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深读

04版:广告

习近平出席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集中交接入列活动
习近平出席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集中交接入列活动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这是习近平向长征18号艇授予军旗、命名证书。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这是习近平向大连舰授予军旗、命名证书。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这是习近平向海南舰授予军旗、命名证书。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这是习近平亲切接见舰艇科研生产人员和海军部队官兵代表。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新华社三亚4月24日电(记者李宣良)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23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
 
  四月的三亚,天高海阔,日暖风清。军港内,三型主战舰艇一字排开,按海军最高礼仪悬挂满旗,来自海军部队和舰艇科研生产单位的代表2400人在码头整齐列队,气氛隆重热烈。
 
  下午3时30分许,交接入列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仪仗礼兵护卫着八一军旗、命名证书,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习近平将八一军旗、命名证书分别授予长征18号艇艇长、政治委员,大连舰舰长、政治委员,海南舰舰长、政治委员。三型舰艇的舰艇长、政治委员向习近平敬礼,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八一军旗、命名证书。习近平同他们合影留念。
 
  张又侠主持仪式,许其亮宣布舰艇入列和舰艇名、舷号。丁薛祥、刘鹤,以及李作成出席仪式。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在仪式上先后发言。
 
  交接入列仪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结束。随后,习近平登上新入列舰艇,检阅舰艇仪仗队,察看有关武器装备,同官兵进行交流,并在航泊日志上郑重签名。
 
  活动期间,习近平在码头亲切接见了舰艇科研生产人员和海军部队官兵代表。
 
  经中央军委批准,这次交接入列的三型主战舰艇分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征18号艇、舷号42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舷号10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南舰、舷号31。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委机关有关部门、海军、海南省以及舰艇科研生产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交接入列仪式。
 
水木清华:与国运息息相关的110年
水木清华:与国运息息相关的110年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记者李斌、魏梦佳、赵旭


  4月25日,清华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纪念日。

  “校史与国运,息息相关。”110年来,清华始终同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形成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英才。

爱国情怀 澎湃始终


  清明节,清华校河畔,100多名师生在“祖国儿女 清华英烈”纪念碑前,向英烈献花。碑身镌刻的名字,是为国牺牲的65位清华英烈。

  从一所由“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成长为如今世界一流高校,清华跌宕起伏的历史与近现代中国发展相伴同行。一代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寻求救国图存之路,成为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闻一多、朱自清的雕像,爱国学生韦杰三纪念碑……在清华,红色印记处处可寻。数据显示,1926年清华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成立时仅有3名党员,到1949年,学生中党员数量已近10%。20多年间,有690多名共产党员在清华学习工作过。

  新中国成立后,从参与完成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到华北最大水库密云水库的设计运行,在农田水利、核能研发、地质采矿等各领域,凡国家急需之处,都有清华人的身影。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

  怀揣报国情怀,杨振宁、姚期智、丘成桐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从海外来到清华,期望为国育才,推动学科发展。在扶贫、抗疫一线,清华人也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服务国家发展。

  新冠疫情发生后,清华迅速组织18支科研突击队,夜以继日进行科研攻关;最近3年多,在河北、山东等15个省市,清华设立25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带动全国1500余名师生实施各类乡村帮扶项目;20多年来,清华研究生支教团360多名学生,志愿到西藏、青海等西部省份支教,惠及数万学生。

为国育人 英才荟萃


  用手机扫描在线教学软件二维码,开始网上授课……过去一年,因为疫情,96岁的清华物理系教授张礼在家为学生讲授量子力学。这位坚守讲台60多年的老园丁,是清华坚持育人为本的最佳写照。

  110年来,清华始终坚持为国育人,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竺可桢、赵九章、吴晗、钱钟书、曹禺、季羡林、钱三强……众多学术大师、兴业英才从清华走出。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共培养4.4万余名高层次拔尖人才,80%以上毕业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创业。

  推行“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大类招生和培养,为学生提供450余门通识课程……近年来,清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支持体系,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7年,清华恢复“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老校规;2018年起,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必修课“写作与沟通”,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2020年,启动“强基计划”,成立五大书院……近年来,一系列举措相继推出。

  为保障疫情下教学,清华在2020年春季学期共开设在线课程4471门次,上课师生超268万人次。截至今年2月底,清华慕课平台免费向全球开放2800多门课程,为数百万学习者提供高质量学习内容。

