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聚焦

04版:权威发布

在西藏考察,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习近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表达了 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在西藏考察,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习近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 2021-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这是21日上午,习近平乘坐飞机抵达林芝米林机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社拉萨7月23日电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习近平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陪同下,先后来到林芝、拉萨等地,深入农村、城市公园、铁路枢纽、宗教场所、文化街区等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21日上午11时许,习近平乘坐飞机抵达林芝米林机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手举花束、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并向总书记献上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的衷心祝福。
 
  随后,习近平乘车来到尼洋河大桥,远眺水波荡漾、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听取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情况。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林芝市城市规划馆,了解林芝城市建设历程及发展规划。习近平表示,生活在高原上的各族群众,长期以来同大自然相互依存,形成了同高原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要突出地域特点,引导激发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科学配套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位于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因春季盛开的山野桃花而闻名。习近平来到这里,听取嘎拉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介绍,走进村便民服务中心、“绿色银行”兑换商店、卫生室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村民达瓦坚参热情迎接总书记到家中做客。习近平仔细察看卧室、厨房、储藏室、卫生间等,并同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家常。达瓦坚参告诉总书记,这些年他们家靠着跑运输、桃花节分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去年全家收入超过30万元。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他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乡亲们的好日子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是你们自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西藏发展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村民们聚拢在路旁,手捧洁白的哈达,欢呼着向总书记问好,脱帽向总书记致敬。习近平祝愿大家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离开嘎拉村,习近平来到位于林芝新老城区交界处的工布公园,察看公园绿化和基础设施。习近平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习近平向在公园广场上跳舞的当地群众和游客送上祝福,祝愿各族群众生活好上加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2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了解川藏铁路总体规划及拉萨至林芝段建设运营情况,听取推进雅安至林芝段建设情况汇报,坐上专列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深入研究有关问题。习近平高度重视川藏铁路建设,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全面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对推进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雅林段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更加复杂,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要发挥科技创新关键性作用,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坚持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建设好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要统筹谋划好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充分论证、科学规划,更好服务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拉萨西郊的哲蚌寺。措钦大殿广场,法号齐鸣,哲蚌寺管委会负责人向总书记敬献哈达,僧人提香炉、持宝伞,总书记沿台阶步入大殿。习近平听取西藏宗教工作情况和哲蚌寺加强创新寺庙管理情况介绍,并察看措钦大殿,充分肯定哲蚌寺这些年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习近平走出大殿,数十名僧人手捧哈达欢送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八廓街,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习近平步行察看八廓街风貌,走进特色商品店,询问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藏文化传承保护等情况。各族群众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挥手向大家致意。习近平接着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广场上鲜艳的国旗迎风招展,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巍峨耸立,布达拉宫气势恢宏。习近平询问布达拉宫保护管理等情况,亲切看望各族群众。广场上的游客和当地群众齐声高呼“总书记好”。习近平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祝福各族群众“扎西德勒”。
 
  当晚,习近平在西藏人民会堂同各族干部群众共同观看民族文艺演出。悠扬的民歌、奔放的舞蹈,展现了西藏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表达了西藏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
 
  7月23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西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砥砺前进,努力建设好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习近平强调,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结合起来,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铁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强调,这些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所到之处感受到了大家对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
 
  习近平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习近平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在推动发展上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业绩。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对西藏干部职工十分关心,从西藏异常艰苦的工作、生活出发,制定了特殊的工资和有关福利政策,要切实抓好落实,重视干部职工健康保障工作,解决好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
 
  汇报会前,习近平分别会见了西藏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各地市负责同志和老同志代表,各族各界代表,援藏干部代表,政法干警代表,宗教界爱国人士代表。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7月23日,习近平在拉萨亲切接见了驻西藏部队官兵代表。习近平向驻西藏部队全体指战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对驻西藏部队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当前,正值全国防汛抗洪关键时期。考察途中,习近平得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后,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习近平要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气象监测预报和地质灾害评估,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注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西藏也要落实好这些要求,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和处置工作。
 
  丁薛祥、刘鹤、杨晓渡、张又侠、陈希、何立峰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帕巴拉·格列朗杰参加有关活动。
 
