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国际

福建:抢抓机遇谋发展 奋力谱写新篇章
福建:抢抓机遇谋发展 奋力谱写新篇章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顾钱江、涂洪长、董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福建考察调研,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多次对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福建发展把脉定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福建抢抓机遇谋发展,经济实力持续跃上新台阶,区域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改革开放增添发展活力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商事登记“一照一码”改革、设立国际商事仲裁院……自2015年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513项创新举措。
 
  厦门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折射福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蹄疾步稳。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持续放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政策的叠加效应,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2019年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7月15日,由福州开行的首列中欧班列“闽都号”从江阴港驶出。班列满载50个货柜、100个标箱的婴幼儿用品,预计16天后直达莫斯科,比海运节省近20天。福州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童冰星说,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实现中欧班列与枢纽海港衔接联动,打通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陆上有“中欧班列”,海上有“丝路海运”。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南介绍,“丝路海运”是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自2018年在厦门启航以来,“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已超过250家。接下来,“丝路海运”将加强海外仓、物流园、码头的投资、建设、经营,以创新促高水平开放。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目前,福建已建成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0.4%,“一趟不用跑”比例达90.3%。
 
  改革带来的活力同样涌动在田间地头,20多年前发源于福建南平的“科特派”制度如今硕果累累。全省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6.2万多人次,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一二三产业全覆盖,有力带动了各地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
 
增量提质产业优化升级


 
  走进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一张火星高清照片引人注目。“天问一号”上的星敏感器光学导航系统,最远可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到火星。这套装置正是由福光提供的。
 
  立足自主创新,目前福光股份公司拥有600余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00项,多个技术攻关在行业内实现了零的突破。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这家公司调研,强调“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三级台阶。2021年全省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21个,营收超百亿元企业突破50家。
 
  既要体量,更要质量。以“产业优”为指引,福建提出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经济”,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数字福建”建设扎实推进,数字领域成为创新创业主战场。2021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增长15%,占GDP约47%。目前,福建逾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效果日益显现。
 
  激活海洋优势,打开蓝色经济新空间。2021年,福建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以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核心的“一带两核六湾多岛”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山海协同迈向共同富裕


 
  盛夏的宁德寿宁县下党乡,山明水秀,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果香和茶香,游客们来此既能避暑消夏,更能体验“下乡的味道”。
 
  曾经的下党是福建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经过多年不懈奋斗,2018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508人全部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闽东宁德曾是“老、少、边、岛、穷”地区。从“摆脱贫困”到“多抱几个金娃娃”,宁德巨变成为福建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过去10年,宁德时代、青拓集团、上汽宁德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两倍,成为福建经济新增长极。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党的十八大以来,致力于实现百姓富,福建统筹推进解决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
 
  2012年,福建省确定沿海较发达县(市)与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帮扶协作,在产业转移、劳资对接、资金支持等方面深度协同,福建广大山区、农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步子明显加快。
 
  晋江,福建县域经济领头羊,“海丝”开放前沿;长汀,传统的农业县和人口大县。自从两地被确定为山海协作对象以来,大批晋江企业来到长汀投资兴业。
 
  全省一盘棋,山海同奋进。从2012年到2021年,福建城镇化率提高10.4个百分点,达69.7%;城乡收入比从2.83:1缩小为2.22:1;近年来福建三明、龙岩等老区苏区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强生态建设 创造美好生活


 
  走进福州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大樟溪、古码头加上亭亭如盖的老榕树、蜿蜒的鹅卵石栈道,仿佛一幅风景画。
 
  “好风景带来了好光景。”春光村党支部书记陈坤彪说,近年来,依托良好生态,当地兴起了民宿、采摘、漂流等新业态,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
 
  福建以占全国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约4.27%的生产总值。福建的森林覆盖率为66.8%,居全国首位。
 
  蓝天碧海,微风拂浪。走进宁德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连片的新型塑胶渔排稳如陆地,一座座红顶白墙的海上民宿格外醒目。
 
  宁德三都澳海域资源丰富,但曾经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度问题突出,海洋污染严重。近年来,当地全面开展海上综合整治,推进渔业产业和海洋生态协调发展。环境变好了,海上观光、垂钓平台等旅游精品项目接连落地,渔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成立碳中和研究机构;农业碳汇服务驿站在厦门设立……围绕“双碳”目标,福建各地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大自然添绿色,让老百姓得实惠。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为福建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福建将继续保持敢拼会赢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新华社福州7月22日电
 
“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021年2月3日,农历立春。

  穿过乌蒙山腹地的山雨云雾,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毕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村民赵玉学夫妇俩激动地将总书记迎进家门。