融通中外 争创一流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智慧课堂上,来自海内外的青年们在线学习讨论,教师全英文授课。5年来,这所书院已面向全球招收来自72个国家及地区263所大学的641名学生。

  “我们希望能培养了解中国、未来能对国际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说。

  清华在建校初期就具国际化特征,多年来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2011年到2019年,清华派出境学习学生人数扩大近两倍,达8771人次;疫情前,约一半本科生在学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博士生比例超60%;有200多名学生到50余家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2011年至2020年,学校在读国际研究生人数增长近一倍。

  2016年,清华实施全球战略,更主动走向世界。50个国家、293所高校、近20项战略科研合作协议……清华与来自世界的优秀高校、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海外教学科研基地的全球布局,国际声誉持续提升。

  2020年,清华牵头承担重点研发项目30项,连续五年居于全国高校首位;“十三五”期间,共牵头承担重点研发项目148项,涉及42个重点专项。

  面向未来,这是一张清晰的时间表: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大学只有在服务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才能成就一流的高度。”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清华将继续发扬自强实干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作出属于清华人的贡献。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来了
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来了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南京4月24日电(记者胡喆、蒋芳)祝愿美好未来、融汇古今中外,我国首辆火星车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之际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名字——祝融号。

  4月24日上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仪式上,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全称“祝融号”。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根据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消息,祝融英文名称采用直接音译方式确定为:“Zhu Rong”。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专家介绍,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这一名称新的内涵。“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激励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融合国内、国际,融合历史、现代和未来,旨在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航天贡献。

  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自2020年7月24日启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历经作品提交、评委函审、初评入围、网络投票、终审评审五个阶段。

 
王岐山在纪念“乒乓外交”五十周年活动上发表致辞
王岐山在纪念“乒乓外交”五十周年活动上发表致辞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国家副主席王岐山24日在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活动上通过视频发表致辞。

  王岐山指出,“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以小球推动大球”,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性进程。50年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不断前行,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稳定。

  王岐山强调,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重要关口。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双方要按照两国元首除夕通话精神,从两国人民福祉出发,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和动力,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共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发表视频致辞。中美“乒乓外交”亲历者等4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纪念活动。

 
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 写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
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
写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4月24日,参观者在南京参观航天科普与成就展。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
 
  探月、高分、北斗等航天领域国家重大专项圆满收官,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探月工程四期、空间站建设等任务扬帆起航……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不断播撒,航天精神接续传承,未来还有更多进展值得期待。
 
逐梦不停: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不断播撒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飞天揽月、遨游太空,过去一年,中国航天事业再次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航天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每一年中国航天日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不断播撒。中国航天日不仅成为航天人的节日,更是社会公众每年一次与航天近距离接触、互动式交流的嘉年华。
 
  今年航天日,一大批航天展馆、航天设施、实验室、车间等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进行科普宣讲;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精彩纷呈……
 
  在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举办地江苏省南京市,中国航天科普宣传周暨“航天放飞中国梦”科普活动火热开展,特别是月球样品实物及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等实物首次在京外展出,吸引着广大航天爱好者的目光。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表示,中国航天日已成为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公众和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一个窗口。
 
自强不息:一部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史


 
  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在航天二院老图书馆前,一座特别的雕像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正式落成,这是航天二院第一任院长王诤的雕像。
 
  雕像栩栩如生、平视远方,体现了这位航天事业重要开拓者的精神和气质,表达了对老一代航天人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王诤靠着“一部半”电台,开辟了我国无线电和技侦事业。航天事业初创时,王诤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兼二分院院长,为航天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科研生产上,坚持精打细算、独立自主;他废寝忘食,不辞劳苦地一次次下基层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陈国瑛表示,我们缅怀王诤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航天人的崇高精神,从党史、航天史中汲取精神滋养,为推进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65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建立了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和系统工程管理体制,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
 
  “回望奋斗历程,中国航天发展其实没有奥秘,就是一个‘干’字。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怀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航天报国坚定信念,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来自航天二院二十五所的青年设计师周宇旋说。
 
  “2021年,中国航天将实施多项重大工程任务,创新探索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将弘扬践行‘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继续追天揽月的梦想征程,携手共筑和平美好太空。”吕波说。
 
探索不止:中国航天还有更多期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之际,我国航天器将首次飞抵距地1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抵达150亿公里左右的太阳系边际开展科学探测和在轨试验。”
 