习近平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数量服从质量 进度服从实效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23日在湖南衡阳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要坚持求好不求快、扎实稳步推进,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改一个成一个。要坚持改厕与保障供水和污水处理同步推进,确保达到卫生标准。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宜方式和技术,试验成熟后再推广。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工作作风,抓好问题摸排整改,确保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湖南、河北、辽宁、海南、云南、甘肃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有关省区和部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和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牵头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10年·70年·100年 从三个历史性时点看习近平西藏之行
  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雪域高原,在西藏考察调研。
  此行,是总书记时隔10年再来西藏,正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党的百年庆典之后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从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读出总书记西藏之行的深意。
  (一)10年:时隔10年再来雪域高原,见证新时代西藏之变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飞机抵达林芝米林机场,开始此次西藏之行。10年前的同一天,2011年7月21日,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从拉萨飞抵林芝。
  那一次,正值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出席系列庆祝活动。这一次,正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总书记再次来到雪域高原。
  短短10年,西藏发生了巨变。
  10年前,习近平殷切寄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创造西藏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今天的西藏,已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于2015年8月和2020年8月召开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新时代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雪域高原篇章。
  这次一路走来,总书记这样谈及感受:
  “这些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所到之处感受到了大家对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西藏的巨变,正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的缩影。
  (二)70年:总书记亲临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天,也是新西藏的起点。
  70年来,雪域高原发生了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这种变化,可以从“路”来谈起。
  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公路。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车;青藏铁路通车结束西藏不通铁路历史。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
  据当时的随团记者回忆,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之间,500多公里的路程,习近平乘车走了一天。“狂风卷着碎石抛向四野,砸得车窗噼啪作响。”
  如今,又一条“天路”在雪域高原延伸——今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拉萨、林芝两地之间的最短通行时间只要3个多小时。
  7月22日,总书记从林芝火车站,乘火车前往拉萨市。
  从崎岖山路到电气化铁路,从整整一天的颠簸到短短几小时的路程,一条路足以折射沧桑巨变。
  正如总书记此次所说:“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三)100年:百年沧桑初心不变,同舟共济迈向新征程
  此次西藏之行,还有一个大背景:这是总书记“七一”之后首次赴地方考察调研。
  100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这次考察,也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谋划西藏新发展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生态保护一以贯之——
  来西藏之前,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研究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议题;21日刚抵西藏,第一个考察点聚焦的就是生态:乘车来到尼洋河大桥,了解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
  民生是重中之重——
  在林芝,进村入户,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考察城市公园,强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在拉萨,来到八廓街了解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藏文化传承保护等。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
  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同群众亲切交流,“我们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此外,还考察了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支撑的交通基础设施——川藏铁路。
  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关注点、着力点到最终的落脚点,总书记这样强调:
  “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年、70年、100年,不同的时空变迁,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主笔:朱基钗)
10年·70年·100年 从三个历史性时点看习近平西藏之行
10年·70年·100年
从三个历史性时点看习近平西藏之行

( 2021-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雪域高原,在西藏考察调研。

  此行,是总书记时隔10年再来西藏,正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党的百年庆典之后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从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读出总书记西藏之行的深意。

  (一)10年:时隔10年再来雪域高原,见证新时代西藏之变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飞机抵达林芝米林机场,开始此次西藏之行。10年前的同一天,2011年7月21日,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从拉萨飞抵林芝。

  那一次,正值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出席系列庆祝活动。这一次,正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总书记再次来到雪域高原。

  短短10年,西藏发生了巨变。

  10年前,习近平殷切寄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创造西藏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今天的西藏,已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于2015年8月和2020年8月召开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新时代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雪域高原篇章。

  这次一路走来,总书记这样谈及感受:

  “这些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所到之处感受到了大家对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西藏的巨变,正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的缩影。

  (二)70年:总书记亲临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天,也是新西藏的起点。

  70年来,雪域高原发生了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这种变化,可以从“路”来谈起。

  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公路。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车;青藏铁路通车结束西藏不通铁路历史。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

  据当时的随团记者回忆,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之间,500多公里的路程,习近平乘车走了一天。“狂风卷着碎石抛向四野,砸得车窗噼啪作响。”

  如今,又一条“天路”在雪域高原延伸——今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拉萨、林芝两地之间的最短通行时间只要3个多小时。

