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实事求是,从这里走来 |
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湖南篇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湖南,中国革命的重要红色沃土,孕育了丰厚的先进文化,涌现出无数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湖南考察调研,重温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擘画发展蓝图,勉励大家从光辉历史中汲取实事求是、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三湘儿女牢记殷殷嘱托,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步伐坚定。
【红色足迹】
2020年9月17日下午,细雨飘飞。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书院中心讲堂前,总书记望着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
“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为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问计于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湖南之行的一个重点。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快递小哥、餐馆店主……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深入交流,言传身教的就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思想脉络】
1916年至1919年期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半学斋住了一年多光景。从宿舍打开窗户,就能看到书院大讲堂“实事求是”匾额,“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朝夕相处,“实事求是”深深刻在毛泽东的心中。
站在岳麓书院一棵参天古树下,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珍名说:“岳麓书院的主办者们,反对埋头故纸堆、脱离实际的空谈学风,倡导务实学风和‘经世致用’,继而把‘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后世经过不断发展,含义拓展为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知和解决问题。”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红色足迹】
2011年3月,江南大地草长莺飞,生机勃勃。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期间专程来到韶山,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展室,与韶山村党员群众代表座谈。
习近平深情地说,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书院大门两侧,这副白底黑字的对联分外醒目。
2020年9月17日,岳麓书院里,习近平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他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他勉励年轻学子,一定要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弘扬赓续】
山青水碧,特色历史建筑比比皆是。
湖南大学在岳麓书院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的高校。
“1938年4月10日,27架日本战机轰炸湖南大学和岳麓书院,校园特别是文化典籍损毁严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讲授的“移动思政课”,结合时事、历史和身边风物,引导学生修身崇德、明辨是非。
总结相关教学经验,湖南大学正在建设思政课程优秀案例库、教学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探源研究,举办“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和“岳麓书院讲坛”等活动。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徐淼说,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踏踏实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谦和的心态、奋斗的姿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是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革命歌曲是我的摇篮曲。”韶山人沈楚华,2018年返乡创业,经营起民宿。“亲近自然”主题、从十里八乡收集来“老物件”、带感的“心里有话对党说”等各色主题留言墙,让他的民宿受到年轻人追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1964年电影《雷锋》经典声音再次响起,但昔日的黑白画面变成了彩色高清。
“我们将经典影片修复、AI上色,制作成4K、VR、3D等版本,扩大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播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首席专家周苏岳说,他们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100部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建设红色文化生产线、数字基因库和云上展馆,让宝贵的红色资源焕发新生。
【红色足迹】
从2011年至今10年间,习近平四次到湖南考察调研。从在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到在长江岸边叮嘱“守护好一江碧水”,再到在企业生产车间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湖南发展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在武陵山区腹地深度贫困村花垣县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
在长沙考察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对企业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浏阳河畔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数字视频创意为龙头,汇集了各类文创企业3000多家。在这个与岳麓书院遥相呼应的文创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落实担当】
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些年,三湘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勇担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责任,锲而不舍向绝对贫困宣战。
告别贫困,三湘儿女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迈出坚定的脚步。
5月19日至22日,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全球工程机械“巨头”携上万台装备参展。长沙有4家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50强。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说,长沙将聚焦产业链高端,实施智能制造赋能行动,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大力推动产业智能升级,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挺进”。
如今,湖南形成了超级计算机、磁悬浮等一批世界领先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华菱钢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湘电股份等“工业湘军”,涌现了中电科48所、长城电脑、中大创远、蓝思科技、智慧眼等高科技企业,努力建设“强国重器制造中心”。
湖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41781.49亿元,同比增长3.8%。这一成绩的取得,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汛情的“双大考”,交出防汛与抗疫“双好”答卷。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显示,湖南呈现增速稳步回升、结构持续优化、质效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稳”“新”“优”“创”成为其发展的主题词。
湖南是农业大省,杂交水稻从这里的实验田走向全国;湖南是制造业大省,在工程机械领域举足轻重;同时,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移动互联网湘军”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长期引领风骚……牢记嘱托,植根湖湘沃土,湖湘儿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为人先抢抓机遇,中流击水奋发作为,守正创新书写新时代答卷。 新华社长沙5月23日电
黄河在这里变成“立交河”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新华社记者屈婷、黄垚、孙清清
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在郑州西北约30公里处摆了一下腰,在一个叫孤柏嘴的河湾处变得平静温柔。难以想象,河底之下还藏着两条从南向北奔流的“河”。
站在位于邙山上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安全观测平台看去,滔滔黄河与北岸辽阔的平原一马平川,紧接黄河河滩的麦田已渐黄成熟,连绵无际。穿黄南岸明渠之上,廊桥横立,两岸隆升成高高的护坡,清澈的渠水犹如“巨龙”,一头扎入隧洞进口,隐去了身影。
这几天里,在长达4.25公里、最大埋深35米的两条穿黄隧洞中,几乎每秒就有280立方米的水穿越黄河,自北岸焦作温县的隧洞出口涌出。这“河穿河”的一幕,被网友形象地称为“立交河”。
南距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取水口470公里,北距渠道出口北京团城湖780公里——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
进口平静幽深,出口咆哮激荡。这两条地下“河”,为何势不可挡?我们在一组数字中找到了答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跨越1200多公里,全程高差不到100米,却给短短19.3公里的中线穿黄工程段“豪气”地分配了10米高差,且仅在最要紧的4.25公里穿黄河隧洞就用去了约8米高差。
“水在隧洞中由于摩擦力等因素会降低动能和势能,造成水头损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总工程师李明新说,“这样分配高差是为了留够损耗空间,确保水能顺利一举穿越黄河。”
“赛道”已铺就,但至柔之水的穿越,并不像“搭积木”那么简单。通汽车的江底、海底隧道,相比之下只要隔绝外水,就能“万事大吉”。但在黄河河床之下,运送南水的隧洞面临外水和内水双重“高压”。
于是,不拘一格的隧洞设计横空而出。智慧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中国第一条双层衬砌隧洞,内衬和外衬分别抵御内外水压力,它们中间还有一层排水系统,构成“三层夹心饼干”。
“内衬压力相当于在55米深的水下承受的压力,外衬也承受着超过30米的水压。”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处长张晓伟将隧洞比喻成人的血管,面对巨大水流形成的“血压”,只有科学过硬的建造设计才能保持工程“健康”。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两条地下“河”互不影响。在隧洞进口右侧,还有一段城门形的隧洞联通主干渠,穿过邙山直抵黄河岸边,这就是为应急修建的穿黄工程退水洞。
李明新说,这个设计是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输水干渠需要紧急退水时,闸门打开,主干渠的水源便会改道溢出,流入黄河——这时,黄河与长江两大母亲河就会“真正握手”!