  春节将至,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制作当地传统美食黄粑。

  拿起一张粽叶,夹上一块糯米黄豆面,卷起粽叶,用线扎紧……总书记把亲手包成的黄粑放入女主人杨鹏英面前的蒸屉里,微笑着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我们这些年的日子确实也如总书记说的那样,越过越好了。”杨鹏英高兴地说。

  赵玉学以前的家,透风漏雨,缺水缺电。一家人后来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下,住进15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夫妻二人在福建打工,一年收入4万多元。3个孩子读初中、小学,上学、住宿、吃饭免费。

  “那天,就在我家的客厅里,我指着墙上的照片,为总书记讲述我们家这些年来的变化。”回想起与总书记交谈的过程,赵玉学依旧很感动,“总书记在我家楼上楼下看了个遍,问水、问电,问家里有多少地、都种些什么、在哪里打工、收入多少、孩子上学要不要交学费、将来有什么打算……总书记这么细致地关心我们的生活。”

  看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欣慰之余,也为化屋村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就业很重要,是生活水平再提高的重要保障,是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措施。外出务工也行,在家门口就业更好,可以好好照顾孩子。把孩子教育培养好,未来就更有保障了。”

  “我们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介绍,一年多来,村里新修8.4公里旅游公路;新建两条总长48.5公里的10千伏线路保障乡村发展建设和生活用电;搭建“5G+数字乡村统一平台”,统筹村级事务工作。

  化屋村也结合当地民族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特色产业。村里开办了32家农家乐、19家农家旅馆、2家苗绣作坊,还组建了导游服务队和苗族歌舞队。2021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村里近五成的劳动力拥有了在本村就近就业的机会,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眼看着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快,就业的岗位和赚钱的产业也越来越多,我们夫妇俩如今在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比起在外打工好很多。”赵玉学说,自己开办的农家乐以地道的苗家菜、香甜的黄粑备受游客喜欢,去年毛收入达15万元。今年年初用近两年的积蓄,在黔西市城郊租房开办小型黄粑加工厂,带着厂里的工人忙得热火朝天。

  “日子越过越甜,乡亲们都盼着总书记能再来看看。”许蕾说。  (新华社记者董博婷、李凡、骆飞)

 
进度提速 落地见效 从重大基建项目看稳投资持续加力
进度提速 落地见效
从重大基建项目看稳投资持续加力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刘夏村、严赋憬、薛天)今年以来,大江南北加快推进的重大建设项目,不断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注入动力。
 
  7月中旬,秦岭山区、汉江岸边,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数百名工人忙着绑扎钢筋、焊接钢柱、浇筑混凝土。
 
  这里是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库容2.21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的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二期工程的重要一环。大坝主体工程要在今年9月完成浇筑,眼下工人们正昼夜轮班施工,加快推进施工进度。
 
  丹江口水库下游约5公里处的汉江右岸安乐河口,引江补汉工程7月初在这里正式开工。这项可研批复静态总投资达582.35亿元的重大项目,将联接起三峡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通道。
 
  今年上半年,水利领域新开工22项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1769亿元,开工数量和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新高;交通领域,浙江综合交通投资约1900亿元,同比增长11%,广西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超900亿元,同比增长14.6%……
 
  在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项目抓紧开工,共同勾勒出基建投资向上的曲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1至5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说,稳投资持续加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投资需求平稳增长,对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向上的基建投资曲线,折射出“稳投资”蹄疾步稳、持续加力——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摆上重要位置。 
 
  看资金,截至6月底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2022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行完毕,比往年大大提前;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市场化配套融资超过5300亿元,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要作用;近期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以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
 
  看项目,“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河南,仅用3个月,一条通往湖北武汉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就完成了从核准到开工的各项准备,于一季度顺利开工;12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公路水路项目提前到6月底前集中开建。
 
  在江苏,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交通项目开工率达到75%;下半年,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争取更多实物工作量。
 
  在上海青浦、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总投资约940亿元的沪苏嘉城际铁路7月同步正式开工,“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跑。作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重要一环,今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在贵州、宁夏、甘肃等地,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加快落地,为数字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
 
  ……
 
  从中央到地方、从项目到资金,一系列政策举措靠前发力,形成合力。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实际使用,新出台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运用,将形成有效投资更多实物工作量并拉动就业和消费。
 
  “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在7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通往幸福的迁徙 全国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生态搬迁记
通往幸福的迁徙
全国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生态搬迁记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在森布日安置点,西藏山南市贡嘎县的群众欢迎远道而来的搬迁群众(7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新华社记者曹健、张京品、格桑朗杰、吕秋平、格桑边觉
 

 
  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双湖县,40多年前因牧民迁徙于此而设。
 
  如今,随着高海拔生态搬迁,双湖县牧民又将在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告别苦寒:幸福路上一个都不少


