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聚焦·RCEP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2022年1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讲话强调,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召开一次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担当。这次全会《决议》同党作出的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讲话指出,要以学习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
 
  讲话指出,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这次全会《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
 
  讲话指出,要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这次全会《决议》特别强调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就是要求全党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保持党的团结统一,要求全党必须做到对党忠诚。
 
  讲话指出,要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讲话指出,要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鲲鹏展翅九万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述评
鲲鹏展翅九万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述评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月1日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历史时针指向2022,新年曙光照耀神州大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我们无比自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九年,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标识性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恢宏壮丽的伟大历程,我们更加坚信——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乱云飞渡仍从容——
 
  砥柱中流、力挽狂澜,坚强核心领航壮阔征程


 
  “英雄之城”武汉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烟火气,氤氲着整座城市。
 
  两年前惊心动魄的日夜犹在眼前。如果没有当时毅然决然的“封城”,如今的武汉、如今的中国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2020年1月22日,疫魔当前,千钧一发。
 
  习近平总书记果断要求立即对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管控。
 
  一个千万人口级的特大城市整体隔离,史无前例、世无先例。“封城”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压力,难以想象。
 
  “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气,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事后,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文评价:武汉乃至湖北大规模“封城”的决定会造成巨大而难以预测的后果,而这个决定想必只有习近平一个人能定夺,所有后果也只有他一个人来承担。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拯救了整个国家。
 
  疫情胶着,抢先出手,到北京、武汉等地指挥抗疫斗争,领导全国人民打响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把握节点,双管齐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响复工复产“另一场战役”……
 
  面对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历史大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临一线、果断出手、全程督战,挽狂澜于既倒——“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跃上100万亿元大台阶,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突出;各种思想文化渗透交锋激烈,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的战争”无处不在;中美博弈、国际关系更加尖锐复杂,“黑天鹅”“灰犀牛”时隐时现……
 
  保证粮食安全,稳住农业基本盘;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治理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及时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把网络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九年多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都能够从容应对、果断决策、锚定目标、掌握主动,带领中国航船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2018年,伴随美国一纸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建交近40年的中美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大阪,从一通通越洋电话到首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决的姿态抵制各种霸凌行径,以负责任的态度寻求建设性对话,既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敬佩。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妥善处理香港“修例风波”,开展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斗争,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独有英雄驱虎豹”的非凡气概,团结带领人民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在伟大斗争中将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反腐败斗争形势从2013年的“依然严峻”,到“依然严峻复杂”,再到2016年初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及至“取得压倒性胜利”,这是何其艰难的历程。
 
  自我革命,犹如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手术,刮骨疗毒才能去腐生肌。
 
  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个细节发人深思:过去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变成了“打铁必须自身硬”。两字之差,彰显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念,更是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非凡勇气。
 
  猛药去疴、壮士断腕,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党的十八大以来,400余名中管干部“落马”,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既挂帅又出征,亲自推动很多议论多年、裹足不前的深层次改革破冰启动,挥师打赢人类反贫困史上最伟大的决战,对人民军队进行整体性革命性重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滚滚长江,浩浩黄河,哺育华夏儿女,滋养民族精神。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黄河入海口码头,凭栏远眺:“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并打算组织马队视察黄河,深入调研如何让黄河安澜,但这个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着眼长远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立起国家的“江河战略”。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的时间观,远不止十年、百年。
 
  把脉经济发展,驳斥“唯GDP”观点,明确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大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看作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雄安新区,强调“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打造“未来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胆略,谋划国内外大局,惊涛骇浪中坚如磐石,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
 
  2016年金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在锤头镰刀组成的巨型党徽前,中央委员会以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全会公报,明确了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
 
  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实践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拥有富有远见、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之幸、国家之幸、时代之幸,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登高壮观天地间——
 
  坚持真理、与时俱进,思想之光指引伟大实践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宾馆,新时代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世纪疫情之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重要增长引擎的中国,如何定调布局,举世瞩目。
 
  “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必须”深刻阐明中国经济逆风破浪的密码,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理论的先进是最大的先进性,理论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性。
 
  2015年2月14日一早,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瞻仰党的七大会址。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极大地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置身当年会场,倾听历史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顶”马克思主义之“天”、“立”中国国情之“地”,以生生不息的真理火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党章,写在百年大党的旗帜上。
 
  历史的进程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开始。然而,新的时代绝非在自然演进的逻辑中到来,新的思想也绝非在轻松顺利的条件下创立。
 
  思想之伟大,正在于应历史之变、解时代之问,指引中国由富向强的关键一跃。
 
  时间回到九年多前。
 
  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发展已站到新的起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迫切呼唤新的理论指引新的实践。
 
  如何解决从“有没有”“快不快”到“好不好”的深刻转变?
 