置身其中,才能体会穿黄工程的复杂性。黄河河底隧洞施工段中,三分之一是全砂层、三分之一是黄土层、三分之一是上砂下土的地层。工程师和工人们需要不断调整盾构机姿态,并克服渗透垮塌、刀头磨损、枯树孤石等危险因素,小心翼翼前进。
除了黄河,穿黄工程还“遇水搭桥”,一会儿渠行河上,一会儿河入渠下,利用“倒虹吸”原理跨过几道黄河支流。这道“立交河”,可谓各行其道,上下有序。
为确保“立交河”的安全畅通,穿黄隧洞还进行过一次高难度的体检。
那是通水5年后的2019年冬天,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建管局抓住黄河冬季冰期到来的时机,择机给其中的A号隧洞退水检查,隧洞结构安全,但结构缝的防渗处理需要加强。
他们用了整整4个月,将原461条结构缝喷涂聚脲全部拆除,并采用了一种“T形橡胶板+喷涂聚脲”的新方案,攻克了粘结难题。工作组还设计研发出适应隧洞内作业的履带式旋臂和轨道式弧形机械开槽机,填补了国内相关空白。
经过这次对结构缝防渗体系全面系统的成功处理后,穿黄隧洞维护技术方案陆续出炉,进入“精准维护”时代。
“就像做血压监测一样,我们依靠布设在隧洞内的1000多支各种类型‘听诊器’为它号脉问诊,就不用每次都抽水体检了。”李明新说。
有“机器鱼”之称的水下机器人每个月梭巡检查隧洞结构、人工观测每天取值一次、自动化系统每半小时取值一次、三角鲂等生态鱼类投入干渠24小时担任“清道夫”……张晓伟说,任何水利工程都不能“一劳永逸”,穿黄工程将在“双精维护”、智慧调水的加持下,成为我国未来“四横三纵”骨干水网的关键节点。
穿黄不通,中线无功。这句话足见穿黄工程之重。
从“咽喉”之地涌向黄河北岸的南来之水,打开了华北地区的“水龙头”,滋润了焦作、平顶山等周边城市,直接带动了中原经济带的腾飞。
孤柏嘴,这个黄河岸边2000多年历史的古渡口,见证了楚汉争霸的烽烟,也将见证千百年来“江河相汇”的梦想。
穿黄工程的传奇不老,它的故事仍在继续。
新华社河南荥阳5月23日电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 |
怀念袁隆平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新华社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新华社长沙5月23日电
黑龙江勇闯新路五年间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农业生产“十七连丰”,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全国第一;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用“钢牙啃硬骨头”,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五年来,黑龙江省瞄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目标滚石上山,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努力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改进干部作风,以一系列“组合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等制约因素,黑龙江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
改造升级“老字号”,让“老树发出新枝”。“我们水压机锻造厂订货量现在非常多,前几个月都实现了月产锻件1万吨、钢水1万5千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厂长许四海说。
前几年,“老字号”中国一重亏损严重,业绩大幅下滑。怎么办?创新驱动成为中国一重稳步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密钥”。2017年中国一重扭亏为盈,今年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1%。在中国一重,创新工作室几乎覆盖全部制造厂,车间墙上,随处可以看到创新工作室的课题跟踪表。
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今年1月,大庆高新区与北京一家企业签订《相变储能材料项目合作协议书》,30万吨/年新型相变储能材料项目落户高新区。这一项目可承接大庆炼化公司液蜡原料,能让石蜡产品实现本地化利用,并发展下游项目。“原字号”大庆油田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和“油城”发展转型,从去年8月底开始,多个“油头”项目相继投产。
与此同时,“化尾”原料承接加快。在建的大庆宏伟庆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从去年10月底开始,每天承接200吨至400吨混合碳四原料;大庆亿鑫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去年11月起,每天承接500吨混合二甲苯原料……统计显示,仅去年一年中,大庆“化尾”项目签约落地102个、开工建设90个、投产试生产53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新增化工原料“吃干榨净”。
“新字号”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东北角”逐渐壮大。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移动安全引擎供应商之一,累计为十几亿部智能终端和数十万台网络设备提供了安全防护。近年来,安天科技通过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合作,吸引了很多硕士生、博士生来发展。安天科技创始人、首席架构师肖新光说,企业反病毒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陆续替代进口,秘诀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发挥人才优势。
2018年,黑龙江启动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一批“新字号”企业应时而生,神舟航天器、嫦娥探月工程、C919大飞机、国产首艘航母等一批“国之重器”,都有黑龙江科技企业的贡献。2018年至去年底,黑龙江省新成立科技型企业1.3万家。目前,黑龙江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32家,是“十二五”期末的2.79倍,新产业新业态呈现集群式成长。
2016年以来,黑龙江省扎实推进“三篇大文章”,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集聚,使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层次、生产力水平实现较大跃升。黑龙江省各部门梳理出“老字号”企业260家、“原字号”企业180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25家,它们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对象。做好“三篇大文章”已成为黑龙江省振兴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金钥匙。
面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农业大省黑龙江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
正值水田插秧时节,位于我国“东极”抚远市的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近年来,这家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创建了“玖成香米”“玖成鲜米”等品牌。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说,2021年,该合作社开展农业托管服务,为农户代耕服务近3万亩。
过去盯产量,现在盯市场,绿色发展理念在黑土地上越来越深入人心。从最初的几亩地逐渐发展成1.5万亩,黑龙江省肇州县文忠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国文忠说:“现在大家绿色环保意识提高了,用有机肥的也越来越多,我这几年化肥用量至少减了30%。”
近年来,黑龙江围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农业“三减”。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基地面积达到500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8500万亩,让人们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优质农产品需要肥沃的土地来保障。面对不断退化的黑土地,黑龙江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经过几年探索,黑龙江省形成了以秸秆翻埋还田—黑土层保育模式、秸秆碎混还田—黑土层培育模式、“四免一松”—保护性耕作模式、坡耕控蚀增肥模式等四种子模式为主的黑土地保护的“龙江模式”,还创新实施“田长制”。“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累计达405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8%。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去年黑龙江粮食产量达1508.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逾九分之一,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去年底,黑龙江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98%和68.3%,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居全国第一。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黑龙江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
走进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迎面就能看到一栋栋赫哲新居,偶尔能听到赫哲人演绎的赫哲族传统民歌。在传承弘扬赫哲族传统文化同时,这里还发展起旅游产业。2016年以来,八岔村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旅游纯收入3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覆盖了黑龙江省11个县,望奎县就是其中之一。靠着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走出的中药材产业之路,望奎县海丰镇恭头一村村民边志富终于实现了脱贫致富。去年,黑龙江省2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77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型发展,民生为要。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记者走进伊春市溪水林场,农家乐老板刘养顺正忙着张罗饭菜。他说,旺季那会儿想吃都得提前预订,靠着这片绿水青山,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了。
记者从伊春市相关部门了解到,2020年伊春市本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81元,比2015年增长6037元;森林蓄积量3.64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0.62亿立方米,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五年来,伊春市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3.8%。