  不久前,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科学家正在论证2049年飞抵距地球100个天文单位的工程实施方案,也就是第一种定义下的太阳系边际,到150亿公里左右的太阳风和宇宙风交汇平衡点,开展空间科学探测和有关科学试验。
 
  “这将是人类首次进行这种探测,如果成功实施,将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吴伟仁表示:“中国航天有实力实现这一目标。”
 
  航天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航天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航天产业发展,制定航天发展规划,发布新版中国航天白皮书,将继续实施重点科技项目。
 
  今年春节期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现了火星环绕探测,五月将择机实施火星着陆探测。后续,我国还将继续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
 
  “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为和平利用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吕波说。 (记者胡喆、蒋芳)新华社南京4月24日电
 
体育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民间外交形式之一 专访全国对外友协会长林松添
体育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民间外交形式之一
专访全国对外友协会长林松添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郁思辉)今年正值乒乓外交5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于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林松添表示,体育是最能打动人心、凝聚各方共识的民间外交形式之一,也将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未来优先推动的领域。

  50年前的乒乓外交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中美运动员的真诚友好互动,传递了人民友好的积极信息,不仅增进了中美人民间的友谊,而且拉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的历史序幕。林松添认为,乒乓外交创造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生动诠释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并且这样的体育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中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大国,各有长短强弱,两国在体育方面亦是如此。美国的篮球世界第一,中国的乒乓球天下无敌,但都不影响双方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恪守国际体育规则,开展全方位、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和交流。”在林松添看来,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比赛过程,既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了各自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又给两国和世界人民带来快乐的享受,可谓共赢、多赢。

  无论是现在还是曾经长驻国外工作期间,林松添都会关注体育赛事,同时他认为,体育在民间外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肤色和种族,体育是全人类共同的爱好,‘更快、更高、更强’是全世界运动员们共同的追求。”

  他表示,运动员无论来自哪里,只要竞技水平高超、体育道德高尚,就一定能获得人们的欢呼与喝彩,而违反比赛规则和体育道德的行为必然遭到观众的唾弃。体育的竞技比赛和交流,不仅给人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弥合分歧、消除隔阂、增进友谊。因此,体育是最能打动人心、凝聚各方共识的民间外交形式之一。“既然大家都喜欢,那这也就是民间外交的重要方向,我们未来也会推动更多中外的体育交流。我们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分享体育竞技带来的美的享受,并以此拉近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距离。”

 
“土”特产后还有啥?中国探月工程新看点前瞻
“土”特产后还有啥?中国探月工程新看点前瞻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挖土”归来,“嫦娥家族”仍将马不停蹄!24日在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现场,多名航天专家就未来的探月规划展开探讨。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后研究啥?月球科研建站有多远?……会场内外,航天大咖们揭开月球探测新看点。

筹建月球科研站


  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就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发布联合声明。根据声明,中俄两国将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后续还将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施路线图》,以及明确其他有兴趣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加入程序。

  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披露,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这一基本型由运行在月球轨道和月面的多个探测器组成。基本型将具备月球科学技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的能力,并与国际同行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在谈及我国探月工程进展与展望时介绍,国家航天局正在倡议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打造解决空间科学问题、有效利用月球资源、发展地月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

  探月工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2020年前完成“绕、落、回”三步走;2030年前实现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勘、研、建”;此后,再完成月球科研站的扩展与运营。即从具备月球探测技术能力,到攻克月球科研站技术、提升月球科学与资源应用能力,再到形成月球长期科研和资源应用能力。

  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专家朱林崎介绍,不惟中俄两国如此,目前全球对月球站、月球基地、月球村的探索也方兴未艾,主要航天国家纷纷将月球基地、月球村纳入探索规划,真可谓“争入广寒伴清光,明月何曾是两乡”。

  “从目前世界各国对‘月球基地’的构想看,我们也可以探讨从月球科研站到月球基地、月球村,乃至构建‘地月空间生态圈’的可能性。未来,也许在月球欣赏地球也会成为常态。有人赏月,有人上月,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朱林崎说。

“土”特产后看“水冰”


  挖回了月壤,月球科研的下一个焦点或将是“水”。中国科学院专家介绍,根据理论预测,仅在月球南极没有太阳照射的阴影区,就可能储存着100亿吨左右的水。月球南极附近存在很深的撞击坑,根据目前的探测和理论研究,天文学家推测,在月球南极的这些撞击坑内极有可能富集大量水冰。