  从鲜明作出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再到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的重大飞跃,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如何在变革创新中夯实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五位一体”铺展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谋划战略布局,以划时代的气魄真刀真枪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如何确保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长期执政?
 
  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浴火重生,探索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有效路径。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跨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真理性认识和实践性、建设性方略。
 
  2020年3月,宁波舟山港,春寒料峭。
 
  疫情发生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实地考察复工复产。在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总书记一路深入调研,进行着深邃的战略思考。
 
  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这一重大决策。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历史性的战略抉择必将为中国赢得历史性的战略主动。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不停滞。
 
  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安排,强调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当历史掀开新的一页,一系列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展现出这一伟大思想澎湃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九大以“八个明确”首次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十个明确”进一步全面概括这一伟大思想的理论内涵。
 
  从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回答,到进一步扩充“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展现出这一伟大思想开放创新的博大体系。
 
  2021年3月22日傍晚,武夷山九曲溪畔,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园内墙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经典论述,让总书记驻足凝视。
 
  “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品读传承千年的文化精粹,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觉,从五千年璀璨文明中汲取理论创新的精神滋养。
 
  既立足现实的中国,又植根历史的中国,更指引未来的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底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九年多的实践检验并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同火炬,指引、照耀着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
 
一片丹心映江山——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从人民中汲取不竭力量


 
  北京天安门广场,迎着新年第一缕阳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见证人民力量。天安门城楼上,“人民万岁”之声从历史深处回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一部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历史。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牢守好人民江山。
 
  他来自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
 
  2012年12月,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冒着严寒,来到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走进农家看真贫。
 
  乡亲们至今还记得,总书记盘腿坐在炕上,拉着他们的手,嘘寒问暖。
 
  1969年元旦刚过,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陕北梁家河当知青,与当地群众摸爬滚打,一干就是七年。从此,“人民”二字铭刻在心。
 
  从黄土地走出来,先是带领正定“翻身”,后在福州推行“马上就办”,又到浙江实施“八八战略”……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不论身处什么地方,那个“贫下中农的好书记”始终没有离开过人民。
 
  “同往常一样,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
 
  九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步履遍及31个省区市的城乡、厂矿、学校、社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过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20多个贫困村。
 
  问冷暖、看谷仓、掀锅盖,每到百姓家中,都关心备至。
 
  磨豆花、打糍粑、贴福字,每同群众在一起,总那么平易近人。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考察时正值大豆收获季节。总书记走进田里,弯腰摘了一个豆荚,剥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在田间地头,总书记对老乡常说“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看稻粒成色、给葡萄疏花序、摘柚子,这些农活儿总书记都很熟悉。
 
  在百姓中间,总书记强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大雨中卷起裤腿、合影时让年长者落座、吃“红军饭”时为官兵夹菜,总书记的微小举动温暖人心。
 
  2020年3月10日,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吃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专赴“封城”中的武汉,走进社区,亲切慰问。
 
  从百岁老人到新生婴儿,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的话语重若千钧。
 
  他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
 
  “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历数民生关切事。
 
  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防治“小眼镜”、减轻学生负担,持续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大范围建设保障性住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补短板、强弱项中,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北,在高西沟听乡亲们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由衷感叹:“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
 
  当年在梁家河,习近平深知乡亲们的一大愿望就是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
 
  “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往事,情真意切。
 
  谋求全体人民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打响脱贫攻坚战,尽锐出战,攻城拔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伟大奇迹彪炳史册。
 
  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图景在更广阔的时空铺展。
 
  他始终同人民干在一起——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谋划“十四五”发展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
 
  在教育一线工作了近30年,乡村教师盘玖仁向总书记反映偏远民族地区老师数量不足、好的老师留不住。
 
  “你反映的问题很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十四五”时期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要好好研究。
 
  一个多月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那次座谈会上指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从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挺进扶贫一线,到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逆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阔步向前,在新时代征程上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在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情怀感召下,在全党上下“实干兴邦”的实践中,“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为全社会共同信念。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潮起东方万象新——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潮流


 
  2017年10月31日,上海-嘉兴。
 
  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回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反映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时局图》、清末给列强赔款的惊人数字……一幅幅展品前,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多屈辱啊!多耻辱啊!那时的中国是待宰的肥羊。”
 
  回望中国近现代史,回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多少无法遗忘的伤痛。
 
  中华民族追寻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就是从列强压迫欺凌中奋起、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进程。
 