住有所居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之一。棚改回迁户李俊英在哈尔滨市东棵街住了30多年,老房子透寒、透风、漏雨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哈尔滨东部出城口较大规模的集中连片棚户区,东棵街棚户区老旧危房集中,道路、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破损严重,群众要求整体搬迁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
如今,在东棵街回迁安置项目现场可以看到,塔吊林立,一片繁忙施工景象。“早就盼着棚改了。”李俊英说,从去年东棵街棚改项目启动施工以来,她隔三岔五就来工地转一圈,看一看项目进展。
东棵街棚改项目是黑龙江省加快民生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开春以来,黑龙江省一些重点民生项目陆续开复工。“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城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效果显著,惠及446.3万户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2%和7.8%。
面对不少人习惯办事“找人、找关系、走门子”等问题,黑龙江“钢牙啃硬骨头”,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9年初召开的黑龙江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提出,从“办事不求人”的“小切口”入手,着力解决优化营商环境“大课题”,打响了“办事不求人”改革延伸扩面的“发令枪”。
“从申请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的不动产权证到拿到证书,不到20分钟就办完了,真没想到这么快!”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镇友谊村村民陈海楼拿到哈尔滨市颁发的首批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后喜不自禁。目前,哈尔滨市已发布五批“办事不求人”事项清单,覆盖哈尔滨市全部1311个政府审批和服务事项。
在全国率先施行“以照为主,承诺代证”、在省内首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近两年来,哈尔滨新区完成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的改革100多项,多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持续的营商环境改革为哈尔滨新区发展提供了更大市场空间。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海瀛说,新区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当天完成注册,当天拿到执照,产品投产后还帮助推广。2020年,哈尔滨新区新增企业6179户,同比增长22.97%。
哈尔滨市把改善营商环境的切入点还放在了企业开办高效便捷上,并以此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先后压缩至5天、2天、6小时以内,各环节办理时限以小时计算,企业设立工商登记4小时以内完成。
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是绥化市招商引资的项目。这一项目从签约到完成土地、环评等所有环节正式落地不到9个月。2018年5月初,项目一期工程如期开工,49个单体同步施工,不到6个月,主体全部封顶。一项项令人惊讶的“新和成速度”,让来自浙江的新和成公司人员不由竖起大拇指。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柏金说:“最开始我们确实也对‘走出山海关’比较担心,但如今我们来到黑龙江、来到绥化两年多了,事实证明,我们来对了。”疫情防控期间,绥化市实行“键对键”“屏对屏”“点对点”的“线上办”等方式,有效推动了政务服务方式和办事方法的转变,探索了“新和成速度”“落地即开工”等鲜活的服务企业成功案例。
近年来,黑龙江省着力建设工业强省、农业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旅游强省,持续改进干部作风,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项项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便民利企为出发点的措施显效,一批新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去年,黑龙江省各类市场主体增长6.7%,中国平安等世界500强企业超百亿元项目纷纷落户。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百大”项目建设正酣、招商引资精准推进……在系列组合拳之下,黑龙江省经济加快发展。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增速达到13.9%,全省十大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正增长。
在加快振兴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当前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优、内生动力不足,仍是黑龙江省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十四五”时期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唯有不懈奋斗、心无旁骛地实干,着力建设“六个强省”。(参与采写:马晓成、强勇、徐凯鑫、王松、杨喆)
袁爷爷留下的这粒种子,我们如何传承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
5月22日,西南大学袁隆平雕塑前摆放着师生们敬献的鲜花。 新华社发(秦廷富摄)
|
|
年轻人,这是袁隆平对你们最大的期盼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不久,袁隆平就从各处争取奖学金和留学名额,将一大批青年送到国外深造。从1987年开始,他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奖金捐出,设立“农业科技奖励基金”,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投身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两件往事特别能体现袁隆平对年轻人的鼓励和爱护。
2004年,29岁的舒服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他原本和女友憧憬着第二年元旦举行婚礼。
结果当年11月安排科研任务时,袁隆平点名要带舒服去海南三亚,有人提醒不知情的袁隆平,小舒马上就要结婚了。
袁院士爽快地说:“结婚?提前啊!我来主婚。”最终,袁隆平不但兑现了自己主婚的诺言,还带了全家出席舒服的婚礼。
“据说袁老师的名字就估值上千亿,可在实际生活中,他就是一个喜欢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和蔼老人。”1984年出生的吴俊,如今是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他回忆,“几年前的一天,袁老师看到我长胖了,就对我说:‘小吴,我有一件衬衫买大了,你穿应该正好合适,拿去穿吧!’就这样,我得到了袁老师赠送的衬衫,到现在都还在穿。”
2019年9月,在语文新教材中,纳入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当时,袁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语重心长地说,只有把课本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本知识很重要。我是搞水稻研究的,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袁隆平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叮嘱孩子们和年轻科研工作者们,一定要手眼结合、注重实践。
也是那一年的9月16日,在湖南农业大学的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袁隆平在现场勉励数千名“00后”既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也要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他在向年轻人分享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对成功的体会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您觉得自己跟青年一代研究力量有什么不同?”2020年11月3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记者曾这样问袁隆平。
一向乐观幽默的老爷子直言自己可以“比拼”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关键是我脑瓜子没有‘糊’。我是‘90后’。”
说到这里,袁隆平还现场背起九九乘法表,“九九八十一,哈哈哈,八八六十四,哈哈哈……”采访气氛一下被这个“宝藏”老爷子带得欢快热烈。
“您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记者又问。
袁隆平说道:“希望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靠这些年轻人。”
听到了吗?这就是袁隆平对年轻人最大的期盼。(本报记者周勉、袁汝婷、白田田、周楠)
民众冒雨吊唁吴孟超院士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
5月23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工作人员鞠躬吊唁吴孟超院士。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
|
黄河源头:7.4级强震后的紧急救援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西宁5月22日电(记者吕雪莉、 李琳海)22日凌晨,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一场7.4级的地震突如其来,震醒了熟睡中的人们……
地震发生后,青海全省范围普遍有震感。省会西宁震感强烈,许多市民跑出户外避险。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玛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海省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县。全县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人。
作为黄河发源地,玛多县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中华水塔”之誉。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立即投入抗震救灾。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青海省地震应急预案》,相关领导随即到青海省应急指挥中心调度指挥,组织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开展会商研判、组织抢险救灾。
政府及时对地震影响范围内的水库、管网、桥隧、房屋等设施及地质灾害进行了隐患排查,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消息很快传来:虽然暂无人员伤亡的报告,但是多条道路交通遭到毁损:共玉高速野马滩二号大桥、花久高速昌玛大桥塌陷,国、省干线严重受损变形隆起……
凌晨2时20分,青海省启动重大地震灾害Ⅱ级应急响应。共玉高速、花久高速临时封闭,交通部门启动保通应急预案;电力部门紧急抢修局部受损电路;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派遣人员赶赴震区;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集结4支重型救援队、6支轻型救援队、169辆消防车775名指战员赴震区救援;果洛州消防救援支队全勤指挥部及轻型地震救援队4车30人,携带1348件套装备赶赴现场……
