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财经

04版:新华·影像

05版:新华聚焦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关注·文化

08版:新华国际

牛年春耕新图景
牛年春耕新图景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在广东台山市汶村镇茭一村,农业无人机进行播种作业(3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华南农业大学的温室大棚里,一批经历过“星际旅行”的“天稻”种子,正从沉睡中苏醒。这些种子,搭乘嫦娥五号探测器历经20余天的“环月旅行”后顺利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水稻航天育种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如今,它们萌发细芽,让科学家们充满期待。
 
  这是牛年春耕的一个缩影。千年农耕文明与耕牛相伴,谱写了田园牧歌的美丽画卷。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成果向农业领域快速渗透,“铁牛”——地面农业机械、“飞牛”——农用无人机等科技装备当起了主角,它们上天、入地、联网、高能,牛年“犇春耕”春意无限、生机无限。
 
  “新牛”下地,“耕”出新希望


 
  春光灿烂,洞庭湖平原油菜花竞相开放。
 
  二月二,龙抬头,但田间很难见到水牛拉犁、农民吆喝着耕田的场景。
 
  一大早,趁着晴好天气,湖南省汨罗市业兴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机队队员们赶到田间,坐上旋耕机。只听轰的一声,5台旋耕机往前开动,泥土被划开,紫云英、青草、油菜被卷起来,再被翻进泥土中,它们将被沤成绿肥,帮助今年的早稻秧苗茁壮成长。
 
  带队的翁国一腿泥浆,脸上都是汗水,“过去用牛耕田,一头牛一天差不多只能耕1亩,现在机械耕地,搞起来三下五除二,效率高得多,像这种旋耕机,一台机器一天差不多能耕60亩!”
 
  洞庭湖平原是我国双季稻的主产区。据了解,翁国所在的业兴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计划种植1000亩双季稻,比去年增加400亩。“有了这些‘铁牛’帮忙,种田确实不再那么累,以前一户顶多种10多亩田,现在全程机械化,可以轻轻松松种百多亩。”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一台台新型植保机来回穿梭。种粮大户周地帅刚用新型植保机给小麦施了肥,一个劲地向记者夸赞它的高效。他说:“以前人工施肥,一人一天只能施20亩左右,用这台机器,两个人一天能施300亩以上,而且设定好用量参数,可以实现精准施肥,节省成本。”
 
  在春耕的舞台上,除了力气大、效率高的“铁牛”,还有长了翅膀、功能多样的“飞牛”。
 
  3月12日,广东省台山市汶村镇茭一村的农田里,何志辉开始了他的表演:拿着手机,打开应用软件,输入高度、密度、半径,点击启动图标,一架无人直播机迅速升起。按照设定的路线,无人机均匀地撒播水稻种子。只用了半个小时,近40亩地全部撒完,过去靠人工播种,需要一个白天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他说:“无人机原来只有喷洒农药功能,现在可以进行多项田间作业。”
 
  何志辉的合作社今年还引进了自动驾驶犁田系统。花了20分钟学会操作的何志辉说,以前驾驶犁田机虽然也节省人力,但操作很费事。现在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犁田机的作业路径、作业频率等等,都由系统支撑,解放了操作者,提高了作业成效。“生产效率提高了,我经营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今年扩大到2000亩了。”
 
  “智能”加持,“开”来高效率


 
  阳春三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峨桥镇,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流转经营的2000多亩示范基地里,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舞动。
 
  尽管离基地有20多公里远,但油菜地里的“一举一动”尽在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勇富的手机里。原来,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指导参与下,基地作为“智慧农业”试验田,安装了农业物联网设备,对气象、土壤、虫害等信息,均能进行实时监测,并与后台联网,以便做出科学农事决策。
 
  “这些信息通过物联网进行连接,‘农业大脑’能做出精准预测,精准指导各项农事操作,需要施肥就施肥,需要治虫害就治虫害,不误农时。”袁勇富说。
 
  他所在的公司创建了工厂育秧物联网、全生育期管理物联网、农事作业车联网、水稻烘干智能监控网、品牌销售电商网“五网合一”的智慧农业经营服务模式,将水稻生产过程梳理为标准化种植13个阶段和49个决策环节,通过10大算法、23类模型对水稻全生长季进行管控,实现了智慧农业赋能的水稻全程标准化种植。
 
  “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水稻种植,实现了在最佳时间做出最佳决策,省时省力。”去年的水稻种植成果让袁勇富引以为豪,经过专家及数据验证,化肥农药综合成本亩均节约108元、增产14.3%、节氮21.8%、减药30%左右。
 
  近年来,最新的科技成果向农业领域快速渗透,农业领域的智能化愈加凸显,不仅回答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还对“怎么种好地”有了越来越丰富的答案。
 
  在湖南省的广袤田间,通过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精量施肥机和生物制肥机,促进农业生产减药、减肥和减污,已经成为种田新时尚。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90后”大学生农民段照和他的好友们近3年来连续在做“三减”试验。用植保无人机搜集数据,再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对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减药10%能达到最佳效果,不仅能给每亩水稻降低7元的用药成本,还因为避免过量农药对禾苗的伤害,让产量也能提高20斤左右。
 
  段照很期待今年的春耕,“我们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以此为基础摸索出种植方案,再应用到今年春耕上,能种出更加优质、安全的稻米。”    (下转2版)
 
(上接1版)
 
“农家”变身,“玩”转黑科技


 
  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文昌阁乡文西新村,小伙子马啸是一个名人。他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建筑系,2014年,马啸辞职回到麻阳,流转了800亩土地,创办了佳森农场,开始种植有机稻。
 
  “创业之初很艰难,但我认准了这条路,相信不会错。”马啸告诉记者,他一开始就决定摒弃传统的种粮套路。缺技术,他就从农科院所请专家;田间管理跟不上,就虚心向附近的种地“老把式”请教;对田地进行改良,每年一次抽检化验,保证水土零污染;主动将产品送往国际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到2018年底,马啸的投入开始产生效益,水稻、鸭等产品逐渐盈利。去年开始,他将大数据引入田间管理。“有了科技支撑,我的农场四季都有产出,有大米、黑豆、大豆等8种粮食,辣椒、西兰花、胡萝卜等9种蔬菜,树莓、樱桃、香瓜等9种水果,玫瑰、洋甘菊、金盏菊等8种香草茶,还有鸭、鹅等家禽。”
 
  种粮人队伍从年龄结构到知识水平、学历层次、资本背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让古老的农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操作无人机、尝试“共享农机”、用手机“种田”……对于安徽省天长市“90后”留洋硕士平东林来说,这些父辈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在他手里都变成了现实。
 
  平东林是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2017年返乡承包土地,2018年5月注册成立合作社。“搞传统农业,费了好大劲,还没有好效益。我就想着年轻人要有年轻做法,把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农业,做好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平东林说。
 
  “这次雨季来之前,我们用无人机对小麦、油菜进行了除草作业。”看着眼前绿油油的小麦,平东林说,以400多亩油菜为例,以前用传统喷雾机除草,需要6个人忙2天,现在2个人操作2架无人机,半天就完工了。
 
  平东林从去年起还尝试“共享农机”新模式,跟南京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农机监管平台,在外地引进60台植保无人机,加入自己所在的合作社,进行科学调配监管,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平东林对未来信心满满,“我相信,随着科技继续进步,种田还会发生巨变,会有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成为农田里的主要力量。”
 
(记者苏晓洲、周楠、周勉、姜刚、李雄鹰、吴涛、崔俊杰)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中国向哥伦比亚提供的第三批疫苗运抵波哥大 习近平向哥伦比亚民众发表视频讲话
中国向哥伦比亚提供的第三批疫苗运抵波哥大
习近平向哥伦比亚民众发表视频讲话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当地时间3月20日,中国向哥伦比亚提供的第三批疫苗运抵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应哥伦比亚总统杜克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哥伦比亚民众发表视频讲话。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当地时间3月20日,中国向哥伦比亚提供的第三批疫苗运抵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应哥伦比亚总统杜克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哥伦比亚民众发表视频讲话。
 
  习近平指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浩瀚的太平洋阻挡不了中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建交41年来,中哥关系得到历史性发展。中国已成为哥方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哥伦比亚各领域建设。双方人文交流精彩纷呈,中哥友好深入人心。
 
  习近平强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两国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积极开展抗疫合作。不久前,哥方采购的两批中国疫苗已经运抵,今天又有一批疫苗送达,为哥伦比亚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助力加油。希望中哥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加强抗疫等各领域友好合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哥友好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当天,正在外地考察的杜克总统专门举行特别仪式,向全国播出习近平主席讲话。杜克表示,感谢习近平主席和兄弟般的中国人民对哥伦比亚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为哥方抗疫提供重要支持。发展对华关系是哥伦比亚各政治派别的广泛共识。哥方愿同中方一道,推动哥中关系持续深化。
 
持续打造城市森林,首都生态底色愈加厚重
持续打造城市森林,首都生态底色愈加厚重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涂铭、赵旭、鲁畅)碎石铺地、小径幽深,各色花朵竞相绽放,垂柳尽展绿意,山桃花的花瓣随微风零零散散飘落……漫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里,万物“争春”之景跃然眼前。

  早上7点左右,70岁的西城区市民张女士来到公园里快走健身。“我家就在附近,只要天气好,基本每天都会来走几圈儿。”张女士告诉记者,这片城市森林深受周边居民的追捧,“在家门口就能亲近森林、感受自然,大家心里都觉得舒畅。”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为4.4公顷,是目前首都核心区内面积最大的城市森林。而这里原本是违建林立的闲置地,通过拆迁腾退、生态修复,营造出“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如今已成为北京二环里的“大自然”、市民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吧”。

  3月21日是2021年国际森林日。近年来,北京大力推动建设城市森林,不断推进百万亩造林工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15万亩、城市绿地3773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1.6%提高到44.4%,森林蓄积量由1670万立方米增加到2520万立方米。

  “广阳谷城市森林追求的是生态效应最大化。”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战修说,“经过计算,城市森林年增加吸收二氧化碳量约34吨,释放氧气约25吨,在减尘、治尘上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公园里有很多蚜虫,吸引了瓢虫飞来捕食,而瓢虫、象鼻虫、蛐蛐等昆虫又是各种鸟类的‘最爱’,现在每年观测到广阳谷里的鸟儿就有几十种。”北京市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说。

  北京市西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块地原本规划建设广安产业园,作为金融街核心的辐射区和重要产业园区。但为了响应首都的战略定位,推进减量发展,同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腾退后化身为城市森林绿地。

  “西城区当时做这个决策时下了很大的决心。”该负责人表示,拆迁后土地成本近60亿元,如果建成商业金融园区,其潜在收益保守估算上百亿元。“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要比商业项目带来的财政增长重要得多。”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数据,近5年来,北京新建城市森林52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460处,全市各类公园已达到109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67.2%提高到86.8%。

  邓乃平表示,今年,北京将再添4处城市森林,计划全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6万亩、城市绿地4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宜居之都,离不开自然生态的润泽。随着北京持续拓展高质量绿色生态空间,市民身边有了更多、更优质的绿色福祉。推窗见绿、出门进园,首都生态底色更加厚重靓丽。

(参与采写王君璐)

 
老龄化遇上“少子化”,“一老一少”困局咋解
老龄化遇上“少子化”,“一老一少”困局咋解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邹多为)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少子化”与“银发经济”两个独立单元形成了一种特殊“对话”:

  当“老龄化”遇上“少子化”,中国如何破解未来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老一少”困局,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

  “‘少子化’是很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我国也早就总和生育率低于了自然更替水平,这给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给人口结构带来很严峻挑战。”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开场发言直指当下问题。

  老龄化趋势会从人口总量、人口年龄结构和收入分配三个方面为消费增长带来负面效应,进而制约内需扩大,影响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在“银发经济”的分会场率先发声。

  与此同时,一组组数字,不仅反映出我国人口变化的特征,也印证着我国未来发展关于“人口那些事儿”的痛点。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49,跌破了国际公认的1.5的警戒线。同年出生并已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已连续五年下跌。

  无独有偶,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至12.6%,0岁至15岁人口比重为17.8%,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一边是“不生”,一边是“老去”,这样的趋势能否扭转?

