
中国援助给阿富汗贫民窟的人们带来希望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过去我们家每天只能吃两顿饭,现在终于可以吃上三顿饭了。”日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内的一处贫民窟,赛义德·哈桑在他家七口人居住的小屋前告诉记者。

  去年8月底,美军从阿富汗狼狈撤离。美国入侵阿富汗20年来,夺去了包括3万多平民在内的17.4万阿富汗人的生命,近三分之一阿富汗人沦为难民,超过一半阿富汗人面临极端饥饿。

  当阿富汗人民面临严峻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短缺时,来自中国的援助如汩汩暖流越过帕米尔高原来到了阿富汗,给当地人民带来希望。去年8月后,中国政府宣布向阿富汗提供价值2.5亿元人民币的粮食、越冬物资等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目前,中方承诺援助的所有物资已全部交予阿方。

  赛义德·哈桑的家位于喀布尔市内的阿夫沙尔山,是当地大型贫民窟所在地之一,超过5000户家庭挤在这座不大的小山丘上。一间约五十平方米的半地下小屋就是赛义德·哈桑家七口人的容身之所。一口铁锅、一个烧木材的灶台、几副破旧餐具和两张毯子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过去,我们全家都靠我在街上帮别人扛重物为生,每天的收入无法让家人吃饱饭,我甚至不得不借钱买粮食。”哈桑站在自家门口的院子内对记者说,眼睛不时瞟向院子角落印有“中国援助”字样的粮食袋。

  去年以来,哈桑一家共收到了两次包括大米、食用油和面粉等物资在内的中国援助。“当我几个月前第一次扛着中国援助的大米回家的时候,孩子们都高兴极了。”哈桑说。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帮助阿富汗人民,”阿富汗临时政府国家灾难管理和人道主义事务部发言人毛拉维·穆罕默德·纳西姆·哈卡尼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感谢中国!”

  居住在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贫民窟的阿卜杜勒·萨拉姆一家在一个月前也收到了大米和面粉。在一位曾给外国人打工的邻居解释下,萨拉姆明白了印在大米口袋上“CHINA AID”两个英文单词的含义。

  “这是中国邻居给我们的援助,我们感谢中国对阿富汗人的帮助,”萨拉姆说,“我过去没有钱买大米和面粉,这些中国援助的粮食对我一家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记者在阿富汗各地采访中发现,中国援助给多年来饱受战乱、贫困之苦的阿富汗民众带来了特别的温暖和希望,中国已成为温暖的代名词。

  在萨拉姆家门口拥挤的小路上,一名儿童跨坐驴背,一边看书,一边赶着驴运水上山。在阿富汗的贫民窟里,人们走出战乱、贫穷的路虽艰难而漫长,但希望的曙光正在逐渐显现。

    (记者邹学冕)

   新华社喀布尔8月14日电

 
美国衰退加剧全球经济挑战
美国衰退加剧全球经济挑战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记者


  继通货膨胀飙升至40年来最高水平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今年前两个季度连续出现下滑,加剧外界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多国专家指出,美国经济遇冷多缘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自身因素,其外溢效应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给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带来严峻挑战。

经济衰退恐难避免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滑0.9%,连续两个季度萎缩,构成通常意义上的技术性衰退。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自1949年以来美国技术性衰退共发生了10次,其后都被正式认定为经济衰退。

  数月来,美国通胀居高不下,消费开始放缓,内需走弱拖累经济表现,预计经济未来12个月的表现更糟。多名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出现恶化趋势。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克劳斯-于尔根·格恩认为,高物价明显削弱了美国经济发展势头。美联储为对抗通胀大幅提高利率,抑制了消费和投资,经济表现因此弱化。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日前在吉隆坡对新华社记者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增加,不确定的只是衰退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日本野村证券经济学家雨宫爱知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持续至明年年底。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容当下美国经济困境,认为近期不利因素包括新冠疫情、乌克兰局势及海外市场需求下滑、企业表现欠佳等。

货币政策殃及世界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3月至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6月CPI同比上涨9.1%,涨幅创近41年新高。为抑制通胀,美联储7月底宣布加息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

  专家指出,在当前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消退、各国努力维持经济复苏态势的背景下,美联储激进加息严重影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副教授詹姆斯·莫里森认为,美国应对高通胀的措施完全有可能引发世界经济衰退。美国经济放缓将抑制有关全球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哈萨克斯坦政治经济学家彼得·斯沃伊克认为,发达经济体通胀加速和货币政策收紧,导致人们对世界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新兴经济体将首当其冲。

  印度尼西亚佩尔马塔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乔苏亚·帕尔代德表示,印尼等东盟国家将美国视作重要商品出口市场,出口势必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对于正面临外汇匮乏、物资短缺、物价高涨、供电紧张等危机的斯里兰卡,该国经济学家莫拉穆达利说,美联储加息将加大斯里兰卡吸引外资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

政策失误损人害己


  多国专家指出,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应归咎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他国加征关税、实施经济制裁等自身因素。由于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不得不为其政策“埋单”。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认为,美国出于保护主义增加关税,导致从海外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美国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不仅给自身带来麻烦,而且殃及世界。”

  埃及阿拉伯科学技术与海运学院经济学教授卡里姆·乌姆达将美国经济下滑归咎于制造贸易争端、不断加息等失误的政策,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将阻碍埃及、中东乃至全球发展。

  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雅罗斯拉夫·利索沃利克指出,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衰退,很大程度上与其自身经济政策有关,包括货币政策应对通胀不力,无法有效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等。

  有专家警告,美联储加息将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随着国际资金回流美国,发展中国家将面临股市波动、本币贬值、美元债务利息上涨、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增等挑战。

  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表示,在美元霸权长期影响下,世界反复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因而难以稳定发展。

  尼日利亚国际关系专家、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受制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非洲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和对外贸易活动与美元储备紧密挂钩,这意味着美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通胀压力转移给非洲国家。

      新华社北京电

 
美军性侵频发凸显人权污点
美军性侵频发凸显人权污点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朱瑞卿)美国媒体日前披露,由美国军方开展的青年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简称JROTC)项目已成为许多青少年女性的噩梦。在这个项目中,不检点的美国退役军官借开展军事训练之名,行性侵、性骚扰之实。

  令人愤怒的是,JROTC项目丑闻并非个例。长期以来,美军侵犯女性的记录可谓比比皆是。美军内部疏于监管,抵制外部调查,大量女性服役人员遭性侵的案件无法得到公正处理。在海外,美国凭借与驻军所在国达成的域外管辖协议,包庇其军人对他国女性犯下的罪行。

无法抵抗的侵犯


  “服从是每个军人必须学习的第一课。”JROTC项目的一本教科书写道。JROTC项目试图建立所谓“听命令、守纪律”的氛围,失德教官便以此为借口强行侵犯学生。受害学生表示,在这种环境下,抵抗性侵变得格外困难。

  乔丹·莱卢普来自田纳西州的一个贫困家庭,当年她初次遇到44岁的JROTC教官迈克尔·巴斯时,觉得这位教官和蔼可亲。莱卢普一度习惯了去巴斯家中做客,与巴斯家人共进晚餐,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巴斯家中只有他和自己,随后便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性侵。那年莱卢普只有17岁。

  莱卢普说,在那之后,巴斯几乎每天都会要求私下见面,“任何时候他告诉我一个地点,我必须出现在那里,否则就得承担后果”。巴斯曾威胁莱卢普,他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杀死她。