  党的十八大后,国际格局加速调整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严峻复杂环境,如何确保民族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阻断,继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指明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清晰主线。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国内考察,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看战略资源稀土、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看似寻常的江西调研行程,蕴含“胸怀两个大局”的深谋远虑。
 
  “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新时代,中国外交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推动民族复兴航船在可以预见的狂风暴雨和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国;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疫情中以视频、电话等方式密集开展“云外交”……九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元首外交的亲力亲为,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实践。
 
  面对个别大国的霸权、霸道、霸凌,面对种种围堵、打压、捣乱、颠覆行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以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坚决斗争到底,顶住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志气、骨气、底气。
 
  风雨不动安如山,巍然砥柱立中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舞台的大党大国领袖风范,赢得国际社会由衷钦佩与普遍赞誉:“杰出的领导人”“担当现在和创造未来的人”“有着巨大自信和坚定意志的领导人”。
 
  经受住一系列重大外部风险挑战考验,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号”巨轮,驶向更为广阔的海域,开启更加壮阔的航程。
 
  在坚守中国道路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北京时间2021年7月6日晚,一场主题为“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的特殊“云峰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举行。
 
  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发表讲话,从早晨的古巴哈瓦那,到午后的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从傍晚的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到深夜的瓦努阿图维拉港……跨越时差,也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发展水平,16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组织的代表,全神贯注、认真聆听。
 
  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世纪之问。
 
  “历史终结论”也曾鼓噪一时,“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笼罩“地球村”上空。然而,历史反复证明,不顾本国国情、照搬西方模式,不是水土不服,就是成为他国附庸。
 
  领导世界最大执政党、最大发展中国家走向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志不改、道不变的使命担当,产生着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主动“向东看”,渴望从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中寻求启示与借鉴。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创新性崛起,已成为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在谋求天下大同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是时代之问,更是未来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思考给出“中国答案”——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这样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秉持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提供的总方案。
 
  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构想,寄托着中华文化对“天下一家”的憧憬与向往,凝聚起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先后写入联合国多份决议,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2013年金秋,着眼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和民生改善,习近平总书记从绵延千年的陆海古丝绸之路中获得灵感,创造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八年多来,从挥洒“大写意”到细绘“工笔画”,从落子谋局到推动高质量发展……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越走越宽……
 
  面对团结还是分裂、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多边还是单边的重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携手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从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呵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共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从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到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
 
  从创新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展会,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
 
  从日夜穿行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到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的中老铁路……
 
  习近平总书记以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世界级领袖担当,引领各国共同绘制出一幅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壮美画卷,奏响了一曲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恢宏乐章。
 
  踏进2022年的门槛,回首百年奋斗风雨路,更感人间正道是沧桑。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古老的国度焕发青春,自信自强,以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人类文明促进者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直挂云帆济沧海——
 
  接续奋斗、勇毅前行,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2021年12月31日晚,华灯初上,万家团圆。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热情洋溢的新年贺词。深情回望过去一年难忘瞬间,殷殷寄语新一年美好前景,温暖的话语直抵人心,在14亿多中国人民心中澎湃激荡。
 
  2022年,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又将开启怎样一段激动人心的航程?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时代领路人的深邃目光,望向更加辽阔的未来。
 
  百年奋斗的历史坐标轴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勾勒出一个宏阔而复杂的时代背景——
 
  审视国内,尽管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日益凸显。
 
  放眼国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打压遏制变本加厉。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是挑战,更是机遇。
 
  汲取着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华儿女披坚执锐、迎难而上,昂首踏上新的伟大征程。
 
  2021年12月14日,雪域高原彩旗飘扬。湛蓝的天空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工程——川藏铁路西藏段全线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西藏昌都举行。
 
  这是人类历史上地质条件最复杂、建设挑战最艰巨、单体项目投资最大的铁路建设工程,彰显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略西部、谋定全局的宏大手笔。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视野、如椽大笔,擘画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白洋淀旁,河北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孕育生机活力,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之江大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潮澎湃;
 
  ……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方法科学。掌握历史规律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谋划全局、引领发展,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2021年12月6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部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三个“历史之问”,叩问着百年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犹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带领党中央从河北西柏坡出发时,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70多年后的今天,百年大党踏上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以“赶考”勉励9500多万党员:“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
 
  历经九年多来伟大斗争的风雨洗礼,全体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到,形成核心、拥护核心、捍卫核心,始终是我们应对大变局中保持战略优势的不二法门、关键一招、最大底气。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终将成为现实。
 