8时49分,果洛州消防救援支队全勤及轻型地震救援队抵达玛多县城,分成七个小组迅速开展救援;9时37分,救援人员排查至玛多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赫拉村,上门对住户进行提醒和疏散;在玛多县政府广场,紧急搭建起帐篷,用于建立县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并安置县城周边受灾群众……
玛多县委书记丁凤山介绍,县上的应急物资已到位,县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工作。目前,食物储备较充足,炉子、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已在紧急调运中。
在位于县城的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850多名学生被安置在学校操场的蓝色救灾帐篷中。
11时30分,青海省人民政府召开青海玛多“5·22”抗震救灾工作第三次情况通报会。经第一轮核查,截至5月22日10时,玛多县、玛沁县共有8名群众受轻伤,有部分群众的房屋和畜棚受损,部分道路、桥梁等不同程度受损。
记者从玛多县城到地震震中黄河乡时,看到部分乡道路面已受损,路边有土地塌陷现象,车辆仅可勉强通行。在黄河乡牧民东至家,记者看到,他家的羊棚因地震垮塌,圈养的34只羊死亡,20多只羊受伤。东至说:“地震后,政府工作人员已经来家里统计过损失了,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在救灾现场的玛多县黄河乡党委书记多太介绍说,群众住房大部分是近3年内新建的框架结构房屋,但由于震级较高,大部分房屋受损,有程度不同的裂缝。
在黄河乡藏文寄宿制学校,全校186名学生已全部安置在帐篷里。武警青海省总队果洛支队帮助该学校搭建帐篷20余顶,运送燃煤80袋,帮忙搬运和铺设被褥200套。
震后天空下起了雪,雪花飘舞,寒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8摄氏度。学生们在帐篷里盖着厚实的毛毯,并陆续安装起炉子取暖。下午3时30分左右,前来救援的消防人员冒着余震危险,从教学楼里把学生们的书本抱到帐篷里。
“我们在地震后3分钟就赶到了学校,保护孩子是最重要的。现在孩子们已安置到位,急缺的棉衣、棉被、火炉等物资也在调运中。”黄河乡派出所所长更尕才让说。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
千方百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云南、青海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指出,云南、青海的地震涉及区域较广,受灾群众较多,抗震救灾工作任务艰巨。相关单位应把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好,尽快按政策规定把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到位,针对青海震区高寒和雨雪低温天气,抓紧搭设棉帐篷并发放棉被等御寒保暖物资;针对云南震区地处高山峡谷且安置群众多,严防疫情传播和次生灾害。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云南、青海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派出工作组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及时指导协助开展抢险救援救灾工作。云南工作组深入重灾区实地查看房屋受损和受灾群众安置情况,赴震中苍山西镇检查秀岭小学校舍安全及学生避险安置;青海工作组分成3个小组深入灾区查看了解受灾损失、群众安置情况,指导救灾救助、危房应急排险、救灾物资发放等工作。
截至23日16时,云南消防救援总队103辆消防车、481名指战员在震区值守,转移疏散群众1446人,搭建救灾帐篷643顶,在县城5个集中安置点开展防火流动巡查;青海消防救援总队共调集70辆消防车、296名指战员,转移疏散群众3765人,搭建救灾帐篷210余顶,成立6个流动巡逻组在集中安置点开展不间断巡查。
从7只到7000只,由秦岭到东亚 |
朱鹮重新发现40周年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家园 |
汉中市洋县朱鹮生态园内的朱鹮(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
|
这里的山岭无朱鹮 |
探访40年前朱鹮发现地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家园 |
地球第三极的生态守护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家园 |
藏羚羊迁徙是全球最壮观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每年5月至7月上旬,来自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和可可西里保护区内的数万只藏羚羊,前往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等地产崽。
8月,母藏羚羊带着年幼的小藏羚羊回迁,返回各自的栖息地。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生性胆小,特别是迁徙中的藏羚羊,对周围人类活动和天敌极为敏感。
为做好藏羚羊迁徙产崽期间的保驾护航,迁徙期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为主的各基层保护站采取交通管制、禁止鸣笛、巡护救助等措施,让藏羚羊安全通过青藏公路。
这是一段护佑生命的旅程。
曾经的可可西里枪声不断,大批藏羚羊遭猎杀。经过多方持续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已从原来的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多只。
如今,这片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无人区也成为青藏高原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青海,屹立于地球第三极。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感冒”,全球打“喷嚏”,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三江源生态地位的重要性。
纵览青海大地,从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继启动,到国家公园示范省拉开序幕,青海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全力以赴推进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做出“青海贡献”。
记者在海拔5050米的青海玉珠峰大本营见到藏族牧民昂扎时,他穿着厚厚的大衣,手里提着相机。在昂扎身后的帐篷里,珍藏着这些年他在三江源拍摄到的各种动物和不知名的花草。
昂扎的家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黄河源头约古宗列就在曲麻河乡境内。他的家乡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保护生态的理念已根植于当地牧民内心。
“我们小时候,三江源的生态恶化,草场面积减少,牛羊吃不上草。现在,我的家乡雨水逐渐多了,野生动物经常‘光顾’牧民草场。”昂扎说。
从草原利用者到草原守护者,如今,昂扎有了新身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除了平日做好日常巡护,他和近百名牧民一道,成立牧民生态摄影队,用影像记录江河源头变迁。
他的镜头里不仅有熟悉的牦牛,还有藏狐、棕熊甚至雪豹的身影。持续壮大的动物家族和良好的植被,保护延续着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如今,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像昂扎一样的生态管护员有17211名,在守护生态的同时,这些生态管护员每年每户还可增收2万多元。
多年来,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科研和保护主管刘炎林用脚步丈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大美。
2020年的荒野调查中,他们的调查小组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山腹地,频频与神秘的荒漠猫相遇。
刘炎林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分布范围广,但种群分散,总体密度较低,是浅山地带生态系统好坏的“晴雨表”。这种萌猫的繁盛展现了青海省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物多样性效益。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绿水青山不仅成为青海的鲜明底色,更为人民带来幸福生活。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深化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探路。”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恩光说。
从0到6893株:富民枳的“起死回生”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家园 |
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主任张玉萍(右)与中心高级工程师高雪松在监测回归地富民枳生长情况
(资料照片)。 |
|
富民枳的幼果(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供图) |
|
开放再提速
创新促转型 |
从中部博览会看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一“槽”飞架
让远水解近渴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这是5月22日拍摄的沙河渡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
|
|
广州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通报称,陆某已于21日作为密接人员集中隔离,目前已转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观察。经流行病学调查,陆某活动轨迹与郭某基本一致。
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经专家组综合评估,初步判断荔湾区锦龙社区郭某为境外输入关联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其病毒属于在印度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排除是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非法占用林地,湖北一企业被判异地造林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据介绍,鄂州市一家公墓公司在实施公墓建设项目中,超出批准划拨范围,非法将开发林地向周边连片区域扩大约18.75亩,破坏了原有的生态资源。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检察院根据相关规定,依法将该案件线索移送至武汉市人民检察院。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受案后,前往鄂州市走访调查,发现被毁林地上已建有墓地,并已出售200余座。经专家评估,被毁林地的原址修复费用及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费约73万元。
检察官从当地税务部门了解到,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投入逾千万元,目前收支尚未平衡,且数月未能发放员工工资。审查起诉期间,该公司正处于劳动仲裁纠纷中。
原址修复会因墓地迁置影响群众利益。以经济赔偿为诉求,无益于生态环境修复,还会加重企业的运营困难。怎样在不影响群众利益的前提下,严格依法办案又不损害企业利益?