  莱卢普只是JROTC项目性侵受害者之一,所幸她最终通过录音证据将巴斯绳之以法。但是,还有许多性侵者没有受到指控,受到指控的性侵者中也有不少未受到应有惩罚,甚至继续在JROTC项目中担任教官。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过去5年中,至少有33名JROTC项目教官因性骚扰而受到刑事指控,还有更多教官虽被指责存在不当行为,但从未受到指控。监督不力致使一些教官屡屡犯下不当行为,至少有7人受到刑事指控后,仍被允许继续工作。

  “那些本应保护我们国家的人,他们真的在保护自己的人民吗?”同样是性侵受害者的维多利亚·鲍尔控诉说。

无从得知的真相


  性侵劣迹不仅存在于JROTC这种训练学生的项目,在美军正规部队中同样十分普遍。

  2020年4月,20岁的美国女兵瓦妮萨·吉伦失踪,她的尸体惨遭肢解,3个月后才被发现。与她在同一部队服役的一名美军士兵被警方问话后自杀。吉伦的家人说,吉伦生前曾受到那名美军士兵的性骚扰。

  此事震惊全美上下,多地随后爆发反对军营中性侵行为的抗议活动。

  迫于舆论压力,美国陆军对此案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吉伦所在的胡德堡军事基地曾发生93起可信的性侵事件,但其中只有59起被举报;另有135起可信的性骚扰事件,但仅报告了72起。报告说:“一些未报告的性侵事件极为严重,对受害者的健康和福祉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年来,尽管美国国会和政府曾出台一些保护女兵权益的规定和法案,但实际效果十分有限。根据美国兰德公司2021年发布的报告,美军中女性服役者遭受性侵和性骚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兰德公司估计,美军每16名女性中就有1人遭受过性侵,每4人中就有1人遇到过性骚扰。

  有美国媒体道出了其中原因:军方长期抵制外部调查,声称军队纪律可以在系统内部得以执行。在现实中,这意味着许多投诉无法得到调查或者被有意掩盖,尤其是当加害者是部队领导或“明星士兵”时。

难以伸张的正义


  美国士兵在海外军事基地也频频犯下侵犯女性的罪行,并且逃避这些国家的法律惩罚,引发驻在国和国际社会愤怒。

  20多年来,日本市民团体“反基地和军队妇女行动会”根据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和受害者证词,编制了一份美军对冲绳女性性犯罪的统计表。根据这份统计,性侵事件从1945年美军登陆冲绳不久后便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受害者数量达到数百人。

  “反基地和军队妇女行动会”负责人高里铃代说,冲绳是“美军性侵女性的‘天堂’”。1972年,美军将冲绳施政权归还日本政府,但在那里保留了美军基地。自此之后,美军已犯下500多起令人发指的案件,其中包括约120起强奸案,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案件不为人知。

  1960年的《日美地位协定》剥夺了日本政府处理此类案件的权力,这些案件的管辖权全部归于美军。美军为了庇护自己的士兵,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截击”网站指出,犯罪者没有受到日本法律的惩罚,他们的案件也没有出现在五角大楼性侵预防与应对办公室为美国国会编制的年度报告中。

  在韩国,驻韩美军士兵性侵当地女性的犯罪事件也不少见。由于包括性侵在内的犯罪频发引发韩国社会强烈不满,驻韩美军甚至不得不于2011年10月对美军军营实行宵禁,这一措施一直持续了8年多。

  即便如此,驻韩美军的性犯罪仍时常发生。2017年2月,一名21岁的驻韩美军士兵通过手机聊天软件约见一名韩国女子,女子称遭到性侵。韩国警方拘留涉事美国士兵后,将其移交给了美军。2021年9月,一名美国士兵涉嫌性侵与其约会的韩国女子,韩国女子报案后警方未对嫌犯立案拘留,而是将其移交美军宪兵。

  根据《驻韩美军地位协定》,只有美军嫌疑人在实施特定的严重犯罪被当场捉住的情况下,韩国警方才能实施关押,因此美军犯罪案件往往被交由美军宪兵处理,这时常引起韩国社会公愤。

  种种事例和详尽数据表明,美军军纪涣散由来已久,其在人权问题上的结构性、系统性弊病暴露无遗。(参与记者:华义、于荣)

 
美国贸易霸凌破坏多边经贸体系 ——解构美国“市场经济”真相系列述评之一
美国贸易霸凌破坏多边经贸体系
——解构美国“市场经济”真相系列述评之一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在近期闭幕的七国集团峰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打着增进“平等”的旗号,再度拿“非市场经济”标签抹黑中国。这样的话术无法掩饰其伪平等、真霸凌的本质。

  事实上,美西方一直奉为“圭臬”的“市场经济”已经沦为美国谋取私利的幌子。美国不仅彻底违背市场经济学说的基本定义、根本原则,甚至连搞经济、做生意的起码规矩、伦理底线都一概逾越、背弃,已经成为多边经贸体系的最大破坏者。

大搞贸易霸凌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强调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美国却动辄打压他国产业,大搞贸易霸凌,还口口声声“捍卫市场规则”,实际上完全背弃了市场经济基本原则。

  全球产业链历经数十年演进,在分工专业化、精细化基础上,结合资源和劳动力成本、营商环境等因素,自然形成了基础性制造业大量转移至新兴市场、高端制造业集中于发达国家的格局。近几届美国政府却以意识形态划线,人为扭曲市场选择,甚至不惜挑起贸易战。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引发全球贸易争端。此后,美国高频度“复活”世贸组织成立前的“僵尸”贸易救济工具,扰乱国际贸易秩序。

  据统计,美国上届政府累计实施逾3900项制裁措施,相当于平均每天挥舞3次“制裁大棒”。截至2021财年,美净制裁实体和个人高达9421个,较2000财年增长933%。

  拜登政府宣布将联邦政府采购的“美国货”中美国制造零部件的比重提高至75%,这是70年来“买美国货”政策的最大变化。贸易专家批评此举具有鲜明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不利于市场竞争。

  美方违逆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滥用安全例外条款,不仅破坏了国际市场秩序,造成供应链紊乱,也沉重打击了市场信心,树立了恶劣样板,堪称市场经济之灾。

割裂全球市场


  开放性、非歧视原则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重要保障。然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的“市场经济”却掺杂了大量割裂全球市场体系的私货。

  白宫去年6月发表声明称,拜登和七国集团合作伙伴同意发起新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重建更美好世界”,这是由“主要民主国家领导的价值观驱动、高标准和透明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倡议具有明显的排斥性,是美国割裂全球市场的典型例证。

  今年5月,拜登访日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对此,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主任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认为,“致力于建立开放包容的区域”不过是谎言,实际上是想在现行区域合作架构外炮制出一个平行机制,以便于其操纵全球供应链。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则多次表示对“友岸外包”的支持,认为应该激励供应链向更多“可信赖”的国家转移。耶伦日前访问日本还与当地商界领袖讨论如何推进“友岸外包”缓解通胀压力和供应链瓶颈。

  显然,美国以所谓“价值观”划线、拉帮结伙并不是真正的多边主义,而是在构筑“小院高墙”,阻碍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本质上是开经济全球化的倒车,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损害了世界经济整体利益。

扭曲全球经济治理


  尊重规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大基石。如今美国却处处“美国优先”,凭借霸权肆意妄为,出尔反尔不断挑战规则,践踏现行治理机制。

  世贸组织争端裁决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是迄今为止最“不守规矩者”,世贸组织三分之二的违规由美国引起。2019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上诉机构因美国阻挠法官遴选而停摆,令多边贸易仲裁机构瘫痪,使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美国堪萨斯大学法学教授拉杰·巴拉表示,美国曾是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创立的“驱动力量”,如今却将其“扼杀”,令多边贸易体制遭遇“重大挫折”,实属“巨大讽刺”。