  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记者赵承、张旭东、张晓松、赵超、林晖、朱基钗、杨依军、孙少龙)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注入团结合作正能量 书写命运与共新篇章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注入团结合作正能量 书写命运与共新篇章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多国专家学者、政府人士表示,贺词彰显了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担当,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携手共建美好未来的决心和行动。他们表示,期待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新年贺词坚定有力,鼓舞人心。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重要决议,中国积极对外提供疫苗,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尔茹姆巴耶夫表示,相信北京冬奥会将盛况空前,圆满成功。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教授阿扎马特·谢伊托夫说,新年贺词强调的“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令他感触最深,这句话饱含习近平主席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莱娅·贝西说,她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贝西还表示,中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表明中国发展的努力是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

  柬埔寨政府发言人帕西潘表示,新年贺词体现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激励各国人民为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沙特阿拉伯中国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认为,新年贺词充满了为国为民情怀,也展现了中国人民为更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精神,相信在新一年,中国必将在各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说,中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相信北京冬奥会将为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给世界各地人民带来更多信心和勇气。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扩大了人类科学探索的范围。新的一年,相信中国将以多种方式为人类走向一个更加稳定、和平与繁荣的未来作出重要贡献。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表现亮眼,为全球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积极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和其他医疗帮助,展现出大国担当。

  巴拿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琼斯·库珀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令人充满希望,中国正在各个领域实现巨大发展,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将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好机会。

  文莱资深媒体人、时政观察家贝仁龙表示,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不仅是中国奇迹,也是对世界减贫工程和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对全球抗疫所作贡献也令人称赞,中国和文莱两国的抗疫合作就是友好互助的典范。

  阿根廷罗萨里奥大学中国阿根廷研究小组成员罗米娜·苏达克说,新年贺词总结过去,并为中国2022年的各项工作指引方向,鼓舞了各行各业民众的干劲,同时继续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坚定支持国际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明确立场。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坚定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拉杰瓦茨说,相信在2022年,中国将取得更大成就。(参与记者:吴长伟、张继业、石中玉、王丽丽、胡冠、白林、郭骏、唐霁、蔡国栋、薛飞、倪瑞捷、苏津)

 
奋力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 访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
奋力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
访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哈尔滨1月1日电(记者刘伟、王春雨、王建)当前,黑龙江振兴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正处于政策叠加乘势而上的机遇期、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矛盾累积风险交织的凸显期、激发潜力振兴发展的关键期。黑龙江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守好祖国“北大门”?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聚精会神抓好经济建设,以发展促振兴、以发展破难题、以发展增福祉”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黑龙江抓好贯彻落实、推进振兴发展有哪些主要考虑?

  答: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2021年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面对竞相发展的时代大潮,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没有未来。要置于全国发展大背景、大格局、大战略中谋划推动工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坚持创优争先、赶超跨越、振兴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行之有效。

  “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答:黑龙江是“大粮仓”,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压舱石”。2021年,黑龙江粮食总产达到1573.5亿斤、增产65.4亿斤,稳居全国第一。切实保护好最为稀缺的黑土地,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力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在2.1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为保障初级产品供给,2022年新增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增产26亿斤大豆。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优质农业生产基地,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先导区、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

  以绿色优质农业服务全国人民。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粮仓、绿色厨房,生产更多的绿色、优质、有机农产品,以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让全国人民吃上更优质、更可口、更放心的农产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记者:黑龙江具有科教资源优势,如何以创新培育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答:要把创新作为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基点,作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产业新体系,重塑竞争新优势。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作出贡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是决定未来的战略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数字赋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生物经济代表着未来产业技术方向,推动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产业快速崛起。

  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政策要素保障,打造创新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开放发展走在前,是黑龙江的重大使命”


  记者:黑龙江作为对俄开放前沿,口岸众多,如何更好地在对外开放上发挥作用?

  答:黑龙江地处祖国北疆开放的最前沿。加强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以黑龙江的积极作为,促进中俄双边贸易额2024年达到2000亿美元目标。

  构筑立体化开放大通道。畅通对俄欧陆路通道,贯通哈绥俄亚陆海联运通道,构筑我国北方开放新高地,打造面向俄罗斯、辐射欧洲、直达北美的国际物流集散枢纽。

  打造外贸加工产业链。推进口岸和腹地生产基地协同建设,构建前方外贸口岸和后方生产基地互动、贸易结构与产品结构相适应的跨境产业发展新布局,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开放式发展。加快提升自贸区、哈尔滨新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及经开区、高新区等开放合作平台的承载能力,探索建立黑瞎子岛经贸合作新载体,不断加强贸易、投资等制度创新。

“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


  记者:黑龙江有大农业、大油田、大森林、大口岸、大产业,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国家安全中将发挥哪些作用?