2020年9月,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定被告在规定期限内采用异地修复的方式恢复被毁林地生态功能。经过沟通协调,当地镇政府同意拿出一块荒山用于异地修复。
2021年3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该案,支持了武汉市人民检察院的诉讼请求。涉案公司负责人当庭表示将积极履行修复义务,按照修复方案异地造林20亩,连续抚育管护两年。
前不久,这家公司在这块用于异地修复的山坡上种植栾树、红叶石楠等树苗3300余棵,为荒山增添了一片生机。
金沙江下游:两岸从此阔,水深好行船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感叹“中国奇迹” 瞩目中国经验 |
中共领导和中国道路的世界印象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每一次访问,都能感到中国又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
“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人民幸福感与日俱增。”
“我所见到的中国,在科技、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
谈及中国取得的成就,接受采访的外国政党人士由衷赞叹。他们大多访问过中国,对中国的发展进步有亲身感受。
“中国这样体量巨大的国家仅用40多年就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老挝人民革命党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称赞说。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和坚强领导是中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长期关注、研究中国发展的外国政党人士认为,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共在动态变化的世界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独特模式,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一书记亚历山大·保诺夫谈及“中国奇迹”时说。
——在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主席莫雷诺看来,中共治理国家的思路和政策与现实紧密相连,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又符合中国国情,成就了中国人民的伟业。
——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拉伊德·法赫米说,中国实现快速发展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度优势。
论及中共的执政实践,叙利亚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迈赫迪·达哈勒·阿拉认为,中共在国家治理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断提出新理论、新思想,这使得中共带领国家取得快速和巨大发展。
巴拿马执政党民主革命党国际关系书记埃克托尔·阿莱曼特别提到制定规划在推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赞扬一个又一个目标在中共的领导和组织下得以落实。“毫无疑问,没有中共的领导和先锋作用,这些成就是无法取得的。”
“这些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居民个人收入在不断增长。”两次访华的统一叙利亚共产党总书记纳杰姆丁·哈里特指出,中共坚持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共能够带领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发展进步使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幸福感与日俱增,引起包括哈里特在内外国政党人士特别关注。他们从亲身经历和长期观察中感受到,中共着力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切实提高了人民的福祉,体现出卓越领导力。
加纳执政党新爱国党主席弗雷德里克·布莱说,中共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所作的努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法国团结与进步党主席雅克·舍米纳德注意到,中国民众对自己国家的未来非常乐观,中共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创造出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在黎巴嫩共产党中央委员阿扎姆·赛义德看来,中共制定的发展政策具有连贯性,这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中国稳步向民族复兴的目标迈进。
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中国人民与贫困作斗争取得历史性成就,外国政党人士纷纷点赞。
——“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我认为这十分重要。”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表示,中国减贫实践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成功的关键则是设立目标、长远规划,并一以贯之地加以落实。
——巴西社会民主党名誉主席、前总统卡多佐说,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减贫工作上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共把民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因此能获得民心、带领民众脱贫致富”。
——迈赫迪认为,中国在减贫等领域取得的成绩说明中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在工作,坚持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到访中国后,我验证了多年来关于中国道路的认识。中国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效果,我们有必要学习、分析,并借鉴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副主席阿丹·查韦斯如是说。
阿丹·查韦斯曾亲身感知中国在各领域的发展变化,并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说,读这一著作帮助自己了解中国发展过程中迸发出的新思想、新视野、新进展。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成功,对委内瑞拉和其他国家具有启示意义。
同阿丹·查韦斯一样,许多长期关注中国的外国政党人士都对了解、研究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共的执政实践抱有浓厚兴趣。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适合中国。中国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国际书记索菲娅·卡瓦哈尔希望从中共的执政经验中汲取智慧。她说,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应学习中共不断创新的精神,根据人民的需求不断调整工作重心,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而且为世界创造了市场及投资机会。”在迈杰希看来,中国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那就是要在既有资源条件下团结奋斗,既要辛勤工作,又要有良好的领导力。
布莱称赞中国是“一个乐于分享其发展经验的国家”。他特别提及,中国在扶贫领域注重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资源并善用人力资源,这些宝贵经验具有世界意义。
白俄罗斯前副总理托济克表示,中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积累的很多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期待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并为全人类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执笔记者:何梦舒;参与记者:章建华、孙毅飞、张国英、张淼、郑一晗、汪健、苏津、许正、崔可欣、王玉、董亚雷、袁亮、陈威华、赵焱、朱婉君、裴剑容、吴昊、魏忠杰、李佳)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家书里的西藏和平解放剪影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一张张泛黄的纸张,微微上翘的边缘已被抚平,年迈有力的手指翻阅得异常轻柔,阅读的声音坚毅而又浑厚,只是不时的微颤却让思念的味道漫延开来。
“戎生,好孩子,真是听话的孩子,你一面学习,一面做工,一面参加工作,很好。我一生,只知为党为人民,不知为私,你妈妈也是一样……”
“戎生……至于做何工作,在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没有任何的个人要求和所好,只有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工作的义务。”
一句句戎生、一声声孩子,十三载的叮咛平淡而又真挚。
戎生,大名谭戎生,出生于1941年的他,今年已80岁高龄。每每翻阅20世纪50年代父亲谭冠三和母亲李光明从西藏给自己写的书信,心中总是感慨不已。
出生于1908年的谭冠三,是湖南耒阳人,先后参加了秋收起义、抗日战争等。革命军旅的生活,战斗频繁,环境艰苦,谭冠三始终与家人聚少离多。
1950年1月15日,时任十八军政委的谭冠三,已明确兼任四川省自贡市委书记,曾和爱人想过把散落在各地的4个孩子接到四川安家团圆。
“我谭冠三决心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到西藏去,把老婆也带去,不在川南安家,我决心同藏族同胞一起,为把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西藏,建设民主幸福的新西藏,贡献自己的一生,我愿将这把老骨头埋在西藏。”进军西藏的任务传来,谭冠三如是回答。
十八军将士们克服高寒缺氧的条件,吃着夹生饭,翻越雪山,跨过金沙江,挺进世界屋脊。“头上没有飞机,后面没有追兵,除此之外,进藏比长征还艰难。”谭冠三生前曾回忆道。
谭冠三一家人的团圆梦就此作罢。
1952年8月,谭戎生11岁那年,谭冠三在西藏给他写了第一封家书,而此时距两人上次见面,已相隔5年之久了。
“戎生,你这几年来,学习进步一定很好。我们天天在这里希望你进步……我们身体很好,工作也很顺利,不要挂念。祝你和你弟弟身体好,并祝进步!”