  7月22日,总书记从林芝火车站,乘火车前往拉萨市。

  从崎岖山路到电气化铁路,从整整一天的颠簸到短短几小时的路程,一条路足以折射沧桑巨变。

  正如总书记此次所说:“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三)100年:百年沧桑初心不变,同舟共济迈向新征程


  此次西藏之行,还有一个大背景:这是总书记“七一”之后首次赴地方考察调研。

  100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这次考察,也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谋划西藏新发展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生态保护一以贯之——

  来西藏之前,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研究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议题;21日刚抵西藏,第一个考察点聚焦的就是生态:乘车来到尼洋河大桥,了解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

  民生是重中之重——

  在林芝,进村入户,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考察城市公园,强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在拉萨,来到八廓街了解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藏文化传承保护等。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

  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同群众亲切交流,“我们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此外,还考察了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支撑的交通基础设施——川藏铁路。

  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关注点、着力点到最终的落脚点,总书记这样强调:

  “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年、70年、100年,不同的时空变迁,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主笔:朱基钗)

 
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推动地方人大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 栗战书主持座谈会并讲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切实推动地方人大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
栗战书主持座谈会并讲话

( 2021-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举措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召开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座谈会,要求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切实推动地方人大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
 
  栗战书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作出决策部署,要求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文件总结实践经验,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从完善政府债务编制和相关报告、规范人大审查监督的内容和程序、强化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的监督等方面,对地方人大加强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为这项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栗战书强调,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是党中央明确交给地方人大的重要任务,也是人大的法定职责,全国人大要积极推动地方人大全面落实中央规定。一要提升政治站位,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要把握好新形势新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长期均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做好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要依照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规定开展这项工作,确保政府债务管理在法治轨道上进行,确保政府债务资金安排和使用更好体现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坚持全口径审查、坚持全过程监管,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深化人大代表对这项工作的参与,增强监督实效。三要依法加强债务管理。文件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要严格执行、落实到位。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政府债务情况。要建立统一的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机制,推动政府债务信息公开透明。
 
  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人近日就《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回答了记者提问,介绍了有关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出台有关具体实施意见。预算工委将会同财政部、审计署召开推进学习宣传贯彻有关意见的视频工作会议,并结合举行“预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专题学习班”“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交流会”等,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部署要求。
 
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 汪洋致信祝贺
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
汪洋致信祝贺

( 2021-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杭州7月23日电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2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向论坛组委会发贺信,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论坛举办表示祝贺。

  汪洋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祖国大陆十分关心包括台湾青年在内的全体青年的成长进步,热情支持两岸青年多接触、勤来往、深交流,共同感悟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领略近代以来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共同憧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汪洋强调,祖国大陆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必将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我们欢迎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愿意持续关注台湾青年的所思所忧所盼,为大家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汪洋指出,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但时与势始终在主张国家统一的力量这一边,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权主动权始终掌握在祖国大陆这一边。希望广大台湾青年看清历史大势,担当民族大义,扛起时代重任,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应邀出席论坛。本届论坛以“携手共促融合发展”为主题,两岸青年代表等约350人参加。

 
带着希望相聚五环旗下 写在东京奥运会开幕之际
带着希望相聚五环旗下
写在东京奥运会开幕之际

( 2021-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7月23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7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新华社东京7月23日电(记者王沁鸥、王镜宇、沈红辉)7月23日,23时40分许,当大坂直美点燃位于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的主火炬时,现场没有观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站立在场地上,向全世界展现了他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

  这是非同寻常的一次奥运重启。延期一年的等待,取自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的圣火,终于在本届奥运会主体育场点燃。五环旗下,人类因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而重新相聚!