  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单列一章凸显国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一系列部署显示,未来我国将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少子化、长寿化、老龄化并存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面对不可改变的“三化并存”现实,关键要不断认识新的人口机会,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

  人口变化是慢变量、长变量,难以立竿见影,只能在适应现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知,借鉴他国经验,创新政策措施。

  作为世界范围普遍现象,日本和欧美国家同样为“少子老龄”“忧心忡忡”。以日本为例,不仅是“少子化”一词的发源地,也是全世界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

  “自2005年达到顶峰后,日本人口便开始持续下降。”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佐佐井司说,为了鼓励生育,日本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给生育家庭减税、提供生育补贴、落实带薪产假等。

  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人口红利时代”结束了吗?新的人口红利又该如何挖掘?

  “机遇与挑战并存。”原新认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红利在减少,但它依然庞大,并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劳动力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 此外,国家提出延迟退休,如果男性和女性最终退休年龄一致,释放出的性别红利把一些年轻老年人口变成大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又得到增加和补充。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蔡昉认为,虽然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但供需两端仍有潜力可以挖掘。

  “十四五”,我国提出了人均预期寿命要再提高1岁的目标。

  “长寿社会呼唤长寿经济。”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说,相比以往,新时代的老年人在素质、智力、精力和财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在医疗、保健、康养等多方面消费意愿强烈,“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巨大,老年消费未来潜力巨大。

  “归根结底,一个社会的养老要靠公共保障制度。”蔡昉说,当下我们应积极加强普惠性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从而赋予每个人享受“优雅”老去的权利。与此同时,养老金等物质基础的保障还能进一步释放老年人的消费,使“银发经济”真正散发出无限生机。

 
中央军委表彰全军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中央军委表彰全军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黄明、常越)日前,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表彰全军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对10个全军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和20名全军后勤工作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通报指出,近年来,全军部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积极创新保障理念,着力加强科学管理,精心组织供应保障,为练兵备战、国防和军队改革、遂行急难险重任务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通报要求,全军部队和广大官兵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榜样,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加快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军队现代资产管理体系,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后勤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开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新局面。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福建举行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福建举行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福州3月21日电(记者陈弘毅)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20日在福建福州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作宣讲报告。

  在报告中,欧阳淞紧紧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结合福建红色革命历史,全面准确地讲解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欧阳淞还从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研读党史基本著作,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深刻把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出发,进行了深刻阐释。福建省党政机关干部、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理论工作者、高校师生、省属企业职工代表等共1.27万人在主会场和各分会场参加了宣讲报告会。

  宣讲期间,欧阳淞还到福州大学作党史专题宣讲,与师生代表进行互动交流,并深入福州市马尾区滨江社区,了解社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现场互动问答。

 
逾238万香港市民签名支持全国人大决定
逾238万香港市民签名支持全国人大决定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香港3月21日电(记者朱宇轩、林宁)香港各界“撑全国人大决定 完善选举制度”连线(简称“连线”)21日宣布,逾238万名香港市民参与其组织的线上、线下签名联署行动,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

  香港各界人士及团体3月11日成立“连线”,发起宣传解读、全港大签名等系列活动。“连线”总召集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在2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超过1300个团体、逾5300名义工主动参与宣传活动,向市民讲解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派发了超过140万张宣传单。从11日开始至21日的11天内,“连线”在街站共收集签名1320422个,剔除重复和无效签名108553个,共1211869个;网上签名共1280550个,剔除非香港本地IP和IP不明签名106687个,共1173863个;合计签名2385732个。

  签名行动为香港市民提供表达心声的平台,香港市民不分年龄、职业,踊跃参加。谭耀宗表示,自活动发起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政团及社团领袖纷纷带头签名,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完全国两会返港后,也第一时间赶赴街站签名,用实际行动传递两会声音;香港妇女团体、青年团体、学校学生、少数族裔等积极回应。

  “连线”多位召集人也表达了他们对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表示,让“一国两制”这艘船行稳致远,第一件事就是负责驾船的人要非常团结,我们要一条心,和国家的大船队一起航行,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自行动发起以来,香港民建联在全港各区设置街站,收集市民签名。民建联主席李慧琼相信,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是大部分香港市民的心声。她强调,香港需要拨乱反正,我们不能再蹉跎岁月,而应谋划长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香港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强调,“爱国者治港”理所当然,相信完善选举制度后,香港可以选出有能力的爱国者,配合特区政府贯彻行政主导,让香港在下一阶段发展得更好、市民生活得更好。

  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香港经民联主席卢伟国、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龚俊龙、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吴换炎等均表示,将坚定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令香港长治久安。

 
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翻身农奴迎小康
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翻身农奴迎小康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拉萨电(记者罗布次仁、王泽昊)今年79岁的克松社区居民洛桑卓玛,每当走到社区门楼时,总会驻足仰望刻在门楼上那行字——“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触景生情,老人的思绪常常被拉回至60多年前。
 
  “旧西藏的克松庄园门口,一年四季都悬挂着一根象征农奴主司法特权的法杖,这代表着克松比其他庄园更加黑暗和残酷。克松的农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洛桑卓玛哽咽道。
 
  1959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藏民主改革从当年的克松村拉开序幕,“西藏第一个农协会”“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相继在这里成立,农奴翻身做主人,开始了崭新生活。
 
  如今,昔日农奴眼里的“人间地狱”已换了人间,宽阔的街道,雕梁画栋的藏式民居,步履匆匆却满脸祥和的居民,都展示着克松——这个民主改革最前沿村庄的巨变与希望。
 
血泪的控诉


 
  走进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的陈列馆,逼真还原的农奴居住的窝棚、寒光凛凛的刑具、阴森的囚笼等实物和场景,浓缩了封建农奴制时代农奴生活的情景,令人毛骨悚然。
 
  62年前的克松是旧西藏大奴隶主索康·旺青格勒的庄园。一个庄园,302个“会说话的工具”(农奴)每天承受着沉重的差役,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换来的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和狠辣毒打。
 
  78岁的原克松村党支部书记索朗顿珠说,克松庄园里的残忍比挂在馆里的照片、实物要严重得多,那时农奴遭受的苦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
 
  1968年,克松人根据克松庄园真实发生的故事,自编自导了舞台剧《农奴泪》,剧中赤列多吉一家被农奴主无情蹂躏的悲惨遭遇,把旧西藏的黑暗展现得淋漓尽致。
 
  “奴隶赤列多吉饥饿难耐,与狗抢食,被管家毒打。他奋起抗争,结果遭受酷刑而惨死。妻子嘎多精神失常,儿子达瓦和萨波伺机为父报仇,最终也被农奴主折磨致死……”这是《农奴泪》中的一段情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部家喻户晓的舞台剧在西藏多地演出,常常引得观众失声痛哭。
 
  半个多世纪以来,《农奴泪》被一代代克松人搬上舞台,控诉着残酷的农奴制度下西藏人民的血泪。
 
伟大的变革


 
  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施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
 
  此时,正在西南民族学院上学的丹巴见参主动要求回藏参加平息叛乱,投入到社会调查工作中。在克松,他深切感受到群众极端贫困的生活和高涨的反压迫情绪。他在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克松的人民早已无法忍受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了,这里可以成为认识旧西藏农奴制本质的活教材,成为教育全西藏广大翻身农奴的基地……”
 
  最终,中共西藏工委综合考虑了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决定在克松村进行民主改革试点。
 
  1959年6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松村302名衣衫褴褛的农奴第一次举起双手,行使他们翻身作主的权利,选出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筹委会。7月5日,农协会正式成立,随后村民分得了祖祖辈辈盼望的土地。
 
  当选农协会主任的尼玛次仁,站在一张满是油泥的小桌上高声向群众讲道:“乡亲们!过去,农奴主坐在桌子上面,把我们踩在下面。今天,共产党帮助我们解放了,我们从此站起来了!”
 
  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占当时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从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身自由,第一次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同年12月,西藏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在克松村成立。尼玛次仁、白玛顿珠、索朗顿珠的父亲阿旺等5位村民成为首批党员。
 
  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克松人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生产建设中,他们种田地、修水渠、办夜校……终于做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索朗顿珠见证了克松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回忆道:“克松的共产党员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走在群众的前面。”
 
  20世纪80年代,克松利用距离城市较近的区位优势,发展起城郊型经济。农奴的后代土多买了村里的第一台东风卡车,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达瓦次仁兴办了远近闻名的粉条厂,带动乡亲们共同增收,改革开放释放出高原农民的发展活力。
 
远大的前程


 
  3月的雅砻河谷,春回大地。
 
  16日,克松社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耕盛典,200余名群众盛装出席。在一片欢呼雀跃中,16台农机发出隆隆的轰鸣声,依次向土地进发,平整的土地逐渐被犁出一道道深深的垄沟,播下了青稞种子。
 
  “春耕在西藏农民的眼中,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农事活动。”73岁的多吉说,现在,农业机械化普及,农民再也不用亲自耕地了,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但每年春耕仪式还是能吸引很多人回来参加。
 
  2020年,克松社区采取群众自愿,把83.5亩土地流转给西藏自治区供销社下属企业,用来种植蔬菜。土地流转后,社区445名劳动力中七成外出务工。同时,土地流转费、田间劳务费和土地托管分红三项收入,让百姓得到了实惠。居民洛桑旺久家去年流转了6亩土地,有了空闲的他开始在市区跑出租,去年仅这项收入就达10多万元。
 
  克松社区目前党员队伍发展到12个支部、168名党员,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战斗堡垒。
 
  “今年,我们准备再流转140亩地。”刚刚当选克松社区党委书记的刚组告诉记者,曾经被农民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变成乡村振兴的“活资产”。
 
  从旧社会为奴隶主耕作,到改革开放后的土地承包,再到如今的土地流转,克松每一次的土地改革都释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克松投资近4000万元,启动“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建设,整修排水、照明、绿化系统,修建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人居环境焕然一新。2017年,克松社区所有贫困户实现脱贫,2020年,社区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新的飞跃。
 
  “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克松准备发展旅游产业,利用交通便利、红色文化以及集体经济的优势,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田园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刚组踌躇满志。
 
  就读于浙江大学的白玛德庆,对家乡巨大变化感慨万千:“克松这片红色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骄傲。 我也在积极申请入党,争取学成归来为家乡将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武器”凝结抗战军民智慧
“土武器”凝结抗战军民智慧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当今,现代化军事武器不断更新迭代。但是,看到80多年前抗日战争中出现的自制“土武器”,仍能给人带来深深震撼。

  它,就是“延吉炸弹”。

  “1931年末至1932年夏,东满各族人民在艰苦的抗日根据地斗争中自主研发的‘延吉炸弹’,让敌人非常恐惧。”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馆员许永吉介绍,“延吉炸弹”在东满抗日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当时的“延吉炸弹”按照大小与作用分为不同型号。三号弹一般当作手榴弹使用。二号弹比三号弹大一些,一般用作进攻战。一号弹威力更大,用于防卫战和爆破敌人碉堡。

  许永吉说:“有了‘延吉炸弹’,敌人非常害怕,我们可以随时炸毁敌方的炮楼和汽车。”

  “延吉炸弹”的名气让敌人闻风丧胆,然而,它的研制经历了艰辛的过程。

  最初的“延吉炸弹”是根据矿山中所用炸弹制成,声音巨大,但杀伤力不强,敌人来了只能“吓一跳”,对其战斗力伤害不大。因为朝鲜族群众喜欢吃辣,所以后来尝试把辣椒面放入炸弹中。这种炸弹在室内爆炸后可刺激敌人眼睛,让其流泪,但在野外爆炸效果还是不好。此后大家又在炸弹中放置玻璃碎片、石子,爆炸效果有所改善,但杀伤力只是略微增强。最终发现,在炸弹中塞满生铁片,试验效果好于手榴弹和手雷,大的炸弹可以炸毁敌人的汽车。

  “延吉炸弹”一般由炸药、炸药筒、生铁片、外壳、铁丝制成。因为当地有矿山,可以解决炸药的来源。但最难解决的就是生铁片的来源问题。游击队和群众开始主动拣些破铁锅和不能用的锄头、犁铧等送给兵工厂,但还是难以充足保证“延吉炸弹”的生产。面对敌人,当地百姓义无反顾地砸破了自家做饭的铁锅。

  在制造“延吉炸弹”的过程中,不少同志炸瞎了眼睛,炸断了手臂。孙元金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在制造炸弹的过程中火药爆炸,他双眼失明。

  1933年在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保卫战中,抗日游击队和根据地人民群众共1000多人,成功利用“延吉炸弹”抗击敌人超过2000人,并最终夺取战斗的胜利。

 (记者姜明明)新华社长春3月20日电

 
下一个颠覆性创新是什么? 聆听“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与物理学家薛其坤的对话
下一个颠覆性创新是什么?
聆听“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与物理学家薛其坤的对话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韩洁、于佳欣)“塑造未来世界的下一个颠覆性创新是什么?”