  其实,美国的实用主义信条从来没有改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繁荣与衰退》一书中坦言,战后美国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重建资本主义制度”和“接纳自由贸易”,是为了本国的长远利益。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艾伦·杜勒斯在评论“马歇尔计划”时说,重振欧洲经济的目标是“欧洲各国能够购买足够数量的美国产品”。

  可见,美国当初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初衷是扩大自身经济优势,掌握全球经济霸权;如今破坏市场规则与治理机制,同样是为了维护霸权。所谓“非市场经济”不过是对他国霸凌的借口,其内核是“美国优先”的利己主义本质。

      (记者邓茜、樊宇、陈俊侠)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余村打造“美丽”品牌
余村打造“美丽”品牌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一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纪念碑巍然矗立。

  盛夏时节,如织的游客到这里赏满池荷花,体验溪涧漂流。

  农家乐春林山庄十分热闹,主人潘春林不时招呼着客人,“游客都是慕名而来的。我家的山庄是余村践行‘两山’理念发展起来的!”

  过去十几年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余村实现从炸山挖矿“卖石头”到青山绿水“卖生态”蝶变,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并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不久前,余村成立了国内首个乡村品牌建设实验室,并启动全球品牌标识体系征集、全球合伙人招募和海外社交媒体运营等工作。

  乡村品牌意识的觉醒


  余村人十余年来走“两山路”、创“两山”业,设计开发了模型、扇面画以及五彩稻米、竹林菌菇等一批文创产品和农创产品。

  品牌意识,正在这个山村日益萌发。7月初,余村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共同启动全球品牌标识体系征集,通过网络及专家意见投票,遴选最符合余村定位的品牌核心理念及logo设计等标识体系。

  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沈爱国表示,余村打造品牌标识体系意味着乡村品牌意识的觉醒。ADD致力共通品牌顾问机构创始人乐剑峰指出,品牌符号是形成品牌概念的基础,成功的品牌符号是品牌主体的重要资产和无形生产力。

  “余村面向全球征集品牌标识体系,表明我们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已经超越传统,引入了现代营销学的概念。”安吉县委常委、天荒坪镇党委书记贺苗说。

乡村品牌实验室


  引入智库资源,规划新蓝海,是安吉县赋予余村的新使命。

  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说,新成立的乡村品牌实验室,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立足余村创新实践,联通国内外专业机构、智库资源,通过品牌规划制订、活动策划、课题研究、成果发布等多种路径,建构乡村品牌建设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提升乡村品牌形象和价值,打造中国乡村品牌标杆。

  与此相匹配,余村还成立了品牌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品牌委、视觉中国以及专业品牌研究机构。

  全域低碳发展、摆脱“千村一面”……专家委员会将与已先期落地余村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旅游研究院等机构联手,共同打造最前沿的现代村庄规划。

  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上海品牌委秘书长石章强表示,余村要想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和全球的超级品牌IP,需要将理论研究与品牌实践相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打造余村的全球竞争力和发展内生力;让实践丰富理论,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

接轨先进产业


  7月6日,安吉县天荒坪镇面向全球发布了余村全球合伙人招募令,涵盖研学教育类、乡村旅游类、文化创意类、农林产业类、数字经济类、绿色金融类、零碳科技类、医疗健康类等八大产业领域。

  “企业、机构与人才均可参与,合伙人可在余村创办企业、精准投资、研发创新等。”天荒坪镇镇长许进京说,余村将配套设立首期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住房安居、子女入学、优诊优疗等服务支持,助力合伙人实现梦想。

  据天荒坪镇的反馈,目前已有上海蟹状元企业、恒星引力影视传媒、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饭爷食品科技(北京)等多个领域的代表,成为余村首批意向合伙人。

  北京大学文产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少峰表示,他们将在余村打造“田园灵境”项目,深层次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农业文明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与先进产业、先进人才、先进技术全面接轨,预示着我国乡村的发展将具有更高层次、更开阔视野和更大可能性。”

  合伙人为余村带来了新气象。近期,包括余村在内的天荒坪镇11个村与浙江千茶万别文化总裁、余村合伙人丁义琨展开了合作。丁义琨说,由11个村以资源资产入股合作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各村参与公司收益分红,同时一起打造一站式茶体验馆,做大茶文化产业、做强茶产业链,把安吉白茶的故事讲到全国。  (本报记者岳德亮)

 
陕渝两地送别跳河救人英雄蒋正全
陕渝两地送别跳河救人英雄蒋正全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蒋正全旧照。

  ▲8月12日,江津人民在路旁等待蒋正全回家。贺奎摄

  本报记者陈青冰、杨仕彦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8月12日上午,一支来自西安市阎良区的乐队自发走进渭南市富平殡仪馆,对着房间内蒋正全的遗照,演奏了一首《为了谁》。

  曲毕,人们依次鞠躬,向英雄致敬。

  今年44岁的蒋正全,老家在重庆市江津区朱杨镇板桥社区茨坝居民小组,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工。他从重庆到陕西打工,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家有年近七旬的双亲和9岁的儿子,和大部分工友一样,他一心想着再赚几年钱,就回家孝敬父母。

  就是这样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他,在遇见危机情况时没有一丝犹豫,奋不顾身下水救人。

  8月8日,一辆白色越野车不慎冲入西安市阎良区二龙口水库,情况危急。路过的蒋正全和工友们赶忙跳河营救。车内3名妇女和2名儿童被成功救起,而蒋正全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那片水域中。

  8月12日上午,蒋正全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陕西渭南市殡仪馆举行。当天夜里,他的骨灰回到重庆,当地政府在江津区殡仪馆为他举办了骨灰安放仪式。

  各界人士纷纷自发来到现场,渭南的人们目送英雄离开,江津的老乡也早早聚集在高速路口,顶着重庆近40摄氏度的高温,打出“迎接英雄回家”的横幅,一起接这个“重庆崽”回家。

  一早一晚,一北一南,两场仪式虽相隔近千里,却被同一份敬重和感动紧紧联系着。

  蒋正全走了,但他展现给世人的善意,汇聚成一股波涛,仍在持续涌动着。

纷纷来到他的故乡


  背靠老成渝铁路,面向溶溪河,蒋正全老家隐于一片翠林之中,位置十分偏僻,汽车无法直达。

  即使这样,在他去世的第7天,人们或是穿过铁轨上山,或是步行过桥,来到蒋正全的家。

  8月14日上午10点左右,蒋正全的初中同学徐军最先到达。他招呼着同行的几位同学和家属“随便坐”,转身坐在蒋正全家门口的几块石头上。

  眼前的老房子,门口石刻对联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见:天下良图要先进,世间百技讲科耕。横批:勤俭持家。

  “太可惜了。”另一位同学曹莉回忆起刚得知消息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相信”。

  徐军在广东生活,在成都探亲时得知蒋正全不幸去世的消息,迅速联络同学们,希望能为蒋正全的家人做些什么。14日,他们几位在重庆的老同学,驱车到茨坝,想亲手将6万元善款交到蒋正全父亲手中。

  等待中,同学们聊起蒋正全,评价均是“善良、乐观、积极”。

  “小时候他放了学,扔下书包就去割猪草,做完活我们就一起去河里耍水。什么勤劳、乐观、坚强,这些品质都不要说了,在他身上都是最基本的。”一位同学因为工作没能赶来,特意打来视频电话,想要看看现场。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家里人后续生活问题。我们也希望可以尽绵薄之力。”徐军说。