  在我国探月工程四期规划中,嫦娥七号也将开展月球南极资源详查,对月球南极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进行综合探测。目前,各国都在抓紧布局相关探测,以期能更加详细地研究月球水冰的分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些探测器都先后发现了月壤中存在水冰的证据。近年来,月球水冰一直是各国研究的热点。

  为什么月球水的探测如此重要?因为月球上的水本身是珍贵而重要的资源。航天八院805所型号主任设计师赵晨说,从地球运送水到月球非常昂贵。第一步目标是通过探测验证、确认月球上是否存在大量的水。如果真实存在,那就进展到第二步,研究就地取水,利用月球水。比如,进一步将其分解成燃料,并为后续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提供能源。

  “我们也期待,我国自己的探测器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带回精度更高的月球水冰分布数据,为全世界探索月球水资源作出中国贡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吴昀昭说。

奔赴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皓月别有洞中天,星河璀璨路向前。人类探索的脚步并不止于月球,未来,月球将成为走向外空的实验场、跳板和短期栖息地,为推开探索边界、飞向更远处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家航天局披露的消息显示,后续我国还将实施多项深空探测工程,如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及行星际穿越探测等。深空探测对研究生命诞生、探索宇宙起源、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吴伟仁院士近期在接受采访时也披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之际,我国航天器将首次飞抵距地1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抵达150亿公里左右的太阳系边际开展科学探测和在轨试验。“这将是人类首次进行这种探测,如果成功实施,将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吴伟仁说,“中国航天有实力实现这一目标。”

  “月球将成为迈向深空的天然‘加油站’和‘跳板’。从月球到火星,乃至其他星体,人类探索的边界必将不断拓展。”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专家孙为钢说。 (记者王珏玢、蒋芳、邱冰清、胡喆)  新华社南京4月24日电

 
治理水平客观“数”说,治理能力精准量化 昆明发布全国首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
治理水平客观“数”说,治理能力精准量化
昆明发布全国首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2019年昆明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9.41岁,比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展望的全国平均预期寿命提前11年达到目标,这显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24日,昆明市在京发布全国首个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

  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由昆明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指数分为市域社会治理及辖下县域社会治理两个板块,由反映社会治理动力的“社会活力”、反映社会治理保障的“社会服务”和反映社会治理条件的“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构成,其中市域社会治理涵盖46项指标,辖下县域社会治理板块涵盖21项指标。

  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鲍宗豪介绍,课题组通过数学建模,从近10万个基础数据中计算出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指数得分”和“百分制得分”,这些数据“可采集”“可跟踪”和“可比较”,具有“客观性”“合理性”和“精准性”特点。

  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斌介绍,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显示,昆明社会治理综合指数2017—2019年分别为80.78分、81.03分、81.46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昆明“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11个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昆明“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每千人配置全科医生人数”等4个指标低于全国平均值;昆明县域社会治理发展尚不平衡。

  昆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杨皕介绍,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动员体系、激励保障体系、群防群控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由“九龙治水”向“协同用力”转变、由“条线探索”向“系统推进”转变、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服务”转变、由群众“旁观”向“热心参与”转变、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由“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昆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建阳介绍说,昆明牢牢把握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有利契机,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多元共治添活力、厚植基础强实力、找准问题提能力、科技支撑增动力,探索具有昆明特点、边疆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治理“昆明路径”。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教授李玮认为,昆明发布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构建的三个维度比较科学,不仅客观展示了社会治理成绩,更敢于向自己开刀,对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弱项不回避,这需要求真务实的勇气和魄力,对云南乃至全国的社会治理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关键一招。”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表示,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昆明将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用好指数评价体系,不断破解治理难题,为边疆多民族地区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经验。     (本报记者黄书波)

 
数字,“点亮”美好中国 写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之际
数字,“点亮”美好中国
写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之际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福州4月24日电(记者康淼、董建国、颜之宏)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奔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未来、顺应大势,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实践,数字技术正引领和推动着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革。
 
  25日,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简称“数字峰会”)将在福州举行,一场创新绽放、“数字”舞动、智慧闪耀的数字化发展盛宴开启,背后映射了一幅蓬勃向上的数字中国发展新图景。
 