  此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当主持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将这一问题抛出,线上线下,屏幕两端,一场关于创新的特殊对话引发关注。

  “人工智能、数字医药应用都是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将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屏幕一端回答的是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还强调未来跨星际旅行将成为可能:“亘久以来,这是第一次出现生命可以走出地球的机会,我们可以去探索其他星球,而脑机接口技术则可以确保人类意识的传递和延续”。

  现场接过问题的是去年荣获第五届“复旦——中植科学奖”的唯一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如果50年后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用光了,我们的汽车、轮船、飞机该如何驱动?”薛其坤说,答案就是开发用之不竭的太阳能。“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就是基于太阳能的光电效应和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未来氢能将作为可持续能源,应用前景广阔。”

  一番对话,马斯克和薛其坤找到彼此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学物理出身。

  马斯克22年前放弃了物理学博士学位,转身投入互联网支付、SpaceX火箭、纯电动汽车等创新领域;

  薛其坤则是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他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为“中国的实验室里第一次做出并发表出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学物理比较无聊,如何吸引年轻人对物理、对基础科学感兴趣?面对参会者的提问,他们几乎给出一致答案——

  “物理学非常重要,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不是干巴巴的计算或背一些公式。”马斯克说,学校教育需要以包含更多情感、更有“温度”的教学来向大家展示物理的精彩。学好物理的同时,他认为经济学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因为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

  实际上,马斯克曾多次表示,自己推崇运用基础科学思想来解决问题,“我更倾向于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物理学教会我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去推理,而不是用类比的思维去推理。”

  薛其坤认为,从物理学出发,我们要教育学生理解这个自然社会,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但同时也要考虑教育学生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生活努力。

  “物理一旦学进去是非常有意思的。”薛其坤说,如果你在物理学习上多坚持几年,就会发现更多很有趣的地方,并吸引你继续在物理上前进。“希望大家多学物理。”

  不到1个小时的对话,马斯克和薛其坤讨论的话题从未来技术到人工智能,从人才培养、信息安全到跨境合作,不断延伸。

  安全,始终是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未来如何加强安全监管?

  “任何技术,颠覆性越强,‘双刃剑’力度可能越大,总是有好和不好的一面。”

  薛其坤说,人工智能将来可能比人还要厉害,但是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时一定要设一条红线,一旦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超越这一红线时,人类警察应该有能力阻止它。

  对此,马斯克表示认同,他认为凡是可能影响到人类安全的技术都需要被妥善监管,飞机、药品、汽车都已经在相关监管之下。“人工智能的应对可能是目前人类所面临最重要的挑战,加强安全监管是合理且必要的。”

  创新无国界。不论是企业家还是科学家,他们都富有创新精神,也希望加强全球创新合作,造福人类社会发展。

  针对当前受中美关系影响两国科技合作受到阻碍,薛其坤表示,人类共同生活在非常小的地球上,应该加强合作让科技更好造福世界。“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我们改造世界的目的就是让全世界的人变得更幸福。”

  近些年,特斯拉身体力行推进科技创新全球合作,包括与全球各国大学合作研究电池技术、材料等。马斯克表示,未来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各院校合作的机会,共同研究业界先进技术。

  “中美之间应该建立互信,在加强合作中共创一个繁荣未来。”马斯克说。

 
纸币会消失吗? 财经大咖详解数字货币如何走进我们生活
纸币会消失吗?
财经大咖详解数字货币如何走进我们生活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一种“新”钱,正与我们渐行渐近——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数字货币会替代纸币吗?我国数字货币前景如何?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围绕各方关切,此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多位国内外财经大咖进行了详细解读。

  解读一: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正稳步推进


  继深圳、苏州、北京等地之后,近期不少成都市民也领到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数字人民币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经济峰会说。

  所谓数字人民币,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钞硬币等价。

  以线上方式出席经济峰会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说:“虽然有超过60个国家正在试验国家数字货币,但是中国的数字货币电子支付计划是最先进的央行数字货币计划”。

  “中国已经是全球数字货币发展的领导者之一,你们成功的试点和合作开放的模式已经充分证明了数字货币的无限可能,尤其是它对金融普惠性的积极影响。”贝宝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尼尔·舒尔曼如是说。

  解读二: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等级最高


  对于数字人民币,有人担心央行掌握用户交易信息,侵犯用户隐私,也有人认为匿名特性将导致数字人民币成为犯罪工具。

  那么,真相又是如何呢?

  “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穆长春说,目前的支付工具,无论是银行卡还是微信、支付宝,都是与银行账户体系绑定的,银行开户是实名制,无法满足匿名诉求。“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

  同时,他也表示,“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

  “数字人民币如果匿名程度过高,也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变成黄赌毒等非法交易的工具。数字人民币采取‘小额匿名、大额可溯’的设计,也是希望让老百姓安心,如果发生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电信诈骗,能够帮助老百姓把钱追回来。”穆长春如是说。

解读三: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成为全球现象


  你也许会问,除了能少担心老爸老妈遭受电信诈骗损失,数字货币还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迈伦·斯科尔斯认为,人民币数字货币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促进跨境结算的效率。同时,金融和商业领域的创新将加速,因为数字货币将使所有金融交易中的交易速度变得更快,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更灵活的实施将变成可能。

  “使用数字货币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时机,全球疫情危机导致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养成新的习惯,他们正在放弃现金,而企业也在作出回应。”舒尔曼说,数字货币的发展最终有助于改善全球民众、家庭和企业的财务健康。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也认为,现在中国、欧元区等都在进行数字货币的转型,这是一种国际潮流。         (记者刘夏村)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未来呼啸而来 听全球业界大咖谈数字经济变革
未来呼啸而来
听全球业界大咖谈数字经济变革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樊曦、周圆)未来正加速而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数字变革在快速推动数字经济变革。

  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建设数字中国”相关内容重磅亮相。正在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如何加快数字化发展,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成为全球业界关注的焦点。

数字化发展势不可挡


  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引人注目。

  “规划纲要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为数字经济、数字中国专设了一篇,这在中央的重要文件中是第一次。”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说。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2019》显示,根据定义的不同,数字经济的规模估计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5%至15.5%之间。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趋势。”纽约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

  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美光科技总裁、首席执行官桑杰·梅赫罗特拉看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5G的发展和应用。他表示,在5G时代,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能力将会进一步加强,使数字转型能够在每一个产业都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价值。

“数字”为行业全面赋能


  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论坛上,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数字经济不是“为数字而数字”,不是单一新产品的发明,而是要进一步为不同行业、不同场景赋能,形成新的发展生态。

  “数字经济要实现广泛赋能,也就是它的连接边界和深度都要继续扩展。”江小涓说,不管是消费、旅游、交通出行,还是医疗教育、养老和政府治理,都是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

  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教授表示,互联网的发展让远程教育成为现实,增强了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彻底改变教育,最大程度地发现和实现学习者的潜能。

  好未来集团执行总裁万怡挺表示,长期来看,在线教育的持续发展是趋势,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从需求侧来看,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低成本、高质量的公平教育的向往;从供给侧来看,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教育供给模式创新,如互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全球来看,在线方式的普及,也将推动教育服务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在应对未来健康挑战方面,数字赋能将带来巨大机遇。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表示,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够为急救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并支持更准确的诊断。比如,联网救护车能够在途中从医院获取病人档案,帮助医生在病人抵达医院前制定救治方案等。

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下一个颠覆性创新在哪儿?

  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看来,数字医疗、自动驾驶汽车、解决交通堵塞的3D隧道,都可能是改变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

  未来的图景取决于今天的创造。

  作为创新主体,面对呼啸而来的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面对各种数字技术的出现,企业只有主动拥抱新的技术浪潮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表示,面对数字化浪潮,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只有10%,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大概到了40%。”他表示,要把企业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更好地融合起来,这就需要让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的创新规划,更好地承接转化,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科研创新动力。

  旷视科技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表示,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注重创新和创新质量,打造高质量的知识产权集群,另一方面要助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和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到真正保护创新、促进创新、鼓励创新,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疆电外送”新能源电破千亿度
“疆电外送”新能源电破千亿度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1日电(记者杜刚、郭燕)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富集的新疆,通过4条“疆电外送”输电通道,10余年来累计向全国20省区市输送新能源电突破1000亿度,相当于少燃烧3200万吨标煤,助力我国碳排放目标实现。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俊介绍,2011年,“疆电外送”中首次有了新能源电力,当年外送的新能源电仅有2.26亿度,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已达267.6亿度。

  从环保角度看,1000亿度的新能源电可减少标煤燃烧320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640万吨、二氧化硫27.2万吨、氮氧化物23.7万吨。3200万吨标煤可换算成原煤2240万吨,按每节火车车厢载重60吨计算,需要约37.33万节火车车厢才能运输。

  近年来新疆新能源发电产业稳步发展,新能源装机容量达3582.55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新能源利用效率也从2016年低谷时期的63%增至去年的91%。

  2011年,新疆新能源电实现小规模外送。随着哈密南至郑州±800千伏、昌吉至安徽古泉±1100千伏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投运,新疆实现新能源电大规模外送,不仅盘活了风光资源助力新疆经济增长,还为全国节能减排贡献了力量。

 
德报告: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将持续增加
德报告: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将持续增加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柏林3月21日电(记者朱晟)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联合会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将持续增加。

  报告说,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在亚太地区经济及全球经济中发挥着特殊作用。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不到五分之一,而2040年中国将创造近四分之一的全球经济产出。

  报告认为,未来20年世界消费潜力、增长动力将主要向亚太地区转移,其中中国因素十分重要。一方面,西方社会进一步老龄化,新增消费群体持续向东南转移。另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带动亚太地区增长,这一地区将产生最大的中高等收入人群,形成更强劲消费力。报告还说,新的全球经济力量布局正在形成,或将影响全球经济运行规则。去全球化日益成为各国面临的现实威胁,将危及全球经济繁荣。“除了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之外别无他法,保护主义和贸易战最终将伤害所有人。”

 
日本半导体巨头工厂发生火灾或影响供应链
日本半导体巨头工厂发生火灾或影响供应链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东京3月21日电(记者刘春燕)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公司总裁柴田英利21日表示,公司重要工厂日前发生火灾,可能对供应链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公司将竭尽全力使受灾工厂在一个月内恢复生产。