以团结之名


  东京的夜幕下,一副巨大的木质五环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缓缓竖起。细细观察,五环上还保留着木材天然的纹路,在灯光的照射下,这种“不完美”反射出别样的光芒。

  这副别致的五环背后有一段穿越时空的动人故事。

  1964年,第18届夏季奥运会在东京举行,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代表从家乡带来了树种,在日本各地种下。今天,当年的种子已经长成了一片树林。本届奥运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幕式表演就选用了这些木材,那副五环就是其中之一。

  57年前孕育希望的种子破土成林,泽被后人,并感召人们继续团结在五环旗帜之下。

  这便是这场开幕式,也是东京奥运会希望表达的主题——情同与共。

  23日晚,可容纳68000人的观众席异常空旷。由于防疫需要,开幕式仅允许和奥运直接相关的少量人员参加。史无前例“空场”进行的奥运会开幕式提醒着人们:这是在特殊时期举办的一届特殊的奥运会,人类,面临一场共同的考验。

  在此刻相聚,世界走过极不平凡一段旅程。

  开幕式倒计时环节播放的短片回顾了东京奥运会筹办的八年历程。2013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东京获得举办权。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后,奥运进入东京时间。2020年疫情来袭,全球停摆……

  一些人在疫情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和深爱他们的人。开幕式上,组委会用一段意蕴深远的独舞,寄托对所有因疫情逝去的人的哀思,并邀请现场以及屏幕前的所有人默哀。

  在疫情的迷雾中,在仿佛陷入至暗时刻的隧道深处,奥林匹克的圣火,能否再次点燃?

  此时,现场画面在黑暗中现出微光,画面出现了在家中坚持训练的运动员们。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短片《旅程》。片中,难民运动员们在疫情期间利用有限场地和条件备战,并对着镜头大喊:“虽然奥运会推迟了,但我一直在跑”“但我一直在踢”“但我一直在游”“但我一直在打!”

  运动员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奥运梦想,奥林匹克世界也没有放弃运动员们。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在致全球奥林匹克选手的公开信中说:“取消东京奥运会不在议程之上,因为这将摧毁来自206个国家(地区)奥委会和难民代表团的11000名运动员的奥运梦。”“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中,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

  赛会推迟为各方带来巨大挑战,但团结的精神带领奥林匹克大家庭攻克难关。新的举办日期确定后,世界田联、国际乒联、国际射联等单项协会相继发布声明,支持东京奥运会。其后,各项工作迅速展开,从重新确认场地、赛程、火炬传递方案等,到制定简化办赛方案和疫情防控措施,再到运动员克服困难重新投入备战……

  一年之后,五环旗帜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成功升起。

  体育场之上,1824架无人机升空,用光点编织成一颗蓝色地球照耀全场,那是所有人的家园。奥林匹克格言被投影在体育场地面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开幕前三天,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进行表决,对奥林匹克格言做出修改。在疫情阴云尚未散去的今天,“更团结”是奥林匹克运动给这个世界提供的新答案。

  “想象所有人,共享同一个世界,

  你可能会说我在做梦,可我并不孤单,

  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世界将成为一体。”

  现场响起了著名歌手约翰·列侬的经典曲目《想象》。在一片焰火中,东京奥运会正式开幕。

传承中发展


  这是奥运会第二次在东京举办。

  1964年,东京还曾为奥运史留下了一项“小而美”的遗产——如今人们所熟悉的运动项目图标,这创造了一种超越文化界限的标识,令奥运会项目为更多人所熟知。而本届奥组委又进一步,首次推出了奥运会和残奥会项目的动态图标。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创意,被注重细节的日本人搬到了开幕式舞台上——“让比赛开始!”身着特制服装的演员跑上舞台,在电视转播机位的配合下,完美复刻了50个分项目图标亮相、展示动作和消失的三个环节。

  难民代表团规模也在东京奥运会上扩大,从上届的10人增加至29人。这项始自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创举,旨在借奥林匹克运动唤起世界对难民问题的关注。

  “当我想到我们代表的那么多难民,也是全球的年轻人时,我便不再只是个普通的女孩。”来自叙利亚的游泳运动员尤丝拉·马尔迪尼说。这名23岁的女孩2015年逃离了战火纷飞的家乡,此番再战奥运,她也成为难民代表团的旗手。

  在全球疫情依然肆虐的形势下,东京奥运会也注定将在奥运史上成为一个坐标。它的开幕向世界宣告:在详细、严格的防疫措施保障之下,举办一届“安心、安全”的奥运会,在线下实现全球重聚,是切实可行的。