 
  藏北的夏天依然寒风萧萧,双湖县多玛乡仲鲁玛村却一派热闹景象。
 
  7月12日,一辆辆大货车开进村庄,人们互帮互助,收拾行囊,搬运家具。满满的记忆,随着大货车,缓缓驶向约700公里外的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村。
 
  那里是牧民们的新家园。
 
  货车上,属于嘎玛家的只有桌子、床等几件物品。“屋里的家具、家电都太旧了,到了新家打算买新的。”70岁的嘎玛说。
 
  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多达200天,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双湖县,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
 
  在2019年开展首批北部3个乡镇高海拔生态搬迁的基础上,今年7月,西藏实施双湖县第二批高海拔牧民生态搬迁,南部4个乡镇的牧民告别苦寒高远的藏北,前往新家。
 
  “除了准备搬迁,我们还在忙着放牧、挤奶。”嘎玛说。放牧点的帐篷内,老人生好炉子、煮好酥油茶,等待年轻人放牧归来。
 
  7月的羌塘草原,天气善变难以捉摸。前一刻阳光明媚,转瞬间乌云压境,豆大的雨点伴随着狂风而来。
 
  傍晚,男人们放牧归来,羊群被赶到围栏边,嘎玛的外孙女石秀措姆加入了挤奶的队伍。
 
  22岁的石秀措姆后悔小时候没上过学,现今连手机输入法都不会用。搬迁后,她的儿子曲扎加措可以在新家附近免费上幼儿园,设施条件比双湖幼儿园好很多。
 
  “希望他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考上大学。”她说。
 
  因这次搬迁正好赶上牧忙,石秀措姆的丈夫西热加措格外忙碌。
 
  搬迁前一天的傍晚,西热加措从100多公里外的牧场赶回家中。“这次我先去把新家安置好,等牧忙结束,全家人再搬过去。”
 
  去年冬天,西热加措到拉萨参加了挖掘机驾驶培训,计划搬迁后在新家附近找一份工作。“等孩子上幼儿园后,我打算去参加厨师培训,然后开一家甜茶馆。”石秀措姆说。
 
  和西热加措家一样,对于未来,不少牧民都有自己全新的计划。他们都在追逐幸福的路上不懈前行。
 
抉择迁徙: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迁徙,连着生活,也承载命运。
 
  79岁的白玛老人对此深有体会。他是40多年前建设双湖的开拓者。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口增加,牛羊增多,藏北草原草畜矛盾越来越严重,白玛所在的申扎县尤为突出。
 
  1976年初,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决定开发无人区。
 
  时任申扎县卡俄措村村主任的白玛,带领全村人开始寻找新家园。一场寻求生存空间的迁徙由此拉开序幕。
 
  牧民对北部无人区知之甚少,迁徙之旅异常艰辛。赶着牛羊,只能靠天上的月亮和星辰前进。经过1个多月跋涉,他们终于在无人区找到了新家,建立了嘎措乡。
 
 
 
  2012年,国务院批复成立双湖县,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县,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国家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帮助双湖县修通了公路,县城所在地接入国家电网主网……2019年底,双湖县实现脱贫摘帽。
 
  然而,在双湖,群众健康长期受高海拔、恶劣气候影响,高原性风湿病、痛风、心脏病多发。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也始终困扰着当地群众。
 
  此外,双湖县域一半以上的面积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内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10万多只、野牦牛2万多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畜和野生动物矛盾日益凸显,双湖草场开始出现退化。
 
  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让牧民群众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2018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
 
  抉择,再一次摆在双湖牧民的眼前。海拔低,对身体好;离城近,看病方便;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双湖的草场不能持续放牧。
 
  双湖县委书记杨文升说,搬迁既为人,也为生态,高海拔生态搬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
 
  搬迁一代人,幸福几辈子。
 
  多玛乡果根擦曲村怀孕8个月的次仁央金说,在低海拔地区生孩子更安全,“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搬迁是为了今后的好生活,应该看长远。”19日,天还未亮,西热加措登上了搬迁的车辆。
 
逐梦雅江:新家园 新生活


 
  夕阳在雅鲁藏布江面映射出金黄色的波光,森布日迎来了千里之外的新一批牧民。
 
  19日20时许,经过1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18辆客车缓缓驶入森布日,300多名多玛乡群众抵达新家园。
 
  一阵阵激昂的藏戏鼓声、一声声“欢迎到家”的美好祝福,当地群众手举象征五谷丰登的“切玛盒”,逐一献上哈达,迎接新邻居。
 
  欢迎人群中不少人都是2019年从双湖搬迁至此的,他们热情地欢迎老朋友、新邻居。
 
  走进新房,放下行囊,人们纷纷脱下厚藏袍,整理新家。
 
  森布日安置点海拔约3600米,距离拉萨市区60余公里,临近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周边医院、学校、市场一应俱全。
 