数字,让生活更美好
 
  从虚拟世界中通过美图秀秀来美化图片,到现实生活中运用美图技术的“魔镜”来试妆……这是总部位于厦门的美图公司全新打造的“变美”体验:增强现实(AR)试妆体验。
 
  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欣鸿说:“从美‘图’到美‘人’,从线上到线下,我们已有多项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成果。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需求,我们将通过创新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更美。”
 
  数字中国建设的生动场景,触手可及。刷脸即可完成在线支付,点击手机屏幕轻松办理个税,政务服务掌上“一键办理”……如今,小到居家出行、大到政务工作,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日益渗透其中,数字经济将人们梦寐以求的智能新生活逐渐变为现实。
 
  一系列鲜活的数字应用背后,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丰厚成果。顺应发展大势,适应人民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红利”加快释放,“互联网+”深入千家万户,数字中国深刻激活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
 
  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全球领先,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5G商用全面提速,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2.6亿;
 
  信息领域部分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一些基础性、通用性的技术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量子计算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文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广泛运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网络扶贫加快弥合数字鸿沟;
 
  “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正在让亿万人民在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福州长乐是全国最大纺织业集群地区之一。走进位于长乐的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空无人影的环境、来回舞动的机械手、嗅觉灵敏的传感器……完全没有了传统制造企业的模样。
 
  “从设计之初,公司就引入智能制造理念,在智能化系统和设备方面约投入1.6亿元。”景丰公司相关负责人付重先说,贯穿整个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革命”,让企业年直接经济效益增加1亿多元,很快收回了投入成本,现在正不断创造新效益。
 
  自2000年启动“数字福建”建设以来,福建省全力激发“数字”时代的魔力,数字经济正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一组数据可见福建数字经济的强劲动能: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了2万亿元、占GDP比重约45%,一批数字经济的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潮起东南,联动全国。“数字福建”建设的非凡成就正是数字中国建设快速推进的缩影。伴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互融合,我国数字经济气象万千。数据显示,去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7.8%。
 
  数字化浪潮下,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自主就业、副业创新、灵活用工等生机勃发。在农村,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新农具”;在城市,网约车、快递小哥奔波在大街小巷……数字中国的探索与创新,正深入国计民生的每一个角落,让创新创业的活力迸发,让便民利民的红利涌流。
 
数字中国建设扬帆前行
 
  最是人间四月天,一江春水满城花。春意盎然的时节,美丽的榕城即将迎来第四届数字峰会。闽江之畔,峰会的主会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恰如展翅鸿鹄迎接八方来客。
 
  回望过去三届,峰会众商云集,打造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吸引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福建。通过举办三届峰会,福建省累计签约数字经济项目888个,总投资达7142亿元,目前158个项目已经建成。
 
  数字峰会在推动“数字福建”建设不断深化的同时,溢出效应明显,助推着中国信息化加速发展。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新产品引人入胜,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同台竞技……连续三届精彩纷呈的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从不同侧面勾画出数字时代的新面貌。
 
  参加第四届数字峰会的拼多多公司董事长陈磊说,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农地云拼”模式,推动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变革。“数字要素与既有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开拓出全新的业态。希望本次峰会助力更多数字经济创新成果落地,特别是在农业领域。”
 
  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加速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城市,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展望未来,一系列新的数字应用加速走来,数字中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的第四届数字峰会,必将掀起中国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数字中国正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王”为何频频“下山”? 黑龙江野生东北虎进村追踪
“大王”为何频频“下山”?
黑龙江野生东北虎进村追踪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3月1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三陵乡红土村附近的人工林内,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监测中心的工程师孙继旭测量野生东北虎的足迹。
当日,由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共同组织的野生东北虎调查小组,对近日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的人工林地进行调查。通过现场发现的东北虎毛发、足迹、卧痕等,专家判断这是一只七、八岁龄的成年雄性东北虎。                
新华社发(张春祥摄)
 
 
新华社记者侯鸣、王松、张涛、孙晓宇、董宝森
 
  “东北虎扑人”“东北虎一掌拍碎车窗”……4月23日,一只野生东北虎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一个村庄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目前,这只东北虎已被转移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
 
  记者了解到,半年以来,黑龙江、吉林等地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甚至出现“人虎相遇”。“大王”为何频频“下山”进村?百姓生命安全如何保障?
 