  今年2月至6月,东京奥组委先后发布、修订、出台了三版《防疫手册》,为所有奥运会相关人士提供“行为准则”。在奥运村、媒体村和各个场馆,人们所到之处都能见到醒目的防疫标贴,提醒要全天候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做好手部消毒、保持社交距离、为运动员鼓掌助威而不要唱歌或呐喊……虽然阳性病例的检出无法避免,但组委会相信,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一路走来,东京奥运会能顺利开幕并非一帆风顺。幸运的是,东道主感受到最多的还是全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以及来自国际奥委会和各个体育组织的团结协作。正如开幕式现场颇具象征意义的一幕所展现的:黑暗中,演员用手中的红色长绳与地面上出现的红色网格投影,在整个场地中“织”出了一张巨大的红色网络,俯瞰如同人体中一刻不停的血液流淌与脉搏律动,又如同将地球变成“地球村”的飞行航线、通信网络……

  或许,世界本就如此血脉相连。

  国际奥委会、东京奥组委与国际社会在东京开创的先河,也将在全球成为共享的遗产。

赴奥运之约


  未来16天,将有来自206个代表团,约11000名运动员在33个大项、339个小项中展开角逐。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在各自旗帜的引领下依次步入现场。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旗帜又一次飘扬在同一片天空之下。阿根廷代表团蹦跳着入场,看台上的志愿者情不自禁跳起了舞;印度运动员飞奔向看台,与本国记者相互挥舞国旗致意……

  一抹鲜艳红从西侧进入体育场,点亮了东京的夜——中国代表团在五星红旗的引领下入场了!

  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是两位旗手——女排运动员朱婷和跆拳道运动员赵帅。两人双手共擎国旗,引领队伍走向五环旗下。

  本届奥运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代表团共有777人,其中运动员431人,将参加除冲浪、棒垒球和手球之外的30个大项、225个小项的比赛,为境外参赛小项最多的一届。

  作为旗手,朱婷和赵帅均曾在里约奥运会上摘金。朱婷还随队夺得了2015年女排世界杯和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她也是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首位女旗手。

  国际奥委会也一直在推动性别平等事业。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当天,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东京奥组委、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鼓励各代表团在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幕式入场时同时有男、女两名旗手。东京奥运会也是到目前为止历史上女性参赛比例最高的一届奥运会,女性运动员的比例接近49%。

  除了朱婷和赵帅,代表团中不乏明星运动员,女子田径运动员巩立姣、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男子射击运动员庞伟、男子蹦床运动员董栋为第四次参加奥运会,也是代表团中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董栋的比赛画面还出现在了运动员入场仪式前的短片中。

  体育场中央,中国运动员和各代表团运动员们站在一起。疫情暴发以来,这还是许多老对手、老朋友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相见。

  虽不能彼此拥抱,但共襄奥林匹克盛举的心,一直相通。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仍在流行的特殊情况下,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和日本各方在国际奥委会、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竭尽全力做好奥运会各项筹办工作,为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体育健儿实现奥运梦想搭建精彩舞台,非常不易。”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刘国永说,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参加奥运会的代表团团结起来,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穿过手捧向日葵的人们组成的通道,主火炬手大坂直美缓缓踏上主火炬台的阶梯。象征富士山的主火炬台此刻被染成了温暖而亮丽的橙黄色,顶部象征太阳的球体缓缓打开,如花的绽放,释放了生命力与希望。奥运史上首支氢燃料主火炬将熊熊燃烧16个日夜。

  195天后,奥林匹克火炬将在北京点燃,北京将成为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为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与世界携手前行。

  (参与采写:卢羽晨、易凌、叶佳、王子江)

 
暴雨突袭下的生命接力 郑州万名医院患者大转移纪实
暴雨突袭下的生命接力
郑州万名医院患者大转移纪实

( 2021-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郑州7月23日电(记者齐中熙、李亚楠、刘夏村、孙清清)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转移——暴雨洪水突袭,导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等断水断电,1万多名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这是一场生命至上的接力——医护人员、救援部队、志愿者与时间赛跑,“橄榄绿”“火焰蓝”“天使白”交织在一起,在风雨中筑起坚强的生命通道。

  从20日深夜到22日晚,两天两夜,一场罕见的万人大转移在这里紧急进行。

惊魂时刻


  20日,河南郑州,突破历史极值的暴雨来袭!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近的金水河水位迅速上涨。