  在这里,西热加措一家五口分到了110多平方米的新房。进屋后,西热加措打开厨房的水龙头试了试,又打开每个房间的灯,随后走上二楼,凭栏远眺。
 
  相比于西热加措的幸福“初体验”,2019年首批搬迁到这里的58岁的尼玛杰布,早已对搬迁的好处深有体会。
 
  搬迁前,他的孙子孙女需要到70公里外的双湖县完全小学求学,放寒暑假才回家。“现在孩子们在森布日上学,不仅周末能回家,也不用再忍受顶风冒雪的苦。”尼玛杰布说。
 
  同样是2019年首批搬迁到这里的强巴措尼感慨:“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力,以前风湿病一犯,根本下不了床。到了这边,病情好了很多。”
 
  搬迁带来的改变不止于此。
 
  ——2021年双湖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万元,比2019年增加了近30%;
 
  ——安置点学校控辍保学率达到100%,送教上门完成率达到100%;
 
  ——安置点实现长期就业426人、短期就业2655人次,引导群众自主创业300余人;
 
  尼玛杰布就是搬迁受益者之一。2021年初,他贷款30万元购买工程机械,让儿子在附近工地找活。“搬迁点很多配套设施都在建设中,机会比较多,去年光靠机械收入就有80多万元。”
 
  作为曾经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任务依然繁重。
 
  搬迁群众如何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森布日安置点还规划设计了矮化苹果基地、现代牧场等产业,帮助搬迁牧民在新家园找到工作。部分劳动力则继续留在双湖的畜牧业合作社从事生产,确保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档”。
 
  盛夏时节,雅江奔腾。更多的双湖人将在新家园开启新未来。
 
  新华社拉萨7月22日电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部署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举措 增强经济恢复发展拉动力
 
 ■确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 决定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举措,增强经济恢复发展拉动力;确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决定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三季度至关重要。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进一步生效,下大力气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优先保障稳就业、稳物价目标实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政策效能释放还有相当大空间,并能撬动大量社会资金,要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一是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并联审批,连续高效运转。筛选的项目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支撑能力,要符合“十四五”等规划、有经济效益、能尽早开工。对重要项目按规定单列用地、能耗等指标。至于竞争性产业,还是要完全靠市场化发展。二是依法合规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等工作,强化激励、不搞地方切块,成熟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引导商业银行相应提供配套融资,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要及时投放。三是各地按质量要求加快项目进度,创造条件确保建设工地不停工、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不间断,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并注意多用以工代赈办法给农民工提供打工机会。要适时组织部门联合工作组赴地方督促和服务项目推进。加强管理和审计,确保工程质量,不留后遗症,严肃财经纪律,杜绝腐败寻租。
 
  会议指出,消费与民生息息相关,仍应成为经济主拉动力。要支持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消费贷款采取更加灵活的安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住房刚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发挥好平台经济创造就业、促进消费作用。加大金融对进出口的支持,积极为企业提供汇率避险等服务。
 
  会议指出,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保护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避免执法畸轻畸重。一是坚持执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稳定社会预期。二是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必须于法于规有据。三是规范行政执法。有权不能任性,做事要合法合规,解决执法简单粗暴“一刀切”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会议决定,取消29个罚款事项,用其他方式规范管理;对24个一般或轻微违规行为,按过罚相当原则降低罚款数额。严禁乱收费乱罚款。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各财政供养单位要勤俭办一切事业,腾出资金优先保障基本民生。
 
今年超三万亿元税费优惠“礼包”已送达企业
今年超三万亿元税费优惠“礼包”已送达企业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王雨萧、王悦阳)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22日说,截至7月20日,全国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

  在国家税务总局当天召开的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王道树介绍,3万多亿元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今年以来已有2000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倍;二是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507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4097亿元,新增降费977亿元;三是今年以来累计办理缓税缓费5533亿元,其中,继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政策,办理缓缴税费5257亿元;4至6月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社保费276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蔡自力介绍,今年4月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以来已合计退税18772亿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真金白银”为更多市场主体送上退税“及时雨”。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享受留抵退税企业采购原材料等支出同比增长12.3%,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5.7个百分点;留抵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比无退税企业高1.8个百分点。”蔡自力说。

  王道树表示,下半年,全国税务系统将坚持“快退税款、狠打骗退、严查内错、欢迎外督、持续宣传”五措并举,全力推动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准落稳,惠及更多市场主体,释放更多政策红利。