  答:黑龙江肩负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着力推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扎实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铁路等基础设施和抵边村屯建设,加大力度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边境地区汇聚。

  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黑龙江“大粮仓”始终成为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安全力量,切实当好“压舱石”,成为确保全国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最可靠保障。

  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力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黑龙江作用。

  加强能源供给保障。央地合作推进大庆百年油田建设,持续推进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中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线安全运行。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进先进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和信息智能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促进经济循环、产业链畅通作出贡献。

 
“目前医疗资源充足,患者病情稳定” 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陕西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杨毅
“目前医疗资源充足,患者病情稳定”
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陕西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杨毅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西安1月1日电(记者蔺娟)截至2021年12月31日24时,陕西省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475例。此次疫情发生至今已有20多天,目前患者的救治情况如何?医疗资源能否有效保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如何有效实施分类救治?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陕西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

  问:本轮疫情,陕西的本土确诊患者已经过千,目前救治情况如何?如果后续病例继续增加,医疗资源能否有效保证?

  答:我们现在从陕西和西安一共准备了40多支医疗队,分布在各个定点医院,这些医疗队是整建制来接收病区,进行医疗救治。国家级的医疗救治专家和院感专家和当地医护一起来参与救治工作。我们已经启用了3家定点医院,第4家定点医院也已经准备好,所有的床位3000多张。根据现在的疫情,我们的医疗资源能够保证现在病人的充分救治。

  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如何有效实施分类救治?

  答:总体来说患者还是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目前,重型患者有11人,病情相对都比较稳定。重型患者当中,多数都是年纪大的和基础疾病多的,其实有时这些患者的新冠肺炎还不是特别严重,但是基础疾病可能更严重一些。我们每天也会有多学科的团队,一方面针对患者的新冠肺炎进行积极救治,另外一方面还针对他们的原发病、基础病进行积极治疗。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专门配备有儿科团队进行治疗。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护理力量,把精细化管理做得更好,让病人能恢复得更好。

  从2021年12月29日开始,陆续有患者出院,我们也准备好了康复医院来为这些出院的患者更好地进行健康监测和康复管理。

 
元旦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元旦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董瑞丰、徐鹏航)元旦来临,人员流动增加,叠加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疫情传播风险始终存在。假期期间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解答。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要严格限制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市、区、旗)人员出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贺青华表示,对有中、高风险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陆地边境口岸城市的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返乡人员如何管理?贺青华说,要强化重点返乡人员排查,相关人员返乡后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力争将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人民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

  口岸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等的高风险岗位人员能否出行?贺青华表示,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满足脱离岗位14天以上且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所在单位报备。

  对于计划出行的人员,贺青华提示,在旅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有发热干咳等症状者、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好个人防护责任,没有排除风险前不出行。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提醒旅客,要合理规划行程,提前了解出发地、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尽量避开热门景区和出行高峰时段,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旅游。

 
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跨年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祝大家新年快乐
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跨年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祝大家新年快乐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李国利)“祝大家新年快乐!”2022年元旦,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特意发来祝福视频。

  2022年1月1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遥远的太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为此,他们特意录下视频共同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指令长翟志刚在视频中说:“今天是2022年元旦,我们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在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空间站上迎接新年的到来。祝大家新年快乐!”

  王亚平说:“太空探索属于全人类、服务全人类。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为实现空间站建成目标而倍加努力、拼搏奋斗。”

  “我们坚信,中国空间站的建成一定会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定会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叶光富说。

  送别2021,喜迎2022。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跨年,也是中国人首次在自己建造的空间站里欢度元旦。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太空驻留。这也意味着,他们还将在太空度过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2年正式建成空间站,具备长期连续载人驻留能力,航天员乘组也将实现在轨轮换。届时,中国人在太空迎新年、过春节将成为常态。

 
复馆,五星红旗重新飘扬在尼加拉瓜
复馆,五星红旗重新飘扬在尼加拉瓜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马那瓜12月31日电(记者吴昊、赵凯)当地时间12月31日中午,中国驻尼加拉瓜大使馆复馆仪式在尼首都马那瓜举行。

  复馆仪式在使馆新址举行,现场先后奏响尼中两国国歌。在两国代表见证下,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时隔31年后再次飘扬在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随后,中国政府代表于波与尼外长蒙卡达共同为使馆揭牌。

  于波在现场致辞中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大义、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尼方抓住历史机遇作出尼中复交政治决断,既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也完全符合两国根本和长远利益。中方欢迎尼方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尽快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愿同尼方及拉美国家一道共同建设新时代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中拉关系,推动构建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蒙卡达在致辞中向中国领导人、政府及人民的兄弟般情谊表示感谢。他说,尼中两国复交得到尼中两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日就中国驻尼加拉瓜使馆举行复馆仪式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当地时间2021年12月31日,中国驻尼加拉瓜使馆举行了复馆仪式。发言人能否介绍有关情况?