  根据瑞萨公布的消息,3月19日凌晨公司茨城县那珂工厂发生火灾,5个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起火点位于“无尘室”,是工厂核心设施。火灾没有造成人员受伤,但部分设备受损。

  据介绍,那珂工厂是瑞萨旗下生产车用半导体的重要工厂,本次受灾的是尖端产品300毫米晶圆生产线。

  柴田在当天举行的线上记者会上表示,在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司很担心会对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公司将与相关机构和客户携手,采取各种办法尽可能减小负面影响。“公司的目标是在一个月内重新开始生产,但目前还不能确定。”

  去年年底,全球芯片市场供给不足问题开始凸显。今年以来,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因“缺芯”被迫停产或减产。

 
长江源头的传统村落守护者
长江源头的传统村落守护者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影像
 
 
  3月9日,尼玛在称多县拉布乡兰达村的一处民居外,这座建筑曾是当地百户长的府邸。
 
 
  3月9日拍摄的称多县拉布乡郭吾村郭吾古堡一角(无人机照片)。
 
 
  3月10日,在玉树市,尼玛(左)和当地传统藏式建筑技艺传承人成林江措讨论古村落修复规划。
 
 
  3月9日,在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尼玛(左)和巴才仁商量打造游客接待中心的计划。
 
 
  3月9日,在称多县拉布乡郭吾村,尼玛(左)与才尕老人交谈,尼玛计划帮助才尕老人修复她家的传统建筑。
 
  3月9日,在称多县拉布乡兰达村,尼玛在一处民居内思考修复计划。
 
  3月9日,在称多县拉布乡郭吾村,尼玛在郭吾古堡内寻访(无人机照片)。
 
  3月9日,在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尼玛从一处震后新建的民居前经过。

  40岁的尼玛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畔的一个牧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传统藏式建筑工匠,尼玛自小受父亲熏陶,对传统藏式建筑充满兴趣。尼玛的童年在放牧、种地、帮助父亲盖房中度过。

  2010年玉树地震后,尼玛看到家乡不少房屋在震中受损,他意识到保护传统藏式村落建筑迫在眉睫。灾后重建启动后,尼玛将事业中心放在传统藏式建筑和古村落保护上,他从头学习建筑行业基础知识,遍访玉树州境内的古老村落和传统藏式建筑,并前往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寻访传统藏式建筑。尼玛对传统藏式建筑文化体系的了解不断深入,并积极参与保护通天河流域藏族传统村落的行动。

  2015年尼玛在玉树州成立玉树古建筑保护协会,自费组织团队为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100多个古村落建立档案,基本信息涉及村落选址与空间布局、街巷空间与单体建筑、装饰特征与民风民俗等方面。

  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措施,鼓励村民利用乡土建筑发展民宿、古村落生活体验区及观光旅游。尼玛积极参与古建筑修复,并帮助当地村民打造古村落生活体验区,吸引众多游客在传统村落中体验独特的民风民俗,传统藏式建筑和古老村落的巨大价值逐渐显现。

  “房子是有生命的,但房子里没有人了,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尼玛最大的愿望是让传统藏式建筑工艺在保护中发展,留住古村落的印记,传承传统藏式建筑工艺,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赋予新的生命。      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哪些人不宜接种 接种后能否摘口罩 关于新冠疫苗的最新问答看这里
哪些人不宜接种 接种后能否摘口罩
关于新冠疫苗的最新问答看这里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彭韵佳、陈席元)“截至3月20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7495.6万剂次。”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疫情防控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是仍要更精准、更有效地进行防控,确保不出现规模性反弹。

  不同品牌疫苗能否叠加接种?老年人、孕妇适宜接种吗?接种后能否摘掉口罩?21日,多部门回应涉及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焦点话题。

不同品牌疫苗可否叠加接种?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关于不同企业生产的疫苗是否可以叠加或替代接种的问题,仍需要更多研究。并将在研究结果出来以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明确的政策措施。他说,目前国内附条件上市的4款疫苗都经过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是安全、有效的。公众可以按照所在省区市的统一安排尽快接种疫苗。

60岁以上老人可否接种?


  “部分地区在充分评估后,已经开始为60岁以上身体条件比较好的老人开展接种新冠疫苗。”贺青华回答,目前,疫苗研发单位也在加快推进研发,在临床试验取得足够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以后,将大规模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疫苗?


  贺青华介绍,目前附条件上市的4款疫苗在说明书中对接种禁忌有明确界定,不建议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患有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的人接种新冠疫苗。他提示,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也不宜接种新冠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在接种后如果发现怀孕,基于目前新冠疫苗的特性和以往使用疫苗的经验,不建议采取特别的医学措施,例如终止妊娠,他建议这部分人群要做好孕期随访和定期检查。

接种疫苗后能否摘掉口罩?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由于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流行,国内疫苗接种率较低,来自高流行地区的人员或物品入境,仍有在境内传播的风险。他提示,在我国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场所,公众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习惯,并遵循各地具体的防控措施要求。

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有哪些?


  “目前监测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王华庆介绍,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如疼痛、红肿、硬结的情况,这些无须处理,会自行痊愈,全身的不良反应包括如头痛、乏力、低热的情况。他介绍,当前接到的不良反应报告为疑似不良反应,也就是说,属于怀疑和疫苗有关的反应。后续,将继续开展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调查,通过补充调查、了解接种史、疾病情况等,再由专家组做出诊断。“不管是从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还是紧急使用的研究结果、上市后监测的结果来看,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既往已用的上市疫苗同类品种相比,结果类似,没有出现异常情况。”王华庆说。

接种疫苗后还会感染吗?


  “总的来说,疫苗的作用是让大多数人产生保护力,建立免疫屏障,其预防重症的效果更明显。”王华庆说,从国外目前已用的疫苗上市评估结果来看,打完疫苗之后,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出现保护失败。他表示,将对失败的个别案例进行研究和调查。

疫苗生产保障情况如何?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介绍,目前有5款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或者是获准了紧急使用,包括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他表示,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

现阶段出行政策是什么?


  “2021年春运已安全结束。”米锋说,当前,国内低风险地区持健康通行“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有序出行,各地不得擅自加码。他表示,在连续31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后,3月18日陕西省报告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这提示,仍然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对新增散发病例,要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确保不出现规模性反弹。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0》发布 白血病占儿童肿瘤首位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0》发布
白血病占儿童肿瘤首位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侠克)20日,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发布首期《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0》,年报显示,在所监测的肿瘤患儿出院人次中,白血病为患病比例最多的病种,占比57.21%,其次为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占比16.21%。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主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疾病,成为我国儿童因病致残和家庭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儿童肿瘤病种多、治疗难度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据介绍,年报收录全国313家儿童肿瘤监测点的329093张儿童肿瘤病例报告卡,分析了出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病例信息。

 
我很累,为什么却睡不着觉 聚焦年轻人群睡眠障碍
我很累,为什么却睡不着觉
聚焦年轻人群睡眠障碍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我很累,为什么睡不着觉?——每当夜幕降临,总有一些人难以入眠,其中不少是“90后”“00后”青壮年。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还要捧着手机度过漫长孤独的夜晚。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睡眠门诊了解到,睡眠障碍人群呈现发生率升高、患病人群年轻化等新特点。此外,“喝酒助眠”“白天补觉”等一些常见的做法其实存在误区。

“睡眠障碍”人群年轻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介绍,睡眠障碍是一组以“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经济压力的增加,睡眠中心的门诊量逐年上升。

  “以前门诊很少见到年轻群体的失眠病例,最近几年来看病的高中生、初中生屡见不鲜。”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孙伟说,相关数据也显示青壮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指出,2020年国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92小时,经常失眠人群占比增长至36.1%,其中年轻人睡眠问题更为突出,有69.3%的“90后”会在23:00之后入睡,其中不少存在入睡困难。

  陆林介绍,在睡眠门诊中经常会见到如IT人士、新闻媒体记者等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不规律的年轻人。他了解到,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主动熬夜,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工作原因面临“被动性熬夜”。

  “我们一般建议成年人最佳睡眠7至8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小学生10个小时。减少睡眠时间,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陆林说。

“喝酒”“补觉”助眠效果不明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詹淑琴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改善睡眠的常见方法,如睡前玩手机、喝酒助眠、白天补觉等,其实都是错误的观念。

  误区一:睡前玩手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治医师范滕滕告诉记者,手机、电脑等设备的LED屏所发出的蓝光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昼夜节律系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延迟和睡眠周期紊乱。

  误区二:喝酒助眠。“虽然喝酒以后可以出现促进入睡的假象,但是喝酒以后入睡通常是浅睡眠,而不是深睡眠。”孙伟说,睡前一杯红酒是不少人的习惯,其实饮酒不仅不能改善睡眠,还可能不慎养成嗜酒的坏习惯。

  误区三:提前准备“酝酿”。有的人认为要想睡个好觉,需要比平时提前睡,实际上,这样做反倒容易失眠。孙伟说,人们在睡不着的时候,会做一些与睡眠无关的事情,越来越精神,即便是躺着“数羊”的助眠效果也不明显。

  误区四:白天或周末“补觉”。人们通常认为前一天熬夜没睡好,第二天可以多睡弥补。詹淑琴说,延迟起床时间来补偿睡眠,会形成习惯性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休息日睡懒觉,会打破平时形成的睡眠节律,并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误区五:打呼噜等于“睡得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呼吸科主任医师韩芳提示,当出现鼾声高低不均等情况时,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需要加以重视。

科学方法找回良好睡眠


  今年是“世界睡眠日”提出的第21年。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目前中国已有超过2000家医院和高校设立了睡眠医学中心或睡眠研究实验室。普通人该如何正确改善睡眠呢?

  孙伟提示,良好睡眠的基础是要保证相对固定的生物钟。他建议,最佳情况是晚上10:30—11:00上床,早上5:30—6:00起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最重要的是作息时间要相对固定,养成良好的睡眠节律。

  针对年轻人压力大造成的失眠情况,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医师郭兮恒表示,规律且一定强度的运动对改善睡眠很有帮助。《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郭兮恒提醒,中老年人宜选择中等以下强度的运动。

  当前,一些可穿戴的睡眠和健身监测设备为普通人改善睡眠提供了参考。但其准确率与医学睡眠监测设备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能为改善睡眠提供参考。

  韩芳等专家提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时长要适当,既不能长期睡眠不足,也不能过多地睡懒觉。家长应多留意孩子的睡眠问题,孩子夜间经常出现打呼噜、张口呼吸,白天易怒,爱哭闹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就诊。 (记者孔祥鑫、赵琬微、林苗苗;参与采写:熊琳、侠克)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我很烦,不该睡时却睡着了 聚焦发作性睡病
我很烦,不该睡时却睡着了
聚焦发作性睡病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彭韵佳、沐铁城)3月21日,第21个世界睡眠日。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在这3亿多人中,却有一群人因为随时随地都可能睡着而深受困扰。

  他们是发作性睡病患者,患有一种慢性睡眠障碍疾病。这种病多发于儿童或青年时期。患者往往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不受控制的短睡眠,或者突然瘫软猝倒,也会难以分清现实与梦境,出现睡眠幻觉、失眠等。他们称自己为“觉主”。

  世界睡眠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介绍,按照流行病学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70万名发作性睡病患者。

  发作性睡病患者难以拥有良好睡眠。专家认为,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低诱发其他疾病,危害身体。

  “除了睡不好,偶尔也会有无法控制的猝倒。”37岁的暴敏冬在大学毕业后被确诊患有发作性睡病,她最初的症状是做噩梦,随着时间推移,猝倒症状也逐渐显现。身体不受掌控,成了她面临的最大难题。

  据介绍,发作性睡病的猝倒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现激动情绪时,一过性部分或全身肌张力完全丧失而引起,其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不自主低头或瘫软倒地,但患者意识始终清楚,这种状态通常只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