  在徐军之后,两位专程从西安赶来的公安民警也带着近10万元善款来到蒋正全家中。

  “这些都是大家自发捐助的。得知蒋正全的家人已经回到重庆,我们专门赶过来,希望能尽快亲手交到老人手中。”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宣传法制处的王波说。

为其孩子安排“爱心妈妈”


  蒋正全的家人回来时,已近中午。父亲蒋忠云穿着长袖迷彩服、黑色长裤,脚上是一双蓝色塑料拖鞋。

  或许是常年户外劳作,两位老人肤色黑红。同乡人说,老两口喂了5头猪,养了些鸡,还有地里的庄稼要种。

  蒋正全的母亲被人背上了二楼房间,安顿在床上休息。由于太过悲伤,老人嘶哑的哭泣声已经非常微弱。蒋正全的儿子来到奶奶的床边,打开电视机,默默陪在她身旁。

  王波握着蒋忠云的手说:“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知道家里培养出一个孩子有多不容易。”

  年近七旬的蒋忠云一口乡音,不停地跟客人们倾诉着。

  镇上的人都知道蒋正全见义勇为的事情。有位老乡说:“不敢看第二遍视频,看了眼泪就一直流。”

  中午,朱杨镇的书记、镇长等来到家中,看望蒋正全的父母。

  “孙子是他们现在唯一的动力。”一旁,蒋正全的妹妹眼泪止不住。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的大哥就这样离去,妹妹依然无法接受。

  朱杨镇副镇长莫冬梅说:“目前镇上已经给辰辰选出了两名‘爱心妈妈’,一位社工、一位老师,未来希望能让孩子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英雄是一种本能


  从35岁的教师王红旭,到44岁的农民工蒋正全,重庆这座城市不缺见义勇为的英雄。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在面对危急情况时,没有一丝犹豫。

  他们生长于江边,也将自己的生命留在水波中,无私奉献的精神久久激荡在人们的心中。

  “看视频就知道了,蒋正全完全没有犹豫,一秒钟就扑下去了。”徐军说,其实,这并不是蒋正全第一次下水救人。

  “他总是笑嘻嘻的,对人很有礼貌、很客气。”小卖部老板李克超谈起对蒋正全的印象时说,“他就是我们江津人的荣耀”。

  “我晓得,‘蒋大娃’当时如果没有马上跳下,他良心会不安。”李克超说,“那是一种本能”。

 
大凉山深处,跟着电力检修工巡检无人区
大凉山深处,跟着电力检修工巡检无人区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成都8月12日电(记者惠小勇、薛晨、卢宥伊)山势崔嵬,壁立千仞,铁塔耸立在峭壁之上。

  蹚过呷榴河,爬上半山腰,仰望对岸,隐约看到铁塔之下有三段“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天梯。不远处,一道飞瀑从山涧倾泻而下汇入呷榴河中。这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银厂乡境内的一片无人区。

  酷暑时节,蜿蜒曲折的山路将记者一行逐渐引入了这个杳无人烟的区域内。山路两边森林茂密,山峦连绵起伏,山巅一条条输电线路宛如银色丝带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输电铁塔串联了起来。如此壮阔的美景令人赞叹,但对于电力检修巡线工来说,眼前的既是美景,也蕴含着艰辛。

  需要攀天梯巡检的是500千伏西锦三线79号铁塔。“以前没有天梯时巡检79号塔单程就得10个小时左右,运检班组要挑选体力好的技术人员,仅凭一根钢索,徒手沿悬崖峭壁一步一步地爬上去。”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西昌运维分部运检室副主管李城建指着山顶的铁塔介绍说。

  2020年10月,3段总长182米的钢梯架了起来,虽然攀登时间大大缩短至5个小时,安全性也有了一定的保障,但与河谷近乎垂直的天梯仍然令上山路充满艰辛。

  2021年7月16日,西锦三线78号和79号塔之间一根导线老化断裂,影响锦屏水电站“西电东送”。西昌运维分部第一时间精心组织张牵设备,集结100余名抢险人员装运10余吨导线材料连夜出发。当时经专家评估预计要两周时间才能修复,抢险人员把帐篷搭在山顶上连续奋战,最终仅用7天就完成了抢修任务。

  凉山州境内电力资源丰富,输电线路遍布境内各县,其中有200多公里超高压输电线路位于深山中的无人区。高山气候瞬息万变,输电设备往往要面对山火、覆冰、雷暴、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威胁。

  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运检班组都会深入无人区巡线,跋涉在高山峡谷之间,从一基铁塔到另一基铁塔,对通道内树竹、地质隐患、空飘物等情况进行周期性巡查,及时消除影响线路安全的隐患缺陷。特别是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大凉山山火期与覆冰期的叠加期,工人们需要一边防火一边防冰,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工作压力。

  记者跟随巡线工从凉山州首府西昌市驱车出发,尽管一路风景旖旎,但是蜿蜒曲折的山路也令人难忘。不到100公里的路程,数不清的急弯陡坡,车轮下的路也从最初平坦的水泥路慢慢变成了崎岖不平的土路。历时近4个小时,蹚过湍急的呷榴河,翻越两座大山,才最终到达目的地。这一路记者坐在越野车里尚感不易,巡线工平时只能坐皮卡车,每一次进山巡线的艰难可想而知。

  “在无人区里巡检,一待就是好几天,更像是一场野外生存挑战。”输电运检六班班长姜杰说。每当巡线工艰难地爬上山顶完成线路检修后,就只能在铁塔边搭起帐篷和衣而睡,食物也只有吃方便面或自热米饭。除了要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天气,工人们还要提防毒虫、蟒蛇甚至黑熊等野生动物的侵袭。

  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西昌运维分部负责运维的±800千伏锦苏线配套工程线路是锦屏水电站送出的重要通道,自2013年起该配套工程共有7条线路相继投入运行,其中有415基铁塔是建立在无人区的陡壁之上。

  总装机840万千瓦的锦屏水电站将雅砻江滔滔江水转化为清洁的电能,通过7条500千伏超高压线路送到西昌锦屏换流站,再通过800千伏特高压锦苏线送往2059公里外的苏州同里换流站。有了这么一群不畏艰辛、战天斗地保供电的巡线工,为华东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稳定的保障,让雅砻江的清洁能源助力千里之外的减碳排放。

 
长春市二道区:“微课堂”受群众欢迎
长春市二道区:“微课堂”受群众欢迎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通过形式多样的“微党课”,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受到群众好评。

  “今天,咱们通过一二三四五六,六组数据说一说‘十四五’的那些事儿。”日前,二道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最新一期“草根说事儿”短视频。视频中,二道区基层理论宣讲团副团长马明运用数据宣讲“十四五”,表达生动,深入浅出。

  为扎实开展党史宣讲工作,二道区在强化传统阵地的基础上,探索挖掘宣讲资源和形式,塑造宣讲新特色,借助互联网平台开设移动学堂,开展“指尖学习宣讲”,打造“草根说事儿”网络宣讲微课堂。

  “草根说事儿”由基层宣讲员录制网络微视频,聚焦政策理论、卫生健康、科学知识、传统文化等内容,以小切口剖析大问题、小话题阐释大主题、小节目演绎大道理,实现理论课堂从“纸面”走向“云端”。

  “小份菜,大学问,好吃还不贵。品种多,份量少,节俭不浪费……”正在录制“草根说事儿”短视频的二道区基层理论宣讲员房荣以一段顺口溜介绍了当下流行“小份菜”的消费趋势,倡导消费者按需点餐,理性消费,杜绝浪费。