  赵立坚说,当地时间12月31日,中国驻尼加拉瓜使馆举行了庄严复馆仪式。中国驻尼使馆全体外交官、尼加拉瓜政府代表、当地各界知名人士、中资机构和侨胞代表、驻尼使团代表等出席。

  赵立坚表示,中尼复交后,双方一致同意尽快互设使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在复交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五星红旗时隔31年再度在尼加拉瓜升起,再次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大义、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尼复交完全符合双方根本和长远利益,得到两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中方愿同尼方一道努力,加强友好往来,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开创中尼关系新局面,让中尼友谊之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赵立坚说。

 
遭到“灵魂砍价”的救命药来了!
遭到“灵魂砍价”的救命药来了!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月1日,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ICU病房,医护人员准备为4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注射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据悉,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进口药物,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每针价格近70万元。在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中,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遭到“灵魂砍价”,以3.3万元每针的价格进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
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月1日,“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举行。活动采取天地连线、多地协同形式进行,全程现场直播。航天专家和在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青年学子展开互动交流。图为澳门分会场。新华社记者张金加摄
 
RCEP正式生效!聚焦全球最大自贸区四大看点
RCEP正式生效!聚焦全球最大自贸区四大看点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RCEP
 
 
1月1日,中老铁路新年首趟国际货物列车装载完毕。当日,中老铁路新年首趟国际货物列车满载30个标准集装箱,从昆明开往老挝万象,全程运行时间30小时左右。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1月1日,中老铁路新年首趟国际货物列车从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开往王家营西站更换电力机车(无人机照片)。老挝国家工商会副会长奔勒·銮巴色认为,在RCEP框架下,中老铁路将大有可为。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2022年1月1日,RCEP生效的消息刷屏了。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意味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这个协定为何受到如此关注?“新华视点”记者采访相关人士与专家进行解读。
 
看点一:这个协定有多重要?
 
  RCEP现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以及东盟10国,从人口数量、经济体量、贸易总额等三个方面看,均占全球总量约30%。
 
  历经8年谈判,RCEP于2020年11月15日签署。2022年元旦当天,RCEP对文莱、柬埔寨、中国、日本、新西兰等10国正式生效。剩余成员国也将在完成国内批准程序后陆续生效实施。
 
  “在疫情冲击下,RCEP仍如期签署和生效,对外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强音,有助于为区域乃至全球疫后经济复苏提振信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
 
  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显著高于成员国间原有双边自贸协定……涵盖20个章节,RCEP包含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体现出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特点。
 
  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袁波说,RCEP大幅降低了各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成本,将有力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往来,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各国抵御外部经济动荡和冲击。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评价:这一协定生效,将大大推动区域内部和其他经济体对该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表示,RCEP协定的生效实施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看点二:为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
 
  对企业来说,RCEP生效后最大的好处,莫过于降低关税后带来的进口成本降低和出口机遇增多。
 
  根据RCEP协定,最终,86%的日本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同时中国出口至日本88%的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中国和日本首次建立自贸关系并实现双边关税减让,包括部分水产品及蔬菜产品。
 
  “不久前,一笔日本客户的1000吨鲑鳟产品订单回来了!”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郭晓华说,原来客户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一产品,因为RCEP关税降低,订单又重回中国。“随着逐年降税,相信订单还会越来越旺。”这家以加工出口销售冷冻水产品、蔬菜为主的企业,对政策红利感受尤为明显。
 
  扩市场、固链条、享服务——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杨正伟这样概括RCEP生效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利好。
 
  既促贸易,也利投资。“协定实施无疑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泰国,特别是作为泰国最主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的中国。”泰中罗勇工业园董事、高级顾问徐根罗说,取消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将会提高中泰供应链的融合度。
 
  RCEP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产地累积规则”。根据该规则,只要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部分属于15个成员国,且累计增值超过40%即可享受相应关税优惠。
 
  “这一规则将有力推动区域内生产成本最小化和贸易效率最优化,有利于加强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
 
  看点三:国内消费者如何受益?
 