  “发作性睡病尚没有可以治愈的手段。”韩芳说,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服用相应的药物,缓解症状。

  相较于药物治疗,他更主张“三分治,七分养”,发作性睡病患者要保持规律生活,可以通过有规律的午睡来进行睡眠补充,也不要过多打游戏或玩电脑。

  “患者一定要正视、重视发作性睡病,早日寻求专业的评估和治疗。”韩芳建议,如果出现不受控制的嗜睡、猝倒、睡眠幻觉等症状,公众可以选择正规三甲医院的睡眠专科或神经内科和呼吸科进行确认。若为疑似患者,则需要进一步做针对发作性睡病的睡眠监测来进行确诊,包括夜间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正视发作性睡病。”作为一名“觉主”,暴敏冬也是“觉主家”发作性睡病关爱中心的负责人,在她接触的近2000名患者中,有不少患者在被确诊前,由于不了解发作性睡病而耽误治疗。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发作性睡病,暴敏冬与团队一起通过组织线上讲座、线下医患交流等活动,向全国各地发作性睡病患者提供帮助。

 
让更多“唐宝宝”感受生活美好 写在第十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之际
让更多“唐宝宝”感受生活美好
写在第十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之际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邰思聪)“每天她都会给我带来惊喜。”谈到刚刚4岁女儿欣欣(化名)成长中的变化,这位“唐宝宝”的母亲露出欣慰的笑容,她一直和女儿勇敢地前行着。

  “唐宝宝”是对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爱称,由于在智力、身体发育等方面相对迟缓,帮助“唐宝宝”尽快适应和融入日常生活的学龄前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3月21日是第十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主题为“连接”,意在帮助更多的“唐宝宝”与其他儿童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快乐成长。

  19日上午,一场“唐宝宝”拼装趣味大赛在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的教室内进行,欣欣牵着妈妈的手一早便来到教室。在和老师们打完招呼后,这个害羞的小姑娘就一直安静地坐在妈妈身旁。

  受疫情影响,欣欣去年几乎没有来过康复中心,一直在家与老师们以视频的形式交流,参与康复训练。今年第一次参加如此多人的活动,让这个小姑娘难免感到紧张。“小朋友们早上好。”“欣欣,跟着我一起拍手。”随着比赛前老师们的引导和鼓励,欣欣也逐渐活泼起来。

  与同龄的小伙伴们一样,欣欣对老师们手中的拼装积木也充满了好奇。“我们有大象、长颈鹿的图案,计时5分钟,看谁把这些小动物积木拼得又快又好!”随着比赛的开始,欣欣也投入状态,手拿积木仔细观察着。“欣欣加油!”在小朋友和老师们的加油声中,她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比赛。

  “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等7大领域,拼装积木模型不仅考察‘唐宝宝’对积木颜色、形状的认知能力,还锻炼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提高专注力。”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智力康复科康复教师王淑苓介绍。

  虽然没有得到第一名,但欣欣仍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鼓励。“欣欣2018年来到我们中心参与康复训练,她是一个特别懂事而且情商很高的孩子。”王淑苓说,“带着她洗手时,不小心把我的衣服弄湿了,她还会拿纸巾帮我擦干。”

  见证女儿的成长变化,王女士也感到十分欣慰。“当知道欣欣是这个情况的时候,我们都感觉晴空霹雳一样。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她总能带给我很多惊喜,也鼓励着我勇敢地陪她继续成长。”谈到业余时间喜欢阅读、跳舞的可爱女儿,王女士也希望通过康复训练,让孩子融入日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婚育年龄的逐渐推迟,以及“二孩”政策放开等因素,我国多地高龄孕妇的比例增加,这增加了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

  “唐氏综合征是偶发疾病,常发生在正常父母后代,发病率约为1/700至1/800,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邹丽颖说,通过抽血进行唐氏筛查是检查唐氏儿有效的方法,建议每一位孕妇都进行唐氏筛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孙笑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无创DNA检测日益普及,其准确度高于唐氏筛查,为通过无创手段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带来希望。不过,无创DNA检测仍只是筛查方法,对高风险人群来说,不能完全替代羊水穿刺或绒毛穿刺等有创的产前诊断手段。

  “对于高龄(年龄大于等于35岁)以及有过唐氏儿史的孕妈妈,唐氏综合征发生率更高,故不建议做唐氏筛查,而建议直接进行产前诊断。”邹丽颖说。

  “每一个‘唐宝宝’都是一颗‘糖宝’,有时一份来自他们的心意就能抵挡整个世道的寒风。希望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感悟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王淑苓说。(参与采写倪元锦、林苗苗)

 
上海,也有一个动能强劲的“湾区”
上海,也有一个动能强劲的“湾区”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姜微、杨有宗


  上海金山区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位置,是上海西南门户,拥有23.3公里滨海岸线,其中7.2公里生活岸线是上海最稀缺的城市海岸线,这片湾区被称为“上海湾区”。

  在上海“南北转型”的发展大局中,金山这样一块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发展热土承担着特殊使命。让地理门户成为发展门户,让战略节点成为发展支点,金山区提出:到2035年,金山区“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将全面打响,建设成为产城融合样板城市、滨海花园城市、门户节点城市,成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

  从一场科创界“闪婚”看“上海湾区”魅力


  从开始接触到签约落户,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场“闪婚”讲述的是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金山区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的故事。

  “当时科创大厦还没完工,周围不少地方还是荒地。”回忆两年多前的落户,上海湾区科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卫平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的速度显示着这一湾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闪速落户并非个案。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开园以来,短短两年时间,已汇聚上千家科创企业,通过平台联动,科创功能日益完善。

  从无到有,“上海湾区磁场”是如何形成的?“店小二”式的优质服务立下头功。在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市场监管等部门靠前一步进驻园区,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完成相关业务办理。上海观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杨波说:“在这里,企业看重的是精细化服务和‘上海湾区’这块金字招牌。”

  “对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引进的杰出人才团队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资助;对引进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资助……”围绕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山区还出台涉及引进高端科创人才、优化人才安居保障等方面的“上海湾区政策十条”,拿出真金白银吸引企业、人才集聚。

  打响“上海湾区”品牌,其意义不仅在于带动金山区发展,更是为上海寻找未来的增量空间。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总量中约有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业内专家表示,纵观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以及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著名湾区,都具有新兴产业高度集聚、创新要素充分涌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从大都市边缘转型为科创资源富集地,为经济发展转换动能,这是金山通过创立“上海湾区”品牌下出的一盘大棋。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要素资源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金山区区长刘健说,金山区将抓住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中经云智慧科技园、红星云上海总部这“三朵云”落地的契机,推动区内企业与其加强合作,并继续引入相关数字经济企业,将产业链拉长做强,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引领数字经济“开疆破土”。

  传统产业做精做细 提升金山经济含“金”量


  上海有“两座山”:北边是宝山,南边是金山,一边是钢铁,一边是化工,是上海传统的两大工业区,都有着辉煌的过去。在上海着力打造的“南北转型”市域空间新格局中,“两座山”都面临着艰巨的转型重任。

  数据显示,“十三五”之初,金山区922.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中,上海石化占265.4亿元,占比约三分之一。

  如今的金山区,街道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城区诉说着金山的转型升级之路。

  烷氧基化物,这一化学名词让人颇感陌生,但它广泛应用于纤维生产和皮革处理,也应用于印刷油墨和建筑化学配料。

  在金山第二工业区,巴斯夫金山基地2020年8月启动扩容,满足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对烷氧基化物日益增长的需求。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培世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技术提升和科学管理正让传统行业做精做细,摆脱危险与污染的两大刻板印象。”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金山全力推动化工产业往下游走、往精细化走、往新材料走,追求绿色、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

  从有到优,提高科技能级,传统产业也能焕发新机能,从而进一步提升金山的含金量。按计划,到2025年,金山第二工业区将形成节能环保、绿色材料和生物医药三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3+1”产业格局,规模产值预计将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园区环境指标力争达到德国路德维希港化工园区水平,产值预计达到1000亿元。

  着眼于新发展理念,金山区进一步提出驱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line(长线发展)计划”: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l-life)、新一代信息技术(i-information)、高端智能装备(e-equipment)和材料产业集群(n-new material)。“十四五”期间,金山区四大产业集群将力争实现年均增长20%,跑出“加速度”。

  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说,动能强劲是“上海湾区”的显著特征,金山区将着力强化产城融合特征,聚焦发展大健康、绿色化工等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全面推动产城融合创新发展。

  打造长三角门户节点 让生活品质更“乐”更“高”


  前不久,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合资公司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工作,较原定时间大幅提前一个半月获取营业执照。按计划,位于金山区的乐高乐园将于今年年内开工建设,2024年初正式开园,总投资达到5.5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之一。

  胡卫国说:“面向‘十四五’,金山区将充分发挥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强劲的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将该项目打造成为辐射长三角的文旅新地标。”

  门户,意味着地理入口,也意味着流量端口。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金山,这个上海的西南门户正成为蓬勃发展的新门户。

  开放共赢是“上海湾区”的本质要求。按照规划,金山区将强化门户枢纽特点,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快从承接市区的单向辐射向对接长三角的双向赋能转变。

  在提升节点的联通性和功能性方面,金山区正在积极谋划和争取金山铁路公交化运营,以及南枫线、嘉青松金线、沪乍杭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不断缩小金山与上海市中心、长三角重点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金山区还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便利程度和共享程度,加快补齐医疗、教育等领域短板。医疗方面,将全力推动金山医院创建上海郊区首家区属三级甲等医院。教育领域则持续发力,努力吸引更多优质学校在金山落户建校。

  胡卫国说,通过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金山区以高度凝练的方式对外展示金山城市品格、城市特质、城市精神,放大金山独特区位、海洋资源、产业特点和知名度,做好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在上海“南北转型”的大格局中展现金山作为,从根本上改变外界对金山的固有印象。

 
云面试 直播“带岗” 智能匹配 广东智慧招聘促就业
云面试 直播“带岗” 智能匹配
广东智慧招聘促就业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广州3月21日电(记者黄浩苑、邓瑞璇)“对本科以上人才提供入编申请机会、住房补贴、安家费、六险一金……”20日,在直播间的镜头前,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医院的招聘,吸引了不少线上关注和线下咨询。

  这是20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南方医科大学共同承办的“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医学类急需紧缺人才专场供需见面会”的场景。

  此次见面会是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广东省分会场首场,吸引了广东省内外350家医药类企事业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组团参会,面向2021届及往届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提供26180个优质岗位。

  见面会上,不少企业单位使出浑身解数招揽英才。主办方也结合线上平台和智慧服务,让有意向的求职者能够更好地匹配心仪岗位。

  无法到现场对接的学生可以在线上平台观看直播并云投简历、视频面试,用人单位也可以在线直播“带岗”。现场则依托广东省急需紧缺人才供求信息平台和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智能匹配岗位并显示岗位对应的展位号,求职学生根据指引“对号入座”。现场还设置“扫码好差评”活动收集求职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深入广泛调研收集情况,以便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更细致贴心的服务。

  主办方介绍,本次招聘会既有上海、江苏等15省(直辖市)的90家单位前来引才,又有广东本土260家单位亮相。

  据了解,当天共有超1200名毕业生在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接下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还将继续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举办多场广东省急需紧缺人才百校万企公益招聘会,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原困不住:西藏人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
高原困不住:西藏人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拉萨3月21日电(记者白少波、春拉)17岁时,洛桑走出与牛羊为伴的小山沟。这位出生在西藏昌都一个牧民家庭的藏族小伙,从小就想过与父辈不一样的生活。