  开始都不相信,后来很多人亲眼看见老虎进村
 
  “早上起来在园子里干活,忽然听到动物发出的吼声,挺吓人的。跑过去一看,居然是一只大老虎。”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村民张守志说,当时他告诉家人和邻居看到老虎,没有人相信。直到后来很多人亲眼看见,才相信村里真的来了老虎。
 
  4月23日6时许,白鱼湾镇边境派出所接到报警,有村民在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10组一处废弃民宅内发现一只老虎。派出所立即出动警力,保护现场、疏散人群。
 
  经专家初步判定,这是一只野生东北虎。当日10时许,这只老虎向北移动,11时左右从临湖村10组穿过农田,到达临湖村1组附近,将一名正在田地里干活的村民扑倒,并且还击碎了附近车辆的玻璃。随后,这只老虎躲在村落旁边的沟渠里。鸡西市和密山市相关部门组织警力封锁现场,将当地居民全部撤回家中,保证人身安全。
 
  23日21时许,在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1组,警方用麻醉枪射出麻醉针,将东北虎麻醉控制后移进笼子带走。
 
  24日,这只东北虎被送往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接受体检。目前,这只东北虎已经醒来,专家初步观测其健康状况良好,具体体检报告尚未出结果。
 
“大王”为何频频“下山”?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以及中国东北地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半年来,黑龙江、吉林曾多次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
 
  3月1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三陵乡红土村附近的人工林内发现野生东北虎的足迹;
 
  1月20日,黑龙江省公安厅垦区公安局牡丹江分局庆丰派出所民警和护边员,在边境一线发现了野生东北虎足迹;
 
  1月11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林业局黄泥河林场发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去年11月13日,吉林省汪清森林公安局沙金沟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巡逻时偶遇一只野生东北虎……
 
  “大王”为何频频“下山”?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物研究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室主任周绍春介绍,密山市不处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区范围内。23日在密山市出现野生东北虎,说明东北虎活动范围变大。目前,我国东北虎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多地频现东北虎,是东北生态环境向好的体现。
 
  据了解,停止对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森林覆盖率提高,为东北虎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累计完成营造林38.8万公顷,森林抚育34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3%,森林蓄积增加到22.4亿立方米。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东北虎保护进入了新阶段。据了解,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跨黑龙江、吉林两省,自成立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修复栖息地植被、恢复猎物种群、植树造林等保护工作,科研部门也对东北虎开展大量的监测与调研。
 
  周绍春说,经过这几年的保护工作,如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范围内所分布的东北虎数量,占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的60%以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提供的数据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至少有野生东北虎27只、东北豹42只,仅2017年至2019年期间,就监测到新繁殖东北虎幼崽10只,东北豹幼崽7只。
 
  2020年,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东京城局试点区内,首次拍摄到野生东北虎。这说明,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持续建设推进,虎豹定居种群数量增长,并已开始由边境地区向内陆扩散。
 
  近年来,黑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采取组织巡护人员加大野外巡护、监测力度等多种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的保护,野猪和狍子等种群恢复,保障了野生东北虎的食物链。“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也是东北虎种群数量增多的重要因素。”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监测中心工程师孙继旭说,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
 
“虎出没”,人咋办?
 
  随着生态环境向好,东北虎“频频做客”对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保护“大王”的同时,如何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生命与安全保护?据了解,此次被东北虎扑倒的人叫李春香,是白鱼湾镇临湖村1组的村民,今年50岁,身上有几处大小不同被抓破的伤口,并无生命危险,现在密山市人民医院救治。
 
  “在村里生活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最开始,很多村民都觉得稀奇,还去围观,没觉察到危险。”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党支部书记陈占龙说,后来听说老虎扑人了,村民有些紧张。等老虎被麻醉控制后,村里连夜向村民介绍情况,安抚大家的情绪。
 
  目前,临湖村已恢复生产。当地表示将挨家挨户发放安全宣传单,提高村民防范意识。“因为临近保护区,之前也出现过牲畜被攻击的情况,所以当地人具有一定防范意识。如果发现疑似东北虎的踪迹,我们会尽快通知村民减少外出,加强防范。”黑龙江省宁安市三陵乡党委书记关志君说。
 
  面对东北虎不时前来“巡视”的情况,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总工程师刘丹认为,要提高村民自身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大型猛兽的危害性,遇到像老虎一样的猛兽,不要围观、靠近,应第一时间躲避,并报警或上报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刘丹说,一旦有老虎因迷失方向误入村屯,公安、野生动物保护等各个部门要形成合力,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确保救援人员最快时间到达现场。
 
