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里没有咱沟的泥”是豪气更是担当 |
|
( 2021-09-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
几天前,在高西沟村龙头山山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黄河之黄,源于泥沙,困于水土流失。“滚滚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道出了高西沟人的底气、豪气,更彰显了高西沟人的责任担当,这不是唱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高西沟几代人、一双双手干出来的。
曾经,卧在黄土高原上的榆林,黄沙漫天、砾石遍地,新中国成立初期,林木覆盖率不及0.9%。高西沟村更是“风刮黄沙难睁眼,下雨泥糊顺沟滑”“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
但是风沙再大,也吹不动人的意志,埋不住人的精神。大种百万亩柠条,百万人义务植树……数十年间,榆林在慢慢变绿。单一个高西沟村就则成功治理了40座山、21条沟,“绿色银行”开张营业,树木、梯田、坝地成为“吉祥三宝”。
在沙漠戈壁斗沙培绿,难度“逆天”。这里是最需要培绿护绿的地方,恰恰是自然条件下最“长不出”绿的地方。很难说,是从哪双手种下的哪一棵树开始,高西沟村“泥不下山、水不出沟”了,榆林的生态改善了。将风沙肆虐变成绿意盎然,需要付出的不是一天、一年,而是接续几代人的努力。
不仅是高西沟村,不仅是榆林,祖国各地,治沙绿化的家园再造之功,属于每一位绿水青山的倡导者、创造者、守护者。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看望护林员。2017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一个集体,荣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还有内蒙古自治区马鞍山林场护林员、黑龙江省红松林里巡山的护林员……他们面容黝黑、双手粗糙,拥有同一个身份,共赴同一个使命。
在这些绿色守护者的身上,大写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树在沙窝里不好扎下根来,人就像钉子一样钉在沙窝里,一苗一苗种、一桶一桶浇,树倒了再扶起来,人倒了儿孙跟上来……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大而空”的口号,而是需要每一个地方主动作为、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系统工程;需要人人都有“黄河里没有咱沟的泥”的精神,不当环境破坏者,不给环境添负担,人人都来播下一抹绿,共同守卫碧水蓝天,为生态文明之“功成”贡献一个“我”。
(本报评论员王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