  洛桑忘不了2017年的秋天,那是命运改变的时刻。他坐在通往江苏的火车上,奔向梦寐以求的“更大世界”,新的生活也由此开始。

  同一年,藏族空姐巴桑央珠被卡塔尔航空公司录用。这家航空公司迎来有史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藏族空姐。

  巴桑央珠出生在藏北那曲,瘦削的外表下,埋藏着大大的“蓝天梦”。正是这个梦想,带她飞出高原,飞向全球。

  “飞得越远,看到的世界越大。”巴桑央珠2013年进入西藏航空公司工作,在到过以前没有去过的国内城市后,她开始憧憬更大的世界。

  巴桑央珠说,走出高原后,眼界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看到不同的文化,我变得更加包容。”

  “走出高原,拥抱世界。”对于2000年只有12岁的德庆玉珍来说,也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梦想。

  从第一次坐飞机离开拉萨到上海求学,到考入北京大学,再到留学美国,10多年独自“闯世界”的经历,让德庆玉珍的眼睛里有比同龄人更多的自信和坚定。

  德庆玉珍目前已经回到拉萨创业,经营一家有着10名全职伙伴的教育机构。在内地念中学的生活经历,让她具备了与不同人沟通的技巧;在北京大学学习国际关系专业让她的视野更开阔;赴美学习、工作的3年,则让她拥有了更丰富的经验。

  如今,西藏人的生活半径里,早已不仅仅是外界想象的草原、冰川,牛羊和寺院。以洛桑、巴桑央珠、德庆玉珍为代表的新一代藏族年轻人,生活在更加开放的新时代,可以更加便捷地走出家乡,自信地追逐梦想,勇敢地探索未知世界。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群山环阻、交通不便,近代以来一直被视作与世隔绝之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一条条公路、铁路、航线把西藏与世界紧密地连接起来。越来越多西藏人的活动半径,不再局限在乡村、牧场,他们走进城市,飞向内地乃至全球。

  西藏自治区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1.7万公里,几乎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圈。此外,西藏铁路运营里程达954公里,复兴号动车组也即将开上高原。在空中,西藏已经开通130条航线,连接起61个城市。

  立体交通网络的日臻完善,极大地拓展了西藏人的活动半径和空间。西藏学者边巴拉姆长期关注这片古老土地的现代化变迁,每年都会到农牧区开展田野调查,有时也被藏族群众强烈的“走出去看世界”的愿望所惊讶。

  改善物质生活,已不再是富裕起来的西藏人第一位的消费需要和生活追求,随着交通发展为代表的现代化提速,旅游、留学、走出高原就业等也成为社会新趋势。

  边巴拉姆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化,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西藏人走出高原,看见更大的世界,具备全球视野、现代观念也将成为现代西藏人的新风采。

 
三星堆考古科技来助力
三星堆考古科技来助力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利用电脑现场查看新发现的象牙雕,并进行记录(3月10日摄)。

  此次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研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有数个通透的玻璃“考古舱”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罩住。这些“考古舱”不仅能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现代的微生物、细菌等。“考古舱”里各种先进设备一应俱全。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绍兴:云上智慧医保系统实现“断电不打烊”
绍兴:云上智慧医保系统实现“断电不打烊”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杭州3月20日电(记者张璇、黄筱)记者从绍兴市医疗保障局获悉,绍兴智慧医保平台日前完成了生产环境下的异地容灾切换。通俗地说,绍兴云上医保系统在遭遇极端灾害下可迅速恢复业务正常,实现了“断电不打烊”。

  平台稳定、性能高效、业务不中断已经成为医保运行的关键要求。所谓的异地容灾解决方案,即采用主备架构,当主机房发生故障时,可迅速切换至备用机房承接流量与服务,以确保医保系统稳定运行。据悉,此次测试的核心医保系统的容灾切换时长6分54秒。

  绍兴市医疗保障局智慧医保办主任陈贤冬表示,绍兴目前建成了“云+分布式”部署的医保信息平台,同时符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对云平台“多中心、并行运行、互为容灾”的技术要求,是浙江医保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项目。

  据了解,2020年1月,绍兴智慧医保省市共建试点项目上线,截至目前,已实现70多万人次门诊费用“零跑腿、不见面”报销,2020年底实现不停机年度结转,结束了“年度结转时群众看病先垫付后报销”的历史。绍兴智慧医保整合过去多部门、多区县(市)的12套系统,仅网上申报系统和医院药店网络改造每年就为该市企业减负4000多万元。

 
苏州姑苏区:“共享物业”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苏州姑苏区:“共享物业”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刘巍巍)共享物业、共享空间、共享晾衣架……有着千年历史的苏州市姑苏区刮起“共享风”,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姑苏区十全街附近的吴衙场21号小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只有5栋居民楼、92户居民。此前由于物业公司不愿进驻,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张贴小广告等现象层出不穷。如今,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保安24小时巡逻,非机动车有了固定停放位,防盗门和楼道被粉刷一新。

  改变得益于双塔街道试点开展的共享物业管理模式。该街道打破十全街周边9个“微小区”的“围墙”,将其串联成一个“大社区”,实行“大物管”社区治理,老旧小区走出“脱管”状态。

  时尚的咖啡桌、高脚椅,配以平板电脑和齐全的健身设施,这是位于姑苏区平江新城万达二社区的居民活动室。在这个共享空间里,居民可以自由活动,自主利用,社区甚至把活动室的钥匙都交给了居民。

  有社区群众告诉记者,区域内年轻人多,“有这样一个空间,居民下班后可以到这里坐一坐,有空调、有茶水、有网络,释放工作的情绪和压力后再回家,减少矛盾隐患。”

  硕房庄南是姑苏区虎丘街道硕房庄社区所辖的一处城中村,一直以来私拉乱搭的晾衣绳“横行”。前不久,街道第四联动工作站的人员拆除了这些晾衣绳,启用“应急民生小事经费”安装了10个便民共享晾衣架,居民不再为晾衣烦恼。

  苏州市姑苏区相关负责人说:“创新运用共享理念解决老城‘小’‘难’‘烦’问题,切实满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需求,我们一直在路上。”

 
从“锅台灶台”到“砚台诗台”,元好问故里出了群“诗农”
从“锅台灶台”到“砚台诗台”,元好问故里出了群“诗农”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原平农民散曲社社员宋高柱在创作散曲(3月17日摄)。  本报记者赵阳摄
 
 
宋高柱的学习资料(3月17日摄)。 本报记者王皓摄
 
  
 
本报记者王皓、赵阳、韩依格
 

 
  “前半生锅台灶台,后半生灯台砚台。能登上诗台擂台,夺回了奖状牌牌。乐得俺桃腮杏腮,笑得俺头歪嘴歪。新生活精裁细裁,夕阳红重新彩排。哪还有阴霾雾霾?”
 
  这首出自农民诗人宋高柱的散曲《【南越调·黑麻令】农妇吟》,获得了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不仅让这位乡野农夫“名声大噪”,而且让他身边的一群农民散曲爱好者信心倍增。
 
  散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音乐文学,起源于民间,兴盛于元代。近年来,在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出现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散曲社,在田间地头重新捡拾起这一古老的文学体裁。
 
  “‘新生活精裁细裁,夕阳红重新彩排’就是我们每个社员的缩影和企盼。”原平市农民散曲社社长邢晨说。
 
  “王老师”和“邢社长”:俺们的带头人


 
  大家口中的“王老师”,名叫王文奎,1940年生于原平市王家庄乡永兴村,曾是一名乡村教师。2008年8月,退休后的王文奎经过数年筹划,创建了原平市农民散曲社(起初叫原平农民诗社),并担任顾问。2014年,王文奎因病逝世。
 
  说起王文奎老师,散曲社的每个成员都有数不完的回忆。西街村农民宋高柱,只有初中文化,在结识王文奎之前,对于散曲几乎是“零基础”。
 
  “我平时喜欢看看书,编些顺口溜,完全不懂散曲的平仄和格律。”宋高柱说,起初还没有智能手机,练手后就去找王老师批改,他每次都不厌其烦。
 
  王文奎曾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黄河散曲社社员,自2001年退休,他创作的诗词歌赋有近百首获奖,发表在《诗刊》《诗词月刊》《长白山诗词》等刊物上。
 
  为了让更多农民加入进来,王文奎提出“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不收会费”的原则,还自费创办小报,选登大家的作品,激励每位社员。
 
  社员杨素华说,为了散曲社,王老师骑坏了一辆电动车。为此,她还写过一首诗:“夏伴道路顶烈日,冬随寒冷路见月。夜伴孤灯改诗篇,五年辛苦曙光出。”
 
  作家皇甫琪在2012年拜访原平农民散曲社后写道,“每次诗赛、诗会,他都要对参赛作品进行修改。为此,常常加夜班、上早班,呕心沥血为农民诗人作‘嫁衣裳’,先后修改近4000首……”
 
  和王文奎同村的邢晨,在担任社长前,也只有初中文化,并不懂散曲。受到王文奎感召,邢晨苦学基本知识,《全元曲》《当代散曲丛书》成了枕边书,笔记本密密麻麻写了十几本。
 
  邢晨说,王文奎老师去世后,他继续走村串庄组织采风活动、诗歌比赛,带着小黑板为散曲爱好者辅导。他还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组织大家线上交流学习,并建立了公众号,收集社员的优秀作品,定期发布于《原平散曲微刊》。
 
  2016年12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原平市“中华散曲之乡”称号,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时任山西诗词学会会长李雁红说,在原平,“夫妻比写曲、姊妹同登台、母女共吟咏、父子擂台赛”等新风尚蔚然成风。
 
  如今,原平农民散曲社已遍布全市18个乡镇,成立了20多个分社,社员超过300人。“王老师和邢社长是俺们的带头人,没有他们的无私付出,就没有散曲社的今天。”最早一批入社的杨素华说。
 
  “挠羊汉”宋高柱:文武都能“夺牌牌”


 
  见到宋高柱前,邢晨就告诉记者,老宋是个很有感染力的“传奇人物”。
 
  爽朗的笑声、魁梧的身材、沾满黄土的粗布衣,初次见到宋高柱,大概不会有人能猜到这是一位屡次拿奖的“诗人”。
 
  2018年,他凭借《【南越调·黑麻令】农妇吟》获得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次年,在陕西省潼关县“张养浩杯”全国散曲大赛中,他的作品《【南吕·一枝花】游潼关话古今》获得三等奖;去年疫情期间,宋高柱创作的《【南吕·一枝花】村官村医战疫情赞》又获得一项全国诗歌比赛的二等奖。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农民散曲创作者,年轻时竟然是家喻户晓的摔跤冠军,当地俗称“挠羊汉”。
 
  挠羊赛,是山西忻(州)定(襄)原(平)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每逢赶庙会、唱大戏,当地就会举办摔跤比赛。“挠”在当地方言中是“扛、举”的意思,选手能连续摔倒6个人,就是获胜者,奖品就是一只大绵羊。
 
  “摔跤出了名,当时差点进了省里的摔跤队,成了运动员。”宋高柱笑着说,别人说他既是“武状元”,又是“文状元”。要他说,自己是“弃武从文”。
 
  2008年,66岁的宋高柱在一次村里举办的文艺活动中,写了一首题为《黄昏恋》的小诗,正好被在场的王文奎看到,随后邀请他加入散曲社。
 
  “我不懂散曲,就会写个顺口溜,这不行吧?”宋高柱有些疑惑。
 
  “散曲就是高级顺口溜,加上格律的要求,就是很好的作品,况且你的语言幽默,这能加分。”王文奎的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
 
  从《唐诗三百首》《诗词曲赋通识》,到《元曲曲谱》《元曲三百首》,宋高柱卧室的书架里,塞满了各种学习资料。“慢慢地写作也有了感觉,还登上当地的报纸,后来《中华诗词》《当代散曲》等刊物就把我的稿子选上了,越写越有兴趣。”他说。
 