 
多措并举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多措并举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李恒、董瑞丰)组建医联体1.5万个,已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下降到27.7%……国家卫生健康委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4.4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定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这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突出成绩、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超90% 有效缓解“看病难”


  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53%,全国累计建成社区医院2600余家,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超过90%……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从而形成合理就医和诊疗格局。”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介绍。

  面对当前我国城乡、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许树强说,下一步,将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分级诊疗中的积极作用、完善促进分级诊疗体制机制等4个方面打出组合拳,推动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平均降价超一半 减轻“看病贵”负担


  破解群众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

  “从改革成效来看,集采有力地促进了药品和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李淑春介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平均降价超过50%,心脏支架、人工关节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费用3000亿元左右,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

  是否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袁林介绍,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已上市仿制药的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更好地满足公众用药需求。

  药品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完善药品审评审批体系;将有关法律明确列出的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等纳入加快上市注册范围;推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化妆品审评审批相关工作……袁林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持续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更好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围绕“大病不出省” 医疗卫生体系效率持续提升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门诊预约率达56.6%,合理用药水平稳步提升,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逐年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效率持续提升。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十四五”期间,我国如何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引领作用,重点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和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

  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方面,将依托医学水平突出、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医院,围绕关系人民健康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建设若干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加快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将围绕“大病不出省”目标,扎实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和有序扩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范围。

  在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方面,全国范围内将以省为单位统筹规划,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遴选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更深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让公众更加意识到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是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的重要举措。”许树强说,除了传染病,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癌症等重大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同样重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加强诊断救治保障服务等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据介绍,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推动健全慢性病早期筛查机制,完善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持续提升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

 
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答当前疫情防控有关问题
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答当前疫情防控有关问题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宋晨、张泉)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国内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但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现有防控措施能否有效应对奥密克戎BA.5亚分支?如何更加精准、高效防控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提出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针对疫情变化,连续回应焦点关切。

  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奥密克戎BA.5亚分支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7月以来,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近期少数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态势,单日报告本土感染者数有所增加。

  “总体上,各地在发生本土疫情后均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影响较为局限。”贺青华说,各地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和效率已得到进一步提升。

  “虽然奥密克戎BA.4、BA.5亚分支的传播力有所增强,但仍然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没有证据显示现有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将失效,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应对。”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说。

  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升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能力


  贺青华介绍,基于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病毒变异的特点,以及前期试点工作的结果和疫情防控实战的经验总结,第九版防控方案优化调整了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期限和方式,统一封控管控区域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完善了疫情监测体系。

  “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关键体现在:一是把该管住的重点管住,二是把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把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贺青华说。

  “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第一关键要素就是‘早发现’。”董小平说,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出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预警,包括8大类监测体系,大大提升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能力。

  董小平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包括风险职业人群监测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增加了药品监测,同时强调了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提出风险评估结果和预警响应建议。在病毒检测筛查方面,增加了抗原检测作为补充等。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绝不是放松防控。”贺青华说,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科学、精准、高效防控


  “全球疫情出现反弹,暑期国内人员流动量加大,各地发生本土疫情的风险有所增加,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贺青华说,各地要继续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有关要求,坚持科学、精准、高效的防控原则,全链条落实好外防输入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常态化防控情况下疫情监测的敏感性。

  董小平提示,针对奥密克戎BA.4、BA.5亚分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要注重其增强的传播力会产生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特别是在高危人群中,及时发现、有效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现有的疫苗和非药物防控措施仍然有效。董小平表示,应尽可能完成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和基础病病人,可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严重临床后果。此外,仍应坚持做好常规个人防护。

 
数字科技前沿成果亮相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数字科技前沿成果亮相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7月22日,观众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体验模拟赛车。当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州举行。本次展览多角度交流我国数字化改革经验,全方位促进国际国内数字经济发展合作,高规格发布数字化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立体化展现了数字中国建设成果。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我国从六方面集中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我国从六方面集中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22日召开的人社部2022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7月份开始,人社部门启动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重点通过“三个推进、三个强化”,集中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

  “我们推进服务亮相,统筹各地人社部门服务力量,运用各种渠道,集中亮出线上线下求助途径、招聘平台、服务机构目录和政策服务清单。”张莹介绍说,“目前,各省普遍面向毕业生发布了公开信,人社部已经开放了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超过20万未就业毕业生登记了求职意愿。”

  她表示,在推进精准服务方面,人社部门将联系掌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和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岗位。有就业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可以主动到当地人社部门寻求帮助。

  推进政策快办。围绕服务高校毕业生的高频事项,实施就业创业一件事“打包办”,分类推出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礼包,集中兑现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足额享受到政策红利。

  强化岗位推送。“我们高频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系列招聘活动,不间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仅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自5月份以来,各地就已开展线上招聘活动1.1万场。”张莹说,此外还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做实公共部门岗位招录工作。