  新西兰奶粉、韩国药妆、日本电子设备、泰国榴莲等是北京居民张女士购物车的“常客”。“关税降低,我们买进口商品会更便宜,消费选择余地会更大。”她说。
 
  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优质、实惠、便捷——这是RCEP生效给消费者带来的三个关键词。
 
  RCEP生效当天,大批产品关税立降为零。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超过65%,与韩国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39%和50%,与日本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分别达到25%和57%。
 
  降税完成后,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椰子汁、菠萝制品、纸制品,从日本进口的电磁炉、电烤箱等都将逐步免除关税,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将会进入消费者购物车。
 
  不仅更多,而且更快。对于易腐货物,如海鲜、水果和蔬菜等生鲜货物,6小时内应当放行;允许空运货物加快通关……RCEP采用无纸化贸易、电子认证等方式的规定,将让跨境购物更加方便。
 
  RCEP生效后的红利,不仅体现在购物还有服务。在服务贸易方面,RCEP成员国总体上均承诺开放超过100个服务贸易部门。“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问诊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这将使国内消费者享有更优惠价格与更高质量服务。”高峰说。
 
  看点四: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RCEP生效,既是机遇也有挑战。
 
  降低进口关税,会促进贸易投资增长,也会加剧行业和企业竞争。原产地累积规则,会加深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也可能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盟国家转移。
 
  “日韩的先进制造业加速进入东盟市场将形成更充分市场竞争。”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李冬春说,我们必须加快国际市场响应能力建设,以更长远眼光看待国际产业重塑中的产业合作新机遇。
 
  协定的关键在于实施。熟悉规则才能更好地抓住红利。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和地方要深入研究熟悉协定内容,吃透协定中的优惠政策和便利化规则,用好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积极对标国际先进产业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为帮助企业抓住RCEP带来的机遇,商务、海关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已举办超1000场培训。多地已出台专项政策,从拓展货物贸易空间、深化双向投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部署。近期,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以指导和帮助地方和企业更好地运用RCEP规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沈铭辉建议,未来在政府宣讲培训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以第三方服务和商协会举办的方式,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宣讲培训力度,并进一步建立完善服务于RCEP等自贸协定实施的公共服务平台。
 
  沈铭辉说,要尽快推动RCEP协定在所有成员国中生效实施,真正发挥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记者于佳欣、谢希瑶、刘红霞、朱丽莉、吴书光、桑彤)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RCEP生效为世界经济带来宝贵暖意
RCEP生效为世界经济带来宝贵暖意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RCEP
 
  新华社记者董越
 

 
  在新冠疫情和保护主义带来的凛风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日正式生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RCEP生效将对提振成员国之间贸易、繁荣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并在多个维度上为世界经济带来宝贵暖意。
 
  RCEP生效将为区域一体化续航提供动能,为世界经济贡献宝贵增量。作为覆盖人口众多、成员结构多元、发展潜力巨大的自贸协定,RCEP正式起航将有效稳定区域供应链和产业链,盘活地区大市场,拉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助力地区经济融合和世界经济复苏。根据协定,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暨各行业公会执行主任李桂雄说,RCEP的正式生效将提升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加强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发展,有利于维护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力支持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复苏。
 
  RCEP生效将有力对冲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提振各方参与自由贸易和多边合作的信心。近年来,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阻碍全球自由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RCEP成员国以坚定履约的行动向世界宣告,合作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自由贸易具有强大生命力。脱钩断链、以邻为壑的逆全球化暗流,纵使暂时掀起一些风浪,也无力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正如东盟秘书长林玉辉所说,迅速完成RCEP核准程序,是各成员国致力于促进公平、开放且有益于本区域和世界的多边贸易体系的真实反映。
 
  RCEP生效将增益经济全球化稳步升级,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长期以来,西方大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充斥着发展鸿沟、南北分化、治理体系缺陷等弊端。RCEP以其显著开放性、包容性和普惠性,为经济全球化带来新活力,树立新标杆。RCEP成员国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内容既涵盖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服务投资开放等广泛领域,又最大限度兼顾各方所处发展阶段和经济需求,为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发展启示。
 
  RCEP生效将让合作伙伴更充分地分享中国开放机遇和发展红利。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方,中国践行对周边国家亲诚惠容的合作理念,彰显了开放胸襟和大国担当。据介绍,自2020年11月RCEP签署以来,中国率先在2021年3月宣布完成核准工作。2021年11月,中国宣布在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实施、协定约束性义务履约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新加坡前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以中国和东盟签署自贸协定以来的经验为例指出,中国先让东盟较落后国家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让利于邻,展示了和平共赢、共荣的姿态,广受东南亚国家赞赏。
 