  宋高柱种了十几亩玉米,用他的话说,写诗和种地可以互补,“干活累了,就躺下想一想找找灵感,写得累了,就出来干活,出出汗。”
 
  农忙时候,白天顾不上写作,晚上就钻到被窝里构思。他说,“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字,能熬一夜。古人说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估计就是这种感觉吧。”
 
  宋高柱说,现在互联网、通讯工具发达了,全国各地“诗友”都成了微信里的好朋友,能随时随地交流学习。
 
  在宋高柱所在的村子里,记者看到,许多村民的老房子都加固翻新,不少人还建了新房,公共厕所、运动场地、健身器材也一应俱全。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种地收割都是机械化。村里路面硬化了、管道整修了、自来水也通了,各种基础设施都挺完善。”宋高柱坦言,农民的物质生活好了,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诗歌创作,充实精神生活。
 
  “学历最低”杨素华:年过六旬也要学拼音


 
  【正宫·叨叨令】自嘲
 
  前半生裁缝面塑没觉俏,后半生咱才遇上阳光道。十多载勤学苦练研宫调,几年描山撰水偷偷笑。喜煞俺也么哥。乐煞俺也么哥,这就叫老猪拱进萝卜窖。
 
  杨素华今年69岁,她说这首散曲就是“自画像”,没想到儿时的“梦”如今竟成真。
 
  谈起童年,杨素华有一肚子的话想倾诉。幼时家穷,母亲要下地劳动挣工分,8岁的杨素华就负责照看1岁多的弟弟。当时她刚念到一年级,迫不得已辍学了。
 
  她说,自己从小喜欢念书,是上等生,受老师喜欢。“最喜欢语文课,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文学家、诗人。”
 
  现实虽然残酷,但杨素华就是“不死心”。于是,她抱着弟弟溜进学校,蹲在教室外“偷听”老师讲课。这就有了她后来的一首打油诗:“儿时家贫穷,求学费苦心。老师课堂讲,窗外侧耳听。”
 
  12岁那年,在学校帮助下,杨素华再次走进校园。可是好景不长,刚读了一个学期,父亲就因病离世。“家里顶梁柱没有了,我只能下地干活,读书梦离我越来越远。”
 
  后来,杨素华学了缝纫、纳鞋底、捏花馍,并以此为生。直到2008年夏天,有朋友介绍她参加诗社,她心想,自己只上过一年半的学,和文盲差不多,连名字也写不好,能写诗?
 
  第一次参加活动时,在一个水库旁边,听说这叫作“采风”。看着微风吹着湖面,泛起圈圈波纹,她觉得好看极了。于是就写了一首:“风吹浪花闪,垂钓坐上观。参会第一次,含义在其间。”
 
  “没想到得到了王文奎老师和朋友们的肯定,这让我有了信心。从那时起,我看到什么写什么,写农村生活、写捏花馍、写绣花。”杨素华似乎找到了儿时读书的感觉。
 
  后来有了手机,为了能在网上查资料、在手机上写作,杨素华开始学习拼音字母。“别人读书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叫‘拦路虎’,我遇到的只能叫‘拦路羊’,因为有一群。”她调侃道。
 
  杨素华说,以前闲下来总想打麻将,自从开始写诗写散曲,再没上过麻将场。后来,她当上了散曲社分社社长,把村里20多个村民都“拉拢”来搞创作。如今,杨素华已是原平农民散曲社的副社长。
 
  “12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文盲’成了‘文人’。”杨素华说,作为社里“学历最低”的一位,能有今天的成绩真的知足了。
 
  农民写、写农民:“诗农”的忧与盼


 
  经过十几年发展,原平农民散曲社有了长足进步。邢晨表示,现在喜欢散曲的人变多了,队伍逐渐壮大,创作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员年龄日益增长,目前主力创作队伍的年龄偏大。”邢晨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加入到散曲社来。
 
  多年前,王文奎曾在一首作品中这样写道:“诗农一起来,相互传帮带,咱农民,决心下定还诗债。”
 
  一位业内人士说,如今农民的温饱解决了,生活富足了,散曲才自然而然进入农村,并且受到农民的欢迎。过去只知道有果农、菜农、棉农,现在又出现了“诗农”,这就是时代进步在农村的印证。
 
  从历史上看,山西忻州与散曲有着深厚的渊源。被称为“散曲鼻祖”“一代文宗”的文学家元好问,就出生在忻州,世称遗山先生;“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祖籍也在忻州。
 
  原平农民散曲社也多次前往忻州市韩岩村,探访遗山先生故里,瞻仰元好问墓。多名散曲社社员都表示,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借助相关历史遗迹和史料,进一步挖掘散曲文化,农民写、写农民,展现农村新风采。
 
为黑暗涂上色彩:一群盲童和他们的“声音导师”
为黑暗涂上色彩:一群盲童和他们的“声音导师”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凹凸的文字星星点点,让他们摸到了光亮。掀开无边黑暗,眸子里便有了斑斓天空。

  富春江畔,灵山西麓,浙江省盲人学校坐落于此。一场由热心人张罗、几十名盲童参与的诵读活动,已持续4年多。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盲童陈开灿一开嗓,清冽的声音如朗月照大江,会场霎时静了下来。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陈开灿嘴唇翕动着,右臂比划了一个略带僵硬的弧形,身体因激动而颤栗。

  屏住呼吸听完朗诵,观众斯女士深受触动:“他们不在乎衣服上是否沾着饭粒,形体是否时刻优雅,一切回归纯粹——清澈的声音,从心底涌出。”

  身为新闻主播的王帅紧盯着台上。但此刻,他不是采访录制节目的记者,而是那个“热心人”——陈开灿等同学的“声音导师”。

  2008年汶川地震,刚刚成为新闻工作者的王帅被派往一线。“感受到了大爱无疆,那是灵魂接受净化的一次采访。”途中他还看到,一位眼睛几近失明的父亲,带着三个孩子转移。“三个孩子都是你的吗?”“我的孩子遇难了,他们都不是,但我要护他们周全。”

  王帅说,他看到了那个父亲“眼中”的光亮。这束光亮,照进了王帅的心里。他与盲人群体的缘分,也自此结下。

  回到杭州后,他接到一个任务——前往位于杭州富阳的浙江省盲人学校,为盲人学生录制有声读物。当他走进学校,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大门。

  “我触摸着孩子们的油画、水彩作品,感受他们对纹理、色彩的理解。我在想,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王帅想到,盲童对声音和触觉非常敏感,不妨教他们朗诵和舞台艺术。

  2017年3月,王帅在盲校的课堂开了起来,基本维持每月3次的频率,每次自驾往返100公里,给孩子们系统授课。

  “春分(音)”“春风”……南方孩子口音重,王帅不厌其烦地纠正。

  “写‘床前明月光’和写‘人生得意须尽欢’时,李白的年龄、阅历、心境迥然不同,朗诵者必须把握这种差别。”王帅跟孩子们说,60分,是正确诵读;80分,是抑扬顿挫有感情;100分,是结合诗词作者的经历,产生代入感和思想共鸣。

  几年下来,那些基本以“盲人按摩师”为终身职业的孩子们,不少人在比赛中崭露头角,还注册了喜马拉雅平台,在抖音上与粉丝互动,有的立志成为电影配音演员。“世界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一定打开了一扇窗。”王帅说。

  学员徐圣心第一次登台主持,因紧张台词全忘了,下来后止不住地流泪。“老师鼓励我,人生路很长,更大的舞台还有很多,只要把功底打好,下次一定更精彩。”徐圣心说,正是不停地突破自我,让他们实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确幸”。

  在王帅的引导下,陈开灿喜欢上了历史评述。他在互联网上开设了专栏《开灿说历史》,已更新了约200期。

  2018年初,浙江省盲人学校和王帅合作设立“海燕广播电视台”,实现校内广播和喜马拉雅平台线上播出,并梯次培养“盲人好声音”。

  “他们在互联网等领域摸索的每一小步,都是盲人有声语言拓展的一大步,给了很多类似境遇的人以激励。”王帅说,像影视剧配音、自媒体运营、有声书创作等,都可以提升他们的生存技能,让他们平等而非以弱势心态参与社会生活。

  他们眼前看不到光,但有人帮他们开启了五彩的梦。这次,是孩子们邀请王帅一起朗诵——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记者王俊禄、张璇)

   新华社杭州3月21日电

 
苏州展出罕见宋元刻本
苏州展出罕见宋元刻本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3月18日,参观者在苏州第二图书馆参观。当日,“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苏州第二图书馆开展。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刘巍巍)“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18日开展,150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善本亮相,其中包括极为罕见的宋元刻本。
 
  此次展览分“吴刻最善”“吴门缥缃”“吴韵流长”三部分,分别介绍苏州刻书的历史与成就,展示珍贵古籍,介绍重点藏书单位开展的古籍保护工作。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苏州图书馆的镇库之宝——《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该古籍为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章贡郡斋刻本,流传至今已800多年。该古籍曾流落日本,后为荆州田潜购回,又转卖给武昌徐恕。1920年,张元济因缘购得此书,将它影印在《四部丛刊续集》中。
 
  千年古城苏州文献渊薮,是中国古代藏书、刻书中心之一,现存古籍约100万册。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该市共有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吴江区图书馆和苏州博物馆5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31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4日。
 
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遗址将建考古遗址公园
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遗址将建考古遗址公园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罗鑫)记者18日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日前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规划提出,将以西周燕国早期遗存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加强琉璃河遗址文物保护和管理,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区琉璃河镇,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重要的诸侯国——燕国的早期都城所在地,也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的源头。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以体现琉璃河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核心,将建成由遗址本体、环境和遗址博物馆群组成的特色鲜明、主题明确的反映西周时期燕文化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旨在提升琉璃河遗址作为北京建城起源的重要价值,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奥运会期间,日本禁止海外观众入境的背后
奥运会期间,日本禁止海外观众入境的背后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东京3月21日电(记者王子江)日本政府、东京奥组委和东京都政府20日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海外观众将无法在今年夏天入境日本。对于近100万海外奥运会和残奥会门票持有者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但对于奥运会来说,无疑是多了一层安全保障。

  去年11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访问日本时,与日本方面达成共识,承诺让“合理数量”的观众在现场观看奥运会,对海外观众入境也持乐观态度。当时日本疫情形势稳定,但之后日本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导致全日本旅游消费报复性反弹,伴随着人员的大量聚集,疫情急转直下,菅义伟政府2月被迫宣布包括东京都在内的多地进入紧急状态,一度放松的入境限制也全部取消。这一深刻教训,可以说是禁止海外观众入境的直接诱因。

  日本的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东京都17日的确诊病例超过400例,几个解除紧急状态的地区疫情也有反弹苗头。因此,日本政府计划在21日全面解除紧急状态后,继续实施“全面暂停外国人的新入境许可”管控措施,每天允许入境者人数的上限为2000人。《日经新闻》报道,日本政府还将要求全部入境者下载可以定位的APP,由国家设置的“入国者健康确认中心”与入境者每天进行1次视频通话,确认健康状况。

  奥运相关人士和运动员的入境问题,肯定是作为例外加以特别考虑的,因为4月初,奥运会测试赛将要重新启动。日本方面为所有参会人员制定了详细的防疫手册,除了入境检测外,原则上规定所有人在近乎“真空”中行动,避免接触当地社区。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运动员大约为15400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裁判、官员、赞助商等等,全部加起来有数万人。东道主光是为这几万人制定防疫手册就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根本没有能力应对可能入境的近百万海外观众。

  过去一年,日本民众对于奥运会的态度始终比较消极。民意调查显示,今年初,第三波疫情最严重时,超过80%的日本民众希望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取消或者再次推迟举行。《读卖新闻》3月初的民意调查显示,这个比例仍然接近六成。民众态度消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海外游客大量涌入增加疫情恶化风险。今年下半年,日本要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和众议院换届选举,为了应对选情,期待连任的菅义伟政府也只能被迫继续“闭关锁国”。