  “这种宣讲形式非常新颖,很接地气,互动感强。”吉林街道安乐社区退休党员张秋范表示,一分钟的宣讲短视频,以百姓语言唠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内容精炼、表达生动,把“大道理”讲成了“小故事”。

  “网络微课堂把焦点对准了咱们百姓,宣讲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宣讲员的真心话、真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理论与国家政策。”长春市二道区东盛街道万通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岚说。

  2021年至今,长春市二道区已累计开展各种形式宣讲活动680余场次,覆盖人数超3.5万人。   (本报记者许畅)

 
修缮之前先考古,长城保护有了新范式
修缮之前先考古,长城保护有了新范式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本报记者张米扬、薛园


  在以雄奇险峻著称的北京怀柔箭扣长城上,一支考古队正在细致地挖掘。根据一块新出土的石碑碑文落款“万历十二年”,箭扣长城有考古依据的修建时间又提前了33年。

  今年6月,距离箭扣长城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北京延庆大庄科长城,该考古团队就发布了一批成果——深埋地下的城墙、守城士兵“野外烧烤”后的碳化物,以及火器弹丸、剑柄、杯碗碎片……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去年批复了上述两段长城的研究性修缮项目。在修缮中首次引入考古环节,是这两个项目不同以往的显著“亮点”,长城保护由此开启新阶段: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研究性、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注重文化生态、遗产地环境的整体保护转变。

修缮之前先考古


  北京市延庆区东南沿界,山崖峻绝,层峦叠翠,始建于明初的大庄科长城就横亘在山脊之上。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探访考古现场时,考古工作者正在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下,专心致志地“土里找土”。

  “一块瓷片!”现场一阵兴奋。

  项目负责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尚珩接过瓷片端详,“看弧度应该是瓷碗的碎片,是明朝官兵在这里驻扎时使用的。”尚珩判断,“而且这个碗还被修补过,有打锔子的痕迹,说明当时士兵们的生活比较清苦,即使碗破了,修补后还要接着使用。”

  生活用品是长城考古三大文物类别之一,和武器类文物一起见证了古人在长城上的活动痕迹。第三类别则是“建筑构建”,还原长城从营造、废弃到部分坍塌的动态过程。

  大庄科长城西侧4号敌楼的窗户保存完整,拱券砖石无一缺失,但窗户下沿距离地面仅1米多,窗外还有一块约1米见方、估算重达1吨的巨石。战时这样的高度如何御敌?这块明显不属于长城的巨石又是从何而来?

  考古人员认为,现有窗户距地高度绝不是长城正常使用阶段的高度。通过在旁侧大量下挖作业,深埋地下5米有余的城墙重见天日,证实了考古人员的判断;至于这块巨石,考古人员推断,极有可能是在长城废弃多年后,因为某次大雨,从紧挨着长城敌楼的山上滚落下来的。

  考古、设计和施工三方多次会商,决定只挖出敌楼边侧城墙,对于窗外的巨石,则不再挖掘。

  “坍塌物本身也是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次我们没有完全按照一般考古规程,即继续挖掘后期堆积的部分,露出原始地面,再将渣土清理掉,而是在多次讨论后决定将坍塌物整体保留下来,再通过土层横截面和巨石,展示此处的时空顺序、演变轨迹和历史场景,这是最生动的长城故事之一。”尚珩这样解释。

  事实上,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了长城的现存状态:长城是古建筑与古遗址两种遗存形态并存、以古遗址遗存形态为主的文化遗产,并具有突出的文化景观特征。

  古建筑好比故宫,古遗址好比圆明园。“如果把长城当作一个古建筑去做修缮,那么就需要恢复到它最辉煌的建筑形式时期,这并没有必要。”尚珩说。

  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设计师赵鹏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修缮长城的重点不是把本体修得多么坚固,而是把文物的价值点更好地保留下来、展示出来。

  尽管理念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但一到具体修缮过程中,更多是项目负责人各凭经验。即使是最基础的问题,如勾缝材料到底用白灰还是水泥,需不需要加糯米浆,工艺技巧上采用平面勾缝还是荞麦棱等,都尚未达成一致。更有甚者,因在修缮中出现“贴瓷砖式维修”“粗放式施工”等乱象,引发过争议。

  这种各自为战、未能高度协同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长城的高质量保护。“如果通过前期考古对该段长城有了充分了解,修缮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就相当于拿到了‘指导手册’,更有针对性,也会减少返工的次数。”这是参与项目专家们的一致看法。

  以大庄科长城4号敌楼城墙墙体挖掘为例,考古人员发现,这一处城墙的建筑形制与原本设想并不相同,并非直接从地面开始垒基石,而是先做了基槽,这样能保证建筑更坚固稳定。这一考古发现,为后期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长城保护新阶段


  2019年10月,纪录片《长城抢险》的播出引发广泛关注,“抢险”成为彼时长城保护的新模式;差不多一年之后,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在箭扣长城脚下挂牌成立;2021年,以基地挂牌成立为契机,北京市文物局听取专家建议,选取延庆大庄科长城和怀柔箭扣长城为首批试点,上报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性修缮项目探索,“是一种遗产保护理念在保护实践中的探索”。

  “‘抢险’说到底是临时性的,不是长久之计,后续依旧面临维修,而且由于时效上的要求,较难关注到细节,因而我们还是需要对长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讨。”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总负责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表示,“另一方面,北京长城抢险工作已经开展了几年,对于一些问题的存在也到了阶段性总结和回馈的时候。”

  与以往修缮过程中各专业技术人员作业相对分离不同,研究性修缮从工程启动便形成协同模式——以考古挖掘为开端,多学科研究为手段,数字化跟踪记录为保障,考古、设计、勘察、施工等人员在各环节协同配合,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根据多年经验,前期我们就做好了评估和框架图,确定研究主要涉及长城本体、长城病害及长城赋存环境等三个方面,现场工作时考古、测绘、结构、材料、植物等学科都有专业的研究团队,设计和施工也是紧密结合,全程参与。”汤羽扬介绍。

  在长城保护修缮工程中,关于墙体顶面植物的处理方式分歧已久。部分学者认为,植物生长是对长城结构主体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以清除;也有学者认为,作为遗址型文化遗产及景观,长城上的植物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同样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适当保留。

  基于这样的长期讨论,在本次大庄科长城研究性修缮中,项目吸纳了景观植物学研究团队参加,对长城墙体顶面现状植物展开调查研究和定量化评价,为后续选择性清整技术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城保护的经典案例,北京司马台长城的成功修复,公认与前期严格缜密的勘察设计息息相关。收录了该项目大部分修复工程文件的《司马台长城》一书,迄今为止仍是经典的长城保护工程资料。

  “过程性材料既是对当前工作的总结思考,也是给予后人的借鉴参考。”尚珩说,正因如此,此次研究性修缮过程中所有参与的学科及数据、工程图纸、方案设计等,都会在项目结束后汇总集结,形成全套完整的工程资料,并面向社会出版。

仍需社会力量接力


  汤羽扬认为,此次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之所以能顺利推进,与参与其中的专家、社会基金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情怀有很大关系。

  北京市文物局已确认,会把长城的研究性修缮项目滚动进行下去,为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累更多经验,也为全国长城的修缮保护提供借鉴。