  强化困难帮扶。坚持把困难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和较长时间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措施,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强化权益保障。“我们始终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张莹说,“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就业歧视、虚假招聘等问题,人社部正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将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就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全国文物工作会议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王沪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文物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新形势下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王沪宁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广大文物工作者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深入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文物事业更好发展。要坚持保护第一,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要深化文明历史研究,提高创新和阐释能力。要让文物活起来,丰富人民历史文化滋养。要深化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全面加强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领导,持续抓好文物战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主持会议。

  会上表彰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国家文物局负责同志、4位受表彰的先进代表先后发言。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代表、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有关科研单位、高校、文博单位负责同志,文物界专家代表等参加会议。

 
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权威专家谈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
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权威专家谈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周文其、陈舒、刘欢)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多位权威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表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对香港实现良政善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引作用,在讲话精神的科学引领下,香港各界同心同向、携手并进,定能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个全力支持”为香港增效赋能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满怀梦想的创业者来此施展抱负。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专家表示,“三个全力支持”完全契合香港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用足用好中央“三个全力支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必能实现更好发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张建说,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无论在空间还是范畴上都有望继续扩大,为香港自身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与此同时,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有望与世界各地开展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赢得更多国际投资者和国际资本的青睐,进一步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分析说,“十四五”规划纲要对香港八个中心的定位,为香港发展既有优势产业和培育经济新动能指明方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结合自身所长与国家所需,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分享到更多国家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指明特区政府的工作目标、方向与路径


  专家表示,习近平主席对港人住房、就业、教育、养老等民忧民盼心心念念,并明确要求特区政府“务实有为、不负人民”,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要讲话蕴含着鲜明的实践逻辑,指明了特区政府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方向与路径。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支振锋说,香港拥有很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包括“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以及经济高度自由开放、营商环境便利等,同时也面临解决深层次矛盾的紧迫任务,比如市民希望告别劏房、笼屋,经济结构需要更加均衡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新一届特区政府励精图治。

  张建认为,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区政府有必要转变治理理念,发挥政府在治理中的积极角色。习近平主席要求香港“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切中肯綮,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提升治理能力、抓住发展机遇、改善民生状况、确保和谐稳定,就能使得香港长期保持繁荣稳定。”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黄平说,相信新一届特区政府在中央和全国人民支持下,一定能够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民众期盼,让香港市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香港青年寄予殷切希望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专家表示,习近平主席深切关心、高度重视香港青年的成长和发展。重要讲话激励着香港青年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在为香港美好未来的奋斗中成就青春理想。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说,青年承载着振兴香港的重任。习近平主席对香港青年寄予殷切希望,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使命,指引了他们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涵盖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温暖人心也鼓舞信心。

  黄平说,眼下,在中央的关心和香港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香港青年迎来重要的发展机会和空间。香港青年群体应强化自身竞争力,更好地认识香港、国家和世界,将个人发展融入香港、国家的发展,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〇二二年“双百”活动中央和 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2022年“双百”活动中央和
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白阳)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22日在中国法学会举行。据悉,今年“双百”活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报告会上,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陈训秋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理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学习研究宣传阐释,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笃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以“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他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理论问题、重大成就、重点工作三方面,论述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法治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
 
  本次报告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除了设在中国法学会的主会场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双百”活动组委会还设立了分会场。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全国高校师生和广大网友在线收看了网络直播。据统计,本场报告会各直播平台和分会场累计观看量达2000多万。
 
广西:谱写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西:谱写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南宁7月22日电(记者卢羡婷)记者从22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广西”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十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形成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西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广西考察,多次对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广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刘宁介绍,十年来,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群众增收可持续、就业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成为极具特色的民族盛会,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多达163.66万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八桂大地。

  与此同时,广西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营商环境多项重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大力发展向海经济,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北部湾港开启通航30万吨级巨轮的历史,海铁联运班列突破6000列,平陆运河近期将正式开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入驻企业总数超7.3万家,是设立前的19倍;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重大开放平台能级提升,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向服务RCEP国家和“一带一路”拓展。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广西坚持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排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稳居全国第三位。

  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说,广西将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承担起保护好广西山山水水的历史责任,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白洋淀再现“鸟类天堂”胜景
白洋淀再现“鸟类天堂”胜景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这是7月22日在白洋淀拍摄的鸟类。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许多珍稀鸟类频频亮相。据统计,白洋淀目前野生鸟类共计237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1种,“华北明珠”再现“鸟类天堂”胜景。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感谢中国企业为我们修建了一条好路” 中国企业在阿富汗修路造福当地民众
“感谢中国企业为我们修建了一条好路”
中国企业在阿富汗修路造福当地民众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喀布尔7月21日电(记者邹学冕)阿富汗中部巴米扬省,一条平整的公路沿着连绵起伏的山丘蜿蜒盘旋,穿过20多个村庄。伴随着汽车和摩托车引擎的阵阵轰鸣声,进城赶集和下乡探亲的民众行色匆匆地穿过了位于巴米扬省首府巴米扬市附近的一座检查站。