彼时,进藏公路尚未修通,进西藏难,出西藏更不易。在那个交通极为落后的年代,书信成为父子两人联络的主要渠道。
谭冠三进藏后,直到1955年,谭戎生才第一次在北京见到了父亲。“父亲刚看到我一愣,你是戎生吗?父亲就很感慨,摸着我和弟弟的头:孩子们都长大了!他的眼神里,有一种对孩子的疼爱怜爱。”匆匆来,匆匆去,是谭戎生儿时对父亲的印象。
“叶、边校长,因我远在祖国西南边疆西藏军区工作,承校长等同志对我之孩子们的教育培养关怀,深感谢之至……”
“戎生……我一生,只知为党为人民,不知为私,你妈妈也是一样。生出你们兄弟妹以来,均寄托出去了,不能照顾你们周到,现在你们均长成人了,也很努力求进步,这就很好,对我在边疆工作也是很大的鼓励之一。”
“戎生……我近来身体仍然不够好,主要的是血压高、头疼,但不大要紧,共产党员就是有点病也是可以抗拒的,不要记挂。”
一封封家书传递着相思,是谭冠三对孩子的教导和期许,背后更是他在西藏的付出和坚守,透露出谭冠三扎根边疆、长期建藏的决心。
远在边疆的谭冠三,无暇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把更多精力都投入到了建设西藏的事业上。
1956年9月,几个沉重的大箱子,由谭冠三从北京提回西藏。
箱子里面都是菜籽果种——谭冠三满心惦记着的都是自己的农场。
进藏后,谭冠三率领进藏部队在拉萨西郊挥镐开垦荒地,组建起有300余人的“八一农场”,不但种出青稞,还种出白菜、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黄瓜、苹果等果蔬。
丰收的“八一农场”收养了上百名拉萨街头流浪的藏族孤儿,谭冠三亲自给他们讲课。
多年后,这些孩子们大多成长为建设西藏的中坚力量,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登山运动员潘多,便是其中之一。
1985年12月6日,在祖国边疆立下赫赫功勋的谭冠三辞世。临终之前,他向党提出了请求:“我死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1986年7月29日,谭戎生护送父亲的骨灰来到拉萨。当年,谭戎生自愿申请平调进藏,成为一名戍守边疆的军人。
谭戎生说:“当年父亲从西藏给我写的书信,或许在我内心埋下了进藏的种子。”
“戎生……接班的是你们这一代,要成为真正的接班人。”
“戎生……牢记住你是一个革命者的后代,永远保持和爱护这个革命的光荣意义。”
这样的嘱咐,成了谭戎生学习和工作的追求。“父亲在书信中的教诲和他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给予我前进的动力!”谭戎生追忆道,“而我也开始能够理解父亲信念坚定的理由,大家不成,何以成小家!”
岁月变迁,情感却始终长存。斯人已逝,精神犹存。
家书陈旧变得发黄,满载的不仅是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更是对西藏的赤诚之心,也是西藏和平解放那段艰苦岁月的生动写照。
新华社拉萨5月23日电
人民喜欢唱的歌,任何武器都“杀”不掉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即将上映的电影《让这首歌作证》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讲述曹火星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后,歌曲在中华大地上传唱、激励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英勇斗争的故事。
“这是一个人和一首歌、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故事。”影片编剧之一王兴东日前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王兴东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电影编剧代表作有《建国大业》《离开雷锋的日子》等。
另一名编剧张佑晨介绍,《让这首歌作证》故事从2015年也门撤侨切入,失去护照的曹希飞,用二爷爷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证明身份,登上了回国的临沂舰。
1943年秋,年仅19岁的曹火星在房涞涿县(现北京市房山区)堂上村进行反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宣传活动时,利用民间文艺形式“霸王鞭”编写了一套歌曲,其中一首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在传唱过程中被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数年前,王兴东和张佑晨深入京津冀地区寻找曹火星的创作轨迹时,经过大量调查走访,发现了独特的人物关系和具有活力的戏剧情境:曹火星原名曹峙,字文山,其兄曹岱,字泰山,长其十岁,抗战时期两人分别加入共产党和国民党;曹火星写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激起兄弟之间的观念冲突、信仰冲突……
“影片通过两兄弟围绕一首歌展开的观念与信仰的冲突交锋,寓言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最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取得胜利的过程。”王兴东说。
影片中,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影响越来越大,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曹岱奉命招降曹火星,否则就要除掉曹火星。在两兄弟正面交锋的时刻,曹火星对曹岱说:
“杀掉一首人民喜欢唱的歌,任何武器都做不到!”
曹岱放走了弟弟,面对军统的问责,他几乎重复了弟弟的这句话。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一个军统人员也因为这句话救下曹火星,弃暗投明。
导演丁小明介绍,影片中类似的“金句”还有很多,如“一首好的抗战歌曲,抵得上一个团、甚至是一个师的兵力”“炮火可以攻城,但文艺却可以攻心”“共产党跟群众打成一片,鱼水关系;国民党跟群众是油水关系,脱离百姓”……
王兴东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朴实简单,却唱到了百姓的心坎上,是很高明的艺术手法,这也给当代文艺创作以启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来一去,方能深入人心,普及大众。”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电影《让这首歌作证》通过深入生活挖掘历史,展现了两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展现了他们面对信仰选择时的鲜明态度,同时通过撤侨的外层故事,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传播延伸到新时代,和当下观众形成共情、共鸣、共振。
红色故都瑞金红色旅游升温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江西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这里保留了大量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建筑,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狼牙山五壮士 |
视死如归的纵身一跃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这是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二零一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马宝玉!”“到!”“胡德林!”“到!”“胡福才!”“到!”“宋学义!”“到!”“葛振林!”“到!”
这是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狼牙山五壮士连”每天晚点名时都会出现的场景。每逢点名,首先由“五壮士”点起,是他们坚持了多年的传统。
官兵们异口同声地答“到”声划破夜空,打断了初夏的蝉鸣,将记者拉回到1941年的狼牙山……
“8月中旬,日伪军7万多人,对晋察冀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晋察冀军民积极进行反‘扫荡’斗争,狼牙山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指着展板上泛黄的老照片,连队指导员周琪偲为连队新荣誉室的开馆做着准备,讲述起了这个他多次讲给新兵的故事。
9月23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狼牙山。位于易县西南方向的狼牙山一带,有我党政机关人员、游击队和群众三四万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
25日,完成任务的七连官兵陆续向外撤离,连长将最后的掩护任务交给了二排六班的五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500多名日伪军向棋盘陀发起攻击,马宝玉等五名战士顽强阻击,使得敌人误以为山上仍有我军主力。
“日军采取扫射和炮轰方式,轮番冲击。六班战士扼守着棋盘陀要道,同敌人激战5小时,打退4次冲锋,为部队和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周琪偲指着展板上的狼牙山地形图,再现了抉择的瞬间。
“棋盘陀仅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一条通往棋盘陀的峰顶——三面悬崖的绝路。为掩护部队和群众,5名战士选择向峰顶进发。”
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用石块砸向敌人……在最后关头,勇士们宁死不屈,将枪支全部损毁,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两人跳崖后,被挂在绝壁的树枝上,幸免于难。
1941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签署颁布训令,号召官兵向他们学习。
旅政委霍锐告诉记者:“我们始终坚持用红色基因作为教育范本,增强官兵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责任感。‘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精神,铸就了‘狼牙山五壮士连’的连队精神,更成为所在部队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
“狼牙山五壮士连”的荣誉室即将开馆,马宝玉的家乡河北蔚县将描绘狼牙山五壮士故事的特色剪纸赠送给了连队……
荣誉室里,伫立中央的“五壮士”雕像、泛黄的老照片、详细生动的文字描述,都仿佛在将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娓娓道来,演训场上的官兵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迈向新的征程。
(记者于晓泉、刘一诺)
新华社广州电
“刘老庄连” |
血战到底的忠诚赞歌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
|
江竹筠: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随处可见以小说《红岩》中江姐命名的地名:江姐小学、江姐中学、江姐村、江姐广场。
这里是江姐人物原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烈士江竹筠的故乡。“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参观江姐故居的人特别多,几乎每天都有几百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0多人。”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党委书记张平说。
1920年,江竹筠出生于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民家庭。为生活所迫,幼年的江竹筠跟着母亲到重庆投奔亲戚,后来在当地的一家织袜厂做了近三年的童工。进入小学,江竹筠勤奋刻苦、成绩出众,只用三年半就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随后,江竹筠先后进入重庆南岸中学、中国公学附中、中华职业学校和四川大学学习。1939年,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她进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工作。