  19时许,有9000多名病人的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突然断电,几十台手术被迫中断。重症ICU里还有600多名病人,医院紧急启用备用发电设备,维持重症患者生命。而普通病房失去设备支持,大量病人输氧告急……

  “全球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老院区停电,心电监护仪的备用电池耗完,急救科室正在用人工呼吸气囊抢救危重病人,但也坚持不了多久。”

  20日深夜23时,一条微博迅速刷屏,让所有人心头一紧。

  此时此刻,大雨如注,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金水河河水漫过河堤,雨水、河水混杂着涌入门诊区、病房楼,负三层、负二层、负一层很快被淹,供电、供水、通信等设施受损,全部中断,医疗设备陷入瘫痪,医药物资也很快告急。

  21日凌晨1时左右,记者蹚着齐腰深的积水步行至医院门诊部,只见院内很多车辆泡在水中,门诊楼前、高架桥上都有不少人在避雨。

  此时,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也成了洪水中的“孤岛”。

  医院外几公里的道路都被积水淹没,最深处接近三米,一辆救护车在水中只露出了车顶。积水涌进门诊大楼一层,医院里断水断电,只能依靠小型发电机维持。

  “医院的员工宿舍、病房、门诊楼的水深在一米六七左右,现在病人和医护人员都转移到了二楼以上,暂时处于安全状态,急需物资、急需转移。”医院外科医生宋书波告诉记者。

  洪水突袭,避无可避。21日凌晨,不断有救护车送来医疗物资,几名医护人员分为一组,跳入齐胸深的水中,推着装有急需医疗物资的冲锋舟送进病房楼。

  危急时刻,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几千名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对于需要供氧的病人,医护人员就一对一使用气囊人工供氧。

  然而,断电、断水、断网,甚至断药、断氧、断粮……对于任何一所医院以及住院患者,都是致命的威胁。仅靠外部物资救援不可能长久维系,转运病患成为必须的选择。

生命接力


  “小心,小心滑。我扶您上船。”

  22日一早,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大楼一楼的扶梯口,不断有患者登上前来救援的皮划艇。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码头”,生命就此展开接力。

  上午,记者跟随消防队员来到距离医院约四五公里的地方就无法前进,只能在接驳点换乘皮划艇。

  从接驳点到医院要经过两三条街,“水路”上能看到不少被水淹的轿车。船越往里开水越深,最深处,救援车和救护车也只露出车顶。

  十几分钟后,终于驶进医院大门,泡在水里的救援人员早已在一层大厅等候,组织救援船只逐一进入一层大厅,卸下人员和物资后,立即推向已经停运的扶梯口,靠稳由蓝色医护床搭建的“码头”,组织病人和家属上船。

  医院有关负责人说,这里需要转移1075名患者,连同病人家属、医护人员在内,总共要转移5000人左右。

  记者看到,每名患者的胸口或者帽子上都贴着一张标明科室、姓名的标签,现场医生说,这是为了方便接收的医院和管护医生识别。救援人员和志愿者逐一核对姓名后,帮助患者登船。

  “四处都是水,就这么一直泡着。”一名志愿者伸出早已泡得发白起皱的手摸了一把汗说,“人命关天,我们辛苦点没事。”

  当救援船载着患者平安离开那一刻,分明听到人们都轻舒了一口气。

  “电梯停了,我们就背着病人下楼,危重病人全是医护人员连人带床抬下来的!”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副院长苟建军告诉记者。

  21日上午11时左右,趁着雨势稍退,记者再次赶往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看到不断有救护车转运重症病人前往其他医院。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重症病区,河医院区大部分病区仍未恢复供电,消防官兵和救援人员正用水泵往外抽水。不断有病人和家属被有序转移出去。

  “你的老伴已经安全转运到东院区,医生护士跟着呢,放心吧!”急诊内科主任王正斌正劝一位大娘早点回去休息。

  一双拖鞋,两脚黄泥,王正斌的白大褂在大雨里淋成了“迷彩服”。他和坚守院区的近3000名医护人员一起,忙碌了20多个小时。

  一位医护人员说,他从20日晚上已经不眠不休到现在。一位前来支援的消防队员也说,他们一直在帮着转运病人,中间就吃了几个包子。

希望之光


  22日下午,从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到接驳点的“水路”上,皮划艇、冲锋舟往来不断,汇成一条生命大通道。

  天空中,直升机也轰鸣而来,盘旋着飞向医院大楼楼顶,将69名危重症患者转移。

  无人机也来了!