  “大约每天有两三百辆汽车在这条路上行驶,”检查站工作人员赛义德·哈基姆说,“大家都对这条路很满意,沿途20多个村庄的村民都从中受益。”

  该公路项目于2017年启动,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修复并改造,是阿富汗“国家南北走廊”的组成部分。

  “这条公路的改造工程开工后,我们当地人都知道是一家中国企业在施工,”当地居民阿卜杜勒·哈迪·雅各比说,“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和中国企业,特别让我高兴的是,他们与阿富汗人民合作,为我们修建了一条好路。”

  雅各比回忆道,以前这只是一条碎石和泥土铺就的乡间道路,遇到雨雪天,道路泥泞难走。他和家人曾经在夜晚开车下乡探亲,当时风雪交加,他们看不清路况,在途中迷路。“我们差点死在途中,但现在这条公路的路况很好。”

  当地牧民穆罕默德·哈迪有类似经历。“过去,这条路没改造好时,我们要走一个小时才能到达附近集市,现在我们可以在10分钟内将农产品送到市场。”他说,把家里牛羊产的奶送到附近集市售卖,是他们全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自从有了这条公路,病人很快就能被送往巴米扬市中心医院,商品也很快从市中心运往农村。”阿富汗临时政府巴米扬省代理省长阿卜杜拉·萨尔哈迪对记者说。

  除巴米扬省的这个公路改造项目,中国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了阿首都喀布尔至阿东部楠格哈尔省首府贾拉拉巴德的第二条公路项目。

  这条全长约100公里的公路项目于2013年启动。在施工阶段,北新路桥曾面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的严峻挑战,施工人员曾多次经历不明身份人员的武装袭击。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楠格哈尔省是阿富汗当年遭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袭击的“重灾区”之一。

  尽管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该公路项目仍顺利完工。由于楠格哈尔省与巴基斯坦接壤,这条公路对于阿富汗提振当地和本国经济、促进阿巴商贸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我们花一小时才能走完的路程,现在20分钟之内就能走完。”卡车司机拉希穆拉说,由于路况大幅好转,车辆故障率也比多年前下降很多,来往商旅都对这条公路十分满意。

  “平均每天有五六千辆车在这条路上行驶。”楠格哈尔省公共工程部门官员法兹勒·阿拉比·瓦利·扎伊说,贸易商、学生和政府公务人员都从这条公路中受益。

 
日本核监管机构正式批准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
日本核监管机构正式批准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东京7月22日电(记者华义)日本核监管机构原子能规制委员会22日召开会议,正式认可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计划。按此计划,如果再获得地方政府同意,东京电力公司将于明年春天开始排放核污水。

  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5月对排放计划的“审查书”草案进行了确认,称内容“没有问题”,之后进入公开征集意见环节。公开征集到的1200多份意见中有670份是技术层面的意见,包括对核污水浓度测定和设备抗震方面的担心等。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22日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了讨论,认为东京电力公司的应对“妥当”,对其核污水排放计划予以认可。

  东京电力公司的排放计划获得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正式认可,且获得福岛县等的同意后,将可启动排放计划。共同社早前报道说,排放计划能否获得地方政府的同意将成为焦点。

  围绕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的处理方案,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决定将核污水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尽管日本渔业团体等强烈反对这一处理方案,中韩等邻国也强烈反对和质疑,日本政府依然无视反对声音,计划于2023年春开始长期向太平洋排放所谓“放射性物质达标”的核污水。今年4月底,东京电力公司开始核污水排放海底隧道排水口的施工,目标是2023年4月完成相关工程。

 
非盟年中协调会呼吁加快非洲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
非盟年中协调会呼吁加快非洲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哈拉雷电(记者张玉亮)卢萨卡消息:第四届非洲联盟(非盟)年中协调会7月17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与会的13个非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呼吁成员国推进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非洲自贸区)建设,加快非洲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

  非盟轮值主席、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会议讨论了非洲一体化和促进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必要性。与会领导人一致同意,将积极落实非洲自贸区协定,以减少区域内的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一体化。

  萨勒说,非洲长期以来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现在非洲各国已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原材料附加值,才能为非洲大陆创造更多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在会议开幕式上表示,非洲许多国家尚未实现粮食自给,一些国家面临粮食短缺,当前国际局势、能源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加剧了这一局面。他呼吁非洲各国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附加值。