  这也带来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总长度超2万公里,横贯15个省份的长城,是世界上现存体量最大的文化遗产,再加上较多的历史欠债,仅凭地方政府和财政资金扶持难以实现长城的保护和修缮,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和普通公众的参与。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即使有拍摄纪录片、出版绘本、制作相关小程序等一系列工作,由于长城知识体系的庞杂,公众对长城的了解依旧不算深入,急需更多生动活泼的手段,让长城知识“不再晦涩难懂”,这也是其近些年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助力长城保护的主要目的所在。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表示,数字文保传播范围的广泛,能够让人们更好认识中华文物及其内涵,体会文物所承载的中华灿烂文明和民族精神,增强个体的民族自尊和自信,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

  “对一个国家而言,透过文物不仅可以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还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中华文明的光芒照亮民族复兴之路。这也是长城保护乃至所有文物保护对于国家和每一个普通人的价值。”刘玉珠说。

 
北京大运河考古的新发现
北京大运河考古的新发现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罗鑫)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部,经过考古发掘和保护,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揭开一座古城的神秘面纱。

  这座平面呈近似方形的古代城市遗址,以两汉时期为主体年代,在北京地区考古历史上实现了多个“首次”。“在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及其周边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出一定数量的东汉时期的木、竹简牍,这在北京地区汉代遗址考古中属于首次发现。”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

  在此间举行的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上,陈名杰介绍,大运河北京段文化带建设成果丰硕,大运河考古再获新发现。2021年以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在大运河北京段沿线七区共开展考古发掘项目102项,发掘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据史料记载,路县设置于西汉初年,属渔阳郡;东汉改“路”为“潞”,始称潞县。路县故城遗址就是两汉时期路(潞)县的治所。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路县故城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孙勐表示,简牍是研究路县故城遗址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后续将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对简牍上的文字信息进行解读,信息内容值得期待。

  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通州工作站,植物种子在经过高倍数显微镜放大后,投射到与显微镜相连的电脑显示屏上,种子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路县故城城郊遗址的灰坑、水井等遗迹中发现了水稻,结合路县故城遗址多处地点水稻的出土情况、文献记载以及测年结果,我们推断最晚至东汉初年本地区已经进行水稻种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部工作人员尹达说,“但两汉时期水稻的出土概率都比较低,说明对水稻的接受程度及稻作规模较有限。”

  今年3月12日至4月18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水系(镜河北段)工程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在路县故城城郊遗址区内的东南部清理了一处西汉时期制陶遗址。

  孙勐介绍,两汉时期的冶铸遗址区、西汉时期的制陶遗址区等手工作坊遗址区的发现,对确定城郊遗址的性质、功能非常重要。

  孙勐表示,近年来的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首次明确了北京地区汉代城市手工业遗存的遗迹组合,也是北京地区两汉时期手工业遗存的首次大规模发现。陶窑、炼炉与水井、房址、灰坑、道路等遗迹的空间分布和功能组合,为了解、复原路县故城遗址的制陶、冶铸等手工业生产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开展了大规模考古工作,勘探122万平方米,发掘4万余平方米,发现汉代路县故城城址及其周边的墓葬群,清理古代墓葬1146座,出土各类文物万余件(套),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通过近年来的全面勘探,考古工作人员已经基本推断出路县故城城址的位置、形制、规模、功能等。出土的包括陶器、铜器、玉石器等在内的千余件不同种类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器以及大量动物、植物遗存等,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具体状况提供了契机。”孙勐说。

  据介绍,路县故城遗址区内已发掘出带有战国、西汉时期陶文的各类器物70余件,是北京地区出土陶文器物最多的遗址。出土的木篦、木梳、木桶、木盘以及锛、耙工具的木柄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汉代木制实用器皿,是了解当时人们具体生产、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去年,经前期勘探,在路县故城南城墙东段发现一处豁口,并探明豁口部分叠压有不同时期的道路,可能为门道,据此推断此处为路县故城的南城门遗迹。”孙勐说,城门是城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县故城南城门遗迹的发现,为探寻城址内、外遗迹分布与构成提供重要参照,也为日后向公众展示提供了契机。

  2017年,北京市决定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并配套设立博物馆。路县故城城址成为北京地区首个以汉代城址为主体建立的遗址公园,也是北京地区首个在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中完整保护下来并建立遗址公园的大遗址。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顺利完成,正在开展二期绿化工程;路县故城保护展示工程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3年6月完工,2024年实现开馆。”陈名杰说。

 
林子祥和叶倩文:岁月如歌 且行且唱
林子祥和叶倩文:岁月如歌 且行且唱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新华社香港8月14日电(记者陆敏)74岁的林子祥说,没想到,到这个年纪还能有新的歌迷;60岁的叶倩文说,感谢这个节目把港乐老歌做成了“新鲜的生命”。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音乐献礼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通过内地与香港歌手共同唱响港乐金曲,用音乐对话,广受好评。节目将最高荣誉“荣耀人物”大奖颁给了林子祥和叶倩文夫妇,而他们泪洒现场的情景也感动了观众。

  林子祥和叶倩文夫妇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亲历香港流行乐坛的高峰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崛起。他们在歌唱中见证时代,演绎传奇,也用歌声连接香港和内地,凝聚人心。

经典港乐

承载记忆



  并肩坐在记者面前的林子祥和叶倩文,一个低调寡言,一个优雅大气,两人不时相视而笑,顾盼间神采依然。夫妻俩一人一头银发,证明岁月如梭。

  林子祥学生时代就组建乐队,上世纪70年代发行了第一张专辑,1981年就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他音域宽广,有“铁肺”美誉,又兼具创作才华,代表作有《敢爱敢做》《男儿当自强》《真的汉子》等。

  叶倩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横扫香港各大劲歌金曲颁奖礼。她的《潇洒走一回》《祝福》《情人知己》等金曲火遍大江南北。

  2022年的夏天,因为港乐,多年来已半退隐的林子祥和叶倩文重回大众视野。“这是缘分。”叶倩文说。

  第一次登台,林子祥一件灰色外套,叶倩文一袭红裙。一开口便知“王者归来”,声音里依然有挡不住的光芒。

  在林子祥的歌中,随处可见“迎入日月万里风,笑揖清风洗我狂”“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这样的豪迈歌词。他用高亢有力的演唱功力,将中国风范和侠义美学演绎得豪气干云,充满大爱。

  在节目歌曲《水中花》演唱前,一首粤语朗诵的宋词令人惊艳:“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林子祥第一次朗诵古典诗词,但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我小时候爱看武侠电影,听电影里的歌。”林子祥说,“香港流行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港乐金曲里,有“狮子山下”的奋发向上,有“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家国情怀,有“沧海一声笑”的潇洒气度,有“男儿当自强”的坚韧不屈……这些积淀着中华文化底蕴的歌曲构筑了港乐的精神框架,成就了传奇,也承载了中国人关于港乐的集体记忆。

同频共振

同唱一首歌



  “永远的经典!”“热泪盈眶”“用生命在歌唱”“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弹幕上网友的评论雪片般涌来。在每次现场演出结束时,全场大合唱《海阔天空》《红日》《东方之珠》等金曲的场景让他们感动。

  “身处现场,那种感觉很难忘。”林子祥说,过去即便开演唱会,也不过一两个歌手跟大家互动,而节目现场却是所有的歌手和所有的观众同唱不止一首歌,每首歌都感动。

  最后一场演出,全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随着音乐歌唱和挥手,气氛到达了高潮。“我想握住每个人的手。”叶倩文说。

  “我真的是从来没有在台上哭过。突然觉得这几个月的感情通通要从心里往外爆发出来,想忍也忍不住,真的是太感动。现场感觉是非常温暖甚至炽热,我整个人是热的。”叶倩文说,连感情极少外露的林子祥也忍不住当众拭泪。