  人们有理由相信,RCEP生效将有力推动区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助力世界经济爬坡过坎,勇攀包容普惠、开放共赢的新高峰。
 
  (参与记者:宋宇、林昊)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共享发展机遇,RCEP带来三大红利
共享发展机遇,RCEP带来三大红利

( 2022-01-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意味着全球经济体量和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正式成立。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逆全球化、复苏乏力等挑战,RCEP生效将为全球化增添信心,为区域合作提供新动力,为世界与中国的互利共赢带来新机遇。
 
全球化进程添信心
 
  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
 
  RCEP如期生效,不仅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成员国维护全球化和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更重要动力源。
 
  RCEP共计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以及东盟10国。RCEP成员国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全球占比约30%。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预测,到2030年,RCEP经济圈的经济体量全球占比将提高至50%。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认为,RCEP经济圈凭借规模和活力“成为全球贸易新的重心”。面对疫情冲击,RCEP有助于增强全球贸易韧性。
 
  ——全球形成三大主要自由贸易经济圈。
 
  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表示,RCEP生效确立了全球经济亚太、北美和欧盟三足鼎立格局。RCEP纳入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RCEP不仅是全球最大自贸协定,而且是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它不仅涵盖货物贸易,还囊括服务贸易、投资等市场准入、经济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领域。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RCEP生效是亚洲“迈出的非常重要一步”,全球将由此形成亚太、北美和欧盟三大主要自由贸易经济圈,期待这三者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区域合作增添动力
 
  对RCEP成员国来说,关税削减、贸易便利、要素流通等一系列实质性利好,将为区域合作搭建新平台,提供新动力。
 
  ——更低关税促进域内经贸往来。
 
  协定生效后,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各国将在较短时间内兑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承诺。
 
  RCEP生效当日,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将超过65%,与韩国相互之间立即零关税比例将分别达到39%和50%。
 
  据日本政府估算,RCEP最终有望使日本91.5%的工业品获得免税,国内生产总值(GDP)提高2.7%,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日本迄今签署的其他贸易协定。
 
  2022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商业部预计,柬埔寨的农产品、工业品等将享受特惠关税待遇。RCEP可推动柬GDP增长约两个百分点,出口和投资分别增长7.3%和23.4%。
 
  ——更包容新规强化区域供应链和产业链合作。
 
  在全球供需扭曲、供应链不畅的背景下,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大大降低了商品享惠的门槛,让区域生产资源流通更为高效、顺畅。
 
  “RCEP具有缔结亚太超级供应链的潜力。”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卢耀群表示,各成员国在RCEP框架下将拥有持续流动的供应链,未来供应链中断将会减少,而亚太地区的蓬勃活力将令世界受益。
 
  ——推动区域更均衡发展。
 
  RCEP生效后,区域内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经济体将获得更大力度的经济和技术援助,逐步弥合成员间发展水平差异。
 
中国发展机遇共享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借RCEP有力推动自身发展,并通过更紧密的经贸合作,与世界共享发展新机遇。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表示,协定实施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将成为中国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桥梁,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紧密相连。
 
  ——有利于稳定外贸基本盘。
 
  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促进对外贸易意义重大。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东盟占“头把交椅”,日本、韩国分别位居第四、第五。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值为10.96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同期外贸总值的3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RCEP对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与RCEP成员国加强经贸关系尤为重要,可以说是中国巩固国际大循环的第一圈层。
 
  ——有力推动中国优势产品出口。
 
  RCEP生效后,关税削减涉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化工等中国优势产品领域。此外,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助于中国的中间品生产和贸易受益。
 
  梁国勇表示,借助RCEP平台,中国近30%出口可以实现零关税待遇,涵盖上万亿美元贸易额,这有利于扩大贸易规模,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拓展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经贸合作宽度与深度。
 
  RCEP生效后,货物、服务、投资开放承诺叠加,区域投资有望更加活跃。梁国勇表示,RCEP改善了区域内服务贸易和投资准入条件,带来更大机遇。
 
  屠新泉表示,中国经济对外辐射作用强,既有大量进口需求,也有大量出口需求;既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也是对外投资大国。这种双向效应给其他国家带来机遇,让它们通过贸易和投资纽带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
 
  (执笔记者:徐超;参与记者:樊宇、刘春燕、陆睿、田明、吴长伟、陈斌杰、孙晓玲、朱晟、刘锴、闫洁、陈占杰、陈晨、宋宇、林昊)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