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当时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做通信联络工作。同时,他俩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7年,江竹筠受中共重庆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竹筠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这一年,川东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彭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武装斗争,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江竹筠以中共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
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不幸在万县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9岁。
新中国成立后,江竹筠的事迹被后来脱险的狱友写进了小说,又被陆续搬上舞台、银幕和荧屏。
2007年,位于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的江姐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里已被列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党员干部、群众来此追思缅怀。
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记者王迪)
新华社成都5月23日电
冼星海:音乐救国的人民音乐家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丰富的展览与活动,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场馆再次成为人气打卡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博物馆的冼星海生平展厅,近日也迎来了更多观众。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音乐家,中共党员。他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7岁时,冼星海与母亲侨居马来亚谋生,在新加坡上学期间参加学校管弦乐队的活动。1918年,他回国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1926年后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1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他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冼星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他还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5月,冼星海受党中央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因战争、交通阻隔而羁留不归。期间,他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35篇。
因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1945年冼星海因肺病逝于莫斯科。
2009年,冼星海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黄河声声忆英烈,星海精神代代传。如今在广州,这座城市和市民正在用多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传承星海精神。
在珠江环绕的二沙岛上,以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星海音乐厅,无数次奏起悠扬的音乐,让这里成为城市的文艺地标;1985年,广州音乐学院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培养了一代代传递着“星海精神”的艺术专门人才……
“冼星海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国家和民族,他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番禺博物馆副研究员肖华说,博物馆通过开设专门展厅、举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故事会巡演等多种形式,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冼星海的生平事迹,让“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爱国奉献”的“星海精神”薪火相传。 (记者邓瑞璇)
新华社广州5月23日电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我刚做完手术不能下地,多亏几个年轻人帮忙抢收。”进入5月,正是张思德故乡四川南充市仪陇县割油菜、犁秧田的农忙时节,在县纪委监委的11名党员的帮助下,年逾70的盛家沟村村民唐成德家的油菜籽粒粒归仓。
3月以来,仪陇县纪检监察机关186名纪检监察干部包联230个脱贫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37个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践行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他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为他取名“思德”。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
长征期间,张思德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茂洲地区,他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一时传为佳话。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延安时期,粮食严重不足,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为了让班里的战士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总是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1942年11月部队整编,张思德服从组织分配,调中央警卫团第1连当战士,在毛泽东内卫班执行警卫任务。他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1944年,张思德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被选为农场副队长。1944年7月,进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友进山挖窑,窑顶坍塌,他将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被埋在下边。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牺牲时年仅29岁。
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红色血脉源源流淌,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今已是故乡的红色符号,多个以“张思德”命名的服务队通过开展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等,让党旗在先烈故里高高飘扬。
(记者李力可)新华社成都电
马本斋:百战百胜的敌后铁军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马本斋同志不死!”是1944年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去世后,毛泽东同志为他题写的挽词。如今,在马本斋故乡河北献县,英雄精神仍浩然长存,激励人们奋进。
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1921年,马本斋在东北投身行伍,由于作战勇敢,被选入东北讲武堂学习。192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授予排长职务,后又先后任连长、营长、副团长。1929年,升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第二十一师第四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马本斋愤然解甲弃官,回到家乡。
卢沟桥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铁蹄践踏,马本斋组织本村青壮年举起回民抗日义勇队大旗,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在他的带领下,改编后的回民支队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冀中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从1940年初到1941年7月,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千里驰骋,屡立战功,被冀中军区誉为“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指挥所部回汉战士同日伪军作战,炸桥梁、破公路、打伏击,转战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消灭日伪军36000余人,令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因长期转战,马本斋积劳成疾,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不幸病逝,终年42岁。
岁月长流,烽烟不再;家国兴盛,本固邦宁。英雄血脉已与他们为之奋斗的中华热土水乳交融。1954年,马本斋遗体从鲁西莘县张鲁集迁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2009年,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01年8月,马本斋纪念馆在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建成,2008年8月进行扩建。马本斋铜像威武屹立于纪念馆广场正中,扬刀立马,英姿飒爽。
“本斋东村、本斋西村以清真肉类食品加工为传统产业,近年来逐步发展壮大,村内相继建成省、市级新兴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清真食品集散地。
本斋东村党支部书记马现永,时常到马本斋纪念馆走走看看。“村子发展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这些都要说给英雄们。”
(记者王民)新华社石家庄电
一场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 |
还原甘肃景泰山地马拉松越野赛惨剧经过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新华社兰州5月23日电23日12时许,甘肃白银市景泰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事件前方应急指挥部宣告搜救行动结束,最终确认遇难参赛者21人,其中不乏一些国内优秀运动员。生命的意外凋零,令人惋惜和震惊。
172人参赛,21人遇难。这场超10%参赛人员遇难的“夺命”越野赛,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天灾还是人祸?