  这一刻,音乐将爱传递,把心紧紧相连。

  “音乐没有界限,我不觉得内地跟香港有什么区别。距离那么近,过个关就到了,何况我们可以用音乐沟通。”叶倩文说,“我们不在意唱的是粤语歌还是普通话歌。讲什么方言不重要,重要的是歌让人共情共鸣。”

  节目播出后,林子祥和叶倩文有了一大批新歌迷,很多是年轻人。歌迷给他们写很长的信说为什么喜欢他们的歌,又如何被他们的歌影响和激励。林子祥深信音乐的力量:“我不爱说话,感谢有音乐,我想说的都在歌里了。”

文化互通

激发新能量



  这是夫妻俩从艺几十年来首度同时参加一个长达四个月的节目。他们见识了内地演艺制作的专业与敬业。“节奏快得不得了,每一集都是新的体验。”叶倩文说,内地歌手让他们刮目相看,“很多歌手都非常厉害,太有天分了”。

  在节目中,新生代歌手用想象力和创作力为老歌注入新元素,既保留了原本的韵味,又带来了全新的感觉。

  林子祥与新生代歌手合作演绎的《真的汉子》,对老歌重新编曲,说唱部分还吸收了川江号子的元素,听来更为震撼;邓丽君的经典金曲《忘记他》增加了说唱和京剧唱腔,别有韵味;劝勉孩子努力读书的粤语歌《学生哥》与普通话歌曲《读书郎》混搭,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优秀的创作也激发了他们的音乐新能量。他们重新演绎的《敢爱敢做》深受观众欢迎。“大家都很喜欢这个版本,我们也很开心。”叶倩文说,这是把老歌做成了“新鲜的生命”,“让好歌可以走得更远,陪伴更多的人”。

  岁月如歌,这对乐坛“神仙伴侣”一路唱着走过。“唱歌是我们的福气,只要还有人想听,我们就会一直唱下去。”叶倩文说着望向身边的林子祥,他含笑点头。

 
“湟鱼宝宝”成长记
“湟鱼宝宝”成长记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西宁8月14日电(记者吕雪莉、李琳海)伴随着又一个洄游季的结束,青海湖迎来了一批新的生命。记者日前探访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记录湟鱼人工孵化培育的过程。

  每年5月底至8月,是湟鱼洄游的季节,在沙柳河、布哈河等淡水河道,成群结队的湟鱼逆流而行。然而,这场生命繁衍之旅不仅艰辛,还面临被捕食、天气突变、河道断流等凶险,湟鱼自然繁衍的成活率不足千分之二。来自青海渔政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坚守在湟鱼的主要洄游通道,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助力湟鱼种群繁衍。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是青海湖“水—鱼—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由于过去大肆捕捞等原因,其资源量一度急遽下降,濒临灭绝。

  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是湟鱼“人工大产房”之一。记者看到,在实验站车间里,分布着一个个圆形大水缸,密密麻麻的小鱼苗形似小蝌蚪般,随着清澈的水流在水缸内快速地转着圈游动。

  实验站站长周卫国介绍,湟鱼的人工孵化,总体上分采集、孵化、破膜、发育等步骤。水缸里的水流引自两三公里外的沙柳河水,经过了5次净化、过滤,通过流速控制,模拟出自然河水的环境。孵化培育的过程很奇妙,从河道中采集回来的受精卵,经流水循环式孵化5天后破膜,湟鱼宝宝们脱离孵化网箱进入水流中,继续发育,开始学游泳,先是垂游,到20天左右,开始平游,这时就好比小孩子学会了走路,体色也慢慢发黑。

  “跟养娃娃一样,比养娃娃还操心。24小时不停,每两个小时分别投喂蛋黄水和黄豆粉液,还有轮虫、商品粉料等。”周卫国说。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郊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分布有一大片池塘,是湟鱼宝宝们的“幼儿园”。一方方池塘里,隐约可见一尾尾黑色的小鱼苗在游动。救护中心原种场负责人田文根正在投撒饵料。

  从“大产房”到“幼儿园”,是一场呵护生命的接力。为迎接湟鱼宝宝们的到来,这里的工作人员要提前一周引来河水并经过沉淀过滤,保持水质的清新;提前培养一些饵料加入池塘,把池塘的水养“肥”,好让长途旅行的湟鱼宝宝们“饱食下塘”,恢复体力,适应新的环境。待湟鱼宝宝们下塘两天后,还要再撒入黄豆豆浆,保证它们的营养。

  救护中心推广研究员祁洪芳说,从“大产房”到“幼儿园”,湟鱼宝宝们经历的是一场夜间的“有氧旅行(运输过程中往水里打氧气)”。因湟鱼是冷水鱼,夜里气温低,可以保证小鱼苗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环境。同时,为保持湟鱼基因的稳定和种群的均衡,同一车鱼苗来自同一条河道,放入同一个池塘,待来年增殖放流时,也会放入原来的河道。

  祁洪芳说,多年实践表明,人工增殖放流是快速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稳定物种种群结构、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2002年以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已累计放流裸鲤原种1+龄鱼种1.97亿尾。目前,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已增长到10.85万吨,经权威机构评估,增殖放流对资源恢复的贡献率为23%。

  来年的洄游季,这些小鱼苗满一周岁时,将陆续运回放流,重返原来的河道。

 
关于大象,这些知识值得了解
关于大象,这些知识值得了解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这种大型动物一直受到人们关注,人们对“长鼻子朋友”的研究正愈发广泛深入。

  大象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它们是陆地上现存最大哺乳动物,有的大象身高可达4米,有记载的最重大象超过10吨,成年象每天能吃掉150公斤食物。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两种大象——非洲象和亚洲象,其中非洲象包括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大象寿命较长,一般能活到60至70岁。

  大象的长鼻子能够完成撕碎枝叶、吸水等复杂动作,这不光有赖于鼻子的肌肉,还与鼻子的皮肤特点相关。象鼻上部和下部皮肤的延展程度不同,上部有非常容易延展的深褶皱,而下部表层布满较小的褶皱,便于抓握和搬运物体。

  大象记忆力强,还能预测天气。它们听觉灵敏,可察觉到极低的声波频率,因此可以听到远处小的雷声和大雨声,并预测雨水何时到来,从而改变行进路线。

  野生非洲象是目前已知睡得最少的哺乳动物,平均每天仅睡两个小时,有时甚至全天不眠。如此“不怕困”可能与它们的体型有关,通常体型越大的哺乳动物越倾向少睡。

  大象是群居动物,不愿独自生活。一项有关大象粪便中激素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独居大象比群居大象承受更多压力。

  大象体内癌细胞的数量是人类的100倍,但死于癌症的大象比例只有人类的三分之一不到。研究人员发现,大象体内特有一种白血病抑制因子6(LIF6),它能与有助抑制癌症的P53基因副本“合作”,消除受损细胞并防止癌变。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部分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盗猎行为影响,大象的数量在快速减少。亚洲象和非洲草原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非洲森林象则是极危物种。今年8月12日是第11个世界大象日,动物保护组织和有识之士在每年世界大象日期间通过各种活动,呼吁人们加强保护大象的意识和行动。

  2021年,在中国云南栖息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之旅,引发全民观象热潮,让世界看到中国多年来为保护大象作出的努力。  (记者葛晨)新华社北京电

 
大象家园里的“象爸爸”
大象家园里的“象爸爸”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8月12日是第11个世界大象日,也是小象“羊妞”的7岁生日。头戴花环,绕着7层高的“蛋糕”转圈圈,看着20多种爱吃的水果,“羊妞”高兴地摇头甩尾,“象爸爸”正为它和它的小伙伴们庆祝节日。