  东京奥运会原本对海外游客极其看重。按照日本各界的共识,东京奥运会将向世界展示日本的重建和复兴,标志着日本从2011年大地震的灾难中恢复。日本企业也期望通过多领域的技术升级让世界看到日本的革新。同时,日本市场也期待东京在奥运会期间迎来200万游客,刺激2019年因上调消费税率而遭受打击的日本经济。这些宏大的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

  禁止海外观众入境日本,并不代表东京奥运会将闭门举行。日本方面和国际奥委会将在4月底决定本土观众的数量。如同海外观众的问题一样,决定权还在日本政府手里。相信3月25日开始的火炬接力将成为日本方面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果火炬传递没有造成大的群体感染,本土观众的前景将更加乐观。

  为了筹办奥运会,日本已经花费了大约120亿美元,缺少海外观众造成的损失与可能带来的风险相比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巴赫和日本奥委会主席山下泰裕都曾表示,奥运会即使闭门举行,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只要有电视转播,国际奥委会和日本方面就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这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底线。当然,对于原本就是通过电视画面了解奥运会比赛的全世界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心理反倒更平衡了。

 
反歧视 反仇恨
反歧视 反仇恨
 
美国洛杉矶亚特兰大民众抗议 针对亚裔的暴力和仇恨犯罪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3月20日,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圣加布里埃尔参加集会,抗议针对亚裔的暴力和仇恨犯罪。
  美国亚特兰大地区16日发生3起枪击案,造成包括6名亚裔女性在内的8人死亡。近日美国多地举行集会和游行,抗议美国新冠疫情下显著增加的针对亚裔暴力、种族歧视和仇外情绪。            新华社发(曾慧摄)
 
 
3月20日,人们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举行抗议针对亚裔暴力的集会。      新华社发(王晓衡摄)
 
 
 3月20日,一名带着孩子的女子手持“停止仇恨亚裔”的标语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参加抗议针对亚裔暴力的集会。新华社发(王晓衡摄)
 
 
  
 
 
 
  新华社洛杉矶3月20日电(记者高山)烛光点点寄哀思,声声疾呼斥歧视。20日傍晚,数百名戴着口罩的民众聚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圣加布里埃尔市米申剧院前的广场,声讨近期在美国多地发生的针对亚裔的暴力行为,悼念亚特兰大枪击案中的受害者。
 
  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地区16日发生3起枪击案,造成包括6名亚裔女性在内的8人死亡。美国多地民众连日来纷纷举行各种活动,抗议针对亚裔的暴力和仇恨犯罪。
 
  参加圣加布里埃尔市集会的民众中既有老人也有儿童,他们手捧点燃的蜡烛,在风中挥舞着标语牌,表达“停止种族歧视”“携手反对仇恨”等诉求。
 
  一位姓李的华裔老人表示,新冠病毒可怕,但种族歧视的“病毒”更可怕。在近期多起针对亚裔的暴力袭击中,老人都是无辜受害者。他说,自己坚持和儿孙一道前来,就是要大声对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说“不”。
 
  虽然参加当天集会的以华裔和其他亚裔人士为主,但也有许多其他族裔的民众声援。
 
  白人老奶奶谢丽·卡伯特说:“我有许多邻居和朋友都是亚裔,他们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希望他们受到伤害或者生活在恐惧中。疫情暴发一年来,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太敢出门。”
 
  当地居民雷·史密斯也表示,针对亚裔的暴力和歧视是不可接受的,不论是哪个族裔,现在这个时刻都要团结起来,互相支持,与种族主义进行斗争。
 
  圣加布里埃尔市副市长丁言愉在集会现场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亚裔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决不能容忍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现象。“我们亚裔不能成为‘哑裔’,必须站出来为华裔社区、亚裔社区发出我们该有的声音。”
 
  据悉,圣加布里埃尔市警察局将举办培训,向当地民众讲授如何预防和应对种族仇恨犯罪。
 
  圣加布里埃尔市位于洛杉矶县东部的圣加布里埃尔谷地中,圣加布里埃尔谷地是美国亚裔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圣加布里埃尔谷地中多个城市的亚裔人口都超过居民总数的一半,而华裔又是圣加布里埃尔谷地亚裔人口中最多的。
 
  洛杉矶地区近日将举行一系列活动,抗议针对亚裔的暴力和歧视。圣加布里埃尔市的这场烛光纪念集会只是当晚的多场活动之一。洛杉矶市长加切蒂19日谴责针对亚裔的种族仇恨和歧视,呼吁民众行动起来,向执法机构举报这类犯罪行为。
 
  反歧视团体“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在去年3月中旬至今年2月底的近一年时间里,该组织在全美收到了近3800起针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事件报告,包括言语攻击和人身伤害等各种形式。其中,加州是发生针对亚裔种族歧视事件最多的地区,而华裔更是被攻击最多的族裔。“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19日介绍说,从去年3月至今,发生在洛杉矶的此类事件达360起。
 
  根据洛杉矶市警察局的数据,2020年发生在洛杉矶市的反亚裔仇恨犯罪数量比2019年增长了114%。当地媒体援引有关专家的话指出,其重要原因是对新冠疫情的错误表述和谎言。
 
  新华社华盛顿3月20日电(记者徐剑梅、邓仙来)数百名民众20日在美国南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新冠疫情下显著增加的针对亚裔暴力、种族歧视和仇外情绪,要求为亚特兰大枪击案受害者伸张正义。
 
  综合美国媒体报道,当天,来自美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抗议者在亚特兰大的佐治亚州议会大厦前举行集会。他们戴着口罩,举着写有“我们不是病毒”和“停止仇恨亚裔”等字样的标语,还为日前亚特兰大地区针对亚裔的枪击案的遇难者默哀。今年1月当选的民主党联邦参议员拉斐尔·沃诺克和乔恩·奥索夫也参加集会。
 
  亚特兰大地区16日发生3起枪击案,造成包括6名亚裔女性在内的8人死亡。尽管警方尚未确定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但近来在新冠疫情下美国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不断增加,美国朝野许多人士认为亚特兰大地区发生的枪击案是针对亚裔的攻击,嫌疑人作案动机至少部分缘于对亚裔的偏见。
 
  连日来,在亚特兰大地区发生枪击案的场所外,许多人为遇害者献上花束、点燃蜡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明尼苏达州、俄亥俄州等地,近日也举行了抗议针对亚裔暴力和仇恨犯罪的活动。美国总统拜登和副总统哈里斯19日在亚特兰大会见亚裔美国人社区领袖,谴责新冠疫情下美国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
 
  据报道,佐治亚州议会2020年通过一项反仇恨犯罪法,对存在种族、肤色、宗教、祖籍国、性别、性取向或残疾等歧视动机的特定犯罪行为施加额外惩处。
 
再迎提前大选,以色列政治僵局难破
再迎提前大选,以色列政治僵局难破

( 2021-03-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21日电(记者尚昊)以色列将于23日举行两年内的第四次议会选举,以期结束该国持续近两年的政治僵局。同此前三次选举相比,以色列内部各方力量组合出现较大调整变化。根据选前民调,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虽有望在选举中保持领先地位,但仍将面临组阁难题,靠此次选举稳定政局恐怕不易。

全新竞争


  以色列议会实行一院制,共有120名议员。法律规定,获得议会半数以上议席的政党可单独组阁。由于中小党派林立,以色列历史上从未出现单一政党组阁的情况。这也是该国政局容易发生波动的一个原因。2019年4月以来,以色列已经举行了三次议会选举,前两次均组阁失败。利库德集团和中间派大党蓝白党去年5月组成联合政府打破了组阁僵局,但双方因分歧严重合作破裂,议会于去年12月宣告解散。

  以色列舆论认为,本次第24届议会选举是一场全新竞争,原因是曾经的议会三大政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各方力量组合调整较大。

  分析人士指出,新变化主要包括:内塔尼亚胡的党内对手吉德翁·萨尔组建新政党“新希望”党并将角逐总理一职,该党主张同利库德集团相似,将分流利库德集团选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内塔尼亚胡的组阁难度;曾“领跑”议会选举的蓝白党内部出现分裂导致选情堪忧,而从该政治联盟“出走”、由前财政部长亚伊尔·拉皮徳领导的中左翼政党“拥有未来”党或将一跃成为议会第二大党,而且该党已明确表示拒绝同内塔尼亚胡合作;议会第三大党阿拉伯政党联盟“联合名单”党也出现分裂,成员之一的联合阿拉伯党“另立门户”,恐将进一步分化中左翼力量,并影响该国约200万阿拉伯民众的投票选择。

  舆论认为,此次选举中,多个右翼党派都成为了内塔尼亚胡的对手,内塔尼亚胡的传统竞选策略遭遇困难,右翼阵营内部分化对以色列政治的影响或将是长期而深远的。

整体右转


  近年来,由于巴以和平前景黯淡加之右翼政党大力宣传,以色列社会整体逐渐向右转。舆论认为,此次选举后,右翼政党势力在新一届议会势必增强,中左翼政党的生存空间将遭到进一步挤压。以色列第13频道电视台19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右翼政党将在此次议会选举中获得120个议席中的近80个席位。

  海法大学政治学与管理学教授埃兰·加多特说,只要巴以冲突继续存在,公众认为以色列仍面临威胁,那么安全仍将是以色列社会的主要议题,左翼议程难以打消公众的忧虑和担忧,以色列恐将继续“右转”。以色列《国土报》援引一项新的民调结果说,巴以两国方案的许多支持者已从中左翼政党转向“新希望”党等右翼政党。

  以色列媒体分析认为,一方面选民对右翼政党的支持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蓝白党、“联合名单”党等自身出现分裂,加之一些中左翼小政党难以够到选举门槛,目前中左翼阵营呈现出“近乎无助”的局面。

  以色列政治评论员约西·韦尔特认为,此次选举后,以色列成立的新政府将在巴勒斯坦问题、移民、难民等问题上采取更为保守的政策。

组阁难题


  此次议会选举中,涉嫌贪腐的内塔尼亚胡能否继续连任是焦点议题之一。最新民调显示,其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仍有望保持领先地位,但无论是内塔尼亚胡阵营还是反内塔尼亚胡阵营,都可能无法获得组阁所需的半数以上议席,加之党派分歧严重,利益诉求难以调和,以色列持续近两年的政治僵局恐难在短时间内破解。

  根据民调,利库德集团与三个犹太人政党组成的内塔尼亚胡阵营有望获得50个席位,由“拥有未来”党、“新希望”党及若干中左翼政党组成的反内塔尼亚胡阵营或将获得56个席位。而有望分别获得10席和4席的统一右翼联盟和联合阿拉伯党尚未表态支持哪一阵营,它们可能成为组阁的关键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反内塔尼亚胡阵营的政府组建路径是,拉拢联合阿拉伯党和统一右翼联盟加入,但统一右翼联盟已经明确表态不与“联合名单”党合作,这一路径存在困难。而即使该阵营成功组建联合政府,其意识形态及社会政策取向上的具体差异都可能使之成为一个不稳定的组合,甚至导致提前大选。

  另有分析指出,尽管内塔尼亚胡阵营缺乏组建政府的明确路径,但鉴于反内塔尼亚胡阵营在意识形态及应由谁出任总理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不排除联合阿拉伯党和统一右翼联盟加入内塔尼亚胡阵营的可能性。

  以色列政治评论员乔纳森·利斯说,目前最重要的变数是选民投票率。由于新冠疫情、航班管制、部分民众对选举厌倦等原因,投票率可能会被拉低。低投票率客观上将不利于阿拉伯政党或者左翼政党。此外,一些中左翼小党能否进入议会也将对选举结果产生重要影响。