  22日13时36分,搭载中国移动无线通信基站的翼龙大型长航时无人机从贵州安顺机场再次起飞,目的地就是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为救援工作提供了网络保障。

  虽然医院方圆几公里仍然汪洋一片,但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力量点燃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希望之光。

  接驳点上,积水稍浅,但依然没过膝盖。每有舟艇抵达,救援人员、志愿者就蹚着水迎上去,稳稳固定住船只,抱着、背着、抬着,把病患转运至干净地面。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刚一落地,眼圈瞬间就红了。

  记者了解到,转运至此的病人,除少部分病患出院外,大部分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接收继续治疗。

  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由于患者太多,无法调集足够的救护车辆。河南省卫健委、郑州市等有关方面积极协调转运力量,将郑州市没有被淹、能调动的几十辆120救护车以及周边县市的救护车调来,全力保障医院的病患转运。

  21日14时左右,记者在这里看到,不断有各地市和兄弟医院的救护车赶来转运病人,甚至公交车、大巴车和私家车也加入了转运队伍。

  “重症患者通过救护车转运,病情不那么严重的患者就通过公交车等转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需要安置的病人全部安置到位。”负责现场转运的一位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病人多,难题多,但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说。

  22日8时30分左右,河医院区已经全部清空,1万余名病患全部安全转移。

  当天20时左右,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最后一艘转运船抵达接驳点,至此,该院患者全部安全转移。

  21日凌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房突遭停电,但生命一刻也不能停。负责接生的医护人员就用应急灯坚持完成了这次“特殊的”接生。

  一位护士给新出生的婴儿写下了这样一条暖心留言——“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参与记者:牛少杰、赵鹏)

 
让奥运之光凝聚团结力量
让奥运之光凝聚团结力量

( 2021-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评论员


  7月23日晚,当奥运圣火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熊熊燃烧,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奥运之光辉映飘扬的五环旗帜,穿透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为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

  这是汇聚梦想的希望之光。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办,为各方带来巨大挑战。从重新确认场地、赛程,到制定简化办奥方案、疫情防控措施,再到运动员们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备战,奥运会的开幕凝聚着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共同努力,也向世界传递了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只要心怀梦想、同舟共济,希望就在前方。

  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理想之光。奥运会不仅展现了竞技体育之美,也向世界散播着和平、友谊、进步、公正、协作、宽容等人类共同价值观,超越了地域、语言、肤色等差异,表达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让人们的心灵同频共振。46岁的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将第八次征战奥运,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感佩;滑板、冲浪、竞技攀岩等项目将上演奥运首秀,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向年轻一代敞开怀抱;本届奥运会女运动员占比近49%,刷新历史纪录……相信在赛场上,人们不仅收获奖牌与成绩,更有真挚的友谊、拼搏的激情,以及精神的磨砺与升华。

  这是命运与共的团结之光。国际奥委会日前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这是奥林匹克格言确立后的第一次更新。“更团结”将竞技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更指明了战胜挑战、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这一全新提法,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对于当今世界尤其具有启示意义。如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口号所言,世界“情同与共”。面对种种全球性挑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心手相牵、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能共渡难关,共迎美好未来。

  多年备战,一朝出征。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此次中国派出777人的代表团,431名运动员将参与30个大项225个小项的角逐,境外参赛规模和参加小项数量均创新高。他们信心满怀、无惧挑战:近七成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会,平均年龄只有25.4岁,这股乐观自信、意气风发的青春力量,代表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崭新形象;他们顽强拼搏、使命在肩:面对疫情影响,中国运动员从不言弃。“我们准备好了”是他们豪迈的宣言。披荆斩棘而来,中国健儿们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在奥运赛场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与良好风貌。

  “在不知道这条隧道将要走多久的时候,我们希望奥运火炬能在隧道尽头成为一盏明灯。”疫情肆虐之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这样说道。奥运之光映照体育健儿的奋进之路,也将成为人类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向着光明未来携手迈进的生动见证。

    新华社东京7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