  本届非盟年中协调会是在非盟执行理事会第41届常务会议16日在卢萨卡闭幕后召开的,为期一天。会议主题为“在非洲大陆建立恢复营养系统:加速人力资本、社会和经济发展”。

 
“北溪-1”恢复四成供气 欧洲能源危机难解
“北溪-1”恢复四成供气 欧洲能源危机难解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北溪-1”号管道21日结束为期10天的例行年度养护,于当天早上恢复供气,但供气量仅为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恢复供气暂时缓解了欧洲对其天然气短缺加剧的忧虑,但欧洲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招致的能源危机及其溢出效应远未消退,相关应对措施也面临重重困难。

能源警报未除


  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言人21日说,“北溪-1”号管道已恢复供气,但实现满负荷运转还需一段时间,目前每天供气量为6700万立方米,即与管道接受养护前的水平一致,为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负责人克劳斯·穆勒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鉴于60%的供气减少量和政治层面的不稳定性,“目前没有理由完全解除警报”。

  “北溪-1”号管道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卢布明,再经德国境内两条连接管道传送至德国各地及其他欧洲国家天然气管网,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是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最大股东。

  本月11日起,“北溪-1”暂停输气,展开年度例行维护。而在6月中旬,俄气以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及时交还俄气送修的涡轮机为由,将经由“北溪-1”号管道输往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减少近60%。西门子公司称,涡轮机被送到加拿大维修,但受加拿大对俄制裁影响无法交还。据悉,该涡轮机预计24日运抵俄罗斯。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北溪-1”恢复供气后仍远未达到满负荷运力,且今夏酷热的天气推高了欧洲的能源需求,高度依赖俄罗斯供气的德国等欧洲国家需要努力寻找足够的天然气过冬,不排除这些国家届时可能实施能源配给。

欧俄能源博弈


  长期以来,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供应。近年来,由于俄乌关系紧张,俄罗斯逐步增加绕过乌克兰的对欧输气管道,但受到西方对俄制裁和俄反制措施等影响,相关输气管道也并不通畅。

  例如,俄德双方曾经力推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于2021年建成。今年2月,受俄乌局势变化影响,德国宣布暂停“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认证程序。此外,经白俄罗斯和波兰进入德国的“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原本也是俄天然气输欧的重要通道。5月底,波兰拒绝了俄反制西方制裁的“卢布结算令”,宣布停止接收俄罗斯天然气。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对媒体说,德国不能依赖俄罗斯供气,需进一步减少天然气用量,充实天然气库存。他指责俄罗斯利用能源供应“胁迫欧洲和德国”。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对媒体表示,俄气过去和现在一直在履行其能源供应义务,未来也将如此。欧洲国家试图将自身在能源政策上犯错导致的危机归咎于俄罗斯毫无道理。欧洲当前的能源危机不怪俄方减供,而是缘于西方对俄制裁。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教授侯正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洲国家拿能源作为武器制裁俄罗斯,结果遭到制裁措施反噬,导致通胀率飙升,甚至冬天还可能要挨冻。

难觅有效替代


  为应对天然气短缺,欧盟一方面计划“省气”,另一方面四处“寻气”。

  欧盟委员会20日公布一项提案,提议从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各成员国采取自愿措施,将天然气使用量与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减少15%以上。若届时出现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等情况,欧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实现这一目标。该提案遭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反对。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拟于下周开会讨论这项提案。

  俄罗斯《独立报》刊文评述,如果欧洲想“弃用”俄罗斯天然气,减少15%的天然气用量远远不够。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2021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需求总量的32%。

  另一方面,近期欧洲多国高官频繁前往中东、非洲等地区寻求能源供应替代方。但有分析说,欧洲短期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不现实,其他国家很难立即满足欧洲市场能源需求,即使是液化天然气出口大国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调整其出口市场。同时,物色替代方存在过程长、成本高等问题。

  德国、奥地利、希腊、荷兰等国近期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煤电。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措施会扰乱欧洲国家的新能源发展计划,以牺牲环保为代价,将对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副主任阿列克谢·格里瓦奇说,过去几个月,欧洲能源供应的替代来源已经发挥了最大潜力,接下来如果“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运力不恢复,欧洲将无法解决供气替代问题。

  还有分析认为,受能源危机影响,深陷高通胀的欧洲经济正从低速行驶转向“刹车”阶段,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

(记者康逸、朱晟、黄燕;参与记者黄河)

新华社德国卢布明7月21日电

 
俄乌就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协议
俄乌就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协议

( 2022-07-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7月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土耳其国防部长阿卡尔(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左)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左)在签署协议。当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代表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就从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问题举行签署协议仪式。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