22日9时,来自全国各地的172名越野跑运动员,踏上了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征途。这段坡陡弯急、险峰林立的赛事,曾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自然生态特色赛事”“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
然而,开跑仅3小时,“有几个人已经没有意识,口吐白沫了”“速来救援”“CP2山顶”等消息,便在该赛事工作群中炸了锅。
白银市市长张旭晨介绍,当时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即24公里的CP2附近),突遭灾害天气,短时内、局地突降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
13时30分左右,景泰县中泉镇葫麻水村村支书王钦林接到发生险情附近的常生村村支书通知后,迅速组织村民赶往支援。葫麻水村村民卢有铎等人,在救援途中发现3人冻死。穿着棉衣的村民,还未登顶,便已感觉寒冷,体感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
14时左右,已距求救信息发布后2小时,赛事组委会在派遣景区应急队伍抵达CP2山顶后,调取参赛人员GPS点位情况研判,才进行停赛处理。
18时左右,初步统计发现已接回139名参赛运动员,仍有33人失联。
22时左右,10余人已确认遇难。
事故发生后,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启动应急预案。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赶往事发现场,组织开展救援处置。随后,甘肃省委、省政府成立现场指挥部及7个工作组。
23日1时左右,指挥部已确认151人安全,但剩余21名参赛人员伤亡情况仍未明晰。经过2个多小时后,指挥部明确剩余21名参赛者中有16人遇难,5人失联。随后,遇难参赛者增加至20人。
23日9时许,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被找到。指挥部确认,遇难人数达到21人。
“砰”,22日9时发令枪响,李鹏程(化名)和其他跑友从起点出发,欢欣鼓舞,满面春风。谁知道,这场比赛,无人完赛。
参赛前一天,天阴风疾,第三次参赛的“老将”李鹏程想起了东北老家阴风之后必有暴雨的农谚。但看着这次赛程路线和补给点设置,在咨询过裁判和当地人之后,他并没有把天气放在心上。微风化为阵风,李鹏程说,他按着节奏调整着呼吸,迈步上路,心里还想着这次能拿第几名。
13时左右,李鹏程刚跑过CP2,突然大风伴随着雨点,扑面而来。李鹏程不得不双手牢牢抓住地面,不安在心中蔓延开来。寒冷,是他唯一的感知。一路相伴的许多跑友身上披着保温毯,有人瑟瑟缩缩躲在坡下避风,但薄薄的保温毯挡不住呼啸的狂风,稍不留神,便被大风吹散开来。
冷,好冷,眼看着就到了CP3,求生欲完全战胜了胜负心,李鹏程决定退赛。这是他最庆幸的决定。
想走出“鬼门关”难如登天。李鹏程只能和一名身穿白衣的男跑友抱着取暖。搀扶着走了不久,冻麻了的身体已开始失温,意识模糊的李鹏程半途晕厥。
挣扎着睁开双眼,李鹏程已经躺在病床上,打开手机,才知道有好几个跑友再也没能回来。
另一名参赛人员李健(化名)告诉记者,上山后很早的时间,海拔在1500到2300米左右,就在CP2到CP3爬升的时候,恶劣天气就很明显了,山上下起了冰雹、刮大风,天气反常得可怕,温度顶多三四摄氏度。
李健说,很多人直接被吹成了滚地葫芦,已经有选手开始退赛。最终,李健也选择了下山。
下山时李健手机没电了,体力透支加上浑身湿透,他已经处于半迷糊状态,本能支撑他往前挪。李健狠狠咬着腮帮子,踉踉跄跄没几步,又摔在地上,把头撞破了。血流进嘴里,咸腥味让李健清醒了一下,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救援队的队员。
“当时我已经看不清下山的路了,很多选手躺在赛道边,有些可能已经去世了。”李健说,直到下山后,他才缓过神来,才在跑友微信群中得知,不少选手已经失联找不到人。
白银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渊慧表示,此次搜救最困难之处在于被困人员距离比较远,路程中仅有部分路段可通行小汽车,到达补给点后只能采取步行。搜索过程中基本采取步行,该地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夜间十分危险且很多地方没有通信信号,只能采用卫星电话。
搜救虽已宣布结束,但此事件无疑难以画上句号。就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公众仍有一些疑问待解。
——疑问一:天气预报为何未能有效发挥预警作用?
有参赛人员说,参赛前一天,天气很阴沉,于是便咨询当地人,对方说这里风一过就是晴天,所以便没有在意。景泰县气象局局长康永学介绍,为赛事提供了信息专报,曾作“大风蓝色预警”。
甘肃一著名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宋明说,极端天气预测是大型体育赛事应对突发状况的前提之一,此次事件最大的失误是运营方没有对气象部门提供的预警做出正确预判。
——疑问二:赛道保障是否完备?补给站设置是否合理?
有参赛人员回忆,过了第二个打卡点,风大得只能双手抓地,冻得浑身发僵,裹上保温毯也没用,直至晕厥失去意识。
此次越野赛活动对参赛者列了一个装备清单,冲锋衣等保暖装备仅作为建议选项,而没有作为强制装备。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户外运动教研室主任布和认为,对于没有带相关装备的参赛者来说,遭遇极端天气就会措手不及。按照预定计划,参赛者晚上才到达赛道补给站,最险要的地方又没有其他补给站,这是不合理的。
——疑问三:举办方叫停比赛是否及时?
记者采访的参赛者均表示,他们在失去意识或受伤前,并未接到举办方叫停比赛的通知。22日12时参赛人员在微信群里发布求救信息,14时举办方才叫停比赛。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体育赛事活动与安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李圣鑫说,与往常马拉松赛事不一样的地方是,此次马拉松越野赛更具有极限运动的特点。对于这类比赛遭遇特殊天气情况,应该有暂停或中止比赛的预案。
——疑问四:有无应急救援预案?救援能力够不够?
李圣鑫说,极限运动项目的赛事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救援预案的赛前审查。宋明认为,从此次救援情况看,救援保障无法第一时间抵达,也是这次赛事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记者姜伟超、郭刚、李杰、范培珅、崔翰超、张玉洁、陈斌、梁军、张睿、马希平、罗鑫)
极限赛事必须“极限预案” |
|
( 2021-05-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截至23日中午,在甘肃景泰县举办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遇难人数已增至21人。一场在圈内人看来难度并不大的越野赛,因为突然遭遇极端天气,变成了选手不堪回首的“现实版荒野求生”。这对国内方兴未艾的极限运动,无疑是一记响亮警钟。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是极限运动的初衷。但是,任何极限运动都有其“极限”,知其不可必不为之,才能尽最大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172名参赛者中有21人遇难,教训何其惨痛——无论是赛事主办方还是参赛者,都要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首先要指出的是,这是一场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其难度与危险指数与寻常的城市马拉松完全不同。参赛者要在山地连续跑十多个小时甚至更久,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无法和城市马拉松一样拥有便捷的补给和及时的救援,因此对参赛者能力要求极高——本次比赛限额400人,最终只有172人参赛。
从一些参赛者事后发布的信息看,甘肃白银举办这项赛事已是第四届,各项筹备组织已轻车熟路。不少参赛者感觉主办越来越细致,且赛事难度相对不大,以往未出现过任何风险,能参赛的也都是有丰富越野赛经验的高手。那么,悲剧究竟是如何酿成的?
比赛过程中突然遭遇极端天气,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很明显,主办方对于极限运动赛事举办条件的认知,也有不到位之处。虽然据媒体报道,前一天的天气预报没能预测出极端天气,但比赛出发时明显降低的气温和开始变坏的天气,是大自然第一次预警。
要求主办方此时叫停比赛,或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但随着天气条件持续恶劣且无好转迹象,主办方应该能预估潜在的严重后果,更有责任防范活动“超限”。有网友称,如果能及时终止比赛,情况肯定要比现在要好。毕竟,这种越野赛救援难度极大,初期仅仅依靠蓝天救援队很难及时救助数量众多的失温参赛者。
值得注意的是,遇难者中不乏圈内顶级选手。大批高手遭遇“滑铁卢”,也说明参赛者对极端天气的准备和应对也有不足之处。诚然,极限运动就是为挑战极限,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拿生命和安全冒险,参与者也应敏于风险、随机应变,共同守住安全底线。
近年来,各类极限运动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如马拉松这类相对低门槛的极限运动甚至有“遍地开花”之势,但安全这根弦似乎绷得还不够紧。如今,不少地方热衷于上赛事、搞活动,极限运动作为小众赛事也得到了很多地方青睐。办赛热如何看,或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凿无疑的是,一些极限运动毕竟在国内开展时间尚短,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在正常条件下办赛尚可依葫芦画瓢,一旦遇到突发极端状况,往往缺乏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应对,先降降温是必要的。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希望这场悲剧能给更多人敲响警钟,如果我们事前、事中都能保持敬畏之心,时刻关注赛事和自身“极限”所在,科学、周密制定“极限预案”,或许就能斩断从天灾到惨剧的那道连线。
(参与记者杨绍功、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