  一些地方干部还建议,在保护区周边村屯设置警示牌,悬挂条幅、发送传单,继续提高全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常识,帮助人们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人虎相遇”。
 
   新华社哈尔滨4月24日电
伪造部委公文,这“野鸡大学”胆大包天 非法社会组织“中国国学院大学”被取缔
伪造部委公文,这“野鸡大学”胆大包天
非法社会组织“中国国学院大学”被取缔

( 2021-04-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记者高蕾
 
  自称国家部委批准成立的高端教育学府,在全国设立70家分支机构,以向世界各国输送和谐大使、文化干部为宗旨……这样一家看似“高大上”的“大学”,竟然是一家没有在任何部门登记的“草台班子”。
 
  4月23日,北京市民政局执法人员依法对非法社会组织——“中国国学院大学”及下设分支机构予以取缔。至此,又一家“国字头”非法社会组织被取缔。
 
  今年1月28日,民政部接到群众举报,“中国国学院大学”涉嫌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后,将相关活动线索移送至北京市民政局,并指定由北京市民政局查处。2月1日,北京市民政局对“中国国学院大学”立案调查。
 
  在多部门配合下,经过对“中国国学院大学”及其分支机构的对外宣传办公地、活动地实地调查,并对“中国国学院大学”相关人员调查询问,一个“山寨大学”招摇撞骗的路径逐渐清晰。
 
  经执法人员调查,“中国国学院大学”对外宣称是文化部批准成立的传统文化高端教育学府,以“弘扬国学、传承文化”为内容,已被纳入联合国全球和谐联盟、世界和谐基金会,向世界各国输送和谐大使、文化干部。同时,该组织还对外宣称有校区、校歌、毕业证书等,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有授国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国际连锁型文化教育实体学院。为了进一步迷惑大众,“中国国学院大学”还伪造了国家部委公文、登记证书,私刻印章,并发布带有“中国国学院大学”的所谓“红头文件”。
 
  一系列光鲜亮丽的背后,掩盖不住其本质:通过设立分支机构、举办揭牌仪式、颁奖活动等方式收取费用是“中国国学院大学”骗钱敛财的主要方式。
 
  “中国国学院大学”对外宣传有90余家分支机构,执法人员经过调查查实70家。这些分支机构分布在北京、天津、广东、山东等地,业务范围涵盖儒学、孔学、周易学、国医药、少林武学等传统国学以及量子学等领域。
 
  “中国国学院大学国医药生命科学院量子医学研究院”是“中国国学院大学”的分支机构之一,该机构打着“量子科学”的幌子,宣称可以通过激发人体自愈系统及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从而根治疾病、逆转衰老。
 
  举办活动时,“中国国学院大学”也极尽“包装”之能事,进行一系列操作。
 
  2019年,“中国国学院大学”在北京市雁栖湖举办“校庆暨年会”活动,200余人参加。活动上,宣读了伪造的中央相关部委“批示”,还任命了多名常务副校长、颁发“中国国学院大学复兴传承国学体系特别贡献奖”“中国国学院大学国学传承学术研究成果奖”等奖项,授牌成立“中国国学院大学墨子文化研究院”“中国国学院大学文化自贸区研究院”等七家分支机构。活动还拉拢某些合法社会组织作为承办单位、协办单位,不乏社会知名人士为其“背书”“站台”。
 
  经过调查,北京市民政局认为“中国国学院大学”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行为违反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予以取缔。目前,“中国国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某某、张某某也已被公安机关羁押。
 
  北京市民政局表示,“中国国学院大学”是一个典型的非法社会组织。北京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早在2018年,民政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集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依法处置了非法社会组织1.4万余个。今年3月,民政部等22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 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最大限度挤压非法社会组织生存空间。
 
  目前,全国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90万个,成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一些非法社会组织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不断变换手法,骗钱敛财,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破坏了合法社会组织公信力。更有甚者假借服务国家战略之名招摇撞骗,影响党和国家的声誉。
 
  这些滋生的非法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欺骗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及时铲除“毒瘤”,防止其发展蔓延。同时广大社会公众在参加社会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等途径事先查询相关社会组织情况,谨防上当受骗,发现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线索时及时举报。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