  这一幕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曾经身心受创的小象,如今在“象爸爸”们的呵护下快乐成长。

“专职象爸爸”,朝夕相伴


  用鼻子勾着“象爸爸”的手,蹭蹭他的头和身体……这是“羊妞”和陈继铭等“象爸爸”们之间的默契。

  现在强壮的“羊妞”,在野外被发现时却满身伤痕。2015年8月17日,陈继铭见到了出生不到一周的“羊妞”。“当时它伤口化脓,奄奄一息,转运途中休克了3次。”陈继铭说,经过专家全天候抢救和“象爸爸”们的悉心照料,“羊妞”终于康复了。

  可让他揪心的是,2021年5月,上山训练时“羊妞”又崴了脚。此后,陈继铭和另外3位“象爸爸”24小时寸步不离,晚上睡觉时,整夜守在“羊妞”身边。陈继铭说,因为心疼“羊妞”,他很多次悄悄抹泪。

  “天天给‘羊妞’冲奶,把它一口口喂大。”陈继铭笑着说,当初还不及他腰高的小家伙,现在都长成一米八的“大姑娘”了。

  操心着小象生活和健康的,不仅是陈继铭。目前救助中心有32名“象爸爸”,他们每天超过10小时和小象相伴,给它们清理粪便、洗澡;对于尚在哺乳期的幼象,每0.5-2小时就要喂一次奶。时间久了,他们了解每头象的性格,而有“灵性”的小象也从动作、声音中表达着对“象爸爸”的感谢。

“私人医生”,专业呵护


  小象生病怎么办?会不会定期体检?答案是肯定的。“象爸爸”为每头象都定制了健康监测本:“7月26日,龙龙,食物:象草1斤,香蕉10个,体温:36.5摄氏度……”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象爸爸”及时发现象的异常。

  “用测温枪可以更精确地给大象量体温,成年象超过37摄氏度就是发烧了。”“象爸爸”熊朝永说,不断提升照护的科学性、专业性是他和同事的共同目标。目前,救助中心已经有1名高级兽医师、1名中级兽医师以及3名助理兽医师,能辅助大象医生为大象看病了。

  但是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还得大象医生出马。“象爸爸”保明伟自创麻醉大象的吹管器,可以在20米以外的距离麻醉大象,解决了大象麻醉这一野外救助的难点,至今他已用这种方法救助野生象20多次。去年7月,保明伟就是用这个方法参与麻醉工作,将北上象群中一只脱离集体的小象,送回“老家”西双版纳。

  此外,保明伟和团队还研究亚洲象繁育技术,已成功通过人工辅助方式繁育出9头小象。

“自然老师”,撒播爱的种子


  如果说救助和繁育亚洲象是“象爸爸”们的工作,那么保护亚洲象则是全民参与的课题。如今,越来越多人怀着对大象的好奇走进野象谷,“象爸爸”则兼职“自然老师”为公众科普亚洲象知识。

  “大象只吃草吗?走起路来是不是地动山摇呀?”“它们的菜谱很丰盛,走路声音也很轻。”野象谷研学导师杨涛至今已带队上百场亚洲象科普活动。“如今公众保护大象的意识更强了,对我们的职业也更加认同。”他说,这让他很自豪,对亚洲象保护充满信心。

  “听到大象受伤、生病的故事时,有的小朋友在课堂上就哭了。”陈继铭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还会打电话问他,大象有没有康复,要用零花钱给大象买吃的,像关心朋友一样。

  “我们‘象爸爸’希望通过照顾与护理,让大象回归自然,因为那里才是它们的家。”陈继铭说,目前救助中心正通过开展亚洲象野外适应训练等,探索成功放归的路径,最终实现人象各得其所、各自安好。

  (记者赵珮然、王明玉)新华社昆明电

 
“象妈妈”和她的大象医院
“象妈妈”和她的大象医院

( 2022-08-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泰国北部南邦府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这里栖息着为数众多的亚洲象。世界首家大象医院——“亚洲象之友”就坐落于此。

  “我住在这里,医院是我的家,大象是我的孩子。”66岁的苏赖达·萨瓦拉边说边拄着拐杖在山坡上行走。作为“亚洲象之友”医院的创建人,近30年来苏赖达和她的同事们救治了超过5000头亚洲象。

  提起建立大象医院的初衷,苏赖达说,小时候她和父亲遇见一头被卡车撞伤的大象,她想把大象送到医院治疗,父亲告诉她,大象太大了,没有医院能够收治。“最终大象死去了,这件事一直留在我心里。”

  1993年的一天,苏赖达目睹大象从山坡滑落跌伤,她拨通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求助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每天都有大象死亡,实在爱莫能助。

  “既然没人肯救治大象,那就自己做。”带着这个执念,苏赖达怀揣全部积蓄,从曼谷来到偏远的南邦府,面对世界最大的陆地动物,用女性柔韧的肩膀扛起救治大象的“半边天”。

  大象摩莎7个月大时被地雷炸断了右前腿,曾是“亚洲象之友”医院里最年幼的“患者”,如今它使用假肢已有15年。

  “我们救活了摩莎,但3条腿站立的它,有时只能借助鼻子支撑身体。”为了让摩莎重新站稳,苏赖达和泰国的整形外科医生们一起为摩莎设计了假肢,2007年摩莎成为世界上第一头使用假肢的大象。

  “看见腿部受伤的大象,就像看到我自己。”苏赖达说,她从小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离开拐杖便步履艰难,所以更能体会摩莎身体和心理上承受的痛苦。

  “站稳,站稳,别摔倒。”苏赖达冲着摩莎高声说。不停晃动身体的摩莎,仿佛听懂了话,立刻安静下来。

  苏赖达说,她出差期间也常给摩莎“打电话”,摩莎因为年幼时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但只要听到她的声音就会平静下来。“大象内心不像身体那样强壮,很多时候像是小孩子。”苏赖达说。

  亚洲象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野生亚洲象据估算只有约4万头。多年来,苏赖达除了救治伤病大象,还奔走呼吁停止虐待和贩卖亚洲象。

  几年前,为阻止象贩子将泰国大象非法卖到国外,苏赖达与大象保护人士用身体阻挡运象车,虽然最终留住了大象,但也因此成为许多象贩子的报复目标。

  “非法贩卖大象利润很高,所以象贩子威胁过我很多回,有一次他们甚至开车撞断了我的肋骨。”苏赖达说,她告诉象贩子,只要她还活着,就绝不允许他们的非法买卖得逞。

  除了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大象医院的运营支出也让苏赖达倍感压力。

  “在‘亚洲象之友’医院,所有治疗和药物都是免费的,有时甚至运送大象就医的路费也得医院出。”苏赖达说,一年下来,医院开支将近1000万泰铢(约合192万元人民币)。

  2017年是这所大象医院最艰难的一年,因为缺乏资金,苏赖达不得不宣布暂时关闭大象医院。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爱心人士纷纷雪中送炭。“几天时间,我们的账户余额从50泰铢变成4000万泰铢。”苏赖达说,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捐款。

  “我很感激中国爱心人士的捐款,也很赞赏中国对大象的关爱。”苏赖达告诉记者,去年云南亚洲象北迁,她一直每天“追更”,一路上中国人民为大象留下食物,还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追踪观察大象,让她感到惊喜。

  苏赖达说,无论在泰国还是在中国,人们对大象的爱是相通的,“守护大象,我并不孤单。”  (王腾、宋宇 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